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

首页 - 教子有方

让幼儿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时间:2022-10-07 21:38:36 A+

让幼儿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让幼儿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许多父母才发现自己的宝宝有许多事情都不会做,比如,不会自己穿衣、不会自己吃饭……这时父母才开始真正担心起来,后悔自己对宝宝“照顾”得太周到了。由此可见,父母从小就应培养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照顾能力,这样才不会在凡事都得自己来的环境中惊慌得手足无措!

  一、培养自理能力养成独立个性

  资深幼教专家黄琬玲强调:当孩子逐渐成长之际,母亲就得把握时机启蒙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逐渐拥有独自生活的能力。

  母亲或许要问:“什么是生活自理能力?它对孩子很重要吗?”

  专家:简单地来说,生活自理能力就是宝宝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即宝宝从仰赖成人的帮助,到学习认知照顾自己的食、衣、住、行等历程。对孩子来说,是踏出家庭“暖房”的第一步,因此,绝不能马虎。

  观察中国家庭会发现,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通常很弱,甚至到了成年之后还有某些部分需抑赖父母的协助,例如:找个东西,都得请妈妈帮忙等。黄琬玲解释,原因可能在于,父母没给机会学习。以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而论,多数的父母对待子女会采取宠溺的态度,再者受到会念书才有出息的观念影响,许多父母会认为:“孩子只要念好书就好,生活琐事自然有长辈代劳。”久之就会导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低落。

  其次,职业妇女增加,家中不乏有保姆、外劳帮忙做家事,在样样有人代劳的情况下,很容易使孩子养成依赖的心理;如果父母在过程中又因疏忽没有察觉或指正,可能就会使孩子变的娇生惯养,甚至成年之后还不能独自处理自己周遭的琐事。

  二、培训前注意需知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不一定非得一板一眼、按步就班来才行。黄琬玲说:“不宜矫枉过正,有些父母太过强调步骤,要求宝宝生活严守纪律,反而会使孩子产生焦虑。”

  1、阶段性培养,父母应成为孩子最好的教练
  知道吗?人一出生就会有生活自理的欲望呢!比如:小婴儿会试着用手扶奶瓶,这就是自理能力的开始。所以当宝宝出现学习的动机时,母亲就可放手让其尝试自己动手。但得注意:不要临时想到什么就赶紧拉着宝宝学什么,而是应该按照孩子的成长阶段来进行,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2、训练前准备工作不可少
  在着手训练前,得替宝宝准备一个完美的学习环境,如此宝宝才可学的又快又好。黄琬玲建议,母亲应先替宝宝准备一些适合的工具,有了完善的设备,宝宝才能稳健地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三、教食、衣、住、行自理能力之实战手册

  黄琬玲认为,其实一岁多的宝宝是很勤劳的!有时你不要他帮忙,他也会积极参与,但此时如果您常质疑他的能力或是严厉地纠正,反而会使孩子失去兴趣。

  1、小心孩子向妈妈学习偷懒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的累积,持之以恒的训练,不懒散、不懈怠,相信就可以使孩子有秩序、有规律。但前提是,母亲自己也得有良好的生活常规!否则一股脑儿地要求孩子做这做那,但自己却一窍不通,可就难以服众!

  黄琬玲认为,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发展顺序来给予训练,才不会让宝宝因难度太高而失去兴致。

  例如:1岁宝宝自己会站了,就可以试着让孩子自己抹肥皂;1岁半就可以开始鼓励孩子自己脱袜;2岁就可以尝试自己穿鞋、脱裤子、如厕等;而不是为了图自己本身的方便,直至2岁还让宝宝裹尿布,这种做法不仅会导致孩子用怪异的姿势走路,甚至连蹲、跳、站等大小动作的发展都可能会受影响!

  2、培养宝宝自理能力的秘笈

  黄琬玲提醒:每个宝宝的领悟力不尽相同,如果您发现教了几次后,宝宝仍无法独立完成,则应考虑:这么教他是不是太早了?该不该将时间往后延等。如果,经过2~3次的尝试,宝宝仍只能部分完成,那么,父母可考虑将该事项的步骤拉长,把步骤分得更细致点来教孩子。

  1)先将每项技能的步骤简单分解成4~5个阶段,再来分析、衡量孩子可以完成哪些?如果孩子不能完成,可再将步骤细分,并由您再细部示范,或陪着宝宝一起做,指导宝宝完成,如此直至孩子可不接受指导独立完成为止。

  2)每个孩子是不同的个体,发展的快慢也不尽相同,父母不需拿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而觉得孩子笨,有时可能是您的示范不清楚,而使宝宝搞不清楚,缓慢且清晰的示范是有绝对必要的。当然步骤该如何分?分几步?都可视父母的需求,以您认为好教的步骤为基准,不过,最好是在示范前就先演练一遍,视流程是否流畅?以孩子的程度,这样可以了解吗?不要想到就教,步骤一改再改,让宝宝无所适从。(陈雯琪)

  采编自:育儿生活



(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