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研讨”法在幼儿数学活动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1 18:03:54
A+
“探究――研讨”法在幼儿数学活动中的应用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幼儿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集中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培养幼儿的情感,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发挥幼儿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多年的数学教研中,特别是我们尝试了由美国哈佛大学兰本达教授提出的"探究--研讨"的教学模式,取得较好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幼儿在对结构性材料操作的同时有所发现,然后在幼儿努力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研讨,表达自己的思维,互相启发和补充,逐渐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出概念来,加深对概念本质的认识。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提供材料
在幼儿数学活动中要让幼儿学习数学概念属性和运算规则,材料提供的好坏直接与活动的多样化和活动质量有关。因此,在幼儿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初步阶段,教师为幼儿提供结构性的材料,创设数学环境,让幼儿在与材料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探索学习,通过手、身、耳、目等多种感官获得数概念的多方面的信息。如:让幼儿学习10以内数的守恒,可提供给幼儿大小、颜色、形状、排列方式等四个变量构成的结构性材料,引导幼儿在观察、思考、比较的基础上正确判断物体的数量;而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排除大小、颜色、形状、排列方式等的干扰。类似这些多样化的材料有利于帮助幼儿初步获取数学经验,有利于他们概括和抽象出数学概念的属性,形成有关的数学概念。但在提供材料前
相关文章
-
“引导――探究”法在幼儿数学活动中的应用
-
“整合”在幼儿文学作品活动中的运用
-
读《“双向提问”在幼儿文学活动中的运用策略》之感
-
在科学活动中,如何扩大幼儿的探究空间
-
幼儿园中班数学探索活动:看图学习7的加法(原创)
-
点拨-探究教学法在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关于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
幼儿数学“口述应用题”教学的探索
-
幼儿数学“口述应用题”教学的探索
-
在大班美术活动中利用“两网合一”教学资源培养幼儿协作学习能力
-
在科学认识活动中培养3―4岁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
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发展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
-
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教师的组织策略
-
利用“非正式”数学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数学的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