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1、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分析】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预测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童话,讲述了老屋与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之间的故事。课文用反复的手法推进情节的发展,每一个片段都是老屋准备倒下,然后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请求老屋不要倒下,接着是它们陈述老屋不要倒下的理由,以及老屋无一例外地答应了它们的请求,最后是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都得以了老屋的帮助,满足了各自的心愿。
课文有7处旁批,都是根据真实的阅读心理所做的预测,提示学生可以在什么地方、依据什么来预测。对题目的旁批,提示可以在看题目时,结合已有的阅读经验进行预测;对插图的旁批,提示可以在看到插图时进行预测;对故事内容的旁批,提示可以根据故事的发展和结局,结合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进行预测。
课后题都围绕预测这一教学重点展开。第一题指向预测意识的唤醒,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阅读测,并相互交流各自预测的内容。第二题生了解这些预测是怎样得出来的,与课文旁批相呼应。表格呈现了预测的依据,以及由一定的依据推导出相应预测结果的思维过程。表格中所举例子是示范依据故事里的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生活常识进行预测;下方左边的泡泡提示可以根据文章的题目、插图和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下方右边的泡泡提示预测的内容可能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不必过于计较预测结果正确与否。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已有阅读经验,在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处大胆猜测。
2.能借助旁批,探寻预测方法。
3.能在预测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发现反复结构的故事特征。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读书调查 激活预测
一、读书调查,触摸学情
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都爱看书,你们都看过哪些书?
你是否在读书的过程中一边读一边猜?会读到什么地方边读边猜?
边读边猜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二、导语阅读,激活预测
1.齐读单元导语: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
2.思考单元导语,发现预测既要猜测又要推想。(板书:预测)
设计意图:预策这种阅读策略绝不是课堂上的一个新知,它是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这个阅读经验是藏在学生平时读书活动之中,需要的是唤醒,然后进一步在规范的学习活动中扎实巩固。
活动二 借助课文 学习预测
一、在题目处学习预测
1.齐读课题
2.借助题目,尝试预测
在题目处停留一下(板书:题目),请你预测:总也倒不下的老屋会是什么样的一座老屋?你这样预测的依据是什么?
3.借助旁批,探寻预测方法
出示: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
为什么这里的预测和大家的有些不一样?请说说你的观点。(相机板书:生活实际、阅读经验)
设计意图:根据题目来预测是学生最重要的一种阅读经验,在这个经验里最难的是如何厘清自己为什么要这么来预测,即预测的依据。本环节一是让学生依据题目预测,并说出预测依据。二是让学生看别人的预测结果,想一想别人的预测依据。两处形成了一个阅读思维的回路,有助于新知的夯实。
二、在插图处学习预测
1.初读课文,了解老屋,比较发现
那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座什么样的老屋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的1.2自然段。
通过文字,你眼前看到了一座什么样的老屋?和你预测的一样吗?哪些差不多?哪些不一样?
2.进入情境,观察插图,学习预测
(1)模仿读老屋和小猫的语言(2.3自然段)
(2)猜测是谁在请求老屋帮助,引出插图。
(3)认真观察插图,预测老屋是否会答应帮助小猫?
(4)借助旁批,探寻预测理由。
出示: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应该会答应吧!
引导学生,结合慈祥这个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老屋会答应的原因。
3. 印证结果,分角色朗读,体会帮助
设计意图:在阅读文字的看一下插图,会对文字起到一个补充作用,并有一种可视化的呈现,增强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但插图还具备另一个功能,对文字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任何一本优秀的书籍里配的插图一定是名家作品,一定是经过千雕万琢的作品,所以在这里运用插图的预测功能绝不突兀,更是对题目中预测功能的一种深入检测。
三、在故事内容处学习预测
1.片段呈现,联系内容,预测人物
读第7自然段里,你预测到这次请求老屋帮助的会是谁?
2.细读文本,探究质疑,发现方法
为什么不是小鸟、鸭子、大公鸡这些动物呢?说说理由。(联系孵小鸡,相机板书:联系上下文)
3.小组合作,角色表演,体会帮助
4.借助旁批,探寻预测,发现反复
出示:一读到这句话,我就知道,一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了。
这句话指的是哪句话?在课文里出现了几次?你还有什么发现?(板书:反复结构的故事)
5.依据反复,预测故事,尝试创作
当小蜘蛛寻找老屋帮助时,你一定知道老屋是怎么回答的。
老屋还有可能遇到其它小动物,你一定知道这个故事会怎么继续下去,请你说一说。
设计意图:关注文本中的细节,是小学生阅读里非常缺失的一点。在预测的进一步学习中,学生还能初步体会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发现反复结构的故事秘密这一特点。
活动三 方法小结 运用预测
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了预测这种阅读策略来读故事。我发现可以在题目、插图、内容的地方停下来,生活实际、阅读经验、联系上下文等进行预测。当然,预测有可能和故事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下课之后,你可以拿起一本课外书,相信预测会让你的读书之旅变得更有乐趣。也许把你在不同地方的预测结果写出来,也会出一本有趣的书了。
设计意图:预测这种阅读策略,它的用处不仅仅是带来读书的乐趣,更是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合理想象,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多运用、正确运用预测。
2、雨点儿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雨点儿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简说: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本课内容浅显,情节性强,文中第五小节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空间,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加以探究。
学情分析:
班内学生通过四个月的拼音、识字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大多数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是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好玩。
教学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起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语中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拼读本课的生字,利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换部件、去部件、部件组合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通过观察、练习会写本课的方、半、巴三个生字。
2.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通过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拼读本课的生字,利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换部件、去部件、部件组合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通过观察、练习会写本课的方、半、巴三个生字。
2.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植物与雨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读好长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播放课件,欣赏《小雨沙沙》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会唱的同学请跟着唱。
2、引入课题:云妈妈有许多孩子,它们特别爱唱歌,你听这会儿它又唱起来了嘀答滴答,沙沙沙,它们是谁呀?
板书课题:雨点儿
(雨点儿特别爱和小朋友交朋友,让我们甜甜地叫一叫它们的名字!)
指导读题:雨点儿,指导读好儿化音,同时读出它的可爱。
(如果我们把点和儿读得快一些,舌头卷起来,就更好听了,再来试试吧!)
二、感知全文
1、看课件演示,听全文录音,激起孩子们阅读的热情。(这是一则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自由阅读课文(投影全文)(P105,我真想自己读一读这则故事,第一遍读正确,读通顺;第二遍,边读边数清楚一共有几段,标上段号)
3、交流:检查标段号,读了课文你知道这一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大、小)
三、巧妙识字
1、拼读红色拼音的字,聪明能干的你一定能想出很多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的。
预设:熟字加偏旁:清、问、回(组词)
熟字换偏旁:菜彩(组词) 漂飘
熟字换部件:穿空(加一加也可以)(组词)
数:米+女+攵(字音:数不清,数学);点(四点底)、落(草字头)、答(竹字头)(组词)、方
在介绍字的同时,为部分字找一找朋友。
齐读课件中的词语。
2、巩固认字:课件,去拼音读。
3、游戏:转字魔方。
4、读词语。
四、再读课文
将字宝宝放在课文里,希望大家也能很顺利地将它们读出来。
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指名读。评议。重点指导问的语气的读法以及对话时不同角色的语气。
五、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讨论。
2、课件演示,师示范,强化操练。
方:强调笔顺,点要写在上半格竖中线上,横要从横中线上起笔,略向上偏斜,第三笔是横折钩,最后写撇。
半:两横平行,其中第三笔横较短,第四笔是长横,最后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巴:强调笔顺,最后一笔不能写得太短。
3、学生练写,教师行间指导。
六、作业设计
和家长一起做本课的生字卡片,和同学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个淘气的字宝宝,它们可太贪玩了,连家都找不到了,你能帮助他们找到家吗?(出示课件,指名操作并领读)
课件练习拖放。
2、 小朋友们真爱学习,小雨点儿们看见可喜欢大家了,你瞧,雨点儿来了! 请看动画片。(课文动画朗读)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么可爱的雨点儿,我真想一个个都认识他们,你们帮我一起数一数好吗?一、二我数得眼睛都花了,你们数清了吗?原来是(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数不清(识记数和清)。除了雨点儿数不清,你见过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你能用数不清说句话吗?(练习用数不清说句子)。
飘落什么意思?你能记住飘字吗?你知道还有什么东西从空中落下来也可以用上飘落这个词呢?(树叶、雪花、羽毛等等。)是啊,这些东西可轻了,从空中飘落下来,都是慢慢的,我们来看一看。
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价:听到你的朗读。老师真的好像看到雨点儿慢慢地飘落下来呢!还有谁想再来读一读?
让我们看着雨点儿慢慢飘落的可爱样子,一起来读好这句话(齐读第一节,边读边做动作)。
2、第二、三、四自然段
半空中,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见面了,听!它们在聊什么呢?请大家自己读2~4自然段(课件演示雨点儿对话。)
⑴ 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什么呀?(你要到哪里去?)(评价:多能干的大雨点儿啊,说话的声音这响亮!)
⑵ 小雨点儿是怎么回答的?(注意轻声地方)(我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评价:你真是可爱的小雨点!)
⑶ 体会你呢?这句话没说完整,是谁问谁,问什么?(让学生将问句补充完整)
大雨点儿想到哪里去?一起说。指导朗读:大雨点儿和小雨点说得多好啊,我想请小朋友们来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
① 老师有个建议,同桌两个小伙伴一个当大雨点儿,一个当小雨点儿,自己先练一练。
② 男、女生分角色读。
③ 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我来当大雨点儿,你们当小雨点儿,好吗?(师生合作。)
3、第五自然段:
⑴ 现在我们发现:小雨点儿要去(板),大雨点儿要去( 板)。这分别是怎样的地方。请看课件。
⑵ 说着说着,小雨点儿就和别的雨点儿们一起飘落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也果真和伙伴们一起飘落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了。不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课件:出示第5段)指名读第五段。(课件)
⑶ 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课件示雨后图片)(教师解说:大雨过后,彩虹出来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儿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儿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儿,绿的草。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溪水流得更快了,鸟儿叫得更欢了,它们都表达着自己无比高兴、愉快的心情。)
⑷ 谁愿意美美地朗读第五自然段?他读得怎样?你能自己找对手比赛读吗?一起加动作表演读读。
⑸ 让学生就这一自然段质疑并自己请小老师解答。
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了?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会长出了红的绿的草?。(滋润)
⑹ 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你喜欢雨点儿吗?让我们带着喜欢雨点儿的感情去齐读全文。
⑺ 有一位作曲家也很喜欢雨点儿,他作了一首曲子赞美雨点儿,我们一起听听《小雨沙沙》。
⑻ 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
⑼ 做雨点儿多好啊!要是我是大雨点,我就去沙漠,因为那里更需要水,我想让沙漠变成一片绿洲。要是我是小雨点,我会到竹林里让笋芽儿快快出土,你们呢?
三、美读课文
你喜欢雨点儿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四、练习提高
1、连线(闪闪的星星,小小的雨点;绿绿的小草,红红的花朵,白白的云朵)
2、读说。
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
亮亮从屋里跑出来。
小鸟从 。
从泥土里钻出来。
从 。
3、作业本中的作业指导。
复习儿歌1《雨妈妈》:雨妈妈,雨妈妈,提着水壶跑来啦。跑来了,要干啥?花儿渴了,我来给它送点儿茶。
儿歌2《小雨点儿》:黑云妈妈,丢了雨点宝宝。找呀找,找不到,黑云妈妈哭了。
读一读,说一说:
彩(彩色)广场上有彩色的气球。
飘( )
问( )
数( )
五、作业设计
把这篇课文读给其他的小朋友听一听。
五、板书设计
雨点儿
大雨点儿 小雨点儿
无花无草 有花有草
(补充水分)
长出红花绿草 花更红草更绿
3、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会用多种方法认记葫、芦等11个生字,会轻声读啊、葫芦的芦,能正确读写棵、谢等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能正确读写从前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用不同的语气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的原因;
4、能根据有关语句说说对种葫芦的人的感想体会(或劝说种葫芦的人)感悟故事的寓意。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实物(图画)导入 揭示课题
师:(葫芦的图片或者实物)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吗?
生读:葫芦,发现:草字头,长在菜地里,
师:这不一个种葫芦的人来了。
生读课题(不拖音、读干脆)
二、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预设:1、长句子,注意停顿(第一自然段两个长句子),不漏字(开出了的了字)、不添字、不回读。
预设2、找找藤字
预设3、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难读的句子,生读,指导。
预设4、朗读带有自言自语地、细长的的句子。
预设5、读藏在葫芦背后的词语,葫芦、花谢、藤上、蚜虫、比赛、奇怪的词语
三、读好课文、读准感悟之第一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顺学而导,指导朗读
五句话,五位学生读
雪白的读出可爱,细长形状的可爱,挂着样子的可爱,作者对葫芦的喜爱。朗读的时候,读出意思来、读出画面来。
读出可爱的语句,一边读,读出画面来。
读出逻辑重音,如挂。
四、读好第四自然段(结果)
1、用学过的方法读,读出画面变黄了、一个一个。
五、一手好字
有人种了一(棵)葫芦,每天(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奇(怪)的是,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书写:左右结构、高低、宽窄等
第二课时
一、引入喜爱,整体感知
导语:继续学习《我要的是葫芦》,这是谁说的话啊?
1、填空复习词语:我要的是葫芦,不是( 葫芦叶子 ),不是(藤 ),这个种葫芦的人真喜欢葫芦啊!
2、指导读出喜爱
导语:从前面的学习中,知道喜爱,还从哪里看出喜爱?
指导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读出喜爱;
读好带有盯、自言自语语言动作神态词语的句子,读出喜爱。
二、、圈画语句,找出原因
1、找到相关语句,找到一处,标一个①;找到两处,标一个②;找到三处,标一个③。
2、三位学生每人说一处,第四位同学把理由连在一起。
三、朗读续编,揭示寓意
1、分角色朗读(一个邻居看见了,)
2、顺学而导(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还用、不用,与生活的情景结合在一起,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只相信自己,自以为是,很固执,指导读出带有问号的句子的语气。
3、课件:小葫芦靠叶子提供养料,叶子上长满虫子,养料被小虫子吃光了,就不能给小葫芦提供养料了,所以,小葫芦掉下来了。
学生说,教师整合说。
四、叙说表达
种葫芦的人喜爱葫芦,最后一个葫芦也没有得到,很伤心。你的想法是什么?
预设:因为叶子被虫子吃光了,不能给小葫芦提供养料了,所以小葫芦落下来了。(找到食物之间的联系)
预设:我要的是葫芦没有错,可是有了蚜虫不治就错了。
五、师生小结,书写生字
出示带有生字小方格的句子,填空,说最难写的生字,书写。
这个人第二年又种了一(棵)(葫芦),开了(雪白)的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他每天(盯)着葫芦(自言自语),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马上就去(治),邻居们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今年抢着治蚜虫。他说,只有除掉蚜虫,葫芦才能长大!
六、拓展
1、因为懂了道理,所以他第二年种葫芦接受教训,所以得到葫芦。
2、推荐讲述道理的的文章、寓言。(翻页课件)
4、寒号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寒号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寒号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堵、缝等7个生字;会写面、朗、枯3个生字。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寒号鸟和喜鹊的形象,为学习第二课时打好基础;
4.能掌握带得字的短语。
教学重难点:
感知寒号鸟和喜鹊的形象;用带得字的短语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走进故事
1.创设童话情景,板贴寒号鸟。
大家的精神状态真不错,给大家奖励一个故事,想不想听?听!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陡峭的高山,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冬天的夜晚,如果你从山脚下经过,就会听到崖缝里传来小动物的哭叫声,哆啰啰,哆啰啰,这个小动物呀,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寒号鸟。
(贴课题,跟老师一起读课题)
2.这里面有一个多音字,哪个小火眼金睛发现了?生答。师总结。
号,表示叫声的时候读hao,看这个词号叫。
寒号鸟大多数人都没见过,今天老师把它带来了,看,谁来说说它长什么样?生答。师:因为它害怕寒冷,喜欢哭叫,所以人们就叫它寒号鸟。
寒号鸟还有一个邻居,你们看,是谁呀?喜鹊。认识生字鹊。
二、整体感知
边听课文录音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刚才大家读得都很认真,今天的故事就藏在这四幅图里,谁能把这几个句子补充完整,连起来说一说。自己快速说一说。
三、了解住所、介绍邻居
1.那你们知道这两个邻居住在哪里吗?课文哪里告诉你的?
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两个邻居分别住在那里?
2.学习多音字当
3.在第一段里,老师发现有许多这样的词语:一堵石崖。请你读。请你找一找,第一段里还有没有类似的词语?
预设:一道缝 一条河 一棵大杨树
4.学习生字面。
我们来做一做面对面的动作,和你的同桌,面对面点个头,面对面拍拍手。
四、初步感知两种动物形象
这对邻居发生了什么呢?请一位男生读第3段、一位女生读第4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喜鹊、怎样的寒号鸟?
(一)这是一只怎样的喜鹊?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
预设1:勤劳的喜鹊
①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生回答)
师: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喜鹊很勤快?圈一圈。
(1)一早
一早是多早?
可能:早上太阳还没有升起来,喜鹊----一早飞出去了
大公鸡还在窝里呼呼大睡,喜鹊一早飞出去
小朋友还没有起床,喜鹊一早飞出去
(2)东寻西找
找过哪些地方?往东飞过高山、原野去寻,往西飞过树林、草原去找,这就是东寻西找。
(3)一些:飞遍千山万水,才找到一点点材料。
(4)忙着:一刻都没有停歇,一回来就抓紧时间做窝。
师:这真是一只勤劳的喜鹊啊!谁来做做勤劳的喜鹊,读一读。自己准备,指读3个。
请女生一起读读这段话。
学习二类字衔和生字枯朗。
还是一只怎样的喜鹊?
预设2:热心的喜鹊
②喜鹊说:寒号鸟,别睡了,天气暖和,赶快做窝。
师:多热心啊,谁来劝劝寒号鸟?
(二)喜鹊这么勤劳、热心,它的邻居寒号鸟呢?
这是一只怎样的寒号鸟?
预设1:懒惰的寒号鸟
(1)只知道出去玩:寒号鸟整天就知道出去玩,除了玩还是玩,一点也不想着做窝
累了就回来睡觉:寒号鸟白天就知道出去玩,不累就一直在外面玩,只有玩得累才会回家。
是啊,看来寒号鸟人生只有两样头等大事:一样是玩,另一样就是睡觉。
(2)一个却字和喜鹊形成鲜明的对比。
(3)男生一起读,体会寒号鸟的懒惰。
预设2:不听劝告的寒号鸟
1.你能做做动作么?躺。它可真悠闲啊!
再看看寒号鸟说的话,它称呼喜鹊为什么?傻喜鹊。你们说喜鹊傻不傻?真正傻的是谁?寒号鸟认为喜鹊的好言相劝是在干什么?吵它烦它。
2.现在和同桌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想一想,寒号鸟和喜鹊是用怎样的语气说这些话的?
3.谢谢刚才朗读的小朋友,谁想来挑战他们。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
4.那就让我们合作着再来读一读。想当小喜鹊的请起立,想当寒号鸟的坐在座位上,边读边做动作,还要注意表情哦。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这段里面有一个有意思的短语冻得直打哆嗦,你来读一读?
你会做这个动作吗?能不能通过你的声音读出寒号鸟的冷?
2.这样的短语还有很多,当很热的时候我们可以说热得......
笑的时候可以说......急的时候可以说......
课堂检测。
5、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妈妈睡了》教学设计
妈妈睡了。
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睡梦中的妈妈好累好累。
妈妈沉沉睡了,我看着她,想到了很多很多.
喜欢它的真实,喜欢它的心声,喜欢它的甜蜜的母子情。
倘若仅仅如此,自然称不上美文,喜欢它,更因为它的巧妙结构,它的诗样语言
排比修辞,先后呈现,从第二节开始,逐层加长,逐步形象,逐渐深化,但不变的,是妈妈的美,妈妈的温柔,妈妈的劳累。中心明确,如长长银线,把相关内容紧密环绕,循序渐进,重重叩击,读之,印象深刻。
短语多,精准优美,请看:
写外貌明亮的眼睛,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上;
写温柔微微地笑,嘴巴在笑,眼角在笑,睡梦中在笑;
写劳累乌黑的头发,渗出汗珠的额头,沙沙的响声。
这些难道不应该好好读,好好积累吗?适当补充拓展,难道不应设计吗?
二类生字如何识记?
有音节,必须发挥拐杖作用;借助词语,整体感知;去掉拼音,增大难度;按顺序,说方法;几轮后,识记应不成问题。
一类生字如何掌握?
共八字,第一课时,四字足矣:事、脸、窗,此三字,笔画多,需重点指导,估计出问题处,详加指导,当为重中之重。
计划如下:
一、自然导入,过渡到识字:板书课题,师: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妈妈睡了》,齐读。本文有13个二类生字,通过你的预习,是否都认识了?
