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论文

首页 - 其它论文

让幼儿懂得保护生命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时间:2008-10-06 13:58:06 A+

让幼儿懂得保护生命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让幼儿懂得保护生命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何以将“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作为幼儿园的首要任务?

“保护幼儿的生命”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但远未完善,幼儿的可塑性很强但知识经验匾乏,幼儿的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幼儿的心灵稚嫩纯洁且特别容易遭受伤害,为此,保护幼儿的生命理所当然地成为幼儿园的首要任务。

“促进幼儿的健康”是由幼儿健康的特有价值所决定的。17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认为:“人生幸福有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述: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全的身体。凡身体和心智都健全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或心智如果有一方面不健全,那么即使得到了种种别的东西也是枉然。”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健康,幼儿就不可能尽情游戏,也不可能专心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幼儿时代的健康不仅能够提高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为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幼儿健康也是人类生命质量得以提高的基石,增强幼儿健康不仅能造福幼儿而且有益于各种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幼儿健康水平的提高体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纲要》将促进幼儿健康视为幼儿园的首要工作,这样保障我国幼儿的健康权益就更加有章可循了。

二、什么是正确的健康观念?

《纲要》明确要求“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近年来虽然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有所深入,但由于我国对幼儿健康教育的研究十分欠缺,人们对什么是正确的幼儿健康观念未必达成共识。

幼儿健康意味着幼儿身心健康。本人非常赞同《纲要》“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我国曾因历史的原因忽视过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当前由于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众多影响幼儿健康的因素发生了较大变化,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也出现了新的不良现象,因此在今后的幼儿健康教育研究与实施中既要防止单纯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也要防止片面强调幼儿的心理健康,顾此失彼的后果必然与身心并重的初衷背道而驰,也必然造成幼儿生长、发育及成熟的障碍。当今,许多边缘学科应运而生,诸如身心医学、行为医学、健康心理学等,这些新兴学科不约而同地立论于“生理-心理-社会模式”。该模式强调了这样的观点:健康或疾病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不断互动的结果——任何一种因素都与其他因素有关且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无论我们谈论的是幼儿的身体问题还是幼儿的心理问题,都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许多身体表现带有心理因素,许多心理反应与身体状态密不可分。

幼儿健康意味着幼儿持续的正常发展。个体生理机

能必然经历“幼稚——成熟——完善——消退”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幼儿期身体组织大小、功能、效能绝大多数处于增长阶段,但由于幼儿个体的遗传素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因而无论身体的形态还是机体的功能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即使在同性别、同年龄的群体中,每个幼儿的发育速度、体型特点、达到成熟的时间等方面也各不相同,因此只要幼儿生长发育经历的过程符合人类个体的成熟规律,只要幼儿个体的发展幅度并未远离群体儿童,本着幼儿健康是持续的正常发展之观点都可视其为健康。幼儿健康是持续的正常发展.还预示着早期健康教育必须从0岁开始,因为遗传以及胎内环境幼儿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有时甚至是不下逆转的影响,幼儿健康是幼儿持续的正常发展之观点呼唤终身健康教育。

幼儿健康意味着每个幼儿的平等的普遍发展。健康是基本人权,健康与人类尊严息息相关,幼小生命更应得到尊重和博爱。但由于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地域的甚至民族的原因。我国幼儿的健康状况还存在着城乡差异、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的差异、女性幼儿与男性幼儿的差异。而任何个体的不健康既直接有碍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直至生命的存在,也很有可能对他人构成直接的或潜在的威胁,因此,强调幼儿健康的平等,不仅仅是为当前某个体或某群体争取健康权利,而且是为了更多的个体和群体甚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正是从这一意义出发,可以说,幼儿的身心保健既是个体(包括幼儿及其抚养人)的义务,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后者的责任更加重大。应给予更多的幼儿以健康关怀和健康支持,让健康成为每一位幼儿的权利而非少数儿童的特权。

幼儿健康意味着需要健康促进的主动发展。《纲要》提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幼儿比成人更需要得到及时的帮助,更需要健康的生长环境的特点确定了健康促进的必要性,幼儿身心的可塑性则提供了健康促进的现实性。幼儿的健康促进并不意味着揠苗助长,无论是进行幼儿健康教育还是试图改善幼儿的周围环境、制定卫生保健法规等都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否则不仅不能促进健康,而且会有损健康。为了促进幼儿健康,成人理所当然要予以健康指导,但健康的幼儿能够自助,健康促进也需要幼儿力所能及的主动参与。尽管幼儿被期待着尽快建立起各种健康行为,但并非被强加众多的行为规范,而是主动积极地发挥健康潜能。为此,健康知识的传播着眼于幼儿的内化程度,健康态度的培养着眼于幼儿的情感体验,健康行为的形成着眼于幼儿的自觉自动。任何时候的健康教育都不能违背幼儿的意愿,否则幼儿健康只能成为幻想

三、什么是取得幼儿健康教育预期成效的重要条件?

要取得幼儿健康教育的预期成效,必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思想的明确: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

困难”的幼儿。《纲要》再三强调要让幼儿主动活动。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既然将促进幼儿的健康作为最直接的目的,那么就不应使儿童感到压抑或痛苦,而应努力将幼儿的兴趣与必要的规则相结合,使幼儿健康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教育。

2.教育目标的细化: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既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纲要》由此提出四条总目标,在幼儿园健康教育实践中,各地、各园还必须通过研究将这些目标细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对于教育目标,教师首先应深入理解,然后烂熟于心。

3.教育内容的全面:幼儿健康教育既包含身体健康教育,也包含心理健康教育;既包含身体保健,也包含身体锻炼。教育者必须选择与教育目标相匹配、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联、与幼儿接受能力相吻合的教育内容,从“怎样做”“是什么”到“为什么”层层深入,其中“怎样做”是中心内容。

4.教育途径的多样:《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就幼儿健康教育而言,取得家庭、社区的积极配合更为重要,否则来自任何一方的消极影响都将抵消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纲要》重视幼儿园课程的潜在影响,认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此,在幼儿健康教育实施中,不仅应重视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而且应重视幼儿因心理环境的创设。

5.教育形式的灵活:《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为此,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应与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小组活动与个别交谈相结合。

6.教育方法的得当:有效的教育方法从来都与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内容密切相关,在幼儿健康教育实施中应注意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对于年龄越大的幼儿,选择方法的余地也越大,但无论多大的孩子都喜欢寓学于乐。在幼儿健康行为养成中,动作技能的练习与来自生活的感知体验是最基本的方法。

7.教育评价的审慎:教育评价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纲要》对幼儿园教育的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方法等都作了要求。由于不同幼儿的身心发展存在着很大差异,有些差异是先天因素造成的,因此对幼儿健康水平的评价应在遵守《纲要》精神的前提下,尤其是注意“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

中国儿童教育网www.cnfirst.net致力于提供给广大幼儿教师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每天将会整理当天由我们的老师团队提供的参考教案和各种教育相关资源,让广大老师轻松备课。大家有任何问题和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谢谢大家的支持了,因为你们的支持我们将做得更好 o(∩_∩)o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