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1、四年级上册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本课篇幅较长,内容较为浅显,但蕴含的道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较难领悟。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思辨性较强的问题学生尚不能很好地理解,如:通过这次排练,我有什么样的体会?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想法?你对这两个问题是怎么看的?但这几个问题直接指向文本主旨,因此课上做好必要的预设铺垫,让学生充分讨论,从而加深理解。
文章留给了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还原当时的场景,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当然,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无论是想象,还是想象后的表达都有一定的难度,这正说明了这是学生语言和想象能力的成长点,因此,课堂上要耐心地引导点拨,让学生获得语言和思维的双重丰收。
2、三年级上册13课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13课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讲的是胡萝卜先生漏刮一根胡子,胡子沾到果酱后慢慢变长了,之后它的长胡子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事情。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有趣,故事只呈现了大部分内容,第一次出现了没有结尾的课文。编者的意图非常明确,在前一课学习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预测方法之后,这篇课文的学习就重点围绕运用方法展开。文章开头处的阅读提示开门见山,提出读下面的故事,一边读一边想: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提示学生边读边预测,顺着故事的情节去猜想。文章结尾处的省略号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课后练习紧接着引导学生继续预测:你认为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为什么这样想?有了自己的猜测,再听老师把故事讲完,从而证实自己的预测。课后练习中还有四位学习伙伴的提示,让学生明白哪些地方可以预测,可以依据什么去预测,预测要有依据,还可以修正自己的预测。这样的文本编排方式,很好地帮助学生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展开真实的阅读经历,在阅读实践中学习关注文章内容和细节,根据线索进行预测,促进学生阅读理解,提高判断推理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把思维过程显性化,在真实的阅读中发展学生预测能力,感受阅读的快乐。
二 教学活动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随文认读识记萝、卜等5个生字,理解发愁、晾等词语的意思。
2. 读懂故事内容,能一边读一边根据生活经验、前文故事情节、题目、插图等线索进行有依据的预测,并能在发现自己的预测和故事实际内容不同时及时修正之前的预测。初步感受预测的作用和阅读的快乐。
3. 能尝试根据文章或书的题目,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并简单说一说理由,对预测的故事产生继续阅读的期待。
板块一 热身导入 交流自读预测
1. 游戏猜猜他/她/它是谁,导入新课。
2. 回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进行预测知识小抢答。
3. 交流预习单:预习课文的时候,在哪些地方作了预测?你的理由是什么?
片段举隅:
生1:我在读到胡萝卜先生吃果酱面包的时候,胡子沾到了甜甜的果酱时,就预测到胡子会变长,因为课题中就是《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生2:我的预测和她一样,我给她作个补充,文中说了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品啊,可见沾到了果酱,胡子一定是会变长变粗的。
师:你们从题目和文中找到了预测的线索进行了预测: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会变长、变粗,有没有不一样的预测吗?
生3:我的预测是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会变色,果酱是有颜色的呀。
师:你是通过生活经验进行预测的。我们来验证一下你们的预测。
4.生朗读课文中的语句,印证预测,并明白当预测和故事实际内容不一样的时候,可以修正预测。
5.继续交流其它预测点,围绕预测的依据展开交流。
板块二 续编故事 预测后续情节
1. 聚焦课文最后的省略号,对鸟太太会怎么说怎么做展开预测。
(1)交流预习时对此处的预测及预测理由。
(2)仿照故事的第六自然段,续写一段故事。
小练笔: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交流展示续编故事。
学生仿写举例: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咦,哪儿来的一根绳子?刚好可以挂宝贝们的尿布啊!鸟太太仔细地看了看这根绳子,用手拉了拉,觉得够牢固,也挺干净的,就满意地剪了一段来当绳子。
3.四人小组头脑风暴,展开预测:你觉得接下来胡萝卜先生可能还会遇到谁呢?他的胡子还会被拿来做什么呢?
4.围绕小组交流时的预测关键词进行汇报交流。如:胡子被小猫作为钓鱼线,被老鼠剪去织毛衣,被小蚂蚁用作搬家的绳子,被蟋蟀作为小提琴的琴弦等。
提示:在交流的时候,把握胡子为什么可以作为各种线的特点,围绕预测的依据展开交流。
板块三 预测结尾 学习修正预测
1.预测故事的结尾:你觉得故事的最后,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会不会继续长下去呢?他还会不会为胡子而发愁呢?(此处允许有不同的观点,只要学生的预测是有依据的,合理的。)
片段举隅:
生1:我觉得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会继续长下去,这样他就可以帮助更多更多的人。
生2:但是胡子沾到的果酱,营养会被吸收完的呀。
生1:胡萝卜先生觉得助人为乐很好啊,又不用再为了每天刮胡子发愁。所以,可以让胡子继续长下去啊!
师:你希望这个童话是一个永远讲不完的充满温暖的故事,是吗?
生3:我觉得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一定是会被人发现的,路上那么多行人,总有人会告诉他呀,而且他被扯了那么多次胡子,应该会觉得疼呀。
生4:老师以前上课时说过,童话故事一般都有反复的特点,而且反复一般都是三次左右,所以我觉得胡子一定不会再长了。
师:你们依据自己的阅读经验、生活常识作出了各种不同的预测,而且都有一定的道理。故事的结尾是不是像你们预测的一样呢?想不想知道作家王一梅老师的原文是怎么写的吗?
2.出示故事原文,比较异同:哪些地方和你的预测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提示:一边读,老师可以一边问学生,出现不一样的预测时,鼓励学生一边读一边修正预测。
3.出示绘本版中的故事中增加的两个片段,比较异同,发现编辑的思路和我们的预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围绕开放式结尾,鼓励小朋友给故事编写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结尾。
板块四 拓展小结 借助题目预测
1. 出示课后练习:读读下面的文章或书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什么。
2. 选择你最想预测的题目进行预测。
3. 出示该书或文章的一小段简介,印证预测,感受预测的快乐。
4. 建议学生课后去把这些书或文章找来读一读,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三年级上册25课灰雀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25课灰雀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了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课程理念,突出了语文的学科特点,坚持以读为本,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1.课堂的临时应变能力不足
由于之前上过一次,学生对教学流程很熟悉,导致教学进度加快,教学任务完成了,但还剩余5分钟,我的心里发懵了:我该怎么过这5分钟呢?我采取了让学生说一说列宁和男孩身上的品质,对于学生重复性的回答,没有适时指出。从这堂课中,我不仅明白了临场应变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只有事先做好了十二分的准备,才能让课堂更好地完成,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发展;而在课堂教学时,做好随时应变的准备,不仅让自己不拘泥于教案的束缚,而且能真正让课堂的时间做到合理的运用。
2. 基础知识的再学习
虽然在第一课时中,已经比较全面地学习了字词和课文的初读,但这并不是说字词的学习在第二课时中就可以不设计了。相反,在课堂中,抓住一些重点的字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能起到增加词汇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词语是需要随文理解的。但这一步我却忽略了。所以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学得不太扎实。
3.评价语过于单一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对于学生的评价语言基本是好、很好、不错等,这些评价语言不仅过于单一、笼统,而且缺乏针对性与激励性。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从这样的评价中很难找到答案,更无法让学生从中获得启迪,从而进一步打开思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发现学生的优点,以激励性语言为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4.忽视语言的迁移运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几句话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运用。强化语言文字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运用能力,在听说读写的扎实训练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贯彻落实课标精神,就应该把落脚点放在语言文字运用上面,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句进行听、说、读、写、思,在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只重视了课文内容的讲解,没有重视语言文字的迁移运用,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多关注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5、没有关注到课堂教学的小细节
人们说,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课堂细节。对于整节课,我还有一些小细节处理得不是很好,如在板书的时候没有照顾到所有的孩子;对于孩子的读书姿势没有及时纠正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多关注教学细节,用眼观察,用心倾听,用情去感受,及时捕捉与提炼,并科学地加以利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艺术,提升教学品质。
整节课下来,细细分析,存在的缺陷很多。但是,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所以,我相信,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一定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4、三年级上册22课读不完的大书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22课读不完的大书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读不完的大书》这篇文章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体现了大自然的奥秘和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课文的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感受本文语言的生动、有趣;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初读课文掌握大致内容,其次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教学结构,最后朗读课文完美结束。
2.利用多媒体吸引同学们对大自然的兴趣,使之让他们对课文内容感兴趣,老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3.抓住了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词析句,领悟语意。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从初读课文,了解注意内容,到精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都在引导学生自读自学,小组合作,以汇报交流的形式参与学习实践活动,效果不错。
三、不足之处
由于担心教学内容没法按时完成,有些锻炼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的活动,完成得不够到位。
四、改进措施
1.教学中,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后,应重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后,谈感受,再把感受读出来,感情朗读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2.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想象,然后再学会领悟语言,细细品味语言,生发感情,让学生入情入境,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与作者、与文本产生共鸣。
5、三年级上册22课读不完的大书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22课读不完的大书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仅、麻等8个字,会写读、昆等10个字,会写昆虫、蚂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及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大自然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我们来猜一猜,分别是什么?【3】 出示有关大自然花草树木、飞鸟虫鱼的谜语,让学生猜。
如: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鱼)
团结劳动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里,常到花丛去工作,造出产品比糖甜。(蜜蜂)
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青蛙)
2.作者也写到了许多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让我们去看一看。(板书:读不完的大书)
二、简介作者。【4】
朱维之(1905-1999)浙江苍南人。中共党员、民盟成员。1930年赴日本中央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学习、进修,回国后在福建协和大学、上海沪江大学任教,曾任沪江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1952年调任南开大学教授,先后担任南开大学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主任等职,并当选为天津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天津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顾问、中国外国文学学会顾问。朱先生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他一生从教六十余年,桃李满园,著作等身,在中国教育界、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随机指导。
(1)学生试读课文。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3)【7、8】 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一行含有会认字的,第二行含有会写字的新词):
不仅 麻雀 盘旋 敬佩 春笋 几寸 秋高气爽 一副
读不完 昆虫 蚂蚁 梨树 温柔 池塘 画册
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笋、寸、册为平舌音,爽、柔为翘舌音;
前鼻音仅、旋、昆,后鼻音爽、塘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4)词语我理解
温馨提示:【9】
理解词语的方法:
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有的词语应该理解在文中指什么?
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用在什么场合?
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10】
① 沿着螺旋轨道运动,或旋绕飞行。( )
②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 )
③超出常人,脱离凡俗。 ( )
④ 悠远地想象,无拘无束的联想;指超越现实境界的想法。 ( )
⑤形容秋天晴空万里,天气凉爽。( )
(5)生字我会写
(11、12 :生字田字格课件)
读 昆 麻 蚂 蚁 梨 寸 柔 塘 册
①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13】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副、蚂、蚁、梨、塘。
加一加:讠+卖=读日+比=昆广+林=麻。
②说说本单元每个字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14】
写好生字四步走:1.说一说。2.看一看。3.写一写。4.对一对。
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上下结构,写时要上宽下窄。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15】
读、蚂、蚁、塘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写一写:老师范写,重点指导柔、册,学生练写。
柔上面是矛,不要少写一撇。
册注意笔顺,最后一笔是横,长,横穿整个字,左右露头。
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16】
③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④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师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去学习,能帮助我们更轻松的认读、识写。
⑤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四、再读感知,理清内容。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17】 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学生阅读后讨论完成预设:
(飞鸟、花草、鲜花、蚂蚁、果树、竹林、棕榈树)
2.指名说一说段落意思。【18】
第一自然段:写从小就喜欢到大自然去寻找好玩的东西。
第二自然段:大自然中的飞鸟非常好玩。
第三自然段:大自然中花、草非常美。
第四自然段:我家院子里的果树结的果子味道鲜美。
第五自然段:介绍我家屋后的竹子和棕榈树。
第六自然段:总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五、课堂总结,再读课文【19】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本的生字生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感受本文语言的生动、有趣。
2. 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朗读情况。
2.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词,解决了不理解的词语,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写了大自然哪些好玩的东西?【24】
(板书:飞鸟、花草、鲜花、蚂蚁、果树、竹林、棕榈树)
3.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那么就让我们快到书中去看看吧。
二、读中感悟,体验新知
1.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
【25】课件出示思考题:
(1)这本书指的是什么?
(2)你是从哪知道的?(第一自然段)
谁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大自然对五六岁的孩子来说,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好玩的、好看的)
思考后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一)学习课文2-5自然段
1.作者又觉得大自然哪好看,哪好玩呢?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找一找。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第2~5自然段)
(2) 【26-30:第2~5自然段】
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飞鸟、花草、鲜花、蚂蚁、果树、竹林、棕榈树)
2.选择一处或几处你喜欢的景物,小组内学。说说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31】
预设:
(课文第3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蚂蚁搬家时井然有序、尽心尽力以及两军对垒时你死我活的勇敢忠诚令人不可思议)
3.选小组代表展示交流
A.【32】: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番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1)大自然中写昆虫虽然很小,但它们的行为却往往让人不可思议,读蚂蚁搬家的情景,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惊讶。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2)蚂蚁两军对垒时表现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齐读,看谁能读出对蚂蚁的敬佩之情)
B.【33】: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1)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你眼前浮现怎样的美好的景象?
【34】预设:辽阔的天空,浮云朵朵飞鸟翱翔,五颜六色的鲜花散发出沁人的芳香,满山的果树,竹林生机勃勃,高大的棕榈树
(2)作者会有什么感受呢?
预设:大自然太美了如诗如画。
【35】(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预设1: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运用了拟人是手法,展现了竹林的美丽温柔。
【36】预设2:我从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这句话中,挺拔、超凡脱俗读出棕榈树的高大威武,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非常生动。
4.小结,齐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像所描述的画面。
(小朋友读得真不错,读出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们在朗读时,根据内容想像画面,会读得更美)
(二)总结全文,品读内化
【37:最后一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38】2.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看不完的大画册?(联系课文内容)
【39】3.为什么说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联系自己生活)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2.拓展延伸【40】
联系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生活积累,说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奥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回答哪些问题?
板书内容
读不完的大书
动物:飞鸟、蚂蚁
花:花草、鲜花、
树:果树、竹林、棕榈树
6、三年级上册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通过描写西沙群岛的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们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也学习过相关的写景文章,掌握了 写景分析的基本方法。但他们生活经验和阅历毕竟有限,在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方面还有待提高。这些都是我组织课堂教学考虑的因素。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理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读写饶、屿、蠕动等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内容;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 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提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通过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新课改理念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法
语文课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朗读体 会法。同时,辅之以情境教学法、引导启发法,帮助学生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激发对 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而对于学生,我将主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进行课文的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授、巩固、小结、作业五部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堂之初,我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处你印象最深的景色?
