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导入艺术

首页 - 小学教学导入艺术

浅析新课导入的艺术

时间:2008-11-19 01:54:36 A+

浅析新课导入的艺术

浅析新课导入的艺术

    古人做文章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凤头”意指文章开头要美,一堂课的开端也应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在讲课伊始,教师巧设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激起学生的情感,启发引导学生思维,以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是实现课堂教学艺术性的关键步骤。

    新课有多种导入的方法:或以疑导入、或以情导人、或以理导入、或以“操作”导入,但不论哪种导入,都要注意尽量溶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

    新课的导入,是激发兴趣、诱发思维、创设新奇、生动、愉悦的情境,以造成学生跃跃欲试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在一开始就对学习新知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把自己“摆”进去,以体现“主体”的地位。

    一、设问生疑,激发思维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往往是从“?”开始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者要善于运用设疑这一重要的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不断地激发学生去生疑、释疑,从而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境地。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设疑引进新课,“为什么车轮一定要是圆的呢?”过去可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呀!从而激起学生求知欲,使其产生有意义学习的心理倾向。

    二、计算点拨,诱导思维

    点拨能催动睿智的醒悟,激发燃烧的激情,调动思维的千军万马,让学生走进创造的世界。点拨艺术是求新、求实、求精、求美的艺术,是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艺术。所以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应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通过让学生计算两组加数相同计算顺序不同和不变的算式,引导学生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出加法的结合律,这样就起到了引导学生进入理性概括,展开抽象思维的好处。

    三、动手操作,启发思维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之更加睿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之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动手折、装、拼、剪、量……;动脑想、猜、算、分析、归纳、演绎……;动嘴读、讲、问、答……;动笔写、算、画……,手、脑、口并用,无疑对启迪学生思维,学习新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极有效用。教师可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遵循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动”点,设计“动”法,精心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动”中学,“动”中思,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例如:我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时,首先从法则出发,精心设计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折纸、量纸活动,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了,使学生对即将讲授例题的第一个要点(求1小时零件数先求1/4小时做的零件数)的理解有了阶梯;而接着再出示糖果盒的第二个活动,并没有停留在重复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而是又深入一步,让学生归纳出“相当于几分之几就除以几”的道理,为解例题的第二个要点(求1/4小时做的零件数为什么要除以3?)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巧设情境,促进思维

    巧设情境(故事、游戏、表演、竞赛等)提出问题,于无疑处诱疑,让学生平静的心田泛起思维的涟漪。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首先给学生们讲《猪八戒分西瓜》的小故事,学生在下面议论纷纷,气氛活跃,接着我就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看看八戒傻在什么地方?”通过这样一段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创设了最佳的教学情境,激起了学生解疑的兴趣,促使学生去积极思维。

    五、指导观察,帮助思维

    观察是一种智力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占有何种地位,从观察不仅可以吸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行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应用一样。”学生观察力的发展,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和培养训练的结果。

    观察是思维的门户,通过观察帮助学生积极的思维,进而掌握各门功课的新知识,这是学生学习提高的一条必由之路,也是改进和提高数学教学的一条必经之道。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