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活动课《蝴蝶找花》 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课《蝴蝶找花》 教案及教学反思
1、小班语言活动课《蝴蝶找花》 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活动设计意图:
故事《蝴蝶找花》是小班的一个语言活动,故事简短有趣。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去倾听故事,我以三只蝴蝶要到公园里去找花来引题,然后通过幻灯片的放映去吸引幼儿,让他们能安静下来倾听故事,并回答老师的提问,最后以游戏的方式融入到教学活动过程中,从而进一步巩固对红、黄、蓝三色的认识。这种动静结合的教学活方式最容易让小班的孩子喜欢。
二、活动目标:
1、安静倾听故事,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
2、通过故事、游戏,进一步巩固对三色的认识。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重点:安静倾听故事,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巩固对三色的认识。
难点:安静倾听故事,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巩固对三色的认识。
三、活动准备:幻灯图片。三色蝴蝶头饰每人一个。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蝴蝶头饰,用三只蝴蝶引出故事。
师:今天天气真好呀,你们看谁来了? 幼:蝴蝶。
师:这三只蝴蝶是什么颜色的呢? 幼:红蝴蝶、黄蝴蝶、蓝蝴蝶。
师:三只美丽的蝴蝶要到花园去,它们会去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吧,故事的题目叫《蝴蝶找花》。
(二)、教师边演示幻灯片边讲故事《蝴蝶找花》。
提问:
1、红蝴蝶找到了什么花?
2、黄蝴蝶找到了什么花?
3、蓝蝴蝶找到了什么花? 师:三只蝴蝶都找到了和自己颜色一样的花宝宝.它们唱歌、跳舞真高兴。
(三)、游戏:蝴蝶找花
1、幼儿分别扮演三种颜色的蝴蝶,边飞边去找和自己颜色一样的花,然后站在花的后面,教师检查幼儿找的是否正确。
2、以外面还有很多漂亮的花,我们一起飞出去找找,结束活动。以蝴蝶头饰引出活动,让孩子在知道蝴蝶的同时认识蝴蝶身上的红、黄、蓝三种颜色。
通过看幻灯片让孩子觉得新鲜,有趣,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知道三只蝴蝶要找什么颜色的花。以游戏《蝴蝶找花》达到本次活动的高潮,并通过游戏巩固孩子对红,黄、蓝的认识,找到与自己一样的颜色。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在活动方案上虽然有评价作品的环节,而且好多作品都形态各一形象生动。但由于幼儿的作品太小和活动时间长,所以就没有评价。让幼儿失去了一个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机会。
附:故事《蝴蝶找花》
公园里,飞来了三只蝴蝶。一只红蝴蝶,一只黄蝴蝶,一只蓝蝴蝶,他们三个是好朋友,一起到公园里找花。红蝴蝶找到了一朵红花。
红蝴蝶说:“红花的颜色红红的,和我的颜色一样,我喜欢它。让我和它亲一亲。”红蝴蝶停在了红花上。黄蝴蝶找到了一朵黄花。
黄蝴蝶说:“黄花的颜色黄黄的,和我的颜色一样,我喜欢它。让我和它亲一亲。”黄蝴蝶停在了黄花上。蓝蝴蝶找到了一朵蓝花。
蓝蝴蝶说:“蓝花的颜色蓝蓝的,和我的颜色一样,我喜欢它。让我和它亲一亲。”蓝蝴蝶停在了蓝花上。三只蝴蝶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花,他们心里真高兴。
2、小班语言领域教案《蝴蝶树叶》含反思
目标:
1.能愉快地跟着诗歌做动作。
2.替换诗歌中的个别词语,体验创编诗歌的快乐。
3.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4.体验儿歌游戏的乐趣。
准备:
1.观察过落叶情景。
2.有落叶树的场地。
过程:
1.欣赏落叶。
——师幼围坐在落叶树下,共同欣赏和讨论落叶飘飘的情景。
——教师捡起一片落叶,请幼儿说说树叶的颜色、形状。
2.感受诗歌意境。
——秋风一吹,树叶一边唱歌一边从树上飘下来,每片树叶都有一首好听的诗歌。
——幼儿完整欣赏诗歌一遍。
——诗歌中的树叶像什么?请幼儿运用动作表现。
-——跟着教师边念诗歌边做动作。
——每名幼儿手持树叶扮演小树叶,边跟念诗歌边表演。
3.尝试仿编。
——请幼儿观察手中的叶片,说说树叶除了像蝴蝶,还像什么。
——根据幼儿的想像,填入“就像一群XX”,教师帮助幼儿连成一首新诗歌,尝试让幼儿集体朗诵。
——请幼儿来到树下空地上,手持树叶一起边念《树叶蝴蝶》或新编的《树叶小鸟》等边做动作。
建议:
在引导幼儿说说“树叶像什么”时,有的幼儿可能只表述“像小鸟”、“像蜜蜂”等,教师应倾听幼儿的回答及时予以肯定。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可引导他们说说“蜜蜂”在干什么、“小鸟”在干什么,让他们积极参与创编。
附:树叶蝴蝶
秋风秋风吹吹,
树叶树叶飞飞。
就像一群蝴蝶,
张开翅膀追追。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3、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蝴蝶蝴蝶真美丽》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肢体动作表现长音、短音。
2、感受乐句。
3、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蝴蝶图片、各种颜色的花的图片、纱巾、课本、挂图。
乐器准备:三角铁,木鱼。
音乐准备:歌曲《美丽的蝴蝶》。
【活动过程】
一、配合图卡讲述故事“毛毛虫变蝴蝶”。
1、教师出示毛毛虫图片引出故事,当故事讲到‘毛毛虫从涌出来’时,教师配合三角铁敲长音。故事讲到‘毛毛虫的头、翅膀伸出来时’,配合木鱼敲短音。
2、引导幼儿饰演毛毛虫,特别强调‘长音’与‘短音’的肢体动作表现。故事结尾处毛毛虫变成蝴蝶在教室里自由飞翔。
二、幼儿初步感受歌曲。
1、“今天这只蝴蝶来到了这里邀请小朋友和她一样的飞,蝴蝶是怎样飞的呢?听听看哦,这次蝴蝶是这样飞的。”教师边表演边演唱歌曲。
2、“我们来听听这首歌。他要带着小朋友一起去吸花蜜。”教师和幼儿一起说歌词。
3、“今天来了一只黄色的蝴蝶他要去吸花蜜,你看他是怎样飞起来的。他也是刚刚从毛毛虫变蝴蝶的,所以他飞得比较慢。当他学会飞了以后他就会飞得比较快。我们要一起去吸花蜜了,你看我是到哪里去吸花蜜的,我要找一朵很漂亮的花。”教师用纱巾表演。
三、幼儿表演歌曲。
引导幼儿饰演蝴蝶,并配合歌曲,在每一乐句的句尾处飞至花卡片旁并暂停。
结束:小蝴蝶们我们一起去外面采花蜜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也是以游戏的方式贯穿始终的,孩子们在家里带来了妈妈的纱巾,在表演毛毛虫变蝴蝶的环节,特别可爱、也非常的投入,孩子们会听声音伸出胳膊、深处腿,伸出头,最后直到身体从“棉被”里挣脱出来,变成一只漂亮的花蝴蝶,孩子们好兴奋,孩子在轻松的游戏中感受音色和旋律的美,乐在其中……
4、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蝴蝶找花》含反思
设计意图:
春天到了,各种美丽的花都盛开了,引来了各种各样的花蝴蝶,花和蝴蝶是小朋友比较感兴趣的美丽事物,利用花和蝴蝶进行匹配,既配合了春天的主题,又不失数学活动的枯燥乏味,也比较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初步感知5以内数量匹配的知识,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卡片,活动中师幼互动以及幼儿间的互动会有很多,充分让幼儿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同时感受到春天的美。
活动目标:
1、能按1~5实物卡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体验数学活动点数匹配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有5盆花的图片,15只蝴蝶图片。
2、幼儿人手一盆花,若干蝴蝶。
3、有1~5手口一致的点数经验。
活动重难点:
会对照相应的数量进行花与蝴蝶的匹配。
活动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每盆花的数量
(1)提问:在花园里有几盆花儿?我们一起来数数
(2)提问:你发现这些花儿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自由阐述)评析:【出示花盆,以花朵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提问方式激发幼儿观察花朵的兴趣,知道花盆里的花朵长的不一样,数量也不一样】
(3)请个别幼儿上前选择一盆自己最喜欢的花儿进行表述。师:"这里有这么多盆花,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喜欢哪盆花?有几朵花?"(鼓励幼儿伸出手指点一点)评析:【这里的提问,鼓励幼儿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花朵,根据自己的点数能力进行】
2、学习按1-5小花儿实物卡匹配相应数量的蝴蝶。
(1)师:"花园里的花儿真漂亮,看谁来了?(出示小蝴蝶),小蝴蝶来找小花做朋友,一只蝴蝶找到了一朵小花(示范摆放一只蝴蝶)。这盆花有两朵小花,会有几只蝴蝶飞过来呢?(老师根据幼儿说的摆放并进行集体点数小花和蝴蝶)。"教师引导幼儿学说"两只蝴蝶找两朵小花做朋友。"评析:【在学会点数的基础上,教师语言暗示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量与量的一一对应匹配。并鼓励幼儿尝试将自己的操作过程用语言进行表述】
(2)请个别幼儿给另外三盆花儿匹配相应数量的蝴蝶,师:那三朵小花会有几只蝴蝶飞过来呢?请一个幼儿上来摆放,并点数蝴蝶和小花,其余幼儿评价是否正确。(第四盆和第五盆花一一请幼儿上来摆放蝴蝶并点数)评析:【这一部分用幼儿间相互评价的方式,深化巩固匹配和点数的方法,也充分体现了幼儿间的互动。】
3、游戏:蝴蝶找花。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帮老师的蝴蝶找到了花朵,那现在请小朋友给你自己的小蝴蝶找花朵吧"请幼儿先数数花盆里有几朵花,再配上相应数量的蝴蝶。
(2)小结,请小朋友一起来说说蝴蝶找花的事情。
评析:【最后以游戏结束,让每位孩子都能充分进行操作,感知量与量的对应关系,又使整个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
教学反思:
谈小班数学《蝴蝶找花》教学后的几点思考小班数学活动《蝴蝶找花》是基于主题"春天真美丽"下的一节活动,执教过后,及时梳理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1、目标要吃透对于小班数学《蝴蝶找花》这节活动,目标中很明确地提出"能按1~8实物卡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在数学关系中属于"量与量的对应"。!.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然而,教材上的"一只蝴蝶找一朵花"很容易理解为 "一一对应",所以刚开始一直很纠结,"一一对应"与"量与量的对应"应该是两个概念,它们之间能有什么联系呢?
与老师们的对话:
意见一:一般会混淆,因为操作的规则是'一只蝴蝶找一朵花',孩子也是一只蝴蝶一朵花这样送的。
意见二:不用让他们一个一个送,让孩子们数好几朵花后找出相应数量的蝴蝶一起送过去,这样就能避免与"一一对应"概念的混淆了。
寻找"理论"的支撑:
《纲要》中提出"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确定两组物体的'多'与'少'以及'等量'的关系。"所以,孩子在进行等量的匹配时,更多地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所以在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后再来感知量与量的对应是有必要的。
2、自主要适宜在设计教学时,总想能突破传统的"集体学习--幼儿操作"模式去组织,让幼儿学得更自主。思前想后,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动手操作的经验,语言表述的经验,规则的内化经验等等都尚不成熟,所以如何体现孩子的学习自主,调动孩子的经验,体现动手操作在活动中的作用等等,都决定这节活动的设计。"自主要看需要"我还是相信了这样一句话,所以在活动中,"先自主探索后集体学习"这样的环节还是没太敢尝试,只在第一环节中,引导幼儿"你喜欢哪盆花,它有几朵?""一只蝴蝶找一朵花做朋友,那两朵花会有几只蝴蝶飞过去?"这样的问题,调动孩子对点数的经验,激发量与量匹配的兴趣。事实上,教学效果来说,活动还是控制成分多一些,生生互动不够充分。
3、品质要关注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反复运用"伸出你的食指"进行"手口一致"点数的方法去验证目测的结果,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们一起来说说蝴蝶找花的事情"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操作结果通过语言表述出来,虽然这并不作为这节活动的目标之一,但有助于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4、生活中迁移数学来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这节活动中,取小班主题"春天真美丽"中"蝴蝶找花"的情境贯穿始终,孩子的兴趣也较浓厚。活动过后仔细思考,"量与量的对应"在生活中又有哪些可以运用的情境?如在用餐时,一组有几位幼儿,需要几把调羹;活动中,根据幼儿的量发放相同量的学具等等都可以进一步强化、运用,加深印象,那样我们的数学才真正为生活服务。
5、小班音乐教案《蝴蝶找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化蝶》,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2、学习分辨乐句,知道乐句的开始和结束。
3、能随音乐做蝴蝶飞舞的动作,并能愉快地与同伴交往。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欣赏过活泼欢快的情绪的乐曲;组织郊游,丰富幼儿对蝴蝶、花卉的感性知识;已掌握小碎步及蝴蝶飞 等基本动作。
2、物质材料准备:乐曲《化蝶》、电脑、录音机、多媒体课件、梯形皱纹纸若干。
3、环境准备:设置成花园场景。
活动过程
1、情境引导,激发兴趣。
教师:你们去过花园吗,花园里有什么?今天,我们一起去逛花园吧!我们的花园漂亮吗,看见什么了?
2、完整欣赏,充分感受。
①请幼儿安静地听乐曲,交流:有什么感觉?听着音乐想到了什么?
②再次欣赏,并观看课件,交流:听一听音乐里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呢?听着音乐你想做什么?可随音乐自由表现。
3、听故事,看图谱,理解乐句的开始和结束。
①教师讲述故事《两只蝴蝶》,感受乐曲的情绪。
②看课件欣赏音乐,说一说小蝴蝶是在音乐的什么时候飞起来,什么时候停下来,并跟随课件中的蝴蝶飞飞停停。
③徒手做蝴蝶,跟着课件表现,教师小结提升。
4、跟着音乐表现乐句的开始和结束。
①教师哼唱,幼儿跟随教师一起表现乐句的开始(飞)、结束(蹲)。
②小朋友手上带上“蝴蝶翅膀”飞舞,结束时停在自己身上或别人身上。
③小朋友做花,老师做蝴蝶表演。
④小朋友做蝴蝶,乐句结束时两个小朋友拥抱。
5、介绍曲名。
活动延伸
在区角中设置花园场景,提供蝴蝶头饰、道具等,给幼儿更多的时间去充分理解和表现音乐。
活动反思
乐曲《化蝶》是中国优秀民乐《梁祝》中千古传诵的片段,教师节选的主要旋律舒缓、优美,同时电声音乐又弥补了交响乐、小提琴曲等版本在节奏感上的不足。
课件与音乐完美结合。课件的运用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而课件与音乐完美结合,有利于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记忆。活动中课件的设计、运用称得上是“点睛”之笔,如,听第二遍音乐时,采用了整体教授的方法,小蝴蝶从画面的左下角随着音乐的节奏飞舞,每一个乐句结束时正好落在花朵上,既体现了乐曲舒缓、优美的风格,又能形象地帮助幼儿感知音乐的乐句的变化,还给孩子一个想像的空间。
倾听与表现完美结合。教师用“故事导入法”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将作品背景内涵用生动的故事展现给孩子,让复杂的旋律简单化,激发小班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在倾听故事的基础上,结合课件倾听音乐,充分调动了幼儿视觉、听觉多种感官的参与,随后让幼儿边欣赏音乐边学做小蝴蝶,创设了小蝴蝶在花园里找花朵、和朋友嬉戏等情景,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搭建了一个表现的平台。同时,教师借助一些语言、动作的提示,使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大胆地用各种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在师幼互动中真切地体验和欣赏乐曲的内涵,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感受有了进一步的升华。
难点化解的巧妙。每一乐句的起始掌握对小班孩子来说是个难点,教师恰当地运用课件、形象化的语言、动作巧妙地化解了难点,先是在欣赏时用语言提示:“小蝴蝶在音乐的什么时候飞起来?什么时候落在花朵上?”紧接着让幼儿再次欣赏画面,验证自己的想法。在表现音乐乐句的过程中,采用了集体、个别等形式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表现蝴蝶的动作,用纸折的花蝴蝶飞到自己的身上、飞到别人的身上等多种有趣的形式,使幼儿在一次次的游戏中表现自己对乐句的理解。同时,教师用自己夸张的动作、情绪感染幼儿,从而让幼儿在玩乐中轻松愉快地获得对音乐的感受。
6、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小兔找太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情节和其中的人物形象,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2、引导幼儿尝试运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太阳”。
3、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已开展半日活动《太阳》,感知在温暖的阳光下的感觉。
2、幼儿在地毯上围坐成半圆形。
3、画有红灯笼、萝卜、红气球、太阳的画面四幅(旁边贴相应的字宝宝),布置在小栅栏上。
4、小兔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小木偶,引发幼儿兴趣。师:宝宝们,这是谁呀?(出示字卡“小兔子”)对,我是小兔子,今天我要去找——(出示字卡“太阳”)什么呀?你们真聪明,我要去找太阳,如果我找错了,你可要告诉我呀。
2、教师边讲故事边木偶表演《小兔找太阳》,根据故事情节的展开逐步拉出画面,让幼儿与故事互动,学习语言,理解作品情节和其中的人物形象。
师:小兔子听说是红红的、圆圆的,就去找太阳。它在屋子里提着两盏红红的、圆圆的红灯笼,高兴地说:我找到了找到了,这就是太阳
师:哎,宝宝们:这是什么呀?那我们快点告诉小兔子,(引导幼儿学说:不,这是两盏红灯笼)这时妈妈说:“不,这是两盏红灯笼,太阳在屋子外面呢!”小兔子来到屋子外面……,以下三个画面用上面同样的方法让幼儿与故事互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3、讲到“小兔子焦急地喊,真急人,太阳到底在哪儿呀?”请幼儿帮助小兔子说说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后教师继续讲故事。
4、欣赏故事录音《小兔子找太阳》。
我终于找到了太阳,谢谢宝宝们,下面就请你们听一听故事。
5、提问:
⑴小兔子第一次找到了什么?(个别回答后,请小部分幼儿上来找找红灯笼,并一起说说故事中的对话“这是两盏红灯笼,太阳在屋子外面呢!”)。
⑵来又找到了什么?(个别回答后,请小部分幼儿上来找找大萝卜、红气球,并一起说说“这是三个大萝卜、红气球”。
⑶兔子为什么会把红灯笼、大萝卜、红气球当成太阳呢?(引导幼儿看看他们都是红红的、圆圆的)
⑷你见过太阳吗?在哪儿能找到它?在太阳下有什么感觉呢?
