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1、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带着期许,我和工作室的一群伙伴走进了试教的课堂。两节课聆听下来,让我感触很深。下面简单地把我的一些感想与大家进行分享。
首先,我们今天的二节课都突出了预测是单元的核心任务这个教学目标。预测由于它是一种特殊的阅读心理,往往发生在学生初次阅读的过程当中,所以为了达成这个核心任务的时候,我们处理教学时和普通单元教学设计不一样。我们选了二年级的学生,也没有提前告诉孩子要学什么内容,更没有给孩子文本进行预习,而且邓老师还给学生准备了信封,一部分一部分地呈现课文的内容,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真实地在阅读过程中发生预测。纵观课堂反馈,确实预测在课堂真实发生了,而且有很多学生的思维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被激活,出现了不少课堂的生成点。只是可惜,老师没能及时捕捉住这样的思维生成点,进行顺势而导,巧妙地提炼出预测的方法。比如:在学习母鸡部分,课堂上有孩子说到老屋一定会答应母鸡请求的原因是因为他前面帮助了小猫,这回也一定会帮助母鸡,老师此时就应该抓住这个课堂的生成,顺势提炼出根据文章内容进行预测的方法。
第二,体现了学方法用方法的这个过程。第一节课,邓老师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预测,同时提炼出从题目、插图、内容的角度依据生活经验、阅读经验等进行有理有据地预测的方法。第二节课,洪老师则是在邓老师第一节课提炼出预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地运方法,练习预测,体现了一个梯度的过程。但是两节课都没有做到让预测变得可见而具体。我们都知道预测是一种心理过程,它其实是一瞬即逝的一个思维过程。往往学生虽然产生了预测,但是他不知道如何把这个思维抓住,不知道如何去把这种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成一个有意识的阅读策略,那么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帮助学生把预测让他看得见,让他摸得着,让他有法可依。除了教材当中的旁批让预测变得可见,但那不是学生的预测。那怎样让学生的预测变得可见而具体呢?其实在第一课里,邓老师关注了老屋说的话、小小的声音、老屋会不会答应这几处反复的地方,引导学生停下来进行了预测,而且搭建了一个支架,利用了一个句式:当我读到,我猜想,因为,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完整地说清楚,还采用了由由扶到放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母鸡请求帮助的内容,进行自主预测,在学生自己产生预测的地方做好标志,并借助上面的句式进行一个思维过程的再现练说。其实这样的环节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的预测思维过程变得可见而具体。只是可惜,邓老师在第一课时里面没有很好地运用这个支架,落实这个支架的训练,也导致洪老师第二课时设计的利用句式进行预测时,学生无从下笔,流于形式,所以两节课都没能体现让预测变得可见而具体这个目标。
第三,完成策略单元目标的同时也没有忽视保底目标。两节课都有朗读的指导,但又都没有抓住文本中的角色的特点和关键词语,进行有效地朗读训练。另外,为了更好地保持预测过程的完整性,让学生充分体验预测的快乐,特意将字词教学后置了。但是写字教学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教学阅读策略的过程中,要始终牢记,我们教阅读策略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用策略来帮助阅读,我们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目的是想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岁月里,一山一水有长风,一花一木有好景,一群人一个梦是一场花开,温情而美好。今天我特别开心,时间的弦虽是绷得紧紧的,但能找寻到心头那块诗意之地安然栖息是极欢愉的。
今天是咱们工作室的第四次活动, 也是最热闹的一次。听工作室姐妹说,我因为研学错过了上周一场讨论异常激烈的论课大战。面对语文,面对热爱,革命的友情暂且放放,你争我论,何尝不是一种美?
非常感谢木香姐和颖为顶着压力在短时间内准备好第一次课供大家学习、研讨。相比自己每次上台前故作镇定,其实内心早已瑟瑟发抖的状态,木香姐的优雅从容、颖为的大气淡定太令人羡慕。嘻嘻,既是一家人那就不客套了,说说我的建议,不成熟之处,还要多向大家学习。
第一课时建议:
1.这次我们要展示的是一个完整的预测单元,我认为课堂伊始应出示单元学习目标,并询问孩子其中有个词预测反复出现,预测是什么呢?通俗易懂就是猜读;
2.赞成导师熊校长所说的,标题不全出示只出示老屋,再出示文本,等到第一堂课的结尾处再让孩子猜测题目这是怎样( )的老屋?同学们可能会说善良的、热心的再引到正因为老屋的善良、热心,它总也倒不了;
3.在让孩子们猜的时候应重视一边读一边猜,三个不同小动物的部分人可以生个别读、师生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4.老师应忘了课堂的及时评价,尤其在孩子猜对猜错时,猜对时应对他有理有据表示肯定,猜错时也应及时鼓励他们的猜测,并提醒其修正自己的想法;
5.紧扣文中几处反复的线索
如:一个小的声音一个极小的声音
一个晚上二十几天了
好了,我到了快要倒下来的时候了
第二课时
6.紧扣板书与课后习题做这堂课的总结
第二课时建议:
1.学习单中7栏过多,建议舍弃意义不大的一两栏,PPT出示,相同内容栏直接出示,其它栏纵向出现,可对比;
2.不建议续编故事,如果要续编建议口头续编;
3.在老师提问个别同学时,应注意把控课堂,以防其他同学聊天说话;
4、柯南的闯关设置及讨论中提到的作用绘本《超级跑跑镇》,我觉得挺好。
时光匆匆,又一冬。这个冬天,愿所有的美好在工作室中都深情款款我们一起加油吧!
孩子有一颗纯真奇趣的童心,统编版的三年上册第四单元的预测策略学习就满足了孩子喜欢猜测的欲望,也体现了老师呵护孩子想象的初心。预测体验,在孩子阅读中都会不自觉地进行着,老师有时也会在引导学生阅读中运用。只不过从没有像统编版这样明确提出,并用一个单元来进行系统学习。因为这个单元是策略单元,我们在备课时就认为主要是交给孩子学习阅读的方法,让孩子们能习得方法之后会用这种方法。曾经我们设想是以这篇文章为载体,只是进行纯粹的方法引导,然后出示新的文章让学生用方法,但在上课的时候发现这样子的话,调动不起孩子的积极性,很多孩子关注到了一个点之后并没有放开思维去思考,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地方。也就是说单纯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还是不够,应该找准阅读点,让孩子通过读走进文章,走进老屋的心里,真正让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一个统一。
在进行小组合作时还需要合理安排人员的分工,选取一个能干的组长,再由组长去进行更详细的安排,这样的话团队合作意识会更强烈一点,也能达到合作探究的学习目的,缩短学习所需要的时间,体现集体的力量。
总之,上周四的两堂课是对阅读策略的初步探索,就算有不如意的地方,我们终究是勇敢地上路了,我们只想在跌跌撞撞的尝试中去完善、守护童心,让他们乐于在书的海洋里远航。
2、大还是小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大还是小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你觉得自己是大还是小?随着周兆羽老师的问题,学生们一同走入了关于自己大和小的探究。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那我到底是大还是小?周老师循循善诱,巧妙地从文本中提炼出这三句话,启发学生思考。周老师通过什么时候大?什么时候小?一问,在锻炼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力的同时,精心设计识字教学,如用猜谜语识记穿,字源识字学习衣,注重学生学习体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同时,周老师教学中渗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万物皆有源,字也不例外,孙娟老师采用字源识字的方法学习穿、衣、得等生字,引领学生探究汉字背后的奥秘。同时,孙老师采用拓词法学习候,拓宽学生的字词量。孙老师的课程兼具知识点学习与观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她出示穿衣服、系鞋带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小朋友的表情,并以此以为引,引导学生探究大是什么意思,从而水到渠成地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的大不是长高,长一岁的大,而是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自理、自立的大。
3、难忘的泼水节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随后二年级组老师再次进行了集中备课研讨,针对《难忘的泼水节》一课再次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构思,并在年级组内进行同课异构活动。
借助此次听课交流活动 ,老师们都觉得在交流中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进一步转变了教学观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促进了学校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4、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三年级策略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老屋帮助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的故事。本课教学时,要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借助题目、插图、文章内容等线索,建立起预测的意识,初步学习依据内容预测的月度策略;然后借助旁批,培养学生主动预测的能力。
一、初始体验,培养预测意识
教学之初,我利用题目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与第二自然段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预测老屋究竟会不会倒?为什么?学生在感受老屋的古老与破旧,体会老屋的孤独与寂寞的基础上,再度预测老屋总也倒不了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意识到,在阅读中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对后面的内容进行大胆的猜测。
二、根据旁批,渗透预测方法
在学生对预测有了大致了解之后,我利用课文中的旁批,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预测。
首先,引导学生发现可以在什么地方预测。比如,教学中我通过让孩子们回忆老屋之老,进而预测打算倒下的的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
其次,引导学生关注依据什么来预测。比如,针对题目处的旁批,告诉学生这是一位小朋友阅读后的做出的预测,让学生讨论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做出的预测。另外,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插图、故事的内容等处的旁批,告诉学生各处旁批预测的依据。比如描写小蜘蛛的片段,我猜到了老屋是怎么回答的。就是通过联系前文内容而做出的预测。
最后,引导学生对预测内容进行审视。让学生回顾自己的预测和与故事的内容一样吗?无论预测的结果是否与后面的内容一致,都要思考自己预测的依据是什么。鼓励学生只要有依据,预测的正确与否都值得肯定。
三、 抓关键词句,评老屋品质
老屋虽已年迈,却仍努力的站在那里,为的就是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为此我通过让孩子品读文中描写老屋神态的句子,感悟老屋在一天天的变老。进一步创设情境,通过老屋我想对你说写出自己对老屋精神的理解。
在今天的上课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预测单元的课文因提前预习,未充分给予孩子自由的想象空间。第二、我们的日常课堂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我们的孩子似乎习惯于对标准答案的一种期待,在预测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时,大部分孩子都是顺着情节往下猜。其实猜测可以是很大胆的,可以是天南地北,与别人不同的,只要说出自己的依据即可。这也让我反思,是不是平时的教育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泯灭了孩子们的童心?
幸运的是各位专家对我的课进行了细致、专业的点评,让我收获颇多,也引发了我对今后教学的一个思考及努力的方向:
1.不拘形式,打破陈规
在讲授《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为了让孩子们掌握预测的方法,我结合旁批内容主要从题目、插图、生活经验、情节规律等四方面对孩子进行引导,看似全面的背后却未突出重点方法的训练,虽然一节课下来,孩子记住了方法,但应用的能力并不熟练。当唐老师给出建议,可以从题目入手,让孩子进行猜想老屋不倒的原因,进而自主阅读边读边想,大胆写出自己的预测,在同课文内容作比较,通过小组讨论看看自己的预测与内容是否一致?进一步对自己的猜测进行归纳,到底是通过什么方法进行的预测。这样的设计切实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我受益匪浅。
2.吃透教材,深挖文本
在执教《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之前,自己也查阅了很多的资料,但却未从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初衷进行思考,为此自己也仅仅是将这篇文章的人文性停留在了,对老屋优秀品质的赞美上。当唐老师指出这里的老屋就是生活中年迈的人的代表,他们虽已年迈,却仍希望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贡献时,我才恍然大悟:不是因为有小动物需要帮忙,老屋不倒,而是因为他们还想站的更久,帮助更多的人。这又是一种多么无私的情怀。
3.删繁就简,返璞归真
听一位老师曾这样说过,越是大师的课,越是朴实。当时刚入职的我并不理解,现在在听过无数名师的课后,才顿悟。正如唐老师所言,怎样教不重要,重要的是明白自己要教什么,方法是为内容而服务的。想想自己曾经的课堂,热热闹闹,可真的给孩子了教什么?
5、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导入新课
师:咱们这节课,进行经典童话阅读,同时对大家进行品析能力训练。先读一下背景材料。
生:(读)安徒生,丹麦人,童话大师。代表作品有《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等。
师:大家对作者是很熟悉的。好,把这几个生字读一读。
生:(读)兜、蜷、梗、橱、腮。
师:用手划一划,注意怎么写。特别是蜷字,这个字用得不多,但是生活中有时候也用到它。橱窗的橱是常用字。谢谢大家。
【评析:开课绝不拖泥带水、故弄玄虚,是余老师的一贯风格。生字的学习,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书空划一划,重点生字也是点到即止,绝不包办代替。】
二、概说人物
师:咱们开始活动,这个时候要有笔了。概说人物。看老师的要求,用一个富有情感的句子概说课文中的小女孩。看老师的例子这是一个有着美丽的金黄色的打成卷儿长头发的小女孩。你看,这就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句子。来,美说这个小姑娘。开始吧!
(生自主默读、勾画、概括。)
师:可以说话了吧?
生:这是一个渴望温暖、食物、礼物和爱的小女孩。
师:这位同学,用很概括的语言,根据课文内容,对小女孩进行了介绍。这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多么穷苦的小女孩啊!请你来。
生:这是一个懂事的、乖巧的、讨人喜欢的小女孩。
师:她为了这个家庭,为了爸爸不打她,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
生:这是一个可怜的、无助的、渴望温暖的小女孩。
师:她最后冻死在墙角里。
生:我认为这是一个渴望幸福的小女孩。
师:她充满了美丽的幻想。
生:我觉得她是一个想要摆脱寒冷、饥饿、痛苦、孤独的小女孩。
师:于是,她就不断地
生:划火柴。
师:多好!还有说的吗?请你来。
生:我认为这是一个渴望温暖、食物、快乐和奶奶疼爱的小女孩。
师:嗯,她身边,她的家庭缺的就是这些东西。
生:我认为这是一个善良的而且非常热爱自己的家的小女孩。
师:懂事啊!她终于在划最后一次火柴的时候,和她的祖母一起升到了天堂。好,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这是一个在大年夜还要卖火柴的小女孩。
天气冷极了,但她赤着脚。
她整天地走着,没有卖出一根火柴。
她美丽可爱,却可怜地冻死在新年来到的时候。
小女孩冻饿而死,死之前幻想着种种幸福。
【评析:概说人物,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充分理解之上,学生完全能够自己独立完成,无须教师过多的牵引。所以,余老师充分相信学生,选择彻底放手。对文本的内容做这样的精炼处理,是为了省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文本的形式表达的秘妙。】
三、揣摩写法
师:这就是小女孩在这篇童话里的形象和命运。继续我们的学习,揣摩写法。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写小女孩擦第一根火柴时就看到了奶奶这样一种幻觉呢?
师:好,把书本放在桌子上,同样要写旁批。这个问题不是一句话能很好地说清楚的,要一段一段地分析。
(生默读,思考,批注)
师:谢谢大家刚才的表现!好,谁来分析?
生:第一次划火柴,这个小女孩看到了火炉,写出了小女孩渴望温暖。第二次
师:好,你说一次,然后把机会让给大家。谢谢!
生:第二次,小女孩看到了一只烧鹅,这可以说明小女孩非常渴望食物,她非常的饥饿。
师:多好的分析啊!继续说下去,请你来。
生:第三次,小女孩又划着了一根火柴,这回她坐在圣诞树下面,说明她渴望她的快乐。
师:啊!坐在那美丽的圣诞树下!她的生活里面没有这样的美景,所以她幻想。
生:她又划着了一根火柴,说明她想得到的是家人给她的温暖。她看到了自己的奶奶,说明她想得到幸福,想得到奶奶的关爱。
师:对,关爱、呵护、疼爱!
生:前三次划火柴,她每次都是只划了一根火柴,看到的幻象也只是一段时间;第四次划了一根之后,又划了一把火柴,这就说明,比起那些温暖、食物,还有美丽的景色,她更希望奶奶回到她身边,说明她更需要更多的爱。
师:她幻想着恒久的亲情,很好!这个发现太妙了!
生:我认为小女孩划火柴之后得到的结果是从表面深入到她的内心的。最开始,小女孩最需要温暖,因为她太冷了,而后是小女孩需要食物,是因为她太饿了!然后,小女孩看到的是圣诞树,因为她缺少快乐。最后她才看到她的奶奶,和她奶奶升到了天堂,得到了永恒的幸福。
师:同学们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为什么要写五次划火柴,而不是一次写到位。这就叫做,两个字铺垫。请大家做旁批。我们来看(课件展示)
生:(读)擦第一根火柴: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师:这实际上就是在写小女孩的寒冷,批上来。这就是小孩子内心的体验。继续读!
