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

首页 - 大班音乐教案

大班音乐教案《鼓上的小米粒》反思

时间:2023-03-16 18:44:13 A+

大班音乐教案《鼓上的小米粒》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鼓上的小米粒》反思

1、大班音乐教案《鼓上的小米粒》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音的强弱变化,并创编米粒在鼓上的跳舞动作,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

  2.通过游戏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词,学习有节奏地米粒跳舞。

  3.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鼓 米粒 图谱 记录纸(画成鼓面的形状)大大的鼓面

活动过程:

  一、节奏练习。

  1.老师出示小鼓:“小鼓唱歌时声音是怎么样的?”

  2.节奏游戏练习:师交代鼓和小朋友玩歌唱接力游戏的玩法。

  3. 师再次敲鼓:小鼓唱歌什么特别的地方?

  二、创编米粒在鼓上的跳舞动作。

  1.出示米粒,猜测米粒在鼓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进行验证。

  2.启发幼儿创编米粒跳动的动作,教师进行记录。

  3.出示图谱,听音乐和鼓声学学图上米粒跳舞的动作。

  4.听音乐,让孩子做自己创编的动作。

  三、看图演唱歌曲。

  1.让孩子说说图上的内容。你看懂了什么?

  2.听老师点图演唱一遍。

  3.幼儿看图学唱一遍。

  四、玩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1.交代游戏规则,重点强调音乐停地时候,谁站在鼓后面就由谁敲鼓。

  2.听音乐玩游戏,听鼓点用有趣的动作表现出来。

教学反思:

  在幼儿操作感受鼓点的震动方面没有顾及全体幼儿,只有部分幼儿上来操作了,其他的幼儿都是旁观者,并没有亲身体验。《纲要》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本来,我也想多准备些鼓,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但我担心孩子们会乱,米粒撒在地上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而取消了这个念头。现在想想,只为了让教学保持有序而扼杀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真是得不偿失。在最后的游戏环节,原本可以请幼儿三五成群结伴游戏,其中一幼儿当敲鼓人,其他幼儿当小米粒,然后互换角色,使幼儿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当时只考虑到教学的不要把时间拖得太长,而略了生生互动,这也是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引起重视的。

2、大班音乐教案《小海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小海螺》,进一步感知乐曲表现的欢快活泼的情感。

  2、感受小海螺对大海不依不舍的依恋和赞美。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小海螺、音乐《小海螺》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神秘佳宾,你们想不想见见它呀?通过谜语,引出贯穿全课的线索--小海螺。身穿小盔甲,没脚又没手,住在大海里,背着屋子走。

  师:小海螺多漂亮啊!它还为我们带来了大海的声音呢!(老师将海螺放在个别学生耳边感受海风)。

  二、欣赏歌曲(意图:让学生通过仔细的聆听及肢体语言,深刻的感受大海)

  1、老师以小海螺的口吻向学生提出邀请:同学门,你们好啊,我是小海螺。你们去过大海吗?今天我来邀请大家去美丽的大海作客,你们愿意吗?

  2、提问:请学生说说心目中的大海美在哪里?是否去过海边,见过大海退潮的情景吗?退潮后海滩上都有什么?你捡过贝壳、小虾吗?(教师鼓励性总结评价)

  3、播放歌曲《小海螺》(要求学生闭眼聆听),说一说听到这首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快乐、喜悦)(小朋友在海滩上拾贝嬉戏)

  4、复听歌曲,用手指跟着旋律点节奏,进一步感受歌曲节奏特点和音乐风格。(明亮、欢快)

  5、再听歌曲,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用自已喜欢的动作伴随小海螺的歌声翩翩起舞。

活动反思:

  1、选材贴合幼儿的实际:本班幼儿对于故事只关注故事的情节很忽视故事内涵,以及在生活中幼儿较忽视何为困难,通过这个活动使孩子对于故事内在的一些东西有了思考,从活动中孩子表现出对于困难的理解以及讲出自己的一些克服困难的故事等,让我感受到幼儿的转变。因此,在这个时间段选择这样一个故事开展活动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教学的法引发幼儿的思维:首先活动中讲述故事时的余音缭绕法,让这个远航的故事很唯美,让幼儿听到故事结尾时有种感叹"这个故事太感人" 了;其次是听觉震动法,让幼儿的思维有了很大的空间,他们听到了音乐中有水浪、紧张、闪电等。幼儿借助载体的猜测层出不群。第三是分组辨析法,使幼儿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幼儿的语言丰富起来。第四是情节猜测法,整个故事分段讲述在关注到小海螺想做一件事情、勇敢、智慧等内容时让幼儿展开想象,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最后的经验拓展法是对幼儿生活经验的拓展与引发新的思考,照片的呈现帮助了幼儿联系生活。

  3、师幼对话中教师的回应肯定幼儿的思维再起波澜:在整个活动中,对于幼儿的每个回答我都能用总结、梳理等方法去回应,如"你想得很远"、"走过去有一片天"等,幼儿在回应中又引发了新思维。

3、大班音乐教案《小孩不小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小孩不小"的含义。

  2、体会进行曲式的歌曲风格,能有精神饱满的演唱。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小孩不小歌》。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

  2、欣赏歌曲《小孩不小歌》。

  (1)教师介绍歌曲:总友人说我们小孩小,其实我们并不小!如果有大人看我门,那就比我们还要小,这是一位很有学问的爷爷说的话,他把它写成了歌,歌名就叫《小孩不小歌》。

  (2)欣赏歌曲录音,感觉音乐的节奏和歌曲的力度。

  (3)围绕歌曲内容,幼儿相互体温解答,理解歌词。你觉得着首歌有什么特点?与其他歌曲有什么不同?什么地方没有听清楚或听不懂?

  3、练习演唱。教师可边唱边有力地按节拍指挥,帮助幼儿掌握力度:幼儿唱错歌词要及时纠正,不准确的低反复可以单独练习。

  4、让幼儿分别做指挥,带领大家演唱。

活动反思:

  这首《小孩不小歌》歌曲内容简单有趣,贴近幼儿,乐曲风格诙谐、欢快,在我翻唱歌曲后,这首歌就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因为幼儿感兴趣,喜欢这首歌曲,所以掌握的速度也很快。

  这首歌曲是一首2/4拍的歌曲,节奏感比较明显,因此,我在范唱时让孩子们打着节拍来熟悉旋律。这首歌曲的重点是让幼儿学会唱准“一字两音”处,所以我把这句单独让幼儿打着节奏来唱;在第三个句式里,有2个附点音符,我是先让孩子们集体来朗诵歌词,这样子孩子们熟悉了歌词演唱起来也会很快,朗诵两遍后,我提醒他们要和我读的一样,并强调了带有附点的“你”字必须拖的长一点;在活动过程的最后环节,我让孩子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样的演唱方式来演唱,接着照他们的演唱方式来演唱,第一次是分男女轮唱,第二次是分组轮唱、合唱。一开始我以为幼儿会唱不好,但他们的表现超乎我的想象,并能完整的演唱歌曲歌词,说明孩子们很喜欢这节音乐活动。

  通过本节活动的开展,我觉得在歌唱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提问的有效性,来吸引幼儿。

4、大班音乐教案《小闹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情境中学唱歌曲《小闹钟》,并创编歌词中相应的象声词。

  2. 感受歌曲表现的音乐形象,唱出闹钟铃声的节奏和音色的变化。

  3. 体验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

  4.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 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重难点:

  让幼儿在情境中学唱歌曲,体验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

  替换歌词中相应的象声词。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呼噜声效、闹钟标记;

  经验准备:幼儿课前听过各种闹钟的铃声。

活动过程:

  一、情境表演,引出歌曲。

  1. 引导语:“我是一个会唱歌的小闹钟,只要主人需要我,我就会唱起歌来。”

  2. 教师扮演小闹钟,带着动作演唱歌曲,幼儿完整欣赏。

  3. “我是怎么唱的?”教师帮助幼儿梳理歌词。

  二、创设情境,学唱歌曲。

  1. “呀,已经7点半了!”(呼噜声响起。)“主人还在睡觉,我再不唱歌他就要迟到了。”教师范唱。

  2. 呼噜声响起。 “主人还在睡,谁愿意帮我一起唱歌叫醒他?”教师带几位幼儿演唱歌曲。

  3. 呼噜声响起。“主人还是不起床,还有人愿意帮我一起唱歌叫醒他吗?”教师和全体幼儿演唱歌曲。

  三、创编歌词。

  1. “主人真是个懒猪!我只好请我的闹钟朋友来帮忙!”出示一闹钟标记。

  2. “我发出的声音是‘的铃咚’,我朋友发出的声音是‘滴答当’。你们猜他会怎样唱歌?”引导幼儿替换歌词。

  3. 出示另一闹钟标记,“你们猜这个小闹钟会发出怎样的声音,会怎样唱歌?”引导幼儿替换自己创编的象声词。

教学反思:

  通过反思这一课后,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5、大班音乐教案《小松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风格,学习用坚定、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

  2、理解歌词内容,体验长大的自豪,增强自信心。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磁带以及录音机图谱(画有阳光雨露、新树枝、小松树等)

活动过程

  (一)、熟悉旋律

  1、 播放歌曲磁带,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歌曲旋律,说说对乐曲的初步印象(丰富:欢快、活泼等词语)

  2、继续欣赏旋律,鼓励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打身体的各个部分。(多遍)

  3、教师选取幼儿拍打动作,编成小组合,集体共同随音乐游戏。

  鼓励幼儿随节奏拍打身体,拍出声音,在多次拍打中熟悉旋律,并且感受乐曲的欢快。

  (二)、理解歌词

  1、教师清唱歌曲多遍,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复唱该句,以表示肯定。

  2、重点理解阳光雨露、哺育、新枝叶等词,并出示图谱以帮助幼儿理解。

  (三)、学习歌词。

  1、教师朗诵歌词,幼儿欣赏。

  2、教师带领幼儿用坚定、自豪的情感跟诵歌词。

  (四)、学唱歌曲

  1、教师用全曲带唱的方方,带幼儿学唱歌曲二三遍。

  2、幼儿自由结伴歌表演请幼儿自由找一同伴,分别扮演小松树和小朋友进行表演,然后互换角色。

活动反思:

  在歌唱活动中如何始终抓住幼儿的兴趣呢,如果从头到尾没有变换方式,让幼儿进行多次演唱,幼儿肯定会失去兴趣,我在这次歌唱活动中为了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喜欢随机变换多种演唱方式。在这周的歌唱教学《小松树》中,我随机用了一些有趣的方法,结果幼儿的演唱兴趣高昂,能按不同的要求顺利又愉快地完成了我教学活动。

  歌唱活动《小松树》我分成了二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们班幼儿已经学会歌曲还能用简单的动作进行匹配。第二部分的目的是让幼儿进一步学唱歌曲,学习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活动的难点就是让幼儿能跟着节奏连贯的唱歌曲,重点是启发幼儿唱出快乐的感觉。

6、大班音乐教案《大桥上的蓝脚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物体表现不同的声音,感受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并学习用肢体动作加以表现。

  2、通过对动作的体验,了解不同的声音效果。

  3、分享创造和成功的快乐。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活动准备:

  1、巨人、小狗、蓝老鼠的脚印PPT动画。

  2、脸盆、茶杯、响瓶各五个。

  3、幼儿对各种脚印的识别常识。

活动过程:

  1、展示PPT,故事导入。

  T:PPT上展示的是什么?(大桥)T:桥下住着一只灰老鼠,他在等他的好伙伴蓝老鼠,这时……--播放PPT,出现巨人的脚印。

  T:谁来了,你知道吗?

  S:蓝老鼠。

  T:是蓝老鼠吗?(是人)T:你怎么知道是人的?(那个是人的脚印)

  T:是一个大巨人呢还是一个小矮人?

  S1:小矮人S2:大巨人。(你的理由是什么?)(巨人用了四步就走过了这座桥)

  2、感受声音与动作的关系。

  T:大巨人走路是怎么样的,谁来试一试?(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模仿大巨人走路,按照四分音符的节奏。(嘴巴里发出"咚""咚"的声音。)

  --继续讲述故事。

  T:课时灰老鼠不开心,他的好伙伴还没有来。咦!又有人过来了!

  --操作PPT,出现小狗的脚印。

  T:巨人用了四步就走过了桥,小狗却用了八步,这是怎么回事?

  S:……(巨人走路是"咚""咚",那小狗走路呢?)--引导幼儿表现小狗走路的动作。(用手拍腿,以八分音符的节奏表现。)

  T:现在大桥上有巨人和小狗的脚印,如果他们俩一起出来,会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表现巨人,幼儿表现小狗,陆续走过大桥。

  --最后蓝老鼠终于出现了,灰老鼠高兴的拍起手来,用拍手的动作表现蓝老鼠的声音(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幼儿分三组表现巨人、小狗、蓝老鼠的声音,陆续过桥,然后三组小朋友交换角色再进行表演。

  3、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物体给动画伴奏。

  T:刚才动画播放的时候有没有声音?(没有)T:我们来给它配音怎么样?(配音需要工具,用什么呢?)--出示:脸盆、水杯、响瓶。

  T:巨人的声音用哪样东西表现比较好?(脸盆)--最小的响瓶表现蓝老鼠的声音。

  T:我们的工具准备好了,在配音之前呢,我们先来练习一下。

  --物体分发到幼儿手中,进行指导练习。

  --教师指导,幼儿分组表现巨人、小狗、蓝老鼠陆续过桥,给他们配音。(进行三次)

  4、表演三重奏。

  T:刚才我们配音的时候,是一个一个表现的,如果他们一起过桥,发出来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

  --播放PPT第二页。

  T:我们给这一段动画配音,看看效果怎么样!我们来尝试一下!

  --三组小朋友同时表演。

  5、活动延伸:寻找不同的配音工具。

  T:如果我们不用今天我带来的东西配音,还可以用什么来配音?

