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铺地砖》大班数学教案
科学活动《铺地砖》大班数学教案
1、科学活动《铺地砖》大班数学教案
在活动中感知几何图形之间分解与组合的关系,探索图形组合方式的多样性,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探索的结果,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数学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设计意图
在教室益智区一直有俄罗斯方块这个工作,孩子会根据操作卡进行拼摆,但兴趣不大,一天在区域活动中一个孩子拿个几个不同形状的在拼摆,让我有了想法,可以出示一个图形,让孩子利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多种拼摆的探索。
活动目标
1、感知几何图形之间分解与组合的关系,探索图形组合方式的多样性。
2、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探索的结果。
3、积极参加数学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操作探索图形组合方法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地砖、地板、黑板若干块
2、学具:人手8张操作板、记录纸、铅笔
3、经验准备:有分工与记录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观察“地砖的外形特征。以故事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白兔开了一家装修公司,需要招聘铺地砖的工作人员呢!他说只有最会动脑筋的孩子才能成功,你们要不要试一试?
1、出示图1--8块地砖,引导幼儿认识、观察、比较它们的外形特征。
师: 这些就是用来铺地的地砖,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地砖形状、颜色、数量方向等特征。)
小结:他们的颜色、形状、方向、不同,
二、运用已有经验尝试进行图形的匹配与转换
(小猫家的地板)
1、出示地板小猫家的地板,引导幼儿观察地板上的阴影部分,选择合适的地砖进行匹配。
师:这是小猫家需要我们铺地砖的地板,黑色的部分表示可以铺地砖的空位,仔细观察地板上空位的形状,找找看第几号地砖铺进去后,不多不少刚刚填满。(请个别幼儿操作)谁愿意来试试。
2、验证操作结果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地板铺好了吗?是不是不多不少刚刚填满呢?
小结:要观察地板空位与地砖的形状、方向是否匹配,这样我们才能又快又准确地将地板不多不少刚好铺满。
三、感知不同的图形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或大图形分割成其它的小图形)
1、出示小狗家的地板,引导幼儿观察。
师:看看小狗家的地板的空位有什么不一样?需要放入哪些地砖,能让这些空位不多不少刚好铺满。
2、幼儿操作、分享、验证。
操作要点:用两块不同形状的地砖组合,填满地板上的空位。
师:谁愿意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方法?
师:你是用的X号和X号地砖组合起来将地板空位铺满的,其他小朋友的呢?
(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1、没有将地板空位铺满;2、出现地砖重叠的现象;)
小结:这一次是用不同形状的地砖进行组合铺满了地板上的空位,所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还可以完成更复杂的铺地砖任务。
四、通过探索了解图形组合的多样性(小猪)
师:你们不仅要把地砖不多不少刚刚铺满地板的空位,而且还要想出多种组合的方式,比比看最会动脑筋。
1、出示小猪家的地板
这就是我家的地板,你们要把想到的不同组合的方式记录下来哦!看看你们在三分钟内有多少图形组合的方式。
2、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操作
指导重点:图形的多种组合方式
五、分享验证
1、教师将幼儿最后一次操作的结果贴在黑板上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A组的方法是x、x和x号组合起来的,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方法呢?(依次看第二种、第三种方法)
2、小结
师:每一组地板上的空位都是一样时,通过操作发现这么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将地板铺满,也许不止这几种组合方式,小朋友们下来还可以继续和好朋友一起寻找。
3、结束部分
今天你们的表现都很棒,小兔经理决定录用你们了,恭喜你们!
活动总结
本节活动的目的是,“探索图形的多种拼摆”目标的落脚点是探索的方法,有两种、三种等,为了让孩子有探索的兴趣,活动设计从简到难,一块图形的观察到两块图形的拼摆,最后到几块图形的组合,在活动中孩子的参与性非常强,为孩子营造了轻松地环境,让孩子在不断地动手操作与讨论中掌握知识,其次,是两个孩子的合作,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5--6岁的孩子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者其他符号记录,在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本节活动孩子用记录表来统计自己探索不同的方法,并分享交流让孩子的统计知识得到巩固。
活动中的不足是,因为老师的紧张在第一环节整块地砖的呈现忘记了,没有更直观的让孩子观察整块地砖,应该让孩子先观察整块地砖,再出示黑色缺失的阴影部分,这样更直观的让孩子了解所要填补的地砖。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2、大班数学教案《铺地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拼摆操作活动,初步感知面积守恒;(重难点)
2、通过数方格的方法,体验面积的守恒;
3、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观察、比较、测量、记录的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用材料:PPT、卡刀模教具“铺地砖”;幼儿用材料:学具“铺地砖”、操作单页5-20。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PPT,提问。)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师:那你们想不想像这些工人师傅一样,设计建造出美丽的图案?(想)那我先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有多大的本领。
2、教师出示4块地垫。
师:用4块地垫铺地板,可以有几种铺法?
教师先后请几名幼儿上前铺一铺,鼓励幼儿铺出不同的形状,教师将不同的铺法记录在黑板上。
3、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讨论。
师:这些铺好的地板一样大吗?为什么?
4、交流小结,得出结论:
虽然拼出的形状不一样、摆放的位置也不一样,但都是用相同的4块地垫铺成的,说明它们一样大。
二、操作探索。
1、出示教具中的3条小路,提出问题。
师:这3条小路的面积谁大,谁小?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2、验证结果。
⑴、引导幼儿将学具中的小正方形铺在小路上,通过点数小正方形的个数,比较小路面积的大小。
师:我们将小正方形分别、依次铺在3小路上看看这3条小路的面积谁大,谁小?
⑵、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讨论。
师:3条小路一样大吗?为什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观点。
⑶、交流小结:
遇到眼睛无法判断的图形,我们可以利用形状相同的小图形,如小正方形去测量大图形的大小;3条小路都用了6个小正方形,说明它们一样大。
3、请幼儿用学具中的小长方形测量、比较小路的大小。
师:我们再用小长方形依次铺在这3小路上,比比3条小路的面积还一样大吗?
(将小长方形摆放在3条小路上,进一步感知小长方形数量相同,所以小路的大小相同。)
三、拓展游戏。
1、请幼儿完成操作单页第一页“变魔术”的活动。
2、游戏:拼图形。
请幼儿用学具中同样数量的小三角形拼摆图形,与同伴比较拼出的图形的大小,感知面积的守恒。
【活动反思】
本堂课我是运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方法对数学实践类课做探索的,课后我作了如下反思:
1、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方法的介入,固然能将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能解决一些在课堂中自已无法解决的生活实践体验,学生能共同探讨的环境中,在强烈的兴趣驱动下,兴奋地参与学习活动,但我透过现象作冷静思考,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干扰的因素:如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脆弱,无疑给学生的学习活动进程带来了制约与干扰,尤其表现在个别学习能力薄弱的同学身上,热情与欲望总得不到很好的倾泻而使他们留有遗憾,如何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发展,此类问题不得不使我们深思。
2、“数学和生活同在”,丰富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何让学生通过课堂掌握解决生活问题方法,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最终更好地走向生活这是我们窒待研究探索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在数学学习中,如何让学生掌握一种建模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大有裨(bi)益的,这堂课中,如果将师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归结成能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在个性中找到一种解决生活问题的共性,我认为,本设计也就为学生的学习找到了源头与归宿。
3、大班数学教案活动《分类》含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分类。
2、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不同颜色的伞图片各2张,小动物图片各一张,各种水果图片若干、大小不同的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说呀!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森林动物超市开业了,营业员小熊把一堆乱乱的伞放好,可突然听见这些伞说话了,“喂喂喂,你可别把我们这么放,我们不这样住,我们要一样得住一家”。听伞们这么吵,小熊可急坏了,“呀!这,这可怎么办呀?”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熊,好吗?
1、出示图片——红、黄、蓝不同样色的伞
2、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擦亮你们的小眼睛,仔细观察下我们该把伞怎么放更合适呢?(要求幼儿分成三份,到黑板上粘贴)
3、让幼儿说出自己分类的理由。
二、森林超市开业,许多动物都来逛超市了,逛累了,小动物们就找了三间小洋房休息,小动物们都想去休息。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动物?
1、出示图片——小白兔、小花猫、啄木鸟、小喜鹊、小山羊、大老虎、大狮子、小麻雀、小蜻蜓、大象、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
2、师:只有三间房,这么多动物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小动物们满意呢?小动物们都为难了,请小朋友帮忙分一下。请你讲一下这样分的理由。
3、幼儿小组讨论分法。
4、找幼儿试着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小动物的颜色、活动的范围:水中的、陆地的、空中的,按身体的大小,按凶猛程度或者其它特征来分。
有的小朋友说“老虎和狮子最厉害,他们分一间屋”
“小喜鹊、小麻雀、百灵鸟、啄木鸟、猫头鹰、小蜻蜓一间屋,他们都会飞”
“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一间屋,他们都会游泳”……
小朋友们替小动物分好房子,小动物们都休息了,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轻松下吧!
三、游戏——分球
游戏要求:找三组幼儿进行比赛,把放在一起的球按大、中、小不同分类,那组分的又快又对获胜,可以获得小红花。
四、幼儿动手操作自主分类:
1、师:小朋友们分的本领着么大,来帮老师一个忙好吗?
让幼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各种水果、文具、球类图片让幼儿按自己所想动手分类。
2、让幼儿说出分类理由。
3、师总结:我们应该按照水果类、文具类和球类,也可以说是吃的、玩的、用的分类。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这节课的表现可真好啊!老师决定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操场做游戏,小朋友们听老师的口令,男孩站一队、女孩站一队,我们一起排着队去做游戏。
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分类学习中,孩子们对分类的内容已经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组捡物品当中,进行得非常顺畅。
开始教师就把东西乱七八糟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即不美观、又不卫生,这样孩子们就产生了收拾的欲望。在收拾当中要按秩序有条有理,物品要按分类的摆放收拾。
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理念。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体现了动手能力、交流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念,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4、大班教案《铺地砖》
【活动目标】
1、通过拼摆操作活动,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2、通过数方格的方法,体验面积的守恒。
3、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观察、比较、测量、记录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师用材料:PPT、卡刀模教具“铺地砖”;幼儿用材料:学具“铺地砖”、操作单页5-20。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PPT,提问。)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师:那你们想不想像这些工人师傅一样,设计建造出美丽的图案?(想)那我先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有多大的本领。
2、教师出示4块地垫。
师:用4块地垫铺地板,可以有几种铺法?
教师先后请几名幼儿上前铺一铺,鼓励幼儿铺出不同的形状,教师将不同的铺法记录在黑板上。
3、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讨论。
师:这些铺好的地板一样大吗?为什么?
4、交流小结,得出结论:
虽然拼出的形状不一样、摆放的位置也不一样,但都是用相同的4块地垫铺成的,说明它们一样大。
二、操作探索。
1、出示教具中的3条小路,提出问题。
师:这3条小路的面积谁大,谁小?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2、验证结果。
⑴、引导幼儿将学具中的小正方形铺在小路上,通过点数小正方形的个数,比较小路面积的大小。
师:我们将小正方形分别、依次铺在3小路上看看这3条小路的面积谁大,谁小?
⑵、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讨论。
师:3条小路一样大吗?为什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观点。
⑶、交流小结:
遇到眼睛无法判断的图形,我们可以利用形状相同的小图形,如小正方形去测量大图形的大小;3条小路都用了6个小正方形,说明它们一样大。
3、请幼儿用学具中的小长方形测量、比较小路的大小。
师:我们再用小长方形依次铺在这3小路上,比比3条小路的面积还一样大吗?
(将小长方形摆放在3条小路上,进一步感知小长方形数量相同,所以小路的大小相同。)
三、拓展游戏。
1、请幼儿完成操作单页第一页“变魔术”的活动。
2、游戏:拼图形。
请幼儿用学具中同样数量的小三角形拼摆图形,与同伴比较拼出的图形的大小,感知面积的守恒。
5、大班数学教案活动《单双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ppt课件、圈画、数数等活动区分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自制ppt课件、画有水娃娃的卡片若干、彩笔、神秘袋一个。
活动过程:
1、由谈话导入教学活动小朋友,今天有许多数字宝宝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看是谁来了……播放ppt课件(幼儿边看边说:是数字宝宝3、5、9…..7),噢有这么多数字宝宝和我们一起玩呢。下面小朋友一起喊口令“一二一、一二一…..”来帮这些数字宝宝按顺序排成一队吧。
2、集体活动:继续观看ppt课件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是怎样排的队?(幼儿:有水娃娃、红水娃娃、绿水娃娃,它们是两个两个排的队)
(2)请集体、个别幼儿两个两个数,数出每一组水娃娃是多少个。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画面上是不是每一组水娃娃都被两个两个圈起来了?
哪几组水娃娃两个两个的圈,被全部圈完了?是那几个数字?
哪几组水娃娃两个两个的圈,到最后没有圈完的?是哪几个数字?
