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综合教案

首页 - 大班综合教案

幼儿园综合活动《听指挥》教学设计和反思

时间:2022-10-25 14:33:15 A+

幼儿园综合活动《听指挥》教学设计和反思

幼儿园综合活动《听指挥》教学设计和反思

1、幼儿园综合活动《听指挥》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思路:

  对于刚进入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来讲有一明显的特点即“自我为中心”。在游戏中也是以“自说自话”的个体活动为主,还不习惯于听他人的指令集体行动。因而让孩子通过游戏活动积累有关“只有听得清,才能做得对,玩得开心”的经验和体会是很有必要的、从情感人手,培养孩子逐步养成注意倾听的态度、习惯也是可行的。

  本活动设计的内容编排思路是:指令的语句从短到长,语速有快有慢,指令所包含的信息量由少到多:要求孩子完成的动作由小到大,游戏时的环境干扰因素由少到多。这样的编排意图旨在使孩子的有意控制时间增加,有意记忆的信息量不断扩大。

  本活动设计的过程是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激发孩子倾听的兴趣,并在游戏中体会儿歌的意义,乐意跟着学念。同时结合体育活动、认识秋季的活动,及相关的数活动开展游戏,综合地完成教育目标。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体验按指令活动的愉快。

  2、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态度和习惯。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听清完整的指令才能行动。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场景布置:草地、 路。(山洞、蚂蚁洞)。

  2、录音“小鸟的叫声”“秋天的树叶”沙袋等。

  四、活动流程

  室内听指令动作--室外听指令动作

  (一)室内听指令动作。

  1、引发倾听兴趣。

  放录音:“小鸟的叫声”

  设问:听听是什么声音,你是用什么来听的?

  说明

  主要是突出耳朵能听的主题,并提出以听为要求的游戏规则。强调听得清楚,听完整游戏会玩得开心。

  2、听指令动作。

  (1)脸部动作。

  A翘起嘴巴,做只小猪。

  B捏下鼻子,做只狐狸。

  C一眼睁,一眼闭,做只调皮的小猴子。

  说明

  一开始语速可慢些,接下来可快一些并变换指令例:“拉拉小耳朵,捏捏小鼻子,梳梳黑头发,拍拍小嘴巴。”

  小结:玩得开心吗?为什么开心?因为你们听得仔细做得对。老师念儿歌:“小耳朵,真正灵,听得清,做得对,我们玩得真开心。”

  (2)手指动作。

  A变把手枪“嗒嗒嗒”,

  B变个相机“喀嚓,喀嚓”,

  C变把小鎯头,修修小椅子,“叮咚,叮咚”。

  小结:小耳朵,真正灵,听得清,做得对,我们玩得真齐心。

  (3)身体动作。

  A站起来,转个圈,

  B做只母鸡,拍拍翘膀,下个蛋。

  C做只青蛙,呱呱跳,去抓花蝴蝶,

  D打鼓,敲锣,吹嗽叭,放鞭炮。

  说明

  要求听完指令,并把每一个指令用动作表现,教师可以示范,并视实际情况,指令可以反复。用儿歌小结,并引导幼儿跟着念。

  (二)室外听指令动作。

  1.小兔子捡落叶。

  教师可先念儿歌例:小兔子,蹦蹦跳,跳到树下捡树叶,一只小兔捡一片,许多小兔捡许多。

  说明

  孩子捡了以后可检查一下是否捡一片,渗透“1”和“许多”数概念。

  2、小蚂蚁搬豆。

  可以布置场景,有草地,有“蚂蚁洞”,有房子等。

  听指令动作

  (1)小蚂蚁,快快爬

  (2)小蚂蚁,慢慢爬

  (3)小蚂蚁,去搬豆,一只蚂蚁搬一粒,搬进洞里放放好。

  《听指挥》课后反思

  这次活动,由于没有试教过,有的地方考虑得不周到,在实践活动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同时也设想了一些改进思路。

  1、在第一环节中,个别动物(大象)的选择不当。因为大象是我们农村小班孩子不易见到的一种动物,尤其是它的叫声一般难以听到,幼儿较难分辨得出,此时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给倾听带来一些干扰因素。同时今天的重点是倾听,不是认识动物,因此应选择一些常见的动物叫声作为小班幼儿倾听分辨的对象较适宜。

  2、大树妈妈的家选用的材料空间范围太狭小、太高。小兔把捡到的一片树叶送回到树妈妈家时,由于我选用了一只直径大约50厘米,高度90厘米左右的滚筒,孩子们在操作时,就难以直观地观察到一片一片树叶怎么形成许多树叶的过程。因此,小兔的家应该面积大些,围栏最好选用有空隙的的栅栏。

  3、蚂蚁搬豆这个环节不到位。这个环节原来是可以让孩子有多次活动机会的,但在具体操作时,感觉成了蜻蜓点水,一略而过,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作用。其实这是一个幼儿理解1和许多的概念,又是动作技能练习的很好环境,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搬着豆豆走过对应的各种不同的路后,从各个洞口钻进蚂蚁的家,直观地观察一粒一粒小豆是怎么形成许多,再以蚂蚁搬家的形式让孩子观察到许多又是怎样变成一粒一粒的过程,同时还可让孩子走另外一条路回家等方法,让孩子的各种动作技能得到发展。

2、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地球我的家》教学设计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结合情景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的复句。

  2.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地球照片,图片《地球我的家》4张,多种环境照片等。

  纸面教具:学习单:《如果…》。

  活动过程:

  观看地球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地球与人类的关系。

  ──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为什么太阳和月亮上没有人呢?

  ──我们如果不吃饭也不喝水还能活着吗?为什么?

  ──地球上有什么可以让我们活下来?

  请幼儿阅读绘本《这样的地球》,讨论4种情境下人类的生活状况:

  ──如果地球没有水会怎么样?如果冰川融化了会怎么样?

  ──如果垃圾到处扔会怎么样?如果树木都被砍光了会怎么样?

  出示几种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导幼儿理解自然环境需要我们保护。

  ──这几张图是什么意思?

  ──你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吗?

  将幼儿分成2人一组,引导他们用“如果…会怎么样”互相造句提问。

  ──你还担心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环境问题呢?快问问你的小伙伴吧!

  请几名幼儿上台对同学说出自己对环境的担忧,和大家讨论。

  ──谁来和大家说说你对环境的担忧?

  ──我们一起想想,如果像XX说的那样,地球会发生什么事呢?

  向幼儿交代学习单任务。

  ──回家后也问问爸爸妈妈,看他们对环境有什么担忧呢?让他们帮助你记录在学习单上吧。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参与积极,思维敏捷,从故事到实际生活,孩子们都知道平常我们就要好好的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环境,不乱扔垃圾、提倡低碳生活、多种树木和花草等等。这样我们的地球才会美丽。

3、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有趣的绳编》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的绳编工艺品,知道简单的编织方法。

  2.能够动手操作,使用绳子编织出简单的工艺品。

  3.感受绳编艺术为生活带来的乐趣。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了解常见的绳编工艺品,知道简单的编织方法。

  2.活动难点:能够动手操作,使用绳子编织出简单的工艺品。

  活动准备:PPT、彩绳、背景图、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ppt,请幼儿观察了解常见的绳编工艺品,向幼儿简单介绍绳编工艺。

  二、基本部分

  1.学习双向平结编织法,编织手链:

  (1)简单介绍编织方法。

  (2)教师演示编织过程。

  (3)请幼儿动手编织手链。

  2.用双向平结编织法完成作品蜻蜓。

  三、结束部分

  用编织好的蜻蜓进行添画。

  大班综合活动《有趣的绳编》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生活中常见的绳为基本载体,向幼儿介绍了民间传统手工制作--绳编,并学习了简单的双向平结编织法,一根根简单绳子经过孩子们的巧手编织,变成了美丽的工艺品。通过本次微课,激发了幼儿对民间工艺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如果能给孩子出示简单的绳编步骤图,孩子就能更加直观的了解绳编方法,掌握编织要领。

4、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拾松果》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单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

  2.熟练掌握单脚跳的动作要领并能左右脚交替持续进行。

  3.和同伴相互合作进行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4.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5.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活动准备:

  1.跳圈、平衡棍、“松果”(是幼儿人数的 2-3 倍)等游戏材料,箱子 2个。

  2.场地布置:起点和终点之间相隔 5-6m,终点处散落着若干“松果”,各队起点处放置一个箱子。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做准备活动,进行动作练习。

  幼儿跟随教师口令,进行上、下肢及腰部、转体、跳跃等动作的练习。二、引导幼儿学习单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

  1、请幼儿自主探索单脚跳的动作

  提问:你用了什么方法拿到的鞋子

  2、教师示范单脚跳动作:起跳时,脚掌要用力向跳前跳,落地时,膝盖要弯曲。

  3、幼儿再次练习,教师请动作标准的幼儿进行示范。

  提问:你是怎么跳的?

  4、游戏:“小投手”,引导幼儿再次练习单脚跳动作,能够单脚保持平衡,弯腰拾物。

  三、游戏:“拾松果”,引导幼儿熟练掌握单脚跳的动作要领并能左右脚交替持续进行。

  1、创设“拾松果取暖”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再次练习单脚跳至终点,保持平衡捡松果后换脚跳回起点。

  2、幼儿分成男女两队,进行拾松果比赛

  3、增加游戏难度,幼儿自主选择跳圈、长条中的一种,相互合作在地面上拼摆出障碍,并制定跳跃规则

  提问:我手上拿的是什么?这两种器械可以用来创设一个什么样的障碍?

  4、每队请一名幼儿代表,进行场地障碍创设,并说出游戏规则。

  5、幼儿尝试用自己创设的障碍,进行单脚跳的动作练习,教师注意观察,发现动作规范、标准遵守规则的幼儿。

  6、宣布获胜队,表扬速度虽慢但遵守游戏规则的队伍。

  四、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如双手拍腿等。

  课后反思:

  对于本次活动,我比较满意,从教法的使用、问题的设计都经过了反复的尝试与调整。

  本次活动是在冬天的主题情境下的一次教学活动。进入冬季后,班级的环境发生的变化,用松果来装饰教室,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创设环境的乐趣。活动中,我创设了“扔鞋子”这一游戏,来突破活动重难点,让幼儿自由探索连续单脚跳的方法。之后,我创设了“拾松果装饰教室”的游戏情境,使幼儿在与活动材料的充分互动中积极探索保持身体平衡、连续单脚跳的方法。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通过与环境的创设、活动规则的要求、摆放活动材料的方式隐形体现出来,整个活动过程层层递进,让幼儿由易到难,不断的进行挑战,一次次的激发大班幼儿的挑战欲望。

5、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福灯笼》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制作圆柱体、长方体、三菱柱等不同样子的福灯笼。

  2.能用描画、剪纸、粘贴等多种方式创造性的装饰福灯笼。

  3.感受福灯笼带来的喜悦,体验制作福灯笼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学习制作不同样子的福灯笼。

  2.难点:能用描画、剪纸、粘贴等多种方式创造性的装饰福灯笼。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写毛笔字及剪纸的经验。

  2.物质准备:

  ⑴彩色卡纸、亮光纸、彩纸、皱纹纸、彩笔、毛笔、干花、小剪刀、胶水、双面胶等材料若干。

  ⑵教师自制福灯笼范例、灯笼展示课件、背景音乐、仿真树、布置有民间特色的“炕”作为幼儿操作台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看课件,以社区活动“福灯笼大赛”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制作灯笼的乐趣。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交流自己见过的灯笼,丰富已有经验。

  提问:刚才课件里有什么样子的灯笼?你还见过什么样的灯笼?是什么材料做的?

  2.以社区举行“福灯笼大赛”,激发幼儿制作灯笼的兴趣。

  二、教师出示自制的福灯笼,引导幼儿知道制作灯笼的方法。

  1.教师出示自制的福灯笼,提问:灯笼上有什么?由几部分组成?引导幼儿知道灯笼由灯笼提手、灯笼身体、灯笼穗子组成。

  2.出示步骤图,引导幼儿尝试按照步骤图制作三棱柱。

  ⑴提问:灯笼身体是什么样子的?三棱柱是怎么做出来的?

  ⑵出示步骤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总共有几步、有阴影部分、有对折线、箭头代表对折的方向。)

  ⑶教师出示介绍不同对折线的卡纸,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看看有几根对折线,并尝试按照对折线自由探索,看看都能折出什么样子的灯笼身体。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操作示范,并小结提升:折的时候要沿线对齐,折过的地方要压平。

  3.教师介绍材料,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制作和装饰福灯笼。

  出示各种制作材料及福字,引导幼儿采用描画、剪纸、粘贴等多种方式创造性的装饰福灯笼。

  小结:可以用多种方式来体现福灯笼的“福”字,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灯笼。

  3.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制作福灯笼的乐趣。

  ⑴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大胆设计,提醒幼儿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⑵播放音乐,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稍弱的幼儿,鼓励幼儿制作出不一样的福灯笼。

  4.师幼共同欣赏、评析作品,分享成功的快乐。

  ⑴悬挂“福灯笼”:出示社区背景图,请幼儿将制作好的“福”灯

  笼悬挂到“福气多多树”上;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和评析,提问:你是制作福灯笼的?你喜欢哪个福灯笼?为什么?

  ⑵请幼儿带着自己制作的福灯笼去参加社区“福灯笼”大赛,自然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回活动室,进一步装饰自己的“福灯笼”,参加社区大赛。

  2.区角活动:提供更多材料,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由制作多种多样的福灯笼。

  课后反思:

  一、活动联系生活,重视幼儿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本活动选自省编教材主题活动《冬天的故事》,此活动虽然出自冬天主题,但幼儿对灯笼的喜爱不单单停留在春节或元旦。恰巧社区开展的系列传统文化活动中,有灯笼展览这一环节,结合当地的特色活动,能更好的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这一教育理念。活动中我采用了欣赏、探索、创作等相结合的手段,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绪,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大胆装饰和创作,并且围绕

  活动的关键字“福”,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自主选择用毛笔写、剪纸、描画等多种方式表现,将我们的传统文化自然融合其中。

  二、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正确评价幼儿,保持其制作的乐趣与热情。我在巡回指导时,紧扣教学目标,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大胆制

  作与装饰,并及时对幼儿的作品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助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孩子们在不断的鼓励中热情满满,制作兴趣高涨。

  三、尊重幼儿的意愿,满足幼儿的制作需求。

  在活动后期,个别幼儿制作兴趣高涨,我及时提醒幼儿,可以活动后继续装饰,并且在活动结束后,与幼儿一起继续装饰自己的福灯笼,孩子们对于参加大赛,自信满满。

6、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爱是什么》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感受爱与被爱的幸福,体验生活的美好。

  2、能大胆的用语言表达对爱的理解与感受,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爱。

  3、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体验不同的爱,感受爱带给我们的幸福,并学习如何表达爱。

  活动准备:有关父母的爱的图片,动画《鹰爸爸和小鹰》图片,幼儿园里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爱的图片,各种有关爱的图片,歌曲《爱的奉献》,爱心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出示爱心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说一说它是什么,表达了什么含义?(它是桃心,爱心,它代表了“爱”)

  2、提问:爱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小结:爱能带给我们温暖,快乐,幸福。)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一说他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爱?

  图一:观看,感受亲情间彼此的关爱,懂得孝敬长辈是一种爱。 提问:你找到爱了吗?都有谁对谁的爱?那在你家,你都感受到了谁给你的爱?那你是怎么做的?(感受到了来自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爱,我也爱他们。)

  小结:孝敬长辈是一种爱,这种爱会带给大家温暖。“抱抱”

  图二:观看鹰爸爸和小鹰的故事的图片,结合生活实际,懂得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鹰爸爸和小鹰在干什么?鹰爸爸是怎么做的,那他是一个好爸爸还是坏爸爸,爸爸对小鹰的爱是什么样的爱?

  提问:在生活中,谁给了你这种严厉的爱?(爸爸,妈妈,老师等)小结:严厉也是爱,这种爱会让你成长,也会让你进步,需要你用心体会。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爱。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爱,那你爱谁?那你怎样让他知道你很爱他?(用语言,动作等)“飞飞”。

  小结:爱要大声的说出来,还可以通过动作,行为来表现。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爱。

  图三:通过观看,懂得分享也是一种爱。 幼儿园也是小朋友的家,在这个大家庭里,你都感受到了谁的爱? 有来自老师的爱,小伙伴的爱,一起游戏,一起看书,一起吃饭等等,体验分享也是一种爱。

  小结:分享是一种爱,这种爱会带给我们快乐。

  图四:警察帮助盲人过马路。懂得“帮助”也是爱。学会帮助他人。“搀扶”’

  图五:军人保卫祖国,奉献青春。了解“奉献”也是爱。

  三:游戏。(心怀爱意,肢体运动)

  1、抱抱,抱自己,抱朋友。

  2、飞飞,男生用力做支撑,女孩练习平衡。

  3、选一个男孩扮演老爷爷,女孩当警察搀扶过马路。训练平衡性。

  4、女孩为一个圈,男孩分享自己的爱心。

  5、当国旗升旗,孩子学军人立正,敬礼。

  四、结束部分:

  结合图片和音乐,引导幼儿感受各种各样不同的爱。

  小结: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心存爱,奉献爱,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五、活动延伸:

  1、分享爱心故事。

  2、制作爱心果:我们小朋友回到家,可以和妈妈爸爸一起来制作爱心果,让更多的人来分享我们的爱心故事

  活动设计意图和反思:

  健康是生命之源,我们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注重幼儿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不仅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前提,也是幼儿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素质。奥地利心理学家佛洛依德曾经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那就指明幼儿期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这时期的心理健康与否,与其长大后能否适应社会,抵御挫折有密切关系。先如今社会,大部分家庭是独生子女,对孩子的抚育更加重视,尽一切可能保证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但是,有不少家庭和幼儿园重视孩子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的培养。有的家庭对孩子在感情上过分溺爱,在生活上也是过分包办,在管教上过分严格或放纵,对子女期望过高,使得孩子变得任性骄横,缺乏自立,自主,自立,自理和自制能力,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因此,这次微课,我选择了大班心理健康《爱是什么?》。幼儿的成长倾注了家人、老师、同伴以及社会大家庭大量的心血和爱。小朋友平时可能觉得得到爸爸妈妈的爱是理所当然的。本次活动以“爱”为支点,截取生活中常见的场景 ,让孩子直观感受,用心思考体会爱是什么?仅仅是得到吗?通过图片老师引导孩子了解感知爱是亲情,爱是长大,爱是严厉,爱是帮助,爱是分享,爱是奉献。引导幼儿理解,感受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体验爱的美好境界!这次活动结束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幼儿天生就具有的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我运用的直观教学法非常有用,孩子边观看图片边进行联系实际生活,通过图片启发了他们的想象,整个活动中幼儿思维非常活跃,情绪情感也深受感染。以后在活动多给孩子说一说的空间,多给他们自主发展的空间,老师成为活动的引导者,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还有就是一点我以后教学上需改进的就是,针对不同的幼儿应设计不同的问题,真正让每位幼儿语言得到发展,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的发展。

7、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汉服娃娃》教学设计反思

  一、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

  二、活动背景

  《指南》在社会领域指出幼儿要“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培养目标,对于大班幼儿要能知道自己的民族,而《纲要》也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作为教师要以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汉中被称为汉文化发源地,汉族、汉服、汉语、汉字都与汉文化一脉相承。 为此,我们从《指南》、《纲要》要求和本土文化底蕴出发,以汉族传统服饰——汉服为切入点,引导幼儿走进家乡汉文化,感受汉服之美,激发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三、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汉服,感受汉服几种常见纹饰的特点。

  2、尝试绘制汉服,体验汉服的美感。

  3、激发幼儿热爱家乡文化,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四、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

  初步认识汉服,感受汉服几种常见纹饰的特点。

  2、活动难点

  尝试绘制汉服,体验汉服的美感。

  五、活动准备

  纸质汉服、记号笔、ppt等。

  六、活动过程

  (一)汉服娃娃登场,吸引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汉服娃娃,我是一名汉族小姑娘,来自千年前的汉代,我身上穿的漂亮裙子就是汉服的一种哦,虽然我和小朋友们相隔几千年,可我非常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你看,我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漂亮的汉服!

