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

首页 - 知识学习

白桦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时间:2023-07-04 18:22:11 A+

白桦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白桦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1、白桦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白桦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设计说明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金晖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有色彩的变化,又富有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读与想象中仔细揣摩诗中重点语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细细品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诗人与白桦那种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亲密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白桦树图片。查找作者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1.查找白桦树的有关知识。

2.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谈话,猜想引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它吗?(出示图片)仔细观察,谁来向大家描述一下,你眼中的白桦。

2.那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苏联的作家叶赛宁眼中的白桦呢?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介绍作者:叶赛宁(18951925),苏联诗人。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

5.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猜一猜,作者可能会写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内容,结合学习经验进行猜测。

学生猜测,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认识白桦。看课题,猜想文章内容,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引读:请大家带着刚才的猜想,自由朗读课文,看看猜出了哪些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生字用笔圈一圈。

(2)与小组同伴合作,轮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2.学习字词:

课件出示白桦树叶图片,瞧,小树叶为我们带来了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快来念一念!

第一组:毛茸茸、绣花、潇洒、朦胧、金晖、徜徉、白雪皑皑(指名读并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第二组:桦、涂、茸、绣、潇、穗、朦、胧、寂、霞、抹。

(1)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在课件上圈出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学生交流讨论。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4)汇报交流,重点记住:

桦和树木有关,所以是木字旁。

抹可以做动作体会,明白是手部动作,强化记忆。

霞通过图片出示生字,记住偏旁。

朦胧绣都是用偏旁加上熟悉的字组成的新字,都是形声字。

穗与庄稼有关,用禾苗的禾做偏旁,右部结合图片识记。

把这些会写字放到词语中,你还能流利地读一读吗?

出示词语:

白桦、涂色、毛茸茸、绣花、潇洒、花穗、朦胧、寂静、朝霞、抹上。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词语,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反复领读。

(3)开小火车读好词语。

3.过渡:能把生字和词语都读准确了,你们真了不起,相信读文章也难不倒大家。

指名读每一节。

设计意图:字词是学习的基础,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主动让学生运用识字方法,强化记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良好语感。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轮读课文,要求读通全文。

2.默读全文,思考: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指导学生提炼关键词进行概括。

预设:白桦的色彩,白桦的挺拔,白桦的高洁。

设计意图:在读中理解、感悟。读书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否则阅读就是无效的。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和默读,了解诗歌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当当小老师交流写字方法。

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潇穗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

3.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先描红,再练写两个。

4.指导反馈,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并抓住重点进行书写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拓展阅读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3.拓展: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找一找,读一读,与大家交流。

设计意图: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营造积极浓厚的阅读氛围。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

白桦、涂色、毛茸茸、绣花、潇洒、花穗、朦胧、寂静、朝霞、抹上。

2.学生认读。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读文,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复习字词,加强记忆;回忆诗歌内容,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二、品读诗歌,读出韵味

1.轻轻读诗歌,想想写了哪些内容,用笔圈画。

2.抬头望去,窗前那棵白桦,多么漂亮,多么特别,你喜欢吗?与同学进行交流,说说你读文的发现。

3.学生汇报。

(1)第一节总写白桦的特点。

白桦总体上的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能体现出这种特点?      

读这一节,哪些字用得好,好在哪儿?

指导学生抓住动词,体会用词的准确。

(一个涂字准确地表现出桦树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一个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高洁。)

好一棵通体洁白的白桦。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第二节写桦树的枝叶。

对枝头的描写,为什么是毛茸茸的?

(枝头未掉的叶上落满了松软的积雪,毛茸茸的。)

毛茸茸的,让我们想到了松鼠的大尾巴,在作者的眼中,毛茸茸的枝头像什么?

(雪绣的花边,串串绽放的花穗、流苏一般好看。)

指导朗读时毛茸茸雪绣的洁白的要读得轻柔些,绽要重读。

你能读出这种美吗?

雪后的桦树,展现着怎样的形象?(它傲寒挺立的形象。)

读出这种傲寒挺立的感觉。

(3)第三节写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

朦胧的寂静写出了什么?(白桦的含蓄)

从玉立一词中感受到了什么?(写出它的挺拔,写出它的气质高尚)

灿灿的金晖,衬托它的绚丽辉煌。

闪着这一动词又突出了什么?(静静挺立的白桦有着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4)第四节写朝霞的映照之下的白桦。

姗姗来迟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突出朝霞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

朝霞渲染下的白桦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

读出这种感受。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语句,在读与想象中揣摩,感受诗歌的意境,细细品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诗人与白桦那种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亲密关系!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这首诗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或正面刻画,或侧面烘托,力求塑造的形象鲜明、生动。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它生性耐寒,又通体银白,气质高雅,所以诗人对白桦的礼赞其中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炽烈情怀!

2.拓展:这段时间,我们阅读、收集了许多诗歌,还做了自己的诗歌摘抄本,大家可以交流一下。还可以试着当个小诗人写写诗,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写的时候要注意分析。写完后,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诗中走出来。同时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通过摘抄诗歌,试着当小诗人写写诗的活动,激发学生喜爱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板书设计

白 桦

外在    洁白

      傲然

内在    静中有动

      形态秀美

2、雨点儿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雨点儿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简说: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本课内容浅显,情节性强,文中第五小节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空间,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加以探究。

学情分析:

班内学生通过四个月的拼音、识字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大多数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是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好玩。

教学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起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语中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拼读本课的生字,利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换部件、去部件、部件组合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通过观察、练习会写本课的方、半、巴三个生字。

2.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通过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拼读本课的生字,利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换部件、去部件、部件组合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通过观察、练习会写本课的方、半、巴三个生字。

2.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植物与雨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读好长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播放课件,欣赏《小雨沙沙》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会唱的同学请跟着唱。

2、引入课题:云妈妈有许多孩子,它们特别爱唱歌,你听这会儿它又唱起来了嘀答滴答,沙沙沙,它们是谁呀?

板书课题:雨点儿

(雨点儿特别爱和小朋友交朋友,让我们甜甜地叫一叫它们的名字!)

指导读题:雨点儿,指导读好儿化音,同时读出它的可爱。

(如果我们把点和儿读得快一些,舌头卷起来,就更好听了,再来试试吧!)

二、感知全文

1、看课件演示,听全文录音,激起孩子们阅读的热情。(这是一则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自由阅读课文(投影全文)(P105,我真想自己读一读这则故事,第一遍读正确,读通顺;第二遍,边读边数清楚一共有几段,标上段号)

3、交流:检查标段号,读了课文你知道这一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大、小)

三、巧妙识字

1、拼读红色拼音的字,聪明能干的你一定能想出很多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的。

预设:熟字加偏旁:清、问、回(组词)

熟字换偏旁:菜彩(组词) 漂飘

熟字换部件:穿空(加一加也可以)(组词)

数:米+女+攵(字音:数不清,数学);点(四点底)、落(草字头)、答(竹字头)(组词)、方

在介绍字的同时,为部分字找一找朋友。

齐读课件中的词语。

2、巩固认字:课件,去拼音读。

3、游戏:转字魔方。

4、读词语。

四、再读课文

将字宝宝放在课文里,希望大家也能很顺利地将它们读出来。

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指名读。评议。重点指导问的语气的读法以及对话时不同角色的语气。

五、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讨论。

2、课件演示,师示范,强化操练。

方:强调笔顺,点要写在上半格竖中线上,横要从横中线上起笔,略向上偏斜,第三笔是横折钩,最后写撇。

半:两横平行,其中第三笔横较短,第四笔是长横,最后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巴:强调笔顺,最后一笔不能写得太短。

3、学生练写,教师行间指导。

六、作业设计

和家长一起做本课的生字卡片,和同学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个淘气的字宝宝,它们可太贪玩了,连家都找不到了,你能帮助他们找到家吗?(出示课件,指名操作并领读)

课件练习拖放。

2、 小朋友们真爱学习,小雨点儿们看见可喜欢大家了,你瞧,雨点儿来了!    请看动画片。(课文动画朗读)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么可爱的雨点儿,我真想一个个都认识他们,你们帮我一起数一数好吗?一、二我数得眼睛都花了,你们数清了吗?原来是(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数不清(识记数和清)。除了雨点儿数不清,你见过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你能用数不清说句话吗?(练习用数不清说句子)。

  飘落什么意思?你能记住飘字吗?你知道还有什么东西从空中落下来也可以用上飘落这个词呢?(树叶、雪花、羽毛等等。)是啊,这些东西可轻了,从空中飘落下来,都是慢慢的,我们来看一看。

  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价:听到你的朗读。老师真的好像看到雨点儿慢慢地飘落下来呢!还有谁想再来读一读?

  让我们看着雨点儿慢慢飘落的可爱样子,一起来读好这句话(齐读第一节,边读边做动作)。

  2、第二、三、四自然段

  半空中,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见面了,听!它们在聊什么呢?请大家自己读2~4自然段(课件演示雨点儿对话。)

  ⑴ 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什么呀?(你要到哪里去?)(评价:多能干的大雨点儿啊,说话的声音这响亮!)

  ⑵ 小雨点儿是怎么回答的?(注意轻声地方)(我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评价:你真是可爱的小雨点!)

  ⑶ 体会你呢?这句话没说完整,是谁问谁,问什么?(让学生将问句补充完整)

  大雨点儿想到哪里去?一起说。指导朗读:大雨点儿和小雨点说得多好啊,我想请小朋友们来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

  ① 老师有个建议,同桌两个小伙伴一个当大雨点儿,一个当小雨点儿,自己先练一练。

  ② 男、女生分角色读。

  ③ 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我来当大雨点儿,你们当小雨点儿,好吗?(师生合作。)

  3、第五自然段:

  ⑴ 现在我们发现:小雨点儿要去(板),大雨点儿要去( 板)。这分别是怎样的地方。请看课件。

  ⑵ 说着说着,小雨点儿就和别的雨点儿们一起飘落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也果真和伙伴们一起飘落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了。不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课件:出示第5段)指名读第五段。(课件)

  ⑶ 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课件示雨后图片)(教师解说:大雨过后,彩虹出来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儿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儿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儿,绿的草。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溪水流得更快了,鸟儿叫得更欢了,它们都表达着自己无比高兴、愉快的心情。)

  ⑷ 谁愿意美美地朗读第五自然段?他读得怎样?你能自己找对手比赛读吗?一起加动作表演读读。

  ⑸ 让学生就这一自然段质疑并自己请小老师解答。

  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了?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会长出了红的绿的草?。(滋润)

  ⑹ 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你喜欢雨点儿吗?让我们带着喜欢雨点儿的感情去齐读全文。

  ⑺ 有一位作曲家也很喜欢雨点儿,他作了一首曲子赞美雨点儿,我们一起听听《小雨沙沙》。

  ⑻ 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

⑼ 做雨点儿多好啊!要是我是大雨点,我就去沙漠,因为那里更需要水,我想让沙漠变成一片绿洲。要是我是小雨点,我会到竹林里让笋芽儿快快出土,你们呢?

三、美读课文

你喜欢雨点儿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四、练习提高

1、连线(闪闪的星星,小小的雨点;绿绿的小草,红红的花朵,白白的云朵)

2、读说。

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

亮亮从屋里跑出来。

小鸟从 。

从泥土里钻出来。

从 。

3、作业本中的作业指导。

复习儿歌1《雨妈妈》:雨妈妈,雨妈妈,提着水壶跑来啦。跑来了,要干啥?花儿渴了,我来给它送点儿茶。

儿歌2《小雨点儿》:黑云妈妈,丢了雨点宝宝。找呀找,找不到,黑云妈妈哭了。

读一读,说一说:

彩(彩色)广场上有彩色的气球。

飘( )

问( )

数( )

五、作业设计

把这篇课文读给其他的小朋友听一听。

五、板书设计

雨点儿

大雨点儿 小雨点儿

无花无草 有花有草

(补充水分)

长出红花绿草 花更红草更绿

3、青蛙写诗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青蛙写诗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分析】

《青蛙写诗》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秋生先生的一首儿童诗,轻松、活泼,充满着童真童趣。诗中有雨点儿、青蛙、蝌蚪、水泡、荷叶、水珠,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荷塘夏雨的美丽图画。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这美丽的景物用青蛙的歌唱串联起来了:青蛙的鸣唱,那是他在朗诵自己的诗歌!小蝌蚪、小水泡、小水珠,纷纷前来帮忙,给他的诗歌加上标点符号,多么有爱的情景啊!这一切,在诗人的笔下,全部活起来了!

当然,这首小诗选进教材,就不再仅仅是一首小诗了,它还承载着带孩子朗读、识字、认识标点的功能,当然,完成这些任务,必须在读诗赏诗的美好氛围里无痕进行。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边感受诗歌带来的快乐,一边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目标】

1.认识写、诗、点、要、过、给、当、串、们、以、成等11个生字,会写下、个、雨、们4个生字,认识秃宝盖和四点底这两个偏旁。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朗读

1.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猜一个谜语,好吗?

课件出示谜面:一个小小游泳家, 说起话来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 大了有脚没尾巴。

青蛙不仅会游泳,还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就是《青蛙写诗》。

2.自由朗读:请大家自由把课文朗读三遍,不会认的字,要想办法解决。

3. 同桌互听:请大家把课文读给同桌听一听。发现同桌朗读不正确的地方,要及时帮同桌指出。

4.指名朗读: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生评议。

5.开火车读:每个小组读一小节,开火车接力朗读全文。

6.合作朗读:学生读红色部分(引号内部分),老师读蓝色部分(引号外部分)。

7.比赛朗读:全班分小组比赛朗读,老师评议。

8.尝试背诵:出示镂空课文,让学生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认识生字、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可谓一箭多雕。本课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课文朗读,一共有六次朗读、一次背诵。这个环节完成下来,学生便于课文亲密接触了10余次。所以,当学生看见镂空的课文时,轻而易举地就能背诵出来了。】

二、圈画词语

1.认读词语:师出示本课新词,请学生认读。

青蛙 写诗 雨点 游过来

一串 我们 可以

淅沥沥 沙啦啦 池塘 荷叶

小蝌蚪 水泡泡 小水珠

逗号 句号 省略号

2.圈画词语: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在文中一一圈画出新词。

3.同桌检查:

(1)按照顺序检查同桌认读。

(2)打乱顺序检查同桌认读。

4.齐读词语:

(1)全班齐读词语。

(2)分小组开火车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从课文朗读,到词语认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课文朗读,是整体认知,比较模糊;词语认读,则是局部感知,渐趋精细。词语认读,是从课文朗读到生字学习的桥梁。将词语从课文的整体环境中抽离出来,有一定的挑战,但是又没有完全脱离语言环境,依然能给学生一点提示,学生认读起来不会感到特别困难。词语认读,也是在为后面的生字学习做铺垫。】

三、认读生字

1.自由认读:课文大家会背了,词语大家会读了,那么,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大家会认吗?

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学生自由认读、组词。

2.同桌互认:请你把生字认给同桌听一听。如果你的同桌认字出错,请你帮帮他(她)。

3.指名认读:

(1)谁能大声读给大家听一听?

(2)这些生字分别组了词语,谁来读一读?

4.扩展理解:

(1)出示:一串( )。

指名说。

除了一串水珠,还可以说一串什么?

(2)出示:青蛙的诗写( )了。

指名说。

除了写成了,还可以怎么说?

5.认识偏旁:在这些生字中,大家看看两个红色的字,分别读什么?这两个字中,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偏旁:秃宝盖、四点底。

请大家跟我说:秃宝盖、四点底。

秃宝盖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偏旁很像呀?

四点底是火字变化而来的,一共四笔。第一点朝左,另外三点朝右。

【设计意图:生字教学,由句到词,由词到字,渐渐聚焦。在课文朗读、词语认读过程中,学生已经跟生字反复见面多次。现在将生字从语言环境中剥离出来,加以强化。在学生独立认读的基础上,同桌互查,有助于将识字教学落到实处。认字之后,通过扩词、填空练习,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认读、识记。将生字的音、形、义三位一体地整体输入学生大脑,是保证识字效果的最佳措施。】

四、理解课文

1.齐读课文:我们把课文再次齐读一遍!

2.感受情趣:

(1)小朋友们,我们现在还可以看见青蛙吗?为什么呀?

(青蛙一般生活在夏天。)

(2)夏天里,大家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

出示夏天图片,帮助学生打开感觉记忆,引导学生说说夏天的炎热。

(3)炎热难耐,大家最渴望的是什么?

(4)你听,雨真的来了!淅沥沥,沙啦啦,淅沥沥,沙啦啦你的心情怎么样?小青蛙的心情怎么样?

(5)小青蛙一高兴呀,就忍不住写了一首诗,快把他写的诗找出来读一读吧!

(6)来,小青蛙们,请你把自己写的诗朗诵给大家听一听吧!

3.认识标点

(1)同学们,这是青蛙经过修改后的诗。你们见过青蛙刚写出来的诗吗?

(2)哈哈,我可是见过!你们瞧,这就是青蛙最早的诗

(3)小朋友们,谁来读一读青蛙最早的诗?

(4)你们为什么读出来的不一样呀?(青蛙没有使用标点符号。)

(5)可是,青蛙不会使用标点符号呀,怎么办呢?

(6)感谢热心的小蝌蚪、小水泡、小水珠!是他们帮助青蛙解决了大难题!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谢谢他们的帮助吧!

(7)小朋友们,小蝌蚪当句号可以吗?小水泡当省略号可以吗?小水珠当逗号可以吗?为什么呢?

4.模仿创作

(1)小诗人可不只是小青蛙呢!小狗也写了一首诗,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小狗的诗是什么样的?

(2)小鸽子也写了一首诗!鸽子的诗是什么样的?

(3)小花猫也写了一首诗!

(4)小朋友们,你们读懂他们的诗了吗?他们想说什么呀?

(5)小朋友也写了一首诗,你们猜,小朋友的诗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课件出示: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花园里,

花儿乐得张嘴巴。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池塘里,

鱼儿乐得摇尾巴。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田野里,

苗儿乐得向上拔。

(6)下雨了,下雨了,大诗人也写了很多诗!我们来读一读吧!

出示: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

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重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青蛙的喜悦,并通过朗读青蛙的诗,来表达出这种喜悦。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标点的重要,我们使用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技巧:拿出青蛙最早的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读。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发现,缺少标点的诗很难读,很难准确表达意思,从而认识到标点的重要性。接下来,在老师的一组问题引导下,学生主动发现热心助人的小蝌蚪、小水泡、小水珠为什么分别选择做逗号、句号、省略号,这样,就将标点符号的特点与具体的事物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教学效果会很好。最后的模仿创作,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更是一种语言的运用与积累。】

五、写字教学

1.教师示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写四个字。请大家看老师书写。

下:第一笔横,从左上格中间起笔,长横,略微向上倾斜,写到右上格中间,顿笔收笔。第二笔竖,写在竖中线上,垂露竖。第三笔点,从田字格中心点靠上一点起笔,向右下格点出,收笔。

个:第一笔撇和第二笔捺起笔都在竖中线上,撇捺要写得舒展,超过横中线。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垂露竖。

雨:第一笔短横,要看好起笔的位置;第二笔短竖,第三笔横折钩,横略微上扬,折画比第二笔短竖稍长;第四笔竖,在竖中线上;后面四点分布要均匀。

们:单人旁在左边两格,略靠近竖中线;门的起笔点在竖中线上,竖在竖中线左边一点,横折钩的横不要太长,整个门要写成长方形。

2.学生书写:每个字在田字格中描红两遍、临写一遍。

3.展示评议:挑选有代表性的书写在投影上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4.学生书写:每个字在田字本上各写两遍。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重在落实。在低年级,教师的示范必不可少,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师对自己的书写基本功要有很高要求。教师的示范要规范、到位、耐看,给学生最直观的指导。老师的讲解要简明扼要,抓住关键,不要面面俱到。学生的书写实践要给出充分的时间,点评也要抓住要害,有针对性。提出的改进意见,要能得到落实。讲评中要多肯定学生的优点,发现学生的进步,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4、影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影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 猜谜语,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引出影子。像我不是我,常常跟着我,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和它说说话,就是不开口。

2.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吗?(板书:影子)

3.指名读课题,注意读准影字是后鼻音,子 字念轻声。

4.(出示书上插图)看图:这就是影子。看看图,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猜谜语引出课题,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又能紧扣课题。课题中的 影 字是本课的生字,在读准后鼻音的同时,还要通过图画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影子, 实现识字教学音形义相结合的特点。

二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影子在哪里呢? 听老师读课文,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师范读)

2.影子在哪里呢? 学生回答(出示词卡跟着我陪着我好朋友)指名读这三个词语,注意读准这三个词语中的轻声。

3.你能用这三个词语说一说吗?PPT映示:影子(  )、(  )就像是我的(   )。

4.影子和我们形影不离,就让我们走近它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

在初读环节,教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范读,所起到的示范作用是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文本最高效的方法。无论是 听, 还是读, 都应该带着目的去进行。影子在哪里,并用一句话进行概括,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整首儿歌脉络和重要内容的整体把握,让学生对儿歌有一个整体感知。同时,这一环节的设计也是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从文本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三 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说一说你看见影子了吗? 它在哪里?

2.影子在前,影子在后。(相机出示生字卡片:前后)指名读。(生起立,做动作读词)向前一步读读前字,后退一步读读后字。

3.看图,填一填:影子在小女孩的(  )面,影子在小男孩的(  )面。

4.想一想:影子为什么会在女孩前面,在男孩后面呢?(背对着太阳站,影子就在身体的前方;迎着太阳站,影子就在身体的后面)

5.(做实验:感受我们动,影子也会动)这就叫跟着。(出示句子: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指名读,齐读。

6.我们到哪里,影子就跟着我们到哪里,多有趣啊! 我们一起再读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

借助情境,辨别方位,会用词语前后左右来表达方位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而方位词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困难,借助图画,利用直观的方式能有效降低理解的难度。边做动作,边理解词语,这一设计正体现了语文学习联系生活的特点, 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双管齐下,事半功倍。

四 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你还在哪里能找到影子呢?(映示课文第2自然段)指名读。

2.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出示生字:左和右) 指名读,注意左字是平舌音。

3.教学左和右的字形。这两个字上半部分的一丿就表示手。左 字下面是个工。右字的下面是个口,表示口手并用帮助别人。

4.举起左手认认 左字,举起右手读读 右 字。(举手,做动作读词)

5.左和右分别表示两个相反的方向,但是,这两个字连在一起变成词语左右时,就表示身边。影子常常陪着我,伴我左右。它真是我的好朋友啊!(出示词语:好朋友)指名读。识记生字友,看一看这个字,你会记吗? (友字就像上下两只紧握的手)和你们的好朋友握握手吧。再读词语好朋友。

6.齐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

识记生字,再也不是各部件间简单的加加减减。要想让学生牢牢记住生字,领会汉字文化,就要从字理层面去探究构字原理(如左右友的字理讲解),理解了自然不易忘记或者混淆。口读、眼观、耳听、心想等多感官识字,调动身体大部分神经细胞参与大脑活动,就会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提高记忆效果。

因此,在理解了构字原理的基础上, 让学生动一动,举举左手和右手,既有趣又加强记忆。 左 右 分开讲代表方位, 合起来表示身边,让学生体会到了中华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 小结全文

1.(指板书,认读生字,复述课文)影子在前,在后,在左,在右。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

2.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

借助板书尝试背诵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尝试背诵,这是一种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通过诵读儿歌、儿童诗,展开想象,学生可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个体的差异,读出自己的感受,品味语言的精妙。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是这节课的重点。

六 辨别方向,用方位词说话

1.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同学,说说: 我的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2.变换句式再说一说:(    ) 在我的前(后、左、右)边。

设计意图

理解是前提,积累是基础,然而语文学习最终的目的是表达与运用。只能理解而不能运用的词语是消极语言。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词语才是积极的语言。本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是对整节课知识要点的复习巩固。

七 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影子、前后、左右、黑狗、它、我、在、好朋友。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教学新的偏旁:宝盖头、女字旁和月字旁。在生字中找到带有这些偏旁的汉字:它 好 朋,看清形,读准音。

3.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我 字。① 教学新笔画斜勾,跟老师读,小手书空。② 出示生字我,指名认读,我就是指自己。出示我字的笔顺表,学生自学笔顺。③ 教师范写,提示:起笔短撇低一点,右边的斜勾长一点。学生书写。

(2)指导书写好 字。①(出示图片) 好 字就像一个妈妈怀抱着孩子的样子,左边一个女字旁,右边一个子。② 复习偏旁女字旁,观察:女字旁和女 字有什么不一样? ③ 教师范写好字,长横缩短变成提,左横偏高右横低。④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指导书写 在 和后 字。① 出示生字,指名认读。② 出示笔顺表,自学书空。③ 教师范写:在 字的一撇从横上斜下来,一竖写在撇下面。后字平撇短,竖撇长,一横长长在中间,口字扁扁在下面。④ 学生书写生字在 和后,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识字教学中,认识新偏旁、写好新笔画不容忽视,而在教学中并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的层面,还要引导学生总结偏旁代表的意思和新笔画的书写规律。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借助《笔顺表》和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关注生字的构形特点,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美观,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5、寒号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寒号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寒号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堵、缝等7个生字;会写面、朗、枯3个生字。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寒号鸟和喜鹊的形象,为学习第二课时打好基础;

4.能掌握带得字的短语。

教学重难点:

感知寒号鸟和喜鹊的形象;用带得字的短语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走进故事

1.创设童话情景,板贴寒号鸟。

大家的精神状态真不错,给大家奖励一个故事,想不想听?听!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陡峭的高山,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冬天的夜晚,如果你从山脚下经过,就会听到崖缝里传来小动物的哭叫声,哆啰啰,哆啰啰,这个小动物呀,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寒号鸟。

(贴课题,跟老师一起读课题)

2.这里面有一个多音字,哪个小火眼金睛发现了?生答。师总结。

号,表示叫声的时候读hao,看这个词号叫。

寒号鸟大多数人都没见过,今天老师把它带来了,看,谁来说说它长什么样?生答。师:因为它害怕寒冷,喜欢哭叫,所以人们就叫它寒号鸟。

寒号鸟还有一个邻居,你们看,是谁呀?喜鹊。认识生字鹊。

二、整体感知

边听课文录音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刚才大家读得都很认真,今天的故事就藏在这四幅图里,谁能把这几个句子补充完整,连起来说一说。自己快速说一说。

三、了解住所、介绍邻居

1.那你们知道这两个邻居住在哪里吗?课文哪里告诉你的?

