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1、难忘的泼水节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随后二年级组老师再次进行了集中备课研讨,针对《难忘的泼水节》一课再次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构思,并在年级组内进行同课异构活动。
借助此次听课交流活动 ,老师们都觉得在交流中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进一步转变了教学观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促进了学校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2、大还是小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大还是小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你觉得自己是大还是小?随着周兆羽老师的问题,学生们一同走入了关于自己大和小的探究。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那我到底是大还是小?周老师循循善诱,巧妙地从文本中提炼出这三句话,启发学生思考。周老师通过什么时候大?什么时候小?一问,在锻炼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力的同时,精心设计识字教学,如用猜谜语识记穿,字源识字学习衣,注重学生学习体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同时,周老师教学中渗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万物皆有源,字也不例外,孙娟老师采用字源识字的方法学习穿、衣、得等生字,引领学生探究汉字背后的奥秘。同时,孙老师采用拓词法学习候,拓宽学生的字词量。孙老师的课程兼具知识点学习与观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她出示穿衣服、系鞋带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小朋友的表情,并以此以为引,引导学生探究大是什么意思,从而水到渠成地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的大不是长高,长一岁的大,而是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自理、自立的大。
3、难忘的泼水节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随后二年级组老师再次进行了集中备课研讨,针对《难忘的泼水节》一课再次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构思,并在年级组内进行同课异构活动。
借助此次听课交流活动 ,老师们都觉得在交流中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进一步转变了教学观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促进了学校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4、朱德的扁担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朱德的扁担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李玉妮老师执教《朱德的扁担》,这节常态课很扎实,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朱德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
指出老师们要学会组织课堂、学会指导学生朗读,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育人。曾芳枚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如何指导学习相对较弱的学生完成堂上学习辅导。孙校就曾芳枚老师的疑惑进行解答,指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课堂上要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最后张倩老师进行总结,在平时的教学中建议采用小组评价机制,多种形式调动学生集中注意力,将学习辅导的题目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从而更好的把教与学相融合。
本次学习共同体活动为成员们提供了一个教学设计展示、教学能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通过本次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研究,成员们都受益颇多,这将促进我校语文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其成长为具有先进理念和较强教学技能的优秀教师,并进一步激发我校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的热情。
5、搭船的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搭船的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曹老师执教的搭船的鸟一课,是一节很有语文味道的课,是一节语文与思维,语文与表达相结合的好课.《搭船的鸟》作为习作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就是直指学习作者是如何仔细观察,在观察中感受缤纷世界的美好,体验到观察的好处与乐趣,从而学会把生活中观察到的印象深刻的事物或者场景写下来。曹老师明晰这篇精读课文所承载的教学意图,定位精准。我觉得曹老师在这节课中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教学目标确立精准。
曹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个,分别是:
1.会认本课父、啦等5个字,会写搭、父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啦,理解文中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不同的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的。
3.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作者对翠鸟外貌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这三个教学目标的设定非常精准,是基于本单元为统编版教材设定的习作单元设定的。这个单元是统编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习作单元,主题是留心观察。观察是写作的核心能力,养成观察的意识和习惯,掌握一些观察的基本方法,就可以解决学生写作的素材问题。本单元综合性强,以观察为主线,开展阅读的习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完整的体系中体会仔细观察的好处,激发观察生活的意识和兴趣,并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基于这个单元的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这篇课文的使命感和价值感。除了阅读教学的任务之外,更重要的是承载着作为本单元习作的范例之重任。
二、重点环节设计巧妙。
在曹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中,重点环节设计巧妙。
1.紧扣观察。在引导学生发现作者通过视觉观察写翠鸟的外形特点这个环节中,曹老师专注了颜色的词语,巧妙运用了翠鸟的标本让学生来观察与发现,而且还把学生的实体观察与作者的观察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发现作者的观察是特定情况下的观察。这个环节的教学始终是扣着观察来进行的。
2.教学层次分明。在引导学生观察翠鸟的动作这一部分教学中,曹老师分为了好几个层次,首先让学生找到这个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关注了动词,还引导学生发现了表示时间的词语,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更充分体会到翠鸟动作的敏捷性,然后通过视频对视觉的冲击让学生体会到翠鸟动作的敏捷。
3.习得观察方法。这篇文章和我们常规写观察的课文不一样,不仅是常规的视觉与听觉观察,还伴随着作者的思考。如何让学生对这一段产生兴趣?所以曹老师在这一段的教学中,先把看到的听到的进行理解,然后通过这一段能不能删掉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让学生讨论,促进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段,学生通过讨论很快就会发现,我们不仅要看、要听、还会有思考,这样一直鲜活的少见的搭在自己船上的翠鸟一定会激起一个孩子的好奇,这就是说视觉和内心是同步进行的,在这篇课文的写作中,作者用文本呈现的淋漓尽致。但是我们要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去发现。在这个基础上,曹老师又让学生去反复读。
4.重视学以致用。我们的教学不能止于内容,止于观察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初步运用这些观察方法,进行浅层的迁移运用。这样就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解、分析、朗读、口头的层面,而是进入到语言的实践层面。曹老师后半阶段的教学就进行了一个比较深度的推进,这个深度的推进中,运用了松鼠吃东西的视频。从学生说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基本掌握了观察的方法,能够说出自己看到的松鼠的外形、动作,当然,他们在观察中也有自己的思考,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前面内容的学习得到了一个有效的检测和反馈,如果说前面一部分的学习是观察方法的习得,那后面一部分就是观察方法的迁移和运用。翻阅这一单元的习作,就是写眼中的缤纷世界,习作要求就是用各种感官去观察,我想,今天曹老师的这种课型应该是很好的完成了习作单元的教学。
三、教学氛围轻松愉快。
曹老师的课堂就像一块磁铁,把每一个孩子都深深吸引在其中。曹老师非常注重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与鼓励,极大带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每一个孩子都不甘落后,每一个孩子都忍不住揉入其中去认真思考、学习......整个课堂形成一个和谐、乐学的场,我想,这是老师的个人魅力所在。
6、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今天早上,非常轻松地处理了《秋天的雨》,记录如下。
直接揭题
前几天,我们一起听了秋的声音,走过了一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今天,我们要来欣赏秋天的雨。
请你将课本翻开,听老师读课文。
初读感知
齐读课文,认读生字词,注意轻声及扇的读音。
读完之后,复习了一下总起句。这里上一节课处理过,不做赘述。
抓住重点词语
围绕总起句,每一段是怎么介绍的?先读第二自然段,试着找一找,这一段最重要的词语是什么。
孩子们说,是五彩缤纷。
如何理解这个词语?先通读这个自然段,不难得出,五彩缤纷说的是颜色很多。然而,如果都是灰色、黑色、蓝色等,颜色多,能说五彩缤纷吗?
答:不能。因为颜色不够鲜艳,不够好看。
好,请画出这一自然段中所有写颜色的词语。
得出结论,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个词语的意思。
再读第二自然段,梳理段落,挑战背诵。
拟人
背诵就下课了,所以剩下的是第二课时。
课文中有很多拟人句,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请孩子们分享,分享结束后,处理课后题。
我记得王浩阳说,它把绿色送给了爬山虎,绿绿的叶子就像一个个小手掌,爬啊爬啊,爬上了一根柱子。我给他改了改:它把绿色送给了爬山虎,绿绿的叶子就像一个个小手掌,爬啊爬啊,爬上了秋天的眉梢。
第二自然段分享完,小组合作,在3、4自然段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拟人句,小组交流。
终点处理:勾住。
总结这篇课文特点,自读阅读链接,看一看这篇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
其他事项
分享交流了语文园地二的交流平台,总结板书并做笔记。
词句段运用词语部分已经处理过,重点理解了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书写提示公开课上了,日积月累读一读,都是和秋天有关的四字词语,不做赘述。
习作写日记,二年级就讲了,重复了一下格式要求,第二单元告一段落。
作业布置
背诵第二自然段
仿写
自主复习一、二单元。
7、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复习与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读课题后质疑,学生的问题:蝴蝶的家是什么样的?蝴蝶的家在哪里?
3、本单元的前三篇课文,关于提问策略,你学到了什么?
陈怡卓说:可以从内容、写法、获得的启示、联系生活实际几个方面提问。
另一个角度:可以对全文进行提问,也可以针对某一部分内容进行提问。
师生回顾针对写法提问:修辞手法、文章结构、标点符号、句式、详略安排等。
(学生回答问题有时与前面回答的学生说法相同,我提醒他们注意倾听,认可他们敢于发言的勇气。教室里说错了也没关系,站起来表达过的想法记忆更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巡视时,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读书不开口,眼神不集中,及时提醒。养成开口读书的习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
2、本课是略读课文,不过生字词肯定有。出示容易读错的词语,学生认读。雀字读音带入到相应的语句中,先个人读,后齐读。
(我发现学生拖腔、唱读情形,边说边做动作:朗读和走路一样,你看我的脚贴着地面走,不抬起来发出难听的噪音,脚抬起来走路的步伐就干脆利落。读书也是这样,要有节奏,有轻重缓急。)
三、默读批注
1、一边读一边下自己的疑问,批注问题可以写在对应部分的旁边,也可以写在课文后面。
(我在巡视时提醒学生,可以用为什么怎样等疑问词写问句,并口头说了两个例子。有的孩子不动笔, 有这等常用字几个人写错,对他们单独指导。这时,我表扬了几个孩子提的问题有价值。又表扬另一个孩子:批注也是一笔一画书写,认真是一种习惯,本不需要演给别人看。)
2、巡视学生批注的问题,帮助他们归纳意思相同的重复性问题,指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前标上星号,稍后可以举手说出来。
四、问答交流
我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师生互问互答,咱们1:60(我与60个学生互问互答),敢跟我挑战吗?(没有新鲜感学生会疲倦,说完,孩子们脸上的表情有变化。)
1、师问:读第一自然段,我很好奇:为什么详写下大雨的情景?(板书:写法铺垫)
引导学生先集体朗读第一自然段,请学生回答后小结:雨大风狂突出自然环境之恶劣,为写作者的担忧做了铺垫。
2、生问:第二自然段用了两个问句,为什么这样写?(板书:写法句式)
我请学生先读这两个问句,然后回答他们:蝴蝶怎么办呢?我读出了作者的疑问、担心,第二个反问句更体现出作者的担心,怜爱之情溢于言表。
3、师问:第二句带有喧嚷斜挂两个词语的句子,我改成雨越下越大,风把雨点吹斜了意思没变,哪个表达效果更好,好在哪里?(板书:写法用词)
生回答后小结: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子更生动,形容了雨点大而密、风雨交加的恶劣环境。
4.生问:第五自然段,为什么小女孩知道蝴蝶是高兴的?(文中说:蝴蝶那么高兴,那么鲜艳。)(板书:内容理解)
师答:说蝴蝶鲜艳,那是因为它身上的彩粉斑斓,雨后阳光的映照下,轻盈的身体更显得明丽;说蝴蝶高兴,那是经历了暴风雨的侵袭后有一种劫后重生般的喜悦,我想,小女孩肯定是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她也因为蝴蝶的重现而高兴。
5.师问:文中有几处写我为蝴蝶着急的句子,为什么反复写我为蝴蝶着急?(板书:内容理解)
学生们动手画出相应的句子,读出来,找不全,又补充,接着集中读这些句子,学生很容易说出来,是为了强调我着急、担忧,对蝴蝶的怜爱之心。
6.生问:我在哪些地方寻找过蝴蝶?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启示看法)
该我回答了,我想办法把问题抛给他们,我问谁愿意做我的助理帮我回答,但是有难度,答不全,我得刮一下他的鼻子。一个男生说了没说全,两个学生补全了。我轻轻地刮了一下他的鼻梁,他乐的不得了。(当时我想假如我是个男老师,这个动作是不是不合适,但是,这个基本上一秒不到的动作是课堂中缓和节奏、调整气氛的,应该不过分。)
由此可见,作者是个爱观察、思考、有爱心的人。
五、再读全文
每个小组八个人选择一个自然段练习朗读,全班分八个小组展示,学生打分。按照我们的评星标准,第八组读得准确、声音响亮、有感情。
作业:
以表格形式梳理蝴蝶的家所在地以及寻找结果、作者心情。
蝴蝶的家还可能在哪里,写出自己的想法。
8、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课堂实录与教学评析
【学习目标】
1.会认5 个生字,会写12 个新词。正确读写,因特网、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归根结底、腾云驾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表达清楚的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努力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奥秘。
【学习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20世纪的科学发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学习难点】
体会说明文语言简洁、表达清楚的特点。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朋友写的。我们一起读一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龙王呼风唤雨。
生: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呼风唤雨。
师:大家的联想都与神仙魔法有关,而路甬祥爷爷说的呼风唤雨又是个什么意思呢?下面让我们打开课文读一读吧。读不通的地方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为止。(学生自由读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新词
师:读完课文,肯定有自己学懂的内容。路爷爷说的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呢?
生:路爷爷的呼风唤雨是说20世纪现代科技发达,人们生活变化很大。
生:路爷爷的呼风唤雨是20世纪是人类利用现代科技,让我们生活比以前的王公贵族都要好。
师:这是我们的初步认识,如果细细地读课文,还会有更多的收获。我们先看课文是不是都读通顺了。读读下面的几个带认读字的句子。(指名读,齐读)
1.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li)自然的农耕(gēng)社会。
2、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qin)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b)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3.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zh)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结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任何时代。
师:下面一段话中还出现了几个近义词。
【出示】在20 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这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在新的21 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生:几个近义词是发现、发明,改观、改变、改善。
师:你们能区分吗?
生:发现是以前不知道的,现在才明白;发明是以前没有的,现在刚创造出来的。
师:联系上下文区分改观、改变、改善。
生:改变就是有变化,改观就是说改变以后能让人看得见。改善就是越改越好。
生:比如说,现在家家户户有冰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是我们我们看得见的,所以用改观。
师:改善呢?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怎么不用改变或改善呢?
生:因为有些技术对人类有不好的作用,以后要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师:我们在运用中要继续加以区分。
【出示】发现发明
电脑、太空育种是前所未有的新( ),而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则是科学家的新( )。
生:电脑、太空育种是前所未有的新发明,而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就是新发现。
师:怎么在运用中加以区分改变与改观呢?
【出示】改变改善改观
由于天气原因,学校( )了开运动会的计划。
这一带防风林长起来,沙漠的面貌就要大大( )。
太湖大幅度换水后,水质得到极大的( )。
【评析】语文课的着力点在品味如何准确用词造句来表达意思的,这是 吉老师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思想。
三、整体读文,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都说到呼风唤雨的世纪是20世纪,在20世纪前又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呢?
生: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师:(出示农耕的照片)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作者说: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出示句式: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生:那时没有电扇,没有空调,没有冰箱,也没有微波炉。
生:那时没有动画片,没有泡泡糖,没有电动玩具,也没有游乐场。
生:那时没有潜水艇,没有远洋轮船,没有直升飞机,也没有宇宙飞船。
师: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出示】
人类想看到远方的世界,幻想有( ),
人类想听到遥远的声音,幻想有( ),
人类想飞上广阔的天空,希望能( ),
师: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
【出示图片】望眼镜视频宇宙飞船可视电话手机录音机高速列车飞机
等。请归归类,有些跟千里眼有关,有些跟顺风耳有关,有些跟腾云驾雾有关,填说下面的句子。
【出示】
人类想看到远方的世界,幻想有( ),20世纪发明了( )。
人类想听到遥远的声音,幻想有( ),20世纪发明了( )。
人类想飞上广阔的天空,希望能( ),20世纪发明了( )。
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 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用了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这首诗原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意是指清早,看到雪花纷飞,如同所有的树上都盛开了梨花。怎么可以运用在科学大发展上呢?
