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首页 - 小学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课文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时间:2008-11-18 08:36:03 A+

语文课文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语文课文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7、我不是最弱小的

课前透视:

    这篇记叙文情节简单,贴近学生生活。课文以平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段真实感人的雨中情。“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萨沙自信而坚定的话语,也是文章的题眼。课文中的三个问句都是萨沙的问话,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通过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明白“应该保护不自己弱小” 的道理。

    二年级孩子比萨沙稍大些,但在亲人眼里也是最弱小的。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读好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体会文章蕴涵的浓浓深情和深刻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感悟课文,会认写生字。

教学重点:会认写生字。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师: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亲人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最弱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我”是谁?为什么说我是最弱小的?……)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会学习。】

    2、游戏导入。学生做对对子的游戏:光明——(黑暗) 夜晚——白昼   强大——(弱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弱小有关的故事。(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对培养学生语感有触类旁通的作用。】

对话平台

    自学

    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记住它们。)

    读(读通、读准、读熟课文。)

    想(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说(和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互相取长补短。)

    识字

    1、组内互相检查生字读音,注意“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1)“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2)在语言环境中识记。如,结合读句子“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认识“随、芬、芳”等字。

   (3)利用动作演示识记“托、掀、递”。

    3、教师充分利用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识字。

    感悟

    1、轻声读文,思考:为什么萨沙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学生找出萨沙保护蔷薇花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2、细读课文,划出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注意语气的变化。(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

练习读——范读——指名读——竞赛读

   【多次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奠定了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对比朗读感悟蔷薇花的娇美和孱弱,更激发了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保护之意。】

    想象

    4、看到这株蔷薇花,你会怎么想?

   【适时想象,启发学生和蔷薇花对话,引导他们走进教材,走近萨沙,利于学生真切体会萨沙要保护弱者的心理。】

    书写

    本课有十二个要写的字,其中“托、铃、弱、末、芬、芳”六个字是本课新学的生字,可结合识字教学重点指导。“弱”字,要注意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末”字,可与第二课的“末”字进行比较,这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字,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牢记,如,组词、联想记忆、多次再现。

“芬芳”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导: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可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突出这两个字的主笔,以“支撑”整个字方正平稳。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2、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写得好的班级评选“今日之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拓展。

教学重难点:指导朗读。

教学准备: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对话平台

    复习

    1、认读上节课的生字:开火车竞赛读——齐读

    2、指名读描写蔷薇花的句子,感受萨沙要保护蔷薇花的心理。

    师:萨沙为什么要保护蔷薇花呢?是受了谁的影响?

    朗读

    1、指名读描写萨沙和妈妈对话的段落,重点指导问句和感叹句的读法。

   (1)妈妈,你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

   (2)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语调先降后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3)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朗读时稍带一点反问语气。在朗读中感悟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样的心情。)

   (4)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

   (妈妈的话可以读慢些,要读出亲切、和蔼的语气。)

    2、学生练读——教师范读——分角色读——自由找学习伙伴读

    3、师生共同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

   【朗读应该在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个性化的朗读是学生情感的升华。比如“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就可以有不同的朗读方法。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这种个性化的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4、在对比阅读中感悟文中对野蔷薇描写的作用。

   (1)去掉具体描写森林景色和野蔷薇的句子,用课件显示改编后的课文,启发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探究,感悟课文描写野蔷薇的作用:被铃兰花簇拥有的野蔷薇非常美,但大雨中的野蔷薇却显得娇嫩弱小。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没有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也许难以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

   【这是一个难点,教学中不必追求准确完整,关键是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探究的积极性。】

    拓展

    1、你喜欢萨沙吗?为什么?你还喜欢谁?

    2、萨沙不甘心做弱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是否也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事物呢?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学习伙伴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

    练习

    试着写几个问句和感叹句。

    书写

    学习剩下的几个字,重点指导两个带提手旁的字(托、摸),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并按照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写法练习书写。

    1、学生观察,自己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范写指导。

    3、师生、生生互相交流评价。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流评价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写字兴趣,提高书写质量。】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大雨如注:注:灌。形容雨下得很大。

    娇嫩鲜艳:柔弱纤细。

    板书设计: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保护蔷薇花

      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教学后记:

该课文主要讲萨沙一家在大雨中把仅有的一件雨衣递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认为:“我不是最弱小的”,他把雨衣盖在了一朵刚刚开放的野蔷薇花上……

    我始终认为,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要把课文的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离开了语言的理解、吸收和运用,就不能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主动读书、内化语言,应成为学生主体的基本活动,帮助学生读书,指导学生内化,应成为教师的主要职责。

    我在第二课时结尾处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课文中重点描写了妈妈与萨沙两人传递雨衣的过程和相关对话,而对于爸爸把雨衣传递给妈妈的描述只有半句话,即: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他给了萨沙。请展开合理想象,并与同桌讨论,爸爸与妈妈之间可能会说些什么话?

    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意思大致是:爸爸让妈妈穿,而妈妈说:萨沙是最弱小的,应该给萨沙穿。应该说,这样的想象合理,也能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描述,达到了预期目标。

  可是,我却觉得意犹未尽,我提示学生:1、为什么爸爸会认为妈妈是个最需要保护的人,而不是萨沙?2、文中的“赶忙”一词传达了怎样的信息?一时,教室内“炸”开了,大家纷纷发表见解:“妈妈就在爸爸身边,爸爸没多考虑,他只觉得自己不是最需要保护的人”;“女人比男人弱小,更需要男人的保护”;……我补充了一条:可能妈妈有病在身,爸爸认为妈妈应该得到特别的照顾。如真是这样,妈妈在大雨中让雨衣给萨沙那是一份多么宝贵的不同寻常的母爱啊!

    所有这些想象都在课文设定的情境之中,都反应了同一个主题,这样的内化才是十分有效的。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