生:(读)擦第二根火柴: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师:你们发现,这一个片段是不是和课文开始的部分相照应的呀?往前看,写照应两个字。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照应,美妙的照应!那么,这一段写小女孩的饥饿,正是因为饿得不得了啊,所以她才在幻觉里面感觉到烤鹅向她摇摇摆摆地走来。多么饥饿啊!继续
生:(读)擦第三根火柴: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师:这么美丽的圣诞树!表现了小女孩没有节日的快乐。作者把小女孩放在圣诞之夜来写,是极有深意的。不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呀!如果把小女孩放在一个平常的日子写,远远没有这样的震撼力。大家都在过年,但是,她,赤着脚,在街上行走,整天没有卖出一根火柴。多可怜!她只能看着人家的节日,她没有节日。擦第四根火柴
生:(读)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师:小女孩喊叫起来:奶奶,把我带走吧!写的是小女孩需要亲情,需要疼爱。
生:(读)第五次擦火柴: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师:人死了,什么都感觉不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最大的痛苦就是死亡,但是没有痛苦了。所以,写的是小女孩在幻觉中冻、饿而死。你看在大年夜,这个美丽的小女孩,有金色长发的美丽的小女孩,冻死了。越写小女孩的美丽,就越能表现冻死的悲哀。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写小女孩的冻死啊?那是因为前面都是在做铺垫。一次一次写,越写越深入,最后写到最动人最动情的地方。没有铺垫,就没有故事的情节;没有铺垫,就没有故事的波澜。大家今天感受到的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于读文章的术语,叫铺垫。有时候你看一篇文章,写了几件事情,你就要马上敏锐地感觉到,这几件事情,可能对最后一件事情有铺垫作用。
师:文章运用了反复描写、幻觉描写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铺垫,写出了冻饿而死的小姑娘美丽幻觉的破灭,表现出深刻的悲剧色彩。如果没有多角度的铺垫,我们怎么可能感觉到这是一个冻得不得了的小女孩呀,饿得不得了的小女孩呀,所以,铺垫的力量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评析:余老师用一个问题,串起了一个板块的学习,引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写作方法:铺垫。这是我们很多一线老师没有意识到的语文知识,或者是我们有些老师意识到了但是不敢在课堂上大张旗鼓地教的东西。余老师教了,而且教得很到位,学生不仅知道了什么是铺垫,还充分理解了它的表达作用。】
四、品味语言
师:好,谢谢大家!刚才,你们的表现很优秀,你们很好地读出了各个段的作用。继续深化我们的学习:品味语言。有四个句段要大家品析,品析语言的表现力。话题是:这些句段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我们来读一读,用低沉的语调读。天冷极了,读!
生:(读)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师:继续读这一句。
生:(读)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师:读出盼望的色彩,她又擦着了,读
生:(读)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师:继续
生:(读)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师:这一段,一定要读出层次。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读到这儿的时候,停顿一拍,继续读小女孩坐在那儿,越读声音越低沉。第二天清晨,读
生:(读)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评析:这四个句段的选择,不是随手从课文中拎出来的,而是余老师在深入研读教材后作出的精心安排。这个板块教学的指向非常明确:培养学生品析语言表现力的能力。】
师:这四个句子,大家任选一个句子,品析它,为什么写得好,有什么表现力。先看老师的示例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这里写的是小女孩极端穷困的家境,巧妙暗示了小女孩大年夜出来卖火柴的原因。这就是分析它的表现力。好,开始各自思考。这个时候,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写。
(生独立思考约3分钟)
师:我们开始第一个句子的研讨吧!天冷极了,哪一位来帮我们阐释?
生: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一句话运用了现实描写的方法,我们一般在天冷极了又下着雪的时候,呆在家里不爱出来,而这个小女孩却因为家里的穷苦,被迫出来卖火柴;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这是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这也可以看出她家里的贫苦,要不这个小女孩就不可能是光着头赤着脚了。
师:嗯!那么,概括地说,这一段有什么表现力呀?它写出了什么呀?好,请你来。
生:这一段衬托除了小女孩家里很贫穷,不论怎样都要出来卖火柴,是用了衬托的方法写出来的。大年夜代表的都是美好、快乐与幸福,可是小女孩必须要在这一天出来,进一步衬托出了她家里很穷。
师: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阴冷、可怕的画面,在这样的画面里,小女孩出场了吧?诶,她不是一个幸福的小女孩,背景给她的就是阴冷、黑暗。好!我们来看(课件出示)这里写的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什么背景啊?时间,大年夜,更具体的时间,晚上。环境,冷,黑,所以说,这个背景实际上是让小女孩一出场就表现她的悲苦,所以这里写的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处处都在写小女孩的不幸,每一笔都是写不幸,这叫做字字千金,每一笔都有表现力。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一下子就把一个可怜的小女孩的形象给我们描绘出来了。
师:好,第二句。请你来。
生: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蜷着腿缩成一团就表示很冷,结合生活实际,我们非常冷的时候也会做这个动作,所以说,这也写出了小女孩她非常冷,她非常可怜、无助。
师:就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吧又黑又冷的晚上。好,你来!
生:这里,蜷着腿缩成一团,是一个动作描写,写出了她的冷。然后,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也写出了她的可怜和贫穷。
师:这位同学,她的分析就要好一点,她说是动作的描写,而且她有一个关注,关注到墙角两个字。墙角这两个字大有深意,能不能帮我解释?试一下。
生:故事的背景是大年夜,大年夜人们一般都呆在家里,呆在温暖的地方,享受生活的乐趣。而小女孩却因生活所迫,不能回家,因为天气原因,只能缩在墙角里。
师:可以避风。还有深意!再试一下。
生:我认为墙角同时也写出小女孩渴望房子里的温暖。
师:在墙角呆着,总比在街上走要安宁一些,甚至感觉上暖和一些。还有深意!
生:墙角可以避风,也为下文擦火柴做了铺垫。
师:多好啊!街上怎么擦火柴呀,那么大的风!分析得好吧?还有什么深意?
生:我觉得墙角是让小女孩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也说明小女孩没有安全感,现在有一点家的感觉。
师:我补充你的话。墙角,就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地方。这个小女孩最后死在哪里呀?
生:墙角里。
师:墙角的深意,就是小女孩冻死在这里了。这叫什么呢?给大家两个字的知识场景,墙角就是故事的场景,人物就在这个场景里演绎她的故事。这个悲惨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墙角。很普通的两个字,大有深意!同学们品析得多好啊!
【评析:抓住背景和场景,余老师通过对话,一步步将学生带入深阅读的层次。就是说,孩子们会慢慢用专业的眼光去对待我们的课文。这样一来,孩子们的阅读就不再是外行看热闹,而是慢慢成为内行看门道。】
师:第三个地方,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谁来试一下?
生:这是写小女孩第三次擦火柴产生的幻想,写出了小女孩对快乐节日的渴望。同时也写出了小女孩希望自己有这样一个快乐的圣诞节,因为她在生活中一点快乐都没有,她就幻想自己拥有这样的快乐。
师:嗯,分析得好!表现了小女孩的渴望。
生:这一段也写出了小女孩渴望像人家的孩子一样享受快乐的圣诞节。
师:嗯,好!你来试!
生:这里写出了小女孩非常孤独,希望得到礼物,也希望得到快乐,也暗示出小女孩家里十分穷,没有钱给小女孩买圣诞礼物!
师:是的,深意还没有出来。有一个词,是这段话里最有表现力的两个字,极其深刻,深刻到我们心疼的地步,哪两个字啊?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生:还要这两个字有更深的意思,写出了圣诞树的美好。
师:也表现了她心灵的更加渴望!但是,最深刻的两个字还没有说出来。
生:我认为是透过这两个字。从透过这两个字可以看出小女孩连富商家的门都进不去,也推想出小女孩的可怜。
师:她用专注的目光欣赏着人家的圣诞树的大而美。但是,很遗憾你来试!
生:我觉得是富商这个词。前面我们知道,小女孩家境贫寒,大年夜还要出来卖火柴,根本买不起这圣诞树,而富商家的圣诞树是特别漂亮的,从这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阶层贫富相距是多么大。
师:你们多么聪明啊!但是,还没有品出来。
生:我觉得可能是大和美这两个字。可能这么大这么美的圣诞树小女孩根本没有见过,用美好的东西体现出小女孩的可怜。
师:这是两个词了,继续努力!
生:我觉得是去年两个字。从去年这两个字可以看出她每年都没有得到圣诞礼物,缺少快乐和幸福感。
师:关键就在去年这两个字!去年她就在卖火柴,也许前年也在卖火柴,那么小的姑娘,年年大年夜都要出来卖火柴,这才是让我们悲哀的地方!我们所看到的不起眼的文字,就有巨大的表现力。你还要分析去年这两个字吗?
生:我认为它引出了今年她冻死在这个墙角。
师:对,去年的故事,到今年就变成了最大的悲剧呀!
师:同学们,这里写的是幻景,深沉地表现小女孩永远都没有快乐的圣诞节。老师强调的永远,就是从去年这两个字品析出来的。同学们终于能够感受到,这样一个平凡的字眼的深沉的含义。那么,最后一段话就好说了。来,再读一遍。
生:(读)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师:这一段话里,又有一个词是表现作者内心的悲痛的。这里写的是悲惨的情景。写小女孩的痛苦死去。那么,在一个词上,作者寄托了自己深沉的情感。你说!
生:我认为是微笑。
师:微笑?
生:因为人们并不能想到小女孩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为什么能笑得出来。
师:是啊,她一定是痛苦的。但是,她是面带微笑死去的。可能就在幻想最美丽的一刹那,她死了。多么深沉的表现力啊!小女孩是带着微笑带着幻想死去的。
生:我认为是捏,可以看出她舍不得这一切。
生:我觉得可能是新年,新年对人们来说,是很美好的一个词,每年的新年我们都会很快乐地迎接,但是,这个小女孩却在新年的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死去了。
师:哦!说得好!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多么轻快的字眼啊!但是,多么沉痛的结果啊!
生:我也是围绕新年这个词来理解的,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并没有给小女孩带来一线生存的希望。
师:她感受不到温暖了,感受不到美好了!
师:我觉得,最能表现作者内心痛苦的一个词语是尸体。作者应该带着爱抚的心情写这个小女孩,回避这两个字眼,但是,他用了这样一个冷酷的词,太阳照在尸体上,你们想一想内心那种沉痛的感觉。小女孩就是死了嘛,于是他就用尸体这两个字来表现自己深沉的悲哀。当然,你们分析的词都有很生动的表现力,但是,尸体这两个字更让我们沉痛。
【评析:这个板块的教学,余老师抓住幻景和情景,继续展开深入对话。经过一番鏖战,孩子们在艰苦卓绝的努力之后,再聆听余老师的点拨,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背景、场景、幻景、情景,一文四景,景景相连,环环相扣。】
师:好,《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写给谁看的呀?大家一定会说,写给我们看的,我们童年很幸福。我们来看作家的说法,作家的说法就比我们深刻得多。作家梁晓声曾经这样说过,读
生:(读)人,需要人道主义的教育。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写给不必为了生存在新年之夜于纷纷大雪之中缩于街角快冻僵了还以抖抖的声音叫卖火柴的孩子们看的。
将同情心和善良人性播在孩子们的心灵里一代又一代
师:梁晓声先生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写给我们这些幸福的孩子看的。我们没必要再去设想或者重复那样痛苦的生活,但是,我们要把同情心和善良的人性播撒在我们的心中。谢谢同学们!下课!
【评析:余老师的结课,一如开课,简洁有力。引用作家的言论,更是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总评:一边欣赏余老师的这篇经典童话的教学,一边击节赞叹:我们就缺少这样真正的语文课!以前,有很多专家提出一个观点:语文课应该具有语文味,但是,语文味到底应该是什么味,至今没有人能说清楚、道明白。今天,我想说,像余老师这样用语文专业知识来武装学生头脑的课,扎扎实实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课,就是最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就是真真正正的语文课!
综观全课,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内,学习一篇经典的童话,学生得到的是什么?仅仅是小女孩的形象吗?不,这节课上,学生了解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认识小女孩的经典形象,远远不是主要收获!通过这节课,学生知道了本文最大的写作手法铺垫,知道了作者为什么要安排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去擦火柴;通过这节课,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故事的背景、故事的场景、女孩的幻景、悲惨的情景,知道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背景、场景、幻景、情景;通过这节课,学生知道了怎样去分析作者的精心布局、去揣摩文章的写法、去品味语言的表现力这样的收获,是在一般的语文课堂上极难得到的!
综观全课,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内,学习一篇经典的童话,学生一直在忙着干什么?我相信,现在流行的语文课,极少给学生这样的挑战、这样的训练、这样的磨砺!这是一种高密度、高强度、高精度的思维训练和语文能力训练。从一开课,学生的思维就被激活了,而且马上进入高速运转的状态,直到余老师宣布下课为止。但是,整节课上,余老师给出的话题(问题、任务)却并不多,与时下满堂问满堂答的语文课截然不同。然而,就是这几个任务,将学生一步一步引向了文本的深处、引向了语文学习的深处。学生一次次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认识一次次得到升华。什么是语文实践?这就是真正的语文实践!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这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修订后,很多老师更不知道该怎么上语文课了,余老师用自己的课堂实践,雄辩地告诉我们:语文课应该教什么、语文课应该怎么上!
6、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今天早上,非常轻松地处理了《秋天的雨》,记录如下。
直接揭题
前几天,我们一起听了秋的声音,走过了一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今天,我们要来欣赏秋天的雨。
请你将课本翻开,听老师读课文。
初读感知
齐读课文,认读生字词,注意轻声及扇的读音。
读完之后,复习了一下总起句。这里上一节课处理过,不做赘述。
抓住重点词语
围绕总起句,每一段是怎么介绍的?先读第二自然段,试着找一找,这一段最重要的词语是什么。
孩子们说,是五彩缤纷。
如何理解这个词语?先通读这个自然段,不难得出,五彩缤纷说的是颜色很多。然而,如果都是灰色、黑色、蓝色等,颜色多,能说五彩缤纷吗?
答:不能。因为颜色不够鲜艳,不够好看。
好,请画出这一自然段中所有写颜色的词语。
得出结论,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个词语的意思。
再读第二自然段,梳理段落,挑战背诵。
拟人
背诵就下课了,所以剩下的是第二课时。
课文中有很多拟人句,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请孩子们分享,分享结束后,处理课后题。
我记得王浩阳说,它把绿色送给了爬山虎,绿绿的叶子就像一个个小手掌,爬啊爬啊,爬上了一根柱子。我给他改了改:它把绿色送给了爬山虎,绿绿的叶子就像一个个小手掌,爬啊爬啊,爬上了秋天的眉梢。
第二自然段分享完,小组合作,在3、4自然段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拟人句,小组交流。
终点处理:勾住。
总结这篇课文特点,自读阅读链接,看一看这篇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
其他事项
分享交流了语文园地二的交流平台,总结板书并做笔记。
词句段运用词语部分已经处理过,重点理解了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书写提示公开课上了,日积月累读一读,都是和秋天有关的四字词语,不做赘述。
习作写日记,二年级就讲了,重复了一下格式要求,第二单元告一段落。
作业布置
背诵第二自然段
仿写
自主复习一、二单元。
7、三年级上册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一 导入课文
这篇课文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很不一样。除了大大的字,还有小小的字。
这些小小的字,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做旁批。(一起念)
今天,我们要从旁批里面学习一个本领。(板贴:预测)一起念。
要想学好本领,我们要把课文先读好。
二 读课文,指导预测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评价,指导:
(1)很好,一字不差。
(2)读到这儿,老师要提醒你,你的小眼睛应该往课文的左边移,我们一起读旁批的内容。你看,图中的老屋慈祥地笑,你猜老屋会答应吗?我们可以根据图片预测。(板:图片)那么,我们预测得准吗?接下来读。
(3)这会我要提醒小朋友们,眼睛要往右边移,因为右边有旁批。这次谁来念旁批?(生读)在我们生活中,你们做什么事情,一直被不断打扰的时候,你会怎么样?我们根据生活经验来预测,老屋可能会不耐烦了。(板:生活经验)老屋真的会不耐烦吗?往下读。(生读)
(4)指导一起念旁批。旁批为什么这么写呢?为什么要在这句话的旁边写旁批呢?(生:因为每一次)你找到了第几小节?男女生分读。好,我们大家一起发现了预测的第三个方法,就是根据文章内容预测。(板:文章内容)
2.同桌合作学习下面的三次预测。
(1)三次预测,我们发现了预测是有根据的,不是随意猜的。现在,还有几次预测。同桌自己读一读,商量一下,看看这些预测用的是哪一种方法呢?(同桌合作学习)
(2)同桌汇报,交流:
第一处旁批,根据生活经验来预测。
第二处旁批,根据文章内容来预测。
最后一处旁批:
旁批为什么这么写?有多少人觉得老屋不会倒?你们还有其他的根据吗?
