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题教案

首页 - 中班主题教案

中班教学设计《高老鼠和矮老鼠》与反思

时间:2022-11-17 09:30:02 A+

中班教学设计《高老鼠和矮老鼠》与反思

中班教学设计《高老鼠和矮老鼠》与反思

1、中班教学设计《高老鼠和矮老鼠》与反思

  设计思路:

  《高老鼠和矮老鼠》这则故事内容生动,其中选取了司空见惯的日常情形与事物组成故事情节,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到:哦,只有仔细的看,我的身边、我的生活中的事物会更加精彩:往高处看是一个样子、往低处看又是另一个样子……只有用心的去看,平常生活之中,处处有意义,事事显新奇。

  因此,我在活动中设计一起去尝试各种各样的“看”,一起去体验看到的映象,一起去表达看到现象。并且在活动中将语言、游戏以及科学整合在一起, 让幼儿通过共同经历有目的、有意识的的视觉认知过程,使得他们的认知能力及其他相应的能力就会有所发展、有所提升,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非常必要的基础。当然,观察能力从来不可能通过传授而获得,只有在充满兴趣的、积极自觉的观察之中才能逐渐地发展起来,这也是我在活动中设计延伸活动《观察记录表》的初衷所在。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产生有意识的变换角度去观察事物的兴趣。

  2、积极参与表演游戏,从中去体验、探索和发现。

  3、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1、故事操作图片若干。

  2、幼儿身着红色或蓝色的衣服。

  3、高老鼠、矮老鼠图片各一张。

  4、录音机,游戏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组织幼儿学习‘高人走’(踮起脚尖,双手举高)、‘矮人走’(蹲下来,双手放背后)。

  二、欣赏故事。

  1、那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两只老鼠,它们也是一个高,一个矮。小朋友先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出示高老鼠),你们好!我今天穿了一件红衣服,我的名字叫高老鼠。(出示矮老鼠),你们好!我今天穿的是蓝衣服,我就是矮老鼠。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1)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

  (2)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矮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

  3、教师利用教具分段讲述故事。

  第一、二段.

  提问:“高老鼠和矮老鼠是怎么打招呼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你好,高老鼠!你好,矮老鼠!)

  第三段――第六段。

  提问:(1)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鸟、大树、屋顶、大门)也就是说,高老鼠看到的都是什么地方的东西?(高的)教师边指教具边将教具摆放到教室的四周。

  (2)矮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狗、小花、地板、门槛)也就是说,高老鼠看到的都是什么地方的东西?(矮的)教师边指教具边将教具摆放到教室的四周。

  三、游戏表演。

  1、幼儿游戏第一遍。

  “好,现在,我的手上有一根魔棒,待会儿只要我念起魔咒:“魔棒魔棒,变,变,变!那么,我们穿红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就要变成高老鼠,而穿蓝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就要变成矮老鼠。然后呢,我会放起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高老鼠和矮老鼠就可以到这边来走一走,看一看”。

  2、幼儿游戏第二遍。

  “好,现在我的魔棒又要开始变了,这一次,魔棒就要把红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变成矮老鼠,蓝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变成高老鼠了,变好了之后呢,也请你们去看一看,走一走,和你们看到的东西打打招呼”!

  四、扩展谈话:“变矮和变高”。

  1、 “小朋友们,你们变高了和变矮了之后,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不一样)噢,你们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了。

  2、“变矮”。

  “那么,如果你是个矮人,你还能变得更矮吗?谁来变变看?”

  “请问你,变这么矮之后,你在眼前看到的是什么?”“还有呢”?

  以此类推。(大概提问3—4名幼儿)

  3、“变高”。

  “那如果你是高人,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变得更高?”

  “请问你,在这么高的地方,你在眼前会看到的是什么?”

  “那还有谁能想得比他还要高”?

  以此类推。(大概提问5—6位幼儿左右)

  4、变换角度。

  “其实呀,刚才故事中的高老鼠和矮老鼠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第七、八段

  提问:“咦?为什么最后两只老鼠会一起看到了彩虹呢?(噢,原来高老鼠和矮老鼠一起抬起头之后,就看见了美丽的彩虹)

  (2)“那你们有什么办法让高老鼠看到矮的东西”?(幼儿自由回答)

  (3)游戏“变换角度的高矮老鼠”“。

  “那我们下面就做一个让高老鼠低下头走路和矮老鼠抬起头走路的游戏,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

  “矮老鼠们,这一次你看到了什么?高老鼠们呢?”(随机采访)

  小结:其实,就像高老鼠和矮老鼠一样,只要我们变换了一下角度、改变一下视线,就不仅仅只看见眼前的东西,还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

  五、延伸活动:“观察记录表”。

  1、“好的,小朋友们看,我这里有两张照片,请大家看一看它们是同一棵树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小朋友,其实这两张照片上的是同一棵树,只是一张是我从下往上拍的,就是这一张,而这一张是我从上往下拍。

  2、分发观察记录表,讲解记录方法。

  六、活动结束。

  “好,那现在,我的魔棒又要变了,这次请你们自由选择变成高老鼠和矮老鼠,我们带高老鼠和矮老鼠去看看我们的幼儿园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面对的是中班的孩子,让他们学会使用“你好”这个用语,对他们的人际交往方面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在小班是孩子也会说,但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孩子会经常说,而不是和小朋友说,也会和大人说。

  语言故事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我的设计忽略了孩子的语言发展。如果把礼貌和语言发展相结合会更有助于幼儿的发展。

  这节课我觉得自己完成了课前的预定目标。但自己对教学墨守陈规,没有新的突破。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把故事课上成游戏课,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礼貌用语,在玩中体会语言情境,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能力。

2、大班教案《高老鼠和矮老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产生有意识的变换角度去观察事物的兴趣。

  2、积极参与表演游戏,从中去体验、探索和发现。

  3、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故事操作图片若干。

  2、幼儿身着红色或蓝色的衣服。

  3、高老鼠、矮老鼠图片各一张。

  4、录音机,游戏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组织幼儿学习‘高人走’(踮起脚尖,双手举高)、‘矮人走’(蹲下来,双手放背后)。

  二、欣赏故事。

  1、那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两只老鼠,它们也是一个高,一个矮。小朋友先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出示高老鼠),你们好!我今天穿了一件红衣服,我的名字叫高老鼠。(出示矮老鼠),你们好!我今天穿的是蓝衣服,我就是矮老鼠。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1)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

  (2)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矮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

  3、教师利用教具分段讲述故事。

  第一、二段.

  提问:“高老鼠和矮老鼠是怎么打招呼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你好,高老鼠!你好,矮老鼠!)

  第三段――第六段。

  提问:(1)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鸟、大树、屋顶、大门)也就是说,高老鼠看到的都是什么地方的东西?(高的)教师边指教具边将教具摆放到教室的四周。

  (2)矮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狗、小花、地板、门槛)也就是说,高老鼠看到的都是什么地方的东西?(矮的)教师边指教具边将教具摆放到教室的四周。

  三、游戏表演。

  1、幼儿游戏第一遍。

  “好,现在,我的手上有一根魔棒,待会儿只要我念起魔咒:“魔棒魔棒,变,变,变!那么,我们穿红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就要变成高老鼠,而穿蓝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就要变成矮老鼠。然后呢,我会放起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高老鼠和矮老鼠就可以到这边来走一走,看一看”。

  2、幼儿游戏第二遍。

  “好,现在我的魔棒又要开始变了,这一次,魔棒就要把红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变成矮老鼠,蓝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变成高老鼠了,变好了之后呢,也请你们去看一看,走一走,和你们看到的东西打打招呼”!

  四、扩展谈话:“变矮和变高”。

  1、 “小朋友们,你们变高了和变矮了之后,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不一样)噢,你们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了。

  2、“变矮”。

  “那么,如果你是个矮人,你还能变得更矮吗?谁来变变看?”

  “请问你,变这么矮之后,你在眼前看到的是什么?”“还有呢”?

  以此类推。(大概提问3—4名幼儿)

  3、“变高”。

  “那如果你是高人,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变得更高?”

  “请问你,在这么高的地方,你在眼前会看到的是什么?”

  “那还有谁能想得比他还要高”?

  以此类推。(大概提问5—6位幼儿左右)

  4、变换角度。

  “其实呀,刚才故事中的高老鼠和矮老鼠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第七、八段

  提问:“咦?为什么最后两只老鼠会一起看到了彩虹呢?(噢,原来高老鼠和矮老鼠一起抬起头之后,就看见了美丽的彩虹)

  (2)“那你们有什么办法让高老鼠看到矮的东西”?(幼儿自由回答)

  (3)游戏“变换角度的高矮老鼠”“。

  “那我们下面就做一个让高老鼠低下头走路和矮老鼠抬起头走路的游戏,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

  “矮老鼠们,这一次你看到了什么?高老鼠们呢?”(随机采访)

  小结:其实,就像高老鼠和矮老鼠一样,只要我们变换了一下角度、改变一下视线,就不仅仅只看见眼前的东西,还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

  五、延伸活动:“观察记录表”。

  1、“好的,小朋友们看,我这里有两张照片,请大家看一看它们是同一棵树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小朋友,其实这两张照片上的是同一棵树,只是一张是我从下往上拍的,就是这一张,而这一张是我从上往下拍。

  2、分发观察记录表,讲解记录方法。

  六、活动结束。

  “好,那现在,我的魔棒又要变了,这次请你们自由选择变成高老鼠和矮老鼠,我们带高老鼠和矮老鼠去看看我们的幼儿园吧”!

附:故事:高老鼠和矮老鼠

  高老鼠和矮老鼠是一对好朋友。

  一天,他俩在小路上碰见了,高老鼠说:“你好,矮老鼠!”“你好,高老鼠!”矮老鼠也向他打招呼。于是,两个朋友在一起散步。

  天气有点闷热,小鸟停在树上叫着,小狗趴在树下休息。

  高老鼠说:“你好,小鸟!”

  矮老鼠说:“你好,小狗!”

  他们路过一座美丽的花园。

  高老鼠说:“你好,大树!”

  矮老鼠说:“你好,小花!”

  他们经过一座房子。

  高老鼠说:“你好,屋顶!”

  矮老鼠说:“你好,地板!”

  过了一会儿,天变了,下起了大雨。

  高老鼠说:“你好,雨点!”

  矮老鼠说:“你好,水洼!”说着,他俩赶紧跑进一间屋子去躲雨。

  高老鼠说:“你好,大门!”

  矮老鼠说:“你好,门槛!”

  渐渐的,雨停了。他俩跑到外面一看,啊,多美的彩虹!

  两个好朋友一起大喊:“你好,彩虹!”

《高老鼠和矮老鼠》课后反思:

  故事《高老鼠和矮老鼠》以生动形象和自然真实的描述,让我们面对同一事物用不同的视觉去观察,会看到不同的现象,告诉了我们观察要有意识的看、专注的看、变化不同角度的看。今天在开始部分我先采用了“高人走,矮人走”的热身运动,引出故事,以便为后面的情景游戏做好铺垫,这也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我有表情的讲述故事的时候,孩子们都能很感兴趣的仔细倾听着,而故事后的提问,幼儿也积极参与,大胆讲述,他们对高老鼠和矮老鼠之间的打招呼尤其感兴趣,“你好,屋顶”“你好,地板”“你好,大门”“你好,门槛”每当讲到这里都会哈哈大笑!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更加让幼儿懂得看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培养了幼儿的礼貌意识。

3、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高老鼠和矮老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对变换角度观察事物的兴趣。

  2.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从中去探索、发现,并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

  3.帮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知道见到人要打招呼。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变换角度观察事物活动难点: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

  活动准备:

  1.故事操作图片3张。

  2.老鼠胸饰人手一个:高老鼠用红色,矮老鼠用蓝色。高老鼠、矮老鼠大图片各一张。

  3.设置天空、草地场景。

  4.自选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天气有点冷,小朋友我们先来做个热身运动,动动我们的小身体。学学高人走,矮人走。听好老师口令,‘高人走’(踮起脚尖,双手举起,抬着头往上看),‘矮人走’(蹲下来,双手放后,低着头往下看)。小朋友学得可真棒!现在请小朋友找个位置坐下来吧!”

  2.“刚才张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一个什么热身运动呀?(幼:高人走,矮人走),一个高人,一个矮人。老师边说边做动作。”

  二、欣赏故事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两只老鼠,它们也是一个高,一个矮。小朋友先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出示高老鼠),你们好!我今天穿了一件红衣服,我的名字叫高老鼠。(出示矮老鼠),你们好!我今天穿的是蓝衣服,我就是矮老鼠。我们俩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想讲给小朋友听一听。故事的名字叫《高老鼠和矮老鼠》。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

  (1)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

  (2)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矮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

  “小朋友,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到底是不是这些东西呢?我们再去问问高老鼠和矮老鼠。

  3.教师分段讲述故事。

  第一、二段.提问:“高老鼠和矮老鼠是怎么打招呼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你好,高老鼠!你好,矮老鼠!)第三段――第六段。

  提问:

  (1)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鸟、大树、屋顶、大门)矮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狗、小花、地板、门槛)

  (2)它们是怎样跟它们看到的东西打招呼的?我们也一起跟着老鼠和它们看到的东西打打招呼。(你好,小鸟!你好,小狗!你好,大树!你好,小花!等等。)教师边指操作图片。

  “小朋友,高老鼠和矮老鼠真懂礼貌,看到什么东西就会跟它们打招呼。我们也要向高老鼠和矮老鼠学习,碰见人要学会打招呼,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比如:周智超小朋友在路上碰见了吴蝶小朋友。周智超你应该怎么说呀?吴蝶你又应该怎么说?(你好,吴蝶!你好,周智超!)”

  三、游戏表演

  1.“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老鼠胸饰,我们也来玩一玩《高老鼠和矮老鼠》的游戏。戴上这个穿红衣服的老鼠胸饰就变成高老鼠。一起来说一句咒语:‘变,变,变,变成一只高老鼠’。高老鼠应该做什么动作呀?来,老师这里还有穿蓝衣服的老鼠,戴上穿蓝衣服老鼠胸饰就变成矮老鼠。我们再来说一句咒语:‘变,变,变,变成一只矮老鼠。那矮老鼠该做什么动作呢?”