生: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科学发明特别多。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是说明变化很快。
生:我补充,过去科学不发达,人们对未来只有一种愿望,一种幻想。但今天不同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快,发展的成就大,范围也广。课文第一段就说,20世纪的发明与发现是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对人类的生活的改变的程度超过了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师:这就是语文学习,能联系书上的内容,学习别人发言的优点,结合起来思考。我们都像你学习,也把自己理解的意思表达表达。(学生自由练习)
【评析】让每个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在表达上都有所进步,这是吉老师积极倡导的。学习别人发言的优点,结合起来思考。这就在告诉学生倾听是一种学习,吸收也是一种学习。
师:通过古代农耕社会与20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进行比较,有力地说明了20世纪是一个辉煌的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发展的世纪。让我们读出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生自由读,齐读)
四、学习总结,书写生字新词
师:20世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如何评价这个世纪,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现在请大家__认真书写课文中的生字。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师:课文后面有三句话要求我们抄写下来,这三句话是--
【出示】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前上百万年前的农耕社会里,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来形容。
填写后,把这三句话连成一段话,说一说。
二、讲读第四自然段
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我们读读第四自然段,课文又从哪里读到这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学生动笔墨读书,两分钟)
【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qian)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bo)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师:我请两位同学读这段话,如何分工朗读表明你们能读懂这段话。
(学生在分号的地方停顿)
师: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因为有了分号。
生:因为分号前面写的是发现的的例子,后面是发明的例子。
师:如果我们把前面的分号改成省略号,后面的等字也改成省略号,请你们补充例子。
【评析】吉老师又把教学的视点转到语言的运用上,可谓是念念不忘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看看她是怎样引领的。
生:20世纪,洗衣机、电冰箱、加湿器
(看来此学生并没有理解老师的用意)
师:注意路爷爷的语言。
(指句子)上月球,用登上月球;下深海,用潜入深海;看天体,用洞察天体,表达尤其恰当。
【评析】在学生迷惑不解时,老师的讲解是非常必要的,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
(生恍然大悟)
生:20世纪,有许多的科学发明和发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收听无线电广播、喜欢彩色摄影;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电脑、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
生:20世纪,有许多的科学发明和发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破译遗产基因、发现青霉素;20世纪,雷达、尼龙、原子弹。
生:20世纪,发现原子核组成、欣赏显微镜下的微生物;20世纪,玻璃、冰箱、电影、卫星转播、克隆技术
【评析】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令人欣喜的。学说明文,不仅要关注语言所介绍的科学知识,更要关注这些知识是怎样表达的。吉老师的主张完全在理。
师:(引读)这些发现与发明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地球村。这个地球村已经把全世界都联系在一起了。
生:(接读)人类生活的舒适与方便,是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师:王公贵族的生活虽然舒适,但是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20世纪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让人类生活得非常舒适和方便。四人一个小组合作讨论,相互帮助使自己小组的成员语言表达清晰、正确。
【出示】我们现在的生活连过去的王公贵族都享受不到了:想要知道别的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只需轻轻按动电视遥控器,清晰的画面立刻展现在眼前; ;
生:(第一组)如果想念远方的亲人,只要打开摄像头,与电脑连接,就能和亲人对话了;想要了解哈佛大学今年的招生情况,只需要在百度里输入哈佛大学今年招生情况,就可以查到有关的资料了。
师:这一组合作成功,非常精彩。稍微斟酌一下语言,我们学习第一组的经验,表达更上一层楼。
生:(第二组)如果,想要买便宜的东西,只要上易趣网就可以了;想要了解其他地方的情况,只要打开收音机就可以了。
生:想要判定一位男子是不是自己的弟弟,只要测定一下他的基因就行。
师:表达虽然简单,但语言准确。
生:(第三组)癌症病人躺在床上时,器官移植能帮助他摆脱痛苦;有人不幸患了近视眼,戴上近视治疗仪,可以恢复视力;想念自己的海外朋友,轻轻打开网络,就能亲切对话;我们想要到海洋的彼岸,只要坐上飞机,不到半天就能到达。
师:这一组的合作犹为精彩。
(学生修改,教师巡视,倾听帮助)
【评析】记得吉老师曾经说过,语文学习是学习表达,把话说通顺,把话说美的过程。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学生的话语是以往积累和现时感受相互作用后迸发的智慧火花。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从这里可见一斑。
师:如此多的科学发明创造竞相涌现,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想像一下,过去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他会怎么说?
生:他会说,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居然真的能够实现啊!他会高兴地说,太了不起了!我们那么多年没有实现的梦想,你们竟然在短短的一百年内就做到了。
生:他会惊奇地说,我不是在做梦吧?没想到,我的子孙们这么争气。__生:他会遗憾地说,我还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想不到他们的生活才真的像神仙一样啊!
师:是的,这样一对比,我们更能感受到--
【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学生再读这个句子)
三、学习最后自然段和总结
师: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上课开始的时候,我们初步理解呼风唤雨的意思。学完课文后,你们又是怎样认识呼风唤雨的呢?思考一会儿,组织好语言,显现你学习课文后的进步。
【出示】20世纪。
生:20世纪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我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很大的改善。
生:20世纪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的世纪。
生:20世纪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比以往任何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生活的世纪。
生:20世纪,科学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创造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师:好!你们刚才所说的内容都可以说是呼风唤雨的意思。呼风唤雨,其实是利用科学能够支配自然。但是,事实又证明,人类是不能够随意支配自然的,要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评析】人类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能够随心所欲地支配自然,这样的引导是很有价值的。因为语文教学追求的高境界应是言语与精神同构共生。
四、选择作业
1.我要把这一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们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写下来。
2.以科学技术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为主题,写一项幻想中的科技小发明。
【评析】吕淑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一是认清教的是什么,二是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我认为,这里所说的过程,是在提醒我们:教的过程要顺应学的过程,学生本来是怎么学的,我们就怎么教,要回归自然,要反映学习语言的规律。这个学习语言的规律,就是要抓好对文章的语言去感悟,去积累,去运用。在吉老师的教例里,犹为重视反映学习语言的规律运用。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性活动中,调用已有经验和语言去为新的表达目的服务,真正成了语言实践的主体,真正成了语文学习的主人。我们还可以从课堂中明晰地看到学生理解、表达与思想认识等多方面的潜能是怎样不断显化的,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精神探索的痕迹和多方面的素养不断升华的轨迹。值得一提的是,吉老师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在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在诗意的安抚下的操作,课文精巧的词语句式连同词语句式所表现的事物、现象、人、行为和情感,都和谐统一地储存在学生的记忆中。
9、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板块一 明确学习目标
师:今天学习第6课,请齐读课题
生齐读
师:读得很通顺,我们来看看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生读单元学习目标。读书要求不拖拉。
师:相当好,这是我听到的最通顺的朗读
师:有个词叫角度,请问什么是角度?
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地方来提问
师:什么叫方面?
生:题目是一个方面,结尾是一个方面,内容是一个方面
师:掌声鼓励,把角度说得很清楚,很可惜说错了。我也很好奇,什么是角度?于是我去读了读资料,发现角度其实是个数学概念,没那么复杂,就是数学中的直角、锐角......但是我不甘心,我教语文,于是我就查,语文学科也有角度,语文学科的角度就如他所说是一种观点。哎呀,这样一说,咱们这节课就能上下去了。语文学科的角度要思考,而且有的时候要思考,一起读这首诗。
生读
师:猜一猜这首诗中到底有几个角度?
生猜:2个
生猜:6个
师:哪6个角度?
生: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
师:掌声.......不能鼓励,还少一个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生:方位,在里面看山。
师:掌声送给这两位同学,共7个角度。语文的角度还真多。
板块二 走进课文,尝试自己提问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读一读课文导语,相信你们一定读得更通顺。
生读
师:实际上就是这段阅读提示就是让我们做三件事,读,第一件事
生答
师:第二件事
生答
师:同学的问题出现在两处?
生:旁边和文后
师:第三件事?
生答
师:现在我们一件一件来做,第一件事,怎么读。何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读书方式听读
师:我将播放录音,同学们可以一边听一边想,读了这篇课文我会提出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蝙蝠发出超声波,而我们却听不见?
师:对呀,真奇怪,为什么我们听不见?2号提问
生:这种能放射回来的无线电波到底有什么原理呢?
师:原理我们也想知道。三号问题
生:这些电波为什么不会被吹散呢?
师:是呀,电波在空气中传播,为什么没有被吹散呢?小朋友在联系自己生活在提问
生:除了人听不见超声波,其他动物能不能听见,如果其他动物能听见,会不会有吃蝙蝠的动物来捕食它。
师:是啊,发出超声波的同时,是不是也带来了危险?第五号问题
生:还有哪些动物也会发出超声波。
师:除了蝙蝠还有哪些动物能给我们带来帮助呢?第六个问题
生:人的耳朵是听不见超声波的,为什么科学家能发现呢?
师:是啊,科学家怎么这么聪明呢?
生:蝙蝠发出的超声波和飞机发出的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师:大家提出了各自的问题,不同的角度提出的。
板块三 关注课文,学习提问
1.关注旁批提问根据课文部分的内容提问
师:这是他在文中阅读时提出的两个问题,先看一个问题。
生齐读
师:小朋友请重点看,这是在读了前2段就提出的问题。当我们发现这里写了飞机也写了蝙蝠时,他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再读一遍这个问题。
生再齐读旁边批注第一个问题
生:你觉得他为什么会提出第一个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的?
师:我觉得他是根据部分课文提出的这个问题?
生:他看到这里,会想到后面可能会写飞机的原理所以提出这个问题
师:这就是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了问题,掌声鼓励
师:我们来看第二处提出的问题,一起读。
生齐读
师:同样,也是看到了三次实验的内容他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两处的批注都是根据什么提出的?
生:都是根据课文部分的内容提出的
师:掌声响起来。两次提问,方法我们要获得,读
生:根据课文部分内容提问
师:请在合适的位置的写上笔记。(生记笔记)我们这个单元不仅要学会提问,更要学会提问的方法。
生记笔记
2.关注课后提问联系生活经验提问
师:这篇课文除了根据课文内容提问,当他读完全文后他还提出了2个问题,请看 。来读读这两个问题,请看它是怎么提的?
生齐读课后第一个问题
师:这个问题跟课文内容有关系吗?有一点点联系,但更多的是他产生的联想。因为课文当中已经没有提这件事了,但他却关注了生活中类似的情况。是不是这样?
生:是
师:我们再看第二个,更有意思了。
生齐读课后第二个问题
师:瞧,这两个问题是这位同学读完课文之后提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关乎的是飞机飞行的安全,以及和这篇课文有点关联但和生活关系更密切的超声波等等,请问这两个问题提问的角度是什么?
3.学生牛刀小试小组合作进行提问
学生3分钟小组合作提问
每组推选代表上台
师:刚刚同学们的四人小组讨论得特别好,接下来要考验大家的学习习惯。全体坐正,我们来听一听他们的合作成果。听听他们的提问,看看他们是从哪个角度提问的。
比如说针对课文内容,手指示意1;针对联系生活经验,手指示意2。来试试看,如果他提的是针对课文的,请你指示;如果他是针对联系生活经验的,请你指示。好的,准备请听一号选手提问。
生1:蝙蝠的耳朵除了能听到超声波后还能听到其他声音吗?
师:针对哪个角度?
生手指示意1针对课文提问
师:非常好,下一位提问
生2:超声波和无线电波有什么关系?
师:这个问题课文已经提出来了。下一位
生3:蝙蝠的嘴巴是有什么超声波可以发出无线电波的吗?
师:是呀,这个问题真好,蝙蝠的嘴里有什么器官吗?为什么我们发不出来超声波?掌声鼓励
生4:蝙蝠在夜间飞行,难道眼睛就没有作用吗?
师:他想要探索眼睛的作用,这是针对什么提问?
生手指示意2联系生活经验提问
生5:为什么无线电波会传到雷达上?
师:他在探索雷达的奥秘
生6:为什么超声波在看到障碍物时会反弹回去呢?
师:真奇怪,一般情况我们看到障碍物会晕过去。掌声鼓励
生7:蝙蝠既然视力不好,为什么要在黑夜行动,而不是白天呢?
师:夜行侠。
4.关注课后习题,学会提问
师:同学们,我们的学习还要继续,我们来看课后练习中,这个同学所在的班级,小组也提出了3个问题,我们一起读。
生依次读
师:我们组成了4人小组,他也是四人小组,这里1和3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第1个问题师根据课文内容提问;第3个问题是联系生活经验提问。为什么我们没有提出第二个问题呢?我们把他的第二个问题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这是针对什么提问的?很难哦。
生:针对课文的写法。
师: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因为第一个实验写得少,第二个实验写得多,写法不一样
师:好咧,这个判断的方式是错误的。不能根据写多写少,它不好衡量,你再读第二号问题,注意力集中,再读2号问题。
生读
师:你看看是怎么判断是从写法提?
生:因为有个写字?
师:对啊,具体写啊,你看他从提问的用词上就判断出它是从写法提的。
师总结三个问题
师:哪位小朋友很厉害,也可以从写法上进行提问。
生:第7段为什么是揭开,而不是知道
师:太棒了,你很敏感,关注到了用词的写法,还有谁?
生:既然是说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为什么写到后面都在写蝙蝠?
师:到底要不要多写飞机呢,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生:第六段是配合,为什么不是合作
师:嘴过来,耳朵过来这是合作,配合不需要过来。你很有语言的敏感度。
生:第7段反复研究,为什么作者不写
师:是啊,我们就想知道,但是作者就是不说,作者很理性。真是太棒啦。
师生合作总结提问的3种角度。
板块四 拓展提问,变换身份提问
师追问:提问只有这三种角度吗?这里提问者只是一位同学,如果提问者水平高,提问质量就高;如果提问水平不高,提的问题就没有意义。现在我要考考你的智慧,请接受挑战。假如读者是生物学家,你说他的问题跟什么有关?
生:生物
师:在这篇课文中生物是
生:蝙蝠
师:再问假如读者是雷达工程师,他的问题跟什么有关?
生:和雷达有关
师:掌声鼓励,果不其然。假如读者是语文老师,你觉得他最关注哪方面问题?
生:写法
师:假如是幼儿园的小孩,漫无边际,那是天问
师:假如是外星人,他已经知道了,他可能会问什么
10、夏天里的成长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夏天里的成长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品读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进一步感知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生自由读文,教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读书的时候可真认真。是啊,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可是夏天的长是(课件出示: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瓜藤,一天就可以长几寸。
师:那你知道一寸是多长吗?一寸大约是三厘米多一点,几寸就是几个三厘米那样长,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植物生长的视频,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看,瓜藤生长得多快,这也说明了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生:竹子林、高粱。
师:竹子真像作者写的那样长得那么快吗?让我们进入到一段视频中去看一看。果真是长得非常快,那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竹子、高粱那拔节的声音吗?(指名读)
生:花蕾。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段蒲公英生长过程的视频,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里,作者为了突出植物长的快,用上了夸张的写作方法,让我们再读这句话,感受植物那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
生:石头。(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学生欣赏)
生:菜畦:(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学生欣赏)
生:小猫。
师: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呢?(一个月左右)如果是你们,一个月能长多少呢?是啊,很难发现,可是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却已经有妈妈一般大了,它们的长可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
师:在同学们的汇报中说,从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几天、个把月这些词语中体会到生物长的快,那么这次也是表示什么的词语呢?(时间)是啊,作者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利用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的长。)那你能不能也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仿照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你观察到的身边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是飞快地长呢?
师:听了几位同学的汇报,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现在再来看一看,这段话的中心句是什么?
生: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品读第三自然段
师:刚才文中说的瓜藤、竹子林、高粱、草坪菜畦都是属于植物(板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都是动物(板书),植物动物这些有生命的事物在夏天里成长,还有许多没有生命的事物在夏天里也在成长,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读这一段课文)
师:这一自然段向我们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呢?
生: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师:山是怎样一天一天变丰满的呢?丰满是什么意思呢?在文中,丰满指的是多而密,那是什么多,什么密呢?草多,树木密,是啊,也就是说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一天变丰满。那么你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还有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才呢?
生:铁轨怎么也在长?
