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分解质因数》教学中的学生“再创造”
时间:2008-11-19 01:50:09
A+
例谈《分解质因数》教学中的学生“再创造”
------例谈《分解质因数》教学中的学生“再创造”
江苏省海安县洋蛮河镇新生小学 谭拥军
荷兰著名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教师在工作中应努力为了学生营造主动学习、主动创新的机会和氛围,挖掘知识的创新点,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诚然,现实教学中,有些知识点几乎并不适于学生的再创造,只能以介绍的方式揭示;但是每个知识都有一个被发现的被创造出来的过程,就连最基本的阿拉伯数字也不例外,是从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只要我们教师切实从为了学生的发展出发,拓展自己的知识底蕴,挖掘出知识的创新点,学生就一定会能够再创造的,仅以分解质因数一课教学为例。
“分解质因数”这一知识点,很多教师都认为实在没有创新点,由“树型图”分解质因数没法过渡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其实不然,下面这一教学过程,事实证明效果非常好,经过教师巧妙引导学生很自然地经历了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发现过程,绝处逢生了。
教学中,在认识质因数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利用树型图,把10、30、72分别分解,逐步分解,直到全是质数为止。即10=2×5,30=2×3×5,72=2×2×2×3×3。从而得出分解质因数的定义。
接下来,师问:你认为分解质因数的关键是什么?
生:能找出这个合数的所有质因数。
师:刚才我们利用什么方法找到这些合数的质因数的?
生:树型图。
师:那么,有什么办法判断一个质数是不是这些合数的质因数呢?
生:用除法,一个一个去除。
先以10为例写过程,2 。师说明,这里只需判断2是不是10的因数,商5后即可以确定,在下面的过程没必要写出来。5也是质数,结束,10=2×5。
再以30为例写过程:2 。师:能结束吗?生齐说不能,因为15不是质数,得继续找。
师:现在还用30去除以某一质数吗?
生:应该用15,因为已经找到了一个2,如果还用30找的话,这个2会被重复找到。
分解15,3 。找出了3和5。得出15=2×3×5。师:在这个过程中15写了两遍,谁能想办法把这两个竖式合二为一,写得简单一点?
学生经过思考得出右式:2
让学生比较这个竖式和树型图,哪个更简单?接着让生用这种方法找72的质因数。
刚写完第三个,生1:老师,我上面空的不够了。生2:如果数比较大,我怎么知道该空多大位置呢?
师:嗯,这是个问题,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互相讨论,看能不能想出一个解决的方法来。
汇报讨论结果。一生:很显然,我们无法预知该空多大位置,但大家是否注意到,我们写作业时是从上往下写的,下面总有足够的位置,而我们方法是从下往上写的。那么我们能否也从上往下写呢?
最终学生们想出了把这样的竖式翻过来,往下写,如右式。通过观察学生们还发现,这其实就是以前学过的短除法递叠而成。 2 3 0
3 1 5
5
从而进一步小结出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及注意点。
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得到的知识不再靠教师单纯的“传授”,主要依赖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因此,我们教师的所有努力都要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创新,应树立起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个中成功与失败的乐趣,以求达成教育教学的理想境界。
江苏省海安县洋蛮河镇新生小学 谭拥军
荷兰著名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教师在工作中应努力为了学生营造主动学习、主动创新的机会和氛围,挖掘知识的创新点,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诚然,现实教学中,有些知识点几乎并不适于学生的再创造,只能以介绍的方式揭示;但是每个知识都有一个被发现的被创造出来的过程,就连最基本的阿拉伯数字也不例外,是从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只要我们教师切实从为了学生的发展出发,拓展自己的知识底蕴,挖掘出知识的创新点,学生就一定会能够再创造的,仅以分解质因数一课教学为例。
“分解质因数”这一知识点,很多教师都认为实在没有创新点,由“树型图”分解质因数没法过渡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其实不然,下面这一教学过程,事实证明效果非常好,经过教师巧妙引导学生很自然地经历了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发现过程,绝处逢生了。
教学中,在认识质因数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利用树型图,把10、30、72分别分解,逐步分解,直到全是质数为止。即10=2×5,30=2×3×5,72=2×2×2×3×3。从而得出分解质因数的定义。
接下来,师问:你认为分解质因数的关键是什么?
