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首页 -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一年四季和12个月》反思

时间:2023-04-23 15:44:06 A+

大班科学教案《一年四季和12个月》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一年四季和12个月》反思

1、大班科学教案《一年四季和12个月》反思

  设计意图:

  一年四季和12个月都属于生活常识的范围之内,作为大班的幼儿有必要了解四季的特点、掌握12个月。

  教学目标:

  1.幼儿了解一年既可以分为12个月,也可以分为四季。

  2.幼儿通过观察一系列的图片能说出四季的相应特点3.幼儿热爱自然,亲近自然。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教学重点:

  能清楚了解12个月所对应的季节。

  教学难点:

  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说出四季的特征。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12月的卡片、具有四季明显特征的大自然图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熟练掌握1~12这12个数字,并基本了解一年有四季之分。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一年妈妈和她的12个宝宝老师:"大家好,我是一年妈妈,我有12个宝宝,为了好记,我给他们每个人的名字里都取了一个'月'字。第一个宝宝叫一月、第二个宝宝叫二月、第三个宝宝叫三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其余几个宝宝叫什么名字呀?"(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其余的月份)幼儿:"四月、五月、六月、七月……"老师:"我的宝宝们喜欢三个三个地待在一起,每三个宝宝喜欢同一种颜色,我们来看看他们喜欢的是哪些颜色吧!"(引导语:"小朋友们这是哪三个宝宝啊?"、"看看他们喜欢的是什么颜色呀?")

  二、一年妈妈给12个宝宝分房间老师:"我呀有四栋房子,分别取名'春屋'、夏屋、秋屋、冬屋,我根据宝宝们喜欢的颜色,先把这四栋房子刷成了绿色、红色、金色、白色,这样3月、4月、5月放在绿色的春屋里,可是我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不知道春屋里该放些什么东西呢?小朋友能不能来帮我想想这个问题呀?"(幼儿回答"刚刚发芽的小草可以放在里面"、"还有风筝也可以放在房子里"等,)教师依据四季依次提问,比如"我们来看看6月、7月、8月宝宝该住那个房子里呢?房子里又该放些什么呢?大家注意哦,他们只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刷成的房子住哦!"

  三、回顾问题一:"小朋友们现在是几月份啊?",幼儿回答问题二:"这个月的宝宝喜欢和哪两个宝宝住在一起啊,他们喜欢什么样的颜色,住在哪个房子里啊?房子里有些什么啊?"(让幼儿回答后,教师再进行总结)问题三:"谁来说一说你喜欢哪个房间呢?你为什么喜欢那个房间呀?"

  活动反思:

  第一:游戏内容的调整游戏一:四季接龙教师交代游戏方法: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今天,我们就围绕了四季来做游戏。首先,请你们自由分成四组,分好组以后,请推选一名代表到曹老师来抽一张卡片,如果是抽到是"春"字卡片,即为 "春天组",就要一个接着一个说说春天里有什么?可以做些什么事情?那么抽到"夏"字的,即为"夏天组",一个接一个说说夏天里有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以此类推,进行接龙游戏。看哪一组的哪个小朋友说的又快又正确并能坚持到最后。获胜队即得一分。

  游戏二:四季九宫格教师交代游戏的方法:看到这个四季九宫格吗?里面藏着许多有关四季的小卡片!请你们每一组的小朋友派一名代表上来挑选一道算式题并当场计算出结果,得一分;第二个小朋友根据答案的结果来"敲"打相对应的九宫格"数字"把里面的小卡片取出来不得分;第三个小朋友请你根据这张小卡片上的提示来说一句话得一分。教师给予幼儿一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讨论,分工合作进行游戏。

  游戏三:四季转盘教师交代游戏的方法:这次游戏我们要增加难度,也请每组选一名小朋友旋转大转盘,如果当大转盘转到"夏"字的时候,请这名小朋友说一说:…天去,…天来;再请每组的其余两位小朋友,一个接着说:在什么地方,另一个说:做什么事情?(第三次游戏如果有哪一组回答不出可以进行抢答,抢答对可以加一分,抢答错扣一分)幼儿讨论游戏的规则第二: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的调整在前一次的游戏活动中,许多游戏的规则都是教师帮助幼儿硬性规定的,幼儿显得比较被动,及时获奖后也没有感到很兴奋。而在这一次的游戏中,我积极鼓励幼儿自主来商量讨论、分配角色来进行游戏。特别是在评分的过程中,幼儿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如:幼儿讨论游戏的规则时引导幼儿讨论:三人如何合作进行游戏(可换一名小朋友上去旋转大转盘与评委)

2、大班科学教案《树》含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秋天的树,知道几种常见树的名称,感受树与季节发生着同步的变化。

  2.学习用简单的图示记录自己发现的树的不同特征,感受树的多样性。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幼儿观察桂花树、橘子树、玉兰树、梧桐树。

  1.提问:你认识这些树?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说说这事一些什么样的树?它们的叶子各是什么样的?(如桂花树枝头坠满小小的桂花;橘子树届满了果实,玉兰树长着绿绿的叶子,梧桐树树叶变黄了等)

  2.秋天到了,你发现这些树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树的开花、结果、落叶这一明显的变化角度来进行描述)

  3.你还知道关于这些树的特别的秘密吗?(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树有先长叶再开花、先开花再长叶之分)

  二、幼儿观察《小朋友的书 秋天多美好》第16-17页的画面。

  1.提问:这些树你认识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你是用什么办法认识它的?

  2.这些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幼儿进入树林,在寻找认识树的过程中,巩固对各种树的名称和特征的认识。

  1.教师出示几种树叶,问:"这些树叶分别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你能将这些树叶送回到树妈妈的身边吗?找到后站在这棵树妈妈旁边。"

  2.幼儿说出判断的理由:你是怎么知道这片树叶就是这颗树妈妈的宝宝呢?(引导幼儿从树叶的形状等特征来判断、推理)

  3.观察树妈妈:这颗树妈妈长什么样?(引导幼儿按整体外观、树干、树枝、树冠、树叶的顺序观察)

  4.给树妈妈制作名称标牌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说出树妈妈的名字。老师在小卡片上写名称,并挂到树上。

  5.游戏"摸摸ⅹⅹ跑回来",巩固对树的认识。

  幼儿聚集在教师身边,教师说出一种树的名称,让幼儿跑去找,找到桂花树后摸摸树干跑回来,看哪个小朋友的速度快。

  四、收集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带回幼儿园。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收集幼儿对树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幼儿将有关树的问题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张贴在主题墙上。

  五、绘画:我眼中的树。

  1.幼儿绘画。

  2.分享交流,感受树的多样性。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我结合主题和幼儿一起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我们一起从教室出发,一路走一路看,和着春天的气息,孩子们对这次亲临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公园,我们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罗汉松,看到了柏树,看到了梅树……在幼儿的作品中,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种各样的树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王伊诺小朋友一个内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树画成了一个俏姑娘,有着长长的辫子,随着风在左右摆动,因为在她眼里柳树姑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心仪的桃树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红的,黄的,紫的……因为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欢的。

3、大班教案《一年四季》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不同的游戏情境中用语言清楚表述四季的主要特征。

  2、参与制定游戏规则,体验语言游戏的乐趣。

  3、理解一年四季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四季的特点。

  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的情境中与同伴合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自制四季拼图l 游戏转盘,在圆盘上划分四格,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自制记分牌四个。自制冠军队旗帜。

  2、经验准备: 活动前收集有关一年四季不同特征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 游戏:拼拼乐。

  1、介绍四季拼图游戏教师:今天,曹老师要请你们做一个拼图游戏。请你们每位小朋友到托盘里随意拿一块拼图并根据拼图底版上的提示来进行拼图,拼好以后请你们说说拼图里有些什么?(发现了什么?是什么季节?)

  2、幼儿自由操作。

  3、猜季节。

  4、说说有关于每个季节的特征教师:在这个四个季节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你们的理由?

  5、教师根据每组幼儿的回答结果,分季节进行小结教师预设问题:

  ◆春天里哪些花开了?

  ◆春风吹过,柳条会怎么样?

  ◆经过几场春雨,春笋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小结:春天到了,柳树长出了嫩芽,一阵微风吹过,柳条随着春风轻轻摆动,春雨淅淅沙沙地唱着歌,小草偷偷地从草地里钻出来,花儿们露出了笑脸,一阵小朋友开开心心地春游去。

  ◆ 夏天到了,可以吃哪些好吃的东西?

  ◆ 哪些昆虫会发出鸣叫声?

  教师小结:夏天到了,美丽的荷花开了;知了不停地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叫,小朋友们在树荫下乘凉,吃冰激凌,惬意极了。

  ◆ 秋天,农民伯伯会做些什么?

  ◆ 树叶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小结:秋天到了,菊花开了;枫树林里的枫树飘落下来,随着风儿跳起了舞,小朋友一起和落叶做游戏。

  ◆ 冬天到了,哪些树不怕寒冷?

  ◆ 人们在冬天会做些什么?

  教师小结:冬天到了,雪花慢慢从天空中飘下来,盖在了树上,仿佛给树叶宝宝穿上了一件白棉袄;小朋友们快乐地在广场上堆雪人……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特征,四个季节不断地轮换着。

  二、游戏:四季转盘。

  1、第一次游戏。

  教师:这是什么?(大转盘)。看,曹老师把四个字贴上去,你们认识这四个字吗?(出示春、夏、秋、冬)给这个大转盘取个名字吧。(引导幼儿名字要起得短些会更加好说)

  (1)教师交代游戏的方法:

  教师:一年四个季节,所以这个游戏要分成四组,每组为三个小朋友。怎么分呢?请刚才拼同一副拼图的小朋友为一组,坐到你们刚才拼图的那张桌子后面,商量一下自己小组的名称。(幼儿寻找坐位,分成春之队、夏之队、秋之队、冬之队。。。。。。)游戏有一个要求:每组选一名小朋友上来旋转大转盘,如果当大转盘转到"春"字的时候,请这小朋友要学说一句话:…天去,…天来;再请每组的另外两位小朋友接着说说:春天到了有些什么?既然是分组游戏,我们要进行记分,第一个旋转转盘的小朋友如果说对了…天去,…天来就加一分,后来两个小朋友也接的对了也各加一分。记分需要什么?曹老师为你们每组准备了一个记分牌帮助你们记录每一次游戏的得分。

  (2)幼儿讨论游戏的规则●组织幼儿讨论:三人如何合作进行游戏。

  教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商量,谁来旋转大转盘、另外两个小朋友谁先说,谁后说。

  (3)进行第一次游戏:由春天组开始。

  (4)帮助幼儿记录分数教师:由于这是第一次游戏,你们的经验还不够丰富,所以这次游戏由我来做评委为你们评分。(教师根据每组幼儿的回答情况即时加分)

  (5)教师小结教师:在第一次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的组得了三分是因为他们第一个小朋友四季的顺序也说对了,后面两位小朋友接的话也接的正确,但有的组。。。。。。希望每组加油。

  2、第二次游戏。

  教师:第一次游戏是从春天组开始的,这次游戏从哪组开始(夏天组),夏天去秋天来请秋天组的小朋友来做评委,为其他小组的游戏结果进行评分。游戏的规则和第一次不同,先请一位小朋友旋转大转盘,当大转盘停到哪个季节的时候,请两外两名小朋友说说该季节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同样给幼儿一分钟的时间讨论谁转转盘,谁先说谁后说,提示幼儿轮流进行。特别是秋天组的小朋友邀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做评委为夏天组翻记分牌)

  3、第三次游戏。

  (1)教师交代游戏的方法:

  教师:这次游戏我们要增加难度,也请每组选一名小朋友旋转大转盘,如果当大转盘转到"夏"字的时候,请这名小朋友说一说:…天去,…天来;再请每组的其余两位小朋友,一个接着说:在什么地方,另一个说:做什么事情?和第一次游戏一样,第一个小朋友说的四季顺序正确得一分,另外两位小朋友接的正确也各得一分。(第三次游戏如果有哪一组回答不出可以进行抢答,抢答对可以加一分,抢答错扣一分)

  (2)幼儿讨论游戏的规则●组织幼儿讨论:三人如何合作进行游戏(可换一名小朋友上去旋转大转盘与评委)

  (3)进行第三次游戏。

  (4)幼儿进行评分。

  三、游戏结束。

  为冠军队颁冠军旗。

  教师:好,游戏结束,请每组计算一下自己的得分情况,分数最高一组即为冠军。

活动反思:

  第一:游戏内容的调整游戏一:四季接龙教师交代游戏方法: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今天,我们就围绕了四季来做游戏。首先,请你们自由分成四组,分好组以后,请推选一名代表到曹老师来抽一张卡片,如果是抽到是"春"字卡片,即为 "春天组",就要一个接着一个说说春天里有什么?可以做些什么事情?那么抽到"夏"字的,即为"夏天组",一个接一个说说夏天里有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以此类推,进行接龙游戏。看哪一组的哪个小朋友说的又快又正确并能坚持到最后。获胜队即得一分。

