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五只小青蛙》教学设计及评委点评
大班音乐活动《五只小青蛙》教学设计及评委点评
1、大班音乐活动《五只小青蛙》教学设计及评委点评
一、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2、学用肢体动作表现出青蛙叫、跳和吃虫子时的有趣神态。
3、让幼儿轻松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培养幼儿的组织能力。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青蛙道具,大青蛙1只,小青蛙5只。
2、青蛙头饰21个。
3、DVD机一台,DVD光盘一盒。
三、指导要点
1、重点指导幼儿唱准节奏X X XXX X和节奏0 X XX X。
2、通过生活观察,结合歌曲节奏,引导幼儿做出青蛙叫、跳和吃虫子等动作。
四、活动过程
1、听录音(青蛙叫)引进主题。
2、听音乐做青蛙跳动作进场。
3、教师出示道具,一只大青蛙,引用青蛙叫声学习节奏型 0 X XX X和节奏型X X XXX X。
4、引用歌曲《小青蛙唱歌》进行练声,返复三遍,每遍升一个调。
5、老师出示道具,五只小青蛙。
(提问:五只小青蛙在池塘边干什么的?)
(幼儿:小青蛙在池塘边唱歌,游泳,跳舞、抓害虫等等),五只小青蛙在池塘边到底是干什么呢?教师念歌词,让幼儿通过歌词知道小青蛙在池塘边是抓虫子做美餐的。
6、提问(小青蛙是怎样吃虫子的)。
7、小青蛙吃虫子的时候,它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歌曲《五只小青蛙》。
8、教师范唱歌曲一遍。
9、幼儿跟老师一起学唱歌曲《五只小青蛙》。
10、让幼儿带上头饰,听音乐按节奏一边唱歌一边表演小青蛙动作(有叫、跳、吃虫子等动作)。
11、游戏:请幼儿自己找伴,五个人为一组,围成一个圆圈扮演小青蛙,并且让幼儿自己商量好谁来当第一只跳到池塘里的小青蛙,谁来当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第五只小青蛙,这里老师要告诉幼儿游戏规则并且要注意观察哪一组幼儿做得不够的要极时提醒和指导。
12、活动结束。
评委点评
优点:
1、课的基本步骤都展示出来了,如律动、发声、学歌词、学唱以及最后的游戏结束。
2、选材富有童趣,用学青蛙叫声来进行练声是活动的亮点。
3、能调动幼儿原有生活经验 。
不足与建议:
1、音乐的本体目标是什么?
2、课程的重难点不是节奏而是了解歌词,熟悉音乐,因为是学唱歌曲,不是节奏练习。
3、教学方法单一,只是一味地重复,难点没有采取有效的策略去突破。这就不利于幼儿对新知识的掌握,最后达不到学唱的目标。
4、整个活动每一个环节教师没有评价,幼儿不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经验。
5、音乐学习注重人对音乐的最基本的感受,体验这种感受和体验的获得,不是依靠外在的知识灌输,技术训练,而是要通过人们的参与、自发的、自然的获得。本活动教师的意识过强,幼儿机械学习,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
2、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五只小青蛙》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掌握歌表演的基础上,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使用3种乐器为歌曲《五只小青蛙》配伴奏,并能较连贯地演奏。
2.能借助对"数青蛙"段落配器方案的讨论,了解为歌曲配器与记录配器的方法。
3.合作配乐时,能进行协商、共同尝试,体验合作演奏带来的挑战与成功感。
4.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图谱:《五只小青蛙》第一段歌词图谱(见文后)、压好膜的空白底版1个(见图1)。
2.3张桌子,每张桌上分别放有1支黑水笔、1张幼儿用的小图谱(与教师图谱相同)。
3.乐器:木鱼(6个)、沙球(6个)、小铃(6个)。
4.幼儿事先学过《五只小青蛙》的歌表演。
活动过程:
环节一:回顾、重温阶段出示大图谱,引导幼儿进行歌表演,再次感知、回顾歌曲中"递减式数青蛙、嗯咂咂咂及呱呱"等段落的节奏。
环节二:集体讨论配器方案阶段结合所提供的乐器(木鱼、沙球和小铃),集体讨论、交流适合的配器方案,学习记录配器的方法,为幼儿分组创编提供工作模型。最后,教师在大图谱下面的空白底板上画出相关乐曲的标记,目的是为幼儿后续记录配器方法提供示范(见图2)。幼儿尝试使用协商好的乐器(如木鱼)演奏"数青蛙"处的节奏,验证配器方案。
环节三:小组合作阶段1.教师提出合作配器的要求,引导幼儿分组进行配器活动。
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共同合作,用这3种乐器来为歌曲配伴奏!
师:用几种乐器?
幼:3种。
师:老师给每组都提供了一只笔和一张小图谱底版,小底版和老师的大底版是相同的,用来记录你们大家共同讨论的配乐方法。
师:今天合作配乐记录时有3个要求。第一,每组必须有这3种不同的乐器,每人手里只能拿一种乐器,所以要先商量由谁先去拿乐器;第二,选好乐器后,还要商量怎样用这3种乐器来伴奏,并且要确定由谁记录配乐方法;第三,最后要能将你们设计好的配器方案跟随歌曲演奏出来。
(教师提出上述3条要求后,还要通过反问,引导幼儿复述这3条要求,帮助幼儿强化小组合作配乐的任务意识。)师:第一个任务是什么?
幼:商量好谁先拿乐器。
师:第二个任务是什么?
幼:推选一个人来记录。
师:第三个任务是什么?
幼:听着音乐自己演奏出来。
师:你们画的时候,我会用倒计时的方式提醒,倒数10下时,你们的方案就要设计好。哪组快,哪组的方案就会先被贴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幼儿6人一组,分成3组,分别围在相应的桌子旁进行协商与配乐活动。)2.教师围绕上述3条合作要求,督促每组幼儿明确分工,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活动。
师:想一想,先商量什么?谁来拿乐曲?
幼:我拿!
师:检查一下,你们组是不是3种乐器都有了?是不是每人都有乐器了?
师:赶快商量一下哪里可以配乐?由谁记录?
(教师通过语言督促,引导幼儿学习快速合作,并记录配器方案。)师:我要倒计时了110、9、8……1。
3.教师连续放歌曲第一段3遍,一边观察各组配乐情况,一边引导幼儿按照自己小组的配器方法合作演奏。
环节四:反思与评价阶段教师将每组幼儿的配器方案图贴在黑板上,分别邀请3组幼儿轮流尝试跟随音乐合作表演本组设计的配乐方案,并反思小组合作演奏中的困难。
表演组1师:刚才第三组最快完成!先请他们组表演,看他们能不能听着音乐,按照他们组的配器方案演奏!
(教师邀请第三组的6位幼儿各自拿着相应的乐器,在黑板前站成一横排,并提示他们持相同乐器的幼儿站在一起。)师:"你们准备好了吗?需要看图谱吗?"幼:需要!
师:看清该怎样演奏了吗?检查一下,是不是拿相同乐器的小朋友站在了一起?
(教师引导此组幼儿再次对照图谱,重温配器方案"木鱼、木鱼、小铃、沙锤、沙锤、小铃",为即将的合乐演奏做好心理准备。)师:看他们能不能把每个配乐的地方都演奏出来!
(教师刚一放音乐,此组幼儿就没有衔接上,于是教师中断音乐,引导大家反思。)师:他们在前奏就遇到困难了?怎么回事?幼:没准备好!
师:前奏该谁演奏?幼:我!(手持木鱼者)师:木鱼是吗?需要再试一次吗?幼:要!
师:能准备好吗?幼:能!
(第三组幼儿演奏结束后,教师再次抛出问题,引导大家反思小组合作的情况。)师:这次,他们组演奏的怎么样?幼:不太好!
师:还有什么问题?每个地方都演奏出来了吗?幼:他们老是停顿,不连贯。
师:你们发现是哪个乐器在演奏时出现了停顿、不连贯?幼:小铃。
师:小铃怎么回事?幼:没有敲!
活动反思:
曾经错过了几次听歌唱活动《五只小青蛙》的机会,今天上午聆听了王春霞老师的大班歌唱活动《五只小青蛙》,感觉这是一首情境性较强的歌曲,王老师动情优美的演唱,有趣的动作,简单的活动设计却深深吸引了孩子。整个活动除了图片几乎没有其它道具,显得很轻松自然。
歌曲的内容是这样的:
五只小青蛙,站在池塘边,捉虫子做美餐,一只小青蛙跳进池塘里,还剩下四只小青蛙
四只小青蛙,站在池塘边,捉虫子做美餐,一只小青蛙跳进池塘里,还剩下三只小青蛙;
三只小青蛙,站在池塘边,捉虫子做美餐,一只小青蛙跳进池塘里,还剩下二只小青蛙;
二只小青蛙,站在池塘边,捉虫子做美餐,一只小青蛙跳进池塘里,还剩下一只小青蛙;
一只小青蛙,站在池塘边,捉虫子做美餐,一只小青蛙跳进池塘里,青蛙都回家找妈妈。
给活动的一点建议:《五只小青蛙》共有五段几乎一样的歌词,所以在范唱时可以舍弃几段,就从两只青蛙唱起。五只小青蛙富有童趣的图片没有演示,可以在演示中让幼儿感受歌曲中表现的五只小青蛙在池塘边捉虫子,一只一只跳进池塘里的情景。歌曲的节奏中有两处有趣的念白,可以进行置前处理,在完整范唱时让幼儿在念白处进行互动。让幼儿在完整感受歌曲时体验合作曲的乐趣,避免歌曲长而造成的枯燥。
3、大班音乐教案《五只小青蛙》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活动由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小青蛙贯穿始终。歌曲《五只小青蛙》形象生动,这首歌曲把小青蛙看到虫子时所发出的声音,用变化的节奏形象地表现出来,并且幼儿比较容易感受歌曲中节奏的变化。
歌词蕴含着数量递减关系,这使幼儿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自然感知数量知识。
幼儿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兴趣。我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设计了这节歌唱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情绪。
2、引导幼儿为歌曲创编衬词。
3、培养同伴之间相互合作、团结友爱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学唱歌曲,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为歌曲创编衬词。
活动准备
歌曲《五只小青蛙》,图片(池塘、青蛙),录音机,双响筒。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进入活动室
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学学青蛙跳吧!注意按节奏跳。(幼儿随着《五只小青蛙》的背景音乐进入活动室。教师通过手势与每段依次递减的双响筒敲击声帮助幼儿感知数量的递减关系。)
二、新授歌曲。
1、熟悉歌词内容
出示图片,做简单的节奏练习,感知切分音。
师:好,请“小青蛙们”坐下来吧!看看,谁来了?
幼:小青蛙来了。
师:有几只呢?
幼:有五只。
师:青蛙是怎样叫的?(呱呱)
师:青蛙还可以怎样叫?
教师启发、引导幼儿感知切分音
× × ×∣
呱 呱 呱
师:小青蛙在池塘边干什么呢?你们猜一猜。(.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幼:小青蛙在池塘边蹦蹦跳跳做游戏。
幼:小青蛙在池塘边捉虫子吃。
师:对,它们在抓虫子作美餐!(按节奏学说歌词)
2、朗诵歌词。
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3、引导幼儿学习衬词,感知节奏。
× ××∣×―∣
师:小青蛙看到这么多的虫子大餐,会怎么样呀?
幼:会很高兴;会流口水。
师:它们会发出什么声音?
幼:啊――;嗯――;啧、啧、啧………
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嗯――啧、啧、啧!
我们把它加到儿歌里一起来说一说吧!
4、多种形式歌唱。
(1)师清唱一遍。
师:这是一首非常有趣的歌曲,名字叫《五只小青蛙》。我们来听一听。
(2)幼儿随钢琴唱。
(3)幼儿唱衬词部分,与教师合作歌唱。
三、创编衬词,尝试歌唱。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小青蛙见到好吃的东西还会发出什么声音?(请幼儿自由创编)
师:刚才,小朋友想出了许多有趣的声音,有………
有………还有………。那么你们最喜欢小青蛙发出的哪种声音?选一个你们最喜欢的,我们完整地唱一唱。
四、分角色合作表演歌曲。
通过游戏,使幼儿进一步理解、掌握歌曲,并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师:现在,请五个小朋友一组围成圆圈来扮演小青蛙。大家找到伙伴后,小声的商量好谁做第一只小青蛙跳进池塘,谁做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只小青蛙跳进池塘。
教学反思
本活动由幼儿所喜爱的小动物―――青蛙贯穿始终。孩子感觉既熟悉又新鲜,无论是初期的模仿青蛙、欣赏歌曲、学唱歌曲,还是在歌曲中游戏,他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参与。每次有效的提问都能激起幼儿新的思考与想象。
在导入活动中,我利用手势和敲击双响筒帮助幼儿感受数量的递减,为后面学唱歌曲作铺垫;新授歌曲时,我通过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再次为幼儿学习歌曲建构桥梁。有趣的故事情节浅显易懂,幼儿直观地从活动式的图片中感知青蛙跳进池塘中数量的递减,因此幼儿对歌词部分把握得较好。
《纲要》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幼儿自由组合,五个一组进行游戏,并商量好青蛙跳进池塘的顺序。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商量着,很快意见得到统一。进行游戏时,“小青蛙”们按照自己商量的顺序随着音乐跳进“池塘”。孩子们出色的表现使活动得到升华。
整个活动中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育模式中摆脱出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发挥。同时在活动中,师生感情融洽,幼儿专注投入,这是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良好基础;又由于教师对每个幼儿的创造都给予肯定、鼓励,使得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滚动的轮子》教学设计活动反思
设计意图:
在现实生活中,轮子的应用非常广泛。幼儿对轮子也并不陌生,从呀呀学语时的玩具到上幼儿园路上的车水马龙,可以说轮子伴随幼儿成长。但他们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要装上轮子? 种类繁多的轮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轮子为什么都是圆的?《纲要》中科学领域目标指出:要让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运手动脑,探究问题。为了培养幼儿主动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滚动的轮子》这一活动,通过比较猜想—一微课引导——动手操作——验证记录——总结交流这——流程,让幼儿了解物体形状和轮子滚动之间的关系,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通过探索与实践,感知轮子是圆形的;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它会滚动。通过尝试、比较,体验轮子能省力,体会轮子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善于思考、操作、探究的能力,并会记录和讲述自己操作的过程与结果。
3、通过操作探索,鼓励幼儿相互合作、积极交流,让幼儿感受探索、合作、分享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掌握轮子的基本特点。
活动难点:感知轮子形状与滚动的关系。(我将通过让幼儿比较猜想、微课引导、动手操作、验证记录的环节来突破难点。)
活动准备
1.创设环境,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如各种各样带有轮子的玩具、实物;各种积木、物品(书)等。
2.投影仪、课件、相关图片。
3.微课视频《轮子为什么是圆的》
4.幼儿操作材料:记录纸、斜板、瓶盖、彩笔、方形积木块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向幼儿介绍老师带来的玩具,邀请幼儿欣赏。
设计意图:激发幼儿兴趣,引出主题
(二)基本部分:
1、探索轮子基本特点活动。(5分钟)
①幼儿分散玩耍、探索带轮玩具,老师参与指导,引导小朋友相互之间交流。
②谈话活动: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刚才你玩了什么?怎么玩的?
几个幼儿回答以后继续提问:你现在手上拿的玩具和他们的玩具有什么地方一样?有什么发现?
引导幼儿观察、讲述、总结,知道大家的玩具都是有轮子的玩具。
③幼儿再次玩玩具,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轮子的基本特点。
幼儿通过看、摸、玩,感知轮子是圆形的,五颜六色的,可以由塑料、金属、木头、橡胶等多种材料制成,会滚动。
设计意图:一改传统教学先教后学的被动模式,让幼儿通过感知自主了解、发现轮子的特点,充分体现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
2、轮子形状的探索活动 (10分钟)
提问:有没有发现轮子都是什么形状的呢?为什么都是圆形的呢?能不能做成其他的形状呢?
