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游戏新型车展教学设计
大班数学游戏新型车展教学设计
1、大班数学游戏新型车展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数字排序的方法,能积极地思考,灵活思维。
2、积极运用已有的排序经验进行推测。
3、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笔、纸
活动过程:
引入:我们是第一次见面,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李老师,知道我是来自哪里的吗?我是上海的,你们有没有去过上海呢?今天开始你们就有了我这样一个上海的朋友了,以后你们来上海的话可以找我,说到上海,有很多很好吃的很好玩的,欢迎你们来到上海,而且我们上海经常举办一些车展,比如赛车比赛,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个关于汽车的话题。
老师想来先了解一些,你有没有自己喜欢的车呢?
一、游戏《去车展》——初步尝试三个数字的排序,并梳理经验
有一个地方正在举行新型车展,在这个车展里有很多你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的车,我们一起去参观好吗?
车展到底在哪里呢,我也不知道,这两个小朋友准备要去车展了,我们跟着一起去吧!
在去之前呢,我们要给孩子们出一道题目,如果回答正确了呢,我们就带他们去。
孩子们,你们接受他们的挑战吗?
来看看是出的什么题目
1.提问:1.2.3三个数字排排队,有几种不同的排法?
这里有123三个数字,请你来排排队,每排出一种方法,就会闪一颗星星,如果你想让五颗星星都亮了,我们就出发。
(幼儿积极回答)
2.教师帮助幼儿梳理规律
123三个数字,一共有几种排法呢?在这六种不同的排法里,你们找到什么秘密吗?
三个数字总共有六种排法,每次排的时候,三个数字都可以轮流做排头,而且每个数字当排头的时候都有两种排法,排头不变,后面的两个数字交换位置。
刚才说问题回答完了,我们就去车展了,现在我们就出发了哦。
二、游戏《看车展》——找寻规律,进行推理
1.提问:这里一共有几辆车?
这里来了三个车队,你们知道是哪三个车队吗?红黄绿三个车队
这个三个车队都带来了他们最新研发的新车,怎样才能看到他们的
新车呢?
3.小结:三种颜色三个车队,请你们把他们的编号都猜出来就可以打开,看看有哪些新车。
先看红队,第几辆有问号,问号后面应该是什么数字呢?
答对了之后我们看看红队带给我们的是什么车?
红队带来的是迷你车,就是新型的环保车
我们刚才看了红队是迷你车,那黄队的是什么车呢?
先看看黄队的第几辆车带问号呢?说下带问号的应该是什么数字,并说说你的理由,刚才我们看红队的时候,我们看上面的车的数字的排队规律,黄队的时候,不仅要看上面的还要看下面的数字排队规律。
来我们看看黄队的车,这种车可以在水里开,可以在陆地上开,所以这个车叫水陆两用车。
再来看看绿队,第几辆带问号呢?应该是哪几个数字呢?
以后找规律要多看一看,看看前面的车是怎么排队的,上上下下都要看,看的数字越多,得到的信息就越多,得到的答案就正确,我们再来看看绿队带来的车是什么车?
我们看看车的里面有什么样子的?有谁想要一辆房车呢?
4.帮助幼儿梳理规律,相互聊一聊,说说自己认识的车型。
三、游戏《拍牌照》——尝试利用已有的排序经验进行排序。
1.提问:这些车能直接开到马路上吗?为什么?
为什么不能开到马路上,少了什么?
你们看到车子前面和后面都有一块蓝色的牌子,这个叫车牌。
2.提问:你看到的牌照上面有什么?数字,字母,汉字
这上面的汉字有什么意义呢?鄂,表示这辆车是湖北的,如果是上海的车,前面的汉字就是沪
3.小结:一个牌照代表一辆车,没有重复。
4.播放PPT。
5.提问:拍牌照比赛,我给你们不同的数字,请你们来组合一下,看看可以编成几个牌照。
我们知道,牌照上面有数字有汉字,这张纸上呢,汉字,数字,字母都有,只是缺了几个数字,下面我们就用桌子上的数字来排一排,每排出一组数字就是一种牌照,就完成了,排的方法越多,牌照就越多,我想提醒的是,这个上面的数字不能多也不能少,不能重复,马路上没有一模一样的车牌。
三个数字一共有几种排法,四个数字有几种排法呢?
一起练习1当排头,1234四个数字总共有几种排法。
剩下的数字当排头 总共有多少种排法,这个留给老师带孩子们练习。
2、大班数学游戏教案《奇妙车展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将3个数字按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排列,了解几种数字排序的方法。
2.积极运用已有的排序经验进行推测。
3.能积极地思考,灵活思维。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PPT、笔、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师:我们是龙岩人,说到龙岩,我们龙岩经常举办一些好玩的活动,比如车展,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个关于车子的话题。蓝老师想来先了解,你有没有自己喜欢的车?
二、游戏《去车展》
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龙岩有个地方正在举行新型车展,在这个车展里有很多你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的车,我们一起去参观好吗?车展到底在哪里呢,我也不知道,这两个小朋友准备要去车展了,我们跟着一起去吧!在去之前呢,他们说我们大二班的孩子很聪明,要给大班孩子出一道题目,如果回答正确了呢,他们就带你们去,孩子们,你们接受他们的挑战吗?来看看是出的什么题目吧!看到什么啦?
1.提问:1.2.3三个数字排排队,有几种不同的排法?
2.师:这里有123三个数字,请你来排排队,每排出一种方法,就会闪一颗星星,如果你想让五颗星星都亮了,我们就出发。
3.教师帮助幼儿梳理规律。
师:123三个数字,一共有几种排法呢?在这六种不同的排法里,你们找到什么秘密吗?
小结:原来,三个数字总共有六种排法,每次排的时候,三个数字都可以轮流做排头,而且每个数字当排头的时候都有两种排法,排头不变,后面的两个数字交换位置。(123、132、231、213、321、312)师:好啦!5颗星星攒齐啦!可以去看车展啦!发现了什么?
三、游戏《看车展》
师:这里来了三个车队,你们能看出来是哪三个车队吗?红黄绿三个车队,这个三个车队都带来了他们最新研发的新车,怎样才能看到他们的新车呢?
师:就像你们说的有数字有问号,三种颜色三个车队,只要你们把问号里的数字(编号)猜出来就可以看到新车了。
(一)红队——(迷你车)新型环保车(123.132.213.???)师:先看红队,第几辆有问号,问号后面应该是什么数字呢?答对了之后我们看看红队带给我们的是什么车?红队带来的是迷你车就是新型的环保车。
(二)黄队——水陆两用车(456.465.???.564)师:我们刚才看了红队是迷你车,那黄队的是什么车呢?先看看黄队的第几辆车带问号呢?说下带问号的应该是什么数字,并说说你的理由,刚才我们看红队的时候,我们看上面的车的数字的排队规律,黄队的时候,不仅要看上面的还要看下面的数字排队规律。来我们看看黄队的车,这种车可以在水里开,可以在陆地上开,所以这个车叫水陆两用车。
(三)绿队——房车(123.345.567.???)师:再来看看绿队,第几辆带问号呢?应该是哪几个数字呢?这回找找规律要多看一看,看看前面的车是怎么排队的,上上下下都要看,看的数字越多,得到的信息就越多,得到的答案就正确,我们再来看看绿队带来的车是什么车?我们看看车的里面有什么样子的?有谁想要一辆房车呢?
帮助幼儿梳理规律。
四、游戏《拍牌照》
1.提问:这些车能直接开到马路上吗?为什么?为什么不能开到马路上,少了什么?(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你们看到车子前面和后面都有一块蓝色的牌子,这个叫车牌。
2.提问:你看到的牌照上面有什么?数字,字母,汉字这上面的汉字有什么意义呢?闽,表示这辆车是福建的。
3.小结:一个牌照代表一辆车,没有重复。
4.提问:拍牌照比赛,我给你们不同的数字,请你们来组合一下,看看可以编成几个牌照。
师:玩给拍车牌的游戏,红黄绿三个队,你们想去哪个队帮忙拍牌照?每个车队都会给你几个数字,等会请你们用这些数字排排队,排出一组方法你就有1个车牌,排出越多方法,获得的车牌就越多。这个上面的数字不能多也不能少,不能重复,马路上没有一模一样的车牌。
5.结合课件,梳理幼儿所设计的车牌。
师:三个数字一共有几种排法,四个数字有几种排法呢?一起练习1当排头,1234四个数字总共有几种排法。剩下的数字当排头 总共有多少种排法,这个留给大班老师带你们练习,回头你们得出答案了到小二班来告诉蓝老师,好吗?
活动反思:
选材来说:《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大班幼儿已经能口头数100以上的数,会书写10以内的数字,能熟练的将10以内的数进行顺数和倒数,但是对数字之间不规则的排列及发现排列规律却有些模糊不清。《奇妙车展行》这一活动,通过参观各种品牌的新车、给数字排列找规律、为新车判断和设计车牌号等有趣的游戏环节,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将三个数字按不同方式进行排列并发现排列规律,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对数概念的理解。同时,通过了解数字排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数字排列千变万化的神奇和美妙,体验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感受数学活动的快乐,体现了数学、认知等多领域的整合。
3、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谁最多》教学设计反思
谁最多?
大班科学&数学
活动目标
1.不受物体摆放形式的影响点数20以内物体的数量。
2.比较不同数量物体的多少。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准备:《我的数学》;若干张画有圆点的图片。
2.纸面教具:(1).《我的数学》彩色打印,人手一份。
(2).若干张画有圆点的图片彩色打印各两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给幼儿雪花片,引导幼儿点数。
1.将幼儿分组,每组3人,每组分得一份雪花片。
2.请幼儿数一数,然后说出每种颜色的雪花片各有多少。
——总共有多少雪花片?请每位小朋友都来数一遍。
——分给你们的雪花片里,每种颜色各有多少片?
——你是怎么数的呢?
3.教师到每个组,让幼儿演示数雪花片的方法,引导幼儿总结出既准确又快速的点数方法。
——你们是怎么数的?谁来说一下他数得对不对?
——这些雪花片很多,而且摆放没有规律,怎么数可以既快又准确呢?
小结:我们可以先把同一种颜色的雪花片归在一起,然后再来点数。
二、进一步提出要求,让幼儿再尝试点数,鼓励他们想办法提高点数的能力。
——如果不先按颜色分类,要怎么数才不容易出错?谁愿意来试一试?
小结:我们可以数一个、放一个到旁边,这样就不会混了。
三、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进一步增强点数能力。
规则:
1.教师当裁判,每组幼儿轮流派一位代表来参赛,同时出示两张一样的图片,请幼儿点数出圆点的数量, 看哪一位数得又快又准;
2.数得对且更快的一方得3分,数得对但慢一点的得2分,如果没有数对就不得分。几轮结束,哪一组的分数更高就获胜。
四、教师出示课件插图,引导幼儿操作《谁最多》。
——这三位小朋友分别捏了多少个粘土球?
——哪一位小朋友捏得最多呢?
温馨提示
1.教师在准备圆点图片时注意控制圆点的数量,不要超过20个,颜色、大小与摆放形式可以随机设计,但一定不要摆放得有规律。
2.如果有的幼儿点数能力较强,可以挑选部分幼儿轮流来当裁判。
3.在第4个环节的计分阶段,如果部分幼儿的能力已达到,可以请他们帮助统计分数。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4、大班数学教学设计《美丽的包装盒》反思
设计思路
包装盒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物品,可以说随处可见(饼干盒、牛奶盒、药品盒……)然而幼儿对正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但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动手操作、探索是他们的最爱,因此,在幼儿认识了正方形的基础上,通过幼儿的自由探索,来进行本次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 、巩固对正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的区别。
2 、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特征。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圣诞老人、大、小包装盒(人手一个)、正方形卡片、剪刀、彩笔(人手一个)、各种装饰材料(皱纹纸、亮光纸、卡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出示圣诞老人,引起幼儿兴趣。师:圣诞节快到了,圣诞老人给小朋友们送来了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吧?(出示包装盒)好漂亮的礼物盒,里面会是什么呢?打开看看圣诞老人为什么要送我们这些礼物呢?它想让小朋友探索一下这些包装盒有什么秘密?