⑸引导幼儿一起说说“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6、带领幼儿到太阳下游戏。
教学反思:
这堂活动设计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围绕小兔子找太阳这条线索,趣味性浓,是幼儿喜欢的。在引导幼儿学习讨论中,运用简笔画的方式来帮助幼儿记忆理解故事,用丰富的学习方式克服幼儿注意力易分散的缺点,使幼儿始终保持兴趣于故事,通过拓展性的谈话,发散幼儿思维,再次回归生活,观察归纳概括,在现实物品中找特征。
7、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蝴蝶找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物体的颜色特征。
2、能按颜色分类,并用颜色标记表示分类结果。
3、能按规则操作,操作结束后能收拾好自己使用的材料。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用插板、白磁板、底纸《蝴蝶找花》、红黄颜色标记磁贴、红黄绿大小蝴蝶磁贴。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师:(出示操作底纸和蝴蝶)今天天气真好,看看花园里飞来了谁?飞来了几只蝴蝶?我们怎样才知道有几只蝴蝶呢?大家一起来数一数吧。1、2、3、4、5、6、一共有6只蝴蝶。 再看看这些蝴蝶有什么不一样?
2、引出问题
师:蝴蝶飞呀飞,一样颜色的蝴蝶要在同一朵花上吸花蜜。你会把一样颜色的蝴蝶放在同一朵花上吗?
3、演示规则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呢?大家看看,他把什么颜色的蝴蝶放在了一朵花上?检查一下,还有没有这种颜色的蝴蝶了?另外几只蝴蝶也要这样,相同颜色的分在一起,请小朋友等一下自己去分。分完蝴蝶以后还要把篮子里的颜色标记放到花瓣的下面,表示是这种颜色的蝴蝶选中的花。比如,红蝴蝶飞到这朵花上,我们就要把红颜色标记放到这朵花的花瓣旁边。看看哪张是表示红颜色的标记呀?我们叫他一声“红标记”,另外两张也看一看,黄颜色的叫什么标记?绿颜色的叫什标记?这个游戏的名字叫蝴蝶找花,蝴蝶找花游戏怎么玩呢?先把一样颜色的蝴蝶分到同一朵花上,分完蝴蝶以后要记住放什么?(指着底纸上放标记的三个框)
4、幼儿分组操作
师:现在请小朋友不搬椅子,轻轻跟老师走过来,找个位置坐下,等老师说游戏开始了,小朋友们就可以玩游戏了。(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
观察指导:提示幼儿先分蝴蝶再放标记,检查幼儿是否理解一样颜色的蝴蝶放同一朵花上的规则,观察幼儿的操作策略,分析发展水平,因势利导。
5、提示常规及整理
师:今天我们的游戏玩到这里就结束了,现在请小朋友请按顺序把自己使用的学具材料收到篮子里,先把颜色标记拿下来放到篮子里,再把蝴蝶收到篮子里。最后请小朋友们在检查一下,地板和桌子上还有没有没收好的学具材料。
6、交流及评价
交流——师:刚才小朋友都玩了蝴蝶找花的游戏,那谁愿意上来把自己刚才分蝴蝶的事做给大家看一看?(请个别幼儿上来再次操作练习)
评价——师:今天蝴蝶姐姐非常感谢小朋友为它们解决了按颜色分类吸花蜜的问题,今天在粉蝴蝶时,哪些小朋友学会用颜色标记表示分类结果的?哪些小朋友玩过游戏后学会收拾材料的?以后我们每做一个活动,都要记住收拾好学具材料。(教师集体表扬)结束活动。
(参考通向数学教师指导用书)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各环节衔接自然。幼儿在玩当中学会了能按颜色分类,并用颜色标记表示分类结果,达到了教学目标。孩子们活动过程中,兴趣很高,注意力非常集中,孩子们都积极参与游戏,玩的不亦乐乎,活动气氛非常活跃。唯有不足之处是:教师组织活动的语言需要再简练一些,还有幼儿分组操作活动环节,教师观察指导的引导语要规范准确。还有当幼儿回答教师提问的问题后,要及时的给予幼儿表扬及鼓励。
8、小班优秀游戏设计《蝴蝶找花》含反思
游戏:
蝴蝶找花
目标:
1、在生活、游戏中模仿事物的形象和动态。
2、喜欢来幼儿园,喜欢老师和同伴。
3、提高幼儿的竞争能力,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4、体验游戏中互相合作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满足。
玩法:
1、幼儿自愿选择扮演花朵或蝴蝶,教师参与。
2、游戏开始,"花朵"说儿歌,"蝴蝶"随之上下挥动双臂,在"花朵"中间自由地飞来飞去。
3、儿歌说完后,"蝴蝶"要立刻找到一朵"花儿"并蹲在它的旁边。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9、小班语言优秀教案《蝴蝶树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愉快地学习诗歌《蝴蝶树叶》,并乐意跟随诗歌做动作。
2.能初步尝试替换诗歌中的个别词语,体验创编诗歌的快乐。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幼儿到户外捡过落叶,磁带
活动过程:
1.欣赏户外捡树叶照片
——共同回忆、讨论捡落叶和落叶飘情景。
师:宝宝们你们看这些是什么啊?(照片)照片上有谁?在干什么呢?
——出示树叶
——师:你们看我们捡的小树叶也来啦?
——说说树叶的颜色、形状,
2.感受诗歌意境
——师:每一片树叶都是一首好听的诗歌
——幼儿完整欣赏诗歌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小树叶像什么?小树叶为什么会飞?
——跟着老师边念诗歌边做动作。
3.尝试仿编诗歌
——编新的诗歌,集体朗诵
4.游戏“大风和树叶”——播放歌曲落叶
老师做大风幼儿手拿树叶扮小树叶!
小树叶随风的方向做下蹲、摇晃……动作!
附儿歌:蝴蝶树叶
秋风秋风吹吹,树叶树叶飞飞,好象一群蝴蝶,张开翅膀追追!
教学反思:
活动中,我发挥无声的肢体语言,用动作表现诗歌的内容,帮助孩子理解诗歌内容由于这首诗歌中涉及到几个动词“吹”“飞”“追”等,我采取了运用肢体动作这一策略,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这些词,进而理解诗歌的内容。活动中,我教孩子学习诗歌和仿编诗歌时,运用非常直观、形象的动作,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积极性很高,诗歌仿编的又快又多。活动最后,我带领幼儿模仿小树叶轻轻飞进活动室时,“你看到的小树叶是怎样飘下来的?”一句话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将他们平时看到的不同的景象都表现出来。我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诗歌中的句子,效果很好,始终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在生活、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让孩子在玩中学,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10、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小鸭找朋友》含反思
设计意图: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他们离开朝夕相伴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到陌生的环境——幼儿园,不免有焦虑、不安的情绪,家长也反映孩子回家常说小朋友不跟他玩。要稳定幼儿的情绪,最好的途径之一是让幼儿拥有自己的朋友。因此,我设计“小鸭找朋友”的活动,期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懂得有朋友是快乐的,体验到有朋友的喜悦心情。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懂得有朋友是快乐的。
2、初步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小鸭找朋友》VCD一盘 电视机 DVD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画面(一):有一只在哭泣的小黄鸭。
老师:小鸭为什么哭了?
幼儿:小鸭找不到爸爸妈妈了。
幼儿:小鸭没有妈妈。
幼儿:没人跟小鸭玩。
幼儿:小鸭找不到朋友。
幼儿:小鸭没有朋友。
幼儿:小鸭心里难受要打针。
2、画面(二):小黄鸭一路在找朋友,“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一直找不到朋友。
老师:小鸭为什么找不到朋友?
幼儿:因为小鸭不乖。
幼儿:小鸭爱哭,不勇敢,我没有哭。
幼儿:小鸭打人就没有朋友,不是好宝宝。
幼儿:小鸭玩具不让小朋友玩就没有好朋友。
幼儿:叫小鸭要乖,才有好朋友。我和茜彬是好朋友。
3、 画面(三):有一群小鸭在河边、河里嬉戏、玩耍,小黄鸭看见了,高兴得跳起来,它走向小鸭们,和小鸭一起游戏,小黄鸭的脸上露出了欢快的笑脸。
老师:小鸭高兴的笑了,小鸭为什么笑了?
幼儿:小鸭找到了朋友。
幼儿:小鸭有朋友了。
幼儿:小鸭心里不难受。
自由交流:
老师:你和谁是好朋友?
幼儿:我和慧英是好朋友。
幼儿:我和宋北航、陈鹭是好朋友。
幼儿:我和小鸭是好朋友。
幼儿对幼儿:我们俩个是好朋友。
老师:家里的朋友多还是幼儿园的朋友多?
幼儿:幼儿园的朋友多。
幼儿:周毓熙、黄筱丹、郑秉政……是我的好朋友,我有许多好朋友。……
小结
1)老师:幼儿园的朋友多,幼儿园有许多小朋友,还有老师这个大朋友,只有到幼儿园,才有;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许多朋友玩,玩起来可快乐了。
2)请小朋友找自己喜欢的朋友拉拉手,相互拥抱,体验有朋友的快乐。
老师:与好朋友抱一抱,心里怎么样?
幼儿:高兴。
幼儿:舒服。
老师:让我们天天上幼儿园,天天跟好朋友玩,好吗。
幼儿:好!
活动反思:
小鸭是小朋友喜欢的动物。通过小黄鸭从找不到朋友伤心的哭了,到后来找到朋友高兴的翻跟斗的剧情,让幼儿感受到有朋友的快乐。虽然托班的孩子年龄小,自身的自控力差,注意力十分容易分散。但色彩鲜艳、可爱动人的小黄鸭形象深深的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他们边看边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孩子的回答是简单的,但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是需要、喜欢同伴的。当让他们与自己的好朋友拉手、拥抱时,孩子的情绪达到高潮,他们友好得抱在一起,脸上露出了欢快的笑脸。整个活动孩子想说的气氛十分活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11、小班语言活动教案《蝴蝶树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愉快地学习诗歌《蝴蝶树叶》,并乐意跟随诗歌做动作。
2.能初步尝试替换诗歌中的个别词语,体验创编诗歌的快乐。
3.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幼儿到户外捡过落叶
磁带:“”
活动过程:
*欣赏户外捡树叶照片
——共同回忆、讨论捡落叶和落叶飘情景。
师:宝宝们你们看这些是什么啊?(照片) 照片上有谁? 在干什么呢?
——出示树叶
——师:你们看我们捡的小树叶也来啦?
——说说树叶的颜色、形状,
感受诗歌意境
——师:每一片树叶都是一首好听的诗歌
——幼儿完整欣赏诗歌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小树叶像什么? 小树叶为什么会飞?
——跟着老师边念诗歌边做动作。
*尝试仿编诗歌
——编新的诗歌,集体朗诵
*游戏 “大风和树叶”——播放歌曲落叶
老师做大风&
nbsp; 幼儿手拿树叶扮小树叶!
小树叶随风的方向做下蹲、摇晃……动作!
附儿歌:蝴蝶树叶
秋风秋风吹吹, 树叶树叶飞飞,好象一群蝴蝶,张开翅膀追追!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发挥无声的肢体语言,用动作表现诗歌的内容,帮助孩子理解诗歌内容。(.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由于这首诗歌中涉及到几个动词“吹”“飞”“追”等,我采取了运用肢体动作这一策略,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这些词,进而理解诗歌的内容。活动中,我教孩子学习诗歌和仿编诗歌时,运用非常直观、形象的动作,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积极性很高,诗歌仿编的又快又多。活动最后,我带领幼儿模仿小树叶轻轻飞进活动室时,“你看到的小树叶是怎样飘下来的?”一句话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将他们平时看到的不同的景象都表现出来。我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诗歌中的句子,效果很好,始终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在生活、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让孩子在玩中学,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活动中我发现还有好多的不足之处,如提问设计方面,有些提问很封闭,多是填鸭式的提问。如:就象一群什么?张开翅膀干吗?这些提问很罗嗦,没有实际的意义,有些甚至绕来绕去的,却始终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不能发挥幼儿的想像力,这样的一些提问如果经常在课堂中实出现,对幼儿的思维发展来说,那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想:我要加强学习,注重反思,促进自身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成长。
12、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小兔找太阳》含反思
教材分析:
《纲要》中“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篇童话内容富有童趣,句式具有重复性,内容含有推理性,既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又可以和数学领域渗透发展形状、颜色的认识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活动目标:
1、感知童话中情节与词语的重复,学习词语如“提”“飘”“可爱”。
2、运用观察、猜测、参与演示的方法,理解和表现童话的内容。
3、喜欢倾听作品,能有兴趣地参与活动。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背景图、音频。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现教具,引出活动。
教师出示可粘贴的教具,让幼儿猜测四种圆圆的、红红的东西是什么?
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谁?我长得圆圆的,红红的,会是什么呢?
幼儿回答,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丰富相应的词汇学习。
活动分析:运用猜测的方法,既能调动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热情,又能发展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2、引导幼儿感知童话。
教师出示教具小兔,边对应背景中的灯笼、萝卜、气球、太阳讲述故事。
教师放音频,同时让一位幼儿模仿教师手执小兔,故事讲到哪里就将小兔指向哪里的背景。
活动分析:教师运用活动式教具,完整欣赏童话,给幼儿一个整体感知。活动式教具的运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能够吸引他们的专注力。
3、师幼讨论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讲了谁?小兔找到了太阳了吗?小兔是怎样找到太阳的?
教:小兔先找到谁?又找到谁?最后找到谁?(运用简笔画直观表现)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强调叠词“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暖洋洋的”丰富幼儿的词汇。
活动分析:为了让幼儿更深地了解掌握故事,结合小班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运用简笔画的形式,帮助幼儿梳理故事结构,便于理解和记忆。
4、表演故事。
请幼儿来当小兔,教师当兔妈妈,表演故事。
请部分幼儿来当兔妈妈,运用对答的方式进行故事表演。
活动分析:运用演故事的方式帮助幼儿内化故事,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同时给予幼儿大胆表现展示自我的机会,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
5、拓展提问。
如果小兔在我们幼儿园里找一找,还会找到哪些圆圆、红红的东西呢?
引导幼儿拓展思维进行观察。
活动分析:幼儿园教育活动各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所以在活动中,回归生活,结合实践,引导幼儿观察,从中提取相关的特征,发展幼儿对图形和颜色的辨别能力,以及概括分析能力。
6、教师总结评价。
活动分析:
教师的形成性评价,可以帮助幼儿梳理活动脉络,深化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这堂活动设计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围绕小兔子找太阳这条线索,趣味性浓,是幼儿喜欢的。在引导幼儿学习讨论中,运用简笔画的方式来帮助幼儿记忆理解故事,用丰富的学习方式克服幼儿注意力易分散的缺点,使幼儿始终保持兴趣于故事,通过拓展性的谈话,发散幼儿思维,再次回归生活,观察归纳概括,在现实物品中找特征。
13、小班主题教案《春天蝴蝶找花》含反思
音乐活动:蝴蝶找花
目标:
1、鼓励幼儿用自己想象的动作自由的表现蝴蝶与花的形象和愉快的心情。
2、学习听辨乐句。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春天蝴蝶找花》
提供:头饰,磁带。
指导:
1、引起兴趣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曲子,名字叫蝴蝶找花。你们想听吗?我们听听看有什么感觉?
边放录音教师边旁白:美丽的春天来了,春风轻轻的吹着,花儿睁开了双眼,看着这美丽的世界。美丽的蝴蝶从远处飞来了,在花园里飞舞着,一会儿转着圈,
一会儿和花儿亲吻着。就象一对好朋友在春风中做着美丽的梦。
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音乐听听看蝴蝶在什么时候飞出来了?
3、美丽的蝴蝶看见美丽的花儿会做些什么?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听听蝴蝶在什么时候会在花上停留?
4、幼儿做花,听音乐摆造型。
5、幼儿做蝴蝶,听音乐摆造型。
6、自由选择角色,学习两两合作摆造型。
教学反思:
谈小班数学《蝴蝶找花》教学后的几点思考小班数学活动《蝴蝶找花》是基于主题"春天真美丽"下的一节活动,执教过后,及时梳理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1、目标要吃透对于小班数学《蝴蝶找花》这节活动,目标中很明确地提出"能按1~8实物卡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在数学关系中属于"量与量的对应"。然而,教材上的"一只蝴蝶找一朵花"很容易理解为 "一一对应",所以刚开始一直很纠结,"一一对应"与"量与量的对应"应该是两个概念,它们之间能有什么联系呢?
