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歌的意思,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品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品读诗歌,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难点:体会中原百姓所遭受的苦难和当权者的昏庸无道。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渲染气氛。
师: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今天,让我们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的心灵,去感受他的情怀。
板书:宋 陆游
师:陆游,一位我们并不陌生的诗人。谁能用一句话简单介绍他?
(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简答)
师:他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马上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人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歌,一起感受他在68岁写下这首诗的情怀。来,一齐来把课题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指导学生将课题读通读顺
师: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纠正学生的错误之处
师: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哪个呢?为什么?
生:感
师:感是什么意思?
生:感想、感受、感慨。
师:从课题中,你知道诗人感受到了什么呢?哪个字告诉了你?
生:凉 感受到清凉
师:诗人仅仅只是感受到秋日的清凉吗?来,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初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
师: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谁来读读这首诗?
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读的不错,我们常说古典诗歌具有一种音律、节奏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力求将这首诗读通、读顺,并把诗歌的节奏美、音律美读出来。
生:自由读诗歌。
师:好,相信同学们已做好充足的准备,现在我想请男生出来读读这首诗。
师:有一种豪壮的美感。谁来试着说说诗歌的大意呢?(用自己的话说,自己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说)同学们,这短短的28个字就描述了诗人这么丰富的内心情感!全班再读。
三、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心。
师:诗歌不仅有音律美,更重要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心语。诗人还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一些景物中,那么,在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
生:作者描写了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这两样景物。
师:我们一齐来把这两句诗读一下。
师:谁来说说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提示 往东入海。
生:指的是黄河。
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
师: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
生:不是,是突出了黄河的长。
师:仅仅是长吗?你还可用哪些词、句来形容黄河呢?
生:我可用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来形容。
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远上白云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师:说得很好,你很善于积累,我眼前仿佛浮现了黄河挟风带雨卷起万里沙的磅礴气势,一起来把黄河的这种气势读出来。三万里河东入海。
师:五千仞岳呢?岳指的是什么?高山,西岳华山。仞是什么意思长度单位,七、八尺为仞;五千仞岳说明了华山怎样?(高)高到哪种程度(上摩天,直入云天)你能用哪些词、句来形容华山?
师: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白居易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来,带着你们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行诗。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祖国山河壮丽)板书:壮丽河山
师:祖国河山如此壮丽,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
生:高兴、激动、自豪、兴奋
师: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遍(让每个发言的学生读)。
师:你们琅琅的读书声让我感受到了你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是啊,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怎不令人留恋、沉醉、自豪?让我们带着这种难以言状的自豪再来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师:不要停,把这首诗读完。
师:读完后两句,你又感受到诗人心中有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悲凉、悲伤)你是从哪些字眼体会出来的?
生:从泪字体会到的。
师:泪流到了哪种程度?(尽)泪流完了,哭出的是血、是痛,这是何等的伤心欲绝,痛断肝肠啊!
同学们,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我们的诗人心中应该是无比的自豪、兴奋才是啊!可是诗人的心却为何如此的悲伤呢?是什么让他心痛如斯啊?
生:这些美好的河山被敌人占领了。
师:你是从诗歌哪里知道的?(胡尘)
师:胡尘指的什么?(结合王昌龄的《出塞》不教胡马度阴山)胡就是金兵,胡尘指的是灰尘吗?(不是)是什么呢?
生:是金人马蹄溅起的灰尘。
师:仅仅是马尘吗?金人只是在那里赛马么?到底是指什么?
生:指金人残暴的统治,对中原百姓残酷的镇压、、、、、、
师: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金兵在干些什么?(生想象金兵横行的画面。)
师:倒在马蹄之下的都是?(生:遗民)有哪些人呢?
生:有老人、妇女、儿童等
师:他们在金兵的铁蹄下干什么?流泪,流到了哪种程度?那滴滴泪是什么泪?
生:是血泪,是痛苦的泪、(愤怒、期盼)!!!
师: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的(凄凉)啊!
板书:凄凉 但是他们绝望了吗?(没有)他们每天每夜、每时每刻仍然(读)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他们望的是什么?
生:期望王师赶走侵略者,收复失地。
师:是啊!侵略者铁蹄溅起的尘土,却挡不住遗民们期望的目光,仅仅是期望吗?是苦苦地乞望,仅仅是遗民在乞望吗?(生:还有我们的诗人,还有许许多多正直有爱国心的人。)
师:他们苦苦地乞望着,盼啊!盼!读 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又一年是多少年?是一年吗?(一年又一年)
师:当时金兵占领中原已经长达这65年之久,又一年,是整整65年呐,780个月,23739个日日夜夜啊!他们(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齐读)
师:一年过去了,读。
师:5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10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65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同学们,他们的盼、他们的望,实现了吗?他们渴望的王师来了吗?他们期待的南宋君臣到底在干些什么?
我们一起再看到这一首诗《题临安邸》
生(读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汴州汴梁曾经是北宋的都城,是当时历史上最发达、最繁荣的一个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曾以《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汴梁的繁华与富裕:风景如画、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但是这一切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北宋的最后两个皇帝被俘成为阶下囚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萧条,人民流离失所。汴州失守了,中原沦陷了,可是那些达官贵人又在杭州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他们过上了暖风袭人、昏昏欲醉的日子。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这里的游人是谁?他们在干些什么?
生:游人指的是南宋的统治者们,他们花天酒地,终日沉醉在莺歌燕舞中,根本把中原大地的百姓忘得一干二净了。你们可知(引读:遗民泪尽......)
你们的行为让遗民们内心是何等的(悲凉)啊?
师引读:那令人心凉的南宋权贵们,你们到底在干些什么?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那让人悲凉的南宋权贵们,你们到底要干些什么?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此时此刻,遗民们对王师尽管还存着期望,但是一年两年,甚至八十年的苦难中,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一年又一年的(失望),失望啊!再读(后两句)
师:是啊!奸臣当道,小人横行,多少英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岳武穆含恨风波亭,韩世忠终老洞庭湖。但是,他们绝望了吗?他们抗战到底的信念动摇了吗?
生:没有。
师:尽管南宋君昏臣庸,但诗人那对祖国的热爱,那报国的赤子之心至死不渝,他在临终之际,留下一纸遗嘱《示儿》,读(《示儿》内容)
师:此时此刻,你一定深深地被诗人的心诗人的情所震撼了,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
师:陆游最终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人世,但是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那对祖国无限的热爱,那一字一句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师:诗人那份对祖国至死未渝的爱,那拳拳爱国心,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心头。读《示儿》
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面对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杜甫忧心如焚,陆游更是临终遗嘱;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来,让我们一起激情背诵这首《满江红》!师:就让我们在激昂的古诗诵读中结束今天的这一课吧!
作业设计:
1.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什么?
面对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呢?
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你想对谁说些什么?选择一处,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小练笔)
2.积累古诗。《春望》、《出塞》、《题临安邸》、《示儿》、《满江红》等。
2、项链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项链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设计说明
我们教师只要把语文的课堂教学深入到生活中,把学习语文的快乐释放到生活实际中去欣赏品味,由此再由生活的快乐返回到对语文学习的钟爱和快乐中,不断循环往复!真正让孩子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生活的丰富多彩,把语文和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通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整合,不断使主题得以升华,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蕴含的真情。同时,非常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我展示的平台:可以自由选择识字方法,可以自由选择读书方式,可以发表自己读文后的独特感受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体现其个性,体现快乐学习。
课前准备
1.词语卡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歌曲《童年》。(教师)
2.赞美大海的好词佳句,预习生字,朗读课文;童年玩耍的照片、纪念品、画。(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
1.教师引导:认读生字卡片,进行扩词,复习生字,指名读全文。
2.教师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大海,去领略大海的美,体会大海带给我们的快乐!
设计意图:认读生字卡片,进行扩词,复习生字,抽同学读全文等教学的设计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掌握,通过恰当的导入,再一次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二、体会快乐品味美
(一)品味第1自然段美景
1.指名读,问: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2.自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
3.汇报:感受到大海很美。(板书)
4.师:第1自然段只用了三句话就让我们体会到了大海的美,作者可真了不起。那他都用了哪些词语呢?和同桌找一找,用波浪线画一画,并说一说你的体会。
①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出示课件,体现这些词语:
蓝蓝的黄黄的小小的
②师:什么蓝蓝的?什么黄黄的?什么小小的?请你试着说出这样的短语:()的()。
③什么又宽又远?什么又长又软?你能说出这样的短语吗?又()又()。
④雪白雪白这是什么样的短语?(ABAB式)雪白雪白可以形容什么?试着说一说。
⑤师:哗哗地是拟声词。哗哗地可以形容什么?它的后面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所以用地。试着说一说其他拟声词。
师:你们说得真美,这么美的词句,我们该怎样读呢?(想象,带表情)按大家说的我来读一读第1自然段自己练一练指名读,评价男女生读。
(二)品味第2自然段快乐
1.指名读,问: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自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
3.汇报:快乐。(板书)
4.第2自然段用了很多精彩准确的动词,你能找到吗?用三角号画一画,并和同桌做做动作来体会那份快乐。
①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出示课件,体会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
笑 迎 捡 穿 挂 落 穿 挂
②指名表演。
③师:让我们先快乐地读一读吧!
自读指名读,评价小组赛读。
④师: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快乐,那小娃娃的快乐是什么呢?(有海螺和贝壳穿成的项链)
其实啊,大海也很快乐,你知道大海的快乐是什么吗?(有快活的脚印穿成的项链,所以说,大海的项链就是快活的脚印!)
⑤那就让我们带着小娃娃的快乐,带着大海的快乐齐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整节课的主要部分,教师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学生运用抓字词句找、画、说等阅读方法,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阅读,自由充分地表达。
三、升华快乐欣赏美
1.多美啊,让我们尽情尽兴地随着音乐齐读课文吧!
2.大家读得太好了!读够了吗?我想这时我们看着书读已经表达不出我们心中的酣畅了,那就让我们全体起立,边做动作,边带着表情,配着优美的旋律,背诵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加深体验和感悟,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四、书写快乐畅谈美
是啊,我们把一串串可爱的脚印留给了海滩,也把我们的快乐留给了大海,把童年的快乐永远地珍藏在了自己小小的心田里。此时此刻,你一定也回忆起自己童年中许多快乐的事了吧。有哪里给你带来过快乐呢?你也当当小作家,写一写吧!(配乐)
(投影,配乐指名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教师要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加强练笔指导。课前学生们准备了有关的照片、纪念品、画等。引发孩子从生活中寻找童年的快乐、分享童年的幸福。这一环节也为写快乐的事做基础。可以仿照课文自己写一句话或者一段话,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提高表达能力。
五、热爱美
师:你们的童年真让人羡慕啊!感谢你们把我带回到美好的童年,我想把我童年时最喜欢的一首歌与你们分享,让我们一同走进童年的快乐中吧!(播放歌曲《童年》,在音乐声中自然结束课。)
六、布置绘画作业,创造美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大海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画出更美的画。回家后,请同学们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大海,明天带过来,好吗?
3、雨点儿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雨点儿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材简说: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本课内容浅显,情节性强,文中第五小节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空间,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加以探究。
学情分析:
班内学生通过四个月的拼音、识字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大多数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是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好玩。
教学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起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语中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拼读本课的生字,利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换部件、去部件、部件组合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通过观察、练习会写本课的方、半、巴三个生字。
2.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通过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拼读本课的生字,利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换部件、去部件、部件组合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通过观察、练习会写本课的方、半、巴三个生字。
2.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植物与雨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读好长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播放课件,欣赏《小雨沙沙》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会唱的同学请跟着唱。
2、引入课题:云妈妈有许多孩子,它们特别爱唱歌,你听这会儿它又唱起来了嘀答滴答,沙沙沙,它们是谁呀?
板书课题:雨点儿
(雨点儿特别爱和小朋友交朋友,让我们甜甜地叫一叫它们的名字!)
指导读题:雨点儿,指导读好儿化音,同时读出它的可爱。
(如果我们把点和儿读得快一些,舌头卷起来,就更好听了,再来试试吧!)
二、感知全文
1、看课件演示,听全文录音,激起孩子们阅读的热情。(这是一则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自由阅读课文(投影全文)(P105,我真想自己读一读这则故事,第一遍读正确,读通顺;第二遍,边读边数清楚一共有几段,标上段号)
3、交流:检查标段号,读了课文你知道这一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大、小)
三、巧妙识字
1、拼读红色拼音的字,聪明能干的你一定能想出很多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的。
预设:熟字加偏旁:清、问、回(组词)
熟字换偏旁:菜彩(组词) 漂飘
熟字换部件:穿空(加一加也可以)(组词)
数:米+女+攵(字音:数不清,数学);点(四点底)、落(草字头)、答(竹字头)(组词)、方
在介绍字的同时,为部分字找一找朋友。
齐读课件中的词语。
2、巩固认字:课件,去拼音读。
3、游戏:转字魔方。
4、读词语。
四、再读课文
将字宝宝放在课文里,希望大家也能很顺利地将它们读出来。
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指名读。评议。重点指导问的语气的读法以及对话时不同角色的语气。
五、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讨论。
2、课件演示,师示范,强化操练。
方:强调笔顺,点要写在上半格竖中线上,横要从横中线上起笔,略向上偏斜,第三笔是横折钩,最后写撇。
半:两横平行,其中第三笔横较短,第四笔是长横,最后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巴:强调笔顺,最后一笔不能写得太短。
3、学生练写,教师行间指导。
六、作业设计
和家长一起做本课的生字卡片,和同学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个淘气的字宝宝,它们可太贪玩了,连家都找不到了,你能帮助他们找到家吗?(出示课件,指名操作并领读)
课件练习拖放。
2、 小朋友们真爱学习,小雨点儿们看见可喜欢大家了,你瞧,雨点儿来了! 请看动画片。(课文动画朗读)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么可爱的雨点儿,我真想一个个都认识他们,你们帮我一起数一数好吗?一、二我数得眼睛都花了,你们数清了吗?原来是(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数不清(识记数和清)。除了雨点儿数不清,你见过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你能用数不清说句话吗?(练习用数不清说句子)。
飘落什么意思?你能记住飘字吗?你知道还有什么东西从空中落下来也可以用上飘落这个词呢?(树叶、雪花、羽毛等等。)是啊,这些东西可轻了,从空中飘落下来,都是慢慢的,我们来看一看。
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价:听到你的朗读。老师真的好像看到雨点儿慢慢地飘落下来呢!还有谁想再来读一读?
让我们看着雨点儿慢慢飘落的可爱样子,一起来读好这句话(齐读第一节,边读边做动作)。
2、第二、三、四自然段
半空中,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见面了,听!它们在聊什么呢?请大家自己读2~4自然段(课件演示雨点儿对话。)
⑴ 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什么呀?(你要到哪里去?)(评价:多能干的大雨点儿啊,说话的声音这响亮!)
⑵ 小雨点儿是怎么回答的?(注意轻声地方)(我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评价:你真是可爱的小雨点!)
⑶ 体会你呢?这句话没说完整,是谁问谁,问什么?(让学生将问句补充完整)
大雨点儿想到哪里去?一起说。指导朗读:大雨点儿和小雨点说得多好啊,我想请小朋友们来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
① 老师有个建议,同桌两个小伙伴一个当大雨点儿,一个当小雨点儿,自己先练一练。
② 男、女生分角色读。
③ 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我来当大雨点儿,你们当小雨点儿,好吗?(师生合作。)
3、第五自然段:
⑴ 现在我们发现:小雨点儿要去(板),大雨点儿要去( 板)。这分别是怎样的地方。请看课件。
⑵ 说着说着,小雨点儿就和别的雨点儿们一起飘落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也果真和伙伴们一起飘落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了。不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课件:出示第5段)指名读第五段。(课件)
⑶ 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课件示雨后图片)(教师解说:大雨过后,彩虹出来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儿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儿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儿,绿的草。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溪水流得更快了,鸟儿叫得更欢了,它们都表达着自己无比高兴、愉快的心情。)
⑷ 谁愿意美美地朗读第五自然段?他读得怎样?你能自己找对手比赛读吗?一起加动作表演读读。
⑸ 让学生就这一自然段质疑并自己请小老师解答。
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了?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会长出了红的绿的草?。(滋润)
⑹ 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你喜欢雨点儿吗?让我们带着喜欢雨点儿的感情去齐读全文。
⑺ 有一位作曲家也很喜欢雨点儿,他作了一首曲子赞美雨点儿,我们一起听听《小雨沙沙》。
⑻ 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
⑼ 做雨点儿多好啊!要是我是大雨点,我就去沙漠,因为那里更需要水,我想让沙漠变成一片绿洲。要是我是小雨点,我会到竹林里让笋芽儿快快出土,你们呢?
三、美读课文
你喜欢雨点儿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四、练习提高
1、连线(闪闪的星星,小小的雨点;绿绿的小草,红红的花朵,白白的云朵)
2、读说。
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
亮亮从屋里跑出来。
小鸟从 。
从泥土里钻出来。
从 。
3、作业本中的作业指导。
复习儿歌1《雨妈妈》:雨妈妈,雨妈妈,提着水壶跑来啦。跑来了,要干啥?花儿渴了,我来给它送点儿茶。
儿歌2《小雨点儿》:黑云妈妈,丢了雨点宝宝。找呀找,找不到,黑云妈妈哭了。
读一读,说一说:
彩(彩色)广场上有彩色的气球。
飘( )
问( )
数( )
五、作业设计
把这篇课文读给其他的小朋友听一听。
五、板书设计
雨点儿
大雨点儿 小雨点儿
无花无草 有花有草
(补充水分)
长出红花绿草 花更红草更绿
4、寒号鸟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寒号鸟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寒号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堵、缝等7个生字;会写面、朗、枯3个生字。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寒号鸟和喜鹊的形象,为学习第二课时打好基础;
4.能掌握带得字的短语。
教学重难点:
感知寒号鸟和喜鹊的形象;用带得字的短语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走进故事
1.创设童话情景,板贴寒号鸟。
大家的精神状态真不错,给大家奖励一个故事,想不想听?听!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陡峭的高山,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冬天的夜晚,如果你从山脚下经过,就会听到崖缝里传来小动物的哭叫声,哆啰啰,哆啰啰,这个小动物呀,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寒号鸟。
(贴课题,跟老师一起读课题)
2.这里面有一个多音字,哪个小火眼金睛发现了?生答。师总结。
号,表示叫声的时候读hao,看这个词号叫。
寒号鸟大多数人都没见过,今天老师把它带来了,看,谁来说说它长什么样?生答。师:因为它害怕寒冷,喜欢哭叫,所以人们就叫它寒号鸟。
寒号鸟还有一个邻居,你们看,是谁呀?喜鹊。认识生字鹊。
二、整体感知
边听课文录音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刚才大家读得都很认真,今天的故事就藏在这四幅图里,谁能把这几个句子补充完整,连起来说一说。自己快速说一说。
三、了解住所、介绍邻居
1.那你们知道这两个邻居住在哪里吗?课文哪里告诉你的?
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两个邻居分别住在那里?
2.学习多音字当
3.在第一段里,老师发现有许多这样的词语:一堵石崖。请你读。请你找一找,第一段里还有没有类似的词语?
预设:一道缝 一条河 一棵大杨树
4.学习生字面。
我们来做一做面对面的动作,和你的同桌,面对面点个头,面对面拍拍手。
四、初步感知两种动物形象
这对邻居发生了什么呢?请一位男生读第3段、一位女生读第4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喜鹊、怎样的寒号鸟?
(一)这是一只怎样的喜鹊?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
预设1:勤劳的喜鹊
①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生回答)
师: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喜鹊很勤快?圈一圈。
(1)一早
一早是多早?
可能:早上太阳还没有升起来,喜鹊----一早飞出去了
大公鸡还在窝里呼呼大睡,喜鹊一早飞出去
小朋友还没有起床,喜鹊一早飞出去
(2)东寻西找
找过哪些地方?往东飞过高山、原野去寻,往西飞过树林、草原去找,这就是东寻西找。
(3)一些:飞遍千山万水,才找到一点点材料。
(4)忙着:一刻都没有停歇,一回来就抓紧时间做窝。
师:这真是一只勤劳的喜鹊啊!谁来做做勤劳的喜鹊,读一读。自己准备,指读3个。
请女生一起读读这段话。
学习二类字衔和生字枯朗。
还是一只怎样的喜鹊?
预设2:热心的喜鹊
②喜鹊说:寒号鸟,别睡了,天气暖和,赶快做窝。
师:多热心啊,谁来劝劝寒号鸟?
(二)喜鹊这么勤劳、热心,它的邻居寒号鸟呢?
这是一只怎样的寒号鸟?
预设1:懒惰的寒号鸟
(1)只知道出去玩:寒号鸟整天就知道出去玩,除了玩还是玩,一点也不想着做窝
累了就回来睡觉:寒号鸟白天就知道出去玩,不累就一直在外面玩,只有玩得累才会回家。
是啊,看来寒号鸟人生只有两样头等大事:一样是玩,另一样就是睡觉。
(2)一个却字和喜鹊形成鲜明的对比。
(3)男生一起读,体会寒号鸟的懒惰。
预设2:不听劝告的寒号鸟
1.你能做做动作么?躺。它可真悠闲啊!