二、引导幼儿感知平面与立体的不同以及正方体的特征。
1 、每位幼儿一个包装盒进行自由探索。师:你们手里的包装盒一样吗?请跟旁边的好朋友比一比,哪里不一样?小结:它们的大小、高矮、图案不一样。
2 、出示正方形卡片和一个正方体的包装盒,观察比较正方形与包装盒有什么不同和相同?《1》请小朋友把包装盒的盖打开,看看里面还有什么?(正方形卡纸)《2》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3》请你们比一比,正方形和包装盒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点?小结:正方形的面是平的,包装盒是有棱角的,而包装盒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
3 、通过正方体包装盒,让幼儿了解正方形有一个面,包装盒有六个面。(1)“请小朋友看看包装盒的这个面,它是正方形,那正方形有几个面呢?”(一个面)
(2)“包装盒有许多个面,请你想办法数一数,共有几个面?”(引导幼儿用彩笔的6种颜色做标记,也可写6个数字,也可有规律的数)提问:你用什么方法知道有6个面的?
4、用和正方体的面相同大小的正方形进行探索得出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1)“包装盒有6个面,每一个面都是正方形,哪每一个面一样大吗?”(2)“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用正方形量的,这样的物体叫正方体)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个本领,认识了正方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三、操作巩固正方体的特征。让幼儿在大包装盒里随意拿任何包装盒,说出哪些是正方体,哪些不是?为什么?“包装盒里还有礼物呢,谁来摸一摸是什么?”
四、请小朋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时正方体的?“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时正方体的,谁能告诉小朋友你见过哪些物体?”
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把包装盒装饰一下,送给你身边的亲人,好不好?”
(2)介绍装饰材料,提醒幼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3)展示作品,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5、大班数学教学设计《熊猫吃竹子》体验排序
这是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活动以给熊猫和竹子排队为主线,引导幼儿尝试设计出不同的排序方法,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并将排列规律用符号的方式进行记录。
活动目标
1.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尝试设计出不同的排序方法,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尝试将排列规律用符号的方式进行记录。
3.通过活动,激发发散性思维。
活动准备
熊猫、竹子图片若干,记录卡、笔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自由探索排序的方法
1.师:动物园里的熊猫馆真热闹。小朋友给熊猫送来了熊猫最爱吃的竹子,你想给熊猫吃几根竹子?来给它们排好队吧!
2.交流排序结果:你是怎样给熊猫和竹子排队的?
小结:排序的方法和规律有很多。
二、探索在同一条件下创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1.讨论:如果是2只熊猫2根竹子4个一组,你可以设计出几种不同的排列方法?
2.请幼儿自己设计,并把设计记录在记录单上。(尝试用符号如0和/表示熊猫和竹子进行记录)。
3.教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用和同伴不一样的方法。
4.介绍自己设计的排序方法,老师将幼儿的方法记录在大记录卡上。
5.讨论并尝试:以“00//”为例,按照这个模式,如果再来一组,应该怎样接着来排队?
小结:原来同一组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
三、分组操作。
1.吃的饱饱的熊猫可精神了,准备为大家带来有趣的表演,动物园里的其他动物也给吸引了,请大家为接下来的表演活动帮忙。
操作一:印门票。按规律使用印章,用印的方法装饰门票。
操作二:设计队形。4只熊猫为一组,设计多种熊猫表演队形(如熊猫头朝上或朝下),并用箭头↓↓↑↑记录。
操作三:动物排队。动物们准备进场看表演,请根据动物的高矮、种类或其他条件设计多种排队规律。并记录。
集中分享。请与同伴说一说你的操作和记录,并请个别幼儿在集体前分享。
活动拓展
在数学区域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根据物体特征探索不同的排
列规律,并记录。
6、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学设计:有趣的测量
【教材分析】
学习自然测量,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还可以让幼儿感知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测量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活动,也是操作性较强的一项活动。本次活动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发现并学会自然测量的正确方法。引导幼儿自己发现每个测量对象分别适合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自主探究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之间的关系。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掌提自然测量的方法,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在观察、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喜欢用测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完整的铅笔、长条积本、曲别针、橡皮等测量工具,黑板 1 块。
2.面露难色的大熊的图片、“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我长大了)
【活动建议】
1.结合图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出示面露难色的大熊的图片,提出问题:大熊想制作一个和咱们班一样长度的玩具,可不知道子有多长,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它?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玩具有多长?
2.引导幼儿讨论测量玩具概长度的工具和方法,帮助大熊解决问题。
(1)引导幼儿讨论测量玩具橱长度的方法,鼓励幼儿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
(2)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测量玩具长度的过程,提醒其他幼儿注意观察。
(3)示范并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注意首尾相连, 量一次记录一次。
(4)请幼儿运用新经验再次测量玩具概长度并记录结果。
3.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工具测量,探索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1)引导幼儿阅读《我长大了》第 28 页,选择两种不同的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在表格中记录用每种工具测量的次数和结果。
提问:刚刚测量的是同一张桌子,为什么两次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2)请全体幼儿选择两种同样的工具测量书本的长度。
请幼儿依次用曲别针和长条积本测量幼儿用书的长度,记录测量结果。提问两次测量结果一样吗?书本有几个曲别针长?用曲别针测量了几次?书本有几个长条积木长?用长条积木测量了几次?
(3)引导幼儿观察记录表并讨论:同一个物品,为什么测量的次数和结果不一样呢?
小结:测量工具长,测量的次数就少;测量工具短,测量的次数就多。
3.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自己感兴趣的物品。
(1)请幼儿交流自己想测量的物品或距离。
(2)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测量物品的高度、远近等,探索用什么工测量合适。例如:桌、椅的高、矮,家里电视离沙发的距离。
7、大班数学教学设计《小当家便利店》
活动目标
1、知道按物体的用途进行分类。
2、乐于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子卡:吃、玩;图片:饼干
物品:蔬菜、水果、魔方、万花筒、
记录表、笔、蜡笔、
塑料椅子、靠背椅子、没有靠背椅子、木头椅子
活动过程
一、逛逛便利店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便利店,便利店有两个进口,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分成两队,从两个进口进入便利店,你们说说看,我们可以怎么分?
二、休闲吧坐坐
逛了一圈便利店也累了,我带你们到休闲吧休息一下吧!你们看,休闲吧的椅子怎么有点乱呢?。你们觉得怎么摆放更整齐?
根据幼儿的分法选择其中一种摆放,并坐下来。
三、帮帮便利店
1、刚才,你们在便利店都看到哪些物品?
2、出示一封信。这是便利店的店长给我的一封投诉信,内容说便利店的货品太乱了,给顾客选购带来了麻烦,请你们来帮帮忙,你们说说看怎样摆放更合理?(幼儿讨论)
小结:刚才,我们把便利店的东西,分成两个货架,一个是吃的,一个是玩的。(教师边说边出示标志图)
3、分一分玩的东西
提问:玩的东西这样混在一起,还是有点乱,想办法再给玩的东西来分一分。为什么这样分?请小朋友来摆一摆。
4、分一分吃的东西
小结:刚才,我们已经给经理帮了一个大忙,把便利店分成吃的和玩的两个货架,吃的又可以分成蔬菜和水果,玩的又可以分成万花筒和魔方。现在的货架看起来清楚极了。原来,分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经理说谢谢我们的帮忙。
四、超市进货
便利店又进货了,出示饼干。来看一看饼干有什么不同?请四人一组商量来分一分,分好后请你把它记录下来。
提问:来说一说刚才你是怎么分的?
现在,我们把记录纸送给店长,让店长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分一分吧!
8、幼儿园大班数学《运奶盒》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生活中随处可见幼儿数经验的运用,大班的孩子对数字也尤为敏感和感兴趣。例:之前讲了一个分苹果的故事,孩子们对最后篮子里苹果的数量尤其感兴趣。于是和孩子们一起玩儿了一次分苹果。篮子里总共有8个苹果,同学A和B手里各有2个苹果,篮子里还剩几个苹果?孩子们通过数数、目测、加减运算、分解与组合的方法推算出篮子里还剩几个苹果。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中提到:“数概念需要在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渗透,让幼儿有大量机会去操作,并强化理解。”
《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强调:“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操作、探究问题。”
于是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让幼儿在运奶盒的游戏情境中,运用已有的数经验推测奶盒的数量变化。第一轮用到了数数、目测数群的办法,第二轮用到了分解与组合的办法,第三轮用到了加减运算的办法,第四轮根据起点、途中和终点的奶盒数量,推算出掉落在山洞里的奶盒数量,还用到了比一比的办法,不计算直接知晓哪队胜利…在游戏中,发展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等能力。同时,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用数学语言清晰表述推测的方法和结果。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数经验推测奶盒的数量变化 (数数、目测数群、分解与组合、加减运算、比多少…..) ,发展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等能力。
2、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能用数学语言清晰表述推测的方法和结果。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运用已有的数经验推测奶盒的数量变化 (数数、目测数群、分解与组合、加减运算、比多少…..)
活动难点:用数学语言清晰表述推测的方法和结果。
活动准备
大盘子4个(贴好蓝红标识)、牛奶盒20个、大桶2个、蓝红小路各一条、白色小河、 “山洞”2个、黑板(标有起点、途中、终点的标识)、 记录用的珠子
活动过程
一、看材料猜测玩儿什么游戏,听儿歌了解玩法和规则。
师:大家看一看桌子上有哪些材料?猜猜可能会玩什么游戏?(藏奶盒、分奶盒….)
师:你为什么猜测会玩送奶盒的游戏呢?(看到了奶盒、路)
师:答对了,我们要去帮奶牛阿姨运奶盒。可游戏怎么玩儿呢?答案藏在一首儿歌里,大家 仔细听。
儿歌:小朋友 本领大,用身体 夹奶盒,比比哪队 运得多,321出发。
师:刚刚在儿歌里听到 游戏怎么玩儿呀?(用身体夹奶盒)
师:那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夹奶盒呢?(脖子、腋下、手肘、手臂、膝盖后面…)
师:还听到了什么?比比哪队运的多, 那奶盒要运得越多越好哟。还有口令 321出发
师:12个小朋友平均分成二队,每一队几个人参与游戏呢? 6
左边是什么队?(红)右边呢?(蓝)
师:待会儿儿歌响起 “小朋友本领大”,队员才能开始 用身体 夹奶盒。当儿歌念到“321出发” 才能开始走小路、过小河、把夹在身上的奶盒放到桶里,然后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师:哪队桶里奶盒数量多,就能赢得一颗星。三轮游戏结束以后,比一比哪队获得的星星数量最多,即为获胜。
游戏玩法清楚了吗?那接下来要讲游戏规则了。比赛一共有三条规则:
第一条规则:队员只能用身体夹奶盒 ,不能用手拿;
第二条规则:儿歌响起“小朋友本领大” 队员才能开始 用身体夹奶盒;当儿歌念到321出发时,才能走小路、过小河。那怎么过小河呀?用自己的方式:跨、跳。
第三条规则:途中如果有奶盒掉落,不能捡起来。哪里是途中?路、河
大家清楚游戏规则了吗?那我们一起回忆下三条规则。(师幼一同回忆)
第一条规则:队员只能用身体“夹奶盒”不能用手拿。
第二条规则:当儿歌响起“小朋友本领大”队员才能夹奶盒;当儿歌念到321出发时,才能走小路、过小河。
第三条规则,途中如果有奶盒掉落不能捡起来。
玩游戏之前,我们来把儿歌念一次(拍手、节奏、流畅)
儿歌:小朋友 本领大,用身体 夹奶盒,比比哪队 运得多,321出发。
二、开始运奶盒游戏(猜测每队最终运到桶里的奶盒数量,并说出理由)
第一轮游戏:(分解与组成、加减运算)
游戏的玩法和规则都清楚了吗?那我们开始第一轮游戏吧。
第一轮红队派谁上场?蓝队呢?