与老师们的对话:
意见一:一般会混淆,因为操作的规则是'一只蝴蝶找一朵花',孩子也是一只蝴蝶一朵花这样送的。
意见二:不用让他们一个一个送,让孩子们数好几朵花后找出相应数量的蝴蝶一起送过去,这样就能避免与"一一对应"概念的混淆了。
寻找"理论"的支撑:
《纲要》中提出"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确定两组物体的'多'与'少'以及'等量'的关系。"所以,孩子在进行等量的匹配时,更多地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所以在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后再来感知量与量的对应是有必要的。
2、自主要适宜在设计教学时,总想能突破传统的"集体学习--幼儿操作"模式去组织,让幼儿学得更自主。思前想后,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动手操作的经验,语言表述的经验,规则的内化经验等等都尚不成熟,所以如何体现孩子的学习自主,调动孩子的经验,体现动手操作在活动中的作用等等,都决定这节活动的设计。"自主要看需要"我还是相信了这样一句话,所以在活动中,"先自主探索后集体学习"这样的环节还是没太敢尝试,只在第一环节中,引导幼儿"你喜欢哪盆花,它有几朵?""一只蝴蝶找一朵花做朋友,那两朵花会有几只蝴蝶飞过去?"这样的问题,调动孩子对点数的经验,激发量与量匹配的兴趣。事实上,教学效果来说,活动还是控制成分多一些,生生互动不够充分。
3、品质要关注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反复运用"伸出你的食指"进行"手口一致"点数的方法去验证目测的结果,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们一起来说说蝴蝶找花的事情"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操作结果通过语言表述出来,虽然这并不作为这节活动的目标之一,但有助于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4、生活中迁移数学来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这节活动中,取小班主题"春天真美丽"中"蝴蝶找花"的情境贯穿始终,孩子的兴趣也较浓厚。活动过后仔细思考,"量与量的对应"在生活中又有哪些可以运用的情境?如在用餐时,一组有几位幼儿,需要几把调羹;活动中,根据幼儿的量发放相同量的学具等等都可以进一步强化、运用,加深印象,那样我们的数学才真正为生活服务。
14、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找小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幼儿了解并掌握方位词,幼儿学说短句"小猫在X X的上面(下面)"。
2.幼儿能仔细观察画面,并喜欢参与动脑筋的活动。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一(背景图,伤心的猫妈妈,小猫),请幼儿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情。
1.师:猫妈妈怎么了?会发生什么事情?
2.鼓励幼儿猜测猫妈妈焦急的原因,并给予适时回应。
师:你们说了好多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来问问猫妈妈吧!
师:原来猫妈妈带着宝宝出来做游戏,可是猫宝宝不见了,难怪猫妈妈那么着急的,大家想想,我们怎么来帮助猫妈妈呢?
二、出示图二观察寻找
1.出示工具箱(望远镜、网子、神秘工具)。
师:(播放工具箱的音乐)我们一起来看看工具箱里都有什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
让我们拿望远镜一起去找找吧。如果找到小猫了,快点告诉我,说"停,停,停,找到了"。
2.幼儿集体寻找。
教师移动望远镜,引导幼儿寻找藏起来的小猫。
三、出示图片三(屋顶上、树下、窗户里、车子后、……),重新寻找
1.让幼儿具体说出小猫的方位,引导幼儿使用方位词"上"、"下"、"前"、"后"、"里"。
师:这样吧,我们用照相机把拍下来,请大家仔细的来找一找。
在抓小猫之前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工具箱,有没有什么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抓住小猫?
2.教师总结小猫躲的位置,再一次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方位词。
师:说对了,这只藏起来的小猫就出来跟大家打招呼啦!
四、出示图片四(房子、胡萝卜、小鱼、骨头),找出猫宝宝的家师:我们一共找到了5只小猫,让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家吧!。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可是哪个房子才是他们的家呢?
五、出示图片五(柜子里、床上、桌子下、沙发后面、……),找出小猫睡觉的地方。
师:顽皮的小猫刚回到家,就趁猫妈妈不注意又躲了起来,这次他们又躲在哪了呢?
继续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位词说出小猫的位置。
六、游戏:找小猫教师提出游戏的规则,启发幼儿活动场地内可以躲的位置,注意安全。
师:猫妈妈邀请我们一起来玩"找小猫"的游戏吧!
教学反思:
这节《找小猫》主要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作为教师的我,自始至终是以猫妈妈的身份进入游戏的,是以游戏的情景贯穿整个活动的。从活动目标上看:大多数幼儿能按音乐节奏合拍地做猫走路的动作,能在老师的提醒下遵守游戏规则,有一定自控能力,体验到了集体游戏的快乐。但是,第二个目标达成度还不够高。主要原因是在活动中过早的进入集体游戏的环节,部分孩子对规则的掌握还不够清晰,导致一些孩子在游戏中过于关注“躲的”情节,忽略了规则的倾听,遵守规则的意识不够。整节活动各个环节幼儿的参与性也很强,并且能快乐地做动作,孩子们的音乐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性都得到了提高,他们在玩中乐,玩中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发展。但在一些环节的设计上,还不够巧妙,在一些细节上(如语言不够精炼、小猫胸贴的利用等)把握的还不够,对幼儿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
15、小班主题教案《蝴蝶找花》含反思
音乐活动:蝴蝶找花
目标:
1、鼓励幼儿用自己想象的动作自由的表现蝴蝶与花的形象和愉快的心情。
2、学习听辨乐句。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蝴蝶找花》
提供:头饰 磁带
指导:
1、引起兴趣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曲子,名字叫蝴蝶找花。你们想听吗?我们听听看有什么感觉?
边放录音教师边旁白:美丽的春天来了,春风轻轻的吹着,花儿睁开了双眼,看着这美丽的世界。美丽的蝴蝶从远处飞来了,在花园里飞舞着,一会儿转着圈,
一会儿和花儿亲吻着。就象一对好朋友在春风中做着美丽的梦。
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音乐听听看蝴蝶在什么时候飞出来了?
3、美丽的蝴蝶看见美丽的花儿会做些什么?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听听蝴蝶在什么时候会在花上停留?
4、幼儿做花,听音乐摆造型。
5、幼儿做蝴蝶,听音乐摆造型。
6、自由选择角色,学习两两合作摆造型。
活动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在活动方案上虽然有评价作品的环节,而且好多作品都形态各一形象生动。但由于幼儿的作品太小和活动时间长,所以就没有评价。让幼儿失去了一个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机会。
16、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小花狗找太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学会按顺序看图。
2、在教师引导下,学会用口头语言将画面的主要内容讲述出来。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小花狗手偶一个。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磁带、CD碟片。
【活动内容】
一、出示小花狗手偶,让幼儿学小花狗叫声,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你知道我是谁吗?
二、围绕故事线索“找太阳”,引导幼儿有序地观看教学挂图,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教学挂图,帮助幼儿找到故事的线索——找太阳。
A、师:今天老师给宝贝们带来了一个新的故事,讲的是有关小花狗的故事。
B、师:你看见了什么?它的表情是怎样的?(快思 www.banzhuren.cn)小花狗听说了什么?小花狗找什么呢?
(2)通过逐页观察画面,了解故事中所发生的事,引起幼儿发现细节。
A、师:小花狗找到了什么?是不是太阳?妈妈对它说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B、师:小花狗这次找到了太阳吗?它找到了什么?它把什么当成了太阳?妈妈告诉它什么?太阳在哪里?
C、师:小花狗的表情变成什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学一学。妈妈又告诉了小花狗什么?小花狗这次找到了太阳吗?它说了些什么?为什么会大声的叫呢?
请你学一学小花狗的话,“我找到了,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三、幼儿给故事取名字,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口头语言讲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1、展示图片,请幼儿讲一讲故事的主要内容。
师:宝贝们,我们一起来讲一讲小花狗的故事。
2、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初步理解,给故事取名字。
师:故事已经结束了,我们给故事取个好听的名字吧。
3、师生共同欣赏故事1—2遍。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17、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小鸭找朋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丰富相应词汇:孤单、蹦蹦跳跳。
2、能大胆运用有礼貌的语言拒绝别人。
3、活动中感受礼貌交往的快乐。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立体动物图片:小鸭、小兔、小猫、青蛙。 指偶:鸡、猪、狗、猴、鸭、青蛙、乌龟、牛等。
活动过程:
一、理解故事,学习动物之间的对话
1、讲述故事理解词:孤单
2、分别出示小兔、小猫,讨论:小鸭请它们到池塘里玩,它们该怎么说? 学习词:蹦蹦跳跳
3、出示小青蛙,讨论:青蛙会和小鸭在池塘里玩吗?(.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为什么?
4、小结:小兔小猫因为不会游泳,不能和小鸭在池塘里玩,但是他们能有礼貌的拒绝小鸭。
二、迁移运用,学习有礼貌的拒绝别人
1、扩展故事,引导幼儿对话
青蛙和小鸭玩了一会去捉害虫了,小鸭子又是一个人在池塘里游呀游:“哎,好孤单,真没劲。”谁来了?它会和小鸭一起在池塘里玩吗?
2、引导幼儿戴上指偶,与小鸭对话 请小朋友看看,想想,你的动物朋友能和小鸭在池塘里游泳吗?怎么对小鸭说。
3、交流:刚才没有到池塘里和小鸭一起游泳的是谁?怎么跟小鸭说的?
4、小结:小鸭找到了很多有礼貌的朋友,心里非常快乐。
三、游戏活动,感受礼貌交往的快乐
你想和别的动物做朋友吗?
引导幼儿与别的小朋友有礼貌的相互交换指偶。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不能答应别人的时候,也要用有礼貌的话告诉他,这样我们就能找到更多的朋友。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儿不能答应别人时,要有礼貌的拒绝。
活动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动画很感兴趣,故将此活动的内容设计成Flash动画的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活动开始,我先将一幅不高兴的小鸭子图片呈现在幼儿面前,果不其然,幼儿的注意力迅速被吸引了过来,顺势让幼儿想一想小鸭子为什么不高兴呢?"它找不到妈妈了.""小鸭子迷路了.""小鸭子想到不高兴的事情了……"孩子们的答案总是让我眼前一亮。听完孩子的答案后,引入活动主体部分,继续和孩子一起欣赏Flash动画。我先后播放了故事中的小动物——小兔子、小猫、小青蛙,为了更好地让幼儿掌握住故事内容,我将故事分段来进行播放,边播放课件边进行讲述,讲述过程中及时引导幼儿说出重要的句子,最后完整地欣赏故事。为小班幼儿最大的特点是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我运用了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深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回答问题。通过故事内容,让孩子们知道有了朋友的快乐,并懂得了与朋友相处要礼貌相待。整个活动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18、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喇叭花电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鸟和小田鼠之间的友爱之情。
2、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操作图片;实物投影仪;小鸟和小田鼠胸贴若干;玩具电话(手机)若 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田鼠和小鸟,引出课题。
吱吱吱,谁来了?
喳喳喳,又有谁来了?
2、欣赏故事,想象表述。
(1)演示投影仪,操作图片,教师有表情讲述前半段故事。
A.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小田鼠和小鸟一起玩?
B.幼儿自由想象,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继续讲述后半段故事。
小田鼠想了个什么办法?
3、进一步理解故事。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A.故事的题目叫什么?故事中有谁?
B.小鸟和小田鼠分别住在哪?它们为什么不能一起玩?
C.小田鼠为什么要种喇叭花?。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它们为什么要打电话?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涵)
(2)幼儿戴上胸贴,练习对话。
它们是怎样打电话的?(幼儿学习)
4、游戏:打电话(情感的迁移)
(1)你想给谁打电话?
(2)幼儿用玩具电话机进行游戏,体验沟通交流的快乐。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学会了用语言来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对白;从情感体验的角度来看,孩子获得了与同伴、老师亲密交流的体验;从社会性的角度来看,孩子们获得了与同伴游戏的经验。
19、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小鸭找妈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发孩子仔细观察,练习讲述自己看到的事物。
2、练习说儿歌时吐字清楚,口齿流利。
活动准备:
《小鸭找妈妈》的flash、DVD机、电视
活动过程:
一、观看flash(集体观看,教师注意幼儿的观看姿势)
互动问题:1、画面上有什么?
2、它们怎么了?小鸭子为什么哭?
3、其它的鸭子是怎样做的?
教育要求:1、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能描述出鸭妈妈带小鸭子们去玩,小鸭子光顾着玩了,跑丢了,鸭妈妈找不到小鸭子了,急得到处找,到处喊,最后也没有找到他们。
2、 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尊重孩子的差异。由于自身的个体差异,幼儿观看画面、理解画面的能力也不同,这时教师不要着急,要给能力差的幼儿思考的余地和时间。
二、讨论讲述(分组讨论)
互动问题:1、小鸭子为什么会跑丢?
2、鸭妈妈是怎么找小鸭子的?
3、小鸭子究竟去哪了呢?
教育要求:1、对于孩子们的讨论教师要仔细倾听,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2、 教师在巡视每组讨论时,可以参与到其中一组,使幼儿更好的组织语言,学习用适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建议。
三、学说儿歌(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
互动问题::1、教师通过flash渗透儿歌内容。
2、教师带动作朗诵儿歌,幼儿仔细倾听。
3、幼儿逐句学说儿歌并带动作表演。
教育要求:1、教师在说儿歌时速度要放慢并带有动作,使幼儿轻松记忆儿歌内容。
2、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四、总结(集体讨论)
互动问题:1、我们外出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才对?
2、如果找不到妈妈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教育要求:1、教师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请幼儿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
2、教师要渗透给幼儿相关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小知识。
活动建议:
可以将儿歌改编成小故事,请幼儿来表演。"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可以请幼儿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可以将此活动延伸,对幼儿进行简单的安全知识渗透。
附儿歌:小鸭找妈妈
一只鸭,两只鸭,
三只小鸭找妈妈,
四天前,五只小鸭跑丢了,
妈妈急得嘎嘎嘎,
到处喊,到处找,
究竟小鸭去哪了?
活动反思:
小班孩子特别喜欢朗朗上口的儿歌,借助生动形象的图片,他们能很快理解儿歌内容,在一定的情境中,他们愿意朗诵儿歌内容,一些孩子能很快学会朗诵儿歌。
20、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蝴蝶找花―认识颜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分辨红、黄、绿三种颜色,知道颜色的名称。
2、教幼儿学习把相同颜色的不同物体放在一起。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红、黄、绿色的小房子(纸盒做的)各一个,幼儿每人一篮(3-6片)红、黄、绿色积塑。
2、红、黄、绿色大花卡片各一个,红、黄、绿色蝴蝶卡片各5个。
活动过程:
1、蝴蝶找花(把相同颜色的物体放在一起)。
教师出示红、黄、绿色大花卡片和红、黄、绿色蝴蝶卡片各一个,讲述小故事,"花园里住着三只美丽的蝴蝶,一只是红色的(舞动红蝴蝶),一只是黄色的(舞动黄蝴蝶),还有一只是绿色的(舞动绿蝴蝶)。它们天天在花园里唱歌、跳舞、做游戏,非常快乐。
有一天,三只蝴蝶正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忽然'哗啦拉'下起雨来,三只蝴蝶想在花姐姐的叶子下面避雨,花姐姐说:'和我颜色一样的蝴蝶请进来吧!'“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谁愿意帮助三只蝴蝶找到相同颜色的花?"
2、游戏"蝴蝶找花"三把椅子相隔一段距离摆开,椅背上分别贴红、黄、绿色花卡片。幼儿胸挂蝴蝶卡片,音乐起,幼儿扮蝴蝶飞舞,音乐停,蝴蝶(幼儿)找到与自己颜色相同的花处躲藏。
3、帮积塑找家(学习按颜色分类)。
教师出示红、黄、绿色的小房子以及积塑,让幼儿将积塑放在三个小房子里。"小朋友们看看,这儿有三个小房子,它们是什么颜色的?""这是积塑宝宝的家,请小朋友把积塑宝宝送回家吧。小朋友要动脑筋想一想,这些积塑宝宝应该住在哪一个房子里。"
4、评价活动。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过程。
"这是什么颜色的房子?谁住在里面?这些积塑宝宝为什么可以住在一起?""今天小朋友帮积塑宝宝找到了家,它们可高兴了,它们说:'谢谢小朋友!'"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基本达到,但是重难点还是没有突破,幼儿对配对还是掌握得不够,有部分幼儿还是没有掌握,所以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21、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蝴蝶找花》含反思
设计背景:
春天到了,各种美丽的花都盛开了,引来了各种各样的花蝴蝶,花和蝴蝶是小朋友比较感兴趣的美丽事物,利用花和蝴蝶进行匹配,既配合了春天的主题,又不失数学活动的枯燥乏味,也比较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初步感知5以内数量匹配的知识,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卡片,活动中师幼互动以及幼儿间的互动会有很多,充分让幼儿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同时感受到春天的美。
活动目标:
1、能按1~5实物卡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体验数学活动点数匹配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有5盆花的图片,15只蝴蝶图片。
2、幼儿人手一盆花,若干蝴蝶。
3、有1~5手口一致的点数经验。
活动重难点:
会对照相应的数量进行花与蝴蝶的匹配。
活动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每盆花的数量(1)提问:在花园里有几盆花儿?我们一起来数数(2)提问:你发现这些花儿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自由阐述)
评析:【出示花盆,以花朵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提问方式激发幼儿观察花朵的兴趣,知道花盆里的花朵长的不一样,数量也不一样】
(3)请个别幼儿上前选择一盆自己最喜欢的花儿进行表述。师:"这里有这么多盆花,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喜欢哪盆花?有几朵花?"(鼓励幼儿伸出手指点一点)
评析:【这里的提问,鼓励幼儿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花朵,根据自己的点数能力进行】
2、学习按1-5小花儿实物卡匹配相应数量的蝴蝶。
(1)师:"花园里的花儿真漂亮,看谁来了?!出自:快思老.师!(出示小蝴蝶),小蝴蝶来找小花做朋友,一只蝴蝶找到了一朵小花(示范摆放一只蝴蝶)。这盆花有两朵小花,会有几只蝴蝶飞过来呢?(老师根据幼儿说的摆放并进行集体点数小花和蝴蝶)。"教师引导幼儿学说"两只蝴蝶找两朵小花做朋友。"评析:【在学会点数的基础上,教师语言暗示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量与量的一一对应匹配。并鼓励幼儿尝试将自己的操作过程用语言进行表述】
(2)请个别幼儿给另外三盆花儿匹配相应数量的蝴蝶,师:那三朵小花会有几只蝴蝶飞过来呢?请一个幼儿上来摆放,并点数蝴蝶和小花,其余幼儿评价是否正确。(第四盆和第五盆花一一请幼儿上来摆放蝴蝶并点数)评析:【这一部分用幼儿间相互评价的方式,深化巩固匹配和点数的方法,也充分体现了幼儿间的互动。】
3、游戏:蝴蝶找花。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帮老师的蝴蝶找到了花朵,那现在请小朋友给你自己的小蝴蝶找花朵吧"请幼儿先数数花盆里有几朵花,再配上相应数量的蝴蝶。
(2)小结,请小朋友一起来说说蝴蝶找花的事情。
评析:【最后以游戏结束,让每位孩子都能充分进行操作,感知量与量的对应关系,又使整个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
教学反思:
谈小班数学《蝴蝶找花》教学后的几点思考小班数学活动《蝴蝶找花》是基于主题"春天真美丽"下的一节活动,执教过后,及时梳理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1、目标要吃透对于小班数学《蝴蝶找花》这节活动,目标中很明确地提出"能按1~8实物卡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在数学关系中属于"量与量的对应"。然而,教材上的"一只蝴蝶找一朵花"很容易理解为 "一一对应",所以刚开始一直很纠结,"一一对应"与"量与量的对应"应该是两个概念,它们之间能有什么联系呢?
