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

首页 - 知识学习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时间:2023-10-29 09:44:15 A+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1、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2.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答:文中的老人用十五年的时间,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将原来狂风肆虐、沙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盎然的青山。

3.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转化为的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转化为的另一种东西是指转化为青山绿水,转化为不屈服于恶劣环境,顽强执著地开辟荒山、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4.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奇迹的?

(1)山沟环境十分险恶。

(2)生活条件艰苦。

(3)老人年老、瘦小。

(4)同伴、老伴相继离世。

5.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这片绿洲,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他的生命的意义在这茫茫的绿洲中得到延伸,他的精神与青山共存,永垂不朽。

2、天窗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复习重难点探究笔记

1.天窗象征什么?文章为什么以天窗为题?

象征儿童通往想像世界的窗口。以天窗为题,交待写作对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天窗既指老屋的天窗,也指心灵的天窗,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2.文中两次写到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时候分别指什么时候?为什么说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这时候分别指夏天阵雨到来时和晚上孩子们被逼着睡觉时。因为大人们不许孩子们在雨里玩耍,把孩子们关在地洞似的屋里,孩子们失去了观察外面世界的自由,只有透过小小的天窗去想象外面的世界;孩子们被逼着上床睡觉,还没有玩够,只有透过天窗可以看到或联想到外面的情景。所以说,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3.两次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两次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天窗带给孩子们的无穷快乐。

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精卫是个什么样的人?意志坚定、不屈不挠、锲而不舍、人定胜天、自强不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

2.精卫为什么要填海?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希望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将大海填平,不让它再夺取别人的生命。

3.你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满吗?不能,虽然精卫填海的精神可嘉,但神话反映的是上古先民美好的愿望,因为他们无法战胜自然、解释自然,所以将愿望付诸神话中,这是神话的本质。精卫填海的最后结局只是精卫鸟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没有点明它填平了大海。

4.学完这篇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这则神话故事刻画了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卫鸟形象,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做事不能半途而废。

4、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这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2.女娲为受难的人们做了哪几件事?其中哪件事写得最详细?求雨灭火、造船救人和炼五色石补天(最详细)

3.默读课文,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答:起因:天塌地裂,人类被困于水火之中。经过:女娲求雨神来灭天火,又造船救出洪水中的人们,然后决定把天补上。她历经千辛万苦找来五彩石用神火冶炼成液体,朝天空的大黑窟窿一泼。结果:大窟窿被补好了。

4.不周山被撞断后,对人类造成了什么影响?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各种野兽也从山林里跑出来残害人类。人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怖之中。

5.你能说出女娲是怎样的人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勇敢善良、无私奉献的女神。

5、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我小时候爱桂花、摇桂花、收桂花和读中学时赏桂花、带桂花等事。

难道杭州一山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

2.什么叫桂花雨?作者为什么要以《桂花雨》为文章标题?

所谓桂花雨,就是在桂花盛开的时节,人们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那桂花纷纷落下就像下雨一样。因为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以及童年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以《桂花雨》为文章标题,借描写桂花雨表达了对故乡和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

6、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

是因为廉颇认为自己立过大功却位于蔺相如之下,所以不服.廉颇知道了蔺相如顾全大局,为国家利益着想,所以负荆请罪,两人和好。

2.你从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

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全大局、心胸宽广、热爱国家。廉颇:英勇善战、坦率直爽、以国家利益为重、知错必改。

3.蔺相如在哪两件事上立了功?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4.蔺相如被封为上卿后,廉颇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廉颇认为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而蔺相如却只凭一张嘴,官职就在他之上,很是不服气,就说碰见蔺相如会给他个下不了台。

5.蔺相如是怎样对待廉颇的不服气的?

处处回避廉颇,躲着廉颇,不和他发生正面冲突。

6.结果如何?

