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

首页 - 中班数学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大熊的储藏室》反思

时间:2023-03-23 17:22:12 A+

中班数学教案《大熊的储藏室》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大熊的储藏室》反思

1、中班数学教案《大熊的储藏室》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操作中感受分类的作用,引发对生活中分类运用的关注。

  2.尝试根据食物的外部特征,学习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教具:故事画面PPT。学具:各种食物图片、操作纸人手一份。

活动环节: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小朋友和他打好玩招呼吧.

  2.大熊笨笨马上就要过生日了,妈妈给它准备了好多的食物。一起来看看都有什么?

  (1)妈妈给大熊笨笨准备些什么食物?

  (2)这么多的食物,有什么不同?(颜色、形状、种类)

  (3)这么多的食物,大熊想要全部放进储藏室,会出现什么问题?(放不下)

  二、探索将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1.呈现问题:储藏室堆不下了“大熊决定整理一下,可是要怎么整理呢?”(幼儿先讨论再讲述)

  2.交代操作要求: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也准备了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种类不同的食物,请你试着把食物分成三类放在柜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交流:你想了什么方法?是怎么分的?还有谁也用了这样的方法分?

  5.结合PPT,讲述小熊的分类方法。

  三、介绍二次分类并尝试二次分类的方法

  1.介绍小猴的好办法:先按种类分一分,再把每一类按大小继续分一次,大的放下面,小的放上面,这样即能把这些食物全放进储藏室,还能让你看得清楚,拿得方便。

  2,幼儿再次操作要求:按种类分的基础上再按大小分一次,摆放清楚整齐。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师幼检查,纠正错误

  5.我们再次来看看大熊的问题解决了吗?观看PPT。

  四、与生活链接

  大熊的问题解决了,可是我们的活动区里的积木、图书、玩具还是乱乱的,你可以怎么整理?让我们回到教室把图书、玩具等物品分一分,理一理,让班级看起来更整洁。

活动反思:

  在此次活动中,我觉得在很多细节上还不够严谨,如食物的大小,而不是相对的只有大小,可能食物中还存在宽和窄,并且有些食物在实际生活中是比较小的,但是在课件中我却把它设置大了,所以,孩子们在操作中会存在疑虑,另外在第三环节引导幼儿尝试同时按照两种特征分类时,分完了绿色大小的食物后,我就让孩子们直接在操作纸上进行分类了,就会给人一种分了一半还没有结束却又不了了之的感觉。

  通过这次观摩学习,老师们互相学习别人的优点,从别人的不足中得到启发,丰富了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不断学习、实践,吸取好经验,完善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完成以后的教学工作。

2、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大熊的储藏室》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食物的特征,按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并做上相应的标记。

  2、感受分类和标记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绘本故事PPT;各种食物图片、竹筐图片、标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人。

  1、师:天气渐渐冷了,大熊肯尼准备了大量的食物要放到储藏室里过冬。

  2、请幼儿猜猜大熊会在储藏室里放些什么食物。

  二、观察大熊的食物,感知食物的外部特征。

  1、师提问:大熊都准备了哪些食物?(引导幼儿说一说什么样子,什么颜色…)

  大熊准备的食物可真多啊!于是他准备把所有的食物都放进储藏室里,可是储藏室堆不下了,大熊决定整理一下。

  2、提问:要怎么整理呢!谁来帮帮大熊把这么多的食物分分类?(有什么不同)

  三、幼儿操作1,按食物特征进行分类,共同概括食物特征。

  1、让我来把所有的东西都分类放吧!(幼儿操作:你要分成几份就拿几个竹筐)

  2、师提问:你是怎么分的?按什么分类的?

  3、你们真聪明,用了不同的方法把大熊的食物进行了分类,有按食物的大小分、有按食物的颜色分、有按食物的形状分、还有按食物的种类分。

  四、幼儿操作2,把分类好的食物做出标记。

  1、师:如果给分类好的食物加上标记,那大熊找起食物来就更方便了。

  你有什么好办法标上大熊看得懂的标记呢?

  2、说说标记:按食物大小分的,可以用大小标记来表示;按食物颜色分的,可以用颜色标记来表示,如:香蕉、小鱼干黄黄的就用黄色标记来表示…

  3、出示表格,师幼共同归纳总结。

  五、延伸:观看生活中的日常物品,了解分类和标记在生活中的作用。

  师:运用了分类和标记的方法,用几种好办法都能把大熊的那么多食物整理好并标上相应的标记。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到,一起来看看!分类有这么大的用处,以后我们也把图书、玩具理理好,让班级看起来更整洁吧!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3、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大熊的储藏室》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

  大熊的储藏室

数学活动:

  大熊的储藏室

活动目标:

  1.感知食物的特征,按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并做上相应的标记。

  2.感受分类和标记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绘本故事PPT;各种食物图片、竹筐图片、标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人。

  1.师:天气渐渐冷了,大熊肯尼准备了大量的食物要放到储藏室里过冬。

  2.请幼儿猜猜大熊会在储藏室里放些什么食物。

  二、观察大熊的食物,感知食物的外部特征。

  1.师提问:大熊都准备了哪些食物?(引导幼儿说一说什么样子,什么颜色…)

  大熊准备的食物可真多啊!于是他准备把所有的食物都放进储藏室里,可

  是储藏室堆不下了,大熊决定整理一下。

  2.提问:要怎么整理呢!谁来帮帮大熊把这么多的食物分分类?(有什么不同)

  三、幼儿操作,按食物特征进行分类,共同概括食物特征。

  1.让我来把所有的东西都分类放吧!(幼儿操作:你要分成几份就拿几个竹筐)

  2.师提问:你是怎么分的?按什么分类的?

  3.你们真聪明,用了不同的方法把大熊的食物进行了分类,有按食物的大小分、有按食物的颜色分、有按食物的形状分、还有按食物的种类分。

  四、幼儿操作 把分类好的食物做出标记。

  1.师:如果给分类好的食物加上标记,那大熊找起食物来就更方便了。

  你有什么好办法标上大熊看得懂的标记呢?

  2.说说标记:按食物大小分的,可以用大小标记来表示;按食物颜色分的,

  可以用颜色标记来表示,如:香蕉、小鱼干黄黄的就用黄色标记来表示…

  3.出示表格,师幼共同归纳总结。

  五、延伸:

  观看生活中的日常物品,了解分类和标记在生活中的作用。

  师:运用了分类和标记的方法,用几种好办法都能把大熊的那么多食物整

  理好并标上相应的标记。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到,一起来看看!分类有这么大的用处,以后我们也把图书、玩具理理好,让班级看起来更整洁吧!

教学反思:

  在此次活动中,我觉得在很多细节上还不够严谨,如食物的大小,而不是相对的只有大小,可能食物中还存在宽和窄,并且有些食物在实际生活中是比较小的,但是在课件中我却把它设置大了,所以,孩子们在操作中会存在疑虑,另外在第三环节引导幼儿尝试同时按照两种特征分类时,分完了绿色大小的食物后,我就让孩子们直接在操作纸上进行分类了,就会给人一种分了一半还没有结束却又不了了之的感觉。通过这次观摩学习,老师们互相学习别人的优点,从别人的不足中得到启发,丰富了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不断学习、实践,吸取好经验,完善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完成以后的教学工作。

4、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大熊的储藏室》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感知食物的特征,按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并做上相应的标记。

  2. 感受分类和标记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3. 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 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绘本故事PPT;各种食物图片、竹筐图片、标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人。

  1.师:天气渐渐冷了,大熊肯尼准备了大量的食物要放到储藏室里过冬。

  2.请幼儿猜猜大熊会在储藏室里放些什么食物。

  二、观察大熊的食物,感知食物的外部特征。

  1.师提问:大熊都准备了哪些食物?(引导幼儿说一说什么样子,什么颜色…)

  大熊准备的食物可真多啊!于是他准备把所有的食物都放进储藏室里,可

  是储藏室堆不下了,大熊决定整理一下。

  2.提问:要怎么整理呢!谁来帮帮大熊把这么多的食物分分类? (有什么不同)

  三、幼儿操作1,按食物特征进行分类,共同概括食物特征。

  1. 让我来把所有的东西都分类放吧!“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幼儿操作:你要分成几份就拿几个竹筐)

  2. 师提问:你是怎么分的?按什么分类的?

  3. 你们真聪明,用了不同的方法把大熊的食物进行了分类,有按食物的大小分、有按食物的颜色分、有按食物的形状分、还有按食物的种类分。

  四、幼儿操作2,把分类好的食物做出标记。

  1. 师:如果给分类好的食物加上标记,那大熊找起食物来就更方便了。

  你有什么好办法标上大熊看得懂的标记呢?

  2. 说说标记:按食物大小分的,可以用大小标记来表示;按食物颜色分的,

  可以用颜色标记来表示,如:香蕉、小鱼干黄黄的就用黄色标记来表示…

  3. 出示表格,师幼共同归纳总结。

  五、延伸:观看生活中的日常物品,了解分类和标记在生活中的作用。

  师:运用了分类和标记的方法,用几种好办法都能把大熊的那么多食物整

  理好并标上相应的标记。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到,一起来看看!分类有这么大的用处,以后我们也把图书、玩具理理好,让班级看起来更整洁吧!