你们都是根据文章内容来猜测。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说,题目是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师小结,我们可以根据也可以根据(板书:题目)掌握鼓励他!
3.分角色读课文。
我们班小朋友朗读很厉害,我们来读一读。四个角色:小猫、小蜘蛛、母鸡、老屋。
(1)分角色读第一部分。(小猫、老屋)
读得怎么样?师指导朗读,声音压低一点。齐读。
小猫,你为什么要这么读?为什么前面不那么欢快?(生:心情不一样了)对呀,心情不一样,语气也不一样。男女生合作读第一部分。
(2)读得真好!我们就这样往下读。男女生继续合作读。
读完母鸡部分,师建议:男生声音清亮,但不够整齐,这么多女生能读成一个人的声音,但声音有点小。我们互相学习。男女生接着读小蜘蛛部分。
三 预测故事的结尾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故事并没有结束。汤老师邀请作家慈琪把文章的结尾写出来,慈琪会怎么写呢?
1.同桌讨论。
2.交流:慈琪会怎么写?
(1)接下来还会有小动物请老屋帮忙。还有哪些小朋友也这么预测?
(2)从此,有很多小动物来老屋这里
师:哦,你根据文章的内容来预测的。我们看看慈琪是怎么写的,哪些是你预测到的,哪些没有预测到?出示故事结尾
又过了许多年,老屋更破旧了,看起来像一堆破烂的木头,身上落满阳光和灰尘。房梁和窗框都静悄悄的,杂草已经长得很高了
交流。出示:
其实,老屋并非感到麻烦,而是期待着自己被需要,期待着有人不停上门找它帮忙。它不想孤独地倒下去,这才是它总也倒不了的原因。
总结板书的预测方法,生齐说。
四 预测一个新的故事
1.出示图(《莫夫里太太家的怪物》),你会怎么预测?
(1)根据题目来预测
(2)根据以前读过的书来预测。
(3)看图来预测。
想读一读故事吗?出示故事,师生合作读前两个情节
星期一,莫夫里太太出家门,她买回了一大车白砂糖。大家都在说说什么?说那大怪物要把小山那么高的白砂糖都吃洮光。这样一来,怪物看起来既温顺又漂亮。
星期二,莫夫里太太出家门,她买回了二十七打新鲜鸡蛋。大家都在说说什么?说那大怪物每天早上一定要用蛋汁梳头发,那可是个爱美的怪物哦,就像我们用摩丝一样。
星期三,莫夫里太太出家门,她买回了五十八包奶油。大家都在说说什么?
星期四,莫夫里太太出家门,她买回了
2.小组合作预测,完成作业单。
作业单是依据上面故事的预测,根据故事的内容,填写预测内容,选择预测依据。
(1)交流。
(2)想不想继续读故事?师出示:
星期五,莫夫里太太出家门,她买回了四百六十四瓶果酱。大家都在说
说什么呢?
3.预测结果与原文不一样怎么办?
一个故事可以有好多好多结局,作者有作者想法,我们有我们的想法,我们
可以给故事设计不一样的结局。
再次总结板书。
8、女娲补天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女娲补天》课例后,内心有许多感慨。感慨朱老师对课时目标的准确把握,感慨朱老师对学生中肯及时有引导的评价语,感慨朱老师收放自如的课堂掌控能力。
本节课乍一看很朴实,没有刻意形式上的花哨,但细细品味确像我们一位领导概括的境界春风大雅:即课堂教学已臻化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深深吸引,能全身心投入去探寻未知世界,风格却十分平易,似乎没什么高妙技巧可言。但若细细品味,我们会发现教学设计处处蕴含智慧,铺陈、转折、抑扬、开合均合情合理,达到几乎无迹可寻的地步。达此境界者,听其课如沐春风,品其课若闻大雅,其教育教学思想必然要产生大范围、长时期的重要影响,其人必然会成为课堂教学领域的大师级人物。
朱老师本节课课时目标明确,准确把握了新课标对叙事性作品的要求。在理解掌握字词的基础上,教孩子详细复述的能力, 认识了解先具体后概括的段落结构 。整节课就围绕这个目标展开,设计课堂教学,使学生学有所获。正如周鹏老师所言,在小学中、低段教学中,最好是心中有语法、口中无语法术语。用学生易懂的语言把抽象的语法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我们很多人恰恰缺乏了这一点。自己对这个年龄段课程标准缺乏深入了解,没有做到心中有标准,自然不能很好的把握它,理所当然给课文课时目标定位就不准,没有方向,教学设计怎会清晰呢?
感慨朱老师对学生中肯及时有引导的评价语。朱老师的课给人感觉很真实。学生会出错,回答可以不完美,而不是那种刻意营造的精彩。朱老师就是抓住这种不完美,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变得完美,这就是对孩子能力方法的培养。不像某些课堂上一味的赏识,连评价都变味了,都成了棒、好之类的语言。朱老师的评价中肯及时,有鼓励,更多的是点拨和引领 。
朱老师的教学设计呈现的由易到难梯度化设计,如复述的要求一步步达成,循序渐进,在复述得有条理的基础上说具体。先概括出女娲补天的过程,然后训练学生利用概括的词语复述课文;再训练学生把具体的语言说精炼;最后训练学生变成自己的语言。由易到难一步一步训练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这一课标要求,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朱老师整节课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但我认为他的语文教学意识更值得学习,更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借鉴、运用。
9、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复习与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读课题后质疑,学生的问题:蝴蝶的家是什么样的?蝴蝶的家在哪里?
3、本单元的前三篇课文,关于提问策略,你学到了什么?
陈怡卓说:可以从内容、写法、获得的启示、联系生活实际几个方面提问。
另一个角度:可以对全文进行提问,也可以针对某一部分内容进行提问。
师生回顾针对写法提问:修辞手法、文章结构、标点符号、句式、详略安排等。
(学生回答问题有时与前面回答的学生说法相同,我提醒他们注意倾听,认可他们敢于发言的勇气。教室里说错了也没关系,站起来表达过的想法记忆更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巡视时,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读书不开口,眼神不集中,及时提醒。养成开口读书的习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
2、本课是略读课文,不过生字词肯定有。出示容易读错的词语,学生认读。雀字读音带入到相应的语句中,先个人读,后齐读。
(我发现学生拖腔、唱读情形,边说边做动作:朗读和走路一样,你看我的脚贴着地面走,不抬起来发出难听的噪音,脚抬起来走路的步伐就干脆利落。读书也是这样,要有节奏,有轻重缓急。)
三、默读批注
1、一边读一边下自己的疑问,批注问题可以写在对应部分的旁边,也可以写在课文后面。
(我在巡视时提醒学生,可以用为什么怎样等疑问词写问句,并口头说了两个例子。有的孩子不动笔, 有这等常用字几个人写错,对他们单独指导。这时,我表扬了几个孩子提的问题有价值。又表扬另一个孩子:批注也是一笔一画书写,认真是一种习惯,本不需要演给别人看。)
2、巡视学生批注的问题,帮助他们归纳意思相同的重复性问题,指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前标上星号,稍后可以举手说出来。
四、问答交流
我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师生互问互答,咱们1:60(我与60个学生互问互答),敢跟我挑战吗?(没有新鲜感学生会疲倦,说完,孩子们脸上的表情有变化。)
1、师问:读第一自然段,我很好奇:为什么详写下大雨的情景?(板书:写法铺垫)
引导学生先集体朗读第一自然段,请学生回答后小结:雨大风狂突出自然环境之恶劣,为写作者的担忧做了铺垫。
2、生问:第二自然段用了两个问句,为什么这样写?(板书:写法句式)
我请学生先读这两个问句,然后回答他们:蝴蝶怎么办呢?我读出了作者的疑问、担心,第二个反问句更体现出作者的担心,怜爱之情溢于言表。
3、师问:第二句带有喧嚷斜挂两个词语的句子,我改成雨越下越大,风把雨点吹斜了意思没变,哪个表达效果更好,好在哪里?(板书:写法用词)
生回答后小结: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子更生动,形容了雨点大而密、风雨交加的恶劣环境。
4.生问:第五自然段,为什么小女孩知道蝴蝶是高兴的?(文中说:蝴蝶那么高兴,那么鲜艳。)(板书:内容理解)
师答:说蝴蝶鲜艳,那是因为它身上的彩粉斑斓,雨后阳光的映照下,轻盈的身体更显得明丽;说蝴蝶高兴,那是经历了暴风雨的侵袭后有一种劫后重生般的喜悦,我想,小女孩肯定是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她也因为蝴蝶的重现而高兴。
5.师问:文中有几处写我为蝴蝶着急的句子,为什么反复写我为蝴蝶着急?(板书:内容理解)
学生们动手画出相应的句子,读出来,找不全,又补充,接着集中读这些句子,学生很容易说出来,是为了强调我着急、担忧,对蝴蝶的怜爱之心。
6.生问:我在哪些地方寻找过蝴蝶?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启示看法)
该我回答了,我想办法把问题抛给他们,我问谁愿意做我的助理帮我回答,但是有难度,答不全,我得刮一下他的鼻子。一个男生说了没说全,两个学生补全了。我轻轻地刮了一下他的鼻梁,他乐的不得了。(当时我想假如我是个男老师,这个动作是不是不合适,但是,这个基本上一秒不到的动作是课堂中缓和节奏、调整气氛的,应该不过分。)
由此可见,作者是个爱观察、思考、有爱心的人。
五、再读全文
每个小组八个人选择一个自然段练习朗读,全班分八个小组展示,学生打分。按照我们的评星标准,第八组读得准确、声音响亮、有感情。
作业:
以表格形式梳理蝴蝶的家所在地以及寻找结果、作者心情。
蝴蝶的家还可能在哪里,写出自己的想法。
10、小岛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小岛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公开课前的那个晚上,我坐在书桌前,对着电脑显示屏,苦苦思索着修改方案,发了好几个小时的呆。
第二天,我带着微调后的教案,战战兢兢地走进了自己的班级。教室后面,坐着一排过来听课的老师。
课上,我直接揭示了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之后,我径直让学生翻开《语文作业本》,完成第1题,以此来检测学生预习时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接着,我先请学生通过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将预习时完成的《语文作业本》第2题的答案进行组内核对,然后在组内核对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在交流前,我先请学生说说完成表格过程中的答题心得。吴睿燊立即举手表示:在完成这样的表格题时,要先读懂表格中已有内容所告诉我们的答题规范在这个表格中,从左到右依次填的是将军的见闻、反应和情感。随后,燕竑天站起来核对了整个表格题的答案。当他交流到表格第一行将军登上小岛后,看到一片绿油油的菜地时的反应和情感时,学生们纷纷发言表示异议,有人觉得将军此时的心情是怀疑,有人认为是纳闷,还有人提出是惊讶。
于是,我让学生重新回归文本,先找到课文中将军看到一片绿油油的菜地相关语句的所在段落,再在找到的语句前后寻找将军的反应和情感。通过对课文的重新审读,学生们很快在第4段中读到,当将军看到菜地时,紧接着不由得一愣的表示情感的词语,应该是怀疑。由此,我告诉学生这道习题的又一个答题秘诀瞻前顾后填表格。
鉴于前一天的试教课上时间有些不够用,再加上根据表格内容讲述故事梗概不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节省时间,我抛弃了利用表格讲故事的环节预设,直接进入品读故事细节,体会将军情感的教学。
同学们,通过《语文作业本》中的表格,我们可以发现,课文就是按照将军登上小岛留下用餐离开小岛的顺序来写的,这是课文中一条非常明显的故事线索。其实,这个故事还有一条比较隐秘的线索,但是你通过表格是可以有所发现的。看出来了吗?
学生低头看了一眼刚才完成的表格,略一思考,立即回答:是将军情感变化的线索。
真的是这样。你看,随着故事的发展,将军的情感从一开始的怀疑,经历生气感动心疼感动,最后变成了崇敬。那么,是什么让将军的情感从一开始怀疑变成了最后的崇敬?说着,我将怀疑和崇敬一左一右地板书在课题下方的两边,中间则留出一片空地。
见学生欲言又止、若有所思的样子,我接着说:接下来,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寻找课文中引发将军情感从怀疑到崇敬的剧变细节,用笔圈画出关键词句,特别有想法的地方还可以写一写批注。
看着学生们簌簌动笔的样子,我觉得,相比于昨天的试教课上让学生先圈画心情(神态)的词语再核对自学成果最后交流将军最感动的地方的做法,今天的处理,主问题更明晰,对信息的整合要求也更高,成功地把自主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到了学生手上。
学生完成自学之后,通过指名交流,我很快就根据他们的回答在黑板中间留白的位置写上了关心长辈不怕吃苦爱岛如家爱国情深等四个关键词,将将军心情变化的原因用凝练的语言补充进板书里。在分析战士们爱岛如家的情感时,学生们大多将战士们将菜种和土带到岛上简单地理解为思乡之情,只有阮丘图读懂了他们把家乡的土和菜种带到岛上,是出于战士们想要扎根海岛的愿望。
接着,我学着黄老师的样子,围绕战士们不怕吃苦的细节,先让学生以课文为主阵地,通过对全文内容的再次浏览,品味文中对于海岛生活艰苦的描写,再请学生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战士们守岛生活的理解,最后,通过阅读教师准备的文字资料,观看《南沙太阳花》的MV,多角度地走进了海岛士兵的生活。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们对战士们的海岛生活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也对将军情感变化的原因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于是,我适时出示小练笔,让学生们试着站在将军的视角,写一写看到此情此景时将军的内心独白。在交流小练笔时,学生们并不积极,但阮丘图笔下的将军想到战士们的生活条件这么艰苦,而我成天大鱼大肉,住别墅,吹空调的天真话语却引起了全班同学乃至听课老师的开怀一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交流完小练笔,我组织学生齐读了最后两段。读完这两段话,当我再次问学生将军的情感因何而变化时,陈思涵立即借助板书中的关键词作了简洁明了的回答。
于是,我顺势组织了一次现场采访活动:同学们,将军带着满心的崇敬离开小岛之后,立即有记者闻讯赶来采访。现在我就是《爱菊晚报》的记者,哪位同学愿意扮演一下将军,接受我的采访?为了拉近学生与采访的距离,提起他们的参与热情,我特意将校名爱菊与记者的身份做了一个链接。果然,此言一出,学生们立即乐开了花,好几个学生纷纷举起了手。
为了保证公开课的课堂效果,我分别将吴睿燊和张澈请上了讲台。在采访环节,我先自我介绍,强调我是《爱菊晚报》的记者,再根据学生的姓名分别尊称他们为吴将军和张将军,然后进入正题:听说将军你刚从一个遥远的小岛上回来,一定很辛苦吧?对于小岛上的一切,我们都很陌生,能不能请将军谈谈你在小岛上的所见所闻中印象最深的地方?