二、多层次,几循环,精准记忆二类生字:
(一)翻开37页,借助音节,开火车读(不起立,读对,其余重复一次)。
(二)结合课件,开火车读(同上)。
(三)结合课件,识记无音节生字,开火车叙述;说识记方法。
(四)齐读生字群(两遍)
开火车次数多,为何?面广,了解更多情况也。
过渡:大家学得认真,记得准确,现在改写几个生字了。
三、学写事、脸、窗
导入:学事,同学们喜欢看故事,听故事,每天我们都做许多事情,今天我们就学写事。出示字卡,读。范写,提醒:横长短不一,中间宽而扁;
学写脸:摸自己脸,看同桌脸,提醒:左窄右舒展;
学写窗:师指窗户,问名称,怎样的窗户?生说。预设:明亮的、宽宽的、大大的、厚厚的,观察字形:上面宽,下面点出头。
描红、临写各两个,展示,其间巡视指导。
四、感悟妈妈的美丽温柔辛苦,美读全文。
(一)接读,听音点评,扫除读音障碍,检查预习情况。
(二)说说睡梦中的妈妈什么样子?如果让你用三句话总结,是哪三句?如果让你说具体,包括哪些语句?
(三)如果全文仅仅有第一节和这三个句子,如何?板书呈现。如何看出的?
(四)美读,读出感受。
五、拓展交流:你看过家人睡觉样子吗?看着你家人睡觉样子,你想说什么?
说课稿
《妈妈睡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更能体现出作者对妈妈的爱。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三、设计思路
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思路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观察,交流对话
读文识字 小组合作,扫清文字障碍
引导探究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引导表达 读 说 写 评
引导拓展 搜集、处理信息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把相信学生能学会作为这课教学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启动情感,揭示课题
1.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歌曲导入,会很吸引学生,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所以课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唱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由于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妈妈,妈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圣的,伟大的,学生乐于亲近自己的妈妈,因此当歌曲唱完以后我就问大家:歌中唱到了谁呀?非常明显唱到了妈妈,于是我创设了谁愿意把观察到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这样的情境。我想这样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产生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有的学生会说:生活中的妈妈很美丽,尤其是那双大眼睛。或有一头又黑又亮还很长的头发。
有的会说:妈妈做的饭菜特别好吃。还有可能说平时特别关心自己的学习。如天天接我、送我放学,辅导我学习等。因为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说起来一定很全面,而且学生的参与率也会很高。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情感体验。
4.在学生介绍自己妈妈的基础上,我接着说: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同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揭示并课题板书《妈妈睡了》。
紧接着我说:我们应怎样读课文的题目呢?根据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他们肯定知道《妈妈睡了》要小声,如果大声会吵醒妈妈。根据此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妈妈睡了》,这样又一次调动了学生对妈妈的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在对妈妈的爱的情感体验下进入了文本。
5.学生练读题目。
然后我说:那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听老师读课文。老师配以舒缓优美的《摇篮曲》朗读课文。在教师动情的朗读下,可以使学生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二)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在老师感情的渲染下,我想学生肯定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都跃跃欲试的想自己读一读。于是,下一步放手学生自读课文,识记生字。按照平时的习惯学生的学习流程是这样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圈画生字。
2.同桌互读,检查读文情况。
3.在读文过程中进一步识字,加深印象。
4.教师检查学困生的读文情况,其他学生听后评价。
5.教师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23名学生)对于全读对的学生奖励识字大王的标志。
6..组内检查,并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
1.对于生字的识记,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基础,所以教师干脆直接教给学生自学,发挥学生主体性,使他们成为识字的主人。
2利用识字大王的评价机制,能有效的促进学生们主动识字。因为我校的学生成长记录中有识字闯关过级,每节课都有识字大王的评选,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十分诱人的。所以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很大,积极性很高,他们都会自主进行识字活动,在此手段的激励下,学生的识字量很大。
3.采用师生共同评价的形式,避免了评价单一性,顾全了整体,另外也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关系,为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奠定了基础。)
(三)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我先总结上一环节的学习情况:有这么多同学都成为了识字大王祝贺你们,现在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读文和识字,那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学生按照平时的学习过程回答:我们该理解课文了。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顺接学生的观点说:好,就按你们说的,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把不懂得地方画出来。
2.己读课文,画出不懂得的地方,以便交流时提出。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尝试质疑问答,鼓励自主发现解答问题。邱学华先生创立的尝试教学法,主张先学后教,先讲后练,正是着眼于让学生知不足,而后再学;让教师知困,然后再教。尝试教学法改变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被动的现象,真正实现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为教学的主导。尝试教学法倡导在教授新知识时,先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能自己学会的内容,发现不懂的地方,然后教师在就学生的质疑进行讲解、点拨,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疑难的问题、渴望学到的知识,精力会更集中、思维会更活跃。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先愤后启,先悱后发的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4.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课文只分三部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所以我把文本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能学会让他们自读课文,之后谈论感受最深的地方。
因为我知道学习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的基础。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在这儿进行课文分析时,我准备通过展开读、说、写、评等活动,充分地表达了学生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5.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学后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进行交流。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好累,我是从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看出来的加上自己的理解。
6.这时我抓住这段引导学生都来分析。学生还可能说:我从妈妈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看出妈妈很累。这是我紧紧抓住这里进行生活拓展,问:根据你的观察,妈妈一天里都可能干哪些活?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 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所以我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生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
7.在这部分有两个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是深沉和均匀。对于呼吸深沉的理解采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对于呼吸均匀的理解采用表演的方式,先来表演呼吸不均匀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吸均匀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就不会太难。这样做的目的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
8.有的学生可能对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感触较深,在谈论时,就可能抓住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
在平时的训练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多样化地语言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因为语文课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舞台,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表达,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对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汇报时,有的直接摘录了书上描写的原句来表达,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几个关键词语,有的联系自己的生活,还有的可能加上想象等,学生在表达中思辨,在倾听中评判,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同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情朗读。因为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感受加深,情感被激活,他们才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
9.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时,估计这里学生可能要提出疑问,处理这个问题,我准备用读文分析的方法。出示这段文字: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看看能有什么收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可以抓住睡梦中妈妈在微笑,很温和,另外,通过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一会儿要讲给我听。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在读中感悟,体会深情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始终以《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的为指导思想。在《妈妈睡了》的教学中,课始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引出,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当学生就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三)小结,生读文升华情感。
师: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温柔,又是那么的累,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读完后,从这三部分中选出一段背下来。注意一定要小声点儿,别吵醒了睡梦中的妈妈。
师;我们的妈妈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一天天操劳着,可是她却无怨无悔,多么值得我们去爱呀!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沉的爱再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可千万不能吵醒妈妈。
(生随音乐读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在通过各种手段,如:教师的语言,眼神,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营造自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我们老师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纵横,充分展示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在这儿,老师再也不是传统定义中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了,更像一个专业的主持人。)
四、拓展整合
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所布置的作业也力求体现人文性。如:
关于妈妈,你还想写些什么?课下认真观察,像文中的小作者一样也来写一写自己的妈妈。
小作者写了自己的妈妈,你想写谁呢?课下认真观察,把他写下来吧!
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亲近长辈,很好得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附:板书设计
真美丽
妈妈睡了 好温柔
好累
(设计意图: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亮点进行板书,使整节课乱中有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重点,起到引领作用。同时,随机板书也作为一种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形式,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6、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三年级策略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老屋帮助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的故事。本课教学时,要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借助题目、插图、文章内容等线索,建立起预测的意识,初步学习依据内容预测的月度策略;然后借助旁批,培养学生主动预测的能力。
一、初始体验,培养预测意识
教学之初,我利用题目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与第二自然段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预测老屋究竟会不会倒?为什么?学生在感受老屋的古老与破旧,体会老屋的孤独与寂寞的基础上,再度预测老屋总也倒不了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意识到,在阅读中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对后面的内容进行大胆的猜测。
二、根据旁批,渗透预测方法
在学生对预测有了大致了解之后,我利用课文中的旁批,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预测。
首先,引导学生发现可以在什么地方预测。比如,教学中我通过让孩子们回忆老屋之老,进而预测打算倒下的的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
其次,引导学生关注依据什么来预测。比如,针对题目处的旁批,告诉学生这是一位小朋友阅读后的做出的预测,让学生讨论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做出的预测。另外,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插图、故事的内容等处的旁批,告诉学生各处旁批预测的依据。比如描写小蜘蛛的片段,我猜到了老屋是怎么回答的。就是通过联系前文内容而做出的预测。
最后,引导学生对预测内容进行审视。让学生回顾自己的预测和与故事的内容一样吗?无论预测的结果是否与后面的内容一致,都要思考自己预测的依据是什么。鼓励学生只要有依据,预测的正确与否都值得肯定。
三、 抓关键词句,评老屋品质
老屋虽已年迈,却仍努力的站在那里,为的就是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为此我通过让孩子品读文中描写老屋神态的句子,感悟老屋在一天天的变老。进一步创设情境,通过老屋我想对你说写出自己对老屋精神的理解。
在今天的上课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预测单元的课文因提前预习,未充分给予孩子自由的想象空间。第二、我们的日常课堂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我们的孩子似乎习惯于对标准答案的一种期待,在预测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时,大部分孩子都是顺着情节往下猜。其实猜测可以是很大胆的,可以是天南地北,与别人不同的,只要说出自己的依据即可。这也让我反思,是不是平时的教育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泯灭了孩子们的童心?
幸运的是各位专家对我的课进行了细致、专业的点评,让我收获颇多,也引发了我对今后教学的一个思考及努力的方向:
1.不拘形式,打破陈规
在讲授《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为了让孩子们掌握预测的方法,我结合旁批内容主要从题目、插图、生活经验、情节规律等四方面对孩子进行引导,看似全面的背后却未突出重点方法的训练,虽然一节课下来,孩子记住了方法,但应用的能力并不熟练。当唐老师给出建议,可以从题目入手,让孩子进行猜想老屋不倒的原因,进而自主阅读边读边想,大胆写出自己的预测,在同课文内容作比较,通过小组讨论看看自己的预测与内容是否一致?进一步对自己的猜测进行归纳,到底是通过什么方法进行的预测。这样的设计切实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我受益匪浅。
2.吃透教材,深挖文本
在执教《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之前,自己也查阅了很多的资料,但却未从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初衷进行思考,为此自己也仅仅是将这篇文章的人文性停留在了,对老屋优秀品质的赞美上。当唐老师指出这里的老屋就是生活中年迈的人的代表,他们虽已年迈,却仍希望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贡献时,我才恍然大悟:不是因为有小动物需要帮忙,老屋不倒,而是因为他们还想站的更久,帮助更多的人。这又是一种多么无私的情怀。
3.删繁就简,返璞归真
听一位老师曾这样说过,越是大师的课,越是朴实。当时刚入职的我并不理解,现在在听过无数名师的课后,才顿悟。正如唐老师所言,怎样教不重要,重要的是明白自己要教什么,方法是为内容而服务的。想想自己曾经的课堂,热热闹闹,可真的给孩子了教什么?
7、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材分析】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预测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童话,讲述了老屋与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之间的故事。课文用反复的手法推进情节的发展,每一个片段都是老屋准备倒下,然后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请求老屋不要倒下,接着是它们陈述老屋不要倒下的理由,以及老屋无一例外地答应了它们的请求,最后是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都得以了老屋的帮助,满足了各自的心愿。
课文有7处旁批,都是根据真实的阅读心理所做的预测,提示学生可以在什么地方、依据什么来预测。对题目的旁批,提示可以在看题目时,结合已有的阅读经验进行预测;对插图的旁批,提示可以在看到插图时进行预测;对故事内容的旁批,提示可以根据故事的发展和结局,结合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进行预测。
课后题都围绕预测这一教学重点展开。第一题指向预测意识的唤醒,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阅读测,并相互交流各自预测的内容。第二题生了解这些预测是怎样得出来的,与课文旁批相呼应。表格呈现了预测的依据,以及由一定的依据推导出相应预测结果的思维过程。表格中所举例子是示范依据故事里的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生活常识进行预测;下方左边的泡泡提示可以根据文章的题目、插图和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下方右边的泡泡提示预测的内容可能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不必过于计较预测结果正确与否。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已有阅读经验,在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处大胆猜测。
2.能借助旁批,探寻预测方法。
3.能在预测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发现反复结构的故事特征。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读书调查 激活预测
一、读书调查,触摸学情
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都爱看书,你们都看过哪些书?
你是否在读书的过程中一边读一边猜?会读到什么地方边读边猜?
边读边猜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二、导语阅读,激活预测
1.齐读单元导语: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
2.思考单元导语,发现预测既要猜测又要推想。(板书:预测)
设计意图:预策这种阅读策略绝不是课堂上的一个新知,它是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这个阅读经验是藏在学生平时读书活动之中,需要的是唤醒,然后进一步在规范的学习活动中扎实巩固。
活动二 借助课文 学习预测
一、在题目处学习预测
1.齐读课题
2.借助题目,尝试预测
在题目处停留一下(板书:题目),请你预测:总也倒不下的老屋会是什么样的一座老屋?你这样预测的依据是什么?
3.借助旁批,探寻预测方法
出示: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
为什么这里的预测和大家的有些不一样?请说说你的观点。(相机板书:生活实际、阅读经验)
设计意图:根据题目来预测是学生最重要的一种阅读经验,在这个经验里最难的是如何厘清自己为什么要这么来预测,即预测的依据。本环节一是让学生依据题目预测,并说出预测依据。二是让学生看别人的预测结果,想一想别人的预测依据。两处形成了一个阅读思维的回路,有助于新知的夯实。
二、在插图处学习预测
1.初读课文,了解老屋,比较发现
那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座什么样的老屋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的1.2自然段。
通过文字,你眼前看到了一座什么样的老屋?和你预测的一样吗?哪些差不多?哪些不一样?
2.进入情境,观察插图,学习预测
(1)模仿读老屋和小猫的语言(2.3自然段)
(2)猜测是谁在请求老屋帮助,引出插图。
(3)认真观察插图,预测老屋是否会答应帮助小猫?
(4)借助旁批,探寻预测理由。
出示: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应该会答应吧!
引导学生,结合慈祥这个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老屋会答应的原因。
3. 印证结果,分角色朗读,体会帮助
设计意图:在阅读文字的看一下插图,会对文字起到一个补充作用,并有一种可视化的呈现,增强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但插图还具备另一个功能,对文字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任何一本优秀的书籍里配的插图一定是名家作品,一定是经过千雕万琢的作品,所以在这里运用插图的预测功能绝不突兀,更是对题目中预测功能的一种深入检测。
三、在故事内容处学习预测
1.片段呈现,联系内容,预测人物
读第7自然段里,你预测到这次请求老屋帮助的会是谁?
2.细读文本,探究质疑,发现方法
为什么不是小鸟、鸭子、大公鸡这些动物呢?说说理由。(联系孵小鸡,相机板书:联系上下文)
3.小组合作,角色表演,体会帮助
4.借助旁批,探寻预测,发现反复
出示:一读到这句话,我就知道,一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了。
这句话指的是哪句话?在课文里出现了几次?你还有什么发现?(板书:反复结构的故事)
5.依据反复,预测故事,尝试创作
当小蜘蛛寻找老屋帮助时,你一定知道老屋是怎么回答的。
老屋还有可能遇到其它小动物,你一定知道这个故事会怎么继续下去,请你说一说。
设计意图:关注文本中的细节,是小学生阅读里非常缺失的一点。在预测的进一步学习中,学生还能初步体会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发现反复结构的故事秘密这一特点。
活动三 方法小结 运用预测
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了预测这种阅读策略来读故事。我发现可以在题目、插图、内容的地方停下来,生活实际、阅读经验、联系上下文等进行预测。当然,预测有可能和故事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下课之后,你可以拿起一本课外书,相信预测会让你的读书之旅变得更有乐趣。也许把你在不同地方的预测结果写出来,也会出一本有趣的书了。
设计意图:预测这种阅读策略,它的用处不仅仅是带来读书的乐趣,更是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合理想象,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多运用、正确运用预测。
8、三年级语文上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听课稿,分享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听课感受和记录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说课稿第一篇: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主要描写了老屋很老,正准备往旁边倒去的时候,一个个小动物来向老屋求助,老屋总也不倒的原因是它慈祥、善良、富有同情心。你看,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生活中需要温暖的故事来抚慰人心,己心温暖,世界温暖。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暴、凑等8个生字,会写洞、准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准备墙壁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感受老屋美好的精神品质。
3.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老屋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
一、儿歌导入,进行预测。
1、《榕树老公公》自由读、承接读、填空读。
2、预测引导
师:榕树老公公,胡子一大把,我问它年纪有多大?请你来预测一下,榕树到底年纪有多大?必须说实实在在的年纪哟!
生:我猜测它大概有60岁了,因为诗里说它是老公公,如果它不到60岁,可能就是叔叔。公公已经很老了,前面还有一个老字。
生:我预测它80岁,或者百年老树。
师:大榕树说:洒下一地绿荫,让我快坐下。请你来预测一下,在老公公也就是在绿荫下,坐了几代的人,它曾经对几代的人说快坐下。
生:可能是我的爷爷辈,我爷爷就在这大榕树旁跟小朋友捉迷藏,大榕树就让爷爷坐在树荫下乘凉。
生:我的爸爸在小得时候也问过大榕树年纪有多大,老公公也没有回答,让爸爸坐在绿荫下乘凉。现在又到我了。
师:这种方法叫预测,根据已掌握的信息,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猜测和推想,预先了解事情发展的经过和结果。
板书:预测
师:大榕树老了,那这座屋子有多老呢?看插图来说说。
生:破旧不堪、脏兮兮、年久失修、上漏下湿、摇摇欲坠
师:预测藏在哪里?
生:预测藏在插图里。板书:插图
二、预测故事的发展,学习课文。
1、我们今天学习有关老屋的故事,出示课题: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2、看课题预测课文内容。
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惑?
生:老屋到底有多老?它为什么总也倒不了?它倒了几次呀?最后倒了吗?
师:我们通过什么来进行预测的,那预测藏在哪里?
生:预测藏在文章的题目里。板书:文章的题目
3、从词语里、句子里预测老屋的老。
师:老屋到底有多老?
生:老屋已经有一百多岁了、黑窟窿、破了洞、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师:老屋老,从文章的词语里进行预测,预测藏在哪里呢?
生:预测藏在词语里。板书:词语
生读: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师:读完这句话,预测藏在这句
生:预测藏在句子里。 板书:句子
师:通过句子来预测的内容还有呢。
(1)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
心里预测:老屋真的老了吗?有多老?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
心里预测:通过这段文字,我知道,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屋低头看看,眼睛眯成一条缝。
心里预测:老屋为什么要眼睛眯成一条缝呀?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预测故事的情节来学习课文。
老屋说: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旁白:它这样想着,便准备往旁边倒去。
师:老屋倒了吗?我们来预测一下故事的情节。板书:故事情节
生:没有倒,老猫出现了。
师:第一个出场的是( ),它会向老屋发出什么请求?
生:晚上有( ),找不到一个( )的地方。
生:晚上有(暴风雨),(小猫)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地方。
( ):等等,老屋!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_________,我找不到一个 ___________的地方。
师问:图中的老屋看上去___________,我想它应该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
生:图中的老屋看上去慈祥、善良,我想它应该会帮助小猫。
师:实际上老屋也怎么做了?
生:老屋再站了一个晚上。
师: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来判断故事,预测藏在哪?
生:预测藏在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中。板书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
第二天,天晴了。小猫从门上的破洞跳了出来:喵喵,谢谢!
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师:这一次,老屋可以倒了吧?
生:老屋还是不会倒,还有母鸡来请求老屋不倒呢。
师:母鸡向老屋发出什么请求?
生补充: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
师:母鸡不断被别人打扰,我想它可能会?
生:它可能会不耐烦、焦躁不安。
生:它可能还会耐心等待。
师:实际上,老屋怎么做了?
生:老屋再站了二十一天。
师:二十一天耶,时间可不短哦。这真是一个有耐心地老屋!
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叽叽,谢谢!
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师:一读到这句话,我就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这是一幢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屋。
生:一读到这句话,我就知道一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了,因为这是一幢慈祥、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老屋。
学生板书:慈祥、善良、富有同情心
三、创编故事情节。
1、预测故事
师:同学们,让我们给故事进行预测,让它合理化。
( ):等等,老屋!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出预习仿写单,照样子,举例子:
(小鹿说):等等,老屋!再过一个晚上,好吗?猎人正在森
林里捕捉小动物,我好不容易逃出来,请让我休息一晚吧?
(饶欣怡同学)
(小鸟说):等等,老屋!大雨把我的巢给冲毁了,我找不
到挡雨的地方,你能让我站一会儿吗?
(小狮子说):等等,老屋!我乱跑,跑出了森林,我能在
这里住几天吗?
1、小组合作读自己的作品。
2、开火车展示学生的补充材料。
四、衔接课文第三个场景内容的教学
师:课文中第三个出场的是谁?
生:蜘蛛
师:它向老屋发出的请求是?