  教学反思:

  在此次活动中,我觉得在很多细节上还不够严谨,如食物的大小,而不是相对的只有大小,可能食物中还存在宽和窄,并且有些食物在实际生活中是比较小的,但是在课件中我却把它设置大了,所以,孩子们在操作中会存在疑虑,另外在第三环节引导幼儿尝试同时按照两种特征分类时,分完了绿色大小的食物后,我就让孩子们直接在操作纸上进行分类了,就会给人一种分了一半还没有结束却又不了了之的感觉。通过这次观摩学习,老师们互相学习别人的优点,从别人的不足中得到启发,丰富了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不断学习、实践,吸取好经验,完善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完成以后的教学工作。

5、中班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字》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幼儿园课程需要生活化,课程要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并且《纲要》中科学领域这样的价值取向已清晰可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使儿童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当前的社会已步入一个数字时代,数字已随处可见,并正日益显示出它无穷的力量。而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孩子,也每天接触着出现在不同地方,发挥着不同作用的数字。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2、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活动难点: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活动室里。

  2、在教师的衣服上贴一套0—9的数字。

  3、数字画出小动物图片。

  4、没有数字的钟面,没有数字的秤,电话等图片。

  5、特殊号码图片(110,120,119)

  6、带有数字的物品图片。

  7、布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儿歌形式导入。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6像哨子吹一吹,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拧,9像勺子来盛饭,0像鸡蛋做蛋糕。

  二、出示0--9数字宝宝,引发幼儿的兴趣。

  1、今天老师穿了一件奇怪的衣服,你们看看我的衣服上有什么呀?(数字宝宝0--9)

  2、都有哪些数字宝宝?(幼儿说出数字0--9,教师贴在黑板上。)

  三、游“数字世界”。(找找、说说生活中的数字。)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数字王国去,你们高兴吗?快坐上我的小汽车出发了。(放音乐《小汽车》)

  2、教师:数字王国到了,看这里的东西可真多,都有什么? (幼儿边看边说:日历、钟表、弹簧秤、尺子、书、电话、遥控器……)

  3、教师问:(1)你在什么东西上面发现了数字,赶快告诉旁边的好朋友。

  (2)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四、猜数字。(猜想物品上数字用途)

  1、教师:数字王国参观完了,在这里我们认识了许多带有数字的东西,现在我们要开着小汽车回到座位了,快上车吧。(放音乐《小汽车》)

  2、教师:刚才,我们逛了数字王国,发现这里的东西上都有数字,请你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用处呢?”教师逐一取出钟,日历,电话,汽车等物品,请幼儿分别说一说他们的用处。

  ①钟表上的数字:就是告诉我们几点,根据时间去干自己的事情。

  ②日历上的数字:就是告诉我们月份和日期。

  ③电话上的数字:就是拨打电话号码用的。

  3、教师小结: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除了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号码、次序、日期、时间、价格等等。有了数字,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就会很有序、方便、准确。

  4、生活中一些经常用到的特殊号码110 (报警电话)119(火警电话)120

  (急救电话)小朋友一定要记住。(出示特殊号码卡片)

  五、找数字。(回忆生活中更多的数字。)

  教师说:“原来,数字有这么大的用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我们今天收集来的这些物品上有数字外,还有哪些物品上也有数字呢?”请幼儿自由发言,谈谈他们还在那里见到过数字,有什么用处。(看课件:序号,衣物,冰箱,微波炉,电风扇,车的档位……)

  六、游“粗心王国”。

  教师说:“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粗心王国’游玩,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粗心王国’的物品上,少了什么?”

  “他们的生活方便吗?为什么?”

  “小朋友,请你们来帮助他们,为这些物品添上数字,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好吗?”(粘贴缺少的数字)

  七、欣赏用数字拼的画。

  教师:粗心国王很后悔,都是因为他的粗心给生活带来了不变,我要改掉粗心的坏毛病。小朋友谢谢你们的帮助,我送给你们的礼物。(出示数字拼的画)

  八、结束。(随音乐离开教室)

  教师:请小朋友坐上我的小汽车,一起去外面找数字吧。

活动反思

  数字是无处不在的,它们的存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6、中班教案《大熊的储藏室》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2.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教具:绘本PPT、货架、标记、贴绒(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食物)

  学具:各种食物的小卡片、分类板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有只大熊准备了大量的食物要放到储藏室里过冬。

  2.请幼儿猜猜大熊准备了些什么食物。

  二、播放PPT1,感知食物的外部特征。

  1.师:大熊准备了哪些食物?(引导幼儿说一说什么样子,什么颜色)大熊准备的食物可真多啊!它决定整理一下。

  2.师:要怎么整理呢?谁来帮大熊出出主意?

  小朋友想的办法真不错,我们来看看大熊是怎么做的。

  大熊说:让我来把所有的东西都分类放吧!

  三、播放PPT2,概括颜色特征,复习颜色标记。

  1.师:大熊是怎么分的?是按什么分类的?(颜色)大熊把食物按颜色分成了几种?(红、黄、绿三种)

  2.选标记。

  师:我们来帮大熊做个标记吧!(根据幼儿所说依次出示颜色标记)大熊还想了一种方法,我们来看看。

  四、播放PPT3,概括大小特征,复习大小标记。

  1.师:这回大熊又是按什么分类的?(大小)

  2.选标记

  师:大熊按食物的大小来分,可以用大小标记表示。(出示大小标记)

  小结:大熊按分类的方法让它的储藏室看起来很整齐。(出示PPT4),大熊还想了一种方法来整理储藏室,想看看吗?

  五、出示磁性板上的货架,按两个特征分类。

  1.师:货架前面有什么?(标记)

  刚才分的时候是一个标记,现在每层上都有两个标记,这是什么意思?(同时符合这两个特征的食物才能往这层上放)

  2.师:看看每层上要放什么样的食物?(师幼共同说)

  3.出示要分的食物。

  师:看看我们要先帮大熊分什么食物?(引导幼儿说出食物的外部特征)

  4.请幼儿上来将食物分到货架上,并用完整话讲述:“分到第几层的食物是既**又**的。”

  5.检验分类结果并统计每层上的食物各有几个。

  师幼共同讲述:“分到第*层上的食物是又**又**的,有*个。”

  六、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出示分类板)

  师:这是大熊给我们准备的货架,我们看看,每层上都有几个标记?

  小朋友要看仔细,每层上分到的食物都要符合前面的两个特征。

  猜猜最后的这三个小格子是干什么的?(统计数量)

  分好后讲讲你是怎么分的,各有几个。(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说完整话)

  七、讲评:展示几种不同的分类结果。

  八、观看日常物品分类PPT,了解分类在生活中的运用。

  1.师:运用分类的方法使大熊的储藏室看起来整整齐齐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地方用到分类,我们一起来看看!

  2.师总结:原来分类有这么大的用处,一会也把我们的图书和玩具分一分吧!

活动反思:

  在此次活动中,我觉得在很多细节上还不够严谨,如食物的大小,而不是相对的只有大小,可能食物中还存在宽和窄,并且有些食物在实际生活中是比较小的,但是在课件中我却把它设置大了,所以,孩子们在操作中会存在疑虑,另外在第三环节引导幼儿尝试同时按照两种特征分类时,分完了绿色大小的食物后,我就让孩子们直接在操作纸上进行分类了,就会给人一种分了一半还没有结束却又不了了之的感觉。

  通过这次观摩学习,老师们互相学习别人的优点,从别人的不足中得到启发,丰富了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不断学习、实践,吸取好经验,完善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完成以后的教学工作。

7、中班数学教案《身上的数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数数继续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激发对自我的认同及喜爱之情。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记录卡;录像、“我”(外部、内部);我的数字档案卡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1、这几天你们找过体内和体外的数字了吗?现在请你们记录下来。

  2、幼儿用记录卡进行记录,老师观察指导。

  3、交流记录卡内容,老师有意识地将不变和可变的数字分别记录在两张卡上。

  4、说说小朋友身上哪些数字是一样的?哪些数字是不一样的?为什么?

  5、小结:我们每个人身上有的可表示的数字是一样的,如身上的五官和身体里的器官是一样的。而有的是不一样的;那是我们身上穿的服装颜色、数量不一样。还有,我们都穿着两只鞋,但每个人鞋的尺码是不同的。

  4、说说身上可表示的数字变和不变的地方:(五官和器官不变,但衣服的大小、尺寸、人的身高会变)

  二、延伸

  其实,我们身上还藏着很多数字,等着我们小朋友去发现,我们再去找找。

  推荐理由:

  1、这是一节主题活动“我们的身体”中派生出的数活动,活动内容的选择既来自于孩子的自身,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2、通过记录的方式,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理解的符号和方式进行大胆的记录,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孩子的自主性。

  3、在幼儿交流记录内容时,老师有意识将不变和可变的数字分别记录在两张卡上来暗示幼儿,对进入下个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8、中班数学教案《数的守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德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计算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泡泡卡片、数字拼板、雪花片或干。大小不同的有孔珠子、棉线若干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是有相互问候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泡泡表演队来幼儿园演出了。看,他们20个队员分成了两组,每组演员都准备了精彩的节目,一起来看看吧。

  引导幼儿拿出学具“吹泡泡”按照大小或颜色分类分为两类泡泡摆成不同的造型,数数泡泡的数量,感受泡泡不论大小、颜色及造型的变化,每一类总数不变,都是10个泡泡。

  *进一步感知10以内等量物品的守恒。

  请幼儿找出10个雪花片尝试不同的排列方式拼摆,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3、分组活动。

  师:节目表演的太精彩了,可我发现演员们没有演出服和饰品。我们来帮它们一起做吧!

  第一组:制作手链。将10个一组大小不同珠子穿成手链并写上价格标签

  第二组:制作演出服。幼儿手中的彩色串珠组成牌龙,排列形式,规律不限。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各组请1-2名幼儿交流自己刚才玩了什么,做了什么活动,对数量相同的物品进行交换、排列之后发现了什么。

  5、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数的守恒对于中班小朋友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怎样吧这样的一个比较难的数学概念形象化,让幼儿好接受呢?想到了用情境展开并贯穿教学活动,让幼儿体验数守恒现象。

  整个活动进行下来,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幼儿在活动中也基本掌握理解数的守恒概念。

  反思活动,有以下不足:

  1、 集体活动中的幼儿自主操作,感知物品数量不因排列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其实幼儿在操作中排列很多不同形式,但我在这个环节中并没有让幼儿将自己的成果在全班幼儿面前展示出来,幼儿的经验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是一个遗憾。

  2、 分组活动的材料投放比较单一,在5以内守恒使用这些教具,幼儿对此教具不太感兴趣。

9、中班数学教案《美丽的花朵》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11-15的数字和数量。

  2.正确点数11-15,并说出总数。

  3.按照顺序排列数字11-15。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重点:

  认识11-15难点:点数11-15。

活动准备:

  11-15的数字卡、10朵红色的纸花、5朵黄色的纸花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告诉幼儿美丽村开了很多美丽的花,引导幼儿想象。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花朵。

  1.然后出示10朵红色的纸花,请幼儿数一数,一共开了多少朵。

  2.在10朵花的旁边,放一朵黄色的花,请幼儿再数一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告诉幼儿10多花,再加1朵就是11朵花,出示11数字卡让幼儿认读。活动以此类推。

  (二)请幼儿按顺序排列11-15的数字卡。

  (三)分别出示物品图。

  请幼儿数一数总数,然后找到正确的数字放在图的旁边。

  (四)请幼儿将5张图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并相应地排列数字卡。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在教室里找到相同的11、12、13、14、15个物品,如:11块积木,12颗珠子、13片拼插玩具等,拿回来后大家一起数一数,看他拿的数量是否正确。

活动反思:

  不管上什么课,老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老师提问的方法和语言的表达都要适当精细,通过这细微之处,我也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有时面对孩子们排序错误引导不是很好,老师的语言也怎么才能够说的更精练。这也是我以后要多学习弥补的地方。今后只有通过不断的磨练、不断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才能有更多的进步。

10、中班数学教案《大熊的储藏室》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操作中感受分类的作用,引发对生活中分类运用的关注。

  2.尝试根据食物的外部特征,学习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教具:故事画面PPT。学具:各种食物图片、操作纸人手一份。

活动环节: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小朋友和他打好玩招呼吧.