  --幼儿想象回答。一起去寻找其他配音工具并且尝试配音。

活动反思:

  1.只有更深层次地钻研教材,才能在课堂上创造有效地情境。

  这篇课文以一个生动的小故事渗透了自然界中小动物们的脚印各不相同的常识,并旨在借此篇课文让孩子对动物各种不同的脚印产生兴趣。这堂课上,我对于“不同的脚印”这个常识的渗透还不够,只是一味地在教学环节中安排了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枯燥无味的各项说话训练。而且,虽然看似训练点很多,却因为没有完全考虑到我班的特殊情况,所以导致训练目标也没有完全达成。如果能够在更深层次地钻研教材后,根据孩子的真实情况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也许教学效果会更好。

  2.应该对教学环节进行更细化的安排。

  在有些教学环节的处理上,我只是略微强调,如果能够以学生出发,做好更细化的安排,也许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孩子在充满兴趣的状态下主动学习。

  3.切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对于这篇课文,我给我班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是能够将课文中的语句读出一定的感情。可是根据这堂课的教学情况看来,我班的孩子把一篇课文读通顺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应当适当放宽要求,先将读通句子这点目标落实后再继续强调语气的朗读。

  4.表扬要及时,要有的放矢

  在这堂课上,我对于孩子的回答所作出的表扬和评价基本到位。不过,在有些小朋友十分出色地回答出一个较难的问题时,我没有给予他充分的表扬。这就是我在表扬这方面,仍没有做到有的放矢。试想如果我能够突出表扬那位小朋友的话,对于其他小朋友来说肯定是一种促使和鼓舞,能够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通过这节课,我觉得我学习到了很多,很多问题暴露出来并不是坏事,如果能得到有针对的分析和引导,还是“不虚此行”的。十分感谢教研员的不吝赐教,让我有机会发现更多的问题,是我有了更为明确的改进方向。

7、大班音乐教案《鸭子上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歌曲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知道歌曲名称。借助图饰理解并唱准歌词,在动作的配合下,唱出1-8的递增和递减,形象感受数量递增递减的关系。

  2、学习用轻快声音演唱歌曲。

  3、享受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发展幼儿的肢体力量,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与平衡性。

  4、幼儿能充分感受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的内容。

  5、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活动准备:

  小鸭子头饰和图片各8个、小桥和小桥的图片、歌曲、磁带,平衡木,轮胎若干,小椅子围成鸭宝宝的家。

活动过程:

  一、 学小鸭子走路进场(听《鸭子上桥》的音乐)今天,天气真好,鸭妈妈要带鸭宝宝们出去玩。听音乐入场。刚才你们玩得真开心,请鸭宝宝坐在小椅子上。

  二、幼儿有节奏地轻声念歌词并随数字变化拍手,做手势,感受数字的递增和递减郑老师知道你们特别喜欢小鸭子,现在真的来了一群小鸭子,那我们一起用拍手的方式来欢迎它们好吗?我们听到数字就拍一下小手,跟老师一起拍手。拍的真不错,接下来,换一种比较难的方法看能不能难到你们:扳手指听音乐数一数,听到数字"一"就出一个手指头,听到数字"二"就出两个手指头……

  三、在游戏中感受歌曲的旋律,初步感知歌曲的内容老师想请小朋友做个游戏,游戏是这样玩的,大家围成一个圆圈,你的左手贴着他的右手,用你的右手拿东西送给他,老师示范,认真听音乐,听到数字就把手中的鸭子头饰传给下一位小朋友知道头饰全部传完,由八位小朋友拿着头饰,小朋友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只鸭子,(8只)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上桥)八只鸭子上了桥,小小木桥怎么样?(摇呀摇) 那他们是怎么上桥的?是不是挤来挤去,推来推去的?(一个挨着一个)对,我觉着我们上桥肯定比他们走得还好,想不想试一试?看哪位小朋友模仿鸭子最像,(幼儿模仿)

  四、听音乐 教师演示教具小鸭子是一个挨着一个上桥的,但是它们上桥的速度是不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提问:开始的四只鸭子走得快还是慢?后边的四只鸭子走得快还是慢?1、2、3、4只鸭子走得慢,5、6、7、8只鸭子走得特别快,那大家有没有发现第三只小鸭子和第四只小鸭子上桥之后怎么了?有歌词吗?(没有)有音乐吗?(有)这叫间奏。

  8只鸭子都上了桥,它们把小小木桥弄得怎么样了?你能用动作模仿出来吗?

  小鸭子在桥上摇摇晃晃的,小鸭子怎么办呢?(下来了)咱们看看小鸭子是怎么下桥的?(也是一个挨着一个下来的)8只鸭子下来的一只,还有几只?(七只),七只鸭子下来一只还有几只?……

  五、 游戏,(出示平衡木)你们真棒,那你们想不想玩上桥的游戏啊?这是一座小木桥,等会儿,老师要请八只小鸭子上这座小木桥,当唱到第一只小鸭子的时候,第一只小鸭子就上桥;当唱到第二只小鸭子的时候,第二只小鸭子就跟着上桥。唱到第几只小鸭子,第几只就上桥。音乐唱到下桥你们就下桥,第二遍音乐起你们再上另一个小木桥,每个小木桥都不好走,你们怕不怕?(不怕)好样的,你们真勇敢。谁想来玩?(带上头饰)

  六、师幼一起唱歌曲并模仿鸭子鸭宝宝,快回家吧,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边拍手一边用好听的声音把这首歌唱一遍。嗯,大家唱得真好听!再来一遍,让我们一起来模仿小鸭子的动作再唱一遍。

  七、结束小朋友们!跟郑老师玩的好不好?小朋友们再见!

活动反思:

  通过学习奥尔福音乐教学法,受益非浅从中学到很多,使我安排的音乐活动,体现玩中学,学中玩。同时体现了多元智能共同参与,共同发展,感觉统合。

8、大班教案《会跳舞的小米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喇叭通电后的振动现象。

  2、尝试操作的方法,提高仔细观察、探索发现的能力。

  3、能够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4、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每桌一筐低音喇叭、一筐1号电池、一碗小米。

  2、PPT、播放器。

活动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探索通电后喇叭的振动现象,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在操作过程中,能够通过小米在喇叭的跳动感知喇叭的振动现象。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引导幼儿观察电池、喇叭。

  2、提醒幼儿正确取放喇叭,不要碰喇叭中间很软的地方,要拿喇叭的两边,摆放的时候喇叭口要朝上。

  二、探索如何使喇叭发出声音。

  1、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喇叭发出声音呢?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

  3、请1-2名幼儿演示操作过程。

  4、教师小结:当喇叭上的两根线分别连接电池的正极、负极上时,电路通了,喇叭就会发出声音了。

  三、感知喇叭通电时小米在喇叭上跳动的现象。

  1、请幼儿给喇叭接上电池,观察喇叭是否发出声音呢?用手摸一摸喇叭口,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呢?(喇叭口在轻轻振动)

  2、把小米放在通电后的喇叭上会怎么样呢?

  3、幼儿操作并观察小米的跳动现象,启发幼儿用比较确切的语言表达小米“跳舞”的样子。

  4、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5、小米为什么会跳舞呢?

  6、教师小结:喇叭通电后引起的振动使小米跳起“舞”来。

  四、探索接上不同数量的电池,小米在喇叭上的跳动的幅度有什么变化呢?

  1、接上不同数量的电池,在喇叭上的小米会有什么变化呢?

  2、幼儿操作,启发幼儿相互合作,并仔细观察接上不同数量的电池,小米跳动的不同情况。

  3、刚才你们是怎么玩的?你们发现了什么?

  4、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小米的活动图,帮助幼儿梳理知识。

  5、教师小结:电池接的越多,喇叭振动的越厉害,小米就跳的越高。

  五、游戏:快乐的小米。

  教师做喇叭,小朋友做小米。老师说出电池的数量,“小米根据电池的数量来跳舞。比如老师报“1节电池”。“小米”跳的低、老师报“3节电池”“小米跳的高”。

反思:

  以上活动过程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充满“动感”的画面。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觉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兴趣。所以本节活动孩子们都是在不停的操作,振动是物体运动的一种方式,也是幼儿可以理解的一种物理现象。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以触觉为手段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振动,其感受相对比较微弱。在“会跳的小米”中,将喇叭较为细微的振动借助小米的跳动使其更为明显,更易为幼儿所觉察。这一做法在材料的选择及活动的构思上无疑是别具匠心的。在这一活动中老师摒弃了“传授灌输”的教学方式,为孩子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极具操作性的活动,使孩子沉浸在欢乐的带有游戏性质的自主活动中,使其思维和感官处在兴奋与敏感的状态,最终使孩子的情感表现、感知效果都达到了比较理想的境地。在现场,孩子们活动的热情使旁观者深受感染。

9、大班音乐教案《粗心的小画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园用自然声音唱歌,吐字清楚。

  2、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

  3、通过学习歌曲,教育幼儿要认真学习,不骄傲。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歌曲图谱:螃蟹、小鸭、小兔、大马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律动。

  二、歌曲前部分。

  1、示丁丁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他的名字叫丁丁,丁丁特别爱画画,他总是对别人说自己画画好。那他对别人都是怎么说的,我们来听一听。

  2、范唱前部分歌曲。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谱。

  幼儿学唱歌曲。

  三、学唱歌曲后部分。

  教师:丁丁说他什么东西都会画,你们相信吗?为什么?

  教师:我们来听听丁丁到底画了些什么?

  教师边范唱边出示图谱。

  教师:丁丁画的螃蟹是什么样子的?同样的方式提问鸭子、小兔、大马。

  幼儿学唱歌曲。

  四、学唱附词。

  教师将图谱调整,请幼儿尝试演唱歌曲。

  教师讲解正确的演唱方法。

  幼儿演唱。

  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

  五、引出歌曲的名字,鼓励幼儿不做粗心的小朋友。

教学反思:

  《粗心的小画家》是一堂通过歌曲和歌表演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音乐课。本课我采用“看—学—唱—演”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让幼儿“认识丁丁、评价丁丁的画”和“我问你答”的游戏,以及“我当小画家”的活动来进行歌词的创编和歌曲的学唱整个教学在丁丁和幼儿的游戏中进行,让幼儿在玩中找到表演和演唱的乐趣,大胆、自信的参与音乐表演活动。

10、大班音乐教案《小花猫》含反思

音乐分析:

  1、音乐情感:轻松、愉快、活泼,调皮逗趣的小花猫游戏画面。

  2、音乐知识点:两段体结构,四二拍子,每一段有2次重复,第一乐段以平稳的断奏,音形连贯,体现"小花猫"活泼、愉快自在的形象。第二段音乐稍起伏,连贯,圆滑奏,体现"小花猫"聪明伶俐、调皮可爱的场面。圆滑奏共有4处。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活动,感受音乐活动中的乐趣。

  2、学唱歌曲,感应圆滑和断奏,进行角色的扮演。

  3、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教学准备:

  1、小花猫图片、挂图P1、

  2、铃鼓、圆舞板、呼啦圈一份

  3、CD播放机,音乐光盘

活动对形:

  半圆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感应圆滑奏

  2、难点:能伴随音乐表现歌曲的弹跳和圆滑

教学过程:

  一、暖身活动,初步感应圆滑和断奏。

  1、出示小花猫图片,引起孩子兴趣,"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花猫走路吧!"

  2、老师手持铃鼓,拍(断奏):跳跃;摇(圆滑奏):轻声走。

  二、故事引导:

  "河马医生开了一家诊所,他有好多治病的秘密武器,所以他的诊所里总是挤满了病人,看看都有谁来看病呢?"(指图让幼儿看图回答)"小花猫也来看病了,她浑身发痒,难过得不得了,河马医生用放大镜一看,哇!原来小花猫身上有好多的跳蚤!"

  三、小花猫的律动。

  "我们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听听歌曲里的小花猫在做什么?"

  1、第一遍欣赏歌曲,幼儿安静倾听。

  提问:刚才听到小花猫在做什么?

  2、肢体律动,再次完整感受歌曲。

  3、这首歌曲分两段,第一段和第二段说的什么内容。引导幼儿讨论。

  4、老师小结幼儿回答的内容,并整理成歌词,朗诵给幼儿听。

  5、幼儿学唱歌曲,坐在位置上根据歌词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6、启发幼儿唱第一段时轻松、活泼来演唱,第二段用连贯、下滑音行来演唱。表现小花猫活灵活现的真实形象。

  7、幼儿边唱歌曲,边起来做动作。(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花猫)第一段断奏:学猫步左右轻跳,尾局的音效做小花猫伸懒腰。

  第二段圆滑:学小猫走路,并于"喵喵"时做嘴巴两旁抓胡子。

  8、两人一组第一段断奏:两人牵手,做小猫左右轻跳。

  第二段圆滑:两人面对面,学小猫舔爪子,抓耳朵等,启发创意各种小猫动作,可以鼓励幼儿团结友爱,互相作蹭背抓痒。

  四、角色扮演活动。

  老师:小花猫身上的跳蚤太多了,真难受,怎么办呢?我们要捉掉这些讨厌的小跳蚤。

  1、小花猫捉跳蚤(幼儿分男女两组)女生站中间拿呼啦圈围成内圈,面向外站扮演小花猫。

  2、男生围圈面向小花猫站扮演跳蚤。外圈跳蚤要逆时针不停地跳。

  第一段:女生站中间做小花猫的动作,外圈的跳蚤围着小花猫做小跳动作,并眼看着小花猫。

  第二段:女生花猫唱"猫咪猫咪",男生跳蚤唱"喵-喵-"音乐结束处:花猫抓用呼啦圈套住跳蚤。

  五、乐器感应:

  老师:我们捉住了好多跳蚤好高兴呀!我们来庆祝一下吧,现在请出我们的小乐器。

  铃鼓小花猫:第一段边唱边敲节奏,结尾音效做摇奏。

  第二段唱"喵喵"时刮奏铃鼓鼓面模仿猫叫。

  圆舞板跳蚤:间奏做打拍子。

  3、幼儿分成两组,听音乐取铃鼓、圆舞板。

  4、听音乐站起来进行演奏,看老师指挥。

  六、结束结束"小花猫,我们一起去户外晒晒太阳吧!"

教学反思:

  蓝天班的幼儿较活泼,幼儿学习语言的欲望强烈,表现欲很强。他们学习回答问题,学习用语言提出请求,学习叙述事件,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听故事。正因为如此,故事表演对他们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在本次语言教学过程的开始,我采用了故事表演的方法进行导入:“喵喵”谁来了?小花猫来了,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个好听的故事。以故事表演的方式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故事中的内容能吸引他们的小耳朵。在这一个环节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幼儿好模仿,容易进入游戏角色的特点,是故事表演能取得很好的语言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游戏小花猫”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儿歌。幼儿通过故事表演,一边表演一边朗诵儿歌,真是形象又贴切。用肢体生动的描绘了小花猫抓老鼠的情景。但同时我发现在表演小花猫儿歌的过程中部分幼儿不能专心表演,精力不集中。

  通过这次儿歌的教学活动我反思到:作为新教师要具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同时还要学会利用语言的时机。就如本次的教学中我应该在学生在表演时还有发出其他声音时给出提示:如果小朋友们再讲话的话,小花猫也就不出来和小朋友们见面了,我们要安安静静地观察小花猫。这个时候学生们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应该马上改正安安静静地。因此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要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感染你身边的孩子。

11、大班音乐教案《小雪花》含反思

设计背景

  漫天飞舞的小雪花,在孩子稚趣又充满幻想的心灵中会别有一番感悟。本次活动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幼儿自主创编动作,鼓励幼儿进行富有个性的展示。引导幼儿体验小雪花带给的快乐,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神奇,用歌曲、动作充分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歌曲的3/4拍节奏。

  2、创编各种不同的小雪花飞舞的动作,表现乐曲的强弱规律。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5、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重点难点

  1、感受和表现歌曲的3/4拍节奏。

  2、创编各种不同的小雪花飞舞的动作,表现乐曲的强弱规律。

活动准备

  1、小雪花的图片。

  2、请小朋友用自己话的描述一下雪花飘舞的的样子。

活动过程

  一、在《小雪花》乐曲的伴奏下,做雪花飘舞动作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二、学唱歌曲《小雪花》。

  1、听音乐,说出音乐是几拍子的。

  2、和教师一起用拍手等动作表现3/4拍节奏。

  3、注意掌握歌曲的句首重音。

  4、教师范唱。幼儿说出歌曲内容。

  5、轻声完整学唱。

  三、体验歌曲的起伏与休止,探索《小雪花》的飘舞动作。

  1、大家都来扮一朵小雪花,在录音的伴奏下一面唱歌一面舞蹈。如果歌声停了,“小雪花”就不动了。

  2、在歌曲录音伴奏下,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雪花,音乐休止时保持原姿势不动。

  3、集体练习同伴的创编动作:如前进、摇晃、后退、转圈等。

  四、合作律动

  1、在录音伴唱下,自由结伴、合作做“小雪花”。

  2、反馈幼儿创编的“小雪花”,并集体练习。

  3、尝试边唱歌边做动作,停止是坚持不动。

  4、全体幼儿做“小雪花”随音乐飘向远方,出教室。

教学反思

  9月刚开学的第二个星期,我把艺术书打开就发现了歌曲《小雪花》,感觉特别好听,我就很快准备了教具,上了这节音乐课。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导入——学唱歌曲 ——探索小雪花的飘舞动作——合作律动,我觉得各环节过渡自然,在学唱过程中,幼儿充分体验歌曲的旋律美和歌词美,从而产生愉悦的、美好的情感。并鼓励孩子随着音乐用动作自由大胆地表现《小雪花》轻柔飘落的情景,通过肢体动作表现、感受小雪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最后幼儿随着《小雪花》音乐,做雪花飞舞的动作出活动室。激发孩子对小雪花的兴趣和这首歌的兴趣。整个活动过中,孩子们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完成了活动目标,效果较为理想。

  但是,由于自己以前很很少带音乐课,没有丰富的经验,因此课后仍然觉得还存在着很多缺憾:1.如果这节这课放在冬天下雪的时候上,孩子们的兴趣会更高,效果会更好的。2导入不够新颖。3.歌曲的休止体验上,小部分幼儿没有掌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备课尽量备的更细致些,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12、大班音乐教案《小落叶的节奏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熟练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节奏型。

  2、培养幼儿反应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十六宫格、小落叶的图片若干,呼啦圈六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进场,要求幼儿的脚步随音乐的变化而迅速改变师:秋天到了,小树叶们从树上落了下来,跟着秋风姐姐跳起了舞。

  l、听,风越吹越慢了,我们该怎么飞呢?