师:有知道的吗,铁轨会长吗?物体遇热膨胀,体积增大,所以铁轨的缝隙越来越小,柏油路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路面好像高起来了。
师:是啊,不热不大,不热不长,因为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所以什么都在生长。无论是有生命的植物动物,还是没有生命的山水铁轨都在长,这也说明了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那么谁愿意再读这一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品读第四自然段
师:的确,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人也是一样。一天天的长大,在人的生长过程中,有些是看得见的长,有些是看不见的长,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我读懂的地方:(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升级、跳班)是啊,每到夏天,暑假开学的时候,我们都会从一个年级进入到高一个年级,这些是我们看得见的长,我们不仅是年级的增长,还是什么在增长呢?(知识、能力、智慧)这些是我们看不见的长。
生:两个谚语的意思我都不懂。
师:(课件出示谚语) 六月六,看谷秀。六月六是指农历六月初六到处可以看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谷穗吐金后意味着会有好的收成,看到这样的情景农民个个会欣喜不已的。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8月22日、23日左右,也就是代表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到,如果这个时候谷子还没有出穗,就没有了收成的希望,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谷喂老牛了)。
师:如果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了收成的希望),所以,农民都会在植物生长的最近时期,让植物茁壮成长,这样秋天的时候才会有好的收成。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你可以把你的理解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相互说自己的理解,交流)
师:这里的赶时候赶热天不是指季节,而是说在青少年时期要利用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环境。这句话也是告诉我们,人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在这里,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三、部编本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2.指导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叙述的中心。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文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能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夏天吗?
2.我们的课题是夏天里的成长,想象一下谁会在夏天里成长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出示课件1:课题】
3.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来共同体会在夏天里成长。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请同学们仔细听,看看你听懂了什么?
2.谁听懂了?(只要求举手,不要求回答)没听懂没关系,老师给你们时间自己读懂,但是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圈出来,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学会、问同学、问老师)
3.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吧,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做上记号,多读几遍。读完后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4.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做好引导和必要的点拨,以学生的发言为主。学生的发言和读书,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是课文内容的复述。汇报结束后,对出现的错误,应引导学生展开评价,在评价中进一步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5.同桌的同学互相听读全文,检查字音并正音。
6.出示生字卡片,内容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把记住的字和学习小伙伴交流,并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自主学会的生字最多。
7.让学生以读书的方式来汇报识字的情况,及时引导学生扩词、造句,并理解字词的意思。【出示课件2:词语解释】 威力:使人敬畏的气魄和力量。 菜畦:指菜地,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田。 活生生:有生命力,充满生机。
8.重点指导写好苞藓蔗谚瀑五个字,掌握蔗字的笔顺。【出示课件3:蔗字田字格课件】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指明文章的中心句。
2.细读课文,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3.一边读一边画,在细读的过程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把它画出来,留待下节课再学习。
四、品读课文,设计作业。
1.品读课文,了解夏天里万物成长的特点。
2.你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看一看自己能试着解决吗?
3.书写生字、词语。
11、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雷老师这节课构思巧妙,引导得法,亮点多多,显示出她扎实的教学功底,让我心生敬佩。 一、渲染情境,以情促情
雷老师在课堂上始终不忘带动学生的情感,非常注重渲染情境,以情促情。比如上课之前,雷老师播放了一段关于山洪灾害的视频,这真实可怕的山洪镜头马上把学生和听课老师都带入了紧张的气氛中。雷老师抓住学生紧张的情绪,让学生谈谈此时的感受,非常巧妙的课前预热,营造了一种与课文相吻合的紧张气氛,奠定了学习的情感基调,为深入研读文本做好了铺垫。 二、对话文本,以情育情
整节课我们都能感受到雷老师把阅读教学看成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读为本,于读中感悟,读中入情,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比如在交流描写洪水的句子这个环节中,雷老师让学生划出句子后,交流对洪水的感受。学生说是凶猛的、可怕的,雷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接触这些文字,在读中体会洪水的凶猛,并通过个别展示读、齐读等方式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品读中一次又一次的接触文本,感受一次比一次深刻。我想,此时学生对洪水凶猛的认识不仅是开始时那段视频带来的,更是他们自己在与文本的一次次对话中体会到的。
三、抓词品句,读中升情
本节课是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课,是扎扎实实的语文课。雷老师抓词品句,做得十分到位。比如雷老师抓住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让学生划出句子,读读说说。并抓住几个重点的句子和词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品味。如抓住冲、推、揪等词体会老汉的做事果断,体会老汉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学生对老汉的敬爱之情在品词析句中层层深入,步步升华。
听了雷老师的课,结合我参加名师之路听名师讲授《桥》这一课,有一点心得再和大家一起分享。
10月18日至20日西安站的名师之路培训,以聚焦统编教材,创生新意课堂为主题。期间我聆听了童向感情朗读发起人王宗海老师讲授《桥》。王老师抓住山,让学生理解老支书在洪水来临时稳如泰山,在面对儿子时父爱如山,同样是山,但含义不同。王宗海老师对教材做这样的处理,让我受益匪浅。及至听了雷老师的课,我认为,老支书如同一座山,他更是一座桥,一座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生命桥,一座联系党群关系的情感桥,一座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使命桥。引导学生感知这一点,既升华了主题,又紧扣时代要求,赋予教材时代内涵。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雷老师的课最终没有落脚到桥上来,是为瑕疵。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希望以后有机会多多听雷老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12、故宫博物院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故宫博物院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故宫博物院》教学实录01
师:在中国的名山达川中,有哪些给你留下深刻影响的
生:长城,乐山大佛呵呵,时刻不忘我们的家乡啊生少林寺武当山
师:就北京而言,还有生故宫
师:对啊,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师:说到故宫,那么在同学们心中,故宫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以我所了解的故宫为话题,给大家说说你所知道的故宫
生:我听一个朋友说的,故宫有玖千玖佰九十久的房间,为什么呢?就是为了求一个吉利
师:呵呵,就是常常久久,九是中国人眼中最大的数字,还有长久的意思
师:还有哪些同学?
生:故宫
师:紫禁城墙是紫色的闲杂人等不得入类
师:我们举举手,哪些同学去过故宫啊?
很多举手
生:我抒发一下感想,故宫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水缸,让我对八国联军很痛恨
生:九龙璧很好看
师:嘿,还真巧,恰好有同学把九龙璧的照片照了下来,还给我们带来了地图,同学们传看一下。
生:很庄严,很肃穆,有一种皇家的尊严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文,注意文中的方位词语共有16段(朗读分工)生齐读读完后,同学们读的是升龙,降龙,朝阳对两个多音字的认读。关书,注音时间两分钟相互交换,订正。
师:在黑板上板书完毕,全对的举手,有不少同学举手问一个同学,错了一个,蟠错了,我写成了一声,又一个学生也是如此
师:哦,这个字我们要注意刚才让大家找方位词,大家找了哪些?
生:东门西门北门两旁中央周围向南往北中间上后面正中其他同学在书上勾画
师:为什么要找出来因为是空间顺序
师:那我们不急于来说空间顺序,我们先来看一下路线图大家合作一下,分小组,生相互合作,在一张事先准备好的故宫示意图上填充。写完了
师:帮助同学们整理了一下顺序好,下面我们进入故宫博物远的网址,故宫博物院总说我带大家游览一下,游览线路,太和门,非常雄伟壮观再看下金水河广场汉白玉石桥,
师:大家看铜狮什么表情?
生:很威武
师:起什么作用?
生:守护
师:接下来到太和殿这是内景红色的是什么生朱膝的宝座这个是什么?
生:藻井
师:注意看天花板,上面有什么?
生:彩画
师:书上写的是什么颜色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都拱大殿内的天花板,也有贴金的彩画铜鹤还有铜龟
师:这个是什么?
生:鳌头,书上在第几自然段?
生:六段还有第四段
师:作用是什么?
生:排水既起装饰作用,又有排水作用。
师:更精妙的是鳌头里面还有一颗珠子
师:我们再到中和殿看看,这是外景,中和殿的作用是什么?
生:皇帝在里面休息的地方。
师:这是内景,里面有什么?
生:龙屏
师:我门再到保和殿,呵呵,有没有走丢的啊。
生齐答:没有
师:这里又是用来干什么的啊?
生:殿试的地方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往前走
师:注意这有一个广场,前朝,后庭的分界线乾清宫,这是乾清们,乾清宫给我们影响特别深刻的是正大光明四个字吧,很多影视中都能看到。交泰殿,这里是皇帝放玉玺的地方紫宁宫,皇帝大喜的地方御花园中有多少座假山不大,但是都不重复,亭台楼阁,像我们的苏州园林啊,继续往前走,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浏览完了故宫
师:很显然,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以什么为点?
生:中轴线
师:对了,说明有哪三种顺序啊?
生:时间空间逻辑
师:对三种顺序简单介绍
师: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生: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群
师:它总体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区别于其他说明事物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生:齐答
师:对,建筑精美布局统一有几个词语我们要特别画下来到底独特在哪里?我们先来看一下权威的结果中分中北京的历史特点、概括艺术特点。
师:分写的哪些是重点内容?
生:三大殿
师:三大殿中详写了哪一个?
生:太和殿
师:具体是哪些段落?
生:567段是详写,
师:第五段写太和殿的什么?
生:外观
师:画出表现外观的词语
生: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师:六段写什么?用词语概括
生:齐答
师:第七段写什么?
生:太和殿的位置
师:第八段写太和殿的?
生:作用。
师:那么这些又是采用什么说明顺序?
生:逻辑顺序空间顺序
师:怎么会是逻辑顺序?
生:从外写到内
师:从外到内是什么顺序?
生:哦,应该是空间顺序
师:对,空间顺序,接下来老师让大家找立足点,方位词语提示怎样去理解和把握空间顺序
师:为什么要详写?
生:起代表作用有象征意义
师:有什么象征意义?
生:天子借助这些建筑来显示它的威严
师:文章还有一个重点,写到了很多有龙的句子,读一下吧
生:雕金蟠龙,升龙,降龙,等等
师:为什么写这么多龙?
生:突出皇帝的尊严。封建统治的中心,为封建统治服务,一朝一代的皇帝都把自己当作是龙的化身,是皇权的象征。
师:下节课我们用空间顺序,详略结合的说明方法来介绍我们的学校还可到网上查找自己喜欢的故宫
下课。
13、中国美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中国美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这节课,能紧扣文本进行构思,着力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播放美食视频导入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紧接着看图片说美食名字,导入新课,入课不拖沓,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整堂课可以感受到老师对课文的深究。这篇课文要求识记的生字都藏在美食中。老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整合,将生字分类识别,由联系图片识字,形声字识字到偏旁归类识字,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并层层深入。
3.设计实践活动多样,关注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情景中运用炸字;让学生找出名称中的食材和制作方法,分组贴名称。用你问我答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运用制作食材的方法,最后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家乡美食,不仅加深对生字的印象,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容易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思考:给学生多点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课堂上我发现的声音会更多。生字的识记方法可以多样性,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能一味地为方法而教而学。
学生对形声字构字规律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这篇课文,应该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帮助学生建立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开课识记菠菜蘑菇茄子,利用形声字识记,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带有草字头的字在字义上的共性,都是草字头,这些与植物有关,顺势积累带草字头的字,进一步拓展。
14、纸的发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纸的发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要想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就要先知道一个意思是什么,所以还是要去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和重点词句的含义,这与三上第六单元学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策略是有共通之处的,但当时的重难点在于通过读懂句意辨析关键句并借助关键句理解段意,而这个单元要更进一步,要了解怎么围绕写清楚,所以还要去关注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从说课环节可以看出,备课团队对语文要素的解析清晰明了,尤其是对写清楚的解释很详细。团队紧紧围绕着这一语文要素来备课,在解析文本时下了很多功夫,关注了文本在结构上的安排,关注了标点、句式的使用,如对比开头第一句中有没有逗号的区别,又比如思考文章为什么把薄片和麻纸的部分放在一起写,这些确实是学生(和我,哈哈)容易忽视或想不到的内容。
除了解析教材中的课文,团队还解析了辅助资源,用好课后习题和练习册中的表格,并且告诉孩子,学习这样的文章时,我们可以借助表格来梳理信息,方便后续有进一步的发现。一般在设计学习单的时候,都会直接提供表头,但这里,老师先告诉学生,表头是概括地告诉我们填哪些信息,让学生在学习单上自己填表头,我觉得这也是重视孩子在学习活动中实际获得的体现,是可以在日积月累中帮助孩子养成用好表格的习惯的。不过关于表头的内容,我个人觉得,除了简洁,还要准确完整。比如表头第二列第一格是记录在哪里,就有失完整,应该是把文字记录在哪里,或者为什么不直接用配套练习册表格中的记录文字的材料呢?感觉原有的表格表头指向比较清晰。除了表头,表格内填的内容也是我想与上课老师探讨的,在听课的时候就做了笔记,想要在一会反思中听听磨课时关于这一部分内容的思考过程。听完反思和薛老师的评课后,我依然在思考这个问题,除了薛老师指出的方便,我当时记录的还有写竹片木片的特点是记录内容少是否有必要,龟甲兽骨或青铜器的可记录并不是材料本身的特点我想,在决定表格里应该留下哪些信息时,是不是首先要想明白,这些信息对下一步的教学起到的作用是什么?换一种说法,在这里梳理特点的目的是什么呢?
