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大班歌曲游戏活动《小花猫》教案、说课稿及评委点评
省大班歌曲游戏活动《小花猫》教案、说课稿及评委点评
1、省大班歌曲游戏活动《小花猫》教案、说课稿及评委点评
歌曲游戏活动《小花猫》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感应圆滑奏与断奏,并能用肢体动作加以表现。
2、能积极地参与音乐角色游戏的合作表演及乐器演奏,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用具: 呼啦圈圆舞板铃鼓
2、音乐:《小花猫》CD音乐碟
活动过程:
一、暖身游戏(以故事导入)
师:“小朋友们,在动物森林里,有位河马医生,它治病的本领可厉害了。今天,小花猫咪咪一大早就赶到河马医生的诊所去了。她去找河马医生有什么事呢?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
钢琴伴奏: 教师带领幼儿做暖身律动,初步感应圆滑奏与断奏。
二、故事引导
师:小花猫咪咪去找河马医生究竟有什么事呢?她呀,一走进诊所,就对河马医生说:“河马医生,快来看看,我的身上痒死了。“河马医生用放大镜一看,原来小花猫身上有好多的跳蚤。(进行生活卫生教育)小花猫急忙跑回家,洗起澡来。
三、初步感应圆滑奏与断奏
1、单人律动
前奏:随音乐扭动
第一段断奏: 学猫步轻跳,句尾学猫眯伸懒腰。
间奏: 两手指在身体各处学跳蚤跳。
第二段圆滑奏: 在唱“喵……喵……”时比出动作。
(1)第一遍音乐:倾听歌曲,以简单的肢体律动初步感应圆滑奏与断奏
(2)第二遍音乐:在简单的肢体律动基础上,鼓励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学唱歌曲
(3)第三遍音乐:鼓励幼儿边唱歌边在“喵喵”时比出抓痒动作
2、两人一组律动
(1)启发幼儿创编抓痒动作
(2)两人一组表演
第一段断奏:两人牵手左右轻跳。
间奏:老师提醒幼儿跳蚤来了,学跳蚤跳或是两手指在身体各处跳。
第二段圆滑奏:两人面对面学小花猫舔爪子,搔抓身体各部位,也可互相抓。
四、音乐角色游戏表演
1、师清唱,分角色徒手玩“小花猫抓跳蚤”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熟悉游戏规则。
2、分角色使用道具——呼啦圈玩“小花猫抓跳蚤”的游戏
3、交换角色玩游戏
第一段音乐: 小花猫左右轻跳,边唱歌边跳舞,跳蚤以断奏周围左右小跳。
间奏: 跳蚤来了,老师提醒小花猫抓跳蚤。
第二段音乐: A组花猫边唱:“猫咪猫咪”边拉着跳蚤到处走, B组跳蚤唱“喵~~喵~~”。
(游戏结束后,收拾道具,入座)
4、认识断奏(Staccato)和圆滑奏(Legato)。
五、乐器演奏
1、乐器探索(铃鼓、圆舞板)
引导幼儿探索两种乐器的音色,提醒幼儿在握铃鼓时要注意铁片,并讨论它们分别适合当什么。
2、幼儿分组演奏。
铃鼓小花猫:第一段/敲节奏结尾/摇奏
第二段/“喵喵”刮奏铃鼓鼓面模仿猫叫。
圆舞板跳蚤:间奏/打拍子
3、更换乐器演奏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玩了好玩的游戏,还认识了一只不讲卫生、身上长满跳蚤的小花猫,希望小朋友们不要学它,我们要勤洗澡 ,经常换衣服,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
大班歌曲游戏活动《小花猫》说课稿
一、说教材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当代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以听力训练、节奏训练、律动训练、语言学习、创造性能力培养等为基本内容;通过说、唱、跳、奏、戏剧表演、绘画等音乐舞蹈艺术形式,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快乐教学形式,让幼儿发现自我,培养人的创造力、自信心、专注性、合作精神、反应能力及人格的全面发展。
歌曲游戏活动《小花猫》,选材于奥尔夫大班春夏季课程《河马医生的秘密武器》这个主题。歌曲为2/4,歌词简单易懂,曲调朗朗上口;歌曲分为A段和B段,A段音乐为断奏,B段音乐为圆滑奏,断奏与圆滑奏对比明显,这是整首歌曲的特色所在。而且这首歌曲中,音乐形象生动活泼,小花猫和小跳蚤的角色鲜明有趣,能充分吸引幼儿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并在快乐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所指出的在“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二、说活动目标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的感知能力发展较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音乐听辩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对音乐的兴趣也逐进增大。特别是学习奥尔夫的孩子,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喜欢去探索,去体验,积累了一些基本的常规模式和简单的使用乐器的方法。根据这些情况与对教材的分析,确立了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初步学唱歌曲,感应圆滑奏与断奏,并能用肢体动作加以表现。
2、能积极地参与音乐角色游戏的合作表演及乐器演奏,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初步学唱歌曲,感应圆滑奏与断奏,并能用肢体动作加以表现。因为圆滑奏和断奏是本首歌曲中最突出的音乐元素,也是最值得孩子们去感应和表现的。为此,整个活动,我紧紧围绕这一重点开展。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循序渐进地去引导孩子们用丰富的肢体动作感应歌曲,用好听的声音学唱歌曲。从而使幼儿对音乐更加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他们才能毫无保留的表现自己。
本次活动比较难的地方在于音乐角色游戏的合作表演。游戏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最感兴趣的,但角色游戏的合作表演有一定的规则,需要孩子们去理解和内化才能玩得起来,这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就有点难度了,因为有时候,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合理的去分工合作。为了突破此难点,我主要通过简单的示范、语言的点拨、标记点的区分、以及将游戏分解化,在游戏中建构规则等方法,为幼儿顺利地进行合作游戏提供了帮助,让幼儿充分体验合作的快乐。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实现活动目标,我为此活动做了以下的准备:
1、幼儿用具: 呼啦圈圆舞板铃鼓
2、音乐:《小花猫》CD音乐碟
四、说教法与学法
所谓“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得法”,适宜的教学法能使幼儿全面的掌握教学内容,融会贯通,达到培养目标规定的要求。根据我们的孩子好模仿,且非常喜欢探索各种道具和乐器,喜欢表现自己等年龄特点。并遵循奥尔夫中所指出的“经验、探索、创作、认知”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本次的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示范法: 教师的正确示范是幼儿有效积累经验的途径之一。因此在活动中,我多次运用示范去启发孩子,从而让他们获得经验。比如,在音乐角色游戏的合作表演这个环节,通过简单的示范,让孩子们知道该如何分配自己的角色,如何与同伴玩游戏,同时这也是解决难点的办法之一。
律动感应法:音乐不仅仅是听觉艺术,更是需要表达和表现。肢体律动就是最好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感应音乐的同时,我引导孩子加入自己的动作来表现,孩子通过扭扭跳跳,能非常轻松地感知音乐的韵律和节奏。例如:进入主题前的暖身运动 、感应单人律动 、两人一组律动等等。都是为了让孩子们通过肢体的律动来充分感应歌曲中的圆滑奏与断奏的。
创编法: 创编是孩子对活动理解上的一个升华。在原有的经验上,我让孩子大胆地运用自己的形式创新,表现自己,充当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如:在两人一组律动,请孩子们创编互相抓痒的动作并及时的肯定,不但发展了幼儿的创编能力,且让他们体验了创编活动的快乐。
标记点辅助法:在活动场地中贴上不同颜色的标记点,来调整幼儿的位置,这不仅是常规的培养,也为角色游戏中的难点解决了问题。如:在合作角色游戏环节,,教师除了正确示范外,还会通过语言的点拨,红蓝标记点的区分,以及适当的帮助,为幼儿顺利地进行合作游戏提供了帮助。
乐器探索法:在最后的乐器演奏环节,我不是直接告诉孩子,该怎么演奏,而是启发、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探索、创新,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空间,然后再让他们使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 使幼儿能迅速在乐器上表述对音乐的理解,并享受演奏的乐趣。
在整个活动中,我力求为孩子们提供了多次的表现机会,让他们充当活动的主人。
五、说活动过程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更易,更有效的获得发展,整个活动的程序分为以下几个大环节来进行:
(一)、暖身游戏:初步感应圆滑奏与断奏。
好玩的暖身游戏,不仅让幼儿通过肢体律动初步感应了圆滑奏和断奏,而且能调动孩子们的情绪,打开孩子们的肢体,活跃课堂气氛,为进入主题做好准备。
(二)、故事引导
有趣、温馨的故事是伴随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好伙伴,它可以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告诉孩子们很多道理,还可以催生孩子们海阔天空的想象。因此,当孩子们进行了暖身游戏后,我为孩子们讲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有趣、生动的故事情节,加上我声情并茂的讲述,不但吸引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B
评委点评
优点:
1、教师有比较强的感染力,语言比较好,交待清楚。
2、能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游戏性。
3、教学流程清晰,主次分明,注意学具的收放常规。
4、教师能遵循奥尔夫渐进性的教学原则:经验——探索——创造——认知开展教学活动,很好。
不足与建议:
1、学唱歌曲从第一遍幼儿就做跳跃步,影响幼儿仔细听歌词的效果,可做简单的拍手等动作或清听,幼儿自由摆动。
2、幼儿听唱歌曲的要求是什么?大多是教师启发动作的要求。这个动作和游戏中的关系幼儿要了解,要知道歌曲的关键词做动作,以保证歌曲游戏的进行。总体讲教师不知道如何教歌曲游戏,如何在歌曲游戏中了解断奏、圆滑奏。教师对断奏和圆滑奏的把握不准,对音乐分析不够。
3、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初步学唱歌曲,感应圆滑奏与断奏,但是教师对于重点的交待不够清楚,幼儿感应和表现圆滑奏和断奏曲子特点不突出。活动的难点是合作。这是社会性目标,与音乐本体目标有何关系?
4、给幼儿感受与创造的空间较少,幼儿个性表现方面做得不够,教师的主导意识很强,急于追求结果,引导变成讲述和要求,评价缺乏针对性。
2、大班音乐教案《小花猫》含反思
音乐分析:
1、音乐情感:轻松、愉快、活泼,调皮逗趣的小花猫游戏画面。
2、音乐知识点:两段体结构,四二拍子,每一段有2次重复,第一乐段以平稳的断奏,音形连贯,体现"小花猫"活泼、愉快自在的形象。第二段音乐稍起伏,连贯,圆滑奏,体现"小花猫"聪明伶俐、调皮可爱的场面。圆滑奏共有4处。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活动,感受音乐活动中的乐趣。
2、学唱歌曲,感应圆滑和断奏,进行角色的扮演。
3、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教学准备:
1、小花猫图片、挂图P1、
2、铃鼓、圆舞板、呼啦圈一份
3、CD播放机,音乐光盘
活动对形:
半圆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感应圆滑奏
2、难点:能伴随音乐表现歌曲的弹跳和圆滑
教学过程:
一、暖身活动,初步感应圆滑和断奏。
1、出示小花猫图片,引起孩子兴趣,"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花猫走路吧!"
2、老师手持铃鼓,拍(断奏):跳跃;摇(圆滑奏):轻声走。
二、故事引导:
"河马医生开了一家诊所,他有好多治病的秘密武器,所以他的诊所里总是挤满了病人,看看都有谁来看病呢?"(指图让幼儿看图回答)"小花猫也来看病了,她浑身发痒,难过得不得了,河马医生用放大镜一看,哇!原来小花猫身上有好多的跳蚤!"
三、小花猫的律动。
"我们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听听歌曲里的小花猫在做什么?"
1、第一遍欣赏歌曲,幼儿安静倾听。
提问:刚才听到小花猫在做什么?
2、肢体律动,再次完整感受歌曲。
3、这首歌曲分两段,第一段和第二段说的什么内容。引导幼儿讨论。
4、老师小结幼儿回答的内容,并整理成歌词,朗诵给幼儿听。
5、幼儿学唱歌曲,坐在位置上根据歌词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6、启发幼儿唱第一段时轻松、活泼来演唱,第二段用连贯、下滑音行来演唱。表现小花猫活灵活现的真实形象。
7、幼儿边唱歌曲,边起来做动作。(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花猫)第一段断奏:学猫步左右轻跳,尾局的音效做小花猫伸懒腰。
第二段圆滑:学小猫走路,并于"喵喵"时做嘴巴两旁抓胡子。
8、两人一组第一段断奏:两人牵手,做小猫左右轻跳。
第二段圆滑:两人面对面,学小猫舔爪子,抓耳朵等,启发创意各种小猫动作,可以鼓励幼儿团结友爱,互相作蹭背抓痒。
四、角色扮演活动。
老师:小花猫身上的跳蚤太多了,真难受,怎么办呢?我们要捉掉这些讨厌的小跳蚤。
1、小花猫捉跳蚤(幼儿分男女两组)女生站中间拿呼啦圈围成内圈,面向外站扮演小花猫。
2、男生围圈面向小花猫站扮演跳蚤。外圈跳蚤要逆时针不停地跳。
第一段:女生站中间做小花猫的动作,外圈的跳蚤围着小花猫做小跳动作,并眼看着小花猫。
第二段:女生花猫唱"猫咪猫咪",男生跳蚤唱"喵-喵-"音乐结束处:花猫抓用呼啦圈套住跳蚤。
五、乐器感应:
老师:我们捉住了好多跳蚤好高兴呀!我们来庆祝一下吧,现在请出我们的小乐器。
铃鼓小花猫:第一段边唱边敲节奏,结尾音效做摇奏。
第二段唱"喵喵"时刮奏铃鼓鼓面模仿猫叫。
圆舞板跳蚤:间奏做打拍子。
3、幼儿分成两组,听音乐取铃鼓、圆舞板。
4、听音乐站起来进行演奏,看老师指挥。
六、结束结束"小花猫,我们一起去户外晒晒太阳吧!"
教学反思:
蓝天班的幼儿较活泼,幼儿学习语言的欲望强烈,表现欲很强。他们学习回答问题,学习用语言提出请求,学习叙述事件,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听故事。正因为如此,故事表演对他们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在本次语言教学过程的开始,我采用了故事表演的方法进行导入:“喵喵”谁来了?小花猫来了,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个好听的故事。以故事表演的方式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故事中的内容能吸引他们的小耳朵。在这一个环节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幼儿好模仿,容易进入游戏角色的特点,是故事表演能取得很好的语言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游戏小花猫”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儿歌。幼儿通过故事表演,一边表演一边朗诵儿歌,真是形象又贴切。用肢体生动的描绘了小花猫抓老鼠的情景。但同时我发现在表演小花猫儿歌的过程中部分幼儿不能专心表演,精力不集中。
通过这次儿歌的教学活动我反思到:作为新教师要具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同时还要学会利用语言的时机。就如本次的教学中我应该在学生在表演时还有发出其他声音时给出提示:如果小朋友们再讲话的话,小花猫也就不出来和小朋友们见面了,我们要安安静静地观察小花猫。这个时候学生们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应该马上改正安安静静地。因此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要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感染你身边的孩子。
3、大班教案《小花猫打电话》
学习目标:
1.学说儿歌,感受儿歌的趣味性。
2.通过扮演儿歌中的角色,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3.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4.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头饰、小花猫头饰(见材料制作)。
2.儿歌《小花猫打电话》(《信息百宝箱》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 21 页)。
活动过程:
1. 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的儿歌《小花猫打电话》,与幼儿一起说儿歌:
小花猫打电话
小花猫,打电话,找个朋友说说话。
喂喂喂,你好吗?我想到你家玩耍。
小老鼠,心害怕,花猫不要来我家。
喂喂喂,对不起,电话号码不对呀!
2. 向幼儿提问:
(1)谁打了电话?(小花猫。)
(2)小花猫为什么要打电话?(因为想找朋友说话和玩耍。)
(3)谁接了小花猫的电话?(小老鼠。)
(4)为什么小老鼠听了小花猫的话后会心害怕?(自由回答,如小老鼠怕小花猫吃掉它。)
(5)小老鼠对小花猫说什么?(对小花猫说对不起,告诉他电话号码不对。)
3. 老师可以简述故事如下:
有一天,小花猫想找朋友玩,于是打电话找小白猫,小白猫的电话号码是345678,可是小花猫打了345679。小朋友,你知道谁接到了电话吗?
电话接通了,对方说:“喂,请问你找谁?”小花猫很高兴,以为找到了小白猫,说:“你是小白猫吗?我是小花猫,你今天有空吗?我想来你家玩。”接电话的不是小白猫,而是小老鼠。小老鼠听见小花猫的声音,心里很害怕,连忙说:“不不不,我不是小白猫,对不起,你打错电话了。”说完,小老鼠立刻挂断电话。
4.请幼儿分组说儿歌,老师说第一句和第三句,扮演小花猫的幼儿说第二句,扮演小老鼠的幼儿说第四句。
5.与幼儿玩游戏“猫捉老鼠”,请幼儿戴上头饰,一组扮演小花猫,一组扮演小老鼠,老师朗读完儿歌后,“小花猫”立即去抓“小老鼠”。
活动评价:
1. 能说儿歌《小花猫打电话》。
2. 乐于参与集体游戏。
活动建议:
可在活动结束后在户外进行猫捉老鼠的游戏,同时可以通过变换规则,增加游戏的难度。
4、大班音乐教案说课稿《音乐小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学习歌曲中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演唱。
3.体验师生与生生之间合作学习的快乐。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教学准备:
1.歌曲《音乐小屋》原唱及伴奏CD;歌曲《郊游》;
2.多媒体课件;
3. 邀请卡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二、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的心情特别好,为什么呢?因为我收到了一张邀请卡,里面写了什么呢?我打开来,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好吗?
2.教师读邀请卡内容,提问:“你们有信心战胜困难吗?(有)那让我们出发吧!”
三、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习节奏与主要乐句。
(一)碰到第一个困难,引导幼儿通过努力解决。
1.一条小河挡住去路,怎么办?
2.出示节奏图X X|XX 0|XX XX|X 0||,引导幼儿学习。
3.幼儿学习节奏。
4.克服困难,划小船继续前进。
(二)遇到第二个困难,鼓励幼儿共同克服。
1.大石块挡住了去路,怎么办?
2.出示乐句:音乐 小屋 |在 欢迎 |你 欢.迎 |我 0 ||。
3.幼儿学唱,着重练习欢.迎的唱法。
4.成功移走三块大石块,继续前进。
(三)遇到第三个考验,请大家一起努力。
1.出示三个敲门声:
(1) 5 3 |5 3 0 ||
(2) 4 2 | 4 2 0 ||
(3) 5 0 i 0 ||
2.师幼一起按门铃。
3.音乐小屋终于开门了。
四、完整欣赏歌曲,用多种形式学唱歌曲。
1.欣赏后提问:这首歌一共有几段?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来到了音乐小屋,你觉得快乐吗?歌曲里面是怎么唱的?(引导幼儿学唱:我们的快乐都在里面装)。
2.引导幼儿完整学唱一段歌曲,根据幼儿的学唱情况,教师小结指出问题。
3.完整地学唱歌曲。
4.以对唱的形式师幼共同演唱歌曲。
5.幼儿分组对唱歌曲。
6. 家长与幼儿对唱歌曲。
五、结束:出现神秘人——海宝
家长互动表演
XX班的小朋友, 你们好!我是你们的神秘朋友,今天我邀请大家到我的音乐小屋玩,但是在来音乐小屋的路上会遇到一些困难,你们有信心战胜困难吗?
