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谁轻谁重》(含设计意图)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谁轻谁重》(含设计意图)
1、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谁轻谁重》(含设计意图)
教材分析:
《谁轻谁重》是一节大班的数学活动。意在让幼儿通过不同的自然测量方法了解物体的轻重并且能够正确的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从而感知物体之间的轻重关系。由于幼儿对轻重已经有一点了解,所以本次活动我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设计理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摆弄和操作,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测量、判断等活动,尤其对周围生活中各类不同物品的轻重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发现其差异。根据主题活动《动感天地》中的课程安排,我选择了数学活动:谁轻谁重,旨在让幼儿用自然测量的方法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通过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感知与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的自然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2、在探索过程中,能正确记录物体的轻重,感知物体之间的轻重关系。
3、体验采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和成功感。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书本、盒子、石头若干、花片、鸡蛋、弹珠、乒乓球、天平称、课件
活动重难点:学习用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的自然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并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班级里推荐两位幼儿进行提物赛跑。(一袋装沙,一袋装布头)
2、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它们谁轻谁重呢?
二、探索实践、感知轻重
1、看一看,比轻重
⑴、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谁轻谁重?
⑵、观察活动室的物体,哪些物体重,哪些物体轻?
2、掂一掂,比轻重
再来看一样物体他们谁轻谁重
⑴、出示两个一样形状大小不一的书本,谁轻谁重?
⑵、出示两个大小一样的八宝盒,谁轻谁重?
⑶、出示两块差不多的石头,谁轻谁重?
3、称一称,比轻重
⑴、两个石头差不多轻重,我们用看和用手掂都分不清楚,那怎么办呢?请小朋友想一个更好的办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幼儿讨论。老师告知一种精确地测量方法+--用天平秤称。
⑵、教师演示用天平秤称物体来比较轻重。
⑶、幼儿分小组用天平称物体,并记录结果、交流评价
⑷、教师小结:大小一样,材料不同轻重也不一样、材料相同,大小不一样,轻重也不一样。
三、课件运用,拓展思维
1、两个磁体谁轻谁重?
2、三个挑水的人哪担谁最重?
3、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怎么样?
4、四只桃子和两只梨他们怎么样?
四、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到户外,利用可操作的自然物比较轻重,到户外玩跷跷板,比较自己与同伴之间的轻重。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激发幼儿对活动探索的兴趣。
利用小朋友身边熟悉的物体,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进行比较轻重,
引导幼儿尝试对多种材料进行探索与比较,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激发了幼儿的主体性与探索、比较的热情,为下一环节的称重伏下了铺垫。
在“称一称”这个环节中,让幼儿自己发明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题目,体验成功的快乐
通过前面的活动,幼儿对轻重有了感性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经验,挑战幼儿思维,利用课件为幼儿探索比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幼儿在争辩中,思维进一步激活并得到拓展。
2、大班教案《谁轻谁重》含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目测、体验和操作感受两个物体的轻重。
2、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感受轻和重的关系。
3、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以及学习。
4、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准备:
1、各类轻重不同的物品。
2、翘翘板教具二个,小动物卡通形象若干。数字及轻重标记若干。
3、课前组织小朋友到户外玩跷跷板,体验平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轻与重的问题。
二、感知体验
引导幼儿用提一提、掂一掂等办法感知哪个物品重,哪个物品轻。
三、交流讨论:
1、通过幼儿玩翘翘板的经验,引导幼儿将轻重不同的物品放在翘翘板上会怎样?为什么?有何办法可以让翘起的一边沉下去?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并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学习词汇:垂、翘)
2、说一说,两个物体之间谁重谁轻?
3、比一比,三个事物之间比较谁最重,谁最轻?引导他们将其排序。
四、完成画册上的练习。
五、拓展幼儿思维
生活中如何知道物体的重量呢?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师小结:
大小一样,材料不同轻重也不一样、材料相同,大小不一样,轻重也不一样。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生活中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跷跷板,并比较三人中谁最重谁最轻,请幼儿排序。
教学反思:
幼儿对轻重已经有一点了解所以本次活动我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体验采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和成功感。
3、大班数学教案《书在哪只手(认识左右)》
活动目标
1、学习以自身和客体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左边和右边。
2、能遵守活动规则,听到信号后及时做出反应。
3、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4、让幼儿认识左右。
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数学用书第七页,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谜语激趣
谜语: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
二、区别以自己身体为中心的左右
1、区别左右手。
(1)请小朋友举起拿笔的那支手,招招手并交流做哪些事情需要右手。
(2)请伸出左手摇一摇。
(3)游戏:听口令举手
(游戏中增加难度,说相反:我说左手,你举右手等。)
2、区别左右脚。
(1)交流身体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有分左和右的?
(摸摸耳朵,捂捂眼睛,踏踏脚)
(2)竞赛游戏:点鼻子。
(游戏中增加难度,说相反:我说左眼,你点右眼等。
(3)小结:知道左和右,左手这边是左边,右手这边是右边。
三、感知左右
1、交流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1)你的左边是谁?在活动室里你的左边有什么?
(2)你的右边是谁?在活动室里你的右边有什么?
2、改变方位再交流左右边有什么?
四、感知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
1、教师用左手拿一本书,请幼儿说说书在老师的哪只手。
2、讨论:书是在老师的左手,为什么许多小朋友会认为书是在老师的右手呢?
(让幼儿知道:当自己和别人面对面的时候,自己的左边和别人的左边不在一个方向)
3、请个别幼儿拿书,大家分辨他是用哪只手拿书的。
五、幼儿操作
1、打开幼儿用书,说说图画里的小朋友是用哪只手拿书的。
2、将用左手拿书的小朋友圈出来。
4、大班音乐教案《大中国(一)》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感受其欢快活泼的情绪,学习舞蹈《大中国》。
2、创编不同方位的挥舞彩条动作,能按照音乐的节奏表演。
3、注意自己的彩条不与同伴的相互缠绕。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准备:
1、音乐CD或磁带,CD机或录音机一台。
2、音乐舞蹈《大中国》的VCD,VCD一台,电视机一台。
幼儿人手两根红色的绸带(或皱纸彩条)。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舞蹈《大中国》,感受乐曲的风格。
1、教师:你听到了什么甲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呢?你知道这首歌曲口叫什么名字吗?
2、使幼儿知道音乐歌曲的名字叫《大中国》。
教师出示彩条,幼儿创编彩条挥舞的动作。
3、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彩条挥舞动作。
教师:这是什么啊甲你们觉得用彩条可以怎么跟着音乐跳舞呢?
4、教师示范表演舞蹈,幼儿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师:你们仔细看看,老师跳的舞蹈中用了哪些动作?
二、初步学习舞蹈动作,感受乐曲的旋律。
1、幼儿学习踏点步,加上手臂的动作,并随音乐练习。
2、教师哼唱音乐,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学习有节奏地颤摇手腕和挥动彩带的动作。
船幼儿创编不同方位挥舞彩条的动作。
3、教师:彩条除了可以从下到上挥舞,还可以怎么挥舞呢?幼儿集体创编,教师反馈个别幼儿的动作。
4、教师选取四个不同方位的动作,大家随音乐集体练习。
三、红绸舞《大中国》。
教师带领幼儿人手拿两根红色的绸带,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空地方,随着欢快的音乐完整地表演红绸舞《大中国》。
活动反思:
我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当教学生课本上的内容和学唱课本上的歌曲,学生总不能认真上课,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非常厌烦的神情;而当我偶尔唱些流行歌曲时,学生则表现出极度的热情,在音乐课上不认真唱歌的学生也来凑热闹。这种情况下,我便想把课外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教学。恰巧,我们音乐教材上的第一课欣赏内容中就有《大中国》这首歌曲,我认为,课外流行歌曲是教材的有益补充和提高,对音乐教学有一定促进作用。
1、有些流行歌曲可以形象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音乐教学可以形象地利用歌曲形象地进行思想教育。在音乐课上,我让学生聆听《大中国》,学生很多都会演唱了,于是就跟着音乐唱了起来。之后我问他们这首歌曲重主要是歌唱什么的?学生很快就答出是歌唱我们伟大祖国的。我便乘机开导他们:“看来我们歌唱祖国的歌曲也不一定都是那些老掉牙的歌曲啊,刚才这首不就很好听吗?”从课后的学生议论来看,效果好于以往的音乐课。
2、课外流行歌曲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一点不假。如果没有兴趣,不管干什么也无论怎样去干,也得不到预期效果。教材上的歌曲虽动听,但总唱难免会有些厌烦;而流行歌曲则以其新鲜的感觉吸引人,使学生能积极且精神饱满地去学习,如果在这个状态下讲授一些重点内容和知识,复习一些常用的理论是能事半功倍的。在学生音乐鉴赏力还不高时,可以利用一些流行歌曲进行欣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当学生欣赏能力有所提高了,能以饱满的热情参与了,再欣赏教材中的重点曲目,这样形象地进行欣赏教学,学生就会稳步提高欣赏能力了。
3、流行歌曲可以拓宽知识面,也可对接受能力快的学生进行培养。
教材上的内容虽比较全面,但对于音乐这一大的范畴来讲,其范围过于狭小,适当地引入一些流行歌曲教学,可拓宽知识面,拓宽学生视野。引入一些流行歌曲进行教学也是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如果死抓住教材不放,那些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就容易被束缚住,发挥不出他们能发挥的水平,也发展不到他们应该发展的程度,那么,对于教者来说也就会有误人子弟之嫌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给学生加入一些课外内容,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引入流行歌曲进行教学有着多种的益处,会给我们的音乐教学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家不妨一试。
5、大班语言游戏活动教案《夜里什么人不睡觉(1)》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读本内容,知道哪些人在夜里不睡觉。
2、能按顺序翻阅图书,仔细观察读本画面。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一本大书、和幼儿人数一致的图画书。
2、书架、录音机、音乐光盘。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让幼儿说说夜里不睡觉的人。
提问:
1、夜晚来到的时候,我们都在做什么?
2、有没有人在晚上不睡觉呢?
二、出示读本,引发阅读兴趣。
(一)观察封面,提问:画面上有谁?她们在做什么?
(二)认识书名《夜里什么人不睡觉》
三、幼儿自主阅读小书,初步感知图书内容。
(一)幼儿自主阅读小书,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阅读。
(二)提问:你从书里看到了谁夜里不睡觉?(幼儿自由说)
四、大书导读,初步理解读本内容。
(一)阅读P4-9并提问:黑夜静悄悄,真的每个人都睡了么?
(二)阅读P10-23,引导幼儿了解夜里什么人不睡觉。
师提问:有谁在夜里不睡觉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三)遮挡画面,引导幼儿通过对比知道夜里什么人不睡觉。
提问:我们有这些美好的东西,是谁在夜里不睡觉为我们辛勤工作?
五、归纳小结,提出再次阅读的要求。
师:看完了图书,书中说了医生、警察、船长……在夜里不睡觉,他们为什么不睡觉呢?下次我们再来看看图画书里是怎么说的?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6、大班数学教案《学习8的加减(一、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列算式,学习8的第一、二组加减。
2、探索根据实物图的内容选择答案图,并列出8的第一、二组加减算试。
3、用较准确、完整的语言讲述算式的含意。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8的第一组实物图七张、第二组实物图五张。
学具:幼儿用书、铅笔若干。操作材料若干(7以内的加减算式和8的第一、二组加减算试。)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8的组成——玩碰球游戏。
2、学习8的第一组加减。
(1)学习8的第一组加法。
出示3张实物图,引导幼儿说说图上说了些什么?并看图列算式记录它的意思(7 1=?)说说7加1等于几?(7 1=8)这道算式的意思是什么?再出示另外3张图片,让幼儿选出一张正确的答案。启发幼儿完整地讲述图意。读一读算试。
(2)学习8的第一组减法。
出示3张实物图,引导幼儿看图说说图意再记录(8-1=?),然后启发幼儿选出正确的答案图,完整讲述这三幅图的意思,读算式8-1=7两遍。
3、学习8的第二组加减。同8的第一组加减教学。
二、操作活动。
1、幼儿用书第10页的观察房子的颜色,列出8的第一组加减算式。
2、观察第11页上的实物的颜色,列出8的第二组加减算式。
3、仔细看图,讲述图片的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图,并打√,然后列出8的第二组加减算式。
4、直接写出答案。
5、开火车游戏:操作8以内的加减算式卡片。
三、活动评价。
1、带领幼儿看操作记录,鼓励幼儿大胆地看图讲述图片内容。
2、请个别幼儿读读自己的算式,其他幼儿看着自己的验证。
活动反思:
学生在学习6、7的加减法时就会根据一幅图列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教材已为本课的一图四式作了铺垫。出示小棒图后,我问:谁能根据这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6+2=8,2+6=8。那么,谁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呢?8-2=6 ,8-6=2,这还比较顺利。我再问:谁能说出这些算式的意思?我要求学生先看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再看减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说的就不太顺了。最后齐读算式,我之所以这样的设计,是想根据教材提供的图,要求学生根据图写出不同的算式,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写出四个算式,使学生亲身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让学生根据图意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了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及学会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加深学生理解的能力,我认为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图四式的形成过程,对新知的认识比较深刻,这一点比较成功。不足之处:学生在列减法算式时,有的学生用一边多的减一边少的,在这里应加以强调:不管是一图两式还是一图四式,列减法算式时,都应从总数中减。
7、大班体育教案《玩纸棒(健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纸棒的不同玩法,进一步萌发创新与合作的意识。
2、在玩纸棒的过程中学习助跑跨跳过50厘米左右的平行线。
3、在玩纸棒中进一步增强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及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1、四根长纸棒;幼儿人手一根纸棒;
2、雪碧瓶若干;幼儿制作的五金工具若干。
3、皇冠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四路纵队走到四根长纸棒前,以组为单位,右手持纸棒,集体练习纸棒操。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操吧!举一举呀,走一走;举一举呀,走一走;蹲一蹲呀,放一放;荡秋千,荡呀荡;摇小船,摇一摇呀,真快乐,天天做操身体好!
2、探索玩纸棒的不同方法。
(1)自由玩纸棒,初次探索不同玩法,满足玩的欲望。
师:请你找一个空地方玩一玩,看谁玩的方法又多又好,还要注意安全。
(2)请有创意玩法的幼儿在两队之间介绍并演示玩法,让其它幼儿学一学。
(3)幼儿合作玩纸棒,进一步探索纸棒的多种玩法。
(4)结伴说说合作玩的方法并进行示范。
(5)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推出助跑跨跳的动作。
(6)以组为单位用纸棒搭成不同宽度的"小河",提示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宽度跳过小河。
3、综合游戏
(1)结合游戏场地,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
师:小动物们想问我们来卖五金工具,我们把自己做的五金工具去送给小动物吧,但去的路上我们要走过"钢索"、跨跳过"小河"、钻过"山洞"绕过"大树桩"拿一样五金工具再跑回原地。
(2)第一遍游戏针对幼儿不好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评。
(3)第二次游戏。
(4)以戴"皇冠"祝胜利。
活动结束:
放松、整理活动。
手持纸棒在音乐声中做拍腿、拍肩、挥手等放松运动。
教学反思: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8、大班优秀社会教案《我们来聚会(一)》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对聚会的内容进行设想、规划,增强计划能力。
2、能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与同伴讨论的内容。
3、体验与同伴共同商量、讨论的过程。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幼儿园大班优秀社会教案《我们来聚会(一)》
活动准备:
1、教师用记录表:空白纸张,上面有标题"我们来聚会"。
2、幼儿用书:《我们来聚会》。
活动过程:
1、师幼讨论:聚会可以开展哪些有趣的活动?
