大班音乐教案

首页 - 大班音乐教案

大班音乐教案《山谷回声真好听》反思

时间:2023-01-03 14:33:09 A+

大班音乐教案《山谷回声真好听》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山谷回声真好听》反思

1、大班音乐教案《山谷回声真好听》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发幼儿对于回音现象的兴趣,初步了解回音的原理。

  2、感受歌曲中用音乐表现回声的方法,体验歌曲中的强与弱。

  3、尝试表现回声。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小兔淘淘》、磁带《山谷回音真好听》

  2、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感受声音的“强与弱”。

  活动过程:

  一、律动“郊游”导入

  ——在音乐声中师生共同表演律动

  ——导入录像。

  二、出示课件(揭示回音的原理)

  观看第一段视频,教师提问:

  ——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到底是谁在骂淘淘?(提醒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使用文明用语)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它是什么?(回声)

  ——回音和原来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声音的大小不一样、回音越来越模糊、回音是断断续续的、回音一直在重复)

  观看第二段视频,教师提问:

  ——为什么会有回音呢?(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大山中喊话,声音向远方传去,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大山就返回来了,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回音。

  ——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回音呢?(地下室、停车场、楼梯口、空房子等)

  ——请小朋友做一个回音的游戏。

  三、游戏

  ——教师做喊话者,请幼儿扮回音。

  四、欣赏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第一次欣赏

  ——小朋友听到歌里唱的什么了?

  ——音乐里有回音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他是怎样唱的?

  ——哪一句是表现原来的声音?哪一句是表现回音的?

  第二次欣赏

  ——出现回声的地方老师注意提醒,注意感受音乐在表现原来的声音和回声时强弱的不同。

  第三次欣赏

  ——将幼儿分两组,面对面的站好,跟音乐表演,在唱到回声时,一组是唱原来的声音、一组唱回音。

  五、谈话结束

  活动反思:

  回音较为抽象,孩子能听得见但看不见、摸不着。要理解它的产生原因是重难点。孩子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让静变动、化难为易呢?本次科技活动借助“”小兔淘淘在山中喊话”的动画片直观形象地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回音。小朋友都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回答,很多幼儿在生活中注重观察,他们都能想到生活中很多地方有回音。

  为了增加乐趣我设计了“回音的游戏”,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比较好,但在这个环节的处理时,我只注重了让孩子去模仿,模仿时注意一个声音高,一个声音低,却没有关注孩子的回声的模糊、断断续续的、回音的重复这一点处理得不好。我要灵活地掌握幼儿的每一个问题,让幼儿把每一个环节都学透,掌握牢固。

2、大班音乐教案《木瓜恰恰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师生合作中体验打击乐活动的快乐;

  2、幼儿进一步学习保持自己的声部,并与其它声部协调一致;

  3、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并能达到简单的分声部演奏。

  4、能大胆表现打击乐的内容、情感。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磁带,打击乐器。

  2、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了解有关印尼的风俗民情以及生活习惯。

活动重难点:

  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

  能进行简单的分声部演奏,在保持自己声部的同时,与其它声部协调一致。

活动过程:

  1、入场:《加沃特舞曲》,以节奏为主线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课件欣赏:印尼风俗民情,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3、印尼舞蹈:《东方之珠》,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

  4、幼儿整体欣赏音乐,进一步熟悉音乐结构。

  5、在教师的提示下,按乐曲结构,看图谱拍节奏,并在“恰恰恰”处边拍边念。

  6、幼儿分声部练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练习不同声部的节奏型。

  7、指导幼儿根据形成的节奏方案设计出配器方案,并尝试演奏。

  8、组织幼儿分声部进行乐器演奏。此环节中,可以鼓励幼儿为乐队做指挥。

  9、活动延伸: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形体语言来表现这首乐曲,在轻松欢快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乐曲《木瓜恰恰恰》是一首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的曲子。乐曲的结构是常见的两段体AB,节奏也为较简单的2∕4拍。A段旋律优美,表现印尼人民丰收喜悦的心情;B段的旋律活泼、明快,作者以切分音的方式体现丰收后人们聚集在一起欢快舞蹈的场面。整首乐曲旋律简洁、节奏明快、乐段清晰、富有感染力,所以以《木瓜恰恰恰》开展打击乐演奏活动,易给幼儿享受到奏乐活动带来的快乐,以及能促进幼儿 的合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它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段落清晰,意境优美,很有感染力,非常适合大班幼儿进行打击乐演奏。

  老师的语言提示、身体动作的暗示和伴有乐器正确敲打的指挥手势等的正确引导,使得活动气氛轻松愉快,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稍加努力就能够完成。从中培养了幼儿的进取精神,对今后打击乐活动的继续开展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本节活动的教学效果较好,本班的幼儿基本能够看图谱,根据我的指挥进行演奏。但是我觉得,如果能让幼儿来担当指挥的角色会更棒,这也将是我在以后的打击乐活动中所要达到的教学成果。

3、大班音乐教案《小白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感知歌曲中优美,富有幻想的意境,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启发幼儿根据歌曲的旋律、节拍,唱出优美、舒缓的韵味,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3、通过学习演唱3/4拍歌曲,使幼儿初步了解朝鲜族歌曲的特点。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歌曲课件、音乐教学磁带、录音机、自制长鼓、朝鲜族服装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请幼儿听两段不同的音乐(曲一:活泼欢快的二拍子歌曲;曲二:《小白船》伴奏音乐),自由表演动作。

  二、展开:

  (一)帮助幼儿掌握歌曲节奏特点、熟悉歌曲旋律。

  l、提问幼儿:刚才的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哪段音乐是三拍子的?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出三拍的强弱规律。

  2、组织幼儿跟随歌曲音乐练习三拍子节奏。

  (二)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并学习歌词。

  l、教师介绍歌曲名称并示范演唱歌曲。

  2、通过提问及课件演示帮助幼儿理解歌词。提问: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歌曲里唱到的小白船和我们平时见到的小船有什么不一样?歌里还唱了什么?

  3、幼儿看课件完整欣赏歌曲。要求幼儿记住歌曲中最喜欢或是最优美的歌词。

  4、根据幼儿分别说出的歌词,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学习歌词。

  (三)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引导幼儿学习演唱歌曲。

  1、请幼儿用自然的声音小声完整跟唱歌曲。

  2、幼儿集体完整演唱歌曲。

  3、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进行反思,并有重点地练习演唱:我们还有那句唱得不够好,还需要再练练?

  4、通过歌曲接龙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歌曲。

  5、为幼儿提供场景和“小船、小兔”等道具,分组演唱,激发幼儿的演唱兴趣。

  6、请幼儿集体完整地把歌曲演唱给客人老师听。

  (四)通过观察朝鲜族服装和欣赏朝鲜族舞蹈,引导幼儿了解《小白船》是一首朝鲜族民歌。

  1、启发幼儿通过教师身上的朝鲜族服饰,初步认识和了解朝鲜族,知道《小白船》是一首朝鲜族民歌。

  2、请幼儿欣赏教师表演的朝鲜族舞蹈。

  三、结束:请幼儿背上“长鼓”,伴随小白船的音乐,与教师一起载歌载舞。

[课后反思]:

  此次活动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两点,第一,我这节课为幼儿创设了一种意境,让幼儿在优美、宁静的旋律中去体验和表现歌曲的诗情画意。课堂展示美丽的夜空图,配上声情并茂的语言,让幼儿把教室变成美丽的夜空,培养了幼儿创新意识和独特的创造行为。第二,知识的拓展,激发幼儿插上想像的翅膀,吸引幼儿积极参与,乐于想像,跳了简单唱好一首歌的框框教学。

  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第一,在三拍子韵律体会环节初浅不到位,点到却没深入没能达到体会的目的;第二,幼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不足,老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还应该再加强;第三,幼儿“动”得不够,老师在启发幼儿投入的乐曲中让自己随音乐放松,表演方面还应该想更多的办法。

  体验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是一个反复实践感觉、不断深化的过程,而“比较”则是这个过程的重要方法和原则。音乐艺术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材料、要素、结构及形象都有非具象性和,需要在反复比较中形成印象和理解,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获得新的认识。比较的方法也会丰富幼儿体验的活动和形式。教学还需要更深刻的分析与反复实践探索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4、大班教案《山谷回音真好听》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发幼儿对于回音现象的兴趣,初步了解回音的原理。

  2、感受歌曲中用音乐表现回声的方法,体验歌曲中的强与弱。

  3、尝试表现回声。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5、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1、课件《小兔淘淘》、磁带《山谷回音真好听》

  2、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感受声音的“强与弱”。

活动过程:

  一、律动“郊游”导入

  ——在音乐声中师生共同表演律动

  ——导入录像。

  二、出示课件(揭示回音的原理)

  观看第一段视频,教师提问:

  ——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到底是谁在骂淘淘?(提醒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使用文明用语)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它是什么?(回声)

  ——回音和原来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声音的大小不一样、回音越来越模糊、回音是断断续续的、回音一直在重复)

  观看第二段视频,教师提问:

  ——为什么会有回音呢?(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大山中喊话,声音向远方传去,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大山就返回来了,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回音。

  ——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回音呢?(地下室、停车场、楼梯口、空房子等)

  ——请小朋友做一个回音的游戏。

  三、游戏

  ——教师做喊话者,请幼儿扮回音。

  四、欣赏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第一次欣赏

  ——小朋友听到歌里唱的什么了?

  ——音乐里有回音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他是怎样唱的?

  ——哪一句是表现原来的声音?哪一句是表现回音的?

  第二次欣赏

  ——出现回声的地方老师注意提醒,注意感受音乐在表现原来的声音和回声时强弱的不同。

  第三次欣赏

  ——将幼儿分两组,面对面的站好,跟音乐表演,在唱到回声时,一组是唱原来的声音、一组唱回音 。

  五、谈话结束

活动反思:

  回音较为抽象,孩子能听得见但看不见、摸不着。要理解它的产生原因是重难点。孩子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让静变动、化难为易呢?本次科技活动借助“”小兔淘淘在山中喊话”的动画片直观形象地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回音。小朋友都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回答,很多幼儿在生活中注重观察,他们都能想到生活中很多地方有回音。

  为了增加乐趣我设计了“回音的游戏”,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比较好,但在这个环节的处理时,我只注重了让孩子去模仿,模仿时注意一个声音高,一个声音低,却没有关注孩子的回声的模糊、断断续续的、回音的重复这一点处理得不好。我要灵活地掌握幼儿的每一个问题,让幼儿把每一个环节都学透,掌握牢固。

5、大班音乐教案《小兔跳跳跳》含反思

【活动设计】

  “小兔跳跳跳”是一首情境性、游戏性较强的歌曲,旋律轻松明快,歌词简单容懂。所以活动以带“小兔”去树林玩这一情境为主线,在游戏化地轻松氛围中从熟悉旋律到理解歌词,从学会演唱到多形式表现,引导幼儿充分表现和演唱歌曲,让演唱不仅仅是学会唱歌,而且成为一件轻松、快乐而有趣的事。前后呼应的游戏环节和情境设置,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到活动的趣味,多形式的演唱和情趣地引导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歌唱的快乐,活动寓情于境,溢乐溢情。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活泼欢快,学会演唱歌曲。

  2、学习用衬词和合声的方法为歌曲的部分乐句伴奏,在多形式的演唱中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韵律表演,感受旋律

  1、在“小兔跳跳跳”的音乐旋律中,幼儿随教师做简单的韵律动作。

  2、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一边做韵律动作一边用“啦”哼唱旋律。

  二、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1、教师演唱歌曲一遍。

  提问:小兔跳到了什么地方?它听到了什么?又会碰到谁?

  2、根据幼儿的回答依次出示相应的图谱,并引导幼儿一一学唱相应的乐句。

  3、幼儿集体完整跟唱歌曲若干遍。

  三、练习衬词,演绎歌曲。

  1、引导幼儿选择衬词,练习合声的方法。

  2、用以上方法引导幼儿选择衬词表现第二乐句。

  3、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声部完整演唱歌曲若干遍。提醒幼儿看教师的指挥,合理处理好自己的声音,注意两个声部声音的和谐与美感。

  四、游戏表现,寓乐寓趣。

  告诉幼儿游戏名称,交待游戏玩法,师生共同玩游戏若干遍。

【活动反思】

  在第二第三环节中,宝宝是散着上的,场景有点乱,宝宝会被大型玩具吸引,还有宝宝很激情的跳,完全不顾前面有人和物没有,这点没有做到,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吧游戏规则再说的浅显易懂,我觉得,本次活动我没有和宝宝们一起参与,会让宝宝觉得生分,老师应该和宝宝是一体的,一起玩,一起疯,还要掌握活动的大局。再活动中,宝宝留了很多汗,应该给宝宝每人随身带一条小毛巾放在背后,细节也决定成败。再第二环节中,让宝宝去探索蹦跳的基本动作,宝宝表现还不错,我觉得无论上什么课,让宝宝自己去探索加以实施,他的记忆里,发展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6、大班音乐教案《小河之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小河之歌》,用不同的音色表现小河快乐与难过的心情,并会随音乐表演。

  2、知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清澈的和被污染的苏州河的图片。

  2、歌曲《小河之歌》(P、79)、粉笔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小河的变化

  1、说一说:上海有一条河在城市里经过,它的名字叫什么。

  2、观察各种苏州河的图片,分辨清澈的河水与肮脏的河水。说说它们的不同,怎样才能使苏州河水变清。

  二、学唱歌曲《小河之歌》

  1、欣赏歌曲《小河之歌》。在音乐的伴奏下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好像河水在轻轻地流动。

  2、听辨歌词,分辨小河什么时候快乐、难过,快乐和难过时河里的鱼虾会怎样。

  3、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用嘹亮欢快和低沉忧郁的不同音色,分别表现小河的快乐与难过。

  三、表演歌曲《小河之歌》

  1、再次欣赏歌曲。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现小鱼游来了、小鱼生病了。

  2、幼儿互相欣赏,请个别幼儿演示怎样扭动身体、摆动手臂表现小鱼的游动。

  3、教师演示向左或向右自转,表现小鱼的游动。幼儿跟着学一学。

  4、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继续模仿小鱼游泳。(4小节学小鱼向前游动,4小节自转。)

  四、音乐游戏

  在场地上划两条宽宽的平行线作小河,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幼儿扮演柳树,一部分幼儿扮演小鱼小虾。

  规则:小鱼来到柳树前面,可在下一次音乐开始时扮。

活动反思:

  《小河的歌》这首诗歌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一条小河的心声。抒发了小河长年累月,无论白天黑夜、寒来暑往,默默忍受着寂寞、干渴,却不停地快乐流淌,为人们播种希望与幸福的胸臆。在教学中具有以下特点:

