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把一样多的放在一起》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把一样多的放在一起》反思
1、中班数学教案《把一样多的放在一起》反思
活
1、引导幼儿准确感知8、9的数量。
2、巩固将相等数量的物体放在一起,进一步建立等量观念。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点卡若干张(同种数量有不同颜色的点卡且排列形式不同)
学具:数群卡、点卡,数量为8、9。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数群卡,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数群卡,幼儿说出其数量。并做相应数量的动作。
二、看点卡感知数量。
1、(教师出示不同颜色数量为8、9的点卡)问:每张卡片上有几个点子?<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怎样才能数得对又快呢?先看哪边?有几个?然后接着数什么?(有的可以集体点数验证)
2、小结:数物体数量时,我们可以先看出一部分物体的数量,然后接着往下数。(注意往下数时不能重复)
三、引导幼儿归类,,学习将相同数量的物体放一起。
问:哪些点卡可以放一起?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数量都是8或9)
四、排卡片,进一步巩固将相同数量的物体放一起。
问:如果要你给点卡排队你该怎么排?(引导幼儿不受颜色的影响,正确感知相同的数量)为什么红点、黄点和蓝点可以放在一起,绿点、紫点和黑点放在一起?排队时可以怎么排列呢?(引导幼儿学习相同数量的点卡上下对应排列)
五、幼儿将食物卡排序并在下面匹配点卡。
六、检查、小结排序结果。
七、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整个活动给了幼儿一定的主动探究空间。孩子对数数——比较——添或减,这样一个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实际的操作图片的添或减,来验证多了、少了、一样多,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化。
2、中班数学教案《6的形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教学让幼儿知道5添上1是6,6里面有6个1。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电教片(4幅) 装有许多小花的小包(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小果树请客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想)
二、过程
教师边讲故事边演示:
小果树请小雨点做客,小雨点很高兴,让小果树喝饱了水,小果树长出了叶子。
A、请小朋友一起数长出了几片叶子?(5片)过了一段时间又长出一片,请小朋友看现在是几片叶子?(6片)
5片叶子添上1片是6片叶子,那5添上1是几?(6)(同时贴出数字6)教师引导幼儿说上几次,5添上1是6。
B、小果树的叶子长多了,它请小鸟做客,小鸟很高兴,帮果树捉虫子。请小朋友一起书友几只小鸟?(5只)过了一会又飞来1只小鸟,请小朋友看现在有几只小鸟?(6只)
5只小鸟添上1只是6只小鸟,那么5添上1是6。教师引导幼儿说几次,5添上1是6。
C、小果树开花了,请小蜜蜂做客,小蜜蜂很高兴,帮小果树传花粉。请小朋友一数有几只蜜蜂?(5只),请幼儿想想再添上几只是6只?(1只)
引导幼儿说出:5添上1是6。
D、小果树结果子了,它请来许多小动物,请幼儿数一数有几只小动物?(6只)
1只小动物用1 表示,6里面有6个1 。
三、总结
今天小朋友学了6的形成,知道5添上1是6,6里面有6个1。
四、幼儿动手操作
给每个幼儿发一包小花。
活动反思:
在本节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幼儿喜欢的故事,并把本节教育要点贯穿于故事中,使用了能活动的电教片,使幼儿在欣赏画面、听故事的过程中无意识的掌握了6的形成,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幼儿兴趣很高,因此在最后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幼儿都能熟练并正确的灵活摆放,掌握很好。
3、中班数学教案《一样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判断物体的多少,认识数的不变性。
2、能熟练运用对应排列的方法判断出多少,并且灵活运用变成一样多的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气球、灯笼图片若干;画有多少不一两组物体的卡片。
不同颜色的积木若干。
幼儿操作用白纸、彩笔。每人一份不同颜色的积木。
活动过程:
一、游戏:师举画有多少不一两组物体的卡片,请幼儿快速判断,如果是一样多的,就把手举过头顶;如果是不一样多的,就把手抱住膝盖。比比谁的反应最快。
二、动物王国的迎国庆联欢会正在热热闹闹地准备着,这几天长颈鹿和大象可忙坏了,大象力气大负责吹气球,瞧,它吹了好多气球。出示红气球(6个)绿气球(5个)
1、请幼儿分类并且对应排列
2、比比两种气球是否一样多,哪种颜色的气球多(少),多(少)几个?怎样才能使他们一样多?
打乱对应排列的形式,如:不绿气球挤在一起或把红气球变
成竖形排列,问:现在红气球和绿气球是不是一样多?(引导幼儿知道不管怎么排列它们的数量没有变化)
三、长颈鹿脖子长,它负责挂灯笼,它第一次挂上了4个红灯笼,第二次挂上了6个灯笼(两排对应排列)
1、两次挂得是否一样多?多(少)多少?
2、怎样才能使两次挂得数量一样多?(去掉多的两个、加上两个或多的给少的一个)
四、为了招待客人,它们还准备了许多积木。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红、绿、黄),这些不同颜色的积木也想来比多少,怎么办?(幼儿自由回答)
1、示范教幼儿对应记录比较的方法。如红的和绿的比较,先确定记录符号,红的用红圆圈表示,绿的用绿圆圈表示。记录时,拿一个记录一个,强调要对应排列,进行比较。(师生共同记录)
2、请幼儿进行记录:红的和黄的比较(教师边出示幼儿边记录)。分别用红笔和黄笔作记录。
3、请幼儿拿自己的一份积木,边拿边记录。得出比较结果。
反思
本节教学,课前我准备不充分,语言组织不严谨,在环节上衔接不好,以至于活动层次有点不分明。这个活动的教具太多,摆放的问题我考虑的不周到。针对这个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课后我深入地反思,希望在下一次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4、中班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字》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幼儿园课程需要生活化,课程要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并且《纲要》中科学领域这样的价值取向已清晰可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使儿童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当前的社会已步入一个数字时代,数字已随处可见,并正日益显示出它无穷的力量。而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孩子,也每天接触着出现在不同地方,发挥着不同作用的数字。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2、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活动难点: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活动室里。
2、在教师的衣服上贴一套0—9的数字。
3、数字画出小动物图片。
4、没有数字的钟面,没有数字的秤,电话等图片。
5、特殊号码图片(110,120,119)
6、带有数字的物品图片。
7、布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儿歌形式导入。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6像哨子吹一吹,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拧,9像勺子来盛饭,0像鸡蛋做蛋糕。
二、出示0--9数字宝宝,引发幼儿的兴趣。
1、今天老师穿了一件奇怪的衣服,你们看看我的衣服上有什么呀?(数字宝宝0--9)
2、都有哪些数字宝宝?(幼儿说出数字0--9,教师贴在黑板上。)
三、游“数字世界”。(找找、说说生活中的数字。)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数字王国去,你们高兴吗?快坐上我的小汽车出发了。(放音乐《小汽车》)
2、教师:数字王国到了,看这里的东西可真多,都有什么? (幼儿边看边说:日历、钟表、弹簧秤、尺子、书、电话、遥控器……)
3、教师问:(1)你在什么东西上面发现了数字,赶快告诉旁边的好朋友。
(2)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四、猜数字。(猜想物品上数字用途)
1、教师:数字王国参观完了,在这里我们认识了许多带有数字的东西,现在我们要开着小汽车回到座位了,快上车吧。(放音乐《小汽车》)
2、教师:刚才,我们逛了数字王国,发现这里的东西上都有数字,请你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用处呢?”教师逐一取出钟,日历,电话,汽车等物品,请幼儿分别说一说他们的用处。
①钟表上的数字:就是告诉我们几点,根据时间去干自己的事情。
②日历上的数字:就是告诉我们月份和日期。
③电话上的数字:就是拨打电话号码用的。
3、教师小结: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除了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号码、次序、日期、时间、价格等等。有了数字,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就会很有序、方便、准确。
4、生活中一些经常用到的特殊号码110 (报警电话)119(火警电话)120
(急救电话)小朋友一定要记住。(出示特殊号码卡片)
五、找数字。(回忆生活中更多的数字。)
教师说:“原来,数字有这么大的用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我们今天收集来的这些物品上有数字外,还有哪些物品上也有数字呢?”请幼儿自由发言,谈谈他们还在那里见到过数字,有什么用处。(看课件:序号,衣物,冰箱,微波炉,电风扇,车的档位……)
六、游“粗心王国”。
教师说:“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粗心王国’游玩,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粗心王国’的物品上,少了什么?”
“他们的生活方便吗?为什么?”
“小朋友,请你们来帮助他们,为这些物品添上数字,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好吗?”(粘贴缺少的数字)
七、欣赏用数字拼的画。
教师:粗心国王很后悔,都是因为他的粗心给生活带来了不变,我要改掉粗心的坏毛病。小朋友谢谢你们的帮助,我送给你们的礼物。(出示数字拼的画)
八、结束。(随音乐离开教室)
教师:请小朋友坐上我的小汽车,一起去外面找数字吧。
活动反思
数字是无处不在的,它们的存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5、中班数学教案《变成一样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能根据数字的要求补画实物,使数字与实物数量相符。
2、能用添画的方法解决“变成一样多”的问题。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小动物过生日情景PPT,小刺猬背果子幼儿操作卡人手一张。人手一只红色水彩笔。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伸手指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关于数字的手指游戏。首先,我们看看自己一只手上有几个手指?(5)老师一边念儿歌,说到“伸出你的手指来”的时候,小朋友就伸出手上的手指,随便伸几个都可以。
师和孩子一起玩,当孩子都伸出手后,师挑选比自己伸的多的孩子上来,请小朋友想一想,两个人的手指要变得一样多,老师该怎么办。(渗透用“添上”的方法解决“变成一样多”的问题。)
2、复习数字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说说这个数字能代表什么。(5只小鸭子、6张桌子……)
3、展示小兔、小狗、小猫过生日的PPT情景(1)根据小动物身上的点数,确定小动物几岁了。(复习点和数的对应)(2)小动物过生日要插蜡烛,看看小动物自己准备的蜡烛对不对,不对怎么办?(添画,使蜡烛数量和小动物年龄相符)。
难点解决:怎样添画,从一开始数,手指帮忙点。少了没关系,继续数下去,数一个,画一个,一个一个添上去。
(3)小动物来祝贺。动物妈妈身上有数字,数字是几就代表后面跟着几个宝宝。幼儿观察动物宝宝数量对不对,不对的,用添上的方式改过来。
(4)小动物给三个小寿星送礼物。小寿星几岁,就送几个礼物。幼儿观察礼物数量对不对,不对的,用添上的方式改过来。
4、幼儿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有个小客人还没来?是谁呢?(小刺猬)。他们去准备果子了。刺猬身上有数字几,就是背上背了几个果子。刺猬妈妈背对了,刺猬宝宝少背了,请小朋友帮帮忙,帮刺猬宝宝把少背的果子添上5、活动结束。
师:我们送背好果子的小刺猬去参加生日聚会吧。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6、中班数学教案《找到的春天》含反思
活动意图: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幼儿周围的大自然中,处处表现出生机勃勃、万千变化的美丽景象,暖暖的阳光、柔柔的春风和细雨,到处充满春天特有的景象。带着亲近和喜爱大自然的情感开展了此次数学《找到的春天》的活动。数学活动比较抽象,枯燥,幼儿难以理解和运用的。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同时逐步地愿意亲近数学喜爱数学。用多种途径学习感知和体验数学。找到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经验的结合点,有效地促进幼儿对数学的探索兴趣和认知发展。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做做中,尝试数一数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
2、从不同的现象中把握春天的季节特征。
3、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及思维抽象概括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尝试数一数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
活动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操作材料包。
活动过程:
一、再现情景:(PPT1-PPT3)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都在寻找春天,那请你告诉大家你找到了哪些春天的朋友?
教师根据幼儿说的进行小结归类:
1、当我们找到小蝌蚪、蜗牛、蚯蚓、鸭子和刚孵出的小鸟,我们知道春天来了。
2、当我们看到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花越开越大,嫩嫩的小草越长越高,树叶发芽了,我们知道春天来了。
3、当人们脱掉了厚厚的冬衣,换上了轻便的春装,我们知道春天来了。
二、观察图片:(PPT4)
它们都是怎么排列的?和我们以前数数时看到的东西排列有什么不同,用什么方法可以数得准确呢?
小结:我们在数这种圆圈式(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时,一定先要确定一个起点(可以去观
察它们的不同特征出发),之后记住它的位置后,逐个数到起点前一个物体为终止点,这样我们就不会重复数也不会漏数。
三、尝试操作:
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粉色的花儿越开越大,蝴蝶围着花朵翩翩起舞,小蝌蚪也在找自己的妈妈呢,鸭司令带着小鸭们去池塘游泳,现在你们去找一找春天的朋友,你们能帮忙数一数吗?
幼儿操作要求:
1、数一数分别有几朵花、几只蝌蚪、几只鸭子?
2、数好后圈出相对应的数字。
3、和同伴说一说你是用怎么样的方法来数的?
四、分享交流:
1、有几只蝴蝶未在花朵旁边?有几只蝌蚪在找妈妈?鸭司令带着几只小鸭在游泳?你是怎么样数出来的?
小结:原来数这样圆圈式(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时先要观察它们的特征是否一样,我们可以先找出不同特征的物体(比如方位、大小、颜色等),可以从它先数,逐个数到起点前一个物体为终止点。
2、出示没有任何特征的圆圈式排列:
这些刺猬一样吗?那这些特征一样的物体,我们又该怎么来数呢?
小结:像这些特征一样的物体,我们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先用手指按住一个物体作为起点,再往下数,数到手指按住物体的前一个作为终点;也可以用做标记的方法进行数,这样就能做到不漏数、不重数了。
活动延伸:
生活中有许多的东西都是围起来的,碰到的时候要试着数一数,看小朋友能不能数对。
活动反思:
春天是一个特别美好的季节,所以几乎每门课中都有关于春天的内容。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还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活动中孩子对排列顺序似乎也明白了很多。作为老师,除了教给他们知识外,还得关注他们的思想。要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引导观察发现实物有规律地交替排序,并能讲述出排列的规律。根据中班孩子认知特点及发展水平。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发散性思维能力。
7、中班数学教案《美丽的项链》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多角度欣赏物体排列的美,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2.初步学习按照物体特定规律排序,如:ABC、AABBCC等重复排列,并清楚讲述物体的排列规律。
3.尝试运用有规律排序的方法进行装饰物品,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排序课件;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串珠;纸帽、纸腰带、回形针、贴贴纸。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操作,多角度欣赏项链的美丽,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1.引导语:今天是小熊维尼的生日,老师准备了许多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珠子,请小朋友串一条很美很美的项链送给小熊,好吗?