两个学生都很聪明,迅速抓住板书中的一个关键词,从一个方面切入话题,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掌握的相关资料,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守岛战士们令人崇敬的一面。唯一的一点遗憾是,在采访环节,我连续两次扮演了记者的身份,而没有在采访第一位将军之后,请台下的学生上来扮演记者的角色。
11、穷人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穷人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说教材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 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有力地抨击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堕落与腐化。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课文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这样处理,使得全文波澜迭起,扣人心弦,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二是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了解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4.练习续编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进而教育学生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环境、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 课件
说学情
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一部分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强。通过预习,能基本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互学互练,互查互评,互帮互助,互相激励,学习的兴趣、积极性较高。学生的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较强。并能通过上网及阅读有关的课外书,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和感受。学生具备从关键字词句中体会句子含义,感悟作者情感。
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了 依托教材、借助问题、运用语言 的学习思路,利用问题、情境等要素,让学生不断领悟课文的丰富内涵的同时,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在教学时,我还采用分组讨论学习,紧扣自主合作探究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学法:通过拼读、开火车读词语等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与新词。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环境、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新知识、形成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世界很小是个家庭》。谈感受:人与人之间要有爱心
2.生活中处处有爱心,处处见真情。穷人有爱心吗?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板书课题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增长知识,从中受到了更多的启发和教育,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检测字词:我会读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第三段(12-27自然段):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设计意图】预习成果的展示,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条理。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桑娜、渔夫、西蒙)他们的穷体现在哪些地方?用标出有关句子。
2.分组学习,讨论问题
3.交流 (屋内装饰、吃穿、忙碌、劳动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教学时,我紧扣质疑析疑解疑进行设计,勾画理解词句,让学生了解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状况。
四、自主探究直奔中心
1.有人说课文中的桑娜和渔夫并不穷,其实他们很富有你们支持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用划出有关的语句,在旁边做上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品析句子体会品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渔夫高尚的品质。明确学习的任务,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环境、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新知识、形成能力。
课件出示:
1.描写环境的句子
(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①从室内外的环境的描写体会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重点理解温暖、舒适。
②有感情地朗读。
(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
( 体会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进一步感受穷人的善良。)
(3)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
( 通过环境的描写,体会穷人的善良、勤劳。)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① 体会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理解忐忑不安、自作自受。
【设计意图】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最能表达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
②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③ 指导朗读。(师范读、指名读赛读)
(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体会桑娜决心要收养两个孩子,指导用非不可说话。)
(3)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
(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3.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课件出示: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①让学生从熬及渔夫 严肃、忧虑的神色来体会收养孩子的决定使经过渔夫的认真的考虑,同时也说明了他们的生活使非常的窘困。
②指导朗读。
(读出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决心。)
(3)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4.质疑: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重点理解两个沉默的含义)
(第一次,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师结:其实他们是最富有的人。
5.出示当堂检测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在写作中我们也应学习通过环境、心理和语言的描写反映人物的品质。
2.课外延伸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作业设计
展开想象,续写《穷人》这个故事
说板书设计
穷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
12、灯光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灯光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灯光评课
李德兰《灯光》评课
优点:饶姐姐是我学习的榜样,基本功扎实,教学的每个流程清晰流畅。整堂课师生互动多,并且把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建议:有两个地方教学步骤可以融为一体,比如聚集灯光,体会情感和拓展延伸,升华情感这两个步骤合而为一去解决问题。
王小琴《灯光》评课
优点:饶姐的课整体的感觉就是扎实,非常注重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文中三次多好啊,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学,理解其不同意义。紧扣课前学习提示中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聚焦三处灯光,升华情感。
建议:细读课文部分可以再紧凑些,体会情感部分可以有更多的渲染,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郝副营长的品质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马江南《灯光》评课
优点:饶姐姐的课行云流水,值得学习!本节课设计巧妙、层层递进,由最能抒发作者情感的多好啊!巧妙设疑,引导学生理解三次多好啊!的含义,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的同时,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建议:在解决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这一问题时,可能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参与面不大,略显仓促。
成雯《灯光》评课
优点:听了饶老师的《灯光》一课,受教良多。首先很自然的融入了单元主题,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解决本文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和倒叙的写作手法。紧接着根据问题深入探究,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学会概括。教学重点突出,延伸恰到好处,课文最后将学生思绪从战争年代拉回现实,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建议:可能由于时间关系,在解决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这一问题时,学生的参与度不够,略显仓促。
向崇慧《灯光》评课
一、饶老师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思路清晰,整节课如行政云流水,非常流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部分,提问有效,理清课文的脉络。找出文眼多好啊,为后面的学习辐射出许多小问题,这样巧妙过渡到后面的学习,即围绕多好啊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的填写。
三、体会情感和深入探究部分,也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学习和对文本表现的情感作深入的体会。
古智丽《灯光》评课
优点:饶姐姐是我学习的楷模她的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课堂上运用了我校自导式教学模式,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上台展示,让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
建议:《灯光》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中老师放的不够,讲得过多过细。
黄茜《灯光》评课
优点:饶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运用了我校自导式教学模式,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
教学重难点突出,关注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课堂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及时给予点评,小组活动适时开展,学情及时反馈。
建议:对课文的理解除了语句的品析,还应重在朗读中去感悟,本堂课有感情地朗读较少。在分析天安门广场的灯光、插图中的灯光、战斗中的火光三者关系时,几乎由老师讲述,建议放手让学生自行体会,老师点拨即可。
13、祖父的园子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祖父的园子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余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思路对老师研读教材的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要对课文进行精细的阅读、深刻的理解还要有独到的见解。可由于自身知识储备太少,能力有限,纵使一篇课文读过一二十遍,还是无从下手。活动的设计,话题的提炼,都是难点。
《我和祖父的园子》几经修改,我最终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活动一:读课文,学概括。话题:走进祖父的园子,从你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想到的任意一个角度说说这是个怎样的园子。;活动二:读精段,赏美点。从读、赏、写三个方面来赏析19段,让学生借助本段写作方法辐射到全文进行写话训练。
可是,在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先说余老师对这节课的评价:
亮点:
1)活动一用写的方法训练学生文意把握的技巧。
2)活动二用朗读训练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3)活动二用文段品析的方法训练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
4)活动三用微文写作的方法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5)课文细节品味:学生的概写,可以先具体,再概括;可以先概括,再具体。学生的朗读,教师多角度细节指导的方法引导学生朗读。借助本段的写法写一些园子的自由。
细部观察:
1)事先可告诉学生,这是一篇长篇小说中节选出来的课文。于是文中的我就不能与作者划等号。
2)字词教学的厚实不足:凡是学生读音有难度的都得注音。
3)知识渗透的力度稍显薄弱。顺序;详略;层次;照应;画面描写;动态描写;色彩描写特别是没有点示精段中的关键词。(大面积上语文知识教育的高度不能徘徊在修辞二字上)
4)第十九段背诵训练的痕迹不浓。
深度思考:用段进行教学与训练的意义非同小可。
新的创意:
《我和祖父的园子》的语言魅力:
1.语句精短,适合朗读。
2.白描手法,叙事优美。
3.句式鲜明,精致生动。
4.写物寄意,映衬人物。
5.画面丰富,意境清晰
课文教学资源:
1)生动的词语
2)优美的短句
3)排比与反复
4)不同形态的画面(动态的画面、静态的画面、有动有静的画面、色彩美好的画面、人物的画面、事物的画面)
5)朗读、背诵的材料
6)精彩的语段
教学创意:
导入:铺垫:认字识词 一篇,一段,一节。
一篇 理解一篇
诗意地写话:在祖父的园子里,我
或诗意地写话:在作者的笔下,祖父的花园( )( )( )( )( )
一段 细读一段
朗读、品读第19段,由段及篇,带动其它(3、4、5)段落,实现第19段与前文的照应。
怎样精读这一段:
读出这一段的层次
读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读出这一段的一个关键词
读出优美的句式
读出这一段正面反面的表达手法
读出景物描写的顺序
读出这一段与全文的照应:花 蝴蝶 太阳 (这一段与全文有血肉般的联系)
还有一个就字。这一段话中的就字是一个情感的亮点。
一节 背诵几节课文:
背诵课文第3、4、5节,还可以点示一下第一节层次与关键词。
还可以有一文:
天空 太阳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通过自己的课堂感受和余老师的点评,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1.教材研读不深入,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极不应该。
2.处理教材能力不强,内容整合不当,重点话题的设计没有充分有效地运用课文文本。
3.教学资源的挖掘不够。发现教学资源,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4.在设计话题时,没有着重考虑文本的教学价值,设计教学话题不够有力度,没有让学生在有步骤的教学活动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层次地、有细节地研读课文。
5.字词、背诵的积累要更加实效。
以后努力的方向:
1.不断学习,提升研读教材的能力。
2.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在单元及其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获得对课文的深切理解。
3.阅读教学资料,查找与本课有关的教学资料,以完善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4.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能力训练点,分析、提炼和组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5.不断反思、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学活动。
6.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每课一得,利用不同的课文来突显一个点的学法实践,如此积累,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7.重视知识的积累,加强语言教学,珍惜课堂的每一分钟。
当然,不足之处还有太多。但是,我相信有余老师的引领,有自己的努力,我一定会在失败中成长起来。加油,自己!
14、中国美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中国美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这节课,能紧扣文本进行构思,着力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播放美食视频导入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紧接着看图片说美食名字,导入新课,入课不拖沓,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整堂课可以感受到老师对课文的深究。这篇课文要求识记的生字都藏在美食中。老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整合,将生字分类识别,由联系图片识字,形声字识字到偏旁归类识字,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并层层深入。
3.设计实践活动多样,关注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情景中运用炸字;让学生找出名称中的食材和制作方法,分组贴名称。用你问我答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运用制作食材的方法,最后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家乡美食,不仅加深对生字的印象,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容易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思考:给学生多点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课堂上我发现的声音会更多。生字的识记方法可以多样性,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能一味地为方法而教而学。
学生对形声字构字规律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这篇课文,应该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帮助学生建立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开课识记菠菜蘑菇茄子,利用形声字识记,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带有草字头的字在字义上的共性,都是草字头,这些与植物有关,顺势积累带草字头的字,进一步拓展。
15、赵州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赵州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赵州桥》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从王老师执教的第一课时片断中,可以看出执教者在突出这一重点上的良苦用心。
首先,以简驭繁,为学生理解课文重点扫清字词障碍。字词教学是讲读每一篇课文经常性的任务,同时又最能体现教师驾驭教材的功力。在第一课时中,王老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先后出现的二十八个生字难词轻松愉快地进行了学习。在通过板书强调州济洨三字后,教师打出幻灯片,集中就创举似乎智慧等十四个生词,引导学生讨论发言,在紧张愉快的气氛中初步扫清了字词障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自读,把学生的思路引进课文,为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重点做了良好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其次,化难为易,为学生把握课文重点选择最优教学手段。很显然,王老师把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做为课文的重点。限于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水平,让学生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是比较困难的,王老师在学生默读课文时,要求对照书上插图,在初步了解赵州桥设计特点的基础上,打出赵州桥彩色幻灯片,引导全班学生研究,把学习热情推向了高潮,经过一番热烈讨论,教师通过板书肯定了同学们的学习成果。课文重点,通过电教手段,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比较容易地解决了。
理解赵州桥在建筑上的美观,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难点。对几种雕刻图案做抽象讲解是比较困难的'。当学生提出什么叫戏珠,飞龙是什么样的和抵着怎么讲时,王老师照样以分别放映幻灯片的办法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第三,环环相扣,为突出训练重点巧作安排。如在处理段与段的联系中,在第一段最后抓住世界闻名提出问题,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为了突出对第二段的理解而又不冲淡训练重点,在讲解第三段时,王老师只出示图画,帮助学生理解栏板上的图案。又如在课文和板书的结合上,为了突出训练重点,王老师首先板书设计特点,引起同学注意,接着把同学讨论得出的赵州桥在设计上体现雄伟和美观的正确答案,都扼要地做了板书。这便是一堂课中学生总在教师指引下围绕训练重点积极主动活动的奥妙所在。
此外,王老师尊重学生的发言,从多方面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师生双向情感交流中启发和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也是本堂课围绕训练重点成功教学的重要特点。
16、元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元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次学习,一次交流,一次反思,一次成长。
40分钟,一节课时间,很是短暂,但是小麦老师的这节《元日》仿佛带我走进了一个喜庆的古韵世界。从语文生根,文化发芽,传承落地,受益颇多。
诗中文化
这是一个文化生活的大千世界,互通古今。一幕幕过春节的喜庆场景从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这节课从浓浓文化中深入浅出,使人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传统文化气息。分解消化诗中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桃符等意象,让大家陷入了一种古时春节的气氛,再通过几幅图和三副对联的呈现,回到当下。在这一阵阵热闹喜庆的春节气息中,声声唤起大家现实记忆中的春节印象,在寻找春节符号的过程中,逐渐将生活带入语文,使语文课具有生活味。
一首古诗,学习什么?无疑,小麦老师给出了一种典例带领学生从古诗出发,寻找文化之根。学古诗,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在学习一种情调。诗中人,诗中景,诗中事,诗中情。个人拙见,能够带领学生做一个性情中人,能够进入一种心态和场景,就是一种收获。
诗中韵律
读出来,是一种学习方式,古诗需要以读的形式促进内容的笑话吸收。丝丝古韵,情境中来。穿越古今,来到古人的世界。通过平仄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吟诵是学习古诗的主要入门途径,在《元日》的学习中,小麦老师将读扎根到实处。有教师领读、打手势读、和老师齐读、自读、和同桌读、请生读等多种形式,诗词内容反复出现,内容记忆消化顺利在课堂完成。尤其是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平仄读的方式,还原古诗的原本模样。
在古诗教学中,很难把握的一点就是在读的过程中,如何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小麦老师为孩子们营造了一种很微妙的气氛,从一开始上课,大家就被带到了这种气氛中。其次,再通过各种图片和谈话的铺垫,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动了起来。老师的领读是很关键的一步,且点到为止,让学生充分参与多变的读中来。
诗欲留白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一直处于一种持续吸收的状态。就好比一个很饿的人,在不断进食的状态下,总有吃撑的时候,那时再逼着进食,就有点滴油不进的尴尬了。该如何把课堂时间真正的留给学生呢?
拓展学习环节中小麦老师设计了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两首古诗,并通过寻找诗中春节符号这一环节来巩固新知,容量大,学生接受空间略显局限。选择怎样的方式消化这些内容很是关键。
对于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我来说,这节课无疑是脚下很踏实的一块石子。我也似乎摸索出一点点过河的方法,在接下来的日子中,面对破涛不定的河面,我还会寻找新的落脚石,期待能早日渡河上岸。
17、忆读书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忆读书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忆读书》是冰心写于1989年9月8日,即教师节前夕。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一生读书经历和感受,质朴无华于无痕之中告诉我们读书方法,选书标准,勉励青少年要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都是理论性说教,而冰心回忆这篇回忆散文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第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起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话,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本文是五年级上册读书明智主题单元第二篇课文,契合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注意根据要求梳理文章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教学中要结合把握课文的要点,感受读书作用的大要求下,学习运用圈画法、表格法梳理信息方法,接下来我会采用两种信息梳理方法,顺利落实课后习题要求。
夏老师这堂课主要引导学生采用圈画法、表格法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以及好书的标准,读书方法等信息;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体会读书的好处,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课后拓展推荐一本好书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好了铺垫,落实了读与写的结合。
本堂课,夏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抓住读书方法和批注方法进行教学,为学生以后阅读做好铺垫。
夏老师这堂《忆读书》,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很好,尤其是能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在读过的书、看过的电视、电影中情感的变化。一知半解读书法的好处与不足之处,这个教学环节夏老师也设计得很好,训练了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最后,作业设计也很完美,让孩子们热爱阅读,并且带着问题去阅读,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让孩子们明白了: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夏老师这节课课前准备充分,设计思路清晰,整堂课都是面带笑容,非常有亲和力。在学习课文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比如:自由读、小组读、齐读片段,抓住重点段落等,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答,从而让学生明确读书的重要性,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的能力,又很好的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18、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课题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介绍了一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本课由贵阳市观山湖区世纪城小学的吴钊老师指教。这堂课紧扣单元教学目标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进行教学,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体现了略读课文的特点。
1.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填写资料卡,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具体情况。这样有利于学生理清楚课文的线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即使是略读课文,吴老师也重视字词的学习,能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备课,对学生容易读错的作坊、一乘马车等词语,随文随图进行教学。
3.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媒体上的清明上河图的图片,进行图文对照式的教学。吴老师用课件呈现了清明上河图的原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百姓的生活情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关注表达。这幅气势宏大的画作,作者是怎样写的?吴老师引导学生把第2至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找出来,使学生知道作者是从人物多、街市热闹、情景有意思,这三方面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再逐段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排比句式来写人物的多,让学生观察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学生通过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省略的情景,体会画家的了不起,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将写作与阅读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5.强调主人翁意识,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调学生自读自悟。也就是说,略读课文是学生唱主角,老师已由幕前转到幕后。这堂课给我们打开了上好略读课文之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指向写作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9、雪地里的小画家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雪地里的小画家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深度备课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画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语言生动,富有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
下雪啦,下雪啦!