(4)引导幼儿回答后教师:
像这些全部圈完的2、4、6、8、10叫双数,没有圈完只剩一个的1、3、5、7、9叫单数。
教师小结:a、像1、3、5、7、9两个两个地数,数到最后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
像2、4、6、8、10两个两个地数,全部都能数完的数叫双数。
b、10以内有5个单数,有5个双数。
c、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他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5)简单的向幼儿介绍一下奇数、偶数。
小朋友你们告诉老师,你有几个名字?启发幼儿说出幼儿园里老师、小朋友叫你什么,在家里爸爸、妈妈又叫你什么。(如:我叫李艳,还叫贝贝)师:老师告诉你们,数字宝宝也有两个名字,单数也叫奇数,双数也叫偶数。
(6)找一找、说一说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3、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从身体上找出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如:一个头是单数,两只手是双数,一张嘴是单数,两只耳朵是双数等……)
(2)练习卡操作活动
(3)集体游戏: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在家里的东西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并记录下来,明天来幼儿园交给老师。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利用了大班的教材(认识单数、双数),在孩子们通过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中感知对单数和双数的初步理解,让幼儿知道1-10以内的数中单数有 1、3、5、7、9;双数有2、4、6、8、10。在整节课中我运用了“抱一抱” “老狼老狼几点钟” “开火车”游戏进一步的区分单数和双数,同时也在培养幼儿积极思维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活动后,我觉的孩子们对“老狼老狼几点钟”特别是当老狼想吃掉他们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表现出兴奋、高兴的样子。幼儿的情趣再次进入**,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再次对到单数、双数再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幼儿掌握程度进一步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在这节课中我个人感觉在讲解双数时讲得不到位,所以在提问的过程中有的幼儿答非所问,在一个由于幼儿人数多,因此在“开火车” 游戏时幼儿的情趣有点失控,不能围绕老师的意愿去活动,纪律有点差。
6、大班数学教案《上月球》活动反思
明天我们幼儿园就要进行市级以上课堂教学获奖教师的课堂展示活动了,作为四名教师的其中一个,本次我选择了我们大班现在进行的主题《黑夜秘语》中的一个数学活动《上月球》。
虽然针对本次活动我已经反复修改了好几次教案,还特别精心设计了自认为很满意的多媒体课件,可是经过昨天的试教,还是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于是,就引发了我对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相比平时每逢要上公开展示活动我首先会选择语言活动,因为对于我个人而言,语言活动相对比较擅长一点,可是这次我考虑到其他三个老师都选择语言活动,如果自己再去选择,这样一个半天对于听课的老师好象有点太过单调,再则是我想挑战一下自己,让自己向其他课程领域也发展一下,还信心满满地自认为也许我在其他领域教学中也可能不错也不一定。于是,考虑再三下了决定--大班数学活动,这个活动之前我们在订计划时把它定在科学领域,可是我觉得把它定在数学活动更精确与明朗一点。
经过了昨天的试教,我满满的信心有一点受到打击了,课后我反复思考这堂课我应该改进的一些地方:一、教学活动目标单一、不够完善,对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二、忽视了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由于设计本次教学活动时我考虑的只是我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掌握程度,没有想到大四班是一个新大班,幼儿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没有考虑有些幼儿基础还不是很踏实,就这么跳跃着教过去。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决定了这样的教学是不合适的。三、教师的语言不严谨。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对幼儿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及有关知识是相当重要的。而我在其中一个环节讲述时的语言不严瑾,造成了幼儿操作时的不理解,还应该再进一步推敲。
不过昨天的课也让我同时又增加了信心,因为幼儿对我的课件相当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虽然这是我设想到的,但是我还是很高兴。毕竟他们是一群只读了一个学期半的新大班幼儿,明天我要开课的对象是大班其他三个班中的,相对而言应该他们知识经验应该更丰富,思辨能力应该更强。
于是,修改教案成了我现在最要抓紧做的事,刚才看到博友"蓝天"的博文,一句话很有感触"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
期待明天的活动能够成功!
活动目标:
1.观察材料,尝试借助材料上的提示发现可以数正确的方法。
2.喜欢数数游戏,愿意感受并学习同伴的数数方法。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过程:
一、了解孩子原有的数数经验
经常听到小朋友们数数,你最多能数到几?和他一样多的举手。老师说一个数字,接着往下数4个数。
二、数数游戏发现正确的数数方法
1.我知道你们能数很大的数字,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数正确,能数正确吗?把桌子上的操作纸拿起来,看看图上有什么?接下来会有一幅图片,让你们数一数房子有几幢?树有几棵?兔子有几只?花儿有几朵?把答案记在下面的空格里。
2.现在开始对答案
你数到的兔子有几只?你在哪里找到了6只兔子?前面的山里有六只兔子。蘑菇房的后面有两只兔子,第七只兔子在哪里?在蘑菇房的中间。
你用什么办法将兔子找出来的?从上往下。
要把东西数正确,其实有方法的,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左往右,从右往左,从前往后,从后往前。
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就一定能把东西数好。
看看花有几多?这么多花这么能数的快呢?三个三个数。对了,三个正好是一簇一簇的。
上面得花有几多?6朵,下面的花有几多?6多,六朵加六朵一共是十二朵。
3.看看第二张纸上写了什么?条是什么意思?一条一条,对,数一数带鱼有几条。第二个格子里写的什么?数一数蛋有几只?什么是种明白吗?数数饼干有几种。把你看到的答案记录在下面的空格里。
4.告诉我带鱼是几条?有不同答案吗?还有第三种答案吗?你刚刚数带鱼什么地方,数出是十一条的?为什么你要数带鱼的头呢?头比身体看的更清楚。你们也都是数头的吗?为什么要数眼睛?要把一堆东西数清楚,要数特征非常明显的地方。
有的数带鱼的头,有的数带鱼的眼睛,有的数带鱼的身体,那个最明显?眼睛,我们一起来数数带鱼的眼睛。
小结:数一堆东西的时候,要数特征非常明显的地方。
迁移:用这种方法我们来数数这些香蕉有几只?你数了香蕉的哪里?
5.蛋有几只?有六有八?你在哪里数到六只蛋的?他把所有看得见的蛋都数出来了,还有两只蛋在哪里?在纸的后面也可能有蛋。你怎么知道后面有两只蛋呢?他用了对应的方法,看到下面有多少蛋,来估算上面有多少蛋。
小结:这一盒蛋在放的整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用估算推理的方法,看第一排有几个,算算推推后一排有几个。
活动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的眼里,月亮是个既熟悉又神秘的世界。本次活动就是从幼儿所感兴趣的内容出发,设计登月球的游戏,将数的组成结合到游戏的各环节让孩子在虚拟的游戏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它不但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更让幼儿就懂得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让数学活动更游戏化、趣味化,深受幼儿的欢迎。
活动第一环节给星星打电话。简单的引出部分很快就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为顺利地开展下面的环节做好了铺垫。到月球上去,先要和星星打电话。(出示五颗星星)每颗星星上面都有一个数字,数字是几就代表是几号星星。要求从卡片中找出两个数字,如果两个数字合起来和其中一颗星星上的数字一样大,就算拨通这颗星星的电话。这一环节中,我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目的在于调动每位幼儿的积极性,幼儿的参与性是十分强烈的,也许是孩子喜欢挑战高难度的,多数孩子都选择了拨通10号星星,不难发现他们对10的分合掌握的还是不错的,能把已获得的数学经验运用于虚拟的游戏中去。第二环节解密上月球。(出示登月球轨道图)要上月球需要经过一个轨道,要进入轨道必须先解开密码,密码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这两个数字合起来都必须等于10,而且密码不能重复。幼儿在小图上的方框内写出10的各种组合数字。由于有了前面环节的铺垫,幼儿对于解密码的兴趣还是很强的,由于操作之前我让孩子已经找出10的分成的互补规律,所以大部分孩子都能按顺序顺利的写出10的九种分成方法,但由于个体的差异,个别幼儿也出现了遗漏和重复的情况。第三环节领取“通行证”。给操作正确的幼儿发放“通行证”,为了让每位幼儿都得到愉悦的体验,我邀请听课老师帮助发放,“通行证”的发放使得幼儿的操作结果被得到认可,虽然有个别孩子做错或者重复了,但老师给予的订正机会让他们从失落中走了出来重新焕发求知欲望,使每位孩子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这是一堂教研组行为跟进研讨课,课后组内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1.第一环节孩子们打通最多的是是10号星星,还有几个星星没人打,应该把没有拨打的星星以集体形式练习,如几和几打通的是几号星星。2. 幼儿在操作环节,我让先操作完的孩子找听课老师检查是否正确,而后又让听课老师帮助发放“通行证”,两次检查显得多余,其实只要发“通行证”这一次就够了。3.最后环节应该创设一个登月球的情景让先领取通行证的孩子等候在起飞地点等待全体幼儿一起上月球。我将听取听课老师的建议重新修改教案,进行第二次执教,我想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的。
7、大班数学教案设计《魔力地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魔力地砖铺路,了解不同的路径组合。
2、个人操作和合作操作中,学习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3、在游戏中体验互助合作和分享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魔力地砖(四组)、起点5个、城堡图片5个、邀请函4封、小动物铺路材料(人手一份)、装扮道具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神奇的地砖,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扮演地砖国国王,在黑板上出示魔力地砖,引导幼儿观察形状和条纹。
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地砖国国王!我呀发明了一种魔力地砖!给你们瞧瞧它的神奇之处吧!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地砖呢?(六边形)你还看到了什么?(红色的线)
(二)教师示范:帮助小鹿到达城堡教师出示小鹿铺好的魔力地砖,师幼合作帮助小鹿到达城堡。
教师:今天我的城堡里要举行化妆舞会!收到邀请函的小朋友和小动物可以参加!看!猜猜看邀请函里装着什么?
教师:看这边小鹿已经铺好了一条由森林通向我城堡的路!我们来跟它先来走一走!
(三)个人操作:帮助小狗和小熊到达城堡
1、教师出示操作卡,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看!这里还有其他小动物需要你们帮忙!是谁呀?(小狗和小熊)它们想尽快到达城堡!
2、请四位幼儿上来介绍。
教师:小狗和小熊(实物)很开心,对我说,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国王我想知道你们是怎么铺的魔力地砖路?谁想拿着上来介绍呢?
3、幼儿获得邀请函。
师:我们来数一数用了几块魔力地砖?真棒!为了感谢你,我也送你一封邀请函(红色的),待会请你和好朋友给自己铺路吆!
(四)合作操作:小朋友也到达城堡,参加舞会
1、幼儿分组合作,利用邀请函中的魔力地砖铺路通向城堡。
教师:现在4种颜色的邀请函说了,它想和颜色相同的小朋友一组,一起合作用魔力地砖铺路,到达我的城堡来参加舞会!城堡的前后左右四扇门已经为你们打开!红队从红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左边的城堡为胜利,绿色从绿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右边城堡。黄色从黄色的起点出发到达这个城堡,蓝色从蓝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后面的城堡!成功到达各自的小城堡后,就请坐在位子上休息!天渐渐暗了,小朋友们赶快结队铺路吧!
师:呀!我的城堡里坐了这么多小客人呀!我太高兴了!化妆舞会快开始了!请客人们选好自己的装扮,和国王我一起尽情跳舞吧!
2、师幼在音乐中,戴上装扮,尽情跳舞!
活动延伸:
玩一玩走迷宫的游戏。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8、大班数学教案活动《种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在活动中找出花的规律,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按花的大小、颜色规律进行排序。
2、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蝴蝶姐姐小花园的场景布置;蜜蜂宝宝家的种了一些花的花园布置,种花材料(花儿)
活动过程:
一、发现蝴蝶姐姐小花园里花的排列规律
“蜜蜂妈妈带着蜜蜂宝宝到蝴蝶姐姐的小花园里去玩喽!”
“花儿好看吗?”“长得整整齐齐的还是乱乱的?”
师幼:很整齐,像排着队。
第一排:红花 红花 红花 红花 红花……(红花排队)
第二排:大花 小花 大花 小花 大花 小花……(大花、小花轮流排队)
第三排:红花 黄花 红花 黄花 红花 黄花……(红花、黄花轮流排队)
小结:蝴蝶姐姐小花园里的花是按照规律来排队的。
二、引导幼儿根据已种的花的排列规律接着种花。
“我们也要在自己家的小花园里种上花了,以后蜜蜂宝宝可以去采蜜的。妈妈已经在空地上先种了一些花,宝宝看看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再接着往后排,你们愿意吗?”
1、空地1:黄花 黄花 黄花 黄花……
2、空地2:黄花 红花 黄花 红花 黄花 红花……
3、空地3:小花 大花 小花 大花 小花……
操作活动:启发幼儿依样接着种花(给花儿排序)。
三、活动评价。
老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的?
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请两名幼儿去看看花儿长得好不好(检查并纠正)。
带领蜜蜂宝宝高高兴兴去采蜜。
教学反思:
本次《种花》活动,目的是让幼儿找出规律并按简单的规律进行排序。整个活动以“花园的花”贯穿主线。分两大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让幼儿观察去发现花的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花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花儿排队的基本特征。第二个环节引导幼儿根据已种的花的排列规律接着种花,让幼儿感受了按花的大小、颜色规律进行排序的乐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9、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铺地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对称的含义,认识较复杂图案的对称关系。
2、学习跟同伴合作摆出对称的身体造型。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小、颜色不同的四种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图卡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已折好的对称“三角形”
1、让幼儿猜猜后面是谁?(幼儿:三角形)
2、为什么会是三角形呢?<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说说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我们把两个大小一样、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
二、找朋友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多组对称和不对称图形,请幼儿在提供的图形中找找每个图形的朋友说说它们为什么会是朋友,在集体观察两个图形的一同:形状、颜色、图案、位置的相同之处。感觉对称的意义。
三、找一半
1、让幼儿说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对称物体;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身体上对称的地方。
四、画对称图案
1、在操作纸上先画对称图,再涂上漂亮颜色的对称图案。
2、作品分析,对画的好的进行表扬。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10、科学活动《好玩弓箭》大班教案
在活动中让幼儿初步了解弓箭的历史文化、知道弓箭的射程与弹性有关,发现弓弦和弓臂有弹性。尝试用各种小物件智造出有弹性的玩具,体验玩弓箭活动的乐趣,产生探索弹性的科学兴趣
设计意图
我园是蒙古族幼儿园,蒙古族文化氛围浓厚。弓箭是草原蒙古族的“男儿三艺”之一,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弓箭的历史文化,在玩弓箭的乐趣中了解弓箭射程与弹性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弓箭的历史文化、知道弓箭的射程与弹性有关。
2、发现弓弦和弓臂有弹性。尝试用各种小物件智造出有弹性的玩具
3、体验玩弓箭活动的乐趣,产生探索弹性的科学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在玩弓箭中发现弓箭弹性的存在
难点:尝试用各种小物件智造出有弹性的玩具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玩弓箭的初步经验。
2、物质准备:儿童玩具弓箭若干、皮筋、线绳、纽扣、视频 、纸条,青蛙图片
活动过程(仅限中文教案,由于照片涉及个人隐私及肖像权等问题,请不要添加含幼儿肖像的照片!)
一、看一看,了解弓箭历史文化
师:大家好,我是从查干湖畔的蒙古族幼儿园来的小韩老师。今天我要和大家玩一样有趣的玩具,这个有趣的玩具就藏在电视里。
幼儿观看视频
师:小朋友在视频里看一看这个有趣的玩具是什么呢?
幼儿:射箭
师提问:
(1)通过观看视频你们知道弓箭最早是做什么用的吗?
(2)蒙古族人常使用弓箭做什么?
(3)现在我们用弓箭做什么?