教材的课后习题里问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蔡伦是怎么改进的。改进是什么,课上小朋友说得很好了,发明是从无到有,改进是从有到更好,那么就要先明白之前的有哪些不好,才能知道后来的好在哪里。所以教师让学生着重去看之前几种造纸法的缺点,这个思路我也赞同。说回刚才的填表,我想表达的就是,前面表格中梳理的是特点,后文要学习的是蔡伦吸收了前人的经验改进造纸术,我个人认为,学生学习上存在难点的地方,就是这个从特点到经验的转换。有的学生能说清楚特点,但是理不出前人经验,所以说不顺蔡伦为什么要改进,也就推不出为什么这么改进能让它得以传承。陈祳老师说突破难点的方法之一就是降低难度,让它不要那么难,所以我就有了一个思考,是不是可以在表格的最右边加上一列,表头上写经验?于是我开始想,如果真有这么一列,表格内填什么呢?我会写三条:第一,原料要易得、便宜;第二,制作方法要简单、可普及;第三,成品要轻便。这分别对应的是造纸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如果多出这么一阶楼梯的话,学生再来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是不是就会简单一些了?我也没有试过,只是有这样一个粗略的且不一定正确的想法而已。
所有人都提到,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也不是没有缺点的,我自己上这一课的时候,也给学生看了造纸视频(和朱煜老师一样放的是李子柒古法造纸的视频),看完后真的问了一问,这种造纸术工序这么多,又要切断,又要浸泡,又要捣烂,又要晒干(视频里还有起纸、裁纸),耗时也长(还要看天气),这些不都是缺点吗?当时同学们的回答提到了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我们不能用现代工业化的眼光来看待,或是说这些方法都有利有弊,这种造纸法虽然比较麻烦,但成本比较低,适合普及给一般人,也就是文中说的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我今天突然想到,是不是可以结合后文造纸术的优点里提到的大量制造来说呢?这种造纸术看起来工序很多,但是一次可以造很多纸,这是不是也体现了好用呢?可是回到原文多读了几遍句子,我又把自己绕晕了,原料容易得到和可以大量制造的关系是什么,是因为原料容易得到,所以可以大量制造,还是不仅原料容易得到,而且可以大量制造?现在,这个问题在我心头萦绕,久久无法散去,希望得到解答或探讨。
15、找春天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找春天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第一,这是一个非常有组织教学的课程,虽然孙老师的教案很简短几乎什么都没写,但是我们从课堂中发现时非常有结构的,很清晰自己的企图是什么,一步步到往他想要的教学理想模式,我们可以从课堂中看出他把要教什么写在板书上告诉孩子。通常这样子的过程是我们在师训的时候,针对准老师做的训练。可是孙老师竟然在低年级孩童的课堂上,一步步他们告诉我们要做什么,可见孩子们能接受这样的提醒,并且努力达到老师所要的目标。
第二,我觉得这是一堂循循善诱可以看到特点的课程,虽然孙老师有自己的企图,但是他还是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说出老师想要的东西,所以,这样是非常扎实的,因为学生冒出的答案每一个都是变化球,所以这一堂课我们永远不知道学生下一个要说什么,永远都是发展性的,多元性的,也可见老师的功力非常的够。
第三,我们看到非常多的变化,非常有变化的教学方式。我们以朗读来说好了,不知道各位老师有没注意到,孙老师他用了好多的朗读方法,比如说泛读,当然孙老师的这个泛读100分。不过我觉得这个泛读如果放在最后,可能前面学生引导出来的更多,他还利用到了接读的方式,学生读一句,他读一句。他还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表演出害羞的表情,之后该怎么读。然后,还有一个非常好玩的:他自己读错,让学生说一说该怎么读才对。
然后,在写作方面,通常我们一堂示范课,常常会发现时间不足,因为孩学生写的时间太短,孙老师这堂课真正让学生写的时间其实只有5分钟,他用的方式是每一组分段写,每一组写负责一段的任务,那么这样子的好处每一个人都可以集中思考,他不用每个人从第一句思考,之后要找出几个做示范的时候,也可以找到不同的段落。
最后,我要说的是孙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我发现他在课堂上用了5分钟时间和学生聊天,这5分钟的时间看起来是浪费时间,以至于后来的课延长了5分钟,可是后来我觉得这5分钟的时间是必要的,在这5分钟学生已经完全接受这位陌生而又幽默的老师吸引了,之后他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而且孙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都能随时给予短短评语,比如说,他听到他说一直不断的赞美学生很棒,你像诗人,你是李太白之后,当我们听到汗水这个答案时,他竟然给那个孩子叫起来给他一个特写镜头,我想这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然后他也用了一些游戏的方式,比如说他故意装着自己很笨的样子,老师都不会,需要学生来帮助老师来救老师。
最后我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因为刚在洗手间的时候,有听到那一群孩子在说,喔你是李太白,喔你是什么,那我也有注意到刚才一两个孩子他的回答不是那么的恰当,有一个孩子他回答的是耳环,在第二堂课的时候,把那个孩子的耳环再说了一次,那个孩子原本觉得这个耳环觉得不恰当,老师再给他一个鼓励说这个耳环也不错,可是在第二堂课的时候,像第一个叫小雪的孩子,她说的并不持续的,可惜我们没有第三堂课,让孙老师来弥补这颗可能破碎的心灵,所以我觉得这只是一个片段的课堂,不过我们看到一个教书36年的老师的功底和对学生的付出,我就简单的说这几点。
16、在天晴了的时候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在天晴了的时候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 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2) 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
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性、科学性,
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 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
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
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
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
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洛是不是清晰;
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2) 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
而课堂结构侧重教学技法,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
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
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
① 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观象,看讲与练时问搭配是否合理等。
② 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主体活动的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
③ 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
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现象。
④ 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⑤ 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统一。
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 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2) 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3) 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题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 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教育手段。教师还要适时、适当运用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1)看板书:
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富有艺术性(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等)
(2)看教态:
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
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
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
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达成。
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
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17、一个粗瓷大碗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个粗瓷大碗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成功之处:
一、课堂教学扎实语文要素。
教学中让学生先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这样默读有目标,有针对性,积极采用小组合作互助的阅读课文,先自己阅读,然后和同学交流,深入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阅读时要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复述课文,延伸文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最后,我利用时间,让学生复述课文。众所周知,复述课文就是用自己的话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词句,把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叙述出来。经常开展复述课文训练,不仅能促使我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记忆,而且能发展逻辑思维,复述时,我让学生根据复述提纲,理一理文章的思路,并抓住重点词语作为复述的路标。复述时要求用普通话复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语句通顺。
不足之处:
我领读课文时发现,有些学生不开口读课文,我要求学生老师领读时,要发出声音,大胆的读,老师也语速慢,教师要多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来激励和鼓舞学生。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
18、燕子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燕子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课堂上张老师利用班班通平台,抓住重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在生活中学语文,悟语文,用语文。
张老师敢于跳出编者和自己以前思维定势的套子,带领学生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根据对教材的独特见解,灵活运用教材,处理教材,教学中结合课件,使教学更为生动、直观,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
本篇课文的课堂练笔聚焦【特点+事物】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模仿《燕子》中的段落描写自己写一写身边的动植物或是具体的画面。
课堂上张老师能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得扎实,各项能力得到了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全体老师对这堂课进行了评议。
课堂结束以后,老师们对这节课作了详细的点评,本节课堂教学活动紧扣单元教学目标展开,张老师能创设很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语用训练。结合《燕子》一课的教学目标,曾校长也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改课建议。
此次研讨活动的举行,给予老师们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大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寻求新教材的最佳教学方法,为后续活动铺垫坚实的基础。
19、雪地里的小画家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雪地里的小画家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深度备课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画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语言生动,富有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
下雪啦,下雪啦!
开头一句采用反复的手法,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很是用心先是逗号,再是感叹号,自一个啦字起,自一个!起,欢欣雀跃、喜不自禁之情跃然于纸上。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此句视角从整体到微观,聚焦到眼前的雪地,开启美的发现。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呼应上句的一群。动物的脚丫成为美丽的梅花、竹叶、枫叶、月牙,表明动物的脚丫具有不同的特点,脚丫不同,它们画出来的画也是不同的。这样的比喻既符合儿童心中的画的形象,更有利于营造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家花牙押韵,使句子轻快而顿挫鲜明,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我们都是用颜料和画笔画画的,但是小画家们竟然在雪地里踩上几步,就创作出了一幅画,字里行间表达了深深的赞赏之情。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这句话表现了儿童思维的跳跃性。喜欢发问、愿意思考、对大自然和生活充满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也是这首诗歌给孩子们的美好启迪。一问一答或自问自答,都充满了探索自然奥秘的童真童趣。
二、深度试教 好课是磨出来的
在本课教学中,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是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节课围绕激趣揭题、整体感知、细读品悟、学习生字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第一次试教,结合低年级识字写字这一学段目标,教师将象形字竹步马牙的教学贯穿其中。比如在教学生字竹时,出示竹的象形字以及一幅竹叶的图片,学生会惊喜地发现竹这个字好像就是由一片片竹叶组成的;在教学生字马时,出示马的象形字,学生发现象形字的马看起来就是一匹双脚腾空的马。这一切又让学生体会到了汉字的画面美一个字就是一幅画。殊不知,重视了识字写字,但忽视了朗读指导,尤其是忽略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具体的语言环境。
第二次试教,根据一年级儿童善于模仿的特点,教师采用老师范读的方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采用生活经验的迁移指导朗读第一句。采用我问你答等多种形式的变式训练,让朗读更具有趣味性和实效性。但引导与评价语较为匮乏,课堂表现为孩子的朗读缺乏感情色彩,进步不太明显。
第三次试教,曹书记亲临教室,并在课后为一年级组指点迷津。针对第一句的朗读指导,曹书记一语中的,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读不出效果,是声音小,还是情感不够。
他建议朱老师这样引导:
(1)你的开心好像是藏在心里的,能不能说出来,让大家感受到呢!
(2)这儿有个感叹号,声音要更响亮,快把下雪的好消息告诉所有一年级的小朋友吧!
通过不断的鼓励和引导,让学生身临其境,读出兴高采烈、激动不已的语气。
针对如何让本节课变得有深度的问题,曹书记启发一年级组用因为所以的语言支架,促进思维可视化;同时精选拓展说话练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他高屋建瓴的点评和建议,让老师们有醍醐灌顶之感。
20、小青蛙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小青蛙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名师教学设计片段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教学重点)
师:识字的方法还有很多。下面请同学们读这首儿歌: 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爱护小青蛙,好让禾苗不生病。
师: (出示清、晴、睛、情、请)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青蛙给我们带来了五只小蝌蚪,你能读读它们的名字吗?
师: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几个字呢?小组讨论一下。
生:我们小组发现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这五个字:把青山的青加上一个目字旁就是睛;把青草的青加上一个三点点旁就是清水的清;给青加上一个日字旁就是晴天的晴,给青加上一个竖心旁就是事情的情;
给青加上一个言字旁就是请坐的请。
师:你们真会记生字。给学过的青加上一个偏旁,就是今天要学的字,这就是加一加的识字方法。
你们简直就是识字大王,不仅记住了生字,还能总结识记生字的方法。其他小组还有哪些认识字宝宝的好方法吗?
生1:老师,我发现这五个字加这些偏旁是有原因的。清水要有水, 所以清是三点水旁;晴天有太阳,所以晴是日字旁;睛示眼睛,所以是目字旁;情和心情有关,所以是竖心旁;要用嘴说请,所以请是言字旁。
生2:我们小组用编儿歌的方法来识记这五个字。(师生共同修改这首儿歌, 修改完的这首儿歌为:日出天气晴, 河水清又清。眼睛明又亮,事情要分清。来客要说请,从小讲文明。)
师:这些字不但读音像,而且长得像,但它们的意思却不同,为什么呢?
生:偏旁不同。
师:像这样的字我们把它们叫作形声字。如睛,我们把 青叫作声旁,帮我们记住读。
音:目 我们把它叫作形旁,它帮我们辨字义。
(出示小儿歌:形声字,好识记,音形义,有联系。声傍帮着辨字音,形傍帮着辨字义。)
领着孩子们朗读,并让孩子们细细体会。
赏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并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从而学会方法、学会学习。
这一部分教学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识字方法,并运用方法自主识字。渗透发现的意识,如观察偏旁、主要部首、音等。
接着让学生运用方法识字,达到巩固识字方法的目的。最后,放手让学生自我发现方法,并运用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引导中,教师又拓展了学习内容,以其他小组还有哪些认识字宝宝的好方法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积累和运用,同时让学生发现生活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 走到哪儿都能找到自己识字的内容,体现新课标中大力提倡的生活中识字的观点。
最后出示的儿歌,引导学生感知形声字的特点,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阅读,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从而让学生不断产生学习的成就感。
21、夏日绝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夏日绝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夏日绝句》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教学设想】
基于人文主题和诗歌这一特殊的表现形式,本课的教学有两个价值点:一是通过诵读,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人如何表达强烈的爱国情怀;二是学习借助注释、结合时代背景等资料理解古诗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诵读)、借(借助注释理解)、引(拓展资料补充)、议(研讨)读通诗歌,读懂诗歌,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 积累背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诗歌了解诗人。
【课时安排】1课时
板块一:理解诗题,了解诗人。
1. 出示《夏日绝句》,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要点:夏日表明时间,这首诗写于夏天(公元1128年),绝句诗歌的一种体裁,由四句组成。这首诗为五言绝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李清照)
提示:结合自己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说说你了解的李清照。
要点:(1)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2)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3)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设计意图】交流课前预习资料,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
板块二:朗读诗歌,把握节奏
1. 自由朗读诗歌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顺诗句;第二遍注意停顿,把握节奏。
提示:根据七言的停顿是二二三,和以前所学古诗的停顿,找出五言二三停顿的特点。
要点: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2.朗读展示,同伴互评。
提示:指名读,师生、生生合作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设计意图】基于诗歌的音韵美,诗歌教学应以读为本,通过与前两首七言诗的比较,在反复朗读体验的基础上,掌握五言诗二三停顿的特点,读出古诗的味道。
板块三:借助资料,理解诗意
1.借助注释,初知诗意。
提示:运用上两节课学习的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方法,结合课文注释,同桌之前互相说说各句诗的意思,再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推荐代表在班中交流。
2.拓展资料,理解诗意。
提示:出示拓展资料,阅读下面三个小典故,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退至乌江边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杀。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设计意图】古诗文中,作者巧妙地引经据典,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补充资料,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感受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英雄气慨,和死不惧而辱不受的壮志豪情。
板块四:拓展背景,感悟诗情
1. 至今思项羽,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李清照,一个柔弱的女子为什么要去思念一位千年以前失败的英雄呢?
提示:学习诗歌还要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
2.阅读有关写作背景:
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至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
提示:如果你是李清照,你想说什么?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
对朝廷统治者:
对自己的丈夫:
对将领士兵们:
对 :
3.说说在你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李清照?
提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体会反复诵读背诵诗歌。
(1)面对浩浩江水,她吟道:
(2)丈夫的懦弱,她羞愧:
(3)外敌入侵,山河破碎,她渴望:
(4)朝廷的腐败,统治者的醉生梦死,只图安逸,她愤慨:
这就是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就是中国魂!
【设计意图】一首古诗,一段历史;一段心境,一卷人生;一声呐喊,满腔热血。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由诗及人,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拓展延伸,反复诵读,由诗及己,与诗歌共鸣,与诗人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作业布置】
1.同学们回去搜集爱国名言或诗句。
2.进一步了解李清照。
【板书设计】
作人杰(浩然正气)
夏日绝句
为鬼雄(铁骨铮铮)
22、习作即景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习作即景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习作: 即景》教学方案
评改指导
【教学目标】
1.根据评价标准,初步修改典型习作。
2.拓展作文思路,自主修改习作,积累动态描写精彩语段。
【教学重点】
能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教学准备】
学生已完成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
一、习作导入
1.谈话导入:在同学们的笔下有笼罩校园的雾孩子,有顽皮地吹拂落叶的风娃娃,有夕阳斜照下的大海,还有晨曦中的公园让我们交换习作,互相欣赏一下吧!(板书习作: 即景 评改指导)
2.小组内互读习作,初步评价习作,得出评价标准。(板书:梳理评价标准)
(1)让学生互相读读小组内同学的习作,议一议谁的习作写得好,好在哪里。
预设1:小明的习作能按顺序描写景物,描写的内容具体,还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
预设2:小丽的习作抓住景物形状、颜色、声音等的变化,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还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2)启发学生思考:就本次习作而言,好作文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点拨:引导学生结合习作要求和同学的习作,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即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预设:
《 即景》习作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1.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
☆☆
2.是否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
☆☆☆☆
备注:前一项内容比较基础,分值为2颗星;后一项内容是本次习作修改的重点,分值4颗星,共计6颗星。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自然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梳理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紧扣本次习作训练重点,可为后面的习作评价和修改作铺垫。
二、评改指导
1.探究任务
对典型习作进行评价和修改,明确修改方向,学习修改方法。(板书:明确修改方向)
提示:全班评价、讨论,发现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
2.探究活动
(1)出示典型习作一,全班讨论,提出修改建议。
典型习作一:《雾中即景》片段
到了上午,雾就更白了,更浓了。清晨,淡淡的雾在校园里飘着,像轻纱笼罩着整个校园。我站在远处看,同学的身影朦朦胧胧的,教学楼亮灯的窗口也像罩了层纱。空气湿漉漉的。浓雾很淘气,藏起了太阳的利剑,太阳刚露了一下脸就躲进了云里。眼前只有这白色的雾,像牛奶一样,分不清天和地,更看不清人影。道路两旁的路灯眨着它们那黄水晶般的大眼睛。中午,太阳探出半个脑袋,雾一下子淡了。
①边评价边思考:你觉得这段文章好在哪里?又有什么问题?
《雾中即景》习作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1.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
★☆
2.是否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
★★★★
预设:本片段语言描写较生动,能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写出了雾的动态变化,但顺序有些混乱。
②追问:如果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就更清楚了?
预设:写雾的变化过程,可按照时间顺序,先写清晨的雾,再描述上午的浓雾,最后写中午太阳出来后雾变淡了。这样写作思路就清晰了。
③师生共同修改典型习作一。
预设:
清晨,淡淡的雾在校园里飘着,像轻纱笼罩着整个校园,空气湿漉漉的。我站在远处看,同学的身影朦朦胧胧的,教学楼亮灯的窗口也像罩了层纱。道路两旁的路灯眨着它们那黄水晶般的大眼睛。太阳刚露了一下脸就躲进了云里。渐渐地,雾更白更浓了。浓雾很淘气,藏起了太阳的利剑,让人们的眼里只有像牛奶一样的白,分不清天和地,更看不清人影。中午,太阳探出半个脑袋,雾一下子淡了。
④教师小结:可以根据所写景物的特点,回顾观察顺序,看看是否把变化过程写清楚了。(板书: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
(2)出示典型习作二,全班讨论,提出修改建议。
典型习作二:《月夜即景》片段
晚上,我走出家门,发现今晚的天空干净得很,没有一丝云。一轮月亮把小区照得亮亮的,似乎星星也暗了许多。月光下的小池塘更亮了,水里能看见圆圆的月亮,偶尔有小鱼儿探出头。出来散步的人很多。
①边评价边思考:你觉得这个片段少了点什么?