  2.接下来怎么玩这个游戏?音乐响起,高老鼠做高人走的动作,矮老鼠做矮人走的动作,到那边草地上走一走,看一看,并且要和你看到的东西打打招呼。等音乐一停,老鼠们也要停下来。

  3.幼儿游戏。

  提问:请这只高老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东西?请那只矮老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东西?你是怎样和它们打招呼的?

  4.“刚才老师听到那只高老鼠说我想再去看看矮老鼠看到的东西,高老鼠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呀?矮老鼠呢?想不想也去看看高老鼠看到的东西?下面就请老鼠们自己互相换一下胸饰。准备好了吗?游戏开始。”

  四、结束

  1.“老鼠们跟你第一次看到的东西一样吗?”

  2.“小朋友,今天玩得开心吗?我们再到外面去玩一玩这个游戏,来走吧!”

  活动反思:

  在语言活动《高老鼠和矮老鼠》中,我边操作教具边讲故事中,加深了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有效地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专注观察的兴趣很高。在学习内容过程中,他们对高老鼠和矮老鼠之间的打招呼尤其感兴趣,如“你好,屋顶”“你好,大门”“你好,门槛”“你好,水洼”……我就让孩子一起跟着学念,这样可再次让幼儿理解词语,看到幼儿兴趣这样高,我设计了情景游戏,让幼儿挂着牌子,进行故事表演,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在表演中也更加熟悉了故事,了解各种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得到不同的效果。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更加让幼儿懂得看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培养了幼儿的礼貌意识。

  后来,我还让小朋友想象,高老鼠和矮老鼠除了故事中提到的一些东西,还看到了什么呢?好多小朋友都想出了好多的东西,能说高老鼠看到了“蝴蝶”,矮老鼠看到了“蚂蚁”,然后我让她模仿故事中的话来说,高老鼠说:“你好,蝴蝶。”矮老鼠说:“你好,蚂蚁。”孩子们这样编的很好,高老鼠说:“你好,树叶。”矮老鼠说:“你好,小草。”等等,小朋友都很会动脑子。最后我让小朋友两两结伴,扮演高老鼠和矮老鼠,把看到的东西说出来,如高老鼠说:“你好,灯笼”。(教室里挂了灯笼)矮老鼠说:“你好,鞋子”。(小朋友脚上穿的鞋子);高老鼠说:“你好,桌子”。矮老鼠说:“你好,小椅子”等。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始终为幼儿提供想说、敢说、有内容说的机会,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地提高,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以及搜索能力。

  整节课下来,我发现有以下的几点不足之出。

  1、活动开始游戏意义并不大,只是单纯的让幼儿玩游戏,应该使游戏有他存在的价值。可以让幼儿说说学高人走看到了什么,学矮人走又看到了什么,为故事的学习打基础。

  2、在活动过程中,一些小结应该由幼儿自己说出,教师不能直接说原来不同高度看到的现象不同,应该是教师引导,幼儿去认识到这一点。

  3、在幼儿熟悉故事之后,可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让幼儿自己从中去体验、探索和发现。发展平衡力和控制力。

  4、活动的结束部分应该出示幼儿所熟悉的物体,比如大树,这样幼儿就可以一目了然,到底是不是同一件事物,这样由幼儿熟悉的物体开始观察,使幼儿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可能所获得的效果会更佳。

4、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高老鼠和矮老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产生有意识的变换角度去观察事物的兴趣。

  2、积极参与表演游戏,从中去体验、探索和发现。

  3、发展幼儿的平衡力和控制力。

  4、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小鸟、大树、屋顶、大门、小狗、小花、地板、门槛等操作图片若干。

  2、幼儿身上挂着红色或蓝色的牌子。

  3、高老鼠、矮老鼠图片各一张。

  4、游戏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组织幼儿游戏“变变高个子和矮个子”。高个子踮起脚尖,抬着头往上看;矮个子低下头,弯下腰往下看。(要求有顺序地朝着一个方向走,以免碰撞、拥挤)

  二、欣赏故事。

  1、那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两只老鼠,它们也是一个高,一个矮。小朋友先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出示高老鼠),你们好!我身上挂着红牌子,我的名字叫高老鼠。(出示矮老鼠),你们好!我身上挂着蓝牌子,我就是矮老鼠。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

  (1)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

  (2)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矮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

  (3)教师总结:原来不同高度看到的现象不同。

  3、教师利用教具分段讲述故事。

  提问:

  (1)“高老鼠和矮老鼠是怎么打招呼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你好,高老鼠!你好,矮老鼠!你好,大门”!“你好,门槛”!“你好,水洼”!)

  (2)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鸟、大树、屋顶、大门)教师边指教具边将教具摆放到教室的四周。

  (3)矮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狗、小花、地板、门槛)教师边指教具边将教具摆放到教室的四周。

  (4)高老鼠和矮老鼠除了故事中提到的一些东西,还看到了什么呢?模仿故事中的话来说出来。

  三、游戏表演。

  1、幼儿游戏第一遍。

  请身上挂着红牌子小朋友就要变成高老鼠,而身上挂着蓝牌子小朋友就要变成矮老鼠。然后呢,我会放起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高老鼠和矮老鼠就可以到这边来走一走,看一看”。

  2、幼儿游戏第二遍。

  请幼儿换动角色,身上挂着红牌子的小朋友变成矮老鼠,蓝牌子的小朋友变成高老鼠了,换好了之后呢,也请你们去看一看,走一走,和你们看到的东西打打招呼”!

  四、扩展谈话:“变矮和变高”。

  1、“小朋友们,你们变高了和变矮了之后,看到的东西一样吗?”

  2、变换角度。

  “其实呀,刚才故事中的高老鼠和矮老鼠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第七、八段

  提问:“咦?为什么最后两只老鼠会一起看到了彩虹呢?

  (2)“那你们有什么办法让高老鼠看到矮的东西”?(幼儿自由回答)

  (3)游戏“变换角度的高矮老鼠”。

  “那我们下面就做一个让高老鼠低下头走路和矮老鼠抬起头走路的游戏,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小结:其实,就像高老鼠和矮老鼠一样,只要我们变换了一下角度、改变一下视线,就不仅仅只看见眼前的东西,还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五、活动结束。

  1、请幼儿观看照片,说说这两张照片上的风景是不是同一个地方的?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一张是从下往上拍的,另一张是从上往下拍。)

  2、请幼们自由选择变成高老鼠和矮老鼠,我们带高老鼠和矮老鼠去看看我们的操场吧”!

  活动反思:

  在语言活动《高老鼠和矮老鼠》中,我边操作教具边讲故事中,加深了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有效地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专注观察的兴趣很高。在学习内容过程中,他们对高老鼠和矮老鼠之间的打招呼尤其感兴趣,如“你好,屋顶”“你好,大门”“你好,门槛”“你好,水洼”……我就让孩子一起跟着学念,这样可再次让幼儿理解词语,看到幼儿兴趣这样高,我设计了情景游戏,让幼儿挂着牌子,进行故事表演,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在表演中也更加熟悉了故事,了解各种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得到不同的效果。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更加让幼儿懂得看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培养了幼儿的礼貌意识。

  后来,我还让小朋友想象,高老鼠和矮老鼠除了故事中提到的一些东西,还看到了什么呢?好多小朋友都想出了好多的东西,能说高老鼠看到了“蝴蝶”,矮老鼠看到了“蚂蚁”,然后我让她模仿故事中的话来说,高老鼠说:“你好,蝴蝶。”矮老鼠说:“你好,蚂蚁。”孩子们这样编的很好,高老鼠说:“你好,树叶。”矮老鼠说:“你好,小草。”等等,小朋友都很会动脑子。最后我让小朋友两两结伴,扮演高老鼠和矮老鼠,把看到的东西说出来,如高老鼠说:“你好,灯笼”。(教室里挂了灯笼)矮老鼠说:“你好,鞋子”。(小朋友脚上穿的鞋子);高老鼠说:“你好,桌子”。矮老鼠说:“你好,小椅子”等。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始终为幼儿提供想说、敢说、有内容说的机会,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地提高,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以及搜索能力。

  整节课下来,我发现有以下的几点不足之出。

  1、活动开始游戏意义并不大,只是单纯的让幼儿玩游戏,应该使游戏有他存在的价值。可以让幼儿说说学高人走看到了什么,学矮人走又看到了什么,为故事的学习打基础。

  2、在活动过程中,一些小结应该由幼儿自己说出,教师不能直接说原来不同高度看到的现象不同,应该是教师引导,幼儿去认识到这一点。

  3、在幼儿熟悉故事之后,可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让幼儿自己从中去体验、探索和发现。发展平衡力和控制力。

  4、活动的结束部分应该出示幼儿所熟悉的物体,比如大树,这样幼儿就可以一目了然,到底是不是同一件事物,这样由幼儿熟悉的物体开始观察,使幼儿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可能所获得的效果会更佳。

5、中班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2.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3.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发展音乐表现力。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改编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并带领幼儿说唱;经改编、剪辑的音乐、音效。

  2、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

教学过程:

  一、说唱童谣,游戏导入,初步渗透A段乐曲的节奏。

  教师带领幼儿边说童谣“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下 不 来 0|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滚 下 来 0|”,边进入场地,渗透A段乐曲 XXX XXX|?Χ Χ Χ 0 ?的节奏。

  二、设置情景,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1.引导幼儿讨论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小老鼠最喜欢上灯台偷油吃,可是在屋子里藏有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在上灯台的时候应该怎样走?”

  “小老鼠只是悄悄走不行,还得边走边看,应该怎么看?看哪里?”

  教师小结:小老鼠要偷偷的、快速的、盯住看的地方,还要上下、左右、前后四处看一看,才不会被大花猫发现。

  2.带领幼儿边说童谣边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合拍练习。

  3.由声势练习自然过渡到乐曲跟进,完整地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合拍练习。

  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播放“掉落”声音,引导幼儿讨论、猜想:

  “这是什么声音?”

  “小老鼠正在上灯台偷油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教师小结:原来小老鼠掉在了一块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设的一计,小老鼠真的中计了。

  2.引导幼儿尝试从胳膊、牙齿、眼睛、身体等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讨论:“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

  “怎样把泡泡糖快点从身上拉下来?”

  教师小结:拉泡泡糖时,胳膊硬硬的,拳头攥得紧紧的,眼睛、嘴巴、身体都要用力。

  3.带领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四、播放乐曲

  播放完整的乐曲,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

  五、游戏

  指导幼儿在乐曲的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尝试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六、增加“大花猫”角色,韵律中玩游戏,在放松和愉悦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幼儿可以将《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家长一起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M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

  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

  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不足之处:

  幼儿对于表现拉泡泡糖的动作还不够夸张、形象,对于音乐的节奏把握还不是很到位,对以后教学的建议在泡泡糖的处理上老师可以从小老鼠调皮的个性以及音乐欢快诙谐的特点入手引导幼儿对泡泡糖甩不掉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想和模仿。这些都有待提高。

6、中班优秀数学教案《高朋友和矮朋友》含反思

活动背景:

  中班小朋友对高矮已有了自己的认识,他们在生活中也许会比较高矮,但不清楚在同一平面比高矮,分清最高最矮,按高矮顺序排序还需要在活动中感知体验。

活动目标:

  1.体验比高矮的快乐

  2.感知物体的高矮,获取高与矮关系的概念。

  3.尝试按高矮给五个物体排序。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高朋友和矮朋友》。

  2.桌子、椅子若干。

  3.教师:四种颜色的同样高的积木若干,小太阳图片

  4.每个幼儿五块高矮不同的彩色小方块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帮帮忙:拿小太阳请一名幼儿帮忙拿小太阳,拿不着,为什么?(矮了)怎么办?(请高一点的小朋友拿就行了)小朋友们真聪明,知道请高一点的小朋友拿,老师邀请你们比赛搭高楼。

  二.造楼比高

  1.请幼儿用小方块积木搭楼,分两组进行,一组都在桌子上搭,另一组一个在桌子上搭,一个在椅子搭,比高。

  教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自由选择在桌子或者椅子上搭楼玩造楼房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我说开始,小朋友就开始搭积木造楼,我说停止,所有小朋友都要停下来,然后,我们比一比,谁搭的高。

  2.教师引导幼儿用数积木或者把两排积木并放在一起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师:谁的楼房造得最高呢?你们是怎么做比较的呢?(注意引导幼儿学说如"我搭得比你高,你搭得比我矮""我搭得最高,你搭得最矮")

  3.讨论:如果在桌子上的积木看上去比椅子上搭的积木高,我们是不是就能判断在桌子上搭积木的小朋友胜利呢?(不能,因为它们不在同一平面上)。

  4.小结:比高矮要在同一平面上比。小朋友们真能干,把积木整理归位,我们一起来玩抱抱团的游戏吧!

  二.和同伴比高

  1.两人谁高。

  教师:请起立,到老师这里来。抱抱团、抱抱团,两个小朋友抱成团,你们俩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学说"我比你高,你比我矮")

  2.三人比高。

  教师:抱抱团、抱抱团,三个小朋友抱成团,三个人中谁最高?谁最矮?

  3.模拟游戏:高朋友和矮朋友 1.请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引起幼儿兴趣。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欣赏】。

  2.教师带领幼儿给故事配上身体动作(见附录),在游戏中感受高和矮的区别。

  三.幼儿给积木按高矮排排队

附录故事:高朋友和矮朋友

  从前有一个人长得好高、好高,(掂起脚尖,身体和双手尽量向上伸)他有一个朋友长得好矮、好矮。(蹲下,身体紧缩成一团)矮朋友叫高朋友:"喂!上面的高朋友,你好吗?"(两手合拢于嘴前,抬头往上叫,声调提高)高朋友也叫矮朋友:"喂!下面的矮朋友,你好吗?"(掂起脚两手合拢于嘴前,低头向下叫,声调低沉)矮朋友说:"再见,我的高朋友!"(蹲下往上看,挥挥手,声调提高)高朋友也说:"再见,我的矮朋友!"(掂起脚尖往下挥挥手,声调低沉)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7、中班教案《狮子和老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读图能力:学习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2、感受阅读的快乐,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知道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故事的PPT,图书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这是什么动物?(狮子和老鼠)

  二、请幼儿看PPT,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关于狮子和老鼠的故事。我们来看看狮子和老鼠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2、教师在过程中提问:

  *这幅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谁出现了?听,什么声音?

