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跳舞的小米粒》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跳舞的小米粒》反思
1、大班音乐教案《跳舞的小米粒》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跳舞的小米粒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感受体验,区分音的强弱、轻重,创编鼓声的不同节奏型。
2、在反复听赏的基础上,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3、体验鼓上的小米粒弹跳的乐趣,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鼓、彩色米粒
活动过程:
一、听鼓声进行节奏练习,并创编鼓声的节奏型。
1、师:“看,这是什么?听,小鼓在歌唱。”
1、X X X XX X
(1)小鼓唱了什么?(咚咚 咚,小鼓在歌唱。)我们一起学学。
(2) 听小鼓又唱了什么?X.X XX X小鼓唱了什么?一起来说一说。
2、创编节奏型。
小鼓还会怎样唱呢?
二、出示小米粒,引导幼儿观察,区分音的轻、响,强弱,米粒跳跃的高低变化。
师:“瞧,你们动听的声音把可爱的米粒也吸引来了,它想在鼓上为你们跳舞了,想看吗? 仔细看看米粒是怎样跳舞的?”(听音乐敲)
师:“你发现米粒是怎么跳舞的?”“怎样跳来跳去的?为什么跳的高?”说说学学。
小结:原来,小鼓敲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敲的轻,米粒跳得低。
师:“我们一起有节奏的把米粒跳舞的样子来说一说好吗?”
师:“听,小鼓敲的有什么不一样?X.X XX X(2次)”
“敲的响用什么声音来说?那我们用有力的声音一起说一说。敲的轻用怎样的声音呢我们试试。”
师:“我们完整的把米粒跳舞的样子来说一说。”
三、感受歌曲,理解歌曲内容,并能区分音的强弱。
师:“有一首歌就是讲了小米粒在鼓上跳舞的样子,听小米粒是怎样跳舞的?”(幼儿说师唱)哦,原来是这样跳舞的。我们一起学学。
师:“小鼓还唱了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听。”(听音乐范唱)
四、幼儿学唱歌曲。
1、师:“嗯,听的真仔细,下面我们跟着小鼓一起来唱一唱吧。”
2、小鼓说你们唱的真好听,还想听一次,你们愿意唱吗?
3、你们想表演米粒在鼓上跳舞吗?那请小朋友一只手做鼓,一只手做米粒,边唱边表演。
师:“刚才发现有的米粒能随音乐的强弱一会儿跳的高一会儿跳的低,其他的米粒你们行吗?那我们再来表演一次。”
五、分析、处理歌曲。
1、师:“在歌曲中有两句: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你觉得这两句怎样唱更好听?敲的响你觉得用什么声音来唱?我们用有力的声音学学。那敲的轻呢应该唱的怎么样?我们用轻一些的声音唱唱。
2、师:“经过小朋友这样处理唱的更好听了,我们把它们唱到歌曲里去吧。”
3、师:“小米粒在鼓上蹦蹦跳跳可开心拉,那我们应该怎样来演唱呢?”“那我们有表情的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来唱好吗?”
4、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呢?我们来给它取个名字吧。嗯,就叫《鼓上的小米粒》,这首歌曲叫?,下面我们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把这首《鼓上的小米粒》唱一唱吧。
六、创编节奏型演唱。
1、师:“刚才我的小鼓是:咚咚 咚 ,咚咚 咚这样唱的,你的小鼓是怎样唱的?他的小鼓会这么唱的一起学学。我们把它的小鼓唱的编到歌里去好吗?”
2、师:“你们的小鼓还会怎么唱呢?我们把它的小鼓唱到歌里去。”(2-3个)
七、拓展练习,进一步体验歌曲中小米粒的乐趣。
师:“嗯唱的真好听。小朋友,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有趣吗?你觉得什么地方很有趣的?想不想来学一学、跳一跳啊,那我们把这里当成一个大鼓,我们做小米粒听着音乐边唱边跳舞好吗?”
随音乐跳出去。
反思:
以上活动过程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充满“动感”的画面。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觉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兴趣。所以本节活动孩子们都是在不停的操作,振动是物体运动的一种方式,也是幼儿可以理解的一种物理现象。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以触觉为手段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振动,其感受相对比较微弱。在“会跳的小米”中,将喇叭较为细微的振动借助小米的跳动使其更为明显,更易为幼儿所觉察。这一做法在材料的选择及活动的构思上无疑是别具匠心的。在这一活动中老师摒弃了“传授灌输”的教学方式,为孩子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极具操作性的活动,使孩子沉浸在欢乐的带有游戏性质的自主活动中,使其思维和感官处在兴奋与敏感的状态,最终使孩子的情感表现、感知效果都达到了比较理想的境地。在现场,孩子们活动的热情使旁观者深受感染。
2、大班音乐教案《大象和小蚊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运用大象散步、蚊子叮、赶蚊子等故事情节记忆动作顺序,学玩音乐游戏;
2、通过感受音乐段落、图谱与《大象与小蚊子》故事情节的匹配,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3、通过使用打击乐器,让幼儿感受到合作带来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音乐《拍蚊子》、《大象和小蚊子》、《蚊子的叫声》;大象头饰一个,蚊子头饰两个;白纸;马克笔;图谱;打击乐器:大鼓,串铃,蛙鸣筒,圆舞板、铃鼓
活动过程:
(一)、导入:律动游戏拍蚊子入场--刚才我看到你们都在拍蚊子,那你们拍到了吗?
哦~有的还没有拍到。蚊子真讨厌,一直叫个不停,(播放蚊子叫音效) 有一只小动物也遇到了烦人的蚊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是怎么拍蚊子的?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讲述完整故事,师幼表演。
2.分段放音乐,回忆故事,做出相应的模仿。
(1)是谁遇到了小蚊子?(幼:大象)你认为大象是怎样走路的呢?(请小朋友模仿,教师给伴鼓声)那刚才你们看到的大象是怎样散步的呢?哦~,是这样散步的。
如果你是大象,你会用怎样的动作散步呢?(幼儿模仿)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去散步吧...(播放第一段音乐)这时候一群小蚊子飞来了,嗡--,我看一看你们是怎么飞的?(教师边做边说,幼儿模仿)哦~有这样飞的,还有这样飞的...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做出自己飞的动作...(播放第二段音乐)那小蚊子们,你们会怎样叮大象呢?(幼儿模仿)有小朋友这样叮(看见了叮...)还有这样叮的(看见了叮...)我们一起来叮 大 象(播放第三段音乐)"看见了叮,看见了叮"哎呀!大象发现了,它怎么赶蚊子呢?小朋友们用自己的动作模仿一下。我赶,我赶,我赶 赶 赶 (幼儿模仿)哦~有用耳朵赶的(我赶,我赶,我赶 赶 赶),还有用鼻子赶的(我赶 我赶 我 赶 赶 赶)我们一起把蚊子赶跑(播放第四段音乐)我赶,我赶,我赶 赶 赶哇,真厉害!蚊子全被你们赶跑了!
可是,大象又睡着了,蚊子又飞来了(播放第五段段音乐)嗡...嗡... ...看见了叮,看见了叮... .... 嗡...嗡...
哼~,蚊子真讨厌,还在大象的身边飞来飞去,大象要生气了!(播放第六段音乐)我(手叉腰皱眉)!要(手叉腰皱眉)!生(手叉腰皱眉)!气(手叉腰皱眉)!了(手叉腰皱眉)!(跺脚3下...)教师装出蚊子死的样子......(幼儿装出各种"死"的样子)哇~小朋友们表演的真形象。
3.分角色表演
(1)老师扮演大象,小朋友们扮演小蚊子(播放《大象和小蚊子》)
(2)男生扮演大象,女生扮演小蚊子(播放《大象和小蚊子》)
4.出示图谱,用打击乐器演奏《大象和小蚊子》
小朋友们表演的非常棒!老师还想带你们做一次演奏家!可是想要做好演奏家,我们需要先认识图谱。(出示图谱)第一部分是大象在散步,我们用圆舞板演奏,这一部分是蚊子飞来了,我们用串铃演奏,这是蚊子叮大象的部分,我们用铃鼓演奏;还有大象赶蚊子时,用蛙鸣筒演奏;最后大象生气了用大鼓演奏!
我们在演奏的时候不仅要用耳朵去听音乐,还要用小眼睛仔细看图谱,到了你的乐器,你才可以让乐器发出声音哟。(教师给手势,示意幼儿拿乐器)点头示意 播放音乐《大象和小蚊子》
5.教师指挥,幼儿演奏。
(1)小朋友们表现特别棒,今天老师给你们做指挥家,你们来做演奏家!准备好了吗?(教师给手势)示意(播放音乐《大象和小蚊子》)
(2)老师也想当一次演奏家,你们谁愿意做指挥家呢?
(请幼儿做指挥家,教师打鼓)
(三)、结束部分:
教师示意所有幼儿起立,鞠躬,退场。
故事: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走~ 走~ 跳!跳!跳! 走~ 走~ 跳!跳!跳!"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小蚊子"嗡--嗡--嗡--"飞来了,它们发现了正在睡觉的大象,就去叮它。"看见了叮,看见了叮"。哎呀!大象发现了,就用尾巴来赶蚊子,"我赶,我赶,我赶赶赶"。小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
大象刚睡着,小蚊子又飞回来了,"嗡--嗡--嗡--",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我赶,我赶,我赶赶赶",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我!要!生!气!了!""咚--咚--咚"这一次,所有的小蚊子都被震得晕死过去了!
反思
在次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善于表现自己,也很投入音乐游戏,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游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孩子们很开心,活动后孩子们都给我说,老师我们还想玩这个游戏呢,我听了后很欣慰。但是活动中也存在不足,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在有些环节的语言组织上不够精炼,还需要加强。在活动的设计上也有一些欠缺,以后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3、大班音乐教案《小白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感知歌曲中优美,富有幻想的意境,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启发幼儿根据歌曲的旋律、节拍,唱出优美、舒缓的韵味,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3、通过学习演唱3/4拍歌曲,使幼儿初步了解朝鲜族歌曲的特点。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歌曲课件、音乐教学磁带、录音机、自制长鼓、朝鲜族服装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请幼儿听两段不同的音乐(曲一:活泼欢快的二拍子歌曲;曲二:《小白船》伴奏音乐),自由表演动作。
二、展开:
(一)帮助幼儿掌握歌曲节奏特点、熟悉歌曲旋律。
l、提问幼儿:刚才的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哪段音乐是三拍子的?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出三拍的强弱规律。
2、组织幼儿跟随歌曲音乐练习三拍子节奏。
(二)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并学习歌词。
l、教师介绍歌曲名称并示范演唱歌曲。
2、通过提问及课件演示帮助幼儿理解歌词。提问: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歌曲里唱到的小白船和我们平时见到的小船有什么不一样?歌里还唱了什么?
3、幼儿看课件完整欣赏歌曲。要求幼儿记住歌曲中最喜欢或是最优美的歌词。
4、根据幼儿分别说出的歌词,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学习歌词。
(三)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引导幼儿学习演唱歌曲。
1、请幼儿用自然的声音小声完整跟唱歌曲。
2、幼儿集体完整演唱歌曲。
3、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进行反思,并有重点地练习演唱:我们还有那句唱得不够好,还需要再练练?
4、通过歌曲接龙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歌曲。
5、为幼儿提供场景和“小船、小兔”等道具,分组演唱,激发幼儿的演唱兴趣。
6、请幼儿集体完整地把歌曲演唱给客人老师听。
(四)通过观察朝鲜族服装和欣赏朝鲜族舞蹈,引导幼儿了解《小白船》是一首朝鲜族民歌。
1、启发幼儿通过教师身上的朝鲜族服饰,初步认识和了解朝鲜族,知道《小白船》是一首朝鲜族民歌。
2、请幼儿欣赏教师表演的朝鲜族舞蹈。
三、结束:请幼儿背上“长鼓”,伴随小白船的音乐,与教师一起载歌载舞。
[课后反思]:
此次活动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两点,第一,我这节课为幼儿创设了一种意境,让幼儿在优美、宁静的旋律中去体验和表现歌曲的诗情画意。课堂展示美丽的夜空图,配上声情并茂的语言,让幼儿把教室变成美丽的夜空,培养了幼儿创新意识和独特的创造行为。第二,知识的拓展,激发幼儿插上想像的翅膀,吸引幼儿积极参与,乐于想像,跳了简单唱好一首歌的框框教学。
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第一,在三拍子韵律体会环节初浅不到位,点到却没深入没能达到体会的目的;第二,幼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不足,老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还应该再加强;第三,幼儿“动”得不够,老师在启发幼儿投入的乐曲中让自己随音乐放松,表演方面还应该想更多的办法。
体验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是一个反复实践感觉、不断深化的过程,而“比较”则是这个过程的重要方法和原则。音乐艺术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材料、要素、结构及形象都有非具象性和,需要在反复比较中形成印象和理解,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获得新的认识。比较的方法也会丰富幼儿体验的活动和形式。教学还需要更深刻的分析与反复实践探索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4、大班音乐教案《小海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小海螺》,进一步感知乐曲表现的欢快活泼的情感。
2、感受小海螺对大海不依不舍的依恋和赞美。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小海螺、音乐《小海螺》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神秘佳宾,你们想不想见见它呀?通过谜语,引出贯穿全课的线索--小海螺。身穿小盔甲,没脚又没手,住在大海里,背着屋子走。
师:小海螺多漂亮啊!它还为我们带来了大海的声音呢!(老师将海螺放在个别学生耳边感受海风)。
二、欣赏歌曲(意图:让学生通过仔细的聆听及肢体语言,深刻的感受大海)
1、老师以小海螺的口吻向学生提出邀请:同学门,你们好啊,我是小海螺。你们去过大海吗?今天我来邀请大家去美丽的大海作客,你们愿意吗?