  2、哟,风又大了,我们该怎么飞呢?

  3、真累,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二、理解并学拍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1、小树叶长得真漂亮,有几片小树叶也想飞上来玩一玩,你看,这片大树叶“*”的一声,就飞到天上去了。这片小树叶也想上来,可它有点害怕,于是又找了一片小树叶,两个人“**”两声也飞到了天上。

  提问:

  a、大树叶是怎么飞上来的?(*)我们把大树叶飞上来的节奏叫一拍。

  b、小树叶是怎么飞上来的?(**)小树叶很灵活,所以一下子就飞上来了。

  c、一共有几片小树叶飞上来呢?(2片)我们把一片小树叶飞上去的节奏叫半拍,用手来拍拍看。

  2、大树叶和小树叶飞上去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我们用手拍一拍。原来,树叶们呆在一起,就是一句好听的节奏了。(幼儿练习用手拍节奏)

  3、落叶的节奏还会变呢!看,把他们的位置换一下,就变成什么样的节奏了?

  4、谁能上来让落叶变成不一样的节奏呢?(请个别幼儿变换节奏,其余幼儿练习)

  三、游戏:小落叶回家

  l、师:秋风姐姐带来了六间小房子(呼啦圈),你们想不想进来作客?不过一间房里最多只能站两片小树叶。现在我们一起唱歌(歌曲附后),被秋风姐姐点到的小树叶就可以飘到小房子里了。(游戏第一遍)提问:这间小房子里有几片小树叶?应该怎么拍?那间小房子里有几片小树叶?应该怎么拍?

  2、原来:小树叶站在房子里,也是一句好听的节奏。除了拍手,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3、你们想不想也变成节奏?谁来当秋风姐姐?(游戏第二次)

  四、认识十六宫格,学拍并创编十六宫格中的节奏

  l、师:小树叶们快回来,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森林里要举行舞蹈比赛,请小树叶们编一个好看的舞蹈。怎么编呢?秋风接姐姐编了一个,你看:(出示十六宫格如图一)

  a、一片大树叶表示什么?

  b、一片小树叶表示什么?

  c、空白的地方表示什么?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2、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练习节奏

  a、这么多的格子连起来,就是小落叶的舞蹈了,我们从红色格子开始来拍拍看

  b、加点音乐好不好?跳舞没有音乐可不行。

  c、参加比赛光用手可不行,我们让脚也动起来!

  d、跳得真棒,要是再整齐一点就好了。

  e、你们这么有本事,我也有本事。你看,让我的小格子翻个身,从绿色格子开始,就变成不一样的舞蹈了,我们再来跳跳看。师:原来,从不同颜色的格子起拍,节奏会变得不一样。

  3、师:风姐姐的舞蹈编好了,你们的任务还没完成呢!看,那边地上有许多小树叶,你们六人一组,商量一下,编一个好看的舞蹈来跳跳看。(请幼儿合作,将树叶贴到十六宫格纸上,并商量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出不同的节奏。)

  4、师:小落叶们,把你们的舞蹈带过来!

  a、这是哪组编的?谁来跳给大家看一下?(请一位幼儿跳)

  b、这是谁编的舞蹈?(请几位幼儿同时跳)

  c、这又是谁编的?(请这组幼儿一起跳)

  5、师:每一组小落叶都编得这么好看,到底谁去参加比赛呢?这样吧,我们把这三个舞蹈连起来一起去参加比赛。第一段用什么动作表示?第二段?第三段?(全体幼儿把三段舞蹈连起来跳)五、师:森林里的舞蹈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小落叶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听音乐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节音乐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在歌唱时能控制声音的轻重和节奏的快慢,能够表现出小树叶的不同情感。为达成此目标,我在图谱的设计上做了一些改进,比如我用灰亮不同的背景色来表明小树叶的不同心情:灰色表示伤心、亮色表示开心;背景色块形状上高矮、长短的不同代表声音高低和节奏快慢的不同:高短的表示节奏快声音高、矮长的表示节奏慢声音低。在实践操作中,我发现这个方法作用真的很大,通过简单的图谱一方面帮助幼儿理解了歌词含义、另一方面又让幼儿掌握了歌曲节奏,真是一举多得。

  歌唱活动主要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幼儿学会唱这首歌,让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这首歌。为此,我在设计活动过程时,也是一步步深化,让幼儿先从感受歌曲开始,接着再了解歌曲,然后才是学唱歌曲,最后能够扮演角色表现歌曲。

  在感受歌曲环节中,幼儿通过听老师有情感的演唱,发现两段歌词所表现的情绪是不同的,了解小树叶为什么要这样歌唱。在小朋友的叙述中,他们基本都能够清晰感受到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伤感,还有回到妈妈身边的高兴,还有个别幼儿感同身受,想起了自己的妈妈,伤心的哭了起来。在了解歌曲环节,幼儿再次欣赏歌曲,说说听到了什么,老师出示图片,肯定小朋友的表诉,通过引导让幼儿发现图片传达的含义,理解歌词内容以及图谱含义。然后在学唱部分,我用对比分明的两种状态演唱歌曲,巩固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最后的角色扮演本来在设计时是分组演唱,可在教学中发现小朋友的情绪很高,于是临时添加修改了这个环节,分别邀请两个小朋友来扮演黄树叶和绿树叶,我来扮演大树妈妈,请大家给他们伴奏演唱,他们来表现不同的两段内容,小朋友的表现力真不错,表演黄树叶的幼儿很伤心的离开了,飘落到了别处,绿树叶高兴的回到了妈妈身边。活动本该到此就结束了 ,可是小朋友依然兴趣很浓,于是我在延伸活动中,让小朋友继续表演,自己分配角色,选好搭档边唱边演。

  通过这次音乐活动,我感受到要想让幼儿学会一首歌,首先得让他了解歌曲的背景、里面包含的不同情感;接着再通过图谱辅助手段帮助他们记忆歌词,当然图谱不是简单的歌词的呈现,也可以包括节奏和情感;最后对歌词内容的动作神态表现,让他们更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涵义。我相信只要我们平时教学时多用心,肯定还能发现更多更加恰当的方法,让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会唱歌。

13、大班音乐教案《小树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体验大树和树叶之间的亲密关系。

  2、理解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绪,学习用舒缓、跳跃声音来演唱不同的段落。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磁带以及录音机教师自备秋天背景图;自制活动教具小树叶若干片;幼儿人手一份小树叶道具。

活动过程

  (一)、换位移情。

  提问:小朋友,你们离开妈妈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呢?

  (二)、学唱歌曲。

  1、熟悉歌词。

  (1)、秋天到了,许多小树叶离开了树妈妈,它们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呢?我们去问问它。

  教师朗诵第一段歌词,并将小树叶粘贴在秋天背景图上。

  (2)、“我们一起来问问小树叶吧!”幼儿学习按节奏朗诵第一段歌词。

  (3)、猜想:小树叶会怎么说呢?

  (4)、我们来听听小树叶是怎么说的,引入第二段歌词。

  幼儿学习按节奏朗诵第二段歌词。

  2、欣赏歌曲。

  (1)、教师有表情的演唱整首歌曲,提问: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2)、教师分段范唱,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歌曲不同段落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提问:(第一段)离开了妈妈的小树叶心里是不是很害怕?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出对小树叶的关心呢?(教师引导幼儿用舒缓、连贯的声音演唱第一段。)

  (第二段)离开妈妈的小树叶非常勇敢、坚强、乐观、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出小树叶的坚定、勇敢?(教师引导幼儿用跳跃、断顿的声音演唱第二段。)

  3、幼儿学唱。

  (1)、幼儿随弦律哼唱两遍。

  (2)、幼儿边唱边尝试用“小树叶”道具做动作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尝试领唱和伴唱。

  1、教师领唱,幼儿用“啦”伴唱旋律。

  2、个别幼儿领唱,其他幼儿用“呣”伴唱旋律。

活动反思:

  《小树叶》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它采取了问答的方式,生动的表现了小树叶勇敢积极乐观的形象。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始终把情感体验放在第一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我利用播放“秋天”美丽的视频,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冲击,引起学生对以往生活急眼的丰富联想,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歌词,解决难点

  考虑到一年级识字量不多,在咬字,吐字方面更容易出错。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有意无意的让学生跟着我用拍手拍肩的方法读出歌词的节奏,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老师的口型,保持原来字音的准确清楚同时使学生体会歌词的内在韵律。

  三,情感体验,学习歌曲

  由于歌曲的两段歌词所表达的是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歌曲的学习是采用分段教学,为了能让学生体会第一段树码吗的害怕与不舍,我设计了以“树妈妈”的一声叹息引起学生对“树妈妈”的情感关注。当我问:“树妈妈非常担心小树叶孤零零的飘到哪里都不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养的声音和速度来演唱呢?第二段的教学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在老师的表演中体会小树叶的坚强,勇敢,声音由第一段的‘轻、慢’变成了‘响亮而富有弹性”。

  但在实际教学中,也有些不足:有一句是“飘呀飘呀飘向哪里”学生在唱的时候总是漏了一句飘啊,在下节课的教学中,应对这一句的演唱进行专项练习。

14、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鼹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感受其快乐、活泼的音乐风格。

  2.尝试听辨乐曲旋律的变化,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形象和内容。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了解小鼹鼠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2.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鼹鼠》音乐。

  3.《快乐的小鼹鼠》PPT。

活动过程

  1.通过手指游戏熟悉音乐的节奏,引出小鼹鼠。

  (1)师:小朋友们,现在请伸出双手跟老师来做一个“切土豆请客”的手指游戏,(边说儿歌边示范)拿出圆圆的土豆(右手空心拳),放在盘子里(左手摊平)。拿出菜刀(右手伸出做刀状),我们一起切土豆,切切、切切、切切、切,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带幼儿做三遍)。土豆切好了,让我们来做土豆泥吧。捶捶、捶捶、捶捶、垂,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带幼儿做三遍)。

  (2)师:土豆变成土豆泥了,哇,好香啊!这么香的土豆泥把谁引来了?

  (3)出示课件,幼儿回答:小鼹鼠

  2.整体欣赏音乐。

  (1)师:森林里住着一群小鼹鼠,他们要出去郊游,现在小朋友们来听听他们在郊游的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2)完整欣赏第一遍音乐,教师加入手指表演。提问:小鼹鼠们在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3.分段欣赏,进一步感受作品的内容,并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

  (1)乐段A

  边讲述故事边用手指表演:森林里住着一群小鼹鼠,他们排着队去郊游(立起右手食指和中指在左手手心做走路状)可是总有一些调皮的小鼹鼠离开队伍,但到最后他们还是会回到队伍中来,(用手指从手心上走到肩膀,再从肩膀回到手心),因为一个人走非常危险。

  引导幼儿随着A段音乐做动作。

  (2)乐段B

  突然,他听到一个可怕的声音,会是谁呢?(幼儿自由回答)好像是狮子的声音,好像又不是,整整队伍继续往前走。小鼹鼠们在一个小土坡上突然滑了一跤,一下子滑下去了。现在小朋友们来学学滑到的动作,滑到后看哪个小朋友最勇敢,第一个爬起来。(孩子做摔倒状)

  (3)乐段A

  小鼹鼠们继续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前走,调皮的小鼹鼠还是会离开队伍,但到最后又回到队伍中。(教师边表演边讲述,并请幼儿随音乐做动作)

  (4)乐段C

  他们来到一片草地上,草地上有美丽的大蝴蝶跳舞(鼓励孩子用优美的姿态表现音乐),玩到天黑,大狮子要出来了,小鼹鼠们急急忙忙的回到家。

  4.教师带领幼儿完整随音乐做动作,提问:小鼹鼠除了在肩膀上走,还可以走到身体的什么部位?(头顶、腰上、腿上、脚上等)

  5.幼儿随音乐做自己创编的动作。

  6.游戏:快乐的小鼹鼠。

  (1)请小朋友们扮演小鼹鼠,老师扮演鼹鼠妈妈,一起随音乐去郊游。规则:小鼹鼠跑出队伍后要能随音乐跑回来。

  (2)在老师的引领下,幼儿随音乐表现快乐的小鼹鼠。

教学反思:

  《快乐小鼹鼠》是一首朗朗上口又简单有趣的儿歌,饭前带孩子一起学习,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念了三遍,孩子们就都会了。在自由活动时间里,常常听到孩子们一边玩嘴里还念叨着这首儿歌。一次偶然,我看到幼儿带着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做游戏,玩得很起劲的样子。于是,我凑上前去,发现他们很有智慧的将儿歌的最后一句进行了改编,杨栋在念儿歌,其他的孩子则根据儿歌要求伸出了指定的身体部位,在比谁动作快又准确。再者孩子们快乐的游戏着。

15、大班音乐教案《小篱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圆锥体的特征,正确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特征并能准确说出几何形体的名称。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对几何形体活动的兴趣。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圆锥体并了解其特点。

  2、难点:能准确的区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

活动准备:

  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各一个、几何形体课件、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袋子,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呢?小朋友都很想知道吧。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袋子里到底是什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并说说摸到的是什么样的东西。)介绍球体(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溜溜的,而且它的哪一面都能滚动,这样的几何形体叫球体)、圆柱体(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正方体(几何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这几个正方形一样大)、长方体(由6个面组成两两相对的两个面大小、形状一样,这样的几何体叫长方体)。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的几何形体朋友——圆锥体。

  二、认识圆锥体,感知圆锥体的特征

  1、老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摸一摸圆锥体,看看它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地方与我们之前看到的几何形体不一样的地方。重点讲解圆锥体的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圆锥体(播放圆锥体课件,让小朋友们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请小朋友比较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不同,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圆锥体是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不一样粗。

  3、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很像如:冰淇淋、圣诞帽、路锥等等。请小朋友回答之后播放课件为小朋友介绍生活中的圆锥体。

  三、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不同

  老师进行三段式教学提问如:请你把圆柱体举起来,哪一个几何形体不见了,它叫什么名字,请你抱一抱圆锥体等等,请个别小朋友回答问题。

  小朋友们都很棒,为了奖励小朋友们下面我们进行游戏——几何形体蹲与萝卜蹲游戏的规则相同,请小朋友记住自己的几何形体的名字,开始游戏。

  四、发展幼儿观察力,完成记录表

  每位小朋友一张记录表,请小朋友观察课件并准确的做好记录。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圆锥体,请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一样的。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活动,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这算是一首难度较高的曲目了,歌曲中的转音较多,幼儿在演唱时较难掌握,歌词的理解较易,因此,怎样让这首歌成为一首朗朗上口的曲子,是本次活动需要攻克的重点。在组织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引导幼儿观察了位于教室内装饰画上的“小篱笆”。让幼儿直观感知这一事物,一定程度上让他们融入自己的情感。紧接着,在歌词教授的环节,我带领幼儿一句一句的朗读歌词,结合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让一句句优美的歌词记熟在他们心间,在幼儿的跟读中,为幼儿添上生动的意境,因此,在接下来的旋律欣赏中,幼儿不由自主的唱了起来,让活动顺利完成。在这次活动中,我运用了情境导入法,直观法,讨论法和视听法,虽然本次活动幼儿积极参与,但我认为在活动的准备阶段还可以更加充分,或者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及时延伸,整合入美术活动,请幼儿根据歌词绘画出围绕在自己家门口的小篱笆。

16、大班音乐教案《小蜜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欣赏活动和参与音乐欣赏的乐趣。

  2、借助故事感受音乐的节奏。

  3、培养幼儿创编蜜蜂在花园高兴愉快的动作。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单簧管《波尔卡》音乐 花,树的道具 蜜蜂挂饰 大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孩子们!今天我们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上课你们高兴吗?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带幼儿欣赏音乐第一遍让幼儿体会音乐的愉快之情)

  2. 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对乐曲初步的理解,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提问:音乐听完了,你们听就这段音乐后,你有什么感觉?

  (愉快,高兴,开心,活泼.兴奋.......)

  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小兔子在跳,自己在跳绳,开心的跑步。快乐的小鸟........)

  二:基本部分:

  1、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在这段音乐里听到了什么?

  (以故事的形式把音乐中的内容复述给幼儿听)

  讲完故事在提问:

  故事里有没有老师说的蜜蜂在跳舞采蜜啊!

  2、欣赏音乐第二遍 ,出示图谱把音乐中的内容表述出来。

  (这一遍重点是引导幼儿在听完第一遍音乐的基础上,对音乐再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初步进入音乐故事情境并梳理故事发展的前后顺序,为下一步的分段做铺垫。老师会启发幼儿用与音乐故事情境相符的动作进行表现, 但肢体表现在这一环节中不是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所以不做太多的提升,重点是让幼儿再次感受轻松快乐的音乐情绪。)

  提问:音乐里有没有老师说的蜜蜂在跳舞啊?

  那你觉得这首曲子分了几个乐段。

  (有的孩子能说出有三段,但多数孩子不会很明白,老师在这儿并不告诉孩子们答案)

  3、分段欣赏音乐让幼儿说出音乐中的内容并创编简单的动作

  (1)提问:我们再一起听一听音乐的第一段说了些什么?

  欣赏音乐第一 段,老师在图谱上演示,小蜜蜂飞过树林。

  提问:小朋友们第一段里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

  (感受每棵树x x x x的4个节奏)

  (2)欣赏音乐第二段,老师在图谱上演示,小蜜蜂飞到花园里.

  提问:小蜜蜂在花园里做了些什么?

  你要是小蜜蜂你会在花园里做什么?

  (拍四下手,点四下头,跺四下脚......)

  (表演每朵花x x x x的4个节奏,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

  听着音乐快乐的做动作(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 教师指导。

  (3)欣赏音乐第三段,老师自由的舞蹈

  提问:小蜜蜂在花园里做了些什么 ?

  启发幼儿加上身体的肢体动作,听着音乐站起来表现

  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自由的表演)

  4、带幼儿一起随音乐表演小蜜蜂在花园玩乐的动作。

  小朋友们跳的可真好,小朋友跳的这么好老师要开始变魔术了,把小眼睛闭紧了,1,2,3,睁开眼睛看看,(老师戴上蜜蜂头饰)小朋友们

  你们好,看看我是谁呀!

  我是小蜜蜂,今天我想邀请你们到我家的花园里去玩,小蜜蜂也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挂饰,请小朋友自己把蜜蜂挂饰戴在你的脖子上。

  哇!你们都变长了小蜜蜂了,可真好看啊!小蜜蜂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来,到我这来,我们一起到花园里去看看吧!

  看看我们的花园里有什么,大树和花,我们一起去和大树和花做游戏吧!

  三、结束部分:

  ( 随音乐进行完整的音乐故事情境表现)

  幼儿随音乐表现,教师和幼儿自由的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小结:

  小蜜蜂们你们玩的高不高兴,开不开心,那现在我们飞出教室到外面去跳跳舞,采采蜜吧!再见!

活动反思:

  《小蜜蜂》这首歌曲非常简单,因此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这首歌曲。 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孩子音乐学习行为的动力,兴趣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因此我将激发孩子的兴趣作为主线。对于激发孩子兴趣,采用了歌唱、游戏表演、等各种方法。 激发孩子的兴趣。用角色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去熟悉音乐,感知音乐,并通过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对音乐的理解。在角色表演过程中,孩子们可随着音乐举手投足,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流露真情,在动中感受体验、表现美。活动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

17、大班音乐教案《小星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具有初步音乐节奏感,并感受4|4拍的音乐节奏。

  2、积极参与表演在情景表演中学会唱歌并合拍,愿意在音乐伴奏下感受音乐、表现节奏。

  3、激发幼儿对歌唱表现的兴趣,能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重点和难点:

  这是一段非常好听的旋律,乐曲所要表现的是黑夜里满天星星闪烁、此起彼伏的美景。让幼儿在表演合唱中要将"一闪一闪"的跳跃感唱出来,在用手作"闪"的动作时注意合拍和跟节奏。熟悉4/4节奏并学会运用简单打击乐,是本教材的重点;而根据不同的音乐形象鼓励幼儿大胆在音乐伴奏下听音乐打节奏时示范和指导并表现是本教材的难点。

活动准备:

  1、小星星粘贴及太阳月亮头饰各一个;

  2、《小星星》CD、歌曲图谱

  3、人手一个乐器:三角铁、马玲、铃鼓、小铃等乐器。

活动过程:

  1、谁是小星星

  音乐欣赏及感受4|4拍音乐节奏,欣赏《小星星》的旋律,和老师一起随着节奏拍拍手,感受44拍的节奏。并给小朋友戴上星星头饰,老师是月亮妈妈。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节奏型来表现轻快、跳跃的小星星"(引导幼儿尝试用手拍出XX|XX|的节奏。

  2、活泼调皮的星星

  师:"天黑了,月亮妈妈带着小星星出来了,你们猜猜在这天空中最调皮,象一只只小眼睛。"老师引导幼儿说出要用轻快、跳跃的唱法来表现闪烁的星星。

  3、安静柔美的星星

  师:"小星星玩累了,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引导幼儿用舒缓、连贯的唱法表现累了的小星星。

  师:"现在我们又可以用什么节奏型来表现玩累的小星星?(引导幼儿拍出X-|X-的节奏型)

  4、引导幼儿听音乐进行节奏练习。

  将幼儿分为四组分别敲出两种不同的节奏型

  (1)先请一组小朋友拿乐器敲出星星的节奏型,另外一组小朋友可做点头动作。

  (2)再请一组小朋友拿乐器敲出不同的的节奏型,另外一组小朋友可做点头动作。

  6、四组幼儿一起配上乐器,为歌曲《小星星》伴奏。

  7、星星宝宝回家了

  师:刚才小朋友演奏得又整齐又动听,天快亮了现在我们听着音乐,星宝宝回家的舞蹈吧!

  师弹出小星乐曲,幼儿听音即兴做相应的动作。

  8、结束活动

  师:"天亮了了,小星星们回家吧!"

活动反思:

  小星星这个活动一开始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孩子们很喜欢,接下来节奏练习,以及加上奥尔夫乐器合作表演孩子们都表现的很好,唯一觉得整堂课缺乏的是孩子们自主的东西比较少,好像都是老师想了很多方法让孩子学,孩子也很认真的学会,但是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表现就少了,所以,觉得以后音乐课中要更加注重孩子自主性。

18、大班音乐教案《小海军》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性质,熟悉旋律,学习大胆用动作来表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2.能根据歌词创编“小海军”的不同动作。

  3.积极参与表演,体验“小海军”的英勇与威武。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有关海军的资料。

  2.准备有关还在海上活动的图片和海军帽子若干。

  3.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导入语

  师:是谁一直在保卫着我们的国家,让我们生活得快乐,幸福?

  2.出示海军图片,让幼儿知道是海军在海上保卫着我们的国家。

  师: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是警察叔叔在保护我们的安全,可是在还还是海军在保卫着我们的国家。

  3.播发歌曲音乐磁带,让幼儿熟悉旋律。

  师:小朋友刚才听到了什么,请个别小朋友告诉老师。

  4.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师:刚刚我们一起听到的歌曲就是表现海军保卫我们国家的事情,有哪个小朋友听出了歌曲里面唱的是什么的?你们听到,这首歌曲有什么样的感觉呢。能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吗?

  5.启发幼儿通过表演,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师:我们请想好动作的小朋友来表演小海军,其他的小朋友再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看的动作可以表现。我们表演小海军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呢。

  6.表演音乐

  1、幼儿随音乐自由表演,教师用心留意幼儿自编的动作。

  2、逐句编动作,请部分幼儿逐个表现,由全体幼儿挑选最合适的动作。

  如:请几个幼儿编“我是小海军开着小炮艇”的动作,然后由大家挑选合适动作。

  3、教师将幼儿挑选的动作组合起来,帮助幼儿明确动作顺序,并和幼儿共同表演。

活动反思:

  本节课教师能够抓住幼儿喜欢海军这一特点,激发幼儿情感,通过学歌曲将海军的形象植入了幼儿的心中。幼儿能够较主动的说出唱出自己喜欢的一句歌词,尤其是三个“轰”字把歌曲的情趣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给幼儿多一些表现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创编动作,教师做好引导,让幼儿在尽情表演中感受歌曲的优美。

19、大班音乐教案《音乐小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学习歌曲中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演唱。

  3.体验师生与生生之间合作学习的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1.歌曲《音乐小屋》原唱及伴奏CD;歌曲《郊游》;

  2.多媒体课件;

  3. 邀请卡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二、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的心情特别好,为什么呢?因为我收到了一张邀请卡,里面写了什么呢?我打开来,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好吗?

  2.教师读邀请卡内容,提问:“你们有信心战胜困难吗?(有)那让我们出发吧!”

  三、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习节奏与主要乐句。

  (一)碰到第一个困难,引导幼儿通过努力解决。

  1.一条小河挡住去路,怎么办?

  2.出示节奏图X X|XX 0|XX XX|X 0||,引导幼儿学习。

  3.幼儿学习节奏。

  4.克服困难,划小船继续前进。

  (二)遇到第二个困难,鼓励幼儿共同克服。

  1.大石块挡住了去路,怎么办?

  2.出示乐句:音乐 小屋 |在 欢迎 |你 欢.迎 |我 0 ||。

  3.幼儿学唱,着重练习欢.迎的唱法。

  4.成功移走三块大石块,继续前进。

  (三)遇到第三个考验,请大家一起努力。

  1.出示三个敲门声:

  (1) 5 3 |5 3 0 ||(2) 4 2 | 4 2 0 ||(3) 5 0 i 0 ||2.师幼一起按门铃。

  3.音乐小屋终于开门了。

  四、完整欣赏歌曲,用多种形式学唱歌曲。

  1.欣赏后提问:这首歌一共有几段?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来到了音乐小屋,你觉得快乐吗?歌曲里面是怎么唱的?(引导幼儿学唱:我们的快乐都在里面装)。

  2.引导幼儿完整学唱一段歌曲,根据幼儿的学唱情况,教师小结指出问题。

  3.完整地学唱歌曲。

  4.以对唱的形式师幼共同演唱歌曲。

  5.幼儿分组对唱歌曲。

  6. 家长与幼儿对唱歌曲。

  五、结束:出现神秘人——海宝。

活动反思:

  歌曲《音乐小屋》是一首儿童歌曲。歌曲风趣、轻松、愉快。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构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节奏,给人以柔和的感受。描绘了“叮咚”作响的音乐小屋给人们的快乐,抒发了热爱音乐的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整堂课我以“去游玩音乐小屋”为主线,首先我让学生模唱“音乐小屋”的门铃声,来解决了难点节奏,这个环节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难点,并且自然的了解了音乐知识点“四分休止符”。也引起了学生想去看音乐小屋的好奇心,使我能顺利的进入下一个环节,走进音乐小屋来学习歌曲。然后学生走进音乐小屋之后,我设计了各种接唱的小游戏来让学生学唱歌曲,并加入身体的律动体验。最后在学生掌握歌曲后,就引导学生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乐。整堂课学生仿佛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快乐地体会音乐带来的无线乐趣。

  当然在该堂课中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在歌曲学唱中,学生对于音乐的完整感受体现地还不够深刻,我让学生分句学唱歌曲,破坏了歌曲本身的整体性。

  2、创编打击乐节奏的时候课堂纪律显得有点乱,教师没有调控好学生的课堂纪律。

  3、教学语言还欠生动活泼,导致教学的每个环节衔接地不够自然、流畅。

20、大班音乐教案《迷路的小花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理解歌曲的内容与所表达的情绪。

  2、尝试用表情(神态)、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忧伤和愉快的情绪。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5、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歌曲的内容与所表达的情绪。

  2、难点:用表情、动作表现歌曲的忧伤和愉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

  挂图两幅。

活动过程:

  1、律动《头发、肩膀、膝盖、脚》导入,调动幼儿情绪。

  2、欣赏歌曲第一段,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你听到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小花鸭迷路了,哭着找妈妈)小花鸭在什么地方叫妈妈呢?(池塘边、柳树下)小花鸭是怎样哭着叫妈妈的呢?(嘎嘎嘎、嘎嘎嘎)

  出示挂图一,教师总结:池塘边、柳树下,有只迷路的小花鸭,嘎嘎嘎,嘎嘎嘎,哭着叫妈妈。(这个环节的设计采用了反复欣赏歌曲,让孩子在一遍遍的欣赏中熟悉歌曲旋律,认真倾听歌词,在听听、说说中记住歌词,挂图的出示为幼儿展现完整的画面,有助于理解歌词,为学会歌曲打好基础。)

  3、提问:小花鸭迷路了,谁能帮助小花鸭找到妈妈呢?怎样帮助小花鸭呢?(幼儿展开想象,进行讨论)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唤起幼儿对迷路的小花鸭的同情,激发幼儿积极想办法帮助小花鸭,打开幼儿的思维)

  4、欣赏歌曲第二段,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小花鸭迷路了,这时是谁看见了它呢?(小朋友)小朋友是怎样帮助小花鸭的呢?(把小花鸭抱回家送回家)小朋友把小花鸭送回家,高兴的唱起了歌,他是怎样唱歌的呢?(啦啦啦,啦啦啦)

  出示挂图二,教师总结:小花鸭迷路了,原来是小朋友看见了,抱起迷路的小花鸭,啦啦啦,啦啦啦,把它送回家。(在多次欣赏中,幼儿熟悉了歌曲的旋律,理解了歌词,形成了完整的叙事情节,为幼儿更好地表现歌曲做好了准备)

  5、完整欣赏歌曲,引导幼儿用表情表达乐情绪。

  你觉得这首歌有几段(两段)

  歌曲的第一段说了什么事情?歌曲第二段说了什么事情呢?