教师:新年快到了,我们可以邀请哪些家人来@JLN和我们一同庆祝呢?他们来幼儿园参加聚会时可以进行哪些活动?
幼儿与同伴相互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家人可以参加什么样的游戏?小朋友可以和家人共同进行什么活动?小朋友是幼儿园的小主人,可以怎样邀请参加活动的客人?
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记录表上用简笔画的方法进行记录。(如小朋友建议可以进行表演,教师就画上跳舞的小人进行记录)
2、幼儿分组进行聚会计划的讨论并记录在幼儿用书《我们来聚会》上。
师幼共同讨论有关聚会计划的一些具体问题:①聚会的时间、地点怎样安排?怎样邀请客人,有哪些邀请礼仪?(可以制作宣传海报、聚会请帖,用礼貌的语言进行邀请)③客人参加聚会时可以怎样装扮?(制作装饰的面具或帽子等)④聚会的环境可以怎样布置?(可以用绘画、制作拉花等方法进行装饰)⑤聚会进行的程序是怎样的?由谁来主持?
幼儿自由结伴,进行小组讨论,在幼儿用书上记录下自己和本组同伴讨论的结果。
幼儿边看自己的记录边向大家进行介绍。
3、师幼为聚会进行准备。
幼儿分工合作,如有的小组制作邀请卡,有的小组开始排练节目,有的小组为环境做准备。
延伸活动:利用晨间、餐后等时间与幼儿谈谈对聚会的准备工作。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9、大班美术教案《向日葵(一)》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梵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让幼儿感受作品的美。
2、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能力,鼓励幼儿大胆表述与评价,增强幼儿对艺术作品的感受能力。
3、激发幼儿创作的愿望,感受绘画带给自己的快乐。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经验准备:幼儿观察认识过向日葵,事先参观过向日葵种植园地。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向日葵实物图片。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向日葵)向日葵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因为向日葵的脸总是一直向着太阳,太阳到哪里,它的脸就向哪里。所以叫向日葵。
二、出示梵高作品《向日葵》,引出课题。
1、幼儿欣赏作品。
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一幅美丽的向日葵绘画,这是外国的一位画家画的,世界上许多人都喜欢他画的向日葵,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让幼儿叙述对画面的第一感受。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这幅画有什么感觉?
鼓励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充分肯定每一个幼儿的感觉、感受,并让所有的幼儿能够分享到同伴的不同审美体验。教师小结。
1、色彩的感受。
提问:
(1)小朋友,你们看看这幅画什么颜色?
(2)你们最喜欢画中的哪一种颜色?为什么?
(3)哪种最多?(黄色)
(4)你们喜欢这种颜色吗?
(5)你们看到黄色有什么感觉?(高兴,激动、热情…….)幼儿分别回答。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感受到画面中黄色为主、其他色为辅,同时关注到色彩的巧妙搭配及对比色的使用比例。这样画面才能饱满、好看。
2、构图的感受。
提问:
(1)小朋友,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画除了向日葵,还有什么?(花瓶)
(2)那么有几朵向日葵,我们来数一数吧。(14朵)
(3)这些向日葵都一样吗?(有的低下了头,有的仰着头)是不是都朝着一个方向?(不是)那都有哪些方向呢?我请小朋友用红色的箭头标志把向日葵的方向标出来,而且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向日葵各个方向的姿态,哪个小朋友愿意?(幼儿操作)
3、线条的感受。
师:我们来看看向日葵的花瓣。向日葵的花瓣是什么样的?它们好像在干什么?(跳舞……)引导幼儿感觉和体验作品中线条的夸张大胆和扭曲,感受到画面中的向日葵充满着生命的力量。
师:对了,向日葵好像在舞蹈,有的低下头,有的仰起头,有的扭动身体,漂不漂亮?你们喜欢吗?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也像向日葵那样听音乐扭动你们的身体,好像你们自己就是一朵朵美丽的充满活力的向日葵,好吗?(幼儿表现)教师小结:刚刚小朋友表现的真好,舞跳得很美,你们就像一朵朵美丽的向日葵,我们给自己鼓鼓掌吧!
四、认识梵高。
师:你们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那么这幅画是谁画的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梵高)这个叔叔就是文森特梵高,梵高叔叔是荷兰的大画家。他的画受到世界很多人的喜欢。这幅《向日葵》就是他画的。老师还悄悄地告诉你们一个梵高叔叔的小秘密。他最喜欢的花就是向日葵了。我们一起看看他其它的向日葵画。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10、大班数学教案《学习8的加减(三、四)》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实物图列算式,学习8的第三、四组加减。
2、巩固复习看图形勾画特征。
3、能按要求进行各项活动,并与同伴友好合作。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实物图,算式教具一套。
学具:幼儿用书第12、13页。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8的组成——“碰球”游戏。
2、学习8的第三组加减。
出示实物图: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不同?启发幼儿按标记的提示,列出8的第三组加减。(3 5=8,5 3=8,8-3=5,8-5=3)并让幼儿说说算式的意义。
3、学习8的第四组加减。
让幼儿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样做的?教师板书:4 4=8,8-4=4。
4、读一读8的第三、四组加减算式。
二、操作活动。
1、看图列式。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实物的数量,启发幼儿根据不同的特征列出算式。
2、仔细观察图片,选择正确的答案图打√,在列出加减算式。
3、直接写出得数。
三、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讲一讲它的操作活动,集体进行评价,教师对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简单的小结。
活动反思:
学习8的加法是大班下学期的内容,大家都知道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教学中容易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到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够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我构思了本节数学活动,是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物产生联系,不仅将一般的认识迁移到具体的事物上,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扩大认知面,而且对开拓孩子思维,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及激发学数学的兴趣也极为有益。
一、游戏导入:“猜水果”
今天,动物王国要举行动物运动会,想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参加。你们愿意吗?幼儿们都很喜欢,哇!原来小动物们还给我们准备了一些水果。瞧!这里有两篮水果,一篮苹果,一篮梨,这两篮水果的数量合起来是8。一篮苹果,一篮梨,苹果有1梨有几?这里我采用集体回答或个别回答的方式,随机追问:你们是怎么猜到的?引导幼儿复习8的分合,幼儿已经有了8的组成以及7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基本上全部都能回答出来。
二、核心过程:学习8的加法。
本节课并不难,但一定要操作与图示结合起来,给幼儿以直观的认识,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新知在有趣的活动中内化,让幼儿体验、感悟知识的来源,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并掌握领会学习的方法。走着走着,它来到了一片草地,让我们一起看看它看到了什么?原来小猪正要去参加动物运动会,走着走着,它来到了一片草地,让我们一起看看它看到了什么?(依次出示图片),原来有几个,又来了几个,现在一共有几个?这里要求幼儿观察图片,说出相应的算式,并且说一说算式中各个数字的含义。
三、操作活动:小猪投篮
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小猪来到了篮球馆参加投篮比赛,看看它的篮球上有什么呀?篮筐里有什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先算出每个篮筐中算式的得数,将得数是8的篮筐和小猪的篮球用线连起来)通过多种游戏引导幼儿看图列出算式,学会用8的组成和分解计算8的加法,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好多幼儿把图连的像蜘蛛网一样的,再三强调的要求不能线乱在一起,一定要注意好线的走向,不然的话自己的都会搞不清楚。
这节课下来,我也有几个点思考:
1、如何关提高老师上课提问的有效性,为什么问题总是要问过好几遍之后幼儿才能回答。
我的几点心得:
1、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并逐步加以解决,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问应体现层次性,发展性的原则,并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分层提问,逐渐加深层次,体现有效教学促进幼儿的发展。如在“树叶分类”的数学活动中,教师先提问:“黄树叶和绿树叶想回家,怎么办?请你们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在幼儿按颜色分类的基础上再提出问题:“黄树叶家中,它们想按形状住在一起,你能帮他分一分吗?“幼儿根据问题按树叶形状完成了分类后。教师又提问:“你们能按树叶的大小再把树叶分一分吗?”于是幼儿又进行了第三次分类。通过教师层层设疑提问,使幼儿的每次的活动都有不同层次的目标,引发幼儿不断地尝试探索,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又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2、从活动入手,发展孩子的注意力。
2、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联系,知识水平的提问让幼儿回忆所学知识,在已有经验水平上探索发现,如在数学活动“认识时钟”中,教师出示没有针的钟面,问问幼儿:“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钟面上少了什么?”让幼儿回忆生活中见到的钟的主要特征,促使幼儿回忆、思维,让孩子把生活中的已有经验挖掘出来,调动孩子的已有经验。在此基础上,孩子能探索发现,提升经验,进一步了解三根针的意义。
11、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排序(一)》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发现递增递减排序规律,会接着往下排,并说出理由。
2、发现生活中序列的规律美。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经学过其它排序规律(如:ABAB、ABBABB)
2、物质准备:
(1)教师材料:运动场图;序列图一(递增)、序列图二(递减);规律图谱
(2)幼儿分组操作材料:排序底卡、菠萝、桃子、橘子、等各种水果图片;制作奖品用的材料、规律提示卡
活动过程:
一、观看运动场的布置,感受规律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引导语:果园里举行水果娃娃运动会了,我们去看看运动场的布置吧!
1、观察红绿旗、大小气球的排列顺序,幼儿找出规律。
2、师小结:这种按物体的不同的特征有规律的排列,真美!
二、幼儿操作,初步学习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
引导语:运动会快开始了,水果娃娃准备入场了,你们瞧
(一)探索递增规律排列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找出规律:ABABBABBB
2、请幼儿根据图一的顺序,接着往下排。
3、分享交流: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4、师小结: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物体的数量不变,另一个物体后面的比前面都多一个,这样逐一逐一增加的叫递增。
(二)探索递减规律排列
1、出示图二,引导幼儿找出规律:ABBBBBABBBBABBB
2、请幼儿根据图二的顺序,用新材料让幼儿按递减规律排列。
3、分享交流: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4、师小结: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物体的数量不变,另一个物体后面的比前面都多一个,这样逐一逐一减少的叫递减。
三、发现运动场环境创设的规律美,引导语:小朋友,运动员要经过三条小路,才能到达比赛地点,我们去看看。
1、出示三条路的图片,幼儿观察判断。
问题:哪一条路是递增规律排列的,哪一条是按递减规律排列的?
2、另一条特别的路(有递增又有递减,如:ABBBBBAABBBBAAABBBAAAABBAAAAAB)师小结:按规律排序的方法真多呀,小朋友只要认真观察、比较,在我们生活中就会发现很多各种各样的规律美,让我们以后慢慢去寻找吧。
四、分组操作活动,继续学习按照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
引导语:马上要给运动远颁奖了,可是粗心的果园老板还没准备好呢?小朋友一起来制作奖品吧!
(一)介绍分组材料以及操作要求1组:用两种颜色的纸条做彩链。
2组:用两种长短不同的吸管制作手链3组:两种形状的木珠制作项链操作要求:请小朋友选择一种材料,可以按照这种逐一逐一增加的递增方法,或者逐一逐一减少的递减方法,也可以同时有递增又有递减的方法,制作美丽的奖品,好吗?
(二)幼儿自选一组材料,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按照递增递减规律来排列的。
结束语:让我们把作品拿到区域里,在分区时,再和同伴一起来分享欣赏,好吗?
五、延伸活动
区域活动:将分组活动的材料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继续练习按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
家园共育: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家里或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
教学反思:
整节教学活动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为主旨,结合幼儿的生活实践,将抽象的按规律排序具体化、生活化,从而帮助幼儿轻松的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在活动中还设置一些分难易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让每个幼儿体验到成功,孩子们在活动中参与的非常棒!
12、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是一个中国人(5)》含反思
国庆前夕谈话
9/29上午
1、知道10月1日是祖国妈妈的生日,交流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
2、分享节日的喜悦,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3、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集体
分组
各种纸、彩色水笔、剪刀、小乐器
一、交流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
再过几天就是祖国妈妈的生日了,有谁知道,祖国妈妈是是什么时候生日?祖国妈妈要生日了,我们真高兴,我们要好好庆祝一下,那怎样庆祝呢?幼儿互相讨论。
二、交流自己的想法
你想怎样庆祝?老师将孩子庆祝的方法进行归类。
三、准备节目
将孩子分成制作组、表演组、儿歌组,进行活动。
四、幼儿分组展示他们的成果
“国庆节我要到千岛湖去旅游了!”“过两天,我要去饭店里吃喜酒,我舅舅结婚!”很多孩子都兴高采烈。于是,我班设计了一张名为“国庆长假怎么过”的统计表,请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来完成这张表格,培养了孩子做事有计划的良好习惯。
国庆节计划书
9/30上午
1、能在地图上找到中国和所在省市的位置。
2、学习制定计划书
集体——分组
中国及世界地图
1、出示中国地图及世界地图。
——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吗?
2、通过讨论交流知道祖国的生日、民族等基本情况。
3、今年的国庆节准备怎么过呢?
——分组制定计划书
4、展示每组的计划书
国庆打算怎么玩,对孩子来说比较难说,因为许多时候是大人安排的,因此我们讨论后,设计了“欢腾的国庆‘趣闻,让大家将去过的地方拍下来或画下来,这样孩子也可操作。
我去过的地方
10/8上午
1、回忆、交流旅游的快乐事情。
2、能大胆讲述。
小组
幼儿带来的相关资料。
1、谈话引出话题。
——国庆节许多小朋友去了好玩的地方,我们请他们来介绍。
2、幼儿展示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到哪里去玩了?看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3、教师进行归纳小结。
——大家都很想了解,怎么办呢?
——幼儿讨论,引导布置一块墙面展示。
今天一来幼儿园,好朋友们多日不见,格外想念,唧唧喳喳,谈论的就是假期里的事。仔细去倾听他们的交谈,发现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日益增强。同时我又从孩子中交流中引发新的问题和困惑,鼓励他们继续探索。
快乐的国庆节
10/8下午
1.知道国庆节全国人民都要来庆祝。
2.画画庆祝国庆的场景
集体
纸、范例
1.讨论:在国庆节,我们能看到什么欢庆活动?国庆的夜晚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2.看图:人们为什么站在窗口前?这是一家人吗?他们是谁?怎么还有外国小朋友?国庆节有什么精彩的电视?想象他们在唱什么歌?
3.你想画画怎么样的欢庆国庆的情景?