廉颇上门负荆请罪,俩人和好,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7、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松鼠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松鼠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松鼠》是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封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从外形、活动、吃食、搭窝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特点,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

2.读课文,画出全文的中心句,并分析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作用:下文所介绍的松鼠的外形突出了它的漂亮;松鼠的活动突出了它的驯良;吃食、搭窝突出了它的乖巧,所以,这句话总领全文。

3.你认为描写松鼠外形的这几句话好在哪儿?

作者抓住了松鼠的外形特点,运用了恰当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把松鼠刻画得活灵活现,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丽可爱。

4.课文说明了松鼠的些特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些特点的?

课文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

①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进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

②从松鼠的活动范围一一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一驯良。

③乖巧是从有人触动大树时反应的警觉,从蹦跳的动作表现出的轻快,从储备食物过冬表现出的聪明以及搭窝时有条不紊、精心考究表现出的聪明等方面来说明的。

8、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太阳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太阳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太阳》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和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2.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地球大的特点?

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用人们熟知的地球与遥远的看似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的太阳相比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和人类的关系的?

作者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和人的生活三个方面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4.课文说明了太阳的哪些特点?都是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这些特点的?

课文说明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①远: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两句话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一特点。

②大: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句话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地说明了太阳很大这一特点

③热: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句话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太阳热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9、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忆读书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忆读书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记叙了作者自己亲身的读书经历,表达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以及对读书的认识,希望我们少年儿童认识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的?文中表明顺序的词语有哪些?

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的。表明顺序的词语有:七岁时十二三岁时1980年。

3.作者说: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出来?

《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大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4.结合冰心老人的选择和自己的阅读经验,说说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呢?

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是好书。

10、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指导:课文中的读书方法虽好,但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大家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这样读书才能有率。

示例:朱熹所提倡的三到读书法使我受益匪浅。我每次读书时容易走神,对书中的内容记得不深刻。采用三到读书法集中精力于书本,眼睛认真地看每一个字,嘴巴随着眼睛的移动而大声诵读,这样一遍下来,我竟然记住了绝大部分内容。

11、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生字注音组词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生字注音组词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粼 ln 波光粼粼

虐 n 肆虐 虐待 虐文

踞 j 盘踞 雄踞 箕踞

锹 qiāo 铁锹 锹锸 锹掘

拄 zhǔ 拄着 拄颊 拄撑

12、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丁香结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丁香结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主要写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

2.自读课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赋予了丁香怎样的情感?

作者从丁香的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颜色、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等方面描写,赋予丁香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情感。

3.默读1至3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哪里的丁香花?

作者写了城里、城外、斗室外以及雨中的丁香。

4.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

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5.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丁香结的本义是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象征意义是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1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美丽的草原以及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2.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草原的美?

课文从草原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远迎款待汉族同胞的人情美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美。

3.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天空、草原、小丘、羊群、骏马、大牛。

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草原一碧千里,小丘线条柔美,羊群多而自由,骏马、大牛有时静立不动,像陶醉在这美景中一样。

4.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把迎接的人群比作彩虹呢?

因为写马群,突出一个快。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马疾驰,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些都说明迎接着心情的急迫和愉悦,体现出了蒙汉情深。

5.蒙古族人民是怎样迎接、款待、送别客人的?

从蒙古族人民跑几十里去迎接客人、盛情款待远客、敬酒联欢、深情话别等可以看出蒙古族和汉族之间的深情厚谊,体现了一种人情美。

6.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理解: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体会: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7.本文的题目是《草原》,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草原的景色吗?

本文名为《草原》,实则写蒙汉情深。

草原为一条线索,将景色美、人情美巧妙地串联起来,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魅力无限的草原。

8.品读全文,说说本文在写作手法方面有什么特点。

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编排内容,先描写草原优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上主人迎接客人款待客人和主客联欢的情形。

②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写草原景色之美。

③作者把自己的情感与草原的美景交融在一起,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草原美景、草原人情的赞美之情。

14、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竹节人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竹节人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1.作者为什么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

因为玩具的稀缺,更因为新鲜的玩意儿能够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而竹节人是我印象最深的玩具,在无处可买的现实下就自己动手制作,从而表现出竹节人在作者童年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2.作者写破旧的课桌有什么作用?