生补充:等等,老屋!一个小极了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不注意根本听不到,请( )一会儿吧,我肚子( ),外面的树被( )了,我找不到一个安心( )的地方。
师:老屋最后该倒了吧?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
生:哦,老屋一直站着,听蜘蛛讲故事。
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因此,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
师:为什么老屋总也倒不了?
小结:儿歌诵读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啊,活了一百多岁的老屋;
啊,破旧不堪的老屋;
啊,总也到不了的老屋。
小猫遇上暴风雨无处安身,
是您让它在您的怀抱里睡个安稳觉。
默默奉献是您无私的品质。
啊,慈祥的老屋啊;
善良的老屋;
啊,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母鸡想孵蛋,
是您成全它的梦想,
成为了9个小鸡们的妈妈。
成就梦想,点燃希望,
是您的闪光点。
啊,乐于助人的老屋;
富有同情心的老屋;
啊,总也到不了的老屋。
小蜘蛛渴求有一处地方,
让它安心织网抓虫。
是您为它提供便利,
给人方便,给己方便。
啊,老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大家好,《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这个学期第四单元阅读策略单元内容。 从教材编写意图看,本单元有三个目标:一是让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二是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三是尝试续编故事。表面看来是三个目标要想具备续编故事的能力,就必须要做好三项基本功:一是掌握一些基本的预测方法;二是学会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将会如何发展;三是学会根据课文故事内容推测合理的故事结局。
第一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但根据故事的进程,我们可以在前面的内容中找到后面内容发生的依据,所以可以用来教给学生预测的方法。所以,第一课承载的任务就是习得预测方法。第一篇《胡罗卜先生的长胡子》只呈现了故事的一半,还有一半没有呈现,就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材这样的编排显然是为了让老师们利用这半个故事来教会学生有依据的预测故事将还会如何发展。这是预测故事情节。而第三篇文本《不会叫的狗》的呈现方式则是开头和故事情节都很完整,只缺少故事的结局,而且结局有三个。它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显然是要老师们利用此课例教会学生有依据地预测合理的故事结局。总结一下,当学生学完三篇文本,他们会学到什么呢?学习第一课,明白预测要有依据,懂得一些预测的基本方法;学习第二课,就学会了如何有依据地预测故事还会如何发展;学习第三课,就学会了如何预测合理的结局。第一课是第二、三课学习的基础,第二、三课的学习是为学生能独立续编故事作准备。如果学生能有依据地续编好将还会发生的故事情节与结尾,那么我们所有的目标就都达成了。
从选课到授课,只有三四天的时间,花了2天时间备课,我想,我的设计肯定是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我希望大家多多给以指正,我会认真聆听大家的意见,然后再进行修改,以便课件能让同组的姐妹们上课。
9、精卫填海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精卫填海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都和神话有关。谁来说说你对神话的了解?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精卫填海》,这篇课文和另外三篇不同,是一则文言文。
二、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练习写字。
(出示自学提示)
1.师:请大家读自读提示,按要求学习。
提示: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
2.师:课文读的这么熟练,把单字挑出来你还能读准么?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生字曰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日和曰的区别,曰字要写得扁平一些,中间的短横起笔靠着左边的竖,右边不能靠着折笔画。
3.引导学生读出课文恰当的停顿。
(1)师:文言文要读好停顿,才能读出韵味来。仔细听桑老师读,你再试着模仿读一读。
(2)师:在你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比较难读?重点强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停顿。
(3)再来练习读文,指名读,男女赛读。
(4)学生齐读课文。
三、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1.课文读得有滋有味,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读懂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
2.用你喜欢的方式来理解这个故事。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4.结合刚才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么?
5.朗读并背诵课文。
(1)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再读课文。练习背诵。
(2)自由背诵课文.
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1.师:孩子们,我们都知道神话具有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这篇文言文中,你觉得哪些地方很神奇?
2.师讲述: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玩,却不料发生意外,溺水而亡。但她不屈服与命运,化为了一只精卫鸟。我们再来看插图。
3.指导看插图:观察精卫的外形、动作、神态,说说此刻精卫眼中的东海是怎样的?(波浪滔天、十分凶险等)
4.面对波浪滔天,凶险的环境,精卫是怎么做的?精卫在填海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对这些困难,它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式:
面对狂风巨浪,精卫 。
面对他人的不解和质疑,精卫 。
面对 ,精卫 。
学生根据句式汇报想象。
师:文中的精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结合文中具体语句来谈一谈。
出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引导:衔西山之木石只坚持了一天吗?(抓住常衔,想象精卫填海的时间漫长、意志坚定、毅力顽强.....)。板书:不屈不挠
五、拓展阅读(《学习巩固》13课《夸父逐日》)
1.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特征才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打开《学习巩固》42页,结合注释理解这篇文言文。思考:1.你觉得哪些地方神奇?2.夸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2.推荐阅读《山海经》。
10、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充满童趣的课文,本身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课文描写的对象更使学生感兴趣,因此,本文的教学以趣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课文、观察插图、展开想象等方式深入文本,学习作者精致而准确的观察,细腻而自然的描述的方法。突出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教学理念,整课教学围绕着解决作者为什么将蟋蟀的洞穴说成是住宅?它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建造的?等问题展开教学,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表达、理解等能力,有效地指导学生观察的正确方法,培养其良好的观察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整理作者法布尔和昆虫蟋蟀的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有条件的地方,学生可以课前观察蟋蟀的巢穴。
2.查找作者和蟋蟀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导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住的房子越来越宽敞,越来越漂亮。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家的住宅?(板书:住宅)
2.现在有一个小家伙想和你们比一比住宅,它就是(板书:蟋蟀)
3.(学生齐读课文题目)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教师整理出几个重点问题:作者为什么将蟋蟀的洞穴说成是住宅?它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建造的?)
设计意图:本课的起始设计,具有激趣和铺垫的双重功能。开篇创设比住宅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许多疑问,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检测字词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将句子读通顺。
(2)给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同桌互相交流预习字词的情况。
(2)组长利用字词卡片,组织小组成员轮读、抢读,熟记字词。
(3)课件出示几个难读的新词:
慎(shn)重 挖掘(ju) 搜(sōu)索
倾(qīnɡ)斜 骤(zhu)雨 布置(zh)
住宅(zhi) 选择(z) 洞穴(xu) 较(jio)大
(全班开火车读、指学生领读,正音。)
(4)出示本课会写字:宅、临、慎、选、择、址、良、穴、厅、卧、专、寸、卫、较。
①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特点,指名说说书写注意事项。
②动漫演示重点字的书写过程。
③先让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再指导书写。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点放在检测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上,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这样的设计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读课文情况。
图片
一是评价字音是否读得准;二是评价语句是否读得流利,断句是否恰当。
2.边听边思考:蟋蟀出名的原因是什么?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课件提示)
3.小组讨论后交流,教师引导填写学生活动卡(一):
先简单说明蟋蟀成名的原因(唱歌和住宅),然后重点介绍住宅的样子和住宅是怎样建造的。
4.指学生找出每部分对应的段落,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指名读、默读等多种形式读熟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为精读课文做好铺垫。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说说这节课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2.作业设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谈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整体回顾课文;抄写生动的句子,丰富积累。
第二课时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师生共同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教师引问:上节课同学们已经知道蟋蟀出名的原因不光因为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其实,蟋蟀的住宅只不过是小小的洞穴而已,可为什么这样出名呢?连作者都赞叹说(出示句子,齐读):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引导、巩固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也为理解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二、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它的住宅是什么样儿的?
图片
引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有序地概括蟋蟀住宅的特点。
(1)教师出示第5、6自然段,指名读,思考: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用____画出相关句子,并试着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语概括出来。
(2)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合作填写学生活动卡(二)。
(3)学生结合句子汇报。
预设:结合第5自然段能概括出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通过读第6自然段能知道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简朴、清洁、干燥、很卫生。(教师出示课文原图结合学生汇报的内容相机板书。)
(4)学生扮演小蟋蟀向大家介绍住宅是什么样子的。
(5)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象蟋蟀住宅的样子。
(6)过渡: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这么好的住宅怎么就被蟋蟀碰上了呢?
2.引出选址问题。
(1)指学生读第2自然段。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①随遇而安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②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喜欢随遇而安?(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蟋蟀:慎重地选择住址,不肯随遇而安。)
③读了这一段,你喜欢上蟋蟀了吗?是文中的哪些词语让你喜欢上它的?(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常常、一定要、一点儿一点儿等。)
④如果你是蟋蟀,天下起了大雨,别的昆虫还在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舒适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舒畅)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⑤过渡:这么宽敞的住宅它又是怎样挖掘的?
3.解决问题:它是怎样建造住宅的?
(1)提出读文要求。
默读课文第7~9自然段,结合下面几个问题,谈谈你的发现和感受:
图片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来谈,教师引导学生适时归纳,感受蟋蟀的可贵精神。
①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说说每个层次的意思。
②找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③蟋蟀能够把住宅建得这么好说明了什么?
(2)汇报交流:
①这部分分三个层次介绍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动工时间;怎样挖掘;不断修整。
②蟋蟀建造住宅的句子主要在第7自然段,表示动作的词语有:扒、搬、踏、推、铺。
③说明蟋蟀有认真工作、坚持不懈、辛勤劳动的精神。
补充学生活动卡(二)。
(3)读到这儿,你明白为什么作者将蟋蟀的洞穴称为住宅了吗?你想怎样称赞这小小的蟋蟀?
(4)带着赞美的感情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来体会课文要表达的内容,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选址和建筑过程,并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从而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三、深入读文,感悟写法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其实我们很多人并没有亲眼见过蟋蟀的住宅,那为什么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就如同亲眼所见而且兴趣盎然呢?(因为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认真,而且写得生动、具体、形象。)
3.学生介绍有关法布尔和《昆虫记》的资料。
4.读了这篇课文,你要向法布尔学习什么?(学会连续、细致地观察,具体地描写。)
5.学生介绍蟋蟀的资料。
6.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昆虫记》,更深刻地感受一下法布尔对这些小生命的热爱和敬佩。
7.拓展阅读。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燕子窝,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设计意图:交流写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总结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结合课文让学生写一个小动物,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布置课外阅读,延伸语文课堂,让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和课外图书有效地整合起来。
板书设计(略)
11、小岛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小岛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01
教材解析
课文写的是一位将军到我国南海一个小岛视察的故事。将军在视察小岛时,意外地发现守岛战士居然在寸草难生的小岛上种了一块中国地图形状的菜地,吃晚饭时,战士们特意为将军准备了一盘小白菜,将军舍不得吃,将菜倒进汤里和战士们一起分享。故事以将军的视角,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情节,展现我国海防前哨守岛部队的生活,表现了驻守在小岛的战士们扎根海岛、艰苦守岛的精神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02
学情分析
学生们大多生活在条件相对优越的城市乡村,对于海防前线的艰苦条件没有太多直观的认识。对海防边哨的重要性缺乏了解,所以课文相关资料的补充尤为重要。因此课前要求学生搜集守岛部队的相关材料,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守岛战士们扎根海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海岛及守岛部队生活的资料,按阅读提示,先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再以将军的口吻讲故事;最后结合资料,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涵。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能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默读、讲述,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资料和关键语句了解我国守岛部队的生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守岛战士们的爱岛、爱国之情,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以及报国之志。
重点
能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了解我国守岛部队的生活。
难点
感悟守岛战士们的爱岛、爱国之情,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以及报国之志。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海岛及守岛部队生活的资料。
1课时
03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播放一段关于海岛的视频)同学们,看完了视频,你觉得这个海岛上的条件怎么样?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我国有很多这样的海岛,那里远离大陆,位置偏远,条件恶劣,但确实是祖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多么偏远,多么荒凉,我们的海防战士们都坚守在那里,保卫着祖国的海疆。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与之相关的文章《小岛》。(板书课题:小岛)
二、初读课文,梳理情节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一位将军到我国南海一个小岛视察的故事。)
2.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指导学生识记。
3.再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试着从将军的角度,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
(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师生共同总结: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19自然段):发现菜地;第二部分(第20~35自然段):分菜同享;第三部分(第36~37自然段):将军敬礼。
4.小组合作,简述课文主要内容。
(1)全班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的内容简述。
(2)小组充分讨论,展示成果。
①发现菜地:将军发现小岛上竟然能种菜,非常惊讶,而且知道菜地的土和种菜的种子是战士们从家乡背来的。虽然受到秘书的劝阻,但将军坚持要留在岛上吃住一晚,目的是了解和推广种菜的方法,提升整个守岛部队的战斗力。
②分菜同享:将军知道自己晚饭有一盘菜时非常生气,质问队长战士们有蔬菜吃吗。听了队长的解释,看到菜地像中国地图,将军受到很大触动,他想把菜分给战土们。但战土们不肯接受,将军最后把菜倒进汤中,亲自给战土们舀菜汤,心底里为战士们所感动。
③将军敬礼:清晨,将军乘快艇离开小岛的时候,向着太阳、像中国地图的菜地、向着小岛,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三、体会将军的心理历程,用将军的口吻讲故事
1.根据提示,再读课文,带入角色,揣摩将军的心理活动。
提示:(1)当发现菜地时,将军不由得一愣,他在想
(2)当将军决定要留下来吃晚饭,他在想
(3)当将军看到炊事员端来一盘小白菜,他在想
(4)当将军看到中国地图形状的菜地时,他在想
(5)当将军听到队长的解释,将军鼻子发酸,他在想
(6)当将军给战士们舀菜汤时,鼻子又开始发酸,他在想
(7)离岛时将军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在想
2.小组合作,用将军的口吻讲故事。
(1)出示要求:①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②抓关键词,揣摩人物的语气,将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2)小组合作互讲,互提意见。
(3)全班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倾听、评价)
四、资料汇报,走进海防战士
1.学生汇报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我国守岛部队的生活是怎样的。(教师适时补充)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我们了解的关于守岛部队的生活的资料,说说你的理解。
(小岛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但战士们艰苦
奋斗的精神,关爱长者的言行,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怀让将军感动。将军的举动,饱含着对战士们的无限感激和深深的敬意。)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这样一群可爱又伟大的海防战士,有了他们的坚守,才有了我们安宁、和平的生活,让我们记住这群伟大的战士们,向他们致以最真挚的感谢!
六、布置作业
把你想对伟大的海防战士们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小 岛
发现菜地
分菜同享
将军敬礼
12、搭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搭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01 教材解析
《搭石》是一篇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家乡环境的介绍,反映出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对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画面的细致描写,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
02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够联系实际生活对课文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学习并掌握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交流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然后,细读课文,把握主旨,借助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把提高阅读的速度的指导和运用贯穿始终。
03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学为主,分组合作,研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重点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04 重点难点
难点
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完成课后习题一。
2课时
第一课时
05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提高阅读速度。
06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
1.师:(课件出示走搭石图片)在我国北方农村,进入秋天,天气转凉,我们会看到图片上的景象,小溪里有一排排石头,人们踩着这些石头过河。这些石头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搭石。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作者刘章一起走进他的家乡,去看看这些平凡的、默默无闻的搭石。(板书课题:搭石)
2.作者简介。
刘章,生于1939年,河北省兴隆县人。当代著名诗人,一级作家。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被誉为农民诗人。著有诗集《燕山春》《南国行》《北山恋》等。
二、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1.教师出示阅读要求,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好后举手。
(2)集中注意力,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3)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要停留太久,不要反复回读。
2.检测阅读效果。
(1)教师统计学生默读课文所用时间。
(2)交流默读时对课文内容的把握。
①什么是搭石?
②家乡的人们什么时候摆搭石?
3.交流阅读体会。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有的同学读得快,但理解得不够准确;有的同学虽然读得慢,但是理解得准确;有的同学读得又快理解得又准确;还有的同学读得慢,理解得还不够准确。下面我们就自己在阅读中的体会进行交流。
(1)交流自己的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如:是否有回读现象,哪些地方出现了回读,为什么会出现回读,如何集中注意力等。
(2)请读得又快理解得又准确的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
(3)教师总结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建议:阅读时要让自己尽可能地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或难理解的句子,不要回读,可以联系上下文来帮助理解;眼睛注视课文;通句通行地读,不要逐字逐句地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读,教师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2)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2.学生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描绘了哪些美好的乡村生活画面?
出示填空:
3.合作探讨,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什么是搭石。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写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点明主旨,揭示搭石承载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第二课时
07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中描写的关于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想象画面,从中发现美、感受美。
2.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理解作者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3.抓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08 重点难点
重点
1.品读课文中描写的关于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想象画面,从中发现美、感受美。
2.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理解作者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难点
抓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09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说搭石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什么是搭石。(学生齐读:进入秋天,天气变凉,这就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一)品读第2~4自然段。
1.在作者心目中,搭石除了可以用来过河,还是什么?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去感受吧。
3.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把描写老人摆搭石的动词圈出来。(放、找、搭、踏)
(2)老人来回踏搭石的时候,他的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我得试试这块搭石稳不稳,不然别人走的时候就可能掉进水里了。)
(3)从老人摆搭石的一系列动作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他人着想)
(4)结合自己的理解,再次朗读这一自然段。
4.品读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人们走搭石时的情景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地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文中的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呢?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一行人走得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和谐。)
(3)让我们再次朗读这一段,感受这如诗如画一般的美景。
5.品读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人们走搭石时互相礼让、尊老爱老。)
(2)如果人们都不互相礼让,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可能会出现争吵、甚至有人掉进水中。)
(3)你们平时生活中有出现过互相礼让的情况吗?
(4)年轻人是怎样背老人过河的呢?(俯下身子)这说明了这儿的人们对老人非常尊敬。
(5)老人过河后,可能会对年轻人说些什么呢?年轻人又会怎样回答呢?
(老人可能会对年轻人说:谢谢你,小伙子。年轻人可能会回答:不用客气,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6)试想一下,如果有小孩子来过河,这里的年轻人会怎么做?
(弯下腰来把小孩子抱在怀里过河。)
(7)你认为背老人过河是理所当然的事吗?生活中我们做什么事属于理所当然的事呢?
(8)一块块普通的搭石,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好的画面,让我们再次大声地朗读第2~4自然段,感受这一个个美好的瞬间。
(二)品读第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如何理解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一排排搭石,象征着乡亲们一颗颗淳朴、善良的心,是传递乡亲们情感的纽带,更是乡亲们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
三、课堂小结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刻温暖着我们。请同学们睁大自己的火眼金睛,找找身边的美。
10 板书梳理
搭 石
联结情感(联结小路)无私奉献(淳朴善良)
13、穷人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穷人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溅、熄等16个生字,正确认读搁板、魁梧、勉强、蜷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梳理文章记叙顺序,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板书:穷人)【出示课件1:课题】
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它的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接下来咱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出示初读要求:【出示课件3、4】
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好每一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反馈初读情况。
1. 检查朗读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点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
1.谈话启发:这个故事,篇幅比较长,但思路比较清晰,你们能不能事情的发展变化,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请默读梳理,形成文字。
2.学生自学:
(1)教师巡视,排疑解难,提示方法:先将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
(2)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
3.班级交流:根据需要,指名2--3人交流,适度点评。【出示课件5】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出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经死去,就抱回了两个遗孤。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讲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抚养,夫妻的想法不谋而合。
四、三读课文,初步扫描人物
1.过渡谈话: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大体内容,我们就可以认识有关的人物了。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桑娜 渔夫
五、引导读文,了解故事起因
1.我们先看第一段。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画面?
(海边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补破帆。)
2.指点:从地上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没有熄,搁板上放着食具这些简单的摆设,温暖而舒适的小屋,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穷苦的但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庭,也可以看出女主人的勤劳。(板书:温暖而舒适 勤劳)
3.从没有熄灭的炉火和没有擦净的食具告诉我们,桑娜一边补着破帆,一边在做什么?(对,她分明在等着自己的丈夫。)
4.课文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桑娜此刻恐惧的心理?(心惊肉跳)
释:心惊肉跳。
介绍这个小屋的摆设,读时基本上是平静的,读到哪儿语调开始转换?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天气的恶劣使桑娜恐惧极了,所以课文上的寒风呼啸海浪拍击又黑又冷更加重语气。
全班齐读。指导:心惊肉跳一字一拍,却尾语调放低,好像不敢想。
男生读第一节最后两句。
5.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了。你们看,第二节写了几层意思?(三层)
【出示课件6】
第一层:深夜不见丈夫归来。
第二层:沉思:插叙从丈夫想到生活的贫穷。
第三层:倾听风声,祈求上帝保佑。
6.指导朗读
第一层:焦急。十下,十一下,重音,每一下都打在桑娜的心上。
第二层:沉思,是插叙,读得平静些。
第三层:焦急地祈求。
7.朗读桑娜沉思的内容和桑娜说的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批注品味文中语句,从桑娜夫妇的心理和言行神态中感受渔夫和桑娜的美好心灵,并做出评价。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环境描写以及心理描写对表达人物品质所起的作用,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内容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穷人》这篇课文,谁能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说完后,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然后再让大家都说一说)
2.随着故事的发展,文中的一个个情节也在感动着我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二部分(311自然段)。
二、抓住重点,感悟桑娜品质
1.这一部分中有哪些场景令你感动呢?请看阅读提示。
【出示课件8】
阅读提示: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用一两个词语或简练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由此想到的内容。
2.学生汇报: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孩子,这件事很令人感动。
3.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地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1)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 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忐忑不安)
(2)师过渡:这段话省略号特别多,从这五个省略号中,我们感受到桑娜的思绪混乱与不安,感受到了桑娜的内心矛盾。这就是忐忑不安。那谁能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读出来呢?