再看看寒号鸟说的话,它称呼喜鹊为什么?傻喜鹊。你们说喜鹊傻不傻?真正傻的是谁?寒号鸟认为喜鹊的好言相劝是在干什么?吵它烦它。
2.现在和同桌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想一想,寒号鸟和喜鹊是用怎样的语气说这些话的?
3.谢谢刚才朗读的小朋友,谁想来挑战他们。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
4.那就让我们合作着再来读一读。想当小喜鹊的请起立,想当寒号鸟的坐在座位上,边读边做动作,还要注意表情哦。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这段里面有一个有意思的短语冻得直打哆嗦,你来读一读?
你会做这个动作吗?能不能通过你的声音读出寒号鸟的冷?
2.这样的短语还有很多,当很热的时候我们可以说热得......
笑的时候可以说......急的时候可以说......
课堂检测。
5、坐井观天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坐井观天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题目:《坐井观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三个字(沿、际、信);能正确写出八个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可以通顺流利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放开眼光,乐于去探索世界的道理。
二、活动重难点
理解坐井观天的意义,明白放开眼光、乐于探索世界的道理。
三、活动准备
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结合图画理解题目坐井观天,引入小鸟和青蛙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新课
1.初读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解决沿、际、信的读法和写法,明白字的意思。
2.细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思考:大家一起想想在小鸟眼中和青蛙眼中,天是什么样子的?(小鸟:无边无际;青蛙:井口大)进一步引导:为什么在它们眼中天不一样大呢?(结合课本插图,找出原因在位置不同)
(三)拓展
角色扮演游戏:6个学生围城一个圈扮演井,一名学生扮演青蛙坐在井里,一名学生扮演小鸟在井外。游戏开始,老师在黑板上写词天很蓝,问井底小朋友知道老师在做什么吗,再问小鸟扮演者。通过不同回答,让学生体验坐井观天的局限性,从而得出只有跳出来,才能放开眼光看得更远的道理。
(四)总结与作业
总结:今天学生什么字词,明白了什么道理。作业:把坐井观天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五、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小鸟站在井沿天空无边无际
青蛙坐在井底天空井口那么大
位置不同,眼光不同跳出来,放开眼光,看的更远。
六、教学反思
6、小狗学叫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小狗学叫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一、文本教学解读
《小狗学叫》这一课讲述了小狗的奇特经历,与本单元前两篇课文相似,本文也用了反复的手法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学生预测提供了思路。基于教学的需要,课文前的提示以及文章最后有意未完整地从不同角度呈现了三种不同的故事结局,使学生在预测时能够从文章的故事内容中找到线索和依据,进而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走向,从而预测故事的结局。故事在文末三种不同的结局呈现构思巧妙,呈现出由帮到扶的阶梯性,为学生预测结局提供了支架。
本单元《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以及《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结局都是出人意料的,为拓展学生思路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因此,本文结局的预测设计了神探间的较量,神探们通过比较前两篇童话的结局,总结结局与情节之前的关系,来预测《小狗学叫》的结局,较量中,神探们需要不断说明自己预测的依据以及思路并进行修正和完善,使学生在体会预测多样性的同时,感受边读边预测的乐趣。
二、教学活动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讨、厌等11个生字,读准吗、担等5个多音字。
2.能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后面的内容,并将自己的预测与原文进行比较,感受边阅读边预测的乐趣。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前准备:
神探比拼单
学生自行准备不熟悉的故事书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神探齐聚 热身预测
1.图片出示各大神探:包青天、柯南、迈克狐、黑猫警长等等,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神探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神探作为自己的名字吧!当然也可以给自己取一个响亮的神探名字!
2.前两节课神探带领我们去探寻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大家还记得我们预测故事结局的办法吗?哪个小神探家有秘诀,快来分享一下吧!(预测要有依据)
板块二 识字学词 各显神通
今天各位神探要来比一比谁是最会预测的神探家。
下面我们就进入今天神探间的较量!
第一关:闯关生字词
小神探们,快来尝试着读一读这些生字词吧!去掉拼音会难倒你们吗?(通过多种方法认读生字,保障文章阅读的流畅性)
第二关:通读故事
将1234小组分为神探1组,5678小组分为神探2组,分别从神探12小组随意挑选同学朗读课文,评选出最会朗读的神探小组。
第三关:预测结局
1.神探1.2小组预测故事的结局,言之有理即可,将预测的结局写在自己神探小组的比拼单上,最终评选出最富想象力的神探小组。
2.根据课文结局提示,神探1.2小组将自己的预测与原文进行比较,体会预测的多样性。
3.四人小组讨论预测的结局,神探1.2小组进行比赛,有理有据即可,对方小组可对其进行反驳,反驳也要有依据,各神探小组可根据对方的反驳修正自己小组的结局并再次阐释,最终评选出最有说服力的神探小组。(可以是课文的结局,也可以是自己小组内说过的结局)
4.各神探将自己认为最满意的结局补充完整,并讲解,最终评选出最具表达力的神探(个人)。
板块三 神探分享 课外延伸
1.老师分享学生不熟悉的故事书,神探们预测结局。
2.神探们分享各自不熟悉的故事书,小组之间谈论预测结局,感受边阅读边预测的乐趣。
3.老师展示今日神探们的比拼单,总结本节课内容,并为神探们颁发证书。
7、麻雀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麻雀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麻雀》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课文讲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其免受伤害的故事,赞扬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学情分析:
很多学生都很喜欢小动物,但对于有关动物的母爱的文章,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关于老麻雀的行为,和猎狗的后退学生可能会理解不透彻。
教学建议:
1.体现学用语言的教学原则。即通过品词析句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将阅读和写作关联,促使学生把思想感情迁移到生活中,以表达真情实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围绕爱字展开教学,先整体感悟故事中的爱意,再逐一品析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形象,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想象情境,感受老麻雀对孩子无私的爱、感悟爱创造的奇迹;最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恩有爱的生活,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文章是怎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母爱的伟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读、悟、演、写的方法逐步深入了解老麻雀对小麻雀深深的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理清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难点
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伟大母爱。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母爱的事例。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文中角色间的关系。
难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麻雀》是十九世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一百多年来,这个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你们想读读这个故事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录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自学生字,想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字形,可与同学讨论交流。
4.检查自学情况,借助字词卡,多种形式认读。
5.同桌互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6.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标出自然段。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自由认读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2.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上的位置,要写好这些生字有哪些地方必须特别注意?
3.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4.学生自由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麻雀
初步感知内容:老麻雀救小麻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2.通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些什么?
二、默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
1.根据课后第二题自学。根据题中的三个内容,试着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2.与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交流,了解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3.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再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讨论交流。
(1)遭到大风猛烈的摇撼,从树上巢里掉在地上的小麻雀是怎样的?画出表现小麻雀弱小可怜的词语。
(2)猎狗走近小麻雀,它想干什么?画出表现猎狗凶猛厉害的词语。
(3)引导学生将上面的内容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小麻雀处境的危险。
(4)就在小麻雀即将遭到不测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图文对照,讨论、探究:
①为什么老麻雀飞下来时像一块石头落地?
②在文中找出两个描写老麻雀临战前紧张姿态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③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④老麻雀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⑤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老麻雀形象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动之情读出来。
2.齐读第6自然段。
思考讨论:凶恶的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是为什么?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3.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上文,品味感悟。
(1)看到老麻雀和猎狗搏斗,我会怎样想?
(2)我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并把它带走?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小结:母爱,这是存在于小生灵老麻雀身上的令人钦佩的伟大情感,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是它驱使老麻雀放弃自己安全的环境,铤而走险飞落在凶恶的猎狗面前,誓与猎狗进行殊死的较量,掩护和拯救自己的幼儿。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和伟大啊!
四、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1.把自己最受感动或最喜欢的段落找出来,多读几遍,熟读成诵。
2.把自己读了本文后的收获与同学交流。
3.提出自己还没弄懂的问题与大家讨论。
4.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在采集本上。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2.老麻雀为什么使你感动?
3.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赞颂一下母爱。
六、课后延伸
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这个动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用实际行动,回报妈妈的爱。
板书设计:
麻雀
8、女娲补天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女娲补天》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1.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2.能抓住重点词语有条理地复述《女娲补天》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通过对比,体会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等叠词的妙处;能抓住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终于等词展开合理的想象;能抓住女娲补天时的动词,学习如何按顺序表达。
3.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1.学生自主交流读过的神话故事。
2.板书课题《女娲补天》,学生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是怎么补天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引导评价,相机正音。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品味语言
(一)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女娲为什么要补天?用 勾画相关句子。
2.全班交流。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相机板书:天塌地陷)
(2)你从哪些词语感到了可怕?(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指导书写隆、塌、燃、熊)。
(4)对比读,让学生抓住不同处谈感受,从而体会叠词的效果。
远远的天空塌下了一大块,露出一个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远远的天空塌下了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4.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好叠词。
(二)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过渡:人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人类之母女娲,又怎么会袖手旁观呢?
1.默读课文,思考: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做了哪些事?
2.指名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帮助学生有条理地梳理文章脉络。(灭火救人 寻找彩石 炼石补天)
3. 四人小组合作:(1)再读课文;(2)把描写女娲补天过程的句子用~~~~勾画出来,并在句子旁简要批注自己的感受。
4.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出示句子。
预设1: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1)指名读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抓住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终于等词语,体会女娲寻石的困难。(相机指导书写缺;相机板书:不怕困难、不怕危险)。
(3)展开想象:女娲可能到过哪些地方寻石?遇到过哪些困难?结果怎么样?
(4)指导朗读。
预设2: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佷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1)指名朗读,交流感受。
(2)指导书写冶、炼、盆。
(3)圈出描写女娲动作的词,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动作是按照先后顺序写的,抓住这些动词就能将这段故事讲得通顺、有序。
(4)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具有神性的特点。
2. 能复述《女娲补天》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明体裁
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讲故事时,只有突出其特点才会更加吸引人。《女娲补天》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二、知神性
1.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很神?也就是人不可能想到的、做到的?默读课文找一找,用( )标出让你感受到神奇的句子。
2.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内交流整理。
3.全班交流。
预设一: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女娲之伟大,是造人之神,有不世之功。
预设二:不知过了多少年时间之久远,女娲是长生的。
预设三: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女娲是谈笑有神仙,往来无凡人。
预设四: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为了人类的幸福,女娲立下补天之志。
预设五: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补天这么艰难的事情,女娲居然完成了。
三、讲故事
1.根据板书提示,自由练习讲故事。
2.同桌互讲互评。
3.班内展示讲故事。
9、普罗米修斯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普罗米修斯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学内容】
《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故事长廊 中的第三篇课文。
【指导思想】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的专题是故事长廊,安排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本课排在了《寓言两则》和《文成公主进藏》之后,在学生对寓言和民间故事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西方优秀神话故事,让学生知道普罗米修斯不但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神,而且是一位英雄,他不畏强暴,为人类谋取利益不惜牺牲自己。
因此,我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头脑中再现普罗米修斯这位英雄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学习能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市的兴趣及了解西方文明的兴趣。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介绍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去阿波罗那里众取火种,从而给人类悄来了光明和幸福,但因此触怒了众神领袖宙斯,受到宙斯垃严厉的惩罚,但他不屈不挠,不向宙斯屈服,最后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所救,重新获得了自由。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甘愿为人类受苦的伟大精神。
【学情分析】
本课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由于文化的差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本班学生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对古希腊神话不是十分了解。故课前要布置学生阅读有关的古希腊神话,使学生对普罗米修斯及其他众神有所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种、喷射、火焰、驱寒取暖、驱赶、领袖、气急败坏、惩罚、敬佩、造福、违抗、狠心、双膝、啄食、肝脏等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气急败坏、驱寒取暖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4.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忍受苦难的献身精神。
5.阅读课后阅读链接,感受中西方神话的不同神奇。
【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阅读有关古希腊神话,并对火种有大致了解。
【板书设计】
14普罗米修斯
起因 经过 结果
盗取火种 遭受惩罚 获得自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阅读了许多中国神话故事,比如《女娲补天》、《猎人海里布》等。但你们知道吗?古希腊也流传着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你能说说自己看过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吗?(生介绍,师可以适机梳理各位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正义之神普罗米修斯。对这个神,你们有所了解吗?(生根据收集的资料做简要的介绍: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提坦神,他创造了人,同时仿造音神,终于使人类发出声来,而且教给人类知识和技术方法。)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注意正音:恕是翘舌音。
3.在读文中,有没有艰涩的词或长句子不好读的,提出来当堂解决。(生提出,可采用学生互助的方式解决)
多音字:肝 脏( )
普罗米修斯、赫拉克勒斯人名连读,引导生多练习。
4.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语,在文中标注出来。
5.生提不懂的词语,可采用师启发或众生帮助的形式解决。(以下两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本文指宙斯十分恼怒。
惩罚:严厉地处罚。本文中指宙斯对普罗米修斯采取了一些残忍的手段。
三、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答,注意引导学生说得简要一些,抓主去次。(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了火种。)
3.然后呢?这部分注意引导学生:普罗米修斯所受到的折磨不用一一说出来,可概括为:宙斯知道后,用残忍的手段严厉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
4.最后呢?(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5.把这三部分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生自己先练习一下,再指名生说。)
四、分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众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答)
二、学习课文:
1.对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诸神,我们以前了解得不多。读了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我们接触到了几个神:普罗米修斯、众神领袖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不知道这几位神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结合课文有关词句谈一谈吗?(先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2.关于普罗米修斯:
(1)普罗米修斯很勇敢,他是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取火种。(有感情地读读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指名读,生评,师注意引导学生谈感受:这一句要读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心。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看到了盗火的后果冒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盗火。)
(2)普罗米修斯是个真正的英雄,他很有正义感,认为是对的事,就义无返顾地去做,不怕受到宙斯的惩罚。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和无畏。(自读、竞读、齐读)
(3)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勇敢的神,任凭宙斯用残忍的手段折磨他,他也不屈服。
宙斯用了哪些残忍的手段?(指名说)
(多媒体播放图片)师: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高加索山,到现在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他独自被锁在这里,既不能动,也不能睡,不光日夜经受风吹雨淋,凶恶的鹫鹰还每天剖开他的肚子,啄食他的肝脏,他要忍受撕心裂肺的痛苦。结合你的理解,再读读6.7.8自然段。
忍受这样的痛苦,普罗米修斯也没有屈服,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普罗米修斯还是一个善良的神,当他看到人类吃生东西,在无边的黑夜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长夜,他很同情人类,就决定为人类盗取火种。
(5)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值得敬佩的神,他的行为让执行惩罚的火神都敬佩。
3.对别的神,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宙斯:冷酷无情,看到人类受苦一点也不同情。而且,他还很残忍,就因为拿了一颗火星给人类,他就用那么残忍的手段折磨普罗米修斯。
宙斯作文众神的领袖,太霸道了,他很可怕,几乎没人敢违抗他的命令,一旦违抗,他就会给以最严厉的惩罚。
火神:是一位有正义感的神,他对普罗米修斯的行为很佩服,并且他想救普罗米修斯。(指导读第三自然段)但是,他也很软弱,尽管他知道普罗米修斯没有错,却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力气很大,还很有正义感。
4.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我想,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故事之所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大概是他为正义而战,不屈服权势的原因吧。在人们心中,他是真正的英雄!
三、充实所概括的主要内容:
(出示上节课概括的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能更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完了课文的基础上,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上节课所概括的主要内容,你可以怎样适当地添加一些词语,体现普罗米修斯的无畏、为人类献身的精神。(生试着添加,师作引导)
添加后的主要内容: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为人类盗取了火种,宙斯发现后,用残忍的手段严厉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四、课外拓展:
1.在我们的课文中,除了普罗米修斯,还有一位正义之神赫拉克勒斯,他也有一番不平凡的经历呢!有同学知道关于他的故事吗?(如生收集到了可由生介绍,师注意提醒学生讲故事的技巧)
2. 学生默读课后阅读链接对比阅读,小组讨论发现中西神话故事的不同。
3.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神还有很多很多,故事中除了英雄普罗米修斯,还有几个人物,他们是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通过故事,你一定对他们也有了个初步的评价。他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故事,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他们,可以读读其他的古希腊神话故事。(了解众神,激发学生阅读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兴趣)
10、盘古开天地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盘古开天地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喜欢读神话故事吗?
生:喜欢。
师:你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生: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女娲造人
师:不少。咱们看,神话故事,神就是神仙或是神化的古代英雄,关于他们的故事怎么流传下来的呢?靠的是人们口头讲述使其代代相传,所以叫神话。神话故事给你什么感觉?
生:神奇、充满想象、很奇特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古老的一篇神话故事,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盘古开天地》
师:昨天预习了,能不能联系课文说说课题中开什么意思?
生:第一段说 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开是分开的意思。
生:第二段说盘古用斧头劈开了天地,开是劈开的意思。
生:最后一个自然段创造了美丽的世界,开是创造的意思。
师:你们很会读书,字的解释就来源于课文中,所以仔细读课文,能解决你很多疑问。
二、读课文,讲故事
(一)读故事,讲出故事
1、完成学习任务单1,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你们都爱听神话故事,那想不想学学怎么讲神话故事?
生:想。
师:好,来看看讲故事第一招: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为什么会有这个故事,这是故事的起因;在这个故事中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这是故事的经过;最后,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这是故事的结果。请你快速读文,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哪里,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第一小题。
生读文,勾画,完成作业。
师:找好的同学来分享。出示作业单
(学生在区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时还有难度,这是第一次让他们明确找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共13个孩子一次性找对了。)
生:故事的起因是第1自然段,经过是2-5自然段,结果是第6自然段。
2、完成学习任务单2,了解故事的具体经过。
师:好,找得很快。那就要再挑战自己了。再读课文,完成学习单上的第2个小任务。
生边认真读课文边找出世界的样子和盘古的努力。
3、完成学习任务单3,初步讲故事
(1)自己结合学习任务单2和课文,讲讲这个神话故事。
(2)同桌互相讲讲,相互补充。
(3)学生展示讲,初步讲故事,要求:具体 完整
下面是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一:
故事的起因:第( )自然段 故事的经过:第( )段 故事的 结果:( )自然段
学习任务单二:同桌互相合作,完成下面的任务清单
故事的起因:世界( ),盘古( )
故事的经过: 盘古醒来,睁眼一看,世界( )
盘古翻身坐了起来,大鸡蛋( )
盘古( ),大鸡蛋碎了。
盘古站在天地当中,天和地( )
盘古倒下后,身体( )
故事的结果:盘古( )
学习任务单三:
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自己先简单讲讲这个故事。
(二)读故事,讲出神奇。
师:孩子们,了解一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我们讲出一个故事的前提。刚才你们都做得很好。但是我们讲故事,可不能局限于就是简单复述故事,我们还要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神话故事我们要讲出什么?
生:讲出神话的神奇之处。
师:对,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是想象力丰富,很神奇,讲神话故事就要讲出神奇,吸引读者。这篇文章同样有很多很神奇的地方,请你先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神奇。
生通过朗读体会神话的神奇,重点指导第五段的朗读。
1、教师读实际,学生读想象
师: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体,变成了
生: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师:他发出的声音,化做了
生:隆隆的雷声。
师:他的左眼变成了
生:太阳,照耀大地。
师:他的右眼变成了
生: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
师: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
生: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
师:他的血液变成了
生:奔流不息的江河。
师:他的汗毛变成了
生:茂盛的花草树木。
师:他的汗水变成了
生:滋润万物的雨露。
2、教师读想象,学生读实际
师:可以说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出了整个美丽的世界。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是他
生:呼出的气体。
师:隆隆的雷声,是他
生:发出的声音
师:照耀大地的太阳是他的
生:左眼变成的。
师:给夜晚带来光明的月亮是他的
生:右眼变成的。
师: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是他的
生:四肢和躯干变成的。
师:奔流不息的江河是他的
生:血液变成的。
师:茂盛的花草树木是他的
生:汗毛变成的。
师:滋润万物的雨露是他的
生:汗水变成的。
随着一点点上移的文字,又将整段文字读了一遍。
3、引导学生想象
他的头发飞上天空,变成了
他的身躯,化做了
他的牙齿骨骼变成了
他的最后一缕目光变成了
师:谁先来试试,把故事的开头讲得神奇一点。
生先示范把开头讲神奇。
师指导讲开头、结尾,如何讲神奇:神奇的动作做出来 神奇的语气要表现 神奇的想象要补充
同桌互相练,如何把经过讲得更神奇,更吸引听众。
生练,生展示。
(反思:师指导学生边讲边做出劈的动作,天和地生长的过程;一万八千年表示时间的词要读出神奇;第五段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补充想象。)
(三)读故事,讲出喜爱
师:你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能把这个故事讲得明白、清楚,还能把故事的神奇之处讲得那么好。如此神奇的故事就是因为有了我们的主人公盘古,你们喜欢盘古吗?
