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诗人王昌龄留下了眼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伤,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悲痛。
2.怎样理解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既叙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叹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现了作者对戍边将士的深切这同情,同时又从空间上点明边塞的遥远,这样,作者便创造了时空交织的意象,把读者带到万里之外的边塞,让读者到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去回忆,体验、思考。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有像李广那样的猛将来戍守边关,胡人的骑兵就不敢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任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2、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词语理解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词语理解
《凉州词》描写了艰苦荒凉的边塞上出征前的一场盛宴,描摹了将士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
①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带。
②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
③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④沙场:战场。
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词语理解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词语理解
《出塞》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①但使:只要。
②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
③飞将:汉朝名将李广。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④教:令,使。
⑤胡马:当时内地和北方游牧民族间常发生战争。胡马指袭扰内地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⑥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4、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课堂笔记
暮江吟翻译:
《暮江吟》: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一粒粒真的珠子一样,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暮江吟主题:
《暮江吟》这首诗描绘了从傍晚到夜幕降临后江面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热爱,对大好秋色的无限喜爱之情。
暮江吟鉴赏:
前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傍晚所见到的红日西沉的江景: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后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夜幕降临时所见到的新月初升的夜景。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把地上天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出秋夜和谐宁静的氛围。
5、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课堂笔记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课堂笔记知识点
夏日绝句诗意: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是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夏日绝句主题:
《夏日绝句》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生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夏日绝句鉴赏:
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提出生当作人杰,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诗的后两句用了一个典故: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刘邦的主将韩信于垓下设下埋伏,项羽杀出重围,败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他回江东重振旗鼓,东山再起。项羽自觉羞愧难当,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不肯渡江,遂拔剑自刎而死。李清照借古喻今,既歌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又不着痕迹地痛斥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软弱行径。
6、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读后感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读后感
读后感一:
《暮江吟》主要是写暮色江景。《暮江吟》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夕阳斜照在江面上的景色,这是最真实可信的暮色江景。后两句写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升的场景。诗中九月初三与月似弓上下紧扣,写的是黄昏时的自然景色。这里的九月初三,点明时间,月似弓则是诗人看到的景象。当然,这种景象只能在日落后不久才能看到,因而这两句主要还是写暮色江景,而不像有些书上说的那样是写美丽的夜景。
说后两句仍主要写暮色江景,有其科学上的依据。根据天文学常识,九月初三日,月亮位于太阳以东约45,形状像个反C字形,即月似弓,日落后出现于西方、西南方低空中,可见时间局限于日落后2至3小时。从诗中看,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时,月亮的地平高度不会很低。太低了,由于树木、建筑、雾气等影响就不会看到。据此,读者可以推测出,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时,当在九月初三黄昏,即日落后不久。从民用时间看,仍属于傍晚,即暮的范畴。
读后感二:
这是一首颇为人称道的小诗。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7、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好词好句摘抄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好词好句摘抄
白居易古诗名句: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卖炭翁》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8、四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好词好句摘抄
四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好词好句摘抄
出塞的千古名句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陇西行 作者: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出塞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曲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 独领残兵千骑归。 塞下曲 卢纶 其二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出塞二首(其二) 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 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 匣里金刀血未干。
从军行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青楼曲二首(其一)王昌龄 白马金鞍从武皇, 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 遥见飞尘入建章。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 从 军 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望 蓟 门 祖 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前出塞九首(选一) 杜 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军 城 早 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 下 曲(二首) 卢 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征 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陇 西 行 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己 亥 岁 曹 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9、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之雪梅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之雪梅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雪梅》知识点
