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译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译文
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译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译文
诗意: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2、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之绝句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绝句》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前两句勾画背景,后两句点染出春天大背景下的极富生机的生物,展示出生机盎然的春天图画。花草的幽香、轻盈的燕子、交欢的鸳鸯,构成了一幅清丽自然的春图。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②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杜甫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之元日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元日》通过爆竹声屠苏酒换桃符以及开始送暖的春风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这一天的欢快情景。这首诗写得轻松活泼,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氛,流露出了诗人在除旧迎新时的无比喜悦的心情。
②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4、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山行诗句翻译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山行诗句翻译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5、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我会写:
寒h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径j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
斜xi(斜线、斜坡、目不斜视)
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6、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词语理解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词语理解
《凉州词》描写了艰苦荒凉的边塞上出征前的一场盛宴,描摹了将士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
①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带。
②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
③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④沙场:战场。
7、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雪梅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雪梅课堂笔记
雪梅翻译:
《雪梅》: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雪梅主题:
《雪梅》这首诗写法新颖别致,诗人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雪梅鉴赏
1、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诗人难以评判高下。首句运用拟人手法,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早春梅花与雪花之美。
2、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概括写出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这两句妙趣橫生,而且富有理趣,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才是正理。
8、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之课外拓展
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之课外拓展
描写秋天景色的四字词语:
秋雨绵绵 秋风习习 秋高气爽秋色宜人一叶知秋
与梅花有关的四字词语:
暗香疏影 驿寄梅花 傲雪凌霜 雪胎梅骨 不畏严寒
有关梅花和雪花的诗句: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二首》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5.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9、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课堂笔记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课堂笔记知识点
夏日绝句诗意: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是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夏日绝句主题:
《夏日绝句》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生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夏日绝句鉴赏:
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提出生当作人杰,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诗的后两句用了一个典故: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刘邦的主将韩信于垓下设下埋伏,项羽杀出重围,败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他回江东重振旗鼓,东山再起。项羽自觉羞愧难当,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不肯渡江,遂拔剑自刎而死。李清照借古喻今,既歌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又不着痕迹地痛斥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软弱行径。
10、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课堂笔记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课堂笔记知识点
出塞诗意:
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出塞主题:
《出塞》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出塞鉴赏: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人从明月照关的景象写起,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月和关前面使用了秦时汉时两个时间定语,这并不是说明月属秦,关属于汉,也并非实指秦、汉两朝,其想表达的是防边筑城的措施始于秦汉,可见边关忧患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
接下来的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历史上那些在边塞战役中可歌可泣的将士。这两句诗,从整体上拉伸了全篇的时间感(秦汉)和空间感(万里),营造出一种雄浑的意境和历史的沧桑感。诗的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由叙事转为议论。长征未还,固然是千古共同的哀怨,但秦筑长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汉逐匈奴,单于内附。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现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11、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课后注释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悟诗歌博大的人性美.
3.课内外结合,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大体把握诗歌含义,想象诗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在赏析中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习古诗兴趣,培养自学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
课件资料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为主,点播为辅.
课时:一
课前游戏:赛诗会,看谁背诵的古诗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歌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闪耀在文学的王冠上.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我们就随着诗人王昌龄的笔迹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
简介作者: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授汜水尉。之后又先后担任过校书郎、江宁令、龙标尉等职,后世称为王江宁或王龙标。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他特别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七言绝句成就为最高。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今存诗近180首。
过渡语: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二、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说诗的意思.个别字意指导.
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
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课文的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然后通过朗读,进上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力求在朗读中表达出这种感情.
三、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出示资料: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1、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
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人未还)
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
战事频繁终老边塞
战死沙场
放古代战争的视频,学生观看,谈感受.
师:是啊,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战争造成了多少人有家不能回,无家可回和永远不能回家啊.