  *发生什么事情了?小老鼠为什么跑?

  *它跑到什么地方了?你觉得狮子会怎么做?

  *狮子捉到老鼠后,小老鼠是什么动作、表情?它心里是怎么想的?

  *你觉得狮子和老鼠会说什么?

  *狮子放了老鼠,老鼠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小老鼠回到那里了?它高兴吗?为什么?

  *谁来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猎人在干什么?你觉得谁会被捉到?

  *狮子来了,你觉得它看到猎人设下的陷阱了吗?那它会被捉到吗?

  *你看到了什么?

  *狮子被捉到了,它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它在想什么?会怎么做?

  *谁听到了狮子的叫声?它会怎么做?

  *它对狮子会说什么?狮子会怎么想?

  *小老鼠在做什么?它成功了吗?

  *狮子得救了,它高兴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狮子和老鼠在做什么?说什么?

  *从这幅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三、教师完整讲述一遍故事,幼儿欣赏

  教师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谁有了困难我们都应该去帮助他,这样当你遇到困

  难的时候,大家也会帮助你的。

  四、 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和其他小朋友有没有你帮助我,我帮助你的事情发生。

活动反思:

  总体感觉我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1 能从幼儿熟悉的动画片动物入手,首先就抓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的发言积极性,使整节课都处于活泼积极的氛围之中,使幼儿想说敢说,能说乐说。

  2 能让幼儿把平时积累的优美词汇运用到这次说话课中,使幼儿能够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从而激发了幼儿平时阅读的兴趣。

  3 能注重对幼儿发散思维的培养,不局限幼儿的想法,只要是合情合理的想法,都给以鼓励、肯定。

  通过这次创编故事,使我更加明确了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有序的表达,如何能让幼儿在学习中获得进步!

8、中班音乐教案《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含反思

  音乐游戏内容:

  乡下老鼠进城去看望城市老鼠,他壮着胆子,穿过田野,来到了城市,这里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她感到很陌生,也有点害怕,于是小心翼翼地沿着墙角走:"左看看,右瞧瞧,1234567;左看看,右瞧瞧,1234567。"终于来到城市老鼠的家,哇!这里的食品真多呀!各种蔬菜、水果、面包、香肠、奶酪、黄油……让人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乡下老鼠和城里老鼠不客气地吃起来。突然"喵一了二声,猫来了,老猫往这边扑,老鼠往那边躲,最后老猫用语言"画个圈圈定住你"将他们变成了木头老鼠。

  【活动目标】

  1、会玩"躲闪、定住"游戏,感受乐曲中表现出来的紧张气氛。

  2、随音乐尝试合拍地表现乡下老鼠进城的忐忑不安、快乐、紧张、安静的情绪。

  3、体验听音乐做游戏的快乐。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听过音乐《忐忑》和故事《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

  材料准备:剪辑好的《忐忑》音乐、老猫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回忆故事内容,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还记得故事《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吗?城市老鼠告诉乡下老鼠城市里有什么呢?

  2、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和结构,学习将音乐与故事匹配。

  师:这首歌曲反映了乡下老鼠进城的心情。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城市是不是像城里老鼠说的那样乡下老鼠进城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3、熟悉A段音乐,并随音乐大胆用动作表现。

  (1)感受音乐中乡下老鼠进城时的忐忑心情。

  师:你们知道乡下老鼠进城时怎么走的吗?谁能用动作告诉我。

  (2)引导幼儿感受并表现音乐中乡下老鼠进城的狂欢。

  4、感受B段音乐,玩"躲闪、定住"游戏。

  (1)感受音乐,讨论如何躲避老猫的抓捕。

  (2)明确游戏规则。

  (3)听音乐玩"躲闪、定住"游戏。

  5、听完整音乐玩游戏,自然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它通过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城里老鼠去乡下做客与乡下老鼠去城里做客时所引起的一系列有趣的事,引领孩子们去了解另一环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

9、中班常识科学教案《高与矮的比较》含反思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掌握正确比较高矮的方法,并能说出"站在同一高度";

  2、使幼儿能正确将三种或三种以上的物体按高矮进行排序;

  3、能口述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难点:

  1、比较高矮的要点是物体要摆放于同一水平线上;

  2、多项物品按一定规律快速排序(排序时不停移动调整物体的位置);

  3、两两比较,左右比较,并口述之间的高矮关系。

教学准备:

  图片两幅(草地、围墙)、动物剪纸三个(老鼠、兔子、长颈鹿)、不同高度的积木一套、拍板固定钉(透明胶)、高度表(与幼儿人数相等)、彩笔(灰、粉、黄)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讲述:

  在绿绿的草地上住着一群小动物,高高的围墙不但保护着它们,也是它们经常戏耍的场所。今天,小老鼠和长颈鹿正在那里,突然,老鼠说:"长颈鹿,快看!我比你高!"长颈鹿一看,好象真是这样,觉得很纳闷:"难道我突然变矮了吗?"请小朋友们帮忙侦察一下,到底为什么呢?(小朋友们猜,然后教师揭开围墙:因为没有站在同一高度)。

  二、讲述:比较高与矮时,应该站在同一高度。

  1、引导幼儿说出"同一高度"、"小老鼠比长颈鹿矮,长颈鹿比小老鼠高";

  2、再出示小兔子,三个小动物两两比较。引导幼儿说出"**比**高,**比**矮";

  3、三个小动物按一定规律排序(请幼儿操作),并要求说出:"我是把它们放在同一高度,按从高(矮)到矮(高)的顺序排列的"、"长颈鹿最高,小老鼠最矮,小兔子比长颈鹿矮,比小老鼠高"。

  4、"小老鼠哭了……"利用大树摘苹果、小球进墙洞的事件,教育幼儿只有高矮不同,但各有所长,学会自信。

  三、请一个小朋友帮一组积木按从高到矮进行排序,然后给每个小朋友发一张记录空表(两行),老师指导幼儿绘制第一行记录表。再请另一个小朋友用另一种方法将积木排序(从矮到高),幼儿们再绘制第二行记录表。

  四、小朋友们两两一组,比较高与矮,并说出"我比你*,你比我*"。

  五、集体游戏:

  "一二三,一二三,我们来逛动物园。动物园里有什么?

  长颈鹿(踮脚站高)小兔子(弯腰)小老鼠(蹲下)"愉快结束教学。

教学反思:

  通过此活动,孩子们不但学会比较两个物体高矮的方法,在对比中初步了解了高矮的相对性,并且将科学领域的活动目标与语言领域的活动目标进行了整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

10、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含反思

音乐游戏内容:

  乡下老鼠进城去看望城市老鼠,他壮着胆子,穿过田野,来到了城市,这里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她感到很陌生,也有点害怕,于是小心翼翼地沿着墙角走:“左看看,右瞧瞧,1234567;左看看,右瞧瞧,1234567。”终于来到城市老鼠的家,哇!这里的食品真多呀!各种蔬菜、水果、面包、香肠、奶酪、黄油……让人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乡下老鼠和城里老鼠不客气地吃起来。突然“喵一了二声,猫来了,老猫往这边扑,老鼠往那边躲,最后老猫用语言“画个圈圈定住你”将他们变成了木头老鼠。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会玩“躲闪、定住”游戏,感受乐曲中表现出来的紧张气氛。

  2、随音乐尝试合拍地表现乡下老鼠进城的忐忑不安、快乐、紧张、安静的情绪。

  3、体验听音乐做游戏的快乐。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听过音乐《忐忑》和故事《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

  材料准备:剪辑好的《忐忑》音乐、老猫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回忆故事内容,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还记得故事《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吗?城市老鼠告诉乡下老鼠城市里有什么呢?

  2、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和结构,学习将音乐与故事匹配。

  师:这首歌曲反映了乡下老鼠进城的心情。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城市是不是像城里老鼠说的那样乡下老鼠进城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3、熟悉A段音乐,并随音乐大胆用动作表现。

  (1)感受音乐中乡下老鼠进城时的忐忑心情。

  师:你们知道乡下老鼠进城时怎么走的吗?谁能用动作告诉我。

  (2)引导幼儿感受并表现音乐中乡下老鼠进城的狂欢。

  4、感受B段音乐,玩“躲闪、定住”游戏。

  (1)感受音乐,讨论如何躲避老猫的抓捕。

  (2)明确游戏规则。

  (3)听音乐玩“躲闪、定住”游戏。

  5、听完整音乐玩游戏,自然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11、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小老鼠和棒棒糖》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小老鼠和泡泡糖》这个活动的音乐选自外国集体舞音乐,乐曲分为ABC两段,A段音乐表现的是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B段音乐表现的是小老鼠拉泡泡糖,C段音乐是听到猫叫跑回了家。活动中让幼儿用自己的现实经验来解决问题,孩子们易于接受;其次,活动所渗透的内容--环保,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本次活动让孩子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扩展和表达,让幼儿从内心出发,懂得保护环境应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所以这个活动比较适合在中班进行。

  设计思路(结合《纲要》)

  泡泡糖幼儿都吃过,通过幼儿熟悉的泡泡糖、小老鼠与韵律活动相结合,让幼儿用自己的现实经验来感受音乐节奏和解决问题,孩子们易于接受;《纲要》指出,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活动最后设计了一个与韵律相结合的游戏活动,增加幼儿的活动参与度。其次,活动所渗透的内容--环保,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次活动让孩子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扩展和表达,让幼儿从内心出发,懂得保护环境应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所以这个活动比较适合在中班进行。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知道泡泡糖吃完应该扔到垃圾桶

  动作技能目标能合拍地做老鼠走、看的动作,尝试创编扯不同地方泡泡糖的动作

  情感态度目标能通过模仿小老鼠的动作感受到快乐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大胆合拍地做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的动作

  难点是引导幼儿夸张地、创造地表演扯泡泡糖的动作

  物质准备PPT、《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

  经验准备有吃泡泡糖或见过泡泡糖的经验

  活动方法集体教学

  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

  开始部分谜语导入:眼睛圆溜溜,贼头又贼脑,一头钻进洞,猫叫不出来。

  开始:播放PPT,扮演老鼠先生讲故事,引出与音乐相关的故事1、是老鼠

  2、仔细听故事,通过谜语引出主人公老鼠先生,讲老鼠先生的故事,吸引幼儿兴趣。

  基本部分一、引导幼儿分段探索表现韵律动作

  (一)探索A段音乐

  1.提问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走路的时候还会干什么?引导幼儿做出动作

  2.说出小老鼠走路是有节奏的,用手和图谱引导幼儿打节奏

  3.我们一起跟着小老鼠的节奏学老鼠的动作好吗?带领幼儿跟着节奏做A段模仿动作

  (二)探索B段音乐

  1.小老鼠问如果你们的脚上踩了泡泡糖你们会怎么做呀?

  2.泡泡糖从脚上跑到了手上,老鼠先生很生气,泡泡糖还越扯越大!

  3.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

  (三)探索C段音乐

  1.小老鼠听见了猫叫,会是害怕的还是开心的?

  2.小老鼠吓得不知道怎么办,转了个圈圈才跑回家呢。引导幼儿模仿动作

  二、感受音乐节奏

  我们的音符宝宝也会讲小老鼠发生的故事的哦。边指着图谱边听音乐

  三、跟着节奏做韵律

  小朋友们我们跟着音符宝宝一起模仿小老鼠的动作好吗?

  四、鼓励引导幼儿创编

  我们的泡泡糖可调皮了,除了会从脚上跑到手上,还能跑到身上的哪里去呢?

  跑的地方不一样我们扯得地方是不是不一样了呢?

  跟着音符宝宝再模仿小老鼠吧,这回我们的泡泡糖跑到不同的地方去了哟。

  一、

  (一)

  1.学老鼠轻轻地走路,还会到处看。

  2.看图谱初步感知节奏,用手打节拍

  3.跟着节拍做动作

  (二)

  1.模仿扯泡泡糖的动作

  2.用生气的表情越扯越大

  (三)

  1.模仿害怕的表情。

  2.模仿害怕的转圈圈跑回家

  二、

  完整感受音乐,看老师指图谱

  三、

  跟节奏做律动

  四、

  说出跑到的不同地方并自己创编动作

  幼儿对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小老鼠是幼儿已有的相关经验,知道走路轻轻地,会看有没有老鼠,用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和感受节奏。为了让全体幼儿都能得到发展,最后的创编是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域内的,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结束部分游戏环节

  1.请一位小朋友扮演大花猫,别的小朋友都不知道,前面模仿小老鼠一起跟着音乐做律动,猫叫之后开始抓老鼠。

  2.询问小老鼠差点被抓住或者被抓住的原因是?

  3.询问泡泡糖吃完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不能乱扔泡泡糖给别人造成困扰,要学会爱护环境。

  踩到了别人扔的泡泡糖

  应该拿纸包住扔到垃圾桶里

  该音乐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隐藏的猫为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增添了重要一笔,最后渗透环保教育

  延伸活动老师想让我们班小朋友学做小小卫生监督员,让我们学小老鼠一样跟着音乐东走走西看看地去幼儿园其他地方检查吧。

  跟着音乐节奏走出活动室去检查幼儿园哪里乱扔垃圾。在艺术领域中融入环保知识

  活动反思: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本次活动中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在游戏中也感受了音乐节奏,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所有的韵律动作都是幼儿自己探索出来,教师主要引导节奏,也符合《纲要精神》。

  小老鼠和泡泡糖微反思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本次活动中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在游戏中也感受了音乐节奏,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所有的韵律动作都是幼儿自己探索出来,教师主要引导节奏,也符合《纲要精神》。本次活动不足之处在于没有着重介绍音乐分为三个部分,只是说了动作分为三个部分,如果提前说一下音乐的分段,幼儿会更容易理解。

12、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随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到处张望的动作。

  2.尝试运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3.体验与同伴游戏的乐趣。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重点

  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

  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活动难点

  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

  活动准备

  1.经过剪辑和处理的音乐、音效;小老鼠和大花猫的头饰。

  2.改编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并带领幼儿说唱。

  活动过程

  课前学习活动设计:

  通过创设“小老鼠上灯台偷油”的情境,引导幼儿学会朗诵改编的

  童谣。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能有节奏地边说《小老鼠上灯台》的童谣边模

  仿小老鼠的动作行进走。通过经验迁移讨论小老鼠走路、偷偷地到处张

  望等生活习性和特征。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以游戏导入,边说童谣边游戏,初步渗透 A 段乐曲的节奏

  1.教师带领幼儿边说童谣“小老鼠上灯台”边玩游戏进入场地并逐渐过渡到乐曲旋律,向幼儿渗透 A 段乐曲的节奏。

  二、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四处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1.引导幼儿讨论老鼠走的动作并根据提示进行合拍练习。

  提问:大花猫睡着了,我们应该怎么走才能不把大花猫给吵醒?小结:小老鼠要走的既要轻、又要快,才不会把大花猫给吵醒。

  2.引导幼儿讨论老鼠张望的动作并根据提示进行合拍练习。

  提问:小老鼠只是低着头悄悄的走可不行,还得边走边看,应该怎么看?看哪里?