  游戏二:四季九宫格教师交代游戏的方法:看到这个四季九宫格吗?里面藏着许多有关四季的小卡片!请你们每一组的小朋友派一名代表上来挑选一道算式题并当场计算出结果,得一分;第二个小朋友根据答案的结果来"敲"打相对应的九宫格"数字"把里面的小卡片取出来不得分;第三个小朋友请你根据这张小卡片上的提示来说一句话得一分。教师给予幼儿一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讨论,分工合作进行游戏。

  游戏三:四季转盘教师交代游戏的方法:这次游戏我们要增加难度,也请每组选一名小朋友旋转大转盘,如果当大转盘转到"夏"字的时候,请这名小朋友说一说:…天去,…天来;再请每组的其余两位小朋友,一个接着说:在什么地方,另一个说:做什么事情?(第三次游戏如果有哪一组回答不出可以进行抢答,抢答对可以加一分,抢答错扣一分)幼儿讨论游戏的规则第二: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的调整在前一次的游戏活动中,许多游戏的规则都是教师帮助幼儿硬性规定的,幼儿显得比较被动,及时获奖后也没有感到很兴奋。而在这一次的游戏中,我积极鼓励幼儿自主来商量讨论、分配角色来进行游戏。特别是在评分的过程中,幼儿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如:幼儿讨论游戏的规则时引导幼儿讨论:三人如何合作进行游戏(可换一名小朋友上去旋转大转盘与评委)

4、大班科学教案《油和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倾倒,搅拌后分离现象,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2、 了解生活中油和水分离的相关现象,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 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 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 幼儿每人1杯水1杯油,幼儿每人各1份蓝黑钢笔水。

  2、 每人1根搅拌管、背景音乐一首、

  3、 几张画过的图画、各色颜料水等等。

活动的重难点

  初步了解水和油的不相溶性。

  不同物质放入水中的相溶性和不相溶性。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的小客人跟你们玩游戏,想知道是谁吗? (想)好,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谁?(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二、让幼儿动手操作,将蓝、黑色的钢笔水倒进一杯水里,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变化。

  师:在做实验之前,老师有要求。请你们仔细听,请你们把蓝、黑色的钢笔水倒入一个杯子的水里,仔细观察,它们会出现什么现象?

  1、 提问:发现了什么?(它们在一起融化变成黑色的水)

  师:是不是你们说的这样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教师验证实验结果)

  小结:你们观察的很仔细,是的,蓝、黑色钢笔水倒进水里,它们融化在了一起变成了黑色的水。说明它们是能融化 在一起的。(解释“融化”意思一种物体和另一种物体合在一起说明它们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如果不能够合在 一起说明它们是分开的。)

  三、 让幼儿想想油和水倒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

  师:你们猜猜、想想,把油倒进已经融化的水里,你们会发现什么秘密?

  我也不知道,现在请你们把油倒进融化的水里,仔细观察,它们之间发什么说呢么变化?

  提问:1、油和水它们能不能融化在一起?

  2、 为什么?

  师:真的是这样的吗?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是不是你们发现的这样。(教师再次验证实验结果)

  小结:因为油和水的比重不同。不论先倒水还是先倒油,油都是浮在水的上面,水在油的下面。说明油和水它们是不能在一起的,它们是分来的。

  四、 延伸,请幼儿玩一玩“油水分离”画,并想象为什么颜料水不会和油画棒混在一起?

  结束语:你们的表现太棒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哪些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呢?我们 一起去外面找找吧!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让孩子直接自己操作,不需要老师操作示范,在幼儿操作的时候,我发现每个幼儿可以用到的油,不足以让孩子们明确的观察到水和油分离的现象,后来我马上拿来备用的油,给每位孩子添加进去,让他们更直观的观察到了这一现象,弥补了这个问题。

5、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含反思

活动意图:

  在人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子的大小、位置会有什么变化?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知道光和影的形成条件,在探索中了解物体、光源和反射面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2、准确地记录人、太阳、影子之问的关系。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阳光充足的日子、户外场地、记录纸、自制的日晷、时(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

  2、经验准备:知道太阳光下能反射出人的影子;了解了影子是在物体、光源、反射面三个条件下形成的;通过钟表与日晷对照,初步了解了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影指示时问的工具等。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位置之间的关系。

  2、难点:引导幼儿对影子的变化进行猜想与验证。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活动前,教师在户外选定地点,放置一个大钟表和调置好的日晷。请幼儿猜测:假如上午9点,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儿?不同时问,太阳的位置会怎样变化?影子会有什么变化?

  2、验证9点影子的位置。

  参加活动的幼儿每人负责画一个时问段的影子,并在影子上记录时间和自己的名字。上午9点开始,请一幼儿选定面向太阳的方向站立,便于观察太阳位置的变化,再请一名幼儿把他的影子画下来。引导幼儿观察人、太阳、影子的位置,特别是人与影子的连接点。

  3、根据9点的影子,再次猜测。

  “10点影子会出现在哪儿,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影子逐渐变大)引起幼儿对问题的思考,然后进行验证。

  4、11点影子在哪儿。

  同样方法猜测、验证。然后通过三次影子的记录,引导幼儿观察,太阳升得越来越高,影子越小,反之,与之相反。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5、12点的影子在哪儿。

  做完11点影子的记录后,引导幼儿猜测12点的影子会在哪儿。(人的正背后)。

  6、猜测下午的影子在哪儿。

  记录12点影子的时候,请幼儿再次猜测推断下午的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影子又由小逐渐变大,而且左右影子对称)然后逐一进行验证。

  7、根据记录结果,幼儿自己总结规律。

  记录完影子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结果,自己总结出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太阳越低,影子越大;太阳越高,影子越小;太阳与人重叠时,影子最小。而且还发现了9点与15点的影子一样大、10点与14点的影子一样大、11点与13点的影子一样大,左右对称。

  幼儿对此活动很感兴趣,一整天谈论的话题都是影子,总是提醒老师:“范老师,快到时间了,该上楼顶画影子了。”中午午饭后,迫不及待地上楼画影子,午睡时,为了等待画影子,兴奋地睡不着。轮到每人记录时,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画坏。

  活动前,当教师提出“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里”时,9个人出现了7种答案,都说自己是正确的。正因为答案出现的分歧比较大,想实验的愿望就越强烈,都想证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9点影子出现时,大家都惊讶了,“啊!原来影子在这呀!”在猜测10点影子时,答案只有“左右”之后,大家都能推断出下一个影子的位置了,不再有争议。12点时,看到影子最短,然后猜测,“以后影子是什么样?”有人说长,有人说短,王郡桐小朋友说:“1点时你不就知道了吗”。中午1点我请没睡的i名幼儿上楼画了影子。起床后,周岐伤心地哭了,“老师,为什么不叫我?”当大家看到1点的影子后,一下推断出以后每个时间段影子的位置了。

  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每隔一小时,孩子们就画一次影子。记录全过程后,不用老师做任何讲解,孩子们自己就很清楚地得出了结论:上午9点影子最大,以后越来越小。中午12点,影子落在人正背后,影子最小。下午1点后影子逐渐变大。也就是说,随着太阳(光源)位置的变化,影子也在变化着,太阳越低,影子越大,反之则相反。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很清晰地表达了这一变化规律。

  太阳与影子观察记录表(一)

  太阳与影子记录表(二)

  研究太阳、影子、日晷

活动反思:

  “光和影”这个活动主要是教师从偶发的事件中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活动。通过教师敏锐地观察,捕捉到了有价值的东西,决定了下一次活动的发展方向。整个活动都是通过教师有效地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使活动一步步向前推进。

不足之处:

  教师的提问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启发性,只是表面性的提问,例如,“9点的影子在哪儿?”“10点的影子在哪儿?”同时,每小节活动之后及活动的最后教师没有进行总结性的提升。

6、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月亮和太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太空有许多星球,他们都是朋友,如:太阳、月亮是地球的好友。

  2、激发幼儿探索宇宙奥秘的愿望。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只,放大镜一面,黑色纸片一张。

  2、宇宙图片一张。

重点难点:

  1、让幼儿知道太阳和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

  2、知道地球、太阳、月亮之间运转的形式: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

活动流程:

  出示宇宙图介绍介绍延伸

  引起兴趣-->太阳-->月亮-->活动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宇宙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问: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在神秘的太空中有什么?(幼儿这样回答)[教师出示宇宙图]

  2、在太空中有那么多的星球,他们之中谁是地球的好朋友呢?为什么?

  小结:月亮离地球最近,一直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又围绕着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

  二、介绍太阳

  1、实验一:昼夜之分

  师问:

  1、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你知道要多长时间?(一年)

  2、你知道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之分?(教师运用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实验操作)

  小结: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动是,自己也在自转,地球转向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2、实验二:利用太阳光使纸燃烧,介绍同样的作用。

  师问:

  1、太阳是一个燃烧的巨大火球,温暖的阳光能使地契上的动物、植物得以生存,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太阳光做那些事情吗?(太阳灶;太阳船;太阳能电池可用于手表、计算机内;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还可用来发电……)

  2、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做一个实验,瞧瞧太阳光的威力吧!(在太阳光下利用放大镜演示纸片燃烧)

  三、介绍月亮

  师问:月亮也是地球的好朋友,它围绕着地球不停地转,晚上,我们可以看到皎洁的月亮,那么月亮他本身回发光吗?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太阳的光。)

  四、延伸活动

  师:在广阔的宇宙中还有许多星球,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金星、水星、木星……)它们隐藏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小朋友长大了去探索。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观察和实验相结合的一堂课。通过观察一些精彩的太阳图片来讨论认识太阳,这些图片都来源于互联网,正是利用了丰富的网络资源才让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科技为教学带来了很大帮助,可是它也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自然教学中的实验它是无法取代的。只有将信息科技与实验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才能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趣。

7、大班科学教案《茶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品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茶叶的功效。

  2.通过观赏茶艺初步掌握茶具的名称,用途和摆放。

  3.享受自主设计茶具摆放带来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基本茶具、茶具摆放图片、泡茶视频

  2.经验准备:幼儿对茶具有一定的了解,有过喝茶的体验

活动过程

  (一)通过品茶与谈话,引起幼儿对茶叶的功效了解

  1.教师给幼儿喝茶,幼儿尝试说出茶叶的功效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杯茶,请小朋友品尝一下自己桌上的茶,喝完请轻轻把杯子放到原来的位置上,并告诉老师你喝到的茶是什么味道的。

  2.教师提问幼儿从中喝到的味道,以及尝试让幼儿自主说出茶叶的功效。

  3:教师对于幼儿给出的答案给出补充和总结

  师:小朋友说的非常好,我们喝茶可以提神、助消化、提高免疫力、长高。还可以让我们的女生变的越来越漂亮,男生越来越帅气。

  (二)通过观看视频,认识茶具并且了解它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1:教师第一次播放视频,幼儿初步感知茶具的作用

  ⑴师:茶对我们身体有这么多的好处,那小朋友知道要泡出一杯这么香的茶,需要用什么来泡吗?

  ⑵师:小朋友们都知道是茶具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看看茶艺老师用哪些茶具泡茶的?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它们用来做什么的?

  ⑶边播放视频,教师边解说

  2.教师第二次播放视频,幼儿能够说出茶具的名称和作用

  ⑴师:视频中的茶艺老师表演的非常的优美,小朋友们想再看一遍吗?在看视频的时候要听清茶具的名字?想一想它们用来做什么的?