指导读这两句诗
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凝重)
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该怎样读呢? 这是怎样的一种同情呢?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无数生命的死去,作者感叹生命的卑微读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
失去亲人的悲痛,作者感叹人生的无奈读
指导读
想一想这两句诗有没有讲述一件有关征人的具体事情?诗中没有说征人们具体的生活事件,你觉得征人们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师创设情景:(音乐起,出示课件)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征人们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征人们在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同在一轮明月照耀下的征人的亲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征人白发苍苍的父母征人柔弱无助的妻子③ 征人无依无靠的孩子
教师激情引读:
这千百年来千百万白发双亲、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可怜的妻子、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孤苦无依的孩子对儿子、丈夫、父亲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是啊,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每个征人盼回家,每个征人的亲人盼征人回家.诗人写出这样的诗句该有何等的悲天悯民的情怀啊.板书:思亲盼归 征人们回家有望吗?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生看资料,理解资料意思。
古代的边塞诗,有很多就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我们一起轻声读读,感受感受。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 陈陶《陇西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唐李颀《古意》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北朝民歌《木兰辞》王昌龄面对这千百年来千百万人的悲剧,发千古之感慨,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不朽佳句,我们也写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写话。指名读读自己写的话.
2、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学生读诗。
这两句诗讲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和希望?教师可简要介绍李广事迹,帮助学生理解。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尺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学生汇报,教师引读。
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的殷切希望,来,我们来表达一下诗人的希望,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学生谈
是啊,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亲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整体读全诗。
然而,战争停止了吗?你认为有李广将军在,战争就可以平息吗?就会有和平吗?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
学生齐诵全诗。
三、阅读思考拓展升华
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谈对战争的看法,也可以写对征人生活同情,或者写一个调查匈汉战争的论文
资料一:
汉王朝、匈奴河南之战后,匈奴人失去了阴山以南的广阔区域,痛心疾首,每过于此,无不掩面痛哭;河西之战后,匈奴人又失去了水草丰美的河西地,经济上蒙受的损失更为严重,所以匈奴人歌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汉武帝时,汉王朝、匈奴在漠北大会战,经过数月搏杀,匈奴损兵十几万,这几乎是匈奴当时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战后,匈奴几无壮年男丁。
资料二:
凉州词 王之涣 凉州词(王翰)
黄河远上白云间, 葡萄美酒夜光杯
一片孤城万仞山. 欲饮琵琶马上催。
羌笛何须怨杨柳, 醉卧沙场君莫笑,
春风不度玉门关. 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军行(王昌龄) 从军行(李白)
青海长云暗雪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
孤城遥望玉门关。 战罢沙场月色寒。
黄沙百战穿金甲, 城头铁鼓声犹震,
不破楼兰终不还。 匣里金刀血未干。
资料三:
出塞曲
台湾 席慕容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
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闪著金光
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
像那黄河岸 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资料四:
《雄关赋》节选 峻青
啊!雄关!
这固若金汤的雄关!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
在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上,在那些干戈扰攘、征战频仍的岁月里,这雄关,巍然屹立于华夏的大地之上,山海之间,咽喉要地,一次又一次地抵御着异族的入侵,捍卫着神圣的祖国疆土。这高耸云天的坚固的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没洒上我们英雄祖先的殷红热血?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上,哪一处没埋葬过入侵者的累累白骨!
啊,雄关,它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的英雄历史的见证人,它本身就是一个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如今,这雄关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是它却仍以它那雄伟庄严的风貌、可歌可泣的历史,鼓舞着人们的坚强意志,激励着人们的爱国情感。
我相信:假若一旦我们的神圣的国土再一次遭受到异族入侵的话,那位手执大刀的青年小伙子,还有我们的现代花木兰,以及所有登临这雄关的公民,全都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奔赴杀敌卫国的战场!