2.幼儿操作---串项链。
3.集中交流分享幼儿第一次的作品,引导幼儿多角度感受项链的美丽。
小结:小朋友串的这些项链都很美,有些项链只用一种颜色,一种形状的珠子串的,看起来,简洁大方,这是一种简洁美;有些项链用多种颜色,多种形状的珠子串的,看起来很艳丽,这是鲜艳美;还有些项链用两种珠子间隔重复排列的,看起来很整齐,这是规律美。
二、演示课件,分析物体的排列规律。如:ABC 、AABBCC等。
引导语:老师也用这些美丽的珠子串成了三条项链,这三条项链都是有规律排列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规律的排列。
1.分析第一条项链的排序。
提问:这条项链用了几种珠子?是怎么排列的?
小结:项链用了3种珠子,是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重复排列;如果老师把圆形用英文字母A表示,正方形用字母B表示,三角形用字母C表示,那么我们可以记录为项链是按ABC重复排列的。
2.分析第二条项链的排序。
提问:这条项链有几种颜色?(红、黄、蓝),是怎么排列的?谁来说一说?
小结:项链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是按两个红两个黄两个蓝重复排列的,可以记录为是按AABBCC重复排列的。
3.观察第三条项链的排序,尝试接着往下排。
这是一条还没有串完的项链,它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谁能用英文字母来表示它的排列规律?如果让你接下去排列,应该怎么排列? (请一个幼儿上台操作)
**小朋友排对了吗?
4.总结。
这些项链都是按两种以上珠子间隔重复排列的,有的是按形状,有的按颜色、有的按数量进行排列,这些都是有规律的排列。
三、第二次操作,运用有规律排序的方法串项链。
第一组:提供一种形状多种颜色珠子。
第二组:提供多种形状多种颜色的珠子。
交流分享:你的项链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总结:相同的材料,可以排出不一样的有规律的序列。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准备了帽子和贴贴纸,请小朋友用在帽子上装饰有规律的图案。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主要分三个环节来完成:第一环节,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串项链;第二环节,分析有规律排列的项链;第三环节,运用有规律排序的方法再次串项链。我认为取得成功之处有:
1 . 活动设计有创新。
本次活动主要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理论指导,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让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次活动设计上进行一次创新,打破了传统的以老师说教、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活动中,用简单相同的材料,分前后两次不同目的的操作来完成,第一次操作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串项链,这样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气氛轻松,幼儿有参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从幼儿的作品看,串的项链多种多样:有些是用一种颜色,一种形状的珠子串成的,看起来很简洁;有些项链用多种颜色,多种形状的珠子串的,看起来很艳丽;还有些项链用两种珠子间隔重复整齐排列的。然后,老师根据幼儿的作品来引导幼儿多角度欣赏项链的美丽,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同时为下一阶段学习了有规律排序打下伏笔。
2.活动由易到难,逐渐深入。
第二次串项链,操作目的是幼儿学习了有规律排序后,引导幼儿运用有规律排序的方法进行设计项链的序列。从幼儿的第二次串的项链来看,每个幼儿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都获得了发展。比如:第一次操作,懂得用有规律排序的孩子不多,就5、6个人,排的序列也是比较简单,都是以AABB 、ABAB的形式排列,在学习了有规律的排序后,幼儿的作品非常丰富,排的序列也是比较复杂,懂得用三个不同的物品间隔重复排列。相同的材料通过两次操作,让幼儿学习、观察、比较能力有很大进步,他们的体验更深入、规范、条理化,更容易让幼儿理解有规律的排列。
3.根据幼儿能力差异来提供材料。
为了照顾到幼儿能力的个别差异,我提供的材料有难易之分,比如:提供一种形状多种颜色珠子,供能力比较差的幼儿操作,还有提供两种形状多种颜色的珠子,三种形状多种颜色的珠子供能力中等和能力强的孩子操作。
8、中班数学教案《身上的数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数数继续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激发对自我的认同及喜爱之情。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记录卡;录像、“我”(外部、内部);我的数字档案卡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1、这几天你们找过体内和体外的数字了吗?现在请你们记录下来。
2、幼儿用记录卡进行记录,老师观察指导。
3、交流记录卡内容,老师有意识地将不变和可变的数字分别记录在两张卡上。
4、说说小朋友身上哪些数字是一样的?哪些数字是不一样的?为什么?
5、小结:我们每个人身上有的可表示的数字是一样的,如身上的五官和身体里的器官是一样的。而有的是不一样的;那是我们身上穿的服装颜色、数量不一样。还有,我们都穿着两只鞋,但每个人鞋的尺码是不同的。
4、说说身上可表示的数字变和不变的地方:(五官和器官不变,但衣服的大小、尺寸、人的身高会变)
二、延伸
其实,我们身上还藏着很多数字,等着我们小朋友去发现,我们再去找找。
推荐理由:
1、这是一节主题活动“我们的身体”中派生出的数活动,活动内容的选择既来自于孩子的自身,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2、通过记录的方式,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理解的符号和方式进行大胆的记录,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孩子的自主性。
3、在幼儿交流记录内容时,老师有意识将不变和可变的数字分别记录在两张卡上来暗示幼儿,对进入下个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9、中班数学教案《10的形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使幼儿清楚的感知到9添上1是10,并能用语言加以描述,理解10的形成。
2、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细心观察的习惯。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挂图(梨树,树上挂着9个黄梨,9个青梨)磁性大黄梨1个,大绿梨1个,数卡1——10。
学具: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9以内的形成。
1、拍手游戏。
2、看数字做动作。(教师出示数字5——9,幼儿根据数字做相应数量的
动作)
3、接着说数(教师随意说数字,幼儿接着说下去)
二、学习10的形成。
1、出示挂图,问:图上有什么?(幼儿说完后,集体点数验证,可以引导幼儿用目测后接着数的方法去点数)9个黄梨、9个绿梨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给予匹配数字9)
2、有的梨被叶子遮住了,小朋友看看遮住的是什么梨?(引导幼儿说出1个大黄梨和1个大青梨)。
3、现在有几个黄梨、几个青梨了呢?10个梨是怎么变成的呢?(引导幼儿完整说出9个黄梨添上1个大梨是10个梨)
三、幼儿操作,进一步巩固10的形成。
1、幼儿看数字取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2、看会变的数卡取放相应数量的雪花片,从而进一步感知9、10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和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我采用了演示讨论法。演示就是让幼儿去看,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讨论就是让幼儿去说,更好的发展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表述能力。
10、中班数学教案《数的守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德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计算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泡泡卡片、数字拼板、雪花片或干。大小不同的有孔珠子、棉线若干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是有相互问候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泡泡表演队来幼儿园演出了。看,他们20个队员分成了两组,每组演员都准备了精彩的节目,一起来看看吧。
引导幼儿拿出学具“吹泡泡”按照大小或颜色分类分为两类泡泡摆成不同的造型,数数泡泡的数量,感受泡泡不论大小、颜色及造型的变化,每一类总数不变,都是10个泡泡。
*进一步感知10以内等量物品的守恒。
请幼儿找出10个雪花片尝试不同的排列方式拼摆,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3、分组活动。
师:节目表演的太精彩了,可我发现演员们没有演出服和饰品。我们来帮它们一起做吧!
第一组:制作手链。将10个一组大小不同珠子穿成手链并写上价格标签
第二组:制作演出服。幼儿手中的彩色串珠组成牌龙,排列形式,规律不限。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各组请1-2名幼儿交流自己刚才玩了什么,做了什么活动,对数量相同的物品进行交换、排列之后发现了什么。
5、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数的守恒对于中班小朋友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怎样吧这样的一个比较难的数学概念形象化,让幼儿好接受呢?想到了用情境展开并贯穿教学活动,让幼儿体验数守恒现象。
整个活动进行下来,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幼儿在活动中也基本掌握理解数的守恒概念。
反思活动,有以下不足:
1、 集体活动中的幼儿自主操作,感知物品数量不因排列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其实幼儿在操作中排列很多不同形式,但我在这个环节中并没有让幼儿将自己的成果在全班幼儿面前展示出来,幼儿的经验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是一个遗憾。
2、 分组活动的材料投放比较单一,在5以内守恒使用这些教具,幼儿对此教具不太感兴趣。
11、中班数学教案《美丽的花朵》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11-15的数字和数量。
2.正确点数11-15,并说出总数。
3.按照顺序排列数字11-15。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重点:
认识11-15难点:点数11-15。
活动准备:
11-15的数字卡、10朵红色的纸花、5朵黄色的纸花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告诉幼儿美丽村开了很多美丽的花,引导幼儿想象。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花朵。
1.然后出示10朵红色的纸花,请幼儿数一数,一共开了多少朵。
2.在10朵花的旁边,放一朵黄色的花,请幼儿再数一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告诉幼儿10多花,再加1朵就是11朵花,出示11数字卡让幼儿认读。活动以此类推。
(二)请幼儿按顺序排列11-15的数字卡。
(三)分别出示物品图。
请幼儿数一数总数,然后找到正确的数字放在图的旁边。
(四)请幼儿将5张图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并相应地排列数字卡。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在教室里找到相同的11、12、13、14、15个物品,如:11块积木,12颗珠子、13片拼插玩具等,拿回来后大家一起数一数,看他拿的数量是否正确。
活动反思:
不管上什么课,老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老师提问的方法和语言的表达都要适当精细,通过这细微之处,我也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有时面对孩子们排序错误引导不是很好,老师的语言也怎么才能够说的更精练。这也是我以后要多学习弥补的地方。今后只有通过不断的磨练、不断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才能有更多的进步。
12、中班数学教案活动《一样多》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一样多
活动目标:
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判断物体的多少,认识数的不变性。
能熟练运用对应排列的方法判断出多少,并且灵活运用变成一样多的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气球、灯笼图片若干;画有多少不一两组物体的卡片。不同颜色的积木若干。幼儿操作用白纸、彩笔。每人一份不同颜色的积木。
活动过程:
一、游戏:师举画有多少不一两组物体的卡片,请幼儿快速判断,如果是一样多的,就把手举过头顶;如果是不一样多的,就把手抱住膝盖。比比谁的反应最快。
二、动物王国的迎国庆联欢会正在热热闹闹地准备着,这几天长颈鹿和大象可忙坏了。大象力气大负责吹气球,瞧,它吹了好多气球。出示红气球(6个)绿气球(5个)
1、请幼儿分类并且对应排列
2、比比两种气球是否一样多,哪种颜色的气球多(少),多(少)几个?怎样才能使他们一样多?
打乱对应排列的形式,如:不绿气球挤在一起或把红气球变
成竖形排列,问:现在红气球和绿气球是不是一样多?(引导幼儿知道不管怎么排列它们的数量没有变化)
三、长颈鹿脖子长,它负责挂灯笼,它第一次挂上了4个红灯笼,第二次挂上了6个灯笼(两排对应排列)
1、两次挂得是否一样多?多(少)多少?
2、怎样才能使两次挂得数量一样多?(去掉多的两个、加上两个或多的给少的一个)
四、为了招待客人,它们还准备了许多积木。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红、绿、黄),这些不同颜色的积木也想来比多少,怎么办?(幼儿自由回答)
1、示范教幼儿对应记录比较的方法。如红的和绿的比较,先确定记录符号,红的用红圆圈表示,绿的用绿圆圈表示。记录时,拿一个记录一个,强调要对应排列,进行比较。(师生共同记录)
2、请幼儿进行记录:红的和黄的比较(教师边出示幼儿边记录)。分别用红笔和黄笔作记录。
3、请幼儿拿自己的一份积木,边拿边记录。得出比较结果。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课前我准备不充分,语言组织不严谨,在环节上衔接不好,以至于活动层次有点不分明。这个活动的教具太多,摆放的问题我考虑的不周到。针对这个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课后我深入地反思,希望在下一次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13、中班数学教案《5的守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不受物体大小和排列顺序的影响,初步感知5的守恒。
2、尝试用棋子在插板上插出不同的排列样式,发展想象力。
3、在游戏中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倾听习惯。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三只小猪的图片、15个蛋宝宝、一棵大树、小草若干堆。
2、教师演示板、幼儿插板。
活动过程:
一、思维训练:“圣诞老人躲闪”
1、讲解玩法:圣诞老人向上,请你拍拍手;向下,请你跺跺脚;向左,请你抬舌头;向右
请你拍拍肩;躲到背后,请你点点头。
2、幼儿游戏。
二、情境游戏,初步感知5的守恒。
1、故事导入,初步感知蛋的不同排列样式。
师:森林里的三只小猪看到这么好的天气也出来玩了。(教师讲述故事内容)
师:它们都说自己的蛋多,结果争吵起来!小朋友,你能告诉它们正确的答案吗?
2、幼儿观察、讨论蛋的不同排列样式,感知数的守恒。
师:谁来说说三只小猪到底捡到了多少蛋呢?为什么?
3、教师小结:
师:这下大家都明白了,这些蛋不管是大的、横着排的、竖着排的、还是堆在一起的,我们通过数一数的办法知道了它们都是一样多的,猪兄弟们每人都捡到了5个蛋。
三、借助演示板,进一步感知5的守恒。
1、出示各种不同的排列样式,充分观察。
师:我这里还有一些棋子宝宝,请你也来说说它们谁多谁少?
2、幼儿讨论、交流。
3、小结:大家用数一数的方法知道了,不管这些棋子怎么排、怎么变,它们的数量始终都是一样的,都是5个。
四、幼儿操作,尝试插出不同的排列样式。
1、借助插板,按要求插出各种样式。
师:请大家轻轻从插板里取出5个红色的棋子,横着插一插。(再拿出5个黄棋子竖着插一插……)
2、经验交流、共享。
3、尝试用棋子插出各种不同的样式,体验成功。
师:请大家再拿出棋子插一插,看一看、比一比你还能插出几种不同的花样?
