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中班音乐活动《老爷爷与小弟弟走路》反思
教学设计中班音乐活动《老爷爷与小弟弟走路》反思
1、教学设计中班音乐活动《老爷爷与小弟弟走路》反思
中班音乐游戏教案(附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旋律节奏与速度的变化。
2、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大胆地模仿、表现老爷爷与小弟弟的音乐形象。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6、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7、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受旋律节奏与速度的变化
活动难点:
幼儿能根据音乐的变化,模仿相应的形象。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鼓,老爷爷小弟弟的图片,音乐《老爷爷与小弟弟走路》,相机
经验准备:幼儿对快慢节奏的音乐有过欣赏经验,幼儿对老爷爷、小弟弟走路形象有所观察。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手指游戏”。
1、手指变变变:“小朋友,伸出你的两根小手指,变变变,变成一只小兔子。”
2、“小兔跳舞”:
——出示小鼓,师:“小兔子要和小鼓一起跳舞咯,小鼓敲地慢,小兔就跳地慢,小鼓敲地快,小兔就跳地快。”
——老师敲小鼓,幼儿手指表示小兔跳的快慢。
(此环节的重点是帮助孩子初步建立对节奏快慢变化的感知,同时手指动作的表现方式一方面能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也给了孩子表达节奏感受的空间。)
二、感知音乐:了解音乐旋律节奏、速度的变化。
1、播放音乐(A段、B段),幼儿欣赏:
—— 师:“小兔子跳舞跳得可好看啦,把老爷爷和小弟弟都吸引过来了,接下来老师放两段音乐,请你听听哪一段音乐是老爷爷走来了,哪一段音乐是小弟弟走来了?”
(此环节的重点是利用人物形象帮助孩子初步感知音乐的变化和特点。)
2、幼儿交流感受:
——“为什么A段是老爷爷在走路?”(音乐A段比较深沉、缓慢,就像老爷爷走路一样慢慢地、缓缓地。)
——“为什么B段是小弟弟在走路?”(音乐B段比较轻快、活泼,就像小弟弟走路一样蹦蹦跳跳的。)
——师根据孩子的回答,随机播放音乐,验证孩子的感受。
(此环节的重点通过讨论、验证的方法,再次把握音乐的性质。)
3、分段欣赏,感受A、B两段音乐的节奏、速度特点。
——师:“请你再仔细听听,是不是像老爷爷(小弟弟)走路那样慢慢地(蹦蹦跳跳的)”
——师小结:“A段音乐的节奏、速度很重,很慢;B段音乐的节奏、速度很轻快。”
4、再次整段欣赏A、B段。
—— 师:“我们再来完整听一遍,想一想老爷爷和小弟弟是怎样走路的?”
(此环节的重点是通过A、B两段音乐的对比,让孩子感受旋律节奏、速度的变化,同时通过形象的人物角色,加深孩子对音乐性质的把握,将抽象的音乐感知变得丰富、生动,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在倾听、对比、验证、人物形象匹配等教学策略中,教师帮助孩子理解、分辨音乐。)
三、表现音乐:根据音乐性质,模仿表现音乐形象。
1、动作表现音乐变化
——“老爷爷老了,他走路时慢慢地,小弟弟很可爱,走路快快的,我们在座
位上学一下。”(教师引导孩子用上肢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
—— 师放音乐,幼儿在座位上表现音乐的变化。
(此环节的重点是通过动作来表现对音乐变化的理解,这也是为下面的分辨、模仿活动做准备。)
2、模仿音乐形象:
——出示角色图:老爷爷
“老爷爷是怎么走路的?我们来做做看,谁表演地最像。”
——(播放音乐A段)幼儿自由模仿,教师用相机记录幼儿的不同动作。
——利用相片,抽取精彩的动作,集体学习(拄着拐杖走;边摸胡子边走路;边敲背边走路;一摇一摆地走路等等)
(B段音乐,小弟弟的形象模仿同上,小弟弟走路:一蹦一跳的走;跨着步走;单脚走;边拍皮球边走等等。)
(此环节的重点是模仿人物的形象,这也是音乐游戏的另一个难点,通过自由模仿、照片记录、集体学习等策略,教师帮助孩子丰富对人物走路形象的认识和模仿经验。)
3、游戏:“谁来了?”
——师:“老师放音乐,请你听听谁来了,我们就变成谁。”
——师放音乐,幼儿根据音乐变化进行模仿。(根据孩子兴趣和表现重复几次)
(此环节通过多次的游戏,帮助孩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四、音乐游戏:看演出
游戏规则:师放《老爷爷与小弟弟》的音乐,幼儿根据音乐模仿,师敲小鼓,“老爷爷”与“小弟弟”就在座位上坐好。
(此环节通过鼓点的提示,将听信号的游戏融入到模仿游戏中,这就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降低了孩子对音乐感知的惰性。)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游戏是小朋友的基本活动,他们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都需要通过游戏这一方式来实现。本次活动的内容是两段对比明显的音乐,但是当我为音乐配以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并让活动围绕一个有趣的情景故事展开后,孩子们的注意力、感知力、模仿力就被调动了起来。活动中我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孩子先听辨、后模仿,并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空间,同时利用相机整理、分享孩子的创意,这让每个孩子都有了尽情表现的机会。最后以小鼓为信号,不仅和开头起了呼应的作用,而且也增强了音乐游戏的趣味性,让活动达到了新的**。
当然,本次活动我也存在着一些疑惑:老师在音乐欣赏前,就提出了两个音乐形象,这是否会限制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局限了孩子的音乐遐想空间,倘若给孩子一个倾听、自由发表的空间后,再提出音乐形象,孩子对音乐的感知是否会更具有自我理解和,这也是尊重孩子想象、感受的一个表现吧,在以后的活动开展中我也将对此进行新的尝试。
2、中班音乐活动教案《走路》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走路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歌曲中速度、力度的变化及切分音符。
2、根据四种动作走路的不同姿态,选择四种不同的唱法。
3、努力与同伴共享空间,合作进行游戏。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幼儿已认识了小鹿、小鸭子、小乌龟、小花猫等四种动物。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走路》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语言节奏训练,帮助幼儿掌握歌词与节奏。
⑴教师引导幼儿熟悉歌词。①“小鹿是怎么走路的?”(小鹿走路跳、跳、跳。)②“小鸭子是怎样走路的?”(小鸭子走路摇、摇、摇。)③“小乌龟是怎样走路的?”(小乌龟走路爬、爬、爬。)④“小花猫是怎样走路的?”(小花猫走路静悄悄。)
⑵教师带幼儿练习语言节奏。如:
×××|×××|××××|×-|……
(白)小鹿走路跳跳跳
2、学唱新歌。
⑴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
⑵请幼儿跟教师轻声学唱,提醒幼儿唱准切分音。
⑶引导幼儿比较四种动物走路的姿态,启发幼儿用四种不同的唱法来表现力度、速度的差异。(用跳跃、平稳、缓慢、轻柔的歌声分别表现四种动物的形象。)
⑷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四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
3、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物走路的动作。
⑴引导幼儿边唱歌曲边做动物走路的动作。
⑵鼓励幼儿大胆地找空间边唱歌边学动物走路,注意不与别人碰撞。
4、分角色演唱。
⑴指挥幼儿按乐句分四组接唱,一组唱一种动物。
⑵鼓励幼儿自愿上来表演接唱,四人一组,一人唱一句。(可多请几组幼儿接唱。)
活动建议:
可创编新的歌词及新的动物走路的动作。
本活动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学唱新歌,第二次可进行歌表演,且分角色演唱。
活动反思:
优点:我设计的是中班音乐活动歌曲《走路》,《走路》描绘出四种小动物走路姿态的幼儿歌曲,曲调简短、精练、形象,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运用“蹦蹦跳”、“摇啊摇”、“慢吞吞”、“静悄悄”生动的表现出小兔、小鸭、小乌龟和小花猫四种小动物走路的姿态,对这首歌曲进行感情处理,歌唱的时候 “蹦蹦蹦蹦跳”要用跳音的歌唱方法,表现出小兔的活泼好动,“摇啊摇啊摇”要用连音的方法歌唱来表现小鸭一步一步稳稳地走路形象。“慢吞吞”要放慢速度歌唱来表现小乌龟的慢性格。“静悄悄”则要用弱音的方法去歌唱表现小花猫走路的特点。我先创设出浓厚的森林音乐会的情景,用引导、鼓励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幼儿特别喜欢这首歌,因此活动中很积极,情绪愉悦,活动气氛特别好。
活动的目标定位恰当:1、知识目标: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把握好节奏。2、技能目标:初步学习用跳音、连音、渐慢、渐弱演唱歌曲。学会演唱歌曲并能听指挥团结协作的分角色进行歌表演。3、情感目标:萌发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为达到目标我活动之前给幼儿看了直观形象的小兔、小鸭、小乌龟和小花猫走路姿态的视频资料,并带领幼儿学会了歌词及动作。本节活动我准备了节奏卡图片,开始及结束走路的钢琴伴奏,帮助幼儿很快的熟悉节奏、学会演唱歌曲。
3、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反思《老爷爷与小弟弟走路》
活动目标:
1、感受旋律节奏与速度的变化。
2、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大胆地模仿、表现老爷爷与小弟弟的音乐形象。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受旋律节奏与速度的变化
活动难点:
幼儿能根据音乐的变化,模仿相应的形象。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鼓,老爷爷小弟弟的图片,音乐《老爷爷与小弟弟走路》,相机
经验准备:幼儿对快慢节奏的音乐有过欣赏经验,幼儿对老爷爷、小弟弟走路形象有所观察。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手指游戏”。
1、手指变变变:“小朋友,伸出你的两根小手指,变变变,变成一只小兔子。”
2、“小兔跳舞”:
——出示小鼓,师:“小兔子要和小鼓一起跳舞咯,小鼓敲地慢,小兔就跳地慢,小鼓敲地快,小兔就跳地快。”
——老师敲小鼓,幼儿手指表示小兔跳的快慢。!出自:快思老.师!
(此环节的重点是帮助孩子初步建立对节奏快慢变化的感知,同时手指动作的表现方式一方面能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也给了孩子表达节奏感受的空间。)
二、感知音乐:了解音乐旋律节奏、速度的变化。
1、播放音乐(A段、B段),幼儿欣赏:
—— 师:“小兔子跳舞跳得可好看啦,把老爷爷和小弟弟都吸引过来了,接下来老师放两段音乐,请你听听哪一段音乐是老爷爷走来了,哪一段音乐是小弟弟走来了?”
(此环节的重点是利用人物形象帮助孩子初步感知音乐的变化和特点。)
2、幼儿交流感受:
——“为什么A段是老爷爷在走路?”(音乐A段比较深沉、缓慢,就像老爷爷走路一样慢慢地、缓缓地。)
——“为什么B段是小弟弟在走路?”(音乐B段比较轻快、活泼,就像小弟弟走路一样蹦蹦跳跳的。)
——师根据孩子的回答,随机播放音乐,验证孩子的感受。
(此环节的重点通过讨论、验证的方法,再次把握音乐的性质。)
3、分段欣赏,感受A、B两段音乐的节奏、速度特点。
——师:“请你再仔细听听,是不是像老爷爷(小弟弟)走路那样慢慢地(蹦蹦跳跳的)”
——师小结:“A段音乐的节奏、速度很重,很慢;B段音乐的节奏、速度很轻快。”
4、再次整段欣赏A、B段。
—— 师:“我们再来完整听一遍,想一想老爷爷和小弟弟是怎样走路的?”
(此环节的重点是通过A、B两段音乐的对比,让孩子感受旋律节奏、速度的变化,同时通过形象的人物角色,加深孩子对音乐性质的把握,将抽象的音乐感知变得丰富、生动,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在倾听、对比、验证、人物形象匹配等教学策略中,教师帮助孩子理解、分辨音乐。)
三、表现音乐:根据音乐性质,模仿表现音乐形象。
1、动作表现音乐变化
——“老爷爷老了,他走路时慢慢地,小弟弟很可爱,走路快快的,我们在座
位上学一下。”(教师引导孩子用上肢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
—— 师放音乐,幼儿在座位上表现音乐的变化。
(此环节的重点是通过动作来表现对音乐变化的理解,这也是为下面的分辨、模仿活动做准备。)
2、模仿音乐形象:
——出示角色图:老爷爷
“老爷爷是怎么走路的?我们来做做看,谁表演地最像。”
——(播放音乐A段)幼儿自由模仿,教师用相机记录幼儿的不同动作。
——利用相片,抽取精彩的动作,集体学习(拄着拐杖走;边摸胡子边走路;边敲背边走路;一摇一摆地走路等等)
(B段音乐,小弟弟的形象模仿同上,小弟弟走路:一蹦一跳的走;跨着步走;单脚走;边拍皮球边走等等。)
(此环节的重点是模仿人物的形象,这也是音乐游戏的另一个难点,通过自由模仿、照片记录、集体学习等策略,教师帮助孩子丰富对人物走路形象的认识和模仿经验。)
3、游戏:“谁来了?”
——师:“老师放音乐,请你听听谁来了,我们就变成谁。”
——师放音乐,幼儿根据音乐变化进行模仿。(根据孩子兴趣和表现重复几次)
(此环节通过多次的游戏,帮助孩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四、音乐游戏:看演出
游戏规则:师放《老爷爷与小弟弟》的音乐,幼儿根据音乐模仿,师敲小鼓,“老爷爷”与“小弟弟”就在座位上坐好。
(此环节通过鼓点的提示,将听信号的游戏融入到模仿游戏中,这就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降低了孩子对音乐感知的惰性。)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游戏是小朋友的基本活动,他们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都需要通过游戏这一方式来实现。本次活动的内容是两段对比明显的音乐,但是当我为音乐配以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并让活动围绕一个有趣的情景故事展开后,孩子们的注意力、感知力、模仿力就被调动了起来。活动中我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孩子先听辨、后模仿,并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空间,同时利用相机整理、分享孩子的创意,这让每个孩子都有了尽情表现的机会。最后以小鼓为信号,不仅和开头起了呼应的作用,而且也增强了音乐游戏的趣味性,让活动达到了新的**。
当然,本次活动我也存在着一些疑惑:老师在音乐欣赏前,就提出了两个音乐形象,这是否会限制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局限了孩子的音乐遐想空间,倘若给孩子一个倾听、自由发表的空间后,再提出音乐形象,孩子对音乐的感知是否会更具有自我理解和,这也是尊重孩子想象、感受的一个表现吧,在以后的活动开展中我也将对此进行新的尝试。
4、中班游戏教案《老爷爷运粮》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户外活动时 ,看到几个幼儿,在随意的拉着轮胎玩,于是就设计了本活动,使他们正确的发展臂部力量。
活动目标
1.练习拉着轮胎走,发展臂部力量。
2.能灵活的拉着轮胎改变方向。
3.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练习拉着轮胎走,发展臂部力量。
难点:能灵活的拉着轮胎从而改变方向。
活动准备
球,轮胎,绳子,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来锻炼身体吧。
2.幼儿跟随老师做健康操(教师自编)
二: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地上放了这么多的球,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把这些球运走?
2.幼儿自由探索。
3.请个别幼儿示范拉着装好球的轮胎走。
4.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把装好球的轮胎拉得又快又稳。!.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5.教师示范。
6.幼儿自由练习拉着轮胎走。
7游戏:“老爷爷运粮”
a.交代游戏规则:幼儿分三组,每组幼儿站在起点线上,游戏开始,第一位幼儿拉着装好球的轮胎,到达终点后,将球取出,放在指定的篮子里,然后拉着轮胎原路返回,将绑好绳子的轮胎交给第二位幼儿,最后,先回到起点的队获胜。
b。游戏进行。
三.放松活动。
听音乐,幼儿坐在轮胎上按摩自己的双臂。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我感觉幼儿整体反应还不错,在活动设计环节,我感觉考虑的不够周到,比如,幼儿拉轮胎用到的绳子,没有想到是否安全,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在自由练习时,没有考虑到个别幼儿,应该对他们给予指导。最重要的是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幼儿准备活动,没有让他们真正的起到热身的作用,这也是我的失误,在以后的体育活动中,是我尤其要注意的。
5、中班音乐活动教案《蚂蚁小小兵》含反思
活动意图:
小朋友对于蚂蚁非常感兴趣,经常可以看见小朋友蹲在地上观察蚂蚁,因此开展了此次活动。通过儿歌培养孩子们口语表达力,体验模仿蚂蚁的快乐。懂得团结的力量。
活动目标:
1、游戏中完整朗诵儿歌,懂得团的结力量。
2、学习“碰“快快”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蚂蚁图片、基本了解蚂蚁外形特征。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回顾蚂蚁搬豆的情景,哼唱歌曲《蚂蚁搬豆》。
2、细观察蚂蚁的外型特征(触角)。
二、学习儿歌
幼儿讨论
(1)一只蚂蚁能搬动豆吗?为什么?怎样才能搬动?
(2)为什么许多蚂蚁把豆抬起来?
(3)听儿歌。
听到了什么?
你觉得蚂蚁的速度怎样?(根据儿歌学蚂蚁动作)
(4)分句学念儿歌做相应动作,丰富词汇“碰”“快快”。
喜欢儿歌里的哪一句?(巩固词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5)为儿歌取个题目。
老师觉得蚂蚁的这种快快的的动作像小小兵一样,而且很团结,就叫《蚂蚁小小兵》
三、表演
1、分组或单独表演。
2、以问答方式表演。
儿歌:蚂蚁小小兵
蚂蚁小小兵,
行动听指挥。
触搅碰一下,
快快排好队。
触角碰两下,
快快运米粒。
触角碰三下,
快快翻个身。
触角碰四下,
快快回洞里。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玩的兴致很高,玩起来都很起劲。孩子们扮演小蚂蚁听儿歌做相应动作。整个活动让孩子们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从中体会表演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以及团结的力量。
6、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侦探社》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乐曲带来的快乐情绪,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2、创编不同的交通工具,并能做出相应变化的表演。
3、喜爱音乐游戏,感受与老师、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4、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PPT、音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侦探社的故事。
师:小朋友们好,欢迎来到我的侦探社,侦探社的任务是解决困难,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帮助别人吗?
幼儿:愿意。
师:(打电话)你好。
电话:我有五只丢了,你们能帮我找到吗?
师:现在我们去给农场主找羊。在找羊之前,作为探长的我,你们要看我是怎么探路的。
(老师随音乐进行表演)
2、初步欣赏乐曲,感知乐曲的内容和情绪特点。
师:"走走走走看一看,走走走走看一看”
师:小朋友们,谁能说一下我怎么探路的?
师:走路的动作,骑马的动作,看的动作。
师:"走走走走,看一看(停),走走走走看一看”
3、幼儿进行大胆想象与模仿。
师:考验你们观察力的时候了,刚刚我走了几步?我们一起数一数。
师:除了走路的动作我还做了什么动作?
4、教师与幼儿随音乐一起表演。音乐起,再一次动作。
A、准备出发,走走走走看
B、骑上马,走走走走看
师:谁发现我准备出发之前还做了什么动作?
师:戴好帽子,背好书包。
5、在随音乐舞蹈表演,边进行动作模仿。
师:现在我们集体操练一遍,准备好哦。
师:戴上帽子,背上书包,
师:"走走走走,看一看(停),走走走走看一看”
师:骑上马,看一看。
师:现在你们已经是合格的小侦探了,我们要去执行真正的任务了,去帮农场主找羊。你们有信心吗?
随音乐做动作,幼儿排队随音乐走走,找小羊
师:紧急集合,准备出发,
师:"走走走走,看一看(停),走走走走看一看”
师:骑上马,看一看。
结合PPT课件进行侦探游戏。
6、PPT课件第一页:出示小羊声音
A、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师:小羊在哪里?
幼儿:在树的后面。
师:谁能找到小羊?真的在树后面
师:我们成功的找到了一只羊,刚刚我发现,有的小侦探在找羊的时候哈哈大笑,差点把羊吓跑了。如果我们哈哈大笑能不能找到下一只羊?所以我们要保持安静。
B、除了骑马,我们还会用那些交通工具呢?
师:我们还有哪些交通工具?
幼儿:摩托车。
角色扮演:幼儿扮演摩托车探长,带领幼儿进行动作。
幼儿:紧急集合,准备出发,
师:"走走走走,看一看(停),走走走走看一看”
师:开摩托车,摩托车。
PPT课件第二页,出现羊的声音。
幼儿:小羊在这里。
师:我们来看看吧,真的呀,小羊在箱子里。
C、骑自行车去找小羊
师:我们还要换什么交通工具?
幼儿:自行车。
角色扮演:幼儿扮演自行车探长,带领幼儿进行动作。
幼儿:紧急集合,准备出发,
师:"走走走走,看一看(停),走走走走看一看”
师:骑自行车,自行车。
PPT课件第三页,出现羊的声音。
幼儿:小羊在这里。
师:有几只小羊?还有几只小羊?