出示瓶盖、彩笔、方形积木块,请幼儿猜一猜谁从斜板上滚得最快?谁滚动的最慢?记录猜想结果。
播放微课视频,引导幼儿感知轮子与形状的关系。
结合微课视频中讲到的操作方法和要点,幼儿自主操作,将瓶盖、彩笔、方形积木块从斜板上滑下,比较它们滚动的快慢,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张贴记录表,请幼儿讲述自己记录的结果。并引导幼儿从记录结果得出结论:圆形的物体没有棱角,比较光滑,所以滚动的最快。
记 录 表
物品名称 猜想记录 操作记录
记 录 表
物品名称
猜想记录
操作记录
长方体
圆柱体
长方形
设计意图:《纲要》中科学领域目标指出:要让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运手动脑,探究问题。为了培养幼儿主动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这一环节,通过比较猜想—一动手操作一验证记录—总结交流这一流程,让幼儿了解物体形状和轮子滚动之间的关系。
3、轮子的用途探索活动(5分钟)
教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这儿有许多书,我想请小朋友把这些书从教室的这边送到那边。小朋友可以想各种办法把书送过去,看谁想的、用的办法最多,你们可以自己去找朋友一起想办法送书。
幼儿进行送书游戏,分别体验用手拎、抱、抬和用车推的方法,感受用车推的舒服,体会轮子能省力的优点。
(1)先请小朋友相互交流一下刚才自己是如何送书的.
(2)提问:谁来告诉大家,刚才你用了哪些方法送书?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3)引伸谈话:轮子的作用很大,你还在哪里见过有轮子的东西?它有什么用处?(启发幼儿讲述生活中所见的一些有轮子的东西。教师播放课件)
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许多物品都装有轮子,轮子的用处真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幼儿在了解轮子特性的基础上,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结束部分(5分钟)
播放齿轮、滑轮的图片,教师向幼儿介绍并请幼儿观看,提出问题“齿轮为什么长满了小牙齿?”“滑轮是怎样滑动的呢?”,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继续探索轮子的秘密的兴趣。
滚动的轮子
——大班科学活动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是以自由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途径来开展。所以我在活动前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一张调查表,协助幼儿找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有会滚动的轮子,并指导他们画下找到的各种带有轮子的物品,也可用剪贴图片来进行。还发动幼儿带来了各种各样带有轮子的玩具。孩子们收集的有轮子的玩具很多,有小汽车、有溜冰鞋、有玩具车、滑板车、自行车等。在幼儿来园晨间活动时,我就充分给幼儿以自由的空间,让孩子们自由结伴相互观察玩具,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互相交换、自由交流、发表见解非常的投入与开心,为活动作了很好铺垫。
在活动中,孩子们在玩玩具时不再显得特加兴奋了,而是能带着老师的问题去比较轮子的异同,大小形状等。在交流介绍生活中见到的轮子时,由于调查表的作用,孩子们说了很多很多,相互增长的了见识。在感知轮子的形状与滚动的关系时我采用微课引导,强调方法与要点,再尝试操作、验证猜想、实验游戏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理解圆形轮子滚动快,省时又省力。整个活动孩子们都比较投入、兴趣浓厚,效果很好。
5、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快乐身体演奏会》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我选择该曲做为本次活动的音乐,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生活情趣大大丰富,具备在艺术活动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艺术创造的能力和愿望,因此我的第一条主线是创造,同时大班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萌发,他们有着强烈的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发展需要,小组合作式学习一方面能够满足他们的社会性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幼儿的多元化的发展,所以我将本次活动的第二条主线定在合作上。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旋律 ,听辨乐曲两段式结构,随乐曲用动作和声音表现角色的特点,并大胆表演。
2.小组合作创编肢体动作,并用乐器分组合作演奏。
3.体验音乐律动带来的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性质,感知听辨乐曲两段式结构。
活动难点:能用动作和声音表现角色的特点,大胆创编、协商、统一意见完成表演,并伴随乐器完整演奏。
活动准备
音乐《来跳舞吧》、课件PPT、小鼓、双响筒、碰钟、响板、道具王冠
活动过程
活动总结
一、情景导入,初步感知音乐。
1.节奏问好(边拍手边问“小朋友们,下午好”小朋友用同样的方式回应。再用同样的方式和客人老师打招呼,回应)
2.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节奏王国,那里正在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开着小火车去看看,好吗?我们的小火车要出发了,播放音乐,围绕座椅走一圈。
二、快乐身体演奏游戏
(一)参加演奏会游戏
1.节奏王国正在举行快乐身体演奏会。来参加演奏会的人要用身体演奏出一件他们觉得快乐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谁参加了演奏会,他们演奏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呢?并且看看他们是用身体的哪个部位来演奏的呢?
2.教师表演,幼儿观察。提问:有谁参加了演奏会(厨师、理发师、按摩师)
3.厨师做了什么动作?用身体的什么部位(用手做炒菜的动作,嘴巴还发出哐当的声音)想一想厨师还可以做什么动作,发出什么声音?大胆的试试。切菜、洗菜等等(教师敲击小鼓,引导幼儿跟着节奏)理发师、按摩师呢?
4.播放音乐,模仿人物,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二)邀请游戏:国王与士兵
1.节奏王国为了欢迎大家的到来,要邀请大家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是国王”。被邀请到的小朋友,你就是国王,请你站起来,模仿我们刚才说到的厨师、理发师、按摩师其中一个,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没有被邀请到的小朋友请你们当士兵,跟着国王做一样的动作。如果你是国王你会模仿谁,做什么动作,默默的想一想,想好举手。(请幼儿大胆创编动作并佩戴王冠)
2.我一个人来邀请国王有点孤单,请一个小朋友陪我一起去邀请,谁愿意来陪我?一起听一听,我是在音乐的什么地方去邀请的?请你在当士兵的时候要和国王做一样的动作,甚至比国王的动作做的更完美,声音更洪亮。
3.多人邀请游戏。音乐发生变化时,一个人只能找一个小朋友,音乐再次变化时要离开他,再去找另外的小朋友。(邀请时应在音乐变化的时候并佩戴王冠)
(三)我的快乐身体演奏
1.刚才我们演奏的是别人觉得快乐的事情,那你们有没有快乐的事情?用你的肢体动作和声音来告诉我们好吗?请个别幼儿展示。(跟着小鼓的节奏,尝试表演)
2.这么多有趣的事情,请我们分成三个小组一起协商做一件你们觉得最快乐的动作,大家可以积极发表意见,最后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采纳一个人的意见。
3.刚才我们用身体演奏的特别好,为了丰富演奏会的内容,我们用乐器试试可以吗?请你们三个小组用乐器表达心中的快乐,分别展示自己的乐器。
4.用自己的乐器完整演奏。
三、结束游戏
快乐身体演奏会到这里就结束了,让我们把今天的所见所闻回去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吧!最后让我们用快乐的节奏跟老师们说声:老师再见。(敲击乐器)
一、活动亮点和特色:
1.在入场时我用打节拍的问好方式让孩子们快速进入到节奏的世界里。并通过游戏“开火车”律动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八分节奏。这个音乐节奏鲜明,配合开火车游戏能快速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再用情境创设和动作表演,引出故事中的三个角色,而且是身边常见的人物角色就是为了给幼儿的自主表演做铺垫,在活动中,抛出创编节奏话题。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按角色进行身体节奏创编。让幼儿充分感知和理解音乐,感受乐曲曲风的欢快活泼,以及两段式的演奏变化。
2.游戏“我是国王”,进一步感知八分节奏,尝试自主创编,即兴表现,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模仿,学习之后进行幼儿的个别展示,以及经验梳理帮助幼儿在接下来的小组讨论中去积累关于身体演奏创编的经验和方法,服务于之后的即兴表演。
3.在领袖游戏的环节中,创设自由轻松地游戏氛围,让幼儿大胆创编,自由发挥。
4.合作学习可以多方位的提升幼儿,比如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想象力,忍耐力等,在协商过程中,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以及团队精神。所以我设计了这个环节,想让孩子们体验一下分组协商制定演奏方案,排练演奏,和同伴一起随乐器完整演奏的快乐。
二、活动反思:
1.这个音乐的节奏感很强,但是自己乐感不是很强,节奏卡的不是很精准。
2.道具王冠有些误事,游戏环节中佩戴王冠再取下王冠,就把节奏打乱了,而且幼儿手里拿着王冠不方便做动作。
3.象声词有些单一,象声词配动作环节词语把握不是很贴切。
6、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了不起的中国》教学设计
《了不起的中国》是大班社会活动,使幼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了解中国的四大发明、万里长城、中国在交通、航天、桥梁方面的世界之最以及获得国家大奖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本篇是由教案网小编整理分享。
活动目标
1. 了解中国的四大发明、万里长城、中国在交通、航天、桥梁方面的世界之最以及获得国家大奖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2.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准备:
1.音乐《我爱你中国》,五星红旗升起的视频
2.PPT演示幻灯片(收集:获国际大奖的运动员、科学家、中国世界之最的桥梁、交通、航天、四大发明、万里长城等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导入。
教师:听听这首歌曲,你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基本部分
1.欣赏图片,介绍图片内容:
①出示ppt图片:万里长城、四大发明等,让幼儿知道中国古代的世界第一。
②出示ppt图片:当今获国际大奖的运动员、科学家;中国世界之最的桥梁、交通、航天等照片,让幼儿知道当今中国的伟大成绩。
2.分组讨论:请说一说中国还有哪些了不起的地方?(如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
小结: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从古到今都有很多在世界第一的人和发明。中国正在走上越来越强大的世界之最行列。
3.绘画:了不起的中国
活动延伸
请家长带幼儿一起收看新闻联播,让幼儿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当代中国的变化。
7、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山村咏怀》教学设计
目标:
1、知道古诗内的数字,理解古诗大意。
2、能够根据情景图示诵读古诗。
3、感受故事的韵律,喜欢古诗这一表现形式。
4、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5、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重点:知道古诗内的数字,理解古诗大意。
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数字是泛指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感知古诗中的数字。
1、 教师诵读古诗,幼儿欣赏。
2、小游戏:教师诵读古诗,幼儿根据内容快速找出“数字果实”。
3、观看古诗结构图,感知古诗中数字的排列方式。
二、理解古诗大意,解决活动重难点。
1、通过动画理解古诗含义。
2、图片引导幼儿理解理解古诗中的数字是泛指的意思。
3、根据图示诵读古诗。
三、延伸
1、欣赏带有数字的古诗和带有数字的儿歌。
2、鼓励幼儿收集带有数字的儿歌朗读并尝试创编。
8、幼儿园大班手工活动《圣诞纸盘花环》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较熟练使用剪刀,并能尝试使用各种材料。
2、能用多种材料、多种形象组合成整体作品,表现简单的情节,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意愿。
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剪刀,胶棒,纸盘,彩纸,丝带,
活动过程:
第一步:将所需材料全部准备好。
第二步:首先将纸盘中间剪开,挖空,让其变成一个圆环。然后把两种颜色的绿色彩纸剪裁成一样长度的纸条。
第三步:将两种颜色的纸条交替环在纸盘边上,粘贴的紧密一点,完成一圈后,将每一个纸环的尾巴剪开一个漂亮的小口子,如图。
第四步:将一张A4大小的白纸裁剪成长条。
第五步:把两张长条呈90度叠在一起,然后相互折叠,呈弹簧装,固定好。
第六步:如果想要做其它颜色也是可以的哦!
第七步:剪出一个稍大的火焰形状和一个稍小的火焰形状,叠在一起,贴在弹簧上方,然后固定在花环内侧靠下的位置,在上面挂上绳子,然后利用手边的材料适当给花环进行些装饰即可~最后在下方系上漂亮的丝带,就可以挂起来啦!
大班手工:圣诞花环
教学反思
手工制作艺术是一种充分调动人的手、眼、大脑协调合作,而手工制作课作为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之一,它的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都比较强,更符合幼儿好动的天性。本次圣诞花环的制作,我们在课前备好课,准备好了操作材料,利用新颖的导入方式,激发幼儿的情趣,并认真做好每一步的示范讲解。 “示范讲解”为幼儿园手工课的重要环节,更是手工制作课教学的关键,因为教师的示范讲解是学生模仿操作顺序进行的前提。这一环节的教学,演示的可见程度要大,面向全体学生,讲解的措词要得当,浅显易懂,“看、听”结合。示范讲解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幼儿的模仿操作反复实践,形成技能,是幼儿园“手工制作”课堂教学的目的。所以这一环节也就是“手工”课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教师示范讲解的基础上,指导幼儿模仿操作。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幼儿的操作要求要领,掌握的不够到位。其次是幼儿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兼顾性不高这一特点,所以以后的手工教学最好分步实践。最后一点是幼儿的想象创造比较欠缺,所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迫在眉睫。
总之,只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努力做好示范讲解,正确指导幼儿模仿操作就能使幼儿的能力有所提高。
9、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纸张大力士》教学设计活动反思
设计意图:
《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常和联系的过程。纸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在幼儿的世界里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因此,我带领孩子以游戏的方式来探索纸的承重特性,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知道纸的折叠方式不同它所承载的重量也不相同。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发现纸的承重特性。
2、探索纸的折叠方式不同它所承载的重量不同。
3、体验探索的乐趣,乐于探索。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点:
能探索出纸的折叠方式不同它所承载的重量不同。
活动难点:
探索的过程。
活动准备:
纸张折叠成的扇形、长方体、三棱形、圆柱体、小画册若干、自制的实验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1、谈话:今天纸宝宝想请小朋友来当裁判,评判他们当中谁是大力士。
2、介绍参赛选手:他们分别是长方体宝宝、扇形宝宝、圆柱体宝宝、三棱形宝宝。
3、讲解比赛规则:谁顶起的小画册最多谁就是大力士(强调每本小画册的重量必须是相同的,把比赛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二、比赛开始(进行实验)
1、分别实验看谁顶起的小画册最多。(强调形状不同,放的方式不同,承载重量的能力也不相同。)
2、宣布比赛结果:圆柱体宝宝是大力士。
三、总结
通过比赛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纸的折叠方式不同它所承载的重量也不同。
活动延伸:老师今天只选用了四中不同折叠方式的纸宝宝来参加比赛,当然纸还有很多种不同的折叠方式。小朋友还可以折叠出更多种纸宝宝来比赛,看有没有比圆柱体宝宝更厉害的大力士!
《小纸张大力士》微课活动反思
《小纸张大力士》是一节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本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具体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知道纸张的折叠方式不同它的承重能力也不相同。本教育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给纸宝宝当裁判引起幼儿兴趣,接着用游戏的方式介绍了参赛选手:扇形宝宝、三棱形宝宝、长方体宝宝、圆柱体宝宝。通过幼儿操作探究评选出大力士是圆柱体宝宝,最后因势利导的延伸到折叠更多的纸宝宝去探索有没有比圆柱体宝宝更厉害的大力士?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对当裁判来评判纸宝宝们谁是大力士很感兴趣。都能积极的去操作、探究,从而发展了幼儿的辩证思维能力。在活动中我发现我在操作示范的过程中有点急于求成的把一个探究活动结束去开展下一个探究活动。另外,在填写试验单这一环节的处理有些不足,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有待改进。总之,活动进行的比较顺利,整节活动幼儿兴趣很浓,每个幼儿都动起来了,活动目标也顺利完成。从中我也得到了启示:科学活动就得让幼儿自己动起手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让孩子们热爱探索、热爱科学。
10、大班语言活动《我的成长》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并能大胆讲述自己成长的变化。
2.了解自己成长的故事,学会感恩养育自己的人。
3.感受和小伙伴一起长大的快乐和自豪。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助搜集幼儿不同年龄时期的照片,并向幼儿讲述成长期间发生的故事。
2.请幼儿带一件自己成长中最有意义的物品与同伴分享。
活动过程:
1.物品展示
(1)请幼儿把自己带来的物品放置在桌子上。
(2)师:请小朋友看看桌面上的物品,哪一件最让你想知道它的故事?
(3)幼儿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几样物品请幼儿与同伴分享他的故事。
2.猜猜他是谁?
