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课堂口头言语互动研究
时间:2008-11-19 02:09:46
A+
师生课堂口头言语互动研究
一、问题
在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领域,师生互动(也称教学关系、师生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 教育教学工作中,师生互动也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本项研究试图探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问题 ,更具体地说是探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口头言语互动问题(本研究不包括手势、体势、表情等信号言语交流) 。
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最基本的交流渠道乃是口头言语的交流,而教师口头言语表达的内容、形式、方法 等常常因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异而变化,从而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并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课堂上,教师的言语表达更多地面向全体学生,但当教师与个别学生进行回答、讨论、谈话时,教师的言语 表达对这些学生的影响就会大大高出对其他学生的影响。一方面,教师积极、肯定、富有启发性的言语对学生 的学业将起到促进作用,而消极、否定、带有注入式的言语对学生的学业将起到阻碍作用;另一方面,基于已 经形成的心理定势,对学业成绩优良的学生和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教师的言语表达肯定是有差异的,同一问 题让不同的学生回答,教师对该问题的总结、评价也将会大不一样。本实验试图用一系列数据说明教师对学业 上的“高分组”与学业上的“低分组”学生在同一课堂上口头言语互动的差异。
二、方法
本研究以盐城市黄海中学初二年级5个班的数学课课堂教学为对象。有5位数学教师分别执教这些班级,研 究者随堂听课计100课时,其中每班听课20课时,听课过程中实验者将每位教师与有关学生的口头言语互动事项 分别记入事先印制的表格中的相应栏目,并备有秒表,用于记录时间,最后将每一课时听课的详细记录汇总分 类,并将教师与学生口头言语互动情况与学生在班级所处的学业状况加以对照,从而分析课堂上师生口语互动 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
观察记录师生的口头言语互动情况主要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教师提问的类型:提问类型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类,即:判断性问题,这类问题只要求学生回答“是”或 “非”;描述性问题,如说明某一原理;论证性问题,如求证某一几何题。
2.反馈:即学生回答教师提问后,教师所给予的某种强化,它包括正反馈,如赞许;负反馈,如对回答结 果的奚落或指责;无反馈,即教师对学生回答结果不作评价或其他表示。
3.情感性:师生口头言语互动过程中教师往往带有个人的某种情感,包括肯定性情感,如赞扬和承认学生 的优点,关心勉励、亲热的称呼等;否定性情感,如批评、嘲讽、训斥、处罚等。
4.个性化:主要是指课堂口头言语互动中教师是否让有关学生有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比如,是否让学生 有自发的感情流露,是否能让学生解释个人情景等。
5.言语风格:主要包括民主型,如师生协商式对话;专制型,如教师的言语无通融协商的余地;放任型, 如教师的言语既非协商式,也不是绝对权威式,比较随便。
6.言语互动过程:即师生言语互动所占的时间,根据多方面考虑,把师生口头言语互动分为10秒以内、15 —30秒、30秒以上三个量度。
7.发展性:即教师的言语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引导学生发表自己见解还是采取控制的方式。
8.节奏:即在与不同类型学生言语互动时教师言语速度的快慢。
上述八项在师生口头言语互动过程中常常是相互交叉的,在同一言语交流过程中可能同时包含其中几项, 如,教师提出某一问题让学生回答,该问题在提问类型一栏中可能属于“描述性”问题,在整个回答过程所占 时间可能是在“15—30秒”之间,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可能“无反馈”,在回答该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 时教师可能未予启发,在发展性栏内则属于“中性”,在记录时,对上述几个项目分别予以记录,记录频数分 别为1,余类推。整个记录过程均由几位实验者协同完成。
三、实验结果分析
在课堂上,师生口头言语互动的方式很多,因课题所限,本文只就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口头言语 互动进行分析。随堂听课的五个实验班学生共235人,根据听课前对五个班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的统一测验和前 几次学校测验的总体状况,分别对每个班学生数学水平进行了排序。把数学成绩在全班排前三分之一的人确定 为高分组,五个班级处于高分组的总数为70人(N[,1]=70人),把数学成绩在班级排后三分之一的人确定为低 分组,五个班低分组的总人数为71人(N[,2]=71),把100课时的听课详细记录进行汇总分类,并与学生的学业状 况加以对照,从而得出实验结果。