儿歌响起,二队才能开始夹奶盒哟,预备起
儿歌:小朋友本领大,用身体夹奶盒,比比哪队运得多,321出发。
每一队都有十个奶盒,猜一猜哪一队桶里奶盒数量多呢?
红队先来猜一猜,你们的桶里有几个奶盒?
猜5的谁来说理由?(原来有10个,现在起点处有3个,路上有2个,起点和路上的合起来5个,5和5合起来等于10)
几和几 合起来等于10,***用分解与组合的办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
都觉得是5吗?有没有答案不一样的?或者答案一样 但是算法不一样的?
几加几等于10,***用加减运算的办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
那现在我们来数一数,桶里到底有几个奶盒?2、4、6…..
现在换蓝队来猜一猜,你们的桶里有几个奶盒?
猜7的谁来说理由? (起点处有*根,路上有*➕* *根 合起来*根,10-4等于6)
**用加减运算的办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
我们来数一数,桶里到底有几个奶盒?2、4、6….
哪一队桶里奶盒数量多呀?这一轮*队胜利了,那给*队画上一颗星
师小结:看来呀,猜也是需要根据的。我们可以用分解与组合的办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也可以用加减运算的办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
第二轮游戏:(眼睛看一看比一比默数 目测数群)
现在第二轮游戏,每队请二名没玩过游戏的队员上场,先把所有奶盒送回起点。
2个2个数检查下每队是不是有10个奶盒。
如果要为队员争取更多夹奶盒的时间,那念儿歌的速度可以怎么样啊?(慢)
那这一次我们慢慢念儿歌,帮队员争取更多夹奶盒的时间。
每个夹奶盒的队员,要想办法多夹一点奶盒哟,
预备起,小朋友本领大,用身体夹奶盒,比比哪队运得多,321出发。
总是用加减运算和分解与组成的办法,太简单了,这次我要考一考大家。
只用眼睛看一看 比一比 能不能知道哪队桶里奶盒数量多?
听清楚要求哟,只用眼睛看一看、比一比能不能知道哪队桶里奶盒数量多?
谁来说一说?
蓝队看到几个奶盒?3 红队看到几个奶盒?2
看一看 比一比 看到奶盒的数量? 哪队桶里奶盒数量多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用一句话说清楚?
外面看到奶盒数量多,桶里奶盒数量少;
外面看到奶盒数量少,桶里奶盒数量多。
谁比谁多已经知道了,可红队桶里比蓝队桶里多几个奶盒呢?
和刚才一样,不用运算和分解与组合的办法,只用眼睛看一看 比一比,能不能知道红队桶里比蓝队桶里多几个奶盒呢?
外面看到红比蓝少1,桶里就红比蓝多1。反之…..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数一数,这一次大家嘴巴要休息了,眼睛看 心里数。
红队桶里有几个奶盒?蓝队桶里有几个奶盒?红队桶里比蓝队桶里多1个奶盒。
这一轮哪一队桶里奶盒数量多呀? 那给红队加一颗星。
蓝队小朋友在讲理由的时候,说得很清楚完整让我心服口服,给红队也加一颗星。
师小结:原来用眼睛看一看、比一比,也能猜出哪队桶里奶盒的数量多。外面看到数量多,桶里数量少。外面看到数量少,桶里数量多。外面看到红队比蓝队多一个奶盒,那桶里红队比蓝队少一个奶盒。外面看到蓝队比红队少一个奶盒,那桶里蓝队比红队多一个奶盒。
第四轮游戏(推算桶里奶盒数量方法的运用和梳理)
最后一轮终极挑战可以加三分哟。
分数增加游戏的难度也增加了。大家有没有信心挑战最后一关?
那我要搬出我的终极武器了,我要在红队、蓝队的小路上各加一个山洞。
待会儿队员从起点出发、走小路、过小河、钻山洞、然后把奶盒运到桶里。
这一次二队可以各派出一名队员帮他们夹奶盒,预备起,念儿歌。
猜一猜哪队获得奶盒数量多呢?(洞里的被挡住了,怎么知道呢?)
大家都会用加减法、分解与组成和比一比的方法了,桶里的数量已经不稀奇了。那我就直接给大家看桶里有几个奶盒吧。2468/246
哪队桶里的奶盒数量多呢?第一颗星加给*队
游戏还没有结束哦。
现在请蓝队猜红队山洞里奶盒的数量,红队猜蓝队山洞里奶盒的数量。
猜对对方山洞中奶盒数量加一分,说清楚理由还要再加一分。
蓝队先来猜一猜,红队山洞中有几个奶盒?谁来说理由?
红队山洞里到底有没有牛奶盒呢?我们一起打开山洞看一看。
红队觉得蓝队可以得几分?猜对洞里的数量得一分,说清楚理由再加一分。2分
现在红队猜蓝队山洞里有几个奶盒?谁来说理由?
蓝队山洞里到底有没有牛奶盒呢?我们一起打开山洞看一看。
蓝队觉得红队可以得几分?猜对洞里数量得一分,说清楚理由再加一分。二分
师小结:除了用加减运算,还可以用分解与组合的方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呀?(幼:看一看、比一比 看到奶盒的数量,看到的数量多,桶里数量少;看到的数量少,桶里数量多。)
我们还学会了根据途中和桶里奶盒的数量,推算出 “山洞”内奶盒的数量。
待会回教室,我们把游戏也分享给其他的同学吧。
活动总结
创设帮奶牛阿姨送牛奶的情境,孩子们都成功角色代入,投入到了游戏情境中。为了每个孩子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巩固数经验,每队奶盒的数量控制在了十个以内,孩子们在每一轮游戏后都会用数学语言表述推测的方法和结果。运用已有的数经验推测奶盒的数量变化。第一轮用到了数数、目测数群的办法,第二轮用到了分解与组合的办法,第三轮用到了加减运算的办法,第四轮根据起点、途中和终点的奶盒数量,推算出掉落在山洞里的奶盒数量,还用到了比一比的办法,不计算直接知晓哪队胜利… ,孩子们在运奶盒的游戏活动中,发展了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奶盒的游戏还可以延伸,逐渐增加奶盒数量,或者设更多的障碍,甚至不限奶盒数量,在孩子们运完后,让孩子们来猜测起点原来有多少个奶盒。相信之后的延伸更能激发孩子们的挑战欲望,进而增加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兴趣,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游戏中成长。
9、教学设计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反思
以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光头强”为主线,认识人民币的面值进行买卖游戏,人民币分为纸币和硬币:圆圆的,硬硬的,用金属做的叫硬币;初步学会了10元以内人民币的几种不同的付款方法。
设计意图
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对于钱币的知识并不陌生,他们经常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看到大人使用人民币,对于人民币的外观、面值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谈到真正的钱币交易,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还不是很了解,因为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单独出去买东西的机会几乎没有,他们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所以我以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光头强”为主线,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2:运用 1 元、5 元、10 元的人民币进行买卖游戏,探究交易游戏的方法。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重点难点
能够运用 1 元、5 元、10 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买卖游戏,探究交易游戏的方法。
活动准备PPT、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盘子、红包、区角活动布置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有一个故事要和小朋友们来分享!仔细听!在一个酷热的晴天里,光头强带着锯子去深山砍树,他砍得正起劲儿时,被去深山避暑的熊大发现了:“光头强,又在砍树,快给我住手”!吓得光头强一哆嗦,扔掉锯子拔腿就跑。这可怎么办呢?锯子丢了,工资又没发,没钱买锯子愁死光头强了。正当这时,嗖的一股风吹过来,哇!这么多张钱,可是光头强不认识钱,你们认识吗?
二、认识人民币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逐一出示 1 元、5 元、10 元、20 元、50 元、100 元面值的人民币)
(1)这是几元钱,谁认识,来告诉他(1 元)
(2)这张呢?哦!(5 元)
(3)我们看还有哪张钱小朋友都认识?(10 元)
(4)来,我们看下一张吧!(我竖一下大拇指)
(5)最后,这张小朋友都认识吧!(对!100 元)
小结:小朋友刚才认识的这些钱,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
人民币分为纸币和硬币:圆圆的,硬硬的,用金属做的叫硬币;硬币可以干什么?(坐摇摇车)对,在我们这里硬币可以坐摇摇车,但是在大城市里硬币和纸币一样,都可以买东西。长方形的,用纸做的叫纸币,我们平时买东西大多用的是纸币。
三、探索方法:
今天光头强,也需要用纸币去买一把新的锯子,这把锯子多少钱呢?我们去超市看看。(出示玩具锯子)哦!它的标价是十元。光头强今天拿来了 1 元、5 元、10 元的钱,你们想想看,他用哪些钱可以买到这把锯子呢?不着急,老师把这些钱带来了,每个小朋友都来试着付一下钱。(孩子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好了,现在把你们整理好的钱,放在桌子上,面向老师坐。
(1)谁想上来帮光头强付钱?(一张 10 元)
(2)还有谁想上来?(两张 5 元)
(3)你来说说你的方法吧!(一张 5 元、五张 1 元)
(4)还有不一样的付钱方法吗?(十张 1 元)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小朋友是怎样付钱的?
10(一张 10 元)5+5(两张 5 元)5+1+1+1+1+1(一张 5 元,五张 1 元)
1+1+1+1+1+1+1+1+1+1(十张 1 元)
小结:小朋友太厉害了,帮光头强用了四种付款方法,买到了这把锯子。光头强完成了李老板交给他的任务,得到了奖金,他很感谢小朋友,给我们准备了红包,让我们去购物。
四、购物游戏
(抢红包:哇!小朋友看,这是光头强给小朋友准备的红包,现在我数一二三,一起来抢红包吧!抢到红包后先看清楚红包里面的钱数,再选取自己想购买的商品)
小朋友都抢到红包了吗?待会儿我们带着红包要去书店、玩具店、烧烤店购物了,但是在购物之前,必须要遵守以下游戏规则:
(1)去书店的小朋友,当你买到书后,坐到这边的桌子旁,轻轻地翻阅图书,不能撕毁,保持安静。
(2)去烧烤店的小朋友选好烤串付完钱后坐到后面的餐桌旁,耐心等待,品尝烤串时小心竹签。
(3)去玩具店的小朋友注意了,你们再选取玩具时不能拥挤,排着队去付钱,买到玩具后到后面的地上玩会儿听明白了吗?
(4)谁来当收银员?老师交给你们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给付对钱的小朋友贴一个贴纸,还要正确的收钱、找钱。
五、结束活动
好了,今天的购物游戏就到这里吧!物归原主,哪里取的东西放回哪里?请你们坐回座位,我来看看大多数小朋友付对了钱,得到了小贴纸。(对没得到贴纸的小朋友进行提问)你来说说,你刚才要买什么东西,你用了多少钱买的?