生:喜欢。
师:你们那么喜欢盘古,那就要让别人听你的故事中也喜欢上盘古,这才是讲故事的高手。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讲故事的高手。只要你再认真默读课文,找出相应的语句,看看你喜欢盘古的什么?
生默读文体会盘古的精神
生分享
生:我喜欢盘古的不畏黑暗,看到周围黑暗一片,就用斧子来劈开。
生:我喜欢盘古的坚持不懈。盘古始终撑在天和地之间。
生:我喜欢盘古的舍己为人。倒下后身体变成了世界的各个部位。
生:我喜欢盘古的勇于牺牲。
师:仔细品读课文,才能知道盘古有这么多值得歌颂的精神:坚持不懈、舍己为人、勇于牺牲。这样伟大神话人物的故事更应该讲下去,依靠我们,依靠我们的世世代代。你能再试着讲讲这个故事吗?讲出你对盘古的喜爱之情。自己先讲讲。
生展示讲
(反思:讲出神奇和讲出喜欢,这两个层次之间没有什么递进的关系。讲出对人物的喜爱,主要是为了完成课后第一小题说说你心目中的盘古是什么样的,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因为时间紧张,孩子没有充分的时间体会,人物形象多是教师强加的。)
三、回家给家人讲故事
师:一个故事读完,一个故事讲完,总让我们觉得意犹未尽。神话故事就是有这样的魅力。今天晚上回去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亲人听,尽量做到讲出神奇,讲出你对盘古的喜爱。讲故事的视频发在家长群。
板书设计:12《盘古开天地》
起因(1):混沌
经过(2-6):开天地 盘古:不怕黑暗 坚持不懈 勇于牺牲 舍己为人
结果(7):创造世界
11、蝴蝶的家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蝴蝶的家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避、撼、喧、嚷、盈、玷理解、轻盈、震撼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教学重、难点:
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CAI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幻灯片出示蝴蝶图片。
师:同学们看,看到这些蝴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你们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看到大家急切的样子,老师也特别希望和大家一起去寻找蝴蝶的家,咱们一起去吧。
2.检查预习情况
(1)知名读课文。正音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二、初读感知,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再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词或段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提炼重点。
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
在老师范读课文的时候,你可以打开书,去感知课文,也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一下作者所描写的情景。
2.生谈听完后的初步感受,提炼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你是从文中哪里体会到作者为蝴蝶着急的?读的过程中,你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3.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寻找答案,读的时候勾勾、画画、写写,然后与你小组的同学分享学习的收获好吗?。
4、结组讨论,发表个人见解。
二、全班交流,解疑释难,深化理解,体悟感情。
第一自然段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难为蝴蝶吗?
(1)理解喧嚷、震撼的意思,体会感情。
你有没有到过喧嚷的环境?这里是谁在喧嚷呢?这里用喧嚷又说明了什么呢?
拟人的写法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热闹场面,让人听着心惊、看着害怕!
震撼:山雨欲来风满楼,当轰隆隆的雷声在耳边响彻,当闪电咔嚓咔嚓地照亮漆黑的夜空,黑云在低沉的天空中翻着跟头,风又在疯狂地吹着哨子哎呀!这样糟糕的天气,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你觉得蝴蝶能受得了吗?哪些句子说明了蝴蝶经受不住猛烈的风雨呢?
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1)理解素洁、玷污。(指导本段朗读:)
素洁:文中指蝴蝶素雅而洁净。
玷污:弄脏。
(2)假如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翅膀会被雨点打湿
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
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
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3)是啊!这轻盈的、素洁的蝴蝶,它们是多么的弱不禁风啊!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都无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
你们心里着急吗?
(4)指导朗读: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下雨时,蝴蝶藏在哪里?
(1)屋宇、麦田、松林、园中之花、老树干、桥下、树叶下面
(2)作者作了这么多种假设,下雨的时候,蝴蝶是躲在这里吗?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说明作者平时怎么样?
(3)我们都应该睁大你明亮的眼睛去发现,运用你聪灵的耳朵去聆听,像作者一样,置身于、置心于大自然,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
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
(1)一位小朋友非常确认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到家里去哩!
(2)一个女孩对我说: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一定是这样的。
小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孩子们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的。
一起读读吧齐读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表达对蝴蝶的祝愿。
5.点明主旨
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三、总结升华。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思考和交流,在我们的探究即将告一段落的时候,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四、畅谈感受。
五、作业设计:
1.给生字注音、组词、扩词
2.回答问题:
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作者有哪些猜想?你还有哪些新的想法写出来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避、撼、喧、嚷、盈、玷理解、轻盈、震撼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教学重、难点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
师出示PPT。看完之后,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蝴蝶,你会用什么词呢(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美丽,华丽等等)是啊,这样美丽的蝴蝶,师板书:《蝴蝶的家》
生齐读标题,提问。
生:这样美丽的蝴蝶家是在哪?它的家是怎样的呢?
师:是啊,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家,那你能说说家是什么吗?(家是温馨的港湾,让我们的心暖;家是避风挡雨的港湾,让我们避风挡雨。)
同学们看,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自由自在的起舞,突然下雨了,青鸟,麻雀都回家躲起雨,可是小蝴蝶躲到哪里去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
二、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生字词,生读,选重点的词语解释。
家雀喧嚷等
3.让我们跟着小老师一起来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4.请小老师带读,生跟读。
5.全班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6.出示PPT。(主要写了我常为下大雨时无处藏身的蝴蝶而担忧的故事。)齐读两遍
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1.创设情景境,再读课文。
2.同学们,看着这美丽的花蝴蝶,把这些字词送回文中,这一次,我们默读,想想,蝴蝶的家是在哪哪?
3生读之后,交流式回答问题.
4.生回答:我知道,在麦田里,疑?不对
生回答:树林里,也不对。
生回答:花朵中,也不对。
生:在树穴里。
12、松鼠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松鼠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2个字,会写松鼠、乖巧等词语。
2.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3.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
1.谜语导人:弓背,短腿,细长尾;利齿,尖嘴。洞里睡。猜猜是哪种动物?师板书并指导书写鼠字。
2.板书:松鼠。同为啮齿类动物的松鼠与老鼠不同,它十分可爱,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松鼠图片,生欣赏。)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松鼠?(美丽、机灵、乖巧。)你对松鼠有哪些了解?它吃什么?住在哪里?
3法国著名博物学家、作家布封又会怎样向我们介绍松鼠呢?让我们一起学习《松鼠》这一课。
(设计意图: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一方面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在形象地进行鼠字的教学。出示松鼠的图片,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松鼠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词语积累来形容松鼠,这也是一种语言的运用。)
二、整体感知,认读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想一想,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信息?(生自读,师巡视。)
2.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1)出示词语,认读。
面容清秀身体矫健 尾巴翘起 四肢轻快
榛子 缝隙 塞满 扒开
分权苔藓 宽敞 勉强
驯良乖巧 胎生 梳理
(2)学生明白这行词语写的分别是松鼠的外形、活动、搭窝和其他习性。
3再读课文,从松鼠的外形、活动、搭窝和其他习性等方面梳理获得的相关信息,简要地写下来。
(设计意图:这里将要认读的词语分为四组,分别对应松鼠的外形、活动、搭窝和其他习性,这样就将词语的学习与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融为了一体。同时,在学生了解了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松鼠后,引导学生梳理相关信息,既能让学生对松鼠有更多的了解,还能有效培养学生梳理信息的能力。)
三、品味语言特色,学习表达方法
1同学们,查阅工具书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要学习《松鼠》这一课,我也特别查阅了工具书《辞海》中是这样介绍松鼠的--
(1)出示句子,学生读。
松鼠又称灰鼠,体形细长,耳端有黑色簇毛,尾长而蓬松。
(2)有没有觉得这段话和课文中的一段话所写的内容非常相似?找一找,读一读。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①同学们,学习语文,我们要善于将文字转化成画面,读这段文字,特别是第一句话时,你的脑海中一定也会出现画面,我请几位同学读这句话,大家来想象画面。
②有画面了吧?我的脑海中也有画面了,看看咱们的一样不一样?(出示TF BOYS照片)我想到的画面是他们,他们面容不清秀吗?眼睛不闪光吗?身体不矫健吗?
③在作者笔下,松鼠就像人一样,像他的朋友一样。再读这句话体会。
(设计意图:将《辞海》中介绍松鼠的句子与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进行比较,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到本文说明生动的特点,同时,也渗透了学习课文时要及时查阅相关工具书的学习方法。)
2.继续读课文第2自然段,你读到哪句话时,也感受到松鼠就像人一样?
(1)出示句子,学生读。
在清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2)清朗的夏夜,你们会不会跳着叫着?会不会互相追逐?会不会奔跑?会不会玩耍?会不会吃东西?作者笔下的松鼠就像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太可爱了!
(3)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4)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你了解到松鼠的样子了吗?了解它们的一些生活习性了吗?作者不仅介绍得很清楚,还表达得很生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思考,将松鼠与自己夏夜里的活动进行对比,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感受到松鼠的聪明,另一方面也让课文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
3.在作者笔下,松鼠不仅像孩子一样可爱,一样活泼,还像孩子一样聪明,读一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来。
(1)学生读找到的句子: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2)找出动作:拾、塞、扒、找。
(3)想象松鼠找到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的情景,师引导思考:快塞满了怎么办?好像已经没有空隙了,怎么办?体会松鼠的聪明。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表演,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会很感兴趣,参与更加积极。同时,通过表演,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松鼠的聪明,懂得正是因为作者把松鼠当作人来写,课文的语言表达才如此生动。)
4.聚焦搭窝的段落,学习作者有序的表达方法。
(1)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聚焦松鼠搭窝的过程,说说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松鼠搭窝的步骤还真不少,作者是怎样写清楚的,你发现了哪些表达的秘密?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明白作者运用了先再然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
(4)再读这段话,引导学生关注松鼠搭窝时的动作,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
5.与《太阳》一课比较,感受风格的不同。
(1)出示三段描写生动的句子,学生读,背诵。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在清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2)出示《太阳》一文中的三句话,对比。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小结:《太阳》一课,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说明得很清楚,《松鼠》这一篇课文不同,不仅介绍清楚了,语言还很美,描写很形象。
6.改写文字,让表达更形象。
(1)出示资料。
松鼠:体毛灰色,腹面白色。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也食昆虫和鸟卵。
(2)学生尝试改写,进行生动的说明。
(3)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将《太阳》中的语句与《松鼠》这一课的语句进行对比,能够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两篇课文语言表达风格的不同,因为方式直观,因此学生会感受更加深切。这时候再出示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改写,就能及时巩固所学习到的表达方法,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得到了提升。)
四、作业布置
1.书写本课所学到的生字。
2.尝试着运用学到的方法介绍一种动物。
13、五下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歌的意思,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品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品读诗歌,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难点:体会中原百姓所遭受的苦难和当权者的昏庸无道。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渲染气氛。
师: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今天,让我们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的心灵,去感受他的情怀。
板书:宋 陆游
师:陆游,一位我们并不陌生的诗人。谁能用一句话简单介绍他?
(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简答)
师:他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马上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人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歌,一起感受他在68岁写下这首诗的情怀。来,一齐来把课题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指导学生将课题读通读顺
师: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纠正学生的错误之处
师: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哪个呢?为什么?
生:感
师:感是什么意思?
生:感想、感受、感慨。
师:从课题中,你知道诗人感受到了什么呢?哪个字告诉了你?
生:凉 感受到清凉
师:诗人仅仅只是感受到秋日的清凉吗?来,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初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
师: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谁来读读这首诗?
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读的不错,我们常说古典诗歌具有一种音律、节奏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力求将这首诗读通、读顺,并把诗歌的节奏美、音律美读出来。
生:自由读诗歌。
师:好,相信同学们已做好充足的准备,现在我想请男生出来读读这首诗。
师:有一种豪壮的美感。谁来试着说说诗歌的大意呢?(用自己的话说,自己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说)同学们,这短短的28个字就描述了诗人这么丰富的内心情感!全班再读。
三、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心。
师:诗歌不仅有音律美,更重要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心语。诗人还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一些景物中,那么,在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
生:作者描写了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这两样景物。
师:我们一齐来把这两句诗读一下。
师:谁来说说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提示 往东入海。
生:指的是黄河。
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
师: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
生:不是,是突出了黄河的长。
师:仅仅是长吗?你还可用哪些词、句来形容黄河呢?
生:我可用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来形容。
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远上白云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师:说得很好,你很善于积累,我眼前仿佛浮现了黄河挟风带雨卷起万里沙的磅礴气势,一起来把黄河的这种气势读出来。三万里河东入海。
师:五千仞岳呢?岳指的是什么?高山,西岳华山。仞是什么意思长度单位,七、八尺为仞;五千仞岳说明了华山怎样?(高)高到哪种程度(上摩天,直入云天)你能用哪些词、句来形容华山?
师: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白居易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来,带着你们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行诗。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祖国山河壮丽)板书:壮丽河山
师:祖国河山如此壮丽,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
生:高兴、激动、自豪、兴奋
师: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遍(让每个发言的学生读)。
师:你们琅琅的读书声让我感受到了你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是啊,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怎不令人留恋、沉醉、自豪?让我们带着这种难以言状的自豪再来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师:不要停,把这首诗读完。
师:读完后两句,你又感受到诗人心中有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悲凉、悲伤)你是从哪些字眼体会出来的?
生:从泪字体会到的。
师:泪流到了哪种程度?(尽)泪流完了,哭出的是血、是痛,这是何等的伤心欲绝,痛断肝肠啊!
同学们,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我们的诗人心中应该是无比的自豪、兴奋才是啊!可是诗人的心却为何如此的悲伤呢?是什么让他心痛如斯啊?
生:这些美好的河山被敌人占领了。
师:你是从诗歌哪里知道的?(胡尘)
师:胡尘指的什么?(结合王昌龄的《出塞》不教胡马度阴山)胡就是金兵,胡尘指的是灰尘吗?(不是)是什么呢?
生:是金人马蹄溅起的灰尘。
师:仅仅是马尘吗?金人只是在那里赛马么?到底是指什么?
生:指金人残暴的统治,对中原百姓残酷的镇压、、、、、、
师: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金兵在干些什么?(生想象金兵横行的画面。)
师:倒在马蹄之下的都是?(生:遗民)有哪些人呢?
生:有老人、妇女、儿童等
师:他们在金兵的铁蹄下干什么?流泪,流到了哪种程度?那滴滴泪是什么泪?
生:是血泪,是痛苦的泪、(愤怒、期盼)!!!
师: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的(凄凉)啊!
板书:凄凉 但是他们绝望了吗?(没有)他们每天每夜、每时每刻仍然(读)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他们望的是什么?
生:期望王师赶走侵略者,收复失地。
师:是啊!侵略者铁蹄溅起的尘土,却挡不住遗民们期望的目光,仅仅是期望吗?是苦苦地乞望,仅仅是遗民在乞望吗?(生:还有我们的诗人,还有许许多多正直有爱国心的人。)
师:他们苦苦地乞望着,盼啊!盼!读 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又一年是多少年?是一年吗?(一年又一年)
师:当时金兵占领中原已经长达这65年之久,又一年,是整整65年呐,780个月,23739个日日夜夜啊!他们(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齐读)
师:一年过去了,读。
师:5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10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65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同学们,他们的盼、他们的望,实现了吗?他们渴望的王师来了吗?他们期待的南宋君臣到底在干些什么?
我们一起再看到这一首诗《题临安邸》
生(读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汴州汴梁曾经是北宋的都城,是当时历史上最发达、最繁荣的一个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曾以《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汴梁的繁华与富裕:风景如画、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但是这一切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北宋的最后两个皇帝被俘成为阶下囚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萧条,人民流离失所。汴州失守了,中原沦陷了,可是那些达官贵人又在杭州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他们过上了暖风袭人、昏昏欲醉的日子。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这里的游人是谁?他们在干些什么?
生:游人指的是南宋的统治者们,他们花天酒地,终日沉醉在莺歌燕舞中,根本把中原大地的百姓忘得一干二净了。你们可知(引读:遗民泪尽......)
你们的行为让遗民们内心是何等的(悲凉)啊?
师引读:那令人心凉的南宋权贵们,你们到底在干些什么?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那让人悲凉的南宋权贵们,你们到底要干些什么?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此时此刻,遗民们对王师尽管还存着期望,但是一年两年,甚至八十年的苦难中,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一年又一年的(失望),失望啊!再读(后两句)
师:是啊!奸臣当道,小人横行,多少英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岳武穆含恨风波亭,韩世忠终老洞庭湖。但是,他们绝望了吗?他们抗战到底的信念动摇了吗?
生:没有。
师:尽管南宋君昏臣庸,但诗人那对祖国的热爱,那报国的赤子之心至死不渝,他在临终之际,留下一纸遗嘱《示儿》,读(《示儿》内容)
师:此时此刻,你一定深深地被诗人的心诗人的情所震撼了,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
师:陆游最终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人世,但是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那对祖国无限的热爱,那一字一句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师:诗人那份对祖国至死未渝的爱,那拳拳爱国心,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心头。读《示儿》
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面对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杜甫忧心如焚,陆游更是临终遗嘱;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来,让我们一起激情背诵这首《满江红》!师:就让我们在激昂的古诗诵读中结束今天的这一课吧!
作业设计:
1.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什么?
面对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呢?
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你想对谁说些什么?选择一处,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小练笔)
2.积累古诗。《春望》、《出塞》、《题临安邸》、《示儿》、《满江红》等。
14、从军行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这首诗由景及人,通过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描述和对遗民迫切希望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地强烈愿望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②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齐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等。
③字词释义:
将晓:快要天亮。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泪尽:眼泪流干了。 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④古诗词大意:
三万里滔滔黄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巍巍华山耸接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15、穷人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穷人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溅、熄等16个生字,正确认读搁板、魁梧、勉强、蜷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梳理文章记叙顺序,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板书:穷人)【出示课件1:课题】
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它的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接下来咱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出示初读要求:【出示课件3、4】
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好每一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反馈初读情况。
1. 检查朗读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点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
1.谈话启发:这个故事,篇幅比较长,但思路比较清晰,你们能不能事情的发展变化,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请默读梳理,形成文字。
2.学生自学:
(1)教师巡视,排疑解难,提示方法:先将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
(2)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
3.班级交流:根据需要,指名2--3人交流,适度点评。【出示课件5】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出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经死去,就抱回了两个遗孤。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讲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抚养,夫妻的想法不谋而合。
四、三读课文,初步扫描人物
1.过渡谈话: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大体内容,我们就可以认识有关的人物了。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桑娜 渔夫
五、引导读文,了解故事起因
1.我们先看第一段。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画面?
(海边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补破帆。)
2.指点:从地上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没有熄,搁板上放着食具这些简单的摆设,温暖而舒适的小屋,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穷苦的但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庭,也可以看出女主人的勤劳。(板书:温暖而舒适 勤劳)
3.从没有熄灭的炉火和没有擦净的食具告诉我们,桑娜一边补着破帆,一边在做什么?(对,她分明在等着自己的丈夫。)
4.课文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桑娜此刻恐惧的心理?(心惊肉跳)
释:心惊肉跳。
介绍这个小屋的摆设,读时基本上是平静的,读到哪儿语调开始转换?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天气的恶劣使桑娜恐惧极了,所以课文上的寒风呼啸海浪拍击又黑又冷更加重语气。
全班齐读。指导:心惊肉跳一字一拍,却尾语调放低,好像不敢想。
男生读第一节最后两句。
5.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了。你们看,第二节写了几层意思?(三层)
【出示课件6】
第一层:深夜不见丈夫归来。
第二层:沉思:插叙从丈夫想到生活的贫穷。
第三层:倾听风声,祈求上帝保佑。
6.指导朗读
第一层:焦急。十下,十一下,重音,每一下都打在桑娜的心上。
第二层:沉思,是插叙,读得平静些。
第三层:焦急地祈求。
7.朗读桑娜沉思的内容和桑娜说的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批注品味文中语句,从桑娜夫妇的心理和言行神态中感受渔夫和桑娜的美好心灵,并做出评价。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环境描写以及心理描写对表达人物品质所起的作用,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内容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穷人》这篇课文,谁能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说完后,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然后再让大家都说一说)
2.随着故事的发展,文中的一个个情节也在感动着我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二部分(311自然段)。
二、抓住重点,感悟桑娜品质
1.这一部分中有哪些场景令你感动呢?请看阅读提示。
【出示课件8】
阅读提示: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用一两个词语或简练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由此想到的内容。
2.学生汇报: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孩子,这件事很令人感动。
3.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地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1)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 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忐忑不安)
(2)师过渡:这段话省略号特别多,从这五个省略号中,我们感受到桑娜的思绪混乱与不安,感受到了桑娜的内心矛盾。这就是忐忑不安。那谁能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读出来呢?
【出示课件9】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3)指名朗读(34人) 注意读好省略号,并说一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桑娜善良)
①同学们,你们从嗯,揍我一顿也好!感受到了什么?你能用宁可也来说一说吗?