  小结:小老鼠要走的既要轻、又要快,还要上下、前后、左右多仔细看一看,才不会被大花猫发现。

  3.唱旋律带领幼儿边听边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并逐渐过渡到乐曲旋律进行合拍练习。

  4.由旋律练习自然过渡到乐曲跟进,在情境中完整地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合拍练习。

  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1.播放“下滑音”的音效,引导幼儿讨论、猜想:偷油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会发生许多的危险,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小老鼠遇上什么麻

  烦了?(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小结:原来小老鼠掉在了一块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做的陷阱,小老鼠中计了。

  2.讨论: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我们怎样才把泡泡糖快点从身上拉下来?启发全体幼儿尝试从胳膊、牙齿、眼睛、身体等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出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并请幼儿作示范。

  小结:拉泡泡糖时,胳膊硬硬的,拳头攥得紧紧的,眼睛、嘴巴、身体都要用力。

  3.伴随着音乐师幼一起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四、完整倾听乐曲,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

  1.师幼完整倾听乐曲,感受乐曲的音乐旋律、形象及情节。

  2.增设“大花猫”角色,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3.教师来选一名幼儿扮演猫,并强调游戏规则,指导幼儿在乐曲的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4.和幼儿互动游戏,在放松和愉悦中结束活动。

  课后延伸活动设计:

  1.在表演区或音乐区继续玩游戏:投放相关头饰,并增加角色人数

  或其他情景提高游戏难度及趣味性,吸引幼儿继续创编游戏情节,拓展

  游戏玩法。

  2.也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

  教学反思:

  小朋友们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小老鼠、泡泡糖都是他们很熟悉的对象,并通过语言“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表述,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第一段的节奏特征,再加上故事的描述和老师夸张的表现,小朋友在听第二段音乐时非常投入,动作也很夸张,惟妙惟肖地将音乐表现了出来。活动结束时关于对泡泡糖的处理,培养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13、幼儿园教案中班音乐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反思

  活动目标:

  1、借助儿歌内容,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2、通过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与同伴、教师一起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6、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7、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借助儿歌内容,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活动难点: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

  活动准备:

  儿歌《小老鼠上灯台》、音乐、松紧带一条

  活动过程:

  一、说唱儿歌,游戏导入,初步渗透A段乐曲的节奏。

  1、教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进入场地,渗透A段乐曲的旋律。

  二、设置情景,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1、师:小老鼠最喜欢上灯台偷油吃,可是屋子里藏着一只大花猫,可吓人了,你是小老鼠在上灯台的时候应该怎样走?

  2、教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随音乐练习老鼠走的动作。

  3、师:小老鼠不光要悄悄的走,还要在停下的时候到处的看一看,怎么看?看哪里?

  小结:小老鼠要偷偷的、快速的、盯住看的地方,这样才不被大花猫发现。

  4、教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随音乐练习老鼠走和张望的动作。

  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播放“掉落”声音,引导幼儿讨论、猜想“这是什么声音?小老鼠正在上灯台偷油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小结:原来是小老鼠掉下来了,掉在了一块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设的一个计,小老鼠真的中计了。

  2、引导幼儿尝试从胳膊、牙齿、眼睛、鼻子等身体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师:你觉得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怎样把它拉下来?

  3、幼儿随音乐用夸张的神情和动作拉泡泡糖。

  四、播放完整的音乐,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

  师:小老鼠可真不容易,本来想高高兴兴的去偷油吃,结果呢。掉在了泡泡糖上,还要使劲拉,我们刚才听的音乐就是讲了这样一件事情,现在让我们把音乐完整听一听。

  五、指导幼儿在乐曲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尝试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六、增加“大花猫”的角色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对于发展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词汇和艺术动作词汇,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动作是韵律活动的“色彩”。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幼儿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其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

14、幼儿园中班常识科学教案《高与矮的比较》反思

  在绿绿的草地上住着一群小动物,高高的围墙不但保护着它们,也是它们经常戏耍的场所。今天,小老鼠和长颈鹿正在那里,突然,老鼠说:"长颈鹿,快看!我比你高!"长颈鹿一看,好象真是这样,觉得很纳闷:"难道我突然变矮了吗?"

  幼儿园中班常识科学教案《高与矮的比较》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掌握正确比较高矮的方法,并能说出"站在同一高度";

  2、使幼儿能正确将三种或三种以上的物体按高矮进行排序;

  3、能口述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4、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分析能力;

  5、教育幼儿无论高矮,都要自信,因为各有所长;

  6、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7、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难点:

  1、比较高矮的要点是物体要摆放于同一水平线上;

  2、多项物品按一定规律快速排序(排序时不停移动调整物体的位置);

  3、两两比较,左右比较,并口述之间的高矮关系。

  教学准备:

  图片两幅(草地、围墙)、动物剪纸三个(老鼠、兔子、长颈鹿)、不同高度的积木一套、拍板固定钉(透明胶)、高度表(与幼儿人数相等)、彩笔(灰、粉、黄)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讲述:

  在绿绿的草地上住着一群小动物,高高的围墙不但保护着它们,也是它们经常戏耍的场所。今天,小老鼠和长颈鹿正在那里,突然,老鼠说:"长颈鹿,快看!我比你高!"长颈鹿一看,好象真是这样,觉得很纳闷:"难道我突然变矮了吗?"请小朋友们帮忙侦察一下,到底为什么呢?(小朋友们猜,然后教师揭开围墙:因为没有站在同一高度)。

  二、讲述:比较高与矮时,应该站在同一高度。

  1、引导幼儿说出"同一高度"、"小老鼠比长颈鹿矮,长颈鹿比小老鼠高";

  2、再出示小兔子,三个小动物两两比较。引导幼儿说出"**比**高,**比**矮";

  3、三个小动物按一定规律排序(请幼儿操作),并要求说出:"我是把它们放在同一高度,按从高(矮)到矮(高)的顺序排列的"、"长颈鹿最高,小老鼠最矮,小兔子比长颈鹿矮,比小老鼠高"。

  4、"小老鼠哭了……"利用大树摘苹果、小球进墙洞的事件,教育幼儿只有高矮不同,但各有所长,学会自信。

  三、请一个小朋友帮一组积木按从高到矮进行排序,然后给每个小朋友发一张记录空表(两行),老师指导幼儿绘制第一行记录表。再请另一个小朋友用另一种方法将积木排序(从矮到高),幼儿们再绘制第二行记录表。

  四、小朋友们两两一组,比较高与矮,并说出"我比你*,你比我*"。

  五、集体游戏:

  "一二三,一二三,我们来逛动物园。动物园里有什么?

  长颈鹿(踮脚站高)小兔子(弯腰)小老鼠(蹲下)"愉快结束教学。

  教学反思:

  通过此活动,孩子们不但学会比较两个物体高矮的方法,在对比中初步了解了高矮的相对性,并且将科学领域的活动目标与语言领域的活动目标进行了整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

15、中班数学教学设计《图形联想》反思

  一、设计意图:

  在幼儿的生活中,随处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图形:玩具区圆圆的皮球、正方形的积木、三角形的穿线板,图书角长方形的书本等,这些早已被幼儿所熟悉。中班幼儿以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对图形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活动是通过让幼儿观察图形激发幼儿去想象,并以拼画的形式和运用完整的话说出图形的变化。我根据幼儿的好奇心、注意力差的特点,在活动中我运用了神奇的图形会变的口吻,让幼儿感到这不是在拼画,而像在玩魔术,从而更好的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这些教育资源和我班幼儿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课。

  二、活动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形及圆形的认识。

  2、通过拼摆使图形发生变化,发展空间知觉和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幼儿对的喜爱和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ppt每位幼儿一个平板电脑幼儿课堂操作PPT

  四、活动重点:各种图形组合成新的物品。

  五、活动难点:对电子产品的运用。

  六、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今天,高老师要来做魔术师,给大家变魔术,看谁的眼睛最亮, 看得出我变的是什么?

  教师逐一出示各种几何图形,让幼儿复习并回忆图形基本特征。(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二)基本部分: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变出的这些图形是有魔力的,它想变成什么,它就可以变成什么?

  第一次尝试活动:观察、思考。

  提问幼儿:你想让它变成什么

  师:好,我们就来看看她们都变装成什么了?(用图片拼图)

  师:半圆变成乌龟

  三角形变成小鱼

  正方形变成机器人

  长方形变成跷跷板

  圆形变成小路

  小朋友仔细想一想还可以变成什么?

  师:请小朋友动脑筋,仔细观察小鱼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第二次尝试活动:在iPad上动手操作,感知图形变换。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

  (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用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拼了房子;用……

  (三)结束部分。作品分析展示。

  利用多媒体技术希沃授课助手把幼儿作品呈现在电子频上,对幼儿作品进行展示、评价。

  中班数学活动《图形联想》微反思

  此次活动设计我能够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活动目标和活动形式。由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年龄特点,整个数学活动我都采取了操作和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亲自感知、探索、总结。本节课的特点是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成功的吸引了孩子,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认识图形到操作拼图,层层递进,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

  但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1.语言不够亲切~缺乏亲和力2.幼儿动手操作时间较长,注意保护眼睛;3.缺乏了鼓励孩子的语言。

16、幼儿园中班韵律《打喷嚏的小老鼠》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小老鼠看病的情节,熟悉音乐旋律, 学跳集体舞。

  2.学习用老鼠跑、打喷嚏的动作表现A段音乐,创编晒太阳的动作表现B段音乐。

  3.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师:你们看谁来了?(小老鼠)这几天,天气忽冷忽热,有一只小老鼠它怎么了?(打喷嚏的动作)师:你们有没有打过喷嚏?喷嚏是怎么打的?为什么你要用手挡着?(打喷嚏时一只手捂着嘴巴,冲着没人的方向,防止传染)

  二、打喷嚏的小老鼠

  1. 小老鼠感冒(A段)

  (1)A段感受在背景音乐下,教师对应着图谱讲故事A段。

  师:小老鼠生病了,没精打采,还会忍不住"阿嚏!阿嚏",一点力气也没有,想还是到动物医院去看一看吧,小老鼠走在路上,走走走走,阿嚏阿嚏;走走走走,阿嚏阿嚏……

  (2)动作创编师:你发现小老鼠每次走几步路会打喷嚏?谁可以来学一学,小老鼠是怎么走路?谁能来学一学老鼠没精打采的样子?

  (3)音乐+动作(连着2遍)师:这么难受,我们赶快去看医生吧!要跟着你前面的老鼠,才能找到医院哦!(间奏)马上就要到医院喽,请小老鼠们再坚持一下。

  2. 小老鼠晒太阳(B段)

  (1)B段故事师:终于到医院了,小老鼠赶紧坐下休息吧,听听看医生怎么说的?

  (2)动作创编师:太阳出来真暖和,你想晒哪里?应该怎么晒?你还可以晒身体的什么部位?真暖和,一起来晒一晒,你们现在舒服一点没有?

  (3)音乐表演(2遍)师:想好三个你要晒的地方,想好了吗?你刚刚晒了哪里?你晒了哪里?趁太阳还没下山,我们再去晒一晒,这次晒晒你刚刚没有晒到的地方,让感冒快快好起来,好吗?准备好

  3. 小老鼠病好了(A段)

  师:请所有小老鼠轻轻坐下休息一会,晒过太阳后,你感觉怎么样?让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家吧!在回家的路上,你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现你很高兴?这只小老鼠真开心,开心得都跳起来了,它走走走走,跳跳,走走走走,跳跳!它还会干什么?走走走走,然后?怎么样?还会做什么?小老鼠生病好了,走路可轻快了,轻轻地用脚尖走路回家。

  师:小老鼠们,跟着我回家吧!这一只小老鼠真开心,感冒也好了,你怎么看出小老鼠病好了?(很精神、很开心)小老鼠回家吧(坐回座位)

  三、完整表演

  1.教师整体复习图谱

  2.完整表演

  四、结束

  师:老鼠晒了太阳后,感冒就好了,下次感冒你知道怎么做了吗?小老鼠们,让我们听着音乐,做着动作回教室吧!

  活动反思:

  1.借助形象、生动的故事与手偶,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ABA结构模式

  《打喷嚏的小老鼠》它是一个融音乐欣赏和音乐游戏于一体的活动。该乐曲为ABA三段式结构,A段音乐较欢快,B段音乐较舒缓,比较适合中班幼儿欣赏、游戏。对中班上学期的幼儿来说,让他们理解乐曲ABA的曲式结构,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运用小老鼠打喷嚏这样一个故事情节来贯穿整个活动,能帮助幼儿轻松地理解音乐。

  2.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其跟着音乐的节奏自主创编动作。

  在活动中通过听一听、做一做、学一学,提醒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小老鼠打喷嚏、太阳升起、小老鼠晒太阳的动作等,让生活中的动作与音乐更好地融合,幼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也发展了幼儿的想像力、表现力、创造力。

  3.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验互相合作的快乐与音乐游戏的乐趣。

  通过小朋友之间分角色互相游戏,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整个活动中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并能体验到自己创编的成功感与音乐游戏的快乐。

17、获奖教学设计中班音乐《小老鼠与泡泡糖》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它是一节中班韵律活动,音乐旋律活泼轻快, 形象突出,包含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准备。详细教案怎么写?免费给大家分享,欢迎阅读!