课文主题:
《雪梅》这首诗写法新颖别致,诗人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注释]
①降:服输。②骚人:诗人。③阁:同搁,放下。这里读。④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⑤逊:不及;比不上。
鉴赏
1、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诗人难以评判高下。首句运用拟人手法,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早春梅花与雪花之美。
2、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概括写出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这两句妙趣橫生,而且富有理趣,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才是正理。
10、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反义词:
远近 高低
横竖
1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课堂笔记诗词翻译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课堂笔记诗词翻译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12、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似s(好似)sh(似的)
1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精卫是个什么样的人?意志坚定、不屈不挠、锲而不舍、人定胜天、自强不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
2.精卫为什么要填海?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希望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将大海填平,不让它再夺取别人的生命。
3.你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满吗?不能,虽然精卫填海的精神可嘉,但神话反映的是上古先民美好的愿望,因为他们无法战胜自然、解释自然,所以将愿望付诸神话中,这是神话的本质。精卫填海的最后结局只是精卫鸟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没有点明它填平了大海。
4.学完这篇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这则神话故事刻画了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卫鸟形象,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做事不能半途而废。
14、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之雪梅课堂笔记诗词翻译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之雪梅课堂笔记诗词翻译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文人骚客难以评论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15、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之雪梅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之雪梅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降xing(降伏、归降、降龙伏虎)
阁g(阁下、阁子、阁楼)
费fi(费事、费解、费时)
须xū(必须、须知、须要)
逊xn(逊色、逊位、谦逊)
输shū(输血、输入、运输)
骚sāo(风骚、牢骚、骚扰)
16、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这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2.女娲为受难的人们做了哪几件事?其中哪件事写得最详细?求雨灭火、造船救人和炼五色石补天(最详细)
3.默读课文,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答:起因:天塌地裂,人类被困于水火之中。经过:女娲求雨神来灭天火,又造船救出洪水中的人们,然后决定把天补上。她历经千辛万苦找来五彩石用神火冶炼成液体,朝天空的大黑窟窿一泼。结果:大窟窿被补好了。
4.不周山被撞断后,对人类造成了什么影响?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各种野兽也从山林里跑出来残害人类。人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怖之中。
5.你能说出女娲是怎样的人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勇敢善良、无私奉献的女神。
17、四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译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译文
诗意: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是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18、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不论是生是死,都应有浩然正气、铮铮铁骨,体现了诗人的爱国精神。
19、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夏日绝句》知识点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
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阴》《如梦令》《声声慢》等。
写作背景: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做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注释:
①人杰:人中豪杰。
②鬼雄:鬼中英雄。
③项羽: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失败自杀。
④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东北流向,古人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主题:
《夏日绝句》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生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鉴 赏:
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提出生当作人杰,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诗的后两句用了一个典故: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刘邦的主将韩信于垓下设下埋伏,项羽杀出重围,败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他回江东重振旗鼓,东山再起。项羽自觉羞愧难当,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不肯渡江,遂拔剑自刎而死。李清照借古喻今,既歌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又不着痕迹地痛斥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软弱行径。
20、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译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译文
诗意:
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如果醉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2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译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译文
诗意: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22、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问题归纳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问题归纳课堂笔记
1.《山居秋暝》: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
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当然,山中林木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2.《枫桥夜泊》: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什么?
诗人看到了渔船上忽隐忽现的灯火,西天的上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色变得漆黑;听到了远远近近有几只乌鸦惊叫起来,寒山寺的钟声;感觉到气温更低了,霜飞满天,寒气袭人
3.《长相思》:你从身向榆关那畔行读懂了什么?
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4.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
作者由描写白天的人声鼎沸、骏马嘶鸣转入对夜深千帐灯的静态描写。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5.从聒碎乡心梦不成能感受到什么?