D、开火车去找小羊
师:我们还要换什么交通工具?
幼儿:火车。
角色扮演:幼儿扮演火车探长,带领幼儿进行动作。
幼儿:紧急集合,准备出发,
师:"走走走走,看一看(停),走走走走看一看”
师:开火车,看一看。
PPT课件第四页,没有出现羊。
幼儿:小羊没有在这里。
E、开火车去找小羊
师:小羊越来越难找了。你们有信心找到最后一只羊吗?
师:我们要找一个最有纪律的探长。你有什么交通工具?
幼儿:潜水艇,潜水艇师怎么开动的?
师:大家跟他学一下潜水艇的开动。
师:谁是探长?我们都听他的好不好?
幼儿:紧急集合,准备出发,
师:"走走走走,看一看(停),走走走走看一看”
师:潜水艇,潜水艇。
PPT课件第五页,没有出现羊。
8、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继续运用自己的交通工具找羊
小结:送小羊回家
出示PPT第六张。
师:我们一共找到了几只羊?
幼儿:五只。
师:我们送这五只羊回家好不好?你们能完成最后一个任务呢?你们想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送小羊回家?
用自己的交通工具送小羊回家
活动反思: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幼儿自己探索如何去寻找小羊过程较少,希望在今后的音乐活动中可以将时间把握的更好,使幼儿得到满足。
7、中班健康活动《保护身体的小秘密》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背景
近几年来,性侵犯事件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早期性教育需要被重视。本次活动选取性安全教育题材,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中“告诉幼儿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这一教育建议。
设计思路
活动通过绘本故事《不是每个抱抱都美好》,向幼儿展示一个被性侵犯的情境。由于绘本符合孩子思维特点,能激起幼儿学习兴趣,为幼儿营造更为真实的情境,因此更能激发他们对于考拉团团遭遇的同情和加强对性侵犯行为的认识与重视。同时采取“小挑战”的互动策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实现有效师生互动。结束时,用朗朗上口的歌曲进行放松,但同时,歌词内容又再一次对本次活动内容进行了总结,加深幼儿印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愿意听故事,感受考拉团团被侵犯时的情绪,产生共情。
2.认知技能目标:认识身体的隐私部位,知道3个保护自己的方法。
3.能力发展目标:能够判别简单的不恰当身体接触行为。
4.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身体的隐私部位,对性侵犯有初步认识。
2.教学难点:判别不舒服、不恰当的身体接触行为。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1.邀请幼儿乘坐火车,进入情境 跟随视频火车行经进入情境
2.用考拉团团的自我介绍引入故事 感受团团爱笑爱拥抱的人物个性
二、欣赏绘本故事,感受考拉团团的人物变化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1.讲绘本,播放绘本图片 (1)感受团团对彩虹蛋糕的渴望
(2)体会汤姆考拉话语中的不正当想法
2.提出问题:团团要不要跟汤姆考拉进去蛋糕店里面呢? 对汤姆考拉的不正当想法做出正确的反应判断
3.继续讲述故事,请幼儿观察汤姆考拉的行为和团团的表情变化 观察汤姆考拉一系列举动对团团身体心理上的影响
4.提出思考:你们觉得团团喜不喜欢汤姆考拉的抱抱呢? 懂得团团遭遇了不恰当的身体接触,对该行为做出判断
5.团团回家害怕和妈妈及好朋友抱抱,内心敏感 对团团的遭遇产生共情
三、认识身体的隐私部位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1.用图片展示出身体隐私部位的位置,强调这是不能让别人随便看和随便摸,也不能偷偷去看别人的。
(1)了解身体的隐私部位,对隐私部位有初步的认识
(2)能够简单判别隐私部位的位置
2.开展“小挑战”活动 能对不同的身体接触要求及行为进行简单的判别
3.从团团遭遇不舒服身体接触出发,提供3个保护自己的方法 认识、了解3个保护自己的方法
四、回到绘本故事,展示故事后续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1.引导幼儿正视被侵犯,邀请幼儿想方法让团团重新快乐起来 发散思维,说出能让团团快乐的方法
2.邀请幼儿一起制作蛋糕 感受团团正视被侵犯行为后,在妈妈及朋友的帮助下逐渐乐观的情绪
五、活动小结
教师:(展示小结动画)我们今天认识了团团这个爱笑爱拥抱的好朋友,也一起找到了身体的小秘密,这些小秘密是我们身体的隐私部位,是不能让别人随便看和随便摸的。
(道别)我们下次课再见吧,拜拜!(为家长推荐本次活动中所用的绘本及歌曲名称,方便家庭阅读)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结束以后,孩子们对自己身体中的小秘密都基本了解,知道了保护自己身体的简单方法。特别是讨论小新随便脱裤子这一环节,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从中知道随便脱裤子是不对的,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尊重自己的身体,也要尊重别人的身体。在玩游戏"找朋友"时,个别幼儿不遵守纪律,还是有不友好现象,通过讲解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我觉得在活动开展之前,对幼儿对此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还不是很充分,形式还应该再丰富些,要力求与各个领域相结合,可以配上琅琅上口的儿歌、形象有趣的谜语等,来唤起幼儿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欲望,效果会更好。
8、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米格爷爷的鞋匠铺》反思
结合音乐,幼儿初步感知鞋子游戏的情境《闲聊波尔卡》是一首曲风欢快,乐感极强的音乐作品。本次活动将《米格爷爷的鞋匠铺》绘本故事与之结合设计了该音乐律动活动,能够通过感受音乐的律动用肢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结合音乐,幼儿初步感知鞋子游戏的情境。
二、能力目标:幼儿能够运用肢体进行大胆表现和动作创编。
三、情感目标:幼儿愿意参与活动并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四、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五、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愿意参与活动并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难点:幼儿能够运用肢体进行大胆表现和动作创编
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一)音乐:闲聊波尔卡
(二)故事 PPT《米格爷爷的鞋匠铺》
二、经验准备:对不同类型鞋子的特征、名称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音乐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里藏着一个秘密,请你们听完音乐找一找故事里有什么秘密。
师幼互动:
1、故事里有谁?
2、故事里有什么秘密?
3、小鞋子偷偷跑出去做什么了?
4、小鞋子是几点钟跑出去的? 二、音乐倾听,幼儿感知。
小朋友们想不想变成小鞋子唱歌跳舞做游戏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鞋子是怎样唱歌跳舞做游戏的。
三、教师首次示范,幼儿感知。
如果用我们的腿做鞋柜,双手做小鞋子,应该怎么玩呢?一起来看一看吧。
师幼互动:
1、小鞋子是怎样出门的,一只一只出门还是一起出门的?
2、小鞋子摆的造型是什么样的?
3、小鞋子走路的姿势是怎样的?
4、小鞋子是怎样打招呼的? 四、教师再次示范,幼儿参与。
小朋友们看了老师是怎样变成小鞋子做游戏的,现在请你们变成小鞋子跟着音乐一起游戏吧!
刚刚我们的小鞋子从鞋柜里走出来做游戏啦,它们走在腿上,除了腿小鞋子还可以在身体的部位地方走一走呢?
五、幼儿创编,集体游戏。
(一)造型创编
现在我们要来变小鞋子了,你们有没有想过?请你们试一试吧!
(二)集体游戏
1、教师示范
两只小鞋子是一只一只跑出去做游戏的,现在我要变成第一只跑出去做游戏的小鞋子,请 XX 老师变成第二只小鞋子一起游戏摆出一样的造型。2、幼儿两人一组集体游戏
六、结束:故事结束
天亮了,米格爷爷要醒了,小鞋子偷偷的跑回了鞋柜,下一次我们再玩吧!
活动总结
本次音乐活动,意图让幼儿感受美、表达美和创造美,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乐曲活泼欢快,活动十分有趣。
9、教学设计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小蚂蚁》反思
设计意图
《指南》指出,5-6岁的孩子他们在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时会说明理由。于是,就想利用这堂音乐课,培养孩子们与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识别并跟着稳定的节拍或节奏做动作。
2、幼儿描述自己的动作是如何与音乐特征联系起来的。
3、幼儿与两个或更多幼儿合作,他们会贡献自己的想法,或把他人想法纳入正在玩的游戏中。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重点难点
幼儿与两个或更多幼儿合作,他们会贡献自己的想法,或把他人想法纳入正在玩的游戏中。
活动准备
CD、积木、打棒、圆舞板
活动过程
1、节奏问好
师:小朋友,下午好。
幼:肖老师,下午好。
2、森林里要举办音乐会啦,这一次的音乐会邀请了许多的小动物来参加。蝴蝶来了,蜜蜂来了,小蜻蜓、小蚂蚁也来了。而我们的小蚂蚁主动承担了搭建舞台的任务。你们看,小蚂蚁是你帮我,我帮你,大家愉快地合作,一块一块的木材运到了搭舞台的地方。那小蚂蚁是怎样来运木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理解音乐
听第一遍音乐,老师跟着节奏拍腿。
问:(1)你听到了哪些都动作?
(2)如果你是小蚂蚁,你会怎么搬(推、拉、堆)呢?
幼儿回答,并做出相应的动作(搬、推、拉、堆),请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边做边念语词,结束前老师问木材堆完成什么?一下搭成一个大舞台。
现在你们就是小蚂蚁,我们一起来运木材吧!
(播放第二遍音乐,全体幼儿跟着一起做。)
4、合作
出示图片,问:“小蚂蚁是一个人在搬东西吗?对啦,小蚂蚁是一起合作完成的,它们很团结,分工也很明确,很快就把舞台搭建好了。”
“那边木材厂有很多的木材需要运到这边来搭建舞台,现在你们就是小蚂蚁,你们可以几个人一起合作,把我们的木材运到这边来。接下来有几分钟的时间,你们自己去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商量你们如何分工,怎么来运木材。商量好后请先到老师这里坐下来,听一听大家的计划的是什么?别人是怎么分工的。”
(几分钟后)
“我们一起去木材厂吧!现在我是你们的啦啦队,跟着音乐一点一点地把木材运送过去。小蚂蚁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每组搬完后,小朋友们自己搭建舞台,搭好后请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播放第三遍音乐)
5、合奏
“现在我们的舞台搭好了,我们的音乐会要开始了,你们准备好表演了吗?”
出示乐器,分别介绍乐器用法。待会儿请小朋友自由选择想要的乐器,拿到后坐到相应的位置,想好后就来排队吧~(播放《小松鼠进行曲》)
请小朋友坐在位置上,我们先来预演一次吧!
(播放第四遍音乐)
好的,现在请大家交换乐器,我们要到舞台上去表演啦!
(播放第五遍音乐)
6、我们的小蚂蚁真棒,一起合作做了这么多的事情。现在我们的区域里有很多的材料,包括角色扮演、搭舞台的木材等,小朋友在区域游戏的时候可以继续玩搭建舞台的游戏哦~
活动反思
本节课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特别是学小蚂蚁动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被激发了,每个孩子都积极主动的参与着,在边唱边做中,感受了本歌曲的语词节奏,也感受到歌曲的欢快、活泼。而且在搭建舞台时也是幼儿一起合作完成,在选择乐器时更是让幼儿自主选择想要的乐器。
但活动中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很多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运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不一定要跟着别人做。在听第一次音乐时,还有些孩子没听清楚,应该帮助强调关键词,或老师加重语词。还可以让幼儿自己创编语词,用孩子自己的想法来表达。
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活动,需要我不断地摸索、尝试、探索、反思、改进。希望下次音乐活动的开展,能弥补以上的不足,会有惊喜的发现,会有更多的收获。
10、教学设计中班音乐活动《三只猴子》反思
设计意图
《三只猴子》是大班一首诙谐幽默的儿童歌曲,旋律简单,歌词通俗易懂,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三只猴子》表现了3只小猴在床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斗的情形,这种情形与幼儿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在心理上容易接受,能更快速的引起情感共鸣。
本次活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顽皮的小猴子为音乐素材,将重点放在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这一层面上。在体会歌曲幽默诙谐的风格的同时,无形中学唱歌曲。同时教育孩子养成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乱跳。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
2.体会和同伴一起合作游戏的乐趣。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自由选择角色,跟随音乐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1.猴子头饰
2.猴妈妈丝巾
3.截取的音乐
4.完整的音乐
5.床上的地毯
6.医院的地毯。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有个动物爱吃桃,成天嬉戏树上闹,站起来时像人样,地上行走像狗跑。(我们一起喊,小猴子,出来吧)
二、出示PPT,依次看图片引出故事。
1.有几只?在干嘛?(“三只猴子在床上跳”)
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
2.谁来了?脸上什么表情?她会说什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听音乐第一段。然后语词说白,最后加入歌唱。
4.还剩下几只小猴子?妈妈说,“赶快下来,别再跳。(唱)”他们有没有听妈妈的话呢?(出示图片,听音乐,加入语词说白和唱歌)
5.他们听话了么?那还剩下几只?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6.“你们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道哪里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受伤的猴子去哪里了?(医院)我们来听一听,他们到底去哪里了?
7.他们躺在医院里是什么样子的?我这里有张小床,你来学一学。
8.谁还记得,第一只摔伤的猴子,什么颜色?让我们来一起来看一下。
9.教师带领幼儿放慢速度清唱。
三、感受音乐
1.老师来当猴子妈妈。小朋友们来当猴宝宝。我来把你们分成三组,一组是红色的猴宝宝,一组是橙色的猴宝宝,一组是粉色的猴宝宝。
2.受伤的猴子要去哪里啊?(医院)那你们的医院在哪里呢?(老师出示医院)一会受伤的小猴子,请你赶紧去医院。
3.四个小朋友一组。一人当妈妈。三人当宝宝。组成一个小家庭。自己选角色。妈妈来确定受伤的猴宝宝的顺序。现在请猴妈妈来我这里取送给猴宝宝的小手偶。
4.随音乐开始表演。
谁是第一个受伤的猴宝宝?第二个呢?第三个呢?你们准备好了么?表演要开始啦。
四、再见仪式
不听妈妈的话,你们就不能及时的躲避危险,如果你们收到伤害,妈妈就会很伤心很难过,你们也需要去医院接受治疗。感谢那些为我们治疗的医生,以后我们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远离伤害。孩子们,让我们回家吧。
播放《三只猴子》。(离场)
活动反思
1.在活动过程时,因为自己准备的不够充分,在第四段歌词导入部分,没有完整的按照节奏把歌词说出来。以至于缺失了第四段的歌词节奏说白。
2.本次活动我将教材上的目标略作调整,没有把重点定在解决十六分音符上面,而是放在了合作游戏上。第一遍集体游戏的时候请孩子们去后面的“医院”躺下,因为没有放上地垫,刚过去的孩子们不知道应该怎么躺,是后面的配课老师及时的指导帮助,才避免了后面的孩子也不知道怎么躺的局面。在后来第二遍的时候,孩子们就可以领悟到要领,找一个舒服的姿势躺下。
3.在四个孩子一组进行游戏的时候,有一组孩子是四个男生,这四个男生没有一个愿意做妈妈。这种情况是我没有设想到的,我一直认为怎么样也会推选出一个妈妈来,却没想到这四个孩子都这么坚决。我的第一反应是,直接任命一个男生来做妈妈,但是又一想,游戏嘛,就要让孩子们开心,于是我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请孩子们来帮忙解决一下这个问题。于是马上就有两个女生走过来,表示同意进行调换,他们自由选取了一位,进行了组员的调换。这样做,也是尊重了幼儿的权利,给幼儿充分的选择自由。
4.在妈妈的装饰上面,统一规定了要围在脖子上。这一点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应该让孩子们自由装饰,将他理想中的妈妈的样子用围巾表现出来。
11、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大巨人与小矮人》教学设计反思
一、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渐强与减弱
2、大胆创编动作,自由表达
3、能跟随音乐的变化使用乐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二、活动准备
1、大巨人与小矮人的音乐
2、渐强与渐弱的符号
3、小矮人图谱
三、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方老师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要和大家分享,请小朋友们仔细听一听。“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会魔法的小矮人,他们每天快乐地劳动,快乐的生活着,这一天,小矮人准备去森林里打猎。听,小矮人唱着歌出发了。
2、教师示范唱:(啦···)教师:小朋友们,小矮人上山时唱的歌有什么变化呢?(声音逐渐变强)工作了一天,小矮人哼着歌下山回家啦。(啦···)教师:小矮人下山时唱的歌又有什么变化呢?(声音逐渐变弱)
3、师小结:像这样声音逐渐变强,我们就叫他“渐强”,声音逐渐变弱,我们就叫他“渐弱”。有谁愿意尝试唱一唱?(师幼尝试表演)
(二)欣赏音乐,感知渐强与渐弱
1、师:小矮人打完猎下了山,高兴地往家回,突然传来了“咚咚咚”的脚步声。“咚······”声音越来越强,谁来了呀?(出示大巨人)。来了一个大巨人,头顶天,脚踩地,你们猜一猜小矮人会不会害怕呀?小矮人有魔法呢,他没有害怕,那我们来听一听他是怎么变魔法的?
2、教师播放音乐的第一句“我变变···变成大巨人”。师提问幼儿:魔法的咒语是怎么说的?请几位幼儿讲述。师:那咒语的声音是怎样的?(越来越强)师幼共同说咒语。此环节出示小矮人逐渐变成大巨人的图片。
3、师:看,小矮人变成了大巨人,比那个大巨人还要大,把大巨人给吓跑了。越跑越远,声音越来越弱“咚···”(渐弱)接着,我们再听一听小矮人又是怎样唱的。教师播放:“我变变····变成小矮人”。
4、教师:小矮人这次的咒语又是怎么说的?师:咒语的声音呢、怎样变化的?(声音越来越弱)师幼共同说咒语,此环节出示小矮人逐渐变化的图片。
5、师:小矮人用魔法与勇敢战胜了大巨人,你们想不想也学他们变一下魔法呢?我们一起来变魔法吧。
6、教师完整播放《大巨人与小矮人》,幼儿听音乐。师:咒语师怎么说的?我变···变成大巨人,我变···变成小矮人。然后呢?变大,变小,变大,变小。变到不见了。(教师变唱边出示图谱)
7、师:小朋友们,咒语我们会说了,那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表演一下。大巨人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幼儿创编)小矮人又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那我们跟着音乐表演一下好不好?(此环节播放音乐表演2~3遍)
8、师:小朋友们表演的都很棒,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乐器,我们用乐器来变现小矮人的魔法好不好?当变成大巨人的时候,声音要渐渐变强,变成小矮人的时候声音逐渐变弱。我们先来试一下。教师边说边带领幼儿表演。
9、师:下面我们带上乐器跟着音乐一起变魔法吧!(师幼表演2~3遍)
(三)活动结束:小朋友们,想不想继续变魔法?下面我们带上自己的小乐器一起到户外变魔法吧!跟老师们再见吧!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的艺术活动提出明确要求: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 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活动选取幼儿喜欢的小矮人和大巨人,用故事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对小矮人的兴趣,从而使活动顺利开展。在整节活动中,我以故事形式贯穿,环节流畅自然,如小矮人唱着歌上山、下山,自然地引出了渐强与渐弱的符号;大巨人的脚步声都用渐强与渐弱来唱,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音乐中间的休止符,我用小矮人打枪的声音来表现,增强了幼儿的理解与兴趣; 在创编的环节,我用开放的提问,使幼儿有很大的创编空间,因而幼儿能大胆的创编出各种个性的动作。
最后,经验迁移,拓宽了幼儿的思路,让幼儿感受大胆创编的乐趣。这一环节也使活动达到了高潮。 幼儿在这次活动中很快乐,也很好的感受了美,欣赏了美。活动内容幼儿很感兴趣,都能积极参与,没有不参加的幼儿。
12、幼儿园中班艺术活动《聪明的小老鼠》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锻炼孩子仔细观察、善于模仿的能力。
2、在游戏中基本把握音乐的节奏,懂得和他人分享。
3、在活动中体验到集体游戏的快乐。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活动重点:锻炼孩子随音乐节奏做游戏,并懂得一定的规则。
活动准备:音乐、老鼠和猫的头饰、做好的蛋糕。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宝贝们好,今天妈妈带你们找好吃的了,手指游戏《小老鼠,吃辣椒》,孩子们,刚才吃的东西怎么样?哎呀呀,真是把人辣坏了,我们赶紧找点别的东西吃吃,你们闻一闻你们闻到什么的香味了?蛋糕。想不想得到一份呢?可是蛋糕的主人可不好说话了,他是谁?老花猫。你们必须学会两个本领才行,这两个本领就藏在我的音乐里,仔细听、仔细看哦!
