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之池上课堂笔记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之池上课堂笔记
1、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之池上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天真机灵、调皮可爱的小娃形象,通过他的动作、细节,表现了纯真美好的童趣。
②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③字词解释: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藏:隐藏。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不明白。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2、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之池上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天真机灵、调皮可爱的小娃形象,通过他的动作、细节,表现了纯真美好的童趣。
②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③字词解释: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藏:隐藏。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不明白。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之元日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元日》通过爆竹声屠苏酒换桃符以及开始送暖的春风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这一天的欢快情景。这首诗写得轻松活泼,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氛,流露出了诗人在除旧迎新时的无比喜悦的心情。
②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4、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不论是生是死,都应有浩然正气、铮铮铁骨,体现了诗人的爱国精神。
5、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译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译文
诗意:
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如果醉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6、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戌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为国戌边死得其所,是无比悲壮的。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如果我喝醉了,倒在战场上,你不要笑,自古以来,出征打仗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回来?这句话揭露了战争频繁,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表现了诗人对连年战争的不满。
7、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凉州词》知识点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作者简介:王翰(687726), 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其诗最负盛名的是《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主要作品:《凉州词》《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等。
注释:
①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带。②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③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④沙场:战场。
主题:
《凉州词》描写了艰苦荒凉的边塞上出征前的一场盛宴,描摹了将士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
鉴 赏:
诗一开头就切入了宴会场面。夜光杯这里指精制的酒杯,以显示宴会的豪华,令人想象那五光十色的宴饮情景。琵琶声既是宴席上的欢快旋律,又是即将痛苦告别的前奏,将士们不惧怕战斗的来临,却不免惋惜这场豪饮的终止。所以第二句中一欲一催刻画了错综矛盾的情景和心情。诗的后两句描写了将土们纵情饮酒后,略带悲壮的语言,这正是将士抒发的豪迈感情:战斗来临,投身疆场,为国献身又有何惧!
8、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译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译文
诗意: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9、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诗人王昌龄留下了眼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伤,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悲痛。
2.怎样理解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既叙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叹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现了作者对戍边将士的深切这同情,同时又从空间上点明边塞的遥远,这样,作者便创造了时空交织的意象,把读者带到万里之外的边塞,让读者到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去回忆,体验、思考。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有像李广那样的猛将来戍守边关,胡人的骑兵就不敢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任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10、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译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译文
诗意: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11、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译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译文
诗意: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唯独放不下,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宋朝的军队平定中原那一天,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12、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古诗二首重难点探究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古诗二首重难点探究
1.这首诗名为寒食,诗人为什么不写百姓的禁火的情形,只写汉宫和五侯的烛光绰绰,轻烟袅袅呢?
封建统治阶级享有特权,让自己凌驾于百姓之上,凌驾于传统之上,他们的这种特权与普通百姓的禁火形成鲜明地对比,从而有力地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2.诗歌首联当中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无处不是用双重否定来表示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更能写出整个长安都充满了春意,热闹非凡,那么皇宫的情景也就更可想而知了,深刻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
3.诗歌的后两句中的传字用得很妙,请你分析一下它的妙处。
传字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皇帝的赐予,由此可以看出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
课文解读之《迢迢牵牛星》
主要内容:
《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出处:
这首诗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13、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生字注音组词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生字注音组词
会写的字及组词
首:首先 首长 元首
采:采用 采花 开采
无:有无 无力 无心
尖:笔尖 刀尖 尖刀
树:大树 树叶 树苗
爱:爱心 可爱 爱护
角:牛角 羊角 号角
会认字及组词
踪zōng(踪迹)(失踪)
迹j(足迹)(踪迹)
浮f(浮萍)(漂浮)
萍png(萍踪)(萍水相逢)
泉qun(泉水)(甘泉)
流li(流水)(流汗)
柔ru(温柔)(柔弱)
露l(露水)(露珠)
14、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重难点探究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重难点探究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美景?从哪里看出来?