为便于统计分析,实验所列项目分别用一定的英文字母来替代,其中“提问类型”用A来表示,其子项判断 性、描述性、论证性分别为a[,1]、a[,2]、a[,3];“反馈”用B来表示,正反馈、负反馈、无反馈分别为b[,1 ]、b[,2]、b[,3];“言语风格”用C来表示,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分别为c[,1]、c[,2]、c[,3];“言语互 动过程”用D来表示,15秒以下、15—30秒、30秒以上分别为d[,1]、d[,2]、d[,3];“情感性”用E来表示,肯 定、否定、中性分别为e[,1]、e[,2]、e[,3];“发展性”用F来表示,引导、控制、中性分别为[f,1]、[f,2] 、[f,3];“个性化”用G来表示,接受、拒绝、中性分别为g[,1]、g[,2]、g[,3];“节奏”用H来表示,快、 慢、适中分别为h[,1]、h[,2]、h[,3]。
下表为课堂上师生口头言语互动状况统计表。
N=141(N[,1]=70 N[,2]=71 df=139)
(附图 {图})
* p<0.05 * * p<0.01
由上表可知:课堂上师生口头言语互动的诸多内容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较大的相关,高分组与低分组学 生在同教师的口头言语互动的许多项目都有显著的差异。当然,表中所列项目并不能够反映课堂上师生口头言 语互动的全部内容,只能就最有代表性的内容加以分析研究,根据100课时积累的原始材料进行t检验的结果, 可做分析如下:
1.提问类型(A):在课堂口头言语互动中,教师提问的类型因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异而有所不同。高分组学生 与低分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难度上具有显著差异,教师较倾向于让低分组学生回答“判断性”(a[,1])等较为简 单的问题,其回答频数显著高于高分组(t=3.44 P<0.01);教师更倾向于让高分组学生回答具有“论证性”(a[ ,3])等较为复杂的问题,其回答频数显著高于低分组学生(t=2.78 P<0.01)。
2.反馈(B):学生在回答教师的问题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通常采用正反馈(b[,1])、负反馈(b[,2])、无反 馈(b[,3])的方式。从上表的统计来看,教师对低分组学生回答问题后的无反馈(b[,3])明显高于高分组学生(t =2.36 P<0.05),而教师言语的正反馈(b[,1]),负反馈(b[,2])对两组学生无显著差异。
3.言语风格(C):教师的言语风格可简单分为民主型(如协商的语气)、专制型(如强硬的语气)、放任型 (如漫不经心的语气)三类。统计表明:对高分组学生教师所采用的民主型(c[,1])的言语风格显著高于低分组 学生(t=2.04 P<0.05),而对低分组学生教师所采取专制型(c[,2])的言语风格显著高于高分组学生。而教师放 任型(c[,3])的言语风格对两组学生则没有显著差异。
4.言语互动过程(D):这是指教师与学生言语互动所占时间长短而言。对低分组学生,师生口头言语互动时 间在15秒以下(d[,1])所出现的频数显著高于高分组学生(t=2.94 P<0.01),即低分组学生与教师言语交流的时 间比高分组学生少;师生口头言语互动在15-30秒之间(d[,2])所出现的频数在两组学生中无显著差异(t=0.13 P>0.05);而高分组学生与教师口头言语互动在30秒以上(d[,3])所出现的频数非常显著地高于低分组学生(t=3 .62 P<0.01),即高分组学生与教师口头言语互动占用的时间比低分组学生多。
5.情感性(E):在口头言语互动中,教师会伴有自发的感情流露。统计表明,对于高分组学生,教师带有肯 定性情感(e[,1])的言语显著高于低分组学生(t=2.75 P<0.01),而教师的否定性情感(e[,2])和中性的情感(e[ ,3])的言语表达对两组学生无显著差异。
6.发展性(F):主要体现为教师是引导学生探究,还是采取控制的方式。统计表明,对于低分组学生教师的 言语更多采取控制的方式,它显著高于高分组学生(t=2.16 P<0.05),而在其它方面两组则没有明显差异。
7.个性化(G):由上表可知,对于高分组学生,教师更能“接受”(g[,1])他们在口头言语互动中个性的自 我表露,注重个别化教学,这与低分组学生相比具有显著差异(t=1.99 P<0.05)。在其它方面高分组与低分组学 生无显著差异。
8.节奏(H):本研究表明,教师在与不同类型学生言语互动过程中言语的节奏有一定的差异。对于低分组学 生,言语互动时教师的言语节奏较快(h[,1]),它显著高于高分组学生(t=2.67 P<0.01);而在其他方面高分组 与低分组则没有明显差异。
四、结论