  1、尊重学生的差异,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汇报小河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学生可以用句子,也可以用一段话;谈感受时,可以说你为什么喜欢小河,也可以说你想向小河说什么话。针对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回答,老师都给予肯定,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这种感受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不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如在学生识字、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要求:(1)默读,想一想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呢?(2)画一画,你觉得印象最深刻的词句;(3)读一读;(4)说一说,和小组同学交流。这样,让学生在自主读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弄懂了问题,理解了课文内容,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积累了语感。

  3、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重视学法的指导。习惯好,终身受益。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动笔标记,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老师不急于送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点拨,使学生在需要处、矛盾处、困惑处获得阅读的方法,提高了学生自己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大班音乐教案《三只猴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并初步学习歌曲的诙谐、幽默的风格。

  2、在倾听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前三段,并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

  3、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乱跳。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手偶表演(小床一张;玩偶小猴三只)、粉色小包包三个

  2、表现歌曲内容的图卡十二张、字卡:三只猴子

  3、猴妈妈头饰五个、小猴胸饰十二个

活动过程:

  一、韵律活动《猴子爬树》

  老师带上胸饰,做猴妈妈与孩子一起表演。

  师:小猴子们,跟着妈妈一起去爬树吧。小猴子们可真乖,爬树的时候都会注意安全。可是,还有三只猴子可调皮了,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玩的吗?那就请你们看个节目,节目的名字叫《三只猴子》(出示字卡)

  二、观看表演,组织讨论。

  1、教师操作小猴玩具,通过表演演绎歌词内容。并念最后一句:赶快下来别再跳。

  2、通过提问理解歌词内容。

  1)谁来说说三只猴子是怎样玩的?(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进行简单归纳,并分别出示相应的图谱)分段练习说歌词。

  2)教师示范念歌词。

  师:我把小猴子玩得事情连起来说一说 ,就变成一手好听的儿歌了,想不想听?如果你会的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念。

  3)引导幼儿学念歌词。

  师:好听吗?你们要不要试一试?(跟着老师念一遍)师:好听的儿歌如果配上好听的节奏,会怎样呢?听你们听一听。(跟着钢琴节奏念一遍)

  三、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清唱歌曲。

  师:好听的儿歌还可以用好听的歌声唱出来呢。仔细听好了……

  2、幼儿随乐学唱歌曲,重点练习第二句。

  师:你们想试试吗? 你觉得那一句话唱起来有点困难?(重点练习)

  3、学习有表情的演唱。

  1)师:你们觉得小猴子在床上跳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开心)一起用开心的样子唱一唱。摔了一跤后感觉怎样?谁来学一学?妈妈在喊得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分句学唱)

  2)那我们唱的时候,把猴子开心、摔了一跤很痛和妈妈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是不是会更好听呢?一起试试看。

  四、 歌曲表演。

  1、教师邀请三位幼儿合作示范表演。

  2、分组表演。

  幼儿每四人一组,自由分配角色表演。

  五、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并渗透安全教育。

  1、师:刚才三只猴子跌下床以后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听一听(老师唱)“你们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他们躺在医院不能动了” 他们都到哪儿去了?

  2、后面的客人老师也不知道猴子道哪里去了,跟着老师一起唱给他们听,好吗?(唱到不能动了的时候,要求孩子在椅子上不能动)躺在医院不能动感觉怎么样?(难受)以后还要不要在床上跳啦?

  那我们也要来让小猴子知道以后不在床上乱跳,应该说什么呢?(幼儿讨论)老师也想用歌声告诉他们,让我来试试看。唱“以后不要再高的地方跳,头上就不会有包包,保护自己很重要,做个开心的乖宝宝。”

活动反思:

  《三只猴子》是一个比较有趣、易于被孩子理解接受的音乐活动,旋律也比较简单,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掌握。再加上形象的图片和有趣的游戏,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在这个活动的游戏环节,孩子们很容易兴奋,但因为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游戏也进行得热烈而有序。在活动中穿插钢琴伴奏,这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并不常用,但效果却出奇得好,所以在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提供孩子钢琴伴奏,以便更准确、更有效的学习。

8、大班音乐教案《国旗真美丽》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每周星期一我们都升国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但幼儿并不理解。幼儿喜欢唱歌,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在学唱儿歌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有目的地唱和观察,在唱歌的同时,了解和认识国旗,有机地融合各领域内容,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歌曲旋律、歌词,学唱歌曲。

  2.感受歌曲旋律美。

  3.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国旗,增强幼儿“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歌词,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 电子琴

  2. 自制课件

  3. 国旗、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练声

  要求:小朋友们要学会轻声地跟着琴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二、了解国旗的特点,为唱歌作准备。

  1.国旗是什么颜色的? 上面有什么 ?

  2.五颗星星是什么颜色的 ?

  3.你在哪里看到过国旗 ?

  4.看到国旗时,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

  三、教师范唱

  四、欣赏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

  五、播放课件,倾听歌曲,结合画面,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词。

  六、学唱歌曲

  教师边弹琴边带领幼儿歌唱,老师有意识地用肢体动作给予提示。

  七、再次欣赏歌曲

  听旋律拍手,熟悉旋律。

  八、表演唱

  九、活动延伸部分

  教师发给幼儿纸和笔,在音乐伴奏下,画出心中的国旗。

教学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出示国旗让孩子们来认识国旗。我还让幼儿讨论国旗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掌握歌词。我也注重发挥孩子们的参与能力,让孩子们自己解决活动的困难,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的理解歌曲,在活动中学到知识。通过这节活动课,孩子们感受到国旗的美丽,知道了祖国的伟大,增强了“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培养孩子们的爱国的情怀,但老师没有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有效的总结和适时的表扬,有些幼儿可能跟不上节奏,在教幼儿拍手时,有些幼儿拍得不对,今后我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

9、大班音乐教案《一分钱》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们经常捡到别人的铅笔、橡皮等物品,有的幼儿交给老师,有的幼儿据为己有,针对这种现象,我设计了《一分钱》音乐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

活动目标

  1.会唱《一分钱》。

  2.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大胆表演。

  3.幼儿拥有拾金不昧的精神。

  4.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5.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熟悉曲调,唱准歌词。

  2、难点: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1.一分钱纸币若干

  2.警帽一顶

  3.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

  1.律动《数鸭子》。

  2.师生问好:

  3.出示“捡钱交给警察叔叔”的图片。

  提问:

  (1)图片上都有什么?

  (2)什么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描述图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4.认识一分钱,开始新课教学

  二、新歌教学

  1.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

  2.小朋友们,以前是不是听过这首歌,听谁唱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歌。

  3.随我朗读歌词。

  4.随我逐句学唱。

  5.分组学唱。其他小朋友打拍子。

  6.试着随我完整地唱。(三遍)

  7.歌词接龙唱。(我唱前句你唱后句)

  8.再完整地唱一遍。

  三、表演歌曲

  1.提问:歌曲里唱了两个人物,捡钱的小孩和警察叔叔。进行分角色表演。

  2.首先请小朋友自己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3.老师也创编了一套动作,请跟我做一做。(请一个小朋友扮演捡钱的人,提示我们把捡到东西不揣进自己兜里,归还失主或交给警察的人叫拾金不昧的人。)

  4.分角色表演:男孩——警察叔叔;女孩——拾金不昧的人。

  让每一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

  四、小结:教育幼儿从小要发扬“拾金不昧”的精神,做个好孩子。

活动延伸:

  认识各种面值的纸币。

活动反思:

  班主任必须以科学的育人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耐心的长期的努力;和学生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班主任既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苦恼,使他们乐意向你倾诉,以达到和学生心灵上的沟通,以便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解决问题。平时,我们在工作中要注重循循善诱、启发引导,从不凌架于学生之上,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获得了尊重,从而理解老师用心,敞开心扉讲真话;在学生学习方面出现问题时,耐心帮助他们,从不用严厉的口吻指责、批评他们,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最好利用课余时间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并引导他们在共同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中建立真正的友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

10、大班音乐教案《金蛇狂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萌发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了解乐曲的三段体结构,并尝试用舞龙和敲锣打鼓等动作表现。

  3.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1.观看舞龙和敲锣打鼓的录像,丰富有关经验。

  2.录音机、磁带;红绸道具。

  3.已学会儿歌。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过新年情景。

  1.师:小朋友们刚过完新年,你们觉得新年里最热闹的是什么事情?

  2.幼儿交流。

  3.师:新年里人们还敲起了锣、打起了鼓、舞起了龙灯呢!你知道怎样敲锣打鼓吗?你见过人们是怎样舞龙灯的吗?

  二、完整欣赏乐曲,初步了解乐曲内容和三段体结构。

  1.完整欣赏乐曲:今天我带来了一首新年里的乐曲和你们一起分享。

  2.讨论:听了这首曲子感觉是怎么样的?

  3.再次完整欣赏:我们再来听一遍,听听这首曲子中好象在讲哪些事情?

  4. 师:这首欢快热闹的曲子,讲述了人们过年时舞龙舞狮子、敲锣打鼓的欢乐情景。音乐的名称就叫《金蛇狂舞》。

  5. 第三次完整欣赏:我们再来听一遍曲子,人们什么时候在舞龙灯?什么时候在敲锣打鼓?这首曲子一共有几段?你可以轻轻地用动作表演出来。

  6.交流:人们先是在干什么?接着呢?然后呢?曲子一共有几段?哪些是一样的?

  7.第四次完整欣赏乐曲,师同时提示三段内容的变化。

  三、尝试创编动作表现音乐。

  1.欣赏、表现第一段乐曲:

  (1)欣赏第一段:现在我们一起来仔细听听第一段音乐,想象一下人们是怎样舞龙灯的?

  (2)个别幼儿交流、演示舞龙灯动作和情景,重点学习用手臂表现舞龙灯的姿态。

  (3)全体幼儿排成一列共同手举红绸成一条长龙,随音乐扭摆前行表演舞龙,提示幼儿不挤、不断、不随意碰撞。

  2.欣赏、表现第二段乐曲:

  (1)欣赏第二段:我们以前学过一首闹新春的儿歌,你能跟着第二段音乐把儿歌念出来吗?

  (2)将幼儿分成两组,将每一长句儿歌分成上下两句,随音乐一组念上句、一组对下句,最后的锣鼓节奏一起念。

  (3)在音乐中,幼儿一组做敲锣动作、一组做打鼓动作进行对答,注意体态、表情等的应答。

  3.完整欣赏、表现乐曲:

  (1)完整欣赏乐曲,梳理乐曲表现内容:再来完整地听一听,可以轻轻地用动作表演一下。

  (2)随音乐完整表演:第一段音乐时舞龙灯行进,第二段音乐时两组幼儿对念儿歌并表演敲锣打鼓,第三段音乐时继续舞龙灯,结束句时师说:“一二三四五六七。”所有幼儿一起站定说:“锵锵锵!”并将双手高举过头顶表示结束。

  (3)重点练习结束句动作,再次完整表演,突出乐曲的欢乐气氛。

11、大班音乐教案《猴子学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欢乐的情绪,乐意模仿和创编猴子跳舞的动作,激发幼儿玩音乐游戏"猴子学样"的兴趣。

  2、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3、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活动准备:

  1、已有经验:听过猴子学样的故事、看过猴子学样的动画片,会模仿猴子的动作并能给相关动作命名如:猴子摘香蕉、猴子回头看、猴子饶痒痒等

  2、材料准备:《恰恰恰》音乐、事先画好的猴子学样舞谱、两顶帽子。

活动过程:

  一、说说做做-调皮的猴子

  简单回忆故事"猴子学样"

  师:你见过猴子吗?猴子是怎样?(幼儿自由回答:调皮、可爱,并请幼儿模仿猴子的动作。)

  幼儿自由讲述猴子活泼调皮并做做相应的动作。

  二、编编跳跳-猴子的舞蹈

  1、欣赏猴王的表演

  师:听过猴子学样的故事吗?小猴子特别喜欢学样,今天猴王学了个舞蹈请你们来看看有些什么有趣的动作?

  2、说说、学学猴王跳舞的有趣动作。

  师:刚才你们看到猴王表演了哪些有趣的动作?(幼儿个别讲述并跳跳猴王的舞)

  3、幼儿集体跳跳猴王的舞蹈

  师:刚才小朋友学的可真像,我们一起来和猴王跳跳猴子的舞吧!

  4、看舞谱跳猴子舞

  (1)教师出示"猴子学样"舞谱(根据音乐、动作画的舞谱)

  (2)幼儿讲述自己对舞谱的理解,并看着做做单一的动作

  (3)教师点谱提示,幼儿集体看舞谱跳跳猴子舞。

  5、大家一起编编"猴子的舞蹈"

  6、游戏

  一个帽子:大家围成一个圈,用一个帽子来传递,一边传递一边说:"朋友你好,帽子真好看(耸耸肩),唱到"哎呀呀"的时候帽子就可以戴在哪个小朋友的头上,他就会成为猴王,可以到中间来跳舞。

  两个帽子:同上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效果很好,从幼儿完成目标的情况来看,我觉得PPT的教学效果很好,它直观形象地表现出猴子模仿老爷爷的动态,幼儿很感兴趣。不足之处就是幼儿表现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够准确,老师指挥的较多。我决定把教具投放到表演区,为幼儿播放故事的磁带,让幼儿重复表演,完全掌握故事。

12、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传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来表现乐曲节奏。

  2、能够按乐曲的节拍进行整齐划一的传递活动。

  3、通过传递,感受节奏游戏带来的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积木、小乐器若干

  场地:八字形、一字形

活动过程

  1、完整欣赏乐曲,教师引导幼儿边听边用多种方法拍节奏。

  导入,老师请大家来听一首好听的曲子,听完告诉老师它是什么曲子?

  2、提问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

  (1)这是什么乐曲呀?

  (2)是什么结构的?

  (3)这首乐曲是什么风格的呀?

  3、刚才小朋友用了拍手拍腿的动作来表现节拍,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幼儿发挥想像,用多种动作表现乐曲节拍)

  4、介绍游戏规则。

  (1)老师也有一种有趣的动作来表现节拍。(两位教师动作示范传递积木表现A段音乐)

  提问:有趣吗?谁能告诉我,我的动作是怎么做的?