  2.大熊笨笨马上就要过生日了,妈妈给它准备了好多的食物。一起来看看都有什么?

  (1)妈妈给大熊笨笨准备些什么食物?

  (2)这么多的食物,有什么不同?(颜色、形状、种类)

  (3)这么多的食物,大熊想要全部放进储藏室,会出现什么问题?(放不下)

  二、探索将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1.呈现问题:储藏室堆不下了“大熊决定整理一下,可是要怎么整理呢?”(幼儿先讨论再讲述)

  2.交代操作要求: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也准备了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种类不同的食物,请你试着把食物分成三类放在柜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交流:你想了什么方法?是怎么分的?还有谁也用了这样的方法分?

  5.结合PPT,讲述小熊的分类方法。

  三、介绍二次分类并尝试二次分类的方法

  1.介绍小猴的好办法:先按种类分一分,再把每一类按大小继续分一次,大的放下面,小的放上面,这样即能把这些食物全放进储藏室,还能让你看得清楚,拿得方便。

  2,幼儿再次操作要求:按种类分的基础上再按大小分一次,摆放清楚整齐。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师幼检查,纠正错误

  5.我们再次来看看大熊的问题解决了吗?观看PPT。

  四、与生活链接

  大熊的问题解决了,可是我们的活动区里的积木、图书、玩具还是乱乱的,你可以怎么整理?让我们回到教室把图书、玩具等物品分一分,理一理,让班级看起来更整洁。

活动反思:

  在此次活动中,我觉得在很多细节上还不够严谨,如食物的大小,而不是相对的只有大小,可能食物中还存在宽和窄,并且有些食物在实际生活中是比较小的,但是在课件中我却把它设置大了,所以,孩子们在操作中会存在疑虑,另外在第三环节引导幼儿尝试同时按照两种特征分类时,分完了绿色大小的食物后,我就让孩子们直接在操作纸上进行分类了,就会给人一种分了一半还没有结束却又不了了之的感觉。

  通过这次观摩学习,老师们互相学习别人的优点,从别人的不足中得到启发,丰富了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不断学习、实践,吸取好经验,完善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完成以后的教学工作。

11、中班数学教案《5的守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不受物体大小和排列顺序的影响,初步感知5的守恒。

  2、尝试用棋子在插板上插出不同的排列样式,发展想象力。

  3、在游戏中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倾听习惯。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三只小猪的图片、15个蛋宝宝、一棵大树、小草若干堆。

  2、教师演示板、幼儿插板。

活动过程:

  一、思维训练:“圣诞老人躲闪”

  1、讲解玩法:圣诞老人向上,请你拍拍手;向下,请你跺跺脚;向左,请你抬舌头;向右

  请你拍拍肩;躲到背后,请你点点头。

  2、幼儿游戏。

  二、情境游戏,初步感知5的守恒。

  1、故事导入,初步感知蛋的不同排列样式。

  师:森林里的三只小猪看到这么好的天气也出来玩了。(教师讲述故事内容)

  师:它们都说自己的蛋多,结果争吵起来!小朋友,你能告诉它们正确的答案吗?

  2、幼儿观察、讨论蛋的不同排列样式,感知数的守恒。

  师:谁来说说三只小猪到底捡到了多少蛋呢?为什么?

  3、教师小结:

  师:这下大家都明白了,这些蛋不管是大的、横着排的、竖着排的、还是堆在一起的,我们通过数一数的办法知道了它们都是一样多的,猪兄弟们每人都捡到了5个蛋。

  三、借助演示板,进一步感知5的守恒。

  1、出示各种不同的排列样式,充分观察。

  师:我这里还有一些棋子宝宝,请你也来说说它们谁多谁少?

  2、幼儿讨论、交流。

  3、小结:大家用数一数的方法知道了,不管这些棋子怎么排、怎么变,它们的数量始终都是一样的,都是5个。

  四、幼儿操作,尝试插出不同的排列样式。

  1、借助插板,按要求插出各种样式。

  师:请大家轻轻从插板里取出5个红色的棋子,横着插一插。(再拿出5个黄棋子竖着插一插……)

  2、经验交流、共享。

  3、尝试用棋子插出各种不同的样式,体验成功。

  师:请大家再拿出棋子插一插,看一看、比一比你还能插出几种不同的花样?

  4、教师小结:虽然只有5个棋子,但是在大家的积极动脑下可以插出许多种不同花样,我发现小朋友们可真能干!

  五、游戏:马兰花

  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马兰花”,要听清楚我的要求哦!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大部分孩子能在游戏中掌握5的守恒,能用5以内的数字表示不同形状、颜色,但数量相同的事物;其中的拼图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协作配合能力,还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但是这种活动方案容易造成老师只注意整体,从而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12、中班数学教案《8的形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知道7添上1是8,并能用语言加以描述。

  2、培养幼儿按要求操作的习惯。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贴绒教具小鸭8只,小鱼8条,小虾8只,字卡1--8。

  学具: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的形成。

  1、拍手游戏。

  2、看数字做动作。(教师出示数字1--7,幼儿根据数字做相应数量的动作)

  3、接着说数(教师随意说数字,幼儿接着说下去)

  二、学习8的形成

  1、出示贴绒教具(7只小鸭)提问"图上来了什么小动物?有几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可继续引导幼儿运用先看大数后接着数的方法进行目测数群)。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它们的数量?(数字7)

  2、教师打开遮着的那只小鸭,问:现在草地上有几只小鸭了?是怎么变成8只小鸭的?(引导幼儿说出7只小鸭添上1只小鸭是8只小鸭)

  3、创设情景,进一步学习8的形成)变雪花片:请小朋友先拿7个雪花片,想想怎样变成8个,(要求幼儿边操作边讲述"7个雪花片添上1个是8个雪花片))(教师出示7条小鱼)有几条小鱼?要让每只小鸭都能吃到小鱼怎么办?(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幼儿集体检查、描述操作结果))

  4、用同样的方法把7只虾成8只虾。

  三、初步认识数字小朋友,8只小鸭、8条小鱼、8只小虾、8个雪花片可以用数字几来示它们的数量?(圆点,数字)

  四、小结、请小朋友下了课找一找教室里、家里,都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3、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学6》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游戏活动中认识数字6.理解6的含义,练习数数。

  2. 激发学习兴趣,体会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

  3.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数字6,理解6的含义

  难点:了解数字具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角色棒(大象、小狗、小猫、小牛、小鸭、小猴);

  房子口袋6个;操作卡人手一份;魔术袋(袋里装配对卡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手绢游戏:________回家歌。复习数字1—5.

  引入情景:冬天到了,大象伯伯帮助小动物们盖了几座房子方便他们过冬。

  二.进行部分:

  出示房子口袋贴在黑板上。(边贴边点数1、2、3、4、5、6)

  认识数字6.

  1. 大象伯伯一共盖了几座房子?我们再一起来数一数。

  2. 出示数字卡片6.教师:用数字6来表示?

  3. 引导幼儿观察6像什么?

  4. 顺口溜:6像口哨嘟嘟嘟。

  小动物住房子,巩固对数量6的理解。

  教师:一间房子只能住一只小动物。快请它们来住吧!

  5. 幼儿点数后贴在数字卡片6。

  6. 为房子贴上门牌号。(123456)

  游戏----找朋友。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方法:1.幼儿在魔术袋里抽出配对卡,选择黑板上数量对应的数字卡片配对。

  2.幼儿手持数字卡,教师出示配对卡片,拿相应数字卡的幼儿站起来。幼儿完成操作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幼儿和数字宝宝说再见。

  四.延伸活动:

  1. 在数学区角练习1—6数量的点数并与数字卡对应。

  2. 游戏:夺红旗

  方法:幼儿两人一组站在场地上掷色子决定跳方格的步数,先夺红旗者为胜。

教学反思

  活动前 没有细致了解幼儿个性发展状况,配合显得仓促。

  教师引导说的太多,应多让幼儿自由来说,老师给出肯定。

14、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数字》含反思

活动设计:

  对幼儿的教学,首先课程的目标要明确,重难点要突出。在这节课中,可能我的重难点不是很突出,所以对幼儿来说挑战性缺少了。其次在老师介绍操作要求的时候,语言虽然说很简练,但是还需要更明确和更全面一点。这样孩子在操作的时候,就更有秩序了。还有一方面是,老师在请幼儿回答问题的时候,只是让幼儿说出了问题的答案,老师只注重了答案的对错,没有注重让幼儿把话说完整,缺少了语言的渗透。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这些方面的经验积累还是需要不断努力。

活动目标:

  1、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

  2、复习9以内的数字、数数,并区分6与9。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几何图形组合画三幅(还有小动物)。

  2、幼儿每人一份数字卡片

  3、每组提供白色纸条、浆糊、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看图编电话号码。

  (1) 我们将要去春游了,我想邀请小动物一起去请大家想想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幼儿泛讲)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最好呢?

  (2) 打电话要查电话号码,我们来查一查动物家的电话。

  教师分别出示图形卡。(小猴、小熊、小兔)

  师:这是小猴家的电话。让幼儿观察发现小猴家只有图形,没有号码。

  (3) 引导幼儿看图数数编号码。(三家全部观察后,人人翻译号码)(人手一份操作用具。可以用数字贴号码,也可用笔写号码)

  请各组派代表在黑板上贴数字

  集体念号码 583469 583496 582734

  验证号码的正确性,老师拨打电话。

  二、感知数字的丰富变化。

  (1)思考:这些号码都有6个数字,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

  (数字排列的顺序不同)

  (2) 观察:在三个电话号码中有哪些是不一样的?