中班歌唱活动《音乐小屋》说课
一、教材分析:
《音乐小屋》这是一首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歌词浅显易懂且容易掌握的一首歌曲。歌曲2/4拍,D大调,比较符合中班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学唱。歌曲是完整的复二段曲式,歌词中运用了多个幼儿喜爱的表示门铃声的“叮咚”,又运用旋律的变化,把这个“叮咚”刻画得充满生动与活力的气息。所以我选用了此歌为本次家长半日开放活动的一个歌唱活动。
二、说目标。
本活动我共制定了3个目标:1 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编唱歌曲。2 学习歌曲中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演唱。3 体验师生与生生之间合作学习的快乐。其中目标1是本活动的难点,目标2是本活动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运用幻灯片的节奏图谱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并设计了闯关形式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心态的驱使下进行歌唱,从而突出这个重点。而对于难点的解决,我通过让幼儿听、说、念、唱的方式,引导其创编出新的句子,由此达到目标1.
三、说过程。
这个歌唱活动,我共设计了4个环节:一 导入课题。二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习节奏与主要乐句。三 完整欣赏歌曲,用多种形式学唱歌曲。四音乐小屋的主人出现了——海宝,引导幼儿创编歌曲。
在导入课题部分,我运用邀请函的形式引起幼儿注意,显得神秘,能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活动。第二部分我运用涉及了大量的课件,以此吸引幼儿的眼球,又运用神秘人的“声音”来引导幼儿去完成歌曲中的节奏(X X|XX 0|XX XX|X 0||)与主要乐句(音乐 小屋 |在 欢迎 |你 欢.迎 |我 0 ||)的学唱,使幼儿学得开心、轻松。为下一环节的完整学唱做好扎实的铺垫。第三个环节是本活动的主要环节,此环节,我除了运用课件的帮助以外,还引导幼儿用不同形式(比如:表演唱、对唱等)来完整学唱,使幼儿唱得有新鲜感,不觉得疲惫与厌烦。最后,又加上小铃的伴奏来演唱,吸引出神秘主人——海宝,使幼儿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成就感。最后一个环节,是创编部分,我通过让幼儿听、说、念、唱的方式,引导其创编出新的句子:1 海宝海宝在欢迎你欢迎我。2 上海世博在欢迎你欢迎我。由此解决难点,将活动推向高潮。最后全体幼儿唱着自己创编的过的歌曲边唱边走出活动室,本活动自然又热闹地结束。
教学反思:
这节课基本达到了优化艺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但是在具体朝着目标努力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下面就将这节课反思如下:
《音乐小屋》这首歌曲旋律活泼、轻快,特别适合低年级的孩子们来演唱,但是旋律在优美的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比如说:歌曲的后半部分不是规整的四乐句,这样,前面规整的四乐句结构和后面部规整的六乐句结合起来孩子们不太容易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我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欣赏歌曲,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一遍又一遍地在愉快的气氛中欣赏,不知不觉地就对歌曲有了兴趣和认识,课堂气氛特非常的融洽。
最后一个比较遗憾的地方就是,孩子们的声音不是令人非常满意,原因可能是在课上没有花费很多的时间来进行发声的练习,其次,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也应特别注意塑造孩子们的声音。
总之,在这节课上,还有令人满意的地方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尽量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在探索中不断地进步。
.
5、大班主题教案及说课稿《城市的礼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不同形态的礼花。
2、学习运用不民颜色的点、线、面组合来表现美丽的礼花。
3、培养幼儿互相合作、共同表现的能力。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礼花VCD、相机、背景音乐《好日子》。
2、作画工具、黑纸大卡纸(下面贴有宁波市城区图)、彩色粉笔
3、泡沫板、布。
活动过程:
一、看VCD,小朋友,今天教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
提问:
1、你看到了什么?
2、你看到礼花在什么地方放的?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礼花?
3、什么时候会放礼花?
二、再看VCD,并用动作来表现礼花的绽放?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遍VCD,看清楚有那些形状的礼花,它们是怎么样在空中绽放的?在空中绽放后又成了什么形状?(看VCD)
提问:
1、刚才你看到了那些形状的礼花,在空中绽放后又成了什么形状?2、让我们来学一学这些礼花的形状。请你学一学。(拍照)(1)请你做一个漂亮的动作来表现这些礼花。(2)几个人合作来表现这些礼花。
三、画礼花
1、这些礼花美吗?你看到那些美丽的颜色?
2、除了这些礼花,你还看到过那些不同的礼花?
3、介绍:今天我们看到的礼花是世博会时在美丽的西湖上放的,下面我们也要来放礼花,在那里放呢?看看这是什么地方?(月湖、琴桥、东门口、三江口)下面,我们用彩色粉笔在宁波的这些地方上空燃放礼花?
分组进行作画,提示幼儿要画得多、画得大,色彩要丰富。(放音乐和VCD)
四、作品展示、共同欣赏
我们来一起欣赏美丽的礼花,它们在宁波城市的夜空绽放,使我们的家乡宁波变得更为美丽。
关于城市的礼花的说课
一、设计思想
在进行主题活动《热闹的城市》时,适逢宁波市第四届服装节隆重开幕,很多小朋友参加了服装节的盛会或是观看了当晚的电视直播,对其中盛放的礼花记忆犹新,礼花瞬息万变、绚烂璀灿在孩子们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形态各异、瑰丽多姿的礼花在城市上空朵朵绽放,与城市的万家灯火、五彩霓虹交相辉映,是热闹的城市这一主题最为华彩的乐章。为了让小朋友更好地感受这美景,欣赏礼花,表现礼花,我选择了城市的礼花这一主题,让小朋友在看看、舞舞、画画中欣赏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同时也培养幼儿对美丽家乡宁波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条,第一条是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在仔细地欣赏、观看礼花的基础上,尝试用身体动作,即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来表现不同形态的礼花,随着科技的发展,礼花的造型与色彩越来越丰富多样,有流水型,瀑布型、绣球花开、菊花怒放、流星雨等等,色彩更是无穷无尽,应有尽有,而礼花在空中的朵朵绽放,各式各样造型特别适合表现:个体造型,群体合作造型等。第二条目标是能力目标:学习运用不同颜色的点、线、面的组合来表现五彩缤纷的礼花。仔细推究起来,礼在空中绽放后的造型主要是以线条和光点以及大块的光面来体现的。在绘画时,点线面就成为主要的表现手段。第三条目标是情感目标,进入大班以后,表现这样大型场面的内容,我更多地选择让幼儿合作的方式来表现,合作造型、合作作画,在这方面体现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理念
1、取材生活化的理念:《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即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审视野,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礼花已直走入幼儿园的生活,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以往关于礼花的内容往往是在春节后的美术课上画礼花,本次活动生成于主题“热闹的城市”,将城市与礼花紧相结合。既有城市的热闹,又有礼花的美丽,通过观看礼花,表现礼花,绘画礼花让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用自己的多种方式来表达对礼花的欣赏、对城市的热爱。2、课程整合的思想:从本次活动的目标中,就可看出,它是艺术领域(音乐和美术)和社会领域的有机整合。运用多种感官,各领域、多方面地表现事物,探究问题是《纲要》精神的体现。在音乐伴奏下,用身体动作表现礼花是音乐方面的内容,用点线面绘画礼花则是美术方面的内容,在表现中的多次合作则是社会领域的内容,将多领域的内容有机的整合起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礼花,多种表达方式充分的满足了幼儿的表现欲,并从中获得价值再创造的快乐。3、合作创作的思想:本次活动中有多次的合作和多种形式的合作,有二人合作、群体合作,小级合作等。大班社会领域目标指出:培养幼儿学习结伴、轮流、请求、商量表达主张等交往方式,分享群体合作中产生的快乐和成果。用什么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能力呢?本次活动我创造了多种机会,礼花的造型既可单个体现,但团队合作将更为磅礴辉煌,更为完美。礼花的绘画可以个别体现,但通过合作将更互相补充,全方位、多立面的体现礼花的不同色彩、多种造型。同时幼儿的个体差异、不同的欣赏观念、绘画水平也将体现在同一张画面上,将更好地表现出礼花的多种多样、丰富多采。面上,将更好地表现出礼花的多种多样、丰富多采。
四、教学方法
本次活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表现法。多种多样表现方法的运用是主要特色。同时尽量求新求异,舍弃传统的蜡笔和白纸,用粉笔和黑底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和创作欲,用相机来增加幼儿的表现欲,形形总总目的只有一个,通过美丽的礼花来培养幼儿对宁波这块热土的喜爱。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表现法,多种多样表现方法的运用是主要特色,同时尽量求新求异,舍弃传统的蜡笔和白纸,用粉笔和黑底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和创作欲,用相机来增加幼儿的表现欲,形形总总目的只有一个,通过美丽的礼花来培养幼儿对家乡的喜爱。从孩子在活动中的大胆表现来看,他们对礼花的感知经验还是相当丰富的,而且能将对礼花的喜爱付诸于大胆的笔触表现中。
6、幼儿园大班奏乐《动物大营救》教案说课稿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根据图片内容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演奏
2、幼儿能够分角色进行演奏
3、在演奏的过程中幼儿能够体会到音乐带来的乐趣。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配合乐器进行演奏
活动难点:幼儿能够分角色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音乐、乐器、PPT
活动过程:
一、律动表演:动物大营救
二、认识乐器
教师:这些乐器你们都认识吗?他们是怎么用的?谁来试一试?
教师带领幼儿一次尝试乐器的用法。
三、幼儿分组尝试乐器。
四、观看PPT
出示第一张图片:你们看我们的小动物都被关在这个可怕的地方了,请你们来营救他好吗?
出示第二张图片:图片上的这些图案代表什么?我们来击败他们好吗?
出示第三章图片:狼来了,我们应该怎么表现?我们用什么动作把狼打走?你们有信心吗?
出示第四章图片:他们在干什么?你了解其中的意思吗?这三条路代表什么意思?幼儿:就是通向王国的三条路,它们的颜色不一样。
出示第四张图片:这是哪里?沙漠,那我们用什么乐器代表沙漠呢?
五、教师再次出示乐器
1、教师指挥幼儿操作:这些乐器可以怎么用,我们来试一试,那这张沙漠的应该用什么乐器来代替?教师带领幼儿尝试。
2、交换角色演奏:幼儿用沙锤,教师分别用鼓锤,响板进行演奏
六、出示草原:
1、草原上有谁?幼儿:马。教师:大马用什么乐器代替呢?
2、幼儿跟运用响筒进行演奏,其他幼儿运用乐器演奏。
七、结束:幼儿分角色进行演奏。
大班音乐--动物大营救
说活动背景:
孩子们在活动区非常喜欢进行演奏乐器表演,总是不停的和同伴一起表演,有一天有个小朋友,拿着乐器进行演奏,孩子们也非常的喜欢,但是考虑到大班孩子的学习模式是:合作化的共同学习,所以我设计了此次活动,及有律动又有乐器而且还有合作演奏,满足了不同幼儿的需求。
说教学目标:
幼儿能够根据图片内容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演奏
幼儿能够分角色进行演奏
在演奏的过程中幼儿能够体会到音乐带来的乐趣。
说教学方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再获得知识。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一是要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要创设情景,让幼儿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谈话法,示范法,游戏法等教法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说学法:
本课主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并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把无目的的“动”变成音乐中有规律的“动”,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说教学过程:
首先是认识乐器,教师提问:这些乐器你们都认识吗?他们是怎么用的?谁来试一试?之后教师带领幼儿一次尝试乐器的用法。幼儿分组尝试乐器。观看PPT出示第一张图片:你们看我们的小动物都被关在这个可怕的地方了,请你们来营救他好吗?然后再出示第二张图片:图片上的这些图案代表什么?出示第三章图片:狼来了,我们应该怎么表现?
出示第四章图片:他们在干什么?你了解其中的意思吗?这三个水柱子代表什么意思?出示第四张图片:这是哪里?教师再次出示乐器,教师指挥幼儿操作:这些乐器可以怎么用,我们来试一试,那这张沙漠的应该用什么乐器来代替?教师带领幼儿尝试。交换角色演奏:幼儿用沙锤,教师分别用鼓锤,响板进行演奏。最后出示草原:草原上有谁?幼儿:马。教师:大马用什么乐器代替呢?幼儿跟运用响筒进行演奏,其他幼儿运用乐器演奏。最后结束:幼儿分角色进行演奏。
说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轻松自然,幼儿每次做好一个动作后,就会用图片提示下面该做什么了,提升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有一种闯关的感觉,增加了活动趣味性。编辑者:苹果老师
7、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少数民族》说课稿反思
《少数民族》是一节大班活动,幼儿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蒙古族人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习惯,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其服饰、生活、乐器等部分特征,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目的
1. 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勤劳勇敢,他们都是中国人。
2. 主要从服装上尝试辨认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四个民族,了解他们的主要生活习惯及居住地。
3. 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 课前丰富有关地理知识与音乐舞蹈方面的技巧。
2. 自制投影片,中国地图,四个民族娃娃(彩色图片),居住地标记(蒙古包、大雪山等彩色图片大小各一套),彩色挂图,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 出示中国地图,复习儿歌“中国地图”,巩固以前所学的地理知识。
2. 让幼儿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第一次尝试: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请幼儿说一说知道有哪些民族,居住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
幼儿讨论
3. 出示朝鲜、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四个民族的娃娃,一起找出他们居住在“大公鸡”的什么地方,并将民娃娃与他们居住地的标记贴在地图上。
二、 基本部分
1. 放映投影片,并出示挂图,认识四个民族的服饰特征并了解其生活习惯。
(1) 放映蒙古族的投影片,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蒙古族人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习惯。
第二次尝试:幼儿观察讨论蒙古族人穿什么样的衣服?他们的服饰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爱好什么?……
(2) 出示蒙古族的挂图,深入引导幼儿观察,并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其服饰、生活、乐器等部分特征。然后由教师小结,加深幼儿印象。
教师小结:蒙古族人身穿长袍,斜开衣襟,头上扎着头巾或戴着皮帽子,腰间束丝带,脚穿皮靴。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他们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蒙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琴。
(3) 用同样的方法,介绍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2. 利用投影片,组织添色游戏“为民族娃娃穿花衣”,让幼儿再辨认不同的民族服饰及居住地,巩固所学知识。
游戏规则:利用投影的套色方法为民族娃娃戴漂亮的服饰,然后请小朋友辨认所出示的民族娃娃并送到相应的布景下。(在教室四周准备雪山、蒙古包、城堡、花园的布景)
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 欣赏四个民族的音乐,尝试创编民族舞蹈。
第三次尝试:幼儿根据平时的知识与上课的认识边听音乐边跳舞,区别各民族不同的舞蹈风格,鼓励幼儿创编。
三、 结束部分
1. 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几个少数民族,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五十多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2.(放映民族大团结的投影片),幼儿随音乐自由舞蹈,结束。
【说课】
我选择的是一节常识课,如何摆脱枯燥、单调的形式,让幼儿心情愉快地得到知识、开阔眼界,我便在活动的设计、教具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动脑筋。
具体地说,认识少数民族这样一节常识课,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
开始部分主要是利用幼儿的以往经验,从复习儿歌认识中国地图开始,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重点是让幼儿知道除了汉族外,其他的各个民族都是少数民族。教师用意在使幼儿理解民族大团结),引入本课的具体内容,(请来四个做客的民族娃娃,让幼儿猜一猜他们来自哪里,客人说出自己从哪里来)认识四个民族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这样通过大地图(中国)→许多民族→四位客人。一步步深入到课题,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基本部分是让幼儿认识各民族的服饰特征与生活习惯,通过认识、巩固加深幼儿印象。可以先让幼儿观察幻灯片,由教师的导语让幼儿尝试,进一步仔细观察挂图,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出教师小结,由此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然后是复习了新课。最后为了丰富知识,让幼儿大致了解他们的音乐及舞蹈,这样满足孩子爱唱爱跳的欲望,培养音乐的感受力及欣赏、创编的能力,教师应跳出各民族的舞蹈风格,用情绪与动作感染幼儿,活跃课堂气氛。
结束部分既要与开头呼应,又是全课的“点睛之笔”,再一次理解“民族大团结”的含义,通过浅显的讲解与欢快的动作,让幼儿感受“团结”、“欢乐”的氛围,由此完成教学目的。
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环境创设能够吸引幼儿,活跃课堂气氛。我首先引导儿童在地图上找位置,复习所学过的地理知识,也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其次在认识几个民族时我运用幻灯片与图片相结合,因为一组反映一个民族的幻灯片内容虽然丰富、认识合面,但细节不族娃娃,居住地的布景,这样才能吸引幼儿参与游戏,复习知识,并且加深印象。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选择了“尝试教学法”,因为通过平时的实践我认识到孩子先说先做、多动手、多尝试比老师教一句幼儿跟一句效果会好得多。这节课让幼儿三次尝试,首先说一说四个民族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居住,因为孩子在幼儿园、家庭、社会不时地会听到、看到、学到一些知识,让幼儿说可以满足他们表达的欲望、激发他们以后有求学的情趣。其次通过观看幻灯片、观察图片,幼儿第二次尝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与表达能力,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最后让幼儿第三次尝试,欣赏不同民族的音乐,创编舞蹈,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想像力、创造力、鉴赏力。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认识少数民族的社会活动,主要通过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萌发幼儿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引导幼儿在比较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不同之处中,促进幼儿观察力、分析能力的提高。初步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服饰,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知道他们是我国的少数民族。
通过课后自己的反思,这次活动孩子已经很好的掌握了两个少数民族的名称。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服饰,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知道他们是我国的少数民族。整个活动幼儿的兴趣都很高,通过图片让幼儿直观的认识、了解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
8、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科学《曹操称象》教案反思
本篇是大班科学活动《曹操称象》,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大胆想象,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同时也让幼儿进一步体会曹冲的聪慧,激发幼儿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教材分析:
《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活动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官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让幼儿能很快的理解故事内容.本故事主要是让幼儿了解古代的人很会动脑筋,知道他们是怎么称象,同时通过故事来培养幼儿善于动脑,勤于观察的好品质。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建立在幼儿已经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上,而让幼儿知道通过量的守恒的原理,我们可以进行量的替换.这对大班幼儿来说太抽象了,也相对来说较难,因此我把这个故事分成两课时来上,第一课时主要让幼儿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而第二课时是在幼儿已经初步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的基础上,让幼儿有表情地、生动地复述故事,从而来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先来说说第一课时吧,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幼儿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中的量的替换,因此,我认为本活动的重点及难点就是让幼儿知道曹冲是怎么称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制定目标如下:
1、理解故事中曹冲称象的好方法,初步了解量的守恒原理.