“你们怎么都是画的烟火和彩灯呀”我很不高兴的问。本来我想经过讨论后,孩子们会画出许多精彩的内容,结果却如此。“可我们就是喜欢烟火呀。”孩子们说。
孩子们的想法和大人不同,他们很简单。烟火与彩灯对孩子的视觉最直观,最能吸引他们,因此要将大人想法强加在孩子头上,那就违背了以孩子为主的教育思想。
国庆问答赛
10/9上午
1、通过竞赛的形式,进一步了解祖国之最,产生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学着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的分值题目。
分组
1、小国旗18面、小锣、小鼓各一
2、竞赛题目
1、提出知识问答赛的要求。
——问答的问题须与国庆有关,分两队进行。
2、竞赛游戏。
——国庆节是几月几日?国庆节是什么节日?——十月一日是哪个国家人民的节日?庆祝国庆为什么要挂国旗?
——外国的小朋友过不过中国的国庆节?外国小朋友有没有国庆节?——天安门在哪里?天安门广场上还有什么建筑?
——少先队员升旗时行什么礼?
——你能讲出除了国庆节外的三个中国节日吗?
3、统计得分情况
——颁奖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幼儿们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启发幼儿去探索,并产生联想寻求答案的愿望。
国庆小导游
10/9下午
1、学习7以内的加减法。
2、在游戏中了解更多的中国旅游景点,增强爱祖国的情感。
集体
1、收集各自的旅游照片,没有旅游过的幼儿可以收集各地的图片或画片。
2、在画有飞机、火车、轮船、长途汽车、小轿车的卡片上分别贴上试题。
3、不同色纸的“车票”若干张,上面写有1-7或7以内的加减法。
1、幼儿将同一地点的图片归类后,放在桌上或张贴在板上。
2、旅游者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旅游经历,其他幼儿用图片进行补充或询问。
3、讲述去旅游时乘坐的交通工具,教师逐一出示画有交通工具的图片。
4、游戏“我是国庆小导游”,玩法:手持同一种颜色,以票子上的数字为得数,去寻找贴在交通工具上的相应试题,以表示旅游中将乘坐哪种交通工具。几位幼儿分别扮演交通工具的司机,站立在交通工具前发出指令:“嘿嘿,我的××就要开,开到北京去,有票的乘客请上来。”持有该试题得数“票子”的幼儿,凭票上车,直至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开走,游戏结束。
把枯燥的计算活动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去,孩子们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效率也提高。这让我更深的感悟到:新纲要要求学前教育应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又是游戏的主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我们应以游戏的形式来组织孩子们的学习活动。
单元活动方案——多彩的民间活动
活动名称
活动时间
活动目标
组织形式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反思或记录
上海叫卖小调(一)
10/10上午
1、初步学会唱歌曲。
2、学习轮唱和伴唱,要求两声部较协调一致。
3、感受民间小调的韵味。
集体
——分组
磁带、录音
第一教时
1、熟悉歌曲。
——听歌曲,了解旋律。
——学说上海话
2、学唱歌曲
——幼儿唱歌曲一遍。
——边看图形谱边演唱歌曲;老师手指图形谱引导幼儿唱准5.555的符点音。
——边表演边唱提醒幼儿唱清楚歌词。
第二教时
1、学习轮唱:
——学习儿歌的轮诵了
——现在我们用儿歌轮诵的方法来学习轮唱好吗?”
——老师带幼儿个跟随录音,边看图形谱边学习轮唱两遍。
——看老师指挥的手势轻轻唱两声部的轮唱。
——两组由两个小老师带唱轮唱,提醒声音要轻,要能听到另一声部的声音。
2、幼儿分成两声部
——一半幼儿唱歌词,一半幼儿用叮的声音伴唱。
“老师,这首歌曲听上去怪怪的,唱的是什么呀?”“我好象听出来是浦东话。”“对,它就是用上海方言唱的。”我纠正说。孩子们很喜欢这首歌。
平时的歌曲都是用普通话唱的,当听到方言唱的歌孩子们都觉得很新鲜。在学的时候,许多方言说不准。我想在大力提倡说普通话的同时,也应让孩子学会说方言,毕竟这也是中国的特有文化。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是一个中国人(5)》含反思这篇文章共9173字。
13、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是一个中国人(1)》含反思
本主题为期6周 背景分析
再过几天即将迎来祖国妈妈的生日——十月一国庆节。孩子们对这个节日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渴望了解更多有关国庆的、祖国的知识,这些可从孩子的日常交谈中发现。如孩子会问:“为什么会有国庆节?”“国旗上为什么有五颗星?”也有的孩子会告诉我们:“我去过宁波。”“我到香港去玩过。”“我要到海南岛去玩了。”根据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结合节日活动,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我是一个中国人,以此增强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主题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中国地大物博,有许多了不起的地方,我们中国人勤劳、勇敢聪敏才智过人。
●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主题线索:
了不起的中国人――四大发明、中国功夫、国画、大中国、嫦娥奔月、爷爷为我打月饼、有趣的中国字、京剧脸谱、我是一个中国人、航天科学家有功劳、我喜欢的中国运动员、我了解的运动项目、乒乓球入门夺金牌、我与2008奥运会
欢腾的国庆节――祖国大,祖国好、国旗多美丽、雄伟的天安门、我爱天安门、看灯笼、我在天安门前留个影、国庆前夕谈话、节日的教室、国庆节计划书、我去过的地方、快乐的国庆节、国庆问答赛、国庆小导游
多彩的民间活动――有趣的剪纸、上海叫卖小调、中国结、扎染、舞龙、有趣的面人、泥娃娃、分家、热闹的城隍庙、放风筝
旅游去――中国着名的旅游景点、旅游棋、自制中国地图、爬长城、我去台湾岛、美丽的台湾岛、神秘的西藏、北京的金山上、我们新疆好地方、五人新疆舞、美丽的蒙古、挤奶舞、好客的傣族、小孔雀、快乐的汉族、扭秧歌、学前、多彩的民族服饰、各民族娃娃大联欢、智力大冲浪
单元活动方案——了不起的中国人
活动名称
活动时间
活动目标
组织形式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反思或记录
四大发明
9/13上午
1、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知道中国人是很聪明勤劳的,有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集体
四大发明的图片
1、引出话题。
——你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2、老师朗诵《四大发明》儿歌一遍。
——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出,师出示图片。
3、结合图片再次朗诵儿歌。
——你还听到了什么?
4、初步跟读。
课后,许多孩子还围在黑板前问我:纸是怎么造出来的;为什么会想到造纸;有的说:我看见过古时候的书是长长的竹片。
在此活动中,有许多孩子已不满足于哪四大发明,想要更多了解,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纸。如果一味地满足自己的教学要求,孩子在活动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他们的好奇心、探索欲也会抑制。因此,布置一块小版面,以小组和个别化形式开展了有关纸的活动。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是一个中国人(1)》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033字。
14、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小篱笆(歌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表达的艺术美,体验歌曲欢快优美的情绪。
2.初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2.准备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艺术·小篱笆》。
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启发幼儿从春天的气候、动植物、人们的服饰以及河流的变化方面进行讨论。
2.欣赏教育挂图,了解歌词内容。
3.欣赏歌曲,探索歌曲演唱风格。
4.欣赏歌曲,幼儿可以小声地跟着哼唱,教师用动作、表情提示歌词,暗示歌曲的演唱风格。
5.教师用填空式演唱的方式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6.幼儿尝试用探索的方法演唱歌曲:歌词部分唱得连贯、优美,象声词部分用轻快、跳跃的方法演唱。
7.集体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用动作、表情暗示。
8.欣赏同伴演唱,教师在需要时助唱。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演,体验倾听、等待以及自己表演所带来的愉快情感。
活动反思:
《小篱笆》是一首优美的乐曲,舒缓悠扬的三拍子音乐呈现出初春的喜人景色,结束句的水滴声又体现了欢快跳跃的不同风格,乐曲的意境与歌词内容符合近阶段孩子的生活经验。
我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是:
1、感受三拍子歌曲优美的情绪,体验歌曲表达的春天的美。
2、能较完整地演唱歌曲。
3、积极参加表演唱,体验表演唱的乐趣。
在本次活动中,我利用色彩鲜艳的图谱,结合琴声,加上适当的体态动作,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积极表达。活动后的几点反思:
1、在观察图谱时,可以让幼儿踊跃回答,谈谈图片上的内容,多给幼儿提供发言的机会,鼓励幼儿积极回答、探索。
2、在幼儿基本会朗诵歌词后,我便让孩子们来跟着伴奏跟唱,小朋友的兴奋状态还未被完全激发,我应该再给孩子一点时间,如让孩子们自由地跟着教师哼唱,从而初步熟悉旋律,给予更多的缓冲与支持,为歌唱积累一定的经验,到最后能够完整的歌唱。
3、在随音乐拍节奏时次数有些少,应让幼儿多感受几次,音乐的节奏可逐步加速,激发幼儿的兴趣。
4、活动结束前,应让幼儿跟着音乐边唱边用动作表现一下歌曲,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虽然在活动中我还存在着不少的不足,但是整个活动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中学会歌曲,为以后的培养艺术气质积累经验。
15、大班主题活动教案《丰收的季节(上)》含反思
一、主题背景:
秋季是农村丰收的季节,收获的各种蔬菜、瓜果、粮食对农村的孩子来说非常之熟悉,给幼儿提供了探索、发现、表达、操作的很大空间,广阔的田野是幼儿活动的一方土地、一个世界,幼儿亲自采摘的瓜果、蔬菜等又是很好玩的操作材料,当我们专注它上时,会发现它们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它能将通过蔬菜、瓜果、粮食等教育资源渗透幼儿园教学的五大领域中,贯穿整个主题教学活动,在主题中它能让幼儿体验农民秋季收获的喜悦,感受农民伯伯种植、培育、采摘的辛苦。本主题带着幼儿亲身实地去探究、去发现、去想象、去操作、去表现,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秋季是蔬菜、瓜果和农作物丰收、成熟的季节,了解农民伯伯种粮食的辛苦,亲身体验田间劳动和收获的快乐;
2、认识秋季常见的瓜果、蔬菜和农作物,知道粮食的来源,种植粮食的过程,以及粮食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懂得爱惜粮食,尊重人民的劳动成果。
3、借助蔬菜、瓜果、稻穗开展一些设计制作表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主题内容:
(一)集体活动:
活动内容活动目标秋收忙
1、引导幼儿观察农民伯伯收割水稻的过程。
2、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粮食成熟的季节
1、通过实地参观,感受丰收田野的美景,体验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
2、知道秋天是粮食成熟的季节,初步认识水稻、番薯等农作物。
快乐猜猜猜
1、学猜有关秋天农作物、水果的谜语,学说谜面,对猜谜语活动感兴趣。
2、培养好奇心,提高分析、联想能力。
奇妙的水果树
1、在画水果的基础上学习用各种颜色、图案装饰水果,然后将其剪下,幼儿集体装饰成一棵水果树。
2、知道秋季是水果丰收的季节,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好玩的番薯造型
1、喜欢自己动手制作番薯造型。
2、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创作出不同的造型。
大豆、扁豆、四季豆
1、认识大豆、扁豆、四季豆,学习比较它们的异同。
2、学习剥大豆,体验劳动的乐趣。
粮食丰收了
1、尝试用重叠的方法画出景物,有疏有密地安排画面,鹈鹕布局的变化。
2、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语句讲述自己见到过的农村粮食丰收的景象。
棉花
1、通过观察,认识棉花,知道棉花的结构组成。
2、能用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棉花的用途与好处。
3、能大胆运用棉签等作画工具进行绘画,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黄豆爷爷找朋友
1、激发幼儿探究黄豆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2、引导幼儿初步认识黄豆及其豆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3、培养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辨别黄豆并区分豆制品的能力。
妈妈的菜篮子
1、通过比赛讲述蔬菜种类,让幼儿感受到秋天是蔬菜丰收的季节。
2、了解荤菜与素菜的合理搭配,知道要多吃蔬菜,少吃荤菜。
(二)区域提示:
美工区:让幼儿收集句子橘子皮,供幼儿用撕、剪等方法制作菊花;投放一些稻草、豆梗等让幼儿自制一些玩具。
阅读区:准备一些花生、柿子、石榴、橘子等实物,准备百宝箱一只为幼儿猜谜语等。
角色区:增设食品商店,投放一些幼儿从家里带来的蔬菜、水果,供幼儿玩区角活动和角色游戏用。
科学区:为幼儿准备一些水果与干果,让幼儿欣赏、探索。
(三)环境创设:
(1)在自然角中投放一些本地常见的,秋季成熟的蔬菜、水果、稻穗等,供幼儿欣赏、交流。
(2)在活动一角投放整株的水稻、棉花、新鲜的番薯等供幼儿造型、欣赏和交流。
(3)投放有关爱惜粮食和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的图书及一些粮食作物的谜语、古诗,工幼儿看看、念念、画画。
(四)家园共育:
让家长有空时带幼儿去田野走走、看看,参加一些简单的秋收劳动;利用休假等时间带孩子到水果店里去引导孩子观察各种水果,或让孩子直接参与一些采摘活动,去水果店时让孩子参与一些买卖活动,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并请家长为孩子准备1—2种秋季成熟的瓜果,放到自然角或与同伴们分享,鼓励幼儿关心集体,为集体、为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五)日常活动:
1、主题活动前做好家园联系工作,让家长带领孩子去田野参观,并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2、让幼儿在自家的菜园地里种植管理一些简单易种的蔬菜,鼓励孩子帮助家长采摘瓜果,在收割时节,让幼儿帮助家长翻晒稻谷等,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3、体育游戏:开展《运瓜》、《抢收抢种》、《运送粮食》、《摘果子》、《运菜忙》等活动,每个活动都围绕主题进行。
4、角色游戏:开展《水果店》、《买水果》等活动。
5、区域活动:开展《水果拼盘》、《番薯造型》等活动。
6、午餐前让幼儿说说所吃的蔬菜名称、菜的做法及营养价值,自己家所种植的蔬菜有哪些?自己采摘过哪些瓜果?最喜欢吃哪些蔬菜?并谈谈它们所含有的营养素。
7、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主题墙的布置。如:“秋季水果多又多”等。
四、特色体现:
关键活动之一:《粮食成熟的季节》
这个活动,我们主要是通过让幼儿实地去参观,感受丰收田野的美景,体验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让孩子们认识了水稻、番薯等。
(1)带幼儿参观稻田,我们通过3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让幼儿远看的稻田是怎么样的?风吹来时稻田里的稻子像什么?第二,近看的稻田又是怎么样的?第三,稻谷又是怎么样的?让幼儿轻轻摘下谷子观察,这次活动效果很好,达到了预先设定的目标。
(2)观察了番薯地,幼儿初步了解了番薯,并让幼儿通过想象,说出了番薯藤像什么?它的叶子又像什么?并参与了农民伯伯的挖番薯活动。最后还得到了农民伯伯赠送的许多番薯、番薯藤供我们小朋友做番薯造型等。回幼儿园后,我们组织孩子们还制作了番薯藤项链、小挂饰,孩子们玩得都很投入,很开心,此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
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丰收的秋天》,重点是学会朗诵儿歌,难点是尝试根据儿歌的句式结构,用绘画以及讲述的方式仿编儿歌,并乐意在集体面前有表情地朗诵儿歌。我设计了一套图文并茂的教具,并为这首儿歌配了优美的音乐。
活动开始我提问导入,我问小朋友:上次秋游我们一起体验了丰收的喜悦,收集了许多果实。我又问,那秋天除了我们收集到的这些果实还有那些果实?这个问题是发散小朋友的思维。等小朋友说出了更多的果实,我再把小朋友的回答编成了一首儿歌《丰收的的秋天》。我请孩子们说说你听到儿歌里是怎么说的,当孩子们回答出儿歌中的话时,我出示相应的图片,孩子们边看挂图边朗诵儿歌,一会儿就学会了,掌握的很好,重点得到了突破。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是请小朋友根据儿歌的句式结构仿编儿歌了,我提问:“玉米爷爷点点头,棉花奶奶哈哈笑,那位小朋友能同样仿编一句”。可是小朋友的回答都是很简单的一句话,根本就不象儿歌,朗诵的时候也没有原来的儿歌优美。我想:可能这样空手仿编儿歌对大班的小朋友有一定的难度。
于是,我重新调整了设计的方案,在最后的仿编儿歌处改成先观察再仿编,我决定先给每个幼儿看一些秋天各种果实的图画,根据儿歌句式结构分成四段,要求幼儿在空的地方添上物体和称谓及形容词,然后再用四句好听的话说出来,这样就是一首完整的儿歌。我试用我修改的方式进行教学,结果效果很好,难点处也突破了。
通过此课的教学,我觉得有时候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自己想想真的挺简单的,但孩子做起来就比较难,我想在以后设计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更加慎重,不单要备教案,还要备幼儿,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16、大班语言教案《贪吃的小猫(下)》含反思
活动背景:
分享阅读作为专门为孩子设计的图书,能引起幼儿较大的阅读、编故事的兴趣,当分享阅读的幼儿将自己所编的故事用各种形式如绘画、粘贴等制作成自己的图书的时候,孩子的成就感充分得到了提高,自信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设计思路:
瑞吉欧提出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皮亚杰有"知识的产生有赖于幼儿对材料的操作和摆弄"。这观点自制图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这种理念,强调幼儿主动参与,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图书。在孩子已经有了创编故事的基础上,都会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把它变成图书。《纲要》中也指出应:"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开展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和初步运用自制图书的基本要素,能与其他人进行分工合作。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续编的故事。
3、能进行自我评价,并能较客观地评价他人作品。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学具:自制图书自评表、图书内容表、水彩笔、绘画纸
2、教具:自制图书评价表
(二)前期经验:根据读本已创编故事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讨论,切入主题
1、教师用一本书直接切入:"今天我们要制作图书。"
2、教师:"一本好的图书应当具备那些要素?
