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江南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1、江南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江南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后反思:
诗歌的声律美学生非常感兴趣,读得陶醉在其中,对诗歌的意境美学生理解得也很到位,并且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美景,时间、地点、景物表现全面。由于学生历史知识有限对诗歌中蕴含的感情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需老师引领理解。对杜牧的诗、描写春天的诗学生拓展得很好,小组比赛热情高涨。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选编了《浪淘沙》《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三首诗歌。从内容上看,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从形式上看,都是七言绝句。
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第一节课教学刘禹锡的《浪淘沙》,基本教学步骤是导入后,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释题、了解作者,熟读古诗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说说诗句的大意。接下来,学生合作学习,按照提示逐步完成练习,教师检查指导。最后的环节是质疑探究,抓住重点句子,深入理解,从中读懂诗句蕴含的感情,进而深刻理解全诗。
第二课时,按照同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第二首和第三首诗。学生在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再来学习新课,没遇到什么障碍,可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首先是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第二是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 在第一句中的绿映红中的映字,学生体会得很好,学习完第二句后,我想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前两行的江南的明朗绚丽之美,但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巧妙,让学生体会得不够细,其实这两种美也是相互映衬的,可惜我没有点到。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要多学习、多钻研,我想我们会上出更多高效的课。总而言之,一节有效、精彩纷呈的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
2、青蛙写诗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青蛙写诗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一:
《青蛙写诗》选自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是一首轻快的儿童诗。作为新教材的新篇目,突出想象这一主题,语言富有童趣,十分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今天,我进行了《青蛙写诗》第一课时的讲授。本课时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通过这节课的讲授,一些感悟涌上心头,希望可以和各位老师共勉。
首先,要把握学生特点,构建快乐课堂。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这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不谋而合,他们对图形、色彩、音乐的感知力比较敏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课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讲授四点底这个偏旁时,利用文章中的小雨点儿创设情境,拖动课件中的小雨点儿图案,摆成四点底的形状,并配以儿歌小雨点儿排好队,领头点左甩头,后面点右甩头,写在底部四点底,学生自然认清偏旁形状、记住偏旁名称,进而认识一串带有四点底的字。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十分好奇小雨点儿是怎么排队变成偏旁的,注意力自然集中,情绪饱满,课堂也充满欢乐的氛围。
此外,还要重视学生阅读,培养语文素养。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每一位老师都要重视起来。开展一年级阅读教学要关注读准确,要把朗读有意识地安排到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读字、读词、读句子、读段落、读文章,层层递进,建立充满琅琅读书声的课堂。在《青蛙写诗》一课中,小青蛙写诗时有很多小伙伴帮助它,小伙伴说了什么呢?我利用教师范读、齐读、男女生读、扮演角色读等多种方式开展朗读教学,有效巩固所学生字,让学生读正确,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阅读素养。但在本课第五小节的朗读指导中,我还有部分问题需要加强。第五小节主要由一个呱字组成,中间由逗号、句号、省略号间隔开,可见,标点符号在第五小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引导学生读准标点,体味不同标点的不同作用,从而鼓励学生进行思考,看到标点符号后怎样停顿、怎样读出不同语气。不仅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语文教学的这条道路上,我还是个刚刚出发的新手,但我一直在路上,希望和各位老师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二:
《青蛙写诗》一课是由我国作家张秋生的作品改编而成的,请读原文:
下雨了,雨点儿淅啦啦,淅啦啦。青蛙说:我要写诗啦!
小蝌蚪游过来说: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池塘里的水泡泡说:我要给你当个小句号。
荷叶上的一串水珠说:我要给你当个省略号。
青蛙的诗写成了: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改编后与原诗有三句不同,请读改编后:
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青蛙说:我要写诗啦!
小蝌蚪游过来说: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池塘里的水泡泡说:我能当个小句号。
荷叶上的一串水珠说: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青蛙的诗写成了: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改编后的句子和原诗并没有意思上的区别,但是却有文本的变化美,可以让学生体会用不同的语言也能表达同一个意思,这就是语文的特点,不像数学一样整齐划一、规规矩矩。起初拿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青蛙真幸福啊,因为有那么多朋友来帮它,帮它完成一首优美的小诗。那么青蛙的朋友为什么帮助它呢?是因为青蛙人缘好?因为朋友们太善良?还是因为朋友闲着没事干?好像都不大正确。这时,一个思路突然跳到了眼前:是因为青蛙需要帮助啊,只有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的帮助才是雪中送炭啊!否则,别人不需要帮忙你来瞎忙活不是添乱嘛!
从这一需要入手,看到青蛙的诗除了呱字是自己写的,逗号、句号、省略号都是好朋友帮忙加上的,加上标点符号之后全诗有韵律感、节奏感、美感。如果把标点符号去掉,青蛙的诗单调、枯燥、令人生厌。这时,标点符号才真正体现出其价值。因此,在情景创设之后,我直接引出青蛙的诗:
呱呱呱呱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呱呱
本来想学生肯定读得没有节奏,没有韵律,可是试课时发现,学生读起来依然是223的节奏,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会自然地有节奏地读出来诗一样的感觉来啊!分析原因可能有二:1、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自然读出加有标点的节奏;2、部分学生从小诵读传统文化中的律诗、绝句等,自然读得韵律分明。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当我问道:你觉得青蛙的诗写得怎么样呢?生答:挺好的呀!坏了,如果学生认为不加标点符号就挺好的呀!,那么这篇文章就没有必要往下讲啦,小蝌蚪、水泡泡、荷叶上的一串水珠的帮忙都是画蛇添足啊!可是标点符号的认识又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怎么让学生感受到不加标点不合适呢?是老师范读,读得快一点?是事先找几个同学安排一下防止出错?太假!这时,一串省略号映入眼帘,这不就是无数个呱吗?于是,我把这一环节设计成一连串的呱(5个*10行=50个呱),这时再让学生看这张幻灯片时,学生的反应是:哇塞!啊?然后自己在小声地试着朗读。当提问到一个孩子读的时候,由于读得速度太快直接把gua读成了guo,估计嘴巴都没有知觉了,更不用提读到哪个字了,这下学生才真正体会到:这怎么可以称为诗呢?这简直是胡扯!这一环节的设置也算是我思考一天后有点小小的灵感吧,正如:思之,思之,又重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
在执教2、3、4小节时,给学生创造读得情景有些少,一节好的语文课需要有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这一环节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反复朗读并指导读。在指导读这一方面有些欠缺,希望今后提高语文素养,给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尽量起到一个评价、主导的作用。最后一个小节,指导学生读出停顿是教学的重点,朱校长指导用拍手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逗号、句号、省略号的停顿时长,是个创新点,但是我没有一以贯之,没有让学生多重体会而是一笔带过,对于新知识显得不牢固,不扎实。今后遇到新的知识点时,一定要慢下来,不能为了赶时间而忘却目标。
在发挥想象环节,当师问道:谁能当个小小翻译家,翻一下青蛙仿佛在说什么?一个男孩儿站起来说:青蛙好像在说我好帅!这样的回答的确出乎我的意料,当时我是怎么引导的记不清了。后来仔细想想这个孩子长相确实挺帅的,估计这样的赞美听多了就不由自主说出来了。我想这样引导会不会更好:对啊,青蛙的帅是因为青蛙会写诗啊,我们就以会作诗为帅,以会朗诵为美,请你朗诵出青蛙的帅气吧!