  (小猴家的号码是有9、6,小熊家是6、9;小兔家没有这两个数子,有的是2、7)

  相同的是什么?

  (三个号码都是六位数,前两位数都有5、8)

  (3)区分6和9

  问:老师也常把6和9搞错,请你们帮助我记住它。

  ( 让幼儿说出6的圆圈在下面,9的圆圈在上面。)

  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数字23456789

  三、交流所收集的电话号码

  增强幼儿有关电话方面的知识

  (1) 请幼儿大声地读自己带来的电话号码。

  了解电话号码是多位数的。

  (2) 你们知道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

  (上海地区的家庭电话是8位数的,手机是11位数的;常用的较特殊的电话是3位数的。)

  四、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

  (1)有许多小动物家还没有电话,我们用数字来帮它们编个电话号码吧。

  提示:可以用贴数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笔写。

  有意识地请几个孩子上来念所编的号码。

  (2)教师巡视后提出新的要求。提示幼儿是否每个数字都用了,数一

  你编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5延伸活动:把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做成电话簿。

课后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互相交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前我先请幼儿收集、寻找、记录一些生活中的数字,请幼儿将事先收集好的有数字的东西拿出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这些数字的作用。孩子们先个别交流自己带来的物品上数字的作用;因为孩子们都很想表达自己的发现,因此我让幼儿自己和边上的小伙伴说说自己的发现;接着我把我准备的有数字的物品和孩子们一起分析我的“发现”。第二是经验迁移,感知数字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在第一环节中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东西,在第二环节中要求幼儿脱离直观物体,引发幼儿已有的经验寻找生活中的数字。孩子们很会找,什么公交车的路线号,汽车摩托车的牌照,超市里也有很多的数字,他们基本上都能知道这些数字作用的一二。孩子们发现有数字的地方还真不少,就连衣服拉链头上有数字也被他们发现了。真所谓人多力量大,我们共同找到的有数字的东西还真多。第三部分是幼儿操作。利用幼儿的对生活中数字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去。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收获不少,整个活动环节很清楚,一环一环之间紧紧相扣、层层递进,设计的问题也具有有效性,能开动幼儿的小脑筋。但缺点也有存在,一些细节方面还要注意。在这个活动中让我深刻地了解到孩子自己收集课堂所需的东西是很重要。在活动中孩子们愿意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自由自在地采撷自己感兴趣的“果子”,他们采来的“果子”是绚丽多姿的,然后回到课堂交流,共享到了“果子”的丰富,起到“以一当数十”的作用。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相信孩子,多给孩子一些亲身实践活动的机会。

15、中班数学教案《秋天的果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分解与合成,知道4分成两份有3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4,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数字卡、小猫。小兔头饰各一个。山洞、数字宝宝(1-3)

  2、 4个棒棒糖、奶、鸡蛋、西瓜、草莓。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走线并入座,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

  二、学习4的分解。

  1、师:今天小猫要邀请它的好朋友们小兔、小狗到家里来做客,还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东西,看!

  2、 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

  幼:4只棒棒糖。

  幼:4个鸡蛋

  幼:4杯奶。

  师:那怎样把这些数量是4的东西分成两份呢?谁知道请举手。

  3、我们先来分奶。

  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

  总结说我们把这4杯奶,1杯奶分给了小兔子,3杯奶分给了小狗。(边说边出示数字卡)并让幼儿一起学念。重点认识分合号。

  4、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分棒棒糖,分的时候不能和前面小朋友分的方法一样。

  “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

  幼:我把这4个棒棒糖,2个棒棒糖分给了小兔,2个棒棒糖分给了小狗。

  师: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4可以分成2和2,幼儿一起学念。

  师:最后还有4个鸡蛋,谁会用和前面俩个小朋友不一样的方法分?

  “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

  幼:我把这4个鸡蛋,3个鸡蛋分给了小兔,1个鸡蛋分给了小狗。

  师: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4可以分成3和1,幼儿一起学念。

  三、教师小结

  师: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幼儿一起念三种分法。

  四、游戏学习4的合成。

  师:小动物们吃得可开心啊,吃饱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们愿意吗?森林很远,我们4人一组开火车去吧! ”(听音乐玩开火车的游戏)

  咦,看地上有什么呀(草莓),有几个?(2个)其地方还有没有?有几个?(2个),那总共有几个呀?(4个)(.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听音乐再往前走

  咦,看地上又有什么了(西瓜)有几个(3个),其他地方还有没有(1个),那总共有几个(4个)

  听音乐继续走

  “呀,看,这是什么啊?(山洞),这个山洞只允许数字宝宝是4的小朋友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先变成数字宝宝),老师这给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数字宝宝,(发数字宝宝)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 是数字4吗?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变成4呢?(幼儿讲述1和3合成……)“真聪明,那快点找到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4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教师检查)

  幼儿分组找到朋友过魔洞后,做一个胜利的表情或动作!

  师:“刚才你们都很聪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来是4的好朋友一起过魔洞,真棒!”

  五、教师小结:

  3和1和起来是4,2和2和起来是4,1和3和起来是4.

  听音乐继续走(走出教室)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练习4的组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中以“教师教,幼儿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给小动物分食物”“与好朋友过魔洞”“夺取智慧星”等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从而知道了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的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效果较好。

16、中班数学教案《多变的图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教师拿出挂图背朝幼儿),变!一幅画展现在幼儿面前。“机器人”对!那你看一看机器人是由什么拼成的。“由图形拼成。”好!下面我们就来做有关图形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第一次尝试活动:观察、思考。

  l、请小朋友动脑筋,仔细观察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

  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圆形6个,半圆形6个,正方形1个,长方形4个,梯形5个,三角形1个。) 第二次尝试活动:用折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

  1、发礼物:(学具)小朋友,上面的游戏,大家做的都很好,所以老师要奖励。每位小朋友一份礼物(发学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好,下面就请你们自己打开小信袋(里面出现多种颜色的图形)。你们喜欢不喜欢呀?(“喜欢!”)这些小图形呀,它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还会变成其它形状呢,不信,你们试一试。

  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三)结束部分:

  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那我们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把这些画献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吧。<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师生共同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

  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妈妈找一找,你家里哪些东西是你认识的图形。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设计我能够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活动目标和活动形式。由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年龄特点,整个数学活动我都采取了操作和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亲自感知、探索、总结。

  中班幼儿在图形认知方面仅限于简单的图形分割与拼合,因此在孩子们开展了三角形二等分的经验基础上,设计了正方形二、四等分和拼合活动,进一步了解各图形的分割与拼合。活动中采取游戏情景法引入数学活动内容,利用为喜羊羊过生日,结合了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一看到喜羊羊等图片,情绪十分高涨。针对中班幼儿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给喜羊羊分生日蛋糕,怎样能够分得一样大”,请幼儿集思广益,帮助喜羊羊想办法,孩子们操作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通过两次探索操作,幼儿充分感知正方形图形二、四等分与拼合,感知和理解图形间的关系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两次操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且教师结合幼儿的操作进行小结,帮助幼儿梳理经验认识。孩子们到底是否掌握了对正方形图形二、四等分和拼合的理解呢?我又通过一个“和图形娃娃做游戏”的环节,引导幼儿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在游戏的设计中,我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小困难,引导幼儿能够用所学到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些困难。

  最终,幼儿将生活中的知识又运用到生活中,活动的设计比较完整。为了能够突出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重点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活动中提问的设计。在这次数学活动中,我设计的提问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既能够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目标思考问题,又能够激发每个幼儿求异的思维方式,为幼儿在思维上拓展了空间,鼓励幼儿和别人想的不同,如进行正方形二、四等分的提问:怎样能够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四)块呢、还有别的方法吗等。

  第二,操作活动后鼓励幼儿交流。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正是显示思维差异性的时候,教师作为一名观察者和指导者一定要了解幼儿的操作特点和思维特点,在操作活动后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方法和经验的交流。孩子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学到别人的经验,这对每一名幼儿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而且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思考,他们会努力展现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分享。

  第三,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在一次教育活动中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而知识的作用正是“学为所用”,因此孩子们能将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十分重要。

  所以我在活动中设计了一个运用知识的游戏环节,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此次数学教育活动只是拉开了图形分割与拼合的序幕,我们还会相继开展圆形、半圆形等图形的分割与拼合活动,引领幼儿在图形学习的领域里探索,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与创新的机会,促进幼儿动手、语言和思维等各方面的发展。

17、中班教案《大熊逮小熊》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和身体灵活度。

  2、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3、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5、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熊爸爸和熊妈妈头饰各一个,熊宝宝头饰若干个,《熊走步》音乐伴奏,《快乐的小熊》乐曲,布置场景。

活动过程:

  1、利用篮球场做场地,在场内某一角画一个圆圈作为小熊的家。选两个学生当老熊其余的都当小熊在场内走跑跳跃。

  2、教师做示范动作及讲解游戏规则。

  3、播放音乐游戏开始,两个大熊手拉手的尽力追赶小熊时,就将小熊用四肢手围住再把所捉住的小熊带到家里不得逃出场子。每捉到一对小熊时,这对小熊也可手拉手的帮助大熊捕捉其余的小熊。如果小熊捉的比较多的时候也可以连成一个大网捕捉小熊,直到捉完为止。

  4、第一次游戏结束后,教师纠正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结束:

  熊爸爸熊妈妈和小熊宝宝玩的很高兴,天黑了,我们回家休息吧。(跟着音乐走出活动场地)

活动反思:

  我在组织“大熊逮小熊”这节活动中,针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一些方法,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幼儿的情绪高涨。在本届活动中,孩子们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并且增强了团队意识。

  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活动,但也有不足之处,小熊家的创设过于简单,在以后的设计中我要加以装饰,让孩子们更加喜欢这种活动以及感到家的温馨。

18、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大熊逮小熊》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和身体灵活度。

  2、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3、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熊爸爸和熊妈妈头饰各一个,熊宝宝头饰若干个,《熊走步》音乐伴奏,《快乐的小熊》乐曲,布置场景。

【活动过程】

  一、利用篮球场做场地,在场内某一角画一个圆圈作为小熊的家。选两个学生当老熊其余的都当小熊在场内走跑跳跃。

  二、教师做示范动作及讲解游戏规则。

  三、播放音乐游戏开始,两个大熊手拉手的尽力追赶小熊时,就将小熊用四肢手围住再把所捉住的小熊带到家里不得逃出场子。每捉到一对小熊时,这对小熊也可手拉手的帮助大熊捕捉其余的小熊。如果小熊捉的比较多的时候也可以连成一个大网捕捉小熊,直到捉完为止。

  四、第一次游戏结束后,教师纠正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结束】

  熊爸爸熊妈妈和小熊宝宝玩的很高兴,天黑了,我们回家休息吧。(跟着音乐走出活动场地)

【活动反思】

  我在组织“大熊逮小熊”这节活动中,针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一些方法,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幼儿的情绪高涨。在本届活动中,孩子们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并且增强了团队意识。

  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活动,但也有不足之处,小熊家的创设过于简单,在以后的设计中我要加以装饰,让孩子们更加喜欢这种活动以及感到家的温馨。

19、中班数学教案《4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组成,知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

  2、学习用实物和数字表示这个过程。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圆点图片卡1、2、3、4及分合号;数学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2、3的组成

  教师:"上次我们学习了2和3的组成,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2、学习4的组成

  (1)教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4的组成。请小朋友来看一看。"

  看一看:教师逐一在黑板上画出四只桃子,引导幼儿把四只桃子分别放在下面两个盘子里(用笔画)

  (4可以分成2和2、1和3、3和1)

  (2)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不会画桃子的幼儿可以用圆来代替)

  教师:"我们请某某小朋友把黑板上的四只桃子分放到下面两只盘子里,其他小朋友做小评委,看看他有没有分对?"