2、提问:请学生说说心目中的大海美在哪里?是否去过海边,见过大海退潮的情景吗?退潮后海滩上都有什么?你捡过贝壳、小虾吗?(教师鼓励性总结评价)
3、播放歌曲《小海螺》(要求学生闭眼聆听),说一说听到这首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快乐、喜悦)(小朋友在海滩上拾贝嬉戏)
4、复听歌曲,用手指跟着旋律点节奏,进一步感受歌曲节奏特点和音乐风格。(明亮、欢快)
5、再听歌曲,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用自已喜欢的动作伴随小海螺的歌声翩翩起舞。
活动反思:
1、选材贴合幼儿的实际:本班幼儿对于故事只关注故事的情节很忽视故事内涵,以及在生活中幼儿较忽视何为困难,通过这个活动使孩子对于故事内在的一些东西有了思考,从活动中孩子表现出对于困难的理解以及讲出自己的一些克服困难的故事等,让我感受到幼儿的转变。因此,在这个时间段选择这样一个故事开展活动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教学的法引发幼儿的思维:首先活动中讲述故事时的余音缭绕法,让这个远航的故事很唯美,让幼儿听到故事结尾时有种感叹"这个故事太感人" 了;其次是听觉震动法,让幼儿的思维有了很大的空间,他们听到了音乐中有水浪、紧张、闪电等。幼儿借助载体的猜测层出不群。第三是分组辨析法,使幼儿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幼儿的语言丰富起来。第四是情节猜测法,整个故事分段讲述在关注到小海螺想做一件事情、勇敢、智慧等内容时让幼儿展开想象,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最后的经验拓展法是对幼儿生活经验的拓展与引发新的思考,照片的呈现帮助了幼儿联系生活。
3、师幼对话中教师的回应肯定幼儿的思维再起波澜:在整个活动中,对于幼儿的每个回答我都能用总结、梳理等方法去回应,如"你想得很远"、"走过去有一片天"等,幼儿在回应中又引发了新思维。
5、大班教案《鼓上的小米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音的强弱变化,并创编米粒在鼓上的跳舞动作,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
2.通过游戏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词,学习有节奏地米粒跳舞。
3.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鼓 米粒 图谱 记录纸(画成鼓面的形状)大大的鼓面
活动过程:
一、节奏练习。
1.老师出示小鼓:“小鼓唱歌时声音是怎么样的?”
2.节奏游戏练习:师交代鼓和小朋友玩歌唱接力游戏的玩法。
3. 师再次敲鼓:小鼓唱歌什么特别的地方?
二、创编米粒在鼓上的跳舞动作。
1.出示米粒,猜测米粒在鼓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进行验证。
2.启发幼儿创编米粒跳动的动作,教师进行记录。
3.出示图谱,听音乐和鼓声学学图上米粒跳舞的动作。
4.听音乐,让孩子做自己创编的动作。
三、看图演唱歌曲。
1.让孩子说说图上的内容。你看懂了什么?
2.听老师点图演唱一遍。
3.幼儿看图学唱一遍。
四、玩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1.交代游戏规则,重点强调音乐停地时候,谁站在鼓后面就由谁敲鼓。
2.听音乐玩游戏,听鼓点用有趣的动作表现出来。
教学反思:
在幼儿操作感受鼓点的震动方面没有顾及全体幼儿,只有部分幼儿上来操作了,其他的幼儿都是旁观者,并没有亲身体验。《纲要》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本来,我也想多准备些鼓,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但我担心孩子们会乱,米粒撒在地上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而取消了这个念头。现在想想,只为了让教学保持有序而扼杀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真是得不偿失。在最后的游戏环节,原本可以请幼儿三五成群结伴游戏,其中一幼儿当敲鼓人,其他幼儿当小米粒,然后互换角色,使幼儿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当时只考虑到教学的不要把时间拖得太长,而略了生生互动,这也是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引起重视的。
6、大班音乐教案《会跳舞的叶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三拍子的节奏。
2、用正确的节奏歌唱。
3、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录音机、钢琴。
活动过程:
一、谈话法
1、小朋友,你知道大树妈妈最爱什么?你见过树叶从树上往下飘落的样子象什么?
2、邀请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暖身操,如下:
1 2 3
双手放下 双手平举 双手高举
二、欣赏法
今天老师叫小朋友唱一首关于叶子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会跳舞的叶子》请小朋友先来欣赏这首歌曲。
三、学唱新歌
1、发声练习1=C——F
1 3 1 3 5—— │ 5 4 3 2 1 ——┃┃秋天 秋天 到 , 树叶 飘呀 飘。
树叶 象 什么? 飞舞的 小蜻 蜓。
树叶 象 什么? 神秘的 小精 灵。
2、节奏训练
X X X │ X ─ X │ X ─ X │ X ─ 0││
X ─ X │ X X X │ X ─ X │ X ─ 0││
3、教唱新歌
(1)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拍手伴奏,正确打出三拍子的节奏。
(2)按节奏学说歌词
X X X │ X ─ X │ X ─ X │ X ─ 0││
绿 色 的 叶 子 小 又 轻
X ─ X │ X ─ X│ X X X │ X ─ 0││
风 一 吹 摇 摆 不 停 。
X ─ X │ X X X │ X ─ X │ X ─ 0││
它 象 飞 舞 的 小 蜻 蜓 。
X ─ X │ X X X │ X ─ X │ X ─ 0││
也 象 神 秘 的 小 精 灵。
(3)学唱新歌
(4)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边唱边随着3拍子的旋律做左右摇摆的动作;一组边唱边拍出3拍子的节奏,两组一起配合歌曲进行。
(5)幼儿边唱边根据歌词即兴表演。
活动评价:
1、会唱歌曲。
2、能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活动延伸:
观察树叶飘落的样子,拾落叶。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对幼儿来说,蕴含着树木自然生长等的秘密。是幼儿乐于亲近、探究、思索、尝试的一个活动。
《会跳舞的叶子》是一首很优美的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节奏起伏,而且歌词也很生动,适合幼儿演唱。
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要让孩子们多听,多感受,这样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才会增强。在我们的一日活动的多个环节,都可以用不同的音乐作背景,既可以营造气氛,又可以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活动,幼儿可以认识很多树叶,可以认识他们的外形及颜色,丰富了幼儿对树叶的认识和了解。
7、大班音乐教案《小螺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正确理解歌词,并感知音乐的节奏,培养对音乐的节奏感。
2、乐意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并体验歌唱过程中的快乐。
3、能够运用简单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歌曲的意思。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用欢快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体验歌曲的情绪、情感。
2、难点:准确把握节奏,正确唱出音乐的高低起伏。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一天要求幼儿把家中用贝壳或海螺制成的工艺品带回园,进行分享观赏。
2、音响及《小螺号》的音频,辅助感知节奏的打击乐器(木鱼、小鼓、三角铁、沙球等),手写歌谱一份。
3、活动教学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把收集到的贝壳风铃、贝壳船、海螺等工艺品装扮教室,让学生摸摸看看听听,营造海边的氛围。
2、教师导入,“小朋友们,看看课室里摆满了你们带来的贝壳风铃、海螺船,漂亮极了。那你们知道这些贝壳、海螺是从哪里来的吗?”(海滩)“那有没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海滩上都有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海鸥、浪花、船等词)
“哇,海滩上有那么多东西,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啊!?”(想)“那老师今天教小朋友们一首歌曲《小螺号》,让‘小螺号’带你们去看看海滩好吗?”(好) 初步听赏歌曲: 教师第一次播放《小螺号》的音乐旋律,并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及韵律展开想象。(第一遍)
二、学习歌曲:
1、发声练习:先让幼儿进行发声练习,打开喉咙,以免歌唱时伤及声带。
2、歌词朗诵:老师教幼儿按歌曲的节奏进行逐句朗读。
例:A第一句老师拍手读: X X XXX 师: 小螺 号嘀 嘀嘀 吹,海鸥听了 展 翅 飞 。 B:幼儿模仿老师有节奏地读。 生: 小螺 号嘀 嘀嘀 吹,海鸥听了 展 翅 飞 。
3、老师第二次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注意歌曲的节奏。(老师一边在旁打节奏)
4、老师逐句教幼儿唱并使用打击乐器进行辅助教学。老师边用乐器拍打节奏,边唱歌词,幼儿跟着老师的节奏拍掌唱词。(第三遍)
5、“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用手来拍打节奏,现在你们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打节奏?(跺脚、拍腿、拍肩、点头……)(第四遍)
6、用动作表现音乐:(律动)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歌曲中的主要形象:如小螺号、海鸥、浪花、船等。 师:“小朋友们,歌曲里面‘滴滴滴’的声音是谁发出来的呀?谁在飞啊?谁笑啦?……”
(2)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现吹螺号、海鸥展翅、浪花起伏等形象。(如果有些小朋友做不出动作,老师可以帮忙引导。) 7、让幼儿跟着音乐边唱边打节拍,完整地唱一遍歌曲。 结束: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唱起《小螺号》,一起去捡小海螺吧!” 老师跟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下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歌曲《小螺号》,掌握了音乐知识:弱起小节、附点音符,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熟练了歌曲的吹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群体意识。
本课有效地把器乐教学与唱歌、创造等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注重互动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大胆表演,这是本节课教学成功的一大关键。音乐课程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只有密切联系生活,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才能开心地掌握各种知识、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兴趣。因此,教师注意挖掘课外资源,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音乐课在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本课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内容是合作性很强的,其中,合作创编、综合表演等内容表现得十分突出。教学时,教师虽然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但没有给学生明确责任,没有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体验、创编、集体练习的时间,导致了部分小组的配合不够默契、表演比较拘谨。这就意味着教学设计还有待优化。明确学生自己应负的责任,合理提供空间和时间,加强调控与指导等等,都得合理设计,达到最优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大程度地积极探索、紧密配合、大胆创编,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8、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传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来表现乐曲节奏。
2、能够按乐曲的节拍进行整齐划一的传递活动。
3、通过传递,感受节奏游戏带来的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积木、小乐器若干
场地:八字形、一字形
活动过程
1、完整欣赏乐曲,教师引导幼儿边听边用多种方法拍节奏。
导入,老师请大家来听一首好听的曲子,听完告诉老师它是什么曲子?
2、提问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
(1)这是什么乐曲呀?
(2)是什么结构的?
(3)这首乐曲是什么风格的呀?
3、刚才小朋友用了拍手拍腿的动作来表现节拍,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幼儿发挥想像,用多种动作表现乐曲节拍)
4、介绍游戏规则。
(1)老师也有一种有趣的动作来表现节拍。(两位教师动作示范传递积木表现A段音乐)
提问:有趣吗?谁能告诉我,我的动作是怎么做的?
