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顷和平方千米评课稿
公顷和平方千米评课稿
1、公顷和平方千米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年级数学上册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公顷和平方千米。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观念。联系实际体会它们大致是多大,在头脑里留下比较清楚的印象;结合土地面积计算,应用平方米与公顷、平方米与平方千米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能方便地表达土地的大小,从而体会土地的面积;整理先后教学的全部面积单位,组织新的认知结构,合理地应用面积单位。教材中先教学公顷,再教学平方千米。因为平方千米是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建立平方千米的观念需要公顷支持。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计算、观察、推理、想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在讨论与交流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利用数据资料,图片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难点:掌握土地面积单位的进率和简单换算。
五、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我校计算机教室的面积大约96 ( )。
(2)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00( )。
(3)黑板的面积大约是5( )。
(4)计算机键盘上的小按键,面积大约1( )。
(5)计算机屏幕的面积大约14( )。
过渡语:刚才我们讲的都是比较小的面积单位,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两个新伙伴公顷和平方千米。
(二)、导入新课,
1、公顷
问题:哪位同学去过鸟巢?鸟巢大吗?
预设:学生能说出大,但不知有多大。
问题:边长是100米的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预设: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知道,它的面积是100100=10000平方米
过渡语:根据刚才的计算,我们规定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也就是说1公顷=10000平方米。也可以说,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一个教室的面积约50平方米,200个这样的教室,面积约1公顷。
问题:(出示例1)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占地面积约20公顷。你明白了吗?
预设:学生根据20公顷=200000平方米,体会它的大和壮观。同时结合20个跑道的面积进行理解。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中鸟巢的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鸟巢的大而壮观。同时让学生明白测量一般的土地的面积要用公顷,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平方千米
过渡语:计量土地面积我们一般用公顷,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时,我们用平方千米来表示。
问题:平方千米和平方米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和公顷呢?
预设:生说不准确,老师做适当引导。
问题:边长是1000米(1千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预设: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知道,此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1000=1000000平方米,也就是说1千米1千米=1平方千米。再根据1公顷=10000平方米可得出,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问题:(出示例2)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仅陆地面积就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你明白了吗?
预设:我国的国家很大,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问题:天安门广场大吗?
预设:大。通过预习,孩子们可以知道,1平方千米比2个天安门广场还要大一些。
问题:鸟巢的面积大约是20公顷,( )个鸟巢的的占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预设:大部分学生根据公式可以得出结果。但也有个别学生不会运用。
(设计意图:根据平方千米和平方米与公顷的关系,把数学拉近生活,用天安门广场和鸟巢的面积做基垫,更好的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归纳总结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100100 =1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边长是1000米(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0001000=100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四)、巩固练习
1、在〇上填、、=。
8公顷〇7500平方米
50000平方米〇5公顷
300平方米〇3公顷
6800平方米〇68公顷
2、换算单位
6 00公顷=( )平方千米
800公顷=( )平方千米
300公顷+900公顷=( )平方千米
3平方千米=( )公顷
65平方千米=( )公顷
7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
4平方千米=( )平方米
(五)、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整堂课学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今天学习的两个面积单位是?
(2)1公顷=()平方米、1平方千米=()平方米=()公顷?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一起对整节课的回顾,帮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回顾问题,老师强调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记忆。)
(六)布置作业
利用课下,小组合作。量一量咱们校园的面积,并给它找一个合适的单位。
七、板书设计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100米100米=1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0001000=100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2、影子评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影子听课稿,分享影子听课感受和记录
影子评课稿第一篇:
《影子》评课
今天上午第一次听了xx老师讲课,最想说的是:后生可畏。
第一:教师语言生动充满激,教师的评价语丰富,动作夸张但不做作,让听课的学生和老师很容易跟着你的思路去听,很乐意去享受你带给我们的课堂。
第二,教师的基本功扎实,个人素养好。应变能力强,尤其是在由于口误把小黑狗说成小花狗时,能很快追问为什么不能说是小花狗呢?让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很容易突破。
第三,联系生活实际去让学生理解重点句,如你家有没有小狗啊?你的好朋友是谁啊?一下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关系,教给了学生理解课文、句子的方法。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也很多。
建议:由于学生年龄小的原因,一些我们觉得很简单的问题在教学中也得给学生讲解,比如说比喻句,还有常常是什么意思。
影子评课稿第二篇:
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正确认读影、前等11个生字,学会写马,鸟两字
3.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2学情分析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一些识字方法。本课有11个生字,在他们预习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大部分应该能识记。课文内容可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进行理解。前,后两个方位全班同学都已掌握,左,右两个方位,还有部分同学会混淆。
3重点难点
识字和写字。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谜语激趣,谈话导入
1.出示谜语,猜谜语
2.我们在昨天活动课一起玩了踩影子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3.揭示课题: 影子。齐读课题。认识影字
活动2【讲授】分节学习,随文识字
1.生与小伙伴读认识的生字。
2.出示第一小节。
(1)请会读的同学读。
(2)学习本节生字.
a.出示生字卡片,交流识字方法
b.读生字,开火车读。
(3)指导朗读课文
(4)说说影子什么时候会在我们的前后?
3.出示第二小节
(1)影子除了在我们的前后,还会在我们的什么地方?
(2)指名读。
(3)学习生字。
(4)指导朗读
(5)说一说:影子什么时候在我们的左右?了解左右两个方位。
活动3【练习】拓展
读儿歌,做手影
活动4【活动】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马和鸟.
活动5【讲授】板书设计
9.影子
前黑狗后
左朋友右
活动6【活动】《影子》教学反思
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影子的这一的特点。儿歌共两小节,用比拟的手法,把影子形象地说成是小黑狗、好朋友,活泼、亲切,充满了童真童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引起孩子们的强烈的内心感受。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俏皮可爱的小朋友在阳光下和影子快乐地玩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为了跟影子形影不离,如影随形,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影子的一些现象,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环节:
一、课前活动玩影子
为了让孩子们与影子亲密接触,课前让学生在室外玩影子。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玩,边玩边观察,看谁对影子的发现多。学生有的独自在研究,有的几个一起在跑来跑去,有的在玩踩影子游戏。操场上,我和学生融合在一起,一边蹦着、跳着,一边引导学生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发现,并将他们拍下来,看我拍照,孩子们更兴奋了,我一次次感受到学生带来的活力和欣喜。
二、谜语激趣
上课伊始,我先以影子谜语揭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孩子猜谜语的本领,还真不咋地,猜猪,猜狗的都有。在读过一两遍之后,终于有些敏感的同学猜出来,为了让她们了解猜谜的方法,我追问这位同学,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再稍做小结。
投影灯前做手影
在备课时,一直在想,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手影?看着班班通投影仪发出来的光,一下子有了主意。但是那光太高,在做的时候后面的同学看不到,还好学生人数少,我就把他们都请到讲台上,围成一圈,快快乐乐地做,只做不说,总觉得像是炒菜不放盐,就让他们边做边说,当然,教师要开好示范的头。于是,活泼的小狗、展翅的雄鹰、鸟妈妈喂食小鸟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摆弄出一个个俏皮可爱的影子。一句句充满灵性,诗意的话从这些农村的熊孩子嘴中蹦出来,有时真觉得难以置信。
四、重点词语,表演中理解
这课中的两个词语跟陪是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教给学生理解、区别意思,如果是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肯定只是一知半解。所以我采用表演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演演、记记,使表演者和旁观者都进入角色。哪个小朋友上来跟着我走走?于是,被选中的学生乐滋滋地站在老师的后面, 跟着老师走了一圈。我适时地边教给学生:同学们,像他现在这样走在老师后面,就叫做跟。 我又问第二个问题:哪个小朋友愿意陪着老师走走?上来了一个学生,他也像前一个学生那样站在了老师的后面,下面的学生马上纠正:错了,错了,他应该站在老师的旁边。于是,这个学生改了过来,兴高采烈地陪着老师走了个来回。通过这两个学生的表演,我想:跟和陪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学生肯定会记得很牢的。
五、难写笔画的演示
很多同学被带折 的笔画弄得糊里糊涂,经常会错以为,它们不只一笔。而竖折折钩是笔画里较难的一个。在备课时,看到参考书中,说到用铁丝来演示,学生就会豁然开朗。我也觉得这个方法当真直观,当真倍儿棒,于是拿来为我所用,效果肯定是比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强调记得更牢了,更深刻了。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拙见,还有很多地方做得并不好,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9 影子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9 影子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谜语激趣,谈话导入
1.出示谜语,猜谜语
2.我们在昨天活动课一起玩了踩影子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3.揭示课题: 影子。齐读课题。认识影字
活动2【讲授】分节学习,随文识字
1.生与小伙伴读认识的生字。
2.出示第一小节。
(1)请会读的同学读。
(2)学习本节生字.
a.出示生字卡片,交流识字方法
b.读生字,开火车读。
(3)指导朗读课文
(4)说说影子什么时候会在我们的前后?
3.出示第二小节
(1)影子除了在我们的前后,还会在我们的什么地方?
(2)指名读。
(3)学习生字。
(4)指导朗读
(5)说一说:影子什么时候在我们的左右?了解左右两个方位。
活动3【练习】拓展
读儿歌,做手影
活动4【活动】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马和鸟.
活动5【讲授】板书设计
9.影子
前黑狗后
左朋友右
活动6【活动】《影子》教学反思
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影子的这一的特点。儿歌共两小节,用比拟的手法,把影子形象地说成是小黑狗、好朋友,活泼、亲切,充满了童真童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引起孩子们的强烈的内心感受。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俏皮可爱的小朋友在阳光下和影子快乐地玩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为了跟影子形影不离,如影随形,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影子的一些现象,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环节:
一、课前活动玩影子
为了让孩子们与影子亲密接触,课前让学生在室外玩影子。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玩,边玩边观察,看谁对影子的发现多。学生有的独自在研究,有的几个一起在跑来跑去,有的在玩踩影子游戏。操场上,我和学生融合在一起,一边蹦着、跳着,一边引导学生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发现,并将他们拍下来,看我拍照,孩子们更兴奋了,我一次次感受到学生带来的活力和欣喜。
二、谜语激趣
上课伊始,我先以影子谜语揭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孩子猜谜语的本领,还真不咋地,猜猪,猜狗的都有。在读过一两遍之后,终于有些敏感的同学猜出来,为了让她们了解猜谜的方法,我追问这位同学,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再稍做小结。
投影灯前做手影
在备课时,一直在想,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手影?看着班班通投影仪发出来的光,一下子有了主意。但是那光太高,在做的时候后面的同学看不到,还好学生人数少,我就把他们都请到讲台上,围成一圈,快快乐乐地做,只做不说,总觉得像是炒菜不放盐,就让他们边做边说,当然,教师要开好示范的头。于是,活泼的小狗、展翅的雄鹰、鸟妈妈喂食小鸟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摆弄出一个个俏皮可爱的影子。一句句充满灵性,诗意的话从这些农村的熊孩子嘴中蹦出来,有时真觉得难以置信。
四、重点词语,表演中理解
这课中的两个词语跟陪是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教给学生理解、区别意思,如果是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肯定只是一知半解。所以我采用表演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演演、记记,使表演者和旁观者都进入角色。哪个小朋友上来跟着我走走?于是,被选中的学生乐滋滋地站在老师的后面, 跟着老师走了一圈。我适时地边教给学生:同学们,像他现在这样走在老师后面,就叫做跟。 我又问第二个问题:哪个小朋友愿意陪着老师走走?上来了一个学生,他也像前一个学生那样站在了老师的后面,下面的学生马上纠正:错了,错了,他应该站在老师的旁边。于是,这个学生改了过来,兴高采烈地陪着老师走了个来回。通过这两个学生的表演,我想:跟和陪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学生肯定会记得很牢的。
五、难写笔画的演示
很多同学被带折 的笔画弄得糊里糊涂,经常会错以为,它们不只一笔。而竖折折钩是笔画里较难的一个。在备课时,看到参考书中,说到用铁丝来演示,学生就会豁然开朗。我也觉得这个方法当真直观,当真倍儿棒,于是拿来为我所用,效果肯定是比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强调记得更牢了,更深刻了。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拙见,还有很多地方做得并不好,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3、画评课稿
《画》评课稿
《画》说课稿
《画》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部分第一课的内容,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
一、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我为本课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读:能够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认: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认识11个生字。
理解:理解: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学生反复地拼读,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学生通过听,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朗读,齐读等不同的训练方法,能够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⑵ 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无形地识字,再通过齐读,开火车读,男女读等方法巩固生字。
⑶ 通过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读反义词,理解反义词,再记住它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反复朗读,了解古诗内容,懂得这首古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感悟、体验,都是以读为本,读是语文教学重要手段。读的实践越多,自然感悟越深,体验也越深。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读得多了自然就见其义。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接触的字词量极少,这首古诗的意思非常浅显,只要他们反复地读,都能够理解其义。
二、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读准、读好、读懂、读背。
1、读准:
初读古诗,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这一点非常重要,假如学生连字音也读不准,哪来读的感悟。这里我安排了各种读法,由于学生已经学了所有的汉语拼音,能够独立地拼读音节,所以我先让学生自己拼读,再同桌互读,接着指名读(2~3名),然后分小组读,最后齐读。通过各种不同的训练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读好,有些基础比较弱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虽然这首古诗只有20个字,但是里面的字比较难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难区分,比如说色读成sh,近读成jng,还有听、声、春、惊。近听水无声。这一句特别难读,学生容易把近听这两个字都读成后鼻音。我把这些字着重让学生练读,分开读,连起来读,放在诗句里读,直到学生读好为止。在这一教学环节,一定要沉着,不能浮躁。
2、读好:
怎样读好,读出古诗的韵味?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朗读起来琅琅上口。为了使学生读出味儿来,读出感觉来,我设计了两个环节:① 让学生听读,我范读,学生听;② 标上停顿记号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划两条的地方声音延得长一点,划一条的地方声音延得稍微短一些。然后反复练读,采用自由读,个别读,男女读,小组读,配乐读多种形式,最后熟读成诵。
3、读懂:
我这里所说的懂,并不是说要说出每个字词的意思。根据一年级的特点,我只要求学生初步知道这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水无声、花还在描写的就是这幅画。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再反复读。读好后,我例举诗中的一组反义词远──近,通过采用各种形式反复地读,让学生们理解什么是反义词,然后到书中找出其他两组反义词。
4、读背:
学生通过不同方式不断的练读,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能背出了,还不会背的学生,让他们课后再读,要求人人会背。
通过读准、读好、读懂、读背这四部曲的层层深入,完成了读的教学目标。