  (二)引导幼儿欣赏汉服,初步认识汉服。

  师:1、其实啊,汉服有许多种类,这种的名字是曲裾,这种是襦裙,这种是袄裙,这是深衣。

  2、你们看一看,我穿的是哪种呢?

  (三)感受汉服几种常见纹饰的特点。

  师:1、诶?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汉服的上面还有许多花纹呢!你瞧:

  2、这个汉服的花纹看起来像什么呢?对,像十字形。

  3、这个汉服上面有什么花纹呢?对,有一朵朵盛开的莲花。

  4、这个汉服上呢?像菱形一样的花纹。

  (四)结合视频,演示三种纹饰的绘制方式。

  师:1、哇,原来汉服这么好看,小朋友们想不想和我一样,也穿上有漂亮纹饰的汉服呢?那我们一起动手来试着画一画吧!

  2、当然,小朋友们也可以画自己喜欢的花纹,注意一定的排列规律哦。

  (五)鼓励幼儿尝试自己绘制汉服纹饰,体验汉服的美感。

  师:1、亲爱的小朋友们,想好了要为自己设计什么样的汉服了吗?

  2、那就开始吧,期待你的作品哦!

  (六)结束部分:幼儿穿上所绘制汉服,和汉服娃娃一起行汉礼。

  微反思

  微课《汉服娃娃》以汉族传统服饰——汉服为切入点,以汉服娃娃“交朋友”为线索,通过汉服娃娃的口吻向幼儿介绍了汉服的基本类型和四种常见花纹,引导幼儿初步地了解汉服、欣赏汉服,在此基础上通过老师示范鼓励幼儿尝试绘制汉服,最后穿汉服、行汉礼,感受汉服之美,走进家乡汉文化,通过整节活动激发他们对家乡汉文化的认识和喜爱和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本次活动以汉中本土汉民族文化为教学特色,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教育性、创意性,有利于促进幼儿对家乡的深入认识,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为幼儿提供的汉服种类、花纹较为单一,幼儿对汉服的认知较为片面,导致幼儿的创造性未能被激发出来,应在前期适当的多为幼儿提供一些汉服花纹引导幼儿欣赏。

8、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吹画梅花》教学设计活动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美术吹画梅花教案,梅花的风骨一直被人称赞,我们可以让幼儿用梅花作画,增加幼儿对于梅花的了解,学习梅花的精神,最简单的画梅方式就是吹画,吹画简单有趣又新颖,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欢。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表现梅花树和梅花的基本特征。

  2、引导幼儿体验吹画的乐趣,培养幼儿吹画的兴趣。

  3、培养幼儿干净整洁的卫生习惯。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了解梅花的有关知识。

  物质准备:墨汁、红色颜料,毛笔、抹布、范例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冬天为主题,谈话引出课题。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梅花,引导幼儿观察梅花的结构、形状、颜色。

  师:冬天来了,梅花露出了美丽的笑脸。你看它,长在棕色的树枝上,每朵花有红色的花瓣,有的还没有开放,只有一个圆圆的花蕾。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来画梅花。

  2、引导幼儿学习吹画的方法。

  教师出示并分析范例:这棵梅花树的树干和树枝是用墨汁吹出来的,等颜色干后,再用手指蘸红色颜色点上梅花。

  教师示范讲述吹画梅花的树干和树枝的方法:

  (1)先用毛笔蘸上墨汁,点一点在纸的下半部分的适当位置,对着颜料往前吹,并稍稍改变吹的方向,可向左或右吹,慢慢吹出树枝的形状。

  (2)吹好树枝后稍等一等,等干后用右手食指蘸上红色颜料,在树枝的适当位置点画梅花和花蕾。点画的时候要先看好位置,花瓣与花蕾大小不要一样,也不能均匀排队。要注意画面干净、整洁,点画后要在抹布上把手擦干净。

  三、结束部分

  1.幼儿与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副美丽的吹画《梅花》。

  2.可以用吹画、电画的方法制作其它作品。

  【活动反思】

  大班美术吹画梅花教案,梅花的风骨一直被人称赞,我们通过让幼儿用梅花作画,增加幼儿对于梅花的了解,学习梅花的精神,最简单的画梅方式就是吹画,吹画简单有趣又新颖,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欢。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学习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表现梅花树和梅花的基本特征,让幼儿体验吹画的乐趣,培养幼儿吹画的兴趣,培养幼儿干净整洁的卫生习惯。活动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是要给幼儿充足的自由创作时间,同时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共同完成作品。

9、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包饺子》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意图:

  饺子,原名“娇耳”,是中国的古老传统面食,深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在许多省市也有冬至节吃饺子的习惯。孩子们熟悉并喜欢饺子那独特的味道,但是对其制作的过程是特别的陌生。本次教学是在孩子们已有的味觉的基础上,让幼儿随着音乐《喜洋洋》体验“包饺子”过程,学会包饺子这项生活技能,让孩子们在“学”的过程中,得到身心上的愉悦,感受音乐之美,舞蹈之乐。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包饺子的过程,热爱传统文化。

  2、掌握韵律包饺子动作,在音乐中体验包饺子过程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包饺子和舞蹈视频,图片、《喜洋洋》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白白胖胖像元宝、过年家家都要包、又有皮儿又有馅儿,味道鲜美香又香。这个谜语你猜出来了吗?

  对了,就是饺子。饺子是中国传统面食,每年冬至,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因为饺子寓意着喜庆团圆,吉祥如意,那你知道饺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吗?那让我们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吧!

  二、观看视频、了解包饺子的过程

  请幼儿根据分解图示说出并示范动作(揉、切、擀,包、捏,下、搅、尝)

  教师小结:原来饺子的制作需要这么多步骤,大面团,揉一揉,搓一搓,变长条、切一切,变短了、小面团,压一压、擀一擀,添点馅,包起来,捏一捏、包好饺子、下饺子、搅一搅、捞起来、尝一尝,真香呀!

  其实,吃饺子的过程还可以编成律动呢,你看!

  三、欣赏律动舞蹈《包饺子》

  分步骤学习律动动作,解读每个舞蹈动作对应的包饺子动作

  ——视频中老师的舞蹈动作与包饺子真实过程一致吗?

  ——猜一猜,这个动作表示在干什么?

  ——切的动作老师切了几下?压的动作做了几次?

  四、分组表演,在韵律活动中体验包饺子的乐趣

  教学延伸:

  1.在生活部室亲身体验包饺子过程,享受劳动的快乐。

  2.在娃娃家提供橡皮泥等材料,让孩子体验包饺子过程。

  3.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包饺子中揉、切、擀,包、捏,下、搅、尝等关键动作。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是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再生的一节综合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实际发展情况,让幼儿充分探索揉、切、擀,包、捏,下、搅、尝等关键动作,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过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了层层递进的原则、促进幼儿情感的升华。

10、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滚滚乐》教学设计反思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和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探究兴趣。

  一天的区域活动中,我发现几个孩子聚在一起讨论着什么,我悄悄走过去一看,原来,他们正在将奶粉桶、薯片罐、积木等物品在地上滚来滚去并讨论它们滚动的路线,感觉要举行一场比赛,一争高低的局面……孩子们的举动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于是发动孩子共同收集材料,从孩子的身边、孩子的生活中产生了本次活动——滚滚乐,旨在让幼儿探索物体的滚动路线与形状之间的关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创造力。

  活动目标:

  1.激发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探究兴趣。

  2.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滚动路线是不同的。

  3.能发现物体的滚动与路线之间的关系。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泡沫积木、银鹭花生牛奶瓶、薯片罐、八宝粥筒、奶粉罐、纸杯、可乐杯、奶茶杯、皮球、海洋球、木棍。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过对物品滚动的相关经验,了解可以滚动的物品的特征(它的身上总有一个地方是圆的)。

  一、开始部分

  出示操作材料,引出活动主题。

  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东西,我们来玩一玩,滚一滚吧!

  二、基本部分

  (一)第一次探索,寻找滚动,巩固对可以滚动的物体特征的了解

  教师:孩子们,请拿好你们的东西找个位置坐下来,让我来看看你们都找到了哪些会滚动的东西?

  教师:想想看,为什么这些东西都会滚动?(幼儿回答)

  小结:这些东西的样子虽然不一样,但是,他的身上总有一个地方是圆的,所以就会滚动,摸摸看,你手里的东西哪儿是圆的?相互之间交换着摸摸,你摸摸我的,我摸摸你的.

  (一)第二次探索,探索滚动路线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游戏:滚进球门。

  教师:那我们现在就用这些会滚动的东西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滚进球门》,这个游戏需要两个人玩,谁来配合我?示范:两个人面对面分别站在横线上,一人做球门,另一个人把东西放在线上,瞄准球门,轻轻一推。小朋友在玩的时候注意观察,看哪些东西不能滚进球门呢?哪些东西能滚进球门?他们滚动时走的路线一样吗?

  2.幼儿两两结伴游戏

  3.集体交流分类。

  (1)、集体交流分类:好了,孩子们,拿着你的滚动坐到圆点上,谁来说说哪些东西不能滚不进球门?(幼儿验证)哪些东西能滚进球门?(幼儿验证)教师引导幼儿分类:现在,请你们把不能滚进球门的东西放到老师的这边,把能滚进球门的东西放到老师的这边。

  (2)、探索滚动路线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教师以惊奇的口气提出疑问:“真奇怪?为什么这些纸杯、可乐杯、肯德基筒就滚不进球门呢?”(幼儿回答)

  总结:纸杯、方便面筒它们都是一头大一头小的,滚动时会转圈,不能滚进球门,我来把它的形状画出来,(画出一头大一头小),想想看,它们滚动时走的走的路线是什么样的?(幼儿回答),请个孩子来把它滚动的路线画下来——转圈 。我们把一头大圆一头小圆,滚动时会转一个圈的物体叫做“圆锥台”。

  “为什么保圆柱形积木、薯片罐容易滚进球门?”(幼儿回答)总结:因为两头圆大小一样,上下一样粗,可以滚进球门,想想看,它们滚动时走的走的路线是什么样的?(幼儿回答),请个孩子来把它滚动的路线画下来——直线(直线) 我们把上下有两个大小一样的圆形,身体上下一样粗像根柱子的物体叫做“圆柱”。

  “为什么皮球容易滚进球门?”(幼儿回答)总结:因为皮球它到处是圆的,能滚进球门,它除了可以直直的滚动,还可以向那些方向滚动?因为它的身体到处都是圆的,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我们把这样的物体叫做“球体”。

  (三).第三次探索:圆柱体和球体滚动时哪个更灵活?

  1、游戏“赶小猪”。

  这个游戏需要两个人玩,两小朋友先站在起点线上,用小木棍分别来赶圆柱体小猪和球体小猪,然后走“s”形绕过小树,在从两边回到这里。比比看哪只小猪最灵活。

  (2).幼儿两两结伴游戏

  (3).集体交流。

  师小结:从上到下一样大的圆筒,我们把它往哪儿推,它就只能往一个方向直直地滚去,转弯时不灵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滚动,很灵活。原来物体的滚动不仅与它们形状有关系,而且滚动的路线也与形状有关,也就是说不一样的形状它们滚动时走的路也就不一样。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在我们的幼儿园里、生活中还有许多可以滚动的东西等待我们去发现,让我们一起去找找看,还有那些东西可以滚动,他滚动路线是怎样的?

  大班科学活动《滚滚乐》活动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实物和现象作为探索的对象。”本次大班科学活动《滚滚乐》,正是源于我们观察到幼儿区域活动中对物体滚动现象的兴趣,从而生成的科学探究活动。活动从自由探索——合作操作--交流讨论”等环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体验再到解决问题,使原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创造力。从活动目标来看,活动目的具体,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发展需求。在幼儿的积极探索和教师的合理引导下,预设的目标也基本完成。从活动设计上看,活动环节安排合理,通过游戏环节环环巷口,层层递进,始终围绕着一个字“滚”,引导幼儿自主操作、观察发现、交流讨论来解决问题。首先通过游戏“滚进球门”,来引导幼儿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滚动路线是不同的;接着再通过游戏“滚小猪”,发现物体的滚动路线与形状之间的关系。从现场的教学效果来看,预设的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在师幼的积极配合下,预设的目标也基本完成。在活动中,闪现出了几个亮点,首先是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收集了许多生活用品、玩具,如:奶粉罐、牛奶盒、薯片盒等等。在最后的操作环节,我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供不同层次的幼儿自由选择,可操作性强,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在摆弄中发现,在操作中表达,在玩耍中想像,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精神和创造性能力,使他们在开放的活动中拓展自己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潜能,形成自己的个性。游戏是本次活动的又一亮点。为了让孩子们能学得更加轻松、快乐,我们设计了多个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先是在游戏中寻找会滚动的物体,之后在游戏中体验不同形状的物品滚动的路线不同,在各游戏环节都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让他们在玩中乐,乐中学,自主发现物体滚动路线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因此,此次活动目标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实施和巩固。第三,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心理环境,活动中教师始终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鼓励激发每个孩子大胆参与尝试。激励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感知、观察、思考,这也正稳合了《指南》的精神:以关怀、接纳、宽容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但是,我在活动中没有关注到所有幼儿的表现,师生互动较好,但生生互动得不够好。活动中,操作材料虽然丰富,但也只是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探索价值还不够,如果还能再添加一些更深一层的游戏,促使幼儿更进一步的探索,这一环节会更加完美。

11、大班音乐活动《戏说脸谱》教学设计和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独有的京韵唱腔,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能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3.感受京剧的特点和魅力,为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而自豪。

  活动准备:

  1.欣赏过京剧表演的片段。

  2.视频、图谱、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体会京剧的唱腔,引导幼儿学唱拖长腔乐句。

  1.播放视频,初步感知京剧唱腔。

  (1)他们在表演什么?

  (2)他唱了些什么?是怎么唱的?

  小结:张飞生气的时候就爱乱叫、叫喳喳。

  2.再次观看视频,学唱拖长腔乐句。

  (1)引导幼儿尝试演唱

  (2)出示图谱,学唱拖长腔乐句图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怎么唱呢?引导幼儿随图谱进行学唱。

  小结: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拖长腔是京剧的特点。

  二、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理解人物特点与脸谱的关系,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1.出示脸谱,回忆已有经验。

  有哪些颜色的脸谱?

  2.教师范唱歌曲,介绍不同颜色的脸谱及人物

  (1)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

  (2)你听到蓝脸的、红脸的、黄脸的、白脸的唱的是谁?

  (3)为什么会有不同颜色的脸谱?

  小结:京剧的脸谱真有趣,颜色不同,代表的人物性格也不同。

  3.范唱第二遍歌曲,鼓励幼儿与老师一起演唱最后一句。

  你听到歌曲唱了什么?怎么唱的?

  4.范唱第三遍歌曲,感受演唱的不同力度。

  你听到老师唱张飞和窦尔敦的声音是怎样的?黄脸和白脸的怎么唱的?每一句的声音大小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初步学唱。

  三、学唱歌曲,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1.老师大声唱,幼儿跟着一起小声唱一唱。

  小结:不同颜色脸谱代表的人物特点不一样,因此他唱歌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2.幼儿集体唱。

  3.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四、播放视频,幼儿随音乐加动作演唱歌曲。

  1. 观看演唱京剧的视频。

  (1)小演员是怎样表演的?

  (2)你想加上什么动作?

  请个别表现,教师提升,幼儿互相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加上动作唱唱试试。

  2.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想不想像小演员一样来试试?幼儿随音乐一起表演。

  五、教师演唱歌曲,激发孩子继续演唱的兴趣。

  小朋友,这首歌还唱了很多颜色的脸谱,老师唱给你们听听怎么样?

  你还听见有什么颜色的脸谱?我们回到教室再把这些颜色的脸谱唱出来吧!

  大班音乐活动《戏说脸谱》课后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已有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现的乐趣。

  本次活动中,活动开始时教师以“戏说脸谱中唱张飞的片段视频”引出活动,充分的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学习京剧的热情。并且将难点前置,通过出示唱“啊”部分的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图谱,通过发现图谱中图片大小的差异,引发幼儿有目的的感知拖长腔中的节奏变化及音高转换,主动学唱拖长腔的唱法。在学唱歌曲环节,教师出示各种颜色的图谱课件,采用“幼儿说-教师唱-再模唱”的形式,帮助幼儿有效解决对歌词及旋律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激发幼儿对学习京剧的兴趣。分析歌曲内容,使幼儿了解不同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通过教师对比范唱,幼儿对难点唱句进行了模唱练习。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声音唱出不同脸谱的人物特点,很好的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难点。最后在幼儿运用动作表现歌曲环节,教师出示“小演员唱京剧”视频,引导幼儿了解京剧动作的基本特点,并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上创造性表现,这一环节掀起了活动高潮。在这一环节中我给了孩子充分展现的机会,鼓励孩子们大胆在集体面前表演,让每个孩子感受到音乐活动的快乐。

12、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街道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本篇是幼儿园大班活动,在游戏活动中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进行建构,感知材料的特征、性质,并能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围绕主题进行建构。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的:

  1.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2.感知材料的特征、性质,并能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围绕主题进行建构。

  3.让幼儿学会分工合作,爱护建构材料和建构成果。

  4.合理利用替代物,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游戏情况。

  5.体验游戏中互相合作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满足。

  6.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本次活动目的:

  1.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

  2.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进行建构。

  活动准备:

  1.各种花片、插塑;

  2.活动前,带幼儿到社区的街道参观。

  教学流程:

  一.师生谈话,引入活动:

  师:平时,我们上学、放学经过社区时,你们看到了什么?(让幼儿说一说街道中有什么,如:房子、花圃等)

  二.组织幼儿讨论:

  1.师:街道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们该选择什么材料来建构呢?

