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首页 - 中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科学教案:捉泥鳅

时间:2008-10-25 13:37:28 A+

幼儿园科学教案:捉泥鳅

幼儿园科学教案:捉泥鳅

幼儿园科学教案:捉泥鳅
设计意图    

我班的自然角里饲养着几条泥鳅,前段时间,孩子们在给泥鳅换水时不小心把泥鳅掉在了地上,几个孩子们手忙脚乱地抓了起来,“呀,真滑啊!”“真不好抓。…“太滑了,抓不住。”孩子们在自由地交流自己的发现。我知道孩子们对泥鳅不容易抓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自然生成了——《泥鳅》这一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     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初步了解了鱼类知识。     2.泥鳅、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介绍泥鳅主要特征及黏液作用的相关录像。     活动过程     1.观察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泥鳅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待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为便于幼儿观察,事先在几个大脸盆中放若干泥鳅和水)      幼儿观察后自由讲述自己的发现。     幼:眼睛小小的。     幼:嘴边有胡须。幼:背上有鳍,尾巴上也有,游起来很灵活。    师:是呀,这一点和谁一样啊?     幼:和鱼一样。     师:是的,因为它也是鱼家族中的一员啊。你们有没有发现泥鳅有趣的事情呢?     幼:它身上很滑。     幼:它滑溜溜的,老从我手里滑走。     幼:它身上很粘。     师:这些滑滑的、粘粘的是什么呀?     幼:叫黏液。     师:这些黏液对泥鳅有什么好处?     幼:能帮它逃走。     幼:因为很滑,别人不容易抓住。     师:除了帮它很快逃脱,黏液还会有什么好处呢,你们猜一猜?(幼儿可能回答不上来),好吧,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看了就知道了。     看录像,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师:刚才我们说的,录像中都说到了。现在你们知道了吧,泥鳅的黏液还有什么作用呀?   幼:能帮它的皮肤呼吸。   幼:能帮它在泥地里很快地行走。   师:黏液对泥鳅的好处真不少啊。   2,尝试体验、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捉泥鳅的现象。     幼儿徒手尝试捉泥鳅后集体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说泥鳅身上滑滑的,不好捉。现在你们去试一试,是不是真的很难捉。     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怎么捉的?     幼:我捉了很长时间才捉到两条。     幼:真不好捉啊,我先用一只手没捉到,后来用两只手才捉到的。     师:泥鳅在你手里是怎样的?     幼:我刚把泥鳅捉到,它就马上从我手里滑走了。     幼:它在我手里时拼命扭动,要从我手里逃走。师:泥鳅这么难捉,是什么在帮它的忙啊?       幼:是黏液在帮忙。     师:哦,有了黏液,泥鳅真不容易捉啊。刚才我还看见几个小朋友用老师给你们擦手毛巾在捉掉在地上的泥鳅呢,这个办法也挺好。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试试捉泥鳅。     出示材料,交待要求:每一样都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幼儿尝试、比较、发现不同。    师:用这些材料捉泥鳅,你们有没有发现有趣的事情呢?    幼:用棉手套好捉,我捉了好多呢。    幼:我觉得塑料薄膜手套太滑,捉不到泥鳅。幼:我用毛巾把泥鳅身上的黏液吸掉就好捉了。    师:为什么棉手套捉泥鳅容易些,塑料手套捉就不容易?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有什么不同?    幼:棉手套粗糙、塑料手套光滑。    师小结:粗糙的棉手套捉泥鳅时,阻挡泥鳅滑走的力量变大了,泥鳅就不容易滑走了。塑料手套自己也是滑滑的,它捉泥鳅时,阻挡泥鳅滑走的力量还是很小,所以不容易捉到泥鳅。 3.联系生活,知道如何用粗糙材料防滑。     师:刚才我们捉泥鳅,把地板弄得很湿。瞧,地板变滑了,为什么我们在湿湿的地板上没有滑倒?谁在帮忙?     幼:我们穿了鞋子。     师:为什么穿了鞋子就不滑了?     幼:因为鞋底有花纹,很粗糙的。     师:这个道理和我们用棉手套捉泥鳅是一样的。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让滑滑的地板变得不滑呢?     幼:可以铺些纸板。     幼:放块地毯。     幼:放块厚棉布。     师:生活中还有好多地方是滑滑的,有些危险的,请小朋友回去找一找,然后想想办法解决吧! 评析 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立足于泥鳅主要特征的观察和感知,在活动一开始,就让幼儿自由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了解外形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带着“泥鳅长得什么样?他有什么有趣的地方?等问题进行探究,活动中始终让幼儿处于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观察氛围,不要求幼儿获得完整知识,只要是幼儿有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就行了。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老师交流,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地建构相关知识,而教师此时只是一位积极的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在幼儿描述自己的发现时,我们针对“黏液”这一难点展开分析、设疑,让幼儿自己发现、猜想,而后在操作实践和观看录像中得到答案。 孩子们对活生生的泥鳅不易抓是抱有浓厚探究兴趣的,我始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在活动中以抓为主线,在抓的过程中发现泥鳅因为黏液的帮忙而容易逃脱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材料的出现使探究活动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在这个过程中,我重在让幼儿比较粗糙材料与光滑材料捉泥鳅的不同现象,只有发现奇特的现象,才能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发现事物间的关系,获得新经验。在活动中,幼儿在亲自操作和体验中自然地发现了棉手套易捉泥鳅的现象,同时,幼儿认识了两种材料的特点,发现了材料特点与捉泥鳅难易程度的关系,从而让他们自发地建构起粗糙的材料具有防滑作用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我的任务是观察孩子用材料尝试捕捉泥鳅的过程,提供适时的帮助,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共同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助于幼儿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促进概念和思维水平由低到高的不断发展。 科学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更应回归于生活。本次活动的延伸也是继续探索的起点,正如《纲要》中说的,孩子们在科学活动中所面对和需要解决的是有关周围事物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的探究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学会学习,还将发展在社会生活中所必要的能力和行为。所以,我从捉泥鳅的现象中生成活动,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知道之所以探索这个现象,探讨这个问题,是为了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为我们的生活所服务的,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践背景。  


中国儿童教育网www.cnfirst.net致力于提供给广大幼儿教师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每天将会整理当天由我们的老师团队提供的参考教案和各种教育相关资源,让广大老师轻松备课。大家有任何问题和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谢谢大家的支持了,因为你们的支持我们将做得更好 o(∩_∩)o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