(1)出示不同幼儿的婴儿、幼儿时期照片。
(2)讨论:这是谁?和现在的她比有什么变化?请幼儿也来说说自己的变化。引导幼儿表达成长的想法。
(3)师:看到自己逐渐长大的样子,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父母是怎样照顾自己的,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对父母的感情。
3.现在的我。
让幼儿讲述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自己的进步,通过谈话、比较的方式,让幼儿感受自己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体会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及亲人对自己的关爱。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大胆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活动延伸
绘画:长大后要做的事情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参与积极,准备的教具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方面,没能提供一些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如果能够增加一个让幼儿亲自体验的环节,让幼儿感受一下自己长大了,能做事了的快乐与满足,并从不同的交流讨论中增强情感的体验。
3、幼儿的积极性调整上还有待提高,幼儿的发言面不广,有好多幼儿是想说而不敢说。对幼儿的激励语、评价语应该更丰富些,这样有待于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后应在这方面多加锻炼和提高。
11、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快乐的小青蛙》教学设计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学会青蛙跳,增进大肌肉发展,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
2.能按照老师的指令进行游戏。
3.乐于与同伴相互保护。
4.培养幼儿集体活动意识和互相谦让的良好品德。
5.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米色和咖啡色垫子(荷叶)若干,绳梯,软管一根,律动和游戏音乐。
2.孩子分四排站,两排米色垫子,两排咖啡色
三、活动过程:
(一)热身操
1.幼儿站在荷叶上
2.幼儿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一起做一段律动操。
师:点点头,点点头,点点头呀点点头欢迎来到青蛙岛,走走走走走,小手拉小手,看到一位老爷爷,跟老爷爷一起做转腰(向左向右),转肩(胳膊两侧打开,向前绕圈向后绕圈,上下摆动)。欢迎来到青蛙岛,走走走走走,小手拉小手,看到一位老奶奶,跟老奶奶一起做,弯腰(体前曲),胳膊向上伸直,向后震。欢迎来到青蛙岛,走走走走走,小手拉小手,看到一只青蛙王国的国王蹲一下跳一下,弹跳一下,跳起来结束动作。
(二)主题游戏:青蛙跳
1.故事引导
师:欢迎来到青蛙王国,现在你们都是小青蛙啦!请小青蛙蹲下来看看自己荷叶的颜色,你荷叶的颜色就是你的颜色。来大声告诉我你是什么颜色的?
(1)听口令:当教师叫到什么颜色的时候,该颜色的小青蛙起身站立于地垫,举手示意并叫“哟”
(2)教师讲解并示范青蛙跳的动作要:两脚稍微分开蹲在地上、(强调屁股不要碰到荷叶上),两脚同时跳起来,这时候,脚要伸直,落地的时候,前脚掌轻轻地着地,再慢慢蹲下去。
听口令:当教师叫到什么颜色的时候,该颜色的小青蛙起身跳跃并叫“呱”
(3)要求:幼儿需在荷叶上完成各环节的动作。
(4)教师示范
(5)幼儿游戏
教师巡回指出幼儿所存在的问题,强调青蛙跳的基本动作和要领。
2.故事引导
师:刚刚每只小青蛙不仅跳的又高又好,叫声也很宏亮,现在小青蛙们要过河去找食物了,要用什么方法过河呢?
(1)変化游戏:大家来过河
游戏方式:老师带领幼儿用荷叶作出两条小河,幼儿用跳跃的方式通过排列好的荷叶
(2)要求:有节奏的一拍一拍往前跳,跳跃落地时,双腳尽量不要踩在地面上。
(3)教师示范。
3.升华游戏:蛇出来了
(1)故事引导
当这群小青蛙玩得正开心的时候,有一只蛇出来了,青蛙们该怎么办呢?
(2)游戏方式
用绳梯圈一个大圆圈,垫子散放在绳梯周围,请幼儿们在绳梯内跳跃,当老师说“蛇来了”,幼儿要赶紧跳到垫子上,可以两三个人在一个垫子上。
(3)游戏过程中教师告诉幼儿,集体的力量大,当我们遇到危险时,和集体在起,那么我们就安全了。所以当蛇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走进我们的大集体中,这样蛇就会知难而退的。
(三)放松身体,结束活动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做一段律动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身体得到了全面得锻炼,同时培养了幼儿大胆尝试的能力,发展了创造力此活动不仅体现了快乐体育的特点,还将生存体育蕴含于游戏中。使幼儿掌握了在不利的环境下自救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生存。
12、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邮递马车》教学设计反思
一、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及A、B两段不同的节奏,创编快递员动作。
2、能力目标:能够按照乐曲节奏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随节奏传递包衰。
3、情感目标:积极参与音乐表现活动,体验与同伴在乐曲中共同游戏的快乐。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二、重难点:
1、重点: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及A、B段不同的节奏,创编快递员动作。
2、难点:能够按照乐曲节奏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随节奏传递包裹。
三、活动准备:
PPT、《邮递马车》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谈话,引导幼儿了解邮递马车。
1、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进行交流,交流古代邮递方式的不同。
提问: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没有飞机、汽车的年代,我们是怎样寄东西的?
小结:在没有飞机、汽车的年代,我们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运东西的。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乐曲,名字就叫做:邮递马车。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播放音乐,幼儿欣赏。
3、师幼交流,引出现代邮寄方式一一快递。提问:现在我们是怎样寄东西的?(快递员)
(二)欣赏音乐,初步感知乐曲A段的节奏变化。
1、播放音乐,感知乐曲旋律。
提问:小朋友们,那你们知道快递员都要做哪些事情呢?幼儿表述之后,鼓励幼儿用动作进行表征。
2、提取幼儿创编的动作,教师哼唱简谱,带领幼儿进行节奏练习。
3、领头人带领游戏,熟悉快递员的动作及乐曲旋律。
(1)教师做领头人,进行快递员游戏。
提问:今天我来做快递队的队长,带着你们做两个快递员的工作,你们看看是那两个动作?幼儿表述后,进行提升。
(2)个别幼儿做领头人,带领同伴进行快递员游戏。
提问:刚才小队长做了哪两个动作?鼓励全体幼儿大胆表征,创编动作进行引领游戏。
(3)幼儿集体做领头人,创编新动作。
提问:其他小朋友想不想当快递队长呢?今天,大家都是快递队长,我是快递员,你们带着我工作。哪位快递队长的动作有创意,我这个队员,就跟谁学!
(三)传递游戏,感知B段乐曲旋律,练习传递方法。
1、教师出示快递盒,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提问:你们收过快递吗?今天小朋友都是小小快递员,帮老师一起来运快递,看看老师手里这份快递会送到谁的手里!请小朋友们听着音乐的节奏来传快递,音乐停的时候,快递在谁手中,谁就要举起快递大声告诉小朋友:快递在我这里!
2、小结:小朋友们传递快递,要有节奏地轻拿轻放,爱护快递。
(四)完整游戏,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1、教师做领头人,完整进行游戏。
2、邀请幼儿做领头人,带领同伴进行游戏。
3、进行听声辨人游戏,体验音乐游戏乐趣。
提问:如果你不看小朋友的模样,只听声音,能猜出他是谁吗?
4、小结:小朋友们蒙着眼睛都能猜出是谁,真是一群相亲相爱的好伙伴!你们猜,快递盒里放着什么礼物?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课后延伸:
在音乐区投放快递盒、音乐,引导幼儿自主游戏:表演区可投放快递员饰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选择的乐曲《邮递马车》欢快活泼,节奏感强且旋律优关,句式整齐,幼儿对乐曲本身兴趣浓厚: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将快递员的工作融入乐曲中,引导幼儿进行创编、游戏,幼儿在乐曲中、玩玩乐乐中,发现美,感受类,表现关,启发幼儿对关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在日后的活动过程中,逐步增强幼儿对节奏的把握。不仅仅是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关,表征音乐的关,更要在音乐中感受节奏的变化之类,并能够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表达,提升幼儿的表现力。
在本次活动中,本着幼儿为主的原则,调动幼儿的兴趣去参与活动,主动学习,逐步丰富已有经验。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够对现代的邮寄方式有进一步的感受,对主题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活动顺应幼儿兴趣与需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更加自主。
13、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夺旗比赛》教学设计
大班幼儿喜欢在奔跑和追逐中游戏玩耍,能在一定范围内躲闪跑。本次活动中幼儿需要根据教师口令依次 S 形跑过障碍物,到达终点后,拔起一面彩旗从侧面迅速跑回起点进行游戏。幼儿能够掌握向不同方向移动的要点,发展动作协调性、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教学目标:
1.练习“S”型跑过障碍,初步掌握绕障碍跑的方法。
2.能快速跑过“S”型障碍物,提高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
3.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5.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S”型路线(每隔 1~2m 放一个易拉罐),彩旗若干。
经验准备:幼儿有变换方向跑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以“小士兵”情境引导幼儿做热身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组织“叫号跑”和“绕场地环形跑”等跑操热身活动。
二、设置“小士兵练本领”情境,初步帮助幼儿掌握绕障碍跑的方法。
1.幼儿鱼贯式绕障碍跑,自由探索绕障碍跑的方法。
2.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快速绕过障碍并不碰到障碍物?
教师小结:靠近障碍物跑动时身体应向内倾斜,跑动的弧度要小。
三、玩“夺旗比赛”游戏,引导幼儿进一步练习绕障碍跑。
1.介绍游戏的玩法与规则。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 4 组,听到口令后幼儿依次“S”型绕过障碍物。到达终点后,幼儿拔起一面彩旗从侧面迅速跑回起点, 再拍下一名幼儿的手,然后依次进行游戏。速度快的队伍获胜。每次只能拿一面旗,游戏过程中不能碰到障碍物。
2.幼儿分组玩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怎样能快速绕过障碍物,并遵守游戏规则。
3.引导幼儿分享、交流:为什么你们组能取得胜利?
4.幼儿再次游戏,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14、幼儿园教案大班社会活动《废旧大变身》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
2、了解废旧物品如何分类投放到回收箱中,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知道废旧利用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培养初步的创新意识,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垃圾,并进行分类投放。
2、难点:会将垃圾分类投放到垃圾箱中
活动准备
1、环境污染视频、垃圾分类回收过程视频。
2、幼儿操作材料(垃圾图片、分类表等)
3、玻璃瓶、画笔、颜料、抹布。
活动过程
一、观看环境污染的视频,引出主题。
师:你在视频上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了解垃圾分类与回收的方法
1.教师配解说词,让幼儿观看有关垃圾分类回收过程的录像片断,然后说说垃圾车把垃圾送到哪里去了,垃圾回收后可以制成哪些新产品。
2.认识“回收利用”标志。
(1)出示“回收利用”的标志,让幼儿根据图意猜测该标志的含义,并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一标志。
(2)讲解“回收利用”标志含义,请幼儿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为什么?(纸、玻璃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制造出新的产品。)
(3)启发幼儿设计“不能回收利用”的标志图,并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为什么?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焚烧或深埋。)
(4)每一组的桌子上有许多的垃圾图片和垃圾分类表,我们一组小朋友合作,找一找分一分。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教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回收利用这些物品,就能净化环境,保护资源。
三、废旧利用——玻璃瓶的华丽变身
1、出示玻璃瓶,引起幼儿创作兴趣
提问:出示玻璃瓶,它应该放在哪个垃圾桶里,玻璃瓶是可回收垃圾里的一员,你们觉得这个废旧的玻璃瓶还有用吗?幼儿讨论,个别讲述。
小结: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可回收垃圾里的物品都可以像“玻璃瓶”一样,通过我们小朋友的帮助,不仅让它变得有用,而且让它变得漂亮。
2、分组操作——玻璃瓶的华丽变身
第一组:好看的花瓶——欣赏各种花瓶的图案、色彩。
师:你们见过的漂亮的花瓶有什么好看的颜色和图案吗?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下,你想画些什么呢?幼儿发挥想象,描述自己的想法。
第二组:涂鸦美得创意
出示玻璃瓶涂鸦半成品,激发幼儿创作兴趣,教师讲解装饰要求。
(1)想好自己想要画的东西。
(2)选择自己需要的颜色,注意不同颜色的笔不要混在一起,会把颜色弄脏。
(3)大胆想象创作,画完整理画笔和颜料。
四、寻找下一个“玻璃瓶”——环保创意大延伸
小朋友,通过我们的奇思妙想和巧手涂鸦,本来已经没什么用的“玻璃瓶”竟然变得这么好看。今天我们回去再找一找,我们身边还有什么废旧物品看上去闲置无用,其实还可以华丽大变身!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废旧大变身》活动让幼儿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有意识地进行废物利用,为环保事业尽一份力。活动中幼儿了解了我们生活中的垃圾,知道哪些可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并在丢弃垃圾时能做到分类投放,真正做到让垃圾“回家”,萌发幼儿爱护生存环境的情感,帮助幼儿树立了环保意识。
15、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中外建筑大观》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欣赏中国和外国有特色的建筑,感受中外建筑风格的不同特点。
2.对各种经典的建筑感兴趣,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教师提前阅读中外建筑的相关资料,便于及时引导与梳理。
2.课件准备:“中国建筑”组图;“中国建筑局部”组图;“外国建筑”组图。
3.材料准备:画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讨论关于“建筑”的话题,激发活动兴趣。
——除了我们平时住的房子,你还见过什么特别的建筑吗?
——那些建筑有名字吗?
——有些什么地方让你印象深刻?
二、出示组图“中国建筑”,引导幼儿欣赏中式建筑的风格。
——你知道这些建筑物的名字吗?
——它们给你什么感觉?
小结:这些都是中国建筑,它们的名字叫布达拉宫、故宫、天安门和天坛,这些建筑都非常古朴、宏伟、有气势。
三、出示组图“中国建筑局部”,通俗介绍中式建筑的特点,带领幼儿感受中式建筑的美。
——中式建筑的屋檐是什么材质?什么造型?(木质、反翘)
——中式建筑大多是什么色彩?(古朴或吉祥色彩)
——中式建筑多以什么为装饰图案?(龙、凤、狮等)
四、出示组图“外国建筑”,引导幼儿欣赏外国建筑的风格特点。
——这些建筑和前面的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你觉得它们漂亮吗?
小结:中式建筑多以木瓦为主材,外国建筑多以砖石为主材;中式古建筑楼层大多不高,外国建筑喜欢“顶天立地”,所以大多都很高。虽然中国古代建筑和外国建筑风格不一样,但都很漂亮。
五、讨论交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你最喜欢哪座建筑呢?
——你喜欢它的什么地方?
小结:每个人的审美不一样,所以喜欢的建筑物也不一样。
六、发放绘画材料,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建筑物。
——你还记得你喜欢的建筑吗?
——试着把它画出来吧!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语言区,投放中外建筑的照片,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中外建筑的风格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附【小知识】
中国建筑特点
中国建筑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表现形式。主要有四大特点:
(1)大气:体现在大门、大窗、大进深、大屋檐,给人以舒展的感觉。大屋檐下形成的半封闭的空间,既遮阳避雨,起庇护作用,又视野开阔,直通大自然。大气,最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
(2)生气:体现在四角飞檐翘起,扑朔欲飞,让建筑物(包括塔、楼)的沉重感显得轻松,凝固中体现灵动。
(3)富丽:体现在琉璃材料的使用上。它寿命长,颜色鲜艳,在阳光下耀眼夺目,在各种环境中显得富丽堂皇。
(4)重山林风水:有山,易取其势,视野开阔,排水顺畅;有林,易取其物,苍柴丰盛,鸟鸣果香;有风,易得其动,空气清新,消暑灭病;有水,易得其利,鱼虾戏跃,鹅鸭成群。故此,若靠山面水,侧有良田沃土,阳光充沛,兼有舟楫之便,当然是公认的宜于人类生存的最佳选址。
中外建筑的不同
1.建筑材料的不同
外国建筑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诸如埃及的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而中国建筑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
2.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
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偏向高空发展。
3.建筑的发展不同
中国的建筑形式和所用的材料3000年不变。与中国不同,西方建筑经常求变,其结构演得比较急剧。从古希腊古典柱式到古罗马的拱券、穹隆顶技术,从哥特建筑的尖劵、十字拱和飞扶壁技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无论从形象、装怖和空间布局,都发生了很大変化。这反映了西方人敢于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的精神。
4.建筑价值的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不靠计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构思、而是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言传手教,靠实践,靠经验。外国建筑美的构形意识其实就是几何形体,“适用、坚固、美观”这一经典的建筑三要素观点,被后人奉为圭臬,世代相传。
16、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纸的游戏》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都需要用到纸。绘画、做手工、写数字等等。在小朋友的世界里,除了这些,纸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有一次自由活动时间,小豆花和玥玥在拿着一张废旧的手工纸,她们把它用力吹起,想试试看这张纸能不能飞到屋顶上,试了很久没有成功,于是两个人又把纸揉成一个球,玩起了抛球的游戏。看着她们玩得这么高兴,我突发奇想地想让孩子们自由地去探索纸的多种玩法,如何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变成有趣的玩具呢?这将是考验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候了。
课程目标:
1、探索纸的多种玩法,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探索欲望。
2、进一步发展平衡、跑跳、投掷以及手眼协调等能力。
3、培养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互相协作的乐趣。
4、初步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
5、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课程准备:
1、纸若干、蓝牙音箱一个
2、场地布置(起点、终点线)
3、两个箩筐、纸球若干备用
课程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跑步进入活动场地,做热身操。
教师:孩子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瞧瞧这是什么?(出示用纸做的小棒)天气真好,我们拿着小棒一起到外面去玩吧。(引导幼儿跑步进入场地)
2、热身运动
师:我们到达目的地啦!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动一动把!