《青蛙写诗》一课从开始准备到正式讲亮相课历时一周的时间,由于时间关系,试讲过两次,正式亮相是在2016年12月16日上午第二节。非常感谢区教研室陈喜玲老师的莅临指导,感谢朱银花校长和一语教研组所有成员对本课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的同时,特此反思以记之。
3、比尾巴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比尾巴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在课堂的初始环节,我通过谈话导入,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引出课题比尾巴。随后出示生字卡片:猴、兔、松、鼠、公、鸭、最。运用各种形式的读,如开火车认读、全班齐读、去拼音读等形式,让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的必认字和必写字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而后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记一记生字,如:拼音法、加一加、组词法等,之后带生字入文,找出文中出现的小动物。接着,我展示出文中动物的图片,让孩子们一起来找一找动物们缺失的尾巴。在找尾巴的过程当中,我相机指引学生说出每种动物的尾巴特点,并让孩子们慢慢学会用完整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堂进行到这里,氛围已经非常浓厚,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想帮助动物找出尾巴,并用自己灵活的语言表达出了自己对六种小动物尾巴形态的看法。此时,我又巧妙地引出课文中的内容,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更加熟悉,之后让孩子们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来展示课文内容,期间,向孩子们传授关于疑问句的朗读方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沉浸于课堂,陶醉于知识的获取。
在这节课的教授中,我充分利用了图片的形式激发了孩子们的直观记忆,而后又用游戏的方式间接地将课文内容进行渗透,使整堂课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课后通过反思,我也发现了自己在课堂上欠缺的一些方面:课堂上,我没有及时地指出孩子们在轻声词语读法上的错误,也没有对孩子的惊喜回答进行及时点评与鼓励;语文教学的过程,我应多注重孩子们的朗读与所获;在孩子预习课文时,让他们提前把文中的主人公及其尾巴的特点圈画出来之后,可以让他们多读一读,并在书籍上的内容讲完之后拓展一些课外知识,让语文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中,而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影子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影子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一:
1、本次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贴近他们生活,深受孩子们喜爱。
2、本次活动,目标设置得当,尊重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幼儿跳跳就能达成新的认知目标。
3、本次活动过程井然有序,过渡环节自然,消除了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
4、在教师找幼儿影子,幼儿找其他幼儿的影子环节让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充分的互动了起来,活跃了课堂氛围。
5、在找影子环节,让幼儿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反思二:
公开展示课是学校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动研究的一个方面,它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对于我来说,教学生涯的第一堂公开课,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次公开展示课我选择的课题是《影子》的第一课时部分。课文是一首儿歌,它以简单、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我以猜谜的形式导入,让学生说出本课课题,再讲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学生都很有兴趣,听得很认真。
紧接着我介绍了本文的作者,台湾作家林焕章,由于作者籍贯的特殊性,我在课堂上特意强调了台湾是中国的,所以作者是中国台湾人,爱国教育要时刻灌输给学生。
正课开始,我先邀请学生朗读课文,再由其他学生点评,老师总结。一年级的学生不但要教朗读技巧、方法,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孩子正确的有感情的朗读。接下来是生字教学,这个环节我讲的很细致,从字义、字形,偏旁结构等方面让学生记住生字。本环节的生字组词部分我们班积极性非常高,全班都能举手发言,班级气氛达到了高潮,学习效果也很明显,同学们基本都能掌握认识本课生字。
本课到这里时间就差不多了,最后我用开小火车的游戏让学生们复习巩固了一遍生字,并让他们带着新学的生字一起指读课文,结束了本堂课的教学。
回顾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脉络清晰,课堂节奏紧凑,学生发言积极,展示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作为新老师的第一节展示课,我还是有点紧张,没有掌握课堂时间,导致拖堂,以后还需更加精炼地组织自己的课堂语言,从而呈现更好的教学展示。
5、一年级zh ch sh r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一年级zh ch sh r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一年级zh ch sh r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较多,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难度,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1.联系旧知,导入新课:本课出现的声母zh ch sh r以及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和上一节课的声母z c s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在教学方法上很相似,只是在发音和形状上稍稍有所变化,因此可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导入新课。2.借助图画,读准字音,记清字形。老师可以充分运用书中的插图教学拼音。
小结:(1)声母加个i就是整体认读音节(2)读声母要短促有力,整体认读音节声音可以拉长。
练习朗读
2.学习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并朗读(当他们加上i就变成了整体认读音节)总结发音规律。
成功之处: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做游戏、玩中学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扩大了学生的学习容量和知识面,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拼音教学中,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借助图画,让学生牢记字母形体。在教学中利用我当小老师互教互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与改进措施:个别学生对r与sh的发音还不够准。在以后教学中,要多关心后进生,给他们更多的耐心与指导,并要多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6、寒号鸟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寒号鸟》。本文通过运用对比手法的描写,叙述了寒号鸟和喜鹊对待垒巢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明了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的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一、把握课标,降低难度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但是在认知水平学习习惯等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所以,在备课前我就多次翻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以学生的认知基础来设计适合低年级学生接受的教学。经过多次尝试并和组内老师探讨,最终我把这节课的教学放到以表演法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感悟理解。
二、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第一学段的孩子对任何有兴趣的事情都有好奇心,因此我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看图片再提出疑问:咦,这明明是一只鼠类的动物,名字里怎么有一个鸟字呢?就这样引发了学生的极大好奇心。通过图片引导学生知道寒号鸟竟然不是鸟,他因身上长有能像鸟儿一样滑翔的膜,又因为他特别怕冷,一到冬天就冻得整夜整夜的号叫,所以人们给它取名寒号鸟,其实他的真名叫鼯鼠,是哺乳类动物。就这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引出课题。
三、教师搭台,学生唱戏
课堂应该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课堂,更应该是学生自由展示的课堂。为了让学生弄明白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而寒号鸟却冻死了这一贯穿全文的问题,我首先让孩子们在文中找出天气变化的句子,利用课件播放初冬,寒冬以及深冬不同风声,让学生感受天气的变化,为下文做好铺垫。其次抓住文中喜鹊和寒号鸟的两次对话为学生搭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喜鹊的两次劝告和寒号鸟的不以为然,并为学生准备了两个动物头饰,这样学生在舞台上很快就就进入了角色,边读,表演,越演越入境,越演越入情。孩子们在读中感悟着,在读中理解着。
虽然这是一节校本教研课,但是在通过组内老师们的共同探讨,说课,试课,磨课中,让我在语文教学中成长了许多,也坚定了语文教学的方向。语文教学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我们长期不断的学习,积累,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魅力无穷。
1.成功之处
教学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或细节查询,让学生谈了自己的感受,说出了不同的道理,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学习收获;识字教学时,帮助学生梳理了识字写字观察方法。
2.改进之处
过渡语生硬,不自然;评价语不够丰富;讲课中指导学生朗读不够准确顺畅,之后要加强对学生课文理解和朗读的指导。
7、圆明园的毁灭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圆明园的毁灭》入手,鼓励孩子们大胆的提出了问题,老师进行了梳理:圆明园是什么样的?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为什么会毁灭?我们还有必要重建圆明园吗?这四道题基本上囊括了本节课的所有内容。宋人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永远对学习保持着一颗好奇心。
2. 顺学而导习得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出了描写圆明园美的自然段,说出了圆明园的美在于布局、建筑和收藏三个方面。写建筑美的时候,用排比句,既丰富了我们的感官,又让读者对美的感受更加直观、形象。我们重点品读了圆明园的建筑美,由建筑美过渡到收藏丰富,我们重点品读了这个过渡句,老师说明过渡句在习作中的作用,并且创设情景进行了当堂训练。
3. 变序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圆明园的美,回到现实,我们眼前的已经是一片废墟了。难怪课文在开头用了两个不可估量,外加一个感叹号,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圆明园的损失惨重。
4. 抓住动词、品词析句产生共鸣。课文在描写圆明园毁灭的第5 自然段中,用了连续的动词:闯、略、搬、毁,感悟英法联军的野蛮,感受作者表达的严谨,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5. 依托文本学习写作方法。作者在写圆明园的毁灭的时候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圆明园的毁灭,铺垫的到位,学生回答的很到位:因为通过对比,更让读者感受到了圆明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整堂课的导入用的就是建国70年阅兵的宏大场面,生活化的导入更接地气,更加让孩子们明白落后就要挨打,板书设计的就是提纲式的,为后面的习作列提纲做一个铺垫。
一堂好课,需要我们不断的思索,不断的揣摩,开始做加法,解读文本的角度会更新,最后做减法,依托单元训练点,上出一堂朴实的语文课。
8、金色的鱼钩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金色的鱼钩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今天学习《金色的鱼钩》,上完课很痛苦。 昨天晚上备课,我认真读了课文,写了教案,但是今天的课堂效果很不理想。瘫坐在办公桌前,好好反思今天的课堂,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第一节课,先检查了预习情况,听写生字生词,学生多数都掌握得不好。我知道,多数时候学生对预习的作业会比较应付。有的时候不读课文,直接拿起课外参考资料抄写一遍生字完事儿。这和学生自身有关,和家长辅导不力有关,更和我后续检测不力有关。所以今天要让大家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从此重视预习作业。听写完给学生们讲了预习作业的重要性,紧接着改错字,认读。而后我介绍了草地的相关情况,学生知道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后来就是花费了好长时间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是个硬骨头。每次让大家说课文主要内容,总有学生拿住课本,从第一自然段开始读啊读;有的则把把课文的故事复述一遍;还有的说了故事的梗概。这都不是概括故事主要内容。所以我这次就郑重提醒:复述的语言要简介,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说。引导了好一会儿,学生慢慢基本都会说了。接着学习了作者从40多天的草地行军中选择4天来写4件事,以及感受课文清晰的条理。一节课下来,就这些内容。我有点惭愧。转念一想,就算一课一得吧。这节课学习了生字,学习了概括课文的方法。下课铃一响,我立即说下课。又补充了一句相信你们玩儿一会就会把刚刚学习概括课文的方法忘光。大家都笑了。
第二节一上课,我拉住最后进教室的三个同学,请他们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正巧他们三个都是班级里的后进生。他们能反馈上节课的真正学习情况。结果两个同学都说得比较完整,有一个同学只能概括课文内容的一部分。 第二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的品质。千不该,万不该的是我直接发问。课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我们先来看文中对老班长的语言描写。然后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果学生划出老班长的语言却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有学生说发言谈感受,其他同学也云里雾里的呼呼啦啦翻书,因为课文比较长,有的学生有点蒙。就这样一节课就在零碎的发言中结束了,并没有很好地感悟到作者细节描写的传神和高妙。我后背想出汗。
9、开国大典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开国大典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一:
1.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从而让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所获。初读全文前,先给生提供了有关开国大典的电视录像,让学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后来再现阅兵式盛况,会缩短学生感知与文字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场面的壮观,激发自豪之情。
2. 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理解课文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划,写批注;品析句子时,通过比较、朗读,体会并掌握作者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精读、个体读、集体朗读等形式多样化的读,不仅加深文本的理解,而且能够体会出文中的情,可谓一箭双雕!