与老师们的对话:
意见一:一般会混淆,因为操作的规则是'一只蝴蝶找一朵花',孩子也是一只蝴蝶一朵花这样送的。
意见二:不用让他们一个一个送,让孩子们数好几朵花后找出相应数量的蝴蝶一起送过去,这样就能避免与"一一对应"概念的混淆了。
寻找"理论"的支撑:
《纲要》中提出"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确定两组物体的'多'与'少'以及'等量'的关系。"所以,孩子在进行等量的匹配时,更多地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所以在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后再来感知量与量的对应是有必要的。
2、自主要适宜在设计教学时,总想能突破传统的"集体学习--幼儿操作"模式去组织,让幼儿学得更自主。思前想后,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动手操作的经验,语言表述的经验,规则的内化经验等等都尚不成熟,所以如何体现孩子的学习自主,调动孩子的经验,体现动手操作在活动中的作用等等,都决定这节活动的设计。"自主要看需要"我还是相信了这样一句话,所以在活动中,"先自主探索后集体学习"这样的环节还是没太敢尝试,只在第一环节中,引导幼儿"你喜欢哪盆花,它有几朵?""一只蝴蝶找一朵花做朋友,那两朵花会有几只蝴蝶飞过去?"这样的问题,调动孩子对点数的经验,激发量与量匹配的兴趣。事实上,教学效果来说,活动还是控制成分多一些,生生互动不够充分。
22、小班主题公开课教案《蝴蝶找花》含反思
目标:
1、鼓励幼儿用自己想象的动作自由的表现蝴蝶与花的形象和愉快的心情。
2、学习听辨乐句。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提供:
头饰 t 磁带
指导:
1、引起兴趣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曲子,名字叫蝴蝶找花。你们想听吗?我们听听看有什么感觉?
边放录音教师边旁白:美丽的春天来了,春风轻轻的吹着,花儿睁开了双眼,看着这美丽的世界。美丽的蝴蝶从远处飞来了,在花园里飞舞着,一会儿转着圈,
一会儿和花儿亲吻着。就象一对好朋友在春风中做着美丽的梦。
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
2、再次欣“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赏音乐听听看蝴蝶在什么时候飞出来了?
3、美丽的蝴蝶看见美丽的花儿会做些什么?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听听蝴蝶在什么时候会在花上停留?
4、幼儿做花,听音乐摆造型。
5、幼儿做蝴蝶,听音乐摆造型。
6、自由选择角色,学习两两合作摆造型。
活动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在活动方案上虽然有评价作品的环节,而且好多作品都形态各一形象生动。但由于幼儿的作品太小和活动时间长,所以就没有评价。让幼儿失去了一个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机会。
23、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玩报纸》教学反思
《玩报纸》是教案网教案栏目整理的获奖语言教案,在阅读中让幼儿“一起玩耍,一起快乐”教孩子用报纸玩多种游戏,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并培养宝宝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 欣赏理解故事内容,通过观察画面,尝试用完整语言表述。
2、通过边玩边阅读,体验故事的乐趣。
3、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4、体会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完整语言表述。 难点:愿意参与游戏,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PPT音乐
书报纸、纸球、纸背心、纸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1、师:咦,她在干什么?(小女孩在玩积木),正在这是他听见了一个声音?(沙拉沙拉嘶啦嘶啦)
2、大胆猜测,引起兴趣
师:咦这是什么声音,(幼儿猜想)小女孩也很好奇,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报纸)咦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哦原来是报纸呀,简单介绍报纸)
二、讲述故事
1、师:小女孩跑来一看,呀,朋友们都在干什么呢?(玩报纸)真好玩,真好玩,我也想玩一玩。
她问朋友们,你们在做什么呀?(观察画面猜想,并用语言表述)
2、朋友们说:“长方的报纸对折叠,慢慢撕出个大半圆,圆圆的脑袋套进去。漂亮的背心做好了!”(教师一边讲故事一边做小背心)呀,他们做了一个什么呀?真好玩,你们想穿上试试吗?(请个别幼儿穿上看,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喜欢)
3、小女孩也好喜欢,她说我也要和小兔子变变变,瞧“嘶啦嘶啦,看看我的鱿鱼背心!”猫头鹰和小熊也变变变“沙拉沙拉,瞧瞧我的皱纹背心!快来比比谁的背心最有趣的!”
4、接下来他们“把好看的背心晾在衣绳上,用花花绿绿的夹子夹好。衣服啊衣服,快快干吧!在呼啦呼啦飘扬的报纸背心后面,玩有趣的捉迷藏吧。”(与幼儿一起游戏,朋友们,你们在哪里呀?)(找朋友的音乐)
5、接下来,朋友们又想到了一个好玩的游戏,瞧,他们在干什么呢?(观察画面猜想,
并用语言表述))
哇 “ 把报纸撕成小碎片,撒向空中 。 天上下报纸雪啦 ”
6突然,小女孩想到了一个更好的游戏,瞧?这是什么游戏?(雪球)“用手捏捏报纸雪,做成圆乎乎的雪球。朋友们,快来打雪仗啦”(与幼儿尝试抛接纸球)
7、小雪球真好玩,看“滚动的小雪球,变成雪人啦”
8、完整欣赏故事《玩报纸》
小朋友们,玩报纸开心吗?我们都玩了什么游戏呀?还记得故事是从哪里开始的吗?
(回忆故事)最后“雪球咕噜咕噜滚来滚去,滚进了大篮子里!地板亮晶晶的,啊好干净呀。”让我们也一起收拾雪球吧。玩完了就收起来。
三、故事结束1、玩报纸可真开心呀,小小报纸手中拿,变背心、变雪花、变雪球、变雪人,最后回到篮子里,太好玩了,小女孩回到家中,咦?什么声音?沙拉沙拉,(幼儿猜想)又有报纸的声音啦?报纸还能玩什么呢?(创想………………)
结束,让我们回到家中一起在玩玩报纸吧。
活动总结
教学设计主要设计了三个环节:首先是运用故事中主人公小女孩惊讶的表情,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关注,再利用声效(撕纸的音效)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让幼儿猜一猜咦是什么声音,然后将幼儿带入情景在去讲述故事。其次是欣赏故事《玩报纸》,理解故事内容,让幼儿通过阅读感知小女孩和朋友们都在干什么?在看到制作报纸小背心并穿上的时候,能有想表现和想穿的欲望,并能跟随音乐舞动起来,感受故事中朋友们的快乐。最后在根据故事中朋友们的报纸游戏,而一起玩起来,如:跳舞、捉迷藏、玩报纸球等,感受报纸原来这么好玩,和朋友玩真的很开心呀,从而喜欢阅读。
本次活动幼儿大部分都能通过观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并根据情节中的游戏参与游戏活动,做到了理解故事内容,并尝试说短句,同时在游戏中体验绘本的乐趣, 还激发了幼儿的三个兴趣点:1、背心舞,1、捉迷藏,3、玩纸球,最后还从中培养了幼儿收放整理的好习惯。
24、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香喷喷的面包》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香喷喷的面包》是我自己创编的一个小班上学期的手影故事,这个故事是根据应彩云老师的一本很有名的绘本故事《爸爸的手影戏》改编的。故事从一只勤劳的小鸡决定在农田里种麦子,制作面包为导线,描述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形象,这无疑就是孩子们的化身,很容易得到孩子们的共鸣。
活动目标
1.体验手影游戏的快乐,懂的分享。
2.倾听故事,初步通过手影动作理解故事内容。
3.能用手影动作来讲述故事内容。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倾听故事,初步通过手影动作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能用手影动作来讲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对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有所了解。
2.活动准备:PPT 课件,灯光照明设备(能够做手影游戏)。
活动过程
㈠兴趣导入。
教师出示一双手,引导幼儿讨论手有各种各样的本领。1.师:“瞧,这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那手有什么本领呢?”(吃饭、
扣 扣 子 、 穿 衣 服 、 玩 玩 具 、 洗 脸 ……) 2.师:“志红老师的手学会了一个新本领,我能用手来变手影给小朋友讲故事,
你们想不想听呀?”
㈡倾听故事。
1.教师用手影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师:“今天老师讲的故事名字叫做《香喷喷的面包》。”
2.教师根据故事情节提问,引导幼儿大胆讲述故事内容。师:“老师的手有趣吗?”(有趣)
师:“这个有趣的故事叫什么名字?”(香喷喷的面包)师:“我的两手一握,变成了什么?”(小鸡)
师:“小鸡想要干什么?”(种麦子,制作面包)
师:“小鸡都找谁来帮忙啦?”(小鸭、小猫、小狗、小兔)
师:“小鸡和它们说了什么?小动物们是怎样回答的?”(小鸭:“不行不行,我要去池塘里游泳”;小猫:“不行不行,我要去草堆里睡觉”;小狗:“不行不行,我要去找吃骨头吃”;小兔:“不行不行,我要去练习跳远”。)
师:“小鸡最后自己制作面包了吗?”(制作出来了香喷喷的面包)
师:“面包的香味让小动物们都来了,小鸡会把面包分享给小动物们吗?为什么?”(会,面包很多;不会,小动物们都没有来帮忙……)
㈢手指游戏。
师:“手影游戏真有趣,我们也来一起学一学、变一变吧!用小手怎么做出小鸡、小狗、小猫……模样?”
师:“小手还能变出什么有趣的造型呢?现在让老师带你到太阳下再试一试吧。”
活动总结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儿童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三岁左右的幼儿能与同伴及成人进行交流,只是偶尔在语法、发音上出错。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中幼儿对手影故事这种新颖的活动形式所吸引,认真仔细的观察、积极的动手模仿小动物的形象,完成了本活动的目标。为了让幼儿语言发展的更好,我们可以让幼儿学说普通话,丰富幼儿的词汇,给幼儿提供喜欢的绘本、卡片,手偶等区域材料,供幼儿讲述使用。在一日活动中,引导幼儿多与同伴交流,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愿。
《指南》中语言领域指出3-4岁儿童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他们能听懂短小的儿歌或故事,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在教育建议中也提出应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刚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之中”因而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中结合手影游戏来表现故事情节,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得到各方面全面发展。
25、小班语言活动《桃花瓣儿》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
2.用动作表现故事人物。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故事图片、故事音频。
纸面教具:打印桃树教具。
活动过程:
教师手撒粉色纸剪的桃花瓣,引导幼儿感受。
——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的花瓣?它们的妈妈是谁?
欣赏故事。
1.出示故事图片1,引出故事《桃花瓣儿》。
——是的,这是桃树妈妈的桃花瓣儿,桃花瓣离开了妈妈会去哪儿呢?我们来听听故事是怎么说的。
2.配合故事图片播放故事音频,要求幼儿认真倾听。
请幼儿说一说故事内容。
——谁捡了桃花瓣?它们用桃花瓣做成什么?小兔子为什么要把桃花送给好朋友?
再次播放音频,完整欣赏故事,请幼儿用动作表现故事角色。
——小蚂蚁乘凉的动作可以怎么表现?
——小甲壳虫怎么摇动小船?
——小兔做花环可以用什么动作?
鼓励幼儿大胆的说一说桃花瓣还可以做什么,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如果你捡到了桃树妈妈的花瓣,想用它来做什么?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美工区投放纸面教具《桃树》,引导幼儿用绘画、撕贴、吹画、手指点画等方法给树添桃花。
附【故事】
桃花瓣儿
桃树妈妈开了花,真美丽。风儿轻轻吹过,桃树妈妈让粉红色的花瓣飘呀飘,飘落在草地上。
小蚂蚁捡了一片花瓣,在洞口搭了一个凉棚。粉红色的凉棚真漂亮!
小甲壳虫捡了一片花瓣当作小船,摇啊摇,粉红色的小船真美丽!
小兔捡了许多花瓣,做了两个花环,一个送刺猬,另一个送给松鼠。
“桃树妈妈,你没花瓣儿,怎么办呢?”
桃树妈妈说:“不要紧,不要紧。”桃树妈妈没了花瓣,结了许多的桃子。红红的桃子咬一口,真甜呀!
教学反思:
刚开始借助语言和动作带领幼儿感受桃花的优美意境,非常的合理。我只带领幼儿做了一遍桃花飘落的动作。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觉得在创编动作的时候可以让个别幼儿上前示范,但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把握,毕竟还要节约更多的时间用于散文的欣赏。
26、小班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科学教案反思
小朋友都对小蝌蚪很感兴趣,通过故事的导入和观察鱼缸中的小蝌蚪,在提问中不但了解了青蛙的生长过程和外形,也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力。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
2、启发幼儿对小动物的探索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二)活动准备:
1、盛有小蝌蚪的鱼缸
2、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3、PPT
三)活动过程:
一、老师带领幼儿观察小蝌蚪引入活动主题
1、老师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提醒幼儿边听故事边观察"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鱼缸中的小蝌蚪,讨论并讲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头、有眼睛、没腿、象鱼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的四个不同的过程,并在活动中适当穿插各种提问。
参考资料:
1、卵子:一个青蛙妈妈在春天时会在池塘或小河里产下许多的卵子。每个卵子都是圆圆的,软软的,许多许多连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动着。
2、刚出生的小蝌蚪:过2--3天以后,小蝌蚪便从卵子里钻出来,大大的头,长长的尾巴,特别象鱼,并用头上的鳃从水中吸进空气,开始生活。
3、长大的小蝌蚪:大约需要50天的时间。慢慢地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变成了小青蛙的样子,嘴巴变大了,头上的鳃没有了,但尾巴还没有脱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脱落。这时,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陆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小青蛙。
三、师生共同小结,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小蝌蚪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1、小结:以上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过程,从卵子到变成小青蛙大约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将近3年的时间才能变成它爸爸和妈妈的样子,世界上还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里进行变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进行变化,直到长成小青蛙才跳出来。
2、提问:
(1)为什么把小青蛙叫两栖动物?(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2)青蛙吃什么呢?(昆虫、蚯蚓、蜘蛛、蜗牛……)老师提示:青蛙不停地脱皮,旧皮对它们来说也是最好的食物。
(3)为什么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附件(儿歌):小蝌蚪找妈妈
1、一个卵子圆又圆,动一动,动一动,真好玩;(动作缓慢)
2、一只蝌蚪一条尾游来游去找妈妈;(动作轻快)
3、两条后腿长出来,妈妈妈妈在哪里?(欢快)
4、四条腿呀长出来,妈妈妈妈在这里。妈妈……扑向妈妈的怀抱(老师头演青蛙妈妈去迎接"小蝌蚪")。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以讲故事形式进行引入,略显单一,于是采用PPT的形式,将故事以动画形式播放给幼儿观看,并加以将讲述,这样让幼儿很直观地观察小蝌蚪的各种动态,以及青蛙的模样,青蛙与其它动物的相同与不同;
2、在活动过程中,在保证幼儿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先进行观察,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再进行绘画基本操作的示范;
3、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我加以指导一些常规教育,以此来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4、不足之处在于:从最后的作品上看,在给幼儿进行绘画操作示范的同时,限制了孩子的思维, 不少孩子画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27、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蝴蝶找花》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梁祝》是我国经典的民族音乐之一,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特点。《蝴蝶找花》选取了梁祝中“相爱”这一篇章的主要旋律,舒缓、优美、感人的音乐极易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尝试选用了改编后的电子合成音乐,节奏鲜明而富有现代感,通过倾听优美的旋律,欣赏与乐曲相融合的富有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用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贯穿始终,使幼儿在身临其境的场景中自然地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活动目标
⒈欣赏《化蝶》,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⒉学习分辨乐句,知道乐句的开始和结束。
⒊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⒋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⒌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⒍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⒎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能随音乐做蝴蝶飞舞的动作,并能愉快地与同伴交往
活动准备
⒈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欣赏过活泼欢快的情绪的乐曲;组织郊游,丰富幼儿对蝴蝶、花卉的感性知识;已掌握小碎步及蝴蝶飞等基本动作。
⒉物质材料准备:乐曲《化蝶》、电脑、录音机、多媒体课件、梯形皱纹纸若干。
⒊环境准备:设置成花园场景。
活动过程
⒈情境引导,激发兴趣。
教师:你们去过花园吗,花园里有什么?今天,我们一起去逛花园吧!我们的花园漂亮吗,看见什么了?
⒉完整欣赏,充分感受。
①请幼儿安静地听乐曲,交流:有什么感觉?听着音乐想到了什么?
