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反思
1、中班数学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反思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本活动选择既简便又符合幼儿兴趣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同时满足幼儿夹夹子的游戏愿望,锻炼了手部的小肌肉力量,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
选择既简便又符合幼儿兴趣的操作材料是本次设计的一大宗旨。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玩夹夹子的操作游戏,于是我们通过一次“把木夹变小鱼”的美术活动,和孩子一起完成了本次操作活动的主要学具——小鱼,然后选用了随手可得的筷子,设计了晒小鱼、变小鱼、包装小鱼等一连串的游戏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游戏促使幼儿主动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数量,学习6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自然地形成数概念,同时满足夹夹子的游戏愿望,锻炼了手部的小肌肉力量,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重点:学习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活动难点:归纳几种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6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幼儿会使用木夹子;幼儿会念“晒鱼”的儿歌。
2、物质准备:
教具:1——6的数字卡;5条红鱼和3条蓝鱼的示意图三张;红、蓝水彩笔各一支;进场音乐和游戏进行时的音乐各一段。
学具: 红、黄、蓝、紫色小鱼若干(木夹子染上颜色、画上眼睛当小鱼);筷子人手两根; 包装错误的小鱼若干份(卡纸中间写有1——6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卡纸边上夹上与中间数字不一样多的小鱼);大箩筐一个;小箩筐3个;小水桶24个。
活动流程:
一、师生拎小鱼桶入场,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幼儿拎着装有红色、兰色小鱼的小鱼桶室外排队)。师生一起跟随音乐愉快入场。
二、游戏一:晒小鱼(红色),会准确地进行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数量尽量控制在6以内)
1、老师讲解“晒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一起在音乐声中“晒小鱼”,老师提醒幼儿边晒小鱼边点数。音乐停的时候,大家都停止“晒小鱼”。
3、幼儿数数自己晒了几条红色小鱼?
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晒的小鱼数量。
5、老师举1——6的数卡,每举一个数卡,请晒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三、游戏二:变小鱼,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幼儿尝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晒的一串红色小鱼(数量为5),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老师晒了几条红鱼?
(2)请幼儿比一比自己晒的小鱼数量和老师晒的小鱼数量,谁多?大;考吧.幼,师网出处谁少?
(3)启发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的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4)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5)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添上”)
2、师生晒蓝色小鱼
(1)师生在音乐声中比赛“晒鱼”,(游戏规则同上面晒红鱼的规则)。
(2)音乐停的时候,停止“晒鱼”,请幼儿轻声、快速地数数自己晒了几条蓝色小鱼?
3、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蓝色小鱼变成和老师的一样多
(1)数数老师晒了几条蓝色小鱼?(老师出示自己晒的蓝色小鱼,数量为3。)
(2)引导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晒的蓝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把蓝鱼变得跟老师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去掉”)
4、幼儿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和蓝色小鱼变得一样多
(1)请幼儿比一比自己的红鱼和蓝鱼,谁多?谁少?
(2)引导幼儿想一想能用几种方法把红鱼和蓝鱼变得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出示相应的“添上”或“去掉”的示意图。
5、请幼儿把自己的红鱼和蓝鱼放在小鱼桶里,师生一起送到指定的地方。
四、游戏三:包装小鱼,练习用“添上”、“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食品加工厂有一批小鱼不符合包装要求,每一份小鱼数量与包装纸上的数字不一样多,有的小鱼多了,有的小鱼少了,看看你们能不能用合适的方法又快又准确地把它们变得一样多。包装对了就放到盒子里。”
2.幼儿按“包装纸”上的数字进行纠错操作,老师提醒幼儿互相检测。
五、结束整理,分享游戏的快乐
师生一起整理学具,退场。
活动延伸:
把“小鱼”等学具带回活动室,可在自选活动中继续进行数物匹配的操作。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我出示图片,引出钓鱼主题,由“钓鱼”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由此情境,进入了活动。首先,我让孩子们钓篮子里的红色小鱼,感知小鱼数量。孩子们能够听着音乐的口令,开始一边数一边钓鱼,当音乐结束,孩子们马上停止钓鱼。但是由于我在游戏前没有把规则讲清楚,让小朋友钓红色小鱼,以至于有些小朋友钓了篮子里蓝色的小鱼。在各个游戏中,我还让幼儿比一比,把自己钓的与和老师钓的鱼变一变,变成一样多。孩子们的思维比较活跃,能够想到用“去掉”几个或者“添上”几个把自己钓的鱼变得和我钓的鱼一样多。通过变小鱼游戏,为下面的包装小鱼环节做铺垫。但是在环节后,我应该再添加一个环节,带领小朋友巩固“添加”和“去掉”的方法。在包装小鱼前,我应该指导幼儿整理一下桌面,如:请把你们钓的小鱼放回篮子里。这样才能连接下一个环节。在包装小鱼时,大部分孩子都能够独自完成包装,把里面的小鱼变得和包装袋上的数字一样多。最后通过让小朋友自己纠正错误的包装袋进一步巩固“添加”和“去掉”的方法。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循序递进,从而学会了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数物变成一样多。
反思本节教学,课前我准备不充分,语言组织不严谨,在环节上衔接不好,以至于活动层次有点不分明。这个活动的教具太多,摆放的问题我考虑的不周到。针对这个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课后我深入地反思,希望在下一次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2、中班数学教案《排序》含反思
【活动目标】
发现物体排列的规律,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AAB、ABC等),并会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发现规律。
【活动准备】
1、跳跳虎、小猪、小袋鼠、大灰狼、小熊维尼的图片。画有三条路的背景图
2、幼儿操作材料:
①做彩链:长短、颜色不一的纸条若干、胶棒、图标。
②穿项链:各种颜色的管子若干、绳子、图标。
③装饰图案:半成品(盘子、裙子、手绢),各种图案卡片、胶棒。
④有规律的图卡若干。
3、排队的图标一张。
【活动过程】
一、结合“情境”,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1、导入:(出示画有三条路的背景图)
(出示小熊维尼图片)师:小朋友看,这是谁呀?
小熊维尼搬新家了,它想请好朋友们去家里做客,我们来看,它的好朋友是谁呢?(跳跳虎、小猪、小袋鼠)它们去小熊维尼家里的路上铺满了很多地板砖,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路漂亮吗?
2、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其中的规律。
师:我们先来看跳跳虎的这条路上的地板砖是什么样的?有什么顺序?
引导幼儿观察后,回答。
依次观察小猪、小袋鼠的路,并说出规律。
教师小结: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反复排列几次,就是有规律。
3、“帮小动物铺路”进行巩固。
师:小动物们准备出发了。咦!你们看,这是谁呀?(大灰狼出场),大灰狼出来了。看!它把路给破坏了,谁来帮它们把路重新铺好呢?
幼儿帮小动物修路。
4、教师小结:
今天小朋友不仅发现了这三条路的排列规律,还帮它们修好了路,可真了不起。
二、游戏,运用多种感官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
A、动作排序
师:其实很多动作和声音都是有规律的。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怎么玩呢?先看老师做一组动作。看完以后告诉老师这组动作有什么规律?
示范:(双手上举、拍肩、叉腰、双手上举……)
1、请幼儿说出其中的规律。
2、小朋友按这个规律往下做(边说边做,教师不带)
教师依次示范:嘎嘎跳(学小鸭摆摆两下-学小兔跳一下,
伸伸懒腰喵喵喵(伸懒腰--喵--喵)方法同上。
B、声音排序:
师: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这次老师来看小朋友的耳朵灵不灵。闭上小眼睛,听一组声音,听了以后告诉老师这组声音有没有规律。
(弹舌两次——拍手一次)
(跺脚两下——拍手两下)
(喵—汪—汪—喵—汪—汪)
让幼儿先说出规律,照着规律往下做。
C、按图标站队。(出示“两女一男”的图标)
师:小朋友做得可真棒,咦!看这张图标,它有什么规律呢?(两女一男)。小朋友按这个规律到老师跟前站成一排。
三、幼儿操作,尝试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
1、师:小熊维尼搬新家了,我们也做一些礼物送给它好吗?
我们分成三组,第一组为维尼穿项链,第二组做彩链,第三组沿着裙子、手绢、盘子上的花纹继续装饰好的图案。小朋友可以按照老师提供的图标来做,也可以自己设计一定的规律来做。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互相欣赏礼物,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礼物有什么规律。师:做好的小朋友就把礼物送给小熊维尼吧!
3、个别幼儿评价。
教师选有代表性的作品(如规律AAB、ABC、AABB)请幼儿说出有什么规律。
4、小结
师:有规律装饰出来的礼物可真漂亮,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也是有规律的,像有的小朋友穿的衣服,街上挂的彩灯,玩的魔尺,小朋友要认真观察,找到后告诉老师,好吗?
四、结束
师:小熊维尼收到这么多的礼物,它特别开心,邀请我们去参观它的新家,按照咱们刚才的排队规律站好队,我们赶紧出发吧!
【活动反思】
整节教学活动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为主旨,结合幼儿的生活实践,将抽象的按规律排序具体化、生活化,从而帮助幼儿轻松的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在活动中还设置一些分难易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让每个幼儿体验到成功,孩子们在活动中参与的非常棒!
3、中班数学教案《一样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判断物体的多少,认识数的不变性。
2、能熟练运用对应排列的方法判断出多少,并且灵活运用变成一样多的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气球、灯笼图片若干;画有多少不一两组物体的卡片。
不同颜色的积木若干。
幼儿操作用白纸、彩笔。每人一份不同颜色的积木。
活动过程:
一、游戏:师举画有多少不一两组物体的卡片,请幼儿快速判断,如果是一样多的,就把手举过头顶;如果是不一样多的,就把手抱住膝盖。比比谁的反应最快。
二、动物王国的迎国庆联欢会正在热热闹闹地准备着,这几天长颈鹿和大象可忙坏了,大象力气大负责吹气球,瞧,它吹了好多气球。出示红气球(6个)绿气球(5个)
1、请幼儿分类并且对应排列
2、比比两种气球是否一样多,哪种颜色的气球多(少),多(少)几个?怎样才能使他们一样多?
打乱对应排列的形式,如:不绿气球挤在一起或把红气球变
成竖形排列,问:现在红气球和绿气球是不是一样多?(引导幼儿知道不管怎么排列它们的数量没有变化)
三、长颈鹿脖子长,它负责挂灯笼,它第一次挂上了4个红灯笼,第二次挂上了6个灯笼(两排对应排列)
1、两次挂得是否一样多?多(少)多少?
2、怎样才能使两次挂得数量一样多?(去掉多的两个、加上两个或多的给少的一个)
四、为了招待客人,它们还准备了许多积木。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红、绿、黄),这些不同颜色的积木也想来比多少,怎么办?(幼儿自由回答)
1、示范教幼儿对应记录比较的方法。如红的和绿的比较,先确定记录符号,红的用红圆圈表示,绿的用绿圆圈表示。记录时,拿一个记录一个,强调要对应排列,进行比较。(师生共同记录)
2、请幼儿进行记录:红的和黄的比较(教师边出示幼儿边记录)。分别用红笔和黄笔作记录。
3、请幼儿拿自己的一份积木,边拿边记录。得出比较结果。
反思
本节教学,课前我准备不充分,语言组织不严谨,在环节上衔接不好,以至于活动层次有点不分明。这个活动的教具太多,摆放的问题我考虑的不周到。针对这个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课后我深入地反思,希望在下一次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4、中班数学教案《分类》含反思
设计意图:
"分类"是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要运用。比如:超市里物品的摆放、图书馆里的图书的摆放、家中整理房间等等都要运用到有关的分类知识。新《纲要》中指出要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并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和重要性。为了将枯燥、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浅显易懂,并能融入孩子们感兴趣的操作活动中去,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熟悉的火车为活动题材,将"为货运火车装运货物"的游戏贯穿始终。活动中,让孩子们主动探索、尝试操作,在玩、试、想、做、议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有关分类的经验。从而发展幼儿的合作、协商、操作能力,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有趣性。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尝试探索 "分类装货物"的方法。
2、发展幼儿的合作、协商能力和倾听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对火车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材料准备:16块火车外形的底板(15块小的,1块大的),各种货物卡片,各种图形片;碟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观看CD,让幼儿观察、了解火车分为客运火车和货运火车两种。
"小朋友,看,我们来到了哪儿?"
2、"五一劳动节刚过,装运货物的工人叔叔们又开始繁忙地工作了,他们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一起装运货物。"
二、操作活动。
1、幼儿分组合作,第一次尝试装运货物。(为一节车厢的火车装运货物)(1)请幼儿观察认识各种物品,初步感性认识"分类"。
请幼儿尝试装运货物,并为车厢设计标记。
活动要求:幼儿四人一组,分配角色,协商讨论选出小组负责人及操作结果汇报员。(要求每组幼儿全部完成任务,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3)汇报操作结果。
2、第二次尝试装运货物。(为两、三节车厢的火车装运货物)(1)幼儿尝试装运货物,并为每节车厢设计标记。
活动要求:首先完成两节车厢的操作任务,在验货认可之后将列车放回货场后方能操作三节车厢的操作。 (两节车厢的操作是满足能力中等幼儿的需求,三节车厢的操作是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提高能力机会。)(2)请个别幼儿讲一讲:你们是怎样摆放的?
3、幼儿集体合作装运货物。(将具体的实物操作卡片换成抽象的图形卡片)(1)出示一列大火车。
"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木材分别运送给三位客人。第一位客人,他要红色的木材;第二位客人,他要圆形的木材;第三位客人,他要的是大的木材。请你们想一想,该怎样摆放这些木材?"(2)请幼儿自己检验"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三、活动延伸。
1、小结集体操作情况,发现交集分类的现象,为下次活动打基础。
2、幼儿开着火车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这些图形是幼儿平时经常接触的图形,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要求幼儿通过比较分辨出每组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总的来说,孩子的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幼儿对分类没有困难,只有稍部分幼儿还不能自行做好图形标记。活动后,我们都觉得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让孩子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5、中班数学教案《统计》含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习基本的统计方法,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 数学》、各班男女小朋友人数统计表、统计图各一份;每组一张空白统计图表、笔。
活动过程:
一、了解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1.出示统计表
之前我们去各班统计了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曹老师把统计出来的结果做成了一张统计表,请你来看一下。
你在这张表格里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
2.出示条形统计图
我把统计表上的数据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了,你在这张表格里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
二、对比两张表格
你更喜欢统计表还是统计图?为什么呢?