  ⑵幼儿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说出看到的茶具的名称和用途。

  3.教师通过提问、示范和讲解,引导幼儿认识茶具的名称、用途及个别茶具的使用姿势,

  每介绍一个茶具就要相对应的介绍出这个茶具所相对应的使用姿势。(包括:随手泡、茶盒、紫砂壶、公道杯、茶杯、茶托、茶巾、茶道六君子、茶席和茶盘)

  (三)自主操作,学会摆放茶具

  1.自主设计茶具的摆放,体验其中的乐趣。

  (1)教师出示全部的茶具,幼儿挑选出摆放在茶盘里的茶具

  师:茶具家族里有许多的茶具宝宝,哪些是可以放在茶盘里面的,哪些是放在茶盘外面的?(出示PPT,让幼儿边说出茶具的名称边分类)

  (2)教师提出任务,幼儿自己尝试给茶具摆位置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和茶具宝宝交朋友了。小朋友在班级有自己的位置,那茶具宝宝在茶盘上也有自己的位置,让我们一起给茶具宝宝在茶盘上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吧!看看怎样摆放又美观又方便我们泡茶?它们很脆弱要轻拿轻放哦。

  (3)幼儿自主摆放茶具,教师进行指导。

  2.示范正确的摆放,进行统一指导

  (1)幼儿分享各自的摆放结果

  师:你的茶盘里摆放了哪些茶具宝宝?它们是怎么摆放的?为什么要这样(引导个别幼儿展示给大家看)

  (2)展示正确摆放的图片,提出要求:a:公道杯、紫砂壶的嘴都不能对着客人,b:紫砂壶不能被挡住;c:公道杯和紫砂杯是好朋友,它们要面对面靠得近一些;d:茶具不能摆放太分散

  师:根据要求小朋友再调整一下吧

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回家摆放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瞧一瞧爸爸妈妈是怎么用茶具宝宝来泡的。

活动反思

  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幼儿能够清楚的知道茶壶的作用是接水已经倒水,但他们对茶壶的各个组成部分并不清楚。在这节美术活动课中,以茶壶为题,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茶壶,知道他的组成以及作用。

  因为班级里有平时倒水的茶壶,我们就直接先观察班级的茶壶,根据之前积累的经验,幼儿能够直接说出茶壶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由壶嘴、壶盖、壶身、手柄组成的。以至于这节课上的很轻松,大家掌握也很好。

  在示范点拨时,因为有实物,便直接拿实物写生,幼儿作画时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作画。在结束环节,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共同分析茶壶的外貌特征,装饰的图案是否完整,运用的色彩是否干净、漂亮。在创作方面可以转动纸张,换不同角度去想象。

  在作画时,我主要观察黄**小朋友,因为在这几次作画中明显能够感受到他不敢画,有时候明明是会画却不敢画有时还会哭,在跟他家长沟通过后,今天作画时,他已经能够下笔,并且主动告诉我他画了一个小巧的茶壶,但在借形想象时,他又不敢画而且默默的擦眼泪,从他妈妈那里了解到是由于爸爸外出开店,他很想念爸爸以至于自己不自信,不敢画。于是我便轻轻走到他身边跟他说,没关系,自己画出来的都是最棒的。他听了我的鼓励,便动手画了几笔,又说自己不会画了,我问他你把茶壶变了什么,他回答说不知道。在点评时,我还是以表扬鼓励的形式表扬了他的作品。让他知道自己画的都是最棒的。

8、大班科学教案《向日葵》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对植物生长变化感兴趣。

  2、观察感知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大小等特征,了解向日葵种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3、对身边的动植物感兴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初步的按变化排序经验。了解平时吃的葵花籽是向日葵的种子。

  2、物质准备:有关向日葵的视频3、教育挂图《领域活动、科学、向日葵》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谜语:身体长又长,开花黄又黄,脸蛋像太阳,籽香又香。(谜底:向日葵)

  二、引导幼儿观看多媒体图片(用葵花籽制作的食品和工艺品等)引导语:看看这些是什么?你见过吗?猜一猜这些食品和工艺品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引导幼儿观看有关向日葵的视频,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1、出示教育挂图《向日葵》,引导幼儿了解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和朝阳的特性。

  2、出示《向日葵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A、引导语: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你认为这些图怎样排列更合适,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B、提问: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向日葵是怎样长大的呢?

  四、品尝用向日葵种子制作的食品,感知向日葵与人们的关系。

  1、引导语:你们尝过葵花籽吗?好吃吗?

  2、幼儿与教师一起品尝用葵花子制作的食品,边品尝边交流食品的味道。

  3、讨论:向日葵种子做得食品可以吃,向日葵的种子还能做什么?

  五、种植与记录引导语:春天到了,我们有这么多向日葵的种子,大家一起来种一种,看看到底是不是按照我们知道的过程长大的。大家要细致地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过程,做一个很棒的小小记录员。

  六、活动延伸:引导幼儿种植葵花籽。

活动反思:

  《向日葵》是主题《夏日总动员》中的一个活动,它是一个以欣赏为主的美术活动。对于中班的孩子们来说,学习欣赏油画是比较枯燥的,而且,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活动,活动前我仔细阅读了教材,反复推敲活动过程,最后决定以欣赏为主,绘画为辅来开展活动。

  科学知识原理对幼儿来说是相对抽象的,在科学活动中就是要把抽象化为形象。ppt的运用能将我们口头无法解释,幼儿也无法理解的现象原理展示出来。正如活动中学会正确看刻度,在此环节采用ppt,利用图片比较法,让幼儿了解观察刻度时,要眼睛与刻度齐平,仰视和俯视都是错误的。实际操作,这个方法很好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点。科学源于生活,让幼儿从科学的认识温度计,到从生活中发现温度计的运用,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活动中,我主要从画家作品的色彩、线条以及造型这三方面来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并有意识地帮助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积累绘画的方法。活动开展的较为成功,孩子们思维活跃,勇于发言,尤其是用动作来表现画中的向日葵这一环节,孩子们兴致勃勃,积极参与,用各种肢体语言来诠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9、大班科学教案《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品品、听听、玩玩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3.探索、发现生活中花的多样性及特征。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花仙子的花园)

  2、金银花露、玫瑰花茶、菊花茶、桂花糕、蜂蜜、花卉精油、熏香用品、干花袋、花朵装饰品、春姑娘图片、花朵头箍、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环境,感知花的美

  1.带入场地:今天我们去花仙子的花园玩(.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好吗?

  2.观察环境:你们觉得花仙子的花园怎么样?为什么漂亮?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

  二、观察、品尝、发现、感知花的用途

  1.出示花的礼物:花仙子还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2.幼儿观察、品尝花的礼物

  (1)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礼物吗?它是怎么用的?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尝尝、戴戴、喝喝、用用花的礼物。

  3.逐个提问:这是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

  4.小结花的用途提问:花还可以做什么?

  (1)做药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

  (5)清香空气

  (6)可以美容……

  三、创造花的艺术品

  1.观察花仙子的花朵头箍:花仙子的礼物你喜欢吗?我也用送点礼物给花仙子。我的头箍是用什么做的?

  2.提出创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后面老师准备了纸笔,请你们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礼物画下来。等下说给大家听,你做了什么花的礼物,准备送给谁。

  3.幼儿绘画:花的礼物

  4.幼儿描述自己的创造。

  四、情感激发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

教学反思:

  花是同学们喜爱的植物,真实的花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环境,美好的心情。装饰花卉又称花卉图案。图案本身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自然形象虽然很美,但它还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人们的生活需要用更加理想、更加超然的艺术形象进行美化,因此就有了由自然形象变为装饰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图案变化。本课花卉图案设计是在对花卉熟悉的基础之上,对自然花卉物象的艺术加工。本课内容重点是设计应用。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比较合理,电教手段的运用使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了图案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学到了图案设计的有关知识。另外,在课上发现学生创作不够大胆,能够马上示范并指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作业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在图案创作方法的讲解上还有些粗糙,学生学习得不够深入,解决方法是让学生带有花卉图案的生活用品进行小组分析讨论),当时是怕学生画不完就把这个环节去掉了,教学方法还不够灵活多样,师生互动不够。

  总的来说,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还算比较满意,今后我要多研究,更加踏实备课,争取把课上得更好一些,使学生受益。

10、大班科学教案《光》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重点难点: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能理解浅显的光的特性原理.

活动准备:

  1、水、玻璃杯、小镜子、水盆、硬币、手电筒

  2、活动记录表:(光的特性、光的用途)每位幼儿两张

  3、多媒体课件:各种照明灯、浴霸、歌厅里的灯光、装饰的彩灯、港口和马路上的信号灯。

活动过程:

  一、了解光的种类:

  1、设置场景(使室内变暗)师:提问:"小朋友,屋里为什么变暗了?幼儿:“没有光了,所以屋里变暗了”(打开灯)提问:为什么屋里又亮了?幼儿:因为有灯光了,所以屋里变亮了。师:那么,你能说说你都见过那些光呢?

  2、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那些光(太阳光、月光、星光、灯光、闪电光、x光、火光、激光、荧光棒、萤火虫发出的光等等)。

  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自然光:像太阳光、月光、星光、火光、闪电光、萤火虫的光是自然界产生的光叫自然光。

  ★人造光:像灯光、激光、x光、萤光棒的光是人们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

  二、认识光的特性、探索光的特性:

  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光是怎样走路的?

  实验(一)、将活动室窗户遮住使室内变暗,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走路的?幼儿(手电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

  师小结:这是光的第一个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生活中有很多光都是直接就射过去的,比如:太阳光、月光、手电筒的光、应急灯的光等等,因此,这种光的照射过程成直线的现象称之为直射现象。

  实验(二)、让幼儿在有阳光的地方玩小镜子、水盆里的水。师:小朋友边玩观察光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发现小镜子反光,发现水盆里的水也反光、发现小镜子让光拐弯了)。

  师小结:这叫光的第二个特性:光的反射性。

  实验(三)、把硬币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和筷子的变化,幼儿(我发现筷子弯了、我发现硬币从玻璃杯侧面看变得很大,从玻璃杯的上面看没变)。

  师小结: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太阳光会照在地上,我们身上,也会穿过清水照进水里,可是水和空气不一样,光钻进水里,走得慢了,也发生了一点变化,我们的眼睛看下去,水里的筷子好像变弯了,其实是光在和我们做游戏呀!是光的第三个特性:光的折射

  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并让幼儿做记录。

  三、讨论光的用途:

  师:人们利用光的这些特性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1)、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娱乐、装饰、用作信号等。

  2)、让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光有哪些作用?作手影、帮助找东西。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诊疗、美容、科考、照相、红外线烤箱可以烤东西;红外线还可以治病、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在医院里,人们可以用激光进行光治疗。

  3)、鼓励幼儿长大后探索、发现更多的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造福人类。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光的用途画到记录纸上。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淡化了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认识光是怎样传播的,进而顺利理解影子形成的道理,解释了生活中的疑惑。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并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去验证,在体验中感悟科学探究的真正乐趣,减少学生对科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我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做好观察记录,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有新发现。我让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承担了任务,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了这次的科学探究活动,共享其中的苦恼和喜悦,给学生一个自主实验的平台。

  这一堂课我能顺利按预定计划完成了,课堂中学生参与的机会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每一节课,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体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经过其他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课堂教学调整,这堂课使我学到了很多,也充分认识到要想使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今后我会好好地改革我的教法,让我的科学课更精彩。

11、大班科学教案《弹性》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2.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海绵、气球、松紧带、皮筋、橡皮、积木、铅笔、袜子、手套、皮球、橡皮泥、弹簧秤、游泳眼镜等。

活动过程:

  1.幼儿操作,初步感知弹性。

  (1)幼儿玩气球、海绵、松紧带,拉一拉,捏一捏,压一压,看看它们会有什么变化?

  (2)幼儿玩耍,教师巡视,观察幼儿操作中的发现。

  (3)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2.幼儿再次尝试,获取弹性的经验。

  (1)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体不对它们用力时,一松开又会有什么变化?

  (2)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3.引导幼儿归纳弹性物体的特点。

  (1)小朋友,刚才我们玩了这些东西,你们知道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秘密?

  (2)幼儿思考,自主发表各自的观点。

  教师总结:这些东西真有趣,对它们用力时,就会发生变化,就会变形,一松开,又会变成原来的样子,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弹性。

  4.幼儿用身体的各种动作表示弹性。

  5.联想实际,引导幼儿说说有弹性物体的用处。

  (1)刚才我们发现皮筋、海绵、气球它们都具有弹性,除了这些东西还有哪些东西是有

  弹性的呢?

  (2)这些有弹性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补充或丰富,如:沙发、席梦丝床垫里有弹簧和海绵,坐着躺着觉得很舒服;弹簧秤小小的,携带很方便……。

  6.物体分类。

  幼儿玩桌上的一些材料,找一找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哪些东西是没有弹性的,然后帮它们分分家,分别放在桌子的左边和右边。

  7.游戏:奇妙的口袋。

  幼儿到口袋里摸出一样东西,放在老师手里不让大家看到,然后用动作告诉大家这个东西

  是有弹性的还是没有弹性的。

  8.小结活动:

  小朋友,请你们回去再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找到了玩一玩,再来告诉大家。

延伸活动:

  下了课,请小朋友到你的好朋友身上,到教室里找一找,能不能找到有弹性的东西。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充分为幼儿创造了条件,引发他们仔细观察,认真体验,提供的材料都是孩子们平时见过的,玩过的,捏捏海绵,拉拉皮筋,压压气球,通过让幼儿对这些有弹性物、体的操作,充分的感知材料,探究材料,从而获得了有关弹性的经验。并结合幼儿已有的探索经验,提出问题:这些东西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秘密?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归纳出了弹性的概念。在分类活动中,幼儿再次操作,玩中观察,玩中发现,自然而然的将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进行了分类。活动时,幼儿玩中学,学中玩,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存在问题:关于弹性的概念很大,本次活动的目标只是让幼儿通过操作,初步感知弹性,有些物体所具有的弹性将有待与幼儿长大后再去研究,游戏时教师对乒乓球弹性的讲解只会带给幼儿一种误解。

12、大班科学教案《磁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磁铁能吸铁的特性。

  2、激发幼儿对磁铁吸铁现象的探索兴趣,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活动中能初步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知道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小篮子、一块磁铁;积木、积塑、螺丝帽、钥匙、回形针、硬币、纸张、布条、茶杯等物品。

  2、带有磁铁的文具盒、书包等实物及一些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寻宝"导入活动。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寻宝,但是去寻宝时我们小朋友都要带上一样东西才能寻到,我们看看我们要带什么东西进去?(教师出示磁铁)。磁铁有什么用呢?人幼儿自由说说。

  2、现在小朋友们可以拿着磁铁进去玩了?你们看看会发生什么事?老师巡回指导。师:小朋友看看为什么磁铁吸不住这个东西啊?幼:因为它是木头的。师:朋友聪明,那你们看看磁铁为什么又不能吸住这个东西呢?幼:因为它是塑料的师:小朋友,你们玩好了吗?现在时间到了,你们去找个位子坐下来,老师请小朋友说一说刚才磁铁都吸了什么东西啊?幼:有钉子,有夹子,有瓶盖,有别针。

  师:哇!磁铁的本领可真大啊!磁铁吸了这么多东西?那你们看看磁铁吸得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幼:他们都是铁做的。教师小结:原来磁铁可以吸住铁的东西。

  二、儿动手操作,发现磁铁隔物吸铁的特性

  师:现在老师再请你们来玩一个游戏,现在每个小朋友一个人拿一个纸板,把磁铁上面的东西拿下来放在纸板里,你们再玩玩看会发生什么事?师:小朋友,你们说说看为什么这些东西在纸板上动起来啊?幼:因为纸板下面有磁铁。老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告诉你们磁铁还有一个秘密就是它还可以隔着物体吸铁,但是这些物体不能太厚 。

  三、创设情境,让幼儿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用途

  1、刚才老师不小心把很多的别针掉进了这些沙子里,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捡起来啊?但是用手捡太麻烦了,你们有没有更好地办法啊?师:刚才我们刚刚学过了一个磁铁的特点,你们可以不可以利用磁铁来把老师的别针捡起来啊!谁来试试?啊!原来真的可以啊!