幼儿随老师舒展各个关节。
3、自由探索
(1)师:“孩子们,请问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呀?我们想想纸可以怎么玩”?(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幼儿讨论情况:纸有好多种玩法,有的小朋友说可以做成球来踢着玩,有的说可以当成小河来跳着玩,孩子们可真聪明,现在我们就比一比,看谁和纸玩得最高兴。
幼儿四散在场地上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请个别幼儿依次上来演示不同的方法。
师:刚刚我看到了有几个小朋友玩纸玩得很高兴,我们请他们来讲一讲和做一做他们是怎么玩的吧!
师:你发明了什么游戏,你是怎么玩的?你遇到问题吗?是怎样解决的?
(3)引导幼儿两人或多人合作,再次探索纸的新玩法。
师:刚才小朋友玩的方法,你可以再去试一试;也可以找几个好朋友一起玩,试试几个人一起把纸合起来发明新的玩法。(幼儿分散玩)
师:你和谁一起玩的,发明了什么新的玩法吗?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讲评后再玩一次)
每当有幼儿想出一种好玩的方法时,教师可以先请这个幼儿示范,然后带领大家跟这个孩子一起玩。
4、游戏活动:男女大PK。
师生共同布置场地,幼儿分队进行比赛。
鱼贯式游戏:带纸球双脚跳到终点后投篮。
接力赛: 带纸球单脚跳到终点后投篮。
合作游戏: 平衡报纸上的小球到达终点。
(视情况可重复一遍)
5、放松活动。
全体幼儿听音乐做放松动作。
师:孩子们,现在让我们一起像纸一样轻轻地做做放松运动吧!
师:今天我们跟纸玩了好多有趣的游戏,请小朋友们把地上或者手上的纸带回家吧!
课程反思:
自主探索是幼儿游戏中最重要的环节,在幼儿初次探索时,鼓励他们想出办法探索纸的玩法;再一次自主探索游戏时,可以引导幼儿合作游戏,探索纸的新玩法。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和合作游戏,孩子们能够对纸有更深的了解,也为后续纸的玩法奠定基础。
在探索环节后的分享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玩法,极大鼓励了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为幼儿增加了活动的信心和乐趣。在集体游戏环节幼儿们通过竞赛的方式进行游戏,也增加了幼儿团结协作的兴趣。
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到了活动中每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要给幼儿充分地表达探索的机会和时间,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发现新玩法,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探索欲望。
17、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刷牙歌》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尝试创编不同的刷牙节奏和快乐的象声词。
3.愉快的进行音乐游戏。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活动准备:故事《不爱刷牙的小狮子》、音乐、牙刷
活动过程:
1.故事分享《不爱刷牙的小狮子》。
师:故事里的小狮子开始为什么没有人跟他玩?不刷牙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听出间奏。
(2)听教师唱歌,在第一段歌曲的间奏处做刷牙的动作,在第二段歌曲的间奏处,发出表示漱口和牙齿健康的快乐象声词。
(3)跟教师学唱歌曲,并在间奏处做刷牙动作以及漱口声,快乐象声词。
3.创编刷牙节奏和象声词。
引导幼儿创编漱口的水声,如“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创编表示快乐的象声词和节奏,如“哗啦啦啦,嘻嘻嘻嘻”等。
使用幼儿创编的内容完整进行演唱。
4.幼儿分组进行演唱表演。
活动延伸
出示小狮子吃零食的场景,让幼儿自己来说吃完东西应该怎样做?怎样保护牙齿?
附故事《不爱刷牙的小狮子》
小狮子不讲卫生,不爱刷牙,他的嘴巴越来越臭。有一天,小狮子来找小熊玩,他刚开口说:“小熊,我···”话还没说完呢,只听小熊说了句:“什么味儿!”接着,“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小兔,我们···” 小狮子看了小兔走过来,想和他一起玩。可他话还没说完呢,小兔头晕晕地说了包:“好臭!”接着,也“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小狮子呆呆地看着,不久,小象甩着鼻子走过来,小狮子张开嘴巴,对小象说:“小象,我们来玩···”“好难闻的气味!啊···啊···啊嚏!”小象打了个大喷嚏,接着,也摇摇晃晃地倒在了地上。小狮子没有找到一个朋友玩,他闷闷不乐地回到家。这时,他看到出远门的爸爸回来了,小狮子张嘴巴,高兴地喊:“爸爸!”爸爸突然把鼻子捂住,向后退。他对小狮子说:“天哪,你多久没刷牙了?”小狮子挠挠脖子上的毛,不好意思地说:“好像···好像两个星期···”爸爸急忙给小狮子找出牙刷和牙膏,让他仔细刷牙。不一会儿,小狮子把牙齿刷干净了,他的嘴巴一点都不臭了。小狮子把今天的经历说给爸爸听。“宝贝,以后你一定要早晚按时刷牙,不然,嘴巴臭臭的,小伙伴都不爱和你玩啊!”爸爸对小狮子说。小狮子听了点了点头。从那以后,小狮子每天都按时刷牙,小伙伴们再也没有被他熏到了!
教学反思
幼儿都知道刷牙可以保护牙齿,但事实上幼儿不喜欢刷牙,不知道怎样正确刷牙。活动中不仅让幼儿懂得如何刷牙,而且让刷牙有了音乐,有了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幼儿在意识上接受了,所以他们变得愿意刷牙,喜欢刷牙了。
18、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熊出没》公开课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认真倾听音乐,乐意学习音乐游戏的玩法。
2、尝试随着音乐的节奏,创造性表演音乐中人物的形象。
3、体验在情境中合作游戏的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难点:
能认真倾听音乐,乐意学习音乐游戏玩法。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熊大、熊二“萝卜蹲”的图片,光头强带着电锯去森林砍树的视频片段,《熊出没》的歌曲录音。
经验准备:幼儿已玩过游戏“萝卜蹲”“木头人”,会唱《熊出没》主题歌。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
师:这首歌曲原来我们都会唱啊!你在哪儿听过?今天我们就要用这首歌曲来玩一个音乐游戏。
二、学习游戏
1、在主歌的伴奏下玩“萝卜蹲”游戏。
(1)出示熊大、熊二“萝卜蹲”的图片,师:熊大、熊二在干什么?你能学一学熊大的样子吗?我们来学一学。熊二呢?我们也来学一学。猜一猜,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呢?谁会学着熊大、熊二的样子玩一玩这个游戏?你们看清楚了吗?谁先蹲的?每次蹲几下?
(2)师:小朋友们都很棒,你们学的都很像,那我们现在可以自己创编一种食物造型,你们想想看,如果你是熊大,你想做哪种食物造型。
师:现在请大家站在椅子前,一半小朋友做熊大,一半小朋友做熊二,请熊大、熊二摆好你们的食物造型,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的节奏玩一玩。
(2)师:刚刚有的小朋友没跟上,我们再玩一次,你们能跟上节奏吗?让我们一起听音乐,做“萝卜蹲”游戏。
2、在副歌的伴奏下玩“光头强与石头熊”游戏。
播放光头强带着电锯去森林砍树的视频片段。师:熊大、熊二正玩得开心,谁来了?光头强来干什么?我们要不要跟过去看看?跟踪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样?万一光头强发现后面有动静转过头来,怎么才能不被他发现?
(1)教师扮演光头强,在音乐的伴奏下,做三步一回头的动作,多名幼儿做熊。师:你变成什么啦?你呢?你们太棒了,都想出了不同的食物造型。那你们有没有发现,刚刚光头强是走了几步转过头来看你们的呢?我们来数一数。(教师清唱此段歌曲,幼儿尝试做动作)走了几步呢?那么熊大、熊二也应该走几步?对了,应该走三步,第四步时摆一个造型不动。
(2)在音乐的伴奏下,全体幼儿练习三步变食物造型的动作。师:熊大、熊二,让我们听好音乐,想好要摆的食物造型,一起来试一试吧!
(3)师:刚才你们模仿跟踪光头强的时候脚步又轻又整齐,现在光头强真的来了,你们跟踪的时候,步子一定要轻哦,让他听不到你们的脚步声,能做到吗?
(4)师:刚刚有些熊和光头强跟得太紧了,这样安全吗?对,应该和光头强保持一定的距离;熊大、熊二也考得太近了,容易碰撞发出声音,被光头强发现;还有光头强听到声音,好像不是他的脚步声才回头的,大家的步伐要和光头强一致。(师幼再玩一次游戏)
尾奏部分,教师查看幼儿变成的各种食物造型。师:这是一棵大柠檬吗?这是一个石头熊啊!哼!找了半天,怎么谁也没有发现,气死我了,还是回家睡大觉吧!
师:光头强回家睡大觉了,你们也可以怎么样?小椅子就是你们的家,快回去吧!
三、完整游戏
1、回忆游戏过程。师:这个游戏从头到尾是怎么玩的?我们来回忆一下。一开始熊大、熊二玩了什么游戏?接着谁出现了?又玩了什么游戏?最后怎么样了?现在我们听着音乐,完整地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吧!(教师提醒幼儿前奏时可随音乐的节奏自由摆动)
四、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19、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能干的小喜鹊》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肩上挥臂投准的动作,能根据远近高低等因素动作标准的投准。
2.锻炼手臂力量,增强目测的能力和动作的准确性。
3.萌发对投掷活动的兴趣,培养勇于尝试的精神。
4.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对投掷游戏有一定的了解。
物质准备:投掷球数量多于幼儿人数的三倍,平衡木 4 个,垫子 4 块。
活动过程:
一、创设“喜鹊妈妈的邀请函”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重点做手臂、腰、腿部的热身活动。
1.播放《小鸟小鸟》背景音乐,带领幼儿高飞,低飞、侧身飞等为进入活动场地。
2.听教师口令散开,根据音乐引导幼儿模仿小鸟的不同动作做健身操进行热身,重点活动肩部腰部腿部。
二、创设“新房材料被巫婆”的游戏情景,练习肩上挥臂投准的动作,掌握动作要领。
1、出示投掷球和粘板,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投掷的动作。
“小朋友们,巫婆把喜鹊妈妈造房子的材料都变没了。没有材料我们就盖不了新的房子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2.引导幼儿徒手练习投掷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
“请 xx 示范一下”。
师幼共同总结出肩上投准的动作要领:投球时手臂弯曲在肩上,身体后仰,两脚前后分开放,重心在后面的脚上,看准目标,肩上挥臂,后面的脚用力蹬地将球投向目标。”
3.引导幼儿分组练习肩上挥臂投掷,掌握投掷技巧。
三、创设“解救新房材料”的游戏情景,能根据目标的高低、远近调整动作等因素动作标准的投准,增强目测的能力和动作的准确性。
“刚刚知道一个小秘密,巫婆把材料施法术变在了她家的墙上,每成功投掷一个魔法小球,就能获得一份造房材料,我们一起帮助喜鹊妈妈获得造房的材料吧!”
第一次游戏:出示矮的投靶,哪一组解除材料多为胜利。游戏过程中关注动作的准确性。
第二次游戏:加大难度,将投靶放远,引导幼儿感受挥臂力度、抛出的弧度和目标远近的关系。(根据情况可在重复 1 次)
第三次游戏:增加高投靶,分别设置 3 组不同难度的魔法墙面,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四、创设“为喜鹊妈妈造房子”的游戏情景,幼儿根据获得的材料搭建房子,
五、创设“庆功宴”的游戏情景,随音乐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重点放松腿部肌肉和手臂等部位。
“今天我们团结一致的解除了巫婆的魔法,获得了造房子的材料,还帮助喜鹊妈妈建造了新房子,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
附游戏玩法规则:
小鸟们分成两队,每队第一名小鸟要走过小桥,爬过草地、跑到指定地点拿一个投掷球投向魔法墙壁,然后返回拍打第二只小鸟的手,第二只小鸟再出发,投中目标就可以获得一份材料。在第三次游戏中老师根据孩子的能力水平分别摆成由近到远的远度,并且每投中一个球分别能获得一份材料、两份材料、三份材料,请小鸟们自主选择。在一定的时间内看看哪一组的小鸟获得的材料多。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的实践能力较弱,在进行游戏时投掷的小球很多都不能投掷准确到粘布上,所以我及时改变游戏的难度与游戏的次数,并与幼儿一起对每一次游戏进行点评和小结,说出不足之处加以改正。第三遍的游戏,我设计了三种难度,幼儿可以自主进行选择,能力较强的幼儿多数选择了又高有远的投掷粘布,少数幼儿在进行尝试后,也及时改变了自己的游戏难度,游戏难度的自由调整可以让每个幼儿的投掷能力都获得提升,也让幼儿获得了成功感。
但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游戏规则稍有不明确,应给予示范,教师语言也应该有力简练一点。游戏时,也应该改注意到幼儿对于材料的使用,不能让幼儿随意进行选拿材料,应该加以引导,例如只有圆柱积木能搭起房子吗?还需要几块方形积木才能搭起房子?这样让幼儿对于投掷小球有了一定的目标性和目的性,比起单纯投掷拿材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20、大班健康活动《蔬菜自助餐》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蔬菜有不同的味道和多种制作方法,知道多吃蔬菜有益健康。
2.能用语言较清楚地介绍菜肴的名称、特点。
3.体验与同伴共同分享吃蔬菜的快乐。
4.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5.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在家和父母商量共同制作一道菜,并参加买菜、择菜、洗菜、烧菜的制作全过程。
2.每人一套餐具:碗、筷子、共用的勺子若干。
3.各种常见蔬菜的图片,多媒体。
4.教师提供菜肴,有:香菇青菜,青菜粉丝汤,凉拌黄瓜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各类蔬菜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蔬菜的名称。
二、教师准备的六道菜肴,了解蔬菜的作用。
1.引导幼儿认识蔬菜名称、教师介绍制作方法等(可用幻灯片展示制作过程)。
2.提问:人们为什么要吃蔬菜呢?能不能光吃荤菜不吃蔬菜?
三、分类摆放菜肴。
引导幼儿根据菜肴的制作方法来分类:将菜肴按凉拌菜、炒菜、汤,分类摆放在餐桌上。
四、参加品尝蔬菜自助餐。
1.了解一些自助餐的礼仪。如:用共用的勺子盛菜,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费等。
2.幼儿拿好自己的餐具,自选菜肴品尝,在快乐的气氛中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蔬菜的热爱。主要引导幼儿品尝更多品种的蔬菜,相互欣赏、品尝同一种蔬菜的不同制作方式。
五、小结。
1.介绍自己吃了哪几样蔬菜,是什么味道的?
2.有没有同一种蔬菜有不同的做法的?