3、师:“现在弓箭是国际比赛项目,也是蒙古族那达幕的传统项目。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射箭吧!
二、玩一玩 建构弓箭的弹性经验
1、尝试射箭 感知弹性
全体幼儿尝试射箭 ,师指导个别幼儿做示范。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持弓射箭的方法――我们要站在起射线上,左手向前握弓臂,右手捏箭搭弓弦,拉弓瞄准放手射。”
幼儿尝试射箭活动
师提问:
(1) 刚才你是怎么射箭的?
(2)你的箭射得远吗?
(3)你的箭怎样才能射得更远呢?
(4)为什么弓弦拉的开才会射得远呢?
2.分组比赛 感知弹性
师:“ 现在分成两组进行射箭比赛,看看哪组的弓箭射得更远?” (一组使用用麻绳做的弓弦,用红色标记弓箭,一组使用弹力绳做的弓弦,用黄色标记弓箭。请一位老师来当裁判 )
第一组幼儿比赛。
师:谁的弓箭射得远?裁判举旗示意
他的弓箭为什么射得远呢?
第二组幼儿比赛
师:“哪个弓箭射得远?为什么黄色弓箭射得远呢?”
3.比较操作 验证弹性
(1)动手触摸比较两把弓箭 发现弓弦有弹力
师:“ 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拉一拉这两把弓,会有什么发现?黄色的弓箭为什么能射得更远一些呢?”
幼儿逐一观察,进行讨论
师提问:“你怎么发现它有弹力的?或者这个弓弦要怎样才能有弹力呢? ”
(2)比较弓弦 ,验证弹性的特征
师:“这是制作这两组弓箭使用的弓弦皮筋和线绳,大家动手拉一拉,看一看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变化?
幼儿比较后表述自己的发现。
师:“皮筋的弹力从哪来的?要怎样做才能发现皮筋的弹力?为什么皮筋有弹力?”――幼儿讨论
师小结:“很多物品像刚才的皮筋,我们拉一拉,它的形状会变化,手松开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是皮筋的弹性。 产生的这个力量就是弹力。有弹性物品才会有弹力。
师:大家猜一猜,弓臂有没有弹性
压一压弓臂会弯曲,松手又恢复原来的样子. 弓臂加上弓弦的弹性,这把弓箭才能射得更远一些”
三、做一做 探索玩弹性的兴趣
师:1、“ 刚才我们玩的弓箭是一种利用弹性制造的玩具,小朋友们还知道哪些物品与弹性有关?”我们可不可以用小物件智造出弹性来呢(教师为幼儿投放纽扣,线绳、皮筋、踢的口袋、弹簧、弹弓、、、、、)
师:下节课我们小朋友接着用小物件智造玩具。
活动总结
活动开展中,幼儿积极参与,能够大胆的进行交流,发现了弹性的秘密。并在制造弹性玩具的过程中幼儿大胆的发挥,对弹性认识的经验构建的丰富起来。充分体验到了科学探索的乐趣。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11、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活动:铺地砖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几何图形之间分解与组合的关系,探索图形组合方式的多样性。
2、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探索的结果。
3、积极参加数学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重点难点
操作探索图形组合方法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地砖、地板、黑板若干块
2、学具:人手8张操作板、记录纸、铅笔
3、经验准备:有分工与记录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观察“地砖”的外形特征。以故事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白兔开了一家装修公司,需要招聘铺地砖的工作人员呢!他说只有最会动脑筋的孩子才能成功,你们要不要试一试?
出示图1——8张地砖,引导幼儿认识、观察、比较它们的外形特征。
师:这些就是用来铺地的地砖,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地砖形状、颜色、数量、方向等特征。)
小结:他们的颜色、形状、方向、图形数量都不同,并且有的图形相同,但是方向是不同的!
二、运用已有经验尝试进行图形的匹配与转换(小猫家的地板)
1、出示地板小猫家的地板,引导幼儿观察地板上的阴影部分,选择合适的地砖进行匹配.
师:这是小猫家需要我们铺地砖的地板,黑色的部分表示可以铺地砖的空位,仔细观察地板上空位的形状,找找看第几号地砖铺进去后,不多不少刚刚填满。(请个别幼儿操作)谁愿意来试试!
2、验证操作结果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地板铺好了吗?是不是不多不少刚刚填满呢?
小结:要观察地板空位与地砖的形状、方向是否匹配,这样我们才能又快又准确地将地板不多不少刚好铺满。
三、感知不同的图形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或大图形分割成其它的小图形)
1、出示小狗家的地板,引导幼儿观察。
师:看看小狗家的地板的空位有什么不一样?需要放入哪些地砖,能让这些空位不多不少刚好铺满。
2、幼儿操作、分享、验证。
操作要点:用两块不同形状的地砖进行多种组合,填满地板上的空位。
师:谁愿意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方法?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A组的方法是2、4和5号组合起来的,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方法呢?(依次看第二种、第三种方法)
(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1、没有将地板空位铺满;2、出现地砖重叠的现象;)
小结:这一次是用不同形状的地砖进行组合铺满了地板上的空位,所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还可以完成更复杂的铺地砖任务。
四、通过探索了解图形组合的多样性(小猪)
氛围的营造:你们不仅要把地砖不多不少刚刚铺满地板的空位,而且还要想出多种组合的方式,比比看最会动脑筋。
1、出示小猪家的地板
师:“小猪说这就是我家的地板,你们要把想到的不同组合的方式记录下来哦!看看你们在三分钟内有多少图形组合的方式”。
2、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操作
指导重点:图形的多种组合方式
五、分享验证
1、教师将幼儿最后一次操作的结果贴在黑板上
师:我们来看看你们的方法是几号和几号组合起来的,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方法呢?(依次看第二种、第三种方法)
2、小结
师:每一组地板上的空位都是一样的,我们能通过操作发现这么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将地板铺满,也许不止这几种组合方式,小朋友们下来还可以继续和好朋友一起寻找。
3、结束部分
师:今天你们的表现真的很棒,小兔经理决定将你们都录取了,恭喜你们!
活动总结
通过这个活动,大部分幼儿能利用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进行感知几何图形之间分解与组合的关系,探索图形组合方式的多样性,个别幼儿在操作后不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探索的结果,记录不够详细,教师需多指导幼儿的记录方式。
12、幼儿园游戏活动《小导游》大班数学教案学习箭头表示方向
在游戏任务中,学习用直线箭头、转弯箭头表示方向,为游客设计合理的游览路线,引导幼儿愿意积极动脑,发现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指南》的科学领域中明确指出:“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如:和幼儿一起设法用图画、箭头等标识呈现计划……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 大班孩子有主动探究的能力,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箭头是生活中常见的标识,认识箭头,根据游戏任务用箭头规划路线可以训练孩子们思维的灵活性。本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贴近幼儿生活,完善幼儿空间概念、认识箭头,并在游戏情境中和解决问题中,鼓励幼儿与同伴互动,借助分享同伴的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任务中,学习用直线箭头、转弯箭头表示方向,为游客设计合理的游览路线。
2.愿意积极动脑,发现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在游戏任务中,学习用不同箭头表示方向,为游客设计合理的游览路线。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对迷宫、地图有经验认识。
物质准备:教具图片、若干份小地图和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你们知道“导游”是做什么工作的嘛?带着游客旅游,可是先要会设计游览的路线图的,那游览路线图怎么设计呢?我们今天来学一学,学当导游。设计图线路,可要先认识这,看,是什么?
二、出示PPT,复习对箭头的认识,了解简单路线、最短路线的设计。
1.出示四个方向的直行和转弯箭头,复习箭头代表的意思。
提问:这些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2.展示小地图,汽车站起点、火车站终点,观察、比较已经设计好的路线,知道设计路线可以从不同方向开始,认识最短路线。
3.出示玉溪一日游景点地图
优秀的小导游,会规划设计路线,还要认识、很熟悉玉溪的景点哦。
提问:大家看看都有哪些景点?
小结:你们认识了箭头,熟悉玉溪的景点,会用箭头设计游览路线,那就可以当导游了。
三、爷爷奶奶旅行团来了(根据订单规定景点数,用较少的箭头的要求设计合理的路线)
1.出示订单一,理解订单的规则。
提问:订单里有些什么要求?你能看出是什么意思嘛?什么叫最短的路线?
2.提供路线底板,请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讨论幼儿设计的路线图。
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梳理出同样的箭头数但游玩的顺序可以不一样,不饶远路更合理地使用箭头可以减少箭头数。
4.再次操作,调整修改路线图。
5.展示修改过的路线图进行分享。
小结:小导游们,你们真能干,设计的路线合理,让爷爷奶奶少走很多路,玩了三个景点。
四、又一个家庭旅行团来了(尝试两人交流协商,设计合理路线解决箭头数有限,景点越多越好的问题。)
1.出示客人订单,理解规则。
2.幼儿两两一组,设计路线图,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交流路线图。
提问:你们的路线图经过了几个景点呢?为什么有的订单只能去两个景点?问题在哪里?
引导幼儿发现景点数量与景点选择或是路线合理性之间的关系。
五、延伸活动:设计“欢欢乐乐旅行社”招牌路线(引发后续延伸至区域的兴趣)
今天我们接到了两笔单子,你们设计的路线图都满足了客人的要求!我会把我们的小地图放在区域里,导游们你们记得区域活动的时候,就要去益智区里设计游览玉溪的招牌线路图来吸引客人哦,线路设计出来,我们的“欢欢乐乐旅行社”就可以开张了!
活动总结
孩子们没有当导游的生活经验,可在课前组织幼儿学习导游的相关知识,为幼儿经验做好准备,活动设计中环节较多,可根据幼儿接受情况进行调整,如若难度较大,可以分为几个课时来上。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13、科学活动《磁铁找朋友》大班教案
在活动中让幼儿感知磁铁吸铁的特性,能够记录磁铁吸铁的实验结果,对磁铁吸铁活动感兴趣。
设计意图
磁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设计的《磁铁找朋友》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认识身边无处不在的磁铁,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
活动目标
1.感知磁铁吸铁的特性。
2.能够记录磁铁吸铁的实验结果。
3.对磁铁吸铁活动感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记录磁铁吸铁的实验结果。
难点:感知磁铁吸铁的特性及其应用。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
磁铁
铁制品:回形针、凤尾夹(铁夹子)、硬币、钥匙
非铁制品:雪花片、彩带、气球、纸杯、扑克牌、橡皮泥
2.记录材料:
幼儿、教师观察记录表
3.教学辅助材料:
PPT、操作背景音乐、磁性白板
活动过程
(仅限中文教案,由于照片涉及个人隐私及肖像权等问题,请不要添加含幼儿肖像的照片!)
一、教师讲解故事《磁铁找朋友》,创设活动情境。
小朋友,你有好朋友吗?
(呈现PPT)有一个磁铁很孤单,它准备外出寻找朋友。他想要的朋友是什么样的呢?他想要的朋友是,一靠近,就能和它吸在一起,给他一个温暖的怀抱。
(呈现PPT)他走呀走,遇到了凤尾夹(铁夹子)、硬币、钥匙、雪花片、彩带、袜子、气球、皮筋、纸杯、扑克、橡皮泥。
二、幼儿探索活动1:磁铁和铁制品交朋友
1.幼儿猜想故事的结果、教师记录
磁铁会和它们成为朋友吗?请小朋友们动动小脑袋,想一想,猜一猜,磁铁能和谁做朋友?为什么?请小朋友们举手回答。
2.教师小结
刚才起来分享的三位小朋友认为磁铁能和……成为好朋友,那接下来我们就实验一下,看看磁铁可以和谁成为好朋友。
3.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但在实验之前我要先说一下操作规则。一会,请小朋友们一只手从长方形的分格筐中拿出一个材料放在桌面上,另一只手拿着磁铁靠近它,看看磁铁能不能和它吸在一起,如果能,请在旁边的记录表上相应的位置划“√”,如果不能,就划“×”。再拿下一个材料进行操作。在实验前我们的材料都是整齐的放在桌面上的,所以我们在试验后也要把材料整齐的放在桌面上。
4.幼儿操作(播放背景音乐)
5.幼儿分享,教师小结
操作完的小朋友在记录表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把材料整齐的放在桌面上,把小椅子放到桌子下,然后拿上自己的记录表坐到前面来。
你们给磁铁找到了哪些好朋友?小头爸爸也给磁铁找了好朋友。(呈现PPT)有凤尾夹、硬币、钥匙。你找的和小头爸爸找的一样吗?请举手回答。
为什么磁铁能和它们做朋友?(他们都是什么材质做的?)因为它们都是铁做的。
三、幼儿探索活动2:利用磁铁吸铁的特性,帮助磁铁和扑克牌交朋友
1.创设活动情景,提出再次操作要求
谁的哭声,原来是磁铁没和扑克牌做成好朋友,扑克牌不高兴了。我们的小朋友可以帮帮它们吗?刚才的操作中,我们发现磁铁不能直接和扑克牌做朋友,那我们可不可帮它找个小帮手呢?
2.幼儿探索,教师个别指导
引导幼儿总结吸起非铁制品的方法。(给非铁制品绑上铁制品后,放在桌面上,用磁铁去吸铁制品,就能把非铁制品从桌面上吸起来;在非铁制品的下面放上铁制品,磁铁靠近铁制品在的位置时,就能把非铁制品夹在它和铁制品的中间,从而吸起来。)
3.幼儿分享。
你帮助扑克牌和磁铁做朋友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4.教师小结。
(呈现PPT动画)我们可以把给扑克牌夹上铁夹子,放在桌面上,当磁铁靠近铁夹子,吸起铁夹子时,同时也把扑克牌吸了起来。我们还可以在扑克牌的下面放上铁夹子,磁铁靠近铁夹子在的位置时,就能把扑克牌夹在它和铁夹子的中间,从而吸起来。
四、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的小朋友帮助磁铁和回形针、铁夹子、硬币、钥匙这四个铁制品做了好朋友,还在他们的帮助下帮助扑克牌和磁铁做了好朋友。老师把所有材料都放在了科学区,小朋友们可以在区域时间去帮助磁铁找到更多的好朋友。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幼儿利用磁铁吸铁的特性,帮助磁铁找到更多的朋友(非铁制品)
活动总结
在本次的活动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能关注幼儿的兴趣点,结合幼儿科学教育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环节中,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并重,基本达成活动既定的教学目标。但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教态和语言都略显生硬,教学机智不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不断完善。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14、科学活动《祖国的领土》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地图的轮廓特征,能在地图上找到中国的位置。
2.感受到祖国地域辽阔,增强民族自豪感。
3.能友好合作,能利用多种材料制作中国地图。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中国地图若干张、世界地图若干张、彩泥、纸皮、彩纸、色笔等
活动过程
1.中国在哪里。
(1)小组合作,寻找中国在哪里。
教师:小朋友们,这是一张世界地图。把一个地方缩小画在纸上就成了地图。请你找找中国在哪里。
(2)观察中国地图的轮廓。
教师:中国地图的外形轮廓像什么?用笔画国境线,了解祖国疆土的轮廓。
教师:这是什么地方?形状像什么?(台湾的位置)
(3)广东在哪里。
师:我们现在生活、学习的地方叫什么名字?属于哪个省?请指出它在地图上的具体位置?