4、教师小结:虽然只有5个棋子,但是在大家的积极动脑下可以插出许多种不同花样,我发现小朋友们可真能干!
五、游戏:马兰花
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马兰花”,要听清楚我的要求哦!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大部分孩子能在游戏中掌握5的守恒,能用5以内的数字表示不同形状、颜色,但数量相同的事物;其中的拼图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协作配合能力,还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但是这种活动方案容易造成老师只注意整体,从而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14、中班数学活动教案《一样多》含反思
【活动目标】
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判断物体的多少,认识数的不变性。能熟练运用对应排列的方法判断出多少,并且灵活运用变成一样多的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气球、灯笼图片若干;
2、画有多少不一两组物体的卡片。不同颜色的积木若干。
3、幼儿操作用白纸、彩笔。每人一份不同颜色的积木。
【活动过程】
一、游戏:师举画有多少不一两组物体的卡片,请幼儿快速判断,如果是一样多的,就把手举过头顶;如果是不一样多的,就把手抱住膝盖。比比谁的反应最快。
二、动物王国的迎国庆联欢会正在热热闹闹地准备着,这几天长颈鹿和大象可忙坏了。大象力气大负责吹气球,瞧,它吹了好多气球。出示红气球(6个)绿气球(5个)
1、请幼儿分类并且对应排列
2、比比两种气球是否一样多,哪种颜色的气球多(少),多(少)几个?怎样才能使他们一样多?
打乱对应排列的形式,如:不绿气球挤在一起或把红气球变成竖形排列,问:现在红气球和绿气球是不是一样多?(引导幼儿知道不管怎么排列它们的数量没有变化)
三、长颈鹿脖子长,它负责挂灯笼,它第一次挂上了4个红灯笼,第二次挂上了6个灯笼(两排对应排列)
1、两次挂得是否一样多?多(少)多少?
2、怎样才能使两次挂得数量一样多?(去掉多的两个、加上两个或多的给少的一个)
四、为了招待客人,它们还准备了许多积木。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红、绿、黄),这些不同颜色的积木也想来比多少,怎么办?(幼儿自由回答)
1、示范教幼儿对应记录比较的方法。如红的和绿的比较,先确定记录符号,红的用红圆圈表示,绿的用绿圆圈表示。记录时,拿一个记录一个,强调要对应排列,进行比较。(师生共同记录)
2、请幼儿进行记录:红的和黄的比较(教师边出示幼儿边记录)。分别用红笔和黄笔作记录。
3、请幼儿拿自己的一份积木,边拿边记录。得出比较结果。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课前我准备不充分,语言组织不严谨,在环节上衔接不好,以至于活动层次有点不分明。这个活动的教具太多,摆放的问题我考虑的不周到。针对这个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课后我深入地反思,希望在下一次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15、中班数学教案《8的形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知道7添上1是8,并能用语言加以描述。
2、培养幼儿按要求操作的习惯。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贴绒教具小鸭8只,小鱼8条,小虾8只,字卡1--8。
学具: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的形成。
1、拍手游戏。
2、看数字做动作。(教师出示数字1--7,幼儿根据数字做相应数量的动作)
3、接着说数(教师随意说数字,幼儿接着说下去)
二、学习8的形成
1、出示贴绒教具(7只小鸭)提问"图上来了什么小动物?有几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可继续引导幼儿运用先看大数后接着数的方法进行目测数群)。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它们的数量?(数字7)
2、教师打开遮着的那只小鸭,问:现在草地上有几只小鸭了?是怎么变成8只小鸭的?(引导幼儿说出7只小鸭添上1只小鸭是8只小鸭)
3、创设情景,进一步学习8的形成)变雪花片:请小朋友先拿7个雪花片,想想怎样变成8个,(要求幼儿边操作边讲述"7个雪花片添上1个是8个雪花片))(教师出示7条小鱼)有几条小鱼?要让每只小鸭都能吃到小鱼怎么办?(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幼儿集体检查、描述操作结果))
4、用同样的方法把7只虾成8只虾。
三、初步认识数字小朋友,8只小鸭、8条小鱼、8只小虾、8个雪花片可以用数字几来示它们的数量?(圆点,数字)
四、小结、请小朋友下了课找一找教室里、家里,都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6、中班数学教案《朋友多》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发现并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2.体验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每人一个玩具,一个玩具框
知识准备:对数有一定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分清1和许多。
教学难点:
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区分1和许多
1.师:“我们手里有几个玩具呀?那筐子里有多少玩具呀?”
2.师:“我们手里有1个玩具,玩具框里有许多。”
幼儿活动:
1.幼儿能说出自己手里的玩具有1个,说不出框里有许多。
2.幼儿知道框里的玩具是许多“1个玩具,许多玩具”。
用幼儿喜欢的玩具,来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孩子手拿一个,知道自己手里的就是1个,框里的就是许多从而来感知数量关系。
二、感知1和许多
教师活动:
1.师:“现在我们手里有1个玩具那我们要怎么把它变成许多呢?”
2.师:“我们把我们手里的玩具送到框里是不是变成了许多玩具呀?”
3.师:“我往玩具框里送了1个玩具。”
4.师:“现在框里是不是有很多的玩具呀?”
5.师:“1个1个玩具合起来就很很多。”
幼儿活动:
1.“再拿一些玩具”
2.幼儿把手里的玩具送到游戏框里。
3.幼儿一边送玩具一边说我送了1个玩具去玩具框。
4.觉得从1变成许多很好玩。
让幼儿亲自参与到游戏中来,自己把玩具从1变成许多,感受1和许多的数量关系,[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在送玩具的过程中有一个对比,知道1只有1个,许多有很多。许多是由很多个1组成的。
三、请幼儿自己操作。
教师活动:
1.师:“《幼儿画册》第4页上有好多的鱼缸有小鱼缸还有大鱼缸。”
2 . 师:“但是小鱼缸里只能养1条小金鱼,大鱼缸里可以养很多。我们一起把小金鱼养到鱼缸里吧”
幼儿活动:
1.认真的看幼儿画册上的鱼缸,区分大鱼缸和小鱼缸。
2.独立完成,将小金鱼贴纸贴近鱼缸里。
让幼儿自己操作,巩固幼儿对1和许多的认识,换了一种形式,让幼儿知道灵活运用,不是只有玩具可以这样。
教学反思:
本次的数学活动是让幼儿区分1和许多,适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孩子们的特点是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设计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活动简单,比较形象直观,满足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浅的数概念。让幼儿贴金鱼的过程又一次的加深了孩子的印象。
17、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数字》含反思
活动设计:
对幼儿的教学,首先课程的目标要明确,重难点要突出。在这节课中,可能我的重难点不是很突出,所以对幼儿来说挑战性缺少了。其次在老师介绍操作要求的时候,语言虽然说很简练,但是还需要更明确和更全面一点。这样孩子在操作的时候,就更有秩序了。还有一方面是,老师在请幼儿回答问题的时候,只是让幼儿说出了问题的答案,老师只注重了答案的对错,没有注重让幼儿把话说完整,缺少了语言的渗透。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这些方面的经验积累还是需要不断努力。
活动目标:
1、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
2、复习9以内的数字、数数,并区分6与9。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几何图形组合画三幅(还有小动物)。
2、幼儿每人一份数字卡片
3、每组提供白色纸条、浆糊、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看图编电话号码。
(1) 我们将要去春游了,我想邀请小动物一起去请大家想想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幼儿泛讲)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最好呢?
(2) 打电话要查电话号码,我们来查一查动物家的电话。
教师分别出示图形卡。(小猴、小熊、小兔)
师:这是小猴家的电话。让幼儿观察发现小猴家只有图形,没有号码。
(3) 引导幼儿看图数数编号码。(三家全部观察后,人人翻译号码)(人手一份操作用具。可以用数字贴号码,也可用笔写号码)
请各组派代表在黑板上贴数字
集体念号码 583469 583496 582734
验证号码的正确性,老师拨打电话。
二、感知数字的丰富变化。
(1)思考:这些号码都有6个数字,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
(数字排列的顺序不同)
(2) 观察:在三个电话号码中有哪些是不一样的?
(小猴家的号码是有9、6,小熊家是6、9;小兔家没有这两个数子,有的是2、7)
相同的是什么?
(三个号码都是六位数,前两位数都有5、8)
(3)区分6和9
问:老师也常把6和9搞错,请你们帮助我记住它。
( 让幼儿说出6的圆圈在下面,9的圆圈在上面。)
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数字23456789
三、交流所收集的电话号码
增强幼儿有关电话方面的知识
(1) 请幼儿大声地读自己带来的电话号码。
了解电话号码是多位数的。
(2) 你们知道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
(上海地区的家庭电话是8位数的,手机是11位数的;常用的较特殊的电话是3位数的。)
四、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
(1)有许多小动物家还没有电话,我们用数字来帮它们编个电话号码吧。
提示:可以用贴数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笔写。
有意识地请几个孩子上来念所编的号码。
(2)教师巡视后提出新的要求。提示幼儿是否每个数字都用了,数一
你编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5延伸活动:把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做成电话簿。
课后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互相交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前我先请幼儿收集、寻找、记录一些生活中的数字,请幼儿将事先收集好的有数字的东西拿出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这些数字的作用。孩子们先个别交流自己带来的物品上数字的作用;因为孩子们都很想表达自己的发现,因此我让幼儿自己和边上的小伙伴说说自己的发现;接着我把我准备的有数字的物品和孩子们一起分析我的“发现”。第二是经验迁移,感知数字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在第一环节中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东西,在第二环节中要求幼儿脱离直观物体,引发幼儿已有的经验寻找生活中的数字。孩子们很会找,什么公交车的路线号,汽车摩托车的牌照,超市里也有很多的数字,他们基本上都能知道这些数字作用的一二。孩子们发现有数字的地方还真不少,就连衣服拉链头上有数字也被他们发现了。真所谓人多力量大,我们共同找到的有数字的东西还真多。第三部分是幼儿操作。利用幼儿的对生活中数字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去。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收获不少,整个活动环节很清楚,一环一环之间紧紧相扣、层层递进,设计的问题也具有有效性,能开动幼儿的小脑筋。但缺点也有存在,一些细节方面还要注意。在这个活动中让我深刻地了解到孩子自己收集课堂所需的东西是很重要。在活动中孩子们愿意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自由自在地采撷自己感兴趣的“果子”,他们采来的“果子”是绚丽多姿的,然后回到课堂交流,共享到了“果子”的丰富,起到“以一当数十”的作用。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相信孩子,多给孩子一些亲身实践活动的机会。
18、中班数学教案《秋天的果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分解与合成,知道4分成两份有3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4,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数字卡、小猫。小兔头饰各一个。山洞、数字宝宝(1-3)
2、 4个棒棒糖、奶、鸡蛋、西瓜、草莓。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走线并入座,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
二、学习4的分解。
1、师:今天小猫要邀请它的好朋友们小兔、小狗到家里来做客,还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东西,看!
2、 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
幼:4只棒棒糖。
幼:4个鸡蛋
幼:4杯奶。
师:那怎样把这些数量是4的东西分成两份呢?谁知道请举手。
3、我们先来分奶。
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
总结说我们把这4杯奶,1杯奶分给了小兔子,3杯奶分给了小狗。(边说边出示数字卡)并让幼儿一起学念。重点认识分合号。
4、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分棒棒糖,分的时候不能和前面小朋友分的方法一样。
“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
幼:我把这4个棒棒糖,2个棒棒糖分给了小兔,2个棒棒糖分给了小狗。
师: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4可以分成2和2,幼儿一起学念。
师:最后还有4个鸡蛋,谁会用和前面俩个小朋友不一样的方法分?
“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
幼:我把这4个鸡蛋,3个鸡蛋分给了小兔,1个鸡蛋分给了小狗。
师: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4可以分成3和1,幼儿一起学念。
三、教师小结
师: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幼儿一起念三种分法。
四、游戏学习4的合成。
师:小动物们吃得可开心啊,吃饱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们愿意吗?森林很远,我们4人一组开火车去吧! ”(听音乐玩开火车的游戏)
咦,看地上有什么呀(草莓),有几个?(2个)其地方还有没有?有几个?(2个),那总共有几个呀?(4个)(.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听音乐再往前走
咦,看地上又有什么了(西瓜)有几个(3个),其他地方还有没有(1个),那总共有几个(4个)
听音乐继续走
“呀,看,这是什么啊?(山洞),这个山洞只允许数字宝宝是4的小朋友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先变成数字宝宝),老师这给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数字宝宝,(发数字宝宝)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 是数字4吗?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变成4呢?(幼儿讲述1和3合成……)“真聪明,那快点找到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4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教师检查)
幼儿分组找到朋友过魔洞后,做一个胜利的表情或动作!
师:“刚才你们都很聪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来是4的好朋友一起过魔洞,真棒!”
五、教师小结:
3和1和起来是4,2和2和起来是4,1和3和起来是4.
听音乐继续走(走出教室)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练习4的组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中以“教师教,幼儿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给小动物分食物”“与好朋友过魔洞”“夺取智慧星”等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从而知道了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的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效果较好。
19、中班数学教案《5的形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4添上1 是5,5可以表示所有数量为5的物体。
2、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水果图片、树叶图片若干
学具:树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拍手游戏:现在请小朋友跟着肖老师来玩拍手游戏
2、师:小朋友,肖老师问你,1添上1 是几?
幼:肖老师,我告诉你,1添上1是2.
师:小朋友,肖老师问你,2添上1是几?