结束语:小朋友,今天的购物愉快吗?虽然我们得到了光头强的红包,但是以后也要劝劝他不要乱砍树,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活动反思
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实践操作,初步学会了 10 元以内人民币的几种不同的付款方法,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度很高,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真实感,更生活化,利用了我们的区角游戏,使用了真实的人民币,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体验钱币购物的乐趣。
10、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水果礼盒》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认识并理解“>”和“<”所代表的意思。
2.能根据“>”和“<”来区分大小。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知道10以内数字的大小。
课件准备:“水果店”情景图片;“好吃的水果礼盒”音频。
纸面教具:《水果礼盒》。
材料准备:画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情景图片激发幼儿兴趣导入主题
——牛阿姨的水果店到了一批水果礼盒,可是她忘记哪个礼盒里的水果数量大,哪个礼盒里的水果数量小,她请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帮忙,重新清点水果的数量。
二操作课件让幼儿认识“>”理解其代表的意思
1.操作课件,引导幼儿认识“>”。
2.鼓励幼儿清点礼盒内的水果数量,并操作课件将礼盒正确放置在“>”的两边。
三操作课件让幼儿认识“<”并理解其代表的意思
1.操作课件,引导幼儿认识“<”。
2.鼓励幼儿清点礼盒内的水果数量,并操作课件将礼盒正确放置在“<”的两边。
四播放音频让幼儿根据“>”和“<”区分大小
—水果礼盒终于都数完了,还用“>”和“<”区分了大小。好多人来买水果礼盒,他们想要数量大的礼盒还是数量小的礼盒呢,一起来听听吧。
——请你根据顾客的要求,选择正确的水果礼盒。
五发放纸面教具完成练习理解“>”和“<”
1.引导幼儿完成《水果礼盒》-1。
2.引导幼儿完成《水果礼盒》-2。
11、幼师大班数学:认识整点半点优质课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名称:《认识整点、半点》
年龄段:大班
领域:数学
活动目标:
1.知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
2.能说出钟表表盘的结构,会看整点和半点,能正确认读。
3.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能够按时作息,懂得珍惜时间。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会看整点和半点,能拨钟表并正确认读。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能够按时作息,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1.创设“小熊钟表店”的情境、实物钟表若干、自制生活作息表、音乐。
2.幼儿每人一只可以拨动的小钟表。
3.自制课件 PPT。
活动过程:
1.创设“小熊钟表店”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交流、感知钟表表盘的结构,探索钟表表针间的关系。
播放“在钟表店”里的音乐,教师带幼儿走进“小熊钟表店”。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⑴鼓励幼儿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感知表盘的结构。
提问: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这些数字都是怎么排列的?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钟面上有 1—12 的数字,它们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钟面上两根针,时针又短又粗,分针又细又长,时针腿短跑得慢,分针腿长跑得快。
⑵播放课件,了解时针分针的运动规律。
提问:时针分针是怎样运动的?
小结:时针和分针都是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当分针就要走 12 个数字(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2.实物演示,在操作中理解整点,重点认识 12 点整。
⑴教师拨钟表,1—12 的整点,请幼儿说出时间。
提问:想一想,1 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3 点呢?……
12点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又会指向哪里?
小结:整点时,分针指在 12 上,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点整;当时针、分针都指在 12 上,就是 12 点。
(2)幼儿根据老师的指令,在表盘上练习拨出整点。
3.实物演示,操作认识半点,重点理解 12 点半。
(1)教师演示,引导幼儿观察一点半的表盘,感知半点时时针的位置。
提问:1 点半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2 点半呢?……
小结:半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总指在 6 上。比一比两边数的大小,较小的一个数是几就是几点半。
提问:谁知道,12 点半的时候,分针和时针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小结:12 点半的时候,分针指向 6,时针指在 12 和 1 的中间。这时候我们要读大数 12 点半。
(2)鼓励幼儿练习拨出 1 点半至 12 点半。
4.组织幼儿玩“看谁拨的准”游戏,巩固对整点、半点的认识。
5.结合日常生活作息表,分组练习按图示拨出整点、半点。
⑴各小组选中一名幼儿交流分享自己小组的拨钟情况。
⑵小结:时钟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时间很珍贵,每一分钟时间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
活动延伸:游戏“小羊,小羊几点了”,进一步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反思: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以谈话形式进入情境教学,引导幼儿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培养学前儿童主动参与教学的能力,同时把“你的火车几点开”的活动展示在孩子面前,孩子们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幼儿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孩子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兔妈妈的水果蔬菜成熟了,小兔子请我们去帮它把这些水果蔬菜送到两个饭店,你如何分”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活动为动力,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孩子上黑板把8个图贴分成两份,孩子逐个上黑板分,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通过自主操作,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说一说”这一环节上,教师要重视关注全体儿童,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让儿童自己发挥。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还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这就需要要教师的引导,从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2、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2、大班数学游戏:新型车展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数字排序的方法,能积极地思考,灵活思维。
2、积极运用已有的排序经验进行推测。
3、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笔、纸
活动过程:
引入:我们是第一次见面,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李老师,知道我是来自哪里的吗?我是上海的,你们有没有去过上海呢?今天开始你们就有了我这样一个上海的朋友了,以后你们来上海的话可以找我,说到上海,有很多很好吃的很好玩的,欢迎你们来到上海,而且我们上海经常举办一些车展,比如赛车比赛,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个关于汽车的话题。
老师想来先了解一些,你有没有自己喜欢的车呢?
一、游戏《去车展》——初步尝试三个数字的排序,并梳理经验
有一个地方正在举行新型车展,在这个车展里有很多你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的车,我们一起去参观好吗?
车展到底在哪里呢,我也不知道,这两个小朋友准备要去车展了,我们跟着一起去吧!
在去之前呢,我们要给孩子们出一道题目,如果回答正确了呢,我们就带他们去。
孩子们,你们接受他们的挑战吗?
来看看是出的什么题目
1.提问:1.2.3三个数字排排队,有几种不同的排法?
这里有123三个数字,请你来排排队,每排出一种方法,就会闪一颗星星,如果你想让五颗星星都亮了,我们就出发。
(幼儿积极回答)
2.教师帮助幼儿梳理规律
123三个数字,一共有几种排法呢?在这六种不同的排法里,你们找到什么秘密吗?
三个数字总共有六种排法,每次排的时候,三个数字都可以轮流做排头,而且每个数字当排头的时候都有两种排法,排头不变,后面的两个数字交换位置。
刚才说问题回答完了,我们就去车展了,现在我们就出发了哦。
二、游戏《看车展》——找寻规律,进行推理
1.提问:这里一共有几辆车?
这里来了三个车队,你们知道是哪三个车队吗?红黄绿三个车队
这个三个车队都带来了他们最新研发的新车,怎样才能看到他们的
新车呢?
3.小结:三种颜色三个车队,请你们把他们的编号都猜出来就可以打开,看看有哪些新车。
先看红队,第几辆有问号,问号后面应该是什么数字呢?
答对了之后我们看看红队带给我们的是什么车?
红队带来的是迷你车,就是新型的环保车
我们刚才看了红队是迷你车,那黄队的是什么车呢?
先看看黄队的第几辆车带问号呢?说下带问号的应该是什么数字,并说说你的理由,刚才我们看红队的时候,我们看上面的车的数字的排队规律,黄队的时候,不仅要看上面的还要看下面的数字排队规律。
来我们看看黄队的车,这种车可以在水里开,可以在陆地上开,所以这个车叫水陆两用车。
再来看看绿队,第几辆带问号呢?应该是哪几个数字呢?
以后找规律要多看一看,看看前面的车是怎么排队的,上上下下都要看,看的数字越多,得到的信息就越多,得到的答案就正确,我们再来看看绿队带来的车是什么车?
我们看看车的里面有什么样子的?有谁想要一辆房车呢?
4.帮助幼儿梳理规律,相互聊一聊,说说自己认识的车型。
三、游戏《拍牌照》——尝试利用已有的排序经验进行排序。
1.提问:这些车能直接开到马路上吗?为什么?
为什么不能开到马路上,少了什么?
你们看到车子前面和后面都有一块蓝色的牌子,这个叫车牌。
2.提问:你看到的牌照上面有什么?数字,字母,汉字
这上面的汉字有什么意义呢?鄂,表示这辆车是湖北的,如果是上海的车,前面的汉字就是沪
3.小结:一个牌照代表一辆车,没有重复。
4.播放PPT。
5.提问:拍牌照比赛,我给你们不同的数字,请你们来组合一下,看看可以编成几个牌照。
我们知道,牌照上面有数字有汉字,这张纸上呢,汉字,数字,字母都有,只是缺了几个数字,下面我们就用桌子上的数字来排一排,每排出一组数字就是一种牌照,就完成了,排的方法越多,牌照就越多,我想提醒的是,这个上面的数字不能多也不能少,不能重复,马路上没有一模一样的车牌。
三个数字一共有几种排法,四个数字有几种排法呢?
一起练习1当排头,1234四个数字总共有几种排法。
剩下的数字当排头 总共有多少种排法,这个留给老师带孩子们练习。
13、教学设计大班数学《0的认识》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我班的幼儿非常喜欢上数学活动,但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孩子熟悉的是1-10及以上的数。而0是被我们所忽视的。随着幼儿对数字的认知维度的提升。我发现幼儿在对0的认识上有疑惑有问题有需求,于是我设计了这节活动,使幼儿能对0有最基本的认识,为将来更急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0”,感知数字“0”的实际意义,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的探究兴趣。
2、初步了解“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知道“0”和其它数字结合后表示的意义。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0”,理解“0”的实际意义。
活动难点:了解“0”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幼儿对数字“0”的兴趣。
活动准备
1、1——9和0的数字卡片,图片实物(糖果、雪花片/水果积木)
2、纸、数字1、2、0、0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游戏: 小鱼游。(教师和幼边唱边做小鱼游的动作,师可以说3、5、6……游一起,然后3、5、6……个幼儿一起,最后所有小鱼都游走了,所有幼儿回到座位坐好。
2、出示数字0——9,回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数字朋友,我们一起把他们请出来。读一读。这些数字朋友想和我们做个小游戏呢。)
二、了解“0”。
1、感知“0”代表没有的意思。
(1)出示糖果图片(5颗)。看,这里有几颗糖果?请你从0——9的数字中选出一个数字表示糖果的数量。(个别幼儿选出数字卡片)(师收起糖果)现在盘子里还有几颗糖果?(幼儿回答)那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0)
(2)出示图片(雪花片8片和3个水果积木)。8要去找朋友了,它的朋友在哪里?(收起雪花片)现在还是8的朋友吗?那是数字几的朋友?(0)为什么要用0来表示?
小结:是啊,没有东西可以用“0”来表示。
2、生活中的“0”。
(1)我们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数字“0”?
(2)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温度计中“0”表示温度的度数,电话中“0”表示一个号码,车牌中“0”表示号码……)
小结:原来“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还能表示其他一些意思,0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3、“0”和数字的结合。
(1)我们都知道在这些数字当中“0”是最小的,可有时候它却变得非常厉害,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有趣的0》
(2)为什么9个哥哥一会儿看不起小弟0,一会儿又喜欢0呢?