②再次欣赏,并观看课件,交流:听一听音乐里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呢?听着音乐你想做什么?可随音乐自由表现。
⒊听故事,看图谱,理解乐句的开始和结束。
①教师讲述故事《两只蝴蝶》,感受乐曲的情绪。
②看课件欣赏音乐,说一说小蝴蝶是在音乐的什么时候飞起来,什么时候停下来,并跟随课件中的蝴蝶飞飞停停。
③徒手做蝴蝶,跟着课件表现,教师小结提升。
⒋跟着音乐表现乐句的开始和结束。
①教师哼唱,幼儿跟随教师一起表现乐句的开始(飞)、结束(蹲)。
②小朋友手上带上“蝴蝶翅膀”飞舞,结束时停在自己身上或别人身上。
③小朋友做花,老师做蝴蝶表演。
④小朋友做蝴蝶,乐句结束时两个小朋友拥抱。
5.介绍曲名。
活动延伸
在区角中设置花园场景,提供蝴蝶头饰、道具等,给幼儿更多的时间去充分理解和表现音乐。
教学反思
乐曲《化蝶》是中国优秀民乐《梁祝》中千古传诵的片段,我选的主要旋律舒缓、优美,同时电声音乐又弥补了交响乐、小提琴曲等版本在节奏感上的不足。
课件与音乐完美结合。课件的运用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而课件与音乐完美结合,有利于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记忆。活动中课件的设计、运用称得上是“点睛”之笔,如,听第二遍音乐时,采用了整体教授的方法,小蝴蝶从画面的左下角随着音乐的节奏飞舞,每一个乐句结束时正好落在花朵上,既体现了乐曲舒缓、优美的风格,又能形象地帮助幼儿感知音乐的乐句的变化,还给孩子一个想像的空间。
倾听与表现完美结合。我用“故事导入法”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将作品背景内涵用生动的故事展现给孩子,让复杂的旋律简单化,激发小班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在倾听故事的基础上,结合课件倾听音乐,充分调动了幼儿视觉、听觉多种感官的参与,随后让幼儿边欣赏音乐边学做小蝴蝶,创设了小蝴蝶在花园里找花朵、和朋友嬉戏等情景,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搭建了一个表现的平台。同时,教师借助一些语言、动作的提示,使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大胆地用各种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在师幼互动中真切地体验和欣赏乐曲的内涵,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感受有了进一步的升华。
难点化解的巧妙。每一乐句的起始掌握对小班孩子来说是个难点,我恰当地运用课件、形象化的语言、动作巧妙地化解了难点,先是在欣赏时用语言提示:“小蝴蝶在音乐的什么时候飞起来?什么时候落在花朵上?”紧接着让幼儿再次欣赏画面,验证自己的想法。在表现音乐乐句的过程中,采用了集体、个别等形式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表现蝴蝶的动作,用纸折的花蝴蝶飞到自己的身上、飞到别人的身上等多种有趣的形式,使幼儿在一次次的游戏中表现自己对乐句的理解。同时,教师用自己夸张的动作、情绪感染幼儿,从而让幼儿在玩乐中轻松愉快地获得对音乐的感受。
28、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半个蛋壳》教学反思
故事《半个蛋壳》是一节小班语言优秀教案,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整体的蛋,先从蛋的外部蛋壳开始,蛋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他们经常吃蛋,也对蛋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小老鼠皮皮与蛋壳的趣事为载体,让幼儿发现原来看似没用的蛋壳也是很好玩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蛋壳易碎的特点。
2、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联系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重点难点
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联系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活动准备
完整的,半个的蛋壳若干;PPT;小老鼠皮皮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半个蛋壳,并运用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蛋壳)对,是半个蛋壳。这半个蛋壳象什么呀? 二、感受故事。
今天,老师请来一位神奇的小客人,它是谁呢?(神秘的语气)请出小老鼠皮皮。
1、小老鼠皮皮它要去旅行,它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播放 PPT 出示图一)它会把蛋壳当成什么了?(幼儿回答)
小老鼠皮皮到底把半个蛋壳当成什么?(出示图二)提问。
2、小老鼠皮皮把蛋壳顶在头上当成什么?师:皮皮把蛋壳顶在头上,哈哈, 可以拿来当蛋壳帽子。走着走着,前面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没有桥没有船,皮皮怎样过河呢?皮皮会把蛋壳当成什么呢?(出示图三)
3、小老鼠皮皮真聪明,它一下子就想到头上的蛋壳,拿下来放到河里,蛋壳轻飘飘,一艘小船起锚了!小船划呀划,一会儿划到河对岸,前面有座小山坡,小老鼠皮皮爬呀,爬呀,上山好累啊!下山怎么办?它会把蛋壳当成什么呢?(提示: 要是有辆小车多好呀?出示图四)
4、皮皮坐上蛋壳车,划下高山坡,皮皮心里真快活。皮皮回到家,它会把蛋壳当成什么?(出示图五)你们看蛋壳怎么了?为什么会碎的?(幼儿回答)
三、完整欣赏并讲述故事
1、教师完整讲故事。提问:皮皮聪明吗?它把半个蛋壳当成什么?为什么要把它当成小车呢?皮皮把蛋壳当椅子坐,不小心跌了一跤,蛋壳怎么样了?现在我们一起来讲述这个故事。
2、共同看图讲述故事。四、延伸部分
1、引导幼儿观看 ppt,蛋壳可以做成各种工艺品、可以做成肥料等等
2、把蛋壳分发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自由玩耍,自由创作,体验蛋壳的易碎, 知道易碎的物品要轻拿轻放。
活动总结
活动选材很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在活动第一环节中幼儿对于蛋壳的想象表现得很好,孩子们想出像帽子、灯罩、水杯、船、摇篮、西瓜壳等等,这对理解故事内容让幼儿大胆猜想故事情节做了很好的铺垫,第二环节孩子们在边观看 ppt 边猜想故事情节中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幼儿都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为皮皮想办法帮助皮皮,当幼儿想出好办法时在教师及时鼓励表扬下孩子表现得更积极。第三环节利用图片将故事重现,将故事整个画面呈现。不足之处,我让幼儿带了很多的蛋壳,但由于时间紧迫,没来得及让幼儿动手操作,把活动进一步延伸。
29、小班主题教学活动《美丽花园》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美丽的花园》这次活动将利用多色彩纸,让幼儿在撕纸、粘贴活动中进行简单的色彩搭配,感受色彩美,体验集体创作的乐趣。
小班孩子对颜色还不能很好的辨认,并且具有好玩、好动、爱游戏的特点,所以把学会撕纸、粘贴,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设为重点,能对各种颜色进行适当搭配设为难点。针对幼儿年龄特点,首先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自由、宽松的、饶有趣味环境中完成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简单的撕纸、粘贴。
2、引导幼儿对红、黄、蓝、紫等常见色进行适当的搭配。
3、让幼儿在操作中感受集体创作的乐趣。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会撕纸、粘贴,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难点:能对各种颜色进行适当搭配。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紫等常见色手工纸,
2画有“草地蓝天白云”的美工纸一张
3、胶水、塑料小篮子等操作材料。
4、剪好的花瓣
5、优美欢快的音乐
6、提前让幼儿参观花园或欣赏一些图片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进入活动室,体验花瓣雨飘落,引起幼儿的兴趣(音乐春晓)
1、快看呀,彩纸飘落下来了,像花瓣雨一样,漂亮吗?那我们把花宝宝送回花篮吧。
2、你想不想用你的小巧手做这么漂亮的花瓣,那今天李老师就教给你们怎么做,来,宝宝们,找个位置坐下。
3这是一张彩纸,李老师要给它做个小造型,把它变小,宝宝,瞪大眼睛,看谁能发现这儿的小奥秘。
4、撕纸,彩纸为什么变小了?那老师是怎样撕得?学一学,小朋友发现的真多,对,李老师就是这样做的。
5、这个样子像什么,真棒,这是大拇哥,这是二拇弟,这样和在一起像小小鸡,加上这只,几只小小鸡,两只,我们把纸放在中间,像个大胖胖的虫子,说成:两只小小鸡,一起来捉虫,你一口,往下飞,我一口,也往下飞,阿蒙阿蒙把小虫给吃掉了。
6、宝宝们,明白了吗,把它变得越细撕出来的花瓣越漂亮……,
7、我呀,还可以把彩纸变成各种形状的呢,,你看,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好多好多呢。
二、动手撕纸,辨认颜色:5
1、李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的彩纸,来,选自己喜欢的颜色,也动手撕一撕吧,把撕好的彩纸放在小筐内。(放音乐蓝色的爱)
3、你们撕的彩纸真漂亮
1、(出示范纸)宝宝,你看,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画,这画上只有: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红红的太阳绿绿的草地,我想把它变成美丽的大花园,可是你看,花园里的花没有颜色,好看吗?一点也不美丽。
2、我呀,可以用我们刚才撕的彩纸给他变变,看,选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上胶水,在花上粘贴,这样,我们的花园就会变得更美丽的。棉棒胶水粘贴
3、李老师想和你们共同完成这幅画,好吗?
4、来吧,宝宝,咱自己动手做一做,把花园装扮的漂漂亮亮的。
5、花园好漂亮呀,看,蝴蝶和蜜蜂都被吸引来了,他想和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呢。(放音乐小班10)
他们还说呀,我们幼儿园的花有的都开了?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颜色吧!(放音乐)
(幼儿走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利用彩纸的多色性,和幼儿一起感受了与彩纸游戏的乐趣。
活动中,教师不仅引导幼儿学会了单的撕贴彩纸的方法,还让他们通过色彩的搭配练习,进行创建“大花园”,巩固幼儿对常见色的认识,更让幼儿在撕纸、粘贴活动中感受到集体创作的乐趣。
其实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对颜色还不能很好的辨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学会辨别色彩与搭配,更注重了一些细节性的动作提示,以及语言提示,让幼儿随着活动环节的深入不知不觉的学会了这些知识,也让创建“美丽的花园”这一节活动变得更加精彩。
此节美术活动的成功之处,也在于教师巧妙运用了一些教学方法的原因,如:语言暗示、肢体演示、情境创设等。在感受作品成功的这一环节时,为了让全体幼儿都能感受到这份快乐,教师又采用了引导幼儿集体创作的方法,使幼儿在体验合作的乐趣中再次感受创作成功的快乐。
30、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小蛇》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并愿意大胆的表达表现。
2、大胆表现故事中的拟声词,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过程:
1、 手偶“小蛇”表演,猜测故事情节,
提问:小蛇饿了,它会怎么做?
(评析:我夸张的“小蛇”表演,很吸引孩子,孩子对小蛇扭来扭去的样子特别的兴奋,许多孩子都离开座位学小蛇“扭来扭去”的走;满足孩子的模仿后,孩子能积极猜测:它吃饭就不饿了;给它冲牛奶喝;我们给东西给它吃;孩子都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
2、 看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 老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2) 提问,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
(3) 小结:梳理故事主要内容。
(评析:我利用模型水果,根据故事情节,把小蛇每次吃的水果都夸张都放进自己的衣服里的肚子,这种有趣的方式逗乐了孩子,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听完故事后,在提问时,我结合图片同时利用被吃进“肚子”里的水果,让孩子猜测“肚子”里水果的时候,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和表达每个环节的内容,孩子们都很高兴。)
3、 完整欣赏故事
(1) 重点学习:圆圆的、长长的、紫色的、带刺的,啊呜——咕嘟词汇。
(2) 结合故事的情节,孩子随着老师进行表演。
(3) 引导孩子按顺序观察画面,大胆表述故事内容。
(4) 联系孩子用餐情况,进行相关教育,鼓励孩子要向小蛇一样多吃东西,不挑食。
(评议:有水果模型的提示,孩子对故事中学习的词汇掌握较好,也活跃地进行表现,但语言表述方面不连贯、简单随意。)
反思:
故事很有趣,故事中的水果孩子相对都比较熟悉,有水果模型的直观引导,孩子能很好地掌握学习的词汇;对于小班的孩子,趣味性的夸张模仿特别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还有,在第三环节引导孩子表述画面内容时,我把故事中不同的水果分别放进孩子的“肚子”里,孩子逗乐中,学习的兴趣一直都很高,对故事内容理解很好。但孩子不善于表述的问题,我认为,小班孩子普遍缺乏丰富的语言能力,作为语言活动,在侧重孩子语言学习方面的,老师可以采取让孩子跟着老师反复复述的方式来丰富语言能力。
31、小班计算活动公开课《送礼物》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两个相同种类物体的大小。
2、能用简单的语言“大的”、“小的”来表述物体的大小。
3、愿意参加“送礼物”的游戏,在游戏中体验当小主人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甜饼、汽车、蛋糕模型、礼物等物品若干;大熊和小熊图片。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初步感知两个相同种类物体的大小。
2、活动难点:能用简单的语言“大的”、“小的”来表述物体的大小。
3、指导要点: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幼儿区分两个相同种类物体的大小。
四、活动过程
1、初步感知两个相同种类物体的大小。
(1)情境讲述,引发兴趣。
教师出示大熊和小熊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大小
教师:看一看,谁大谁小?
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利用孩子的兴趣来调动孩子学习的动力。本环节通过出示孩子喜欢的玩具:大熊与小熊,让孩子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有了:“大”与“小”的概念,为下一步奠定了基础。
(2)游戏活动:分甜饼。
出示大小两种甜饼,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大小。
教师:看一看,甜饼有什么不一样?好吃的甜饼怎么分?
引导幼儿将大甜饼和小甜饼分给客人吃,并用“大的。。给大。。吃”的语言表述。
反思:利用游戏,增加兴趣,通过自己动手操作,释放兴趣。因有上一个环节的奠定了基础,孩子基本上能按要求为大熊与小熊分甜饼,而且很乐意参加游戏。
2、进一步观察、比较,用简单的语言表述两个相同种类物体的大小。
(1)探索发现: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各式礼物的大小。
请幼儿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引导幼儿学习用“大的、小的”语言来进行表述。
(2)互动游戏:送礼物。请幼儿随音乐自行挑选礼物,要求把大的礼物送给熊爸爸,小的礼物送给熊宝宝,引导幼儿用“大的。。。。送给大的。。。”。并且在送礼物时提醒幼儿使用礼貌用语。
反思: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只要我们在幼儿教学实践中,坚持对幼儿实行有效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幼儿一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个环节的游戏难度虽然增加了,但幼儿的兴趣依然不减,个个都争着要给大熊与小熊送礼物。但个别孩子还是不愿意开口对熊宝宝说话,还有待于加强口语。
3、评价总结,形成初步大、小概念。
(1)师生共同评价大家送的礼物是否合适,并小结:熊爸爸大,吃大甜饼,有大蛋糕和大汽车;熊宝宝小,吃小甜饼,有小蛋糕和小汽车。
(2)教师以熊爸爸和熊宝宝的口吻说:“谢谢你们的礼物,我们非常高兴,你们都是好客的小主人。”
反思:老师的小结能给孩子们增加印象,进一步形成初步的大、小概念。
32、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蝴蝶找花》 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设计意图:
故事《蝴蝶找花》是小班的一个语言活动,故事简短有趣。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去倾听故事,我以三只蝴蝶要到公园里去找花来引题,然后通过幻灯片的放映去吸引幼儿,让他们能安静下来倾听故事,并回答老师的提问,最后以游戏的方式融入到教学活动过程中,从而进一步巩固对红、黄、蓝三色的认识。这种动静结合的教学活方式最容易让小班的孩子喜欢。
二、活动目标:
1、安静倾听故事,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
2、通过故事、游戏,进一步巩固对三色的认识。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重点:安静倾听故事,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巩固对三色的认识。
难点:安静倾听故事,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巩固对三色的认识。
三、活动准备:幻灯图片。三色蝴蝶头饰每人一个。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蝴蝶头饰,用三只蝴蝶引出故事。
师:今天天气真好呀,你们看谁来了? 幼:蝴蝶。
师:这三只蝴蝶是什么颜色的呢? 幼:红蝴蝶、黄蝴蝶、蓝蝴蝶。
师:三只美丽的蝴蝶要到花园去,它们会去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吧,故事的题目叫《蝴蝶找花》。
(二)、教师边演示幻灯片边讲故事《蝴蝶找花》。
提问:
1、红蝴蝶找到了什么花?
2、黄蝴蝶找到了什么花?
3、蓝蝴蝶找到了什么花? 师:三只蝴蝶都找到了和自己颜色一样的花宝宝.它们唱歌、跳舞真高兴。
(三)、游戏:蝴蝶找花
1、幼儿分别扮演三种颜色的蝴蝶,边飞边去找和自己颜色一样的花,然后站在花的后面,教师检查幼儿找的是否正确。
2、以外面还有很多漂亮的花,我们一起飞出去找找,结束活动。以蝴蝶头饰引出活动,让孩子在知道蝴蝶的同时认识蝴蝶身上的红、黄、蓝三种颜色。
通过看幻灯片让孩子觉得新鲜,有趣,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知道三只蝴蝶要找什么颜色的花。以游戏《蝴蝶找花》达到本次活动的高潮,并通过游戏巩固孩子对红,黄、蓝的认识,找到与自己一样的颜色。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在活动方案上虽然有评价作品的环节,而且好多作品都形态各一形象生动。但由于幼儿的作品太小和活动时间长,所以就没有评价。让幼儿失去了一个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机会。
33、小班语言活动《五指歌》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
1.在听听看看玩玩中学习儿歌。
2.学习用手指动作表现歌曲的情趣。
3.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进行表演。
4.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5.了解儿歌的含义。
活动准备 :
与儿歌内容相关的小图片、老虎松鼠
活动过程 :
1.出示一座山,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猜猜山上会有什么凶猛的动物。
(2)老师:老虎在山上会遇到什么事情?我们一起听一听。
2.通过小图片感知儿歌的内容。
(1)教师出示小图片并示范朗诵儿歌。
提问:听见了什么特别的地方?(有数字)
有哪些数字(一二三四五)出示字卡。
(2)通过提问和图片建构儿歌。
老师:上山干什么?(打老虎)
老虎打着了吗?
打到谁了?
松鼠有几只?