  (2)刚才老师玩的叫“快乐的传递”,每个人手里拿一块积木,传给旁边的人,再拿一块,这样跟着乐曲的节拍进行传递。

  (3)这个游戏人多才有意思,请两个小朋友 和 老师一起来试试。

  教师空手边示范边介绍玩法,每人拿一块积木,把积木传给旁边的小朋友时,嘴里轻轻地说“别人”,到自己跟前时就说“自己”。(教师带领幼儿由慢到快空手练习。)

  5、师幼手拿积木分组练习。

  (1)每人拿一块积木到八字形站好队,拍一拍右边小朋友的肩膀,看看他是谁,注意要把积木放到他的前面,这样他就好拿了。

  (2)带领幼儿不听音乐尝试游戏,要求边玩边轻声说“别人”“自己”,教师强调要跟着老师的速度。(教师注意观察,根据练习时出现的情况,适当调整,再次练习。)

  (3)随A段音乐集体练习快乐的传递,分组进行练习,及时表扬鼓励。

  6、现在我们把队伍拉得长长的好不好?站成一排,提醒幼儿用两手拿积木,看看右边的小朋友是谁?(听音乐进行练习传递)

  7、传递小乐器

  (1)听完整音乐快乐的传递小乐器。

  原来这些打击乐器不仅能奏出好听的声音,还能用来玩快乐的传递。

  (2)变换队形进行游戏

  刚才我们在玩快乐的传递的时候站的是什么队形?还能站出什么样的队形?我们来试一试。(圆队形听音乐进行快乐的传递)

  8、有小朋友着急了,说拿了小乐器怎么还不演奏呢?我们知道这首乐曲是ABA’段式的,我们A段就来传递,B段就来演奏,A’段再传递。(听完整音乐进行节奏游戏2遍)

  9、改变玩法进行游戏

  A段音乐进行传递,B段音乐的时候站起来行走,A’段音乐再坐下进行传递。

  10、延伸活动:和班里的其他孩子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活动反思

  作为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重点围绕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更好地抛好球:要根据孩子的兴趣、能力、性格、让孩子跑一跑,接到球;二是如何更好地接住球:它表现为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根据孩子抛过来的球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或生成有意义的活动。幼儿在抛接球的时候要注意球的高度、难度和力度,并在其中形成自己的抛球经验。并且能在下一次抛球的时候保留原有的经验水准。

13、大班音乐教案《鸭子上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歌曲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知道歌曲名称。借助图饰理解并唱准歌词,在动作的配合下,唱出1-8的递增和递减,形象感受数量递增递减的关系。

  2、学习用轻快声音演唱歌曲。

  3、享受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发展幼儿的肢体力量,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与平衡性。

  4、幼儿能充分感受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的内容。

  5、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活动准备:

  小鸭子头饰和图片各8个、小桥和小桥的图片、歌曲、磁带,平衡木,轮胎若干,小椅子围成鸭宝宝的家。

活动过程:

  一、 学小鸭子走路进场(听《鸭子上桥》的音乐)今天,天气真好,鸭妈妈要带鸭宝宝们出去玩。听音乐入场。刚才你们玩得真开心,请鸭宝宝坐在小椅子上。

  二、幼儿有节奏地轻声念歌词并随数字变化拍手,做手势,感受数字的递增和递减郑老师知道你们特别喜欢小鸭子,现在真的来了一群小鸭子,那我们一起用拍手的方式来欢迎它们好吗?我们听到数字就拍一下小手,跟老师一起拍手。拍的真不错,接下来,换一种比较难的方法看能不能难到你们:扳手指听音乐数一数,听到数字"一"就出一个手指头,听到数字"二"就出两个手指头……

  三、在游戏中感受歌曲的旋律,初步感知歌曲的内容老师想请小朋友做个游戏,游戏是这样玩的,大家围成一个圆圈,你的左手贴着他的右手,用你的右手拿东西送给他,老师示范,认真听音乐,听到数字就把手中的鸭子头饰传给下一位小朋友知道头饰全部传完,由八位小朋友拿着头饰,小朋友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只鸭子,(8只)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上桥)八只鸭子上了桥,小小木桥怎么样?(摇呀摇) 那他们是怎么上桥的?是不是挤来挤去,推来推去的?(一个挨着一个)对,我觉着我们上桥肯定比他们走得还好,想不想试一试?看哪位小朋友模仿鸭子最像,(幼儿模仿)

  四、听音乐 教师演示教具小鸭子是一个挨着一个上桥的,但是它们上桥的速度是不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提问:开始的四只鸭子走得快还是慢?后边的四只鸭子走得快还是慢?1、2、3、4只鸭子走得慢,5、6、7、8只鸭子走得特别快,那大家有没有发现第三只小鸭子和第四只小鸭子上桥之后怎么了?有歌词吗?(没有)有音乐吗?(有)这叫间奏。

  8只鸭子都上了桥,它们把小小木桥弄得怎么样了?你能用动作模仿出来吗?

  小鸭子在桥上摇摇晃晃的,小鸭子怎么办呢?(下来了)咱们看看小鸭子是怎么下桥的?(也是一个挨着一个下来的)8只鸭子下来的一只,还有几只?(七只),七只鸭子下来一只还有几只?……

  五、 游戏,(出示平衡木)你们真棒,那你们想不想玩上桥的游戏啊?这是一座小木桥,等会儿,老师要请八只小鸭子上这座小木桥,当唱到第一只小鸭子的时候,第一只小鸭子就上桥;当唱到第二只小鸭子的时候,第二只小鸭子就跟着上桥。唱到第几只小鸭子,第几只就上桥。音乐唱到下桥你们就下桥,第二遍音乐起你们再上另一个小木桥,每个小木桥都不好走,你们怕不怕?(不怕)好样的,你们真勇敢。谁想来玩?(带上头饰)

  六、师幼一起唱歌曲并模仿鸭子鸭宝宝,快回家吧,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边拍手一边用好听的声音把这首歌唱一遍。嗯,大家唱得真好听!再来一遍,让我们一起来模仿小鸭子的动作再唱一遍。

  七、结束小朋友们!跟郑老师玩的好不好?小朋友们再见!

活动反思:

  通过学习奥尔福音乐教学法,受益非浅从中学到很多,使我安排的音乐活动,体现玩中学,学中玩。同时体现了多元智能共同参与,共同发展,感觉统合。

14、大班音乐教案《美丽的家》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准备了“我爱新疆”主题活动当中的一个综合艺术活动。想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学习。在许多幼儿园开设艺术活动中不难发现音乐欣赏.及美术欣赏活动是很薄弱甚至是被砍掉的内容。这种内容的薄弱性和不全面性必然会限制幼儿艺术能力的充分发展,因此准备了一段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音乐供幼儿欣赏,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恰当表现,同时培养幼儿的综合艺术感受能力。

活动目标

  1.幼儿欣赏音乐,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恰当的表现。

  2.培养幼儿的综合艺术感受能力及艺术审美情趣。

  3.引导幼儿从小爱家乡,人人都要和睦相处共创美好家园。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欣赏音乐用身体动作进行恰当的表现。

  2、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受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新疆亚克西】、【花园】、【我们新疆好地方】、

  白纸、水彩笔、碎布、底板、橡皮泥、盒子、火柴。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新疆亚克西】的音乐伴奏下进入活动室。(此环节运用鼓励语言“爆竹”庆祝)

  (1)刚才的音乐好不好听?这是我们新疆著名的歌曲【新疆亚克西】

  (2)你们觉得我们新疆漂不漂亮?下面让我们一起简单的了解一下新疆。

  (3)观看幻灯片:新疆的美景、新疆的变化、新疆的特产、新疆特色美食。

  (4)师: 看了这个短片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幼: 我们新疆漂亮… …………………

  师: 我觉得我们新疆人民太了不起了!我为我是新疆人感到自豪!

  二.今天老师给你们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维吾尔族音乐【花园】

  欣赏新疆维吾尔族音乐【花园】(此环节运用鼓励语言“亚可西”)

  1. 欣赏音乐.

  2.师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们有什么感觉?想到了什么?幼:喜悦欢乐……….

  谁吃过葡萄?那有谁摘过葡萄?你是怎么摘的?

  幼儿先示范;师再规范动作;幼儿跟教师一起做;

  3.幼儿再次欣赏音乐

  (1)想一想还有什么?星光夜市上有很多什么吃的呀?

  羊肉串;羊肉串是怎么烤的?

  幼儿先示范.;师再规范动作;幼儿跟教师一起做;

  (2) 还有好吃的馕也是我们新疆人爱吃的食物。

  馕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吃馕的?

  幼儿先示范;师再规范动作;幼儿跟教师一起做;

  我们新疆还有很多好吃的说不完!

  4. 我们再来欣赏一遍音乐。把你们刚才创编的动作编成舞蹈跳起来。

  三. 美工活动:【美丽的家】背景音乐:【我们新疆好地方】

  我们新疆是多民族的地区,我们要互相团结,互敬互爱,不光我们新疆要搞好民族团结。全世界人民都要和平共处,共创美好的家园。下面你们用自己的小手来创造你们心目中美丽的家园。

  区域1:画画 区域2:布贴 区域3:橡皮泥 区域4:盒子火柴构建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并给予适宜的引导。

  (2)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互相参观。

  (3)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备课时,我对原教案做了调整和修改。因为在原教案中我设计了两个不同的音乐活动还有一个打击乐活动,后来我发现内容太多得用两课时才能完成。通过调整后在活动中,我发现能按照修改后的计划较好地达成目标,而且能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很活跃。

  但也出现了我预想之外的情形,幼儿一度由于兴奋而趋于混乱的常规让我有些措手不及。第一课时中,当请幼儿表演歌曲时,许多孩子只顾自己唱啊、跳啊,完全忽略我的要求。于是,我只好摆出教师的权威大声命令他们回到椅子上。平时我是非常不认同这种方式的,认为是缺乏教学智慧和技能的表现。活动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学习。回顾了姚伟老师的讲座中提到的方法,使我受益匪浅提醒在前、个别示范在前、及时自然地介入、缩短完全自由的时间。具体到这节课情境中,我认为 “个别示范在前”非常适宜,如先请几个小朋友或是女孩子先示范探索,不仅可以为其他小朋友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提醒或暗示,尤其是一些容易兴奋又缺少自控能力的幼儿,还可以提高大家对“任务目标”的重视程度,更加明确“怎么做”。这样,秩序的混乱就完全可能避免。

  所以,也总结了一下自己的不足之处:不要跟“捣乱”的孩子纠缠,尊重他们的兴趣或想法,同时用夸张的语言、体态或者教具等吸引其无意注意,帮助孩子回到课堂中来。另外,通过这一活动,还使我有所收获的是:除了课后反思,备课也非常重要,课前不仅要思考教法、学法,还要预想到突发状况和细节处理,如出现混乱怎么办、孩子对活动缺乏兴趣怎么办等等?做好一切准备,我们才能高效地完成每一次活动。

15、大班音乐教案《十二生肖歌》含反思

设计意图:

  歌曲《十二生肖歌》,旋律简洁欢快,节奏清晰明朗,间奏的出现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这首歌曲有个难点:歌词比较复杂,幼儿清晰理解和完整记忆歌词有难度,我们通过“点将翻图”与“魔语翻图”游戏来化解难点。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和记忆歌词内容,用游戏的方式学唱歌曲。

  2.发展倾听、推理、猜测的能力。

  3.感受民间歌曲的魅力。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学会歌唱本首歌曲。

活动准备:

  十二生肖的PPT课件,活动前让幼儿熟悉十二生肖的名称、排列等相关知识。

活动过程:

  一、玩“点将翻图”游戏,初步感知歌曲

  1.翻图感知整首歌曲。

  师:我们来玩一个“点将翻图”的游戏,老师一边唱歌一边按节奏点你们的肩膀,唱完歌曲的最后一个字时,我点到谁,谁就可以来点开PPT中的两张图,看看里面藏了什么动物。

  2.引出课题。

  师:一共有几种动物?你觉得这些动物之间有联系吗?今天我们学唱的歌就叫做《十二生肖歌》。

  二、玩‘魔语翻图’游戏,分段理解记忆歌词。

  1.学习歌曲第一段。

  (1)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教师演唱歌曲第一段。

  问题一:第一段歌曲里有四种动物,你觉得应该是哪四种动物?问题二:歌曲里是怎么称呼这四种动物的?(听完教师演唱,请幼儿验证和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2)理解、记忆第一段歌词,并学唱第一段。

  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教师第二次演唱。问题:这四种动物在歌曲里做了什么事情?这很重要哦,否则我们的游戏将会无法进行。

  A.幼儿闭上眼睛听教师演唱,教师在演唱的过程中将小老鼠图标隐藏起来。演唱结束,幼儿睁开眼睛,找找谁不见了。

  教师:怎么才能让小老鼠重新回来呢?得用“魔语”呼唤它,“魔语”唱对了,它就回来,唱错了,它就回不来了。“魔语”就是刚才歌曲里关于小老鼠的那句歌词。

  幼儿先讨论关于小老鼠的“魔语”,再用“魔语”来呼唤小老鼠。如果幼儿能够准确地唱出小老鼠的那句歌词,教师快速地把小老鼠图标翻回来;如果幼儿不能唱出,教师可以再次演唱第一段,但是绝对不能直接告诉幼儿“魔语”。

  B.教师再次演唱歌曲第一段,将另外三种动物也随机隐藏一种,并用“魔语”将藏起来的动物找回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2用相同的游戏方法让幼儿理解和记忆第二段、第三段歌词,学唱歌曲,可以根据幼儿的游戏水平一下子藏起两个或更多的动物。

  三、完整学唱歌曲

  1.将PP中部分动物藏起来.幼儿唱屏幕显示的生肖歌词,教师唱藏起来的生肖歌词。

  2.教师唱屏幕显示的生肖歌词,幼儿唱藏起来的生肖歌词。

  3.男女生分别演唱藏起来的生肖和屏幕显示的生肖歌词。

  4.根据图标的隐和显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如小组对唱、幼儿和听课的教师对唱。可根据幼儿演唱的情况随机调整藏起来的生肖数量。

  5.挑战将所有的生肖图隐藏,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反思:

  揭秘和挑战的游戏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发展水平,这样的游戏也深受他们喜爱。在歌唱教学中合理使用揭秘和富有挑战的游戏,能使教学更加有效。

  整个活动流程分三步:“魔语”→说歌词;“新魔语”→唱歌曲;挑战隐藏图标的数量→多种方式演唱。三个阶段都利用了“翻图”游戏,随着游戏目标和游戏方式的层层推进,孩子们在接受游戏升级挑战的同时自然学会了演唱歌曲,整个活动顺利而流畅。

16、大班音乐教案《小狗抬花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流行歌曲旋律,有表情的表现老虎神奇以及小狗伤心、生气等情绪。

  2、通过创编、表演动作,理解,记忆歌词。

  3、与同伴表演合作时,能有规则的控制自己的表演的动作幅度,不影响同伴的表演。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1、以学会按节奏念儿歌《小狗抬花轿》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幼儿复习儿歌《小狗抬花轿》,引入活动。

  教师:你们还记得《小狗抬花轿》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二、幼儿倾听、感受乐曲的旋律,尝试将儿歌与乐曲旋律进行歌曲匹配。

  1.幼儿尝试用默唱的方法进行歌曲匹配。

  教师:有一首曲子说的是小花狗抬轿的事,请你们听一听,用默唱的方式跟着音乐一起来会议这个故事。

  教师:我也用和你们一样的方式唱歌,请看我的口型来猜一猜,你们和我唱的一样吗?