作者写破旧的课桌,一方面是交代玩耍竹节人的主要场地,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竹节人作为玩具带给我们不可或缺的童年乐趣。

3.课文是写竹节人的,为什么要写围观的小伙伴们?

因为从围观的小伙伴们的动作攒着跺脚拍手一哄作鸟兽散等可以看出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喜爱竹节人,每一次的搏斗都不放过,所以要写围观。

4.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它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

老师没收竹节人,表现出老师不苟言笑、威严无比的形象。

与后文老师玩竹节人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活泼亲切的形象。

竹节人受到老师的青睐侧面烘托出这个游戏的有趣,表达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竹节人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5、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中心思想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中心思想笔记

1.《宿建德江》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全诗的艺术特色: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抒发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丰收在望的喜鹊心情及闲适心境。

1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故宫博物院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故宫博物院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2.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

(1)规模宏大壮丽

(2)建筑精美

(3)布局统一

3.全文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

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分说时,又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4.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1)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

(2)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3)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5.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分清主次,有详有略,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课文以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作为重点,详细介绍它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以及功用,使读者既对故宫的心脏──太和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又能由点到面,对故宫的整体特点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

6.本文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不难看出作者对故宫倾注了很深的感情,那就是爱和赞颂。学完本课后,你有什么感想呢?

示例: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代皇权的至尊威严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创造力。我们要保护这一文化遗产,文明游览。

7.第6段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中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因为约写出了两米是朱漆方台的大致高度,符合实际,去掉就不准确了。

8.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文中写龙的句子有: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写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

添加王老师微信jy976627 免费送六年级语文课堂笔记与生字组词课后上课资料

17、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三黑和土地中心思想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三黑和土地中心思想笔记

这篇课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塑造了三黑这一因获得了自己的土地而勤劳耕作,憧憬美好生活的农民形象,表达了翻身的农民的无比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感情。

18、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盼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盼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我有了一件长有两个袖筒的新雨衣后就盼望下雨,盼望雨滴打在新雨衣上,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事。

2.默读课文,想想我盼的是什么。

我盼着下雨,盼着穿上新买的雨衣,盼着体验雨点打在雨衣上的感觉。

3.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1)走在放学路上盼着变天。

(2)放学回家时天上下了几个雨点儿,盼着出去买酱油。

(3)继续寻找借口出门,盼着雨别停。

(4)吃过晚饭,没有机会出门,怕雨下完了明天就没有雨下了,又盼着雨停。

4.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

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你认为会有什么不同呢?试着写一写。

手不用缩在雨衣里,想接雨滴就接雨滴,想拍水花就拍水花:胳膊也不用抱在雨衣里,想学鸟儿扇动翅膀就学鸟儿扇动翅膀,想学飞机起飞就学飞机起飞

5.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这句话中的省略号是什么作用,去掉好吗,为什么?

不好。此处的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语意不连贯。刚进门的我是想出去的,又不知道怎么跟妈妈说。这里的省略号运用巧妙,体现了我此时的内心世界,所以不能去掉。

19、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夏天里的成长中心思想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夏天里的成长中心思想笔记

本文作者通过表达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进取,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20、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夏天里的成长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夏天里的成长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作者通过表达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作者通过描写夏天植物、动物乃至不具生命的山水、铁轨和柏油路等事物都在生长的现象,说明了夏天的确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最后水到渠成,说明人也一样,要在自己的夏季尽量地用力地长。

3.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变丰满。作者用丰满一词,有什么好处呢?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夏天里因草木的快速生长而变化着的山当成人来写,富有生命力。从丰满一词可以体会出:在作者眼中,夏天里的山更像体态匀称,富有韵味的成熟的女人,表现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4.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在这里,热天并不是指季节,而是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长不仅仅指身体、年龄等的生长,还指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等。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汲取知识、提高能力、增长经验,不能错过成长成才的最佳时机。