教师小结:统计图更方便我们直接看出哪个班级的男生人数最多,哪个班级的女生人数最多。
三、展示空统计图,集体探索如何使用统计图进行统计
1.出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提出要求
曹老师想要统计一下班级里电风扇和电灯的数量,怎么来画统计图?
四、小组操作统计
1.确定统计对象
除了刚才统计过的东西,我们还可以统计什么?
2.分组操作
请每个小组完成一张统计图
3.各组分享、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6、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和椭圆。
2.能从许多图形中找出这两种图形。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半圆和椭圆。
活动难点:并能够在事物拼贴的各种图形中找出哪里是椭圆,哪里是半圆的。
活动准备:
1.圆,半圆,椭圆,数量若干(每种同类图形的大小,颜色有区别,如有红圆,绿圆,大圆小圆等)。
2.用几种图形拼成的花,动物等。
3.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认识半圆和椭圆,区别他们与圆的不同。
(1)认识半圆,并与圆做比较。
老师:(出示圆)这是什么?
圆宝宝会变魔术哦,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圆宝宝它变成了什么呢?
(出示半圆)学说:这是半圆。我们一起来和半圆宝宝打打招呼吧。
(把圆和半圆放在黑板上)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半圆和圆有什么不一样呢?
(2)认识椭圆并于圆做比较。
教师:小朋友们,刚刚圆宝宝变魔术把圆变成了半圆,现在呀,圆宝宝又要开始变魔术了,这次她会变成什么呢,请小朋友们的眼睛看好了哦,看看圆宝宝又变出了什么图形宝宝了呢。
(出示椭圆)谁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
学说:这是椭圆。
那我们和椭圆宝宝打打招呼吧。
唉,现在你们再看看,它和圆又有什么不一样可呢?
2.看图找图形。
(1)分别出示用图形拼贴的花,火箭等等图形。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那请你找一找,它身上哪里是半圆的呢?它身上哪里是椭圆的呢?
如:花瓣是半圆型的,机器人的眼睛是半圆型的等等。
3.在许多图形中找出半圆和椭圆。
(1)请幼儿每人拿一张操作材料,在图形中找分别找出半圆和椭圆,数一数有几个,并用小圈表示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
(2)与同伴相互检查。
小朋友们相互之间看看,数一数,是不是和你的同伴画的一样。
(3)展示幼儿的操作。
教师进行点评。(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此次的活动是我初来茅幼的第一节教研课,活动中我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特别是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考虑的不是很好,希望以后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进行改进,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进行自我反思。
此次活动中
1.首先在时间的控制上,没有能够准确的把握好时间,所以最后的展示操作进行评说没有能够很好的进行。
2.在纪律上,以后还要多多的加强小朋友们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控制好课堂的纪律。
3.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有些不突出,在让幼儿找圆和半圆的时候,应该把椭圆也一起放在图形中,让幼儿的知识及时得以巩固。
4.展示图形组成的图案时,没有能够很好的和操作材料进行结合演示。
这次的教研活动不能说是成功的,但我也学习了很多,我想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多的思考,多多的提问,多多的记录,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让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开心的成长。
7、中班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7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7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7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
2.物质准备:教具:1——7的数字卡;多媒体课件;游戏音乐。学具:红、黄、蓝、紫色小鱼若干包装错误的小鱼若干份(卡纸中间写有1——7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卡纸边上贴上与中间数字不一样多的小鱼);篮子8个。
活动流程:
一、出示钓鱼图片,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T:你们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你有没有钓过鱼?
T: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钓鱼吧!
二、游戏一:钓小鱼(红色),会准确说出小鱼总数(数量尽量控制在7以内)
1.老师讲解“钓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T:我们的篮子里有红色和蓝色的小鱼,我们一边跟着音乐一边钓红色的小鱼,红色小鱼的头和尾巴连在一起,音乐停止后,我们的小朋友就停止钓鱼。
2.幼儿数数自己钓了几条红色小鱼?
T:音乐停止了,请你们数数自己一共钓了几条红色小鱼?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钓的小鱼数量。
T:请你来说说你钓了几条鱼。
4.老师举1——7的数卡,每举一个数卡,请钓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T:老师这里有1-7张数字卡片,我每举一个数卡,请钓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5.教师总结:小朋友都很厉害,都知道自己钓了多少条红色小鱼。
三、游戏二:变小鱼,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幼儿尝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钓的一串红色小鱼(数量为5),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老师钓了几条红鱼?
T:老师和你们一起钓了几条鱼,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老师钓了几条红鱼?
(2)比一比
T:请你们比一比自己钓的小鱼数量和老师钓的小鱼数量,谁多?谁少?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T: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怎样把你的红色小鱼数量和老师的一样。
(4)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T:你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5)老师小结(丰富词“添上”) ,幼儿回答巩固知识。
T:你钓了3条小鱼,添上2条就有5条小鱼了。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把小鱼变的和我一样多的?
2.师生钓蓝色小鱼
(1)师生在音乐声中比赛“钓鱼”,(游戏规则同上面钓红鱼的规则)。
T:刚刚我们钓了红色小鱼,现在请你们把小鱼放在桌面上。但是我们的篮子里还有蓝色的小鱼,我们再一起钓蓝色的小鱼吧!
(2)音乐停的时候,停止“钓鱼”,请幼儿轻声、快速地数数自己钓了几条蓝色小鱼?
T:音乐停止了,我们快速的数数自己钓了几条蓝色小鱼?
3.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蓝色小鱼变成和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钓的蓝色小鱼,数量为3。
T:我们再一起来数数老师钓了几条蓝色小鱼?
(2)引导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钓的蓝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T: 怎样把你的蓝色小鱼数量和老师的一样?
(3)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4)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把蓝鱼变得跟老师一样多?
T:你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5)老师小结。(丰富词“去掉”)
T:你钓了5条小鱼,去掉2条就变成3条小鱼了。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把小鱼变的和我一样多的?
4.幼儿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和蓝色小鱼变得一样多
(1)请幼儿比一比老师的红鱼和蓝鱼,谁多?谁少?
T: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钓的红鱼和蓝鱼数量一样吗?谁多?谁少?
(2)引导幼儿想一想能用几种方法把红鱼和蓝鱼变得一样多。
T: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能把小鱼数量变得一样多?
(3)幼儿上台操作,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老师个别指导。
T:请你来给我们看看你用的什么办法。请你说一说。
5.出示图片,教师总结“添上”或“去掉”的方法。
T:我们钓完了小鱼,请把你钓的小鱼送回篮子里。
四、游戏三:包装小鱼,练习用“添上”、“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T:食品加工厂有一批小鱼不符合包装要求,每一份小鱼数量与包装纸上的数字不一样多,要求把每一份小鱼数量变得和包装纸上的数一样多。包装对了就放到盒子里。
2 . 教师示范并讲解游戏注意事项。
T:包装上的数字要和小鱼的数量一样多。我们怎么样才能帮助食品加工厂呢,试试我们刚学到的办法把!
3.幼儿按“包装纸”上的数字进行纠错操作。
4 . 组织幼儿集体纠错。
T:我们一起来看看,有没有哪个小鱼和包装数量错误的,请你指出来。
活动延伸:
我们把“小鱼”放回篮子里,老师带它们回教室,我们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来钓鱼。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我出示图片,引出钓鱼主题,由“钓鱼”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由此情境,进入了活动。首先,我让孩子们钓篮子里的红色小鱼,感知小鱼数量。孩子们能够听着音乐的口令,开始一边数一边钓鱼,当音乐结束,孩子们马上停止钓鱼。但是由于我在游戏前没有把规则讲清楚,让小朋友钓红色小鱼,以至于有些小朋友钓了篮子里蓝色的小鱼。在各个游戏中,我还让幼儿比一比,把自己钓的与和老师钓的鱼变一变,变成一样多。孩子们的思维比较活跃,能够想到用“去掉”几个或者“添上”几个把自己钓的鱼变得和我钓的鱼一样多。通过变小鱼游戏,为下面的包装小鱼环节做铺垫。但是在环节后,我应该再添加一个环节,带领小朋友巩固“添加”和“去掉”的方法。在包装小鱼前,我应该指导幼儿整理一下桌面,如:请把你们钓的小鱼放回篮子里。这样才能连接下一个环节。在包装小鱼时,大部分孩子都能够独自完成包装,把里面的小鱼变得和包装袋上的数字一样多。最后通过让小朋友自己纠正错误的包装袋进一步巩固“添加”和“去掉”的方法。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循序递进,从而学会了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数物变成一样多。
反思本节教学,课前我准备不充分,语言组织不严谨,在环节上衔接不好,以至于活动层次有点不分明。这个活动的教具太多,摆放的问题我考虑的不周到。针对这个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课后我深入地反思,希望在下一次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8、中班数学教案《拼图》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20以内计数。
2、能比较细致地观察画面,看范例学习拼20块拼图。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难点:
能比较观察画面,会看范例学习拼20块拼图。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套拼图操作材料,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一、观察《幼儿画册》上的范例,数学画面内容。
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画册》上拼图的范例,数学画面内容。秋天到了,小动物们在忙着做什么呢?有哪些动物来了?它们分别在干什么?
二、数数有几块。
1、数拼图。
2、练习拍手从1数到20。
三、学习拼20块拼图。
1、提出活动的要求。请小朋友们参照《幼儿画册》上的范例图,用20块拼图拼出一幅完整的“秋收图”
2、讨论:应该怎么拼?先从中间开始拼,还是先把四个角和边拼出来。
3、幼儿尝试自己拼图。教师重点帮助能力弱的幼儿,用语言提示他们注意观察每一块拼图上的画面,找相互有联系的拼在一起。
4、互相检查拼图,交流各自的经验。
四、讲述拼图的内容。
请幼儿用比较连贯的语言完整地讲述拼图的内容。
教学反思:
科学教育活动《拼图形》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一步步的将活动展开进行。通过选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来拼造型,极大的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幼儿选择几何图形拼造型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处在了支持者的基础上,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同时在活动中允许幼儿存在个别差异,允许能力强的幼儿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帮助,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9、中班数学教案《多与少》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发现数量的多与少。
2、会利用多种方法来知道谁多谁少。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教学准备
玩具、红球、绿球、水果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利用班级男孩女孩人数的多少做比较。
1、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啊?
2、我们班男孩有多少?女孩有多少?
3、那男孩和女孩那个人数多?那个人数少?
4、让幼儿明显的知道谁多谁少。
5、我们还可以男孩和女孩各站一排,那排长人数就多。
二、出示红球和绿球。
1、我们看看红球和绿球谁多谁少?
2、说说怎么知道谁多谁少的?
3、教幼儿用新方法知道谁多谁少。
4、接着用玩具比较谁多谁少。
三、《变手指》游戏。
1、大手小手变变变:我的手指变得比谁多。
2、大手小手变变变:我的手指变得比谁少。
3、分组进行《变手指》游戏,比较变出来的手指谁多谁少。
四、练一练。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案,让幼儿比较数量多少?用彩色粉笔表示出来。
教学结束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在引导方面,要做到深入了解,在教的过程要详细和恰当的运用,游戏中让幼儿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最后,幼儿练习要把前面基础打好,在幼儿练习时才不会出现错误的发生。
10、中班数学教案活动《一样多》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一样多
活动目标:
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判断物体的多少,认识数的不变性。
能熟练运用对应排列的方法判断出多少,并且灵活运用变成一样多的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气球、灯笼图片若干;画有多少不一两组物体的卡片。不同颜色的积木若干。幼儿操作用白纸、彩笔。每人一份不同颜色的积木。
活动过程:
一、游戏:师举画有多少不一两组物体的卡片,请幼儿快速判断,如果是一样多的,就把手举过头顶;如果是不一样多的,就把手抱住膝盖。比比谁的反应最快。
二、动物王国的迎国庆联欢会正在热热闹闹地准备着,这几天长颈鹿和大象可忙坏了。大象力气大负责吹气球,瞧,它吹了好多气球。出示红气球(6个)绿气球(5个)
1、请幼儿分类并且对应排列
2、比比两种气球是否一样多,哪种颜色的气球多(少),多(少)几个?怎样才能使他们一样多?
打乱对应排列的形式,如:不绿气球挤在一起或把红气球变
成竖形排列,问:现在红气球和绿气球是不是一样多?(引导幼儿知道不管怎么排列它们的数量没有变化)
三、长颈鹿脖子长,它负责挂灯笼,它第一次挂上了4个红灯笼,第二次挂上了6个灯笼(两排对应排列)
1、两次挂得是否一样多?多(少)多少?
2、怎样才能使两次挂得数量一样多?(去掉多的两个、加上两个或多的给少的一个)
四、为了招待客人,它们还准备了许多积木。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红、绿、黄),这些不同颜色的积木也想来比多少,怎么办?(幼儿自由回答)
1、示范教幼儿对应记录比较的方法。如红的和绿的比较,先确定记录符号,红的用红圆圈表示,绿的用绿圆圈表示。记录时,拿一个记录一个,强调要对应排列,进行比较。(师生共同记录)
2、请幼儿进行记录:红的和黄的比较(教师边出示幼儿边记录)。分别用红笔和黄笔作记录。
3、请幼儿拿自己的一份积木,边拿边记录。得出比较结果。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课前我准备不充分,语言组织不严谨,在环节上衔接不好,以至于活动层次有点不分明。这个活动的教具太多,摆放的问题我考虑的不周到。针对这个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课后我深入地反思,希望在下一次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11、中班数学活动教案《一样多》含反思
【活动目标】
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判断物体的多少,认识数的不变性。能熟练运用对应排列的方法判断出多少,并且灵活运用变成一样多的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气球、灯笼图片若干;
2、画有多少不一两组物体的卡片。不同颜色的积木若干。
3、幼儿操作用白纸、彩笔。每人一份不同颜色的积木。
【活动过程】
一、游戏:师举画有多少不一两组物体的卡片,请幼儿快速判断,如果是一样多的,就把手举过头顶;如果是不一样多的,就把手抱住膝盖。比比谁的反应最快。
二、动物王国的迎国庆联欢会正在热热闹闹地准备着,这几天长颈鹿和大象可忙坏了。大象力气大负责吹气球,瞧,它吹了好多气球。出示红气球(6个)绿气球(5个)
1、请幼儿分类并且对应排列
2、比比两种气球是否一样多,哪种颜色的气球多(少),多(少)几个?怎样才能使他们一样多?