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两个邻居分别住在那里?

2.学习多音字当

3.在第一段里,老师发现有许多这样的词语:一堵石崖。请你读。请你找一找,第一段里还有没有类似的词语?

预设:一道缝 一条河 一棵大杨树

4.学习生字面。

我们来做一做面对面的动作,和你的同桌,面对面点个头,面对面拍拍手。

四、初步感知两种动物形象

这对邻居发生了什么呢?请一位男生读第3段、一位女生读第4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喜鹊、怎样的寒号鸟?

(一)这是一只怎样的喜鹊?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

预设1:勤劳的喜鹊

①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生回答)

师: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喜鹊很勤快?圈一圈。

(1)一早

一早是多早?

可能:早上太阳还没有升起来,喜鹊----一早飞出去了

大公鸡还在窝里呼呼大睡,喜鹊一早飞出去

小朋友还没有起床,喜鹊一早飞出去

(2)东寻西找

找过哪些地方?往东飞过高山、原野去寻,往西飞过树林、草原去找,这就是东寻西找。

(3)一些:飞遍千山万水,才找到一点点材料。

(4)忙着:一刻都没有停歇,一回来就抓紧时间做窝。

师:这真是一只勤劳的喜鹊啊!谁来做做勤劳的喜鹊,读一读。自己准备,指读3个。

请女生一起读读这段话。

学习二类字衔和生字枯朗。

还是一只怎样的喜鹊?

预设2:热心的喜鹊

②喜鹊说:寒号鸟,别睡了,天气暖和,赶快做窝。

师:多热心啊,谁来劝劝寒号鸟?

(二)喜鹊这么勤劳、热心,它的邻居寒号鸟呢?

这是一只怎样的寒号鸟?

预设1:懒惰的寒号鸟

(1)只知道出去玩:寒号鸟整天就知道出去玩,除了玩还是玩,一点也不想着做窝

累了就回来睡觉:寒号鸟白天就知道出去玩,不累就一直在外面玩,只有玩得累才会回家。

是啊,看来寒号鸟人生只有两样头等大事:一样是玩,另一样就是睡觉。

(2)一个却字和喜鹊形成鲜明的对比。

(3)男生一起读,体会寒号鸟的懒惰。

预设2:不听劝告的寒号鸟

1.你能做做动作么?躺。它可真悠闲啊!

再看看寒号鸟说的话,它称呼喜鹊为什么?傻喜鹊。你们说喜鹊傻不傻?真正傻的是谁?寒号鸟认为喜鹊的好言相劝是在干什么?吵它烦它。

2.现在和同桌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想一想,寒号鸟和喜鹊是用怎样的语气说这些话的?

3.谢谢刚才朗读的小朋友,谁想来挑战他们。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

4.那就让我们合作着再来读一读。想当小喜鹊的请起立,想当寒号鸟的坐在座位上,边读边做动作,还要注意表情哦。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这段里面有一个有意思的短语冻得直打哆嗦,你来读一读?

你会做这个动作吗?能不能通过你的声音读出寒号鸟的冷?

2.这样的短语还有很多,当很热的时候我们可以说热得......

笑的时候可以说......急的时候可以说......

课堂检测。

6、那一定会很好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那一定会很好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缩、努等7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3.与《卖火柴的小女孩》进行比较,能发现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课前准备】

  学习单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主人公的生命历程,感受它享受生命中每一段历程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聊心愿,导入新课

  1.出示月亮图片,谈话:看图猜一猜老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2.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老师最大的心愿就是能飞上月球,像嫦娥一样,在月亮上散散步,到桂树底下乘乘凉,说不定还能和嫦娥聊聊天呢!那一定会很好。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心愿呢?用上________,那一定会很好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自己的心愿。

  2.揭示课题:有一颗小小的种子,它也有着自己美好的心愿。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

  【设计意图】猜心愿激发兴趣,聊心愿导入课题,这样轻松愉快的谈话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进去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通过心愿的畅想,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向往那一定会很好。

  二、回顾课文,明确学习任务

  1.教师一边板书课题一边引导:课题上这个*告诉我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学期我们已经学过哪两篇略读课文?(课件出示第3课、第7课图片)

  2.谈话:大家之前是怎么学这两篇略读课文的呢?

  预设:迁移精读课文学到的办法、借助阅读提示学习

  3.出示阅读提示,教师引导:自己读一读阅读提示,提示中有哪些要求,并用序号标一标。

  4.学生自读阅读提示、标序号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本课是三年级第三篇略读课文,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通过回顾前两篇课文及略读方法,读一读、标一标本课的阅读提示,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为接下来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三、初读课文,了解生命历程

  1.教师布置学习任务: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并在文中圈出主人公变成的事物。

  2.学生默读课文,圈画主人公变成的事物。

  3.学生自主交流种子生命经历中的4次变身,教师相机板贴主人公的卡片。

  4.同桌互相简单地说一说种子的生命历程。

  【设计意图】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三年级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快速默读并思考到圈关键词,再按顺序摆一摆卡片,帮助学生搭建了支架,并利用流程图,让课文主要内容一目了然。

  四、默读课文,体验美好心愿

  1.教师引导:主人公经历的一段段历程中,它所变成的事物都有自己美好的愿望。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它的愿望,并用横线划出来。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主人公愿望的句子。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出示4个愿望。请同学们读读愿望,想一想,如果你就是它,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呢?

  (1)如果你就是它,想一想,你为什么一定想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学生汇报时相机正音缩成一团的缩是平舌音。引导学生感受种子的难受,并代入角色用迫切的语气说出自己的心愿。

  (2)你为什么想做一棵会跑的树啊?

  (3)你为什么想要休息一会儿,躺下来呢?

  4.教师小结:多么美好的愿望啊!如果这些愿望都实现的话,那一定会很好。来,大声地说出你的美好愿望吧!

  5.学生分小组感情朗读四个愿望。

  【设计意图】通过代入角色让学生想象那一定会很好的言外之意,学生才能切身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样的体验式想象不仅能引领学生感受这些愿望的美好以及心怀美好愿望所带来的幸福感,还在学生的情感意识中雕刻出一个个鲜活的童话形象,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五、再读课文,感悟人生态度

  1.布置学习任务:从美好愿望的产生,再一次次的转变,在这一段段历程中,心怀美好愿望的主人公都经历了什么事呢?再次默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句。

  2.课件出示学习单,自主探究完成学习单。

 

  3.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点评。

  预设:

  (1)努力生长、站在阳光下:出示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说一说它是怎样努力生长的?站在阳光下的感觉如何?并指导读出种子的努力和快乐,感悟它努力向上的心态。

  (2)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出示第5自然段,引导想一想当它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的时候会说些什么,感悟它积极主动的态度。

  (3)在山路上跑来跑去、听耳边呼呼的风声:出示第7自然段,引导学生说说省略了什么?手推车推着这么多东西的时候心里会想什么?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为什么会这么舒服?最后再感情朗读感悟它的知足和幸福。

  (4)骨头吱吱嘎嘎地响、费力地跑来跑去:相机正音吱吱嘎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的骨头都会吱吱嘎嘎地响了,为什么还要这么费力地跑来跑去呢?并说一说这是这是怎样的手推车。感悟它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5)吱呀摇晃、挺直腰背坐着:正音拆是翘舌音,引导学生想象椅子这么吃力,为什么还要挺直腰背呢?并用一句话来赞美它。感悟它负责任的态度。

  (6)满意地舒展着身子:引导学生说一说它此刻的内心想法,可能会说些什么?感悟它幸福、平和的心态。

  4.教师小结:你喜欢这样的主人公吗?为什么喜欢它?

  5.学生交流喜欢的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学习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明确自学任务,还能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不仅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探究创设了机会,更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搭建了展示的平台。

  六、比较学习,推荐阅读

  1.谈话:略读提示中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接下来思考第二个问题: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出示学习任务:

  (1)回顾《卖火柴的小女孩》,想一想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2)小组讨论,把关键词填在图表中。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展示学生的图表,并引导其他学生补充相关内容。

  3.教师小结并推荐阅读:同样是童话,但作者的想象不同,角色不同,地点不同,情感不同。童话的想象可真丰富、真有意思呀!像这样的童话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大家还可以读一读《红纱巾》《爷爷一定有办法》等,这些童话的想象也非常丰富。

  【设计意图】推荐的两个故事都用重复且富有节奏的文字细腻地描述了主人公经历的一段段神奇的历程。非常适合学生阅读,便于学生迁移运用课文中的阅读方法。

7、普罗米修斯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普罗米修斯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内容】

《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故事长廊 中的第三篇课文。

【指导思想】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的专题是故事长廊,安排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本课排在了《寓言两则》和《文成公主进藏》之后,在学生对寓言和民间故事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西方优秀神话故事,让学生知道普罗米修斯不但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神,而且是一位英雄,他不畏强暴,为人类谋取利益不惜牺牲自己。

因此,我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头脑中再现普罗米修斯这位英雄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学习能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市的兴趣及了解西方文明的兴趣。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介绍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去阿波罗那里众取火种,从而给人类悄来了光明和幸福,但因此触怒了众神领袖宙斯,受到宙斯垃严厉的惩罚,但他不屈不挠,不向宙斯屈服,最后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所救,重新获得了自由。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甘愿为人类受苦的伟大精神。

【学情分析】

本课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由于文化的差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本班学生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对古希腊神话不是十分了解。故课前要布置学生阅读有关的古希腊神话,使学生对普罗米修斯及其他众神有所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种、喷射、火焰、驱寒取暖、驱赶、领袖、气急败坏、惩罚、敬佩、造福、违抗、狠心、双膝、啄食、肝脏等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气急败坏、驱寒取暖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4.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忍受苦难的献身精神。

5.阅读课后阅读链接,感受中西方神话的不同神奇。

【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阅读有关古希腊神话,并对火种有大致了解。

【板书设计】

14普罗米修斯

起因 经过 结果

盗取火种 遭受惩罚 获得自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阅读了许多中国神话故事,比如《女娲补天》、《猎人海里布》等。但你们知道吗?古希腊也流传着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你能说说自己看过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吗?(生介绍,师可以适机梳理各位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正义之神普罗米修斯。对这个神,你们有所了解吗?(生根据收集的资料做简要的介绍: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提坦神,他创造了人,同时仿造音神,终于使人类发出声来,而且教给人类知识和技术方法。)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注意正音:恕是翘舌音。

3.在读文中,有没有艰涩的词或长句子不好读的,提出来当堂解决。(生提出,可采用学生互助的方式解决)

多音字:肝 脏( )

普罗米修斯、赫拉克勒斯人名连读,引导生多练习。

4.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语,在文中标注出来。

5.生提不懂的词语,可采用师启发或众生帮助的形式解决。(以下两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本文指宙斯十分恼怒。

惩罚:严厉地处罚。本文中指宙斯对普罗米修斯采取了一些残忍的手段。

三、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答,注意引导学生说得简要一些,抓主去次。(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了火种。)

3.然后呢?这部分注意引导学生:普罗米修斯所受到的折磨不用一一说出来,可概括为:宙斯知道后,用残忍的手段严厉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

4.最后呢?(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5.把这三部分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生自己先练习一下,再指名生说。)

四、分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众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答)

二、学习课文:

1.对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诸神,我们以前了解得不多。读了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我们接触到了几个神:普罗米修斯、众神领袖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不知道这几位神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结合课文有关词句谈一谈吗?(先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2.关于普罗米修斯:

(1)普罗米修斯很勇敢,他是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取火种。(有感情地读读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指名读,生评,师注意引导学生谈感受:这一句要读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心。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看到了盗火的后果冒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盗火。)

(2)普罗米修斯是个真正的英雄,他很有正义感,认为是对的事,就义无返顾地去做,不怕受到宙斯的惩罚。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和无畏。(自读、竞读、齐读)

(3)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勇敢的神,任凭宙斯用残忍的手段折磨他,他也不屈服。

宙斯用了哪些残忍的手段?(指名说)

(多媒体播放图片)师: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高加索山,到现在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他独自被锁在这里,既不能动,也不能睡,不光日夜经受风吹雨淋,凶恶的鹫鹰还每天剖开他的肚子,啄食他的肝脏,他要忍受撕心裂肺的痛苦。结合你的理解,再读读6.7.8自然段。

忍受这样的痛苦,普罗米修斯也没有屈服,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普罗米修斯还是一个善良的神,当他看到人类吃生东西,在无边的黑夜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长夜,他很同情人类,就决定为人类盗取火种。

(5)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值得敬佩的神,他的行为让执行惩罚的火神都敬佩。

3.对别的神,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宙斯:冷酷无情,看到人类受苦一点也不同情。而且,他还很残忍,就因为拿了一颗火星给人类,他就用那么残忍的手段折磨普罗米修斯。

宙斯作文众神的领袖,太霸道了,他很可怕,几乎没人敢违抗他的命令,一旦违抗,他就会给以最严厉的惩罚。

火神:是一位有正义感的神,他对普罗米修斯的行为很佩服,并且他想救普罗米修斯。(指导读第三自然段)但是,他也很软弱,尽管他知道普罗米修斯没有错,却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力气很大,还很有正义感。

4.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我想,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故事之所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大概是他为正义而战,不屈服权势的原因吧。在人们心中,他是真正的英雄!

三、充实所概括的主要内容:

(出示上节课概括的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能更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完了课文的基础上,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上节课所概括的主要内容,你可以怎样适当地添加一些词语,体现普罗米修斯的无畏、为人类献身的精神。(生试着添加,师作引导)

添加后的主要内容: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为人类盗取了火种,宙斯发现后,用残忍的手段严厉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四、课外拓展:

1.在我们的课文中,除了普罗米修斯,还有一位正义之神赫拉克勒斯,他也有一番不平凡的经历呢!有同学知道关于他的故事吗?(如生收集到了可由生介绍,师注意提醒学生讲故事的技巧)

2. 学生默读课后阅读链接对比阅读,小组讨论发现中西神话故事的不同。

3.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神还有很多很多,故事中除了英雄普罗米修斯,还有几个人物,他们是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通过故事,你一定对他们也有了个初步的评价。他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故事,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他们,可以读读其他的古希腊神话故事。(了解众神,激发学生阅读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兴趣)

8、盘古开天地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喜欢读神话故事吗?

生:喜欢。

师:你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生: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女娲造人

师:不少。咱们看,神话故事,神就是神仙或是神化的古代英雄,关于他们的故事怎么流传下来的呢?靠的是人们口头讲述使其代代相传,所以叫神话。神话故事给你什么感觉?

生:神奇、充满想象、很奇特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古老的一篇神话故事,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盘古开天地》

师:昨天预习了,能不能联系课文说说课题中开什么意思?

生:第一段说 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开是分开的意思。

生:第二段说盘古用斧头劈开了天地,开是劈开的意思。

生:最后一个自然段创造了美丽的世界,开是创造的意思。

师:你们很会读书,字的解释就来源于课文中,所以仔细读课文,能解决你很多疑问。

二、读课文,讲故事

(一)读故事,讲出故事

1、完成学习任务单1,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你们都爱听神话故事,那想不想学学怎么讲神话故事?

生:想。

师:好,来看看讲故事第一招: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为什么会有这个故事,这是故事的起因;在这个故事中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这是故事的经过;最后,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这是故事的结果。请你快速读文,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哪里,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第一小题。

生读文,勾画,完成作业。

师:找好的同学来分享。出示作业单

(学生在区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时还有难度,这是第一次让他们明确找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共13个孩子一次性找对了。)

生:故事的起因是第1自然段,经过是2-5自然段,结果是第6自然段。

2、完成学习任务单2,了解故事的具体经过。

师:好,找得很快。那就要再挑战自己了。再读课文,完成学习单上的第2个小任务。

生边认真读课文边找出世界的样子和盘古的努力。

3、完成学习任务单3,初步讲故事

(1)自己结合学习任务单2和课文,讲讲这个神话故事。

(2)同桌互相讲讲,相互补充。

(3)学生展示讲,初步讲故事,要求:具体 完整

下面是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一:

故事的起因:第( )自然段 故事的经过:第( )段 故事的 结果:( )自然段

学习任务单二:同桌互相合作,完成下面的任务清单

故事的起因:世界( ),盘古( )

故事的经过: 盘古醒来,睁眼一看,世界( )

盘古翻身坐了起来,大鸡蛋( )

盘古( ),大鸡蛋碎了。

盘古站在天地当中,天和地( )

盘古倒下后,身体( )

故事的结果:盘古( )

学习任务单三:

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自己先简单讲讲这个故事。

(二)读故事,讲出神奇。

师:孩子们,了解一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我们讲出一个故事的前提。刚才你们都做得很好。但是我们讲故事,可不能局限于就是简单复述故事,我们还要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神话故事我们要讲出什么?

生:讲出神话的神奇之处。

师:对,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是想象力丰富,很神奇,讲神话故事就要讲出神奇,吸引读者。这篇文章同样有很多很神奇的地方,请你先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神奇。

生通过朗读体会神话的神奇,重点指导第五段的朗读。

1、教师读实际,学生读想象

师: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体,变成了

生: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师:他发出的声音,化做了

生:隆隆的雷声。

师:他的左眼变成了

生:太阳,照耀大地。

师:他的右眼变成了

生: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

师: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

生: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

师:他的血液变成了

生:奔流不息的江河。

师:他的汗毛变成了

生:茂盛的花草树木。

师:他的汗水变成了

生:滋润万物的雨露。

2、教师读想象,学生读实际

师:可以说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出了整个美丽的世界。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是他

生:呼出的气体。

师:隆隆的雷声,是他

生:发出的声音

师:照耀大地的太阳是他的

生:左眼变成的。

师:给夜晚带来光明的月亮是他的

生:右眼变成的。

师: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是他的

生:四肢和躯干变成的。

师:奔流不息的江河是他的

生:血液变成的。

师:茂盛的花草树木是他的

生:汗毛变成的。

师:滋润万物的雨露是他的

生:汗水变成的。

随着一点点上移的文字,又将整段文字读了一遍。

3、引导学生想象

他的头发飞上天空,变成了

他的身躯,化做了

他的牙齿骨骼变成了

他的最后一缕目光变成了

师:谁先来试试,把故事的开头讲得神奇一点。

生先示范把开头讲神奇。

师指导讲开头、结尾,如何讲神奇:神奇的动作做出来 神奇的语气要表现 神奇的想象要补充

同桌互相练,如何把经过讲得更神奇,更吸引听众。

生练,生展示。

(反思:师指导学生边讲边做出劈的动作,天和地生长的过程;一万八千年表示时间的词要读出神奇;第五段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补充想象。)

(三)读故事,讲出喜爱

师:你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能把这个故事讲得明白、清楚,还能把故事的神奇之处讲得那么好。如此神奇的故事就是因为有了我们的主人公盘古,你们喜欢盘古吗?

生:喜欢。

师:你们那么喜欢盘古,那就要让别人听你的故事中也喜欢上盘古,这才是讲故事的高手。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讲故事的高手。只要你再认真默读课文,找出相应的语句,看看你喜欢盘古的什么?

生默读文体会盘古的精神

生分享

生:我喜欢盘古的不畏黑暗,看到周围黑暗一片,就用斧子来劈开。

生:我喜欢盘古的坚持不懈。盘古始终撑在天和地之间。

生:我喜欢盘古的舍己为人。倒下后身体变成了世界的各个部位。

生:我喜欢盘古的勇于牺牲。

师:仔细品读课文,才能知道盘古有这么多值得歌颂的精神:坚持不懈、舍己为人、勇于牺牲。这样伟大神话人物的故事更应该讲下去,依靠我们,依靠我们的世世代代。你能再试着讲讲这个故事吗?讲出你对盘古的喜爱之情。自己先讲讲。

生展示讲

(反思:讲出神奇和讲出喜欢,这两个层次之间没有什么递进的关系。讲出对人物的喜爱,主要是为了完成课后第一小题说说你心目中的盘古是什么样的,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因为时间紧张,孩子没有充分的时间体会,人物形象多是教师强加的。)

三、回家给家人讲故事

师:一个故事读完,一个故事讲完,总让我们觉得意犹未尽。神话故事就是有这样的魅力。今天晚上回去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亲人听,尽量做到讲出神奇,讲出你对盘古的喜爱。讲故事的视频发在家长群。

板书设计:12《盘古开天地》

起因(1):混沌

经过(2-6):开天地 盘古:不怕黑暗 坚持不懈 勇于牺牲 舍己为人

结果(7):创造世界

9、四年级上册暮江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册暮江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会读生字暮、瑟,会写生字暮、吟。

朗读诗歌,能借助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背诵课文。能联系生活观察,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初步感悟白居易诗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难点:能联系生活观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并从诗句描写的景象想开去,联系相关资料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以暮破题,引入内容

1.写诗题。

(1)学习暮字。

根据字形猜字义。

师:说起暮,我就想起跟它相对的一个字旦。请看这两个字的甲骨文是如何写的:(出示课件:甲骨文旦、莫)它们是汉字王国里的老寿星,已经有三千多岁了。请观察和比较,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预设:都带有日字。)根据字形,你能否猜猜它们的意思?(预设:旦的意思是。。。暮的意思是。。。)

师:说得好。早晨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来,新的一天开始了,就是旦,指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间;而傍晚太阳逐渐落山了,消失在树木和草丛里,这个时间就是莫(mu)。(出示课件:楷体旦暮)。

指导写好暮字。

师:暮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它在结构上比较特殊,从上到下有四部分组成,写这样的字应该注意什么?

预设:每部分写的扁平一些;注意各部分穿插;草字头要适当写宽,大的撇捺要写舒展;两个日字写得有变化,上头日扁一些,下头日窄一些。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然后本子上写一遍。

投影展示,指导矫正。(笔画、结构是否规范,美观)

学习吟字。

师:这个字什么意思?尝试组几个词语。(预设:吟诵、吟唱、低吟、呻吟等)这些词里,吟是有节奏的读、痛苦的声音等意思。那么,本课中是什么意思?你是这么知道的?(预设:看注释)

2.解诗题。

师:暮江吟是什么意思?尝试说一说。(预设:太阳就要落下的时候,诗人白居易站在江边有感而发,吟诵出这首诗,所以题为暮江吟。)

3.读诗题。

师:既然有感而发,该如何读好诗题?