(2)刚才老师玩的叫“快乐的传递”,每个人手里拿一块积木,传给旁边的人,再拿一块,这样跟着乐曲的节拍进行传递。
(3)这个游戏人多才有意思,请两个小朋友 和 老师一起来试试。
教师空手边示范边介绍玩法,每人拿一块积木,把积木传给旁边的小朋友时,嘴里轻轻地说“别人”,到自己跟前时就说“自己”。(教师带领幼儿由慢到快空手练习。)
5、师幼手拿积木分组练习。
(1)每人拿一块积木到八字形站好队,拍一拍右边小朋友的肩膀,看看他是谁,注意要把积木放到他的前面,这样他就好拿了。
(2)带领幼儿不听音乐尝试游戏,要求边玩边轻声说“别人”“自己”,教师强调要跟着老师的速度。(教师注意观察,根据练习时出现的情况,适当调整,再次练习。)
(3)随A段音乐集体练习快乐的传递,分组进行练习,及时表扬鼓励。
6、现在我们把队伍拉得长长的好不好?站成一排,提醒幼儿用两手拿积木,看看右边的小朋友是谁?(听音乐进行练习传递)
7、传递小乐器
(1)听完整音乐快乐的传递小乐器。
原来这些打击乐器不仅能奏出好听的声音,还能用来玩快乐的传递。
(2)变换队形进行游戏
刚才我们在玩快乐的传递的时候站的是什么队形?还能站出什么样的队形?我们来试一试。(圆队形听音乐进行快乐的传递)
8、有小朋友着急了,说拿了小乐器怎么还不演奏呢?我们知道这首乐曲是ABA’段式的,我们A段就来传递,B段就来演奏,A’段再传递。(听完整音乐进行节奏游戏2遍)
9、改变玩法进行游戏
A段音乐进行传递,B段音乐的时候站起来行走,A’段音乐再坐下进行传递。
10、延伸活动:和班里的其他孩子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活动反思
作为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重点围绕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更好地抛好球:要根据孩子的兴趣、能力、性格、让孩子跑一跑,接到球;二是如何更好地接住球:它表现为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根据孩子抛过来的球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或生成有意义的活动。幼儿在抛接球的时候要注意球的高度、难度和力度,并在其中形成自己的抛球经验。并且能在下一次抛球的时候保留原有的经验水准。
9、大班音乐教案《美丽的家》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准备了“我爱新疆”主题活动当中的一个综合艺术活动。想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学习。在许多幼儿园开设艺术活动中不难发现音乐欣赏.及美术欣赏活动是很薄弱甚至是被砍掉的内容。这种内容的薄弱性和不全面性必然会限制幼儿艺术能力的充分发展,因此准备了一段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音乐供幼儿欣赏,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恰当表现,同时培养幼儿的综合艺术感受能力。
活动目标
1.幼儿欣赏音乐,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恰当的表现。
2.培养幼儿的综合艺术感受能力及艺术审美情趣。
3.引导幼儿从小爱家乡,人人都要和睦相处共创美好家园。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欣赏音乐用身体动作进行恰当的表现。
2、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受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新疆亚克西】、【花园】、【我们新疆好地方】、
白纸、水彩笔、碎布、底板、橡皮泥、盒子、火柴。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新疆亚克西】的音乐伴奏下进入活动室。(此环节运用鼓励语言“爆竹”庆祝)
(1)刚才的音乐好不好听?这是我们新疆著名的歌曲【新疆亚克西】
(2)你们觉得我们新疆漂不漂亮?下面让我们一起简单的了解一下新疆。
(3)观看幻灯片:新疆的美景、新疆的变化、新疆的特产、新疆特色美食。
(4)师: 看了这个短片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幼: 我们新疆漂亮… …………………
师: 我觉得我们新疆人民太了不起了!我为我是新疆人感到自豪!
二.今天老师给你们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维吾尔族音乐【花园】
欣赏新疆维吾尔族音乐【花园】(此环节运用鼓励语言“亚可西”)
1. 欣赏音乐.
2.师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们有什么感觉?想到了什么?幼:喜悦欢乐……….
谁吃过葡萄?那有谁摘过葡萄?你是怎么摘的?
幼儿先示范;师再规范动作;幼儿跟教师一起做;
3.幼儿再次欣赏音乐
(1)想一想还有什么?星光夜市上有很多什么吃的呀?
羊肉串;羊肉串是怎么烤的?
幼儿先示范.;师再规范动作;幼儿跟教师一起做;
(2) 还有好吃的馕也是我们新疆人爱吃的食物。
馕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吃馕的?
幼儿先示范;师再规范动作;幼儿跟教师一起做;
我们新疆还有很多好吃的说不完!
4. 我们再来欣赏一遍音乐。把你们刚才创编的动作编成舞蹈跳起来。
三. 美工活动:【美丽的家】背景音乐:【我们新疆好地方】
我们新疆是多民族的地区,我们要互相团结,互敬互爱,不光我们新疆要搞好民族团结。全世界人民都要和平共处,共创美好的家园。下面你们用自己的小手来创造你们心目中美丽的家园。
区域1:画画 区域2:布贴 区域3:橡皮泥 区域4:盒子火柴构建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并给予适宜的引导。
(2)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互相参观。
(3)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备课时,我对原教案做了调整和修改。因为在原教案中我设计了两个不同的音乐活动还有一个打击乐活动,后来我发现内容太多得用两课时才能完成。通过调整后在活动中,我发现能按照修改后的计划较好地达成目标,而且能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很活跃。
但也出现了我预想之外的情形,幼儿一度由于兴奋而趋于混乱的常规让我有些措手不及。第一课时中,当请幼儿表演歌曲时,许多孩子只顾自己唱啊、跳啊,完全忽略我的要求。于是,我只好摆出教师的权威大声命令他们回到椅子上。平时我是非常不认同这种方式的,认为是缺乏教学智慧和技能的表现。活动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学习。回顾了姚伟老师的讲座中提到的方法,使我受益匪浅提醒在前、个别示范在前、及时自然地介入、缩短完全自由的时间。具体到这节课情境中,我认为 “个别示范在前”非常适宜,如先请几个小朋友或是女孩子先示范探索,不仅可以为其他小朋友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提醒或暗示,尤其是一些容易兴奋又缺少自控能力的幼儿,还可以提高大家对“任务目标”的重视程度,更加明确“怎么做”。这样,秩序的混乱就完全可能避免。
所以,也总结了一下自己的不足之处:不要跟“捣乱”的孩子纠缠,尊重他们的兴趣或想法,同时用夸张的语言、体态或者教具等吸引其无意注意,帮助孩子回到课堂中来。另外,通过这一活动,还使我有所收获的是:除了课后反思,备课也非常重要,课前不仅要思考教法、学法,还要预想到突发状况和细节处理,如出现混乱怎么办、孩子对活动缺乏兴趣怎么办等等?做好一切准备,我们才能高效地完成每一次活动。
10、大班教案《会跳舞的小米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喇叭通电后的振动现象。
2、尝试操作的方法,提高仔细观察、探索发现的能力。
3、能够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4、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每桌一筐低音喇叭、一筐1号电池、一碗小米。
2、PPT、播放器。
活动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探索通电后喇叭的振动现象,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在操作过程中,能够通过小米在喇叭的跳动感知喇叭的振动现象。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引导幼儿观察电池、喇叭。
2、提醒幼儿正确取放喇叭,不要碰喇叭中间很软的地方,要拿喇叭的两边,摆放的时候喇叭口要朝上。
二、探索如何使喇叭发出声音。
1、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喇叭发出声音呢?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
3、请1-2名幼儿演示操作过程。
4、教师小结:当喇叭上的两根线分别连接电池的正极、负极上时,电路通了,喇叭就会发出声音了。
三、感知喇叭通电时小米在喇叭上跳动的现象。
1、请幼儿给喇叭接上电池,观察喇叭是否发出声音呢?用手摸一摸喇叭口,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呢?(喇叭口在轻轻振动)
2、把小米放在通电后的喇叭上会怎么样呢?
3、幼儿操作并观察小米的跳动现象,启发幼儿用比较确切的语言表达小米“跳舞”的样子。
4、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5、小米为什么会跳舞呢?
6、教师小结:喇叭通电后引起的振动使小米跳起“舞”来。
四、探索接上不同数量的电池,小米在喇叭上的跳动的幅度有什么变化呢?
1、接上不同数量的电池,在喇叭上的小米会有什么变化呢?
2、幼儿操作,启发幼儿相互合作,并仔细观察接上不同数量的电池,小米跳动的不同情况。
3、刚才你们是怎么玩的?你们发现了什么?
4、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小米的活动图,帮助幼儿梳理知识。
5、教师小结:电池接的越多,喇叭振动的越厉害,小米就跳的越高。
五、游戏:快乐的小米。
教师做喇叭,小朋友做小米。老师说出电池的数量,“小米根据电池的数量来跳舞。比如老师报“1节电池”。“小米”跳的低、老师报“3节电池”“小米跳的高”。
反思:
以上活动过程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充满“动感”的画面。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觉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兴趣。所以本节活动孩子们都是在不停的操作,振动是物体运动的一种方式,也是幼儿可以理解的一种物理现象。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以触觉为手段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振动,其感受相对比较微弱。在“会跳的小米”中,将喇叭较为细微的振动借助小米的跳动使其更为明显,更易为幼儿所觉察。这一做法在材料的选择及活动的构思上无疑是别具匠心的。在这一活动中老师摒弃了“传授灌输”的教学方式,为孩子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极具操作性的活动,使孩子沉浸在欢乐的带有游戏性质的自主活动中,使其思维和感官处在兴奋与敏感的状态,最终使孩子的情感表现、感知效果都达到了比较理想的境地。在现场,孩子们活动的热情使旁观者深受感染。
11、大班音乐教案《粗心的小画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园用自然声音唱歌,吐字清楚。
2、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
3、通过学习歌曲,教育幼儿要认真学习,不骄傲。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歌曲图谱:螃蟹、小鸭、小兔、大马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律动。
二、歌曲前部分。
1、示丁丁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他的名字叫丁丁,丁丁特别爱画画,他总是对别人说自己画画好。那他对别人都是怎么说的,我们来听一听。
2、范唱前部分歌曲。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谱。
幼儿学唱歌曲。
三、学唱歌曲后部分。
教师:丁丁说他什么东西都会画,你们相信吗?为什么?
教师:我们来听听丁丁到底画了些什么?
教师边范唱边出示图谱。
教师:丁丁画的螃蟹是什么样子的?同样的方式提问鸭子、小兔、大马。
幼儿学唱歌曲。
四、学唱附词。
教师将图谱调整,请幼儿尝试演唱歌曲。
教师讲解正确的演唱方法。
幼儿演唱。
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
五、引出歌曲的名字,鼓励幼儿不做粗心的小朋友。
教学反思:
《粗心的小画家》是一堂通过歌曲和歌表演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音乐课。本课我采用“看—学—唱—演”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让幼儿“认识丁丁、评价丁丁的画”和“我问你答”的游戏,以及“我当小画家”的活动来进行歌词的创编和歌曲的学唱整个教学在丁丁和幼儿的游戏中进行,让幼儿在玩中找到表演和演唱的乐趣,大胆、自信的参与音乐表演活动。
12、大班优秀美术教案《跳舞的小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马蒂斯剪纸画,感受作品中夸张变形的造型特点。
2、选择合适的色纸,自己设计制作剪纸画。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4、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马蒂斯剪纸画PPT、各种色纸、胶水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和小朋友们一样 不但喜欢画画,还喜欢看画,我发现了一张有趣的画,今天拿来和小朋友们一起欣赏。
二、引导幼儿欣赏马蒂斯的剪纸画《跳舞的小人》。
1.幼儿自由观察,大胆讲述
师:这幅画是怎么画出来的?(剪贴)
师:画上有什么?
生:有个人在跳舞
师:那我们邀请一位小朋友来学一下画中小人的动作。
师:那你们动脑筋想一下,为这幅画取个名字
生:跳舞的小女孩、跳舞的小朋友……
2.向幼儿介绍这幅画的名称、作者及作品的风格特征。
师:小朋友们起的名字都很棒。 创作出这幅画的画家,名字叫马蒂斯(出示马蒂斯的照片),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法国画家。马蒂斯给自己的这幅画起了个名字,叫《跳舞的小人》。
3.引导幼儿从画面造型上欣赏、感受作品夸张、变形的手法。
师:马蒂斯很喜欢创作这样的剪纸画,看,这些都是他的作品。(出示多幅作品)
师:大家从画中看到的这些小人、他的样子跟我们平时画的小人有什么不同?
生:没有眼睛鼻子(师:对,马蒂斯只表现了人物的整体轮廓,这样的手法做"简化")腿很粗,手臂很长(为了表现出人物动作,马蒂斯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身体的某些部分)
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画家,有的画家画的画很逼真,画上的画、鸟、人等就像真的一样,有的画家画画的时候就会加入自己的想法,就像我们班上的小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会用一些颜色、形状、线条等来表达他的想法,表现出来的东西跟真实的东西不太一样。马蒂斯剪纸画中表现人物用的方法就是简化和变形。
4.从作品色彩上欣赏体验作品鲜艳而神秘的感觉。
师:除了人物造型很特别,马蒂斯剪纸画的颜色也很特别。你看了这些画的颜色有什么感觉?