打乱对应排列的形式,如:不绿气球挤在一起或把红气球变成竖形排列,问:现在红气球和绿气球是不是一样多?(引导幼儿知道不管怎么排列它们的数量没有变化)
三、长颈鹿脖子长,它负责挂灯笼,它第一次挂上了4个红灯笼,第二次挂上了6个灯笼(两排对应排列)
1、两次挂得是否一样多?多(少)多少?
2、怎样才能使两次挂得数量一样多?(去掉多的两个、加上两个或多的给少的一个)
四、为了招待客人,它们还准备了许多积木。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红、绿、黄),这些不同颜色的积木也想来比多少,怎么办?(幼儿自由回答)
1、示范教幼儿对应记录比较的方法。如红的和绿的比较,先确定记录符号,红的用红圆圈表示,绿的用绿圆圈表示。记录时,拿一个记录一个,强调要对应排列,进行比较。(师生共同记录)
2、请幼儿进行记录:红的和黄的比较(教师边出示幼儿边记录)。分别用红笔和黄笔作记录。
3、请幼儿拿自己的一份积木,边拿边记录。得出比较结果。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课前我准备不充分,语言组织不严谨,在环节上衔接不好,以至于活动层次有点不分明。这个活动的教具太多,摆放的问题我考虑的不周到。针对这个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课后我深入地反思,希望在下一次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12、中班数学教案《三角形》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观察、对比是孩子们探究的过程,希望通过多种游戏形式,采用启发法、提示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组织幼儿进一步从生活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物体,作为活动的延伸环节。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和数学活动常规。
2、初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感知并说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作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准备
各种三角形图片、 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采用观察法,通过课件中图形宝宝的口吻引出三角形。
二、展开。
1、采用游戏法引导幼儿在众图形中寻找三角形。
2、引导幼儿观察三种三角形的共同特征,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3、动手操作。
a.幼儿从图形筐中找出三角形,分别数出边、角的数量,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特征。
b.观察并说出三角形像什么。
4、游戏“猜猜我是谁”。
5、游戏“捉迷藏”
幼儿从简单的画面中找出三角形。
6、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活动室中那些物品像三角形。
三、延伸。
请幼儿到生活环境中进一步寻找三角形的踪迹
教学反思
我这次开展的数学活动,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活动前我们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在确定这一内容时,老师们都觉得这一内容很简单,但经过对中班幼儿认知特点的分析发现,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能正确地认识三角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们最终确定了《认识三角形》这一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三角形特征。
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采用导入方式:一种是实物直接导入,教师出示魔术袋引起幼儿兴趣,然后通过让幼儿摸一摸,通过对摸出的实物形状的区别来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这样能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只是游戏的方法具有神秘感,并与下面环节有较好的衔接,因此能更快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这次活动,幼儿参与性比较高,但同时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虽然我在活动前对这一内容的目标定位进行了仔细的考虑斟酌,但在活动后发现,我们设置的其它几个环节还是过于简单, 没有将活动目标真正的达成,在最后环节中,孩子们在找找身边的三角形时,对于正方形的认知出现了偏差。针对这一问题,我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反思。
根据活动目标,教师除了运用游戏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必须在认识时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图形特征,通过多次的描述巩固幼儿对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如: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教师在向幼儿正确描述图形特征时,让幼儿也来描述,通过多次寻找图形,描述图形来认知图形特征。这样在最后环节时或许就不会出现图形区别时的偏差,而活动目标也会达成的更好。
13、中班数学教案《水果乐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7以内的点物匹配,巩固对7以内数量的认识。
2、尝试根据数量及颜色两种特征进行分类摆放。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7以内的点物匹配
教学难点:通过颜色、点数与水果的对应进行二维的匹配与分类
活动准备
1、课件PPT
2、小纸盘,上面贴有不同颜色的点卡(7以内)
活动过程
(一) 参观果园:按图示点数找相应的水果
1、教师带领幼儿去动物果园游玩:秋天来了,果园的水果丰收了,谁想跟我去果园玩,好,出发吧!
(播放PPT,幼儿跟随音乐进行身体律动)
2、幼儿根据点数找出相应的水果,并大声说出“XXXX快开门”。(请幼儿说说为什么是这种水果)
①师:果园到了,咦,门怎么是关着的?
播放点子宝宝的PPT声音:请你看看我是几个点子宝宝,找到跟我一样多的水果,大门就会打开了。
播放课件:点5:6个菠萝、5个苹果、7个草莓
师:有几个点子?5个点子就和5个水果宝宝做朋友。
5个点子宝宝的水果朋友是谁呢?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带领幼儿依次集体点数水果数量,并出示相应数量的数字)
找到点子宝宝的朋友吗?一起把它的名字喊出来:苹果苹果快开门。
师:大门开了,看到什么了?那我们一起来摘苹果吧!
(师带领幼儿做摘苹果的律动)
②师:苹果摘完了,我们继续往前走吧哎呀,门又关了,原来又要我们回答问题了。
播放点子宝宝的PPT声音:请你看看我是几个点子宝宝,找到跟我一样多的水果,大门就会打开了。
课件:点6:5个梨子、6个桃子、7个西瓜
师:有几个点子?6个点子就和6个水果宝宝做朋友。
xx小朋友,有几个梨子呢?一起来数一数?
xx小朋友,有几个桃子呢,数数吧。
所有的小朋友,大家一起来数一数,你们看到了几个西瓜呢?
师:点子宝宝的朋友是谁啊,一起喊出来:桃子桃子快开门。
(师带领幼儿做摘桃子的律动)
③师:前面还有一片果园呢,想不想去看一看?
播放点子宝宝的PPT声音:请你看看我是几个点子宝宝,找到跟我一样多的水果,大门就会打开了。
课件:点7:6个苹果、7个香蕉、5个橘子
师:我们来看看,点子宝宝有几个呢?
7个点子和哪个水果做朋友呢?为什么?
(师请个别幼儿带领全体幼儿依次点数水果数量,并出示相应数量的数字)
(二)分水果(按颜色及数量两种特征进行匹配)
教师:我们摘了那么多的水果,都吃不完,请小猴子也来吃好不好?我们问问,它想吃什么水果呢?
播放小猴子的PPT声音:这是我最爱吃的水果,并且它的数量和点子是一样多。
(幼儿发现按数量、喜好或数量、颜色两种特征找出相应的水果,并请幼儿说说理由)
(1) 课件:点6、小猴子:6个苹果、5个香蕉、5个桃子
(2) 课件:红色的点7:7个香蕉、6个桃子、7个苹果
师:
播放小狐狸的PPT声音:我想吃和点子的颜色、数量一样的水果。
师:你听到小狐狸说什么了呢?
(三)送水果礼物(按颜色及数量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师:老师觉得我们小朋友特别的聪明,给小猴子、小狐狸都送了水果,但是我们还有好多好多水果呢 ,让我们再把水果分给小猪,小狗,小兔,小猫,小熊尝一尝,你们同不同意?好了,第一组给小猪分水果,第二组。。。不过,这些小动物都有要求的 ,都要吃喝篮子上的颜色和数量一样多的水果,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小宝贝儿一定能分对的。
①请幼儿观察盘子,发现盘子上的带颜色的点,知道要根据颜色及数量分装水果。
②幼儿操作:将水果放入相应颜色及数量的果盘中。一起看看水果是否与相应的盘子上的颜色及数量匹配。
(四)幼儿跟随音乐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第一环节中应该注意:
1、 教师要有充分的角色感,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把幼儿引入活动,在活动中要及时给予幼儿鼓励,激起他们打开门的兴趣。
2、引导幼儿进行细致地观察,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及理由,在集体点数时,可变换多种形式,如老师带领点数、个别幼儿带领大家一起点数等。
分水果的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在这个环节中,部分孩子会只根据一个条件来选择,例如只根据颜色或只根据数量,教师可引发幼儿说说自己的理由,并引发幼儿讨论“都是7个,为什么要选苹果,不选香蕉?或“都是红色的,为什么要选苹果,不选草莓?从而让幼儿发现要选符合颜色和数量二个条件的水果。
幼儿操作送水果的环节中:
1、教师要给幼儿观察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发现盘子上的秘密——带颜色的点,从而为操作活动作铺垫。
2、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注意退后自己的位置,更多的是当好观察者的角色,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幼儿,支持幼儿个体的自主性学习与幼儿与同伴的互动性学习。
14、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学6》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游戏活动中认识数字6.理解6的含义,练习数数。
2. 激发学习兴趣,体会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
3.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数字6,理解6的含义
难点:了解数字具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角色棒(大象、小狗、小猫、小牛、小鸭、小猴);
房子口袋6个;操作卡人手一份;魔术袋(袋里装配对卡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手绢游戏:________回家歌。复习数字1—5.
引入情景:冬天到了,大象伯伯帮助小动物们盖了几座房子方便他们过冬。
二.进行部分:
出示房子口袋贴在黑板上。(边贴边点数1、2、3、4、5、6)
认识数字6.
1. 大象伯伯一共盖了几座房子?我们再一起来数一数。
2. 出示数字卡片6.教师:用数字6来表示?
3. 引导幼儿观察6像什么?
4. 顺口溜:6像口哨嘟嘟嘟。
小动物住房子,巩固对数量6的理解。
教师:一间房子只能住一只小动物。快请它们来住吧!
5. 幼儿点数后贴在数字卡片6。
6. 为房子贴上门牌号。(123456)
游戏----找朋友。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方法:1.幼儿在魔术袋里抽出配对卡,选择黑板上数量对应的数字卡片配对。
2.幼儿手持数字卡,教师出示配对卡片,拿相应数字卡的幼儿站起来。幼儿完成操作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幼儿和数字宝宝说再见。
四.延伸活动:
1. 在数学区角练习1—6数量的点数并与数字卡对应。
2. 游戏:夺红旗
方法:幼儿两人一组站在场地上掷色子决定跳方格的步数,先夺红旗者为胜。
教学反思
活动前 没有细致了解幼儿个性发展状况,配合显得仓促。
教师引导说的太多,应多让幼儿自由来说,老师给出肯定。
15、中班数学教案《朋友多》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发现并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2.体验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每人一个玩具,一个玩具框
知识准备:对数有一定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分清1和许多。
教学难点:
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区分1和许多
1.师:“我们手里有几个玩具呀?那筐子里有多少玩具呀?”
2.师:“我们手里有1个玩具,玩具框里有许多。”
幼儿活动:
1.幼儿能说出自己手里的玩具有1个,说不出框里有许多。
2.幼儿知道框里的玩具是许多“1个玩具,许多玩具”。
用幼儿喜欢的玩具,来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孩子手拿一个,知道自己手里的就是1个,框里的就是许多从而来感知数量关系。
二、感知1和许多
教师活动:
1.师:“现在我们手里有1个玩具那我们要怎么把它变成许多呢?”
2.师:“我们把我们手里的玩具送到框里是不是变成了许多玩具呀?”
3.师:“我往玩具框里送了1个玩具。”
4.师:“现在框里是不是有很多的玩具呀?”
5.师:“1个1个玩具合起来就很很多。”
幼儿活动:
1.“再拿一些玩具”
2.幼儿把手里的玩具送到游戏框里。
3.幼儿一边送玩具一边说我送了1个玩具去玩具框。
4.觉得从1变成许多很好玩。
让幼儿亲自参与到游戏中来,自己把玩具从1变成许多,感受1和许多的数量关系,[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在送玩具的过程中有一个对比,知道1只有1个,许多有很多。许多是由很多个1组成的。
三、请幼儿自己操作。
教师活动:
1.师:“《幼儿画册》第4页上有好多的鱼缸有小鱼缸还有大鱼缸。”
2 . 师:“但是小鱼缸里只能养1条小金鱼,大鱼缸里可以养很多。我们一起把小金鱼养到鱼缸里吧”
幼儿活动:
1.认真的看幼儿画册上的鱼缸,区分大鱼缸和小鱼缸。
2.独立完成,将小金鱼贴纸贴近鱼缸里。
让幼儿自己操作,巩固幼儿对1和许多的认识,换了一种形式,让幼儿知道灵活运用,不是只有玩具可以这样。
教学反思:
本次的数学活动是让幼儿区分1和许多,适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孩子们的特点是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设计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活动简单,比较形象直观,满足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浅的数概念。让幼儿贴金鱼的过程又一次的加深了孩子的印象。
16、中班数学教案《梯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让幼儿基本掌握梯形的特征。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拓展到周围的生活与环境中去,主要运用观察法、观察比较法、讲解法等突破;活动难点是让幼儿能够找出两条平行边,主要运用观察法、讲解法、联系法等突破。
活动准备
幼儿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梯形学具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播放动画片,孩子观看动画片(问:动画片里有哪些图形呢?)
二、基本环节
认识梯形
1. 用魔术棒拼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2.分类,说图形名称(目的是认识梯形)
3. 说梯形的特征(梯形是什么样的?)