小结:中国在地图上的形状就像一只大公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叫XXX,属于广东省。
2.中国真大。
(1)找找中国的邻居。
师:请找一找,中国的邻居都有哪些国家?(请幼儿用彩笔将中国邻国的轮廓勾勒出来。)
(2)对比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大小。
师:请你们将中国和中国的邻国比一比,然后说说你的发现。。
3、制作中国地图
提供彩泥、纸皮、彩纸等不同的材料,幼儿小组合作,每一小组利用手工材料制作中国地图。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中国地图拼图,供幼儿操作。
15、大班《汪汪队立大功》大班数学教案
在汪汪队游戏情境中,尝试从不同方向感知7以内序数,正确表达物品的位置,能够在实际情境中使用序数,感受学习与使用序数带来的乐趣。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要阐述一件物品的位置时,很多时候都离不开序数的帮助。而我发现每当教师请小朋友说出自己看到的物品时,都喜欢用手指指给老师看,而不能熟练的使用序数告诉老师,自己看见的是第几个物品,头脑中缺乏对于序数的概念与运用,所以我设计了此项活动,旨在让孩子在游戏的情境与实际生活能够运用序数,感受序数的作用与数学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汪汪队游戏情境中,尝试从不同方向感知7以内序数,正确表达物品的位置
2.能够在实际情境中使用序数,感受学习与使用序数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从不同方向感知7以内的序数,正确表达物品的位置
难点:在实际情境中使用序数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14个装有礼物的纸盒,幼儿操作图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5以内的序数,知道“第几个”的意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歌曲《汪汪队立大功》片头曲,带领幼儿入场
2.谈话引出话题,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汪汪队的故事吗?汪汪队里有谁?有几只狗狗,他们叫什么?(幼儿回答:莱德队长,毛毛,阿奇,灰灰......)今天我们就去狗狗们的家去参观,你们想去吗?看,是谁来迎接我们了!(PPT出示莱德队长)
二、基础部分
(一)创设情境,感受序数的方向性
1.美食大作战战,在左右方向点数序数
师:莱德队长现在在哪里啊?(幼儿回答:厨房)现在莱德队长要给狗狗们喂早饭了,孩子们,你们愿意来帮忙吗(幼儿回答:愿意)
师:现在有几碗狗粮(7碗),说明有几只狗狗需要喂食(7只),每只狗狗想吃不一样的食物,我们先来看毛毛想吃什么
PPT出示 3
师:毛毛想吃第几碗,有哪位小朋友看懂了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符号 的意义。
PPT呈现 2
师:阿奇想吃 2碗狗粮,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帮助阿奇找到他的食物
小结:在左右方向可以使用序数, 代表从右往左数, 代表从左往右数
幼儿按顺序帮助其他狗狗找到想吃的食物( 7 , 4 , 3 , 2,
1 )
2 .快递领取战,在上下方向点数序数
师:狗狗遇到麻烦了,他们的快递到了,放在架子上拿不到,你们愿意帮狗狗们拿快递吗?
PPT出示 2
师:这是阿奇想要的快递,猜猜看这是什么意思
师:教师引导幼儿猜测 2的意思,并说出阿奇的快递在从下往上数第2个柜子
PPT出示 3
师:现在毛毛的快递在第几个柜子
教师引导幼儿猜测 3的意义,并说出毛毛的快递在从上往下数第3个柜子
小结:在上下方向也可以使用序数, 代表从下往上点数, 代表从上往下数
幼儿依次帮助狗狗拿出想要的快递( 1, 6, 4, 3, 7)
(二)操作活动:零件收纳大作战
师:灰灰说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他收拾零件,小朋友们愿意帮忙吗?
师:这是灰灰的收纳图,上面一共有几层(7层),每层里面可以放几个零件(7个)
师:这是灰灰需要你们整理的零件,你们能看懂图片的意思吗?
幼儿猜测图片上符号和数字的意思,教师带领幼儿操作2--3次
小结:要先根据 确定从上往下数还是从下往上数第几排,再根据 确定第几列。
工具箱: 操作图:
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并点评幼儿的操作
三、结束部分:礼物大作战,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运用序数
师:莱德队长感谢我们小朋友今天的帮助,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份礼物,不过需要通过莱德队长的考验才能拿到礼物。
在地面上摆放14个纸盒,里面装有小礼物
摆放示意图:
师:现在礼物装在了藏宝箱里,小朋友们需要从看提示,从不同的小狗处出发,走规定步数到箱子中领取礼物。(例如从阿奇那里出发,走到第三个盒子那里;从小栎拿出发,走到第四个格子那里)
教师引导孩子逐一上台按提示领取礼物。
提示示意图:
活动总结
首先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于游戏情境很敢兴趣,能主动猜测不同符号所带来的的意义并积极投入游戏,但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讲解的不够细致,有幼儿不理解怎样先看排再看列,来确定零件摆放的位置。与此同时在对序数进行名词解释时,表达不够精确。其次我在上课过程中,语速略快,声音比较平淡,在点评环节时过于简单,没有关注到每一位幼儿的操作成果。最后在幼儿操作用具上制作的不够细致,没有完全塑封,出现了漏气的现象。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16、科学活动《菜园有多大》大班数学教案面积守恒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能用不重叠、不留空平铺自然物的方法测量并比较菜园面积的大小,能大胆猜测面积的大小,并通过测量验证自己的猜测,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守恒”作为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内容之一,其影响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守恒的范围较广,包括数守恒、长度守恒、面积守恒、容积守恒等。但“面积守恒”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孩子对守恒观念还比较缺乏。大班幼儿好学,认知能力明显发展,能依靠表象进行思维。因此,我们设计了《菜园有多大》面积守恒,让幼儿通过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让幼儿获得“不重叠、不留空白”的测量方法和经验,为幼儿的学习搭建平台。
活动目标
1.能用不重叠、不留空平铺自然物的方法测量并比较菜园面积的大小。
2.能大胆猜测面积的大小,并通过测量验证自己的猜测,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
3.能与同伴积极讨论测量的方法,有初步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每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多1.
活动难点:感知每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多1.
活动准备
操作单:2块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菜地、单位方形片若干、回形针若干、小棒若干、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咱们的小花园里新增加了一块菜地,我们班的弟弟妹妹们想用来种萝卜,但是我们不知道这块地有多大?你们可以帮助吗?
二、幼儿初步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测量面积
1、出示若干测量工具,幼儿第一次尝试测量
师:现在这里有回形针、小棒、吸管、大小不同的方块,请你们来试一试
3、幼儿分享
师:有谁测出来了?你是用的什么材料测的?有多大?
4、师友小结
师:哦,原来回形针、小棒、吸管适合测量物体的长,小方块适合将菜地铺满,数数有几块小方块就知道果园有多大。
三、学习用平铺自然物的方法测量果园的面积
1、确定测量工具
师:刚刚你们说要用方块来测量菜地有多大,但是这里有大小两种方块,我们可以同时用这两种方块来测量吗?为什么?
师:哦,原来要用同样大小的方块来测量。
2、幼儿利用小方块,第二次测量
教师观察重点:
①能否选择同样大小的方块?
②是否有重叠和留空白?
③是否对齐边线?
3、幼儿分享
师:你用了几块小方块?怎么测量的?
4、师幼小结:
——原来不仅仅是要选择同样大小的方块,还要沿着菜地的边线平铺,不重叠也不能留空白,才能测量准确。
四、比一比,巩固经验
1、出示另一块地图片,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师:米奇班的小朋友们知道你们这么厉害,也想请你们来帮忙量一量,你们猜一猜他这两块地那一块要大一点?还是一样大?
2、幼儿测量
教师观察重点:能否沿着边线平铺,不重叠也不留空。
3、幼儿分享
师:你的测量结果是?
4、师幼总结
师:因为菜地的形状不同,会让我们觉得它们的大小不同,所以要通过量一量的方法来判断他们的大小。
五、活动延伸
师:请小朋友们回家后用你们的积木量一量地上的瓷砖有多大?每个房间的地砖都是一样大吗?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在活动的设计上遵循了以幼儿为主体。在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尝试、操作,获得初步经验,再通过师幼总结,再操作再总结的方法巩固测量经验。最后通过出示两块形状不同但是面积相同的菜地,让幼儿通过测量的方法感知面积的守恒,所以班级孩子的目标达成还是挺高的。但不足的就是在数学语言的运用上还需要多总结和学习。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17、科学活动《好玩的九宫格》大班数学教案排列规律
让幼儿在玩一玩摆一摆中体会九宫格游戏的乐趣,认识九宫格,观察发现图案排列规律,学会按照规律排列,根据数独规律,摆放4*4宫格内的数字。
设计意图
在我看来,孩子们学习数学,就是在玩游戏——体验、感知、观察、操作中“打怪升级”解决问题,从而建立自己的数学思维体系。近日来,音乐游戏“九宫格动起来”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因为心智和年龄的成长,他们喜欢更有难度、更具挑战性的游戏。九宫格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数学领域中的一个典型案例,结合孩子们喜欢的音乐游戏,根据《指南》的中“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与规律”的建议,我设计了此次活动,带着幼儿一起探索 “数独”的排列规律,开阔幼儿的数学思维,感受九宫格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玩一玩摆一摆中体会九宫格游戏的乐趣。
2.认识九宫格,观察发现图案排列规律,学会按照规律排列。
3.根据数独规律,摆放4*4宫格内的数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按照规律排列。
教学难点:摆放4*4宫格内的数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过找规律的经验、对横排和竖排有清晰的认识。
材料准备:九宫格图谱、底板、小动物图片、数字、作业单、铅笔、PPT。
环境准备:地面九宫格。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师:今天我们这里来了很多客人老师,我们和客人老师一起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好吗?(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及动作。)
2.发现九宫格规律:
(1)刚才我们玩的九宫格游戏吸引了很多的小动物,它们也想参加,你们看看他们是谁?
(2)找规律。
看看来了几个小动物?
你发现他们排列的规律了吗?它们有没有重复?
小结:3*3宫格里每一横排、每一竖排都有三个不同的小动物,而且这三个小动物的排列不重复。
(3)分组游戏:小动物拼拼拼
3.探索发现
(1)介绍新来的小动物。
(2)小动物躲猫猫。
动物们都躲在了小问号后面,你想先从哪个小问号开始猜呢?为什么?是谁躲在这里?
4.示PPT4,讲解数独
根据九宫格图片摆放规律,发现“数独”规律。根据数独规律,探索发现4*4宫格
里的数字摆放规律。
(1)师:我这里有很多游戏单如果完成数字游戏单,就可以玩更有意思的游戏了。
教师宣布填写规则:横排竖排都不能重复。
幼儿分组完成数字游戏单。
(2)纠错总结
师:我发现有小朋友是这样排列的,大家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不同意见?为什么?应该是怎样的?(和孩子一起总结每一行,每一列不重复)
师:孩子们,你们刚才在做游戏单时,先从哪里开始的?为什么?(排除法)
总结:你们已经找到了很好的方法,知道从数字最多的一横排或者一竖排开始找,这样就容易找到答案了。
五.延伸活动:
邀请客人老师上来一起来玩九宫格游戏。
活动总结
活动环节设置有趣,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整节课的重难点也把握得很到位,孩子们基本上都掌握了“数独”规律。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18、科学活动《垃圾找家》大班优秀教案
通过活动感知垃圾来源,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认识厦门市常用的四色垃圾桶及标志,知道四色垃圾桶回收不同垃圾,学习将圾分类。
设计意图
垃圾,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每一个人,就在每个人的身边,所以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垃圾分类应从娃娃抓起。从对幼儿的观察中发现,幼儿平时只知道垃圾应该放在垃圾桶,也有不能随便乱扔垃圾的意识,但对垃圾对地球造成的危害却不知,对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非常薄弱。为了让幼儿在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及习惯,并能按垃圾分类的要求做好垃圾分类,从小有环保意识、环保能力,于是设计了“垃圾找家”的社会活动,让幼儿结合生活、通过实践操作感知、认知关于垃圾分类过程需要掌握的知识。
活动目标
1.感知垃圾来源,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
2.认识厦门市常用的四色垃圾桶及标志,知道四色垃圾桶回收不同垃圾,学习将圾分类。
3.感知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认识四色垃圾桶及其功能并学会将生活中的垃圾分类
活动准备
自制四色垃圾桶(红、绿、橘黄、蓝)、包裹、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废电池、果皮、枯树叶、菜叶等人手一筐,正确垃圾分类图、环境污染PPT、垃圾分类小视频。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教师提问:
师:妈妈买东西经常都在哪里买?
幼儿1:超市
幼儿2:网上
师:网上购买回来第一件事情是干什么?
幼儿1:取包裹
幼儿2:拆包裹
2.分组操作:拆包裹
引导语:老师这边有一些包裹,想请小朋友来帮忙打开。
幼儿:兴致勃勃的拆包裹
评析:这个环节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并从实际动手的层面上感知生活,为活动展开做铺垫。幼儿对操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活动展开
(一)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垃圾到哪里去?
师:刚才开了那么多包裹,我们把里面的东西都拿出来,可是剩下了很多什么东西呀?
幼儿1:包装袋
幼儿2:垃圾
师:几个包裹就能造成这么多垃圾,那这些垃圾都会到哪里去呢?