  第一段唱小花鸭迷路了,哭着找妈妈,你看到这只小花鸭、听到的哭声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啊?这时脸上的表情又是怎样的呢?

  第二段唱小朋友帮助了小花鸭,把它送回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大家高兴会是怎样的表情?(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幼儿如何表现歌曲的情绪,培养幼儿的情绪意识)

  6、再次欣赏歌曲,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情绪表现歌曲,师幼共同演唱歌曲多遍。并尝试用动作进行歌表演并结束活动。(反复的欣赏与感受的目的就是为孩子能够准确表现歌曲的性质与内容,所以,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采取多种形式让幼儿来唱歌曲,表现歌曲,达到教学的目的)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我主要针对部分幼儿虽然喜爱小动物却不爱护小动物,因此,我选取了这节音乐课——《迷路的小花鸭》。在活动设计上,让幼儿反复欣赏、感受音乐,在欣赏、感受的基础上让幼儿熟悉音乐旋律,记住歌词。根据中班幼儿思维形象性的特点,让幼儿在欣赏感受歌曲的同时并通过欣赏与歌曲内容相一致的形象挂图,使幼儿耳闻目见有一个完整的意象。在幼儿对音乐旋律性质、内容的感知基础上,幼儿理解了迷路的小花鸭的心情。当我用“你看到、听到迷路的小花鸭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的语言,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帮助幼儿实现第二个目标,尝试用表情和动作来表现歌曲,启发幼儿随着音乐做出伤心和高兴的动作、表情,激发幼儿同情、关心他人的情感。

21、大班音乐教案《这是一个小世界》含反思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欢快、舒畅的情绪。

  2、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义。

  3、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重点难点:

  感受歌曲优美、欢快、舒畅的情绪。

环境与材料准备:

  1、活动前反复播放歌曲录音,请幼儿熟悉这首歌的旋律。

  2、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义。

一次备课

  一、欣赏歌曲

  1、请幼儿记住歌曲的名字,听一听歌曲里唱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小世界"。

  2、教师放录音,请幼儿欣赏。

  3、说一说,歌曲中唱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小世界?

  4、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含义: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有哭也有笑,有高兴也有忧愁。我们热爱这个世界,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温暖的太阳,有美丽的月亮,有许许多多的朋友。我们的友谊可以越过高山,可以穿过大洋,让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的小世界。

  5、教师放录音,请幼儿再次欣赏一遍歌曲。

  二、学唱歌曲

  1、幼儿学做"录音机",教师唱一句,幼儿"录"一句。教师可以通过模仿扭旋钮的动作,不断调整"录音机"力量的大小,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以此方法学唱第一段。

  2、整体学唱第二段,再学唱第一段的基础上,教师可播放歌曲录音,引领幼儿整体学唱第二段和结束段。

  三、演唱歌曲

  1、幼儿学会歌曲之后,教师组织幼儿讨论:用什么样的心情和声音来演唱这首歌?请幼儿试一试。

  2、将幼儿分成两组,第一组唱第一段,第二组唱第二段,两组合唱第三段。

活动反思:

  1,拓展引导: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变形的关键就是灵感的来源。而在教学过程当中尽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教师是起到一个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因此让人耳目一新的导入是能激发学生绘画灵感的关键。本堂课我的导入是让学生帮助老师绘画在圆里面展开想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绘画的欲望。导入新颖但挖掘的深度不够,应拓展引导,多带动学生的联想,就像刘纯志组长说的一样,让学生去画自己内心的小世界,而不是局限于画老师范画当中的小世界。

  2,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成绩优异的学生表现欲更强,举手的次数更多,因此更活跃,但同时却埋没了一些平时表现不突出的学生,课堂是属于所有学生的,不是属于优秀层次学生的。教师应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多关注表现不怎么突出的学生。

  3,提问方式有待加强:比如说把“世界是什么样的?”一问换成“你想给你的世界装扮成什么样?”也许更能激发学生内心的小世界,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活跃起来,多想一想结果,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应全面关注学生及教师的内心想法。多换位思考,让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

  4,幼小的心灵需要鼓励的带动:本堂课,因为我怕打击学生幼小的心灵,所以在展示的环节不敢叫“差”生上台来展示,其实如果做了结果可能恰恰相反,因为幼小的心灵虽然很容易破碎但幼小的心灵更需要老师的带动和鼓舞。我们应该都留些机会给这些“差”生,并且正确的去引导他们,多鼓励他们,让其认识错误并产生“我要改正我要做得更好”的念头。

  5,课堂小结切勿呆板:本堂课我觉得我最大的失误就是组织课堂小结这一环节时的语言当面用词过于强硬。因为学生绘画速度不一致,尽管有些学生已经画完了,但有些同学可能刚投入到绘画当中来,因此进行课堂小结时应用委婉的方式来说,以此让学生很快的接受老师让学生停下来的建议。比如说“同学们让我们先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来看看画完了的同学的画,也许你会对你的创作更有灵感哦!”另外在平时课堂上应锻炼速度慢的学生加快绘画速度!

  以上几点是我本堂课的收获,也算是伴我成长的一个必经之路,我觉得像我们这些新进的还未长大成熟的教师更应该虚心的向前辈们去学习,多请老师们来听课,尤其是评课至关重要,这样我们互相之间的成长速度会更快。

  今后在教学道路上我要更加努力的去寻找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快速成长方法,并让自己坚强快乐的成长起来。

22、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跳舞的小米粒》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跳舞的小米粒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感受体验,区分音的强弱、轻重,创编鼓声的不同节奏型。

  2、在反复听赏的基础上,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3、体验鼓上的小米粒弹跳的乐趣,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鼓、彩色米粒

  活动过程:

  一、听鼓声进行节奏练习,并创编鼓声的节奏型。

  1、师:“看,这是什么?听,小鼓在歌唱。”

  1、X X X XX X

  (1)小鼓唱了什么?(咚咚 咚,小鼓在歌唱。)我们一起学学。

  (2) 听小鼓又唱了什么?X.X XX X小鼓唱了什么?一起来说一说。

  2、创编节奏型。

  小鼓还会怎样唱呢?

  二、出示小米粒,引导幼儿观察,区分音的轻、响,强弱,米粒跳跃的高低变化。

  师:“瞧,你们动听的声音把可爱的米粒也吸引来了,它想在鼓上为你们跳舞了,想看吗? 仔细看看米粒是怎样跳舞的?”(听音乐敲)

  师:“你发现米粒是怎么跳舞的?”“怎样跳来跳去的?为什么跳的高?”说说学学。

  小结:原来,小鼓敲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敲的轻,米粒跳得低。

  师:“我们一起有节奏的把米粒跳舞的样子来说一说好吗?”

  师:“听,小鼓敲的有什么不一样?X.X XX X(2次)”

  “敲的响用什么声音来说?那我们用有力的声音一起说一说。敲的轻用怎样的声音呢我们试试。”

  师:“我们完整的把米粒跳舞的样子来说一说。”

  三、感受歌曲,理解歌曲内容,并能区分音的强弱。

  师:“有一首歌就是讲了小米粒在鼓上跳舞的样子,听小米粒是怎样跳舞的?”(幼儿说师唱)哦,原来是这样跳舞的。我们一起学学。

  师:“小鼓还唱了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听。”(听音乐范唱)

  四、幼儿学唱歌曲。

  1、师:“嗯,听的真仔细,下面我们跟着小鼓一起来唱一唱吧。”

  2、小鼓说你们唱的真好听,还想听一次,你们愿意唱吗?

  3、你们想表演米粒在鼓上跳舞吗?那请小朋友一只手做鼓,一只手做米粒,边唱边表演。

  师:“刚才发现有的米粒能随音乐的强弱一会儿跳的高一会儿跳的低,其他的米粒你们行吗?那我们再来表演一次。”

  五、分析、处理歌曲。

  1、师:“在歌曲中有两句: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你觉得这两句怎样唱更好听?敲的响你觉得用什么声音来唱?我们用有力的声音学学。那敲的轻呢应该唱的怎么样?我们用轻一些的声音唱唱。

  2、师:“经过小朋友这样处理唱的更好听了,我们把它们唱到歌曲里去吧。”

  3、师:“小米粒在鼓上蹦蹦跳跳可开心拉,那我们应该怎样来演唱呢?”“那我们有表情的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来唱好吗?”

  4、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呢?我们来给它取个名字吧。嗯,就叫《鼓上的小米粒》,这首歌曲叫?,下面我们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把这首《鼓上的小米粒》唱一唱吧。

  六、创编节奏型演唱。

  1、师:“刚才我的小鼓是:咚咚 咚 ,咚咚 咚这样唱的,你的小鼓是怎样唱的?他的小鼓会这么唱的一起学学。我们把它的小鼓唱的编到歌里去好吗?”

  2、师:“你们的小鼓还会怎么唱呢?我们把它的小鼓唱到歌里去。”(2-3个)

  七、拓展练习,进一步体验歌曲中小米粒的乐趣。

  师:“嗯唱的真好听。小朋友,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有趣吗?你觉得什么地方很有趣的?想不想来学一学、跳一跳啊,那我们把这里当成一个大鼓,我们做小米粒听着音乐边唱边跳舞好吗?”

  随音乐跳出去。

  反思:

  以上活动过程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充满“动感”的画面。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觉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兴趣。所以本节活动孩子们都是在不停的操作,振动是物体运动的一种方式,也是幼儿可以理解的一种物理现象。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以触觉为手段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振动,其感受相对比较微弱。在“会跳的小米”中,将喇叭较为细微的振动借助小米的跳动使其更为明显,更易为幼儿所觉察。这一做法在材料的选择及活动的构思上无疑是别具匠心的。在这一活动中老师摒弃了“传授灌输”的教学方式,为孩子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极具操作性的活动,使孩子沉浸在欢乐的带有游戏性质的自主活动中,使其思维和感官处在兴奋与敏感的状态,最终使孩子的情感表现、感知效果都达到了比较理想的境地。在现场,孩子们活动的热情使旁观者深受感染。

23、大班音乐教案说课稿《音乐小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学习歌曲中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演唱。

  3.体验师生与生生之间合作学习的快乐。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教学准备:

  1.歌曲《音乐小屋》原唱及伴奏CD;歌曲《郊游》;

  2.多媒体课件;

  3. 邀请卡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二、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的心情特别好,为什么呢?因为我收到了一张邀请卡,里面写了什么呢?我打开来,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好吗?

  2.教师读邀请卡内容,提问:“你们有信心战胜困难吗?(有)那让我们出发吧!”

  三、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习节奏与主要乐句。

  (一)碰到第一个困难,引导幼儿通过努力解决。

  1.一条小河挡住去路,怎么办?

  2.出示节奏图X X|XX 0|XX XX|X 0||,引导幼儿学习。

  3.幼儿学习节奏。

  4.克服困难,划小船继续前进。

  (二)遇到第二个困难,鼓励幼儿共同克服。

  1.大石块挡住了去路,怎么办?

  2.出示乐句:音乐 小屋 |在 欢迎 |你 欢.迎 |我 0 ||。

  3.幼儿学唱,着重练习欢.迎的唱法。

  4.成功移走三块大石块,继续前进。

  (三)遇到第三个考验,请大家一起努力。

  1.出示三个敲门声:

  (1) 5 3 |5 3 0 ||

  (2) 4 2 | 4 2 0 ||

  (3) 5 0 i 0 ||

  2.师幼一起按门铃。

  3.音乐小屋终于开门了。

  四、完整欣赏歌曲,用多种形式学唱歌曲。

  1.欣赏后提问:这首歌一共有几段?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来到了音乐小屋,你觉得快乐吗?歌曲里面是怎么唱的?(引导幼儿学唱:我们的快乐都在里面装)。

  2.引导幼儿完整学唱一段歌曲,根据幼儿的学唱情况,教师小结指出问题。

  3.完整地学唱歌曲。

  4.以对唱的形式师幼共同演唱歌曲。

  5.幼儿分组对唱歌曲。

  6. 家长与幼儿对唱歌曲。

  五、结束:出现神秘人——海宝

  家长互动表演

  XX班的小朋友, 你们好!我是你们的神秘朋友,今天我邀请大家到我的音乐小屋玩,但是在来音乐小屋的路上会遇到一些困难,你们有信心战胜困难吗?

  中班歌唱活动《音乐小屋》说课

  一、教材分析:

  《音乐小屋》这是一首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歌词浅显易懂且容易掌握的一首歌曲。歌曲2/4拍,D大调,比较符合中班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学唱。歌曲是完整的复二段曲式,歌词中运用了多个幼儿喜爱的表示门铃声的“叮咚”,又运用旋律的变化,把这个“叮咚”刻画得充满生动与活力的气息。所以我选用了此歌为本次家长半日开放活动的一个歌唱活动。

  二、说目标。

  本活动我共制定了3个目标:1 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编唱歌曲。2 学习歌曲中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演唱。3 体验师生与生生之间合作学习的快乐。其中目标1是本活动的难点,目标2是本活动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运用幻灯片的节奏图谱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并设计了闯关形式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心态的驱使下进行歌唱,从而突出这个重点。而对于难点的解决,我通过让幼儿听、说、念、唱的方式,引导其创编出新的句子,由此达到目标1.

