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
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
为了新课题的开展,我们开设了“材料超市”。刚开设没多久,郁老师就对我发起牢骚:“提供了那么多各式材料,可孩子就是不会用,我真想上去直接告诉他们怎么用啊”。她的话让我也产生了疑惑,我决定到“超市”里去实地看看。
来到“小剧场”,只见“舞台”中央用高低不一的积木依次放置成台阶状,几个孩子跟着背景音乐反复地走台阶,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眼里根本就没有旁边放置的各种表演道具。
郁老师很着急:“这可是我特意按照舞台的实际样式放置的啊。”我建议郁老师把“台阶”撤掉,我们坐在“舞台”前的椅子上,安静等待,不一会,孩子们纷纷拿起来“道具”,和着音乐跳起舞来,全然一幅表演家的样子。整个过程身为老师的我们一句话也没有说。
上面的例子中,教师没有言语上的指导,造成幼儿前后行为的不同,实际上是环境在起作用。先前的环境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设的,是从成人的角度出发的,因为成人去过剧场,知道要通过舞台两侧的台阶才能上舞台,但这点恰是幼儿实际生活经验中缺乏的,幼儿不知道教师摆放的“台阶”到底是什么意思,在他们的经验中,“台阶”就是意味着“上楼”、“下楼”,所以才会造成最初幼儿反复走台阶的现象。当后来我们把“台阶”撤掉后,教室的空地符合幼儿对“舞台”的认识,再加上“舞台”前方的座位、座位上的“观众”、背景的音乐、绸带等道具,这一切都是在小班年龄段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里的,所以这样的环境创设能非常自然地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这时的幼儿就会想到用各种材料来丰富自己的表演。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儿童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幼儿教育是一种环境教育。
环境激发幼儿相应的体验,因此创设适宜环境首先应考虑到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有了经验,幼儿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如果把幼儿的成长比作建筑高楼,那么他们的生活经验就是地基,地基的性质、样式决定了高楼发展的规模。教师提供了一个环境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