5.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这句引用的谚语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作者引用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表达生长要趁最适宜的时机赶快长,时不待人的意思,语言生动活泼。

21、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1.俞伯牙善于弹琴,并且琴艺超群,那么在文中又表现在哪里呢?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他能通过琴声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表达出来。

2.那么樵夫钟子期善听,又表现在哪里呢?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3.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志在流水 , 钟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4.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

破琴绝弦是对伯牙的动作描写。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失去了值得让他弹琴的人,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理解,他的心意再也无人能明白,就以摔琴断弦来表达他内心极度的痛苦和对子期深深的思念。

5.牧童是怎样评价这幅画?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见牧童的什么精神?

观点:谬矣。

理由: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精神: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6.处士面对牧童的话有什么表现?由此可见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表现:处士笑而然之。

可见处士是一个敢于应战、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7.面对牧童的质疑,杜处士也笑了。你觉得他是怎样笑的?试着揣摩一下他的心理。

杜处士笑而然之,是在牧童指出《斗牛图》中的谬误之后,他的笑既有化解尴尬的意味,也包含了对牧童的赞许。

8.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22、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桥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桥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主题思想:

本文写了一位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桥梁的事,赞扬了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句子解析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咆哮的山洪比作受惊的野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洪来势凶猛、不可阻挡的气势。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洪水跳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

3.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窜写出了水上涨得迅速,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水位不断上升,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洪水随时都有可能吞噬人们的生命。

4.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先于村民来到木桥,没有立即逃生,而是留下来指挥人们撤离,真是一个为村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全村人都拥戴他。

5.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冲 揪 吼几个动词写出了老汉动作果断,毫不犹豫,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一个因无私而无畏自然灾害的威望极高的老汉形象。

6.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老汉想要说的话很多,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作为一个父亲,他多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活下来。洪水吞没了老汉的身躯,但是却永远吞没不了那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的精神。

2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我的战友邱少云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我的战友邱少云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为什么?不敢看在这里不是害怕看,而是不忍看的意思。忍不住不看是非要看不可。这一心理描写说明了我复杂、焦急而又矛盾的心情。邱少云是我的战友,烈火在吞没他活活的生命,我怎么忍心看呢?可是阶级的情、战友的爱,使我又忍不住不看。这体现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同时反衬了邱少云忍受的巨大痛苦。

2.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个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才字在这里表示时间太长了。邱少云同志忍受了巨大的痛苦,以惊人的力量严格遵守纪律,完成了潜伏任务。为了战斗的胜利,他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邱少云不愧为伟大的战士。

24、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夏天里的成长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夏天里的成长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作者通过表达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作者通过描写夏天植物、动物乃至不具生命的山水、铁轨和柏油路等事物都在生长的现象,说明了夏天的确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最后水到渠成,说明人也一样,要在自己的夏季尽量地用力地长。

3.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变丰满。作者用丰满一词,有什么好处呢?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夏天里因草木的快速生长而变化着的山当成人来写,富有生命力。从丰满一词可以体会出:在作者眼中,夏天里的山更像体态匀称,富有韵味的成熟的女人,表现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4.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在这里,热天并不是指季节,而是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长不仅仅指身体、年龄等的生长,还指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等。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汲取知识、提高能力、增长经验,不能错过成长成才的最佳时机。

5.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这句引用的谚语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作者引用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表达生长要趁最适宜的时机赶快长,时不待人的意思,语言生动活泼。

25、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虐 n 虐杀 暴虐

踞 j 雄踞 盘踞

淤 yū 淤灌 淤积

坑 kēng 坑井 弹坑

虑 lǜ 忧虑 顾虑

锯 j 手锯 锯齿

享 xiǎng 享受 歆享

肆 s放肆 恣肆

警 jǐng 巡警 警笛

律 lǜ 律师 纪律

2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3.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