  师幼共同尝试听音乐演唱歌曲,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教师:这一次我们试着跟音乐唱出来,想一想如果有困难的话应该怎么办?

  2.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匹配歌词并大声唱出来。

  教师:这次老师不用口型来帮助你们了,你们会唱么?

  三、师幼共同创编表演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分组创编表演动作。

  教师:我们还可以配上哪些好玩的动作,把这首歌表演出来呢?我们可以分成五个人一组,一边听音乐一边想可以表演哪些好玩的动作。

  鼓励幼儿将在小组中创编的动作大胆的表演出来。

  2.教师:刚才几组小朋友都上来表演了,你们觉得哪一组小朋友表演的最好?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两次“一二三向上抛”的区别,指导幼儿根据对歌词的理解,先轻后重的演唱。

  教师:两次“一二三向上抛”的音量一样么?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

  四、尝试幼儿分角色合作表演

  1.教师扮演老虎,幼儿扮演小狗,教师重点提醒幼儿注意表演的动作和表情,同时控制自己表演时的幅度。

  2.请一部分幼儿扮演老虎,其他幼儿扮演小狗,大家边演边唱。

活动反思:

  “八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一只小狗跌一跤呀,老虎狠狠踢一脚……花轿抬到半山腰呀,想个办法可真好,一、二、三,向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哈哈哈!” 《八只小狗抬花轿》是一首带有民族风味的歌曲,节奏感强,歌词浅显易懂,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念起来朗朗上口,旋律欢快流畅,同时也是一首表演性极强的歌曲,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首先,我根据孩子们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巧妙地利用花轿导入教学。然后使用了形象鲜明、生动的教学课件,让幼儿了解了故事的大致内容。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我充分运用肢体语言,一边朗诵一边用身体动作把内容表现出一些来。活动的最后环节,是请孩子们表演童谣的内容。这个情节的安排,使活动达到了高潮。幼儿尝试了小狗抬轿的乐趣。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并对歌曲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设计的肢体语言:抬、坐轿、摇扇、跌跤、踢、睡觉、想办法、嘘、抛、摔、大笑等一系列动作,果然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当我很有语气又加身体动作的把童谣读完时,孩子们都觉得很有意思,开心的笑着,他们一边学着某一句话一边学着动作,积极性特别高。这样带着动作学习,孩子们不仅积极性空前高涨,而且学习的速度有了明显提高。

  整个活动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始终以坐轿——抬轿这根主线进行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知、体验、尝试,较好地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幼儿说完整语句的能力。

  但在活动过程组织少紧凑,时间没有把握好,前面理解故事内容用去的时间太长的关系,在最后表演环节,并没有让孩子们扮演老虎来表演。这样就导致孩子们不能体验到老虎的心理感受,应该请孩子们来表演老虎,老师在这时候就推出表演。只是让少数几个孩子参与,没有关注到全体,其实可以让所有的孩子共同来尝试小狗抬轿,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

17、大班音乐教案《火车快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的气氛,能大胆地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快慢节奏。

  2、初步掌握“塔|踢踢|塔|空”的节奏型。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火车图谱,小雪花片16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火车)小朋友,你们看沈老师请来了谁和我们一起来学本领呢?(火车)

  你们一定很想和小火车学本领吧!好,沈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你们想听吧?可是沈老师有要求的噢?请你仔细地听一听音乐,想一想小火车会做哪些事情呢?

  二、初步感知乐曲(第1次完整欣赏乐曲)

  1、谁来说一说,你听到小火车在干嘛呢?没有听出来,没关系,那沈老师来说一说吧,我有听到小火车在呜呜的鸣笛噢?告诉你我是怎么听出来的吧!沈老师听到音乐呜呜的时候,我就知道小火车进火车站在鸣笛了。(听第一段乐曲)

  2、(第2次全曲欣赏一遍)现在沈老师请你再来仔细的听一听,想一想,猜一猜小火车在干嘛呢?(招呼乘客上车、火车开动)

  (1)教师跟音乐表演

  第一段:手做动作,鸣笛两次

  第二段:配合歌词:火车要开,快快上来

  第三段:慢速前进——渐渐快速前进(教师双手拍膝盖根据节奏由慢到快)

  3、分析乐曲,大胆的用肢体动作表现。

  (1)刚才很多小朋友都听出火车在鸣笛了?火车鸣笛几次呢?你想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跟音乐我们来一起试试)

  (2)在招呼乘客时,列车员是怎么说的呢?(火车要开,快快上来)我们看看它的节奏是怎么样的!感知塔|踢踢|塔|空”的节奏型。(结合图谱)我们一起听听有几个塔|踢踢|塔|空(教师和幼儿跟着音乐一起拍手练习)

  (3)乘客都上火车,火车一开始是怎么样开的呢?(接着火车又怎么开的呢?你想用什么动作来表现火车开动呢)?(教师和幼儿跟着音乐一起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结合图谱)

  4、跟着乐曲,大胆地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的快慢节奏。

  三、全曲欣赏

  1、火车在途中往往要有停靠站,听听,这首曲子里有几个停靠站;你是怎么听出来的或者你是怎么知道的?(哪句乐句是火车停靠的时候)

  2、幼儿变成一列火车,进行全曲律动

  四、结束活动

  现在,我们的小火车要开走了,鸣笛就用挥手的动作跟客人老师再见吧!

【活动反思】

  1、在进行节奏的区分时,教师本身没有很好的将节奏拍对,使得幼儿对音乐没有“吃透”,这也对后面的过程进行有一定的影响。

  2、本次活动的音乐偏快,可以提前减慢,老师在唱谱时也可以简化,可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3、由于之前的节奏区分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在听到节奏的变换时幼儿第一次能够按要求变化,节奏再次变换时幼儿情绪仍在游戏中而忘记变换,只有少部分幼儿按要求进行。

18、大班音乐教案《我爱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借助沙画、图谱理解歌词内容,学习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能在自主学习、接龙游戏、传递爱心等过程中大胆演唱。

  3.感受歌曲中爱的情感,体验爱的温暖和快乐。

  4.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5.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沙画视频、沙画台、三角架、投影仪、摄像机。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引出主题。

  教师:听,欢快的音乐响起来了,让我们唱起来、跳起来吧!

  教师:平时谁很爱你?你还听过谁对谁说我爱你?

  (二)自主学习,理解第一段歌词内容,并尝试演唱。

  1.自主学习,理解第一段歌词。

  (1)幼儿分组欣赏沙画视频,引出第一段歌词。

  (2)幼儿回答,教师逐一出示图谱。

  (3)有节奏的朗诵第一段歌词。

  2.有感情的学唱歌曲第一段。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第一段。

  (2)幼儿有感情地学唱。

  (三)自主学习,理解第二段歌词内容,并尝试演唱。

  1.自主学习,理解第二段歌词

  (1)师幼讨论:如果有人对你说我爱你,你的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2)自主学习,理解第二段歌词。

  (3)幼儿回答,教师出示图谱。

  2.学唱歌曲第二段,并能掌握歌曲中的难点。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第二段。

  (2)幼儿练习演唱,并能注意"力量"的"量"字音拖得特别长。

  (四)完整学习歌曲。

  1.完整欣赏沙画。

  2.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

  (五)多元练习,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接龙游戏,演唱歌曲。

  2.传递爱心,趣味演唱。

附歌曲:《我爱你》

  蜜蜂对着鲜花说我爱你,青蛙对着池塘说我爱你,

  星星对着月亮说我爱你,葵花对着太阳说我爱你。

  你的爱给了我温暖和快乐,你的爱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我要对你大声的呼喊我爱你!我要对你大声的呼喊I love you!

活动反思:

  "我爱你"的主题,侧重于情感激发和表达,适合小班幼儿。设计和实施按照幼儿倾听-说-行动的学习逻辑展开。

  1、所选绘本材料"我爱你"很有感染力,所配背景音乐很很合适。

  2、老师讲完故事,应着重让幼儿讨论:小獾说了什么,都是对谁说的,为什么会说"我爱你"?说"我爱你"的时候小獾的心里感觉怎么样?侧重讨论"是长颈鹿阿姨还是心里本来就爱他们才说的"?"为什么对身边的亲人说了"我爱你",小獾还对他"用过的东西"也说"我爱你"?(难点部分)

  3、制作爱心卡,教师示范引起幼儿模仿,好在教师注意到并随机引导幼儿关注其他的任何东西。

  4、送爱心卡的时候,幼儿说"还想玩一会""没有",幼儿还有活动的需求和兴致,可以考虑制作爱心卡除了印图章还可以提供画笔材料供幼儿表达,进一步推动幼儿接近下一个最近发展区。

19、大班音乐教案《母鸡和狐狸》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由慢到快,由神秘到热烈的音乐情绪。

  2、借助图谱、故事展开想象,并用动作、语言表达音乐的变化。

  3、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动漫、图谱、头饰。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随音乐进行猜想。

  导语:老师这儿有一首好听的乐曲,请你听一听、想一想,这段音乐中会讲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听音乐。提问:你想到了什么?

  2、讲故事,再次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结构。

  (1)讲故事,帮助理解音乐。(播放动漫)

  听故事《母鸡和狐狸》。启发语:到底讲的是什么事情呢?

  故事:今天,母鸡出门去散步,狐狸偷偷地跟在了母鸡的后面,只听“啪”的一声,狐狸被钉耙打到了头,狐狸好疼啊,可是它不敢动也不敢发出声音,继续跟着母鸡走。“噗咚”一声,狐狸掉进了池塘里。母鸡走上了山坡,狐狸也跟着走上了山坡,一不小心,这只倒霉的狐狸被钉子扎了脚。这时母鸡发现了狐狸,赶紧钻过小篱笆,淌过小水塘回到了家。狐狸在母鸡的家门口,敲呀,敲呀,门怎么也敲不开,气得狐狸直跺脚,最后瘫倒在了地上。

  (2)再次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结构。

  师:我们再听一次音乐,请你仔细听,并想一想在这首乐曲当中什么地方表现的是母鸡前面走,狐狸悄悄的跟在后面?什么地方表现得是母鸡跑,狐狸追呢?听音乐,教师画图谱。

  提问:你认为音乐当中什么地方表现得是母鸡前面跑,狐狸偷偷跟着呢?哪儿表现的是母鸡跑,狐狸追呢?

  (3)听听音乐里面母鸡与狐狸发生的事情。

  边听音乐,教师边放母鸡与狐狸的卡片,边语言提示。

  3、创编动作

  (1)导语:母鸡在前面走,狐狸偷偷的跟在了后面,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被钉耙打了头)

  狐狸被钉耙打了头是什么样子?学一学。

  第二次,狐狸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掉进了池塘里)

  狐狸掉到池塘里又会是什么样子?它的心情是怎样的?表演。

  最后,这只倒霉的狐狸又发生了什么事?(钉子扎了脚)

  钉子扎了脚以后,狐狸是什么样子啊?它的表情是怎样的?

  (2)听音乐表演狐狸遇到的倒霉事情。

  4、完整地表演

  (1)老师当鸡妈妈,幼儿当狐狸,完整地表演一次。

  (2)请几名幼儿当鸡妈妈,其他幼儿当狐狸,完整表演。

【活动反思】

  在重新对幼儿渲染萝丝母鸡在散步中感到有谁跟着它时的越来越紧张的气氛,请幼儿用动作和表情来补充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接着我会让幼儿听一听音乐,让他们说一说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的气氛,如果让他们吧这个故事拍成一个动画片会是什么样的,狐狸和萝丝母鸡会是怎样的表现。让幼儿们自己说出故事情节,而不是老师问一个环节,他们答一个环节。

20、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音乐》含反思

设计意图

  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音乐是人类灵魂深处潺潺流淌的情感溪流,音乐欣赏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美感接受教育的有效手段。《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它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历届新年音乐会中是必演曲目,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能够让孩子感受世界名曲的魅力,让每个幼儿都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提高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快乐的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结合自己的日常经验,感受乐曲节奏的欢快、热情。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2、能将这种感受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3、乐于运用身势大胆表现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4、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5、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

活动准备:

  音乐CD

重点难点:

  感受乐曲节奏的欢快、热情。

活动过程:

  一、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非常快乐的事情时,你会有什么样的表情?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现你的快乐?

  a) 谈谈日常生活中快乐的节奏。

  b) 欣赏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c) 再次倾听,并介绍音乐背景。

  d) 第三遍欣赏音乐,仔细分辨。

  二、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乐曲?你听了以后感觉怎么样?

  三、这首曲子什么地方强劲有力些?什么地方又优美柔和些?