12、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之雪梅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之雪梅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雪梅》知识点
课文主题:
《雪梅》这首诗写法新颖别致,诗人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注释]
①降:服输。②骚人:诗人。③阁:同搁,放下。这里读。④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⑤逊:不及;比不上。
鉴赏
1、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诗人难以评判高下。首句运用拟人手法,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早春梅花与雪花之美。
2、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概括写出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这两句妙趣橫生,而且富有理趣,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才是正理。
1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课堂笔记诗词翻译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课堂笔记诗词翻译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14、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题西林壁》知识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课文主题:
《题西林壁》是诗人游览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了庐山雄奇壮观、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客观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注释]
①题:书写,题写。②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③岭:高大的山脉。④峰:高而尖的山头。⑤识:认识。⑥缘:因为。
鉴赏
1、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连绵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近高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赞美了庐山景色的雄奇壮观、千姿百态。
2、后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15、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诗词翻译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诗词翻译
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亮似珍珠,新月形如弯弓。
16、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2.《暮江吟》这首诗中,作者赞美哪些景物是可怜的?可怜的意思是可爱。当作者看到弯弯的如弓一样的新月、珍珠一样的露珠时,他感到这一切都是可爱的。
3.《暮江吟》中,为什么是真珠而不是珍珠?
白居易《暮江吟》的最后一句露似真珠月似弓,其中的真珠一词,在本诗中是珍珠的意思。但真珠和珍珠之间,却不是完全等同的关系,二者不能随意互相替代使用。
4.说说本课三首古诗的异同点。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描绘景物的。其中,《暮江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和《雪梅》则在描写景物之余寄寓了一定的道理。
17、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似s(好似)sh(似的)
18、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之雪梅课堂笔记诗词翻译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之雪梅课堂笔记诗词翻译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文人骚客难以评论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19、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之雪梅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之雪梅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降xing(投降)jing(降落)
20、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我会写:
杰:ji(杰出、英杰、英雄豪杰)
亦:y(亦然、不亦乐乎、人云亦云)
雄:xing(雄鸡、雄风、雄壮)
项:xing(项链、颈项、强项)
2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为:wi (以为)wi (为什么)
22、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我会写:
词:c(歌词、词语、单词)
催:cuī(催促、催眠、悲催)
醉:zu(陶醉、沉醉、醉生梦死)
2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沙:(shā)沙子 砂砾 (sh)沙一沙
24、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注解与鉴赏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注解与鉴赏
[注解]
①示儿:给儿子看。②元:同原,本来。③但:只是。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⑤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⑥乃翁:你们的父亲。
鉴赏:
① 人死之后万事皆空,诗人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悲哀凄凉的心境。
② 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嘱咐儿孙不要忘记把喜讯告诉自己。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
25、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鉴 赏:① 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国家形势的看法。风雷比喻社会变革,万马齐喑比喻当时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②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热切的希望,他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期待着改革大势催生新的生机。
问题归纳:
1.《己亥杂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哪一句?这句诗表达诗人对现实不满,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的情感。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2.怎样理解《已亥杂诗》中的风雷万马齐暗两个词语?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和尖锐猛烈的改革。万马齐暗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26、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① 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山河如此美好。但这样美好的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的这一质问,表现了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② 日揭露游人不顾国计民生整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卑劣行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问题归纳:
1.由醉字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情感?醉字我看到茶楼听曲的人入了迷,眯着眼睛,随着曲子摇着头,在桌子上用手敲着节拍,翘着的二郎腿一晃一晃的装点的精致的游船上飘出歌舞声、划拳声、嬉闹声,还有随风飘来的淡淡的香粉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2.《示儿》《题临安邸》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相不同之处?两首诗都有望南宋重振圳风,收复失地,恢复大好河的期待,立意相同,但表达的方式不同。《示儿》是以悲写情,诗人在临终时还在关心着国家的统一,希望儿子在家祭的时候把国家统一的消息告诉他。《题临安邸》以怒写情,通过对统治者沉迷于骄奢淫逸的生活,无所作为的讽刺,表达渴望国家统一的感情。
27、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几:jǐ几个 jī茶几
28、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词人,其词在中国词坛上享有很高声誉。主要作品 :《通志堂集》《纳兰词》。
课文主题:
《长相思》描写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的状态,全词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了浓烈的羁旅怀乡之情。
29、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译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译文
理解诗意
《枫桥夜泊》: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面对着江边的枫树与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30、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b:泊(停泊、泊船、飘泊无定)
chu:愁(忧愁、发愁、愁眉不展)
s:寺(寺庙、寺院、少林寺)
31、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常见易错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常见易错字
浣 (hun) 1.洗:~衣。~纱。 2.唐代规定,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将每月分为上浣、中浣、下浣。后来借作上旬、中旬、下旬的别称。
32、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作者简介
1.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主要作品:《竹里馆》《山居秋暝》等。
课文主题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绮丽风光和山中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3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之浪淘沙读后感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之浪淘沙读后感
《浪淘沙(其一)》是一首借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诗人豪迈气概和奋发有为精神的诗篇。诗人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形象。
34、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译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译文
《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35、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s建jin德d江jiānɡ
【唐tnɡ】 孟mnɡ浩ho然rn
移y舟zhōu泊b烟yān渚zhǔ,
日r暮m客k愁chu新xīn。
野yě旷kunɡ天tiān低dī树sh,
江jiānɡ清qīnɡ月yu近jn人rn。
3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同步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同步习题及答案
(1)请简析第二句中的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三、四两句中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3)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4)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1)以新说愁,别具一格。停船夜泊,本该好好休息,谁知在这鸟儿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新字写出了诗人的愁苦时时而生。(意对即可)
(2)这两句借景抒情,表面是写日暮时刻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与舟中人是那么近,旷野无垠唯有明月近人,我们能想象到诗人羁旅的惆怅、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等千愁万绪涌上心头,在表现手法上一隐一现,一虚一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构成了一种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意对即可)
(3)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表现了诗人的旅愁.
(4)
是旅途中暂时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中小洲边上,苍茫的暮色给客旅之人增添了一缕新的愁绪.
37、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①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②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途径建德江时所作。当时,诗人乘坐的船正停宿于建德江中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诗的大意是: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客是诗人的自指,愁字则是这首诗的诗眼。夕阳西下、飞鸟归林的黄昏时刻,也正是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返回家中的时刻,而此时的诗人则只能在停靠岸边的船上过夜,因此新的羁旅之情便油然而生。后两句是唐诗中铺写景物的名句,低和旷、近和清相互依存、相互映树,此境此景,既是诗人眼前所见,亦衬托了诗人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整首诗于轻淡处着笔,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38、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脉络 网络
锤 chu 锤子 锤炼
凿 zo 确凿 开凿
焚 fn 焚烧 焚毁
39、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燕 yān 燕山 燕国 劲 jn 劲头 使劲
yn 燕子 燕尾服 jng 坚劲 苍劲
似 s 似乎 相似 还 hi 还有 还没
sh 似的 hun 归还 还钱
40、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重难点探究:
1.前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描写这幅悲凉肃杀战场景色,也代表有志之士报国的决心。
2.《马诗》中抒发自己情怀的诗句是那句?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3.《马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写出了一匹骏马渴望驰骋疆场,表达了建功立业的热切愿望和不被重用的感慨。
4.马诗是怎么样运用比兴手法的?
《马诗》开篇以雪喻沙、以钩喻月,是比;全诗借马喻人,借咏马及其命运,来抒写志士的远大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感慨、愤懑,通篇是比。开篇两句从富有沙场特征的景色写起以引发驰聘疆场的豪情,这是起兴。全诗抒发了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郁闷。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41、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脉络 网络
锤 chu 锤子 锤炼
凿 zo 确凿 开凿
焚 fn 焚烧 焚毁
- 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
- 5.(1)小布想玩一次过山车和一次旋转木马,共需多少钱?
-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生字组词
- 在牛肚子里旅行评课稿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四》 1.蚂蚁沿图形的边线走一圈,请将它们走的路线描出来。
- 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时间说明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课后答案
- 六年级上册13课桥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 一匹出色的马的好词好句
- 五年级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生字词
- 五年级上册忆读书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 四季之美常见多音字及近反义词
-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 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知识梳理课堂笔记近反义词
- 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 语文课文 山青青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 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送审
- 如何创建幼儿成长档案
- 孩子久咳不愈家长该怎么办
- 大班美术教案《蜗牛》反思
- 读卡器促销朋友圈文案35句
- 茶叶促销语34句
- 当的群众路线朋友圈文案39句
- 《天火劫》攻略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 四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译文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