3、观察自评表,讨论图书要素的条件
(二)教师出示自制图书自评表,请幼儿说出想要制作一本好的图书,这些图书的要素应该达到什么条件?
(三)分组商量,将故事融入图书,填写图书内容表。
1、组织幼儿按编故事的小组分组,讨论上一次根据《贪吃的小猫》所编的故事该怎样编成小书,将故事内容融入图书,成为图书的一部分,填写图书内容表,商量图书每一页的内容是什么?
2、小组共同协商分工合作。
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方式,进行分工,将封面、第一页、第二页、第三页具体分工,防止出现抢着绘制封面、第一页的情况,并将商量结果显示在图书内容表上,分工后接下来的页数按照绘制的速度来分配。
(四)分工合作,绘制小书,并进行自评。
每一组按照自己的分工开始绘制图书,教师将自评表发下,让幼儿在绘制的过程中进行对照,并在结束后进行自评。
(五)共同分享,阅读自制图书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幼儿合作绘制的图书,分享孩子的阅读乐趣。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讲述自己组的故事。教师出示自制图书互评表,小组之间互相评价。
活动延伸:
1、活动后,教师和幼儿将图书装订好,并将文字进行补充。
2、在图书后面附一张红花表格,放在阅读角,幼儿阅读后,喜欢就画上一朵红花。
活动反思:
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把猫的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述得栩栩如声,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
我在上课文第一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猫的性格写具体的?这些矛盾的词语作者为什么能把它们用在一起?两者之间用什么词把它们连接起来?让学生找出来,体会老舍爷爷用词的准确性。然后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接着让学生用上“说它……可是……”的句式说一段话,有同学说:“小狗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温顺吧!它的确有时侯很温顺,它会在你写作时走过来让你摸一下、抱一下,可是它又是那么尽职,每天晚上总是忠诚地守在大门口防止坏人来侵扰。”又如在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同时让学生说说你是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同学们通过朗读揣摩,从老舍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有同学说:“猫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猫脚印是比较脏的,而在作者眼中脚印是小梅花,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还有同学说:“我从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叫声不是厌烦而是喜欢。”还有同学说:“我从蹭你的腿要求给抓痒这句话中体会猫与作者之间有着感情。”总之,学生们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通过这一篇课文的教学,我体会到语文教学要抓住课文中语言文字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揣摩,既能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能培养学生说话、写作的能力。
17、大班优秀主题教案《丰收的季节(下)》含反思
活动内容五:好玩的番薯造型
活动目标:
1、喜欢自己动手制作番薯造型。
2、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创作出不同的造型。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6、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番薯若干;牙签、小棒、画笔若干;装饰用的各种纸等。
2、范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谈话。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什么?这些有趣的小动物、小饰物老师是用什么做出来的?
二、启发思维。
1、教师随意地取出一个番薯,引导幼儿观察这个番薯的外形像什么?可以做成什么?
2、想一想一个或几个番薯拼起来,可以做成什么?
三、讨论交流。
1、请小朋友相互讨论交流:我准备用x个番薯做什么?
2、再次引导幼儿观察老师带来的作品,说说老师用几个番薯做成了什么?
四、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1、启发幼儿根据番薯的不同外形,大胆想象,创造出与别人不同的作品。
2、教师巡视观察指导,及时发现幼儿的需要和特殊的创意,并及时给予幼儿一定的帮助。
五、展示幼儿作品,相互介绍。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作品的名称,用了哪些材料制作而成的?
2、师幼一起评出最具形象奖若干个。
活动内容六:大豆、扁豆、四季豆
活动目标:
1、认识大豆、扁豆、四季豆,学习比较它们的异同。
2、学习剥大豆,体验劳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只盘子,盘子里放大豆、扁豆、四季豆。
2、晒干的大豆若干。
3、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2、秋天到了,豆宝宝们都成熟了,请大家来看看它们吧!
二、观察豆的不同特征。
1、出示图片,认识植株。
2、分别出示三种豆,让幼儿观察,将植株与果实一一配对。
让这三位豆宝宝找到妈妈。
3、说说各种豆的特征。
4、剥豆,认识豆荚和豆籽。看看里面果实。
5、观察三种豆豆荚的不同。
大豆豆荚小,绿色,上面有毛,摸上去比较硬、薄;扁豆的豆荚大、扁,有点紫色,摸上去较硬、较厚;四季豆的豆荚细长、绿色,摸上去厚、软。
6、观察比较三种豆籽的不同。
三、了解豆的食用部分。
1、提问:“你们喜欢吃大豆的什么部分?扁豆和四季豆呢?
2、小结:大豆剥了荚吃它的籽,大豆籽还可以晒干(出示干豆籽),做成豆腐、豆腐干豆浆---------,扁豆、四季豆的豆荚及豆籽都能吃,因为它们的豆荚很嫩。
3、教师小结。
大豆、扁豆、四季豆营养好,大家都喜欢吃。
四、师幼一起剥豆,然后将剥好的豆送到厨房。
活动内容七:粮食丰收了
活动目标:
1、尝试用重叠的方法画出景物,有疏有密地安排画面,体会布局的变化。
2、大胆表现自己见到过的粮食丰收的景象。
活动准备:
1、已经观察过水稻丰收的景象。
2、绘画用具:水彩笔,纸。
3、表现丰收的照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回忆与欣赏。
1、 师启发幼儿回忆在田野里看的粮食丰收的景象。“我请几位幼儿来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2、 教师出示田野里粮食丰收的照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二、讨论交流。
1、师:“我们已经看到过粮食丰收的景象,也看到过丰收的照片,那么如果让你来画,你觉得画什么可以表现粮食的丰收的情景?(丰收的田野、运粮忙、收割稻子……)2、师提出作画要求:粮食丰收的画面一定要画上粮食,可以重叠画景象,但可以不画人。
三、自由创作绘画。
1、幼儿自由创作画画。
2、教师启发幼儿:远的景物要画的小一点,近的景物要画的大一点,排列要有疏有密。
3、师提醒幼儿要注意各种颜色的相互交叉,搭配。
四、相互评价。
1、师请幼儿相互看看画面是不是体现了丰收。
2、对于敢大胆创作,体现个性化的幼儿进行表扬。
活动内容八:棉花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棉花,知道棉花的结构组成。
2、能用语言清晰准确的表达出棉花的用途与好处。
3、大胆运用棉花棒等作画工具,进行绘画,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实物棉花一株。
2、已剥好的棉花若干。
3、火柴若干,水彩颜料,颜料盒,纸。
活动过程:
一、认识棉花。
1、教师出示一株实物棉花。“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株我们植物?(棉花)它是生长在哪里的?它长的怎样?引导幼儿从棉花的形状,颜色等方面回答)
2、师“请你们仔细地观察一下,棉花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3、教师小结:哦,原来棉花是一株生长在地里,由根,茎,叶,花,果实组成,它的果实的白色的……
二、棉花的用途。
1、师:“现在我们已经清楚了棉花的结构,形状,颜色,那你们知道棉花有些什么用吗?有我们好处吗?
2、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回答,教师适时对幼儿的回答做补充说明。(如:可以做棉衣,棉鞋,棉裤,穿着舒服,暖和,不会过敏,对身体好……)
3、师小结:“原来棉花的用处和好处有这么多,我们应该感谢农民伯伯种出这么多雪白的棉花来。
三、我用棉花来画画。
1、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棉花,准备好了水彩颜料,火柴等材料,我想让你们用棉花来画一幅好看的图画。
2、教师示范作画:在火柴棒上绕上一些棉花,然后用棉花棒蘸需要的颜色,在画纸上画下来。
3、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尝试用棉花做成棉签在纸上做画。
活动反思:
秋天是一个五彩缤纷、果实丰收的季节,围绕“丰收的季节”这一主题,我们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景,丰富了对秋天的认识,产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一个主题又结束了,在这个主题中孩子们有的方面进步了,可有些方面还有些欠缺。如有部分幼儿在绘画方面能力较弱,他们不会用多种色彩来绘画,审美能力较差。还有幼儿在区角游戏后不会收拾、整理玩具,有的孩子一听到收起来的音乐就马上跑教室里去了,玩的东西也不去管了,有的孩子在那里收拾,可收拾的不整齐。只有少数幼儿会收拾的很整齐。在这两方面还需在今后的活动中继续培养孩子,使他们能在短时间有更快更好的发展。
18、大班音乐优质教案《赶花会(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赶花会》乐曲的旋律及ABA结构,感受乐曲快乐的情绪;
2.创编各种姿势和百花开放的不同造型,表现B段各句的起止和过程;
3.在与同伴共同表演时,会寻找空地方,学会协调表演、合作表演。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赶花会》并分段进行录音;
2.花卉图片PPT、魔法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赏花会1.教师出示PPT,幼儿欣赏。
(1)请幼儿欣赏花卉盛开的造型。
(2)幼儿用肢体模仿图片上的花卉造型。
2.引导幼儿可以个人、小组、集体的方式来表现花朵的盛开,教师扮演摄影师给鲜花拍照。
(二)创编律动《赶花会》
1.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回忆乐曲ABA的结构。
2.请幼儿创编A段音乐。
(1)幼儿创编小鸭子出门系列动作
(2)幼儿讨论出门路线与回去路线。
(3)播放A段音乐,幼儿表演出门和回去动作与队形。
3.重点复习B段音乐。
讨论(1)在音乐中1朵花盛开可以怎么开?(教师哼唱音乐,请个别幼儿表演)
(2)在音乐中几朵花盛开可以怎么开?(教师哼唱音乐,个别小组幼儿表演)
(3)在音乐中所有花都盛开可以怎么开?(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集体表演)
(4)播放B段音乐根据幼儿刚才的讨论表演一遍。(表演前要求幼儿2-4人自由分组,找空位面朝观众(家长)自由站位。)
(三)表演律动《赶花会》
(1)完整播放乐曲,幼儿完整表演律动《赶花会》
(2)邀请爸爸妈妈也加入到赏花的队伍中,与幼儿组合在一起,表演B段音乐开花的盛况。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19、大班数学活动教案《买水果(5的加减法)》含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如何在组织教学时,让孩子们感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欲望呢。《纲要》中明确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了创设一个让幼儿的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我们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游戏的情境空间,让幼儿在“布置水果店”“购买水果活动”等一系列操作、游戏活动中主动获得“5的加减法”的有关经验。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书写加减法的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水果店(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水果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2、教师用的大展示板2张(田字格)。
3、幼儿每5人为一组,每组幼儿身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40张(田字格);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泡沫垫20块。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贝贝水果店。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把幼儿园的许多水果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成贝贝水果店吧!”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水果身上有不同数字的粘贴。
教师:“小朋友看。水果身上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卡片上的数字和圆点数是相同的。
2、教师提出整理的要求:
※观察每个盒上的大小、数字,引导幼儿了解每个盒里只能放两个水果,它们身上的数字相加必须等于5。教师举例:先拿一个数字是4的水果放好,启发幼儿说出再应该拿数字是几的水果(1)。
※请幼儿观察小盒下面的记录纸,教师边启发幼儿想一想应该怎样写加法算式记录整理结果(4+1=5),边出示写好的算式。
※请幼儿观察小筐上的即时贴颜色,告诉幼儿负责整理与自己身上即时贴颜色相同的区域。
※看哪组幼儿整理的快,记录的准。
3、幼儿分组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及时记录整理结果,并督促幼儿整理后马上回位子坐好,[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鼓励整理好的幼儿可互相交流自己的记录结果。
4、全部整理后,与幼儿一起检查整理结果是否正确。
三、请各组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
1、教师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讲讲算式所代表的意思,理解加法交换的规律。
2、鼓励幼儿给水果店取个好听的名字。
四、以买水果的游戏形式学习5的加法。
1、教师:“水果店布置好了,我要5元钱去买一个喜欢的水果(拿出信封里的5元钱),我买了一个4元钱的※※,还剩几元钱?应该怎样记录?”教师出示范例5-4=1
2、请幼儿从小椅子下取出信封,看看里面有几元钱?请幼儿用手里的5元钱到水果店买喜欢的水果。
3、提出要求:每人只买一个水果,并把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了多少钱也要向老师一样记录下来。
五、小结活动,表扬活动中积极动脑的幼儿。
活动反思:
1、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让幼儿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2、幼儿的生活实际,让幼儿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3、要使幼儿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幼儿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20、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是一个中国人(3)》含反思
嫦娥奔月
9/16上午
1、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
2、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集体
收集相关资料、图书
1、谈话引入
2、感知理解
——为什么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圆又亮?