  四、幼儿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在活动区中,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音乐内容。

  相关信息

  乐曲介绍

  《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作者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这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大概是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但此曲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背景: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德斯基是奥地利的陆军元帅,从1815年至1831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骑兵总司令。拉德茨基积极维护奥地利帝国殖民统治,曾率领军队侵略邻国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北部任总督多年。从德、奥出版的历史书看,拉德茨基被视为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意大利则认为他是一个侵略者。老约翰?施特劳斯所写的这首进行曲正是炫耀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茨基的威风。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对这支曲子所歌颂的人并不感兴趣。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常见的版本还有为管乐队所作的改编曲。这里选用的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束时《拉德斯基进行曲》的录音片段,为管弦乐曲。

  这首曲子由对比鲜明的两部分构成。强劲有力的引子之后是第一部分主题,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队步兵时而轻快时而有力的走过大街(片段1)。反复一遍之后,音乐经过一个全乐队齐奏的过渡句,随后出现的是与前面主题相对比的轻柔主题,优美动听(片段2)。音乐最后在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律动所选用的乐曲就是《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乐曲有着明显的进行曲风格,很适宜在行进中模仿律动。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引出音乐都是有节奏的、要跟着音乐的节奏走路。教师在引导个别幼儿示范,要求其他幼儿边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集体做动作。充分调动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发现音乐的节奏感。

不足之处:

  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多巩固,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活动不单单是一节音乐,更多的是在音乐活动中渗透了教师整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的取向。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21、大班音乐教案《蔬菜音乐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音乐语言再现对蔬菜探究的体验,体会参加"蔬菜"音乐会的快乐。

  2、学习手耳协调地合作演奏,激发探索的欲望。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蔬菜的实物、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运用模仿动作,再现送菜到菜场的情景

  1、回忆参观菜场的经历。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咱们上周的送菜到菜场的表演活动大家都还记得吗?(记得)那我们今天再来表演一次好不好?(好)老师要看下哪位小朋友能够记清楚这个过程和用动作表现出各种送菜的方法。

  2、按音乐的节奏用动作表现各种送菜的方法,将蔬菜送到菜场去。

  师:小朋友要仔细的听音乐的节奏,分清楚什么节奏该做什么动作,我们要准确快速的将蔬菜送回菜场去。

  3、相互观察各自想象的模仿动作,交流送菜的方法。

  师:老师刚才发现很多小朋友都自己想像出了很多动作,而且表演的特别棒,现在我们邀请几位小朋友来表演,其他小朋友可要认真观察哦。

  师:现在小朋友们可以和自己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讨论自己送菜的方法,每位小朋友都可以学习其他小朋友的方法。

  (二)和奶奶一起去买菜--复习歌曲《买菜》

  1、想象和奶奶一起外出买菜的欢乐,表现活泼跳跃的旋律。

  师:小朋友都知道我们每天吃的菜都是要去菜场买的,那你们有和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一起去买过菜吗?(有,没有)原来我们有很多小朋友都没去过,那你们就想象一下你和奶奶去菜场买菜的情景,会不会很好玩呢?(会)我们以前学过一首歌曲,名字叫做买菜,大家还记得吗?(记得)我们再来唱一次好不好?(好)

  2、结合蔬菜的外形特征与口形,例如"番茄圆溜溜"--嘴巴圆圆的渐渐打开。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歌曲中蔬菜的外形来改变自己的口型,正确发音。

  (三)合作演奏蔬菜音乐会

  1、回忆歌曲中提到的蔬菜有哪些师:小朋友们,《买菜》这首歌的歌词里边都有哪些蔬菜呢?(萝卜、黄瓜、西红柿……)对,小朋友的记性可真好,现在我们每位小朋友选一种自己喜欢的蔬菜,我们来给蔬菜宝宝们开一场音乐会好不好?(好)

  2、幼儿自选一个打击乐器,排成5队蔬菜(do:蚕豆;re:萝卜;mi:西红柿;fa:青菜;sol:扁豆;la:黄瓜)教师指导幼儿找到自己所在的队列中。

  3、教师弹奏歌曲《买菜》,幼儿跟着琴声演奏乐曲中属于自己音块的部分,并用接着演奏的方法合作演奏。

  师:现在小朋友们要认真的听老师的琴声,并注意自己所选蔬菜在歌词中的连接,不能抢拍,注意小朋友间合作演奏。

  4、从少数幼儿参加演奏,逐渐增加人数,每一次演奏时注意倾听,共同寻找自己的音块及时介入的方法,直到全班参加,逐步做到整齐的演奏。

  (四)活动结束师:今天小朋友们都表现得很棒,我们的蔬菜音乐会也特别成功,蔬菜宝宝们都可高兴了。今天回家后,小朋友们可以和自己的家长一起,再来给蔬菜宝宝们开一场音乐会好不好?(好)

活动延伸:

  美术活动《蔬菜大家族》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的选材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因为每位孩子每天都会接触到蔬菜,对于自己熟知的东西,孩子更有信心。从目标可以看到手耳协调的演奏对于首次开展此类型活动来说,幼儿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因此,在突破这个难点的时候,不能单单只让幼儿自己来操作,老师应当先做示范,或者是一句一句的单独教授,然后让幼儿慢慢合作来完成。活动很有创意,还应该再注意一些细节,让音乐活动更美好。

22、大班音乐教案《小雨滴溜滑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熟悉儿歌并感受儿歌稳定的节拍和跳跃的节奏感。

  2、让幼儿体验儿歌中活泼的节奏带来的愉悦情绪。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音乐CD

  2、游戏用的长绸布10条,小球10个

  活动过程:

  一、熟悉儿歌,并掌握节拍

  1、打雷了会怎样呢?(闪电、下雨)

  2、雨会下到哪里?(身上、地上等等)教师念:小雨滴滴答滴,……上面溜滑梯。<.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结合动作念若干次)一拍一下做。

  3、念儿歌的第二部分

  二、仔细听,儿歌里小雨滴在哪里溜滑梯(听录音) 听到后教师马上画出树叶、石头、荷叶、花朵,并引导幼儿边看图边念儿歌。

  三、掌握儿歌的节拍和节奏。 教师放录音边用节拍边画泡泡(一排四个)共四排:听听泡炮里有几个声音。

  1、在圆圈内按节奏画线,边画边用拍出节奏。重点讲解tiritiri。

  2、重点讲解tiritiri。这个小房子住着四个好朋友,可是他们的房子太小了,怕朋友会被挤出去,赶紧手拉手,一只手不够,抓牢点,再拉一只手。

  3、讲解句末划音的休止符。最后音乐中出现了划音,那我们就用一拍的休止符做记号,表示划音。

  4、幼儿完整念节奏,跟念儿歌。(可配上动作)

  5、讲解反复记号。

  四、幼儿用书,游戏

  游戏:教师引导幼儿两两合作用绸布和小球模拟小雨滴溜滑梯,边念边做。

  附儿歌:小雨滴,滴答滴,树叶上面溜滑梯。小雨滴,滴答滴,滴溜滴溜笑嘻嘻。溜呀溜到梦幻溪。(石头、荷叶、花朵)

  活动反思:

  幼儿在这次活动中通过对儿谣内容的理解,对乐曲感受等都是通过语言及动作表达出来的。在上课过程中,有一环节是让每个幼儿运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想象来感受断奏及圆滑奏。起初我以为幼儿不是很感兴趣,对动作表现形式表达的也不太好,但是在上到这一环节时,幼儿想象力特别丰富,通过幼儿大胆地表达及运用身体动作如:弹指,小鱼游,弹舌头,身体转圈等多种形式的表现让他们特别感兴趣,一下让上课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但不足的地方是没有配上flash动画,如能加上动画,幼儿就能清楚看水滴的动态表现,对音乐自然也就有更深刻地理解。

23、大班音乐教案《音乐小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学习歌曲中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演唱。

  3.体验师生与生生之间合作学习的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1.歌曲《音乐小屋》原唱及伴奏CD;歌曲《郊游》;

  2.多媒体课件;

  3. 邀请卡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二、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的心情特别好,为什么呢?因为我收到了一张邀请卡,里面写了什么呢?我打开来,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好吗?

  2.教师读邀请卡内容,提问:“你们有信心战胜困难吗?(有)那让我们出发吧!”

  三、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习节奏与主要乐句。

  (一)碰到第一个困难,引导幼儿通过努力解决。

  1.一条小河挡住去路,怎么办?

  2.出示节奏图X X|XX 0|XX XX|X 0||,引导幼儿学习。

  3.幼儿学习节奏。

  4.克服困难,划小船继续前进。

  (二)遇到第二个困难,鼓励幼儿共同克服。

  1.大石块挡住了去路,怎么办?

  2.出示乐句:音乐 小屋 |在 欢迎 |你 欢.迎 |我 0 ||。

  3.幼儿学唱,着重练习欢.迎的唱法。

  4.成功移走三块大石块,继续前进。

  (三)遇到第三个考验,请大家一起努力。

  1.出示三个敲门声:

  (1) 5 3 |5 3 0 ||(2) 4 2 | 4 2 0 ||(3) 5 0 i 0 ||2.师幼一起按门铃。

  3.音乐小屋终于开门了。

  四、完整欣赏歌曲,用多种形式学唱歌曲。

  1.欣赏后提问:这首歌一共有几段?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来到了音乐小屋,你觉得快乐吗?歌曲里面是怎么唱的?(引导幼儿学唱:我们的快乐都在里面装)。

  2.引导幼儿完整学唱一段歌曲,根据幼儿的学唱情况,教师小结指出问题。

  3.完整地学唱歌曲。

  4.以对唱的形式师幼共同演唱歌曲。

  5.幼儿分组对唱歌曲。

  6. 家长与幼儿对唱歌曲。

  五、结束:出现神秘人——海宝。

活动反思:

  歌曲《音乐小屋》是一首儿童歌曲。歌曲风趣、轻松、愉快。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构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节奏,给人以柔和的感受。描绘了“叮咚”作响的音乐小屋给人们的快乐,抒发了热爱音乐的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整堂课我以“去游玩音乐小屋”为主线,首先我让学生模唱“音乐小屋”的门铃声,来解决了难点节奏,这个环节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难点,并且自然的了解了音乐知识点“四分休止符”。也引起了学生想去看音乐小屋的好奇心,使我能顺利的进入下一个环节,走进音乐小屋来学习歌曲。然后学生走进音乐小屋之后,我设计了各种接唱的小游戏来让学生学唱歌曲,并加入身体的律动体验。最后在学生掌握歌曲后,就引导学生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乐。整堂课学生仿佛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快乐地体会音乐带来的无线乐趣。

  当然在该堂课中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在歌曲学唱中,学生对于音乐的完整感受体现地还不够深刻,我让学生分句学唱歌曲,破坏了歌曲本身的整体性。

  2、创编打击乐节奏的时候课堂纪律显得有点乱,教师没有调控好学生的课堂纪律。

  3、教学语言还欠生动活泼,导致教学的每个环节衔接地不够自然、流畅。

24、大班音乐教案《咿呀咿呀哟》含反思

【设计意图】

  这首乐曲改编自《王老先生有块地》,旋律欢快活泼,节奏鲜明,“咿呀咿呀哟”乐句反复出现,此活动重在让幼儿学会辨别该句的节奏,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乐曲,演奏中注重培养大班幼儿的分工、合作意识。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欣赏、熟悉乐曲,然后师幼共同观察图谱,让孩子比较自主的学习表现曲目的节奏,进行小小的律动,最后通过奥尔夫乐器演奏曲目,达到全班幼儿分工、合作演奏的目的。新《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活动设计上,教师力求让幼儿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充分辨识固定乐句,充分感受音乐节奏,并借助模仿动物,身体小律动等方法帮助幼儿反复体验、感受音乐的性质,从而体现“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特点,创编歌词。

  2、辨别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和乐器表现节奏“XX XX |X—|”。

  3、提高观察图谱,分工、合作演奏的能力。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咿呀咿呀哟》音乐。

  2、节奏图,完整图谱、水彩笔一支。

  3、手摇铃、打棒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律动

  随音乐《咿呀咿呀哟》进场

  师:春天来了,天气越来越暖和了,小草小花都发芽了,让我们去森林里快乐的玩耍吧!

  二、倾听音乐

  师:今天我们来到了大森林里,可是这儿怎么一个小动物都没有啊?哦!原来它们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藏在了这首好听的音乐中,我们再来听一听都有谁?

  师:音乐里都有谁?

  这段音乐里藏了这么多动物,你们的耳朵真灵!

  三、感受音乐

  (一)节奏练习

  1、师:除了动物的叫声以外,老师还发现这段音乐里有一句话特别有趣,谁刚才听出来了?

  师:原来是“咿呀咿呀哟”,你们听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觉得你们很聪明,要考一考你们,(出示节奏卡),看谁能用小手拍出这个节奏?”(师幼一起拍一拍,学一学)。

  2、师:老师还把音乐里的小羊请了过来,它要和你们打招呼:“我是一只小小羊,咩咩咩咩咩。”请你也做一种小动物,像小羊这样用叫声给大家打招呼。(鼓励幼儿创编歌词)

  (二)根据图谱寻找固定的乐句出现的规律。

  1、师:你们唱的这么好,小动物就带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请你们仔细看看这幅图谱,我们跟着音乐找找“咿呀咿呀哟”,找到了要像刚才一样拍拍小手哟。(教师随音乐用笔沿线描画,在乐句“咿呀咿呀哟”出现时,用明显的摆动动作画出锯齿线,以突出乐句和音乐节奏)。

  2、用身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

  师:原来“咿呀咿呀呦”会和我们捉迷藏,它不是每一个乐句都出来的,图谱里的哪一部分表示“咿呀咿呀哟”呢。(师幼共同认识图谱,比如锯齿线是为了突出节奏,有的地方是在休息),让我们再来跟着音乐听一听,找一找吧,师幼共同跟着音乐律动。

  师:听到“咿呀咿呀呦”时除了刚才的动作,你还想用什么动作表示呢?

  你们想到了这么多动作,那我们这次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表演这段音乐。(再次欣赏音乐,幼儿离开位置,自由起舞,师幼一同自由用肢体动作表现各种动作,也可以是各种不同小动物的形象动作)。

  四、乐器演奏。

  师:大家表现的都很棒,现在森林里决定举办一次演奏会,请你们做小小演奏家,我们先来把我们的乐器宝贝请出来。

  (出示打棒,手摇铃,教师简单介绍,请幼儿学习演奏“咿呀咿呀哟”的节奏)

  师:第一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演奏一次,我拿打棒,和拿打棒的小朋友一起来演奏“咿呀咿呀哟”前面的节奏,“咿呀咿呀哟”的时候请你们来演奏。(提醒幼儿有的地方是休息的,及时鼓励幼儿)

  师:互换乐器,请小朋友自己做自己的小主人,看着图谱来演奏这段音乐,拿打棒的小朋友先打前面的节奏,手摇铃的小朋友演奏“咿呀咿呀哟”,如果没有轮到你,那么你的小乐器是休息的,小耳朵仔细听,我们来试一次。(教师根据图谱,引导幼儿演奏)

  五、结束环节

  师:你们都是很能干的小小演奏家,合作的这么好!演奏会结束了,现在我们要做动物园里的小兔子,回家休息了,全体起立,小兔子们竖起自己的耳朵,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蹦蹦跳跳回家吧,教师收乐器,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这一集体教学活动给人的强烈感受是趣味盎然、充满魅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营造了一个有情、有趣的音乐“童话世界”,孩子们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在感受音乐快乐的同时发展着音乐的智慧和素养。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是这首乐曲中一个非常鲜明的音乐元素,于是所有活动环节就围绕这最具感染力的乐句而展开。首先,我通过引导幼儿充分地倾听,让幼儿主动地寻找乐句、听辨乐句。接着,我通过演示图谱,将动态的音乐转变成静态的画面,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乐曲的结构,发现乐句出现的规律。最后,我引导幼儿通过各种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进一步表现固定乐句和音乐节奏。

  这个教学活动趣味盎然、富有魅力,游戏化情境自然、合理,使整个教学活动富有意义。

25、大班音乐教案《小猫去钓鱼》含反思

活动名称:

  小猫去钓鱼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学唱歌曲"小猫去钓鱼"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活动准备:

  小猫的胸卡、钓鱼竿、小鱼、水桶、PPT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看看、说说小猫去干嘛(观看PPT)---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谁来了?(出示小猫拿鱼竿PPT)----是小猫,我们一起来跟小猫打声招呼。

  -----仔细看看,小猫手里拿着什么呀?它要去干什么呀,谁来猜一猜?