如果0在数字1的后面一站,结果会怎么样?如果0在数字1的前面,结果又会怎样?(演示)
小结:“0”表示没有,但它如果站在数字的后面或前面,就能使数字发生改变。
三、操作“0”(数字1、2、0、0)
1、有很多数字朋友都想让自己变得更大,可以找谁帮忙?(0)
2、操作: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数字朋友,数字朋友后面都贴了双面胶,请你们把撕下的双面胶扔在老师给你的框框里,再把数字朋友贴在老师给你们的卡纸上,再用“0”把数字变得更大。完成以后,请把它们送到黑板上。
3、数字比大小。(鼓励最大的数字)
你们在0 的帮助下,让数字都变大了。现在,我们找一找,谁变的数字是最大的。(认读)
总结:在刚才的游戏中,告诉我们“0”的位置非常重要。在数字中,“0”的位置不同,它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教学反思
认识“0”是大班幼儿所需掌握的数学内容, 这次活动我首先通过游戏引出“0”,然后通过引导幼儿感知“0”的实际意义以及“0”在生活中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最后通过操作“0”等活动环节,让幼儿认识数字“0”,感知数字“0”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 的探究兴趣。孩子非常喜欢这个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主动状态。活动结束,我认真总结了活动过程的成功与不足。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已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要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基于此点认识,在活动开始,我首先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幼儿发现“0”就是表示设有,并在在幼儿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0的认识,让幼儿发表自己对于0的认识。在让幼儿说自己对0的认识时,我发现幼儿对于0的认识是很丰富的。幼儿们说出了在很多地方看到过0,比如在电话机上,手机上,书本上,门牌上,电视里等等地方看到过0,这足以说明我们的孩子平时是很关注生活中的数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能及时肯定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也许学生就会有了“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
活动中,我还会为幼儿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幼儿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通过自己发现、探究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引导幼儿发现 “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时,我通过讲述《有趣的0》的故事,让幼儿发现“0”虽然表示没有,但在和数字组合成另一个数字时是不可以缺少的。最后通过操作“0”的游戏,让幼儿动手操作,发现“0”站在数字朋友的后面能使数字变大。在教学中我发现幼儿对操作活动十分感兴趣,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安排一些操作活动,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自己找寻问题的答案,这样以来可以变幼儿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活动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活动最后一环节中是让孩子们操作“0”,在“0”的帮助下让数字变大,孩子们操作的比较好,但在教师最后讲评中,教师只找出变得最大的数字并表扬了这些孩子,其他孩子变的数字就没有讲评,就如孩子把“0”放在了数字的前面,这又是表示什么意思呢?我应该怎样向孩子们解释呢?我就这样结束了整个活动,整个活动就好像缺少点什么?就是向孩子解释的过程。数学中的概念首先老师一定要理解清楚否则就会误导了孩子。还有在情境游戏中自己没能完全融入角色中,在这一些环节中教学语言不够严谨,我觉得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的。
14、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设计《小导游》认识箭头-线路图
设计意图
《指南》的科学领域中明确指出:“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如:和幼儿一起设法用图画、箭头等标识呈现计划……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 大班孩子有主动探究的能力,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箭头是生活中常见的标识,认识箭头,根据游戏任务用箭头规划路线可以训练孩子们思维的灵活性。本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贴近幼儿生活,完善幼儿空间概念、认识箭头,并在游戏情境中和解决问题中,鼓励幼儿与同伴互动,借助分享同伴的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任务中,学习用直线箭头、转弯箭头表示方向,为游客设计合理的游览路线。
2.愿意积极动脑,发现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重点难点
在游戏任务中,学习用不同箭头表示方向,为游客设计合理的游览路线。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对迷宫、地图有经验认识。
物质准备:教具图片、若干份小地图和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你们知道“导游”是做什么工作的嘛?带着游客旅游,可是先要会设计游览的路线图的,那游览路线图怎么设计呢?我们今天来学一学,学当导游。设计图线路,可要先认识这,看,是什么?
二、出示PPT,复习对箭头的认识,了解简单路线、最短路线的设计。
1.出示四个方向的直行和转弯箭头,复习箭头代表的意思。
提问:这些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2.展示小地图,汽车站起点、火车站终点,观察、比较已经设计好的路线,知道设计路线可以从不同方向开始,认识最短路线。
3.出示玉溪一日游景点地图
优秀的小导游,会规划设计路线,还要认识、很熟悉玉溪的景点哦。
提问:大家看看都有哪些景点?
小结:你们认识了箭头,熟悉玉溪的景点,会用箭头设计游览路线,那就可以当导游了。
三、爷爷奶奶旅行团来了(根据订单规定景点数,用较少的箭头的要求设计合理的路线)
1.出示订单一,理解订单的规则。
提问:订单里有些什么要求?你能看出是什么意思嘛?什么叫最短的路线?
2.提供路线底板,请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讨论幼儿设计的路线图。
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梳理出同样的箭头数但游玩的顺序可以不一样,不饶远路更合理地使用箭头可以减少箭头数。
4.再次操作,调整修改路线图。
5.展示修改过的路线图进行分享。
小结:小导游们,你们真能干,设计的路线合理,让爷爷奶奶少走很多路,玩了三个景点。
四、又一个家庭旅行团来了(尝试两人交流协商,设计合理路线解决箭头数有限,景点越多越好的问题。)
1.出示客人订单,理解规则。
2.幼儿两两一组,设计路线图,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交流路线图。
提问:你们的路线图经过了几个景点呢?为什么有的订单只能去两个景点?问题在哪里?
引导幼儿发现景点数量与景点选择或是路线合理性之间的关系。
五、延伸活动:设计“欢欢乐乐旅行社”招牌路线(引发后续延伸至区域的兴趣)
今天我们接到了两笔单子,你们设计的路线图都满足了客人的要求!我会把我们的小地图放在区域里,导游们你们记得区域活动的时候,就要去益智区里设计游览玉溪的招牌线路图来吸引客人哦,线路设计出来,我们的“欢欢乐乐旅行社”就可以开张了!
活动总结
孩子们没有当导游的生活经验,可在课前组织幼儿学习导游的相关知识,为幼儿经验做好准备,活动设计中环节较多,可根据幼儿接受情况进行调整,如若难度较大,可以分为几个课时来上。
15、大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认识时钟
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感受时钟在人们生活中的用途。
2、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
3、在活动中,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时间的图片若干
2、各种各样的小钟(幼儿自带,做钟表展览用)
3、每个幼儿一只可拨动时针、分针的时钟模型
4、1-12的数字头饰
5、老狼头饰及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了解时钟在人们生活中的用处
1、出示好玩的时钟引发孩子对活动的兴奋情绪。
2、感受钟对人们的用处,
老师:你家里有没有时钟?你还看见哪里有钟?为什么那里有钟?
小结:时钟可以告诉我们时间,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方便。
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时钟,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
1、参观钟表店:刚才小朋友说在很多地方见过时钟,今天,我也给你们带来了很多的时钟!我们一起来仔细的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钟面上有什么?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时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说一说:
(1)、它们的钟面上有什么?(时钟上都有刻度、时针、分针、秒针、数字)
这些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哪一根针是时针(分针、秒针)?
(2)、这些时钟是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时钟上都有数字、刻度、时针、分针、秒针。不同的是:它们的材料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你最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会有这些呢?如果没有会怎么样?(幼儿自由想象)
三、操作演示法,发现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
(1)让幼儿动手操作,发现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
老师:时针和分针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呢?请你认真的想一想,做一做。
(2)教师操作,让幼儿了解表针的运转规律。
老师:时针和分针它们非常喜欢和我们一起做你追我赶的游戏呢,它们是怎么做的?(教师拨动时针,让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
老师:时针走的慢还是分针走的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3)师生共同小结,让幼儿了解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学会看整点。
老师:长针指在12上时,短针指在几上就是几点。孩子们,你们喜欢和时钟做好朋友吗?那你们把它的小秘密都记在心里了吗?能悄悄的告诉我时钟上面有什么吗?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运转的呢?(幼儿踊跃发言)
四、游戏:分针带着时针转。
方法:12名幼儿自由选择1-12的数字头饰,按顺序拉手站成圆圈,表示一个大表盘,再请两名幼儿分别扮演时针和分针,在圈内随着音乐转圈,音乐停止时,两针要指向老师事先要求的时间,其他幼儿当裁判看看是否正确。
五、操作练习法,引导幼儿进行拨针练习,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方法:老师扮演老狼,孩子们手拿时钟模型问老狼:“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回答几点,小羊就拨到几点,小羊拨好了钟就定住,请老狼看钟,拨错了的小羊要被老狼吃掉。
[活动延伸]
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时间图片放在区角里让孩子们继续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
16、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有趣的数字反思
有趣的数字
【设计意图】
幼儿对于“年、月、日”这样抽象的概念掌握起来有很大难度。因此,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幼儿识字较多,每周值日生工作,已掌握了“星期”这一概念),我在活动设计中,人物化的将“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主动学习留下余地。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又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的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状房子装的2009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的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和数字(12、30、31、28、365)人手一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区。
【活动流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1)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那几座房子大,哪几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2.出示数字卡(12、30、31、28、365),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的任务。
(1)幼儿摆弄数字卡并认读。
(2)你认为数字与房子有什么联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大“房子”里日娃娃数量的差异和联系(大月31日、小月30日;均从1日开始)。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来回答问题: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房子有哪几月?小月房子有哪几月?大月有多少日?小月有多少日?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4.学习查看挂历的方法,练习查找日期。
(1)教师任意说出某月某日,启发幼儿说出怎样才能在“月房子”上找出来。
(2)猜谜语并组织幼儿讨论日历的作用,引导幼儿说出日历作用相同的其他种类。
(3)参观展览会。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日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活动延伸】
1.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了“特殊”一年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2.自制小挂历。
【活动反思】
幼儿对数己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提高了对数字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数学王国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认识数学,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17、大班数学活动小小图形变魔术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都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图形,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去发现图形之间的联系,因此,我设计这节活动,通过变魔术让幼儿进一步去感受图形的变化,体验图形变化的乐趣。
活动目标
复习学过的图形,通过比较得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操作知道多个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多个长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多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或正方形等。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比较得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操作知道图形之间的变化。
活动准备
每人胸前挂一个图形卡片(共12个幼儿,每4个小朋友挂一样的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图形卡片每组一份。教师自备大三角形、大正方形各一个,4个小长方形、4个小三角形
活动过程
开始(导入)部分
师:小朋友看看自己胸前,老师送给每个小朋友一个图形,现在请你们来说说你的事什么图形,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如:“我的是三角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
基本部分
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我们来看看这三种图形谁和谁比较像呢?(正方形和长方形)
正方形和长方形哪里长得像呢?(都有4条边和4个角)
我们再来比比看,它们哪里长得不一样。教师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进行比较
得出结论:相同点: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4条边,4个角;不同点:正方形的边都一样长,长方形的边两条长两条短。
教师展示各种图形拼出来的其他图形
你们真聪明,那么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边不一样长,谁能用正方形变出长方形?请个别幼儿上来试一试。
小朋友一起来看看,老师也用图形变魔术,看看,都变成了些什么图形(教师先出示2个正方形变成长方形,出示4个正方形又变成1个正方形;同样的方法先出示2个长方形变成一个正方形,4个长方形又变成一个长方形;2个三角形可以变成一个大三角或者一个正方形,4个三角形变成一个菱形)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自己动手用不同的图形变出新的图形
结束部分
教师将幼儿变好的新图形展示给大家看
活动延伸
幼儿可以回去将这个好玩的魔术变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看
教学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更进一步地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加以了解认识,从操作中知道几个一样的图形可以变出一个新图形。在操作环节中,有几个幼儿在变图形时搭出房子的形状,这个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不能马上否定幼儿的这种拼法,要问问幼儿能不能用这些图形变出3个图形中的一种,这样幼儿就明白了目标。整个活动下来,由于是数学活动,我与幼儿的交流不是很多,应该在操作环节中也多于幼儿进行交流与沟通,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想法。
18、大班数学活动观摩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比轻重教学设计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摆弄和操作,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测量、判断等活动,尤其对周围生活中各类不同物品的轻重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发现其差异。针对这个特点,我设计了数学活动:比轻重,旨在让幼儿用自然测量的方法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感知与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在探索过程中,能正确判断并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猪、兔、狗毛绒玩具各一件;中型跷跷板;相关的电脑课件
2.每人一个学具筐,装有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两块,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两个,棉花球一个,小磁铁一块,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适量的水。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利用跷跷板和毛绒玩具创设动物乐园的情境,并进行演示。启发幼儿用目测判断的方法比较小动物的重量,说出几个小动物中谁最重、谁最轻、谁不重也不轻。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都来玩跷跷板了,小朋友猜猜谁轻谁重。
幼:跷起来的小动物轻,沉下去的小动物重。
※教师运用设置情境的方法导入活动,以幼儿十分熟悉的压跷跷板为例,通过目测的方法判断轻重,生动自然、富有童趣,既成功导入了活动,又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2.多种材料的探索。
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学具进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
(1)任意选择两件物品,感知并发现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
师:请从小筐里拿起两样东西,放在手里掂一掂,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幼:有的东西重,有的东西轻。
(2)比较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了解大的积木重、小的积木轻。
师:请拿出两块积木,是一样大吗?掂一掂,哪块重,哪块轻?