3.学习儿歌,播放课件
(1)教师完整朗诵儿歌。
(2)幼儿跟着朗诵儿歌。
(3)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4.教师放歌曲录音带让幼儿边唱,边用手指游戏中的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教师仔细观察幼儿的表演,对幼儿的创新给予鼓励。
(本活动案例参考教师指导用书)
附童谣:
《五指歌》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老虎没打到,
打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
让我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
一二三四五。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正是自我意识萌芽期,对手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认识,手部动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手指的精细动作还不是很协调,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观察图片,认识手指名称,并跟随老师一起做有趣的模仿动作,从而加深对手指的认识,并且为后面理解歌词含义做了铺垫。
本次活动的学唱歌曲环节,我没有刻意的去教,而是自己通过有表情地演唱和夸张的动作来进行示范。在唱第二遍的时候,幼儿就很自然的跟随着我做手指的动作,嘴里也开始跟唱。可见,通过老师的示范孩子们得到了最直观的知识。我和孩子们边唱边游戏,在玩中就掌握了歌曲,而且他们还乐此不疲。这一过程的设计符合幼儿的特点。
34、小班语言活动《鼠宝宝找朋友》示范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 活动目标:
1.在找找、学学、说说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故事有趣的情节。
2.会用故事里的短句回答问题,初步理解句式:会跑又会跳。
3.帮助幼儿巩固对各动物特征的认识。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二. 活动准备:
1.立体教具:鼠宝宝一个。
2.其余动物如;鸭子、小鸡、青蛙、小猫等若干。
三. 活动过程:
1.出示“鼠宝宝”,引起幼儿兴趣。
(1)听!吱吱吱吱……是谁呀?(边说边出示鼠宝宝)。
(2)哦!原来是小老鼠,鼠宝宝,咦?它来干什么呀?让我们一起来问问鼠宝宝吧。(鼠宝宝,你来干什么呀?)小朋友们好!我是来找朋友的,我想找一个会跑又会跳的好朋友。
(3)鼠宝宝想找一个什么样的朋友呢?(会跑又会跳的朋友)怎样才算会跑又会跳?(请大家一起来做一做会跑又会跳。)
2.帮助“鼠宝宝”找朋友,理解故事内容。
(1)鼠宝宝要找一个会跑又会跳的朋友,可找来找去找不到,一直找到我们班来了,想请小朋友帮帮忙找那个会跑又会跳的朋友。
(2)幼儿寻找。
(3)谁来告诉鼠宝宝你找到了谁?它是鼠宝宝要找的会跑又会跳的朋友吗?(幼儿说说自己找的小动物,从不会跑不会跳——会跑不会跳——会跳不会跑——不能做好朋友——找到好朋友。并学学动作来理解小动物的各种特征。)
(4)你找到了谁呀?(小花猫),是呀!小花猫又会跑又会跳,鼠宝宝肯定喜欢小花猫做它的好朋友,你们说是吗?(在说的过程中将会跑会跳的放在一边,将没有这两样本领的放在另一边。)
3.培养感情。
(1)鼠宝宝终于找到了好朋友,它可高兴了,小朋友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鼠宝宝找朋友》这个故事吧!
(2)鼠宝宝终于找到了好朋友,你们想做鼠宝宝的朋友吗?想想看你们有没有鼠宝宝要找的会跑又会跳这两个本领呀。让我们和鼠宝宝一起去玩吧!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注意力也很集中,而且在学本课中的重点句式时,孩子们大多都能边说边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了,由此可见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本科的重点。通过《朋友你好》的游戏,孩子们都能说出找到朋友后觉得很开心、快乐、高兴,他们都初步体会到了找到朋友后的那种愉悦的情绪,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教学埋下伏笔。结尾的《猫捉老鼠》的游戏不仅使本次活动很自然的结束,而且又一次回答了“猫会跑又会跳”鼠宝宝不找它做朋友的原因。
但活动下来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活动中对幼儿的引导可以再放开些,该给予幼儿充分表达想象的机会,老师讲述的内容太多,感觉在整个过程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孩子的主体性体现的不明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一点。
35、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儿歌《弯弯腰》
一.活动目标
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读。
丰富叠词:弯弯腰、歇歇脚、慢慢跑、快快逃。
喜欢朗读儿歌,感受儿歌的诙谐与幽默。
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二.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头饰。
动物图片(鸟儿、蜗牛、老鼠)。
三.活动过程
1. 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教学挂图。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这座桥,和我们平时的桥有什么不一样呢?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儿歌,请小朋友们听一听,想一想,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谁喜欢它?谁害怕它?
2. 教师示范朗诵儿歌,让幼儿完整地欣赏。
提问:儿歌的名称是什么?儿歌里讲了哪些小动物?他们见了桥之后做了什么事?
3. 教师边操作图片边示范朗诵儿歌。
提问:鸟儿飞到桥上做什么?(学习表达并用动作模仿:歇歇脚)
提问:蜗牛在桥下怎么走?(学习表达并用动作模仿:慢慢跑)
提问:老鼠见了桥是怎么做的?(学习表达并用动作模仿:快快逃)
4. 幼儿完整地欣赏儿歌
5. 讨论: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谁会害怕这座桥?
小结:弯弯腰,造座桥,有人害怕有人爱,不是桥,不是桥,哈哈,原来是只大花猫。
6. 幼儿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1)教师边做动作边示范朗诵。
(2)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做动作边跟读。
四.结束
◆游戏活动:造桥。
幼儿两人一组造桥,其他幼儿从桥下钻过,体验搭桥和过桥的乐趣。
附:【儿歌】
弯弯腰
弯弯腰,造座桥,
鸟儿飞来歇歇脚,
蜗牛桥下慢慢跑,
老鼠见了快快逃。
不是桥,不是桥,
那是一只大花猫。
活动反思:
弯弯腰这首儿歌选材比较贴近小班幼儿,颜色鲜艳可爱的动物形象也很能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活动中我的肢体语言比较丰富,尽量让孩子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儿歌的诙谐幽默。不过这是一节语言活动,应该把语言作为重点,图片以及游戏环节应该作为学好儿歌的一种辅助,应该在活动中把儿歌的美与语感传递给孩子,同时作为老师,应该吐字清晰准确,把儿歌的韵律、押韵说清楚,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敢于开口说,大声说,说正确。
整节课我都注重在模仿小动物以及引导幼儿关注图片的环节上,忽略了这节课的本来意图,即让孩子们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儿歌,没有关注大部分孩子的需求,只沉浸在自己的表演中。同时对于目标的定位还要更清晰,更贴合语言课的本质。同时我还需加强上课的基本功,即关注幼儿,学会引导幼儿一起融入活动中,让孩子作为主体,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6、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儿歌《弯弯腰》
一.活动目标
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读。
丰富叠词:弯弯腰、歇歇脚、慢慢跑、快快逃。
喜欢朗读儿歌,感受儿歌的诙谐与幽默。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二.活动重难点
1. 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读。
2. 活动难点:学习词汇:弯弯腰、歇歇脚、慢慢跑、快快逃。
三.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头饰。
动物图片(鸟儿、蜗牛、老鼠)。
四.活动过程
1. 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教学挂图。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这座桥,和我们平时的桥有什么不一样呢?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儿歌,请小朋友们听一听,想一想,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谁喜欢它?谁害怕它?
教学反思:幼儿一看到这幅挂图都异口同声地说:“猫”。甚至,有的幼儿还嚷着:“猫是吃老鼠的。”有的幼儿还纷纷学着猫的叫声:“喵喵”。老师千万不可以让孩子牵着思维走,要把孩子的思路转化成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所以,教师要小结和回应孩子的话,如:原来,这是一座小花猫的桥。自如地进入下一环节,千万不要纠结在猫的特征、特性上。
2. 教师示范朗诵儿歌,让幼儿完整地欣赏。
提问:儿歌的名称是什么?儿歌里讲了哪些小动物?他们见了桥之后做了什么事?
教学反思:教师问道儿歌里讲了哪些小动物。有些孩子会冒出与儿歌无关联的小动物。我觉得没有关系,可以让孩子们稍微扩张他们的思维与想象。但是不要扯远了,教师也要赶紧把幼儿的思维聚拢起来,老师回应孩子的话:“刚才小朋友讲了很多小动物,但是老师问的是儿歌里讲了哪些小动物,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有哪些小动物?”
3. 教师边操作图片边示范朗诵儿歌。
提问:鸟儿飞到桥上做什么?(学习表达并用动作模仿:歇歇脚)
提问:蜗牛在桥下怎么走?(学习表达并用动作模仿:慢慢跑)
提问:老鼠见了桥是怎么做的?(学习表达并用动作模仿:快快逃)
教学反思:可以与孩子来个小互动,邀请三位幼儿先用动作模仿歇歇脚、慢慢跑、快快逃的动作表达,然后大家才一起模仿。如鸟儿飞到桥上做什么?教师需提升和回应孩子的话道:“鸟儿飞来歇歇脚”。蜗牛和老鼠同理,使用儿歌的原话来个提升孩子的语言要素。同时也是突破这节课的难点、以及为下一个阶段做好铺垫。
4. 幼儿完整地欣赏儿歌。
教学反思:教师要注意关注、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欣赏儿歌的时候,幼儿是不出声的,要安静地倾听、欣赏儿歌。
5. 讨论: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谁会害怕这座桥?
小结:弯弯腰,造座桥,有人害怕有人爱,不是桥,不是桥,哈哈,原来是只大花猫。
6. 幼儿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1)教师边做动作边示范朗诵。
(2)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做动作边跟读。
教学反思:这环节据我观察,班上的孩子大部分都理解儿歌的内容,也都
感受儿歌的诙谐与幽默。
五.结束
◆游戏活动:造桥。
幼儿两人一组造桥,其他幼儿从桥下钻过,体验搭桥和过桥的乐趣。
附:【儿歌】
弯弯腰
弯弯腰,造座桥,
鸟儿飞来歇歇脚,
蜗牛桥下慢慢跑,
老鼠见了快快逃。
不是桥,不是桥,
那是一只大花猫。
活动反思:
弯弯腰这首儿歌选材比较贴近小班幼儿,颜色鲜艳可爱的动物形象也很能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活动中我的肢体语言比较丰富,尽量让孩子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儿歌的诙谐幽默。不过这是一节语言活动,应该把语言作为重点,图片以及游戏环节应该作为学好儿歌的一种辅助,应该在活动中把儿歌的美与语感传递给孩子,同时作为老师,应该吐字清晰准确,把儿歌的韵律、押韵说清楚,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敢于开口说,大声说,说正确。
整节课我都注重在模仿小动物以及引导幼儿关注图片的环节上,忽略了这节课的本来意图,即让孩子们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儿歌,没有关注大部分孩子的需求,只沉浸在自己的表演中。同时对于目标的定位还要更清晰,更贴合语言课的本质。同时我还需加强上课的基本功,即关注幼儿,学会引导幼儿一起融入活动中,让孩子作为主体,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7、小班语言《小鸭找朋友》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活动目标
1. 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表现自我。
2. 初步感知、理解图片的主要内容,用完整地语言进行表述。
3.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 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二、活动准备
1. 教学挂图《小鸭找朋友》。
2. 池塘草坪背景图一幅。
3. 小兔、小鸟、 小乌龟、小鸭头饰若干。
三、活动重点:初步感知、理解图片的主要内容,学会用完整地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勇敢地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我。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引起兴趣。
师:“嘎嘎嘎”谁来了?(出示池塘草坪背景图)小鸭来到了什么地方?它在干什么?只有自己玩,它心里怎样啊?他想找一些朋友和它一起玩,小鸭是怎么找朋友的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小鸭找朋友》。
教学反思:教师能抓住图片的三要素(人物、地点、事件)进行提问,为幼儿进行完整地讲述奠定了基础。
(二)理解故事内容,初步用完整地语言进行表述。
1、第一遍完整讲述,提问:
故事的名称?小鸭找了哪几位朋友?最后谁和小鸭一起在河里游泳的?
教学反思:让幼儿以听为主,幼儿的注意力就会被故事内容所吸引。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2、分段观看挂图,理解图片内容。
(1)、图一:小鸭一个人游泳,一个人多寂寞啊!这时,谁来了?(小兔)小兔是怎样跳的。(我们一起来学学小兔的走路的动作)小鸭对小兔说了什么?小兔怎么回答?
(2)图二:这次是谁来了?(小鸟)小鸟子是怎么走路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鸟走路,边学边讲“飞呀飞呀”, 小鸭对小鸟说了什么?小鸟会游泳吗?能不能陪小鸭一起游泳呢?
(3)图三:小乌龟怎么走路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乌龟走路,边学边讲“爬啊爬”。小鸭对小乌龟说了什么?小乌龟会游泳?最后谁和小鸭一起游泳了呢?
小结:小鸭终于找到可以和它一起游泳的朋友了,小鸭心里怎么样?(很高兴)
教学反思:在这一环节,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较完整地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特别是能力强的幼儿,已经能独立地完整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
提问:小鸭子找到了小乌龟陪它游泳,心里真高兴。那么,除了小乌龟可以陪小鸭子游泳外,还有哪些小动物也可以陪小鸭子游泳的呀?(小青蛙、小鱼、小螃蟹等)
教学反思:让幼儿在了解小鸭要找会游泳的朋友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游泳,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五、角色表演。
(1)请几位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带上头饰,表演图片内容。教师用鼓励的口吻及插话方式帮助其完整、大声地表演。
(2)用以强带弱的方法把幼儿分成三组,带上头饰,表演图片内容。
教学反思:
表演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在这环节,通过以强带弱的方法进行故事表演,并且在表演中我让幼儿带上人物头饰,这样小朋友的兴趣又高涨起来。在表演中,胆子的幼儿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表现自我。
38、小班语言活动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儿歌:水果歌
目标
1、观察梨子、苹果等水果的颜色,以水果的颜色为题材创编儿歌。
2、丰富关于颜色的词汇:红、黄、绿、紫。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1、梨子、苹果、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图片(正面没涂色,带“?”;反面涂有颜色)。
2、水果挂饰(梨子、苹果、葡萄、西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呀,我们班来了几位小客人。是谁呢?现在,就请它们出来和大家见见面。”
1、教师逐一出示苹果、梨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图片(没涂颜色的一面),并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水果。
2、“仔细看看,它们有颜色吗?”(没有)
3、请幼儿说说苹果是什么颜色的,说对了,老师则将图片翻过来,即红红的苹果。
4、用同样的方法,请幼儿说说其它水果的颜色,如说对了,老师则将该水果的图片翻过来,即黄梨子、紫葡萄、绿西瓜。
二、编儿歌《水果歌》
老师告诉幼儿要根据水果的颜色来编儿歌。
1、给苹果编。
老师先编一句:什么水果红红的?启发幼儿编第二句:苹果苹果红红的。告诉幼儿把老师编的一句和小朋友编的一句连起来,儿歌就编好了。
2、给梨子编。
由老师编第一句:什么水果黄黄的?启发幼儿说出“梨子梨子黄黄的。”
3、给葡萄编。
“现在我们给葡萄编。谁来编第一句?”请一能力强的幼儿编第一句:什么水果紫紫的?再由大家编出第二句:葡萄葡萄紫紫的。
4、请幼儿把刚才编的儿歌连起来念一遍。
什么水果红红的?苹果苹果红红的。什么水果黄黄的?梨子梨子黄黄的。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5、“小朋友们编的儿歌真好听。现在我们再给西瓜编。谁会把两句一下子编出来?”
请幼儿模仿前面的句式编出:什么水果绿绿的?西瓜西瓜绿绿的。
6、请幼儿试着把编的儿歌连起来念一遍。
7、集体再念一遍,可边念边动作。
三、游戏:水果歌。
请幼儿戴上水果挂饰,练习儿歌。如老师(或个别幼儿)问:“什么水果红红的?”戴苹果挂饰的幼儿则站起来说:“苹果苹果红红的。”戴其它挂饰的幼儿则不可以站起来。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诗歌创编活动,它以小朋友们都熟悉的水果为题材,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必要的材料,通过启发和引导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从活动的效果来看,老师创编一种水果儿歌的第一句,幼儿会创编第二句,比如,老师问“什么水果红红的?”幼儿会创编出“苹果苹果红红的”。活动效果还是较好,完成了活动预设的目标。在创编儿歌《水果歌》环节中,我用图谱的形式让幼儿来创编儿歌,成效很好。我先出示 “?”图片问“什么水果红红的?”幼儿回答“苹果”,我对幼儿的回答及时补充,并指着红苹果说“苹果苹果红红的”。然后就请幼儿把创编好的两句儿歌读一遍,这样幼儿就可以根据模句创编下面的水果儿歌了了。在给梨子创编时,老师创编第一句“什么水果黄黄的?”幼儿就创编第二句“梨子梨子黄黄的。”。我又出示了没有颜色的葡萄,请幼儿来说葡萄的颜色——紫色,并为葡萄创编儿歌。当给西瓜创编时,我想让幼儿模仿前面的句式编出:“什么水果绿绿的?西瓜西瓜绿绿的。”幼儿显得有些困难,给西瓜创编没有成功。我马上又创编第一句,幼儿还是创编第二句。儿歌创编完以后,请幼儿来完整的阅读儿歌,为了增加幼儿阅读儿歌的兴趣,我请幼儿用相应的节奏边拍手边阅读,幼儿阅读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
不足之处,活动结束幼儿的创编兴趣还很浓厚,有条件的话应该在准备一些水果图片请幼儿进行大胆创编,拓展幼儿的学习兴趣。鉴于语言活动的教学特点,在以后的活动中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39、小班语言活动优质课《圆圆圆》教案及教学反思
目标:
1、能根据原有儿歌格式替换儿歌中圆形物体的形象,仿编出新的儿歌。
2、感知圆形物体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准备:
1、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找找圆形的东西,积累感性经验。
2、幼儿已初步学会儿歌。
3、常见圆形物体简笔画图片若干。
4、《圆、圆、圆》儿歌的符号图例。
过程:
1、复习儿歌。
(1)集体朗诵儿歌《圆、圆、圆》。
(2)看符号图朗诵儿歌。
2、看图例替换儿歌中的圆形物体,仿编儿歌。
(1)提问:还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
让幼儿每说出一样圆形的物体,教师立即出示该物品的简笔画图片,覆盖原有儿歌图示上的圆形物体,每五个组成一首新的儿歌。
(2)集体朗诵新编儿歌,体验共同仿编儿歌的快乐。
(3)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积极参加仿编活动。
3、展示和朗诵仿编的儿歌,激发幼儿继续仿编的兴趣。
4、引导幼儿回家寻找圆形的物品,继续仿编,并请家长及时记录。
反思:
圆形是小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状,它也是孩子在接触形状时最先能够画成功的一种图案。紧紧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体现“生活即教育”,从基本形状入手,利用儿歌的形式,让幼儿能够感知不同的形状,小班语言<圆圆圆>是一段不错的儿歌,短小、精练,琅琅上口。所以在第一次活动后,每个孩子都能基本掌握这首儿歌。而在这次活动中更侧重于让幼儿感知其它各种形状,进行尝试性地仿编。
一、符号替代,直观明了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不同的物品记忆不是很好,所以我使用了形象鲜明的符号图案。幼儿在符号图的暗示下熟练地掌握了儿歌的内容。同时在仿编时我把整个活动室布置成了圆的世界(活动室四周张贴摆放各种圆的图片及实物)让幼儿到室内寻找圆的物体并通过看图例替换儿歌中的圆形物体进行仿编。幼儿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学的非常的有趣也非常投入。
二、探索和仿编
“教学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承过程,而是探求知识、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教师及同伴的互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获得语言及其他各种能力的发展。在本次活动中,设计了创编这一环节,是想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寻找,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皮球圆圆,气球圆圆,小鼓也是圆圆,灯笼圆圆……在活动室里孩子们找到许多圆圆的东西。孩子们兴致盎然地把自己找到的圆东西嵌入儿歌,俨然是一个个小作者。
不足之处:
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孩子不太善于去主动学习,如在复习儿歌的时候,请某一个幼儿诵读儿歌,幼儿积极性不高,这与幼儿在平时的活动息息相关,告诉我们要多利用各类形式提高幼儿表达的积极性;在寻找圆东西时,有些孩子很开心,他找到了什么,就乐于与同伴和老师分享,会有意识地把这些说出来,而有些孩子找到了,却不愿意开口。
活动结束后,大部分幼儿都乐于去说儿歌,仿编儿歌,我也把问题抛给了孩子,请他们回家寻找圆形的物品,继续仿编,并请家长记录下来,这又一次调动了幼儿的“胃口”,更好地让幼儿在生活中提高。
40、小班教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跳跳糖》
目标:
1、感知跳跳糖的特点,学习用身体动作表现跳跳糖。
2、能根据颜色信号游戏,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准备:胸饰(若干)、跳跳糖(每人一包)、盘子(每人一个)。
过程:
一、观察品尝跳跳糖,感受跳跳糖在嘴里跳动。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样好吃的东西:跳跳糖,等一会儿老师要请宝宝们尝一尝,怎么吃呢?从盘子里拿起一包跳跳糖,把糖全部倒进嘴巴里,然后把糖纸放在盘子里,赶快把嘴巴闭好不动(边示范边讲解),嗯……(表情)想不想知道跳跳糖在老师嘴巴里干什么呀?”