教学反思二:
1.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从而让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所获。初读全文前,先给生提供了有关开国大典的电视录像,让学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后来再现阅兵式盛况,会缩短学生感知与文字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场面的壮观,激发自豪之情。
2. 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理解课文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划,写批注;品析句子时,通过比较、朗读,体会并掌握作者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精读、个体读、集体朗读等形式多样化的读,不仅加深文本的理解,而且能够体会出文中的情,可谓一箭双雕
10、故宫博物院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故宫博物院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一
《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是一篇比较典范的说明文,课文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学习这篇课文,既可以从中获得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可以增强我们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和文章的结构对我们学习、写作说明文都具有指导性。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能够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以及找准作者的立足点;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首先告诉学生有关作者的情况,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完成课后故宫建筑的简单示意图就是根据课文内容注明各部分的名称,我想这应该是很简单了,因为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游览者参观故宫的顺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绍说明。5分钟过去了,令我无语,大部分学生没能完成示意图。看来同学们印象并不深刻,我想在学生的脑海里没能形成对故宫博物院的整体印象,对一些方位词的理解也不到位,看来课堂上只靠老师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是不行的,更需要引导式的学习,该让学生自己完成的老师坚决不能代替,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来完成,并且日后要经常复习巩固。
2、重点在研读介绍太和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在讲解过程时,能抓住文章重点进行讲解,尤其从课文第五自然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壮丽的特点。如:金黄色、青蓝点金、贴金彩画、金锁窗。第六自然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第七自然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作者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详略结合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让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3、本课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较简洁,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同时又不过分突出该手段的替代和渲染作用,效果较好。在课后作业部分,让学生当一回小导游介绍故宫博物院,这样的课外练笔设计可让学生复习课文内容,补足课堂上没有讲解的景点内容(如:后三宫等),另外,又可锻炼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文本探究中,不断质疑为什么采用这种说明顺序,怎样采用这种顺序。学生在深入探究中明白必须根据说明对象来确定最合适的说明顺序。在空间顺序说明时注意确定立足点和准确的方位词。在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进行说话训练,学生比较容易学会。
三、不足之处
文章第五至第八自然段是课文重点,没有很好地自然地安排体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特点。学生对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重点介绍,由于课前学生资料查阅不够,阅读文本不够深入,讨论之后依然没有到位的答案。另外,学生在说话训练中立足点过渡不自然,没有准确使用方位词。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脚印片段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接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中的结构层次。然后以小导游的形式介绍参观顺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学习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总分总的写法,突出重点(太和殿),详略分明,使读者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条理十分清楚。最后以空间顺序写一篇说明文,介绍我们的学校,或者自己的家、自己的房间。
教学反思二
《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是按照参观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
一、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效果很明显,有以下几点:
1、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合理地设计教学问题,教学重、难点得到合理的体现和突破。
2、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比如课前展示由科代表主持,并由各组介绍课前搜集的关于故宫的知识,既为新课教学做了准备,使学生对故宫不再陌生;也锻炼了主持人和各组同学的胆量、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将自己最超卓的一面,在教室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
3、学生自己能弄懂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弄懂。由于语文学科知识的琐碎性和答案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完全撒手给学生。这节课,我最大限度地放手给学生,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知识,我尽量将知识的传授权留给学生。比如:
①故宫博物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
②填写课后练习一的平面图,想一想,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③将课文划分段落,把握本文的结构方式。三个问题既有一定梯度,又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所以,我将它们安排在探究教材、合作交流环节中,由各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在小组长的讲解、组员的补充中予以解决。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现在把成功的几方面总结如下:
1、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自始至终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展示汇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写法、引导学生谈收获。整堂课,由我告诉给学生的只有两点:一是怎样概括说明文的内容要点;二是拓展了驻足点的相关知识。
2、巧妙行使教具,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把握说明顺序是本文一个重点,要想完成这个教学目标,就要先完成课后练习一填写故宫平面图。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并全面了解七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我在课前制作了故宫平面图(网上搜了半天,都没找到与教材完全沟通的图片,于是,我将教材的图片扫描到电脑上,用图片处理软件对图片的大小进行了处理,并在各建筑的图例旁加上了序号。)每组一份,于课前粘贴到自己组的小黑板上。课上,接洽完这个问题后,各小组派代表将自己组的接洽结果写在小黑板上。检查时,由一组代表说明自己的答案,各组语文科代表检查下一组的回答情况。前后只用了三两分钟时间,全班同学便充分了解了本文的说明顺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不足之处
本课中,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得不太好,在学生自主探究这个环节中,学生从很多角度谈论太和殿,当超过我规定的时间时,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并没有针对一些很好的想法而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而是直接过渡,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从整节课来看在一定层面上对课文的挖掘缺少深度。
四、改进措施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点,多和同组老师交流,更充分地备课,使授课内容更有力于学生的学习。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不光备知识,还要背学生、背课堂的掌控方向,使今后的课堂更加完美。
11、祖父的园子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祖父的园子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祖父的园子》是一篇老课文。以前,每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问小朋友,你们读过后有什么感受?
他们总会说,萧红好自由,好让人羡慕啊。
确实,这篇文章里的小主人公真是自由,园子里到处都能看到她的身影,追蝴蝶,捉蚂蚱,跟着祖父晃来荡去。哎呀,天那么蓝,云那么轻,生活多么美好。对萧红来说,祖父的园子,园子里的一切,在园子里玩儿的时光,就是童年最美的记忆。
这些内容都是一读就能粗浅感受到的。
可怎么能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到我内心的感受?明白作者是怎么写出这样的感受的呢?
这篇文章的课后题是很好的支架,它不但与单元的主题紧密结合在一起,还能让我们关注到萧红独特的表达方法。
课后第一题:默读课文,说说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通过默读课文,定位信息,就能捕捉到很多关键词。
祖父的院子里有的东西可多了:蜜蜂、蝴蝶、蚂蚱、蜻蜓;倭瓜、黄瓜、玉米
她们在一起干的事情也太多了:栽花、拔草、铲地、浇水
把这些事物,做的事情放到一起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地方多么有趣。多看看,细看看,转个身,哪哪都是风景;做的事情也那么有意思,想干嘛干嘛,想做多久都行,这大概就是人人羡慕的童年生活吧。
疑问也来了?为什么连小小的孩子读这篇文章,都会有这样自由、幸福的感受呢?作者究竟是怎么把这样的感受表达出来的?
仔细一读,你就能发现,文章中有些句子很特别。
比如: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读一读,读一读,再读一读,哦,天啦,怎么会背了?作者怎么做到的呢?原来,她采用了反复的手法,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就像她在园子里晃来晃去玩那样,随意、自由,晃着晃着,她的形象就刻在我们心里了。原来反复的结构还有这样的好处。
像这样的句子在课文中还有好多,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体会,作者表达的心情就一下明了了。
其实,编者早已发现了这些句子的特点,课后第二题就是引导大家通过这些句子来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利用好课后题,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文章的最后,还附了一段阅读链接,讲述了这篇文章,这些故事选自哪里。每次要不要出示这段文字,总让我纠结。作为大人的我当然知道萧红人生的困境,是不是要让五年级的小朋友知道呢?呃,这是一个难题。
12、稚子弄冰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稚子弄冰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稚子弄冰》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水玉破碎的声音。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在教学《稚子弄冰》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诗题及作者,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感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梳理诗中的重点词句,抓住诗中的字眼,理解整首诗的诗意。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诗歌的意境,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在教学《稚子弄冰》时,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细细品味,鼓励学生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
通过本堂课,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本,在课上引导学生的思维散发。图片和古诗相结合,引导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古诗,读通诗意以及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大赛,通过参加本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课程的讲解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下面我针对本次作课做出如下反思:
1、课上学生一直在诵读古诗,可是学生读的水平却没有明显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的诵读水平有所提高,可是本节课却没有达到效果,可见我的引导没有到位,没有做到有层次、有梯度的诵读古诗。
2、在重点感悟第一行诗的画面时,我也有设计通过想象孩子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来丰富有趣的画面,但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短,课上应该处理的再慢一点,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想明白,把语言组织好,这样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3、在完整的说《稚子弄冰》的故事时,只觉得学生已经完成课前预习所以就直接指生说,没有给学生想象思考的时间,应该多找几名同学说一说,面向全体同学。
4、导语、过渡语和评价语的语言不够丰富,略显单调,缺少诗化的教学语言来带动课堂气氛,并且学生之间的评级较少,缺少课堂生成的东西。
5、板书的设计在教学中是不可少的,本节课得板书比较简单。
总之,通过本次作课让我深刻的感受到自己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在许多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也让我受益颇多。虽然我的课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是通过教研这样的形式,共同研究,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古树定会开新花,我也将继续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13、纸船和风筝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纸船和风筝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纸船和风筝》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温情的故事。课文一共11个自然段,本次课我的教学内容为前六个自然段,松鼠和小熊用纸船和风筝给彼此带去问候和祝福,成了好朋友。
《纸船和风筝》是本教材中第一篇全文不注音的课文。课后题第二题提出了猜读生字的要求,其目的是鼓励孩子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并与同学交流。于是,我今天重点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展开识字教学。学生可以运用字形特点、联系上下文、联系课文插图和生活经验等方法猜字阅读,并交流识字方法;引导会自主观察字形,正确书写折、抓、扎三个提手旁的生字。另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形,掌握区分漂和飘的用法,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齐读、默读、合作朗读多种朗读方式读通课文,通过板书简图、视频等了解故事发展的脉络,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故事发展的脉络,在品读中体会小熊和小松鼠收到礼物时的喜悦心情,感受小熊和松鼠之间的友谊。一节课下来,课堂基本上能达到既定效果。
虽然教学设计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但课堂并不完美,这节课上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我觉得本节课应该引导学生朗读再充分一些,更加注重朗读指导;在识字交流环节,可以开展同桌或小组交流,给学生互相学习探讨的机会,让学生在听、说、读、改中取得个人的进步。在写字教学中出现口误,这也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为语言运用积累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我将继续探索,不断完善自己,使我的语文教学有更大的突破。
14、月光曲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月光曲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月光曲》是一篇传统经典课文,讲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文中没有描写月光曲优美旋律的文字,但我们分明会感受到月光曲变化的旋律、曲调、节奏,它主要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来表现的,在文中是第9自然段,也是课文写得最美的一段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贝多芬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难点是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这重点、难点对学生来说确实有难度,要突破它,靠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必须让学生反复地读,自己感悟出来。
上午的语文课上,学生通过读书,把皮鞋匠的联想想象成了三幅画,即:月亮升起,洒满银光;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风起云涌。海面由平静到波涛汹涌,从而体会到乐曲由舒缓流畅到高亢激昂的变化。但是对乐曲的变化正是来自音乐家情感的变化以及情感变化的原因这个问题似乎没有感觉。我有点着急。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反思,认识到给学生安排的读书时间还不充分,老师的引导还不到位,要想真正让学生自己感悟出来,应该引导学生着眼于全文来读,而不是仅仅局限在第9自然段。
下午的语文课,我把这个问题专题来研究,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分层读、表演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这一读一说,使学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师的情不断地产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很好地体会到了在创作过程中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变化以及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即: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心情轻松悠闲,此时心情是平静的;当听到茅屋里穷兄妹俩的对话,有感于兄妹来的善良、纯洁、善解人意、互相体贴,更出于盲姑娘对音乐的奢望,此时贝多芬平静的心情变成得非常感动,走进去为盲姑娘弹了一首曲子;当一曲弹完,贝多芬看到了一个爱音乐而且懂音乐的盲姑娘,他认为他找到了知音,感情变得更加激动,创作激情顿时而生------)
只是,老师情感的融入还不是非常到位,问题设计还应该更加精炼,课堂上仍有点着急,缺乏等待意识。要改!