4.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5.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这是总结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中心,升华主旨。老人留下的不仅是这片青山,还有更宝贵的东西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老人植树造林、保护家园的精神永远流传,青山必将长青。

课文主题

本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记叙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故事,赞扬了老人与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27、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只有一个地球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只有一个地球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主要介绍了地球虽然美丽,但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

2.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地球美丽而渺小,不会再长大。

(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3)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其他星球。

3.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 步一步得出的?结合课文内容,和同学交流。

课文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和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人们: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4.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提出疑问,引出下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破坏资源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过渡到对别的星球是否适合人类居住的说明。

28、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好的故事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好的故事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是鲁迅第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写在现实的昏沉的夜里,作者孤单惶恐,做了一个梦,通过用一大堆意象来描绘这个梦境,展示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最后作者又回到了现实,梦境破碎,但作者总记得在昏沉的夜的这个好的故事。

2.作者要写好的故事,为什么开篇要用两个自然段写自己的现实处境?

这样写先交代了做梦的环境,于昏沉的背景之中,在梦境中打开了一种带着明亮暖色和淡淡温馨的回忆画卷,为表达鲁迅思想深处的那种执著的美好追求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同时文章起于昏沉的夜,结于昏沉的夜。而在这起结之中,以渐渐地缩小了的灯火,燃起了一种美好的希望,展开了一幅美好的回忆图景。

3.课文题目是好的故事作者为什么最后写梦境破碎呢?

这里包含着鲁迅的怀疑思想。他向往梦中的桃源一般的世界,但是他又怀疑根本不可能有这样一个世界的存在,所以他不愿意把故事说出来,而是告诉人们,有这样一个地方,在他的梦中,是那么的美好,那里是如此安宁

4.谈谈你对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的理解。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他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

29、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生字组词与多音字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生字组词与多音字

本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辛的生活条件,仍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故事,赞扬了老人与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生字组词

粼 波光粼粼 波粼 清粼 粼峋

虐 肆虐 虐待 虐文 虐人

踞 盘踞 雄踞 箕踞 虎踞

锹 铁锹 锹锸 锹掘 洋锹

拄 拄着 拄颊 拄撑 拄杖

多音字

卷:juǎn(卷曲)jun(试卷)

载:zǎi(记载)zi(载客)

劲:jng(苍劲) jn(有劲)

恶:(凶恶)ě(恶心)w(厌恶)

宿:s(宿舍)xiǔ(一宿)xi(星宿)

参:cān(参加)shēn(人参)cēn(参差不齐)

30、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生字组词与词语理解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生字组词与词语理解

本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辛的生活条件,仍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故事,赞扬了老人与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生字组词

粼 波光粼粼 波粼 清粼 粼峋

虐 肆虐 虐待 虐文 虐人

踞 盘踞 雄踞 箕踞 虎踞

锹 铁锹 锹锸 锹掘 洋锹

拄 拄着 拄颊 拄撑 拄杖

理解词语

参天:(树木等)高耸在天空中。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盘踞:非法占据;霸占(地方)。文中指这儿经常发生干旱、霜冻、沙尘暴等灾害。

归宿: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奋斗一生的地方。

风雨同舟: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恭敬:对尊长或宾客尊重有礼貌。

劲挺:坚韧挺拔。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31、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青山不老生字组词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青山不老生字组词

作者用清新的笔触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的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了后代。文章层次井然,内容清晰,语言简练而生动。

虐 n 虐杀 暴虐

踞 j 雄踞 盘踞

淤 yū 淤灌 淤积

坑 kēng 坑井 弹坑

虑 lǜ 忧虑 顾虑

锯 j 手锯 锯齿

享 xiǎng 享受 歆享

肆 s 放肆 恣肆

警 jǐng 巡警 警笛

律 lǜ 律师 纪律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