3.小结:各种蔬菜有不同的味道,同一种蔬菜还可以由不同的吃法。多吃蔬菜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修改理由:本次活动本来是请每位幼儿都自己从家中带一道菜肴来,考虑到是国庆后的第一天,一些家长可能会忘记,所以我和保育员一起准备了几道简单的菜肴,如:凉拌黄瓜等,这样既能开展活动,也让幼儿活动中初步体会自助餐的乐趣。
活动反思:
以身引导,多吃蔬菜。
本次活动中发现孩子对各种常见的蔬菜还是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能说出蔬菜的名称以及用这种菜能做什么菜肴,我想这是活动前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制作菜肴积累的经验。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按蔬菜的制作方法分类,另外还让幼儿从吃蔬菜自助餐的活动中体验到与同伴分享的快乐,从而让幼儿懂得我们要多吃蔬菜,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更加的健康。通过活动的引导,孩子们对蔬菜的营养价值有了更多的了解,一些平时挑剔食物的孩子也表示愿意尝试一下那些平时不太敢不爱吃的食物,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改进的机会吧。同时我们也希望家长平时在家也要多多鼓励孩子们去注意吃蔬菜,养成爱吃蔬菜的好习惯还要家长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我们会进一步做好这方面的沟通工作的。
21、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捏泥人》公开课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利用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情趣,帮助幼儿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因此,对于大班幼儿,我想通过引导其欣赏中国经典乐曲,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让幼儿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随音乐做团、搓、捏、刻泥人的动作,感受乐曲的欢乐。
2、尝试将自己的想法运用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3、与同伴合作完成,体验游戏的快乐。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活动重点:
学习团、搓、捏、刻等动作,感受乐曲的欢乐。
活动难点:
尝试将自己的想法运用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活动准备:
1、音乐《喜洋洋》
2、捏泥人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完整欣赏音乐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们仔细听。听了这段音乐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小结:我们的心情是开心的,就像过年一样。北方的人们在过年会吃饺子、放鞭炮、贴对联,那南方的人们在过年时还会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学习“捏泥人”
1、教师先做一遍动作,请幼儿猜猜这是什么活动。
2、请幼儿观看图片:捏泥人。
3、请配课老师配合当泥人让幼儿观看捏泥人的整个过程。
(1)提问:捏泥人的时候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丰富幼儿捏泥人的动词:团、搓、捏、刻)
(2)师:我们要团泥巴,捏身体,搓手臂,刻眼睛和嘴巴。
4、幼儿完整的将动作连起和跟教师一起表演。
5、幼儿随音乐进行练习,教师观察幼儿动作。
6、幼儿再次欣赏,进行分解动作练习。
三、游戏:捏泥人
1、幼儿两两合作游戏。
要求:两个小朋友商量好,谁捏泥人,谁是泥匠,进行表演。
3、交换角色表演。
四、小结
师:我们今天不仅学会了小泥匠的本领,而且还学会了根据小泥匠刻刀的变动变成小泥人,你们真棒!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学到的本领展示给爸爸妈妈。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以喜庆的乐曲贯穿始终,增强了活动氛围。活动一开始我引导幼儿说说做做捏泥人的动作,为下面做游戏做了铺垫。在引导幼儿听音乐做捏泥人的动作时,幼儿的动作比较单调,可能是女生多的原因,有点受拘束。幼儿两两合作的环节是活动高潮,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较高。
22、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声音的秘密》教学设计活动反思
设计意图:
自然界的声音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是对于声音是怎们产生的却又很陌生的。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本节课我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探索发现声音产生的秘密,并借助声音驻波器感受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幼儿感受身边的噪音,了解其危害,再次增加幼儿对声音探索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能够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感受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
3、感受身边的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体会好听的声音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小鼓、碰铃、串铃、三角铁等各种乐器和盘子、碗、小勺等任何可以发声的物品若干;
2、教学课件(声音驻波器)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教师播放好听的音乐,幼儿感受这段音乐的美好。
——激发兴趣,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2、自由探索,交流讨论。
——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并请个别幼儿向集体展示。
——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幼儿说出这种物体是怎么发出声音的,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3、发现问题,得出结论。
教师出示小鼓,敲击产生声音,通过小豆子在鼓面上跳舞的实验,从而明白,声音是因为物体间碰撞振动而产生的。
4、教师设疑:怎样能使小豆子在鼓面上跳的高一点?怎样使小豆子在鼓面上跳的低一点?幼儿探索,并实际操作,得出结论,拍打鼓面的力量与小豆子跳的高低有关系。
教师总结:物体振动强度大,产生的声音就会大;相反,物体振动强度小,发出的声音小。
5、结合声音驻波器,想象直观的感受物体振动与声音大小的关系。
6、幼儿感受生活中的噪音,如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建筑工地的施工声、KTV唱歌的声音等,了解噪音对人们的危害,同时感受好听的声音带给人们的愉悦感。
活动反思
在自然界中,声音是无处不在、无所不有的,但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对于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却很陌生。为了培养孩子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本此活动,我设计从聆听声音、探索声音、发现声音秘密等几个环节着手,重点探索声音产生的秘密,难点是让孩子借助声音驻波器探索声音的大小和物体振动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这节微课,目的在于幼儿通过视觉、听觉、感知觉等方面对声音产生兴趣,直观的通过视频让幼儿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我还借助幼儿园科学探索室的声音驻波器演示,观察声音的大小和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达到这节活动的目的。在活动最后环节,我寻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噪音,让幼儿感受噪音带给人们的危害,呼吁孩子们远离噪音的污染,让好听的声音来装扮我们的世界,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声音奥秘的兴趣。
因为是一节微型课,自己设计的不是很充足,声音的探索也需要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去感受、去探索,这只是给孩子在探索声音的过程中抛砖引玉,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也是《指南》中科学领域的核心理念,希望评委老师们看到这节课后,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4的分解》教学设计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操作活动,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2、初步感知4的分解规律,认识分合号。
3、通过游戏、操作,学习4的分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帽子、分合号、1-4数字。
2、纽扣、纸盘、PPT。
活动过程
一、集体游戏:撒纽扣,学习4的分合。
1、教师:请每位小朋友数出4颗纽扣,小手放在盘子的上方。松开手后把钮扣撒下去,仔细看看盘子里有几颗纽扣,盘子外有几颗纽扣。
2、幼儿进行游戏,大胆的讲出自己的操作结果。请老师帮助记录数字。(结果相同不重复记录)
3、学习记录4的分解,认识分合号。
记录444
221331
4、教师出示分合号,幼儿观察。
二、出示教学图片—帽子,学习分类,进一步学习4的分解。
教师:羊妈妈给羊宝宝们织了好多顶漂亮的帽子,请你帮助羊宝宝把相同颜色的帽子整理在一起吧。
整理4
13
22
31
三、引导幼儿观察4的分解规律。
教师总结:左边的数字从小到大,右边的数字从大到小。
四、游戏---拍手打节奏。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1和3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2和2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3和1
活动延伸
在区域提供相应材料,供幼儿操作。
《4的分解》活动反思
由于幼儿刚刚学习了2和3的分解和组成,前两次主要是由老师拿实物进行分合,帮助幼儿理解分合的含义,然后让孩子们能用语言进行表达分和合的过程,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已具备这样的条件下,在学习4的分解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幼儿们通过自己的尝试、来探索学习4的分解,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让他们在自己的摸索中去获得知识,找寻答案。
这个活动我设计了4的分解,准备下节活动课继续4的组成。本节活动课一共有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撒纽扣游戏。第二环节:出示教学图片。第三环节:集体观察发现4的规律。第四环节:拍手结束。
在课后经过反思我又作了以下的调整:
1、第一环节中在幼儿玩撒纽扣时,老师应及时进行数字的记录,为幼儿下一环节的记录作好铺垫,降低难度。
2、在第二环节中应让幼儿小组活动,这样更好地集中幼儿注意力。
3、老师应给孩子更多的空间,相信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在活动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归纳出结果。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活动孩子们的收获也不小。
24、大班语言活动《春天的秘密》教学设计
《春天的秘密》是一节大班语言领域的教案,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同时,尝试按诗歌的句式结构仿编诗句。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幼师怎样写一篇优秀的教案?欢迎关注,一个专业的幼教平台。
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诗歌循环反复的句式。
2、能用恰当的形容词来描述春天的事物和景象,尝试按诗歌的句式结构仿编诗句。
3、体验诗歌的句式美和语言美,萌发热爱春天的情感。
重点:知道春天的变化,能用恰当的形容词来描述春天的事物和景象。
难点:能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进行仿编诗句。
准备:挂图、幼儿用书、磁带、录音机、诗歌格式图
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
师:
1、春天来了,你发现大自然有什么变化?
2、有一首诗歌《春天的秘密》里面也在说春天的变化,我们一起来听听说了什么变化?
二、完整欣赏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1、听录音,完整欣赏诗歌。
2、提问:春天来了,谁都发生了变化?它们都有什么变化?它们是怎么说的?
三、分段欣赏诗歌,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春天的美。
1、欣赏第一、二段诗歌。
提问:
(1)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怎么了?(学习词:融化)
(2)河水怎么流的?(学习词:淅沥淅沥)淅沥淅沥说了什么话?怎么说的?为什么要小声说?
(3)垂柳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微风中怎样?说了什么?为什么说春天在这儿?(学习词:嫩绿轻轻地)
2、欣赏第三、四段诗歌。
提问:
(1)桃花是怎么说春天在这儿的?
(2)春天,谁飞来了?在哪?怎么叫的?(学习词:蔚蓝唧哩唧哩)
3、欣赏第五、六段诗歌提问:
(1)地里长了什么?是怎么小声说春天在这儿的?(学习词:绿油油使劲)
(2)春天来了,农民伯伯是怎么做的?拖拉机怎么说的?(学习词:轰隆隆)
4、总结形容词
5、了解诗歌的句式结构。
师:
(1)这首诗歌告诉了我们春天的秘密,在每段诗歌里还有一个秘密,你发现了吗?
(2)出示格式图幼儿欣赏,
四、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1、师:请你将开始说的春天的变化或现在想到的春天的变化加上好听的形容词照着格式图,编进我们的诗歌里吧。
如: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
小草露出了尖尖的脑袋,使劲的从泥土里往上钻,小声的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
小朋友们换上漂亮的春装,在草地上跳舞歌唱,大声地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2、幼儿仿编诗歌
3、小结仿编情况。
五、总结谈话:
"春天的变化还有很多,小朋友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也会编出更优美的诗歌。现在我们就到春天里去寻找吧!"(带领幼儿到室外,活动结束)
25、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小青蛙》优秀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音乐欣赏,是一种无形的艺术形式,它作用于人的感官——听觉,使人产生愉悦、和谐、哀忧、激愤等多种情绪。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对音乐形象的审美过程,它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开启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应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注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积极地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和审美情趣,提供幼儿自主表达的音乐空间,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技能和能力,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
这种新的教育理念给予我们极大的启示。因此,教师选取了幼儿喜爱并熟悉的音乐形象——小青蛙,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引导幼儿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音乐审美情趣,体验审美愉悦,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二、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建构知识的能力我为本次活动制定如下五条目标:
1、能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认真倾听,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2、感受音乐所表达的音乐形象(青蛙、风声、雨声、公鸡、太阳),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能用多种形式(语言、图形符号、动作)进行表达。
3、通过欣赏感受二胡的音色及表现力。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三、活动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为:能自创图形符号和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四、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认识乐器二胡,初步了解二胡的音色。
2、对小青蛙的特征、习性和生活环境有所了解。
物质准备:
1、小青蛙图卡若干。
2、电脑及音乐播放软件。
艺术环境准备:
1、池塘背景图。
2、风、雨、公鸡、太阳等图卡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音乐,你们想听吗?
我们应该怎样听音乐呢?——让幼儿知道音乐欣赏要认真听,用心想。
二、完整欣赏乐曲:对乐曲有初步感受,发现演奏乐器——二胡。
1、提出挑战:猜猜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2、进行完整欣赏。
3、讨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小结: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二胡。
三、分段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
1、欣赏第一段——青蛙鸣叫。
1)聆听第一段乐曲,想象小动物形象。
2)讨论乐曲表现了什么动物形象?
3)再次播放乐曲第一段,教师出示小青蛙图片。
4)提问:你们喜欢小青蛙吗?那小青蛙生活在哪里呢?
(幼儿讨论,教师出示池塘背景图)
5)请幼儿在乐曲伴奏下,送青蛙回家,将青蛙图片粘贴到池塘背景图上。
2、欣赏第二段——运用图卡感受风声、雨声、公鸡、天晴等音乐形象。
1)幼儿安静聆听乐曲第二段。
2)教师提问:你听到音乐中表现了哪些大自然的事物?
3)幼儿自由讨论,随自己的感受选择风声、雨声、公鸡鸣叫、天晴太阳等图卡。
4)再次欣赏乐曲第二段,教师适时在池塘背景图上逐一出示风声、雨声、公鸡鸣叫、天晴太阳等形象。
四、再次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完整意境。
1、完整欣赏乐曲,引导幼儿用图形符号表现各种音乐形象。
2、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五、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乐曲的音乐形象和意境。
延伸活动:继续欣赏二胡曲和其它乐曲。
26、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小青蛙》优质课教案设计
一、设计意图。
音乐欣赏,是一种无形的艺术形式,它作用于人的感官——听觉,使人产生愉悦、和谐、哀忧、激愤等多种情绪。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对音乐形象的审美过程,它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开启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应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注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积极地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和审美情趣,提供幼儿自主表达的音乐空间,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技能和能力,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
这种新的教育理念给予我们极大的启示。因此,教师选取了幼儿喜爱并熟悉的音乐形象——小青蛙,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引导幼儿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音乐审美情趣,体验审美愉悦,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二、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建构知识的能力我为本次活动制定如下五条目标:
1、能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认真倾听,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2、感受音乐所表达的音乐形象(青蛙、风声、雨声、公鸡、太阳),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能用多种形式(语言、图形符号、动作)进行表达。
3、通过欣赏感受二胡的音色及表现力。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三、活动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为:能自创图形符号和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四、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认识乐器二胡,初步了解二胡的音色。
2、对小青蛙的特征、习性和生活环境有所了解。
物质准备:
1、小青蛙图卡若干。
2、电脑及音乐播放软件。
艺术环境准备:
1、池塘背景图。
2、风、雨、公鸡、太阳等图卡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音乐,你们想听吗?
我们应该怎样听音乐呢?——让幼儿知道音乐欣赏要认真听,用心想。
二、完整欣赏乐曲:对乐曲有初步感受,发现演奏乐器——二胡。
1、提出挑战:猜猜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2、进行完整欣赏。
3、讨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小结: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二胡。
三、分段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
1、欣赏第一段——青蛙鸣叫。
1)聆听第一段乐曲,想象小动物形象。
2)讨论乐曲表现了什么动物形象?
3)再次播放乐曲第一段,教师出示小青蛙图片。
4)提问:你们喜欢小青蛙吗?那小青蛙生活在哪里呢?
(幼儿讨论,教师出示池塘背景图)
5)请幼儿在乐曲伴奏下,送青蛙回家,将青蛙图片粘贴到池塘背景图上。
2、欣赏第二段——运用图卡感受风声、雨声、公鸡、天晴等音乐形象。
1)幼儿安静聆听乐曲第二段。
2)教师提问:你听到音乐中表现了哪些大自然的事物?