15、一个接一个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一个接一个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一个接一个》是一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首浅显易懂的儿童诗。内容很贴合学生的世界,孩子们学起来特别感兴趣。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中我的快乐,体会我积极、乐观的心态,感受童年的美好!
1.因为一年级孩子们年龄小,所以这节课一开始我采用谈话方式导入,孩子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你们都爱玩什么游戏呢?问题一出,立刻引起孩子们的共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2.这节课我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课文上。识字,先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圈出生字。这时,我会让学生们先自由识记、自主认字,接着,我提问:同学们,今天,老师需要一位小助手,帮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些生字宝宝,讲得好的同学可是会有贴纸奖励哦!谁愿意成为小老师呢?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发语音过来。我会选其中23名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与同学交流,教同学们识记生字。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讲解,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
3.字词的理解、抓住一些关键词,帮助学生体会读法、感悟情感。如:正哎不过但是要是等几处词语的读法指导。我会让学生自己用这些词语先造句,然后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感受当时的情感。让学生尝试着说一说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4.通过多种方法指导朗读,分小节读、点名读、给家长读,以读促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悟。有些学生读得非常好,我会让她带领其他同学一起读,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最后,引导学生感受到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要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
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不得不采用网络授课的方式,但因为网络的原因,有时提问个别学生都听不清,老师叫半天才有反应。虽然条件有限,但他们能够克服困难,每天按时学习。孩子们,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很快就能迎来见面的日子!加油!
16、一个粗瓷大碗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一个粗瓷大碗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今天早上第一节教学《一个粗瓷大碗》,为了巩固《灰雀》的生词,课堂前五分钟进行了听写,因此本堂课较赶,后面部分没有上充分。
教学流程:介绍背景导入教授生字词理解第一段,粗知倒叙梳理谁+干什么,完成《课堂》第二题鱼骨头品析赵一曼人物形象,笔记特点
课后反思:
1.目前我对略读课文的想法是:略读课文多数是叙事,所以教学重点放在梳理故事脉络和品析人物形象,朗读可以放低要求,因为这些文章本身较难朗读,且语句并不会很美。
2. ian连起来读yan,lian。
3. 课堂前5分钟抽学生上台听写,效果不错,较高效。昨天教授的生字,第二天及时巩固,即及时复习。
4. 期末复习阶段要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适用于整个学期的任何一个时期)
5.生字的学习,要带入词语、句子当中练习,这样效果更好。(还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17、燕子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燕子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燕子》这篇课文一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单介绍了燕子的外形,凸显了它的活泼可爱。第二自然段写了二三月的春日里,燕子的到来为春天平添了许多生趣。第三四自然段描写了燕子飞行的姿态,燕子飞行迅捷与轻盈。第五自然段描写了燕子在电线上休憩是有趣的画面。
教学时,我分成了以下四个板块:
①初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燕子?
②再读课文,课文每个自然段都是各不相同的图画,你会给每个画面取什么名字?
③细读课文,哪些词语让你眼前浮现了画面?是怎样的画面呢?
④回顾课文,如果说这是一幅春光图的话,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副图中有哪些景物?
每个教学环节,有一个中心问题,围绕中心问题展开教学。回顾我的本堂课,首先是对于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仿写没有落实,但后面在练习册上进行了补充练习。另外对赶集似的聚拢没有引导学生体会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另外,对关键词语的把控还不到位,应该多提炼一些关键词进行句段的教学。所以之后在教学生如何背诵1-3自然段时,又将一些重点词语提炼了出来,引导学生回顾画面背诵课文。
18、夏日绝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夏日绝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更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灌输、培养。而诵读、欣赏经典古诗,能让学生在熏陶感染中得到精神层次的陶冶,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很好途径。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21课的三首古诗表现了不同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有戍边将士建立军功、保家卫国的情怀,也有个人与国家民族共存亡的英雄气概。这其中,《夏日绝句》是一首五言绝句,言简意赅,只需读上几遍,学生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诗句的意思,但它独特的时代背景以及李清照的个人生活背景是诗歌主题的基础。深入诗中,挖掘出这首诗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但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课上得充满语文味,避免上成历史味道浓烈的历史课或说教为主的品德课,尺度如何把握,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下面就以刚刚结束的《夏日绝句》一课为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预习、拓展,诗中构筑大语文课堂。
这首诗短短二十个字,却气势非凡,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如何能引起学生的共情,让学生明白一个柔弱娇滴、才情卓著的女子对一位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西楚霸王的思?再现项羽的英雄形象和英雄豪情?这就需要课外资源的有力补充,在课前,我布置了预习的作业,让学生查找李清照、项羽的简介及南宋的历史背景的相关资料,对靖康耻和项羽乌江自刎两段历史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为教学预热。
上课伊始,我在释题时指出夏日一词点出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绝句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并指出唐代大诗人杜甫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范例,相机引出了孩子们耳熟能详的两首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学生在理解李清照的思时,除了让孩子们交流当时的写作背景,我还引入了几句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让学生体会当时南宋朝廷上下贪生怕死,不思收复失地,只顾自己享乐,全然不顾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而体会到李清照借古讽今里的爱国情怀。
二、以读悟情,拓展词语谈体会。
诗的前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直抒胸臆,提出生当作人杰,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在教学时,我采用了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师生配合读、创情境感情读后, 学生能轻松说出这两句的诗意,而且说得很好。但是当我结合课后习题二问你能谈谈自己读这句诗的体会吗?学生面露难色。我就出示了本单元园地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的八个词语,请学生想想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些人?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让他们结合古今英雄人物谈体会,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打开了,再谈体会就有话可说了。接着我让孩子们再读这句诗,学生把诗人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边辩边思,合作中感悟不肯。
如果说诗中的一个思字能让人体会到一代才女李清照的赞颂、悲愤;那么不肯二字能让人感受到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的铮铮铁骨和傲人气节。在教学最后一句时,我设计了合作学习环节,让学生区别不肯与不愿、不能、不想,体会李清照用词的准确性。在合作讨论前,我播放了项羽乌江自刎的整合视频,用直观的影像视觉冲击让学生体会项羽当时的感情,理解不肯,换作不能好像江东的父老乡亲不谅解项羽不让他回去,这是被迫的。而项羽是自己觉得无颜见乡亲不愿回去,感觉上不同,所以不能换。学生们在交流、讨论、争辩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理解了项羽的骨气和气节,受到了熏陶。
四、总结升华,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无论是古人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现在我们所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都是家国情怀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几千年来,家国情怀一直是扎根在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精神支柱,家国情怀培养的不仅是学生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激发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单元,这样一首特殊的诗里。
有了前面知人论诗的基础,我又趁热打铁,在课的结束时,播放了《战狼2》结尾中国护照上面的一行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学生在热血沸腾、热泪盈眶的同时,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他们对国家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甘将心血化时雨,润出桃花一片红,用好传统文化这一文化瑰宝,在语文教学中,挖掘其内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肩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和使命,是我们每个老师肩上的重任,40分钟的教学,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有很长,等着我们去思索、前行。所幸,此时的我,已行进在路上。
19、望天门山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望天门山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一次我教李白的《望天门山》,因为这是我非常熟悉的一首唐诗,所以我草草地备一下课,就走上了讲台,开始了滔滔不绝的讲解: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第一句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正当我讲的尽兴时,一个学生的问话打断了我的思路:老师,天门山高吗?为了突出下面我要讲的气氛,我不假思索地说高,太高了,不然就叫天门山了吗?于是我在黑板上画出了高高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并画出了长江的走势,学生都很赞叹地点了点头。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了芜湖,并有幸目睹了天门山风姿,想象着当年李白乘舟欲行的豪迈,我亲自爬到山顶上,没一会,只几分钟的时间,我就爬到了山顶上,感觉这山并没有我想象的高,但为什么李白写的那么有气势呢?观察的角度不同,当年李白是乘船,现在你在山顶上,感受当然不一样了。一个同事提醒了我。于是我下了山,租了船,重温了一下乘舟将欲行的感觉。此时,我想起了我曾和学生讲过的天门山的事,一种愧疚油然而生,挥之不去。
想想自己参加工作也已经十多年了,教育教学中,我总是兢兢业业,认认真真,所以心里一直很坦然,虽然没有取得过什么优异的成绩,但也从来没出过什么差错,可自从我教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并亲眼目睹天门山的风姿时,我的心里就觉得很愧疚。
从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学需要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不能仅凭自己的感觉。
20、守株待兔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守株待兔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这篇课文篇幅虽然短小,但是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明白如白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这样的小古文,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一、示范朗读,加强指导。这是本学期初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学生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而老师先示范,再从停顿、重音、语气和节奏方面给予指导,让学生反复练习,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为理解句意打下基础。
二、联系注释,理解句意。这则寓言寓言浅显易懂,加之学生对现代文的故事比较熟悉,只要能利用注释,完全理解句意。这也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重要方法。因而学习本文时把这一方法渗透到学习过程中,一方面使学生理解了句意和故事,另一方面让学生觉得学习文言文并不难,保持兴趣。最重要的是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不仅得到鱼,也得到渔。