  2、原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方便啊!那我们再来看看磁铁还有什么用处?教师出示铅笔盒,背包,磁性玩具 和图片引导幼儿观看了解。

  四、活动结束

  刚才我们知道了磁铁有这么多的本领,回家后河爸爸妈妈再找一找磁铁还有什么本领好不好?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乐于参与,积极发现。简单而有平常的活动准备,又为幼儿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机会。简单容易的记录过程更适合幼儿的操作能力。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依据幼儿的需求设计了置疑、猜测、验证、交流等各个环节,让孩子们在每个环节中对磁铁特性的了解层层深入,同时对记录单和实验的操作能力有很大提高。从而培养孩子乐于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观察、比较、发现等科学探究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首先我引导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引导孩子发现磁铁的特性,从而让孩子了解磁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 的特性。 在科学活动中参插游戏,并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对活动的兴致加浓,而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也愿意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从而使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得到了发展。我们认为,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将“尝试精神”渗透在了教育教学之中,基本遵循了“先练后讲”的尝试原则。让幼儿在不断尝试,不断探究,不断发现中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现象。

  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分层递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教学的环节比较分明,教学重点突出,时间分配得当。操作材料充足,在活动中教师言语只是一般的引导性语言,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本次活动存在的问题是,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个别幼儿在尝试活动中不够大胆,模仿性强;有些幼儿在材料的使用上还有磕磕碰碰的现象,虽然老师多次提醒,但还是影响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活动中有时还不能做到“收放自如”,今后,在教学活动中需注意这方面的指导。

13、大班科学教案《礼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猜猜、找找、说说的过程中了解动物与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关系,获取初浅的科学经验。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3、乐意用自己的本领表达对朋友的祝福,体验礼物的意义。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PPT

  2、分组操作材料:礼物与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活动。

  1、今天是狮子大王的生日,让我们去参加他的生日派对吧!

  2、过生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

  (二)集体讨论,观看PPT:想想、猜猜,获取动物与物品的相关经验。

  导入语:今天狮子大王过生日,森林里的小动物会送什么礼物给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情景一:猜一猜奶牛会送什么礼物?

  情景二:想一想蜜蜂会送什么礼物,为什么?

  情景三:母鸡有什么本领呢?想一想母鸡会用鸡蛋做了哪些不同的礼物呢?

  小结:奶牛送了香香的牛奶,蜜蜂送了甜甜的蜂蜜茶,小母鸡把鸡蛋做成各种各样的蛋制品。他们都用自己的本领,做成礼物送给狮子大王。

  (三)分组操作:找找、说说,分析动物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1、情景四:讨论动物的本领。

  又来了几个小动物,他们是谁?会送些什么礼物?

  2.幼儿分组操作并交流:配对游戏找一找,分析动物与物品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配对。

  3、集体展示并交流:理解动物与物品的关系。

  (四)表达祝福,理解礼物的意义。

情景五:

  小鸟用清脆的歌声作为礼物,送给狮子大王。

延伸活动:

  用自己的本领表达祝福,进一步理解礼物的意义导入语:小动物们能用自己的本领作为礼物送给狮王,那你们有什么本领可以送给狮子大王作礼物呢?

小结:

  小朋友,其实礼物不需要有多么贵重,只要你用心去准备,用自己的本领去表达祝福,这就是送给别人最珍贵的礼物!

教学反思:

  幼儿通过活动了解了赠送礼物和接受礼物的相关礼仪,并懂得了与他人分享的快乐,活动难点基本解决,活动重点如果设置一个情感体验的环节就更好了。

14、大班游戏教案《一年四季都知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锻炼反应的灵敏性和动作的协调性。

  2、能根据季节特征参与制定游戏规则,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情境准备:在活动室里划出春、夏、秋、冬的四个区域(用纸板画出带表四季的画)

活动过程:

  一、学儿歌《一年四季我知道》

  1、请幼儿说一说四季轮换的顺序问题:一年之中最开始的季节是什么?春天过去是什么季节?冬天过去之后呢?

  2、学念儿歌《一年四季我知道》

  提示:教师说前两句,幼儿说后两句

  二、欣赏歌曲《四季童谣》

  1、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歌曲《四季童谣》

  2、请幼儿结合歌词讲述四个季节的典型特征

  三、游戏:一年四季我知道

  1、教师交待初步的游戏规则: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圈,边沿圈走,边念儿歌《一年四季我知道》念完儿歌,教师出示四季图片,出示哪一个做哪一个季节的动作。

  2、教师带领幼儿熟悉活动室里的四个区域

  3、教师与幼儿共同商定与每个季节特征对应的动作是什么。商定的动作要符合季节的特征

  4、教师总结幼儿的讨论结果,把商定好的动作加进游戏规则中。

  5、幼儿与教师一起按规则玩游戏提示:游戏进行几次之后,教师可请个别幼儿来指挥游戏,并请幼儿创编四季的动作建立新的游戏规则,然后再继续进行游戏。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能照顾到幼儿的理解能力。都是用一些幼儿经常儿歌来上课。做到层次分明,容易区分。趣味性强,能挑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15、大班科学教案《静电》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有一天中午,我带幼儿一起午睡,在脱衣服时有小朋友的叫声“啊,好疼”,问其原因,是因为在脱毛衣时,由于起了静电,所以感到疼痛,还有在玩滑滑梯时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与问题,我创设了这节课,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孩子们了解这一现象, 特设计了这一节课。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摩擦起电的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启发幼儿的发散思维,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活动知道物体摩擦后会起电,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2、 加深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

活动准备

  每组放两个小筐一个筐内有塑料尺、塑料笔、铅笔、竹筷、铁棒、绸布、碎纸屑、线手套;一个框里各种的纸屑,如:小硬纸板块、碎皱纹纸屑,自作的小蝴蝶。每个幼儿一个自制的小章鱼

活动过程

  一、擦一擦、吸一吸

  1、今天,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向幼儿介绍小筐里的各种材料及物品)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2、 根据幼儿在操作中的发现,引导幼儿想一想、试一试,怎样做才能让小纸棒把小纸屑吸起来(幼儿有目的的操作、探索)

  3、 提问小朋友说说哪些小棒可以把碎纸屑吸起来,你是怎样做的?(请做到的小朋友上台来掩饰一下,并讲讲自己的想法,再让大家试一试可以么?)

  4、 为什么塑料尺、塑料笔和绸布摩擦后可以吸起碎纸屑?(幼儿思考、讨论)

  总结:告诉幼儿: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塑料尺、塑料笔、和绸布摩擦产生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产生静电。

  5、请小朋友再试一试,塑料笔和尺还可以和哪些东西摩擦产生静电,吸起纸屑

  让幼儿探索发现:用丝绸、手帕、、衣服、头发来摩擦塑料尺和笔都会产生静电,将纸屑吸起来并知道小硬纸板吸不起来的原因。

  二、做一做:彩蝶飞舞

  1、教师将自制的小彩蝶发给幼儿,请幼儿想想办法,怎样才能使它飞起来呢?(幼儿操作、探索)

  2、幼儿上台演示自己操作的方法,大家看看哪种方法会让蝴蝶飞舞的更好

  小结:当塑料笔或尺经过摩擦后会产生静电,所以,小彩蝶会飞起来了。

  三、魔术表演:小章鱼

  老师为小朋友请出“小章鱼”,然后为小朋友变魔术,猜一猜,为什么小章鱼会贴到身上呢?请小朋友来试一试,体验摩擦起电的乐趣。

  小结:当小章鱼经过摩擦后,会产生静电,所以,小章鱼就贴到身上一起跳舞了。

  四、活动延伸:请幼儿带着自己的小章鱼到科学角或校园里去,看看我们的章鱼还能吸到哪里去继续探索摩擦起电的乐趣。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哦!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让便我能够改进!让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

  不足之处:

  1、开始部分,我的语句组织的不太好,所以有的孩子没听清我的问题,所以一时孩子没摸到头脑,后来我是又经过引导后,孩子渐渐的明白,并能自觉操作了,方法也越来越新颖、有趣,很让人欣慰!在语句方面以后要加油!

  2我可以将“小章鱼”这一环节可以放到开始部分,这样更能调动起孩子的激情;

  3、碎纸屑我是准备了一个小方盒子,可是做完实验后,弄的到处都是,以后在做实验时我要先

  讲清规则,让孩子有意识些,这样也不会弄那都是了;

  4、如果我下次要讲的话,我一定会准备的更充分些,让孩子在不同的物品中去体验摩擦起电的乐趣!加油!

  本次上课的优点:

  1、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能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活动,整堂课还是比较轻松、活跃的;

  2、每做一个活动都会有小结,孩子掌握的比较好的,课下后幼儿还能继续探索摩擦起电的乐趣,让我很开心!同时家长的反应也比较好!所以,我们以后还会多上这样的实验课,让孩子在玩中学,在玩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16、大班科学教案《小熊和小怪物》含反思

  本次活动源于绘本《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小怪物》,该书通过小熊一家寻找城堡主人的故事展开,把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对于大班幼儿而言,复合分类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发现大班的孩子,往往会对有一定难度的活动感兴趣,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挑战困难的勇气和需要,因此,根据内容的趣味性以及孩子们现阶段对知识需求,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物体特征用排除方法逐步找到目标,学习复合分类。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验分类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幼儿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故事情节引入活动。

  师:认识他们吗?小熊一家喜欢旅游,瞧,他们这一次来到了一个很大的森林游玩,他们走得又累又饿,这时他们看到了一个城堡,进入城堡看到一桌丰盛的食物,小熊一家太饿了,坐下来就吃了起来……

  2.数一数小怪物的数量。

  师:一、二、三……小熊一家数也数不过来,小朋友你们来帮忙吧,数数有几只小怪物。

  (如果幼儿数得不一样,师:到底有几只呢,你是怎么数的?如果幼儿的答案一样,师:我们来验证一下。一个一个数对我们大班的孩子来说太简单了,我们可以怎么数?)【这是活动的开始部分,直选用了绘本中的三张图片讲述故事,通过故事,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结合故事情节,本环节中还渗透了多种方法数数的内容,现阶段大班的幼儿应该学会多种方法的数数,本环节中数数小怪物的数量,运用魔术笔功能圈出数群,能够帮助幼儿学习多种方法的数数。】

  二、找出小怪物的特征,为分类做准备。

  1.找出小怪物的特征。

  师:一共有二十只小怪物,这二十只小怪物一样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理解标记的含义。

  师:我们用这个标记来表示**,那这个标记表示什么呢?(是与不是、有与没有)【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引导幼儿找出小怪物的特征,并运动白板的淡入功能,逐一显示幼儿说到的小怪物的特征标记,并区分“是”与“否”的标记,为后面的多种特征的分类做好准备。】

  三、引导幼儿学习复合分类

  1.继续故事情节,提出要求。

  师:小怪物们看到自己的食物被吃了,非常生气,他们嚷着要把小熊一家关起来,这时一只小怪物跳出来说“等等,我们来玩着找人游戏,我们的大王就在我们中间……只能提5个问题。”

  【继续故事情节,提出要求。在故事情节中,利用小怪物的身份提出根据5个问题找出大王的要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引导幼儿根据小怪物的特征进行提问。

  师:大王会是谁呢?你觉得大王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会说出某种特征)师:那我们来问问“大王,大王,你长(有)**吗?”(操作课件,出示记录表,在第一个问题处放上标记)【在这里如何将问题引导特征上是关键,因此,在这里,运用了指向明确的提问“大王会是谁呢?你觉得大王会是什么样子的呢?”那么孩子肯定会回答“我觉得是有牙的那个,或者是有角的那个……”等等,减少了幼儿不必要的胡乱猜测,突出特征的功能。老师接着孩子的回答,“那我们来问问大王,是不是长了牙齿……?”这样很自然地就引出了第一个问题,有了第一个问题指引,后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根据特征运用套圈的方法初步选中目标范围。

  师:长(有)**可能会是大王,那我们就用这圈圈把可能是大王的小怪物找出来吧。(下面的小朋友可以告诉第几排第几个,为了不漏掉,我们找的时候要按照顺序找,检查是也要按照顺序来)【当第一个问题得到解答后,我运用了套圈的方式,把初步选中的目标圈出来,缩小目标范围,在套圈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说一说第几排第几个符合要求,为了不漏掉,告诉孩子们找的时候要按照顺序找,检查是也要按照顺序来。渗透了排序的知识点以及学习正确的检查方法等。】

  4.根据特征运用排除法逐一排除目标,找出怪物大王。

  师:被套到圈的小怪物有几个?这里谁可能是大王呢?谁来问第二个问题?