课堂上师生口头言语互动研究是微观教学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结 论:在师生口头言语互动过程中,对处于不同分数段的学生,教师采取的言语方式也大不一样:对于高分组学 生,教师更倾向于采取民主的、肯定的、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言语表达,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要求高, 在口头言语互动的时间进程中表现出更大的耐性;对于低分组学生,教师更倾向于采取专制的、否定的、控制 的言语表达,口头言语互动的时间进程中较少给学生思索与充分表达的机会,提问的质量要求低。根据这种态 势,高分组学生在口头言语互动中进一步成就的可能性大,低分组学生在口头言语互动中加剧其失败的可能性 大。根据上述结论与判断,拟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师生口头言语互动是课堂信息交流反馈最基本的形式,对教师的口头言语表达要求甚高,教师应充 分把握口头言语互动的技巧,使自身的言语表达具有民主性、肯定性、发展性、引导性等优良品质,从而使学 生在口头言语互动中得到教益,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师生口头言语互动对于处在不同学业层级的学生呈现不同方式,易导致高分组与低分组学生在学业 上的两极分化。因此,在师生课堂口头言语互动中,教师对各类学生都应注重言语的积极、肯定、发展学生个 性等方面,使所有学生都能从中得到激励与进步。
第三,在师生课堂口头言语互动过程中,在对问题的呈现、提示、理解、描述、论证等方面,教师应尽可 能地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切忌偏袒,从而避免学生之间的抵触和对立。
第四,师生口头言语互动具有一种连锁关系,教师要充分考虑它的即时效应,使学生从预后中得到启迪、 激励和提高,形成学业的良性循环,避免恶性循环。
注:本文是在张人杰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中小学生学业成败的社会学分析”子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 研究的结果,戴斌荣、宋素珍老师参加了本课题的实验研究。
在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领域,师生互动(也称教学关系、师生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 教育教学工作中,师生互动也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本项研究试图探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问题 ,更具体地说是探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口头言语互动问题(本研究不包括手势、体势、表情等信号言语交流) 。
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最基本的交流渠道乃是口头言语的交流,而教师口头言语表达的内容、形式、方法 等常常因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异而变化,从而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并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课堂上,教师的言语表达更多地面向全体学生,但当教师与个别学生进行回答、讨论、谈话时,教师的言语 表达对这些学生的影响就会大大高出对其他学生的影响。一方面,教师积极、肯定、富有启发性的言语对学生 的学业将起到促进作用,而消极、否定、带有注入式的言语对学生的学业将起到阻碍作用;另一方面,基于已 经形成的心理定势,对学业成绩优良的学生和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教师的言语表达肯定是有差异的,同一问 题让不同的学生回答,教师对该问题的总结、评价也将会大不一样。本实验试图用一系列数据说明教师对学业 上的“高分组”与学业上的“低分组”学生在同一课堂上口头言语互动的差异。
二、方法
本研究以盐城市黄海中学初二年级5个班的数学课课堂教学为对象。有5位数学教师分别执教这些班级,研 究者随堂听课计100课时,其中每班听课20课时,听课过程中实验者将每位教师与有关学生的口头言语互动事项 分别记入事先印制的表格中的相应栏目,并备有秒表,用于记录时间,最后将每一课时听课的详细记录汇总分 类,并将教师与学生口头言语互动情况与学生在班级所处的学业状况加以对照,从而分析课堂上师生口语互动 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
观察记录师生的口头言语互动情况主要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教师提问的类型:提问类型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类,即:判断性问题,这类问题只要求学生回答“是”或 “非”;描述性问题,如说明某一原理;论证性问题,如求证某一几何题。
2.反馈:即学生回答教师提问后,教师所给予的某种强化,它包括正反馈,如赞许;负反馈,如对回答结 果的奚落或指责;无反馈,即教师对学生回答结果不作评价或其他表示。
3.情感性:师生口头言语互动过程中教师往往带有个人的某种情感,包括肯定性情感,如赞扬和承认学生 的优点,关心勉励、亲热的称呼等;否定性情感,如批评、嘲讽、训斥、处罚等。
4.个性化:主要是指课堂口头言语互动中教师是否让有关学生有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比如,是否让学生 有自发的感情流露,是否能让学生解释个人情景等。
5.言语风格:主要包括民主型,如师生协商式对话;专制型,如教师的言语无通融协商的余地;放任型, 如教师的言语既非协商式,也不是绝对权威式,比较随便。
6.言语互动过程:即师生言语互动所占的时间,根据多方面考虑,把师生口头言语互动分为10秒以内、15 —30秒、30秒以上三个量度。