②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板书:非不可)
非这样做不可就是什么意思?(一定要这样做)
为什么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呢?(如果不这样做,西蒙的两个孩子会死的)她真是太善良了。(板书:善良)
(4)小结:说得真好,善良的本能促使桑娜在生活如此困窘的情况下,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桑娜宁可挨揍,也要抱回那两个孩子;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5)请大家好好读读这段话,读出桑娜的美好品质。谁能通过朗读把桑娜的善良读出来呢?(读好重点词) 指名朗读(23人) 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再一次感受桑娜的善良。
(6)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谈谈桑娜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充满爱心、乐于助人、勤劳善良(板书:乐于助人)
三、细品对话,体会渔夫心灵
1.提出学习要求: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至课文结尾处。思考: 渔夫具有什么品质?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把有感受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
2.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3.教师点拨、指导。
(1)桑娜的丈夫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渔夫很善良)从哪里体会到的?把相关的课文读出来吧!
(2)生读: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3)问:熬是什么意思?(忍受,耐苦支持)
能给熬换个词吗?(挨、忍、)
你读懂了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
将来会更苦,他想到了吗?(肯定想到了,但他宁可以后自己苦点,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①这个决定是轻易做出来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课件10】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但最终做出了决定。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②透过渔夫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既让我们看到了渔夫淳朴的形象,又让我们感受到他同样善良的品质。(板书:神态、言行)
4.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的心理变化,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看出了渔夫的心地善良,同时他也非常勤劳。(板书:心地善良)
四、总结全文,回顾写作方法
1.穷人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结尾写道:你瞧,他们在这里了。你们想象一下,桑娜拉开帐子后又会怎样呢?(生说)再读读这个结尾,你觉得怎么样?
2.学生总结: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托尔斯泰真不愧是伟大的作家!
3.通过学习课文,你们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4.总结:我们在今后描写人物的时候,要学习本文中的一些写法,如环境描写、神态描写、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正侧面描写等,全方位塑造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
16、赵州桥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赵州桥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学目标:
1.找出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句子,体会赵州桥独特设计。
2.体会过渡句在文章结构中起到的作用。
3.感受赵州桥美观的特点,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抓住关键词向游客介绍赵州桥,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
1. 感受赵州桥美观的特点,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2. 抓住关键词向游客介绍赵州桥,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引发思考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赵州桥是一座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它具有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课文又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特点写具体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赵州桥》,感受它的魅力吧!
二、品读句子,了解特点
(一)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1.出示学习要求: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一、用____画出本段的中心句。二、用~~~画出具体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阅读批注。
师:现在谁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句子?
(1)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2)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男女生合作读读这两个句子,再次感受赵州桥的雄伟。
过渡:同学们,如此雄伟的一座石拱桥,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据史料记载,1400余年中赵州桥经受多次洪水及地震,桥至今没有多大大变动,这说明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生:坚固)。那这座桥为什么如此坚固呢?
(3)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过渡:是的,赵州桥能在一次又一次洪水来临时屹立不倒,是来源于它独特的设计。
师生问答读
过渡:那这种独特的设计好处是什么?文中有没有告诉我们?
(4)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过渡:(播放视频1)经精确计算,四个小桥洞有泄洪的作用,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
2. 观看视频,理解创举
(1)观看视频
过渡:我们再来看一个视频,在外国人世界的眼中,赵州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播放视频2)欧洲人建造同样的桥,比中国晚了这么多年,这种世界领先的独特的设计,我们就叫创举,而且是惊人的创举。
(2)全班齐读:来,让我们全班一起再读第二自然段。
(二)赏析美观,体会写法
出示:第3自然段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学习过渡句,迁移运用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呢?对,这句话很重要,这样的句子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叫过渡句。
(2)给片段,学习写过渡句。
师:那我们来看看这篇写荷花的片段,中间有个过渡句,我们该怎么填呢?请男生读第一段(男生读)这里写了荷花的什么?(生:颜色多)请女生读第三段,这里又写了荷花的什么?(生:姿态各异)
齐读过渡句。
2. 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写法
(1)完成学习单任务
师:那第三自然段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呢?请你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描写栏板图案的语句,然后完成学习单上的练习,填完之后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话中哪些地方表达上写得很有特点,开始吧!
(2)生汇报
师:那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些地方语言表达上写得很有特点?
生:运用了排比有的有的还有的写出了栏板上的图案很精美。
(3)师生接读
(4)找出动词,体会精美
(5)总结写法,运用表达
A:总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写法
师:我们来看,这段先写一个中心句,再围绕这个中心句,用生动的语言把美观这个特点写得更清楚,更详细,最后加上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让我们也来小组合作写一写吧!
B:仿写练习
师:请你从这几句话里任选一句作为中心句,然后写一段话。
三、小组合作,导游介绍
师:同学们,学习完这篇课文,世界闻名、雄伟、创举、美观这几个关键词就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深深为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自豪。现在,请你小组合作讨论,当一回小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注意要围绕赵州桥特点的关键词说清楚哦!
世界闻名 雄伟 创举 美观
生小组汇报。
四、拓展延伸,感中国桥梁之地位
1.分享桥梁资料袋
师:谢谢刚才这位同学,介绍得真不错。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关于中国桥梁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请一位小助手来帮忙读一读。
2.认识中国5座有名的桥梁
17、找春天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找春天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动作演示等方法识记脱、袄、羞等14个生字,通过观察比较,学写柳、桃、杏等9个生字。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探、遮掩、害羞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品读描写春天的句段,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自然的热爱。
3.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发现春天的美好,仿照第4~7自然段把所见所闻写下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读春整体感知,积累运用
1.播放歌曲,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倾听歌曲。
导语:春天在不经意间悄悄地来了,她躲在哪里呢?让我们仔细听,一起到歌曲里找答案。
2.指导朗读,体会心情。
导语:在歌曲里,春天羞羞答答地躲在青翠的山林里、湖水的倒影里和小朋友的眼睛里。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也迫不及待地想去寻找春天呢!
出示段落: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1)指名朗读,识记生字。
用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识记脱袄两个生字。
(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发现,读出感叹的语气,体会春天来到,孩子们惊喜、兴奋、激动的心情。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圈画动词,从一连串的动作中,体会孩子们寻找春天的急切。通过重读动词,加快朗读速度,读出孩子们的急切心情。
(4)通过读这段话,我们知道了孩子们去了哪里找春天。
3.揭示课题,自读反馈。
(1)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导语:我们必须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春天的踪迹。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这些孩子的脚步,去田野看看,他们找到春天了吗?怎么找到的呢?
(2)自读课文,检查反馈。
出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想一想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在课文中用横线画一画。
(1)检查反馈。
出示: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提示:运用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羞,联系生活理解害羞的意思是感到不好意思,难为情。
遮读准翘舌音,运用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识记遮和掩。联系生活经验,结合动作演示理解意思。句子里面有一对近义词,遮遮掩掩躲躲藏藏都表示因害羞而躲藏的样子,拓展表示动作的叠词。
文中还有一个这样的叠词,它是表示什么的?出示:叮叮咚咚。
提示:叮读准后鼻音,借助形声字规律识记生字。叮叮咚咚是表示声音的叠词,拓展表示声音的叠词,如:叽叽喳喳、乒乒乓乓、滴滴答答等。
过渡:文中还有一句特别长、比较难读的句子,你能读准确、读流利吗?
出示句子: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提示:枝读准翘舌音,筝读准翘舌音、后鼻音,借助形声字规律识记两个生字。杜鹃:通过图片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提示:划分停顿符号,根据停顿朗读句子。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2)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柳桃杏
提示:观察字形,回顾木字旁的书写要点:木字在左,瘦又长,撇要舒展捺变点;木字在上,宽又扁,撇、捺舒展横略短。生描红仿写。
(设计意图:用歌曲创设春天的情境,把学生带到与课文相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朗读是学生个性化的体现,通过关注标点、重读动词、划分停顿等方法的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喜欢上朗读。本课生字较多,融识字于朗读中,运用多种方法识字积累,学生更有兴致。)
板块二觅春比较体会,朗读想象
过渡:孩子们是怎样找春天的?他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读以下自然段。
出示段落: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1.指名朗读,认识生字。
提示:探读准前鼻音,通过动作演示理解字义。嫩读准前鼻音,溯源汉字本义识记生字。敕本义是小树苗十分柔弱,就把木杆插入土中,与小树苗捆绑在一起,帮助小树苗更好地生长。女和敕联合起来就表示需要大人呵护的小女孩。解读准字音,了解作姓时读xi。结合语境理解解在文中是融化的意思。
2.交流春天的样子。
导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
交流要点:小草、树木发芽,野花开放,小溪解冻。
3.体会比喻的恰当,读出疑问的语气。
出示: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1)体会比喻的恰当。出示小草和眉毛的图片,学生说一说两种事物的相似之处。
(2)出示: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通过朗读比较,了解作者用疑问句表达内心的猜测与不确定,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3)依次指导朗读后面的句子。男女生合作读,注意疑问语气和重音,排比句的朗读能读出变化。
4.关注字词,感受仔细。
交流:孩子们是怎样寻找春天的?为什么要仔细地找哇,找哇,才能找到春天?
要点:孩子们是需要仔细寻找春天的,因为小草才从地下探出来,野花才开了一两朵,嫩芽点点,小溪的声音也很轻,如果不仔细地去寻找,孩子们是不能发现这些变化的。
5.观察图片,说话练习。
让我们去田野里仔细找一找,春天还会藏在哪里呢?(出示图片,学生仿照第4~7自然段说话。)
提示:长长的柳枝随风摆动,那是春天的头发吧?风儿拂过树梢沙沙地响,那是春天的笑声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比较朗读句子,让学生体会比喻的恰当、奇妙。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朗读想象中感受早春风光的无限美好,学习作者诗一般的语言表达。)
板块三悟春细读体验,读中想象
过渡:正是这些微小的变化让孩子们确定春天来了,他们还想找到更多春姑娘的踪迹呢!他们还会怎样寻找春天呢?
出示句子: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1.指名朗读,认识生字。
提示:读准触的翘舌音,通过动作演示和找近义词理解字义。
2.圈画交流寻找春天的方式。
交流:看、听、闻、触。
过渡:看、听、闻、触,孩子们调动身体各个感官去寻找春天,他们在哪里找到了春天?
出示: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3.指名朗读,生交流。
提示:春天在柳枝上、风筝尾巴上、喜鹊杜鹃嘴里、桃花杏花枝头。
4.体会动词的准确。
导语:春天在这些地方干什么?为什么用不一样的动作描写春天?
交流提示:春天在荡秋千、摇哇摇、叫、笑,因为春天来了,柳枝细细长长,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晃动,像荡秋千一样;人们来到公园、郊外放风筝,五颜六色的风筝乘风高飞;喜鹊和杜鹃都出来觅食了,叽叽喳喳地叫着;桃花杏花都开放了,好像绽开的笑脸。
5.用心观察,练习说话。
我们也去找春天吧!用心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春天还在哪里干什么呢?练习用她在_______说话。
(设计意图:此处对文本进行补白的练习,是在内化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说话练习。)
板块四写春指导书写,拓展提升
1.生字归类。
按照结构归类6个生字,上下结构有寻、荡;左右结构有冲、姑、娘、吐。教学时,归类出示生字,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观察结构和笔画。
2.左右结构的字书写要点指导。
提示:左窄右宽,除了柳桃左高右低,冲、姑、娘、吐4个字,都是左低右高。写字时要注意部件和笔画之间的避让和穿插。
3.指导书写上下结构的字寻、荡。
寻字书写要点:上收下放横托上,横山间距要均匀,长横略斜贴中线,竖钩靠右点偏左。
荡字书写要点:草头横长盖下面,点提偏左有弧度,横折折折钩一笔成,上窄下宽要有力,两撇间距要均匀。
4.生练写,师点评后再次练写。
5.赞美春天,留心观察。
总结:今天,我们跟随孩子们的脚步,仔细观察,用心体会,终于找到了春姑娘的踪迹。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春姑娘说吗?现在,春意正浓,大家可以走出家门,去户外寻找春天,感受春天,也可以尝试把你找到的春天写下来。
提示:指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留心观察生活,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设计意图: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读帖基础,按不同的结构归类生字,让学生依据不同结构的汉字的书写规律,观察一组生字。再由面到点,关注细节。既节省了时间,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读帖能力。)
18、月迹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月迹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月亮在我国人民情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梳理情节,了解文中所写寻月的全过程。
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轨迹,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理解月亮是印章的深刻含义,体会一切从孩子眼中看出的意义。
揣摩文中所写孩童语言的特色。
【教学重点】
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以及学习对景物中的哲理的抒发的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升上天空,清澈的月光洒满大地,让人产生无限情思遐想。我们曾经读过许多描写月亮的诗句,唱过许多与月相关的歌曲,有的是纯粹歌颂月的美好和纯洁,有的是借天上明月表达心中的情感和思绪。现在我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与月相关的诗文。(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月相关的散文贾平凹的《月迹》,看看你能体会到哪些东西。(板书课题 作者)
二、认识作者
贾平凹,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著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小说集《商州》《白夜》《浮躁》《废都》等。作品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
三、字词检查
四、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月之迹
1.解题(月:月亮;迹:踪迹、痕迹、轨迹)
2. 整体感知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时间:中秋的夜里
人物:奶奶、我和弟弟妹妹
事情:盼月寻月议月
文章重点:寻月亮
3.师: 月亮在哪些地方留下了它的踪迹?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语段吗?请你在阅读过程中圈点勾画。
生浏览课文,生说。
明确:月亮的踪迹:镜中、院中、杯中、河里、眼中
【引导学生关注边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以说,孩子们追寻月亮的踪迹就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板书:月亮的踪迹 线索)
五、 品析文章语言,欣赏月之美
先续写一段话,然后摘抄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对比品味作者是如何把月亮描写得可见可感、生动形象的。
续写的语句 课文的语句
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
学生练笔,成果展示,与课文比较写法
课文片段示例:
(一)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
(二)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三)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
生展示成果,师相机板书(板书:童趣 想象力 拟人化 叠词、儿化)
重点评论两处
师:在这些孩子的眼中,月亮竟是这样的美。当然,月的美不止这几处,它的好需要我们细细去品读。
六、品味作者情怀,感受心之迹
1.师: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情绪一直是一样的吗?他们的心理情绪有过怎样的变化?
明确:不满足高兴失望 高兴羡慕、嫉妒、争执 越发觉得奇了都觉得满足了
2.在奶奶的引导下,孩子们对月亮有了怎样全新的认识,让我们来读一读。
PPT展示:
(一)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生读这一句,品情感,品含义
(引导:情感:喜爱、高兴、激动、惊讶、感叹
理解句子的含义,抓句中的关键词,理解其深层含义。本段的关键句是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其中关键词是愿意(什么)它)
(二)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一个人的。
生读,思考回答
(引导:理解句子的含义,抓句中的关键词,理解其深层含义。本句的关键词是是我所要的是个好)
明确:月亮象征着渴望、希望,月亮象征着美好。孩子们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好的过程。
这种所有是不是我们某个个人所单独拥有的呢?
不是。是我们大家都拥有的。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一个人的。
(三)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生读,思考回答
(引导:理解句子的含义,抓句中的关键词,理解其深层含义。本句的关键词是印章)
明确:印章,盖在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上以证明东西为自己所有的图章。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表明天空是我们的。原来不仅月亮是我们的,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中的一切,都是我们的。
师: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月的踪迹的变化,更看到了孩子们的心的踪迹的变化。这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情感线索。(板书:孩子的心迹 情感线索)
七、理解文章主旨
说一说
读到这里,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想要表达什么,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示,你是不是已经明白了呢?
生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启发我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八、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
19、月光曲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月光曲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种方式学习三轮对话,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体会贝多芬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2.借助语言文字,联系生活、绘制波形图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月光曲》的美妙,背诵第9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走进贝多芬,把握文章内容
1.轻柔的音乐,如同潺潺的细流,洗涤我们的心灵;激昂的音乐如同灿烂的阳光,照亮我们的心扉。跟随子期领略了伯牙琴声中的恢弘气势,我们今天将要走进一首举世名曲《月光曲》。(板书:月光曲)
2.生自由交流对贝多芬的了解,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适时补充介绍贝多芬的生平。
被誉为交响乐之王的贝多芬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能做到这点该是多么幸福。他的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被广大人民所喜爱。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贝多芬在莱茵河边遇到了谁?发生了什么故事?
4.抽生交流,师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
提前补充相关背景资料,尽可能地开阔视野,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用问题支架帮助理清文脉,整体感知内容,培养概括能力。
二、体会情感变化,了解创作经过
贝多芬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月光曲》的呢?细读三段对话,体会人物情感。
(一)学习皮鞋匠和兄妹俩的对话,感受手足情深。
1.重点指导朗读那该有多好啊!随便说说。
2.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自己在什么时候会说那该有多好啊!体会妹妹想听贝多芬弹奏的强烈愿望以及对音乐的热爱。
3.思考:妹妹真的是随便说说吗?体会妹妹既热爱音乐又善解人意。
(二)学习皮鞋匠和贝多芬的对话,感受贝多芬对兄妹俩的同情。
1.师生合作分角色读。
2.如果你就是贝多芬,此刻,你是怎么想的?
3.结合贝多芬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能做到这点该是多么幸福。体会贝多芬对兄妹俩的同情,对底层人民的关怀。
(三)学习盲姑娘和贝多芬的谈话,感受贝多芬情感的变化。
1.反复朗读,从盲姑娘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多纯熟呀!赞叹了弹奏技巧的高超。感情多深啊!赞叹情感表现得充分。再次表现了盲姑娘十分热爱音乐。
2.聚焦指导读好两个您。小组交流:盲姑娘在说两个您的时候分别在想什么?
第一个您,表示猜想,读出疑问,语调可拖长。后面根据贝多芬在附近旅行演出,做出判断,这样高超的技巧,应该只有贝多芬。第二个您,就读出肯定。
3.练习朗读,进一步领悟。
4.贝多芬遇到了爱音乐、懂音乐、懂自己的盲姑娘,回顾21课《伯牙鼓琴》 ,体会贝多芬此刻的心情,由对兄妹的同情转换为了偶遇知音的兴奋,给了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因此又准备弹奏一曲。
设计意图
通过分角色朗读三段对话,置身情境,走进贝多芬的内心,讲述自己的感受,同时表达贝多芬的感动,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了解贝多芬创造《月光曲》的经过。
三、根据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美
(一)根据两个清幽展开想象,感受创作前茅屋的朦胧与安静。
1.齐读第8自然段,说说这段文字带给自己怎样的感受?
2.联系生活理解两个清幽。
第一个清幽,指在皎洁的月光下,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
纱,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第二个清幽,指月光的柔美,令人动容。
3.围绕清幽,闭眼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此刻小屋子里的情景。
预设:一阵风拂过,把蜡烛吹灭了。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亮了茅屋。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月夜呀,贝多芬望着身边的穷兄妹,想着,他们是这样的穷苦,他们同样需要音乐,音乐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给盲姑娘带来光明,借着月光弹起琴来。
(二)根据文字变化展开想象,感受乐曲美妙的变化。
1.读文字,想象画面。
(1)享誉世界的《月光曲》在幽静中诞生。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仿佛看到了什么?用横线把皮鞋匠想到的勾画出来。
(2)自由朗读皮鞋匠想象到的内容,说说他看到了哪些画面?
预设:看到的第一个画面是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预设:月亮升高,从薄云间穿过。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这是第二个画面。
预设:第三个画面是海面刮起大风,浪花快速涌来。
(3)你在读皮鞋匠想到的画面时,你的眼前又有怎样的景象呢?
(4)小结:边读文字边想象画面,脑海中的情景不断变化着,我们仿佛已经听到变化万千的乐曲,感受到它的美妙。(板书:文字 画面 想象)
2.想象体会,绘制波形图。
(1)想象第一个画面,绘制波形图。(出示句子)
月亮从大海上慢慢升起,这是一个平静的月夜,这时感觉贝多芬轻轻地按起琴键,节奏比较缓慢,曲调悠扬。给人舒缓的感觉。这时候如果用我们音乐中的波形图来表示这段乐曲,我会用比较平缓、起伏较小的线条来表示。(师绘制波形图)
(2)想象在另外两个画面中,贝多芬弹琴的状态是什么样的?你会用波形图怎么表示呢?小组互相交流一下吧。(出示课件。播放《月光曲》)
3.交流汇报。
预设:在第二个画面中,我联想到贝多芬此刻可能也开始跟着音乐慢慢晃动,节奏也会稍微快,力度加强,给人感觉更热烈欢快。所以我们小组画的波形图比老师的起伏稍微大一点。
预设:在第三个画面中,海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我想,此刻的贝多芬应该更加激动,音乐节奏应该比之前更快、旋律充满力量、力度更强了,所以我们的波形图又增强了起伏。(师相机在黑板上补充完整)
4.小结:明月升起,高悬于空,大海时而平静、时而汹涌,我们根据文字的变化想象了贝多芬弹奏乐曲的状态变化,感受到乐曲美妙的变化。
5.让我们伴随着这变化丰富的美妙乐曲,再读这段文字。
6.播放《月光曲》,在情境中朗读第9自然段。
7.小结:通过绘制波形图,感受音乐从悠扬舒缓、气势渐强再到高昂激越,进一步体会了乐曲丰富的变化。在想象中去体会乐曲变化的美,真妙呀!这美妙的乐曲和景象在你脑海中留下印记了吗?根据波形图的提示,试着还原皮鞋匠的想象吧。(根据板书提示,一边想象,一边背诵第9自然段)
设计意图
分解想象步骤,搭建想象支架,降低想象的难度。从文字想画面,使学生融入课文意境中,绘制波形图使思维可视化,更好地体会音乐节奏、韵律、情感的变化美,从而感受艺术的魅力。
四、想象画面,回味艺术美
旋律和节奏在变化,脑海中的画面也随之变化。这就是想象的魔力。课后你也可以一边听你喜欢的音乐,结合自己的感受把想到的画面变成文字写出来。
设计意图
从文字中来,回到文字中去,自我感悟,运用学习到的方法,在音乐中尽情地徜徉、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20、咏柳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咏柳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学过程:
一、借助图片,激趣导入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到眼前的这幅图,你立刻想到了哪首诗?