、、、、、、
3、看数字做动作:教师出示数字1——4,幼儿根据数字做相应数量的
动作)
4、接着说数:教师随意说数字,幼儿接着说下去,如:教师说1,幼儿
接着说2、3、4
二、学习5的形成
1、小朋友,秋天到了,看看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2、苹果树上的果实成熟了,今天小狗要去摘苹果吃。我们看看它摘了
几个苹果,是怎么摘的/
教师扮演小黄狗,摘苹果,先摘4个苹果。
小黄狗的苹果摘好了,我们来数数它一共摘了几个苹果?[.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小狗刚想走了,想起了要送一个苹果给小花狗吃,于是又回去摘了1个苹果,现在我们来看看小黄狗一共摘到了几只苹果吧!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说4个苹果添上1个苹果有5个苹果。
小黄狗一共摘了5个苹果。
3、秋天来了,树上的叶子也慢慢地变黄了,黄了的树叶会掉到地上去,成了落叶。
教师演示一棵树上落下来了4片树叶。
接着又落下来了一片。
引导孩子说出4片落叶添上1片落叶有5片落叶。
4、以相类似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5的形成。
5、小朋友,4片落叶添上1片落叶有5片落叶,那我们就知道了4添上1是5.
三、拾落叶
1、小朋友,秋天到了,你们也想去拾落叶吗?
2、教师为每张桌子发放好一定的落叶。
3、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起去拾落叶吧,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小朋友听老师的指挥,老师请你先拾几片,你就先拾几片,然后拾几片,还要边操作边说你是怎么做的。
四、结束部分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4添上1是5。
请小朋友下了课找一找教室里、家里,都有什么数量是5。
20、中班数学教案《7的形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初步掌握7的形成,以及多1少1的关系。
2、体验数学操作和探索的乐趣。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一次性餐盘、叉子、蛋糕图片各7个、大演示板、智慧盒。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知道6添1是7,并能用语言描述。
难点:知道数与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并理解7里面有7个1;7个1合起来是7。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老鼠和猫》
老鼠要去买蛋糕,路上遇到了猫,过去六只老鼠就有一只猫,我们看看有几只猫出现?
请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教师边说儿歌边用手一个一个的指。
儿歌:小老鼠上大街买蛋糕,遇见猫。(指到谁,谁就说:“老鼠”,当指到六个人的时候,那个幼儿就要学一声猫叫。)
例:老鼠、老鼠、老鼠、老鼠、老鼠、老鼠、猫。看哪位幼儿点数清晰,反应最快。
(二)讲解操作:
1、通过猫和老鼠吃蛋糕的故事,学习7的形成。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请的谁呀?我是怎样指的老鼠呀?(一个一个的指)我们现在一只一只的把老鼠请出来吧!
提问幼儿:几只老鼠?我们一起点数。
教师小结:6老鼠又来了一只猫,现在是几只动物?
6只老鼠添上一只猫是7只动物,6添1是7。
2、教师出示6个空的一次性餐盘当蛋糕盒,有序摆好6个,幼儿点数。
提问幼儿:(1)有几个盘子。(2)比较动物和盘子一样多吗?谁多谁少?多几个?少几个?
教师讲述:我们给老鼠盘子,猫不高兴了,怎么使6个盘子变成7个盘子?
教师总结:对!6个盘子再添上1个盘子(彩色)是7个盘子,6添1是7。
3、发蛋糕。
教师讲述:小朋友们我们为每只小老鼠发蛋糕吧!(请幼儿在分餐盘的上面一个一个将蛋糕对应放好)。
提问幼儿:蛋糕是怎么放到盘子上的?6里面有几个1,请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教师讲述:猫说我也想吃蛋糕,我们也给它一份蛋糕吧!原来有几份蛋糕呢?6再添上1份是几份?
量的物体,感知数字和实物的数量关系运用已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数字和数量的关系通过游戏进一步让幼儿巩固数字6尝试数字1~6的排列 。
教师总结:6份蛋糕添上1份蛋糕是7份蛋糕,6添1是7。
4、发叉子。
请幼儿发7把叉子,提问幼儿:7里面有几个1呢?(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7个1)请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三)幼儿操作智慧盒自己插出7的形成过程。
教师讲述:老鼠和猫吃完蛋糕都没有饱,那我们给它们再准备一些吃的吧!你们想给它们再准备什么?
1、请幼儿在第一行插好6个绿苹果,如果再给猫1个绿苹果,你会怎么做呢?
教师总结:6个绿苹果再添上1个绿苹果是7个绿苹果,6添1是7。
2、请幼儿在第二行插好6块奶酪,与绿苹果比较多少后,再提问如果再添上1块奶酪是几块了?
教师小结:6块奶酪再添上1块奶酪是7块奶酪,6添1是7。
3、幼儿在第三行插出6块红色糖果,与奶酪比较多几少几后,提问:如果再添上1块糖果是几块?
教师小结:6块糖再添上1块糖是7块糖,6添1是7。
4、请幼儿在第四行插出6个蓝莓,如果再添上1个蓝莓是几个?
教师小结:6个蓝莓再添上1个蓝莓是7个蓝莓,6添1是7。
幼儿一个个将棋子收起来,然后点数说:“7里面有7个1。”将棋子摆好到智慧盒指定位置。
(四)放松游戏:(丰富幼儿的生活常识)
让我们每位幼儿都当蛋糕面点师,每个人都做一个不同的蛋糕吧!说出蛋糕
名字,并用身体表示。“你做的是什么味道?你的呢?”例:水果蛋糕、草莓蛋糕、蛋黄蛋糕、海苔蛋糕、巧克力蛋糕、冰激凌蛋糕、肉松蛋糕、布朗蛋糕、葡萄干蛋糕、香蕉蛋糕吧!
活动反思:
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是我们从纲要中所学到的,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宗旨,我以游戏和情景故事为双重因素,让孩子们在故事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7的形成和实际意义,并在实际的操作中进行巩固学习。根据本主题的大目标和本活动的内容,我为教育活动制定了三个目标:
一、老鼠和猫的游戏导入,理解7的实际意义。
二、以吃蛋糕的情景导入,让幼儿初步掌握7的形成。
三、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操作中我采取了二个步骤:
(一)是通过故事图片的操作,让幼儿在表象认知中,初步感知7的形成及数数,并进行初步的等量差量判断。
(二)通过操作智慧盒,让幼儿亲自操作,在实物认知中理解7的形成及数数,知道6、7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游戏、故事以及操作,让幼儿在抽象符号的认知中形成对7的数概念的理解,幼儿学习起来会很轻松。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觉我的三个教育目标基本达到,而且孩子的情绪非常投入,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喜欢这种形式,因为他们喜欢故事,我认为幼儿数学教育以这种故事和游戏的形式进行传授,幼儿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我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操作过程中除了智慧盒以外是否操作探索的材料再丰富些,达到每个幼儿都能人手一份,互动的效果会更好,再多渗透的一些数学的概念。让数学来源于生活,如果在活动中再渗透一些情景游戏,效果会更好。
以上是我个人对这节活动的自评,由于个人水平有限,恳请各位园长、主任以及老师们多多指导,我会虚心接受,以解答自己活动中的困惑与困难。谢谢!
教学反思:
在设计“7的形成”活动中,考虑到能引起孩子的喜爱、认同的教学具是吸引孩子的基本,以可爱鲜艳、夸张的幼儿熟悉和喜爱的动物、人物作为教学具,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严谨的数学让孩子掌握,还要有新颖有趣的环节和语言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并让孩子们积极的去想、说、做。我依据《纲要》的要求,遵循中班幼儿的认知发展学习规律,将数学活动与有效的故事情景互为整合,让幼儿学会把获得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1、中班数学教案《多变的图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教师拿出挂图背朝幼儿),变!一幅画展现在幼儿面前。“机器人”对!那你看一看机器人是由什么拼成的。“由图形拼成。”好!下面我们就来做有关图形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第一次尝试活动:观察、思考。
l、请小朋友动脑筋,仔细观察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
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圆形6个,半圆形6个,正方形1个,长方形4个,梯形5个,三角形1个。) 第二次尝试活动:用折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
1、发礼物:(学具)小朋友,上面的游戏,大家做的都很好,所以老师要奖励。每位小朋友一份礼物(发学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好,下面就请你们自己打开小信袋(里面出现多种颜色的图形)。你们喜欢不喜欢呀?(“喜欢!”)这些小图形呀,它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还会变成其它形状呢,不信,你们试一试。
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三)结束部分:
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那我们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把这些画献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吧。<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师生共同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
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妈妈找一找,你家里哪些东西是你认识的图形。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设计我能够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活动目标和活动形式。由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年龄特点,整个数学活动我都采取了操作和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亲自感知、探索、总结。
中班幼儿在图形认知方面仅限于简单的图形分割与拼合,因此在孩子们开展了三角形二等分的经验基础上,设计了正方形二、四等分和拼合活动,进一步了解各图形的分割与拼合。活动中采取游戏情景法引入数学活动内容,利用为喜羊羊过生日,结合了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一看到喜羊羊等图片,情绪十分高涨。针对中班幼儿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给喜羊羊分生日蛋糕,怎样能够分得一样大”,请幼儿集思广益,帮助喜羊羊想办法,孩子们操作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通过两次探索操作,幼儿充分感知正方形图形二、四等分与拼合,感知和理解图形间的关系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两次操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且教师结合幼儿的操作进行小结,帮助幼儿梳理经验认识。孩子们到底是否掌握了对正方形图形二、四等分和拼合的理解呢?我又通过一个“和图形娃娃做游戏”的环节,引导幼儿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在游戏的设计中,我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小困难,引导幼儿能够用所学到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些困难。
最终,幼儿将生活中的知识又运用到生活中,活动的设计比较完整。为了能够突出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重点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活动中提问的设计。在这次数学活动中,我设计的提问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既能够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目标思考问题,又能够激发每个幼儿求异的思维方式,为幼儿在思维上拓展了空间,鼓励幼儿和别人想的不同,如进行正方形二、四等分的提问:怎样能够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四)块呢、还有别的方法吗等。
第二,操作活动后鼓励幼儿交流。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正是显示思维差异性的时候,教师作为一名观察者和指导者一定要了解幼儿的操作特点和思维特点,在操作活动后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方法和经验的交流。孩子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学到别人的经验,这对每一名幼儿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而且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思考,他们会努力展现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分享。
第三,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在一次教育活动中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而知识的作用正是“学为所用”,因此孩子们能将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十分重要。
所以我在活动中设计了一个运用知识的游戏环节,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此次数学教育活动只是拉开了图形分割与拼合的序幕,我们还会相继开展圆形、半圆形等图形的分割与拼合活动,引领幼儿在图形学习的领域里探索,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与创新的机会,促进幼儿动手、语言和思维等各方面的发展。
22、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变成一样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能根据数字的要求补画实物,使数字与实物数量相符。
2、能用添画的方法解决“变成一样多”的问题。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小动物过生日情景PPT,小刺猬背果子幼儿操作卡人手一张。人手一只红色水彩笔。
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变成一样多》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伸手指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关于数字的手指游戏。首先,我们看看自己一只手上有几个手指?
老师一边念儿歌,说到“伸出你的手指来”的时候,小朋友就伸出手上的手指,随便伸几个都可以。
师和孩子一起玩,当孩子都伸出手后,师挑选比自己伸的多的孩子上来,请小朋友想一想,两个人的手指要变得一样多,老师该怎么办。(渗透用“添上”的方法解决“变成一样多”的问题。)
2、复习数字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说说这个数字能代表什么。(5只小鸭子、6张桌子……)
3、展示小兔、小狗、小猫过生日的PPT情景
(1)根据小动物身上的点数,确定小动物几岁了。(复习点和数的对应)
(2)小动物过生日要插蜡烛,看看小动物自己准备的蜡烛对不对,不对怎么办?(添画,使蜡烛数量和小动物年龄相符)。
难点解决:怎样添画,从一开始数,手指帮忙点。少了没关系,继续数下去,数一个,画一个,一个一个添上去。
(3)小动物来祝贺。动物妈妈身上有数字,数字是几就代表后面跟着几个宝宝。幼儿观察动物宝宝数量对不对,不对的,用添上的方式改过来。
(4)小动物给三个小寿星送礼物。小寿星几岁,就送几个礼物。幼儿观察礼物数量对不对,不对的,用添上的方式改过来。
4、幼儿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有个小客人还没来?是谁呢?(小刺猬)。他们去准备果子了。刺猬身上有数字几,就是背上背了几个果子。刺猬妈妈背对了,刺猬宝宝少背了,请小朋友帮帮忙,帮刺猬宝宝把少背的果子添上5、活动结束。
师:我们送背好果子的小刺猬去参加生日聚会吧。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23、中班数学课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含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
选择既简便又符合幼儿兴趣的操作材料是本次设计的一大宗旨。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玩夹夹子的操作游戏,于是我们通过一次“把木夹变小鱼”的美术活动,和孩子一起完成了本次操作活动的主要学具——小鱼,然后选用了随手可得的筷子,设计了晒小鱼、变小鱼、包装小鱼等一连串的游戏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游戏促使幼儿主动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数量,学习6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自然地形成数概念,同时满足夹夹子的游戏愿望,锻炼了手部的小肌肉力量,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
学习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难点:
归纳几种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6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幼儿会使用木夹子;幼儿会念“晒鱼”的儿歌。
2﹒物质准备:
教具:1—6的数字卡;5条红鱼和3条蓝鱼的示意图三张;红、蓝水彩笔各一支;进场音乐和游戏进行时的音乐各一段。
学具:红、黄、蓝、紫色小鱼若干(木夹子染上颜色、画上眼睛当小鱼);(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筷子人手两根;包装错误的小鱼若干份(卡纸中间写有1—6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卡纸边上夹上与中间数字不一样多的小鱼);大箩筐一个;小箩筐3个;小水桶24个。
活动流程:
一、师生拎小鱼桶入场,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幼儿拎着装有红色、兰色小鱼的小鱼桶室外排队)。师生一起跟随音乐愉快入场。
二、游戏一:晒小鱼(红色),会准确地进行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数量尽量控制在6以内)
1﹒老师讲解“晒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一起在音乐声中“晒小鱼”,老师提醒幼儿边晒小鱼边点数。音乐停的时候,大家都停止“晒小鱼”。幼儿数数自己晒了几条红色小鱼?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晒的小鱼数量。
4﹒老师举1——6的数卡,每举一个数卡,请晒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三、游戏二:变小鱼,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幼儿尝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晒的一串红色小鱼(数量为5),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老师晒了几条红鱼?
(2)请幼儿比一比自己晒的小鱼数量和老师晒的小鱼数量,谁多?谁少?