4. 把图形宝宝送回家
三、结束环节
巩固练习
看视频:找图形。
四、延伸环节
给图形涂色,展示。
教学反思
反思:
1、课的目标定位空泛、模糊,活动目标应用词准确、有针对性,目标中要体现本次活动中孩子要达到的程度。目标这样定更具操作性,如:
(1)认识梯形,并在生活中找一找梯形。
(2)让孩子乐于参与活动,体验图形游戏活动中的快乐。
2、教师的课前准备应更充分,消除因细节问题影响活动的顺利开展(如拼图的线条不够紧密,黑板和魔棒色差不大等等)
3、教师应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数学语言应规范、严密、准确。
4、课的结构应层次清晰,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本课的结构如是这样则更好:
(1)看动画片,找图形,认识梯形。
(2)用魔法棒拼图形,说梯形特征。
(3)涂一涂,送图形回家。
17、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看谁握得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抓握游戏,使幼儿粗略知道抓握数量与手的大小、物体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2、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抓握物体的数量,学习用不同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
3、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海洋球、乒乓球、玻璃弹子,人手一只篮子。
2、记录纸、水笔,1—10的数字,粘贴板一块,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玩一个“五门开开”的游戏,好吗?
2、提问:谁知道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来玩游戏的呀?
3、师:对,手除了可以做游戏,还可以做很多事情。现在老师就想用我的一只手来抓乒乓球,可是,只能抓一次,而且抓得要多,你们来教教我,有什么好办法?
幼:五个手指张开。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空中抓两次)看准了——123——抓
二、第一次操作。
1、师:(示范)看准了,123,抓一把(放入篮中)——你们教我的方法真好,你们也想来试一试吗?好,那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要注意遵守我们的游戏规则:小朋友只能用一只手去抓乒乓球,看准了抓一把,放在小篮子里,数一数自己抓了几个,把数量记在心里。然后再把乒乓球倒回篮筐中。听明白了吗?如果有人还想玩第二次怎么办?(记得把第一次抓的乒乓球倒回去)好,游戏开始——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提问:你刚才抓了几个球?用数字几表示?找到数字贴上去。(3、4)
你是怎么数出来的?你也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吗?
4、看板:小朋友抓了3个或4个,那你们来看看钱老师最多能抓几个?一起数,用数字几表示?老师和小朋友谁抓得多?为什么?比一比手。
5、小结:同样是乒乓球,老师的手大就抓得多,小朋友的手小就抓得少。
三、第二次操作。
1、师: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那如果我们要把这些抓握的数量记住,应该怎样来记录呢?老师这儿就有一张记录表格,你们看看上面有什么?
2、师:这三个圆形分别代表了三样不同的物体,你们根据桌上的材料来认一认,乒乓球对应哪个圆形?同意吗?前面的大圆表示什么?小圆呢?我们把抓握数量记录在哪里?老师刚才抓了5个乒乓球,谁来帮我记录?他是用XX记录的,你们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3、师:小朋友的记录方法可真多,那接下来,我就请你们再去玩一次抓握游戏,游戏规则是什么?游戏规则不变,只不过表格上有三样物体,你们要把每一样都抓到,然后把数出来的数量用你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听清楚了吗?请你拿出椅子底下的记录表格开始操作。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交流:
(1)小朋友,都记录好了吗?那就请你先跟旁边的同伴交流一下你的记录表。
(2)谁愿意到大家面前用响亮的声音来介绍你的记录表。
(3)请你来介绍,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的?
(4)把你的记录表给大家看看(海洋球抓了几个?乒乓球抓了几个?玻璃弹子抓了几个?一起数。他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的?你们再看看他什么东西抓得最多?什么东西抓得最少?)
(5)你的记录表让大家看看,你什么东西抓得最多?什么东西抓得最少?
(6)小朋友,我们都看看自己的记录表,什么东西抓得最多?什么东西抓得最少?哎,我不明白了,为什么弹子抓得最多而海洋球抓得最少?(请个别幼儿讲述)
6、小结: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哦,你们都发现了,原来同样用一只手去抓,只要物体的大小不同,抓握出来的数量也是不同的。物体大的,抓得就少;物体小的,反而抓得多。
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18、中班数学课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含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
选择既简便又符合幼儿兴趣的操作材料是本次设计的一大宗旨。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玩夹夹子的操作游戏,于是我们通过一次“把木夹变小鱼”的美术活动,和孩子一起完成了本次操作活动的主要学具——小鱼,然后选用了随手可得的筷子,设计了晒小鱼、变小鱼、包装小鱼等一连串的游戏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游戏促使幼儿主动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数量,学习6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自然地形成数概念,同时满足夹夹子的游戏愿望,锻炼了手部的小肌肉力量,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
学习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难点:
归纳几种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6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幼儿会使用木夹子;幼儿会念“晒鱼”的儿歌。
2﹒物质准备:
教具:1—6的数字卡;5条红鱼和3条蓝鱼的示意图三张;红、蓝水彩笔各一支;进场音乐和游戏进行时的音乐各一段。
学具:红、黄、蓝、紫色小鱼若干(木夹子染上颜色、画上眼睛当小鱼);(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筷子人手两根;包装错误的小鱼若干份(卡纸中间写有1—6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卡纸边上夹上与中间数字不一样多的小鱼);大箩筐一个;小箩筐3个;小水桶24个。
活动流程:
一、师生拎小鱼桶入场,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幼儿拎着装有红色、兰色小鱼的小鱼桶室外排队)。师生一起跟随音乐愉快入场。
二、游戏一:晒小鱼(红色),会准确地进行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数量尽量控制在6以内)
1﹒老师讲解“晒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一起在音乐声中“晒小鱼”,老师提醒幼儿边晒小鱼边点数。音乐停的时候,大家都停止“晒小鱼”。幼儿数数自己晒了几条红色小鱼?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晒的小鱼数量。
4﹒老师举1——6的数卡,每举一个数卡,请晒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三、游戏二:变小鱼,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幼儿尝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晒的一串红色小鱼(数量为5),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老师晒了几条红鱼?
(2)请幼儿比一比自己晒的小鱼数量和老师晒的小鱼数量,谁多?谁少?
(3)启发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的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4)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5)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添上”)
2﹒师生晒蓝色小鱼
(1)师生在音乐声中比赛“晒鱼”,(游戏规则同上面晒红鱼的规则)。
(2)音乐停的时候,停止“晒鱼”,请幼儿轻声、快速地数数自己晒了几条蓝色小鱼?
3﹒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蓝色小鱼变成和老师的一样多
(1)数数老师晒了几条蓝色小鱼?(老师出示自己晒的蓝色小鱼,数量为3。)
(2)引导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晒的蓝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把蓝鱼变得跟老师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去掉”)
4﹒幼儿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和蓝色小鱼变得一样多
(1)请幼儿比一比自己的红鱼和蓝鱼,谁多?谁少?
(2)引导幼儿想一想能用几种方法把红鱼和蓝鱼变得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出示相应的“添上”或“去掉”的示意图。
5﹒请幼儿把自己的红鱼和蓝鱼放在小鱼桶里,师生一起送到指定的地方。
四、游戏三:包装小鱼,练习用“添上”、“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食品加工厂有一批小鱼不符合包装要求,每一份小鱼数量与包装纸上的数字不一样多,有的小鱼多了,有的小鱼少了,看看你们能不能用合适的方法又快又准确地把它们变得一样多。包装对了就放到盒子里。”
2﹒幼儿按“包装纸”上的数字进行纠错操作,老师提醒幼儿互相检测。
五、结束整理,分享游戏的快乐
师生一起整理学具,退场。
活动延伸:
把“小鱼”等学具带回活动室,可在自选活动中继续进行数物匹配的操作。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9、中班美术教案《可爱的小鱼》含反思
设计意图:
通过前几次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对间接穿插编织方法有了一定的巩固,为了体现孩子的个性化创作和材料的丰富性,这一次增加了难度,只提供纸条,让幼儿编织可爱的小鱼,幼儿要根据鱼的特征,先编出鱼的形状,然后用多种颜色的纸条进行横竖交叉编织,最后画上鱼的眼睛,在编织的方法上,虽然跟以前差不多,但是没有了规律性的排列,但是插编的方法还是要运用,这也考验了孩子对插编丰富的掌握,也是孩子再一次的巩固学习。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颜色的纸条间接穿插编织的方法进行编织小鱼。
2.体验插编的有趣,喜欢编织活动。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尝试用多种颜色的纸条间接穿插编织的方法进行编织小鱼。
活动难点:
每种颜色的纸条进行交替间接穿插编织。
活动准备:
固体胶,各种彩色纸条,海洋背景图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个星期徐老师请你们画了各种不同的小鱼,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条小鱼,这条小鱼跟你以前画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觉得哪条小鱼漂亮,为什么?
2.引导幼儿充分说出感受。
二、编织小鱼
1.你觉得这条小鱼哪里很漂亮?
2.引导幼儿观察小鱼的编织方法,并找出规律。
3.教师重点指导先用三张纸条固定好小鱼的形状,然后用各种彩色的纸条进行间接穿插编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要观察纸条的顺序,第一张纸条是藏起来、钻出来,而第二张纸条刚好是相反的方向。
三、幼儿操作
1.出示海洋背景图:老师这里有一片海洋,现在我们来制作各种可爱的小鱼,等你做好后把小鱼放到海洋里来吧!
2.幼儿进行操作,教师提示幼儿可以运用规律排序的方法搭配色彩。
3.教师观察幼儿操作,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四、作品欣赏
哇,海洋里游来了很多可爱的小鱼,我们一起看一看,你最喜欢哪条小鱼,为什么?
活动反思:
在活动开始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对幼儿已有经验进行了回忆,幼儿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与前几次编织活动相比,这一次增加了难度,让幼儿掌握编织方法的基础上,要先用纸条固定好小鱼的形状,然后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纸条进行横竖交叉编制,活动中,孩子们表现还是不错的,掌握地也比较好,但是在讲解活动重点的时候,讲得比较细,时间用得较长,如果能用更精炼地语言让幼儿学习编织方法,这样效果会更好。
20、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它们一样多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不受颜色特征、实物大小、排列形式和种类的干扰来判断7以内等量的物体。
2、能自己检查自己操作的结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判断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
(1)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PPT(每排5只)。
提问:两排小鸡一样多吗?为什么?
(2)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PPT(上排为黄鸡,下排为灰鸡,每排5只)。
提问:两排小鸡一样多吗?为什么?
(3)出示上下疏密不一的两排小鸡PPT(上疏下密,每排5只)。
提问:这两排小鸡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为什么?
(4)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毛毛虫PPT(上密下疏,每排6条)。
提问:这两排毛毛虫一样多吗?为什么?
(5)出示上下大小不同的两排小猴PPT(上密下疏,上排7只大猴,下排7只小猴)。
提问:这两排小猴一样多吗?为什么?
(6)出示种类不同、大小不同、疏密不同的两类物品一样多(芹菜和包菜、草莓和西红柿、西瓜和辣椒、鱼和苹果)
2、幼儿分组操作
3、评价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它们一样多吗?》是一节新授课,这节课的难点则是让幼儿很清楚的明白理解数量的守恒这一概念。通过上这节课我才发现,孩子们会因为大小,排列的顺序不一致,导致错觉将数量一样的物品认为是不一样。通过一系列的游戏,鼓励幼儿发现物品的数量的多少和排列顺序及物品大小是没有关系的。只要每组的物品数量不变时,不论他们的大小,排列顺序怎样变化,其数量是不会改变的。
21、中班数学教案《把一样多的放在一起》含反思
活
1、引导幼儿准确感知8、9的数量。
2、巩固将相等数量的物体放在一起,进一步建立等量观念。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点卡若干张(同种数量有不同颜色的点卡且排列形式不同)
学具:数群卡、点卡,数量为8、9。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数群卡,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数群卡,幼儿说出其数量。并做相应数量的动作。
二、看点卡感知数量。
1、(教师出示不同颜色数量为8、9的点卡)问:每张卡片上有几个点子?<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怎样才能数得对又快呢?先看哪边?有几个?然后接着数什么?(有的可以集体点数验证)
2、小结:数物体数量时,我们可以先看出一部分物体的数量,然后接着往下数。(注意往下数时不能重复)
三、引导幼儿归类,,学习将相同数量的物体放一起。
问:哪些点卡可以放一起?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数量都是8或9)
四、排卡片,进一步巩固将相同数量的物体放一起。
问:如果要你给点卡排队你该怎么排?(引导幼儿不受颜色的影响,正确感知相同的数量)为什么红点、黄点和蓝点可以放在一起,绿点、紫点和黑点放在一起?排队时可以怎么排列呢?(引导幼儿学习相同数量的点卡上下对应排列)
五、幼儿将食物卡排序并在下面匹配点卡。
六、检查、小结排序结果。
七、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整个活动给了幼儿一定的主动探究空间。孩子对数数——比较——添或减,这样一个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实际的操作图片的添或减,来验证多了、少了、一样多,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化。
22、中班数学教案《变花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和操作中了解物体的多少不受排列方法的影响,感知物体不同的空间排列顺序。
2、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专注大胆的个性,共享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过程】
1.游戏:快乐大转盘。
游戏“快乐大转盘”导入,复习目测数群,激发活动兴趣。
2.游戏:是不是一样多。
⑴介绍游戏玩法:教师出示画有多少不一样或一样多物体的卡片,(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幼儿看图快速判断,如果是一样多,就站立抱头,如果不是一样多,则蹲下抱膝。
⑵幼儿游戏,慢慢加快速度,比比谁的反应最快。如有幼儿判断错误,集体或个别纠正。
3.请你跟我拍拍拍。
⑴师拍手,幼儿倾听并跟拍。并数一数我们拍了几下手?
⑵变化节奏,再次拍手。
小结:我们拍手的节奏不一样,但是我们拍手的次数是一样多。
4.变花样。
⑴师出示三张不一样排列方法的图画纸:你发现什么秘密?
小结:它们的排列方法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是有9朵小花。
⑵师再次出示三张排列不一的图画纸:这里又藏了什么秘密呢?
小结:这么多不一样排队的小花,但是它们都是有9朵。
5.雪花片变花样。
每个幼儿10个雪花片,请幼儿为这些雪花片排队。
提问:你们每个人有几个雪花片?你摆出了几个不一样的造型?(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每一个不一样的造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雪花片呢?