生试读,师范读,生再读。

初读诗文,读通诗句。

1.练读:请自由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出示课件)

2.展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点评:字音是否正确,诗句是否通顺,是否读出了节奏之美。)

3.范读:(配音)你是否敢向老师挑战?你敢,我给你也配上音乐,为你的朗读润色。

4.竞读。(点评:音色、节奏,是否与音乐和谐一致等)

5.导读:诗光读还不够,还得讲究一个品字,只有仔细品味诗句的意思,才能深探其里,捕捉到诗的意境之美和情感之美。

三、展开想象,探究诗意。

1. 用好想象,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读一读:边读边想像画面是学好诗词的重要方法。

(2)边读边想象,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留出至少读两遍地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

(3)说一说。(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象,教师指导完善学生地语言表达,对于表达清楚、流畅、准确的及时给与肯定。)

(4)请用诗中的字词,概括你眼前画面里的景物。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残阳

江水

露珠

弯月

聚焦残阳品残韵。

(1)问;在这些景象当中,与题目中的暮字相对应的景物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预设:残阳,就是快要落山的太阳,正是日暮时分。

(2)追问:师:太阳快落山了,是残阳。那月亮快要消失了,叫什么?(残月)黑夜快要过去了,叫什么?(残夜)人老了,生命里的最后一段时光,叫什么?(残年) (3) 再拓展:这组词语(残阳、残月、残夜、残年)的意思有相通之处,而且别有韵味,常常出现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出示课件)

杨柳岸晓风残月。

海日生残夜。

(4)归纳残味:这正是一种残尽之美,别有韵味,也是中国古诗词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意象,将来你们会在很多诗词中发现这个残味。

3. 再聚铺字,品诗韵。

(1)自然过渡,聚焦铺字:透过暮色,一道残阳和一江碧水,不期而遇。哪个字写出了相逢的动作?(出示课件:一道残阳铺水中)

(2)比较句子,体会差别:阳光和水面的相逢,是自然界最寻常的景象。类似的描写还有:

A.读句子:夕阳照在小湖上、阳光洒在海面上。

B.启发:这个句子中的哪个字和铺的意思和感觉相似?

C.思考:照,洒,铺,哪个字意思最简单,写得最直接?预设:照最简单。D.点拨:换个说法简单、直接也叫直白。相比之下,洒和铺的涵义更丰富,我们借助画面来欣赏。

出示图片,对照理解:波光粼粼图、江上余晖图。

E.激思:两幅图,两句话,两个字,两相比较,感觉一样吗?哪个更活泼一些?

预设1:洒在水面上,有种波光粼粼的动感。

预设2:铺字显的更加平静、安静。

(3)回读诗句,加深理解:你能读出自己对这句的理解吗?

A.读出平静:不疾不徐,刚刚好。这就是此刻诗人内心的感怀。

补充诗人及诗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情感,读准诗的味道。

B.读出绚烂:落日的余晖铺在江面上,使江水由远及近呈现出多彩的光晕,这就是半江瑟瑟半江红。(生读)

C.读出悠远:太阳慢慢落下去,光芒越来越微弱,那最后一丝光亮铺在水面上,江面颜色越来越暗下去了。再读。

设计意图:《暮江吟》古诗的教学在师生共同的阅读中,积累建构语言,指向核心素养。

(4)对比拓展,品味铺韵:透过一个铺字,我们读出了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其实,这个铺字呢也经常出现在文人的笔下:

出示一组诗句,师生接读:

(师)广阔的原野,碧绿的草地,唐代诗人吕岩写下这样的诗句:(生)草铺横野六七里。

(师)荞麦花开,洁白似雪,宋代诗人姚勉这样描绘眼前的景象:(生)荞麦花开如铺雪。 (师)稻子熟了,满目金黄,课文中有这样的语句:(生)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

(5)品味色彩,指导朗读:

A.启发、感悟铺的精确:这些带有铺字的语句,把大自然的最美色彩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又铺出了怎样的色彩呢?

预设:两种(瑟瑟和红)B.点拨、指导读好诗句:夕阳下的江水一半红色一半绿色,多么奇妙的景象,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点拨读好)

打开想象,理解意境:这是一种怎样奇幻的景象啊!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想象中的景象。

出示图片,对比体验:美吗?请再读,读出美感。

拓展鉴赏,再度品味:其实,这样绚丽多彩的颜色,在白居易的很多诗中都有所体现,例如,请读: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小结凝炼,体会特色:如此色彩鲜明的对比,冲击我们视觉,给我们美的享受。所以也有人说,白居易是诗人中用色彩最为精致、老道。

10、祖父的园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蚱、啃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蝶等13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蝴蝶、蚂蚱、倭瓜等园中景物的图片)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答)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大大的园子,里面就有这些动物、植物,你会喜欢吗?(喜欢)为什么呢?(因为动物很可爱,因为有吃不完的瓜果,因为可以在园子里玩)是啊,如果有一个这样的园子,老师也会流连忘返呢!不过,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园子,而是萧红笔下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学生汇报,师指导识字:

(1)多音字晃:

huǎng(明晃晃) hung(晃动)

(2)正确区分拔(拔萝卜)与拨(拨打)。

(3)承:注意中间有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3.(出示生字)指名学生带读,注意读准字音。

4.(出示蝴蝶、蜻蜓、蚂蚱等词语)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并划分段落。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充满快乐的、自由的、美丽的园子)

2.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的哪些场景?

3.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第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第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自由的(第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第18~20自然段)。

4.(出示第1~3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说说祖父的园中有什么。(昆虫)有哪些昆虫?(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这里着重写了哪种昆虫?(蜜蜂)作者先是运用了ABB式的叠词,再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蜜蜂的可爱,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2)除了昆虫,园中还有什么?(树)哪些树?(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着重写了(大榆树)。(出示与大榆树相关的句子)仔细默读上面的句子,找出作者描写大榆树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有什么作用?(勾勒出大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大榆树的活力。)

(3)再次齐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此刻你正漫步园中,看到这些富有生机的景物,是多么陶醉啊。

四、小结。

 祖父的园子里有蝴蝶,有蜜蜂,还有大榆树,真是生机勃勃,但是不是只有这些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发现。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祖父的园子,看到了里面的小昆虫和大树。现在,我们将进一步认识祖父的园子,看看祖父的园子里还有什么好玩的、有趣的事物。

二、精读课文,重点赏析。

1.走近祖父,感受祖父的慈爱。(出示第4~15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4~15段,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园中的什么?(人)主要是谁?(我和祖父)我和祖父在做什么呢?(在园中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

(1)这么看来,我是一个很能干的孩子啰?(不是)为什么?(因为我其实并不懂怎么干活,都是在捣乱。)从哪里看出来?(重点词:瞎闹、乱钩、马马虎虎)对于我这种帮倒忙的行为,祖父有没有生气?(没有)从哪里能看出?(祖父大笑起来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祖父对我怎么样?(疼爱)真是一位慈爱的祖父,怪不得我在园中能如此自由自在。

(2)除了这些,我在园中还有哪些乐趣?(摘黄瓜吃、追逐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玩)玩腻了,我就去帮祖父浇菜,怎么浇的?(把水往天上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从此处的语言描写,我们不难看出,我此刻无比快乐。

2.走近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出示第16~17自然段)

在园中,除了生活是自由的,还有什么也是自由的?

(1)齐读第16~17自然段,回答上面的问题。(一切都是自由的。)

(2)园子里太阳底下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句子:凡是回答。)齐读这两句话,说一说这两句话写出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我对阳光、对光明、对温暖的向往,在我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都充满活力。)太阳底下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呢?(出示句子:黄瓜愿意问它。)齐读这两句话,说一说这两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我觉得黄瓜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可以看出我对自由的向往。)

(3)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太阳下的景物,它们都是什么样的?找出相关句子,与同学交流。(具体参照第17自然段)这些事物集中反映了一种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可见,我十分向往这种生活,这种生活令我感到十分惬意。因此,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快乐地进入了梦乡。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阅读阅读链接的内容,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从阅读链接的内容可以看出,萧红后来无限怀念祖父,怀念祖父的园子。作者之所以怀念这个园子,是因为这个园子里有祖父的疼爱、有快乐的童年。由此可见,童年这段幸福、自由、快乐的生活,在她的生命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以至于让她念念不忘。)

2.童年的生活、童年的回忆永远铭记在心,但是童年一去不返,我们也只能时刻回味与怀念了。带着对童年的留恋与怀念之情,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参观了祖父的园子,你一定流连忘返了吧?想一想,你周围有哪些景物也镌刻着你童年的回忆?试着把它写下来。

11、稚子弄冰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稚子弄冰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分析: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  

【教学难点】  

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稚子弄冰》这首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本课,让学生提前想一千多年前的儿童生活的场景。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了解作者  

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当时人称诚斋体。  

2、字词理解  

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④磬(qng):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⑤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3、划分节奏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了解本文的作者,学会尝试的给本诗文段,有感情的'朗读本诗。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2、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它从盆里剜出,用彩线穿起来当做锣来敲。  

3、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玻璃一样的破裂声。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剜冰)的样子。  

【设计意图】通过翻译本诗,了解诗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形象。  

四、诗歌小结  

写一个孩子在冬天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锣来敲打,声音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被敲碎落地,发出像玻璃碎裂的声音,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五、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六、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稚子弄冰》。  

七、板书设计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2、赵州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赵州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2、3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和好处,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思路:

  教学本课时,要从整体入手,通过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细读课文,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泛读课文,回顾总结等步骤,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和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而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指导书写慧字。

2.读一读课后第一题,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问题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言。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赵州桥》(板书课题)。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

  1.学习第1自然段(齐读)。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请根据第一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

  (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1自然段。

  (4)回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第1段的学习过程是以朗读为主线,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是:一读,了解写了什么;二读,抓住词语,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三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语和句子。重点理解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讨论上述词语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

  (4)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其建筑结构在建桥史上的创举。

  (5)创举是什么意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指怎样的设计?理解既又句式。

  出示文字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①划线部分的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片。②出示投影片后要求学习朗读。第一遍朗读按课文原句顺序进行。第二遍朗读时可将前后两条划线部分内容互相交换。这样,使学生从朗读的实践中理解既又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体会并列句式关联词语的使用。③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说出减轻和节省的反义词。)

  (6)指导学生以赞美的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7)引导学生小结:赵州桥非常雄伟,十分坚固。

  3.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讨论:

  ①第3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②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用文字投影片练习填空: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①划线部分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复片,便于学生完成填空后,变换句子的顺序反复朗读,从实践中理解分号的作用。②在练习完毕,从实践中使学生了解分号的实际作用后,启发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写法。)

  (3)小结:赵州桥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4.学习第4自然段。

  (1)思考:课题是赵州桥,课文1至3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4自然段?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怎么理解的。

  (3)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三、读课文,回顾总结。

  1.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2.填空:这篇课文讲的是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它的建造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附:板书◆

13、怎么都快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怎么都快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设计说明

《怎么都快乐》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有4个小节,分别写了一个人玩、两个人玩、三个人玩和许多人玩的不同乐趣。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快乐,事事有快乐,在反复诵读中产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因此,本教学设计重在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快乐的含义:独处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

文中的词语搭配极为丰富,踢毽子、听音乐、下象棋、打排球、讲故事等,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良好素材。因此,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这样的词组,积累动宾结构的词语。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教学课件、生字词卡片。

2.准备学生课间游戏活动的照片。

学生准备: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播放学生做游戏时的照片)导入:同学们,刚才的课间十分钟你们玩得快乐吗?为什么?(生交流)

2.揭题:是啊,一个人玩有一个人玩的快乐,许多小朋友玩,大家会感到更快乐,怎么都快乐。

3.板书课文题目:怎么都快乐。

4.指导朗读课文题目,引导质疑: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

以课间游戏为话题和学生交谈,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师生对话情境,同时因为聊感兴趣的内容而产生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小朋友都玩了哪些游戏?他们快乐吗?

2.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读顺,边读边对照生字条圈出12个会认字和1个多音字。

(2)读完诗歌后,标一标诗歌一共有几个小节。

3.指名读课文,圈画游戏的名称,读准读好这些短语,读出短语的轻重。

4.交流正音。

(1)出示生字,指名朗读,相机正音。着重指导学生读准前鼻音怎、很、音,后鼻音绳、讲、行。读准多音字得,强调它在本文中读děi。读准平舌音怎和翘舌音绳。 图片 跑得快 得到 得劲儿

(2)课件出示表示游戏名称的词语,指导读准生字,读好词语。

(二)识记生字。

1.说说自己记忆生字的好方法,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1)教师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2)归类识记生字。

①出示游戏活动图片及相关词语,自由读一读:跳绳、讲故事、打排球、打篮球、打羽毛球、开运动会。

②动作模仿识记跳绳。跳字是什么偏旁?能做个跳的动作吗?( 跳与脚有关,是足字旁;绳是绞丝旁,和丝线有关。)

③哪些生字还可以利用偏旁来识记呢?(讲、排、篮、球)

④加一加,换一换识记羽、戏。(两个习加一加,认识羽;与找换偏旁,认识戏。)

⑤偏旁归类识记连、运。

2.合作朗读,发现规律。

(1)师生合作朗读游戏名称,老师说动词,学生说名词。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前面的字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跟着的是表示名称的词。)

(3)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短语吗?

设计意图:

低年级,识字是主要的教学任务。本课要认的生字大部分在游戏名称里。教学时,教师把识字、读词语融于一体,增加了学生识字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三、规范书写,形成习惯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两个生字讲、许。

2.指导写法。

(1)指导观察字形、结构。(左右结构,言字旁,左窄右宽。)

(2)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个字的最后一个横画要写在横中线上。

(3)师范写,生书空。

(4)学生各描红一个,再临写几个。注意提醒学生写字姿势。 

(5)反馈,评价。

设计意图:

遵循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原则,教师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明确汉字书写的笔画和笔顺,突破书写难点。

第二课时

一、检测旧知,比赛朗读

1.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2.朗读课文:同桌之间比赛读文,评一评谁读得好。

设计意图:

以本课生字复习导入,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氛围,巩固生字词的识记。

二、朗读感悟,迁移运用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学生交流。(一个人玩很快乐)

(2)一个人可以玩些什么?在书中圈出来,联系上下文理解独自的意思。

(3)指名朗读。

(4)除了这些,一个人还可以玩什么?

一个人玩,很好!

独自一个,静悄悄的,

正好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

2.过渡:那么两个人玩,三个人玩,更多人玩,会有哪些乐趣呢?

3.指名分小节朗读第2~4小节。

4.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交流,结合实际积累跳绳、踢足球、讲故事、听音乐、打排球、玩游戏等词语。

5.完成小创作。

两个人玩,很好!

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人______________,一个人______________

许多人玩,更好!

人多,什么游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快乐。

7.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许多人玩会更好,更快乐?

8.齐读,读出画面感,读出节奏,读出快乐。

9.男女生比赛读。

设计意图:

本文文字浅显,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理解。因此,这里并不需要过多分析,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通过小创作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1.齐读课文,尝试背诵。

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2.讨论交流:你从课文中懂得了什么?

3.总结:这节课大家的心情真不错!老师也写诗歌了,送给你们!孩子们起立,快乐地拍起手来,聆听这首关于学习的诗歌。

一个人学习,挺快乐,静静思考有收获。

两个人学习,真快乐,互相帮助你和我。

三个人学习,很快乐,互相启发点子多。

许多人学习,更快乐,读出美妙的诗歌。

一个人玩是快乐,但与人相处、交往会更快乐。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量有明确的保底要求,但以课本为载体的阅读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结合文本特点,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引导观察,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玩、很、当、音、行,指名认读。

2.游戏闯关:填一填,给生字找家。

玩 很 当 音 行

图片

3.课件出示这几个字的书写动漫,引导学生观察。

4.小组交流这几个字的横画的写法,教师及时点拨。

5.学生独立完成这几个字的书写,先描红再临写。

6.展示书写成果,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

学生已有一定的书写经验,本课这几个生字比较容易写,所以教师重点点拨关键笔画,可放手让学生独立书写,培养了学生独立书写的能力。

板书设计

怎么都快乐

一个人玩 很好

两个人玩 很好

三个人玩 很好

许多人玩 更好

14、咏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咏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咏柳》

2.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

3.通过描写自己眼中的柳树,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描写自己眼中的柳树,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篇,谁能背给大家听?(《草》 《春晓》 《村居》)

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2.揭题,齐读课题。 (咏鹅是赞美白鹅, 咏柳就是赞美柳树,注意咏的书写, 师范写,生书空)指导学习咏字。

3.了解作者:贺知章,唐代诗人。 字季真, 晚年自号 四明狂客 。 越州永兴 (今 浙江萧山)人。少年时就以诗文出名。其写景诗,较为清新通俗,除了本课《咏柳》外,还有《回乡偶书》等广为传颂。

4. 课件出示柳树指导学生看图说你看到的柳树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古诗,感受诗韵。

1.课件出示古诗《咏柳》 。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如绦 裁和多音字似。

4.师范读。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请同学们边听边划分节奏练读。

5.师指名读师生齐读。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非常好!大家已经能正确、流利的诵读了。

三、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师: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呢?(看书下注释、插图,结合自 己想象。 )出示个别词语的意思、动态图。

1.小组合作:

(1)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结合书本注释、文中的插图、再加上自己的想象,说说古诗的意思。

2.汇报小组学习的成果。 (出示古诗的意思)

3.学习第一句诗。

(1)师:谁来说说,诗中哪两句是直接写柳树的?你从哪儿感悟到了春天柳树 的美?

@:我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还有课文的插图可以看出作者是在 赞美柳树。 意思是一棵高高的柳树, 好像是碧玉妆扮成的一样, 千万柳条好像是 绿色的丝绦一样垂下来。板书:碧玉

@:我从绿丝绦看出, 注解上说绦是带子的意思, 作者把柳条比作了绿色的带子, 很美。板书:绿丝绦

(2)师:你们理解得真好! 关于前两行诗句,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追问: 一树 万条你怎么理解?真的只有一棵树,一万条吗?

万条表示的是有很多条,看上去满眼都是,数也数不清。

(3)师:在古诗中,有许多数量词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比如《望庐山瀑布》

(4)导读:这两行诗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作者抓住了早春柳树的特点,把柳 树当作美丽的姑娘, 那随风摆动的枝条就像是姑娘裙摆上的丝带, 多美啊! 带着 你的感受读一读。

(5)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柳叶比作碧玉,把柳枝比作丝带。 4. 学习第二句诗。

(1)出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问:你觉得这句话写得好不好?说说你的理解。

出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是是谁的巧手裁剪出这些细 细的柳叶?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把春风比喻成了剪刀,它会裁剪柳叶。写出了春天的动态美。板书:剪刀 师:这两行诗写得很有意思,就像是作者自问自答。自己试着有语气地读一读吧。

(2)师小结:作者把满树的新叶比喻成碧玉 ,把随风飘荡的柳条比喻成绿 丝带 ,多么贴切而生动呀,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大胆而巧妙的想象, (板书:想象)把二月春风想象成剪刀,把春风写活了,也把柳树写活了。)合理的想象,把人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热爱。

(3)春风还带给了大自然什么样的变化?(嫩芽,红花)

5.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吗?

6.面对此情此景,让我们带着对春天,对柳树的赞美之情再来读这首诗,做到正 确、流利、有感情。会背的可以背哦。 (生齐诵古诗)

四、总结古诗,拓展写话: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眼中的柳树

1.学生练习写作

2.学生展示,教师及时评价。

五、布置作业:

结合自己写柳树的方法,去写一写春天的其它事物。

板书设计

碧玉

咏柳 绿丝绦

剪刀

15、一个接一个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个接一个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接、再等12个生字和单耳旁1个偏旁,读准多音字觉的字音;

会写过、各等7个生字和横折折撇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接、再等12个生字和单耳旁1个偏旁,读准多音字觉的字音,会写过、各等7个生字和横折折撇1个笔画。

教学难点:写好带有走之的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激发兴趣。

1. 说说自己喜欢玩的游戏。

2. 看图了解文中小朋友玩的游戏,引出快乐的事情很多,揭示课题《一个接一个》,理解接的意思。

接字在揭示课题中学习,在语言环境中便于识记,容易理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清字音。

(2)学生自读全文,读准字音。

(3)借助停顿提示,指导读好长句子。

(4)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好生字、词语。

(1)读好带拼音的词语。

(2)读好去拼音的词语。

(3)读好单个生字。

3.识记生字。

(1)读好多音字觉,通过组词,理解意思。

(2)通过创设情境,比较理解再和在的用法。

(3)偏旁归类学习做、伙、伴。了解伙伴的构字规律。

(4)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住各 、梦、 种、 样、 趣五个字,并了解各种各样的意思。

(5)学习新偏旁卩。

联系一年级上册的旧知识,以旧带新,通过词语、句子的语境帮助学生从理解到运用。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过、这、种、样、伙、伴、各7个生字,读准字音。

2. 学习这、过两个字

(1)了解带有走之的字,同时强调左下包围的带有走之的字,笔顺规则是要先内后外。文最后一笔捺变成点, 辶 是三笔写成的, 第一笔是点,第二笔是横折折撇,第三笔是捺,观看演示后练习书写。

(2) 过先写寸,再写 走之, 寸的点写在中心点上,仔细观察范字后描一描,写一写。

(3)展示学生书写,点评。

3.学习种、样、伙、伴四个字。

(1)观察这四个字,看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这四个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观察种、样,了解木字旁和禾木旁的变化,占格位置,了解样字笔顺,练习书写这两个字。

(4)学习伙、伴两个字。注意伙字右半部分的笔顺, 伴字两横长短变化。练习书写这两个字。

(5)展示学生书写,点评。

4. 学习各字。

各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折文的横撇和捺交叉在中心点偏左上一点儿,口要写的扁一些,观察范字后练习书写。

5.展示学生书写,简单点评。

6.指导学生对照范字,检查修改。

通过偏旁归类,结构归类指导书写,引导学生通过结构框、辅助线来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书写时有难度的重点教,简单的让学生自主观察书写,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锻炼学生临帖的能力。

四、 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文中的我都经历了哪些事?

2. 结合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五、小结。

文中的我在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你思考一下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学习,一起分享。

布置思考问题,为下节课学习交流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接、再 等12个生字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的快乐。

3.愿意和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的快乐。

教学难点:愿意和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生字词。

1.读好书后读一读,记一记里面的词语。

2.复习其他认读字组成的词语。

3.完成认读字连线的练习,复习认读字。

4.完成看拼音写词语。

从读到写,从词到字,复习层层深入,把课后练习融入复习之中,省时高效。

二、回顾课文内容。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认识的那个小朋友吗?那个小朋友经历了哪三件事?快读读课文,回忆一下。

她玩踩影子时,大人叫她回家睡觉;

她做好梦时,大人叫她起床上学;

她和小伙伴玩跳房子时,上课铃响了。

这些事情还真是一个接一个呀!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看看这个小朋友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她是怎么想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来读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指导学习第一小节。

(1)(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从哪儿看出她们很开心的?

(2)指导朗读:快回家睡觉。了解家长们对孩子的关心。

(3)假如你和小伙伴玩得正开心时候,大人叫你回家睡觉,你心里会想什么?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指导朗读,读出小朋友不愿意回家和想再玩一会的渴望。

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经验谈感受,引导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去体会人物的心情,为帮助学生读好句子做铺垫。

(4)小朋友因为大人叫她回家就不高兴了吗?她又是怎么想的?(出示句子)

了解不过的意思。

创设情境理解各种各样。请同学说说她可能会梦到什么?

小结:这些梦有的甜蜜,有的有趣,有的快乐,每个梦都各不相同,这就是各种各样。

(5) 通过画表情图,感受小朋友的心情变化,并练习朗读。

展开想象说说她可能做的梦,理解各种各样的意思。将表达、识字与阅读积累相结合,使教学高效。

2. 指导学习第二小节。

(1)读读第二小节,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正做着好梦的小朋友又听见了什么?

②她先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的?

③她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梳理小朋友心情的变化。

(3)指导朗读。

3. 自学第三小节。

(1)读读第三小节,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感受人物心情的变化。

(3)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4.小结

课文的前三个小节结构相似,每小节都是3句话,第一句讲小朋友被大人打扰后的不开心,第二句写小朋友的希望,第三句写小朋友换个角度一想又开心了。每个小节的第一句接着上个小节的结尾,真是一个接一个啊!请你把三个小节连起来读一读,感受文中我的快乐吧。

这三个小节结构相似、语言反复,教学时采用教、扶、放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学习第四小节

课文最后,小朋友提出了一个问题?(出示句子) 此时的我很好奇,想知道别的小朋友,有没有过相似的经历,你能读出她的好奇吗?练习朗读。

四、拓展交流。

1.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想一想,小声说一说。

2.请两位同学交流发言。

3.小结:看来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会经常发生的,有时候遇到让你不开心的事了,换个角度想一想,心情就不一样了。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同学分享,话题来源于生活,学生有体验,有话可说。

五、 总结全文,畅谈收获。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呀,交流一下吧。

2.布置作业:课后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吧。

六、拓展,介绍作者及其他作品。

1、介绍作者:金子美玲。

2、课外阅读延伸:《全都喜欢》

16、一个粗瓷大碗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个粗瓷大碗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个粗瓷大碗》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陈、曼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围绕粗瓷大碗发生的故事。

3.通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赵一曼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1.认识陈、曼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围绕粗瓷大碗发生的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赵一曼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

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出示各种材质的碗的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日常饮食离不开各种碗,大家见过什么碗呢?