幼:不一样大。大的重,小的轻。
(3)比较同样大小的玻璃球的轻重。
师:试一试,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球是怎样的?
幼:一样重。
(4)发现同样大小的棉花球与玻璃球,棉花球轻,玻璃球重。
师:掂一掂大小一样的棉花球和玻璃球,你感觉有什么不同?
幼:玻璃球重,棉花球轻。
(5)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幼儿比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轻,小磁铁重。
师:掂一掂,大棉花球和小磁铁,又是怎样的感觉?
幼:大花球轻,小磁铁重。
※幼儿尝试对多种材料进行探索与比较是此环节设计的亮点。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丰富而适宜的活动材料,通过任意两件物品的比较、大小不同积木的比较、同样大小玻璃球的比较、同样大小棉花球与玻璃球的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的比较,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激发了幼儿的主体性与探索、比较的热情。
3.生活中的运用。
为幼儿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
师:请幼儿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放在手中掂一掂,感觉怎么样?
幼:一样重。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体验通过多种思维方式改变物体轻重。
师:用什么方法能使两个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不一样重。
幼:盛进水或装上东西。
师:用什么样的方法使现在不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一样重?
幼:东西全倒掉或都装上一样多的东西。
※数学活动应来源于生活并回归生活。教师引导幼儿比较生活中两个一样的水杯的轻重,将活动引入生活,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比较时,通过幼儿探索如何将两个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不一样重、不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一样重,调动了幼儿思维的创造性,而对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班数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目标。
4.利用课件,拓展思维。
(1)倾斜的天平两端分别是一个西瓜和几个梨。
师:请问天平两边怎样才会平衡?
幼:最好的办法在跷起来的那边再放些梨。
(2)天平两端分别是:一支粗蜡烛和两只细蜡烛,两边重量相同,教师将两边的蜡烛同时点燃。
师:如果两边的蜡烛燃烧的速度一样快,过一会儿天平还会是平衡的吗?
幼(争辩后最终给出答案):是平衡的。
(3)天平显示皮球和冰块一样重。
师:同样重的皮球和冰块,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幼:冰块会变得越来越小,会越变越轻,天平会倾斜,皮球会滚掉。
※通过前面的活动,幼儿对轻重有了感性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经验,挑战幼儿思维,教师又利用生动的课件,通过对天平中不同的西瓜与梨,同等重量点燃着的蜡烛,皮球与融化冰块的比较,为幼儿探索比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幼儿在争辩中,思维进一步激活并得到拓展。
活动延伸
1.丰富活动区材料,为幼儿提供丰富充足的物品,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学习。
2.带领幼儿到户外,利用可操作的自然物比较轻重,到儿童乐园玩跷跷板,比较自己与同伴之间的轻重。
活动反思:
该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最后的环节,教师利用课件拓展思维,使幼儿经验进一步提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19、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设计10的分解与组成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设计10的分解与组成教案
一、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6—9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三、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10的9种分法。
四、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五、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矿泉水瓶若干个,废报纸球10个,铅笔,记录单,黑板,粉笔,学习教科书,数字卡片。
六•活动形式:集体•小组和个别相结合
七、活动过程
一、复习9的组成,玩碰球游戏,出示数卡。如
师:这是数字宝宝几?(9)今天我们来玩碰球游戏,小朋友与老师的数合起来是9
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2•3•4•5•••••)
嘿嘿,你的1球碰8球(集体小组和个别)
二、学习10 的组成和分解。
(一)、创设情境,手指歌导入。
1•手指头呢,可重要了我们做事情都需要它。手指头还可以变成小动物和我们一起玩,看他们来了••••
2•手指头除了跟我们玩,还可以帮我们数数呢!今天我们就用手指头数数,大家快来试一试吧!
(二)•手指动起来
1•小小手指有几根,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根一根数来做好朋友。
2•教师引导幼儿10根手指的伸法,伸出双手(和老师一起伸手指数数)
3•小朋友可真棒,来一边说一边做吧,相信你们能行!
4•数的真好,1和9合在一起是多少呢?2和8?3和7?4和6?5和5?(指名回答适时鼓励)我们还可以这样说:10可以分成1和9,9和1•••••
(三)•玩游戏:打保龄球
1•幼儿动手操作,把10个矿泉水瓶摆成一排,用废报纸球去打水瓶,让幼儿观察打到了几个?还有几个没打到?这样和起来有几个?(记一记,思考10 的多种分法)
〈1〉把幼儿分成10组,每五人一组。
〈2〉每组请一名幼儿做记录,其余幼儿动手操作。
〈3〉教师总结10的九种分法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式,发现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即整体大于部分;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个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四)•趣味儿练习,《十只青蛙》
10 10 10 10 10
∧∧∧∧∧
1 9 2 8 3 7 4 6 5 5
9 1 8 2 7 3 6 4
(五)结束活动:
学生齐读儿歌《十只青蛙》,分组到室外组织打球比赛,巩固对10的分解和组成。回家把今天学习10的组成说给爸爸妈妈听,比比谁的办法更好。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幼儿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幼儿通过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自主尝试探索,学习并掌握了10的9种分法,幼儿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发现和总结出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不足的是在最后的游戏环节里,忙乱中忘了让幼儿自己去找“好朋友”;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较差,不愿与同伴交流,还需加强训练。
20、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优质课教学设计:给图形涂色
【活动目标】
1、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椭圆形和半圆形。
2、能通过身体造型进一步了解椭圆形和半圆形。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圆形、半圆形、椭圆形贴绒教具各一。
2、直径相等的圆形、半圆形、椭圆形纸每人一张,放入每组的小筐内。
3、画有各种图形的材料《涂图形》,幼儿人手一份,水彩笔。
4、三种形状的硬纸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椭圆形。
1、整理队伍,放音乐,〈火车钻山洞〉进入教室。
2、师幼问好,谈话:图形宝宝,他们想跟你们交朋友。”教师出示圆形和椭圆形拟人化教具,让幼儿找出圆形、椭圆形。并引导幼儿说出平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有那些物体像圆形?(幼儿回答:轮胎、车轮、方向盘、大西瓜等)哪些东西像椭圆形?(幼儿回答:嘴巴、芒果、鸡蛋等)
3、幼儿在桌上的筐中找出圆形和椭圆形进行比较,说说两种形状有什么不一样。
4、教师启发幼儿交流经验,谈谈自己的发现。(幼儿发现:这两个图形一个长一个短,一个扁扁的一个胖胖的等)
5、教师示范,启发幼儿用上下对折、左右对折的方法,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知道圆形两条折痕一样长,椭圆形两条折痕不一样长。幼儿同教师一起操作。
6、谈话:“孩子们,你们认识了圆形、和椭圆形,能用身体来“塑造”椭圆形吗?”(幼儿在教师得引导下用身体塑造椭圆形,如:蹲在地上,上部身体尽量横向拉开, 使 身体看上去像椭圆形等。
7、教师启发幼儿想出尽量多的办法来,如有需要,可以找其他伙伴合作表现。
二、认识半圆形。
1、出示“半圆形宝宝”教具。谈话:“瞧,还有一个图形宝宝呢,它已经等不及了,它的名字叫什么?这是什么形状?(幼儿回答:半圆形。)
2、师:孩子们,你们再从自己的小组的筐中找出半圆形并与圆形进行比较,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幼儿知道半圆形是圆形的一半,两个半圆形就是一个圆形。
3、启发幼儿交流比较中的发现,知道半圆形只有圆形的一半。
4、师:引导幼儿用身体来“塑造”半圆形。
幼:身体下蹲,双臂在头顶搭成拱形状,幼儿想出其他表现方法来。
5、师:孩子们,图形宝宝光顾着跟你们玩了,忘记回家了,图形妈妈等不及了,你们可以把图形宝宝送回自己的回家吗?
幼:幼儿把自己小组的图形送回家。
三、给圆形涂色。
1、师:老师知道你们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你们能帮它们也土上漂亮的颜色 吗?
2、教师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材料。并提出要求:给图形分好类,一种图形涂一种颜色。
3、幼:在活动材料的画面上找出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并用三种不同的颜色的笔涂色区分。
4、幼儿涂色,教师做指导。
四、游戏:有趣的图形
1、师:你们都很能干,给图形宝宝涂上了漂亮的颜色,它们可高兴了,他们还想跟你们做游戏呢?
幼:幼儿非常愿意。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与要求: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进行行进跑,教师敲小铃,铃声停止,教师出示图形牌,幼儿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场地中央相应的几何图形那里。游戏反复进行。
结束部分:幼儿听音乐出活动室,把游戏叫交给其他班的好朋友。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找找周围环境中像圆形、椭圆形、半圆形的物体。
21、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有用的垃圾
设计意图
游戏时,回收管理员浩浩正在进行垃圾的分类回收:“老师,小朋友把垃圾乱放。这个塑料瓶是可以回收的,他们放在不可回收垃圾箱里了。”我仔细一看,果然,在不可回收垃圾箱里找到了很多像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的垃圾。我想,虽然我们在每个班级都投放了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但是大部分幼儿对于有些垃圾到底可不可回收不是很清楚。《纲要》指出:“科学的内容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身边的事入手。”活动的内容要建立在幼儿的一定生活经验之上,是幼儿易于接受的。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活动,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能清楚地分辨出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些垃圾经过回收处理后可以变成新的东西,认识循环再造标志。
2.能够正确区分出“废纸、玻璃、塑料、金属”类的垃圾为有用垃圾。
3.养成回收垃圾的习惯,增强保护环境及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调查表《垃圾有没有用》。
2.“轮胎从回收到再生”的视频;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视频。
3.垃圾分类再生表。
4.可循环再造标志。
活动过程
1.了解幼儿已有经验
(1)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有哪些?你觉得垃圾有用吗?集体填写《垃圾有没有用》的调查表。
(2)集体看结果,请个别幼儿说明理由。
(评析:垃圾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幼儿都能列举出许多。那这些垃圾到底有没有用呢?幼儿的意见就不同了。通过调查表进行统计,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2.知道垃圾可以再利用
(1)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垃圾真的就没有用了吗?
a.观看“轮胎从回收到再生”的视频。
b.讨论:说一说轮胎是如何变成崭新的橡胶制品的。
小结:很多垃圾回收后可以加工制作成新的东西。
(评析:通过观看录像,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有些垃圾经过回收、加工后可以变成新的物品,引出了一个新的话题,这个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区分出有用的垃圾
(1)桌子上哪些垃圾你觉得可以回收后再生利用的,请放到篮子里。
(2)讨论: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觉得它有用?
(3)看视频《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4)讨论:你看到了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
(废玻璃)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玻璃做的呢?玻璃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废塑料)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塑料做的?塑料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废纸)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纸制成的?废纸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我们再来看一遍课件(看课件时与幼儿一起讲讲)。
(5)幼儿再次操作,修正第一次的操作情况。
(评析:在科学活动中,猜测——验证——交流——反思是4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小结知识点之前请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让幼儿猜测一下,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后加工成新的物品的,这样一来,在进行验证小结时,幼儿对知识点的印像就比较深刻了,也能及时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运用课件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各种垃圾是如何进行分类的,比老师直接口述效果要好得多。)
4.认识循环再造标志
(1)为了让人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有用的,还有一个标志,我们来看一下。
(2)出示“循环再造标志”。如果上面印有这种标志的话,就千万不能随便乱扔哦!