  师:长(有)**的可能是大王,那没长(有)的呢?我们应该怎么办?(拿掉)对,要把没长(有)的排除出去。

  师:第三个问题谁来?(……)这次要把谁排除出去?(幼儿操作)师:第四个问题?(……)(幼儿操作)师:你为什么要把这个小怪物的圈圈拿下来?

  师:大王长什么样子的呢?(看着记录表说一说)对这就是大王(把大王拿到标记图上)【这个环节是根据接下来的提问,逐一排除目标的过程,电子白板的随意拖动以及淡入淡出功能,能够清晰地呈现排除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从第二个问题开始都由幼儿来操作,排除目标,老师给了孩子与白板互动的机会,同时起到了示范讲解的作用,为后面的幼儿自主操作奠定基础。】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趣味性很强的数学绘本课,故事中讲到了小熊一家迷路了!突然遇到了一个大城堡,里面什么人也没有,但有一桌子好吃的。小熊一家乐坏了,吃啊吃!就在这时怪物们回来了,提出谜题要它们——猜猜谁是城堡的主人。小熊也不慌也不忙,分类再分类,找出城堡主人好轻松!最后大家一起玩,热热闹闹好开心!通过绘本故事的形式教会小朋友一些基本的数学原理和概念。通过分类的方法来“找出城堡的主人“教会小朋友复合分类的方法,将数学知识融进绘本故事书里,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一边读着精彩的故事书,一边学会一些数学知识。

  本次活动中增加了一个二次分类板的介绍,让学生学习看标记把图形分类,事物有很多特性,但由于幼儿期的孩子只注意最显眼的那个,所以他们缺乏同时考虑几个属性的能力。所以刚开始时把最显著的特征:头上有角的和没角的作为标准进行分类活动,再逐渐把分类标准详细化。然后把两个以上的分类标准一起展示出来,让孩子体验二次分类的过程。

17、大班科学教案《会变的月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故事及观看月相变化图,初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2.尝试运用语言、动作及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月亮变化的理解。

  3.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感兴趣,能关注月亮的变化。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学习DVD

  2.动态教具

  3.课件

  4.幼儿用书、铅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教师根据幼儿已学的美术活动中《月亮姐姐》,进行经验的迁移

  师:上星期的美术课中,我们学习画了一个美丽的小姐姐,我要看看哪位小朋友能想起来,她是谁?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她长了一对美丽的翅膀。

  师:对,是月亮姐姐,那哪位小朋友还记得月亮姐姐的脸是什么形状的?有的小朋友画了圆圆的月亮姐姐,有的小朋友画了细细弯弯的月亮姐姐,咦?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月亮姐姐的脸可以变化?

  2.倾听故事《月亮姐姐做衣裳》,激发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愿望

  (1)师:为什么月亮姑娘做的衣裳总是不合身呢?(激发幼儿发现月亮在不停的变化)

  (2)教师引导幼儿迁移已有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看到的月亮形状。

  师:你见过的什么样的月亮?像什么?(鼓励幼儿用语言和行动进行表达,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幼儿所讲月相)

  (3)播放《月亮姐姐做衣裳》的动画,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月亮的变化规律。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一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月亮姐姐做衣裳》的动画,请你看一看,月亮姑娘的变化和你看见过的和想象中的有什么不一样?

  3.简要解释月亮姑娘变化的原因,使幼儿产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们现在都知道,月亮姐姐每天都在变化,那小朋友们知道"月亮姐姐"为什么变化?请你们大胆地猜一猜,然后告诉老师。

  (2)播放图片,使幼儿初步感知月亮姑娘的变化是因为地球影子的投射

  师:小朋友来看一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请你看一看,月亮姐姐在哪儿?地球在哪?那太阳光照射进来的时候,月亮姐姐被谁挡住了啊?原来是月亮姐姐和我们居住的地球想晒太阳,可是月亮姐姐的太阳光被地球挡住了,这个怎么办?

  师:月亮姐姐很聪明,她想到一个好办法,请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办法?[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用故事性的语言,引导幼儿了解月亮在围绕地球旋转)噢,原来月亮姐姐想到了,只要围绕地球旋转,当它转到地球和月亮中间的时候,是不是就能完全晒到太阳啦?

  4.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幼儿理解图片所表达的意思,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1)师:月亮姐姐聪明不聪明啊?那老师现在就来考一考我们班的小朋友,看看小朋友比不比月亮姐姐聪明。

  (2)观看教学挂图,幼儿理解图片所表达的意思。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每幅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初一、十五、二四等),那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教师出示动态教具,请幼儿总结月亮变化规律

  引导幼儿说出随着时间的变化,月亮每个月开始的时候变成细细的月牙,到了每月十五就变成了大圆盘,到了月底的时候又慢慢变回了月牙的形状。

  5.幼儿根据月亮变化规律进行填图游戏

  师:你们看,图中的初九和二十四号得月亮被刘老师不小心擦掉了,现在忘掉了她们的样子,请你们当我的好帮手,帮我把她们的样子画出来好不好?

  (请幼儿在幼儿用书中添画出来)

  活动反思:

  今天,教学活动为大班科学活动《会变的月亮》,主要是让幼儿认识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知道自然界中的事物会发生变化。

18、大班科学教案《吹气》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刮大风时,孩子们发现了树枝在动,可大型玩具没有动。风一吹,地上的树叶就会跑,老师和小朋友的头发也乱可等现象。为了进一步让幼儿感知空气的流动会影响不同重量和形状的物体,所以特此设计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充分参与到游戏中,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及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在游戏中让幼儿的气息从而得到锻炼。

  3.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探索,明白吹气的大小决定物体能否移动。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幼儿的气息从活动中得到锻炼。

  2、难点:让幼儿明白吹气的大小决定物体能否移动。

活动准备

  1.手工制作的柳条,吹动柳条的工具(教师操作)。

  2.乒乓球、小纸条、玻璃珠、小石头、等各种物体若干供幼儿操作。

  3.课前把游戏场所布置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景导入(助教教师手拿许多柳条,把手中的柳条扇动起来)

  提问语:”小朋友们,为什么春天来的时候,河边的柳条会飘动呢?”

  教师给予启发,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有风的吹动)

  二、教师利用情景,引发幼儿用嘴巴吹动柳条,以及用小手感受空气的流动。

  过渡语:“刚刚是因为老师用扇子对柳条的扇动,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能不能用其它方法也让柳条飘动起来呢?”

  教师让幼儿发挥各种想象,教师总结一个:用吹气的方法。然后请许多小朋友上来感受柳条飘动。

  过渡语:”我们刚才用嘴巴吹了柳条,现在小朋友用嘴巴吹一吹你们的小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三、教师投放材料,让幼儿自由操作、探索。

  (纸条、石头、乒乓球、各种形状的物体)

  过渡语:“我们发现了那么多的乐趣,现在请我小朋友们吹一吹!’

  四、对物体进行分类,教师进行总结

  过渡语:“刚才我们发现许多东西能被吹动,有些东西不能吹动,现在请小朋友分别装在两个篮子里。”

  总结:我们吹重的东西需要很大的力,吹轻的东西就不需要那么大的力气。

  五、游戏环节,对幼儿的气息进行一定的训练。

  过渡语:“刚才我们发现我们吹气的那么多的乐趣,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乒乓大接力。”

  游戏规则:将小朋友分成每组六个人,分成两边,一边三个人。待老师发出口令,小朋友开始吹,小朋友将乒乓球放在红线外面,向对面吹乒乓球,小朋友那样吹,又吹回来。类似接力赛(教师先示范)

  注:三局分胜负。教师提前把场地准备好。

  六、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了那么多的游戏,小朋友你们有什么感受?”

活动延伸:

  1.科学区——在教师的指导下比赛吹蜡烛

  2.美工区——吹墨画

教学反思

  科学领域活动一直都是非常受幼儿的喜欢的,尤其是这种动手操作而且每个幼儿都能参加到的这种活动应该在幼儿园多多展开。本次活动设计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的,里面出现的现象都是对我们班幼儿平时看见过,但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通过本次游戏活动让幼儿明白了里面的科学道理同时又玩得很开心,会增加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也增强了他们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19、大班科学教案《卵生和胎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和讲述等活动,初步了解有关动物卵生和胎生的基本常识。

  2、激发对动物的探索兴趣,增强对小动物的热爱情感。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王老师呀养了一个小动物。(小鸟)小鸟说呀,它长大了,想飞到外面去看看周围的世界,我们跟着小鸟一起去看看吧。

  二、观看课件、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的生殖方式:卵生、胎生。

  (一)看课件了解卵生动物的常识。

  1.观看蜻蜓的课件。

  (1)提问:故事里小鸟碰到了谁?蜻蜓妈妈在干什么?

  (2)蜻蜓妈妈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它把卵子生在哪?它的宝宝是怎样长大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ppt课件,(卵→幼虫→蜻蜓)

  (3)师:老师这边还有几种动物是跟蜻蜓妈妈一样产卵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ppt课件:蝴蝶、苍蝇、蚊子)

  (4)师:小朋友知道得真多,小鸟谢谢你们告诉了它这么多知识,它继续往前飞,又会看见什么?

  (二)了解胎生动物的有关常识。

  (1)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的呢?(不是)

  (2)出示ppt课件,猫的图片,猫妈妈生下的宝宝是谁?它长的怎么样?

  (3)出示ppt课件,狗的图片,狗妈妈生下的宝宝是谁?它长的怎么样?(引导幼儿观察小猫、小狗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的一个模样就有头、身体、四肢、尾巴,还要喝妈妈的奶长大呢。)

  小结:像小猫、小狗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的一样的动物叫胎生动物。这种动物妈妈生宝宝的方式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胎生。

  (4)发散性思考:出示ppt课件,大象是胎生动物还是卵生动物?

  三、巩固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1)分别出示各种小动物ppt课件,让幼儿猜猜它是卵生动物?还是胎生动物?

  (2)幼儿讲述后,教师逐一出示答案。

  四、出示ppt课件,以竞赛的形式,幼儿进行抢答,进一步巩固对卵生、胎生的知识。

  五、活动延伸:

  师:大自然还有许多动物,哪些是卵生动物,哪些是胎生动物呢,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明天将自己的结果与小朋友们意思分享好吗?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目标是“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组织本次活动时,我首先从幼儿常吃的鸡蛋入手,引出了卵生的概念,接着自然过渡到人的出生,引出胎生的概念。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幼儿对胎生和卵生的含义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区分环节照顾到个别差异;最后延伸环节是对能力的提升,留给幼儿思考探索的空间,也体现了终身发展的科学教育理念。

20、大班科学教案反思《妈妈和宝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录像、讲述、操作等活动,丰富和巩固有关动物胎生、卵生的基本常识,形成概念,并能将其进行准确分类。

  2、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达对妈妈的爱。

  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收集许多胎生、卵生动物的资料、书籍。

  2、物质准备:录像两段(青蛙产卵和胎儿出生)、音乐磁带、动物卡片大一套,小若干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听音乐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进入活动场地。

  2、猜谜:青蛙,引出活动主题。

  二、看录像了解卵生动物的常识。

  1、提问:刚才录像里讲得是青蛙妈妈产下了什么?[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卵是什么样子的?卵经过不断变化、长大,最后变成了小青蛙,这时的小青蛙和妈妈长得一样吗?

  2、小结:象青蛙先产下卵,卵再不断变化长大,最后长成和妈妈一个模样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3、扩散性思维: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卵生动物?(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片)

  三、了解胎生动物的常识。

  1、幼儿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

  2、出示动物图片:袋鼠妈妈生下的是谁?它长得怎么样?猪妈妈一生下来的就是谁?小猪长得怎么样?(引导幼儿观察小猪、小袋鼠一生下来就有头、身体、、四肢、尾巴)

  3、小结胎生动物的常识:这些小宝宝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得一样,就叫胎生动物。

  4、发散性思考:那大象妈妈是胎生还是卵生?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胎生动物?

  四、分类操作,巩固知识。

  1、请幼儿将提供的动物卡片按胎生和卵生进行分类。

  2、请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分类作品,请幼儿作评价、

  3、分对的幼儿各自取下分类板后的小红花贴上,表扬自己。

  五、看录像,了解人也是胎生。

  1、提问:动物有卵生和胎生,那我们人呢?小朋友你知道你从哪里耿的吗?你在妈妈肚子里是什么样子的吗?

  2、看录像,教师作讲解。

  3、小结:人也是胎生的。

  六、爱妈妈的情感教育。

  1、提问:妈妈生下小宝宝后要做些什么事呢?