生:很好看、很鲜艳等
师:有的画是用不同的色块拼成底板,有的是在一个底色上拼贴各种颜色的图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些颜色之间有什么关系?(例举其中某一组颜色的搭配,引导幼儿发现底色跟主体颜色深浅、冷暖等对比关系。)
小结:这样配色可以形成对比,突出主体。
师:接下来呢、就由小朋友自己动手,可以学一学马蒂斯的做法,也可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我们也来当回小小的马蒂斯,创作出一个跳舞的小人。
循环播放图片、插入歌曲。
教学反思:
要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作的快乐。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使幼儿自由地创造表现。活动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宽松氛围创作,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以顺应幼儿的创作,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利用自制跳舞的小人,创造出不同的动态跳舞小人。
13、大班音乐教案《绿色的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用轻快、亲切的歌声表达小树和小鸟之间的亲密感情。
2、加深对动植物的生命与环境联系的了解,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配套磁带或CD。
2、画一棵大树,树上有鸟窝--小鸟的家。
活动过程
1、在《森吉德玛》乐曲声中,用动作即兴表现大草原的宁静优美与热烈的歌舞和奔跑的马群场面。
2、学唱新歌《绿色的家》。
(1)副歌前置。出示图片,小树在高兴地唱歌。听教师范唱副歌部分。
(2)学唱副歌。
(3)讨论:小树为什么高兴地唱歌?(了解小鸟与小树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知道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完整欣赏歌曲,学唱歌曲。
(5)教师与幼儿轮流唱歌曲的副歌部分。
3、创编歌词。
如:"大海是蓝色的家,住进了小鱼娃娃……哗哗哗"等。
活动反思
很高兴参加镇江市幼教“艺术教研协作发展共同体” 教师歌唱教学赛课活动,感谢组织者给爱好音乐教学的年轻教师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感谢评委老师给予详细点评,让老师在日后教学过程中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感谢丹徒新城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们,谢谢你们的付出。
此次赛课活动倡导“以基础课程为着落点,注重歌唱教学的学科特点、促教师内涵发展”的理念,我在大班的综合活动丛书中选择了歌唱活动《绿色的家》,这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反复的演唱这首歌曲,从大的框架上歌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主歌和副歌部分。歌曲中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活泼、轻快,同时歌曲中有两句话还用了二度模进的写法,主歌歌词中述说了大树和小鸟之间的亲密关系,副歌分为两句话,在轻快的沙沙沙声中体会两句不同的旋律走向。
14、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音乐》含反思
设计意图
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音乐是人类灵魂深处潺潺流淌的情感溪流,音乐欣赏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美感接受教育的有效手段。《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它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历届新年音乐会中是必演曲目,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能够让孩子感受世界名曲的魅力,让每个幼儿都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提高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快乐的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结合自己的日常经验,感受乐曲节奏的欢快、热情。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2、能将这种感受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3、乐于运用身势大胆表现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4、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5、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
活动准备:
音乐CD
重点难点:
感受乐曲节奏的欢快、热情。
活动过程:
一、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非常快乐的事情时,你会有什么样的表情?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现你的快乐?
a) 谈谈日常生活中快乐的节奏。
b) 欣赏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c) 再次倾听,并介绍音乐背景。
d) 第三遍欣赏音乐,仔细分辨。
二、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乐曲?你听了以后感觉怎么样?
三、这首曲子什么地方强劲有力些?什么地方又优美柔和些?
四、幼儿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在活动区中,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音乐内容。
相关信息
乐曲介绍
《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作者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这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大概是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但此曲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背景: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德斯基是奥地利的陆军元帅,从1815年至1831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骑兵总司令。拉德茨基积极维护奥地利帝国殖民统治,曾率领军队侵略邻国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北部任总督多年。从德、奥出版的历史书看,拉德茨基被视为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意大利则认为他是一个侵略者。老约翰?施特劳斯所写的这首进行曲正是炫耀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茨基的威风。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对这支曲子所歌颂的人并不感兴趣。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常见的版本还有为管乐队所作的改编曲。这里选用的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束时《拉德斯基进行曲》的录音片段,为管弦乐曲。
这首曲子由对比鲜明的两部分构成。强劲有力的引子之后是第一部分主题,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队步兵时而轻快时而有力的走过大街(片段1)。反复一遍之后,音乐经过一个全乐队齐奏的过渡句,随后出现的是与前面主题相对比的轻柔主题,优美动听(片段2)。音乐最后在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律动所选用的乐曲就是《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乐曲有着明显的进行曲风格,很适宜在行进中模仿律动。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引出音乐都是有节奏的、要跟着音乐的节奏走路。教师在引导个别幼儿示范,要求其他幼儿边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集体做动作。充分调动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发现音乐的节奏感。
不足之处:
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多巩固,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活动不单单是一节音乐,更多的是在音乐活动中渗透了教师整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的取向。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15、大班音乐教案《小树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体验大树和树叶之间的亲密关系。
2、理解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绪,学习用舒缓、跳跃声音来演唱不同的段落。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磁带以及录音机教师自备秋天背景图;自制活动教具小树叶若干片;幼儿人手一份小树叶道具。
活动过程
(一)、换位移情。
提问:小朋友,你们离开妈妈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呢?
(二)、学唱歌曲。
1、熟悉歌词。
(1)、秋天到了,许多小树叶离开了树妈妈,它们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呢?我们去问问它。
教师朗诵第一段歌词,并将小树叶粘贴在秋天背景图上。
(2)、“我们一起来问问小树叶吧!”幼儿学习按节奏朗诵第一段歌词。
(3)、猜想:小树叶会怎么说呢?
(4)、我们来听听小树叶是怎么说的,引入第二段歌词。
幼儿学习按节奏朗诵第二段歌词。
2、欣赏歌曲。
(1)、教师有表情的演唱整首歌曲,提问: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2)、教师分段范唱,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歌曲不同段落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提问:(第一段)离开了妈妈的小树叶心里是不是很害怕?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出对小树叶的关心呢?(教师引导幼儿用舒缓、连贯的声音演唱第一段。)
(第二段)离开妈妈的小树叶非常勇敢、坚强、乐观、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出小树叶的坚定、勇敢?(教师引导幼儿用跳跃、断顿的声音演唱第二段。)
3、幼儿学唱。
(1)、幼儿随弦律哼唱两遍。
(2)、幼儿边唱边尝试用“小树叶”道具做动作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尝试领唱和伴唱。
1、教师领唱,幼儿用“啦”伴唱旋律。
2、个别幼儿领唱,其他幼儿用“呣”伴唱旋律。
活动反思:
《小树叶》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它采取了问答的方式,生动的表现了小树叶勇敢积极乐观的形象。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始终把情感体验放在第一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我利用播放“秋天”美丽的视频,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冲击,引起学生对以往生活急眼的丰富联想,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歌词,解决难点
考虑到一年级识字量不多,在咬字,吐字方面更容易出错。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有意无意的让学生跟着我用拍手拍肩的方法读出歌词的节奏,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老师的口型,保持原来字音的准确清楚同时使学生体会歌词的内在韵律。
三,情感体验,学习歌曲
由于歌曲的两段歌词所表达的是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歌曲的学习是采用分段教学,为了能让学生体会第一段树码吗的害怕与不舍,我设计了以“树妈妈”的一声叹息引起学生对“树妈妈”的情感关注。当我问:“树妈妈非常担心小树叶孤零零的飘到哪里都不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养的声音和速度来演唱呢?第二段的教学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在老师的表演中体会小树叶的坚强,勇敢,声音由第一段的‘轻、慢’变成了‘响亮而富有弹性”。
但在实际教学中,也有些不足:有一句是“飘呀飘呀飘向哪里”学生在唱的时候总是漏了一句飘啊,在下节课的教学中,应对这一句的演唱进行专项练习。
16、大班音乐教案《小白兔》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这是一首快乐的儿歌,学生在和教师互动中,体现小白兔的可爱,从中小朋友们也了解了小白兔的生活习性和样子。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读懂儿歌,知道小白兔的生活习性和样子。
2、能力目标:在歌舞中培养了学习兴趣。
3、情感目标:小朋友们更加热爱生活及小动物。
4、巩固切分音符的唱法。
5、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主动性。
活动准备
大屏幕 头饰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小朋友们都喜欢什么小动物呀!老师呀前一天布置了这个作业,把你喜欢的小动物做成头饰拿来,谁能告诉我你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进行描述(学生拿头饰进行描述)。
二、幼儿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后并把喜欢的头饰戴上,老师也把自己喜欢的头饰拿出来,并问学生谁和老师的一样(小白兔)。
三、①大屏幕出示小白兔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的样子,学生描述后老师在小白兔图片旁出示儿歌并带小朋友读。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②分组读、男女生分读、拍手读。
③熟读后教师带大家领跳这首儿歌(把教师准备的小白兔头饰发给小朋友戴上)。
四、小结:我们要爱护我们身边所有的小动物和它们做朋友好吗?
五、活动延伸:把这首儿歌教给家长。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活动课,学生了解了小白兔的生活习性和样子,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学生对活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另外课堂上我及时的运用了评价性的语言孩子们热情非常高。由于本节课时间有限对于其它的小动物展示的少,以后我会多给孩子们提供这样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展示。
17、大班音乐教案《音乐小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学习歌曲中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演唱。
3.体验师生与生生之间合作学习的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1.歌曲《音乐小屋》原唱及伴奏CD;歌曲《郊游》;
2.多媒体课件;
3. 邀请卡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二、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的心情特别好,为什么呢?因为我收到了一张邀请卡,里面写了什么呢?我打开来,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好吗?
2.教师读邀请卡内容,提问:“你们有信心战胜困难吗?(有)那让我们出发吧!”
三、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习节奏与主要乐句。
(一)碰到第一个困难,引导幼儿通过努力解决。
1.一条小河挡住去路,怎么办?
2.出示节奏图X X|XX 0|XX XX|X 0||,引导幼儿学习。
3.幼儿学习节奏。
4.克服困难,划小船继续前进。
(二)遇到第二个困难,鼓励幼儿共同克服。
1.大石块挡住了去路,怎么办?
2.出示乐句:音乐 小屋 |在 欢迎 |你 欢.迎 |我 0 ||。
3.幼儿学唱,着重练习欢.迎的唱法。
4.成功移走三块大石块,继续前进。
(三)遇到第三个考验,请大家一起努力。
1.出示三个敲门声:
(1) 5 3 |5 3 0 ||(2) 4 2 | 4 2 0 ||(3) 5 0 i 0 ||2.师幼一起按门铃。
3.音乐小屋终于开门了。
四、完整欣赏歌曲,用多种形式学唱歌曲。
1.欣赏后提问:这首歌一共有几段?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来到了音乐小屋,你觉得快乐吗?歌曲里面是怎么唱的?(引导幼儿学唱:我们的快乐都在里面装)。
2.引导幼儿完整学唱一段歌曲,根据幼儿的学唱情况,教师小结指出问题。
3.完整地学唱歌曲。
4.以对唱的形式师幼共同演唱歌曲。
5.幼儿分组对唱歌曲。
6. 家长与幼儿对唱歌曲。
五、结束:出现神秘人——海宝。
活动反思:
歌曲《音乐小屋》是一首儿童歌曲。歌曲风趣、轻松、愉快。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构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节奏,给人以柔和的感受。描绘了“叮咚”作响的音乐小屋给人们的快乐,抒发了热爱音乐的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整堂课我以“去游玩音乐小屋”为主线,首先我让学生模唱“音乐小屋”的门铃声,来解决了难点节奏,这个环节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难点,并且自然的了解了音乐知识点“四分休止符”。也引起了学生想去看音乐小屋的好奇心,使我能顺利的进入下一个环节,走进音乐小屋来学习歌曲。然后学生走进音乐小屋之后,我设计了各种接唱的小游戏来让学生学唱歌曲,并加入身体的律动体验。最后在学生掌握歌曲后,就引导学生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乐。整堂课学生仿佛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快乐地体会音乐带来的无线乐趣。
当然在该堂课中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在歌曲学唱中,学生对于音乐的完整感受体现地还不够深刻,我让学生分句学唱歌曲,破坏了歌曲本身的整体性。
2、创编打击乐节奏的时候课堂纪律显得有点乱,教师没有调控好学生的课堂纪律。
3、教学语言还欠生动活泼,导致教学的每个环节衔接地不够自然、流畅。
18、大班音乐教案《闪烁的小星》含反思
教学目标
1.用跳跃的声音唱出小星一闪一闪亮晶晶的形象。
2.用"叮"和"恩"配唱。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重点难点:
1、用跳跃的声音唱出小星一闪一闪亮晶晶的形象。
2、环境与材料音乐录音带
3、指导用"叮"和"恩"配唱。
一次备课
欣赏歌曲
--教师为幼儿播放《闪烁的小星(一)》和《闪烁的小星(二)》。
--讨论:这两首歌里唱到的小星星有什么不同?
学唱歌曲
--播放《闪烁的小星(一)》,教师可请幼儿起立,双手举过头顶,作捏拢放开的动作,模仿小星星闸眼睛的样子,同时
跟唱。
--播放《闪烁的小星(二)》,请哟额面对小椅子,蹲下,双臂放在小椅子上,头枕双臂,闭上眼睛模仿小星星睡着的样子,同时跟唱。
合唱
--幼儿分为两组,一组唱主旋律,一组唱衬词,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合唱。
--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眨眼睛的小星星?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睡觉的小星星?