【出示课件9】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3)指名朗读(34人) 注意读好省略号,并说一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桑娜善良)
①同学们,你们从嗯,揍我一顿也好!感受到了什么?你能用宁可也来说一说吗?
②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板书:非不可)
非这样做不可就是什么意思?(一定要这样做)
为什么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呢?(如果不这样做,西蒙的两个孩子会死的)她真是太善良了。(板书:善良)
(4)小结:说得真好,善良的本能促使桑娜在生活如此困窘的情况下,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桑娜宁可挨揍,也要抱回那两个孩子;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5)请大家好好读读这段话,读出桑娜的美好品质。谁能通过朗读把桑娜的善良读出来呢?(读好重点词) 指名朗读(23人) 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再一次感受桑娜的善良。
(6)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谈谈桑娜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充满爱心、乐于助人、勤劳善良(板书:乐于助人)
三、细品对话,体会渔夫心灵
1.提出学习要求: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至课文结尾处。思考: 渔夫具有什么品质?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把有感受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
2.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3.教师点拨、指导。
(1)桑娜的丈夫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渔夫很善良)从哪里体会到的?把相关的课文读出来吧!
(2)生读: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3)问:熬是什么意思?(忍受,耐苦支持)
能给熬换个词吗?(挨、忍、)
你读懂了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
将来会更苦,他想到了吗?(肯定想到了,但他宁可以后自己苦点,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①这个决定是轻易做出来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课件10】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但最终做出了决定。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②透过渔夫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既让我们看到了渔夫淳朴的形象,又让我们感受到他同样善良的品质。(板书:神态、言行)
4.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的心理变化,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看出了渔夫的心地善良,同时他也非常勤劳。(板书:心地善良)
四、总结全文,回顾写作方法
1.穷人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结尾写道:你瞧,他们在这里了。你们想象一下,桑娜拉开帐子后又会怎样呢?(生说)再读读这个结尾,你觉得怎么样?
2.学生总结: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托尔斯泰真不愧是伟大的作家!
3.通过学习课文,你们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4.总结:我们在今后描写人物的时候,要学习本文中的一些写法,如环境描写、神态描写、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正侧面描写等,全方位塑造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
14、竹节人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竹节人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竹节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颓、疙、瘩等13个生字,会写豁、凛、磕等16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疲倦、跺脚等18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3.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 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
2.难点:
(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童年》音频、微课《快乐的童年》、童年玩过的玩具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童年》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玩具?(生自由回答)你们想不想知道范锡林的童年玩过什么玩具?范锡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非常聪明,就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竹节人的玩具。你瞧,(课件出示竹节人的图片)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范锡林和小伙伴们是怎么玩的吧!生齐读课题:《竹节人》,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
风靡(mǐ)叉(chā)腿 金箍(gū)棒 窦(du)尔敦(dūn)俨(yǎn)然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豁、凛、雕、磕、跺、颓。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豁是左右结构,注意害谷,相互要结合紧凑。
凛是左右结构,右边书写时要瘦一点写。
雕是左右结构,左右书写时要紧凑一些。
磕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边要小一点。
跺是左右结构,右边是朵,注意正确写法。
颓是左右结构,左边下几最后一笔是提,右边的页要瘦一点最后一笔是点。
4.趣味识字词
(1)出示词语:
威风凛凛 叱咤风云 弄巧成拙 虎视眈眈 赫赫伟绩 津津有味 全神贯注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感情饱满的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如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同学们,全文围绕我们都迷上了斗竹节人展开了描写,仔细阅读全文,标注段落,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请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分享:
根据学生的交流分享,概括为:
①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小时候,我和小伙伴自己做玩具,我们全都迷上了玩竹节人。
② 第二部分(3-19自然段):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及玩法,突出了斗竹节人给我打童年带来的快乐。
③ 第三部分(20-29自然段):叙述了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偷偷玩竹节人,我和同桌在办公室外看到,从沮丧到心满意足的情感变化。
3.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交流:
师总结:《竹节人》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迷上
竹节人和老师没收竹节人,我和同桌想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结果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心满意足。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竹节人》,谁能复述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回忆课文内容并复述。
3.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小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1)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
(2)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师点拨:
①作者写竹节人制作指南时,可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关注如何制作竹节人的步骤内容。
②作者写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斗竹节人游戏时,可采用仔细阅读和反复阅读的方法,关注斗竹节人游戏入迷的细节描写,体会传统玩具斗竹节人游戏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③作者在写老师没收竹节人玩具后的故事时,可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1)思考:你都获得哪些信息?
师: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分析。
学生交流:开篇直接点题我小的时候自己制作玩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斗竹节人的游戏。
(2)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交流:开篇直接点出主题来写,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3-19自然段。
(1)思考:竹节人是怎样制作的呢?
师:引导学生用原文来回答问题。
学生找:第3自然段,用毛笔竿锯成寸把长一截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课件出示:竹节人图片,及制作方法的字幕,让学生齐读。)
(2)仔细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引导学生找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学生通过像黄河长江两个关键词说出: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考张的修辞。这样写的好处是:把桌子上的裂缝比喻成黄河长江生动形象的写出豁口很大,也表现出课桌的破旧,语言幽默诙谐,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3)仔细阅读课文第17、18自然段。思考: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找: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生交流:作者运用五个感叹号。
师:引导学生谈出这样写的好处。(营造出一种紧张、热烈的氛围,仿佛一场激战即将开始,衬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表现出孩子们对斗竹节人的投入、痴迷和喜爱。)
(4)反复阅读课文第19自然段。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攒着跺脚拍手咋咋呼呼来分析写作方法。
学生通过引导谈出方法: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通过这些细节描写,烘托出我们斗竹节人的入迷,表现出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师:采用分组读、齐读、师生合作读,来反复朗读,读出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用声音表现出我们的入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3.请同学们浏览阅读课文2029自然段。
思考: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
师:引导学生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正确看待老师的态度。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没收后自己玩竹节人了。我觉得竹节人得到老师的青睐,让我们感到自豪,同时也能感受到与老师志趣相近、心灵契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突出老师童心未泯,活泼亲切的形象。(意思对即可)
三、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1.播放微课《快乐的童年》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想,也能介绍出一种自己童年入迷玩的玩具。表达真情实感即可。
2.引导学生介绍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你的老师是什么样的性格?和你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令你难忘?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来讲。
学习上 生活中话语里 心理上
句式练习:学习上对我的细心引导
生活中对我的亲切关怀
话语里对我的鼓励支持
心理上我对老师的感激
四、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1.推荐阅读:《你不是灰姑娘》。1985年范锡林获儿童文学优秀奖的作品。
2.小练笔:写一篇有关老师的故事。
要求:(1)题目自拟。
(2)能运用上本节课所学的修辞和描写等写作方法,给语言增添色彩。
(3)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表达出真情实感。
(4)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五、板书设计
15、祖父的园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蚱、啃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蝶等13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蝴蝶、蚂蚱、倭瓜等园中景物的图片)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答)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大大的园子,里面就有这些动物、植物,你会喜欢吗?(喜欢)为什么呢?(因为动物很可爱,因为有吃不完的瓜果,因为可以在园子里玩)是啊,如果有一个这样的园子,老师也会流连忘返呢!不过,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园子,而是萧红笔下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学生汇报,师指导识字:
(1)多音字晃:
huǎng(明晃晃) hung(晃动)
(2)正确区分拔(拔萝卜)与拨(拨打)。
(3)承:注意中间有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3.(出示生字)指名学生带读,注意读准字音。
4.(出示蝴蝶、蜻蜓、蚂蚱等词语)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并划分段落。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充满快乐的、自由的、美丽的园子)
2.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的哪些场景?
3.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第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第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自由的(第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第18~20自然段)。
4.(出示第1~3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说说祖父的园中有什么。(昆虫)有哪些昆虫?(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这里着重写了哪种昆虫?(蜜蜂)作者先是运用了ABB式的叠词,再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蜜蜂的可爱,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2)除了昆虫,园中还有什么?(树)哪些树?(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着重写了(大榆树)。(出示与大榆树相关的句子)仔细默读上面的句子,找出作者描写大榆树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有什么作用?(勾勒出大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大榆树的活力。)
(3)再次齐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此刻你正漫步园中,看到这些富有生机的景物,是多么陶醉啊。
四、小结。
祖父的园子里有蝴蝶,有蜜蜂,还有大榆树,真是生机勃勃,但是不是只有这些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发现。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祖父的园子,看到了里面的小昆虫和大树。现在,我们将进一步认识祖父的园子,看看祖父的园子里还有什么好玩的、有趣的事物。
二、精读课文,重点赏析。
1.走近祖父,感受祖父的慈爱。(出示第4~15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4~15段,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园中的什么?(人)主要是谁?(我和祖父)我和祖父在做什么呢?(在园中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
(1)这么看来,我是一个很能干的孩子啰?(不是)为什么?(因为我其实并不懂怎么干活,都是在捣乱。)从哪里看出来?(重点词:瞎闹、乱钩、马马虎虎)对于我这种帮倒忙的行为,祖父有没有生气?(没有)从哪里能看出?(祖父大笑起来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祖父对我怎么样?(疼爱)真是一位慈爱的祖父,怪不得我在园中能如此自由自在。
(2)除了这些,我在园中还有哪些乐趣?(摘黄瓜吃、追逐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玩)玩腻了,我就去帮祖父浇菜,怎么浇的?(把水往天上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从此处的语言描写,我们不难看出,我此刻无比快乐。
2.走近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出示第16~17自然段)
在园中,除了生活是自由的,还有什么也是自由的?
(1)齐读第16~17自然段,回答上面的问题。(一切都是自由的。)
(2)园子里太阳底下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句子:凡是回答。)齐读这两句话,说一说这两句话写出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我对阳光、对光明、对温暖的向往,在我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都充满活力。)太阳底下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呢?(出示句子:黄瓜愿意问它。)齐读这两句话,说一说这两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我觉得黄瓜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可以看出我对自由的向往。)
(3)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太阳下的景物,它们都是什么样的?找出相关句子,与同学交流。(具体参照第17自然段)这些事物集中反映了一种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可见,我十分向往这种生活,这种生活令我感到十分惬意。因此,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快乐地进入了梦乡。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阅读阅读链接的内容,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从阅读链接的内容可以看出,萧红后来无限怀念祖父,怀念祖父的园子。作者之所以怀念这个园子,是因为这个园子里有祖父的疼爱、有快乐的童年。由此可见,童年这段幸福、自由、快乐的生活,在她的生命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以至于让她念念不忘。)
2.童年的生活、童年的回忆永远铭记在心,但是童年一去不返,我们也只能时刻回味与怀念了。带着对童年的留恋与怀念之情,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参观了祖父的园子,你一定流连忘返了吧?想一想,你周围有哪些景物也镌刻着你童年的回忆?试着把它写下来。
16、中国美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中国美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中国美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中国美食,能说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美食。
2、能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焰、烫、煲、烈、熏等字,发现偏旁火和四点底的联系。
3、能说说自己家乡的美食。
教学重点:
能说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美食。
教学难点:
能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焰、烫、煲、烈、熏等字,发现偏旁火和四点底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看短片。
2、看后老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3、 师:他们都是美食,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美食,了解中国美食。板书课题:4、中国美食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记。
1、学生借助课文图片和拼音,自由读课文。(自己读)
2、同学之间互相读:一个人读,另一个人听,如果对方读对了,竖起大拇指夸夸他,如果读得错了,我们就帮帮他。
3、领读:谁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出示第一张幻灯片:11个含有美食的文字(指名读)
凉拌菠菜 、香煎豆腐、红烧茄子 、烤鸭、水煮鱼 、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 、蒸饺、炸酱面 、小米粥、蛋炒饭
重点指导:豆腐的腐读音,单独读读三声,在豆腐里读轻声;蘑菇的菇读音,单独读读一声,在蘑菇里读轻声,一起读读。
4、出示第二张幻灯片:打乱顺序读菜谱名(开火车读)
烤鸭、水煮鱼 、炸酱面 、葱爆羊肉、蛋炒饭、小鸡炖蘑菇 、香煎豆腐、蒸饺、凉拌菠菜 、小米粥、红烧茄子
重点指导多音字:炸酱面的炸(zh)、炸药的炸(zh)
三、谈美食,讲做法
1、学生自由读文,找一找:在菜名和主食名中有哪些制作美食的方法。
教师出示第三张幻灯片:煎、煮、蒸烧、烤、爆等字。
2、播放煎、煮、蒸烧、烤、爆等烹饪方法的视频,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些烹饪方法的区别。
3、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美食和烹饪方法:你喜欢什么美食,它是怎么做的?
4、学生说美食,如煮鸡蛋、煎鸡蛋、烤羊肉串、煎牛排、炖鸡蛋、熬米粥。
四、我发现,我知义
1、出示第四张幻灯片(带有火字旁的6个字)
炒 烤 烧 爆 炖 炸
2、我发现这些字的偏旁都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火字旁)。
3、出示第五张幻灯片(带有四点底的字3个)
煎 煮 蒸
4、我发现这些字的偏旁都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四点底)。
师:你们猜猜这些带火字旁和四点底的字都与啥有关?(指名回答)
5、播放视频(火字旁的演变过程),知道这些字都与火有关。
6、学生尝试说其他带火字旁和四点底的字,进一步感受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四、我请客,我点菜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认识了11种美食,这些美食老师把它们列成菜谱,下面,我们模拟去饭店吃饭点菜的场景,做个有趣的游戏,大家想玩不?(生回答字)
(1)师宣布游戏规则:分组比赛,要求能准确说出菜名得1分,做到荤素搭配合理得1分,点菜适量不浪费得1分,得分多的为胜。
(2)开始比赛
(3)宣布比赛结果
四、教师总结
孩子们,我们中国地大物博,美食遍天下,今天我们走进了中国美食,欣赏了很多美食,认识了很多与美食有关的字,分享了很多美食,让我们别忘了在生活中享受美食同时,学习更多的汉字知识,继承勤俭节约的美德,提高我们的文明素养和生活质量。你们知道吗?其实我们卢氏还有很多的美食,我们可以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做美食分享美食。
17、怎么都快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怎么都快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设计说明
《怎么都快乐》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有4个小节,分别写了一个人玩、两个人玩、三个人玩和许多人玩的不同乐趣。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快乐,事事有快乐,在反复诵读中产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因此,本教学设计重在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快乐的含义:独处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
文中的词语搭配极为丰富,踢毽子、听音乐、下象棋、打排球、讲故事等,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良好素材。因此,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这样的词组,积累动宾结构的词语。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教学课件、生字词卡片。
2.准备学生课间游戏活动的照片。
学生准备: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播放学生做游戏时的照片)导入:同学们,刚才的课间十分钟你们玩得快乐吗?为什么?(生交流)
2.揭题:是啊,一个人玩有一个人玩的快乐,许多小朋友玩,大家会感到更快乐,怎么都快乐。
3.板书课文题目:怎么都快乐。
4.指导朗读课文题目,引导质疑: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
以课间游戏为话题和学生交谈,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师生对话情境,同时因为聊感兴趣的内容而产生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小朋友都玩了哪些游戏?他们快乐吗?
2.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读顺,边读边对照生字条圈出12个会认字和1个多音字。
(2)读完诗歌后,标一标诗歌一共有几个小节。
3.指名读课文,圈画游戏的名称,读准读好这些短语,读出短语的轻重。
4.交流正音。
(1)出示生字,指名朗读,相机正音。着重指导学生读准前鼻音怎、很、音,后鼻音绳、讲、行。读准多音字得,强调它在本文中读děi。读准平舌音怎和翘舌音绳。 图片 跑得快 得到 得劲儿
(2)课件出示表示游戏名称的词语,指导读准生字,读好词语。
(二)识记生字。
1.说说自己记忆生字的好方法,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1)教师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2)归类识记生字。
①出示游戏活动图片及相关词语,自由读一读:跳绳、讲故事、打排球、打篮球、打羽毛球、开运动会。
②动作模仿识记跳绳。跳字是什么偏旁?能做个跳的动作吗?( 跳与脚有关,是足字旁;绳是绞丝旁,和丝线有关。)
③哪些生字还可以利用偏旁来识记呢?(讲、排、篮、球)
④加一加,换一换识记羽、戏。(两个习加一加,认识羽;与找换偏旁,认识戏。)
⑤偏旁归类识记连、运。
2.合作朗读,发现规律。
(1)师生合作朗读游戏名称,老师说动词,学生说名词。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前面的字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跟着的是表示名称的词。)
(3)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短语吗?
设计意图:
低年级,识字是主要的教学任务。本课要认的生字大部分在游戏名称里。教学时,教师把识字、读词语融于一体,增加了学生识字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三、规范书写,形成习惯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两个生字讲、许。
2.指导写法。
(1)指导观察字形、结构。(左右结构,言字旁,左窄右宽。)
(2)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个字的最后一个横画要写在横中线上。
(3)师范写,生书空。
(4)学生各描红一个,再临写几个。注意提醒学生写字姿势。
(5)反馈,评价。
设计意图:
遵循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原则,教师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明确汉字书写的笔画和笔顺,突破书写难点。
第二课时
一、检测旧知,比赛朗读
1.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2.朗读课文:同桌之间比赛读文,评一评谁读得好。
设计意图:
以本课生字复习导入,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氛围,巩固生字词的识记。
二、朗读感悟,迁移运用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学生交流。(一个人玩很快乐)
(2)一个人可以玩些什么?在书中圈出来,联系上下文理解独自的意思。
(3)指名朗读。
(4)除了这些,一个人还可以玩什么?
一个人玩,很好!
独自一个,静悄悄的,
正好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
2.过渡:那么两个人玩,三个人玩,更多人玩,会有哪些乐趣呢?
3.指名分小节朗读第2~4小节。
4.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交流,结合实际积累跳绳、踢足球、讲故事、听音乐、打排球、玩游戏等词语。
5.完成小创作。
两个人玩,很好!
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人______________,一个人______________
许多人玩,更好!
人多,什么游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快乐。
7.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许多人玩会更好,更快乐?
8.齐读,读出画面感,读出节奏,读出快乐。
9.男女生比赛读。
设计意图:
本文文字浅显,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理解。因此,这里并不需要过多分析,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通过小创作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1.齐读课文,尝试背诵。
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2.讨论交流:你从课文中懂得了什么?