7.发展性:即教师的言语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引导学生发表自己见解还是采取控制的方式。
8.节奏:即在与不同类型学生言语互动时教师言语速度的快慢。
上述八项在师生口头言语互动过程中常常是相互交叉的,在同一言语交流过程中可能同时包含其中几项, 如,教师提出某一问题让学生回答,该问题在提问类型一栏中可能属于“描述性”问题,在整个回答过程所占 时间可能是在“15—30秒”之间,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可能“无反馈”,在回答该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 时教师可能未予启发,在发展性栏内则属于“中性”,在记录时,对上述几个项目分别予以记录,记录频数分 别为1,余类推。整个记录过程均由几位实验者协同完成。
三、实验结果分析
在课堂上,师生口头言语互动的方式很多,因课题所限,本文只就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口头言语 互动进行分析。随堂听课的五个实验班学生共235人,根据听课前对五个班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的统一测验和前 几次学校测验的总体状况,分别对每个班学生数学水平进行了排序。把数学成绩在全班排前三分之一的人确定 为高分组,五个班级处于高分组的总数为70人(N[,1]=70人),把数学成绩在班级排后三分之一的人确定为低 分组,五个班低分组的总人数为71人(N[,2]=71),把100课时的听课详细记录进行汇总分类,并与学生的学业状 况加以对照,从而得出实验结果。
为便于统计分析,实验所列项目分别用一定的英文字母来替代,其中“提问类型”用A来表示,其子项判断 性、描述性、论证性分别为a[,1]、a[,2]、a[,3];“反馈”用B来表示,正反馈、负反馈、无反馈分别为b[,1 ]、b[,2]、b[,3];“言语风格”用C来表示,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分别为c[,1]、c[,2]、c[,3];“言语互 动过程”用D来表示,15秒以下、15—30秒、30秒以上分别为d[,1]、d[,2]、d[,3];“情感性”用E来表示,肯 定、否定、中性分别为e[,1]、e[,2]、e[,3];“发展性”用F来表示,引导、控制、中性分别为[f,1]、[f,2] 、[f,3];“个性化”用G来表示,接受、拒绝、中性分别为g[,1]、g[,2]、g[,3];“节奏”用H来表示,快、 慢、适中分别为h[,1]、h[,2]、h[,3]。
下表为课堂上师生口头言语互动状况统计表。
N=141(N[,1]=70 N[,2]=71 df=139)
(附图 {图})
* p<0.05 * * p<0.01
由上表可知:课堂上师生口头言语互动的诸多内容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较大的相关,高分组与低分组学 生在同教师的口头言语互动的许多项目都有显著的差异。当然,表中所列项目并不能够反映课堂上师生口头言 语互动的全部内容,只能就最有代表性的内容加以分析研究,根据100课时积累的原始材料进行t检验的结果, 可做分析如下:
1.提问类型(A):在课堂口头言语互动中,教师提问的类型因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异而有所不同。高分组学生 与低分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难度上具有显著差异,教师较倾向于让低分组学生回答“判断性”(a[,1])等较为简 单的问题,其回答频数显著高于高分组(t=3.44 P<0.01);教师更倾向于让高分组学生回答具有“论证性”(a[ ,3])等较为复杂的问题,其回答频数显著高于低分组学生(t=2.78 P<0.01)。
2.反馈(B):学生在回答教师的问题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通常采用正反馈(b[,1])、负反馈(b[,2])、无反 馈(b[,3])的方式。从上表的统计来看,教师对低分组学生回答问题后的无反馈(b[,3])明显高于高分组学生(t =2.36 P<0.05),而教师言语的正反馈(b[,1]),负反馈(b[,2])对两组学生无显著差异。
3.言语风格(C):教师的言语风格可简单分为民主型(如协商的语气)、专制型(如强硬的语气)、放任型 (如漫不经心的语气)三类。统计表明:对高分组学生教师所采用的民主型(c[,1])的言语风格显著高于低分组 学生(t=2.04 P<0.05),而对低分组学生教师所采取专制型(c[,2])的言语风格显著高于高分组学生。而教师放 任型(c[,3])的言语风格对两组学生则没有显著差异。
4.言语互动过程(D):这是指教师与学生言语互动所占时间长短而言。对低分组学生,师生口头言语互动时 间在15秒以下(d[,1])所出现的频数显著高于高分组学生(t=2.94 P<0.01),即低分组学生与教师言语交流的时 间比高分组学生少;师生口头言语互动在15-30秒之间(d[,2])所出现的频数在两组学生中无显著差异(t=0.13 P>0.05);而高分组学生与教师口头言语互动在30秒以上(d[,3])所出现的频数非常显著地高于低分组学生(t=3 .62 P<0.01),即高分组学生与教师口头言语互动占用的时间比低分组学生多。
5.情感性(E):在口头言语互动中,教师会伴有自发的感情流露。统计表明,对于高分组学生,教师带有肯 定性情感(e[,1])的言语显著高于低分组学生(t=2.75 P<0.01),而教师的否定性情感(e[,2])和中性的情感(e[ ,3])的言语表达对两组学生无显著差异。