小结:不管什么样的排列方法,它们的总数不会变,都是10个。
6.拓展活动。
⑴出示大小不一、排列有疏密(2张一样多、1张不一样多)的三张图画纸,提问:这些小花都是一样多吗?
这一张一样多的小花为什么看上去一个多一个少呢?
⑵整理操作材料。
反思
1、教态自然、亲切,语言简练有亲和力,符合数学活动的特点。
2、能利用多种感官游戏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
3、步骤清晰,环环紧扣,目标明确,充分利用游戏及操作材料激发幼儿认真参与游戏,幼儿的兴趣浓厚。
23、中班数学教案《它们一样多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不受实物大小、颜色特征的影响和不同排列形式的干扰判断7以内等量的物体。
2.能自己检查操作的结果。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小鸡教具10个(大小相等),小猴教具14个(大的7个,小的7个)。大象3个,小狗2个,兔子3个。数字“7”2个。数字“5”2个。数字“3”2个。数字“2”1个。
2.《幼儿画册》第3册第22页。
活动过程:
一、判断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
1 今天啊,老师邀请了小动物和我们一起来做游戏,首先要出场的小动物会是谁呢?老师来看看。---------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
提问:
1) 是小鸡啊,那你们来告诉老师这两排小鸡的数量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呢?(一样)
2) 为什么?(都是5只)
3) 是的吗?那我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幼儿每数完一组就在后面贴上相对应的数字5)
现在呀小鸡要重新变一个队形。(第一排的小鸡原地不动,第二排的小鸡蛋散开来,排的长长的。)
提问:
1)我们来看看变了队形之后的这两排小鸡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呢?(一样或不一样)
2)为什么?(第二排排的队比第一排长)
3)是的,第二排小鸡排的长长的,但是它与第一排小鸡的数量到底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呢?我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每数完一组就贴上相对应的数字5)
小结:原来啊这两排数量一样的小鸡,尽管它们变了队形,但是它们的数量还是一样多,都是5只。
2 小鸡和我们玩了游戏了,我们请小鸡休息,换其他小动物来和我们玩,接下来出场的会是什么小动物呢? -------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猴子(上排7只小的猴子,下排7只大的小猴)。
提问:
1)对,是猴子。它们也排成了两排。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排猴子有哪里不一样的地方?(颜色,大小)
2)那你们来告诉我小蓝猴和大红猴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一样多)
3)为什么?(都是7只)
4)我来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每数完一排贴上相对应的数字7)
小结:尽管这两排猴子它们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数量是一样多,都是7只。.
3 猴子们也跟我们玩了游戏了,我们也请它们下去休息一会。(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接下来出场的会是谁呢?它们已经等不及了。现在老师把它们都请出来。——依次出示三排不一样的小动物。
提问:
1)这三排小动物要和我们玩一个“找出数量一样多的游戏”?我来看看我们的小朋友谁最先找出来。
2)他有没有找对啊?我们请他数一数。(幼儿每数完一排就贴上相对应的数字3、2、3。)
3)你们说他有没有找对啊?找对了。很棒。
2.幼儿分组操作。
师:接下来的时间老师请所有的小朋友们来玩一个游戏。
怎么玩呢?那老师先示范一遍给你们看看。小眼睛看电视,电视里的这幅图上有三排水果,第一排是桃子,有4个,第二排是苹果,有3个,第三排是草莓,有4个,通过数数我们知道桃子的数量和草莓的数量是一样多的,都是4个。那接下来老师就要给数量一样多的桃子和苹果图上颜色。
接下来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准备的画纸,在我们的画纸上有四组物品,每一组里面都有三排不一样的物品。我们先找出每一组里面谁和谁的数量是一样多的,然后用水彩笔将每组里面数量一样多的物品涂上颜色。听懂了吗?好,现在小朋友到桌子那去。桌子上有准备好的画纸和水彩笔,小朋友开始吧。(教师提醒幼儿每操作一次,都要自己检查结果)
活动反思:
《它们一样多吗?》是一节新授课,这节课的难点则是让幼儿很清楚的明白理解数量的守恒这一概念。通过上这节课我才发现,孩子们会因为大小,排列的顺序不一致,导致错觉将数量一样的物品认为是不一样。通过一系列的游戏,鼓励幼儿发现物品的数量的多少和排列顺序及物品大小是没有关系的。只要每组的物品数量不变时,不论他们的大小,排列顺序怎样变化,其数量是不会改变的。
通过自己的教学及老师的点评,我收获很大,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我在课上语言的连贯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需要我多多提高自己的语文功底,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24、中班优质数学教案《圆形变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半圆形的特征,认识半圆形。
2、初步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对各种图形感兴趣,体验拼摆游戏的快乐。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半圆形、剪刀。
【活动过程】
一、复习圆形特征。
教师出示圆形,引导幼儿在感知的基础上复习圆形的特征,并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述。
二、认识半圆形。
1、教师出示半圆形,请幼儿比较和圆形的不同。
2、感知了解半圆形的主要特征。
三、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幼儿在操作中感知一个圆形可以分成两个一样大的半圆形。
(1)引导语“谁能把圆形变成半圆形?你是怎么做的?
(2)引导幼儿用对折剪开的方法将圆形分成两个半圆形。
(3)请幼儿比较两个半圆形一样大吗?
(4)小结:一个圆形可以分成两个一样大的半圆形。
2、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感知两个一样大的半圆形合起来是圆形。
(1)引导幼儿操作并表达自己的发现。
引导语“把你的两个半圆形合在一起发现了什么。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小结两个一样大的半圆形合起来是圆形。
四、进一步感知圆形、半圆形的分割与拼合的规律。
1、游戏:拼小花。出示花朵图形,请幼儿说说是由那些图形组成的。
2、引导幼儿运用对折的方法将手中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变成半圆形。
3、鼓励幼儿边制作边与同伴交流。
4、集体分享幼儿拼摆的作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投放多种材料的圆形,鼓励幼儿创作。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25、中班数学教案《0》含反思
设计背景
引导幼儿理解数字0,以及数字0的用法。
活动目标
1、 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 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3、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活动准备
6只篮子,依次放入数量为5、4、3、2、1的实物玩具,第6只篮子内不放玩具。电视机、录像带(有关"0"的录像,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数字娃娃表演。每人一张泡沫板数字。磁带《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 引出数字“0”
1、 依次出示篮子里的玩具。提问:篮子里有什么?用数字几表示?(复习数字1-5)
2、 第6只篮子内放有玩具,知道没有用数字"0"来表示。
3、感知"0"的形状。
4、 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二、 讨论
1、 教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2、 幼儿自由讲。老师放录像,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 东西没有了用"0"表示,"0"表示没有。
(2) 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 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
(4) 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 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 总结。"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三、观看表演
1、 复习0-10的排序。
2、 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
3、 启发幼儿说出"0"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比其它数字大。
四、游戏"找朋友"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大谁小,大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
教学反思
从教案上来看,你的教学目标还是比较恰当的,但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显得比较复杂一些,甚至于超出了你预设的教学目标。如:。“(2) 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3) 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4) 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5) 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这些地方太复杂,太难,反而会分散孩子对你要在教学活动中达到的主要的教学目标——“1、 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2、 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的理解。建议将说道的环节简单化,目的性更明显、突出一些!
26、中班数学教案反思《会变的图形》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形象地感知空气的存在。
2、让幼儿体验在游戏探究中的快乐。
3、发展幼儿空间知觉和动手动脑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彩色的纸和小剪刀。
活动过程:
1.让幼儿猜想正方形能不能变成三角形、小正方形、长方形。然后将纸折叠,剪开变为各种图形。
将剪开的图形再拼成正方形。
2.让.幼儿将正方形变成4个小正方形,比比谁变得快,再将4个小正方形拼成原来的样子。(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再将正方形变成4个小三角形,然后还原。最后将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然后还原。
3.将剪出来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进行各种组合,变成新的图形。并鼓励幼儿用语言进行表述。如:四个三角形可拼成风车;一个三角形加一个正方形可拼成一座房子等。
教学反思:
整节活动,孩子在游戏中感知,在情境中体验,在交流中分享经验,有效整合提升孩子已有的经验,活动简单,真实,自然,孩子们投入的表情,快乐的情绪,让我在一次体验到“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生活中各种多边形无处不在,各种形状的多边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尤其是小班的孩子来说,图形是非常抽象的的概念,孩子们的生活给了我智慧和灵感。
27、中班数学教案《5》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让幼儿知道4添上1是5。并知道5所表示的含义。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操作的结果。
3、巩固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不同形状的树叶,磁性教具数字5,数字1--4,雪花片人手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复习1-4的形成,复习对1--4的认识。
1、让幼儿看数字,做相应的动作。
师:今天,我们的数字朋友又来到我们班里,想和小朋友们做游戏呢!
我们来看看谁来了呢!请你们拍拍手吧!数字4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2、拍手游戏,复习数字1-4的形成。
师:我们好久都没有玩拍手的游戏了,我想和几个小朋友们一起来玩玩,我问到谁,那 他就要大声地回答我哦!
二、通过初试树叶,学习5的形成1、出示树叶,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小树叶都会怎么样呢?(要求幼儿完整描述小树叶的命运)对了,小树叶会离开自己的妈妈,掉到地上,你们看。老师就捡来了好多的树叶,我们来看看吧!
1、 认真仔细观察不同的树叶,学习5 的形成。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尖尖的树叶吧!有多少片尖叶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要求幼儿完整地描述)对了,数字4可以表示4片叶子!咦!这里怎么样还有这样的树叶呢?现在有几片这样的叶子呢?怎么样变成5片尖叶子呢?(引导幼儿完整描述4片树叶添上一片树叶是5片树叶)5片叶子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所以我们可以说4添上1是5.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五片叶子的形成。教师小结:4添上1是5.(在说的时候,教师要同时用手势进行表演,帮助幼儿巩固数字5的形成)
三、通过操作雪花片,复习4的形成1、拿雪花片(请小朋友拿4个雪花片,看看怎样变成5个雪花片,集体说说操作过程)2、变手指数量。
四、初步认识数字5.初步知道5所表示的数量。
师:刚刚我们知道数字5可以表示5片叶子,那数字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的描述数字5所表示的物体)教师小结:数字5可以表述所有数量为5的物体。
五、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28、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哪里一样》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哪里一样
数学活动内容:
哪里一样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找出图形间两个相同点,并作记录。
2、培养幼儿抽象概括图形特征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挂图2幅、标记若干。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篮子、胶水、小标记。
活动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教师讲解提问启发幼儿找出图形间的两个相同点,并作记录。
难点:让幼儿通过说、作操作材料,从而培养幼儿抽象概括图形特征的能力。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引导部分,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我请谁到我们班里来做客?(小兔)小兔子告诉我它有好多好朋友是图形宝宝,我们来看看都是谁?可是图形宝宝今天给小兔子出了几个难题,小兔子不会做了,要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帮它。”
(2)出示挂图一,概括两个图形间相同点。
“你们看图上有什么?(三角形)它们什么地方是一样的?(颜色、形状一样)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你们看我这里还准备了好多小标记,我要把这些小标记送给图形宝宝。请你们再说一说都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教师按照先记颜色,再记形状的顺序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红色的三角形)。”
(3)教师出示图二,让幼儿在现有基础上加以巩固。
“看这里还有一幅图,看一看是什么图形?它们哪里一样?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帮忙。记录方法同上。”
2、小组活动。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把小兔字不会做的难题全都解决了,小兔子真高兴,他让我谢谢你们!可是图形宝宝又想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了,看看我们班哪一个小朋友最聪明。”
第一组:给图形做一样的标记。
分别是红色长方形、蓝色梯形。
第二组:给图形做一样的标记。
分别是蓝色长方形、黄色正方形。
“请小朋友们把图形一样的地方用标记记录下来,然后再说说这是什么样的图形?”
3、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读一读操作材料纸,评价是否记录了两个相同点。
4、活动结束
“图形宝宝说你们真棒,我们先去喝点水,一会在跟它们做游戏。”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29、中班数学教案《种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数学操作活动。
2、理解6以内数与量的对应。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有4、5、6个枝条的花枝若干;
2、有4、5、6颗种子的花盆若干;
3、三个花架分别有数字4、5、6;
4、若干朵红色的花;
5、4个大篮子,8个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昨天接到一个电话,说兔妈妈家的花店开张了,要请小朋友们帮忙插花。
二、插花“实物与实物的对应”
关键性语言:有几根花枝?你是怎么知道的?
1、出示4根枝条的花枝
提问:(1)这是什么?(花枝)我们数一数花枝上有几根枝条?。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同样出示4、5、6的枝条)
师:真的是6根吗?我们一起来数数看。
(2)一根枝条插一朵花,(老师一边说一边示范插花),每根枝条都要插上花。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请幼儿上来展示。
三、种花“圆点与实物的对应”
1、师:小朋友的小手真巧,每根枝条都插上花了,现在兔妈妈的花店还要请小朋友帮忙种花呢。
2、出示花盆,数一数花盆上有几粒种子,一粒种子开一朵花,4粒种子应种几朵花?