3.总结:这节课大家的心情真不错!老师也写诗歌了,送给你们!孩子们起立,快乐地拍起手来,聆听这首关于学习的诗歌。
一个人学习,挺快乐,静静思考有收获。
两个人学习,真快乐,互相帮助你和我。
三个人学习,很快乐,互相启发点子多。
许多人学习,更快乐,读出美妙的诗歌。
一个人玩是快乐,但与人相处、交往会更快乐。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量有明确的保底要求,但以课本为载体的阅读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结合文本特点,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引导观察,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玩、很、当、音、行,指名认读。
2.游戏闯关:填一填,给生字找家。
玩 很 当 音 行
图片
3.课件出示这几个字的书写动漫,引导学生观察。
4.小组交流这几个字的横画的写法,教师及时点拨。
5.学生独立完成这几个字的书写,先描红再临写。
6.展示书写成果,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
学生已有一定的书写经验,本课这几个生字比较容易写,所以教师重点点拨关键笔画,可放手让学生独立书写,培养了学生独立书写的能力。
板书设计
怎么都快乐
一个人玩 很好
两个人玩 很好
三个人玩 很好
许多人玩 更好
18、忆读书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忆读书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畅游书海的时候,我们的胸怀变得更加宽广;当我们一次又一次感悟书香的时候,我们的灵魂变得更加高尚。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国家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书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忆读书》。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材解读立根原在文本中
书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好的伴侣。因此教材在小学教材中,安排了多个以书为主题的单元。《忆读书》是五年级上册书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冰心老人89岁时,在国际扫盲日和教师节前夕,写得一篇回忆录。课文语言朴实无华,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的读书经历,由于所写内容和学生实际接近,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投入和情感共鸣,进而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深刻道理。
分析学情知彼所知与所疑
经过四年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日益增强,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比如用画情节曲线和列提纲来概括主要内容,通过提问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人物特点等。同时,对于现在的孩子,书可以说已经是他们生活中很好的伙伴,对读书有不同程度的喜爱,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确定目标目标引领向前行
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做到有机整合,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精神以及我对教材的研读领会、对学生学习实际的分析把握,我计划设定以下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独立识字学词。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含义,激发学生读书兴趣。(重难点)
3、学习写回忆类文章的一般方法。
精心设计简实高效显特色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准备用一个课时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力求惜时、增量、提效。教学中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主线,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我预设四个主要教学环节:
(一)主题导入。
(二)自主读识。
(三)合作读议。
(四)读写结合。
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我具体的设想是这样的:
(一)主题导入(在名言中相遇----让书走近孩子)
我这样导入:书是神奇的,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书主题单元,学习冰心写的《忆读书》。板书题课和作者,齐读课题。以主题书来导入,语言简洁,带学生快速入题。最后出示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二)自主读识(在初读中相识----让书亲近孩子)
1、谈所得。
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①运用学过的方法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不会读或不理解的字词,要利用工具书去解决,力争在短时间内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思考: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留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后,我将引导学生从这几方面来谈所得。如:谈对冰心的了解、讲讲自己对文中所提到的四大名著的有关知识,我会课件出示相关内容随机补充。我准备以抽测学生读文的方式来检测课文朗读情况,对天罡地煞、着力、怒发冲冠这几学生不容易读准准的词,我会注意做好纠正与强调。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学生可能会说的比较零散,我准备从课题来这样来引导:课题的忆是回忆的意思,冰心奶奶在文中都回忆了什么?她在这篇文章里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文章的中心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很容易被提炼出来,我随机板书。
2、释所疑。
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存在的差异,通过自主读识,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准备借用同桌或小组的形式来提出所疑,解决疑惑。对于疑难的问题,我要及时释疑。
(三)合作读议(在交流中相知----让书浸润孩子)
1、针对中心,确定议题。
恰当议题的确定是这一环节最为关键的一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个中心句,是冰心奶奶对自己童年读书的总结,也是对孩子们的期望。让学生理解并努力做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才是最终目的。因此,我准备把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的含义作为合作议题,用核心问题来统领全文的学习。
2、提示方法,悉心指导。
教法得当,一个环节的多重功效,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效率。针对合作议题,我准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课件,提示学习方法,做好悉心指导。把课堂变学堂,真正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及时提示。课件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和问题相关的词句,读一读,在感受深刻的语句旁做批注。学生自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巡视及时提示。如:学生可能会圈画出时间词,书目名称,从读书的时间长,读的书多来理解多读书,而会忽视还可以从书的种类多来理解。我会及时给个别学生提示,指出古典诗词外国文学文言文等词语,这样会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多读书。
合作交流,适时点拨。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还需借助同伴来完善自己的理解。我又会及时提示:小组合作交流,抓住一个或多个方面来展开讨论,由代表做好发言的准备。我会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完善理解。如:对读书好的理解,学生可能只会把直接描写读书好处的语句找出来来概括,理解不够透彻,我会及时点拨学生,要结合冰心奶奶的读书经历或自己的读书感受来谈理解。学生就会这样来谈:读书对作文课有帮助,因为作者读《聊斋志异》是文言文的。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可以知道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还可能会结合自己读过的书来谈感受。这样学生谈到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有理有据。
全班展示,巧妙引导。在全班展示的过程中,我会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在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与指引。如:学生可能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理解不深刻,谈不出读书带来的快乐。我引导学生可以结合冰心奶奶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词句来谈体会,这样学生会从听得津津有味、关羽死了,哭了一场、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含泪上床、等词,感受到冰心奶奶读书时,与书中的人物产生了共鸣,这是读书带给她的另一种享受。在语言的交流中,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将会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理解逐渐加深,逐渐透彻,突破了教学重点。
(四)读写结合(在读写中相忆---让书引领孩子)
为了落实学习写回忆类文章的一般方法这一目标,我会运用读中悟法,读中学写的方法,再次引导学生先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冰心奶奶在写回忆自己读书经历时,都用了哪些方法?学生可能会总结出,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的,先写都读过那些书,最后写读书的感受,还可以选取感受不同的书来写。明白了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读书经历,此时,学生有话可说,有本可仿,我适时安排读写结合,准备学写《我忆读书》,进行能力迁移。因为课堂时间关系,我只让学生写出习作提纲,
布置作业:(在阅读中相伴---让书滋养孩子)
课后布置作业:完成习作。课内延伸到课外。还会建议学生选读冰心的寄小读者等书,扩大阅读量。
结束语:
课堂教学的最后,我会用这样的语言来总结和激发学生:孩子们,正是由于冰心奶奶在少年时代读过那么多有益的书,为她的文学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才写出那么多优秀的作品。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让我们爱让书籍,爱上阅读,让浓浓的书香伴随我们快乐成长!
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教学目的及重难点的直观体现,是师生思维活动留下的轨迹。本课板书我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为内容,简洁、明了地突出了本文的主题,再以书的简笔画做衬托,使板书形象、美观,给学生留下直观、深刻的印象。
19、一个接一个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个接一个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接、再等12个生字和单耳旁1个偏旁,读准多音字觉的字音;
会写过、各等7个生字和横折折撇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接、再等12个生字和单耳旁1个偏旁,读准多音字觉的字音,会写过、各等7个生字和横折折撇1个笔画。
教学难点:写好带有走之的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激发兴趣。
1. 说说自己喜欢玩的游戏。
2. 看图了解文中小朋友玩的游戏,引出快乐的事情很多,揭示课题《一个接一个》,理解接的意思。
接字在揭示课题中学习,在语言环境中便于识记,容易理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清字音。
(2)学生自读全文,读准字音。
(3)借助停顿提示,指导读好长句子。
(4)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好生字、词语。
(1)读好带拼音的词语。
(2)读好去拼音的词语。
(3)读好单个生字。
3.识记生字。
(1)读好多音字觉,通过组词,理解意思。
(2)通过创设情境,比较理解再和在的用法。
(3)偏旁归类学习做、伙、伴。了解伙伴的构字规律。
(4)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住各 、梦、 种、 样、 趣五个字,并了解各种各样的意思。
(5)学习新偏旁卩。
联系一年级上册的旧知识,以旧带新,通过词语、句子的语境帮助学生从理解到运用。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过、这、种、样、伙、伴、各7个生字,读准字音。
2. 学习这、过两个字
(1)了解带有走之的字,同时强调左下包围的带有走之的字,笔顺规则是要先内后外。文最后一笔捺变成点, 辶 是三笔写成的, 第一笔是点,第二笔是横折折撇,第三笔是捺,观看演示后练习书写。
(2) 过先写寸,再写 走之, 寸的点写在中心点上,仔细观察范字后描一描,写一写。
(3)展示学生书写,点评。
3.学习种、样、伙、伴四个字。
(1)观察这四个字,看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这四个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观察种、样,了解木字旁和禾木旁的变化,占格位置,了解样字笔顺,练习书写这两个字。
(4)学习伙、伴两个字。注意伙字右半部分的笔顺, 伴字两横长短变化。练习书写这两个字。
(5)展示学生书写,点评。
4. 学习各字。
各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折文的横撇和捺交叉在中心点偏左上一点儿,口要写的扁一些,观察范字后练习书写。
5.展示学生书写,简单点评。
6.指导学生对照范字,检查修改。
通过偏旁归类,结构归类指导书写,引导学生通过结构框、辅助线来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书写时有难度的重点教,简单的让学生自主观察书写,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锻炼学生临帖的能力。
四、 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文中的我都经历了哪些事?
2. 结合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五、小结。
文中的我在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你思考一下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学习,一起分享。
布置思考问题,为下节课学习交流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接、再 等12个生字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的快乐。
3.愿意和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的快乐。
教学难点:愿意和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生字词。
1.读好书后读一读,记一记里面的词语。
2.复习其他认读字组成的词语。
3.完成认读字连线的练习,复习认读字。
4.完成看拼音写词语。
从读到写,从词到字,复习层层深入,把课后练习融入复习之中,省时高效。
二、回顾课文内容。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认识的那个小朋友吗?那个小朋友经历了哪三件事?快读读课文,回忆一下。
她玩踩影子时,大人叫她回家睡觉;
她做好梦时,大人叫她起床上学;
她和小伙伴玩跳房子时,上课铃响了。
这些事情还真是一个接一个呀!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看看这个小朋友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她是怎么想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来读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指导学习第一小节。
(1)(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从哪儿看出她们很开心的?
(2)指导朗读:快回家睡觉。了解家长们对孩子的关心。
(3)假如你和小伙伴玩得正开心时候,大人叫你回家睡觉,你心里会想什么?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指导朗读,读出小朋友不愿意回家和想再玩一会的渴望。
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经验谈感受,引导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去体会人物的心情,为帮助学生读好句子做铺垫。
(4)小朋友因为大人叫她回家就不高兴了吗?她又是怎么想的?(出示句子)
了解不过的意思。
创设情境理解各种各样。请同学说说她可能会梦到什么?
小结:这些梦有的甜蜜,有的有趣,有的快乐,每个梦都各不相同,这就是各种各样。
(5) 通过画表情图,感受小朋友的心情变化,并练习朗读。
展开想象说说她可能做的梦,理解各种各样的意思。将表达、识字与阅读积累相结合,使教学高效。
2. 指导学习第二小节。
(1)读读第二小节,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正做着好梦的小朋友又听见了什么?
②她先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的?
③她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梳理小朋友心情的变化。
(3)指导朗读。
3. 自学第三小节。
(1)读读第三小节,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感受人物心情的变化。
(3)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4.小结
课文的前三个小节结构相似,每小节都是3句话,第一句讲小朋友被大人打扰后的不开心,第二句写小朋友的希望,第三句写小朋友换个角度一想又开心了。每个小节的第一句接着上个小节的结尾,真是一个接一个啊!请你把三个小节连起来读一读,感受文中我的快乐吧。
这三个小节结构相似、语言反复,教学时采用教、扶、放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学习第四小节
课文最后,小朋友提出了一个问题?(出示句子) 此时的我很好奇,想知道别的小朋友,有没有过相似的经历,你能读出她的好奇吗?练习朗读。
四、拓展交流。
1.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想一想,小声说一说。
2.请两位同学交流发言。
3.小结:看来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会经常发生的,有时候遇到让你不开心的事了,换个角度想一想,心情就不一样了。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同学分享,话题来源于生活,学生有体验,有话可说。
五、 总结全文,畅谈收获。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呀,交流一下吧。
2.布置作业:课后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吧。
六、拓展,介绍作者及其他作品。
1、介绍作者:金子美玲。
2、课外阅读延伸:《全都喜欢》
20、一个粗瓷大碗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个粗瓷大碗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个粗瓷大碗》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陈、曼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围绕粗瓷大碗发生的故事。
3.通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赵一曼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1.认识陈、曼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围绕粗瓷大碗发生的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赵一曼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
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出示各种材质的碗的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日常饮食离不开各种碗,大家见过什么碗呢?
预设:木碗、不锈钢碗、陶瓷碗、玻璃碗
师:是呀,我们生活中有各种精美的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则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这个粗瓷大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一起来感受这个动人的故事。
2.出示课题《一个粗瓷大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题。(师板书:《一个粗瓷大碗》)
3.这个粗瓷大碗还和一个抗日英雄有关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出示赵一曼资料。
赵一曼,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就义。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引出粗瓷大碗,导入课文;通过了解赵一曼的相关资料,初步体会人物形象。
二、整体感知
1.自读任务
(1)标好自然段。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自读时,师相机巡视纠正学生坐姿和读音。
2.集中识字
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生字是否都过关了。
(1)出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
①chn mn lin gāng
陈列 赵一曼 联军 搪瓷缸
②hun ling dn zhēn
归还 高粱 一顿饭 侦察
(2)请一名同学领读,其他同学跟着读。去掉拼音后,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预设:加一加 部首识字 基本字识字 看图识字 相近字比较 (比一比)
点拨:
① 区分形近字(粱 梁)。
粱:高粱是农作物,因此下面是米。 房梁,以前的房子一般是用木头做的,因此下面是一个木。
② 看图识字。(侦察)
侦察:侦察是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
出示课文句子: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③ 区分多音字还
引导学生根据语境辨析读音:他还在学习中的还读hi,他去图书馆还书中的还读hun。
三、问题探究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默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2.探究活动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交流阅读收获。
预设:赵一曼把高粱米饭偷偷倒进锅里,又从另一个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赵一曼把粗瓷大碗送给了七班当菜盆。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故事脉络:把搪瓷缸子送给新战士收到粗瓷大碗倒掉高粱米饭盛半碗野菜粥把粗瓷大碗当作七班的菜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自读提示中的第一个问题,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2)提问: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预设:引出下文
师:同学们,我们可以关注一些关联词,比如,仅仅但表示转折关系,说明这个粗瓷大碗不普通;本段最后一句话,直接点明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这个碗会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因此第1自然段奠定了文章的基调,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板书:博物馆感人的故事)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与时间有关的词语。说说哪件事最让自己感动。
2.探究活动
(1)师:你找到有关时间的词语了吗?
预设: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束开饭了第二天开饭的时候后来。(板书:战斗刚刚结束 开饭了 第二天 后来)
(2)师:说说哪件事最让自己感动?
预设1:赵一曼把之前吃饭用的搪瓷缸子给了新战士。
预设2:通讯员好不容易给她找到一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却让通讯员还回去。
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相关语句,教师相机点拨。
出示句子: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
师:早就一词体会赵一曼关心爱护战士的品质。(板书:关爱战士)
(3)出示3、4段: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这这敌人都被消灭了,往哪里还啊!通讯员为难地说。
要求:①想象赵一曼当时的神态,同桌互读。
②想一想,赵一曼为什么要这样说?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3.全班交流
(1)交流任务
师:指2名学生朗读赵一曼及通讯员的语言描写,想一想赵一曼为什么要这样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体会赵一曼关爱战士、以身作则的品质,体会战士们的英勇。
师:这也说明了粗瓷大碗的来历。(板书:碗的来历)
(2)交流活动
预设2:通讯员给赵一曼盛满满一碗高粱米饭,赵一曼倒掉高粱米饭盛半碗野菜粥,赵一曼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让学生感动。
①出示第5自然段句子: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师:通讯员为什么会这样想?
预设:说明赵一曼还没有吃过饱饭。
师:这里采用了心理描写,从侧面写出了赵一曼没有吃过饱饭,突出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
师:那么为什么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连顿饱饭都没有吃过呢?我们来读一读那段艰苦的岁月。
②出示第6自然段句子: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生命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
师: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1:我从艰苦几个月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了解当时生活条件差。
预设2:从团长、政委和战士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体会赵一曼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
预设3:我从得留给伤病员吃体会大家对伤病员的关心。
③出示第7、8自然段句子: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师:你能找一找赵一曼倒饭时的动作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与战士们吃同样的饭菜)
预设1:我从端走倒盛等描写赵一曼动作的词语,体会到赵一曼以身作则、不搞特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
预设:我从炊事员老李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体会到他对赵一曼的敬佩之情。
师小结:围绕第7自然段端走倒盛等描写赵一曼动作的词语,体会赵一曼以身作则、不搞特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结合第8自然段炊事员老李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这一神态描写,体会他对赵一曼的敬佩之情。
④提问:你觉得炊事员老李心里会想一些什么?
预设1:赵一曼作为团政委,吃的却跟大家一样,真是我们的好政委。
预设2:我们要紧紧跟随着她,与她同甘共苦,一起抗击敌人。(板书:同甘共苦 不搞特殊)
⑤提问:请学生齐读课文第9-11自然段,说一说这个粗瓷大碗最后到哪里去了?
出示第9-11自然段: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啊!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师:从小通讯员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我体会小通讯员的着急。
师提问:这个粗瓷大碗最后到哪里去了?(板书:碗消失了)
预设:(成了七班的菜盆)
(板书:碗成了七班的菜盆)
⑥出示第10自然段: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师提问:你觉得赵一曼的碗以后还会丢吗?为什么?
预设:还会丢,她总是先考虑别人。
教小结:联系课文第11自然段我们知道赵一曼的碗并不是真的丢了,而是送给了七班的战士们。只有部队里人人都有了碗,赵一曼的碗才不会丢,因为她心里只装着他人,只想着他人。这也表现了她的豁达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安排主要是为了再次训练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边读边想,深入体会文章内涵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主题概括:本文围绕一个粗瓷大碗的来历,讲述了赵一曼烈士的感人故事。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她关心战士胜于关心自己,与战士们一起同甘共苦,坚持抗日,赞美了赵一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五、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1.向家人讲一讲赵一曼的故事。
2.课后搜集一些关于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
【板书设计】
21、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设计理念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朗读,营造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以此为这一篇极富童趣的儿童诗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自主识记11个生字,会写5个字。
★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热爱生活的情感。各学段有侧重点。1-2年级的重点便是识字与写字。而语文重在读,重在读中悟情,所以我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也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由于学生的经验少,观察能力还较差,为此了解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是本课要解决的难点。下面我就简单讲讲昨天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环节的引言部分,不仅要向学生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上课初,我力争把学生带入兴趣的天地。课前,我向同学们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大自然中有一个动物王国,在那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可爱的小动物。昨天晚上啊,那里下了好大的一场雪,冷极了,小动物都躲在家里睡懒觉呢,可是却有几个调皮的小家伙听说老师要为大家上课,就吵着老师要把它们带来,没办法老师就把它们带来了,大家想认识它们吗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接着为同学们出示动物挂图,让他们认识雪地里的小画家们: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还有那只睡大觉的小青蛙。
二, 层层递进,引导初读,识字。
通过联想法,编字谜,象形法等多种形式来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拼读,组词,造句,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放手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互动,师生合作,生生交流,寓学习于游戏之中,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结合生活实际与当代时代的特点,注意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丰富了知识,从而在此基础之上初步感知文章。
三,动情朗读,文里寻趣。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应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
(一)初读阶段,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
(二)细读阶段,突出重点,理解词句。
1,利用课件下雪图,引导学生读好感叹句。晶莹,洁白的雪落在小动物的家门口,小动物们多么开心,高兴,站在小动物的角度引导学生朗读;我们看到这么美的雪从空中飘落下来,情不自禁地喊着--联系生活,让学生读出高兴,惊喜,兴奋。
2, 利用实物图片,让学生认识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的形状,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读懂重点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我再让学生上台贴画,玩找脚印游戏等形式解决本课难点。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不仅了解小动物脚趾的不同形状和脚印的美丽可爱,而且能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无限情趣。
3,利用角色转换,引读,体会小画家们本领高强。自己读读句子,从哪看出小画家很能干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品读句子,理解重点词;再利用引读,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感受到小画家真了不起。
(三)熟读阶段,把握整体,逐步成诵。
在分析理解了课文之后,熟练的朗读,结合教学挂图和课件等联系背诵。
四,发散思维,又增新趣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启发学生思考:(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 小画家,它们会画什么 (2)还有哪些动物和青蛙一样没参加 为什么
小孩子好奇,好胜,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拓展思维,使他们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由课内走向课外。
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我从趣入手,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以读代讲,让学生读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以情促学,使学生乐学,会学,逐步培养自学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2、雾在哪里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雾在哪里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文本分析:
《雾在哪里》是一个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显得生动有趣。课文的段落结构有共同点,描写雾的变化时,都是先写雾自言自语,再写雾把什么藏起来,最后写藏起之后的景色。课文的语言也很有特点,善用无论还是都等句式表达大雾笼罩下的景象,既让读者感受到雾的淘气、可爱,又为读者想象雾景提供了依托。教学时可让学生想象画面,在读与说的教学环境中了解雾这一自然现象,感受大雾笼罩大地是怎样一种景象,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鼓励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然界中的奥秘。
教学目标:
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于、论等8个字,会写于是、无论等11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的样子,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
3.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照样子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安排
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于、论、岸、屋4个字。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点把握
识字、写字;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导语:有时候,我们推开窗,会发现天地之间好像挂起了一道巨大的纱帘,房屋、树木、行人都隐隐约约的,看不真切。原来,是淘气的雾孩子来和我们捉迷藏啦!雾孩子是怎么和我们捉迷藏的呢?学完《雾在哪里》,我们就明白啦!