  二、欣赏歌曲前半段,初步感受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

  1.教师边唱边表演"小猫去钓鱼"

  师表演一遍。(小幅度做动作)----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啊,原来小猫去钓鱼了,小猫呀一边钓鱼一边唱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猫唱了什么。

  2.帮助幼儿回忆理解歌词。

  -----你们听到小猫去干什么了?(钓鱼)-----小猫去钓鱼!歌里怎么唱的?试试!(唱:小猫去钓鱼,小猫去钓鱼)小猫有没有钓到鱼啊?

  -----那它钓到的鱼多吗?歌曲是怎么唱的?(唱:钓呀,钓呀,钓了许多鱼!)我们再来听一听!(师唱:小猫去钓鱼、小猫去钓鱼、钓呀,钓呀,钓了许多鱼)3、教师再次边唱边表演。

  -----小猫钓了真么多的鱼,真开心!我们一起来唱唱,好不好?

  -----唱的真不错!小猫钓了许多鱼,那到底钓了多少呢……

  三、欣赏歌曲后半段,学习说唱部分。

  师完整演唱歌曲。

  -----小猫钓了许多鱼,到底钓了几条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小猫一共钓了几条鱼啊?真的吗?我们再来数一数。(重复说唱部分)------原来小猫一共钓了5条鱼,那小猫每一次钓都只钓上来一条鱼吗?

  哦,小猫有一次钓上来了两条鱼呢!我们一起来念一念!(指着课件一起念"三条四条钓上来")

  四、完整演唱歌曲。

  -----小猫钓了这么多鱼,真开心!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唱一唱,好吗?(图谱)-----小猫的本领可真大,钓了这么多的鱼,我们一起来学小猫钓鱼好不好?聪明的小猫找一个空一点的地方站,小手拿着鱼竿,准备好了吗?

  (师幼一同表演唱)------小猫们唱的真好,钓了这么多鱼,我们回家吧!(请幼儿回座位)

  五、音乐游戏。(巩固歌曲,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1.讲解游戏玩法。

  -----老师来当小猫,谁来做小鱼呢?哦,你们都来做小鱼。

  -----等会儿我要来钓鱼的,我的钓鱼竿掉到哪条鱼,你就跑到我的后面来,拉着我的衣服,跟着我回家。我来钓第一条鱼,试试看!三条四条钓上来,哦,你们都喜欢我,要跟我回家。第五条鱼钓上来。

  2.第一遍游戏。

  ----我要出发罗!小鱼们一起唱歌哦!声音要甜甜的。

  -----小鱼钓上来了,我们站站好!

  ----我们看看是不是钓上来了5条鱼。第一条是哪条鱼,第二条?(请幼儿按顺序排好队)一起来数数是不是5条鱼!下面的小鱼谁帮忙数得好一会也请他来做游戏。(数数)是不是5条鱼都钓上来了?(是)好,小鱼小鱼快快回家,和你们的好朋友在一起。

  3.第二遍游戏。

  -----小猫的肚子又饿了,我要出发钓鱼了,这一次,我要钓的唱歌好听的鱼宝宝,哪条小鱼嘴巴张得圆圆的,声音甜甜的我就去找他做朋友。准备好了啊。

  4.第三遍游戏:再请名幼儿做小猫。

  -----还有谁想来试试?(请一名幼儿)这一次,我们把所有的小鱼都钓上来行不行?

  我们一起去钓鱼啦!(钓至五条鱼时,所有的小鱼钓上来)都钓到鱼啦!小鱼们跟着小猫回家去吧!

教学反思:

  由于幼儿大班的孩子无法做到注意力集中40分,因而教学中设计了中场游戏让学生恢复体力和精神。

  从整节课来说,教学中我尽量采用多元化的激励式评价,如通过表情(如微笑)、手势、肢体接触、小奖品等多种形式表扬或提醒学生,控制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26、大班音乐教案《水草和小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对音乐(优美柔和、活泼轻快)的理解和感受,学习水草和小鱼的舞蹈动作。

  2、在与同伴共同表现的过程中,体验韵律活动的愉悦,乐意参加韵律活动。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情景表演及背景道具(可做演示的幕布架一个、长的幕布一大块)、各种袜子数双。乐曲。椅子背的布套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初赏乐曲、感知情节,引导创造、学习动作

  1、欣赏水草表演,感受、表现水草优美、柔和的动作。(3分钟)

  出示背景图。操作教具。

  提问:刚才你看到了谁在干什么?这段乐曲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你们想想看怎样的动作来表现水草?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动作来表现水草?

  我们一起来学学水草的动作。

  师:现在我们让水草变的更漂亮一点。(全体幼儿一个手套上绿袜24再次表演。)(播放水草音乐)

  2、欣赏小鱼表演,感受、表现小鱼活泼、轻快的动作。(3分钟)

  问:你们猜在海底里,谁会跟水草一起玩呢?我们来听一听。(播放小鱼音乐)

  问:你为什么觉得是小鱼呢?你觉得小鱼是怎么游的?

  这段乐曲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跟我们刚才听得音乐有什么不同?

  3、欣赏小鱼和水草玩的情景,学习自我合作表现。(4分钟)

  (播放小鱼音乐)

  师:现在我们一个手做水草,一个手做小鱼,听着音乐,一起来玩一玩。

  二、再赏乐曲,拓展想象,分步提升、小组合作。

  1、两两合作表现水草或小鱼。(播放水草和小鱼乐曲)(3分钟)

  师:现在我们两个人合作一个人做水草,另一个小朋友做小鱼,请把一个小手藏起来。

  2、小组合作表现水草或小鱼。(播放水草和小鱼乐曲)(4分钟)

  要求:现在请大家分组坐成三个圆圈。我们要两个手变成水草或是小鱼,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交换一下袜子。

  三、激励创造、完整表现,深入要求、集体演绎。

  除了用手表现外,还可以用灵活的身体来表现水草和小鱼.

  1、学习创编用身体动作表现水草。(播放水草乐曲)(4分钟)

  问:现在我们一起来想一想用身体怎样表现水草呢?

  可不可以两个人合在一起表现水草呢?

  2、学习创编用身体动作表现小鱼。(播放小鱼乐曲)(4分钟)

  问:用身体做小鱼的动作应该怎样表现?小鱼应该怎么游动?

  小鱼轻快灵活的跟水草有什么不一样?

  3、分角色用身体动作表现水草和小鱼。(4分)

  (播放水草鲨鱼小鱼音乐)

  师:听!这是谁来了?等鲨鱼游走了,小鱼又出来玩了。

  四、激发拓展、经验迁移,引领再创、体验愉悦。(2分钟)

  1、迁移替换水草柔美动作。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优美的音乐编出许多水草扭动的动作,请你们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用上象水草这样优美的动作呢?

  2、启发替换角色表现乐曲。

  师:如果我们现在要来表现柳树和小鸟呢?能不能把我们今天学的这些动作编进去,回去后请大家再编一编。

【活动反思】

  在这次的活动中,孩子们的知识准备非常充分,也能积极参与创编动作,我尝试着给幼儿创设一种宽松有自主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孩子创编小鱼游戏的各种动作。用“让老师跟你们学一学”的引导语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在感受音乐的快慢对比时,我以“水草生长”、“小鱼游动”两种不同的动作让幼儿得到感知,从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可以看出他们在“小鱼与水草”两种角色的扮演中都得到了快乐。

【不足之处】

  作为大班的幼儿,表现欲望是强烈的,在活动中,教师一直让幼儿用手部动作来表现水草和小鱼,我觉得教师可以让幼儿站起来不仅用手也要同时配合身体的动作来表现,这样会更加的生动形象,幼儿的参与性会更高。

27、大班音乐教案《狐狸和乌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特点区分狐狸和乌鸦两种角色,并做出相应动作。

  2、遵守游戏规则,探索乌鸦保护食物的方法。

  3、积极参与活动,感受寻找和保护食物带紧张感和乐趣。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音乐,食物。

【活动重点、难点】

  感受乐曲旋律特点学会游戏玩法;能想出办法让自己扮演的角色取得胜利。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喜欢动物吗?那你们都喜欢哪些动物?

  在动物世界里什么动物最聪明?

  二、教师讲故事引出游戏内容。

  师:你们知道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

  故事大意:森林里有一只狐狸肚子特别饿它要出去找食物,狐狸伸伸懒腰出去转转;狐狸肚子咕咕叫,到处到处找食物,左边左边看一看,右边右边瞧一瞧。没找到食物,休息一下。这时候有只乌鸦飞过来,而且嘴里还叼着一块肉,狐狸闻到香味就醒来了,它特别想吃,就想办法要得到那块肉。于是它就过去给乌鸦说:小乌鸦,你好!乌鸦只是点点头,没说话。狐狸眼睛一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说:你是森里面唱歌最好听的,你能给我唱首歌吗?乌鸦张开嘴:啊!的一声,肉怎么样了?对,肉掉下来了,狐狸捡到肉,一口吃到嘴里就跑走了。你们说狐狸聪明吗?

  三、感受音乐,学玩游戏。

  1、倾听音乐,区分狐狸和乌鸦的角色;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玩狐狸和乌鸦的游戏,我们现在先听一首好听的音乐,听完之后你们说说有几段音乐,哪一段像狐狸,哪一段像乌鸦?

  2、分段听音乐;

  先听第一段,你们觉得像什么?(狐狸)我来学学狐狸的动作。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学狐狸的动作。(狐狸伸伸懒腰出去转转;狐狸肚子咕咕叫,到处到处找食物,左边左边看一看,右边右边瞧一瞧。什么也没有,休息一下)你们都是聪明的小狐狸。我们再来听听第二段音乐,像谁啊?(乌鸦)我们现在一起来当乌鸦。我们小乌鸦们都很能干找到了食物,(出示肉)现在我们要飞回家,但是呢,肉放在哪里才不会掉下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先请一个幼儿尝试,教师同时抓挠幼儿)这回我来当狐狸,我要想办法让这块肉掉下来,咱俩来试一试。最后我们每只小乌鸦都来试试,你们的方法真多,都是聪明的小乌鸦。

  3、分角色进行游戏;

  (1)教师当狐狸,幼儿当乌鸦;

  现在,我们一起来玩游戏,我来当狐狸,我请郭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当乌鸦。(总结:狐狸没得到肉走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那乌鸦呢?那如果狐狸得到了肉,是怎样的心情?

  (2)3到5名幼儿当狐狸,其他幼儿当乌鸦;

  这次我想请几个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当狐狸?

  (3)一半幼儿当狐狸,一半幼儿当乌鸦;

  现在,我们一半小朋友当狐狸,另一半小朋友当乌鸦,我们来一起玩。

  (4)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这次,我们来换一下角色,刚才当乌鸦的小朋友这次当狐狸,互换一下。(我们小朋友都是最聪明的小狐狸和小乌鸦)

  四、全体幼儿随音乐跳舞,自然结束。

  师:我们都喜欢小动物,小动物们在一起也要友好,那我们小朋友有好吃的好玩的应该和大家怎么样?(一起分享)好,今天我们玩了这么有意思的游戏,让我们找更多的小朋友分享我们的快乐吧!

【活动反思】

  因为幼儿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本次活动利用狐狸和乌鸦的头饰以及一些图片,让幼儿明确故事的主要角色。这样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出发,有利于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故事内容的欲望,使他们想要学。紧接着,师幼共同演一演,说一说,评一评 ,师幼互动,教师用形象的语言、逼真的动作,把孩子们带入到了故事的情境中,使教师极具亲和力,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了乐趣。在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8、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象》含反思

【活动目的】

  1.感知乐曲欢快、诙谐、跳跃的旋律。(重点)

  2.尝试用身体动作模仿小象的基本形态来表现音乐的旋律。(难点)

  3.在活动中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活动准备】

  布偶小象一只,配套教学CD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组织幼儿做端,准备上课。

  2.出示小象引发幼儿兴趣,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是谁啊?小象想邀请我们到森林去做客,你们愿意去吗?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

  (1)森林里有什么?

  (2)小象们在做什么?

  2.完整欣赏乐曲,引导幼儿讲述听完乐曲的感受。

  提问:

  (1)这段乐曲是几拍子的?

  (2)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样的感受?

  (3)你们觉得这首乐曲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

  3.再次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表现得意境。

  4.欣赏音乐,引导幼儿体会音乐的结构,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

  提问:

  (1)这段乐曲是用什么结构表现出来的?

  (2)这段音乐哪里是小象在戏水玩耍?哪里是两只小象在一起玩?哪里是小象勾着鼻子跳起圆圈舞?