三、注意拓展,扩大视野。学完本文,学生不仅明白了故事,更明白了文中的道理。对这样短小隽永的寓言故事一定很感兴趣,因而补充一些可以补充一些或让学生搜集一些文言文小故事,如《掩耳盗铃》、《南辕北辙》,《滥竽充数》等,让学生按照文本的学习方法阅读、品味、感悟,那么学生的视野从课内拓展到课外,真正实现了课堂内外的结合。
21、青山不老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青山不老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基础教育界享有声誉的叶澜教授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教师写30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同时新教育实验的领军人物朱永新教授也开办了教育保险公司,公开承诺,一个教师坚持写十年教学反思,如果不能成为一位名师的话,教师可以向他索赔巨额保金。虽然有些老师对这些观点颇有异议,但是不懂不承认一个事实反思是一个老师教学进步的重要渠道。
回顾今天的课堂有喜、有忧、有笑、有累,亦有花、有果,还有一笔难得的经历财富。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放在本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的位置,编者意在通过这一片课文来检查本单元的学习效果,提升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在授课之前,我根据文章特点,尽可能把学习的时间、思考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
一、从连接语入手,带着问题自习
编者设计略读课文的连接语是有目的的,意在引导学生能自行地抓住连接语,自主学习。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在连接语中找到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文章,画出相关句子,写批准。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反复阅读,读懂了文本。以后遇到略读课文时,学生也可以沿用这种方法自学。
二、抓住重点句子,次次研读,层层挖进
高年级文章篇幅长,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找准重点句,引导学生品读是一种常见教法。如何避免学生在阅读重点句子时流于表面,避免学生眼中只有一棵树而忽略整片森林呢?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时,引导学生一次次研读,一层层地推进,也是一种常见策略。这样的策略能让文章形成一个整体,让一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例如: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学生的回答是: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难道不是了不起的奇迹吗!学生说出了他的理解: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老人创造出了奇迹。可是,我没有就此罢休,还继续穷追猛打,问:创造奇迹的是些什么人?那里的环境是怎样的?学生通过联系上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等方式,读懂了八名年过古稀之年的老人,在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地区,植树造林的不容易。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对于奇迹的理解就更加丰满了。它不再只是数字说明的问题,环境恶劣、参与绿化人员的势单力薄的反衬,更能让人体会到老人的了不起。
从这个教学处理策略,让我明白:文段之间他们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引导学生能通过使用有效的学习方法,便能把有效信息整合,在沙子中间掏出我们需要的金子,优化教学。
三、尊重个体差异,课堂上多一分钟等待。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表现为不同的方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才能,在语文学习中也表现为不同的潜能。我们必须承认,学生学习存在着个体差异。意识到这些差异,尊重这些差异,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放在语文学习较弱的学生身上。课堂需要我们多一分钟的等待,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尊重,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表现。
因此,课堂上,我们要耐性地多一分钟等待,等待他们的思考,不要把课堂全力集中在成绩好的那一部分学生身上;多一分钟的等待,给他们不完善的回答以启发、指导,让他们能求得更好;多一分钟的等待,给所有的同学都有机会发言,做课堂真正的参与者。
学生自学部分,我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讨论,学生只有在文本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才能真正融入课堂中,不做听众,做积极的参与者。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经历由少知到多知真学的过程,。
四、阅读指导贯穿全课,方法总结让学生更上一层楼
课文只是个例子,通过例子提高学生的阅读、作文能力,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阅读指导贯穿全文,在学生阅读开始前指导他们回顾已学过的阅读方法,尝试用上方法阅读文章。阅读过程中,点拨他们认识新的阅读方法,即将下课时,引导他们对小结新的阅读方法。在这堂课上,李俊龙总结出了:可以结合文章的说明方法理解文意;刘焌林提到了:独立思考讨论汇报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将为学生将来的阅读指明了方向。
五、重视课堂生成资源
上课前我们可以有千万个预设,让教案熟悉于胸,但是真正开始上课时,我们就不能全盘按照剧本走,必须根据学情,根据课堂生成资源做到顺学而导,以学定教。在这堂课中,钟梓元回答提到了我们要秉承老人的精神,于是我抓住这一契机,提问:我们要秉承老人什么精神?老人还有什么愿望呢?接下来理解文章的难点青山不老就如破竹,一顺到底。
课堂的生成资源是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火花,是课堂的智慧,如果老师能抓住它,我们就能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燃起课堂的高潮。
六、示弱也是一种智慧
示弱有时也是一种智慧,教师示弱能成就学生。今天上课伊始,我实话实说:昨晚帮年轻老师改演讲稿,凌晨两点才睡觉。没有好好备好课,请同学们多多支持、帮助我。这时不少同学使出了浑身解数,要帮我度过难关,这一举措已经调到了学生的积极性。
这是本人教《青山不老》一课的反思,坚持反思,在反思中进步。
22、牛和鹅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牛和鹅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因此要在方法上给学生作总结。
我打算先以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鹅,再谈谈自己对牛和鹅的了解,导入课题。紧接着让学生发现本课与其他课文的不同之处,了解批注。再和学生回顾之前对批注的认识,小结:像这样在课文旁边写文字,运用一些符号进行标画,就是在运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然后检查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因为班上孩子预习效果不好,我猜测在这个地方会花掉许多时间,方法的引导上我打算让学生分段概括内容,再归类。
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后就请学生按照文中的批注进行批注角度的归纳。归纳结束后总结批注方法,练习书写。第一课时大概是这样来安排。
第二课时主要学习通过人物的描写来体会心情。重点学习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的心情,学生批注交流,再总结写得好的原因,最后朗读指导。
最后思考我为什么改变了对牛和鹅的态度?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通过这两个问题深化主题,让学生感悟道理。
23、梅兰芳蓄须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梅兰芳蓄须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
1. 梅兰芳所处的时代离同学们较远,所以在备课时我觉得给学生介绍太多的专业的东西反而会打乱这节课的节奏,干脆就让学生借助课本对梅兰芳做个简单了解,其实这也不会对学生理解课文造成太大影响。孩子们对梅兰芳的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体会得还算深刻。
2. 学习新课时,我首先带着学生借助第二自然段示范用书中的语言概括梅兰芳为拒演所采用的方法,接着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自主完成第三段、第四段、第五至七段的概括。学生们通过认真阅读,很顺利地完成了这一环节,课文的脉络就十分清晰,学生很快就读懂了。
3. 这节课的字词处理比较巧妙,我把课后的生字所在的词语分成三类:和当时日军侵华背景有关的;和日本侵略者有关的;和梅兰芳先生有关的。重点词语的理解都放到课文讲解中进行。这样,知识点的学习都在读书中进行,使课堂不再割裂为几个零散的部分,而显得整体性更强些。
(二)不足之处
这是一篇自读课,我课前准备的时候就特别考虑到了自读课放手让学生多活动这一点儿,但到课堂上之后,还是有些不够大胆,忍不住就说多了,以至于品读语言描写的环节匆匆而过了。这是最让我遗憾的地方。
24、绿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绿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绿》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诗歌单元第二课。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教学重点:能联系学生已有经验,说说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达清楚。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介绍背景,体会诗意
在上课时,我先向同学们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一九七九年二月,艾青率领的全国诗人访问团,同他一起在广州、海口、三亚、湛江、上海等地参观访问,他同人谈诗,共同参观,在天涯海角拾贝,在长途汽车里讲笑话,他的《盆景》《绿》《天涯海角》《海水和泪水》《仙人掌》《鹿回头》《候鸟》《回声》《拣贝》《神秘果》《沉思》《盼望》《船与海员》《希望》等等就是这时期写的。我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这首诗正在全国经济积极发展的时候,诗人写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对全国欣欣向荣的景象的向往之情。
(二)品味探究诗歌语言,体会情感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熟读诗歌,然后开始品味诗歌,每一句都加上学生自己的想象和理解。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学生理解起来更加深刻,不仅理解了诗句的表面意思,理解了作者对春天充满生命力的绿的赞美之情,更让学生体会到了祖国在改革开放之初,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对祖国即将发展的欣喜之情。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
(一)介绍写作背景,帮助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二)品味探究诗歌语言,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从字面和深层意义去理解诗歌内容,更好地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对祖国蓬勃发展的憧憬之情。
三、不足之处
(一)一些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不能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二)没有在写作手法上下功夫,应让学生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仿写诗歌。
四、改进措施
针对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我会耐心地向学生解释当时的写作背景,运用浅显的语言向他们说明白,帮助他们理解诗歌内容。
针对诗歌的写作手法,我下次再上课时会重点品味诗歌的写作手法,逐句进行诗歌学习,并让学生大胆说出对诗歌的理解,并让学生进行诗歌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5、腊八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腊八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鉴于昨天对《北京的春节》一课的教学反思,今天在《腊八粥》一课的备课与执教过程中,我对先学后教进行了再次尝试,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并有了一些收获:
1.注重预学和预学检测
昨天,《北京的春节》一课,对于学生的预学检测还是依照以往的形式:自由读课文、生字检测、生字指导这对于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只有一个笼统的感知。而且在进行检测的时候,课件出示的是一篇课文中所有的生字,这样就导致教师对学生在先学中已经掌握的知识,再次进行了重复教学,这先学后教是相违背的。鉴于此,课堂一开始,我就对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进行了检测词语听写!听写的时候,我挑挑选的了班里处于不同水平的三位孩子,到黑板上书写,其他同学在两人小组内交换批改。我在巡视的过程中,一下子就发现了大家哪些词语错的多,接下来重点指导错的多的生字,这样就做到了学生会的不再教,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使得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2.借助思维导图,搭建自学支架。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我借鉴了同步课堂中的思维导图,给学生搭建支架,降低了理解课文内容的难度,也为学生给每部分内容起一个小标题做出了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再去读课文,很快就梳理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但下课后我突然意识到,这个思维导图线条过于繁多,影响了思维的清晰度,如果稍作更改,会更好一些。这启发我不要过分相信权威,要在前人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理解去做出改变,这样才能做到教学设计真正地符合自己的学生。
3.今日课堂之小惊喜与大鼓励。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备课的过程中专门搜集了关于腊八由来的视频,但是在课堂上,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发现班里有一位女生搜集了和我一样的视频,她的积极与主动给我今天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惊喜,让我坚定了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多事情,要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同时更让我明确,今后布置预习任务时,要做到任务明确、有针对性!课堂上我就此为例,对王旭同学进行了积极的鼓励不只是善于在预习中收集资料,而是在预习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自己去解决!