幼儿1:放到垃圾桶
幼儿2:送到废物回收站
评析:这个问题引发幼儿感知每个人都是垃圾制造者,以及引发幼儿回忆平时是怎么处理垃圾的。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愿意分享。
(二)观看环境污染PPT,感知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垃圾都去哪里了——观看环节污染PPT
1.看完PPT,幼儿分组讨论:
引导语:看了这个视频,小朋友有什么想法?(1)环境为什么会被污染?(2)环境污染对我们地球会有什么危害?
分小组讨论,等一下各组派一个小朋友分享讨论结果。
幼儿1:乱扔垃圾
幼儿2:没有垃圾分类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幼儿3:环境被污染了我们地球上的东西就会生病。
2.幼儿分组讨论:有什么方法可以控制垃圾
幼儿分享讨论结果:
幼儿1:要减少垃圾、叫妈妈少网上购物
幼儿2:要垃圾分类
幼儿3:可以废物利用
幼儿4:制造消除垃圾的机器
小结:因为我们生活的需要,所以在生活中会出现很多垃圾。如果垃圾没有合理控制、分类、回收或清除,那我们的地球将严重的受到污染,我们的地球将受到严重的危害,如:喝了被污染的水、呼吸了被污染的空气我们将会生病,森林、公园也将被破坏,我们将无法再生存在地球上。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将这种危害降到最低。
评析:这个环节让幼儿感知垃圾的存在是必然的,如果没有处理好垃圾我们的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将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让幼儿知道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合理控制垃圾的产生、做好垃圾分类,从而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幼儿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及分享如何控制垃圾。
(三)认识四色垃圾桶及标志,知道四色垃圾桶回收不同垃圾。
师:小朋友刚才讲了很多控制垃圾的方法,晚上回去就可以做到的是叫妈妈少网购,要减少垃圾,那有小朋友说要垃圾分类,那你们懂得将垃圾分类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1.出示各色垃圾桶,引导幼儿观察其颜色及标志。
讨论:为什么四个同的颜色和标志都不一样,他们有什么用处?
幼儿1:可以将能利用的垃圾和不能利用的垃圾分开。
幼儿2:吃剩的东西要另外放。
幼儿3:有害的东西也要分开。
小结:四个颜色的垃圾桶分别回收不同的垃圾。就如桶上的标志表示的颜色:
(1)绿色桶的标志有厨余垃圾的图案——回收厨余垃圾。
(2)红色桶的标志有骷髅头的图案,说明是很可怕的危害物品——回收有害垃圾。
(3)蓝色桶的标志有循环的图案,代表可以可以循环使用——可回收垃圾。
(4)橘黄色桶的标志是没有循环的图案,代表既不可回收又不存在有害物质、也不是厨余垃圾的——其他垃圾。
评析:通过此环节让幼儿认识不同颜色、标志的垃圾桶有不同的收纳作用,传递给幼儿知识性的东西,为幼儿在生活实践操作中做铺垫。幼儿认真观察垃圾桶上的标志并进行思考垃圾桶可能收放的相应垃圾,老师最后进行小结给予幼儿确定的答案供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加深对垃圾桶用处及标志的理解。
2.观看小视频,通过小视频加深幼儿了解垃圾分类
师:看了小视频,老师要考考小朋友怎么将垃圾进行分类了,竞答开始:
师:吃剩的饭菜、果皮?
幼儿:绿色垃圾桶厨余垃圾。
师: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
幼儿:蓝色垃圾桶可回收利用的。
师:废旧电池、碎玻璃?
幼儿:红色垃圾桶有害垃圾。
师:烟头、卫生纸、餐巾纸?
幼儿:橘黄色垃圾桶其他垃圾。
评析:此环节通过视频、提问,直观地让幼儿感知、加深了解垃圾的分类。幼儿如同参与竞赛活动,竞答相当激烈,这种方式幼儿很感兴趣,此方法不仅加速思维的运转,加强的幼儿的反应能力,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挑战,能够感受到挑战的成功更是一种自信心的培养,没有答对的幼儿也来不及多思考就进入下一个问题了,在以后的活动可能也会在观察这环节更认真的观察。
(四)操作:垃圾分类——实践操作,加深分类技能及垃圾分类意识。
引导语:垃圾,随处可见,垃圾分类人人有责,让我们动手将身边的垃圾都送回家吧!
1.幼儿人手一份垃圾进行分类。
2.幼儿操作结束后出示正确的分类图,供幼儿验证自己的分类。
三、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都帮垃圾找到家了,垃圾回家了,我们的小手也应该怎么样?
幼儿:洗手。
【活动延伸】
1.回家后把我们今天学到的关于垃圾分类的方法教给爸爸妈妈,让家人也参与到环保小卫士的队伍中来。
2.组成“环保小分队”,检查班级、幼儿园的垃圾分类情况。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并富有教育意义,通过制造垃圾、观看视频、垃圾分类操作,增强了幼儿环保意识,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愿意表达,能积极和同伴交流自己是如何处理身边的垃圾。
活动中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如:个别小朋友自我约束力较差,好动不能很好地倾听同伴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和不能参与到竞赛问答中,个别没有完全明白垃圾分类方法。如果最后的“垃圾分类”分类后幼儿参照正确图验证自己的分类结果环节换成幼儿间相互检查并在记录表上做记录,然后说出分得对不对,不对在哪里,应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幼儿可能更有积极性去验证分类的结果。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19、幼儿园乐在秋天美术活动《桂花香囊》大班科学教案
【教材分析】
秋天到了,幼儿园里桂花飘香的浓浓香味吸引着孩子们的味蕾,“哇,好香啊!”“太好闻了”孩子们边说边陶醉在这桂花的芬芳里。为了将这份甜甜的香味时时伴随在身边,孩子们通过折叠香囊、装饰香囊、填充香囊,自制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桂花香囊,在动手操作和亲身的体验中,感受着春的美好。
【活动目标】
1. 了解桂花香囊的作用,学习制作桂花香囊。
2.能根据步骤图折出香囊,并进行装饰。
3.感受香囊的美好祝愿,对自制的香囊活动感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正方形彩纸(若干)、桂花等干花、彩笔、油画棒、毛线、丝带、双面胶、打孔器。
2.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示折纸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师幼谈话,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你见过香囊吗?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作用?
小结:香囊多种多样,它们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桂花能驱蚊虫,薰衣草和迷迭香能使我们大脑清醒,菊花能消除眼睛疲劳,茉莉花有消炎解毒的作用等。互赠香囊还表达了人们一种美好的愿望。
2.结合香囊,了解香囊的特点,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1)出示香囊,引导幼儿闻一闻、看一看、捏一捏,了解香囊的特点。
提问:看这是什么?什么味道?是用什么东西做的?
(2)出示桂花,了解桂花香囊的作用。
提问:这些香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3.结合图示制作香囊,体验制作的乐趣。
(1)出示香囊步骤图,了解香囊的制作流程。
提问:折香囊一共分几步?步骤图中虚线是什么意思?箭头是什么意思?
(2)幼儿自由探讨折香囊方法,教师指导。
(3)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适量桂花,并装饰香囊。
4.作品分享交流,感受互赠香囊的美好。
(1)鼓励幼儿展示自制的香囊,并说出香囊的不同特征和意义。
(2)鼓励幼儿和自己的朋友互赠香囊或者送给自己的家人,相互祝福。
附:儿歌:先沿对角折一折(打开),再沿中心折一折(打开),两面压着抱一抱,弯腰碰头折一折,脸儿害羞折进去,从上到下包起来。
20、科学活动《保卫地球妈妈》大班教案垃圾分类
在活动中让幼儿了解垃圾的分类并认识相应的分类标识,初步尝试对垃圾的简单分类,感受垃圾分类中的乐趣。
设计意图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对地球的破坏程度逐渐加深,环境保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抓好幼儿时期的环保教育更是刻不容缓的。
在《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培养幼儿关心周围环境,珍惜自然资源,并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在本次活动中我想让幼儿认识垃圾分类的标识,了解垃圾可以分为四大类,进一步尝试垃圾分类的好处,明确垃圾分类的意义,使其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为保卫地球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的分类并认识相应的分类标识。
2.初步尝试对垃圾的简单分类。
3.感受垃圾分类中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垃圾四大类型,并认识相应的标识。
活动难点:愿意帮助地球妈妈,逐步培养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地球妈妈的哭泣》视频,自制课件,不同类型的废旧垃圾,四个带有不同标识的垃圾桶
经验准备:幼儿知道一些常见生活垃圾的简单分类。
活动过程
一、观察《地球妈妈的哭泣》视频,引出主题。
师:地球妈妈为什么在哭泣啊?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发现了哪些行为会让地球妈妈哭泣呢?
小结:地球妈妈受到了伤害,是因为人们乱砍乱伐,随意乱扔垃圾,胡乱排放有毒气体等不爱护环境的行为,导致了地球妈妈在哭泣。
二、思考问题,商讨帮助地球妈妈的方法。
1、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环保意识。
师:地球妈妈受到了伤害,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她呢?
幼:我们应该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师:爱护环境,我们就要从身边做起,垃圾分类是环保的第一步,让我们一起认识垃圾分类标识。
幼:好的,我们一起保卫地球妈妈,从垃圾分类开始。
2、播放课件,讲解垃圾标识及含义。
师:我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①可回收垃圾、②其他垃圾、③厨余垃圾、④有害垃圾。
第一个标志可回收垃圾,图标是一个循环的三角形箭头,表示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垃圾,包括纸类、塑料、玻璃、金属、橡胶等。
第二个标志其他垃圾,也是不可回收垃圾。图标也是一个三角形,不过有两个箭头,而且箭头朝下。包括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瓷器碎片等废弃物。
第三个标志厨余垃圾,图标由一个果核,一根鱼刺以及半个鸡蛋壳组成,很容易辨别。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
第四个标志有害垃圾,标识上面像一颗单叶的小苗,下面是一个很明显的叉。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垃圾。
3、动手操作,尝试垃圾分类。
师:瞧,许多小朋友都发现了老师这里就有一堆不同的废旧垃圾还有四个垃圾桶。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垃圾分类的标识及其一些垃圾分类,现在请小朋友来玩一个游戏《送垃圾宝宝回家》,尝试去把这里的垃圾分类,放进不同标识的垃圾桶里去,帮助垃圾宝宝顺利回家。(鼓励幼儿操作)
三、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垃圾都分类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分的对不对,来说说为什么要把它放进这个垃圾桶呢?
师:你们认识这四个垃圾桶上的标记吗?平时在生活中有见过它们吗?那你们现在知道它们代表着什么吗?
小结:这个由三个箭头组成的特殊三角形的图案是可回收标记,比如我们的纸、塑料制品、衣服、易拉罐等都是可回收垃圾,应该把它们放到可回收垃圾桶里。
四、懂得保护地球妈妈及垃圾分类的意义
师:小朋友了解了垃圾标志,也尝试了垃圾分类,那知道垃圾进分类对保护地球妈妈的好处吗?