  (3)老师引导幼儿一起观察操作情况,一起学用完整地话讲述分解的图。

  教师:"我们来看看刚才小朋友分的苹果对不对?<来.源快思教.案网>谁能用分合式表示分桃子的事?"

  (4)(教师出示带有四个小圆片的图片)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分解四个小圆片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怎么分苹果了,老师现在把苹果换成了小圆片,有谁会分?"

  (5)请个别幼儿来做数学4的分解,其他幼儿一起验证是否正确。

  二、个别操作

  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知道分桃子时下面要画桃子而不能用数字来代替,下面有几条线就是有几种方法。分解数字时下面就要用数字来表示。

  教师:"请小朋友把练习册打开到第25页,完成4的分解组成及加减法"

  教师:"做加减法时,题目的要求是:右边每个盘里原来有4个桃子。小动物们分别拿走了几个?还剩几个?听清楚题目,想好了再做。"

  三、评价幼儿的操作情况

  1、对上课认真听讲并独立完成作业的小朋友予以表扬。

  2、对能力较弱的幼儿再进行重点指导,直到弄明白为止。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投计了时以活动为主,让幼儿在游戏和玩中学习,使幼儿了解4的组成,让幼儿的学习兴趣更高了。

20、中班数学教案《相邻的数》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的知识涵盖面和认知水平可能会因为区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而我们所面对的农村幼儿与市直幼儿就更不一样了,所以,我针对农村幼儿的个体情况,在活动中我以生活中实际为主进行教学,利用生活中的邻居来进行相邻数的教学,这样就能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相邻的数,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相邻数的学习,懂得邻居之间要相互帮助,养成团结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的行为品质。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相邻的数,知道相邻的数之间相差1。

活动准备

  1、 数字卡片

  2、 小动物的家卡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

  1、 小朋友们,我们每一个小朋友家都会有邻居,那么你们来说一说,你们家的邻居都有谁?

  2、 通过教师的提问进入相邻数的学习。

  二、学习相邻数

  1、 教师出示1~10的数字卡片,由幼儿读数。

  2、 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几个数字和我们的邻居一样,是相互挨着的,那么他们都主谁和谁是邻居呢?引导幼儿说出每个数字的相邻数。

  3、 让幼儿仔细观察1~10的数字,通过教师的引导知道相邻的数之间的关系是相差数字1。

  4、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材中的内容。

  三、游戏活动

  1、 幼儿手拿数字卡片找邻居。

  2、 小动物找邻居。

  四、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小朋友都找到了邻居,真的很棒!那么我们成为邻居要怎么样做呢?我要成为相互帮助,助人为乐,团结他人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1、 本次活动幼儿掌握了相邻的数以及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在愉悦的活动氛围中学习了知识。效果比预期的要好。

  2、 在教学活动中有个别的幼儿不能太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注重个别幼儿的接受能力,

  3、 通过活动了解到关于相邻数的学习,如果能在活动中添加一些加减法的练习(加1和减1)来辅助相邻数的学习。

  4、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特别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让他们更透彻地理解你所表达的内容以及他们应该怎样去完成你的要求,从而更好的完成活动内容。

21、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大熊的储藏室》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能区分食物的不同特征,按要求进行归类,提高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3.尝试概括食物的外部特征,按食物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颜色标记、大小标记,各种食物图片、操作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秋天的时候大熊准备了大量的食物放到储藏室里过冬。

  师:猜猜大熊会在储藏室里放些什么食物?

  二、感知食物的外部特征并尝试概括

  师:大熊都准备了哪些食物?(引导幼儿说一说什么样子,什么颜色。)大熊准备的食物可真多啊!于是他准备把所有的食物都放进储藏室里,可是储藏室堆不下了,大熊决定整理一下。

  师:要怎么整理呢!谁来帮大熊出出主意?(分类)

  小结:把完全相同或者某一特点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是分类。

  三、(认识颜色标记)大熊按食物的颜色来分

  师:大熊把食物按颜色分成了几种?(橙、黄、绿三种)

  小结:大熊把颜色一样的食物放在了一起,这是按颜色分类,可是这个方法好像不太合适,储藏室放不下。

  四、认识大小标记,按照大小不同进行分类

  师:这回大熊又是按什么分类的?(认识大小标记)大熊按食物的大小来分。

  小结:大熊把大小一样的食物放在一起按大小分类,可是储藏室的空间好像还是不够!

  五、按颜色、大小两种特征给食物分类

  师:大熊按颜色分,按大小分,都遇到了困难,那还有什么办法呢?

  1.要求:桌子上有许多大熊带来的食物,请你把大熊的食物既按颜色又按大小来分一分。

  3.示范操作,讲解操作纸上的分类标准。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5.交流: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交流分类结果。

  六、观看日常物品分类PPT,了解分类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运用分类的方法,使大熊的储藏室看起来整整齐齐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地方要用到分类,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结:原来分类有这么大的用处,它不仅可以节省空间而且看起来非常的整齐也方便我们再次寻找。

活动延伸:

  把教室里的图书、玩具等物品分类摆放,让班级看起来更整洁。

活动反思

  幼儿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能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和分类,但概括分类的水平还很低,本次活动目标的制定,环节的设计以感知与操作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力求通过活动让幼儿能概括出食物的外形特征,根据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并感受分类的重要性,发展数学思辨能力。在一开始的分类中,幼儿只按一种特征进行分类比较得心应手,在学习了二次分类后,有的幼儿会有一些难度,需要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但总体感觉还不错。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分类,以巩固所学。

22、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0》含反思

教学目标:

  1、 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 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0只篮子,依次放入数量为9,8,7,6,5,4,3,2,1的实物玩具,第10只篮子内不放玩具。多媒体课件(有关0的课件,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数字娃娃表演。每人一个数字。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 引出数字0

  1、 依次出示篮子里的玩具。提问:篮子里有什么?用数字几表示?(复习数字1-9)

  2、 第10只篮子内没有放玩具,知道没有用数字0来表示。

  3、 感知0的形状。

  4、 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二、 讨论

  1、 教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2、 幼儿自由讲。老师放多媒体幻灯片,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 东西没有了用0表示,0表示没有。

  (2) 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 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

  (4) 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 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 总结。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三、 观看表演

  1、 复习0-10的排序。

  2、 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

  3、 启发幼儿说出0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比其它数字大。

  四、 游戏找朋友

  1、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大谁小,大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

  2、要求两个幼儿能听音乐找朋友,并能根据老师出示的数字用相应的身体表现出来。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23、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纽扣》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能碰到分类这一问题,如给玩具分类,给衣物分类,等等,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分类任务,但这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吩咐与要求,因而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索到可以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并学习到各种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了解到物与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2、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教具:颜色(红、黄、蓝),形状(正方形、圆形),大小(大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衣服形状的图卡一张。

  4.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纽扣,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纽扣?(纽扣有三种颜色,有圆的和方的,还有大的和小的。)教师小结纽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状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红色纽扣。<.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

  3.幼儿操作,教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太慢,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会顺利多了。

  4.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先按颜色这一特征对纽扣进行分类。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二、游戏活动:找找好朋友。

  1.拿起黄色的一正一圆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黄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请幼儿小结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因为黄色是它们共有的一个特征)

  2.游戏:找找好朋友。师:“让我们边做游戏边帮纽扣宝宝找朋友。”(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讲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之间的一个相同特征就可以让它们做好朋友。

  ①示范活动。教师手拿一个黄色的圆形纽扣和一个蓝色的圆形纽扣说:“你能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吗?请你来说一说。”

  ②集体练习活动。教师分别出示:红、圆与红、正;黄、圆与红、圆;蓝、大与蓝、小;圆、小与正、小;……请幼儿说说它们两两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由于放成一堆的纽扣总类繁多,因而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通过对单独两个纽扣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可以作为分类依据的几种分类方法,并由此体现了在活动的难点之处是引导幼儿能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不同方法。)

  3.教师小结:我们不光可以按照颜色来进行分类,帮相同颜色的纽扣找到好朋友,我们还能按照形状来分,把圆形的纽扣集中到一起做好朋友,还能按照大小帮大个子和小个子的纽扣都找到好朋友。

  三、自由分类活动。

  1.为自己的一份纽扣分类,可以按照自己想要分的类别进行活动。

  2.分好后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何种类别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三正好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会用多种分类方法对纽扣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类进行再一次的巩固、强化)

  活动延伸:

  1.课后为班级里的积木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2.由家长带领幼儿到超市里去找找看,超市里货架上的商品都是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数学活动,学生在游戏中主动探索到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并学习到了各种分类的方法。这次活动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孩子对游戏感兴趣,所以学起来也比较快。

24、中班数学教案《美丽的花》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这节数学活动是中班上册课程中能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的好的背景。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能掌握图形排列的规律。

  2、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要知道图形排列规律。要知道花边颜色有规律地排列图形。

  活动准备

  颜色排列范烈图 。图形排列范烈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我们穿的新衣服上有许多美丽的花边。小朋友,今天我们自己来做花边好吗?