  三、说过程。

  这个歌唱活动,我共设计了4个环节:一 导入课题。二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习节奏与主要乐句。三 完整欣赏歌曲,用多种形式学唱歌曲。四音乐小屋的主人出现了——海宝,引导幼儿创编歌曲。

  在导入课题部分,我运用邀请函的形式引起幼儿注意,显得神秘,能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活动。第二部分我运用涉及了大量的课件,以此吸引幼儿的眼球,又运用神秘人的“声音”来引导幼儿去完成歌曲中的节奏(X X|XX 0|XX XX|X 0||)与主要乐句(音乐 小屋 |在 欢迎 |你 欢.迎 |我 0 ||)的学唱,使幼儿学得开心、轻松。为下一环节的完整学唱做好扎实的铺垫。第三个环节是本活动的主要环节,此环节,我除了运用课件的帮助以外,还引导幼儿用不同形式(比如:表演唱、对唱等)来完整学唱,使幼儿唱得有新鲜感,不觉得疲惫与厌烦。最后,又加上小铃的伴奏来演唱,吸引出神秘主人——海宝,使幼儿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成就感。最后一个环节,是创编部分,我通过让幼儿听、说、念、唱的方式,引导其创编出新的句子:1 海宝海宝在欢迎你欢迎我。2 上海世博在欢迎你欢迎我。由此解决难点,将活动推向高潮。最后全体幼儿唱着自己创编的过的歌曲边唱边走出活动室,本活动自然又热闹地结束。

  教学反思:

  这节课基本达到了优化艺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但是在具体朝着目标努力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下面就将这节课反思如下:

  《音乐小屋》这首歌曲旋律活泼、轻快,特别适合低年级的孩子们来演唱,但是旋律在优美的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比如说:歌曲的后半部分不是规整的四乐句,这样,前面规整的四乐句结构和后面部规整的六乐句结合起来孩子们不太容易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我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欣赏歌曲,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一遍又一遍地在愉快的气氛中欣赏,不知不觉地就对歌曲有了兴趣和认识,课堂气氛特非常的融洽。

  最后一个比较遗憾的地方就是,孩子们的声音不是令人非常满意,原因可能是在课上没有花费很多的时间来进行发声的练习,其次,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也应特别注意塑造孩子们的声音。

  总之,在这节课上,还有令人满意的地方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尽量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在探索中不断地进步。

  .

24、大班音乐教案反思《迷路的小花鸭》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三段歌词表达的不同情感。

  2、体验小花鸭的心理感受,尝试用不同的声音或乐器来表现。

  3、产生关心他人的情感,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头饰、铃鼓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儿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发声练习进活动室。

  二、引导幼儿依次理解讲述三段歌词内容,体会每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1、出示小花鸭的图片,引题迷路的小花鸭。

  2、它在哪里?为什么哭的?依次出示图谱,边指图谱边唱谱嘎嘎嘎,小花鸭真伤心,我们一起来唱唱看。

  3、如果你迷路了,怎没办?小花鸭迷路了,谁来帮助它?我们接着听歌曲里是怎么唱的?依次出示图谱(教师清唱第二段)。(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如果是你看见了小花鸭,会怎么做呢?原来你们都是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小花鸭要回家了,可高兴了。也要有精神,把开心唱出来好吗?(全体幼儿唱一次)

  4、小花鸭回家了,见到妈 妈会很开心,(出示图片3张)你说妈 妈会怎么说?(教师唱第三段)鸭妈 妈怎么说的?引导幼儿唱一次。

  三、引导幼儿完整的唱一次。

  1、提醒幼儿要记住第一段迷路的时候和第二段找到家的时候的区别,跟着图谱全体唱。

  2、引导幼儿全体边看图谱边做动作。

  四、乐器感应。

  小花鸭找到了妈妈,我们来开个音乐会庆祝一下好吗?(出示铃鼓,沙锤、瓶子)

  幼儿自由选择,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形成三个声部,根据教师指挥伴随音乐即兴表演。第一段我们用瓶子,手掌指一下第一组,第二段我们用沙锤,第三段铃鼓加进去一起演奏。

  五、游戏《帮助小花鸭》

  请一个小朋友扮演一只小花鸭,老师扮演大朋友,我们一起去找小花鸭。教师拍手带领幼儿走成圆形,在黑板后找到,我们一起来送它回家

  活动延伸:

  小朋友帮小花鸭找到了妈 妈,妈 妈可开心了,夸你们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一起去找找看还有什么人需要我们帮忙的!

  活动反思:

  《迷路的小花鸭》这首歌旋律简单优美,因此我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没有把学唱这首歌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而把培养孩子对小动物的同情心,体会小花鸭找不到妈 妈而伤心难过寂寞的心情,和乐于助人的情感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从教学效果来看教学重点难点已经突破了,

  1、我在教学中孩子的主体地位的到了充分的发挥。我设计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怎么唱才能把小花鸭伤心难过的心情唱出来呢?小花鸭迷路了怎么办呢?等等。把问题抛给孩子,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我只是充当孩子的引导者。

  2、为了加深孩子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初次让孩子体验乐器感应,使用打击乐器给了孩子一个演奏的环节,这个环节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表现能力。还能了解孩子对这首歌是否把握,最后的游戏环节点睛了整个活动的中心主题,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但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这节音乐教学中自己的音乐素养有待提高。尤其是歌词部分一定要记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5、幼儿大班音乐教案《小树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连贯、舒畅和不断顿、跳跃的歌声表达歌曲中“害怕”和“勇敢”的情感。

  2.尝试用动作表现歌词内容及歌曲的情绪。

  3.体会小树叶爱大树妈妈的情感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树枝、三种颜色的树叶、三种颜色的树枝、树叶、图谱、两片树叶信、电子琴等

  活动过程:

  一、儿歌表演《小树叶飘呀飘》

  教师与幼儿在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师:小树叶飘呀飘,飘到我的头顶上

  小树叶飘呀飘,飘到我的肩膀上

  小树叶飘呀飘,飘到我的膝盖上

  小树叶飘呀飘,飘到我的小脚上

  二、练习发声

  师:小树叶的舞蹈跳得真好看,谁能告诉我小树叶从树上落下来发出什么声音?

  师:小树叶沙沙真好听,我们一起学一学。

  师:12 34 5--- 54 32 1---

  小树叶 沙沙沙

  三、学习歌词

  1.出示树干

  师:小朋友唱得真好听 听是谁在哭?

  师:原来是树妈妈在哭,你们知道树妈妈为什么哭吗?

  师:树妈妈你为什么哭呀!

  大树:秋天来了,我的孩子不知道到哪去了,所以我很伤心。

  师:哦!原来树妈妈在想念他的孩子小树叶,所以哭了。那让我们一起帮树妈妈找一找小树叶。 师幼:小树叶你在哪?

  2.出示两份信“小树叶”的信

  呼!~从远处飘下两片树叶的信

  师:刚才我收到一封信,原来是小树叶寄给妈妈的,你们想知道信上写了些什么吗?(朗诵歌词)

  四、学习歌曲《小树叶》

  1.老师示范演唱

  师;老师把树叶的信编成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听(老师清唱)

  2.出示图谱

  (1)学习四二拍的节奏特点强弱,幼儿跟老师一起拍手拍脚的打节奏。

  (2)看图学歌词,并边打节奏边说歌词

  (3)学习打节拍,知道四分音符与二分音符的节拍特点。

  3.听音乐跟唱

  4.老师弹琴幼儿一句一句的跟唱

  五、用不同的语气演唱歌曲

  师:第一部分小树叶离开妈妈心里怎么样?(害怕、难过)

  师:我们就用害怕难过的声音来唱

  师:第二部分小树叶离开妈妈心里怎么样?(坚强、勇敢)

  师:我们就用坚强、勇敢的声音来唱

  六、表演歌曲

  1.听音乐集体表演歌曲

  2.游戏“会跳舞的小树叶”

  老师站中间表演树妈妈,最后树妈妈送礼物撒下树叶,幼儿每人捡2片不同颜色的树叶

  3.打扮树妈妈

  出示3可不同颜色树叶的树枝,让幼儿根据手里树叶的颜色打扮树妈妈。

  七、教师总结

  今天树叶把树妈妈打扮的真漂亮,它可高兴了,我们也要像小树叶一样爱自己的妈妈。

  活动反思:

  本学期的优质课评选活动结束了,每次的优质课活动结束后都让我受益很多。从刚入园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到现在的得心应手,对于教具的应用、语言的组织、师生的互动、环节的设计、目标的设定、教态等都有了自己比较成熟的看法。通过讲课、听课的过程,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于本次的教学活动,我做了如下反思:

  1.对于本节活动的目标我进行了修改,第二个目标是让孩子创编动作。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修改成表演歌曲,本目标完成的比较好。本节活动是一节小的表演区没有重点的环节。所以我进行了学习节拍、节奏的练习。

  2.开始是和小树叶做游戏,孩子们都能随着老师的指令玩游戏。游戏后,通过游戏地引导进行练习发声。也为下个环节做铺垫。

  3.看图谱学歌词,孩子在学习拍打节奏时都能跟着老师的动作来拍。

  4.在学习歌曲弹琴的过程中孩子不太感兴趣,应该把弹琴的环节放在听音乐的前面,这样孩子会感兴趣。还有在学习歌曲时,我的语言没有激发孩子的兴趣,所以要选序渐进的学习歌曲,

  5.歌词的理解,第一段是妈妈对孩子说的话,第二段是小树叶对树妈妈说的话,再激发孩子的理解歌词,在开始部分要有孩子跟大树妈妈的互动,弹琴和欣赏的环节换过来,打扮树妈妈时可以让那个孩子多捡几片树叶。

  6.我在以前的音乐活动中加上了游戏,通过游戏孩子们提高了学习歌曲的乐趣。

26、大班音乐教案《池边的小孔雀》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了解ABA音乐的结构。

  2、创编与节奏较相配的动作,表现A段的抒情缓慢和B段的跳跃明快。

  活动准备

  1、熟悉乐曲并能熟练弹奏乐曲,或有此乐曲磁带。

  2、预授孔雀舞基本舞步。

  活动过程

  1、倾听音乐,感受ABA的结构。

  (1)听听哪段是小孔雀来到宁静的小池边梳妆打扮。感受A段的抒情、优美。

  (2)听听哪段是小孔雀在高兴地嬉水和跳舞,感受B段的明快、跳跃。

  2、分段欣赏音乐,并用动作表现。

  (1)听A段,说说有什么感受(优美、抒情)。

  这段音乐小孔雀在什么?可以用哪些动作来表示?启发用不同动作表现。并让幼儿模仿同伴优美的动作。

  (2)听B段,谈谈有什么感受(节奏较快、跳跃)

  这段小孔雀在干什么?可以有哪些动作来表示小孔雀高兴地嬉水,哄闹和跳舞?鼓励幼儿动作比别人优美,好看。

  3、完整欣赏音乐,用相应的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相配,帮助幼儿感受理解音乐。

  (1)听音乐,有节奏地动作。

  (2)合作跳舞,启发幼儿二、三只孔雀相互嬉水、比美,或者一人当池中倒影,一人当孔雀。;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根据能力强弱教师帮助结伴或自选舞伴。

  (3)教师把幼儿创编的优美动组合成舞蹈,带领全体幼儿练习并享受其中的美感和快乐。

  活动反思

  艺术欣赏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而选择欣赏内容也尤为重要,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一直是在艺术欣赏的氛围中感受着艺术带来的快乐和美的熏陶。那么歌曲欣赏,名曲欣赏,名画欣赏已经都尝试过了,惟独舞蹈欣赏没有尝试。

  因此我选择了这节活动和孩子一起来感受这种经典作品的音乐美,动作美,服装美。我在设计的时候主要是把了解名族舞蹈的特点,优美的造型动作作为重点来欣赏。

27、大班音乐教案《淘气的小猫咪》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幽默、诙谐的风格。

  2.学唱歌曲,能用自然的声音愉快地演唱。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小猫咪头饰、音乐磁带或CD。

  2.一名幼儿事先根据第一段歌曲排演好情景剧。

  活动过程:

  一、淘气的小猫咪

  1.幼儿观看情景剧。

  2.嗨!大家好,我是小猫咪,今天小主人不在家,我可以好好玩。

  3.教师播放音带的伴奏部分,一名幼儿表演情景剧(表演要夸张,能反映“碰响了收录机”“跳进了洗衣机”“打开了电冰箱”的场景)。

  二、小猫咪别淘气

  1.小主人知道这是一只淘气的小猫咪,猜一猜,小主人会对淘气的小猫咪说什么?

  2.完整欣赏歌曲第一遍。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你听到小主人对小猫咪说了什么?

  3.欣赏歌曲第一段(播放音带第一段)。

  4.小主人告诉小猫咪不能捉那些事情?我们一起来对小猫咪说一说吧。

  5.欣赏歌曲第二段

  6.小猫咪自己在家会有什么感觉?什么是孤寂?小主人有什么好办法?

  7.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逐句范唱,幼儿学唱第二段。

  8.一幼儿扮演小主人,一幼儿戴上小猫咪头饰扮演小猫咪,听着音带表演。其余幼儿跟着音带演唱。游戏可进行2~3遍。

  三、创编歌曲结束

  1.你们喜欢小猫咪,那喜欢小狗吗?<来.源快思教.案网>就请你们比上眼睛,想象一下小狗在做什么?

  我们也把它编进歌曲怎么样?

  2.孩子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小动物,那下课后,我们继续创编好吗?

  教学反思

  农村幼儿园的音乐教育状况,发现艺术教育举步艰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但农村音乐教育改革始终得不到健康协调发展,其原因是地方上人文素质忽视了美育教育。

  我园现有9个教学班,作为地处农村的幼儿园,我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差异:一是师资的差距;二是教学观念的差距;三是园内文化底蕴的差距,虽然上此课程孩子感兴趣的浓度还算比较高,对音乐也比较敏感,但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熏陶不够,使得很多孩子有些难以溶进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而老师在教学中也很少系统地组织音乐活动,对音乐艺术教育缺少研究,几无心得。所以我们还应从以下几点进行反思教学:

  1、 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做好案例撰写和分析记录,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实践,并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作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总结。

  2、 结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和能力水平,提取有价值的教育素材,联系实际,利用本土化资源,不断创新孩子感兴趣并轻松的教学方法。

  3、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工作,对幼儿家长进行加强艺术教育的理解和认可,加强音乐教育方法的指导,从而真正让音乐陪伴孩子成长、让音乐塑造真、善、美的健全人格。

28、大班音乐教案《狐狸与小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体验师幼、同伴间共同游戏的快乐。

  2.通过以游戏的方式了解熟悉音乐的风格。

  3.学习用创造性的动作自由表现乐曲中比力气、比跳舞、比嗓门的情节。

  4.理解游戏玩法和规则,能跟着音乐的变化玩游戏。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鸡和狐狸的故事。

  (1)教师根据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

  小鸡出门去散步,狐狸发现了小鸡,馋得直流口水,悄悄的跟在后面。(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当小鸡走出农场后狐狸跳了出来:"呵呵,看你往哪儿逃。"为了不让狐狸吃掉,于是小鸡想办法。首先小鸡想到比力气吓倒狐狸,小鸡说:"我的力气比你大。"狐狸说:"我的力气比你更大。"然后小鸡想到比跳舞将狐狸逗乐。小鸡说:"我的舞蹈跳得好。"狐狸也跳了起来:"我的舞蹈跳得更好。"接着他们比嗓门。小鸡伸长着脖子:"我的嗓门比你大。"狐狸也伸长脖子用尽力气:"我的嗓门比你更大。"最后,他俩都扯着嗓门大声叫,由于叫声太大了,结果把猎人给引来了,猎人看到狐狸,一枪把它打死了。于是小鸡得救了。

  (2)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重点理顺小鸡和狐狸比试的内容与顺序。

  师:狐狸有没有把小鸡吃掉,小鸡想了什么办法来战胜狐狸?比试了几个项目,顺序是怎样的?小鸡为什么要跟狐狸比叫声?