开头一句采用反复的手法,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很是用心先是逗号,再是感叹号,自一个啦字起,自一个!起,欢欣雀跃、喜不自禁之情跃然于纸上。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此句视角从整体到微观,聚焦到眼前的雪地,开启美的发现。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呼应上句的一群。动物的脚丫成为美丽的梅花、竹叶、枫叶、月牙,表明动物的脚丫具有不同的特点,脚丫不同,它们画出来的画也是不同的。这样的比喻既符合儿童心中的画的形象,更有利于营造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家花牙押韵,使句子轻快而顿挫鲜明,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我们都是用颜料和画笔画画的,但是小画家们竟然在雪地里踩上几步,就创作出了一幅画,字里行间表达了深深的赞赏之情。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这句话表现了儿童思维的跳跃性。喜欢发问、愿意思考、对大自然和生活充满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也是这首诗歌给孩子们的美好启迪。一问一答或自问自答,都充满了探索自然奥秘的童真童趣。
二、深度试教 好课是磨出来的
在本课教学中,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是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节课围绕激趣揭题、整体感知、细读品悟、学习生字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第一次试教,结合低年级识字写字这一学段目标,教师将象形字竹步马牙的教学贯穿其中。比如在教学生字竹时,出示竹的象形字以及一幅竹叶的图片,学生会惊喜地发现竹这个字好像就是由一片片竹叶组成的;在教学生字马时,出示马的象形字,学生发现象形字的马看起来就是一匹双脚腾空的马。这一切又让学生体会到了汉字的画面美一个字就是一幅画。殊不知,重视了识字写字,但忽视了朗读指导,尤其是忽略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具体的语言环境。
第二次试教,根据一年级儿童善于模仿的特点,教师采用老师范读的方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采用生活经验的迁移指导朗读第一句。采用我问你答等多种形式的变式训练,让朗读更具有趣味性和实效性。但引导与评价语较为匮乏,课堂表现为孩子的朗读缺乏感情色彩,进步不太明显。
第三次试教,曹书记亲临教室,并在课后为一年级组指点迷津。针对第一句的朗读指导,曹书记一语中的,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读不出效果,是声音小,还是情感不够。
他建议朱老师这样引导:
(1)你的开心好像是藏在心里的,能不能说出来,让大家感受到呢!
(2)这儿有个感叹号,声音要更响亮,快把下雪的好消息告诉所有一年级的小朋友吧!
通过不断的鼓励和引导,让学生身临其境,读出兴高采烈、激动不已的语气。
针对如何让本节课变得有深度的问题,曹书记启发一年级组用因为所以的语言支架,促进思维可视化;同时精选拓展说话练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他高屋建瓴的点评和建议,让老师们有醍醐灌顶之感。
20、小蜗牛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小蜗牛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地科普童话。本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生动活泼地展现了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地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歌曲和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 在课文的导入环节,我采用歌曲导入。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让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以此因此课题《小蜗牛》。
二、整体感知,扫清字词障碍。
(1)扫清字词障碍。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先由小老师带读,然后指名读、开火车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识记生字。
2.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吧,爬,呀,芽
3.比较法:金全;田回。
(2)标出自然段。
(3)在识记生字的基础上,借助连环画,大胆猜读。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出示问题:
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从哪里找到的?
2.小蜗牛走过了四季,小树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两个主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朗读指导。先让学生听一遍录音或者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身份的不同读出不同的语气。如蜗牛妈妈的话要读出亲切、温和的语气,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天真可爱的感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蜗牛妈妈或者小蜗牛,分角色来进行对话。
还可以抓住一些关键词,引导学生读出感受。如通过关键词已经,可以强调小蜗牛错过了原来的季节,分别遇到了夏天、秋天、冬天: 读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时,可以读得慢一些,进一步感受小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由此,通过问题的指引和反复朗读以此深入感受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以及小蜗牛的天真烂漫。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四、书写指导
本课的四个生字都是合体字。两个左右结构的字,一个上下结构,一个全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的时候,提示学生:左右结构的字,偏旁显长、显瘦;上下结构的字、包围结构的字,偏旁显宽、扁。让学生在观察字形的基础上,书空每个字,教师进行范写,学生进行连写。并师生进行评议并评选出小小书法家。
作为一年级首篇连环画课文《小蜗牛》,除了要完成提高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之外,还可以进行文体整合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童话故事《小蜗牛家的故事》,将阅读从单篇走向互文,由一篇知一类,能较好地帮助学生认识童话的鲜明特点,感受童话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2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1、整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黄老师的课,把问的权力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自动、自学、自得地寻求知识,获得知识。
首先,在读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这个课题,你要提什么问题?学生提完问题后,老师引导孩子那就带着同学的这些问题读课文。像这样的导入初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带着自己的问题读课文,主动地寻找答案。学生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其次,在梳理完全篇课文后,老师引导孩子细读第一段时,教师用了这样的语言:读读第一段,读着读着,你感受到了什么?黄老师就是这样引导着孩子,自己去读,自己去思考、去感悟,去表达。
最后,黄老师还很注重课内外相结合。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过:差的教师只教语文知识,好一点的语文教师教语文学习方法,最好的教师提供学习资源。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好课堂教学向课外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使课内外学习相结合,作到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黄老师在学生感悟第一段后问:鲁迅是谁?你了解吗?学生说完,教师趁着补充介绍鲁迅,重点介绍了鲁迅的文学作品。又在课的最后几分钟拓展内容,引导孩子读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谈自己读到和悟到的,为本课的教学做了适当的.延伸。黄老师总结时还激励孩子们课外去读鲁迅的作品。
这堂课告诉我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每一堂语文课都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抓重点字词感悟句子,进行朗读训练,学生的情有感而发。
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是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阅读教学注重培养语感,学习感悟,突出感情,淡化技巧。黄老师在教学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这一句时,先让学生说说失声痛哭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说说已有的生活经验我们会在什么时候也会失声痛哭?学生说:亲人去世时被爸妈批评时内心有委屈时等等,接着老师话锋一转而这里的人为什么会失声痛哭?学生个个很有体会,表达的淋漓尽致。最后老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体会,进行朗读训练。黄老师在这个环节里没有过多强调哪儿重读,哪儿换气,哪儿抑扬顿挫等技巧,而是引导学生体会失声痛哭,然后谈感悟,带着感悟读出学生自己独特的感受。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看法和生活经验。对句子的理解体会也各不相同,所以读出来的感情也就不相同。
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初读课文前,老师先让孩子读读这个单元的学习提示,向单元提示学习读书方法,使学生读前有一个很好的参照,要怎么去读。这样做,对高年级学生是很有必要的,他们已有一定的阅读积累,能按照方法读、思。
在交流句子感受时,学生说:我从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这一句话中感受到鲁迅先生生前很受人爱戴。老师追问:那你是从哪些词中感受到的?该生回答后老师又说:有些同学把这些词画出来,真好!这一处,教师随机把抓重点词体会句子涵义的方法水到渠成地教给了学生。
4、注重课堂的整体性,层次分明。
整体性首先体现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上。这堂课是第一课时,教师安排揭题后初读,在检查中梳理了课文,在学生心中初步建构鲁迅的形象。然后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第一段,最后是拓展阅读,直到学生心中的鲁迅形象清晰深刻。
还表现在课堂面向于每一个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使他们各自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习得、有所提高、有所发展。虽然个别学生没有发言,但是他们在认真倾听同学们的讨论表达,并通过朗读表达了他们的体会。
这一堂课的优点还很多。总之,黄老师的课是一节很值得我学习的课。
22、望洞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望洞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背景
当今世界是一个智力时代、头脑世纪和思维新千年,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思维导图在20世纪60年代应运而生,创始人:东尼.博赞。
自从东尼.博赞发明了思维导图之后,就被人们当作终极思维工具。迅速带领人们走上一段神奇的旅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二、实践构想
实践构想主要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课前准备阶段,教会学生画思维导图并积极应用于课前预习中。其次就是建立四人小组,建立小组时要确立规则,明确任务分工。
第二阶段是课堂教学实践,学生借助课前预习时画的思维导图,在教师的适时指导下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创造生成性的课堂。
三、《望洞庭》教学实践及点评
1.课前导入:看图猜诗句
在导入环节分别是出示有关图片猜对应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学生猜出诗句并背诵整首古诗。
【如是我思:我想的是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复习旧知的同时将已学过的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古诗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相连接,形成知识上衔接。】
【点评:导入很好,通过看图猜诗句的形式将图画与诗句连接起来,不仅复习旧知,同时打开学生的思维,理解中国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2.解题目
思维导图学古诗的第一步是解题目,这个步骤是分解题目进行字面意思的理解,如《望洞庭》,将题目拆分成望和洞庭,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够知道望即远远地看,洞庭结合注释可知是洞庭湖,题目连起来的意思就是:远远地看洞庭湖。当然古诗题目不止一种解法,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题目,如从类型来看是七言绝句,从内容上来看,这是描写祖国山水的古诗也就是山水诗。后面两种解法是学生不知道的,所以教师要做到适时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
【如是我思:在解题目这个环节一开始我想的是这个题目很简单没有其他的解法,但是在S老师的课例启发下,我发现古诗题目的解法不止一种,可以有多种解法。】
【点评:解题目这个步骤处理得很好,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教师的作用是穿针引线,适时指导,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未知适时引导,而不是处处指导。】
3.知诗人
这是思维导图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我先请人介绍作者刘禹锡,学生结合所查阅的资料知道刘禹锡字孟德,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接着了解写作背景,学生也能结合相关资料了解这首古诗是在刘禹锡贬官赴任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但是学生把贬官说成了贬值,所以我即使纠正了学生说法的错误,刚买回来的东西价格就下降了这才叫贬值,古代被皇帝降职叫贬官。
【如是我思:这个环节就是在按照流程走,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都是 学习古诗不可避开的环节,是为理解古诗服务的。唯一的考量就是引导学生着重了解与学习古诗相关的信息,无关的则不必多讲,也就是在充分备课的基础把握好适度原则。】
【点评:这个步骤没问题,与理解古诗无关的信息简单处理即可。】
4.明诗意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个步骤也是最难的一个步骤。包括三读,懂诗意,记图标。
(1) 三读
三读包括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悟。读准字音和读出节奏是一起进行了,思维导图上有教师提醒的难读的字音,当然学生觉得难读的也可以标注好拼音,关于节奏是标注在书上。这都是课前预习做的。课上需要小组讨论他们的预习效果,目的是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纠错、质疑、补充。以达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的目的。小组讨论完成后就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小组展示。
【如是我思:这个环节我是没有真正理解其每个步骤的目的的,所以没有达成教学目标。主要问题就是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小组合作的目的。】
【点评:流于形式,小组合作的作用不明显,所以读准字音和读出节奏两个目标完不成。一教师抽小组展示时没有着重强调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应该用PPT展示出来。教师和学生都没有目的意识,因此小组合作没有起到作用。二是小组展示应该多样化。】
(2) 懂诗意
这是最难实践的一个步骤,在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个环节也是课前预习过的,但是一个学生的力量的和知识水平是有限的的。所以小组合作的目的也是纠错、质疑、补充。在学生合作完成之后,也是通过随机的方式抽取学生展示,要求是一人一句,先说词语的意思,在整句连起来说意思。在学生刚说完意思时我就急着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时时牵着学生再走,如对于两相和的理解,先让学生理解和的意思,两指的是水光和月光互相融合,接着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面的宁静之美,怎么引导学生也说不出宁静,最后说了个平静,但是我知道,这两个词语意思是有差别的。于是再让第一个学生连起来说诗句的意思。接着又是第二个学生分享第二句古诗的意思,我出示未打磨的铜镜给学生看,问未打磨的铜镜给你什么感觉?生说模模糊糊的,我出示图片,看此时的湖面就像未打磨的铜镜,又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说了很多词语都没能说出我想要的朦胧一词。于是我自己说出了朦胧一词。接着第三句古诗,没有点播,最后是第四句古诗,我结合课前学生对洞庭湖的了解问八百里洞庭作者为什么觉得像一个小小的盘子,偌大的君山怎么像一个小小的青螺呢?学生很快明白是因为看的角度问题,因为诗人站得远,始终哪个词体现了作者看的角度,生回答望字。我说是怎样的望,生说是遥望。接着就是出示图标背古诗。
【如是我思:这个步骤我是没有扯清楚的,思路不清晰,时时牵着学生走,上得很痛苦。】
【点评:一学生上课不能看参考书;二没有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一人一句,小组内纠错、质疑、补充,不行再是班级内纠错、质疑、补充,还不行教师再指导,或者PPT补充,小组长总结全诗意思,读古诗意思,会背的举手,展示图标试着背诵,如有些不能背诵给时间背诵,教师巡视看谁图标画得好,再挑学生的图标背诵;三一句古诗意思讲完才能点播,中途不能随意打断学生;四学生诗句意思讲得好就不管他,进行下一句。但是要点出学生说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五小组合作要求应该打在PPT上;】
(3) 记图标
这个 步骤主要是针对背诵。上面已经说了。
5.悟诗情
我说孩子们我们背着背着仿佛来到了洞庭湖边,假如你就是刘禹锡你会说些什么?抽生说。作者把眼前的洞庭湖写得这么美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呢?生说喜爱。
【如是我思:在我没有明白思维导图的看图顺序时,我是强行把这个环节放在这里的,所以显得刻意,突兀。】
【点评:先入诗境再悟诗情,顺序搞错了。】
6.入诗境
怕学生入不了诗经,我特意安排了配乐朗读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然后选择你喜欢的画面写一写。我巡视着孩子们,发现这个环节对他们来说有点难,学生能把古诗的意思写出来就不错了。但是也有个别的写得稍微好点的。用上了一些比喻形容洞庭湖的美。
【如是我思:这个环节一开始我就觉得很难,实施起来的确还是有点困难,因为前面的明诗意我没有上好,学生的思维没有彻底打开,所以在这一环节也出现了问题。】
【总结】
1.用思维导图+小组合作上古诗是我第一次,虽然算不上完美,但是也有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形式相似,导入环节、解题目和知诗人这三个步骤都处理得不错。这是成功之处。
2.经过S老师的点评,我如梦初醒,明白了看思维导图不能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他是按照顺时针方向看的,所以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我的最后两个步骤是反的。
3.经过S老师的点评,我从原来的思维导图的皮相更深入了一步。我在原来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确定了小组的规则:小组内分为一二三四号,一号是组长也是主持人,负责维持组内秩序,负责给组员分工,负责主持组内的讨论。在小组合作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环节,组长先读,读完后问有没有人提意见,如果有,针对组员提出的意见进行改进,做到准确后即可下一个成员朗读一遍,组长问有没有提意见,以此类推,目的是为了达成小组合作的目标。当然小组长还要确定小组展示的形式,展示时负责起头。这是点评后我对小组合作的细化。当然在懂诗意环节也是如此进行。
4.我更加明确了以学生为主题,思维为引线,教师为引导,适时点播的原则。
5.导图是思维工具,小组合作是思维碰撞,入诗境是高阶思维。
6.整体点评:学生朗读有点拖,纠错、质疑、补充需强化;声音太小音响思维碰撞。
23、天窗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天窗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结合经历,释慰藉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同学们喜欢玩吗?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想象也是孩子们特有的优势,即使一个小小的天窗,也会成为孩子们的一个好玩的世界。这就是著名作家茅盾在《天窗》一文中告诉我们的信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天窗》。
(2)熟读课题。(板书:天窗)
2.整体感知。
(1)师引导: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师指名交流,相机课件出示: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①师指名读句子。
②师引导理解慰藉:谁能给慰藉找个近义词?
③预设:安慰。
④生齐读。(相机板书:唯一的慰藉)【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话语,既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快速带领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课堂。紧接着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慰藉。
板块二 反复朗读,悟慰藉
1.再读课文,圈画感受最深的词、句、段。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圈画出文中相关的词、句、段,在空白处适当标注。
(2)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师巡视指导。
(3)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提示:结合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来理解)
2.全班交流。(重点引导以下句段的交流)
(1)交流句段一,指名朗读,理解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出示课件)
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这时候是什么时候?(预设:夏天阵雨来了时)
②师引导: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③示例: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玩耍和嬉戏,天窗便成了唯一的自我安慰。
④师引导理解:此刻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能不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在什么时候也有过这样的心情?