三、本课的字词我是这样处理的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识写分流的识字教学新理念。我在教学本课生字时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通过前面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再让学生圈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字,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所有的字。现在的识字不是像过去那样孤立地一个个学习生字,而是把生字直接放到课文里去识记。当生字与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识字难度就大大降低,这不是抽象的识记,而是一种有意义、有趣味的识记,孩子们通过反复阅读,不知不觉间就把生字记住了。
然后我把要求掌握的生字拿出来,反复练读,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男女读,读的时候及时正音。然后把拼音擦了,再练读。接着我安排了一个送信的游戏,丁零零,丁零零,邮递员阿姨来送信拿到信的小朋友大声朗读,读对了,大家一起跟读,读错了,让其他人送信。学生们在学中玩,个个兴趣盎然。这些都是巩固识字效果的方法,让生字不断再现,不断重复,反复强化。在教学中创造各种再现重认的机会,尤其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把已经学过的生字进行温习巩固。
本节课要学生会写两个生字人、火。写字时,首先还是要规范写字姿势,这是他们入学时就反复强调的。写字姿势不正确,事虽小,但危害不小。我在写字前要求学生背写字姿势很重要,身体做正书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学好知识身体健。这样耳提面命,时间久了,印象也就自然深刻了。其次要着重强调写字的笔顺,要求学生一定要严格按照笔顺来写。最后要求写好每一笔,摆好每个字的结构。每课书后面都有描一描,写一写。我在教学这两个生字时,自己先在黑板上示范,然后让学生书空,书笔画,再描一描,最后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写一写,让学生在课内完成。
语文教学是一门永恒的艺术,需要不断探索。我这样设计肯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指教。
4、江南评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听课稿,分享江南听课感受和记录
江南评课稿第一篇: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听同教研组黄老师执教后,感觉整堂课有景、有情、有韵,《江南》的美已深深流入孩子们的心田。
一、揭题激趣,感受美。
新课一开始,教师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你喜欢这幅图吗?为什么喜欢?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充满感情地对学生说:江南是个好地方,这里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来到湖面上采莲,看活泼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玩嬉戏,大家想去吗?小朋友们都喜欢去,有的孩子会问:怎么去?教师顺势引导:古人把采莲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江南》,我们学好这首诗,不就去了一次采莲吗?这一环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实在情境和教师绘声绘色描述的语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们带入了课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再现美。
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时候,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1、自由读读诗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2、仔细看看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3、边读课文边看图,说说古诗中的哪些句子能在图上找到?让学生结合诗句进行看图。交流讨论问题时引导学生联系前两行诗句,观察小姑娘是怎样采莲的。周围的荷叶、荷花长得怎么样。再联系诗的后五行,进一步观察莲叶间的小鱼是怎样游动的。在观察的基础上,把看到的画面和诗句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这样训练,学生的脑中会再现出美丽的采莲画面,也就体会出了诗句中蕴含的美。
三、推敲词句,体会美。
经过上两个环节的训练,学生获得的美感是大概的、整体的。要让学生细细体会诗句的美,还得通过细读课文,品词析句来完成。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教师让学生读课文后提问:什么叫何田田?再看图,教师引导: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会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同学站起来,配上动作读。通过师生齐读,同桌互读,互评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各异的动作,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教学第二句时,抓住一个戏来细细推敲。教师首先进行这样的过渡引导:莲叶长得这么绿,这么好,莲花开了,结了莲子儿。采莲的人们划着小船,高高兴兴地采收莲蓬。河里的小鱼呀,也乐开了。你看到小鱼了吗?待学生看课件出示的图后,让他们用一两句话,把湖里的小鱼的姿态说一说,他们会说:小鱼真可爱!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真可爱!小鱼正在水里你追我,我追你,它们在做游戏呢!教师根据回答板书戏字,请学生说出它的意思。然后提问:莲叶东,莲叶西,莲叶南,莲叶北是什么意思?充分讨论后,教师口述鱼儿嬉戏的情景,让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学生边表演边入情入境地诵读,那洋溢喜悦的小脸,活泼可爱的动作,一下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鱼儿嬉戏的动态美、人们采莲时愉快的心情在这一品一议、一演一读中得到表现得淋漓尽致。
江南评课稿第二篇:
《江南》是一首汉乐府歌辞,是一首极为优秀的小诗,这首诗简单易读,琅琅上口。全诗七行两句,描写了江南的盛夏时节,荷塘莲叶如盘,莲花绽放,景色秀美,鱼儿自由观快地在莲叶、荷花掩映的碧水中追逐嬉戏。表达出诗人快乐的心境和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这节课中李老师巧妙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比学会知识本身重要得多,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平时的课堂中李老师肯定特别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所以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课堂常规照样能做到有动有静收放自如,这绝非一日之功,一年级学生好玩好动,难以保持注意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李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特别注意动静结合,我们的舞台赞江南活动就是孩子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选取自己喜欢的角色,表演诗歌。如果只是一味地反复读,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一提到表演学生们更是兴趣盎然,表现了极高的兴致,为了让孩子们尽快进入到角色中,李老师用心良苦给每一位同学设计了一个精美的头饰,配上动作,结合诗文中具体可感知的意像,进而引导学生再次朗读,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转变师生角色,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李老师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尊重每一位学生,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生字环节,老师充分发挥了小老师的作用,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形成人人正当小老师的局面,老师则退居幕后,让学生体验收获知识的快乐。
全诗虽然只有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先出示图,让学生知道这儿的莲蓬特别多,从而引出江南可采莲,而莲叶何田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理解何田田,所以李老师借助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满池塘的莲叶长得怎么样?引导学生从荷叶的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说说自己所看到的,这样孩子们就有点明白了,接着通过指名读,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稚纯的语音,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
整个教学过程突破了习惯性的思维,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关注的不仅仅是孩子学到了多少知识,还让我们看到孩子的本真本我、孩子的心灵成长,我觉得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语文,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5、秋天评课稿
《秋天》评课稿
《秋天的雨》评课
今天我听了xx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一课,像是在欣赏一首优美的散文诗。《秋天的雨》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散文,弓老师在执教时,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无论哪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她的匠心独运。
一、导课新颖
弓老师在导课时采用了猜谜语的形式:同学们,我们来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都不见。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生都能猜到是雨。学生大都喜欢猜谜语,这个谜语与课文联系紧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弓老师又让学生说都见到过什么样的雨,学生有的说绵绵的春雨,有的说哗哗的雷雨,有的说大雨,有的说暴风雨等。让学生回顾曾经见过的不同的雨,以与本课要学的秋雨形成对比。然后弓老师话锋一转:刚才我们领略了多姿多彩的雨,秋雨却像一把无声的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悄悄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的学习,给人一种峰回路转的感觉。
二、导读巧妙
弓老师在导入新课后的环节是检查预习。她共检查了两项内容,一项是认读生字和词语,一项是检查读文中的五个句子。这五个句子分别是文中五个自然段的首句。她出示了这五个句子,让学生先读好这五个句子,然后告诉学生这五句话连起来就是一首优美的小诗,让学生再美美地读一读。学生读完后,弓老师说:这五句话就藏在课文中,同学们赶快读一读课文吧!这样导读课文,非常巧妙,不露痕迹,又为全文的学习奠定了一个美文美读的基调。
三、以读为本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朗读可以促进理解,促进感悟,还可以培养语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这篇课文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散文,指导学生美美地读是教学本文的一个重点,而这个重点被弓老师抓住了。在这节课中,弓老师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默读、男女生赛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感悟课文的语言美、情感美。而适时地点拨与指导更是让学生有豁然开朗之感。如: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弓老师点拨道:这句话把银杏树的叶子比作一把把小扇子,不但把银杏树泻火了,而且把银杏树写得更美了。接着她用柔美深情的语调范读,学生马上就明白像这样的句子该怎样读了。
四、注重语言训练
我们的课本仅仅是一个载体,我们并不是为了教教材而教教材,而是通过文本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弓老师这节课把这一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品读完第二自然段后,她并没有到此结束,而是设计了一个写作片段练习,让学生模仿文中句子秋天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把黄色送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进行写话练习,实现了学习迁移,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可以说实现了教学文本的终极目的。
6、6和7的认识和组成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组成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6和7的组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6和7的组成。
2、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摆学具的过程中去感受6和7的组成,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6或7的组成,会想到另外一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掌握6和7的组成。
2. 难点:亲历6和7的有序组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之前学习了5以内的组成,今天我们要学习6和7的组成,你们住备好了吗?(注备好了)
师:小朋友们,在学习之前老师要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学生回答:喜欢)
请看今天老师帮你们请来了谁!
1、出示:慢羊羊、美羊羊、喜羊羊、懒羊羊、沸羊羊、暖羊羊。
问:小朋友们,你认识它们吗?一共有几只小动物?(齐数)
你最喜欢谁呀? (学生回答)
2、师:想知道老师喜欢哪只羊吗?(学生回答)老师喜欢的羊是从右数起第4只,从左边数起第3只。是谁呀?(没错,就是就是聪明伶俐的喜羊羊。) (请猜出来的小朋友带领大家数一数。)
二、探究新知
1、6的组成
(1)师:今天羊村要举行运动会,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是最爱帮助人了,所以想请你们帮帮他们。如果我们要把这6只羊分成两组,可以怎么分呢?你有几种分法?请拿出6根小棒来代替这6只羊分一分,开始吧!
(学生自由分圆片或小棒)
问: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分一分呢?(请学生到黑板上分一分磁铁)
讨论有几种分法。
学生回报,教师板书
(2)组织学生整理学具。
3、师:小朋友们,这就是6的分成。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全班齐读)
师:这样看起来有点乱,小朋友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们记全呢。
(A、按顺序记;B、一组一组地记)
小结:不管我们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来记,还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来记,或者是一组一组地记,只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方法,就能记得全了。明白了吗?
(4)拍手游戏
师生一起玩巴掌,学猫叫的游戏,让拍手次数与学猫叫次数组成6
⑸课中休息操
2、7的组成
(1)师:同学看谁来了!(学生回答:灰太狼)灰太狼说:等等我!我也要参见养村运动会。
师:刚刚有几只羊了(学生回答:6只)6添了1是几?(学生回答:7)
师:现在有7只动物了要怎么样分成两组呢?请你拿出7根小棒分一分,和你同桌小声的说一说、在写一写,看那个组的写的最多。
3、比一比
试着记住6和7的组成。看谁记得快。
三、游戏巩固
2、猜数,黑板上贴6个磁铁,老师拿几个,看黑板上剩的,猜老师手上的磁铁。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
2、填一填
五、课后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帮助了喜羊羊它们,我们自己也学会了6和7的组成。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
7、认识锐角和钝角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锐角和钝角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教案是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上学期锐角和钝角教案,供大家参考。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本课例试图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突破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自主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有效地激发乐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概念
1、找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
(1)(媒体出示直角娃娃和含有锐角、钝角、直角的房子)嘿!小朋友,你们还认识我吗?直角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们到它家做客。瞧!直角的兄弟角也来欢迎大家,仔细观察,找找哪里的角是直角的哥哥,哪里的角是直角的弟弟?(先自己想想,然后和同桌互相说说。)
(2)集体汇报。(让学生各抒己见,屋顶上的角是直角的哥哥,屋檐上的角是直角的弟弟)你为什么说它是直角的哥
哥?(它比直角大,它的两边叉开的比直角大。)直角的弟弟呢?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直角的弟弟?
师:小朋友真能干,把直角的哥哥和弟弟都找到了。其实,直角的哥哥也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钝角(读两遍),直角的弟弟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锐角(读两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锐角和钝角)
2.给角的三兄弟排排队。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谁是老三?(板书:钝角直角锐角)
3.判断:你们能很快地说出下面各角的名称吗?练习九(第2题)要求:以抢答的形式进行,其余的小朋友当小老师评判,答对的送给掌声。
师:最后一个角有的说是直角,有的说是钝角,还有的说是锐角。究竟谁说的是对的呢?像这个角,用眼睛不能很快地看出来,我们可以请谁来帮助判断?(三角板的直角)(电脑演示)这是什么角?为什么?(因为它比直角大)我们再请直角来帮助检查前面这两个角是不是锐角。(电脑演示)
4.探索用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谁想提醒大家,用三角板的直角帮助判断要注意什么?
师:用直角帮助判断要特别注意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再看另一条边。(电脑演示)
5.找生活中的角。找找下面物体中哪里有什么角?(红
心、背心、红领巾、剪刀)
二、操作实践,综合内化
1.做角。
师:用桌上的纸片、活动角和其他的学具做出这三种角。要求:小组合作,由小组长安排,一个做直角、一个做锐角、一个做钝角。待会儿由组长汇报。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快又好。
(1)小组展示汇报。
(2)学生评价。
(3)全班展示。请做锐角、钝角的学生分别展示。最后展示直角。
2.画角。
要求:老师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画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并写上它们的名字。画得快的小朋友可以多画几个。比一比,看谁画得又多又好。
(1)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3)在小组里展示,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互相帮助。
3.数角。
数出每个图形有( )个锐角,( )个钝角,( )个直角。
三、联系实际,应用概念
当小小设计师,设计要求:应用直角、锐角和钝角以及所学过的图形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先构思,再动手画,比一比,谁画的图案最美,并给自己的画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最后展示作品,评价。
8、认识直角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直角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
3、使学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二、教学重点 :
认识直角,会用三角尺画直角
三、教学过程:
(一)预习:看书21-22页。
(二)引入: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2、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状和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形状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和钝角,保留直角)
象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
(三)讲授:
(1)观察物体表面的直角。
请同学们拿出教科书、练习本,他们的封面各有几个角?看看这些角的形状是不是相同?观察桌面上的四个角,他们的形状是不是也相同?
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和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
这些角都叫什么角?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
(2)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个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题。
(3)学画直角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和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和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要画上直角符号。
学生边画边说。同桌相互评一下。
学生按操作画,教师巡视。
(4)分组进行比赛,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选出数的最快的小组。
(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学会用直尺画角直角,用直尺量直角)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的第二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你认识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领?