待学生介绍完毕,我会做总结引导:同学们介绍 的景色都很美丽,今天,我们要共同欣赏一处美景富饶的西沙群岛。通过谈话的方式自然带领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既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情感距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课文讲解之前,我会让学生充分 地读。具体如下:
我会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标注出不懂的生字词,勾画出自己认为含义 深刻的句子,同时想一想西沙群岛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之后,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生字词及时进行点拨和指导。
比如,我会帮助学生理解蠕动这个词。我会借助视频帮助学生观察毛毛虫爬行,从而理解蠕动就是像虫类爬行一 样地动。当学生理解了字词,我将继续引导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从而明白:作者从海水、海底、 海滩、海岛四个方面描写了西沙群岛这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研读环节,我主要采用引导 启发式教学,以问题贯穿始终。此环节,我会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作者是从哪方面来描写海水的?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明确是从色彩方面来描写的。然后请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海水颜色的句子。
当学生找到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这句话时,我会联系生活实际,向 学生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见到的海水是什么颜色的呢?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海水的美 丽。并概括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特点。
之后,我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海水还可能有什么颜色。并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海水的美丽。然后,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景象?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海水有深有浅,所以从海面看,色彩不同。
最后,我会让学生带着这种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深刻体会海水的色彩美, 领悟西沙群岛的美丽。我首先会提出问题:作者描写了哪些海底生物?让学生自由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思考,从而明确:作者描写了珊瑚、海参、龙虾、鱼。接着,我会让学生找出描写各种生物的相关语句,采用小组讨论、联系生活实际、图片视频展示、表演等方法,帮助学生感受珊瑚的形态各异、 海参的慵懒闲适、龙虾的威武、鱼的数量多和姿态美,进而体会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
然后,我会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能把海水写的这么美?把海底生物写的这么形象生动?进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最后,我会让学生再次朗读这一部分,在读中感悟。
(四)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语文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因此,深层次的鉴赏和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描写景物的方法。同 时,由于思想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因此,我会在本部分结束后,再次引导学生体悟文章主旨, 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最后,我会播放轻音乐,再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五)巩固小结,深入理解
在同学们总结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西沙群岛不仅海水美丽, 而且海底有珊瑚、海参、龙虾、鱼等丰富的物产,特别富饶。那么它的海滩和海岛又有什么特 点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分析。(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 摘抄文中优美的词句。2. 以小导游的身份向朋友介绍西沙群岛中你最喜欢的美景。这样布置是根据学生的多样性,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六、说板书设计
接下来,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根据上述分析,我将板书设计如下,我的板书力求图文结合,重点突出,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略)
7、三年级上册15课搭船的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三年级上册15课搭船的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第二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激趣促学。
1.谈话解题: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十五课《搭船的鸟》一文的生字生词,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搭是什么意思?搭船又是什么意思?
2.指名同学说一说。
3.教师评议并小结:那谁见过会搭船的小动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朋友一只会搭船的鸟。
二、初学课文,把握课文整体内容。
1.谈话过渡:请同学们边听课文录音,边思考下面的问题(投影出示问题):
(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2)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
2.学生听录音,然后分组讨论、交流问题。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三、精读课文,深入认识翠鸟。
1.认识小鸟的美丽。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小鸟样子美丽的段落,然后读一读,把你对小鸟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学生自己找段落、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出的段落。
(3)教师小结,并投影出示问题:多么美丽啊!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呢?
(4)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组长记录各组的讨论结果。
(5)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并读一读这句话。
(6)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鸟美丽的?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指答(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教师相机板书:彩色、羽毛、翅膀、嘴、比鹦鹉还漂亮。
(7)谁见过鹦鹉,它长得什么样?(指名学生说一说。)
(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中鹦鹉的样子。)
(9)鹦鹉的确很漂亮,可本文却说翠鸟比鹦鹉还漂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翠鸟的样子?
(10)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声中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加深对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的印象和理解。
(11)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翠鸟的样子,然后你们可以在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照着书上的内容描述小鸟的样子。)
(12)经过刚才的练习,谁能不看书只看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指名学生上前指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然后学生在组内练习说)
(13)再读多么美丽啊比鹦鹉还漂亮,你的体会和刚才比较有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觉得这只小鸟更加美丽了,也更加喜欢这只小鸟了)。
(14)教师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学生练读。
(15)现在我们试着把第二自然段背下来,组内成员比一比,看谁最先会背,组间比一比看哪组的学生都能会背。(学生按要求背诵。)
(16)教师先指名背,然后指定小组一起背诵,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2.认识翠鸟的本领,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2)学生分组说一说,组长记录下组内学生的想法。
(3)分组汇报。
(4)教师评议并小结: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呀!好奇的小作者,他的想法也不少,听老师把小作者的想法读一读。
(5)老师范读,然后学生练读,读出作者的好奇和求知的欲望。
(6)谈话过渡: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只翠鸟在船上干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7)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8)投影出示问题:读了这一段,你对小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小作者的心理又是怎样的?
(9)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分组汇报(小鸟还会捕鱼,而且动作灵活)。
(10)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11)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12)现在你们知道小鸟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鱼)
3.感悟翠鸟的灵性。
(1)谈话过渡:小鸟搭船,它不但可以省去在雨中飞行的劳苦,还可以在船上休息,并且捕鱼,这真是一举多得呀!你觉得这样的小鸟怎么样?(很聪明)
(2)教师小结:聪明体现在动物身上,我们还可以称之为灵性。小鸟搭船捕鱼还体现了小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要想让动物和我们人类相处得更加和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四、总结全文,加深对翠鸟的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2.学生分组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3.学生朗读全文。
五、课后作业。
你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让我们课下进一步了解翠鸟,问父母、查资料都可以。在下节课把你的新收获说给大家听,让同学们因为你的介绍,从而更加全面、详细地了解翠鸟这位好朋友!
8、三年级上册15课搭船的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三年级上册15课搭船的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想】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照片或图片供学生欣赏。
2.谈话导题: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它不仅漂亮而且还特别聪明,它会搭船。
板书课题(15 搭船的鸟),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是什么鸟要搭船?
(2)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3)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4)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谈话过渡: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序号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4.生字宝宝被大家的读书声吸引,跳出来在课后排好队等着我们和它们交朋友呢,认识的字把拼音藏起来读,不认识的利用拼音和它打招呼。
5.学生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读。
6.利用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齐读。小组内说认字好方法,学生互助识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7.检查识字,小组之内互查。(开小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会写字,教师巡视。
2.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评议。
3.学生继续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9、三年级上册14课小狗学叫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14课小狗学叫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要借助学科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小组合作给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学习方式更为开放。在本课中,三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且要求逐步提高。第一次合作只要求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预测,关注自己的预测与课文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第二次合作不仅要求学生交流自己的预测,还要思考同学的预测是否有道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与思辨能力。第三次小组合作要求学生各种角色体验,有故事的朗读,有听众的预测,还有互相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倾听、判断、评价等能力。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方法,更提升了能力。
10、三年级上册14课小狗学叫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14课小狗学叫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预测阅读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自主阅读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想象与体验,在探究、评价的过程中提炼预测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纸质预测单。
2.熟记故事的结尾。
学生准备:找一个同学不熟悉的故事,朗读预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总结提炼
1.回顾本单元学习过的前两篇课文,我们是怎样一边读课文一边预测的?
2.学生回顾交流。
教师相机出示:预测的依据借助题目、插图、故事情节,结合生活经验进行预测。
3.播放小动物叫声,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
4.小结揭题:每一种小动物都会叫,它们的叫声都很独特。今天我们来猜一猜一只不会叫的狗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故事。
5.板书课题。齐读。
6.第一次读到课题时,你能猜到故事可能讲了什么吗?
预设:不会叫的狗会去学叫,但一直没有学会。不会叫的狗被别人嘲笑。不会叫的狗勤奋地学习,最终学会了叫。不会叫的狗拜了很多师父。
设计意图:通过听动物叫声,既激发了学生读故事的兴趣,又让学生了解到动物叫声的独特性。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预测,在实践中运用,进一步感受阅读童话故事时预测的乐趣,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阅读故事,练习猜想
1.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要求。
(1)默读课文,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地方读读生字表里的拼音,多读几遍,读准音,读通句。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故事内容。用上前两课学到的方法,把自己的猜想简单地写在预测单上。
2.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齐读。
干吗 讨厌 发怒 批评 来访 担保 压根
差不多 忍着 模仿 中弹 发疯 汪汪 搞不清
3.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说说自己的预习成果,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4.本课多音字较多:吗、担、压、中、弹。
课件出示由文中多音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读,并补充这个字的其他读音,掌握不同读音表示的不同含义。
5.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1)每人轮流读自己的预测单。
(2)互相交流课文与大家的预测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6.请一个小组汇报:说说你们所预测到的内容,是怎样预测到的。
要关注预测的依据。
7.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运用多种方法来预测故事后面的内容,比如观察插图、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预测的本领越来越高了。
设计意图:本课中的预测策略从整体切入,学生尝试自主预测,留足预测空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与交流时间,让更多学生参与学习,复习预测的方法,提高学生预测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倾听的能力。
三、读懂课文,预测结局
1.读到这儿,你知道故事中讲到了哪几个重要人物吗?(小狗、小公鸡、狐狸、杜鹃、猎人)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你能抓住这几个主要人物说一说吗?(小狗不会叫,小公鸡教它,它喔喔叫时差点儿被狐狸吃掉。后来杜鹃又教它,它咕咕叫时却差点儿被猎人打中,于是小狗开始跑啊,跑啊)(相机板书:学小公鸡 喔喔喔 学杜鹃 咕咕咕)
4.这个故事没有讲完,课文中出示了三种结局,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想一想,结局可能是怎样的?说说你的理由。然后听老师读故事的结局,看看和自己的预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5.四人小组交流。
(1)轮流说说自己的预测,并说说理由。
图片 表述预测的内容时要大胆,还要会倾听他人的预测。
(2)注意听同学的预测,思考是否有道理。
(3)互相说一说自己认为同学预测得有道理的内容。
6.你喜欢故事的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
7.小狗学叫的奇遇故事结束了,你有什么话要对小狗说吗? (小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要一味地模仿别人,要学会做真正的自己。)
(板书:做事不能盲从,做真正的自己)
8.课堂小结:小朋友们学会了预测,还懂得了道理,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故事中出现了许多人物,找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能帮助学生把长长的故事讲简洁,培养学生初步概括故事内容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时,清晰学习步骤与要求,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开放的空间给了学生自主全员参与的机会,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表达、倾听、判断与评价,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四、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1.四人小组练习。
(1)把自己找到的其他同学不熟悉的故事书拿出来,轮流读给组员听。朗读的时候,在某些地方停下来,让他们猜猜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然后把故事讲完。
(2)听同学把故事讲完,想想自己的预测与故事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3)四人交流完后,在组内评出最准预测达人及最佳故事朗读者。
2.各组汇报评比结果。
3.布置作业:课后多读童话故事,练习预测本领。
设计意图: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新的评比要求,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朗读、预测童话故事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喜爱童话、阅读童话的兴趣。
板书设计
小狗学叫
学小公鸡 喔喔喔 狐狸嘲笑
学杜鹃 咕咕咕 猎人开枪
做事不能盲从 要动脑思考 做真正的自己
11、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默读课文,在你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后习题答案
默读课文,在你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默读时采用勾画法,边读边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可借助工具书对词句进行理解,还可以与同学探讨交流。
12、四年级上册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了作者小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一次演出机会,扮演一只大老虎,但却因为太紧张而演砸锅的一次难忘而有趣的经历。
2.这一部分没有写我怎样排练,只写了老师怎样临场指导。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因为我是在老师的一步步提示、催促下进行排练的,所以才有我台上笨拙的表演。
3.演出已经定好由作者参加了,那么此时的作者心情是怎样的?害怕吗?为什么?
充满了自信,不害怕,因为他觉得扮演老虎很简单。
4.演出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结果台下哄堂大笑,演出失败了;因为作者很紧张,这个时候的作者已经十分狼狈了。
5.我一一直觉得自己演砸锅了而不开心,你觉得我真是一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吗?
我认真表演,赢得了哄堂大笑,说明表演是有趣的、生动的。所以说我不是一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而是一一只有趣的大老虎。
13、四年级上册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四年级上册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分派到最后,她看了我半晌才下决心说:就这样吧,你扮老虎。
从这句话中看了我半晌的动作描写和就这样吧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老师让我扮演老虎这个角色很为难,做出这样的决定应该是为了照顾我 的自尊心,满足我的心愿。
2.不会豁虎跳算什么老虎。他撇了撇嘴。
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那个演哥哥的小朋友对我的轻视。
3.真没想到,事到临头还会出现危机。我看着老师的脸,就怕她改变主意。
这是我被别的小朋友责难时的心理。表现了我对这次机会的珍惜,我生怕自己会因为不会豁虎跳而被老师换掉。
4.老师真是个通情达理的好老师。
写出了老师不但没有换掉我,反而耐心教我如何演老虎的样子。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5.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
因为作者过于紧张的心理,致使脸上一阵热。
6.后来呢?后来我上动物园总要去看看老虎,想看看老虎是怎么豁虎跳的。
这个设问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我寻找表演失败的原因和 我 的疑惑。
14、四年级上册3课现代诗二首之秋晚的江上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3课现代诗二首之秋晚的江上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著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秋晚的江上》作者刘大白
这是一首散文诗。
赏析诗句:
此诗形散而意浓,意境优美。细察,其形式排成三行,本诗分为两段,只有三句,即鸟儿驮着夕阳夕阳掉在江上芦苇妆成红颜了,是一首典型的微型散文诗。归鸟何以倦了?鸟倦实在也是人倦。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一个驮字,一方面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奇丽的想象。第二行,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第三行,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诗歌中:归鸟、斜阳、双翅、芦苇、红颜等一组五彩斑斓的景象交相辉映,倦态、驮着、翻翅、掉落、妆成等一组动感十足的场景相继登场,这宁静优美的景色,浸透着诗人的瞬间感受,流露出诗人的无比欣悦心情,,如一幅色彩明丽的风光图画,自是可人之境。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探究,品味诗歌语言,学习诗歌中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特色,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江边秋景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现代散文诗歌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过程
1、以谈话的方式导入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如此美景带出学生思索诗歌的描写笔触。
2、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
(归巢的鸟 斜阳 白色的芦苇 美景)
让学生以小组组队的方式进行朗读互助,互比,使得学生朗读诗歌时字音准确,字句通顺;在课文中划出生字,认识生字,理解本诗。
3、研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让学生表达出喜欢的诗歌以及原因,进行全班交流
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鸟儿要干什么,是怎样的状态
生:鸟儿归巢,倦了
驮 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4、思考问题
师:本诗用夸张的表现方式来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用拟人的方式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和生气
5、整体感受诗歌的内涵
从诗中描绘的景色来感受作者务必欣悦的心情,诗人通过观察、感受、描绘、想象来写出秋晚的江上的美;让学生用美的眼睛,充满诗意的心,去感受秋天,想象秋天,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板书设计
鸟驮着夕阳
翻双翅
白色的芦苇
妆成 红颜
15、四年级上册课文1观潮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课文1观潮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实验小学的菅娜,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观潮》,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第二课时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今年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是第一次采用部编版语文教材,我们都知道,部编版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阅读、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因此,在整个学期的教学当中,应该尽量透过课文,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同时加大学生的古诗词教学。
《观潮》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奇观。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写作方法。文章从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个方面写了钱塘江大潮这一雄奇的景色。
结合小学课标要求、新教材特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 理清文章脉络,读懂文章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写作的。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通过以上对教材地位作用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读懂文章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写作的。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涌来之时的雄伟壮观。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通过文字去想象潮汐形成的原因和文中描绘到的壮观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三、说教法和学法
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我将利用情境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到钱塘江大潮壮美的景象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除了情景教学法。我还将采用想象画面法,谈话提问法等方法同时进行教学。
在学法上,我将采用圈点勾画法、小组合作法和朗读品析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设计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作为第二课时的导入,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尊重学情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运用情境导入法,播放钱塘江大潮来前的纪录片。让学生图文结合充分掌握上节课所学内容,又借势把学生的兴趣点引到新课潮来时上。具体我会这样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观潮这篇课文。初步感知了潮来前的景象,相信大家一定非常想感受潮来时的汹涌澎湃,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继续感受钱塘江大潮吧!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感受雄奇。
朗读就是一个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手、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读,我会布置这样的任务:大家要仔细听潮、看潮,用心体验潮,请用直线画出描写潮来时声音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描写潮来时样子的语句。
学生分享读后,我将学生反馈勾画的语句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把表示作者观察写作顺序的词语,读得重一些。让学生充分感受潮来之时,大潮声音和大潮形态的变化,以及作者由远及近的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变化的叙述方法。
第三环节:精读鉴赏,细读品位。
通过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初步感受了钱塘江大潮来时的壮阔,也勾画了相关语句。为了进一步品读文中的好词佳句,我会引导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在组间分享自己对勾画语句的看法,从中能够感受到什么?小组探讨完后,随机抽取小组代表,分享小组探讨的结果,并做相关的引导与总结。
比如这样的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明确句子里的比喻修辞手法,并继续播放剪辑好的视频,图文结合,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阔。
第四环节:安排作业,拓展延伸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我将布置两个作业。
1.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游人介绍钱塘江大潮呢?试着为钱塘江大潮写一段解说词。
2. 朗读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如:刘禹锡的《浪淘沙》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核心内容的集中呈现,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反映文章的思路脉络,以便帮助学生直观的回顾课堂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声音、样子)
潮过后
总之,本节课通过朗读法、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不管结果怎样,参与即是成功!