3)幼儿自由讨论,随自己的感受选择风声、雨声、公鸡鸣叫、天晴太阳等图卡。
4)再次欣赏乐曲第二段,教师适时在池塘背景图上逐一出示风声、雨声、公鸡鸣叫、天晴太阳等形象。
四、再次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完整意境。
1、完整欣赏乐曲,引导幼儿用图形符号表现各种音乐形象。
2、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五、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乐曲的音乐形象和意境。
延伸活动:继续欣赏二胡曲和其它乐曲。
27、大班音乐活动《小雨点跳舞》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学唱三拍子歌曲《小雨点跳舞》。
2、尝试用绘画的形式创编部分歌词。
3、在创编活动中体验歌唱带来的喜悦。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1、自制卡片式图谱, 4个,小雨点4种各2个,︵2个。
2、人手一份绘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老师,您好》。
二、学习副歌部分,探索用象声词表现小雨点跳舞的声音
1、(出示图片︵)教师边指图边范唱,带领幼儿学习彩虹唱歌。
师:这是彩虹,它会唱歌,让我们听一听彩虹是怎么唱歌的。
(教师范唱:4 6 6.6︱4 6 6-︱3 5 5 .5︱3 5 5 -︱)
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师:彩虹是怎么唱歌的呀?(幼儿随乐演唱)。
2、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小雨点跳舞的声音,并在音乐的伴奏下学习演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师:(出示图片小雨点)这是小雨点,它会跳舞,还有几个小朋友和它一起跳舞呢!(依次出示图片小雨点)。
师:小雨点从天上落到地上,它们跳舞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教师范唱:6 4 6 4 6 4︱ 5 3 5 3 5 3 ︱4 2 4 2 4 2 ︱31 - ︱31 - ︱)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 答滴 答
3、教师带领幼儿随乐演唱歌曲后半段。
师:这一次我们把彩虹唱歌和小雨点跳舞的音乐连起来唱一唱。
三、完整学唱歌曲
1、教师随伴奏逐一出示歌曲前半段的图片,并学唱歌曲前半段。
师:我这里还有许多小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欣赏教师完整范唱歌曲的前半段。
师:那小问号究竟唱了什么?请仔细听!
(教师范唱歌曲前四句)
3、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的前半段。
四、尝试用绘画的形式创编前四句歌词,同时在绘画活动中倾听教师完整范唱。
1、教师提出要求,幼儿作画。
师:小雨点可能会在哪里跳舞呢?请你用勾线笔在纸上画出你的想法。
2、幼儿交流绘画作品,教师选择适合的四幅答案贴在“?”处。
五、看教师指图,完整演唱歌曲
1、师幼问答式合作演唱歌曲。
师:有问号的地方我来唱,贴图片的地方你们唱,好吗?记住在我唱完四句话后你们再唱,行吗?
2、教师更换四幅绘画作品,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直接将副歌啦啦啦“用彩虹在唱歌的情景导入”同时也作为活动的练声,听完彩虹的歌声,唯一就能唱起来了“啦啦啦啦啦啦啦”。再次听彩虹优美的歌声后,孩子们感到“很羡慕,很舒服,很开心,像飘起来一样”跟着电钢琴,孩子们也开始了彩虹歌曲的学习。
这首歌曲的歌词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不难,而且图谱的设计更是巧妙的将原本的副歌,及重复的部分有趣的结合到一个情境中,使孩子在获得兴趣的同时更容易记忆了,活动中在语言组织上,我还是有些欠缺的,有些话还是有些拐弯,不够直白,通过一次次的锻炼能越来越好。
28、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教学设计《赛马》反思
教学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赛马》,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初步区分乐曲的三段体结构。
2、引导幼儿运用节奏、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
3、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1、欣赏素材:二胡独奏曲《赛马》、教师:身着蒙古族服装
2、场景布置:图片若干(草原、蒙古包、跳舞、赛马等)
3、教学录像:蒙古大草原赛马以及载歌载舞场景
4、筷子:每人两份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了解蒙古族的特点。
1、教师(身着蒙古族服装)带领幼儿随音乐以骑马律动进课室。
(1)小朋友,你们好!我来自蒙古。
(2)你们去过蒙古吗?蒙古的风景可美了,今天让我来当导游,带你们去蒙古美丽的大草原看一看吧。
过渡语:美丽的大草原到了,我们一起来参观吧!
2、自由欣赏图片,教师作适当引导。(放音乐)
(1)蒙古人民住在哪里?(大草原)
(2)刚才你们在草原上看到了什么?
(3)你们看得真仔细。他们最喜欢做什么活动呢?(跳舞、骑马)
师:说得非常好,蒙古人生活在美丽的大草原上,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就是赛马和跳舞。
过渡语:今天老师从草原上带来一首好听的乐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听完后请把你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二、欣赏乐曲《赛马》,感受乐曲的旋律与三段体结构。
1、完整欣赏乐曲。
(1)提问:听了乐曲你们心情怎样?你们想做什么?(让幼儿说出不同的感受)
(2)师:小朋友说得非常好,今天草原上正在举行一场热闹的比赛,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比赛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观看录像,理解乐曲的相关内容。
(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骑马比赛)除了赛马,人们还在干什么?(跳舞)
(2)小结:对了,“赛马”是蒙古族的一个重大节日活动。它主要表现了蒙古人参加赛马比赛活动时人们很开心地唱歌跳舞欢庆、比赛快要结束了,赛马手骑马快速冲向终点的一个热闹激烈场面。
3、完整欣赏乐曲。
师:下面,我们再来听听这首乐曲。小朋友要仔细听,哪段音乐是赛马?哪段音乐是跳舞?
哪段音乐是骑马冲向终点?
4、分段欣赏:
(1)提问:谁来告诉我,哪段音乐是赛马?你为什么认为前面第一段音乐是赛马?
师:对了,前面第一段音乐的节奏很快,它表现了赛马手骑着马你追我赶,很欢快很激烈的场面。我们来听听,这段音乐是不是这样?(听第一段,教师作骑马状)
(2)提问:哪一段音乐是表现跳舞呢?中间这段跳舞音乐的节奏跟刚才第一段比,变得怎么样?(慢)中间这段音乐是人们在很开心在跳舞庆祝,所以这段音乐欢快而优美。我们一起来听听,这段音乐是不是欢快优美的。(听第二段,教师作跳舞状)
(3)提问:那最后一段音乐他们干什么呀?(骑马冲向终点)赛马手要骑马跑向终点,马儿你追我赶,跑得越来越怎么样?那这一段是音乐的节奏和速度呢?(越来越快)我们来听听这段音乐是不是这样?(第三段教师作骑马状)
(4)谁能给这首乐曲取名字?
小结: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乐曲,名字就叫《赛马》。这首乐曲,它是用我们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二胡来演奏。
三、尝试用筷子演奏,表现乐曲情绪。
过渡语:今天,老师还从草原上带来另外一份礼物。这是什么?(筷子)筷子也能敲击出马跑的声音,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讨论筷子的敲击方法(发筷子,找圆点坐好)。
提问:你拿着筷子可以怎样敲?除了对敲,还可以怎样敲?
2、幼儿尝试用筷子来表现乐曲。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做演奏家。听着音乐,试一试,看看谁能敲击出赛马、跳舞、骑马冲向终点的节拍来。(教师用语言和动作加于提示)
3、注意观察,重点指导。(重点指导第二段的节拍)
师:第二段音乐是表现跳舞的,我们可以加上一些优美的动作来演奏,试一试。(放第二段音乐)
4、师生完整演奏一遍。
师:好,我们一起来演奏这首《赛马》,可以用你喜欢的敲击方法来演奏。
四、创编动作,大胆表现音乐。
1、引导幼儿分段创编动作,表达对不同乐段音乐的感受。
(1)师:你们的演奏太精彩了!现在,我们也来当回赛马手。赛马手是怎样骑马的?谁来表演一下。除了拉缰绳,还可以怎样骑马?
(2)第二段音乐时,人们又是怎样跳舞的?谁来表演一下。 我们来学一学。
(3)第三段音乐时,马儿要冲向终点了,赛马手是怎样骑马让马儿跑得更快?
2、师生共同表演。
师:现在,请小朋友听着音乐,用你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演《赛马》。(教师用语言提示:赛马比赛开始了——准备跳舞——骑马冲向终点)
3、游戏:赛马。
(1)创设情境,体验“赛马”带来的快乐。
师:你们想不想来一场赛马比赛?(想!)那好,请你们退到后面线上,面向我站成一排。
第一段赛马音乐,请骑着马到我这里。第二段跳舞音乐,一起来跳舞。第三段音乐,你们又骑上马准备冲刺回到终点。准备好,赛马比赛开始了。
(2)最后表演一遍,结束。
师:你们真是神气的小骑手!(1、幼儿表现好,师:还想不想再来一遍?2、如幼儿很乱,就要加于指导示范。)
教学反思:
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是很活跃的。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很高。就是我本人在各个环节上并没有的交代清楚,比如单响和散响还是有很多的幼儿没有搞清晰,以至于在选乐曲的时候他们就选自己最熟悉的乐器而没有选择适合自己的乐曲。在一段音乐结束后并没有用适合的话给予幼儿肯定,也并没有让幼儿感受赛马的激烈。一段演奏完了就马上演奏第二遍第三篇,整堂课就会说“你们有信心吗”我觉得真的不是很合适,原本想好的话全部都没有说,临场应变能力不行。有太多的不足,还需多锻炼,对音乐进行多分析和理解,引导幼儿更好的诠释音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多专研多请教,争取在音乐领域有所进步和提高,让幼儿在充满音乐和享受音乐的环境氛围中学习成长。
29、大班音乐活动《五只小青蛙》优质课教学设计及评委点评
一、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2、学用肢体动作表现出青蛙叫、跳和吃虫子时的有趣神态。
3、让幼儿轻松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培养幼儿的组织能力。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青蛙道具,大青蛙1只,小青蛙5只。
2、青蛙头饰21个。
3、DVD机一台,DVD光盘一盒。
三、指导要点
1、重点指导幼儿唱准节奏X X XXX X和节奏0 X XX X。
2、通过生活观察,结合歌曲节奏,引导幼儿做出青蛙叫、跳和吃虫子等动作。
四、活动过程
1、听录音(青蛙叫)引进主题。
2、听音乐做青蛙跳动作进场。
3、教师出示道具,一只大青蛙,引用青蛙叫声学习节奏型 0 X XX X和节奏型X X XXX X。
4、引用歌曲《小青蛙唱歌》进行练声,返复三遍,每遍升一个调。
5、老师出示道具,五只小青蛙。
(提问:五只小青蛙在池塘边干什么的?)
(幼儿:小青蛙在池塘边唱歌,游泳,跳舞、抓害虫等等),五只小青蛙在池塘边到底是干什么呢?教师念歌词,让幼儿通过歌词知道小青蛙在池塘边是抓虫子做美餐的。
6、提问(小青蛙是怎样吃虫子的)。
7、小青蛙吃虫子的时候,它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歌曲《五只小青蛙》。
8、教师范唱歌曲一遍。
9、幼儿跟老师一起学唱歌曲《五只小青蛙》。
10、让幼儿带上头饰,听音乐按节奏一边唱歌一边表演小青蛙动作(有叫、跳、吃虫子等动作)。
11、游戏:请幼儿自己找伴,五个人为一组,围成一个圆圈扮演小青蛙,并且让幼儿自己商量好谁来当第一只跳到池塘里的小青蛙,谁来当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第五只小青蛙,这里老师要告诉幼儿游戏规则并且要注意观察哪一组幼儿做得不够的要极时提醒和指导。
12、活动结束。
评委点评
优点:
1、课的基本步骤都展示出来了,如律动、发声、学歌词、学唱以及最后的游戏结束。
2、选材富有童趣,用学青蛙叫声来进行练声是活动的亮点。
3、能调动幼儿原有生活经验 。
不足与建议:
1、音乐的本体目标是什么?
2、课程的重难点不是节奏而是了解歌词,熟悉音乐,因为是学唱歌曲,不是节奏练习。
3、教学方法单一,只是一味地重复,难点没有采取有效的策略去突破。这就不利于幼儿对新知识的掌握,最后达不到学唱的目标。
4、整个活动每一个环节教师没有评价,幼儿不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经验。
5、音乐学习注重人对音乐的最基本的感受,体验这种感受和体验的获得,不是依靠外在的知识灌输,技术训练,而是要通过人们的参与、自发的、自然的获得。本活动教师的意识过强,幼儿机械学习,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
30、优质课观摩大班音乐欣赏活动《面条舞》教学设计及说课稿资料
活动目标:
1、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幼儿合作意识。
2、在了解煮面条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3、能理解音乐的性质,根据音乐内容进行表现。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课前组织幼儿观察煮面条的过程,并品尝了面条。
2、《面条舞》音乐碟,厨具(围兜和勺子)、代表调味品的各色皱纸。
3、在活动场地中用彩色胶布贴出一个大圆形代表大锅。
4、黑板和粉笔,数字1、2、3,滑音符号,画有煮面条过程的三幅画(分别是没煮前的面条,放进锅里的面条,水沸后的面条)。
活动过程:
一、回忆煮面条的过程,交流感受。
面条没煮之前是什么样子的?(硬邦邦、直愣愣、脆脆、长长、细细)
面条下锅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慢慢变软、变弯)
水开了,面条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打结了,缠在一起,绕在一起,粘在一起)
2、欣赏乐曲,理解音乐性质。
(1)倾听第一遍音乐,说出曲子有几段。
(2)倾听第二遍音乐,幼儿随老师徒手画图谱,感受乐曲三段体的不同变化。
(3)分析三段音乐的不同性质。
第一段听了有什么感觉?(有力、节奏性强)
第二段听了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慢、柔、舒缓)
第三段听了有什么感觉?(越来越快,很兴奋,很激动)
(4)感受滑音。
教师启发幼儿根据滑音创编各种动作。
师小结:我觉得这首乐曲很像我们煮面条的过程,第一段雄壮有力就像没煮的面条一样硬邦邦,直楞楞的,第二段很慢很柔就像慢慢变软的面条,第三段音乐节奏越来越快一听就像在锅里打结的面条绕来绕去。
(5)出示三幅图片,请幼儿根据音乐帖相应的图片,并想像创造动作。
(6)完整表现乐曲。
3、音乐游戏
老师(或一个幼儿)扮演厨师,其他幼儿扮演面条一起玩“煮面条”的游戏。
说课稿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面条舞》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他们对音乐美有了内心体验,并掌握了表现音乐美的初步技巧,渴望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乐美的感受和理解。《纲要》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达美、创造美的情趣。”此外还提出“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音乐活动《面条舞》选择幼儿熟悉的、与生活经验相关的面条,作为活动的内容。活动中的乐曲选自小提琴协奏曲《库郎进行曲》系列中的一首曲子。乐曲旋律优美、结构清晰,又有一定的联想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活动抓住幼儿爱游戏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让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中,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音乐的三段体结构(中速、慢板和快板),并理解音乐的性质,体验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所带来的快乐,体现了快乐学习的纲要精神。
2、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活动的目标:
(1)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幼儿合作意识。
(2)在了解煮面条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3)能理解乐曲的性质,根据音乐内容进行表现。
3、说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幼儿的发展水平,我把重点定位为: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理解音乐的性质,体会和享受表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能根据乐曲的变化,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既是活动重点也是本活动的难点是。因为这就要求幼儿联系生活经验,即对煮面条过程的记忆表象进行重新加工、组合,最后完成迁移创造。让幼儿用动作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使音乐作品的性质、速度、力度具体化起来。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明确强调:“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结合本节活动内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教法:
1、情景教学法: 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感受与表现的兴趣。
2、启发引导法: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幼儿发散性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发挥想象、创造。
3、游戏法: 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而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表现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因此,在活动中我将音乐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让幼儿置身于“玩”的过程中,感知到音乐的内涵,更好地掌握音乐的性质,以最自如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
三、说学法
我为幼儿选择学习方法时最先考虑的是这首曲子为幼儿提供了哪些合适的参与机会,在这些参与方式中 ,又有哪些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欣赏音乐。同时根据大班幼儿好表现、好创造的心理特征,在本活动中,我将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学法:
1、体验学习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们会对活动的感觉和内容的印象更为深刻。我让幼儿通过观察煮面条的过程,运用动作表现等手段,让幼儿体验到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2、多种感官参与法:音乐活动的表现可体现在用肢体动作及口头语言上,因此,本节活动通过鼓励、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情、哼唱、绘画等多种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3、创造性学习法:以培养想象力和探索精神为出发点,激发幼儿的联想、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直接创造能力。幼儿应用已有煮面条的知识经验,通过动作进行大胆、夸张地表现,培养想象力、创造性。
四、说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引发幼儿对参与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活动前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
1、组织幼儿观察煮面条的过程,并品尝了面条。
2、《面条舞》音乐碟,厨具(围兜和捞勺),代表调味品的各色皱纸。
3、在活动场地中用彩色胶布贴出一个大圆形代表大锅。
4、白板和广告笔,数字1、2、3,滑音符号,画有煮面条过程的三幅画(分别是没煮前的面条,放进锅里的面条,水沸后的面条)。
五、说教学程序
1、回忆煮面条的过程,交流感受。
面条没煮之前是什么样子的?(硬邦邦、直愣愣、脆脆、长长、细细)
面条下锅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慢慢变软、变弯)
水开了,面条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打结了,缠在一起,绕在一起,粘在一起)
(这一环节,教师通过与幼儿交流,让幼儿在脑海里再现煮面条的过程,把幼儿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活动中,为后面的动作创造做好铺垫。)
2、欣赏乐曲,理解音乐性质。
(1)倾听第一遍音乐,感受乐曲的结构。
(这一环节,让幼儿初步感受这首乐曲由三段体组成。)
(2)倾听第二遍音乐,幼儿随老师徒手画图谱,感受乐曲三段体的不同变化。
(3)分析三段音乐的不同性质。
第一段听了有什么感觉呢?