--将《闪烁的小星(一)、(二)》连起来演唱。
活动反思:
1.“以听为中心”,巩固活动重点。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听”是一切教学的根本,如果忽略了学生听的能力的培养,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了,在聆听中我们可以感受美的音乐,也是在聆听中我们可以取长补短。因此我先请孩子们听老师的范唱,让孩子发现“老师的结束句是越来越慢的”、“老师唱得是有轻有响的”、“老师唱的是有感情的”……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感觉到他们在用心聆听,也正是孩子们的认真倾听,帮助他们成功的解决了活动重点——分辨音的强弱,并能连贯的运用到歌曲中去,改变了第一遍演唱时只会直着嗓子的演唱,重新展现了小星星调皮活泼的音乐形象。
2.“以译为要领”,领悟歌词意境。《闪烁的小星》虽然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歌曲,但根深蒂固的东西往往也是很难改变的,孩子们已经习惯了一成不变的演唱,习惯了喊叫式的演唱,因此改变他们的演唱方式是放在我面前的难题,由于旋律比较简单,所以我决定从歌词入手,在大家熟悉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歌词理解音乐,从而达到重塑音乐形象的目标。歌词“一闪一闪亮晶晶”、“好像千万小眼睛”等句子都是小星星活泼可爱的表现,通过对歌词的直译理解,孩子在歌词中领悟到了隐藏的音乐情感,改变了演唱方式,领悟了歌词意境。
3.“以动为根基”,发挥创造火花。本次活动中的另一个重点是创编歌曲动作,于是我请孩子们先自己想象自己就是小星星,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在集体表演后请孩子们想想还有哪些动作,鼓励孩子多“动”,动手、动脑、动眼,创编和别的孩子不同的动作。一堂有美感的音乐课应该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感应,心灵的共振,用心的投入才能营造出积极健康、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因此我试图给孩子们营造出一个梦幻般的氛围,在歌曲的前奏与尾声,我采用高音区的伴奏,把孩子们带入了音乐的世界中,用音乐来引导孩子们用纯净的声音、清澈的声音来演唱,使孩子们在星星的带领下进入甜美的梦乡。
19、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跳舞的小米粒》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跳舞的小米粒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感受体验,区分音的强弱、轻重,创编鼓声的不同节奏型。
2、在反复听赏的基础上,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3、体验鼓上的小米粒弹跳的乐趣,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鼓、彩色米粒
活动过程:
一、听鼓声进行节奏练习,并创编鼓声的节奏型。
1、师:“看,这是什么?听,小鼓在歌唱。”
1、X X X XX X
(1)小鼓唱了什么?(咚咚 咚,小鼓在歌唱。)我们一起学学。
(2) 听小鼓又唱了什么?X.X XX X小鼓唱了什么?一起来说一说。
2、创编节奏型。
小鼓还会怎样唱呢?
二、出示小米粒,引导幼儿观察,区分音的轻、响,强弱,米粒跳跃的高低变化。
师:“瞧,你们动听的声音把可爱的米粒也吸引来了,它想在鼓上为你们跳舞了,想看吗? 仔细看看米粒是怎样跳舞的?”(听音乐敲)
师:“你发现米粒是怎么跳舞的?”“怎样跳来跳去的?为什么跳的高?”说说学学。
小结:原来,小鼓敲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敲的轻,米粒跳得低。
师:“我们一起有节奏的把米粒跳舞的样子来说一说好吗?”
师:“听,小鼓敲的有什么不一样?X.X XX X(2次)”
“敲的响用什么声音来说?那我们用有力的声音一起说一说。敲的轻用怎样的声音呢我们试试。”
师:“我们完整的把米粒跳舞的样子来说一说。”
三、感受歌曲,理解歌曲内容,并能区分音的强弱。
师:“有一首歌就是讲了小米粒在鼓上跳舞的样子,听小米粒是怎样跳舞的?”(幼儿说师唱)哦,原来是这样跳舞的。我们一起学学。
师:“小鼓还唱了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听。”(听音乐范唱)
四、幼儿学唱歌曲。
1、师:“嗯,听的真仔细,下面我们跟着小鼓一起来唱一唱吧。”
2、小鼓说你们唱的真好听,还想听一次,你们愿意唱吗?
3、你们想表演米粒在鼓上跳舞吗?那请小朋友一只手做鼓,一只手做米粒,边唱边表演。
师:“刚才发现有的米粒能随音乐的强弱一会儿跳的高一会儿跳的低,其他的米粒你们行吗?那我们再来表演一次。”
五、分析、处理歌曲。
1、师:“在歌曲中有两句: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你觉得这两句怎样唱更好听?敲的响你觉得用什么声音来唱?我们用有力的声音学学。那敲的轻呢应该唱的怎么样?我们用轻一些的声音唱唱。
2、师:“经过小朋友这样处理唱的更好听了,我们把它们唱到歌曲里去吧。”
3、师:“小米粒在鼓上蹦蹦跳跳可开心拉,那我们应该怎样来演唱呢?”“那我们有表情的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来唱好吗?”
4、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呢?我们来给它取个名字吧。嗯,就叫《鼓上的小米粒》,这首歌曲叫?,下面我们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把这首《鼓上的小米粒》唱一唱吧。
六、创编节奏型演唱。
1、师:“刚才我的小鼓是:咚咚 咚 ,咚咚 咚这样唱的,你的小鼓是怎样唱的?他的小鼓会这么唱的一起学学。我们把它的小鼓唱的编到歌里去好吗?”
2、师:“你们的小鼓还会怎么唱呢?我们把它的小鼓唱到歌里去。”(2-3个)
七、拓展练习,进一步体验歌曲中小米粒的乐趣。
师:“嗯唱的真好听。小朋友,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有趣吗?你觉得什么地方很有趣的?想不想来学一学、跳一跳啊,那我们把这里当成一个大鼓,我们做小米粒听着音乐边唱边跳舞好吗?”
随音乐跳出去。
反思:
以上活动过程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充满“动感”的画面。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觉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兴趣。所以本节活动孩子们都是在不停的操作,振动是物体运动的一种方式,也是幼儿可以理解的一种物理现象。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以触觉为手段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振动,其感受相对比较微弱。在“会跳的小米”中,将喇叭较为细微的振动借助小米的跳动使其更为明显,更易为幼儿所觉察。这一做法在材料的选择及活动的构思上无疑是别具匠心的。在这一活动中老师摒弃了“传授灌输”的教学方式,为孩子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极具操作性的活动,使孩子沉浸在欢乐的带有游戏性质的自主活动中,使其思维和感官处在兴奋与敏感的状态,最终使孩子的情感表现、感知效果都达到了比较理想的境地。在现场,孩子们活动的热情使旁观者深受感染。
20、大班音乐教案《小卓玛上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小卓玛上学的旋律,想象乐曲所表现的节奏和小卓玛上学的快乐心情。
2、能初步表现藏族舞蹈的特点,动作基本合拍。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磁带。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毕业歌。
能充满感情地演唱,并能表现出三拍子的强弱拍。
2、欣赏并理解乐曲小卓玛上学。
(1)欣赏乐曲小卓玛上学。
(2)幼儿交流自己对乐曲内容的理解。
(3)综合幼儿的想象,并以讲故事的形式,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乐曲内容。
3、商量舞蹈动作并练习。
教师和孩子共同商量按乐曲跳舞的动作并进行练习,把握要点,表现藏族舞蹈的特征。
(1)分段学习。
(2)整段学习。
活动反思:
舞蹈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队形变化、人际交流的一种集体性舞蹈。它既强调幼儿个性气质的展现,又强调幼儿情感的表达和交流,在简单、重复的动作表演中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体验表现和创造的快乐。在主题《再见吧,幼儿园》中,有一个舞蹈活动《小卓玛上学》,其目标为:根据乐曲旋律、舞蹈所表现的情节,体验小卓玛上学的快乐心情;能初步表现藏族舞蹈的特点,动作基本合拍。
活动中,我先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有一个藏族的小姑娘要去上学了,她背起书包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走去…….通过故事,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乐曲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动作的教授,最后进行完整地舞蹈,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他们在老师的积极鼓励下,像模像样的练习基本动作,虽然动作有些走样,略显笨拙,但却非常可爱,也看出了孩子们的努力。少数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相对于孩子们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我想“熟能生巧”这个词用在活动后的延伸会更有效果。这次的教学活动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在集体舞教学中,教师精炼的语言对整个课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对于新学的动作不能很快的掌握,此时需要教师用语言进行提示,从而帮助幼儿掌握动作的要领.本次活动我没有进行队列变化,如果要进行队形变化,则需要运用标记、语言讲解等多种手段,帮助幼儿以最轻松的方法学习舞蹈。
21、大班美术优秀教案《跳舞的树叶》含反思
设计意图:
"快来看呀,树叶从树上飞下来了!"、"地上树叶真多呀!"、"踩在树叶上软软的。"、"树叶给大地盖上了一层地毯。"、"树叶有的红,有的绿。"、"咦,怎么有的树叶掉下来,有的怎么不掉?"……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有关树叶的主题活动《与叶子有约》就产生了。在活动中,我们认识了各种树叶,还用树叶印画、用树叶做拼贴画。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丰富了孩子对各种树叶的认识及用树叶作画的兴趣。为了更进一步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我选择了《跳舞的树叶》这个活动。
活动中,孩子们在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中,进一步了解了各种树叶的特征,并根据树叶飞落的不同姿态想象画出树叶宝宝跳舞的样子,并用各种线条装饰,最后尝试小组合作用对比色来装饰背景、完成作品,体验线描画及合作带来的乐趣,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创作树叶飞落的不同姿态。
2.能用不同的点、线、面丰富画面,并尝试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已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叶子;对线描画有一定的基础;了解各种动态人的画法。
物质材料准备:黑色水笔、水粉颜料、油画棒、长方形纸每组一大张、各种印画所需的材料;各种树叶及树叶飘落的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观察讲述树叶飞落的不同姿态。
1.欣赏课件,观察不同形状的树叶。
你看到的树叶是什么样的呀?;.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树叶上有什么?
小结:树叶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像扇子形状的、有的像心型的、有的像小朋友的头,树叶上还有叶脉。
2.展开想象,讲述树叶飞落的不同姿态。
秋风一吹,树叶一片一片飘落下来,谁来说一说树叶飘落下来像什么?
小结:金黄色的树叶纷纷飘落,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像小朋友在翩翩起舞;像
二、动手创作,用不同的点、线、面装饰画面并用色彩装饰背景。
1.示范讲解,用不同的点、线、面装饰树叶并用色彩装饰背景。
谁来说一说,你喜欢怎样的树叶,树叶宝宝飞落下来时是做的怎样的动作?请你学一学树叶宝宝的动作。(教师根据幼儿所说,画出树叶宝宝的动作)然后用线条分割块面,用点、线、面进行装饰,注意线条的疏密、整齐。装饰好后,请用油画棒在跳舞的树叶宝宝周围画一圈,可以用两种颜色画,最后用各种工具蘸上颜料映画出背景。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
1.展示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
谁来说一说,你的树叶宝宝跳的什么舞?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2.总结表扬,进一步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反思:
活动前请小朋友们带来了各种形状的树叶,小朋友们根据树叶外形进行绘画,并增添了一些在游戏中的舞蹈动作,小朋友画的非常认真。所有的舞蹈动作都是个别完成的,但在绘画时,有个小朋友画出了很多树叶娃娃手拉手一起跳舞的样子,这是备课活动时没有想到的,今后将多多提高。
22、大班音乐教案《池边的小孔雀》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了解ABA音乐的结构。
2、创编与节奏较相配的动作,表现A段的抒情缓慢和B段的跳跃明快。
活动准备
1、熟悉乐曲并能熟练弹奏乐曲,或有此乐曲磁带。
2、预授孔雀舞基本舞步。
活动过程
1、倾听音乐,感受ABA的结构。
(1)听听哪段是小孔雀来到宁静的小池边梳妆打扮。感受A段的抒情、优美。
(2)听听哪段是小孔雀在高兴地嬉水和跳舞,感受B段的明快、跳跃。
2、分段欣赏音乐,并用动作表现。
(1)听A段,说说有什么感受(优美、抒情)。
这段音乐小孔雀在什么?可以用哪些动作来表示?启发用不同动作表现。并让幼儿模仿同伴优美的动作。
(2)听B段,谈谈有什么感受(节奏较快、跳跃)
这段小孔雀在干什么?可以有哪些动作来表示小孔雀高兴地嬉水,哄闹和跳舞?鼓励幼儿动作比别人优美,好看。
3、完整欣赏音乐,用相应的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相配,帮助幼儿感受理解音乐。
(1)听音乐,有节奏地动作。
(2)合作跳舞,启发幼儿二、三只孔雀相互嬉水、比美,或者一人当池中倒影,一人当孔雀。;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根据能力强弱教师帮助结伴或自选舞伴。
(3)教师把幼儿创编的优美动组合成舞蹈,带领全体幼儿练习并享受其中的美感和快乐。
活动反思
艺术欣赏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而选择欣赏内容也尤为重要,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一直是在艺术欣赏的氛围中感受着艺术带来的快乐和美的熏陶。那么歌曲欣赏,名曲欣赏,名画欣赏已经都尝试过了,惟独舞蹈欣赏没有尝试。
因此我选择了这节活动和孩子一起来感受这种经典作品的音乐美,动作美,服装美。我在设计的时候主要是把了解名族舞蹈的特点,优美的造型动作作为重点来欣赏。
23、大班音乐教案《淘气的小猫咪》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幽默、诙谐的风格。
2.学唱歌曲,能用自然的声音愉快地演唱。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小猫咪头饰、音乐磁带或CD。
2.一名幼儿事先根据第一段歌曲排演好情景剧。
活动过程:
一、淘气的小猫咪
1.幼儿观看情景剧。
2.嗨!大家好,我是小猫咪,今天小主人不在家,我可以好好玩。
3.教师播放音带的伴奏部分,一名幼儿表演情景剧(表演要夸张,能反映“碰响了收录机”“跳进了洗衣机”“打开了电冰箱”的场景)。
二、小猫咪别淘气
1.小主人知道这是一只淘气的小猫咪,猜一猜,小主人会对淘气的小猫咪说什么?