(3)启发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的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4)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5)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添上”)
2﹒师生晒蓝色小鱼
(1)师生在音乐声中比赛“晒鱼”,(游戏规则同上面晒红鱼的规则)。
(2)音乐停的时候,停止“晒鱼”,请幼儿轻声、快速地数数自己晒了几条蓝色小鱼?
3﹒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蓝色小鱼变成和老师的一样多
(1)数数老师晒了几条蓝色小鱼?(老师出示自己晒的蓝色小鱼,数量为3。)
(2)引导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晒的蓝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把蓝鱼变得跟老师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去掉”)
4﹒幼儿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和蓝色小鱼变得一样多
(1)请幼儿比一比自己的红鱼和蓝鱼,谁多?谁少?
(2)引导幼儿想一想能用几种方法把红鱼和蓝鱼变得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出示相应的“添上”或“去掉”的示意图。
5﹒请幼儿把自己的红鱼和蓝鱼放在小鱼桶里,师生一起送到指定的地方。
四、游戏三:包装小鱼,练习用“添上”、“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食品加工厂有一批小鱼不符合包装要求,每一份小鱼数量与包装纸上的数字不一样多,有的小鱼多了,有的小鱼少了,看看你们能不能用合适的方法又快又准确地把它们变得一样多。包装对了就放到盒子里。”
2﹒幼儿按“包装纸”上的数字进行纠错操作,老师提醒幼儿互相检测。
五、结束整理,分享游戏的快乐
师生一起整理学具,退场。
活动延伸:
把“小鱼”等学具带回活动室,可在自选活动中继续进行数物匹配的操作。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24、中班数学教案《7的加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
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
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
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6=7、6+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6=7马上就想到6+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
1、师:城堡国的国王夸我们都很聪明,送了我们每人一张水果券(出示水果券),我们先来看看水果的价钱。
2、国王又想考我们了,他说,7元钱只买两样水果,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哪两样?
3、幼儿操作
4、讲评:你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5、师:如果7元钱买三样水果呢?
四、结束:
好,我们一起去水果店选购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游戏开始,调动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这节课的活动气氛也很好,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反思:这节课在幼儿进行分组操作时,我没能全面的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操作,下次教学时在这上面我会多关注反应较慢,及时给予他们指导。
25、中班数学教案《4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组成,知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
2、学习用实物和数字表示这个过程。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圆点图片卡1、2、3、4及分合号;数学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2、3的组成
教师:"上次我们学习了2和3的组成,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2、学习4的组成
(1)教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4的组成。请小朋友来看一看。"
看一看:教师逐一在黑板上画出四只桃子,引导幼儿把四只桃子分别放在下面两个盘子里(用笔画)
(4可以分成2和2、1和3、3和1)
(2)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不会画桃子的幼儿可以用圆来代替)
教师:"我们请某某小朋友把黑板上的四只桃子分放到下面两只盘子里,其他小朋友做小评委,看看他有没有分对?"
(3)老师引导幼儿一起观察操作情况,一起学用完整地话讲述分解的图。
教师:"我们来看看刚才小朋友分的苹果对不对?<来.源快思教.案网>谁能用分合式表示分桃子的事?"
(4)(教师出示带有四个小圆片的图片)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分解四个小圆片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怎么分苹果了,老师现在把苹果换成了小圆片,有谁会分?"
(5)请个别幼儿来做数学4的分解,其他幼儿一起验证是否正确。
二、个别操作
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知道分桃子时下面要画桃子而不能用数字来代替,下面有几条线就是有几种方法。分解数字时下面就要用数字来表示。
教师:"请小朋友把练习册打开到第25页,完成4的分解组成及加减法"
教师:"做加减法时,题目的要求是:右边每个盘里原来有4个桃子。小动物们分别拿走了几个?还剩几个?听清楚题目,想好了再做。"
三、评价幼儿的操作情况
1、对上课认真听讲并独立完成作业的小朋友予以表扬。
2、对能力较弱的幼儿再进行重点指导,直到弄明白为止。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投计了时以活动为主,让幼儿在游戏和玩中学习,使幼儿了解4的组成,让幼儿的学习兴趣更高了。
26、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笔》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识别各种特征的笔,尝试按笔的不同的特征进行一维、二维的分类。
2、发展幼儿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蜡笔,油画棒(红黄两色)各4支,勾线笔、铅笔(红黑两色)各40支,篮子若干,托盘若干,蒙氏架两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感知一维
1、师:你们知道制笔厂吗?(是生产笔的地方)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制笔厂帮忙好吗?
他们生产的第一批笔就放在你们的凳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笔?(蜡笔、油画棒)那跟旁边的好朋友比比看,有什么不一样呢?(颜色、粗细、高矮、种类)解释种类
小结:工厂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忙,要给这批笔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师:那怎么分呢?他们的第一道工序给了我们两个标志,你们说怎么分?
小结:刚才我们根据男孩、女孩的标志把笔分了一次。看看第二道工序可以怎么分呢?
2、第二道工序,给我们准备了两个笔筒请我们把笔放进去,那我们可以怎么分呢?请两个小朋友来操作,提问:为什么这么分?
请男孩子、女孩子根据不一样的一维分笔。贴上标志。
小结:刚才我们按颜色(**)分法完成了第二道工序。
二、进行二维的示范练习操作
1、你们干的太好了,制笔厂又生产了一批新的笔,你们看有什么笔?(勾线笔、铅笔)
他们有什么不一样?(颜色、种类、有盖无盖、长短)
2、那看看我们又能帮什么忙了呢?工作人员给了我们4个笔筒,他会请我们怎么做呢?(按照标志把笔分放到各个笔筒)不会回答的话,提问:笔筒上有什么?(标志)我们看看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
出示“红色的勾线笔”“黑色的铅笔”“红色的铅笔”“黑色的勾线笔”四个笔盒。
一个个笔筒解说,教师示范两个笔筒,其余两个请幼儿操作。
3、这个工序怎么做你们明白了吗?那好,请你们每个人找到一份工作材料,按照笔筒上的要求完成这道工序。完成以后请把笔筒放到货架上。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检验小结:看看分对了没有?
三、活动延伸,感知三维
1、师:看看制笔厂还有些不同的标志,你们看看是什么?谁知道?
2、出示几张三维的标志,让幼儿认识标志,感知三维
3、师:你们真棒,瞧,制笔厂的厂长要来夸我们了。(请一个老师来夸小朋友工作做的好,送给每个孩子一支笔)
活动反思:
整节课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得到呈现,对于没有涉足过的数学活动,让我着实伤了脑筋。在设计课程开始,我一步步踏入数学的领域,分类是时常出现在我嘴边的话。
整个活动按照课的设计流程进行着,在活动中,常出现在语言活动中的话语与思考缠绕在这次活动中,环节虽清楚,但小结的话语不够到位。对于孩子的回答不能很好的去提升与点评。课后教师的点评让我收获极大,理清了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同时也让自己对于分类的概念上问题提升了一个层面。针对提供分类的材料上,要更细心的去挖掘孩子的想法,与材料所带来的问题,可以再第一环节的材料上进行更改,也可以换种方法给孩子出示标志进行操作,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更好的去设计。
一次数学的分类,给我开启了一扇数学领域的小门,虽然课上的并不是很好,但思想上却开始被奥妙的它所吸引。相信继续去学习,大门会为我敞开。
27、中班数学活动教案《一样的小猫在哪里》含反思
【活动设计】
为幼儿提供了色彩鲜艳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比较,辨别事物间的细小差异,并给小猫配对,提高幼儿的视觉辨认能力。
【活动目标】
1、能按顺序的进行细致的观察,将衣着相同的两个小猫找出来;
2、提高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挂图:《视觉辨认》;
2、幼儿用书:《我的数学》第22页;
3、小猫卡片24张,裤子线条、颜色一样的,各6张,分4组;
4、水彩笔、粉笔。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故事引入:有一天,小猫哥哥与小猫弟弟去逛街,街上可热闹了,人来人往,小猫哥哥与小猫弟弟走丢了,小猫哥哥找不着小猫弟弟很着急,所以,想请小警察帮助小猫哥哥找到小猫弟弟,引出下个环节。
二、游戏:“猜猜我是谁”。
玩法:教师依次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让幼儿辨认。
三、教师依次出示四张不同衣着的小猫卡片,让幼儿观察,分别说出每张卡片上小猫裤子的颜色。
四、集体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游戏玩法:
教师将有衣着条纹不一样小猫卡片发给幼儿,幼儿将卡片举在胸前,然后,在4个圈里找到和自己拿的小猫卡片一样的小猫,就在哪个圈里。(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能否按照小猫裤子条纹的颜色排列寻找朋友,找到后要提醒找到的幼儿再次比较)。
五、游戏:“找到小猫哥哥与小猫弟弟”
1、玩法: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一样的小猫在哪里》图上的10个小猫的衣着,然后让幼儿找出衣着相同的小猫哥哥与小猫弟弟;
2、发书让幼儿自己操作,把小猫哥哥与小猫弟弟用彩笔圈起来。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28、中班数学优秀教案《一起一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分类方法,知道把同类物品归放在一起;
2、能够运用不同方法对物品进行分类;
3、积极参与互动,感受数学游戏的快乐。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物品的不同分法
2、活动难点:物品的二维分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一位新朋友(P2,点人,"大家好,我叫嘟嘟"),和他打个招呼吧!
2、天亮啦,嘟嘟起床了,可是,你们看看他的房间,他的房间怎么样啊?
3、他的房间乱七八糟,衣服到处都是。
(二)基本部分
1、嘟嘟把这些东西收集出来,可是他不知道该怎么整理,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2、(P3)我们先来看看他的衣橱,数数看,一共有几层?(从下往上,第一层...)看看衣橱旁边的标记,这些东西该怎么整理呢?
(幼儿上台操作,引导幼儿说出"**和**放在一起",强调袜子要一双一双放)帮助嘟嘟整理-帽子、上衣、裤子、袜子
3、妈妈正在整理房间,她呀,一不小心把这些东西混在了一起,看看都有些什么呀?(P4认识并说出剃须刀名称或课前预设)有这么多的东西,我们和嘟嘟一起帮助妈妈把这些东西整理整理好不好?
4、你想怎么整理?(P5衣服标记淡入)剩下来的东西呢?(重复幼儿回答"鞋子和鞋子放在一起",鞋子标记淡入)我们把爸爸的剃须刀、妈妈的发卡、嘟嘟的水壶放在一起,它们都是用品。
帮助妈妈整理-按照功能、用途(方法一)
5、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吗?还可以怎么分?
(P6引导:这件西装是谁的?这件裙子是谁的?这件球衫是谁的?)帮助妈妈整理-按照所属(方法二)
6、那你们现在知道这些衣服应该放进哪个柜子里了吗?
(P7遮挡板从上而下,幼儿操作,强调一一对应,爸爸的衣服对准爸爸)剩下的东西谁来帮妈妈整理好?
二维分类
7、(P8)整理完房间,嘟嘟来到小区的公园里,他看到小朋友们正在草坪上做游戏。他们想要分成两排,可以怎么分?(P9弟弟妹妹分)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分一分。
(引导:这些小朋友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的呢?还有哪里不一样?)集体操作
(三)结束部分你们真棒,都用了自己喜欢的方法给小朋友们排好了队,我们回到教室里,把这个新本领分享给教室里的小朋友们吧!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29、中班数学教案《把一样多的放在一起》含反思
活
1、引导幼儿准确感知8、9的数量。
2、巩固将相等数量的物体放在一起,进一步建立等量观念。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点卡若干张(同种数量有不同颜色的点卡且排列形式不同)
学具:数群卡、点卡,数量为8、9。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数群卡,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数群卡,幼儿说出其数量。并做相应数量的动作。
二、看点卡感知数量。
1、(教师出示不同颜色数量为8、9的点卡)问:每张卡片上有几个点子?<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怎样才能数得对又快呢?先看哪边?有几个?然后接着数什么?(有的可以集体点数验证)
2、小结:数物体数量时,我们可以先看出一部分物体的数量,然后接着往下数。(注意往下数时不能重复)
三、引导幼儿归类,,学习将相同数量的物体放一起。
问:哪些点卡可以放一起?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数量都是8或9)
四、排卡片,进一步巩固将相同数量的物体放一起。
问:如果要你给点卡排队你该怎么排?(引导幼儿不受颜色的影响,正确感知相同的数量)为什么红点、黄点和蓝点可以放在一起,绿点、紫点和黑点放在一起?排队时可以怎么排列呢?(引导幼儿学习相同数量的点卡上下对应排列)
五、幼儿将食物卡排序并在下面匹配点卡。
六、检查、小结排序结果。
七、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整个活动给了幼儿一定的主动探究空间。孩子对数数——比较——添或减,这样一个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实际的操作图片的添或减,来验证多了、少了、一样多,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化。
30、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0》含反思
教学目标:
1、 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 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0只篮子,依次放入数量为9,8,7,6,5,4,3,2,1的实物玩具,第10只篮子内不放玩具。多媒体课件(有关0的课件,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数字娃娃表演。每人一个数字。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 引出数字0
1、 依次出示篮子里的玩具。提问:篮子里有什么?用数字几表示?(复习数字1-9)
2、 第10只篮子内没有放玩具,知道没有用数字0来表示。
3、 感知0的形状。
4、 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二、 讨论
1、 教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2、 幼儿自由讲。老师放多媒体幻灯片,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 东西没有了用0表示,0表示没有。
(2) 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 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
(4) 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 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 总结。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三、 观看表演
1、 复习0-10的排序。
2、 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
3、 启发幼儿说出0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比其它数字大。
四、 游戏找朋友
1、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大谁小,大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
2、要求两个幼儿能听音乐找朋友,并能根据老师出示的数字用相应的身体表现出来。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31、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图形》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圆形、叁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设计了《有趣的图形》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叁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叁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难点:圆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分。
活动准备
1、叁种几何图形若干。
2、魔法衣、魔法棒。
3、课件《图形变变变》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做《开火车》舞蹈进场。
(孩子入座)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前几天魔术王国的国王给了我一个宝贝,看我身上穿的这件就是魔法衣。魔法衣有个神奇的口袋里面有很多神奇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
(1)、教师念儿歌:“魔法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 摸出正方形,问:“这是什么?(正方形的卡片)小朋友们真棒!“正方形有四条边它们一样长”问:"我们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小朋友真棒!那小朋友们一起来看看罗老师找出的图片。
(2)、再念魔法:“罗老师要变魔法啦!来看看罗老师变出了什么,魔法变变变,变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对折)长方形的两条边都是一样长(摸一摸)一边长,一边“短”,那小朋友想一想,我们见过什么东西是长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罗老师找出的图片。
(3)再念魔法:“罗老师又要变魔法啦!来看看罗老师这次又变出了什么,魔法变变变,变出了叁角形”(正方形对折)叁条边,叁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小朋友想一想,我们见过什么东西是叁角形的?(启发幼儿说出)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罗老师找出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真棒,认识了这么多图形宝宝,魔术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会变出好多的东西。我们来看看它变出什么了?魔法变变变(边说边出示其中的一幅图画)“机器人”。现在小朋友们来找一找这个机器人它由哪些图形宝宝组成的?(表扬)。
“魔法魔法变变变,哇,魔法棒真厉害一下子变出叁幅图,”教师用魔法棒“变”出另外的几幅图画,现在我想请小朋友来找一找。
二、游戏:小动物找家师:“魔法棒的本领可真大,它还会边出小动物呢!小朋友们,你们看都是谁啊?”魔法变!变!变!(“变”出叁种小动物)师:“咦!这叁个小动物好像不高兴,我们来问问他们怎么了。”
“小狗、小猪、小兔子,你们怎么啦?”