6.发展性(F):主要体现为教师是引导学生探究,还是采取控制的方式。统计表明,对于低分组学生教师的 言语更多采取控制的方式,它显著高于高分组学生(t=2.16 P<0.05),而在其它方面两组则没有明显差异。
7.个性化(G):由上表可知,对于高分组学生,教师更能“接受”(g[,1])他们在口头言语互动中个性的自 我表露,注重个别化教学,这与低分组学生相比具有显著差异(t=1.99 P<0.05)。在其它方面高分组与低分组学 生无显著差异。
8.节奏(H):本研究表明,教师在与不同类型学生言语互动过程中言语的节奏有一定的差异。对于低分组学 生,言语互动时教师的言语节奏较快(h[,1]),它显著高于高分组学生(t=2.67 P<0.01);而在其他方面高分组 与低分组则没有明显差异。
四、结论
课堂上师生口头言语互动研究是微观教学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结 论:在师生口头言语互动过程中,对处于不同分数段的学生,教师采取的言语方式也大不一样:对于高分组学 生,教师更倾向于采取民主的、肯定的、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言语表达,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要求高, 在口头言语互动的时间进程中表现出更大的耐性;对于低分组学生,教师更倾向于采取专制的、否定的、控制 的言语表达,口头言语互动的时间进程中较少给学生思索与充分表达的机会,提问的质量要求低。根据这种态 势,高分组学生在口头言语互动中进一步成就的可能性大,低分组学生在口头言语互动中加剧其失败的可能性 大。根据上述结论与判断,拟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师生口头言语互动是课堂信息交流反馈最基本的形式,对教师的口头言语表达要求甚高,教师应充 分把握口头言语互动的技巧,使自身的言语表达具有民主性、肯定性、发展性、引导性等优良品质,从而使学 生在口头言语互动中得到教益,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师生口头言语互动对于处在不同学业层级的学生呈现不同方式,易导致高分组与低分组学生在学业 上的两极分化。因此,在师生课堂口头言语互动中,教师对各类学生都应注重言语的积极、肯定、发展学生个 性等方面,使所有学生都能从中得到激励与进步。
第三,在师生课堂口头言语互动过程中,在对问题的呈现、提示、理解、描述、论证等方面,教师应尽可 能地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切忌偏袒,从而避免学生之间的抵触和对立。
第四,师生口头言语互动具有一种连锁关系,教师要充分考虑它的即时效应,使学生从预后中得到启迪、 激励和提高,形成学业的良性循环,避免恶性循环。
注:本文是在张人杰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中小学生学业成败的社会学分析”子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 研究的结果,戴斌荣、宋素珍老师参加了本课题的实验研究。
相关文章
-
师幼互动研究:师幼互动中教师的语言策略
-
师幼互动研究:素质教育下的师生关系
-
师幼互动研究:有感于幼儿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
师幼互动研究:幼儿园游戏中师生关系及互动模式与策略
-
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论文 用任务推动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
怎样做个受欢迎的老师: 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研究
-
师幼互动研究:师幼互动中有效提问策略的探究
-
师幼互动研究:探索教育因素 建构有效互动2
-
师幼互动研究:提高师幼互动质量 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
师幼互动研究:项目教学中师幼互动初探
-
师幼互动研究:有效的师幼互动
-
师幼互动研究: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的研究
-
师幼互动研究:在互动关系中共同学习,共同建构
-
师幼互动研究:自然角中的师幼互动
-
幼儿园课堂教学研究:开放性外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
追寻真实有效与互动生成的课堂的探索
推荐文章
-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沟通
-
关于师生沟通的“七要”、“七不”
-
教师应该和学生说说自己
-
老师要学会走进学生的心里
-
关于小学教学 “我—你”关系对教师温馨评语的解读
-
关于师生交往的艺术和方法
-
老师应该多给学生一些笑容
-
老师给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
小学教学经验 苦并快乐着
-
教师应该面带微笑的教授知识
-
小学教学 尊重的力量
-
师生课堂口头言语互动研究
-
小闹钟
-
别急着告诉孩子答案
-
宝宝清洁四重奏
-
补碘能提高儿童智力吗
-
混合运算
-
小班教案《皮球跳起来》
-
中班数学教案《聪明的玩家》反思
-
大班《好玩的沙》科学教案
-
三亚芒果朋友圈文案32句
-
青年文明之旅:员工文明朋友圈文案33句
-
爱情的网名女生,关于爱情的昵称男生33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