2.完整欣赏歌曲第一遍。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你听到小主人对小猫咪说了什么?
3.欣赏歌曲第一段(播放音带第一段)。
4.小主人告诉小猫咪不能捉那些事情?我们一起来对小猫咪说一说吧。
5.欣赏歌曲第二段
6.小猫咪自己在家会有什么感觉?什么是孤寂?小主人有什么好办法?
7.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逐句范唱,幼儿学唱第二段。
8.一幼儿扮演小主人,一幼儿戴上小猫咪头饰扮演小猫咪,听着音带表演。其余幼儿跟着音带演唱。游戏可进行2~3遍。
三、创编歌曲结束
1.你们喜欢小猫咪,那喜欢小狗吗?<来.源快思教.案网>就请你们比上眼睛,想象一下小狗在做什么?
我们也把它编进歌曲怎么样?
2.孩子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小动物,那下课后,我们继续创编好吗?
教学反思
农村幼儿园的音乐教育状况,发现艺术教育举步艰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但农村音乐教育改革始终得不到健康协调发展,其原因是地方上人文素质忽视了美育教育。
我园现有9个教学班,作为地处农村的幼儿园,我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差异:一是师资的差距;二是教学观念的差距;三是园内文化底蕴的差距,虽然上此课程孩子感兴趣的浓度还算比较高,对音乐也比较敏感,但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熏陶不够,使得很多孩子有些难以溶进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而老师在教学中也很少系统地组织音乐活动,对音乐艺术教育缺少研究,几无心得。所以我们还应从以下几点进行反思教学:
1、 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做好案例撰写和分析记录,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实践,并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作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总结。
2、 结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和能力水平,提取有价值的教育素材,联系实际,利用本土化资源,不断创新孩子感兴趣并轻松的教学方法。
3、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工作,对幼儿家长进行加强艺术教育的理解和认可,加强音乐教育方法的指导,从而真正让音乐陪伴孩子成长、让音乐塑造真、善、美的健全人格。
24、大班音乐优秀教案《会跳舞的叶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三拍子的节奏。
2、用正确的节奏歌唱。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录音机、钢琴。
活动过程:
一、谈话法
1、小朋友,你知道大树妈妈最爱什么?"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你见过树叶从树上往下飘落的样子象什么?
2、邀请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暖身操,如下:
1 2 3
双手放下 双手平举 双手高举
二、欣赏法
今天老师叫小朋友唱一首关于叶子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会跳舞的叶子》请小朋友先来欣赏这首歌曲。
三、学唱新歌
1、发声练习1=C——F
1 3 1 3 5—— │ 5 4 3 2 1 ——┃┃秋天 秋天 到 , 树叶 飘呀 飘。
树叶 象 什么? 飞舞的 小蜻 蜓。
树叶 象 什么? 神秘的 小精 灵。
2、节奏训练
X X X │ X ─ X │ X ─ X │ X ─ 0││
X ─ X │ X X X │ X ─ X │ X ─ 0││
3、教唱新歌
(1)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拍手伴奏,正确打出三拍子的节奏。
(2)按节奏学说歌词
X X X │ X ─ X │ X ─ X │ X ─ 0││
绿 色 的 叶 子 小 又 轻
X ─ X │ X ─ X│ X X X │ X ─ 0││
风 一 吹 摇 摆 不 停 。
X ─ X │ X X X │ X ─ X │ X ─ 0││
它 象 飞 舞 的 小 蜻 蜓 。
X ─ X │ X X X │ X ─ X │ X ─ 0││
也 象 神 秘 的 小 精 灵。
(3)学唱新歌
(4)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边唱边随着3拍子的旋律做左右摇摆的动作;一组边唱边拍出3拍子的节奏,两组一起配合歌曲进行。
(5)幼儿边唱边根据歌词即兴表演。
活动评价:
1、会唱歌曲。
2、能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活动延伸:
观察树叶飘落的样子,拾落叶。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对幼儿来说,蕴含着树木自然生长等的秘密。是幼儿乐于亲近、探究、思索、尝试的一个活动。
《会跳舞的叶子》是一首很优美的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节奏起伏,而且歌词也很生动,适合幼儿演唱。
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要让孩子们多听,多感受,这样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才会增强。在我们的一日活动的多个环节,都可以用不同的音乐作背景,既可以营造气氛,又可以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活动,幼儿可以认识很多树叶,可以认识他们的外形及颜色,丰富了幼儿对树叶的认识和了解。
25、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会跳舞的叶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三拍子的节奏。
2、用正确的节奏歌唱。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录音机、钢琴。
活动过程:
一、谈话法
1、小朋友,你知道大树妈妈最爱什么?。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你见过树叶从树上往下飘落的样子象什么?
2、邀请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暖身操,如下:
1 2 3双手放下 双手平举 双手高举
二、欣赏法今天老师叫小朋友唱一首关于叶子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会跳舞的叶子》请小朋友先来欣赏这首歌曲。
三、学唱新歌
1、发声练习1=C--F1 3 1 3 5-- │ 5 4 3 2 1 --┃┃秋天 秋天 到 , 树叶 飘呀 飘。
树叶 象 什么? 飞舞的 小蜻 蜓。
树叶 象 什么? 神秘的 小精 灵。
2、节奏训练X X X │ X ─ X │ X ─ X │ X ─ 0││X ─ X │ X X X │ X ─ X │ X ─ 0││
3、教唱新歌
(1)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拍手伴奏,正确打出三拍子的节奏。
(2)按节奏学说歌词X X X │ X ─ X │ X ─ X │ X ─ 0││绿 色 的 叶 子 小 又 轻X ─ X │ X ─ X│ X X X │ X ─ 0││风 一 吹 摇 摆 不 停 。
X ─ X │ X X X │ X ─ X │ X ─ 0││它 象 飞 舞 的 小 蜻 蜓 。
X ─ X │ X X X │ X ─ X │ X ─ 0││也 象 神 秘 的 小 精 灵。
(3)学唱新歌
(4)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边唱边随着3拍子的旋律做左右摇摆的动作;一组边唱边拍出3拍子的节奏,两组一起配合歌曲进行。
(5)幼儿边唱边根据歌词即兴表演。
活动评价:
1、会唱歌曲。
2、能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活动延伸:
观察树叶飘落的样子,拾落叶。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对幼儿来说,蕴含着树木自然生长等的秘密。是幼儿乐于亲近、探究、思索、尝试的一个活动。
《会跳舞的叶子》是一首很优美的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节奏起伏,而且歌词也很生动,适合幼儿演唱。
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要让孩子们多听,多感受,这样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才会增强。在我们的一日活动的多个环节,都可以用不同的音乐作背景,既可以营造气氛,又可以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活动,幼儿可以认识很多树叶,可以认识他们的外形及颜色,丰富了幼儿对树叶的认识和了解。
26、大班音乐教案《小雨点跳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学唱三拍子歌曲《小雨点跳舞》。
2、发挥幼儿想像力,用绘画的形式创编部分歌词。
活动准备:
1、场地准备:多媒体、钢琴、磁性黑板、桌子两两对放
2、教具准备:课件《小雨点跳舞》、图谱标记、乌云妈妈的头饰
3、学具准备:人手一份绘画纸、记号笔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唱三拍子歌曲《小雨点跳舞》。
活动难点:用绘画的形式创编歌词,并进行问答式演唱。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课件,引出课题。
1、课件中的小雨点与幼儿互动对话。
2、幼儿欣赏课件中的音乐故事《小雨点跳舞》。
二、学习副歌部分,探索用象声词表现风声和小雨点跳舞的声音。
1、幼儿学习演唱“风”的音乐片段。
2、幼儿学习演唱“小雨点”的音乐片段。
3、教师指标记,幼儿将副歌部分完整演唱。
三、学唱歌曲前半段。
1、教师一边出示标记,一边将歌曲前四句完整演唱。
2、教念歌词。
3、教唱歌曲。
四、完整演唱歌曲。
五、引导幼儿尝试用绘画的方式创编前四句歌词。
1、教师提出要求,"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幼儿作画。
2、幼儿绘画,教师巡视,与幼儿轻声交流画面内容。
3、引导幼儿根据绘画作品创作歌词。
4、教师与幼儿将前四句歌词一问一答式对唱。
5、由男生扮演小雨点和女生扮演的乌云妈妈对唱。
六、与客人老师对唱。
活动反思:
课堂气氛活跃,课件使用合理,幼儿参与感强。但是活动节奏把握不够,时间有点长。
27、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木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模式排序的经验,学习并尝试自编木偶舞。
2.用动作来表现木偶舞的特点,感受人身体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造型木偶12个,可摆成挥手、鞠躬、走路等造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几天你们都在区角玩小木偶玩具,有的还在学小木偶的动作,真有趣。你们知道吗,小木偶还会跳舞呢!我先来跳跳看,等会儿你们也可以来学一学。
二、欣赏并感受木偶舞的特点
1.教师表演木偶舞,幼儿欣赏。
2.感受木偶舞的特点。
师:小木偶的动作和我们人的动作有什么不一样?
幼:小木偶的动作是动一下,停一下,很硬的,速度很慢的;我们人的动作是灵活的,一个一个动作连贯着做,比较柔软;还可以有快有慢……
三、学跳木偶舞,发现舞蹈动作排列次序的规律
1.再次欣赏木偶舞,要求看清木偶舞中有几个动作,先后的排列次序是怎样的。
2.幼儿边说看到的小木偶动作,边展示相应的造型木偶,并把几个造型木偶按动作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3.幼儿看着小木偶排列的造型动作,跟着音乐学跳木偶舞2~3遍。"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教师提示幼儿动作要停顿、不连贯。)
4.交流木偶舞整个过程的动作:挥手、走路、挥手、鞠躬,四个动作做完后又重复这个顺序再做,直到音乐结束。
师:每一遍木偶舞的四个动作中,哪一个动作是相同的?
5.跟音乐再学跳一遍,并用造型木偶将木偶舞中的动作再一次排列出来:挥手、走路、挥手、鞠躬,挥手、走路、挥手、鞠躬……
6.根据排列的造型木偶,说说它们的动作,回忆舞蹈中动作的排列次序。
师:看看这些动作的排列次序,你会发现什么规律?我们在区角活动中排的花片和图形片,与这些动作的排列规律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幼:我们排的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花片,四个一组,可排成红、黄、红、绿,红色重复;我们排的圆、方、三角形的图形片,四个一组,可排成圆、方、圆、三角,圆形重复。(此处,可视幼儿对已有经验的回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出示如下的模式卡,进行对照。)
四、尝试自编木偶舞
1.变化木偶舞的动作次序。
师:刚才我表演的木偶舞的动作次序是我编的,现在要把这三个动作排列的次序和方法变一变,编一个与刚才不一样的木偶舞。
2.幼儿可自由结合,3~4人一组,尝试自编木偶舞。
提供每组四个木偶,可商量着摆出不同的动作造型,将这些动作造型排一排次序,或增加一个需要重复的动作。
尝试表演自编木偶舞,比较与教师编的木偶舞有何不同。
3.交流自编的木偶舞,引导幼儿注意如何才能通过不同的动作排序,编出与别人不同的舞蹈。
4.边听音乐边选择幼儿自编的一种木偶舞学跳,同时提醒幼儿跳舞时动作要像小木偶。
五、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只用了挥手、走路、鞠躬三个动作编出了不同的木偶舞,以后可换别的动作再来变一变,编出不同的木偶舞。
活动反思
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序列的多种思路来自编舞蹈,解决了过去只会单纯模仿学习,无从着手在原有的基础上尝试变化的问题,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实效,同时也体现了幼儿学习的整合性,反映了执教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种整合教育思想。
28、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节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反复感受的基础上,学习创编二拍子的节奏型。
2.幼儿在活动中学会用身体乐器(小脚)踩节奏,发展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
2.大鼓一只,小鼓若干。
3.彩色节奏卡若干,音符娃娃若干,小节线若干。
4.幼儿已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活动过程:
一、复习节奏鼓《鼓旦旦》。
师:找只小鼓做朋友吧,让我们敲起欢乐的鼓,热情地欢欢迎客人老师!