预设:木碗、不锈钢碗、陶瓷碗、玻璃碗

师:是呀,我们生活中有各种精美的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则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这个粗瓷大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一起来感受这个动人的故事。

2.出示课题《一个粗瓷大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题。(师板书:《一个粗瓷大碗》)

3.这个粗瓷大碗还和一个抗日英雄有关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出示赵一曼资料。

赵一曼,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就义。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引出粗瓷大碗,导入课文;通过了解赵一曼的相关资料,初步体会人物形象。

二、整体感知

1.自读任务

(1)标好自然段。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自读时,师相机巡视纠正学生坐姿和读音。

2.集中识字

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生字是否都过关了。

(1)出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

①chn mn lin gāng

陈列 赵一曼 联军 搪瓷缸

②hun ling dn zhēn

归还 高粱 一顿饭 侦察

(2)请一名同学领读,其他同学跟着读。去掉拼音后,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预设:加一加 部首识字 基本字识字 看图识字 相近字比较 (比一比)

点拨:

① 区分形近字(粱 梁)。

粱:高粱是农作物,因此下面是米。 房梁,以前的房子一般是用木头做的,因此下面是一个木。

② 看图识字。(侦察)

侦察:侦察是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

出示课文句子: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③ 区分多音字还

引导学生根据语境辨析读音:他还在学习中的还读hi,他去图书馆还书中的还读hun。

三、问题探究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默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2.探究活动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交流阅读收获。

预设:赵一曼把高粱米饭偷偷倒进锅里,又从另一个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赵一曼把粗瓷大碗送给了七班当菜盆。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故事脉络:把搪瓷缸子送给新战士收到粗瓷大碗倒掉高粱米饭盛半碗野菜粥把粗瓷大碗当作七班的菜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自读提示中的第一个问题,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2)提问: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预设:引出下文

师:同学们,我们可以关注一些关联词,比如,仅仅但表示转折关系,说明这个粗瓷大碗不普通;本段最后一句话,直接点明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这个碗会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因此第1自然段奠定了文章的基调,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板书:博物馆感人的故事)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与时间有关的词语。说说哪件事最让自己感动。

2.探究活动

(1)师:你找到有关时间的词语了吗?

预设: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束开饭了第二天开饭的时候后来。(板书:战斗刚刚结束 开饭了 第二天 后来)

(2)师:说说哪件事最让自己感动?

预设1:赵一曼把之前吃饭用的搪瓷缸子给了新战士。

预设2:通讯员好不容易给她找到一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却让通讯员还回去。

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相关语句,教师相机点拨。

出示句子: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

师:早就一词体会赵一曼关心爱护战士的品质。(板书:关爱战士)

(3)出示3、4段: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这这敌人都被消灭了,往哪里还啊!通讯员为难地说。

要求:①想象赵一曼当时的神态,同桌互读。

②想一想,赵一曼为什么要这样说?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3.全班交流

(1)交流任务

师:指2名学生朗读赵一曼及通讯员的语言描写,想一想赵一曼为什么要这样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体会赵一曼关爱战士、以身作则的品质,体会战士们的英勇。

师:这也说明了粗瓷大碗的来历。(板书:碗的来历)

(2)交流活动

预设2:通讯员给赵一曼盛满满一碗高粱米饭,赵一曼倒掉高粱米饭盛半碗野菜粥,赵一曼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让学生感动。

①出示第5自然段句子: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师:通讯员为什么会这样想?

预设:说明赵一曼还没有吃过饱饭。

师:这里采用了心理描写,从侧面写出了赵一曼没有吃过饱饭,突出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

师:那么为什么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连顿饱饭都没有吃过呢?我们来读一读那段艰苦的岁月。

②出示第6自然段句子: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生命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

师: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1:我从艰苦几个月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了解当时生活条件差。

预设2:从团长、政委和战士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体会赵一曼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

预设3:我从得留给伤病员吃体会大家对伤病员的关心。

③出示第7、8自然段句子: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师:你能找一找赵一曼倒饭时的动作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与战士们吃同样的饭菜)

预设1:我从端走倒盛等描写赵一曼动作的词语,体会到赵一曼以身作则、不搞特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

预设:我从炊事员老李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体会到他对赵一曼的敬佩之情。

师小结:围绕第7自然段端走倒盛等描写赵一曼动作的词语,体会赵一曼以身作则、不搞特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结合第8自然段炊事员老李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这一神态描写,体会他对赵一曼的敬佩之情。

④提问:你觉得炊事员老李心里会想一些什么?

预设1:赵一曼作为团政委,吃的却跟大家一样,真是我们的好政委。

预设2:我们要紧紧跟随着她,与她同甘共苦,一起抗击敌人。(板书:同甘共苦 不搞特殊)

⑤提问:请学生齐读课文第9-11自然段,说一说这个粗瓷大碗最后到哪里去了?

出示第9-11自然段: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啊!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师:从小通讯员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我体会小通讯员的着急。

师提问:这个粗瓷大碗最后到哪里去了?(板书:碗消失了)

预设:(成了七班的菜盆)

(板书:碗成了七班的菜盆)

⑥出示第10自然段: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师提问:你觉得赵一曼的碗以后还会丢吗?为什么?

预设:还会丢,她总是先考虑别人。

教小结:联系课文第11自然段我们知道赵一曼的碗并不是真的丢了,而是送给了七班的战士们。只有部队里人人都有了碗,赵一曼的碗才不会丢,因为她心里只装着他人,只想着他人。这也表现了她的豁达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安排主要是为了再次训练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边读边想,深入体会文章内涵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主题概括:本文围绕一个粗瓷大碗的来历,讲述了赵一曼烈士的感人故事。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她关心战士胜于关心自己,与战士们一起同甘共苦,坚持抗日,赞美了赵一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五、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1.向家人讲一讲赵一曼的故事。

2.课后搜集一些关于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

【板书设计】

17、雪孩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雪孩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默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出声的读书,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由此可见,不出声是默读最显性的特征。那么,教师该如何有效开展训练,培养学生不出声的默读能力呢?下面以部编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雪孩子》一课为例,谈谈笔者依托教材,循序渐进落实默读要求的三点体会。

一、把握学段要求,准确定位不出声

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们对于学习默读的目标定位比较模糊,要么急于求成,一开始就不允许学生唇读和指读;要么泛泛而谈,只提要求,不重指导。问题的起源,是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默读的速度和质量,缺少对默读方法的具体训练。尤其是学段要求常常被教师忽视,给学生提出的目标不是过低就是过高,这些都必将影响默读指导的效果。笔者认为,对默读目标的准确定位,主要依据有三:

1.要了解学段要求。

现行的默读研究论文中,对于各个学段的默读要求表述不统一,主要是研究者混淆了《语文课程标准》2001 年版与2011 年版的内容,导致自身对默读的认识不全面。

2011 年版的课标对默读的要求进行了调整:第一学段(1~2 年级)从原来的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调整为学习默读;第二学段(3~4年级) 从原来的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调整为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从调整后的内容来看,第一学段中关于默读的要求降低了,留给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时间更充裕了。

2.要看教材分解落实。

《雪孩子》改编自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嵇鸿的同名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可爱的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后来小白兔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作了一朵白云的故事。课后思考题要求学生学习默读课文,试着做到不出声,这是本册第一次,也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默读的要求。第八单元《纸船和风筝》中,再次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旨在巩固默读的方法,并能将这一方法运用到日常阅读中,促进阅读理解。

根据教材对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的要求,教师不能在学生初学默读时直接切入到边读边想边读边画边读边批注之类的泛泛而谈的指导模式,而要对不出声这种默读方法进行具体点拨,提供可行的操作建议和路径指引,以帮助学生在默读实践中逐步掌握正确的默读方法,学会默读,学会学习。

3.要依据学情。

儿童阅读心理研究表明,从朗读发展到默读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是出声朗读阶段,第二是过渡阶段,第三是无声默读阶段。对于初次接触默读的二年级学生来说,要做到三不和三到,即不出声、不动唇、不手指,眼到、心到、手到,是有难度的。因此,这一阶段的默读训练要求要低,坡度要小,允许他们从出声朗读逐步过渡到无声默读,这样才符合低年级学生默读能力形成的规律。

基于以上三点,笔者对《雪孩子》一课学习默读教学目标制订如下:1.简单了解什么是默读,默读有哪些好处,激发学生对默读的兴趣;2.保证默读课

文的时间,初步掌握默读时不出声的要领,试着在阅读课文时运用。

二、用好眼脑手,有效训练不出声

《雪孩子》新课伊始,可让学生放声朗读,读完后教师出示计时结果:读完一篇547 个字的课文,最快3 分多钟,最慢6 分多钟。再出示教师本人阅读

时间:1 分10 秒。这是怎么回事呢?告诉学生,这篇课文很长,每次朗读要花很多时间,所以老师用了一种不出声、速度快的读书方法默读。以此激

发学生练习默读的兴趣,让学生明白默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既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不影响他人。

随后,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取眼脑手并用的方法,科学有效地训练不出声的技能。

1.轻声带读,训练学生用眼睛看。

默读也叫目读,所以必须学会用眼睛。看文章时,首先要用眼扫一下,这叫作眼动;扫到一定距离停下,这叫眼停。只有在眼停的瞬间,才能看清、看懂眼动时的那部分内容。这样循环往复,就会逐步读完全文。教学环节如下:

初次练习时,可由教师轻声读1~4 自然段小白兔和雪孩子玩的内容,学生不跟着读,只用眼睛随着教师的朗读看课文,嘴巴不出声,手指不指着文字。具体要求可借助儿歌落实:手拿书本立桌面,眼离书本一尺远,转动眼睛看字体,小嘴闭上不出声。

由于低年级学生默读的速度与朗读接近,所以教师轻声带读,学生跟着默读,这是与学生理解课文的速度相适应的,也能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理解用眼睛看着读的含义。

2.尝试默读,训练学生脑内发声。

当我们在默读时,嘴唇几乎是不动的,声带也没在振动,旁人也听不到我们发出的声响那这意味着,我们没有在发声吗?不是,因为即使声带没有振动,大脑中掌管声音的区域也没闲着,同样在产生脑内人声。所以,我们可以用默读时,大脑在发声,来训练学生自主默读。教学环节如下:

师:刚才同学们边听老师读,边用小眼睛看课文。那你知道,默读时除了用眼睛看,还要注意什么呢?

生:嘴唇不能动,不能发出声音。

生:也不能用手指点着读。

师:说得真好!默读的时候,嘴巴不出声,大脑来发声。想不想来试一试?

生:(齐)想!

师:我们来默读课文第5~8 自然段。请同学们用眼睛看课文,用大脑来朗读课文。快试一试吧!

(生练习默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我们来交流一下,刚才你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吗?

生:我好像听到大脑里面有个小人在读书,就跟我自己平常读书一样。

师:对了,这就是我们的脑内人声,你已经成功啦!

生:我的嘴巴忍不住要动一下。

生:我想用小手去点,不点就看不清楚。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开始练习默读,这些都是很正常的。通过刚才的默读,你知道课文第5~8 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吗?

生:小白兔家着火了,雪孩子去救他,非常勇敢。

从以上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虽然努力不出声,但嘴唇还是不断地翕动,仍会发出轻而急促的声音,会用小手去点读。这是因为儿童还不能把看到的词句和词句的意思联系起来,仍然需要依靠小声朗读才能领会意义。因此,面对学生默读中出现的嘴唇翕动念念有词等现象,教师不可操之过急。因为,这是学生默读能力生成中的必然现象,教师要耐心引导,逐步纠正其不正确的做法,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从小声轻读过渡到无声视读。

3.自主默读,训练学生动手圈画。

默读中,要眼到,训练学生扩大视觉范围,由一字一字读词组读短语读,最终能一目数行;要心到,目所看,脑所想,去理解吸收。另外,还要辅之以手的操作技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动笔画画、圈圈,默读的效果会更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只有眼、脑、手结合,才能提高默读效果。教学环节如下:

师:同学们学得真快,知道了默读的时候要用眼睛看,用大脑来发声。接下来还要请出一位好帮手我们的小手。准备好了吗?

生:(拿出笔)准备好了!

师:雪孩子救了小白兔以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第9~14 自然段,一遍动手圈一圈、画一画。

(生默读课文,圈画重点。师巡视指导,等全部学生完成默读、圈画任务后再开始交流)

师:刚才默读课文的时候,大部分小朋友做到了不出声,动手圈画,真能干!雪孩子有哪些变化呢?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雪孩子浑身湿淋淋的。

生:雪孩子不见了,化成水了。

生:他变成了很轻很轻的水汽。

生:最后变成了一朵美丽的白云。

师:小朋友很会读书,一共有四处变化,全找到了。数一数,你找对了几处?举手指告诉大家。

(生统计后举手示意。)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观看一个微课,了解一下雪孩子的神奇变化。

(学生观看微课演示,了解在一定温度下雪遇热会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师:原来雪孩子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真是太感人了。我们来朗读描写雪孩子变化的句子吧!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默读方法不再刻板,形式丰富多样,有默读与动手圈画结合,默读与微课演示结合,默读与感情朗读结合。多方实践,对于提升默读效率、增强学习效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保证默读时间,及时巩固不出声

无论是朗读还是默读,学生读完一遍课文以后,都会有一个放下书本向教师示意的动作。很多时候,教师会在大部分学生读完之后结束读的练习,这样就会让速度较慢的学生慢慢产生一个错觉,觉得读不完是没有关系的。长此以往,班级学生的默读能力就会拉开距离,到了第二、第三学段更加两极分化。为此,教师要安排足够的时间,保证默读的扎实落实。以下三种方法亲测有效:

1.计时器记录默读时间。

默读是不出声的,要判断每一个学生都完成默读任务,确实有困难,特别是二年级学生刚学习默读不久,速度比较慢。这时候教师可以请计时器来帮忙。在课件中插入简单的计时器,或者倒计时器(如下图一、二所示),让学生读完一篇课文后,自己记下默读的时间,教师做好默读时间的统计工作。学生可以自己跟自己比,这次默读课文与上次默读课文,有没有进步;也可以自己与全班学生比,快了还是慢了。这样把计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他们才能原原本本地读,平心静气地读,才能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启迪,才能提高默读质量。

2.板画总结默读成果。

通过轻声带读、尝试默读、自主默读三个环节的训练,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默读不出声的方法,知道了默读时不能小声嘟囔着读、不能动嘴唇无声地读、不能用手指点着读。但是仅仅依靠这几个环节,默读训练还是碎片化的,还缺乏对全文的默读印象。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默读全文,表扬不出声的学生,完成初次默读的评价。再借助简单的板画让学生回顾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感受初次学习默读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新本领的兴趣。

3.适时朗读,为默读减压。

二年级学生默读完《雪孩子》整篇课文,速度与朗读大致相当,一般要三五分钟。如果要边默读边思考边圈画,那就需要若干个三五分钟了。因此,笔

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简化教学设计,取消往常细致入微的分析、讲解,留足时间给学生学习默读。为降低学习的难度,我根据课文的篇幅和理解的难易度,将默读和朗读交替进行。如品读雪孩子焦急的语言、急切的动作,可以通过朗读来体会;了解雪孩子救小白兔后发生的变化,需要学生凝神静思来圈画默读;雪孩子变成了美丽的白云,可以用朗读来赞美;看着雪孩子变成了白云,小白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这个课后思考题,又可以通过默读全文来思考。这样课堂上既有声情并茂的琅琅书声,又有静思默想的宁静,避免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综上所述,要让学生学习默读课文,试着做到不出声,教师就要准确把握学段要求,调动学生眼脑手各个器官,保证足够的默读时间,科学适度,循序渐进,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默读不出声的技能,为提高默读能力奠定基础。

18、宿新市徐公店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宿新市徐公店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3.释题:

宿:过夜

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1)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 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2)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

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阴

为什么没形成树阴?(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阴。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3)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4)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1)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 黄蝶 菜花

走:跑

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2)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

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3)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4)再看图(后两句动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5)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6)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

填空:诗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情景来说明是________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

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

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板书)呀!

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配乐)

(五)绘幅彩画,深化理解。

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动,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落 一径 枝头 儿童 黄蝶 菜花)

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板书:黄(绿)(黄)

补充板书,完成板书。

3.自由动手绘画。(配乐)

(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

4.评析学生作品(实物投影打出)

(六)课外延伸,引导练笔

按这首诗的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态描写,扣住急走、追、寻等词语去进行想象发挥。题目为《捕蝶》。

19、姓氏歌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姓氏歌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姓、氏、李等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姓、什、么等生字,认识弓 走、等部首。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了解中国姓氏有多少,有什么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诵读《姓氏歌》,了 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生字。

难点:知道姓氏的正确读法,了解中国姓氏文化。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视频导入,活跃课堂

1、出示课件,播放《百家姓》表演视频。(学生专注观看)

2、同学们,你们会背诵《百家姓》吗?有谁愿意来背一背? (学生举手回答) (出示《百家姓》课件)

3、同学们非常棒,我为你们点32个赞。(教师简单讲解 《百家姓》共有多少个单姓和复姓等)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今天的课文《姓氏歌》。(板书课题)

1、背诵《百家姓》。

2、说一说你知道的复姓。

二、课堂游戏,引入课文

1、现在我们来做一个你问我答的游戏: 一个同学问你姓什么,另一个同学就回答我姓李(刘、张)....

2、开始做游戏,同桌互相你问我答。

3、同学评一评,哪一回答得最好,并给予奖励。

三、朗读课文,了解中国姓氏

1、出示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画出要求会认的字,自由练读。

2、指导学生正确拼读下列汉字,指导正音。

姓氏李张赵孙周官双

3、播音乐,加动作,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4、同学们,课文读熟了,谁来说一说课文中都提到了哪些姓氏? (学生答:李、张、 胡、吴徐、.....你还知道哪些姓氏呢? (学生自由回答)

5、示课件,学习分解姓氏的姓氏歌。

三横王草头黄弓长张立早章古月胡口天吴

双口吕木土杜言午许双人徐耳东陈干钩于选出下列汉字的正确读音并打V

6、根据提示写姓氏。

三横( )草头( )

7、让同学们用上面学到的姓氏歌,来一次自我介绍。

(我姓李,木 子 李。我姓张,弓 长 张....

8、全班齐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弓 长 ( )木 子 ( )

口 天( ) 干 钩( )

四、学习生字

1、课文读熟了,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生字。有哪位同学能当小老师,来教同学们读一读课后的生字?请举手。(学生举手, 领读生字)

2、课件出示会写字,找出本课生字中的独体字、左右结构的字,认识全包围结构的字国。

国:图片,全包围结构,部首是口 。写时应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方:图片第三画是横折钩。

3、口头组词,记忆生字。

4、老师范写生字,学生练写生字。指导学生注意笔顺笔画。

5、写出下列汉字的笔顺。

国:方:6、加一加,变成新字再组词。

女+生= ( )

又+又= ( )

口+玉= ( )

五、回顾课文,课堂小结

1、《姓氏歌》 我们学完了,现在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领大家一起读一 遍?

2、今天我们知道了许多姓氏,还了解了《百家姓》,那么你们知道这些姓氏都是怎么来的吗?大家可以课后去了解一下。

3、课后收集有关姓氏的小故事,然后跟同学讲一讲。

【教学板书】

姓氏歌姓氏歌《百家姓》单姓复姓赵、钱、孙、李东方、上官....

20、小青蛙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小青蛙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正确认读12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

过程与方法: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读课文,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我们应该爱护它。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

教学难点:采用归类识字、字谜识字、看图识字、组词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2、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词卡、字卡。(教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激趣。

课件出示: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

(青蛙)

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小青蛙。(板书:小青蛙)

3、课件出示漂亮的小青蛙。导学:同学们想和小青蛙交朋友吗?那就和它打个招呼吧!

(学生齐读课题)

4、说说你对青蛙有哪些了解。

5、青蛙穿着绿衣裳,你知道它的名字中哪个字表示的是绿色的意思吗? (青)

6、导入: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看,小青蛙还为咱们带来一首儿歌呢! (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听准你圈画的生字的读音。

2、导学:多有趣呀!你们想读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那该怎么办呢? (查字典、问老师、问同桌、借助拼音)读完后,请你们把圈画出的生字、词读三遍。

3、检查读文。教师相机正音。

(二)随文识字。

★学习第一句。

1、指生读第一-句。

2、指生评议朗读。

3、赛读。

4、相机学习生字清、晴、眼、睛。

(1)指生领读生字。

(2)先引导学生小组内观察;然后让学生读读这几个字;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 什么。

(3)汇报交流:预设一:

清、晴、睛三个字的读音有点像,字形里面都有青字。

①导学:猜猜它们是什么意思。我们把它们放回课文里读一读,再看看图,好吗?

预设:

清,清水的清。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导学:带三点水旁的字表示与水有关,谁还能说出带三点水旁的字。

师出示一杯清水和一杯浑水,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晴 :太阳出来就表示天气晴,所以是日字旁,表示与太阳有关。( 出示晴天的图片)

导学:谁能给晴找个相对的朋友? ( 出示阴天的图片)扩词:雨过天晴、晴空万里。(练习说话)

睛的部首是目字旁,表示与眼睛有关。我们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

眼睛。

②导学:怎样区分睛和晴?

③想想还能给青加上什么部首,组成哪些字。(发现生字中的 请、情)

预设二:

眼、睛都是目字旁。

①说说这两个字都和什么有关。

②请眨眨你们的小眼睛。

5、指导朗读。

(1) 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2)男女生赛读第一句。

★学习第二句。

1、指生读第二句。

2、相机学习生字保、护、害、事、情

(1) 指生领读生字。

(2)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如何识记这几个生字。3。指导朗读。

(1) 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2) 全班比读第二句。

★学习第三句。

1、指生读第三句。

2、指生评议朗读。

3、赛读。

4、相机学习生字请、让、病。

引导学生交流如何识记这几个生字。

指导朗读。

(1) 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1)指生领读生字。

(2)小组比读第三句。

三、课外延伸,交流总结

1、齐读课文,提问:你能为这篇韵文换个题目吗?

2、同学们,听说你们在课外搜集了大量有关青蛙的资料,谁愿意给大家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

通过同学们的介绍,可以看出青蛙是一种有益的动物,所以文中的妈妈让我把它放回了大自然。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动物对人类有帮助,而人类却大量地捕捉、伤害它们。

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动物,保护我们美丽的大自然。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小青蛙,知道了它的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这篇韵文,让小青蛙的可爱,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

21、西门豹治邺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西门豹治邺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豹、娶、媳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豹、派、娶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管理、人烟、媳妇等词语。理解并运用田地荒芜、提心吊胆、磕头求饶等词语。

2.抓住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通过朗读理解、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帮助老百姓破除迷信的巧妙方法。改编课文,排演课本剧。

3.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练习简要复述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字词,初复述

1.朗读题目,了解人物和事件。

(1)学生用关键词的方法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西门豹。

(2)师介绍:故事来自褚少孙补的《史记滑稽列传》,作者评价西门豹: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3)再读课题西门豹治邺。

题目很简练,我们再来看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件事写清楚的。

2.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文,明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字词,归类学习。

(3)学生认读字词,分行指读

正音。提示学生注意:淹与掩、旱与早的区别,注意淹、浮、灌、溉中右边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不同位置。

(4)朗读第三行词语,把意思读出来。读这些词语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哪些画面?引导学生将画面说细致。

(5)除了田地荒芜等,反映萧条场景的四字词语还有哪些?除了提心吊胆等,反映人惊恐不安的四字词语还有哪些?引导学生造句练习。

(6)指导写字,生练写,师巡视指导、点评。

3.默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字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把西门豹治邺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帮助学生推敲概括的语句。

4.尝试自己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根据课后练习第1题,对照课文尝试自己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二、读对话,明智慧

1.学习第1~9自然段。

(1)自读第1~9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下列任务:

①这部分产生了几次对话?

先自己读对话,然后同桌合作练习朗读。

②与同桌讨论对话的特点。

(2)指名朗读,学生倾听后评价,读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

(3)在朗读中品读语言。同桌对读,小组合作读,男女生对读。指

导学生读出人物的语言特点:西门豹语言简洁,老大爷语言口语化。

(4)品读老大爷的语言。

对比读:

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

都是因为河神娶媳妇的原因造成的。

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一样吗?