  设计意图

  音乐会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我将故事情节赋予音乐让幼儿感受、模仿、探索来表现音乐。在活动中不但学会听辨不同旋律、感受不同节奏,更让幼儿在活动中夸张、大胆的进行表现。同时鼓励幼儿勇于探索,将韵律游戏与表演融为一体,自信的展示自己,体验韵律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音乐,能听辨 A、B 段的音乐,感受不同节奏。

  2.能合节拍地用各种动作进行表演。

  3.愿意大胆表现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认真倾听音乐,能听辨 A、B 段的音乐,感受不同节奏。难点:能合节拍地用各种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光盘

  2.图谱

  活动过程

  一、律动

  边听音乐《动物模仿操》边模仿小动物走路,然后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教师:我们开着小火车要出发到动物王国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欣赏

  请幼儿倾听 A 段音乐,欣赏教师表演,感受 A 段音乐旋律。

  三、模仿

  1.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教师边说儿歌边模仿小老鼠玩耍的动作,让幼儿猜测, 请小朋友模仿小老鼠玩耍的动作,并能按照节拍模仿小老鼠走路。

  教师:谁愿意来学一学这只小老鼠啊?(教师哼唱音乐)

  2.出示图谱,感受节拍,模仿小老鼠做动作

  感受老鼠心情,按照图谱的节拍做小老鼠走、玩耍的动作,根据节奏用身体的各部位打节拍。如:拍手、拍肩膀等。

  3.听音乐,进行表演。

  教师:调皮的小老鼠是怎么玩的?请你来学一学。

  四、再次欣赏

  播放 B 段音乐,教师表演,想象小老鼠摔跤的造型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教师:小老鼠发生了什么事情啊?

  五、再次模仿

  1.播放 B 段音乐,模仿小老鼠脚粘到泡泡糖时拽泡泡糖及摔跤的造型,请小朋友模仿。

  2.出示图谱,感受节拍,模仿小老鼠做动作。

  按照图谱的节拍做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根据节奏打节拍。如:拍退、抬脚模仿走。

  3.听 B 段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并做拽泡泡糖的动作。教师: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帮助小老鼠拽泡泡糖吧!

  4.根据整首音乐旋律幼儿反复游戏。

  要求结合 A、B 段音乐进行韵律表演,A 段音乐要结合节拍模仿小老鼠的动作,

  B 段要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六、探索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教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七、活动结束。

  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狠狠地摔了一跤,多疼啊!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教师总结: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

  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活动总结

  我本次展示的活动是《小老鼠和泡泡糖》,它是一节中班韵律活动,音乐旋律活泼轻快, 形象突出。韵律中小老鼠和泡泡糖都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对于中班幼儿来说,都有吃过泡泡糖的经历,也对小老鼠的形象非常熟悉。在教具上我设计了图谱,制作图谱时我利用废旧材料,把 A、B 两段音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让幼儿感受小老鼠动作的节奏,节奏图谱浅显易懂,为孩子们感受节奏、理解节奏做好了铺垫。

  活动的环节、活动的递进性、活动的重点把握我都能基本掌握。在活动中虽然我自己 对音乐的把握的到位,但是这并不是孩子们的。整个活动中,只见我在用语言动作领着孩 子们,而并没有看见孩子们领着我,说明我把让孩子们倾听音乐的习惯隐去了。韵律活动 重在音乐和动作,但是我关注到了动作,音乐这个元素没有起到特别大的作用。让孩子们 倾听着去表演,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

  发展。想来也是,不过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去主动地学习。

18、幼儿园中班健康教学设计《大浪和小浪》反思

  设计理念

  在一次玩水的过程中,幼儿对“波浪”产生了兴趣。于是设计了本次活动《大浪和小浪》。 开展本次活动,可以让幼儿通过表现波浪和跨越障碍的形式学习掌握钻、爬、跨的动作,发展自主性。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掌握钻、爬、跨的方法技巧。

  2.在活动中,发展自主性,享受活动的乐趣。

  3.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6.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7.引导幼儿乐于交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教具:关于“波浪”的ppt。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发展钻、爬和跨越障碍物的能力。

  活动难点:根据信号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过程

  (一)讲解大浪和小浪动作

  师:今天金老师带来了一段有趣的视频,看看视频里面有什么?(播放关于波浪的ppt)

  (幼儿回答:波浪、海浪等)

  师:你可以《大浪和小浪》?

  (幼儿用手势做波浪,或者做弯腰撑地状等)

  师:“小浪”又是怎么样子的呢?你能用身体表现一下吗?

  (幼儿在“大浪”的基础上,增大动作的幅度)

  师:看看这个图形(两个浪的图形)请你们来表现一下这两个“大浪”,应该怎么做呢?

  (两位幼儿共同完成动作)

  小结:原来当有两个“大浪”或者“小浪”的时候,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来完成。

  (二)组织幼儿听口令做动作

  师:再请你们来看看,我的ppt上出现了什么?小眼睛看好了。

  (幼儿回答:有两个大浪一个小浪)

  师:你们可以把它表现出来吗?

  (幼儿做出与ppt上出示的图片相应的动作)

  师:很棒,现在金老师来喊口令,请你们来做动作好吗?

  (教师喊口令,幼儿做动作)

  (幼儿找好朋友一起合作完成教师口令的内容)

  听教师口令反复练习3-4次。

  小结:幼儿注意聆听教师的指令,以及相互配合。

  (三)开展游戏:大浪和小浪

  师:我们现在来玩一个“大浪和小浪”的游戏。请一组小朋友来做“波浪”,还有一组小朋友做“冲浪的人”。冲浪的幼儿要想办法冲过海浪。

  (幼儿钻过大浪,跨过小浪来完成冲浪的游戏)

  师:(第一遍游戏)准备好了吗?小耳朵要听清我的口令哦!

  (幼儿认真聆听教师的口令)

  师:(第二遍游戏)“大浪”的小朋友手要抬高,“小浪”的小朋友蹲低点。

  (幼儿配合老师的口令,以便冲浪的幼儿胜利通过)

  师:(第三遍游戏)“冲浪”的小朋友和你前面的小朋友保持距离,不要拥挤,注意安全哦。

  (幼儿有序地进行游戏)

  小结:对积极游戏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放松活动。

  幼儿轻轻捶打手臂及腿部,相互间捏捏肩膀,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主要是发展钻和跨越障碍的能力,培养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及体验游戏的乐趣。 针对《大浪和小浪》这个基本活动我设计了三个环节,首先先示范讲解大浪和小浪动作并邀请一名幼儿上来配合示范动作,其他幼儿观察模仿。(动作要领:两人面对面,相互手拉手。“大浪”,两人同时将手抬高;教师说“小浪”,两人同时牵手蹲下。)这个环节中,孩子参与性积极,对这个游戏还是非常感兴趣。接着,为了让幼儿能听口令及相互配合的默契,这个环节让幼儿分组练习,体验游戏的乐趣。最后,在孩子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玩情景游戏:大浪和小浪,这个环节中,让幼儿分成六组,其中四组成两纵队站好,两两相对,互相牵手,变成两排波浪,另两组幼儿分别站在两对排头的后面成一路纵队作“冲浪的人”,“大浪”时从浪底钻过去,“小浪”时冲浪的幼儿跨过去。全部通过后,交换角色,重复游戏三遍。这个情景游戏,幼儿参与度高,游戏开展达到预期目标。只是有部分幼儿胆子比较小,对于这项游戏不敢去尝试着玩, 针对这类幼儿,作为教师的我,以后的健康活动教学中应该多多鼓励她们,让她们大胆的尝试并参与游戏,培养她们的抗挫能力。

19、大班语言活动优质课教案:《高老鼠和矮老鼠》反思

  《高老鼠和矮老鼠》这则故事内容生动,其中选取了司空见惯的日常情形与事物组成故事情节,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到:哦,只有仔细的看,我的身边、我的生活中的事物会更加精彩:往高处看是一个样子、往低处看又是另一个样子……只有用心的去看,平常生活之中,处处有意义,事事显新奇。

  因此,我在活动中设计一起去尝试各种各样的“看”,一起去体验看到的映象,一起去表达看到现象。并且在活动中将语言、游戏以及科学整合在一起,让幼儿通过共同经历有目的、有意识的的视觉认知过程,使得他们的认知能力及其他相应的能力就会有所发展、有所提升,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非常必要的基础。当然,观察能力从来不可能通过传授而获得,只有在充满兴趣的、积极自觉的观察之中才能逐渐地发展起来,这也是我在活动中设计延伸活动《观察记录表》的初衷所在。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让幼儿产生有意识的变换角度去观察事物的兴趣。

  2、积极参与表演游戏,从中去体验、探索和发现。

  3、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故事操作图片若干。

  2、幼儿身着红色或蓝色的衣服。

  3、高老鼠、矮老鼠图片各一张。

  4、录音机,游戏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组织幼儿学习‘高人走’(踮起脚尖,双手举高)、‘矮人走’(蹲下来,双手放背后)。

  二、欣赏故事。

  1、那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两只老鼠,它们也是一个高,一个矮。小朋友先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出示高老鼠),你们好!我今天穿了一件红衣服,我的名字叫高老鼠。(出示矮老鼠),你们好!我今天穿的是蓝衣服,我就是矮老鼠。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1)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

  (2)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矮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

  3、教师利用教具分段讲述故事。

  第一、二段.

  提问:“高老鼠和矮老鼠是怎么打招呼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你好,高老鼠!你好,矮老鼠!)

  第三段――第六段。

  提问:(1)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鸟、大树、屋顶、大门)也就是说,高老鼠看到的都是什么地方的东西?(高的)教师边指教具边将教具摆放到教室的四周。

  (2)矮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狗、小花、地板、门槛)也就是说,高老鼠看到的都是什么地方的东西?(矮的)教师边指教具边将教具摆放到教室的四周。

  三、游戏表演。

  1、幼儿游戏第一遍。

  “好,现在,我的手上有一根魔棒,待会儿只要我念起魔咒:“魔棒魔棒,变,变,变!那么,我们穿红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就要变成高老鼠,而穿蓝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就要变成矮老鼠。然后呢,我会放起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高老鼠和矮老鼠就可以到这边来走一走,看一看”。

  2、幼儿游戏第二遍。

  “好,现在我的魔棒又要开始变了,这一次,魔棒就要把红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变成矮老鼠,蓝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变成高老鼠了,变好了之后呢,也请你们去看一看,走一走,和你们看到的东西打打招呼”!

  四、扩展谈话:“变矮和变高”。

  1、 “小朋友们,你们变高了和变矮了之后,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不一样)噢,你们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了。

  2、“变矮”。

  “那么,如果你是个矮人,你还能变得更矮吗?谁来变变看?”

  “请问你,变这么矮之后,你在眼前看到的是什么?”“还有呢”?

  3、“变高”。“那如果你是高人,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变得更高?”

  “请问你,在这么高的地方,你在眼前会看到的是什么?”

  “那还有谁能想得比他还要高”?

  4、变换角度。“其实呀,刚才故事中的高老鼠和矮老鼠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第七、八段

  提问:“咦?为什么最后两只老鼠会一起看到了彩虹呢?(噢,原来高老鼠和矮老鼠一起抬起头之后,就看见了美丽的彩虹)

  (2)“那你们有什么办法让高老鼠看到矮的东西”?(幼儿自由回答)

  (3)游戏“变换角度的高矮老鼠”“。

  “那我们下面就做一个让高老鼠低下头走路和矮老鼠抬起头走路的游戏,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

  “矮老鼠们,这一次你看到了什么?高老鼠们呢?”(随机采访)

  小结:其实,就像高老鼠和矮老鼠一样,只要我们变换了一下角度、改变一下视线,就不仅仅只看见眼前的东西,还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

  五、延伸活动:“观察记录表”。

  1、“好的,小朋友们看,我这里有两张照片,请大家看一看它们是同一棵树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小朋友,其实这两张照片上的是同一棵树,只是一张是我从下往上拍的,就是这一张,而这一张是我从上往下拍。

  2、分发观察记录表,讲解记录方法。

  六、活动结束。

  “好,那现在,我的魔棒又要变了,这次请你们自由选择变成高老鼠和矮老鼠,我们带高老鼠和矮老鼠去看看我们的幼儿园吧”!

  附:

  故事:高老鼠和矮老鼠

  高老鼠和矮老鼠是一对好朋友。

  一天,他俩在小路上碰见了,高老鼠说:“你好,矮老鼠!”“你好,高老鼠!”矮老鼠也向他打招呼。于是,两个朋友在一起散步。

  天气有点闷热,小鸟停在树上叫着,小狗趴在树下休息。高老鼠说:“你好,小鸟!”矮老鼠说:“你好,小狗!”

  他们路过一座美丽的花园。高老鼠说:“你好,大树!”矮老鼠说:“你好,小花!”

  他们经过一座房子。高老鼠说:“你好,屋顶!”矮老鼠说:“你好,地板!”

  过了一会儿,天变了,下起了大雨。高老鼠说:“你好,雨点!”矮老鼠说:“你好,水洼!”说着,他俩赶紧跑进一间屋子去躲雨。高老鼠说:“你好,大门!”矮老鼠说:“你好,门槛!”

  渐渐的,雨停了。他俩跑到外面一看,啊,多美的彩虹!

  两个好朋友一起大喊:“你好,彩虹!”

  【活动反思】

  语言《高老鼠和矮老鼠》是一个有趣的活动。两只身高不同的老鼠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当我在分段讲诉故事的时候,孩子们非常专注,有趣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一遍故事之后,我问,孩子们,高老鼠散步的时候都看到了哪些风景呢?幼:大树、屋顶、雨点、彩虹、苹果.......那么矮老鼠呢?幼:水洼、小花、门槛......原来,一遍故事,他们已经知道和基本能在提醒下复述故事内容了。于是我继续提问:为什么走得是同一条路,但高老鼠和矮老鼠会看到有不同的风景呢?宝宝答:因为高老鼠高,矮老鼠矮。师问:哦,原来是因为身高不同,那么身高不同为什么看到的会不一样呢?琪琪:我知道,因为眼睛长在上面,高的老鼠就看到高,矮的老鼠就看得矮。师:哦,你联想到了眼睛这个特殊的器官长的位置,很棒。还有人有不同想法吗?杭杭:我知道,因为走路要看前面,如果矮的老鼠走路看下面的话很容易撞到前面的东西。师:哦,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说出了我们的走路姿势。高的老鼠看前面看到的就是高的景色,矮的老鼠矮所以看到低的景色。在熟悉故事之后我这样的提问让延伸活动进行得更顺利了。

  这样的语言故事其实很有意义,孩子们感兴趣,教师又能挖掘很多深沉的问题。比如:在生活中,你看到哪些你觉得特别好看的呢?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说法,我也总结到其实呀,每个人观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他所欣赏到的美景也都不一样。但是,如果你有心,你可以跟你的朋友分享你看到的美景,也认真得好好去听听你朋友看到的美景。这样,我想你的生活就有越来越多美景啦!