  2、完整倾听音乐做律动,解决角色与音乐间的关系。

  (1)师幼扮演小鸡随乐做初步的律动,解决小鸡的动作与音乐的关系。

  师:现在,我们一起跟着小鸡去散步吧。

  (2)幼儿扮演小鸡,教师扮演狐狸做律动,进一步熟悉小鸡的音乐与动作。

  (3)师幼扮演狐狸,解决狐狸的动作与音乐的关系。

  (4)幼儿扮演狐狸,教师扮演小鸡,进一步熟悉狐狸的音乐与动作。

  3、听音乐的第二段,师幼共同玩小鸡和狐狸比斗的游戏。

  (1)幼儿创造性的表演比力气。请个别幼儿创编动作:老师分别从面部表情、手的动作等方面进行引导。

  师:假如你们是小鸡,你们怎么向狐狸展示自己的力气大?

  (2)幼儿创编搞笑的舞蹈将狐狸逗乐。

  师:你们会用什么样的舞蹈将狐狸逗乐?

  (3)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出嗓门大。

  师:用动作怎样显示出你们的嗓门大?

  (4)师扮演狐狸,幼扮演小鸡,尝试进行比斗的游戏。

  师:我们把刚才练习的本领连起来跟狐狸比试一次,看看我们的小鸡是不是真的能战胜狐狸。

  4、分角色完整倾听音乐玩游戏。

  (1)第一遍:教师请一名幼儿,并由幼儿自选角色,与教师完整倾听音乐玩游戏。

  (2)幼儿俩俩合作扮演狐狸和小鸡,完整听音乐玩游戏,游戏后针对游戏规则等进行评价。师:游戏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要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3)幼儿第二次进行完整玩游戏,游戏后针对游戏规则等进行评价。

  反思

  本次活动给我带来最大的愉悦就是小朋友们很快乐,在活动中很投入,而且在“想象力启迪”这一点我做得较成功,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想法很独特,表现力也很强,因此师幼互动的效果也较好,个别孩子的表现还超出了我预期的想象,比如说,在提问幼儿“狐狸小鸟做完游戏会干什么”时,一个孩子会想到狐狸会和小鸟对话,问它“小鸟小鸟你累不累”,“狐狸狐狸我很累”等等。

  那活动中我比较遗憾的是在孩子们游戏这个环节,我对他们干预得比较多,他们在游戏时我一直问他们你是怎么玩的,你玩什么游戏,我想这里应该先让小朋友跟着音乐尽情地游戏,不要打断他们,等音乐结束后我再和他们交流,会比较好,孩子们在游戏中玩得肯定更过瘾。

29、大班音乐教案《快上一年级》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自主学看节奏图谱的基础上,尝试用四种小乐器进行合奏。

  2、在与同伴组内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小学生的学习方式,萌发上小学的愿望。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认知准备:已有打击乐器的经验、学会演唱歌曲

  材料准备:课件《快上一年级》、小乐器(碰铃、响板、串铃、铃鼓若干)、节奏谱四张、纸、笔、橡皮若干。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看节奏谱。

  活动难点:

  四种乐器的合奏。

  活动过程:

  一、我要上小学

  1、完整欣赏歌曲。

  ·播放MTV,回忆歌曲的内容与特点。

  2、我要上小学。

  ·幼儿交流自己对小学的了解与向往

  3、齐唱《快上一年级》。

  二、我们很能干

  1、多样的表演。

  “这首歌曲除了演唱还可以怎样表演?”(舞蹈、节奏)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用小学生的方法来表演节奏乐,好吗?请你们迅速分成四组,(.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坐到座位上。

  2、识读节奏谱。(重点)

  ·幼儿分成若干小组看看议议,并尝试用小乐器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3、我们来展示。

  ·请个别小组交流,先说再演。

  三、一起来演奏

  1、幼儿自由选择声部徒手练习。

  “想不想来试一试?选择你想演奏的声部坐下,我们先用手来练习一下。”

  ·难点句单独练习。

  “刚刚在演奏的时候我们的最后一句合作得还不是很好,这次我们再来试一次好吗?” (难点)

  2、小乐器合奏。

  ·第一次演奏前,教师询问幼儿的声部及各声部看哪只手指挥。

  “现在让我们用小乐器来试一试,拿起桌上的小乐器,看着我的眼睛和我的指挥,听着音乐,控制好节奏。”

  四、快上一年级

  1、多种形式齐表演。

  ·教师建议把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表演:歌唱、舞蹈、演奏等等

  2、我们一起来表演。

  ·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表演方式,共同表演《快上一年级》。

  自我反思

  选材亮——用好《学习用书》是当下一线教师首要做好的基本功,因此我选用了书中的内容,结合幼小衔接的工作,设计了此次教学活动。

  幼儿活——孩子们的音乐特质体现较好,她们喜欢唱歌,会合唱表现歌曲。尽管是老歌新唱,但是孩子们的热情仍是高涨的。

  教法巧——在引领式的教学方法下,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很自然,让孩子们能充分发挥想象力,想出更过不同的演唱方法。

30、大班音乐教案《我是草原小骑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能用固定节奏拍手跺脚或用打击乐器伴奏及律动表演等形式参与歌曲表现。

  2.在演唱、听赏及音乐活动中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美、表现音乐美,通过音乐激发学生对草原及民族音乐的热爱。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打击乐器、筷子、双响筒或小竹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欣赏舞蹈《草原上的小骑手》

  师:“小朋友们,草原上的小朋友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蒙古族舞蹈《草原上的小骑手》,你们想看吗?”(播放舞蹈《草原上的小骑手》)“看了舞蹈,你们知道蒙古族的小朋友他们最喜欢干什么吗?”(骑马)“那里的小朋友最喜欢骑马了,那里的小 朋友个个都是草原小骑手。”

  二、听乐曲《赛马》

  “下面就让我们跟着小骑手们一起到草原上去赛马”

  “小朋友们!合着音乐扬起你们的小马鞭!”(播放乐曲《赛马》)

  三、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1.带着问题听歌曲。

  “小朋友们,《赛马》的音乐好不好听呀?草原上还有更好听的歌曲呢?(教案出自:www.banzhuren.cn)让我们一起看着歌词听歌曲,听完之后,谁能说说草原上的小朋友他们最会干什么呢?”(课件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师:“蒙古族小朋友最会干什么?”(骑马、射箭、摔跤)

  2.动作表演中感受节奏。

  “下面老师做一个动作,你们猜猜老师做的是什么动作?(拉弓射箭)”教师表演:“大雁见我绕道飞呀,黄羊见我躲着走,我是草原——小射手。”

  “谁愿意上来表演小骑手呢?”(学生表演,老师用双响筒模仿马蹄声伴奏)┃

  “老师还想当小摔跤手,谁上来跟老师比试比试?其他同学为我们加加油!”

  在表演中我们接触了两种节奏:

  一种是马蹄声节奏(双响筒)× × × ×┃ × × × ×┃;

  一种是加油的节奏(铃鼓)× ×┃× ×┃。

  用双响筒和铃鼓练习这两种节奏。

  3.有节奏的念歌词(第一段跟老师念,二、三段试着边念边敲)。

  4.熟悉旋律。

  (1)教师范唱曲调(介绍下滑音)。

  (2)用“ɑ”音模唱曲调。

  (3)弹舌模唱(用“弹舌”的方法模仿马蹄声,模唱曲调)。

  5. 学唱歌词。

  (1)学唱第一段,体会歌曲速度及情绪。

  (2)引导跟琴试唱二、三段。

  6.练唱歌曲。

  (1)跟歌曲范唱练唱歌曲。

  (2)尝试用不同力度唱(创设音乐情境“小骑手由远到近”)。

  (3)师生接唱。

  (4)分角色唱(小骑手队、小射手队、小摔跤手队)。

  四、创编,表现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1.小组讨论、创编。

  选择用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或小乐器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

  2.集体展示、评价(鼓励学生自信地参与表演、评价)

  小乐器组、舞蹈组、策马扬鞭组等表演,邀请学生上台跟老师一起跳舞。

  1.听音乐,初步感受蒙古音乐风格

  2.初步学习舞蹈。

  ①理鬃毛动作

  ②骑马动作

  ③耸肩动作

  ④甩鞭动作

  ⑤筷子动作

  3.看图谱初步练习舞蹈。

  4.听音乐尝试练习舞蹈。

  5.完整练习舞蹈。

  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在观看草原上的美丽风景,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人情,让幼儿感受蒙古族人的生活,体验他们的情感,不仅能给幼儿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能让幼儿初步感受到蒙古族音乐的一些特点,这样既为后面的歌曲学唱中的大跳音程这一教学难点作了铺垫,又把幼儿的视角转向对整个蒙古族音乐风格的认识。

31、大班音乐教案《小鸡出壳》含反思

  设计背景

  在认识小鸡小鸭的认知活动中,孩子们被图片中可爱的小鸡小鸭形象所吸引,喜欢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因此,为了充分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我设计了此次音乐活动,鼓励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肢体动作充分表现小鸡出壳可爱的模样,从而获得愉悦心情,使得幼儿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得到练习、提高。

  活动目标

  1、理解、感受不同节奏的小鸡叫声,在游戏中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2、能用(轻、慢)和洪亮的声音表现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绪。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通过声音的强弱、快慢、和休止表现不同的小鸡。

  活动准备

  1、《母鸡孵蛋》、《大公鸡穿花衣》的音乐光碟。

  2、三张不同大小的鸡蛋图片。

  3、三种不同形象的小鸡图片(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

  活动过程:

  一、熟悉歌曲《母鸡孵蛋》歌曲旋律

  1、师生《母鸡孵蛋》音乐律动进场。

  2、用音乐问好。

  3、师问:母鸡孵了几个蛋?

  二、认识三个不同特征的小鸡宝宝,并能模仿各种形式小鸡的叫声。

  1、认识棒棒的小鸡——感受1/4小鸡的叫声,能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表现自信。

  师问: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鸡?为什么?(强壮的小鸡)

  (1)倾听棒棒小鸡是怎么用歌声自我介绍的。(师范唱一遍)

  (2)教师用简单图示表示(小黑板出示)。

  (3)鼓励幼儿模仿,想象自己是身体很棒的小鸡,唱出有力的声音。

  2、认识打嗝的小鸡——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师:这只鸡经常打嗝,所以它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叫打嗝鸡。

  (1)听听打嗝鸡是怎么自我介绍的。(师范唱一遍)

  (2)听出打嗝小鸡在小节末拍打嗝的规律,小黑板出示简单图示。

  (3)幼儿学会在结尾处做打嗝动作。

  (4)练习唱准小节末拍的休止符。

  3、认识害羞的小鸡——用轻、慢的声音进行表现害羞。

  师:我们来看第三只小鸡妹妹长什么样子呢?(脸红:害羞)

  (1)听听害羞鸡唱歌是什么样子的?

  (2)用拖小尾巴的图示表示害羞鸡的慢。(小黑板出示)

  (3)学习害羞鸡唱歌。

  4、第四只小鸡要过几天才出壳,我们到时再看看它长什么样吧。

  5、集体歌唱,模仿三种小鸡的叫声。

  师:这三只小鸡的叫声合起来是一首好听的歌呢,名字叫《小鸡出壳》。[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两遍)

  三、音乐律动《大公鸡穿花》。

  过度语:小朋友看,大公鸡爸爸也来看鸡宝宝了,他的心情特别高兴,我们跟他唱首歌吧。

  1、集体表演律动《大公鸡穿花衣》。

  2、师:鸡宝宝的生日快到了 ,大公鸡爸爸想请小朋友到家里表演,小朋友们谁想参加?

  (1)、指名上台表演。(复习歌曲)

  (2)、集体评,互评。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让我们跟着大公鸡爸爸去参加生日会吧。

  教学反思

  1、在本次活动中,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体验出发,运用了原歌曲的旋律,为三个鸡蛋设定了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歌曲中的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让幼儿在趣味的游戏中学习歌曲、亲身感受体验有趣的小鸡形象。

  2、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在声音的处理上,通过声音的强弱,快慢和休止来表现不同的小鸡。

  3、在活动的结束部分,我带领幼儿完整学唱了3段后,引出大公鸡爸爸来看鸡宝宝准备举办生日会这一契机,让幼儿对歌曲再一次进行演唱表演,再次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

  4、整节课的亮点在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母鸡孵蛋,公鸡爸爸照看鸡宝宝这些音乐教学情节设计,让幼儿感受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

  5、整个教学活动时间比较急促,重难点不够明显。

32、大班音乐游戏教案《鼓上的小动物》含反思

  游戏目标

  1.让幼儿感知音的轻重变化。

  2.鼓励幼儿大胆设计小动物在鼓上跳跃的形象,训练幼儿思维的独创性。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游戏准备

  打鼓一个,黄豆若干。

  游戏规则或玩法

  1.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兴趣。

  (1)鼓面上放一些黄豆,老师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观察黄豆变化。

  (2)放音乐,老师根据音乐的强、弱击鼓,重点感受:音强则黄豆跳得高,音弱则黄豆跳得低。

  2.幼儿学做小黄豆,听音乐的强弱跳动,老师敲鼓提示。。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老师让幼儿表现音乐轻重及动作有创造性的幼儿示范表演给大家看。

  3.鼓励幼儿想想,除了黄豆会在鼓上跳,还有什么动物也会在鼓上跳?怎样跳?造型、动作怎样?

  (1)一名幼儿击鼓,其他幼儿创编小动物在鼓上跳,并能表现出轻、重音及动物独特的动作,音乐一停,即定格某种动物造型。先让一名设计者带领全班幼儿听音乐表演。

  (2)教师评价:请刚才表演有创新的幼儿击鼓,其他幼儿继续创编动物在鼓上跳舞。

  (3)请幼儿三人、四人、五人成一组设计不同的动物跳的动作,鼓一停,即摆出各种造型定格。

  游戏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以《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为宗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贯穿始终,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开心地玩,快乐地学。

33、大班音乐教案《聪明的小老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剪影艺术的美,并对这种表现形式感兴趣。

  2、在掌握一定的剪纸技能的基础上,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充分体现活动的自主性和合作性。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教师用的演示板、剪影范例、台灯,幼儿用的演示板(制作方法附后)。

  2、黑卡纸、剪刀、双面胶、吸管、塑料筐若干。

  3、幼儿具备一定的直接剪出物体外形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①今天老师要放映一部自制的特别的动画片,你们看!