3、老师展示种花(数出总数,总数与总数是对应)。
4、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5、展示操作作品,并纠正错误。
6、提升经验:我有4粒种子,所以种4朵花。
7、小结:6粒种子、6朵花用数字6来表示。
四、送花“数字与实物的对应”
1、师:看兔妈妈送什么来了?这是什么?(花架)
出示花架,看,这是什么?花架上有什么?你认识吗?读一读。
2、送花要求:4朵花的花盆放在数字4的花架上。
3、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4、展示操作成果,并检查纠正错误。
5、小结:4粒种子、4朵花、4盆花都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同样小结5、6)。
五、给兔妈妈送花。
活动反思:
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简炼,善于引导幼儿学习。在插花环节,老师要求幼儿将花插在花瓶中,但是受环境的影响,很多幼儿热衷于将花插在地板的缝隙中。对于这一情况,老师没能及时抓住这个契机,而强调让幼儿将花插在花瓶中,最终幼儿也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了这一活动。可在下一环节中又出现了相同情况,幼儿将花盆放到了地板的缝隙中。如果老师的在插花环节应变及时,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活动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30、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变成一样多》含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我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在活动中,通过游戏促使幼儿主动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数量,学习6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自然地形成数概念,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骰子,蜡笔, 小鱼若干,管子人手一根;操作材料若干份。
活动流程:
一、出示大骰子,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教师出示骰子问:"这是什么?知道怎样玩的吗?"(认识数字)
2、师:那我们一起来用玩骰子来玩个游戏吧。
二、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一)游戏一:晒小鱼(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1、老师讲解"晒小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老师和个别幼儿掷骰子,玩"晒小鱼"游戏。
3、思考:怎样才能让红色鱼和蓝色鱼变成一样多?
(二)游戏二:变小鱼(幼儿尝试把小鱼变成与老师的小鱼一样多。)
1、掷骰子:老师晒小鱼
2、掷骰子:幼儿晒小鱼
3、想办法把小鱼变成与老师的小鱼一样多。。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丰富词"添上"或"去掉")小结:你们的办法真好,原来我们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就能把不一样多东西的变成一样多。
三、幼儿操作。
1、老师出示材料,讲解材料的操作方法。
2、幼儿操作并记录。
四、活动结束幼儿与同伴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31、中班数学教案《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11-15的数字和数量。
2.正确点数11-15,并说出总数。
3.按照顺序排列数字11-15。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认识11-15难点:点数11-15。
活动准备:
11-15的数字卡、10朵红色的纸花、5朵黄色的纸花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告诉幼儿美丽村开了很多美丽的花,引导幼儿想象。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花朵。
1.然后出示10朵红色的纸花,请幼儿数一数,一共开了多少朵。
2.在10朵花的旁边,放一朵黄色的花,请幼儿再数一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告诉幼儿10多花,再加1朵就是11朵花,出示11数字卡让幼儿认读。(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活动以此类推。
(二)请幼儿按顺序排列11-15的数字卡。
(三)分别出示物品图。
请幼儿数一数总数,然后找到正确的数字放在图的旁边。
(四)请幼儿将5张图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并相应地排列数字卡。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在教室里找到相同的11、12、13、14、15个物品,如:11块积木,12颗珠子、13片拼插玩具等,拿回来后大家一起数一数,看他拿的数量是否正确。
活动反思:
不管上什么课,老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老师提问的方法和语言的表达都要适当精细,通过这细微之处,我也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有时面对孩子们排序错误引导不是很好,老师的语言也怎么才能够说的更精练。这也是我以后要多学习弥补的地方。今后只有通过不断的磨练、不断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才能有更多的进步。
32、中班数学课教案《会变的图形》含反思
【教学目标】
会进行图形折叠、分割、拼摆,使图形变化,辩认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及其关系,发展空间知觉和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准备】
正方形纸、小刀。
【教学过程】
(一)变魔术
让幼儿猜想正方形能不能变成三角形、小正方形、长方形。然后将纸折叠,剪开变为各种图形。
将剪开的图形再拼成正方形。
(二)幼儿操作
将正方形变成4个小正方形,比比谁变得快,再将4个小正方形拼成原来的样子。
将正方形变成4个小三角形,然后还原。
将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然后还原。
(三)图形组合
将剪出来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进行各种组合,变成新的图形。并鼓励幼儿用语言进行表述。如:四个三角形可拼成风车;一个三角形加一个正方形可拼成一座房子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引导幼儿在课堂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并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体验成功快乐。
在活动中教师也出现了很多不足之处,如:在幼儿操作时,教师没有及时给幼儿提出正确的要求导致幼儿在操作中出现课堂混乱的现象。幼儿拼出图画的内容不够丰富,教师也没有继续为幼儿丰富图画内容,这个环节有所欠缺。在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教师的情绪不够高涨,没有和幼儿做到分享快乐。
33、中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
设计意图
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神秘而美好的事物,对称就是其中的一种。孩子们每天生活在具有各种各样对称的环境中,但孩子们不能有意识地主动观察生活中对称地事物,更别说欣赏对称美了。那么,如何让孩子们主动地、有目的地观察和发现生活中对称的事物及对称美呢?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对称的概念,知道对称分点对称和轴对称两种形式。
2.初步感知生活中对称的事物和对称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3.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理解和表现对称。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大小、颜色、花纹不同的蝴蝶翅膀、蜜蜂翅膀、每人若干套。
2.京剧脸谱、窗花、树叶、衣服、围巾等分类展示在教室环境中。
3.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剪刀若干。
4.春天的背景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感知对称
1.故事引入:春天来了,花园里并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美丽的蝴蝶、蜜蜂、蜻蜓在花丛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这时,飘来一片乌云,棋了大于,朋友们赶紧拍拍翅膀准备飞回家。忽然,大家一起叫了起来:“我丢了一只翅膀,飞不起来了!”(把纸制的蝴蝶、蜜蜂、蜻蜓的翅膀分散地布置在背景图上)雨越下越大,谁愿意帮助他们找到另一只翅膀呢?
2.分组操作:把小朋友分成三组,分别为蝴蝶、蜜蜂、蜻蜓找翅膀。请个别幼儿为背景图上的蝴蝶、蜜蜂、蜻蜓的翅膀配对。
3.幼儿展示配好对的翅膀,并说明配对的理由(从颜色、形状、花纹的角度)。
4.教师小结:蝴蝶、蜜蜂和蜻蜓的翅膀以身体为中心线,它们左右两边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花纹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我们把这种形式叫轴对称。
二、找对称
1.幼儿分成三组分别进入植物角区观察树叶和花瓣,进入生活区观察门、窗、玩具柜、衣物等物品,进入美工区观察脸谱、窗花、工艺品等美术作品,找找都有哪些物品是对称的。
2.师生分享:大家找到什么物品是对称的?为什么?
3.师:人体有哪些器官是对称的?动作可以对称吗?(请小朋友指出并做动作。)
4.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对称的事物?(飞机的翅膀,汽车的车轮,树叶的叶脉等。)
5.师:为什么很多事物都是对称的呢?(平稳、美丽、协调。)
三、观察和比较
1.老师请小朋友欣赏圆形的花盘子,盘子上的图案有什么特点?(中心有一圆点,周围有许多大小、颜色相同的图案。)
2.师:它和轴对称的图案一样吗?(不一样。)!出自:快思老.师!
3.教师小结:这种也是对称的图案,它以圆点为中心点,周围的图案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完全相同,叫点对称。
四、做对称
1.每个幼儿一套不同形状的纸,一把小剪刀,请幼儿自己动手做对称的图形,看看谁做的对称最多。(教师提示幼儿可以用折、剪等不同的方法。)
2.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互相分享经验。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数学活动:
(1)对称物品的分类。请幼儿将环境中的对称物品,按轴对称和点对称进行分类,并展示在分享区。
(2)统计家里对称的物品。
2.美术活动:剪窗花、画脸谱、印染、剪贴画、设计对称的服装等。
3.创造性活动:我是小小发明家(鼓励幼儿运用对称的原理创造发明)。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通过帮小昆虫找翅膀,激发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感知对称的图案,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对称的事物。此设计是一个整合了语言、科学、艺术、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活动。由此活动还可以引申出许多探索活动,以开阔幼儿视野,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事物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自我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如果在中班进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活动来完成。
34、中班社会教案《捉小鱼》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小朋友们进入中班,又长大了一岁,并且会很多运动了。但是有的小朋友在活动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不能跟上大家的节奏。于是我设计了捉小鱼的活动,本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共同玩耍的兴趣,可以培养幼儿身体方面的协调性。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2、训练幼儿协作能力和身体的平衡能力。
3、体验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共同学习的愿望,提高活动的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快速的抓到鱼,在游戏中 不能碰到扮演鱼儿的小朋友,只能碰到夹子。
活动准备
1、教师提前布置活动的场所,小猫的头饰,小鱼卡片。
2、几十个夹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小猫头饰,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啊?(小猫)
2、“有谁知道小猫最喜欢吃什么?”(鱼)
3、“那么我们就来玩一个小猫捉鱼的游戏吧,好不好?”
二、基本环节
(一)小猫捉鱼
1、教师请小朋友们带上小猫的头饰,并扮演猫妈妈的角色。
2、猫妈妈找宝宝了:喵喵喵,孩子们,你们在哪里啊?小猫听到了就回答:喵喵喵,妈妈我们在这里。“今天妈妈发现一个地方有很多的鱼,我们赶紧去捉吧,好吗?”教师带领幼儿到放有小鱼卡片的活动区域,让小猫去把鱼儿捉回来,放到老师提前准备好的盆子里,看是 捕鱼能手,捉的鱼最多。
3、幼儿开始自由的捉鱼。
4、“宝贝们,真棒这么快就把小鱼捉完了,可刚刚我们捉的鱼都不会游,下面我们就去会游的鱼好吗?”
(二)捉“活”鱼
1、教师首先介绍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在地上圈定一个区域,选几个孩子当鱼,在衣服上夹上十几个夹子代表鱼鳞;其他幼儿当渔夫。<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游戏开始,鱼儿可以跑出圈外,这时大家可以去追鱼并设法取下衣服上的夹子,当鱼儿回到圆圈里就不能去夹子了,直到“鱼儿“身上的夹子取完游戏结束,取下夹子最多的就是胜利者。
2、教师选定区域让幼儿扮演小鱼,其他幼儿开始捉鱼活动。
3、幼儿活动是教师提醒幼儿只能取夹子,不能碰到扮演小鱼的幼儿。
4、评出胜利者给予表扬。
5、活动课变换角色反复进行。
三、活动总结
1、 教师要捉鱼最多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的经验,并和其他幼儿交流。
2、 教师小结活动内容、表扬、鼓励幼儿。
四、延伸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幼儿提一些身体动作的要求,以培养他们身体运动的各种能力。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训练了他们的协作能力和 身体的平衡能力。但在捉活鱼的环节当中,好多小朋友都不能准确的捉住夹子,更别说不碰到扮演小鱼的幼儿,有的小朋友更是一条鱼都没抓上。我想可能是平时对孩子们身体的协调性训练的太少了,一直与他们在玩捉鱼游戏的时候没那么顺利。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一定要对孩子们多做这方面的练习,以提高他们身体运动的各种能力。
35、中班美术优秀教案《小鱼变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水桶、毛巾、水粉笔、一次性桌布、蜡笔、手套等
2.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进场
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来,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
2.来到范画前,引导幼儿猜测
师: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鱼都去哪儿了?
3.出示水粉笔 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二、基本部分
1.请个别幼儿尝试作鱼
师:真神奇,我们也来试试好吗?(请个别幼儿上来涂颜料)
2.小结,作画练习的过程。
3.全体幼儿操作
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变这样的魔术啊?
4.提出操作要求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水粉笔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净,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5.幼儿分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评析
师: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坐上潜水艇去观察水里的鱼,老师指出有特色的鱼和幼儿一起分享,这鱼漂亮吗?;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为什么?
2.开潜水艇离开教室
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教室里,让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本次教学活动让我最感欣慰的应该是:这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绘画活动,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下面我为谈谈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缺点:
一、优点
1.改变老师教,幼儿学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主创造,教师不包办、不代替,尊重幼儿的想象和创作,如:在教师教学活动中我都非常注重幼儿的独立创作及对他们的作品赞扬。
2.能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很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的兴趣性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开始部分,我采用了蜡笔和水粉的奇妙组合,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热情,从幼儿专注的神情中我看到幼儿特别感兴趣,觉得很好奇,而“兴趣”是第一位“老师”,是活动的“催化剂”尤为重要,没有兴趣的活动不能使其目的落实到位,充其量也不过是“教学载体”,而非幼儿内心真正的需求,没有内驱力。
3.目标落实比较好,在各环节的设计上较注重其相接的紧凑性,环环相扣,注重时间上的分配。
二、缺点 虽然本次教学活动具有许多“闪光点”,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如我在幼儿操作部分,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因而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而忽视了对幼儿作品相学的破坏,对作品的内容提升不够。
2.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指导语言不精炼,评析没抓住幼儿的亮点,应该在幼儿高度兴趣驱动的活动中融入恰当的技巧指导。
36、中班数学教案《数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探索数数方法,初步积累相关数数的经验。
2、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数数
2.课件-数数
3.课件-数数
活动过程
一、交代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有小动物客人来做客,你们欢迎吗?
好!让我们来看看是谁来做客呀?
(小熊,小鸡,青蛙,小鸟。)
二、连线-请客人坐下
1.教师:请小朋友数一数来了多少小动物?
(1只青蛙,2只小熊,3只小鸡,4只小鸟。)
2.教师:我们请它们坐下吧?
你们看,小椅子都摆放好了,请小朋友想一想,应该怎样安排小动物入座呢?
(椅子分贝摆放了1把,2把,3把,4把。)
3.请小朋友安排小动物坐下吧。
(请幼儿按相同的个数进行连线。)
三、数数几条鱼
1.出示课件-数数[1-45]
教师:请你数一数海里的鱼。
2.发现问题,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
(1)教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会数错呢?!.快思.教案网出处!怎样数才能数清楚呢?
教师总结并示范数数,我们只要想办法记住第一个数的鱼,
再数到它的时候就不要数了。
(2)我们要怎么样才能记住第一个数的鱼呢?