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第三段听了有什么样的感觉?
(以上两个环节,通过让幼儿随老师徒手画图谱,引导幼儿描述听了乐曲后的初步感受,使幼儿进一步感受这首曲子的三段体结构以及每一段曲子的音乐性质如第一段雄壮有力,第二段轻柔、舒缓,第三段越来越快。)
(4)感受滑音。
(这一环节教师启发幼儿根据滑音创编各种动作,增加了幼儿活动的情趣,也为后面将要进行的游戏做好准备。)
小结:我觉得这首乐曲很像我们煮面条的过程,第一段雄壮有力就像没煮的面条一样硬邦邦,直楞楞的,第二段很慢很柔就像慢慢变软的面条,第三段音乐节奏越来越快一听就像在锅里打结的面条绕来绕去。(老师的语言概括,初步将音乐与煮面条过程联系起来。)
(5)出示三幅图片,请幼儿根据音乐贴相应的图片,并想象创编动作。
(幼儿有了画面条的经验之后,相信能很快找到图片放置的正确位置,即哪张图片搭配哪段音乐。然后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创编出形象夸张的体态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6)完整表现乐曲。(启发幼儿做出不同的动作。)
3、音乐游戏
老师(或一个幼儿)扮演厨师,其他幼儿扮演面条一起玩“煮面条”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通过游戏活动巩固、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同时满足了幼儿与同伴近距离接触的心理需求,增强幼儿合作协调能力,使幼儿体验到音乐活动的乐趣。)
评委点评:
优点:
1、图谱的出现对幼儿理解曲式提供抓手。
2、活动设计结构合理,环节流畅。
不足与建议:
1、教师对幼儿动作评价较为单一、宽泛,应针对动作与音乐联系,动作表现音乐的程度评价。
2、活动目标与活动过程缺乏联系,没有准确地把握欣赏活动的特点。
3、幼儿的欣赏活动要尊重幼儿的想象和自我感受,为何赋予面条形象的匹配,这是来源与幼儿还是来源于教师。
31、优质课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小厨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小厨师》
一、设计意图:
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乐音,节奏与生活具有形式上的同构。本次活动为了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和了解生活中所蕴含的音乐。我们将语言、音乐、表演、创作等形式加以融合,用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熟悉的形象、动作,启发其艺术灵性,为幼儿开辟一种艺术感受和表现的创作空间,运用不同的形式把感受到的节奏表现出来。我们发现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以及亲身体验的过程里,所表现出来的是积极的态度、真实的情绪和情感。在音乐活动中通过妈妈“切肉”、“剁肉”,启发孩子感知节奏去舞蹈,这种形式很新颖,能激起孩子很有兴趣地表达节奏,练习节奏,幼儿通过拍打,敲击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道具模拟演奏,产生不同节奏的声音,从而有兴趣地创造性地来表现音乐,幼儿们不仅感受到生活艺术而且也得到了快乐的体验。让孩子了解生活中也有音乐美。
二、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蕴藏的音乐节奏,体验节奏游戏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2、尝试能创造性的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各种节奏。
3、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小积木块、椅子若干
2、音乐、节奏条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受节奏,并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难点:尝试创编生活中各式的节奏
五、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X妈妈家里要请客,宝宝们,我们一起来迎接客人吧!哎,来了好多的客人老师,宝宝们,跟着妈妈,用你们好听的声音和小手一起来给客人老师们问声好,欢迎她们吧!
1、用声音和小手来问好:老 师 早上 好!(XXXXX)/欢迎 欢迎 欢迎 你!(XXXXXXX)
2、小脚也来和客人打招呼,问好吧!(节奏同上)
(二)感知生活中的节奏、并尝试运用自己身体动作感知节奏、表现节奏。
1、观察体验,“切肉”、“剁肉”游戏
A:妈妈说:“今天家里来了这么多客人,妈妈要包饺子,招待客人,现在,妈妈要剁猪肉了,你听听,妈妈剁肉的声音。”妈妈让宝宝在一旁观察妈妈“切肉”、“剁肉”,有意地剁出各种节奏(A:切肉 XXXXX;B:剁肉 XXXXXXX)
B:妈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你的小手能跟着妈妈一起来吗?你能用拍手来告诉大家吗?
C:妈妈:噢,原来“切肉”、“剁肉”也这么好玩,发出的声音好象在唱歌,现在我们就来请宝宝们跟着音乐一起唱“切肉”、“剁肉”的歌。
2、肢体游戏:感应节奏(启发幼儿用身体的其他动作表现节奏。如:跺脚、拍腿等)
A:妈妈:如果你的小脚是菜刀,现在请用小脚菜刀来“切肉”、“剁肉”
B:妈妈:除了手和脚,你还能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表现出“切肉”、“剁肉”的节奏吗?
C:妈妈:我的宝宝们真能干,不光小耳朵机灵,小手小脚小身体也都很灵活。现在妈妈要请宝宝们跟着音乐一起来玩“快乐的小厨师”的游戏。现在我们身体变变变,变成了一把小菜刀,我们准备要“切肉、“剁肉”啦!
3、尝试创编生活中的各式节奏
妈妈:除了“切肉”、“剁肉”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外,平常妈妈干家务活的时候也会发出许多好听的声音,比如,妈妈洗衣服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
(三)道具合乐伴奏。
1、出示节奏条,分组拍念(A组拍“切肉”节奏、 B组
拍“剁肉”节奏)
2、道具模拟演奏:快乐的小厨师(配乐轮奏)
妈妈:我们一起来为客人老师们演奏一曲。
六、延伸活动
在音乐区里投放各种塑料袋、可乐罐、瓶子、筷子、盒子若干常见物品,让幼儿探索敲击各种节奏。
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小厨师》说课稿
各位老师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活动是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小厨师》。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音乐,节奏与生活具有形式上的同构。本次活动为了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和了解生活中所蕴含的音乐。我们将语言、音乐、表演、创作等形式加以融合,用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熟悉的形象、动作,启发其艺术灵性,为幼儿开辟一种艺术感受和表现的创作空间,运用不同的形式把感受到的节奏表现出来。我们发现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以及亲身体验的过程里,所表现出来的是积极的态度、真实的情绪和情感。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目标定位为:1、感受生活中蕴藏的音乐节奏,体验节奏游戏给大家带来的快乐;2、尝试能创造性的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各种节奏。重点:感受节奏,并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难点:尝试创编生活中各式的节奏。在这个音乐活动中,主要通过妈妈“切肉”、“剁肉”,启发孩子感知节奏去舞蹈,这种形式很新颖,能激起孩子很有兴趣地表达节奏,练习节奏,幼儿通过拍打,敲击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道具模拟演奏,产生不同节奏的声音,从而有兴趣地创造性地来表现音乐,幼儿们不仅感受到生活艺术而且也得到了快乐的体验。让孩子了解生活中也有音乐美。
32、大班音乐活动《大雨小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感受曲调、歌词、节奏的基础上学唱歌曲,用较自然的声音、表情和亲切活泼的情绪来演唱。
2、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 创造性地选择演唱形式来演唱,学习在集体歌唱活动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声音,使之与他人相协调。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及磁带。
活动过程:
1、练声。
以歌曲中的一句作为练声曲,师生问好。
2、谈话导入活动。
①你们见过下小雨吗?下小雨的时候是怎样的?你们见过下大雨吗?下大雨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②谁会用动作来表现小雨和大雨?
3、学习歌曲“大雨和小雨”
①放音乐,欣赏歌曲。
②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③学唱歌曲。
④小组比赛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引导幼儿创造性地选择演唱的形式并演唱。
5、给歌曲起名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师幼兴致盎然,课堂气氛活跃,幼儿始终以愉快,饱满的情绪进行演唱,取得较好效果。
音乐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音乐,音乐教育应让幼儿听懂或看懂,即感受音乐语言后再去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感受和情感。在本次活动中我紧扣“音的强弱”这一音乐要素,通过模仿、律动、欣赏体验、游戏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感受理解,让幼儿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去进行分析比较:大雨和小雨的声音谁强谁弱?雷声和风声有什么不同?幼儿从熟悉的事物中去探索、去领悟,体会到声音有强有弱。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幼儿通过无拘无束地探索,从生活中找到音乐,感受音乐,最终创造音乐,表现音乐,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为实现音乐教育的总目标——使幼儿终身热爱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大班音乐活动优秀教学设计及设计说明《小溪流》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流畅的旋律,学唱歌曲,体验游戏的乐趣。
2、学会相互评价。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二、活动准备:
1、场地准备:椅子摆成半圆形。
2、材料准备:《小溪流》音乐光碟、钢琴。
三、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歌曲活泼流畅的旋律,学唱歌曲。
难点:学会相互评价。
四、活动过程:
1、唱歌问好。
《小溪流》进入活动室,小朋友们,让我们都变成一条小溪,流到我们喜欢的地方。(找座位坐好)
2、复习歌曲。(练声)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的小溪是怎样的?(有水、水清澈、缓缓的流着……)
小溪也和你们一样会唱歌,今天我们和它一起来唱歌。
3、听音乐感受歌曲。
师:现在我们听听小溪流唱的歌。
A:欣赏第一遍、:(常规要求)小朋友们听的时候要保持安静,听听小溪流想去什么地方?它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找大海的?
欣赏完提问:
(1)、小朋友们听到什么?
(2)、流进了什么地方?(哪里)
(3)、小溪流的心情怎么样?
(小溪流很高兴,我们一会跟小溪流唱歌的时候也要像小溪流一样用快乐、好听的声音)
B:第二次欣赏,熟悉旋律。(拍手感受音乐)
4、熟悉歌词。
师: 现在老师把小溪流的歌词念给小朋友们听一听。(1-2遍)
5、学唱歌曲。
A:老师范唱。
B:幼儿跟唱。
6、幼儿分组表演唱。(学会从音准节拍,幼儿音乐的表现上去互相评价歌唱效果)
7、游戏:找朋友。
A:教师示范游戏,与幼儿共同讨论,熟悉游戏规则,一人(几人)当邀请人(小溪流),在音乐前半部分拍手唱歌,唱到“流进河,”及“流进江”时邀请一个小朋友跟着一起游戏。
B:按游戏规则,幼儿自主游戏,体会找朋友的快乐。
8、活动自然结束。
说明本次活动,我的目标有两点:1、感受歌曲活泼流畅的旋律,学唱歌曲,体验游戏的乐趣。2、学会相互评价。 整个活动基本上达到了所定的目标,小朋友们都陶醉在了优美、活泼的音乐中。经过老师的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一步一步的引导孩子熟悉音乐、理解音乐、学习音乐、深入的感受音乐,在游戏中感受音乐,孩子们的身心如鱼得水,一直都沉浸在快乐中。尤其是在游戏和唱歌比赛环节,把活动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34、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活动《颠倒歌》示范课教案设计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活动《颠倒歌》设计及反思
一、活动目标:
(一)学唱歌曲《颠倒歌》,感受滑稽、可笑的意蕴。
(二)创编歌词,尝试运用绘画的方式记忆歌词。
(三)与同伴积极配合、互相合作,共享成功的喜悦。
(四)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五)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二、活动准备:
(一)知识准备:引导幼儿大胆想象颠倒、滑稽的事情。
(二)物质准备:录好的歌曲伴奏、幼儿操作板块、笔、纸等。
三、活动过程:
(一)倾听歌曲,感受滑稽、可笑的歌词,体验快乐的情绪。
教师演唱后提问:歌曲里唱了些什么事情?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听得不太清楚,我们再来听一次,这一次呀,小耳朵可要竖起来听好哦!“听了这个歌曲 ,有什么感受 ?”
(二)学唱歌曲
1 .跟音乐练说唱
你们平时是这样穿的吗?你们是怎么做的?(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颠倒’),那我们一起来学吧!我们先跟着音乐来轻轻地说唱歌词!
2 .听音乐轻声哼唱。
“刚才小朋友们说得不错,我们来轻声唱唱看!”“下面,汤老师要把音乐放大一点了,你们也要大声唱出来哦!”
3 .鼓励生生互动表演唱
小朋友们唱得真不错,下面请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来试着表演表演,我们一起来看看谁表演得最可爱最滑稽!”
(三)鼓励幼儿相互讨论、创编歌曲。
1.启发幼儿把生活中有趣的事情颠倒着说出来。
“小朋友,刚才歌词里讲的都是些颠倒的事情,你们有没有颠倒的话或事情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2.个别幼儿展示创编的歌词
“请小朋友们把你的事情编到歌词里唱唱看!谁来试试看?”
3.引导幼儿四人合作,创编歌曲
“小朋友们编唱得真不错,你们现在可都是小小创作家哦!汤老师有件事要麻烦你们,请你们4 人为一组、将自己想到的一句颠倒的话或一件颠倒的事情画下来,贴到一块板上,编一首完整的曲子,小组看图演唱。
(四) 活动延伸
师生共享创编的歌曲与快乐。
各小组表演自己创编的歌曲,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经验的分享与互学。
教学反思:
颠倒歌是一首带有诙谐、幽默曲风的歌曲童谣,歌曲活泼有趣,并有韵律感,深受幼儿的喜欢。结合“动物世界”这一主题活动,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运用日常活动中的内容设计了这一具有特色的童谣——《颠倒歌》。整个活动分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在幼儿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我只是初浅的表面性地回应了幼儿,没有抓住机会让幼儿进一步理解颠倒的含义,当幼儿说到颠倒时,应该抓住“颠倒”两字,让幼儿说出颠倒的意思或句子,当幼儿提到某句时,应逐句讲解此句的含义,让幼儿真正理解颠倒,为创编做好铺垫,而不是直接告诉儿歌的名称。让幼儿再次倾听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儿歌韵律和节奏,但由于能力弱的几位幼儿还没有熟悉儿歌,节奏把握也不是很好,使得这些幼儿对于歌曲掌握程度不佳。可以适时出示下节奏图谱以便弱的幼儿掌握节奏,也方便音乐感强的幼儿巩固。部分幼儿由于在中班老教材中接触过这个歌曲,一下子就说出了小鸟儿游泳在海洋里,小鱼儿飞在蓝天里。而其他的幼儿也能都感受并理解颠倒国的世界中的颠倒。并学着把歌词填进去。总之,由于有了先前的经验与理解,孩子们的回答就像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小鱼飞在蓝天中;小鸟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他们口中的颠倒世界是如此稀奇,不受拘束的孩子个个都是创造美的天使,激发了孩子们的潜在能力。
35、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11只猫做苦工》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知道小猫做苦工的缘由,识记禁令标志。
2.能猜测情节发展的可能性,讲述违反禁令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3.懂得规则的重要性,愿意遵守规则。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点:
理解违反禁令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活动难点:
观察画面禁令标志和场景,猜测情节发展的可能性。
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听小猫音频,设置悬念,引起兴趣。
1.请你听一听,谁来了?
2.一起数一数有几只小猫?猜猜他们欢天喜地要去干什么呢?