(小动物说话:)“我们找不到家了!”
“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小动物找家吧!你们愿不愿意啊?”
幼:愿意。
师:“你们看,这些都是小动物的房子,现在我们来帮小动物找找家。”(把叁种几何图形的卡片发给幼儿)师:“小动物说它们的房子都是有形状的,我们来听一听,小猪说:我们的房子是正方形的,小朋友们看到正方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正方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做得真好,都帮小猪找到家了。小狗说:它们的房子是叁角形的,小朋友们看到叁角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叁角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狗也找到家了,小兔子说:它们的房子是圆形的,小朋友们看看圆形的‘房子’在哪里?”让幼儿把圆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也帮小兔子找到家了”。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帮小动物们找到家了,小狗、小兔子、小猪可高兴了。”(把叁种小动物分别“送到”相应的“房子”里)(叁)、结束部分:让幼儿巩固对叁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魔术王国认识了好多的图形宝宝,小朋友们说说它们是谁啊?”(依次出示叁种几何图形的卡片,让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
师:“魔术王国里还有好多好多奇妙的东西,下次老师再带你们去,好不好?我们也唱着歌回家吧!”开着火车回家去
教学反思:
教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以“郊游”的游戏情节为主,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这样效果会更好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再加以室内教学,使幼儿的认识从实物——图形过度,符合认知规律。结束延伸环节比较匆忙。
32、中班数学教案《它们一样多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不受实物大小、颜色特征的影响和不同排列形式的干扰判断7以内等量的物体。
2.能自己检查操作的结果。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小鸡教具10个(大小相等),小猴教具14个(大的7个,小的7个)。大象3个,小狗2个,兔子3个。数字“7”2个。数字“5”2个。数字“3”2个。数字“2”1个。
2.《幼儿画册》第3册第22页。
活动过程:
一、判断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
1 今天啊,老师邀请了小动物和我们一起来做游戏,首先要出场的小动物会是谁呢?老师来看看。---------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
提问:
1) 是小鸡啊,那你们来告诉老师这两排小鸡的数量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呢?(一样)
2) 为什么?(都是5只)
3) 是的吗?那我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幼儿每数完一组就在后面贴上相对应的数字5)
现在呀小鸡要重新变一个队形。(第一排的小鸡原地不动,第二排的小鸡蛋散开来,排的长长的。)
提问:
1)我们来看看变了队形之后的这两排小鸡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呢?(一样或不一样)
2)为什么?(第二排排的队比第一排长)
3)是的,第二排小鸡排的长长的,但是它与第一排小鸡的数量到底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呢?我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每数完一组就贴上相对应的数字5)
小结:原来啊这两排数量一样的小鸡,尽管它们变了队形,但是它们的数量还是一样多,都是5只。
2 小鸡和我们玩了游戏了,我们请小鸡休息,换其他小动物来和我们玩,接下来出场的会是什么小动物呢? -------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猴子(上排7只小的猴子,下排7只大的小猴)。
提问:
1)对,是猴子。它们也排成了两排。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排猴子有哪里不一样的地方?(颜色,大小)
2)那你们来告诉我小蓝猴和大红猴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一样多)
3)为什么?(都是7只)
4)我来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每数完一排贴上相对应的数字7)
小结:尽管这两排猴子它们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数量是一样多,都是7只。.
3 猴子们也跟我们玩了游戏了,我们也请它们下去休息一会。(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接下来出场的会是谁呢?它们已经等不及了。现在老师把它们都请出来。——依次出示三排不一样的小动物。
提问:
1)这三排小动物要和我们玩一个“找出数量一样多的游戏”?我来看看我们的小朋友谁最先找出来。
2)他有没有找对啊?我们请他数一数。(幼儿每数完一排就贴上相对应的数字3、2、3。)
3)你们说他有没有找对啊?找对了。很棒。
2.幼儿分组操作。
师:接下来的时间老师请所有的小朋友们来玩一个游戏。
怎么玩呢?那老师先示范一遍给你们看看。小眼睛看电视,电视里的这幅图上有三排水果,第一排是桃子,有4个,第二排是苹果,有3个,第三排是草莓,有4个,通过数数我们知道桃子的数量和草莓的数量是一样多的,都是4个。那接下来老师就要给数量一样多的桃子和苹果图上颜色。
接下来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准备的画纸,在我们的画纸上有四组物品,每一组里面都有三排不一样的物品。我们先找出每一组里面谁和谁的数量是一样多的,然后用水彩笔将每组里面数量一样多的物品涂上颜色。听懂了吗?好,现在小朋友到桌子那去。桌子上有准备好的画纸和水彩笔,小朋友开始吧。(教师提醒幼儿每操作一次,都要自己检查结果)
活动反思:
《它们一样多吗?》是一节新授课,这节课的难点则是让幼儿很清楚的明白理解数量的守恒这一概念。通过上这节课我才发现,孩子们会因为大小,排列的顺序不一致,导致错觉将数量一样的物品认为是不一样。通过一系列的游戏,鼓励幼儿发现物品的数量的多少和排列顺序及物品大小是没有关系的。只要每组的物品数量不变时,不论他们的大小,排列顺序怎样变化,其数量是不会改变的。
通过自己的教学及老师的点评,我收获很大,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我在课上语言的连贯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需要我多多提高自己的语文功底,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33、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排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两种颜色的花片按一定规律排序,初步掌握两种物品的不同排序规律和方法。
2.感受多种有趣的排序现象,体验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人手一面镜子、一张已经折叠好的餐巾纸、水彩笔,两面镜子不同组合方式的标志贴在展示板上。
2.花片、皇冠若干。
活动过程:
(一)学习排序1.第一次排序:
(1)指导语:小朋友看看桌上有什么?请你找到这个红宝石做为起点,让这些小花片有规律地在这上面排一排队。(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幼儿操作后交流:你是如何排的?
(2)请你再次设计花边,最好和别人不一样。幼儿操作后出示一个个排列方法,并小结:原来两种花片就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排法。指导语:小朋友,你们真棒!请你让小花片回到小篮中休息一下。
2.第二次排序:
(1)指导语:有个小朋友要过生日了,邀请我们一起参加生日会,我们来做个生日皇冠,去参加生日会吧!请你先在这上面有规律地排上花,要和刚才排得不一样,再把它围起来,变成个皇冠,请你试试吧!
(2)幼儿操作后:你成功了吗?有什么问题?谁来帮助他。
(3)纠正幼儿封闭形曲线的排序中出现的问题:这是一个圆,我们排的时候要是按这个特征排的话,就要注意这一组的完整性,这样会更美。
(4)请幼儿把生日皇冠上有规律的排列进行一下调整,注意一组的完整性。
(5)幼儿操作,并把生日皇冠戴上头上。
(二)镜子里的排序,体验排列方式的不同1.制作生日礼物:花手帕。做花手帕也有一个要求:上面的图案也要有规律地排列。
2.指导语:这儿有张餐巾纸,请你用笔在这上面添画一下,我们来请这两面镜子帮忙变戏法,把礼物变出来。幼儿画完后,看看我们的画在小镜子手拉手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幼儿用两面镜子,探索,观察镜中的变化。
3.交流发现:镜子里的图案排列得有没有规律?象什么?这么多图案是怎么排列的呢?
4.我们从镜子里把礼物请出来,好吗?打开餐巾纸。
5.指导语:其实,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会用到这些有规律的排列,瞧!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秘密!
6.现在,我们戴上皇冠,捧好礼物,准备去参加生日会吧!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34、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变成一样多》含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我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在活动中,通过游戏促使幼儿主动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数量,学习6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自然地形成数概念,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骰子,蜡笔, 小鱼若干,管子人手一根;操作材料若干份。
活动流程:
一、出示大骰子,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教师出示骰子问:"这是什么?知道怎样玩的吗?"(认识数字)
2、师:那我们一起来用玩骰子来玩个游戏吧。
二、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一)游戏一:晒小鱼(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1、老师讲解"晒小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老师和个别幼儿掷骰子,玩"晒小鱼"游戏。
3、思考:怎样才能让红色鱼和蓝色鱼变成一样多?
(二)游戏二:变小鱼(幼儿尝试把小鱼变成与老师的小鱼一样多。)
1、掷骰子:老师晒小鱼
2、掷骰子:幼儿晒小鱼
3、想办法把小鱼变成与老师的小鱼一样多。。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丰富词"添上"或"去掉")小结:你们的办法真好,原来我们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就能把不一样多东西的变成一样多。
三、幼儿操作。
1、老师出示材料,讲解材料的操作方法。
2、幼儿操作并记录。
四、活动结束幼儿与同伴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35、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纽扣》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能碰到分类这一问题,如给玩具分类,给衣物分类,等等,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分类任务,但这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吩咐与要求,因而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索到可以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并学习到各种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了解到物与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2、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教具:颜色(红、黄、蓝),形状(正方形、圆形),大小(大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衣服形状的图卡一张。
4.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纽扣,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纽扣?(纽扣有三种颜色,有圆的和方的,还有大的和小的。)教师小结纽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状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红色纽扣。<.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
3.幼儿操作,教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太慢,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会顺利多了。
4.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先按颜色这一特征对纽扣进行分类。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二、游戏活动:找找好朋友。
1.拿起黄色的一正一圆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黄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请幼儿小结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因为黄色是它们共有的一个特征)
2.游戏:找找好朋友。师:“让我们边做游戏边帮纽扣宝宝找朋友。”(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讲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之间的一个相同特征就可以让它们做好朋友。
①示范活动。教师手拿一个黄色的圆形纽扣和一个蓝色的圆形纽扣说:“你能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吗?请你来说一说。”
②集体练习活动。教师分别出示:红、圆与红、正;黄、圆与红、圆;蓝、大与蓝、小;圆、小与正、小;……请幼儿说说它们两两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由于放成一堆的纽扣总类繁多,因而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通过对单独两个纽扣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可以作为分类依据的几种分类方法,并由此体现了在活动的难点之处是引导幼儿能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不同方法。)
3.教师小结:我们不光可以按照颜色来进行分类,帮相同颜色的纽扣找到好朋友,我们还能按照形状来分,把圆形的纽扣集中到一起做好朋友,还能按照大小帮大个子和小个子的纽扣都找到好朋友。
三、自由分类活动。
1.为自己的一份纽扣分类,可以按照自己想要分的类别进行活动。
2.分好后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何种类别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三正好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会用多种分类方法对纽扣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类进行再一次的巩固、强化)
活动延伸:
1.课后为班级里的积木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2.由家长带领幼儿到超市里去找找看,超市里货架上的商品都是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数学活动,学生在游戏中主动探索到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并学习到了各种分类的方法。这次活动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孩子对游戏感兴趣,所以学起来也比较快。
36、中班数学教案《美丽的花》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这节数学活动是中班上册课程中能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的好的背景。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能掌握图形排列的规律。
2、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要知道图形排列规律。要知道花边颜色有规律地排列图形。
活动准备
颜色排列范烈图 。图形排列范烈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我们穿的新衣服上有许多美丽的花边。小朋友,今天我们自己来做花边好吗?
二、展开部分
出示图形排列范烈图
老师让幼儿观察。然后让幼儿画出圆形,三角形等图形。。
出示按颜色排序的范列。
引导幼儿观察按颜色排列的循序
掌握幼儿用书里的基本内容。
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4.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5.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37、中班数学教案《做一样的标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找出图形间两个相同点,并作记录。
2、培养幼儿抽象概括图形特征的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启发幼儿找出图形间两个相同点,并作记录。
活动难点:
培养幼儿抽象概括图形特征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各种图形卡片,各种标记图卡。 学具:幼儿人手一张作业纸和一支铅笔
活动过程:
一、概括两图形间相同点。
1、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三角形:黑板上有什么?(.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它们什么地方一样?(颜色、形状一样)谁会把它们一样的地方,用标记记下来呢?
2、出示标记图:请一名幼儿来记录,先记颜色(或大小),再记形状。他是怎么记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红的三角形)
二、找出相同点并记录。
1、教师出示颜色相同,种类不一样的两个玩具,幼儿观察,做标记。
教师: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两个玩具,请小朋友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颜色相同,形状相同)
2、谁能根据它们的相同点制作标记呢?请幼儿在黑板上记录。
3、检查结果并纠正。
4、出示形状相同、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两本书。幼儿观察并找出相同点做标记。
三、幼儿操作活动。
1、教师出示三组图形,要求幼儿找出图形的相同点并做标记。①两个颜色不同,大小一样的三角形。②两个大小相同,橙色的圆形。③两个大小不同,蓝色的梯形。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把你的标记做好了之后说一说,这些标记表示什么呢?