2、培养幼儿善于动脑,勤于观察的好品质。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环节分析:
1、谈话导入。
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来说说要想知道一样东西的重量,你会怎么办?这一环节不仅可以引出下一环节的故事,还可以为解决难点做好铺垫。
2、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对故事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同时知道古时候的人,要想称一头大象是那么难的,那他们是怎么称的,这样的方法行吗,为什么不行.让幼儿对大官们的方法和曹冲的方法做个比较,这可以发展幼儿的比较性思维。
3、欣赏曹冲称象那一段,重点理解曹冲利用量的替换原理来称大象。
这一环节是突破重难点的环节,幼儿的思维比较直观形象,单单就是听故事,幼儿是很难真正理解的,更何况是那么抽象的守恒原理.而课件比较形象直观,利用课件让幼儿能形象的知道曹冲称象的步骤,欣赏课件后,幼儿对于称象的步骤是知道了,但对替换了是否就一样重呢?还是朦朦胧胧的,这就需要实验演示操作了,让实验去验证这个原理.让幼儿进一步去了解守恒的原理.其实这个环节也是落实这两个目标的环节.
4、再次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在幼儿对曹冲称象的办法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再来欣赏故事,达到真正理解故事的目的.
5、结合现在实际情况,发散幼儿的思维。
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大胆想象,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同时也让幼儿进一步体会曹冲的聪慧,激发幼儿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一个道理。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由于这节课安排了比较多的重点词语和口头表达训练,所以,在拓展的环节,我做得显然是仓促的,不深入的。如果我能结合实际,问一问学生: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会更多。
9、大班科学游戏活动《纸桌》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乐于探索,能积极参与、大胆创新。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站得稳的方法
3、在讨论交流中积累和提升经验,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每人三张纸,双面胶若干,积木。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利用自身的经验,尝试制作纸桌,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的原因。
1、教师提问:“纸可以做什么?”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2、教师简单介绍纸桌的制作方法
3、幼儿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制作。
4、教师提问:“你的桌子站起来了吗?”引导幼儿给站不起来的桌子寻找原因。
5、通过向纸桌吹气的小实验,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探索桌腿高矮、粗细对桌子站得牢的影响。
二、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并吸取同伴的长处,探索制作一张站得稳的桌子的方法。
1、教师简单小结桌子能站得稳的方法(桌腿要粗,矮),并启发幼儿再做一张站得稳的桌子。
2、幼儿第二次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想办法把桌腿做得矮一些、粗一些。
3、教师提问:“你的桌子站得稳吗?为什么?”让幼儿简单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并加深对桌子站得稳的认识。
4、教师提问:“你的桌子上能放东西吗?”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三、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桌子上放积木,体验成功的快乐,探索不同桌腿的承重能力。
1、教师提问:“你的桌子能放东西吗?”让幼儿在桌子上进行放积木的尝试。
2、教师以比赛的方式,引导幼儿尽量多地放积木。
3、通过比赛,以“谁的积木放得多”“他的桌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等问题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桌腿对桌子承重能力的影响。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特点。在活动中注重孩子对经验所得的表达与梳理,合作意识的培养。幼儿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能把操作所得到的经验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但是在游戏放积木环节,材料的设置上考虑不够成熟,所选的积木太轻,导致在了解承受能力时,幼儿不能直接,形象地进行观察操作。
10、小班音乐活动 《咿呀咿呀呦》观摩课教案及说课稿
公开课优质课《咿呀咿呀呦》
一、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辨别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ⅹⅹ ⅹⅹ |ⅹ—|。
3、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4、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二、准备:
1、彩色纱巾,录音机,录音带。
2、事先在白纸上画好图谱,水彩笔一支。
三、过程:
(一)、初步感受乐曲
(教师和幼儿在脖子上系一条纱巾听音乐进活动室)。
1、听音乐,寻找其中反复出现的乐句。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有趣的音乐,这段音乐里有一句话特别有趣,看看谁能找出来,(师幼一同欣赏音乐,并与幼儿目光交流,呼应)。
师:谁找到有趣的话啦?
幼:我听到“……”我找到了“咿呀咿呀呦”。
师:是这句吗:师哼(啦……咿呀咿呀呦)。
师:你们的小耳朵真灵,我们一起来和它打个招呼好吗?当我们听到“咿呀咿呀呦“的时候就和它招招手吧!(师幼一同再次欣赏音乐)。
师:呵,这个“咿呀咿呀呦”有点调皮呢,有时会出来和我们打打招呼,有时我们等它好久都不出来,小朋友,我们再竖起小耳朵听听。
2、根据图谱寻找固定的乐句出现的规律。
(出示图谱,教师随音乐用笔沿波浪线描画,在乐句“咿呀咿呀呦”出现时,用明显的摆动动作画出锯齿线,以突出乐句和音乐节奏)。
3、用身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四小节)
师:原来“咿呀咿呀呦”会和我们捉迷藏,它不是每一个乐句都出来的,我们再来听一听,找一找吧。当听到第一遍音乐“咿呀咿呀呦”时我们一起来拍拍手,听到第二遍音乐“咿呀咿呀呦”时我们就一起跺跺脚;小朋友,听到“咿呀咿呀呦”时除了想拍拍手、跺跺脚,还想干什么呢?
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一至二遍音乐,自由起舞,(师幼一同自由用肢体动作表现各种动作,可以是各种不同的小动物的形象动作)。
(二)、表现固定乐句的节奏。
师:森林里的动物们想要造一座大房子,可是它们没有小木匠,你们愿意当它们的小木匠吗?(幼:愿意)
师:小木匠用什么来锯木头呢?(幼:锯子)
师:对,小木匠需要一把锯子来锯木头,老师变变变,我的锯子变出来了(教师将纱巾拿下来拉直,幼儿模仿)
幼:我的锯子也变出来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练练锯木头的本领吧,要注意听音乐,在“咿呀咿呀呦”出现的时候才能锯喔!
(师幼手持纱巾坐在位子上,注意聆听音乐,在固定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出现时来回拉动纱巾,以表现锯木头的情景)。
师:本领练好了,哟,这里有一棵大树,“哪个小木匠来和老师试试锯木头?”(配课教师将纱巾盖在头上,伸展肌体当大树)
(教师与一位幼儿演示锯木头,教师一边哼唱,一边示意幼儿在“咿呀咿呀呦”的乐句处来回在教师手脚关节处拉动纱巾。随后,教师做出手臂、肩膀等处关节突然垂落的动作,以表示木头被锯断了)。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锯木头呢?(幼:想)
师:好,那就请拿绿纱巾的小朋友赶紧到前面找个空位置变成一棵大树,拿粉色纱巾的小朋友来当神气的小木匠,一起来锯木头吧。(幼儿寻找合作的伙伴,教师根据情况调配,师幼一起玩锯木头的游戏,辨别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用肌体动作表现出来)。
师: 哦!树倒啰!扮演大树的小朋友都蹲下。“锯木头很辛苦,流了许多汗,回位置坐下擦擦汗吧。”(师幼一同随音乐表现拿毛巾扇风的情景,在“咿呀咿呀呦”出现的时候,按照节奏在脸上轻拍表示擦汗。)
师:“休息好了,小朋友还想玩锯木头的游戏吗?”幼:“想。”师:“好,刚才当小木匠的小朋友现在赶紧变成一棵大树,其他的小朋友当小木匠吧。”(幼儿交换角色,再次游戏)
(三)、结束游戏
师:木头锯好了,小朋友又流了许多汗,一起来洗个澡吧!(师幼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当洗澡盆,大家站在盆边准备洗澡)
师:拿好你的洗澡沐浴球,一起来搓搓挫······(师幼将手中纱巾团成小浴球,随音乐表现洗澡情景,在“咿呀咿呀呦”乐句处有节奏地搓洗身体的各个部位。)
师:小朋友,拿好小木头,一起去给动物们造房子吧。(退场)
《咿呀咿呀呦》说课稿
一、说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XX XXlX-l”。
二、说重点
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三、说难点
让幼儿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XX XXlX-l”。
四、指导要点
指导幼儿熟悉乐曲旋律,并建筑出“咿呀咿呀呦”出现的律规。
五、活动的展开
在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所有的活动五一节都围绕着具有感染力的乐句“咿呀咿呀呦”而展开,首先,我是通过引导幼儿充分地倾听,让幼儿主动地寻找乐句,听辨乐句。接着,通过演示图谱,将动态的音乐转变成静态的画面,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乐曲的结构,发现乐句出现的规律。其次,引导幼儿通过各种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进一步表现,固定乐句和音乐节奏。最后,通过锯木头,擦汗,洗澡游戏来巩固幼儿对乐曲的理解。
评委点评:
优点:活动设计游戏性强。
不足与建议:
1、教师示范动作不准确,随意性较大,如在指点图谱时没和音乐配上,重难点环节没有相应的策略突破。
2、缺乏对小班幼儿学习特点的了解,XX XXlX-l对小班幼儿偏难。
3、教师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不准确,对音乐素材的理解不透彻。
11、幼儿园省级优质课大班音乐律动《小小按摩师》教案、说课稿和专家点评
音乐律动《小小按摩师》
活动目标:
1、在感受熟悉节奏鲜明音乐的基础上,学做律动。
2、在律动游戏中,体验表演的乐趣。
3、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4、巩固切分音符的唱法。
活动准备:
1、匈牙利舞曲第五号音乐磁带
2、卓别林《大独裁者》理发视频
活动过程:
一、感受并熟悉律动的音乐。
1、感受并熟悉音乐的性质。
这首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欢快,开心)
2、再次欣赏音乐,掌握音乐的节奏。
听到这个音乐,你们想做什么?(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随意做简单的动作。)
二、情景引入,让幼儿初步感受动作与音乐的匹配。
1、欣赏卓别林《理发师》视频
(1)带着问题欣赏:a短片里的人在干什么?
b音乐节奏慢时他做了什么动作?
c音乐节奏快时他做了什么动作?
(2)欣赏互动后小结。
2、让幼儿初步感受动作与音乐的匹配
让孩子在韵律修面,洗头发、梳头发,剪头发的反复练习中,对乐曲的感受(乐曲前部分自由豁达,配上缓慢动作。连续16分音符乐曲配上欢快的动作)
三、学习律动《小小按摩师》
1、欣赏教师完整的律动表演。
2、幼儿学习律动,告诉幼儿律动的名称。
让幼儿在学习律动的过程中,感受完整的律动旋律,为接下来的创编做好铺垫。
3、创编律动
引导幼儿探索各种按摩动作,创编动作并与音乐相匹配。启发幼儿讨论,按摩还有哪种动作,将创编的动作配上音乐。
4、完整的律动表演。
完整把幼儿创编的动作配上音乐表演。
四、在游戏中体验表演的乐趣
1、幼儿两两合作按摩。
2、请观摩教师和幼儿一同进行按摩,共同分享表演带来的乐趣。
大班音乐律动《小小按摩师》(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在班里的一次自由活动中,我看到小朋友三三两两在一起,玩起了理发的游戏,气氛很活跃。《纲要》要求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于是,我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捉住教育契机,以卓别林《大独裁者》的理发片段做背景,以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作为活动音乐.组织大班音乐律动《小小按摩师》。
二、说幼儿现状
大班幼儿对音乐律动有一定的兴趣,舞蹈表现欲望较强,但对动作与音乐相匹配有着欠缺。因此,我展开这节律动来进一步加强孩子动作与音乐的溶合性。
三、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一定的表现欲望,确立了学科发展和情感体验两方面的目标。
1、在感受熟悉节奏鲜明音乐的基础上,学做律动。
2、在律动游戏中,体验表演带来的乐趣。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给孩子学习音乐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大胆表现自己,体验表演带来的乐趣。这就是本活动的重点。而本活动的音乐是快速的2/4拍子的乐曲,节奏轻快。前一部分拉宽的附点结构是给人自由豁达的感觉,而后一部分连续欢快的十六分音符充满着活力,情趣盎然。所以要通过各种方式反复去感受这乐曲。这就是本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准备
1、匈牙利舞曲第五号音乐磁带
2、卓别林《大独裁者》理发视频
五、说教法
根据新《纲要》中,主动活动教育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该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动共同提高。我采用了情境体验法,示范法,引导法。
1、在观看视频理发店的同时,有着让人身临其境的氛围,孩子们自主的创造各种在理发店里不同的服务方式。让孩子们在看看做做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
2、幼儿有良好模仿的天性和本能,在教师的完整音乐示范,可以让幼儿完整将动作匹配音乐,为幼儿的创设作铺垫。
3、通过教师语言引导的提示让孩子重现他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且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六、说学法: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像力的启迪,音乐欣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活动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把欢快的气氛渗透在整个过程,让孩子们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表现。我充分运用听听、说说、想想、看看,身体体态的表现手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们的感受、体验音乐的情境,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律动游戏的快乐。这正是体现了《纲要》所说的让幼儿大胆的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七、说教学过程
根据《纲要》提出的艺术教育指导要点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通过四个环节完成目标。
(一)感受并熟悉律动的音乐。
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该完全立足于听。”因此,音乐的律动教学应该以听为主线。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提高幼儿的情绪,让幼儿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去感受音乐的欢快。
1、感受并熟悉音乐的性质。
教师:“听到这曲子感觉怎么样?”让幼儿表达感受。
2、再次欣赏音乐,掌握音乐的节奏。
教师:“听到这曲子你们想做什么?”(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随意作动作。)
(二)情景引入,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与动作的匹配。
为了使幼儿在视觉和听觉都受到了乐曲的渲染,并对参与活动发生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用情景导入,欣赏卓别林理发片段,并用动作表现。在活动中,这一部分幼儿身体和思维得到一定的舒展,我在这里设计了模仿理发师,让幼儿在这个环节中,进行简单的创编,将动作与音乐初步匹配。
1、欣赏卓别林《理发师》视频
问题:a、视频里的人在干什么?
b、音乐慢时他做了什么动作
c、音乐快时他做了什么动作。
2、让幼儿初步感受动作与音乐的匹配。
让孩子在韵律刮胡子,洗头发、梳头发、剪头发的反复练习中,加深对乐曲的感受,与音乐相匹配。(乐曲前部分拉宽的附点结构给人自由豁达的感觉,动作要优美舒缓,而后部分连续16分音符乐曲充满着活力,动作要轻快跳跃)
(三)学习律动《小小按摩师》
模仿和创造是相互支持的,模仿是以追求自我超越为目标的,而创造也只能是“有中生有”,因此我在这个环节中利用教师完整的表演,给幼儿下一个创造做了铺势,让幼儿模仿的同时结合自己生活本身经验,能大胆的创设动作,并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进行艺术表现。
1、欣赏教师完整的律动表演。
2、幼儿学习律动。
3、创编律动
引导幼儿探索各种按摩动作,创编动作,与音乐相匹配
4、完整的律动表演
(四)在游戏中体验表演的乐趣。
根据《纲要》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我利用了在座的观摩教师这一资源,让教师一起去分享幼儿的快乐。
1、幼儿两两合作按摩。
2、请观摩教师和幼儿一同进行按摩。
活动的四个程序的安排,遵循了《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整个活动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顺利完成了活动设置的目标。
评委点评
优点:
1、教师能够很好地理解音乐教材的特点,音乐表现能力较强,肢体表现富有感染力。
2、能调动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
不足与建议:
1、大班的律动要求标准是什么?教师只是引导幼儿停留在生活经验的再现上,动作和音乐的关系要求以及动作的升华如何艺术化?适应大班幼儿动作要求上教师做的不好,基本上是幼儿原有经验与动作层现。动作与动作连接上不但要扣住音乐的节拍,同时要能自如的把动作连起来。
2、幼儿创编的音乐律动、动作更多的应体现于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3、教师对幼儿学习过程的评价过宽泛,没有针对性和导向作用。
4、对音乐的倾听和分析环节稍微欠缺,所以孩子的模仿与表现脱离了音乐。
5、音乐活动的常规:请老师、我给你按摩、谢谢等社会礼仪可以多重视。
12、幼儿园中班半日开放活动《芭蕾舞》教案说课稿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优美,舒缓的特性。
2.学习芭蕾舞七个手位,跟着音乐做律动表演。
3.乐于参加集体性韵律活动。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芭蕾舞挂图。
2.芭蕾舞表演视频,卡农音乐。
活动重点: 学习芭蕾舞七个手位,并配合音乐完整表演。
活动难点:将芭蕾舞的每一个手做标准,并配合呼吸和体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1.播放卡农音乐,请幼儿欣赏。
师:老师带来一段音乐,请小朋友欣赏,听完之后,说说你感觉怎么样?
幼:舒缓,轻柔。
2.播放芭蕾舞表演片段,请幼儿欣赏。
师:这里还有一段优美的舞蹈,请小朋友来欣赏。他们的衣服像什么?
小结:这种优雅的舞蹈叫芭蕾舞,学习这种舞蹈会让我们的身材更加挺拔。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并学一学。
师:学习芭蕾舞必须要先学会手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的手是怎样的?脚是怎样的?
请幼儿逐一模仿,教师指导。
小结:一位手手自然下垂,胳膊肘和手腕处稍圆一些。手臂与手成椭圆形,放在身体的前面,手的中指相对,并留有一拳的距离。
二位手手保持椭圆型,抬到横隔膜的高度。(上半身的中部,腰以上,胸以下的位置)但在动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胳膊肘和手指这两个支撑点的稳定。
三位手在二位的基础继续上抬,放在额头的前上方,不要过分的向后摆,三位手就象是把头放在椭圆形的框子里。
四位手左手不动,右手切回到二位,组成四位。它已是舞姿了。
五位手左手不动,右手保持弯度成椭圆形。从手指尖开始慢慢向旁打开。在过程中胳膊肘和手指两个支撑点要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手要放在身体的前面一点,不要过分向后打开,起到一个延续双肩线条的作用。
六位手右手不动,左手从三位手切回到二位,组成六位,形成舞姿。
七位手右手不动,左手打开到旁边,双手相同地放在身体的两边。
结束双手从七位(手心朝前)划一个小半圈,手心朝下,向两边伸长后,胳膊肘先弯曲下垂,逐渐收回到一位。
2.师:现在我们来比比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说手位,请小朋友迅速做出反应。
3.教师数拍子,将七个手位连贯起来,带领幼儿做一遍。
4.配合卡农音乐,做七位手,教师要提醒幼儿逐一呼吸,体态。
5.请幼儿看视频 重复手位,教师巡回指导。
三、音乐游戏:欢乐舞 小天鹅们都变回了原来的样子,非常高
兴,让我们也跳起《欢乐舞》帮她们庆祝一下吧! 教师带领幼儿跟音乐跳起《欢乐舞》。
活动延伸:
1.请家长和幼儿面对面一起来互动,复习芭蕾手位。
2.开设“表演区”,提供舞蹈头饰,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芭蕾舞动作表演故事《天鹅湖》。
XX中心幼儿园中一班教师说课稿
时间:2018年4月26日执教者:XX
活动领域:艺术活动名称:芭蕾舞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芭蕾舞》。依据在教育目标上以审美为核心,教育和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教学理念。我精心的选择了武汉亿童中班韵律活动作品 .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芭蕾舞七个手位,跟着音乐做律动表演.