品读两处闹字: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

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办喜事只花二三十万,多下来的就跟巫婆分了。

这两处闹字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替代?学生在对比、品读的过程中体会邺县老百姓对巫婆和官绅的痛恨。

生活中,你痛恨什么事物?用上闹字来说一说。

(5)对话的特点:从句子的长短可以看出:西门豹问得简洁,老大爷

答得详细。

2.学习第10~14自然段。

(1)小组合作,解决难题。

学生默读事情经过部分,思考:你看出西门豹惩治巫婆与官绅的计策了吗?试着用一个有意思的短语来概括。

小组内交流。

预设:巧治巫婆官绅、不动声色治恶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顺势引导: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西门豹计策的巧妙?

(2)情境体验,体会西门豹办法的巧妙和语言的幽默。

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西门豹语言的句子。

①回读第9自然段。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神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如果你是受到巫婆和官绅逼迫的老百姓,听到西门豹这样说,你会怎么说?如果你是巫婆和官绅会

怎么说?

老大爷:

巫婆:

官绅:

②惩治巫婆官绅部分。

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读一读上面的句子,如果你是

老百姓(老大爷、新娘),此时你会怎么说?你想做什么?

老大爷:

新娘:

巫婆:

官绅:

(3)小组内分角色表演西门豹与巫婆、官绅的对话。师适时点拨。

三、忆方法,练复述

1.回忆、梳理简要复述的方法。

2.学习三句话简要复述的方法。

(1)课文是怎样将西门豹治邺这件事写清楚的?其实三句话就能讲清楚:为何治?这是起因;如何治,这是经过;治了又如何?这是结果。把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就是三句话简要复述。

(2)简要复述时要抓住主要情节,主要情节要重点复述,次要情节可以适当省略。引导学生判断西门豹治邺的三个情节摸清底细惩治巫婆与官绅―兴修水利,哪些是重要情节,哪些是次要情节。

3.生自己练习简要复述。

4.借助课后练习题1练习简要复述。

(1)小组内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四、改剧本,乐表演

1.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明确剧本的基本格式。

2.教师指导学生将课文改编为阅读链接中的剧本。小组合作分工编写。

例如:西门豹(不动声色):什么时候送新娘子啊?

3.小组内分角色表演剧本。

师点拨:不仅要说出剧本中的对白,更要身临其境,感受人物内心,有适当的动作与神情。

4.小组集体汇报表演,其他学生当评委。

5.师小结。

22、望天门山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望天门山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会写断、楚、至、孤、帆五个生字。

2.了解古诗的大意,会背会默写古诗。

3.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图片、文字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采用范读、自读、齐读等方式鼓励学生思考问题,体会诗意。

3.指导学生对诗句意境的理解,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把握好停顿,把握好诗的节奏,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课前准备:

古诗动画朗读、古诗范唱及伴奏

教学过程:

【课前】:

1.谈话

老师知道大家古诗背得特别好。上课前,我们来背背诗,好不好?背李白的,不过有个小要求,要和诗。知道什么是和诗吗?和诗就是别人在背的时候,恰好你也会这首,你就插进来轻声和着背。老师先来背一首《静夜思》

(老师,学生一起背李白的诗)

2.了解李白和他的诗

(1)师:刚才我们背的诗都是唐朝诗人(学生:李白)的,关于李白,你了解多少?

(2)学生说一说

在学生谈到李白喜欢饮酒,有李白自己的诗为证,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3.课件出示李白的简介

课件: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被称为诗仙。

【开课】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李白,在中国人的眼里,不再是一个简单、普通的名字,它和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连在了一起,许多外国人都知道,在中国的唐朝有一个伟大的诗人叫李白。李白的诗奔放炽热、豪气回荡,深受百姓的喜爱,千年传唱不绝,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他写的诗。

2.板书课题:望天门山(山字写大点)

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古诗,随文识字。

1.自由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个别学生朗读,正音。

4.引导学生自学识字;巡视了解学生识字情况。

5.指导书写:断、楚、至、孤、帆

(1)教师示范

(2)在古筝曲《行云流水》的乐曲中学生练习

师:字写的漂亮,诗也要读得流利、有感情。

6.再读古诗。

师:诗要读得字正腔圆。所以我们可以象刚才这几位同学一样来读,一个字一个字读,里面有停顿。我们也还可以按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

三、品词析句,想象悟情。

1.指导观察

(1)在图中介绍:天门山、楚江,暗示:至此回、孤帆、日边来的意思

(2)读诗歌看插图,想象诗人看到了什么?

(3)小组讨论后汇报。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指着黑板中课题里的门字)从天门山这个名字,你感受到天门山什么样的气势?(雄伟)

师:那这首诗该怎样读?(应该要读出这首诗磅礴、奔放的气势。)

(1)学生个别读

(2)课件出示动画朗读

师:老师哪些地方表现了这种气势?读诗要有感情,关键在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处理。《望天门山》这首诗哪些地方表现了磅礴、奔放这种气势?

(3)酌情指导:天门中断楚江开,这个开字,让人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冲破险阻的气势。碧水东流至此回,也可以看出来。回,江水到这里就,河道收窄了,撞到前面的山石,就形成了回的景象。回,是指转了个弯。两岸青山相对出也可以看出,两山雄伟险峻,隔江对峙,也很有气势。

(4)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理解诗中是相对立,为什么不是相对出。它们有什么不同?李白望的立脚点不是岸上,而是日边来的一片孤舟

(5)试讲诗歌大意

a.同座对讲。

b.指名试讲。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

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徐徐驶来。

四、强化诵读,感悟诗情

1.指名个别读,小组诵读。

2.比赛读。指导学生想象,感受断、开、回、出、来几个动词所描绘的意境,体会江水的声势是多么浩大。

3.出示课件,学生唱诗。

五、背诵默写,强化积累。

1.生背诵。指名背、齐背。

2.默写《望天门山》

(1)小组内互改。

(2)更正错误,个别强调。

六、课外延伸,开阔视野

李白誉为诗仙,现存诗歌将近1000首,其中有很多是写山水的,你还知道李白哪些写山水的诗?(全班交流,适时酌情拓展。)

23、望洞庭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望洞庭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对刘禹锡和洞庭湖的了解。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相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 和:和谐 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 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翠, 遥望洞庭山水翠,

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四、延伸读,升华美。

1.投影映示: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题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

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

海风吹落洞庭湖。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五、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看到 联想 比喻

湖面镜未磨把湖面比作铜镜

银盘把湖面比作银盘

君山青螺把君山比作青螺热爱

24、陀螺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陀螺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是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深刻体会。《陀螺》一文作为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主体课文,讲述了作者高洪波在儿时游戏中找到成功的乐趣和秘笈。这篇课文,不仅文笔优美,更是指导孩子成长的法宝。

秉承本单元教学要点: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体会人物心情,我对此课的第二课时做了如下设计:

课时目标: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含义。

试着学做批注。

教学过程:

一、重温陀螺,兴趣引入:

从手转陀螺开始、到线绳发力的木质陀螺、以及机器加工而成的塑料组装陀螺、钢铁一次成型陀螺、亦或是发射器陀螺、或者是指尖陀螺,即便是已经成年的我都对它们情有独钟,久久不能忘怀,爱不释手,你呢?

二、读中品味,深入探究:(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

在文中找找:

写陀螺的制作方法的是哪个自然段?

写玩法的是哪段?

谈收获:

说说陀螺的制作方法?

(视频)就陀螺的玩法中,你最欣赏哪种?

(玩陀螺让你感到 ,让你感到 ,人们的心情会随之起伏,我们一起去文章第4自然段感受体会。)

三、读中品味,深入探究:(合作学习)

1、引学懊恼中削陀螺

A读文章第四自然段。

B画反映心情的句子。

(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C圈出重点词语。(堆满乌云 比喻句)

D品味人物心情。

E写下简单批注。

(苦闷、郁闷)

2、总结学法:

读文章画句子圈词语品心情做批注

3、依法分组学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第5自然段 大声读文

第6、7自然段 大声读文

第8自然段 大声读文

第9-12自然段 默读文章

(2)分配任务:

第一大组:恍惚中盼陀螺(第5自然段)

第二大组:兴奋中看陀螺(第6、7自然段)

第三大组:沮丧中抽陀螺(第8自然段)

第四大组:胜利中品陀螺(第9-12自然段)

4、逐组汇报:

第一大组:恍惚中盼陀螺(第5自然段)

这种懊恼终于引起了长辈的注意。我的叔叔,一位很有童心的年轻民警,答应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只陀螺。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比喻渴望、期盼)

5、第二大组:兴奋中看陀螺(第6、7自然段)

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哪些词看出兴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第2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学文章)

6、第三大组:沮丧中抽陀螺(第8自然段)

(1)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露面却遭到嘲笑-我的表现-嘲笑原因)

(沮丧)

(2)体会心理,情境创编。(鸭蛋、嘲笑者、其他陀螺)

7、胜利中品陀螺

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

(骄傲、自豪、陶醉、幸福)

(随着复杂心理活动的变化,我将其貌不扬的陀螺看走眼了,而看走眼的又何止我一个呢?请同学们完成学习活动单的群文阅读。)

四、拓展延伸,群文阅读:

《挑水肥的人》林清玄

快速阅读文章。

我对挑水肥的人的态度开始是 ,后来是 ;因为挑水肥的人是

的人;从中,我明白: 。

五、总结中心,升华主题:

(确实啊,不能只根据陀螺的丑陋、挑水肥人臭烘烘的外表来衡量一个人、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因为仅凭外貌是看不出他真实的实力,就像海水不能用斗去度量一样。这是作者在玩陀螺过程中领悟到的。)

板书: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六、推荐阅读,课外延伸:

(通过学习高洪波的回忆性散文,我们不经意间会发现:玩具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玩具,而是演化为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感,一段萦绕于心的感悟。课后,请同学们阅读简.韦伯斯特的《长腿叔叔》,从这本被媒体评价为一本百年难得一见的好书中,感受历久弥新、脍炙人口的、充满阳光与奇迹的爱情喜剧。)

25、陶罐和铁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单元目标*

导语: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目标: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

*关于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写成诗一样的寓言。

伊索寓言:很多是关于动物的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先秦时期,年代久远。

特点:寓言是蕴含着道理的小故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第6课与第5课《守株待兔》有什么异同?

不同之处:

①一篇是文言文,一篇是白话文。(语言的角度)

②一篇短,一篇长。(篇幅的角度)

③一篇写在古代,一篇写在当代。(时间的角度)

④守株待兔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后人归纳成一个成语,一直被运用。

相同之处:

两个寓言故事都包含了一个道理。

(这个部分学生梳理得非常好,大大超过我的预想。部分孩子的思维极其活跃,而且精准。)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课题

指导书写陶、罐:注意左窄右宽及偏旁。

2、交流课文内容,疏通生字词语

(1)陶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陶罐经常受到了铁罐的奚落。【奚落:用尖锐的话说别人的短处,让人难堪。】

陶罐很谦虚,能容忍铁罐。(找到相关的句子)【谦虚】

陶罐心胸很宽广。

(2)铁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铁罐非常骄傲。【骄傲:近义词是傲慢,反义词是谦虚。】

铁罐对陶罐很轻蔑。【轻蔑:轻视】

铁罐很小气。

铁罐觉得陶罐十分懦弱。【懦弱】

(3)讨论:懦弱和谦虚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谦虚是褒义词,懦弱是贬义词。

意思不同,谦虚就是不骄傲,懦弱是胆小,不敢反抗。

(4)补充词语

【覆灭】复里面是一个日,本意是太阳又一次升起。

【废墟】坍塌的建筑物。

(5)读读,记记

奚落 轻蔑 懦弱 覆灭

谦虚 骄傲 傲慢 废墟

三、精读课文

1、朗读1-9自然段(第18页)

2、进一步看出铁罐是个怎样的人?

看不起别人:傲慢、骄傲;自以为是。

3、从哪里能看出铁罐自以为是?

说话时的标点符号:感叹号

对陶罐的称呼:陶罐子,东西;而陶罐称呼铁罐为:铁罐兄弟。

4、分角色朗读

5、归纳对比

陶罐

铁罐

对彼此的称呼

铁罐兄弟

陶罐子

本身的特点

易碎

不易碎

许多年过去了

还在

没见到

6、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铁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腐蚀,而陶罐在土里能长久保存下来。

7、通过这样的对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不要小看别人;不要骄傲。

万物皆有长处、短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朗读1-9段

2、对于陶罐和铁罐,你有没有产生新的想法?

提出疑问:为什么铁罐要这样说陶罐?

对别人的问题进行猜测:可能铁罐羡慕陶罐太漂亮了。

铁罐很暴躁,陶罐比较温柔。

二、精读课文

1、朗读10-17段(第19页)

2、理解:翻来覆去

翻来翻去的意思,说明花了心思找了很久,没有找到。铁罐在地下已经腐蚀了。

3、回顾寓意

每个事物都有长处,短处。不要因为一时的长处而觉得自己了不起,放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说不定不算什么。而别人的短处,放在长远来看可能也不一定是个缺陷。

4、交流新的感受

我有点感动。尽管铁罐奚落陶罐,但是多年后当陶罐找不到铁罐的时候,会很伤心。(小龚)

柔软的东西未必永远柔软,而看似坚硬的东西不一定永远坚硬,可能多年后就消失了。(小于)

陶罐是很宽容的。多年后陶罐还惦记着铁罐,要把它找出来。

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

三、阅读链接《北风和太阳》

1、快速阅读故事

2、北风和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都要和对方做攀比,还很骄傲。

北风很输不起。(越是骄傲的人越输不起。)

两篇文章都是两个人物,还有一些次要的人物:人们。(写法、内容和角色安排的角度)

北风和铁罐的脾气都比较暴躁。

四、说话训练

课后习题: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指导:省略对话,简单归纳。

有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铁罐嘲笑陶罐懦弱,陶罐与他争辩,但铁罐十分暴躁。陶罐想和他和睦相处,但铁罐却要把它碰成碎片。

评:加上结局就更好了。

国王的柜子里有一只陶罐和一只铁罐,骄傲的铁罐常常奚落陶罐。有一次,铁罐又奚落陶罐,问他敢不敢碰自己。陶罐易碎,所以不敢碰铁罐。铁罐说陶罐是个懦弱的东西,陶罐想争辩,铁罐却让他住嘴,还想把它撞成碎片。过了好多年,铁罐和陶罐都被埋在了土里。人们发现了陶罐,而铁罐却找不到了。

感受:

1、字词链接课文内容

这篇寓言故事的内容比较简单易懂,但其中的词语却较难理解。因此,朱老师借助对陶罐铁罐的印象这一话题,在语境中进行学习新词。同时,在对词语意思的辨析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角色形象,也有助于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2、多角度交流感受

朱老师常常引导学生,别人说过的我还可以说,别人没说过的我更要思考。比如本课与前一课《守株待兔》的异同比较;对陶罐与铁罐的印象;对于故事道理的深入理解等,学生在老师的提问和评价的引导下,逐渐拓展角度,涌现了更新鲜、多元的思考。

当然,多元的思考也需要老师提供空间。老师不过多剖析内容,而是以读促讲,再简单提取关键词,呈现在板书中,比如陶罐与铁罐之间彼此称呼的对比,本身特点的对比,多年之后结局的对比等,引导学生横向看,纵向看,读后再读,第二节课比第一节课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和想法,逐渐启蒙学生的辩证思维。听这样的课时,更会觉得学生的回答是宝藏,是惊喜,是我的收获。

26、守株待兔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守株待兔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折等5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生字。

2. 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

3. 用替换法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并将这种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其他两篇古代寓言故事的理解中。

4. 明白道理,懂得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用替换法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并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其他两篇古代寓言故事的学习中。

教学难点:明白道理,懂得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课前三分钟《滥竽充数》寓言故事。

感谢xx同学为大家带来的寓言故事分享,每一则寓言都是一个小故事,但在这些小故事中,却蕴含着大道理。今天我我们共同来学习一则古代寓言故事,看看从中我们又明白了哪些道理。(板书:守株待兔)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寓言的学习兴趣。

二、方法教学

1. 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选择一人,完整地读一读,注意读通句子。

(3)读好停顿,根据停顿提示读一读。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提高课堂效率。

2. 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1)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文言文课文,上学期我们初步了解了文言文具有语言简洁的特点,要想知道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就要读懂课文,你能说一说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借助注释,读懂课文。(板书: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2)你能简单说一说怎样借助注释吗?

(3)以田中有株为例,株字后的②表示与课下注释第二个是一一对应的,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就可以用树桩代替株,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叫做替换法,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田中有树桩。

(4)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话说通顺。

(5)出示同桌合作要求从文中选择一句话,用替换法借助注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6)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这个故事?

(7)将原文与解释进行配对,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我们不仅可以借助注释解释关键字词的意思,还可以加上一些修饰和合理的想象,使这个故事更加的生动和形象。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同时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明白道理

你能说说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吗?你身边有这样不劳而获的人吗?

设计意图:小故事大道理,通过寓言的的学习明白做人的做事的道理。

三、迁移运用

完成预习单上二、三项内容,并根据评价标准及时做好自我评价,汇报一下你读懂课文的方法。我们不仅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守株待兔》这则文言文寓言,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寓言故事。

1.自学《掩耳盗铃》填写学习单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南辕北辙》

四人一个小组,2号同学读文,组长讲故事,3号同学说道理,四号同学计时。

3.扩展:本单元日积月累寓言故事,读一读,了解部分文言文原文,课下选择一则,查找其文言文,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设计意图:以文带文,学以致用,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运用替换法借助注释,读懂了课文,明白了道理,又运用这种方法学习了其他两则古代寓言故事,课下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古代寓言故事。课程结束之前,请同学们将自己的学习单交给组长,组长根据组员的表现依据课程保准对组员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

27、神州谣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神州谣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首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的歌谣,气势恢宏,赞美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壮美、风景如画。因此,本设计充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祖国的山川美,并以歌曲和图片启发学生想象,感受黄河奔腾、长江汹涌、长城蜿蜒、珠峰高耸的壮美。从而推动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不仅观其言,还品其味,悟其神。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本板块的主题是识字,所以本课设计重点是识字、写字,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同时以课件辅助理解文中的涌耸等新接触的、难理解的字,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写字的效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祖国名山大川风景视频。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2.搜集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少数民族资料。制作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画渲染,激趣导入

1.导入:瞧,这是什么?它像什么?(播放动画:中国地图)对,我们伟大的祖国就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请你告诉全世界人民,我们的祖国的全称是(动画定格,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齐读。祖国母亲还有很多响亮的名字,你知道哪些?(课件出示:神州、华夏、中华。)

2.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儿歌《神州谣》。(相机板书课题:神州谣)学生齐读课题。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这首《神州谣》,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

设计意图:用音乐渲染的动画导入,既能激发学生心中的学习激情,又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让学生对神州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交流自主识字、读文的方法。

2.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学习小助手。

引导学生自学:

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3.同桌互相检查认读本课生字。

4.教师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开火车朗读词语:

神州中华珠峰海峡大陆情谊奋发繁荣

①相机强调州荣是翘舌音;谊读四声。

②依次单击词语出现对应的图片,学生看图片读词语。

(2)朗读词语中的生字。

州 华 峰 峡 陆 谊 奋 繁 荣

(3)小组赛读生字涌、耸、隔、与、浓、齐,相机强调耸是平舌音;与在本课读三声。

5.引导学生想一想用哪些好的识字方法来记住这些字。

6.学生交流多种识字方法,教师适时补充。

(1)偏旁归类识记。如,涌、浓的偏旁都是三点水,隔、陆的偏旁都是双耳旁,峰、峡的偏旁都是山字旁。

(2)利用熟字识记。

加一加:华、耸、峡、浓、奋(用部件组合)。

换一换:涌、峰,如,通涌锋峰。

减一减:与可联系写来识记。

意思相对:淡浓水陆。

7.学生分句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梳理学习方法。建立在预习基础之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识字的平台,并通过识字方法的交流,达到方法共享、经验互补、提高识字实效的目的。

三、细读感悟,随文识字

1.导学:自由朗读第1、2句,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朗读第1、2句。

3.结合字理识记象形字州。

(1)州和川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州的字形演变过程,渗透汉字文化。

(3)给州扩词。

(4)导学:我们的祖国为什么又被称为九州神州呢?传说大禹治水将中国分为九个区域,并指点名山、大川作为各州疆界,所以后世相沿称中国为九州。我们的祖国风光秀丽神奇,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幸福,像人间仙境,是大家向往的地方,所以又被称为神州。

(5)拓展:州现在用来表示地名,你们知道哪些城市的名字里带有州的?

4.相机理解词语山川。

(1)出示词语:山川。指学生朗读词语。

(2)你们知道它的意思吗?

(3)你知道祖国的哪些名山大川?说说你的感受。

5.相机巩固生字峰耸。

(1)出示词语:珠穆朗玛峰、耸立。(指学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2)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对珠穆朗玛峰的了解。

(3)教师补充并出示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同时介绍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

(4)学生巩固生字峰。结合山名识字:峰珠穆朗玛峰、香炉峰、飞来峰。

(5)一个耸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长、耸写出了长城的蜿蜒盘旋,珠峰的巍峨峻拔。

(6)指导朗读珠峰耸。

6.相机巩固生字涌。

(1)结合课文说说:涌是什么意思?通过涌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换成流行不行,为什么?

(3)欣赏一段黄河奔涌、长江翻滚的视频。体会奔、涌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一泻千里。

(4)指导朗读黄河奔,长江涌。

(5)说说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水涌动的情景。

(6)在《黄山奇石》一文中,有块奇石叫猴子观海,其实猴子观赏的不是大海,而是翻滚的云雾。在风的推动下云雾像大海一样翻滚,我们就用风起云涌来形容这样的美景。

7.欣赏感悟:神州大地,山川壮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相关图片。

借助图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奔、涌形象地写出了黄河、长江之水的壮观景象。

(2)此时,你们最想说的是什么?

(3)出示资料,教师简要解说: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流不息,气势磅礴;长城像一条巨龙在群山之间蜿蜒盘旋;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神州大地,多么壮美!把这份感受融入句子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4)男女生对读第2小节。

8.试着背诵第2小节。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如教学涌字时,在学生识记生字后,教师及时出示涌的视频,形象而直观地加深了对字义的理解,继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涌之现象,进而理解风起云涌,使字义的教学入木三分。引导学生列举众多名山大川,不仅深刻理解了山川的本义,而且巧妙地感受到了文中的山川美,可入画体现的意境。学生在神奇的汉字文化中徜徉,在久远的古文化中穿梭,时而感悟,时而惊喜,这样的教学效果显著。

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写字小助手的写字提示,组织学生展开同桌互助写字活动。

看一看:仔细观察写字表中的字,将容易写错的笔画圈出来,并给同桌讲一讲圈画的理由。

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好圈画的笔画呢?和同桌商议一下。

练一练:针对自己圈画的书写难点做书空练习。

2.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下列生字的书写重点。

预设:

(1)州字在书写时第一个点向左。第二笔是竖撇,中竖稍短,右竖稍长,三个点的朝向有变化。

(2)峡中的山靠左上,夹的点、撇呈内八字形,最后撇、捺写得舒展。

(3)族中的方的笔顺是点、横、横折钩、撇。右上部的撇、横不要漏掉,最后一笔为捺。

(4)谊右边的宀稍扁,覆盖且,最后一笔横较长。

3.利用生字书写动漫演示州字的笔顺和书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

4.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强调关键笔画的书写。

5.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6.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的书写难度不大,以学生自主练写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搜集祖国的名山大川图片、资料,并制作词语卡。

2.你想当小导游吗?把搜集到的资料介绍给你喜欢的人听。

设计意图: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了解祖国名山大川的兴趣,并在实践中积累、应用词语,与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图片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

2.请学生欣赏视频:介绍台湾岛的视频;各民族载歌载舞的歌曲视频《爱我中华》。

3.导入:我们的祖国不仅有风景秀丽的山河,还有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快乐地生活着。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神州谣》。

设计意图:加强复习,夯实所学,为进一步学习、理解课文奠定基础。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台湾岛,了解我们多民族的国家,把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直观的表象,化难为易。

二、细读感悟,学文识字

1.导学:自由朗读第3、4小节,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朗读第3、4小节。

3.相机指导学习第3小节。

(1)学生朗读第3小节并汇报读懂的内容,互相补充。

(2)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台湾岛、大陆、海峡,相机识记生字岛峡陆。

(3)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结合地名识字,峡三峡、刘家峡。

(4)引导学生理解岛和峡。

①请大家看看这两幅图(一幅三峡图、一幅海岛图),说说岛和峡跟山都有什么关系?