2、听音乐第一遍,发现本领。
你们发现小老鼠要有什么本领?一起讨论。
(轻轻地走路,尽量有节奏。藏---藏几次?四次。藏哪些部位?头、脸、尾巴、脚。)
3、跟音乐学本领。
让孩子们在原位完整的跟音乐学一遍本领,学会了的小老鼠可以跟我一起去老花猫那拿蛋糕了。
4、第一次去拿蛋糕。
(1)、所有鼠宝宝跟着妈妈身后,悄悄地去拿蛋糕,千万不要被老花猫发现。(告诉孩子把把刚才学到的本领随音乐做出来。)
(2)、第一次被老花猫发现,总结一下原因。(有的鼠宝宝没有轻轻地走、有的鼠宝宝没藏好。)
(3)、音乐一停,我们走到了地方,可被老花猫发现了,你们能不能在音乐停了之后想个办法对付老花猫呢?(比如:用魔法棒让老花猫睡着、和老花猫换吃的东西,给老花猫讲故事,给老花猫唱歌等等。)
5、分享蛋糕。
随音乐再次整齐的去拿蛋糕,分享蛋糕,拿材料做蛋糕。
活动延伸:
本节活动课后幼儿可以讨论怎样想办法对付老花猫,可以在区角自己制作蛋糕。
中班音乐游戏《聪明的小老鼠》活动反思《聪明的小老鼠》本节属于中班的音乐游戏课,活动目标有三个:
1、通过活动,锻炼孩子仔细观察、善于模仿的能力。
2、在游戏中基本把握音乐的节奏,懂得和他人分享。
3、在活动中体验到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基本达到,孩子们都身临其境,能随音乐有节奏的完成动作。从幼儿的表现与发展来看,教学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积极投入到游戏中,根据音乐特点大胆模仿动作,体现了发展幼儿自主性。在发现本领、音乐节奏把握、一起分享成果、讨论对付老花猫的办法部分,孩子们表现的很出色,在最后一环节,我可以教孩子们先去尝试自己对付老花猫的办法,再不行的时候再去偷,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也体现了课程的整合。从教师的教学策略来看,首先是体验性策略:本次活动中,在每段音乐出现时,我都引导幼儿调动多种感官主动充分地体验音乐。从倾听到借助动作、语言、表情等帮助幼儿体验音乐、增强感受。幼儿是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进行游戏,自主体验、表现了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其次是情境性策略:中班幼儿逻辑思维虽然已经开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此活动中通过手指操引出来,小老鼠要去找吃的,利用情景化的语言引导幼儿感受并熟悉音乐特点,根据音乐性质匹配相应的身体动作。最后是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活泼、可爱的小老鼠形象,深受幼儿的喜欢,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更加激发他们大胆地参与到音乐游戏活动中。幼儿对这节音乐游戏兴趣比较浓厚,幼儿自始至终都十分投入。结束部分教师和幼儿排成了一长长队,去完成任务,在集体游戏时体验到了音乐游戏的快乐。最后是音乐游戏的规则性。游戏的规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在音乐游戏中,游戏也具有一定的规则性,游戏规则在活动中表现为游戏的情境性和秩序感,多数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都能遵守规则,但个别幼儿还是出现了违反游戏规则的现象,还需要老师的进一步提醒。这节活动课可以在大中小班都可以尝试的上,小班可以让幼儿只要掌握音乐节奏,能跟老师一起去游戏;中班幼儿增加难度,不仅有节奏的随音乐游戏,想办法去拿到蛋糕;大班幼儿可以在听音乐后自己创编动作等。所以这个音乐很实用、好用!
13、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可爱的小鸡》教学设计反思
一、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在各方面都有一定发展,但他们手上的灵活性及耐心还需要加,为了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选择废旧材料,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能力。
二、活动内容:
中班美术——可爱的小鸡
三、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学习蛋壳制作玩具的方法;
2.教育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懂得保护自己;
3.培养幼儿勤动手动脑的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四、活动重点:学制作玩具的方法。
五、活动难点:学习鸡冠、翅膀、嘴巴的不同剪法。
六、活动准备:空蛋壳、采色纸若干张、固体胶、剪刀、记号笔。
七、活动过程:
(一)师幼互动咕咕鸡。
角色扮演,(唱)导入,让幼儿初步认识鸡的基本特征。
(二)教幼儿制作小鸡的玩具。
1.需要准备的材料;
2.让幼儿表演小鸡跳舞,并观察特征;
3.教师讲解并示范嘴、鸡冠、翅膀的剪、贴、画。
(三)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2.作画时的安全教育。
(四)评价作品。
(五)活动延伸。用鸡蛋做出不同的小动物。
《可爱的小鸡》教学反思:
中班的幼儿已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表现物体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的能力。通过活动,小朋友们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很浓,通过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想像力和增添了生活乐趣。让幼儿在兴趣中学习锻炼,培养良好的能力。
成功之处:
给幼儿提供的材料操作性强。幼儿兴趣较高,尤其在延伸活动时一个蛋壳能做出很多有创意的作品,可见幼儿的想象力特丰富。
不足之处:
1、个别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差,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2、应该课前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有感小鸡的特征,没有给有提供很好的创作空间,对幼儿的语言引导不到位。3、操作材料准有些单一,不够多样化备。
整改措施:正对本节课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材料多样化,更好的的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4、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左与右》教学设计就反思
一、活动名称:
认识左右
二、活动目标:
1.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2.通过活动,使幼儿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来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
2.幼儿每人1套图片。
四、活动过程:
1.举手回答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些客人,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谁知道,一共来 了几位客人?
刚才你回答时举的哪只手?右手还可以做哪些事?左手呢?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身上还有这样一对对好朋友吗?(左腿、右腿;左脚、右脚;左耳、右耳;左眉毛、右眉毛等)
2.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踩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3.按方位说名称
(1)教师将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好,让幼儿说出文具的名称。“小朋友,你们看一看,放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文具,放在最右边的又是什么文具?”“谁来告诉老师,尺子的左边是什么文具?尺子的右边又是什么文具?”
(2)请幼儿按教师的要求把图片摆出来。先找出老虎图片,把小兔子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左边,把小猫图片摆在小兔子图片的左边,把熊猫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右边,把小鸭子图片摆在熊猫图片的右边。请幼儿跟自己旁边的幼儿说一说,老虎图片的左边是什么图片?右边又是什么图片?
4.
(1)教师和幼儿面对面站着,教师请幼儿举起右手,教师自己也举起右手。教师举的右手和幼儿举的右手怎么不同呢?
(2)教师转过背,与幼儿方向一致,再举右手。让幼儿体验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所以自己举的右手就和教师的刚好相反;要是方向一样,教师举的手就和小朋友举的手一样了!
5.练习
请幼儿说一说,下图画的分别是哪只手或哪只脚?请在左手、左脚的。内画“/”,在右手、右脚的○内画“△”。
《认识左右》教学反思
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抽象思维逐步发展幼儿辨别空间方位要经过以自身为中心定向逐步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定向过程。孩子在日常生活与游戏时方向感差。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现状与需要,本次活动选择以自身为中心开展“区别左右”教育活动。活动的重点是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感知“左右”方位;活动的难点是区分“左右”位置关系,并理解其相对性和可变性。本活动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通过猜想、操作等方式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运用“看标志做动作”、“找一找”、“听口令做动作”等游戏开展小组自主探索学习活动,充分体验、感知“左右”方向的空间位置关系;通过交流讨论、教师梳理、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其相对性、可变性;最后通过游戏把学过的“左右”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自身的作用,给幼儿充分互动的空间、时间与机会,达到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目的,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课中,多次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感知左右,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使幼儿在玩中学、乐中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意识。通过幼儿的参与,让孩子们用眼观察、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方式更好的使教学进行下去。本次活动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师幼互动、生生互动良好,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15、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小闹钟大狂欢》教学设计反思
课程目标
1、在理解乐曲的基础上,幼儿能创编时钟的不同造型。
2、在游戏合作中体验音乐韵律活动带来的快乐。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课程准备
魔法帽、魔法棒、《闹钟舞会》音乐、PPT
课程过程
1、魔术师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哦,你们只知道我是曹老师,我还有一个你们不知道的身份,其实啊我是一个很神奇的魔法师。我全身都带有魔法啊,我能让魔法圈转起来,也能让它停下来。我能让它跑出去还能让它自己回来,看好喽(念咒语 滴答滴答)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我做不到的事情,所有的事情我都能掌控,除了时间,我唯一做不到的就是不能让时间停止……你们看墙上的闹钟,它的指针正在一点一点前进,滴答滴答滴答……哎,小朋友们仔细听,小闹钟来了(闹钟进行曲完整2遍,老师随着音乐做时钟摆动的动作示范)
2、游戏环节
师:刚刚那首曲子叫“闹钟舞会”,那小闹钟在做什么呢?在动在跳舞。其实他们被魔法师唤醒之后,他们在就开始挑起了美丽的舞蹈,跳不动了怎么办?他们就上发条,结果跳着跳着就累趴下了。现在,我手里有跟魔法棒,把所有的小朋友变成小闹钟。然后被魔法师唤醒的小闹钟,要立马站起来,摆一个小闹种的造型,但是造型是不能乱动的哦。
音乐起,游戏开始,幼儿摆出小造型。
师:现在我要请所有小闹钟来到魔法师身边来,找一个舒服的位置,继续睡觉。这次被唤醒的小闹钟,要摆一个小造型,还要跟着音乐一起跳舞。
音乐起。游戏了开始。师:起床了!老师知道幼儿一起做动作。
音乐停,小闹钟回到座位上去。
3、启发幼儿进行思考,认识钟表,并进行游戏
师:你们知道,闹钟里行走的都有谁吗?小闹钟里面摆动的指针。闹钟里摆动的指针都有谁?那我们来看看有谁?
老师出示表的照片,小朋友们摆动做指针动作。
师:小朋友们想一下,除了手可以摆动,身体还有哪些东方可以摆动?腿也是可以的呀,脚也是可以呀。音乐起来,小朋友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身体部位进行摆动动作。
音乐起,游戏开始,老师和幼儿一起做动作。
师:小闹钟走不动的时候要拧发条,我邀请小朋友来跟我一起做游戏。老师做一个走不动的小闹钟,小朋友在背后做上发条的动作。
师:除了拧发条,还有什么动作可以给小闹钟加油?摇头?指针摆动等等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做游戏,两个人商量下,谁做指针谁做上发条的,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发现新的加油动作,进行表扬。相互交换角色进行动作游戏。
4、对动作进行细化,可以用手指,可以用手臂,可以用腿,可以用脚扮演指针摆动。
师:魔法师唤醒哪个闹钟,听好魔法师的指挥,我说变手指闹钟就变手指闹钟,我说变手臂闹钟就变手臂闹钟等,还有腿部闹钟,还有脚步闹钟。
结束游戏:做一边完整的音乐游戏,老师和幼儿一起进行游戏。
结束语:跟魔法师完了这么久,发现时间过得很快,时间过去了就回不来了,所以要珍惜时间。
课程反思
在本次中班音乐游戏活动《小闹钟大狂欢》中,我选择的这首《闹钟舞会》轻快、有趣,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系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培养了幼儿倾听、辨识、表现音乐的兴趣,还帮助幼儿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环节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由情境引入音乐游戏,用“魔法”将幼儿变成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闹钟”。我放手让幼儿自己大胆去思考讨论尝试,去说、去做,设计思路非常清晰,幼儿容易接受。“小闹钟”的动作也跟音乐结合的很好,我变身为“魔法师”和幼儿一起游戏,使原本抽象的音乐跃然纸上,更加吸引幼儿,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16、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数鸭歌》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完整地聆听歌曲,用听唱的方式学会歌曲。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数鸭子》。
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能够自编动作。
3.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创造力。为歌曲创编歌词。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数鸭子视频,PPT课件
活动过程:
舞蹈动作:
1.双手叉腰,头左右摆动。
2.换着迈左右脚,双手摆动。
3.招手。
4.左手叉腰,右手指向前方,数数。
5.身体右倾。
6.身体微微下蹲。
7.身体左倾。
8.摆手。
9.双手上举,做抱的状态。
10.双手伸展开,平举。
11.双手叉腰,随着音乐起蹲。
活动反思: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我要求自己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听众和观众,如:当孩子们想到了一些东西,但不知道自己该这么表达的时候,我要和孩子们一起想办法,该怎么样把它加到适当的地方去;当孩子们唱歌、跳舞时,我要细心观察他们的表情、感觉等,进而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和谐的气氛中发展。该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激发了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但是,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我发现孩子们的语言词汇积累不多,语言表达力不是很好,在一会的活动中有待加强培养。
17、教学设计中班艺术活动《月饼圆圆》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月饼的制作流程。
2、喜欢参与泥工活动,尝试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月饼。
3、锻炼幼儿“搓”和“压”大肌肉动作。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养成有序摆放工具、材料的习惯。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活动前剪一个大圆月,写上“月饼店”字样,然后黏贴在黑板上。黑板前摆放一张桌子,放置教师示范用的月饼礼盒。
课件准备:月饼制作视频、月饼制作流程图
材料准备:粘土、磨具、塑料刀等、各种月饼盒。
活动过程:
播放“制作月饼”动画视频,激发幼儿对月饼的兴趣。
—— 你们猜一猜,视频里在制作什么?
小结:很多小朋友都猜对啦,视频里在制作月饼。
模拟开月饼店的情景,激发幼儿制作月饼的兴趣。
——中秋节到了,我们要开一家月饼店,开月饼店需要很多月饼,需要请大家一起来制作月饼。
出示顺序错乱的月饼制作流程图,鼓励幼儿回忆起制作月饼的正确顺序。
—— 如果让你们来制作月饼,你们会先做什么呢?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 下面这几张图,制作的顺序被打乱了,你能帮助老师排出正确的制作顺序吗?
小结:月饼的制作顺序是先搓成团——再装模具——最后压花纹。
教师示范用粘土制作月饼,引导幼儿学会小制作。
1.先把橡皮泥捏成团。
2.再放进模具里,将橡皮泥填满模具。
3.把橡皮泥从模具里拿出
4.最后用手指、小棒或者其他工具在圆形泥饼上压出各种花纹。
幼儿制作月饼,教师指导。
带领幼儿包装月饼,一同感受成功的快乐。
—— 我们做了这么多月饼,快把它们装进盒子里吧。
—— 我们的月饼店就可以开张咯。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1.美工区域内提供橡皮泥,泥工板、制作模型等工具,让幼儿制作“月饼”。
2.在角色区布置“月饼店”,让幼儿玩“买卖月饼”的游戏。
家园共育:家长可以下载《中华美食》早教APP,让幼儿在家中体验制作月饼的乐趣。
教学反思:
今天我很是开心,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创造,自己去探索,而不是强制性的左右他们的想法,这样更能促进儿童的身心的全面发展,增添学习的兴趣,激发创作的欲望,享受其中的乐趣。不足之处是我应该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操作工具,让孩子信手涂鸦、制作,无意中会充实孩子的学习经验,让孩子们拥有一个从容自信的心态促进他们良好的发展。
18、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兔子音乐会》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在少数民族的很多盛会中,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其乐融融。这类舞蹈动作简单、易学,随时可以邀请围观的朋友加入舞蹈的行列。由此想到,组织幼儿韵律活动决不应强调舞蹈动作的难度及美观,而是应该让幼儿充分体验结伴舞蹈所带来的快乐情绪,乐于参加集体舞的韵律活动。
活动经验: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对音乐教育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从中也学到了很多,我会不断地积累、总结经验,不断地丰富自身的业务素质,为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而努力奋斗,我会同孩子们共同成长。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结构与节奏,掌握小兔“跳、蹦”两个基本动作。
2、大胆探索创编木偶小兔的动作,并能合着音乐节奏运动。
3、享受游戏情景营造的快乐,发展空间协调能力和结伴交往游戏的能力。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活动准备:
1、兔子头饰一个。2、录音机,兔子舞音乐。3、事先请一幼儿扮兔姐姐。
活动过程:
1、幼儿坐成半圆形欣赏音乐,感受快乐情绪。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从跳舞毯那里带来一首音乐,你们想听吗?(想)好,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幼儿欣赏音乐,并自由做节奏动作,如拍手、拍腿等。
师:“喜欢这段音乐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结:“这是一段非常活泼、热情的音乐,听了让人觉得特别开心,特别想跳舞。”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表演。
2、熟悉木偶兔子的故事,探索创编木偶兔子的动作。
师:“嘘,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音乐说了一个故事—木偶兔子开音乐会的故事。夜幕降临的时候,森林里一片安静,木偶兔子们聚在草地上,围坐成一个大圆圈,当有魔力的音乐传来,奇迹出现了,木偶兔子全身活动起来,跳起了快乐的兔子舞。”
师:“让我们一起变成木偶兔子,起来跳舞吧。”“木偶兔子变变
变—幼儿做木偶兔造型。
幼儿创编木偶兔的舞蹈动作,全体幼儿表演木偶兔子舞。
以“领头人”的方式,幼儿随音乐舞蹈一次。
师:“刚才XX小朋友的动作特别
有节奏,有精神。”幼儿跟着学。“XXX小朋友跳舞时笑得特别甜。”幼儿跟着学。
师:“让我们有精神地、快乐地再来一次。”幼儿随音乐再表演一次。
3、用“兔姐姐”教学的方式,学习小兔跳、蹦两个基本动作。
学习第一个基本动作:兔跳。
师:“学会了木偶兔的舞蹈,不知能不能去参加兔子音乐会,让我们好好想想办法。”(兔姐姐跳上)
师:“HEIIO,兔姐姐。”
兔姐姐:“HEIIO,木偶兔子们。”
师:“兔姐姐,你去那里呀?”
兔姐姐:“我要去参加兔子音乐会呢!”
师:“太棒了!你能不能带我们一起去呀?”
兔姐姐(作思考状):“行是行,可是你们会学兔子跳了吗?”请幼儿上来学兔子跳。
兔姐姐:“对了,兔子跳是用脚尖轻轻地跳,低低地跳,像我这样。还要有节奏地跳,瞧这样。”示范:
前 后 前前前; 1 2 3 4。
(跳 跳 跳跳跳 拍手 拍手 拍手 拍手)
幼儿伴乐自由练习。
学习第二个基本动作:兔子蹦。
兔姐姐:“木偶兔子们跳得真不错,如果再加上兔子蹦起来的动作就更好看了,瞧我这样。”示范:
前 后 前前前, 蹦嚓 蹦嚓 蹦嚓 蹦嚓。
(跳 跳 跳跳跳, 踢腿 踢腿 踢腿 踢腿)
“如果你们学会了这个动作,就可以去参加兔子音乐会了!BYE—BYE。”(兔姐姐下)
教师讲解师范动作难点:伸出腿,勾脚尖,另一条腿曲膝。幼儿伴乐自由练
习。
4、组合兔子跳和蹦两个基本动作。
师戴上头饰:“现在,让我这个兔姐姐带你们去参加兔子音乐会吧。不过天黑了,森林里可能会迷路,小兔千万不要掉队!”
众幼儿用基本动作组合成韵律动作前行。
师:“瞧,这里就是开音乐晚会的大草地。咦?怎么没人?”
录音机传出有魔力的声音:“亲爱的兔子朋友们,你们来迟了,今天的舞会已经结束,请你们明晚七点钟准时来参加我们的兔子音乐会。BYEBYE—”
师:“今天我们练兔子舞迟到了,让我们回去休息休息,养足精神,明天再来!”幼儿喝水休息。
5、进一步熟练韵律动作,享受游戏情境的快乐。
兔姐姐上:“小兔子们快醒醒,我们要去参加兔子音乐会啦!让我们坐上动物快乐小列车,出发吧!呜—”
幼儿双臂搭在前面小朋友肩上成火车状,蛇行韵律成圈状。
师:“终于来到目的地,让我们到大草地上找个位置,等待音乐会开始吧。”
录音机传出有魔力的声音:“哈哈,亲爱的兔子朋友们,兔子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在今天的舞会中,我们将选出跳得最棒的木偶兔子,做为我们的小舞星,并为他戴上最美丽的花环。好!让我们随着音乐尽情地跳起来、动起来、扭起来吧!”