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上阙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结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
2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译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译文
诗意: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24、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① 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山河如此美好。但这样美好的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的这一质问,表现了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② 日揭露游人不顾国计民生整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卑劣行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问题归纳:
1.由醉字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情感?醉字我看到茶楼听曲的人入了迷,眯着眼睛,随着曲子摇着头,在桌子上用手敲着节拍,翘着的二郎腿一晃一晃的装点的精致的游船上飘出歌舞声、划拳声、嬉闹声,还有随风飘来的淡淡的香粉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2.《示儿》《题临安邸》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相不同之处?两首诗都有望南宋重振圳风,收复失地,恢复大好河的期待,立意相同,但表达的方式不同。《示儿》是以悲写情,诗人在临终时还在关心着国家的统一,希望儿子在家祭的时候把国家统一的消息告诉他。《题临安邸》以怒写情,通过对统治者沉迷于骄奢淫逸的生活,无所作为的讽刺,表达渴望国家统一的感情。
25、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鉴 赏:① 人死之后万事皆空,诗人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悲哀凄凉的心境。② 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嘱咐儿孙不要忘记把喜讯告诉自己。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
问题归纳
1.想象九州不同时社会是什么样的?想象到九州不同时土地荒芜,老百姓拖儿带女背井离乡,房屋倒塌,路边常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骨;入侵者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随意挥动着鞭子抽向正在做苦力的人身上,可是他们不敢怒也不敢言
2.《示儿》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哪一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尽早收复中原统一祖国领土的迫切心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 家祭无忘告乃翁。
3.九州生气是怎样的?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国家安定,官员们挺胸抬头,兢兢业业,做事雷厉风行;老百姓居有定所,老有所养,少有所学;庄稼地里年轻人正在忙碌,庄稼长得茁壮 ,家里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26、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同tng (相同)(共同)
同tng (胡同)
空kōng (天空)
空kng (空地)
27、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示儿》知识点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主题:
《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诗人痛惜自己无法亲眼看到国家统一,希望儿子以后家祭的时候能将这一好消息告诉自己,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注解]
①示儿:给儿子看。②元:同原,本来。③但:只是。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⑤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⑥乃翁:你们的父亲。
鉴 赏:
① 人死之后万事皆空,诗人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悲哀凄凉的心境。
② 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嘱咐儿孙不要忘记把喜讯告诉自己。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
28、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枫桥夜泊》: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什么?
诗人看到了渔船上忽隐忽现的灯火,西天的上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色变得漆黑;听到了远远近近有几只乌鸦惊叫起来,寒山寺的钟声;感觉到气温更低了,霜飞满天,寒气袭人
29、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泊:b (停泊)pō(湖泊)
30、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常见易错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常见易错字
浣 (hun) 1.洗:~衣。~纱。 2.唐代规定,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将每月分为上浣、中浣、下浣。后来借作上旬、中旬、下旬的别称。
31、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32、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宿建德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宿建德江》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写了寒江、小舟、孤月、独客、老树、旷野,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2.《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3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重难点探究:
1.《石灰吟》这首诗是抓住石灰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
这首诗抓住石灰不怕击打、不怕烈火,甘愿粉身碎骨而把白粉末奉献给人们的特点来写的。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更突出石灰不怕击打。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中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粉,全不怕突出石灰甘愿经受磨炼,奉献自己的品质。
2.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相关文章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之雪梅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译文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推荐文章
-
古诗二首课文生字词
-
读一读,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字词解释
-
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课堂重点笔记生字词
-
仿写花钟第一自然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
三年级上册24课司马光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
四年级上册第7课生字组词
-
五年级十八课威尼斯的小艇近义词反义词
-
五年级下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优缺点
-
五年级冀中的地道战小练笔
-
四年级下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优缺点
-
三下池子与河流课堂笔记知识点
-
容易让孩子走上歧的四种类型家庭
-
篮球惹的祸
-
乐游海滨城
-
只因心中确有那份爱
-
植物蛋白饮品创意朋友圈文案30句
-
益智玩具朋友圈文案34句
-
证券公司朋友圈文案34句
-
空间昵称气质女生小清新阳光418个
-
牛年开公司最吉祥的公司名字大全581个
-
八角楼上生字词语组词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与除法》 8.这板药能吃多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