  二、展开部分

  出示图形排列范烈图

  老师让幼儿观察。然后让幼儿画出圆形,三角形等图形。。

  出示按颜色排序的范列。

  引导幼儿观察按颜色排列的循序

  掌握幼儿用书里的基本内容。

  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4.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5.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25、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大熊的储藏室》

  活动目标

  1.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能区分食物的不同特征,按要求进行归类,提高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3.尝试概括食物的外部特征,按食物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PPT、颜色标记、大小标记,各种食物图片、操作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秋天的时候大熊准备了大量的食物放到储藏室里过冬。

  师:猜猜大熊会在储藏室里放些什么食物?

  二、感知食物的外部特征并尝试概括

  师:大熊都准备了哪些食物?(引导幼儿说一说什么样子,什么颜色。)(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大熊准备的食物可真多啊!于是他准备把所有的食物都放进储藏室里,可是储藏室堆不下了,大熊决定整理一下。

  师:要怎么整理呢!谁来帮大熊出出主意?(分类)

  小结:把完全相同或者某一特点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是分类。

  三、(认识颜色标记)大熊按食物的颜色来分

  师:大熊把食物按颜色分成了几种?(橙、黄、绿三种)

  小结:大熊把颜色一样的食物放在了一起,这是按颜色分类,可是这个方法好像不太合适,储藏室放不下。

  四、认识大小标记,按照大小不同进行分类

  师:这回大熊又是按什么分类的?(认识大小标记)大熊按食物的大小来分。

  小结:大熊把大小一样的食物放在一起按大小分类,可是储藏室的空间好像还是不够!

  五、按颜色、大小两种特征给食物分类

  师:大熊按颜色分,按大小分,都遇到了困难,那还有什么办法呢?

  1.要求:桌子上有许多大熊带来的食物,请你把大熊的食物既按颜色又按大小来分一分。

  3.示范操作,讲解操作纸上的分类标准。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5.交流: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交流分类结果。

  六、观看日常物品分类PPT,了解分类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运用分类的方法,使大熊的储藏室看起来整整齐齐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地方要用到分类,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结:原来分类有这么大的用处,它不仅可以节省空间而且看起来非常的整齐也方便我们再次寻找。

  活动延伸:

  把教室里的图书、玩具等物品分类摆放,让班级看起来更整洁。

26、中班数学教案《3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3 的组成,知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

  2、在活动中,正确记录分合式,并会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数量是3的图片。

  2、教师用记录卡一张,小猫头饰一个,两个圈。

  3、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宝宝卡片放在口袋里。

  4、音乐光盘。DVD

  活动重难点

  1、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2、在游戏中学习3的组成,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

  (二)学习3的组成。

  1、师:今天小猫要邀请它的好朋友们小兔、小猴到家里来做客,还为它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它想把这些好吃的分别放在2个盘子里,可是它不知道怎么分才好,你们愿意帮助小猫来分一分吗?

  2、出示记录卡,幼儿自主学习3的分成。

  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

  幼:3只桃子。

  幼:3个蘑菇。

  幼:3条小鱼。

  那怎样把数量是3的分成两份呢,请你动动脑筋,看谁想得办法多,并用数字把每次的分法记在下面的格子里。

  (评:通过让幼儿来帮助小猫给它的好朋友分好吃的,给好朋友小兔、小猴这一"任务",在活动一开始就使幼儿的角色一下子就转变了过来,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在视频上展示幼儿的分法)幼:我把3只桃子,1只桃子分给了小兔,2只分分给了小猴。

  幼:我把3条小鱼,1条小鱼分给了小兔,2条小鱼分给了小猴。

  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3可以分成1和2,幼儿一起学念。

  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幼:我把3个蘑菇,2个蘑菇分给了小兔,1个蘑菇分给了小猴。

  幼:我把3根棒棒糖,2根棒棒糖分给了小兔,1根棒棒糖分给了小猴。

  "还有其他的分法吗?"(没有了)

  (评:具体形象的小动物角色,使幼儿有话可说,通过自己动手尝试操作的事情,幼儿也较易掌握并表达出来。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把数量为3的食物分给了小兔、小猴,从而掌握3分成2份有两种分法,本环节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

  教师小结

  师:3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幼儿一起念两种分法。

  (评:在幼儿操作后发现了3的两种分法后,教师再小结,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

  (三)游戏学习3的组成。

  师:小动物们吃得可开心啊,吃饱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们愿意吗?(.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森林很远,我们3人一组开火车去吧! "(听音乐3人一组玩开火车的游戏)"呀,看,这是什么啊?(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3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先变成数字宝宝),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 是数字3吗?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变成3呢?(幼儿讲述1和2组合,2和1组合)"真聪明,那快点找到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3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教师检查)

  幼儿分组找到朋友过魔洞后,做一个胜利的表情或动作!

  师:"刚才你们都很聪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来是3的好朋友一起过魔洞,真棒!"

  师:"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数字宝宝几,你找到的好朋友是几?"

  幼:我是数字宝宝1,我找到的是数字宝宝2,我们一起过了魔洞。

  幼:我是数字宝宝2,我找到的是数字宝宝1。

  老师或幼儿记录1和2合起来是3,2和1合起来是3,大家一起学念。

  (评:通过创设"过魔洞"这一情境,让幼儿变成数字宝宝,去找好朋友过魔洞,再一次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起到了生生互动的作用。通过游戏幼儿知道了哪两个合起来是3,并会尝试着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表达出来。本环节转换自然协调,又充分注意到了动静交替,不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相反的是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四)幼儿操作卡练习。

  师:"我准备了许多的智慧星要奖给你们呢,可是你们得完成另一项任务后才能得到,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1)讲解操作卡。(2)幼儿操作。(3)检查练习,奖赏"智慧星"。

  (评:幼儿在学习了3的组成后,让幼儿来操作练习,起到了对新知识的巩固作用,夺取智慧星很切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幼儿的竞争意识。)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练习2、3的组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中以"教师教,幼儿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给小动物分食物""与好朋友过魔洞""夺取智慧星"等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从而知道了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的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效果较好。

27、中班数学教案《春天的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9以内物体的数量,初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能为不同数量的物体匹配相应的数字,并用动作准确地表达比x多1的数量。

  3.体验动手动脑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数学挂图1、2中数卡1一9,金盏菊卡片6张、月季卡片7张、郁金香卡片8张、百合花卡片8张、梅花卡片9张、迎春花卡片9张。

  2.数学操作材料1、2、4 中数卡6--9、点卡6--9、数量为6-9的动物卡,人手1份; 点卡和动物卡放在小碗里,数卡放在小碗下。

  活动过程

  1.游戏: 看数拍手。

  教师逐一出示教学挂图1中的数卡1- 7,说: 今天我们又来玩看数拍手的游戏了,我出一张数卡,请小朋友拍出比它多1的数,拍完后,你要说清楚"我拍的是x,X比x多1"。

  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数次后,再让幼儿分组继续玩。

  2.感知9以内物品的数量。

  教师将花散放在黑板上,说: 春天到了,许多花开了。请你把相同的花放在一起,然后数数每种花各有几朵。

  请几名幼儿将每种花归类,并说出每种花的数量。其他幼儿观察该幼儿的操作,并和教师一起判断是否正确。

  3.按数量为每种花匹配数卡。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1中数卡6--9,说: 请小朋友根据每种花的数量,(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帮它们找相应的数字做朋友,想想几朵花应该找数字几做朋友。

  请若干幼儿到前面操作。

  教师: 小朋友在每种花下面都放了一张数卡,想想哪种花下面的数卡可以省去,为什么? 引导幼儿理解8朵郁金香和8 朵百合花可以放在一起,用一个数字8来表示。8既可以表示8朵郁金香,又可以表示8朵百合花。

  知道任何一个数字都可以表示该数量的所有物品。

  4.幼儿操作活动: 找朋友。

  教师: 请小朋友拿出小碗里的点卡和动物卡,数数每张卡片上有几个点或几只动物,把它们按顺序排排队,再把对应的数卡朋友放在它们下面。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幼儿的不同操作方法和典型问题。

  请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并讲述理由。教师可指着数量为9的所有卡片,提问: 这几张卡片上各有几个点? 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为什么一个数字9,就可以表示这里所有卡片上物体的数量?引导幼儿说出"卡片上物体数量都是9,所以用数字9表示,数字9表示所有数量为9的物体"。

  教学反思:

  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教师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通过看、摸、闻、听等多种途径与春天互动,让幼儿能初步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逐步地亲近和喜爱大自然,并学习用多种途径表达、表现出自己对春天的情绪、情感、感知和体验。

28、中班数学教案《彩色的风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将风筝的不同区块分解为颜色和形状两种我特性。

  2、 能进行颜色、形状和空间位置的二次对应关系练习。

  3、 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 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 孔雀、鳄鱼、大象、小马的图片各一张。

  2、 菱形格

  3、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和菱形图卡各一张。

  4、 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纸卡各一张

  5、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 游戏:“我演你猜”

  教师做动作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小动物?幼儿模仿教师用相应手、脚做相应的动作;教师出示菱形格,把四种动物分别放在菱形格里相应的位置。

  2、 游戏开始 教师在菱形格的某个位置出示小动物的图片,幼儿看到什么动物就对应某个部位做相应的动作。

  慢慢过渡到只在菱形格的某个位子打勾,幼儿看到在哪个位置有勾就做什么动作。“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即将菱形格相应的位置和动作建立起对应关系 复习几种常见的图形,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将勾换成各种形状继续游戏。

  复习几种常见的颜色如红、黄、蓝、绿,再将图开换成颜色继续游戏

  3、 打开幼儿用书或观看挂图,完成连线练习。

  教师交代题意并示范做题方法,请幼儿按照要求进行连线。

  教师指导帮助能力较差,或没有弄清楚题意的幼儿 幼儿之间互相检查,交流讨论。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29、中班健康优秀教案《大熊逮小熊》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和身体灵活度。

  2、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熊爸爸和熊妈妈头饰各一个,熊宝宝头饰若干个,《熊走步》音乐伴奏,《快乐的小熊》乐曲,布置场景。

  【活动过程】

  一、利用篮球场做场地,在场内某一角画一个圆圈作为小熊的家。"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选两个学生当老熊其余的都当小熊在场内走跑跳跃。