《月夜即景》习作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1.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
★★
2.是否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
★☆☆☆
预设:这一段按从上至下的空间顺序描写了天空、月亮、小池塘、散步的人,有动态描写,但没写出动态变化。
②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月夜,哪些景物是有动态变化的?追问:怎样描述出月亮和小池塘的动态变化?
问题1预设:月亮和小池塘有动态变化。
追问预设:可以写月亮是怎么一点点升高的。描绘它一开始照到小池塘时,是什么样的场景;描绘随着月亮升到半空中,又是怎样的场景。描绘鱼儿探出头来之后,小池塘又有什么变化。
③引导学生思考:描写动态时,用什么词语能使画面更准确、鲜活?散步的人很多,要如何描写?
预设1:描写动态时,用动词、叠词等词语能使画面更准确、鲜活。
预设2:散步的人很多,可以写他们是绕着池塘走的,还享受着银色的月光。
④师生共同修改典型习作二。
预设:
晚上,我走出家门,发现今晚的天空干净得很,没有一丝云。月亮慢慢地爬上楼顶,把小区照得亮亮的,连平日里亮闪闪的星星似乎也暗了许多。月光下的小池塘更亮了,像一面镜子。走近池塘,能看清池塘里粼粼微波中颤动的圆圆的月亮,好像伸手就可以触到它。在我凝神遐想的时候,水里的圆月悄悄地挪移了,依然是那样颤动,池塘里楼群的阴影也挪移了,整个池塘也成了一个人间的圆月。偶尔有调皮的小鱼儿探出头,荡起的水纹一圈圈扩散开来,让这圆月微微动起来。池塘边的小路上,出来散步的人很多,他们绕着池塘边走边聊,享受着这银色的月光。
⑤小结:抓住景物的特点(形状、颜色、数量、声音等),来描述景物的动态变化。同时,恰当运用动词、叠词,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修辞等方法,能将景物的动态变化写得更加生动。(板书: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设计意图:习作完成后,结合典型习作(可以从学生作品中选取典型片段),指导学生根据本次习作要求进行对其进行评价和修改。让学生在评改活动中,明确修改方向,学习修改方法。
三、习作分享
1.互评互改,分享习作。(板书:评改、分享习作)
提示:小组成员之间阅读、评价、修改习作,并推荐佳作或精彩语段在班级分享。
(1)指导学生按照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按顺序、写出动态变化)和修改典型习作的思路,再读一读自己的文章,看看是否写出了景物的变化,对写得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提示学生关注书写规范和标点符号等。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学生修改习作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说说发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改的。小组推荐佳作或精彩语段,在班级交流分享。
2.教师小结:同学们,按顺序写,要写好事物之间的衔接;写出动态变化,不仅要有动态描写,也要有形态等方面的变化。这样的文章才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文章。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篇佳作《日出即景》吧!
设计意图:通过相互评改,能引导学生审视自己和同学的习作,在交流中反复修改,巩固学到的评改方法。而习作分享活动,能丰富学生的阅读面,扩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得到一些习作的灵感。
四、佳作赏析
1.出示与本次习作主题 即景相关的习作例文供学生阅读。
日出即景
今天,我特意早起去看日出。我遥望着东方的天空,焦急地等待着。①
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一层银灰色的轻纱。这时,万籁俱寂,偶尔从远处传来几声鸟鸣。②
一会儿,天边浮起一片红云,山峦、树梢都像盖上了一层红色锦缎那是朝霞,太阳就要出来了。
慢慢地,太阳冒出了地平线,红红的,像一个蒙着面纱的害羞少女,悄悄窥视着人间。缓缓地,太阳一点一点地向上升,终于,它露出了整张脸。
这时,霞光万道,半边天空被染得通红,广阔的大地也被涂上了一层鲜红的油彩。片片翠绿的树叶在晨风的吹拂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辉;鸟儿披着一身红霞,唱着歌,在天空飞着。此刻,寂静的村庄也醒了,人们开始了晨炊。多么美丽的图画啊!
过了一会儿,红光悄然散去,太阳射出万道金光。天更蓝了,像深沉的大海,辽阔而明净。云也变了,白花花的,显得无比柔和。远处的山峦露出了清晰的轮廓。近处的树木,秀美挺拔,亭亭玉立。③小路上,人影点点,笑语阵阵,整个世界充满了生机。④
这美丽的景色感染了我,陶醉了我,我觉得自己仿佛已经融入了朝阳的光辉里。⑤
2.师生合作,简单分析范例,教师对这篇范例进行整体评价。
(1)批注:
①交代时间和要写的景物。
②描写日出前幽静的环境,与日出后的热闹景象形成对比。
③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太阳升起后的景物变化写得生动形象。
④前6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写出景物的变化。
⑤结尾点明主题,表达自己对日出景色的喜爱之情。
(2)总评:这篇习作按时间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不同时间的景物的变化写得生动形象。语言简洁生动,景物变化丰富多彩,值得大家借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作品,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面,同时在赏析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写景文章的写作特点。
五、布置作业
1.继续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2.有条件的话,选择同学的习作中打动自己的风景进行观察和欣赏。
23、乌鸦喝水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乌鸦喝水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入课时,教师出示课文图片,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说看到了什么?不仅引出课题,顺势学习乌鸦二字,还根据学生生成 小乌鸦到底是不是在喝水? 引发学生思考。进而让学生猜测:乌鸦能喝到水吗?有哪些可能?巧妙引出喝不着水到喝着水了这条故事主线。然后,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巩固词语生字。于老师带领着学生一步步走进故事,走进小乌鸦的世界,既巧妙地随文识字,又通过看图选瓶子与猜想等方式,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在反复朗读中了解故事,积累语言,喜欢上聪明的小乌鸦,懂得了做事要认真观察、积极动脑。在复习环节,于老师更是独具匠心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调动学生兴趣,巩固生字生词。写字环节,无论是学生学法还是对他人书写评价都可圈可点,做到观察有顺序,表达有方法,谦虚有礼貌,能够看出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习惯培养细致有序。
整堂课设计巧妙、环节紧扣,有情景,有方法,根据课标定位教学方向,依据学情确定教学重难点。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立足识字,落实写字,重视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促悟,通过对关键词的突破逐步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热烈生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展示课后,于春雪老师的师傅、一年级语文教研组长李璐老师和大家一起分享《乌鸦喝水》这课的备课思路。以扎根识字教学,读中拓展思维为主题,从理论高度将第一课时的备课思路和一二课时安排分条缕析地向大家娓娓道来。
最后,教研员郝婧坤老师对示范观摩课做了精彩点评,肯定了授课老师对教材的分析与整体结构的思考和实践。她认为《乌鸦喝水》这一课对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划分合理,以学定教,关注学生起点,注重思维能力和思维深度提升,教学中切实关注了朗读、识字写字、阅读能力和图文结合能力的培养。同时,教研员还表扬了训练有素的学生们,一年级的学生就已经逐步掌握了识字写字的规则和方法,朗读也能有生活化的语气和停顿。教研员的高屋建瓴的思路和讲解,句句启发为在座教师拓宽了视野。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备课初期,翠微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主管王虹老师就提出了宝贵的教学建议。北校区语文教研团队始终把教学目标和语文要素牢牢装在心里,结合学段课标,进一步钻研整合教材,结合学情研究教法和学法。课堂的精彩源于直面学生的磕磕碰碰,让学生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以成长,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逐步提升。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节优质课折射出的是集体的智慧,更丈量出学校的发展。也许还不是很完美,相信在这样的历练中,青年教师会一直在努力,就这样保持一颗虔诚的心继续前行,教学生涯也一定会开满鲜花!沃土花自香,一个教师、一个团队、一所学校正在阔步向前
24、天窗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天窗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结合经历,释慰藉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同学们喜欢玩吗?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想象也是孩子们特有的优势,即使一个小小的天窗,也会成为孩子们的一个好玩的世界。这就是著名作家茅盾在《天窗》一文中告诉我们的信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天窗》。
(2)熟读课题。(板书:天窗)
2.整体感知。
(1)师引导: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师指名交流,相机课件出示: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①师指名读句子。
②师引导理解慰藉:谁能给慰藉找个近义词?
③预设:安慰。
④生齐读。(相机板书:唯一的慰藉)【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话语,既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快速带领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课堂。紧接着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慰藉。
板块二 反复朗读,悟慰藉
1.再读课文,圈画感受最深的词、句、段。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圈画出文中相关的词、句、段,在空白处适当标注。
(2)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师巡视指导。
(3)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提示:结合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来理解)
2.全班交流。(重点引导以下句段的交流)
(1)交流句段一,指名朗读,理解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出示课件)
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这时候是什么时候?(预设:夏天阵雨来了时)
②师引导: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③示例: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玩耍和嬉戏,天窗便成了唯一的自我安慰。
④师引导理解:此刻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能不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在什么时候也有过这样的心情?
⑤生自由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
a.到屋里来啊!这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预设:命令、不可违抗)师指名读。(板书:进屋)
b.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此时孩子们的心情怎样?(预设:无奈)师指名读。(板书:被逼)
⑥师小结: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的心灵带来抚慰,因此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交流句段二,指名朗读。(出示课件)
①生自由朗读。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比较朗读,你发现了什么?
②示例:课文中的语言更生动形象。
③仿写练习。
a.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学习作者在这篇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模仿想象。
课件出示;
请运用拟人或比喻的手法将句子写具体:
这雨,像泼,像倒,从屋顶直泻下来;这风,用力地撕扯着大地;这雷,一声怒吼,震耳欲聋;这电,带子似的飞速一瞥。
b.生自由仿写。师巡视指导。
c.师指名交流,相机出示范例。
④生齐读。师引导: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⑤师指名交流。(示例: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
⑥引导想象。
a.师引导:同学们,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透过小小的玻璃,你还可能看到什么?
b.示例:红叶(相机指导朗读,想象着风、雨、雷、电威力巨大无比的状况进行朗读)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1)引导思考:
①为什么要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②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预设:天窗给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板书:神奇)
③无有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2)示例:孩子们是善于想象的,想象出的东西比现实看到的更丰富。句中的有与实指的就是想象出来的事物。孩子们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又可以自由联想,自由组合,天马行空,所以就会更真切、阔达、复杂、确实了。
(3)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设计意图】这一板块,在学生理解课文时,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味,突破了课文中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板块三 拓展交流,谈慰藉
1.拓展交流。
(1)师引导:同学们,在你们失落和无奈的时候,什么事是你的慰藉呢?请大家分成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
(2)生小组讨论后师指名交流。
示例: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什么小玩具
2.小练笔。
师:大家也来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为自己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3.课后阅读茅盾先生的其他作品。【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上,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这一板块,鼓励学生把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真正落实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这样,语言得以运用,情感得以表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统一。
25、清贫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清贫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听、评课评语是我们教师在听课后需要去撰写的一种评价,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听评课评语及建议,欢迎阅读,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1) 知识点详尽,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听课评课意见和建议。并能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如能适当增添一些互动环节,气氛会更好。
2) 语言幽默风趣,将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的传授,能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双基落实,效果大为显著。
3) 能精选习题,题目设置有梯度,提问面向中下等学生。注意知识的衔接,运用知识迁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懂。学生主动参与性不够,有待提高。
4) 板书工整清晰,语言流畅有条理,课堂条理清楚,题目设置有梯度,课堂容量足,要加大学生参与面。
5) 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引领、导航作用。新课程理念有所体现,但课堂内容略显单薄,平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知识的积累,丰富学生知识面
6) 知识点归纳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整理。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能结合物理现象给予解析,学生容易理解。复习内容详略得当。但作为复习课,课堂容量还需加大。
7) 知识点归纳条理清晰,采用学生回忆复习知识点,便于学生记忆和整理,范文《听课评课意见和建议》。结合知识点辅以相关例题、习题,讲练结合。例题规范,针对学生基础少扎实,采用此类复习方法能进一步夯实基础,值得肯定。
8) 习题设计难易合理有序。整堂课围绕找公因式这个关键,设计了多种题型,并通过老师讲解、学生探索、学生口答、学生模拟练习、学生板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基本上能解决问题,但课堂气氛略显沉闷。
9) 过分数运算类比引出分式的约分,学生容易理解,易于接受。课堂容量较大,但习题还需优化。老师讲解较多,师生双边活动需增多。
10)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内容安排有序,但学生反映稍显沉闷。
26、清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清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师:我们在读一声和二声的时候,老师用短横来表示,读的时候声音就要延长;在读三声和4声的时候,老师在上面用短竖来表示,读的时候我们的声音就要短一点。接下来同学们就按照这样的读法,试着来读一读吧。
生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试着读一读第1句?
生读。
师:声音延长很到位。第2句谁来?
生读。
师:这个魂字读得很到位,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第3句谁能试一试?
生读。
师:老师觉得你在短促的地方都很准。第4句谁来?
生读。
师:再把村字读的拉长一点。
师:现在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把这首诗一起来读一遍吧。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通过划分节奏,再通过适当的停顿和延长,我们就读出了诗歌的韵味。但是我们学习古诗,不仅要读出诗歌的韵味,我们还要了解诗歌的意思。那么在这首古诗当中到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呢?(板书:情景)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老师推送的资料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师:小组合作时间到。
生:我们快快来坐好。
师:现在请结合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一句来进行汇报。
生:我们小组想汇报第1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请组员跟我一起读
生:我从第1句知道了清明节那天一直在下雨。
师:一直下雨,你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生:连绵不绝的雨。
师:这个词用得很准确。
生:这纷纷的雨让我想到了像牛毛一样的雨。
师:你很有想象力。
生:雨纷纷让我想到了一个词茫茫细雨。
生:我想到了一个词语烟雨蒙蒙。
师:这个词太美了,现在就请你们带着你们的感受,请你们小组再把第1句读一读吧。
生读。
师:是啊,这样的雨在诗人笔下就画成了一个叠词,那就是清明时节
生:雨纷纷。(板书:雨纷纷)
师:这纷纷的雨不仅描述了当时的天气,实际上它还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情。那么你觉得它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呢?
生:我读出了诗人伤心的心情。
师:你能说一下为什么吗?
生:因为他再也见不到他的亲人了。
师: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仿佛走进了诗人的心里。还有谁来说一说,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呢?
生:悲哀。
师:为什么?
生:因为作者的亲人朋友都不在他的身边。
师:还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生:孤单的心情。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作者的亲人都去世了。
生:因为在清明节这天,作者没有朋友,一个人走在小路上。
师:看来你走进了诗人的心里,现在请你来读一读这一句。
生读。
师:现在让我们全班来一起读。
师:感谢刚刚第一小组为我们带来的分享,现在请大家接着汇报。
生:我们小组汇报第2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请组员跟我一起读
生:我从第二句知道了此时伤心的人不仅有诗人,还有路上的行人。
师:你理解得很准确。
生:我从第二句知道了欲断魂的意思是形容伤感极深,灵魂和身体就好像要分开了一样。
师:还有吗?