3、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的内容提问。
4、你还知道有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孩子们对什么是传统的节日了解不了,许多小朋友都说到了国庆节、元旦、圣诞节等等。对端午、中秋似乎有点生疏,但知道中秋节是要吃月饼等,对《嫦娥奔月》的故事了解很少,通过学习了这节课,孩子们加深了认识。
爷爷为我打月饼
9/16下午
1、欣赏歌曲,了解歌曲的由来。
2、学唱歌曲,唱准符点句。
集体
磁带
1、谈话引入
——明天是什么节日?
2、欣赏歌曲
——你听到了什么?感受歌曲的抒情性质。
3、学唱歌曲
——注意休止符的停顿。
“爷爷为我打月饼”这首歌不是我们这个年代的歌,所以孩子们对“月饼为什么要打?”“什么是老红军?”不理解,设想如果在这个活动前介绍一些有关的话题,有所铺垫,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有趣的中国字
9/19上午
1.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文字。
2.尝试根据图画、象形字认读相对应的汉字。
集体
一些简单的象形字、挂图以及了解本班幼儿对识字的情况
1、找汉字图片上有什么?这些文字一样吗?
2、看图猜字。辨别象形字。说说这些汉字是怎么认出来的?
3、交流关于汉字的经验。
你看见过这些字吗?
在了解汉字的起源时,孩子们对汉字的演变似乎有点陌生,但通过对象形字的了解,对汉字的演变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对象形字很感兴趣,因为象形字是根据东西的形状和特徵,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出来的文字,如山字就由「>
由此孩子们马上联想到火与人……
大中国(二)
9/19下午
1、复习用相互回答的方式了解歌词大意。
2、能整齐而有精神地唱歌,唱出声势。
集体
中国地图及有关的图片资料等
1、复习歌曲
——用相互回答的方式了解歌词大意。
2、再次理解歌曲
——学念歌词,先跟着教师一起唱。
——在学会的基础上,整齐地有精神地唱歌,唱出声势浩大的气势。
3、幼儿自由结伴表演。
一播放《大中国》的音乐,孩子们的精神马上振奋起来。在学唱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中国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了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长江、黄河等。
京剧脸谱
9/20上午
1、知道京剧中的各种脸谱的名称,它们代表京剧中的不同角色,并有不同的表演动作。
2、激发探索兴趣,培养自信心和表演欲望。
3、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萌发喜爱京剧的情感。
集体
个别
初步了解京剧,感受过锣鼓经。四大发明和上海有名建筑的小图片或照片。
节奏乐器若干。脸谱
1.复习歌曲《四大发明》。
幼儿能用歌声唱出我们是勤劳祖先后代的自豪感。
2.继续欣赏《我是一个中国人》。
(1)参与体验。
教师引导幼儿从脸谱、道具、动作上逐个分析,知道每个角色的名称,创造性地学做不同角色的动作。
“刚才我扮演了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幼儿说出,教师出示脸谱、道具介绍角色名称)
教师启发幼儿做出不同的手位和亮相动作。重点指导:圆场步、踱步,发挥幼儿创造性。)
(2)游戏:《看谁说得对》。
教师不做任何装饰,只用动作做出不同人物的动作,幼儿猜出是哪种角色?
(3)幼儿戴各种脸谱进行表演,初步迁移运用。
从孩子们的反馈活动来看,小朋友们很喜欢表演京剧中的角色,所以我为小舞台提供京剧的脸谱面具和京剧的音乐,首先在材料上为幼儿作好准备。
我是一个中国人(一)
9/20下午
1.初步欣赏京剧的曲调,知道名称,初步理解内容。
2.萌发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喜欢民族文化的积极情感。
集体
个别
京剧碟片、脸谱
1、教师念锣鼓经:呛呛七呛乙台呛,呛呛乙台呛。
引导幼儿脚走小碎步,在最后两拍做出不同的亮相动作。
2、欣赏京剧《我是一个中国人》。
(1)听听这是什么戏?(京剧)
(2)欣赏京剧《我是一个中国人》第二遍。
(3)欣赏京剧第三遍,告诉名称。
(4)边听边理解内容。
(5)师生讨论中国的伟大。
(6)边听边观看教师的表演。
教师戴不同的脸谱,用简单的不同的服饰化装成不同的角色,在音乐伴奏下表演(武生、老旦、花旦、花脸)。
(7)教师表演,幼儿配语言节奏。
本来这是欣赏课,不用孩子会唱,可是欣赏第二遍的时候3/2的孩子就跟着旋律唱起来了。
既然孩子们都很喜欢,而这段曲子也不是特难,因此增加教时,让幼儿学唱。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21、大班语言教案《月亮船》(二)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月亮船(二)
目标:
1、了解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准备:教学挂图、幼儿用书、故事录音。
过程:
1、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播放故事录音片段(蒲公英的哭声)。
*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是谁在哭啊?”
“蒲公英为什么哭啊?”
2、阅读图书感受内容:
*幼儿阅读图书。
——“蒲公英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路上碰到了谁?”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呢?”
3、阅读理解内容:
*幼儿自主阅读后发表自己的想法:
——“你们在图书里看到些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个?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是谁帮助它找到了家?”
4、完整欣赏:
*播放背景音乐,教师讲述故事。
*幼儿自由结伴讨论:
——“你们的家在哪里?”
“那儿有些什么美丽的景物呢?”
*师生共同小结,共同感受热爱家乡的情感。
建议与提示:
可引导幼儿合作画一幅自己家乡的画,并尝试写一写自己家乡的故事。
活动反思:
1、在初步欣赏故事时,我能抓住主线来提问,让幼儿听完故事后就能记住大概,这一点较好。
2、在引导幼儿认识四大之最时,我直接告诉幼儿是什么,让幼儿来复述从而来巩固故事中的知识点,但幼儿还不能真正明白最高、最大、最长的真正含义,我应该用一些比较的手法来实现这个目标,效果会更好。
3、《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通过让幼儿学习蒲公英和蟋蟀、螳螂、仙女之间的对话,让幼儿体会蒲公英迷路后的伤心,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用教具演示第一段故事时,我将幼儿置于故事之中,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蒲公英迷路时那种害怕、紧张、难过的心情,进而进一步感受到蒲公英的无助和伤心。
22、大班音乐教案《大中国(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敲敲打打中体验歌曲欢快、雄壮的性质,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分组探索不同的节奏型,尝试为歌曲伴奏。
活动准备:
1、已丰富过有关中国的相关经验。已熟悉歌曲。
2、已做过调查表,会说夸中国的话。
3、小乐器若干(将相同音色的放在一起分成三组)、节奏卡、节奏谱。彩带若干。
4、有关名胜古迹的课件,教室周围布置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感受(体验歌曲性质)
师:我们都知道中国有很多了不起的地方,我们还会夸夸我们的大中国。有一首歌也是夸夸我们的大中国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1、边看课件边完整欣赏。"你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受?"追问:"你觉得中国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引导幼儿用有节奏的话来夸夸大中国。
2、再次完整欣赏,闭上眼睛回忆刚才的内容。
3、现在我们听着音乐在自己身上轻轻地打打节奏,轻轻的唱轻轻的拍。(可以拍打不同的节奏)
4、谁想试试这个节奏?(师出示一节奏型)自由练习,个别幼儿展示。
二、自由探索(解决重难点)师:大家想不想再试试别的节奏?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小乐器和节奏卡,你想用什么小乐器敲就把小椅子搬到那里去。一组商量一种节奏为大中国伴奏。
1、幼儿选择,一起选出一张节奏卡,自由尝试一会儿。
2、我们听着音乐来试一试。记住!一定要听好音乐。(师巡回倾听指导)A:引导小组长先敲准。
B:我们的小耳朵真灵,会跟着音乐一起开始一起结束。
C:***组的小朋友真棒,他们敲的真整齐!
3、我们每组都为歌曲配上好听的伴奏了,让我们来听听看!(分组展示。)你们觉得好听吗?让我们一起把他们的节奏拍出来。(师出示这一组的节奏卡)
4、老师也想为歌曲伴奏,可是有个节奏很难的,谁来帮帮我?
A:自由练习。(轻轻的在心里念)B:个别幼儿尝试。
C:我们一起跟他试试这个节奏吧。(该幼儿上来敲大鼓,人手一份节奏卡)
三、自由表现
师:大中国这首歌有小乐器的伴奏变得真好听!谁愿意为他伴舞让它变得更美?
1、每组选出1个孩子为它伴舞,其余幼儿伴奏。
2、幼儿随音乐自由表现。"一起为我们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活动反思
《大中国》是一首节奏感很强的乐曲,给人的感觉是热烈、奔放的,与我们平时教孩子唱的儿歌不同,可能孩子们的在幼儿园里接触到像这样的乐曲比较少,所以在听到音乐时,很快的随着乐曲美妙的音乐不自觉的有节奏的拍起手来,嘴里还不停的唱着。我想这就是音乐的魅力的吧,孩子们在无形中感受到了曲子的豪放所在,所以随着乐感不由自主的快乐的手舞足蹈起来。孩子们学的很开心。有些句子因为比较成人化,孩子在学唱中有些困难,特别是对于“经过那个多少那个风吹和雨打”歌词的理解,我就用孩子们的语言给所以的孩子做了解释:因为我们祖国有许多的宝物,外国的人想来抢走我们祖国的宝物,所以他们来打我们,经过战争,我们中国人终于把这些外国人赶出去了。孩子们基本上能完整的演唱第一段的歌词,而且在演唱中,流露出一种自豪、开心的感觉。最后,请幼儿欣赏音乐,自由舞动起来,一些孩子还能合作表演,效果较好!通过倾听、理解、欣赏、表演,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景色,再次浮现在幼儿的面前,让幼儿在感受歌曲旋律的同时,既愉悦了身心,又丰富了幼儿的想像。我想音乐的魅力也就在于此。《大中国》在我们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不足之处:
幼儿在交流探索结果时,有些幼儿回答的太罗嗦,我没有及时把他们的语言进行提炼,把孩子们局限在一个框框中,让他们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而没有发挥幼儿主动性。
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引入流行歌曲进行教学有着多种的益处,会给我们的音乐教学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
23、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我的年历(认识年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年历上数字的意义,能在年历上找到指定的日期。
2、能用数字正确表示指定的日期。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重点
认识年历上各种形式的数字,理解它们的意义,初步理解年历的结构,学会查找指定日期;知道与自己相关的节日、纪念日是几月几号,并能用数字正确表示。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对年月日有概念
物质准备:当年年历一大张(自备)。活动单12《我的年历》,笔1支(自备)。
学具:当年年历一大张(自备)。活动单12《我的年历》,笔1支,活动夹1个(自备)。
教师组织和指导
活动过程
一、观察年历,理解年历上数字的意义。介绍"我的年历"活动规则。
1、认识年历 出示年历:"这是一张年历,你有年历吗?是什么样的?看看你的年历上都有什么?(各种数字)那些数字你认识吗?有哪些你不认识?"
2、认识年历上的数字的意义 教师:"你知道今年是哪一年吗?看看你带来的 年历上有没有答案?在哪儿里?读一读。你知道去年是哪一年?明年是哪一年吗?"教师:"年历上除了有表达年份的数字之外,还有很多数字!这些大大小小不同更多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呢?"请幼儿介绍自己已有的认识,教师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做补充介绍--如有的代表月份,有的代表星期,还有的代表日期。
教师:"请你找一找代表月份的数字,从一月开始,一边指一边读,看看一年有几个月。"幼儿自行认读。
教师:"一年有几个月呢?"教师:"好,下面我来报月份,请你很快找到那个月好吗?好,现在开始:2月、6月、10月、12月。"如果幼儿带来的是月历,台历,则请幼儿翻到指定的月份。
教师:"好,再请你看看,每个月有几个代表星期的标记?一起读一读。"带领幼儿从星期日一直读到星期六。
教师:"现在大家一起看看每个月的一号是星期几?为什么有的月一号不是从星期一开始排的呢?"
3、介绍规则 出示活动单12《我的年历》:"这张活动单上有一些图标,你能看懂代表什么意思吗?(教师补充介绍幼儿还没理解的图标),你知道这些日子是哪天吗?元旦是哪一天?植树节是哪一天?儿童节是哪一天?一年中你还还有什么特别想纪念的日子?是哪一天?"教师:"好。今天我们要做的活动就叫'我的年历',请你先按顺序把活动单上每个指定日子的日期填写在图标的下面。;.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举例说明,把月份数字写在"月"字前面,把日期数字写在"日"字前面。家世:"填写完之后,再请你在你的年历上圈出这些日子。大家明白怎么做了吗?"请幼儿复述规则。
4、提出操作要求 教师:"请小朋友做完后要给朋友读一下,检查一下"
二、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帮助幼儿理解规则,并做个别指导。
1、分组操作 幼儿开始操作。教师提示:"先记录日期,再在年历上那个圈出这些日子"。
2、观察指导 教师巡视各组幼儿的操作,观察幼儿是否理解规则,了解幼儿是如何查找指定日期的,能否正确地用数字表示。
教师提示幼儿在活动单上签名,或协助幼儿在活动单上写上名字。
三、集体交流查找日期的方法,进行活动小结并点评。
1、交流 请幼儿停止操作,坐在原位。教师:"小朋友都填完了 '我的年历'活动单了吗?好。下面谁愿意上来介绍你的 活动单和你圈画的年历呀?"请上台的幼儿报告每个节日和纪念日是几月几日。然后展示自己在年历上圈出的相应日期。教师:"他写得对吗?圈得对吗?"集体纠错教师:"你是怎来查找日期的?"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
教师:"下面请小朋友相互介绍一下你的活动单,再相互检查一下你们圈在年历上的日子对不对。"教师:"今天的活动谁遇到困难了?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帮你解决。"提醒幼儿聆听同伴的困难,然后组织幼儿互相答疑。
2、评价 教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觉得自己还有什么不足?如果再次练习你会怎么做?"