出示谜语。
满天满地似白烟,不熏不呛性子绵。风儿吹来轻轻飘,太阳一晒就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雾。出示山川、树林雾气弥漫的图片。
(1)学生交流识记雾的方法,积累雨字头的字,如霜、雹、雷、雪、霞、露,学生认读。
(2)教师小结:雨字头的字一般和水或天气有关。
3.回顾谚语。
预设: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说说你知道的与雾相关的谚语。
(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4.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见过的雾。
(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不清,只能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湿度很大等。)
5.理解课题。
(板书课题)雾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哪里带有疑问,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随文识字,整体把握
1.看动画,听教师范读: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雾怎么样?(淘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圈画出要求会认的字词。
3.识记生字。
(1)学习生字岸。出示词语卡海岸,读准岸。出示海岸图片,让学生在图中找到海岸的位置。再进行拓展积累,河边可以说河岸,湖边可以说湖岸,河的两边叫两岸。
(2)学习生字暗。指名读。观察日字旁,引导学生理解没有太阳就暗,有了太阳就明,知道暗与明是一组反义词。
(3)扩词练习,比一比,谁组的词最多。
雾(大雾)(雾气)淘(淘米)(淘气)于(于是)(终于)暗(暗中)(黑暗)
岸(上岸)(海岸)街(大街)(上街)梁(房梁)(上梁)甚(甚至)(甚于)
至(至今)(至此)切(亲切)(关切)躲(躲藏)(躲避)失(消失)(失去)
4.课件出示重点句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淘气的孩子。
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雾呢?消失了,不知到哪里去了。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然后同桌互相细读并点评。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观察探究,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于是、无论、海岸、房屋。
2.指名读词语。
注意,论的声母是l,岸是零声母音节。
3.课件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于、论、岸、屋。
指名朗读并组词,其他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笔顺。
4.教师讲解书写要领并范写。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做书空练习。
[于]第二笔横较长,第三笔竖钩的竖段落到竖中线上。
[论] 左窄右宽。第一笔点与第二笔不要贴上;右上部撇稍收,捺舒展,盖住下部,最 后一笔竖弯钩的竖段落到竖中线上。
[岸]山要写得扁一些,第五笔撇要写舒展,第六笔横在横中线上。
[屋]字形上短下长,第三笔撇要写得长而舒展,至的各笔画要写得紧凑些。
5.学生掌握书写要领后,在田字格中描红,再各写两遍。要求做到书写正确、端正。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读。
思考:雾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点几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贴出词卡:淘气。
3.课件出示雾自言自语的句子。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示范指导。
(2)指名读、齐读后教师引读:这片雾可真淘气,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又说
(3)在小组内交流:雾都把什么藏起来了?
(4)课件出示,填一填:雾把( )、( )连同( )、( )都藏起来了,最后把( )也藏了起来。
(5)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明确,完成填空。
雾把大海、天空连同太阳、海岸都藏起来了,最后把自己也藏了起来。
五、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雾,还知道雾很淘气,藏起了很多东西。我们还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学会了于、岸、论、屋等字的书写,会写的字越来越多,字也写得越来越漂亮,真是太棒了!
2.作业:把《雾在哪里》这篇课文读给家长听。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
2.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时的景色。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的,体会其中蕴含的生活情趣。
要点把握
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雾宝宝,大家对他的印象是什么?(淘气。)淘气的雾宝宝把课文中学过的字词拼音也藏起来了,你能找到它们吗?谁读准了词语,拼音就会出来哦。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认读正确,显示拼音。
淘气 于是 变暗 岸边 街道 桥梁 甚至 躲藏 一切 消失 一片雾
2.回顾课文:雾把什么都藏起来了?
引导学生用雾真淘气啊,把藏了起来的句式说一说雾来时的景象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更深入地认识这个淘气的孩子。(齐读课题)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读课文第3~6自然段。
想一想:雾把景物藏起来后,出现了什么情况?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2.学生交流后出示下面的句子,逐句指导朗读理解。
(1)预设句一: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①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大雾中大海的景色,说说是什么样子的。
②教师引读第3自然段,学生试着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被藏起来的事物,由海水到船只,再到蓝色的远方,几乎涵盖了海面上的所有景物,再与都看不见了相连,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整片大海被浓雾笼罩的情景。
(2)预设句二: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①指导学生用调皮的语气读一读。
②教师引读,学生自主理解霎时的意思,给霎时找近义词。(立
刻、瞬间。)
③播放视频(碧蓝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白云,明亮的太阳挂在天空。接着,一阵雾飘过来,什么都看不见了),说一说雾藏万物的情景。
④比较预设句一,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共同的地方。
(3)预设句三: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①指名读句子。
②通过范读、模仿读等各种方法反复朗读,帮助理解甚至一词。
明确:在大雾之下,远处大的事物,如房屋、街道、树木、桥梁,都看不见了,相对而言,行人、小黑猫就比较小,甚至这个词说明雾不仅能藏大的,就连小的也能藏。大雾遮蔽了一切,更令人感受到大雾笼罩万物的神奇景象。
③指导朗读这个长句子。朗读时,要注意停顿,顿号停顿的时间要比逗号稍短一些,甚至一切可以适当加重语气。
过渡:没想到,淘气的雾能把这么多东西藏起来,最后,它再也没有东西可藏了,竟把自己也藏了起来,结果怎么样了呢?
3.第3、4、6自然段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小组讨论。
路上走着行人。小黑猫也出现了, 它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
4.读第9、10自然段,理解填空。
(课件出示)雾把 藏了起来。不久,大海连同 ,
天空连同 ,海岸连同 ,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
预设:(1)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填空,再用课件显示完整句子。
(2)指导朗读:这个长句子由多个短语组成,语义连缀,一气呵成,写出了雾散之后所有事物显现出来的景象。朗读时,连接词连同的前面要稍作停顿,后面要连贯,声断意连,以体现云开雾散,万物复现的景象。
5.出示三组对比图,说一说感受。
一组是大雾中的大海和雾散后的大海,一组是大雾中的天空和雾散后的天空,一组是大雾中的城市和雾散后的城市。
预设:生1:我很高兴,一切又能看清楚了。
生2:我觉得雾真有趣,原来一切都看不见,现在又全都露出来了。
生3:我有些疑惑,雾把自己藏到哪里去了?
6.理解雾的消失。
(1)提问:雾消失到哪里去了?
(2)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给出科学解释。
7.仿照下列句式练习说话。
雾把 藏了起来,无论是 ,还是 ,都 。
(1)课件出示云雾弥漫的小院、树林、学校的图片,启发谈话:同学们,淘气的雾孩子又来到了美丽的小院、茂密的树林、可爱的学校的上空,他把谁藏了起来?藏起来后的景色又是什么样的?你能仿照课文说一说吗?
(2)学生独立思考后说一说,再在小组内交流。
(3)指名说,教师点评,应多鼓励,也要指出不足并加以指导。
说话示例:
雾把小院藏了起来,无论是小花、小草,还是小鸡、小鸭,都看不见了。
雾把树林藏了起来,无论是百灵鸟、小松鼠,还是奔跑的梅花鹿,都看不见了。
雾把学校藏了起来,无论是老师、同学,还是花坛里的花草树木,都看不见了。
8.自由朗读全文,注意体会雾孩子的心情,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指导观察,练习书写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不久、散步、一切。
齐读词语,自由读,还可选一两个词语造句;观察生字久、散、步、切的结构特点及关键笔画。
2.教师书写,学生跟随书空。教师逐笔范写,强调书写要点,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醒独体字一般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如本课出现的久和于。教散步时,请学生观察两个字的结构有什么不同,说说书写这两个字时需要注意什么。
[久] 横撇和捺要写得舒展些,最后一笔捺从田字格中心处起笔。
[散] 左右均宽,要写得紧凑些,注意左边长,右边短。第五笔是竖,不是竖撇。右部末两笔撇、捺交叉舒展,捺脚超出上部。
[步] 注意笔顺,上边宽、扁,下边窄、长。第五笔是竖,写在竖中线上。下边不是少,右上边没有点。
[切]注意笔顺。左边是两笔,第二笔是竖提;右边是刀,撇不出头。
3.学生在田字格中先描红,再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书写汉字,师生共同评价。
注意:学生评价他人的字,要从字的笔顺是否正确、结构是否正确等方面来说,要有礼貌、得体。
四、介绍资料,拓展延伸
1.学生搜集关于雾的资料,科学地了解雾。
2.课件出示有雾的天气图,教师相机补充介绍。
气温下降时,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的悬浮的微小水滴称为雾。我们看到的雾一般是白茫茫的,随着温度的升高,雾逐渐散去。雾是千变万化的,我们要科学地认识雾,减少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课外查阅资料,了解雾霾的危害,办一期关于保护环境,减少雾霾的手抄报。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2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鲁迅,学习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贵品质;
2、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并说出各段间的联系;
3、通过质疑问难,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4、学会本课生字,并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四字词语;
5、有感情地读出内心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通过质疑问难,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2、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了解鲁迅,学习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自定目标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伟大的人物。
板书课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结合课外资料,说说你对鲁迅了解多少?
3、小结有关人物资料的搜集方法及作用。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预习,初步感知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
2、再读课文,想一想:
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鲁迅生前的几件事?尝试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一下。
三、交流汇报,整体感知
1、交流易读、易写错的字,不理解的词。
2、分段指读课文,说每段的段意,引导学生根据段意加小标题或摘出主要的句子和词语作小标题。
四、初读课文,初步质疑
1、引导学生在以下几方面质疑:
可对文题进行质疑;对文中重点词句质疑;对文中不合情理、矛盾处质疑;对文中特殊标点质疑;对文章表达方法质疑等。
2、引导学生把问题进行梳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二、学习二、三、四、五段
1、提出自学要求:
⑴ 自由读,想想每段讲的是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⑵ 自学后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自学讨论结果:
要求:
每小组汇报一件事,其他小组可作补充。
⑴ 从第一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
关心子女
指名读有关语句。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带着感情读,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这句话,我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体会到伯父这句话里含义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我听懂了伯父话里含着的意思,所以觉得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
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为心子女,善于启发教育孩子。
⑵ 从第二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
敢于斗争
指名读有关语句。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抓住黑洞洞碰壁深入理解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黑洞洞,指旧社会的黑暗;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斗争时受到挫折与迫害。)
再指名分角色朗读,体会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⑶ 第三件事讲了什么?
(出示投影片。)
(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救助车夫,关心车夫,更关心穷苦人民。)
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伯父脸上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
(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⑷ 从第4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
关心穷苦人
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
(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
从阿三的话中和前文的几件事中你觉得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
板书:
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爱憎分明
⑸ 小结:
体会这四件事说明伯父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学习第一段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但因积劳成疾于1936年去世,去世时有许多人来哀悼他。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思考:从那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学生边听边勾出。
(齐读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2、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当时我理解吗?
板书: 爱戴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想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全文
1、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2、第一部分与后面几部分有什么联系?
板书:因果
3、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板书设计】
在殡仪馆深切怀念
谈《水浒传》 关心后代 深受爱戴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笑谈碰璧 抨击黑暗
救助车夫 热爱人民 忧国忧民
女佣回忆 关心他人
24、望洞庭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望洞庭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对刘禹锡和洞庭湖的了解。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相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 和:和谐 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 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翠, 遥望洞庭山水翠,
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四、延伸读,升华美。
1.投影映示: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题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
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
海风吹落洞庭湖。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五、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看到 联想 比喻
湖面镜未磨把湖面比作铜镜
银盘把湖面比作银盘
君山青螺把君山比作青螺热爱
25、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n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王戎不取道旁李》。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7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出自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以历史故事为主题,共包含三篇课文,它们都是文言文,其目的就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表现人物的品质。本文讲述了一个善于观察、分析的机智少年的故事,全文仅四句话,表现出了王戎仔细观察、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推理的好品质。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故事,体会文言文的魅力。
二、说学情
我所面对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抽象思维能力仍有待发展。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文章语言的分析和感受力仍有欠缺。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通过启发引导和语言直观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对于教材的分析和对于学情的把握,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戎等生字词,了解故事大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王戎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课文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所以:我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我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深入体会作者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说教学方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秉着快乐学习的宗旨并结合本节课的特点,一方面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中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我采用朗读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求知欲上课伊始,我会运用谈话导入的方法提出问题:在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引人注目的小神童,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引导学生分享所知道的相关故事,如曹冲称象、孔融让梨等故事,进而引出课题。这样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同时还形成了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在初读部分,我会先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同时,边读边解决相关问题:比如:标题《王戎不取道旁李》的理解、生字词的指导、文体的把握。读毕,我会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汇报学习,我会适当的进行指导。这样,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一步步熟悉文本,既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也帮助学生感知文本,理清了文章脉络,实现长文短教,为析读文本作好铺垫。
环节三、析读课文,质疑问难。因此,我会再给学生十分钟时间,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我预设学生会找到如下的内容:
内容一:观察仔细。这主要体现在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针对这一问题,我会进行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又说明了什么?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不难回答出: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以此同时,我会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王戎与其他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王戎不动也说明他在仔细地观察所看到的情形。接着,提问学生这是从哪个角度来对王戎进行描写?引导学生感受正面描写的手法。
内容二:善于思考。针对学生的这一回答,我顺势提问:经过思考,王戎得出了什么结论呢?最终结果是怎样的?找出课文原句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同时,经过品尝果子的确很苦。分析到这里,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从王戎的故事中,你能体会到什么?预设学生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多仔细观察的道理。
析读环节,重在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积淀语文素养。这一环节更多是学生讨论后的成果汇报,这充分做到了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便于学生领悟情感,与书本中的文字激情交流。
环节四、品读课文,深入体会。这里,我会请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看看哪位同学讲的故事最动听。这样的设计,可以再次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所有的关键和要点,而且在汇报发言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这里我会进行小结,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并顺势布置这样一份作业:请同学们课下读一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小故事,下节课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是一部微型教案,这是我的板书,力图带给各位考官清晰直观的感受,同时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26、天窗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天窗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藉、蝙、瞥3个字,会写慰等10个生字,理解慰藉的意思。
2、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体会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的含义,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3、采用本文看到的和想象的写作策略,在情境中尝试写作。
【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纯朴的乡村,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主要描写了在乡村里一个小方洞般的玻璃天窗,在不同的天气和时间里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和慰藉。
本课教学的设计理念:
1.多种识字方法,随文识写生字。通过揭课题、引文本、想画面等多种识字策略识记生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2.关注言语形式,根据文本想象画面。文中言语画面感突出,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表达、感悟、积累,通过仿说使语言更加生动,画面更清晰。
3.联系写作背景,了解作者通过天窗看到的和想象到的景象,孩子们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体会天窗带给作者唯一慰藉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境导入 认识天窗
1.情境导入
(1)引课题: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童年时,他生活在浙江的乌镇。他住的房子很特别,屋顶上开着一个小小的窗子。为了这小小的窗子他还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天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篇文章。请大家齐读课题。
(2)提疑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1-3自然段,看看你都找到答案了吗?
2.初识天窗
(1)揭意义:天窗对于大人们来说是可以采光、通风的,在孩子心中,这小小的天窗又有着怎样特殊的意义?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有概括性的那句话。
(2)示范写:
慰藉强调重点字词。板书:慰藉
字典里藉字有4种解释,慰藉中藉的意思是哪个? (安慰、抚慰、安抚。)
(3)巧过渡:两个这时候,分别指的是什么时候?(雨天、 晚上)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叙述引入课题 ,走近作者生活背景,初步了解天窗的样子和用处,为理解下文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做好铺垫,并通过示范写慰藉落实生字词教学。]
板块二:紧扣慰藉 走近天窗
1.聚焦雨天
读文第4、5自然段。思考:雨天时孩子们的苦恼是什么?乐趣又是什么呢?
(1)谈遗憾:雨天孩子们的苦恼是什么?
预设:雨天不能出去跑跳,被关进地洞似的屋里。地洞似的屋子是什么样子的呢?--压抑、黑暗、无趣
品读、感悟孩子们顶喜欢的心情,对比大人偏不许,非得把你关在地洞似的屋子里。的苦恼、伤心。
(2)说乐趣:在这风雨交加的时刻,孩子们发现了什么乐趣给他带来了慰藉?
相机正音(读准卜落卜落 bǔ luo bǔ luo)
理解雨脚和闪电一瞥的特别。读出雨下得急、欢的特点和孩子开心的心情。
体会闪电一瞥是匆匆地看,一扫而过地看的调皮劲儿。
(3)品猛厉
过渡:孩子们看到闪电想象到了什么?品读扫荡的用词巧妙,感悟写出风雨雷电力量大、范围广、速度快的特点。
总结:此时,天窗是模模糊糊的、看不清的,但是作者想象到的露天真实感受是实实在在的。 此时,天窗是小小的,想象是大大的,此时,我身在天窗内,心却在天窗外。
(4)辨唯一
想象让孩子们得到了乐趣,得到了安慰。相机引读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强调唯一。
2.聚焦夜晚
读文第7段,提问:当孩子被大人逼着上床休息时,天窗又怎么会给孩子带来慰藉呢?用____画出作者看到的,用 画出想象到的。
(1)由看而想
生汇报师生配合读
(2)体会美丽神奇的变化
思考:从看到的到想象到的,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3)说话拓展
过渡:活泼的孩子真会想,能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从简单想到丰富,不知不觉,一扇小小的天窗竟然成了连绵不断的画卷。板书(简单 丰富)
(4)课堂练笔
展开想象,完成练笔
让我们也展开丰富的想象,除了一颗星、一朵云、一条黑影,你还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月牙/流星/光点/一道光/银河),想象到这也许是____________,也许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再读慰藉
有了这扇小小的天窗,让孩子无聊的时间变得多有趣,枯燥的生活变得多么生动,难怪作者说: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成了你唯一的慰藉。
[设计意图:雨天时通过抓关键词卜落卜落、 一瞥、 猛厉、 扫荡等关键词体会丰富多彩的想象。晚上时,通过说话练习和写话练习进一步体会由看到的而想象到的美丽神奇。层层推进,体会天窗对于孩子们特殊的意义,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也逐步落实语文要素。]
板块三 升华主题,打开心窗
1.提炼主题
通过天窗我们的想象变得锐利起来,我们想象的世界被展开,与其说这是一扇天窗,不如说这是一扇心窗,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2.读写直通车
在茅盾先生的童年时代,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唯一慰藉的就只有天窗了,在你孤独、寂寞、郁闷的时候,你的天窗在哪里?什么是你的慰藉呢?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设计意图:天窗是孩子们心灵的一扇窗,有了天窗原本枯燥的生活变得充满生机、充满童趣。在原本写话练习的基础上,进行读写结合的拓展训练,也为本单元的习作我的乐园积累素材。]
【教学板书】
雨天 慰藉 晚上
锐利 天窗 展开
小 大 简单 丰富
27、陶罐和铁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单元目标*
导语: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目标: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
*关于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写成诗一样的寓言。
伊索寓言:很多是关于动物的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先秦时期,年代久远。
特点:寓言是蕴含着道理的小故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第6课与第5课《守株待兔》有什么异同?
不同之处:
①一篇是文言文,一篇是白话文。(语言的角度)
②一篇短,一篇长。(篇幅的角度)
③一篇写在古代,一篇写在当代。(时间的角度)
④守株待兔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后人归纳成一个成语,一直被运用。
相同之处:
两个寓言故事都包含了一个道理。
(这个部分学生梳理得非常好,大大超过我的预想。部分孩子的思维极其活跃,而且精准。)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课题
指导书写陶、罐:注意左窄右宽及偏旁。
2、交流课文内容,疏通生字词语
(1)陶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陶罐经常受到了铁罐的奚落。【奚落:用尖锐的话说别人的短处,让人难堪。】
陶罐很谦虚,能容忍铁罐。(找到相关的句子)【谦虚】
陶罐心胸很宽广。
(2)铁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铁罐非常骄傲。【骄傲:近义词是傲慢,反义词是谦虚。】
铁罐对陶罐很轻蔑。【轻蔑:轻视】
铁罐很小气。
铁罐觉得陶罐十分懦弱。【懦弱】
(3)讨论:懦弱和谦虚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谦虚是褒义词,懦弱是贬义词。
意思不同,谦虚就是不骄傲,懦弱是胆小,不敢反抗。
(4)补充词语
【覆灭】复里面是一个日,本意是太阳又一次升起。
【废墟】坍塌的建筑物。
(5)读读,记记
奚落 轻蔑 懦弱 覆灭
谦虚 骄傲 傲慢 废墟
三、精读课文
1、朗读1-9自然段(第18页)
2、进一步看出铁罐是个怎样的人?
看不起别人:傲慢、骄傲;自以为是。
3、从哪里能看出铁罐自以为是?
说话时的标点符号:感叹号
对陶罐的称呼:陶罐子,东西;而陶罐称呼铁罐为:铁罐兄弟。
4、分角色朗读
5、归纳对比
陶罐
铁罐
对彼此的称呼
铁罐兄弟
陶罐子
本身的特点
易碎
不易碎
许多年过去了
还在
没见到
6、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铁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腐蚀,而陶罐在土里能长久保存下来。
7、通过这样的对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不要小看别人;不要骄傲。
万物皆有长处、短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朗读1-9段
2、对于陶罐和铁罐,你有没有产生新的想法?
提出疑问:为什么铁罐要这样说陶罐?