2.出示歌咏比赛图片,体会咏的意思。
3.如果赞颂的是梅花,题目可以是;赞颂的是华山呢?
(二)借助图片,感知特点
1.同学们,大家见过柳树吧?谁能跟大家说说你眼中的柳树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来再来欣赏欣赏柳树,感受一下它的美吧。
2.(学生配乐欣赏PPT图片。)
二、初读古诗,感受诗韵
(一)借助注释,理解字意
1.柳树可真美啊,在诗人笔下又是什么样的呢?赶快来读一读这首诗吧,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诗。)
2.教学妆,与装进行比较,理解意思。(你家谁化妆?)
3.指导书写碧。
3.绿丝绦:根据形旁推测一个字的意思,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大家猜得没错,绦就是用丝编成的带子。指导书写绿丝。
4.指出丝绦、剪刀的意思,改写诗句,感受押韵。
三、品读赏析,体悟诗情
(一)换词比较,感受碧字的精准
1.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图片,观察观察这棵柳树,关注它的颜色、样子,看看它有哪些特点?无论是古人写诗,还是我们写文章,都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贺知章在写柳树时也不例外,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哪几行诗写出了柳树的特点?
2.碧是什么意思呢?借助图片,借助工具书理解。碧就是一种绿色,那这行诗就可以写成:绿玉妆成一树高。意思没有改变,怎么样,可以这样改吧?
(二)借助图画,理解万字的涵义
1.学习古诗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那就是借助图画。有一位同学不仅看图理解,他还根据诗句万条垂下绿丝绦画了这样一幅画。
(出示图画,柳树只有八根枝条。)
2.有很多词语、诗句中都带有百、千、万,这样的词语、诗句并不表示具体的数字,只表示数量多,明白了吗?我们一起读一读下面这些词语
生齐读:万水千山、万家灯火、千军万马、千言万语、百里挑一、百花争艳。
3.我们再来读一读下面这些诗句体会体会。
出示: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
(三)品析比较,体会比喻的妥帖
1.同学们,你们再读一读这首诗的后两行,有没有发现哪两个字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裁和剪。
2.同学们,剪是一个形声字,下面的刀是形旁,表示意思。说到刀呀,生活中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比如水果刀,菜刀,小刀,大刀,为什么不能说二月春风似菜刀或者二月春风似小刀呢?
3.书写剪时,要注意上面的前和下面的刀都要扁一点,看老师写。
(教师示范书写后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价。)
4.同学们,这首诗同学们不仅要会背诵,还要会默写,大家再多读几遍,同时注意看看诗中哪几个字比较难写,可以重点识记。
(学生练习背诵、默写。)
四、拓展诗句,布置作业。
同学们,古诗中有不少咏物诗,除了今天学习的这首《咏柳》,还有很多呢!大家看这幅图,你想到了哪首诗?出示王安石的《梅花》,寇准的《咏华山》,郑板桥的《竹石》,拓展阅读。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咏柳
碧玉 绿丝绦
裁出 似剪力
21、忆读书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忆读书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津津有味、一知半解、索然无味等词语的意思。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根据要求梳理信息,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含义,学习读书方法,感受读书乐趣。
3.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交流各自的读书经验与独特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
、话题导入,走近作者冰心
1.同学们,还记得古人读书的方法吗?(生交流)
2古人的学习教诲、读书方法让我们深受启迪。今天,我们要走近一位现代作家,她特别喜欢少年儿童,她的作品吸引了无数小读者我们亲切地叫她冰心奶奶。(出示作者照片)
3关于作者你有哪些了解呢?(生交流,师相机出示作者资料。)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但冰心却是常青树,从她19岁成名到晚年一直都在创作。在89岁高龄的时候,她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美好的读书经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忆读书》(齐读课题)跟着冰心奶奶,探寻更多的读书方法,感受不一样的读书乐趣。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读书明智,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从古至今学者读书的态度、经历、方法与感悟,为学生的读书学习指明了方向。教学伊始,从古人谈读书导入,既是对之前读书方法的回忆,又自然地引出本课作者冰心,让新课与学生认知构建联系,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产生学习动力,为后面的学习交流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默读课文,理清叙述顺序
1.快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1)想一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自己的读书经历的,圈出相关词语。
(2)思考:作者多年读书的切身体会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2 学生交流汇报。
(1)时间顺序。明确表示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十二三岁时,中年以后,1980年后。
(2)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九个字可谓是字字珠玑,三个分句各自强调的重点是什么?指名读并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作者告诉了我们整篇文章的要点。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作者回忆了她读书的经历和感受,指导我们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设计意图: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让学生从关键词语中理清叙述顺序,从重要语句中感受作者的感受,再依据捕捉到的信息,用一句话来概括主要内容,不仅锻炼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考查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学习就在学生亲身参与中真实有效地发生了。)
三、把握要点,体会读书感受
1.体会读书好。
(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圈画重点信息完成表格。每一小组可选择一个或几个阅读时间进行研读,然后尝试结合表格说一说冰心某一阅读时间的阅读经历。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读书方式
读书感受
七岁时
十二三岁
中年以后
1980年后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一:《三国演义》
①根据交流呈现表格: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读书方式
读书感受
七岁时
《三国演义》
听故事
一知半解地读
反复地读
从一本到一类
津津有味
越看越明白
引起了对章回小说 的兴趣
②教师相机指导。
关于读书方式:
理解津津有味,体会作者儿时对书的着迷。何为一知半解地读?结合内容说一说理解。为什么作者两次把书丢下,又继续读完?抓住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体会作者读书投人,反复阅读。
关于读书感受:
介绍章回体小说。
出示:
章回体,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叙述体式。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千章节,称为回或节。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作标题,称为回目。
出示各类书中的回目读一读。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③读完这些回目,你有什么感受?作者就是被这些回目深深吸引,所以从阅读一本书变成阅读一类书。
④小结:像这样圈画、提炼信息要点,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因故事内容生动作者猜着读、反复读《三国演义》越看越明白,甚至引起了对章回体小说的兴趣。这不就是读书的好处吗?
预设二:《水浒传》
①据交流呈现表格:
阅读书目
读书方式
读书感受
《水浒传》
比较读
尤其欣赏,人物形象生动。
②教师相机指导: 通过比较阅读发现《荡寇志》人物没有个性,而《水浒传》着力描写人物,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
看过《水浒传》吗?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形象。
比如豹子头林冲棒打洪教头,武艺高强;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侠肝义胆;行者武松景阳冈打虎,有勇有谋
③小结:瞧,生动的人物形象,鲜明的性格特点,这就是作者尤为欣赏《水浒传》的原因,也是她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
预设三:《红楼梦》
①据交流呈现表格: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读书方式
读书感受
十二三岁
《红楼梦》
厌烦地读
兴趣不大
中年以后
《红楼梦》
回读
尝到滋味
②教师相机指导:
对于《三国演义》《红楼梦》这两部书,作者都进行了反复回读,那前后两次有差别吗?
同一本书,随着年龄的增长,感受也会不一样,真是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啊!
(3)刚才我们用图表法较快地梳理了课文内容,并抓住要点来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发现作者写得最多的是读《三国演义》的经历。那如果你竖着看呢,会发现什么?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读书方式 读书感受
七岁时 《三国演义》 猜着读 引起兴趣
《水浒传》 对比读 尤其欣赏
十二三岁 《红楼梦》 反复读 尝到滋味
中年以后
1980年后 ...... ...... 读书好,多读 书,读好书
①阅读的时间很长:七岁-1980年,80年的阅读时间。
②阅读书目多而广。
补充原文片段,了解冰心阅读的其他书目。
鲁迅先生也曾告诉我们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必须如猫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③阅读方法多样。
作者的这些读书方法你们都赞同吗?有没有相同的经历或不同的方法?
学生交流猜着读、反复读的经历和其他读书方法。
的确,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这些读书方法我们至今都受用。
④阅读感受独特。
冰心奶奶在回忆读书经历的时候说了这样一段话,齐读第8自然段,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一下。(板书:快乐、明理)
冰心读书的最大快乐在哪里?你的读书快乐在哪里?结合具体的读书经历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读书能获得美感,增长知识,有助写作,提高修养
⑤小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管是从作者的经历,还是从自己的经历,都可以看出读书是有好处的。难怪人们总说开卷有益!
(设计意图:让学生依托表格把握信息要点,先默读圈画,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作者的读书经历。在探讨中发现作者写作中的详略安排,学习作者的读书方法,体会读书感受,并且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读书经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读书的快乐,理解读书好的含义,让学生对读书的好处有了更为广泛的理解,也引导着他们走向阅读深处。)
2.体会读好书。
(1)书看多了,作者学会了挑选、比较。那冰心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①(出示第9自然段)作者把哪些书进行了比较?
《西游记》内容精彩
《封神榜》内容烦琐
《水浒传》栩栩如生
《荡寇志》索然无味
理解精彩烦琐栩栩如生索然无味的意思。
从比较阅读中发现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的书更受欢迎。(板书:情节、人物)
②除了关注情节、人物外,还有什么呢?
理解朦朦胧胧无病而呻心动神移不能自己等词语。
结合冰心阅读《三国演义》两次哭的经历,发现语言文字质朴,富有真情实感的篇章更能打动人心。(板书:语言、情感)
(2)这是冰心眼中的好书,那你认为还有哪些是好书?
结合交流平台,联系自己的阅读经历推荐好书。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能激发阅读兴趣的,能让人开阔视野的,能明白道理的,有助于写作的都是好书。
(3)小结:同学们,在交流中,我们发现好书的标准不是唯一的。但我们肯定的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我们可以先从课本中寻找好书。
(设计意图: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讨论交流,提炼出关于好书的几个要点,即情节、人物、语言、情感,但这还不能真正体悟到好书的好。所以需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根据这几个要点来推荐自己阅读过的好书,也可以分享自己认为的好书。在语言的交流中,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读好书的理解逐渐加深,逐渐透彻。)
四、总结方法,拓展延伸阅读
1.同学们,回顾冰心的读书经历,你们都收获了什么呢?
2.指名交流。
(1)我们读书时可以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比如猜着读、对比读、反复读。
(2)我们可以从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方面,通过对比来评价一本书,还可以根据这些要点来向他人推荐书。
(3)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自己的读书经历。
3.请同学们按照时间顺序,抓住要点,介绍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读书方法,谈谈阅读感受。
4.课外阅读推荐:冰心的《寄小读者》《小橘灯》总结:冰心能成为一名作家,与她的好学乐读、会读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今天起,让我们带着冰心奶奶的读书方法多读书、读好书,逐步感受读书好的妙处!
(设计意图:读中悟法,读中学写。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的表达方法,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适时地安排静默书写,展示交流的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提升对书的认识,感受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变化。课外阅读的推荐,更是让学生从读一篇课文,了解一位作家,延伸到读相关书籍,让学生真正愿意去多读书,读好书。)
22、燕子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燕子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燕子》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课文语言生动简朴、感情真挚。教学中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引入,激发兴趣
1.歌曲: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来到我们身边,它正在向我们报告春天的好消息呢!我们一起欢迎它吧。
2.出示燕子图片,你能描绘一下它的外形吗?
学生交流。
3.我们来看作家郑振铎是怎样描述燕子的。今天我们学习《燕子》。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耳中听着熟悉的歌曲,眼中看着燕子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关注,进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把生字用笔圈一圈。
(2)与小组同伴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2.检查自学效果:
课件出示燕子图片,瞧,小燕子为我们带来了本课的生字,快来认一认。
会认的字:伶、俐、翼、漾、倦、闲、散、纤、杆、痕。
(1)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在课件上圈出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学生交流讨论。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呢?
(4)汇报交流,强调:
漾:右部的上边是羊少尾,按形声字的特点,这个字读ynɡ。
翼:把字拆分羽(没钩)+田+共。
散:多音字。松散(sǎn),散(sn)步。
杆:多音字。旗杆(ɡān),杠杆(ɡǎn)。
(5)把生字放到词语中,你还能流利地读一读吗?
出示词语:
伶俐、翼尖、荡漾、飞倦、闲散、纤细、电线杆、几痕、凑成、吹拂、赶集、聚拢、形成、横掠、偶尔、沾了、纤细。
①学生自由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②指名认读词语,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反复领读。
③开小火车读好词语。
(6)你们真了不起,能把生字和词语都读准确了。它们藏到句子里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出示句子: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设计意图:字词是学习的基础,借助课文中的小燕子形象,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交流识字,再由字到词到句,步步深入。
三、整体读文,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要求读通全文。归纳段意。
2.朗读全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3.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讨论一下。
设计意图:读书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读就要有所收获。引导学生朗读全文,读懂课文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交流哪些生字的书写有难度,需要注意什么。
2.学生汇报,强调:
聚:下部是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不要写成水。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聚凑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
4.学生独立观察拂、形、掠,先描红,再练写。
5.展示学生的书写,师生评议后学生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书写指导要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教师要抓住难点、易错点进行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本节的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将课文读熟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营造积极浓厚的阅读氛围。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回顾,导入新课
1.这些词语,同学们还认识吗?读一读。
伶俐、翼尖、荡漾、闲散、纤细、电线杆、凑成、吹拂、赶集、聚拢、形成、横掠、偶尔、沾了、飞倦、纤细、几痕。
2.指名朗读课文。
3.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带着知识记忆走进新的学习,增添学习的信心与热情。
二、精读课文,分析内容
1.通读全文,把握重点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分析哪部分写了燕子的活泼可爱,哪部分写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2.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人看图。
(2)写了燕子的什么特点?(外形)从哪几个方面写的?(羽毛、翅膀、尾巴)它们都是什么样的?(乌黑、轻快有力、剪刀似的)
(3)为什么用凑成不用组成?(突出身形灵巧,搭配合理。突出活泼可爱)
(4)表达了作者对小燕子什么样的感情?(喜爱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把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3.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边读边画这一段里写了哪些景物。(微风、细雨、柳枝、花、草、叶)
(2)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拟人)
赶集时是什么景象?课文说谁赶集?在这里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表达更生动)
(3)配乐读本段,并想象画面。
(4)看到如此美丽的春天,小燕子会怎么做呢?(由南方飞回来,为春光添了许多生趣)
4.学习第3、4自然段。
(1)课件出示:燕子在干什么?(飞行)哪段写了燕子的飞行?(3、4自然段)
(2)同桌读第3、4自然段,思考:燕子在飞行中有什么姿态?(斜飞、横掠)说明了什么?(燕子的轻快、敏捷)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燕子飞行的轻快、敏捷及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4)理解小圆晕。
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晕是什么意思?
(在作者的眼里,不但燕子美,就连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圈波纹也像七彩的光圈那么漂亮。咱们再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燕子飞行的轻和小圆晕的美。)
(5)指名读第3、4自然段。
5.学习第5自然段。
(1)活泼的小燕子在美丽的春光里尽情地飞行,飞倦了又是怎样的呢?
(2)读第5自然段,看图。
(3)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设计意图:以文本为依托,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出感情。
三、美读段落,指导写字
1.把你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出来。
2.通过朗读,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活泼可爱的燕子、美丽的春景,课文中还有一些生字呢,让我们快快把它们美美地写出来吧。
3.观察生字偶、尔、沾、倦、纤、痕,有什么发现?
4.学生汇报,强调:
偶、沾、倦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写时注意左右的比例要协调。
倦:人(亻)做了许多卷子,累了,疲倦了。写时注意右下部不是巳。
痕:病字旁里面是艮,不是良。
5.课件演示倦、痕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
6.学生独立观察偶、尔、沾、倦、纤、痕,先描红,再练写。
7.展示学生的书写,师生评议后学生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把握学生每次的写字量,使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写字指导有效结合。
四、练习背诵,总结全文
1.课文把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和美丽如画的春景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课文词句优美,让我们结合板书来尝试背诵一下第1~3自然段。(板书:活泼可爱,生机勃勃)
2.小结:课文以燕子为中心,从燕子的外形写到春天的景色,再写燕子飞行时的情形,最后写燕子飞倦时的样子,从而赞美了春天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春天,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整体回顾课文结构,再次激起对燕子、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背诵课文。
2.尝试为课文配上新的插图。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读书,有意识地积累优美的词句。为课文配图是再次梳理文章内容,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
板书设计
23、习作即景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习作即景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学目标:
1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并把题目补充完整。
2.能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重点)
3.对不满意的地方能够有针对性地修改。
教学过程:
一、回顾精彩片段,初步感知习作方法
1.出示《鸟的天堂》插图:大榕树,这幅图同学们熟悉吗?
2.出示《鸟的天堂》中描写榕树和鸟的两段文字,思考:这两段文字分别介绍了什么?
文字一: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文字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乌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引导学生思考:巴金先写树,再写鸟,写法一样吗?
小结:通过复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在写景的时候将动态的情况和静态的情况交织在一起,这样的文章才能给我们的阅读带来愉悦。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精彩片段的回顾,引出本单元的习作方法: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为学生之后的习作做铺垫。)
二、引导学生审题,打开学生习作思路
1.出示习作题目《____即景》,引导学生思考:写景的文章我们以前写过,这次的习作题目和我们以前写的有什么不同?
预设: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景字前面加了一个即字。
2.什么是即景?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点拨:我们在当下,眼前所看到的景色就是即景。
3.请你们回忆一下,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哪一瞬间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吸引了?那是一处怎样的景色呢?学生交流。
4.结合学生交流的自己所看到的美景,适时引导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审题,使学生准确理解习作题目。之后,通过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美景,打开学生的思路,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三、明确习作要求,深入指导习作方法
1.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以前学过如何写景,首先要注意什么?
预设:要按一定的顺序写。
2.出示题目《窗外即景》引导学生思考:你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来写?
预设:可以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
出示题目《雨中即景》引导学生再次思考:你还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来写?
预设:可以仿照《雷雨》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写。
3.写景,除了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之外,本次习作,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教材第3自然段,试着提炼出关键词,圈画下来。
预设:写动态变化。
4.本次习作的重点是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思考:本单元的课文中有哪些动态描写的片段,找出你喜欢的一两处,同桌交流一下,作者是如何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的?