(六)板书设计:
略
(七)课后作业: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用三角板画)
9、线段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一、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体验,能直观形象地感受到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理解并掌握知识。在认识线段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时,教师先示范操作,再放手让学生人人操作体验。让学生在拉线的操作过程中,感受线段的特征,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能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线段,由摸一摸,指一指,有助于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经验及事物建立联系。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引导学生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
二、教学设计层次分明,形式丰富
练习形式多样有趣,通过不同的途径来丰富学生的认识,有效地巩固了新知识。精心设计数线段折线段连线段简笔画等练习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来加强对线段特征的认识,并使学生在练习中感悟数学学习的意义。
三、注重观察比较,加深对线段特征的认识
线段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直的,二是有两个端点,在教学中教师始终不离开这两点。在练习中,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教师除了让学生找出哪些是线段,还要学生知道为什么是,而其他的又为什么不是。在画线段这一过程中,展示了学生画得两张图,其中一张没有画端点,一张在端点上也提了一些要求,通过观察比较,从而深化对线段两个特征的认识。
10、父亲、树林和鸟评课稿听课记录
父亲、树林和鸟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父亲、树林和鸟》。本节课将在多媒体教室完成教学活动,授课时间为40分钟。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课加以说明。
一、说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父亲、树林和鸟》是S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环保专题中的一课,也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会唱歌的鸟,但课文没有直接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或是为鸟的生活环境提供什么方便,而是通过描写父亲对树林里的鸟的认真观察过程以及父亲和我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通过看树林里的动静、闻树林里的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感受到人与鸟是那么地亲密无间,领略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
2. 教学目标
经过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文本的解读,并认真地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我确立了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理解茫然、凝神静气、兀立等词语,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父亲爱鸟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感受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会唱歌的鸟的具体体现,激发学生爱鸟护鸟以及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学生阅读与习作的要求和本课教学情感的渗透,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并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会唱歌的鸟的具体体现。
难点: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激发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二、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分析
首先,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重点运用朗读指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思考和解读,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并感受人鸟亲如一家的美好情境。
(二)学法分析
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情境表演法,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在分析了学情,确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法、学法后,我设计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环节,并努力追寻语文教学的诗意: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约4分钟)
1.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把金钥匙,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走进求知的殿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配乐读诗,欣赏《画》景 (配乐《班瑞拉-大自然情诗》)。这首诗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学过,顺便可以引导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之作,简单而又耐人寻味,诗中有山有水,有花有鸟,构建了一幅人来鸟不惊的图画。我将从彼人来鸟不惊之画引到此人鸟合一的画面,起到以旧知带新知的作用。
(二)回顾课文,整体把握(约6分钟)
由于上节课已经和学生初步感受了这篇课文,于是我便开门见山地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提出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这一回顾,也让学生重温了上节课所学内容,牢固所学知识。
(三)细读探究,体会情感(约20分钟)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新课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体验,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
这一环节我重在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词语和句子。
首先,抓住重点句突然,父亲站住了,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我引导学生对重点词上上下下、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这三个词语进行品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自己对这三个词语的理解,从而道出这三个词语说明了父亲观察的认真细致。
接下来品读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地说。和 嗯,还有鸟味。父亲轻声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我主要采用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等朗读指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品读,鼓励学生读出对父亲的话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这样的读书过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灵性和张扬学生的个性。
最后,在引导学生我茫然地望着凝(nng)神静气像树一般兀(w)立的父亲。 这一句话的时候,根据学生喜欢表演、善于模仿的天性,我运用情境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扮演茫然的我和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迎合了孩子们喜欢表演、善于模仿的天性,于是他们会很主动地地投入到情境的表演中,在表演的过程中,他们不仅理解了茫然、凝神静气、兀立这三个词的意思,同时还体会到了父亲和我的情感,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一个自由表演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表演和创造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熏陶作用,在体会鸟的快活、欢歌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鸟儿欢叫的场景,融入树林和鸟的世界,同时感受人于自然的和谐、融洽。
此外,在引导学生理解了本课的情感之后,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父亲和我的对话。这充分展现了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更增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课外延伸,明理导行(约10分钟)
这一环节,我布置了两个任务,第一是读一读,第二是写一写。
1.读一读:课文接近尾声时,我让学生带着对鸟和对父亲的喜爱再次朗读课文。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上再次感受以及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
2.写一写: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通过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想对课文中的父亲、作者、树林或者鸟儿说的话写下来,然后一起来分享。并在轻松、愉快的配乐中结束这节课。(配乐《班瑞拉-大自然情诗》)
四、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本课,我根据准确概括原则,采用了纲要式的板书设计,以表现本课的内容要点和知识结构,设计内容如下图:
26 父亲、树林和鸟
和谐
看 鸟 动
父亲 闻 鸟 味 爱护动物
听 鸟 歌 保护大自然
知 鸟快活与危险
这个板书起到的效果是:有利于学生对整篇课文的把握和理解,突破重难点,并促进情感的升华。
总之,我设计这节课的出发点是: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地探究,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在和谐的氛围中体会父亲爱鸟、护鸟的情感,最终升华到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有不足之处,恳请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父亲、树林和鸟评课稿第二篇:
《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
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父亲、树林和鸟》,本课共两课时,我要讲的是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作业、说板书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父亲、树林和鸟》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没有直接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或是为鸟的生活环境提供什么方便,而是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感受到人与鸟是那么亲密无间,领略人与自然的融洽,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热爱。课文最后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多么稚气又多么纯真,蕴含着我的护鸟心愿。
2、说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性质,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
(2)能力目标:能读懂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3、说重难点
根据本课内容及教学目标,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父亲对鸟的了解和喜爱。
教学难点:理解我的心情变化:为什么心里掠过一丝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
二、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特点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设计如下的教法、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基于此,我准备采用多种教法结合、多种学法结合的方式,主要有直观演示法、集体讨论法、朗读指导法。
直观演示法:利用媒体图片的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和我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朗读指导法:语文教学的成败取决于阅读教学是否有效落实。切实重视和加强阅读教学,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和要求,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以读为本;因此我准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父亲对鸟的了解和喜爱。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使教法和学法充分发挥,我把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以四个步骤展开:
(一)图片激情,复习导入(2分钟)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和为下文做铺垫,我将出示一幅丛林中的鸟叫图,然后板书课题指着课题说: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6、《父亲、树林和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还知道了文中主要讲了什么事?生: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板书:喜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
整体感知是新课改的要求,为了让学生先学先悟,我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并思考哪些句子自己感受出父亲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
(三) 重点导读,体会感悟(28分钟)
(为了解决重难点,我采用了)抓文中的重点句子,品重点字词;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
1.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自己感受出父亲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句子,把它多读几遍,并读给小组成员听和说说自己的体会。
2.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品读重点句子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为了知道学生自学、合作探究交流如何,我将问学生: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感受出父亲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句子?(出示八句重点句子)由于这八句话分别是文中第二、三、五、七、十二、十、十四、十七段体现父亲喜欢树林和鸟的重点句子。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当汇报的小组说到哪句我将引导学生从哪句学起。这里我准备了两个特殊的情况:(1)当汇报的小组说到1、2、3中的任一句时,我将引导学生学习完前三句,再学习其他的重点句子。(2)当汇报小组说到5、6、7这三句任一句时,我将引导学生先学习完这三句再引导学习其他句。
这里我出示的是当汇报的小组说到第一句时的时候:
1、突然,父亲站住了,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第二段)(当汇报小组说到第一句时,我ppt出示)(1)(并要求:)你能来读一下这句话吗?(读完之后)能说说你从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吗?(板书:看)(2)从哪个词可以体现出呢?(3)为了让学生理解重点词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评价能力等。我让学生自己表演上上下下、 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然后叫学生上台来表演比赛,看谁做的好。(4)由于1、2、3句都是体现父亲看得很仔细很认真的,我将问学生:还有哪句可以看出父亲看得很仔细认真的吗?
2、 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地说。(第三段)
学生说道时,我ppt出示并说:(1)谁知道喃喃的什么意思吗?那读的时候该读出怎样的语气?你能来试读一下吗?;为了让学生都理解一处体现父亲的爱鸟之情,我采用师示范读、然后学生个人读、叫个别小组读。(3)为了让学生在理解喃喃同时还会用这个词,我将问学生: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喃喃的说话呢?。(4)父亲说林子里有不少鸟(师指着说),他怎么知道的?从哪可以体现?
3、父亲指着一棵树的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第五段)
(我ppt出示)并要求:全班一起读一遍;(1)谁能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吗?(生说到时,师板书:鸟动)(2)(由于文中不止这三句体现了父亲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我将问:还有谁认为哪些句子你感受出父亲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吗?让学生默读课文(学生默读时,师:默读时基本做到不出声音,不动嘴唇,不用手指),(当学生默读完时)问:还有谁认为哪些句子你感受出父亲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吗?
4、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的说,他生怕惊动了鸟。(第七段)
我ppt出示,然后叫一个学生来读,并问:(1)能说说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吗?(生说到时,师板书:闻 鸟味);全班齐读。(2)师质疑:那父亲是怎样闻的呢?谁能告诉我?这里我采用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这里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同时为下文做铺垫:因为这句是联系上下文的,而下文的是要联系上文的)(3)(师指着说)生怕惊动了鸟说明了什么?(为了让学生都知道又一处体现了父亲爱鸟之情)我准备采用小组齐读、全班齐读这句话。(4)(由于文中还有父亲说的话是体现父亲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我将问学生:还有哪句可以感受到父亲喜欢树林和唱鸟的吗?
5、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 的时候。父亲说。(第十二段)
我ppt出示,并问:这是指什么时候?此时鸟在做什么?
6、黎明时,所有的鸟抖动着浑身的翎羽,要抖净露水和湿气。每一只鸟都张着嘴,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它们要唱歌了。(第十段)
(学生说到时,我ppt出示)并说:(1) 舒畅是什么意思呢?谁愿意来说?你能用它造一句话吗?(2)(我指着说)它们要唱歌了。父亲和我有听到鸟唱吗?(生说到时,板书:听 鸟歌)(3) 快活又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4)鸟最快活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ppt出示一幅群鸟叫)(5)鸟最快活的时候,父亲的心情怎么样?除了快活,还有什么吗?父亲担心什么?(从哪可以知道?)
7、过了一会儿,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天空的那一瞬间,但这时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第十四段)
(当学生说到时,我ppt出示)并说:(1)谁能说说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吗?(生说到时,板书:知 快活和危险)(2)我听了父亲的一番话后,心情怎么样呢?(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8、我心里掠(l)过一阵沉重。我也由衷(zhōnɡ)地感到高兴,因为父亲不是猎人。 (第十七段)(ppt出示)
(1)(当学生读完时)提出:谁愿意来说说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吗?(1)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学生可能只会说到父亲爱鸟,(说到爱鸟,板书爱鸟)但很可能说不到护鸟,我将引导学生再读最一段,还没有说出时我将引导学生读最后一句话:父亲不是猎人,如果是猎人会怎么做?那不是体现父亲什么呢?(生说护鸟时师板书);父亲是一个爱鸟、护鸟的人,那我呢?
(2)(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父亲对鸟的了解和喜爱),我准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分角色朗读父亲和我关于鸟的对话;男的读父亲说的话,女生读我说的话,师独白。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5分钟)
拓展就是学习课文以外的东西,我采用了说写结合:首先提出: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鸟儿可爱吗?那我们该怎么做呢?(谁来说说)(2)既然鸟儿那么可爱,那现在就请大家拿起你们的笔,为保护鸟儿写一句话吧!
四、说作业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增强爱鸟、护鸟意识,我根据本课内容设计了如下两道作业供学生任选一题来做:
1、制作一份关于爱鸟、护鸟的手抄板报或宣传板。
2、收集一些有关爱鸟、护鸟的词句或诗歌。
五、说板书
由于小学三年级的认识思维水平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概括能力有所发展,特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26、父亲、树林和鸟
看 鸟动
闻 鸟味
喜欢 爱鸟、护鸟
听 鸟歌
知 快活和危险
这样的板书形象直观、简洁明了,不仅突出了重突破了难点,让我们知道了父亲对鸟的了解和喜爱,还让我们知道了父亲和我都是爱鸟、护鸟的人,同时也告诉我们要爱鸟、护鸟。
11、灰雀评课稿
《灰雀》评课稿
《灰雀》评课
以对话为重点,研读。聚焦列宁对男孩的呵护,抓住对话,质疑启思,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1、引导发现,质疑 在学生知道这是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列宁非常喜欢它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抓关键段,引导质疑。一天,列宁走到白桦树下,发现什么了?结合课件,学生明白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请女同学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又发现什么了?学生明白深红胸脯的灰雀回来了,男同学齐读课文的第十一自然段。教师追问:读到这,(指板书)你有什么问题吗?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灰雀哪去了?灰雀怎么又回来了?