幼:就不会乱扔垃圾,污染环境了,地球妈妈也不会哭泣了,地球妈妈也会越变越美丽。
小结:垃圾分类减少环境污染,可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变废为宝,环保又节约资源,将有害垃圾分类出来,减少了垃圾中的有毒污染物。
小结:师:好了,小朋友们现在知道这四个标识的含义了吧,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这样保护环境,进行垃圾分类扔进垃圾桶,做一个保卫地球妈妈的好孩子。
五、活动延伸:
现在跟老师到美工区一起去画一画这些垃圾分类的标识吧,画好后我们一起去把它们粘贴到幼儿园的垃圾桶上。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孩子们都是积极的参与到活动来,一开始我播放视频《地球妈妈的哭泣》,从里边了解了一些常见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将孩子带到想要帮助地球妈妈的情境中,又用游戏法,请小朋友尝试垃圾分类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生活中的垃圾分类,懂得保护地球妈妈及垃圾分类的意义。虽然孩子们对本次活动中设置的实物分类游戏也是很感兴趣,因此在后面制作垃圾分类的标识时孩子的思维很活跃,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标志,但是本次活动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也需要往后的学习,来改正和提升自己。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21、幼儿园测量活动《飞夺泸定桥》大班数学教案反思
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利用自然物,对物体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大胆的用语言表述测量的结果,体验合作测量带来的愉悦。
设计意图
随着班级学军主题活动的开展,近段时间我班幼儿对英雄故事《飞夺泸定桥》较感兴趣,幼儿从故事中生成了许多活动,如:绘画制作各种桥梁,故事表演、搭建桥梁等活动。在一次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对桥的长度产生了兴趣,因此根据孩子们的近期兴趣特点,并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进行桥面距离的测量活动。让幼儿在情境中对测量进行尝试和操作,学习并掌握初步基本的自然测量方法,满足他们与日俱增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能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探索。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利用自然物,对物体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2.大胆的用语言表述测量的结果,体验合作测量带来的愉悦。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掌握对物体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活动难点:能与同伴合作进行测量活动
活动准备
不同长度的积木、吸管、书本、纸条等材料若干,记录表、白板笔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情景导入,引出主题
师:在《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中,泸定桥被敌军炸毁了,我军在作战路线中需要通过泸定桥去攻打敌军,所以红军叔叔们决定修复泸定桥。
提问:红军叔叔交给小小兵们一个任务,帮他们一起修桥梁。
二、“作战路线有多长?”幼儿尝试测量
(一)鼓励幼儿用自然物(如长度相同的纸条、布袋等)进行直线距离的测量。
1.请幼儿观察测量材料,尝试用一种测量材料;
2.幼儿尝试测量,教师观察;
3.鼓励别幼儿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及结果,引导幼儿发现测量中的问题。
(二)教师向幼儿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1.观看课件,了解测量的要领:顶端要对齐,末尾做标记,首尾要相接,结果要记录;
2.教师小结及介绍测量方法和测量统计表的使用方法。
(三)幼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再次测量,讨论交流并小结
1.让幼儿明确测量的要求及规则;
2.幼儿尝试操作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讨论测量的结果;
4.教师做小结。
三、游戏“桥梁有多长”感知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长短不一的积木、吸管、书本、纸条、绳子等自然测量物品,请幼儿分别分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并记录;
2.幼儿自由分为两人一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引导幼儿自己分工:一个幼儿负责测量,一个幼儿负责记录;规则:顶端要对齐,末尾做标记,首尾要相接,结果要记录);
3.交流讨论测量结果,引导幼儿感知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间的关系;
4.教师小结:测量工具长,测量次数少,测量工具短,测量次数多
四、结束部分
教师提出带领幼儿一起去户外帮红军叔叔测量铺桥工具,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总结
一、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反思
测量是幼儿认识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3—6岁幼儿发展与指南》指出:“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同时建议教师:“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在设置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大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更多的是利用自然物(如筷子、纸条、书本、吸管等)作为量具进行直接测量。同时结合班级学军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对“飞夺泸定桥”这一故事中桥的长度产生了兴趣,结合幼儿的这一兴趣点,于是我们设计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为幼儿准备充分的操作材料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独立操作、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体验测量带来的乐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对测量进行探究,逐步帮助幼儿学习利用自然物来进行测量,并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反思
此次目标设定为:1.初步学习利用自然物,对物体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2.大胆地用语言表述测量的结果,体验合作测量带来的愉悦。活动中教师收集了多种测量工具:不同长度的纸条、彩带、书本、吸管、筷子等物体分别对“作战路线”和桥梁进行个别测量、和同伴合作测量。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进行示范讲解幼儿进行实际操作以及师幼不断地验证总结。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测量结果,活动环节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整个活动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本次目标在教师的预设中逐步达成。
三、活动过程性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我们进行了多次试教,每次试教后我们都一起探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第一次试教中我们发现测量方法介绍的视频讲解不够明确,导致幼儿在测量中不明白要如何进行标记;幼儿对记录表的使用也不够清楚,材料的准备不够充分。在第二次试教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改正,同时也发现了新问题:教师在讲解测量时没有进行示范操作,导致幼儿在测量时不明确对桥面测量时要首尾相接的进行测量。同时教师没有讲解和同伴合作测量时记录表的使用,导致多数幼儿记录测量的结果有误。在一次一次的试教过程中我们进行讨论、改正,最终呈现了一个较完美的游戏活动设计。
本次我们活动设计有幼儿游戏、探索、体验、尝试、合作、自主的过程。整个活动流程合理安排,紧紧相扣、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创设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兴趣。紧接着是幼儿探索,教师示范,幼儿合作游戏,在一次次的测量验证中找到了测量次数结果。
1.教师灵活掌握幼儿学习兴趣情况。以幼儿感兴趣的故事“飞夺泸定桥”中桥的长度衔接到测量的关系中去。在此过程中幼儿们都积极的配合并且参与了测量游戏互动。紧接着教师出示彩带,让幼儿对红军叔叔的“作战路线”进行直线测量,教师观察,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幼儿分享完后教师出示测量方法的讲解视频,幼儿观看,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测量的方法。
2.教师创设情景,并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及记录方法。教师创设情节让幼儿给红军叔叔测量路线,幼儿自由选择路线,给作战路线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的结果做记录。教师对幼儿的测量结果进行了验证,大部分幼儿都能利用彩带测出路线长度。
3.幼儿分组合作游戏“桥梁有多长”,注重幼儿个别化教育以及社会性发展。在本次游戏环节中,教师增加测量的量具,有纸条、筷子、书本,幼儿和同伴商量合作一起对桥梁进行测量。在活动中幼儿们倾听表达能力较强,动手操作的能力也较强。在第一次利用纸条进行直线测量时孩子们很快就测出“桥梁”的长度,并进行了记录;在“任务分配中”幼儿们相互商量分工,一个负责测量,一个负责记录,都能合作一起将桥面的长度测量出来,还能和老师、同伴说出测量的方法。同时教师也验证了幼儿的测量结果,并进行了小结: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次数越多。让幼儿感知了测量的有趣。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很轻松愉悦的完成了“任务”。在这个游戏活动环节中幼儿们都很感兴趣。,求知欲也很强。
四、不足之处
本次活动虽然顺利完成,但也存在以下不足。1.教师没有在“桥”的左端起点做标记,让幼儿明白从左往右依次进行测量。
2.在测量的过程中没有提醒幼儿注意测量的姿势,不要趴在地上,应注意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改进措施及再教经验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活动过程中加以改正。在活动前充分准备,多和同伴一起探讨。发现活动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同时也要认真学习《3—6岁幼儿发展与指南》的先进理念作为理论指导,明确各个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各个领域幼儿要达到的发展目标,明确科学领域的特点掌握科学活动的要领。有机地实施教育教学机智,不断提高游戏活动的质量。同时在活动结束后教师也可带领幼儿一起去户外选择适合的物体进行测量,将幼儿学习到的测量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22、科学活动《长大了》大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生命的成长变化。
2.学会用不同方式证明自己在慢慢成长,能说出自己成长的变化。
3.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体验成长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成长对比图、收集幼儿婴儿照片及部分幼儿小时候的衣服、鞋子
活动过程:
1.出示成长对比图。
图一:小蝌蚪与小青蛙
请幼儿观察小青蛙长大后外形的变化,说一说小青蛙长大后学会了什么本领。
图二:萝卜种子与萝卜
请幼儿观察种子的成长变化。
图三:小树与大树
请幼儿观察树的成长变化。
2.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
(1)教师出示班级几名幼儿的成长照片,请大家猜一猜是哪几位小朋友的照片。
(2)出示小朋友的衣服、鞋子,让幼儿说一说为什么现在穿不了这些衣物了,能给谁穿?
3.我的新本领。
请幼儿讲述自己学会的新本领,教师用表格归纳出来。
活动延伸
请幼儿找出身边生命成长的变化,并与同伴分享。
活动反思:
本节课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很多孩子可能认识到了自己的长大。但是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还不愿意自己亲自去做,有依赖的心理,这需要慢慢培养。
23、幼儿园综合运算《运奶盒》大班数学教案
在游戏中让幼儿运用已有的数经验推测奶盒的数量变化 (数数、目测数群、分解与组合、加减运算、比多少…..) ,发展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等能力。
设计意图
生活中随处可见幼儿数经验的运用,大班的孩子对数字也尤为敏感和感兴趣。例:之前讲了一个分苹果的故事,孩子们对最后篮子里苹果的数量尤其感兴趣。于是和孩子们一起玩儿了一次分苹果。篮子里总共有8个苹果,同学A和B手里各有2个苹果,篮子里还剩几个苹果?孩子们通过数数、目测、加减运算、分解与组合的方法推算出篮子里还剩几个苹果。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中提到:“数概念需要在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渗透,让幼儿有大量机会去操作,并强化理解。”
《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强调:“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操作、探究问题。”
于是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让幼儿在运奶盒的游戏情境中,运用已有的数经验推测奶盒的数量变化。第一轮用到了数数、目测数群的办法,第二轮用到了分解与组合的办法,第三轮用到了加减运算的办法,第四轮根据起点、途中和终点的奶盒数量,推算出掉落在山洞里的奶盒数量,还用到了比一比的办法,不计算直接知晓哪队胜利…在游戏中,发展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等能力。同时,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用数学语言清晰表述推测的方法和结果。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数经验推测奶盒的数量变化 (数数、目测数群、分解与组合、加减运算、比多少…..) ,发展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等能力。
2、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能用数学语言清晰表述推测的方法和结果。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运用已有的数经验推测奶盒的数量变化 (数数、目测数群、分解与组合、加减运算、比多少…..)
活动难点:用数学语言清晰表述推测的方法和结果。
活动准备
大盘子4个(贴好蓝红标识)、牛奶盒20个、大桶2个、蓝红小路各一条、白色小河、 “山洞”2个、黑板(标有起点、途中、终点的标识)、 记录用的珠子
活动过程 (仅限中文教案,由于照片涉及个人隐私及肖像权等问题,请不要添加含幼儿肖像的照片!)
一、看材料猜测玩儿什么游戏,听儿歌了解玩法和规则。
师:大家看一看桌子上有哪些材料?猜猜可能会玩什么游戏?(藏奶盒、分奶盒….)
师:你为什么猜测会玩送奶盒的游戏呢?(看到了奶盒、路)
师:答对了,我们要去帮奶牛阿姨运奶盒。可游戏怎么玩儿呢?答案藏在一首儿歌里,大家 仔细听。
儿歌:小朋友 本领大,用身体 夹奶盒,比比哪队 运得多,321出发。
师:刚刚在儿歌里听到 游戏怎么玩儿呀?(用身体夹奶盒)
师:那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夹奶盒呢?(脖子、腋下、手肘、手臂、膝盖后面…)
师:还听到了什么?比比哪队运的多, 那奶盒要运得越多越好哟。还有口令 321出发
师:12个小朋友平均分成二队,每一队几个人参与游戏呢? 6
左边是什么队?(红)右边呢?(蓝)
师:待会儿儿歌响起 “小朋友本领大”,队员才能开始 用身体 夹奶盒。当儿歌念到“321出发” 才能开始走小路、过小河、把夹在身上的奶盒放到桶里,然后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师:哪队桶里奶盒数量多,就能赢得一颗星。三轮游戏结束以后,比一比哪队获得的星星数量最多,即为获胜。
游戏玩法清楚了吗?那接下来要讲游戏规则了。比赛一共有三条规则:
第一条规则:队员只能用身体夹奶盒 ,不能用手拿;
第二条规则:儿歌响起“小朋友本领大” 队员才能开始 用身体夹奶盒;当儿歌念到321出发时,才能走小路、过小河。那怎么过小河呀?用自己的方式:跨、跳。
第三条规则:途中如果有奶盒掉落,不能捡起来。哪里是途中?路、河
大家清楚游戏规则了吗?那我们一起回忆下三条规则。(师幼一同回忆)
第一条规则:队员只能用身体“夹奶盒”不能用手拿。
第二条规则:当儿歌响起“小朋友本领大”队员才能夹奶盒;当儿歌念到321出发时,才能走小路、过小河。
第三条规则,途中如果有奶盒掉落不能捡起来。
玩游戏之前,我们来把儿歌念一次(拍手、节奏、流畅)
儿歌:小朋友 本领大,用身体 夹奶盒,比比哪队 运得多,321出发。
二、开始运奶盒游戏(猜测每队最终运到桶里的奶盒数量,并说出理由)
第一轮游戏:(分解与组成、加减运算)
游戏的玩法和规则都清楚了吗?那我们开始第一轮游戏吧。
第一轮红队派谁上场?蓝队呢?
儿歌响起,二队才能开始夹奶盒哟,预备起
儿歌:小朋友本领大,用身体夹奶盒,比比哪队运得多,321出发。
每一队都有十个奶盒,猜一猜哪一队桶里奶盒数量多呢?
红队先来猜一猜,你们的桶里有几个奶盒?
猜5的谁来说理由?(原来有10个,现在起点处有3个,路上有2个,起点和路上的合起来5个,5和5合起来等于10)
几和几 合起来等于10,***用分解与组合的办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
都觉得是5吗?有没有答案不一样的?或者答案一样 但是算法不一样的?
几加几等于10,***用加减运算的办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
那现在我们来数一数,桶里到底有几个奶盒?2、4、6…..
现在换蓝队来猜一猜,你们的桶里有几个奶盒?
猜7的谁来说理由? (起点处有*根,路上有*➕* *根 合起来*根,10-4等于6)
**用加减运算的办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
我们来数一数,桶里到底有几个奶盒?2、4、6….
哪一队桶里奶盒数量多呀?这一轮*队胜利了,那给*队画上一颗星
师小结:看来呀,猜也是需要根据的。我们可以用分解与组合的办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也可以用加减运算的办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
第二轮游戏:(眼睛看一看比一比 默数 目测数群)
现在第二轮游戏,每队请二名没玩过游戏的队员上场,先把所有奶盒送回起点。
2个2个数检查下每队是不是有10个奶盒。
如果要为队员争取更多夹奶盒的时间,那念儿歌的速度可以怎么样啊?(慢)
那这一次我们慢慢念儿歌,帮队员争取更多夹奶盒的时间。
每个夹奶盒的队员,要想办法多夹一点奶盒哟,
预备起,小朋友本领大,用身体夹奶盒,比比哪队运得多,321出发。
总是用加减运算和分解与组成的办法,太简单了,这次我要考一考大家。
只用眼睛看一看 比一比 能不能知道哪队桶里奶盒数量多?
听清楚要求哟,只用眼睛看一看、比一比能不能知道哪队桶里奶盒数量多?
谁来说一说?
蓝队看到几个奶盒?3 红队看到几个奶盒?2
看一看 比一比 看到奶盒的数量? 哪队桶里奶盒数量多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用一句话说清楚?
外面看到奶盒数量多,桶里奶盒数量少;
外面看到奶盒数量少,桶里奶盒数量多。
谁比谁多已经知道了,可红队桶里比蓝队桶里多几个奶盒呢?
和刚才一样,不用运算和分解与组合的办法,只用眼睛看一看 比一比,能不能知道红队桶里比蓝队桶里多几个奶盒呢?
外面看到红比蓝少1,桶里就红比蓝多1。反之…..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数一数,这一次大家嘴巴要休息了,眼睛看 心里数。
红队桶里有几个奶盒?蓝队桶里有几个奶盒?红队桶里比蓝队桶里多1个奶盒。
这一轮哪一队桶里奶盒数量多呀? 那给红队加一颗星。
蓝队小朋友在讲理由的时候,说得很清楚完整让我心服口服,给红队也加一颗星。
师小结:原来用眼睛看一看、比一比,也能猜出哪队桶里奶盒的数量多。外面看到数量多,桶里数量少。外面看到数量少,桶里数量多。外面看到红队比蓝队多一个奶盒,那桶里红队比蓝队少一个奶盒。外面看到蓝队比红队少一个奶盒,那桶里蓝队比红队多一个奶盒。
第四轮游戏(推算桶里奶盒数量方法的运用和梳理)
最后一轮终极挑战可以加三分哟。
分数增加游戏的难度也增加了。大家有没有信心挑战最后一关?
那我要搬出我的终极武器了,我要在红队、蓝队的小路上各加一个山洞。
待会儿队员从起点出发、走小路、过小河、钻山洞、然后把奶盒运到桶里。
这一次二队可以各派出一名队员帮他们夹奶盒,预备起,念儿歌。
猜一猜哪队获得奶盒数量多呢?(洞里的被挡住了,怎么知道呢?)