“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尝一尝了,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盘子,盘子里放着跳跳糖,小朋友回到座位上去吃吧!”“注意,把糖放在嘴里之后,把糖纸放进盘子里,就把嘴巴闭好不动了。”(幼儿品尝)
“吃的时候,注意看看跳跳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放进嘴里,尝一尝它是什么味道的?它在嘴巴里干什么?”“吃完了就把盘子放在中间重起来,赶快到老师身边来。”
“跳跳糖在嘴巴里干什么呀?(幼儿讲),哦,是在跳吗?来,闭好嘴巴,感受一下,跳跳糖是不是在跳?”(幼儿感受一会儿)
二、听音乐学跳跳糖跳动
“哦……我们变成跳跳糖咯!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跳一跳吧!”(中间间段提个别)“刚才,我看见有个小朋友是这样跳的,我们来学一学吧!还有小朋友是手转起来跳的,真棒,还可以怎么跳呢?我们再来跳一跳吧!……”
“跳跳糖吃到最后怎么了?还有没有啊?没有了,变小咯,融化咯。(身体表现)”
三、交流对跳跳糖特点的感知经验
师:刚才你们吃了跳跳糖:
T:“吃起来是什么味儿的?”
T:“跳跳糖在嘴巴里会怎么样?”
T:“除了会跳、动,你还听见什么声音?”
四、用身体部位表现跳动的糖。
“请宝宝坐在座位上了,哟,我的舌头变成跳跳糖了,你们的舌头变成跳跳糖没有?来,让我们的舌头跳起来吧!”“舌头可以跳,那我们身上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跳呢?(幼儿讲)哦,眼睛也可以跳,怎么跳的,来你来做给小朋友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跳,嘴巴可不可跳?怎么跳?牙齿看到大家跳得真高兴,他也想跳了,它怎么跳呀?……(牙齿、眼、嘴、头、手、脚)
五、游戏:大嘴巴
1、出示胸饰
“洪老师给宝宝们带来了许多的跳跳糖,看一看,都有些什么颜色的跳跳糖呀?对子,红色、黄色、绿色”
2、自主选择胸饰
“小朋友请宝宝们去选自己鼓劲的跳跳糖戴在脖子上,让自己变成那种颜色的跳跳糖。”(幼儿选)
“选好了胸饰到身边来,红色跳跳糖在哪里?红色跳跳糖跳起来。”
“黄色跳跳糖亲亲我。”
“绿色……”(同上)
把幼儿带到户外。
“老师这里有几张大嘴巴,它们要找和自己颜色相同的跳跳糖的游戏,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张大嘴巴?1、2、3,这是什么颜色的大嘴巴,红色,什么颜色的跳跳糖可以跳进去?这个呢?最后那个呢?
“现在,请宝宝们看清楚自己是什么颜色的跳跳糖,去找和自己颜色相同的大嘴巴,跳进去咯,赶快跳起来咯,把小屁股、头、手,都动起来吧。”(音乐)
“跳跳糖越跳越小,融化咯!”
教学反思:活动中幼儿积极的参与,活动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特别是让幼儿戴胸牌跳进大嘴巴的环节,幼儿很感兴趣。让孩子在玩玩耍耍中学习了本领。
41、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兔找太阳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情节和其中的人物形象,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2、引导幼儿尝试运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太阳”。会说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暖暖的。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已开展半日活动《太阳》,感知在温暖的阳光下的感觉。
2、故事“小兔找太阳”的课件。
3、红灯笼、红萝卜,红气球实物、太阳的画面。小兔布偶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小布偶,引发幼儿兴趣。
师:乖孩子,你们看,这是谁呀?(小兔子)对,我是小兔子,今天我要去找一个朋友,它的名字叫太阳。可是啊,我不知道它长得什么样,如果一会儿我找错了,聪明的小朋友,你们可一定要告诉我哟。
2、教师边讲故事边布偶表演《小兔找太阳》,根据故事情节的展开逐步拉出实物和画面,让幼儿与故事互动,学习语言,理解作品情节和其中的人物形象。
师:小兔子听说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就在屋子里认认真真的找起了太阳。它在屋子里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一个红红的,圆圆的东西,小兔子提着红红的、圆圆的东西,高兴地说:“哦,我找到了找到了,找到太阳了。”
师:哎,乖孩子,这是什么呀?(红灯笼)那我们赶快告诉小兔子,这不是太阳,是红红的灯笼。(小兔子,这不是太阳,这是红红的灯笼。)“噢,原来啊,太阳不在屋子里,那我还是到屋子外面去找太阳吧。”
小兔子来到屋子外面,一眼就看到了地里的红萝卜。小兔子抱起红萝卜高兴的说“这次我找到太阳了吧。”小朋友,小兔子找到的是不是太阳啊?(不是)那小兔子找到的是什么呢?(红萝卜)那我们告诉小兔子,那不是太阳,那是红红的萝卜,好不好?(小兔子,那不是太阳,那是红红的萝卜)“小朋友,你们知不知道太阳在哪里啊?”(在天上)“噢”小兔子抬起头往天空中瞧去,突然看到了天上飞着的大气球,红红的,圆圆的。小兔子高兴得跳了起来,它抓着气球说:“哈哈,这次我找到太阳了吧。”乖孩子,你们说说看,小兔子找到的是不是太阳啊?(不是,是气球)“啊。怎么又错了?”小兔子焦急的喊着:“真是急死人了,太阳到底在哪儿呀?”乖孩子,你们说说看,太阳在哪儿啊?(太阳在天上)嗯,这次我一定要仔细的找找,咦,那是什么啊?红红的,圆圆的,还有一点刺眼呢,照在身上还暖洋洋的呢。小朋友,这次我找到的是太阳吗?(是)啊,我终于找到太阳了,好累啊,让我在这里休息一会儿吧。
3、欣赏故事课件《小兔子找太阳》。
小兔子终于找到了太阳,它还说谢谢你们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动画片,听一听故事《小兔子找太阳》。
4、提问:
(1)刚才小朋友看了故事,那请你说一说故事中讲了哪个小动物啊?(小兔子)小兔子去做什么了?(找太阳)小兔子第一次找到了什么?
(2)小兔子第一次找到了什么啊?(灯笼)灯笼是什么样子的?(红红的,圆圆的)小兔子把灯笼当作什么了?(太阳)(个别回答后,请少部分幼儿上来找找红灯笼并一起说说这是红灯笼)接下来小兔子在屋子外面又找到了什么?(红气球)红气球什么样子啊?(红红的,圆圆的)小兔子又把红气球当作什么了?(太阳)(个别回答后,请小部分幼儿上来找找红气球,并一起说说“这是红气球”)
(3)最后,小兔子找到太阳了吗?(找到了)在哪里找到的呀?(在天上找到的)
(4)兔子为什么会把红灯笼、红气球当成太阳呢?(引导幼儿看看,并说出他们都是红红的、圆圆的)
(5)你见过太阳吗?(见过)在太阳下有什么感觉呢?(暖洋洋的)
(6)引导幼儿一起说说“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5、好了,现在啊,我们跟着小兔子一起到太阳底下玩玩,看看太阳照在身上是不是暖洋洋的。(跟着小兔子一起排好队离开活动室)
教学活动反思:
活动之前,我利用户外活动时间组织幼儿寻找太阳,观察太阳,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发现用眼直接看太阳,眼睛很不舒服,只有用手遮住眼,然后从指缝里往外看,可以看到太阳射出的光很美,而且感受到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活动中我通过故事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太阳的特性。知道太阳只有一个,它是红红的圆圆的,照在身上暖暖的等等, 整个活动中幼儿表现较积极,思维活跃,对活动中的词语红红的、圆圆的、暖洋洋的掌握较快,但是只有这个活动远远不能满足幼儿对宇宙现象的好奇心,要引导幼儿不断地探索,教师自身就要有丰富的知识内涵。组织这个活动过后,我突然觉得我对天文、地理的知识了解得太粗浅、太少了,以后需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满足幼儿。
42、幼儿园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找小芽》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春天到了,很多植物都发芽了。
2、用语言和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看到小芽的特点。
3、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二、教学准备:
选择初春时小草、树木刚发芽时的户外或本园内的场景。
三、教学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冬天时树木的样子。
教师:小朋友们,冬天时,你们看到外面的树木是什么样子的呀?
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小结:冬天时,有好多的树木叶子都掉光了,树上光秃秃的。
2、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表达对春天的认识。
教师:有哪个聪明的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了?(春天)
春天到了,天气怎么样啊?本来光秃秃的树枝上会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一块去找一找,好吗?
3、教师带领幼儿在幼儿园里寻找、观察小芽。
(1)教师带领幼儿在幼儿园里边走边观察周围树枝上的变化,帮助幼儿寻找树上的“芽”,寻找小草的“芽”……。
(2)教师带领幼儿到班级的自然角里去找找,有没有什么新发现?(我们种的种子发芽啦)
(3)请幼儿自由寻找并交流看到的小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师:你在哪里找到小芽的?小芽是什么样的?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做出小芽的样子来?(引导幼儿用体态动作来表现看到的小芽。)
4、教师小结: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小草、小树、种子都发芽了,花儿也开得漂漂亮亮的。真美啊!
教学反思:
春天到了,天气变暖了,这两天一直是晴好的天气,鸟语花香,这么好的环境、天气,不上这节课真浪费啊!班级里的自然角早已经布置好了,小朋友们从家里带过来的各种植物种子都已经开始冒出小小的芽来,更为我上这节科学课提供了最好的实物参照。在观察自然角的时候,小朋友们围在边上,用好奇、希冀又带点惊喜的眼光看着从松翻的泥土中破“土”而出的小嫩芽,满心欢喜。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春天”这个词,已经随着小芽而进入到孩子们的脑海中了。说得再多,也远不如眼见为实来得贴切。所以我想:对于这群天真的孩子,用事实来说明问题更比用故事、图片之类来得直观、强烈得多。课程与实际相联系、相结合,往往能获得更出色的效果。
43、小班综合活动《快乐的曲线》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 活动目标。
1. 感知曲线的特点,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述。
2. 学画曲线,体验合作作画的乐趣。
3. 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4. 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二) 活动准备
1.彩带人手一条,贴有小鱼的大、小画纸每组一份、音乐磁带。
(三)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快乐,激发兴趣。
(1)教师在音乐中手持彩带跳舞。
师:看这是什么?(彩带)我的彩带会跳舞,你们看,它是怎么跳舞的?
教师手握彩带演示(左边扭扭,右边扭扭,像波浪,画圆圈)
师:刚才我的彩带怎么跳舞的?这样跳舞好看吗?(回答:很好,很漂亮,很美....彩带也一扭一扭的)我们一起来让彩带跳舞好吗?
(幼儿小班强调规则意识:将彩带从凳子底下拿出来,一个手拿住彩带的一头。)
(2)与幼儿一起手持彩带,随着音乐有节奏的舞动,在游戏中感受曲线。
师,小朋友的彩带舞得真漂亮,请你们把彩带轻轻的送回家。
2.观察曲线的画法。
(1)向同伴介绍彩带的舞蹈。
师:请你看看旁边的小朋友他的彩带是怎么跳舞的?
(幼儿回答:像圆圈,毛毛虫....)
不错的(2)请个别幼儿说说彩带是如何“跳舞”的。
师:你的彩带是怎样跳舞的?
幼:我的彩带一扭一扭,像虫子一样的。
幼:我的彩带是扭屁股一样,这边动一动,那边动一动。
幼:我的彩带一曲一曲,像一条小路。
幼:我的彩带像波浪,曲曲长长的。
……
幼儿每说出一种,教师请大家模仿后,老师记录,记录后,师生共同空手画曲线等。
3.在游戏情景中作画
(1) 出示活动教具,以小鱼口吻引出游戏情景。
师:想请你们帮个忙,在池塘里画上清清的河水、长长的水草(可省略)还有我爱吃的小虫子,好吗?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画的曲线,说说它们分别像什么。
(四)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以小鱼的身份,游到每个“池塘”去看一看,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家”。
活动反思
1、从目标的定位看:
在活动之前对目标进行了调整,基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的发展水平,小班的孩子语言发展水平较弱,并且不均衡,有的孩子孩子还学说话的阶段,语言表达不清晰。
不错的因此将第一条目标定位于“感知曲线的特点,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述” ,在感知的基础上去体验曲线的特征,进而尝试进行语言表述,符合小班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二条目标锁定在能力的提高上,从画直线到画曲线,可以很好的锻炼幼儿的手指小肌肉群,并且在合作作画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2、从目标的达成度来看:
小班的孩子第一次接触曲线这个概念, 相对于直线而言,曲线的特点就是一弯一弯,弯弯曲曲的线条。通过表演彩带舞来感受曲线的特点,并从中感受到更深层次的东西——美感。这对于小班孩子而言,是一种初浅的情感体验。伴随着这种美感,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学说简单词汇:很漂亮,很好看。因此在第一条目标的达成度上,基本完成。第二条目标是学画曲线,体验合作作画的乐趣。学画曲线既是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从教学活动来看,小班幼儿对于曲线的画法没有具体的认识,只是从之前的彩带舞中有了一些视觉感受。这时候,需要老师将难点细化开来:如何画?画笔如何走?都应该一一引导,如果老师用食指代替蜡笔,带领小朋友在空中按曲线一上一下慢慢往后走,这样幼儿对画曲线的技巧有可以初步掌握了。同时,我还发现一个细节,老师在用手指面向孩子们笔画的时候,孩子看见的是手指往相反的方向行走,在作画的时候是否会受影响呢?
3、从师幼互动情况来看:
所执教的班级是一个刚来园一个月的小班,常规刚刚建立,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需要老师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语言、道具不断的吸引住孩子的眼球。尽管我在材料的准备上下了很多功夫,但是教学环节的紧密相扣也至关重要,一旦环节过渡的不好,幼儿注意力就容易分散。
不错的在让其中一位幼儿展示彩带是怎样跳舞的时候,他有表演的欲望,我立即将已经放入到椅子底下的彩带抽了出来递给他,下面的孩子看见这一举动,纷纷效仿,导致个别示范又跳回到了集体教学。在这里,我忽视了下半孩子一个重要的年龄特点,就是爱模仿,自制能力较弱,老师的一举一动,他们都要学,尽管我已经强调了让彩带休息一会,但语言的说教显然是没有行动来的直接的。最后导致在这个环节处,常规出现了点乱,影响了教学。在发生状况的时候我没有及时的处理好,紧接着是学画曲线,孩子们都拿着彩带舞动着,我匆匆将学画曲线的具体方法一带而过了,没有使幼儿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4、从整个活动来看:
活动组织下来,感觉缺少细节,没有体验一个“细”,细节之处往往是成功的关键,好的教学活动,细节就是点睛之笔,我在教学难点上没有处理好,活动的第二条目标也没有很好的达成,造成低效教学。总结原因,还是对幼儿缺少了解,对现场教学应变能力不够,对教案的重难点没有完全吃透原因造成的。
44、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微笑》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的内容和情感基调,知道为人做事是愉快的,微笑能使人快乐。
2、知道语言表达的快乐。
3、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音乐
活动过程:
1、社交游戏:找朋友
幼儿两两对坐,边唱边表演,感受同伴之间交流的快乐。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朋友,和朋友在一起真快乐。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有关动物朋友的故事。”
2、教师配乐朗诵散文第一段,幼儿倾听
教师:“刚才散文里说了哪些动物朋友,它们为朋友们做了什么事情,让大家高兴?”
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发言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学说短句。
教师:“小蜗牛能为朋友们做些什么呢?请小朋友帮帮小蜗牛想办法吧。”
3、教师配乐讲述散文第二部份
教师:“小蜗牛为朋友们做了什么事,让朋友们高兴”
请小朋友学学小蜗牛的微笑。
4、完整朗诵散文
5、教师:“我们小朋友能为朋友们做什么事,让他们高兴呢?”