预设:
片段一: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作者使用恰当的动词,写出了天空颜色的变化。
片段二: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1)作者通过月亮形状的变化写出了月亮慢慢升高的动态过程。
(2)作者在写景物变化时运用了先再渐渐地这些表达承接关系的词语,使月亮升高的过程更清晰。
(3)溜爬两个动词用得极其准确,这样写使月亮的动态变化更生动。
点拨:作者在写景时运用动态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景物的变化,实际上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帮助学生理清习作思路,掌握习作方法。)
四、赏析片段,抓住习作关键点
1同学们,这篇习作要求我们抓住景物的动态变化来写,那么这个动态变化该怎么抓呢?我们来看一看这几位同学的精彩小练笔,并说一说你自己的体会。
学生交流讨论。
片段一:
看!雨丝如牛毛,像银针,斜斜地落到地面上,溅起朵朵小水花。听!雨点轻敲树叶,有节奏地滴答着,像是一位音乐家在演奏轻音乐。道路两旁的树木都挺直了腰板,贪婪地吮吸着这甘甜的雨水。刚走上天桥,雨点儿骤然变大了,噼里啪啦如子弹般猛打在雨伞上,水花四溅。行人急匆匆,我跟上疾走几步。雨水如注,像瓢泼似的,又密又急。不一会儿,天桥台阶水流汩汩,恰似小小瀑布。雨声、脚步声与桥下的汽笛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曲交响乐。
点评:这位同学抓住了雨的特点,是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来写的,通过观察,写出了雨的变化,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片段二:
清晨,当第一缕夏日的风吹过花丛,花草顿时随风摇曳,翩翩起舞空气里充满了浓郁的花香。中午,骄阳似火,空气里仿佛有一团火。小草蔫了,树叶也耷拉着脑袋。田野里劳作的农民,更是汗流泱背。这时,风来了,拂过万物,好似一股清凉的甘露沁入人们的心田。要时,人们情不自禁地伫立在风中任凭风掀起他们的衣襟,梳理他们的头发。晚上,凉风习习。孩子们在院中望着天空,挥动着小手。咿咿呀呀地数着星星。
点评:这位同学按照时间的顺序写出了夏日的风的可爱,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片段三:
城镇的傍晚是喧闹的,而乡村的傍晚却是宁静的、柔和的。当夕阳恋恋不舍地下山之前,这片绿色的村庄的每一个角落都变成了金黄色。啊,家乡的傍晚多么美丽啊
你瞧,太阳慢慢地下山了。绿荫掩映的村庄上空升起了一层层薄薄的烟雾,真像一层细腻的轻纱罩住了整个村庄。竹林里响起叽叽喳喳的声音,原来是小鸟们在尽情歌唱。虽然我不懂它们在唱什么。可是我知道它们的心情一定是欢快的。
点评:这位同学写的是乡村傍晚的景色,他的描写中有静态描写,也有动态描写,以静衬动。
2.小结:同学们,写景物动态变化的角度可以有多种,我们可以像刚才这几位同学一样抓住所写景物的特点,如景物的形状、颜色数量、声音等方面的变化,来描述景物的动态美,也可以写写在不同时间段里景物发生了哪些变化,还可以在你的文章中既有动态描写也有静态描写,从而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而且在写的时候,要按照-定的顺序描写,并要写好事物之间的衔接。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小练笔中的精彩片段予以示范,使学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掌握习作要领,确定描写景物动态变化的角度,降低习作难度。)
五、构思文章写习作
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思考,在你观察的景物中,哪些是有动态变化的?你会抓住它的哪些方面来描述?注意描写所观察的景物的动态变化应是文章的主体段落。
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相机指导。
六、明确习作修改重点,完成修改
1小组内互读习作,初步评价习作,得出评价标准。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就本次习作而言,好作文的评价依据是什么?(点拨:能按顺序写出动态变化。)
(2)让学生四人一组,互相读读小组内同学的习作,议一议谁的习作写得好,好在哪里。
2.优秀片段赏析。
通过刚才你们的交流,我发现每位同学的习作都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几位同学的优秀习作片段,看看你们能不能和我一样发现他们习作中的一些闪光点。(通过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片段,学生交流。)
3.聚焦动态变化,初步修改片段。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习作中优秀的片段,本次习作的主要要求是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针对这一要求,我们对自己习作中这部分的描写还要进行修改,如何修改呢?出示典型片段,全班讨论,提出修改建议。
4.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习作注意事项和同学的习作,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通过师生对典型片段的共同修改,使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关键点是写出景物动态变化,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修改自己的习作。)
24、五下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生字组词
五下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生字组词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仞 rn 千仞 九仞
岳 yu 五岳 岳父
摩 m 摩擦 按摩
遗 y 遗忘 遗憾
涕 t 鼻涕 涕泪
巫 wū 巫婆 女巫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25、五下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生字注音组词
五下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生字注音组词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仞 rn 千仞 九仞
岳 yu 五岳 岳父
摩 m 摩擦 按摩
遗 y 遗忘 遗憾
涕 t 鼻涕 涕泪
巫 wū 巫婆 女巫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2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注释】
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河:指黄河。
五千仞(r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黄河和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
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27、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多音字
裳 shang 衣裳 红裳 传 chun 传播 传说 还 hi 还行 还有
chng 霓裳 云裳 zhun 传记 自传 hun 还钱 归还
28、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作者背景: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的诗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最受人们推崇赞赏的,是他表现杀敌报国志愿、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
注词释义:
篱:篱笆,用竹子、树枝等编成的围墙。
河:黄河。
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五千仞,形容山非常高。
岳:指西岳华山。摩:触摸。
遗民:指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
胡尘:胡(金)人兵马践踏扬起的尘土。
王师:指南宋军队。
古诗今译: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名句赏析:
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者2岁时,北宋被金灭亡,所以他从小立志要杀敌报国,后来更是多次亲赴前线。这首诗写于1192年,他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下。深秋的早晨,他推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虽然已是68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但他仍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他们哭干了眼泪,望眼欲穿地盼望南宋军队早日解救他们,却一年又一年地白白等待。对此,作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两句诗苍劲悲凉,充分表现出诗人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心情。
29、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生字组词字词解释
千仞 九仞
岳 五岳 岳父
摩 摩擦 按摩
遗 遗忘 遗憾
涕 鼻涕 涕泪
巫 巫婆 女巫
字词释义:
将晓:快要天亮。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泪尽:眼泪流干了。 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30、五年级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生字词
五年级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生字词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仞 rn 千仞 九仞
岳 yu 五岳 岳父
摩 m 摩擦 按摩
遗 y 遗忘 遗憾
涕 t 鼻涕 涕泪
巫 wū 巫婆 女巫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31、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将晓:快要天亮。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泪尽:眼泪流干了。 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32、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三万里滔滔黄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巍巍华山耸接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33、司马光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司马光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司、庭。
2.初步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不同:用词特点,朗读气断声连之感。
3.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单音节词的特点。
【教学难点】
文言文词语及句子的理解,体会文言文和现代文语言有什么不同?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想和你们做个游戏,请看画面快速猜成语,《曹冲称象》《孔融让梨》《闻鸡起舞》《凿壁借光》,这样的故事都是祖先记载下来留给我们的财富,但是,古人的书面语言和我们的语言不一样,我们的书面语言就叫现代文,古人的书面语言称之为文言文。
比如:1.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三字经》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
4.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书空课题(或者说:哪位同学愿意把司马光这三个字认真书写在白板上?)
强调:司马光的司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关注半包围结构,笔顺规则:先外后内,第一笔横折钩,第二笔的横要稍稍出头一点,口的起笔在框的外面,要写得稍扁一些。师强调司是平舌音。)
5.同学们,司马光姓司马,司马是复姓,名光。齐读两遍课题。
6.关注题目右上角的①,是注释,所以学懂文言文,必须借助注释来理解。
二、整体感知,初识古文。
1.让我们坐上历史的车轮,一起穿越到900多年以前,和古人一起走进文言文,请大家翻开课文,捧起书来,听老师读。
同学们,古文读时需要声断气连,看着屏幕,跟老师读。
1. 教师逐句领读,点名读,光持石击瓮破之较难读,点名读,开火车读。
3.请同学们自由把文言文读两遍,注意:把字音读准了,把停顿读对了。
4.(逐步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节奏感与意蕴感)谁愿意读一读,同学们听听他是否把文言文的字音读准了,把停顿读对了。点名两三个同学读,齐读,不同形式的读。
三、图文结合,理解古文。
1.看图悟意。
(1)同学们,你读懂它的意思了吗?(课件图片)群儿戏于庭。 这句话中讲到了谁?(群儿)
在干什么?(玩耍)强调戏是玩耍。突出戏读一读。
在哪里游戏?(庭院)讲授庭的写法。
如果是戏于林呢?戏于田呢?如果是我们在课堂上学习呢?
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有什么发现?(1.文言文单字成词,现代文双字成词,所以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式来学习文言文。2.还可以调换词语的顺序理解文言文。)
生读一读。各种形式的读。(读出欢快的语气)
师:孩子们,这就是故事的起因。
(2)正当他们玩得高兴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情况?
(课件图文结合)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不同形式读,读出着急的语气)
(3)释义:登爬,讲授登的写法,和凳区分,教师相机解释瓮(口小肚大的陶制品,缸是瓷制品)。跌摔倒。讲授跌的写法。强调没是多音字。
这句话又告诉了我们什么?你从哪里读出来瓮里装了水?从没读出瓮里装满了水。鼓励学生结合图画用现代文表述这句话。
(4)多么危险的情况啊!师相机板书:儿 登 跌 生再读一读。
(5)孩子们是怎么做的?(课件)众皆弃去。(弃:丢下。去:离开。)
(6)众皆弃去。这句话讲的是谁?(除了司马光以外的孩子)师:从哪里看出来?---联系下文。
(7)除了掉进水中的孩子和司马光,其他孩子做了些什么?(联想,联系前文的学习方法。)他们管掉在水中的孩子了吗?在他们非常慌乱的时候,谁站出来了呢?(司马光)司马光做了什么?光 持石击瓮 破之,持石击瓮 拿着石头砸瓮,破之打破瓮,之指代瓮。引导学生说出句子意思。
师:同学们,这就是故事的经过。
(8)司马光在关键时刻采取了机智的做法,和前面的 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9)哪一句写得最为精彩呢?板书:(光 持石击瓮 破之)(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
(10)你知道司马光是怎么救下伙伴的吗?(光 持石击瓮 破之)学生试着演一演。
(11)他就是这样救下伙伴的:(光 持石击瓮 破之)
(12)结果就是----儿得活。(读出高兴地语气)(被
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同学们,文言文的意思明白了,读其来会更有韵味,放声来读一读吧!(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原文,读出了古文独有的韵味和感情,也可带上动作。)
2.读文想画面。
(1)默读古文,边读边想象故事呈现的画面。
(2)交流我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中国电信吧这个流传千年的故事做成了精美的电
话卡,又名击瓮救友。让我们用文言文来讲述画面的内容吧。
3.体会文言文和现代文语言的不同。
师:全文只有短短两句话,30个字,可司马光砸缸的场景却好像发生在我们眼前,大家交流体会一下文言文和现代文语言有什么不同?
1. 简洁明了,字少意丰(言简义丰)。
2. 文言文一个字一个词(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文以双音节词为主。
四、深入探究、理解主题。
1. 此刻,如果你是哪个被救的孩子,你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呢?
2.如果你是周围的人,你又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呢?
(相机总结出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不做危险的事情,懂得保护自己。)
(板书:机智、沉着、冷静 )
3. 这样的孩子,在关键的时刻,危急的时候,没有放弃同伴,能够想办法救同伴,真的是难能可贵啊,这样一种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大家希望和力量。(本单元的主题)。
4.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五、讲一讲----丰满形象。
师:好多同学都能轻松并且读出或背出了古文独有的韵味和感情,正因为司马光自幼好学、天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后来他才成为------
出示课件:(资料宝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二十岁的时候,中了进士,开始做官。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最大的贡献是主持编写《资治通鉴》。
六、读一读,延生课外。
(一)刚刚我们认识了机敏过人、遇事沉着的小男孩司马光。下面这则文言文,介绍了另一位聪慧过人的小男孩---文彦博。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吧。
文彦博
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
【注释】[少时]小时候。[谋]商量。[之]指球。[遂]终于。
1. 借助注释,试着用学习《司马光》的方法,根据意思
读好停顿,在文中画出停顿符号。
2. 你读懂大意了吗?文彦博小时候和一群小伙伴玩时,
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请你用文中的原话说出起因,经过,结果。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注释】
●故[ɡ]:原因
●者[zhě]:的梨
【译文】
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同吃梨,孔融只挑了个小的梨,父亲问他原因,孔融说,儿子年纪小,应当拿小的梨。
1. 这段话认为小朋友们从小就要具有什么样的品性呢?
2.请用现代文生动具体的叙述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司马光
群儿 戏 于庭 (起因)
一儿 登 跌
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经过)
儿 得活 (结果)
机智、沉着、冷静
3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歌的意思,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品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品读诗歌,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难点:体会中原百姓所遭受的苦难和当权者的昏庸无道。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渲染气氛。
师: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今天,让我们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的心灵,去感受他的情怀。
板书:宋 陆游
师:陆游,一位我们并不陌生的诗人。谁能用一句话简单介绍他?
(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简答)
师:他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马上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人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歌,一起感受他在68岁写下这首诗的情怀。来,一齐来把课题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指导学生将课题读通读顺
师: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纠正学生的错误之处
师: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哪个呢?为什么?
生:感
师:感是什么意思?
生:感想、感受、感慨。
师:从课题中,你知道诗人感受到了什么呢?哪个字告诉了你?
生:凉 感受到清凉
师:诗人仅仅只是感受到秋日的清凉吗?来,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初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
师: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谁来读读这首诗?
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读的不错,我们常说古典诗歌具有一种音律、节奏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力求将这首诗读通、读顺,并把诗歌的节奏美、音律美读出来。
生:自由读诗歌。
师:好,相信同学们已做好充足的准备,现在我想请男生出来读读这首诗。
师:有一种豪壮的美感。谁来试着说说诗歌的大意呢?(用自己的话说,自己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说)同学们,这短短的28个字就描述了诗人这么丰富的内心情感!全班再读。
三、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心。
师:诗歌不仅有音律美,更重要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心语。诗人还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一些景物中,那么,在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
生:作者描写了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这两样景物。
师:我们一齐来把这两句诗读一下。
师:谁来说说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提示 往东入海。
生:指的是黄河。
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
师: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
生:不是,是突出了黄河的长。
师:仅仅是长吗?你还可用哪些词、句来形容黄河呢?
生:我可用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来形容。
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远上白云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师:说得很好,你很善于积累,我眼前仿佛浮现了黄河挟风带雨卷起万里沙的磅礴气势,一起来把黄河的这种气势读出来。三万里河东入海。
师:五千仞岳呢?岳指的是什么?高山,西岳华山。仞是什么意思长度单位,七、八尺为仞;五千仞岳说明了华山怎样?(高)高到哪种程度(上摩天,直入云天)你能用哪些词、句来形容华山?
师: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白居易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来,带着你们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行诗。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祖国山河壮丽)板书:壮丽河山
师:祖国河山如此壮丽,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
生:高兴、激动、自豪、兴奋
师: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遍(让每个发言的学生读)。
师:你们琅琅的读书声让我感受到了你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是啊,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怎不令人留恋、沉醉、自豪?让我们带着这种难以言状的自豪再来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师:不要停,把这首诗读完。
师:读完后两句,你又感受到诗人心中有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悲凉、悲伤)你是从哪些字眼体会出来的?
生:从泪字体会到的。
师:泪流到了哪种程度?(尽)泪流完了,哭出的是血、是痛,这是何等的伤心欲绝,痛断肝肠啊!
同学们,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我们的诗人心中应该是无比的自豪、兴奋才是啊!可是诗人的心却为何如此的悲伤呢?是什么让他心痛如斯啊?
生:这些美好的河山被敌人占领了。
师:你是从诗歌哪里知道的?(胡尘)
师:胡尘指的什么?(结合王昌龄的《出塞》不教胡马度阴山)胡就是金兵,胡尘指的是灰尘吗?(不是)是什么呢?
生:是金人马蹄溅起的灰尘。
师:仅仅是马尘吗?金人只是在那里赛马么?到底是指什么?
生:指金人残暴的统治,对中原百姓残酷的镇压、、、、、、
师: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金兵在干些什么?(生想象金兵横行的画面。)
师:倒在马蹄之下的都是?(生:遗民)有哪些人呢?
生:有老人、妇女、儿童等
师:他们在金兵的铁蹄下干什么?流泪,流到了哪种程度?那滴滴泪是什么泪?
生:是血泪,是痛苦的泪、(愤怒、期盼)!!!
师: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的(凄凉)啊!
板书:凄凉 但是他们绝望了吗?(没有)他们每天每夜、每时每刻仍然(读)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他们望的是什么?
生:期望王师赶走侵略者,收复失地。
师:是啊!侵略者铁蹄溅起的尘土,却挡不住遗民们期望的目光,仅仅是期望吗?是苦苦地乞望,仅仅是遗民在乞望吗?(生:还有我们的诗人,还有许许多多正直有爱国心的人。)
师:他们苦苦地乞望着,盼啊!盼!读 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又一年是多少年?是一年吗?(一年又一年)
师:当时金兵占领中原已经长达这65年之久,又一年,是整整65年呐,780个月,23739个日日夜夜啊!他们(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齐读)
师:一年过去了,读。
师:5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10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65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同学们,他们的盼、他们的望,实现了吗?他们渴望的王师来了吗?他们期待的南宋君臣到底在干些什么?
我们一起再看到这一首诗《题临安邸》
生(读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汴州汴梁曾经是北宋的都城,是当时历史上最发达、最繁荣的一个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曾以《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汴梁的繁华与富裕:风景如画、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但是这一切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北宋的最后两个皇帝被俘成为阶下囚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萧条,人民流离失所。汴州失守了,中原沦陷了,可是那些达官贵人又在杭州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他们过上了暖风袭人、昏昏欲醉的日子。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这里的游人是谁?他们在干些什么?
生:游人指的是南宋的统治者们,他们花天酒地,终日沉醉在莺歌燕舞中,根本把中原大地的百姓忘得一干二净了。你们可知(引读:遗民泪尽......)
你们的行为让遗民们内心是何等的(悲凉)啊?
师引读:那令人心凉的南宋权贵们,你们到底在干些什么?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那让人悲凉的南宋权贵们,你们到底要干些什么?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此时此刻,遗民们对王师尽管还存着期望,但是一年两年,甚至八十年的苦难中,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一年又一年的(失望),失望啊!再读(后两句)
师:是啊!奸臣当道,小人横行,多少英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岳武穆含恨风波亭,韩世忠终老洞庭湖。但是,他们绝望了吗?他们抗战到底的信念动摇了吗?
生:没有。
师:尽管南宋君昏臣庸,但诗人那对祖国的热爱,那报国的赤子之心至死不渝,他在临终之际,留下一纸遗嘱《示儿》,读(《示儿》内容)
师:此时此刻,你一定深深地被诗人的心诗人的情所震撼了,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
师:陆游最终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人世,但是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那对祖国无限的热爱,那一字一句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师:诗人那份对祖国至死未渝的爱,那拳拳爱国心,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心头。读《示儿》
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面对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杜甫忧心如焚,陆游更是临终遗嘱;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来,让我们一起激情背诵这首《满江红》!师:就让我们在激昂的古诗诵读中结束今天的这一课吧!
作业设计:
1.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什么?
面对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呢?
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你想对谁说些什么?选择一处,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小练笔)
2.积累古诗。《春望》、《出塞》、《题临安邸》、《示儿》、《满江红》等。
35、清平乐村居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清平乐村居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理解生词;理解并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法学法】
1、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教学法。
2、学法:首先,边读、边看、边想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其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依据】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一、情景导入,理解课题
1、出示课文的插图,伴着悠扬的古琴曲,让学生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
2、告诉学生,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词人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画的。板书课题,指出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过渡:辛弃疾在这首词中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读读这首词。
(设计意图:教学以画导入,伴以琴声,创设了恬静的田园氛围,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然后以起名作引,并说出理由,可谓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兴趣,较好地完成了对课题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读出韵味
1、听说学校电视台要招几位主持人,今天我就来选一选,然后推荐给学校电视台。大家有信心吗?然后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学生评价、打分。
2、告诉学生窍门(假装只告诉刚才指名读的学生一人,其实大家都听到),古诗词的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有感情,还要注意停顿,读出词的节奏。比如第一句茅檐/低小,停顿的地方,读时要做到停而不断(老师范读),而不能(举反例)学生再次自由读,再指名刚才那名学生读,学生再评价、打分。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可以自己读,同桌互读,找自己的好朋友读。)
(设计意图:诗词具有音律美,读来抑扬顿挫。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以及吟咏的指导,使学生能读出词的韵味。)
三、合作探究,质疑探索
1、通过刚才的朗读,对这首词你理解了多少,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
2、学生交流:
着重理解:
⑴醉字的似醉未醉,吴音的伲哝细软,想象翁媪会谈些什么?
⑵无赖一词的意思,感受古今词义的区别和小儿的天真可爱。其他地方则相机点拨,一带而过。
(设计意图: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是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的。因此,教师不多作讲解,而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着力感受吴音的特点,白发翁媪的亲密、浪漫,小儿的调皮、可爱。教学节奏张弛结合,从而实现了能力和情感目标。)
四、感悟词境,熟读成诵
1、教师范读,配乐,学生想象,问:你好象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学生准备后,指名学生说。此刻学生仅会简单翻译一下。
2、教师点拨:
古诗词语言含蓄,有许多想象的余地。你能不能通过想象,使它变得更加具体呢?比如几杯酒下了肚,老俩口的话也多了起来,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当然,你也可以描述乡村的景色,还可以说说大儿,中儿,小儿
学生边低声吟诵,边想象。再次指名学生说说好像看到了什么。
3、配乐背诵。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因此,教师结合课文插图再现诗境,让学生在积累体验中,进一步体会到田园的恬静、和谐,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交流辛弃疾其人其作,推荐学生课外阅读。
结束语:
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对宋词有了新的感受,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宋词中尽情遨游,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以一课引一串,以本课为突破口,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打开学生的诗词的认识之门,树立大语文观。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36、清明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清明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一、文本解析
《清明》是唐朝诗人杜牧描写清明节景象的诗歌。诗人漫步郊外,遇上细雨纷纷,内心十分凄迷。而后,他问牧童酒家何处有,牧童以行动代替语言,遥指杏花村,这一遥指把人直接引向了那个杏花烂漫的村庄。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魂酒牧三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清明》。
3. 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清明》。
难点: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1. 引出节日。
播放《传统节日》童谣视频。提问:童谣里都包含了我国哪些传统节日呢?