2、再读对话,启思有了疑问,如何解决?教师再次创设情境,就让我们跟随着列宁和男孩,走进公园,来到白桦树下,配乐范读3-10自然段,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入境思考。为更深入地思考,学生带着灰雀哪去了呢?你从小男孩的什么话中知道的?的问题自读,思考、交流。顺势启发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了呢?学生初步明白受了列宁的启发后,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3、设境研读,深思 这部分是理解、感悟的难点,刚入三年级的学生,对含话中话的语言,还不能自主入境地体会。所以,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情境朗读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第一步,学生默读课文的第3-10自然段,想一想,到底是列宁的什么话打动了男孩呢?用波浪线划下来。培养学生读思划的语文学习能力。第二步,重点交流列宁的两句话: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考虑到学生对列宁的心理不能深入走进,所以虽然交流的落点在列宁,但切入点是男孩的感受,用这句话怎么打动男孩了呢?来体会列宁的心情。自言自语一句用简明、易懂的句子比较,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懂得列宁明明知道灰雀是被男孩捉走的,可他对小男孩,没有批评,没有指责,只有感染,只有启发。 第三步,入情入境指导朗读。通过分组读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男孩的心理变化;师生分角色读,加深理解;去提示语,同桌分角色读,深入感受;全班情境朗读,升华感悟。通过不同形式、层次分明的读,把心里所想表达出来。
12、父亲、树林和鸟评课稿
《 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父亲、树林和鸟》。根据说课的要求,我将从下面六个部分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册教材在选文方面,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父亲、树林和鸟》是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教材围绕环保这一主题,深刻揭示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相融相依之情。《父亲、树林和鸟》则通过父亲和我的对话,让学生体会父亲爱鸟知鸟,渗透护鸟爱鸟的思想教育。这篇课文主要训练学生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样的训练对学以后的学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段的阅读教学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具体体现。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较丰富的语言积累,但是感受语言的能力并不强,针对学生特点,在本课中我运用情境导入法、媒体辅助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教学。学生的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进行学习。
三、说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刚步入中段的心理特点,我将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我说的是第二课时。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及情境表演等方法理解茫然、惊愕等词语的意思并说话。
2.通过分角色、自由读、赛读等形式的朗读,抓住关键词句,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知鸟爱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抓住最后一个自然段,通过不断阅读,品析我的心理变化。体会我护鸟的心愿,倡议大家爱鸟护鸟。
依据本单元理解重点句子,体会所表达情感的训练重点,及学生已具有的学习能力,确定本课重点定为:引导朗读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父亲知鸟爱鸟的感情。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中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及三年级学生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确定难点为:在朗读过程中抓住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我的心里变化。体会我护鸟的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我将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采用以读为主的自主学习法、读中感悟、以读代讲法,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本课的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一谈我对本节课教学流程,我预设为四个环节。(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二)抓住结尾,反观全文(三)合作学习,深入理解(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听写茫然惊愕舒畅凝神静气几个词语,提笔即是练字时写的时候提醒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然后通过DrawView课件出示正确的词语,同桌互相批改,选出正确,美观的作业,使用一体机展台展出,相机指导,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紧接着引导学生找出与茫然惊愕相关的句段,利用工具书查意思、通过指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茫然、惊愕两个词语,再通过简单的表演,形象的理解这些词语都表示我的心里变化,趁热打铁让学生用这两个词分别造句并扩句,训练语言迁移运用的能力。
(二)抓结尾,反观全文。
以读悟情,有感情地朗读是体会人物感情的主要方法;直奔主题,抓住重点段落和重点词句,朗读理解。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句子,抓住我的心里变化并与小组同学讨论:为什么说我心里掠过一丝沉重,而后又感到高兴,父亲不是猎人?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体会我对鸟的感情。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感情。
文中说父亲不是猎人,那么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三)合作学习,深入理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父亲是一个爱鸟的人,父亲对鸟的爱又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找出相关自然段,交流后,同桌互读,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设计小组分角色朗读。
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抓住父亲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体会父亲对鸟深沉的爱及其我的天真。交流时对话部分可通过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给视频文件配音。文件中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加上学生的朗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有助于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培养良好的语感。
教师提出问题,在于父亲的交谈中你了解到了什么,父亲怎么会知道这些?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并深入体会父亲对鸟的熟悉和热爱。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句,关键词,深入理解课文,突破重难点,然后小结。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引入下一环节。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收集关于鸟类的知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而且注重学科的整和。通过收集资料,既培养了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关于鸟类的知识。
2.积累词语和精彩片段。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抄写词语喜欢的的词语;试着背诵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对话。
3.(选做)写一写。想一想,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么样?用一段话写下来。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就是微型的教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整个板书的行成即是老师教学思路的展现,也是学生学习思路的体现,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6 父亲、树林和鸟
鸟 快活 一群一群
父亲 不是猎人爱鸟、知鸟
我 护鸟心愿
13、长城评课稿
《长城》评课稿
《长城》是一篇传统课文,语言精炼、感情内敛,字字句句都流露出中华儿女对这一世界奇迹、民族象征的自豪之情。
整节课,金蓓蓓老师抓住文中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一句,不断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深入感受句中的智慧和血汗两个词语的内涵。最后,在学生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由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在这节课上,我边听边观察边思考,发现xx老师的《长城》一课,与众不同,极富特点。
首先,我认为金老师的这个切入点找的十分精妙,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和思考感悟的热情,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来看,她的这一设想也确实符合学生的实情,证实了她的这一思路,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认真研究学生学情的结果。
其次,在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各段感受智慧与血汗时,王老师反复引导学生感受比照写法的作用,并不断抓住文中一些数字说明的语句,指导学生采用比照的写法把它形象化,使得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逐步理解了比照这种方法,并学会及时恰当地运用这种方法。这一做法说明,王老师在备课时并不是孤立的备这一课,而是自觉地联系了单元特点、单元重点,训练要点在备,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的落入了每一课的教学之中。
第三,金蓓蓓老师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她所展示给学生的图片也罢,文字也罢,都不是为用多媒体而用,每一张图片,每一段文字,都是在为学生能够更好地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服务,处处显示出她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为上好这四十分钟的一节课,王老师在课下做足了功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使得她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显得游刃有余。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第四,金蓓蓓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了大量自己搜集来的有关长城的资料,这些资料的补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长城的认知,弥补了学生由于自身年龄、阅历等等造成的缺憾,使得没有亲身感受过长城雄伟气势、不了解长城乃至中国历史的学生对长城这一停留在语言和图片中的形象变得亲近、立体起来,使得学生对长城这一民族的象征、中华的骄傲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在教师引读文章最后作者的赞叹时,同学们从从内心深处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当然,也正是由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十分扎实,资料的引入特别丰富,导致这一课严重超时,然而,这个现象也给我们全校语文教师提出一个个急需解决的教研问题,那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把一项项繁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训练要点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如何合理化地处理和运用教师、学生搜集来的以及教学参考和课后资料袋里提供的大量资料,如何给我们平时略为浅薄的课堂增加容量但又不至于过度臃肿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会就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使自己的教学教研能力通过这一次的教研活动得到有效的提高。
长城评课稿第二篇:
《长城》评课稿
听了陈墨贤老师的这堂课,却是让我刮目相看,惊讶于一位才从教一年的教师,竟然能有这么高的教学水平,真是让我这位从教几年的老师自惭形秽。下面我就本堂课谈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第一、追求独立的阅读体验。
课堂伊始,陈老师就列出了几位世界名人对长城的评价,请学生进行朗读,无形中就奠定了课文的基调。但是,对于四年级的孩子,他们想要追求自己的个人阅读空间,陈老师抓住了这点,请学生自己来通过阅读课文,来体会长城的独特魅力。这样无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第二、多媒体为教学服务,帮助了解长城特点。
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陈老师抓住了长城的长和长城的独特构造来学习。在学生找到了长城的长的特点时,我们其实不清楚一万三年多里到底有多长,这时候陈老师通过作比较的方法,说,如果能要走完长城,日夜不停地走,需要走五百多天,相当于我们绕着黄屿操场跑三万多圈,通过这样的解释,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长城的长的特点,还为语文园地五的相关练习做了铺垫。由于班级只有几位同学有真实游历过长城的经历,所以陈老师选了几张有代表性的图片,让学生从远到近来认识长城,给了大家正面的感官的印象。在介绍长城结构的时候,教师也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让学生自读课文,进行找找长城的结构,进行反馈。
第三、随文识字教学。
陈老师的课没有独立的字词教学,但是,随文识字却做得非常流畅。在讲解崇山峻岭这个词的时候,就通过联系偏旁和配合图片来解决,顺利的落实了这个词语。后面的教学,陈老师也按照这个方法,落实了蜿蜒、堡垒等词语。
第四,语用练习的设计
我们都知道,一篇课文,可以抓住的语用点很多。就拿长城来说,很多老师的练习点放在了联想这个方法上,但是,陈老师另辟蹊径,让学生来分析本文的观察是从整体到部分的写作方法,不仅是段与段之间是这个方法,更是第二段写作方法也是整体到部分的,这样的写作方法在小学阶段还是比较少见的。最后总结了写法,要学会有顺序的观察,有顺序地写。
优点有很多,但是我认为本节课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学生的朗读仍需要加强指导。学生在朗读时不能通过自己的语气来表现对课文的理解,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细致。
2.对引导学生理解长城的巧妙设计时处理得比较肤浅。在引导学生了解了瞭望口、射口、城台的时候,只是知道了具体的位置,却忽视了这些设计的作用,可以适当交代一下。
3.语用点的设计是很好,可以还没有进行练习落实,建议进行小练笔,直接训练。
14、白鹅评课稿
四年级语文上册白鹅听课稿,分享白鹅听课感受和记录
白鹅评课稿第一篇:
听完xx老师《白鹅》这一课,我有许多感触。
老师在语言训练时紧扣文本,紧扣鹅老爷的高傲不放,且扎实有效。李老师摒弃了一切繁琐的讲解,从读重点词语,纠正读音,从中心入手好一个高傲的白鹅,并理清课文基本思路:从鹅的姿态、步态、叫声和吃相几个方面来展开全文。
邓世杰:老师全身心的指导学生,让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读书声中,品词析句,咬文嚼字,把鹅老爷的高傲所含着的内容都读了出来。
赵英杰:理解词语和句子是每个处级语文学习一个重要的目标,李老师注重了引导学生运用低年级段所习得的一些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方法,加强学习的迁移和运用,如:课前让学生选择一两个词语所说白鹅,看似简单,意在指导学生规范表达,准确地运用语言,而且还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白国华:李老师对这篇课文的词句处理,还善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的词句,一定程度上也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如:李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什么叫三眼一板的片段,是一个精彩的着力点,即白鹅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再干什么,这是白鹅吃饭时的一个规定,任何时候都不变的规定,叫三眼一板,经过老师的反复推敲、打磨,学生理解非常深刻。
孙晓芳:在解读环节上来看这章课,有详有略,有所侧重,李老师把本节课目标定位于通过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和鹅狗争食的有趣场景上来品味、感悟鹅的高傲经以及作者对它的喜欢。
朱冬梅: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紧紧抓住鹅老爷一词,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去读课文,到文本中去寻找鹅的那种老爷架势、去感受鹅的高傲。你说,他说,我说,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词句觉得这是一位高傲的鹅老爷,反复品读,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阅读后的独特理解。所谓一切感受尽在琅琅书声之中。
李淑敏:在这节课中,李老师还创设了宽松的教学和阅读环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主要体现在朗读上,你想通过怎样朗读来表现鹅的老爷相呢?通过朗读指导,师生评价,提升朗读的层次。
陈玉玲:学生理解后绘声绘色地美读,使语言文字变得鲜活起来,使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与文本进行了对话。从而也在深化、美化的朗读过程中学生也进一步领略作者了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原先我们还担心学生,这是一篇较难的课文,毕竟对于四年级孩子来说类似文言文的半白话文的那种语言上的距离较难跨越。
王鑫坤:李老师引领孩子们从语态、语速上、精神上进行指导去感受的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甜立刻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相,在感受狗的想偷吃又满心恐惧的同时感受鹅的高傲的老爷派头。
柳艳冰:丰子恺先生的语言风格以及学生喜爱鹅老爷的情感也在此再一次得到深化和强化,给大家呈现了一幅生动的鹅狗争食的画面,这个环节的浓墨重彩也为后来创作鸡鹅争食埋下了伏笔,水到渠成。当然如果时间充裕一些效果肯定会更好。善于发现和挖掘文本中语句间的内在联系,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一个巧妙的设计往往会有事关功倍的效果。
白鹅评课稿第二篇:
《白鹅》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作者抓住白鹅高傲这一性格特点,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鹅的特点,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冯老师能结合文章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思路,努力营造一种读书感悟式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品词、品句,感悟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成功的方面主要有:
1、体现以生为本,注重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在教学时3~7自然段时,冯老师在提出学习目标后,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小组(或同位)讨论反馈交流互相评议等,去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白鹅的高傲。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气氛宽松,师生关系较和谐。
2、对教材的处理比较恰当,体现以读为本,努力营造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感悟,从读中去积累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时,能突出重点,紧紧抓住描写白鹅特点的句子和段落,通过反复的读,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和抓住特点写的方法,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教学基本功较扎实,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较强。教态自然、大方,语言准确,富有启发性。能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媒体运用比较熟练、合理。
建议:教学时,一方面在品词品句方面要加大力度;另一方面就是感情朗读的指导,如果教师加以范读,效果就更好了。
15、6.5平方千米=( )公顷 12000000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参考答案
6.5平方千米=(500)公顷
12000000平方米=(1200)公顷=(12)平方千米
16、鲸评课稿
鲸评课稿第一篇:
鲸评课稿第二篇:
听了xx老师执教的《鲸》一课,感触颇多。课堂中有许多亮点都值得借鉴。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众观毛老师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语文特点,渗透学科素养: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我们始终牢记:语文课是姓语的。毛老师在教学过程,既注重突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没有在内容上做过多的纠缠,进行繁琐地分析理解,从而把它上成一节科学课。而是要以课文为例子,紧紧抓住语言文字,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写小标题、写批注,个性朗读增强学生对鲸的感性认识;通过写名片的特殊形式使书面语言得以内化,以此增强学生对鲸的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对鲸这个庞然大物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乐意自己主动地作进一步的研究。
二、个性朗读,体现学科特色:
我们都知道: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同一篇课文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而有感情地朗读其实就是学生对文本的外化理解。感情朗读应是受到文章的感染,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后的自然流露,达到其言皆若出之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之吾之心。而这种个性又不能放任自流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在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比如在让学生读出鲸很大这一特点时,毛老师力求做到不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是要他们自己读,通过点评,引导学生把鲸的大通读朗读展现出来。还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读,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读中体悟。毛老师还在朗读指导中教给学生一点朗读的方法。学生在读中一遍遍的感受鲸的大,也一遍遍感受运用说明方法的效果,对感受着语言文字的魅力。虽然有些孩子读得让我们这些大人听来觉得不敢恭维,但这不就是一种科学态度的体现吗?
三、读书方法,促进学科发展:
在这堂课中,毛老师在预设中,多处精心点化,想不着痕迹的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比如:通过鼓励巩固学生课前预习;通过操练,知道怎样自主学习生字;通过引导语告诉学生怎样写小标题;通过示范,掌握写批注等等。着力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习语文的本领。
四、读写结合,重视基础训练:
这节课中,毛老师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的环节,就是以自传的形式向大家介绍鲸,这样既完成了对2至7自然段的复述,又能对常用的说明方法复习,还能完成课后习题:鲸的自述。在本课的教学中,毛老师本着一种与学生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态度,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把课堂变成学堂,使师生成为学习的伙伴,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是在和我们一起研究学问。这应当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渗透吧。
应该说,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毛老师并没有故意讨好科学教育而把语文课与其进行生硬地捆绑。我觉得,语文课堂上其实时时处处都在体现着科学教育,而我们的实验就是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成分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与整合,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富有科学的气息,更具有生机和活力!
17、位置评课稿
一、谈话导入
活动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应的习题
上、下、前、后
轮船在火车的下面 汽车在火车的上面
小轿车在货车的前面 客车在大货车的后面
18、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公顷、平方千米》 3.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m²、公顷、km²)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公顷、平方千米》
3.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m、公顷、km)
圆明园占地面积约350公顷
奧林匹克森林公园占地面积约6.8km
故宫占地面积约720000m
19、青山不老评课稿
《青山不老》评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非常有幸参与区语文教研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备课、教学,让我也尝试了新教材略读课文的教法。下面我就来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 教学理念与目标。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强调教育要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自己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
《青山不老》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根据以上这些,从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2)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3)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
3.知识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这篇略读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首先,提出质疑,初步感悟。
让学生第一次拿到文本时,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能捕捉并提炼课文的重要信息,对《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补充课堂中学生的反馈情况)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能产生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了学生细心读书、边读边想的好习惯。(补充学生提出的问题)今天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集中,实际只要解决了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那么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利用导读,解决问题,升华感悟。
我利用略读课文中的导读,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解决问题。导读的三个问题是层层深入的,同时也揭示了课文的中心。前两个问题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通过读,学生都能找到答案。再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学生的情感也同时得到升华。对最后一个问题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我安排了写,主要意图是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多方面的,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最后,以读代讲,体验感悟。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抓住把读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自己认认真真地读书,应当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所以,我设计时教学时,主要想让学生靠在课堂上读通,读懂,读熟课文。 备课时,抓住备读。要多读,善读,每读一次有一次的要求,用什么方式读要有明确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先安排初步感知课文,根据要求来自由读课文;交流老人创造的奇迹和什么情况下创造奇迹时,以读代讲,讲得少,用读去体会。最后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过写感想后读一读。
以上这些是我的教学意图,但在实际教学中,可能还有很多问题(简单谈谈课的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一起探讨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最后,我以叶圣陶先生曾说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讲话,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和各位老师一起共勉。谢谢!
20、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评课稿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听课稿,分享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听课感受和记录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评课稿: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难点:文景之治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建立之初究竟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来学习第十一课。首先,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一、西汉建立(自主学习)
刘邦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西汉,定都长安,刘邦即汉高祖。接下来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回答老师所给的问题。PPT
问题:西汉建立之初的社会景象是如怎样的?
1.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
2.经济萧条
3.百姓生活得不到温饱,
4.皇帝出行配不齐毛色相同的马匹
生;略
师:既然社会如此凋敝,假如你是汉高祖,你首先要做的事应该是什么呢?
