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名家课例

首页 - 小学教学名家课例

关于小学课堂情景创设的相关资料

时间:2008-11-19 01:58:01 A+

关于小学课堂情景创设的相关资料

关于小学课堂情景创设的相关资料

众所周知,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 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是否具有清晰、可同化新的知识的观念。在实施新课程的标准中,不难发现我们的数学老师是动了一番脑筋、研究了一番教材的。透视现在的课堂,教师都能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为教育教学服务。可是,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也不难看到有的课堂里,情景创设形同虚设。于是我们不禁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情景创设为哪般?

教育是一种欺骗

一次外出参加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当评委,连续听了3天的课。由于每天的6节课是同一内容的,所以谁上得怎么样,谁的环节设计得好,谁的练习层次分明,可谓一清二楚了。有一位青年教师上的是《小数的加减法》,整堂课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该说准备工作非常充分、环节设计比较紧密、练习设计颇为新型。在新课导入部分,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景。

师:国庆节快到了,各大商店都在开展促销活动。老师带领大家乘坐时光电梯,来到一个数学超市,这是张家港市新开的商场-----百润发大商场。你们看:这里有些什么东西?随着电脑的动画演示,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争先恐后地回答着。老师依次出示电梯型的数学题:右边是4×2、40×2、400×2、4000×2,左边是0.4×2、0.04×2、0.004×2……老师问:刚才乘电梯有什么感受吗?学生当然看得出这里左右两大部分的区别。
然后教师请学生选择购买的区域,随着多媒体的演示,清晰、动感的画面上,老师出示的有:整数乘法、整数除法、小数加法、小数减法、小数乘法……这些生动活泼的画面学生还没有看完,还没有作出选择呢,老师就已经开口了,“那么,我们就选择小数乘法区吧?”于是,按照老师事先的课堂教学设计,又进入了另一个环节。学生还没转过神来,听课的老师也一脸的愕然……真的,教育成了一种欺骗。学习是学生的还是老师的事情,为什么是老师作出的选择呀?

采取的对策:关注人是新课程的理念。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哭脸……这与老师创设的良好的学习情景有很大的关系。老师在这个环节上,应该把选择的机会交给孩子,让孩子在自由中作出选择。不应该包办代替,打着关注学生学习的旗号,而实际上并没有使学生真正地自主学习。教师的作用就是有机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探究,通过小组的活动来进一步研究有关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打折的操作随处见

《圆锥的体积》一课正在进行。老师让学生拿出事先为之准备的两个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还有一些设计好的“米”。师问: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你能不能利用这些工具来得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们四人一组,跃跃欲试。老师边四下巡视,边指导着学生。

看,不一会儿,学生的实验结果就出来了。你听:全班的结果几乎是一个口径的--------从实验可以看出: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老师显然对孩子的回答非常满意。因为这是老师在课前预设的结果呀,老师继续着新课。学生似懂非懂的听着,没有一丝一毫的感动。看来,这样的操作无疑是打了折。

其实,老师如果设计一些障碍的话,课堂的气氛会明显好转,学生的操作会更具效果,师生的互动才能真正产生新的知识。我的建议是:老师完全可以选择一些非等底等高圆锥和的圆柱,放的米也不要那么“适量”,可以更多一些。让全班学生分组实验。这样,有的小组一定能得到那个结论,而有的小组一定是得不出那个结论的。或许是圆锥和的圆柱的体积一样多,或许是4倍、5倍关系……老师再让学生来观察实验所使用的工具。让学生明白:只有当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时,他们的体积关系才会出现三分之一(或者3倍)。这样的效果或许才是新的课程们所真正倡导的。

采取的对策:教师课前一定要仔细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好实验的方案,注重学生在自主参与、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探索,去验证圆锥的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只有学生体验探究的全过程,才能获得自己的真切感受,才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才落到了实处。

无言的结局知多少

走进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你一定会发现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上所作的贡献---听,这是模仿央视节目中的幸运52栏目所创设的教学情景;这是模仿童话片所设计的过关游戏;这是智力大冲浪里的闯关游戏——诸如此类的过关、闯关、比赛、摘星活动等形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但是,有的老师仅仅是为了所谓的情节生动。有一节一年级的数学课是这样的。

课题是: 11-20以内各数的认识
电脑出示了一把学生的尺子。
老师问:小朋友,你从这把尺子上发现了什么?看谁想得最多?表现好的老师奖给他一颗五角星。
学生非常高兴,争着发言。因为我知道有的孩子可能是为了得到一颗五角星。孩子们争着说:我知道了上面有几个数字;我发现了尺子上第一个是0,最后一个是20;我还知道了12的后面是几,前面是几……看着孩子们的发言,我欣喜地发现孩子的观察非常仔细,很多的答案都是有创新的。
大约过了几分钟,课快要结束了,老师还没有奖五角星。有的孩子急了:“老师,你怎么没有发五角星呢?”老师说:“下了课到老师身边来领。”可结果,下了课,老师只顾自己走了,孩子的心里非常失望。他们说,老师一直这样的,只有比赛的规则,却没有结局。
再看看另外一些数学课,这样的例子很多。有的课因为有听课老师在,就临时创设了一些教学情景,比如过关游戏,比赛结束后对学生没个交代;有的老师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学内容设计在一个精彩的故事中,往往也只有开头,结局都是无言的。
采取的对策:教师创设这些教学情景时,一定要先想想整个活动是不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还是仅仅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一时热闹,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我想教师在改变学生学习评价时,应该真正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提高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体验。这样,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富有个性,课堂才真正成为学生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地方。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