劲舞音乐响起,众幼儿表演创编的木偶兔子的各种舞蹈动作。幼儿推选出若
干名小舞星,师为他们戴上花环,并祝贺他们。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了,我很投入地进行着这个活动,孩子们也在积极配合……活动结束后,武老师及其他老师及时为我做了点评……我用心听着老师的每一句话。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作为一名年轻的幼儿教师,我感到了自己的不足。“整节活动孩子们和老师融为一体,感受到了音乐所带给他们的快乐。
教师的动作、表情、语言都不错……”不足的是在设计《兔子音乐会》的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幼儿尽情用自己的方式去大胆地表现和体验,从而来感受音乐所带给他们的快乐。音乐是兴奋的语言,对幼儿有极大的感染力。在幼儿获得愉悦的同时,通过欣赏音乐、讲故事等方法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从而来大胆表现木偶兔的动作。
其次,在听完木偶兔子故事后,不应让幼儿单纯地做兔跳和蹦的动作。应让他们自由发挥,兔的动作可以很多种,不只是跳、蹦,还可以走、拍手、跺脚等。在尝试创编木偶兔子动作的过程中,通过引导他们仔细听,并联系音乐做即兴的肢体动作外,还可通过语言、表情来引导幼儿,让幼儿不但能听到老师所说的内容,而且还能自己创编动作。让所有幼儿都能参与进来,增加师生与幼儿互动的机会,来满足幼儿的期待感。
在活动中不能让幼儿一直跳或一直休息,要动静结合,这样孩子们才不会觉得累……最重要的要给每位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还要鼓励每位幼儿!通过幼儿身体动作的参与,可以促使幼儿自然地投入音乐,使教师与孩子融为一体,充分感受音乐所带给的快乐。这样,课堂的气氛便会更加的活跃起来。
在这次公开教学过程中,我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与教训,这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组织一些音乐活动,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作品,熏陶孩子的乐感,并培养他们大胆地表现音乐!我会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一点一滴的积累经验多摸索、多琢磨、多用功、多动脑、多询问、多反思,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
19、中班主题教学设计《小树叶》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孩子们感受最深的就是秋风吹起时飞舞的树叶。为让孩子们更好地感知秋季天树叶的变化我特地展开了以“秋天的树叶”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其中包括捡落叶,孩子们对小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充满了好奇,不少孩子都问我: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它会哭吗?会很伤心吗?由此我组织开展了音乐活动《小树叶》。用声音的轻重和节奏的快慢表现歌曲是演唱的基本技巧之一,歌曲《小树叶》有两段歌词,分别表现小树叶离开树妈妈和明年再来打扮树妈妈的不同情感,正好可以运用这些演唱技巧来表现歌曲。对于中班第一学期的幼儿来说,如果只利用听觉学习这样的技巧,可能回比较单一,因此在活动中根据歌词设计了不同色调、不同形状的两组图片表示不同的情感和轻重快慢,试图用可视的图示向幼儿传达不同的演唱声音,从而帮助他们学习控制声音轻重和节奏快慢。另外,在记忆歌词时,教师不再一味的加大范唱的声音来帮助幼儿记忆,而是减轻范唱声音,以验证孩子学习的程度,然后跟进指导策略,或是提醒孩子看图示或放轻声音同同伴等这些忘记歌词寻求帮助的策略。
活动目标
1、学习在歌唱时控制声音轻重和节奏快慢来表现歌曲的情感。
2、学习小树叶坚强、勇敢、乐观向上的精神,体会小树叶爱大树妈妈的情感。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7、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两段歌词中小树叶的不同情感,知道控制声音轻重和节奏快慢可以表现歌曲的情感。
难点:学习在歌唱时控制声音轻重和节奏快慢来表现歌曲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表示第一段歌词的灰色调图片4张,形状略扁长;表示第二段歌词的亮色调图片4张 ,形状略高短。灰色、绿色树叶若干。
2.幼儿观察过树叶飘落现象。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教师演唱歌曲
1、教师:秋天小树叶离开了树妈妈,你们听它们在歌唱呢?
2、教师有表情地演唱1——2遍,提问:小树叶歌唱时声音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小树叶要这样歌唱呢?
二、借助图片学唱歌曲
1、教师边唱歌曲边出示相应的图片。
2、引导幼儿发现图片传达的含义。
提问: 1)这些都是小树叶唱歌的图片,你发现第一组图片和第二组图片有哪些不同吗?
2)听一听老师唱的,你能说说图片的颜色和形状告诉我们什么?
小结: 灰色表示小树叶很伤心,歌唱时声音又轻又慢,图片就又矮又长;亮色表示小树叶很坚强,歌唱时声音慢慢响起来,快起来,图片也变得高高短短了。
3、师 3)师幼共同看图片学唱歌曲。提醒幼儿根据图片的提示唱出两段的不同。
4、教 4)幼儿独立跟琴唱。提醒幼儿忘了歌词时可以看图片或放轻声音听同伴以获得帮助。
三、选择不同的树叶分组演唱
1、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的树叶,分灰色树叶组、绿色树叶组分段演唱歌曲。
2、找朋友交换树叶,再分组演唱。
教学反思
1、艺术活动《小树叶》,是一首优美的歌曲。我把情感目标定位在“体会小树叶爱妈妈的情感”上,为了让幼儿感受这一情感,我采用的方法是配合曲调所进行的肢体动作表演和根据歌词内容展示的丰富的表情,在我的带动下,幼儿表现积极,以热情饱满的情绪表演“小树叶”爱妈妈的情感,从最后的“造型”上看,我们确实下了很多功夫,可见老师的引导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由此我开展了“爱妈妈”的讨论:我们平时怎么爱妈妈呢?闫柏寒小朋友说:“我帮妈妈刷刷碗。”任翰庭小朋友说:“我给妈妈拿拖鞋。”韩芸西小朋友说:“我给妈妈拿苹果吃。”……很多小朋友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但这时我话锋一转:小朋友们说的好不如做的好,关键看你们怎么做。由此我对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小朋友们把说的话落实到生活中去,从家长的反馈看,他们反应孩子们确实比以前懂事了,爱帮助妈妈干力所能及的事情。以上是我这节课感觉特别好的地方,孩子们的情感始终围绕“爱妈妈”而展开。
2、本节课的学唱歌曲,我没有刻意的去教,而是自己有感情地演唱,在唱了两遍之后,他们就能区分出这首歌可以划分为两段,当时韩芸西小朋友抢着就说出来了:“老师,分两段。”“为什么呢?”“第一段比较害怕,第二段比较高兴。”可见,通过老师的示范孩子们得到了最直观的知识。我和孩子们边唱边游戏,在玩中就掌握了歌曲,而且他们还乐此不彼并且上课表演时显得并不乱,看来这一过程设计的符合幼儿的特点。以上是自己感觉比较好的第二点。
3、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有些地方做的不是很到位。 首先,教师在活动前,应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比如可以提前带幼儿到户外寻找秋天、寻找小树叶,让幼儿真切感受到秋天的美。而我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活动刚开始的讨论“秋天的景色”环节时,我感觉到孩子们好像没有话说,吞吞吐吐的。其次,歌曲“小树叶”没有课件。如果有一个色彩鲜美的课件,那么孩子们对这首歌曲的感受会更直观,他们的收获会更多,相信他们创编动作会更好。
4、歌曲《小树叶》中有一个难点:“明年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如何帮助孩子理解这句歌词呢?小树叶落下来化作了肥料,树叶妈妈从中吸取了养料,明年春天又长出了新的叶子……这是一种多么抽象的知识,而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那如何帮助孩子理解这句歌词,使幼儿投入感情来演唱呢?我的做法比较简单,只是用一种比较欢快的情绪带动幼儿的情绪,我自己也没给他们讲清楚,因此他们在演唱歌曲时有不确定的因素在里面,这一点我做得不是很好。后来我想,如果当时带孩子们到户外做一个实验就可以了:请孩子们捡落叶,并将落叶埋在树下,过一阶段再去观察那腐烂的树叶,来理解肥料、理解打扮树妈妈这句歌词,我相信,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唱这首歌曲,一定会唱得深情并茂。
5、歌曲“小树叶”唱起来很美,幼儿非常喜欢,因此我把它用到了“一日活动组织音乐”中,他们显得特别高兴。在户外游戏和做早操时,捡小树叶成了孩子们的一大爱好,他们都愿意让我分享他们的快乐:“老师,你看小树叶,我和小树叶做游戏啦。”“老师,小树叶要找妈妈了”说着跑了起来……可以看出“小树叶”在影响着孩子们,相信他们会比“小树叶”做得更好。
教学中多了一份反思,就多了一份智慧,我想:把反思中做得不到位的地方继续改正,相信我的收获会更大,努力吧!
20、教学设计中班音乐游戏《包饺子》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喜洋洋》的音乐,能根据三段体音乐的变化按乐句、乐段交替变换动作。
2.迁移对包饺子的生活经验,能够用身体动作表现饺子翻腾的状态。
3.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6.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7.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幼儿包饺子的相关经验。
2.《喜洋洋》音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出本次活动的内容。
师:你们吃过饺子吗?谁知道包饺子需要哪些材料?饺子怎么包呢?
师:你们知道饺子皮怎么做呢?
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师:饺子皮擀好后,接下来要做什么呢?怎么包饺子呢?
二、与配课教师合作表演音乐游戏,初步理解音乐ABA三段。
第一段:表现擀饺皮,饺子皮变大。
第二段:表现放饺子馅,捏饺子。
第三段:表现饺子沉到锅底,再慢慢浮上来,然后不停地翻滚,最后被冷水浇过后立即即不动。
三、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动作。
师:谁是饺子,谁是大厨师?
教师:大厨师是怎么包饺子的? 饺子包好后,要干些什么呢?(引导幼儿表现饺子翻腾的状态)
四、幼儿完整合作玩游戏,感受合作交流的乐趣。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
A段:幼儿甲听音乐合拍地在幼儿乙身上做擀饺子皮动作,幼儿乙配合做饺皮变大的动作。
B段:幼儿甲做包饺子的动作,放馅,捏,幼儿乙做一个大饺子皮逐步变小的动作,表现被包成饺子了。
A段:下饺子,幼儿乙表现饺子在锅中沉,浮,翻腾,煮熟。结束处:幼儿甲做往锅里泼冷水动作,幼儿乙做造型。
幼儿甲、幼儿乙相互交换位置与角色,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五、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喜洋洋》是我国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段式为ABA三段式,乐曲欢快活泼、热情洋溢。对于中班孩子,我们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曲的情绪,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通过包饺子这一生活化、游戏化的情节来诠释音乐三段体的结构,能够让幼儿从生活经验和思维形式上引起共鸣,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促使幼儿积极、热情地去感受、想象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下面谈谈活动后的一些想法:
1.活动中孩子积极参与,喜欢表现。活动中,孩子们非常积极地参与表演,活动中情绪高涨。
2.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由孩子们的听而引出表演,而不是生硬地该怎么表演,该怎么做动作。每一环节,我都是由听音乐引出,根据孩子们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进行表演,令我高兴的是孩子们的理解都是比较正确的。
21、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我们是中班小朋友》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理解、学习附点音符的演唱方法。
3、能用歌声表达升中班的情感,体验成长的快乐。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通过谈话,知道自己由小班升为中班,有了更多的本领,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课件准备:《我们是中班小朋友》图谱、歌曲音频、歌曲伴奏音频。
活动过程
1.导入:谈话导入
说说自己升到中班的心情,学到了那些新的本领。
2.播放歌曲音频,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旋律,熟悉歌曲内容。
★幼儿欣赏歌曲。
★提问:在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
★根据幼儿回答的情况重复范唱,引导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的内容。
3.出示《我们是中班小朋友》图谱,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内容。
★引导幼观儿察图谱的内容,进一步熟悉和理解歌词的内容。
★播放歌曲伴奏,引导幼儿根据图谱,完整演唱歌曲。
4.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适时撤下图谱,通过空指和参与式范唱,帮助幼儿掌握歌曲的内容。
5.播放歌曲伴奏,幼儿齐唱。
★鼓励幼儿边唱边用简单的动作表演,大胆地表现歌曲的内容。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在熟悉旋律和歌词的基础上,尝试根据自己会做的事情将后半段歌词进行改编,如将“我们爱学习,我们有礼貌”改编为“我们爱劳动,我们爱游戏”等。
家园共育:请家长欣赏幼儿演唱,通过亲子间互动,让幼儿感受成长的快乐。
活动反思:
《我们是中班的小朋友》这首歌曲比较长,歌词也有较多,对于刚刚升入中班的小朋友们来说,熟悉歌曲,把握歌曲的旋律和曲调,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另外,歌曲中又有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地方,怎样快速又正确地教幼儿学会演唱歌曲并能注意到这些细节的地方,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为了让幼儿有兴趣地学,并能达到学习的一个有效度,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以难点前置的方法来练习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一般的唱歌的开始,都会安排练声的环节,但有时候也可以变换方式,比如进行节奏训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对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有一定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在进行节奏练习的时候,我又以小鼓来吸引幼儿,使孩子们不至于感到太单调。小小的不足是,在这个环节中,我花费的时间有点长了,整个活动的分配就不够合理,这是以后在活动中要注意的。
2、以利用标志图的方法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歌曲较长,孩子们容易忘记歌词,所以在活动前我就设计好了简单的标志图来代表歌词。在让幼儿完整倾听歌曲一遍以后,我便提问幼儿听到了什么,幼儿的回答并不丰富,很多孩子听完以后有点不知所以然,而我提出请小朋友边看标志图边听的时候,他们很快就能记住歌曲里唱到了什么,然后再在钢琴伴奏下练习念歌词节奏,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解决了记忆歌词的难度。活动后,很多孩子们都还兴趣盎然,我想在下次复习演唱等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歌曲,丰富幼儿对这首歌曲情绪的表达,真正体验做一个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22、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小雨沙沙》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中班的幼儿喜欢倾听自然界中各种好听的声音,比如风声、雨声、水声等。他们也喜欢唱唱跳跳,渴望参加歌唱,律动,舞蹈,表演等活动,同时对音乐已经有了初步概念和欣赏潜力。因此,本次活动主要通过倾听,歌唱,律动,舞蹈等多种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帮助幼儿更好的去欣赏、体验音乐,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歌曲大致内容,知道种子发芽离不开雨水的道理。
2.能力目标:能活泼,亲切的演唱儿歌,用动作大胆地表现“沙沙沙”、“在说话”、“真甜”、“发芽”等歌曲内容。
3.情感态度目标:体验歌唱与表演的快乐,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活动重点:理解歌曲内容,初步学会演唱歌曲,并加入简单动作。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根据歌词进行动作创编并演唱。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PPT课件、小雨滴手指偶、小雨、种子头饰各五个,儿歌图谱,音频等。
2.经验准备:幼儿倾听过下雨的声音,见过种子发出来的小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趣味性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雨滴手指偶导入,吸引幼儿注意力。
2.初步欣赏音乐,仔细倾听儿歌内容。
二.基本部分
(一)幼儿跟图谱学唱歌曲。
1.展示图谱,幼儿熟悉。
2.教师带领幼儿跟着图谱学唱。
(二)加入简单动作进行演唱。
1.幼儿跟老师共同演唱。
2.幼儿在座位上跟老师学做动作。
(三)鼓励幼儿进行动作创编。
1.引导幼儿创编新动作。
2.加入新动作,共同演唱。
三.结束部分
教师讲评,趣味性结尾。
鼓励幼儿活动后练习歌曲,创新动作。探索一下可以用什么乐器演奏,下
次活动一起演奏。
活动延伸:1.回到家后,把儿歌唱给爸爸妈妈听,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探讨加入乐器和新的动
作。
2.可以在自然区,种下种子,并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附儿歌《小雨沙沙》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
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
哎呀呀,雨水真甜
哎哟哟,我要发芽
中班音乐活动《小雨沙沙》活动微反思
《小雨沙沙》这首儿歌选材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符合中班幼儿语言表达的规律和特点。本次活动。既可以让孩子知道种子生长离不开雨水的道理,又启发他们学会细心观察生活及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由于歌词内容简单,不适合作为单独的歌唱活动来组织,因此又大活动组织过程中加入了韵律动作,可以说,本次活动是将歌唱与韵律相结合的综合性音乐活动。活动过程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去体验和欣赏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1.活动中应添加下小雨以及种子发芽的动画视频,更生动形象的为幼儿展示自然界中的场景。2.活动中,应给幼儿提供更多表达和创编的机会。3.活动组织形式单一,应加入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23、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小猴子》教学设计反思
课程目标
1.学唱歌曲,尝试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体现风趣的歌曲情感;
2.乐于在不断增强的游戏挑战中积极探究游戏玩法;
3.在唱唱玩玩中,感受同伴合作的乐趣;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课程准备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乐,香蕉道具,树
课程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1.教师扮演猴妈妈带领幼儿进场。(两次)
师:小猴子们,今天妈妈要带你们去森林里玩,出发吧
2.教师跟音乐一起做律动
师:找个喜欢的位置轻轻的坐下
二、了解歌曲,简单学习游戏动作
1.引导幼儿回忆刚才的动作
师:小猴子, 刚刚妈妈做了什么动作?(一边提问,一边提示性的做动作)
幼:扭一扭
师:那你也来扭一扭,这个小猴子会扭腰,你们还会扭哪里
我们一起来边唱边扭吧(音乐)非常棒,你的小屁股扭得真不错,想想还可以扭哪里( 第二遍音乐)
嗯,刚刚我们扭了扭, 还做了什么动作呢? (跳一跳)
对了,还跳一跳了,可以怎么跳,你来试试(嗯,好的),还可以怎么跳?(非常棒)那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播放音乐)再 来 一 次 跳 起 来(播放音乐第二遍)
小猴子跳累了,我们坐下来休息会吧!
2.再次切入情境,出示游戏道具小香蕉
(再唱一次疑?)小猴子在找什么呀?(香蕉,桃子,玩具等)
都有可能哦,我们一起找一找(对了,我们今天就要找香蕉)
三、游戏互动,学唱歌曲
1.讲清游戏规则
可是香蕉都藏起来了,只有唱了魔咒才能打开来,这个魔咒就是(小猴子,扭一扭 扭一扭 找一找,小猴子跳一跳跳一跳找一找),
那让我们大声唱出魔咒 (出示音乐)
2.层层递进游戏难度
游戏1:将香蕉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树上(孩子能够单独拿到的地方)
哇,太棒了,你们找到那么多香蕉呀,一起庆祝一下吧(播放音乐结尾)
找到香蕉藏在小椅子下面的篮子里,
游戏2:像香蕉放在比较高,孩子们不容易拿到,需要相互合作的地方
师:在这片森林里还很多很多香蕉等着你们去找,(暗示动作 指边上香蕉)赶紧唱魔咒吧(出示音乐)
师:找到了么?(3孩子们庆祝)
谁,你这个香蕉哪里发现的呀?你是怎么拿的。做出来给大家看一看,原来相互帮助,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 为你们的团结友爱庆祝一下(完整音乐
游戏3:与客人老师互动
师:刚刚我们唱的好听的歌曲叫《小猴子》, 。瞧,森林里还来了很多的客人老师,他们也给你们带来了好吃的香蕉,只要你把好听的歌曲唱给他们听,就会得到香蕉,行动吧(一边走一边提醒 要大声一点哦,要做动作哦)多放几次完整音乐)
3.游戏结束,回教室
师:获得礼物,到妈妈身边来哦!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24、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快乐的修鞋匠》教学设计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说唱的节奏,用身体动作表现修鞋匠修鞋的活动。
2、根据三段不同的乐曲,尝试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3、在音乐表演中体验到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初步感知说唱的节奏,用身体动作表现修鞋匠修鞋的活动。
2、难点:根据三段不同的乐曲,尝试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乐曲《快乐的修鞋匠》。
2、每段乐曲相应的多媒体课件。
3、乐器:单响筒、木鱼、三角架各10个,沙锤5个。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音乐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我们来一起走,我们来一起走,我们来一起走,手拉手围成圆圈”。
2、“哦,围成圆圈了,把小手放进去,再把手拿出来,再神神秘秘 神神秘秘自己转呀转”;“把小脚放进去,再把脚拿出来,再踢踢踏踏踢踢踏踏小脚转呀转”;“把小头放进去,再把头拿出来,再动动你的小头自己转呀转。” “我们来一起走,我们来一起走,我们来一起走,快快啊找到位置”。
(二)基本过程:
1、【敲鼓 X XX】“说说我是谁?”(钱老师),“钱老师今天很高兴,小朋友你们开不开心?钱老师要告诉你一件事,在许庄啊,在大街上,有谁呢?请你要仔细的听一听,大街上住着个修鞋匠,他修的鞋子呀真叫棒,听他梆啊挷,听他梆梆梆,听他梆啊挷,听他梆梆梆。”
2、“大街上住着谁啊?”(适实际情况是否要说第二遍),他修的鞋子怎么样啊?他修鞋子时发出什么声音啊?”
3、我们这位修鞋匠呢,能修好多不同的鞋子,我来看看今天大家都穿的什么鞋子?”(敲打)“有皮鞋、有运动鞋、还有小白鞋,有红色的,有蓝色的,你们的鞋子真漂亮!”
