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策略

首页 - 幼儿园教学策略

由“木桶效应”说反思幼儿园班级管理

时间:2022-10-11 17:58:50 A+

由“木桶效应”说反思幼儿园班级管理

由“木桶效应”说反思幼儿园班级管理

     “木桶效应”原本是一个经济学术语,说对于一个沿口不齐的木桶来说,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在班集体建设中,“木桶效应”说常常被教育者引用,用来强调对班级薄弱环节的关注,强调孩子的全面发展。然而我对该理论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适用性有所怀疑,原因有其三:

一、 对幼儿园班级管理对象的反思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一群3-6岁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聪明可爱。而“木桶效应”说带有工具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讲,把“木桶效应”说用于幼儿教育之中,似乎是把孩子作为容器,视孩子为工具,是对幼儿主体性的忽视。在传统的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有些教师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育和班级制度的强制执行。而现在的班级管理,提倡的是民主管理,要尊重每一个孩子,人人都是班级小主人。同时,孩子的知识、能力也不是水,水放于桶中会有溢出效应;而知识、能力是无形的,并不具有溢出效应,一种知识、能力的短缺也不必然导致其他能力的不可增长。

二、 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焦点的反思

  “木桶效应”说的关注焦点在于“补缺”,而不在于“拔高”。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如用“木桶效应”说来说明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这无可厚非,但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决定孩子发展的不应是他最薄弱的部分,而应是孩子最擅长的部分。当然,孩子如果是全面发展的,那是最好。倘若不是,教师也该明白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某一智能的欠缺并不一定成为追求其他方面成功的障碍。孩子智能的发展没有高低之分,只有优势弱势智能的差异,人的发展总是存在一些不平衡,教师应该承认并尊重这种不平衡。

  在传统的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教师的关注点更在于对孩子的“补短”,毫无疑问,关注薄弱环节对孩子是有所帮助的,但这种关注往往伴随着对其优势项目投入的减少。这样一来,可能孩子会是平衡发展,但各方面又都无所长,实际上是一种“抑长补短”,不利于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化发展。现在的班级管理中,教师意识到,孩子的全面发展只能是一种应然状态,而不是实然状态,我们可以把他作为一种理想,而不是现实,教师应该创造条件鼓励孩子个性的发展。如果有一个孩子,他的各方面能力一般,尤其是计算极差,但是他的绘画能力却很强,按照传统的做法是花费大量精力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