3.教师小结:11只小猫高高兴兴地排好队,出门旅游,但实际上他们要去做苦工了?咦,这是为什么呢?
二、基本部分,理解故事
(一)片断一:摘花,重点观察、揣摩小猫的心态。
1.小猫们走呀走,来到花园里,花好多,真漂亮呀!其中一只小猫看到花园边上竖着块牌子,原来这是禁止摘花的标志。
2.理解禁止的意思,红圈里面一杠这个标志表示禁止做任何事情的意思。
3.为什么小猫们看到牌子还要去摘啊?他们这种行为对吗?为什么?如果大家都乱摘花会怎么样?
小结:随便乱摘花会破坏我们的环境,所以大家都要遵守规则,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美丽又干净。
(二)片断二:爬树。
1.小猫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一棵大树下,队长说“小猫们,在树下休息会,吃点点心吧”,其中一只小猫发现了树边上也有一块标志,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标志?
2.这个标记是什么意思?他们看到这个标记心里会怎么想呀?
3.到底他们会不会爬树,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4.小猫们爬上了树,吃起了点心,树被他们压的好疼呀,我们能不能像他们这样做呀?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三)片断三:进袋子、做苦工。
1.他们看到一个大口袋,大口袋里面会是什么呢?旁边的标志又有一个标志,你们猜猜会是什么标志。
2.看到这个标志之后,小猫们还会钻进去吗?钻进去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3.小猫们为什么会被怪兽抓住呀?如果他们按标志的意思去做还会被抓住吗?
小结:我想小猫们一定很后悔它们当时的行为,如果它们当时都能遵守警示牌上的劝告,就不会发生被怪兽抓住的事情。那他们有没有办法逃出去呢?我们一起往下看。
(四)片段四:打败怪兽。
1.这是什么标志呀?怪兽会进木桶里吗?
(五)片段五:回家。
1.它们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做的?
2.为什么这次它们违反禁令标志呢?如果横穿马路,会发生什么事呢?
3.小结:经过前几次违反规则,造成后果,它们经受了教训,所以在当它们来到一条宽宽的马路,看到路边竖着一块“禁止穿行”牌子,这时11只小猫都没有横穿马路,乖乖地爬上天桥,安安全全地回到了家里。
(五)完整欣赏故事《11只小猫做苦工》。
完整欣赏故事,复习故事中出现的标志,知道这些标志都是禁令标志。
三、结束部分,扩展联想。
提问:说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禁令标志?为什么要有这些标志呢?并提出鼓励和号召,小朋友一定比小猫们更守规则。
活动反思:我以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情境贯穿活动,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微课声画同步,富有感染力,活动环节紧扣目标,从小猫屡次违规到被绿怪牛抓住做苦工,以及机智逃跑,提出了很多开放性的问题,孩子们回答丰富且很精彩,参与积极性高,且在故事的后半部分,孩子们都领悟到不守规则会受到惩罚,愿意关注生活中的标志,遵守规则,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是在活动中我也发现,绿怪牛的形象让几个胆小的女生有些害怕,而且个别孩子虽听讲专注,但少于积极发言,我反思到应该更注意幼儿发展的差异性,对于胆小的孩子多一些引导,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孩子多一些关注,还可以制作卡通可爱的绿怪牛及小猫头饰,放在表演区,让孩子们自主参演,将主题活动更好的向区域活动延伸。
36、幼儿园大班健康体育《小青蛙捉害虫》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并能向前跳过70—80厘米的距离。
2、锻炼弹跳能力,肢体协调性,灵敏性。
3、能够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户外游戏的乐趣。
4、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5、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能向前跳过70—80厘米的距离。
2、难点:能大胆尝试、克服游戏中遇到的困难。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跳跃的能力
2、物质准备:青蛙妈妈头饰、害虫图片、体能环、单元砖、平衡木、体能条、桌子、小板凳、钻圈、轮胎、口哨、毛巾、水杯、水杯架。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师:天气越来越热了,青蛙妈妈的池塘里长满了害虫,你们愿意帮她捉害虫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活动一下身体”。
播放小跳蛙音乐热身
二、幼儿自由练习、探索
1、你们看,是谁来了?(青蛙叫的声音,青蛙妈妈出场)
青蛙妈妈:“小朋友好,我是青蛙妈妈,天气太热了,我的池塘里有很多害虫,我要着急去捉害虫,你们要和老师学好本领,快来帮我捉害虫吧。”
2、幼儿自由探索双脚跳的方法。
师:“青蛙妈妈是怎样捉害虫的?我们也来学一学青蛙妈妈跳的本领!”
师:“请小朋友们四散开向外跳,在跳的时候要注意安全,落地时要平稳,不能撞到别人。”。
3、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引导。
师:“在刚在练习的时候,我发现这位小朋友跳的很远,你能说说你是怎么跳的吗?”
师:“谁能比他跳的更远呢?”
4、教师小结,立定跳远的方法(双脚用力往前跳,胳膊前后用力摆,身体前倾,落地时屈膝缓冲,保持平稳,双脚同时落地。)
5、现在请小朋友按着老师的示范,听着音乐来学小青蛙跳一跳,跳的时候注意安全,不到撞到别人(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三、游戏:捉害虫
1、幼儿自由练习
师:“我们已经学好了本领,快帮青蛙妈妈捉害虫吧!
青蛙妈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帮我捉害虫”。
师:“那我们开始吧!”
2、幼儿自由探索、共同制定游戏规则。
师:“在捉害虫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刚才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到了水里,有的小朋友没有用我们刚学到的本领,有的小朋友和别的小朋友撞在了一起,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能捉到更多的害虫?”(幼儿自由回答)
师:“那用我们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再来试一试!。”
师:“小朋友你们捉了这么多害虫,这都是你们的劳动成果。
青蛙妈妈:“小朋友你们辛苦了,帮我捉了这么多害虫,快来休息一下吧!
师:“现在请小朋友休息一会,擦擦汗,喝喝水,补充点能量。”
四、游戏:池塘大冒险
1、教师介绍材料,幼儿分组讨论
师:“小朋友,你们能帮青蛙妈妈修建2条通往池塘的小路吗?(幼儿自由回答)在修建好的小路上通过时,我们要用到钻、爬、平衡还有立定跳远的本领。
师:“请小朋友们分成两组进行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搭建的?
3、幼儿分组游戏
3、青蛙妈妈:“你们把池塘里的害虫都捉完了,谢谢你们,你们真是我的好帮手,是个环保小卫士”。
4、教师小结:“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你们帮助了青蛙妈妈自己还学会了一项新本领,我们一起欢呼起来吧!
五、放松身体,游戏结束
师:“请小朋友今天辛苦了,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身体。”(播放轻音乐)
教师示范放松动作,重点放松腿部与脚部。
活动总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明确强调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在这节活动中,全体幼儿都能参与进来并激发了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本节活动的动作训练内容主要是立定跳远,锻炼幼儿的肌肉力量、四肢配合的协调性和关节的灵活性。
大多数幼儿完成较好,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能向前跳过70—80厘米的距离是不成问题的。在活动中我采用提问法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思考,从而启发他们积极大胆地想象模仿青蛙跳。另一方面,还有助于了解大体上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状况。活动的主体环节创设了两个情境:“捉害虫”、“池塘大冒险”。
这使整个体育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味,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其积极热情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此外我还采用了自主探索法、示范法、重复练习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经验。整节活动,大班幼儿的活动量达到了,出汗量达到了,孩子们也特别兴奋。相信孩子们在本节活动锻炼了身体,萌发孩子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动作语言和有趣的场地布置来吸收幼儿学习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跳、跑的欲望。发展了幼儿双脚向前跳和连续跳的能力,既锻炼了腿部肌肉的力量,又增强了幼儿的跳跃力。不仅让孩子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了解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树立了敢于尝试不怕困难的精神,使幼儿能遵守游戏规则,互相合作,学习小青蛙消灭害虫、保护庄稼。在活动中,我抓住每一个能教育孩子的机会,不过,在活动中,我的参与性不够,没有能够很好的融入到孩子的游戏当中去。老师的动作不够夸张,青蛙捉害虫比赛时,老师的要求不够清晰,幼儿本身规则意识不够强,导致比赛时场面比较混乱,以致于活动时间延长,因此应吸取教训,在以后的教学活动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37、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手绘民族服装》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知道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装。
2.认识花边,了解花边的特点。
3.感受民族服装的色彩美与装饰美。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少数民族服装图片。
2.少数民族节日活动的照片或录像。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让幼儿观察我国少数民族图片,教师介绍我国常见的少数民族。
(2)师:你见过哪一种服饰,知道他是中国的哪一个少数民族?
小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一共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装。
1. 观赏民族服饰
(1)出示ppt图片,引导幼儿欣赏常见的民族服装(苗族、藏族、维吾尔族、傣族、蒙古族、朝鲜族)
教师:你喜欢哪个民族的服装?为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各民族服装的色彩搭配、纹样与花边装饰的特点。
(3)让幼儿理解“对称、对比、鲜艳”等词。
(4)幼儿绘画:美丽的少数民族服饰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设置民族服装供幼儿表演少数民族时装秀。
38、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五只小青蛙》公开课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风格,仔细听辨发现歌曲的重复与变化,能用简单的符号记录对歌曲段落歌词的猜测,丰富自主学唱经验。
2.能用好听的声音演唱,讨论并用多形式进行演唱歌曲。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二、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纸、笔
三、活动过程:
㈠听辨歌曲前奏,猜测歌曲主题
师:我带了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是关于动物的,猜一猜可能是关于谁的歌曲?为什么?
小结:仔细听就能根据音乐中的声音会猜到音乐模仿一些动物的。会是你们猜的动物吗?
㈡欣赏并演唱歌曲第一、第二段,听辨发现歌曲中的重复与变化
⒈欣赏第一段,感受歌曲的活泼与欢快
师:我们来听一听歌曲的第一段,仔细听歌曲中五只小青蛙要做什么事情?(第一段 第一遍清唱)
师:这段歌曲给你什么感觉?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引导幼儿说说节奏的欢快、象声词嗯啧啧……、呱呱)(第二遍)
师: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把五只小青蛙抓虫子的事唱一唱吧。
⒉欣赏第二段,发现歌曲中的重复与变化
师:我们接下来往下听,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这两段歌曲的旋律一样,歌词有些小变化,青蛙的数量在第二段有了减少。
⒊完整欣赏第一、第二段找出歌词变化的规律
⑴师:歌曲中的数字从五变成了四,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两段连一起来听一听。
小结:用心听,仔细想,我们就能够发现歌曲里的秘密。
⑵演唱第一、二段
㈢根据歌曲的特点进行自主学习歌曲,猜测、记录歌词内容
⑴师:猜猜这首歌曲有几段?为什么?请你用简单的符号来记录一下,怎样可以又快又准确的来记录?
⑵分享交流记录歌词的方法
师:你们能够看懂吗?听听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想的?我们看着这个小朋友记录的歌词,一起来把后面的三段唱一唱。
⑶倾听最后一段,听辨结尾
师:最后一段是不是像这个小朋友猜的那样呢?我们来听听歌曲里是怎么唱的?(我们再来听一听,一边听你也可以调整一下你的图谱。)
㈣完整演唱歌曲
师:我们来看着你们画的图谱一起来把《五只青蛙》的歌曲唱一唱。
㈤讨论并用多种形式进行演唱
⒈师:你们看大家一边听,一边想就把歌曲学会了,大班小朋友怎样把歌曲唱得更好听,更美呢?除了大家一起唱,还可以怎么唱?有什么好的方法?
⒉根据讨论的方法进行演唱
教学反思
本活动由幼儿所喜爱的小动物―――青蛙贯穿始终。孩子感觉既熟悉又新鲜,无论是初期的模仿青蛙、欣赏歌曲、学唱歌曲,还是在歌曲中游戏,他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参与。每次有效的提问都能激起幼儿新的思考与想象。
在导入活动中,我利用手势和敲击双响筒帮助幼儿感受数量的递减,为后面学唱歌曲作铺垫;新授歌曲时,我通过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再次为幼儿学习歌曲建构桥梁。有趣的故事情节浅显易懂,幼儿直观地从活动式的图片中感知青蛙跳进池塘中数量的递减,因此幼儿对歌词部分把握得较好。
《纲要》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幼儿自由组合,五个一组进行游戏,并商量好青蛙跳进池塘的顺序。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商量着,很快意见得到统一。进行游戏时,“小青蛙”们按照自己商量的顺序随着音乐跳进“池塘”。孩子们出色的表现使活动得到升华。
整个活动中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育模式中摆脱出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发挥。同时在活动中,师生感情融洽,幼儿专注投入,这是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良好基础;又由于教师对每个幼儿的创造都给予肯定、鼓励,使得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9、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98k》公开课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来表现乐曲节奏(如肢体动作);
2、按照节奏进行整齐的打节拍,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欣赏音乐、发现美感知乐曲;
3、乐于参与游戏,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带来的利与弊;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重点:按节拍正确、整齐击打乐器
难点:不同节奏变换式的演奏。
活动准备:音乐《98k》、铃鼓、手摇铃、蛙鸣筒、沙锤、A4纸
一、活动开始
1.师幼问好、幼儿就坐;
2.师播放音乐《小了白了兔》,让幼一起唱并做动作,最后让幼儿说说在哪学到、听到此歌曲(抖音)。
3.播放第二首打枪的声音,引导幼儿说出在(吃鸡)游戏听过这首歌,师正确引导幼儿生活中比吃鸡、抖音有更好的玩的游戏,导入本节活动——《98k》
二、活动过程
1.播放一段音乐,让幼儿感知乐曲。
2.再次播放音乐让幼儿跟着乐曲自由拍打节奏,请节奏感强的幼儿分享,大家一起边熟悉节奏边用肢体演奏。
3.发乐器并介绍名称、用途。
4.让幼儿试着跟随音乐节拍演奏。
5.师幼一起跟着拍子演奏。
6.按照乐器将幼儿分组演奏、合奏表演,师按节拍引导幼儿分组打击乐器。
三、活动延伸:
1.让幼儿画一把自己喜欢的枪
教学反思:本节活动幼儿参与性高、节奏感很强,能按照节拍正确的演奏。教师需进一步注意细节,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用更多不同的演奏。
相关文章
-
中班音乐教学设计《青蛙学唱歌》小蝌蚪找妈妈主题活动反思
-
大班音乐活动《米妮的选美会》教学设计及评课稿
-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小青蛙》教学设计
-
小班活动教学设计及评析 体育游戏《小白兔》
-
小班奥尔夫音乐活动《五只猴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
大班音乐活动《五只小青蛙》教案反思
-
幼儿园语言教学设计小班诗歌活动《谁最羞》教案及评析
-
幼儿语言活动教学设计中班《小老鼠吃辣椒》教案及评析
-
大班音乐活动教学设计及设计说明《小溪流》
-
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小厨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小青蛙》教案设计
-
小班体育活动《快乐的小青蛙》教学设计反思
-
小班体育活动《快乐的小青蛙》教学设计反思
-
大班语言活动参赛课《小刺猬的麻烦》教学设计及自我评析
-
15、《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及评点
-
17《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及评点
推荐文章
-
教孩子学习京剧脸谱的教案
-
提高幼儿演唱技能的教学方案
-
提高幼儿音乐节奏能力的教学方案
-
幼儿园教孩子唱好汉歌的教学方案
-
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受能力的教案
-
发展幼儿丰富的想象力的音乐综合活动:手指谣
-
音乐活动《炒米粉》大班教案
-
大班音乐教案《泼水歌》反思
-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苗乡笙声》
-
大班音乐教案《小星星》反思
-
大班音乐教案《穿大鞋真有趣》反思
-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反思
-
激发幼儿学动作兴趣的教案:好朋友(艺术)
-
浮光略影
-
孩子天生爱爸爸
-
小学生科学黑板报
-
人事信息管理代理协议
-
小班教案《车子叭叭叭》反思
-
小班秋季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
竹地板促销朋友圈文案35句
-
以家园为主题的朋友圈文案36句
-
沁阳旅游形象品牌朋友圈文案35句
-
最响亮的积极向上的公司名字7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