4、“哦,今天修鞋匠就要为我们修鞋子,看(PPT)这就是那位修鞋匠,这位修鞋匠是位老爷爷,年纪比较大,眼睛都花了,看不清了,所以,他修鞋子时都会把眼睛怎么样啊?(眯起来)”,他先拿起一只鞋子左看看,再右看看,啊,这里破了个洞(PPT),他拿起一根针,要把这个洞给补起来,先把线穿,再拉,穿、拉,穿、拉,哦,这是第一步,穿针引线,我们一起来把洞补好,穿、拉,穿、拉,鞋子终于补好了(PPT)。
5、“啊哈,接下来是老鞋匠最喜欢做的事情了,估计你们也喜欢,你们看,鞋子的洞补好了,但是呢,有时候鞋底还会有钉子,我们要把钉子给钉下去。”(梆 梆 梆 梆梆梆 4遍),看,钉好钉子的老鞋匠是什么表情啊?(微笑),那谁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老鞋匠快乐的心情呢?(挥手举鞋子)。
6、“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在下面的音乐声之中,这位老鞋匠他究竟修了几只鞋?(放音乐,老师做动作 )”“好,有没有小朋友告诉我,老鞋匠究竟修了几只鞋?(4只)”“小朋友们,她回答的对不对啊?”“这位老鞋匠可真厉害,短短的时间里他就修好了4只鞋,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老鞋匠他第一步干的是什么?(穿线)”第二步呢?(钉钉子)最后呢?(笑)。
7、“哦,我们来看看,今天老鞋匠可不是空手过来修鞋子的,他可是带了工具来的。”(出示三角架,随音乐做动作)这是在干什么?(穿线),(出示单响筒)老鞋匠这是在干什么?(钉钉子)。(出示沙锤跳舞)他在干什么?他怎么怎么开心啊?
8、“小朋友想不想和老鞋匠一起修鞋啊?钱老师带来了许多修鞋的工具呢,哪一组小朋友眼神比较好,想去穿针引线?哪一组小朋友力气比较大,想去钉钉子?那些小朋友想去跳舞呢?”
9、“大街上……”(2遍),(说唱)“这边的小朋友请你梆梆梆.”(X XX X XX ……)(5组分别练习),最后一起:“大街上……”
10、“我们来看看,老鞋匠先做了什么?(做穿针的动作,并哼唱)”是哪组小朋友?(练习2遍),(以此类推:钉钉组、舞蹈组)。。
11、“竖起小耳朵仔细听,我们要修4只鞋子哦,不过在修鞋子之前,我们还是要回顾一下修鞋子的顺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好,现在我们试试看,看看我们的小鞋匠能不能通过考验,(随音乐练习2遍)”“你们会修鞋了吗?那这一次,,老鞋匠就不和你 们一起修鞋子了,你们自己修一次好吗?(练习一遍)”.
12、“我们先请跳舞的蟹将啦啦啦啦轻轻把工具放回去。”(以此类推)。
13、“我们来围成一个圈(唱歌)”“今天我们老鞋匠特别开心,所以我们要挑一个老鞋匠的舞蹈”(轻唱跳一遍。放音乐来一遍)。
三、结束部分
1、那跟着老师一起去宣传一下我们的新本领吧!“大街上……”
活动反思:
1、本节课的选材比较生动有趣,教学环节衔接比较新颖,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2、教师的教态比较端正,内容正确,具有良好的艺术特征,方法手段合理、恰当有效,符合幼儿的学习兴趣特点,同时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但是在精巧的提问,引导幼儿尝试思考比较欠缺。
3、幼儿的态度积极,情绪良好,注意力计划总,思维活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恰当有效。
25、获奖教学设计中班音乐《小老鼠与泡泡糖》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它是一节中班韵律活动,音乐旋律活泼轻快, 形象突出,包含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准备。详细教案怎么写?免费给大家分享,欢迎阅读!
设计意图
音乐会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我将故事情节赋予音乐让幼儿感受、模仿、探索来表现音乐。在活动中不但学会听辨不同旋律、感受不同节奏,更让幼儿在活动中夸张、大胆的进行表现。同时鼓励幼儿勇于探索,将韵律游戏与表演融为一体,自信的展示自己,体验韵律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音乐,能听辨 A、B 段的音乐,感受不同节奏。
2.能合节拍地用各种动作进行表演。
3.愿意大胆表现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认真倾听音乐,能听辨 A、B 段的音乐,感受不同节奏。难点:能合节拍地用各种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光盘
2.图谱
活动过程
一、律动
边听音乐《动物模仿操》边模仿小动物走路,然后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教师:我们开着小火车要出发到动物王国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欣赏
请幼儿倾听 A 段音乐,欣赏教师表演,感受 A 段音乐旋律。
三、模仿
1.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教师边说儿歌边模仿小老鼠玩耍的动作,让幼儿猜测, 请小朋友模仿小老鼠玩耍的动作,并能按照节拍模仿小老鼠走路。
教师:谁愿意来学一学这只小老鼠啊?(教师哼唱音乐)
2.出示图谱,感受节拍,模仿小老鼠做动作
感受老鼠心情,按照图谱的节拍做小老鼠走、玩耍的动作,根据节奏用身体的各部位打节拍。如:拍手、拍肩膀等。
3.听音乐,进行表演。
教师:调皮的小老鼠是怎么玩的?请你来学一学。
四、再次欣赏
播放 B 段音乐,教师表演,想象小老鼠摔跤的造型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教师:小老鼠发生了什么事情啊?
五、再次模仿
1.播放 B 段音乐,模仿小老鼠脚粘到泡泡糖时拽泡泡糖及摔跤的造型,请小朋友模仿。
2.出示图谱,感受节拍,模仿小老鼠做动作。
按照图谱的节拍做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根据节奏打节拍。如:拍退、抬脚模仿走。
3.听 B 段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并做拽泡泡糖的动作。教师: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帮助小老鼠拽泡泡糖吧!
4.根据整首音乐旋律幼儿反复游戏。
要求结合 A、B 段音乐进行韵律表演,A 段音乐要结合节拍模仿小老鼠的动作,
B 段要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六、探索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教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七、活动结束。
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狠狠地摔了一跤,多疼啊!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教师总结: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
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活动总结
我本次展示的活动是《小老鼠和泡泡糖》,它是一节中班韵律活动,音乐旋律活泼轻快, 形象突出。韵律中小老鼠和泡泡糖都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对于中班幼儿来说,都有吃过泡泡糖的经历,也对小老鼠的形象非常熟悉。在教具上我设计了图谱,制作图谱时我利用废旧材料,把 A、B 两段音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让幼儿感受小老鼠动作的节奏,节奏图谱浅显易懂,为孩子们感受节奏、理解节奏做好了铺垫。
活动的环节、活动的递进性、活动的重点把握我都能基本掌握。在活动中虽然我自己 对音乐的把握的到位,但是这并不是孩子们的。整个活动中,只见我在用语言动作领着孩 子们,而并没有看见孩子们领着我,说明我把让孩子们倾听音乐的习惯隐去了。韵律活动 重在音乐和动作,但是我关注到了动作,音乐这个元素没有起到特别大的作用。让孩子们 倾听着去表演,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
发展。想来也是,不过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去主动地学习。
26、中班艺术活动《我是中班小朋友》音乐教学设计
这节音乐课是属于中班小朋友的,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从小班升中班的成长快乐,引导幼儿学会用正确的姿势、自然地声音演唱歌曲。理解、掌握附点音符的演唱方法。如果您是刚踏入幼师行业的教师,如果您正需要学习教案的编写,希望整理的教案可以帮到您。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学会用正确的姿势、自然地声音演唱歌曲。
2.理解、掌握附点音符的演唱方法。
3.能用歌声表达升中班的情感,体验成长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事先与幼儿交谈,让幼儿知道自己从小班升中班,体验成长的快乐。
2.物质准备:自制《我是中班小朋友》的图谱。
3.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一)律动《郊游》入室。
师:小朋友现在是中班小朋友了,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我们中班的教室吧。(律动入室)
(二)练声《大猫小猫》。
师:在小班时小朋友们都学过了歌曲《大猫小猫》。现在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的琴一起唱《大猫小猫》。
(三)播放音乐,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完整播放音乐幼儿欣赏。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是中班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歌里唱了什么。
2.教师出示图谱。
(1)师:刚才的歌曲里唱了什么?(个别幼儿回答)
(2)师:哦,小鸟那小鸟在干什么?(个别幼儿回答)
(3)师:对了,小鸟在喳喳叫。接下来又有谁?(个别幼儿回答)
(4)师:说对了,是太阳公公,太阳公公的表情怎么样?(个别幼儿回答)
(5)师:太阳公公在咪咪笑。最后还有谁?表情是怎么样?(个别幼儿回答)
(6)师:最后是小朋友,他很高兴,那小朋友要去干什么?(个别幼儿回答)(我们开学了,我们爱学习,我们有礼貌,我们是中班的小朋友)
(7)师:原来呀是开学了,小朋友很高兴的去幼儿园。小鸟喳喳叫,太阳公公咪咪笑,小朋友多高兴,我们开学了,我们爱学习,我们有礼貌,我们是中班的小朋友
3.教师完整念一遍歌词。
(1)师:现在老师来念一遍歌词,请小朋友们认真听歌词里是不是和刚才小朋友们说的一样。
(2)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念歌词。(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念歌词)
(四)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幼儿欣赏。
师:现在老师来完整演唱一遍歌曲《我是中班小朋友》,请小朋友们认真听。
(五)幼儿学习歌曲。下我们来分组演唱歌曲,第一组第二组的小朋友唱前面一句“小鸟喳喳”,三、四、五组的小朋友唱后面一句“太阳咪咪笑”。第一组第二组的小朋友唱一句,三、四、五组的小朋友接下去唱后面一句。
(1)幼儿分组接唱。
(2)师:刚才小朋友们唱的很好,接下来三、四、五组的小朋友唱前面一句“小鸟喳喳”,第一组第二组的小朋友唱后面一句“太阳咪咪笑”。和刚才一样的演唱方法。
4.请个别幼儿演唱。
(1)师:刚才小朋友都唱的很棒,现在我请坐的最好看的小朋友来唱这首歌。(个别幼儿演唱)
(2)个别幼儿演唱。
5.幼儿集体完整演唱一遍。
师:小朋友都唱的很好听,接下来请小朋友跟着老师的琴声再一起唱一遍歌曲《我是中班小朋友》。
(六)律动出室《我是中班小朋友》出教室。师:小朋友们都会唱《我是中班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去唱给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听。
27、教学设计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公鸡母鸡和小鸡》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的小朋友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倍受宠爱,父母把最好的都给予它们,但是有些小朋友还是耍小孩子脾气,有时不听爸爸妈妈的话有时还不爱惜粮食,不知道父母挣钱的辛苦,所以,通过这节课我想让他们热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懂得现在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活动目标】
1、知道父母的辛苦,教育幼儿爱爸爸妈妈。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学习公鸡走,母鸡走,小鸡走的动作,并进入角色扮演。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看照片来引趣,让幼儿们来熟悉歌曲学鸡叫的声音和动作,最后说明和引导活动的目标。
【活动准备】
一名幼儿扮演公鸡,一名幼儿扮演母鸡,其余幼儿当小鸡,前奏加第一段歌词,公鸡从家里出来,叫醒母鸡,前奏加第二段歌词,母鸡从家里出来,叫小鸡快快来吃东西,前奏加第三段歌词小鸡们从家里出来,围着公鸡和母鸡
捉虫吃,第四遍前奏起,公鸡和母鸡带着小鸡回家了。
【活动过程】
一、出示照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
1、这里有张照片,小朋友们看一看,这是谁的一家?
2、照片上面都有谁啊?
二、幼儿学鸡叫的声音。
师:
1、公鸡怎么叫?(喔喔喔)母鸡怎么叫?(咯咯咯)小鸡怎么叫?(叽叽叽)
2、小朋友们一起学一学。
三、幼儿学公鸡走,母鸡走,小鸡走的动作。
师:我们都会学它们的叫声,那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呢?
公鸡怎么走?公鸡叉腰,右手伸出手掌,拇指放在下巴下,随叫声上下移动,脚按乐曲节奏一拍走一下。
母鸡怎么样走?双手分别放在身体两侧,随着叫声作拍打翅膀动作,脚步同公鸡。
四、幼儿熟悉歌曲,了解歌词。
1、师:老师把它们的叫声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小朋友们听。
2、幼儿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大意,并用动作表现出不同的角色。
五、幼儿玩游戏。
师:我们来扮公鸡小鸡和母鸡来做游戏好不好?
六、教育幼儿爱爸爸妈妈。
28、教学设计中班数学活动《礼物送给好妈妈》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附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点子记录的方法统计送各种礼物的人数。
2.能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6.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7.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礼物图片、统计表每组一张,大统计表一张、铅笔、胶棒
活动过程:
一、我给妈妈送礼物。
1.教师:小朋友,平时妈妈照顾我们非常辛苦,你们想不想送一份礼物给妈妈呢?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礼物,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礼物?请幼儿看看礼物,一共有几种礼物?(8种)8种礼物,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出示数字8)
2.那谁来说说,你想送给妈妈什么礼物?
3.幼儿挑选一样自己最想送给妈妈的礼物。
二、计礼物数量。
1.你选了什么礼物送给妈妈?
2.我们每个小朋友送的礼物都不一样,有什么好办法让别人一看就知道全班送围巾的有几个人,送项链的有几个人呢?幼儿说一说。
3.出示统计表
(1)师:老师请来了一张统计表帮忙。小朋友,我们一起看看,这个统计表上面都有些什么呢?
(2)幼儿认识统计表:上面一排是礼物,下面是统计人数,中间的这一段格子是让你把礼物贴到礼物标记的下面。比如:你们组有一位小朋友选了包包送给妈妈,就把礼物贴在包包的标记下面的格子里。另一位小朋友选了项链,那他应该把礼物贴在哪里呢?(项链下面的格子里)等你们组所有小朋友的礼物都贴好之后,选一位小朋友用点子记录送各种礼物的人数。记录在下面一排的格子里。
4.幼儿统计,教师指导
5.展示小组统计表,教师再统计。
(1)看看,第一组小朋友的统计表,送妈妈围巾的有几个人呢?送项链的有几个? 第二组小朋友来说说看,你们组的统计结果。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第三组小朋友的统计结果。
(2)除了看礼物,还有什么办法知道第四组有几个人送了围巾,有几个人送了项链呢?(教师将礼物部分用白纸遮掉,引导幼儿看点子)
(3)我们全班送妈妈围巾的一共有几个人呢?我这里有一张大的统计表,我们一起把每组统计的结果都汇总到这张大的统计表上吧。
请个别小朋友说说全班送花朵的有几个人。记录在哪里?试试看。点子汇总好了之后,教师用数字统计。
(4)比较一下,送哪种礼物的人数最多,送哪种礼物的人数最少?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统计表记录了送每种礼物的人数,有了统计表,让我们一看就知道我们班里有几个人选了围巾,几个人选了项链,有了统计表可真方便!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29、教学设计中班音乐活动《粉刷匠》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歌曲的活泼快乐及诙谐情趣。
2.能大胆地根据歌词内容与同伴合作表演,体验协调一致的和谐感。
3.知道要从小就做个勤劳的孩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6.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7.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歌曲动画《粉刷匠》。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粉刷匠。
1.教师:看!这个新朋友是谁呀?他在干什么?
2.小结:粉刷匠在把新房子刷得很漂亮。
二、在游戏中学唱歌曲。
1.教师:粉刷匠一边刷一边还唱着好听的歌曲呢。
2.教师范唱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和夸张的表情)
3.教师:粉刷匠刷了房子的哪里?粉刷的时候刷子像什么?最后粉刷匠的鼻子怎样了?
4.教师可以用歌词来对幼儿的回答做个总结。
5.重点引领孩子做一做“哎呦!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这一句的幽默与开心、可爱。
6.教师:现在老师做粉刷匠,你们做新房子,我们开始刷房子喽。(幼儿一人做房子造型,教师表演唱)
7.幼儿两两做房子,教师表演唱,提醒幼儿注意倾听。
8.邀请部分幼儿做粉刷匠,和教师一起表演。
9.分角色表演唱。(一半幼儿做房子,一半幼儿做粉刷匠,第二次交换角色。)
三、完整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幽默、可爱。
1.教师:今天我们玩了小小粉刷匠的游戏,粉刷匠的歌曲你们会唱了吗?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吧。
2.幼儿跟随琴声演唱歌曲。
3.幼儿戴上“粉刷匠帽”进行表演唱。
活动反思:
音乐活动《粉刷匠》是一首波兰儿童歌曲,她以活泼、风趣的曲调和轻松、幽默的歌词相结合,描绘了小小粉刷匠愉快劳动的情景。韵律清晰明快,歌词浅显易懂,适合中班孩子的年龄和心里特征。为了使教学活动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我这样组织了教学:首先利用粉刷匠的图片来吸引幼儿,以此来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的欲望。然后,在“小小粉刷匠”的游戏中,引导幼儿学做房子或粉刷匠,在教师一遍遍的范唱中,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从而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这首歌曲。最后让孩子随着音乐一起挥动手中的小刷子,给房子进行粉刷。从一个小房子到一个大房子,在游戏中感知音乐的同时也让孩子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
30、教学设计中班音乐领域教案反思《龟兔赛跑》
教学分析:
乌龟和兔子这两个音乐片段选自史真荣创作的交响童话《龟兔赛跑》。这是一个儿童自小就十分熟悉和喜爱的童话故事。表现兔子的音乐用单簧管演奏,音区较高,音色较明亮,节奏欢快,表现了兔子敏捷的动作和骄傲的神态。表现乌龟的音乐用大管演奏,音区较低,音色较暗,节奏较稳健,表现了乌龟动作缓慢、谦逊和蔼、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品格。
教学目标:
1.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及不同乐器的音乐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能够运用竖笛吹奏主题音乐,并理解这首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并尝试创编新结尾。
2.通过创作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及音乐想象能力。
3.在学习中,注意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克服紧张的心理,树立自信心,通过音乐故事使学生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6.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7.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教学重难点:
体会音色、速度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乌龟、兔子、猴子等小动物头饰。
学生:查找作品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音乐,学生随着欢快的音乐扮演各种小动物蹦蹦跳跳地走进教室,然后师生问好。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及表现力。)
二、新课教学
1.故事导入。提出问题:同学们《龟兔赛跑》的故事你们都听过了吧,谁能把这个故事描述一遍?
(师)今天,老师要请大家来听音乐童话《龟兔赛跑》,看看音乐家怎样用音乐来讲述这个故事的。屏幕上出现音乐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的字样(电脑制作。)
(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讲述故事,引出课题。)
2.作品介绍。听同学讲作品简介,检查课前查找资料的情况。
(学生课前查找资料,进行作品简介,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边听边分析作品特点?作品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再播放动画片。
(1)分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龟兔赛跑》的主题音乐。
a.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b.提出问题,引出主奏乐器大管和单簧管。
师: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两件乐器。
(画面出现单簧管图片和“大管”图片):一件乐器的名字叫“单簧管”(点击出示“单簧管”字样),它奏出的音乐是(点击音乐响起),你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呢?应该配给哪只小动物?为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单簧管奏出的音乐轻快、跳跃、活泼,很适合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好,那我们就把这段音乐送给小兔子吧!
师:还有一种管弦乐器是大管。
这个乐器的名字叫“大管”,小朋友看一看,大管和刚才的“单簧管”一样吗?(引导学生简单区分“单簧管”和“大管”)那大管奏出的音乐是怎样的呢?(点击音乐响起)你想把这段音乐送给谁呢?为什么?
老师总结:大管奏出的音乐低沉、平稳,我们就把它送给慢吞吞爬行的乌龟吧!
(2)(师)现在让我们再来听听这两个主题音乐。随着音乐的节奏表演乌龟和兔子的动作,分辨一下单簧管和大管的不同音色。好在下面的音乐故事中找到它们。
4、完整的欣赏全曲。
师神秘地:今天来到我们音乐动画城的还有一位神秘的客人呢。(喜洋洋出现:小朋友们好,我是喜洋洋)
师:原来是喜洋洋呀,小朋友你们喜欢喜洋洋吗?好问的喜洋洋今天不仅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而且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当然喽,聪明能干的小朋友会得到喜羊羊的奖品!(老师出示喜洋洋徽章)
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喜洋洋带来的礼物吧,不过,可要认真看,认真听,才能回答出喜洋洋提出的问题吆!
(1)、喜洋洋出现:既然乌龟和兔子之间发生了这样有趣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倾听。 当你听出兔子跑的音乐时可拍手表示,听到乌龟行走的音乐时可跺脚表示(初听全曲,边听边动)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呀,很快就完成了喜洋洋的第一个问题。让我们继续吧!