20、幼儿园中班优质课教学设计《高老鼠和矮老鼠》与反思

  设计思路:

  《高老鼠和矮老鼠》这则故事内容生动,其中选取了司空见惯的日常情形与事物组成故事情节,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到:哦,只有仔细的看,我的身边、我的生活中的事物会更加精彩:往高处看是一个样子、往低处看又是另一个样子……只有用心的去看,平常生活之中,处处有意义,事事显新奇。

  因此,我在活动中设计一起去尝试各种各样的“看”,一起去体验看到的映象,一起去表达看到现象。并且在活动中将语言、游戏以及科学整合在一起, 让幼儿通过共同经历有目的、有意识的的视觉认知过程,使得他们的认知能力及其他相应的能力就会有所发展、有所提升,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非常必要的基础。当然,观察能力从来不可能通过传授而获得,只有在充满兴趣的、积极自觉的观察之中才能逐渐地发展起来,这也是我在活动中设计延伸活动《观察记录表》的初衷所在。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产生有意识的变换角度去观察事物的兴趣。

  2、积极参与表演游戏,从中去体验、探索和发现。

  3、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1、故事操作图片若干。

  2、幼儿身着红色或蓝色的衣服。

  3、高老鼠、矮老鼠图片各一张。

  4、录音机,游戏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组织幼儿学习‘高人走’(踮起脚尖,双手举高)、‘矮人走’(蹲下来,双手放背后)。

  二、欣赏故事。

  1、那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两只老鼠,它们也是一个高,一个矮。小朋友先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出示高老鼠),你们好!我今天穿了一件红衣服,我的名字叫高老鼠。(出示矮老鼠),你们好!我今天穿的是蓝衣服,我就是矮老鼠。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1)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

  (2)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矮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

  3、教师利用教具分段讲述故事。

  第一、二段.

  提问:“高老鼠和矮老鼠是怎么打招呼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你好,高老鼠!你好,矮老鼠!)

  第三段――第六段。

  提问:(1)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鸟、大树、屋顶、大门)也就是说,高老鼠看到的都是什么地方的东西?(高的)教师边指教具边将教具摆放到教室的四周。

  (2)矮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狗、小花、地板、门槛)也就是说,高老鼠看到的都是什么地方的东西?(矮的)教师边指教具边将教具摆放到教室的四周。

  三、游戏表演。

  1、幼儿游戏第一遍。

  “好,现在,我的手上有一根魔棒,待会儿只要我念起魔咒:“魔棒魔棒,变,变,变!那么,我们穿红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就要变成高老鼠,而穿蓝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就要变成矮老鼠。然后呢,我会放起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高老鼠和矮老鼠就可以到这边来走一走,看一看”。

  2、幼儿游戏第二遍。

  “好,现在我的魔棒又要开始变了,这一次,魔棒就要把红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变成矮老鼠,蓝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变成高老鼠了,变好了之后呢,也请你们去看一看,走一走,和你们看到的东西打打招呼”!

  四、扩展谈话:“变矮和变高”。

  1、 “小朋友们,你们变高了和变矮了之后,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不一样)噢,你们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了。

  2、“变矮”。

  “那么,如果你是个矮人,你还能变得更矮吗?谁来变变看?”

  “请问你,变这么矮之后,你在眼前看到的是什么?”“还有呢”?

  以此类推。(大概提问3—4名幼儿)

  3、“变高”。

  “那如果你是高人,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变得更高?”

  “请问你,在这么高的地方,你在眼前会看到的是什么?”

  “那还有谁能想得比他还要高”?

  以此类推。(大概提问5—6位幼儿左右)

  4、变换角度。

  “其实呀,刚才故事中的高老鼠和矮老鼠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第七、八段

  提问:“咦?为什么最后两只老鼠会一起看到了彩虹呢?(噢,原来高老鼠和矮老鼠一起抬起头之后,就看见了美丽的彩虹)

  (2)“那你们有什么办法让高老鼠看到矮的东西”?(幼儿自由回答)

  (3)游戏“变换角度的高矮老鼠”“。

  “那我们下面就做一个让高老鼠低下头走路和矮老鼠抬起头走路的游戏,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

  “矮老鼠们,这一次你看到了什么?高老鼠们呢?”(随机采访)

  小结:其实,就像高老鼠和矮老鼠一样,只要我们变换了一下角度、改变一下视线,就不仅仅只看见眼前的东西,还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

  五、延伸活动:“观察记录表”。

  1、“好的,小朋友们看,我这里有两张照片,请大家看一看它们是同一棵树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小朋友,其实这两张照片上的是同一棵树,只是一张是我从下往上拍的,就是这一张,而这一张是我从上往下拍。

  2、分发观察记录表,讲解记录方法。

  六、活动结束。

  “好,那现在,我的魔棒又要变了,这次请你们自由选择变成高老鼠和矮老鼠,我们带高老鼠和矮老鼠去看看我们的幼儿园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面对的是中班的孩子,让他们学会使用“你好”这个用语,对他们的人际交往方面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在小班是孩子也会说,但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孩子会经常说,而不是和小朋友说,也会和大人说。

  语言故事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我的设计忽略了孩子的语言发展。如果把礼貌和语言发展相结合会更有助于幼儿的发展。

  这节课我觉得自己完成了课前的预定目标。但自己对教学墨守陈规,没有新的突破。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把故事课上成游戏课,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礼貌用语,在玩中体会语言情境,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能力。

21、中班古诗教学设计与反思:《咏柳》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优美景色,喜爱春色。

  2、初步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

  3、通过积累,感悟和运用古诗,使幼儿充分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养成背诵古诗的良好习惯。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有关古诗的现代散文及古诗大挂图。

  2、柳条及用柳条装扮成的两棵柳树。

  活动过程:

  1、边听音乐《柳树姑娘》边进教室,感受歌曲的优美。

  ——柳树姑娘有长长的辫子,随着春风飘动着,好美啊!

  2、谈话活动,引出话题。

  ——春天到了,那你们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春天给柳树带来的变化呢?

  ——教师小结:春天来了,高高的柳树满身碧绿,就像绿色的玉石,柳条下垂着,就象许多绿丝带在风中飘动。这些细细的叶子,不知道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哦!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把这些叶子剪得这么漂亮。(教师边朗诵散文边出示大挂图)

  3、引出古诗。

  ——这首散文真的好美啊!

  ——古时候的有一位诗人名叫贺知章看到这么美丽的柳树,不由得做起的诗来。(创设情境:教师模仿古代诗人大声朗诵古诗《咏柳》)

  ——刚才老师在朗诵时,你听到了什么呀?(出示古诗大挂图)

  ——教师再次朗诵。

  4、教师朗诵《咏柳》古诗,并帮助幼儿理解古诗。 ——哪一句古诗的意思你不懂呢?(请知道的幼儿告诉其中的意思,或教师可根据幼儿提出不懂古诗在现代散文中用不同颜色画出来让幼儿进行理解。)

  ——春风一吹让柳树如此的美丽,春风除了像剪刀,还像什么?又会使什么带来变化呢?(春风像手,摸了小草,小草就变绿了;春风像嘴,在树梢说了悄悄话,树儿就变绿了;春风像腿,跑去亲了亲花,花儿就开了。)

  ——和幼儿一起来朗诵古诗。

  ——再次一起来朗诵古诗。(提出要求:大声、慢、要有古代诗人的感受。)

  ——教师小结:春风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幼儿一起欣赏古诗朗读。

  5、教师与幼儿试着再次朗诵,学会古代朗诵时的神态。(配乐)

  ——小朋友可以回忆刚才教师模仿古代诗人朗诵古诗的样子,一起来模

  附: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①碧玉:形容柳色翠绿,如青绿色玉石。②妆成:打扮成。③绿丝绦:比喻柳条如绿丝线织成的带子。④裁:裁剪。

  【译文】春天来了,高高的柳树满身碧绿,就像绿色的玉石,柳条下垂着,如同万条绿丝带在风中飘动。这些细叶,不知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二月的春风就像无形的剪刀。

  【赏析】诗人通过对柳树作的精心描写和联想,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妙。

  教学后反思:

  古诗对幼儿是一种即陌生又熟悉的一种文学活动,但作为一种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对孩子来说是枯燥的、不能很好的真正的理解其中古诗的含义。所以在教学中我夹着现在的、比较贴近幼儿生活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记忆。我运用幼儿已经学会的歌曲《柳树姑娘》进行导入活动,让幼儿知道柳树的美丽。在记忆古诗时,加上相应的动作,使幼儿能形象的进行记忆,更好的对古诗进行理解记忆。

22、幼儿园音乐教案《乡下老鼠》教学设计与反思

  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风格。

  2、通过迁移故事,观察画面,感受和理解歌曲。

  3、体验歌曲中乡下老鼠紧张、好奇、快乐的心情。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准备:

  1、铅笔人手一支。

  2、教学挂图60—34,磁带。

  过程:

  1、出示挂图,鼓励幼儿通过玩迷宫来理解和掌握歌词。

  (1)教师:小朋友们,请你试着走一走这个迷宫,看看怎样才能正确地走出来。

  (2)请幼儿先用小手走一走,再用铅笔画出走迷宫的正确路线。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走迷宫的路线,集体来判断他走得正确不正确。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歌词。

  (1)播放教学音乐请幼儿欣赏歌曲,并请幼儿说一说歌曲和迷宫之间的关系。(2)鼓励幼儿跟着老师走迷宫的路线完整地说出歌词。

  (3)教师自然地配上伴奏,引导幼儿跟着歌曲的节奏朗诵歌词。

  3、幼儿学唱歌曲《乡下老鼠》。

  (1)幼儿一边欣赏挂图,一边倾听教师范唱歌曲。

  (2)鼓励幼儿演唱歌曲。

  (3)教师引导幼儿体验歌曲中乡下老鼠紧张、好奇、快乐的心情。

  (4)幼儿有感情地歌唱,表现乡下老鼠的心情。

  反思:

  1.在这堂课中,我一直是站着的,给幼儿一种高高在上地感觉,我应该蹲下,或坐下,更亲近幼儿,才能让幼儿更加放松地进行音乐活动;

  2.我说话的语速过快,其中还有一些词语太过书面化,幼儿可能听不明白,比如我说:让我们来尝试一下,就可以换成让我们来试一试。这样又可以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

  3.活动中,我只用了教材中提供的挂图,如果可以再使用一些教具,比如设计一个火车路线的实物,又可以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23、中班主题活动教学设计与反思《豆制品一家》

  教案:中班主题活动《豆豆的一家》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豆子以及豆制品。

  2、知道豆制品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准备:

  1、各种豆子。(红豆,绿豆,赤豆,黑豆,黄豆······)

  2、各种豆制品的成品

  教学过程:

  一、参观豆子。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豆类,认识各种豆子。

  二、讨论各种豆子的特点

  三、认识各种豆制品

  1、请一位教师敲门,活动室内的老师问:呀,谁在敲门?答:我,豆腐朋友。

  师:哦,我们这里只能豆豆的一家来做客,那么,豆腐是不是豆豆的一家?

  引出豆制品

  2、师:小朋友,除了豆腐是豆制品,那你们还知道哪些东西也是豆豆做的?

  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豆制品,幼儿说出一种,教师就出示该豆制品,对幼儿没有说出来的,教

  师可以直接拿出来向幼儿介绍。

  四、讨论

  教师:你们常吃豆豆一家的东西吗?好吃吗?为什么人们喜欢吃?

  五、品尝豆制品

  六、教师小结:豆制品营养丰富,吃了对人民的身体有好处,所以我们要多吃。

  课后反思:豆制品是幼儿常见的食物,它的种类较多,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也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所以我选择了此次活动。在此活动开始前,我们与家长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请家长带孩子去超市认识豆制品,还可以与孩子一起上网查找有关豆制品的常识,孩子们很感兴趣。活动开始部分我们请孩子们参观豆类展,以轻松愉悦的游戏活动为后面认识豆制品做好了铺垫,极大地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但在孩子们说说见过哪些豆制品时,有些幼儿还是回答不上来,我想可能是孩子的课前准备还不够。这是老师及时出示有关的图片,一下子唤起了幼儿的回忆,此时幼儿又活跃起来,回答问题越来越圆满。在讨论“为什们人们喜欢吃豆制品”一环节中,幼儿似乎对讨论很茫然,不会围绕中心,不会去主动调动以往经验,老师巡回指导也没多大效果。此问题值得我在以后的活动中研究探讨。总的来说由于活动选题较合理,活动准备也很充分,整个活动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24、幼儿园中班教学设计教案:《高老鼠和矮老鼠》反思

  《高老鼠和矮老鼠》这则故事内容生动,其中选取了司空见惯的日常情形与事物组成故事情节,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到:哦,只有仔细的看,我的身边、我的生活中的事物会更加精彩:往高处看是一个样子、往低处看又是另一个样子……只有用心的去看,平常生活之中,处处有意义,事事显新奇。

  因此,我在活动中设计一起去尝试各种各样的“看”,一起去体验看到的映象,一起去表达看到现象。并且在活动中将语言、游戏以及科学整合在一起, 让幼儿通过共同经历有目的、有意识的的视觉认知过程,使得他们的认知能力及其他相应的能力就会有所发展、有所提升,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非常必要的基础。当然,观察能力从来不可能通过传授而获得,只有在充满兴趣的、积极自觉的观察之中才能逐渐地发展起来,这也是我在活动中设计延伸活动《观察记录表》的初衷所在。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产生有意识的变换角度去观察事物的兴趣。

  2、积极参与表演游戏,从中去体验、探索和发现。

  3、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故事操作图片若干。

  2、幼儿身着红色或蓝色的衣服。

  3、高老鼠、矮老鼠图片各一张。

  4、录音机,游戏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组织幼儿学习‘高人走’(踮起脚尖,双手举高)、‘矮人走’(蹲下来,双手放背后)。

  二、欣赏故事。

  1、那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两只老鼠,它们也是一个高,一个矮。小朋友先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出示高老鼠),你们好!我今天穿了一件红衣服,我的名字叫高老鼠。(出示矮老鼠),你们好!我今天穿的是蓝衣服,我就是矮老鼠。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1)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

  (2)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矮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

  3、教师利用教具分段讲述故事。

  第一、二段.

