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锦囊

首页 - 教育锦囊

教育案例 奶奶把牙齿吃掉了

时间:2008-11-30 08:37:13 A+

教育案例 奶奶把牙齿吃掉了

教育案例 奶奶把牙齿吃掉了

晚上,我正猫在书房里看书,就听得4岁的儿子大声地喊着,满脸惊讶地跑到我跟前说:“妈妈妈妈快去看,奶奶把牙齿吃掉了!”

  我一听就乐了,刚想告诉他“奶奶那是在洗漱假牙”,转念一想:孩子发现问题时,正是求知欲、探索欲最旺盛的时候,可不能轻易地告诉他答案,让他失去了这一探索的良机。于是我一本正经地对儿子说:“那你再去看看奶奶怎么不小心把牙齿吃了?”

  小家伙带着使命去了,但很快又带着更加疑惑的表情回来了:“妈妈,奶奶的牙齿不知怎么又冒出来了!”

  “真的吗?快带妈妈去看看。”我略带夸张的口吻与表情,更让他感到他的发现是多么重要。等我们“当真”又让奶奶“吃了一回牙齿”后,他才明白了奶奶的牙是假牙。再看到奶奶拿下假牙后瘪下去的面颊,听着奶奶含混不清的发音,他咯咯地大笑起来。

  笑了一阵子,他突然若有所思地问:“奶奶的牙为什么是假的呢?我的牙……好像是真的嘛。”

  机会来了。我把儿子搂过来,对他说:“妈妈现在做记者,你当科学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能从奶奶的牙齿里发现什么秘密,好不好?”儿子一听特兴奋,一本正经地在我面前坐下。我拿来一个本子,一只笔,卷了个纸话筒,开始假装采访,并准备好随时见机讲解有关牙的知识。

  记者:请问科学家自己的牙齿有几个?

  科学家(在口腔里摸来摸去数了半天):总共20个。

  (讲解:人一生会有两付牙,6岁前是乳牙,6岁以后开始掉牙、换牙,20岁左右长全全部牙齿,共32个。)

  记者:每一颗牙齿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科学家(照了照镜子):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尖、有的不尖。

  (讲解:牙齿的形状不同是因为作用不同、分工不同,并指给他看哪些是切牙,哪些是尖牙和磨牙。)

  记者(递给科学家一只苹果):请科学家咬一口苹果,告诉我用哪些牙咬苹果、哪些牙嚼苹果?

  科学家:用中间的咬,用里边的嚼。

  (讲解:切牙负责将食物切断,尖牙用来撕裂食物,磨牙可磨细食物。)

  记者:用舌头找找看牙缝有没有苹果渣留下?

  科学家(将牙齿舔了一圈):有一点儿。

  (讲解:吃东西会在牙缝里留下残渣。)

  记者:苹果渣留在牙齿上会怎么样?

  科学家:不知道。

  (讲解:牙缝里残留下来的食物会繁殖细菌,产生有害的酸性物把牙齿慢慢腐蚀,变成烂牙,最后掉牙。)

  记者:人要是没有牙齿会怎么样?

  科学家:像奶奶一样,脸上有两个坑,说话说不清。

  记者:你想60岁就像奶奶那样吗?

  科学家:不想。

  (讲解:要保护好自己的牙齿,一要多喝牛奶、多晒太阳;二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三要不挑食,多吃青菜少喝汽水。)

  记者:谢谢科学家接受采访,祝科学家到100岁都不掉牙,吃饭香。

  就这样,在儿子欢快的笑声中,我轻轻松松地给他上了一堂科普课。既教了孩子有关牙齿的知识,又帮助他纠正了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问问题,想问题”是一件有趣的事。

  事实上,孩子每天都在给我们提供类似的机会,关键是父母们能否善加利用,适时引导,与其等将来再抱怨“我的孩子怎么不爱学习,不会学习” ,不如现在就让孩子养成爱学、爱问、勤学、勤问的良好习惯。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