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孩子“偷窃”行为的原因
时间:2008-12-10 05:19:48
A+
导致孩子“偷窃”行为的原因
幼稚举动导致“偷窃”:幼儿在幼儿园看到可爱的玩具,爱不释手,入迷,就把小玩具放在口袋里了。回到家妈妈问他为什么把幼儿园的东西带回家,有的孩子讲不出道理,妈妈就认为孩子染上了偷窃恶习。而实际上,这时的孩子的道德概念尚在萌芽阶段,只觉得东西好玩,觉得好玩具应该与自己在一起。强烈的吸引使孩子抑制不住欲望,就会把喜欢的东西带回家,甚至有的孩子完全是下意识行为,东西带回家,自己还不知道是怎么放在兜里的。
无意成习惯导致“偷窃”:父母在家乱放钱财,子女当父母不在家的时候,由于急需买某个学习用品或要缴老师规定的活动费用,在未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拿了钱,结果父母没有发觉,孩子也忘记告诉父母,久而久之,从开始无不良动机发展到外面乱花。
表现自己导致“偷窃”:孩子错误地理解勇敢行为,认为敢于在别人不知道的时候把东西拿到手是“英雄”行为,可以在同伴面前显示自己的“聪明”,把偷拿的东西,与同伴共享,表达自己是有“义气”的人。这种偷窃是始于道德观认识上的错误而产生的。
泄私愤导致“偷窃”:两个学生因故吵架斗嘴,老师不公正地只批评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愤愤不平,就偷偷拿走了那位同学的钢笔。他的本意不是偷窃,只是为了报复。但最终觉得钢笔很好使,就留了下来。并觉得心安理得。
拾物不还发展为“偷窃”:有些孩子由于从小受到的引导不够,偶尔拾到了物品钱财,不是交还给老师、家长,而是自己用了,并逐步发展为去偷拿同学的小东西。也有时,别的同学的东西放在他身边忘记拿了,被他无意中拿回家,也不还给别人。甚至还有的小孩为了出别人的“洋相”,开玩笑拿走同伴的东西,由于东西适用而留下了,慢慢养成坏习惯。
儿童是非善恶的标准与社会成人有很大不同。“偷窃”行为的初始动机并非一定是不道德的,起码孩子本人没意识到是不道德。所以,家长要帮助他们改掉这种习气,必须从研究形形色色的“偷窃”动机着手。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家长教育子女应克服四大心理障碍
-
与不同年龄孩子沟通的技巧
-
孩子的自信心怎么培养
-
家教成功的奥秘 尊重孩子的个性
-
多数家庭缺乏软投资
-
孩子为何常常出现攻击行为的相关知识
-
孩子发脾气该怎么办的方法
-
关于孩子性格不同教育方法有别的知识
-
家长应当如何与孩子沟通的相关知识
-
家庭教育研究专家经验
-
教育中的轻道德重智力 四成小学生崇拜黑客
-
当代儿童教育的相关知识
-
怎样和宝宝沟通?
-
歌表演《客人来了》
-
小兔找太阳(语言)
-
区域活动安排
-
关于男女教育方向侧重问题的讨论――王文革回答
-
玩儿出来的学问_小学生作文:三年级
-
小班幼儿健康教案《多吃蔬菜不挑食》反思
-
小班美术教案《车轮滚滚》反思
-
调味品销售营销话术36句
-
个性衬衫定制宣传册、包装朋友圈文案40句
-
快手简短好听昵称大全43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