2.过程与方法目标:乐于参加集体性韵律活动.
3.情感与价值目标:感受乐曲优美,舒缓的特性。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既要突破教学重难点,又要避免让幼儿感到枯燥、困难,从而遵循音乐教育应当从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新理念,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为此我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进行讲解。
1.视说图象法。这是一种最直接的视听上的有效教学方法。比如我在让幼儿了解芭蕾舞的足尖艺术时,我播放了《仙女》的资料片段。影片不但详细的阐述了足尖舞的发展历史,而目还搭配了唯美的画面展示。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把幼儿置入了唯美、梦幻的情景中,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形成,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作品。为接下来总结芭蕾风格特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对比欣赏法。在此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选取了两种形式的对比欣賞同一旋律不同风格的比较一我请幼儿分别欣赏了两段不同风格的《红色娘子军》主题曲。从而总结出音乐对染台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体验感受法。在音乐往往会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我会叫幼儿聆听音乐,并且用肢体语言表现一下。从而解决了用肢体语言感受芭蕾舞剧这一知识性重难点,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幼儿的发展为主体。遵循“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仔细分析和创新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了师生互动、从而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落实。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与缺点,比如在教学的环节中老师应该用不同教学手段,鼓励幼儿动手动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这也正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13、大班艺术活动《小海军》音乐教案歌曲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进行曲的乐曲风格,并能雄壮有力演唱歌曲。
2.学习用断顿的方法,用不同的音量演唱歌曲,表现歌曲中的意境。
3.积极参与表演,体验“小海军”的英勇与威武。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海军的图片、海军帽子、音乐
活动过程
1.感受音乐
幼儿随着“小海军”音乐模仿海军站士开炮艇、挥旗、开炮等动作感爱音乐。
2.学习歌词
1.欣赏歌曲,感受哥曲雄壮有力情绪。
2.理解歌曲内容。
师:小海军们在做什么?
3.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1)尝试用断顿演唱方法和中强音量演唱。
(2)师:用什么样的声音能唱出小海军勇敢、神气的样子?
(3)如果是白天,小海军开着小炮艇时用怎样的声音唱?
(4)完整演唱歌曲。
4.歌表演
请幼儿跟着音乐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表演。
活动延伸
提供打击乐器,让幼儿在区域中听音乐尝试打击乐活动。
附歌曲《小海军》
1=F 2/4
(5 · . 5 5 | 5 · 5 5 | 5 55 5 6 | 5 5 )|1 · 3 2 5 | 1 3 | 5 · 5 5 6 | 5 — |
我是 小 海 军, 开 着 小炮 艇
3 · 3 6 | 5 · 5 3 | 2 · 2 2 3 | 2 — | 1 · 3 2 5 |
不 怕 风,不 怕 浪,勇 敢 向 前 进。 炮 艇 开得
1 3 | 5 · . 5 4 5 | 6 — | 5 · .5 6 6 | 5 5 3 |
快, 大 炮 瞄 得 准 敌人胆敢来侵犯,
X X | X 0 | 6 6 6 5 | 2 3 | 1 0 ||
轰 轰 轰, 打 得 它 呀 海 底 沉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能够抓住幼儿喜欢海军这一特点,激发幼儿情感,通过学歌曲将海军的形象植入了幼儿的心中。幼儿能够较主动的说出唱出自己喜欢的一句歌词,尤其是三个“轰”字把歌曲的情趣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给幼儿多一些表现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创编动作,教师做好引导,让幼儿在尽情表演中感受歌曲的优美。
14、大班歌曲游戏《大蛀牙》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感应特定节奏。
2、积极参加角色扮演,感受快乐。
3、初步认识钢琴键盘,加强黑键位置的辨认。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二、教学准备:
1、鼓、琴槌、放大镜、打棒、娃娃、琴键垫、琴键卡
2、故事挂图、VCD
三、教学队形
坐时半圆,游戏时散开。
四、活动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一)暖身活动
1、老师敲奏鼓面,幼儿用各种步伐感应拍子。
老师:现在我们要玩手和脚的游戏。请小朋友听着鼓声,用脚走出各种步伐。考一考你们能走几种步伐。
2、老师敲奏鼓面,幼儿用流动的拍手感应拍数。
老师:现在我们玩手的游戏。请小朋友听鼓声,听一听我敲了几次,你们用手拍出来(引导幼儿拍出流动的拍子)。
(反思:在暖身活动中将本节课所要教给孩子们的特定节奏包含在里面,幼儿通过玩手和脚的游戏初步感应特定节奏,为下个环节进行了很好的铺垫,另外,经过暖身游戏能够有效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二)故事引导
森林里的河马医生可出名了,他的诊所里总是挤满了病人。每一次河马医生都拿出秘密武器为病人治病。看,谁来看病了?(小花猫)它哪里不舒服了?(引导幼儿看故事挂图,互动讲故事)河马医生拿出他的秘密武器,唱起歌来,听一听,他唱了什么?
(反思:幼儿通过观看故事图片,创编故事,知道讲卫生、爱清洁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大家的喜爱。从而引出主题音乐,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三)歌曲游戏
第一遍歌曲:请幼儿听歌曲讲了什么?
第二遍歌曲:请幼儿听一听小花猫长了几颗大蛀牙。幼儿边听音乐边用手指表示每句蛀牙的次数。
老师:请小朋友小声跟唱歌曲,唱到有大蛀牙的地方我们用手拍出来。
第三遍歌曲:幼儿边听音乐大声唱歌边用琴槌敲出每句蛀牙的次数。
(反思:幼儿分三遍听辨、欣赏乐曲,有利于幼儿更好的熟悉音乐的语词、熟悉音乐中的特定音效。老师通过让幼儿从:听——说——再听——拍出特定节奏——跟唱——琴锤敲出特定节奏,使幼儿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困难的学习本首音乐,让幼儿在不知不觉间,愉快的学到了老师所要赋予的东西。)
(四)角色扮演
1、放大镜游戏
老师:看看这是什么?我们用放大镜照照身体,发现了什么?
老师:请你往放大镜上呵呵气,在放大镜上点一点。
老师清唱,幼儿玩游戏。
第四遍歌曲:幼儿呵气感应次数。
(反思:幼儿在呵气感应次数的时候,能变唱边游戏,已经很好的熟悉了音乐的语词,以及特定节奏出现的次数,已经能够进一步的进行牙防所的游戏。)
2、牙防所游戏。
老师:我们来玩牙防所的游戏,牙防所需要哪些角色?(医生、护士、病人)
老师:我为你们准备了医生、护士、病人的道具。请你们分成三组,轻轻地拿好自己的道具。
老师和幼儿一边清唱一边练习游戏。
第五遍歌曲:玩牙防所游戏。
第六遍歌曲:换角色再玩一次。
(反思:孩子们三人为一组进行游戏,第一遍音乐的时候在游戏进行时,孩子们专注于角色的扮演,并一心想着,音乐到什么地方我要敲下娃娃的蛀牙,而忘了唱歌,经过老师的提醒以及要求,在第二遍音乐的时候,孩子们都能大声唱歌,按照角色进行游戏。游戏结束了,孩子们都意犹未尽,一直要求老师再玩一遍。)
(五)认识键盘。
老师出示第一张小丑,引导幼儿:你们看这两个小朋友有几颗大蛀牙?(两颗、三颗)
老师:你们觉得小朋友的蛀牙像哪种乐器?
老师介绍键盘:这个是钢琴键盘,有黑有白。白的叫白键,黑的叫黑键。你们看看黑键在钢琴上是怎样排列的?(两个黑键、三个黑键、两个黑键、三个黑键排列)
老师:你能在琴键游戏垫上找出两个黑键吗?(幼儿依老师指令找出黑键组)
老师: 现在听老师唱的歌词,请你在钢琴上用手指弹出黑键。听到“有两颗大蛀牙”时,你们用2、3指弹,“有三颗大蛀牙”时,你们用2、3、4指弹。
幼儿练习手指感应黑键。
(反思:钢琴一直是孩子们所喜欢的乐器,钢琴拟人化的长了蛀牙,孩子们感到新奇又好玩,他们都争着给钢琴宝宝找蛀牙,老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边找出黑键边让他们用手指弹出大蛀牙的特定节奏。)
15、中班美术活动《小花猫》优秀教案展示
中班美术活动《小花猫》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用简单的线条画出小花猫,掌握儿歌内容。
2.通过诗画教学的方式掌握绘画的步骤,并能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3.在边唱边画的过程中体验诗画绘画的乐趣。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小猫咪》分解步骤图,小花猫字卡一张。
2.画笔、彩色画纸若干,《小花猫》MP3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引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支神奇的小画笔,它的本领可大了,能变出小朋友喜欢的东西,看仔细了!(教师边念儿歌边绘画)
2.师:你们瞧,小画笔变出了什么?(小花猫)是不是很神奇啊?想不想再来看老师变一变?这一次,老师请小朋友用眼睛仔细看,小耳朵仔细听,吴老师在画小花猫的时候,唱了什么又画了什么,好吗?(教师边演唱边绘画)
二、理解儿歌内容,初步掌握绘画的步骤
1.师: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幼儿回答)
2.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析歌词所变出的小花猫对应的部位,并将对应的步骤图按照次序排列。师生通过徒手练习、集体学唱歌曲等多种方法掌握绘画的步骤。
三、幼儿练习,尝试按照儿歌的内容绘画
1.交代绘画要求,师鼓励幼儿在模仿教师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2.幼儿绘画,教师为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
3.作品展示:将幼儿先完成的作品放置于作品栏中。
四、讲评
1.师:你喜欢哪只小花猫?为什么?
2.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肯定幼儿,对于有创造性的作品教师要及时鼓励。
五、结束
师:今天我们用神奇的小画笔变出了小花猫,回家后请小朋友们再想想,好听的儿歌还能变出什么,好吗?
活动延伸:
尝试用诗画的方法画出其他一些图案(如狮子、西瓜等)。
附儿歌:歌曲《机器猫》曲调:
一个圆圆盘子上(脑袋)放着一块小蛋糕,(鼻子)
还有两粒巧克力豆(眼睛)它的味道真正好,(嘴巴)
忽然听见一声喵~(耳朵)根根胡须翘起来,(胡须)
请你猜猜它是动物中的哪一位?(你看它呀变成会捉老鼠的小花猫。
16、大班社会活动评比课教案及说课稿《心情》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体察、感知、理解中,懂得人的基本情绪地的特征及成因。
2。通过分析讨论初步理解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及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3。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二。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请幼儿回家注意观察家人的心情 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多媒体课件、纸、笔
三。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活动
师:昨天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家把爸爸妈妈生气或开心的样子观察并且记录了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交流一下。
可以用画画,也可以用语言等各种幼儿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并且互相交流。交流讨论的内容:佳人生气、开心时候的外在表现(包括表情、肢体、语言)。不仅是自己的父母,只要是幼儿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他的好朋友、姐姐、哥哥等。并且引导幼儿找出家人生气的原因。
小结:我们每个人啊,都有生气和开心的时候,但每个人在生气、开心时候的表现又都是不同的。
师:接下来啊,老师要请小朋友们看一段短片,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的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
2。体验理解
观看多媒体课件
A。一群小朋友很开心的邀请贝贝参加游戏,贝贝因为鞋子丢了一只找不到,心情不好所以拒绝了邀请。
讨论:那贝贝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心情好起来呢?我们来帮帮他(请幼儿自由发言帮助贝贝转化情绪 在帮助贝贝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B。佳佳在唱歌比赛中得了奖,她将巧克力分给小朋友们,让大家一起分享她的快乐。
讨论:你喜欢佳佳吗?她这样做好在哪里?(重点引导幼儿懂得快乐、成功、友爱要让大家分享,让好心情像甜甜的糖一样甜到大家心上。)
3。内化自我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别人的心情,那小朋友们今天的心情怎么样呢?老师准备了纸和笔,请小朋友们把自己今天的心情画出来。(幼儿自由做画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师:小朋友们都把自己今天的心情画出来了,我们一起来我们今天的心情怎么样了?(把幼儿的作品粘贴呈现出来,然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请幼儿上来说说自己今天的心情,让幼儿自由表述,如果幼儿今天的心情都是很开心的,就请幼儿回想一下,自己生气的时候,在自己生气的时候都会怎么做?引导他学着在生气的时候试着调节自己的心情,并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讨论该如何帮助他调节心情,让幼儿通过自身的参与体会和讲讲议议中理解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后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4,结束
延伸活动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的心情,有开心的,也有生气的,我们现在换个场地,到语言角去继续说说我们今天的心情,或者去美工区给自己的心情配配颜色,好不好?(好)
大班社会活动《心情》说课稿
琼海市机关幼儿园 冯静放
一。说教材
一次在集体户外活动中,我要求孩子们自由选择两人一组做游戏,当孩子们都选好自己的同伴正准备进行游戏时,丹丹却跑过来气呼呼的对我说:“冯老师,倩倩不愿意和我拉手,她说她不想做游戏,那我也不想玩了啦。”我走过去询问倩倩为什么不愿意参加游戏时,倩倩厥着小嘴说:“难道你们不知道我心情不好吗?我心情不好当然不想参加游戏啦!”倩倩这么一说,孩子们立刻七嘴八舌的说了:“谁知道你心情不好啊?你不想玩也不能对我们发脾气啊,不想玩就不要玩好了!”经过我耐心的调解后,倩倩还是参加了游戏,但在过程中却始终绷着个小脸。经过这段小插曲后,我发现孩子们的自我中心意识都较强,似乎还不懂得从外表体察他人的情绪,也不懂得应当怎样妥善管理自己的感受,更不用说体谅他人和宽容他人,于是我设计了心情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能够学会并懂得理解情绪的特征,并在活动过程中初步理解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和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就如《纲要》社会领域中所说: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向导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如下几个目标: (1)引导幼儿在体察、感知、理解中。懂得人的基本情绪特征及成因。
(2)通过分析讨论初步理解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及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3)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的互相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适应,为此,我做了以下的活动准备:(1)课前准备:请幼儿回家注意观察家人的心情,并请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2)多媒体课件、纸、笔。 4。活动的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够在活动中,懂得人的基本情绪的特征及成因。 难点:在活动中,同过讨论、分析让幼儿认识并初步学会怎样转化自己的情绪,学会体谅、宽容他人。
二。说教法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式探究的师幼互动,我采用的教法有:
1。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幼儿观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由于教具的直观形象,幼儿获得知识技能有显著的效果。本次活动的演示法是让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手段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知更加的透彻。
2。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互动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的操作是让幼儿把自己今天的心情画出来。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操作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1。多感官参与法: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看、听、说、操作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幼儿更深刻的体会到情绪的不同。2。体验法:在活动的第3环节中,我让幼儿自己画出自己的心情,并表述了自己的心情,在画画说说中引导幼儿更深一层的体会理解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3。讨论法:在活动的第3环节,我通过引用讨论法,让幼儿在讲讲议议中,初步理解情绪该怎样转化的外在形式。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在讨论之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对心情的不同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活动流程为:分享交流活动—体验理解—内化自我—延伸活动
1。分享交流 活动开始,我就请幼儿将自己昨天在家观察家人心情的记录呈现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家人的心情,因为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触的家人,幼儿又非常地熟悉他们,对他们生气的特点,开心的表情都非常的了解,所以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幼儿都非常积极踊跃的发言,在热闹的交流讨论中,幼儿在无形中对人的基本情绪的特征都有了一个初步大概的了解,理解到人在生气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方式,开心的时候也一样,并引导幼儿在分析的过程中了解无论是生气还是开心都有原因。
2,体验理解 对情绪有了大概的认识后,就应该让幼儿初步理解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我采用的是观看多媒体课件,首先观看的是被被因为心情不好拒绝参加游戏的短片,观看完后,提问幼儿,那贝贝心情不好,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呢?请幼儿想办法帮助贝贝,在帮助贝贝的过程中,幼儿既学会了要体察他人的感受、宽容、体谅他人还培养了他们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在讨论完贝贝后,接着观看了佳佳的表现,对于佳佳的表现,幼儿都非常的赞同,在与的鲜明对比后,幼儿更深刻的体会到应该懂得分享快乐。各种的假设,不停的提问,让幼儿更加的融入了短片中两位幼儿不同的情绪中,而短片中两位幼儿鲜明的情绪,也让小朋友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应该学会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最后,幼儿还学会像佳佳一样带给他人快乐。
3。内化自我 在讨论过别人,帮助过别人后,幼儿对情绪的基本特征及成因以及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都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候,请幼儿来画一画自己今天的心情,然后用语言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在画画说说的过程中,让幼儿知道我们不仅可以自我调节,还可以帮助别人调节心情,用自己的好心情去感染周围的人,幼儿通过自身的参与体验理解,对自我的认识得到了一种升华。
4。延伸活动 活动结束,我并不急着告一段落,关键是引导幼儿对心情有进一步的了解,所以我引导幼儿到语言角去继续说出自己的心情,或者是到美工区去给自己的心情配上颜色,就如《纲要》社会领域中所说: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该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延伸活动中,继续引导幼儿对心情的认识和学习。 )
评析:
亮点:突破了原来脸谱化的心情说教(如出示几张表情脸谱,让孩子去观察评述),从孩子的生活谈起,让孩子观察了解身边最熟悉的父母、朋友的心情的外在表现及原因,进而达到健康情感情绪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利用幼儿的生活去学习的正确设计理念,效果不错。
问题和建议:
教师在引导上,设置的问题与方式较为单一,对开阔孩子的思路,调动孩子的生活经验作用不大。
17、幼儿园观摩课一等奖大班音乐活动《小树叶》教案设计及说课稿
优质课 大班音乐活动:《小树叶》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歌曲《小树叶》第一段和第二段音乐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2、在感知和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初步学习用歌声(轻缓连贯、响亮跳跃)、表情、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内容。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1、有意识地在户外散步时指导幼儿观察各种树的姿态及树叶飘落的情景。
2、两棵“大树妈妈”,若干片“小树叶”。
3、多媒体课件《小树叶》、歌曲磁带、录音机。
三、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场,调动情绪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表演活泼诙谐的律动《小毛驴》进入课堂。
(二)练声
1、气息练习:慢吸慢呼,快吸快呼。
2、练声曲:练习轻缓连贯、欢快跳跃两种不同旋律风格的唱法。
(三)学习歌曲
1、设置情境 感受旋律
在所设置的落叶场景中教师与幼儿共同捡起落叶,并伴随音乐做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以及树叶在风中飘舞的动作,初步感受《小树叶》的音乐旋律。
2、欣赏童话 理解作品
教师讲述童话故事,并有机地将范唱溶入其中,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音乐作品内容。
提问:你们听到故事里讲了什么?你们伤心的时候会怎样?你们快乐的时候会怎样?