2.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就与其中一个节日有关。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3. 交流资料。
(1)课前老师在翻转课堂里布置了作业,让大家收集有关清明节的资料,我们来看一看。
(2)学生交流。
4. 再读题目。
带着你们的理解和感受,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播放生动形象的《传统节日》童谣视频,不仅温习旧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自然巧妙地引出课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课前布置作业,分享资料,有效与学生生活相联系。
(二)划分节奏,读出诗韵
1. 读通古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朗读古诗,师生及时正音。
2. 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
(1)师范读。
(2)小结读法。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及时指导。
(5)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应该彰显朗读的作用。本环节通过自由读、范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读出节奏和语调的变化,为下一环节理解诗意做好铺垫。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 理解诗意
(1)我们学古诗,还要了解古诗的意思。在《清明》中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呢?
(2)教师向学生平板推送资料包,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2.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汇报。
小组结合关键词、看注释、联系生活实际、看画面等方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教师相机指导。在理解杏花村时,教师通过古代诗人描写杏花的句子启发学生想象,感受杏花深处的村庄的美丽。又通过诗人找到小酒馆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运用学法自主学习,汇报学习成果的方式展开学习。同时注意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四)联系背景,体悟诗情
1. 介绍诗人生平及写诗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牧。他很有才华,从小就关心国家大事,有着振兴唐朝的远大理想。可惜由于各种原因,他的理想不能实现。于是,他就把心中的悲苦交给小酒馆,喝酒成了他治疗内心伤痛的方法。清明这天,诗人远离家乡,独自走在雨中,心中的愁苦无法消除,忍不住又要找一个酒馆大醉一场了。
2. 熟读古诗,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教师总结
1. 出示其他描写清明的诗词,学生自读。
2. 引导学生课外积极收集诗词。 课后也请同学们收集更多有关清明的诗词,上传至班级圈,和大家交流、分享。
3. 古诗新唱。(播放音乐,学生跟唱。)
4. 教师总结。
六、板书设计
《清明》
雨纷纷
情 欲断魂
景 问酒家
杏花村
37、腊八粥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腊八粥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腊八粥》微课教学设计
(共两课时)
设计思路:
《腊八粥》课文比较长,用微课的形式呈现,我主要选取了两个训练点:一是小练笔,仿照1自然段写自己喜欢的食物;二是体会详写的部分,抓住八儿的言行以及对于腊八粥的细腻描写,体会腊八粥的甜蜜、家庭生活的温情,同时感受作者对家乡生活的怀念、对亲情的眷念。
对于课文内容的把握、理清文章脉络及分清主次,我主要在第一课时利用预学单,让学生自学,然后直播交流。在这里只展示预学单,教学设计略去。(文后附《预学单》)
教学准备:
学生:读熟课文,学会生词,完成预学单。
教师:设计《预学单》;搜集腊八粥的图片、课文朗读的配乐《风中的蒲公英》;做好课件。
第一课时 品腊八粥,用真情摹写
教学目标:仿照第1自然段,写一种喜爱的食物。
教学流程设计:
一、品腊八粥的简述,由表达悟美好。
1. 出示腊八粥图片,引出课文简述腊八粥的部分。
同学们,你们看到这幅图片最想做什么?哈哈,我猜就是想喝粥。作家沈从文的文字也能带来这画面给我们的感觉,你信不信?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l),白糖,花生仁(rn)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tu)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2. 抓住重点语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1)请你默读这段话,思考: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简述腊八粥的食材、做法和味道)
2)在了解段落内容及结构的基础上,咱们就可以好好琢磨语言了。请你边读边思考,看看哪些语句描写得最有味道,把最喜欢的部分勾画出来,并在自然段旁边批注出你读懂的内容。
3)师生共同交流。
A.出示: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朗读一下这句话,你从中读明白了什么?(老老少少见到腊八粥都会生出甜甜的腻腻的感觉。)
那么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呢?抓住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体会出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被腊八粥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吸引着;谁不是,一个反问,就再次强调了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已经深入骨子里。
这样风趣俏皮又亲切的语言让人倍感生活的温馨,一下子把我们拉进他们的生活里,一幅美好的生活画卷由此展开。
B 出示:
把小米,饭豆,枣,栗(l),白糖,花生仁(rn)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tu)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请你读读这句话,看看作者从什么角度简述了腊八粥的样子。(看、闻、品)作者能看到什么?闻到什么?又是怎么喝的呢?
抓住糊糊涂涂、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闻着、何况是、大碗大碗、大匙大匙等词语,感受人们急切想喝腊八粥的样子。这描写有声有色有味,热气腾腾。你再来读读它,想象腊八粥的样子。
现在你们再用心读读这个自然段吧!也可以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关注老师的公众号,在里面看打开这课的链接再听听录音。先按下暂停健吧。再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学生读课文。
3. 对比腊八粥的描写,悟语言表达与写作目的关联。
出示老舍《北京的春节》中的腊八粥的描写与1自然段对比读: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北京的春节》老舍
请你分别读读这两段话,谈谈自己的感受。
两段话的语言表达都亲切、通俗。老舍语言朴素自然,京味儿十足。他非常自然地运用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富足生活的自豪和期盼。而沈从文的腊八粥呢?语言更多了些风趣、俏皮,他重点描绘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有更浓郁的生活气息,感觉这粥回味无穷,情意绵长。
看来,写作目的不同,选材的角度和语言的表达也就不同,表达出来的情感也不同。
二、慢忆生活,摹写中见温情。
1. 再读第一自然段,师生共同总结写法。
A 段落结构要鲜明。(人们喜欢腊八粥;食材、做法、味道)
B 语言表达要朴素。描写时要用最通俗的话,可以用上当地的方言,让你的文字调动读者的多种感官,写出食物的形、色、味等,融进真正的温情。
2. 回忆自己喜欢的食物,认真写上一段话。可以参考以下思维导图,选择自己觉得合适的语言进行表达。
3. 修改、交流。
4. 出示范文,读读后,再次修改自己的练笔:
每逢八月十五,圆月升空的时候,我们这个小城家家户户都会把红糖火烧端上桌。刚会跑的娃娃,手挽手的夫妻,掉没了牙的老人,无论哪个,都会恭恭敬敬地围坐在桌前等着全家人一齐吃。圆圆的,盘子大小的红糖火烧,被厨房里做饭的女主人按照家里的人口数,切成大小约摸一样的角儿,预备着赏月时候吃。棕色的红糖、擀压过的花生碎,再掺上黑白芝麻,赶上家里的媳妇儿讲究,还会配上青红丝,放上少许白面,搅活开,就制成了甜丝丝的馅儿,一点儿不齁人。面皮儿擀起来,包上红糖馅儿,饼外再沾上芝麻,放在电饼铛里那么一烙,从客厅一下子就能闻到那顺着锅盖儿钻出来的味儿。你鼻子使劲儿一吸,心满意足得似乎马上就能咬掉一大口似的。
课后检测:把自己写的这段话读给家长听,让他们帮忙提建议,再修改,誊抄在稿纸上。
38、绝句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绝句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杜甫的《绝句》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意境开阔的自然美景。古诗里面对仗工整严谨,有近有远,有虚有实,一迎一送,读起来非常有意思。本课的字词重点是想通过看图、甲骨文、书空等形式趣味学习。难点想通过有感情朗诵古诗、趣读古诗、吟诵古诗、背诵古诗多种方式来理解诗句,感受诗歌的大气明丽的画面美。
教学目标:
1 .多方式认鹭鹂等字,会正确写窗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画面美。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 ﹑解题导入
1.什么是绝句?
2.了解诗人杜甫。
【这首诗是七言绝句,本环节设计主要让孩子初步了解题目中绝句是什么,初步了解诗人杜甫。】
二、 趣味识字,读准字音
1.看图识字,读准字音:黄鹂 白鹭 翠柳 泊船
2.观看甲骨文、小篆猜猜这是什么字:
鸣 鹭 流 绝
3.重点指导书写:窗 。
主要通过观察大篆、小篆的窗字,让孩子们猜猜这是什么字?接着让孩子观看古今的窗户的图片,再读一读窗字,最后师生书空学习窗字。
【这环节主要想通过观图识字、寻根识字、书空识字等多方式学习本课生字,让孩子在趣味中学习,也初略了解中国汉字来源】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送字宝宝回家,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朗读古诗,教师正音。
【将生字宝宝带回到古诗当中,考查学生能不能读准字音,正确朗诵古诗。】
四、多形式读古诗,感受古诗画面美
一)趣读古诗,了解诗意
1.对对子 : 天对( ) 雨对( )
红花对( ) 白天对( )
2.趣读古诗,理解诗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学生自由发言,随机指导,点到为止:
预设A:两个一行相对,都是数字。
B:门和窗相对。
C:黄鹂和白鹭相对,都是鸟类。诗歌里面还有哪些颜色呢?师:这么多清新的颜色相映衬,色彩清新明丽。谁来读读这早春的美丽景色呢?指导朗读。
D: 千秋雪万里船相对。
这里教师可以配图稍作解释,简单理解一下诗意:千秋雪是千年不化的意思,窗外西岭山上积雪仿佛千年不化,巍然屹立在那里;门外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一远一近,画面非常开阔呀,谁想读读这两句诗?指导读出画面美。
E:西岭和东吴相对,都是地方
二) 情感吟诵,体会诗情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杜甫的这首诗都写了哪些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还有千秋雪﹑万里船,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远处千年不化的高山积雪,万里归来的船只,构成一幅意境开阔的风景画呀! 让我们有感情吟诵这首诗吧?
平仄吟诵古诗。师范读,生练读,男女赛读。
三)配乐背诵,积累古诗。
这么美的诗,你们把他记在心里了吗?
【这一环节主要想通过趣读古诗、吟诵古诗、背诵积累古诗等方式以读促悟,让学生大致了解诗意,感悟诗情,教师指导点到即止,主要让学生有感情读诗,从诗歌中感受画面美就可以了。】
四、拓展延伸
拓展赏析另外一首含有对子的古诗。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舟雪。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拓展相关的古诗让学生加深对对子的理解,加深对古诗画面美的感受。】
39、景阳冈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景阳冈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材简析】
《景阳冈》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本课安排在第二单元的第2课,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结合课后训练题来看,目的在于让学生继续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为迁移学习略读课文做铺垫。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阅读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初步学习了一些学习古典名著的方法,但对于本课文白杂糅的语言,学生阅读起来仍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认识倚、箸等17个生字,读准绰、呵等3个多音字,会写冈、饥等15个字,会写半夜三更、寻思等5个词语。
2.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能猜测大致意思。
3.能按故事的发展顺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4.能对武松作出简单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教学重难点】
1.遇到不懂的词语,能猜测大致意思。
2.能按故事发展的顺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借助资料,揭题导入
1.导语: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神机妙算,学习了阅读古典名著的一些方法。这节课让我们再来走近另一部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看看又有怎样的精彩故事。
2.出示课后资料袋,引导学生阅读并初步了解《水浒传》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3.揭示课题:武松是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人称行者武松。今天我们就去景阳冈认识这位梁山好汉。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冈,强调字音字义。
【设计意图】结合课后资料袋,拉近了学生与古典名著《水浒传》的距离,让学生对整本书有初步的认识,为本单元整本书阅读做铺垫。
二、猜读词语,扫清障碍
1.学生默读课文,明确要求:遇到不懂的词语,圈画下来,猜一猜大致的意思,继续往下读,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难懂的词语句子,指导读音,交流猜词语意思的方法。
预设: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猜测语句的意思。
①梢棒,根据字形结合课文插图猜意思。
②客官印信,根据课文上下文结合图片猜意思。
③筛一碗酒,联系文中店家前后的行为动作猜意思。
④请勿自误,根据字义并联系生活中请勿等词语猜意思。
⑤踉踉跄跄,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猜意思。
(2)出示包含本课三个多音字的句子,请学生读,全班反馈。
预设:针对绰呵泊三个多音字,引导学生根据字义辨别读音。
3.小结:课文选自原著,是原汁原味的古代白话文,所以有些词语句子不太好懂,我们可以通过根据词语特点、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语境或生活实际等方法来猜一猜,不用反复琢磨,大致了解意思就行。
【设计意图】本环节根据课后习题一,结合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的相关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猜测词语意思的方法,落实单元阅读训练要素。
三、梳理脉络,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梳理故事的叙述顺序,完成填空:喝酒( )( ) ( )
预设:第一步引导学生回顾四年级曾学过的提炼小标题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第二步引导学生通过筛选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成句子。第三步引导学生把句子浓缩为关键词。交流得出: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2.请学生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预设:引导学生借助填好的图表,回忆相关故事情节,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提示学生把主要内容说完整。
3.小结: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提炼出关键词,再借助关键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可以让我们快速地把握古典名著中长章节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整体感知行文线索,是阅读名著的前提和基本方法之一。本环节结合课后习题二,旨在引导学生筛选主要情节,提炼关键词,帮助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再连词成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聚焦打虎,学习讲述
1.结合课文插图,感知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武松打虎。
2.学生默读6、7自然段,思考:课文写武松打虎是分了哪几步来写的?
预设:引导学生找出老虎和武松表现的语句,再明确武松打虎分了五步来写:先是一阵狂风后猛虎骤然出现;然后猛虎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三次闪过;紧接着,武松抡起梢棒打虎,却劈在枯树上,梢棒断成两截;接下来,武松赤手空拳,用尽平生力气把猛虎打倒了;最后,武松怕老虎还没死,就用断了的梢棒又打了一回。
3.引导学生再次默读第6、7自然段,找出能体现武松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并作批注,交流对武松的认识。
预设:抓住武松面的老虎时的行为动作,引导学生感受武松的智勇双全。第一处:面对老虎的致命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三次闪避开,可以看出他动作敏捷。第二处:武松是等老虎的劲儿泄了一半再打的,从中可以体会到武松先防守后进攻,能避其锋芒,十分机智。第三处:从武松赤手空拳,尽平生之力把老虎打倒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武松力大无穷,十分勇猛。第四处:武松怕老虎还没死,用断的梢棒又打了一回,可以看出武松小心谨慎,思考周全,不留后患。
4.练习生动性复述武松打虎部分。
(1)明确复述故事方法,布置小组任务: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武松打虎这部分的故事。
预设:引导学生回顾四年曾学过的详细复述故事的方法,鼓励学生复述时可以用上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还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教师做复述示范。
(2)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按照故事顺序,每人复述一小部分,完成武松打虎部分的复述。全班展示交流。
预设:在学生展示复述后,引导学生展开自评和互评,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复述能力。
5.小结:通过梳理武松打虎的经过和同学们精彩的复述,武松智勇双全的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课后习题三,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聚焦表达,紧扣关键动作、语句的表达特点,通过品读、复述,体会动作描写的有力、有序,感受作者用词的巧妙,进而感知鲜明的人物形象。
五、体会性格,评价武松
1.学习第1、2自然段喝酒部分,感受武松豪爽固执的性格。
预设: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再引导学生从武松喝酒时的动作及语言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你休说这话来吓我等语句中体会武松豪爽、固执的性格特点。
2.学习第35自然段上冈部分,感受武松好面子、胆大的性格。
预设:引导学生从描写武松上冈时心理活动的语句中体会武松的心理变化。第一处:从他先是想到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可以看出武松自尊心很强、好面子。第二处:从他转念一想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可以看出他虽有犹豫,但更多的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同时还流露出艺高人胆大的自信。
3.出示课后第四题,让学生读一读,小组内讨论后,再自由表达观点,并说明理由。
预设:引导学生用我赞同的看法,因为我的看法是等句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提醒学生把看法和理由结合起来。
4.小结:每个人物都有多面性,我们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作品中的人物。
【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课后习题四,引导学生尝试多角度评价武松,旨在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进行有理有据地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六、链接原著,拓展阅读
1.推荐学生阅读与武松相关的故事。
预设:给学生拓展武松相关的故事,出示醉打蒋门神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同是武松喝酒之后的醉打,打人与打虎不同,写法就不同,体会语言运用的个性化、准确性、丰富性。
2.结合快乐阅读吧,拓展《水浒传》其他精彩故事和人物。
3.小结:《水浒传》中有108位梁山好汉,他们各具特点,胸怀豪情壮志。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这部中国古典名著,感受更多的精彩故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资料,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物,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结合本单元快乐阅读吧板块,推荐学生阅读整本《水浒传》。
七、作业设置
1.向家人讲一讲武松打虎的故事,说一说你对武松的认识
2.阅读整本书:《水浒传》原著,了解更多英雄人物。
40、京剧趣谈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京剧趣谈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材分析】
《京剧趣谈》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第七单元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为主题编排课文,第24课《京剧趣谈》课由《马鞭》和《亮相》这两篇关于京剧艺术表现形式的小短文组成,生动地记录了京剧舞台上的精彩瞬间。作者徐城北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娓娓道来,不仅介绍了京剧的相关知识,也流露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学习这篇课文时,要通过朗读与欣赏,引导学生想象马鞭等道具和亮相等舞台动作在京剧舞台上的运用,从而体会我国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朗读重点句子,想象画面,体会艺术的魅力。此外,学生对京剧比较陌生,课前应让学生查阅有关京剧的资料,对京剧有大致了解,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
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文中的描述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魅力。
教学难点:了解京剧常识和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教学准备】
学生:1.预习课文,画出新词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词义。
2.查阅资料,初步了解京剧。
教师:多媒体课件、京剧表演片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脸谱,激趣导入。
1.播放视频,学生欣赏京剧脸谱图片,交流对京剧的了解
2.板书课题,学生说说趣谈是什么意思?(有趣味的话语、谈论。)
3.师: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徐北城,去了解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吧!
设计意图:以京剧脸谱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地引入课题。同时交流关于京剧的知识,为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词语,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齐读词语。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师相机补充。
驰骋:骑马奔跑、奔驰。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形容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虚拟: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虚拟的情况。
唯恐:唯独害怕(担心)只怕某一事物。
无穷无尽: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风雨不透: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3)巩固练习,将词语与正确的词义配对。
2.出示读文要求,学生再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完后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三、品读《马鞭》,感悟道具之趣。
1.默读《马鞭》,根据表格,圈画相关信息:
2.京剧表演骑马时,为什么不用真马?
(1)指名交流。
(2)师补充,小结。
A.舞台太小,马匹无法驰骋;
B.怕真马在舞台上失去控制。
3.演员用马鞭代替真实的骑马有什么好处?
(1)指名交流。
(2)师生共同补充,完成表格第一栏。
A.这种表演方式符合中国的美学;
B.可以鲜明地表现骑马人的姿态;
C.可以给演员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
D.马鞭本身具有一定的装饰美。
3.短文第一段中的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了京剧道具使用的有趣?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相机出示语段。
(1)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引导学生关注彻底和无比漂亮,感受一根马鞭作用之大。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2)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①引导学生感受作者通过词语无穷无尽及排比手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演员运用马鞭表演的自由。
②播放《智取威虎山》片段,学生欣赏演员对道具马鞭的使用。
4.配对游戏:猜猜以下人物会使用哪种颜色的马鞭?
(提示:根据人物身份特点或所骑马匹颜色猜测。)
5.京剧表演纳鞋底和宴席中分别运用了哪些实在道具和虚拟道具?这种虚实结合地使用道具方式分别有何好处?
(1)指名交流,教师补充。
A.纳鞋底,针线是虚,鞋底是实。无远远胜过有。
B.宴席中,酒壶、酒杯是实,酒水、饭菜可以是虚可以是实。丰富表演。
(2)欣赏京剧《拾玉镯》中表演纳鞋底的片段,感受演员对虚拟道具针线的精彩演绎。
(3)出示图片,学生根据图中的实在道具,猜一猜虚拟道具。
3.再读课文,感受到京剧道具使用之趣。
小结:通过《马鞭》一文,我们知道了京剧表演在道具运用上具有虚实结合的特点,既有实在道具,又加上虚拟道具让人想象画面。(板书:虚实相生)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视频,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虚拟道具在京剧中的作用。
四、自学《亮相》,感悟表演之趣。
1.学生自由朗读《亮相》,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2.全班交流,小结好处:
(1)双方对打时的静态亮相,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和必胜的信心;
(2)刀(枪)下场时的动态亮相,融入杂技成分,为了凸显人物英雄气概。
3.全班交流京剧表演的有趣之处。
(1)学生交流感悟。
(2)师生评议。
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这段对打场面的描写,要引导学生关注抓住观众的神态描写,想象打斗场面之激烈,演员表演之精彩。
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 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这两哪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
这两处反问句,要引导学生从观众的质疑感悟京剧表现人物形象的高妙之处。
4.小结:学习了《亮相》,我们知道了京剧表演在动作造型上具有动静结合的特点。(板书:动静结合)
设计意图: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感悟京剧艺术的表演之趣,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喜爱及民族文化的热爱。
五、课堂总结。
京剧被与武术、中医、书法一同被称为中国国粹,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京剧的知识,感受中国国国粹的魅力。
【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京剧的知识,感受中国国国粹的魅力。
41、琥珀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琥珀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学目标:
1.会认琥、珀等12个生字,会写吼、脂等15个生字。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查资料,根据文章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测。初步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想象和科学严谨的推理相结合的行文特点,从而感受语言的文艺性与思维的严密性。
4.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和科学研究价值,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和科学研究价值,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查资料,根据文章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测。初步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想象和科学严谨的推理相结合的行文特点,从而感受语言的文艺性与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难点:
学习查资料,根据文章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测。初步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想象和科学严谨的推理相结合的行文特点,从而感受语言的文艺性与思维的严密性。
核心问题: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它的科学价值是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2.助读资料:琥珀: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 是一种有机的似矿物。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根据颜色性状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种类。它的颜色由微黄到微褐色,半透明,容易抛光,主要用作装饰品,可作中药。
二、初读感知
1.听师读课文,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的琥珀,推测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和被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怒:奴要扁,女的横由重渐轻并上拉,心的斜钩呈弧形,起笔由轻到重。
餐:上下要紧凑,上边要扁小、中间人字舒展,末尾两笔撇短点要长、有力。
辣:辛字要窄、三横都稍向上提、末笔竖变为一撇,束字口扁宽、撇捺舒展。
9.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对科学浓厚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怒吼 挣扎 澎湃 美餐 晌午
推测 埋在 擦拭 冲刷 淹没
2.《琥珀》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品读释疑
1.这块琥珀是怎么形成的?让我们走进课文看一看吧!