16、四年级上册读书吧很久很久以前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读书吧很久很久以前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故事书吗?最近读了什么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有没有关于神话的书?快来给老师讲一讲。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吧享受读书的快乐吧。(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读书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课外书。开课伊始,就营造出一种浓浓的语文味,感受书香氛围。】
二、感受神话故事
引导学生想一想:(出示课件3)
世界是如何起源的?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
神和英雄如何生活?
这些问题都是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我们的祖先用神话的方式给出解释,并依靠口头讲述使其代代相传。现在我们就要在书中找到答案。(板书:很久很久以前)
三、通过读书,了解故事
我们要找开天辟地的人物要找哪本书?(出示课件4)
1.提问
(1)你读过这本书吗?
(2)书里都介绍了什么?
2.小组合作交流:(出示课件5)
在小组里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谈谈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是什么。如果有同学也看过这个故事,可以进行补充或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
3.通过重点词语把过程记录下来。
4.全班交流。
四、选择阅读类型
除了中国古代神话,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古希腊神话。
1.神话的产生和原始人类为了自身生存而进行的同大自然的斗争结合在一起。当时生产工具简陋,变幻莫测的自然力对人类形成严重的威胁,但原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处于极为幼稚的阶段。日月的运行、昼夜的变化、水旱灾害的产生,生老病死等,都使他们迷惑、惊奇和恐慌。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和人一样,因此,所有的自然物和自然力都被神化了。神话是原始人在那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企图认识自然、控制自然的一种精神活动,同时也寄托了人类的向往和宗教的实化展现。
2.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
(板书:开辟神话 自然神话 英雄神话)
3.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劳动者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
4.西方的神话更加丰富,古希腊神话是成体系的,神与神的关系复杂而且完整,主要见于两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还有《神谱》《变形记》等,以及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
小组交流:向同学介绍你带来的神话故事书,告诉他故事主要讲什么,哪个地方最有趣。
五、总结
神话的世界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你读得越多,收获就越多。并且通过图文记录了下来,与大家分享读书的快乐。
17、四年级上册14课普罗米修斯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14课普罗米修斯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14 课《普罗米修斯》。
【设计思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处理好个性和共性的关系,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同时要引导学生研读探究,完成共同阅读目标,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材分析】
《普罗米修斯》是一篇古希腊神话。文章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因拿取了火种给人类,受到众神领袖宙斯严厉的惩罚,可他不屈不挠,最后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搭救,终于重获自由。文本故事内容非常感人,人物形象也丰满逼真。但毕竟是古希腊文学作品,距离学生生活时代久远,给课堂教学造成了一定的时空差距。因此,教师要会捕捉文本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借助一些直观画面,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指导孩子入情入境地去朗读,进而体会人物形象,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基础,并且都比较喜欢听神话故事。文中充满神奇的想象,生动曲折的情节,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普罗米修斯,他是为民造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典范,更是让孩子们对他情有独钟。为此,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走进课文,体会神话人物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斯、惨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脏。会写悲、惨等14个生字,会写人间、悲惨等15个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
4.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
难点:体会普罗米修斯的不屈不挠和英勇献身的精神。
【教学安排】 2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策略与手段】
王崧舟老师说过:语文的形象意义,远远大于语文的概念意义,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有所知,而且有所感。语文是感性的,感性的语文必须用感性的方式去学习。所以,我选择了以读为主线,创设情境,整合图、文等各种资源,采用自主探究、朗读感悟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1.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请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古希腊神话故事及人物,优化课堂结构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创设情境,感受人物的痛苦
3.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声色渲染,感受人物的坚定
4.合作探究法:整体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请看课件上的图片,你们知道分别是哪些神话故事吗?
生1:《盘古开天辟地》
生2:《女娲补天》
生3:《精卫填海》
生4:《夸父逐日》
2.师:你们可真是一个个爱读书的好孩子啊!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希腊著名的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
3.师板书课题。
4.生齐读课题。
5.指导学生认读生字斯。读好名字:普罗米修斯。
二、 初读课文,认识众神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请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找一找,普罗米修斯是什么神?在这个故事里,还写了哪几个神?把他们都圈出来。
2.认读词语,相机正音。
(1)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悲惨 盗取 惩罚 敬佩 归还 饶恕 坚定 铁环 遭受 凶恶
①指名读,正音。提示:惩,读chng,不读chěng。惨、遭是平舌音;恕是翘舌音。
②指小老师带读。
③开火车读词语。
(2)多音字学习:还在归还中读hun ,不要读成了hi。
(3)出示词语:气急败坏 愤愤不平 驱寒取暖 风吹雨淋 挽弓搭箭
①指名读。
②齐读。
③联系上下文猜猜这些词语的意思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
愤愤不平: 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驱寒取暖:驱除寒冷,以取得温暖。
风吹雨淋:指人或物露天经受了风尘的吹拂和雨水浇。多用来比喻经受磨练或严峻的考验。
挽弓搭箭:拉开弓、架起箭,准备射击。
3.师:认识了生字词,我们再来圈一圈文中出现了哪些神?你们都找到了吗?
生自由汇报。
4.课件出示几位天神的图片,请生通过课前预习,查找到的资料,来说说自己对这些天神的了解。
5.教师相机补充
师:课文中第一位出现的神是天神普罗米修斯,
第二位是众神的领袖宙斯。相机补充:宙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威力无边
第三位是火神赫淮斯托斯。相机补充:他被称为雕塑之神、工匠之神等,是宙斯的儿子
第四位是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相机补充:这位大力士被称为大力神,神勇无比,是古希腊神话中著名的英雄之一,是宙斯的儿子
6.请生上台拖动词条,完成天神名称和职位的匹配。
7.师:这些都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名字比较拗口,我们再自由练习读一读吧。
生自由练读。
8.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提问:这篇神话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讨论后,派小组代表回答。
9.完成课文内容填空。
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冒着危险,勇敢地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而他自己却因此遭受了残酷的惩罚,但他没有屈服,后来被大力神所救,重获自由。
三、细读起因,感受神奇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师:要是这样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会有人喜欢听吗?那么首先要讲清楚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火,把故事的起因告诉人们。
2.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3.师提问: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取火种?
4.学生交流。
(1)师相机板书:起因:悲惨情景、盗取火种。
课件出示2个句子:
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
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2)男女生对比朗读。引导: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1:说明了没火和有火的区别,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火。
预设2:对比这两种情境,感受到火的重要,是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火,让人们告别了那个茹毛饮血的黑暗时代。
(3)引导:取火的过程中,最让你感受到神奇的情节是什么?
①学生自由交流。
课件出示:
有一天,当太阳车从天空驰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跑到太阳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了一颗火星,带到人间。
②抓住喷射着火焰,展开想象:当太阳车从天空驰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会怎样跑过去取火种?又会怎样把火种带到人间?
5.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的起因。
【设计意图】普罗米修斯取火的情节写得比较简单,抓住喷射着火焰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把怎样盗火的神奇情节说具体一些,为学生创造性地讲故事打好基础。
四、指导书写,指导积累
课件出示:悲、惨、违、抗4个字
1.师:请认真观察这些字,说一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生自由发言。
2.教师范写词语悲惨、违抗,提醒学生竖心旁的书写笔顺。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4.通过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反馈。
师小结:本节课我们解决了生字词,认识了几位重要的神话人物,也初步感知了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了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原因,那么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经过以及结果如何。
五、作业设计
1.和家人分享这篇神话故事中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2.抄写词语:人间、悲惨、情景、危害、严厉、坚定、违抗。
【板书设计】
14 普罗米修斯
起因:悲惨情景、盗取火种
(设计意图:简洁的板书设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18、四年级上册11课蟋蟀的住宅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11课蟋蟀的住宅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鞠躬)我是语文组*号考生。
新课程理念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设计秉承这样的理念,把教师训练的意图和训练的技巧隐藏起来,以情激情,以情带读,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在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品味语言,积淀情感。
一、说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他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第二单元围绕 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选编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为了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本篇课文也不例外。同时,它也为第五单元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方面埋下伏笔。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本节课应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随遇而安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
3.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难点是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五、教学流程
如何转换学生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想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蟋蟀,介绍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上课前,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学生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再加上课前对蟋蟀的已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学生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学生发展口语作准备。
这样让学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请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这个环节落实本期教材训练重点: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学生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学生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共同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学生把自己转换成蟋蟀这个角色,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己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己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在听完介绍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这样促使学生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在学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实现设计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
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学生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学生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产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学生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就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把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学生用我笔写我心,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让学生有准备地说一段话,实现读、写、说结合。
(五)小结作业,收束课堂
最后是本节课的小结作业环节,教师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一方面总结收获,另一方面鼓励学习积极性,为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说板书设计(略)
19、四年级上册10课爬山虎的脚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10课爬山虎的脚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7册的课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学习课文3~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四、教具准备
课件、彩色笔、画纸
五、教法和学法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激发学生情感,然后老师就问: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油油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如:
(1)画一画。
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最后引导学生欣赏课件,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看课件、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3)用如果就的句式说说你的发现。
(三)总结全文,指导学法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本节课采用问题来总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课外阅读的开始。布置的作业是:以《我发现-----的秘密》写片段。
20、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雪梅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雪梅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篇是一首咏物说理的七言绝句。咏物贴切自然,合乎情理,说理精辟深刻,很有启发性。尤其评梅之语,入木三分,非梅之知音不可然也。诗人从视觉雪比梅白,嗅觉梅比雪香入手,一色一香,一长一短,观察入微,评判独到。这种写得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巧妙地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揭示了诗人搁笔费评章的真正原因。在作品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是意在言外的,诗人借雪和梅的争春,告诫人们世上万物都各有千秋,无论何人都各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文字生动精粹,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2.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3.了解有关雪梅的古诗词,学习梅花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一剪寒梅傲立雪中,雪花和梅花️都是冬天的景物,都是报春的使者,它们各自的长处是什么呢?
顺势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
1.生字词
2.解题+背景介绍
3.听读古诗,边听边想象画面。
4.看视频,思考诗中描写的景物。
读完了这首诗,我们知道了梅和雪的长处分别是:()和()
三、精读
1.课件出示图片
梅花️和雪到底谁更美呢?我们看一看诗人是怎么说的。
学习梅雪争春未肯降
梅花和雪花各自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2.骚人阁笔费评章
诗人放下笔,难以评论她们的高下
3.梅须逊雪三分白
梅花比不上雪花三分晶莹洁白
4.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思考:梅花和雪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香 白
现在我们知道了每句诗句的意思,你能来完整的说出整首诗的意思吗?
梅花和雪花各自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诗人放下笔,难以评论她们的高下。梅花比不上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缺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学完古诗,想一想: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
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好贵品格。
从他们的比较中,你明白了什么?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四、拓展延伸,思维训练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略)
21、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1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题西林壁》(板书课题),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对于《题西林壁》这篇课文,我是这样解读的: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一共包含四篇文章,这四篇课文都讲的是通过细心观察和仔细思考发现新现象的故事。《题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诗,作者通过描写游览庐山的经历,总结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的道理。
二、说学情:
对于学生的情况,我是这样认为的: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因此他们对于文中描写的景物有自己的感触。但是他们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本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除此之外,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和稳定性还是较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媒体、图片等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我设立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题、横看、侧、缘等词的意思;翻译全诗;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从自然景物中总结出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诗中所蕴含的观察问题要客观全面的道理,学会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看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解诗句,走进诗句的意境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与领悟全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五、说教学方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配合朗读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探索。
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我的教学过程,它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环节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对此我会采用温故知新导入,给学生朗读《登鹳雀楼》这首诗,具体过程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同学们,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一个怎么样的道理啊?对,这首诗告诉我们想要看得远,就要站的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也是一首哲理诗,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能够从中读出哪些哲理。(板书:题西林壁)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会给学生十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自主解决以下3个问题:
1.借助相关工具书,理清字词。
2.自主翻译全文。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本诗写作背景。
读毕,我会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字词方面重点强调横、侧、缘等词的意思。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翻译全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最后理清本诗的写作背景:苏轼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环节三:析读课文,整体感悟
首先我给学生播放录音,跟随名家朗读这首诗,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针对前两句,我会向学生提问是什么导致了庐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接着我会向学生展示庐山不同角度拍摄照片,让学生对这些照片自主描述,根据学生的描述,总结出观察角度的不同,导致所看到的景色不同。随后,我会接着问你们有过对事物或者事情观察角度的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同的经历吗,请学生分享他们的经历,并引导学生要多角度看问题。(板书:看问题、多角度)
针对后两句,我会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这里我引导学生从他们登山的经历出发,总结出是在深山中无法看清山的全貌,所以就不识庐山真面目。接着我又会说我们有一个成语叫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结合本诗和这个成语,分小组讨论你们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你们有什么感受,并且是怎么做的。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从全局出发,摆脱主观成见。(板书:解决问题 、全局)
环节四:品读课文,领悟升华
我会让学再次生品读这首诗,想一想你还能够总结出哪里哲理。
环节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我会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
并布置这样一份作业:背诵全诗;记叙一件你从中发现哲理的小事。
六、说板书设计(略)
22、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词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谈话导入
请学生分享描写太阳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而引入课题《暮江吟》。
四、初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纠正字音瑟,明确朗读节奏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你的理由。
(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吗?(画面感)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下这是怎样的场景吗?(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时候,柔和的阳光铺在江面上,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3.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赞叹)
4.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为我们读一读吗?