鉴于此,我将明天《古诗三首》的导入和学生分享带有节日习俗的诗句,变成了一项预习任务自主搜集带有节日习俗的诗句。
PS:今日之反思,关注点非常小,小到自己都感觉有些微不足道,对于自己之前教学设计中的漏洞进行的一些总结,随手记录下来,勉励自己以往的停滞不前,也希望可以为自己今后的教学带来一丝帮助
26、昆虫备忘录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昆虫备忘录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今天教第四课《昆虫备忘录》,教学流程如下:
1. 范读课文,简单介绍作者。(小学课本中选用汪曾祺先生的文章是非常好的。)
2. 学生自读课文
3. 学习易写错的字
4. 理解:什么是备忘录。作者描写昆虫是为了防止自己遗忘吗?你读了课文之后,觉得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昆虫?(学生说,是为了写出自己的喜欢)
5. 指导朗读课文
6. 这篇课文是有四篇小文章合成的。四篇小文章之间有相同之处吗?
(部分学生说,都是写昆虫的,都有小标题等。小龚说,都写到了生活中的小事、昆虫名字、外形、感受。这个回答非常好,说明学生已经会关注文章结构了。果然,突然小林说,这是结构。小李说,四篇小文章里,作者都好像在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遂请她举例说明。这三个学生的发言很令我欣喜。这样的对表达方式的关注,三年级学生一般是做不到的。原本,我是打算说给他们听的。这样的回答也说明,经过上学期的学习,一部分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已经掌握了我常讲的方法:抓住表达方式体会。这也说明,经常讲,就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所以小部分学生开始拔尖冒出来了。这比我的预期早了两个月。)
7. 选择一个部分,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学生大都能从遣词造句的角度来分析)
27、口语交际聊聊书法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口语交际聊聊书法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口语交际聊聊书法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本次口语交际主题聊聊书法,重点是学生围绕有关书法的话题展开交流,做到有条理的表达,同时能对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谈。
这次口语交际是本册教材该板块内容的最后一课时,出于它在本册教材的地位和可操作性两方面考虑,我设计了两个课时。
课前我就确定了交际话题,明确交际要求,布置学生课下查找资料,并分小组完成任务。我自己也对五六年级四册书本有关书法方面的内容,以及有关汉字知识的内容再次进行梳理整合,以备上课时作为知识巩固和补充,同时我也对本册教材口语交际板块的训练要素罗列在一起,以此作为本次口语交际的评价标准。
在导入时,我国粹一话题引入到书法,并试问学生对书法的印象是什么,学生都说看不懂,我追问为什么看不懂,学生反馈很多字压根都不认识,于是对我就顺势将自己的整理的汉字字体演变的知识进行补充(其实该部分内容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遨游汉字王国板块已学过,只是大家印象不深),进而引入到第一个问题的讨论(你知道我国古代哪些著名的书法家?你知道他们的一些故事吗?),可能课前准备充足学生很快就能在讲台上分享王羲之入目三分的故事,柳公权由炫耀书法碰壁到虚心拜师求艺的故事,还提到欧阳询、赵孟頫、颜真卿等楷书名家,于是我又趁热打铁,将书圣王羲之,以及中国四大楷书名家的代表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欣赏评价,正好在本单元学习时我让他们积累了一些关于评价艺术类的四字词语,学生很快就能够联系起来,这一点比较令人欣慰
28、江南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江南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后反思:
诗歌的声律美学生非常感兴趣,读得陶醉在其中,对诗歌的意境美学生理解得也很到位,并且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美景,时间、地点、景物表现全面。由于学生历史知识有限对诗歌中蕴含的感情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需老师引领理解。对杜牧的诗、描写春天的诗学生拓展得很好,小组比赛热情高涨。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选编了《浪淘沙》《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三首诗歌。从内容上看,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从形式上看,都是七言绝句。
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第一节课教学刘禹锡的《浪淘沙》,基本教学步骤是导入后,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释题、了解作者,熟读古诗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说说诗句的大意。接下来,学生合作学习,按照提示逐步完成练习,教师检查指导。最后的环节是质疑探究,抓住重点句子,深入理解,从中读懂诗句蕴含的感情,进而深刻理解全诗。
第二课时,按照同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第二首和第三首诗。学生在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再来学习新课,没遇到什么障碍,可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首先是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第二是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 在第一句中的绿映红中的映字,学生体会得很好,学习完第二句后,我想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前两行的江南的明朗绚丽之美,但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巧妙,让学生体会得不够细,其实这两种美也是相互映衬的,可惜我没有点到。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要多学习、多钻研,我想我们会上出更多高效的课。总而言之,一节有效、精彩纷呈的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
29、灰雀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灰雀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灰雀教学反思(一)
新《课标》对此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一般仍表现为一种外在的接触语言的心理,还不能真正地向演播艺术家那样,感受语言文字,并力求来表现它。所以,促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必须让学生先转变读的角色,来真切地感受语言。在训练朗读的过程中,如果有合适的情境,学生会自觉地转变这种心理。
《灰雀》一课中,学生对这几句话,不容易读出味来: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一定会飞回来!于是我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来对着我读 我现在是列宁,学生读着。一定会飞回来!我摇头,还说真的会飞回来?学生马上又着急地再读,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这么一争辩,读出味来了。
朗读训练艺术化,是引导学生反复读,多读,读出情味来的重要手段,说到底,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肯读书才是根本。指导学生朗读,忌形式化,忌为指导而巧设各种环节;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读熟,培养在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大声读的习惯,把课文耐心地读完的习惯等,于永正老师提出的五重教学法,其中一个就是重习惯。
训练学生读书,老师在课堂中要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学生,从习惯到方法,从字词到句子到一篇文章个班出现几个读书出色的学生不难,难的是让全班同学能够有滋有味地读书,爱读书,这就不容易了只要做有心人,多从名家学起,掌握朗读训练的方法与技巧,学生就会学会朗读,就会爱读书,爱语文。
30、琥珀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琥珀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琥珀》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单元要素是让学生在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为了更好地落实单元要素,本节课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基本如下:解决三个问题:1.琥珀是什么?2.化石是什么?3.琥珀的价值如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琥珀是古代松脂的化石;化石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琥珀的价值连城。
在现实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珍贵的琥珀,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可以由上述条件推出其他琥珀的形成过程,如果加上自己的想象就会有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美文。所以我出示了一幅镶有两只小昆虫的假琥珀图片,让孩子们编故事。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有个孩子说:从前有个天然形成的松树屋,屋里总有几只小昆虫在嬉戏。炎热的夏季来临,松树开始渗出香浓的松脂,一天两只小昆虫不幸被松脂裹住,刚好有陨石击中了树屋,松脂球随着大树埋入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化石形成了;还有个孩子说一天白蚁王国正在举行盛大的宴会,各地的白蚁纷至沓来。不料松脂一滴滴落下挡住了它们的去路,白蚁们想搬开松脂,谁知却被松脂裹得更紧。其他白蚁看到兄弟们被困十分愤怒,于是群起而向肇祸的松树攻击,树被它们啃倒了,松脂球被砸入地底几千年过去了,松脂球形成了化石。
学完反馈时同学们纷纷表示不喜欢多读前面化石形成的部分,因为他们懂得了形成过程也能容易地找出形成的条件,他们对最后的拓展练习感兴趣,觉得文章重点应放在想象部分。如果说条件掌握得好,自然就能编出结构严密的科学故事。不过他们忽视了一个问题:这是一篇科学说明文。这样的文章本来都很枯燥,可是作者这样的写法让它活了起来。
但本节课教学结束后,我也意识到在阅读教学琥珀形成部分时把学生抓得过紧,没有让他们充分自学汇报,所以课堂显得沉闷,后来拓展练习时他们才兴奋起来。看来以后在此部分可以给学生提好要求再让他们充分自学讨论,相信效果会更好。
31、好的故事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好的故事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一篇文章选自《野草》,正如书名所写的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集中的文章表现了鲁迅先生尽管身处残酷、昏沉、昏暗的现实之中,但是仍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而这希望的源泉又来自于哪里呢?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单元目标是学生能够借助资料了解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深刻的内涵,学生的这种自己查找资料的能力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所以课堂当中教师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他们自己主动去探索、去学习。
而教师应该给学生的学习探索提供支架,我认为这种语文课堂最有效性的支架就是提问,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去探索。
比如《好的故事》这篇文章,针对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鲁迅先生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好的故事》?
二、鲁迅先生做梦的时候为什么会梦到这些场景?(查找资料《朝花夕拾》)
三、鲁迅先生所处的现实是怎样的?你可以联系鲁迅先生所写的其他文章说一说吗?