  2.幼儿分组讨论,学习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进行建构。

  3.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4.教师小结,如:房子很高,要用大一点的插塑来建构,如炮筒;游乐器械就可以用童乐高来建构,等等。

  三.幼儿建构,教师指导

  1.幼儿自由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进行建构。

  2.教师巡视幼儿的游戏情况,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

  3.指导幼儿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进行建构。

  4.让幼儿将搭好的物体摆放到指定的地方。

  四.教师讲评、结束

  1.幼儿自评、互评游戏情况。

  2.教师根据幼儿选择建构材料进行建构的情况进行小结,提出不足之处,提出下一次游戏的要求,结束。

  活动反思:

  当孩子想得到老师帮助时,老师并没有马上告之方法,而让他们自己想办法,经过一番努力,孩子们终于想出了解决办法,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13、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朋友你好》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与伙伴相处的机会少,独自玩耍,分享、合作、关心他人的意识薄弱。但随着幼儿动作、语言、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班上的孩子开始愿意与同伴一起玩,可由于缺少交往经验与能力,在活动中常因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与同伴发生争吵的现象,为了满足幼儿交友的渴望与需求,就设计了这节课《朋友,你好》。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2.能够根据故事画面的提示展开合理想象,会用语言表达。

  3.初步学会关心帮助同伴,增进爱同伴的情感。

  4.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点:在仔细观察故事画面的基础上,尝试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象。

  活动难点:能够用完整的语句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微课视频

  活动过程:

  一、以图片“小老鼠和大老虎”的话题引入。

  1、谈话:你有自己的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呢?请你大声说出他的名字。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动物朋友(出示小老鼠和大老虎图片)你们猜猜,它们两个会成为好朋友吗?我们来看一看。

  二、阅读绘本,理解绘本内容。

  1.播放PPT1——12,了解故事内容。

  问:你知道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究竟有哪些小问题吗?(小朋友试着学一学、说一说故事中的语言);这时的小老鼠心里会怎么样?(难过、伤心)

  提问:小朋友你们觉得小老鼠这次还会继续忍受下去吗?小老鼠还会和大老虎做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小老鼠太生气、太伤心、太难过了,它再也不能忍受了,它终于爆发了。当大老虎一脚踢飞它引以为豪的大城堡时,它有了一个决定,小老鼠的决定是什么?(不再和大老虎做朋友了)。那么当小老鼠决定离开大老虎时,你觉得大老虎会怎么做呢,它会挽留这位好朋友吗?它可以做些什么事来挽回小老鼠这位好朋友?它会对小老鼠说些什么呢?(幼儿想象表述)教师继续讲述故事。

  3.继续播放故事图片13——19。

  4.了解大老虎做的事情提问:最后,小老鼠和大老虎有没有又成为好朋友?大老虎都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小老鼠又是怎么说的?

  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回答。

  提问:小老鼠和大老虎为什么又成为了好朋友呢?(小老鼠原谅了大老虎,它们成为了好朋友。)

  5.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和好朋友之间应该怎么相处呢?

  教师小结: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谦让、互相照顾。发生矛盾的时候,一个要学会谦让、一个要学会原谅对方。同伴遇到困难时,要帮助他。

  2)你可以对你的好朋友说什么呢?做些什么?(幼儿学会表达对朋友的情感)

  三、结束部分

  播放微课,自主阅读画面,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结尾。

  大班语言活动《朋友,你好!》活动反思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与伙伴相处的机会少,独自玩耍,分享、合作、关心他人的意识薄弱。但随着幼儿动作、语言、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班上的孩子开始愿意与同伴一起玩,可由于缺少交往经验与能力,在活动中常因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与同伴发生争吵的现象,为了满足幼儿交友的渴望与需求,就设计了语言课《朋友,你好!》。

  通过这个活动,使幼儿更清楚地知道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同时,也对他们的已有经验进行梳理和整理。

  绘本《小老鼠和大老虎》,一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老鼠和一只大大的强悍威武的老虎居然成了好朋友,这对很不相称的好朋友之间因为一些小小的问题波澜迭起,这些小小的问题其实也是存在于小朋友的生活当中的,比如故意踢翻朋友的玩具、和朋友一起分享的时候自己可能会多留一点的小心眼,这些都会让孩子感觉到绘本故事的亲近,他们在阅读中可以经历着相同的情感变化。而小老鼠大胆地和大老虎绝交,大老虎想尽办法赢回小老鼠的友谊,最终获得小老鼠的谅解的比较完美的结局会让幼儿雀跃,从中也能学到和朋友友好相处的一些方法。我想这就是绘本的价值所在吧。

  情感是这个绘本发展的主线,因此在环节设计上,我牢牢抓住这一点来深入。在表达上用生动的语言带领孩子去感受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在细节关注上,设计了体验环节,让孩子们和朋友一起做做亲密的动作;让孩子们用语言和动作来安慰同伴,增进了孩子和我之间的感情。并在每一次的小结中注重情感的提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和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本次微课教学时间的分配不科学,把控不到位,略显拖沓。因为在微课教学的顶层设计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过于追求整个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设计的教学环节较多。加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范围过大,过于追求知识的大容量和课堂讲授的精细化,最终导致整堂课时间把控不理想,略显拖沓。如何处理好课堂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时间的把控二者的关系,是我们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微课教学带给我们的启示。

  本次微课制作我主要选用了powerpoint和Adobe premiere两个软件,首先选用了powerpoint,选取绘本的图片进行PPT制作,在powerpoint中进行录音。我又在Adobe premiere软件中进行了视频和音频的后期处理。

  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其实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powerpoint软件中我给制作好的PPT进行录音,由于是第一次录音,没有经验,预计一次性录成,结果在Adobe premiere软件中进行音频和视频的后期处理时发现出现了“音不对图”的情况,导致我又第二次在powerpoint软件重新进行录音,这次总结教训,我一张画面,一张画面的来录音,最终完成了微课的制作。在这次微课的制作中,我学到了很多,也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进行了请教,希望通过以后的微课制作,使我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14、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石头娃娃》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不同造型的石头娃娃。

  2、利用树叶、花朵等自然材料与黏土对安康汉江石进行装饰,制作石头娃娃。

  3、体验动手创作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重点:欣赏感受不同造型的石头娃娃。

  活动难点:利用树叶、花朵等自然材料与黏土对安康汉江石进行装饰,制作石头娃娃。

  活动准备:

  1、不同造型的石头娃娃

  2、直径为10cm左右的汉江石若干、各色黏土、树叶、野花

  3、欢快的背景音乐、ppt课件、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收到了一封邀请函,邀请我们去做化妆师。小朋友猜一猜,我们今天要给谁化妆?(PPT)

  师:对了,石头。安康的汉江河有很多的石头,虽然每一个石头的形状和颜色都不一样,但是都很漂亮,人们都亲切的喊它们汉江石。汉江水把它们洗刷的干干净净,它们就在河滩上晒着暖暖的太阳。有一天,来了一群小朋友,她们把石头带回了家。猜一猜,汉江石和小朋友之间会发生什么事?

  2、幼儿自由猜测,激发兴趣。

  二、基本部分

  1、PPT展示变身后的汉江石——各种造型的石头娃娃,幼儿欣赏与感受。

  师:那让我们来问问汉江石吧!(PPT介绍带配音)

  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视频播放,引导幼儿观察制作石头娃娃需要的材料与方法。

  师:看一看,小朋友给汉江石化妆用到了哪些材料?让我们看看化妆师怎么做的石头娃娃。

  3、强调制作要点,幼儿分组制作石头娃娃。(背景音乐)

  师:孩子们,你想给汉江石化个什么样的妆呢?让我们一起动手操作起来吧!

  三、结束部分

  1、互相欣赏石头娃娃,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

  师小结:每个小朋友的作品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学会了为汉江石化妆,在美工区我们还有更多的材料,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还能为谁化妆吧!

  大班艺术《石头娃娃》微课反思

  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品表现的是生活的内容。安康的汉江河边有很多漂亮的石头,我常常听幼儿说去河边玩,捡石头,打水漂。由此,我想孩子们这么喜欢石头,那为什么不用汉江石作为我们创作的素材呢,看着身边常见的事物因为自己的创意而有了不一样的形象是不是更能激起幼儿动手动脑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指南》中关于美术有这样两条目标:一、感受与欣赏;二、创作与表达。在确定活动重难点上,我将感受欣赏不同造型的石头娃娃作为重点,尝试利用粘土和自然材料进行创作表达作为难。为了实现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再通过猜想、验证展示不同造型的石头娃娃激发幼儿积极讨论、自主探索的欲望。通过想象和交流,直观的视频展示,幼儿会发现,原来还可以把汉江石打扮的这么不一样,潜移默化学会为石头化妆的方法。

  作为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倡导的是自由表达、个性展示。因此在欣赏不同造型的石头娃娃时,我展示的也是来源于其他孩子的手工作品,更贴合幼儿审美。实践操作时,我发现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都不一样,根据小孩子的创作情况,关注个别差异,当幼儿遇到麻烦,受到最基本的技能技巧的干扰时,应该适时提供可靠的支架,让幼儿获得恰当的帮助。这样有助于幼儿获得相关的经验,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提升美术创造力。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感受是我需要时刻注意的,也要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评价幼儿美术活动时,不应过分强调最终完成的作品,而是把重点放在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看到小孩子情感和表现上的差异,以积极评价为主,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达。让每个小孩子都把作品放在展台上,让人人都有成就感,从而不断激发小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这种个性化的注重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小孩子学会自尊和尊重别人。

15、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小猪蛋糕》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蛋糕制作的步骤;

  2、让幼儿体验制作过程;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太空泥 制作工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幼问好

  2、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喜欢吃蛋糕吗?你们会做吗?今天咱们一起学习制作蛋糕,好不好?

  二、基础部分

  1准备好蛋糕的底部,用工具刻出一圈凹槽。

  2、把皮泥用手掌揉成圆球,再用手掌按压成厚饼状,放置在蛋糕的底部之上。

  3、选出自己喜欢的颜色揉圆按压成薄饼状贴在上面做奶油层。

  4、进行小猪蛋糕的主题制作“小猪”选择位置将做好的小猪放置在上面。

  5、下来进行最后的装饰部分:用圆球、长条和喜欢的水果(草莓)装饰剩余的部分,让你的蛋糕看上去更丰富、更精美。

  三、结束部分

  1、相互欣赏做好的蛋糕。

  2、教师总结。

  四、活动反思:

  1、在以后的活动中可以采用多名幼儿合作完成的方法,作品效果会更好。

  2、思考的时间,这样做出来的东西会更精美。

  3、列在桌子上,同伴之间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更容易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学习指导

  通过课件的展示,结合讲解与示范,为学生在学习歌曲《梨园英秀》的第二部分内容提供一定的帮助,克服节奏上存在的难题。

  配套资料

  课件≪小猪蛋糕≫

  制作技术介绍

  首先本人对制作《小猪蛋糕》教学环节采用了直观的教学方法,根据这一设计流程,利用PowerPoint 软件制定了相应的PPT教学课件。由于教学配套CD中的音乐不能直接插入到PPT中,所以我采用了手机录音CD音乐的方式,再通过格式工厂将录音转换为 mp3格式,最终插入到PPT课件中。最后打开网络下载的“超级录屏”软件,播放之前做好的PPT课件,并加以个人解说,通过“全屏录制”的方式,将课件内容和解说词很好地结合到一起,录制成此视屏。

  《小猪蛋糕》活动反思

  1、在以后的活动中可以采用多名幼儿合作完成的方法,作品效果会更好。

  2、思考的时间,这样做出来的东西会更精美。

  3、列在桌子上,同伴之间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更容易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学习指导通过课件的展示,结合讲解与示范,为学生在学习歌曲《梨园英秀》的第二部分内容提供一定的帮助,克服节奏上存在的难题。配套资料课件≪小猪蛋糕≫制作技术介绍首先本人对制作《小猪蛋糕》教学环节采用了直观的教学方法,根据这一设计流程,利用PowerPoint 软件制定了相应的PPT教学课件。

  由于教学配套CD中的音乐不能直接插入到PPT中,所以我采用了手机录音CD音乐的方式,再通过格式工厂将录音转换为 mp3格式,最终插入到PPT课件中。最后打开网络下载的“超级录屏”软件,播放之前做好的PPT课件,并加以个人解说,通过“全屏录制”的方式,将课件内容和解说词很好地结合到一起,录制成此视屏。

16、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月亮》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量词:一棵、一湾等,学习动词:挂、漂、盛。

  3.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并学会量词:一棵、一湾等,学习动词:挂、漂、盛。

  活动准备:

  1.月亮图片、背景图、背景音乐、青蛙、小鸟图片。

  2.课前请家长配合带孩子在有月亮的晚上在不同地方观看月亮。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你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老师也有好朋友,我的好朋友是xxx。

  二、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师配乐朗诵,让幼儿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提问:这首诗歌好听吗?是什么名字?你听到诗歌中说谁是月亮的好朋友。

  2.再次欣赏,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提问:你听诗歌中小鸟、青蛙、宝宝说了什么?

  3.分段理解诗歌,并出示图片。

  朗诵诗歌第一段,并提问:小鸟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月亮。小鸟在树上看到月亮是怎样的?(引导学习:挂)朗诵诗歌第二段,提问:青蛙在池塘里看到月亮是怎样的?(引导学习:漂)师朗诵诗歌第三段,并提问:宝宝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月亮。(脸盆里)。宝宝看到月亮是怎样的?(引导学习:盛)小结:小鸟看到月亮是挂在树上的,青蛙看到月亮是漂在池塘里的,宝宝看到月亮是盛在脸盆里的。

  三、学习诗歌,并有感情的朗诵。

  1.师幼一起学习朗诵。

  2.有感情地配乐朗诵诗歌。

  3.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仿编诗歌句式,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仿编诗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替换人物和树上、水里的动物。

  教后反思:

  在这次诗歌朗诵过程中,我在练习策略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发现幼儿主动性还挺高的。我是这样尝试的:在每一次练习时都有不同的要求,首先一起边看图边和老师一起练习;接着老师退出,只看图;然后连图也退出,全凭记忆;最后是通过分男女、分组等形式来进行比赛,因为进入中班幼儿好胜心更强,所以通过教师有意识地一次次挑战、比较,幼儿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17、幼儿园小班综合活动《小兔玩具店》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简单的分类的方法;

  2、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玩具进行简单分类;

  3、培养幼儿整理物品的习惯;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课件《小兔的玩具店》,玩具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说一说,激发幼儿兴趣。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玩具,并让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

  二、基本部分

  1、听一听,欣赏故事

  小兔子开了一个玩具店,里面有许多的玩具。(教师播放课件)

  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小兔?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把这些玩具都分类就容易找到了。

  2、想一想,尝试分类

  把小兔店里的玩具按照不同类型分类。

  3、做一做,探索巩固

  幼儿将手中的物品归类摆放。

  三、结束部分

  带幼 儿到区域整理玩具,伴随音乐《玩具总动员》离场

  活动延伸:带幼儿到区域按种类、颜色收拾玩具,培养幼儿爱整理的好习惯!

  综合活动《小兔玩具店》活动反思

  《小兔玩具店》是小班的综合活动,讲述了一只小兔开了一家玩具店,它的店里有好多好多不同的好玩的玩具。可是它不会整理玩具,请孩子们帮忙。让孩子们在帮助小兔整理玩具的过程中,学会根据物体的软硬对玩具进行分类,并学会将物品摆放整齐。本次教学前,已经试教了两次,每次都能发现不同的问题,每次都在改进:

  第一次试教时,我先让幼儿欣赏《小兔的玩具店》的故事,让幼儿通过看课件帮小兔想办法整理玩具,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再让幼儿根据物体的软硬、形状、颜色等标准操作分类。

  试教下来,出现了很多较大的问题:

  1、纸质操作中的多次分类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难度太大,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使孩子跟不上节奏。

  2、活动中目标定位不明确,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玩具进行分类让小班幼儿在一节课时内掌握不实际,导致幼儿没有在原有的经验上有所提升。

  根据第一次试教的效果,在第二次试教时,我对课程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动。我舍弃了课件和纸质的操作,将目标定位为按物体的软硬分类,更加符合小班幼儿的能力水平。首先,我以小黄鸭手偶的形式吸引幼儿的兴趣,接着以带幼儿去玩具店的形式引出小兔的玩具店,通过帮小兔整理玩具,把玩具进行软硬的分类,再到小兔的玩具店买玩具,最后将玩具放回家中,进行第二次巩固练习。总体来说,比第一次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也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

  根据这两次试教出现的问题,和老师们的探讨。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更加合理,我把幼儿带到生活情境中,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学习。各个环节更加紧凑,达成情况良好。整个活动中我都注重调动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的方式,注重生活中的运用,引导幼儿了解根据物体的软硬对玩具进行分类,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受到了玩具整理后的有序和愉悦心情,从而掌握知识。幼儿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幼儿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且本次活动中,我更加注重教育的细节,用暗示的方法引导孩子,使幼儿在快乐学习中有所收获。

  通过这样的一次次试教、一次次反思,就有了一次次的收获。

18、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青花瓷》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青花瓷的色彩和花纹,感受白底青花的艺术美。

  2.尝试运用典型图案花纹来绘制青花瓷瓶。( 重点)

  3.能大胆动手装饰瓶子,并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想法。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接触过瓷器,对瓷器有初步的了解;有一定的线描画慕础。

  2.物质材料准备:幼儿操作材料页(花瓶外轮廓图),蓝色水彩笔;背景音乐《青花瓷》。

  活动过程:

  一、欣赏青花瓷,感受青花瓷独特的艺术美。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图片上的瓷器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只有蓝,白两色)你喜欢吗?喜欢哪一个?你觉得它美在哪里?