3、整曲欣赏 感受音乐
观看多媒体课件,完整欣赏歌曲《小树叶》。
提问: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4、分段感受 加深理解
分段欣赏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比较歌曲《小树叶》第一段和第二段中不同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并让幼儿自主讨论应分别用什么样的心情来唱这两段。
5、学唱歌曲
1)利用多媒体引导幼儿跟着歌曲旋律朗诵歌词。
2)用单音“啦”来哼唱旋律,进一步熟悉音乐旋律。
3)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幼儿用轻缓连贯的歌声演唱第一段,用欢快跳跃的歌声演唱第二段。
(四)自由表现,体验乐趣
幼儿与老师一起手拿小树叶扮演树叶娃娃,随着《小树叶》的音乐自由表现。
大班音乐活动:《小树叶》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歌曲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比较枯燥的、最不容易出彩的教学活动,只要教师会唱,幼儿自然会跟着模仿。而今,在认真贯彻新《纲要》的过程中发现,新歌教学并非像以往单一的“老师唱一句,幼儿跟一句”,只将幼儿是否能够完整地把歌词唱出来为教学目的,而应是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这便是我设计这个活动的初衷。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树叶》是一首AB段式的歌曲,是富有情感教育意义的音乐教材。歌曲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歌曲的第一段主要讲树妈妈看到树叶娃娃们飘走了,心里很难过,音乐缓慢忧伤;第二段主要写小树叶变勇敢了,树妈妈很高兴。音乐欢快跳跃,与第一段的音乐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幼儿容易感受、理解和表达。而且大班幼儿对“喜怒哀乐”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通过学习歌曲,可以让幼儿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丰富幼儿的内心情感。
(二)教学目标
大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对嗓音的控制能力有所提高,对音乐的再认和记忆能力也逐渐增强。在对教材有了充分的分析后,根据大班幼儿在音乐技能技巧和认知、常识等方面的实际水平,结合我对新《纲要》的理解,从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的角度出发,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歌曲《小树叶》第一段和第二段音乐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重点)
2、在感知和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初步学习用不同的歌声(轻缓连贯、欢快跳跃)、表情、动作等来表现音乐的内容。(难点)
以上目标的制定,体现了艺术教育由倾听—感受—表达的审美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艺术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幼儿积极主动地体验与感悟艺术美的过程。因此我将本活动的教学重点定为:充分调动幼儿的听觉视觉,去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体验其中的乐趣。
难点:由于幼儿已具有一定的音乐记忆和再现能力。学唱一首新歌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但是在对歌曲有了自己的内心体验后,如何把自己内心的体验通过音色、节奏、音量、情绪、动作等表现出来,这对于他们来说,将是一个挑战。所以我把它列为整个活动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1、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树的姿态及树叶飘落的情景(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为理解歌词做好铺垫)。
2、两棵“大树妈妈”,若干片“小树叶”(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运用这些材料来创设秋天的情境,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呼应,同时为最后的表演环节提供材料)。
3、多媒体课件《小树叶》(这是作品欣赏的重要媒介,它将作为一个载体,向幼儿呈现完整、感性的视听觉的艺术形象。创设意境,帮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歌曲磁带及录音机。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个体对认识对象的体验也就越细致,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和示范法。其中,通过启发引导法,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幼儿发散性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而情境教学法贯穿活动始终,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为幼儿享受艺术,表现艺术提供了机会,激发幼儿的艺术表现欲。
(二)学法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认为:“儿童学习音乐,首先应该学习听完整的优秀音乐,而且需要学到能听出这些好的音乐中的一切细微变化及独特情趣,并能对这些音乐及其细微变化熟悉到能够做出直觉反应的程度。”根据这一教学理论,在活动过程中,欣赏法、对比法和游戏法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法,这两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感受音乐、自由表现的机会,同时肯定和接纳幼儿独特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活动过程中,将充分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促进幼儿的艺术能力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一)律动进场,调动情绪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表演活泼诙谐的《小毛驴》进入课堂,通过老师的主唱,幼儿用弹舌等方法与老师进行互动,营造了一种活泼、宽松的活动气氛,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热情。
(二)练声
1、 气息练习
调整幼儿气息,为练声做好准备。
2、练声曲
有助于练习幼儿的音准、节奏。练声曲里包含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唱法,非常有趣,为幼儿领会歌曲《小树叶》两段轻缓连贯、欢快跳跃的不同旋律风格做好铺垫。
(三)学习歌曲
1、设置情境 感受旋律
教师与幼儿一起随着音乐做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样子,以及树叶在风中飘舞的情景。目的在于引发幼儿对秋天落叶情景的联想,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也让幼儿初步感受《小树叶》的音乐旋律,并由此而导入故事《小树叶》。
2、欣赏童话 理解作品
在此环节中,我运用了欣赏法、示范法、启发引导法,通过提开放式的问题(你们听到故事里讲了什么?你们伤心时会怎样呢?等等),给了幼儿一个较大的思考空间,让幼儿回忆自己伤心和快乐的情感体验,从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并巧妙地将老师的范唱溶入到童话欣赏中,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为下面理解歌曲《小树叶》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该环节使各领域相互渗透,体现了课程多元化的整合。
3、整曲欣赏 感受音乐
此环节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和整曲欣赏法。课件将生动的画面与歌曲《小树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下子就将幼儿带入歌曲的情境中,呈现了完整的艺术形象,使幼儿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了艺术美的享受。在这里采用整曲欣赏法,是因为幼儿正处在整体模式识别阶段,大脑总是不加思索地选择自己熟悉的对象进行完整地摄取,所以让幼儿整曲欣赏,可使幼儿对曲子获得更加完整的审美享受。
4、分段感受 加深理解
此环节借助了多媒体课件,以分段欣赏的形式,引导幼儿对比作品中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运用启发引导法,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小树叶、树妈妈的内部心理活动,探索思考什么样的歌声适合体现该段歌曲,进一步体验音乐情感的直觉性,体现了积极的师生、生生互动,营造了轻松、自由、平等的课堂气氛。突出了重点,为解决难点做好准备。
5、学唱歌曲
旋律和节奏是歌曲的灵魂,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朗诵歌词,接着用单音“啦”来哼唱旋律,进一步熟悉旋律线条,最后,幼儿完整学唱歌曲。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自我评价,自我调整,在尊重幼儿想法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把自己内心的体验通过音色、节奏、音量、情绪等表现出来。这样,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四)自由表现 体验乐趣
此环节是本活动的结束部分,所有的幼儿与老师一起手拿小树叶扮演树叶娃娃,与所设置的场景产生积极的互动,让幼儿置身于角色中,随着《小树叶》的音乐自由表现,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评析:
亮点:目标定位准确,符合孩子现状,活动过程始终抓住“感受”“初步”两个关键词,从多媒体到童话故事,从悠扬干净的钢琴声到教师神情、肢体等形态语言,无不营造一种“感受”的氛围。“初步”二字体现在教师没有过分强调学唱时间的长度、程度的完美性,而是重在让孩子用各种形式表现歌曲。活动过程主次分明,突显目标、服务目标。整个活动完整朴实,没有令人眼花缭乱、标新立异的环节,却在“实”字上留下浓浓的笔墨,在平凡中见立意,是一堂常规教学活动的典范。
问题及建议:
1、 在幼儿情感体验上,从孩子身边的人或事切入,如能挖掘得更深入些,对孩子的情感内化帮助更大,效果更好。
2、 学唱的形式更多样化,气氛会显得更活跃。
18、小班区域活动公开课优秀教案及说课稿 《娃娃家 美工区》
一、活动目标
1、增强角色意识,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
2、在角色扮演中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家用电器、炊具、刀具、餐具、茶具、沙发、娃娃若干、餐桌一张、凳子五张、角色卡五张、床一张、梳妆台一张、电视机一台、清洁用具
三、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区域。
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到娃娃家和巧巧手去玩游戏。
2、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卡进区。
3、幼儿入区活动,教师重点观察幼儿的角色意识是否明确、操作时是否有困难并适时指导。
小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时常忘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教师应随时以同伴的身份,以游戏的口吻给予提醒。
4、以音乐提示幼儿结束活动,整理物品。
5、评价:你在里面扮演了什么角色,做了什么事情。
美工区
一、活动目标
1、利用废旧物品纸浆让幼儿尝试大胆地揉搓,享受自由造型的乐趣。
2、让幼儿喜欢色彩,鼓励幼儿大胆用色,喜欢和颜色做朋友。
二、活动材料
纸浆作品:一盆浆糊、五个勺子、水粉颜料、盆若干、水粉笔、纸浆(未上颜色的纸浆作品、已和好的纸浆、已泡好的纸浆)
三、活动过程
1、教师简单导入。
2、幼儿入区穿围兜。
3、幼儿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教师重点观察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和体验,并给予适时指导。
4、以音乐提示幼儿结束活动,整理物品。
5、评价:你今天在巧巧手做了什么?
小班区域活动说课稿
海大幼儿园
授课教师王惠指导老师陈蓉
娃娃家
娃娃家对小班幼儿来说是最受欢迎的,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积累生活经验,丰富角色行为,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根据前段时间的观察,幼儿在娃娃家活动时,角色意识不强,注意力容易转移,随意性大,往往只是摆弄做饭、切菜的反复行为过程,这也是小班幼儿的特点。针对以上现状,我设计以下活动目标:
1、增强角色意识,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
2、在角色扮演中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角色游戏的准备是游戏指导的前奏,其核心是游戏情境的创设。幼儿是否能更好地进行角色扮演,材料是关键。投放适宜的材料能增加游戏情节,丰富游戏内容,达到促进幼儿游戏的作用。根据各种角色的需要,我投放了以下材料:在厨房,我们投放了家用电器、厨具和各种食物等,幼儿可以根据角色需要进行操作;在卧室,我们投放了梳妆用品、大小娃娃和衣服等,幼儿可以进行梳妆打扮和模仿妈妈如何照顾宝宝;在客厅,我们给幼儿准备了一个活动的电视,幼儿通过转动画面,既能增强活动兴趣、丰富活动情节,又能加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游戏活动中,我紧扣目标,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引导幼儿明确角色,能根据角色做出相应的角色行为,使幼儿更深入地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丰富生活经验。
美工区
根据《纲要》的要求: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帮助幼儿提高表现技能。结合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与动作发展水平,我设计以下目标:
1、让幼儿尝试大胆的揉搓,享受自由造型的乐趣。
2、让幼儿喜欢色彩,鼓励幼儿大胆用色、喜欢和颜色做朋友。
为了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享受游戏的快乐,我们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废旧报纸作为幼儿游戏活动的材料。投放已泡好的报纸沫和浆糊,并提供适宜的操作工具,幼儿可以进行大胆的揉搓。纸浆的可塑性很强,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自由造型。根据小班幼儿喜欢平行游戏的年龄特点,我投放了五份同样水平的揉搓材料。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我还投放了各种成品的纸浆作品和不同水平的玩色材料,有涂的、有染的、有喷的,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适当的操作材料,大胆地使用颜色,感受色彩的鲜艳和明亮。
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幼儿缺乏对纸浆的认识,不能大胆的去进行揉搓,老师应及时观察幼儿的需要并进行适时指导,甚至可以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给予幼儿正确的示范和指导。
19、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歌曲:长又长 展示课教案设计及说课稿
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歌曲:长又长
活动目标:
1、熟悉歌词,用自然声愉快地演唱歌曲《长又长》。
2、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演唱歌曲的唱名,正确演唱m s s、r f f和m ~ r ~ d ~~。
3、通过问答游戏和角色扮演,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5、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活动准备:
1、奥尔夫音乐CD秋冬3、钢琴;
2、森林背景图、四种动物图卡、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律动游戏《请跟我来》,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二、教师引导幼儿以歌曲中的×× ×× ×× ×及××× ××× ×× ×节奏型打招呼、相互问好,熟悉歌曲结构。
三、导入:
教师出示森林背景图,介绍做客的小动物,播放音乐CD,欣赏歌曲第一段。
教师导语:“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歌的名字叫《长又长》,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四、幼儿学唱歌曲《长又长》第一段。
教师导语:“小动物唱得好听吗?你听到它们唱了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简单分析歌词后,学习歌曲。
1、教师唱问句,幼儿唱答句;(钢琴伴奏)
2、引导幼儿做小老师有表情地唱问句,教师唱答句;(钢琴伴奏)
五、学习歌曲第二段:
1、播放音乐CD,欣赏歌曲的第二段。
2、出示唱名条,以小动物的口吻引导幼儿学习唱名问答。(钢琴伴奏)
1)m sm sm sm2)r fr fr fr
m s sm sm sm;r f fr fr fr;
3)m sm sm sm4) r fr fr fr
m s sm sm sm;r f fr fm ~ r ~ d ~~;
3、针对幼儿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突出唱名答句:m s sm sm sm;r f fr fr fr 及r f fr fm ~ r ~ d ~ 。重点练习答句中m s s、r f f和m ~ r ~ d ~~的演唱变化。
4、唱名问答:
1)、老师:手拍拍子唱问句;
幼儿:手拍拍子唱答句。
2)、启发幼儿以拍子拍奏肢体的其他部位,演唱歌曲第二段。
教师导语:“我们除了可以拍手为歌曲伴奏,还可以拍哪里?”
六、引导幼儿模仿四种动物的动作,尝试进行肢体创造。
教师导语:“刚才我们把小动物的特点都唱出来了!那么我们能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吗?”
七、分角色完整演唱全曲:
幼儿自选头饰,分别扮演四种动物。教师引导幼儿分组商量,进行角色定位。
1)在老师的指挥下配合音乐演唱歌曲。
2)面向现场教师,为大家演唱全曲,锻炼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欲。
八、以“我们一起回到班上为其他的小朋友演唱这首好听的歌”,自然结束活动。
第六届全省幼儿园优质课调教活动说课稿
说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歌曲《长又长》
武警海南总队幼儿园李晖
指导教师张连珍
一、 说设计意图: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寻找合适的歌曲教材是至关重要的。《长又长》作为新授歌曲,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真正体现“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次活动中,我们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师幼互动,运用多种游戏的方法鼓励幼儿在欣赏的基础上,分段学习歌曲并分角色表演唱,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
二、 说教材:
《长又长》这首歌曲选自奥尔夫秋冬课程——大班音乐主题“追追追”,歌曲的旋律活泼、节奏感强。歌曲共分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相同,是歌曲的歌词部分。歌词内容来源于孩子们非常喜爱的四种动物,突出了大象、兔子、长颈鹿、猴子这四种动物的明显特征,幽默诙谐,生动有趣,符合孩子喜爱动物的年龄特点,能很好地激发他们学习演唱歌曲的兴趣。第二段是歌曲的唱名部分,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活动有别于传统音乐活动的一个地方。唱名旋律和歌词部分的旋律相同,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唱名学习,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首歌中,看似简单,其实对孩子的自信心、成就感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因此,《长又长》是大班幼儿演唱歌曲的好教材。
三、 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在详细地分析了教材的基础上,我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音乐活动的要求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熟悉歌词,用自然声愉快地演唱。
2、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演唱歌曲的唱名,准确演唱 m s s、r f f和m ~ r ~ d ~~。
3、通过问答游戏和角色扮演,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四、说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熟悉歌词,能够用自然声愉快地演唱歌曲。
为了使孩子们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会演唱歌曲,在活动的开始,我通过森林背景图以及歌词中四种动物图片的出现,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小动物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自然地引入歌曲。孩子们就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要教一首歌”,而是主动地“和小动物一起学唱好听的歌”,将孩子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采用了情景法、分段学习法和多种感官参与法,注重每一环节的总结和下一环节的铺垫,做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后达到熟悉歌词,愉快演唱全曲的目的。
本次活动的难点我把它定位为:唱名的学习
唱名的学习对于孩子来说,一直是比较难的部分,没有歌词的带动,唱名显得相对的枯燥一些。因此,我把幼儿学习唱名的演唱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部分来解决。为了使孩子们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唱名的学习,我采用了分解难度、突出难点和动静结合的方法。首先,我将第二段的唱名旋律以唱名条的形式,直观地展现给孩子,并通过白、粉两种不同的颜色来区分问句和答句;而唱名条中的唱名也尽量地按照音符的高低位置做了一些变化,让幼儿在视觉上直观感受唱名高低的变化,潜移默化地体会唱名旋律。在孩子们欣赏了第二段歌曲后,老师及时地将唱名条给孩子们出示,这样孩子们对抽象的唱名就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学习的时候也能很好地区分问句和答句。对于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即容易唱错的地方,我将唱名条做成可活动的,根据孩子的情况,及时地将唱名条取下来,和孩子一起重点练习答句中m s s、r f f和m ~ r ~ d ~~的演唱变化,帮助孩子正确掌握唱名演唱。最后,通过肢体的律动问答,和孩子们一起在游戏中加深和巩固了唱名的学习,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五、说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和游戏性,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律动游戏,和老师一起有节奏地进行打招呼、问好;
物质准备:奥尔夫音乐CD秋冬3、钢琴、森林背景图、动物图卡、动物头饰若干;
六、说教法、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 教歌曲的方法不能公式化,方法要为目标服务。因此,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以可爱、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我运用了情景法、分段教学法、多种感官参与法等教学方法。
情景法:本次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地设置一幅具有油画风格的森林背景图,在图上布置小动物、出示唱名条,意在通过视觉审美和直观教具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体验音乐美的同时,熟悉歌词和唱名,达到艺术性、知识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分段教学法:根据歌曲《长又长》的特点,我将歌词部分和唱名部分分段学习。通过设置疑问,配以色彩鲜艳的图片,把幼儿带入一个有趣的场景中:视听的结合,有助于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分段教学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印象,帮助幼儿区别歌词和唱名的特点,有利于教师细腻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多种感官参与法: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遵循由浅
入深的教学原则,引导幼儿在看看、听听、说说、唱唱、玩玩的愉快气氛中参与艺术活动。
七、说活动过程:
教学流程:激发兴趣——欣赏歌曲——学唱歌曲——肢体创造——表演唱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1、热身活动:律动游戏《请跟我来》。
2、教师引导幼儿以歌曲中的×× ×× ×× ×及××× ××× ×× ×节奏型打招呼、相互问好。
以游戏和打招呼问好开展活动是很好的开始,我将“啦、啦、啦、啦”和肢体律动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又使简单的发声练习巧妙地进行。那么将问好与歌曲的主要节奏型结合,则拉近了师生间距离,同时又熟悉了歌曲节奏,为下一环节学习做铺垫。
(二)、欣赏歌曲
教师创设了森林情景,介绍做客的小动物,在分段学习时运用CD,分别欣赏了歌曲第一段和第二段。音乐和情景的视听结合,把幼儿不由自主地带入了歌词记忆和模仿演唱的学习。
(三)、学唱歌曲
幼儿学唱歌曲《长又长》第一段。
1、教师唱问句,幼儿唱答句;
2、引导幼儿做小老师有表情地唱问句,教师唱答句;
歌词学习相对于唱名学习较简单,我们避免了枯燥的教唱,采取在欣赏的基础上,以问答游戏进行学习。让幼儿做小老师有表情的唱问句,是对幼儿自信心和表现欲的锻炼。
学习歌曲第二段:
1、播放音乐CD,欣赏歌曲的第二段。
2、出示唱名条,以小动物的口吻引导幼儿学习唱名问答。
1) m sm sm sm2)r fr fr fr
m s sm sm sm;r f fr fr fr;
3) m sm sm sm4)r fr fr fr
m s sm sm sm;r f fr fm ~ r ~ d ~~;
3、针对幼儿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突出唱名答句:m s sm sm sm;r f fr fr fr 及r f fr fm ~ r ~ d ~ 。重点练习答句中m s s、r f f和m ~ r ~ d ~~的演唱变化。
4、唱名问答:
1)、老师:手拍拍子唱问句;
幼儿:手拍拍子唱答句。
2)、启发幼儿以拍子拍奏肢体的其他部位,演唱歌曲第二段。
唱名学习是活动的难点,也是整个活动的关键,我们除了采取欣赏、问答游戏之外,制作了唱名条来分解歌词记忆的难度,并通过突出难点和手势引导来辅助幼儿掌握答句中的难点。另外,通过启发幼儿创造性地拍奏身体部位,以动感的肢体伴奏来练习演唱,较好地避免了反复进行唱名演唱给幼儿带来枯燥感。
(四)、肢体创造
学唱了小动物的歌,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四种小动物的动作,尝试进行肢体创造。是幼儿创造性的最好体现,也是趣味性地为下一步角色扮演做铺垫,以便幼儿在扮演角色时有良好的角色意识。
(五)、表演唱
分角色完整演唱全曲:
1)在老师的指挥下配合音乐演唱歌曲。
2)面向现场教师,为大家演唱全曲。
《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教师让幼儿自选头饰,分别扮演四种动物。引导幼儿分组商量,进行角色定位,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在唱唱、玩玩、演演中有分工有合作地将活动推向高潮。
评委点评:
优点:
1、教师对歌曲演唱强调情绪、动物的特点,是值得提倡的。
2、教师亲和力强,教态好,歌曲教唱处理环节比较细。
不足与建议:
1、难点没有突破,孩子对第二段唱名没法掌握。
2、歌曲旋律不够熟悉就进入唱名学唱的环节,过于匆忙。
3、在让幼儿演唱歌曲时,游戏是唱唱名旋律时要在钢琴上给音准。
4、幼儿在倾听第一遍歌曲后就已基本熟悉歌曲的旋律及内容,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如何帮助幼儿进行提升。
20、优质课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小厨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小厨师》
一、设计意图:
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乐音,节奏与生活具有形式上的同构。本次活动为了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和了解生活中所蕴含的音乐。我们将语言、音乐、表演、创作等形式加以融合,用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熟悉的形象、动作,启发其艺术灵性,为幼儿开辟一种艺术感受和表现的创作空间,运用不同的形式把感受到的节奏表现出来。我们发现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以及亲身体验的过程里,所表现出来的是积极的态度、真实的情绪和情感。在音乐活动中通过妈妈“切肉”、“剁肉”,启发孩子感知节奏去舞蹈,这种形式很新颖,能激起孩子很有兴趣地表达节奏,练习节奏,幼儿通过拍打,敲击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道具模拟演奏,产生不同节奏的声音,从而有兴趣地创造性地来表现音乐,幼儿们不仅感受到生活艺术而且也得到了快乐的体验。让孩子了解生活中也有音乐美。
二、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蕴藏的音乐节奏,体验节奏游戏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2、尝试能创造性的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各种节奏。
3、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小积木块、椅子若干
2、音乐、节奏条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受节奏,并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难点:尝试创编生活中各式的节奏
五、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X妈妈家里要请客,宝宝们,我们一起来迎接客人吧!哎,来了好多的客人老师,宝宝们,跟着妈妈,用你们好听的声音和小手一起来给客人老师们问声好,欢迎她们吧!
