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科普

首页 - 儿童科普

非典疫苗:预防SARS卷土来

时间:2022-10-08 02:44:50 A+

非典疫苗:预防SARS卷土来

非典疫苗:预防SARS卷土来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种新的传染病流行后,会与人类长期共存。只要潜伏的感染源和易感人群存在,病毒一旦出现,就会造成大面积的感染。要做到长期的预防,只有依靠疫苗。培养出疫苗需要一个时期,真正用到人身上就更需要时间。由于疫苗是用在健康人身上,除了有效性,对它安全性的检验更要慎之又慎,专家们正进行着一场科技攻关上的赛跑……

  非典来势汹汹,肆虐多国,当医护人员临危不惧与人们一起抵挡非典的疯狂进攻时,在另一条战线上,中国科学家们正全力以赴寻找“降魔绝招”,向疫苗研制发出挑战。

  政府的强有力支持

  4月23日,国务院常务办公会议决定,中央财政设立金额高达20亿元的非典防治基金。其中一个重要用途是支持非典防治的科技攻关,研发预防非典的疫苗。

  “没有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重大立项的支持,能尽快进行非典病毒抗体和疫苗的研制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是记者走进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见到研制非典疫苗项目负责人李德新教授后他说的第一句话。4月底,国家防治非典指挥部和科技部,将病毒所的疫苗研制列入863计划,从开始研究立项到100万元启动资金到位,前后不到5天时间。

  从病毒所可以看到,一种新的疫苗研制,不仅需要很大的实验资金投入,而且实验条件的配套也很重要。李教授介绍说,现在,实验室里所用的玻璃器皿,都已换成了进口高分子塑料材料制品,玻璃破碎容易刺破皮肤将病毒进入到身体内,或流到工作台面上造成污染都是很危险的,这样制品价格比较高,但实验起来对人员和环境都更安全。

  记者还看到一个新建的生物P3实验室正在紧张的施工中。因为非典病毒的高度危险性,很多实验必须在国家认可的P3实验室中进行。P3实验室内处于负压状态,病毒控制在里面不会释放出来,研究人员在生物安全柜里操作不会被感染,环境也不受污染。现在病毒所已经有一个P3实验室,这个新建的是专门用于非典疫苗研制的。而这些设施投入是不包括在实验资金里的。

  病毒所全方位备战非典疫苗研制是全国的一个缩影。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广东、上海、湖北等省市政府及卫生科技部门,都启动了研制疫苗的专项资金。目前,上海市政府在疫苗研制上,已经投入了约200万元人民币给三个研制小组。湖北省科技厅启动应急科技专项,并投入100万元资金作为疫苗研制启动费。同时,包括病毒所在内的科研单位,在政府的支持下,都在积极寻找与生物医药企业的合作,一方面融入后续资金,另一方面为疫苗研制成功后,尽快投入规模化生产做好前期准备。

  生产非典病毒疫苗国家有特殊要求,生物制药厂要对车间进行P3改造,技术力量要具备,并拥有生产人员的防护设施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疫苗研制出来后再找合适的企业生产,就把前期研制争取的时间浪费在后期的生产准备上,当人们翘首以盼疫苗的早日问世时,争取时间,就要形成研制和生产的最佳链接。

  科研人员的全力以赴

  在病毒所采访时记者了解到,今年年初,随着非典在广东的传播,追查非典“元凶”,就成为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专家们的一项重要工作。病毒所研究人员前去调查疾病流行规律和病毒特征时,整个北方还在遥遥观望,有的人甚至还不知道非典。到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非典型肺炎时,病毒所已着手进行对病毒的分析和疫苗的研制。

  4月底,科技部立项后,病毒所立即组成了十几人的精干队伍,并将研究工作全面铺开。作为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医学疾病研究所,他们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在非典肆虐之际,专家们也在进行着一场科技攻关上的赛跑。

  疫苗根据技术特点,可分成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两类,目前,我国的非典疫苗研制,在广东、上海、湖北包括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在内,主要是灭活疫苗、减毒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和DNA疫苗的研制,是既有传统的也有新型的。

  传统疫苗是建立在免疫学上的,通过是否产生中和抗体判定疫苗成功与否,研发起来要快一些,然而,对于免疫保护机理不明确,有潜在致癌性或免疫病理作用,以及病原不能或难以培养的疫苗,使用传统疫苗技术就很难研制成功,这也是研究人员两路并进的主要原因。