  提问:“高老鼠和矮老鼠是怎么打招呼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你好,高老鼠!你好,矮老鼠!)

  第三段――第六段。

  提问:(1)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鸟、大树、屋顶、大门)也就是说,高老鼠看到的都是什么地方的东西?(高的)教师边指教具边将教具摆放到教室的四周。

  (2)矮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狗、小花、地板、门槛)也就是说,高老鼠看到的都是什么地方的东西?(矮的)教师边指教具边将教具摆放到教室的四周。

  三、游戏表演。

  1、幼儿游戏第一遍。

  “好,现在,我的手上有一根魔棒,待会儿只要我念起魔咒:“魔棒魔棒,变,变,变!那么,我们穿红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就要变成高老鼠,而穿蓝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就要变成矮老鼠。然后呢,我会放起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高老鼠和矮老鼠就可以到这边来走一走,看一看”。

  2、幼儿游戏第二遍。

  “好,现在我的魔棒又要开始变了,这一次,魔棒就要把红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变成矮老鼠,蓝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变成高老鼠了,变好了之后呢,也请你们去看一看,走一走,和你们看到的东西打打招呼”!

  四、扩展谈话:“变矮和变高”。

  1、 “小朋友们,你们变高了和变矮了之后,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不一样)噢,你们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了。

  2、“变矮”。

  “那么,如果你是个矮人,你还能变得更矮吗?谁来变变看?”

  “请问你,变这么矮之后,你在眼前看到的是什么?”“还有呢”?

  以此类推。(大概提问3—4名幼儿)

  3、“变高”。

  “那如果你是高人,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变得更高?”

  “请问你,在这么高的地方,你在眼前会看到的是什么?”

  “那还有谁能想得比他还要高”?

  以此类推。(大概提问5—6位幼儿左右)

  4、变换角度。

  “其实呀,刚才故事中的高老鼠和矮老鼠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第七、八段

  提问:“咦?为什么最后两只老鼠会一起看到了彩虹呢?(噢,原来高老鼠和矮老鼠一起抬起头之后,就看见了美丽的彩虹)

  (2)“那你们有什么办法让高老鼠看到矮的东西”?(幼儿自由回答)

  (3)游戏“变换角度的高矮老鼠”“。

  “那我们下面就做一个让高老鼠低下头走路和矮老鼠抬起头走路的游戏,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

  “矮老鼠们,这一次你看到了什么?高老鼠们呢?”(随机采访)

  小结:其实,就像高老鼠和矮老鼠一样,只要我们变换了一下角度、改变一下视线,就不仅仅只看见眼前的东西,还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

  五、延伸活动:“观察记录表”。

  1、“好的,小朋友们看,我这里有两张照片,请大家看一看它们是同一棵树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小朋友,其实这两张照片上的是同一棵树,只是一张是我从下往上拍的,就是这一张,而这一张是我从上往下拍。

  2、分发观察记录表,讲解记录方法。

  六、活动结束。

  “好,那现在,我的魔棒又要变了,这次请你们自由选择变成高老鼠和矮老鼠,我们带高老鼠和矮老鼠去看看我们的幼儿园吧”!

  附:

  故事:高老鼠和矮老鼠

  高老鼠和矮老鼠是一对好朋友。

  一天,他俩在小路上碰见了,高老鼠说:“你好,矮老鼠!”“你好,高老鼠!”矮老鼠也向他打招呼。于是,两个朋友在一起散步。

  天气有点闷热,小鸟停在树上叫着,小狗趴在树下休息。高老鼠说:“你好,小鸟!”矮老鼠说:“你好,小狗!”

  他们路过一座美丽的花园。高老鼠说:“你好,大树!”矮老鼠说:“你好,小花!”

  他们经过一座房子。高老鼠说:“你好,屋顶!”矮老鼠说:“你好,地板!”

  过了一会儿,天变了,下起了大雨。高老鼠说:“你好,雨点!”矮老鼠说:“你好,水洼!”说着,他俩赶紧跑进一间屋子去躲雨。高老鼠说:“你好,大门!”矮老鼠说:“你好,门槛!”

  渐渐的,雨停了。他俩跑到外面一看,啊,多美的彩虹!

  两个好朋友一起大喊:“你好,彩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面对的是中班的孩子,让他们学会使用“你好”这个用语,对他们的人际交往方面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在小班是孩子也会说,但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孩子会经常说,而不是和小朋友说,也会和大人说。

  语言故事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我的设计忽略了孩子的语言发展。如果把礼貌和语言发展相结合会更有助于幼儿的发展。

  这节课我觉得自己完成了课前的预定目标。但自己对教学墨守陈规,没有新的突破。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把故事课上成游戏课,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礼貌用语,在玩中体会语言情境,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能力。

25、幼儿中班公开课教学设计《小老鼠吃辣椒》教案及评析

  中班《小老鼠吃辣椒》教案及评析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欣赏和倾听能力,能找出并模仿自己喜欢的语句。

  2.理解诗歌内容,能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3.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引导幼儿充分想像合理的故事经过,锻炼自己口语的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活动准备:1.小老鼠头饰或图片若干、辣椒头饰或图片若干。

  2.一段小老鼠吃辣椒的情景剧。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请幼儿表演事先准备好了的情景剧,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刚刚你们看到了什么?小老鼠在干什么?

  二.欣赏诗歌,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1.小老鼠看见了什么?

  2.看见了红红的辣椒,小老鼠是什么表情?请你模仿这样的表情吧!

  3.尝到辣椒的小老鼠又怎么了?请你也来做一做它的样子吧?

  4.辣椒好吃吗?为什么小老鼠会捂着嘴巴吱吱叫呢?

  三.学习朗诵诗歌。

  1.教师示范有表情、有节奏地念儿歌。

  2.请幼儿跟着老师一边做动作一边念儿歌。

  3.鼓励幼儿大胆表演儿歌。

  四.游戏活动。

  一部分幼儿扮演小老鼠,一部分幼儿扮演红辣椒,边念儿歌边表演动作,当念到“伸手拽下尝一尝”时,“小老鼠”抱着“小辣椒”,在其脸上亲一亲,然后嘴巴做出吃的动作。当念到’ 捂着嘴巴吱吱叫”时,“小老鼠”做捂嘴转一圈的动作,然后互换角色继续游戏。

  活动评析:

  首先,动物头饰和情景剧的准备增加了幼儿学习诗歌的趣味性。其次,提问的形式和内容细致恰当,幼儿通过问题充分理解了诗歌内容。最后,本教案最大的特点就是角色游戏活动,既让幼儿学会了动作表演,又让幼儿通过游戏理解了诗歌的特点。

26、中班数学《恬恬和小鸡》教学设计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恬恬和小鸡

  活动目标:

  1.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感知图形的变化, 激发幼儿探 索的愿望。

  2.根据物体特征(封闭、开放)给图形分类。

  3.培养幼儿辨别图形的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幼儿操作卡、分类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图形,这些图形有各种形状,里面还有许多秘密呢,大家想不想来玩一玩这些图形呀?(幼儿操作图片,自由说说图片形状:三角形、圆形、五角星。)

  二.基本部分:认识图形

  (一)认识开放图形

  1.故事激疑

  (1)师:小朋友能说这么多的图形名称,真了不起!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图形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恬恬和小鸡》。

  (2)老师边讲故事边演示电脑动画。

  故事:恬恬在草地上养了许多的小鸡,这些小鸡非常可爱,恬恬很喜欢它们。可是这些小鸡又很调皮,在草地上东蹦西跑的,累得恬恬满头大汗;于是恬恬想了个办法:用木棍做了一圈栅栏,把小鸡围起来。小鸡在栅栏里玩得很高兴。玩了一会儿,小鸡又跑出了栅栏。小鸡怎么会跑掉的呢?(栅栏有缺口,栅栏没围好。)

  2.探索解疑

  电脑出示 图形。提问:围在这样的栅栏里,小鸡能不能跑出去,为什么?(小鸡能跑出去,这个图形有缺口。)

  3.认识开放图形

  (1)电脑出示 图形。 提问:这样的图形小鸡能不能跑出去?(能)

  (2)师:这些图形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开放的图形。

  4.实践操作

  师:请小朋友从图形中找出开放的图形。( 幼儿找到开放图形,展示给小伙伴、老师看。)

  (二)认识封闭图形

  1.激疑、解疑

  (1)师:刚才,我们帮恬恬找到了小鸡跑出去的原因:现在我们再来开动小脑筋,帮恬恬想个办法:恬恬应该怎么做,小鸡才不会从栅栏里跑出来呢?(把栅栏围围好,不要有缺口)。

  (2)师演示电脑提问:现在栅栏围好了,小鸡还会不会跑出来呢?为什么?(小鸡跑不出来了,栅栏没有缺口。)

  2.认识封闭图形

  (1)电脑出示 图形。提问:这样的图形小鸡能不能跑出来?为什么?(小鸡跑不出来了,这个图形没有缺口。)

  (2)电脑出示 图形。提问:这样的图形小鸡能不能跑出来?为什么?(不能跑出来,没有缺口。)

  (3)师:栅栏做成这样的形状能把小鸡围起来,这些图形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封闭的图形。

  3.操作实践

  师:请小朋友从图形中找出封闭的图形。( 找到的幼儿把图形展示给老师、小伙伴看。)

  (三)归纳巩固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图形中有一种叫开放图形,还有一种叫封闭图形。请小朋友把图形分分类,开放图形分在一边,封闭图形分在另一边。(幼儿操作分类)

  (四)扩展延伸

  1.师演示电脑提问:小鸡在栅栏里饿了,叽叽直叫,恬恬很想进去喂食,可进不去。小朋友帮恬恬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进去喂食呢?(开扇小门)

  电脑演示 图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也是开放图形。)

  2.师演示电脑、提问:夜深了,狐狸把栅栏弄坏了。出示 图形。

  提问:这样的图形是开放图形还是封

  闭图形?( 开放图形) (五)小结:我们知道,不管是一个缺口还是两个缺口,这些都是开放图形。

  师:小朋友检查刚才分好的图形,放错的纠正过来。(幼儿自行检查、纠正,并给客人老师展示。)

  (六)游戏:给图形找家。(电脑游戏)

  5.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给图形找家的游戏。

  指点屏幕:红颜色的是开放图形的家,篮颜色的是封闭图形的家。找对了恬恬就会表扬你,找错了图形就回不了家。现在我们来给图形找家。

  比一比: 谁找得又准又快。(幼儿和电脑玩游戏)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真聪明,图形都快活地回到了自己的家,恬恬可高兴了!她邀请小朋友和她一起跳小鸡舞,你们愿意吗?(师、幼跳舞。)

  (注: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先后在深圳、上海、常州等地幼儿园开展现场示范交流活动。)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7、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高老鼠和矮老鼠反思

  《高老鼠和矮老鼠》的故事

  高老鼠和矮老鼠是一对好朋友。一天,他俩在小路上碰见了,高老鼠说:“你好,矮老鼠!”“你好,高老鼠!”矮老鼠也向他打招呼。于是,两个朋友在一起散步。

  天气有点闷热,小鸟停在树上叫着,小狗趴在树下休息。高老鼠说:“你好,小鸟!”矮老鼠说:“你好,小狗!”

  他们路过一座美丽的花园。高老鼠说:“你好,大树!”矮老鼠说:“你好,小花!”

  他们经过一座房子。高老鼠说:“你好,屋顶!”矮老鼠说:“你好,地板!”

  过了一会儿,天变了,下起了大雨。高老鼠说:“你好,雨点!”矮老鼠说:“你好,水洼!”说着,他俩赶紧跑进一间屋子去躲雨。高老鼠说:“你好,大门!”矮老鼠说:“你好,门槛!”

  渐渐的,雨停了。他俩跑到外面一看,啊,多美的彩虹!

  两个好朋友一起大喊:“你好,彩虹!”

  设计思路:

  《高老鼠和矮老鼠》这则故事内容生动,其中选取了司空见惯的日常情形与事物组成故事情节,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到:哦,只有仔细的看,我的身边、我的生活中的事物会更加精彩:往高处看是一个样子、往低处看又是另一个样子……只有用心的去看,平常生活之中,处处有意义,事事显新奇。

  因此,我在活动中设计一起去尝试各种各样的“看”,一起去体验看到的映象,一起去表达看到现象。并且在活动中将语言、游戏以及科学整合在一起, 让幼儿通过共同经历有目的、有意识的的视觉认知过程,使得他们的认知能力及其他相应的能力就会有所发展、有所提升,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非常必要的基础。当然,观察能力从来不可能通过传授而获得,只有在充满兴趣的、积极自觉的观察之中才能逐渐地发展起来,这也是我在活动中设计延伸活动《观察记录表》的初衷所在。

  活动准备:

  高老鼠、矮老鼠图片各一张、故事操作图片若干、幼儿身着红色或蓝色的衣服、录音机,游戏音乐一段。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产生有意识的变换角度去观察事物的兴趣。

  2、积极参与表演游戏,从中去体验、探索和发现。

  3、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组织幼儿学习‘高人走’(踮起脚尖,双手举高)、‘矮人走’(蹲下来,双手放背后)。

  二、欣赏故事。

  1、那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两只老鼠,它们也是一个高,一个矮。小朋友先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出示高老鼠),你们好!我今天穿了一件红衣服,我的名字叫高老鼠。(出示矮老鼠),你们好!我今天穿的是蓝衣服,我就是矮老鼠。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1)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

  (2)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矮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

  3、教师利用教具分段讲述故事。

  第一、二段.

  提问:“高老鼠和矮老鼠是怎么打招呼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你好,高老鼠!你好,矮老鼠!)