1、用声音和小手来问好:老 师 早上 好!(XXXXX)/欢迎 欢迎 欢迎 你!(XXXXXXX)
2、小脚也来和客人打招呼,问好吧!(节奏同上)
(二)感知生活中的节奏、并尝试运用自己身体动作感知节奏、表现节奏。
1、观察体验,“切肉”、“剁肉”游戏
A:妈妈说:“今天家里来了这么多客人,妈妈要包饺子,招待客人,现在,妈妈要剁猪肉了,你听听,妈妈剁肉的声音。”妈妈让宝宝在一旁观察妈妈“切肉”、“剁肉”,有意地剁出各种节奏(A:切肉 XXXXX;B:剁肉 XXXXXXX)
B:妈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你的小手能跟着妈妈一起来吗?你能用拍手来告诉大家吗?
C:妈妈:噢,原来“切肉”、“剁肉”也这么好玩,发出的声音好象在唱歌,现在我们就来请宝宝们跟着音乐一起唱“切肉”、“剁肉”的歌。
2、肢体游戏:感应节奏(启发幼儿用身体的其他动作表现节奏。如:跺脚、拍腿等)
A:妈妈:如果你的小脚是菜刀,现在请用小脚菜刀来“切肉”、“剁肉”
B:妈妈:除了手和脚,你还能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表现出“切肉”、“剁肉”的节奏吗?
C:妈妈:我的宝宝们真能干,不光小耳朵机灵,小手小脚小身体也都很灵活。现在妈妈要请宝宝们跟着音乐一起来玩“快乐的小厨师”的游戏。现在我们身体变变变,变成了一把小菜刀,我们准备要“切肉、“剁肉”啦!
3、尝试创编生活中的各式节奏
妈妈:除了“切肉”、“剁肉”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外,平常妈妈干家务活的时候也会发出许多好听的声音,比如,妈妈洗衣服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
(三)道具合乐伴奏。
1、出示节奏条,分组拍念(A组拍“切肉”节奏、 B组
拍“剁肉”节奏)
2、道具模拟演奏:快乐的小厨师(配乐轮奏)
妈妈:我们一起来为客人老师们演奏一曲。
六、延伸活动
在音乐区里投放各种塑料袋、可乐罐、瓶子、筷子、盒子若干常见物品,让幼儿探索敲击各种节奏。
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小厨师》说课稿
各位老师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活动是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小厨师》。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音乐,节奏与生活具有形式上的同构。本次活动为了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和了解生活中所蕴含的音乐。我们将语言、音乐、表演、创作等形式加以融合,用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熟悉的形象、动作,启发其艺术灵性,为幼儿开辟一种艺术感受和表现的创作空间,运用不同的形式把感受到的节奏表现出来。我们发现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以及亲身体验的过程里,所表现出来的是积极的态度、真实的情绪和情感。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目标定位为:1、感受生活中蕴藏的音乐节奏,体验节奏游戏给大家带来的快乐;2、尝试能创造性的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各种节奏。重点:感受节奏,并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难点:尝试创编生活中各式的节奏。在这个音乐活动中,主要通过妈妈“切肉”、“剁肉”,启发孩子感知节奏去舞蹈,这种形式很新颖,能激起孩子很有兴趣地表达节奏,练习节奏,幼儿通过拍打,敲击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道具模拟演奏,产生不同节奏的声音,从而有兴趣地创造性地来表现音乐,幼儿们不仅感受到生活艺术而且也得到了快乐的体验。让孩子了解生活中也有音乐美。
21、参赛课中班音乐儿谣《小蚂蚁》教案和说课稿材料
设计意图:
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一直很受重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事情是要靠同伴或集体的力量,团结合作才能解决的,而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正是我们要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内容。《小蚂蚁》是最能体现出团结合作而又充满童趣的儿谣,它注重音乐与动作、语言的紧密结合,让幼儿能以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能让幼儿在愉快游戏中用肢体表现出搬、推、拉、堆,从中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特别是儿谣里的“嘿哟、嘿哟”更是幼儿感兴趣的,明快欢乐的节奏,使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更浓,更能感受到团结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初步有节奏念儿谣,并能根据语词的变化用肢体作出相应的动作。
2、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团结合作的快乐。
3、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4、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重难点:幼儿有节奏的念儿谣,并用肢体表现出搬、推、拉、堆等动力。并在活动中感受到团结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音乐CD、图片、各种形状的木材、小蚂蚁头饰、乐器:打棒、圆舞板。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的内容。
二、学念儿谣运用肢体表现“搬、推、拉、堆”的动作
1、欣赏儿谣,初步熟悉儿谣内容。
提问:小蚂蚁用了哪些方法运木材?(幼儿:搬、推、拉、堆)并引导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2、播放录音,让幼儿跟录音边念儿谣边用肢体表演。(两人一组,一人扮小蚂蚁,一个扮大木材,跟着儿谣表演,交换表演)
三、小蚂蚁运木材游戏
1、小蚂蚁把木材运到指定的地点搭舞台。
2、引导幼儿回忆并说出运木材所用的方法,然后启发幼儿说出除了这些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
四、乐器演奏
幼儿用乐器跟着音乐边念儿谣边打节奏。
活动结束
幼儿听着音乐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中班音乐儿谣《小蚂蚁》说课稿
昌江县机关幼儿园文燕指导老师:李德修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
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一直很受重视。幼儿在日常 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事情是要靠同伴或集体的力量,团结合作才能解决的,而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正是我们要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内容。《小蚂蚁》是最能体现出团结合作而又充满童趣的儿谣,它注重音乐与动作、语言的紧密结合,让幼儿能以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能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用肢体表现出搬、推、拉、堆,从中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特别是儿谣里的“嘿哟、嘿哟”更是幼儿感兴趣的,明快欢乐的节奏,使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更浓,更能感受到团结合作带来的快乐。
2、目标定位
1、初步有节奏念儿谣,并能根据语词的变化用肢体作出相应的动作。
2、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团结合作的快乐。
重难点:幼儿有节奏的念儿谣,并用肢体表现出搬、推、拉、堆等动力。并在活动中感受到团结合作的快乐。
4、活动准备
音乐CD、图片、各种形状的木材,小蚂蚁头饰、乐器:打棒、圆舞板。
二、说教法
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音乐欣赏法:音乐欣赏法不仅能让幼儿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到儿谣的美妙之处,培养幼儿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幼儿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2、情景表演法:通过表演,让幼儿用肢体表现出搬、推、拉、堆,表演中更能感受到儿谣的乐趣,同时也熟悉儿谣内容,充分感受音乐的节拍和节奏,也感受到参加音乐活动的乐趣。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环节,通过游戏,让幼儿既尝试了成功的喜悦,又感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
三、说学法
1、观察法:让幼儿观察图片,并模仿出图片中的动作,为幼儿学习儿谣做好铺垫,给幼儿模仿的空间,是他们参与学习的过程。
2、倾听法:首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音乐,其次,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并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模仿动作的积极性。
3、参与游戏法: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幼儿在活动中扮演小蚂蚁亲自体验儿谣的节奏,能让幼儿兴致勃勃地参与活动,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四、说活动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的内容。
(二)学念儿谣运用肢体表现:搬、推、拉、堆的动作。
1、欣赏儿谣,初步熟悉儿谣内容。
提问:小蚂蚁用了哪些方法运木材?(幼儿:搬、推、拉、堆)接着引导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2、播放录音,让幼儿跟着录音边念儿谣边用肢体表演。(两人一组,一人扮小蚂蚁,一人扮大木材,跟着儿谣表演,可交换表演)。
(三)小蚁蚂运木材游戏
1、小蚂蚁把木材运到指定的地点搭舞台。
2、引导幼儿回忆并说出运木材所用的方法,然后启发幼儿探究说出除了这些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
(四)音乐演奏
幼儿用乐器跟着音乐边念儿谣边打节奏。
五、活动结束
幼儿听着音乐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22、大班语文公开课教案《小花猫找汗》教学设计及反思
大班《小花猫找汗》教学设计及反思
设计意图:《小花猫找汗》是一节听读游戏识字课,有一次组内教研过程中,一位年轻老师提出:“现在上听读游戏课太难了,尤其是长篇的科学故事性的文章,真不知怎么教给孩子? ”。其实对于小朋友而言,听读课本上的文章诗歌很适合学龄前的孩子,既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能增强识字的能力,每一篇诗歌有讲述一个知识点,在幼小衔接工作的过程中,听读游戏识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花猫找汗》是一篇很适合低龄小朋友的科学童话,孩子们通过阅读能了解一些动物出汗的科学常识。语言生动有趣,课文的画面形象可爱,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鉴于以上几点,我有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1、复习学过的生字:猫 猪 狗 牛 马 。学习新授生字:说 问 汗 吐
2、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创作表演童话故事。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科学诗歌的兴趣,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1、教杆 字卡若干钓竿小鱼池教具
2、小动物头饰若干个《小花猫找汗》动画片律动音乐《小动物》
3、表演用背景幕布录像机
活动过程:律动《小动物模仿操》教师领幼儿入座。
一、导入:播放动画片《小花猫找汗》
二、听读游戏诗歌教学:
动画片看完了,我要考考小朋友,这个动画片的名字叫什么?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让幼儿发言,教师并依次贴出各种所说出的小动物的图片)
(随后教师依次出示词卡:身上、舌头、脚掌、鼻子)
教师引导幼儿玩“连连看”的游戏(请小朋友上前连线,把小动物图片和相对应出汗的位置的词卡廉洁,以此巩固关于小动物出汗部位的知识教育)
三、复习学过的生字
这些小动物还带来几个字宝宝,我们一起看看。(把刚才的小动物图片翻过来,后面是相对应的小动物的名称字卡:猫、狗、猪、牛、马)
认读认读识字游戏
1“听声音认生字”游戏(老师或小朋友学小动物的叫声,另一名小朋友找出相对应的字卡)
四、学习新授生字
这首童话里还有几个小字宝宝不见了,看来我需要魔术帽。(教师运用魔术帽变出“说”“问”“汗”“吐”四个生字)
教师引领幼儿观察,并让幼儿独立分析字形,比如说:
说——一个人在看电视,电视里有一个人说话
问——一个人在大门里问问题。
汗——一个人本来是干的,运动后就出汗了。
吐——左边是口,右边是土,合起来就念吐。
之后进行组词,并说一句话。
五、玩识字游戏
1小猫钓鱼。儿歌:小猫小猫苗苗叫,我的小鱼哪去了?我请***找一找。
2谁当小老师?
3猜猜谁不见了。
六、童话故事表演
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了《小花猫找汗》的故事,那我们想不想表演这个故事呢?下面我们请大二班的小朋友表演《小花猫找汗》
(教师分发头饰)
(让第一组幼儿讨论分配角色,之后进行表演童话故事)——教师进行录像
表演结束了,请下面的小观众说一说,哪里表演的好?哪里表演得不好?
(让幼儿自由讨论优点和缺点,综合之前的经验,请第二组小朋友表演)
七、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表演得真棒,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不同的小动物,他们出汗的身体不为也是不一样的!现在我
问问小朋友,你还知道别的小动物用什么部位出汗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教师外面的小动物用什么部位出汗?让我们一起出发。
活动反思: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1活动中,孩子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发挥了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孩子与孩子之间的讨论,教师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是促进下一步教学的动力。
2情境创设对于幼儿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准备了大量的表演头饰和背景图片,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高涨起来,兴趣是最大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能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3在玩中学。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在游戏中度过(识字游戏,连线游戏、表演游戏等),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满足了身心需求,学到了科学知识,从而尊重了孩子科学认知的理念
23、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小花猫找汗》教学设计及活动反思
设 计 意 图
《小花猫找汗》是一节听读游戏识字课,有一次组内教研过程中,一位年轻老师提出:“现在上听读游戏课太难了,尤其是长篇的科学故事性的文章,真不知怎么教给孩子? ”。其实对于小朋友而言,听读课本上的文章诗歌很适合学龄前的孩子,既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能增强识字的能力,每一篇诗歌有讲述一个知识点,在幼小衔接工作的过程中,听读游戏识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花猫找汗》是一篇很适合低龄小朋友的科学童话,孩子们通过阅读能了解一些动物出汗的科学常识。语言生动有趣,课文的画面形象可爱,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鉴于以上几点,我有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活 动 目 标
1复习学过的生字:猫 猪 狗 牛 马 。学习新授生字:说 问 汗 吐
2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创作表演童话故事。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科学诗歌的兴趣,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 动 准 备
教杆 字卡若干钓竿小鱼池教具
小动物头饰若干个 《小花猫找汗》动画片 律动音乐《小动物》
表演用背景幕布 录像机
活 动 过 程
律动《小动物模仿操》教师领幼儿入座。
一导入:
播放动画片《小花猫找汗》
二听读游戏诗歌教学:
动画片看完了,我要考考小朋友,这个动画片的名字叫什么?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让幼儿发言,教师并依次贴出各种所说出的小动物的图片)
(随后教师依次出示词卡:身上、舌头、脚掌、鼻子)
教师引导幼儿玩“连连看”的游戏(请小朋友上前连线,把小动物图片和相对应出汗的位置的词卡廉洁,以此巩固关于小动物出汗部位的知识教育)
三复习学过的生字
这些小动物还带来几个字宝宝,我们一起看看。(把刚才的小动物图片翻过来,后面是相对应的小动物的名称字卡:猫、狗、猪、牛、马)
认读认读识字游戏
1“听声音认生字”游戏(老师或小朋友学小动物的叫声,另一名小朋友找出相对应的字卡)
四学习新授生字
这首童话里还有几个小字宝宝不见了,看来我需要魔术帽。(教师运用魔术帽变出“说”“问”“汗”“吐”四个生字)
教师引领幼儿观察,并让幼儿独立分析字形,比如说:
说——一个人在看电视,电视里有一个人说话
问——一个人在大门里问问题。
汗——一个人本来是干的,运动后就出汗了。
吐——左边是口,右边是土,合起来就念吐。
之后进行组词,并说一句话。
五玩识字游戏
1小猫钓鱼。儿歌:小猫小猫苗苗叫,我的小鱼哪去了?我请***找一找。
2谁当小老师?