(3)出示一些印有循环再造标志的实物。
(评析:大部分幼儿对于“循环再造标志”都比较陌生,因此我直接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认识它,并通过出示印有这个标记的一些实物,加强幼儿对这个标记的印像。)
5.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寻找更多印有循环再造标志的有用的垃圾。
活动反思:
垃圾有没有用?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这个问题是科学性比较强、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在活动前,我反复思考,怎样让这样一个比较枯燥的科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幼儿又能较好地掌握,达成活动目标呢。新《纲要》指出,儿童是主动学习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儿童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儿童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要让儿童真正地“做科学”。因此,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利用多种途径让幼儿进行操作探索、交流讨论。
于是,我设计了一份调查表和两次操作活动,并对从网上搜集到的一些资料进行筛选,最后选用了一个“轮胎加工再生”的视频录像和一个《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课件。在活动流程上,我先通过调查表引出活动内容,然后设疑“垃圾是否真的没有用”?在观看了“轮胎加工再生”的录像后引出了活动的重难点——“哪些垃圾是有用的”,接着通过操作活动、观看课件、教师小结、纠正操作活动这几个环节进行重点掌握。在活动的最后我还出示“循环再造标志”,对幼儿的知识做进一步提升。通过这一个个逐步深入的环节,幼儿掌握的情况都比较好。
但每一个活动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在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促使我去思考、改进:在进行分类总结时,讲到生活中的一些废纸是可以被回收利用的,有一个幼儿提到餐巾纸。由于我事先准备不充分,所以在幼儿提到这个问题时,我只是否定了幼儿的想法,但没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相信也给这个幼儿留下了一个疑问。这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以后在活动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科学活动中的知识准备。这样,当幼儿有疑问时,我就能及时地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
22、大班数学交流课教学设计:编译密码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编译和破解等游戏方式,复习巩固lo以内的加减、单数、双数、相邻数等知识;
2.锻炼幼儿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运算,培养幼儿的运算兴趣;
3.让幼儿充分感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电话号码卡两张;l一10的数字卡;
幼儿准备:熟悉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电话号码册、铅笔、橡皮等。
活动组织:
1.导入活动师:昨天晚上,我接到从我们班转学的豪豪小朋友打来的电话,他说很想你们,那你们想不想他?如果想他,怎样和他联系?(让幼儿自由讨论,引出打电话的想法。) 师:他家的电话号码是xxxxxxxx,(出示电话号码)我们来数数他家的电话号码是几位?(幼儿一起点数)他家电话号码的第几位数是几?
2.破解密码(1)复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
①破解密码——复习巩固设疑激趣师:豪豪想我们了,就打来了电话,你们如果有事要跟老师讲,也可以给老师打电话。你们知道李老师(配班老师)的电话号码吗?不过,她的电话号码是带密码的,我想请你们解一解、猜一猜。破解密码:师:李老师电话号码的数字分别是:第一个数是2和4合起来的数,第二个数是……第三个数是…···这个电话号码是多少? 验证号码:师:你们猜出来的电话号码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打一下,听一听? 李老师(电话铃声响后:孩子们,这是我的手机号码,如果你们有事可以给我打电话,待会儿请把我的电话号码记录在电话册上,希望你们以后到了小学后,我们能保持经常联系,因为你们永远都是我最好的朋友。
②修改密码——发散思维如:“6”的算式密码除了“5+1”,还可以设计成什么样的密码?
③互解密码——督促检查请幼儿互相交换电话密码,进行口算、验证及修改。
(2)复习、巩同10以内的单数、双数、相邻数及序数。
①破解电话密码师:我的电话号码也是带密码的.我设置的密码和李老师的不一样,请你们认真听一下,解一下。请听题:第一位数字是“倒数的第五个数”,请问这个数字是几?第二位数字代表什么也没有。第三个数字是“4和6是它的相邻数”,这个数字是几?……·
②验证电话号码
3.编译密码:
(1)师:你们知道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请你把它们也编成密码,待会儿让大家破解一下。
(2)幼儿各自编译自家的电话号码。
(3)幼儿互解密码并验证。
4.电话联系小知识
(1)师:假如你的好朋友转学到了外地,在拨打电话的时候,前面应加拨什么?(所在地区的电话区号)我们的电话区号是多少?(0512)
(2)师:假如你的联系电话改号了,你怎样做才能和好朋友继续保持联系?
活动延伸:请幼儿把老师和朋友的电话号码记录到自己的电话册中,并保持经常联系。
活动反思:
把10以内的加减用解密的方法让幼儿来练习,幼儿对活动非常有兴趣,从中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孩子们积极动脑发言,课堂气氛较活跃,解题迅速,效果很好;但也存在不足,在引导幼儿观察手机号与固定电话不同之处时,我担心幼儿讲不出来,太急燥了自己直接告诉幼儿了这是区号,可能有些幼儿还不太理解,以后在活动中,要多多放手让幼儿去领会。
23、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认识日历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学设计:认识日历
一、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指导幼儿粗浅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和各种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通过指导幼儿初步感知时间这个概念,发展幼儿的“时间感”。建立幼儿的时间观念,是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逐步形成的。
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幼儿识字较多,知道了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概念,知道了一星期的形成。为此,我在活动设计中,将“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数字和故事巧妙结合,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主动探究学习留下余地。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活动难点: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顶小月又是哪个月?
三、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1、4、7、12、31、30、28、365”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05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年、月、日)数字卡(12、30、31、28、365)幼儿人手一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日历。
四、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并提问有几座房子?大的有几座?小的有几座?
2.出示数字卡(12、30、31、365、28),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设疑:为什么老师把有的房子画得大,有的画得小呢?
请小朋友把自己椅子下的小本子拿起来,分别认这些字。再把小本子藏好。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4.引导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探究回答问题:很久以前的这个妈妈的名字叫什么(年)?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日)?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12座)?这些房子的名字叫什么(月)?大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1、3、5、7、8、10、12)?小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4、6、9、11)?大月有多少日(31天)?小月有多少日(30天)?顶小的月是几个(1个)?有多少日(28天)?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365)?(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5.猜谜。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了解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6.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日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五、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学习查看日历的方法。
2.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活动反思:
通过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儿理解的特点,使幼儿喜欢、理解日历。果然,这种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 天,分别住在12个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效果也不错。
2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兴趣很高,幼儿在圈一圈、分一分、转一转、扔一扔等活动中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25、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黑白棋大赛》
活动目的:
1、通过“黑白棋大赛”帮助幼儿学习6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大棋谱两副,黑白棋子若干。
2、红、黄、绿、紫队标志一份,每队准备一副棋谱,若干黑白子。
3、数字卡片“6”以内加减算式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分队推选小队长
“分成四队,每队4个孩子,自己选出小队长”
二、黑白棋对抗赛
1、规则:每队选2名小队员先后参加比赛,第一名队员用黑子,第二名队员用白子,要求黑子和白子合起来我给你的数。
2、幼儿比赛,教师总结比赛情况。
三、合作摆“6”
1、规则:请一组的小朋友合作摆“6”,一行一种摆法列一道算式,要求算式不能重复,比比看规定记。时间哪一队找到的6的加法算式最多,最正确。(幼儿摆“6”)
2、相互检查
现在请你们相互检查,先看看他们列了几道算式,是否正确,如果有错错再哪?每队选一位小朋友告诉大家结果。(总结比赛情况)
3、“6子通”抢答赛
我这里有一张大棋谱,里面藏着许多6子通的6的加法算式,能能找到吗?
4、总结得分评出第一名。
五、个人竞赛:猜猜看
1、规则:我给你5个数字“2、5、1、3、4”请你用三十秒的时间记住,然后我把数字翻过去,请你指出和2加起来是6的数。
2、幼儿比赛,答对发奖。
六、延伸
刚才,我们想了许多办法使黑子和白子合起来是6,那么要他们合起来是7,该怎么摆棋子呢?我们到教室里去摆摆看好不好啊?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6的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26、大班数学教学设计《花园里5的加法》
这是一节数学活动,活动中由手指游戏引入主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随后运用各种幼儿熟知的事物,学习5的分解与,掌握5的加法。通过观察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分解与,掌握5的加法。
2.通过观察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3.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数字卡、苹果卡片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导入:五只猴子荡秋千
2.复习5的组成
(1)提出问题:今天老师买回4个苹果,小朋友又带回1个苹果,现在我们一共有几个苹果?
(2)如果把这5个苹果分在两个篮子里我们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分一分,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3.学习5的加法。
(1)如果你有2只苹果,我再给你3只,你有几只苹果呢?我们用算式怎么表示呢?启发幼儿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并说出算式及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2)请小朋友先抽一张卡片,看看卡片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字什么表示,再抽一张卡片,让幼儿算一下一共有几只苹果。反复进行游戏。
4.幼儿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情节,用卡片摆出算式,并进行运算。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利用生活中的场景列出“5”以内的加法算式。
27、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学设计:区分左右反思
【设计意图】
区分左右是有关空间方位感认知方面的内容。其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关系。《纲要》中所说:“幼儿园数学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孩子在游戏中得以不同的发展和提高。”于是我在活动中设计了多个小游戏,让小朋友在游戏中轻松 的掌握左右概念。以自身为中心正确的判断左右,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
2.愿意与同伴交流,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3.提高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大挂图(森林图)1 份,(六只小动物) 。
2.小红花 20 张(彩纸剪) 。
【活动过程】
一、区分左右手,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
1.猜谜导入: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 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2.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 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
3.感知左、右边。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按指令举起相应方位 的手并做出动作。
(1)请小朋友看看自己身边,请问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
谁?
(2)改变方位,区分左右。
(3)刚才我们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么老师还想考考你,你
的身体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还有什么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
(耳朵、眼睛、脚、腿、肩、鼻孔、眉毛等)。
二、听口令做动作
1.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
2.看图区分左右
师:有 6 只小动物看到我们玩的那么开心,也来凑热闹了。看, 谁来了。
提问:有几只小动物?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谁的左边 是谁?谁的右边是谁?