  二、教师做示范动作及讲解游戏规则。

  三、播放音乐游戏开始,两个大熊手拉手的尽力追赶小熊时,就将小熊用四肢手围住再把所捉住的小熊带到家里不得逃出场子。每捉到一对小熊时,这对小熊也可手拉手的帮助大熊捕捉其余的小熊。如果小熊捉的比较多的时候也可以连成一个大网捕捉小熊,直到捉完为止。

  四、第一次游戏结束后,教师纠正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结束】

  熊爸爸熊妈妈和小熊宝宝玩的很高兴,天黑了,我们回家休息吧。(跟着音乐走出活动场地)

  【活动反思】

  我在组织“大熊逮小熊”这节活动中,针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一些方法,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幼儿的情绪高涨。在本届活动中,孩子们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并且增强了团队意识。

  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活动,但也有不足之处,小熊家的创设过于简单,在以后的设计中我要加以装饰,让孩子们更加喜欢这种活动以及感到家的温馨。

30、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给图形做标记》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给图形做标记》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标记记录图形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引导观察、比较、判断图形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的特征。

  3.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4.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图形卡若干,形状、颜色标记,找朋友音乐。

  2.学具:作业卡片,图形和标记的胸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师:(出示各种图片)今天老师又请来了许多图形宝宝跟小朋友做游戏,看看都有些什么图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一一出示认识并贴在黑板上)

  2.我们仔细看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颜色、形状)

  (评析:这些图形是幼儿平时经常接触的图形,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要求幼儿通过比较分辨出每组图形的不同之处,这个过程是对幼儿分辨智力的培养。)

  3.它们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可不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记录下来呢?(出示一些标记)我们看一下这些是什么标记?

  4.这些图形娃娃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就用这些标记记录下来,(逐一出示图形)这是什么图形?(三角形)是什么颜色的呢?(红色)红色的三角形我们应该送它什么标记呢?(红标记,三角形标记)送的时候要将一句好听的话。(红色的三角形我送你红标记和三角形标记)

  (评析:给图形送标记是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分析智力和归纳智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个别幼儿活动。

  1.老师这里呀还有一些图形娃娃没有找到标记朋友呢,谁来帮帮它们的忙呢?(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2.教师讲评,鼓励做得对的小朋友。

  三、小组活动。

  1.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帮助图形娃娃找标记朋友呢?

  2.老师提出操作时的要求: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图形娃娃和标记卡,请你们看清楚图形为它们选合适的标记,再用胶水贴上去。请你轻轻地走到桌子旁边,作业的时候要动动你的小脑筋,想好了再做。

  3.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4.教师讲评,针对一些问题进一步讲解。

  四、结束:游戏"找朋友"

  你们帮图形娃娃找到了标记朋友,它们说我们小朋友很聪明,想跟我们小朋友做游戏呢!我们带着好朋友一起去做游戏吧!

  活动延伸:

  1、为幼儿准备一些看图形做标记的操作卡,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

  2、把图形和标记图放到数学区,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继续发展幼儿的分析、归纳和运用智力。

  教学反思:

  要求幼儿能够按形状、颜色特征进行图形分类与排队的一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动的兴趣,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帮图形宝宝排队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在组织形式上,我采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小组操作。在活动中,幼儿的的思维很活跃,能把自己的发现主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我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提高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得到发展。

31、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跷跷板》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三个物体之间轻重关系,具有初步的轻重守恒能力。

  2、有一定推理、比较的能力。

  3、能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感受过物体的轻重。

  物质准备:

  教具:实物鹌鹑蛋、鸽子蛋、鸡蛋各一个,天秤一架。

  学具:《幼儿用书》(P32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可爱的蛋宝宝。

  ——教师:爸爸带宝宝出去玩,他们在小河边发现了一些可爱的蛋宝宝。你认它们吗?

  ——教师分别出示鹌鹑蛋、鸽子蛋和鸡蛋,请幼儿辨认。

  2、谁轻谁重。

  ——教师:宝宝想知道它们哪个轻哪个重,你知道吗?

  ——请幼儿猜测、比较蛋的轻重,并讲述理由。

  ——教师分别引导幼儿比较鹌鹑蛋和鸽子蛋、鸽子蛋和鸡蛋的轻重,请幼儿将蛋放在天平上称一称,了解它们谁轻谁重。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了鸽子蛋比鹌鹑蛋重,鸡蛋又比鸽子蛋重,那么鹌鹑和鸡蛋谁轻谁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启发幼儿从鹌鹑蛋、鸽子蛋和鸡蛋三者的轻重关系上进行推理。

  3、幼儿操作活动。

  ——给重的打勾。观察画面上小动物坐跷跷板的情景,感知动物的轻重,认读字:轻、重。目测下面的三个动物,请你给最重的动物打勾。

  ——观察数字天枰,感知两边的数量,并填写二、<、>符号。

  ——观察天平称上的水果,感知水果的轻重。目测旁边三个水果的重量,请何最重的水果打√。

  4、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大家检查,并引导幼儿讲述理由,进一步巩固推算轻的能力。

  活动反思:

  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图片跷跷板。问大家:玩过跷跷板吗?现在出了一个问题:只有你爸爸一起玩跷跷板,那你怎样把爸爸翘起来呢?这个问题较具有激发性,学生能够较好的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发言。有的同学说可以自己报一块大石头,或者再找一个伙伴。这个时候,我强调一遍,只有你和爸爸,不能抱起她的东西,或者找一个同学。这样同学们的思维就只能从爸爸,自己和跷跷板身上进行找了。学生的思考方向被指引到这个较为情景较为单一的环境中,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的思考。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学生能够进行较好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下面的解决问题:利用杠杆尺怎样能够将另一侧进行翘起。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纷纷进行操作。在操作之前我给出的问题是在位置3处,挂3个钩码,问在另一侧挂几个钩码才能够将另一侧的钩码进行翘起。在操作的过程周中,学生在另一侧的挂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一个位置过一个,有的三三两两的挂。总之他们的将我提出的问题解决。但是这现象进行总结量化的时候就较为的复杂。而学生不需要进行这样的复杂的学习。至少不是全部需要这样复杂的探究。现在看来,可以在指导实验的时候,指导个别现在的同学进行计算,然后进行汇报得出结论。或者再探究之前将这个问题简化:比如在另一侧只能在固定的位置挂钩吗,要求挂一位置,要么2位置,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明确的去操作了。然后在提出较为简单的要求,但是实际操作较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操作。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因为学生进行进行较为长时间的操作,学生的实验跨越两节课。我想在以后的安排中,要进行更为优化的安排效果会更好的。

32、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一到周日》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看看、动动、玩玩中了解一星期的排列顺序,并能正确应用昨天、今天和明天。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具、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星期娃娃头饰。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一周日及排列的顺序。

  1、多媒体画面

  (1)认识一周日

  教师:星期妈妈有几个宝宝,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幼儿讲述)

  (2)星期宝宝“星期宝宝们来了,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有几个星期宝宝?”

  小结:这七个星期宝宝就组成了一个星期,也叫一周。

  2、学习正确排列一周日

  教师:星期宝宝可调皮了,他们老是排错队。小朋友,你们谁会帮他们排队呢?谁排第一个?(幼儿讨论)

  3、多媒体画面-多媒体演示一周日的排列

  (1)传说故事教师导语:故事讲完了,你们知道哪一天应该排在第一天了吗?接下来怎么排呢?星期一排在第几天?(幼儿讲述)

  小结:一星期有七天,第一天是星期日,第二天是星期一,第三天是星期

  二、一星期怎么排

  1、游戏“开火车”

  幼儿带上“星期”头饰。

  玩法:请星期日宝宝当火车头,然后去邀请其他的星期宝宝,最后按照一周日的顺序排好成一列“火车”。

  2、你是星期几?(星期六)“星期六后面是星期几?”(星期日)

  小结:星期是循环的。

  三、认识今天、昨天和明天。

  1、多媒体画面

  (1)教师:谁来告诉大家,今天是星期几?(幼儿讲述)

  (2)再请小朋友想一想,昨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

  (3)小结:今天在中间,今天的前面一天是昨天,今天的后面一天是明天。

  2、游戏“找朋友”

  玩法:先选出代表“今天”的星期宝宝,请他来找出自己的两个好朋友——昨天和明天。

  四、小结幼儿活动。

  课后反思:

  在新纲要中提出让幼儿从操作中思考,这节活动课很明显的体现了这一点, (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幼儿通过课件、多媒体、从不同角度来了解了一周日的概念,并能正确的知道昨天、今天、明天的意义。

3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大大小小的图形》反思

  教材分析:

  《大大小小的图形》是百科画册上“圆圆的世界”中一个教学活动。这个活动主要是利用自然物来进行测量。(如:回形针、筷子、脚步、小棍、绳子等)作为测量工具,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刚要》中明确指出:“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根据这一要求,利用测量活动将幼儿生活中的内容数量化,不仅能够使幼儿轻松积累测量的经验,而且能从中体验到测量的乐趣。那么,为了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让幼儿了解测量的知识,积累测量经验,学会做简单的测量记录。因此,本次活动我设计为一个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从测量孩子的图形(正方形)开始,利用孩子常见的“回形针”为自然物,在活动中放手让幼儿大胆进行尝试,将幼儿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获得知识经验,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物测量图形的边长,探索并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会用圆圈、短线简单的图形记录测量结果。

  3、能积极愉快的参与活动,体验测量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各种图示、照相机。

  学具:每人一个正方形、彩色回形针若干、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出示大小不等的正方形)今天,赵老师带来了两个正方形。正方形有几条边呀?而且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那小朋友看看,这两个正方形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四条边,这两个正方形不一样,是用眼睛看的方法。

  师:用眼睛看是一种办法,那还有什么办法也可以知道他们的边不一样长呢?

  幼:用尺子量。

  二、探索怎样来进行测量:

  师:对的,用尺子也可以来测量。可是,老师这里只有一把尺子,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回形针,这个可以测量吗?

  幼:可以、不可以…….