四、鲁迅先生是通过何种方式追寻这样的美好梦境?是什么原因呢?
将这四个问题分配给每个小组,小组讨论,小组上台展示,在展示的过程当中,教师予以点播,同时学生讲课的过程当中,下面的学生可以提出质疑或者是问题,整个课堂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讲,学生单方面的回答或者是听。
32、海滨小城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海滨小城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这节课是《海滨小城》的第一个课时,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因此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谈及家乡之美引入课题;第二环节,认读书写字词;第三环节,品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一段话,体会海滨之美;第四环节布置作业:写写我家乡之美。先将本节课反思如下:
首先自我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清晰,课时划分合理,给学生留足了交流、讨论、思考的时间;教学流程清晰明了;教识字写字环节做到了观察、示范、练习、评价;朗读有层次。本节课存在了一些问题,在时间的把控上不到位,导致拖堂;教师引导语不够活泛,缺乏教育反应机智;课堂准备不充分,细节处理不柔和;导入环节不新颖,没有在课堂第一时间充分调动孩子学习这节课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参与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在李铁军老师的专业点评下,我溶解了以下困顿。在学生的教学中应该扎实学生素养教育。如:语文老师在教学生识字写字时,要明确识字教学目标,写字时刻提醒学生坐姿,并且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树立整体意识,不能随意拔高或降低教材,要严格掌握本年度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中,还应做到不断地去钻研教材;问题设置要精简,如:作者是从哪里方面来写海滨小城的?从文中那几个地方你感受到了海滨小城的美?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要扎实,要通过重点词句表达情感;语文教学中,教学结构要完整,如:学习13自然段要做小结,再布置作业。
通过李老师的细心引导,我有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感觉,希望李老师多多组织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年轻的语文教师在教育之路不迷路。不求桃李满天下,但求不愧育人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让一颗颗幼苗在我的修剪下长成笔直的参天大树?这更是我要去钻研思考的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3、古人谈读书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古人谈读书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1.方法体系的回顾与建立
因为学生缺乏文言文学习的相关经验,所以,课堂上就带领学生回顾了文言文学习的相关方法。
◆读准字音。长句学会断句,读出停顿。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明白其中的道理。
◆背诵课文。
当然,这还是认知层面的知识。知识要真正落实,还需要运用的场景。于是,在教学中,我又创设了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背一背问一问等环节,让学生自己运用方法。最后,用选段二让学生自主尝试。
2.文言与自我的关系
教学中,我借助两个环节来引导学生与文本建立联系。环节一是初次与文本建立联系。环节二是理解之后与文本建立联系。
环节一:你发现了什么?
环节二:问一问:以读书时,你做到了______吗?同桌互相问一问,答一答。
3.文言文学习与单元目标整合
单元页上提出的阅读要求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语文要素?我让学生想一想这三句话提醒我们读书要注意什么呢?,并让学生选择关键词写在黑板上,这叫按要求梳理信息,最后又对这些信息进行了筛选,这叫把握内容要点。
导师们进行了评课,整理如下:1.教感有退步,要处理好行政与专业发展的关系;2.重新思考、定位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侧重点是什么;3.教学太过粗线条,比如当学生不会借助注释说话,教师应该明确并教予方,再比如学生对学而不厌中厌的理解出现了错误,教师没有能够进行纠正;4.教学太注重方法,结果道的层面涉及太少;5.语文要素的落实是否可以在教完三个语段之后再进行梳理信息、把握要点?6.尽可能不要让学生上黑板写字,板书要有示范作用;7.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单元页上花费的时间偏多了;8.教学文言文,应该营造一种课堂氛围,要能够从学科语言、文本语言、组织语言等层面为学生充分营造学习文言的环境。9.文言文要通过读来理解意思,要充分地读。10.文言文教学应该意大于技巧,引导学生传承优秀文化,要感兴趣,爱上文言文。
我的反思:这次上课,自己准备得确实比较仓促。走上管理岗位,目前正处于适应、调整阶段。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断断续续的过程中完成。接下来,要完善两节课的执教设计,并到班级予以实施落实。检视问题,落实教学。
34、枫桥夜泊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枫桥夜泊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无论起点多高,需以基础着手
以基础着手,以基本入手,教师要教的明明白白,学生要学的扎扎实实,这才是一堂充实的课程。关注古诗和现代诗的差异;关注单元导读;关注古诗的读悟等,循序渐渐,切实关注到学生的学情。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
教师教授学生知识、道理固然重要,但《语文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这也是目前语文教学所有重点关注的地方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郭老师,对学生读古诗的指导十分扎实,读古诗要读的正确,引导学生要读诗题、朝代、诗人;读古诗要读的有节奏,七绝整体可分为223的停顿来读,教会学生这样读是基础,但教会学生诗的节奏不必刻意为之,将节奏放在心中才是至关重要的。读古诗要读的有画面,她引导学生用手做取景框,用感悟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出了落月寒鸦图、渔火红枫图、夜半钟声图。
以文带文,博闻广涉
虽然语文教学倡导零起点教学,不随意拔高教学目标、评价要求,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不忽视学生差异,不扼杀学生兴趣等,但带领学生领略文学之美,文字之雅,感情之真,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爱是至关重要的。通常情况下,了解一篇诗文,仅在其中斟酌、探索是完全不够的,我们需要举三而感一,读更多类似的诗文帮助我们理解一篇诗文。这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学方法。郭老师这种方法也运用的极好,如理解诗中画面的动静,郭老师便举例李白的《静夜思》;理解诗愁之情的时候,郭老师列举了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杜甫的《登高》、纳兰性德的《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共悟秋愁、失意之愁
其实中高考作为教学的重要指向标之一,已经明确告诉我们语文教学需要侧重于阅读和写字。学生需要具备一定量的阅读积累,需要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需要具备基本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需要规范、美观的书写汉字等,。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语文课堂上教师给学生的启蒙和拓展,让学生对语言文字充满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练字写作的习惯,才是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
一些可优化的地方
郭老师这节课无疑是一节朴实且扎实、基础且充满创意的语文古诗教学课,可以直接让我学习到以上三点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方向,还有诗眼的品读、秋日的缤纷等等,这些提升既让学生受益匪浅,也让诗歌得以升华、课堂得以拓展。但我觉得,语文课堂,教师的范写有点少,总计只有愁字一个,其余大部分均用张贴和学生书写代替,其中有诸多便利,但就书写指导,教师示范这点来说,对小学生书写来说效果不佳;其次,教师范读也略显逊色,当然我期望有朗诵者那样极高的朗诵水平,给学生以诵读的美的欣赏,通过声情并茂,将学生引入诗境,这还需要教师多下功夫,练就技能,这点上与君共勉。
35、风娃娃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风娃娃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风娃娃》一课,以儿童化的语言写出了风娃娃的善良、可爱和傻气,告诉了学生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意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本来预想的教学设计是先解决生字词障碍,再读课文1-4自然段。谁知课刚上了十几分钟,学生就呈现了疲惫的状态,有一部分同学基本都没听讲了,低着头做自己的事。我以为是课堂纪律的问题,于是停下来,整顿了一会儿纪律,就接着开始上课,可效果还是不理想。听着稀稀落落的读书声,我也没了兴致,感觉课越上越索然无味。
下课后,史老师对我的课作了中肯的评价。在鼓励了我的教学设计后,史老师也帮我指出了课堂的最大问题:没有激情。本来这是一篇非常具有童趣的课文,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孩子们应该会很感兴趣,但因为课堂本身缺乏趣味性,孩子们就没有了积极性。怎样的课堂才有激情呢?这成了我最近几天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要把学生培育成人,须着力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而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火把,必须心中布满了炽热的阳光。由此可见,教师的激情对课堂至关重要。激情的课堂,教师的教态要有激情。对于低年段孩子,课堂上教师趣味性和儿童化的语言非常重要,恰当的肢体语言和动作会让孩子们更愿意亲近课堂。激情的课堂,教师的引导调动要有激情。当创设了孩子们感兴趣的情境时,他们自然就愿意跟随着老师的思路走进课文。激情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要有激情。教学方式既要切合实际,又要富于变化。当课堂拥有千变万化的面貌时,学生自然会对上课产生新鲜感。激情的课堂,要让学生和课文产生情感共鸣。课堂上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老师一味地强调知识性,忽略了课文的人文性,孩子们很难感兴趣,更不用说静下心来学习。
36、繁星七一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繁星七一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本册教材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轻叩诗歌大门,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展示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书面形式,展示方式是合作编小诗集;第二种是口头形式,展示方式是举办诗歌朗诵会。反思这次活动,我有以下几点做得较成功:
一、整体规划,分阶段开展活动,为展示环节提供了保障。
在进入本教学本单元之前,我便对这次活动的开展进行了整体规划,明确每
一环节的内容,设计每一课的相关活动。这次活动贯穿整个单元教学,活动分为三个阶段:搜集整理、尝试创作、成果展示。
1.搜集整理阶段。从进入本单元学习一开始,我便布置学生每天阅读现代诗,并摘抄2-4首,旨在激发阅读和收集现代诗歌的兴趣。提醒学生可以分类收集,摘抄的诗歌篇幅不宜太长。学生大多搜集的是一些儿童诗,如《繁星》《春水》《新月集》中的诗歌,通过阅读、积累,学生充分感知到了现代诗的特点,为之后的诗㰤创作、编写诗集做好了准备。
2.尝试创作阶段。在《短诗三首》的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诗歌仿写的环节。我并未对仿写做过多要求,只要学生勇于创作,乐于抒发即可。同学们大多仿照《繁星》(七一)和《繁星》(一三一)两首,尝试进行创作。在学完《绿》这一课后,我同样安排了仿写,学生可以选择仿写其中一节,也可以仿写整首诗。两次仿写经历,让学生对于自己写诗有了一定的信心。教学完《白桦》一课后,我根据课后的活动提示,安排了两项任务,一是组织学生对收集的现代诗进行阶段性交流,通过交流打开视界,进一步丰富了收集现代诗的途径和摘抄的类型;其二是让学生尝试写现代诗,有了前两次的仿写经验,这一次的自主创作较为顺利,一个个小诗人诞生了,一首首小诗破壳而出。对于孩子们的诗,我并未做过多修改,而是给予肯定,给予表场。尽管这些诗的内涵还不够含蓄,语言还不够优美生动,但大都发挥了大胆的想象,写出了童真童趣,抒发了真情实感。