②导学:两块大陆之间夹着的海面,称为海峡,如台湾海峡;岛表示水中之山,多是鸟栖息繁殖之地,后引申为海洋或河流、湖泊里四面被水围着的陆地。比如台湾岛。

(5)看图理解隔的意思,把台湾岛、大陆、海峡这三个词语放到合适的位置,对照课文,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编字谜:除去一半(阝),融化一半(鬲)。

(6)相机学习隔字。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识字,用隔组词。

(7)不只山有阻隔作用,海也有阻隔作用。请大家再看看祖国的版图。相机学习生字与。

(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小节。

4.相机指导学习第4小节。

(1)学生朗读第4小节并汇报读懂的内容,互相补充。

(2)出示56个民族的青年朝气蓬勃的彩装照片,同时播放《爱我中华》这首歌曲。

(3)相机识记生字谊、浓、齐、奋、繁、荣。

①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繁荣情谊浓。

②用繁荣说说祖国的哪些方面很繁荣。

③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4)播放中华儿女建设中华的视频。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4小节。

5.第3、4小节连读并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识字与学文紧密结合,在学习过程中,遵循学生识字的心理特征,将生字放在语境中,通过鲜明的画面与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巩固生字,背诵积累

1.集中呈现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做归类游戏,根据结构归类。

3.竞赛背诵课文。

4.出示词语:

华夏儿女 炎黄子孙 神州大地 巍巍中华 民族团结 世界大同 奋发图强 繁荣昌盛

(1)学生自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同桌互读,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

(3)小组内比读,看看哪组读得最准。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每组的两个词语,或意思相近,或承接紧密。

(4)全班比赛记忆,看谁记得多、记得牢。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夯实生字基础。这样有韵味的小文的背诵积累及书后词语的读背,都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积淀。

四、指导书写,提高能力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岛、民、齐、奋。

2.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小组内交流怎样把字写正确、美观。

(2)教师指导生字书写要点。

岛笔顺是撇、横折钩、点、竖折折钩、竖、竖折、竖。第四笔竖折折钩要写得宽而扁,包住左下方的山。(学生书空)

民竖提要直,斜钩呈弓形,写舒展。(学生书空)

齐下部撇、竖两笔从横中线下方起笔,分列竖中线两侧。(学生书空)

奋上部要写得宽,田要写得小,稍扁,大罩住田。(学生书空)

(3)课件利用动画演示会写字的笔顺和书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

3.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4.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注意间架结构,总结怎样书写正确美观,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教学反思

本课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盼望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回顾这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本节课,教师始终做到担当学习的促进者,而非带领者,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能够借助想象、图片、简笔画及多媒体等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感知生字的意思,借助联想和视频等感悟词语的精妙,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学生在神奇的汉字文化中徜徉,在久远的古文化中穿梭,时而感悟,时而惊喜,这样的教学效果显著。

总之,本课教学,基于汉字学基础,基于学生年龄特点与知识能力水平,巧妙运用汉字学知识,有筛选地、适时适度地渗透于识字教学,引导学生在汉字这个古老的文化大花园中穿梭、徜徉、欣赏、感悟、惊叹,使学生将对生字的感受、理解、记忆、运用精妙融合。学生既认识了生字,又受到了汉字文化的熏陶浸润。

28、少年闰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少年闰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润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少年闰土》是写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是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作品抓住了这些特点,将人物刻画得十分成功。课文中闰土的四件事都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描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闰土的语言来体会他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特点,同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单元初识鲁迅的第一篇课文,教材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4、学习课文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学情分析】因为课文写的是少年时代的事情,学生容易产生共鸣。但由于时代的原因,对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很难理解,教师要注意指导。

【教学重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幻灯片以及月夜刺猹、雪地捕鸟、分别时的动画)。

生:了解鲁迅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课时安排】3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自学生新词,分段,教学一、二两大段,背诵第1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1、4题。

教学过程

一、

1.简介鲁迅《少年闰土》的出处,出示课题。

2.生轻读课文,要求按注音读准生字,划出不懂的词语。

3.讨论分段。

二、1.抽读课后题1(1),贴挂图,放第一自然段的课文录音,师以教鞭随录音指图。

尔后提问: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 (勇敢机智)那么,课文中哪几句话突出反映了少年闰土的这一形象呢?

(抽答,然后齐读其间逃走了一段话。理解其间和猹两个词语。)

为了衬托闰土的形象,课文开头描写了哪些景物(天空、圆月。西瓜),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深蓝,金黄、碧绿、)

情感朗读指导,齐读本自然段,体会梦幻般的美景衬托下的少年英雄形象。

二、学习第二大段。

1.轻读2、3小节,思考:①闰土因什么原因到我家来?②闰土来我家前,我听到了闰土哪些情况?

读后抽答。

2.释疑,师生共同讨沦理解少爷、值年、祭祀、郑重、仿佛、五行、装掠等词语的意思。

3.师生共同讨论小结本大段的主要内容。(本段主要写我结识闰土的原因)

三:熟读第自然段,抽背,同桌互背。

四、师课的小结。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第1、2两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三、四两大段。分辨课文详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完成作业本第5题。

教学过程

一、读读写写课后第5题的词语。

二、抽读第三段(第4、5两节),生划出描写闰上外

貌特点的语句。(紫色的圆脸银项圈)师生共同讨论,抓住紫色、毡帽、银项圈理解人物的外貌特点描写,并在黑板一侧作副板书:

外貌     特点

紫色的圆脸  生活特点

头戴小毡帽  地方特点

套一个银项圈 时代特点,

齐读这句话,深入体会闰土的外貌特点描写。

提问:第4小节的开头哪些词语反映了我迫切见到闰土的心情? (盼望、好容易、飞跑)那么,这小节的结尾又有几个关键词语反映了闰土和我刚见面就建立了友谊? (只是、便、于是)

29、三衢道中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三衢道中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简介背景,了解诗题

1、曾几是宋朝著名的大诗人,他不仅是宋朝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 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大诗人陆游的老师。曾几在浙江三衢山游玩时,被旅途的景色所吸引,就写下了《三衢道中》这首诗。

2、读题目,读准衢的字音,并了解其义。

衢,本义是四通八达的道路。《元和郡志》一书中说:州有三衢山,故取其名。意思就是衢州有座三衢山,故称三衢。三衢山是浙江省衢州市的母亲山。

二、初读全诗,感知诗境

1、初读诗句,认识减字。

2、播放吟唱音频,感知诗境。

3、再读全诗,感受诗人的喜悦之情。

三、借助注释,了解诗意

1、第一句:梅子黄时日日晴。

对照以下诗句,感知诗人的心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白居易《浪淘沙》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2、第二句:小溪泛尽却山行。

通过泛尽却字,感知诗人高涨的游兴。

读前两句: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3、三四句: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山路依然和来时的路一样绿树荫浓,爽静宜人,再加上那几声黄鹂的啼鸣,幽韵悦耳,诗人的心情更加舒畅愉悦。

添得二字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这才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此诗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4、想象画面,带着和诗人同样的愉悦之情再读。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梅、溪、泛、减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诗人游览了三衢山,感受了中华大地山之美、水之秀。我们还发现诗中描写的不仅仅是我们祖国的山水,而是通过这山水的描写,表达出诗人乐山乐水的情怀。

五、作业:

练习背熟《三衢道中》,并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这首诗中描写的画面。

30、清明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清明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案《清明节》含反思适用于清明节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知道4月5日是清明节,愿意参与清明节的活动,快来看看幼儿园清明节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2、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

  3、知道4月5日是清明节,愿意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扫墓图片(献花、植树、送食)

  2、清明节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吗?(桃花开了,小草发芽了,小动物也出来晒太阳了,还有轻轻的风)

  师:在这个美丽的节日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二、介绍清明节

  师:清明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干些什么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那你爷爷的爷爷你们

  见过吗,他们都去哪里了?(去世了)。他们去世以后,人们非常想念他们,就在每年的清明节去墓地看他们,所以呀,清

  明节就是去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三、清明节扫墓

  到了清明节呀,人们就要去拜祭死去的亲人,你们知道怎样拜祭吗?(引导幼儿说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现在的人们是怎样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的。

  1、播放图片

  2、幼儿讲述

  3、教师小结(人们把最美的花献给亲人,有的给他们敬酒,还有的通过植树,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告诉他们你很想念他

  们)

  四、清明节的习俗

  通过播放课件,了解一些清明节的习俗。

  五、小结,结束

  清明节的习俗可真多,有献花、送食、植树、荡秋千、放风筝等。那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呀,你们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扫墓、踏青、春游,并拍下一些照片来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好不好?

31、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设计说明

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和追求。教学时,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用以往的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落实借助资料来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好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视频、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顺利进行互相拍摄的视频。

学生准备:搜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题,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说说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预设:课文写了什么梦?千年梦是指什么?千年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说千年梦在今朝圆了?)

3.导学: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中千年梦指什么?千年梦圆在今朝又指什么?

4.过渡: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

设计意图:由课题入手,鼓励学生质疑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交流检测预习,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说说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是怎样逐步实现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查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2.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3.检测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九天揽月 火焰 先驱 实践 党中央 实施 不懈 宛若 里程碑

4.理清课文线索: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借助课文提供的相关资料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既关注事件,又要关注这件事的意义。

5.全班交流:中国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先从课文中找相关语段,再用自己的话概括)(课件相机出示)

预设:

(1)在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有人飞上天、空中飞车的传说,还有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古人的奇妙想象。)

(2)传说,我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利用火箭上天的人。他把四十七支火箭安装在椅子背后,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叫人点火发射(万户的火箭飞行。)

(3)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人造卫星的发射。)

(4)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

10月16日早晨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十四圈后成功返回着陆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5)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月球探测技术的国家。)

(6)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传回了第一张月背近距离拍摄的清晰的月表形貌图。随后,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它的月球车玉兔二号,顺利进行了互相拍摄,带有五星红旗的着陆器和月球车,在月球背面留下了历史性的珍贵影像。

设计意图:在学习提示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飞天梦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此环节,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运用以往的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借助资料,解决问题

1.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的资料。

指导学生合理使用资料,渗透利用查找的资料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2.全班汇报,教师相机补充。

3.出示课件,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4.观看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视频,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顺利进行互相拍摄的视频。

5.交流讨论: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逐步实现的?

(预设:我们的国家在不断发展,中华民族有着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中国的航天工作人员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所以,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引导学生经历借助查找的资料来解决问题的过程,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资料,恰当、合理地使用资料,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练笔,升华情感

1.激发情感。

(1)课件出示(适时插入图片):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舟五号飞行成功仅仅过去不到两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空;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升空;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升空,3日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中华儿女的飞天之梦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2)指名读,齐读。

2.拓展练笔:同学们,请你课后查查资料,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把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八号、九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3.总结:有梦就有希望,有梦就有追求,圆梦的任务将落在你们的肩上,让我们为中华民族更高远的梦想,时刻准备着吧!同学们,让我们接过先辈的旗帜,把航天精神发扬光大,刻苦学习,为实现千年的飞天梦而努力。

4.拓展实践:搜集资料,办一张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课外资料对理解课文内容的帮助作用。利用查找到的资料进行练笔拓展,深入体会恰当使用课外资料的重要性。在拓展与练笔中,提升自豪感,深入感悟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嫦娥四号    月球背面软着陆嫦娥一号   探月成功

教学反思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查找相关资料会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借助资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了更深的体会。

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课文比较长,是略读课文,要培养学生在快速默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所以,开课引导学生抓住梦和圆读懂课文,提示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梦?怎么圆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因为涉及查找相关资料,所以在课堂学习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摘抄的资料过于冗长,重点不突出,学生在进行汇报时,不会恰当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料。所以,在运用资料解决问题方面,多注重一些方法的指导,从而真正发挥资料的作用。

32、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简析: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义务教育统编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鲁宾逊漂流记》以当时发生的一段真实故事为蓝本,结合作家笛福自己的经历和想象,采用自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情节曲折、细节生动的传奇故事。本课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第一部分是梗概概括地介绍了鲁宾逊漂流记,第二部分是《鲁宾逊漂流记》节选。本篇教学设计为第一部分梗概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惧、凄等15个字,会写流落、凄凉的20个词语。

2.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3.通过梗概内容,初步了解鲁滨逊曲折的经历。

教学重点:

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梗概内容,初步了解鲁滨逊曲折的经历。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过渡:同学们,大家好!非常高兴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外国文学名著的学习当中。

1.在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前,我们先来观察一幅图画,仔细观察图中的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板书课题,引出主人公。

二、引导交流,故事背景和人物初步影响

1.你听说过鲁滨逊的故事吗?再看看课文题目和课文提供给我们的这个插图,你又对鲁滨逊有了哪些了解呢?

2.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来了解鲁滨逊。

过渡:通过课题和插图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和预测,这是鲁滨逊初步给我们留下的印象,那么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的呢?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来了解鲁滨逊。

3.同学们,你们的猜想在文中得到印证,而且在这段简介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鲁滨逊是一个英国人,这是我们在图画和文字的印证中得到的信息,那不妨在让我们了解一下作家笛福笔下的人物有没有一样的特征呢。

4.看来他笔下的人物有一贯特性,除此之外再让我们了解一下这本书的写作背景。

5.孩子们,都说小说是虚构的,但经常有生活的影子,这部小说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背景,了解了这个故事背景,你是否对阅读更加感兴趣了呢?

三、学习梗概

过渡:一本26万字的书,我们能通过什么办法快速了解他呢?

1.让我们带着阅读兴趣去通读全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 现在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读书情况。

指导:籍贷的写法;

侵倾 的读音。

3. 相信你读懂了这种这些词语,课文也一定能读正确,通过刚刚的读课文,你发现了课文有哪两部分组成?那什么又是梗概呢?

梗是植物的汁或茎。

梗概是作品粗略的,大概的内容或要点。

4.阅读梗概就能大概了解《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的大概内容,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发现去默读梗概。

我们先来看学习提示:

(1)默读梗概,了解这部小说写了鲁宾逊漂流荒岛的哪些事?

(2)小标题概括出来,梳理小说情节。

5.鲁宾逊所发生的事都和荒岛有关,老师给大家出是一个梳理,工具,书中课后第一题给我们做了个小提示,开了个头,第一个小标题叫流落荒岛。

6.同学们打开书找一找人中的第几自然段介绍的是流落荒岛呢,那么我们如何从第二自然段中概括流落荒岛的小标题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概括小标题的方法。

7.回顾了概括小标题的方法,让我们再回到文中默读课文,完成这个思维导图。

8.串联小标题,把握该把握梗概主要内容。

四、总结提升

1.还记得课前我们对鲁宾逊的印象吧,通过阅读梗概,你对鲁宾逊的印象一定更丰富啦,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

2.故事的梗概,可以让我们初步了解鲁宾逊流落荒岛,28年的生活,都要领略一部世界名著的魅力,我们还要继续品味他的精彩片段,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这篇课文的角节选部分。

五、课后作业

给某本书练写梗概。

六、板书设计

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养

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33、口语交际:请教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口语交际:请教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解析

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三上第八单元以美好的品质为人文主题编排,旨在引导学生受到熏陶。而这一单元的口语交际,也安排了请教这样的主题,看似常见常用,实则用意深刻。无论是请教者的有礼貌,找时机,还是被请教者的耐心帮助,细品之下都极为契合单元主题。

教材安排了三个板块。第一,以孩子生活中常见的两个情境为载体,唤起孩子的生活经验,引发他们的共鸣,从而启发孩子们去思考,同时也示范了该如何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二,教材呈现了请教中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如 :在别人方便的时侯请教;在请教别人时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不管别人能否帮你解决问题,都要向别人表示感谢。第三,教材中还出现了两个小贴士 :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 ;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

理念目标

【教学理念】

统编教材对口语交际部分的编写充重了口语交际的自身规律,更加重视交际的功能,更加注重交际 能力和交际习惯的培养,重在鼓励学生敢说,引导学生尊重他人,遵守交际规则。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交际情境、采用多元互动等手段,将情境教学与本课口语交际的训练点相依相映。

【教学目标】

1.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学会请教别人。

2.请教别人时如何把问题和困难说清楚,表达要有条理,注意有礼貌。

3.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

【教学重点】

请教别人时如何把问题和困难说清楚,表达要有条理,注意有礼貌。

【教学难点】

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制作学习卡片,写上平时有困惑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识请教。

师:同学们,今天有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你的心情怎样?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上这一节课,既高兴又紧张。大家有什么好办法能让老师放松一些吗?

小结:同学们,听了你们的话,老师真是信心倍增,看来啊,以后我得多多向你们请教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请教。(板书请教)

【设计意图】

从导入环节入手,先用上课十分紧张这一个正在发生的情境,向学生请教,这样就使得学生无形之中进入到请教的情境之中。再以此为契机引入本课教学。这样的导入将会创建轻松、自然的教学环境。同时也点燃孩子们的交际热情,调动了他们交际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学习请教。

情境一:问路,请教要有礼貌。

1.视频出示:我们班最近新转来一名插班生,叫小颖,可是她来学校的第一天找不到自己的教室在哪儿。

2.师:同学们,如果你是小颖,该如何去向别人问路呢?

(指名孩子练习。)

3.如果小颖向你请教,你该如何帮助她呢?

4.小结:请教别人要做到有礼貌。

【设计意图】

问路是比较简单也比较常见的交际情境,通过这种简单的情境,让孩子展开交际,再由请教中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注意事项礼貌入手,来激发孩子们表达的兴趣。

情境二:做游戏,请教需说清楚。

1.视频出示:元宵节的活动中,同学们正在教室里做猜字谜的游戏。

2.小康遇到了一个很难的字谜,他怎么都猜不出,他应该怎么样请教别人呢?

3.同桌练习,教师相机指导:请教的时候要说清楚问题、要有称呼和礼貌用语,无论别人有没有能够解答你的问题,都要道谢。

【设计意图】

元宵节猜字谜是我们真实经历过的活动,比较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三年级口语交际主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领会别人说话的要点。当孩子们把自己代入情境中后,在交际过程中会发现,在请教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把话说清楚,说清楚请教的问题,别人才知道你需要请教的是什么,才能帮你解决问题。

在请教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会在得到别人帮助之后道谢,这是孩子们已经养成的习惯。但很多孩子往往忽略了,有时别人尽了力但没办法帮我们解决问题,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也是应该礼貌道谢的。

情境三:师生合作表演,请教要找时机,会追问。

视频出示:第二节是数学课,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题,小明跟同桌争执了半天,也没有得出正确答案?怎么办呢?

练习请教老师。

师生合作表演:老师在办公室打电话,你会怎么请教?(引导学生发现请教需要在别人方便的时候,请教别人时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追问。)

4.师:如果数学老师不在办公室,你怎么向她请教呢?(引导学生明白,请教不只有当面请教的方式,还可以有打电话、写留言条等。)

5.小结:原来向别人请教还有这么多学问。

【设计意图】

课堂上遇到不会的问题和同学有争执,需要老师判定答案这个情境创设,也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这样熟悉的情境会让孩子更乐于表达。

孩子在尝试请教中,将会进一步了解请教的方法:例如请教的对象不同时,语气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再例如被请教的对象有可能出现没时间、不方便等情况,那么学生就会得出结论:请教也需要找合适的时机。

在师生合作表演时,教师通过设置不同的难题,引导孩子们发现:当我们请教别人时,要在别人方便的时候,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追问,这样才能更加有效解决问题。

三、回归生活,练习请教。

情境四:小组合作,再练请教

视频出示:小明周末回家,又遇到麻烦。邻居小辉借东西不及时归还,前些天借走了足球,到现在都没有还。提醒他吧,怕显得小气,不提醒的话,又担心他一直不还

小明应该向谁请教?怎么请教?

小组讨论,表演。

指名上台表演,评议。

【设计意图】

通过教材上的其中一个具体事例创设情境 :小辉借东西不还。让孩子思考请教的对象除了老师、同学之外还可以是谁。

通过小组议一议、演一演的方式,让每一个孩子充分参与到交际中来。在交际的过程中,孩子们还能改进之前交际中的不足,提升交际中的应对能力。

四、小结延伸。

1. 教师小结: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请教别人也大有学问,让我们学会了怎样请教别人,也尝试请教了别人。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请教别人,也别忘记了请教别人,要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说话要有礼貌,要得体。更别忘了我们同时也要真诚地帮助向我们请教的人。

2.齐读顺口溜。

【设计意图】

小结时总结请教的方法,帮助孩子们梳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方便他们把课堂中的知识和实际生活链接。同时让孩子们明白请教不是单方面地请求别人的帮助,而是在别人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要乐于助人。这也恰好契合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美好的品质。

【板书设计】

请教

有礼貌 讲清楚 看时机 会追问 多方式

34、口语交际:安慰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口语交际:安慰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安慰他人的意识,学会说安慰别人的话。

2.学会倾听,有交际的自信心,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

3.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安慰他人的意识,学会说安慰别人的话。

2.学会倾听,有交际的自信心,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具准备

课件 视频

教学设计

一、巧设情境,引出安慰

师:同学们,今天看到这么多老师来听课,戚老师心里非常紧张,此时此刻,你们能说点什么让老师不这么紧张吗?

师:谢谢孩子们,有了你们的鼓励和安慰,老师的心情平静多了,谢谢大家。其实在生活当中有很多人跟戚老师一样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什么呢?安慰。

一位名人这样说:安慰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安慰是医治心灵的良方。今天,咱们要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让我们学会安慰。(板书课题)(出示课件2)

二、研究话题,明确方法

师:请同学们先来看课本中第一个小男孩说的话)(出示课件3)

师:故事中的小男孩遇到了什么问题?

师: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打算怎么安慰他?请同桌之间互相商量一下。(板书:主动关心)

预设A

生:小峰,不要难过了,运动会上难免有意外发生,你不是故意摔倒的,比赛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参与了,并且付出了努力。(出示课件3)

师:你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孩子,我想此时小峰心里会舒服一些。(板书:表示理解)

(你鼓励无疑给了小峰极大的安慰)(板书:鼓励)。

师:所有这些安慰的语言、行动都来自于我们对小峰的真诚,只有真诚,才会真心实意地去帮助他人。(板书:真诚)

小结:通过这么多同学和老师的安慰,此时小峰的心里会怎么样?

三、出示情境,学生练说

1.出示:(出示课件4)

(1)我不想搬走,不想离开好朋友。

(2)我特别喜欢这块表,丢了好心疼啊!

师:上面两种情形,你要如何安慰别人呢?请任选一个你想安慰的对象进行小组内讨论。

2.请生表演,练习说话。

四、交流烦恼,强化方法

1.当堂抽取学生课前写下的烦恼纸条。

2.针对学生烦恼的问题,其他学生给予安慰。

3.被安慰学生谈谈心情的变化。

五、主题拓展,情感升华

师总结:同学们,人生的旅途并非都是坦途。安慰,如同涓涓细流,会滋润我们的心田。捧出一颗心来,送上我们真诚的安慰,我们就会快乐起来。(出示课件5)

让我随着音乐,一同感受安慰带给我们的温暖和力量。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35、江南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江南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分析】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江南春顾名思义就是描写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江南春》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情景交互,融为一体,可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基础知识的易错点】

字音:郭(ɡuō)朝(cho)

字形:旗中右半部分不要去掉横撇。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江南的春天都有哪些美景?

【资料补充】南朝的历史 杜牧生平、作品

【语言文字训练点】

运用拟声词表现春雨、夏雨、秋雨的不同情态。

【可以进行的练笔训练点】

写一段话表现春天的美景。

【拓展读写】手抄报:春天的诗

【教学过程】

前置性作业:

1.自读诗歌,读出诗歌的声律美,熟读成诵。

2.查找南朝的资料。

3.搜集杜牧的诗。

一、拓展积累,课前三分钟

小组古诗展示:背古诗优胜小组展示古诗背诵,计时三分钟能背过多少首。

二、激情创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画卷徐徐打开,把学生带进江南的春天。

师:画面中这是什么季节的景物?有山有水,人们依水而居,这是什么地方?

板书课题,生齐读

【设计意图:调动情绪,激发兴趣】

三、小组合作检测交流,巩固前置性作业。

小组长已经将晨读时检查本组学生的生字词闯关情况在课前汇报给老师。

1. 检查朗读,读准字音:山郭 南朝

2.根据检查情况,指导学生准确读出读出节奏,欣赏诗歌的声律美: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指名生读 生齐读 男女生比赛读 小组比赛读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朗读,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让孩子感受到古诗的声律美。】

3.理解词义:指名生交流,师做简单提示,然后出示图片,给学生直观印象。

山郭:靠山的外城

酒旗:酒店外挂的旗子(相当于招牌)

四、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展示,深化前置性作业

师:欣赏一首诗歌首先要理解诗歌的意思,进而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课件出示学习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诗歌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在景物中蕴含了诗人什么感情?