生:恢复社会生产
师:很好,接下来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第二部分内容。完成老师所给的问题。
二、休养生息政策(自主学习)
1.原因
(1)汉初经济萧条,恢复发展生产
(2)吸取秦亡教训,实习修养生息
2.措施
(1)解甲归田
(2)劝民还乡
(3)释放为民
(4)十五税一
3.作用
巩固西汉统治;推动经济发展;奠定强盛基础
生:略
师:总结,汉高祖采取的修养生息的政策使得汉初的经济状况有所回转,生产力得到恢复,社会局势逐步稳定下来。
探究合作:
材料一: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陆贾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刘邦在接受陆贾的建议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3.你知道休养生息的含义吗?
4.推行修养生息政策有何作用?
生:略
师:那么在刘邦之后,继任的统治者又是怎么做的呢?西汉的社会现象又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接下来同学们自主学习第三部分的内容,完成老师所给的问题。
三.文景之治(自主学习)PPT
1.措施
(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2) 减轻赋税,三十税一
(3)废除严刑苛法
(4)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2.影响
国力增强;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吏安其官,民乐其业,史称文景之治。
生:略
师:总结
师:接下来咱们一起来看一则史料
材料一:文、景之际,建元之始,民朴而归来,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家福。
《盐铁论》
师:同学们先尝试着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生:略
师:补充;文帝、景帝年间,汉武帝刚即位的时候,百姓纯朴,全力务农,官吏廉洁,清慎自爱。国库充实,人口众多,家家富裕。
文景之治为汉朝的大一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3.课堂小结
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归纳西汉吸取秦朝灭亡的哪些教训,如赋税、徭役、刑罚等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所有的政策的实施,离不开良好的经济基础,正是有了汉初的修养生息政策,是汉朝经济的得到充分的发展,才有了后来汉武帝大一统的实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四、习题练习
1.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 )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2.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 )
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是的( )
指刘邦统治的时期 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
C.前后近40余年 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
4.西汉末年,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投资政策,其主观原因是( )
A.经济凋敝 B.土地兼并严重
C.政治腐败,灾荒连年 D.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
5.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板书设计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建立
二.休养生息政策
三.文景之治
1.文景之治的措施
2.文景之治的成就
2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评课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前布置预习 预习课本并完成练习册35页的填空题
1. 导入新课
饶有兴趣地观看这些绿色植物。并说出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各异。
[提出问题]:那么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特征和其用途是什么呢?我们将通过这节课来学习到。 带着问题,听课。
[出示]:衣藻、水绵、海带等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加深学生对藻类植物生活环境的感性认识。
说出图片藻类植物的名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出示]:各种苔藓植物的图片。
[出示]:各种蕨类植物
[出示]:蕨类植物的孢子囊。
利用本节课的内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完成习题
练习册35-36页
植物体的形态 叶绿体的形态 其他
不分枝 带状(一条或几条),呈螺旋状排列 用手摸时,有滑腻感,每个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
分枝 网状 用手摸时发涩,每个细胞有多个核
不分枝,丝状体只有2 cm长 带状,长度多数大于细胞周壁的一半 下端固着在水中的物体或岩石上,物体或岩石好像长了一层绿毛
不分枝 每个细胞内有两个位于中轴部位的星状叶绿体 与水绵手感相同
不分枝 每个细胞内有一个位于中轴部位的长片状(略带曲形)的叶绿体,叶绿体能够随着光线的强弱而转动 与水绵手感相同
四、水绵的培养方法
要长期培养水绵,可以用土壤浸出液进行培养。方法是取一些园田土,放入锥形瓶中,加入等量的水,然后将瓶口用棉塞塞好,隔水蒸2 h。等到园田土沉淀下来,倒出上面澄清的液体,再加上9倍的水,就制成培养水绵的培养液。用这种培养液培养水绵,效果很好,但要注意将培养水绵的广口瓶放在温暖向阳的地方。
五、小球藻、栅藻、盘星藻、新月藻和硅藻
小球藻属于绿藻门,单细胞,球形,细胞壁很薄。叶绿体呈杯状,占细胞的大部分。体内具有一个蛋白核,但有时不很明显。小球藻的直径是5~10 m,生殖个体有时可达23 m。小球藻在有机物丰富的水洼、池塘以及浅水湖湾中比较容易见到,在水边潮湿的土壤中有时也能发现。
栅藻属于绿藻门。栅藻是由2、4、8个细胞组成的,一般常见的是4个细胞的群体。群体细胞并列在一个平面上,中部的细胞呈纺锤形,上下两端渐尖,两侧的细胞呈镰刀形或新月形,上下两端也渐尖。栅藻的细胞壁平滑。四个细胞的群体宽11~20 m,长16~23 m。栅藻在静止的水中常常可以采到。各种栅藻多混生在一起。
盘星藻属于绿藻门。盘星藻的群体完整无穿孔,是由36、48或64个细胞组成的。内层细胞呈五至六边形,边缘细胞的外侧具有一个角状的凸起,凸起的周边凹入。盘星藻的细胞宽12~18 m。盘星藻也是湖泊中常见的浮游藻。
新月藻属于绿藻门。藻体为单细胞,形似新月,故名。细胞分为对称的两半,中央有一个细胞核,每边各有一个载色体,载色体表面有纵行的棱,里面有一列淀粉核。细胞两端各有一个液泡。新月藻分布于静水的小池塘内,是常见的浮游藻类之一。
硅藻属于硅藻门。藻体一般为单细胞,有时集成群体。载色体呈金褐色,除含有叶绿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外,还含有褐色的藻硅素。细胞壁含果胶和二氧化硅,质地坚硬,常由套合的两瓣组成,并有呈辐射对称或左右对称排列的花纹。贮藏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油脂。硅藻门普遍分布于淡水、海水和湿土中,是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食料。硅藻死后,由遗留的细胞壁沉积而成的硅藻土,可以做耐火、绝热、填充、磨光等材料,又可以供过滤糖汁等用。
六、甲藻、古莼和裙带菜
甲藻属于甲藻门,一般为具双鞭毛的单细胞个体,常有纤维素的细胞壁,壁上有花纹,少数种类裸露无壁。载色体金褐色,含叶绿素和大量的类胡萝卜素;少数种类无色。腐生或寄生。繁殖方法为分裂和产生孢子,有性生殖极少见。甲藻90%左右为海产,淡水种类较少。海产甲藻贮存脂肪,而淡水种类则贮藏淀粉。甲藻为鱼类的优质饵料,所以它在水产养殖方面很重要。但是在沿海地区,如果甲藻等浮游生物繁殖过盛,就会使海水变色,发出臭味,形成赤潮,这时细菌大量繁殖,水中的氧锐减,严重影响鱼类的生活,造成水产养殖业方面的重大损失。有些甲藻,在夜晚可以发光,夜晚向海水中投石或有船只驶过,都可以引起它们发光。
石莼也叫海白菜,属于绿藻门、石莼科。藻体呈片状,长可达50 cm,鲜绿色。片状的藻体由两层细胞构成,细胞内有片状的叶绿体和蛋白核。藻体通过基部细小的固着器着生在岩石上。石莼生活在海岸潮间带,沿海居民常在落潮后去海滩捡拾,作为蔬菜或饲料。
裙带菜与海带一样,也是一种大型的褐藻。裙带菜的藻体呈褐色,长约2 m。裙带菜的幼体与海带的幼体很相似,但长大以后的外形则与海带具有明显的区别。裙带菜的外形像一把大的破葵扇,也很像裙带,所以把它叫做裙带菜。裙带菜的藻体可以分为叶状体、柄以及根状物三部分。裙带菜的柄呈扁圆柱状,两侧相对生长出形状像木耳的东西。这是裙带菜的孢子叶,是专门产生孢子囊的地方,孢子囊内生有孢子。裙带菜的叶状体有明显的中肋,边缘呈羽状分裂。裙带菜能够忍受较高的水温,因而在有暖流的海水中生长得很好。裙带菜在我国各地沿海都有分布,其中以嵊泗海区为最多。裙带菜是一年生的褐藻,可供食用,也可以用来提取工业原料。
七、苔与藓的异同
苔在古代写作菭(见东汉时期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藓最早出现在西晋时期崔豹撰写《古今注》中。自唐代以后,苔藓二字才常常相提并用。世界上最早命名苔藓植物的是林奈,他在《植物种志》中记载了约140种苔藓植物。1847年,里斯进一步确定了苔类和藓类的分类体系。1883的埃希勒用植物系统学的观点,把苔藓植物门排列在菌藻植物门和蕨类植物门之间,从此确立了苔藓植物在植物中的地位。
苔类与藓类有一定的差别:1.从外表看,苔类的植物体通常柔弱,有的只有背腹分化(如地钱、蛇苔),有的开始有茎和叶的分化(如耳叶苔类),这样的苔类,茎、叶的排列呈左右对称;藓类茎、叶的分化比苔类的明显,叶在茎上呈辐射对称状排列(如葫芦藓、金发藓)。2.苔类多数呈绿色;藓类也是多数呈绿色,但也有灰绿色或紫黑色的。3.苔类的叶常不具有肋即叶片中央的一条主脉;藓类常具中肋。4.苔类的孢蒴先成熟,随后蒴柄迅速伸展;藓类的蒴柄先伸出,随后孢蒴才逐渐长大成熟。5.苔类的原丝体不发达,每一条原丝体通常只构成单一的植株;藓类的原丝体则比较发达,每一条原丝体通常长成多数的植株。6.苔类比藓类更喜欢阴湿的生活环境,在光照强的地方,很少见到苔类。
尽管如此,它们之间还是具有很多一致的基本特性,如它们都具有世代交替现象,都是配子体发达,孢子体着生在配子体上,在生殖过程中都具有胚的结构,假根中没有输导组织,假根主要起固着作用,等等。
八、葫芦藓
葫芦藓在世界各地和我国南北地区都有分布。它多生长在潮湿、有机物丰富的地方,在住宅、田园和路旁容易找到。葫芦藓常常在地表面形成稠密的覆盖层。嫩绿色的植株高1~3 cm(不包括孢蒴和蒴柄)。植株基部长有很多条假根,假根比较长,相邻植株之间的假根互相交错贯穿。葫芦藓的地上部分有细弱的茎和广卵形的叶,叶螺旋状地着生在茎上。茎基部的叶不发达,呈棕黄色,排列得也比较疏松,植株上部的叶片,排列得比较紧密。茎顶部的叶片很稠密。茎的顶部具有椭圆形的顶芽,顶芽的中央具有生长点。
葫芦藓是一二年生的泥生藓类。一般的葫芦藓是经过两个生长季节的二年生植物,即从秋季孢子开始萌发,长出原丝体,再形成绿色的植物体(即配子体);春季,生殖器官成熟并完成受精作用;夏季,孢蒴成熟,绿色植物体则逐渐衰败了,蒴帽脱落,蒴盖开裂,孢子从孢蒴中散出来。个别的葫芦藓植株,在不经受烈日照射和干燥的情况下,也可能生存二年以上,并且能够从侧边分出枝来,继续生长。至于在寒冷的北方,一般说来,葫芦藓在冬季时绝色植物体则消失了,北方的葫芦藓是以孢子的形式过冬,还是以地下残存的未死亡的植物体过冬,目前尚无定论。
葫芦藓是雌雄同株的植物。雄枝顶端的叶比较大,向外张开,里面有多个橘红色棒状的精子器,精子器之间夹杂有隔丝。雄枝的顶端好像一朵小花,肉眼就可以看见。雌性生殖器官生长在由雄枝的下部产生出来的雌枝的顶端。雌枝顶端的叶比较小,相互紧包在一起,像一个芽。雌枝顶端的中央生有数个长颈瓶状的颈卵器,每个颈卵器内含有一个卵。需要说明的是,在受精之前,雄枝比较发达,雄枝先发育成熟,这时的雌枝只是雄枝下部的侧分枝,发育比较缓慢。受精之后,雌枝则迅速发育起来,很快就超过了雄枝。
九、葫芦藓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春天,可以在树林或庭院背阴潮湿的地方,采集到生有雄枝和雌枝的葫芦藓。采集时,必须成片地连泥掘起。如果一株株地拔起,就容易损坏假根。把掘起的葫芦藓连同泥土一起风干,保存在纸袋里。
夏天,采集到生有孢蒴的葫芦藓时,同样要成片地将植株连同泥土掘起,风干后保存在纸袋里,也可以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固定保存。如果要观察孢蒴的内部结构,应该选择幼嫩的未成熟的孢蒴。如果要观察孢蒴的外部形态,并且取得孢子,应该选择成熟而蒴帽尚未脱落的孢蒴。
十、促使葫芦藓孢子萌发的实验
八九月间,葫芦藓的孢蒴即可成熟。成熟的孢蒴呈棕黄色。这时,用剪刀剪下成熟的孢蒴,放在白纸上压碎,让孢子散出。把散出的孢子保存在小纸袋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是15℃左右,萌发时还要求较高的湿度。
取一块方砖,洗干净,并把砖放在水中煮沸消毒(防止霉菌生长)。将消过毒的砖放在盛有清水的盘子里,砖的上面撒上葫芦藓的孢子,然后用玻璃罩罩上。把这个装置放在阴凉的地方(15℃左右)。两三个星期以后,砖的表面上就长出了一层绿膜,这就是葫芦藓孢子萌发后长成的绿色的原丝体。
用针挑取少量绿色的原丝体,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到原丝体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并且生有分枝,细胞中有鲜绿色的叶绿体。可见,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有时还可以看到原丝体上生出了假根和芽,芽以后就能够发育成新的葫芦藓。
十一、葫芦藓的简易培养方法
在清洁的小花盆内,装入肥沃的土壤(如菜园土),并把土弄碎整平。把花盆放入盛有清水的器皿中,水就会渗透到土壤中。
按上面介绍的方法收集葫芦藓的孢子,将孢子均匀地撒在花盆中湿润的土壤表面,然后将花盆加盖塑料布或玻璃,以保持湿度。将花盆移至窗前有光处培养。在15℃的条件下,一般10 d左右孢子就能萌发成绿色的原丝体,一个月左右原丝体就发育出很多配子体,2~3个月就发育出生殖器官,并在受精后发育出孢子体。
十二、煤的形成
煤是古代植物遗体的堆积层埋在地下后,经过长时期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据研究,几乎所有的植物遗体,只要具备了成煤的条件,都可以转化成煤。不过,低等植物遗体所形成的煤,分布范围小,厚度薄,很少被人利用。那些分布广、规模大、利用广泛的煤,都是高等植物的遗体(主要是古代的蕨类、松柏类以及一些被子植物的遗体)形成的。
在地球的历史上,最有利于成煤的地质年代主要是晚古生代的古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以及新生代的第三纪。这是因为,在这几个时期内,地球上的气候非常温暖潮湿,地球表面到处长满了高大的绿色植物,尤其在湖沼、盆地等低洼地带和有水的环境里,封印木、鳞木等古代蕨类植物生长得特别茂盛。
当时,高大的树木倒下以后,就会被水淹没了,这就造成了倒木和氧隔绝的情况。在缺氧的环境里,植物体不会很快地分解、腐烂。随着倒木数量的不断增加,最终形成了植物遗体的堆积层。这些古代植物遗体的堆积层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地分解,又不断地化合,渐渐形成了泥炭层, 这是煤的形成的第一步。
由于地壳的运动,泥炭层下沉了。泥炭层被泥沙、岩石等沉积物覆盖起来。这时,泥炭层一方面受到上面的泥沙、岩石等的沉重压力,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泥炭层又受到地热的作用。在这样的条件下,泥炭层开始进一步发生变化:先是脱水,被压紧,从而密度加大,并且石炭的含量逐渐增加,氧的含量逐渐减少,腐殖酸的含量逐渐降低。完成这几个过程以后,泥炭就变成了褐煤。
褐煤如果继续受到增高的温度和压力的作用,就会引起内部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进一步变化,褐煤就逐渐变成了烟煤或无烟煤了。
开滦、阳泉等煤田,是在古生代的石炭纪至二叠纪时期形成的,这个时期的成煤植物是古代的蕨类植物。大同的武宁煤田,是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形成的,这个时期的成煤植物有古代的苏铁、松柏类、银杏类等裸子植物。抚顺和云南的小龙潭煤田,是在新生代的第三纪形成的,这个时期的成煤植物是古代裸子植物中的松柏类和原始的被子植物。
十三、观察铁线蕨孢子囊裂开的情况
摘取夏末秋初的铁线蕨叶,观察叶的背面,常常可以在叶边缘处找到褐色的隆起,这是由孢子囊组成的囊群。用刀轻轻地刮下部分隆起,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用低倍镜耐心观察,约经几分钟,就可以看到孢子囊裂开,孢子被弹放出来的情况。囊群必须从成熟的铁线蕨叶上刮取。囊群呈绿色时,孢子囊还没有成熟;囊群呈灰白色时,孢子早就散落出来了;只有囊群呈褐色时,才是孢子囊成熟而尚未开裂的时候。
十四、铁线蕨原叶体的培养和观察
铁线蕨的原叶体不容易在野外采集到。一般可以用孢子来培养。秋初,采集铁线蕨具有成熟孢子囊群的叶片,把采得的叶片放在纸袋里,隔一段时间,纸袋里就留有从囊群中散出的孢子。
取一块砖,洗净煮沸,进行消毒,然后把它就在平底瓦缸或玻璃缸里。向缸里注水,使砖的一半浸在水中,这样,砖面就可以不断吸水,经常保持湿润。把铁线蕨的孢子稀疏地撒在砖上。缸口用玻璃盖盖上。把缸放在温暖而较阴暗的地方,温度最好在15℃左右。两个星期以后,砖上就有由孢子发育成的绿色的原叶体了。
铁线蕨的原叶体是心脏形的叶状体,个体很小。把原叶体从砖上刮下来,反过来放在载玻片上。用放大镜观察,就能看到在原叶体的下端生有须状的假根,以及分散在假根基部的球形的精子器和靠近原叶体凹陷部位的突出来的颈卵器。
十五、肾蕨、满江红、鳞木和贯众
肾蕨又叫圆羊齿,往往成片地生长在温暖地带的山野、林下。匍匐茎的短枝上生出圆球形的块茎。叶丛生,一回羽状复叶,孢子囊群生在每一组侧脉上侧的小脉顶端,囊群盖肾形。肾蕨常作盆栽观赏,块茎入药可治感冒、肠炎。
满江红又叫红萍、红浮萍、紫薸(pio)、三角薸,是一种生长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满江红幼时呈绿色,生长迅速,常在水面上长成一片。秋冬时节,它的叶内含有很多花青素,群体呈现一片红色,所以叫做满江红。满江红的个体很小,呈三角形、菱形或类圆形。茎横卧,羽状分枝,须根下垂到水中。叶细小如鳞片,肉质,在茎上排列成两行,互生。每一叶片都深裂成两瓣:上瓣浮在水面上,能进行光合作用;下瓣斜生在水中,没有色素。满江红常与蓝藻中的项圈藻(鱼腥藻)共生,项圈藻能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因此,满江红可以作为水稻的优良绿肥,也是鱼类和家畜的饲料。
鳞木的茎和枝条以二歧式的分枝为主。茎和枝条上面的小叶脱落后,茎和枝条上留有螺旋状排列的菱形和纺锤形的叶座和叶痕。鳞木内部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有明显的次生加厚组织。鳞木的中柱与茎和枝条的体积相比是很小的,在茎的横切面上,中柱大约只占十分之一的面积(如下图)。与此相反,茎和枝条上的皮层却非常厚。对鳞木巨大躯体的机械支撑功能,主要是由皮层来承担的,细小的中柱只是起到输导作用。鳞木的根部入地不深。因此,鳞木的生活能力,特别是在耐旱的性能方面,比裸子植物要差得多。这种茎干高大而中柱细小,枝叶繁茂而根系不深的特点,可能就是鳞木在二叠纪和三叠纪之交,地球表面气候日趋干旱的时候,走向绝灭的原因之一。
贯众生长在沟边、房屋旁的石缝中或泥土上。叶丛生,奇数羽状复叶,顶端羽片三叉形,侧生羽片镰刀形,互生。孢子囊群圆形,散生叶背。贯众的根状茎有驱虫解毒的功能,可作农药治虫和治流行性感冒。
22、整式评课稿
是 次 项式。
6、如图,用式子表示圆环的面积.当R=15cm , r=10cm 时,求圆环的面积( 取3.14)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认识了哪几类式子,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你认为难点在哪儿,你对同学们有什么提醒?还有哪个知识没理清?
六:延展提升:
1、已知多项式 是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则m,n应满足的条件是
2、观察下列单项式-a , 2a2, -3a3 , 4a4 , -5a5 ,
(1)写出第2012个和第2013个单项式:;
(2)试写出第m个和第m+1个单项式(m为正整数).
23、有理数评课稿
【教法说明】以上内容由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教师启发诱导,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提出问题:巩固概念
(出示投影2)
(1)0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
(2)-5是整数吗?是负数吗?是有理数吗?
(3)自然数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
【教法说明】这三道小题主要是检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新授过程中随时设计习题进行反馈练习,以便调节回授。
注意:有时为了研究的需要,整数也可以看作是分母为1的分数,这时分数包括整数,本章中的分数是指不包括整数的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为了便于研究某些问题,常常需要将有理数进行分类,需要不同,分类方法也常常不同,常用的有以下两种:
(1)先把有理数按整和分来分类,再把每类按正与负来分类,如下表:
(2)先把有理数按正和负来分类,再把每类按整和分来分类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3)
下列有理数中:-7,10.1, ,89,0,-0.67, .
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学生思考,然后找同学逐一回答.其他同学准备补充或纠正。
【教法说明】通过此题,检查学生对有理数分类的掌握情况,通过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培养学生树立对数分类讨论的观点和正确地进行分类的能力。
3.数的集合
我们曾经把所有正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数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负数集合。同样把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合;把所有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分数集合;把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合。
(三)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出示投影4)