对别人的问题进行猜测:可能铁罐羡慕陶罐太漂亮了。
铁罐很暴躁,陶罐比较温柔。
二、精读课文
1、朗读10-17段(第19页)
2、理解:翻来覆去
翻来翻去的意思,说明花了心思找了很久,没有找到。铁罐在地下已经腐蚀了。
3、回顾寓意
每个事物都有长处,短处。不要因为一时的长处而觉得自己了不起,放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说不定不算什么。而别人的短处,放在长远来看可能也不一定是个缺陷。
4、交流新的感受
我有点感动。尽管铁罐奚落陶罐,但是多年后当陶罐找不到铁罐的时候,会很伤心。(小龚)
柔软的东西未必永远柔软,而看似坚硬的东西不一定永远坚硬,可能多年后就消失了。(小于)
陶罐是很宽容的。多年后陶罐还惦记着铁罐,要把它找出来。
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
三、阅读链接《北风和太阳》
1、快速阅读故事
2、北风和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都要和对方做攀比,还很骄傲。
北风很输不起。(越是骄傲的人越输不起。)
两篇文章都是两个人物,还有一些次要的人物:人们。(写法、内容和角色安排的角度)
北风和铁罐的脾气都比较暴躁。
四、说话训练
课后习题: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指导:省略对话,简单归纳。
有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铁罐嘲笑陶罐懦弱,陶罐与他争辩,但铁罐十分暴躁。陶罐想和他和睦相处,但铁罐却要把它碰成碎片。
评:加上结局就更好了。
国王的柜子里有一只陶罐和一只铁罐,骄傲的铁罐常常奚落陶罐。有一次,铁罐又奚落陶罐,问他敢不敢碰自己。陶罐易碎,所以不敢碰铁罐。铁罐说陶罐是个懦弱的东西,陶罐想争辩,铁罐却让他住嘴,还想把它撞成碎片。过了好多年,铁罐和陶罐都被埋在了土里。人们发现了陶罐,而铁罐却找不到了。
感受:
1、字词链接课文内容
这篇寓言故事的内容比较简单易懂,但其中的词语却较难理解。因此,朱老师借助对陶罐铁罐的印象这一话题,在语境中进行学习新词。同时,在对词语意思的辨析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角色形象,也有助于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2、多角度交流感受
朱老师常常引导学生,别人说过的我还可以说,别人没说过的我更要思考。比如本课与前一课《守株待兔》的异同比较;对陶罐与铁罐的印象;对于故事道理的深入理解等,学生在老师的提问和评价的引导下,逐渐拓展角度,涌现了更新鲜、多元的思考。
当然,多元的思考也需要老师提供空间。老师不过多剖析内容,而是以读促讲,再简单提取关键词,呈现在板书中,比如陶罐与铁罐之间彼此称呼的对比,本身特点的对比,多年之后结局的对比等,引导学生横向看,纵向看,读后再读,第二节课比第一节课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和想法,逐渐启蒙学生的辩证思维。听这样的课时,更会觉得学生的回答是宝藏,是惊喜,是我的收获。
28、司马光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司马光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的6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司马光》,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司马光》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章,本文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司马光在小时候,面对一个小孩爬瓮,失足落入水中,在危难之际,他用石头砸瓮救出了小孩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本文在本单元中起到了引领主题、深化情感的作用。
二、联系实际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是他们初次接触文言文,面对小古文言简意赅等特性会有所不适。但本文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再加上故事本身流传甚广,学生学习起来并不会感到困难,并且在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同时,激起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有机整合说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感受文言文的文体特征,有感情的朗读本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文言文大意,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同时,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人物的形象,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相长说方法
新课标建议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基于此,
教法上:以读为主,读好停顿,读好理解,读中识人。在读的过程中,渗透组词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和文言语言的训练。
学法上:看图法,朗读法和表演法,让学生亲身参与,感悟人物真品行。
五、情感交流说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下面我将具体说说教学流程。
环节一:动画激趣,姓氏导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上课伊始,我会播放司马光有关的动画片,请学生交流感受,并抓住主人翁提问学生:动画片中的主人翁司马光,根据一年级学过的《姓氏歌》,我们可以明白这里的司马是复姓,他姓司马名光。相信不少同学都听过司马光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正与他有关。顺势引入课题《司马光》。
有趣的动画激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抓住契机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欲。
环节二:多重朗读,感知文韵
首先,请学生对比本文与以往的课文有何不同。交流中明确本篇为文言文的体裁特性,相机结合古人读书的方法,提示学生学习古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
接着,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对照注音,读通读顺。读毕,以击鼓传花游戏,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相机提醒多音字没的读音。
随后,读出节奏。教师示范读,要求学生跟读。并指名读,纠正误区,读出节奏。
最后,全班读,与同桌读等多种方式读出韵味。
环节三:图画释意,感悟品质
读通读顺之后,引导学生结合学古诗的方法:借助插图和注释读懂课文。并出示五幅顺序被打乱的场景插图,请学生对照古文的内容,理清顺序的同时感知文意和人物品质。预设与学生交流如下:
场景变化:嬉闹至淹没
这主要体现在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这句。对于此,
首先,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群儿戏于庭中抓住群这个字通过组词法体会群儿也即很多孩子的意思;并提示对照注释等,明确戏于这一文言句式的用法,进而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此句大意。
其次,在学生感受孩子们玩耍的喜悦之时,紧紧把握足跌没水中这处语句。相机提示学生总结学文言的方法:注释、插图等。鼓励她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紧急场面,营造紧张氛围。
再次,指导朗读,读出戏于庭时的喜悦以及跌没水中的急促。
面对这突发的紧急状况之时,其他孩子有何表现呢?顺势切换至
场景对比:弃去与持石
此处集中聚焦为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基于此,
一方面,紧扣弃这个关键字。在学生明确其为放弃、丢弃之意的基础上,启发思考他们是否真的丢弃瓮中的孩子。相机提示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瓮的图片、感知人物实际心理等,交流中体会出这些孩子并非无情,而是一时间恐慌不适的手足无措。顺势请学生想象其他孩子弃去后的举措,拓展思维。进而在朗读中领悟众儿虽弃亦有情的人物形象。
另一方面,聚焦司马光持石和击瓮这些动作。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领悟司马光在紧急状况中办法的巧妙;并鼓励学生亲身参与,以上台表演的形式参与互动,感悟人物真品行。这样在读演中,在设身处地体会人物心理中,进而明确其有情有义,一持一击无不充满着超越常规的智慧!最后,全班朗读,感知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
这样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有力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环节四:交流拓展,学习品质
学生互相交流从司马光身上学到的经验,并谈谈生活中类似的机智情况。顺势教育学生学习他遇事冷静思考,急中生智的智慧!
环节五:回顾小结,汇报收获
课的尾声,学生汇报收获,我予以补充。并请学生课下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以及从中得到的启发讲给父母听。
六、画龙点睛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堂课的袖珍版,我的板书图文结合,力图带给学生清晰直观的感受。
结束语: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下面我可以擦掉我的板书了吗?
29、三衢道中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三衢道中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简介背景,了解诗题
1、曾几是宋朝著名的大诗人,他不仅是宋朝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 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大诗人陆游的老师。曾几在浙江三衢山游玩时,被旅途的景色所吸引,就写下了《三衢道中》这首诗。
2、读题目,读准衢的字音,并了解其义。
衢,本义是四通八达的道路。《元和郡志》一书中说:州有三衢山,故取其名。意思就是衢州有座三衢山,故称三衢。三衢山是浙江省衢州市的母亲山。
二、初读全诗,感知诗境
1、初读诗句,认识减字。
2、播放吟唱音频,感知诗境。
3、再读全诗,感受诗人的喜悦之情。
三、借助注释,了解诗意
1、第一句:梅子黄时日日晴。
对照以下诗句,感知诗人的心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白居易《浪淘沙》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2、第二句:小溪泛尽却山行。
通过泛尽却字,感知诗人高涨的游兴。
读前两句: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3、三四句: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山路依然和来时的路一样绿树荫浓,爽静宜人,再加上那几声黄鹂的啼鸣,幽韵悦耳,诗人的心情更加舒畅愉悦。
添得二字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这才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此诗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4、想象画面,带着和诗人同样的愉悦之情再读。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梅、溪、泛、减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诗人游览了三衢山,感受了中华大地山之美、水之秀。我们还发现诗中描写的不仅仅是我们祖国的山水,而是通过这山水的描写,表达出诗人乐山乐水的情怀。
五、作业:
练习背熟《三衢道中》,并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这首诗中描写的画面。
30、清平乐村居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清平乐村居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也是本册的最后一篇课文。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恬淡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正确认读翁媪、卧剥、莲蓬等三个词语。
2、能根据课本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翁媪、无赖、相媚好的意思。借助课本插图,把握词的大体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想象词描写的田园风光的情境,感受乡村生活的静谧美好。体会词人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1、有感情诵读诗文,读出诗的韵味。
2、词画结合,通过想象等策略,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四)、教学难点
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等词语的意思,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二、设计理念
1、诵读古诗词,让学生从中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
2、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实施多元评价,学生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
三、教学过程:
(一)、了解词人
板书:辛弃疾。了解辛弃疾吗?(小结学生回答并适度补充:辛弃疾不仅是位著名的词人,他还是位勇敢的将军。在辛弃疾生活的年代,金兵占领了国家的北方,辛弃疾参加了抵抗金兵的军队。但后来,他被投降派陷害,下放到南方的上饶农村,在这期间,他写了好几首描写农村风光的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在那个时候。)
(设计理念:课堂是向两头开放的,学生带着问题或者带着信息走进课堂,这既可以检测学生的预习,又可以为全词的教学提供必要的背景介绍。)
(二)、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简介词的标题,并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标题。(归纳朗读好词的标题要点:词牌和题目之间有适当的停顿;语速不要太快。)
3、看到村居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或想象中的村居。)
4、过渡:那么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生自由读全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几个难读的词语的读音。读准词语读音后将词语带进句子读。翁媪重在读好后鼻音;卧剥重点读好多音字;莲蓬重在了解为押韵的需要而改变声调。)
3、指名学生读全词。
(设计理念:把词的每个字的字音读正确,是诗词诵读的前提条件。字音教学要有所侧重,懂得因字施教。字音教学不是孤立的,要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
(四)、读好词的节奏
1、句子醉里吴音相媚好划分正确和错误的两种节奏,让学生在比较中初步了解诗词节奏划分的一把规律。
2、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词,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重点指向节奏的把握。)
3、师生合作读。老师读标题,男生读一句,女生接读一句。
4、学生个别展示读。
(设计理念: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是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从而初步掌握诗词节奏划分的技能。这一教学过程是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
(五)、读出感悟,体验词境
1、默读全词,圈画出能看出翁媪感情的字词。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词眼醉。
2、齐读带醉所在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翁媪的意思。
3、提出主问题:翁媪为什么会陶醉呢?
4、学生读、思、交流。
(1)、大儿子在小溪的东边除豆苗里的草,体会大儿子的勤劳。
(2)、二儿子在编织鸡笼,体会二儿子的能干。
(3)、引导学生看插图,想象小儿子剥莲蓬的样子,体会小儿子的可爱与顽皮。联系语境了解词语无赖的感***彩。
(4)、分角色扮演,翁媪对话,体会翁媪内心的快乐与幸福。
小结: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五口之家。(板书:一醉人和睦。)
(设计理念:诗词教学其实就是还原,将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形象,引导学生把文字还原为画,或者是话(人物的对话)。还原的过程就是大体理解诗意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训练的过程。)
(5)、品读因风景优美而陶醉。引导学生将写景的文字还原为画面,感悟村居的风景宁静而优美。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读出风景的美。(板书:二醉风景美。)
(6)、给村居图取名字。
(7)、思考:作者作为一个曾经上马杀敌的将领,为什么不去描写抗金的将士,而要去描写这样一个静谧美好的村居生活呢?(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感情,向往宁静恬淡的村居生活。)
(设计理念:诗歌重形象,没有形象就没有审美。诗歌重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沟通想象和情感的是想象,想象把把形象还原为画面,从而入境,入境才能体会诗歌蕴含的感情,所谓入境入情。)
(六)、吟诵、背诵
1、过渡:看到这么美的村居图,陶醉的不仅是翁媪,是作者,还有我们,大家想不想把这首词读得更好?
2、回忆电视中吟诵的镜头,师生小结吟诵的特点:有节奏,有韵味,摇头晃脑。
3、学生吟诵展示并进行吟诵接力。
4、学生自由背诵。
5、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指名让学生看着插图,将插图还原为词。(背诵)
6、全班一起背诵。
(设计理念:由于古诗词的语言非常讲究声音快慢缓急、抑扬顿挫,吟诵就是根据作品音节安排的特点来读,这种形式能充分显示出作品原有的音乐性特点。)
(七)、小结全文,拓展迁移
1、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和谐幸福的五口之间,一道欣赏了一幅静谧美好的村居图。
2、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辛弃疾的.词更是宋词中的精品,下课后我们要从网上找辛弃疾的词来读。
推荐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作业设计:(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选择)
(1)、改写《清平乐村居》,要求把词中所描绘的画面写具体,写出词的意境美,题目自拟。
(2)、欣赏辛弃疾的其他词作,欣赏作者词的魅力,走进作者内心,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延伸诗人其他作品,这样做的目的一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一堂课上好后,学生带着许多新的问题或者新的任务离开课堂,课堂教学结尾变成了问号式,省略号式,这不仅仅是任务的延伸,更是情感的延续,也是学习的延续。)
31、清明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清明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案《清明节》含反思适用于清明节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知道4月5日是清明节,愿意参与清明节的活动,快来看看幼儿园清明节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2、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
3、知道4月5日是清明节,愿意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扫墓图片(献花、植树、送食)
2、清明节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吗?(桃花开了,小草发芽了,小动物也出来晒太阳了,还有轻轻的风)
师:在这个美丽的节日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二、介绍清明节
师:清明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干些什么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那你爷爷的爷爷你们
见过吗,他们都去哪里了?(去世了)。他们去世以后,人们非常想念他们,就在每年的清明节去墓地看他们,所以呀,清
明节就是去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三、清明节扫墓
到了清明节呀,人们就要去拜祭死去的亲人,你们知道怎样拜祭吗?(引导幼儿说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现在的人们是怎样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的。
1、播放图片
2、幼儿讲述
3、教师小结(人们把最美的花献给亲人,有的给他们敬酒,还有的通过植树,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告诉他们你很想念他
们)
四、清明节的习俗
通过播放课件,了解一些清明节的习俗。
五、小结,结束
清明节的习俗可真多,有献花、送食、植树、荡秋千、放风筝等。那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呀,你们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扫墓、踏青、春游,并拍下一些照片来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好不好?
32、梅花魂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梅花魂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葬、腮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
4.能说出对题目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梅花的图片)看到梅花,同学们第一时间想到了什么呢?(墙角数枝梅为有暗香来。)哦大家想到的是王安石写的《梅花》!但是,我们今天却不是要学习这首诗,而是要学习一篇关于梅花的文章《梅花魂》。(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吗?(梅花的魂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师正音。
(2)(出示生词:幽芳、玷污、欺凌等)指名学生带读,注意读准字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思考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读诗词落泪、珍爱墨梅图、因不能回国而哭泣、赠我墨梅图、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
2.这些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爱梅,热爱祖国、思念祖国)
四、精读课文,感悟探究。
1.外祖父是个爱梅、敬梅的人,那你了解梅花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梅花图,赏梅,对梅花形成初步印象。(梅花,原产中国,耐寒,冬季或早春开花,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气味清香。)
3.外祖父喜欢梅花,而且将它和自己的生命融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1)学生朗读第13自然段,思考梅花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可以用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总结。)
(2)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齐读几千年来不肯低头折节。中华民族涌现过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图片:岳飞、文天祥、江姐、刘胡兰、王二小等。简略介绍江姐事迹,配乐《红梅赞》。)在和平年代,梅花精神已然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人民子弟兵抢险救灾,白衣战士救死扶伤,等等。想到这些你对梅花魂又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理解梅花魂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3)出示一个中国人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想一想:外祖父只是教育我做梅花一样的人吗?(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齐读这段话。
(4)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激发爱国之情)
4.师朗诵课文,学生画出最受感动的地方,说说理由。(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出示有关语段,结合言语表达和朗读指导,体验感情。)
(1)出示每当读到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外祖父为什么落泪?
②读到这些思乡诗词,外祖父会想些什么?
③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2)出示我五岁那年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①我们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从哪些词语能体会到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爱惜?(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外祖父为什么这样爱惜墨梅图?
④怎样读外祖父的话?
(3)学生自由选读受感动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感动。(方法迁移运用,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思考:文章除了借写外祖父对梅花的特殊情感,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外,还表达了什么?(我对外祖父的深切怀念。)
六、小结。
童年往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时时闪耀着迷人的光芒。你的童年,有什么难忘的往事呢?与同学交流交流吧。
板书设计
33、浪淘沙其一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浪淘沙其一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
二、自主学习
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出示课件3】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
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适时板书: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5.【出示课件5】课文配套图片 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6】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生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适时板书: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
五、小结检测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34、江南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江南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分析】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江南春顾名思义就是描写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江南春》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情景交互,融为一体,可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基础知识的易错点】
字音:郭(ɡuō)朝(cho)
字形:旗中右半部分不要去掉横撇。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江南的春天都有哪些美景?
【资料补充】南朝的历史 杜牧生平、作品
【语言文字训练点】
运用拟声词表现春雨、夏雨、秋雨的不同情态。
【可以进行的练笔训练点】
写一段话表现春天的美景。
【拓展读写】手抄报:春天的诗
【教学过程】
前置性作业:
1.自读诗歌,读出诗歌的声律美,熟读成诵。
2.查找南朝的资料。
3.搜集杜牧的诗。
一、拓展积累,课前三分钟
小组古诗展示:背古诗优胜小组展示古诗背诵,计时三分钟能背过多少首。
二、激情创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画卷徐徐打开,把学生带进江南的春天。
师:画面中这是什么季节的景物?有山有水,人们依水而居,这是什么地方?
板书课题,生齐读
【设计意图:调动情绪,激发兴趣】
三、小组合作检测交流,巩固前置性作业。
小组长已经将晨读时检查本组学生的生字词闯关情况在课前汇报给老师。
1. 检查朗读,读准字音:山郭 南朝
2.根据检查情况,指导学生准确读出读出节奏,欣赏诗歌的声律美: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指名生读 生齐读 男女生比赛读 小组比赛读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朗读,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让孩子感受到古诗的声律美。】
3.理解词义:指名生交流,师做简单提示,然后出示图片,给学生直观印象。
山郭:靠山的外城
酒旗:酒店外挂的旗子(相当于招牌)
四、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展示,深化前置性作业
师:欣赏一首诗歌首先要理解诗歌的意思,进而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课件出示学习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诗歌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在景物中蕴含了诗人什么感情?
【预设:烟雨由于学生没有体验,可能体会不出那种情态,老师适当点拨,用学生熟悉的雾景体会那种朦胧美,帮助学生理解】
先自学组内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
1.自读古诗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细细地读,静静地想,画出有关描写春天景物的词语,你头脑中形成什么画面在旁边简要地写一写。
2.小组内交流。
3.小组交流展示。
【第一小组交流】
莺啼(唱歌),绿、红(绿树红花,万紫千红的景象),烟雨(春雨沙沙地下,又细又密,像烟似雾笼罩着大地)、轻柔的春风吹拂着万物。
【预设:对春风学生可能忽略,老师提醒。】
其他小组补充春天所到的地方:千里(整个江南大地)、水村山郭到处一片春光。
师:这么美的景色,你的心情如何?
指导学生朗读前两句,读出欢乐喜悦的感情,声调高昂,声音响亮。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师:除了红花绿树,还有什么?寺庙
多吗?你是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四百八十寺(虚数,指很多)
这是什么时候建了这么多寺庙?交流南朝资料
南朝存在的历史这样短,却建了这么多的寺庙,统治者把精力都放在烧香拜佛上,后两句会有什么感情?指导学生读出惋惜之情(声音低,语速稍慢)。
5.学生朗读诗歌,想象意境,体会感情:既有对春天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又有对南朝的惋惜之情,诗人的感情比较复杂。
6.这首诗既有美景又有惋惜之情,是谁这么有才?
交流杜牧的资料,指名生背诵出他的诗歌:《清明》、《山行》、《赤壁》
7.小练习:填上恰当的拟声词(先让学生举例什么是拟声词)
(1)春雨------地下,他让绿叶更肥,花儿更艳。
(2)夏天的雨-----得下,它冲刷着大地,涤荡了尘埃。
(3)秋雨------地下,它与红叶低语,和果儿亲吻。
【设计意图:通过填拟声词体会不同季节的雨的特点,进一步理解烟雨的情态】
8.赛诗会:有人说天上的那一轮明月是唐诗永恒的主题,其实春天也是唐诗中灿烂的篇章,歌咏春天的诗歌也有很多,你能背出哪一首?先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后小组间比赛。
【设计意图:学生在比赛中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诗,激发起对诗歌的热爱】
五、布置前置性作业:
1.学会生字词。
2.预习课文5,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办手抄报《春天的诗》
35、红楼春趣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红楼春趣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恰、屉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
2.默读课文,能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说出对宝玉的印象。
教学重点:
能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教学重点:
能说出对宝玉的印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读过《红楼梦》吗?里面的人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其中的一个片段。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农村的孩子读过原著的很少,但是对林黛玉会有一定的印象,由知道的角色导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读学习提示,明确本文学习要求。
1.学生阅读学习提示。
2.交流:学习本课完成哪些任务。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阅读,教师要少讲,把时间交给学生。阅读学习提示,提炼问题,就是在引导学生既要读进去更要读出来。)
三、复习旧知,迁移运用阅读方法。
思考:学习前面有关原著的课文时,是怎样读懂课文内容的?