1.“比比哪只小鼓节奏最好听。”幼儿根据音乐伴奏的速度,完整演奏。
2.送小鼓休息
二、节奏练习。
1.看一组幼儿在海滩上玩耍的录像。
2.幼儿互相交流在海滩玩耍的情景。
3.节奏练习。
师:“我的大鼓想知道你们在海滩上都玩了些什么。”
老师有节奏地边敲大鼓边问幼儿:你 在 | 做什 么 |
幼儿用同样的节奏来回答:我 在 | 踩文 蛤 |
(1)部分幼儿进行节奏练习。
(2)变换节奏,幼儿逐个练习。
师:你 在 做 | 什 么|
幼:我 在 洗 | 脚 丫 |
4.幼儿用脚踩出节奏。
师:你们的小脚丫在海滩上踩出的节奏就像一首快乐的歌。!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把你们的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1)出示节奏,型 X X X | X X X | , 幼儿踩。
(2)个别幼儿随意踩,大家学。
三、自编节奏型
1.出示音符娃娃,引导幼儿说出每个音符是几拍的。
2.和音符娃娃做游戏:用音符娃娃编二拍子的节奏型,编两个小节。
3.幼儿分组摆节奏型,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用小节线隔开。鼓励编好的,先打出自己的节奏,再用脚踩出来。
4.将各组编的节奏型排成一队,幼儿集体练习踩节奏。
5.大鼓加入,幼儿再次练习踩节奏。
四、复习律动《快乐的啰唆》
师:玩了这么久,你们快乐吗?还有很多快乐你们没发现呢。走,我们一起找快乐去!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29、大班音乐律动教案《会跳舞的叶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三拍子的节奏。
2、用正确的节奏歌唱。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录音机、钢琴。
【活动过程】
一、谈话法。
1、小朋友,你知道大树妈妈最爱什么?你见过树叶从树上往下飘落的样子像什么?
2、邀请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暖身操,如下:
1 2 3双手放下 双手平举 双手高举
二、欣赏法。今天老师叫小朋友唱一首关于叶子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会跳舞的叶子》请小朋友先来欣赏这首歌曲。
三、学唱新歌。
1、发声练习1=C——F1
3 1 3 5-- │ 5 4 3 2 1 --┃┃秋天 秋天 到 , 树叶 飘呀 飘。
树叶 象 什么? 飞舞的 小蜻 蜓。
树叶 象 什么? 飞舞的 小蜻 蜓。
2、节奏训练
X X X │ X ─ X │ X ─ X │ X ─ 0││X ─ X │ X X X │ X ─ X │ X ─ 0││
3、教唱新歌
(1)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拍手伴奏,正确打出三拍子的节奏。
(2)按节奏学说歌词
X X X │ X ─ X │ X ─ X │ X ─ 0││绿 色 的 叶 子 小 又 轻
X ─ X │ X ─ X│ X X X │ X ─ 0││风 一 吹 摇 摆 不 停 。
X ─ X │ X X X │ X ─ X │ X ─ 0││它 象 飞 舞 的 小 蜻 蜓。
X ─ X │ X X X │ X ─ X │ X ─ 0││也 象 神 秘 的 小 精 灵。
(3)学唱新歌
(4)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边唱边随着3拍子的旋律做左右摇摆的动作;一组边唱边拍出3拍子的节奏,两组一起配合歌曲进行。
(5)幼儿边唱边根据歌词即兴表演。
活动评价:
1、会唱歌曲。
2、能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活动延伸:观察树叶飘落的样子,拾落叶。
活动反思:
我在选题时,考虑到叶子是幼儿所熟悉的,且利于幼儿探索的,选材来源于生活,符合幼儿兴趣,会动手操作出自己所想象的作品,但本节课没有达到目标,要求学习用点、线、面来装饰树叶,但我在上课时欠缺对点线面的分析,幼儿不够理解这一概念。我提供的范作中忽视了暗示性的想象作品,装饰的作品可以抽象一点,以帮助部分幼儿根据范例进行创意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本班幼儿的自主性很好,对记号笔,剪刀等美工材料都能很好运用。
30、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粗心的小画家》含反思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明亮的声音,生动有趣的演唱歌曲《粗心的小画家》;
2、能运用夸张、幽默的表情和动作表演《小虾变成小罗锅》;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教学重点:
能用明亮的声音生动有趣的演唱《粗心的小画家》。
教学难点:
运用夸张、幽默的表情和动作莱表演《小虾变成小罗锅》
教学用具:
钢琴、磁带、录音机、CAI课件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1=C 2/41 2 3 4 5 - 1 5 5 - 6 3 3 - 5 4 3 2 1 -小 朋 友 们 好, 你 好 你 好, 尹老 师 你 好!
二、基本训练
1、发声练习1=C - 1=F 2/43 5 3 5 3 2 1 2 - 3 3 5 3 3 5 3 3 2 2 1 -脚踏 水车 唱 山 歌 gulu lu gulu lu gulu lulu lu.
小河 流水 唱 新 歌 huala la hualala hualalalala .
2、节奏练习(1)、 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2)、 X X X X X X X X -咦,哈哈 哈哈 哈哈 哈。
二、新课教学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你们都爱画些什么呢?;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 今天啊,我们也来认识一位小朋友,他也喜欢画画,可是啊,他却闹了笑话,为什么呢,听老师讲个故事吧!
2、范唱《粗心的小画家》
3、有感情朗诵歌词;
4、la音模唱曲谱;
5、跟琴轻唱歌曲;
6、全班齐唱。
三、总结下课师:丁丁是个粗心的孩子,你们可千万不要学他,那你们要做个什么样的好孩子呢?
教学反思:
《粗心的小画家》是一堂通过歌曲和歌表演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音乐课。本课我采用“看—学—唱—演”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让幼儿“认识丁丁、评价丁丁的画”和“我问你答”的游戏,以及“我当小画家”的活动来进行歌词的创编和歌曲的学唱整个教学在丁丁和幼儿的游戏中进行,让幼儿在玩中找到表演和演唱的乐趣,大胆、自信的参与音乐表演活动。
31、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舞会》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设计思路来源于孩子们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家长们最熟悉的,也是时下最时尚的动画大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为题材而构思的。通过耳熟能详的背景音乐烘托整个游戏气氛,让孩子们以最高涨的激情快速投入到游戏中。游戏的情节设计和装扮过程也是动画片“真人版与搞笑版“的体现,可谓“寓教娱乐,妙趣横生”。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习集体舞,创编并合作表演挖陷阱,织网的动作。
2、能在腕花和标记的帮助下,迅速变化往圆心交替走和圆上走的队形并结伴交换舞伴。
3、体验集体舞中战胜灰太生狼参加舞会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创编出了挖陷阱织网的动作。
教学难点:结合挽带和标记迅速变化圆心交替走及圆上走。
活动准备
音乐《喜洋洋》、红黄花40朵,面具、演出服装
活动过程
师生随喜羊羊和灰太狼音乐入场
(一)、动画一:村长:小羊们,我们青青草原要开舞会了,我们还请了许多客人到我们青青草原来,你们慢慢去准备吧!
动画二:灰太狼,羊村要开舞会了……
师说:唉呀,灰太狼要在开舞会的时候来抓我们,怎么办?(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你们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先抓住他呀?
(二)、老师引导幼儿想办法,并创编动作。
1、学习音乐第一部分打招呼,交朋友动作。
2、学习音乐第二部分挖陷阱的动作。
3、学习音乐第三部分织网的动作。
(三)、完整的随音乐跳二遍。
师:这灰太狼可不容易对付,我们要多挖几个陷阱它才会上当。
(四)、师:舞会快要开始了,灰太狼也快来了,我们要加油干呀!(幼儿随师跳集体舞途中,放灰太狼录音)舞会要开始了,我得想办法混进去,然后一个一个把它们吃掉。一位教师扮灰太狼进入场地,说:我要吃掉你们,唉呀,我掉到陷阱里了,求求你们饶了我吧!
师:快快,我们牵起双手把网拉紧。
(五)参加舞会
师:小朋友们真勇敢,唉呀,舞会快开始了,我们还没打扮自己呢。快快抓紧时间把自己打扮得要多美有多美。(师生换装)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选择了一节大班集体舞活动《快乐的舞会》,这是一节以幼儿集体创编舞为主线的课程。之所以选择了这一类型的音乐活动,是因为喜羊羊与灰太狼是我们小朋友所熟悉和喜爱的好朋友,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挽带和标记的帮助能迅速变化往圆心交替走和圆上走的队形,通过这节课,能让幼儿体会到大家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所带来的快乐。整个活动,目标基本达到。从目标的完成度来看,尤其是中间的难点环节,幼儿创编出了挖陷阱织网的动作并结合挽带和标记迅速变化圆心交替走及圆上走这一环节目标基本完成,但同时,我感觉整体安排欠紧密,难点没有加强,其实挖陷阱这个简单的动作幼儿已经能够很快掌握,在实施中可以适当地根据进度减少练习次数,同时,织网这环节是难点中的复杂之处,老师应一步步引导幼儿(先脚——手——打结)多花点时间练习,并且,由于踏脚等细则没有说清楚,使幼儿很迷茫,操作时就显得不顺畅了。
32、大班音乐教案《小鸡出壳》含反思
设计背景
在认识小鸡小鸭的认知活动中,孩子们被图片中可爱的小鸡小鸭形象所吸引,喜欢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因此,为了充分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我设计了此次音乐活动,鼓励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肢体动作充分表现小鸡出壳可爱的模样,从而获得愉悦心情,使得幼儿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得到练习、提高。
活动目标
1、理解、感受不同节奏的小鸡叫声,在游戏中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2、能用(轻、慢)和洪亮的声音表现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绪。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通过声音的强弱、快慢、和休止表现不同的小鸡。
活动准备
1、《母鸡孵蛋》、《大公鸡穿花衣》的音乐光碟。
2、三张不同大小的鸡蛋图片。
3、三种不同形象的小鸡图片(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
活动过程:
一、熟悉歌曲《母鸡孵蛋》歌曲旋律
1、师生《母鸡孵蛋》音乐律动进场。
2、用音乐问好。
3、师问:母鸡孵了几个蛋?
二、认识三个不同特征的小鸡宝宝,并能模仿各种形式小鸡的叫声。
1、认识棒棒的小鸡——感受1/4小鸡的叫声,能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表现自信。
师问: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鸡?为什么?(强壮的小鸡)
(1)倾听棒棒小鸡是怎么用歌声自我介绍的。(师范唱一遍)
(2)教师用简单图示表示(小黑板出示)。
(3)鼓励幼儿模仿,想象自己是身体很棒的小鸡,唱出有力的声音。
2、认识打嗝的小鸡——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师:这只鸡经常打嗝,所以它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叫打嗝鸡。
(1)听听打嗝鸡是怎么自我介绍的。(师范唱一遍)
(2)听出打嗝小鸡在小节末拍打嗝的规律,小黑板出示简单图示。
(3)幼儿学会在结尾处做打嗝动作。
(4)练习唱准小节末拍的休止符。
3、认识害羞的小鸡——用轻、慢的声音进行表现害羞。
师:我们来看第三只小鸡妹妹长什么样子呢?(脸红:害羞)
(1)听听害羞鸡唱歌是什么样子的?
(2)用拖小尾巴的图示表示害羞鸡的慢。(小黑板出示)
(3)学习害羞鸡唱歌。
4、第四只小鸡要过几天才出壳,我们到时再看看它长什么样吧。
5、集体歌唱,模仿三种小鸡的叫声。
师:这三只小鸡的叫声合起来是一首好听的歌呢,名字叫《小鸡出壳》。[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两遍)
三、音乐律动《大公鸡穿花》。
过度语:小朋友看,大公鸡爸爸也来看鸡宝宝了,他的心情特别高兴,我们跟他唱首歌吧。
1、集体表演律动《大公鸡穿花衣》。
2、师:鸡宝宝的生日快到了 ,大公鸡爸爸想请小朋友到家里表演,小朋友们谁想参加?