【预设:烟雨由于学生没有体验,可能体会不出那种情态,老师适当点拨,用学生熟悉的雾景体会那种朦胧美,帮助学生理解】

先自学组内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

1.自读古诗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细细地读,静静地想,画出有关描写春天景物的词语,你头脑中形成什么画面在旁边简要地写一写。

2.小组内交流。

3.小组交流展示。

【第一小组交流】

莺啼(唱歌),绿、红(绿树红花,万紫千红的景象),烟雨(春雨沙沙地下,又细又密,像烟似雾笼罩着大地)、轻柔的春风吹拂着万物。

【预设:对春风学生可能忽略,老师提醒。】

其他小组补充春天所到的地方:千里(整个江南大地)、水村山郭到处一片春光。

师:这么美的景色,你的心情如何?

指导学生朗读前两句,读出欢乐喜悦的感情,声调高昂,声音响亮。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师:除了红花绿树,还有什么?寺庙

多吗?你是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四百八十寺(虚数,指很多)

这是什么时候建了这么多寺庙?交流南朝资料

南朝存在的历史这样短,却建了这么多的寺庙,统治者把精力都放在烧香拜佛上,后两句会有什么感情?指导学生读出惋惜之情(声音低,语速稍慢)。

5.学生朗读诗歌,想象意境,体会感情:既有对春天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又有对南朝的惋惜之情,诗人的感情比较复杂。

6.这首诗既有美景又有惋惜之情,是谁这么有才?

交流杜牧的资料,指名生背诵出他的诗歌:《清明》、《山行》、《赤壁》

7.小练习:填上恰当的拟声词(先让学生举例什么是拟声词)

(1)春雨------地下,他让绿叶更肥,花儿更艳。

(2)夏天的雨-----得下,它冲刷着大地,涤荡了尘埃。

(3)秋雨------地下,它与红叶低语,和果儿亲吻。

【设计意图:通过填拟声词体会不同季节的雨的特点,进一步理解烟雨的情态】

8.赛诗会:有人说天上的那一轮明月是唐诗永恒的主题,其实春天也是唐诗中灿烂的篇章,歌咏春天的诗歌也有很多,你能背出哪一首?先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后小组间比赛。

【设计意图:学生在比赛中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诗,激发起对诗歌的热爱】

五、布置前置性作业:

1.学会生字词。

2.预习课文5,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办手抄报《春天的诗》

36、纪昌学射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纪昌学射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纪昌学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妻子、虱子、梭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重要词语概括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3.能联系有关词句,体会纪昌决心、恒心、虚心。并能理解基本功。

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重要词语概括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难点:能联系有关词句,体会纪昌决心、恒心、虚心。并能理解基本功。

教学准备:视频及课件

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与大家一起学习一篇寓言故事。(板书课题)提示昌,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上面是一个小的扁日,下面是一个大的扁日。谁来读一读课题呢?纪字作为姓氏的时候应该念第三声ji再读课题。

2、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

(板书: 向谁学 怎么学 结果)

3、手学贵有疑。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139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写生字词

(出示:妻子、虱子、梭子)同学们,这几个词谁来读一读?

(1)梭子见过吗,在哪见过?梭子是古时候织布用的工具,使用时,快速地来回穿梭(出示图片),所以很多时候用梭来表示速度快,如形容时间过得很快日月如梭。

(2)虱子大家知道吗?虱子是长在动物毛发中一种极小的虫子。

(3)给大家带来个生字朋友,大家看看,这是什么字?(出示古体字)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要写好这个字需注意什么?妻子的妻是个会意字,意思是一个梳着发髻的女人,写妻字的时候要注意上面的竖与女字的撇点要碰在一起,看老师写一遍,注意笔顺。

3、生字挑战过关了,刚刚咱们提出的疑问,大家读完课文得到解决了吗?你了解了什么?

(板书: 飞卫 练眼力 能手)

开弓放箭

(1)相机理解能手,什么是射箭能手?(百发百中)纪昌的妻子是织布能手,善于弹琴的叫弹琴能手,咱们班有没有善于画画的?画画能手。

(2)很多时候,了解故事内容最简便的方法就是从题目入。看板书,谁能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二、三段,了解纪昌所学

1、到底是什么让纪昌变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中去发现吧!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一找: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纪昌又是怎样练习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把你特别有感受的词语圈出来,把感受写出来!

2、全班交流

(1)咱们来交流,刚开始飞卫是怎么教的?你找到哪个句子?

(出示: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采访式:纪昌,师傅让你要怎么做呢?(牢牢地盯住、不能眨一眨)还让你要怎么做?(下功夫)功夫是时间的意思,下功夫就是花时间。

(2)纪昌为了练习眼力,回家后是怎样做的呢?

(出示: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A.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哪个词让你最有感受?(注视、睁大、躺)

注视是怎样的看?(出示:( )地看)这不是普普通通的看看而已,而是专注地看,是专心致志地看,是心无杂念的看!

B.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纪昌是如何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的?(播放视频)

C.纪昌就这样在枯燥的织布机下整整呆了两年,700多个日子,如果是你,你能坚持吗?同桌拿笔当成梭子,注视梭子三十秒,亲身体验了,谁谈谈感受。带着感受读一读这句话。

D.同学们,这不怪你们啊!在人的生理上,一分钟眨十几下是正常现象。而纪昌却要挑战这生理极限,每天如此注视着梭子。难道他不累吗?眼睛不难受吗?但是尽管如此,他也没有放弃。夏天,烈日炎炎,蚊虫叮咬,邻居们纷纷躲在树下乘凉时,他 。冬天,北风呼呼,寒气逼人,所有人恨不得窝在被窝的时候,他 。就这样,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播放音乐引读)此时此刻,你的脑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纪昌?(板书:坚持不懈、勤奋刻苦)

E.就这样一个坚持不懈、勤奋刻苦的纪昌,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出示句子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相机理解相当到家,这位同学,你昨天几点到家呢?有一样吗?这个到家指的是(做得很好了)你怎么知道的?点评:这位同学相当有才,懂得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纪昌的本领相当到家到什么地步?作者用了什么标点符号呢?破折号前后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这个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3)纪昌练得这么厉害,可以了吗?是啊,飞卫却提出更高更难的要求了。谁来当当飞卫把要求清楚明白地告诉纪昌?

(出示句子: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

原来把眼力练到盯着目标不眨眼还不够,还要练得(把小物见大)这项本领纪昌又练了三年,这次咱们也能说一样是练到相当到家了。(出示:三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

咱们一起来读读纪昌第二次练眼力的句子,待会来补充一下。请生回答。

(4)纪昌盯梭子盯了两年,而盯虱子却是整整盯了三年啊!这五年来的恒心让他最终成为一个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三、理解寓意

1.(指着板书)纪昌学成了!那么老师这时就有个疑问了,练眼力与学射箭究竟有什么关系呢?(生畅言。是啊,练眼力就是为射箭打好基础。也就是基本功)

2.语言训练:(多请一些学生,充分训练)

其实同学们所说的这一切,都是飞卫对纪昌说的一句话。(出示: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必须下功夫练眼力)齐读。

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如果你要想学会一样本领,首先应该下功夫怎么做呢?(出示:我要想学会,首先应该下功夫)

是啊。同学们所说的正是这篇寓言要留给大家最宝贵的东西,要想学会一样本领,我们就应该扎实的练好基本功。希望同学们也能牢牢的记住。

3.复述课文。和同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4.现在让我们伴随着这些谚语,结束本次的寓言之旅。读。

四、作业

1.说:复述《纪昌学射》这则寓言故事给父母听。

2.读:推荐阅读《买椟还珠》《毛遂自荐》

3.写:《纪昌,我想对你说》

37、灰雀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灰雀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说教材

《灰雀》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丢失的那只灰雀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

通过语言和行为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灰雀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对儿童的爱护,以及男孩诚实的品质。

二、说教法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男孩之间的故事。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为两课时。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下面我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多媒体配乐: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知道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创设情境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展开自主学习。这个环节旨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听觉,希望通过音乐使学生入情入境,这样也为下文的自主探索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情感。】

(二)学习对话

1、引导读书勾画

师:男孩捉走又放回灰雀,一捉一放,男孩的心中是怎样一点点发生变化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从列宁和男孩的对话中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0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列宁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男孩说的话。

2、体会男孩心里的变化

① 没我没看见。

(1)师生、生生合作读对话,体会男孩的紧张害怕。

(2)学习省略号的用法。

(3)指导朗读,带表情带动作读。

②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1)生生合作读对话,体会男孩想法的变化。

(2) 思考男孩此时在想什么?交流。

③一定会飞回来!

(1)分组读对话,发现不同的标点符号,通过不同的标点符号,感受男孩说话的语气越来越强烈,态度越来越肯定。

(2)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感受男孩的决心。

3、体会列宁对男孩的爱护和说话的巧妙

(1)师:男孩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生交流。

(2)分角色读,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3)通过导读,引导学生感受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爱护。

【对话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事件的发展过程。抓好对话朗读,最好的着眼点就是对话提示语,因此,学习这部分教师着重引导帮助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在有声有色地朗读中,学生认识到列宁的善解人意和对儿童的爱护,懂得了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三)学习灰雀回来后的三个自然段

师:正如男孩所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第二天,读(手势导入读书)

师:孩子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看到了三只可爱的灰雀,还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男孩,还看到一个怎样的列宁? 板书: 尊重 诚实

(四)推荐阅读

师:这就是列宁、男孩和灰雀之间的故事,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其实,这样的故事在列宁身上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外读读这本书《列宁的故事》,让我们走近伟人、了解伟人、学习伟人。

五、说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了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课程理念,突出了语文的学科特点,坚持以读为本,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1.课堂的临时应变能力不足

由于之前上过一次,学生对教学流程很熟悉,导致教学进度加快,教学任务完成了,但还剩余5分钟,我的心里发懵了:我该怎么过这5分钟呢?我采取了让学生说一说列宁和男孩身上的品质,对于学生重复性的回答,没有适时指出。从这堂课中,我不仅明白了临场应变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只有事先做好了十二分的准备,才能让课堂更好地完成,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发展;而在课堂教学时,做好随时应变的准备,不仅让自己不拘泥于教案的束缚,而且能真正让课堂的时间做到合理的运用。

2. 基础知识的再学习

虽然在第一课时中,已经比较全面地学习了字词和课文的初读,但这并不是说字词的学习在第二课时中就可以不设计了。相反,在课堂中,抓住一些重点的字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能起到增加词汇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词语是需要随文理解的。但这一步我却忽略了。所以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学得不太扎实。

3.评价语过于单一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对于学生的评价语言基本是好、很好、不错等,这些评价语言不仅过于单一、笼统,而且缺乏针对性与激励性。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从这样的评价中很难找到答案,更无法让学生从中获得启迪,从而进一步打开思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发现学生的优点,以激励性语言为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4.忽视语言的迁移运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几句话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运用。强化语言文字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运用能力,在听说读写的扎实训练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贯彻落实课标精神,就应该把落脚点放在语言文字运用上面,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句进行听、说、读、写、思,在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只重视了课文内容的讲解,没有重视语言文字的迁移运用,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多关注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5、没有关注到课堂教学的小细节

人们说,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课堂细节。对于整节课,我还有一些小细节处理得不是很好,如在板书的时候没有照顾到所有的孩子;对于孩子的读书姿势没有及时纠正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多关注教学细节,用眼观察,用心倾听,用情去感受,及时捕捉与提炼,并科学地加以利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艺术,提升教学品质。

整节课下来,细细分析,存在的缺陷很多。但是,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所以,我相信,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一定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38、荷花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荷花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分析: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挨挨挤挤等字词的意思。

3揣摩、理解精彩的语句,欣赏荷花的美丽。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课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借助情境展开想象,感受和花的美丽。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注重思维的发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冒、挨挨挤挤等字词。

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荷花的视频以及图片;

3、制作微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咱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看完以后,说说你看到什么。(播放荷花图片制作的视频)

学生交流。

2、这节课我们学习《荷花》,板书课题。

二、巧攻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有疑问的字词。

2、出示生字,开火车比赛读,抽读。指导写字:蹈。

3、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随机指名带读。

(1)指导读音:蓬提示轻声,挨在挨挨挤挤中读一声,展示多音字组词。。

(2)理解词语:莲蓬,学生说说是什么,拖拽莲蓬的图片帮助理解。

(3)游戏巩固:色块遮盖合作点读,拖拽选择正确的读音。

三、品味美丽。

(一)体会词语,品味美丽

1、学习第2、3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荷叶的句子,用~~~~画出描写荷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在边上。

学生交流。

师: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写出荷叶的什么?

学生交流。

师:什么叫挨挨挤挤?请通同学来摆一摆荷叶。

句子对比感受荷叶之多(板书:荷叶多)指名读,指导朗读。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会冒字的好处。

师:你能换个其他的词吗?学生交流。

播放冒字微课帮助理解。

师:想象假如你就是一朵白荷花,你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想干什么呢?

3、品味荷花姿态美

作者描写了荷花的哪几种姿态?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你最喜欢哪一种姿态的荷花?说出你的理由,并用朗读来赞美她吧。自由读。

(1)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2)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3)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学生交流,学生比赛读,伴乐读,边读边用动作展示荷花的姿态。

学生根据描写选择正确的荷花图片,男生读,女生做动作。

学生填空背诵。

4、想象写话:还有哪些姿势的荷花?播放荷花视频,学生欣赏。

生写话,教师展示一部分进行评价。(板书荷花千姿百态)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出示句子)画家指的是谁?

生:大自然。

师:这满池的荷花色彩艳丽、形态各异,生机勃勃好似一幅活生生的画。(板书:活)

展示历代文人赞美荷花的诗句。

四、布置作业。

1、课后大家可以积累文章优美的语句,并配上美丽的图案。

2、也可以继续搜集有关荷花的诗句、美文,进一步了解荷花。

五、板书设计

荷花

荷叶 多

荷花 千姿百态

39、父爱之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父爱之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说教材

《父爱之舟》 是部编版五年级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课文以梦的形式呈现往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父亲和儿子在生活中的的几个场景,体现出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爱和感念之情。感情深沉而浓烈,从生活小事中发掘伟大的情感,感人至深。本篇课文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但是它第二篇课文,是一篇课文情感的延伸和方法、能力的的应用。

二、说学情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对父母的爱体会不够,生活中认为得到父母的爱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在学习本课之前,让孩子回忆自己和父亲最温馨的画面,或者写出爸爸为自己做过的最令自己感动的事情,通过回忆点滴,体会父亲的爱。达到以情起调的作用。之前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慈母情深》,了解了课文中场景描写的作用,通过抓关键词感受细节中蕴含的情感。但是学生在用自己的语言谈感受时并没有讲课本和自己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所在学习之前布置了回忆和爸爸之间最感动的事,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课文时能感同身受,体会父亲的爱,并能发自肺腑的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结合本课训练要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茧、栈 、缴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场景,体会父亲深切的爱。 3.理解课文题目和课后第二题中的重点句子。

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说重难点 文章的重点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崇敬之情。教学难点是领悟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五. 说教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的精神,结合本课体裁特点和在本单元中的位置,并且根据学生的学情,在三维目标的指引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课件和点拨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学、自渎、自悟,以读促悟,达到学生的个性解读。通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情景,落实指向言语的教学目标。

六.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给学生出示一张课文插图(小船)让学生说说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船?学生对图片比较感兴趣,而且喜欢发挥想象力,最后我进行引导总结,引出课题《父爱之舟》

2.初读课文,为场景描写取小标题

课文描写了几个生活中的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地点的场景,情感描写细腻,要体会本文的情感,首先要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默读课文为几个场景描写取小标题,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3.品读课文,体会父爱

(1)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交流感受

品读课文要基于学生的阅读基础,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所以在品味课文时,让学生自主阅读并通过圈、画、点、注等方法进行批注,做批注时我不会规定批注符号,而是有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符号,体现自主阅读和个性阅读。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最后在交流中学习阅读方法,在浓浓的氛围中感受浓浓的父爱。

(2)联系生活场景,升华父子之情

联系生活实际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好的方法,是课文课读者、作者只见搭起一座沟通的桥,将难理解的内容转变为简单的,将抽象的转变为具体的。在本篇文章中,学生可能在理解具体场景时并不会联系整篇课文中反映家庭情况的句子,这样就会更加凸显出父爱的伟大。所以在找出家庭情况的句子时,让学生联系农村的生活实际,体会爷爷平时的简朴节省,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回忆爷爷奶奶对自己的爱,进而体会文中父亲对儿子的爱。

(3)理解课题和重点语句的含义

学生在感受到浓浓的父爱之后,结合课后第三,深入理解课题,以渔船为线索,回忆在于船上发生的事,渔船出现的次数以及渔船与我考上大学的关系。 在自然而然的交流中突破重点。 (4)体会写法

在感受细节描写中,学习作者以小见大,抓住生活琐事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4.总结

5.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是对课内的延伸和拓展,所以好的作业设计应该对课文内容起到巩固和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运用的作用,并且能够让学生将课内所学运用于生活中。

(1)文中的作者有好多话想对父亲说,请你替作者为父亲写一段话。

(2)为父亲做一件表达爱的事情

七.说板书

板书应该在言简意赅的基础上体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记忆和形成知识框架,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思维训练。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与课文题目相呼应。

父爱之舟 父 船(画) 我 爱 以小见大

40、繁星一三一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繁星一三一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教材分析

本文的三首短诗均出自冰心的第一部诗集《繁星》,对母爱、童心和自然的赞美是其永恒的主题。该诗集由一百六十四首短诗组成,本课选用了其中的第七十一、第一百三十一、第一百五十九首短诗,并按顺序编排。

《繁星(七一)》紧扣回忆一词展开。第12行点明了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第3、第4、第5行运用三组结构相同的短语,营造出具体的情境,一方面将回忆的场景具象化,另一方面为回忆的内容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诗人对母亲的依恋和母爱的温馨。

《繁星(一三一)》中,诗人由大海联想到星光和花香,并通过比较,说明了大海对于在海边长大的诗人而言,影响深远。首行直抒胸臆,接着用三个反问句体现诗人对于大海的情感,就如同星星有光辉,花儿有香气一样,是自然而然、始终如一的。

《繁星(一五九)》和第一首诗相似,也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依恋。首行将情感化为一句感叹,接着采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比作小鸟,把母亲的怀抱比作鸟巢,并由自然界的风雨过渡到心中的风雨,当风雨来临,心底最无助的时候,母亲的怀抱便是自己的倚靠,说明母亲永远是自己心灵的温暖港湾。

三首现代诗虽然短小,却饱含深情,意蕴丰富。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能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的韵味。

2.展开想象,体悟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3.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释义诗题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小诗,《 纸船 》寄母亲(视频播放)

这是冰心先生的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朗读欣赏。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进冰心先生的三首短诗。(板书课题:繁星)

2.同学们齐读课题繁星。老师来解释繁星,繁字,上下结构,注意下面的绞丝底写的宽一些,上面的部分写得扁一些。

3.我们来看诗集介绍:

《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小诗164首,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冰心先生一起,体会母爱、童真、自然的美好。

5.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吧。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希望同学们课后也读一读冰心先生的其它作品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词

1.请同学们翻开书,自学课文生字词,不懂的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2.小组汇报。

(1)读准字音

漫灭 波涛 繁星 藤萝 膝上 躲到

自由读

我们一起来看这些词的读音:注意读准前鼻音漫、繁 ,后鼻音藤,读准易错音膝。

重点汉字书写

指导藤 膝。

藤上窄下宽,上面的草字头的一横要写长一些。下面的部分是滕,不是腾。

膝左窄右宽,右边的部分,需要注意,上面是个木,撇捺要注意避让穿插,下面不是水。

(2)同学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们知道这些词语都是什么意思吗?

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回忆:想过去的事或指回想;反省。

藤萝:又名紫藤萝,是优良的观花藤木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总状花序,春季开花,花淡紫色,具有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

思潮:某一时期内在社会上流行的思想倾向;脑海里涌现的念头。

清响:清脆的响声。

(三)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环节一:朗读《繁星》(一五九)

1.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什么?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2.我们在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指导分句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

环节二:朗读《繁星》(七一)

1.读过之后你发现了什么特点?预设:发现无韵诗,句式相同,节奏相仿的特点。

2.同样,我们也要读出节奏:指导朗读母亲的膝-上--读出节奏。

环节三:朗读《繁星》(一三一)

1.同学们来比较思考一下:现代诗与古诗之间的异同,发现诗韵。

2.读出节奏:感知光香响ɑnɡ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关注问号的语气,读出节奏。

3.情境朗读: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接读哪一?排比句式,理解思潮。

过渡:读着读着,你不仅发现了现代诗的节奏,你还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呢?预设:发现现代诗押韵的特点。

预设:我发现现代诗字数不要求相同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冰心先生,了解了她的作品,学习了字词,读通了诗歌。初步了解了诗歌的一些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首诗歌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五、板书设计

9. 繁星

《繁星》(一五九) 了里 同字成韵

《繁星》(七一) 句式相同,节奏相仿

《繁星》(一三一) 光香响ɑnɡ的韵脚

六、创新作业

1.下列红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qī)上。

B.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tāo)的清响。

C.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cho)里。

2.下边句子中的/表示朗读的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B.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C.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冰心先生的三首诗,老师想找同学来有节奏地朗诵三首短诗。

2.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领略了《繁星》蕴含的爱与真,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冰心先生走进诗歌的意境,去感受一下自然的美好,母爱的伟大。

(二)有声有色,读出想象

环节一:想象《繁星》(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1.延长顿逗:老师来示范朗读,请同学们边听边展开想象。

2.弥补想象:指导破折号和中下上停顿并增加音长,仿照朗读。同学们来想象一下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作者在做什么。

预设:作者漫步在月明的园中,走到了藤萝的叶下,趴在母亲的膝上,听母亲讲美妙的故事。

3.同学们,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一种闲适、温馨、充满母爱的感受。)

4.我们来看词语:通过补白想象理解永不漫灭的含义。

预设:永不漫灭是对美好童年的回忆永不漫灭,对母亲的依恋,对母爱的回忆永不漫灭。

(板书: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5.情景朗诵: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情景积累背诵。

环节二:想象《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同学们注意,诗中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

(1)天上的风雨是指什么?

预设:狂风暴雨、倾盆大雨、暴雨如注引导学生朗读重音,分角色朗读,想象风雨景象。

(2)心中的风雨又是指的什么呢?

(预设:困难、挫折、痛苦)

(板书:风雨:狂风暴雨 困难 挫折 痛苦 )作者冰心此时心中的风雨又是指的什么?

预设:课前,已经让同学们搜集资料:

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11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

2.过渡:现代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想象,你又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

(三)有情有思,读出情感

环节一:悟情《繁星》(一五九)

1.请同学们细细品读风雨:感受母亲怀抱中浓浓的母爱。

2.结合作者经历,我们来体会其中的情感:理解心中风雨的内涵,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1)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每次生病就会想起,母亲啊

(2)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11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想到这些冰心有些害怕,她会说,母亲啊

(3)1921年,经历人生风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生的第一本诗集《繁星》,她把对母亲的爱写在这首诗中, 母亲啊

这里的风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对母亲怀抱的依恋。

(板书:心情、对母亲的依恋)

环节二:悟情《繁星》(一三一)

1.听!这是海浪声音(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2.我们来看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

(1)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海的描写。--《冰心自传》

(2) 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往事》

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是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海眷恋、感激

(板书:对大海的眷恋、感激)

3.我们来共同诵读:伴着海浪声,我们来诵读一下。

环节三:悟情《繁星》(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1.品悟月明:月是中国人心中的共同的情怀,举头望明月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体会情感: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谁言寸草心母亲的膝上感受到什么呢?