(2)、喜洋洋出现:小朋友们顺利地通过了第一关,聪明的小朋友,故事听完了,你知道跑得快的小兔子为什么输给了慢吞吞的老乌龟吗?如果你是兔子的朋友,你会怎么帮助它?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懂得了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
老师总结:对呀,骄傲使人落后,小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可不能学骄傲自大。
(3)、喜洋洋出现:试想一下,下次比赛时会是什么结果?(生讲述各种可能)请你回去后编个新的《龟兔赛跑》的故事
5.分组表演。引导学生用别的方式表演《龟兔赛跑》。
(学生自己组织,分绘画小组、表演小组来自由表现,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表演的能力。利用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利用他们认识音乐的规律有机地学习音乐,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质。)
三、小结
希望同学们都能学习乌龟踏踏实实的,做事坚持不懈的精神,努力学习。好,让我们一起和小动物们和喜洋洋说再见! (学生在表演结束时随音乐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班有20个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有2个幼儿对于教学活动不感兴趣。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及时的给与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具备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泼的教学方式,为我们教师开启了一片教育新天地。但是也要集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题材的运用。本课是欣赏课,我选用“情境法”教学,这是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舒适、富有乐趣的情境之中,这样学生既陶冶了情操,也不知不觉地体验到音乐表现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欣赏能力。
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饶有趣味和充满情感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主动获得感受与鉴赏、表演、创造、评价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完成审美教育。本节课的教学以“探究”为核心,力求使每位学生都亲历探究的全过程,把自主探究权还给学生,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能即兴表演,充分体现了他们表现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及音乐想象的能力。教师由原来课程的组织者、实施者,变为实践过程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全过程自主学习,研究探索,这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了探究活动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有效进行。
31、教学设计中班音乐活动《过新年》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民族风情,感受迎新春热闹欢快的气氛。
2、大胆尝试用手势指挥和小乐器合奏等方法表演歌曲,体会合作演奏的乐趣。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1、略多于幼儿人数的小乐器,如:小铃、圆舞板、铃鼓等。
2、大鼓和镲各一。
活动过程:
一、谈论迎新春主题
1、刚过了元旦,再过几天就要过一个我们中国人的节日,这是什么节?
2、在中国的新年(春节)里人们做些什么?
二、演唱歌曲《过新年》
1、演唱歌曲。
随着歌声想象人们是怎样过年的,如何表现热闹的欢庆场面。
2、再次演唱,想象新年敲锣打鼓的情境,教师运用情景语言纠正幼儿的口型,做到吐字清晰。如:
师:锣鼓敲起来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幼:咚咚咚、呛呛呛。
师:这是一只新鼓,敲出来的声音真精神,新的锣亮闪闪,很明亮。(边演示边请幼儿注意教师发“咚”和“呛”时的口形)
引导幼儿以找新的小鼓和小锣的方式,互相倾听谁的声音最好听。
三、尝试用不同的节奏伴奏
1、敲锣。听琴声,按照拍律拍节奏,表现模仿敲锣的动作。
2、打鼓。听琴声,按照拍律拍节奏,表现模仿打鼓的动作。
3、小朋友听了真高兴。听琴声,用拍手转动手腕表现小朋友欢天喜地的动作。
每一次尝试轮换着请一位幼儿按大家商定的节奏,用自己的手势来指挥。
四、合作表演
幼儿在以上三种表现方法中,按自己的意愿任选一种,分成三组,由三位幼儿分别当指挥,合作进行表演。
五、打击乐演奏
1、选取小铃、圆舞板、铃鼓小乐器,分别模仿敲锣、打鼓、拍拍手,共同表演。
2、增加大鼓和镲,共同商量何时介入,怎样介入。
3、尝试介入大鼓和镲,与小乐器合作演奏乐曲。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音乐曲调活泼、欢畅,节奏轻快。从活动的效果来看,预设的教学内容符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活动中整个过程以幼儿为主,一点一点推着进行,知道这首音乐的节奏规律是强、弱、强、弱,并让幼儿学会看图谱进行演奏。活动中是选用了形象具体的图谱和乐器,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在音乐中,教学活动游戏化是提升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整个活动环节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总体来说目的明确、层次分明。
32、教学设计中班音乐活动《老鼠逗猫》教案反思
中班音乐游戏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共同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2.合拍地模仿老鼠走路,学习用不同神态和动作表现“老鼠”逗“猫”的得意样子。
3.在“猫”追捉动作的暗示下,“老鼠”按乐句向不同方向躲闪。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6.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7.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猫”追捉动作的暗示下,“老鼠”按乐句向“猫”的相反方向躲闪。
活动难点:能控制好自身动作,较好地表现出老鼠“躲闪”和“逗猫”时的不同动作和神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通过录像和图片,使幼儿认识老鼠和猫的外形及动作特征。活动前初步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
2.物质准备:录音机1台,音乐磁带2盒(完整与分段的音乐各1盒)。猫的头饰一个,老鼠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幼儿听音乐模仿老鼠走路进入活动室。
2.倾听教师讲述“老鼠逗猫”的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情节。
故事情节:
老鼠出洞→找食吃→辩听猫的声音→猫捉老鼠、老鼠躲闪并戏弄和取笑猫、猫垂头丧气地走了→老鼠回家
二、展开
(一)随着A段音乐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用身体动作表现出老鼠外形特征和“出洞找食吃”的样子。
1. 引子(老鼠出洞)
(1)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老鼠外形特征和“老鼠出洞”时的样子。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按音乐节奏表演“出洞时伸出头左右探望动静”的样子。
2.A段(找食吃)
(1)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老鼠鬼鬼祟祟找食吃的样子。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按音乐节奏表演。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动作合拍且脚步轻巧。
3.间奏(辩听猫的声音)
(1)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猫来了,老鼠停住,仔细辩听声音的”样子。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音乐进行表演。
4.随A段音乐幼儿完整表演“老鼠出洞、找食吃、辩听猫的声音”的样子。
(1)教师哼唱音乐,幼儿按音乐节奏表演。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动作合拍且脚步轻巧。
(2)幼儿听音乐表演,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动作和神态。
(二)根据故事情节随着B段音乐创编表演“老鼠躲闪”及“逗猫”的动作。
1.随教师语言提示,练习小碎步来回躲闪。
2.在教师扮演的“猫”的带领下,听教师哼唱B段音乐,按照乐句用小碎步做躲闪动作,注意找空地方且控制速度,不与同伴碰撞。
3.在教师扮演的“猫”追捉动作的暗示下,随B段音乐,按照乐句做相反方向躲闪的动作。注意奔跑时快速轻巧且兼顾周围同伴。
4.在教师启发下听音乐练习,相互模仿学习用不同的神态和动作表现“老鼠躲过猫”并“戏逗”、“取笑”的得意样子。
5.随着B段音乐完整地做“躲闪”、“逗猫”的动作。
(三)听音乐完整地做游戏。
1.在教师的提醒下,幼儿随音乐变化做“老鼠出洞找食、躲闪、逗猫、回家”等相应动作,注意动作的合乐性。
2.在教师扮演的“猫”的提示下,幼儿随音乐完整地做游戏,(猫在音乐间奏时做好准备,在B段音乐每段强拍时追捉。)
三、结束。
活动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33、教学设计中班音乐活动《老爷爷与小弟弟走路》反思
中班音乐游戏教案(附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旋律节奏与速度的变化。
2、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大胆地模仿、表现老爷爷与小弟弟的音乐形象。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6、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7、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受旋律节奏与速度的变化
活动难点:
幼儿能根据音乐的变化,模仿相应的形象。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鼓,老爷爷小弟弟的图片,音乐《老爷爷与小弟弟走路》,相机
经验准备:幼儿对快慢节奏的音乐有过欣赏经验,幼儿对老爷爷、小弟弟走路形象有所观察。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手指游戏”。
1、手指变变变:“小朋友,伸出你的两根小手指,变变变,变成一只小兔子。”
2、“小兔跳舞”:
——出示小鼓,师:“小兔子要和小鼓一起跳舞咯,小鼓敲地慢,小兔就跳地慢,小鼓敲地快,小兔就跳地快。”
——老师敲小鼓,幼儿手指表示小兔跳的快慢。
(此环节的重点是帮助孩子初步建立对节奏快慢变化的感知,同时手指动作的表现方式一方面能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也给了孩子表达节奏感受的空间。)
二、感知音乐:了解音乐旋律节奏、速度的变化。
1、播放音乐(A段、B段),幼儿欣赏:
—— 师:“小兔子跳舞跳得可好看啦,把老爷爷和小弟弟都吸引过来了,接下来老师放两段音乐,请你听听哪一段音乐是老爷爷走来了,哪一段音乐是小弟弟走来了?”
(此环节的重点是利用人物形象帮助孩子初步感知音乐的变化和特点。)
2、幼儿交流感受:
——“为什么A段是老爷爷在走路?”(音乐A段比较深沉、缓慢,就像老爷爷走路一样慢慢地、缓缓地。)
——“为什么B段是小弟弟在走路?”(音乐B段比较轻快、活泼,就像小弟弟走路一样蹦蹦跳跳的。)
——师根据孩子的回答,随机播放音乐,验证孩子的感受。
(此环节的重点通过讨论、验证的方法,再次把握音乐的性质。)
3、分段欣赏,感受A、B两段音乐的节奏、速度特点。
——师:“请你再仔细听听,是不是像老爷爷(小弟弟)走路那样慢慢地(蹦蹦跳跳的)”
——师小结:“A段音乐的节奏、速度很重,很慢;B段音乐的节奏、速度很轻快。”
4、再次整段欣赏A、B段。
—— 师:“我们再来完整听一遍,想一想老爷爷和小弟弟是怎样走路的?”
(此环节的重点是通过A、B两段音乐的对比,让孩子感受旋律节奏、速度的变化,同时通过形象的人物角色,加深孩子对音乐性质的把握,将抽象的音乐感知变得丰富、生动,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在倾听、对比、验证、人物形象匹配等教学策略中,教师帮助孩子理解、分辨音乐。)
三、表现音乐:根据音乐性质,模仿表现音乐形象。
1、动作表现音乐变化
——“老爷爷老了,他走路时慢慢地,小弟弟很可爱,走路快快的,我们在座
位上学一下。”(教师引导孩子用上肢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
—— 师放音乐,幼儿在座位上表现音乐的变化。
(此环节的重点是通过动作来表现对音乐变化的理解,这也是为下面的分辨、模仿活动做准备。)
2、模仿音乐形象:
——出示角色图:老爷爷
“老爷爷是怎么走路的?我们来做做看,谁表演地最像。”
——(播放音乐A段)幼儿自由模仿,教师用相机记录幼儿的不同动作。
——利用相片,抽取精彩的动作,集体学习(拄着拐杖走;边摸胡子边走路;边敲背边走路;一摇一摆地走路等等)
(B段音乐,小弟弟的形象模仿同上,小弟弟走路:一蹦一跳的走;跨着步走;单脚走;边拍皮球边走等等。)
(此环节的重点是模仿人物的形象,这也是音乐游戏的另一个难点,通过自由模仿、照片记录、集体学习等策略,教师帮助孩子丰富对人物走路形象的认识和模仿经验。)
3、游戏:“谁来了?”
——师:“老师放音乐,请你听听谁来了,我们就变成谁。”
——师放音乐,幼儿根据音乐变化进行模仿。(根据孩子兴趣和表现重复几次)
(此环节通过多次的游戏,帮助孩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四、音乐游戏:看演出
游戏规则:师放《老爷爷与小弟弟》的音乐,幼儿根据音乐模仿,师敲小鼓,“老爷爷”与“小弟弟”就在座位上坐好。
(此环节通过鼓点的提示,将听信号的游戏融入到模仿游戏中,这就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降低了孩子对音乐感知的惰性。)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游戏是小朋友的基本活动,他们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都需要通过游戏这一方式来实现。本次活动的内容是两段对比明显的音乐,但是当我为音乐配以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并让活动围绕一个有趣的情景故事展开后,孩子们的注意力、感知力、模仿力就被调动了起来。活动中我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孩子先听辨、后模仿,并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空间,同时利用相机整理、分享孩子的创意,这让每个孩子都有了尽情表现的机会。最后以小鼓为信号,不仅和开头起了呼应的作用,而且也增强了音乐游戏的趣味性,让活动达到了新的**。
当然,本次活动我也存在着一些疑惑:老师在音乐欣赏前,就提出了两个音乐形象,这是否会限制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局限了孩子的音乐遐想空间,倘若给孩子一个倾听、自由发表的空间后,再提出音乐形象,孩子对音乐的感知是否会更具有自我理解和,这也是尊重孩子想象、感受的一个表现吧,在以后的活动开展中我也将对此进行新的尝试。
34、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动物与猎人》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训练幼儿的听觉,使他们能随音乐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动作。
2、通过有趣的音乐游戏,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并培养幼儿表现音乐的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6、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7、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小动物的头饰每人一个、玩具枪两把、音乐磁带、布置场景用的大树三棵。
活动过程:
1、在音乐“小鸟飞”伴奏下,要求幼儿手臂柔软,作碎步学小鸟飞自由地飞入活动室入坐。
2、歌表演《我爱我的小动物》
3、谜语引出许多小动物,幼儿来模仿动物。
a、圆圆眼睛白白毛,长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菜,一蹦一跳真可爱.(兔子)
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大象)
瞳孔遇光能大小,唱起歌来妙妙妙,夜半巡逻不需灯,四处畅行难不倒。(猫)
生来性暴躁,身穿黄皮袄,自称山中王,别猜它是猫。(老虎)
b、除了我们猜过的小动物,你还喜欢那些小动物?(幼儿自由发言后可以学一学小动物的动作。
4、音乐游戏“动物与猎人”。
a、欣赏音乐ABC段
b、教师讲述故事(带音乐)幼儿边听音乐边听故事。
c、教师交代游戏的玩法后,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游戏。
5、教育幼儿要爱护小动物
6、教师领着幼儿学小猫走路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学大纲中指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重视音乐能力的培养;教给幼儿简单的音乐技能;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活动很好的完成了。 幼儿在活动中参与度很高,集体游戏时都能积极参与。
35、中班音乐活动《爱护小树苗》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唱出歌曲中“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心情。
2、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理解歌词内容,主动学唱歌曲。
3、懂得要爱护小树苗、关心小树苗的成长。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二、活动准备:
在日常活动中,进行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
三、活动过程:
1、熟悉歌曲旋律。
(1)在《爱护小树苗》的旋律声中进入教室。
师:我们一起去散散步,好吗?找个小椅子坐下来。
(2)随音乐合拍地拍手。
师:宝宝们,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拍拍手。
(3)创编其他身体动作,随音乐律动。
师:除了拍手,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动作?
教师根据幼儿创编的动作带领幼儿随音乐律动三遍。
师:我们来学学他的动作。
2、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范唱歌曲。
师:刚才我们听的那首曲子,老师还能把它唱出来呢!
(2)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歌曲中所唱的内容,理解歌词,并学念歌词。
师: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师根据幼儿回答帮助幼儿归纳歌词,并引导幼儿一起学念。
师:小朋友做了些什么?周围的人是怎么说的?
(3)教师再次范唱歌曲2—3遍。
师:后来小树苗怎么样了?我们再来听一听。
(4)完整念歌词2—3遍。
师:这个曲子的名字就叫《爱护小树苗》。
3、学唱歌曲。
(1)随歌曲旋律念歌词。
师:下面,我们听着音乐来说一说爱护小树苗的事情。
(2)合着歌曲旋律主动学唱歌曲。
师:我刚才看见有的小朋友已经跟着琴声唱起来了,你们想不想来唱呀?
(3)有重点地练习。歌曲中两种不同的呼唤语气。
(4)有表情地歌唱。第一段因为很焦急速度稍微快一些;第二段快乐而迫切,速度稍加快。
4、即兴歌表演。
组织幼儿边唱边做动作,教师集中幼儿的动作,带领大家边唱边表演。并从中进一步懂得要 爱护、关心小树苗。
教学反思: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本次活动,通 过师幼互动,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两个小朋友从一开始的“把树摇”到后来的“把水浇”这一故事情节,本身就具有游戏情节性,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能始终都让幼儿沉静在表演游戏的快乐之中,效果会更好。运用游戏的语言、创设游戏的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从而尊重了每个孩子的自主发展。
36、中班音乐活动《狐狸与小鸟》 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激发对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兴趣。
2、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和音乐的情节变化,并能大胆表现和创编乐曲中的游戏情境。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准备:知识准备:已感受过不同乐器的不同声音。
物质准备:图谱、乐器图片、音乐CD、狐狸和小鸟的指偶。
活动过程:
一、以去森林引题,让幼儿初步感受旋律。
1、提问: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一个很大很大的森林,现在先听一段音乐,听听看我们来到的是一片什么样的森林?
2、初步感受音乐,引导幼儿说出乐器的声音,引出“这是一片很热闹的森林”。
二、出示图谱,在倾听中辨别笛子的音色。
1、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发现图谱中有一张图片没有图案。
2、出示四种乐器图片,鼓励幼儿猜测是哪种乐器的声音?
3、完整倾听四种乐器的声音,从而分辨出笛子的声音。
三、倾听表现乐曲内容,创编游戏情境。
1、倾听第一乐句,引导幼儿从鼓和笛子音色的轻重并结合狐狸和小鸟的行走特点来判断猜测谁先来谁后来。
2、理解第二乐句,启发幼儿发现狐狸与小鸟在商量做游戏。
3、理解第三乐句,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狐狸与小鸟做游戏的情境。
(1)提问:你觉得它们会玩什么游戏?
(2)倾听乐句,启发幼儿从乐曲的特点中发现狐狸和小鸟在玩快快的游戏。
(3)配合音乐玩游戏
①教师结合音乐,示范用手指进行游戏。
②引导幼儿议论狐狸小鸟从什么地方出来 。
③启发大胆创编,用不一样的动作表现。
4、理解第四乐句并创编表现
(1)师:狐狸小鸟玩了那么久,玩好游戏会做什么?那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2)根据幼儿说的答案进行第四乐句的配乐表演。
5、完整欣赏乐曲,鼓励幼儿大胆地创编动作表演。
四、引出小熊和猴子,并师幼互动,迁移游戏经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试图在欣赏活动中让幼儿听音乐,用自己的声音、动作来表达感受和内心的体验。让幼儿活动中学会欣赏和感受艺术美,体验审美愉快。因为本班幼儿也是刚刚才开始接触音乐欣赏,起点较低,所以我想通过选择结构清晰、特点鲜明、有一定情节、形式工整、短小的音乐供孩子欣赏,较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本班的实际水平。本次活动,本班孩子都能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大胆地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形象,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不足之处是:在教学活动中前期知识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幼儿在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理解上不够饱满,在表现狐狸和小鸟的游戏和对话上,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不够丰富。在提问和让幼儿讨论时,我的的提问还不够明确,也没有较好地给幼儿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提问要求的层次性不够。
通过本次活动,我认为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这些都是我以后要努力的方向。
37、中班音乐欣赏教学设计《小皮球》反思
一、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感受连贯与跳跃的音乐旋律。
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皮球的滚动与跳跃,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3、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重点:感受连贯与跳跃的音乐旋律。
难点:用肢体动作表现滚动与跳跃。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磁带及录音机、图谱一张、皮球一个。
2、经验准备:事先引导幼儿去欣赏一些对比性较强的旋律。
三、活动过程
活动流程:听音乐,进活动室——准备活动——熟悉音乐——感受连贯与跳跃——皮球游戏,结束
(一)、听音乐,进活动室
听音乐,全体幼儿有序进场,围坐成半圆,有节奏的拍手。
(二)、准备活动
1、安静旋律
2、律动《做做,摸摸》:幼儿边唱边做相应动作;
(三)、熟悉音乐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一个什么呀?(出示皮球)哎!是一个皮球,那平时小朋友们经常玩皮球,今天许老师也想要来玩一下皮球,你们想看看老师是怎么玩皮球的吗?