  2.教师小结:这是我们国家的青花瓷。古人用一种含有钴( gu )的材料来制作瓷器,因为钻经高温烧制后会变成蓝色,而在古代,人们把蓝色叫做青色,所以就叫它“青花瓷”青花瓷只有蓝、白两色,白底青花很有特点,给人感觉很高雅,非常美。

  二、仔细观看青花瓷图片,感受青花瓷的纹样美。

  1.引导幼儿观察挂图青花瓷瓶上的图案。

  教师:大家再仔细看看,说说这两个青花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形状、花纹)你看到的青花瓷花纹和图案有哪些?瓶身中间的图案看起来像什么?它的周围还有什么形状的图案?

  2.教师小结:青花瓷的花纹图案有的来自于大自然,如花瓣、枝条、叶子、云朵、鱼鳞等;也有的是人们创造和想象的,代表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如山水风景、花卉动物、传说故事等。

  3.引导幼儿观察青花瓷上图案的排列方式,发现瓷瓶上不同区域使用了不同的花纹,相同花纹

  4出示操作材料页,鼓励幼儿设计青花瓷瓶的花纹和图察。

  教师:如果你是名青花瓷的设计师,会选择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来装饰这个花瓶?三、幼儿装饰青花瓷瓶,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背景者乐)

  1.幼儿使用蓝色水彩笔在画纸上进行自由创作。

  2.提示幼儿可以将自己觉得最美的、最喜欢的图案或花纹画在合适的位置;装饰图案的列要有疏密,花纹排列要有规律。

  3. 提配幼儿注重构图,线条要流畅,保持画面的整洁美观。

  四、欣赏与展示

  1.鼓励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师:谁息意来介绍一下你设计的青花瓷瓶?你的青花瓷瓶上有什么?你使用了什么图案和花纹?有没有什么代表意义呢?

  2.请幼儿分组进行作品分享。

  活动延伸:

  收集幼儿的作品及青花瓷实物举办“青花瓷展”,请家长参观欣赏。

  《青花瓷》活动反思

  本次大班美工活动旨在让孩子欣赏中国古典之美及青花瓷独特的工艺性,了解一些常见的青花瓷纹样并能大胆动手操作。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先以感知欣赏为先,让动儿通过多媒体、挂图多种形式对青花瓷这一艺术形式进行感知,慨纳出其展主要的艺术特征(蓝白两种颜色、 运用各种花纹进行装饰)、接着对青花瓷几种典型纹样进行了介绍(云纹、水纹、回纹),并让幼儿自由尝试绘画。最后环节出示一个花瓶轮廓,讲请要求后,让动儿自主操作。整个过程环节清晰,幼儿参与度很高。

  就幼儿最后呈现出的作品而言,都能大胆有想法地进行创作。画作中体现出幼儿的不同个性以及不同幼儿的绘画发展水平,个别幼儿对于画面元素点线面都有涉足,对于画面的构图疏密也设计得很合理。总体而言,本次的绘画活动还是很成功的。

  没有一堂课是完美的。通过反思我们发现教师师过于要求幼儿对典型纹样的运用与绘画,对幼儿自我设计纹样的关注不够,未提供机会让幼儿自由地讲述还可以使用哪些花纹进行装饰。这样便于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开阔幼儿思路,这样创作的艺术形式会更多样!以后我们会多加强。

19、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动物过冬》教学设计反思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动物的过冬方式,学会把过冬方式相同的动物进行归类。

  2、能用自然清楚的语言描述关于动物过冬的经验。

  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课件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动物过冬的四种主要方式。

  难点:归纳操作,讲述理由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下雪了,小猪佩奇要去找她的动物朋友一起堆雪人。来到小刺猬和小青蛙的家里,发现他们都在睡觉;

  那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刺猬和青蛙在冬天会一直睡觉呢?

  (二)介绍动物的过冬方式

  刺猬和青蛙是怎样过冬的?(介绍冬眠)

  大雁的过冬方式(介绍迁徙)

  松鼠的过冬方式(介绍储藏食物)

  绵羊的过冬方式(介绍换毛)

  (三)提问幼儿分类其它动物的过冬方式

  储藏食物——松鼠、蜜蜂、蚂蚁等。

  冬眠——蛇、青蛙、乌龟、熊等。

  迁移过冬——大雁、燕子等。

  换毛过冬——兔子、绵羊等。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你们是怎样过冬的呢?可以和身边的朋友们一起说一说。

  《动物过冬》活动反思

  首先从微课课题选择上来说,我选择的是孩子们都很喜欢的小动物,针对当前的季节变化,动植物都进入了过冬的状态,如燕子南飞、青蛙冬眠都是他们关注的事情。我选择这一课题,就是为了满足幼儿对这方面的探究欲望,使他们对动物过冬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其次,从微课的设计思路上来说,《纲要》中指出,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精心呵护与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在活动中我紧紧围绕“激发幼儿探索动物过冬的兴趣”。在对这一点的突破中,我主要借用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辅助教学。如从开始的导入,我就把幼儿的思维集中到对青蛙和刺猬过冬方式的探讨上来,根据平时的观察和体验,促使幼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经过探讨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们主动地获取了知识。在微课的制作上,我选择用小猪佩奇这个小朋友们都很喜爱的卡通动物来引入主题,在阐述问题的时候也多采用动画、卡通图片相结合的方式,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在看中思考,在思考中建构新知。

20、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好玩的垫子》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们喜欢利用器械机械进行体育活动,尤其对具有弹性的垫子情有独钟,在上面打滚,跑、跳、爬着玩,乐此不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为调动幼儿参与垫子上运动的兴趣,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发展需要,我设计了一节愉快的体育活动《垫子上的游戏》。不但吸引幼儿参与,而且通过垫子的不断变化,锻炼幼儿的运动技能,发展身体动作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增强幼儿战胜困难,勇于挑战的信心,充分体验到"一物多玩"及运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锻炼钻、爬、跑、跳、前滚翻等运动技能以及身体动作的协调能力和灵敏性。

  2、在《好玩的垫子》户外游戏活动中能够战胜困难,勇于挑战,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4、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重点】

  让幼儿掌握钻、爬、跑、跳、前滚翻等运动技能。

  【活动难点】

  幼儿在活动中能够战胜苦难,勇于挑战。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垫子若干,音乐。

  2、经验准备:幼儿有基本的前滚翻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看一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垫子)那我们今天要和垫子做游戏,小朋友,想不想玩一玩呢?

  幼:想。

  师:那让我们一起试一下吧……

  跟音乐,带领幼儿做热身活动。

  二、基本部分

  游戏一:幼儿主动探索游戏,发挥想象。

  (1)教师:那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自己在垫子上可以怎么玩呢?(幼儿自由探索。)

  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玩法,并示范。

  (2)教师:那现在请小朋友和你旁边的好朋友共同探索一下,两个人怎么在垫子上合作玩游戏呢?(幼儿共同探索。)

  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玩法,并示范。

  游戏二:快速通过小路

  教师:垫子摆成一排,像一条小路一样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方法通过垫子。(方法不限,安全第一。)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的方法真多,但是记住一

  定以安全为前提通过小路。

  游戏三:

  教师:小朋友们都太厉害了,恭喜你们通过上 一关,接下来的关卡可没有这么容易啦。

  一组小朋友趴在垫子上,中间留出空隙,另一组用自己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玩1-2次,交换。(要求:注意安全)

  教师总结:我们小朋友们都很棒,给自己鼓鼓掌吧,加油!

  游戏四:谁是胜利者?

  幼儿分成两组,利用垫子进行比赛,比赛内容让幼儿先利用垫子双脚跳向对面(不能踩空),然后再绕垫子用S形跑回来,先到达的一组即为获胜者。

  三、结束部分。

  1、获胜的一组幼儿可以获得奖励,让另一组幼儿为他们进行按摩、放松。(幼儿趴在垫子上,一组幼儿为趴着的幼儿放松腿部肌肉。)

  2、教师总结本节活动。

  3、幼儿有序带回。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真的很棒,让我们在回家之后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探讨一下,我们还能利用垫子做什么游戏呢?

  《好玩的垫子》活动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们喜欢利用器械机械进行体育活动,尤其对具有弹性的垫子情有独钟,在上面打滚,跑、跳、爬着玩,乐此不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为调动幼儿参与垫子上运动的兴趣,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发展需要,我设计了一节愉快的体育活动《垫子上的游戏》。不但吸引幼儿参与,而且通过垫子的不断变化,锻炼幼儿的运动技能,发展身体动作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增强幼儿战胜困难,勇于挑战的信心,充分体验到"一物多玩"及运动的快乐。本节课幼儿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步探索垫子的玩法,在玩的过程中还学习了其他小朋友的一些方法,也能够掌握垫子基本玩法,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留给幼儿探索的时间不够多。2.没有积极地去引导幼儿去探索垫子的玩法。幼儿只是用简单的一些方法在探索,教师应给与适当的提示。3.在幼儿玩的过程中可以增加难度,让幼儿大胆去参与挑战。

21、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泼墨蝌蚪》教学设计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水墨画方法画蝌蚪。

  2、加深对蝌蚪形象的认识。

  3、体验泼墨的肌理感和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毛笔、宣纸、墨、调色盘(内有墨汁)人手一份。

  2、食用盐、洗洁精水、吹风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材料,请幼儿仔细观察与以前绘画材料有什么不一样。

  二、教师一一出示作画工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三、教师示范作画步骤。

  1、用毛笔的侧锋画出蝌蚪的身体。

  2、用毛笔的笔锋勾勒出蝌蚪的尾巴。

  四、幼儿作画。

  1、提醒幼儿作画时用墨适量。

  2、指导并帮助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画蝌蚪。

  五、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泼墨蝌蚪反思

  这节课教授的时间过多,学生动手绘画的时间相对就少了。从学生作品反馈中看出能了解疏密这一基础知识,有意识的对相似进行形排并列组合成一定形式的画面,但因为是小组合作,学生不能很好的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出现画面较乱的情况。在授课时我能把学生“放”出去,但“收”回来就有一点的困难,以后在课堂的调控上要多下工夫。

  上好一节课就像打磨一件艺术品,需要制作者精心的准备。所准备的不仅仅是这节课本身,更是授课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这节课结束了,对授课者来说是新的开始。

22、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相邻数》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理解相邻数,掌握9以内的相邻数。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课件PPT2、操作卡 3、操作教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宝贝们。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的科学二是《相邻数》。

  二、活动内容:

  1、教师出示PPT

  教师:这是数字宝宝。

  教师:请告诉老师有那些数字宝宝?

  幼儿:1,2,3,4,5,6,7,8,9。

  教师:是的。

  教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后面的数和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规律?

  教师: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1,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少1。

  教师:前面的数是1,后面的数是2,1比2少1。

  教师: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1。后面的数是5,前面的数是4,5比4多1。

  教师总结: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1,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少1。

  2、教师播放PPT找4和5的相邻数,并建立相邻数概念:每个数字宝宝都有两个相邻的数字朋友,前面的数字朋友比它少1,后面的数字朋友比它多1,前后这两个数就是它的相邻数。

  3、操作练习:教师示范,幼儿尝试。

  教师将操作卡贴在白板上,操作2,3。教师发操作卡和操作教具。幼儿尝试。

  总结:今天我们的科学二一起分享了《相邻数》,每个数字宝宝都有两个相邻的数字朋友,前面的数字朋友比它少1,后面的数字朋友比它多1,前后这两个数就是它的相邻数。谢谢小朋友们的参与与分享。

  大班科学二《相邻数》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教具操作中理解,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1、在本课的设计中,根据大班幼儿的接受能力,以及幼儿成长阶段,我们设计了本次课程,1-9的数字都认识,但对于相邻数不熟悉。教师希望幼儿不仅仅理解相邻数的概念,而且会应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学习,故适合大班幼儿教学。2、在活动中,我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游戏和实际操作为主。创设了小动物相比较的情景。让小朋友同种动物“找邻居”,孩子们对找邻居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为小动物找到了邻居。由于幼儿还没有形成相邻数的概念,所以这个部分以直观形象的引导方式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让幼儿在轻松的在直观形象的将问题解决,为幼儿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机会。在活动的过程中,以教具操作示范,幼儿尝试为主,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遵循了幼儿对科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其中,以学习2的相邻数为重点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示范教具操作,让幼儿理解邻居之间的关系,每个数都有两个邻居。并且在数字中我们把数字的邻居叫做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一个数和它的两个相邻数之间分别是多一和少一的关系。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的状态,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数的“邻居关系”。

23、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橙子变变变》教学设计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橙子的不同切面,并根据不同的图案展开想象。

  2.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及细致观察的能力。

  3.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橙色的圆形图、橙子实拍图2张、橙子插图1张、橙子横竖切面图2张、橙子横竖切面发散相关图6张。

  纸面教具:打印食物切面图8张。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请幼儿猜一猜,引导幼儿进行想象。

  ——今天来了一位客人,在请出客人前我们来看图片猜一猜它是谁?大家看到了图片上有什么?那这个圆形像什么?

  小结:图片上是一个橙色的圆,像一个圆圆的橙子。今天的客人就是橙子。

  ——橙子的表面是怎样的?橙子表面突出来的一个圆点是什么?

  小结:橙子的表面是黄黄的橙皮,而且他的表面有一些纹理,摸起来会糙糙的。橙子表面的圆点是橙子的蒂,橙蒂是绿色的。是橙子和橙子树连接的部分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认识橙子的横竖切面

  1.橙子的里面是长什么样的?会不会有形状?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橙子的横竖切面。

  ——竖切面:橙色的两个半圆是橙子的果肉,中间白白的和周围白白的一圈是橙子的皮。

  ——横切面:横着再切一刀,切出来的图案不一样了。

  小结:从不同的方向切一刀,切出来图案是不一样的。竖着切的,叫做竖切面;横着切的,叫做横切面。

  引导幼儿观察橙子横竖切面,并展开联想。

  1.鼓励幼儿参与联想;

  ——橙子里面图形能变成其他哪些好看的图形呢?

  2.出示横切面图片,引导幼儿想象,并讨论;

  ——看到橙子的横切面,你觉得它像什么?(汽车的轮子、方向盘、风扇等)

  3.出示竖切面图片,引导幼儿想象,并讨论。

  ——你觉得竖切面又像什么?(两扇门、窗户、瓢虫背等)

  组织幼儿使用食物的横竖切面来作画。

  1.交代要求;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食物的横竖切面。小朋友先想好要画什么,再找出需要的面,沿外轮廓线剪好后贴在纸的相应位置,用记号笔把画添完整,最后涂上漂亮的颜色。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将幼儿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幼儿交流。

  ——在黑板上展示作品,让幼儿认真观察。

  ——请个别幼儿说说最喜欢哪幅图,喜欢的理由。

  活动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24、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毛毛虫变变变》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讲讲玩玩的过程中,知道毛毛虫吃了好吃的食物,会变成美丽的蝴蝶。

  2.幼儿初步养成每样东西都吃,不挑食的好习惯!

  3.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4.让幼儿了解常见蔬菜的营养价值,知道多吃蔬菜有利于身体建康成长。

  活动准备:

  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学毛毛虫爬一爬。

  老师扮演虫妈妈,幼儿做虫宝宝一起随音乐爬一爬。(在爬行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把身体拉长、蜷缩。。。。。。)

  二、欣赏故事《毛毛虫变变变》

  1.出示毛毛虫,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学习故事《毛毛虫变变变》。

  3.提问:毛毛虫是怎么变成可爱的小蝴蝶的。

  4.教师小结:毛毛虫是因为吃了很多的食物才会慢慢变成蝴蝶的。

  三、游戏:《给毛毛虫喂食》

  1.出示另一只毛毛虫。

  2.邀请幼儿给毛毛虫喂食,并引导幼儿说出,毛毛虫、毛毛虫我请你吃xx。

  3.教师小结:每样东西都要吃,才会变蝴蝶。

  四、游戏《我来变蝴蝶》

  1.要求:幼儿第一次吃一样的东西,第二次吃自己喜欢的东西,第三次吃不一样的东西。

  2.虫宝宝吃饱了,美美的睡一觉,扭一扭变成美丽的小蝴蝶。

  五、活动结束。

  小蝴蝶在花园里一起玩一玩,飞一飞。再到外面飞一飞。

25、幼儿园社会活动《认识小麦》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的:

  1. 了解小麦的特征及用途。

  2. 知道农民伯伯劳动的 艰辛,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3. 幼儿通过观察、想 象、动口、动手及语言表达,进一步加强对小麦的认识,教育幼儿爱惜每粒粮食。

  4. 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准备:

  小麦生长期图片,实物麦子一小捆、麦粒一盘、面粉一小袋。

  教学过程:

  1、 出示小麦生长期图片,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2、 出示实物麦子,让幼儿观察小麦的外形特征,知道小麦生长在土地里。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麦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象针一样的麦芒,麦穗上的麦粒整齐地排列着,小麦未成熟时呈绿色,初夏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3、 发给每个幼儿一个麦穗,让幼儿看、摸,了解麦粒是椭圆形的,知道麦粒磨成面粉可以做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油条、面包等等。

  4、 让幼儿知道麦秸可用来烧饭、烧水,也可用来盖房子、造纸,还可编各种用品,如:草帽、扇子、凉席子、草包等等。

  5、 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农民伯伯收割麦子的情景。

  (1、)教师讲解炎热的夏天,农民伯伯收割麦子、捆麦子、搬麦子时汗水直淌,满脸是红的、衣服是湿湿的,腰酸悲痛,让幼儿从中感受收割麦子是辛苦的,应当尊重农民伯伯的,爱惜粮食。

  结束部分:智力游戏、《看谁说得快》

  教师提问:

  1. 小麦的茎叫什么?(麦秸)麦叶是什么形状的?(狭长)茎的顶端长什么?(麦穗)小麦未成熟是什么颜色?(绿色)初夏成熟时是什么颜色?(金黄色的)面粉可以做什么?(馒头、油条、饼干等等)麦秸可以做什么?(草帽、扇子、凉席子等等)。

  2. 以回答速度快,正确的小朋友为胜。

  活动延伸:

  1、 启发幼儿到有面粉厂的地方看麦粒如何磨成面粉的

  2、 引导幼儿回家观察妈妈加工馒头的过程。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创造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思考、去学习、去实践,从而体现了《纲要》中所规定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的思想。例如,认识小麦时,先让幼儿主动去观察;用肢体语言表现小麦的生长过程时也充分尊重幼儿个体独特的表现力。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根据需要合理的安排,因时,因内容灵活的运用。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总是以孩子学到了多少内容来定义他的学习到底好还是坏。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幼儿园的学习,我们并不是要让孩子学到多少,而是要积极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满足和享受到乐趣,进而使这种满足和乐趣成为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教师也无须特别钟情于我们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而是应该随时随地的观察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兴趣的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内容及方案。本次活动中,教师采用了亲身体验、游戏、课件等教学形式组织活动,使幼儿在看看、听听、玩玩、说说、演演中愉快地了解到麦子的生长过程,懂得了珍惜粮食。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

26、幼儿园美术活动《战胜大灰狼》 教学设计和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战胜大灰狼的绘画活动,充分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2.初步学习用粉笔画密密、长长的直线条。

  3.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5.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1.听故事《战胜大灰狼》,理解"篱笆"的含义。

  2.小鸡头饰若干(数目和幼儿人数相等),鸡妈妈头饰一只,大灰狼头饰一只。

  3.录音机一台,录有欢快、沉闷的音乐磁带一盒。

  4.粉笔数盒放在"小鸡家"周围。

  活动过程:

  1.老师扮作鸡妈妈,幼儿扮作小鸡,一起随音乐做起床、做操、吃米等模仿动作。

  2.插"篱笆",学习用粉笔画密密、长长的直线条。

  (1)"大灰狼"第一次袭击,激起幼儿插"篱笆"的兴趣。 "大灰狼"随着沉闷、缓慢的音乐,走到小鸡的家,嘴里不停地说:"我的肚子饿极了,小鸡的肉好香啊?老师嘱咐幼儿别害怕,并不时地对"大灰狼"作出反击。"大灰狼"突然摔了一跤,狼狈地逃回了家。

  (2)插"篱笆",初步学习用粉笔在地上画直线。 师:"大灰狼就住在附近,实在太危险了,我们怎么办呢?" 幼A:"我要把大灰狼打死!" 幼B:"我拿枪把大灰狼枪毙掉!" 幼C:"我们躲在家里不出去!" 师:"我的孩子真勇敢,想了这么多办法,妈妈喜欢你们!这样吧,我们把家造得牢一些,在家的周围都插上篱笆,大灰狼就进不来了!好吗?" 老师先让幼儿观察插"篱笆"的过程,老师边插边讲:"我们在家的周围插上篱笆,要从上到下直直地插下来,插得长一些,多一些,不让"大灰狼"钻进来。"然后幼儿练习插"篱笆"。

  (3)"大灰狼"第二次袭击,补插"篱笆",部分幼儿继续用粉笔在地上画直线。 "大灰狼"第二次恶狠狠地出现了,边走边说:"哇,插上了这么多篱笆,看看有没有地方可以钻进去。"幼儿跟随着老师观察"大灰狼"的行迹,当"大灰狼"发现篱笆稀疏或插歪的地方想钻进来的时候,老师鼓励幼儿勇敢些,马上补插上篱笆。过了一会儿,大灰狼看了看,说"今天实在太累了,下次来一定吃个饱!"然后灰溜溜地走了。

  (4)继续插"篱笆",用粉笔在地上画密密、长长的直线。 师:"看来大灰狼还会来,我们的家还不够牢固,我们怎么办呢?" 幼A:"我们再多插些篱笆!" 幼B:"我们搬走吧!" 幼C:"我们把篱笆插得长长的!" 师:"孩子们的办法真好,我们一起再插上些篱笆,插得直一点、插得多一点、插得长一点,好吗?"幼儿自由选择地方,补插"篱笆"。最后老师和幼儿一起检查。

  3.随着沉闷、缓慢的音乐声响起,"大灰狼"第三次出现,围着小鸡的家走来走去,不时地用肩膀挤挤"篱笆",还气呼呼地说:"这里的篱笆太多了,怎么进不去!……"然后灰溜溜地走掉了。老师和幼儿一起随着欢快的音乐庆祝胜利。

  活动反思:

  1.整个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将绘画技能很自然地融入游戏中,使幼儿学得轻松,学得开心。同时,幼儿很轻松体验了粉笔的画法,让幼儿体会多种工具作画的乐趣,整个活动轻松有趣。

  2. 整个活动环节紧扣,层层递进。从"大灰狼"的出现,激起幼儿作画 的愿望,到幼儿练习画直线,补画添画,到第二次练习,最后"大灰狼"的离去,是一个幼儿反复练习、反复评价的过程,幼儿的知识经验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3.活动体现了一种向上的精神。"鸡"与"大灰狼"相比,是以弱对强的关系。但活动结束后,"鸡"战胜了"大灰狼",让幼儿懂得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培养幼儿勇敢的精神,萌发了幼儿相互帮助的品质。

  4.此活动在户外进行,能激起幼儿轻松愉快的情绪。在对付"大灰狼"过程中,情绪容易兴奋,又不断地奔跑、躲闪,具有一定的活动量,对幼儿的体能锻炼有一定的好处。

  另外,此活动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反思:

  1.在场地选择和布置时,有待进一步思考。场地不宜过滑和过粗糙,应利于幼儿用粉笔画。另外,幼儿人数和圆圈的大小关系要掌握好,否则会造成幼儿过挤的现象。

  2.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应注意一些细节。粉笔作画很容易断,幼儿又是第一次用,老师应提醒幼儿随时将粉笔放入盒子里,保持地面干净,养成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27、幼儿园教案艺术活动《小马车》教学设计与反思

  艺术活动《小马车》教学设计与反思

  这个活动的环节是我结合以前开展的音乐活动和看师傅的音乐活动进行正和设计出来的。这个活动的重难点放在了用象声词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上,因此我思考着怎么将这个重难点更好地解决在活动中,后决定将重难点前置,在活动的导入环节就直接引出。本来设计是引导孩子们着重听这一句带有附点音符的乐段,但是经过师傅的指导,后改为让孩子们自己倾听,在整段音乐中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当孩子们听不出时,再将这句乐段唱出,再进行引导。这样便能将这个重难点很好地把握住,并能有效地解决。

  之后的环节中,结合师傅的指导,我将原有的环节进行了修改,但是开展下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唱形式比较单一,容易让孩子们产生疲劳;引导孩子们唱了两三遍,但还是发现孩子们对歌词并不是很理解,导致歌唱时不流畅……其实这样的问题已经是屡见不鲜了,虽然时常反思,但是总是不能避免,这方面还需再思考。活动后,师傅和来调研的老师给我的建议是:

  1.结合歌曲,我可以添加一些动作或者是图片,帮助孩子们更快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

  2.在我的伴奏上,我还需视情况适当地调整伴奏和范唱之间的协调性,如果孩子们不能很好地进行歌唱,那么我的伴奏就应该轻一点,突出范唱,有时候也可以只弹奏主旋律,并用嘴型帮助孩子们记忆歌词。

  3.在我第一次范唱唱出时,我不需要直接就用“你听到了什么”,而是直接让孩子用说的方式将歌词填进去,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习,提高孩子的兴趣。

  有反思就会有进步,在每一次的艺术活动之后,在每一次的师傅的专项活动展示之后,我总是能学到点什么。这次活动后,师傅也对我有小小的表扬,说我在活动中也注意到了孩子的音色问题,并有意识地进行引导。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是我前进的动力。我相信在专项活动上,我的教学水平一定会有提升的。

28、幼儿园综合活动《听指挥》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思路:

  对于刚进入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来讲有一明显的特点即“自我为中心”。在游戏中也是以“自说自话”的个体活动为主,还不习惯于听他人的指令集体行动。因而让孩子通过游戏活动积累有关“只有听得清,才能做得对,玩得开心”的经验和体会是很有必要的、从情感人手,培养孩子逐步养成注意倾听的态度、习惯也是可行的。

  本活动设计的内容编排思路是:指令的语句从短到长,语速有快有慢,指令所包含的信息量由少到多:要求孩子完成的动作由小到大,游戏时的环境干扰因素由少到多。这样的编排意图旨在使孩子的有意控制时间增加,有意记忆的信息量不断扩大。

  本活动设计的过程是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激发孩子倾听的兴趣,并在游戏中体会儿歌的意义,乐意跟着学念。同时结合体育活动、认识秋季的活动,及相关的数活动开展游戏,综合地完成教育目标。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体验按指令活动的愉快。

  2、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态度和习惯。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听清完整的指令才能行动。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场景布置:草地、 路。(山洞、蚂蚁洞)。

  2、录音“小鸟的叫声”“秋天的树叶”沙袋等。

  四、活动流程

  室内听指令动作--室外听指令动作

  (一)室内听指令动作。

  1、引发倾听兴趣。

  放录音:“小鸟的叫声”

  设问:听听是什么声音,你是用什么来听的?

  说明

  主要是突出耳朵能听的主题,并提出以听为要求的游戏规则。强调听得清楚,听完整游戏会玩得开心。

  2、听指令动作。

  (1)脸部动作。

  A翘起嘴巴,做只小猪。

  B捏下鼻子,做只狐狸。

  C一眼睁,一眼闭,做只调皮的小猴子。

  说明

  一开始语速可慢些,接下来可快一些并变换指令例:“拉拉小耳朵,捏捏小鼻子,梳梳黑头发,拍拍小嘴巴。”

  小结:玩得开心吗?为什么开心?因为你们听得仔细做得对。老师念儿歌:“小耳朵,真正灵,听得清,做得对,我们玩得真开心。”

  (2)手指动作。

  A变把手枪“嗒嗒嗒”,

  B变个相机“喀嚓,喀嚓”,

  C变把小鎯头,修修小椅子,“叮咚,叮咚”。

  小结:小耳朵,真正灵,听得清,做得对,我们玩得真齐心。

  (3)身体动作。

  A站起来,转个圈,

  B做只母鸡,拍拍翘膀,下个蛋。

  C做只青蛙,呱呱跳,去抓花蝴蝶,

  D打鼓,敲锣,吹嗽叭,放鞭炮。

  说明

  要求听完指令,并把每一个指令用动作表现,教师可以示范,并视实际情况,指令可以反复。用儿歌小结,并引导幼儿跟着念。

  (二)室外听指令动作。

  1.小兔子捡落叶。

  教师可先念儿歌例:小兔子,蹦蹦跳,跳到树下捡树叶,一只小兔捡一片,许多小兔捡许多。

  说明

  孩子捡了以后可检查一下是否捡一片,渗透“1”和“许多”数概念。

  2、小蚂蚁搬豆。

  可以布置场景,有草地,有“蚂蚁洞”,有房子等。

  听指令动作

  (1)小蚂蚁,快快爬

  (2)小蚂蚁,慢慢爬

  (3)小蚂蚁,去搬豆,一只蚂蚁搬一粒,搬进洞里放放好。

  《听指挥》课后反思

  这次活动,由于没有试教过,有的地方考虑得不周到,在实践活动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同时也设想了一些改进思路。

  1、在第一环节中,个别动物(大象)的选择不当。因为大象是我们农村小班孩子不易见到的一种动物,尤其是它的叫声一般难以听到,幼儿较难分辨得出,此时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给倾听带来一些干扰因素。同时今天的重点是倾听,不是认识动物,因此应选择一些常见的动物叫声作为小班幼儿倾听分辨的对象较适宜。

  2、大树妈妈的家选用的材料空间范围太狭小、太高。小兔把捡到的一片树叶送回到树妈妈家时,由于我选用了一只直径大约50厘米,高度90厘米左右的滚筒,孩子们在操作时,就难以直观地观察到一片一片树叶怎么形成许多树叶的过程。因此,小兔的家应该面积大些,围栏最好选用有空隙的的栅栏。

  3、蚂蚁搬豆这个环节不到位。这个环节原来是可以让孩子有多次活动机会的,但在具体操作时,感觉成了蜻蜓点水,一略而过,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作用。其实这是一个幼儿理解1和许多的概念,又是动作技能练习的很好环境,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搬着豆豆走过对应的各种不同的路后,从各个洞口钻进蚂蚁的家,直观地观察一粒一粒小豆是怎么形成许多,再以蚂蚁搬家的形式让孩子观察到许多又是怎样变成一粒一粒的过程,同时还可让孩子走另外一条路回家等方法,让孩子的各种动作技能得到发展。

29、幼儿园科学活动《青蛙》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青蛙,初步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

  2、使幼儿知道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准备:硬件方面:青蛙玩具或图片 青蛙的生长过程图 小蝌蚪

  软件方面:事先饲养小蝌蚪

  教学过程:一、(出示幻灯:小蝌蚪)引出课题,激发幼儿观察青蛙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请你们看一看是谁呢?(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

  二、(出示幻灯:青蛙)让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

  “呱呱呱,呱呱呱”小朋友你们好!我是玩具厂的叔叔根据青蛙的样子做成的青蛙玩具。

  提问:1、青蛙长得怎么样的?

  2、眼睛、嘴巴怎么样的?

  3、肚皮、背是什么颜色的?

  4、青蛙有几条腿?

  5、青蛙有颈吗?头能转动吗?

  6、青蛙生活在什么地方?

  三、初步引导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现在,小朋友们都认识我了,但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吗?

  1、幼儿先借助已有的经验讲述青蛙的生长过程。

  2、(出示幻灯:青蛙的生长过程图)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青蛙爸爸和妈妈身下宝宝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慢慢长大后又变成怎么样了?最后又变成怎么样了?

  3、游戏《蝌蚪宝宝变青蛙》,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青蛙的生长过程。

  ① 假如你是一只蝌蚪宝宝,圆溜溜的,用身体的动作怎么做?②变成小蝌蚪了怎么做呢?③长出后退怎么做?④长出后退怎么做?

  ⑤脱掉尾巴怎么做?

  最后,教师做青蛙妈妈,幼儿做宝宝一起游戏,将青蛙的生长过程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四、知道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1、青蛙有什么本领?

  2、青蛙对我们人类有这么大的用处,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青蛙呢?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青蛙》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从选材、设计、准备到教学,虽然我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季节和兴趣需要出发,详细地考虑了各个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在课后发现还有一些方面有待改进的。如: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给幼儿观察的玩具青蛙科学性不够,幼儿的探索、尝试机会不够,就此问题,本人认为这节课还可作以下的调整和改进。

30、幼儿园教案《黑猫警长》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 活动目标:

  1、 复习以某一物体为中心,认识上下、前后、里外的空间方位。

  2、 通过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3、 学习句式:我在╳╳上(下…)发现(抓到了)一只老鼠。

  4、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 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二、 活动准备:

  1、 黑猫警长头饰,白猫警士头饰若干(与参加的幼儿人数相等)老鼠玩具若干(是幼儿人数的2-3倍)其中一大老鼠作为“鼠大王”,《黑猫警长》的音乐带。

  2、 创设环境:老鼠偷粮打劫场面:内设粮仓(纸盒)制,粮袋数个,椅子五、六把、方桌一张,这些物体的上下左右布满老鼠,“鼠大王”在中间指挥。

  三、 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游戏,分配游戏角色,老师扮黑猫警长,幼儿全部扮演白猫警士。

  2、 “接电话”进入情境,黑猫警长:“刚才接到╳地方打来的电话,说有老鼠偷吃粮食,我们派白猫警士们先侦察 一下敌情,记住,侦察敌情时不惊动老鼠。”

  3、 白猫警士进入创设的场景中,侦察后需向警长报告敌情,教师着重指导汇报时的正确表达。 “我在╳╳上面(下……)发现(抓到了)一只老鼠

  4、 黑猫警长:“情况火急,白猫警士们快去抓老鼠吧!”白猫 警士听到命令后立即到布置的场景中去抓老鼠。每位白猫警士抓到一只老鼠后方回到警长面前报告,在音乐背景下活动。

  5、 黑猫警长“紧急集合,白猫警士们你们 真能干在不同的位置找到了老鼠,黑猫警长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

  《黑猫警长》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的效果是比较成功的,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这种状态主要是教师的情景设计满足幼儿学习的愿望,达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活动中教师扮演的黑猫队长,不仅从角色中能符合活动的情景,同时黑猫队长的角色位置能够较好的控制整个活动。幼儿扮演的白猫警士同样让每一个幼儿欣喜若狂,因为他们喜欢这个动画片,喜欢动画片中的黑猫警长和白猫警士们,活动中的几个环节处理较好,如:为了让幼儿能够充分说出我在╳╳上(下…)发现(抓到了)一只老鼠。

  第一次教师使用了语言指导策略“为了不让老鼠发现,我们要先进行侦查,侦查时脚步要轻,发现老师要马上回来报告”,利用这种策略及控制幼儿发生乱跑乱叫的现象,同时给幼儿创设了说句式的机会,孩子们的表现相当好,第一次的侦查都是轻轻的在屋内的每一个角落看,有的幼儿还打开抽屉进行检查,当发现老鼠后,都悄悄地跑到黑猫警长那进行报告。活动中教师每一步设计较好的帮助幼儿完成任务做好铺垫。是幼儿能够在非常愉悦的环境中掌握知识。今天活动同样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陪伴教师教研,集体活动造成活动中幼儿过多,教师不能将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情况了如指掌。有的幼儿没有表现的机会。

31、幼儿园综合活动教学设计及反思《大皮球扔给谁》

  活动内容:综合活动《大皮球扔给谁》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大皮球扔给谁》并尝试情景表。

  2、能区分会游泳和不会游泳的动物

  3、让幼儿认识、理解了“上浮”、“下沉”的科学概念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语言磁带《大皮球扔给谁》两只大皮球。

  2、每个幼儿头饰一个:小猪、小狗、小猫、小鸭、小鸡、小熊头饰。

  3、背景图教师自制一个大船,动物教具:小猪、小狗、小猫、小鸭、小鸡、小熊。

  4、操作材料 皮球 小钢珠球,乒乓球 玻璃球 弹弹球 石子、雪花插片、橡皮泥、空盒子、泡沫板、塑料吸管、旧报纸、玻璃球、积木块、大水盆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

  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述故事《大皮球扔给谁》

  二、讨论:

  出示背景图:教师边摆动故事中的小动物边提问。

  1)教师:故事中有哪此小动物?它们今天要乘船去哪里?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小熊为什么把大皮球抛给了小猫和小鸡?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小熊不把大皮球不抛给小鸭、小狗、和小猫呢?

  三、幼儿再次欣赏故事一遍;配上动作表演,教师放语言磁带;幼儿再次欣赏故事,教师:能说说哪些会游泳的动物吗?为什么小熊要扔皮球?皮球在水里会怎么样呢?请幼儿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动物是在水里游的?哪些动物不会游泳的?小熊为什么把大皮球抛给了小猫和小鸡?因为小猫和小鸡不会游泳?它们抱住皮球就不会沉下去,因为皮球会浮在水面,而小鸭、小狗、和小猫它们会游泳不需要皮球?