(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比喻的修辞手法)
2.你能想象此时的画面吗?(在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尤为可爱就像一颗颗圆润的珍珠,而那天空的月亮是一弯新月就像一张弯弯的弓。)
3.你们见过月初的新月是什么样子的吗?(视频)
4.让我们边想象画面,边进行朗读。
六、品读
让我们将自己想象成白居易,配着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七、小结作业
作业:用画笔将这首诗画出来。
八、板书设计(略)
23、四年级上册8课蝴蝶的家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8课蝴蝶的家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在这炎热的夏季,想必大家和我一样,对这样的天气不陌生吧:天低云黑、电闪雷鸣、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每当此时,您一定会担心还没回家的亲人,一定会留恋家带给我们的温馨吧!不知您想过没有:此时此刻,就连蜜蜂、麻雀、青蛙、蚂蚁这些动物都要躲避起来,蝴蝶该怎么办呢?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4课《蝴蝶的家》就从关爱弱小生命的视角,展开了探究与思索。
纵观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构思独特、情感强烈,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全文,真切的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其中,指导学生反复品读,体验情感,激发学生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善于思考、长于观察的良好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不断探索的精神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此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一、渲染气氛,引发疑惑之情
播放蝴蝶的美丽图片,欣赏着熟悉而温馨的场景,学生心是暖暖的,图片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了生灵的家,蜜蜂有蜜蜂的家,小鸟有小鸟的家,那么蝴蝶的家在哪儿呢?此时,学生带着疑问兴趣盎然地走进了文本。
二、围绕主线,品读急切之情
在文章的处理上,我以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为主线,引导学生品读全文,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后,再次走入文本,根据阅读提示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抓住文中具体词句互动反馈、品析感悟。
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和着音乐诵读,文中喧嚷、黑压压、水淋淋等词形象地描绘出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环境,不得不让人恐惧。对蝴蝶的刻画轻盈、素洁、柔弱再加上拟人手法的使用载不动一个水点让蝴蝶的形象鲜活起来,不得不让人担忧。恶劣的天气与美丽柔弱的蝴蝶进行强烈对比,更激发了学生对弱小生灵、无助生命的关爱之心。想到这里此时,孩子们已感到着急了。麦苗摇曳、花儿抖动、水珠滚坠、树叶翻转,屋宇、树林、麦田、石桥都不是蝴蝶的家,一遍遍的设问、一个个的猜想、一次次的否定,蝴蝶的家究竟在哪儿?这份神秘来自于孩子们对蝴蝶的关爱,正是这种关爱使他们又增加了一份忧虑与着急,同学们在读中想、读中悟、反复诵读,渐渐地,他们的神情激动起来,一个个小脸儿通红,双眉紧蹙,眼睛里流露的是焦急与担忧,他们的心已深深地被蝴蝶牵引了,不由自主地焦急的问着。一定藏在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配着阳光下的蝴蝶图,和着动听的音乐,课堂上洋溢的是孩子们的纯真与善良,他们激情荡漾,将自己的着急之情转化为一份纯真的祝福,此时,他们已完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之中
24、四年级上册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学理念
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在设计这课时,我准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觉得美的句子,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快速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
二、说教材
1、教材简析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
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只能在神话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可见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
第5自然段中,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2、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三、说教法学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设计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直观导入,激发情感
首先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相关资料,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自然导入: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板书:29呼风唤雨的世纪)理解课题。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现代的科学技术,感受一下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渎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并标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注重教给方法,以学定教。在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 引导补充,使课堂内容在平等对话 教学相长中动态生成。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板书: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科技发现和发明)
第三、读中悟学 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1、读。学生自由读第3、4自然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见, 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次为科学技术给
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所折服。
5、想。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由于学生自选内容,自选形式,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就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品味到成功的喜悦。这样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会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在这里,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体会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另外,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来。
第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次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为此我先让学生再次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通过向学生展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图片,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然后用这样的问题总结全文:我们观看了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景象,此时,你想对它说些什么?还有什么想法或不懂的地方?继而根据学情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
五、说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
科技发现和发明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述自己具体执教某课题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
25、四年级上册27课故事二则之扁鹊治病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27课故事二则之扁鹊治病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中的一篇。本文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主要写扁鹊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这篇寓言故事耐人寻味,有着多元的寓意,从蔡桓公的身上,我们分析出:刚愎自用、太过固执就没有好的结果;还可以读出应该防微杜渐,把毛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否则,它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严重。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生字词和阅读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所以生字词以自学为主。本篇寓言浅显易懂,学生在理解上不会有太大的障碍。教学中要突出道理,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读出人物心情、态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纸、练习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揭题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身体难免会出现小状况,比如头疼、肚子疼、感冒。当你生病了,你通常都是怎么做的?(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名医,来学习和这位名医有关的一则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自己的看病、治病经历说开去,引出本课内容,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自主学习
1.预习情况了解
学生是否根据导学案的引领标段落、划生词,对于阅读感受或疑惑是否做批注。
2.检查自主学习(出示课件)
(1)生词朗读(主要检查成绩处于下游的7号或8号学生)。
(2)词语的理解。
(3)课文内容的了解。
【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引领,已在课下进行个人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所以在新受之前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及进一步的指导。个人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开展,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能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三、合作交流
1.合作交流:扁鹊与蔡桓公见面,每次扁鹊和蔡桓公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小组内读一读对话,朗读时把人物的态度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展开组内交流,学生说自己的疑惑或看法,其他学生或质疑或补充,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交流成果。通过组内交流,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处于下游的7号和8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交流汇报
(1)教师以抽签的方式选出汇报组。
(2)被抽中小组长在小组长带领下整体汇报。
汇报建议:①一共有几次见面。
②每次见面分别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③每次见面中,扁鹊的态度是怎样的,蔡桓公的态度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本部分是合作交流的延续。选取一个小组整体汇报时,小组成员中有的回答问题,有的进行及时补充;汇报完毕后其他小组或赞同,或补充,或发表不同看法,促成三维目标的统整融合】
3.朗读扁鹊和蔡桓公的话,在朗读中体会任务的态度变化。
四、成果展示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两个环节活动的开展,看来大家对于故事情节以及人物态度的变化已有深刻理解。下面我们要演一演这则寓言故事,看哪个组更生动地重现扁鹊治病。(课件呈现展示建议)
2.小组排练故事
(1)小组长组织选取角色扮演者。
(2)小演员试演,其他成员指导。
3.教师抽签决定有机会上台演出的小组。
4.小组演出。
5.其他组选派代表进行点评。
6.教师点评指导。
【设计意图:语文课要上得有语文味,就应该立足文本,文本没有写蔡桓公说话的表情、动作、神态,而让学生通过想象补充任务劫色态度,并把自己的理解升华到演出来,则可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
五、精讲点拨
本环节分散于其他环节之中。解决学生在本节课中遇到的且小组成员解决不了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会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交流能解决的问题不讲,做到课堂的有效、高效。】
六、课堂达标
两道题测试学生对本则寓言故事的掌握情况。
要求:自己做交换批改汇总难点寻求帮助。
【设计意图:利用具有针对性的题目,遵循层次性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扁 鹊:医术高明 医德高尚
蔡桓公:固执 坚持己见
26、四年级上册26课西门豹治邺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26课西门豹治邺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课前解析】
关注内容:本文根据汉代史学家褚少孙补写的《史记滑稽列传》中的相关章节改写,讲述了战国时期政治家西门豹办理邺地时,惩治恶人、破除迷信、造福百姓的故事。
关注结构:全文结构清晰,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三个情节环环相扣,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表现了西门豹的智慧,巫婆、官绅的奸诈。
关注西门豹的办法:1.将计就计,救下姑娘。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3.假戏真做,震慑帮凶。4.用有力的事实,破除迷信。
关注插图:课文配有一幅插图,表现了西门豹惩治巫婆的场景。画面上的人物表情生动,西门豹正气凛然,巫婆垂死挣扎,官绅胆战心惊,百姓半信半疑,便于学生进入情境理解历史故事,充分感受西门豹的智慧。
【教学目标】
1.认识豹、娶等11个生字,会写豹、派等15个生字,会写管理、人烟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根据课文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练习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能借助第十至十四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教学重点】
1.能根据课文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练习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能借助第十至十四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豹、娶等11个生字,会写豹、派等15个生字,会写管理、人烟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根据课文提示梳理故事情节。
3.能借助第十至十四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26西门豹治邺)
齐读课题,提问:题目中的治是什么意思呢?
1.教师提问: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题目中的治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出示选项:治病救治治理治疗
预设:治理
2.教师指导识记豹字:说说书写豹字,需要注意些什么?
预设:豹的撇画较多,要注意每个撇画的长短与角度,上面的两个撇写得略平一些,弯钩要写出弧度,勺的横画要穿插在豸的第二个撇画下。
3.教师出示西门豹资料:西门豹,复姓西门,叫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他到邺这个地方后,经过细致调查,发现了此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的根本原因,于是他兴利除弊,很快使此地民富兵强,深受百姓爱戴。
教师:提问:同学们,预习完课文,你能简单地说一说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学生交流初步阅读的印象。
相机板书。(预设:机智,有智慧,有计谋,惩恶扬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画生字词。(2)想一想: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生字读音,指导书写。
(1)教师出示词语:
西门豹娶媳妇巫婆官绅干旱徒弟
提心吊胆磕头淌血开凿灌溉
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齐读,交流识记方法。
(预设:娶媳妇三个字都有女,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记住;溉有氵,与水有关,结合课文庄稼得到灌溉一句可以知道,灌溉就是用水浇地;旱上面是日下面是干,其意思是长时间没有降水获降水很少。)
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领读。
指导书写生字派、娶、饶。
师生自由交流书写要点,相机指导:派的横画较多,要写出不同的长短与角度,竖提写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捺略往上扬。
娶:上紧下松,基本等宽。耳的最后一横变成提,与又的横撇相互穿插,女字底的长横要写舒展。
饶:右下的兀字,横要写得短,撇画穿插在饣的竖提下方。
3.梳理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1)教师指导: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一找文中鍀主要人物都有谁?
(2)指名说说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3)教师板书整理:西门豹、老大爷、巫婆和官绅、老百姓。
(4)回顾课文,想一想人物与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交流,相互补充。
预设1:西门豹找老大爷了解邺县田地荒芜人间稀少的原因。
预设2:西门豹惩罚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使老百姓受到了教育。
预设3:西门豹带领老百姓开凿水渠,灌溉庄稼。
(5)出示课后第一题,教师引导:课后第一题对怎样概括第三件事做了示范。你能像这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前两件事吗?
学生自主练习,在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教师相机引导:根据文中讲述的关键事件,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调查情况,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
教师提问:您能将几个部分连起来,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讲述,再在全班展示。
预设:西门豹在治理邺县时,发现巫婆和官绅以给河神娶媳妇为由,骗取老百姓钱财。西门豹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并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灌溉田地。
三、聚焦故事重点,感受人物智慧
1.再次评价西门豹。
教师提问:开始上课时,我们交流了对西门豹的初步评价。现在,我们又读了课文,从这个事件中,还可以感受到西门豹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交流。
预设1:调查情况中,西门豹说要去送新娘,其实他已经想好了怎么处罚坏人,可以看出他是足智多谋的一个人。
预设2:从惩治巫婆和官神这件事,可以看出西门豹做事计划十分周密。
教师过渡:读着读着,我们对人物的认识更深入了。课文把西门豹惩治恶人的过程写得很详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他的办法好在哪里。
2.小组合作,整理西门豹实施计划的过程。
(1)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学习步骤及学习单。
学习任务:分小组合作学习第十至十四自然段,理清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过程。
学习步骤:
①自读:以较快的速度默读第十至十四自然段,照样子提取关键词,把学习单填写完整。
②合作:小组内展开讨论,
学习单
实施步骤怎么说怎么做
救下姑娘新娘不漂亮留下
惩治巫婆重选,麻烦巫婆去说一声
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
催巫婆和官绅头子,河神把他们留下了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观察学习情况,引导做好展示准备。
(3)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做到每个成员都有展示的机会。
(4)指名将西门豹惩治恶人的经过连起来说一说。
3.深入感受西门豹计策的巧妙之处。
(1)引导学生探究救下姑娘这一部分。
教师出示课件:西门豹一看,女孩满脸泪水。学生揣摩西门豹此时会想些什么,相互交流。
教师出示句子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西门豹为什么这样说。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西门豹在摸清底细的同时,惩治恶人的计划就已经形成了,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防止打草惊蛇。他的整个计策安排得多周密。
(2)学生自主交流其余的惩治恶人部分,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投进漳河,说话的时候用了麻烦,表面上很客气,其实是他看穿了他们的鬼把戏,要让他们也尝一尝被淹死的滋味。
预设2:这些坏人干了那么多的坏事,最后恶果也落到了他们自己头上,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理解西门豹以事实教育老百姓
教师提问:西门豹这样做,除了要惩治恶人,还有什么目的?学生自读第15自然段,交流(预设:还为了教育老百姓)。
教师引导: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告诉老百姓真相?这样做有何巧妙之处?学生自主交流,教师适当点拨:西门豹要让老百姓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
四、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通过品读课文,感受了西门豹的智慧,下课后抄写本课词语,将课文多读几遍,再次熟悉故事内容。
板书设计
26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机智,有智慧,有计谋,惩恶扬善)
调查惩治开凿
情况水渠
老大爷巫婆和官神老百姓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适当省略其他内容,练习简要复述。
2.编写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书写练习
1.教师出示词语:徒弟、扔下、求饶、骗钱、灌溉,指名读准字音,交流哪些字容易写错。
2.教师重点指导灌溉的书写,强调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灌字左上的+和中间的两个口要适当收缩,为下面的隹字留足位置。
3.学生练写。
二、方法建构,练习简要复述
1.明确任务。
(1)教师谈话导入:这个故事很长,如果讲给别人听,怎样才能做到既简洁,又能让别人感受到西门豹的智慧呢?我们先来看看交流平台中的方法建议。
(2)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方法一一复述时要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其他内容可以适当省略。
(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简要复述。
2.感受兴修水利部分的简洁,学习适当省略。
(1)教师引导:在原文中,兴修水利这一部分还有其余内容,根据原文改编的现代文是这样的(出示文段)
西门豹就征发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引漳河水浇灌农,田都得到灌溉。在开凿河渠时,老百姓开渠多少是有些劳苦的,不很愿意干。西门豹说:百姓可以同他们安享其成,却不可以同他们谋划事业的开创。现在父老子弟虽然以为我给他们带来辛苦,但是百年以后,希望让父老子弟们再想想我所说的话。直到现在,那里都得到河水的利益,百姓因此富裕起来。
(2)学生快速读文段,与课文兴修水利部分进行比较,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课文这一部分只讲述了西门豹带领老百姓开凿水渠以及这样做的结果。
(3)小结:课文保留的是西门豹管理邺县的业绩,也就是他带领老百姓开凿渠道、灌溉农田。老百姓的不理解,以及西门豹对老百姓说的话,与此关联不大,可以省略。(板书:省略无关内容)
3.学习适当删减,练习复述调査情况
(1)教师过渡:调查情况也不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的内容挺多,我们怎样适当删减呢?先来看看老大爷对西门豹的四次回答。
(2)教师提问:老大爷四次回答包含了哪些信息?学生交流。
教师整理、板书:年年给河神娶媳妇;巫婆官绅硬逼老百姓出钱;送新娘的情景;人们外逃;年年旱灾。
(3)教师提问:联系全文想一想,简要复述这部分,为了让别人听得明白,哪些信息不能省略,哪些信息可以删减?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巫婆和官绅借给河神娶媳妇骗取钱财人们外逃不能省略;
预设2:把姑娘放进水里要保留,因为后面西门豹用这个方法惩治了坏人
预设3:新娘顺着河水漂的过程与西门豹想要的事实真相关联不大,可以删减。
(4)教师创设任务情境:西门豹听了老大爷的话,想考考他的卫士,他说:老大爷的话太多了,你能把造成邺县人烟稀少的真实原因说简洁一点吗?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进行练习,扮演这名卫士,将老大爷的话报告给西门豹。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全班展示。
预设:巫婆和官绅每年都通着老百姓给河神娶娘妇,不仅要出钱,有女孩的人家还要出女孩。每个女孩都沉入了漳河。很多人家逃往外地,这地方越来越穷,还年年干旱。
(5)完整讲述调査情况。
布置任务:加上这部分的开头和结尾,将调查情况讲完整,做到语言简洁。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复述,全班展示。
(6)小结:简要复述时,不是故事最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删掉,或者适当省略。(板书:适当删减不重要内容)
4.复述惩治巫婆和官绅。
(1)教师提问:惩治巫婆和官绅是主要内容,复述时要讲得详细些,还记得三年级学过的复述方法吗?
预设1:要说清楚事情的整个经过。
预设2:要说清楚主要人物的表现。
(2)创设任务情境:河神娶媳妇那天,你正好在现场目睹了西门豹怎样惩治恶人。请你转告给那些未到现场的老百姓,让大家都了解事情的经过。
学生分小组练习,选派代表在全班展示。
(3)小结:简要复述时,可以把故事最重要的部分复述得详细一些,让别人听清楚故事的经过,对人物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5.学生练习简要复述全文。
(1)教师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回顾提炼出的简要复述的方法。
(2)在小组内练习简要复述全文。
(3)请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三、拓展活动。编写课本剧(如果课上没有时间,可放在第三课时或者课下完成)
1.课件出示剧本片段。
西门豹:(双手背在身后,大声地)来呀,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两个女徒弟搀新娘出场,新娘低声哭泣,用手抹泪。)
西门豹:(看看姑娘,皱着眉头对巫婆说)这个姑娘不好看!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就说我要选一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对卫士)来呀,送巫婆上路!