1、幼儿边听音乐边看老师玩球(A段:左右手来回滚球;B段:拍接球)
提问:刚才老师是怎么玩球的?(引导幼儿模仿老师来边讲边玩球)
那刚刚除了眼睛看到老师玩球,耳朵听到了什么呀?(引出音乐)
下面呢老师再跟着这音乐来表演玩球,请你们听听看老师滚球时音乐是怎样的?(柔柔的、连贯的)
拍接球时音乐又是怎么样的?(有力的、跳跃的)
2、感受连贯与跳跃的音乐旋律
师:那老师之前就欣赏了一遍这音乐旋律,老师边欣赏边把这音乐的样子画了下来,小朋友们想看吗?(出示图谱)
小朋友们,你们在这图谱上看到了些什么呀?(根据幼儿回答引出圆滑线和断奏点符号,引出圆滑线出表现的是滚球,而断奏点符号表现的就是拍接球)
下面请小朋友们边欣赏这音乐旋律边看这一图谱,看的时候注意老师的食指,会依照这一图谱做哪些动作。(幼儿边欣赏边观看图谱、食指动作)
提问:刚刚老师的食指依照这一图谱做了些什么动作呀?(引导幼儿边说边做)
哎!在这圆滑线时食指是划、摇来表现皮球滚动的,在断奏点符号时食指是点来表现皮球的跳跃的。那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很多的肢体部位,那还可以用什么肢体动作来表现皮球的滚动与跳跃呢?(引导个别幼儿用肢体动作来分别表现)
引出跟着音乐选择喜爱的肢体动作表现皮球的滚动与跳跃(正式开始前可请个别幼儿演示一下等等要表现的相应肢体动作)。
幼儿跟着音乐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可换一下肢体部位再次表现)
(四)、皮球游戏
1、介绍游戏玩法
师:小朋友表现的真棒!为了奖励小朋友,老师带来了一个游戏——皮球游戏。等等请小朋友们来做小皮球蹲在地上,老师先做拍皮球的人,听音乐在前面两段圆滑线处也就是表现皮球滚动的地方请慢慢的左右摇动身体,等到音乐断奏处也就是拍接球时老师会拍某一个小朋友,那个幼儿就快速的蹲着跳一下。
2、幼儿游戏,可进行两次。第二次可请幼儿来当拍皮球的人,教师也扮演成皮球,与幼儿一起玩。
3、游戏过程中,根据幼儿对游戏规则掌握的程度,适当增加难度及趣味性,如:轻轻拍,跳的低;重重拍,跳的高。
(五)律动出活动室
在音乐旋律下,带领幼儿做相应动作有序的出活动室,结束。
活动反思与评析:
选择本次音乐欣赏活动是因为本次欣赏活动的趣味性较强,其中活动中有小游戏,幼儿也会在活动中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旋律特点,幼儿是比较感兴趣的,因此选择了本次活动。那活动一开始教师用音乐带进场,还做了一些律动,幼儿都很感兴趣;在活动正式开始时,教师的导入(选用了小皮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想法很不错,幼儿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很顺的引入到了活动中去;在教师跟着音乐玩球时幼儿都看得很仔细;那教师课前的准备也很充分,对活动流程也很熟悉,每个环节间过度的也很流畅,都会有过渡语;教师的语气语调也还可以,在游戏时教师能融入到孩子中去,跟孩子一起玩;最后在音乐当中边做动作带离活动室也与开头上下呼应,不错!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或可提高的部分,听过课的老师也都给予了对课的评价,给我提了不少意见,那以下就是我对自己活动的一些反思及老师提出的一些不足及意见:如:教师与配班老师配合的不是很好,因专门选一个老师来放音乐,这样就不用让配班老师又忙于播放音乐又要拍照,赶不来及;此外,在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皮球滚动与跳跃时,由于教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导致有些幼儿没有很好理解老师的意思,说了几遍,幼儿才弄明白;但幼儿选择的肢体动作表现范围不是很广,肢体部位的动作不是很多,就只有个别幼儿选用了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其他幼儿特别在跳跃音乐时都是用整个身体跳跃来表现皮球的跳跃的;没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会跟着其他幼儿去做动作表现;因此,教师可积极提示、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肢体动作表现皮球滚动、跳跃;最后,在进行拍皮球游戏时,由于教师没有组织、分配好,集体幼儿在蹲下游戏时会挤来挤去,有些乱,我觉得当时可让一部分幼儿在椅子后面,一部分在椅子前面,这样可能就会避免这个问题了。
当选幼儿当拍皮球的人时,可以分男、女轮流进行,不游戏的来拍节奏跟着音乐,这样就不会使他们傻乎乎的坐着了,分批进行也可以避免以上的一些挤、乱的现象;此外,感觉像是健康活动,这是因为教师让幼儿欣赏、感受的不够,都是老师在提醒幼儿做什么动作,可让幼儿自己去感受什么音乐时做什么动作。不过,整体来说活动目标还是基本上完成的,开展的还可以。
38、中班音乐活动优秀教案《躲猫猫》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内容:躲猫猫
年龄段:中班
重点领域:艺术
设计意图:
躲猫猫,即为捉迷藏,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游戏。此次活动,为了结合这个有趣的游戏,特此选用活泼、轻快的音乐为载体,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自编肢体动作,并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并在游戏中体验分角色音乐游戏的趣味。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能听好音乐,合拍地模仿小老鼠晒太阳的肢体动作,尝试躲猫猫的音乐游戏。
2.积极参与游戏,体验分角色音乐游戏的趣味。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重、难点:
重点:合着音乐有节奏地动作,并快乐游戏。
难点:学习看图谱,听辨音乐做动作并游戏。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樱桃小丸子”的音乐
2.扮演大猫的一位老师、弹奏音乐的老师
3.每张小椅子上贴上标记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场
师:老鼠宝宝们,来,跟我去草地上吧。(在“樱桃小丸子”的音乐中,进行简单的律动入场)
二、创编韵律的动作,依次练习
1.来,找棵大树,坐下来吧。(教师带领幼儿找座位)听着音乐休息一会儿。(一位老师完整弹奏音乐,幼儿第一次欣赏音乐)
2.音乐真好听,阳光也真好,我们晒晒太阳吧,你们说先晒哪里呢?(幼儿讨论音乐表演的肢体部位)
3.那我们先来晒晒我们的手吧。
4.接下来晒晒我们的肚子吧。晒小肚子可以怎么做动作呢?
5.再来晒晒我们的小屁股吧。
6.最后来晒晒我们的小脚吧。
三、学看图谱,完整练习
1.出示完整的图谱,提问:谁会看这图谱的?图谱上小手晒了几次?小肚子呢?小屁股呢?小脚呢?(都是两次)
2.那这块图谱呢?什么都没有表示什么?(没有动作)没有动作的这个地方应该怎么办呢?(这地地方我们要认真听)
3.我们看着图谱,听着音乐来试一试吧。(根据幼儿的练习,可重复1到2次)
四、引出游戏内容
1.晒完了身体,怎么还有音乐呢?这段音乐要干什么呢?仔细听。
2.听谁走过来了?(大猫)我们该怎么办?(躲起来)为什么要躲起来呀?(因为大猫会把我们都吃掉)那我们躲的时候能不能发出声音?为什么?(要被大猫听见)
3.快快快,我们躲到大树后面。(快速跑到椅子后面)
4.大猫走了,我们继续晒太阳吧。(回到凳子上)
5.刚刚宝宝们躲起来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撞到一起)那应该怎么躲树后才能不撞到一起?
6.看到椅子上的标记了吗?这个标记提醒我们什么?
7.我们再来试一试,躲一躲,听好音乐,当我唱到“躲起来”的时候,我们才能躲哟。
五、游戏“躲猫猫”
1.那我们完整地来玩这个游戏吧。(将部分要求再提醒一下,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2.快乐游戏。(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做一些小结和和提示,如果幼儿游戏地好,教师可以扮演大猫,玩一玩:“这次我来扮演大猫,没有示范拉,你们是不是也能遵守游戏规则呢”。如果幼儿游戏地不好,可请一位老师来扮演大猫。最后也可以请一个幼儿做大猫,增加趣味性。)
六、小结: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我上了之后,感觉活动的环节很清晰,但是在细节上不能很好地根据幼儿的反应进行引导。这个问题一直都是我长时间开展音乐活动下来一直争持不下的难题。怎么样的语言既能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去完成这个动作或者是目标,也能让自己觉得“赏心悦目呢”?
其次:是我没有把情绪调动起来,我在细节上的确还是没能做到该放的时候放,该收的时候收。
39、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母鸡孵蛋》
设计意图: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我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本次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配合轻快的节奏,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整个活动中。本次歌唱活动来源于奥尔夫音乐活动《母鸡孵蛋》,乐曲节奏轻快活泼、旋律优美。在本次活动中,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体验出发,运用原歌曲的旋律,为三个鸡蛋设定了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产生了歌曲中的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让幼儿在趣味的游戏中学习歌曲,能用不同的声音和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中小鸡害羞、自信的情绪,从而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中班音乐活动《母鸡孵蛋》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鸡蛋数量的变化。
2、理解、感受不同节奏小鸡的叫声,用洪亮、轻、慢的声音来表现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绪。
3、学会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中小鸡的形象,并在游戏中感应小节末拍的休止。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活动准备:
①、教学具准备:小鸡图片、鸡蛋图片、音乐cd带,录音机、铃鼓、纱巾、小米等
②、场地准备:凳子围半圆形、铃鼓与纱巾放在凳子下面。
活动过程:
一、 导课:
①、师:今天,母鸡妈妈要孵蛋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和歌词相应的动作进入教室。
歌词:叽叽、叽叽、母鸡要孵蛋、叽叽、叽叽、孵出一个蛋;一!
叽叽、叽叽、母鸡要孵蛋、叽叽、叽叽、孵出二个蛋,一、二!
叽叽、叽叽、母鸡要孵蛋、叽叽、叽叽、孵出二个蛋,一、二、三!
②、音乐结束,幼儿围坐成半圆形。
二、 基本部分
师:小朋友,刚才母鸡妈妈孵了几个蛋?(教师给予适当的手势提醒)
---幼儿:母鸡妈妈孵了三个蛋。
---师:我们来看看,母鸡妈妈孵的蛋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随乐曲逐一出示“鸡蛋”。(鸡蛋形状从大到小,竖贴在磁性黑板上。)
---师:咦,母鸡妈妈孵了三个蛋,你们来说说看,这三个蛋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通过观察,自由回答:“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有一幼儿跑到黑板前,指到上面的鸡蛋说:“它最大,”指着中间的说:“这个小点,”指着最下面的说:“这个最小。”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得出结论:母鸡妈妈孵的蛋是不一样的,有大、中、小。
---师:那蛋里面会藏着什么呢?
---幼儿:“会藏着小鸡:”
---师:哦,是小鸡呀,那我们来请小鸡出来吧!
2、棒棒的小鸡——感受1/4小鸡的叫声,能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表现自信。
教师从蛋后面拿出第一只小鸡。(第一只小鸡的形状胖胖的。)
---师:看到这只小鸡,你觉得它是怎样的小鸡呢?
---幼儿:大大的、胖胖的、黄黄的。
---师:它叫棒棒鸡,和棒棒鸡打个招呼吧!
---幼儿:棒棒鸡好!
---师:为什么棒棒鸡这么棒?它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放歌曲第一段)
(歌曲:叽叽,叽叽,我是棒棒鸡;叽叽,叽叽、我是棒棒鸡)
---师:你觉得棒棒鸡的声音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呀?
---有的幼儿:棒棒鸡的声音大,有的幼儿说:棒棒鸡的声音很有力。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因为棒棒鸡这么棒,我要把它的声音画下来。
(再放歌曲第一段)教师画图谱。
(教师随乐曲有节奏的画四个大圆圈,再次让幼儿感受棒棒鸡响亮的声音。)
---师:你们看到棒棒鸡的声音是怎样的?
---幼儿:大大的。有力的,响亮的。
小结:棒棒鸡的身体胖胖的,声音是响亮的等。
---幼儿学习唱这一段。
教师带领幼儿学唱这一段,重点让幼儿用大的、响亮的声音唱这一段,并用有力的动作来边唱边做。
动作:双手曲肘在胸前,随节奏有力的上下动,脚也随着有力的踏。
---师:跟着音乐一起来做棒棒鸡吧!
(再放第一段)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
3、打嗝的小鸡——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师:(指第二只小鸡)棒棒鸡这么棒,我们来请这只小鸡出来吧!
---师:(做呼喊状)小鸡,小鸡,快出来吧!我们来听听她是怎么叫的?
---师以游戏的形式引出打嗝鸡。打嗝鸡形状小点。
(幼儿一听到打嗝的声音很高兴。)
---师:这只小鸡看到棒棒鸡那么棒,她也想变得棒棒的,所以吃了很多的小米,吃得太饱了,所以它打嗝了。
---师:你们吃饱了会打嗝吗?打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让幼儿做打嗝游戏。幼儿非常喜欢这个打嗝的游戏,争先恐后的来做这个游戏。
---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只小鸡是怎样打嗝的?
(放第三段音乐)教师用笔画出打嗝鸡的唱声。
(歌曲:叽,叽,叽,嗝,我是打嗝鸡,叽,叽,叽,嗝,我是打嗝鸡。
---师:她是只打嗝鸡,和她打招呼吧!
---听出打嗝小鸡在小节末拍打嗝的规律,引导幼儿学习在结尾处做打嗝动作:
---师:小朋友,打嗝鸡是唱几声叽,再打嗝的?
---幼儿:打嗝鸡是唱三声叽打嗝的。
---师: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唱吧!
(再放第三段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唱。这段课堂气氛很热烈。
4、害羞的小鸡——用轻的声音进行表现害羞。
---老师以游戏的形式请出害羞鸡。师:打嗝鸡真好玩,它还有个小妹妹呢!我们请它出来吧!
---师:咦?这只小鸡有点不想出来哟。它说它很害羞,很难为情,原来这是一只害羞鸡。
(放第三段音乐)
(音乐:叽,叽,叽,叽,我是害羞鸡;:叽,叽,叽,叽,我是害羞鸡。)
---害羞鸡的声音和刚才两只小鸡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幼儿:害羞鸡的声音更小,更慢,柔柔的。没有棒棒鸡的声音大。
---师:我把害羞鸡的声音也画下来,看看有什么不同。
(再放第三段音乐)老师画四个小圆圈的图谱。
---师:老师画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幼儿:小小的。
---师:害羞鸡的声音是小小的,柔柔的,害羞的,难为情的。
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唱吧!
(再放第四段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唱。
6、师:母鸡妈妈今天孵了三个蛋,每个蛋里鸡宝宝
都不一样,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将三段连起来)唱的过程中,提示幼儿用不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小鸡。
7. ---(出示铃鼓)这是什么?
---师:(拍拍铃鼓)这象是哪种鸡的声音?
---幼儿:象棒棒鸡的声音。
---师:(摇摇铃鼓)这象是哪种鸡的声音?
---幼儿:象打嗝鸡的声音。
---重点学习打嗝鸡末拍休止的动作。末拍时可以将铃鼓放在肚子上表示休止。
---(将纱巾遮住脸)这可以表示什么鸡呢?
---幼儿:纱巾遮住脸,很害羞。可以表示害羞鸡。
---(放完整的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做动作。(拍铃鼓表示棒棒鸡,摇铃鼓表示打嗝鸡,用纱巾遮住自己的小脸,表示害羞鸡)
---这一过程将整堂课推向了高潮。幼儿很喜欢。
三,结束部分:
---师:母鸡妈妈孵了这么这么好玩的小鸡,她还会孵出什么蛋宝宝呢?我们到外面去找找吧!
教师和幼儿随乐曲做动作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会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音乐活动《母鸡孵蛋》旋律优美,整个课堂表现了一种活泼、轻快的气氛。本节课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且,幼儿参与学习活动时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本节课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不同方面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参与面广,并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教学目的达到了。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师幼情绪饱满,幼儿充分地体验到了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喜悦。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新颖,幼儿比较感兴趣,乐于去完成老师给他们的任务。
爱唱爱跳是每个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的一种语言,很多幼儿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这种表现正是幼儿对音乐的领悟,更是他们艺术创造的源泉。过去我们的音乐教学活动,大部分都是以老师教,幼儿学为主,一首歌曲老师反复教唱,幼儿机械地练习,一个舞蹈或者音乐游戏都是老师活动前设计好动作,再手把手地教给孩子,不难发现幼儿在机械模仿过程中缺少幼儿自己对歌曲、舞蹈和各种音乐游戏的理解,也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和体验。这种以老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大禁锢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来让幼儿亲身感受体验有趣的小鸡形象,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让幼儿在唱唱、听听、看看、想想、动动的轻松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40、中班音乐活动公开课教案《在农场里》活动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领唱齐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2、按原歌词的格式和内容创编新歌词。
3、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对农场(村)的动物及叫声有一定的认知经验(经验)
2、幼儿已学过歌曲《小猪睡觉》(经验)。
3、农场背景图一张,以及小鸡、小鸭、小猪等小动物的实物图片,和节奏卡两张(×○×○,×××—)。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表演《小猪睡觉》
1、幼儿复习歌表演《小猪睡觉》。提问:小猪住在那里?(引出歌词:小猪在农场里,同时出示农场背景图,以及小猪)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小猪的叫声:噜噜。
二、学唱新歌。
(1)幼儿学唱小猪的叫声。(出示节奏卡)
1、小猪吃饱了就睡,睡着了还要打呼噜,问:打呼噜时的叫声应该怎么样?引出节奏卡(×○×○),让幼儿学念其中的歌词:噜噜。
2、用同样的方法引出小猪找食吃时的叫声,同时出示节奏卡(×××—),幼儿学念噜噜噜。
3、幼儿跟随教师学说其中的歌词,注意掌握休止节奏。
(2)通过领唱齐唱等方式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1、幼儿边看图,边听教师完整范唱歌曲。
2、用领唱齐唱方法幼儿学唱歌曲,并模仿相应的动作。
3、引出歌曲名称《在农场里》,同时出示“在农场里”四个字宝宝。
三、创编新歌词。
1、幼儿迁移经验,说出在农场的其他动物及其叫声,并编进歌曲里唱一唱。
2、请个别幼儿将自己编的歌词唱出来,大家跟着学唱。
3、用新编的歌词进行领唱、齐唱。
四、结束谈话。
表扬幼儿能积极动脑,并给创编歌曲的幼儿将一朵小红花,鼓励幼儿回家把歌曲编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而音乐活动都能为幼儿提供发展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机会。在幼儿园中音乐创造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是“乐于参与即兴创造活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在农场里》这节歌唱活动,其活动目标是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结合歌曲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编创的歌词,并结合歌词进行即兴动作表演。我改变以往的图谱,换成了生动的背景图,以及相应小动物的图片和节奏卡,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各种动物在这里悠然自得地生活,同时我将歌唱、体态律动、创编歌词等幼儿喜爱的活动融入《在农场里》。这首歌旨在通过幼儿对农场里各种声音的模仿、想像与创造歌唱使幼儿的听觉、观察力、模仿力、创造力等诸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还能使幼儿拉近幼儿与小动物的距离。首先在创编歌曲《在农场里》根据歌曲内容,我以游戏的口吻告诉幼儿:“农场里还有那些动物朋友没有来,我们把他们也请到《在农场里》?”然后出示相应的小羊、小狗、公鸡等动物图片,并让幼儿讨论:如果小羊、小狗、公鸡在农场里,歌曲应该怎么唱?这是创编的准备阶段,为创编新的歌词内容作准备。本环节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创编时都很积极,都有创编的欲望,并且幼儿创编的也很好。本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后是创编的练习阶段,请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到前面指着图片分别领唱。此环节幼儿非常轻松、愉快地体验了创作成功的喜悦。最后活动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进行、结束。
此次活动唯一不足的就是有一小部分幼儿对歌曲的最后一句有些混淆,虽然我纠正了一下,但效果并不很好,这也许是我班幼儿语言能力弱,又是全班幼儿一起上课的原因吧,我相信只要稍微个别辅导一下,那几个幼儿一定能改过来的。不过我觉得整个活动效果还好。
41、中班音乐教学设计《青蛙学唱歌》小蝌蚪找妈妈主题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辨别音乐的强弱、高低,并能用不同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感受。
2.尝试用语言节奏表现青蛙的叫声。
3.能从音乐高低变化中区别老青蛙、小青蛙,并学习用不同的声音来演唱,体验演唱的乐趣。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大“荷叶”一片、钢琴、虫子一串、青蛙指偶两个(老青蛙、小青蛙)。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荷叶,激发幼儿表现音乐的兴趣。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师:哦!原来是一片大大地、绿绿的荷叶呀,我们让她静静的躺在水面上吧!
2.幼儿倾听音乐,感受和辨别音乐的强弱、高低。
(1)感受微风中,荷叶带来的感觉。
提问:风吹来了,你们感觉这是什么样的风?轻轻的风吹过来,荷叶怎么动?
小结:微风吹来,荷叶轻轻地摆动。我们可以我们转起来,轻轻地抖起来,踮起脚尖来表示微风。
(2)感受强风中,荷叶又带来怎样的感觉。
提问:这是什么风?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和微风中的荷叶有什么不同? 小结:强风吹来,音乐变快,声音变高,荷叶动的很快。
3.尝试用语言节奏表现青蛙的叫声,用不同的声音区别青蛙妈妈、小青蛙声音的变化。
(1)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节奏表现青蛙的叫声。
狂风过后,小青蛙坐在荷叶上唱歌,你们听!这只青蛙唱得真好听,还有节奏呢!
××▕××▕你好!你好!×××▕×××▕真高兴!真高兴!
(2)倾听音乐,学习用不同的声音区分青蛙妈妈、小青蛙。
播放音乐,你们猜一猜哪个是小青蛙唱的歌,那个是青蛙妈妈唱的歌?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小结:小青蛙的声音是轻轻细细的,青蛙妈妈的声音是粗粗的。
4.理解歌曲内容,学习完整演唱歌曲。
(1)幼儿尝试完整演唱,表达小青蛙对妈妈的的感激之情。
提问:小青蛙感谢谁?为什么?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表现?