3、整理 请幼儿各自收好自己的年历和活动单。
教学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以幼儿身边的日历说起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认识日历,在操作中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对日历感兴趣,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发展推理能力。
这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为了能让幼儿的还子们学的开心有趣于是我以今天是什么年的问题引出主题。果然还子们的积极性一下了高起来了。接着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问题让孩子们的帮助解决。你带的日历是那一年的?2011年、2012年、兔年、龙年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着。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日历最上面有数字2012的就是2012年。我的日历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个月这一点大多数小朋友知道,可是对于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认识几月几日他们还从来没有学习过。
于是我在黑板上挂了一个大年历,请他们观察一个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孩子们的发现果然不出意外,他们问:老师,为什么有的30天,有的31天,还有这个2月怎么是29天(28天)。在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后,我用"拳头"形象地来区分大月小月,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在学中乐,玩中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寻找日历秘密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发现了日历上的数字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呢?",我把这个球又抛给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说:"红色是休息天,我们可以不上课。"有的孩子说:"不对,有的红色不是休息天,是节日,你看!"还用自己发现的事实给你证明在接下来的"找节日"环节中,当我说出节日后,小朋友首先要反应是几月几日,接着在年历中找出来。在找的过程中,孩子们找得都对的,而且迅速还很快!可是我发现这样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锻炼了,于是我说:请几个孩子到老师的日历上来找。这下,孩子们更积极了。
整个活动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学得开心,首先老师必须带动学习气氛,让每个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只有大家都参与了,老师教得开心,小朋友学得也开心。
24、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我们乘车去朋友家(8以内的加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看路线图,找出最合适的路线。
2.在乘车游戏中学习8以内的加减计算。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学过8以内的加减。
2.去朋友家的路线图(如图,大图一份,小图若干。图上的粗线表示汽车行驶的路线,圆圈里的数字表示在这条路线上的公交车编号,格子数可以表示路程数。"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两个数字放置在一起表示这里两路车都经过,例如①③表示1路车和3路车都要经过这里。①路车是往左开的,如果想往前走就得换乘③路车)。
3.自制的标有数字1~7的钱币。
4.站牌。
活动过程:
一、讨论去亮亮家的方法
师:亮亮已经好几天没来幼儿园了,你们都很想去他家看望他。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几个问题。你们准备怎样去亮亮家?如果乘公交车去,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二、看路线图
1.寻找出发点和目的地。
师(出示大路线图):这是一张公交车行车路线图。你能看出我们在哪里,亮亮的家在哪里吗?
2、观察路线的走向。
师:这张图上还有些什么?你们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 师:你们两个两个结伴先在小图上找一找,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到达亮亮家。
(幼儿回答,教师在大路线图边上记录:①路车换乘③路车,④路车换乘②路车,⑥路车直达。)
三、选择路线
1.找出最近的路线。
师:你们认为哪条路线最近?怎样才能知道哪条路线最近?为什么? (记录每条路线的路程并比较。)
2.找出最省钱的路线。
a.了解每路车的票价:①路车2元,②路车2元,③路车2元,④路车3元,⑥路车5元。
b.哪条路线最省钱?为什么? (幼儿回答,教师记录每条路线的价钱。)
四、模拟乘车
1.幼儿每人拿8元自制钱币,分别站到自己选择的路线(站牌)前。
2.每辆车上有一个幼儿当售票员,一个幼儿当司机。乘客买票上车,随音乐做开汽车动作绕活动室一圈。换车时,售票员提醒乘客再次买票。
活动延伸:
1.请幼儿想一想原来有多少钱,算一算用去多少钱,比一比谁最省钱。
2.带幼儿乘公交车去亮亮家。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5、大班数学优秀教案《鱼儿游游游(学习6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探索6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 能按顺序进行操作,初步感知数的互补关系。
3. 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 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幼儿学习过5以内个数的组成
2. 物质准备:教具:小鱼六条,记录纸,笔
学具:(1)小篓子若干,内放数量为6的小鱼片片,记录纸,笔
(2)6个玩具串在一根绳子上,记录单,笔
(3)《幼儿用书》38-39页,彩色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小鱼游走了
1. 教师出示一群小鱼:河里游来了一群小鱼,你知道一共有几条小鱼吗?引导幼儿将小于排成一排,并数出和记录总数
2. 教师将一条小鱼拿开放在面前:几条小鱼游走了?现在小鱼分成了两份,每一份是几条?。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引导幼儿根据小鱼的位置说一说小鱼分成了1和5,并记录。
3. 请个别幼儿移动小鱼,引导幼儿继续按小鱼的位置进行分合并记录
二. 小组操作活动
1. 小鱼游游游。幼儿先将小鱼排成一排,记录总数,然后演示小鱼游来了或游走了,说一说每次分合的结果并记录
2. 分玩具。将6歌玩具穿在一根绳子上,引导幼儿现数总数并记录,然后再将玩具分成两份,波导绳子的两头,并记录下分的结果
3. 看房子图写分合式,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P38页),看房子分类图,请你先将6个圆点分成两份,再用数字记录,最后写分合式
4. 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5. 给铅笔排序,观察铅笔的长短,在圈中写上相应的序号
三.活动评价
1. 请幼儿介绍“小鱼游游游“活动,教师记录幼儿分合的结果,师生共同检查6的分合是否有重复或遗漏,得出6分成两份有5中不同的分法
2.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发现数的互补关系:总数不变,两个部分数,一边数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就越来越小
活动反思:
本节课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26、大班数学教案《新邻居(空间位置、逻辑推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在两个小动物之间接通路径,了解不同的路径组合。
2、通过操作卡片,与同伴合作安排不同的路径。
3、在合作时听取同伴意见,协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路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
——教师出示两本最喜欢看幼儿画报图画书:问你们平时最喜欢看幼儿画报的那一个版面?(迷宫)
——出示两个孩子熟悉的迷宫图让孩子描述怎样走迷宫?
教师小结:迷宫的路径很复杂,进去之后很难出来,有的时候还有一些机关,<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路径可以到达,而且迷宫都有一个起点和终点。
2、出示操作路径图卡,个别幼儿示范连接两地、三地之间的路径。
--- 路径一:起点和终点。教师摆放一个起点和终点让幼儿想办法把路径连起来。 -
--- 路径二:连接三地之间的路径
3、幼儿操作路径图卡,连接三地之间的路径。
---- 分组练习,每4人一组并讨论完成练习操作。
---- 分角色来让幼儿走一走,试一试。看能不能通到两个朋友的家。
4、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活动反思:
活动前孩子都有走迷宫的经验,对于走平面迷宫我班的孩子已没有什么难度,这个活动区别于迷宫的就是它连接的地点很多,而不是单一的起点和终点,就是说这个活动中难度就是连接的地点越多,难度就越大。
这个活动对于我班的孩子还是有挑战性的,孩子探索的兴趣还是挺浓的,孩子经过多次的尝试基本上都能完成操作练习。不过在实践操作练习的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引导孩子探索如何用最少的路径图板将固定的另一方连起来,多提供一些动物图卡给孩子进行情景演示,提醒孩子可以连接多几个地点,这样能进一步拓展孩子的思维,让孩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怎样走最近等。活动后能跟孩子一起小结,让孩子说说自己是怎样连接的?如看图卡的接口有几个?引导孩子用什么快捷的方法连接,这样给孩子的学习有一个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无形引导孩子怎样总结经验。
27、大班主题教案《小熊过生日(二)》含反思
目标:
1、尝试对形状、容量、数量进行四等分,了解同一物品等分的不同方法。
2、能够大胆的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同伴。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环境:小熊家的场景的布置(延续第一个活动的场景)
材料:食物(糖果、鱼柳丝、饮料、熟肉片);正方形与圆形纸片、剪刀、塑料等
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小熊要过生日了,它邀请了小狗、小猪、奶牛、小老鼠四个小动物来做客。提问:每种食物要分成几份?怎么分?
二、分分纸片——积累等分的经验。
1、幼儿操作(尝试对圆形和正方形的纸片进行四等分)
观察重点:怎么分的?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2、分享交流:你是怎么分的?(幼儿演示)
重点:面的四等分
三、分分食物——分享等分的方法
1、对食物进行四等分
观察重点:颗粒、条状、液体食物的四等分。
2、分享:你刚才分了什么?你是怎么分的?
延伸活动:
(出示生日蛋糕)隐含有厚度食物四等分的方法
设计思路:
孩子们与动物有着天然之缘,对动物的世界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动物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主题“动物大世界”的开展,给了孩子进一步探索动物世界的平台。
从内容的选择上看:
“小熊过生日”是主题中的一个系列活动。先前幼儿帮助小熊做了邀请卡,准备邀请四个好朋友来为小熊过生日,在情感上调动了幼儿的情绪,幼儿已经完全沉浸在帮助动物的乐趣当中。而此次活动正是延续了幼儿的这股热情,通过再次帮助小熊准备食物来让他们的情感达到高潮!并通过情景性的活动,自然地将数活动“等分”的内容回归其中。
从活动的目标上看:
等分是活动的重点所在。幼儿许多数方面的认知经验大多是在生活中,在实际的操作中获得积累的,所以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是让幼儿通过操作去获得等分的经验。幼儿在理解“四等分”时,是通过纸片的操作和同伴间的互相交流获得的。然后在具有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再对食物进行四等分,充分感受四等分的不同方法。由平面材料向食物过度的过程,也是幼儿探索运用的过程。
从活动材料上看:
活动中材料的提供是多元的,有液体的、颗粒的、面的、条状的等,在一次活动中投放多层次的材料,是我的一次大胆尝试。而对同一物体进行四等分可能又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有的可能是先数一数总数再分一分、也有的可能是通过目测进行等分,形式多变,而且分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既考验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在操作中满足了幼儿的大胆尝试。
从活动的过程上看:
从平面的操作材料四等分到食物的四等分,是幼儿积累经验的过程。在如此温馨的家中,为小熊过生日而忙,比较自然的把和数有关的活动溶入了幼儿喜欢的情境中。
教育署陶老师点评:
今天是直接感受,我们一直处于自然、轻松的状态,听课的老师以及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在互动,这就是二期课改带给我们的冲击:如何在过程中(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得以发展。下面,我从三方面来谈体会:
一、从新教师带给我们的四个理念上来看
1、回归生活
两个活动的内容从主题而来,对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对幼儿能力的发展都有较大的作用。因为数活动本身教师一直在思考的就是“如何与生活有机的结合?并运用于生活中去?”今天的活动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教材与幼儿生活经验的整合,充分挖掘并促进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2、关注过程
今天“小熊过生日”(二)的活动中,同样的“圆”四等分,分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老师在幼儿的操作中关注的是孩子思维的过程,是怎样把圆进行四等分的?有的是折好再剪;有的是当场剪……虽然剪出的结果是完全相同的。
3、加强整合
两个源于主题的集体教学活动,在演绎的过程中整合了许多的元素:幼儿的合作能力、幼儿的探究能力……如:合作把信的内容表达出来、合作把食物分完,甚至是写信的过程,孩子也有许多思维的碰撞,冲突中,大家的能力都有了提高。
4、注重选择
选择需要基于对幼儿的了解。因此,教师的预设能力很重要。过程好基于预设基础。今天的活动,两位教师都在此方面有很深的思考:同一年龄段有的共性的东西?可以有哪些事先预设的回应策略?
二、从教师的三个能力培养上来看
两位教师在今天的活动中体现出选择与创造、预设与生成、反思与调整这样三个能力,深刻反映出教师的智慧。
三、思考与建议
1、小熊过生日(一):对写信的要求交代非常清楚,但是解读信件的过程还有一点问题,如:信件中内容次序的排列其实是写信的关键等。教师可以抓住几个关键的点,把解读信的过程进一步读透。
2、小熊过生日(二):整个活动既有合作操作的内容,又有个别化操作的过程。既然有了合作环境,教师可以暗示幼儿以合作的方式将个体等分好的食物摆放好。
活动反思:
活动与生活密切相连,很投幼儿的胃口,上起来较轻松。此次活动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中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活动当中,幼儿能够通过动手操作,个体演示,学会对物体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对同一物体进行不同分法等分时幼儿做得不够全面,但幼儿能够去尝试已是很不容易了。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把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动生动形象。用实物来进行教育活动,调动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28、大班数学教案《购物(巩固学习10以内的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能灵活地掌握序数知识,同时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1.创设超市小货架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以角色的身份参与购物。
师:今天,我们来玩超市游戏,你们想买一些什么东西?
幼:自由讨论准备买一些什么东西。
幼儿参与活动。
2.请个别幼儿告诉大家在什么颜色的格子里买到货物,并请其他幼儿猜一猜他是在第几个格格子里买到的东西。
幼1:我在红颜色的格子里买的是娃娃,请大家猜一猜在第几个格子?
幼2:第二格。
幼3:第九格。 幼儿争论。
师:启发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答案呢?”
(二)交流讨论:
1.师:为什么买同样的东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幼1:我是从左数到右的。
幼2:我是从右数到左的。
师: 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幼儿再次思考。
幼1:老师货架有高有低还可以从上往下数。
幼2:从下往上数也可以的。
2.师:引导幼儿发现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会不同。
3.幼儿分组交流。
幼儿讲讲自己是在从左到右数第x格,从右到左数第x格,从上往下数第x格,从下往上数第x格中买的东西。
4.集体交流: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所买东西的序数位置,请大家猜一猜他说的东西是在什么颜色的格子里买到的。
(三)游戏巩固:
1.幼儿分成两组,根据老师要求,依次把不同的物品放回两个货架,比一比哪一组放得又快又对。
2.相互检查放得是否正确,如有放错请幼儿自己改正。
活动反思:
让儿童学会学习是21世纪世界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它必然要求教师改变角色和方法,作为儿童的援助者,引导儿童自主学习。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对儿童的引导和启发,把教育的重心从“教什么,学什么”转移到“如何学”上来。
过去,在学习序数的时候,我们在教学中会告诉幼儿应该怎样数,其结果是,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扼杀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我采取了为幼儿创设学习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并在矛盾中寻找答案的学习方法,发现幼儿能积极投入,思维也很活跃,由于所学的内容是幼儿通过实践、思考后自主习得的,所以幼儿能较快理解并掌握,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大脑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幼儿脑功能的开发。
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一定要转变观念,努力贯彻《纲要》精神,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29、大班数学优秀教案《秋风吹(认识“+”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认识"+"和"=",理解加法的意义。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根据图意将算术填写完整。
3、尝试按组分别数苹果,将数字填写在正确的位置,进行10以内的加法练习。
4、愿意结合颜色边操作边讲述:×个红苹果加上×个绿苹果,一共有×个苹果。
5、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贴绒图片、磁性数字卡。
2、水彩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出课题。
师:小朋友,菠萝宝宝昨天回家啦,今天它跟我们一样又来上学啦,我们先跟它打个招呼吧!嗨!小朋友。生:嗨!菠萝宝宝10。师:嗨!小朋友。生:嗨!菠萝宝宝8(用这样打招呼形式分别认识其他几个数) 师:小朋友,秋天到了,秋风阵阵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一课《秋风吹》。
二、展示图画,引导幼儿分析理解实物、图示以及各种符号的意义,认识"+""-"和"="。
1、教师:小朋友,你们数数看这里有三组非常诱人的苹果!你们数数看每组有几个苹果呢?