  (3)引导幼儿进行自由讨论、讲述。

  5.根据教师的提示,幼儿听着音乐做动作,教师指导。

  6.听着音乐,完整的表演。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2.下课休息。

【活动反思】

  在教唱这首歌曲时,首先让学生说说小象有哪些特征,然后听三遍音乐,让学生说说,哪一句是问哪一句是答,按这节奏连歌词生生对练跟伴奏练,最后学唱歌曲,即为歌曲律动。一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很喜欢这首歌曲,表现得很好,通过多种形式演唱歌曲,使教学难点轻松解决,但这节课我认为不足的地方在于律动的地方,老师想让学生自己随着音乐律动,但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活跃,老师先前也没有将舞蹈动作编好,使这一环节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备课中,能够更加完善,更加仔细。

29、大班音乐教案《音乐火车》含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引导他们参加音乐活动并且对音乐活动有浓厚的兴趣这并不难。然而要在音乐活动中发展幼儿创作能力和提高幼儿音乐素质则需要长时间地培养与不断地给予感受。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充分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才能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领,在能唱、会跳、能欣赏的基础上尝试创作,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根据我班幼儿音乐素质发展水平和幼儿对创作节奏的浓厚兴趣,便生成此活动《音乐火车》,让幼儿尝试创作2/4拍的节奏型,并不是通过一个活动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较长时间,在多种手段、多种刺激下才能形成。因此在本活动之前孩子们已经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鼓励幼儿把平时学的音乐知识大胆地运用到创作中去,真正将自己的作品在同伴面前展示、分享。它需要幼儿有一种经验,更需要有一种勇气。而事实上如果幼儿能在活动中发展创作能力、大胆表现自己,那么音乐活动的真正魅力就体现了。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创编节奏型的活动,能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

  2、熟悉2/4节奏型,有一定音乐节奏感。

  3、尝试创编2/4节奏型,发展幼儿创作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幼儿已经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掌握其时值。

  物质准备:

  磁带《萤火虫》、《小火车》、录音机、小鸭头饰、一列带有音符的火车、和火车车厢一样大小的卡纸、记号笔。环境准备:幼儿坐成马蹄形,卡纸和记号笔放置每个幼儿的椅子下。

  活动流程:

  感受乐曲、分析节奏型-尝试创编节奏型-大胆表现自编节奏型-进一步创编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萤火虫》的音乐,师生一起做律动进活动室。

  2、师生有节奏地拍手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感受《萤火虫》的乐曲,熟悉2/4节奏型。

  教师播放乐曲,请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2/4节奏型的乐曲。

  2、引导幼儿分析乐曲的节奏型。

  教师神秘地出示一列长长的火车,引导幼儿观察火车车厢上的《萤火虫》节奏型,请幼儿分析每节车厢上的音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小结:相同的是每节车厢里的音符合起来都唱2拍。

  不同的是每节车厢里的音符都是不一样的。

  3、出示小鸭的头饰,小鸭要上火车,引导幼儿用开口音“嘎”唱出车厢上的节奏型。

  4、引导幼儿观察火车后面车厢,你们想上火车吗?。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激发幼儿创作2/4节奏型的欲望。

  5、提出要求:只创作一节车厢的节奏,可以用各种音符,但是它们合起来只有2拍。

  6、幼儿尝试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7、创作完的幼儿轻声唱出节奏,也可以和同伴一起互相交流、互相欣赏。

  8、幼儿将作品接在车厢后面,大胆地表现自己的作品。

  9、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

  三、结束部分

  1、今天小朋友自己创作了2/4节奏型的一节车厢,太棒了!想不想创编2/4节奏型的一列火车呢?那我们下次活动来试试吧!

  2、播放《小火车》的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开火车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本活动之前孩子们已经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鼓励幼儿把平时学的音乐知识大胆地运用到创作中去,真正将自己的作品在同伴面前展示、分享。它需要幼儿有一种经验,更需要有一种勇气。而事实上如果幼儿能在活动中发展创作能力、大胆表现自己,那么音乐活动的真正魅力就体现了。

30、大班音乐教案《森林音乐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听音乐用打击乐器演奏。

  2、根据音乐的结构及图谱的变化,设计出打击乐器的方案,看指挥进行演奏。

  3、在活动中保持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集体合作打击乐的快乐。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白板课件,乐器若干。幼儿经验准备:幼儿进行过打击乐活动。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感受节奏。

  师:今天,森林里要举办一场音乐会,很多小动物都想来参加,那到底哪些小动物来了呢?我请小朋友们听一段好听的音乐,听听看,你在音乐中听到了哪些小动物的声音?

  (播放音乐)

  师:你听到了哪些小动物的声音?(4~5个)

  二、观察图谱,初步掌握节奏型

  师:那究竟有哪些小动物来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flash小动物动画)

  师:有哪些小动物来了啊?(教师指着小动物,孩子一起说:青蛙、小鸭、孔雀)

  师:第一个为我们表演的师大嘴巴青蛙,看青蛙表演的是什么?(幼:唱歌)

  师:看!这是青蛙的节目单,那看看这个节目单,谁能用拍手的方式来告诉我青蛙唱歌的节奏师怎么样的?谁愿意来试一试的,胆子大点,站在位置上就好了。(教师只会节奏,一个幼儿试拍 【能力强起示范作用的幼儿】)

  师:拍的真好,大拇指送给你!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想)预备,起!(教师指挥,全班幼儿跟拍)

  师:第二个表演的是小鸭,小鸭表演的是舞蹈,看!小鸭跳舞的节奏,很简单吧,那我们直接来拍一拍把!我对你们有信心!预备,起!(教师指挥,全班幼儿跟拍)

  师:最后表演的是孔雀,孔雀表演了什么呀?(开屏)谁能用一个动作来学学孔雀开屏?(你来试试)

  师:他/她表演的好看吗?(好看)我们跟他一起来学一学吧!开屏咯~孔~雀~开~屏~

  师:看!果然孔雀也是这样开屏的,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开屏吧!

  (开屏咯~孔~雀~开~屏~)

  三、借助图谱,配乐演奏。

  师:哇!这是音乐会的完整节目单,你们有没有哪里看不明白?(嘘,是表示不说话,箭头表示向下准备,大青蛙表示抓)

  师:我们来试试准备抓到大青蛙(嘘嘘嘘,准备!抓!)

  师:抓到了吗?(抓到了)

  师:现在小朋友愿意用拍手的方式给这些小动物伴奏吗?(愿意)

  (音乐起,前奏可以点头准备)

  师:有的小朋友没有看清楚指挥,有些演奏顺序有问题(视课堂实际问题而说)我们再来一次!这次有没有信心完美的演奏!(有!)

  师:好的,这次大家拍的都很卖力,(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可是我们的小手声音实在太小了,而且拍的好疼,那怎样才能使伴奏更好听呢?用什么?(乐器)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乐器,你们都认识吗?(这是双响筒,这是手摇铃,这是我们见的最多的铃鼓)

  师:看看这些小动物分别选择了什么乐器伴奏?

  (青蛙——双响筒 小鸭——串铃 孔雀——铃鼓)

  师:那该怎么用呢?谁来试试用双响筒为青蛙伴奏(1个幼儿示范)教师指挥

  小鸭(谁来试试)

  孔雀呢?(抖动起来)

  师:好,现在我们都会用了吗?(会了)好,现在听我指挥了,现在,从你们的凳子后面轻轻的拿出乐器,注意不要发出声音,然后放在你的小腿上,马上把手背到椅子后面!我看看,谁最听指挥!

  师:你们都很棒,看看这一组凳子后面是什么乐器?(双响筒)那它们代表什么小动物?(青蛙)对了,你们是小青蛙,你们是小鸭,你们是孔雀,看看哪个小动物最棒!

  师:好!那请小青蛙拿起你们的乐器,跟着指挥,准备试敲一下,准备。(音乐起)

  师:好,小青蛙的乐器放回腿上,手背后。

  师:小鸭准备好拿起乐器。准备。(音乐起)

  师:孔雀准备好拿起乐器。准备。(音乐起)

  师:好了,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进行第一次彩排。(音乐起,全体演奏)

  师:现在,演出正式开始,请演员准备。(音乐起)

  四、结束今天的森林音乐会到此结束,小演员们谢幕!

  师:森林音乐会顺利结束了!(结束,谢幕,一起向后转,鞠躬,请坐)小动物们也该回家休息了,和后面的客人老师再见吧!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轻音乐的曲子,一听到这首乐曲马上就能够使人感受到森林里的气息,鸟声、蛙声、溪流声……很好听,同样幼儿也能够很轻易地感受的到。再者,对于动物角色及乐器的选择,也是非常形象与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乐器圆舞板无论是外形还是声音的特质,幼儿都自然而然的能想到青蛙,而铃鼓敲响的一霎那和孔雀开屏的动作都很相似。所以,无论是音乐素材本身、还是乐器的选择,这些外部因素都为顺利开展活动打好基础。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自参与活动,而且在玩、说、唱、动、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这种学习方法,寓学习于游戏之中,真正实现了“乐”(音乐)既是“乐”(快乐)的至理。

31、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节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反复感受的基础上,学习创编二拍子的节奏型。

  2.幼儿在活动中学会用身体乐器(小脚)踩节奏,发展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

  2.大鼓一只,小鼓若干。

  3.彩色节奏卡若干,音符娃娃若干,小节线若干。

  4.幼儿已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活动过程:

  一、复习节奏鼓《鼓旦旦》。

  师:找只小鼓做朋友吧,让我们敲起欢乐的鼓,热情地欢欢迎客人老师!

  1.“比比哪只小鼓节奏最好听。”幼儿根据音乐伴奏的速度,完整演奏。

  2.送小鼓休息

  二、节奏练习。

  1.看一组幼儿在海滩上玩耍的录像。

  2.幼儿互相交流在海滩玩耍的情景。

  3.节奏练习。

  师:“我的大鼓想知道你们在海滩上都玩了些什么。”

  老师有节奏地边敲大鼓边问幼儿:你 在 | 做什 么 |

  幼儿用同样的节奏来回答:我 在 | 踩文 蛤 |

  (1)部分幼儿进行节奏练习。

  (2)变换节奏,幼儿逐个练习。

  师:你 在 做 | 什 么|

  幼:我 在 洗 | 脚 丫 |

  4.幼儿用脚踩出节奏。

  师:你们的小脚丫在海滩上踩出的节奏就像一首快乐的歌。!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把你们的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1)出示节奏,型 X X X | X X X | , 幼儿踩。

  (2)个别幼儿随意踩,大家学。

  三、自编节奏型

  1.出示音符娃娃,引导幼儿说出每个音符是几拍的。

  2.和音符娃娃做游戏:用音符娃娃编二拍子的节奏型,编两个小节。

  3.幼儿分组摆节奏型,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用小节线隔开。鼓励编好的,先打出自己的节奏,再用脚踩出来。

  4.将各组编的节奏型排成一队,幼儿集体练习踩节奏。

  5.大鼓加入,幼儿再次练习踩节奏。

  四、复习律动《快乐的啰唆》

  师:玩了这么久,你们快乐吗?还有很多快乐你们没发现呢。走,我们一起找快乐去!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32、大班音乐教案《森林音乐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歌曲内容,能够愉快地演唱歌曲,准确地唱出弱起拍。

  2、通过欣赏、随乐意歌词以及看图仿编歌词等活动,学习完整正确地演唱歌曲。

  3、体验森林动物生活的自在和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吕。

  2、音乐磁带或CD,录音机一台。

  3、图片:小松鼠、小白兔、小熊猫、小提琴、喇叭小鼓。

  4、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及小锣若干。

  活动过程

  1、打击乐活动:小看戏。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给《小看戏》伴奏。

  ——教师:刚才,你们用了哪些乐器演奏《小看戏》的?

  2、教师朗诵歌词,感知歌词内容,带领幼儿学习念歌词。

  ——教师讲述歌词《森林音乐家》第一段歌词。

  ——教师:在热闹的森林里有许多音乐家,第一位是谁?他有什么乐器?他是怎样演奏乐器的?

  ——教师出示小松鼠图片和小提琴乐器图片,带领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

  3、学唱歌曲《森林音乐会》第一段。<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引导幼儿看图片,教师放慢弹奏音乐,带领幼儿随着音乐有节奏地念歌词。

  ——教师演唱歌曲.鼓励幼儿随着音乐跟唱。。

  ——教师:小松鼠怎样拉小提琴?

  ——引导幼儿探索表演小松鼠拉提琴的动作,然后边唱歌边完整地表演第一首歌曲。

  4、看图仿编歌词,学习第二段、第三段歌曲。

  ——教师分别出示小白兔和喇叭图片以及小熊猫图片和小鼓乐器图片。

  ——教师;在热闹的森林里,第二位音乐家是谁?他在演奏什么乐器?怎样演奏这个乐器呢?

  ——启发幼儿根据第一段歌词的结构,仿编小白兔吹喇叭的歌词,鼓励幼儿快乐地演唱第二段歌曲。

  ——采用上述方法,学习表演唱第三段的歌曲。

  5、完整地看图表演唱歌曲《森林音乐会》。

  活动反思

  《森林音乐家》是一首活泼富有童趣的歌曲,在听我范唱的时候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都表现得很积极兴奋,特别是歌曲后半段“这边拉一拉那边拉一拉”愉快的节奏使孩子们情不自禁地用肢体动作来表示,包括后面两段吹一吹,敲一敲,孩子们都乐在其中,让幼儿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乐趣。

  这首歌曲虽然旋律简单轻快,但是有三段歌词,幼儿要很快记住歌词还是有些难度的,首先我让孩子们注意听我一遍一遍地范唱,讨论听到了什么,然后出示图片,降低记忆难度,这首歌曲中有好几个量词,比如一把提琴,一只喇叭,一个小鼓,一个音乐家,孩子们有时会混淆,含糊不清的唱,我还是用反复听地手段让孩子们刺激记忆,能完整的学习歌曲。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人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在这个活动中,我遵循了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唱唱、听听、看看、想想、动动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本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游戏,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33、大班音乐教案《小小音乐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小小音乐会的活动,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和兴趣,发展幼儿的表现力以及协调、合作的能力。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室布置小舞台。

  2、幼儿自制的各类乐器。

  3、幼儿熟悉的节奏乐曲。

  活动过程:

  1、教师充当音乐会主持人,请幼儿自由结合组成小乐队(每队最少5人),并给自己的乐队起上好听的名称。

  2、先请每个小乐队分别进行简单的排练,教师适当地给予幼儿支持与帮助。[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

  3、请每个乐队的幼儿依次上台表演。

  4、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说说每个乐队的演奏情况,大家共同选出最好的乐队,给予表扬、奖励。

  活动反思:

  《小小音乐会》这个活动,如果放在小班或者中班,我的选择是会让孩子们表演学校里学过的舞蹈或歌曲,以来幼儿对这些节目比较的熟悉,二来幼儿对于自己能够表演什么没有一个清楚的定位,如果随意的话,可能会呈现出一些没有准备好的状态。而现在是已经面临毕业的大班孩子们,他们表现欲望强烈,且都在课外有一些额外的学习经历,他们有自己的心思,想要一个更大更广阔的舞台,来接触一些全新的节目。所以,我将活动的目标做出了调整和修改,让幼儿获得更多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34、大班音乐教案《小小按摩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模仿、讨论、创编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按摩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2.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学资源《大独裁者》《火烈鸟与悠悠球》。

  2.《活动狂欢节(终曲)》音乐。

  3.毛巾(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1.欣赏卓别林扮演《大独裁者》中理发情景的视频,感受视频中音乐与动作的匹配。

  (1)可根据需要设计提问:短片里的人是什么职业?理发师除了理发还做什么?

  (2)小结:短片里的人是世界著名的喜剧大师——卓别林

  2.完整欣赏音乐。

  (1)听音乐CD。

  (2)启发幼儿思考:理发师怎样给客人按摩?