⑤生自由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
a.到屋里来啊!这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预设:命令、不可违抗)师指名读。(板书:进屋)
b.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此时孩子们的心情怎样?(预设:无奈)师指名读。(板书:被逼)
⑥师小结: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的心灵带来抚慰,因此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交流句段二,指名朗读。(出示课件)
①生自由朗读。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比较朗读,你发现了什么?
②示例:课文中的语言更生动形象。
③仿写练习。
a.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学习作者在这篇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模仿想象。
课件出示;
请运用拟人或比喻的手法将句子写具体:
这雨,像泼,像倒,从屋顶直泻下来;这风,用力地撕扯着大地;这雷,一声怒吼,震耳欲聋;这电,带子似的飞速一瞥。
b.生自由仿写。师巡视指导。
c.师指名交流,相机出示范例。
④生齐读。师引导: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⑤师指名交流。(示例: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
⑥引导想象。
a.师引导:同学们,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透过小小的玻璃,你还可能看到什么?
b.示例:红叶(相机指导朗读,想象着风、雨、雷、电威力巨大无比的状况进行朗读)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1)引导思考:
①为什么要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②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预设:天窗给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板书:神奇)
③无有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2)示例:孩子们是善于想象的,想象出的东西比现实看到的更丰富。句中的有与实指的就是想象出来的事物。孩子们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又可以自由联想,自由组合,天马行空,所以就会更真切、阔达、复杂、确实了。
(3)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设计意图】这一板块,在学生理解课文时,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味,突破了课文中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板块三 拓展交流,谈慰藉
1.拓展交流。
(1)师引导:同学们,在你们失落和无奈的时候,什么事是你的慰藉呢?请大家分成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
(2)生小组讨论后师指名交流。
示例: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什么小玩具
2.小练笔。
师:大家也来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为自己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3.课后阅读茅盾先生的其他作品。【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上,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这一板块,鼓励学生把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真正落实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这样,语言得以运用,情感得以表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统一。
24、少年闰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少年闰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少年闰土》是一篇十分经典的文章。在本节课教学中,余老师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在合作中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遵循了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这一理念。
一、紧扣单元目标,做到一课一得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其单元目标是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本节课教学中,余老师注意渗透目标意识,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并通过拓展阅读,引导学生深入地去读《故乡》这样通过联系全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
二、合理利用课件,优化教学过程
恰当运用多媒体,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教学信息的容量,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本节课,余老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如文中有许多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的事物鬼见怕、猹、观音手等,余老师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事物形象直观,在对重难点句子的理解上,多媒体的运用对于突破重难点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转变自身角色,注重点拨引导
在课堂上,余老师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放手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会人物特点。如在学习课文第一段时,结合插图,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感受宁静美好的环境,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学生各抒己见,想象丰富,闰土的形象赫然浮现于学生面前。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四、注重读写结合,做到以读学写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却对人物的描写主要集中在事件上,而对闰土的外貌却只用了简单的一句话: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简短的一句话看似没有多少特殊之处,却能抓住人物最大的特点与旁人不一样的特点。余老师在此处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引导学生运用这样的描写方法也写一写你熟悉的一个人的外貌。另外,在教学完课文后,余老师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怎样把闰土这一人物特点写出来的?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明白了本课写人的一些方法,如外貌、神态以及侧面描写等,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也把一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描写出来。这样从阅读走进写作,很好地渗透了写作方法,以读学写,学以致用。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如课堂缺乏一些激情,一丝语文味,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显得繁琐,教学语言不够精炼等,在精讲多读方面,略显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25、青山不老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青山不老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有层次感。群山起伏方显跌宕之美,小路蜿蜒才呈幽深之境,课堂教学起承转合无缝对接,乃见层次之感。陈老师的讲授课《青山不老》,40分钟,像一幅画卷逐层展开,点面相谐。教学思路清晰,陈老师处理教材独具章法,一篇课文就是一个例子,有鉴于此,陈老师遵循一课一得、以点带面、一课多篇等处理教材的原则,从课文典型选材的角度切入,以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再读课文,思考作者用哪些内容来表现老人的伟大?(陈老师善于换位思考,深知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因而设身处地的尽量不用或少用文章写作方法如选材、典型性、代表性、正面、侧面等,改用内容、事例或者启发学生回到课文找寻知道、说着、看见等提示性词语)为问题牵引,逐步地让学生生成了课文从所知、所闻、所见、所想四个维度选材,展现了执着坚韧、不惧困难、无私奉献的老人形象的智慧性答案,进而给学生提供抓手借助《青山不老》的选材技巧,去比照《别了,语文课》、《老王》等课文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教学结构严谨,陈老师横向设计的层次与环节别致精巧,如课堂开头新颖鲜活,将一则中国在保护地球、守护家园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国际消息以PPT呈示,有图案、有数据,直观而具体,加深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迅速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学生手捧课本禁不住先读《青山不老》为快;学法多样,如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小组中心发言人交流、针对两组代表的演板找优点指不足等,展开思维激荡,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于活跃的气氛中收到了敏而好学、教学相长的效果。如此创设,使教学结构成为促进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的中介和动力,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层次由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创新步步升华,且各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推进节奏疏密缓急适中。
二、有仪式感。这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即是布置课堂练习:若当地政府要表彰这位老人在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请你为老人写一则颁奖辞。80字左右。颁奖辞,是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在颁奖典礼上,它是作为某种主题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存在的,缺少了这个环节,活动的策划就不是很完美,活动过程就显得不是很完整。而运用颁奖辞解读语文教材文本,是指在整体阅读、理解、分析、鉴赏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主要内容、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藉助颁奖辞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进行准确的陈述与评价,然后在课堂上予以宣读。通过这种教学范式,让学生了解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体现的一种超乎寻常的人格精神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取得一种加强语文综合学习的教学效果与可供学习、陶冶性情的教育效果。该班的小朋友仅用不到6分钟的时间,不少同学完成写作颁奖辞的作业,请听一位身穿橘红色校服、佩戴红领巾的男同学宣读:﹍﹍老人用双手和白发让荒山长满绿意﹍﹍,白发与绿意形成鲜明对比,个子瘦高、声音甜润的女同学宣读:﹍﹍你以有限的时间,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两句对偶,节奏匀称,准确概括了老人的伟大之处,你第二人称,更有亲切感﹍﹍撰写颁奖词,以读促写,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老人形象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感悟老人精神若青山不老的基础上,运用富有诗意的语句去表达学生崇敬、赞誉老人之情和以之为楷模的决心,宣读声、鼓掌声,心跳加快、神态端庄、眼眶湿润,课堂平添了一种尊崇感、仪式感。
26、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听了马江南老师的课,值得学习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课件设计精美,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结合使画面生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2.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由扶到放的指导学习。指导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的事物,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从封、挡、遮中感受树木的葱茏,茂密,从升中感受雾的动态美,实物演示浸泡整个森林被雾包围,让生感受到雾气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后小组学习其他的季节。
3.结合三单进行教学,落实课堂的练。
建议:
1.在课堂练习中,多处写出描写的事物,可在文中勾画,节省写的时间在读中领悟小兴安岭的美丽。
2.给学生写的时间不充足。
饶玉兰
马江南老师课堂优点:
1.结构清晰,流程顺畅,环节紧凑。不仅善于落实知识点,教学环环相扣,而且注重启发引导,夯实了知识的基础,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马老师也很重视品词析句,如在教学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飞舞与落下等,让学生通过词语替换的方法以及朗读的形式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建议:
1.课堂上给了两次学习任务,但学生所汇报的只有任务中的第一项内容,后两项均是在老师的引导中完成的。可以让学生完整汇报后老师选择性地讲重点,并且还应给足学习时间。
2.本课内容丰富,提到的事物众多,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整理,提取关键词,也为小导游介绍也做好了准备。
黄茜
听了马老师执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有以下一些看法:
1.马老师全身心地投入,自导式五精课堂的模式相结合,环环紧扣,并借助课件有声有色地向孩子们再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把他们领入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中,从而形成了真实的个性化的朗读。美是文章的魂,美是教学的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马老师始终围绕这些教学思想组织教学,努力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采用先教师引导学习,然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最后总结全文。
2.教材处理主线清晰,学生体会深刻。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文中二至五自然段描写四个季节部分是重点,马老师能通过导学到引导合作,再到学生自学,教学的同时不断总结学法,并从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换词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把握重点词、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和巧妙。
建议:
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深入篇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老师在课上可以给学生提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并迁移、延伸到课后小练笔,鼓励学生按照所学习的习作方法去描写家乡的一处景物,内化并升华情感,这样才能更加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代永红
马江南老师此课的优点有:
1.善于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直观感受。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小兴安岭特有的美丽,上课伊始,马老师播放小兴安岭的视频、生动地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并让学生谈感受引出课题。
2.注重学习写法指导,先教后放,循序渐进。这篇文章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四个季节在写作方式上基本一致,马老师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了先教再扶后放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指导教学春天和夏天的段落。指导学生先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再通过找关键词和句子理解这些景物的特点,最后读出感受。接着合作学习小兴安岭的秋天,教师适时点拨,并用好学习题单进行汇报;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值得探讨的地方有:
1.指导朗读要更到位,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
2.课堂语言值得精炼,不要重复学生说的话,可以改为评价。
杨会
马江南老师的课堂非常完整,教学中注重以读为主,设计了多种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出感情,同时还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注重引导孩子围绕一句话、抓关键词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句子意思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这样巧妙地突破了难点,使孩子易于吸收新知识
另外在教学各种各样一词时,注意点拨除了表示数量多,还有品种多。总之,本节课优点很多,值得学习。
古智丽
27、景阳冈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景阳冈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快板引入,梳理文路
师:(说快板)
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山东好汉武二郎!
那武松学拳到过少林寺,功夫练到八年上。
这一天,思念亲人回家乡。
中途经过景阳冈,那山上,斑斓猛虎把人伤,
赤手空拳打老虎,为民除害把名扬!
师:这段话说的是什么事?
生:武松打虎。
师:这篇课文按照顺序都讲了什么?
生:先写喝酒,再写上山,最后写打虎。
师:这篇课文文白夹杂,是古代的白话小说,我先考考你们:大虫是什么?
生:老虎。
师:什么是吃酒?筛酒?
生:喝酒,倒酒。
【点评:快板书是中国传统曲艺形式之一。用快板书开课,形式新颖,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渲染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梳理了课文,拉近了学生和古代白话小说的距离,一举多得,简洁明快。听!好汉武松景阳冈打虎的故事就要开讲了!】
二、喝酒研读语言,体会倔强
1.体会喝酒酒量大,动作爽
师:好!我们先来看武松喝酒。武松喝酒与众不同古代的酒度数比较低,一般人可以喝到三碗,武松喝了几碗?
生:十八碗。
师:对,十八碗酒!相当于六个人的酒量!而且,十八碗酒他都是怎么喝的?
生:一饮而尽。
师:连起来,一起读。
生:十八碗酒,一饮而尽!
【点评:好一个一饮而尽!武松的豪爽、率真、坦荡的性格尽显无疑。】
2.体会语言豪爽、倔强的性格
师:我们来读一读武松和店家的对话。这样吧,同桌两人一人读武松的话,一人读店家的话,先来练一练。(出示对话。生同桌合作读。)
【点评:由读到演,让学生扮演一回武松和店家,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别有一番滋味,别有一种感受。看!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了!】
师:选一组同桌来读。
(一组同桌分角色读对话)
师:大家给他们提提意见。
生:武松读的时候没表情,声音不够洪亮。
生:店家好像不是在说话,而是在念书。
师:是啊!说话还是要更自然一些。不过,他的台词比较多,我们表示谅解。我们看武松他很留心,一边读一边做动作,把括号里的内容都表现出来了,真好!但是后面有个表情不对武松的笑,这个同学嘿嘿一笑,行吗?
生:不行!
师:应该豪爽地哈哈大笑! 下面一起来,你们都当武松,我当店家,我们来试一试!
【点评:由读书到讲话,从拿腔捏调的读到自然平实的说,是读的升华,需要在练读中下功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相互转化既有助于提高读的质量,也有利于增强说的能力。】
师:我们看,在这个过程中武松一直在干什么?
生:叫人筛酒。
师:叫人筛酒就是要酒。第一次他敲着桌子说快来筛酒,第二次他奇怪地问怎么叫做三碗不过冈,第三次他笑着说哈哈!我可不醉,第四次,干脆直接把钱拿了出来别胡说,给你钱。是这个意思吧?
生:是。
师:这一段对话很精彩,但不能光看表面。谁说说,从这个要酒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生:倔强。
生:固执。
师:对!倔强你不让喝,我非喝!从这一段的描写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的武松,一个酒量很大的武松。(板书:倔强,酒量)
【点评:在学生活动之后,师生理清层次,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的表层去发现语言背后的意蕴从要酒的过程看出怎样的武松。在文本具象的描写中,引导学生尝试初步的抽象了解武松的性格。这既是一种语言训练,也是一种思维训练。】
三、上山研读心理,体会犹豫
师:武松吃了十八碗酒,然后要上山。店家告诉他山上有虎,他不相信,执意上山。可是上山之后,武松看到一张官府的榜文(出示)
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师:谁把这段话解释一下。
【点评:榜文半文半白,语言简洁。教师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语字斟句酌,很有必要。把关键词语弄懂了,这段话自然就懂了。这也是阅读我国话本小说的方法之一。】
生:近期因为景阳冈老虎伤
人,如果有客商经过,要结伴过冈。
师:就是说过冈需要两个条件。一是
生:趁午间过冈。
师:二是
生:结伴过冈。
师:武松现在是午间过冈、结伴过冈吗?
生:不是。是独自一人,黄昏过冈。
师:(指勿)请勿自误。这个勿是什么意思?
生:不要。
师:(指误)这个误呢?
生:错误。
师:应该是耽误,请不要自己耽误自己,就是自己送死自己负责,是这个意思吧?
生:是。
师:这个告示,武松读出了八个字
生:山中有虎,单身莫行!
师:看到这样的公文,武松心里有了想法,请你拿出笔,打开书,读第4、5、6自然段,把几处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语句画出来,看看他都想了什么。
【点评:研读榜文,读出山中有虎,单身莫行八个字。此情此景,武松怎么会没有想法呢?让学生在相关段落中把武松的想法画出来,认真研读,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探究,也是读书方法的指导。】
(生边读边批画。之后师生共同交流,找到四处心理描写的语句。师相机出示。)
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点评: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从人物的神态、语言中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品读就是让学生慢慢品尝,细细品味。】
师:我们来细细地品一品。读第一句。
(生读)
师:这时,武松相信有虎吗?
生:不相信。
师:但是,当他看到了官府的公告,他想
生: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师:武松怎么样了?
生:他想马上转身回酒店。他有点害怕了。
师:武松也怕老虎吧?但是转念一想
生: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师:心里害怕不害怕?
生:害怕。
师:但是他要做
生:好汉!
师:武松怎样?
生:爱面子!要脸面!
师:在面子和性命之间,武松宁愿选择
生:面子。
师:后来,他细想了一回
生: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师:他有什么心理?
生:侥幸心理。
师:再看最后一句
生: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师:什么意思?
生:他在给自己壮胆。
生:他是在自我心理安慰,在骗自己。
师:你看,害怕的武松,要面子的武松,有侥幸心理的武松,自欺欺人的武松,是这样吧?
生:是。
【点评:这一部分还是让学生通过读自己去体会。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的了解只有通过学生内心的体验方能领略一二。对小学生不必作过高的要求。】
师:整个过程在上山和下山之间,武松其实一直在干什么?一个词
生:犹豫。
生:矛盾。
生:纠结。
师:但武松最后还是
生:上山。
师:说明他有什么?
生:胆量。
【点评:犹豫,就是心理矛盾,内心冲突。在特定的情势下的犹豫是人之常情,即使武松也不例外。关键是犹豫之时如何抉择取舍,是否当机立断,这也是杰出者和平庸者之间的重要区别。课文中这一段细致的描写,课堂上这一段较长的对话,绝非可有可无。它清晰地展示了武松从犹豫到决断的心路历程,为后文写景阳冈打虎作了必要的铺垫。】
师:有人说,文章这样写有问题。如果让我来写,我就写:武松看了公告,然后毫不犹豫地主动上山打死老虎,为民除害。这样好吗?
生:人毕竟打不过老虎,他怎么可能主动去打?
师:是啊,武松以前打过老虎吗?