大家都会用加减法、分解与组成和比一比的方法了,桶里的数量已经不稀奇了。那我就直接给大家看桶里有几个奶盒吧。2468/246
哪队桶里的奶盒数量多呢?第一颗星加给*队
游戏还没有结束哦。
现在请蓝队猜红队山洞里奶盒的数量,红队猜蓝队山洞里奶盒的数量。
猜对对方山洞中奶盒数量加一分,说清楚理由还要再加一分。
蓝队先来猜一猜,红队山洞中有几个奶盒?谁来说理由?
红队山洞里到底有没有牛奶盒呢?我们一起打开山洞看一看。
红队觉得蓝队可以得几分?猜对洞里的数量得一分,说清楚理由再加一分。2分
现在红队猜蓝队山洞里有几个奶盒?谁来说理由?
蓝队山洞里到底有没有牛奶盒呢?我们一起打开山洞看一看。
蓝队觉得红队可以得几分?猜对洞里数量得一分,说清楚理由再加一分。二分
师小结:除了用加减运算,还可以用分解与组合的方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呀?(幼:看一看、比一比 看到奶盒的数量,看到的数量多,桶里数量少;看到的数量少,桶里数量多。)
我们还学会了根据途中和桶里奶盒的数量,推算出 “山洞”内奶盒的数量。
待会回教室,我们把游戏也分享给其他的同学吧。
活动总结
创设帮奶牛阿姨送牛奶的情境,孩子们都成功角色代入,投入到了游戏情境中。为了每个孩子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巩固数经验,每队奶盒的数量控制在了十个以内,孩子们在每一轮游戏后都会用数学语言表述推测的方法和结果。运用已有的数经验推测奶盒的数量变化。第一轮用到了数数、目测数群的办法,第二轮用到了分解与组合的办法,第三轮用到了加减运算的办法,第四轮根据起点、途中和终点的奶盒数量,推算出掉落在山洞里的奶盒数量,还用到了比一比的办法,不计算直接知晓哪队胜利… ,孩子们在运奶盒的游戏活动中,发展了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奶盒的游戏还可以延伸,逐渐增加奶盒数量,或者设更多的障碍,甚至不限奶盒数量,在孩子们运完后,让孩子们来猜测起点原来有多少个奶盒。相信之后的延伸更能激发孩子们的挑战欲望,进而增加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兴趣,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游戏中成长。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24、科学活动《2个2个数》大班数学教案
在活动中让幼儿初步掌握2个2个跳数,认识两个一组的数字模式,在2个2个跳数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数学认知”领域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既是幼儿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幼儿数学学习的基本途径。同时让幼儿在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能够激发和保持幼儿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动机和兴趣,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并具有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是幼儿数学认知的核心价值所在,有利于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
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是幼儿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幼儿园阶段数学教学的重点。计数活动与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计数活动时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方面。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可分为: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和按群计数四个阶段。其中“按群计数”就是计数时不再依赖于一一点数的方式,而是以数群为单位,如2个2个数、5个5个数等等,一般5岁以后,幼儿逐渐发展起了按群计数的能力。
大班幼儿学习和发展目标有:学习20以内的顺数、倒数、接着数、跳数等多种数数方法;学习按群计数的方法并记录总数,包括10个10个数、5个5个数、2个2个数;按群计数的方式正确计数20以内的物体。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掌握2个2个跳数。
2.认识两个一组的数字模式。
3.在2个2个跳数活动中,体验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重点难点
认识两个一组的数字模式。
活动准备
1.小木棍若干。
2.白板笔,抹布。
3.蝴蝶图片10张,星星图片20张。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蝴蝶图片,请幼儿数一数有多少只?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呢?(春天)春天来了,蝴蝶也飞来了,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来了多少只蝴蝶呢?教师同幼儿一起用1个1个数的方法进行数数。(10只)
教师:1个1个数的方法数出来一共有10只蝴蝶,还有更快的方法数出总数吗?
幼儿:5个5个数、10个10 个数
教师:是的,这也是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数数方法:2个2个数。有谁愿意上来尝试一下?
(3)请个别幼儿上台尝试、示范。
(4)师幼用2个2个数的方法进行验证。(10只)
(5)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用1个1个数的方法数出来的总数是10只,用2个2个数的方法数出来的总数同样是10只,我们数出来的总数是没有变的,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更快呢?(2个2个数)
2,教师出示星星图片,请幼儿用2个2个数的方法数出总数。
教师:晚上蝴蝶们都休息了,星星们出来了。我们来数数有多少颗星星?
教师:刚才小朋友用2个2个数的方法数出来的总数是20颗,我们用1个1个数的方法来数数是不是一共有20颗?(师幼共同用1个1个数的方法进行验证并记录)
师幼共同用2个2个数的方法进行验证(教师将星星摆放为2个一组的模式)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用了1个1个数的方法和2个2个数的方法,总数都是一样的,哪种方法更快呢?(2个2个数)请个别幼儿写上相应的数字。
(4)教师:现在小朋友们来看看,4颗星星比2颗星星多了几颗?(2颗)6颗星星比4颗星星多几颗呢?(2颗)
(5)教师小结
原来每次用2个2个数的方法来跳数,每跳数一次相差2个,这种方法就是2个2个跳数。
3,巩固2个2个数的方法
(1)教师: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东西可以用2个2个数的方法来数,小朋友想想哪些东西可以2个2个的数?
(2)教师:原来我们生活中这么多东西可以用2个2个数的方法来数,现在我们一起数一数今天来了多少个小朋友呢?
(3)师幼一起用2个2个数的方法进行数数。
(4)幼儿报数进行验证。
(5)教师:我们今天来※个小朋友,原来2个2个数比1个1个数的更快。
4,幼儿操作
(1)每组提供小木棍若干。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提供了很多的小木棍,请你们数出20根小木棍,幼儿用2个2个数的方法摆出20根小木棍。
教师巡视观察幼儿情况,并适时指导。
教师用小木棍进行验证(幼儿说,教师摆)
5.教师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一种新的跳数方法:2个2个数。小朋友们今天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共同用2个2个数的方法完成练习卡内容。
活动总结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浅显易懂。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幼儿,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有关按群计数(2个2个数)的经验,并利用幼儿自身作为教具让活动的形式更加有趣,体验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尝试等学习品质的表现,体现了活动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25、科学活动《铺地砖》大班数学教案
在活动中感知几何图形之间分解与组合的关系,探索图形组合方式的多样性,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探索的结果,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数学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设计意图
在教室益智区一直有俄罗斯方块这个工作,孩子会根据操作卡进行拼摆,但兴趣不大,一天在区域活动中一个孩子拿个几个不同形状的在拼摆,让我有了想法,可以出示一个图形,让孩子利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多种拼摆的探索。
活动目标
1、感知几何图形之间分解与组合的关系,探索图形组合方式的多样性。
2、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探索的结果。
3、积极参加数学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操作探索图形组合方法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地砖、地板、黑板若干块
2、学具:人手8张操作板、记录纸、铅笔
3、经验准备:有分工与记录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观察“地砖的外形特征。以故事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白兔开了一家装修公司,需要招聘铺地砖的工作人员呢!他说只有最会动脑筋的孩子才能成功,你们要不要试一试?
1、出示图1--8块地砖,引导幼儿认识、观察、比较它们的外形特征。
师: 这些就是用来铺地的地砖,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地砖形状、颜色、数量方向等特征。)
小结:他们的颜色、形状、方向、不同,
二、运用已有经验尝试进行图形的匹配与转换
(小猫家的地板)
1、出示地板小猫家的地板,引导幼儿观察地板上的阴影部分,选择合适的地砖进行匹配。
师:这是小猫家需要我们铺地砖的地板,黑色的部分表示可以铺地砖的空位,仔细观察地板上空位的形状,找找看第几号地砖铺进去后,不多不少刚刚填满。(请个别幼儿操作)谁愿意来试试。
2、验证操作结果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地板铺好了吗?是不是不多不少刚刚填满呢?
小结:要观察地板空位与地砖的形状、方向是否匹配,这样我们才能又快又准确地将地板不多不少刚好铺满。
三、感知不同的图形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或大图形分割成其它的小图形)
1、出示小狗家的地板,引导幼儿观察。
师:看看小狗家的地板的空位有什么不一样?需要放入哪些地砖,能让这些空位不多不少刚好铺满。
2、幼儿操作、分享、验证。
操作要点:用两块不同形状的地砖组合,填满地板上的空位。
师:谁愿意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方法?
师:你是用的X号和X号地砖组合起来将地板空位铺满的,其他小朋友的呢?
(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1、没有将地板空位铺满;2、出现地砖重叠的现象;)
小结:这一次是用不同形状的地砖进行组合铺满了地板上的空位,所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还可以完成更复杂的铺地砖任务。
四、通过探索了解图形组合的多样性(小猪)
师:你们不仅要把地砖不多不少刚刚铺满地板的空位,而且还要想出多种组合的方式,比比看最会动脑筋。
1、出示小猪家的地板
这就是我家的地板,你们要把想到的不同组合的方式记录下来哦!看看你们在三分钟内有多少图形组合的方式。
2、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操作
指导重点:图形的多种组合方式
五、分享验证
1、教师将幼儿最后一次操作的结果贴在黑板上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A组的方法是x、x和x号组合起来的,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方法呢?(依次看第二种、第三种方法)
2、小结
师:每一组地板上的空位都是一样时,通过操作发现这么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将地板铺满,也许不止这几种组合方式,小朋友们下来还可以继续和好朋友一起寻找。
3、结束部分
今天你们的表现都很棒,小兔经理决定录用你们了,恭喜你们!
活动总结
本节活动的目的是,“探索图形的多种拼摆”目标的落脚点是探索的方法,有两种、三种等,为了让孩子有探索的兴趣,活动设计从简到难,一块图形的观察到两块图形的拼摆,最后到几块图形的组合,在活动中孩子的参与性非常强,为孩子营造了轻松地环境,让孩子在不断地动手操作与讨论中掌握知识,其次,是两个孩子的合作,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5--6岁的孩子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者其他符号记录,在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本节活动孩子用记录表来统计自己探索不同的方法,并分享交流让孩子的统计知识得到巩固。
活动中的不足是,因为老师的紧张在第一环节整块地砖的呈现忘记了,没有更直观的让孩子观察整块地砖,应该让孩子先观察整块地砖,再出示黑色缺失的阴影部分,这样更直观的让孩子了解所要填补的地砖。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26、科学活动《制作风向计》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2.学习自制风向标,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吸管若干根、硬纸板若干张、大头针若干个、有橡皮头的铅笔若干支。
活动过程:
1.问题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样工具(风标),请你们猜一猜这种工具的作用是什么?
(2)幼儿自由猜想,并引导幼儿说出理由。
2.了解示风标的作用。
(1)师:请一位幼儿朝风标吹气,观察风标发生了什么变化。
(2)再次变化方向吹气,观察风标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风的大小和强弱就是是用风向计来测量的。风标就像一个信使,能告诉我们风来了,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
1.制作风标。
(1)教师示范制作风标(见幼儿用书p25页)
(2)幼儿制作风向计。
(3)幼儿手持自制的风标,自然走动、跑动观察风的方向及风力大小。
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自己制作的风标插放在窗口或室外的树上,观察风标在自然状态下的情况。并鼓励幼儿在记录天气时,根据风标来记录风向和风力大小。
27、数学活动《认识球体》大班优秀教案反思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球体,以下这节课在找找、做做、说说的活动中,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初步感知、了解球体的主要特征。每天更新大量免费优质教案,欢迎您的关注。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球体的主要特征。
2.比较、发现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并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玻璃球、飞盘、乒乓球、小皮球、木珠、光盘、圆环、硬币、瓶盖等及其图片,笔和记录表。
2.环境布置:圆圆世界--摆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种球体物品及圆环、光盘、飞盘、硬币、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以"圆圆世界"导入活动,教师ppt展示图片,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进入一个"圆圆世界",看看这个世界里都有什么东西?它们哪里一样?
(二)引导幼儿在"圆圆世界"里边玩边探索,初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介绍玩法和记录要求;老师把他们请到了教室,待会儿小朋友们滚一滚,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是不是都可以滚,如果可以滚的就在这个图示下面"√",不能滚的就打"×"。
2.幼儿选择"圆圆世界"里的物品玩,教师观察、引导他们;把玩的结果记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玩的结果: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滚的?哪些东西是不可以滚的?
4.小结:原来,"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
(三)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师;"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但可以随便滚吗?请小朋友们再去滚一滚,玩一玩这些东西。操作时请按照记录表上的图片指示进行,并且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再次探索,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结果。
4.小结:从各个方向来滚、滚来滚去都不会倒的这些东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四)引导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物品。
1.师幼交流: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如柜子上的地球仪等)。
2.师展示ppt,介绍生活中的球体及其作用,。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球体,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要做成球体?。
3.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球体物品。
师:回家以后你们再去找一找球体的东西,看一看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活动反思:
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总之,整个活动还是比较完整的。幼儿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情绪高涨,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8、科学活动《比比谁的影子长》大班数学教案
引导幼儿利用自然物测量影子,初步把握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通过测量、记录的方法,初步发现影子和光的关系,鼓励幼儿喜欢测量,对测量影子感兴趣。
设计意图
夏天到了,太阳越来越足,班里的小朋友发现了身边的影子,孩子们对于影子的兴趣很大,于是我们开始展开了一系列的有关影子的活动,寻找身边的影子,踩影子等活动,孩子们乐在其中,愿意与影子做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发现了影子有时候很长有时候又很短,孩子们就说可以来量一量。
活动目标
1、利用自然物测量影子,初步把握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
2、通过测量、记录的方法,初步发现影子和光的关系。
3、喜欢测量,对测量影子感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自然物测量影子。
难点:通过测量、记录的方法,发现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的关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初步对影子有所了解,有过测量的经验,幼儿有在地上作画的经验。
物质准备:自然物、纸笔、宽阔的场地、粉笔。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幼儿玩影子游戏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和影子朋友做游戏,现在找一找你的影子在哪里?赶快跟它打个招呼。
师:上一次咱们一起在幼儿园里找过影子啦,也和影子玩游戏了,那么现在谁来说说,你发现影子是什么样子的?(黑黑的、我做什么动作它也做什么动作)那什么时候影子才会出现呢?