(1)把有理数6.4,-9, ,+10, ,-0.021,-1, ,-8.5,25,0,100按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分成四个集合。
正整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正分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2)把下列有理数:-3,+8, ,+0.1,0, ,-10,5,-0.7填入相应的集合: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教法说明】学生思考后,动笔完成上述第(1)题。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师生共同订正.从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分类能力。第(2)题采用分组计分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四)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内容?
由学生自己小结,然后教师再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有理数的定义和两种分类方法.要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属于哪一类,要特别注意0不是正数,但是整数。
【教法说明】课堂小结,采取学生小结的办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归纳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再由教师归纳总结,帮助全体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应达到的目标。
(五)反馈检测
(出示投影5)
(1)整数和分数统称为_______________;整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零,分数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集合的持号内:
-3,4,-0.5,0,8.6,-7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正有理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4)选择题:-100不是( )
A.有理数; B.自然数; C.整数; D.负有理数。
以小组为单位计分,积分最高的组为优胜组.
【教法说明】通过反馈检测,既使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布置作业
思考题: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中
3.14,-5,0,89,-2.67,+1001
有理数集合:
非负有理数集合:
负有理数集合:
板书设计
24、蚊子和狮子评课稿
七年级语文上册蚊子和狮子听课稿,分享蚊子和狮子听课感受和记录
蚊子和狮子评课稿第一篇:
《蚊子和狮子》
一、教学目标
1、熟悉文章内容,整体感知蚊子、狮子和蜘蛛的形象。
2、深入理解寓言寓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作能力。
3、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
二、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寓言寓意,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初步接触了寓言这种文学体裁,谁来说说,寓言有哪些特点?
师:从昨天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寓言是个怪物,当它向我们走来时,生动活泼;转过身时,却严肃深刻。今天我们再来听一个关于蚊子和狮子的寓言故事(板书)
导入。(3分)(通过演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 )
师:这一天,动物王国里刚刚发生了一件大事!原来呀,万兽之王的狮子居然收到了一封挑战书
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扮演一下当事人,为我们表演这个故事,好不好?
(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更好地熟悉寓言内容,感知文中三种不同动物的形象,为下文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师:谢谢几位同学的倾情演出,他们的表演恰当吗?
学生交流(2分)
(二)思考与讨论,了解写作寓言的标准(15分)
1、分析课文,了解动作语言描写的作用
师:同学们,关于蚊子和狮子比武的全过程,都记录在了我们的课文《蚊子与狮子》里,请大家结合课文回答,蚊子挑战成功了吗?
投影:蚊子吹着喇叭,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生读)
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学生交流(4分)
投影: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但是蚊子并没有得意多久,它败给了蜘蛛,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学生交流(4分)
本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构思精巧,尤其是丰富而又生动的语言与动作描写,不仅突出了人物性格和心理,更有利于我们理解寓言深刻的寓意。
2、讨论寓意,了解寓意在寓言中的重要性。
投影:这篇寓言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呢?
从蚊子的性格角度来考虑。
(2)从狮子的性格角度来考虑。
(3)从蜘蛛的性格角度来考虑。
(4)联系蚊子、狮子、蜘蛛三者来考虑。
学生交流(4分)
师:短短一篇故事却蕴含了这么多深刻的道理,如果没有这些寓意会怎么样?
投影:改编后的《蚊子和狮子》
师:寓言一定要有寓意,不然就不再是寓言,而是平常的简单叙事。
小结:寓言绝不是寻常的简单叙事,要想写好寓言,必须符合几点标准。
投影:如何写好寓言的标准
师:知道了标准,大家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呢?
(三)改写寓言结局(20分)
投影:蚊子连强大威武的狮子都打败了,却粘在蜘蛛网上,实在是令人感叹。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给课文续编或改编一个不同的结尾。
要求符合寓言的三点标准
(这一环节给了学生一个拓展的空间,可以更为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生交流展示作品(15分)
(四)总结下课(1分)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蚊子和狮子》,不仅知道了扬长避短才能更好的发挥优势以及骄兵必败的道理,更了解到三点标准对于写作寓言的重要性。掌握了方法,相信大家一定能自己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寓言故事来。
(五)作业布置(1分)
自编一篇寓言。
蚊子与狮子
板书:
扬长避短
蚊子:冲、咬狮子:抓 骄
胜 兵
骄傲自满 必
蚊子:吹、唱------------蜘蛛:粘 败
败
七、教学反思
(1)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概括寓意是思维激活的重要环节。确实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简短深刻的寓言,因为寓言给他们提供了想像的空间,同时又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学生应让他们自由讨论,但讨论结果可能只依据参考资料显得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教师可以灵活指导。应注意: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时,要做到润物细无声,要避免空洞的说教。应该在解读寓意的过程中自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应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不应局限于教参上提供的一种寓意。寓言本身蕴涵内容的丰富性和含蓄性,使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在解读中就会以喻体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开去,不断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新的创造。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寓言都适合多角度解读,如《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其明白的寓意已经很难再有想像的余地,一定要改变故事情节反而生硬。
蚊子和狮子评课稿第二篇:
《蚊子和狮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2、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寓意。
3、学习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寓意
2、学习编写寓言
一、导入
看图片,猜成语。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五彩斑斓的世界文化长廊,去领略一下世界《伊索寓言》的美好。
二、简介与本文有关的知识
1、寓言及其特点: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简介伊索: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三、朗读寓言,感知故事
分角色朗读课文:
通过分角色朗读,朗读时请注意语气、带上动作,让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更好地熟悉寓言内容,感知文中三种不同动物的形象。
四、分析品味课文(请君对学)
1.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方法指导:可以从他们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入手分析)
智谋得当,轻便灵活,抓住狮子的弱点――以已之长克敌之短。
2.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在文中哪里看得出他骄傲、得意忘形(吹、唱 动作描写)
3、寓意:诫人讽刺了那些取得一些成绩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告们不要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应谨慎行事。
三、大胆想象、完成创作(任选其一)
1、给开头,写寓言:
老鹰在天空展翅翱翔,被正在沙滩上晒太阳的乌龟看见了,他也渴望飞翔
便请求鹰教他飞行。鹰劝告他,说他不能飞行。可乌龟再三恳求,鹰便抓住他,飞到高空,然后将他松开。乌龟落在岩石上,被摔得粉身碎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那些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人必将失败。
2、给题目,写寓言:
嘴和眼睛的对话;树和斧子;蜜蜂与苍蝇
一个人来到森林里,请求树给他一根木做斧子柄。树答应了他的请求,给他一根小树枝。他用小树枝做成了斧子柄,完好的装在斧子上,斧子上,接着抡起斧子砍起树来。他很快就砍倒了森林中最贵重的大树。一棵老橡树悲伤地看着同伴被砍毁,无能为力,他对身旁的柏树说:我们是自己先葬送了自己。如果我们不给他那根小树枝,他就无法砍伐我们,也许我们能永久地站立在这里。这是说我们不能帮助对自己造成威胁的对象,那怕是一个小小的帮助。
3、给寓意写寓言:
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团结。
从前,人的每只手都有五个兄弟--大哥(大拇指)、二哥(食指)、三哥(中指)、四弟、(无名指)、五弟(小指)。他们都有各自的分工,尽职尽责团结的生活在手上。可是时间一长,他们的思想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都认为自己的本领最大。最终矛盾激化,一场不可避免的争吵发生了。大哥说:我天天带领着你们早出晚归,辛勤的为手服务,我的本领最大。二哥说:你分配不均有失职之处,出了事都是我给你顶着,我的本领最大。三哥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你们都把脏活累活压在我的身上,美其名我的身材修长体格健美。四弟尖着嗓子插嘴道:那是你自找。瞧我管理的外交处那可是顶呱呱,我的本领最大。五弟也争吵着说他的本领最大。他们激烈的争吵,谁也不让谁。这时人说话了:要不你们比比谁能拿起地上的球,谁的本领就最大。于是,他们争先恐后的去拿球,可是,不管怎么努力就是拿不起那个球。人说:你们一起拿试试。他们走在一起轻轻一拿,球就很轻松的拿了起来。他们终于明白,团结就是力量。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的收获:
这堂课我的遗憾:
这堂课我的感悟:
25、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评课稿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口述导语: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动物,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吗?学生回答
通过色彩鲜艳刺激的视频图片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情。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总结让学生提高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让学生总结蛔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渗透生物的形太结构与生理功能是样适应的。
通过对蛔虫生活史的了解,让学生认识蛔虫的感染途径。
了解蛔虫对人类的危害,为如何预防奠定基础。
通过对预防方法的总结,渗透德育目标。要珍爱生命养成卫生好习惯。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重点内容。以分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对学过的知识加以总结,让学生养成总结的好习惯。
通过色彩鲜艳刺激的视频图片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情。
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总结让学生提高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让学生总结蚯蚓的运动特征。渗透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是样适应的。
重点突出,强调注意事项。注意保护蚯蚓,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良好品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重点内容。以分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对学过的知识加以总结,让学生养成总结的好习惯。
课堂上已经总结的内容加以整理,是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九、板书设计
线形动和环节动物
一、蛔虫的形态结构
雄虫:15-25cm 尾部卷曲
雌虫:15-35cm 尾部尖直
身体呈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红色。
体表有角质层 消化管简单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生殖器官发达
二、感染途径
消化道感染
三、危害
四、预防措施
五、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六、常见的线形动物
线形动和环节动物
一、蚯蚓的形态结构
身体呈长圆筒形,有许多相似的环节组成,前端有环带
二、蚯蚓的运动
肌肉与刚毛的配合蠕动
三、蚯蚓的生活习性
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四、蚯蚓的呼吸
依靠能分泌的粘液、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五、其他环节动物
沙蚕和蛭
六、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6、农业评课稿
运量 运费 运速
较大 较低 较快
较小 较高 较快
最大 最低 最慢
最小 最高 最快
农业部门 分析差异原因
种植业、林业、渔业 气候(热)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畜牧业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旱田 一年一熟
小麦、花生
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水田 一年两熟
水稻、油菜
甘蔗、棉花
(3)分析原因:气候(气温、降水)、地形
第二课时
板书: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4.活动四: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什么同一种植物生长在南方结出又大又甜的橘子,生长在北方却结出又苦又涩的枳子呢?(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知识,畅所欲言。)
教师活动:水土异也也就是同学们所说的南北方气候、地形、土壤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发展农业生产时,我们能照搬其它地区的生产模式吗?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南北方地区是如何根据气候条件的差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
播放视频:南、北方农业发展差异
展示四幅景观图片:A 皖南山区的茶园、B呼伦贝尔的牧场、C渤海的水产养殖场、D东北平原农场,回答每幅图片的农业生产部门各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问题:
北方地区热量___,降水___,适宜发展____种植业;南方地区热量___,降水___,适宜发展____种植业;西北内陆地区和青藏高原草地___,适宜发展____业。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我们还要知道,发展农业生产还要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遵循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表现。
板书:四、走科技强农之路
1.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我国科技兴农的典型案例,并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指导学生完成P99页的活动题。
课后作业:完成书本上的活动题。
27、分式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分式》的第一小节内容,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分是有意义的条件和分时的值为零的条件。是本章后面内容:分式的性质和运算的基础,同时也是九年级下册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基础。要学好本节内容,必须要以分数和整式为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式的概念
2、理解整式和分式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并掌握判断分式是否有意义条件和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想象、合作探究、类比的教学活动,总结出分式的概念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合作探究的魅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团队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1、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和整式的区别
2、分式是否有意义条件
【教学难点】分式是否有意义的条件和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复习引入(学生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1)长方形的面积为10 cm2 ,长为7 cm,宽应为 cm;
(2)长方形的面积是S,长为a, 宽应为
(3)圆的周长为10,圆的直径为
(4)把体积为Vcm3的水倒入底面积为33cm2 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 cm;
(5)把体积为V的水倒入底面积为S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得出习题的答案,通过比较
得出分式的概念以及整式和分式的区别,考察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分析归纳能力
环节二: 冥思苦想,恍然大悟
冥思苦想: 分式的分母能为零吗?分式的分子能为零吗?(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教师指导)
恍然大悟:学生得出结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0;分式的分子是可以为零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提高学生的对数学思想的探究能力,让他们体会团队合作的魅力,自己总结出结论来提高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环节三: 例题讲解(师生合作完成)
(1)当x 时,分式 有意义;
(2)当x 时,分式 有意义;
(3)当b 时,分式 有意义;
(4)当x、y满足关系 时,分式 有意义.