2、分析理解图中右边苹果、格子和符号的意义。
教师:小朋友,在每组苹果右边的图示是什么意思?这些苹果和下面的格子表示什么意思?。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引导幼儿说出右边的苹果表示红苹果和绿苹果,格子里写数字,表示红苹果有几个,绿苹果有几个,两种苹果一共有几个。)这是什么符号?(教师的手分别指示加号和等号)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呢?(引导幼儿说出加号表示红苹果和绿苹果合起来的意思,等号表示合起来红苹果和绿苹果一共有几个。)
3、迁移经验,进一步理解图中左边的苹果与右边格子,符号的关系,学习完成练习的方法。
教师:请小朋友再数一数,每组红苹果有几个,绿苹果有几个,正确填写在格子里。看谁看得准,数得快。
三、尝试根据图意点苹果,填写数字,并进行加法计算。
1、教师:请小朋友看书仔细数数,填数字。(观察幼儿完成练习情况,给予有困难的幼儿适当的帮助,同时提醒幼儿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2、自由交流结果,互相检查结果。
四、介绍自己的练习结果,清楚讲述"几个红苹果加几个绿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1、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练习结果说一说,板书在黑板。
2、提出不意见,正确学习加法计算。
3、对照答案,进行自检。
小朋友,你们写的和黑板上的一样吗?请你对一对,边对边说你的练习,(引导幼儿清楚讲述"几个红苹果加上几个绿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游戏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30、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帮助老爷爷(学习6的分解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分解组成,加深对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理解,对分和活动感兴趣。
2.知道每一个数都有比这个数少1的几种分合方法。
3.书写数字6.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一个老爷爷、16条鱼和两个金鱼缸的图片,圆片、数字卡、分合符号若干。
2.每个幼儿瓶盖、石子、扣子和豆子各6个,数字卡、分合符号若干,记录纸每个幼儿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6条金鱼和2个金鱼缸的图片,提出问题:老爷爷买回6条金鱼,他要把这6条鱼养在两个金鱼缸里,要求每个鱼缸里都有金鱼,可以怎样做,你能帮助老爷爷吗?请幼儿说出分法,教师贴出实物分解图及数字分解图(不一定按顺序)。
二、请幼儿取瓶盖、石子、扣子和豆子各6个,各分成两堆,要求每种的分法都不一样。说出是怎样分的,有几种分法,并尝试记录下来。
三、在黑板上出示6个圆片及分合符号,请一名幼儿上来将他的分法逐一摆出,再请一名幼儿用数字卡摆出相应的分解式。"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引导幼儿观察并读出6的几种分法,知道有5种分法。
四、讨论:3有几种分法?2有几种分法?将2~6的分解式逐一摆在黑板上,引导幼儿发现,每个数字都有比这个数少1的几种分法。
五、练习:翻开用书,添画或填写6的分解组成式。
活动延伸在练习册上进一步复习巩固6的分解组成和书写。
教学反思:
在课上的每个环节及时给予鼓励,并奖励小粘贴,这样可以清楚的让学生感到自信和努力的方向,并给其他人做出好的榜样。 在玩和游戏中探究知识,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学生会参差不齐,会有个体差异,调动积极性让他们充分愉快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31、大班数学优秀教案《五只小鸭子(5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分解画面,感知同一事物中不同的数量关系。
2、学习5 的组成,知道5可以分成两份只有4种分法。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实物投影仪、实物图、贴绒数字1-5、特征标记图、幼儿作业纸、 分合卡片、铅笔。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2-4的组成。
出示贴绒数字,师:" 今天我们来玩'碰球'游戏,老师先报一个数,你们再报一个数,我们的数合在一起要刚好是这个数。"
2、新授学习5的组成,学习按特征分解画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我们一起看看图上有什么?";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小鸭子)"请小朋友数数看,一共有几只小鸭子?"(5只)"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5 只小鸭子?""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几只小鸭子都一样吗?它们什么地方不同?"幼儿自由回答。
"刚才小朋友一起找了这几只小鸭子的不同特征,我们把这些小鸭子的不同特征的事故量记录到记录表上,(出示5的分合式图片)教幼儿按照大小、颜色、动作、位置不同去记录。"谁愿意来填放相应的数字?"(出示5的数字卡片)请幼儿来摆放,其余幼儿帮助检查。我们刚才记录的都是什么洋的事?5 只鸭子中有几只什么样的鸭子和几只什么样的鸭子/,那么那这些鸭子的特征标记拿掉就变成了什么?"(5的分合式)出示5的分合式。"小朋友这个分合式你们会读吗?我们一起读一读。"师生读5的分合式。
二、操作活动。
"刚才我们给小鸭子按不同的特征分了类,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张图片,你们看图上有什么?"(实物投影仪出示幼儿作业纸)"按照老师刚才讲解的要求给熊猫分类,看清楚上面的特征标记再去记录,记录好后再自己读一读。幼儿分组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活动评价。
出示两张幼儿作业纸,"大家一起先把这两张作业纸上带标记的分合式说一说。""他们记得对吗?谁对谁错?为什么?"请错的幼儿上来改正,并读一读正确的记录分合式。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32、小班数学课教案《连连看(一)》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练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正确认读5以内的数字。
2.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能力。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呀,小动物们都出来一起玩儿了,小鸭来到了池塘边,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在这儿玩呢?
师:除了小动物图上还有什么?
二、数一数。
图上有几只小鸭?我们一起拿出小手指来数一数。(几朵荷花?几只蝌蚪?几个荷叶?几只青蛙?)
三、认一认。
小鸭有“5”只,我们一起来看看数字“5”是怎么样的。(1~4同上)
活动延伸:数一数皮球。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33、教案大班音乐活动《落雨大》(粤语歌曲)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广东方言演唱歌曲《落雨大》。
2.用欢快甜美的歌曲表现歌曲的童趣。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歌词、落雨大音乐
活动过程:
1.粤语问好导入
师:欢迎小朋友们来到美妙的音乐课堂,我们先来问声好吧!
师:HELLO
师:你好!
师:你好(粤语)
师:你们真棒,你们知道刚才我说的“你好”是什么语言吗?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粤语歌曲《落雨大》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理解歌曲内容。
(1)播放音乐让幼儿听一遍后教师讲述歌曲故事。
(2)师:这首歌讲的是一天傍晚,在一个美丽的村庄里,有一位勤劳的大哥,挑着一担柴去街上卖!走着走着突然下起了大雨,雨水把街道把浸湿了,卖柴大哥心想,这会可麻烦了,我的柴肯定会被打湿。下在这个时候一位穿着漂亮的大嫂,撑着伞走了过来,对卖柴大哥说:大哥我来帮您遮雨吧!正因为有了大嫂的帮忙,大哥的柴最终没有被淋湿。她们俩都高兴极了。
3.歌词学习,了解数白榄。
(1)带领幼儿读歌词。
(2)教师出示歌词图谱,帮助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4.学习歌曲。
(1)教师范唱。
(2)幼儿听音乐小声跟唱。
(3)幼儿分组演唱
5.结束活动
听了这么好听有趣的广东童谣,生活在广东的你们是不是感到很自豪?广东童谣是广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你们以后多唱一些广东童谣,把我们的广东童谣发扬光大。
活动延伸
将“落雨大”改成律动,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进一步体会粤语歌曲的韵律美。
34、新公开课教案大班语言活动《七只瞎老鼠》(含优质课)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理解整个绘本故事
2、让幼儿练习运用完整的语句来描述所看到的事物
3、能够将各种信息集合起来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4、让幼儿学会全面的看待事情,多角度的去认识事物
5、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6、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绘本ppt,ppt操作板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
1、今天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我这个故事里有位很特殊的动物朋友, 它有一条细细长长的尾巴,你猜猜看它可能会是谁?
2、看样子我们光看一条尾巴可能会有很多种答案,有点像蛇,有点像老鼠,有点像蜥蜴,它除了有一条细细长长的尾巴,它还有小小的身子,四条腿,眼睛小小的像豆子,嘴巴尖尖的长着胡须。
3、就是这个小家伙,这个故事还不止一位,瞧一共有几位,在这个故事里有七只老鼠,这七只老鼠很特别,不光他们的颜色不同,还有这是七只瞎老鼠,虽然它们身上有很多漂亮的颜色,但是在瞎老鼠的世界里所有的东西都是黑色的,你看这就是瞎老鼠的世界,到处都是漆黑一片,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二、讲述故事
1、你觉得七只瞎老鼠在生活中肯遇到什么麻烦?
2、故事就从这里开始,有一天,这七只瞎老鼠出门了,它们在池塘边发现了一个怪东西,它们吓了一跳,大声叫起来:这是什么东西啊 然后他们急急忙忙跑回了家
星期一的时候,红老鼠第一个出门,他说:我还想去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它告诉大家:“哎,我知道了,那是一根大柱子”可是谁不相信
等到星期二,率老鼠说今天我去,回来后说:我知道了,那是一条蛇,红老鼠摇摇头:才不是呢
星期三的时候,黄老鼠说:我去我去,它回来后:那不是蛇,我发现有尖尖的,那也许是一支矛
星期四的时候,哪个老鼠去了,紫老鼠说我也去看个究竟,这回,它会说是什么呢,我发现那是一座峭壁,什么是峭壁,就是像悬崖一样,紫老鼠说是峭壁,晕了晕了剩下的老鼠也晕了,怎么你们说的都不一样,我也要去瞧一瞧
所以到星期五的时候,橙老鼠说,我去,橙老鼠出门也去摸摸那个怪东西,之后回来,它说:那是一把扇子,我还感觉它在扇风呢
星期六蓝老鼠出门 回来后它说:不是扇子那是一根绳子,奇了怪了,六天六只老鼠都去见了见这个怪东西,为什么每个人都说的不一样呢,瞎老鼠看不见,它们是用什么认识这个怪东西
三、详解绘本,通过提完来引导幼儿理解绘本
1、你们还记得吗蓝老鼠摸到的是什么,橙老鼠摸到的是什么,紫老鼠摸到了什么,黄老鼠摸到了,绿老鼠摸到了什么,红老鼠回来说摸到的是柱子,你觉得你愿意相信谁的话?
2、为什么它们摸出来的东西会不一样?
虽然它们摸的是同一样东西,但是它们摸的这个东西不同的地方
3、把它们所有人搜集的信息加到一起
有什么东西有长长的地方像蛇,软软的东西像鼻子,有东西像柱子
把它们所有的信息加到一起,越来越像大象
四、游戏活动,通过游戏让幼儿来描述自己看到的东西,其他幼儿将信息组合来猜测
1、你们想不想做一做瞎老鼠的这个有趣的游戏,给你们一个挑战,我这里也有一个动物,你们每个人只能看它的一部分,用你的嘴告诉大家,你看到的是什么,其他朋友根据它们说的来猜一猜,看我们猜的准不准?看完以后说一句话,一句话里不能含有动物的名字,我们把四个人的话加在一起猜一猜
2、请大家一起来猜动物
9块中只能翻5块
3、通过语言来猜动物
五、
这七只瞎老鼠正是因为它们看不到所以平时它们认识东西时候有困难,不过白老鼠,白老鼠说我有一个办法知道它到底是什么,这一天白老鼠出门了,从这边跑到那边,从上边跑到下边,这摸摸,那摸摸,白老鼠大笑起来,我知道,这个怪东西硬的地方像柱子,软的地方像蛇,宽的地方像峭壁,尖的地方像矛,薄的地方像扇子,粗的地方像绳子,不过合在一起的话,这个怪东西就是—大象
红老鼠,绿老鼠,黄老鼠,紫老鼠,蓝老鼠也从这边跑到那边,上边摸到下边,它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
我们认识一样东西要全面一点
35、大班数学《图形变变变》(形状等分)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图形变变变》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能够乐于参加数学活动
知识目标:学习形状等分并且初步感受等分的意义
能力目标:能够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等分游戏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重难点:
学习形状等分的同时初步感受等分的意义
活动准备:
各种等分的图形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导入)
今天图图的妈妈去超市里买了很多的饼干,有各种图形的。每一种图形都是不同的口味。小怪和图图每种都想吃,他们两和想吃完全一样的。可是他们分完之后自己觉得不公平,小朋友们看一看他们分的相等吗?
二、引导幼儿感知等分
1.教师引导幼儿比一比
2.请幼儿帮助他们分一分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原因)
教师小结:
1.我们刚把一个物品分成完全相等的部分,把它叫等分等分的小秘密,谁要分 的完全相等
2.判断是激动分的小秘密是分成完全相等的几部分就是几等分
36、教案大班数学《数云彩》(4的减法)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加减法,体验减法运算的乐趣。
2.能熟练地完成4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蘑菇小卡片、数字卡、小动物图片、食物算式卡
活动过程:
1.采蘑菇
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歌曲,请小朋友玩采蘑菇游戏,每个篮子只装4只蘑菇。
2.给小动物分蘑菇。
(1)师:有一只小兔子过来了,请你把一只蘑菇给小兔子,你还有几只蘑菇呢?
(2)列出算式4-1=3,请幼儿说出4、1、3的含义。
(3)继续给小兔子分蘑菇,并用算式4-2=2、4-3=1表示,让幼儿理解减法的含义。
3. 游戏“给动物喂食”,复习4以内的减法运算。
玩法:根据动物要吃的食物,给动物喂食,食物身上都有一道算式题,只要把算式题算出来,就可以需喂给小动物了。
活动延伸
1.数学区提供看图列减法算式活动。启发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的变化,讲述图画的含义,并把算式填写完整。
2.阅读幼儿园书p21“数云彩”任务。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教师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幼儿在互相启迪、互动互学中促进幼儿不断思考,不断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其“善”学。幼儿的兴趣被引发了,他们都争抢着参加各种游戏,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让幼儿通过实物演示、操作、能形象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教师也积极地参与活动中去,师幼配合得很好,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通顺、流畅。“热闹”而不“杂乱”,当时听课的教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赞叹这次活动很成功。
37、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谁是卧底》分类-记录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按人与人之间不同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类。
2、能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
3、积极探索,体验合作的快乐。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
人与人:可以看出操作材料就是孩子本身,从孩子们身上找出来的各种不同。
多角度:分类的核心经验三提出,同样的一组物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它有助于幼儿对集合与分类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有关集合的概念对于孩子们来说变得更多样化。
多层次:也就是层级分类的体现。
符号:要孩子们尝试记录,也就是需要他们首先建立起符号与线索之间的关系、符号与具体事物的联系,相当于符号作为一种思维中介,来促进孩子们把现线索与卧底之间建立起联系,这就是存在于一定的生活经验也好,理解思考也好,这样的基础之上才更好开展这个活动。
探索、合作:我们通常都知道目标的设定第三条为情感类的,但也是在活动中可见并能够通过活动实实在在达到发展的,比如这个游戏就需要小组之间很好的商量、协调才能进行,也是必须通过线索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从而达到层级分类的目的。
活动准备
小标签、地上贴两个不同颜色的圆圈、两个小黑板、记号笔、记分牌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找不同)
“今天请你们到这里来,是要玩一个很好玩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谁是卧底’,请你们来当小侦探,找出卧底,好吗?
要想当好一名小侦探,必须得有一双会观察眼睛,好,现在请所有的小侦探来接受考验!请用你的亮眼睛来仔细看看‘你跟其他小朋友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告诉我。’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贴出相应的标志。(比如:衣服、裤子、鞋子等等。)引导幼儿站出集合,比如“长袖的请起立、短袖的请起立。”
二、示范层级分类:
“哇,你们发现了这么多跟别人不同的地方!顺利通过考验,你们都成为一名小侦探,现在就开始你们的侦探工作吧!”
“侦探们,你们知道卧底是谁吗?不知道吧?那我来给侦探们提供一点线索,为了让你们不会一下猜出来,所以我一次只提供一个线索。”教师贴出第一个标记作为线索。”“侦探们来猜猜这条线索代表什么意思?”(站一站:符合这个条件的在哪里?不符合的又在哪里?)