  ②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操作影子

  戏:夜晚,风轻轻地吹着。小草伸了个懒腰(在演示板后贴上草的剪影)

  小花儿打着哈欠(贴上花的剪影)

  树妈妈轻轻唱着摇篮曲(贴上大树的剪影)

  这时传来“呜呜”的哭泣声,原来一个小姑娘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操作小姑娘剪影)

  大家都劝她别害怕,月亮姐姐为她照路(贴上月亮剪影)

  还请来热心的狼大哥为她带路(操作大灰狼剪影)

  狼大哥对小姑娘说:“别害怕,这儿我可熟啦!来!让我送你回家吧!”森林里的伙伴们都为她唱起了歌。小姑娘再也不害怕了,她发现黑夜竟然是这么美好!你们瞧,她坐在狼大哥的背上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2.组织讨论

  ①你们发现老师是怎样表演的吗?(是用剪纸表演的,有的直接贴在“电视机”后面,有的粘在棒上表演。)

  ②你们发现老师采用了哪些材料?(黑卡纸、白色吸管、台灯、双面胶等。)为什么要选用这些材料?

  ③我们试着用其他颜色的卡纸和吸管来表演,看看会怎样?

  ④为什么我们能看见“电视机”屏幕后面的图形呢?;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因为“屏幕”纸又薄又透明,灯光一照就能看见黑卡纸的影子。这就叫剪影。)

  3.引导创作

  ①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②组织讨论:怎样才能完成得又快又好?

  ③鼓励幼儿自由组合,合作编故事、剪纸、表演。

  ④组织幼儿分组上台交流。

  幼儿自编表演故事1《聪明的小老鼠》:

  一天,小老鼠碰到一只大灰狼。大灰狼说:“喂!你给我磕三个头,我就让你过去,不然我就把你吃掉!”小老鼠机智地说:“我是大象的朋友,你该让我过去!不然我叫大象把你踩扁!”大灰狼害怕了,就让小老鼠过去了。小老鼠说:“你还没给我磕头呢!”大灰狼刚想发火,小老鼠说:“别忘了,大象可是我的好朋友喔!”大灰狼一听只好说:“好好好,我磕我磕……”磕完头就灰溜溜地跑了。小老鼠大笑着说:“今天我可是占了大便宜啦!哈哈!”

  幼儿自编表演故事2《大鱼和小鱼》:

  海草、珊瑚、岩石都是小鱼儿的家。一天,小鱼们不敢出去玩了。原来不知从哪儿游来了一条大鱼,它每天都要吃掉许多小鱼。看到同伴被大鱼吃掉,小鱼们想出了对付大鱼的办法。这天,小鱼们故意在一起玩,当大鱼张开大嘴想吃小鱼时,小鱼们赶紧躲到大珊瑚后面,只听“格崩”一声,大鱼的牙齿断了,再也不能吃小鱼了,不久它就饿死了。这以后,小鱼们又可以愉快地在海里游来游去了……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剪出各种形象,编出不同的故事,表演给同伴们欣赏或自娱自乐。

  2.可给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们巡回表演。

  附:“电视机”制作方法

  ①用KT板制作“电视机”外框,屏幕位置挖空。

  ②在“屏幕”上贴一层透明的拷贝纸。

  活动反思:

  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意在于要经过多重考虑再去实践。在这次的评优课中,我觉得“三思而后行”,做到的应该是思一次,做一次,不行,再思,再做。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才能发现活动中的问题所在,并不是纸上谈兵就能达到想要的结果的。

34、大班音乐教案《拨浪鼓》含反思

  设计意图:

  这首歌曲原本是一首成人歌曲,有好几段,而且可以分声部演唱,考虑到刚升到大班的孩子们的能力水平,我选取了节奏明快、歌词儿童化、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其中一段进行尝试。主要分感受、学唱和创编三大环节。

  结合《指南》艺术领域的理念,整个活动中,在有意识地注重幼儿的感受,为幼儿创设表达表现的平台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能用自然、连贯的声音表现。

  2.体验多种形式演唱的快乐。

  3.根据自己的经验尝试仿编乐句中的歌词。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歌曲图谱;音乐。

  活动过程:

  一、感受、理解歌曲。

  1.欣赏歌曲第一遍(音频),交流:这首歌曲听起来什么感觉?为什么是这种感觉呢?

  2.欣赏清唱第二、三遍——交流:歌曲里唱到了什么事情?为什么是欢快的呢?一家人去玩是一件怎么样的事情?什么心情?请谁来表现?(根据幼儿回答教师清唱并出示相应的图谱。)

  3.清唱第四遍——按照歌词排列图谱。

  4.几个乐句?

  二、学唱歌曲。

  1.请小指挥点图谱集体演唱。(哪里还有问题?)

  2.接唱。(觉得自己唱得怎么样?)

  三、创编歌曲。

  1.我今天陪爸爸带着全家去玩耍,在“池塘边,荷叶下”,看见“躲着一只小青蛙”,你们跟爸爸妈妈出去玩耍还去过哪里,看到了什么?(集体讨论—个别仿编——集体试唱)

  (请个别幼儿仿编时,可以用简易图谱帮助记忆。)

  2.结合仿编完整表现。(引导幼儿加上一些欢快的动作)。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参加名师工作室的第一次展示活动。在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过程中,我主要把握了三点

  1.歌曲的截选。(设计意图中具体谈到)

  2.图谱的运用。这首歌曲是叙事性的,歌词里面描述的事件通过图谱方式

  呈现,直观形象,帮助幼儿不仅理解歌词,也感受歌曲的意境,为幼儿的学习、表现搭建了很有力的支架。

  3.情绪的把握。我比较注重幼儿对歌曲情绪的把握,所以在感受阶段,我

  主张让孩子们多听、仔细听,并设计了“一家人去玩是一件怎么样的事情?”“可以怎么表现?”等这样的问题,为的就是引导幼儿激发、表现出歌曲的情感,也为最后的创编打好基础。那么在实际执教过程中,我尽可能地富有激情,因为只有我自己被音乐感动,才能感动孩子、感动大家。歌曲很受孩子的喜欢,接唱环节兴趣浓厚,情感表现真实,师幼互动比较有效。

  但是通过展示,也折射出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1.如何使图谱更有效?因为在我的图谱中很好地展现了歌曲的画面,但是没有呈现节奏。(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前面四个乐句的节奏都是统一的,也是我在创编中要引导幼儿按照这个节奏去表现的。所以在设计时,我想要把节奏隐含在图谱中,但是就是设计不出合理、形象地节奏、画面相融合的图谱,纠结了好久。

  2.创编是否需要在第二课时再去达成?我预设了感受、学唱和创编三大环节,在实际执教中,时间比较紧张,而且导致前面的感受和学唱稍微急了一点点。如果没有创编环节,我可以将前面走得更稳固、扎实一点,对整个歌曲的把握会更好。

35、奥尔夫大班音乐教案《小落叶的节奏舞》反思

  秋风姐姐带来了六间小房子(呼啦圈),你们想不想进来作客?不过一间房里最多只能站两片小树叶。现在我们一起唱歌(歌曲附后),被秋风姐姐点到的小树叶就可以飘到小房子里了。

  奥尔夫大班音乐教案《小落叶的节奏舞》

  目标:

  1、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熟练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节奏型。

  2、培养幼儿反应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准备:十六宫格、小落叶的图片若干,呼啦圈六个。

  过程:

  一、幼儿进场,要求幼儿的脚步随音乐的变化而迅速改变师:秋天到了,小树叶们从树上落了下来,跟着秋风姐姐跳起了舞。

  l、听,风越吹越慢了,我们该怎么飞呢?

  2、哟,风又大了,我们该怎么飞呢?

  3、真累,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二、理解并学拍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1、小树叶长得真漂亮,有几片小树叶也想飞上来玩一玩,你看,这片大树叶“*”的一声,就飞到天上去了。这片小树叶也想上来,可它有点害怕,于是又找了一片小树叶,两个人“**”两声也飞到了天上。

  提问:

  a、大树叶是怎么飞上来的?(*)我们把大树叶飞上来的节奏叫一拍。

  b、小树叶是怎么飞上来的?(**)小树叶很灵活,所以一下子就飞上来了。

  c、一共有几片小树叶飞上来呢?(2片)我们把一片小树叶飞上去的节奏叫半拍,用手来拍拍看。

  2、大树叶和小树叶飞上去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我们用手拍一拍。原来,树叶们呆在一起,就是一句好听的节奏了。(幼儿练习用手拍节奏)

  3、落叶的节奏还会变呢!看,把他们的位置换一下,就变成什么样的节奏了?

  4、谁能上来让落叶变成不一样的节奏呢?(请个别幼儿变换节奏,其余幼儿练习)

  三、游戏:小落叶回家

  l、师:秋风姐姐带来了六间小房子(呼啦圈),你们想不想进来作客?不过一间房里最多只能站两片小树叶。现在我们一起唱歌(歌曲附后),被秋风姐姐点到的小树叶就可以飘到小房子里了。(游戏第一遍)提问:这间小房子里有几片小树叶?应该怎么拍?那间小房子里有几片小树叶?应该怎么拍?

  2、原来:小树叶站在房子里,也是一句好听的节奏。除了拍手,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3、你们想不想也变成节奏?谁来当秋风姐姐?(游戏第二次)

  四、认识十六宫格,学拍并创编十六宫格中的节奏

  l、师:小树叶们快回来,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森林里要举行舞蹈比赛,请小树叶们编一个好看的舞蹈。怎么编呢?秋风接姐姐编了一个,你看:(出示十六宫格如图一)

  a、一片大树叶表示什么?

  b、一片小树叶表示什么?

  c、空白的地方表示什么?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2、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练习节奏

  a、这么多的格子连起来,就是小落叶的舞蹈了,我们从红色格子开始来拍拍看

  b、加点音乐好不好?跳舞没有音乐可不行。

  c、参加比赛光用手可不行,我们让脚也动起来!

  d、跳得真棒,要是再整齐一点就好了。

  e、你们这么有本事,我也有本事。你看,让我的小格子翻个身,从绿色格子开始,就变成不一样的舞蹈了,我们再来跳跳看。师:原来,从不同颜色的格子起拍,节奏会变得不一样。

  3、师:风姐姐的舞蹈编好了,你们的任务还没完成呢!看,那边地上有许多小树叶,你们六人一组,商量一下,编一个好看的舞蹈来跳跳看。(请幼儿合作,将树叶贴到十六宫格纸上,并商量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出不同的节奏。)

  4、师:小落叶们,把你们的舞蹈带过来!

  a、这是哪组编的?谁来跳给大家看一下?(请一位幼儿跳)

  b、这是谁编的舞蹈?(请几位幼儿同时跳)

  c、这又是谁编的?(请这组幼儿一起跳)

  5、师:每一组小落叶都编得这么好看,到底谁去参加比赛呢?这样吧,我们把这三个舞蹈连起来一起去参加比赛。第一段用什么动作表示?第二段?第三段?(全体幼儿把三段舞蹈连起来跳)

  五、师:森林里的舞蹈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小落叶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听音乐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节音乐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在歌唱时能控制声音的轻重和节奏的快慢,能够表现出小树叶的不同情感。为达成此目标,我在图谱的设计上做了一些改进,比如我用灰亮不同的背景色来表明小树叶的不同心情:灰色表示伤心、亮色表示开心;背景色块形状上高矮、长短的不同代表声音高低和节奏快慢的不同:高短的表示节奏快声音高、矮长的表示节奏慢声音低。在实践操作中,我发现这个方法作用真的很大,通过简单的图谱一方面帮助幼儿理解了歌词含义、另一方面又让幼儿掌握了歌曲节奏,真是一举多得。

  歌唱活动主要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幼儿学会唱这首歌,让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这首歌。为此,我在设计活动过程时,也是一步步深化,让幼儿先从感受歌曲开始,接着再了解歌曲,然后才是学唱歌曲,最后能够扮演角色表现歌曲。

  在感受歌曲环节中,幼儿通过听老师有情感的演唱,发现两段歌词所表现的情绪是不同的,了解小树叶为什么要这样歌唱。在小朋友的叙述中,他们基本都能够清晰感受到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伤感,还有回到妈妈身边的高兴,还有个别幼儿感同身受,想起了自己的妈妈,伤心的哭了起来。在了解歌曲环节,幼儿再次欣赏歌曲,说说听到了什么,老师出示图片,肯定小朋友的表诉,通过引导让幼儿发现图片传达的含义,理解歌词内容以及图谱含义。然后在学唱部分,我用对比分明的两种状态演唱歌曲,巩固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最后的角色扮演本来在设计时是分组演唱,可在教学中发现小朋友的情绪很高,于是临时添加修改了这个环节,分别邀请两个小朋友来扮演黄树叶和绿树叶,我来扮演大树妈妈,请大家给他们伴奏演唱,他们来表现不同的两段内容,小朋友的表现力真不错,表演黄树叶的幼儿很伤心的离开了,飘落到了别处,绿树叶高兴的回到了妈妈身边。活动本该到此就结束了 ,可是小朋友依然兴趣很浓,于是我在延伸活动中,让小朋友继续表演,自己分配角色,选好搭档边唱边演。

  通过这次音乐活动,我感受到要想让幼儿学会一首歌,首先得让他了解歌曲的背景、里面包含的不同情感;接着再通过图谱辅助手段帮助他们记忆歌词,当然图谱不是简单的歌词的呈现,也可以包括节奏和情感;最后对歌词内容的动作神态表现,让他们更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涵义。我相信只要我们平时教学时多用心,肯定还能发现更多更加恰当的方法,让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会唱歌。

36、大班音乐教案《粗心的小画家》反思

  主题名称:大班音乐活动《粗心的小画家》

  年龄阶段:大班幼儿(5-6岁)

  活动设想:

  大班音乐《粗心的小画家》是一节通过演唱歌曲和歌表演,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音乐活动,在活动中我采用:看图片——听音乐——学唱歌曲——创编表演的教学形式来展开活动,让幼儿学唱歌曲,理解歌曲内容,对照图片改成正确歌词,大胆创编,并用生动有趣的表情演唱歌曲。

  活动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内容,体验歌词的幽默与滑稽。

  2、欣赏图片,对照图片能大胆改正正确的歌词、创编歌曲。

  3、让幼儿知道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细心,不能粗心大意。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

  学唱歌曲《粗心的小画家》

  活动难点:

  对照图片改正正确歌词,创编新歌曲。

  活动过程:

  1、介绍认识:丁丁

  2、欣赏图片,看一看丁丁的画有什么问题?

  3、倾听音乐《粗心的小画家》,并学唱歌曲。

  4、再次欣赏图片,对照图片帮助丁丁改正确歌词,创编新歌曲。

  5、教师演唱改编的新歌曲《细心的小画家》。

  思想教育:

  我们要做一个细心认真的小朋友,要善于观察事物,这样才能把每件事情做好,不能像丁丁那样养成粗心的坏习惯。大家一起努力,老师期待每一位小朋友的进步。加油吧!

  教学反思:

  根据歌曲活泼、诙谐的特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认识丁丁”“评评丁丁的画”“帮帮丁丁”这一情境为主线,引导幼儿编儿歌、唱歌曲、改歌词。在一系列的参与活动中,达到了教学目标,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在歌曲基本学会后,让幼儿“帮助丁丁改画”,然后根据改好的画改编歌词,最后唱一唱自己改编好的歌曲。本节课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同时,也注重了幼儿学唱歌曲时的细节。比如:将表情、语气、动作表演等情感表现贯穿歌曲教学始终。从而教师稍加点拨,难点瞬即突破。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