四、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制作标记,那么用标记我们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两个物体的相同之处。
活动反思:
依据《纲要》精神和合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并利用操作、探索、观察这三种不可分割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教师还让幼儿通过探索获得感知经验,引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积极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教师能分配好自己的角色,起到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作用,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活动还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由浅入深的引导幼儿去学习、游戏,孩子们对本节活动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在玩中、在游戏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38、中班数学教案《小鱼有多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学习用回形针测量物体的方法,并能用数字记录测量结果。
2、了解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会用回形针测量物体,并能记录。
活动准备:
回形针若干;三条颜色、长度不同的卡片鱼;大记录单一张;笔若干;《幼儿画册》;数字贴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卡片鱼很回形针,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教师:鱼妈妈有三个孩子,让我们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那条鱼宝宝最长呢?鱼妈妈很想知道自己的宝宝有多长,该怎么做呢?让我们用回形针量一量鱼宝宝有多长吧!
二、学习用回形针测量鱼身的方法。
1、提问:从什么地方开始量,怎样才能量得准?启发幼儿说出按一定方向顺序(从鱼的尖嘴到鱼的尾巴)来测量,并且在摆放回形针时要一根一根连接好。
2、请个别幼儿上来测量小鱼。谁愿意来试一试?让我们看他量的对麽?有没有从头开始量?[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回形针之间连接的好吗?
3、请幼儿说出回形针的数量,教师在记录单上用相应的数字表示出来。
三、幼儿动手测量小鱼并记录结果。
幼儿做《幼儿画册》上的练习,先用摆放回形针的方式测量出鱼的长度,然后选择相应的数字贴纸来表示数量,最后请幼儿根据回形针的数量来比较鱼的长度。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帮助小鱼妈妈和各种不同的小鱼量身长活动中,认识了回形针,探讨了用回形针测量的多种方法,孩子们总结出了一些测量的较好方法,而大部分幼儿喜欢用多根回形针测量的方法,只有一位小朋友用一根回形针进行测量。于是,针对这种特别的测量方法,我引导孩子上前说说自己是怎么测量的,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而在操作时,每位幼儿都积极自己尝试、记录,活动中当帮助出现困难的小朋友时,孩子们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乐趣。活动中欣喜发现孩子们通过教师示范和幼儿模仿实践很快学会了测量方法。而第三环节中我增加了视屏,让幼儿清楚地看到用一根回形针正确的测量方法。最后通过操作练习使幼儿巩固所学的测量方法。
39、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变成一样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能根据数字的要求补画实物,使数字与实物数量相符。
2、能用添画的方法解决“变成一样多”的问题。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小动物过生日情景PPT,小刺猬背果子幼儿操作卡人手一张。人手一只红色水彩笔。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伸手指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关于数字的手指游戏。首先,我们看看自己一只手上有几个手指?
老师和孩子一起玩,当孩子都伸出手后,师挑选比自己伸的多的孩子上来,请小朋友想一想,两个人的手指要变得一样多,老师该怎么办。(渗透用“添上”的方法解决“变成一样多”的问题。)
2、复习数字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说说这个数字能代表什么。(5只小鸭子、6张桌子……)
3、展示小兔、小狗、小猫过生日的PPT情景
(1)根据小动物身上的点数,确定小动物几岁了。(复习点和数的对应)
(2)小动物过生日要插蜡烛,看看小动物自己准备的蜡烛对不对,不对怎么办?。屈,老师.教案.网出处。(添画,使蜡烛数量和小动物年龄相符)。
难点解决:怎样添画,从一开始数,手指帮忙点。少了没关系,继续数下去,数一个,画一个,一个一个添上去。
(3)小动物来祝贺。动物妈妈身上有数字,数字是几就代表后面跟着几个宝宝。幼儿观察动物宝宝数量对不对,不对的,用添上的方式改过来。
(4)小动物给三个小寿星送礼物。小寿星几岁,就送几个礼物。幼儿观察礼物数量对不对,不对的,用添上的方式改过来。
(5)老师一边念儿歌,说到“伸出你的手指来”的时候,小朋友就伸出手上的手指,随便伸几个都可以。
4、幼儿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有个小客人还没来?是谁呢?(小刺猬)。他们去准备果子了。刺猬身上有数字几,就是背上背了几个果子。刺猬妈妈背对了,刺猬宝宝少背了,请小朋友帮帮忙,帮刺猬宝宝把少背的果子添上
5、活动结束。
师:我们送背好果子的小刺猬去参加生日聚会吧。
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整个活动给了幼儿一定的主动探究空间。孩子对数数——比较——添或减,这样一个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实际的操作图片的添或减,来验证多了、少了、一样多,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化。
40、中班数学教案《3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3 的组成,知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
2、在活动中,正确记录分合式,并会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数量是3的图片。
2、教师用记录卡一张,小猫头饰一个,两个圈。
3、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宝宝卡片放在口袋里。
4、音乐光盘。DVD
活动重难点
1、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2、在游戏中学习3的组成,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
(二)学习3的组成。
1、师:今天小猫要邀请它的好朋友们小兔、小猴到家里来做客,还为它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它想把这些好吃的分别放在2个盘子里,可是它不知道怎么分才好,你们愿意帮助小猫来分一分吗?
2、出示记录卡,幼儿自主学习3的分成。
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
幼:3只桃子。
幼:3个蘑菇。
幼:3条小鱼。
那怎样把数量是3的分成两份呢,请你动动脑筋,看谁想得办法多,并用数字把每次的分法记在下面的格子里。
(评:通过让幼儿来帮助小猫给它的好朋友分好吃的,给好朋友小兔、小猴这一"任务",在活动一开始就使幼儿的角色一下子就转变了过来,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在视频上展示幼儿的分法)幼:我把3只桃子,1只桃子分给了小兔,2只分分给了小猴。
幼:我把3条小鱼,1条小鱼分给了小兔,2条小鱼分给了小猴。
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3可以分成1和2,幼儿一起学念。
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幼:我把3个蘑菇,2个蘑菇分给了小兔,1个蘑菇分给了小猴。
幼:我把3根棒棒糖,2根棒棒糖分给了小兔,1根棒棒糖分给了小猴。
"还有其他的分法吗?"(没有了)
(评:具体形象的小动物角色,使幼儿有话可说,通过自己动手尝试操作的事情,幼儿也较易掌握并表达出来。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把数量为3的食物分给了小兔、小猴,从而掌握3分成2份有两种分法,本环节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
教师小结
师:3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幼儿一起念两种分法。
(评:在幼儿操作后发现了3的两种分法后,教师再小结,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
(三)游戏学习3的组成。
师:小动物们吃得可开心啊,吃饱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们愿意吗?(.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森林很远,我们3人一组开火车去吧! "(听音乐3人一组玩开火车的游戏)"呀,看,这是什么啊?(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3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先变成数字宝宝),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 是数字3吗?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变成3呢?(幼儿讲述1和2组合,2和1组合)"真聪明,那快点找到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3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教师检查)
幼儿分组找到朋友过魔洞后,做一个胜利的表情或动作!
师:"刚才你们都很聪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来是3的好朋友一起过魔洞,真棒!"
师:"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数字宝宝几,你找到的好朋友是几?"
幼:我是数字宝宝1,我找到的是数字宝宝2,我们一起过了魔洞。
幼:我是数字宝宝2,我找到的是数字宝宝1。
老师或幼儿记录1和2合起来是3,2和1合起来是3,大家一起学念。
(评:通过创设"过魔洞"这一情境,让幼儿变成数字宝宝,去找好朋友过魔洞,再一次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起到了生生互动的作用。通过游戏幼儿知道了哪两个合起来是3,并会尝试着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表达出来。本环节转换自然协调,又充分注意到了动静交替,不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相反的是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四)幼儿操作卡练习。
师:"我准备了许多的智慧星要奖给你们呢,可是你们得完成另一项任务后才能得到,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1)讲解操作卡。(2)幼儿操作。(3)检查练习,奖赏"智慧星"。
(评:幼儿在学习了3的组成后,让幼儿来操作练习,起到了对新知识的巩固作用,夺取智慧星很切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幼儿的竞争意识。)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练习2、3的组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中以"教师教,幼儿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给小动物分食物""与好朋友过魔洞""夺取智慧星"等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从而知道了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的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效果较好。
41、中班数学教案《哪里一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启发幼儿找出图形间两个相同点,并作记录。
2、 培养幼儿抽象概括图形特征的能力。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挂图2幅、标记若干。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篮子、胶水、小标记。
活动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教师讲解提问启发幼儿找出图形间的两个相同点,并作记录。
难点:让幼儿通过说、作操作材料,从而培养幼儿抽象概括图形特征的能力。
活动过程:
1、 集体活动。
(1) 引导部分,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我请谁到我们班里来做客?(小兔)小兔子告诉我它有好多好朋友是图形宝宝,我们来看看都是谁?可是图形宝宝今天给小兔子出了几个难题,小兔子不会做了,要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帮它。”
(2) 出示挂图一,概括两个图形间相同点。
“你们看图上有什么?(三角形)它们什么地方是一样的?(.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颜色、形状一样)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你们看我这里还准备了好多小标记,我要把这些小标记送给图形宝宝。请你们再说一说都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教师按照先记颜色,再记形状的顺序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红色的三角形)。”
(3) 教师出示图二,让幼儿在现有基础上加以巩固。
“看这里还有一幅图,看一看是什么图形?它们哪里一样?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帮忙。记录方法同上。”
2、 小组活动。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把小兔字不会做的难题全都解决了,小兔子真高兴,他让我谢谢你们!可是图形宝宝又想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了,看看我们班哪一个小朋友最聪明。”
第一组:给图形做一样的标记。
分别是红色长方形、蓝色梯形。
第二组:给图形做一样的标记。
分别是蓝色长方形、黄色正方形。
“请小朋友们把图形一样的地方用标记记录下来,然后再说说这是什么样的图形?”
3、 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读一读操作材料纸,评价是否记录了两个相同点。
4、 活动结束
“图形宝宝说你们真棒,我们先去喝点水,一会在跟它们做游戏。”
课后反思:
在一开始的导入部分,可能我的问法过于直接,要求幼儿一下子就要说出两个图形一样的地方。虽然我问问题时也强调了“一样”,但是幼儿可能受前几次给图形做标记的课的影响,并没有意识到与以往的不同,还是把图形的全部特征都说了出来。
好多幼儿都说:“我看见了一个大的红三角形和一个小的红三角形。 ”在这方面我最好先说明一下与以往做标记的不同:“以前我们用标记来表示图形是怎样的,可是这一次呢不同,只要你们找出它们一样的地方就可以了。”这样幼儿就能更好更准确的来表述。在让一个幼儿上来用标记记录时,幼儿却还是拿了一个大标记放在大的红三角形下,拿了一个小标记放在小的红三角形下,标出来的是不一样的地方,也许幼儿没听清,还有可能也是受以前的影响。
我就反问幼儿:它们的大小一样吗?幼儿当然回答不一样。
这时我又说:“那哪里一样呢?请刚才那位小朋友再来把它们一样的地方标记出来。再给你一次机会。”那个幼儿就马上改了过来,用对了标记。
还有幼儿在练习时,黄颜色的蜡笔不够用,有的小朋友居然拿别的颜色代替了,我在之前也没有考虑到这些,其实这个也很重要,不然幼儿就形成错误概念了。孩子们做习题时,有的幼儿还需要再引导引导,引导的方式要恰当,需要了解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42、中班数学教案《春天的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9以内物体的数量,初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能为不同数量的物体匹配相应的数字,并用动作准确地表达比x多1的数量。
3.体验动手动脑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数学挂图1、2中数卡1一9,金盏菊卡片6张、月季卡片7张、郁金香卡片8张、百合花卡片8张、梅花卡片9张、迎春花卡片9张。
2.数学操作材料1、2、4 中数卡6--9、点卡6--9、数量为6-9的动物卡,人手1份; 点卡和动物卡放在小碗里,数卡放在小碗下。
活动过程
1.游戏: 看数拍手。
教师逐一出示教学挂图1中的数卡1- 7,说: 今天我们又来玩看数拍手的游戏了,我出一张数卡,请小朋友拍出比它多1的数,拍完后,你要说清楚"我拍的是x,X比x多1"。
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数次后,再让幼儿分组继续玩。
2.感知9以内物品的数量。
教师将花散放在黑板上,说: 春天到了,许多花开了。请你把相同的花放在一起,然后数数每种花各有几朵。
请几名幼儿将每种花归类,并说出每种花的数量。其他幼儿观察该幼儿的操作,并和教师一起判断是否正确。
3.按数量为每种花匹配数卡。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1中数卡6--9,说: 请小朋友根据每种花的数量,(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帮它们找相应的数字做朋友,想想几朵花应该找数字几做朋友。
请若干幼儿到前面操作。
教师: 小朋友在每种花下面都放了一张数卡,想想哪种花下面的数卡可以省去,为什么? 引导幼儿理解8朵郁金香和8 朵百合花可以放在一起,用一个数字8来表示。8既可以表示8朵郁金香,又可以表示8朵百合花。
知道任何一个数字都可以表示该数量的所有物品。
4.幼儿操作活动: 找朋友。
教师: 请小朋友拿出小碗里的点卡和动物卡,数数每张卡片上有几个点或几只动物,把它们按顺序排排队,再把对应的数卡朋友放在它们下面。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幼儿的不同操作方法和典型问题。
请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并讲述理由。教师可指着数量为9的所有卡片,提问: 这几张卡片上各有几个点? 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为什么一个数字9,就可以表示这里所有卡片上物体的数量?引导幼儿说出"卡片上物体数量都是9,所以用数字9表示,数字9表示所有数量为9的物体"。
教学反思:
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教师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通过看、摸、闻、听等多种途径与春天互动,让幼儿能初步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逐步地亲近和喜爱大自然,并学习用多种途径表达、表现出自己对春天的情绪、情感、感知和体验。
43、中班数学教案《一样的小熊在哪里》含反思
设计思路:
在〈一样的小熊在哪里〉的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色彩鲜艳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比较,辨别事物间的细小差异,并给小熊配对,提高幼儿的视觉辨认能力。
一:活动目标
1、 能按顺序的进行细致的观察,将衣着相同的两个小熊找出来;
2、 提高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二:活动准备
1:挂图:〈〈视觉辨认〉〉;
2:幼儿用书:〈〈 我的数学 〉〉第22页;
3:小熊卡片24张,裤子线条、颜色一样的,各6张,分4组;
4:水彩笔、粉笔。
三:活动流程
1:引入活动;游戏:“猜猜我是谁”;观察有条纹小熊的卡片;集体游戏;个人操作。
四:活动过程
(一) 引入活动
故事引入:有一天,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去逛街,街上可热闹了,人来人往,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走丢了,小熊哥哥找不着小熊弟弟很着急,所以,想请小警察帮助小熊哥哥找到小熊弟弟,引出下个环节。
(二) 游戏:“猜猜我是谁”
玩法:教师依次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让幼儿辨认。
(三) 教师依次出示4张不同衣着的小熊卡片,让幼儿观察,分别说出每张卡片上小熊裤子的颜色。
(四) 集体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玩法:教师将有衣着条纹不一样小熊卡片发给幼儿,幼儿将卡片举在胸前,然后,在4个圈里找到和自己拿的小熊卡片一样的小熊,就在哪个圈里。"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能否按照小熊裤子条纹的颜色排列寻找朋友,找到后要提醒找到的幼儿再次比较)。
(五) 游戏:“找到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
1:玩法: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一样的小熊在哪里〉〉图上的10个小熊的衣着,然后让幼儿找出衣着相同的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
2:发书让幼儿自己操作,把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用彩笔圈起来。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44、中班数学教案《一起一起》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分类方法,知道把同类物品归放在一起;
2、能够运用不同方法对物品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物品的不同分法
2、活动难点:物品的二维分类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一位新朋友(P2,点人,"大家好,我叫嘟嘟"),和他打个招呼吧!