“瞧,地上有什么?你们可以用地上的两个圈把符合条件和不符合条件的人区分开来吗?”(我们一起发出指令‘请***的站在绿圈,***站在红圈。’)
小结:为什么我们找出来的卧底就是他?(因为他**是什么,又是什么,还是什么。符合所有的线索,所以就是他。)我们用一个线索就能结果分成两份,一次又一次的排除不符合条件的人,最后才能找出卧底。
检查粘贴好的标志,看是否正确。
三、幼儿分组游戏:
确定组内一个人作为目标,然后简单画下寻找他的三个线索。请对方根据线索发出指令,寻找答案。
“会玩了吗?那现在咱们就分两组进行谁是卧底的游戏,按照座位分成两个组,试试看,哪一边的小侦探更厉害一些。听清楚游戏规则:1、分组商量选一个人作为卧底,然后把粘贴藏在他身上;2、根据选出来的卧底,画出三条线索在小纸片上,尽量画的准确一点;3、画好将线索交换给另外一组小侦探,请他们发出指令,你们来占圈。
如果提供的线索准确、指令发出也很准确,又快又好的找出卧底即成功;反之则失败。
四、师幼总结
“今天咱们玩的这个游戏好玩吗?来想想看,刚才小侦探们都是通过什么办法来找出卧底的?”(根据线索一层一层的来分类,就可以去掉不符合条件的人,最后所有条件都符合的就是卧底啦。)
“当然,我们平时还有很多时候可以用这个方法来从很多东西里找出你想要的,下来孩子们可以再试试看,好吗?”
活动总结
一改教案:调整游戏基调。将原来孩子们不感兴趣的“猜猜他是谁”游戏调整为任务性游戏“谁是卧底”,孩子们在执行任务中,与生活游戏接轨,由于代入感比较强,参与游戏积极性很高,这样的游戏会让孩子觉得觉得数学有趣。
二改教案:调整操作材料。将原来“找不同”环节中的图片操作材料调整为直接将幼儿作为材料,与生活链接,从孩子身上寻找不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有用。
三改教案:调整游戏内容。调整你画我猜和大风吹游戏,直截了当提出寻找卧底任务,出示 “线索”,根据线索去发现问题,-训练思维导向,通过分析、判断,解决问题。
因此,我想通过这个活动,让我更明白,一个相对较成熟的活动,看似环节并不复杂,但需要老师去思考的内容却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的学习,每一个环节都是要禁得起推敲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38、中班美术活动教学设计:《七彩之路》(含设计意图)
一、设计意图:
以往幼儿接触作画的材料不是彩笔就是油画棒。在此基础上,大胆地尝试用绳子来作为幼儿作画的笔。开展了随音乐抖动,拖拉绳子的玩色游戏,让幼儿选择相应的颜色,大胆想象创作,感受色彩线条之美,即让幼儿体验到独立创造的快乐,又增强了他们在不同材质上用节奏进行美术活动创造的能力。
二、活动过程
一)、活动目标:
1、随歌曲节奏抖动,拖拉绳子进行玩色游戏,感受色彩、线条、节奏、动作之美。
2、能大胆创作,体验交流、合作的快乐。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设计活动目标的依据:在儿童阶段的绘画教育应该少些急功近利,多些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这样即可以保护儿童绘画兴趣,发现儿童绘画天赋,又可以有效达成促进儿童心智的成长,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室四周布置树、叶,用宣纸铺成的“小路”。
2、水彩颜料(红、黄、蓝、绿)、10厘米左右的棉绳若干条、一次性杯子、小桶、纸张若干。
3、幼儿已熟悉歌曲《走路》。
4、音乐磁带、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5、讲台桌上白纸一张。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邀请我们一起去做客!大家想去吗?那就让我们学小鸟飞去吧!
(听音乐学小鸟飞进教室)
森林到了,多漂亮啊!看看森林里有哪些小主人来欢迎我们?大家一起给小动物问个好吧!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是怎样走路的吗?谁能学学它们的走路?<出示多媒体课件: 森林背景及小兔 小鸭小乌龟小鱼>
师:让我们跟着《走路》这首音乐一起来学小动物表演吧!
(放音乐,幼儿边唱边表演。)
小结:小兔跳跳跳,小鸭摇摇摇,乌龟爬爬爬,小鱼游游游,小动物们有节奏地走路太有趣了。(教师边演示边小结)
(设计意图:让幼儿在音乐舞蹈中,体会不同的动作,明白绘画中他们也可以用这些动作去为事物着色,为用线条去涂色奠定动作基础。同时,又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
2、明确方法,教师示范
①今天,林老师要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个新伙伴——绳宝宝,他也想学小动物走路,可是绳宝宝不会走路,谁能帮助它呢?还有谁能表演的和他不一样?(一边念儿歌,一边学走路)
儿歌:小兔走路跳跳跳,小鸭走路摇摇摇。小乌龟走路爬爬爬;小鱼走路游游游!
师:刚才两位个小朋友表演的真棒,大家想不想一起来试一试?(想)下面请小朋友拿出凳子底下的绳宝宝,边念儿歌边表演。(师幼一起表演)大家表演得真好,让我们跟着优美的音乐再来一遍!
请小朋友把绳宝宝放在凳子上,然后坐下。
②师:小朋友们,绳宝宝学会走路了,想在白纸上留下自己美丽的小脚丫!怎么才能留下小脚丫的脚印呢?(幼儿自由讨论)谁来说说?
教师有个好办法,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准备好的四种颜料:红、黄、蓝、绿。先把绳宝宝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老师选择红色的绳宝宝,现在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样让绳宝宝在纸上走出美丽的脚印?(教师边唱边演示抖动,拖拉绳子学小动物走路)
小结:画完了,我把绳宝宝放回原来的杯子里。瞧,绳宝宝在白纸上留下了漂亮的红色脚印。(师拿着纸)我们来找一找绳宝宝学了哪些动物走出了脚印?(点、曲线、直线、波浪线)
下面,请小朋友也来试试,谁愿意上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画。
师:这位小朋友用**颜色的绳宝宝画出了脚印,真棒!
③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师:绳宝宝学小动物用美丽的色彩画出的小路这么漂亮,你们想不想试试?(想)
师:看,小朋友后面有一条白色的路,我们大家一起请绳宝宝来走出五彩的脚印吧!
师:小朋友在请绳宝宝去走路的时候请记住:
(1)不要用劲甩,以免把颜料弄得自己或别人身上。
(2)画完后把绳宝宝放回原来的杯子里。(如:红绳子宝宝画完后放回红颜色的盘子里。
(3)注意不要把颜料给打翻了,别把小路给弄脏了!
(4)手脏了请用纸巾擦,扔到垃圾桶里。
(5)老师要看哪个小朋友能按要求做得最好!
师:现在,请小朋友轻轻走到小路旁边。老师和幼儿一起拿起绳宝宝边念儿歌边表演一遍。
第二遍请小朋友换一种颜色来表演,(放音乐)
第三遍小朋友可请听课老师一起来,并提醒幼儿换颜色表演。
画完后请小朋友回到原位。
(设计意图:儿童绘画几乎是每个儿童与生俱来的本能,每个儿童从小都喜欢随意而大胆地涂抹,这是他们自我表达感受或情绪的擅长。教师简单的示范是为了让幼儿明白线条的用途,它就像绘画时手中笔,能把五颜六色带入这美丽的画面,从而调动幼儿绘画的冲动。)
四)分享交流:
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条七彩之路吧!
教师点评: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从这条小路上,我们看到了有许多的小兔、小鸭、小乌龟和小鱼走路的样子,多有趣!多可爱!让人真陶醉!
师:今天,小朋友不仅教会绳宝宝学小动物走路,还画出了一条美丽的小路,让森林更加美丽,大森林感谢绳宝宝和小朋友。现在让我们一起和大森林告别吧!放录音,跟音乐学小动物走出教室。活动自然结束。
(设计意图:评价是树立幼儿绘画自信心,促进幼儿成长的有效手股。这一环节中对幼儿的绘画给予一个正确评价,能有效地保护幼儿绘画积极性,培养其绘画兴趣,同时,也能有效地发展幼儿良好的审美观。)
39、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反思:《白天和黑夜》(谈话)
活动设计意图:
原活动《兔子不喜欢黑夜》选自建构教材大班下册——《黑夜密语》这一主题,但基于活动中故事过于简单,我把活动修改设计为一堂语言谈话活动《白天和黑夜》。夜晚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而是充满好奇。活动中通过兔子和猫头鹰的冲突引发幼儿的思考,让幼儿结合自身的已有经验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幼儿原有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活动目标:
1.能说出白天和黑夜的特点,理解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2.学会运用“喜欢、因为”两个词汇。
3.尝试在“辩论赛”中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理解白天和黑夜是大自然的规律。
活动难点:尝试在“辩论赛”中学会运用“喜欢、因为”两个词汇,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白天和黑夜》,太阳、月亮的头饰,小手掌若干
2.场地布置:辩论赛场景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听这声音,你觉得他们之间发生什么事情?(播放争吵声音)
——是谁在争吵让我们看看!(出示兔子和猫头鹰头饰)
二、兔子和猫头鹰为什么争吵?
——你觉得说喜欢黑夜的是谁?说喜欢白天的是谁?为什么?
——小朋友说得真不错,让我们听听兔子和猫头鹰到底怎么说?(播放兔子和猫头鹰的声音)
(兔子说:“因为天一黑就什么也看不见,只好去睡觉了”)
(猫头鹰说:“因为黑夜好出来玩,抓老鼠,如果白天太长,黑夜就短了,就会吃不饱的”)
——兔子和猫头鹰吵累了。就去找其他的动物评评理,他们找到了谁来评理呢?
三、游戏活动《猜猜乐》
——播放课件,兔子和猫头鹰找到了谁评理?(猫)
——出示图片1(猫),小朋友请仔细观察图片,猫会支持谁呢?为什么?请做出选择。(幼儿选择好后,让幼儿说出理由。)
——总结:让我们听听看猫是怎么说?
——出示图片2(公鸡),开始选择。(幼儿选择好后,让幼儿说出理由。)
——总结:让我们听听公鸡是怎样说?
——出示图片3(壁虎),开始选择。(幼儿选择好后,让幼儿说出理由。)
——总结:让我们听听壁虎是怎样说?
——出示图片4(鳄鱼),开始选择。(幼儿选择好后,让幼儿说出理由。)
——总结:让我们听听看鳄鱼是怎样说?
——出示图片5(狮子),开始选择。(幼儿选择好后,让幼儿说出理由。)
——总结:让我们听听看狮子是怎样说?
四、白天黑夜的辩论会
(这个环节使用了教育法中的讨论法)
——小朋友通过刚刚的游戏,我们知道有些动物支持兔子,喜欢白天,有些动物支持猫头鹰,喜欢黑夜。因为每种动物都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
——现在让我们根据自己的观点,分为“白天”和“黑夜”两组,以辩论赛的形式把喜欢“白天”和“黑夜”的理由说出来。
——幼儿自由辩论
——结束辩论老师总结:小朋友,刚刚的辩论真精彩,如果没有了白天,只有黑夜行不行?为什么?如果没有了黑夜,只有白天行不行?因为我们白天和黑夜是不能分开的,这是大自然的规律,白天和黑夜每天都在不停的变化,只要我们用愉快的心情去看待,其实白天和黑夜一样的精彩,一样让人感觉快乐。
——结束活动,小朋友今天辩论赛就到此结束,让我们和客人老师说再见吧!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环节我用情景导入引出故事,孩子的兴趣很高。接着分段欣赏故事,孩子注意力都十分集中,听完故事后我提出问题:“兔子为什么不喜欢黑夜,猫头鹰为什么喜欢黑夜”,简单概括争吵的原因,孩子回答的都不错。第三环节以游戏形式,让幼儿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有喜欢白天的,也有喜欢黑夜的。在游戏中,老师和孩子之间有密切的互动。第四环节我用了讨论法,让孩子在辩论赛中自由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讨论部分第一个问题“你说究竟是白天好,还是黑夜好呢?为什么?”幼儿的思维不够广阔,发言的幼儿并不多,可能是我引导的还不够。第二个问题“总是黑夜,没有白天,行不行?总是白天,没有黑夜行不行?为什么?”发言的幼儿挺多的,但是对于为什么,幼儿表达的不够完整,不够具体。
40、教案大班数学详案《收获种子(统计)》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动物面具五个、种子图片若干、统计表
活动过程:
1.初步感知,了解统计。
(1)师:昨天,老师收到了小动物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丰收派对,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教师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2.统计练习。
(1)我们去参加派对,这里准备了四种水果(香蕉、橙子、苹果、苹果),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水果,然后我们统计一下各种水果的数量,并找出最受欢迎的水果。
(2)幼儿整理并完成统计表,找出大家最喜欢的水果。
3.出示表格统计水果。
师:请小朋友分别扮演小动物,并按照表格上的水果数量、种类拿取。小动物们收获的水果真多呀,请小朋友一起来帮忙统计一下。完成统计表找出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活动延伸
带幼儿参观超市,分组自由选择货架进行统计记录,并和同伴分享统计结果。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和生活,利用幼儿平常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活动,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
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我们投放幼儿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种子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种子排队、层层递进的环节,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一种互逆关系。本次活动,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学习习惯。活动中,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说出自己的理解,让每位幼儿都有自己的操作空间,让幼儿对数学活动充满兴趣,并为入学前增添了兴趣。
相关文章
-
中班美术活动教学设计《七彩之路》(含设计意图)
-
中班数学活动《谁的花纹》教学设计反思
-
小班音乐教学活动《小兔和狼》含设计意图总结
-
大班数学活动《谁先谁后》教学设计反思
-
大班数学活动《谁最多》教学设计反思
-
中班故事活动设计:学习故事《白云》(第一课时)
-
小班数学活动《老虎大王的生日会》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反思
-
中班语言活动《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教学设计反思
-
幼儿园综合活动教学设计反思《大皮球扔给谁》
-
大班数学教案《豆豆训练营》含设计意图总结
-
幼儿园语言教学设计小班诗歌活动《谁最羞》教案及评析
-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谁的主意好》活动设计与反思
-
小班健康活动《小鸭找家》(一物多练)展示课教学设计
-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打击乐《拔根芦柴花》(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文章
-
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的教案
-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我给他们排排队
-
让小孩学习6组成的教案
-
教孩子学习9组成的教学方案
-
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教学方案
-
大班数学说课稿《认识时钟》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一寸虫》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6的组成》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圆柱体》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5的加减》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捡落叶》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2的加法》反思
-
病病歪歪
-
正宗的智力测试是怎么样的
-
母爱无价――读《秋天的怀念》后有感_小学生作文:五年级
-
丢手娟_小学生作文:三年级
-
浅谈在跨班角色游戏中幼儿的交往
-
耽美句子153句
-
特价推销顺口溜36句
-
微信好听四个字的昵称338个
-
牛年公司名称大全集最新63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