四、幼儿探索尝试封闭式数数
1.请小朋友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数的又快又对。
你们可以用水彩笔记号。
2.小结交流数数的经验。
五、趣味练习
练习卡-数数[1-38]
相同的个数进行连线。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想通过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教会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数。开始部分,我利用小猪过生日这一游戏环节,让幼儿用手口一致数数方法。数一数蛋糕上的蜡烛有几支,让幼儿对数字1—5有一个初步的概念,这个方法还不错,幼儿都能手口一致的数数,并能准确地表示5支蜡烛是过5岁生日。接下来一个环节是让小朋友送礼物,先让小朋友数数自己的礼物是什么,有几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再看数字卡上的数字是几,再把相同数字的物品贴到数字卡上,是按物品对数字,幼儿基本能掌握。最后一个环节又让幼儿按数字取物一一对应,进一步帮助幼儿对1—5数字的理解,同时也给孩子独立动手操作练习的机会。但这节课下来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没有灵活准确运用量词,自己对数学语言组织还有所欠缺,自己的语言有点零乱,啰嗦,也没有激情的教学语言,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改进的地方。
37、中班数学优秀教案《看谁拿得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操作活动中比较10 以内数量的多少。
2. 轮流玩游戏,培养初步的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
1. 玩具食物、篮子、独立包装的糖块。
2. 数字卡 1-10。
活动过程
1. 幼儿两人一组,老师给每组发 10 块糖。"屈,老师.教案,网出,处!请幼儿轮流用一只手在桌面上拿取糖块,并数出各自拿取的数量。
2. 请幼儿轮流拿取糖块,数出数量,比较各自糖块数量的多少,并指出谁的糖块比谁多。
3. 等幼儿能掌握用实物比较多少后,可让他们轮流抽取数字卡,比较数字所代表的量的多少。
活动评价
1. 能比较 10 以内数量的多少。
2. 在游戏中能轮流玩,不争抢。
活动建议
可挑选比较小的糖块或其他小玩具,让幼儿可用一只手拿取较多的糖块。
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38、中班数学教案《做一样的标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找出图形间两个相同点,并作记录。
2、培养幼儿抽象概括图形特征的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启发幼儿找出图形间两个相同点,并作记录。
活动难点:
培养幼儿抽象概括图形特征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各种图形卡片,各种标记图卡。 学具:幼儿人手一张作业纸和一支铅笔
活动过程:
一、概括两图形间相同点。
1、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三角形:黑板上有什么?(.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它们什么地方一样?(颜色、形状一样)谁会把它们一样的地方,用标记记下来呢?
2、出示标记图:请一名幼儿来记录,先记颜色(或大小),再记形状。他是怎么记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红的三角形)
二、找出相同点并记录。
1、教师出示颜色相同,种类不一样的两个玩具,幼儿观察,做标记。
教师: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两个玩具,请小朋友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颜色相同,形状相同)
2、谁能根据它们的相同点制作标记呢?请幼儿在黑板上记录。
3、检查结果并纠正。
4、出示形状相同、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两本书。幼儿观察并找出相同点做标记。
三、幼儿操作活动。
1、教师出示三组图形,要求幼儿找出图形的相同点并做标记。①两个颜色不同,大小一样的三角形。②两个大小相同,橙色的圆形。③两个大小不同,蓝色的梯形。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把你的标记做好了之后说一说,这些标记表示什么呢?
四、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制作标记,那么用标记我们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两个物体的相同之处。
活动反思:
依据《纲要》精神和合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并利用操作、探索、观察这三种不可分割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教师还让幼儿通过探索获得感知经验,引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积极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教师能分配好自己的角色,起到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作用,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活动还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由浅入深的引导幼儿去学习、游戏,孩子们对本节活动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在玩中、在游戏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39、中班数学教案《左邻右舍》含反思
设计意图:
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为幼儿设置一定的情景,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探索中寻找数字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活动目标:
1、知道5的相邻数,理解数群之间多1少1的关系。
2、尝试总结相邻数的规律,并能迁移运用。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
活动准备:
1、1-6数字卡、1-6数量不同的动物卡片、彩笔。
2、幼儿用书第三册第32页。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分别出示动物卡片,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以及各自相邻的好朋友。
“小动物们最近搬新家了,它们听说你们最聪明了,想请你们帮它们认识认识它们的左邻右舍,你们说可以吗?那我们一起帮助它们吧!”
(1)分别出示5种不同的小动物卡片,利用1-6数字卡,引导幼儿说出他们的名称、数量。
(2)找出它们的相邻好朋友,并说出里有(它们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
3、学习5的相邻数,进一步理解相邻数的含义。
(1)出示6种动物图片,引导幼儿按顺序给它们排排队。
(2)“小花猫说呀我还是没弄清楚我的左邻右舍是谁,想请你们再来帮帮它,可以吗?”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它的相邻好朋友是谁和谁?找出5只小猫左边的邻居是谁,有几只,5只小猫的右边是谁,有几只,比较小狗比小猫少多少,小羊比小猫多多少。并说出5比4多1比6少1的关系。
4、引导幼儿寻找相邻数的规律。
(1)、引导幼儿发现每个数都有两个相邻好朋友,一个比他多一是他的相邻大朋友,一个比他少一是他的相邻小朋友,三个数之间中间的数比前面一个数大,比后面一个数小
(2)、引导幼儿根据相邻数规律进行推理。找出6的相邻好朋友是几和几?7的相邻好朋友是几和几?
(3)、组织幼儿完成操作练习:《找朋友》。通过操作练习,巩固5的相邻数。
(4)、评价幼儿操作练习情况。
(5)教师利用幼儿用书第3册第32页,引导幼儿根据相邻数的关系,完成数学活动。
活动延伸:
和幼儿一起玩数字娃娃的游戏,巩固对5以内相邻数的认识。
40、中班数学教案《小鱼有多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学习用回形针测量物体的方法,并能用数字记录测量结果。
2、了解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会用回形针测量物体,并能记录。
活动准备:
回形针若干;三条颜色、长度不同的卡片鱼;大记录单一张;笔若干;《幼儿画册》;数字贴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卡片鱼很回形针,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教师:鱼妈妈有三个孩子,让我们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那条鱼宝宝最长呢?鱼妈妈很想知道自己的宝宝有多长,该怎么做呢?让我们用回形针量一量鱼宝宝有多长吧!
二、学习用回形针测量鱼身的方法。
1、提问:从什么地方开始量,怎样才能量得准?启发幼儿说出按一定方向顺序(从鱼的尖嘴到鱼的尾巴)来测量,并且在摆放回形针时要一根一根连接好。
2、请个别幼儿上来测量小鱼。谁愿意来试一试?让我们看他量的对麽?有没有从头开始量?[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回形针之间连接的好吗?
3、请幼儿说出回形针的数量,教师在记录单上用相应的数字表示出来。
三、幼儿动手测量小鱼并记录结果。
幼儿做《幼儿画册》上的练习,先用摆放回形针的方式测量出鱼的长度,然后选择相应的数字贴纸来表示数量,最后请幼儿根据回形针的数量来比较鱼的长度。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帮助小鱼妈妈和各种不同的小鱼量身长活动中,认识了回形针,探讨了用回形针测量的多种方法,孩子们总结出了一些测量的较好方法,而大部分幼儿喜欢用多根回形针测量的方法,只有一位小朋友用一根回形针进行测量。于是,针对这种特别的测量方法,我引导孩子上前说说自己是怎么测量的,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而在操作时,每位幼儿都积极自己尝试、记录,活动中当帮助出现困难的小朋友时,孩子们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乐趣。活动中欣喜发现孩子们通过教师示范和幼儿模仿实践很快学会了测量方法。而第三环节中我增加了视屏,让幼儿清楚地看到用一根回形针正确的测量方法。最后通过操作练习使幼儿巩固所学的测量方法。
41、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谁钓的小鱼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形成,知道5个添上1个就是6个。
2、理解6代表的实际意义,并认读数学"6"。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我的数学》第12页。
2、相同的小鱼若干,每个小鱼上固定一个回形针。
3、每名幼儿一个带有磁铁"鱼竿",3~4个塑料盘做的钓鱼池。
活动过程:
1、出示钓鱼竿及鱼,引起幼儿兴趣。
--请幼儿分组钓鱼。
--提出钓鱼的要求:每个小朋友钓6条鱼,钓完后,数给老师看。
--请幼儿给其他幼儿数一数自己钓到的鱼。
2、出示数字6,说说6像什么?。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认读数字6。
3、翻到《我的数学》第12页,看看谁钓到的鱼是6条,把它圈起来。
课后分析:幼儿只对小鱼有兴趣,忽略小鱼的数目。
活动延伸:利用餐前游戏、户外活动时间,建议幼儿玩结伴游戏。提醒幼儿互相合作、遵守规则,不能自顾自或违反规则。
活动反思:
本节教学,课前无论是教具的准备或是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都很充分,以情景的模式组织教学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本节活动幼儿的操作性高,在自己的操作中感知添上、去掉。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活动的不足之处在于活动的组织上应加入一些游戏环节,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本节教学能更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42、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变成一样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能根据数字的要求补画实物,使数字与实物数量相符。
2、能用添画的方法解决“变成一样多”的问题。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小动物过生日情景PPT,小刺猬背果子幼儿操作卡人手一张。人手一只红色水彩笔。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伸手指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关于数字的手指游戏。首先,我们看看自己一只手上有几个手指?
老师和孩子一起玩,当孩子都伸出手后,师挑选比自己伸的多的孩子上来,请小朋友想一想,两个人的手指要变得一样多,老师该怎么办。(渗透用“添上”的方法解决“变成一样多”的问题。)
2、复习数字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说说这个数字能代表什么。(5只小鸭子、6张桌子……)
3、展示小兔、小狗、小猫过生日的PPT情景
(1)根据小动物身上的点数,确定小动物几岁了。(复习点和数的对应)
(2)小动物过生日要插蜡烛,看看小动物自己准备的蜡烛对不对,不对怎么办?。屈,老师.教案.网出处。(添画,使蜡烛数量和小动物年龄相符)。
难点解决:怎样添画,从一开始数,手指帮忙点。少了没关系,继续数下去,数一个,画一个,一个一个添上去。
(3)小动物来祝贺。动物妈妈身上有数字,数字是几就代表后面跟着几个宝宝。幼儿观察动物宝宝数量对不对,不对的,用添上的方式改过来。
(4)小动物给三个小寿星送礼物。小寿星几岁,就送几个礼物。幼儿观察礼物数量对不对,不对的,用添上的方式改过来。
(5)老师一边念儿歌,说到“伸出你的手指来”的时候,小朋友就伸出手上的手指,随便伸几个都可以。
4、幼儿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有个小客人还没来?是谁呢?(小刺猬)。他们去准备果子了。刺猬身上有数字几,就是背上背了几个果子。刺猬妈妈背对了,刺猬宝宝少背了,请小朋友帮帮忙,帮刺猬宝宝把少背的果子添上
5、活动结束。
师:我们送背好果子的小刺猬去参加生日聚会吧。
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整个活动给了幼儿一定的主动探究空间。孩子对数数——比较——添或减,这样一个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实际的操作图片的添或减,来验证多了、少了、一样多,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化。
43、中班数学教案《哪里一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启发幼儿找出图形间两个相同点,并作记录。
2、 培养幼儿抽象概括图形特征的能力。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挂图2幅、标记若干。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篮子、胶水、小标记。
活动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教师讲解提问启发幼儿找出图形间的两个相同点,并作记录。
难点:让幼儿通过说、作操作材料,从而培养幼儿抽象概括图形特征的能力。
活动过程:
1、 集体活动。
(1) 引导部分,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我请谁到我们班里来做客?(小兔)小兔子告诉我它有好多好朋友是图形宝宝,我们来看看都是谁?可是图形宝宝今天给小兔子出了几个难题,小兔子不会做了,要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帮它。”
(2) 出示挂图一,概括两个图形间相同点。
“你们看图上有什么?(三角形)它们什么地方是一样的?(.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颜色、形状一样)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你们看我这里还准备了好多小标记,我要把这些小标记送给图形宝宝。请你们再说一说都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教师按照先记颜色,再记形状的顺序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红色的三角形)。”
(3) 教师出示图二,让幼儿在现有基础上加以巩固。
“看这里还有一幅图,看一看是什么图形?它们哪里一样?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帮忙。记录方法同上。”
2、 小组活动。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把小兔字不会做的难题全都解决了,小兔子真高兴,他让我谢谢你们!可是图形宝宝又想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了,看看我们班哪一个小朋友最聪明。”
第一组:给图形做一样的标记。
分别是红色长方形、蓝色梯形。
第二组:给图形做一样的标记。
分别是蓝色长方形、黄色正方形。
“请小朋友们把图形一样的地方用标记记录下来,然后再说说这是什么样的图形?”