【设计意图】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可以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环节四:小试牛刀
练习: 1.列式表示下列各量:
(1)某村有n个人,耕地40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为 公顷;
(2)△ABC的面积为S,BC边长为a,高AD为
(3)一辆汽车行驶a千米用b小时,它的平均车速为 千米/小时;一列火车行驶a千米比这辆汽车 少用1小时,它的平均车速为 千米/小时.
2、下列分式中的字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有意义?
(1) (2) (3) (4)
【设计意图】 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达到检测和巩固的作用
环节五: 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想一想:当X为何值时,分式 的值为零?
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
当A=0且B0时 的值为零
环节六: 课堂小结
1、分式的定义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3、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设计意图】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一个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掌握预习和复习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板书设计:
分 式
一、分式的定义:
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三、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8、赤壁评课稿
八年级语文上册赤壁听课稿,分享赤壁听课感受和记录
赤壁评课稿第一篇:
赤壁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熟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赤壁之战的简述
二.教学新课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见课件)
(2)出示古诗,朗读诗歌
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字音读准,把握古诗的朗读节奏。
(3)课堂知识普及咏史诗
(4)学生参照注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三.问题探究
1.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由叙事引发议论
2.后两句议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见解和思想感情?
(1)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政治见解。
(2)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3)认为周瑜的成功在于东风之便,暗含自己怀才不遇,曲折的表达了作者感慨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四.总结
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五.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做学案上的题。
赤壁评课稿第二篇:
《赤壁》教学
背景:这首诗写的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作者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慨。教学过程中,要穿插历史事件的讲述,便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从而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领悟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案例描述:
一.导入。
1.教师解题,赤壁是著名的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学生就赤壁之战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生零散的发言,拼凑出较为完整的事件,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周瑜要重点讲解。
2.教师由学生曾学过的《清明》、《泊秦淮》引出诗人杜牧,要特意点出诗人所处的时代是晚唐,渗透一些在晚唐时期文人的一般境遇与情怀。
设计意图:
1.学生对《三国演义》是不陌生的,每个学生都能对其中的人物或事件说上几句,学生说出自己熟知时的心情是高兴的,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氛围是高涨的。教师适时纠正、点拨、归纳知识要点,学生是乐于接受的,为新诗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激进作用。
2.人在大的环境中会产生大众的情怀,了解了大众才能更好的把握住个性。通过对晚唐时期文人的一般境遇与情怀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对本诗的阅读理解。
二.朗读。
学生出声朗读,并思考三大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眼到,心到,口到,感受诗歌带给人的最初语感体验。
三.合作学习分析课文。
一问:文章写什么? 二问:文章为什么写?
学生在朗读中,首先吸入眼球自然是跟三国人物有关的后两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那教师就从这两句开始教学。
师:东风与周郎在赤壁之战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与作用?
生1:周郎即周瑜,孙刘联军的统帅,就是他以少胜多,成就了著名的赤壁之战,东风在最后的胜利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一成语就从这里来的。
师:周瑜能以少胜多,说明了什么?
生2:他足智多谋,满腹才华。
师:铜雀是什么?二乔又是谁?
生3:铜雀是曹操为了自己享乐建的豪华楼阁,名叫铜雀台。
生4:二乔是东吴的两姐妹花,也整个三国都是有名的大美女。姐姐大乔是孙策的妻子,也就是孙权的嫂子,妹妹小乔是周瑜的妻子。
师:铜雀台怎么能跟大小乔联系在一起了呢?
生5:在 赤壁之战的最初,诸葛亮来到东吴商谈结盟时,有一场精彩的舌战群儒,其中就有一条说到曹操一旦胜利就会掳走大小乔,关在铜雀台,供曹操享乐。
师:事实上曹操并没有胜利,但在诗句却不是这样表达的,那又如何表达的?
生6:诗句中是把二乔锁进了春深的铜雀台,那就是大小乔被掳走了,曹操胜利了。
师:诗人是怎样设计曹操会胜利?
生7:因为东风没有给周瑜方便。
师:按照诗人的思路,赤壁之战的胜利是因为周瑜捡了东风这个便宜,诗人是有意贬低周瑜吗?还是另有深意?
生8:周瑜才华横溢是事实,如果诗人真的有意贬低,这首诗也不会成为传世佳作。
生9:诗人应该强调的是,周瑜的才华因为东风的便利,让他有机会在赤壁之战中大胜全胜,尽显一代枭雄风采。
师:那也就是才华横溢的周瑜在施展抱负时赶上了好时候,他遇到了能重用他的明君。文如其人,诗人拿周瑜说事,真正要表达的是什么?
生10:大概是诗人羡慕周瑜,能够有机会施展抱负。而自己空有才华,不能施展。
生11:在古代,要想施展才华,得得到明君的重用。诗人生活在晚唐,那时皇帝昏庸,社会腐败,有太多的人怀才不遇,诗人很可能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是要借周瑜来感慨壮志难酬之无奈,以及对当时统治者的讽喻。
师:是的,这才是诗人真正的用意。那诗人是如何引发要对历史评析?
生12:诗人发现了一把折戟,折断的兵器,说明这里经历了战争。折断的戟已沉进沙底,铁还没销蚀掉,说明战争据今有点年岁了。
生13:发现了就会拿起来,磨洗一下,自然认前朝,引发后两句的论史抒怀。
师:这种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要抒怀内容的表现手法,在以前学的一篇古文也用过,是哪篇,什么表现手法?
生14:《陋室铭》,起兴手法。
三问:文章怎么写的?
教师结合一问和二问的分析过程,引导学生赏析并讲解三问。
1.借物兴感;
2.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3.立意新奇。
29、野望评课稿
导入:
背景介绍:
点名时间、地点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萧瑟恬静的景色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孤独抑郁的心情
30、金刚石、石墨和C60评课稿
常温下稳定
乙 橱 丙 橱 丁 橱
硫
铜
氧化铜
五氧化二磷
这些题考查了碳的物理性质差异原因、化学性质,将本节知识进行巩固。其中第三题照应了开头,实验室是如何将购买的活性炭分类保存的。
[布置作业]
做一做:
1、把一根石墨电极或6B铅笔芯和导线连在一起,接通电池,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2、点燃一支蜡烛,把冷碟子放在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在碟子底部上收集炭黑
选做题:设计实验证明金刚石、石墨、木炭都含有碳元素。
开放性习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生的兴趣融入到生活中,选做题供学有余力和有兴趣的学生完成。
[结束] 出了商店,看着商店的名字卖炭翁,大家提议:可以将名字改为卖碳翁。在教师的肯定下,结束了愉快的购物之旅,也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
31、空气评课稿
颜色 状态 气味 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熔点 沸点 是否易溶于水
无色 气体 无味 1.251 gL-1 -209.9 ℃ -195.8 ℃ 不易溶于水
[过渡] 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有一类很重要的气体就是稀有气体。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稀有气体的有关知识。
3.稀有气体
[分析] 稀有气体曾叫做惰性气体。这是由于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人们在发现它们的时候普遍认为这些气体不能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有些惰性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于是又把它们改作为稀有气体。在空气的成分中,稀有气体所占比率虽然不大,但却很重要。
[思考]稀有气体的用途[通过阅读让学生总结稀有气体的用途]。
[回答] ①可用作保护气;②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可用于激光技术。
[思考]除了课本上讲到的稀有气体的用途外,谁还知道稀有气体的其他用途呢?
[回答] ①广场、体育场、飞机场等场所所用的灯里充了氙气,通电时能发出比荧光灯强几万倍的强光,因此叫做人造小太阳。
②航空、航海的指示灯里充入了氖气,通电时发出红光,这种光能穿透浓雾。
[总结]通过大家刚才的回答和讨论,我们可以总结出稀有气体具有如下用途:
(1)保护气 (2)电光源 (3)激光技术 (4)冷却剂 (5)麻醉剂
[分析] 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年人每天吸入的空气约为12 m316 m3。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故保护我们的空气已成了全世界人民都关注的问题。
四、保护空气
[分析]少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仍能保持空气的洁净。如果进入空气的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超出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空气的污染。
[图片展示]大气污染
[讨论] 1.在你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
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结论]1.汽车尾气、工厂废气、沙尘暴、酸雨、使用含氟冰箱造成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等都属于大气污染。
2.使人发生呼吸道疾病、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水中生物濒临死亡、温室效应使沿海城市下陷、酸雨使建筑物被腐蚀、臭氧空洞使人受到紫外线的伤害而易得皮肤病和影响视力等等。
3.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爱护花木,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空气的重要性及保护空气应采取的措施。
[思考]假如你当了市长或省长,你会如何去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呢?
[回答]1.大量植树造林。鼓励市民种草养花。
2.把工厂建在人口不太集中的地区。
3.使用和开发化石燃料以外的清洁能源。
4.汽车不再用汽油,而用车用乙醇汽油。
5.加大检测汽车尾气的力度,禁止没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课堂练习]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B.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D.稀有气体有广泛用途
答案:1.B 2.C
[课堂小结]本课题我们重点学习了空气的组成和用途,同时还知道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等概念。另外,还了解了洁净的空气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空气的一些措施。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二、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
2.氮气的用途
(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保护气 (3)提供低温环境
3.稀有气体
(1)保护气 (2)电光源 (3)激光技术 (4)冷却剂 (5)麻醉剂
四、保护空气
布置作业
1.上册课本P33习题3、5、7
2.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白酒 C.米醋 D.干冰
3.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
(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外,还可推出氮气____________(填难或易)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3)此实验过程中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答案:2.D
3.(1)让O2尽量消耗完全,使测得O2的体积更接近空气O2的实际体积 (2)难 不活泼 (3)不能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的实验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第一单元的知识出发,先是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感知空气的存在,接着由学生举实例证明空气含有的多种物质,进而提出探究空气中多种成分(主要是氧气)含量的任务。这样就创设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问题情境。真正体现了引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理念, 这样效果会更好。
32、弧长和扇形面积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九年级数学上册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弧长和扇形面积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公式并能正确、熟练的运用两个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经历用类比、联想的方法探索公式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介绍扇面的文化,渗透艺术文化熏陶和情感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和有关的计算。
难点: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现有的知识水平,老师通过扇子文化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新课时我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以问题链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探究由特殊到一般,自己得出n圆心角所对弧长公式后,再利用类比方法得出n圆心角所对扇形面积公式。同时再启发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得出扇形面积的第二公式。本节课设置多个练习,由简到难,重点巩固两个公式,培养和渗透学生几何建摸和几何推理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幻灯片展示:扇子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扇子的国家,并逐渐传入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中国民间流传的活佛济公的形象,惹人喜爱,它头戴破僧帽,衣衫褴褛,手持破蒲扇,疯疯癫癫,却爱济困解难,助人为乐,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三国时蜀相诸葛亮,足智多谋,风流倜傥,辅助刘备建立霸业,每每羽扇纶巾装束,羽扇常不离手,成了他身份和智慧的象征。明代唐伯虎喜在扇面上作画题诗。有时一把普遍的扇子,一经名家题诗作画而身价百倍。在中国,最常见的是折扇。(一学生朗读)
幻灯片展示中国各种扇子,引出课题:弧长的扇形面积
(一、)弧长:
1、复习什么是弧?结合幻灯片演示。
2、探求新知:
学生思考:
(1)半径为R的圆,周长是多少?圆的周长可以看作是多少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弧?