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美景。从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来:因为只有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2.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
15、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精彩赏析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精彩赏析
1.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四句把焦点缩小,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16、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译文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17、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千仞 九仞
岳 yu 五岳 岳父
摩 m 摩擦 按摩
遗 y 遗忘 遗憾
涕 t 鼻涕 涕泪
巫 wū 巫婆 女巫
18、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裳 shang 衣裳 红裳 传 chun 传播 传说 还 hi 还行 还有
chng 霓裳 云裳 zhun 传记 自传 hun 还钱 归还
19、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诗的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又渗透了丰富复杂的感情,将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所担负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2.从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黄沙突出西北战场的艰苦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见战斗艰苦激烈。
20、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注释】
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河:指黄河。
五千仞(r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黄河和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
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21、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孤城:即边塞古城。 穿:指铠甲被穿破、磨破。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22、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诗的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又渗透了丰富复杂的感情,将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所担负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2.从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黄沙突出西北战场的艰苦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见战斗艰苦激烈。
23、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前两句写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两个满字,写出了仲夏时节的景物特点,描绘了景色的生机勃勃;衔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来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将山写活了;一个漫字,写出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生动形象。
后两句写人。与前两句恬静相比,这两句描绘得生动活泼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牧童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无腔信口吹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
24、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牧童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信口吹,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悠闲自在。
25、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脉络 网络
锤 chu 锤子 锤炼
凿 zo 确凿 开凿
焚 fn 焚烧 焚毁
26、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近义词:坚劲坚韧 烈火猛火 焚烧燃烧
等闲平凡 清白纯洁 放松松开
千锤万凿千锤百炼
反义词:留去 尔吾 等闲不凡
清白污浊 坚劲泄气
27、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燕 yān 燕山 燕国 劲 jn 劲头 使劲
yn 燕子 燕尾服 jng 坚劲 苍劲
似 s 似乎 相似 还 hi 还有 还没
sh 似的 hun 归还 还钱
28、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29、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翊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烬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
30、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一二两句,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最后一句,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外戚。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外戚。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31、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32、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指古代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33、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34、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钩:古代一种兵器。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35、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前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描写这幅悲凉肃杀战场景色,也代表有志之士报国的决心。
2.《马诗》中抒发自己情怀的诗句是那句?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3.《马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写出了一匹骏马渴望驰骋疆场,表达了建功立业的热切愿望和不被重用的感慨。
4.马诗是怎么样运用比兴手法的?
《马诗》开篇以雪喻沙、以钩喻月,是比;全诗借马喻人,借咏马及其命运,来抒写志士的远大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感慨、愤懑,通篇是比。开篇两句从富有沙场特征的景色写起以引发驰聘疆场的豪情,这是起兴。全诗抒发了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郁闷。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36、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37、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38、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前一句写柳树的全貌,突出了柳树绿的特点。后一句写柳枝,突出了它们柔美而细长的特点。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前一句写柳叶,突出了它们细巧的特点,谁裁出是诗人对柳叶发出的赞叹。后一句是对上一句的回答。这一问一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我们感到强烈的春天气息,抒发了作者赞美柳树、春风、讴歌春的思想感情。
39、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40、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这首诗的题目村居是什么意思?
住在农村(乡村)。
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青草、黄莺、杨柳、春烟等景物。
3.拂堤杨柳醉春烟的醉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那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醉字写出了堤旁的杨柳的美好姿态,。
4.从美丽的景色和孩子们放风筝的场景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乡村环境的优美和儿童生活的快乐。
41、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42、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43、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
描写的景物有鸣叫的黄鹂、翠绿的柳树、飞翔的白鹭、蔚蓝的天空、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和停泊着的船只。
2.千秋和万里是整整一千年和万里吗?你还学过这样的诗句吗?
不是。这里的千和万都是虚数,运用了夸张的写法,写出了时间之久,距离之远。例: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前两句写动景,后两句写静景,使整首诗更加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
44、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两句诗是动态描写,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事物有声有色,描绘了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画面,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喜悦的心情。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后两句先写远景,再写近景。千秋雪表现出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怀。
45、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相关文章
-
一年级下12课古诗二首之池上课文复习重难点课堂笔记
-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理解诗意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一年级语文下12课古诗二首池上词句复习笔记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译文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推荐文章
-
11.以右边的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
-
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课堂笔记
-
五年级语文上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
自相矛盾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来说一说
-
阅读全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
五年级下册第八课红楼春趣课堂笔记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
2.妙想要为半径为3cm的圆形小镜子围一圈丝带,她现在有18cm长的丝带,估一估,够吗?
-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
-
乡下人家好词好句摘抄
-
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一》第12题参考答案
-
宝宝皮肤为什么会变黄
-
培养孩子与人分享的品质(二)
-
谜语童话
-
大班美术教案《艾玛捉迷藏》反思
-
大班体育游戏教案《击剑》反思
-
中班体育教案《勇敢的兔子》反思
-
冷水滩城市朋友圈文案36句
-
变美短句短语39句
-
逗比男生有个性的qq昵称设计8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