(1)、指名上台表演。(复习歌曲)
(2)、集体评,互评。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让我们跟着大公鸡爸爸去参加生日会吧。
教学反思
1、在本次活动中,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体验出发,运用了原歌曲的旋律,为三个鸡蛋设定了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歌曲中的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让幼儿在趣味的游戏中学习歌曲、亲身感受体验有趣的小鸡形象。
2、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在声音的处理上,通过声音的强弱,快慢和休止来表现不同的小鸡。
3、在活动的结束部分,我带领幼儿完整学唱了3段后,引出大公鸡爸爸来看鸡宝宝准备举办生日会这一契机,让幼儿对歌曲再一次进行演唱表演,再次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
4、整节课的亮点在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母鸡孵蛋,公鸡爸爸照看鸡宝宝这些音乐教学情节设计,让幼儿感受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
5、整个教学活动时间比较急促,重难点不够明显。
33、大班音乐教案《藏族小格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歌曲内容,能通过图谱演唱歌曲。
2、根据对歌词的理解,尝试用动作和表情体验表现歌曲中的内容。
3、感受西藏人民的活泼、欢快情感。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收集西藏人民的生活图片,了解西藏人民的民俗风情等特点。
2、小格桑、冲锋枪、小红马、国防兵等图片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图片导入,引出主题。
1、这是哪个民族的人民?
2、遇到节日他们喜欢干什么?
教师小结:这是西藏的人们,在节日的时候他们喜欢唱歌、跳舞来庆祝他们的节日。
二、基本部分。
1、欣赏歌曲,引起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藏族歌曲,名字叫做《小格桑》,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吧!教师弹奏歌曲范唱。
(2)幼儿第一遍欣赏歌曲。
提问: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请幼儿贴图。(我听到了一位小朋友叫小格桑,把小格桑的图片贴到黑板上,他喜欢玩冲锋枪,把冲锋枪贴到黑板上……)
2、再次欣赏歌曲,熟悉歌曲内容。
(1)我们来认真的听一听,他是不是这样唱的!
(2)孩子们你们听得真仔细,歌曲中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
(亚拉索、索利亚拉索——-语气词啊、哎)。
(3)根据图谱,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3、学唱歌曲,掌握歌曲。
(1)刚才在欣赏歌曲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已经能跟着录音机演唱了,你们能行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唱歌时一定注意要保护自己的嗓子,用好听的声音来唱。
(2)教师分句教唱歌曲,幼儿学唱。
①看图谱,跟着音乐演唱歌曲。
②拿掉图谱,学唱歌曲。
③多形式演唱歌曲。师幼合唱、男女生演唱、领唱。
4、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
师:孩子们你们听的很认真,学的很仔细,都能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歌曲小格桑了,真棒!如果用我们的身体动作把他们都表现出来,不知道美不美?让我们来勇敢的试试吧!
小结:我觉得小朋友都很棒,你们觉得呢?
5、边唱边表演歌曲。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提出更高的要求,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那就是一边表演一边演唱歌曲,你们行吗?就看你们的了!加油!
【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们都表现的很不错,让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在轻松的音乐声中休息结束。
活动反思:
备课时我把舞蹈活动《小格桑》改为二教时,第一教时就是这节活动学唱歌曲,前面环节我重点让幼儿理解歌词,有教师传授如格桑含义为幸福之花,有引导幼儿自己理解如边疆、亚拉索,后面我采用多种练唱方法,激发幼儿学唱兴趣,如师生对唱那个、小组对唱、在每一乐句的最后两拍上配上动作(既让幼儿多感官地感受歌曲活泼的性质又帮助幼儿唱准休止音符)、接着在更多乐句上配上动作如亚拉索。整个活动幼儿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高,气氛活跃,效果好。下课后好几个幼儿边唱小格桑边跳出活动室,情绪快乐溢于言表。
34、大班音乐教案《小动物表演》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很容易对艺术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的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这种兴趣容易转移,也易于波动。所以在设计这个活动是就把“激发兴趣需要贯穿于始终”作为方向。从歌曲的选择、活动形式的制定及活动过程的设计都考虑到这一点。首先《加沃特舞曲》是一首节奏明显给人一种活泼、轻盈跳跃的快乐气氛,很适合大班幼儿。其次律动的形式带入了情境性。因为幼儿的感受、发现多处于直观感受水平,依赖于客观本身的鲜明特征的吸引,以八座房子的形式不仅能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及兴趣:“房子里会是谁?”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怎么样才能让房子的主人开门?”既可勾起幼儿的已有经验,又给幼儿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同时用敲门形式打出后三拍 |XX |X-| 的节奏,整个过程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寓教于乐在这个活动中有很好的体现。最后以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游戏,体现小朋友的爱在集体结伴舞蹈游戏中享受和朋友们在一起的幸福感。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分表现舞曲|XX XX|XX XX|XX|X-|||的节奏。
2、感知舞曲的活泼、轻盈和欢乐跳跃的情绪。
3、体验对小朋友的爱,在集体结伴舞蹈游戏中享受和朋友们在一起的幸福感。
4、让幼儿进行创编。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通过编创表演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难点:
1.在此之前幼儿没有接触过拍节奏。
2.感受歌曲音乐的快乐及舞蹈性。
活动准备
1. 音乐《加沃特舞曲》。
2. 自制挂图一幅;(森林有8座一样的房子)。
3. 为幼儿创设情境;在教室四角创设四座房子,住着四种小动物(小狗,小猪,小猫)。
4. .四种小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激发兴趣
1. 教师:今天,跟老师去森林里走走吧!(出示挂图)教师随着舞曲节奏用手指在挂图上表现走的动作。
2、教师:我们到了,看!这里有什么东西呀?(这里有八座一模一样的房子。)(.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咦!里面会是谁呢?(幼儿自由猜想)。
二. 激发幼儿的想像力,引导幼儿用敲门的形式打出后三拍|x x|x—||的节奏强调走过篱笆之后再敲门,音乐一遍打开一扇门。
1. 教师:哪我们就请小动物出来和我们一起玩吧,但是,在我们请它们时一定按照音乐的节奏一步一步走到门前再敲门哦,音乐一遍打开一扇门。
2 教师:提问:走了几步?(4步)敲了几下门?(3下)鼓励幼儿发挥想像是,除了用手敲门之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幼儿随音乐分别用三种方法打开所有的门.如:打门铃用食指提按,铃铃铃,打电话喂喂喂,拍手跺脚等)。
3. 教师: 好!房门被你们打开了,你们看看是谁住在里面呀?(教师一边贴房门上的小动物)第1.2座房子住着小狗,3.4住小猪,5.6住小鸭.7.8住着小猫。
4. 教师: 现在你们要和小动物们一起玩了,哪你们就要学他们的动作和他们的叫声才可以和他们一起玩听!现在我们跟着音乐学他们的动作,到敲门的音乐就学他们的叫声吧!来,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做一遍,教幼儿学做动物的动作和叫声)。
5. 教师: 现在你们都学会了小动物的动作和叫声了,你们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小动物和他一起玩了,快,让自己变成你喜欢的小动物吧(让幼儿挑头饰,准备游戏)。
6. 创设情景,教室四角四座房子,跟着音乐开始游戏。
7. 幼儿进行创编,除了这些小动物之外,小朋友想一下还有什么小动物.学一学它们的动作和叫声,跟着音乐来试一下(请几个幼儿示范)。
8.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从设计到课堂气氛是非常不错的.对于以前的音乐课我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以前没有这样上过音乐课,自从听了培训老师说,音乐自己本身就是很好的乐器,只要你自己会利用,像拍手拍腿,捏指,拍肩,弹舌,跺脚等等.我发现这舞曲的节奏很轻快,所以我有了设计这个内容意图。想不到这节课比我想像中的效果还要好.我以后如果有机会一定会自己充电。
35、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孔雀》含反思
活动名称:快乐的孔雀
活动目标:
1、学会弹簧步,运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对孔雀的认识与喜爱。
2、体验用舞蹈表现的快乐。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PPT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交流经验,引发兴趣
1、师: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动物园里会有什么小动物?谁能用动作来告诉我?
2、幼儿大胆做动作并互相猜测动物名称。
3、师:这些小动物都来自各个地方,那么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云南那边也有一种美丽的动物,你们知道是谁吗?(不知道)--教师做孔雀手势提示。
4、跟着教师做孔雀手势。
二、进入情景,学习舞步
1、师:想去看孔雀吗?那就乘上我们的大巴士到西双版纳去,西双版纳比较远,去的时候一定要带好安全带。
2、师:我们的车子一会儿开得快一会开得慢,(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而且还有山路,很崎岖,你们一定要跟上哦!
3、教师以驾驶员的身份示范动作,区别慢慢开与快快开的差别。
4、幼儿跟着音乐与教师一起搭乘大巴。
5、着重讲解弹簧步:膝盖要弯曲,左脚一步右脚一步,要有弹性,膝盖不弯曲就会很僵硬。
三、尝试表现孔雀的动态
1、师:你们觉得孔雀来了吗?听孔雀来了!远远的一只美丽的孔雀渐渐地向我们小朋友走来。出来了吗?当我们眼睛睁得大大的时候,孔雀就出来了,多漂亮!(播放课件)
2、师:这是傣族的竹楼,孔雀就住在这儿。这是什么颜色的孔雀?(白孔雀)
3、(出示孔雀开屏图片)我们也来开开屏,幼儿张开手臂上下舞动。
4、瞧,这是谁呀?--这是演员,跳的是孔雀舞。
5、学着模仿与想象孔雀的动作。
1)孔雀的头怎么做呀?--三根手指三根毛,要竖直,高高的在头上。
2)孔雀理理自己的羽毛。
3)孔雀开屏。
4)孔雀喝水。
6、教师示范--将所有的动作编进音乐里。
7、幼儿与教师跟这音乐共同演绎孔雀。
8、请幼儿交流自己不同的孔雀动作。
9、想象走路的孔雀样子并创编舞蹈动作--配音乐加上弹簧步。
四、活动延伸
我们小朋友跳得真不错,老师建议可以几个小朋友合作一起表演孔雀舞,排一些队形,作为演出节目在北石小剧团里表演,好不好?
反思:
这节活动也反映出我教学机智有待提高。要有敏锐的发现的眼光、灵敏的反应,才能更好的应对临场发生应急事件。如:当我到问孩子们玩了这么多游戏,你们开不开心时,很都孩子都在嚷嚷不开心时,我没有及时做出应对,忽略了孩子的情绪,是整个活动更多的流于了形式,而没有真正扎根教学。如果能机智的问问:为什么不开心,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学环节设计,效果也许更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的把握、教学现场的机制应对,是每个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我需要在教学中多总结经验。
36、大班社会教案《我的小档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制作自己的小档案,能明确自己的喜好。
2.通过交流档案,了解他人的喜好与自己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学会接纳、尊重他人。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档案记录表、老师的小档案
活动过程:
1.神秘来宾。
(1)师:今天我们班级来了一位神秘来宾,可是我也不知道他是谁。在他出现之前我收到一份文件,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他,猜到他的身份。
(2)教师出示小档案,引导幼儿观察档案上包含的内容。
2.学习制作自己的小档案。
(1)师:刚才我们通过一个小档案知道我们的神秘来宾是X老师,如果想让别人更快更全面的认识你,小档案是个非常好的办法。怎样才能制作出一分档案呢?上面要有什么内容?
(2)幼儿讨论后教师出示档案记录表。
3.幼儿制作“小档案”。
4.游戏:小小调查员
(1)玩法:幼儿当“调查员”,在音乐若中模仿开汽车的动作向前行进,当音乐停止时,幼儿取出自己的档案表互相进行“调查”,看一看自己的档案和别人的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做好记录。
(2)围绕调查结果组织进行讨论。
你有没有找到和别的小朋友一样的地方?还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大家彼此之间的不一样会不会影响你们做好朋友?
5.鼓励幼儿在主动观察、了解他人的基础上,为家人制作小档案。
活动延伸
教师和幼儿一起将制作好的“小档案”布置在班级合适的地方。
教学反思
活动以孩子操作为主,给孩子最少的干预、最多的观察和最大的耐心。让幼儿从兴趣开始培养,从根基开始打起,从基本习惯开始抓起,增强幼儿自信心。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幼儿园探索竹乐器的教学方案
-
育幼儿要团结互助的音乐教案
-
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教学方案
-
让幼儿学习创编舞蹈的兴趣的教学方案
-
培养幼儿活泼向上欢乐情绪的教案
-
激发幼儿做音乐游戏兴趣的教学方案
-
引导幼儿会看歌词图谱学认歌词的教学方案
-
培养幼儿协调能力和表演能力的音乐教案
-
大班音乐教案《泼水歌》反思
-
大班音乐教案《小蜜蜂》反思
-
大班音乐教案《三个和尚》反思
-
妈妈,我想对您说
-
谁的本领最大_小学生作文:三年级
-
12岁容莉欣:亲情无价(作文)
-
让幼儿轻松进餐
-
妇女节感恩教案
-
中班科学《小车迷》教学设计反思
-
幼儿园艺术活动《杂技表演》大班音乐教案打击乐器活动反思
-
攸县香干朋友圈文案38句
-
泓森槐速生树种培育公司朋友圈文案38句
-
《我在地府当阎王》第二章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