卫士甲、乙:(上前,大声地)遵命,大人!(分别抓住巫婆的左右手臂)
巫婆:(满脸惊慌,身子往下沉,绝望地)不不要啊,西门大人饶命哪!
西门豹:(一挥衣袖)休得多言,快快去通报河神!
(卫士拖巫婆下场,远处传来巫婆凄厉的叫声、落水声)
(老百姓低声议声。众官绅吓得浑身哆嗦,低头不敢言语)
(1)教师提问:请大家快速读一读大屏幕上的内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主交流。
预设1:这是西门豹惩治巫婆的情景,但是和课文的方式不一样。
预设2:课文中只写了西门豹怎么说,这里每个人说的话都写出来了。
预设3:还写了每个人说话时是什么样子,有什么动作。
(3)教师相机引导:现在我们看到的阅读材料叫剧本。剧本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看后面的选做题。
2.学生自读选做题和阅读链接。
(1)教师提问:阅读了书上的内容,再看看大屏幕上的片段,你们觉得剧本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预设:剧本要把人物的对话写清楚;要设计人物的动作、神态......
3.分解任务
(1)教师谈话引导:大家还记得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经过吗?学生再次回顾:救下姑娘;惩治巫婆;惩治官绅头子;威慑官绅。
(2)学生讨论:为了把西门豹惩治恶人的整个过程表演完整,大家认为还要加上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来到漳河边,老百姓明白真相......
(3)出示任务及步骤。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至两个片段,改编成课本剧,并演一演。(可在课后完成)
步骤:
①讨论:对话的人物有哪些;怎么对话(对话的内容、神态、动作)。
②编写: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剧本,一人执笔,相互补充。
③排练:课后进行排练,可以只排练小组选取的片段,也可以和其他小组合作,表演整个过程。
4.学生练习编写课本剧,教师巡视,进行指导。课上未完成,课后继续完成,加强过程管理。
四、总结全文,布置任务
1.总结本课的学习收获。
2.布置课后任务。
(1)将故事简要复述给家长听,请他们给你提提建议。
(2)继续编写课本剧,在小组内排练,并演一演。
五、板书设计
26西门豹治邺
适当删减不重要内容
抓住主要内容
省略无关内容
27、四年级上册23课梅兰芳蓄须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23课梅兰芳蓄须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01 教学目标
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2.通过提取信息,填写表格,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迁移运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通过默读批注、讨论交流,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02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知人正音解义
1.交流资料,了解人物。
(1)提问:通过课前预习,你对梅兰芳有哪些了解?
(2)介绍:梅兰芳是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纽约《世界报》上曾有这样的高度评价:梅兰芳是所见过的最杰出的演员之一,纽约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演出。
(3)介绍旦角。
①正音角字:ju。
②介绍:京剧中有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
其中旦角是戏剧中女性角色的统称,梅兰芳饰演的就是旦角,所以在表演的时候,必须把胡子剃得干干净净,男扮女装。
③设疑:这样一个男扮女装的旦角,要是留着胡子还怎么扮演秀美的女子呢?
2.检查字词,正音释义。
01 第一组
(1)出示词语:租界沦陷侵略邀请纠缠骚扰妄想
(2)指名读,正音。
(3)弄清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4)提问:你能用其中几个词语介绍一下当
时的情形和日本人对梅兰芳做了什么吗?
02 第二组
(1)出示词语:被迫抵抗拒绝深居简出细声吟唱虚度生命不堪其扰蓄须明志
(2)开火车读,正音。
(3)提问:你能用其中几个词语说一说梅兰芳当时的处境吗?
03第三组
(1)出示: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
(2)提示:这两个句子中都有多音字,在语言环境中要根据字义确定多音字的读音。
(3)指名试读,注音,齐读。
(4)换语境巩固:
①出示句式:梅兰芳宁可也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②确定字音练习。
出示:宁死不屈真英雄,捐躯为国保安宁。
二、筛选信息,归纳整理填表
1.围绕提示,自主学习。
(1)出示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请你圈画出关键词。
(2)生默读圈画。
2.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1)提示与要求:从文中选择或者凝练四字
词语,经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最合适的词语填写在表格中。
(2)汇报交流,达成共识。
三、运用方法,把握主要内容
1.横看表格,了解内在联系。
(1)引导回忆: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我们学习了通过把几件事的主要内容连起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请你借助表格,运用这个方法,试着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生自主练习。
(3)指名说,评议、指导。
(4)师小结方法:弄清楚每件事的主要内容,理解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用适合的词语连接,就可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5)同桌互相练说、评议。
(6)再指名说巩固。
2.纵看表格,发现危险升级。
(1)引导发现,发出挑战:请同学们再竖着看一看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2)生试答,师小结。
要点:从行径一列可以感受到日本侵略者对梅兰芳的骚扰和逼迫逐渐升级,从困难和危险一列可以感受到梅兰芳在与日本侵略者周旋、斗争期间,遇到的困难在不断加剧,处境越来越危险。
四、批注感悟,感受爱国之志
1.再读课文,感受梅兰芳的言行和遭遇,在自己体会深刻的地方批注感受和想法。
2.生汇报感受,师相机点拨。
(1)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避港拒演。
要点:引导学生从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细声吟唱感受梅兰芳对京剧的酷爱,对艺术的追求。
(2)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蓄须明志要点:引导思考明的是什么。
(3)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卖房度日
要点:指导学生通过无论多么全部宁可也决不等词语感受梅兰芳坚定的决心与信念。
(4)第四部分(第5~7自然段)自伤身体。
①演绎斩钉截铁。
要点:理解斩钉截铁。通过对比体会下面哪个句子读起来更有斩钉截铁的意味。
出示句子:
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也不会去。
②感受日本侵略者的狡诈凶残。
要点:引导学生从日本人专门派了一个军医来检查闯摸只好等词句感受日本人的狡诈凶残。通过生一场大病滚烫滚烫等词语感受梅兰芳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摆脱日本人的纠缠。
五、讨论主图,明辨爱国之本
1.讨论:2007年在全球发行的国粹梅兰芳舞台艺术金银币邮卡全集中主打金币正面图是梅兰芳的蓄须照,有网友提建议说应该把梅兰芳这位京剧艺术大师最经典的戏装照作为主图,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讨论。
3.引入资料,教师小结:从美学的角度讲,梅兰芳的蓄须照并不是他一生中最美的照片,也不能很好地展示他的艺术成就,但是这张照片是梅兰芳先生爱国情操的体现,而这种爱国情操超越了艺术本身,更有意义和价值。当年,日军眼见一次次拉拢不成便把梅兰芳逮捕讯问,面对威逼利诱,梅兰芳不改初衷,日军高官气急败坏地骂道:在台上,你就是一个装腔作势的女人!梅兰芳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地回敬道:在台下,我可是男人!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但是,如果连国都没有了,哪来的粹?要粹又有何用?梅兰芳把民族大义展现得淋漓尽致,真可谓:台上假女子,台下真丈夫。
28、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读出对文中项羽宁死不屈、李清照爱国情怀的赞美、敬佩情感。
2、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3、理解人杰、鬼雄,明白古诗大意。
4、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体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生价值。
5、了解历史背景,感受民族豪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及李清照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民族之魂,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他们所反映的民族魂是什么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
(二)新课
1.学习《夏日绝句》
(1)读古诗,有韵味
①读正确、通顺。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夏日绝句》。自由读两遍这首古诗,注意在读第一遍时可以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读第二遍时注意读准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指名读。
②读出古诗的韵律。
同学们,这首诗是几言诗?谁还记得五言诗怎样读,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前二后三)板书;有韵味
自己读,指名读。
(2)知作者,解诗题
想一想,读好了古诗,接下来做什么?
(了解作者及题目的意思。)板书;知作者,解诗题。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学习?
引导学生答出:
① 绝句:
绝句?有五言或七言两种。
② 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介绍李清照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历城(山东济南)人。她少年时就颇有诗名。她的文学作品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情调活泼优美,主要抒写少女、少妇闺情与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后期金兵入侵,丈夫去世,她只身漂泊,在愁苦中度过晚年,作品情调低沉、凄苦、深厚的故土之情,悲凉的身世之感和慷慨的国家兴亡之痛,一并抒发其中。其词清新俊逸,擅长白描,善用口语,风格独特。我们看看,猜猜这首词是属于哪一时期的作品?(也可出示李清照前期作品,对照让学生发现其不同。)
(3)明诗意,悟诗情
①明诗意:
A、了解了诗的作者和诗歌的题目的意思,接下来你打算怎样
学?(可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小组学习、与老师交流等方法学习)(板书:明诗意。)
B、自学古诗
提出不懂的问题
C、请同学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杰:人中的豪杰。鬼雄:鬼中的英雄,指壮烈死去的人。这句诗的意思是:活着的时候,应该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思:怀念。直到今天,人们还怀
念思忆着项羽,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逃回江东。
D、请12位同学把整首诗的意思讲一讲。
② 悟诗情:抓住至今、思感受诗的情感
A、学古诗,仅仅知道意思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怎样学?
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板书:悟诗情
B、教师引导:凡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这首绝句,是李清照的传世名作,我们就品一品这首诗的绝妙之处。请你边读边想,你有什么感受?
你先感受到什么?(项羽是英雄豪杰,他虽然失败,但不屈服。)
你是从哪感受到的?(至今、思:到现在人们还怀念项羽。人们赞美项羽什么?)
C、这首诗为什么写项羽?为什么诗人要至今思项羽呢?深入思考一下。提示:可以结合李清照生活的时代背景来体会,你又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到:在动荡的年代,李清照亲眼看到宋朝统治者仓皇逃窜,北方沦入敌手,与项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人借赞扬项羽来批评南宋王朝的投降、逃跑,苟且偷生的可鄙行径。从诗中,体会出李清照的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之情。
教师小结:正像同学所体会的那样,诗人把满腔的爱国情,集中在对项羽这一英雄形象的思念与赞美中。你能把诗中含着的意思读给大家吗?
总结学法;你是怎样体会出诗人深层的含义?(先看字面上的意思。再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联系时代背景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
(4)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①品味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②你会怎样读,表达出诗人这复杂的情感?自己读,指名读,背诵。
(5)总结学法,拓展阅读
①总结学法:
回忆我们刚学的古诗,我们怎么学的?
②你能试着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分小组读下面两首古诗,试着品一品这两首诗,感受诗人的情感吗?
(6)自学古诗
①介绍两首诗的作者.
②解决字词。
出示:千锤万凿、焚烧、粉身碎骨、千凿万击读词语。
拓展词语:千()万()
③朗读古诗。想一想古诗的意思,想一想这两首古诗的特点?
29、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指导学生能有板有眼、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②、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感受古诗的意境,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引导法、 情境教学法、 点拨讨论法
学习方法:自读感悟、讨论探究 、诵读法
教 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揭题导入
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咱们来个赛诗会,看谁记的古诗多。
(1)谁能背出和黄河或者长江有关的诗?
(2)老师开诗头,看谁能接下去: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琶琵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出示课件唐代地图,介绍边塞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引出边塞诗。
3、了解诗人及凉州词这种曲调名。
(1)简介王之涣。
(2)凉州词不是诗题,是凉州歌的唱词,它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边塞诗很少,对于当时的历史、地理情况了解甚少。从几首反映战争的边塞诗引入,出示唐代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中原地区和塞外的区域划分,了解边塞地理位置和历史情况,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中戍卒的怨情打好感情基础。】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
2、指名读。
3、指导仞的读音和羌的书写。
4、读诗不仅要读的字正腔圆,还要读的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来试试?
5、师生合作读古诗。
6、齐读古诗。
7、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学生自由汇报,并将词语板书到黑板上)
8、请大家静静地默读《凉州词》,想一想,诗的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层次、按步骤进行练读,每个环节注重落实,做到读有层次,读有要求,读有指导,读有评价。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读自悟,读出感觉,读出情绪,然后引导学生在古诗词句中捕捉感受的来源,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理念。】
三、抓诗象,入诗境,悟诗情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预设一:学生对孤的感悟
1、诗象:孤城、万仞山
(1)这座孤单单的城。指的是哪座城?引导学生从注释中获取玉门关相关知识,师补充介绍玉门关。(出示图片 )
(2)为什么作者称之为孤城?
引导感受:a看荒漠图景,感受玉门关的荒凉与寂寞 。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四周荒无人烟,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这就是诗句中所说的――孤城。
b这样的一座城,不远处就是万仞高山,在万仞高山的衬托下,显得那么(渺小、孤单)这就是诗句中说的孤城。
(3)了解片的用意。
师抛疑:片在这可以换成什么词?诗人这里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一片是唐诗习惯用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孤城在万仞高山的衬托下,像一片落叶,显得单薄。)
(4)指导朗读本句,可以把一片孤城 和万仞高山对比读,读出戍边城堡的孤。
引导:孤城周围除了高山,还有什么?
2、诗象:黄河
(1)读读这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2)回顾黄河入海流的观察角度,了解本句诗的视角:逆着黄河流向,自下而上远眺黄河。
(3)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白云中流出来的黄河像 。(想象练说,引导学生用比喻句表达)
(4)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条黄河?
(5)指导朗读:让我们读出黄河的源远流长,读出黄河奔腾万里的气势。
3、深化孤城的意境。
巍巍高山、滚滚黄河,荒凉的地理环境,更加衬托了这座戍边城堡的孤!仅仅是城孤孤单单吗?(守城将士的心更是孤独的)与其说城孤,不如说人孤、心孤、情孤啊!
