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

首页 - 六年级语文教案

25《古代寓言两则》

时间:2022-10-08 02:26:50 A+

25《古代寓言两则》

25《古代寓言两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么学习寓言的?(使学生知道,学习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使学生知道,学习文言文要把语句读通顺,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学习本课,首先要读懂、读通,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后读熟并能背诵。)
  二、读通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 先学《矛与盾》。教师范读,领读。使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语气。
  2 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然后,整体感知寓言大意,试着说一说。
  三、读懂课文,对照注释自悟句意文意
  1 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
  2 小组合作练习说句意,提出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词句。
  3 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难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引导学生注意三句中“之”字的意思。
  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4 把句子意思连起来,练习讲寓言故事。先自己讲,再指名讲。评议:讲得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受到启发
  1 小组讨论:(1)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2)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2 班级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不实事求是,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
  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1 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演读(分叙述人,卖矛与盾的人,观看的人),体会寓言的情境。
  2 练习背诵课文。
  3 读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自读自悟,读通、读懂每句话
  1 学习《郑人买履》。学生自读课文,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2 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读,句子是什么意思;学生评议,教师点拨引导。
  一句一句地研读,指导理解句子意思、读通顺。使学生领悟,只有理解词句的意思,才能把语句读得正确、通顺。
  重点指导难句:“至之市而忘操之。”“何不试之以足?”引导学生注意“之”字的意思。
  二、讲寓言故事,理解寓意,联系生活想开去
  1 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再小组讲,全班讲。
  2 小组、班级讨论: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的一个什么道理?举出实例说一说。
  教师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种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三、熟读、背诵课文,领悟、积累语言
  1 练习读熟;分角色演读,体会寓言意境。
  2 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中的五个句子,练习说句意,注意比较认识“之”字的不同意思。
  3 练习背诵,指导写生字。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