生:没有。
师:所以,他一听说山上有老虎,就说我上去打死它,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这样写真实不真实?
生:不真实。
师:他写武松害怕了,要面子,自己安慰自己,这样写真实吗?
生:真实。
师:真实!这就是武松的犹豫,武松的胆量!(板书:犹豫、胆量。)
【点评:艺术的真实源于生活的真实。武松乃血肉之躯,本是个普通的人,他也会害怕,也会要面子。但是武松又是一个杰出的人,他有胆量,有气魄,有本事,所以他才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四、打虎研读动作,体会慌乱
师:不管怎么说,武松还是上山了,最精彩的打虎场面开始了。我们来读打老虎的场面。先请一个同学来读打虎的第一段。
生1:(读)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师:这个同学读得很流利。但是,他放的是慢镜头吧?(生笑)我们再来试试,读出紧张的气氛,语速要快!
生:(语速很快地读)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师:这样读才能再现场景,一起读一遍,要读出武松闪得快。
(生齐读)
师:大虫的所有动作,都突出了一个字
生1:快。
生2:猛。
生3:凶。
师:快,猛,凶。我们要通过朗读把这些读出来。我先问问你,这一段实际上是写谁在进攻?
【点评:大虫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一闪再闪三闪,均在毫发之间。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浓缩成三个字:快、猛、凶。这是引导学生由具象到抽象的思维训练。此时,教师又让学生回到文本,通过读来感悟,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而且使武松的英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逐渐由隐而显了。】
生:大虫。
师:谁在防守?
生:武松。
师:我问你,大虫做了三个进攻动作,分别是
生:扑、掀、剪。
师:武松也做了三次动作,但是这三次动作用了一个字叫什么?
生:闪!
师:好!现在我们明白了,大虫是扑掀剪,武松是闪闪闪。是这样吧?
生:是。
师:(指一个学生)你就是大虫,来,我请你做一个高难度的动作掀!你把这句话读一读,你一读就知道怎么掀了。大虫背后看人
生: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做相应动作)
师:你先看前面大虫扑过来,武松往旁边一闪,现在武松在大虫的哪里?
生:背后。
师:对,背后,所以大虫要背后攻击。这个大虫是个高手啊,知道现在回头来不及了,怎么办?
(一生表演大虫用腰胯掀的动作,师生鼓掌。)
师:掀完了还不算,还有一个动作更难做,要用尾巴一剪!怎么剪?读这句话
生: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师指导生用手当尾巴,表演剪的动作。)
师:大家想想,假如老虎的尾巴碰到武松,会怎样?
生:武松就会受伤。
师:假如老虎的腰胯撞到武松,会怎样?
生:武松就会很危险。
师:是啊,一切都在瞬息之间!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在表演之后慢慢读,细细读,边读边想象,在脑海中浮现出打虎的情景。这样指导学生读书,有趣有效。学生学习了语言,了解了作者的表达方法,还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师:我们慢慢读,细细读,边读边想象,再现了打虎的场景。老虎扑掀剪,武松只用了一个动作
生:闪!
师:我把它换一个词,换哪个?
生:躲。
师:哪个词语好?
生:闪的速度很快。
生:用躲的话说明他很胆小。
师:所以他是闪,闪了以后就是后面的进攻,这叫以退为进。
【点评:换词比较,足见作者用词之精妙。看,一个闪字,武松的英气、豪情、胆识尽显无遗。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词语,必要时咬文嚼字,值得提倡!】
师:好,我们再来读一读。你们来读写武松的语句,我来读写老虎的语句。力求读出紧张的场面。
【点评:武松一闪又闪,化险为夷。先挫其锐,避其锋芒,再蓄势待发。看!武松是怎样收拾大虫的!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教学过程波澜起伏,起承转合,过渡承接自然流畅,可见教师的功力。】
师:大虫扑完了,该谁打了?
生:武松。
生:(读)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师:好,这两句话跟我读一读: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生接读)
【点评:此处,教师的范读很有必要。烘托了气氛,读出了气势,静态的语言文字化为鲜活的形象,也为学生树立了朗读的榜样。此时,教师还要求学生在听读中找出描写关键动作的词语。的确,说的不如做的,英雄行为更能表现英雄的精神品质。】
师:好,武松动手了吧?可惜,唯一的武器哨棒断了。这一次武松要赤手空拳面对老虎进攻,我们来看最惊心动魄的场面!这一段我来读,但是你们有一个任务,这里面武松做了很多动作,你们边听边把最关键的动作找出来。(师范读,生听读,梳理出几个关键动词:跳、按、踢、打。)
师:武松有几个关键的动作。第一个是什么?(生:跳。)第二个是(生:按。)然后他就干什么?(生:踢。)最后是(生:打。)在这四个动作中,有一个动作至关重要,是武松转败为胜、转守为攻的关键。你认真比较一下,是哪个动作?
生:按。按住老虎的头,他就控制住了老虎。老虎的爪子、尾巴、腰胯都不能用劲了。这时他才可以踢老虎。
师:对啊,按住老虎,转败为胜!这个动作最关键!
【点评:行为由若干动作构成。教师引导学生紧扣描写动作的关键词语品读,不但使武松打虎具象化,而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巧妙。辨析哪个动作最关键,看似平常,却是引导学生去分析事情的关键点,这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师:打虎过程异常紧张。你觉得武松整个过程的表现怎么样?
【点评:让学生说说武松打虎过程的表现,是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概括,由部分到整体的归纳。由放到收,由开到合,收放自如,开合有度,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特色。】
生:非常勇猛。
生:动作很快。
生:惊恐。
师:惊恐?武松在打虎过程中,他是不是非常冷静?
生:不是。
生:要不他也不会拿棒打的时候棒就折了,武松有点惊慌。
生:武松按住老虎之后,是乱踢,说明他比较惊慌。
生:武松是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是乱打,也说明他慌乱。
师:但是从按这个字,我们也看出武松具有超人的气力,如果是你去按,我估计老虎一抬头,你就到树上去了!(生笑)从这一段我们看出了武松的慌乱和武松的力量。(板书:慌乱 力量)想不想看看武松打虎的场面?
生:想!
师:注意:一边看,一边和课文中的描写对照,感受惊险的场面。(播放《武松打虎》录像)
【点评:教师这里的提示十分重要:一边看,一边和课文中的描写对照,看语言描写如何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
师:惊险吗?过瘾吗?我们再来读一读打虎的场面。你们读,我来闭眼想象画面。
(生齐读,在对话处分开对读。)
五、总结拓展
师:真过瘾!好像看见真的一样!你们发现没有,这篇课文写得很有意思,如果我们从头来梳理一下阅读的感受,就会发现:武松酒醉要上山,我们的心就
生:提起来了。
师:后来店家劝他,我们的心又
生:放下了。
师:结果他不听,我们的心又
生:提上来了。
师:当他看见了公文,我们以为他要回去,我们的心又
生:放下来了。
师:结果他非要上山,心又
生:提上来了。
师:老虎一攻他,他躲过去了,我们放心了;拿起棒一打,折了,我们的心又提起来了。整个过程我们的心随着描写一起一伏,一提一放!这就是一波三折!武松打虎真过瘾,我们读书真揪心!
师:(指板书)你们看见没有,第一排我写了这几个字
生:倔强。
生:犹豫。
生:慌乱。
师:这些,其实都是我们一般人身上都有的,对不对?所以这个叫什么?
生:人!
师:但是第二排写武松的酒量,胆量,力量这是不是一般人都有的?
生:不是。
师:这是
生:神!
师:清朝有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评论家金圣叹讲了一句话,讲到武松,他说武松是人,也是(生:神!)他有人的(生:倔强。)神的(生:酒量。)人的(生:犹豫。)神的(生:胆量。)人的(生:慌乱。)神的(生:力量。)
【点评:教师引用金圣叹对武松的评价,适时、准确。当然,金圣叹的评论是对武松一生英雄行为的总结,而武松打虎不过是刚刚拉开了序幕。许多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即将展开。此时,本课的拓展延伸就顺理成章了。】
师:这就是《水浒传》中最闪光的英雄,千百年来人们最喜欢的好汉!施耐庵浓墨重彩描写了一位亦人亦神的好汉武松。关于武松,《水浒传》一共有十回书描写,他还有很多故事,谁知道?
生:斗杀西门庆。
生:醉打蒋门神。
生:大闹飞云浦。
生:血溅鸳鸯楼。
师:对,最后武松上了梁山。同学们,看看武松一生的经历,你觉得他只是打了一只虎吗?(生答)对!除了景阳冈的猛虎,人间的恶虎他也打!欺男霸女的西门庆杀!强抢豪夺的蒋门神杀!陷害好人的张都监杀!武松的一生,就是打虎的一生!这些故事你们随后去读《水浒传》。下课!
【点评:留下回味的余地,留下故事的悬念,让学生欲罢不能,这时再要求学生读整本书,就不勉强了。】
【总评】
张学伟老师的《景阳冈》是一堂渗透了课改新理念的好课,是一堂体现语文特点,散发着浓浓语文味的有特色的课,是一堂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充满童趣、生动活泼的课。
张老师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采用读、思、议、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抓重点句段、关键词语,通过读书,让静态的语言文字化为鲜活的人物形象,又通过抠关键词语,回归文本,学习作者的表达特点。还通过议,让学生自行揣摩,探究字里行间背后的意蕴。议后多有小结归纳,意在从形象到思想,升华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中有收有放,收放自如;有分有合,分合有度;有疏有密,疏密有致。学生活动面大,参与度高,教师只是从旁指点,在关键时点拨疏导,在衔接过渡处穿针引线,表现出教师极强的调控课堂的能力。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由话本演进而成书。作者主要依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不像西方小说有大段的心理描写。教师特别注意到这一点,对人物的语言主要通过读来体会,对人物的动作,除了读,还通过演来加深印象,从而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需要说明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武松打虎作为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即不畏强权、迎难而上、嫉恶如仇、除恶务尽。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发生的英雄故事,不应以类似老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等所谓的现代解读来曲解武松打虎的文学形象和思想价值。
教学总会有遗憾。本课有几处议多读少,失之于碎,需要改进。
28、京剧趣谈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京剧趣谈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京剧趣谈》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文艺性很强的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京剧。是篇集文艺性,专业性极强的文本,面对六年级的学生,既要抓住文本的特点,又要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训练要素,让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了解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目的。文章的作者徐城北先生是著名的京剧理论家、戏曲研究员,对京剧颇有研究,其文笔老练,对于艺术的阐释通俗幽默,深入浅出。本课的教学设计者抓住文本的特点,通过京剧艺术的无中生有,引导学生做到了品艺术之趣。
一是文本语言之趣。本文作者趣谈京剧,语言充满幽默。赏析语言可以品味京剧之趣。马鞭部分的第三小节那就得狠狠做戏,可以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品读1.什么叫狠狠做戏呢?2.做戏即是表演之意;3.狠狠写出了表演的到位,狠狠做戏不就是尽力地展现京剧表演艺术的魅力吗?从中体会作者的语言通俗幽默。亮相部分的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三个对着生动传神的写出了舞台效果。像这样的语言例子很多,老师引领学生合作学习,细读文本,学生将会受益更多。
二是京剧艺术之趣。语言读活了,文章里描写京剧的无中生有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哲学就活在了学生的心中了。
三是课外传承之趣。一节好课借课堂传承课外,课堂是为学生课外学习奠基的,课堂的结束正是学生对中华京剧文化研究的开始。
本课的设计抓住了文章的虚实动静使板块非常清晰,清晰的板块让学生的学路也异常清晰,略显不足的地方是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足够的自学能力,《京剧趣谈》又是篇略读课文,老师可以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前置作业单,及清晰的板块,用好老师教给的学习文章的方法,落实本课的语文要素的训练。
29、灰雀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灰雀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如何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让学生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呢?
我从三个方面来着手。
第一:请同学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请同学反复朗读之后,老师范读,学生想象灰雀在树上跳跃的情景。再问:灰雀可爱吗 ? 你们喜欢吗 ? 还有谁喜欢 ? 你从哪知道的 ?