引导幼儿用“我愿意。。。。。。让他高兴”的句式回答问题。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选自福建版小班语言活动,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散文活动,体现“为人做事是愉快的,微笑使人快乐”的情感基调,适合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的社会交往能力。
配有现成的阅读用书,因为字迹偏小,所以在第一课时没有采用,可以放在延伸活动或第二课时。我为活动准备了几张色彩鲜艳、稚态可掬的动物图案,选用优美悦耳的《十分爱》钢琴曲,帮助幼儿更好理解散文内容。
在课程实施中,根据幼儿现场表现及时调整了活动流程,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我用语言不断为活动目标做铺垫:比如象客人老师问好,第一次未做提示,第二次提醒幼儿面带微笑再次向客人老师问侯;活动开始玩《找朋友》社交游戏,我巧妙地把最后一句“再见”改为“抱抱,微笑,”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在微笑对视中每个孩子都是愉快的。分段讲述时,我发现孩子们对“我愿意为朋友++,让他们高兴”这一句型复述有困难,马上减缓坡度,调整预设中的第二环节:“我们小朋友能为朋友们做什么事,让他高兴呢?”,通过角色表演学习句子,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最后表演环节,孩子们说的已经比较流利了,付诗琪等小朋友的表演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孩子们倾听、感受、学说、表演、角色转变中较好的达成了活动目标。在活动的最后部分,我用语言做了一个提升:“微笑是最好的礼物,会让人感到快乐,舒心,我们可以把微笑送给所有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让大家都快乐。”自微笑始,至微笑终。
不足之处:
一、在第二次配乐朗诵时,由于播放器的不灵敏造成音乐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了朗诵效果。
二、教师提出的问题:“小蜗牛为朋友们做了什么让朋友们高兴?”幼儿想象力没有充分发挥,讲述比较贫乏,出现短暂的冷场现象。如果课前有进行相关的知识铺垫,幼儿的回答会更精彩,表述会更有质量。
45、小班语言活动《吹泡泡》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吹泡泡》教案
一.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儿歌,并用身体语言表达儿歌内容。
2)尝试根据儿歌内容仿编儿歌。
3)愿意参与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引导幼儿充分想像合理的故事经过,锻炼自己口语的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二. 活动准备
(一)物质材料准备:背景一幅、记录表一份、泡泡液若干瓶。
(二)课件儿歌《吹泡泡》
三. 活动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习儿歌,并用身体语言表达儿歌内容。
难点:尝试根据儿歌内容仿编儿歌。
四.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起孩子兴趣。
1、师(神秘口吻)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很有趣的东西,你们来猜猜看,是什么呢?幼儿猜不出来时,老师出示吹泡泡的用具,引出泡泡液。
2、老师第一次吹,提问,你们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用各种词语来描述看到的泡泡)
3、老师第二次吹,提问,我们的泡泡还有颜色呢?请小朋友看都有什么颜色?(幼儿边观察边回答)
4、老师第三次吹,提问,小朋友去追泡泡,看能不能用手捉住它?你们捉住了吗?泡泡哪里去了?
老师总结:刚才我们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后老师总结: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个大泡泡,吹出一个小泡泡。老师边说边表演。
泡泡的颜色是怎样的?(红的,白的,紫的)那我用一个优美的词语来形容它,五颜六色真漂亮。泡泡飞呀飞,呀,飞到手心上,就怎样了?(不见了)老师总结,泡泡,泡泡飞呀飞,飞到手心上,咦,泡泡不见了。
(二)读儿歌,目的是让幼儿对儿歌内容有了解。
1、看课件,老师朗读儿歌(边做动作边说儿歌)
2、请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读儿歌。
(三)仿编儿歌,
泡泡,泡泡飞呀飞,飞到哪里呢?请幼儿发挥想象创编,幼儿创编一个,老师和幼儿一起将儿歌完整的说一遍,说三到四个之后,幼儿只做创编,不用全部朗读儿歌。
(四)音乐游戏
幼儿和老师边唱边表演,在愉悦的活动过程中动静交替,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
延伸: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的泡泡液,我们一起到外面去吹泡泡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三个目标让孩子在玩玩乐乐中轻松完成。第一环节幼儿通过看泡泡、说泡泡、捉泡泡的游戏运用身体语言愉悦地掌握了儿歌内容。第二环节在进行儿歌仿编时通过老师开放式的情境设置和开放式的提问,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思维活跃,他们畅所欲言,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大胆的说出来,符合纲要精神,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第三环节通过音乐游戏,让幼儿在边唱边表演的过程中动静交替,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但也有一些不足如:在丰富孩子的词汇量上欠缺,还有就是老师在音乐游戏前对孩子许诺到过道去吹泡泡但没有兑现。
46、幼儿园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要找朋友
孩子们不太愿意在集体面前大声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通过情景游戏,让幼儿跟着“小鸭”一起大声的说完整的话语,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名称来尝试简单的仿编。
活动重点:在游戏情境中学念儿歌。
活动难点:替换儿歌中的名称,尝试改变儿歌。
活动准备:课件,毛绒玩具、小鸡、小鸭、小牛头饰。
活动目标:
1、在学念儿歌过程中,根据朋友的名字改变儿歌。
2、激发幼儿喜欢同伴的情感。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过程:
一、观察树林场景,激发幼儿兴趣。
1、师:这是什么地方呀?原来这是一片树林。
2、师:今天有个小动物也来了这里,那我们来听听看,是谁来了?我们请它出来看看是不是小鸭?(今天的客人是小鸭)
师:原来嘎嘎叫的是小鸭子。你们看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鸭呀?
师:你们看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鸭呀?(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述小鸭特征)
3、过渡:宝宝们真有礼貌,告诉你们哦!今天,我要去找朋友玩,找呀找呀找朋友,(点击)看看我找到了谁做朋友啊?
二、欣赏课件,在情境中学念儿歌。
1、小鸭走呀走,走呀走,瞧!它找到了哪个好朋友呀?(出现小兔耳朵画面)你是怎么知道的?
哦!长长的耳朵是小兔。
2、听听小鸭对小兔说了什么话?(放录音)
3、小鸭是怎么说的?哪个宝宝听清楚了,来告诉老师。(个别念儿歌)
我们也来学学小鸭跟小兔说一说,好不好?(集体念儿歌)
4、小鸭有这么个好朋友,她遇见朋友会用这么好听的话来说,好朋友听了可高兴了。她又开始找了,找呀找呀找朋友,咦,地上有两只小脚印,会是谁呢?(出示小鸡脚印画面)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鸭又找到了小鸡做朋友,小鸭刚才用好听的话和小兔做了朋友,她会不会也用一样的话和小鸡做朋友呢?你来做小鸭,我是小鸡,你会对我说什么?(继续学念儿歌)
5、宝宝们真聪明,小鸭继续找朋友了,看得清是谁吗?
猜猜小鸭这会儿会对小牛说什么?
6、小鸭一共找到了几个好朋友啊?数一数。
过渡:小鸭和朋友们可高兴了,它们一起做游戏呢,宝宝们想不想找好朋友啊?
三、游戏:找朋友
1、小鸭子有那么多朋友,好会用好听的话对好朋友说,你们有朋友吗?(幼儿自由说)赵老师也有一个好朋友,不告诉你们,你们听听看我的朋友是谁?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做朋友,****我爱你,你是我的好朋友。
2、我的好朋友是谁?我把他的名字说进去了,你们就知道是谁了是吧。那你们也有好朋友,你们找到朋友的时候也要把名字说进去哦,那我就知道你的朋友是谁了,好不好,那一起找朋友吧。
3、教室里还有好多我们的朋友,我们一起回教室找找吧。
反思:
亮点:1、老师考虑了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用情景贯穿整个活动,激发了孩子的兴趣。
2、老师的在制定目标时考虑了适切性和挑战性。
不足:1、由于是语言活动,所以老师在对孩子的语言要求上要从头贯穿,这样孩子的语言才能得到发展。
2、老师可以有意识的让幼儿发散语言,提问:你看到了怎样的小鸭。丰富幼儿的词语。
3、地上的小脚印制作的不明显,可以减少小脚印的数量,提问时可直接导入。
4、由于是小班孩子,所以念儿歌时可以角色扮演,请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动静交替效果更加。
5、活动可以从情感处挖掘。如小鸭会对好朋友说什么话,好朋友听的才高兴。
47、幼儿园艺术活动《蝴蝶找花》小班音乐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这首乐曲节选自中国的经典名曲《梁祝》,乐曲旋律优美抒情, 乐句较整齐,非常适合小班幼儿倾听、赏析、表现。活动中,教师创设花园情境,引导幼儿随音乐扮演“蝴蝶”和“花”的角色,在“蝴蝶找花”的游戏中创编出各种蝴蝶飞舞、指花、找花等动作和造型, 创造性地表达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优美抒情的旋律,学习分辨乐句,能随音乐进行游戏。
2.根据音乐大胆表现蝴蝶飞舞的动作,以及停留在花上的造型。
3.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音乐 CD、花园背景图,蝴蝶活动教具,四朵形状、颜色不同的花朵教具,花宝宝、蝴蝶头饰若干。
2.与家长联系,说明活动意图,请家长可以在家与幼儿一同观看蝴蝶飞舞采花的视频等。
【活动建议】
一、组织谈话,激发幼儿倾听音乐的兴趣
教师提问:春天来了,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仔细听一听,花儿吸引来了什么小动物?它们会和小花干什么?
二、引导幼儿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特点,表达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1.第一遍欣赏,感受乐曲的情绪特点。
提问:乐曲听起来有什么感受?是什么小动物被吸引来了?它们会和小花做些什么?
小结:这首乐曲听起来优美抒情,花儿吸引来了许多蝴蝶,它们会和小花一起做游戏。
2.第二遍欣赏,梳理游戏情节。
教师随音乐讲述游戏情境,并引导幼儿用动作自由表现:春天来了,花儿伸伸懒腰,绽开了美丽的花瓣!红花开了,黄花开了,紫花开了, 美丽的蝴蝶飞来了,它们一会儿停在红花上看一看,一会儿飞到黄花上闻一闻,一会儿停在紫花上说句悄悄话.花儿与蝴蝶做起了游戏。
提问:蝴蝶和小花做了什么游戏?蝴蝶是怎么飞舞的?鼓励幼儿随乐曲节奏表现蝴蝶飞舞。
3.再次欣赏歌曲,启发幼儿创编蝴蝶静止造型。
出示背景图,随音乐边演示蝴蝶教具,边哼唱曲调,并以蝴蝶的话
“真美啊”“真香啊”等语言,提示幼儿关注每一乐句的句尾。
提问:蝴蝶在花上一共停了几次?它停在花上做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创编蝴蝶停在花朵上的造型。
三、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感受随音乐表演的乐趣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
玩法与规则:教师做蝴蝶姐姐,一部分幼儿扮演小花,另一部分幼儿扮演小蝴蝶。小花摆出各种花的造型,随音乐摆动,蝴蝶姐姐和小蝴蝶随音乐节奏围着小花自由飞舞。每个乐句的结尾处,蝴蝶必须找一朵自己喜欢的小花摆出静止的造型。如:指花、闻花等。
2.指导幼儿佩戴头饰随音乐进行游戏。
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独特的造型,引发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同时需注意引导幼儿正确分辨每一个乐句。游戏熟练后鼓励幼儿进行角色互换。
活动反思
乐曲《化蝶》是中国优秀民乐《梁祝》中千古传诵的片段,教师节选的主要旋律舒缓、优美,同时电声音乐又弥补了交响乐、小提琴曲等版本在节奏感上的不足。
课件与音乐完美结合。课件的运用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而课件与音乐完美结合,有利于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记忆。活动中课件的设计、运用称得上是“点睛”之笔,如,听第二遍音乐时,采用了整体教授的方法,小蝴蝶从画面的左下角随着音乐的节奏飞舞,每一个乐句结束时正好落在花朵上,既体现了乐曲舒缓、优美的风格,又能形象地帮助幼儿感知音乐的乐句的变化,还给孩子一个想像的空间。
倾听与表现完美结合。教师用“故事导入法”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将作品背景内涵用生动的故事展现给孩子,让复杂的旋律简单化,激发小班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在倾听故事的基础上,结合课件倾听音乐,充分调动了幼儿视觉、听觉多种感官的参与,随后让幼儿边欣赏音乐边学做小蝴蝶,创设了小蝴蝶在花园里找花朵、和朋友嬉戏等情景,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搭建了一个表现的平台。同时,教师借助一些语言、动作的提示,使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大胆地用各种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在师幼互动中真切地体验和欣赏乐曲的内涵,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感受有了进一步的升华。
难点化解的巧妙。每一乐句的起始掌握对小班孩子来说是个难点,教师恰当地运用课件、形象化的语言、动作巧妙地化解了难点,先是在欣赏时用语言提示:“小蝴蝶在音乐的什么时候飞起来?什么时候落在花朵上?”紧接着让幼儿再次欣赏画面,验证自己的想法。在表现音乐乐句的过程中,采用了集体、个别等形式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表现蝴蝶的动作,用纸折的花蝴蝶飞到自己的身上、飞到别人的身上等多种有趣的形式,使幼儿在一次次的游戏中表现自己对乐句的理解。同时,教师用自己夸张的动作、情绪感染幼儿,从而让幼儿在玩乐中轻松愉快地获得对音乐的感受。
48、小班健康活动《种花籽》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思路
投掷在小班幼儿的各项基本动作发展中属于比较缓慢的动作之一,主要是因为幼儿上肢的动作能力比较弱,他们的上肢爆发力缺乏,动作的协调性差,所以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应该加强上肢力量和协调性的锻炼。春季是多雨是季节,必然会接触到伞,伞是孩子们日常接触到的生活用品,以此作为运动器材,可以激发幼儿投掷的兴趣,抓住季节的特征,结合春天的主题开展此锻炼活动可以提高投掷动作的锻炼效果。
一、活动目标
1.近距离投准半径为50厘米的目标物,发展手眼协调的能力。
2.在充满情趣的种花籽游戏中尝试、感知,初步掌握投准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3.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4.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指导幼儿学习想一定距离的投掷区投掷沙包。
2.活动难点:指导幼儿将沙包投掷入指定区域内。
三、活动准备
半径为50厘米的儿童伞、沙包若干;泡沫垫。
四、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1.幼儿一路纵队进场,听口令进行走跑练习。
2.听音乐做自编花伞操——准备运动、上肢运动、体侧运动、踢腿运动、体转运动、
腹背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二)教学与练习部分
1.游戏“宝宝撒花籽” (探索想一定距离的投掷区投掷沙包)
师:你们看花园里的话真漂亮啊(色卡纸串成的花条围制成的花园)我们也来学学
撒花籽吧。但是花园离我们很远,中间又有一条河过不去,那我们来试试站在河岸上能不能把花籽
投到那边的花园里去呢?
(1)幼儿自由尝试投掷沙包,感受投掷的动作。
(2)师生共同分享、交流经验总结动作要领。
师:我刚才发现有的宝宝投过去了,有的没投过去,那我们看看这个动作能投过去不,
先用手握住花籽,对准“花园”,两脚一前一后,身体向后倾,手要举高,用力向前投(教师边讲解
边示范动作)
师:那你们也来学学这个动作也许能投过去啊。
2.幼儿再次练习:游戏“宝宝种花籽”(学习近距离投准目标物)
(1)尝试想花伞投掷沙包,感受投掷的力量
师:宝宝们真厉害,本领学得真好,你让我们去种花籽吧。你们看这里有好多的花坛(儿童伞或者
呼啦圈),有 近有远的,那我们来试试看(先投近距离的再投远距离的)
讨论:距离近力量小,距离远力量大
师:投近的花坛容易还是远的呢?
师:投离我们近的花坛只要举起手里的沙包轻轻一投就投进去了,不要太用力就可以做到,可是远
的花坛就需要我们把手举高用很大的力气向前投才能投近去。
师:原来距离近力量小,距离远力量大。
3.游戏“宝宝种花忙”(巩固投准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师:宝宝们森林的小动物们也向请你们去帮忙种花,你们愿意去吗?但是森林怎么去呢?
(教师讲解示范:爬过草地——跳过小坑——投掷沙包)
师:宝宝们,那我们出发吧。(游戏)
(三)结束部分
师:宝宝们帮小动物种了漂亮的花,小动物们可还行了,他们想请我们一起跳舞庆祝(放松动作,
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开始环节:准备运动—小华三操。带领孩子们在儿歌声中动动自己的小手小脚,这样更符合小班孩子的运动规律,他们在老师较为有活力的精神头的带动下伸伸手、转转手、踢踢脚等,不但很自然地进入运动前准备阶段,更为活动在做铺垫。在活动中,我采纳了大家的意见,将小花伞的距离拉近些,缩短了孩子投掷的距离,考虑到第一次尝试练习,为孩子们更大胆的运动起了较大的作用。探索环节部分,自由探索投掷沙包,明白“距离近力量小,距离远力量大”的道理。《纲要》指出: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本次活动的重点以及难点是练习投掷,而怎样才能控制好力量的大小呢?孩子们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主动地发现并尝试,老师借助大家的尝试引导他们正确的投掷方法。这样不但让孩子们运动了,更关键的是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运动的乐趣,为孩子们能够更顺利地进入下一环节埋下伏笔。虽然孩子们练习的情况有好有差,这是正常的,因为孩子和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关键是老师通过这个环节能让孩子们知道正确的投掷方法才是关键。
相关文章
-
小班语言活动《蝴蝶找花》 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
小班语言活动《鼠宝宝找朋友》示范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
中班语言活动《小鱼找朋友》示范课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
大班语言活动《骄傲的小蝴蝶》教学设计反思
-
大班寓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花籽找快乐》活动设计方案
-
小班语言活动《桃花瓣儿》春天主题教学设计反思
-
小班语言活动《小鱼找朋友》教学设计反思
-
幼儿园艺术活动《蝴蝶找花》小班音乐教案反思
-
幼儿园春天语言活动《小花籽找快乐》中班教案反思
-
小班美术教案设计及教学活动反思《蝴蝶飞》
-
小班音乐活动《蝴蝶找花》教案反思
-
小班数学活动《小狗开花店》教案及课后反思
-
小班语言活动《圆圆圆》教案及教学反思
-
小班语言活动儿歌《我的身体会跳舞》教案及教学反思
-
小班 语言活动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复习课教案设计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