  (3)引导幼儿尝试随音乐探索、创编各种按摩动作,教师可用锤的动作,启发幼儿做出捏、推、拍、揉、切等按摩动作。

  3.分段欣赏音乐,初步感受动作与音乐的匹配。

  (1)幼儿随教师的哼唱(7—22)做自己创编的按摩动作,(教案出自:banzhuren)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看能不能把动作与音乐配在一起。

  (2)请个别幼儿上前示范,老师配以哼唱。

  (3)两人一组,在教师的哼唱下相互做按摩动作。

  4.教师把幼儿创编的动作配上音乐进行完整的律动表演。

  5.在游戏中体验表演的乐趣。

  (1)教师和幼儿一同进行按摩,共同分享表演带来的乐趣。

  (2)幼儿两两合作按摩,进行表演。

  6.乐曲欣赏,欣赏《火烈鸟与悠悠球》的视频。

  这首乐曲是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终曲)》,不仅能做小小按摩师的游戏,有几只火烈鸟和悠悠球听到了这首乐曲,也在做游戏呢。(教师播放视频)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让过“中国年”作为贯穿整个活动的线索,把民间迎新习俗中富有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融入进来。充分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参与活动,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在活动设计中,我力求打破传统的舞蹈教育中“老师教、幼儿学”的方式。结合新《纲要》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尝试以多通道途径丰富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引导他们自由表现和创造,体现合作学习、分享学习,让幼儿在“过新年”的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学习了民间舞蹈,在快乐中得到了发展。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自创了较多好的舞蹈动作和造型。

35、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山谷回声真好听反思

  【教材分析】

  《山谷回声真好听》是一首 2/4 拍歌曲,曲调优美动听,歌词简单易懂,通过乐句的重复生动呈现了山谷回声的有趣现象。本次活动通过声音的对比表现“原 声”和“回声”的强弱变化,通过接唱、合唱、创编山谷回声等方式熟练演唱歌 曲,进一步了解回声现象, 体验表现山谷回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了解山谷回声现象,学习接唱歌曲。

  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出“原声”和“回声”的强弱变化。

  3.体验表现山谷回声的乐趣。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前引导幼儿了解山谷有回声的自然现象。

  2.《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活动建议】

  1、请幼儿猜谜语,引出活动主题。

  谜语:山谷有个淘气包,躺在暗处学人叫,腔调和你一个样,睁着眼睛找不到。

  2、带领幼儿开展练声活动。

  提问:你在哪里听过回声?原声与回声有什么不同?

  可将难点前置,与幼儿玩“山谷回声”游戏。例如:用“小朋友你好”或“XX 你好”的问好方式,帮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原声”和“回声”的不同,“原声” 声音强,“回声”声音弱,为演唱歌曲做好铺垫。

  3、请幼儿欣赏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感受歌曲的旋律。

  (1)播放音频,幼儿倾听歌曲,初步感知音乐的旋律。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美丽山谷真稀奇”?

  (2)幼儿完整倾听歌曲,教师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优美及声音强弱变化。 提问:听到这首音乐,你想做什么动作?

  鼓励幼儿随音乐做肢体动作,如拍手、拍腿来感应歌曲。

  (3)幼儿再次完整听音乐,理解歌词内容。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

  4、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带领幼儿用“啦”字哼唱歌曲的旋律。

  (2)用钢琴弹奏音乐旋律,指导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

  (3)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指导幼儿学习用接唱的方法来演唱歌曲的弱唱部分,也可利用不同的形式合作演唱。例如:歌词部分全体幼儿一起演唱,回声部分请一半幼儿与另一半幼儿对唱。

  (4)教师鼓励幼儿通过接唱、合唱等方式学唱歌曲,可根据幼儿的演唱情况请幼儿加入动作表演,进一步了解回声现象。

  活动反思:

  回音较为抽象,孩子能听得见但看不见、摸不着。要理解它的产生原因是重难点。孩子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让静变动、化难为易呢?本次科技活动借助“”小兔淘淘在山中喊话”的动画片直观形象地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回音。小朋友都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回答,很多幼儿在生活中注重观察,他们都能想到生活中很多地方有回音。

  为了增加乐趣我设计了“回音的游戏”,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比较好,但在这个环节的处理时,我只注重了让孩子去模仿,模仿时注意一个声音高,一个声音低,却没有关注孩子的回声的模糊、断断续续的、回音的重复这一点处理得不好。我要灵活地掌握幼儿的每一个问题,让幼儿把每一个环节都学透,掌握牢固。

36、幼儿园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大班音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山谷回声现象,学习接唱歌曲。

  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出‚原声‛和‚回声‛的强弱变化。

  3.体验表现山谷回声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前引导幼儿了解山谷有回声的自然现象

  2.《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活动建议:

  1.请幼儿猜谜语,引出活动主题。

  谜语:山谷有个淘气包,躺在暗处学人叫,腔调和你一个样,睁着眼睛找不到。

  2.带领幼儿开展练声活动。

  提问:你在哪里听过回声?原声与回声有什么不同?

  可将难点前臵,与幼儿玩‚山谷回声‛游戏。例如:用‚小朋友你好‛或‚XX 你好‛的问好方式,帮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原声‛和‚回声‛的不同,‚原声‛声音强,‚回声‛声音弱,为演唱歌曲做好铺垫。

  3.请幼儿欣赏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感受歌曲的旋律。(1)播放音频,幼儿倾听歌曲,初步感知音乐的旋律。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美丽山谷真稀奇‛?

  (2)幼儿完整倾听歌曲,教师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优美及声音强弱变化。提问:听到这首音乐,你想做什么动作?

  鼓励幼儿随音乐做肢体动作,如拍手、拍腿来感应歌曲。(3)幼儿再次完整听音乐,理解歌词内容。

  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

  4.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带领幼儿用‚啦‛字哼唱歌歌曲的旋律。

  (2)用钢琴弹奏音乐旋律,指导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

  (3)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指导幼儿学习用接唱的方法来演唱歌曲的弱唱部分,也可利用不同的形式合作演唱。例如:歌词部分全体幼儿一起演唱,回声部分请一半幼儿与另一半幼儿对唱。

  (4)教师鼓励幼儿通过接唱、合唱等方式学唱歌曲,可根据幼儿的演唱情况请幼儿加入动作表演,进一步了解回声现象。

  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C2/4

  5 5 5 5 | 5 1 5 1 | 3 4 | 5 - | 5 5 5 5 | 5 1 5 1 | 3 2 | 1 - | 1 2 3 4 | 5 - |

  美丽山谷 真稀奇,真稀奇,唱歌讲话有回音,有回音。啊,

  1 2 3 4 | 5 - | 1 6 1 6 | 5 - | 1 6 1 6 | 5 - | 5 5 5 5 | 5 1 5 1 | 3 2 | 1 - ||

  啊,啊,啊,山谷回音真好听,真好听。

  活动反思:

  回音较为抽象,孩子能听得见但看不见、摸不着。要理解它的产生原因是重难点。孩子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让静变动、化难为易呢?本次科技活动借助“”小兔淘淘在山中喊话”的动画片直观形象地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回音。小朋友都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回答,很多幼儿在生活中注重观察,他们都能想到生活中很多地方有回音。

  为了增加乐趣我设计了“回音的游戏”,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比较好,但在这个环节的处理时,我只注重了让孩子去模仿,模仿时注意一个声音高,一个声音低,却没有关注孩子的回声的模糊、断断续续的、回音的重复这一点处理得不好。我要灵活地掌握幼儿的每一个问题,让幼儿把每一个环节都学透,掌握牢固。

37、大班社会教案《维吾尔族真美丽》反思

  活动意图: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内容主要以汉文化为主,少数民族文化没有得到足够的反映,幼儿缺少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另外,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5~6岁幼儿有这样的目标: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团结友爱。

  选择维吾尔族的原因是,这个民族在众多少数民族中特点较为突出,利于幼儿进行学习。

  活动目标:

  1、认识维吾尔族,简单了解他们的服饰、生活环境和特产。

  2、初步感受到维吾尔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向他们的热情好客的特质学习。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要团结友爱。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课前幼儿向家长了解民族的含义以及自己所属的民族,幻灯片,葡萄干,舞蹈,手绘中国地图,雪山、草原和各种特产的卡片。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维吾尔族的大姐姐

  (1)幻灯片展示维吾尔族姑娘图片,并提问:"图片里的大姐姐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发现大姐姐的衣服和帽子的特别之处,并向幼儿介绍这是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大姐姐。

  (2)告诉幼儿:今天,这位大姐姐要带我们看一看美丽的维吾尔族,但是大姐姐告诉我,小朋友们要使用一句咒语"维吾尔族真美丽"。小朋友们每次说完这句咒语,大姐姐就会给我们带来一张美丽的图片。

  二、通过图片展示维吾尔族的男女服饰,让幼儿来进行比较。

  第一张图片是维吾尔族的大哥哥和大姐姐,他们都穿着美丽的衣服,请幼儿来找一找,他们的衣服和我们的不同之处。并向幼儿介绍维吾尔族的服饰特点。

  三、通过图片展示维吾尔族的居住环境

  (1)第二张图片是新疆的雪山和美丽的大草原。请幼儿起来说一说看到了什么。老师向幼儿介绍,维吾尔族的大姐姐就住在这美丽的大草原和雪山旁边。

  (2)第三张图片是新疆的民居。教师告诉幼儿,今天大姐姐要请我们到她的家里做客,我们来看一看大姐姐家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请幼儿回答看到的房子和我们住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房子的屋顶是平的,并且告诉幼儿平房顶的原因是为了储存雨水,防风沙。

  (3)第四张图片是维吾尔族人围着火炉吃西瓜。先提问:夏天,我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带幼儿看一看维吾尔族的叔叔阿姨是怎么吃西瓜的。引导幼儿发现维吾尔族的人穿着冬衣围在火炉前吃我们夏季才吃的西瓜。向幼儿介绍幼儿,新疆由于气候原因,早晨和中午的温差非常大。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

  四、通过音乐和维吾尔族的特产,引导幼儿感受到维吾尔族叔叔阿姨的热情好客。

  (1)播放一段音乐,告诉幼儿这是维吾尔族的叔叔阿姨为了欢迎我们的小朋友去做客特别演奏的。问一问幼儿听完音乐有什么感觉?引导他们说出高兴,快乐等。

  (2)请幼儿品尝维吾尔族叔叔阿姨给我们准备的葡萄干。另外再介绍几个特产,并且告诉幼儿下次大姐姐还要请小朋友们吃其他的好东西。问一问幼儿感觉维吾尔族的叔叔阿姨和大姐姐对我们怎么样?在此向幼儿强调热情好客这个词。

  (3)最后再次强调:维吾尔族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都非常热情好客,我们小朋友要像他们学习,也要好好招待我们的小客人。

  五、通过舞蹈,加深幼儿对维吾尔族的印象。

  请出维吾尔族的大姐姐,请大姐姐来向幼儿介绍新疆舞蹈,并且教幼儿几个简单的动作。

  六、通过手绘地图的展示,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要团结友爱。

  (1)出示中国地图,先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地图像什么。最后告诉幼儿中国的地图像一只大公鸡,我们就住在大公鸡的鸡胸脯上。

  (2)请小朋友找出大姐姐住在大公鸡的哪里。进行总结,大姐姐就住在大公鸡的鸡尾巴上,离我们小朋友很远呢,请幼儿自己来说一说和贴一贴雪山、草原及特产的图片,加深印象。

  (3)介绍图上有很多大哥哥和大姐姐和我们小朋友都不是一个民族的。举几个例子,最后告诉幼儿这些大哥哥大姐姐虽然和我们小朋友不是一个民族的,但都是祖国妈妈的好宝宝,我们要团结友爱。

  七、通过给其他民族的小朋友制作礼物,表达友爱之情,并且加深对维吾尔族的印象。

  今天我们小朋友认识了美丽的维吾尔族,还知道了祖国妈妈还有很多好宝宝,所以请小朋友们制作一份礼物送给其他民族的小朋友来介绍维吾尔族。请小朋友们自由创作。(提醒他们可以用橡皮泥做一做哈密瓜、葡萄、烤羊。也可以画一画大哥哥大姐姐漂亮的衣服)

  活动延伸:

  1、了解其它民族的服饰、生活环境及特产。

  2、进行手工活动,自制少数民族服装并进行小小服装秀。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多给幼儿一些主动性,从本次活动的实施来看,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幼儿的主动性不够。

  对活动进行修改之后,特别之处在:

  1.目标的第一条,认识服饰这一目标得到体现,我加入了一张维吾尔族男女服饰的图片。

  2.在进行总结的时候,请幼儿来帮助我贴一些图片不仅增加他们的参与度,而且可以加深他们的印象。

  3.最后,通过制作给其他民族小朋友的小礼物,一方面加深幼儿对维吾尔族的印象,提高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赠送礼物也是在间接地表达对其他小朋友的友爱。

38、大班音乐教案《粗心的小画家》反思

  主题名称:大班音乐活动《粗心的小画家》

  年龄阶段:大班幼儿(5-6岁)

  活动设想:

  大班音乐《粗心的小画家》是一节通过演唱歌曲和歌表演,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音乐活动,在活动中我采用:看图片——听音乐——学唱歌曲——创编表演的教学形式来展开活动,让幼儿学唱歌曲,理解歌曲内容,对照图片改成正确歌词,大胆创编,并用生动有趣的表情演唱歌曲。

  活动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内容,体验歌词的幽默与滑稽。

  2、欣赏图片,对照图片能大胆改正正确的歌词、创编歌曲。

  3、让幼儿知道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细心,不能粗心大意。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

  学唱歌曲《粗心的小画家》

  活动难点:

  对照图片改正正确歌词,创编新歌曲。

  活动过程:

  1、介绍认识:丁丁

  2、欣赏图片,看一看丁丁的画有什么问题?

  3、倾听音乐《粗心的小画家》,并学唱歌曲。

  4、再次欣赏图片,对照图片帮助丁丁改正确歌词,创编新歌曲。

  5、教师演唱改编的新歌曲《细心的小画家》。

  思想教育:

  我们要做一个细心认真的小朋友,要善于观察事物,这样才能把每件事情做好,不能像丁丁那样养成粗心的坏习惯。大家一起努力,老师期待每一位小朋友的进步。加油吧!

  教学反思:

  根据歌曲活泼、诙谐的特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认识丁丁”“评评丁丁的画”“帮帮丁丁”这一情境为主线,引导幼儿编儿歌、唱歌曲、改歌词。在一系列的参与活动中,达到了教学目标,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在歌曲基本学会后,让幼儿“帮助丁丁改画”,然后根据改好的画改编歌词,最后唱一唱自己改编好的歌曲。本节课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同时,也注重了幼儿学唱歌曲时的细节。比如:将表情、语气、动作表演等情感表现贯穿歌曲教学始终。从而教师稍加点拨,难点瞬即突破。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