  师:好,现在桌子上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正方形和回形针,你们自己去想一想、试一试吧。(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交流:谁来说说你是利用回形针怎样来测量的?(请小朋友演示)

  三、幼儿尝试测量正方形的边长:

  师:今天我们就用一个接一个的方法来测量这个正方形的边幼多长?量好后你数一数用了几个回形针就画几个圆圈记录在回形针的上面。(拍照并提醒幼儿:测量时一定要把一条边全部测量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交流:刚才小朋友在测量的时候,王老师帮你们拍了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师生一起观察讨论是否把正方形的一条边全部测量完?用了几个回形针?怎样测量才正确呢?)根据孩子出现的情况出示图示。

  师生共同小结测量方法:原来正确的测量,应该把回形针对齐一条边的顶头,然后沿着这条边一个接一个排起来,一直排到边的另一头。(幼儿跟老师念两边测量的正确方法)

  四、幼儿再次尝试测量正方形的边长: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个正确的方法再来量量其他的一条边。看看,到底用了几个回形针?但是,这次要用画短线来进行记录测量结果。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拍照)

  交流:刚才小朋友在测量的时候,王老师帮你们拍了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师生一起观察讨论是否把正方形的一条边全部测量完?用了几个回形针?怎样测量才正确呢?)教师与幼儿一起测量求证。

  小结:原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有七个回形针那么长。

  五、延伸活动:

  那赵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棉签、吸管,用它们来测量会用几个呢?会发现什么秘密呢?我们回到教室去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试试看吧!

  活动反思:

  中班幼儿对单个的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图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还不够。然而,帮助幼儿理清这些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要对事物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就必须把它与相关事物进行比较,这也是我设计此活动的初衷。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和思维特征设计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34、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7的加法》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

  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

  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

  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6=7、6+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6=7马上就想到6+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

  1、师:城堡国的国王夸我们都很聪明,送了我们每人一张水果券(出示水果券),我们先来看看水果的价钱。

  2、国王又想考我们了,他说,7元钱只买两样水果,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哪两样?

  3、幼儿操作

  4、讲评:你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5、师:如果7元钱买三样水果呢?

  四、结束:

  好,我们一起去水果店选购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游戏开始,调动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这节课的活动气氛也很好,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反思:这节课在幼儿进行分组操作时,我没能全面的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操作,下次教学时在这上面我会多关注反应较慢,及时给予他们指导。

35、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学习4的加法》反思

  教师点出乌龟的图片,提问:看看上面有1只乌龟,又来了3只乌龟,合起来一共有多少只乌龟?小朋友想想用什么方法运算,请幼儿在黑板上找图卡列出算式并计算1+3=4,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学习4的加法》

  活动主题:数学:学习4的加法

  活动目标:

  1、复习4的组成,了解总数与部分数。

  2、学习4的加法,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重点:先确认幼儿已经明白画面上所表示的意思,再进行加法练习。

  活动准备:ppt课件,1-4的数字卡片和分合号、加减号和等号卡片;进步梯、磁扣两个、花。

  活动过程:

  一、课前介绍比赛规则:进步梯,全班幼儿分两组用进行上课比赛加分,(用磁扣跳级)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今天能得到冠军?一组叫喜洋洋一号,另一组叫喜洋洋2号,比赛现在开始:

  二、游戏:找朋友教师唱"找朋友"的歌曲,幼儿拍手,例如: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抱抱(就请一个小朋友开火车拉在老师的后面,问:老师找到几个好朋友呢?幼儿说:1个)再次: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三个小朋友,一起抱抱(同样拉在老师的后面,问现在老师找到几个好朋友,幼儿说:3个)老师问:现在老师一共找到几个好朋友呢?(提示说1个小朋友和另外3个小朋友合起来是几个呢?)幼儿说:4个。回答的声音最响亮那一组给升级一分,反之玩2和2,3和1.

  二、看ppt课件

  1、观察苹果图片,复习4的组成,提问:看看上面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4个)那就是说现在的总数是4对不对,(对)师:看谁坐的好,老师分苹果送给他吃,(同时整理了常规),xxx小朋友坐的好,老师决定给他吃一个苹果,提问:现在还剩下几个苹果呢?(3个)那就说4可以分成1和3对吗?(对),先回答的那一组加分,原来1和3是4的部分数,2和2,3和1都可以依次这样复习。引导幼儿观察分解式中的部分数,说说两组中的部分数是不是一样的,如果将两组中的部分数互换位置,结果是否一样,使幼儿发现互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

  2、教师点出乌龟的图片,提问:看看上面有1只乌龟,又来了3只乌龟,合起来一共有多少只乌龟?小朋友想想用什么方法运算,请幼儿在黑板上找图卡列出算式并计算1+3=4,(点击屏幕上,看幼儿是否摆正确,请幼儿读此题,从而在告知幼儿"合起来和一共"就是用加法做题)。注意加分升级,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3、教师点击喜洋洋的图片,师:羊村今天来了3只喜洋洋,后来又来了1只喜洋洋,现在上面一共有多少只喜洋洋呢?小朋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让幼儿在黑板上列出算式3+1=4,(点击屏幕上,看幼儿是否摆正确,全班幼儿读此题)问:老师说一共的意思是什么呢?(加上)4、点击算式1+3=4和3+1=4,让幼儿观察两道试题中加号两边的数字有什么特点,把他们互换了位置,结果一样吗?引导幼儿找出规律:加号两边的两个数(部分数)交换位置,结果(总数)不变。请幼儿自己升级加分。

  5、点击屏幕,让幼儿观察小白兔图片,师:草地上有两只小白兔,又来了两只一共有多少只呢?让幼儿列出算式2+2=4.升级加分。

  三、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提问:草地上有3只小熊做游戏,又来了1只小熊,合起来是几只小熊呢?,我原来有1支铅笔,又买了3支铅笔,我现在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小红原来有2本故事书,后来她妈妈又给她买了2本故事书,小红现在共有几本故事书?

  小结:引导幼儿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能正确算出得数。

  四、宣布"冠军"(争取两组打成平手)发礼物。

  五、感谢的环节:幼儿对爸爸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爸爸妈妈你们幸苦了,我爱你们!家长起立对幼儿说:宝贝你很棒!加油!然后和父母拥抱并送给家长花。

  六、宣布公开课到此结束,家长把意见表交到老师这里。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36、中班数学教案《奇妙的空气》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运用感官,积极动手动脑,感知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的.

  2.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懂得人类是不能离开空气的.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发现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知道空气有一种神奇的力量,空气与我们是密不可分的。

  难点:在操作“魔力洒水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几个关键步骤才能让空气产生压力,让“魔力洒水瓶”洒水。

  活动准备

  气球一个,纸杯人手两个,矿泉水瓶(制作的洒水瓶)每人一个,水桶 6 个

  活动过程

  过程:1.导入

  ——带领幼儿深呼吸,并且提问:我们吸进去的是什么?(空气)

  ——我们来摸一摸空气在哪里?看一看空气在哪里?

  老师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一种无处不在的气体。

  ——我们在憋气的时候难不难受?(很难受)所以空气对人类来说非常的重要,一旦离开了空气,人类是不能呼吸的。

  2.出示气球,提问:看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什么(气球)

  ——是什么让气球变大了?(空气)空气进入气球越来越多,气球就会越来越

  大。

  ——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师将气球放掉,会发生什么事?(请幼儿回答)

  ——现在我们就来放掉气球,看看到底是不是小朋友猜的那样。

  ——是什么让气球飞走了?

  ——空气产生了一种神奇的力量,是空气的力量让气球飞走了。

  3.今天就让我们来和空气做一些非常有趣的游戏吧。

  出示纸杯,老师有 2 个轻轻重叠在一起的纸杯,小朋友来想想办法,这样让它与空气合作,让上面的纸杯跳出来,

  ——发纸杯给幼儿,让幼儿自主探索,并且再次提醒幼儿,不能用手,也不能使用其他任何工具,要让纸杯和空气合作,是上面的纸杯跳出来。

  ——请个别幼儿来说说自己的方法。

  ——小朋友们的方法都特别好,老师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向上吹,一种是向下吹,这两种方法小朋友来猜猜看,哪一种方法最容易让上面的纸杯跳下来?

  ——请幼儿自行选择,并采取两队比赛的方法进行试验。

  ——老师有疑问了,为什么向下吹的方法就最容易将纸杯吹出来呢?(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

  老师小结:因为向下吹的时候,空气就进入的最多,空气就产生了神奇的力量让纸杯跳出来了。

  ——请小朋友一起来试一试向下吹的方法。然后收起纸杯。

  4.今天老师还带来了非常神奇的瓶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瓶子,这就是非常神奇的瓶子。

  ——请小朋友一人拿一个瓶子,自行观察这个神奇的瓶子和我们平时普通的瓶子有什么不一样?

  ——让幼儿观察,提问:谁来告诉老师哪里不一样?(请幼儿来说一说)

  ——瓶身上有一条水位线,瓶盖上有一个洞(开关),现在这个非常神奇的瓶子要产生魔力了,它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魔力洒水瓶”。

  ——现在我要来变魔术了哦,仔细看。

  ——将水掺到水位线处。

  ——在水里将盖子盖好。

  ——按住开关。

  ——提出水面,远离身体。

  ——现在魔力洒水瓶要开始变魔术咯,仔细看。

  ——老师念“魔力洒水瓶洒水”,“关闭”

  ——我的魔力洒水瓶它能听口令洒水对不对?

  ——提问:刚刚老师在操作魔力洒水瓶的时候念了一句什么咒语?还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请幼儿操作,再次提醒操作的几个重要步骤,老师巡回观察。

  5.带领幼儿回教室总结。

  ——刚刚谁的魔力洒水瓶成功了?是什么让魔力洒水瓶听口令洒水的?

  老师总结:是空气从开关的小洞进入瓶子里,产生了神奇的力量挤压到水,所以水就流出来了,关闭开关就没有空气进入瓶子里,也就不会产生力量挤压水,水就留不出来了。

  活动总结

  本节活动活动目标比较明确,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活动过程紧紧围绕着目标,环环相扣,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活动第一和第二个环节,孩子们都能够回答出正确的答案,对空气的认知来自于生活经验。第三个环节,让纸杯“跳出来”,大部分孩子知道要往下面一个纸杯向下吹气才能让上面的纸杯“跳”出来,但是对空气产生力量的理解还不清晰。第四个环节“魔力洒水瓶”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让孩子掌握空气产生压力的几个重要步骤,在活动中,我几次重点提出了关键的地方,第一让他们观察瓶子的不同。第二重点提出了瓶身上的水位线和瓶盖上的“开关”。第三在演示操作时,反复提示了操作时的关键“将水掺到水位线处,在水里将盖子盖好,按住开关提出水面”。

  这几个步骤。在孩子操作“魔力洒水瓶”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成功率高达 90%以上。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