小结: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借助资料;结合生活中听到的或是在电影、电视上看到的。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和前面两篇文章一样也是原著的一个片段,部分语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前面文章中已学到一些方法,本篇课文要学会应用,从而更好地运用到名著的阅读中。)
四、阅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放风筝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趣事?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笔勾画或写出自己的理解。
2.反馈交流:
①故事的起因是众人拾得一个风筝,从宝玉的语言体会到他心肠好,善良。
随文学习生字恰屉鬟嫣晦讳晦
读语句了解字意及语句之意。
②经过是众人拿风筝的情景,体会到宝玉没有一点公子的架子。
随文学习生字墩籰钗敞雯袭
读语句,了解字意及语句之意。
③结果是大家都把风筝放飞了,有趣的事是宝玉的美人风筝放不起来,恨得把风筝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从这些言行举止中,可以看出他十分率直、纯真。
最后众人都把手中的风筝放飞的情景也很有趣。
指导读准多音字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留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迁移运用前面已学过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五、拓展阅读,辅助了解放风筝的意义。
1.默读阅读链接,思考:文章围绕风筝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交流读后感受。放风筝是放晦气的这一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设计意图: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拾风筝 心肠好
红楼春趣 取风筝 没有架子
放风筝 率直、纯真
36、好的故事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好的故事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说教材
《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富有散文诗性质的短文,作者通过这简短的文字,展现给读者一种美丽而深邃的意境,表现了鲁迅先生关于人生的现实的与哲学的深沉思考。这些深邃的人生哲学和现实感慨,经过鲁迅先生在非常宁静的深夜里的深沉艺术思索,以精美的文字,新颖的联想和独特的构思呈现出来。
作者是在一种开头和结尾互相衔接与呼应的圆形结构中展开构思的。散文开头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继而切入昏昏欲睡的梦境: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在梦境的想象中,错综的交织在一起,最后又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中,书写了一种对于美丽的梦的失落和追念。这其中,昏沉的夜即使做梦所处的大的环境,也是鲁迅所生存的黑暗现实的象征;而美的人和美的事则是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绝望反抗心境之下,内心深处对理想、美好、和平境界的向往与抒写。
二、说教法
因课文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学生对当时的社会情况和作者当时的境遇不了解,所以学习起来有难度。教师要积极引领,适时指导,补充课外资料,学生的探究活动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课文中雅、综、锦、萍等12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
2.理解课文超现实想象和情感的层次性变化。
3.品悟文本明快、美丽的感情基调和美学意境。
4.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四、说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
五、说教学难点
通过文本体味文中描述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六、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说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由鲁迅先生写故乡情景的话题导入,引领学生走近他心中那好的故事(板书:好的故事)
(二)作者介绍
介绍鲁迅先生笔名由来和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介绍《好的故事》写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课文创造条件。
(四)初步感知
读课文,学习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
(五)研习探究
出示下面五个问题,引导学生演习探究,学生反馈后,教师明确,是每个学生对文章有个总体上的认识。五个问题分别是:
1.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眼前这个好的故事。
2. 作者对梦境的描写共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简要概括一下。
3.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 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从文章的开始到结束完成了一个美好的故事回环,这个美好的回环作者是怎样将这些看似琐碎的影像合成一个整体的?
九、重点赏析
教师找出课文中三个能够反映作者思想的句子,和学生一起重点赏析,结合作者的境遇和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这三处重点分别是:
1.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2.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3.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十、写法探究
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圆形结构(现实梦境现实),懂得作者这种结构留给人们的思考。
探究结尾处的意义深长。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但我只见昏暗的灯光,只见昏沉的夜。希望和虚无,孤独和寂寞,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
十一、提炼升华
鲁迅先生把现实中难以实现的信念可以编织在梦里,再从梦中又回到现实里继续战斗,这真是一种执着的追求,也足以证明鲁迅先生对故乡的深厚情结和对昏沉的夜的憎恶。
十二、说板书设计
现实昏沉的夜
梦境
现实昏沉的夜
板书突出了文章的圆形结构,展示了梦境中的许多景物,这是作者心中最美好的向往和憧憬。
37、传统节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传统节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 认识传、统等 15 个生字,会写贴、街等 9 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 10 个词语。
2.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课文。
3.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4. 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
教师口述:同学们都知道些什么节日呢?春节、端午、国庆节、劳动节、儿童节每年都有
许多的节日,但各国家和地区的节日有所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吧。
节日源流: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一些流
传至今的节日习俗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到汉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
都已经定型,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的一个大发展的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科学文化有了很大
的发展,这为节日的发展与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节日逐渐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变得丰富多彩,出现了许多体育活动、享乐活动等,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有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诵。因此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初读课文
1.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 检查初读情况。
(1)会读生字。
认读指导:传、舟、赏是翘舌音;乞巧两个字都是第三声,注意乞在语流中的变调;巷、祭二字容易误读,可以借助拼音和词语大街小巷祭扫加以巩固。
(2)会写生字,并组词。
贴(贴花) 街(街上) 舟(小舟) 艾(艾草) 敬(敬爱)
转(转眼) 团(团结) 热(热爱) 闹(热闹)
(3)识字方法。
①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如宵、饼可以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识记。
②利用熟字识记,贴、赏、宵、郎可以联系站、常、消、朗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祭、乞可以联系察、吃用减一减的方法识记。
③生活识字,巷可借助地名识记,如南锣鼓巷,艾可结合物品识记,如艾灸。
(4)积累词语。
节日 春节 花灯 清明节 先人 龙舟 中秋 转眼 团圆 热闹
4. 初读感知:初读课文后,我大致了解了每个节日的风俗习惯。
随堂测验
1. 比一比,再组词。
街(街道) 团(团结) 扫(打扫) 传(传说) 赏(赏月) 乞(乞讨)
行(行走) 困(困难) 归(归来) 转(转动) 常(经常) 气(生气)
2.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窗花 在墓前祭奠打扫;扫墓。
乞巧 形容时间极短。
祭扫 剪纸的一种,多做窗户上的装饰。
登高 (夫妻、父子等)散而复聚。
转眼 上到高处;重阳节登山叫登高。
团圆 (景象)繁盛活跃。
热闹 旧俗,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妇女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
祷,请求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
第 二 课 时
课前导入
教师口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和重阳节的习俗,这节课我们来具体看一看人们是怎样过这些节日的。
品读释疑
1.展示第一幅图。(出示课件:与春节相关的图片)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1)这句话介绍了春节的哪些习俗?
预设:这句话介绍了春节时贴窗花,放鞭炮的习俗。
(2)过春节时,人们还会干些什么 ?
预设:包饺子、拜年、给压岁钱,还有贴春联。
朗读指导:重读欢笑,要读出人们过春节时无比高兴的心情。
2.展示第二幅图。(出示课件:与元宵节相关的图片)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预设:元宵节。
(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会做些什么?
预设:看花灯、吃元宵。
(3)大街小巷人如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预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街小巷的热闹场景,人们像潮水一样,涌来又散去。
朗读指导:以热情、愉悦的语气朗读描写人们过元宵节的句子,重读看花灯、人如潮等词语。
3.展示第三幅图。(出示课件:与清明节相关的图片)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预设:清明节。
小结: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人们习惯在这天扫墓。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2)雨纷纷有什么表达效果?
预设:雨纷纷 是环境描写,写出了一种凄风苦雨的天气,营造了一种哀伤的氛围。
朗读指导:重读雨纷纷、祭扫等词语,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
4.展示第四幅图。(出示课件:赛龙舟的图片)
过端午,赛龙舟,
粽香艾香满堂飘。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节日的习俗?
预设:人们正在赛龙舟。端午节。
(2)这天,人们除了赛龙舟,还会做些什么?
预设:吃粽子、插艾草菖蒲。
朗读指导:以热情和稍微紧张的语气读这部分内容,表现出人们过端午的热闹景象。
5.展示第五幅图。(出示课件:与七夕相关的图片)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1)这是什么传统节日?
预设:七夕。
(2)句中提到的美丽传说是什么?
预设: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是个美丽的传说,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体现了不畏强权,不屈不挠的精神。
(3)这句话写了什么?你知道乞巧是什么意思吗?
预设:这句话写了七月七的民俗活动和相关传说。乞巧是中国传统习俗,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 妇女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请求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
资料链接: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妇女在庭院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希望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些瓜果乞巧,各地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朗读指导:要读出因牛郎织女相会而产生的喜悦之情。
6.展示第六幅图。(出示课件:与中秋节相关的图片)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预设:中秋节。
(2)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
预设:赏月、吃月饼。
朗读指导:要读出一家人团圆时热闹、祥和的气氛。
7.展示第七幅图。(出示课件:与重阳节相关的图片)
重阳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1)这句话写的是什么节日?
预设:重阳节。
(2)为什么说重阳节,要敬老?
预设:因为重阳节在传承中发展,添加了敬老等内涵,重阳节时会举行许多尊老爱老活动。
资料链接:重阳节,时在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所以又称为重九节,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也称登高节。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也不断丰富,敬老成为重阳节的一大主题。2012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朗读指导:要读出对老人的尊敬之情。
课文主旨
本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课文内容贴近生活,语言平实,句式整齐,我们在诵读中可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民间习俗。学习本课丰富了我们的知识,积累了语言,并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课后作业
1.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面的节日,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
端午节 清明节 元宵节 春节 重阳节 中秋节
2. 你知道哪些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写一写。
3. 我国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38、藏戏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藏戏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
2. 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学习课文开头形象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色。
【教学重点】
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选择最喜欢的戏曲上网查查资料,看看它有哪些特色,写下来,再把它介绍给大家。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引入新课。
1.在本组课文中,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随作家沈从文品尝了美味的腊八粥,还从三首古诗里面了解了寒食节、七夕节、中秋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这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板书:藏戏)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词语,读一读。
(2)理解词语。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 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2.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3.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落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分清内容的主次。
三、体会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第4-7自然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3. 藏戏的产生,是跟唐东杰布分不开的,请你结合文章,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他。
四、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自主学习:自由读第8-17自然段,把藏戏的主要特色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①( )的面具;②( )的舞台;③( )的演唱风格。
2.集体交流。
(1)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出示课件:感受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的特点。
(板书: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2)舞台:简单、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体会:不要不要不要只要只要
演唱风格:不受时间限制。
3.思考:作者在描写藏戏的特色时,哪个部分写得详细,哪个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1)再读第8-17自然段,试着概括藏戏的特色。
(2)作者是怎样概括的?指名读第1-3自然段,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5.齐读最后一段: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五、课堂总结,学以致用。
1.小结。
2. 我国的戏曲文化丰富多彩,有许多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你知道哪些?
4. 布置作业:你喜欢戏曲吗?选择你最喜欢的戏曲上网查查资料,看看它有哪些特色,写下来,再把它介绍给大家。
板书设计:
形成: 传奇
4、藏戏 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特色:舞台:简单、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演唱风格:不受时间限制
39、扁鹊治病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扁鹊治病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依据】
本课选自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本单元以围绕走进故事长廊,感受故事魅力为主题。《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病。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为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最后的非常不高兴,致使延误病情,小病酿成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课文以蔡桓公病死来结束故事,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要讳疾忌医,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设计思路】
1、指导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我确定本课的教学主题为关注语言表达,凸显文体征,采用角色驱动、朗读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加深对人物想法的感悟,从而让学生明白做事做人的道理。做事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做人要听取别人正确意见,不要固执己见。全课以破解《扁鹊治病》千古之谜为情境,让学生以小侦探的身份去体验人物的想法。引导学生体验角色,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2、教学目标(1)会读会写蔡、睬、烫、剂等字。理解并积累敷烫、几剂汤药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想法。(3)学习课文,明白做事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的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艺术和高尚的医德。(2)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新课。
3、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3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读寓言故事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故事。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题)师:扁鹊的扁没有马字旁,也没有单人旁。请同学们读一下题目。(生读题目)
师:请听老师读一下课题,扁鹊治病↗。你听出了什么?
预设:对扁鹊的不相信。
师:老师这样读是因为扁鹊犯下了惊天大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了解这个惊天大案吧,读准生字,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师纠正学生的读书习惯)
师:同学们课文读得很认真,能给大家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吗?扁鹊给谁治病?治了几次?结果如何?
预设1:扁鹊给蔡桓公治病。
预设2:治疗了三次。
预设3:蔡桓公死了。
师:我们先了解一下本案的最大嫌疑人扁鹊。好吗?
(PPT出示)扁鹊简介:
扁鹊真名叫秦越人,古代四大名医之一。他所创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直到今天还被中医沿用。
师: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样的医生可以称的上名医?
预设:医术高超、医德高尚
师:同学们,望病人的什么?闻病人的什么?问病人的什么?切病人的什么?预设:望病人的脸色、精神面貌;闻病人的气味;问病人的情况;切病人的脉搏。
师:作为一位名医,怎么会把蔡桓公治死呢?这节课文同学们都是老师请来的侦探,用你们的智慧揭开这个千古之谜,好吗?我先做一些准备吧!
板块二:检查预习(2分钟)
(PP出示)指名读:本课词语
蔡桓公 扁鹊 理睬 敷烫 骨髓 肠胃 几剂汤药 敷烫:敷①涂上 ②布置 ③足够。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
板块三:学习课文(28分钟)
师:各位小神探,现在我们把第一次看病还原一下,探究探究吧!
1.补引语词指名读第一次:
(PPT出示)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 )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知,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公( )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师:各位小神探,名医扁鹊用什么方法诊断扁鹊有病?各位小神探,你觉得蔡桓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再来研读研读第二次和第三次吧!
(学生随机板书)
2. 补蔡桓公的话语,分角色读第二、三次。学生练习,全班展示。(出示PPT)(1)第二次: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蔡桓公说:寡人,无疾
师:蔡桓公的病情怎么会加重呢?蔡桓公在想什么?各位小神探,你找到大王病死的原因了?(学生随机板书)
(2)第三次: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说:
师:蔡桓公的病情恶化的原因是什么?各位小神探,你找到大王病死的原因了?(学生随机板书)
3.师:关于蔡桓公的病请扁鹊是这样解释的。
(出示PPT)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1)指名读
(2)师:左右回去后会怎么向大王说呢?
(3)师:大王听了后会怎么说?
板块四:归纳寓意总结全文(5分钟)(PPT出示)
病情变化
治疗方法
蔡桓公态度
第一次
皮肤
热水敷烫
不高兴
第二次
皮肉
扎针
很不高兴
第三次
肠胃
服汤药
非常不高兴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表格,你觉得蔡桓公不治身亡的原因是什么?请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随机归纳板书:防微杜渐 讳疾忌医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防微杜渐、讳疾忌医这两个词语。你明白了这则寓言故事里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预设:要听取别人的真确意见
预设:做事要防微杜渐,千万不可以讳疾忌医。
各位小神探,扁鹊治病惊天大案可以结案了,这告诉我们,凡事不但要注意细节,还要听取别人意见和建议。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伊索寓言》,你又能从中明白怎样的做人道理?
40、贝的故事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贝的故事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 认识甲、骨等 15 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甲、与、币4个字。
2. 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 朗读课文,能讲述贝的故事。
4. 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激发探究汉字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继续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教学难点】能规范、端正地写生字与。
教学过程
板块一:温故知新,质疑导入
复习《树之歌》
1.复习用木作偏旁的字大多与树木有关。
2.质疑导入新课。
用贝作偏旁的字有哪些?这些字大多与什么有关呢?
板块二:读读课文,认认字
1.读准字音。
重点:甲骨文、漂亮、当作、随身携带、损失
2.读出停顿。
重点:读好顿号之间的停顿。
3. 朗读课文,圈画贝作偏旁的字。
板块三:探究用贝作偏旁的字与什么有关
主问题: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什么有关呢?
1. 了解贝字
图与文结合,认识甲骨文中的贝;
借助词语,帮助学生认识甲和骨两个字,了解汉字的演变。
2. 探究发现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3. 汉字有故事,讲述有方法。
板块四:汉字书写,我能行
1. 认读、巩固词语
2. 指导书写四个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巩固本课 15 个生字,会写钱、财、关、骨、壳5 个生字。
2. 继续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3. 根据偏旁猜字义、正确选用形声字并查字典验证。
【教学重点】继续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能借助形旁猜测字义。
【教学难点】了解王字旁为什么跟玉石有关?
教学过程
板块一:换语境认读,巩固词语
1. 认读两个语段,巩固生字。
2. 认读、积累词语。
换语境识字,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板块二:学以致用,汉字有规律
主问题:看图,猜一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1. 看图,猜一猜,自主发现规律。
2. 拓展词语,验证。
3. 质疑、解疑。
和玉石有关的字,为什么不是王字旁?4.学以致用,我会选。
要点:根据偏旁猜字义、正确选用形声字并查字典验证。
继续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能借助形旁猜测字义。
板块三:听汉字故事,感受汉字文化
1.虫的故事;
2.日的故事;
学生听汉字的故事,感受形旁表义及汉字文化。
板块四:汉字书写,我能行
1.认读、巩固词语;
2.指导书写五个生字 。
41、北京的春节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在统编教材中,《北京的春节》一课与人教版一致,在文后附了阅读链接。同样是写背景的春节,三篇文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呢?教师如何利用好文后的阅读链接引导学生习得写作的技巧呢?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又如何串联其中呢?
今天推送的是之前教六年级的一篇设计,现在有点小改动。我将三篇文本整合,采用一带多的群文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从课堂教学的效果来看,我认为是成功的。
【教学目标】
1. 了解不同年代的春节习俗,感悟人们对春节习俗的认同与怀念,唤醒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2. 学习详略得当、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
1.读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过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这是写的我国哪个传统节日?(春节。板书。)
2.交流自己过的年,有哪些习俗?(板书:我们的年。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意味着春天将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即将开始。过春节也被成为过年,今天,咱们一起去看看,同样是过年,不同作家笔下有何不同呢?
(二)引
1. 对于老舍而言,北京的春节是热闹的,难以忘怀的。课文中,老舍提到了老北京过年的诸多习俗,你们能不能将时间和习俗一一对应呢?(生阅读课文,完成表格)
2. 从这个表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持续时间长、习俗多、年味儿浓)(板书:年味儿浓)
(一)联
1.在老舍的笔下,老北京的春节是持久的,热闹的,充溢着浓厚的年味儿。那在舒乙和冰心的笔下,春节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快速浏览其他两篇文本,勾画出文中提及的春节习俗。(生阅读两篇文章,边读边勾画。)
2.不同作家笔下的春节不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章要有详有略。在这三篇文章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是略写呢?现在,请大家再次梳理三篇文章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单。
3.交流学习单。从这个学习单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三位作家笔下的春节有一个共同点。(年味儿浓)
4.讲解点面结合。
(1)PPT出示:在对环境和场面的描写中,详写和略写相结合,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点面结合。面就如我们描写整个星空,体现广度,点就如我们描写星空中的一颗或几颗星星,体现深度。
(2)举例讲解点与面。
PPT出示: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xiāo),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3)找三篇文章中其他点面结合的描写。
(4)读一读这些运用点面结合的描写,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交流。更加突出年味儿浓。)
总结: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不仅从整体为我们呈现出春节的热闹场景,同时又以细腻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春节的年味儿十足。
5.纵观三篇文章,我们不禁发出感叹:过去的年味儿真浓啊!你认为是哪些原因共同营造出如此浓厚的年味儿呢?
(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总结:美食的诱惑、热闹的气氛、人们的重视。)美食的诱惑就是物,热闹的气氛就是要有过年的味,人们的重视就是人。(板书)
(一)创
1. 对比过去的年味儿十足,你们认为我们现在的年有何不同?(美食天天可吃、习俗变少、仪式感不强、人们不太重视)
2. 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应该是最盛大、最热闹、最受人重视的,可咱们通过对比过去的年和我们的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年似乎越来越不受重视,我们的年味儿越来越淡。对这种现象,你想说什么?(生发言)
3. 是的,传统节日应该被我们重视。或是美食的诱惑,或是热闹而神秘的气氛,或是人们的期待,三者共同营造出浓厚的年味儿,而年味儿就包含着人们的情感。(板书:情)人、情、味、物,共同唤起我们记忆中的春节,唤起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对传统习俗的怀念与传承,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相关文章
-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
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
怎么都快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
从军行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
我要的是葫芦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
月是故乡明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
金色的鱼钩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
元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
搭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
口语交际:商量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推荐文章
-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字词解释
-
小狗学叫生字词组词造句
-
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说你的感受。
-
麻雀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
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精打细算》 用竖式计算,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
在作者眼里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子
-
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课堂笔记重难点分析
-
2.妙想要为半径为3cm的圆形小镜子围一圈丝带,她现在有18cm长的丝带,估一估,够吗?
-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这段话你如何理解
-
散步评课稿
-
二年级雾在哪里小练笔
-
文员工作计划书范文
-
游千灯湖
-
画
-
理想
-
精灵
-
看图作文客人来了_小学生作文:三年级
-
黄岩生态休闲旅游度假村朋友圈文案32句
-
玫瑰精油创意朋友圈文案33句
-
怎么推广化妆品-化妆品宣传朋友圈文案36句
-
卖电器的推广朋友圈文案33句
-
非主流唯美网名431个
-
《茗雪仙途》黑屏问题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