2、天亮啦,嘟嘟起床了,可是,你们看看他的房间,他的房间怎么样啊?
3、他的房间乱七八糟,衣服到处都是。
(二)基本部分
1、嘟嘟把这些东西收集出来,可是他不知道该怎么整理,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2、(P3)我们先来看看他的衣橱,数数看,一共有几层?(从下往上,第一层...)看看衣橱旁边的标记,这些东西该怎么整理呢?
(幼儿上台操作,引导幼儿说出"**和**放在一起",强调袜子要一双一双放)帮助嘟嘟整理-帽子、上衣、裤子、袜子
3、妈妈正在整理房间,她呀,一不小心把这些东西混在了一起,看看都有些什么呀?(P4认识并说出剃须刀名称或课前预设)有这么多的东西,我们和嘟嘟一起帮助妈妈把这些东西整理整理好不好?
4、你想怎么整理?(P5衣服标记淡入)剩下来的东西呢?。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重复幼儿回答"鞋子和鞋子放在一起",鞋子标记淡入)我们把爸爸的剃须刀、妈妈的发卡、嘟嘟的水壶放在一起,它们都是用品。
帮助妈妈整理-按照功能、用途(方法一)
5、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吗?还可以怎么分?
(P6引导:这件西装是谁的?这件裙子是谁的?这件球衫是谁的?)帮助妈妈整理-按照所属(方法二)
6、那你们现在知道这些衣服应该放进哪个柜子里了吗?
(P7遮挡板从上而下,幼儿操作,强调一一对应,爸爸的衣服对准爸爸)剩下的东西谁来帮妈妈整理好?
二维分类
7、(P8)整理完房间,嘟嘟来到小区的公园里,他看到小朋友们正在草坪上做游戏。他们想要分成两排,可以怎么分?(P9弟弟妹妹分)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分一分。
(引导:这些小朋友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的呢?还有哪里不一样?)集体操作
(三)结束部分你们真棒,都用了自己喜欢的方法给小朋友们排好了队,我们回到教室里,把这个新本领分享给教室里的小朋友们吧!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45、中班数学教案《彩色的风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将风筝的不同区块分解为颜色和形状两种我特性。
2、 能进行颜色、形状和空间位置的二次对应关系练习。
3、 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 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 孔雀、鳄鱼、大象、小马的图片各一张。
2、 菱形格
3、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和菱形图卡各一张。
4、 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纸卡各一张
5、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 游戏:“我演你猜”
教师做动作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小动物?幼儿模仿教师用相应手、脚做相应的动作;教师出示菱形格,把四种动物分别放在菱形格里相应的位置。
2、 游戏开始 教师在菱形格的某个位置出示小动物的图片,幼儿看到什么动物就对应某个部位做相应的动作。
慢慢过渡到只在菱形格的某个位子打勾,幼儿看到在哪个位置有勾就做什么动作。“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即将菱形格相应的位置和动作建立起对应关系 复习几种常见的图形,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将勾换成各种形状继续游戏。
复习几种常见的颜色如红、黄、蓝、绿,再将图开换成颜色继续游戏
3、 打开幼儿用书或观看挂图,完成连线练习。
教师交代题意并示范做题方法,请幼儿按照要求进行连线。
教师指导帮助能力较差,或没有弄清楚题意的幼儿 幼儿之间互相检查,交流讨论。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46、中班数学教案《春天的朋友》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排序规律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其实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到处都渗透着数学知识,比如:在幼儿做操排队时,我经常问问幼儿:“谁排在第一,第二,第三……,”让幼儿形成了序数的概念,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结合春天的特点,我设计了主题《春天的朋友》的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掌握7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2、感知物品排列的顺序与序数词的对应关系。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给打乱的数字按顺序排列。
活动准备
1、7张自制反映春天景物特征的图片。
2、数字1——7的卡片若干。
3、春天花园图。
活动过程
一、师幼舞蹈《春雨沙沙》,引出春天的7位朋友(师一一出示7幅春天景物图),并数一数。
二、教师出示1——7的数字宝宝给小朋友认读。并要求用数字说量词,如:7个苹果……
三、编号游戏。
1、7名幼儿拿着数字卡片按1——7的顺序排队,如:我是1,我排第一,我是2,我排第二.......
齐读数字1——7。<.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
2、7名幼儿上黑板给春天的朋友按1——7的顺序编号,全班齐读数字1——7。
四、幼儿操作。
1、幼儿分组合作按1——7的顺序排列,(每组7人,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
2、展示结果,请2名幼儿上黑板给春天花园图(打乱数字顺序)按顺序排列。
3、师幼点评,纠正错误。
教学反思
1、《纲要》中指出:数学活动应当生活化、游戏化、趣味化,帮助孩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此次活动我自制精美的春天景物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兴趣,情景图与游戏相结合,并渗透数学教育,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直观教学法,幼儿兴趣很浓。
2、编号游戏让幼儿在玩当中学到知识,如:拿数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台说:“我是1,我排第一,我是2,我排第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完成教学目标,体现了愉快教学法。
3、利用分组合作和动手操作来突破重难点,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动脑、合作探究能力。
4、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能一边数数一边用手指点数。
不足之处:
1、语言不够简练,表扬语言不够艺术。
2、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是用的时间过长。
3、提问的方式缺乏启发性,如: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提问没能提高教学效果。
解决策略:
1、 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积累经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课堂语言艺术修养。
2、 设计的提问的方式要多样化并带有启发性,及时点拨,规范孩子的数学语言。
3、 善于发现课堂中的个别差异,及时引导,处理好细节教育。
47、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7的加法》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
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
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
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6=7、6+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6=7马上就想到6+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
1、师:城堡国的国王夸我们都很聪明,送了我们每人一张水果券(出示水果券),我们先来看看水果的价钱。
2、国王又想考我们了,他说,7元钱只买两样水果,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哪两样?
3、幼儿操作
4、讲评:你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5、师:如果7元钱买三样水果呢?
四、结束:
好,我们一起去水果店选购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游戏开始,调动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这节课的活动气氛也很好,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反思:这节课在幼儿进行分组操作时,我没能全面的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操作,下次教学时在这上面我会多关注反应较慢,及时给予他们指导。
48、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字》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2)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活动。
(3)激发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重点:
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活动难点: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有数字的物品进行展览。
(2)教具:0"9数字卡以及物体卡片若干套。
(3)录象资料:如汽车牌照、居民住宅楼、红绿灯------
活动过程;
(一).参观数字展览区
1、通过参观展览,让小朋友发现物品上的数字。
2、相互交流:你发现哪些物品上有哪些数字?(组织幼儿用语言进行表述)
3、请你们猜猜:如果这些物品没有了数字会怎么样?
(二).了解数字的用途
1、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呢?
2、你觉得数字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用处呢?(请幼儿回忆讲述生活中见过的数字)
3、观看录象,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数字。
(三)数字游戏(找座位)
要求找到比手里的数字多1的座位号坐下。
(四)延伸活动:
你能用这些数字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编码吗?(比如:1、1、0、组合成110)
(五)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字,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的世界中,而且,数字对我们又是那么重要。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去感受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学生去长数字,发现数字,学习数字,会运用数字。
49、中班数学教案《奇妙的空气》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运用感官,积极动手动脑,感知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的.
2.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懂得人类是不能离开空气的.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发现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知道空气有一种神奇的力量,空气与我们是密不可分的。
难点:在操作“魔力洒水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几个关键步骤才能让空气产生压力,让“魔力洒水瓶”洒水。
活动准备
气球一个,纸杯人手两个,矿泉水瓶(制作的洒水瓶)每人一个,水桶 6 个
活动过程
过程:1.导入
——带领幼儿深呼吸,并且提问:我们吸进去的是什么?(空气)
——我们来摸一摸空气在哪里?看一看空气在哪里?
老师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一种无处不在的气体。
——我们在憋气的时候难不难受?(很难受)所以空气对人类来说非常的重要,一旦离开了空气,人类是不能呼吸的。
2.出示气球,提问:看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什么(气球)
——是什么让气球变大了?(空气)空气进入气球越来越多,气球就会越来越
大。
——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师将气球放掉,会发生什么事?(请幼儿回答)
——现在我们就来放掉气球,看看到底是不是小朋友猜的那样。
——是什么让气球飞走了?
——空气产生了一种神奇的力量,是空气的力量让气球飞走了。
3.今天就让我们来和空气做一些非常有趣的游戏吧。
出示纸杯,老师有 2 个轻轻重叠在一起的纸杯,小朋友来想想办法,这样让它与空气合作,让上面的纸杯跳出来,
——发纸杯给幼儿,让幼儿自主探索,并且再次提醒幼儿,不能用手,也不能使用其他任何工具,要让纸杯和空气合作,是上面的纸杯跳出来。
——请个别幼儿来说说自己的方法。
——小朋友们的方法都特别好,老师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向上吹,一种是向下吹,这两种方法小朋友来猜猜看,哪一种方法最容易让上面的纸杯跳下来?
——请幼儿自行选择,并采取两队比赛的方法进行试验。
——老师有疑问了,为什么向下吹的方法就最容易将纸杯吹出来呢?(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
老师小结:因为向下吹的时候,空气就进入的最多,空气就产生了神奇的力量让纸杯跳出来了。
——请小朋友一起来试一试向下吹的方法。然后收起纸杯。
4.今天老师还带来了非常神奇的瓶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瓶子,这就是非常神奇的瓶子。
——请小朋友一人拿一个瓶子,自行观察这个神奇的瓶子和我们平时普通的瓶子有什么不一样?
——让幼儿观察,提问:谁来告诉老师哪里不一样?(请幼儿来说一说)
——瓶身上有一条水位线,瓶盖上有一个洞(开关),现在这个非常神奇的瓶子要产生魔力了,它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魔力洒水瓶”。
——现在我要来变魔术了哦,仔细看。
——将水掺到水位线处。
——在水里将盖子盖好。
——按住开关。
——提出水面,远离身体。
——现在魔力洒水瓶要开始变魔术咯,仔细看。
——老师念“魔力洒水瓶洒水”,“关闭”
——我的魔力洒水瓶它能听口令洒水对不对?
——提问:刚刚老师在操作魔力洒水瓶的时候念了一句什么咒语?还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请幼儿操作,再次提醒操作的几个重要步骤,老师巡回观察。
5.带领幼儿回教室总结。
——刚刚谁的魔力洒水瓶成功了?是什么让魔力洒水瓶听口令洒水的?
老师总结:是空气从开关的小洞进入瓶子里,产生了神奇的力量挤压到水,所以水就流出来了,关闭开关就没有空气进入瓶子里,也就不会产生力量挤压水,水就留不出来了。
活动总结
本节活动活动目标比较明确,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活动过程紧紧围绕着目标,环环相扣,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活动第一和第二个环节,孩子们都能够回答出正确的答案,对空气的认知来自于生活经验。第三个环节,让纸杯“跳出来”,大部分孩子知道要往下面一个纸杯向下吹气才能让上面的纸杯“跳”出来,但是对空气产生力量的理解还不清晰。第四个环节“魔力洒水瓶”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让孩子掌握空气产生压力的几个重要步骤,在活动中,我几次重点提出了关键的地方,第一让他们观察瓶子的不同。第二重点提出了瓶身上的水位线和瓶盖上的“开关”。第三在演示操作时,反复提示了操作时的关键“将水掺到水位线处,在水里将盖子盖好,按住开关提出水面”。
这几个步骤。在孩子操作“魔力洒水瓶”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成功率高达 90%以上。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做游戏:10以内的环形计数
-
分家家--中班数学分类教学
-
幼儿园宝宝数学学习:快乐的小鱼
-
数学教案:有趣的动物运动会
-
中班教案:和数字玩游戏
-
有趣的游戏:我的身体会移动
-
中班教案:小青蛙捉害虫
-
中班教案:1-9数字的学习
-
蜘蛛买鞋,学习简单的数的加减
-
教孩子认识梯形的教案
-
幼儿园点数《游乐场真热闹》中班数学教案反思
-
中班数学教案《按标记分类》
-
工业品买卖合同范文
-
读《养花》有感
-
我的阳台_小学生作文:三年级
-
论文: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
-
坐月子感慨人生的句子207句
-
小班美术教案《小鸟回家》反思
-
男士皮鞋品牌朋友圈文案39句
-
霸气一点的网络名字414个
-
字的游戏名字独特436个
-
超有创意的谐音梗昵称40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