(2)幼儿再次演唱歌曲,表现青蛙妈妈快乐飞翔。
4.边模仿边游戏,引导幼儿在合作游戏中演唱歌曲。
(1)介绍游戏玩法,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提问:刚才小青蛙到了谁的家里?她是怎样做的?
(2)幼儿在传递游戏中感受歌唱的快乐。
提问:小青蛙又出发了,传到你的手里,你会怎样做呢?
小结:快乐的小青蛙,不仅学会了唱歌,还学会了捉害虫,让我们一起去学一学吧!
课后反思:
在活动中我一开始创设游戏的氛围,让孩子模仿小蝌蚪的游动,用身体动作来感知和体验蝌蚪的不同动态,为后面的绘画环节做好铺垫。在课件的运用上,能调动幼儿的情绪,在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孩子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升华,更加深了孩子对亲情的感受。
42、教学设计中班音乐《狼和小羊》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 a.b.c 结构,重点对狼出现的 b 音效做出反应。
2.锻炼节奏感及自制力,听到 c 逃跑音乐开始时,“小羊”才能跑回家。
3.在音乐律动游戏中感受快乐。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 a.b.c 结构的音乐律动
难点:能根据节奏型变化进行音乐律动游戏。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律动音乐、半圆形座位摆放、三个狼面具一个羊妈妈面具经验准备:幼儿有跟随音乐拍节奏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在森林里,有一群可爱的小羊,一天他们一起出发到森林寻找食物,走吧,你们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二、听辨声音,认识音乐角色及节奏型。
播放音乐,在听到狼的恐怖音效时停止,询问幼儿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发猜想。继续播放音乐,幼儿感受音乐过程。结束后问幼儿最后发生了什么?幼儿通过猜测讨论,总结故事内容。
一群可爱的小羊到森林寻找食物,狼偷偷的跟着她们,等待时机抓羊。最后, 聪明的小羊发现了狼,用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
提问:狼是一出现就抓了羊吗?一共出现了几次? 三、初步感受音乐游戏玩法
教师:小朋友们,小羊的食物又没了,你们愿意保护他们一起去森林吗?大家这次要仔细听一听看一看,狼都出现了几次!让我们一边拍手一边跟着音乐出发吧!
教师带领幼儿坐在座位上做上肢动作:a 段音乐拍手,表达愉悦的心情,b 段五指张开,模仿狼的样子,c 段两手握拳相绕,表示快速逃跑。
交流总结:小羊去森林寻找食物的路上,狼出现了四次,最后出来抓羊,羊快快跑回家!
四、累计游戏经验
教师当狼,幼儿当羊。要求:当狼出现,小羊不能动不能发出声音,不然就会被狼发现,必须听到 C 段音效,才能开始狼追羊跑!
五、角色律动游戏,加深难度。
玩法 1:教师扮演羊妈妈带领全体小羊出发到“森林”寻找食物,听音乐进行游戏。
玩法 2:教师当狼尾随小羊们来到森林,小羊听音乐做出相应反映。
玩法 3:请三位幼儿当狼,羊妈妈带领小羊到森林寻找食物,听音乐进行游戏。四、放松活动
小羊们,你们的反应真灵敏,跑的真快,来,我们一起击个掌吧!现在我们有了很多美味的食物,晚上妈妈给你们做好吃的!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河边”喝水吧!
活动总结
孩子们对狼和羊的认识较为清晰,知道羊最怕的就是狼。所以在律动音效的衬托下,小羊的紧张情绪更加真实,部分孩子听到狼来了的 b 段音效就尖叫着想逃跑。我通过羊妈妈的角色耐心的告诉小羊们,只要我们隐藏的好,不发出声音,狼是不会发现我们的,我们大家要一起找一个最适合的时机,听到 c 段音乐再逃跑。在熟悉了音乐节奏后,所有孩子都能掌握律动游戏,并在音乐游戏中感受快乐。能力较强的孩子还能主动尝试狼的角色。
43、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小斑马》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用撕贴添画的方法,尝试表现斑马的不同动态特征。
2.根据斑马的不同动态,展开合理想象并愉快的与同伴分享交流。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愿意动手创作,体验欣赏创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白色铅画纸、事先做好背景的牛皮纸、记号笔、胶棒、活动ppt、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导入:今天,我在教室里发现了一本魔法书,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观察画面,归纳分析
1.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斑马的身体构成提问:魔法书这一页上面的图符表示什么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回忆已有经验)小结:原来斑马的身体可以分成四部分(出示图符,归纳总结)头-----小椭圆形脖子----长方形身体----大椭圆形腿-----细长方形
2.阅读步骤图,引导幼儿回忆撕贴步骤和方法导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魔法书的下一页讲了什么?
提问:这一页你看懂了吗?
小斑马是怎样做成的呢?你能来说一说吗?(幼儿分组讨论,个别回答)
3.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斑马的不同动态导入:魔法书里真有趣,我们来看看下面还讲了些什么有趣的内容。
提问:这里有两只斑马, 它们的动作一样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寻找变化规律)小结:原来小斑马它的头部在不同的部位,就可以做出不同的动作。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经验迁移,表现动态提问:今天我也用魔法书里方法,制作了一只可爱的斑马,请你猜猜我的小斑马在干什么?(出示操作模板 )你能贴出和这只斑马动作不一样的斑马吗?说说你的斑马在干什么?(鼓励幼儿展开合理想象,个别幼儿操作示范)小结:小斑马它的头部在不同的部位,就可以做出不同的动作。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过渡:你也想用魔法书中的办法来制作一匹可爱的小斑马吗?
四、操作实践,完成任务提出任务要求:
1.要注意仔细阅读魔法书步骤图,按照步骤制作。
2.注意要将斑马的重点部位添加完整。
五、分享交流,大胆表达
1.寻找亮点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幼儿奇思妙想。
2.请幼儿拿着自己的作品和朋友们讲一讲,你的小斑马在草地上干什么?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44、教学设计中班音乐活动《小猪睡觉》反思
设计意图
歌声是用来表达和分享自己感受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同样,这种方式也适用于幼儿,是幼儿童年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纲要》及《指南》中,对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也越来越受到幼儿园及幼儿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在幼儿园组织和开展歌唱教学活动,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活动目标
1、 体验歌曲中表达的欢快情绪。
2、 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并能初步跟唱歌曲。
3、 引导幼儿用手和小猪走路、睡觉、扇耳朵、摇尾巴等动作表现歌曲中小猪憨厚、可爱的形象。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重点难点
幼儿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小猪头饰一个、音乐、图谱、猪爸爸、猪哥哥、猪妹妹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做律动进入活动室。(播放音乐小松鼠进行曲)
师:小猪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去郊游啰!
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在活动室做爬山、钻山洞的动作。
二、基本部分
(一)、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师:啊,真好玩!小猪宝宝们饿了吧?(饿了)
师:那我们就在这儿把肚子吃的饱饱的!(教师与幼儿一起做吃的动作)
师:吃饱了吗? S:吃饱了。
师:嗯,肚子已经吃饱了,妈妈呀想睡觉了,那你们跟妈妈一起睡觉吧!妈妈睡觉的时候还要打呼噜呢!猪宝宝们可要听仔细了,妈妈是怎样打呼噜的。(边睡觉边打呼噜 唱:呼噜噜噜 噜 呼噜噜噜 噜)
师:刚才妈妈是怎样打呼噜的呀?哪个宝宝来学一学?(请几位幼儿学)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集体学几遍)
师:真棒,宝宝们学得真像。妈妈睡的很香很香的时候还要这样打呼噜呢!(唱:呼噜 呼噜 呼噜 呼噜)谁来学一学?(请几位幼儿学)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集体学几遍)
师:宝宝们真可爱,也会和妈妈一样打呼噜。
(二)、看图谱,熟悉歌词内容。
1、教师念歌词
妈妈还会念一首好听的儿歌呢!一起来听听好吗?(有感情地念一遍歌词,打呼噜时唱出来)
2、看图谱说歌词
——这首儿歌好听吗?谁来说一说儿歌里面说了些什么?(幼儿说,教师出示相对应图谱),如若幼儿不能回答,教师可再念一遍。
——根据图谱集体念歌词。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
师:宝宝们真能干!听,这还是一首好听的歌曲呢!(完整)宝宝们想不想学啊?那就跟妈妈一起唱吧!(教师与幼儿一起唱几遍,配乐)
(1)跟唱——教师声情并茂领唱,幼儿小声跟唱。
(2)鼓励幼儿声音响亮的跟唱。
(3)接唱——教师唱歌词的前半部分,幼儿唱后面“饱饱”、“睡觉”、“扇扇”,呼噜部分一起唱。
(4)分组唱——分男女生唱。
2、分角色演唱歌曲
师:嘘!看,猪爸爸(猪小妹)吃饱了要睡觉了,猪爸爸(猪小妹)的声音是什么样的?(粗粗的)(细细的)
师:我们用粗粗的(细细的)声音来唱好吗?
(四)、律动表演
T:现在呢妈妈要宝宝用自己的小身体来表演了。下面呀妈妈来唱,宝宝们来表演,看看哪个宝宝表演得最棒。
(五)、游戏《小猪睡觉》
师:嗯,宝宝们表演得真好,妈妈呀真高兴!嘘!听,谁来了(播放大灰狼的音乐)
玩法:播放小猪睡觉的音乐时,幼儿和教师一起唱歌做律动,当大灰狼音乐响起时,幼儿必须全部安静睡到彩垫上。
规则:必须安静入睡,否则被大灰狼带走,停玩一次。
教师在重复游戏的时候适当减少彩垫的数量。
三、结束部分:自然结束
师:猪宝宝们,今天玩的高兴吗?
幼:高兴。
师:走,咱们喝水去吧!(听音乐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在幼儿园的歌唱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老师唱得累了,幼儿还是没有学会。其实,一味地让幼儿记歌词,跟唱歌曲,并没有帮助幼儿去理解歌曲的性质。没有教给幼儿唱好歌曲的方法,一遍又一遍的机械式跟唱使幼儿学得枯燥乏味,教师又教得辛苦无奈。
对培养幼儿的内心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歌唱活动中应更多的关注幼儿的音乐情绪,利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幼儿的音乐情绪,这不仅能调动幼儿学习歌曲的积极性,也能让幼儿在歌唱活动中更好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让我们共同关注幼儿的歌唱,关注幼儿的音乐情绪!
45、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小花猫》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如何让小朋友感知圆滑和断奏?首先从音乐开始,有语词的音乐,总能让小朋友学习兴趣点增强很多,于是我们选择了“小花猫”这首歌。再则便是活动的设计,有趣的情景,总会吸引吸引的注意力,结合这一点,我们将该活动从头到尾融入情景中。激发小朋友参与,从而掌握圆滑和断奏。
活动目标
1、小朋友能感应乐曲中的圆滑与断奏;
2、感受音乐游戏中,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重点难点
通过律动、游戏,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圆滑与断奏。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图谱、放大镜、自制跳蚤并挂在绳子上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一)、暖身活动:
1、师幼用断奏,圆滑音问好
2、放大镜看跳蚤
(二)、故事导入:出示故事图片--小猫找河马医生治疗跳蚤。
河马医生有好多的秘密武器,他的诊所里总是挤满了病人。小花猫来了,她浑身发痒,难过的不得了,河马医生用放大镜一看,原来小花猫身上有好多的跳蚤!于是,河马医生让小猫用力跳跳,将跳蚤跳下来。
二、律动感应:
(一)、分段感知:
1、 A段断奏Staccato(完成河马医生的任务:跳跳,跳蚤就没了):学猫步左右轻跳。尾句后音效/学猫咪伸懒腰。
(1)、小花猫在什么地方跳呢?教师出示语词图谱,让小朋友知道每句的句首左右跳动一下。
(2)、随音乐,看图谱再次跳动,感受断奏。
小花猫身上的跳蚤还有吗?有的,河马医生建议了,用爪子挠挠。
2、B段圆滑Legato: 学猫咪抓胡须。在唱“喵喵”时才做抓跳蚤的动作。
(二)、整曲律动。
看图谱,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律动,感知圆滑与断奏。
三、角色扮演活动:小花猫抓跳蚤
两助教老师将挂有许多的“跳蚤”的绳子牵在空中,A段时,教师上下左右晃动绳子,幼儿扮小猫,随音乐跳动躲避跳蚤的碰触,避免被跳蚤“咬到”。B段幼儿开始抓跳蚤,每到“喵”处可抓一只,直到音乐结束。
四、随音乐,做肢体律动,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以小花猫身上有跳蚤,河马医生出主意抓跳蚤为背景,引导小朋友通过层层递进的游戏,来认识音乐中的圆滑,断奏音。在活动中,小朋友能积极热情地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活动,也能分辨并用肢体表达自己对圆滑断奏音的理解。
46、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大灰狼和小白兔》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年龄小,但是秩序感和掌握节奏的能力有所提高。所以我选取的是奥尔夫音乐中节奏简单欢快,多为重复的段式《鞋匠之舞》作为本次活动的音乐素材。
活动目标:
1.知道没有家长的陪同下,不可以一个人出去
2.尝试运用肢体动作来区分三段乐曲
3.通过想象感受乐曲的变化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重难点:通过体态律动来感受和表现乐曲
活动准备: 大灰狼和小白兔的头饰,锣鼓,铃鼓,PPT
活动过程:
㈠情景导入,感受乐曲
兔妈妈要出去拔萝卜了,她告诉小兔子一个人是不可以出去的,是小兔子真的是太无聊了,于是就一个人出去了。这个时候就遇到了大灰狼(请出音乐)
㈡体态律动,表现乐曲
师:你们刚刚听到音乐里有哪声音像大灰狼发出的声音?(请个别幼儿回答)有哪些声音像小白兔的声音?(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哦,原来当大灰狼来了的时候,小白兔要保护自己
师:那现在也请小朋友一起来扮演大灰狼和小白兔(部分幼儿扮演大灰狼或小白兔)请大灰狼和小白兔带好自己的头饰(请出音乐)
小结:刚刚小白兔没有听妈妈的话,一个人出去玩了碰到了大灰狼。引导幼儿不可以在没有大人的情况下一个人出去,遇到危险要保护自己。
(三)集体伴奏
师:刚刚我们做了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游戏,它们两个还给我们带来了乐器,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乐器?
大灰狼——锣鼓
小白兔——铃鼓
师: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我们一起为大灰狼和小白兔的音乐伴奏(请出音乐)
(四)鞠躬答谢
师:我们小朋友演奏完了要给大家鞠躬答谢,请小女生提起小裙边小脚向后,说谢谢大家,小男生小手搭肩,说谢谢大家。
活动小结:本节奥尔夫音乐课主要是让幼儿来感受和表现音乐,通过情景剧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告诉幼儿不可以一人外出,遇到危险要保护自己;让幼儿模仿动物进行体态律动,游戏式的教学结合展现自我的伴奏,更是加深了幼儿对乐曲的理解。
中班奥尔夫音乐活动《大灰狼和小白兔》活动反思
本次的奥尔夫音乐活动,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在课堂中将幼儿的认知,技能,情感三者融为一体。赋予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快乐地学习,真正做到从“学中玩,玩中学”。为了能较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所以我采用以下教法。
1.情景故事导入法。通过与音乐相符合的大灰狼和小白兔的形象,以情景剧的形式生动的导入。这不仅把幼儿的视,听,动,结合,贯穿并渗透于整个活动当中,满足了幼儿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体现了《纲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而且告诉了孩子一些道理。
2.为了能够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使幼儿理解记忆。所以在本堂课中具体的学法为:游戏法。幼儿是好模仿的,通过奥尔夫音乐体系中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让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表现出乐曲。符合奥尔夫音乐中给幼儿自由进行创作。
3.集体伴奏,这一环节我体现了《纲要》中的精神“给幼儿提供自由表演的机会。”将幼儿对乐曲的感知和理解推向了高潮。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是非常的开心和快乐,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结束了本堂课.也通过鞠躬答谢告诉他们演奏完要谢谢大家本堂课,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将故事教学法渗透在我的音乐中。当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由于接触幼儿机会甚少,对幼儿的理解不够深入。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多学习,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水平。
47、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气球跳舞》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的节奏、旋律以肢体的动作表现气球的各种动态。
2.能听辨四段音乐表现的不同角色特点,并进行游戏。
3.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随音乐表现各种角色的快乐。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准备:
1.小鸟、老鹰头饰,幼儿围半圆坐好。
2.《气球跳舞》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 创设玩气球游戏情境,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幼儿随音乐进入活动室,用动作进行表现。
2.引导幼儿说出听了音乐的感受。
二 欣赏乐曲,感受音乐的曲式结构特点
引导幼儿说说听了音乐的感受,能初步辨别四段不同的音
乐。
提问:听一听音乐一共有几段?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
三 分段感受音乐,并能随音乐的变化自由表现气球,小鸟
及老鹰的动作
1.欣赏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表现的是谁?心情是怎样的?
可以用什么好看的动作来表现?
重点关注幼儿是否随音乐的节奏,能自由表现气球跳舞的优美姿态。
小结:小气球们刚刚在天空中能随着音乐的变化自由表现了这么多好看的动作,真美。
2.感受并欣赏第二段音乐,引导幼儿自由表现小鸟和气球快乐舞蹈的样子
提问:气球在天空中飘呀飘,遇到了谁?他们是怎么跳舞的?
小结:小鸟玩儿的真开心,他们听着欢快的音乐跳起了快乐的舞蹈。
3.自然融入到第三段音乐,体验角色扮演的快乐。
小鸟和气球正玩儿的开心的时候,听谁来了?引导幼儿自由表现模仿老鹰的样子。
幼儿扮演老鹰,教师扮演气球,一起扮演老鹰戳破气球,气球从天上落下来的场景。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气球怎么样就会变得安全?(坐到椅子上回到家就安全了)
四 听辨完整音乐,随音乐进行表演游戏
1.创编游戏情境,介绍游戏规则。
介绍规则:气球遇见小鸟和它一起跳舞。遇见老鹰要逃跑。
如果被老鹰啄到,就做漏气状倒地。
重点关注幼儿是否随音乐的变换自由表现。
2.第一遍游戏,引导幼儿能随音乐的变换,自由表现气球小鸟和老鹰。
3.第二遍游戏,幼儿分角色进行游戏。
4.教师和幼儿互评游戏,找到没有遵守规则的地方,注意改正,继续第三边游戏。
师:你们刚才玩的怎么样?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呢?气球宝宝在躲老鹰时也要随着音乐的节奏飘回自己的位置,不然气球宝宝相互碰撞也会破的,老鹰也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去追逐气球宝宝。
五 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活动自然结束
气球宝宝你们玩的开心吗?我们一起随着音乐飘到外面看看还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吧。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真正感悟到了:教师语言情景创设的重要性,教师的引导语关系着幼儿的表现,关系着整节课目标的趋向。
教师语言情景创设的重要性,教师的引导语关系着幼儿的表现,关系着整节课目标的趋向。
相关文章
-
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反思《老爷爷与小弟弟走路》
-
中班音乐活动《大灰狼和小白兔》教学设计反思
-
中班音乐活动《小花猫》教学设计反思
-
教学设计中班音乐活动《小猪睡觉》反思
-
中班音乐活动《大鞋小鞋》教学设计反思
-
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与泡泡糖》主题教学设计反思
-
中班音乐教学设计《青蛙学唱歌》小蝌蚪找妈妈主题活动反思
-
小班音乐活动教学设计与反思《库企企》
-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躲猫猫》教学设计与反思
-
小班音乐活动《小手爬》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
中班音乐活动《躲猫猫》教学设计与反思
-
大班音乐活动《小老鼠打电话》教学设计活动反思
-
教学设计中班音乐活动《老鼠逗猫》教案反思
-
幼儿园活动设计《迷路的小花鸭》中班音乐教案反思
-
中班音乐活动《小猴子》教学设计反思
-
中班音乐活动《小雨沙沙》教学设计反思
推荐文章
-
中班音乐欣赏--色拉兄弟
-
中班音乐教案设计--手指歌
-
幼儿园中班手指画:春天的小蝌蚪
-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会跳舞的身体》
-
中班音乐活动--加沃特舞曲
-
幼儿音乐欣赏教案设计--《天鹅》中班
-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捡果果
-
中班音乐:可爱的脚印
-
中班幼儿乐器学习活动:鼓阵
-
中班音乐公开课活动:《表情歌》说课稿
-
中班音乐教案《太阳喜欢》反思
-
教学设计中班音乐《狼和小羊》反思
-
小学一年级科技手抄报
-
浮生散记
-
中学想象作文:一棵树的命运
-
不灭的明珠
-
集体教学活动:静安公园快乐游
-
《七色花》教学设计,教案
-
蒸鱼饼
-
大班安全教案《保护自己》反思
-
大班美术游戏滴墨成形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
小班健康活动《我该怎么办》教学设计反思
-
魔域个性名字38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