预设:是一种依恋的感觉。

预设:趴在母亲膝上是一种安全、温馨的感觉。

(四)情动辞发,仿写《繁星》

1.接下来,我们仿写诗句,加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出示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再仿照着写一写。

这些事--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 )的( ),

藤萝的叶下, ( )的( ),

母亲的膝上。( )的( )。

2.朗读仿写,分享自创繁星。

3.朗读成诵,齐背三首《繁星》。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我们学习了冰心先生的诗,并被她浓浓的对母爱的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所打动。

希望同学们课下去读一读冰心的其他作品。

41、村晚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村晚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读准古诗字音,读出古诗的节奏

2.运用适当策略,自主理解古诗大意

3.抓住关键词语,想象诗歌画面,感受诗歌童趣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词语和插图想象诗歌画面,感受诗歌童趣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1.检查预习,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复习古诗三首中《四时田园杂兴》的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

3.ppt出示方法,提示学生借助学习单,自学古诗。

二、小组合作,了解古诗大意

1.借助学习单,自学诗歌中难理解的词语

(1)重点理解水满陂

可采取联系上文的草满池塘,猜测池塘水漫出来,快到到岸边的样子

也可采取将满字替换,如替换成溢(选择的方式)

(2)重点理解山衔落日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衔字。如小狗衔骨头,成语衔枚疾走。燕子衔泥

结合书中插图,为两座上标上眼睛,眉毛,根据对衔对理解,把太阳贴到对应的位置去。

2.借助学习单,选择感兴趣的句子自主理解

3.组内合作,利用学习单,了解诗歌的意思

4.根据诗歌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的,形成初步印象。

三、抓住关键词,展开具体想象

1.复习《四时田园杂兴》中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的方法

(1)选择有趣的画面(2)抓住关键词想象(3)可以从儿童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出发。

2.自主选择诗句中能够体现童趣的的关键词

(1)重点关注横牛背的横字

联系上文的归去,猜测儿童的心情,感受横字背后的轻松,快活

(2)重点关注无腔与信口

联系生活,说说自己什么时候会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子

从生活实际出发,感受牧童此时的快乐自由

推己及人,猜测牧童愉快的心情的原因。进一步理解自由的意味

3.组合分句画面,形成总体印象,朗读展示想象出的画面。

四、方式我选择,表达诗歌情感

1.出示朗诵,绘画,诗歌配文字等方式

2.自由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将你感受到的童趣

42、村居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村居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诗、村、童3个生字,认识莺、拂等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4.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5)指导读: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让学生充分地说: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7)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8)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9)配乐全班齐读一二句。

3.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2)(多媒体出示孩子放风筝的画面)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

四、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1.交流识记字形。出示:诗 村 童 加一加:诗讠+寺; 村是木+寸,童是立+里。

2.教师指导书写。

出示诗 村 童的田字格课件。

诗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村左右结构,左右等宽,木的捺变成点。

童上下结构,注意下面里的笔顺。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板书设计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儿童散学

醉春烟

杨柳拂堤|忙放纸鸢

早春

43、从军行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从军行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1.了解边塞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借助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暗、雪山、孤城、穿、破等词的意思,理解诗意。

3.赏析诗中传神的动词,体会诗中的复杂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深化学生对于边塞诗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赏析诗中传神的动词,体会诗中的复杂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一、谈话引入,初识边塞诗。

课前播放边塞风光视频请同学们谈谈印象从而引出边塞诗。多媒体出示:以边塞风光和战争为题材的诗叫边塞诗。出自先秦,由隋代开始兴盛,到了唐朝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边塞诗也达到鼎盛,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李益,王昌龄。

师解说引出课题:

说到王昌龄,我们并不陌生,被誉为诗家夫子,七绝圣手,据说早年他曾漫游四方,去过边塞,虽没有参加过战争,但在边塞生活多年,与战士们情同手足,所以他写出许多流传千古的边塞诗。康震老师曾评价:王昌龄的边塞诗拥有所有边塞诗的特点。那么不妨把今天的学习当做我们了解边塞诗的一把钥匙,让我们一起走进《从军行》,走近边塞诗。(齐读课题)

二、品读诗句,感受其特点。

版块一:解诗题、说诗意。

1、解诗题。

师:其实这首诗的题目就有着鲜明的边塞诗特色。

从军是什么意思?(跟随军队,参军)而行则是古代乐府诗的体裁。比如:歌,引,曲,吟等都是这类体裁的诗歌。(多媒体出示:《塞下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游子吟》、《石灰吟》、《秋风引》)《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为描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生活。它是王昌龄边塞诗的一个总题目,在这个题目下一共有七首小诗,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四首。

2、说诗意。

师:全诗没有一个生字,我觉得读正确、读流利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对吗?

(1)自由读诗,要求读得正确、通顺。(节奏、韵律)

(2)反复诵读后讨论:诗读到这里,你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

能不能结合注释,想想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意思。

版块二、圈画地名,感受塞外风光。

边塞诗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大漠风光、塞外奇景,在这首诗当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请你带着想象读诗,描述看到的画面。

生交流读诗想象到的画面,重点学习诗的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看的出来同学们的画面都跟地点有关,边塞诗当中的地点一向是解锁的重要突破口,现在请同学们圈出前两句中的地名。

(1)圈出地名,了解环境特点。(青海 雪山 孤城 玉门关)

(2)这些地名都有什么共同点?(都在塞外,远离故乡,辽阔荒凉,雄伟壮美)

(3)出示地图,补充背景 师通过PPT展示地图并解说:

看:这是青海湖,辽阔清澈,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祁连山;越过雪山,再往西,就是军事要塞玉门关。青海雪山玉门关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士战斗的典型环境。

(4)紧扣孤城一词,感受环境恶劣。

孤城就是玉门关,它仅仅是一座孤零零的城吗?请同学们谈谈想法。

拓展阅读,印证孤城是一座什么样的城。

出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在王之涣的诗中,孤城是那春风不度的苍凉辽阔之地。

出示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在岑参的诗中,孤城是那偏僻荒凉的戈壁和沙漠。

引读前两句:此时我们再读这两句,你的感受一定更加深刻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感受偏远荒凉)

玉门关是边塞诗当中一个非常常见的地名,为什么玉门关会收到如此多边塞诗人的偏爱呢?

生讨论

师出示地图并明确:这要从玉门关的地理位置说起。玉门关位于西北边陲是中原王朝最重要的边塞关口。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开始其辉煌的外交生涯,都是从这儿出去的。在唐朝,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玉门关外,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而诗中的青海地区,则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正是因为玉门关有着重要军事战略地位所以才会频频出现在边塞诗当中。

(5)想象补白,换位思考。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戍守在这样一座孤城之中的将士们会有怎样的心情?

(远离故土,内心孤单;感觉自己肩负重任,当努力建功立业;心情复杂,感觉战争一触即发,紧张,心情压抑。)这么多的情绪同时充斥在心中,五味杂陈,其实诗中有个字就是这种心情的投射?(暗)青海、长云、雪山这三个无关的景物因为一个暗字产生了联系,渲染了辽阔悲壮的氛围;古战场上戍边战士的艰苦与辛酸也在一个暗字当中展露无遗,好的动词就是这样传神又传情。

版块三、圈画动词,体会将士心情

七绝圣手王昌龄的《从军行》之所以成为边塞诗的代表作,除了诗中雄伟壮阔的边塞风光之外,就是因为还化用了一些既传神又传情的动词。请再次默读这两句古诗,圈一圈你找到的动词,并结合诗意说说理由。

交流赏析望字体会孤独惆怅之情。

他们远远地望见了什么?站在这里,想望又望不到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以PPT图片对比形式出现:他们望见了玉门关的黄沙漫天,却望不见故园的袅袅炊烟;望见了风沙连天,望不见小桥流水;望见了敌人如林,望不见回家的希望......

战争遥遥无期,有家不能回,只能遥遥相望,这是何等的惆怅,引读前两句。

三 、领悟诗情,参透其精神。

诗歌后两句又描述了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的圈画动词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学习。

1.交流赏析穿字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理解穿,先出示战国文字。明白穿字的意思。穿,原意指老鼠以牙齿在土穴中打孔,这里是指金甲被磨穿。

深入思考:金甲是金属铠甲(多媒体出图),有的重达60多斤,这样的金甲被穿破的可能因素有哪些呢?

全班交流:从百战体会到战争的频繁,从黄沙体会到环境的恶劣;从金甲感受战斗的惨烈。学生在想象画面当中逐渐明白:将士们长时间在沙漠里摸爬滚打,战斗非常艰苦,但将士们意志坚定,英勇顽强,丝毫没有退缩之心。他们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2、交流赏析破字

尽管金甲被磨穿,将士们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被消磨,不仅没有被消磨,反而在连年战争和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引读:他们发誓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破中感受战士们的英勇无畏;从终不还中感受战士们的决心之大。

引读:刀光剑影,九死一生,将士们为保家卫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没有什么能撼动他们的铮铮誓言,他们发誓不破楼兰终不还。

追问溯源:为什么不破楼兰终不还?

让学生从国家、人民和自己的角度去分析,并最终明确英雄的概念:这才是为国为家为己,男儿血性,赤子之心!何为英雄本色?是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的坚韧顽强;是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的不辞艰辛;是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的超越平庸;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满腔壮志;是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不惧牺牲!带着这份无畏和豪迈,再读这首诗。

有这种豪情和壮志又何愁出师不捷呢?引导学生参读《从军行》的其五和其六。(多媒体出示其五和其六。)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四、触及文化,深化其影响。

1、介绍《从军行》的历史地位

王昌龄作为盛唐诗坛的著名诗人,流传下来的生平事迹很少,他的仕途履历也记录不详。但他的边塞诗《出塞》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这首《从军行》也同样作为七绝圣手的代表作之一,被世代传唱。

播放《从军行》视频,学生欣赏。

2、深入探究:是什么力量,让这首诗穿越千年,成为我们民族的共同记忆呢?

(1)出示资料:

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唐朝时发展到了顶峰,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盛唐边塞诗的繁荣反映了那个时代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

师:向往边塞、从军报国是流淌在大唐诗人血脉当中的一种基因。为什么唐朝这么多边塞诗而且都是昂扬的?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看看盛世大唐。(播放视频)

师总结:盛唐时期,无论整个边塞的局面还是形势我们都处在一种主动的态势,极度的文化自信,世界的中心,东方大国,万国来贺!在那个时期,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2)以诗解诗,体会豪情

出示诗句,教师引读

宁为百夫长的杨炯便有诗云生读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意欲报国取龙城的王维亦有诗云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边塞诗人岑参以诗明志道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

3、畅谈感悟,参透精神

读到这里,谁能谈谈是什么力量,让这首诗穿越千年,留存至今的?

预设1:将士们誓死杀敌、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激励着后人。

预设2:盛世大唐那种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强烈地感染着后人。

小结:在大浪淘沙的文化长河中,终能不朽的唯有精神,这首诗中充盈的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昂扬的时代风貌,是它能穿越千年,传承至今的根本。

总结:唐代的边塞诗印证了那个时期边关将士的情感和心愿,不论是王瀚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还是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又或是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都充满阳刚之美,令人感到一种极为向上的生命力,体现了唐朝当时泱泱大国雄浑的民族精神。

今天我们学的《从军行》一诗亦是这样,它既是那个时代边塞诗的主旋律,穿越千年,它也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让我们一起读这首诗!

五、作业设计:

1、用今天的方法学习从军行【其五】【其六】

2、搜集和整理边塞诗,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戍边英雄的慷慨悲歌。

六、板书设计:

从军行

(边塞诗)

暗、望 边塞风光

穿、破 英雄气概

终不还

44、传统节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传统节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 认识传、统等 15 个生字,会写贴、街等 9 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 10 个词语。

2.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课文。

3.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4. 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

教师口述:同学们都知道些什么节日呢?春节、端午、国庆节、劳动节、儿童节每年都有

许多的节日,但各国家和地区的节日有所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吧。

节日源流: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一些流

传至今的节日习俗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到汉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

都已经定型,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的一个大发展的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科学文化有了很大

的发展,这为节日的发展与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节日逐渐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变得丰富多彩,出现了许多体育活动、享乐活动等,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有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诵。因此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初读课文

1.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 检查初读情况。

(1)会读生字。

认读指导:传、舟、赏是翘舌音;乞巧两个字都是第三声,注意乞在语流中的变调;巷、祭二字容易误读,可以借助拼音和词语大街小巷祭扫加以巩固。

(2)会写生字,并组词。

贴(贴花) 街(街上) 舟(小舟) 艾(艾草) 敬(敬爱)

转(转眼) 团(团结) 热(热爱) 闹(热闹)

(3)识字方法。

①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如宵、饼可以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识记。

②利用熟字识记,贴、赏、宵、郎可以联系站、常、消、朗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祭、乞可以联系察、吃用减一减的方法识记。

③生活识字,巷可借助地名识记,如南锣鼓巷,艾可结合物品识记,如艾灸。

(4)积累词语。

节日 春节 花灯 清明节 先人 龙舟 中秋 转眼 团圆 热闹

4. 初读感知:初读课文后,我大致了解了每个节日的风俗习惯。

随堂测验

1. 比一比,再组词。

街(街道) 团(团结) 扫(打扫) 传(传说) 赏(赏月) 乞(乞讨)

行(行走) 困(困难) 归(归来) 转(转动) 常(经常) 气(生气)

2.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窗花 在墓前祭奠打扫;扫墓。

乞巧 形容时间极短。

祭扫 剪纸的一种,多做窗户上的装饰。

登高 (夫妻、父子等)散而复聚。

转眼 上到高处;重阳节登山叫登高。

团圆 (景象)繁盛活跃。

热闹 旧俗,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妇女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

祷,请求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

第 二 课 时

课前导入

教师口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和重阳节的习俗,这节课我们来具体看一看人们是怎样过这些节日的。

品读释疑

1.展示第一幅图。(出示课件:与春节相关的图片)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1)这句话介绍了春节的哪些习俗?

预设:这句话介绍了春节时贴窗花,放鞭炮的习俗。

(2)过春节时,人们还会干些什么 ?

预设:包饺子、拜年、给压岁钱,还有贴春联。

朗读指导:重读欢笑,要读出人们过春节时无比高兴的心情。

2.展示第二幅图。(出示课件:与元宵节相关的图片)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预设:元宵节。

(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会做些什么?

预设:看花灯、吃元宵。

(3)大街小巷人如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预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街小巷的热闹场景,人们像潮水一样,涌来又散去。

朗读指导:以热情、愉悦的语气朗读描写人们过元宵节的句子,重读看花灯、人如潮等词语。

3.展示第三幅图。(出示课件:与清明节相关的图片)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预设:清明节。

小结: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人们习惯在这天扫墓。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2)雨纷纷有什么表达效果?

预设:雨纷纷 是环境描写,写出了一种凄风苦雨的天气,营造了一种哀伤的氛围。

朗读指导:重读雨纷纷、祭扫等词语,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

4.展示第四幅图。(出示课件:赛龙舟的图片)

过端午,赛龙舟,

粽香艾香满堂飘。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节日的习俗?

预设:人们正在赛龙舟。端午节。

(2)这天,人们除了赛龙舟,还会做些什么?

预设:吃粽子、插艾草菖蒲。

朗读指导:以热情和稍微紧张的语气读这部分内容,表现出人们过端午的热闹景象。

5.展示第五幅图。(出示课件:与七夕相关的图片)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1)这是什么传统节日?

预设:七夕。

(2)句中提到的美丽传说是什么?

预设: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是个美丽的传说,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体现了不畏强权,不屈不挠的精神。

(3)这句话写了什么?你知道乞巧是什么意思吗?

预设:这句话写了七月七的民俗活动和相关传说。乞巧是中国传统习俗,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 妇女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请求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

资料链接: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妇女在庭院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希望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些瓜果乞巧,各地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朗读指导:要读出因牛郎织女相会而产生的喜悦之情。

6.展示第六幅图。(出示课件:与中秋节相关的图片)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预设:中秋节。

(2)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

预设:赏月、吃月饼。

朗读指导:要读出一家人团圆时热闹、祥和的气氛。

7.展示第七幅图。(出示课件:与重阳节相关的图片)

重阳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1)这句话写的是什么节日?

预设:重阳节。

(2)为什么说重阳节,要敬老?

预设:因为重阳节在传承中发展,添加了敬老等内涵,重阳节时会举行许多尊老爱老活动。

资料链接:重阳节,时在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所以又称为重九节,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也称登高节。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也不断丰富,敬老成为重阳节的一大主题。2012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朗读指导:要读出对老人的尊敬之情。

课文主旨

本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课文内容贴近生活,语言平实,句式整齐,我们在诵读中可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民间习俗。学习本课丰富了我们的知识,积累了语言,并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课后作业

1.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面的节日,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

端午节 清明节 元宵节 春节 重阳节 中秋节

2. 你知道哪些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写一写。

3. 我国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45、草船借箭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草船借箭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3个字,会写妒忌、军事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试着阅读名著《三国演义》。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关于三国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大家都看过这本书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些人物?(生自由讨论发言)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诸葛亮,谁能说说喜欢他的理由?(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诸葛亮有关。(板书课题)看了课题,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吗?(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借到了吗?怎么借的?)现在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你想知道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着重指导: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生字,师指导正音。

(2)注意:忌的上面是己,不要写成已;督的下面是目,不要写成日。

(3)(出示生词)指定学生带读。

3.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描写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

起因(1~2自然段);

经过(3~9自然段);

结果(10自然段)。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与诸葛亮约定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想借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四、小结。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却将计就计,承诺三天就能办好。接下来,他如何在三天内成功造好十万支箭呢?且看下回分解。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为什么会发生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并初步了解了四个人物,那么,请你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中的四个人物进行排名,你觉得可以怎么排?(学生自主排名,展示)

每位同学都给四个人物打了分,尽管答案不同,但是有一点是毫无异议的: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诸葛亮排第一。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真让人佩服。

二、深入体会,感知人物形象。

1.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线画出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从中体会后再小组交流。

(学生读课文并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对天气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兵,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①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漫天呢?联系上文说说。(诸葛亮说:只要三天。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找到文中这两处,引导学生诵读,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从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知道这天有大雾。)

②我觉得第一天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唆,前两天没有动静,是否可以删去,直接写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组织学生讨论)

小结:不能删,因为通过具体写前两天没动静,我们才能把时间快速流逝与诸葛亮从容的行为作对比,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2)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隙,使受箭面积达到最大。)

(3)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造声势,又是为了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

(4)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诸葛亮是笑着说这句话的,让我们一起读出诸葛亮的自信、镇定。(齐读)诸葛亮在笑什么?这一笑表现了什么?小声诵读,仔细思考。(自由汇报)

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是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兵,只会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这一笑表现了诸葛亮的自信、大度、胸有成竹、运筹帷幄。

(5)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出示: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6)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周密、滴水不漏,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生齐答:神。)妙不妙?(生齐答:妙。)

(7)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出示: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了这样一句话:(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1)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

(2)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

(3)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3.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用几个词语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

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引导学生齐读,同时指出:这首小诗精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的骤雨飞蝗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么多的箭。

三、拓展延伸,读后感悟。

1.在学习课文之前,大家觉得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人,那么学了课文之后,大家对文中的人物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诸葛亮:有胆有识、知人善用、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才智超群。

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

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曹操:生性多疑,谨慎小心。

2.思考:诸葛亮借箭成功,除了自身才智,还有哪些因素?(天时、地利、人和)

四、小结。

 相信我们每一个同学对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和理解。回家以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板书设计

46、藏戏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藏戏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

2. 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学习课文开头形象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色。

【教学重点】

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选择最喜欢的戏曲上网查查资料,看看它有哪些特色,写下来,再把它介绍给大家。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引入新课。

1.在本组课文中,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随作家沈从文品尝了美味的腊八粥,还从三首古诗里面了解了寒食节、七夕节、中秋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这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板书:藏戏)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词语,读一读。

(2)理解词语。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 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2.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3.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落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分清内容的主次。

三、体会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第4-7自然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3. 藏戏的产生,是跟唐东杰布分不开的,请你结合文章,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他。

四、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自主学习:自由读第8-17自然段,把藏戏的主要特色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①( )的面具;②( )的舞台;③( )的演唱风格。

2.集体交流。

(1)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出示课件:感受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的特点。

(板书: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2)舞台:简单、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体会:不要不要不要只要只要

演唱风格:不受时间限制。

3.思考:作者在描写藏戏的特色时,哪个部分写得详细,哪个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1)再读第8-17自然段,试着概括藏戏的特色。

(2)作者是怎样概括的?指名读第1-3自然段,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5.齐读最后一段: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五、课堂总结,学以致用。

1.小结。

2. 我国的戏曲文化丰富多彩,有许多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你知道哪些?

4. 布置作业:你喜欢戏曲吗?选择你最喜欢的戏曲上网查查资料,看看它有哪些特色,写下来,再把它介绍给大家。

板书设计:

形成: 传奇

4、藏戏 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特色:舞台:简单、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演唱风格:不受时间限制

47、扁鹊治病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扁鹊治病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依据】

本课选自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本单元以围绕走进故事长廊,感受故事魅力为主题。《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病。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为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最后的非常不高兴,致使延误病情,小病酿成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课文以蔡桓公病死来结束故事,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要讳疾忌医,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设计思路】

1、指导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我确定本课的教学主题为关注语言表达,凸显文体征,采用角色驱动、朗读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加深对人物想法的感悟,从而让学生明白做事做人的道理。做事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做人要听取别人正确意见,不要固执己见。全课以破解《扁鹊治病》千古之谜为情境,让学生以小侦探的身份去体验人物的想法。引导学生体验角色,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2、教学目标(1)会读会写蔡、睬、烫、剂等字。理解并积累敷烫、几剂汤药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想法。(3)学习课文,明白做事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的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艺术和高尚的医德。(2)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新课。

3、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3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读寓言故事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故事。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题)师:扁鹊的扁没有马字旁,也没有单人旁。请同学们读一下题目。(生读题目)

师:请听老师读一下课题,扁鹊治病↗。你听出了什么?

预设:对扁鹊的不相信。

师:老师这样读是因为扁鹊犯下了惊天大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了解这个惊天大案吧,读准生字,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师纠正学生的读书习惯)

师:同学们课文读得很认真,能给大家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吗?扁鹊给谁治病?治了几次?结果如何?

预设1:扁鹊给蔡桓公治病。

预设2:治疗了三次。

预设3:蔡桓公死了。

师:我们先了解一下本案的最大嫌疑人扁鹊。好吗?

(PPT出示)扁鹊简介:

扁鹊真名叫秦越人,古代四大名医之一。他所创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直到今天还被中医沿用。

师: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样的医生可以称的上名医?

预设:医术高超、医德高尚

师:同学们,望病人的什么?闻病人的什么?问病人的什么?切病人的什么?预设:望病人的脸色、精神面貌;闻病人的气味;问病人的情况;切病人的脉搏。

师:作为一位名医,怎么会把蔡桓公治死呢?这节课文同学们都是老师请来的侦探,用你们的智慧揭开这个千古之谜,好吗?我先做一些准备吧!

板块二:检查预习(2分钟)

(PP出示)指名读:本课词语

蔡桓公 扁鹊 理睬 敷烫 骨髓 肠胃 几剂汤药 敷烫:敷①涂上 ②布置 ③足够。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

板块三:学习课文(28分钟)

师:各位小神探,现在我们把第一次看病还原一下,探究探究吧!

1.补引语词指名读第一次:

(PPT出示)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 )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知,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公( )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师:各位小神探,名医扁鹊用什么方法诊断扁鹊有病?各位小神探,你觉得蔡桓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再来研读研读第二次和第三次吧!

(学生随机板书)

2. 补蔡桓公的话语,分角色读第二、三次。学生练习,全班展示。(出示PPT)(1)第二次: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蔡桓公说:寡人,无疾

师:蔡桓公的病情怎么会加重呢?蔡桓公在想什么?各位小神探,你找到大王病死的原因了?(学生随机板书)

(2)第三次: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说:

师:蔡桓公的病情恶化的原因是什么?各位小神探,你找到大王病死的原因了?(学生随机板书)

3.师:关于蔡桓公的病请扁鹊是这样解释的。

(出示PPT)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1)指名读

(2)师:左右回去后会怎么向大王说呢?

(3)师:大王听了后会怎么说?

板块四:归纳寓意总结全文(5分钟)(PPT出示)

病情变化

治疗方法

蔡桓公态度

第一次

皮肤

热水敷烫

不高兴

第二次

皮肉

扎针

很不高兴

第三次

肠胃

服汤药

非常不高兴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表格,你觉得蔡桓公不治身亡的原因是什么?请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随机归纳板书:防微杜渐 讳疾忌医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防微杜渐、讳疾忌医这两个词语。你明白了这则寓言故事里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预设:要听取别人的真确意见

预设:做事要防微杜渐,千万不可以讳疾忌医。

各位小神探,扁鹊治病惊天大案可以结案了,这告诉我们,凡事不但要注意细节,还要听取别人意见和建议。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伊索寓言》,你又能从中明白怎样的做人道理?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