  2、请幼儿大声地对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

  七、结束活动。

  幼儿听《摇篮曲》学妈妈平时哄宝宝睡觉的动作,并轻轻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紧紧围绕《纲要》中关于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努力采用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的方法,将语言、音乐、社会活动渗透与科学活动中去,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我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整个课件贯穿整节课,开始用猜谜的方法导入,引出下面的内容:青蛙产下的卵变成青蛙、鸡蛋变小鸡,总结出卵生动物的特征,运用猪妈妈和小猪进行比较总结出胎生动物的特征,运用扩散思维法让幼儿说出什么是胎生动物什么是卵生动物,在此过程中幼儿积极发言,我强调孩子们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当孩子说到人也是胎生动物时,我把这个悬念留了下来,为下一环节作了铺垫。通过操作图卡让幼儿巩固复习胎生、卵生的动物,我运用比赛的规则让幼儿来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幼儿兴趣高、积极的参与活动达到了本节课的高潮,这时让幼儿从高潮过度到静的状态,我出示了课件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动画,立即吸引了幼儿,和悬念衔接,通过观察总结出人也是胎生动物,从而又引发情感教育:妈妈怀胎十月诸多不便、还为我们干什么?她很辛苦我们该对妈妈说什么?在轻柔的摇篮曲中结束本活动。

  课件贯穿整节课,动中有静,静中又动是我本活动的优点层层递进,为下一环节服务。收到良好的效果。

21、大班科学教案《落叶树和常绿树》含反思

  活动意图:

  我们生活的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树,千姿百态,随着季节轮换树还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树叶随风飘落,还有一些树没有落叶子。孩子们有着去了解和探索的兴趣,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落叶树和常绿树》。让孩子在认识树的基础上,抽象出一些树普遍特征,让孩子自己去观察比较,从而认识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来解答自己的疑问。知道秋天,并不是所有的树都变黄落叶的,有些树一年四季常绿,秋天也不例外,这些树叫常绿树。而到秋天就枯黄落叶的树叫落叶树。

  活动目标:

  1、知道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显著特征。

  2、感受树木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和好处。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树叶,两张特征显著的树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顾、周围的树

  1.(出示汉字“树”)你在哪里看见过树?

  小结:马路边、公园里、小区里、小河边、家里都有树。

  2.这些树中,你认识哪些树?

  3.柳树冬天是什么样子?

  (1)认识落叶树

  出示两张图片,看一看这两种树有什么不一样?(出示柳树图片)你认识这棵树吗?(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这是什么树?瞧,这棵树怎么样了呢?(认识新词光秃秃——光秃秃就是树叶都掉光了),对了,这棵树上光秃秃的,他难道一年四季都是这样光秃秃的?那它什么时候长叶子的呢?(幼儿说)原来,柳树春天也是这样茂盛,为什么现在会变的光秃秃的呢?(树叶掉下来了)

  小结:像柳树这样到了春天树叶都发芽,到了冬天树叶都落光的树,我们叫它落叶树。

  让孩子多说几遍名称。

  (2)认识常绿树

  (指着香樟树)你们认识这棵树吗?这是我们江阴的市树——香樟树,是什么?你发现香樟树上的树叶都怎么样呢?香樟树上长着许许多多的树叶,我们可以叫它茂盛,叫什么?难道香樟树一年四季都不掉叶子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原来香樟树也会掉叶子,可是它掉了叶子之后,树上还有叶子吗?(有)

  小结:想香樟树这样,一年四季都有绿绿的叶子的树,我们叫它常绿树。让孩子多说几遍名称。

  二、初步了解常绿树与落叶树的特征。

  1.(出示汉字“落叶树”)像柳树这样春天树叶发芽,冬天树叶都落光的树,我们叫它“落叶树”。除了落叶树之外,还有一种树是一年四季都有叶子的,叫“常绿树”。

  2.(出示两种叶子)这里有两种叶子,一种是常绿树,一种是落叶树,请你各拿一片。

  3.请你看一看、摸一摸,这两种叶子有什么不一样?

  —这里通过感官来感知树叶不同特征。在活动中,教师根据孩子的感受,将两种树叶的特征分别记录在写有“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纸上,以供归纳使用。

  在活动中,孩子会将两片树叶的无关特征讲述出来,如大小,所以,在选择树叶时,应尽可能排除这些因素,而抽象出它(常绿树)的显著特征:叶厚、正面色深、有光泽。

  教师小结:无论我们在马路上看到哪些树,即使我们不认识它,但是只要它的叶子比较厚、颜色深、表面有光泽,我们就可以判断,它是“常绿树”。

  三、幼儿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

  现在我们看见树叶,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都能通过她们的特征区分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了,后面桌子上是上次我们一起去拾的树叶,请小朋友吧你认为的常绿树叶放在有常绿叶的标记的篮子里,把落叶树叶放在有落叶树叶的篮子里。听清楚了吗?

  幼儿操作

  交流: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检查一下,他们找的对不对,教师拿出一片树叶,让幼儿说是属于什么树?为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区分香樟树的归属

  (1)(出示香樟树的叶子)这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的叶子?

  (2)(出示香樟树满地落叶的照片)这是香樟树现在的样子,满地的落叶。看了这张照片,你还认为香樟树是常绿树吗?

  (3)(出示《植物》书)这本书的名字是……(大班的孩子认识)是啊,这本书说的都是有关于植物的事。我们来看看,香樟树是什么树?

  在活动中,教师念:“香樟树一年四季都落叶子,但是,它落了叶子之后,马上长出新的叶子,所以,尽管不停地落叶子,但一年四季它满树都有茂密的叶子,它是常绿树。”

  ——通过这样的认识的碰撞,一个完整的概念认识就可能形成。另外,在认识犹豫时,孩子倾听的愿望也是最强烈的,这时,教师的照本宣“读”会十分有效。

  五、树真好,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

  1、师:我们的祖先种了许多树,那么你想在树下干什么呢?树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好处?

  2、欣赏《树真好》,了解树的用处。

  3、请幼儿说一说以后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树木。

  总结:我们可以在树下做许多事,是啊,“树真好”。

  活动延伸:

  原来树叶还有这么多的秘密,我们一起出去找常绿树和落叶树吧。

  活动反思:

  一次成功的活动,最主要是能吸引孩子积极参与,主动获得知识经验,体验快乐。引导孩子们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这正是科学教育的首要目标,让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慢慢地习得一种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通过关注树木变化,初步形成常绿树落叶树的概念,知道“像柳树这样春天树叶都发芽了冬天树叶一下子都落光的树,我们叫它“落叶树”,一年四季都有叶子的,叫常绿树。”教学活动重过程、重情感体验、重能力的培养。活动前要充分做好材料的准备,要充分考虑材料能在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形式。那样孩子就能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收获。整个活动围绕着“叶子”,孩子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感知,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对他们能力的培养:如观察、比较、语言表达、倾听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性的学习要求。

22、大班科学教案《小熊登月》含反思

  设计意图:

  比较四季的明显不同,初步了解四季的轮换顺序,大班幼儿大部分已经知道四季不同特征,设计此次活动《小熊登月》。旨在比较四季的明显不同,了解四季的轮换顺序。

  活动目标:

  1、比较四季的不同特征和轮换的顺序。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故事《小熊登月》图片、四季不同景色的图片、字卡“春、夏、秋、冬”。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理解四季轮换的顺序。

  活动难点:

  用较完整的话描述四季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看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教师:你们知道小熊是如何登上月亮的吗?

  小结: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故事里到底讲了些什么。

  二、倾听故事,交流讨论。

  1、教师:小熊和小鸟是什么季节开始造飞船的?

  2、教师:小鸟为什么要飞到南方区过冬呢?

  3、教师:小熊到什么季节把船造好了?

  4、教师:他到底有没有登上月亮呢?[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他尝到的冰凉冰凉的是月亮吗?

  5、教师:什么季节会有白茫茫的一片雪地呢?小熊看到的脚印是怪物吗?

  小结:原来小熊造一艘飞船需要这么长时间,经过了这么多的季节,那你们知道四季轮换的顺序吗。

  三、出示图片,了解四季轮换的顺序。

  1、教师:你们知道四个季节,春夏秋冬都是什么样子的吗?

  2、出示四季的图片,幼儿自主讨论。

  小结:孩子们,暖和的春天,万物复苏,大地真漂亮;炎热的夏天,红红火火,游泳真开心;美丽的秋天,硕果累累,收成真是好;寒冷的冬天,雪花飘飘,火锅真好吃。一年有四季,世界变得更美丽。

  活动反思:

  通过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中小熊在建造飞船时经历了哪四个季节,这四个季节都有哪些特征及它们的顺序。幼儿对宇宙充满了向往和探索的欲望,可能都有过和故事中小熊类似的想法,想登上天空中看看月亮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一开始谈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幼儿就非常感兴趣,在看看说说中,知道了四季的顺序和不同的特点,知道了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美丽的地方。活动的内容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比较简单,幼儿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就可以了解四季的特点和变化顺序,还需要在活动的最后环节对此次提升难度。请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四季的不同特点。

23、大班科学教案《彩色笔和恶老头》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幼儿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彩色笔和恶老头》是大班主题活动《对对碰》的一个活动,是一个颜色变化的探究活动。蓝天、白云、红花、绿叶,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感受颜色变化的奇妙,激发幼儿探索、发现颜色变化的欲望,丰富有关颜色变化的经验,体验变化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彩色笔和恶老头》。

  (2)懂得不同事物的颜色。

  (3)了解事物之间相克的关系。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不同事物的颜色。

  难点:了解事物之间相克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彩色笔和恶老头》。

  2、自制的无色城堡背景图。

  3、图片:彩色笔五兄弟、恶老头、蝴蝶。

  4、筷子戏道具:狂风、大火、水、沙土、黑夜、太阳。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出示无色城堡图。

  (1)教师:小朋友,这是干什么?(城堡)这个城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没有颜色)

  (2)教师:这座城堡为什么会没有颜色呢?今天我们要听一听这个故事《彩色笔和恶老头》。

  二、活动指导:

  (一)观看筷子偶表演

  1、教师把彩色笔五兄弟、恶老头、蝴蝶图片贴在背景图旁边,操作筷子偶,讲述故事《彩色笔和恶老头》。

  2、教师:谁把城堡变得没有颜色?(恶老头)

  3、教师:后来他们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再听一次这个故事吧。

  (二)分段欣赏和讨论

  教师在无色城堡背景图面前分段操作筷子偶表演。

  1、观赏第1段故事(从开头到“变得和它一样没有颜色”)。

  教师:城堡里住着谁?为什么说他是恶老头?

  2、观赏第2——6段故事(从“有一天”到“再也不敢出来了”)。

  (1)教师:彩色笔兄弟如何对付恶老头变的狂风?

  (2)教师:什么颜色的铅笔可以对付恶老头变的大火?

  (3)教师:恶老头又变成黑夜,彩色笔兄弟怎么样抵抗黑夜呢?

  3、观赏第7段故事(从“彩色笔兄弟”到结束)。

  教师:最后,五兄弟是怎么样改变这个没有颜色的城堡的?

  (三)不同的颜色

  1、教师:大树是谁变的?(绿色和咖啡色)那,你还想到什么是绿色的?

  2、教师:水勇士和沙土勇士是谁变的?(蓝铅笔和黄铅笔)还有什么是蓝色的?[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黄色的呢?

  3、太阳是谁变的?(红铅笔)还有什么是红色的?

  小结:彩色笔五兄弟为了救出蝴蝶,变成了这么多和东西来对付恶老头,平时小朋友也要细心观察身边的东西,发现身边五彩的颜色。

  (四)尝试表演

  1、幼儿翻看幼儿用书《彩色笔和恶老头》,尝试复述故事。

  2、请幼儿分别扮演五个彩色笔兄弟、恶老头和蝴蝶,并将与自己的扮演角色所对应的指偶在手指上,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背景图和图片,合作表演指偶戏《彩色笔和恶老头》。

  (五)游戏:谁怕谁

  1、幼儿各拿一张空白纸牌,在纸牌上画一个自己觉得威力强大的东西,如火、水、风、墙、黑夜、太阳、树、虫、啄木鸟等。如果幼儿想像的东西不全面,教师可以先在纸牌上写上事物的名称,幼儿按题作画。

  2、幼儿分为两队,各自拿着自己的纸牌,根据物体之间的相史关系出牌。如第一组幼儿出一张纸牌“火”,第二队的幼儿就在自己的队里找出一张能克制“火”的牌,可以是“木”、“土”、“沙”等。然后第一队再继续按照相克关系出牌。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过程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为主导。

  2、积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各种体验,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在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的神秘,感受颜色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

  3、但是总的来说,幼儿对于这个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我想,一方面,可能是这个颜色变化的题材,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太过熟悉和简单了,在小班的时候应该已经接触过了。

24、大班科学教案《蜗牛》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学校地处山区,幼儿经常在上学途中或学校的花坛里找小动物来玩,特别喜欢小蜗牛,经常找来蜗牛放在小书包里,于是我想培养幼儿从小热爱科学,亲近大自然的意识,利用家乡现有的教具,和幼儿一起进行科学探究。

  活动目标

  1、认识身边感兴趣的小动物,了解小蜗牛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喜欢观察大自然,有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兴趣,好奇爱问。

  3、能通过收集、观察、绘画等多种活动进行探究,并学习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简单的猜想,能大胆与同伴交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有观察蜗牛的兴趣,能大胆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2、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蜗牛对农作物的危害。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捉蜗牛,每人准备一个盛有蜗牛的昆虫盒。

  2、《学前班科学活动上册》第1至2页。

  活动过程

  一、观察活动:蜗牛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昆虫盒里的蜗牛,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2、教师引导幼儿归纳小结蜗牛的外形特征。

  提问:(1)蜗牛是什么样子的?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它的眼睛长在哪里?它的触角有什么用?捕捉蜗牛时,为什么常常看不见它的头?