生:我从老师推送的资料当中知道了路上伤心的行人仿佛自己的灵魂都飞到别处去了。
生:我也从老师推送的资料当中知道了行人走在街上,打算给去世的亲人上坟。感觉自己很悲伤,愁苦。
师:是的,等到上坟的时候,他们心情会更加愁苦和悲伤。现在请你们小组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句。
师:同学们我们来想一下,以前那么温暖的亲人,此时变成了冰冷的墓碑,怎能不让人伤心呢? (指课件)读
生:路上行人欲断魂。
师:我们再也听不到已经去世的亲人的声音,这怎能不让人难过?男生读。
生:路上行人欲断魂。
师:我们再也看不到亲人的笑脸了,怎能不让人感到痛苦?女生读。
生:路上行人欲断魂。
师:此刻又是雨纷纷,所以(指课件)全班一起读。
生:路上行人欲断魂。(板书:欲断魂)
师:同学们学习了前两句,在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天上下着蒙蒙细雨,诗人一个人孤单的走在大街上。
师:你很有想象力。
生:我仿佛看到清明节这天,天上下着牛毛细雨,路上的人都在想念着自己的亲人。
生:我仿佛看到了清明节那天,天上下着密而急的细雨,路上的人感觉自己很痛苦。
生:我仿佛看到了清明节那天下着茫茫细雨,路上的行人感觉灵魂要和自己分开,感觉很痛苦。
师:是啊,在这样的画面中包含了诗人多少的愁绪啊。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前两句。
生读。
师:诗人这样的愁苦该如何化解呢?
生:可以借酒消愁。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借问酒家何处有?
师:从这句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作者在着急地问酒馆在哪里。
师:那现在请你带着这样着急的心情再读一读。
生读。
师:我感受到了你那份焦急,谁还想来读?
生读。
师:我感受到了你的那份渴望,还有吗?
生读。
师:你也是如此的急切。还有谁要读?
生读。
师:谁愿意来帮帮这位小诗人?
生: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从这句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诗人在问小牧童酒馆在哪,小牧童指着杏花村说,深处有一家酒店。
师:是呀,这位小牧童是如此的可爱如此的特别,他没有直接回答诗人,而是用了手上的动作去告诉他。现在哪位小牧童也来说一说,指一指?
生: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感谢你的回答,还有谁想当当小牧童?
生: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你的声音非常的响亮。现在大家都来当当小牧童。借问起~
生: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板书:问酒家 杏花村)
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满街芳草绿,一片杏花香。古代诗人大力描写杏花赞美鲜花,那么杏花村在你们的眼中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杏花村在我的眼中是美丽的。
师: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
生: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我仿佛看见了一座美丽的小村庄。
生:我心中的杏花街是香味满街的。
师:那请你也来读一读。
生: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我仿佛也闻到了一阵芬芳。还有谁想来说一说?
生:我眼中的杏花村是一个非常美丽非常好看的杏花村。
师:一个美丽的地方,对吗?
生点头。
师:那请你也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了后面两句诗,在你的眼前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诗人在着急地问牧童哪里有酒家,牧童用手指向杏花村。
生:我知道了作者在焦急的问牧童哪里有酒馆,只见小牧童用手远远地指向杏花村。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男生当诗人,女生当牧童。
生读。
师:大诗人在牧童的指引下找到了小酒馆,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同桌在一起交流一下。
师:哪位同学可以来说一说?
生:作者可能会在酒馆里喝醉,然后在梦中想起自己的家人。
生:诗人会在酒馆里买很多很多的酒,把自己灌醉,然后回到自己的小房间里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忘记昨天的苦恼了。
师:看来你也走进了诗人的心里,你非常的有想象力。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诗句当中,诗人只给我们留下了7个字。(牧童遥指杏花村)但是却激发了我们无穷的想象,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想象,再来把这首诗一起读一遍。
生读。
四、联系背景,体悟诗情。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的作者是
生:杜牧。
师:杜牧非常有才华,从小就很关心国家大事,他有着远大的理想。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的理想未能实现,他的内心也非常非常的苦闷。他就把自己的苦闷寄托在了小小的酒杯当中。因此还出现了这些句子,读~
生:半醉半醒游三日。
生: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
师:到了清明节这天,诗人一个人走在小路上,身旁没有朋友没有亲人,他感到很孤单。同时他的内心也充满了苦闷,他的这种苦闷没有办法去消除。只好忍不住去找一个小酒馆大醉一场。现在带着对诗人的理解,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老师读诗句的前半部分,你们读后面标红的部分。
师生合作读。
师:在了解诗人的背景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首诗当中不仅描写了清明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这就是情景交融。有关清明的古诗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三句。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搜集更多有关清明的诗词,上传在我们的班级圈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师:(配乐)当经典诗词插上了音乐的翅膀,他将会飞向更加遥远的地方。接下来就让我们伴着音乐,让经典咏流传。
播放歌曲《清明》
五、教师总结,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清明》这首古诗它与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有关,传统节日它又属于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个部分。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努力去学习古诗,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弘扬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27、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听了马江南老师的课,值得学习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课件设计精美,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结合使画面生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2.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由扶到放的指导学习。指导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的事物,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从封、挡、遮中感受树木的葱茏,茂密,从升中感受雾的动态美,实物演示浸泡整个森林被雾包围,让生感受到雾气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后小组学习其他的季节。
3.结合三单进行教学,落实课堂的练。
建议:
1.在课堂练习中,多处写出描写的事物,可在文中勾画,节省写的时间在读中领悟小兴安岭的美丽。
2.给学生写的时间不充足。
饶玉兰
马江南老师课堂优点:
1.结构清晰,流程顺畅,环节紧凑。不仅善于落实知识点,教学环环相扣,而且注重启发引导,夯实了知识的基础,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马老师也很重视品词析句,如在教学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飞舞与落下等,让学生通过词语替换的方法以及朗读的形式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建议:
1.课堂上给了两次学习任务,但学生所汇报的只有任务中的第一项内容,后两项均是在老师的引导中完成的。可以让学生完整汇报后老师选择性地讲重点,并且还应给足学习时间。
2.本课内容丰富,提到的事物众多,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整理,提取关键词,也为小导游介绍也做好了准备。
黄茜
听了马老师执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有以下一些看法:
1.马老师全身心地投入,自导式五精课堂的模式相结合,环环紧扣,并借助课件有声有色地向孩子们再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把他们领入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中,从而形成了真实的个性化的朗读。美是文章的魂,美是教学的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马老师始终围绕这些教学思想组织教学,努力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采用先教师引导学习,然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最后总结全文。
2.教材处理主线清晰,学生体会深刻。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文中二至五自然段描写四个季节部分是重点,马老师能通过导学到引导合作,再到学生自学,教学的同时不断总结学法,并从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换词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把握重点词、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和巧妙。
建议:
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深入篇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老师在课上可以给学生提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并迁移、延伸到课后小练笔,鼓励学生按照所学习的习作方法去描写家乡的一处景物,内化并升华情感,这样才能更加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代永红
马江南老师此课的优点有:
1.善于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直观感受。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小兴安岭特有的美丽,上课伊始,马老师播放小兴安岭的视频、生动地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并让学生谈感受引出课题。
2.注重学习写法指导,先教后放,循序渐进。这篇文章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四个季节在写作方式上基本一致,马老师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了先教再扶后放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指导教学春天和夏天的段落。指导学生先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再通过找关键词和句子理解这些景物的特点,最后读出感受。接着合作学习小兴安岭的秋天,教师适时点拨,并用好学习题单进行汇报;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值得探讨的地方有:
1.指导朗读要更到位,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
2.课堂语言值得精炼,不要重复学生说的话,可以改为评价。
杨会
马江南老师的课堂非常完整,教学中注重以读为主,设计了多种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出感情,同时还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注重引导孩子围绕一句话、抓关键词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句子意思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这样巧妙地突破了难点,使孩子易于吸收新知识
另外在教学各种各样一词时,注意点拨除了表示数量多,还有品种多。总之,本节课优点很多,值得学习。
古智丽
28、凉州词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凉州词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在单元整体备课的时候,觉得《从军行》和《凉州词》可以放在一起教学。这两首诗有太多相同点,也有太多不一样。
上课的时候,很没有想到的是,小朋友会从两位诗人站的地方不一样,这个角度来解析,还非要冲到讲台上来画图,意外之余,也为孩子的主动思考而叫好。
感谢臧宇航老师的记录,这家伙反思能力非常强,也促进我不断思考自己的教学。谢谢哦!
【教学实录】
一、 单元导入
1. 齐读四单元主题4-5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 请学生阐述理解。
3. 教师明确诗意,介绍虎门销烟的背景故事。由中国近现代屈辱史,唤起学生爱国意识,明确本单元的重要性。
4. 齐读语文要素,浏览单元习作,提醒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人的动作、神态、语言。
二、 初读感知
1. 学生1min自读课文
2. 有信心的学生自愿起立,展现朗诵表演。
三、 研读探究
1. 提问: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回答:①都是边塞诗②都出现孤城③都描写战争
教师点拨:①都可以吟唱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继续找找两首诗的异同,并进行小组交流。
3. 学生发言:
1) 《从军行》中有战争场面。
教师追问:哪一句?生答:黄沙百战穿金甲
追问:真的是打仗的场面吗?生答:不是,是侧面描写。
2) 两首诗的前两句都在写景。
4. 全班齐读两首诗写景的诗句,再男女生分别读。提问:两处的景有何不同?(提醒学生抓字眼)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①《从军行》出现的景物: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视角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变换
②品析暗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凄凉悲怆)
③上句的暗对应下一句什么字?孤。(环境会随着人物的心境发生变化。)
④再读古诗。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①《凉州词》前两句是怎样的画面?学生在黑板上画图,分析作者的写作观察视角,分析各景物的前后上下的顺序。
②黄河这个意象,在这首诗中,还磅礴大气吗?不再。(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
③学生发言:还读出了渐行渐远的静态美。
④通过这样的诗句,你能感受出作者王之涣怎样的性格?
大气
平和
洒脱
5. 再次全班齐读两首诗,要求读出情感,读出对诗句的理解。
6. 提问学生,这次读出了什么区别?
A. 第一首:表达决心,慷慨激昂。
B. 第二首:飘逸婉转,思乡之情。
29、开满鲜花的小路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开满鲜花的小路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师:回忆一下我们上台分享的规则,然后我们再上台。同学们积极性非常高。
小组1:下面由我们小组分享,我们分享的是给大家读课文。
学生4人分角色朗读课文,和上学期有不同的地方是他们不再局限于面向同学们,当读到对话部分的时候,会面对面读。
生:我们的朗读分享完毕,谢谢大家。
师:首先表扬这个小组上台非常积极,这个形式也非常好,如果能够读熟练,做到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就好了。【看似有表扬,其实更多的是责怪,那么这话应该怎么说呢?】
小组2:
生1:我分享的是好词,绚丽多彩、鲜花、五颜六色、花朵簇簇......
生2:我来分享量词,量词有:一堆、一个、一条
生3:我来分享动词,动词有:回答、捉......
生4:我来分享人物,人物有黄狗、鼹鼠、长颈鹿、松鼠太太、刺猬太太、狐狸太太【板书】
台下生1:我来纠错,你把花朵簇簇读错了。板书簇。
台下生2:我来建议,最好在分享词语的时候能说上第几段。【昨天我漏掉的一个资源就是讲清楚,今天孩子们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于是我叫了暂停。】
师:是啊,当我们分享生字词的时候,只说某个词,同学们可能不知道什么词,在哪里,那可以怎么办?
生1:说第几段。
生2:说第几段的哪一行。
师:是啊,比如,第二自然段包裹。我们要感谢雷若菡给大家提出来的这个建议。
台下生3:我来补充高安琪的绚丽多彩和五颜六色,这都是表示颜色的词语。
台下生4:我来补充蹦啊跳啊这是ABCB的词语。
小组3:
生1:我来分享第十二自然段,请大家跟我一起读......
生2:我来分享这篇课文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是: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了一包花籽。
经过:鼹鼠先生出来找松鼠太太,春天来了,他们那条小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结果:他们通过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知道了长颈鹿大叔寄给鼹鼠的礼物是花籽。【这个学生能用简短的话概况课文内容,很厉害。根据她所说,我在黑板上进行板书】
生3:我来分享第十二自然段,请大家跟我一起读......我知道了松鼠太太知道了这份礼物是花籽。
生4:我来分享第五自然段,我知道了懊丧就是失望、失落的意思。
台下生1:我来补充,我来补充第十二段,这是个多么美好的礼物啊!我知道了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礼物。
台下生2:我来纠错,鼹鼠,应该是三声。板书【鼹鼠】
没有再上台分享的了,我们重新读课文,看着板书理清脉络。
师:如果你是松鼠太太,你看到这么多的鲜花,你会怎么想?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1:这是谁在我家种的花,多美啊!
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呢?
生2:呀,我家门前种了这么多花,真美啊!
生3:谁种了这么多花啊?
生4:我想说说她可能会做些什么,她可能把门前的花收集一些制成香水。
生5:她可能把花送给邻居、朋友和种花的人。
生6:她可能把花插在花瓶里美化环境。
师: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大家觉得这礼物怎么样?
生:好。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1:因为这些花都是五颜六色的。
生2:因为到了春天,人们看到这些美丽的花就会心情很愉悦。
生3:因为大家都喜欢花。
生4:因为一出门大家就可以闻到花香。
生5:因为花朵可以让很多人开心。
生6:因为花很好看。
生7:因为花可以装扮房子,让房子更好看。
生8:因为花可以让马路充满生机。
生9:这样可以引来蝴蝶。
生10:这样还可以引来蜜蜂采蜜。
生11:这样的话有些益虫都会来。
师:同学们想想,美好的礼物还有什么?
生1:自己的好朋友、父母、亲人
生2:马路撒下草籽、花籽就可以让道路漂亮。
生3:有的路没有树木,可以种树,人们好乘凉。
生4:我来补充,必须要靠道路两边,不然就会交通堵塞。
生5:我认为看到家人的照片就是美好的礼物。
生6:我觉得我们的环境就是美好的礼物。
师:是啊,多好啊,美好的环境对于我们来说也是珍贵的礼物,假如说我们没有土地、阳光、水,就没有我们的生活,我们也没法生存,所以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就是美好的礼物。
生7:所以我们不能破坏大自然,因为这些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
生8:我们不能往地上扔垃圾,要是我们乱扔垃圾我们的礼物就得不到,就会消失。
反思:
本节课出现的人物很多,在我写下板书担心孩子们理不清人物关系时,他们能够从我的话中找毛病,我便知道他们能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清楚事情发展顺序。
对于开放思考:如果你是松鼠太太,你看到这么多的鲜花,你会怎么想?又会说些什么呢?有的孩子思维不止在怎么说,而且他想多了可能会怎么做,这一点也是进步。思维不仅停留在老师提出的问题怎么说,还往下进行了,联想到可能怎么做。
第二课时
小组1:
生1:我来分享第五自然段新认识的字,我新认识的字是漏,首先看到的左边三点水,就代表雨的意思;右边的尸就代表房子;下面是个雨,是房子漏水了,就是漏。三点水就是房子外下雨,雨就是屋子里漏雨水。
生2:我来分享堆的笔顺。
生3:我来分享近义词:路过经过,绚丽多彩五颜六色,快活快乐
生4:我来分享认识的认。礼品的礼
台下生1:我来补充近义词,赶紧赶快,惊奇吃惊
台下生开始补充生字的组词。
台下生2:我来分享堆这个字,注意这个字右边是四个横。
师:李婧琪同学提醒地非常好,我们的确需要注意。那我来补充问题,看到堆这个字你还能想到哪些字呢?