3猜猜谁不见了。
六童话故事表演
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了《小花猫找汗》的故事,那我们想不想表演这个故事呢?下面我们请大二班的小朋友表演《小花猫找汗》
(教师分发头饰)
(让第一组幼儿讨论分配角色,之后进行表演童话故事)——教师进行录像
表演结束了,请下面的小观众说一说,哪里表演的好?哪里表演得不好?
(让幼儿自由讨论优点和缺点,综合之前的经验,请第二组小朋友表演)
七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表演得真棒,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不同的小动物,他们出汗的身体不为也是不一样的!现在我问问小朋友,你还知道别的小动物用什么部位出汗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教师外面的小动物用什么部位出汗?让我们一起出发。
活动反思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1活动中,孩子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发挥了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孩子与孩子之间的讨论,教师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是促进下一步教学的动力。
2情境创设对于幼儿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准备了大量的表演头饰和背景图片,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高涨起来,兴趣是最大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能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3在玩中学。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在游戏中度过(识字游戏,连线游戏、表演游戏等),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满足了身心需求,学到了科学知识,从而尊重了孩子科学认知的理念
24、大班体育活动公开课教案《快乐的爬娃》 说课稿
一、说教材
“爬”是大多数幼儿都会的运动,但手脚着地的爬过障碍物是现如今的幼儿较少能够尝试到的。本次体育活动是选自建构式教材,活动利用小乌龟“爬娃”作为激发幼儿爬行欲望的对象,通过让幼儿想像小乌龟的爬行方式,并自己在不同器材上练习爬行,从而锻炼他们钻爬过障碍物时动作的灵活协调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也让幼儿体会爬行的乐趣。教师在活动中要对幼儿随机进行安全卫生教育。
二、说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满足幼儿的需要,确定本次活动目标为:
1、学习手脚着地屈膝爬过障碍物。
2、钻爬过障碍物时动作灵活协调。
3、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4、培养幼儿与他人友好合作的意识,能与其他幼儿共同游戏,乐意与他人交流、分享不同的玩法。
本活动的重点是要巩固幼儿手脚着地爬行的正确姿势,训练爬行的速度。难点是在钻爬过障碍物时,能够做到动作灵活协调。
三、活动准备:
为了顺利完成活动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两方面的安排:
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沙包;
2、玩具小乌龟一只;长绳四根;长凳四只;装了水的矿泉水瓶、拱形门若干。
四、 说过程
本次活动一共有三个部分:
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就用矿泉水瓶在活动场地间隔一定距离四散排列,作为“树林”。活动开始,教师出示小乌龟“爬娃”,并向幼儿介绍“爬娃”的来历:这只小乌龟非常非常喜欢在树林里爬来爬去,所以大家都叫它“爬娃”。接着教师以“爬娃”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并开始热身游戏:绕“树”爬行与听信号爬行。
第二部分是“爬娃”练本领。有两个内容:爬过小路——幼儿沿着长绳爬行,要求在爬行时手脚都要在绳子上;爬过小桥——幼儿在长凳上爬,这个环节需要进行随机的安全教育,提醒幼儿注意上下桥的安全。
最后一部分是游戏比赛“爬娃”运粮。幼儿分成四队,分别站在起点线的后面。游戏开始,每队排头幼儿趴下,后面的幼儿将粮食放在排头的背上,排头的幼儿迅速向前爬行,绕过“树林”,钻过“山洞”,到达终点线,将粮食全部运完。比赛结束,教师表扬幼儿后,请幼儿休息,结束本次活动。
四、说教法
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激发幼儿学习和锻炼的兴趣,活跃幼儿的思维,培养其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其能力。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游戏法,和重复练习法。整个活动我选择在户外进行,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以此来达到该次活动的最终目标。
25、中班游戏活动教案《分礼物》说课稿详细内容反思
目标:
1.能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探索与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数学的作用和有趣。
2.运用分类、计数、统计、等分的方式公平地分配礼物。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让幼儿体会游戏的乐趣,发展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
准备:
1.经验准备:
(1)具有初步的分类意识,能根据物体的颜色、大小等不同特征分类。
(2)能够一一对应点数1~20以内的数量。
(3)具有一定合作意识和经验。
2.物质准备:
(1)该活动以分组进行为宜。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四人。
(2)每组一袋礼品,礼品袋分四种颜色(红、黄、蓝、绿),内有各种小礼物,数量以每人每样可以分到一至三个为宜。
(3)与礼品袋颜色相对应的记录表每组四张。四种颜色的小标记每组若干。
过程:
1.进入“送礼物”的情景学习分类。
(1)今天老师从北京为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每组一袋。
(2)请你们打开看一看袋子里都有什么礼物。(引导幼儿认识礼物,并从中了解北京的特色。)
(3)请你们给礼物分类,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2.挑选礼物并进行个人的记录与统计。
(1)每人拿一种礼物,说说拿的是什么,数数一共有几个。
(2)介绍记录表,引导幼儿记录统计结果(如下表)。
(3)请把自己的礼物图片找出来,贴在礼物标志上,然后把你一共有几个礼物用数字卡表示在“?”的位置。
(4)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将自己的礼物等分给同组的小朋友。
(1)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的礼物分给同组的小朋友,每人都要分到,而且要一样多。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2)请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每人得到几个?每人得到的礼物一样多吗?如果不一样多,怎么办?
(3)幼儿记录个人分配结果,教师个别指导。
(4)引导速度快的幼儿把自己记录的分配结果与教师交流。
4.张贴个人记录表,集体讨论与交流。
(1)你分的是什么礼物?一共有几个?分给每个小朋友几个?是不是一样多?
(2)你是怎么分的?(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如果语言表达不清,可请幼儿再操作一次。)
5.希望你们喜欢老师从北京带来的礼物,有机会到北京去看一看。
评析:
该活动方案的意图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该活动方案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1.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礼物”对幼儿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而且送礼物活动富有情感色彩,非常有利于在异地借班活动的教师与幼儿进行沟通,使幼儿愿意亲近教师,从而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等分礼物又符合幼儿现实生活和心理的需要,所以很容易使幼儿投入学习。
2.活动重在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数学的作用和有趣,让幼儿通过统计和等分的方式公平地分配所获得的礼物,这些目标粗看对于中班幼儿似乎有些难度,但谁又能说这些内容不是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呢?关键要看统计和等分数量的多少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该活动目标非常适宜幼儿。
3.活动过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既符合幼儿当前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看出,该活动过程是经过仔细推敲的:先是分类统计记录,后是练习等分,最后总结方法,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有利于幼儿调动原有经验,探索和学习新经验。
4.活动材料均是幼儿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材料,幼儿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学习,有利于萌发参与活动的愿望。准备的操作材料有飞机模型拼板、卡通动物钥匙链、彩色橡皮、贴纸等,做到既保证幼儿对材料产生兴趣,又不花哨,从而有利于幼儿专注学习。
另外,为了避免幼儿从众模仿,教师为每组幼儿提供的材料不完全相同,同组内每种礼物的数量基本上是4、8、12,分别与组内幼儿人数相等或为倍数,这样不同水平的幼儿可以选择不同数量的礼物进行等分,并能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数量的礼物等分后的数量是不同的。
因为该活动的重点不是记录,因此教师力图使记录方式简单易行。记录表格非常简洁,只有四格,表格中所提供的记录图标经过精心设计,充分考虑了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便于幼儿操作。如能在最后总结时直接呈现一张集体记录表,则更能让幼儿清楚地看到有些什么礼物,每种礼物有多少,分给每个人有多少,等等,以有效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经验。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爱游戏,活动中,幼儿情绪很高,他们在生动、活泼、愉快的情绪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活动量适中,是一节成功的游戏教学课。
26、幼儿园大班奏乐《聪明的一休》教案说课稿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跟随音乐用乐器进行律动。
2、幼儿能够和同伴一起合作进行律动表演。
3、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跟随音乐进行律动表演。
活动难点:能够和同伴合作进行律动表演。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幼儿简单的学过一休哥的律动。
经验准备:音乐、捣蒜器、摇铃、小框、坐垫。
活动过程:
一、律动引入活动
1、这是什么?幼儿:大蒜
2、我们一起来跟随一休哥进行律动吧
二、学习律动:
开始的时候一休哥是怎么做的?幼儿:手放到腿上。教师:好,那我们一起试一试。
三、出示教具砸蒜缸:
教师:一会儿我们要用这个工具进行演奏,你们准备好了吗 ?我们先来学一学收放乐器吧
教师:下面我们在听一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教师:在刚才试一试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幼儿感受一下一下的敲击蒜缸再学一学磨蒜缸的动作。
教师:和教师共同学习交换酸缸的动作。教师提示幼儿一次交换器具
教师:和老师一起跟随音乐进行律动学习:提示幼儿及时交换捣蒜器
四、加入乐器手摇铃:
1、引导:”我们的蒜是做好了,可是我们的蒜没有味道怎么办?”幼儿;加点蒜。教师:“那我来当一休哥给你们加调料,你们来捣蒜。我们来试一试。”
2、幼儿用摇铃进行律动教师来做一休哥捣蒜
五、分角色进行律动演奏
1、引导:小朋友们都给我加调料我的蒜太咸了,怎么才能不咸呢?幼儿:一半人捣蒜、一半人加盐。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进行分角色进行表演。
六、结束部分:
配班教师扮演一休:小一休们,你们把蒜都倒好了,我刚才已经用你们倒的蒜做了很多好吃的,你们看看都有什么好吃的?一会儿请你们吃哦,先来闻闻有没有蒜的味道呢?
大班律动---聪明的一休说课稿
说活动背景:
孩子们在活动区非常喜欢《聪明的一休》这首歌,总是不停的模仿,有一天有个小朋友,拿着乐器进行演奏,孩子们也非常的喜欢,但是考虑到大班孩子的学习模式是:合作化的共同学习,所以我设计了此次活动,及有律动又有乐器而且还有合作演奏,满足了不同幼儿的需求。
说教学目标:
1、幼儿能够跟随“音乐用乐器进行律动:第一个目标是能力目标,也是我的活动重点。
2、幼儿能够和同伴一起合作进行律动表演:这个是我的教学活动的难点,孩子们在了解律动的节奏基础上,能够合作分角色进行乐器演奏,这一点比较的难。
3、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这个是本次活动的情感目标,在学到了本领的同时幼儿能够感受到成功和快乐,其实这也是学习应该带给孩子的最终目标,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强硬的学习使孩子丧失了对学习的乐趣。
说教学方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再获得知识。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一是要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要创设情景,让幼儿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谈话法,示范法,游戏法等教法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说学法:
本课主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并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把无目的的“动”变成音乐中有规律的“动”,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说教学过程:
一、律动引入活动: 开始的部分,主要是吸引幼儿的兴趣,告诉我们今天要干什么,让幼儿了解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教师的引导语言是: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跟随一休哥进行律动吧
二、学习律动:在发现了问题的同时,带领孩子一起把动作继续巩固,开始的时候一休哥是怎么做的?幼儿:手放到腿上。教师:好,那我们一起试一试。
三、出示教具砸蒜缸:教育活动开始加入了第一个乐器就是捣蒜器,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习乐器的收放,和对乐器的使用,同时还要提示幼儿如何才能正确使用乐器。主要的引导语和提示有:“一会儿我们要用这个工具进行演奏,你们准备好了吗 ?我们先来学一学收放乐器,下面我们在听一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在刚才试一试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和教师共同学习交换酸缸的动作。和老师一起跟随音乐进行律动学习,提示幼儿及时交换捣蒜器”
四、加入乐器手摇铃:教师利用平时的经验提示幼儿蒜没有味道不好吃,这时候很自然的加入了摇铃这个乐器。主要的引导语有:
“我们的蒜是做好了,可是我们的蒜没有味道怎么办?”“那我来当一休哥给你们加调料,你们来捣蒜。我们来试一试。”
五、分角色进行律动演奏:这个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幼儿不仅能够配合演奏而且还要分角色进行活动。这时候老师的引导语很重要,能够让幼儿一下子就能够了解本次活动的目标。主要的引导语有:“小朋友们都给我加调料我的蒜太咸了,怎么才能不咸呢?幼儿:一半人捣蒜、一半人加盐。”
六、结束部分:提升活动,有始有终。主要内容是:配班教师扮演一休:小一休们,你们把蒜都倒好了,我刚才已经用你们倒的蒜做了很多好吃的,你们看看都有什么好吃的?一会儿请你们吃哦,先来闻闻有没有蒜的味道呢?
说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轻松自然,幼儿每次做好一个动作后,屏幕上的蒜就会变少,提升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有一种闯关的感觉,增加了活动趣味性,最后还有孩子们做好的食物,更能够提升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 编辑者:苹果老师
27、大班艺术说课稿《小树苗》反思
一、说教材
三月的一天,我和孩子们在幼儿园内种植了好多小树苗,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多小树苗都成活了,有的小树苗正在悄悄的长高、长大,对于它们的变化孩子们特别关注,以至于孩子们都发展到关注自己家、路边的小树苗的变化。为了将小树苗的成长变化记录下来,我在学期快要结束阶段,设计了《小树苗》这一活动,让幼儿运用对称的手法表现小树苗长大的样子。
二、说活动目标
目标是围绕整个活动而服务的,本次活动我把目标定位为:
1、讲述、回忆植树节种树时的情景及趣事。
2、学习用对称的方法表现小树苗长大后的样子。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
重点:学习表现长大的小树苗
难点:用对称的方法制作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开展这一活动,我为幼儿准备了一些物质材料:
幼儿用书《小树苗》、剪刀、浆糊、植树当天的照片等
四、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特别是直观法,让孩子直接感知并领会小树苗的外形特征,用对称的手法加以表现。
2、学法
整个过程,我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对称的表现手法。另外幼儿还将运用谈话法等学习方法交流植树当天的情景。
五、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的大致流程是:回忆植树的情景�D�D教师演示�D�D幼儿操作�D�D展示作品。
1、回忆植树时的情景
“小朋友还记得我们去植树的情景吗?很多小朋友扛着树,有的挖坑,幼儿放树,有的浇水,忙的不亦乐乎。”
出示植树当天的照片:
“植树当天你干的是什么?”(幼儿交流)
2、学习用剪贴的方式表现小树苗
“现在的小树苗都长高、长大了,小朋友们也快要离开幼儿园上一年级了。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用一种新的方法,把小树苗长大的样子留下来。”
“这种新的方法叫对称。”
教师演示:将纸对折,在纸上画出一半的图案,然后用剪刀沿线剪下,打开就是完整的图案。
3、幼儿学习剪贴小树苗
(1)、用对称的方法剪好小树苗的树干、树叶
(2)、粘贴小树苗
4、展示幼儿制作的小树苗,相互欣赏
教学反思:
这一话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都愿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
28、大班数学优秀说课稿《小动物搬新房》教案反思
神奇的阿拉伯数字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角落落,凸显着不可替代的功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捷。幼儿认识它们,却在很多时候不知道它们的意思,如:门牌号。它一般由三到四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自由组合而成,幼儿基本上能认识它们,却不知道在这个数字组合里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意思和功用。
《小动物搬新房》以小动物搬新家的故事贯穿整个活动,在活动中以幼儿帮助小动作做门牌的动机为出发点,了解门牌号的功用,理解门牌号的涵义,这样的认知结合着现实生活的认知,将生活中简单的数字组合成有涵义的门牌号。大班幼儿对数字是敏感的,门牌号的认识可以促发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数字感兴趣,愿意去探索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涵义。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我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三方面的目标:
1、复习巩固6以内序数的排列。
2、认识门牌,了解门牌上数字所代表的意思和功用,并尝试根据门牌号码找到相应的房间。
3、对生活中数字感兴趣,体验帮助小动物搬新房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纲要》是以儿童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过程设计上,我努力体现以儿童发展为基本点。我班幼儿在平时的计算活动中,部分幼儿在数学方面表现的就比较弱,数字的涵义在他们的脑中处于含糊状态,更别说平时生活中见到的几个数字组合而成的门牌号了。所以我将“认识门牌,了解门牌数字所代表的意思和功用”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幼儿了解了门牌号的意义后,要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认识,这样才能真正的了解数字的重大意义。所以我将“能根据门牌号找到相应的房间“作为活动的难点。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的达成和活动内容的完成,我做了一下的准备工作。
1、动物楼房图片三张。(三间平房;每层只有一间的四层楼房;每层有两间的三层楼房.)
2、小老鼠、小乌龟、小白兔、小鸟、猪哥哥、猪弟弟的动物图片各一张。
3、各种背面写着门牌号的小动物图片若干,每层有两间或者是三间的三层楼房。
活动环节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故事导入。
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巩固经验。
此环节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让幼儿为小动物搬家,巩固横向(从左到右)点数楼房的方法。第二部分设置故事情节:小鸟找不到乡下老鼠的房间。来引导幼儿为房子设置门牌号、贴门牌号。引导幼儿在设置门牌号的过程中慢慢探索认知门牌号上各数字的意义和功用。第三部分小鸟提出房子的弱点,幼儿重新造新房,让幼儿为小动物二次搬家,巩固纵向(从下到上)点数楼房的方法。
3.幼儿讨论。
此环节我用猪小弟提出房子的弱点来推进故事的进一步发展,让幼儿讨论小动物下一幢高楼的样子,引出第三幢楼房。让幼儿自己来找门牌、贴门牌,以此巩固幼儿认知门牌号的实际意义。
4.幼儿尝试操作。
此环节旨在让幼儿根据已学的知识,用门牌号找到相应的房间。
5、教师讲评。
此环节除了教师进行个别的点评以外,还利用了公共资源进行了集体点评。
6、体验帮助小动物的快乐。
我以让幼儿去小动物家做客庆祝乔迁之喜来结束整个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此活动环节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让幼儿为小动物搬家,巩固横向(从左到右)点数楼房的方法。第二部分设置故事情节:引导幼儿为房子设置门牌号、贴门牌号。引导幼儿在设置门牌号的过程中慢慢探索认知门牌号上各数字的意义和功用。第三部分小猪提出房子的弱点,幼儿重新造新房,让幼儿为小动物二次搬家,巩固纵向(从下到上)点数楼房的方法。幼儿讨论环节,我用猫头鹰提出房子的弱点来推进故事的进一步发展,让幼儿讨论小动物下一幢高楼的样子,引出第三幢楼房。让幼儿自己来找门牌、贴门牌,以此巩固幼儿认知门牌号的实际意义。幼儿尝试操作环节旨在让幼儿根据已学的知识,用门牌号找到相应的房间。教师讲评环节除了教师进行个别的点评以外,还利用了公共资源进行了集体点评。我以让幼儿去小动物家做客庆祝乔迁之喜来结束整个活动。
29、大班绘本语言活动《老鼠娶新娘》教案说课稿反思
一、设计思路:
《老鼠娶新娘》这个故事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与我们以前听过的“老鼠嫁女”很相似,老鼠村长找女婿,以及寻找过程中出现的一物降一物的情节,不同的是最后老鼠村长的女儿嫁给了老鼠阿郎,以及老鼠阿朗娶新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聪明机智、坚持不懈。故事画面具有浓郁的“中国风”,且其中的童谣朗朗上口,蕴涵了很多中国的习俗。
二、分析作品:我觉得故事的核心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从而喜欢自己”。
二、说准备:
1、图书ppt,太阳、云、风、墙、老鼠、猫的图片。(知道自然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也就是老鼠村长找女婿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物降一物的中的情节)
2、汉字:照、遮、吹、挡、打洞、抓、扬长补短的汉字。(更好地认识到事物最强的地方)
三、说目标:
1、体验童话故事书传达的浓浓的民俗情,探知事物相克相生循环往复的有趣现象。(难点)
2、自信地表达自己的长处,真诚地欣赏同伴的长处。(重点)
3、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三、说过程:
故事一开始就是一首比较有中国民族风俗特点的歌曲《喜洋洋》来吸引幼儿,因为故事比较长,所以将故事分成三段式来演绎:
(一)、激趣导入
1、欣赏音乐: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大家在干什么?(喜洋洋的音乐)
2、引发对故事的想象。
《喜洋洋》音乐导入(出现且伴有一段喜庆的民间音乐旨在让孩子初步感受中国的民风民俗)
二、欣赏理解
1、边欣赏PPT边听故事。
2、理解讨论:你认为谁是世界上最强的新郎?