  第三段――第六段。

  提问:(1)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鸟、大树、屋顶、大门)也就是说,高老鼠看到的都是什么地方的东西?(高的)教师边指教具边将教具摆放到教室的四周。

  (2)矮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狗、小花、地板、门槛)也就是说,高老鼠看到的都是什么地方的东西?(矮的)教师边指教具边将教具摆放到教室的四周。

  三、游戏表演。

  1、幼儿游戏第一遍。

  “好,现在,我的手上有一根魔棒,待会儿只要我念起魔咒:“魔棒魔棒,变,变,变!那么,我们穿红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就要变成高老鼠,而穿蓝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就要变成矮老鼠。然后呢,我会放起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高老鼠和矮老鼠就可以到这边来走一走,看一看”。

  2、幼儿游戏第二遍。

  “好,现在我的魔棒又要开始变了,这一次,魔棒就要把红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变成矮老鼠,蓝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变成高老鼠了,变好了之后呢,也请你们去看一看,走一走,和你们看到的东西打打招呼”!

  四、扩展谈话:“变矮和变高”。

  1、 “小朋友们,你们变高了和变矮了之后,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不一样)噢,你们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了。

  2、“变矮”。

  “那么,如果你是个矮人,你还能变得更矮吗?谁来变变看?”

  “请问你,变这么矮之后,你在眼前看到的是什么?”“还有呢”?

  以此类推。(大概提问3—4名幼儿)

  3、“变高”。 [幼儿园教案网www.chinajiaoan.cn]

  “那如果你是高人,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变得更高?”

  “请问你,在这么高的地方,你在眼前会看到的是什么?”

  “那还有谁能想得比他还要高”?

  以此类推。(大概提问5—6位幼儿左右)

  4、变换角度。 [幼儿园教案网www.chinajiaoan.cn]

  “其实呀,刚才故事中的高老鼠和矮老鼠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第七、八段

  提问:“咦?为什么最后两只老鼠会一起看到了彩虹呢?(噢,原来高老鼠和矮老鼠一起抬起头之后,就看见了美丽的彩虹)

  (2)“那你们有什么办法让高老鼠看到矮的东西”?(幼儿自由回答)

  (3)游戏“变换角度的高矮老鼠”“。

  “那我们下面就做一个让高老鼠低下头走路和矮老鼠抬起头走路的游戏,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

  “矮老鼠们,这一次你看到了什么?高老鼠们呢?”(随机采访)

  小结:其实,就像高老鼠和矮老鼠一样,只要我们变换了一下角度、改变一下视线,就不仅仅只看见眼前的东西,还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

  活动延伸:“观察记录表”。

  1、“好的,小朋友们看,我这里有两张照片,请大家看一看它们是同一棵树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小朋友,其实这两张照片上的是同一棵树,只是一张是我从下往上拍的,就是这一张,而这一张是我从上往下拍。

  2、分发观察记录表,讲解记录方法。

  活动结束

  “好,那现在,我的魔棒又要变了,这次请你们自由选择变成高老鼠和矮老鼠,我们带高老鼠和矮老鼠去看看我们的幼儿园吧”

  课后反思:

  故事《高老鼠和矮老鼠》以生动形象和自然真实的描述,让我们面对同一事物用不同的视觉去观察,会看到不同的现象,告诉了我们观察要有意识的看、专注的看、变化不同角度的看。今天在开始部分我先采用了“高人走,矮人走”的热身运动,引出故事,以便为后面的情景游戏做好铺垫,这也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我有表情的讲述故事的时候,孩子们都能很感兴趣的仔细倾听着,而故事后的提问,幼儿也积极参与,大胆讲述,他们对高老鼠和矮老鼠之间的打招呼尤其感兴趣,“你好,屋顶”“你好,地板”“你好,大门”“你好,门槛”每当讲到这里都会哈哈大笑!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更加让幼儿懂得看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培养了幼儿的礼貌意识。

28、中班主题教案《猫捉老鼠几点钟》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民间童谣《猫捉老鼠几点钟》内容通俗易懂,语言诙谐幽默,富有童趣,易于幼儿掌握。将整首童谣贯穿游戏始终,体现语言活动中的集合教育,即通过语言活动渗透集合教育,能让中班幼儿较好地掌握按物体两个及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做集合。

  教学目标:

  1.学念儿歌,体验和同伴游戏的快乐。

  2.能按多维特征做集合。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6.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7.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准备:

  卡片、帽子、眼镜、带有数字的项链、儿歌PPT

  教学过程:

  (一)出示PPT引题,导入

  1.出示PPT(一个小男孩和一把伞)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哭泣的小男孩

  提问:小男孩他怎么啦?(哭了)怎么会哭呢?

  (二)学念儿歌

  1.结合PPT,教师朗诵儿歌一遍 (从开头——被只老鼠偷走了)

  提问:现在,你们知道小男孩为什么哭了吗?

  2.学念儿歌1—2遍

  提问:(1)老鼠长什么样呢?

  (2)想一想,怎样找到这只小老鼠?

  (三)游戏:猫捉老鼠几点钟

  1.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

  第一.符合条件的站出来,不符合条件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第二.要求师幼合作,幼问师答。

  2.幼儿第一次游戏

  第一遍游戏:按一维特征分类(它是只男孩子老鼠)

  第二遍游戏:按二维特征分类(它是只不扎辫子的女孩子老鼠)

  3.幼儿第二次游戏

  (1)教师介绍玩法及规则

  (2)幼儿按卡片上的内容打扮自己

  (3)幼儿游戏、集体验证

  第一遍游戏:按一维特征分类(它是只戴帽子的老鼠)

  第二遍游戏:按二维特征分类(它是只戴着眼镜、戴着项链的老鼠)

  第三遍游戏:按三维特征分类(它是一只戴着帽子、戴着眼镜的、女孩子老鼠)

  第四遍游戏:按四维特征分类(它是一只戴着帽子、戴着眼镜的、戴着项链,项链上有ⅹ点的老鼠——1个)

  (四)延伸活动:自主游戏

  游戏由幼问师答变为幼儿问一幼儿答,即让个别幼儿说出要找的老鼠的特征,其他幼儿寻找、验证。

  教学反思:

  为了让幼儿体验到游戏情景的真实性,我事先给幼儿准备了东西,一方面加强了幼儿游戏的角色意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孩子们脸上激动的表情和兴奋的尖叫声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很多孩子还主动要求老师再来一遍,这也充分体现了幼儿尝到了游戏的趣味性。

29、中班剪纸教学设计《小小魔法师》教学反思

  海量教案大全,优质课大全,关注教案网,每次剪纸活动结束后,都会产生一些废纸,幼儿总是习惯性地把它们放在废纸筐中。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应深入挖掘废纸在剪纸活动中的价值。依托废纸造型二次创作就是很好的途径,能够发展幼儿依形想象的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剪纸活动,体验依废纸造型想象创作的乐趣。

  2.能够根据废纸的造型大胆想象创作,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3.能够保持环境整洁,有良好的剪纸创作活动习惯。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感受作品的美感。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废纸的形状想象创作,大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用废纸进行二次创作的初步体验。

  2.物质准备:不同材质的多种造型的废纸。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一幅废纸变成的剪纸作品《鳄鱼》。

  播放录音: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我是谁?小朋友们一下子就认出我了。这是我现在的样子,你们想知道我以前的样子吗?

  2.出示图片(变化前废纸的样子)。

  播放录音:我以前是这样的。本来小朋友们都要把我当废纸扔掉了,可是,有一个神奇的工具对我施了魔法,把我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你们猜一猜这个神奇的工具是什么呢?(原来是剪刀)

  二、请幼儿观察,表达自己的发现,丰富对依形创造的感知经验。

  1.请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小鳄鱼哪里被施了魔法?(与它之前的样子相比,哪里发生了变化)

  2.小结:小鳄鱼分别是哪几处被施了魔法。

  3.出示一块废纸,请幼儿观察,说一说它可以变成什么?

  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位朋友,它也想让中一班的小魔法师们把它变得像小鳄鱼一样漂亮。说一说这位朋友可以变成什么?(变换各种角度让幼儿观察)

  4.小结:原来变换不同的方向就可以给这位新朋友施魔法了!小朋友们有这么强的本领,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你们变魔法啦!

  三、幼儿利用废纸进行剪纸创作。

  我们的废纸筐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朋友,我们一起来用小剪刀变魔法吧!

  1.引导幼儿说出剪纸创作中需要注意的事情。

  2.鼓励幼儿自选废纸筐中喜欢的废纸,依形想象剪纸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并适时进行照相记录。

  四、作品展示、交流分享。

  1.幼儿将作品展示在展板上,教师有意识地将其分出层次。

  2.利用照片,引导幼儿观察,进行创作前后造型对比,说说哪里发生了变化?

  3.小结:小朋友们有的用了减去一部分的魔法,有的用了加一点的魔法,还有的用了转一转的方法,你们真有办法!

  五、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美工区‘废纸变宝’的环境中,鼓励幼儿更多利用废纸进行依形想象创作。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采取的是集体教育活动的形式,活动中运用到的主要教学方法有: 1.情景引入法(用废纸的口吻与幼儿交流,引发幼儿的兴趣)

  2.作品对比法(用教师的废纸创作作品引发幼儿对创作前后废纸造型变化的观察和想象,同时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废纸进行想象的兴趣)

  3.问题启发法(教师通过适宜的提问,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小鳄鱼哪里被施了魔法?)

  4.重点分析法(引导幼儿对几种外形特征明显的废纸共同进行观察想象,启发幼儿学习观察废纸外形特征的方法,为幼儿后续的想象创造搭建台阶。)

  反思优点与不足:

  (一)优点:

  1.本活动源于幼儿生活,幼儿非常感兴趣。

  2.教师能够发现废纸并深入挖掘废纸的价值,使其发挥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剪纸创作能力的作用,体现了教师较强教育意识。

  3.教师能够运用幼儿喜欢的情景引入的方式,用废纸的角色与幼儿交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兴趣,使乐于积极投入到想象与创作当中。

  4.教师利用废纸创作的作品和废纸之前造型的对比,引导幼儿发现废纸变化的神奇,进一步引发兴趣。对于重难点是一种强调和突破。

  5.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对几张废纸进行观察、想象,共同的学习拓宽了幼儿想象的空间,为后续创作提供了基础。

  6.活动中,教师给了幼儿充分的创作时间和大胆想象与表达的机会。

  7.教师注重对幼儿及时的肯定,帮助幼儿树立信心及获得成就感。

  8.艺术创作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认知最好的途径,本活动也体现了艺术活动本身的核心价值--欣赏与感受、想象与创造。

  (二)不足: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非常兴奋,导致在分享环节时,幼儿还在不断地说着自己变的魔法,介绍自己的作品,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也是幼儿对本节活动感兴趣的表现。

  本次活动给我最大的启示:剪纸活动的内容一定要贴近幼儿生活,他们才会感兴趣,并且要给幼儿充分的展示空间和大胆表现的机会,孩子们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惊喜!

30、中班数学教学设计《找朋友》反思

  设计意图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我园课题研究《智育爱》中的《分类游戏》这节课,根据幼儿的现有水平制定出符合幼儿发展的目标;运用电子白板多媒体技术,和 ipad 的游戏功能,通过多次情景化的活动引导幼儿从简单到复杂的分类。从而培养幼儿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我班幼儿处于中班阶段,部分幼儿有简单的分类经验,但是对双维度的分类接触的很少。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经验设计了这次活动。通过层层递进的分类游戏提升幼儿的分类经验,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发现事物的的差异。

  2、鼓励幼儿尝试学习按一至两个维度进行分类。

  3、体验分类游戏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发现事物的的差异。

  难点:鼓励幼儿尝试学习按一至两个维度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过简单分类的经验

  物质准备:课件,操作单,不同颜色的衣服和头饰。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玩电子互动地面游戏《打地鼠》,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观察图片,简单分类

  1、师:小老鼠家有很多的孩子,它邀请中一班的小朋友和他们一起玩,看一看,它们带我们来到了哪里?

  2、教师播放白板课件,利用聚光灯的功能引发幼儿猜想。

  3、幼儿猜想后教师退出聚光灯。

  4、师:啊,真是小老鼠的家,在它家里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大胆发言。

  5、小老鼠家里很乱,鞋子满地都是。于是,妈妈买来了一个鞋柜,让它们把鞋子进行分类摆放,这下可难住了小老鼠们了,咱们小朋友们来帮帮它们吧,看一看应该怎样

  摆放?

  6、幼儿观察讨论后一名幼儿到白板上操作,其他幼儿利用 ipad 帮助小老鼠摆鞋子。

  7、教师根据幼儿情况观察指导。

  (三)观察图片,复杂分类

  1、师:鼠妈妈要带小老鼠去游玩,因为孩子很多,所以要分坐几辆车,小朋友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颜色的汽车和哪些司机。

  2、幼儿观察大胆表述。

  3、教师讲解坐车的规则:小老鼠穿 xx 颜色的衣服,身上有 yy 小司机的标志,就坐 yy 小司机开的xx颜色的汽车。教师结合白板课件反复讲解游戏规则。

  4、一名幼儿到白板上操作,其他幼儿利用 ipad 进行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5、教师利用白板小结活动结果,对了播放鼓掌声,错了播放哭声。

  (四)操作活动,巩固分类

  1、师:嘟嘟嘟,小老鼠们坐着车来到了科技管的儿童乐园,工作人员提出了一项任务“搭建城堡”。2、小朋友们观察城堡房顶和房间的颜色,寻找房间颜色和房顶颜色的分类组合来搭建 城堡。

  3、教师讲解搭建规则后幼儿操作。

  4、一名幼儿到白板上操作,其他幼儿利用操作单进行活动。

  (五)游戏活动:小老鼠找朋友

  1、幼儿头戴不同颜色的老鼠头饰,身穿不同颜色服装。教师利用白板播放音乐,音乐一停,出现一个小人,幼儿穿的衣服和戴的头饰和白板上的小人相同的抱在一起。反复听音乐游戏。

  (六)活动延伸:将本节课的内容发布到安康家园网或新浪博客,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联系实际帮助幼儿练习分类。

  活动总结

  在这次数学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了白板的拖拽、声音动画链接、聚光灯、画笔等功能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之中,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中通过多个游戏活动引导幼儿观察——思考——交流——感知——操作,了解、感知从简单分类到复杂分分类的过程,分享彼此的经验与成果,整个活动充满了自然、和谐、创造、快乐。幼儿在积极有效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幼儿变被动学为自主学,变接受性学为发现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很好地达成了目标。

  不足之处:在活动之后我们发现了不足,教师在给予幼儿玩小老鼠找朋友游戏时,时间不充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更加周全细致地考虑,继续进步。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