3、 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读一读操作材料纸,评价是否记录了两个相同点。
4、 活动结束
“图形宝宝说你们真棒,我们先去喝点水,一会在跟它们做游戏。”
课后反思:
在一开始的导入部分,可能我的问法过于直接,要求幼儿一下子就要说出两个图形一样的地方。虽然我问问题时也强调了“一样”,但是幼儿可能受前几次给图形做标记的课的影响,并没有意识到与以往的不同,还是把图形的全部特征都说了出来。
好多幼儿都说:“我看见了一个大的红三角形和一个小的红三角形。 ”在这方面我最好先说明一下与以往做标记的不同:“以前我们用标记来表示图形是怎样的,可是这一次呢不同,只要你们找出它们一样的地方就可以了。”这样幼儿就能更好更准确的来表述。在让一个幼儿上来用标记记录时,幼儿却还是拿了一个大标记放在大的红三角形下,拿了一个小标记放在小的红三角形下,标出来的是不一样的地方,也许幼儿没听清,还有可能也是受以前的影响。
我就反问幼儿:它们的大小一样吗?幼儿当然回答不一样。
这时我又说:“那哪里一样呢?请刚才那位小朋友再来把它们一样的地方标记出来。再给你一次机会。”那个幼儿就马上改了过来,用对了标记。
还有幼儿在练习时,黄颜色的蜡笔不够用,有的小朋友居然拿别的颜色代替了,我在之前也没有考虑到这些,其实这个也很重要,不然幼儿就形成错误概念了。孩子们做习题时,有的幼儿还需要再引导引导,引导的方式要恰当,需要了解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44、中班数学教案《一样的小熊在哪里》含反思
设计思路:
在〈一样的小熊在哪里〉的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色彩鲜艳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比较,辨别事物间的细小差异,并给小熊配对,提高幼儿的视觉辨认能力。
一:活动目标
1、 能按顺序的进行细致的观察,将衣着相同的两个小熊找出来;
2、 提高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二:活动准备
1:挂图:〈〈视觉辨认〉〉;
2:幼儿用书:〈〈 我的数学 〉〉第22页;
3:小熊卡片24张,裤子线条、颜色一样的,各6张,分4组;
4:水彩笔、粉笔。
三:活动流程
1:引入活动;游戏:“猜猜我是谁”;观察有条纹小熊的卡片;集体游戏;个人操作。
四:活动过程
(一) 引入活动
故事引入:有一天,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去逛街,街上可热闹了,人来人往,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走丢了,小熊哥哥找不着小熊弟弟很着急,所以,想请小警察帮助小熊哥哥找到小熊弟弟,引出下个环节。
(二) 游戏:“猜猜我是谁”
玩法:教师依次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让幼儿辨认。
(三) 教师依次出示4张不同衣着的小熊卡片,让幼儿观察,分别说出每张卡片上小熊裤子的颜色。
(四) 集体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玩法:教师将有衣着条纹不一样小熊卡片发给幼儿,幼儿将卡片举在胸前,然后,在4个圈里找到和自己拿的小熊卡片一样的小熊,就在哪个圈里。"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能否按照小熊裤子条纹的颜色排列寻找朋友,找到后要提醒找到的幼儿再次比较)。
(五) 游戏:“找到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
1:玩法: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一样的小熊在哪里〉〉图上的10个小熊的衣着,然后让幼儿找出衣着相同的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
2:发书让幼儿自己操作,把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用彩笔圈起来。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45、中班数学教案《开火车》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正确感知此6少的数量,理解数的意义。
2、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材料互动,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7、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空塑料瓶若干,黄豆若干,1-7不同数量的实物纸条
2、1-6的数字卡、1-6的加点卡、动物图卡
活动过程
一、以开火车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老师拿点子、数卡、动物图卡和孩子们进行问答游戏。
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师随机出示6以内的点卡、数卡)
幼: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
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动物卡片)
幼: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反复进行几次)
二、通过看看说说理解数字
1、教师:“6”来迎接我们了,6可以表示什么?
(幼儿先讲述,再示大瓶子)
2、6还可以表示这个动物瓶上的6只小白兔。
6只小白兔可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请幼儿上前选一张。
三、制作动物瓶,感知比6少的数量。(乐幼教)
1、先让幼儿找出比6少的动物图卡片贴在瓶身上,再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将探索的结果用圆点表示出来。
2、师幼总结:此6个圆点少的有5个、4个、3个、2个、1个。
3、再次操作,鼓励幼儿小组交流,介绍自己每个瓶身上贴了几个小动物?请小朋友检查是
4、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
(教师随机出示6以内的点卡、数卡)
幼: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
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动物卡片)
5、动物瓶上的数量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请小朋友到数字城找一找贴在6的下边。
四、将数字、实物、图卡对应匹配
1、请小朋友帮豆宝宝搬家,要仔细看好动物瓶上有几只小动物就往瓶里放几个豆宝宝,
不能多也不能少,天冷了,赶快给它关好门,并在瓶盖上贴上相应的数字。
2、幼儿操作后,集体检查个别幼儿。
五、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
1、每个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挂在头上,记住自己的数字是几,由数字6开始按比自己
小1的顺序找朋友,找到的新朋友排在前面,按6、5、4、3、2、1的顺序组成几列长长的小车箱。
2、教师:呜-我的火车要开了,小小车箱快快来。
音乐响起,师幼开火车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46、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反思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本活动选择既简便又符合幼儿兴趣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同时满足幼儿夹夹子的游戏愿望,锻炼了手部的小肌肉力量,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
选择既简便又符合幼儿兴趣的操作材料是本次设计的一大宗旨。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玩夹夹子的操作游戏,于是我们通过一次“把木夹变小鱼”的美术活动,和孩子一起完成了本次操作活动的主要学具——小鱼,然后选用了随手可得的筷子,设计了晒小鱼、变小鱼、包装小鱼等一连串的游戏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游戏促使幼儿主动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数量,学习6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自然地形成数概念,同时满足夹夹子的游戏愿望,锻炼了手部的小肌肉力量,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重点:学习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活动难点:归纳几种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6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幼儿会使用木夹子;幼儿会念“晒鱼”的儿歌。
2、物质准备:
教具:1——6的数字卡;5条红鱼和3条蓝鱼的示意图三张;红、蓝水彩笔各一支;进场音乐和游戏进行时的音乐各一段。
学具: 红、黄、蓝、紫色小鱼若干(木夹子染上颜色、画上眼睛当小鱼);筷子人手两根; 包装错误的小鱼若干份(卡纸中间写有1——6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卡纸边上夹上与中间数字不一样多的小鱼);大箩筐一个;小箩筐3个;小水桶24个。
活动流程:
一、师生拎小鱼桶入场,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幼儿拎着装有红色、兰色小鱼的小鱼桶室外排队)。师生一起跟随音乐愉快入场。
二、游戏一:晒小鱼(红色),会准确地进行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数量尽量控制在6以内)
1、老师讲解“晒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一起在音乐声中“晒小鱼”,老师提醒幼儿边晒小鱼边点数。音乐停的时候,大家都停止“晒小鱼”。
3、幼儿数数自己晒了几条红色小鱼?
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晒的小鱼数量。
5、老师举1——6的数卡,每举一个数卡,请晒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三、游戏二:变小鱼,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幼儿尝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晒的一串红色小鱼(数量为5),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老师晒了几条红鱼?
(2)请幼儿比一比自己晒的小鱼数量和老师晒的小鱼数量,谁多?大;考吧.幼,师网出处谁少?
(3)启发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的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4)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5)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添上”)
2、师生晒蓝色小鱼
(1)师生在音乐声中比赛“晒鱼”,(游戏规则同上面晒红鱼的规则)。
(2)音乐停的时候,停止“晒鱼”,请幼儿轻声、快速地数数自己晒了几条蓝色小鱼?
3、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蓝色小鱼变成和老师的一样多
(1)数数老师晒了几条蓝色小鱼?(老师出示自己晒的蓝色小鱼,数量为3。)
(2)引导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晒的蓝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把蓝鱼变得跟老师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去掉”)
4、幼儿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和蓝色小鱼变得一样多
(1)请幼儿比一比自己的红鱼和蓝鱼,谁多?谁少?
(2)引导幼儿想一想能用几种方法把红鱼和蓝鱼变得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出示相应的“添上”或“去掉”的示意图。
5、请幼儿把自己的红鱼和蓝鱼放在小鱼桶里,师生一起送到指定的地方。
四、游戏三:包装小鱼,练习用“添上”、“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食品加工厂有一批小鱼不符合包装要求,每一份小鱼数量与包装纸上的数字不一样多,有的小鱼多了,有的小鱼少了,看看你们能不能用合适的方法又快又准确地把它们变得一样多。包装对了就放到盒子里。”
2.幼儿按“包装纸”上的数字进行纠错操作,老师提醒幼儿互相检测。
五、结束整理,分享游戏的快乐
师生一起整理学具,退场。
活动延伸:
把“小鱼”等学具带回活动室,可在自选活动中继续进行数物匹配的操作。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我出示图片,引出钓鱼主题,由“钓鱼”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由此情境,进入了活动。首先,我让孩子们钓篮子里的红色小鱼,感知小鱼数量。孩子们能够听着音乐的口令,开始一边数一边钓鱼,当音乐结束,孩子们马上停止钓鱼。但是由于我在游戏前没有把规则讲清楚,让小朋友钓红色小鱼,以至于有些小朋友钓了篮子里蓝色的小鱼。在各个游戏中,我还让幼儿比一比,把自己钓的与和老师钓的鱼变一变,变成一样多。孩子们的思维比较活跃,能够想到用“去掉”几个或者“添上”几个把自己钓的鱼变得和我钓的鱼一样多。通过变小鱼游戏,为下面的包装小鱼环节做铺垫。但是在环节后,我应该再添加一个环节,带领小朋友巩固“添加”和“去掉”的方法。在包装小鱼前,我应该指导幼儿整理一下桌面,如:请把你们钓的小鱼放回篮子里。这样才能连接下一个环节。在包装小鱼时,大部分孩子都能够独自完成包装,把里面的小鱼变得和包装袋上的数字一样多。最后通过让小朋友自己纠正错误的包装袋进一步巩固“添加”和“去掉”的方法。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循序递进,从而学会了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数物变成一样多。
反思本节教学,课前我准备不充分,语言组织不严谨,在环节上衔接不好,以至于活动层次有点不分明。这个活动的教具太多,摆放的问题我考虑的不周到。针对这个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课后我深入地反思,希望在下一次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47、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一样多》反思
【活动目标】
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判断物体的多少,认识数的不变性。
能熟练运用对应排列的方法判断出多少,并且灵活运用变成一样多的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气球、灯笼图片若干;
2、画有多少不一两组物体的卡片。不同颜色的积木若干。
3、幼儿操作用白纸、彩笔。每人一份不同颜色的积木。
【活动过程】
一、游戏:师举画有多少不一两组物体的卡片,请幼儿快速判断,如果是一样多的,就把手举过头顶;如果是不一样多的,就把手抱住膝盖。比比谁的反应最快。
二、动物王国的迎国庆联欢会正在热热闹闹地准备着,这几天长颈鹿和大象可忙坏了。大象力气大负责吹气球,瞧,它吹了好多气球。出示红气球(6个)绿气球(5个)
1、请幼儿分类并且对应排列
2、比比两种气球是否一样多,哪种颜色的气球多(少),多(少)几个?怎样才能使他们一样多?
打乱对应排列的形式,如:不绿气球挤在一起或把红气球变成竖形排列,问:现在红气球和绿气球是不是一样多?(引导幼儿知道不管怎么排列它们的数量没有变化)
三、长颈鹿脖子长,它负责挂灯笼,它第一次挂上了4个红灯笼,第二次挂上了6个灯笼(两排对应排列)
1、两次挂得是否一样多?多(少)多少?
2、怎样才能使两次挂得数量一样多?(去掉多的两个、加上两个或多的给少的一个)
四、为了招待客人,它们还准备了许多积木。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红、绿、黄),这些不同颜色的积木也想来比多少,怎么办?(幼儿自由回答)
1、示范教幼儿对应记录比较的方法。如红的和绿的比较,先确定记录符号,红的用红圆圈表示,绿的用绿圆圈表示。记录时,拿一个记录一个,强调要对应排列,进行比较。(师生共同记录)
2、请幼儿进行记录:红的和黄的比较(教师边出示幼儿边记录)。分别用红笔和黄笔作记录。
3、请幼儿拿自己的一份积木,边拿边记录。得出比较结果。
活动反思:
本节教学,课前我准备不充分,语言组织不严谨,在环节上衔接不好,以至于活动层次有点不分明。这个活动的教具太多,摆放的问题我考虑的不周到。针对这个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课后我深入地反思,希望在下一次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48、幼儿中班数学优秀教案《会变的圆》反思
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引导对周围环境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的现象产生兴趣,应该构建他们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没写简单的问题。为此我设计了此次的活动,中班小朋友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活动中我将枯燥的几何图形转变为了可爱的圆宝宝们,让圆宝宝们通过变魔术引出此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并在吸引幼儿的同时,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和椭圆。
2.能从许多图形中找出这两种图形。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6.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7.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半圆和椭圆。
活动难点:并能够在事物拼贴的各种图形中找出哪里是椭圆,哪里是半圆的。
活动准备:
1.圆,半圆,椭圆,数量若干(每种同类图形的大小,颜色有区别,如有红圆,绿圆,大圆小圆等)。
2.用几种图形拼成的花,动物等。
3.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认识半圆和椭圆,区别他们与圆的不同。
(1)认识半圆,并与圆做比较。
老师:(出示圆)这是什么?
圆宝宝会变魔术哦,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圆宝宝它变成了什么呢?
(出示半圆)学说:这是半圆。我们一起来和半圆宝宝打打招呼吧。
(把圆和半圆放在黑板上)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半圆和圆有什么不一样呢?
(2)认识椭圆并于圆做比较。
教师:小朋友们,刚刚圆宝宝变魔术把圆变成了半圆,现在呀,圆宝宝又要开始变魔术了,这次她会变成什么呢,请小朋友们的眼睛看好了哦,看看圆宝宝又变出了什么图形宝宝了呢。
(出示椭圆)谁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
学说:这是椭圆。
那我们和椭圆宝宝打打招呼吧。
唉,现在你们再看看,它和圆又有什么不一样可呢?
2.看图找图形。
(1)分别出示用图形拼贴的花,火箭等等图形。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那请你找一找,它身上哪里是半圆的呢?它身上哪里是椭圆的呢?
如:花瓣是半圆型的,机器人的眼睛是半圆型的等等。
3.在许多图形中找出半圆和椭圆。
(1)请幼儿每人拿一张操作材料,在图形中找分别找出半圆和椭圆,数一数有几个,并用小圈表示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
(2)与同伴相互检查。
小朋友们相互之间看看,数一数,是不是和你的同伴画的一样。
(3)展示幼儿的操作。
教师进行点评。(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此次的活动是我初来茅幼的第一节教研课,活动中我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特别是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考虑的不是很好,希望以后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进行改进,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进行自我反思。
此次活动中
1.首先在时间的控制上,没有能够准确的把握好时间,所以最后的展示操作进行评说没有能够很好的进行。
2.在纪律上,以后还要多多的加强小朋友们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控制好课堂的纪律。
3.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有些不突出,在让幼儿找圆和半圆的时候,应该把椭圆也一起放在图形中,让幼儿的知识及时得以巩固。
4.展示图形组成的图案时,没有能够很好的和操作材料进行结合演示。
这次的教研活动不能说是成功的,但我也学习了很多,我想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多的思考,多多的提问,多多的记录,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让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开心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