讲故事以问题来穿情节,通过看看、听听、讲讲帮助幼儿理解老鼠村长找女婿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物降一物的故事内容。(难点的突破)
三、迁移感受
1、自己最强的长处
2、记住朋友的长处。
3、让自己变得更强。
4、回归故事。
5、玩游戏“抬花轿”
展开讨论,最后村长女儿嫁给谁了?突出老鼠阿朗的聪明机智、坚持不懈。最后,在喜庆的民间音乐的渲染中再次完整欣赏童谣,诣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中国的民风民俗。最后一个环节的抬花轿恰好能释放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可以说,活动最后的安排的游戏既紧扣本次活动目标又尊重了幼儿的学习特点。
活动反思:
一个好的教学活动,活动的设计不仅要合理,活动中幼儿的配合十分重要。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活动以老鼠村长找女婿,以及寻找过程中出现的一物降一物的情节,不同的是最后老鼠村长的女儿嫁给了老鼠郎。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共同交流。培养幼儿倾听习惯,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发孩子自由表达的兴趣和激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真正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30、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说课稿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活动,以幼儿到实验室做实验的形式展开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实验,从中发现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重点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和细致的观察力,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尝试,大胆说出自身想法。
一.设计思路
本活动是五月主题探索活动“水”的一个幼儿生成活动。源自幼儿对冲剂类药物放入水中后会发生溶解现象的好奇。
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我主张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实验,从中发现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重点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和细致的观察力。
二.活动流程和教学方法
首先把活动室布置成实验室,投放大量的实验材料。以幼儿到实验室做实验的形式展开活动。
尝试1:幼儿自行实验→记录结果并进行比较→交流讨论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幼儿,倾听幼儿的想法,但并不真正加入实验,旨在培养幼儿的独立操作能力。
得出结论:
1.一些物质放进水中会不见,这种现象叫溶解。
2.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
尝试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幼儿自行实验→交流讨论
教师以平行者的身份参与幼儿实验,进行个别辅导。
得出结论:容器内水位升高,投放的物品却不再溶解于水,这种现象叫饱和。
三.活动分析
在活动中,幼儿对颜色鲜艳、常见的实验材料兴趣较浓,使用频繁。同时,幼儿获得多次尝试机会,运用一定的观察操作方法,能将所获取的经验用记录的方法表述。
四.延伸活动
在尝试2中,幼儿发现饱和现象,提出许多解除饱和现象的方法,鼓励幼儿进行尝试,看看是否会解决饱和现象。
教学反思:
采用个别引导和间接指导的方法。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溶解”的方法。而且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溶解的过程一目了然。这样有效的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溶解的有关知识。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活动中教师通过两个问题情景的创设,把模式贯穿其中。通过孩子的猜想,验证,发现溶解的秘密, 培养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懂得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31、大班科学说课稿《小水珠旅行记》优质说课稿反思
《小水珠旅行记》活动中把动画与水的特性有机结合起来,让动画中的水给孩子有所启发有所收获,通过观看动画片从视觉感官上刺激了幼儿发散自己的想象能力,激发幼儿兴趣,在活动中幼儿知道节约用水,感受自然中水的美丽。
一、说教材。
水是孩子喜欢玩乐的凭借物,在课间总会看到孩子在卫生间玩水,对于刚升入大班的孩子,对水不在是停留在单纯的玩弄中,而且会思考这水怎么从手指缝里流出来、水能抓住它等等的问题,因此我就想把动画与水的特性有机结合起来,让动画中的水给孩子有所启发有所收获。我选取的动画是抽象型的几何形体动画,这更能发挥孩子的想象,更能吸引孩子的有意注意,但由于孩子是大班初期,一些有关知识点的选取得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如对于水的在态变化,我只要求孩子了解有这三种形态而不要求了解三态的变化过程,三态的变化过程了解我定位于大班下学期。在我选择《小水珠旅行记》这则动画时,我考虑主要原因是这个动画片制作精良,形象可爱,想像大胆丰富,从视觉感官上刺激了幼儿发散自己的想象能力,适合大班上学期的幼儿。
二、说活动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为依据,确使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得以实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分为了五大目标:
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用途,发挥幼儿的联想能力,用语言描述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知道节约用水,感受自然中水的美丽。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运用简单的图画表示水的形态。
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三、说重、难点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看动画,知道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是欣赏动画,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四、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即小水珠旅行图每组一份。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直观法、提问法、讲述法等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法突破教学难点,提问:小水珠经过了哪些地方?小水珠遇冷会怎么样?遇热会怎么样?课件直观的表现了水的形态,帮助幼儿更有效地理解教学难点。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动画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以看动画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用启发性的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操作法在本次活动中也运用的比较多也是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第一次操作掌握水的三态变化条件,在操作中让孩子的经验(什么遇冷遇热的情况)进行整理提升经验,对刚建构的知识(三种形态)经验进行迁移;第二次操作掌握水珠与生活的关系,提升幼儿有关水的用途零碎经验。
六、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流程分六部分进行的
1、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自由找位置做下来。
出示小水珠后谈话:哪儿看见过小水珠,让幼儿联想生活经验,知道水与人们的关系。
欣赏课件第一部分,了解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此环节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和讲述法,把动画进行分析。
提问:我们来看看小水珠它在做什么?欣赏动画1<第1遍>水珠有什么本领?从哪里看出来的?(发挥幼儿的联想能力)
再欣赏动画1<第2遍>,把刚才遗漏得、没找到的再仔细找一找,大部分幼儿能总结出小水珠的用途了。
提问:小水珠一共经过了哪些地方?碰到了哪些朋友?
总结:花朵--浇水、头发--洗头、火苗--灭火、小鱼--存活小动物。运用多媒体,根据幼儿的讲述,讲出一个用途,出示该标记,这样更形象地总结出水与人们的关系。
观看动画2:突破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并尝试组合三态变化图。
欣赏动画2,开放提问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观看动画2,小水珠有哪些变化?它来到了什么地方?(冰山顶、热腾腾的锅里、飘到天空里变成云)引导幼儿讲出小水珠来到冰山顶上就结成了冰块,到了热腾腾的锅里就沸腾了,又飘到了天空中蒸发变成了云朵。
小结:小水珠经过了这么多地方,来到冰山上,遇到冷空气变成了冰块(出示冰块图)、小水珠跳进锅里遇到热空气加热加热成了水蒸气飘到天空中。(出示水蒸气图)
三态变化图提升幼儿讲述经验
提问:什么情况下水变成冰,什么情况下水变成水蒸气?出示三态卡片,并由遇冷遇热的字样,冰块(图)---遇冷(文字)-水---遇热(文字)---水蒸气(图)。
提问:水还会遇到哪些冷的时候变成冰?还有遇到哪些热的时候变成水蒸气?
此环节用课件与图例相结合,突破教学难点,知道水有三种形态,并了解三态变化的条件是遇热与冷。
4、小组合作,经验迁移,巩固难点。
导语:这是小水珠的旅游图,小水珠到什么地方变成了水蒸气,到什么地方变成了冰块?你把它们画下来。
提供小组操作材料:水三态图一套、绘画笔纸一套。
小组合作要求:自由选择画纸的方块小格,根据三态变化的要求,画出遇冷遇热情况,如:遇冷-冰山等表示,遇热---烧火、火山等表示,每组组成不同的水珠三态变化图。
5、连贯观看课件,完整了解水概念
简单提问用途及三态后老师小结。
小结: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都需要它,每个生物都离不开水。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小朋友要节约用水。
在原来三态旅行图的基础上让幼儿再进行用途的联想补充完整旅行图。
提问: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把小水珠的旅行画下来好吗?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引导幼儿回忆动画中小水珠遇到的好朋友,也可以自由想象,水还有那些用途也能画下来。提问:小水珠除了能浇花、洗头发、灭火、养鱼,还有什么用处?幼儿发挥想象,根据自己平时的知识经验进行绘画,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每组提供一张折好的长方形纸,折成9格,在每组完成三态变化的几格后,余下的自由填充完水珠的旅游图。
最后,请幼儿将自己组上完成的水珠旅行图交换,看看其他小朋友画的小水珠经过了哪些地方。让幼儿与同伴和老师分享,这也是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重要机会。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32、大班语言活动《小螃蟹找工作》说课稿反思
一、说教材
《小螃蟹找工作》选材自《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大班上册,是一节语言活动。孩子与动物有着天然之缘,他们喜欢与动物为伍。他们聆听动物故事,怀抱毛茸茸的动物玩具,翻看各种动物卡片和图书……触目所见,随处有动物。孩子们对动物世界充满着兴趣和好奇,动物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然而,现实的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又离孩子很远。孩子并不能时时接触,充分了解,真正走进现实的动物世界。而小螃蟹这一动物形象是幼儿所熟悉喜爱的,而且有着鲜明的外形特征,较易引发幼儿的多种联想。纲要中指出“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大班语言活动《小螃蟹找工作》恰恰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生活,让幼儿在讲述中懂得每个人各有优点,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
在“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一学习脉络中,我们选择小螃蟹这一容易获得的资源,让小螃蟹以找工作的方式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主动学习的情境,成为他们观察的对象,游戏、表达、表现的主角。孩子不但熟悉小螃蟹,亲近小螃蟹,而且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了解小螃蟹,走进小螃蟹的生活世界。
二、说目标
《幼儿园教育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小螃蟹找工作》的目标是:
1、理解故事,引导幼儿根据螃蟹的形体和生活习性为其选择适合的工作。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4、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运用了猜谜语的游戏导入,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动物,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对螃蟹有了直观地了解,同时也为故事里的小螃蟹适合找什么样的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我们确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纲要》的基本点是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使幼儿乐意参与活动,并能根据小螃蟹的特征大胆思考和想象,帮助小螃蟹找工作。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三、材料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内容,我们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制作了“小螃蟹找工作”的教学课件。
四、教学方法设计
1、谈话、游戏引出主题
2、观察、讨论法提高幼儿理解故事的能力
五、活动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以猜谜语的游戏导入,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动物,为下面的讲述作铺垫。如:我们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看谁最快猜出是什么动物?谜语:身穿硬硬袍,手拿小剪刀,走路横着跑,嘴里吐泡泡。
(二)、设疑讨论——小螃蟹找工作。
这一环节通过边观看课件边思考问题。“小螃蟹到过哪些地方找工作,为什么这些地方的工作不适合他?最后,小螃蟹找到一份什么工作,为什么这份工作适合他?
(三)、观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让幼儿乐意参与讲述,并大胆地把自己所看的,所想到表达出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它是解决活动重点,突出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四)、游戏“职业介绍所”
(五)、延伸活动:在音乐声中,大家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愉快心情。
五、设计亮点
1、本次活动采用了开放式提问,开放式情境。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问的恰当与否非常关健,而传统的语言活动的提问,比较单一、封闭。开放性提问则是一种全新的提问方式,它是以幼儿为主体,强调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和认识世界,从而建立起全新的师幼互动关系的提问方式,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独创性、变通性,精密性,还有利于锻炼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纲要解读》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健就是要为幼儿提供相互交往、交谈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在请幼儿为别的动物找工作这个环节中,我们给幼儿充分自由选择的空间,用开放式的提问让孩子们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而整个教学活动贯穿了开放提问,从而唤起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记忆,增加了他们讲述的机会。
2、活动的后半部分是一个小游戏:动物职业介绍所,创设游戏情景,让幼儿自由选择场地,并分析动物的不同特点,寻找他们的特长,为它们寻找合适的工作。最后交流讨论结果,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最后让幼儿边念儿歌边表演,使活动过程动静交替,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希望孩子不但本能地喜爱动物,还能自觉地关注动物,善待动物,真诚而理性地对待每一个朋友。
教学反思:
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要部分。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的的语言表达起辅助的作用。
33、幼儿园大班语言《小螃蟹找工作》说课稿反思
幼儿园是发展语言的关键时期,通过活动让他们敢想敢说,喜欢说,积极的表现自己。小螃蟹这一动物形象是幼儿熟悉喜爱的,有着鲜明的外形特征,较易引发幼儿的多种联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其长远发展,贴近幼儿生活,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一、设计意图
《小螃蟹找工作》选材自《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大班上册,是一节语言活动。孩子与动物有着天然之缘,他们喜欢与动物为伍。他们聆听动物故事,怀抱毛茸茸的动物玩具,翻看各种动物卡片和图书……触目所见,随处有动物。
孩子们对动物世界充满着兴趣和好奇,动物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然而,现实的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又离孩子很远。孩子并不能时时接触,充分了解,真正走进现实的动物世界。而小螃蟹这一动物形象是幼儿所熟悉喜爱的,而且有着鲜明的外形特征,较易引发幼儿的多种联想。
纲要中指出“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大班语言活动《小螃蟹找工作》恰恰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生活,让幼儿在讲述中懂得每个人各有优点,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
在“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一学习脉络中,我们选择小螃蟹这一容易获得的资源,让小螃蟹以找工作的方式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主动学习的情境,成为他们观察的对象,游戏、表达、表现的主角。孩子不但熟悉小螃蟹,亲近小螃蟹,而且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了解小螃蟹,走进小螃蟹的生活世界。
二、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引导幼儿根据螃蟹的形体和生活习性为其选择适合的工作。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运用了猜谜语的游戏导入,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动物,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对螃蟹有了直观地了解,同时也为故事里的小螃蟹适合找什么样的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我们确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纲要》的基本点是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使幼儿乐意参与活动,并能根据小螃蟹的特征大胆思考和想象,帮助小螃蟹找工作。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三、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内容,我们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制作了“小螃蟹找工作”的教学课件。
四、活动过程
1、谈话、游戏引出主题
2、观察、讨论法提高幼儿理解故事的能力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以猜谜语的游戏导入,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动物,为下面的讲述作铺垫。如:我们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看谁最快猜出是什么动物?谜语:身穿硬硬袍,手拿小剪刀,走路横着跑,嘴里吐泡泡。
(二)、设疑讨论——小螃蟹找工作。
这一环节通过边观看课件边思考问题。“小螃蟹到过哪些地方找工作,为什么这些地方的工作不适合他?最后,小螃蟹找到一份什么工作,为什么这份工作适合他?
(三)、观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让幼儿乐意参与讲述,并大胆地把自己所看的,所想到表达出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它是解决活动重点,突出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四)、游戏“职业介绍所”
(五)、延伸活动:在音乐声中,大家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愉快心情。
五、活动亮点
1、本次活动采用了开放式提问,开放式情境。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问的恰当与否非常关健,而传统的语言活动的提问,比较单一、封闭。开放性提问则是一种全新的提问方式,它是以幼儿为主体,强调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和认识世界。
从而建立起全新的师幼互动关系的提问方式,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独创性、变通性,精密性,还有利于锻炼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纲要解读》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健就是要为幼儿提供相互交往、交谈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在请幼儿为别的动物找工作这个环节中。
我们给幼儿充分自由选择的空间,用开放式的提问让孩子们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而整个教学活动贯穿了开放提问,从而唤起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记忆,增加了他们讲述的机会。
2、活动的后半部分是一个小游戏:动物职业介绍所,创设游戏情景,让幼儿自由选择场地,并分析动物的不同特点,寻找他们的特长,为它们寻找合适的工作。
最后交流讨论结果,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最后让幼儿边念儿歌边表演,使活动过程动静交替,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
六、教学反思
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要部分。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的的语言表达起辅助的作用。
相关文章
-
省幼儿园儿谣游戏“动动鼓”(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及说课稿、评课资料
-
幼儿园省级大班音乐律动《小小按摩师》教案、说课稿和专家点评
-
中班奥尔夫律动游戏恰恰恰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专家点评
-
小班语言活动诗歌教案《逗蚂蚁》教学实录及评课稿
-
托班综合游戏活动《有趣的小手》游戏说课稿
-
托班综合游戏公开课活动教案:《有趣的小手》说课稿
-
实际重点突出――小学五年级作文指导课《记一次游览活动》教例评析
-
小班活动教学设计及评析 体育游戏《小白兔》
-
小班歌曲游戏活动《落叶》观摩课教学设计
-
幼儿园观摩课一等奖大班综合活动——今天我下厨教学设计、说课稿及专家点评
-
小班艺术活动《好宝宝有礼貌》教案及评课稿
-
幼儿园说课稿《拔萝卜》小班表演游戏活动反思
-
小班语言教案诗歌活动 《小小的船》及评课
-
大班社会活动评比课教案及说课稿《心情》
-
大班音乐活动《五只小青蛙》教学设计及评委点评
推荐文章
-
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的教学方案
-
幼儿园内常用游戏方案大全
-
激发幼儿乐于分享的教案:我爱民间游戏
-
幼儿园关于玩沙子的教案 小手动一动
-
大班韵律活动《草原上的游戏》教案
-
大班绘本游戏教案好消息和坏消息反思
-
大班游戏说课稿《我的同伴》反思
-
大班游戏教案《老鼠画猫》反思
-
大班游戏教案活动《丢手绢》反思
-
大班游戏教案《推小车》反思
-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好听的名字》反思
-
大班游戏教案《保龄球馆》反思
-
语言游戏——听声音,做动作
-
儿童折纸狸猫 狸猫的折法
-
涎玉沫珠
-
[语文常识] 一刻为什么会是“15”分钟
-
美丽的太阳花_小学生作文:三年级
-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叶趣》
-
中班体育课教案《玩彩蝶》反思
-
适合旅行社的朋友圈文案38句
-
健康体检中心介绍词32句
-
小区物业朋友圈文案、提示语、警示语37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