4、带着我们的感觉,自由读两句,读出古诗的意境。
预设二:学生对怨的感悟。
1、感悟杨柳的双关。
(1)理解怨,思考:埋怨杨柳什么?(不发芽)为什么杨柳不发芽呢?――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吹不到,杨柳自然不会发芽。战士们是多么盼望见到春风轻拂,杨柳吐绿啊?但在这茫茫高原,那只是奢望。埋怨杨柳有用吗?所以作者说读后两句
(2)杨柳在这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指的是战士吹奏的是《折杨柳》曲子。介绍古人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3)在古诗中,有许多诗句都提到了折柳风俗。(课件出示:出示跟杨柳有关的一些诗句,让学生和老师轻声诵读。)
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隋代无名氏《送别》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当戍边将士听到羌笛吹奏的悲凉的折杨曲时,会是怎样的心情?理解后两句的意思。
(5)指导读后两句。
2、感悟春风 的深意。
春风,表面指的是自然界的风。它另一种意思即是朝廷的恩惠和关心。戍边将士们盼望着朝廷早点让他们回家,可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朝廷似乎忘记了他们的存在,根本不顾他们的死活。很多将士魂归关外。
3、拓展:有关描写战争的诗句。轻声地跟老师一起读。(配哀伤的乐曲)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4、 激情创境,配乐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初读感悟,以情为突破口,以孤城为主要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边塞的荒凉地理环境,感悟戍卒的离愁别恨。以读为依托,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进入古诗的情境,感悟诗人的情感。以一首带动多首古诗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同时深化了古诗的内涵,让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积淀了古诗的文化底蕴。】
四、情感渲染,拓展运用
1、写话练习:羌笛发出的悲切之音,让将士黯然泪下。如果他家有年迈的父母,如果他已经有了妻儿,他会对父母妻儿说些什么?请你任选一种角色,写一写戍边将士的心里话。(写好后交流)
2、亲人们能听到他的诉说吗?将士们只好把滔滔的思念寄托在幽幽的羌笛声里,含泪回忆那依依惜别的情景!有感情背诵《凉州词》。
3、结课升华:连年的战争,长年的戍边,毁掉了原本幸福的家庭。战争带给人们多少苦难啊!让我们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让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安宁!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引导学生写一写戍边将士的心里话,学生情之所至,定会言之有物,读写结合,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深化古诗内涵,将立意提升至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赋予了古诗新意。】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板书设计:
凉州词
唐王之涣
一片城 孤 万仞山
羌笛 怨 杨柳
30、四年级上册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本课篇幅较长,内容较为浅显,但蕴含的道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较难领悟。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思辨性较强的问题学生尚不能很好地理解,如:通过这次排练,我有什么样的体会?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想法?你对这两个问题是怎么看的?但这几个问题直接指向文本主旨,因此课上做好必要的预设铺垫,让学生充分讨论,从而加深理解。
文章留给了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还原当时的场景,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当然,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无论是想象,还是想象后的表达都有一定的难度,这正说明了这是学生语言和想象能力的成长点,因此,课堂上要耐心地引导点拨,让学生获得语言和思维的双重丰收。
31、四年级上册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四年级上册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词语,回顾内容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文艺 角色 羡慕 霉糨糊 比画 亏得 演技
撤换 砸锅 哄堂大笑
(1)指名朗读。
(2)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
2.作者叙述了自己童年时一场特殊的表演经历。那么,这场经历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回到他的童年时代,一起去观看这场特殊的表演。
设计意图: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又可以引导学生准确地积累运用,促进学生运用的意识,提高运用的能力。
二、默读课文,体会心情
1.默读课文,体会表演前后我的心情变化,填写下面的表格。
我的心情
原因
期待表演
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
充满自信
2.交流汇报。(填写表格)
我的心情
原因
期待表演
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
充满自信
扮老虎很简单,用不着说话,不用露脸。
紧张、狼狈
没有豁虎跳,表演笨拙,观众哄堂大笑,他们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后悔
认为因自己不会豁虎跳而使这场戏砸锅了。
设计意图:作者表演前是充满期待的,排练时充满信心,表演时是紧张、狼狈的,表演后是后悔的,以人物的心情作为切入点,架构整个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抓住语言文字,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抓住心情,品悟探究
(一)学习第一部分期待表演。
1.课文是怎么写我期待登台表演的?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根据交流出示句子:
看着同班的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边说边比画,我真个羡慕得要死。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
(1)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作者的期待?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2)带着期待的心情读好这段话。
(二)学习第二部分表演经历。
1.默读课文第3~19自然段,画出课文中描写作者充满自信和紧张、狼狈的语段,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2.组织学生交流。
句段一:老师真是个通情达理的好老师。她说:不要紧,扮老虎不一定要豁虎跳。你先四脚着地爬上台,见了他们兄妹俩就站起来,啊呜啊呜叫着,向他们扑过去,他们逃,你就追。等到猎人上场,对你连开两枪,你就躺下来死掉。记住了吗?
(1)为什么听了这段话,我就变得自信起来?(一是老师说扮老虎不一定要豁虎跳;二是从下文知道,我当时认为老师说的表演很容易。)
(2)老师是怎样让我表演的?圈画出描写我表演老虎时的动作的词语。(爬站叫扑追躺)
表演时,引导学生关注动作的连贯性。
(3)根据老师的表述,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学着表演一下。图片
(4)朗读片段,再次想象场景,体会动作描写的作用。
(5)小结:恰当的动作描写可以为我们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语言表达方法。
(6)过渡: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又是怎么开始排练的呢?
句段二:我弯下身子向前爬,老师在一旁不断地提示:向前爬,再向前爬,快站起来,你没看见他们吗?向他们扑过去!唉,你怎么不叫哇?嗓门要大。别忘了你不是猫,你是一只老虎。
(1)从老师的提示中你能想象作者当时是怎样排练的吗?
(2)通过这次排练,我有什么样的体会?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抓住课文第14自然段谈体会,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看似简单的一场表演,却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成功等。)
(3)再次朗读,体会我当时窝囊、窘迫的状况。
句段三:我套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满头满脸都是汗珠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1)哄堂大笑是什么意思?
(2)启发想象:我怎样的出场引起了大家这种反应?又是用怎样的表演让全场的笑声一阵阵接连不断?
(3)这一段文字表达上的特色是通过观众的反应来衬托表演的情况,并融入了自己的心理描写。请同学们画出描写观众的表现的句子和描写作者的心理的句子。
①出示描写观众表现的句子。
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
只记得耳边的笑声接连不断。
A.引导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观众的表现呢?
B.交流明确:通过写观众的反应更好地体现我表演的失败。
②出示描写作者的心理的句子:
我已经明白,我笨拙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A.引导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当时的心理?
B.交流明确:表现了作者当时心里的沮丧。
③朗读第17~19自然段,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情。
(4)你能为下面这段文字写上一段观众的表现吗?你觉得添加了观众的表现有什么好处?(课件出示)
比赛紧张极了!运动员们使出了浑身的力量,你追我赶,互不相让。观众们也激情投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认为导致我表演砸锅的原因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不会豁虎跳,课文中多处表明了这一点:第7自然段、第15自然段、第19自然段。)
(6)过渡:那么,演老虎是不是一定要会豁虎跳呢?豁虎跳又是怎么样的呢?作者一直在寻找原因。
(三)学习第三部分寻找原因。
1.指名朗读第20、21自然段,思考:作者至今还不明白的问题是什么?
2.联系作者在动物园看到的情况,你对这两个问题是怎么看的?(不会豁虎跳也可以扮演老虎,因为很多老虎都没豁过什么虎跳。我不会豁虎跳惹得哄堂大笑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我演得不够熟练;二是人们的偏见,认为演老虎必须要有豁虎跳。)
3.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的演出窝囊吗?可以怎样开导我?
图片要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并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创新表达,只要意思合理即可。
如:(1)失败是成功的必经之道,只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才能变失败为成功。(2)没有豁虎跳也可以演老虎,人们笑你并不一定是你演得不好,是因为他们用豁虎跳作为了扮演老虎的评判标准。(3)只要你好好训练,将动作排练熟练了,就一定能演出成功。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整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教师抓住作者表演前后心情的变化,引导学生圈画相应的句段,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现当时的场景,并不断启发学生进行思辨性的阅读,如:通过这次排练,我有什么样的体会?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想法?你对这两个问题是怎么看的?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并让学生逐步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主旨。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关注文本的表达,通过迁移转化,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四、拓展表达,类化体验
排练时的情形,我的印象很深刻,而表演时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1.组织学生交流,拓宽思路。
2.学生写作,教师指导。
3.组织学生交流、修改。
设计意图:通过随文读写的形式,丰富学生的写作途径,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板书设计(略)
32、四年级上册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评课稿教学分析反思
四年级上册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评课稿教学分析反思
学生经过第二单元的学习,对于如何提问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这个单元的批注练习中,也能自主运用。但是在学习了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后,学生在做批注时,大部分还是以提问为主,很少学生能从其他方面做批注。
在借助表格,梳理心情这一环节中,部分学生还是感到困难,尤其是表格第一列的事情,学生的提炼信息和概括能力弱,需要依靠老师提示关键词。但是,在梳理完心情之后,原因对于学生来说就迎刃而解了,学生速度较快。此处,海需要让学生借助表格连起来说一说我参加表演的经过,让学生完整地表述课文主要内容,以训练学生的表达、概括能力。
本班学生的拓展性思维能力弱,对于批注方法没有很好地掌握,在教学时,即使给学生做了示范,但是在后续的自主批注中,大部分学生还是没能做好批注。很多同学只是圈画了关键词,但是对于批注内容,迟迟没有动笔。在交流批注这一环节中,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老师的不断提醒,才说出几个与之相关的简短词语,语言表达能力不佳。这一问题不单单是出现在本堂课上,每一学科每一节课多多少少都会出现,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强,阅读输入少,山老区孩子与外界接触少,口语表达能力欠佳。
3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好词好句摘抄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好词好句摘抄
一、关于老虎的词语
1、雄壮威武迈开大步威风凜凜快如闪电凶猛目光
2、威风前额血盆大口四周张望又饥又渴目光炯炯
3、昂首阔步不停摇摆踱着方步全身金黄大摇大摆走来走去
4、黑色横纹毫无动静十分孤僻
5、大嘴哈欠血红舌头牙齿背部体侧腹部胡须
6、贪婪凶恶前爪威武狂啸斑纹利牙尾巴
7、百兽之王又大又圆粗壮有力独来独往
二、关于老虎的句子
1、老虎是猫科动物中最大的,也是森林之王,它们生性残忍,是完美的捕猎者,但虎毒不食子,也很少攻击人类,而人类的狩猎目标经常是无辜的它们,最后导致巴厘虎灭绝,东北虎,孟加拉虎在我们人类的侵占下,也是岌岌可危,我们本可以和老虎和平相处,但我们总是到它们的地盘去骚扰它们,是我们让老虎的数量急剧减少,是我们让人类与老虎之间产下那么多的仇恨。
2、老虎,人们都认为它是凶猛的,令人恐惧的,那是因为它对你不熟悉,如果你与它朝夕相处,那么它将不在是令你恐惧的了。
3、老虎小时候像一只温顺的小猫,只是比猫大,经猫活泼,比猫可爱。
4、笼子里的老虎和野地里的老虎。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外面的老虎自由自在。一只羡慕自由,一只羡慕安逸。交换后,笼子里的老虎到处奔跑;走进笼子里的老虎不用为食物而发愁。但不久都死了。有自由,却没有捕食的本领;安逸,却没有好心境。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不明白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适合。
5、但老虎在捕抓猎物时,那么它就会十分凶猛,像一个猎人似的,不,对准确的说也就是一个猎人,对猎物如饥似渴的那种渴望,使它充满了欲望而变得凶猛,残暴起来。在野外你可以看见老虎,你仔细看它会显得十分美丽,这就是老虎。
34、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分派到最后,她看了我半晌才下决心说:就这样吧,你扮老虎。
从这句话中看了我半晌的动作描写和就这样吧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老师让我扮演老虎这个角色很为难,做出这样的决定应该是为了照顾我 的自尊心,满足我的心愿。
2.不会豁虎跳算什么老虎。他撇了撇嘴。
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那个演哥哥的小朋友对我的轻视。
3.真没想到,事到临头还会出现危机。我看着老师的脸,就怕她改变主意。
这是我被别的小朋友责难时的心理。表现了我对这次机会的珍惜,我生怕自己会因为不会豁虎跳而被老师换掉。
4.老师真是个通情达理的好老师。
写出了老师不但没有换掉我,反而耐心教我如何演老虎的样子。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5.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
因为作者过于紧张的心理,致使脸上一阵热。
6.后来呢?后来我上动物园总要去看看老虎,想看看老虎是怎么豁虎跳的。
这个设问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我寻找表演失败的原因和 我 的疑惑。
课文主题:
本文写了我童年时的一次难忘经历:我在一次班级演出中扮演老虎,因不会豁虎跳遭到同学嘲笑,自己却一直不明原因,表现了我的求真精神。课文语言平实质朴,能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我成长中的困惑。
35、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露:lu(露马脚)l(露珠)
角:ju(角色)jiǎo(号角)
哄:hōng(哄笑) hng (起哄) hǒng(哄孩子)
唉:āi(唉声叹气)i(唉!可惜)
36、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堂重点笔记生字词
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堂重点笔记生字词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叶至善(其父叶圣陶)回忆他童年时候,羡慕同学们在班级文艺演出时能参与表演,并期盼自己也能参加表演,终于有机会进行演出扮演一只老虎,到认为自己演出没成功,最后一直寻找失败原因的心路历程。文章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很多心理活动虽没有明显的我想,但是通过对动作、语言、神态的刻画将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生动展现,充满了童真童趣。除了课后习题二提示的两处我的心情,文中很多语句细腻地展现了一个孩子的内心,值得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细细品味,值得引导学生斟字酌句感受语言的魅力。
段:dun(阶段、分段、段落)
俩:liǎ(我俩、咱俩)
练:lin(练习、练笔、操练)
裤:k(裤子、短裤、棉裤)
逃:to(逃跑、逃避、逃离)
罩:zho(头罩、口罩、罩子)
亏:kuī(多亏、幸亏、亏损)
挖:wā(挖洞、挖开、挖坑)
撤:ch(撤换、撤回、撤退)
堂:tng(堂屋、礼堂、哄堂大笑)
砸:z(砸锅、搞砸、砸碎)
锅:guō(饭锅、锅台、锅盔)
37、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堂笔记文中句子解析
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堂笔记文中句子解析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叶至善(其父叶圣陶)回忆他童年时候,羡慕同学们在班级文艺演出时能参与表演,并期盼自己也能参加表演,终于有机会进行演出扮演一只老虎,到认为自己演出没成功,最后一直寻找失败原因的心路历程。文章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很多心理活动虽没有明显的我想,但是通过对动作、语言、神态的刻画将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生动展现,充满了童真童趣。除了课后习题二提示的两处我的心情,文中很多语句细腻地展现了一个孩子的内心,值得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细细品味,值得引导学生斟字酌句感受语言的魅力。
1.分派到最后,她看了我半晌才下决心说:就这样吧,你扮老虎。
从这句话中看了我半晌的动作描写和就这样吧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老师让我扮演老虎这个角色很为难,做出这样的决定应该是为了照顾我 的自尊心,满足我的心愿。
2.不会豁虎跳算什么老虎。他撇了撇嘴。
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那个演哥哥的小朋友对我的轻视。
3.真没想到,事到临头还会出现危机。我看着老师的脸,就怕她改变主意。
这是我被别的小朋友责难时的心理。表现了我对这次机会的珍惜,我生怕自己会因为不会豁虎跳而被老师换掉。
4.老师真是个通情达理的好老师。
写出了老师不但没有换掉我,反而耐心教我如何演老虎的样子。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5.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
因为作者过于紧张的心理,致使脸上一阵热。
6、后来呢?后来我上动物园总要去看看老虎,想看看老虎是怎么豁虎跳的。
这个设问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我寻找表演失败的原因和 我 的疑惑。
38、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一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资料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文中的题目比较新奇,引用课题质疑来引起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利用动物和人类的住宅的联系及区别,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说说动物住处的称呼,让学生在拓展中积累,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2.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点。此文不仅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课文中的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文章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我让学生多次找出拟人句并重点地指导朗读,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
3.透过重点词句学习语言。文中许多词语和句子都写得别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们不一样,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我要求学生们反复阅读,运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结合体会段中的临时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之毫不可惜等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再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引导这句话时,我给学生设疑:作者把蟋蟀挖掘的住宅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得是不是有点夸张了?从而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特点来感受蟋蟀的聪明才智和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一点也不夸张。
4.最后,我把课堂拓展到课外,让孩子成为蟋蟀住宅的建造者,再给蟋蟀提一些好的修建住宅的建议。并且在课后搜集一些科普短文来阅读。觉得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把《蟋蟀的住宅》一课作为起点,再多接触一些科普文章。这样他们既能够增长课外知识,又能够锻炼读书潜力。从而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语文与实践的融合。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其实是文章很大的亮色,它奠定了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地位。而我则显然是重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为这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是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当学生找出拟人句时我没有重点地来指导朗读,失去了很好的语感训练机会。如果有再一次的教学,我一定要加强对感情的体会和朗读指导,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自然的教育。
三、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限制,在阅读上用的时间不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用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那只可爱的小蟋蟀,请你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住宅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检验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特点的情况。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出示蟋蟀图片,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一说对蟋蟀的了解并揭示课题。接着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然后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最后拓展练习: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二
《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作者全文采取拟人化的写法,到处都能发现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蟋蟀的喜爱与敬佩之情。当学生饱含着对蟋蟀的浓厚兴趣和探求欲望来学习课文时,也就很容易能够掌握蟋蟀住宅这项伟大的工程了,当然,如此学到的知识也会更深入、更真实,受到的启发更大。
1.教学效果(思效)。
这节课最大的收获就是写法上的收获,通过课堂学习能够学以致用,这是最让我感到欣喜的。
从课文题目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将蟋蟀的洞穴说成住宅明显是将蟋蟀当作人来写,文中像这样的词句还有很多,比如唱歌弹琴专家等等,都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明了作者对于蟋蟀的喜爱之情。
比如,在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中,通过作者具体而生动的描写,我们仿佛能看到蟋蟀忙忙碌碌的身影,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作者为什么能够写得如此的生动、具体呢?主要原因在于作者长期细致地观察,这里就使学生明白,要想把一件事物(事情)写详细,就要耐心地、细致地去观察。我让学生观察教室内植物写出《绿萝》,将课文学习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及其表达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学生写出来的片段有了明显进步。
2.教学收获(思得)。
(1)抓题眼住宅,循着作者的思路,带着学生对住宅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在不断地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是伟大的工程。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悟时,根据学生普遍对住宅特点感兴趣的情况,对课文内容作了大胆的取舍,重点研读住宅特点部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悟小蟋蟀舒适的住宅是和它们的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采取读、思、议结合的方法,品词品句,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课堂氛围显得和谐而充满活力。
3.不足之处(思失)。
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课文理解起来障碍不大,只要多读几遍,就能把课文内容理解个差不多,难度不大。然而,语文课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借助教材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逐渐学会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就本课教学而言,应该说只是完成了初步理解文意的这一浅层次目标,语言文字训练不够。
4.改进措施(思改)。
上课之前,我们往往进行了大量的准备:查找课件,寻找相关资料,准备教学流程,可谓费尽了周折。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充满了期盼,却忽略了我最应该关注的群体学生。所以说,不管是备课,还是课上,还是课下,老师心中都要有学习的主体学生,这样的话课堂会少一些遗憾。
39、五年级上册5课搭石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5课搭石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搭石》,我想从以下六个方面说一说我这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搭石》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课文通过对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赞美了家乡人乐于助人、默默奉献的高贵品质。
二、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为我们有效地展开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搭石以及搭石所描绘的生活场景离我们有点儿远,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需要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三、说目标。
1.认识间、谴2个生字,会写汛、挽等7个生字,理解无名、汛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我制定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中,除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我把对作者情感的流露以及文章的写作方法作为重点、难点,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受到熏陶。