  (3)蜗牛的壳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

  (4)蜗牛的怎样走路的?蜗牛爬过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一条线呢?

  二、讨论活动:蜗牛的生活习性。

  1、蜗牛喜欢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2、它是怎么过冬天的?

  小结:蜗牛生活在墙边、草丛、树根、叶子背面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它喜欢吃绿色植物,特别是蔬菜。[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蜗牛冬天躲进壳里,用粘液封闭壳口,十分耐饥。由于蜗牛的腹足会分泌粘液,粘液粘在地上就会留在一条白线。为了保护自己,它常常在头缩进硬壳里。

  三、谈话活动:蜗牛的危害。

  引导幼儿看《学前班科学活动课上册》第1页,了解蜗牛的危害。

  四、游戏活动:幼儿学蜗牛爬。

  五、画一画:我见过的蜗牛。

  教学反思

  活动前对幼儿已有的经验估计过高,有的幼儿虽经常捉来蜗牛玩,但没仔细观察过。当谈到蜗牛喜欢吃什么时, 对于老师而言也比较困惑,因为平时的司空见惯使我不再留心去观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猜想、分工合作、动手尝试,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记录,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蜗牛爱吃实物的秘密。由此我得到启示,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5、大班科学教案《昆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昆虫的名称和特征。

  2、感受昆虫世界的奥妙。

  3、培养观察,比较昆虫的能力。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利用各种工具捕捉过昆虫,参观过昆虫馆。

  2、多媒体制作——昆虫小博士、昆虫小侦探图片数张或昆虫录像。

  活动重难点:

  根据昆虫的关键特征,学会辨别昆虫和非昆虫。

  观察发现昆虫的共同外形特征,初步形成昆虫概念。

  活动过程:

  一、唤起回忆。

  参观了昆虫馆,介绍看到的昆虫名称。

  二、学当昆虫小博士

  1、挑战一:看阴影猜猜我是谁?

  2、挑战二:躲起来猜猜我是谁?(出示昆虫局部明显特征)

  交流:天牛的触角是它们年龄的表示,螳螂的前腿就像带刺的刀。瓢虫家族的害益之分,如:七星瓢虫是益虫,二十八星瓢虫是害虫等。

  3、挑战三: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

  快速看图片,合上图片回忆有哪些昆虫?

  哪些昆虫躲在里面?

  再次打开图片,看一看又多了哪种昆虫?

  4、挑战四:猜一猜什么昆虫会和它们在一起?

  出示花、雷鸣记号、灯泡,猜出蜜蜂、蝴蝶、萤火虫等昆虫。

  三、建造昆虫馆

  1、昆虫是个大家族,虽然它们有不同的名称,可是家族成员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找一找,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从以上昆虫中归纳发现昆虫家族共同的特征,并一一贴在展示板上。

  3、今天昆虫馆里来了许多虫子,有一些不是昆虫也混在里面,请小博士把它们找出来。

  (教师将蜘蛛、青蛙、天牛、蜜蜂、蛇、螃蟹、独角仙、蜗牛等都放进原来出示的昆虫中,请幼儿分别把不是昆虫的虫子找出来。)

  4、共同对照检查对错,说出理由,并向不是昆虫的朋友告别:“对不起,你不能住在昆虫馆。”

  (例如:蜘蛛八条腿、蜗牛没有腿都不是昆虫,蜜蜂符合昆虫的特征要求,是昆虫。)

  5、虫馆开馆。播放录像,感受昆虫世界的奥妙。

  活动反思:

  昆虫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幼儿在生活中有着很深的探索欲望。活动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的认识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幼儿的参与性也比较高,能积极地表达自己对于昆虫的认识,而且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以幼儿为主,顺应幼儿的发现与认识。让活动变得更加生动。

  不足之处:

  活动中鼓励性的语言少了点。

  小百科: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26、大班科学教案《恐龙》含反思

  教学目标:

  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同伴交流恐龙灭绝的原因。

  2.产生探索恐龙灭绝原因的兴趣。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阅读过有关恐龙的书籍。

  材料准备:挂图24号,幼儿查询过关于恐龙灭绝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讨论恐龙的灭绝原因。

  1.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查询资料时得到的相关信息,如果其他幼儿有不 同意见,教师应允许并鼓励幼儿说出反对的理由。

  2.提问:恐龙生活在什么年代?现在能看到恐龙吗 ?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二、教师不必强求幼儿幼儿按照科学家推测的说法来交流。

  三、整理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

  1.关于恐龙的灭绝原因目前有许多种说法,但没有定论。

  2.让幼儿投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说自己投票赞成的理由,教师根据 幼儿的回答或作进也不地追问,或表示认同。

  四、出示挂图,介绍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

  1.幼儿看图,[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听教师介绍。

  如小行星碰撞地球、气候变冷、病态恐龙蛋、恐龙食物没了、吃了有毒的植物等。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必须传递给幼儿的一个信息是:这些恐龙灭绝的原因都 只是推测,一种可能,随着科学的发展,也许会出现新的结论。)

  教学反思:

  恐龙是孩子们心中最神奇的一种动物。从平时小朋友对恐龙的兴趣和认识的观察,我猜想孩子们对这个活动一定有兴趣,但如何抓住幼儿对恐龙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做到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我必须考虑的。所以我在课前精心准备,希望能通过这一活动的学习达到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一些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知识,还要让他们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培养幼儿对恐龙知识的持久兴趣,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7、大班科学教案《月亮的变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知道月亮是变化的。

  2、观看月相变化图,初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3、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感兴趣,能关注月亮的变化。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动画视频《月亮姑娘做衣裳》、月相图。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学习知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2、难点:如何让幼儿了解掌握月亮变化的规律。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师:今天你们的老朋友米奇给小朋友带来一个谜语,猜一猜是什么?(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

  2、观看故事动画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听一听。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观看动画《月亮姑娘做衣裳》

  (2)月亮姑娘最后穿上合适的衣裳了吗?

  (3)为什么月亮穿不到合适的衣服?

  小结:因为月亮姑娘的身体不断变化。

  (4)故事中的月亮是怎样变化的呢?

  (5)开始的时候月亮是什么样的?先说一说,看动画片。

  月亮姑娘变成什么样子了?说一说,看动画。

  月亮姑娘又变成什么样子了?说一说,看动画。

  最后月亮姑娘变成什么样子了?说一说,看动画。

  幼儿学习月亮变化的词句。如: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弯弯的镰刀等。

  3、观察月亮变化的过程,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1)当月亮变成圆盘的时候,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满月”。

  (2)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也没法给你做衣裳了。谁知道,接着往下月亮会再变成什么样呢?想一想,谁来说?(会变成,像小船的,会变成像镰刀的)

  (3)求证。 观看PPT,引导幼儿感受月亮的变化规律。

  师:月亮由瘦慢慢变胖,当满月过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像什么什么然后又变成什么样子了?最后变成什么样的?

  小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开始的时候月亮是由瘦慢慢变胖了,变成了满月以后月亮又慢慢的变瘦了。

  (4)月亮姐姐是不断变化着的,是随便变化的?(是有规律地变化的。)

  4、认识新月、月亮变化周期。

  (1)小朋友你知道最瘦最瘦的月亮叫什么吗?(老师告诉你叫新月)

  你在黑板上找找有吗?为什么老师没把新月请出来,让米奇告诉你吧。

  在农历的每月初一,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落,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

  师:新月过后? (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形如弯弯的眉毛,所以这时的月相叫“饿眉月”。)在黑板上,再找一找峨眉月,它像眉毛所以叫他峨眉月。

  小结:原来在峨眉月出来之前,新月是最先出来的。

  (2)月亮由瘦变胖,又由胖变瘦用了多长时间呢?

  月亮就这样有规律的变化着,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时间为29.53天,也就是中国农历一个月长度。

  (3)老师这有一张图片记录了月亮变化的过程,所以我们给它起名叫“月相图”

  5、操作实验。

  请你也做一个“月相图”,7个人一组一起来做吧。

活动反思:

  宇宙领域,对于学生而言,充满神秘,但又让人无从下手,很多学生往往会对这块内容的学习产生了“遥不可及”,枯燥乏味的学习心态,因此,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天文知识的兴趣十分重要。

  首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一月之前,我就布置了学生观月相、画月相。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个形象生动的了解,拉近了学生与月相的“距离”,为上课做好铺垫。课上,我先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画的月相图,观察之后,大家发现几乎每个同学记录的都差不多,于是,我又展示了一个用flash做的月相变化图,对比之下,大家总结出了一个月中变化的规律。这样一来,学生对月相的变化经历了从直观到较抽象的认识,为研究月相的形成做好了准备。

  其次,要注重学生的讨论。月相的成因主要是和月球本身的特点及月球、地球、太阳之间的运动有关的,这需要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并不是不可作为。课上,我和学生在总结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后,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我们知道月球本身是不会改变的。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这与月球的运动有关吗?这么一引导,学生顿时来劲了,纷纷在小组内交流起来,并不时地用手在那比划,其实是在用手做模拟。接下来的交流,也证实了我的想法,学生确实拿着书、手等上来边说边演,甚至还画了草图,乖乖,和我想给他们看的动画演示基本一致,这讨论的价值还是挺大的。学生大致的意思是月球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相是它反射的太阳光,而且它还不透明,月球围绕地球转,转的过程中,由于阳光照到月球的大小面积不同,所以形成了月相。所以说对天体研究并不一定只是科学家的任务,并不一定要借助精密仪器才能完成,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用自己的能力也可以探索宇宙奥秘,解决天文问题,在学习中体验乐趣,建立自信。

  再而,不可轻视学生的观察。当学生看完我准备的月相形成的动画演示后,就有学生对我的这幅图提出了疑问:当月亮转到满月这个位置时,我们怎么看得见月亮呢?地球不是把太阳照上来的光挡住了,地球比月亮大呀。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这还真把我问住了,幸亏是在课后问的,不然还真不知道怎么面对全班解释。课后,我赶紧上网充电,才知道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投影在天球上,称为白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投影在天球,称为 黄道。白道和黄道之间有5°9′的一个夹角,所以月球运行到满月的位置时,看似被地球挡住了,其实由于太阳和月球不在同一平面,所以,不会出现月球每运转到满月位置时,就看不见月亮。只有当月球与太阳同时位于黄白交点或其附近,才可能发生月食,即学生说的看不见月亮了。第二班教学时,也碰到了这样的学生,由于前面做了“功课”,所以当场就做了一番解释,听得学生是无比佩服。其实,我还真得感谢我的学生,没有他们的“刁难”,我也不会去学,去看,这就是教学相长吧。

28、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油和水》反思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幼儿通过实验操作,感知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后出现的分离现象。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活动,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

  1、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懂得油和水的比重不同,能用正确的方式记录下来;

  2、幼儿能正确地操作实验,并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

  活动准备

  1、水、花生油、毛巾、搅棒、瓷碟子、抹布,白板笔、贴有黄蓝两种标记的透明杯子若干、

  2、实验记录单、记录笔、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

  观看魔术表演,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变个魔术,一定要睁大眼睛仔细看哦!

  首先拿出了瓷碟子,老师用一支“神奇的笔”在碟子上作画,老师边作画边说(小小黑豆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头)幼儿猜出什么。教师继续添画两到三个蝌蚪。画好后往碟子中倒水,小蝌蚪从碟子中分离漂游起来。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小蝌蚪为什么会从水中漂游起来呢?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起去揭秘吧!