学生进行了思考和补充,最后板书在黑板上的字有推、准、淮、谁、堆、难,借助学生分享的这个字,我们又学习了其他生字。对于这种思考的问题,学生很感兴趣,有的查字典有的和同学们商量。看到生字,联想到形近字也是我要训练的点,引导孩子以后不要我提示,自学时可以想到,分享时可以分享。
小组2:
生1:我分享的是叔和邮的组词,叔(叔叔)(大叔)邮(邮信)(邮递)
生2:我分享的是递和鲜的组词,递(邮递)鲜(新鲜)
生3:我分享的是yun(动员)(人员)
生4:我分享的是局的组词,局(警察局)(邮局)
生开始补充生字的组词。
台下1:我来建议,我建议孙佳林能说出是哪个yun,文中有两个(员、原)。你可以在黑板上写下来。【说清楚的另外一个办法:板书写下来】
台下2:我建议王志文下次上台的时候不要东张西望,要站直,像刘浩然一样。
在以前学习生字的时候,孩子们从生字的读音、笔顺、组词、音序、结构等进行了分享,在学习第一课孩子继续分享这些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问题,除了我们能分享的这些方面外,还能从哪些方面考虑?孩子们给出了以下几点:
我想到的是,孩子们在继续学课文的时候很可能还是会继续分享原来熟悉的那些点,没再从这些新的方面思考,我们不用刻意突兀地要求他们,而是在合适的机会提醒,比如本节课学生分享的堆这个字,引发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相似的字等等,有过几次后,孩子们可能就有意识从这个方面来考虑了。每个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是不同的,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给孩子时间,我不必面面俱到要求他们做到完美。
30、绝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绝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对叙事类文学作品尤其写人散文的细节分析,肯定能帮助学生有效走进文本,进而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对文本的精彩之处精细加工,生活化地引发学生建构阅读的新的意义,也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追求。但是,若没有宏观架构,没有对文本准确的价值定位,一味深挖文本的每一个细节,在细节分析上地毯式轰炸,则可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碎片化,可能把一篇美文拆解得一地鸡毛。以下案例在细节分析上的确有明显的长处,教师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去咬文嚼字,咀嚼出了独特的滋味,有的滋味是发人所未发;同时也呈现出碎片化的不足,用得之细节,失之细碎来评价,或可点到长处与痛处。
其实,上世纪语文教学届曾出现过所谓讲深讲透派,此派教师十分崇尚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擅长通过教师认为深透的分析咀嚼细节,最后把文本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目前也有所谓文本细读的主张,也得到很多语文教师的热捧。这里无意否定上述流派或主张,语文教学的演进自然不能忽视曾经或正在风行的流派、主张,但要对这些流派、主张进行为我所用的内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语文教学更加合乎语文之道,而不是耽于语文之技或语文之术。
这里仅就自己做中学语文教师时的体验,描述个人实践性知识色彩的语文之道。从高中语文教学的本位看,总觉得初中语文教师没有教好,致使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不能衔接;于是到初中,从小学五年级毕业的小班教起,一口气教了四年,在初中的起始年级预备年级,又发现学生的识字、用字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但是我没有权利到小学去教书。我就带着这些学生进行了一学年的识字教学,使学生尽可能补上识字、用字这一课。后来这个班级我一直教到高三毕业,共七年,对语文教学之道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教师关注教学方法自然是正当防卫,不过我更注重学习方法,因此我认可的语文之道以语文学习为核心,而语文教师首先要做优秀的语文学习者,将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个性化感悟作为个案,使教学行为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凡是要教学生会的,自己必须先会,否则你的教学可能是蒙人的,你可能是以教误认者。教师要对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教学内容了然于心,努力弄清楚当下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而言,其以往储备中有哪些可以盘活,可为当下的学习服务。教学中的比较、比喻十分重要,但一定要拿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先拥的知识来比或喻。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成果的交流、分享、发表意识,在愉悦心态下教、学语文。
综上,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是积累一定量的常用字,背诵一定量的经典的语言材料;高级阶段是结合生活经历不断感悟已经积累的经典语言文字材料,拓展积累、感悟新的经典的语言材料。当有了积累,在积累基础上的感悟,便有了表达这种感悟的冲动,便可能用文字表达出来。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引发学生主动积累、感悟的契机。
31、景阳冈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景阳冈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快板引入,梳理文路
师:(说快板)
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山东好汉武二郎!
那武松学拳到过少林寺,功夫练到八年上。
这一天,思念亲人回家乡。
中途经过景阳冈,那山上,斑斓猛虎把人伤,
赤手空拳打老虎,为民除害把名扬!
师:这段话说的是什么事?
生:武松打虎。
师:这篇课文按照顺序都讲了什么?
生:先写喝酒,再写上山,最后写打虎。
师:这篇课文文白夹杂,是古代的白话小说,我先考考你们:大虫是什么?
生:老虎。
师:什么是吃酒?筛酒?
生:喝酒,倒酒。
【点评:快板书是中国传统曲艺形式之一。用快板书开课,形式新颖,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渲染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梳理了课文,拉近了学生和古代白话小说的距离,一举多得,简洁明快。听!好汉武松景阳冈打虎的故事就要开讲了!】
二、喝酒研读语言,体会倔强
1.体会喝酒酒量大,动作爽
师:好!我们先来看武松喝酒。武松喝酒与众不同古代的酒度数比较低,一般人可以喝到三碗,武松喝了几碗?
生:十八碗。
师:对,十八碗酒!相当于六个人的酒量!而且,十八碗酒他都是怎么喝的?
生:一饮而尽。
师:连起来,一起读。
生:十八碗酒,一饮而尽!
【点评:好一个一饮而尽!武松的豪爽、率真、坦荡的性格尽显无疑。】
2.体会语言豪爽、倔强的性格
师:我们来读一读武松和店家的对话。这样吧,同桌两人一人读武松的话,一人读店家的话,先来练一练。(出示对话。生同桌合作读。)
【点评:由读到演,让学生扮演一回武松和店家,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别有一番滋味,别有一种感受。看!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了!】
师:选一组同桌来读。
(一组同桌分角色读对话)
师:大家给他们提提意见。
生:武松读的时候没表情,声音不够洪亮。
生:店家好像不是在说话,而是在念书。
师:是啊!说话还是要更自然一些。不过,他的台词比较多,我们表示谅解。我们看武松他很留心,一边读一边做动作,把括号里的内容都表现出来了,真好!但是后面有个表情不对武松的笑,这个同学嘿嘿一笑,行吗?
生:不行!
师:应该豪爽地哈哈大笑! 下面一起来,你们都当武松,我当店家,我们来试一试!
【点评:由读书到讲话,从拿腔捏调的读到自然平实的说,是读的升华,需要在练读中下功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相互转化既有助于提高读的质量,也有利于增强说的能力。】
师:我们看,在这个过程中武松一直在干什么?
生:叫人筛酒。
师:叫人筛酒就是要酒。第一次他敲着桌子说快来筛酒,第二次他奇怪地问怎么叫做三碗不过冈,第三次他笑着说哈哈!我可不醉,第四次,干脆直接把钱拿了出来别胡说,给你钱。是这个意思吧?
生:是。
师:这一段对话很精彩,但不能光看表面。谁说说,从这个要酒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生:倔强。
生:固执。
师:对!倔强你不让喝,我非喝!从这一段的描写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的武松,一个酒量很大的武松。(板书:倔强,酒量)
【点评:在学生活动之后,师生理清层次,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的表层去发现语言背后的意蕴从要酒的过程看出怎样的武松。在文本具象的描写中,引导学生尝试初步的抽象了解武松的性格。这既是一种语言训练,也是一种思维训练。】
三、上山研读心理,体会犹豫
师:武松吃了十八碗酒,然后要上山。店家告诉他山上有虎,他不相信,执意上山。可是上山之后,武松看到一张官府的榜文(出示)
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师:谁把这段话解释一下。
【点评:榜文半文半白,语言简洁。教师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语字斟句酌,很有必要。把关键词语弄懂了,这段话自然就懂了。这也是阅读我国话本小说的方法之一。】
生:近期因为景阳冈老虎伤
人,如果有客商经过,要结伴过冈。
师:就是说过冈需要两个条件。一是
生:趁午间过冈。
师:二是
生:结伴过冈。
师:武松现在是午间过冈、结伴过冈吗?
生:不是。是独自一人,黄昏过冈。
师:(指勿)请勿自误。这个勿是什么意思?
生:不要。
师:(指误)这个误呢?
生:错误。
师:应该是耽误,请不要自己耽误自己,就是自己送死自己负责,是这个意思吧?
生:是。
师:这个告示,武松读出了八个字
生:山中有虎,单身莫行!
师:看到这样的公文,武松心里有了想法,请你拿出笔,打开书,读第4、5、6自然段,把几处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语句画出来,看看他都想了什么。
【点评:研读榜文,读出山中有虎,单身莫行八个字。此情此景,武松怎么会没有想法呢?让学生在相关段落中把武松的想法画出来,认真研读,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探究,也是读书方法的指导。】
(生边读边批画。之后师生共同交流,找到四处心理描写的语句。师相机出示。)
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点评: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从人物的神态、语言中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品读就是让学生慢慢品尝,细细品味。】
师:我们来细细地品一品。读第一句。
(生读)
师:这时,武松相信有虎吗?
生:不相信。
师:但是,当他看到了官府的公告,他想
生: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师:武松怎么样了?
生:他想马上转身回酒店。他有点害怕了。
师:武松也怕老虎吧?但是转念一想
生: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师:心里害怕不害怕?
生:害怕。
师:但是他要做
生:好汉!
师:武松怎样?
生:爱面子!要脸面!
师:在面子和性命之间,武松宁愿选择
生:面子。
师:后来,他细想了一回
生: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师:他有什么心理?
生:侥幸心理。
师:再看最后一句
生: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师:什么意思?
生:他在给自己壮胆。
生:他是在自我心理安慰,在骗自己。
师:你看,害怕的武松,要面子的武松,有侥幸心理的武松,自欺欺人的武松,是这样吧?
生:是。
【点评:这一部分还是让学生通过读自己去体会。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的了解只有通过学生内心的体验方能领略一二。对小学生不必作过高的要求。】
师:整个过程在上山和下山之间,武松其实一直在干什么?一个词
生:犹豫。
生:矛盾。
生:纠结。
师:但武松最后还是
生:上山。
师:说明他有什么?
生:胆量。
【点评:犹豫,就是心理矛盾,内心冲突。在特定的情势下的犹豫是人之常情,即使武松也不例外。关键是犹豫之时如何抉择取舍,是否当机立断,这也是杰出者和平庸者之间的重要区别。课文中这一段细致的描写,课堂上这一段较长的对话,绝非可有可无。它清晰地展示了武松从犹豫到决断的心路历程,为后文写景阳冈打虎作了必要的铺垫。】
师:有人说,文章这样写有问题。如果让我来写,我就写:武松看了公告,然后毫不犹豫地主动上山打死老虎,为民除害。这样好吗?
生:人毕竟打不过老虎,他怎么可能主动去打?
师:是啊,武松以前打过老虎吗?
生:没有。
师:所以,他一听说山上有老虎,就说我上去打死它,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这样写真实不真实?
生:不真实。
师:他写武松害怕了,要面子,自己安慰自己,这样写真实吗?
生:真实。
师:真实!这就是武松的犹豫,武松的胆量!(板书:犹豫、胆量。)
【点评:艺术的真实源于生活的真实。武松乃血肉之躯,本是个普通的人,他也会害怕,也会要面子。但是武松又是一个杰出的人,他有胆量,有气魄,有本事,所以他才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四、打虎研读动作,体会慌乱
师:不管怎么说,武松还是上山了,最精彩的打虎场面开始了。我们来读打老虎的场面。先请一个同学来读打虎的第一段。
生1:(读)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师:这个同学读得很流利。但是,他放的是慢镜头吧?(生笑)我们再来试试,读出紧张的气氛,语速要快!
生:(语速很快地读)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师:这样读才能再现场景,一起读一遍,要读出武松闪得快。
(生齐读)
师:大虫的所有动作,都突出了一个字
生1:快。
生2:猛。
生3:凶。
师:快,猛,凶。我们要通过朗读把这些读出来。我先问问你,这一段实际上是写谁在进攻?
【点评:大虫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一闪再闪三闪,均在毫发之间。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浓缩成三个字:快、猛、凶。这是引导学生由具象到抽象的思维训练。此时,教师又让学生回到文本,通过读来感悟,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而且使武松的英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逐渐由隐而显了。】
生:大虫。
师:谁在防守?
生:武松。
师:我问你,大虫做了三个进攻动作,分别是
生:扑、掀、剪。
师:武松也做了三次动作,但是这三次动作用了一个字叫什么?
生:闪!
师:好!现在我们明白了,大虫是扑掀剪,武松是闪闪闪。是这样吧?
生:是。
师:(指一个学生)你就是大虫,来,我请你做一个高难度的动作掀!你把这句话读一读,你一读就知道怎么掀了。大虫背后看人
生: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做相应动作)
师:你先看前面大虫扑过来,武松往旁边一闪,现在武松在大虫的哪里?
生:背后。
师:对,背后,所以大虫要背后攻击。这个大虫是个高手啊,知道现在回头来不及了,怎么办?
(一生表演大虫用腰胯掀的动作,师生鼓掌。)
师:掀完了还不算,还有一个动作更难做,要用尾巴一剪!怎么剪?读这句话
生: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师指导生用手当尾巴,表演剪的动作。)
师:大家想想,假如老虎的尾巴碰到武松,会怎样?
生:武松就会受伤。
师:假如老虎的腰胯撞到武松,会怎样?
生:武松就会很危险。
师:是啊,一切都在瞬息之间!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在表演之后慢慢读,细细读,边读边想象,在脑海中浮现出打虎的情景。这样指导学生读书,有趣有效。学生学习了语言,了解了作者的表达方法,还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师:我们慢慢读,细细读,边读边想象,再现了打虎的场景。老虎扑掀剪,武松只用了一个动作
生:闪!
师:我把它换一个词,换哪个?
生:躲。
师:哪个词语好?
生:闪的速度很快。
生:用躲的话说明他很胆小。
师:所以他是闪,闪了以后就是后面的进攻,这叫以退为进。
【点评:换词比较,足见作者用词之精妙。看,一个闪字,武松的英气、豪情、胆识尽显无遗。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词语,必要时咬文嚼字,值得提倡!】
师:好,我们再来读一读。你们来读写武松的语句,我来读写老虎的语句。力求读出紧张的场面。
【点评:武松一闪又闪,化险为夷。先挫其锐,避其锋芒,再蓄势待发。看!武松是怎样收拾大虫的!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教学过程波澜起伏,起承转合,过渡承接自然流畅,可见教师的功力。】
师:大虫扑完了,该谁打了?
生:武松。
生:(读)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师:好,这两句话跟我读一读: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生接读)
【点评:此处,教师的范读很有必要。烘托了气氛,读出了气势,静态的语言文字化为鲜活的形象,也为学生树立了朗读的榜样。此时,教师还要求学生在听读中找出描写关键动作的词语。的确,说的不如做的,英雄行为更能表现英雄的精神品质。】
师:好,武松动手了吧?可惜,唯一的武器哨棒断了。这一次武松要赤手空拳面对老虎进攻,我们来看最惊心动魄的场面!这一段我来读,但是你们有一个任务,这里面武松做了很多动作,你们边听边把最关键的动作找出来。(师范读,生听读,梳理出几个关键动词:跳、按、踢、打。)
师:武松有几个关键的动作。第一个是什么?(生:跳。)第二个是(生:按。)然后他就干什么?(生:踢。)最后是(生:打。)在这四个动作中,有一个动作至关重要,是武松转败为胜、转守为攻的关键。你认真比较一下,是哪个动作?
生:按。按住老虎的头,他就控制住了老虎。老虎的爪子、尾巴、腰胯都不能用劲了。这时他才可以踢老虎。
师:对啊,按住老虎,转败为胜!这个动作最关键!
【点评:行为由若干动作构成。教师引导学生紧扣描写动作的关键词语品读,不但使武松打虎具象化,而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巧妙。辨析哪个动作最关键,看似平常,却是引导学生去分析事情的关键点,这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师:打虎过程异常紧张。你觉得武松整个过程的表现怎么样?
【点评:让学生说说武松打虎过程的表现,是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概括,由部分到整体的归纳。由放到收,由开到合,收放自如,开合有度,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特色。】
生:非常勇猛。
生:动作很快。
生:惊恐。
师:惊恐?武松在打虎过程中,他是不是非常冷静?
生:不是。
生:要不他也不会拿棒打的时候棒就折了,武松有点惊慌。
生:武松按住老虎之后,是乱踢,说明他比较惊慌。
生:武松是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是乱打,也说明他慌乱。
师:但是从按这个字,我们也看出武松具有超人的气力,如果是你去按,我估计老虎一抬头,你就到树上去了!(生笑)从这一段我们看出了武松的慌乱和武松的力量。(板书:慌乱 力量)想不想看看武松打虎的场面?