  如果把医院说成是抗击非典的第一战场,那么研制疫苗的实验室就是第二战场。“一走进实验室就忘记了时间的存在,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对病毒的分析和结果的判断上,一丝一毫都不敢懈怠”,病毒所李教授带的一个研究生这样对记者说。特别是观察实验,有的时候结果后半夜出来,为了能在第一时间内看到发生的变化,掌握准确的数据,三四个人就一直呆在实验室里,饿了泡一盒方便面,困了椅子上打个盹,天气热也不能开空调。

  在电视里,我们看到穿着三重防护服的医护人员进入传染病区,一干就是几个小时。这样的镜头也出现在病毒所的实验室里。记者在走廊里与一人匆匆擦肩而过,李教授说:“她四个小时前进入病毒实验室,这是刚换完衣服出来。为能得出一个阶段性的实验结论,工作时也很疲劳”。

  病毒所在世界上首次获得SARS病毒人源基因抗体,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记者在工作室的电脑屏幕上,观看病毒基因抗体荧光图片时,项目主要研究人、博士生导师梁米芳教授对记者说:“这段时间真是太紧张了,全体研究人员都十分辛苦,不要说休周末了,正常的话,每天回家都在晚上八九点以后,累得连饭都不想吃”。

  梁教授和前面提到的李德新教授是夫妻,两人都是实验带头人,忙起来根本顾不上家。小儿子就盼着妈妈能给做顿像样点的饭菜,可一次次都落了空,妈妈急的时候还要说一句,你也挺胖的,少吃几顿饿不坏。当我们密切关注疫苗能早一天研制出来的时候,所有科研人员的心情和我们是一样的。

  瞩目的阶段性成果

  目前,我国科研人员在合力攻关破译了非典病毒序列,并在感染者最初的诊断和获得基因抗体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后,最前沿的医学研究机构几乎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了疫苗研制的攻坚战中,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5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裴钢宣布,经过研究院多个研究所的联合攻关,已成功克隆SARS病毒的6个主要蛋白基因,完成了SARS病毒中3个主要蛋白的表达,并对这三种蛋白中的一种蛋白进行了实际药物筛选,已从几十万个药用化合物中挑选了几百种可能具有抗SARS病毒潜力的化合物再进行“深筛”。

  5月19日,广东中山大学教授黄文林带领的实验组,研制出了预防SARS的DNA疫苗和腺病毒携带SARS部分S基因疫苗,并且在5月20日开始将疫苗注

  射到大白鼠体内,5月25日之前就可检测到白鼠体内是否产生了SARS抗体。如果产生了抗体,接着只要花两三天的时间,就可证明这种抗体是

  不是SARS保护性抗体。

  5月20日,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李德新教授领导的实验室,从多个SARS恢复期病人血中在世界上首次获得抗SARS病毒的人源基因工程抗体。这些抗体对SARS病毒具有

  明显结合作用,部分抗体已被确认针对SARS病毒表面蛋白或核

  心蛋白。基因工程抗体的研制成功,将给SARS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5月22日,孙树汉带领的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遗传教研室20

  多名研究人员,研制出预防SARS的“候选疫苗”核酸疫苗,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周。5月23日开始小动物实验,如果实验用的小白鼠能产生抗体,说明候选疫苗的方向对,然后再在大动物身上实验。

  我国科学家在非典疫苗的研制上与国际

  保持着同步,分析和研制的手段都已掌握,技术力量也不比国外差,信息又互联畅通,只要资金保证并能有很好的协作,中国应该率先在世界上研制出非典疫苗。

  疫苗研制不可过急

  疫苗的研制过程要遵循严格的科学步骤,尤其是在安全性上要有可靠的保障,所以研制周期较长。比如在老鼠身上做多次安全实验,仅一项实验就至少需要数月,而最后人用疫苗前还必须用猴子等灵长类动物做安全实验,不是我们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目前,对疫苗研究有一些夸大的说法,专家提出,对非典病毒的分离、培养、观察、分析,对非典疫苗的筛选、测试,以及对抗体的效果、基因测算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疫苗研究难以速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这里有两个概念,构建疫苗是一个时期,真正用到人身上是另一个时期。因为疫苗和药物不一样,非典药物会比较快地出现,因为药物是为了救急,安全性的考虑可以少一些,而疫苗是用在健康人身上,除了有效性,安全性至关重要。登革热疫苗研制出来使用不到两年就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只能说是失败了。病毒所研制成功的第一个出血热疫苗用了近十年的时间。

  当然,科学发展到基因时代,研制技术和手段已今非昔比,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成熟的技术平台。由于基因技术的使用,非典病毒的基因图谱已绘制出来,科学家可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地获得候选的疫苗样品。在全世界都瞩目非典的特效药和疫苗出现时,集中精力研制疫苗已成为专家们的重头戏。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