生:能找出这个合数的所有质因数。
师:刚才我们利用什么方法找到这些合数的质因数的?
生:树型图。
师:那么,有什么办法判断一个质数是不是这些合数的质因数呢?
生:用除法,一个一个去除。
先以10为例写过程,2 。师说明,这里只需判断2是不是10的因数,商5后即可以确定,在下面的过程没必要写出来。5也是质数,结束,10=2×5。
再以30为例写过程:2 。师:能结束吗?生齐说不能,因为15不是质数,得继续找。
师:现在还用30去除以某一质数吗?
生:应该用15,因为已经找到了一个2,如果还用30找的话,这个2会被重复找到。
分解15,3 。找出了3和5。得出15=2×3×5。师:在这个过程中15写了两遍,谁能想办法把这两个竖式合二为一,写得简单一点?
学生经过思考得出右式:2
让学生比较这个竖式和树型图,哪个更简单?接着让生用这种方法找72的质因数。
刚写完第三个,生1:老师,我上面空的不够了。生2:如果数比较大,我怎么知道该空多大位置呢?
师:嗯,这是个问题,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互相讨论,看能不能想出一个解决的方法来。
汇报讨论结果。一生:很显然,我们无法预知该空多大位置,但大家是否注意到,我们写作业时是从上往下写的,下面总有足够的位置,而我们方法是从下往上写的。那么我们能否也从上往下写呢?
最终学生们想出了把这样的竖式翻过来,往下写,如右式。通过观察学生们还发现,这其实就是以前学过的短除法递叠而成。 2 3 0
3 1 5
5
从而进一步小结出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及注意点。
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得到的知识不再靠教师单纯的“传授”,主要依赖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因此,我们教师的所有努力都要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创新,应树立起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个中成功与失败的乐趣,以求达成教育教学的理想境界。
相关文章
-
让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小数的性质》教学案例
-
大班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字“游糊涂城”》反思
-
人教版第十一册《鸟的天堂》教学案例:巧借“逼近”促进“生成”
-
抓住“主线” 分组探究 创造实验 朗读感悟――《詹天佑》教学设计
-
劳动才会有“财富”-----读《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有感_小学生作文:五年级
-
中班数学教案《了不起的“零”》反思
-
中班数学教案《秋天的果园(学习4的分解与合成)》反思
-
中班数学教案《了不起的“0”》反思
-
中班数学教案《学习4的分解与合成》反思
-
中班数学教案《学习“6的组成”》反思
-
幼儿园活动《扑克牌找家》大班数学教案理解生活中的单双数反思
-
中班数学教案《8的组成与分解》反思
-
中班数学教案《学习3的分解组成》反思
-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2、3的分解与组成》反思
-
中班数学教案《5的分解组成》反思
-
中班数学教案《9的分解组成》反思
推荐文章
-
关于教学有效提问的论文:教学对话的生长点
-
关于教师如何鼓励学生提问的方法
-
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中“不期而遇”的课程资源
-
交流是一种双向的活动 装傻的意趣
-
追寻真实有效与互动生成的课堂的探索
-
关于数学教学的新策略和新方法
-
一堂课的教学反思
-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化的思考
-
步步为营逐步逼近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片段
-
关于教学人文关怀的看法
-
小学数学灵活、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
-
在情境中激发创新—关于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探讨兼及案例评析
-
如何教育孩子发脾气
-
[安徒生] 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
-
小区花园_小学生作文:三年级
-
幼儿园也需要国防教育
-
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贺卡》反思
-
小班数学教案《5以内的分类排序》反思
-
爱心早餐朋友圈文案38句
-
预约平台朋友圈文案38句
-
和爱情有关的昵称好听伤感的43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