(2)1圆心角所对弧长是多少?
(3)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多少?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弧长和圆周长之间的关系,推导出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逐步分析,尽量提问学生回答,相互补充,得出结论。使学生明确探索一个新的知识要从学过的知识入手,找寻它们的联系,探究规律,得出结论。
3、小试牛刀:
①已知弧所对的圆心角为900,半径是4,则弧长为______
②已知一条弧的半径为9,弧长为8 ,那么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为_1600_。
4、简单应用:
③制造弯形管道时,要先按中心线计算展直长度,再下料,试计算图所示管道的展直长度L(单位:mm,精确到1mm)
学生解题,(一人板演)提问学生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弧长公式中弧长、半径、圆心角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步分析,分步计算。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二)、扇形面积
1、扇形定义
(1)通过幻灯片演示引出扇形,学生总结扇形定义。
(2)由组成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2、练一练:
④判断五个图形是否是扇形。
观察图片,得出扇形定义,并能准确判断出什么样的图形是扇形。
由观察图片和图形得出概念,记忆较深刻,对熟练判断是否为扇形铺平道路。只有明确定义才能更好的学习更深一层次的知识。
3、探索扇形面积公式:
学生类比弧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探究扇形面积公式。
(1)半径为R的圆,面积是多少?圆面可以看作是多少度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
(2)1圆心角所对扇形面积是多少?
(3)n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面积是多少?
学生在探索出弧长公式的基础上,自己尝试寻找探索方法,将扇形面积和圆的面积结合起来,分析得出n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面积公式。学生要学以致用,在弧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是由老师引导着分析;而扇形面积公式完全由学生自己推导,锻炼他们的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弧长表示扇形面积?
S=1/2lR
4、随堂练习:
⑤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弧长为 ,则扇形半径为( ),扇形面积为( )。
⑥ 如果一个扇形面积是它所在圆的面积的 ,则此扇形的圆心角是( C )
(A)300 (B)360 (C)450 (D)600
5、能力提升:
⑦如图,水平放置的一个圆柱形排水管道的横截面半径为0.6m,其中水高0.3cm,求截面上有水部分的面积(结果精确到0.01cm2).
分析:要求图中阴影(弓形)面积,没有直接的公式,需要转化为图形组合的和差问题,即扇形面积与三角形面积的差。容易想到做辅助线利用垂径定理,先根据公式分别求出扇形和三角形面积,问题得到解决。
解:连接OA,OB,作弦AB的垂线OC,垂足为D,连接AC,则AD=BD.
∵OC=0.6,CD=0.3,
OD=OC-CD=0.3,
OD= CD
∵ADDC,
AD是线段OC的垂直平分线,
AC=AO=OC.
AOD=60,从而AOB=120
S扇形OAB=
在Rt⊿AOD中∵OA=0.6,OD=0.3
AD=0.3 ,
AB=0.6 ,S⊿OAB=
S= S扇形OAB- S⊿OAB0.22(m2)
所以截面上有水部分的面积约为0.22m2。
变式1、如图、水平放置的圆柱形排水管道的截面半径是0.6cm,其中水面高0.9cm,求截面上有水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 )
有水部分的面积= S扇+S△
6、点击中考
⑧(2006,武汉)如图,已知⊙A、⊙B、⊙C、⊙D,它们的半径都是1,顺次连接四个圆心得到四边形ABCD,则图形中四个扇形(空白部分)的面积之和是___________.
(三)、回顾反思: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
作业:练习册:弧长和扇形面积
五、板书设计: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
一、扇形弧长 二、扇形面积
33、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八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3)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4)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与面积有关问题的应用题。
难点: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1」
问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忆,选一位同学作答,其他同学补充.
「活动2」
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 cm ,宽21 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精确到0.1 cm).
问题:
(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
(2)如何理解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
(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4)解方程并得出结论,对比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出问题(1).
学生分析,请一位同学回答,教师在题目中指出数量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2).
学生思考,请一位同学回答,可举简单例子说明,最后引导学生得出正中央矩形的长宽比是9∶7.
教师提出问题(3).
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上台演示、回答,每位同学要着重分析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的处理方法.其中,设左右边衬和上下边衬为7x和9x的方法,教师要配合图形的平移加以电脑演示.
教师提出问题(4)
学生分组,分别按问题(3)中所列的方程来解答,选代表展示解答过程,并讲解解题过程和应注意问题.
「活动3」
如图,某中学为方便师生活动,准备在长30 m,宽20 m的矩形草坪上修两横两纵四条小路,横纵路的宽度之比为3∶2,若使余下的草坪面积是原来草坪面积的四分之三,则路宽应为多少?
问题:
(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
(2)由这些数量关系还能得到什么新的结论?你想如何利用这些数量关系?为什么?如何列方程?
(3)对比上题和本题两个图形,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教师提出问题(1).
学生回答,教师在题目中指出.
教师提出问题(2).
学生思考.因为有活动2的基础,选一位同学回答这一组问题的前3问即可,如有不完全的地方,教师适当补充.第(4)问让大家适当思考,请同学回答,教师做屏幕演示,特别提醒学生:剩余草坪的面积,是否就是原草坪的面积减去四条路的面积?以引导学生注意道路重叠部分的处理.
教师提出问题(3).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引领学生讨论后请一位同学回答.
教师引领学生发现两个图形都存在两横两纵四个矩形,并都有四处重叠部分,但除此之外的剩余部分,第一个图是一个完整的矩形,易于表示;而第二个图中分为9块,所以不容易表示.
教师提出问题(4)
学生分组讨论,画图,上台演示.
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总结图形变换的基本原则.
「活动4」
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布置作业:
教科书53页,习题22.3第5、8题,教科书58页,复习题22第7、10题.
34、故乡评课稿
变化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健康壮实。 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有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饱经风霜。
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朴质、生动;有智有勇,热情、纯真。活泼机智。 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麻木。
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希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 对我恭恭敬敬,称呼我为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热爱生活,知识丰富。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而他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
二十年前 二十年后
终日坐着,人称豆腐西施,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说明杨二嫂年轻漂亮,安分守己。 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外貌描写说明杨二嫂老、丑且瘦。
终日坐着 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必到的。(贪婪)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语言描写。表现杨二嫂尖刻、势利。
虽靠姿色招揽客人,但仍是本分生活。 搬弄是非。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贼喊捉贼)
【交流点拨】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
(2)小组讨论:杨二嫂为什么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交流点拨】农村小城镇的破败、贫困的生活,小市民市侩的恶习使杨二嫂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总结:小说塑造的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他们在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生活的破产,农民和小市民生活的穷困,以及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他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
3.分析我的形象
(1)小组合作研讨:在文中找出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试勾画出我的心情变化脉络。
【交流点拨】①回故乡急切
②见故乡悲凉
③忆故乡沉重、忧愤
④忆闰土高兴、佩服、依依不舍
⑤见杨二嫂惊吓、困窘
⑥见闰土兴奋、惊异
⑦离故乡茫然、气闷、悲哀、希望
(2)我是小说中又一个重要人物。小说中的我并不等于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想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交流点拨】我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转的生活。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衰败萧索,看到故乡人的生活穷困悲苦,看到故乡人纯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悲哀。但我不失望,我憧憬着美好的故乡,我希望故乡人过上新的生活。所以说我不是消沉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三、板书设计
四、拓展延伸
思乡诗句积累。
【交流】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第三课时
一、新课导入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同时深刻揭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的人性的扭曲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真切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希望有新生活的炽热感情。我们现在进入对文本的深入探究,体会鲁迅的洞察力和语言魅力。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语言品析
1.高墙比喻什么?我为什么感到气闷?
【交流点拨】高墙比喻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人们精神上的厚障壁,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儿时亲密的伙伴闰土与我隔膜了,杨二嫂对我不了解,也隔膜了,导致我四面像竖起了高墙,所以气闷。
2.我为什么感到悲哀?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中模糊与清楚是否矛盾,为什么?
【交流点拨】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中寄托了我对美丽故乡的回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清楚是说追求的目标是清楚的,模糊是因为故乡的现实使我感到美好未来的渺茫,正因为这些所以我感到悲哀。
3.我为什么寄希望于下一代?
【交流点拨】一方面,我对自己这一代的社会表示否定,另一方面又感到美好未来的渺茫,所以只有寄希望于下一代了。
4.我想到希望,为什么害怕?
【交流点拨】想到希望,就想到希望的实现,如此凄惨的故乡现实,又使我觉得希望实现的渺茫,所以害怕。
5.如何理解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交流点拨】闰土的愿望就是在对神灵的膜拜中得到安慰,相对而言,他的愿望就在最近的神灵上,所以切近;而我的愿望却是希望有新的生活,这是遥远的,不可知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迷惘和希望新的生活变成现实的迫切心情。
6.你是怎样理解文中最后两句话的?
【交流点拨】希望的有无取决于人是否努力,光有希望而不努力奋斗,希望就不会实现,即希望本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努力奋斗、实践,希望就有可能实现,即希望本无所谓无。全句强调了要为新生活的到来而努力奋斗。以路为喻,形象且富含哲理,深化了主题,给人以信心和鼓舞。
7.三个辛苦各指哪三个人?在当时,他们各自的社会性质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第一个辛苦指的是我,在当时是一个向往美好生活的知识分子;第二个辛苦指的是闰土,是一个辛苦民众的代表;第三个辛苦指的是杨二嫂,是一个典型的人格被扭曲的庸俗小市民。
8.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这一句中的新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呢?
【交流点拨】新的生活实质上就是消除了封建思想意识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的生活。
(二)主题探究
作品发表以来,人们对其主题产生许多分歧,下面列举了四种。读完文章后,你赞同哪一种?请你根据本文内容,说说理由。
1.隔膜说。渴望理想的人与人的关系:隔绝一气。
2.人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天真活泼、健康聪明反应迟钝、精神麻木。
3.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了:迅哥儿老爷;看守西瓜,捕鸟磕头、打拱。
4.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叫闰土管祭器要香炉和烛台;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交流点拨】《故乡》的主题思想是相当丰富、深刻的。它反映兵,匪,官,绅也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造成了城乡劳动人民从物质到精神、从外表到内心的十分可悲的变化。物质和外表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不必多说。精神、内心的变化,则不仅表现在闰土成了封建思想俘虏的木偶人,杨二嫂成了令人愕然、厌恶的畸形人,而且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严重隔膜,互不了解。闰土、杨二嫂尽管性格悬殊,表现各异,但我同他们之间都无话可说,则是共同的。反过来说,闰土、杨二嫂对于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在他们看来,我已经成了老爷,或已经放了道台,我们之间已经存在厚障壁,也就是隔着一道阶级的鸿沟。这阶级的鸿沟,不仅是千百年的传统观念问题,主要还是现实的阶级存在问题。对于闰土、杨二嫂既有同情也有批判:同情闰土的疾苦并批判他的愚昧和麻木,同情更多些;厌恶和讽刺杨二嫂的庸俗和卑劣,也同情她的疾苦和灵魂的扭曲。
三、板书设计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农村,十几年间也看到了故乡的变化,但我们的家乡不是变坏了,而是变美了:天蓝了,路宽了,人富了,心情舒畅了,家乡人经济上富裕了,政治上平等了,有了做人的尊严。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现在,请大家拿起笔,以《家乡变了》为题,写一段文字,描述这些变化,抒发自己的感想。
(学生朗读自己写的文段,班内交流。)
【交流】生甲:湛蓝的天,湛蓝的水,涌起了朵朵浪花。哗哗的水声那是欢乐的歌唱。你还记得吗?以前我们村里人喝的都是一些不卫生的池塘水、水沟水,现在喝的是比清泉还甘甜的地下水,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家乡的变化吗?
生乙:瞧,洋溢着温馨气息的图景,是居民房,啊,多气派。以黄、粉红为主色的房子,周围种满生机盎然的树木,犹如雨后春笋竞相拔地而起,原先低矮破旧的瓦房已经旧貌换新颜了,在树荫下有孩子的笑脸,时常传出老人们的欢笑声。
故乡评课稿第二篇:
《故乡》评课稿
今天我听了xx老师的《故乡》。这是一节最真实的课,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校语文教师的基本水平。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旧知回放与预习检查1.引导学生回忆作者及学过的作品。2.引导学生回忆小说三要素等文体知识。3.让学生依据资料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三、理解景物描写作用师:请同学们读课文,找出有关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并试分析其内容。本课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
这堂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环节齐全。
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反馈讨论效果,就学生写的小传进行交流。文中塑造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我,我母亲、水生、宏儿;其中闰土、杨二嫂、我着墨较多,刻画得比较详细,人物形象丰满。为他们写小传,要从全文着眼,筛选与之有关的材料与信息,然后将其连缀在一起。陈老师的这一环节做得很好,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有行动和对话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老师对闰土的分析非常到位。主题挖掘地很深.
教学本课,陈老师本着一种潜入深处的原则,在分析文本时,简单入手,在挖掘主题是,注重由浅入深,这样,学生既轻松地学习了课文,有深刻地了解了本文的主题。
相关文章
-
小学数学关于公顷、平方千米的教案 教学资料 教学设计
-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评课稿
-
(3)如果公园里有一个半径为0.2km的圆形小湖,这个公园的陆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
-
鲸课文在介绍鲸的时候,使用了一些说明方法。如,例举数字“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课文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和同学们交流。
-
教学说课稿 《平移和旋转》一课的点滴体会|人教课标版
-
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
获奖大班综合活动——多姿多彩的球类运动教案设计和评课稿
-
大班音乐活动《米妮的选美会》教学设计及评课稿
-
大班社会语言说课稿《方脸和圆脸》反思
-
幼儿园省级大班音乐律动《小小按摩师》教案、说课稿和专家点评
-
大班阅读语言活动教研课《小蛇要走了》教案和评课稿
-
纸船和风筝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
分式方程评课稿
-
毫米,分米的认识评课稿
推荐文章
-
11.以右边的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
-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是什么意思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精打细算》 用竖式计算,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这段话你如何理解
-
六年级上册13课桥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
雨点儿全部的生字拼音词语怎么写
-
四年级上册千年梦圆在今朝分段段意
-
四季之美常见多音字及近反义词
-
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生字组词并造句
-
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
关于舒适度过孕期的14个小秘方
-
狼子野心
-
剖腹产后不能太快做减肥运动
-
上香祈福经典句子240句
-
小班科学《罐子的声音》教案反思
-
幼儿园三八妇女节教案精选详细活动
-
景区创意朋友圈文案37句
-
《漫漫修仙路》新手重要提示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