  二、实验操作。

  一、出示实验材料和教具,幼儿大胆猜测。

  1、出示水和油,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和猜测之后,从颜色和气味中得出结论:

  水是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的液体。

  油是有色、有味、流动的液体。

  2、出示油和水,让幼儿自由猜想。如果把这两种流动的液体混合在一起后,会发生什么现象,油在水的什么位置?教师出示教具,幼儿大胆猜测,教师记录幼儿猜测结果。

  油在水面上油在水的下面油在水的中间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实验。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贴有蓝色标记的杯中盛有水,贴有黄色标记的杯中盛有油)

  教师边操作边讲要求:

  (1)、在贴有蓝色标记的透明水杯中加入油。

  (2)、用小木棒使劲的搅拌,在停止后仔细观察现象。

  (3)、如果不小心把油滴到操作盘上或不小心打翻操作材料,请用桌上的抹布擦干净。

  2、幼儿自主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通过操作后,发现油在水的上面)。

  3、教师小结:通过操作后,我们发现把油加入水后,油在水的上面。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展示记录结果。

  刚才我们是给水中加入油,这次我们又进行一次实验,给油中加入水,搅拌后再仔细观察油在水的什么位置?这次我们要用记录单记录下来。

  1、教幼儿认识实验记录单,讲清记录规则。

  (蓝色代表是水,黄色代表油,实验后仔细观察,看油在水的什么位置,并在图上用√标记出来。

  2、幼儿自主操作,教师指导。

  3、展示记录结果并小结。

  教师小结:因为油和水的比重不同。油比水轻,所以不论往油里倒水还是往水里倒油,油都是浮在水上面,水在油的下面。

  附实验记录单:

  4、揭密:这下小朋友知道了为什么老师画的小蝌蚪会在水面上漂游起来。因为老师这支“神奇的笔”是白板笔。(白板笔中含有一种剥离剂,剥离剂是一些“油乎乎”的物质,这些“油乎乎”的剥离剂遇到水就会分离,油比水轻,所以小蝌蚪就会在水面上游起来了。)

  三、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幼儿用蜡笔和水粉颜料作一幅“油水分离”画,并观察其中的奇妙之处。

  2、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在做一做“油水分离”的实验,巩固已有经验。

  活动总结

  这节课孩子们表现太出色了,一个个通过自己的小手做了实验,并从实验中初步懂得了油和水分离的原理,科学探索是无限的,在以后的活动中,老师会带着大家一起来探索科学的奥秘,大家可要继续加油哦!

29、大班科学教案《变化的月亮》反思

  活动目标

  1.对事物有好奇心,愿意积极参与探索,感受自主探索的乐趣。

  2.认识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知道自然界中的事物会发生变化。

  3.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月亮形状的变化规律。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月亮”组图;“变化的月亮”图片。

  纸面教具:《月亮的变化》记录单。

  材料准备:操作材料“变化的月亮”;颜料、水粉刷、颜料盘、白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

  出示组图联系幼儿已有经验讨论月亮的形状

  ——天黑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月亮挂在天上,月亮的形状都是一样的吗?

  ——你看到过什么形状的月亮?它像什么?

  二

  发放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探索月亮变化的规律

  ——慢慢地拉动细绳,看看月亮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

  ——它有什么规律呢?

  三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识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

  ——月亮形状的变化规律是不是你们说的那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左边的小月牙和右边的小月牙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四

  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呈现月亮形状变化规律

  1.教师介绍绘画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今天,教学活动为大班科学活动《变化的月亮》,主要是让幼儿认识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知道自然界中的事物会发生变化。

30、大班科学教案《按规律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准备:

  一、环境创设“小狐狸家门前”:

  1、布置有规律排序的大小气球、彩旗、红色的花、蓝色的花。

  2、各种有规律的图案物品。(如黄色的小鸡、蓝色小鸡、黄树叶、绿树叶) 。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教学情境中感知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等特征,探索按物体的两个以上特征有规律排序的方法。

  2、尝试运用有规律排序的方法进行装饰物品,感受与体验周围生活中物体排序的规律美。

  3、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幼儿的审美情趣。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你们看这里都有什么呀?它们漂亮吗?(花、气球、彩旗)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谁先找到它们排列的秘密。花是一红二蓝,一红二蓝,气球是二大二小,彩旗是二红一黄,二红一黄。刚才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花是按不同颜色和数量有规律排序的,气球是按大小有规律排序的,彩旗是按颜色和数量有规律排序的。

  2、小松鼠想邀请小动物去它家里做客,小松鼠在去森林的路上,它遇到了一群小鸡,看,小鸡多么听话,一个一个的排着队,咦,怎么有三只小鸡掉队呢?谁能帮他们排好队?

  你发现这些小鸡是按什么规律排队的呀?小鸡是按照一只黄色两只蓝色,一只黄色两只蓝色的规律排队的。

  3、小松鼠走到一棵树下面,它看见树叶往下掉,小松鼠就想:要是树叶也像小鸡一样排好队就好了,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小松鼠,怎样让树叶也排整齐队呢?

  小结: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请小朋友找找看,教室有没有有规律排序的东西呢?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会运用到有规律排序的呢?请小朋友回家找找家里有哪些东西是有规律排序的呢?请你把它画出来,明天带到幼儿园一起交流,好吗?

  活动延伸:

  人们很聪明能干,在我们的生活中,利用各种图案有规律的排序,装饰在我们用的、玩的物品中,使这些这些物品更漂亮。

31、大班科学教案《落叶树和常青树》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冬天里有哪些树落叶,有哪些树不落叶,了解两者的简单道理。

  2.教幼儿初步懂得观察、分析、比较事物的方法,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6.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7.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知道树常绿和落叶的原因。

  活动难点 提高幼儿观察、概括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常青树、落叶树的图片若干存入U盘。

  2.常青树、落叶树的树叶若干。

  3.有U盘接口的CD机、电视。

  4.小鼠标娃娃和奇奇头饰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感知青树和落叶树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个小客人,它们给我们带来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一起来听听。

  (教师讲述故事使幼儿理解常青树和落叶树)

  小结:

  落叶树:秋天天气慢慢干燥、树根喝的水少,树叶大而薄,失水快,树叶就变枯黄了,树叶就会慢慢的一片一片落下来。

  常青树:常青树是因为树叶很厚,叶面上有一层象蜡一样的东西,保护着叶子中的水分,所以不怕太阳晒也不怕北风吹,有的树叶成针形,树叶面积小,水分不容易散发,这些树一年四季是绿色的,所以我们叫常青树。

  观察、比较、感知常青树和落叶树

  师:今天,我们的奇奇和鼠标娃娃不怕辛苦,带来许多常青树和落叶树的图片,想考考小朋友们,认识他们吗?

  (教师播放电视收集的各种青树和落叶树图片,让幼儿分辨它们是常青树还是落叶树。)

  教师小结:重复再说一遍落叶树(梧桐树、杨树、柳树)和常青树(冬青树、柏树)落叶和常青的道理。

  三、游戏活动玩“我来请你做游戏”

  老师和小朋友一道拍手念儿歌一二三,三二一我来请你做游戏,请到谁谁就拿起桌上的树叶,向全体幼儿说出是什么树叶、外形特征、是常青树还是落叶树,为什么?

  四、 结束

  老师:边重复常青树的道理,引导幼儿接下句共同创编儿歌(儿歌:冬天到天干燥,树叶枯黄往下掉,杨、柳、梧桐是落叶树,我们大家要记牢。冬青树叶面积小,又有蜡衣失水少,一年四季都常青,冬季天寒不怕冷,绿衣威武显英豪.)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教学效果很不错,因为这些植物都是幼儿平时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幼儿不陌生,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运用动手、动脑、比较、观察、分析的同时获得答案,直观具体的教学方法,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对活动都非常感兴趣,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让他们积极愉快的学习,让幼儿充分感知和操作,既要再现幼儿的生活经验,又要有所提升。本课自始至终愉快积极,学习兴趣很高,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同时又为他们以后的创编提供了前提。

32、大班科学教案《妈妈和宝宝》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录像、讲述、操作等活动,丰富和巩固有关动物胎生、卵生的基本常识,形成概念,并能将其进行准确分类。

  2、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达对妈妈的爱。

  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6、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7、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收集许多胎生、卵生动物的资料、书籍。

  2、物质准备:录像两段(青蛙产卵和胎儿出生)、音乐磁带、动物卡片大一套,小若干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听音乐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进入活动场地。

  2、猜谜:青蛙,引出活动主题。

  二、看录像了解卵生动物的常识。

  1、提问:刚才录像里讲得是青蛙妈妈产下了什么?卵是什么样子的?卵经过不断变化、长大,最后变成了小青蛙,这时的小青蛙和妈妈长得一样吗?

  2、小结:象青蛙先产下卵,卵再不断变化长大,最后长成和妈妈一个模样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3、扩散性思维: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卵生动物?(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片)

  三、了解胎生动物的常识。

  1、幼儿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

  2、出示动物图片:袋鼠妈妈生下的是谁?它长得怎么样?猪妈妈一生下来的就是谁?小猪长得怎么样?(引导幼儿观察小猪、小袋鼠一生下来就有头、身体、、四肢、尾巴)

  3、小结胎生动物的常识:这些小宝宝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得一样,就叫胎生动物。

  4、发散性思考:那大象妈妈是胎生还是卵生?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胎生动物?

  四、分类操作,巩固知识。

  1、请幼儿将提供的动物卡片按胎生和卵生进行分类。

  2、请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分类作品,请幼儿作评价、

  3、分对的幼儿各自取下分类板后的小红花贴上,表扬自己。

  五、看录像,了解人也是胎生。

  1、提问:动物有卵生和胎生,那我们人呢?小朋友你知道你从哪里耿的吗?你在妈妈肚子里是什么样子的吗?

  2、看录像,教师作讲解。

  3、小结:人也是胎生的。

  六、爱妈妈的情感教育。

  1、提问:妈妈生下小宝宝后要做些什么事呢?

  2、请幼儿大声地对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

  七、结束活动。

  幼儿听《摇篮曲》学妈妈平时哄宝宝睡觉的动作,并轻轻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紧紧围绕《纲要》中关于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努力采用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的方法,将语言、音乐、社会活动渗透与科学活动中去,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我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整个课件贯穿整节课,开始用猜谜的方法导入,引出下面的内容:青蛙产下的卵变成青蛙、鸡蛋变小鸡,总结出卵生动物的特征,运用猪妈妈和小猪进行比较总结出胎生动物的特征,运用扩散思维法让幼儿说出什么是胎生动物什么是卵生动物,在此过程中幼儿积极发言,我强调孩子们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当孩子说到人也是胎生动物时,我把这个悬念留了下来,为下一环节作了铺垫。通过操作图卡让幼儿巩固复习胎生、卵生的动物,我运用比赛的规则让幼儿来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幼儿兴趣高、积极的参与活动达到了本节课的高潮,这时让幼儿从高潮过度到静的状态,我出示了课件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动画,立即吸引了幼儿,和悬念衔接,通过观察总结出人也是胎生动物,从而又引发情感教育:妈妈怀胎十月诸多不便、还为我们干什么?她很辛苦我们该对妈妈说什么?在轻柔的摇篮曲中结束本活动。

  课件贯穿整节课,动中有静,静中又动是我本活动的优点层层递进,为下一环节服务。收到良好的效果。

3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桌》反思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制作的过程中,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加深幼儿对科学的理解,使感性的知识系统化,激发新的探索兴趣和欲望,使学习生活不断向纵深发展。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并能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创新。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站得稳的方法。

  3、通过探索,体验成功的快感。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纸、胶水、积木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利用自身的经验,尝试制作纸桌,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的原因。

  1、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教师:“纸可以做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2、教师简单介绍纸桌的制作方法。

  教师:“先用一张纸做桌面,再用另外的四张纸粘成纸筒分别做桌子的腿,然后将桌面和桌腿粘牢。”

  3、幼儿制作。

  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制作。教师:“看看我们制作的桌子,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讨论,交流。

  4、幼儿操作。

  (1)引导幼儿给站不起来的桌子寻找原因。

  教师:你的桌子能站起来吗?

  幼儿实验。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探索桌腿高矮、粗细对桌子站得牢的影响。

  二、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并吸取同伴的长处,探索制作一张稳定的桌子的方法。

  1、教师简单小结桌子能站得稳的方法,并启发幼儿再做一张站得稳的桌子。

  2、幼儿第二次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想办法把桌腿做得矮一些,粗一些。

  3、幼儿简单介绍制作的方法,加深对桌子站得稳的认识。

  教师:“你的桌子站得稳吗?为什么?”

  4、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教师:“你的桌子能放东西吗?”幼儿动手试试。

  三、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桌子上放积木,体验成功的快感。探索不同的桌腿的承受能力。

  1、幼儿在桌子上放积木。

  教师:“你的桌子能放积木吗?”

  2、幼儿比赛放积木。引导幼儿尽量多得放积木。

  3、通过比赛,以问题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桌腿对桌子承受能力的影响。

  教师:“谁的积木放得多?”“他的桌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怎么知道的?”

  四、活动延伸。

  1、参观家具城,观察各种桌子。想家具的美,并能将参观的体验迁至活动。制作漂亮的桌子。

  2、区域活动,继续进行“纸桌”的制作。探索其他因素对桌子牢固度影响,并在家长的帮助下,用其他材料制作桌子。

  注意事项:

  1、为幼儿准备一些毛巾,以备胶水弄的满手都是。

  2、玩积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放积木时一定要慢慢地,不要因为放的太多而让纸桌承受不了,让桌子变坏。

  3、活动过程中也许会有幼儿制作的比较快,教师一定要安排好,那些能力较强的幼儿。

  知识背景:

  1、幼儿已掌握一定的纸的一般特性。

  2、让幼儿了解平衡原理,知道桌子能站稳就一定要平衡。

  反思:

  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特点。在活动中注重孩子对经验所得的表达与梳理,合作意识的培养。幼儿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能把操作所得到的经验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但是在游戏放积木环节,材料的设置上考虑不够成熟,所选的积木太轻,导致在了解承受能力时,幼儿不能直接,形象地进行观察操作。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