四、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适当加以引导,通过让学生理解景色美人性美等方面,从而受到熏陶。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点。以这篇文章为依托,我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观察生活,从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发现美。
五、说教学过程。
1.搭石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所以,我通过课题直接引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起他们一探究竟的欲望。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我采用初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两种方式。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3.对于课外作业的布置,我不仅布置了巩固课堂知识的题目,还布置了运用所学让学生付诸实践的题目,这样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4.板书设计:(略)
板书设计,我采用结构图的形式,辅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教学效果预设。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我让学生们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美的熏陶,让他们明白,美不仅存在于景物中,更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默默奉献中。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我让学生们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能力。
40、五年级上册19课父爱之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19课父爱之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父爱之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的几个场景,表达父亲了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爱与感激之情。文章语言质朴,感情深沉而浓烈,从小事中发掘伟大的情感,感人至深。
二、说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栈、冤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绘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3.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文章的教学重点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教学难点是领悟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体会文中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同时,我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体验生活中父亲的爱。这样既解决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根据文本,选择合适的教法。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的精神,在三维目标的指引下,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课件和点拨的方法来理解文本。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学、自读、自悟,以读促悟,使学生形成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采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进行导入。这种方法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2.对于课文的理解。我首先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解决生字词,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握课文的内容。通过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我还设置了精读的环节。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把握重点句子,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来达到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从而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4.对于课外作业的布置,我设置了以小见大写法的应用,引导学生根据本课的写法写一写现实生活中的父亲,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和统一。
5.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
父爱之舟第二部分: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深沉、令人
感动的父爱
第三部分: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第一个场
第二个场景
场景描第三个场以小见大
第四个场景
第五个场景
板书设计采用结构图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文章的脉络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清楚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六、教学效果预设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而深沉,从小事中展现伟大的爱。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引导,让他们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效果良好。
41、五年级上册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各位专家: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明园的毁灭》。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选编在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集中组元,语文阅读要素的训练点为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圆明园的毁灭》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慨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学情
学生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通过查阅、交流资料,对这段历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五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比较难把握文中爱与恨的情感,尤其是难以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以及学情,我将本课时的目标设计如下:
1.结合文字、图片等资料,抓关键词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课文通过对比表现主题的写法。
3.在反复朗读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我将结合相关资料,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通过对比表现主题的写法。作为重点,将在反复朗读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的选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据此,本节课,我将结合相关媒体资料,融入情景教学法,引导、启发学生逐步深入文本,让学生反复读文,读中悟,悟后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六、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填词回顾,名言导入
首先,通过让学生填四字词语的方式,谈自己对圆明园的印象,学生既回顾了旧知,又积累了词汇;然后,通过两则名言引入,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第二环节:研读收藏,凸显珍贵
我通过抓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一过渡句来进入本环节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最珍贵感受圆明园收藏珍宝价值的不可估量,并结合资料:仅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喷水台上的4个生肖铜首,2000年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元人民币。让学生的感受更具体。通过抓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一句,引导学生从表示时间的词语上自下至感受圆明园收藏珍宝历史悠久,从关键词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感受圆明园收藏珍宝种类繁多,也正是因此,圆明园被誉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时期的文物资料,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由衷地热爱,并照应文章开头,作者开篇就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最后,指导学生带着自豪和赞叹之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第三环节:聚焦毁灭,铭记历史
然而,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曾经的万园之园早已被两个强盗的一把大火化为一片灰烬了。出示圆明园残垣断壁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上的冲击,奠定恨的基调。接着,我引导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三个字:掠毁烧。
我抓住这三个关键字继续追问:①能掠走的怎么办?抓住 凡是统统,说明侵略者什么都拿,毫不留情。再交流一下手中的资料,那些强盗都掠了什么?②实在运不走的呢?那就毁,就任意毁坏,抓住关键词任意理解,那是想怎样就怎样啊,这是何等野蛮与暴力!③为了销毁罪证就烧。同学们,你们想想,大火连烧三天,烧掉了什么啊?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没有了;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统统都没有了。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此环节,通过抓关键字句,反复揣摩。将阅读与想象结合起来,文本与课外资料结合起来。再通过看视频资料,直观感受侵略者的野蛮与残暴。接着引导学生读,读出对侵略者的愤恨,对化为灰烬的圆明园的惋惜。此时,那段屈辱的历史已铭记在心了。
第四环节:领悟写法,总结升华。
课文的学习不仅仅要关注字词的精妙,意蕴的深刻,还要关注文章的谋篇布局。文章题目《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昔日的辉煌,为什么?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再引用鲁迅名言,引导感悟对比写法的妙处。圆明园越美好,越有价值,它的毁灭就越让人痛心,让人愤怒。
痛定思痛。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不信,你看
播放视频《辉煌中国》,并配文字介绍: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凭着勤劳和智慧,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成就:第一颗原子弹爆炸,青藏铁路全线通车,香港、澳门回归,北京奥运会,载人航天技术、高铁、动车、跨海大桥、航空母舰无不昭示着新中国的崛起!
可以想象,此时学生的情绪必定高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切身感受: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你现在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写一写,说一说。最后以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片段作结,教学在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氛围中结束!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我本着练习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情,尤其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拓宽知识面的观点,因此我设计如下两道作业。
1.读阅读链接《七子之歌》《和平宣言》,引导学生群文阅读,体会其与本课表达感情相似之处。
2.推荐观看电影《圆明园》,铭记历史教训,激发当代少年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最后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其实也就是个微型教案。这样的设计既展现了圆明园的举世闻名,又展现了侵略者将其毁灭的过程,同时又体现了由爱到恨的情感变化。这样的板书直观形象地呈现了文章的整体脉络,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14.圆明园的毁灭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布局之美
建筑宏伟 举世闻名 爱
文物珍贵
侵入 闯进
化为灰烬 恨
掠 毁 烧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42、五年级上册11课牛郎织女(二)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11课牛郎织女(二)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牛郎织女(二)》。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牛郎织女(二)》选自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本篇课文是一篇民间故事,讲述的是牛郎与织女之间爱情故事。牛郎是地上的凡人,而织女是天上的仙女,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是美好但是又坎坷。本文是以牛郎为线索,讲述了他男耕女织痛失老牛夫妻离别鹊桥相会这几个故事情节。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五年级的学生对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对文章大意能较好地理解,但是对文中人物形象特点以及民间故事的特色还不能很好理解,需要教师结合故事情节创设活动引导来学生。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能简述故事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体会牛郎织女执着勇敢、追求自由的人物形象特点。
3.感受民间传说的魅力,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会认写文章生字,能简述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牛郎织女执着勇敢、追求自由的人物形象特点;感受民间传说的魅力。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圈点勾画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提问学生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讲过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知道牛郎织女结婚生活在一起了。但这并不是结局,大家知道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吗?带着这个疑问,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进入新课《牛郎织女(二)》来一探究竟吧!从而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在此环节,我将让学生朗读课文后圈出文中不会的生字词,如偎、衰等生字。在扫清生字词的障碍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定学生概述牛郎和织女结婚后面发生的故事。进而明确本文的故事情节为:牛郎和织女生下一对儿女后,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但是王母娘娘发现后阻止他们的爱情,牛郎与织女只得天河相隔,直到农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对文章大意的整体把握,有利于深入研读的进一步分析。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首先,学生在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后,我将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概括牛郎织女发生了哪几件事情?然后请小组代表回答。学生将根据原文给予相应回答,我将给予肯定性评价。进而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明确一共发生了男耕女织痛失老牛夫妻离别鹊桥相会这四件事情。
其次,接着请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找出破坏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关键人物。并结合语句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由于这个问题较简单,学生不难找到答案,从而明确:王母娘娘是破坏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关键人物。学生找出文中语句如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王母娘娘的形象特点是自私、狠毒,并进行板书。
最后我会请学生分组朗读,并提出问题找出牛郎织女面对凶恶的王母娘娘,又采取了什么行动?说明牛郎织女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学生不难从原文中找到故事情节如牛郎披着老牛的牛皮飞上天追织女织女即使受到了很严厉的惩罚,还是要和牛郎在一起,说明牛郎织女都为爱勇敢执着,也说明他们都追求新生活,追求自由。并进行板书。
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拓展延伸
在此环节,为了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首先请学生观看牛郎织女视频,再找学生角色扮演,扮演完后谈谈对民间故事有何特色的看法?学生观看视频后对故事情节有更深的印象,有利于他们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后对民间故事将会有更深的体会。进而明确:牛郎织女讲述的爱情故事贴近自然生活;老牛能说话,王母娘娘法力无边,说明民间故事想象奇特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再进行相应板书。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将采取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进行,进一步深化文章主旨。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将布置这样的作业:以语文兴趣小组为单位,给《牛郎织女》的故事绘制连环画,下节课进行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突出本堂课的重点。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略)
43、五年级上册10课牛郎织女(一)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10课牛郎织女(一)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牛郎织女》是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本文故事性强,语言朴素、简洁、清新自然,读来朗朗上口。
二、说目标。
根据课文特点,我制定以下具体目标:
1.会认恳、筛等9个生字,会写爹、嫂等14个生字,会写嫂子、床铺、照看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
人物和情节是故事的主要组成部分,故事总是用来讲的,因此确定教学重点为: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学会情境表达。
限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时代背景,因此确定教学难点为: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四、说教法、学法。
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处理教材时,让学生谈对人物喜欢与否,角度开放,学生也敢于发言。同时,进行将想法转换成文字的训练,设置问题,讨论人物形象代表的意义,用情境表达延伸想象空间。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最大限度的解决生字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在畅谈感受和情境表达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及时记录的书写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采用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故事导入课文,引起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课文整体把握。我首先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
在人物形象的把握上,我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言行,让学生明确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还利用拓展的环节,把学生的视角引向课外,扩大学生的视野。
板书设计
牛郎:勤劳善良
织女:善良,向往自由
板书设计虽然简单,但是总括了人物形象,让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更深了。
六、教学效果预设。
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我让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特点,以期收到良好效果。
44、五年级上册8课冀中的地道战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8课冀中的地道战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出地道战这种战斗模式打击日本侵略者。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要激发学生的学国热情,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要把重难点讲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明白为什么把冀中的地道战称为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学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这一奇迹记叙下来的。
二、学生分析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对课文的重难点比较难以理解,因此要采取一切办法,一切手段把课文讲透。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思路以素质教育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者、指导者。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四、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2、学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这一奇迹记叙下来的;是怎样具体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三、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并辅之以电影录像资料、课件完成本课教学。
(二)学生学法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基本功,读、思、讲、辩理解课文内容。
四、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二)难点理解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三)疑点为什么把冀中的地道战称为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
(四)解决办法充分利用影视资料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自悟,并通过播放影视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自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读、思、讲、辩理解课文。
七、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八、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1)地道战是怎样产生的?(播放电影片段)(2)地道战的作用是什么?
2、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那么它奇在哪儿?(围绕奇迹这一中心词深入学习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这一重点内容。)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分组讨论:
(1)地道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引导学生归纳:从总体结构看,地方隐蔽: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高深适宜: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尺;构造齐全:住人、拴牲口、做厕所、气孔;作用极大:保护群众。
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你又怎样理解地道之奇?
(小组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归纳: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方面的结构看,口外:隐蔽安全,堆满荆棘,设置陷坑;口内:活道孑口,死道地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冀中人民怎样对付敌人的破坏?(播放电影片段)
(小组讨论交流后归纳:从对付敌人破坏方面的结构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沟相连。)
(3)冀中人民怎样通讯联络?(无线电吆喝声,有线电拉铃声。)
小结:
(1)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此时你们最想说什么?
(2)作者把结构十分复杂的地道,介绍得条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们一目了然,如临其境。
3、齐读课文最后一部分,说一说地道战的历史地位。
(三)总结、扩展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
课文抓住了事物的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记叙了地道战,今后写作时要学习运用这种方法。
2、欣赏歌曲《地道战》。
(四)布置作业
学了《冀中的地道战》一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冀中的地道战
地道战的产生为了粉碎扫荡
地道战的作用保护自己,打击敌人地道的特点历史地位
45、五年级上册24课月迹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24课月迹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把握。在品读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所蕴含的感情让学生来理解整个句子的内容,从而达到对整个段落的理解。
2.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从而达到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希望下次改进。
46、六年级上册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以下是我执教前的教学设想: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发了一种人生哲理,融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深刻思考。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只关注了纪念鲁迅而忽略了有感。所以,本堂课,我希望带领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带领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感情;品味朴素的语言背后表达的丰富、深刻的含义。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更要以此为契机,带领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有了今天课堂上的呈现。
对照预设,根据课堂生成,接下来,我将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
一、成功之处
(一)注重课堂生成。
记得刚工作不久,上公开课时,当我的问题提出,学生没有反应,或不能及时回答时,我会很着急,迫不及待的帮着学生去回答。但今天,当我的第一个问题:请同学找一找具体写这两种人(一心想流芳百世却不为人民谋福利的人和不求个人名利,一心为人民谋福利的人)的句子并读一读提出时,班上同学没有反应,这个问题不难。我知道他们没有迅速做出反应的原因是上公开课,听课老师多,换了教室,他们有点不适应。我立刻放慢了教学节奏,带着学生重新把诗歌读了一遍,带着他们慢慢走进文字,走入文本。这次,他们发言了。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当课堂上出现了暂时的停滞不前或迂回徘徊时,及时调整教学预设,才能与美好的生成相遇。
(二)用问题推动教学。整堂课设计了四个大问题:
1、找一找具体写这两种人的句子读一读,看一看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
2、人民用什么态度对待这两种人呢?
目的:带领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带领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感情。
3、这首诗歌仅仅是单纯纪念鲁迅一个人吗?