  四、情景表演:

  1)请个别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要求幼儿学说一句话:“快把大皮球给我吧!”也可以创造性地进行表演,说一句自己想说的话。

  2)教师扮小熊,全班幼儿戴上动物头饰分角色进行表演。

  五、延伸活动:

  1)在操作活动中,重点引导幼儿理解什么球会沉在水底?什么球会浮在水面?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2)进一步探索石子、雪花插片、橡皮泥、空盒子、泡沫板、塑料吸管、旧报纸、玻璃球、积木块、在水中的变化,理解了“上浮”、“下沉的概念。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各环节都蕴涵着活动内容,幼儿以哪些动物会在水里游,哪些动物不会在水里游?皮球为什么会帮助不会游泳的动物为讨论过程,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同时老师也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学会有意义的收集信息,主动获得经验,从而转变学习的方法,并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活动的前准备丰富、有趣味性,很受幼儿喜欢。在活动中,幼儿欣赏第一遍故事,教师是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进行故事提问的,在观察图片时,是静态的,幼儿认真仔细的观察图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的提问是从整体出发,系统设计、围绕重点,为什么小熊会把球扔给小鸡和小猫?你知道哪些动物会游泳吗?不会游泳的动物有了球为什么不会沉下去呢?在这里通过老师设下的疑问,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认真观察,对比,寻求答案。整个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为了让孩子对活动更有兴趣,在第二次欣赏故事时,教师改变了教学方法,运用了自制了一条船,画了背景图上,根据故事情节操作,每一个小动物出场,都是动态的,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出来了,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有效地激发幼儿积极思维,从中学习正确运用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判断事物。

  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物体沉浮原理,孩子们在故事中思维积极,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师生之间孩子之间互动过程中,也有些出乎意料之外,例如:孩子对哪些动物在水中生活不是很了解,教师忽略联成一片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思维的锻炼。因此在活动延伸部分,教师让幼儿选择材料,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活动后的调整设想

  (1)小班的孩子思维,比较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在活动中,因此给孩子更形象的,材料,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

  (2)从幼儿活动与交流中可以看出,孩子对球和小动物却很喜欢,在活动墙上,将设计《好玩的大皮球》、《动物真有趣》主题,引发孩子关注生活,关注周边的事物。保护动物,扩大幼儿眼界。

  附录:

  大皮球扔给谁

  春天来了,小猪、小狗、小猫、小鸭和小鸡坐着小熊划的小木船去旅游。

  船划到河央:小鸭子“嘎嘎”地讲一个笑话,小狗乐得大喊大叫,小猪乐得又蹦又跳。

  大家吵吵闹,结果小船一歪,大家全都掉进了水里。小熊爬上小船找出两个备用的大皮球。

  小猪在水中喊:“快把大皮球给我吧!”

  小熊说:“不,我不给你!”

  小狗和小鸭也喊着要大皮球,可小熊也不理它们。最后,小熊把大皮球扔给了小猫和小鸡,让它们安全上了岸。

32、幼儿园综合活动教案《小刺猬捡水果》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活动中能主动运用滚、爬、跳、钻等技能,进行游戏。

  2、幼儿在游戏中能正确区分红、黄等各种颜色。

  3、鼓励幼儿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4、 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律动音乐、小刺猬头饰若干。

  2、垫子、圈、牛皮筋、呼啦圈等布置成圆形场地。

  3、各种水果若干。

  4、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标记和篮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准备活动

  (放音乐)做准备运动。

  2、谈话活动

  (做起床的动作)天气越来越冷了,宝宝们,看来我们要出去捡一些水果过冬了,

  以前都是妈妈一个人出去捡,今天妈妈要请宝宝们一起去捡好吗?

  来,我们先来运动运动,锻炼一下身体。

  二、活动过程

  1、交代场地

  宝宝们练的真棒,在我们家附近有许多的水果,我们可以走过这里的草地、小桥、石头、矮墙、山洞去捡水果,宝宝们走的时候要勇敢一点,不要害怕,要想个好办法走过这些地方去捡水果,现在宝宝们可以出发了!

  2、幼儿尝试练习,师指导

  3、幼儿讨论所用的方法。

  宝宝可以相互说一说,你是经过那些地方去捡水果的,是怎么走过去的?

  你捡到的是什么水果?也可以和妈妈来说一说。

  5、幼儿进行捡水果比赛.(一到两次)

  (1)队员分配

  妈妈知道我们宝宝都很能干,还有更好的办法走过这些地方,那我们来个比赛吧!

  幼儿自由选择分成红、黄、蓝、绿四队。

  (2)交代要求

  现在宝宝们分成了四队,妈妈说“开始”,宝宝就可以找个地方去捡水果了,捡了水果红队宝宝应该放在哪个篮子里呢?…….

  妈妈说“停”的时候,宝宝就要停下来,不能再捡水果了。

  (3)幼儿比赛,师指导

  表扬、鼓励赢的一队。

  三、活动结束

  宝宝们!捡了这么多的水果,也很累了,来跟妈妈一起放松放松!

  活动反思:

  幼儿在自由选择自己的颜色队时,过分的依赖老师,或者跟着大家挤到一起,说明幼儿缺少自主性,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这方面的培养。

33、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听指挥》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思路:

  对于刚进入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来讲有一明显的特点即“自我为中心”。在游戏中也是以“自说自话”的个体活动为主,还不习惯于听他人的指令集体行动。因而让孩子通过游戏活动积累有关“只有听得清,才能做得对,玩得开心”的经验和体会是很有必要的、从情感人手,培养孩子逐步养成注意倾听的态度、习惯也是可行的。

  本活动设计的内容编排思路是:指令的语句从短到长,语速有快有慢,指令所包含的信息量由少到多:要求孩子完成的动作由小到大,游戏时的环境干扰因素由少到多。这样的编排意图旨在使孩子的有意控制时间增加,有意记忆的信息量不断扩大。

  本活动设计的过程是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激发孩子倾听的兴趣,并在游戏中体会儿歌的意义,乐意跟着学念。同时结合体育活动、认识秋季的活动,及相关的数活动开展游戏,综合地完成教育目标。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体验按指令活动的愉快。

  2、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态度和习惯。

  3、通过这次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让幼儿体会游戏的乐趣,发展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

  二、重点与难点

  听清完整的指令才能行动。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场景布置:草地、 路。(山洞、蚂蚁洞)。

  2、录音“小鸟的叫声”“秋天的树叶”沙袋等。

  四、活动流程

  室内听指令动作--室外听指令动作

  (一)室内听指令动作。

  1、引发倾听兴趣。

  放录音:“小鸟的叫声”

  设问:听听是什么声音,你是用什么来听的?

  说明

  主要是突出耳朵能听的主题,并提出以听为要求的游戏规则。强调听得清楚,听完整游戏会玩得开心。

  2、听指令动作。

  (1)脸部动作。

  A翘起嘴巴,做只小猪。

  B捏下鼻子,做只狐狸。

  C一眼睁,一眼闭,做只调皮的小猴子。

  说明

  一开始语速可慢些,接下来可快一些并变换指令例:“拉拉小耳朵,捏捏小鼻子,梳梳黑头发,拍拍小嘴巴。”

  小结:玩得开心吗?为什么开心?因为你们听得仔细做得对。老师念儿歌:“小耳朵,真正灵,听得清,做得对,我们玩得真开心。”

34、幼儿园综合活动教案《下雪了》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意图:

  冬天到了,滑滑梯上结冰了,下雪了,小雪花白白的,飘飘洒洒飘下来就不见了。有的孩子说像棉花,今年下了一点小雪,孩子们都议论纷纷,充满了兴趣。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让幼儿在雪的世界中,认识雪、说一说自己眼中的雪并体验玩雪的乐趣。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在看看、说说、玩玩、做做中了解雪的基本特征,体验玩雪的乐趣。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雪景录像、故事《雪花》

  2、教师场景布置、剪刀若干、白色纸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事图片,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

  (下雪了)

  师:冬天到了,许多许多雪花都从天空飘落下来。

  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雪花?

  颜色、大小、形状(幼儿讨论说一说)

  师小结:雪花白白的,一朵一朵、一片一片,真漂亮。

  师:小动物们在玩什么?我们还能和雪玩什么游戏?

  (幼儿发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小结:冬天到了,天上会下起白白的、凉凉的雪,地上、树上、屋顶上都变白了,大家可以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还可以滑雪,真快乐。

  二、老师示范、制作雪花

  师:什么飘下来了?

  雪花要和我们做游戏了,看谁能抓到这些小雪花。

  雪停了,你们还想和小雪花做游戏吗?那怎么办?

  你知道老师的雪花是怎么做的吗?

  我们一起来做雪花。这里有一些白色的纸,可以请小手帮忙来撕小雪花。看看谁做的雪花最多、动作最快,桌子上最干净。

  要求要撕的小。

  (幼儿动手操作)

  三、共同游戏、体验快乐。

  1、幼儿把撕好的雪花拿出来,我们一起下雪了。

  2、幼儿整理地面纸屑,做雪球。

  3、雪球做好了吗?我们一起打雪仗。

  活动反思:

  在本节课活动中,孩子们被雪的世界所吸引,给孩子看雪的图片和场景,将孩子带入了一个雪的世界。孩子们通过看一看说一说,了解了冬天会下雪,雪是白白的、凉凉的、掉在手里就没有了,变成水了等等。孩子活动的兴趣点是下雪游戏,孩子们都在认认真真的撕雪,撕好后便下起雪来了,都兴奋的跟着雪跑。但也有个别孩子把纸撕的太大了,也因为很多孩子太兴奋了,有个别幼儿在下雪的时候,在抢着下雪,也有小朋友在叫,老师他抢我的雪花。我们班的孩子在说一说和做游戏中体验到了本课的学习乐趣。

35、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大西瓜》教学设计及反思课后反思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故事中小老鼠的机智和勇敢。

  2、想办法帮助小老鼠解决在看望奶奶途中发生的问题,并大胆表述。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二、活动准备:

  故事《大西瓜》课件。

  三、活动过程:

  1、谜语游戏,引起导入故事。

  提问:(1)谁来猜一猜?师:这只小老鼠和大西瓜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故事——大西瓜。

  2、看图讲故事,并播放幻灯片。

  (1)、故事讲述至“还有半个留给奶奶吃吧!”

  提问:①夏天的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小老鼠觉得怎么样?

  ②发现一片西瓜地,小老鼠是怎么想的?

  ③还有半个西瓜,小老鼠为什么不吃呢?

  (2)、续讲故事至“这下可凉快多了。”

  提问:吃完了半个西瓜,小老鼠是怎么做的呢?

  小老鼠戴上西瓜帽有趣吗?为什么要戴上西瓜帽啊?

  (3)、幼儿看图,想办法帮助小老鼠过河。

  提问:小老鼠又不会游泳,这可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老师:那我们来看一看聪明的小老鼠是用什么办法过小河的呢?(故事讲至稳稳当当的过了河。)

  (4)、续讲故事至“小家伙,我要吃掉你。”幼儿大胆猜想帮助小老鼠的办法。

  ①发生了什么事情?

  ②大灰狼是怎么说的?小老鼠觉得怎么样?

  ③你要是小老鼠会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小老鼠?

  ④小老鼠究竟有没有被大灰狼吃掉呢?

  老师:让我们来看看这只小老鼠是怎么做的?(讲故事至结尾。)

  3、完整的欣赏故事。(播放课件。)

  讨论:你们喜欢这只小老鼠嘛?为什么喜欢它呢?

  四、案例分析

  在故事教学活动中,老师以幼儿为主体,课件为载体,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进行交谈,并能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针对胆小的幼儿,鼓励其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此次语言活动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使幼儿更加生动、直观的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中幼儿能根据小老鼠遇到的困难,设身处地的为小老鼠着想,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帮助它,并能清楚地表述出自己的想法。对问题的设计也是紧扣目标,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验了小老鼠的机智和勇敢。整个课堂幼儿的语言表述欲望非常强烈,兴趣也很浓厚。

  五、教学反思

  1、根据实际,随机调整教学方案。

  现在幼儿园的孩子从小就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教育,思维非常的活跃和开阔。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完全照搬方案中教师的主观设想而进行,而要根据孩子们的爱好来确定。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内容灵活地运用。就如,我请幼儿为像老鼠想办法时,一心想完成教案所设计的几个环节,幼儿都不是很积极,但当我随机改变一下教育方案,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善于利用,充分寻找结合点。

  幼儿园语言教育除了要运用一般的教育教学方法外,还应从语言自身的教育特点出发,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应从幼儿亲身参与其中的生活现实出发挖掘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加以合理利用,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新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和幼儿共同想办法解决困难,形成了各种思想的一个有机结合点,给幼儿以新的刺激,进而激起了幼儿开动脑筋的热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36、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吹泡泡》教学设计含反思

  小班健康《吹泡泡》教案(附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发现所吹的泡泡有大有小。

  2、透过泡泡来观察身边的事物,体验发现和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6、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7、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每人一小罐肥皂水,一根吸管;几张泡泡的图片。

  经验准备:课前让幼儿玩吹泡泡的游戏。

  重点难点:

  发现所吹的泡泡有的大,有的小。能透过泡泡观察身边的事物。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

  教师示范,让幼儿观察泡泡的大小和老师吹泡泡的方法。

  二、吹泡泡。

  1、为每位幼儿一罐肥皂水和一根吸管,尝试吹泡泡。

  2、请吹的大、小不同的幼儿介绍自己吹泡泡的方法。

  3、幼儿再次尝试吹泡泡。

  4、幼儿两两结伴,比一比谁吹的泡泡大,谁吹的泡泡小。

  三、看泡泡

  1、请幼儿观察肥皂泡在阳光下变成什么颜色了。(七彩的)

  2、请幼儿尝试在瓶口吹一个大泡泡,把这个大泡泡做为照相机,透过它观察周围的世界。

  四、抓泡泡

  1、教师吹泡泡,小朋友们抓泡泡。

  2、请幼儿看看泡泡抓到后有什么变化。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体育活动,通过玩泡泡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一开始,我是出示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从而激发幼儿对这节活动产生兴趣。教师示范吹泡泡的过程中,调动孩子们对活动的兴趣及参与的积极性,孩子们高兴地连跳带说使劲拍手,有的幼儿还说:"老师我拍的好不好。" "真好,你真棒。"

  在看泡泡这个环节中,幼儿的兴趣更高。张光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吹的泡泡像气球,真漂亮。"哲宇跑过来说:"老师我吹出了许多泡泡,一层一层的真好看。"每位幼儿都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最后,在和孩子们玩泡泡的过程中,幼儿你追我赶的玩的非常尽兴,小思琦跑过来说:"老师看,泡泡在我手里破了,真好看。"喜欢抢镜头的张玉莹说到,老师我的泡泡落在身上都把我的衣服弄湿了。整个活动完成的非常成功。

37、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保护鼻子》教学设计反思

  小班健康《保护鼻子》教案(附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爱护鼻子的意识。

  2、引导幼儿了解鼻子的作用,并学习擦鼻涕的方法。

  3、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6、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7、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活动准备

  师幼共同搜集能引起幼儿兴趣、有特殊气味的生活用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由添画游戏导入活动:出事一张未画完整的画像,(师):这是一为粗心的小朋友在参加画展时画的一幅画,这次她没有的讲,因为她这副画没有画完整,小朋友观察一下,这幅画上缺少了什么东西?并引导幼儿把画添完整。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这副画缺少了鼻子,并教育幼儿平时做事情要细心,由此引出鼻子。

  (评:以添画游戏导入,既能引起幼儿兴趣,又能开发幼儿智力,展开想象,为什么不得奖?同时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引出课题,为下一节做好铺垫。)

  (二)活动部分

  1、玩游戏:师幼共同玩游戏《看谁的本领大》,引导幼儿用各种器官去尝试分辨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物品的特殊气味(醋、酱油、酒、水),劝说对的给予击掌鼓励。

  2、引导幼儿根据以往的经验说一说,鼻子还闻到过什么气味(臭味、甜味、烧焦味等)。

  3、引导幼儿说一说鼻子的作用。

  鼻子除了用来闻味,还有什么作用?幼儿会说出:喘气。教师给与相应鼓励。举例说明:人在感冒时鼻子容易堵塞,闻不到味,同时感觉喘不过气来,那种滋味很难受,小朋友有那种感觉吗?幼儿会答:“有”。因此,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鼻子,不要让他受到任何的伤害。

  (评:举例说明鼻子的作用,幼儿更容易理解,更能增强幼儿保护鼻子的意识。)

  现在老师有个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一听是怎么回事?故事的名字是《翘鼻子鲁鲁》。

  (评:进一步增强幼儿保护鼻子的重要性。)

  4、听故事做讨论:

  老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鲁鲁做的对吗?还有那些东西不能塞到鼻子里?幼儿自由回答,根据回答教师做补充。

  小结:保护好鼻子,不能乱挖鼻子,不要把东西往鼻子里塞,这样做很危险也很不讲卫生。

  (评:真实的故事情节,说出了鼻子的重要性。通过幼儿讨论,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并引深到生活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5、叫幼儿正确擤鼻涕的方法:

  与幼儿谈话,通过上面的游戏小朋友已经知道鼻子的作用很大,难免有时流鼻子,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鼻涕时,不要乱抹,要用手帕或纸巾把鼻涕擦干净,那么用手帕怎么擦鼻涕?