三、竞赛游戏:我说你做
1.两组小朋友拉手比赛:(左手拉右手)(右手拉左手)
2.给小朋友贴红花(一组发出指令一组贴红花看谁贴的准确)
教学反思
我所讲的是大班数学《区分左右》一课。
孩子是认知的主体,但作为大班的幼儿,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意识、能力还不是很强,尚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分不清左右,对自己的身体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为了引导孩子能够清楚区分左右,特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本课的目标是感知以主体为中心区分左右。我在设计此节课时,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第一环节中 以猜谜引入大大的提高了学习兴趣,采用与幼儿玩肢体游戏进行引入,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有了“左”、“右”的空间概念经验。 游戏中辨别左右。学习的内容转化为游戏的形式,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使幼儿在玩中学、乐中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设计使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不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也拉近了师生距离。孩子们乐于参与课堂游戏,喜欢听老师指挥。达到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目的,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意识。通过幼儿的参与,让孩子们用眼观察、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方式更好的使教学进行下去。孩子们始终在我创设的具体环节之中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同伴之间有充分的交流。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能力。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但也有不足之处。如果我再上这节课。我会把 (竞赛游戏:我说你做)这部分改成小朋友之间的互动游戏来总结本课内容。并认识一下左右这两个汉字。有不足,才会让我更努力的做。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28、幼儿园大班数学《学习排序》活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大班小朋友特别喜欢帮雪花片积木排队、串珠、穿项链等,结合大班科学领域的活动目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事物,使幼儿感受到规律排序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在活动中,可提供给幼儿多种等级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操作,重点是鼓励幼儿开动脑筋,发现规律,大胆创造,变换不同的排序形式,体验创造的快乐。如在“给小猫铺路”这一环节中,启发幼儿用求异思维设计各种各样的小路; 在“为小猫设计项链和彩环”这一环节中,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的规律穿项链、做彩环。通过这些分类排序活动,培养幼儿认真细心、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等规律进行排序。
2.能大胆创新,探索按多种规律排序。
3.在排序中,体验事物重复变化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雪花片每人 l 份,自制小猫的家每组 1 座。2.红、蓝彩色珠子,绳子,彩色纸条,胶水若干。3.教室中悬挂红、绿两色按递增和递减规律交替、重复做成的两条彩旗挂饰。
经验准备:观察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猫新房子中物件的摆放,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等规律进行排序。
1.设置情境:小猫家盖了一座新房子,它准备铺一条小路,引导幼儿讨论: 怎样帮助小猫铺一条漂亮的小路?如:可引导幼儿发表自已排序的多种方法,绪合教室里悬挂的彩旗,重点引导幼儿按雪花片数量递增或递减的规律,交替、重复地铺一条小路。
2.幼儿操作:用雪花片在小猫房前铺一条重复、交替、有规律的、有创意的小路。
3.幼儿互相观察,说说自己铺的小路有什么特点。
小结:这些小路铺设得非常漂亮,有的是 ABBB、ABBB 式,有的足 ABCD、ABGD、
ABCD 式,有的是 AB、AABB、AAABBB 式,有的是 AAABRB、AABB、AB 式,有的是
AB、ABB、ABBB、ABBBB 式,有的是 AAAAB、AAAB、AAB 式……这些排列是有规律的,是重复交替的。
二、分组为小猫设计项链和彩环,能大胆创新,探索按多种规律排序。
1.第 1 组:穿项链。幼儿用长绳将彩珠穿成项链,比比谁穿得漂亮,引导幼儿求异想象,按交替、重复的规律来穿珠子。如:幼儿可按红珠子的数量不变,蓝珠子逐一增加这个规律穿珠子。如图:红蓝 红蓝蓝 红蓝蓝蓝。
2.第 2 组:做彩环。幼儿将彩色长条纸两头粘合成圈,按交替、重复的规律一环套一环做成彩环。教师重点鼓励幼儿变换多种方式排序,如:按黄、蓝、绿纸条间隔,红条逐一减少的规律粘彩环。如图:黄红红红红蓝红红红绿红红黄红红红红
三、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寻找作品中的规律体验事物重复变化的乐趣。
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制作彩环的创作规律,互相探索小朋友作品中的规律,大家推出设计新颖的彩环、项链,送给小猫当礼物装饰房子。
29、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学习分类》教学设计
大班幼儿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较中班幼儿有了较大发展,在分类活动中,可以逐步学习按物体的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特征进行分类以及按规律进行二次分类和多角度分类。“小管家”活动,就为幼儿提供按大的门小的窗、大的桌子小的椅子进行按物体的两种特征分类的机会;在按物体的名称进行一次分类后,各组又进行多角度的二次分类,并尝试用简单的表格进行统计。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物体两种特征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分类。
2.能用简单的图表记录探索的过程和发现,具有观察判断能力。
3.萌发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意愿,具有完成任务的责任意识。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懒洋洋头饰 1 个,小管家标志牌若干;带隔断的小整理箱、笔
及统计各 4 份;实物小图片,如:大小、颜色不同的苹果、梨、桃子,铅笔盒、
笔袋、橡皮,圆柱体、正方形、长方形,碗,勺、盘图片各 10 张。
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幼儿调查自己家中有多少门窗、桌椅,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
活动过程:
一、交流调查结果,学习分类统计物品,初步了解简单的统汁方法。
1.交流调查结果:相互介绍自己家的门窗、桌椅各有多少,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录的。
2.展示幼儿有代表性的记录,如:图画记录,图画加数宇、汉字记录,数字记录等。
3.教师评价幼儿记录方式的优缺点,最后展示自己设计的记录表格,开说明表格记录的优点。如:可以按物体的多种特征和数量清楚地圮录下来。
二、开展“小管家”游戏,学习按物体的两种以上特征进行分类。
教师扮演懒羊羊,请幼儿帮忙整理混合在一起的水果、文具、积木、餐具, 导人活动。
1.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如:请幼儿将红的、好吃的放在一起,将不是红的、好玩的放在一起,将大的、好玩的放在一起,将小的、进餐用的放在一起等。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一次分类:请幼儿分 4 组,按水果、文具、积木、餐
具的类别将图片分到 4 个小整理箱内,检查验证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3.4 组幼儿按要求选择图片,各自完成二次分类统计任务,填好统计表。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并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分类依据。如;积木组可以先将积木按大小分,再把分好的两组图片按形状或颜色分;也可先将积木按颜色分,再按大小或形状分等。
4.4 个组各选一名幼儿分别验证,看一看4 个组统计的结果是否与物品吻合。提醒幼儿将物品分类整理好,放到指定的整理箱中。
三、评价分类统计的过程、结果,佩戴“小管家”标志牌。
鼓励幼儿完成任务,幼儿间评价,推选出分得又对又快的小组,并颁发小管家标志牌。
30、大班数学教学设计《数云彩4的减法》
数学是幼儿教学活动中比较抽象的,因此数学活动一般都是在游戏中进行,请幼儿边操作边积累经验,此次活动运用给小动物分蘑菇和给动物喂食两个游戏来学习4的加减法,体验减法运算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加减法,体验减法运算的乐趣。
2.能熟练地完成4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蘑菇小卡片、数字卡、小动物图片、食物算式卡活动过程:
1.采蘑菇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歌曲,请小朋友玩采蘑菇游戏,每个篮子只装4只蘑菇。
2.给小动物分蘑菇。
(1)师:有一只小兔子过来了,请你把一只蘑菇给小兔子,你还有几只蘑菇呢?
(2)列出算式4-1=3,请幼儿说出4、1、3的含义。
(3)继续给小兔子分蘑菇,并用算式4-2=2、4-3=1表示,让幼儿理解减法的含义。
3. 游戏“给动物喂食”,复习4以内的减法运算。
玩法:根据动物要吃的食物,给动物喂食,食物身上都有一道算式题,只要把算式题算出来,就可以需喂给小动物了。
活动延伸
1.数学区提供看图列减法算式活动。启发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的变化,讲述图画的含义,并把算式填写完整。
2.阅读幼儿园书p21“数云彩”任务。
31、大班数学教学设计《各种各样的尺》反思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最为接近,这是一节探索尺的不同及用法的活动,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自主探索、发现为主,提出疑问,解决疑问,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满足幼儿渴求学习的愿望。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在他们的笔盒里有铅笔、橡皮、尺等文具,其中铅笔、橡皮是孩子们经常使用的文具,尺却使用的较少。尺有什么用?怎样使尺子?小学生为什么要用尺?是幼儿感兴趣而又疑惑的问题。设计此活动目的在于扩展幼儿对尺的认识,激发幼儿自己去探索,寻求,解决疑问,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满足幼儿渴求学习的愿望。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尺,了解其用途,发现其区别,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
2、初步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尺,并了解尺的名称,特点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长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幼儿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种长度:10厘米、20厘米、30厘米。)
3、操场上画一条宽为120厘米的“小河”。
过程建议
1、认识各种各样的尺。
(1)分组讨论交流。
请幼儿将自己收集到的尺在小组介绍。要求说出是谁帮助收集的,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叫什么尺,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2) 集中交流。
请小组推荐,介绍比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导幼儿归纳有些什么样的尺,各有什么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点。
(1)分组讨论。
提问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样的?
(2)集中讨论。
个别幼儿发言,其他幼儿补充。
(3)引导幼儿归纳,从用途、材料、形状等不同方面进行小结。
3、找出尺的共同点。
(1)提问引发思考:尺有这么多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2)引导幼儿归纳提升:它们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4、测量活动。
(1)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请幼儿拿出自己的尺,尝试测量桌子的长度。(以各自的尺为单位测量。)
②请幼儿说说是怎样测量的。
③引导幼儿小结测量长度的方法:测量时尺与被测量物的起点要对齐,每量一尺要做上记号,接着量时尺的一端要与记号对齐,要记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计,也不能多计,最后的测量结果就是物体的长度。
(2)测量操场上“小河”的宽度(120厘米宽)。
①幼儿用自己的尺测量,老师将幼儿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可让幼儿反复测量,确认后再记录。)
②集中观察记录表,看看小河有多宽,让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③集中讨论:为什么小河的宽度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数字?
④引导幼儿小结:尺的长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不同。
⑤分别请量出三种不同结果的幼儿说出自己的尺上刻度最大的数字(表示尺的长度),教师帮助测算出小河的宽度(120厘米)。
延伸提示
1、在活动中投放各种直尺,供幼儿选用。
2、举办“各种各样的尺”博览会。
活动反思
把幼儿当做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幼儿的辅导者、参与者。使幼儿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准备了软硬、长短、形状,制作材料等不同的尺子,幼儿还从家里带来了五花八门的材料。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研究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操作时“有点乱”但幼儿的动手力高,幼儿在操作中发现尺子的作用。
32、幼儿园教学设计大班数学《找邻居》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在游戏互动中学习,提高数学的兴趣。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数字卡片、猴子相邻数游戏图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1)师:森林里新建了许多漂亮的新房子,这些房子是给猴子运动员住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运动员们的房子吧。
(2)出示图片
师: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房子,看看运动们是怎么住的。请幼儿观察图片,发现运动员身上衣服的数字排序。
小结:原来运动员是按照1-10的顺序住在这一排新房子里。教师用向幼儿介绍邻居的方式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
2.找邻居游戏
(1)教师出示其中一位猴子让幼儿找出他的邻居,重复游戏。
(2)分发食物:村长拿来了许多苹果请幼儿按照猴子身上的数字分发,让幼儿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3)参加运动会:猴子运动员要参加森林里的运动会了,他们3位组成一支队伍,一些运动员们准备好了可是还有一些运动员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请小朋友帮忙猴子运动员找到自己的位置。
(4)把猴子相邻数游戏图发给幼儿,幼儿自主操作,相互检查纠正。
活动延伸
1.音乐游戏:幼儿身上贴上1—10数字卡片,幼儿说儿歌:小兔小兔左右转,小兔小兔仔细瞧,左瞧瞧,右瞧瞧,瞧见的朋友真不少,你的朋友是几和几?请你快点抱一抱。
2.请幼儿三三组合抱在一起,幼儿可以交换数字卡片,反复玩几次,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排列关系。
活动反思:
由于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幼儿是整个活动的主体,调动了幼儿学习积极性,幼儿学习兴趣浓厚。通过观察幼游戏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相关文章
-
小班数学游戏教案《熊妹妹办画展》设计意图总结
-
小班音乐游戏《咿呀咿呀唷》教学设计展示
-
新教学设计中班体育游戏《我和皮球来赛跑》反思
-
幼儿园健康体育游戏《开火车》教学设计
-
中班数学《给小动物送信》游戏教案设计反思分析
-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设计——《和数字朋友做游戏》
-
新教学设计中班体育游戏《舞龙》反思
-
新教学设计中班中班户外游戏《小动物找家》反思
-
教学设计小班数学游戏《小矮人与大巨人》反思
-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超市游戏》
-
小班数学活动和点点做游戏教学设计反思
-
教学设计中班数学游戏《有趣的图形》反思
-
教学设计中班数学游戏《我会找座位》反思
-
教学设计中班数学游戏《我会找座位》反思
-
教学设计中班数学游戏《鞋子上的号码》反思
推荐文章
-
教小孩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教案
-
让孩子探索有规律地排序的数学教案
-
学习5以内数组成的教案:水果超市
-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教孩子二等分
-
教孩子学习将图形片按颜色分类的方法
-
教孩子学习8的第一、二组加减
-
教小孩学习二次分类的教案
-
大班数学教案《7的减法》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滴答滴答一分钟》
-
大班数学教案《温度计》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五只小鸭子(5的组成)》反思
-
教孩子了解植物对人类重要作用的教案
-
成都市家庭居室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合同
-
劳动的感觉真好!
-
情感建立,无声的教育动力
-
英语故事(a)
-
女人太强势的句子发朋友圈167句
-
小班教案《圆饼干》反思
-
山珍土特产朋友圈文案33句
-
厨房油烟解决方案朋友圈文案32句
-
淀粉开发公司品牌朋友圈文案38句
-
称心如意的公司名字,比较顺的公司名大全39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