2.讨论交流:
(1)琥珀有什么特点?
琥珀是由松脂球演变而成的透明化石,这块琥珀里躺着苍蝇和蜘蛛。
(2)琥珀形成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①要有松树;
②炎热夏天正晌午,有热辣辣的太阳;
③形成一个松脂球;
④要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
3.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文中第一次出现了太阳,阳光是松脂融化的原因,也是形成琥珀的第一个条件,环境描写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4.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1)小心一词恰当地写出了蜘蛛捕食的状态,小心翼翼,慢慢地靠近猎物。
(2)文章为什么要详细地描写蜘蛛的动作?
划动沿着爬写出了蜘蛛的动作,这些动作的词表现了蜘蛛一心一意的想把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同时交代了它们为什么离得那么近的原因,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这也是后面。
5.前6个自然段有几处描写太阳,各是怎样描写的,气温的变化体现在哪几个词上?
共有3处:①太阳暖暖的照着;
②太阳照得火热;
③晌午的太阳热辣辣的照射这整个树林。
气温的变化是:暖暖火热热辣辣,表明天气越来越热,为下文的松脂滴落做铺垫。
6.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刚好一词独具匠心,生动地写出了琥珀形成的机缘巧合。就在蜘蛛还没来得及扑住苍蝇,而苍蝇也没来得及飞走的一刹那,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把它们一起包在里头,促成了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
7.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把滴落的松脂比作黄色的泪珠,这样的比喻生动形象,既写出了松脂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两只小虫的惋惜,甚至连老松树都留下了眼泪。
8.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9.松脂球形成的条件
(1)松树林。
(2)夏天----天气炎热到松树流出松脂。
(3)凑巧----蜘蛛和苍蝇在一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
10.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这句话说明过了很长时间,这是形成琥珀的一个必要条件。
11.又是几百万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12.这块琥珀是怎么形成的?(课后第2题)
炎热的晌午,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一滴松脂刚巧把苍蝇和蜘蛛同时黏在了一块,然后又一滴滴把两只小虫子层层裹住,形成一个松脂球。后来经过了很长时间,陆地下沉,海水漫上来淹没了树林,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变成了化石。
13.讨论交流:琥珀是怎么而被发现的?有什么科学研究价值?
(1)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他踩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只苍蝇,一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
(2)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写了琥珀的样子:透明可以看见每一根毫毛和它腿四周的黑色圆环;完整无缺好好的躺着,每一根毫毛都没有损坏。
(3)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想象和推测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因为想象的意思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推测的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14.根据科学家的推测,找到推测的依据。(课后第3题)
科学家的推测
推测的依据
约莫算来,总有几千万年了
由松脂变成松脂球,再变成化石,需要这么长时间。
太阳火辣辣地照着树林。
必须是夏天,天气很热,松树才能渗出松脂。
树林里又高大的松树。
如果不是大松树,就不会渗出松脂。
还在很远的地方怒吼着。
没有海逼近树林,就不能把松脂球埋在泥沙里,渔民的儿子在不可能在海滩上发现琥珀。
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起包在里头了。
琥珀里躺着苍蝇和蜘蛛。
15.文章中哪些内容是真实的,哪些内容是推测的?
文章中,琥珀的形成是推测出来的,琥珀的发现和样子及其科学价值是真实的。
16.讨论交流: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一个巧字贯穿了始终,巧在哪里?
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有以下巧妙的地方:(1)森林的远处有海;(2)小苍蝇落在老松树上;(3)蜘蛛刚好爬过来;(4)一大滴松脂正好把两只小虫包住;(5)水把森林淹没,松脂球埋在泥沙里;(6)波涛把琥珀卷到岸边;(7)孩子赤着脚踩到琥珀;(8)孩子的爸爸正好认识琥珀。
三、课堂小结
科学小品文《琥珀》以生动的事例,讲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让我们了解到它的科学价值,也描述了生命的突变和渐变。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板书设计:
42、猴王出世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猴王出世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芝、遂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试着猜一猜。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西游记》片头曲《云宫迅音》)
听到这首曲子,大家想到了什么?(西游记)说起西游记,我们都知道《西游记》讲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孙悟空本领高强,大家对他一定非常了解。本文中的石猴就是指孙悟空。那么,石猴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他又是如何成为猴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猴王出世》。(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相关资料)了解作品和作者。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为文章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石猴第一个跳入瀑布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众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3.再次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第一部分。
(1)说一说,石猴是怎么来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仙胞,一日迸裂,产一个石卵,因见风,化作了一个石猴。)
(2)石猴出世之后是什么样的?(那猴在山中朝游峰洞之中。)几笔就勾勒出一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喜好交友而又顽皮可爱的石猴形象。
2.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石猴的生活,使他摇身一变,成了猴王,发生了什么呢?(一天,群猴发现一个瀑布。)和石猴成为猴王有什么关系?(有猴子说谁能进去找到源头且不伤身体,就拜谁为王),听到这句话,石猴的表现如何?(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猴的性格(争强好胜)。
3.说完,他是怎么做的呢?后面又发生了什么?齐读相关片段,找出问题答案。
(1)发现了这样一个好地方,石猴很高兴(喜不自胜),连忙出来告诉其他猴子,又把其他猴子带进了水帘洞。
(2)群猴进洞,发现了此等好地方,都兴奋得不得了。这时,石猴提醒群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于是,群猴拱伏无违,称其千岁大王。从中可以看出石猴(聪明、机敏、爽朗、坦率,做事有计谋,是天生做首领、头目的材料)。
现在大家知道,石猴是怎么成为美猴王的了吗?(发现洞天敢于挑战被拜为王)
4.思考:作者是怎么塑造出猴王形象的呢?
交流: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方法,把猴王写得非常生动。
小结:正是因为作者妙笔生花,才塑造出孙悟空这样个性鲜明、形象饱满的人物形象。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恰当运用这样的方法,使自己的文章语言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从课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机敏、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石猴。《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们喜爱。希望同学们能读一读原著,切身感受古典文化,感受经典魅力。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活泼可爱
敢作敢为
43、古人谈读书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古人谈读书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学目标
1.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板书:古人谈读书
2.这课总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的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三篇文章,从中获取营养。
(出示课件3)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出示课件4)
1.师范读正音,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好学 是知也 识
2.读第一、二部分,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3.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
5.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地朗读全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5)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部分的意思。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指导学生翻译课文。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释,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
生总结,汇报
板书:(一)1.谦虚 2.求实 3.勤奋
3.读第二部分,试着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思考: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
板书: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
四、拓展。(出示课件6)
学习了这两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所欲言,师进行指导
五、作业
1.背诵这两部分。
2.掌握重点词语,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文意。
3.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8)
1.谁来说说《论语》三则的意思?
2.朱熹的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介绍,让我们受益匪浅。现在,我们学习第三篇文章。这是曾国藩对读书人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出示课件9)
1.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师补充:恒:恒心
自足:自我满足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划分指导:我们在划分节奏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完整的词划分开来,要保持词语的完整。如: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解释意思。
三、细读课文,深入把握。(出示课件10)
1.默读课文,思考:读书人对读书有什么要求:
生读课文,总结并汇报:
板书:有志 有识 有恒
2.再读课文,思考:读书为什么要有志、有识、有恒?
生总结,汇报
板书:有志----不甘为下流
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
3.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出示课件11)
师加以引导,生汇报
板书: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出示课件12)
正面: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尚、博学、成功的境界;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一事无成。最后作者进行总结,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点明这三点的重要性。
四、再读文章,说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畅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4)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畅所欲言,师加以指导
六、作业
背诵这三篇文章
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三篇文章的意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是由三篇古文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含义,效果较好。
2.在教学中,我还通过抓重点词句,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把视线延伸到课外,收集了一些《论语》的其他几则名言,让学生进行积累。
美中不足的是对个别同学的指导不够详细,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
44、村居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村居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散、归、趁3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朗诵音频、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
4、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5、互相交流。
6、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三、品悟古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4、(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7、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
3、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防纸鸢
4、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5、指名读、齐读。
6、你能配合画面,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7、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8、很有意思的想法,能将你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
9、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心爱的纸鸢,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
四、背诵全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集体配乐吟诵。
板书: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5、传统节日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传统节日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2、能积极用语言描述过节时的特点。
3、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节日庆祝活动的乐趣。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很久以前,我们的爷爷的爷爷,他们小时候不能和我们现在一样过儿童节、圣诞节,不过他们也会过节,那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2、出示PPT,展示传统节日画面。
(1)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2)师:春节我们会做些什么事情?
幼:贴春联、挂灯笼、拜年、逛庙会
出示PPT,帮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节日的氛围。
(3)依次出示其他节日。
3、总结。
这些传统节日,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每年都会过这些节日,我们回家到日历本上去找找,不要错过下一个节日哦。
46、藏戏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藏戏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学情分析:
《藏戏》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特色。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传神,富有文学色彩。通过阅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本节课重点要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其次要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会读会写脱缰、咆哮、吞噬、发誓、恐怖、婀娜、雄浑、、哄堂大笑、能歌善舞、青面獠牙、别无所求等词语;读准多音字哄、藏、传。
2.阅读与鉴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查阅资料理解优哉游哉、开山鼻祖、随心所欲等词语;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了解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表达与交流: 学习课文开头形象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色。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任务一:明确任务,自主预学
1.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有关戏曲资料。
2.自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出其中的疑难之处并尝试解决。
3.借助工具书或生活积累理解文中生词。
4.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
任务二:朗读展示,分类学词
1.朗读展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朗读课文,相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
出示句子:
图片 图片
①男生读三个反问句,女生将它们改成陈述句读一读。
②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招来的只是一阵哄堂大笑。
(有感情朗读,表达出藏族人民对唐东杰布的爱戴。)
③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兄妹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师生合作朗读,表达出对那些献出爱心的人们的赞美。点拨理解词语:琼结:藏语里指房屋悬起多层)
④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开山鼻祖。(齐读,体会唐东杰布的传奇之处)
2.分类学词
(1)读准字音:
僧人 脱缰 吞噬 王妃 敦厚 演绎 哄堂大笑
青面獠牙 随心所欲 优哉游哉 两面三刀 山南琼结 钹
(2)读准多音字:
①他那像哄(hǒng)小孩似的话,引得人们哄(hōng)堂大笑,大家听了一哄(hng)而散。
②《鸿门宴》是汉代传(zhun)记,而不是唐代传(chun)奇。
③西藏(zng)的布达拉宫,是收藏(cng)大藏(zng)经的宝藏(zng)。
(3)理解四字词语: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优哉游哉:指生活悠闲自在。优,美好舒服。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开山鼻祖: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本课指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
两面三刀:指耍两面手法。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青面獠牙:形容面貌狰狞凶恶。
(4)拓展积累形容笑的四字词语:
哄堂大笑 捧腹大笑 开怀大笑 眉开眼笑
莞尔一笑 回眸一笑 似笑非笑 一笑千金
任务三:提取概括,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藏戏特色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2.交流讨论。(藏戏的特色戴着面具、没有舞台、演出时间长。)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尝试用小标题形式概括。
(提示:第4~17自然段,介绍藏戏的来源及其主要特点;第18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艺术靠师传身授的方式传承和发展。)
4.主题概括。
引导:小标题连起来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醒:课文采取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及其艺术特色,围绕藏戏的主要特点,从藏戏的起源、面具、舞台形式、演出方式等方面展开介绍,让读者对藏戏有基本认识和了解,同时感受到藏戏所折射出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任务四:研读课文,感悟写法
1.自读第1~3自然段,思考:作者运用了三个排比式的反问句写藏戏的三个突出的特点,有什么好处呢?自由读,思考;指名读;全班交流。
好处1: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发思考;
好处2:突出藏戏的主要特点,了解藏戏独特的艺术形式。
2.课文中还有那部分也写了藏戏的特点?(第8~17自然段)两部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1)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写法秘妙:有详有略的写法。详写: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略写:藏戏演出没有舞台演出时间长的特点。
(2)有详有略的写法,是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藏戏的面具有什么特点?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的呢?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3.默读第4~7自然段,边读边圈画:这个传奇的故事有哪些传奇的色彩?
(1)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传奇1:战胜凶险的自然,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传奇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
传奇3:艺术的传奇,第一个藏戏班子歌声响彻雪山旷野藏戏的种子也随之撒遍了雪域高原;
(2)按照故事发展顺序,同桌之间相互讲述一遍这个传奇的故事。
任务五: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搜集更多与藏戏或其他戏曲相关的图文或视音频资料。
2.学习课文开头形象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试着介绍新沂柳琴戏的艺术特色。
47、猜字谜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猜字谜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学目标
1.诵读《猜谜语》,了解猜谜的窍门。培养学生爱动脑爱识字的情感。
2.通过诵读《猜谜语》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又字旁、两点水旁。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又字旁、两点水旁。
2.熟悉猜谜语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教师)
2.制作本课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猜谜语(一)》,了解猜谜的窍门。培养学生爱动脑爱识字的情感。(动脑识字!)
2.通过诵读《猜谜语(一)》认识5个生字,认识部首又字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来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
2.导学:刚才XX同学说出来让大家猜的部分叫谜面,你们猜出来的答案叫什么?(谜底)
3.教师说猜谜的窍门: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
4.揭题: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则字谜,你们想猜一猜吗?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这样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读文识字
(一)初读课文。谜语一。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听准生字的字音。
2.导学:多有趣呀!你们想读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检查读文。教师相机正音。
(小学生多读,民族孩子更应该多读,老师还要多范读、带读)
(二)随文识字:学习第一则字谜。
1.指生读第一则字谜。
2.指生评议朗读。
3.赛读。
4.相机学习生字相、遇、喜、欢、怕,认识又字旁。
(1)指多个学生领读词语:相遇喜欢最怕
(2)同桌互读三个词语,并分别用相遇喜欢和最怕说话。
(3)学生用相遇喜欢和最怕说话,教师相机指导。
(4)导学:谜语中说的是谁和谁相遇?什么喜欢什么?什么最怕什么?
(5)引导学生小组内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
(6)汇报交流。
相机指导:
①相、欢、怕、遇可以用加一加猜字谜等方法识记。
②喜可以用猜字谜扩词等方法识记。
(这一环节抓住关键词语相遇喜欢和最怕学习理解,并进行说话练习加深理解,词语理解了才能更准猜出字谜。同时让学生对相、欢、怕、遇四个字用加一加猜字谜等方法识记,喜可以用猜字谜扩词等方法识记。看似简单的教学,但多进行几次这样的教学,学生再学生字就会自己想各种方法识记,比一笔一划记生字效率高多了。磨刀不误砍柴工)
5.指导朗读。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你们还能读准吗?
(2)男女生赛读第一则字谜。
6.指导猜谜。
(1)导学:谁来猜猜谜底?(生:秋)说说你为什么会这样猜。
(2)揭底:我们来看看谁猜得对呢?(出示谜底)评一评谁说得最有道理,就把大苹果奖励给谁。
(3)导学:哪些同学猜错了,说说你猜错的原因。
(4)朗读:多有意思的字谜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回想谜底是怎样猜出来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猜谜语(二)》,熟悉猜谜的方法。培养学生爱动脑爱识字的情感。
2.通过诵读《猜谜语(二)》认识7个生字,认识部首两点水旁。
教学过程
一、读文识字:学习第二则字谜。
1.指生读第二则字谜。
2.相机学习生字言、互、令、动、万、纯、净。
(1)指多个学生领读短语。
互相尊重令人感动万里无云纯净透明
(2)同桌互读四个短语,选择喜欢的两个短语说话。
(3)学生用喜欢的短语说话,教师相机指导。
(4)导学:把四个短语放回到谜语中还能读好吗?
(5)引导学生小组内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
(6)汇报交流。
相机指导:
①动、纯、净是左右结构的字,令是上下结构的字,可以用加一加猜字谜等方法识记。
②言、互、万是独体字,可以用扩词识记笔画等方法识记。
3.指导朗读。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2)男女生赛读第二则字谜。
4.指导猜谜。
(1)导学:谁能猜出谜底?(生:青)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猜。
(2)揭底:我们来看看谁猜得对呢?(出示大苹果上的谜底)评一评谁说得最有道理,就把大苹果奖励给谁。
(3)导学:哪些同学猜错了,说说你猜错的原因。
(4)朗读:多有意思的字谜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回想谜底是怎样猜出来的。
(5)引导:用青分别加上谜面中的几个偏旁就分别组成了请、情、晴、清,请孩子们读一读,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
(第二个谜语实际要告诉学生:这里的青实际是一个声旁,加上不同的形旁就可以组成不同的汉字,表达不同的意思,以后我们会学到形声字,还可用形声字来识记汉字。这里点到即可)
二、巩固生字
1.挑战过关。(认读生字)
第一关:读读带拼音的生字。
第二关:擦掉拼音认字。
第三关:读读你手中的生字卡片,遇到不会的及时请教身边的同学和老师。
第四关:读老师手中打乱顺序的生字卡片。
第五关:开火车读,看看哪组最棒!
2.创编字谜。
(1)导学:你能尝试着把今天的生字编个字谜吗?
(2)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编字谜。(只要学生敢于编就及时鼓励)
(3)交流字谜。
(这个过程,哪怕学生不会编字谜,但他们在思考字的结构特点,比死读死记强多了。)
三、小结:
同学们真了不起!今天回家就把课文中的字谜和你编的字谜说给你喜欢的人猜,比一比谁说得最准确!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会根据田字格美观的书写7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字、左、右、红、时、动、万。
2.学生读字。
3.导学:这几个生字宝宝,你能给它们按结构分类吗?
上下结构:字
半包围结构:左右
左右结构:红时动
独体字:万
4.根据结构特点,重点指导字、右、红的书写。
(1)教师指导书写字。
①导学:认真看一下,这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子的写法。
③学生书空跟写。
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一个字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
⑥学生再写两个字字。
(2)教师指导书写右。
①导学:认真看一下:这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说说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丿和口的写法。
③学生书空跟写。
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一个右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
⑥学生再写两个右字。
(3)教师指导书写红。
①导学:思考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特点是什么。观察红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说说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③学生书空跟写。
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一个红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
(4)尝试练写其他生字。
二、布置作业
在田字格本里正确美观的书写生字3遍,并组两个词。
相关文章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之一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
五年级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
从军行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
-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
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知识点
-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
五年级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生字词
-
猴王出世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
五年级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文读后感
推荐文章
-
一年级语文下册14课要下雨了生字注音专项训练答案
-
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生字注音考前训练答案
-
不懂就要问课堂笔记之好词好句积累
-
5.写出下面各数。 二亿四千万 八百四十亿九千三百万 五亿零六百二十万
-
五年级语文上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
五年级语文下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随堂笔记词语理解
-
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课堂笔记之课文主题思想
-
四年级下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优缺点
-
少年闰土的多音字近义词怎么写
-
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要点课堂笔记形近字
-
为什么树和喜鹊都很快乐
-
一年级语文下12课古诗二首池上词句复习笔记
-
慧心巧思
-
语文课文 苹果落地的教学设计 课后习题答案
-
环保大事,从我做起
-
给孩子的生日礼物
-
男孩与女孩的思维为何不同
-
房间隔膨出瘤是什么病,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
补钙就能长高吗
-
《三顾茅庐》让知识内外沟通
-
陪朋友喝酒的句子说说167句
-
大班社会活动《课间十分钟》幼小衔接教案
-
幼儿园《好玩的椅子》大班健康教案总结
-
中班语言《太阳,我喜欢你》教案反思
-
最具吸引力彩宝朋友圈文案37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