  (1)幼儿自己用纸巾擦鼻涕。

  (2)根据幼儿的表现,讲解擤鼻涕的正确方法,用手帕或纸巾按住鼻子,先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另一鼻孔的鼻涕,再按住另一侧鼻孔,轻轻一擤,擦净鼻孔周围的鼻涕。

  评:通过教幼儿擤鼻涕的正确方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三)结束部分

  组织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学擤鼻涕,对动作正确的幼儿给与鼓励。

  (总评:形象直观的授课方式,既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自护意识与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到阅览室,看有关保护鼻子的画册。

  活动反思

  鼻子是我们的五官之一,每个幼儿都知道,但是很多孩子都忽视了它的重要性,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活动过程方面通过谈话交流、欣赏故事情境演练等形式使幼儿认识鼻子,了解鼻子的作用和保护鼻子的方法,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8、幼儿园科学活动《保护环境》教学设计反思

  生态与环境是人类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让幼儿从小建立环保概念,知道烟尘、污水会污染空气,影响身体健康。组织幼儿与同伴交流,增强幼儿环保意识,知道大自然是个有机整体,人类既要改造自然又要保护自然环境。

  活动目标:

  1、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让幼儿了解烟尘会污染 空气,能影响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

  2、引导幼儿能够关注周围的环境,增强幼儿的保护意识。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重点和难点:

  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了解污染的环境对自然界的危害,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清水、污水各一盆,香烟、房屋(幼儿用积木拼搭)

  2、录像:香烟弥漫的一间屋子、动物远离喧闹的城市、汽车的尾气和废气等。

  活动流程:

  引起兴趣———实验活动——看录像——幼儿讨论——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木偶表演,引起幼儿的兴趣

  森林里,小动物们都在快乐地游戏着,它们在草地上捉迷藏,在树林里开演唱会,玩得真高兴。忽然,附近的工厂里排出大量的黑烟,它们一个个都显得无精打采,有的甚至昏倒在地,小动物们纷纷逃离了森林,躲到别的地方去了。

  二、实验活动

  教师:“咦,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走,躲到别的地方去呢?”

  1、现在我们做两个实验。

  (1)出示一盆清水和污水,让幼儿从颜色、气味和透明度等方面进行比较,把两条小鱼分别放入清水和污水中,观察小鱼在清水和污水中的不同活动情况。

  (2)出示幼儿拼搭的房屋,用一个大的薄膜罩罩住它(封闭),然后在里面放入一根点燃的香烟,过一会儿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变化,会发现房屋周围都是烟雾。

  三、录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烟尘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知道它的危害。

  1、观看录像:引导幼儿注意大街上汽车驶过飞起的灰尘;车尾排出的烟尘、废气,以及香烟弥漫的房子;动物们远离城市等。

  2、提问:这些废气、烟尘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危害

  3、小结:动物和人需要清洁的空气。

  四、讨论活动:烟尘、废气会污染环境,怎样来预防这些危害。

  幼儿讨论,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小结:我们都需要清洁的空气,保持空气的清洁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五、延伸活动:《谁是环保好娃娃》

  小朋友请讲讲下列图中谁是保护环境的好娃娃,为什么?并给环境好娃娃画上一个五角星。

  活动反思:

  《环境保护》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作为老师的我也真正体会到和学生们一起交流,一起学习的快乐,整个课堂气氛严肃而不失活泼,和谐而平等。我也从学生们的精彩想象、回答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如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有哪一些,应该如何治理等。一点很深的体会就是教师是否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去,融入到学生中去,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本堂课中,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大胆发言,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我感到整个课堂不会像教师唱独角戏那样沉重。

  教然后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节课上留下些许遗憾在所难免。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最后让学生们一起探究大气污染的治理时,由于时间过于仓促,没能让学生充分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个环保工作者的乐与趣,学生的环保观念落实可能会不好。另外,在组织学生讨论大气污染的危害时,没能引导学生到实际中去,只是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些大气污染的图片,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受到了影响。还有在最后总结的时间稍显紧张。

  总之,化学教学中要求我们反思的层面是很多的,我们应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加强对教学情节的回顾、反思和分析,总结教学得失,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教学实践更趋合理。当然,也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教学工作才能不断创新。

39、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星云瓶》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对操作活动感兴趣,在操作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2.通过观察与操作学习星云瓶的制作方法。

  3.引导幼儿发现星云瓶颜色渐变的现象和会自己配色(同色系)。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重点:通过观察与操作学习星云瓶的制作方法。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发现星云瓶颜色渐变的现象和会自己配色(同色系)。

  活动准备:成品星云瓶一个、玻璃空瓶、棉花、闪光粉、颜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星云瓶”,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星云瓶是怎样制作的。

  2.教师小结:介绍星云瓶的名称及制作材料。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示范制作星云瓶,幼儿观察学习星云瓶制作方法。

  1.第一步:我们需要准备一个透明的空瓶子,然后将调好的深蓝色水倒在瓶子的1/3处。

  2.第二步:往瓶子里加闪光粉和装饰,轻轻地搅拌瓶子里的液体,让水和颜料、闪光粉相互融合。

  3.第三步:接着要放一些棉花进瓶子里,根据瓶子里的液体适量放棉花,使棉花将液体全部盖住。

  4.第四步:重复上面的3个步骤进行第二层制作(第二层液体为蓝色,倒在瓶子剩余部分的1/2处)。

  5.第五步:重复上面的3个步骤进行第三层制作(第三层液体为浅蓝色,将瓶子倒满),星云瓶就做好了。

  (二)幼儿制作星云瓶,教师指导。

  根据幼儿制作情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三、结束部分

  1.师幼共同欣赏作品,幼儿进行讲述或评价。

  2.教师小结:星云瓶制作时可以选择同色系颜色进行渐变制作,也可以选择不同色系颜色进行制作。

  幼儿园大班艺术《星云瓶》活动反思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为了让幼儿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挖掘和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美术知识经验和动手操作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设计本次手工制作活动《星云瓶》。并以此来拓宽幼儿的创造思路,提高幼儿的联想能力。我们班的孩子在动手能力方面很是一个弱项,所以我利用操作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我在活动的开始先让幼儿来观察星云瓶,幼儿讨论星云瓶制作方法,其次教师示范制作星云瓶,接着幼儿制作星云瓶,教师巡视指导,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操作活动感兴趣,并学会星云瓶的制作方法,教学设计以幼儿为主体,注重激发孩子参与的热情与兴趣,拓展孩子们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乐” ,孩子们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感受到星云瓶的漂亮,并乐于用自己的巧手去制作星云瓶,在实践中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同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40、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熊来了》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探索制作熊大熊二手偶的顺序,培养幼儿对自制玩具的兴趣。

  2、发展幼儿在美工活动中的探索和操作能力。

  3、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A4彩色手工纸、剪刀、勾线笔、胶水或胶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有两只小动物也想来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请小朋友们认真听音乐,猜猜它们是谁?

  2、欣赏音乐《我还有点小糊涂》(引起幼儿关注的兴趣。)

  师:你们猜到他它们是谁了吗?大家喜不喜欢熊大熊二? (老师今天带来了熊大,(出示手偶熊大)可惜老师没有邀请到熊二,你们想去邀请它吗?

  二、思考和讨论

  1、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手偶熊大,想一想制作一只手偶小熊需要哪些材料? (幼儿观察后回答)

  2、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那我们有了这些制作材料应该按怎样的步骤去制作呢?

  3、每做一件事情都是有先有后的,所以我们想一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幼儿讨论,老师把小朋友讨论的结果用图画按顺序表示出来)。

  三、尝试操作

  1、先选择一张棕色的手工卡纸像老师一样折好。

  2、再取出一块儿棕色的手工卡纸,用勾线笔画好熊二的头,并用剪刀剪下,同样拿出白色的手工卡纸用勾线笔画上熊的眼睛、鼻子,剪下后粘在熊的头上,将红色卡纸剪成椭圆形做小熊的舌头,并用胶水粘好。(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最后把熊的头粘在小熊的身体上,一个可爱的小熊就制作好了。

  四、体验成功

  将手指分别伸进手工纸的两端,一个可爱,嘴巴一张一合的,会说话的手偶小熊就做好了啦!如果你是大森林里的一只小熊,你会把大森林中发生的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吗?

  《熊来了》教学活动反思

  (一)成功之处:本节课我从大班的年龄特点出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贯穿教学过程,使孩子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充分展现了教师引导,幼儿配合的教学理念,落实“幼儿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自己制作手偶,感受制作的乐趣,利用手偶来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内容是幼儿非常熟悉的,极易引发幼儿的喜爱。这次课前的准备是比较充分的。活动目标的指定也能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上课时以轻松随意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始终在快乐的氛围里学习。

  (二)不足之处:

  (1)在引导幼儿探索环节中,抛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明确、有针对性。

  (2)在教师小结活动时,应避免讲述过多,要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经验进行表达。

  (三)改进措施:

  (1)让幼儿在探索感知的基础上充分的给予表达的机会,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培养孩子想说、敢说、大胆自信的个性品质。

  (2)情景创设能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学情景有鲜明的形象。伴随教师的抒发、渲染,调动幼儿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幼儿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操作活动既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又是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教师的参与使幼儿感到亲切,能激发幼儿积极地去探索。

41、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蝴蝶飞飞》教学设计反思

  课程名称:大班手工活动

  知识点名称:蝴蝶飞飞

  教学对象:大班幼儿

  活动目标:

  1、学习在两根雪糕棒上从中心向两侧按一上一下的规律依次缠绕毛线,编织蝴蝶。

  2、在活动中发展想象力、创造力,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适当训练色彩的搭配。

  3、喜欢编织活动,体验编织带来的成功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愿意动手创作,体验欣赏创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学习在两根雪糕棒上从中心向两侧按一上一下的规律依次缠绕毛线,编织蝴蝶。

  教学方法:

  欣赏讨论法、难点破解法、指导法

  活动准备:

  PPT课件、各种颜色的毛线、扭扭棒、雪糕棒、小串珠、剪刀、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播放PPT课件图片)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蝴蝶)仔细看看这些漂亮的蝴蝶是用什么做成的?对,它们是用毛线做成的,一起来看看怎样做这些漂亮的蝴蝶?

  二、介绍材料。

  做这些漂亮的蝴蝶所需要的材料有各种颜色的毛线、扭扭棒、雪糕棒、小串珠、剪刀。材料准备好了,可以开始做漂亮的蝴蝶了。

  三、按步骤编织蝴蝶

  第一步:先把两根雪糕棒交叉成一个不规则的“X”形,用毛线在交叉点固定缠绕,先上下缠绕,再左右缠绕,固定结实。

  第二步:交叉点固定好后,依次从中心向两边按上下上下的规律开始缠绕毛线,先缠绕一边,缠绕好后,换另一边用同样的方法缠绕同样长一截,固定好毛线,剪掉多余毛线。

  第三步:换另一种颜色的毛线按一上一下的规律接着缠,缠一段距离以后,换另一边用同样的方法缠绕同样长一截,固定好毛线,剪掉多余毛线。

  第四步:再换一种颜色的毛线还是按一上一下的规律接着,不能缠绕到雪糕棒的尽头,留出一部分会更容易固定。缠一段距离以后,换另一边用同样的方法缠绕同样长一截,固定好毛线,剪掉多余毛线。

  第五步:选一根合适的扭扭棒,对折做蝴蝶的身体和触角,在扭扭棒的上下可以穿上小串珠固定一下。

  第六步:将扭扭棒卷出蝴蝶触角的造型。

  四、展示作品,交流分享。

  看,漂亮的蝴蝶就做好了,小朋友你如果做的时候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毛线进行搭配,不同颜色的毛线搭配出来的蝴蝶会更漂亮,你试试吧!

  大班手工活动:《蝴蝶飞飞》微反思幼儿美术领域的手工教育目标中指出:能大胆地塑造和制作多种平面的、立体的手工作品,用以美化周围环境和进行游戏活动;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能积极投入手工活动;初步尝试不同手绘画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形成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结合我园目前的美术教学情况,考虑到幼儿的发展水平,特开展了本次编织活动。蝴蝶是日常生活中幼儿比较熟悉的一种昆虫,取材于大自然,贴近幼儿生活。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编织的基础上让幼儿尝试创造性地来制作蝴蝶,适当训练色彩搭配,让幼儿体验编织活动的乐趣。在这个活动中,学习在两根雪糕棒上从中心向两侧按一上一下的规律依次缠绕毛线,编织蝴蝶,是难点。幼儿对技能技巧的掌握的过程,就是每一个幼儿自己的成功过程,能从中尝到最美的滋味。不仅能在活动中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适当训练色彩的搭配,还有利于他们自信心、审美能力的培养,也让幼儿更好的了解、接受我们的民间传统文化。本次活动,我先出示编制好的蝴蝶图让幼儿看,提问: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蝴蝶)仔细看看这些漂亮的蝴蝶是用什么做成的?对,它们是用毛线做成的,一起来看看怎样做这些漂亮的蝴蝶?让幼儿通过观察实物及调动以往经验使幼儿对要创作的作品有感性的认识,既丰富了有关知识又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然后在轻音乐中按步骤编织蝴蝶,整个活动过程轻松愉快,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编织技巧,充分地感受了艺术创作的乐趣和应用,很有成就感。

  活动反思:

  此活动各个环节设计紧凑,符合幼儿的需要,课堂中,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比较好的完成了活动目标。但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第一:本节课是美术课,课堂中不单单是传授孩子绘画方面的技能,而应该让他们知道有关蝴蝶的更多知识。第二:范画时,示范完蝴蝶的撕法后,应该把示范的蝴蝶拿过去,不应该展示在后面的背景上,这样,孩子操作时,可让他们自己充分想象,还可以怎么做,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总之,本次教学活动从设计到展示,我收益非浅,尤其在活动后的反思中认识到每次活动都是一次艺术的创造,相信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对小班幼儿的课堂教学我会把握的更好。一节课不过二十分钟,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留给上课的、听课的人的思索都会很多,我作为执教者,对这节课还是回味无穷,因为它让我成熟了很多。

42、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小弹簧》教学设计发送反思

  活动目标

  1.发展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

  2.学习和锻炼勇敢且不怕失败的精神。

  3.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4.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跳跳球每人一个、装有沙的可乐瓶、沙包若干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幼儿练习原地向上跳跃的动作。

  (2)出示跳跳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2.基本部分

  (1)幼儿自由练习夹跳跳球跳跃的方法。

  (2)师:大家在跳跃时应该注意什么?(夹紧跳跳球)

  (3)创造玩法。

  ①前进跳:向前行进弹跳。

  ②穿越“丛林”:将可乐瓶当做“树”,幼儿绕树行进跳。

  ③过“小河”:将“沙包”当做小河,幼儿夹紧跳跳球跳过“小河”,继续行进跳。

  ④游戏:穿过敌区

  玩法: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幼儿夹跳跳球依次分另穿越“丛林”,越过“小河”,回到大本营。以速度快队伍为胜。

  3.放松运动,收拾物品。

  活动延伸

  “丛林”、“小河”等障碍物可以经常更换,加宽、加长等。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各环节清晰,目标层层深入,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师在活动中的具有指导者、引领者、材料提供者等多种身份。幼儿在活动中有充分自主探索的机会,他们在制作弹簧宝宝的过程中自然的了解了弹簧的特性,同时又在自己的作品中得到艺术的体验,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

43、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藏藏画》教学设计活动反思

  活动名称:藏藏画

  活动领域:艺术

  适合年龄段:5—6岁

  活动目标:

  1、巧妙构思并设计制作有趣的画,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2、通过设计制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3、体验采用多种创作方式创作美术作品的乐趣。

  4、能大胆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

  5、培养幼儿养成有序摆放工具、材料的习惯。

  活动准备:水彩笔、素描纸、刻刀、双面胶、剪刀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大家认识一位新朋友,他叫七七,不过它可不是我们人类,而是没有翅膀的七星瓢虫,这不,他来了…… (翻开隐藏式范画七七,因未打开隐藏页,幼儿并未发现)大家看到了吗?(翻开隐藏页)原来他的翅膀在这里,想知道七七的翅膀是怎么长出来的吗?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进入到奇幻的世界(观看图片边讲述七七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

  1、提问:小朋友们觉得故事怎么样,有什么感想?你喜欢这个故事吗?知道七七的翅膀是怎样做成的吗?

  2、将范画传到每组让幼儿分组去触摸、观察、分析、讨论隐藏式绘画的做法。

  3、幼儿分组讨论,讲述本组探讨后的成果。

  小结: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在这里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两种隐藏式书页的设计方法。

  1、挖洞法:先在整幅画页上画上七星瓢虫的外壳,后用刀子沿外壳的边缘及外形 割开,两端不割断。这时,七星瓢虫就能掀开漏出下面的洞来。再在洞的下面附上一张纸,画上七星瓢虫的翅膀,当掀开外壳时,就能漏出里面的图像。

  2、加纸遮盖法:将蝴蝶直接画在画纸上,再用其它的纸做一片花瓣,并在它的根部预留出多余的纸边,折回后粘在画页上。这样,掀开花瓣,下面的蝴蝶就露出来了。

  3、提问:想一想,你认为哪一个故事最适合做成这样的藏藏画?是愿意独立完成还是小组合作的形式?

  4、制作的画不仅要有趣,还要整洁美观。

  5、画的形状大小自定,可以是圆的、方的、三角形的、树叶形的、动物形状的甚至是不规则形的,都可以。

  6、故事内容可以写在画的任意一位置,也可以写在画的背面

  三、结束部分

  举办故事会或故事擂台赛,请幼儿讲述自己手中的藏藏画,看看谁的画设计最巧妙,谁的故事最精彩。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在导入环节中,先以故事形式,展示范画,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在幼儿自由讨论想象这一环节,我让幼儿先观察如何制作藏藏画,再请幼儿自由讨论:给幼儿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无所顾忌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同时,学习用语言表达在幼儿拼贴图形并添画这一环节,要求幼儿先想好绘画什么藏藏画,并粘贴好,再鼓励幼儿对自己画面上进行相似联想后添画。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想象,鼓励幼儿与从不同的想象,拼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作品。幼儿在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下,自由创作,我巡回指导,对一些能力弱、不够大胆的幼儿以积极鼓励,对个别不会的幼儿做详细地讲解,对一些领悟能力强、创作好的幼儿及时予以表扬、引导。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环节,主要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教师及时、个别的指导突破难点。最后就是结束环节。

  本环节主要通过举行故事会的形式展示全班幼儿作品,通过自由的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间的讨论,让幼儿大胆地用语言将自己的作品内容表达出来,同时还能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喜欢它。在本环节中,我肯定了每个幼儿作品,让幼儿获得成功后的愉悦体验。鼓励每一位幼儿积极地、主动地、大胆地用语言将自己的作品表达出来。从而达到艺术活动的最高目标,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本活动应加强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活动评价时可再进行拓展。

44、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种花》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ABC规律模式,并尝试表述排序的规律。

  2.会根据颜色的特征进行ABC模式排序。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花园里的花》插图等相关图片。

  纸面教具:打印教具《花园里的花》,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妙妙头戴按ABC模式排序的花环图片,再出示花环打开成一行的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花的排列规律。

  ——花环上的花有几种颜色呢?它们是什么颜色?这三种不同颜色的花是怎样排列的?

  小结:花环上的花是按红、黄、蓝三朵花为一组重复排列的,每组中红、黄、蓝花都只有一朵。

  二、观察花园的花图片,发现模式规律。

  1.幼儿观察《花园里的花》第一行,请幼儿说说花朵的排列规律。

  ——这些花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有几种颜色的花?有什么颜色的花?