目的:从题目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理解作者对鲁迅的崇敬、赞扬之情,从有感二字,感受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4、请同学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启示。我愿做 的人。
目的:带领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以上四个问题由表及里,逐层推进。引导学生,从学习诗歌内容,感受鲁迅形象进而到人生价值的思考,由浅入深。
(三)能根据具体情况追问,目标明确。注重开展师生间的对话。
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教育。我力求做到设计大体有序,具体细节灵活,能由学生说出来的,我尽量不说。围绕着我设计的主问题,学生展开了积极思考和发言,此时我对他们的发言进行了及时的点评与指导。以下是一个课堂片段:
生:读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们当牛马。
师:你能具体分析一下这两种人的形象吗?
生:一种人什么都不做,一直在自夸,一种人一直在默默的做着事。
师:那书上是怎么写的呢?怎么看出他的默默无闻,怎么看出他的自夸?
生:从骑和俯这两个字看出来的。
师:能再具体分析一下吗?从骑字,你看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生:骑写出的是自大骄傲,蛮横无理。这是动作描写。俯看出一种默默无闻,谦卑。
师:还有同学补充吗?
生:一种人自以为是,高高在上;一种人谦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师:还有吗?
生:骑是欺压;俯下身子,是把自己的地位放低。
师:如果你来读这两个句子时应该怎么读?把人民当牛马,读这样的句子应该带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读第二节诗歌。
师:这位同学读得如何?
生:呵,我多伟大! 这个句子中,那种骄傲自大的感觉没有读出来,应该读得夸张一点。
当学生只是泛泛的概括回答时,我试着在主问题的推动下,用追问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进而理解诗歌情感。
对学生发言,我做了及时的点评。 那书上是怎么写的呢?怎么看出他的默默无闻,怎么看出他的自夸,这个字要是重读会是怎样的效果,及时有效的点评使得我与学生之间开展了有意义的对话,也为课堂的延伸进行了铺垫。但我认为在点评过程中我的语言有时还不够简洁。以后我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二、不足之处
(一)教师预设过强,学生的主动学习不够。只注重了教师的预设和讲解,缺乏学生的质疑和相互交流。
(二)课堂节奏没有把握好,前松后紧。
课堂是有节奏的,这样既能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控制教学流程。我分析前两个问题时,耗时太多。导致最后的小结、拓展环节没有充足的时间,情感内化不足。
(三)朗读形式略显单一。
整堂课,我都在引导学生找句子,读句子,理解句子,再读,这个过程中虽然可以感受到学生的成长,但是形式单一,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感,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年轻的名师王君老师也曾说过:让我死在公开课,活在常态课吧。每上一次公开课,对我而言都是一次历练,一次提升。感谢语文组给我了这次机会,感谢组里老师的耐心倾听并给我提出的忠恳建议。让我把公开课上的收获落实在每一天的日常教学中吧,如对待公开课般对待每一节常态课,上好每节课。
47、六年级上册24课京剧趣谈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24课京剧趣谈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语言通俗幽默,亲切自然,运用举例子的方法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趣,体会马鞭的趣、亮相的趣,借助作者的娓娓道来,想象舞台场景的生动传神,为此,设计了四个层次的教学:一是初识京剧,感受京剧的与众不同;二是结合资料,感受京剧的韵味不凡;三是从马鞭亮相,感受京剧的艺术趣味;四是欣赏京剧,感受京剧的耐人寻味。四个环节从课外的资料到课内的自读再到课外的欣赏,让学生多方位地了解京剧,也让课内阅读立体化,学生一定会爱上京剧。
48、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设计说明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叶至善老先生的作品。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扮演一只老虎最后失败并遭到同学们哄笑的故事。基于文本,教学中可以以人物的心情变化作为切入点,架构整个教学流程,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现当时的场景,并不断启发学生进行思辨性的阅读,体悟文中蕴含的道理。同时,引导学生默读时,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然后和同学交流。在开展思辨性的阅读的同时,注重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实践点,发掘语文元素,学习文本语言的表达,从一味关注内容理解,走向既关注内容理解,又关注语言的表达,充分发挥文本言语样式的例子功能,实现语言知识的迁移和内化。通过这样的教学,促进学生语言运用与建构思维发展与提升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板书大老虎,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这三个字,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
2.同学们心目中的大老虎是多么的威风凛凛、凶猛强壮!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准生字囊的读音,再说说自己对窝囊的理解:(1)指因受委屈而烦闷;(2)指无能,怯懦。这里是第二种意思。
4.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心中有什么疑问?(如:大老虎为什么会窝囊呢?这只大老虎窝囊在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分步出示课题,先确立老虎威武的印象,再让学生理解窝囊的意思,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激发阅读的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学。
(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包含生字的词语。
(2)准确认读生字,与同桌交流生字的书写注意点。
(3)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学习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教师相机正音识字。
(1)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窝囊 露脸 羡慕 角色 殷切 豁虎跳 撇嘴 啊呜啊呜 霉糨糊 亏得 哄堂大笑 笨拙 唉声叹气 砸锅
①指名朗读。
②指导多音字的读音:露脸的露读lu;角色的角读ju;啊呜啊呜的啊读ā;哄堂大笑的哄读hōnɡ;唉声叹气的唉读āi。
(2)说说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或者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①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课文中作者羡慕什么?你有羡慕的东西吗?用这个词语来说一句话。
②通情达理:形容很懂道理,言行合乎情理。文中讲谁通情达理?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她通情达理?
③砸锅:比喻办事失败。
(3)依托砸锅这个充满了生活气息的词语,相机出示词语:窝囊、比画、露露脸、将就。
要引导学生借助语境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①这篇课文中像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还有很多,指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
比画:用手或拿着东西做出姿势来帮助说话或代替说话。(请学生或教师演示理解)
露露脸:本课是指通过上台表演,让大家认识。
将就:勉强适应不很满意的事物或环境。本课中指谁将就?为什么事而将就?
②启发学生再说几个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词语。
白相:玩;玩耍;玩弄。
呱呱叫:形容极好。
下海:原来是指到海中去,现在也形容放弃原来的工作而经营商业。
穿帮:露出破绽;被揭穿。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和书写注意点。
(1)识记方法。
露豁撇霉哄等字都可以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教师可以适当讲解偏旁的表音功能或表意功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和理解字义。
羡可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理解(也可以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
图片
羡字上面是一个羊字,下面是一个次字,即一个人在流口水。合起来就是对羊肉垂涎的意思,本意就是喜爱或者贪慕得到。
图片
砸可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理解:(因为它是形声字,也可以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石表意,右边的匝表音。用石头去砸,被砸之物满身破裂,本义是用力捶打。
(2)书写注意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要点)
①裤左边是衤,不是礻。
②挖最后一笔横折弯钩的弯钩要写得圆转,底要平,力求与全字相协调。
(3)进行生字书写练习并组织反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同时进行了生字、词语教学,注重结合课文来理解词语,体现词不离文的理解原则。在识字过程中,注重将字义和字形巧妙结合起来,利于学生交流识记和理解。
三、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朗读挑战:选择一个你觉得最难读或者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2.师生共同评议。
课文篇幅较长,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归纳课文内容。
3.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图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作者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十分羡慕同学们上台表演,期待也能登台露脸。有一次老师让他上台扮演一只老虎,可惜他不会豁虎跳,将戏演砸了。作者最后一直在寻求原因。)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讲了这一次表演经历?(第3~19自然段)其他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1、2自然段写我期待参加演出;第20、21自然段写事情过去后,我寻找失败的原因。)
(3)作者是怎么写这一次表演经历的?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分派任务,排练节目,表演失败。)
设计意图: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这篇课文很长,是训练学生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的有效载体。因此,教学中提出了相应的默读要求,并要求学生圈画生字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总结课堂:同学们读书读得认真,写字写得漂亮,而且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课后,请同学们把记不牢的生字多练几遍,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作业布置:抄写由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设计意图:夯实识写基础,根据不同学情进行针对性巩固。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词语,回顾内容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文艺 角色 羡慕 霉糨糊 比画 亏得 演技
撤换 砸锅 哄堂大笑
(1)指名朗读。
(2)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
2.作者叙述了自己童年时一场特殊的表演经历。那么,这场经历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回到他的童年时代,一起去观看这场特殊的表演。
设计意图: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又可以引导学生准确地积累运用,促进学生运用的意识,提高运用的能力。
二、默读课文,体会心情
1.默读课文,体会表演前后我的心情变化,填写下面的表格。
我的心情
原因
期待表演
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
充满自信
2.交流汇报。(填写表格)
我的心情
原因
期待表演
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
充满自信
扮老虎很简单,用不着说话,不用露脸。
紧张、狼狈
没有豁虎跳,表演笨拙,观众哄堂大笑,他们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后悔
认为因自己不会豁虎跳而使这场戏砸锅了。
设计意图:作者表演前是充满期待的,排练时充满信心,表演时是紧张、狼狈的,表演后是后悔的,以人物的心情作为切入点,架构整个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抓住语言文字,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抓住心情,品悟探究
(一)学习第一部分期待表演。
1.课文是怎么写我期待登台表演的?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根据交流出示句子:
看着同班的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边说边比画,我真个羡慕得要死。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
(1)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作者的期待?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2)带着期待的心情读好这段话。
(二)学习第二部分表演经历。
1.默读课文第3~19自然段,画出课文中描写作者充满自信和紧张、狼狈的语段,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2.组织学生交流。
句段一:老师真是个通情达理的好老师。她说:不要紧,扮老虎不一定要豁虎跳。你先四脚着地爬上台,见了他们兄妹俩就站起来,啊呜啊呜叫着,向他们扑过去,他们逃,你就追。等到猎人上场,对你连开两枪,你就躺下来死掉。记住了吗?
(1)为什么听了这段话,我就变得自信起来?(一是老师说扮老虎不一定要豁虎跳;二是从下文知道,我当时认为老师说的表演很容易。)
(2)老师是怎样让我表演的?圈画出描写我表演老虎时的动作的词语。(爬站叫扑追躺)
表演时,引导学生关注动作的连贯性。
(3)根据老师的表述,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学着表演一下。图片
(4)朗读片段,再次想象场景,体会动作描写的作用。
(5)小结:恰当的动作描写可以为我们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语言表达方法。
(6)过渡: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又是怎么开始排练的呢?
句段二:我弯下身子向前爬,老师在一旁不断地提示:向前爬,再向前爬,快站起来,你没看见他们吗?向他们扑过去!唉,你怎么不叫哇?嗓门要大。别忘了你不是猫,你是一只老虎。
(1)从老师的提示中你能想象作者当时是怎样排练的吗?
(2)通过这次排练,我有什么样的体会?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抓住课文第14自然段谈体会,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看似简单的一场表演,却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成功等。)
(3)再次朗读,体会我当时窝囊、窘迫的状况。
句段三:我套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满头满脸都是汗珠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1)哄堂大笑是什么意思?
(2)启发想象:我怎样的出场引起了大家这种反应?又是用怎样的表演让全场的笑声一阵阵接连不断?
(3)这一段文字表达上的特色是通过观众的反应来衬托表演的情况,并融入了自己的心理描写。请同学们画出描写观众的表现的句子和描写作者的心理的句子。
①出示描写观众表现的句子。
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
只记得耳边的笑声接连不断。
A.引导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观众的表现呢?
B.交流明确:通过写观众的反应更好地体现我表演的失败。
②出示描写作者的心理的句子:
我已经明白,我笨拙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A.引导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当时的心理?
B.交流明确:表现了作者当时心里的沮丧。
③朗读第17~19自然段,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情。
(4)你能为下面这段文字写上一段观众的表现吗?你觉得添加了观众的表现有什么好处?(课件出示)
比赛紧张极了!运动员们使出了浑身的力量,你追我赶,互不相让。观众们也激情投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认为导致我表演砸锅的原因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不会豁虎跳,课文中多处表明了这一点:第7自然段、第15自然段、第19自然段。)
(6)过渡:那么,演老虎是不是一定要会豁虎跳呢?豁虎跳又是怎么样的呢?作者一直在寻找原因。
(三)学习第三部分寻找原因。
1.指名朗读第20、21自然段,思考:作者至今还不明白的问题是什么?
2.联系作者在动物园看到的情况,你对这两个问题是怎么看的?(不会豁虎跳也可以扮演老虎,因为很多老虎都没豁过什么虎跳。我不会豁虎跳惹得哄堂大笑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我演得不够熟练;二是人们的偏见,认为演老虎必须要有豁虎跳。)
3.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的演出窝囊吗?可以怎样开导我?
要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并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创新表达,只要意思合理即可。
如:(1)失败是成功的必经之道,只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才能变失败为成功。(2)没有豁虎跳也可以演老虎,人们笑你并不一定是你演得不好,是因为他们用豁虎跳作为了扮演老虎的评判标准。(3)只要你好好训练,将动作排练熟练了,就一定能演出成功。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整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教师抓住作者表演前后心情的变化,引导学生圈画相应的句段,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现当时的场景,并不断启发学生进行思辨性的阅读,如:通过这次排练,我有什么样的体会?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想法?你对这两个问题是怎么看的?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并让学生逐步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主旨。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关注文本的表达,通过迁移转化,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四、拓展表达,类化体验
排练时的情形,我的印象很深刻,而表演时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1.组织学生交流,拓宽思路。
2.学生写作,教师指导。
3.组织学生交流、修改。
设计意图:通过随文读写的形式,丰富学生的写作途径,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49、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默读课文,在你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略)
2、结合文中描写我动作、神态、语言的语句,说说在排练节目和演出时,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我的心情 原因
期待表演 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
充满自信 得到老师的支持
紧张、狼狈 上台表演时,听见台下哄堂大笑
窝囊 想不明白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3、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的演出窝囊吗?可以怎么开导我?
答:不窝囊。你表演得很棒!你是一只可爱、有趣的大老虎,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选做题:
排练时的情形,我记忆很深刻,而表演时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和同学交流。
原因:当时太紧张了。
类似经历示例:
A、 终于轮到我们上台了,我既高兴又着急,高兴的是终于能上台了,着急的是怕我跳不好。虽然这种舞我们已经练习了无数次,但在等待的时候,我的心还是怦怦直跳。音乐响起,我面带微笑,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心也逐渐平静。节目很快结束了。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知道我们成功了。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呀!
B、终于轮到我们上场了,我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能上台了,紧张的是怕忙中出错,那可会丢了班集体的荣誉的。音乐响起,我们面带微笑,开始朗诵《弟子规》。随着音乐的变化,我们的诵读声时而高,时而低;时而快,时而慢;时而重,时而轻。有时我们还轻打快板,敲击铃鼓,和着节奏,把我们的《弟子规》有感情地朗诵给台下的观众。节目很快就结束了台下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知道我们成功了,心里就像喝了蜂蜜一样甜。
相关文章
-
四年级上册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默读课文,在你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读后感
-
二年级上册课文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
三年级上册课文11一块奶酪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二年级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生字组词
-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
二年级上册课文11葡萄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三年级上册14课小狗学叫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
三年级上册课文2花的学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二年级上册课文9黄山奇石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四年级上册11课蟋蟀的住宅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
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推荐文章
-
红润的反义词
-
沙滩上的童话 根据开头编故事,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
-
11.以右边的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
-
在牛肚子里旅行评课稿
-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是什么意思
-
在作者眼里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子
-
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课堂笔记重难点分析
-
(1)10月比9月节约用水百分之几?
-
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有什么特点?
-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这段话你如何理解
-
五年级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生字词
-
司马光新鲜感的句子有哪些
-
放飞和平
-
她........
-
尽快为防止家庭暴力立法
-
如何喂养八个半月的婴儿――郭志平回答
-
《望庐山瀑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
-
[水浒传] 第九十九回 花和尚解脱缘缠井 混江龙水灌太原城
-
大班安全教育教案《遇到火灾怎么办》反思
-
大班教案《长高了,长胖了》反思
-
卖鞋子朋友圈促销话语39句
-
运动护具品牌朋友圈文案39句
-
霸气的云计算公司名字大全384个
-
1.(1)过一点0,能画直线吗?能画几条? (2)经过两点A、B,能不能画直线?能画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