第二:请同学画出列宁和男孩的对话,同桌之间练习之后,再采用指名朗读,分男女朗读,表演朗读等形式练习对话。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他们的心理活动。并采用换位思考,让他们说说那男孩为什么要抓灰雀 ? 为什么又放了灰雀呢?那是怎么样的心情呢?从而体会到男孩的诚实和可爱。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第三: 教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做了个小练笔,男孩答应列宁之后。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让我激动不已。有的同学想象很丰富。文章里所表达的内容,让我感到学生在我的教学中理解了。
30、猴王出世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猴王出世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近日,观摩了郑春燕老师执教的《猴王出世》这一课,我认为以下几点尤为突出: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郑教师运用孩子们所提的问题进行教学,突出了课文的重点。完成、解决了问题,也就完全了本课的教学任务,目标相当明确。
二.体现教与学的互动
课堂上郑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的语句,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的描写,感受优美的语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三.重在指导朗读。体会句子,学习写法
教学中,郑教师适时出示了文中的重点语句,反复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有个别试读,集体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创设语境,让学生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正所谓在读中感悟,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美,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新课标特别强调将朗读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整堂课书声琅琅,一步步将学生引入情境,入境悟神。
然后,指导学生赏析句子,学习句子所采用的表达方法,感受到不同的表达方法所表达的意思效果有明显的不同,即学生们在学习中学到了方法。
四、抓住关键词句品析。
关键词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存在于文中。语言文字做到训练扎实。抓住了重点词句食草木,饮涧泉那石猴在山中朝游峰洞之中这句话,要求学生把目光放在语言文字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结构?让学生通过把品读,把这些关键词找出来,体会这是一个怎样的石猴?字词的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学习语言的基本活动,是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的语文味浓郁的学习活动,老师做得很到位。
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这堂课,郑老师构建民主、平等的对话,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的始终,学生学得轻松,教学效果扎实、有效。这是一堂很好的略读课文教学的范例。
当然,任何一堂课都会留下遗憾,如果老师在放手让学生大胆质疑上在深入一步的话,可能效果会更好。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没有深入的思考,没有潜心的研究,是很难发现问题的。学生在学习中无疑可问,这与他们不深入思考是密切相关的。因为疑问的产生是与深入思考相联系的。能思则能疑,思得越深,提出的问题就越多,就越深;相反,不思考,当然也就无所谓疑了。
31、荷花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荷花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荷花》一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传统的讲读课文,可以说这堂课整体来看是成功的,体现了教者的设计意图。
一、贴近新课程,较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者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主体参与、和谐发展的教学氛围,教者用作者从哪几方面写荷花好,是怎样具体写荷花美好的?这一个大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学生读书自悟,给了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在学生探究汇报的过程中老师相机知道了修辞方法如何排比、比喻等。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了冒字为什么用的好?换一个词行不行和如果把眼前的一大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大的了不起。用这些词句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进行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阅读贯穿全文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只形成独立阅读能力。而多读中又特别强调了朗读。《荷花》一课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非常适合朗读的文章。同此,教者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多次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自己的语句,在教师相机引导时又再次引导学生去读,在课文结束后,双配乐齐读。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读文过程中,学生逐步感悟到文章的含义。感到荷花的美,体会到语言的生动和优美,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引导搜索、拓展延伸了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标》提出努力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看出学生查找了很多有关荷花的`诗、文。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省略号,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想下去,从开始想像蜻蜓、小鱼会说什么。到后来想象还有哪些什么呢?这种想象能力的训练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设计。四、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学生整体感知的时候,出现了荷花的配乐画面、在学生读文过程中多次出现荷花的画面。在结尾学生在读体会全文时,又加入了优美动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美妙的境界。
32、好的故事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好的故事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资料的选择是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但是资料的过多使用,会造成负担,在这里我们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用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行教学目标,一节课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哪,在本课中要着重思考。
从教师教学用书来看,对于教学目标的定位是非常清楚的,我们希望老师通过教师教学用书来帮助老师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目标来开展我们的教学。
《好的故事》可以借助课后题中的阅读要求,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难读的词语进行引导,还可以结合五下第二单元的交流平台中的阅读方法,比如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释整句理解,会用反复,逐步解释,只要联系上下文,知道大概意思就可以。
老师应该对于全套教材有所了解,最好记在自己的心中。统编教材中应该关注的词语,学习、初步、试着、尝试、综合运用、借助等,是有能力发展的层次性,程度要把握好。
《好的故事》中出现三个问题
1.教学目标与要求定位太高,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对比和象征的表现手法。
2.资料的使用,目的性,时效性不强,甚至有点泛化。怎么借助资料方法?本课中鲁迅的年代和我们有所不同,鲁迅的资料可以是学生自己收集的,也可以是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以老师提供的资料为主,我们提供的资料是学生可以理解的,帮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感知和了解。后面两篇课文就是最好的辅助本课的教学资料,课文插图第七自然段所描写的梦中的船、狗、树等具体景物。可以借助插图帮助学生想象,体会梦境中好的故事美丽优雅有趣。插图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细学生的经验理解课文内容,是教学中常用的有效的阅读方法。学生的经验包括生活和阅读经验,而教学中学生生活经验往往被忽视。统编教科书每册设置的快来读书吧,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学生应该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无论是阅读或是表达都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来实行教学目标。好的故事可以结合《爱丽丝梦游仙境》和孩子自己做梦的错综和杂乱,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
最好的资料是什么,最好的课程资源是什么,一课之本,用好本,少用课件。
3.对课文的整体关注不够。零打碎敲问题比较多,语文教学不能忽略课文整体的存在。要求整体把握教材。
思考:语文教学如何转变观念,怎样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以及站在儿童的角度定目标。
33、海滨小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海滨小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在《说文解字》中,对于城这个字的解释是,以盛民也;而市则是买卖之所,可见城市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我们抛除经济基础的影响,一个城市对于个人的植入骨髓的影响则不仅仅在于经济,更多的是百姓的居住之所,是一日三餐,是胡同里弄,是那浓郁的人情味儿。
这学期仔鱼团队磨课的第一篇课例就是《海滨小城》。能代表小组出课,我紧张且满怀感激。
由于我们生活所在的城市与文中的城市相差较大,所以我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上课伊始,请学生先谈一谈自己居住的城市的样子,再引入课文插图,发现图中城市的不同。孩子很容易发现这是一个靠海的城市,顺势引入海滨一词,并拓展河滨、湖滨等词语,导入新课。
初读感知开始是检查预习的环节。我将本课词语分了两组:第一组是海滨小城中出现的景物,第二组则是易读错的词语。我将本课出现的多音字放入一句话中,游行的人们挥舞着手臂(b),朝阳为他们的脸和胳臂(bei)镀上了一层金黄色。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降低学生的识记难度。
在写字指导中,本着同类项优先这一不成文的规定,我选择的是载、栽两个字。先从字形上区分两个字,让学生交流,得到一个小口诀有木来栽(zāi)树,有车来载(zi)货。此时再出示色块、辅助线等工具,从结构上认识它是半包围结构,出示辅助线明确小撇的穿插,主笔斜勾要写的舒展。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载的书写口诀车字避让,斜勾舒展,小撇穿插,学生仿照着这个字的口诀,补充完成栽字的口诀木字避让,斜勾舒展,小撇穿插。出示这一类的字还有截、裁、戴都可以用类似的技巧进行书写。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同桌交换评价,修改再写。
我们团队的指导老师李乐老师和郝雁冰老师以及队友老师们,针对这一部分给出了很多批评建议,先不提我那令人发指的烂字,但是从细节上就有很多问题。我在PPT中给出的生字太小了,辅助线选择的颜色不清晰,孩子看不清楚;而在我的学习单上给出的田字格则太大,学生不会写那么大的字,把字都写散了。并且指出了我们对于写字教学上的研究远远不够,二年级有二年级的研究方向,并结合优质课中出现的几个写字指导的范例,与我们进行探讨。同时我个人由于紧张的关系,还忘记了再我范写结束后,对照着小口诀,再标红一些穿插、避让、舒展的笔画,我的教学基本功不行啊。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进行了指名轮读全文,查读正音。交流围绕文中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我有意识的让回答完的同学站着等待其他同学进行了补充,希望训练学生提取信息要完整,但是我相应的总结没有到位,课后我思考如果当时我进行总结海与天、船舰、海鸥、云及早上镀上了金黄色的事物,勾画出了海上的场景;各色的贝壳、喧闹的船队,写出了海滩的场景。此时板书海上、海滩才显得行云流水。之后板书了孩子比较容易找到的庭院、公园、街道,并且在这里指出,海上和海滩两处场景是写海滨的,庭院、公园和街道是写小城的,借助课题完成了一个思维导图,并请学生根据板书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此时完成了对全文的初步整体感知。
接下来就是进入这节课的重难点了,学习找关键句。我用了一个非常尬的处理方法,重点学什么就直接上什么。我直接跳过了前三个自然段,看第四自然段。我认为根据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情况来讲,或者前摄干扰等诸多因素,直入正题,有提高注意力、明确重点的作用。
在原定的教学设计中,我结合学生的前置学习基础,这篇课文是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后紧接着出现的,而那一课借助泡泡语我发现这段话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 学生学完后就应该掌握了寻找关键句的方法,即先读懂每一句话,再想想这些句子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那句话我们就叫它关键句。在这样的学习基础上,我这时要求学生自己默读《海滨小城》第四自然段,找出关键句,圈出有关词语。
然而通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这样处理是十分失败的。我前一天去见学生的时候,确实了解到学生的还没有学习本课所在的第六单元,这样我教学设计中的前置假设就不成立,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在明知道学生还没有学习找关键句时,就让他们回顾之前的方法这是不合理的,没有及时调整自己原定的教学设计,没有真正尊重学生,仿佛我给出我的剧本,孩子们就跟我一起演下去。
在听了李乐老师和郝雁冰老师的指导后,我渐渐明确,先学方法,才能用方法。要让孩子充分的读后三段,以第四自然段为例,先读,理解每一句,在看看这些句子都是在写什么,都是写树多,都是围绕第一句写的,第一句这样的句子就是关键句,可以帮我们理解整段内容,之后到了第五、六段,你发现了什么,怎么写的,围绕着哪一句写,通过读来感受。也可以拓展阅读,继续找关键句;或者教师提供素材,学生来写。这样才能真正达成我们预设的教学目标。
针对团队老师们提出的怎样处理课文第1-3自然段,指导老师给出了围绕着读进行,整体感知后顺着读,通过读来感受美。语文课堂就应该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静思默想、滔滔不绝。而我原来在处理这一部分时,抓住颜色词,进而提出了感官参与的概念,则过于拔高,部编版教材编排是循序渐进的,每一节课处理好一个问题,积累下来就能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我有些偏离正轨了。
在课文的语用点训练上,结合本单元习作与交流平台,要求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这是对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是由读到写的学习路径。我设计了看图,利用抓关键词、感官参与两个方法说一段话,也就显得十分唐突了。
纵观这节课,我有许多的问题,但从备课到三次校内试讲,这里还有一段小插曲。我们学校学生人数少,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我先用了五年级讲了这节课,感觉就是无比顺畅,但是我想孩子们是在帮我,本身是没有什么收获的;之后在三年级讲,真的遇到了几个问题,我们学校的同事们一起帮我想办法,思考怎样解决。最后又在四年级讲了一遍,算是帮我巩固。这其实也在提醒老师,要向郑立平老师说的笑着做教师,蹲着看学生,真正去了解学生,知其所需,授其所用。
另外,本课人文要素就是体会作者对小城的热爱,反复朗读最后一段,激发爱家乡的情感。另一位老师引用的作者介绍,作者生在河南,却说自己的家乡在广东,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放在这里十分合适。
指导老师也解答了我心中的一个疑惑。我觉得写景状物的文章,其归根到底是为了抒情,关注的终究还是人的情感。我在这篇文章中真的读到了人情味儿。寂寞的贝壳其实是写物产的丰饶,喧闹的海滩则是写丰收的喜悦,石凳上坐满了人是生活的惬意,整洁的街道就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这些都是人们幸福、和谐生活的体现。对于这些人文情感,老师要不要渗透?或者怎样渗透?指导老师指出了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应该是深刻的、全面的,但是课堂上带给学生的应当是慎重的,要把握好学情,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的。
虽然我的这节课有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正如,李乐老师所说关键是研讨的过程。通过这样一次研讨交流活动,带我走出原有的闭塞,打破原有的孤寂。在讲课、听课、研课中,我有尴尬的小九九,有紧张的怦怦跳,有羞怯的红脸蛋,有张扬的不安分,有上万字的手写稿,有其他老师无私的帮助,有指导老师的悉心点拨,这点点滴滴都将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愿所有的小语人,在与语文的邂逅中找到人生的坐标,在与教学的缠绵中活出精彩。
34、大自然的声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听了古老师的《大自然的声音》感触颇多:
1.教学设计严谨,素材丰富,以感受风之声、水之声和动物之声三个环节层层递进。
2.在教学中古老师巧妙地采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播放了小溪、河流、大海、青蛙等不同的声音,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3.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老师通过对朗读语气、语调和重音的强调,让学生的感情逐步得到了升华。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古智丽老师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环环紧扣,一步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美妙的构思,体会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巧妙的利用网络资源,并且注意象声词的学习。
大自然是美丽的、奇妙的,亲近自然是幼儿乐此不疲的事情,在大自然中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在本节活动中,她选择了学生熟悉的鸟叫声、流水声、风声、雷声、雨声作为探究的对象,让学生静下心来去倾听、去感受。
2.品读语言,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在教学中让孩子们去理解什么声音美妙,怎样美妙?用心倾听,细心品味,读出声音的变化,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感悟;小练笔巩固练习中,还注重指导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板书设计详细、精美。
建议:
1.读的形式可以再多样化一些。
2.教师的评价语可以再丰富一些。
35、村居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村居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方老师的课堂氛围轻松,整堂课环节紧凑,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利用朗读和想象让学生细细体味词的韵味,入情入境,沉醉于优美的田园风光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这种文学形式,感受词有定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深入浅出地带学生掌握词的相关知识。最后,延伸拓展三首同样带有醉字的作品,透过画面、文字,透过作者的人生经历,去触摸作者的心灵世界,一同醉心那无纷争的田园之乐。
课堂上的三个亮点。一、温故知新,化难为易,借已学过的高鼎的诗和《清平乐村居》进行对比,再分析解读,用浅显易懂的输出让学生理解词的形式。二、淡笔勾勒,浓墨渲染,老师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受大儿的勤劳,中儿的手巧,特别是小儿的顽皮可爱,并抓住相媚好这一留白之处,顺水推舟让学生展开想象走进词中所描绘的情境中。三、语言之趣,趣在融情,年轻教师需要学习方老师干练的语言。教师有了生动、趣味的语言,课堂便焕发了生机。接着,姚建国老师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方老师课前认真地备课为本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诗文的节奏去品味词句,读中有层次。其他教师也依次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最后,姚小军主任总结,教师备课要充分,把握好课堂时间,教学要在读上面下功夫,以读为主,多种角度多层次地去读。
示范引领显真章,听课评课促成长。通过此次示范课活动,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为教师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使授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授课艺术和教学水平都有了相应的提高,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36、猜字谜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猜字谜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优点:有侧重点检查,关注后进生。引导学生深情朗诵,学习雷锋精神得到升华。小组讨论充分,延伸思想教育,说说身边的小雷锋和如何向雷锋学习。
建议:培养小组合作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提高。
优点:创设购买图书的故事情境,导入新课。结合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讨论,获取验算的方法。
建议:课堂练习时要面向全体。
优点:让学生充分交流,加深对括号的认识和四则运算的理解。提出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建议:要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特别要关注后进生。
优点:准备充分,教态亲切、平易近人,让孩子们经历了学习知识的过程,在活动中感悟、在合作中积累。
建议:教学时间的掌控上,可能是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差一些,后面时间控制稍紧。
优点:目标明确,围绕目标展开教学,能注意到细节。让学生用英语表达,注重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对课堂处理跟进到位,练习与新授穿插。
建议:发挥高年级小组学习优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优点:课前让学生准备好练习本等课堂用品,养成好习惯。放手让学生讨论计算方法效果较好,指导很详细,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
建议:个别环节有些松散,后半节课学生有些松懈,部分不在学习状态,用该考虑如何调动。
优点:学生听讲状态非常好,时刻提醒学生坐姿端正认真听讲。抓住小学生容易满足的特点,夸奖、鼓掌给与学生极大的鼓舞,积极性非常高。
建议:讲究方法,有讲有练、由浅到难,穿插游戏,值得学习。
优点:学生积极参与老师提出的任务,这是平时养成的好习惯。注重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对课文内容加深理解。特别是让学生叙述六幅图,要求学生用课文语言来描述,这一环节非常好。
建议:有满堂灌的痕迹,学生自己的时间少。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缺少互动。
优点:把握教材,课堂环节安排合理,善于引导。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到黑板上标注生字拼音、大写字母、偏旁部首非常熟练,平时有这方面的训练。建议:没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讲的多,学生思考的时间少,听讲习惯需要加强。
优点:学生学习状态较好,能参与到课堂上来。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思考时间,深入理解课文,小组讨论有成效。
建议:给差生提供更多的回答问题、参与的机会。学生小组汇报以后,可以安排课后写下来当做一次练笔。
优点:准备很充分,把握古诗主要内容,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走进古诗情景。注重引导,学生兴趣比较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授课自然,顺势指导学生回答问题中出现的错误。
建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可以多说,也可以尝试做听课笔记或随机练习
37、白桦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白桦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 识字教学的多样化和层次性。
用讲故事的方式创设识字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前世今生,赋予字词生命力,大大激发学生丰富的识字乐趣, 学生在这种兴趣情感支配下识字、释意,一点都不枯燥乏味。
在理解徜徉时,更是图文结合,建立字形符号与事物表象的联系,对形近字的辨析、识记抓细、抓实。使学生对汉字的演变过程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自然而然理解了词义,感受汉字的魅力,体会到识字的乐趣。丁老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借助短语描述这棵白桦高洁的品质,说说白桦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理解了这些词语表达的意象,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丁老师的词语讲解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体现了训练的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过程。
二、巧妙地运用了读的艺术。
让我印象较深的是对朦胧一词的处理,丁老师出示了这个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抓住词意读诗句,学生自然而然理解了这个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一种梦幻般的,似有似无的寂静。并读出朦胧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读出来。雪地寂静无声,在冰雪的映照下,四周呈现朦胧的光线。这样的理解并非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在多次的朗读中自己去感悟。
读,永远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丁老师巧妙的运用了读的艺术,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去走入文本,进而对文本产生个性化的感悟。正是这样充分有效的读书,学生自然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道、读出神,读的特别有层次。
三、充分留足学生对话的时间。
教师真正俯下身子去倾听,引导学生与课文进行精彩对话,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诗歌的魅力在于诗人情感的流露,它需要解读,需要遐想,需要与诗人来个心灵之约。抒情诗,应该用抒情的语言来教学,给语文课堂带来美的享受。
丁老师作为引导者,总是默默等待,留足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在读中熟悉内容,领悟情感。现代诗是一种良好的载体,承载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滋养、情感的熏陶、语言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行在语文路上的我们,且行且思。
纵观整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这便是:教师得法,闲庭信步;学生得法,学趣盎然。原来阅读课的第一课时也可以上的这样扎实灵动!丁老师丰富的教学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相关文章
-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
在天晴了的时候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生字组词及拼音
-
三年级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分段及段落大意
-
读不完的大书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
上册三年级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生字词理解及造句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生字注音及组词
-
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重难点分析
-
三年级上册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
北京的春节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推荐文章
-
4.第一行的图案是从第二行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生字组词
-
二年级上册第11课葡萄沟必考多音字
-
小狗学叫生字词组词造句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四》 1.蚂蚁沿图形的边线走一圈,请将它们走的路线描出来。
-
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
阅读全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
2.妙想要为半径为3cm的圆形小镜子围一圈丝带,她现在有18cm长的丝带,估一估,够吗?
-
散步评课稿
-
三下池子与河流课堂笔记知识点
-
为什么树和喜鹊都很快乐
-
幼儿园科学教案:美丽的野草、野花(科学)
-
留意指甲发出的健康警告
-
快乐野餐_小学生作文:五年级
-
为孩子保驾护航的句子123句
-
中班桌面游戏教案《拼插飞机》反思
-
藏狼酒朋友圈文案前30名作品出炉33句
-
大学生模特走秀朋友圈文案36句
-
食品开发企业朋友圈文案36句
-
粗粮食品推广词39句
-
《名震金陵城》第五章和第六章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