生:想!
师:注意:一边看,一边和课文中的描写对照,感受惊险的场面。(播放《武松打虎》录像)
【点评:教师这里的提示十分重要:一边看,一边和课文中的描写对照,看语言描写如何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
师:惊险吗?过瘾吗?我们再来读一读打虎的场面。你们读,我来闭眼想象画面。
(生齐读,在对话处分开对读。)
五、总结拓展
师:真过瘾!好像看见真的一样!你们发现没有,这篇课文写得很有意思,如果我们从头来梳理一下阅读的感受,就会发现:武松酒醉要上山,我们的心就
生:提起来了。
师:后来店家劝他,我们的心又
生:放下了。
师:结果他不听,我们的心又
生:提上来了。
师:当他看见了公文,我们以为他要回去,我们的心又
生:放下来了。
师:结果他非要上山,心又
生:提上来了。
师:老虎一攻他,他躲过去了,我们放心了;拿起棒一打,折了,我们的心又提起来了。整个过程我们的心随着描写一起一伏,一提一放!这就是一波三折!武松打虎真过瘾,我们读书真揪心!
师:(指板书)你们看见没有,第一排我写了这几个字
生:倔强。
生:犹豫。
生:慌乱。
师:这些,其实都是我们一般人身上都有的,对不对?所以这个叫什么?
生:人!
师:但是第二排写武松的酒量,胆量,力量这是不是一般人都有的?
生:不是。
师:这是
生:神!
师:清朝有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评论家金圣叹讲了一句话,讲到武松,他说武松是人,也是(生:神!)他有人的(生:倔强。)神的(生:酒量。)人的(生:犹豫。)神的(生:胆量。)人的(生:慌乱。)神的(生:力量。)
【点评:教师引用金圣叹对武松的评价,适时、准确。当然,金圣叹的评论是对武松一生英雄行为的总结,而武松打虎不过是刚刚拉开了序幕。许多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即将展开。此时,本课的拓展延伸就顺理成章了。】
师:这就是《水浒传》中最闪光的英雄,千百年来人们最喜欢的好汉!施耐庵浓墨重彩描写了一位亦人亦神的好汉武松。关于武松,《水浒传》一共有十回书描写,他还有很多故事,谁知道?
生:斗杀西门庆。
生:醉打蒋门神。
生:大闹飞云浦。
生:血溅鸳鸯楼。
师:对,最后武松上了梁山。同学们,看看武松一生的经历,你觉得他只是打了一只虎吗?(生答)对!除了景阳冈的猛虎,人间的恶虎他也打!欺男霸女的西门庆杀!强抢豪夺的蒋门神杀!陷害好人的张都监杀!武松的一生,就是打虎的一生!这些故事你们随后去读《水浒传》。下课!
【点评:留下回味的余地,留下故事的悬念,让学生欲罢不能,这时再要求学生读整本书,就不勉强了。】
【总评】
张学伟老师的《景阳冈》是一堂渗透了课改新理念的好课,是一堂体现语文特点,散发着浓浓语文味的有特色的课,是一堂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充满童趣、生动活泼的课。
张老师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采用读、思、议、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抓重点句段、关键词语,通过读书,让静态的语言文字化为鲜活的人物形象,又通过抠关键词语,回归文本,学习作者的表达特点。还通过议,让学生自行揣摩,探究字里行间背后的意蕴。议后多有小结归纳,意在从形象到思想,升华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中有收有放,收放自如;有分有合,分合有度;有疏有密,疏密有致。学生活动面大,参与度高,教师只是从旁指点,在关键时点拨疏导,在衔接过渡处穿针引线,表现出教师极强的调控课堂的能力。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由话本演进而成书。作者主要依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不像西方小说有大段的心理描写。教师特别注意到这一点,对人物的语言主要通过读来体会,对人物的动作,除了读,还通过演来加深印象,从而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需要说明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武松打虎作为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即不畏强权、迎难而上、嫉恶如仇、除恶务尽。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发生的英雄故事,不应以类似老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等所谓的现代解读来曲解武松打虎的文学形象和思想价值。
教学总会有遗憾。本课有几处议多读少,失之于碎,需要改进。
32、江南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江南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前年,一批外地同行来沪交流,我为大家上了《江南春》。课后互动,一位老师问: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写的是诗人感叹岁月匆匆,物是人非,怎么不跟学生讲讲呢?我笑笑说:讲了,学生能懂吗?
教小学生读古诗文,教师最要紧的是控制住自己的讲述欲。教师是成年人,有生活阅历,能读到一些参考资料,自觉对古诗有一定理解。于是走进教室就想多多讲给学生听。但孩子没有成人那么多的生活体验,教师一股脑地把自己的感受,或者把鉴赏辞典的注解灌输给学生,是不合适的。当然,有的同行也许是这样想的,哪怕学生现在不懂,我先说给他们听。以后总会懂。或许某些孩子确实如此,但一定有更多的孩子不是这样的。因为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不同。教师用灌输的方式教厌恶灌输的学生,那么对这些学生而言,他们不仅学不好当下的知识,连以后总会懂的情况也不会出现了。总之,教学古诗文尤其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适切性上花功夫。我在《让课堂说话(古诗文卷)》中列举了八种常用的古诗教学方法。但如果在一节古诗课中,数种方法一拥而上,那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前几天就听到一节这样的古诗课。多形式的朗读,仿写,补充资料,问题辨析,重点字词的理解,情境想象等等,一应俱全,可以全都用得不合适。
也是前年,素芬在农村学校支教,邀请我去为农村教师上示范课。去之前,素芬几次提醒我,那边的孩子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上课基本不发言。我让素芬录一段学生读课文的音频给我,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那次上了《半截蜡烛》,仍是用上海的教学设计。课堂上发言的学生不少,而且还组织了情境表演。据说那节课给当地老师留下很深的印象,过了一年,还有人提及。如果探究成功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两个字适切。首先教学设计要适切。其次,教学实施也要适切。该慢的时候要慢,该快的时候就快。学生有困难的地方就做足铺垫。
适切真要做到,也是难的因为需要教师放下自己,真正关注学生成全学生。
33、灰雀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灰雀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如何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让学生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呢?
我从三个方面来着手。
第一:请同学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请同学反复朗读之后,老师范读,学生想象灰雀在树上跳跃的情景。再问:灰雀可爱吗 ? 你们喜欢吗 ? 还有谁喜欢 ? 你从哪知道的 ?
第二:请同学画出列宁和男孩的对话,同桌之间练习之后,再采用指名朗读,分男女朗读,表演朗读等形式练习对话。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他们的心理活动。并采用换位思考,让他们说说那男孩为什么要抓灰雀 ? 为什么又放了灰雀呢?那是怎么样的心情呢?从而体会到男孩的诚实和可爱。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第三: 教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做了个小练笔,男孩答应列宁之后。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让我激动不已。有的同学想象很丰富。文章里所表达的内容,让我感到学生在我的教学中理解了。
34、猴王出世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猴王出世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近日,观摩了郑春燕老师执教的《猴王出世》这一课,我认为以下几点尤为突出: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郑教师运用孩子们所提的问题进行教学,突出了课文的重点。完成、解决了问题,也就完全了本课的教学任务,目标相当明确。
二.体现教与学的互动
课堂上郑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的语句,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的描写,感受优美的语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三.重在指导朗读。体会句子,学习写法
教学中,郑教师适时出示了文中的重点语句,反复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有个别试读,集体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创设语境,让学生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正所谓在读中感悟,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美,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新课标特别强调将朗读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整堂课书声琅琅,一步步将学生引入情境,入境悟神。
然后,指导学生赏析句子,学习句子所采用的表达方法,感受到不同的表达方法所表达的意思效果有明显的不同,即学生们在学习中学到了方法。
四、抓住关键词句品析。
关键词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存在于文中。语言文字做到训练扎实。抓住了重点词句食草木,饮涧泉那石猴在山中朝游峰洞之中这句话,要求学生把目光放在语言文字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结构?让学生通过把品读,把这些关键词找出来,体会这是一个怎样的石猴?字词的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学习语言的基本活动,是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的语文味浓郁的学习活动,老师做得很到位。
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这堂课,郑老师构建民主、平等的对话,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的始终,学生学得轻松,教学效果扎实、有效。这是一堂很好的略读课文教学的范例。
当然,任何一堂课都会留下遗憾,如果老师在放手让学生大胆质疑上在深入一步的话,可能效果会更好。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没有深入的思考,没有潜心的研究,是很难发现问题的。学生在学习中无疑可问,这与他们不深入思考是密切相关的。因为疑问的产生是与深入思考相联系的。能思则能疑,思得越深,提出的问题就越多,就越深;相反,不思考,当然也就无所谓疑了。
35、好的故事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好的故事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资料的选择是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但是资料的过多使用,会造成负担,在这里我们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用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行教学目标,一节课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哪,在本课中要着重思考。
从教师教学用书来看,对于教学目标的定位是非常清楚的,我们希望老师通过教师教学用书来帮助老师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目标来开展我们的教学。
《好的故事》可以借助课后题中的阅读要求,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难读的词语进行引导,还可以结合五下第二单元的交流平台中的阅读方法,比如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释整句理解,会用反复,逐步解释,只要联系上下文,知道大概意思就可以。
老师应该对于全套教材有所了解,最好记在自己的心中。统编教材中应该关注的词语,学习、初步、试着、尝试、综合运用、借助等,是有能力发展的层次性,程度要把握好。
《好的故事》中出现三个问题
1.教学目标与要求定位太高,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对比和象征的表现手法。
2.资料的使用,目的性,时效性不强,甚至有点泛化。怎么借助资料方法?本课中鲁迅的年代和我们有所不同,鲁迅的资料可以是学生自己收集的,也可以是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以老师提供的资料为主,我们提供的资料是学生可以理解的,帮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感知和了解。后面两篇课文就是最好的辅助本课的教学资料,课文插图第七自然段所描写的梦中的船、狗、树等具体景物。可以借助插图帮助学生想象,体会梦境中好的故事美丽优雅有趣。插图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细学生的经验理解课文内容,是教学中常用的有效的阅读方法。学生的经验包括生活和阅读经验,而教学中学生生活经验往往被忽视。统编教科书每册设置的快来读书吧,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学生应该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无论是阅读或是表达都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来实行教学目标。好的故事可以结合《爱丽丝梦游仙境》和孩子自己做梦的错综和杂乱,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
最好的资料是什么,最好的课程资源是什么,一课之本,用好本,少用课件。
3.对课文的整体关注不够。零打碎敲问题比较多,语文教学不能忽略课文整体的存在。要求整体把握教材。
思考:语文教学如何转变观念,怎样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以及站在儿童的角度定目标。
36、寒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寒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这节课的资料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例4,对策问题是数学综合实践与应用领域的资料。本节课的学习从同学们熟悉的故事入手,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数学知识不仅仅从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比赛中还有很大的学问。本节课教师在学生兴趣正浓时,借助合作、探讨、找规律。在兴趣一犹未尽之时,经过游戏,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节课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设计新颖别致。
开课伊始,教师充分抓住学生好玩、爱玩的天性,设计了玩扑克牌的游戏,然后教师设疑引入新课。方法巧妙,课堂气氛活跃,无疑教师对本环节的设计是成功的。
2、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经过动态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受田忌赛马中的对策问题,引出探究的资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流程生动、流畅、层次感强,活动扎实有效。经过活动将知识赋予其中,突出了学生解决问题这一新的理念,教学流程科学合理,合作学习扎实有效,交流评价充分到位,给学生充分交流和研讨的时间和空间,并且教师也参加到了学生小组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进取思考的主动权也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活动交往中,当学生应对实际问题时,教师能引导学生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了知识的互补互联,,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了异位思考,学会了在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滋生优化意识。
4、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资料的编排,生活气息浓,都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遇事要善于思考,讲究策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几点见建议:
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否多举些实例。
二、在游戏时,任务要明确要求。
37、枫桥夜泊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枫桥夜泊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评论说不上,我觉得每次听课的过程呢,就是我自我学习的一个过程,听完老师的课,我觉得是一种享受,因为他身上自带那种浓浓的书香气息,我们都知道,像古诗的教学往往都是比较枯燥乏味,但今天的王老师,他打破了传统的这种古诗教学,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首先他以寒山寺的钟声来进行一个导入,这个声音是学生们不常听到的声音,本身就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这时呢,再进一步营造出一种这种氛围感,是一个写写着终生的诗句,将学生的探知欲拉满,此时他在顺势导入到今天的学习内容,那此时此刻在学生心中啊,他这首诗就已经醒了,有了一种厚度,同时也蒙上了一种一种这个比较神秘的面纱,吸引我们学生去一探,究竟想走进古诗中第二步呢是感受式的画面时,感受画面之前王老师他先引领学生反复的去诵读在读中去感受诗人的这种情绪,在和学生交流诗中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无论是月落,乌啼啊等等,这些意象都让人有一种凄凉孤寂之感,以景融情。此时再让学生去体会诗人想表达的这种情绪,那这个情意就疏通了。第三步,学生他只知道愁,但是不知为何愁,那学生对诗的理解一定是不够深刻的,因此王老师他就引导学生从诗人客居他乡,然后科举落榜,生逢乱世的时代背景入手,让学生去体会他们内心那种复杂的愁,最后让学生反复的诵读来感受股市的经典,当学生感受到枫桥夜泊,他的这种魅力的时候,往往是在带着诵读导入时一开始出现的那些诗句,在读的过程中,再来感受诗歌的魅力,感受我们诗歌就是经典的魅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张纪的内心,走进古诗枫桥夜泊,那么这是课堂上那种语文味就出来了啊,以上就是我个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谢谢大家。
38、传统节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传统节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评课的优点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课的结构清晰。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与整理部分的衔接科学、过渡自然。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教学内容丰富,联系体育知识,拓展恰当。评课的缺点是:课堂上细节讲解不够。对学生的带动性不够。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
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39、藏戏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藏戏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今天我聆听了合肥市螺岗小学李月老师执教六年级《藏戏》,老师标准的普通话,亲切的笑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听课老师来说,这节课收获非常大。
一、设计新颖,板块合理。从复习导入到初读感知,学习重点段落,最后梳理结构,体悟写法和拓展运用,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般,过渡自然。特别之处是老师打破课文顺序,把藏戏的三大特色把放在传说之前来学,与开头紧密结合,浑然一体,使文章重点突出,也使学生对藏戏的特点印象深刻。这篇长文教学立即显得干净利落。
二、略读教学,简洁不简单。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设计主要问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通过多次默读课文,有批注,有思考,有学习小伙伴的汇报展示,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看似整个过程平常,但老师的教学方法多样:有夯实基础知识的词语理解,有激发学习藏戏的视频欣赏,有看图猜身份的游戏互动,有朗读训练的指导,有简洁明了的板书,在梳理结构,体悟写法的归纳,又一次让学生巩固了本单元详略得当的语文要素。所以整节课老师准备是精心的,同时又充分体现了老师匠心独运的一面,不着痕迹,处处留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辐射引领,学以致用。老师不仅仅在教这篇课文,在教学时还向学生渗透了这篇课文的写法,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运用。在课堂结束时让学生聆听家乡黄梅戏,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但由于时间和线上教学的原因,没有很好的完成读写结合的训练。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启发,今后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填补这一空白。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奇形怪状的近义词
-
二年级上册第11课葡萄沟必考多音字
-
语文三年级上古诗三首山行课堂生字词笔记
-
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分段段意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精打细算》 用竖式计算,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课后答案
-
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我是个什么孩子
-
散步评课稿
-
五年级上册忆读书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
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要点课堂笔记形近字
-
一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题
-
独生子女――我们该如何教育你
-
创新性区域活动的研究体会
-
让自己从痛苦中走出来的句子154句
-
大班数学教案《编译电话号码》反思
-
藏品收藏网推广朋友圈文案37句
-
安全朋友圈文案大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朋友圈文案38句
-
最新公司起名大全75个
-
三月桃花水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