3.成果展示阶段。有了之前两个阶段的准备与过渡,最后的活动成果展示环节就十分顺利、水到渠成了。这一阶段的活动安排是由学生们自主讨论,最后确定的。
二、活动形式多样,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了对现代诗的了解与喜爱。
诗歌对于学生来说,接触得相对较少。这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目
的就是引导学生接触诗歌、了解诗歌,从而走进诗歌的广阔天地。因此学生的兴趣培养是最重要的,基于这种考虑。我便希望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次综合性学习,我们开展了阅读诗歌、搜集整理诗歌、创作诗歌、合编小诗集、诗歌朗诵会、诗歌手抄报展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大多是教材中安排的,也有学生们集体讨论后确定的,如诗歌手抄报比赛。我给了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引导他们按照确定标题搜集资料设计版面动手创作的步骤制作手抄报,同时结合范例,引导学生了解手抄报在内容安排、版面设计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学生们态度积极,充满自信,大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不少同学制作的手抄报图文并茂,非常精彩。
总体上说,我尊重学生意愿,拓展了活动形式,丰富了活动内容,加强了学生对现代诗的了解与喜爱,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锻炼了学生组织开展活动的能力。同学们都能参与进来,每个人或多或少地参与了多项活动,都有自己的收获。
当然,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还存在很多不足:虽说人人参与,但少数同学由于家庭环境或是个人学习态度等各种原因,导致活动完成度不够。如积累诗歌时,部分留守儿童便无法落实。少数态度不端正的同学,只能监测到他们是否积累了,却无法确定他们是否用心阅读了,积累的是否是自己喜爱的诗;在创作诗歌时,部分同学受教材中或积累的诗歌影响较大,仿写的痕迹较重,部分诗句牵强附会,缺乏真情实感;在展示环节,部分学生由于时间原因,作品没有集中展示;有些学生由于紧张、怯场,诗歌朗诵没有发挥出正常的水平;还有同学在制作手抄报时未能事先明确具体要求,理解上有偏差,展示的作品不符合要求;合编小诗集环节,部分同学诗歌分类不合理,诗集名称值得商榷。
轻叩诗歌的大门,通过这扇门,孩子们会来到一个美丽的诗的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孩子们漫游诗歌天地的脚步不应停下,应带领他们继续与诗歌相伴,领略诗歌的独特魅力。
37、传统节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传统节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活动反思: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但因此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目标,这也正是教材选编此内容的目的。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幼儿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的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38、出塞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出塞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出塞》是四年级上册第一节阅读课,这个的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所以,导入选用这个单元导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话题,和《出塞》这首诗歌保家卫国的情怀相契合。
古诗重在朗读,在读中悟情。所以在这一课中,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诗,让学生把诗读熟并完成背诵。《出塞》虽然仅仅四句话,27字,但营造的意境却非常的宏大。尤其是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文字意象简单,但时空的跨度极其大,四年级的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我以明月、边关两个意象,来营造意境。诗解一二句,先是让学生回想或引入有关明月的诗句,引出征人在外思乡之情,征人和亲人的彼此牵挂与思念。其次引入描写边关的悲惨景象的诗句,引发学生对征人命运的同情。从而引导学生对这种人间悲剧在历史长河里,亘古不变的理解,进而引出造成这种悲惨命运的思考。征人都憎恨战争但却没有退却,戍守边关、亲人分离的悲惨,引出结束战争的呼喊,引发学生想象作者和征人、亲人们发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呼喊,在读中悟情。并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壮志情怀。
这节课上,我的课堂评价形式过于单一,也不够简洁。在迁移学法,拓展学习其他边塞诗时,由于紧张而忘记总结学法,贸然就拓展,课堂衔接不够自然,需要我耐心磨练。
本课教学我注重了课堂预设,忽略了课堂生成。而课堂生成才是一堂课中最闪亮之处。课堂上,预设虽然重要,但是生成更不可缺少,只是我经验不足,在课堂上担心学生偏离,不敢去抓住生成的东西,也没有能力去抓。
《出塞》这堂课,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提高自我文学修养和课堂的驾驭能力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39、贝的故事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贝的故事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假期自己备这节课的时候,觉得这篇课文内容很简单,没太多重点内容,一课时就能完成教学任务。今天听了同步课堂,再次感受到语文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和课外拓展的巧妙链接,词语理解多元化的教学特点。
识字写字扎实。
本课教学中,老师用多种教学活动进行识字写字教学。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本课中,老师注意了学生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老师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如,在学习甲骨时,老师出示形象直观的甲骨文字,既认识的汉字,又了解了中国汉字的文化演变,很巧妙的把识字和课外拓展链接起来。根据本课汉字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加一加、偏旁部首归类、反义词对比、组词法进行识字。为了检测学习效果和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老师采用分苹果的游戏给汉字进行分类。对多音字的处理也非常到位,漂、当有两个读音,学生了解了读音之后,老师让学生用漂、当不同的读音说句子,注重了语用。
写字环节也是环环相扣,先让学生观察要写的字,然后分析字形,强调重点笔画,跟着老师一起书空,看老师板书,自己练习,在学生写字前,老师强调书写姿势:头正、肩平、臂开、足安。写完后观察对比,然后给组组词。识字写字教学过程是那么严谨。纵观自己的课堂教学,每节课的识字教学训练得不够扎实,教学活动有些单调,为了赶教学进度,有时候不能做到当堂检测。写字指导有点粗糙,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字形,总结特点,对字的拓展需要加强。
词语理解多元
字词是语文要素,学生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会灵活运用。课堂上,老师对重点词的理解多元化,灵活的教学手法令人叹服。美丽的海滨,漂亮的贝壳,承载着孩子们一个个瑰丽的梦。新课伊始,老师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贝壳,学生观察后,让学生用词语形容。根据贝壳的特点,会引出美丽、各种各样、五彩斑斓等词语。在学习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在读好这句话的基础上,老师进行了一个这样的小训练,( )的饰品,可以说漂亮的饰品、珍贵的饰品、精美的饰品,不漏痕迹地进行词语的训练,学生会用了,词语的意思自然而然就理解了。在处理贝字旁的字都和钱财有关这一环节中,老师先让学生观察汉字的特点,然后通过图片讲解,汉字故事等形式理解字词的意思。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领悟词语意思能力较弱,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重点词语的教学,真正做到了心中有学生。在这一点上,我也要改变自己的课堂,怎样处理重点词,不但是教学任务,也彰显着一个老师的文化底蕴和教学能力。网络课堂虽然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但瑕不掩瑜,从老师的课堂设计中,我们也能学到许多宝贵的方法,通过听名师课堂反思自己的课堂,这难道不是一种提高吗?
40、白桦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白桦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文章的篇幅虽然不长,但是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故学课文时让同学们抓住白桦林、看
林人、林业工人这样几个词语进行理解、感悟,这样就能把握住本文的思想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课上引导学生抓住这几方面来感悟:白桦林是茫茫林海的缩影,没有白桦林,就不会有大森林。白桦林是朴素的,是平凡的,也是美丽的,它是守林人的象征。看林人为了这篇大森林的安宁,为了保护好这厚厚的绿毯,强忍烟瘾,严控酒量,瞪圆双眼,时刻观望,甚至拒听自己喜爱的歌曲,用一颗纯洁的心,经年累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甘做牺牲,这难道还不伟大,不可爱吗?白桦林象征看林人,看林人是林业工人的一个代表,一个缩影。所以说,本文写看林人就是写林业工人,赞颂看林人就是赞颂林业工人。赞颂林业工人苛求自己,牺牲自己的一切所爱的奉献精神。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了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开课时,我用课件播放白桦树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白桦的形体美,再结合诗歌的语言,让学生可以十分深刻地介绍白桦的形态美。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熟读诗歌,然后开始品味诗歌的修辞手法,如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桦树被雪覆盖的真实情景,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桦在雪花的映衬下像朵朵花穗争相开放,洁白的流苏就像一幅画一样美,学生学习起来可以理解诗歌更深刻一些。
本节课遗憾的是少部分学困生不理解诗歌意思,不懂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中在写作技巧方面也没有过多介绍,在今后的诗歌教学中,应让学生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仿写诗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11.以右边的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
-
根据角和腿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鹿角和鹿腿这个故事
-
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之课文主题思想
-
不懂就要问课堂笔记之好词好句积累
-
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展开介绍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并思考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的意义
-
五年级十八课威尼斯的小艇近义词反义词
-
五年级下册第八课红楼春趣课堂笔记
-
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课堂笔记之课文主题思想
-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诗句是什么意思
-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评课稿
-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
四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生字组词并造句
-
不管不顾
-
“黄金搭档”
-
滑沙场
-
我渴望“理解”
-
老房客记
-
大班综合:上小学了
-
大(二)班家长会发言搞
-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
幼儿园儿歌《蝈蝈和蛐蛐》大班音乐教案反思
-
环保密封件产品朋友圈文案30句
-
瓷砖胶朋友圈文案34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