  ——幼儿读一读它们的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红色、黄色、蓝色…然后说出这些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总是重复排列的一组花是什么颜色。

  小结:三种不同颜色的花为一组,后面都是前面一组的重复。

  2.幼儿按以上的方法观察《花园里的花》第二、三行的模式排序规律。

  三、发放纸面教具《花园里的花》操作练习,巩固ABC模式规律。

  1.完成《花园里的花》练习。

  ——花园里的花是按什么规律种的?请你按规律给没有颜色的花涂上颜色吧!

  2.请完成的幼儿说一说这些花是按什么规律排序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1.在美工区画出ABC模式排序的装饰项链;2.在建构区中用积木拼插ABC模式排序的作品。

  教学反思:

  本次《种花》活动,目的是让幼儿找出规律并按简单的规律进行排序。整个活动以“花园的花”贯穿主线。分两大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让幼儿观察去发现花的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花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花儿排队的基本特征。第二个环节引导幼儿根据已种的花的排列规律接着种花,让幼儿感受了按花的大小、颜色规律进行排序的乐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45、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吹泡泡》教学设计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知道有封闭小孔的材料都能吹出圆圆的泡泡。

  2.尝试用聪明棒制作泡泡器,能用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对科学活动有兴趣,体验成功的乐趣。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玩过吹泡泡的游戏。

  2.材料准备:PPT,多种有孔的玩具、聪明棒,泡泡水,擦手毛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玩过吹泡泡吗?你是用什么工具来吹泡泡的?

  二、提供材料,探索发现。

  1.出示玩具,猜测结果。

  今天,张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材料,请你们猜一猜,它们能不能吹出泡泡?

  2.实际操作,验证猜测。

  请你们把每一种玩具都去玩一玩,试一试,看看它们到底能不能吹出泡泡。

  3.分享发现,帮忙记录。

  宝贝们,你们每一个都试过了吗?请你们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发现。

  (1)单孔积木:能吹出泡泡。

  (2)多孔玩具:每一个孔都能吹出泡泡。

  (3)正方形聪明棒:吹出来的泡泡是圆圆的。

  (4)一头开口的玩具:一头能吹出泡泡,另一头不能吹出来。

  (5)一根聪明棒:不能吹出泡泡。

  小结:没有封闭小孔的玩具不能吹出泡泡,只有那些有封闭小孔的玩具才能吹出泡泡。

  三、再次尝试,大胆创作。

  1.鼓励幼儿先用聪明棒来制作泡泡器,然后试着吹泡泡。

  一根聪明棒没有办法吹出泡泡,如果我们有许多聪明棒,你们能不能玩一玩、变一变,变出一个聪明棒泡泡器,让它们也能吹出泡泡呢?

  2.分享自己发明的泡泡器。

  你发明的泡泡器是什么样的?请你来介绍一下。

  四、拓展延伸

  老师也发明了一个泡泡器,它是一个立体泡泡器,可以吹出更厉害的泡泡,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教学反思

  本活动,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索空间,充分让幼儿自主感知,直接操作或得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而教师始终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协调者,这个活动组织有序,是和幼儿个性发展,幼儿自然成为活动的探索者,知识的建构者。

  你乐,我乐,泡泡乐!在本次科学活动中,不仅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和欲望,而且也使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46、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春天》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学习歌曲,体验歌曲的旋律之美。

  2.尝试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在音乐与表演中感受春天的美。

  3.理解歌词内容,在教师引导下初步学会表演歌曲。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春来了》儿歌音频;春天景色插图;《春天》歌曲、伴奏音频。

  活动过程

  一、播放儿歌音频《春来了》导入活动。

  ——一年有几个季节?现在是什么季节?哪里看起来特别有春天的感觉?

  二、引导幼儿欣赏春天的景色插图,根据插图请幼儿说一说。

  ——你看到的春天有哪些景色?

  三、播放歌曲,引导幼儿倾听,了解歌曲内容并学唱。

  1.播放《春天》歌曲音频,根据歌曲音频依次出示图谱,熟悉歌词内容。

  ——你们听到了什么?歌里是怎么唱的?

  2.播放《春天》歌曲伴奏音频,学唱歌曲3~4遍。

  四、再次播放歌曲伴奏,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1.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来做动作。

  2.请幼儿分组进行表演。

  3.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带着动作进行表演歌唱。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将音乐投放至表演区,幼儿可继续表演歌曲,可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动作。

  附【儿歌】

  春来了

  小雨小雨唰唰,

  小风小风沙沙,

  小河小河哗哗,

  小鸟小鸟喳喳,

  春天春天来啦!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47、幼儿园小班律动活动《小手爬》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活动名称:韵律活动:《小手爬》

  年龄段和领域:小班上学期 艺术领域

  (一)课前学习活动设计

  1.幼儿间互相指认身体部位。

  2.了解幼儿爬山相关经验。

  3.熟悉歌曲《小手爬》旋律,鼓励幼儿用手表现爬山动作。

  (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韵律活动:《小手爬》

  年龄段和领域:小班上学期 艺术领域

  执教人及单位:纪新春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旺疃幼儿园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歌词内容做小手在身体上爬上爬下的动作,进一步了解身体不同的部位。

  2.借助小手的上下爬动,感受和表现音乐旋律的上行、下行,创编歌词和动作。

  3.感受韵律活动的乐趣,懂得勤洗手、勤剪指甲,爱护自己的小手。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重点:能根据歌词内容做小手在身体上爬上爬下的动作,进一步了解身体不同的部位。

  活动难点:借助小手的上下爬动,感受和表现音乐旋律的上行、下行,创编歌词和动作。

  活动准备:

  1.音乐:歌曲《小手爬》

  2.音乐课件:《讲卫生爱护小手》

  3.幼儿课前熟悉《小手爬》歌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手指游戏“点鼻子”、“爬山”,引起兴趣,了解巩固对身体部位的认知。

  1.教师用手和幼儿亲切打招呼,然后带领幼儿作“点鼻子”的游戏,要求幼儿迅速准确地指出五官及身体部位。师:我们一起来点点身体上的部位,老师说什么,小朋友就点什么,准备好了吗?

  2.师:现在老师的速度要加快了,看看谁指的又快又准确,小耳朵竖起来,听仔细了。

  3.师小结:小朋友真是聪明,都能认识自己身体的部位了。

  4.师继续“爬山”游戏:“大拇哥,二拇弟,三姐姐,四小弟,五妞妞,来爬山,爬呀爬呀爬上山”。听,小手要去干什么?(爬山)你爬过山吗?从山的哪里爬?爬到哪里?然后呢?引导幼儿说出爬山从山脚爬爬到山顶再下来回到山脚,向上爬 越来越高,向下爬 越来越低。

  二、学习律动,感受和表现旋律的上行和下行,创编歌词和动作。

  (一)幼儿学做律动。

  1.教师示范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以较慢的速度边念边示范。“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头顶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脚背上”。让幼儿说说小手先爬到哪里?后来又爬到哪里?引导幼儿说出头顶上和脚背上。

  2.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学习小手爬。

  3.师:小手说他喜欢一边唱歌一边跟我们做游戏,我们来听听看看,它是怎么唱的和玩的。幼儿听音乐看课件,教师示范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教师完整示范表演,突出在每句结束时小手爬到头顶上或小脚上,引导幼儿关注动作与音乐的关系。

  4.教师带领幼儿跟琴声一边唱歌一边做小手爬的动作。师:小手说爬的太慢了,要快快爬呢!可以吗?鼓励幼儿用不同的速度一起演唱与做动作。

  5.师:这首歌里的小手真可爱,爬来爬去到处走,在小手向上爬和向下爬的时候,音乐有什么不一样呢?教师借助琴声和肢体手势动作来让幼儿理解:小手爬到头顶上的时候,音乐慢慢高起来,小手爬到脚背上的时候音乐是慢慢低下来的。

  6.听音乐师幼共同做律动,进一步感受和表现旋律的上行和下行。

  (二)替换歌词和动作,幼儿仿编。

  1.师:小手除了可以爬到头顶上、小脚上,还能爬到我们身体的哪些地方呀?(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幼:肩膀上、鼻子上、眼睛上、嘴巴上、耳朵上……引导幼儿一起来唱一唱,做一做。

  2.师:小手除了用爬的动作,还会用哪些动作来爬山呀?引导幼儿做小老师带领大家做仿编的新动作。教师帮助幼儿整理、替换歌词,如跳呀跳呀…一跳跳到…滑呀滑呀,……一滑滑到…引导幼儿一起唱唱、做做。

  三、观看音乐动画片,提升幼儿生活经验。

  1.师:小手除了会爬山,还能做什么?(洗脸刷牙吃饭等)小手灵不灵巧?本领多不多?对我们重不重要?那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

  2.播放音乐动画片课件,提问幼儿如何爱护和保护好自己的小手,引导幼儿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四、延伸活动:引导幼儿课后和小伙伴一起合作来玩这个韵律活动。

  (三)课后延伸活动设计

  1.引导幼儿尝试两两合作创编韵律活动,继续感受随音乐旋律的上行和下行小手在身体上爬上爬下的乐趣。

  2.鼓励幼儿对自己和同伴的表演进行评价。

  音乐活动《小手爬》课后反思:

  1.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首先,我以打招呼的形式和幼儿互动,引起兴趣,拉近距离,然后以“点鼻子”的游戏了解和巩固幼儿对身体部位的认识,为后来幼儿创编小手爬的位置打下了基础。接下来,我一边念着歌词“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头顶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脚背上”,帮幼儿提取节奏,然后配合用肢体语言表演,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示范,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说出小手向上爬到了头顶,向下爬回了脚背。接着通过听琴声和观察教师手势语感知音乐从低到高,小手从下往上爬,音乐从高到低,小手从上往下爬,加强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在创编环节,由于前面铺垫较好,幼儿基本都能完整创编歌词和动作,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独立展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8、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戏说脸谱》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独有的京韵唱腔,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能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3.感受京剧的特点和魅力,为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而自豪。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1.欣赏过京剧表演的片段。

  2.视频、图谱、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体会京剧的唱腔,引导幼儿学唱拖长腔乐句。

  1.播放视频,初步感知京剧唱腔。

  (1)他们在表演什么?

  (2)他唱了些什么?是怎么唱的?

  小结:张飞生气的时候就爱乱叫、叫喳喳。

  2.再次观看视频,学唱拖长腔乐句。

  (1)引导幼儿尝试演唱

  (2)出示图谱,学唱拖长腔乐句

  图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怎么唱呢?引导幼儿随图谱进行学唱。

  小结: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拖长腔是京剧的特点。

  二、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理解人物特点与脸谱的关系,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1.出示脸谱,回忆已有经验。有哪些颜色的脸谱?

  2.教师范唱歌曲,介绍不同颜色的脸谱及人物

  (1)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

  (2)你听到蓝脸的、红脸的、黄脸的、白脸的唱的是谁?

  (3)为什么会有不同颜色的脸谱?

  小结:京剧的脸谱真有趣,颜色不同,代表的人物性格也不同。

  3.范唱第二遍歌曲,鼓励幼儿与老师一起演唱最后一句。你听到歌曲唱了什么?怎么唱的?

  4.范唱第三遍歌曲,感受演唱的不同力度。

  你听到老师唱张飞和窦尔敦的声音是怎样的?黄脸和白脸的怎么唱的?每一句的声音大小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初步学唱。

  三、学唱歌曲,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1.老师大声唱,幼儿跟着一起小声唱一唱。

  小结:不同颜色脸谱代表的人物特点不一样,因此他唱歌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2.幼儿集体唱。

  3.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四、播放视频,幼儿随音乐加动作演唱歌曲。

  1. 观看演唱京剧的视频。

  (1)小演员是怎样表演的?

  (2)你想加上什么动作?

  请个别表现,教师提升,幼儿互相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加上动作唱唱试试。

  2.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表演。想不想像小演员一样来试试?幼儿随音乐一起表演。

  五、教师演唱歌曲,激发孩子继续演唱的兴趣。

  小朋友,这首歌还唱了很多颜色的脸谱,老师唱给你们听听怎么样?

  你还听见有什么颜色的脸谱?我们回到教室再把这些颜色的脸谱唱出来吧!

  课后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已有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现的乐趣。

  本次活动中,活动开始时教师以“戏说脸谱中唱张飞的片段视频”引出活动,充分的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学习京剧的热情。并且将难点前置,通过出示唱“啊”部分的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图谱,通过发现图谱中图片大小的差异,引发幼儿有目的的感知拖长腔中的节奏变化及音高转换,主动学唱拖长腔的唱法。

  在学唱歌曲环节,教师出示各种颜色的图谱课件,采用“幼儿说-教师唱-再模唱”的形式,帮助幼儿有效解决对歌词及旋律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激发幼儿对学习京剧的兴趣。分析歌曲内容,使幼儿了解不同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通过教师对比范唱,幼儿对难点唱句进行了模唱练习。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声音唱出不同脸谱的人物特点,很好的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难点。最后在幼儿运用动作表现歌曲环节,教师出示“小演员唱京剧”视频,引导幼儿了解京剧动作的基本特点,并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上创造性表现,这一环节掀起了活动高潮。在这一环节中我给了孩子充分展现的机会,鼓励孩子们大胆在集体面前表演,让每个孩子感受到音乐活动的快乐。

  在整节活动中我一直围绕音乐活动的目标和幼儿年龄特点,引导幼儿在充分欣赏感受、理解的基础上,激发幼儿大胆演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孩子们在整节课对歌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能够大胆的用动作表

  现人物特点,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教态自然亲切,教具准备恰当。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师提问能激发幼儿的思考,使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到演唱活动中。在教师回应方面,能够随时接过孩子的问题,加以肯定和引导,并能激发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总之,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使我有了更深的感悟。要上好每一堂课,教师要深入的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去设计教学活动。要研磨一节好课,需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同时也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和打磨自己。当然丰富幼儿的课前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9、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圈圈乐》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技能目标:利用呼啦圈练习各种跳、跑、躲钻的动作,发展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2、情感目标:乐于大胆探索呼啦圈的不同玩法,体验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3、社会性目标:培养幼儿团结、合作意识,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5、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准备:

  呼啦圈人手一个 图谱 音乐 幼儿玩过呼啦圈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幼儿与教师随音乐拿呼啦圈模仿小汽车进场,跟着音乐一起做热身运动。

  二.基本部分:自由探索圈的各种玩法:

  刚才小朋友们用呼啦圈当成方向盘开车,那小朋友你们知道这呼啦圈还可以怎么玩呢?好,现在老师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自由去玩一玩呼啦圈,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同伴玩,待会分享你们的玩法,看谁的玩法最好玩最有趣。

  1.玩呼啦圈方法简介如下:

  A.滚呼啦圈:将呼啦圈向前抛出又去捡回来。

  B.跳呼啦圈:在呼啦圈里跳进跳出。

  C.小丑走路:幼儿又膝伸直,双脚站在圈子上,不能让脚下的呼啦圈离开。

  D.带呼啦圈走:幼儿三四人一组,站在圈里,手拉手,用脚踏着呼啦圈向前快走。

  E.转呼啦圈:幼儿用手转呼啦圈,使其原地旋转。

  F.呼啦圈当道具:把呼啦圈当雨伞、呼啦圈当帽子。

  2、用呼啦圈进行集体游戏:

  你们真是太棒了,想的玩法可真多,小兔子说如果你们想参加她的生日,必须要经过考验,不过不必担心,小兔子给了我们提示。出示图谱,让孩子自由解说。

  障碍一:跨过小石头:按照摆好的的图形练习双脚并拢、分开的练习

  障碍二:穿过山洞:将呼啦圈立起来,孩子从中穿过。

  游戏三:过隧道,身体弯下,双手双脚横着爬过呼啦圈。

  游戏四:跳进圈圈解除障碍,双脚跳进圆圈,将边上的障碍移到圆圈的另一面。

  三、结束部分:

  恭喜小朋友挑战成功,你们可以去参加小兔子的生日派对了,小朋友高兴吗?(高兴),现在跟着老师一起出发吧!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基本活动能力比较差,动作不够平稳、灵活和协调。而单纯让他们跑跑、跳跳对幼儿来说没有太大的兴趣,也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在整个活动中,我发现小班的孩子虽然不会转圈,但他们非常喜欢跟圈做游戏。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以玩圈为主线,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先让孩子自由探索,再集体练习。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圈的多种玩法,孩子们互相学习、分享,大大提高了孩子玩圈的兴趣!教师适时引导孩子进行钻、跳的集体游戏,让幼儿在愉快、合作的氛围中,既愉悦了身心又使幼儿的动作技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通过观察,我觉得我班幼儿对玩圈很感兴趣,为了让孩子们玩出新花样,孩子们通过一物多玩,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发展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以及合作精神。也能够体验到游戏和自由创造的乐趣,玩得非常好,通过这节活动也能够锻炼了孩子的钻、跳、平衡的能力。这节活动比较成功。

50、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时钟》教学设计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辨认出时钟上的整点、半点。

  2.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用途,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课件PPT

  活动重难点

  重难点:认识时钟,会看时钟的整点、半点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自我介绍,告诉小朋友今天要认识这个物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出示谜语,让幼儿猜一猜引入课题。

  二、认识时钟

  1.出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时钟,告诉幼儿适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准确的告诉我们现在是几点了。

  2.请幼儿观察钟面,去发现钟面有1-12的数字,两根针,细细长长那根是分针,胖胖短短那根是时针。认识时钟后,带领幼儿念一首关于时针和分针的儿歌。

  三、认识整点:

  1.跟幼儿分享《东东和时间的故事》,去观察东东在会看时钟了之后是怎么做的。观看后让幼儿仔细观察三个整点钟面的图片,去认识时钟的整点。知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的时候就是几点。

  2.在认识了整点之后,出示另两个钟面,让幼儿去看钟面显示的是几点钟,然后确认答案。

  四、认识半点:

  1.出示《东东和时间的故事》中两张半点的图片,让幼儿去观察图片中的时钟,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认识半点,知道当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的时候,就是几点半了。

  2.在认识半点之后,出示另两张图片,让幼儿看钟面上显示的是几点半,再次认识半点,加深印象。

  五、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时钟,学习了看整点、半点。相信小朋友们再看到时钟的时候一定学会看时间了,希望小朋友们以后学会合理的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做一个爱惜时间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我们把一天生活的作息时间也进行了演练,幼儿兴趣非常高,并记住了学习时间,上学放学时间,培养了他们热爱时间的好习惯。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