师:哇,小朋友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一看就是细心观察过了,那么孩子们上一次在这里跟影子玩了游戏,还记得当时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师:嗯,当时小朋友发现了每个人的影子都是不同的,同一个人的影子也会有长短的。
二、幼儿自由组合,尝试描画影子,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小朋友在操场上赶快找一找自己影子。与你的伙伴一起,用粉笔把对方的影子画下来。
师:看一看你们的影子一样吗?
每个人的动作、高矮不一样,影子的长短也就不一样。
三、测量影子。
师:我想知道自己的影子有多长,有什么好的办法量一量?
选择测量工具,与同伴一起尝试测量自己的影子,并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四、学习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
请在活动中运用首尾相接方法的小朋友重现测量过程。
五、比一比谁的影子长,体验运用首尾相接的方式进行测量。
请小朋友们互相看看班里面谁的影子是最长的。为什么他的影子长呢?
活动总结
《比比谁的影子长》是结合班级本月开展的主题《影子的秘密》,延伸下来的,本活动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让孩子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在玩中学习,玩中收获。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愿意与影子交朋友,知道影子只有在有光的地方出现,影子黑黑的,没有自己的五官,通过回忆上次活动知道每个人的影子都是不一样。能合作完成描画影子(一人站着一人描画),记住老师提的要求,通过集体分享问题,能从别人那里收获好的方法,尝试利用学习的方法比一比谁的影子长,谁的影子短,并不是高的人影子就长的。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29、科学活动《智取井中水》大班教案
活动中引导幼儿对生活中的事物感兴趣,愿意通过自己的尝试寻求答案,思考并实践用不同的工具取水,能够比较不同工具取水的差异,能应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
幼儿园的院子里有一口水井,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发现水井坏了,不能打水了,怎么才能把水井里的水弄出来呢?成了孩子们争论的问题,有的说找个小碗取水,有的说放石头,有的说用勺子,有的说用钓鱼竿拴上筒,有的说用管子,听着孩子们千奇百怪的想法,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取水活动。孩子们通过小实验,采用不同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掌握一些生活原理,更有助于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的事物感兴趣,愿意通过自己的尝试寻求答案。
2.思考并实践用不同的工具取水,能够比较不同工具取水的差异。
3.能应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思考并实践用不同的工具取水,能够比较不同工具取水的差异。
活动难点:能应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使用不同材料成功取水的经验。
物质准备:水井模型、水盆、幼儿收集能取水的工具、抹布、记录板、工具图片、量杯、多媒体等。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顾(多媒体)
1.出示第一次活动图片,幼儿观察。
2.结合水井模型和水盆,观察不同点。
3.筛选工具是否能在水井模型成功取水。
二、验证过程。
1.幼儿自由结组,自主选则的工具进行验证。
2.安全提示:
(1)不推不挤,避免水井模型被打翻。
(2)取水过程中避免把衣服弄湿。
(3)按要求把水运到指定容器中。
小结:幼儿选用的工具是否能在水井模型中成功取水,并在记录板中展示。
3.游戏:相同时间,取水工具取水最多获胜。
小结:分析获胜的原因。
三、问题梳理,引出下次活动。
1.说一说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展示幼儿过程照片,帮助幼儿回顾。
3.抛出问题:如何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出下次活动)
活动总结
一次偶然的户外游戏,让孩子们发现幼儿园里的水井损坏了,不能打水了,这可愁坏了孩子们,议论声此起彼伏,“水井坏了,水就出不来了,多可惜啊!”“我们想想办法看看怎么修一修吧。”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将“水井”搬到了室内,这就延伸出我们今天的活动。
第一次活动孩子们在生活中收集自己认为可以取水的工具,并进行了在水盆中取水活动,结果发现所有的工具都能够成功取到水。当再次带领幼儿观察水井的特点时,孩子们的表述就是“好深啊、好窄啊”,第二次取水的活动我们便结合水井的深、窄的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
活动中,幼儿挑选可以在井中取水的工具,进行了第一次尝试,可是由于“水井”太深了,一些短小的工具就会因为够不要水,以失败告终,但这并没有打消孩子们再次游戏的兴趣,这也就说明活动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游戏后的喜悦,反而会因为活动的深入,打开了幼儿想继续探索的欲望。
活动中一名幼儿因使用粗水管未能成功取水,引发出幼儿关注水管粗细,能否成功取水的好奇心,为下次活动做铺垫。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倡导的就是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和兴趣,让孩子们获得生活经验的同时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
30、科学活动《神奇的三脚架》大班教案
在活动中让幼儿尝试用游戏棒架起彩泥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在制作“三脚架”的过程中能发现并乐意解决问题,鼓励幼儿喜欢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操作和成功的乐趣。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明确指出:“要让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在探究中认识事物和现象,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三脚架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其中稳定性是三脚架的一个特性,而这个特性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较为抽象,而且孩子们可能对三脚架关注比较少,有时候就算见到了也不一定会注意它、探究它,因此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特设计了“神奇的三脚架”这一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不断的操作和探究,迁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的特性。通过活动进一步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游戏棒架起彩泥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
2.在制作“三脚架”的过程中能发现并乐意解决问题。
3.喜欢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操作和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探索用游戏棒撑起橡胶泥小球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的特性
活动准备
1.游戏棒、橡皮泥、扭扭棒、竹签、铃鼓等。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游戏棒和橡皮泥,初次尝试用筷子把彩泥撑起来。
1.出示游戏棒和橡皮泥。
(1)这是什么?我们平时是怎么玩的?
(2)看谁能用一些筷子把橡皮泥稳稳地撑在桌上,想接受挑战吗?(想)那待会就请小朋友去试一试,可以多选几根游戏棒哦,然后稍稍用点力插进橡皮泥里,插完后要稍稍调整角度,松开手试试会不会倒,会倒就说明还没有成功,还需要在继续试,如果能撑起来不倒,说明你成功了,那就请你把成功的作品放桌上不动,人走到座位上休息一下,好吗?现在就请小朋友用桌上的材料去试试看。谁能用游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让橡皮泥稳稳地站在桌上?看看你用了几根筷子?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指导。
3交流尝试结果。
(1)你们都成功了吗?你用了几根游戏棒将橡皮泥撑起来的?
(2)师:谁来介绍下,你成功了没有?你用了几根游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的?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筷子起来的?上面怎么插的?下面呢?
(3)教师小结:我们在做的时候,每根游戏棒的一头插在橡皮泥的中间,要靠靠拢,高度一样高,下面呢,要分分开,才能将橡皮泥撑起来的哦。(比较幼儿的作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发现棒必须撑开才能站起来)
二、第二次探索,尝试用最少的游戏棒将橡皮泥撑起来。
1.交代操作要求。
师:刚刚大部分小朋友都成功了,没成功的也不用灰心,等会老师给你们机会继续完成!那接下来我们要接受新的挑战咯!你准备好了吗?那听清楚了:我想请你们试一试,用最少的游戏棒将橡皮泥稳稳地撑起来。是用最什么的游戏棒将橡皮泥撑起来?是要比一比谁用的游戏棒最少哦?再试试看吧!
2.幼儿探索,教师指导。
3.交流操作结果。
你最少用了几根游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了?(3根)有没有比3根更少的了?
4.小结。
我们发现,围绕一个中心点,把三根游戏棒搭成一个三角形,就能又方便又稳固地把橡皮泥撑起来。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三脚架”。
三、介绍各种“三脚架”,结合生活,谈谈三脚架的作用。
1.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看见过三脚架?它有什么用?
2.用课件演示各种三脚架。
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看看它们的三脚架在哪里?请你找出来?(请幼儿用笔划出三脚架的位置)
(1)(出示相机三脚架图片)师:看看这是什么三脚架?他有什么用啊?(拍照的时候可以把照相机放在上面,这样拍照就更稳更方便了)
(2)(出示画画三脚架)师:那这个是什么三脚架?(可以在上面画画,有了这个三脚架啊,就可以把纸架在上面画画了,很方便)
(3)(出示三脚凳图片)师:看看这张凳子和我们坐的不一样吧,它有几只脚?所以我们叫它三脚凳。
(4)(出示多层三脚架)师:这个呀是多层三脚架,它的每一层都可以用来放一些生活用品,可以放很多东西,不占地方,非常方便。
(5)(出示架子鼓图片)师:看看这张图片中哪里有三脚架?圆圆的那个可以敲出声音来的是什么啊?(鼓)在鼓的下面有三脚架,所以叫它架子鼓。
四、用三脚架原理制作“架子鼓”,体验成功的乐趣。
1.介绍材料及制作要求。
这里有一些竹签和扭扭棒,请你们用“三脚架”的原理,三人合作制作一个鼓架,把铃鼓撑起来。一个人拿住竹签,一个人用扭扭棒把竹签扎紧,注意要多扭几圈。再把三根竹签撑开来,摆成三脚架的样子。(请个别幼儿配合示范)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一定要把竹签扎紧。
3.展示作品,请幼儿演奏,感受成功的乐趣。
五、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再找找还有哪些有用的三脚架,用“三脚架”的原理还能做出哪些有用的东西。
活动总结
1.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发现“三脚架”支撑的原理,培养幼儿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图片讲述生活中的“三脚架”,提升幼儿的知识经验。幼儿在观察过程中,既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又体验了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2.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操作贯穿始终。在活动中对操作结果的总结,都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孩子创造了更多的思考探究的空间,让孩子做活动的主人,从而真正成为了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领者。幼儿在合作操做过程中,既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又体验了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也更浓了。
3.两个探究和两个递进:两个探究分别是开始部分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的引导探究和活动主体部分的幼儿的自主探究。两个递进是开始部分孩子进行第一次探究完了之后教师的阶段小结和结束部分的知识经验的梳理提升小结。让幼儿深入讨论,相互交流获得正确认识。让幼儿在集体讨论中,听取别人的意见,用事实说明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提问的方式主要有三种:A、开放式提问;B、递进式提问;C、自由式提问。提问刚开始难度不大,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重点是让幼儿参与,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的交流氛围。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31、科学探究活动《吹泡泡》大班教案
在活动中让幼儿知道有缝有空隙的工具能吹出泡泡,对探究结果比较分析得出结论,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吹出泡泡,并能用图示、表征的方式记录,体验探究过程带来的快乐以及成功后的喜悦。
设计意图
户外活动回来,孩子们走到洗手台,抹上肥皂洗手,田田小朋友的手不停地搓手,然后她将大拇指和食指围成一个圈,用嘴开始对着吹气,从食指和大拇指围成的圈里飞出了一个泡泡,他的操作引起了许多孩子们的大胆探究。这给了我许多的灵感思考,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预设了这样的科学活动。《纲要》中提出“科学教育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师要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吹泡泡”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他们很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在孩子的兴趣上让幼儿去探究总结出吹泡泡工具必须满足的条件,在满足吹泡泡条件的经验基础上幼儿又探究吹泡泡工具的多样性和可变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探究中提升幼儿良好的科学素养。
活动目标
1.知道有缝有空隙的工具能吹出泡泡,对探究结果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2.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吹出泡泡,并能用图示、表征的方式记录。
3.体验探究过程带来的快乐以及成功后的喜悦。
重点难点
1.对探究过程的比较总结出结论
2.通过结论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吹出泡泡。
活动准备
记录表3张、笔,每人一套操作工具(吸管、漏勺、钥匙、树叶、树丫、扭扭棒、记录表、笔)泡泡水四小桶、材料包(剪刀、皮筋、绳子、胶布)、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引出吹泡泡
1.小朋友们好,你们知道老师这个桶里是什么吗?(泡泡水)你们有没有吹过泡泡?
2.请一位小朋友上前用吸管吹泡泡,老师引导小朋友吹泡泡要仔细观察,怎样才可以吹出泡泡。
通过请一名幼儿在大家面前尝试操作过程中小结:我们提醒幼儿在吹泡泡时我们要注意,吹泡泡时嘴不能碰到吹的泡泡水,然后在吹泡泡时不能对着人吹,在吹的时候集中对准吹。
(二)引出材料幼儿探究
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吹泡泡的游戏,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有那些材料。(老师在出示表上采取遮盖种类的方法吸引幼儿注意,然后一张一张图撕下来。)你们看看猜一猜有那些材料。有吸管、漏勺、钥匙、树叶、树丫、扭扭棒。这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吗?
黑板上出示记录表图。
他们能吹出泡泡吗?
猜想?
小朋友们理解这张图的意思吗?幼儿自由回答。这张图是记录小朋友们猜测这些材料能不能吹出泡泡,猜想能吹出泡泡我们在对应的筐里用符号“√”表示,不能吹出泡泡我们在猜想对应的框里用“×”表示。我们一起来猜猜这些材料能不能吹出泡泡呢?(老师在这张纸上记录孩子们的猜想。)
这些材料能不能吹出泡泡呢?我们一起自己去试一试吧,小朋友们尽可能的都要试试这些材料哟,把你们的试验结果记录在你们的记录表上,当听到找朋友的音乐的时候请小朋友们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探究的过程。好吗?
操作记录,能吹出泡泡的打“√”,不能吹出的打“×”。
(三)小朋友们探究材料
小朋友们探究材料,并做记录。老师巡回观察孩子们操作的过程。待孩子们都基本操作完材料后老师放音乐。
(四)分享探究结果(预计有X人参与操作活动,有X人使用这种工具能吹出泡泡,X人使用这种工具不能吹出泡泡)
黑板上出示记录表图。
小结能吹出泡泡的特征:
吸管能吹出泡泡的请举手?有几个就统计几个?不能吹出泡泡的请举手?然后请不能用吸管吹出泡泡的小朋友来分享一下他是怎么吹出泡泡的。再请一个能吹出泡泡的小朋友分享怎么吹出,不能吹出泡泡的小朋友再试试吸管能不能吹出来。证实吸管可以吹出泡泡来。同理,钥匙能吹出泡泡的请举手?有几个就统计几个?不能吹出泡泡的请举手?然后请不能用吸管吹出泡泡的小朋友来分享一下他是怎么吹出泡泡的。再请一个能吹出泡泡的小朋友分享怎么吹出,不能吹出泡泡的小朋友再试试吸管能不能吹出来。依次统计漏勺、树丫、树枝、扭扭棒的实验结果。
小结:能吹出泡泡的材料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请小朋友们说出探究材料的共同特征,都有一个孔或者洞)老师用简笔画的方式记录孩子们探究的结果。
(五)运用吹出泡泡结果来制作不能吹出泡泡的物体。
1.这里不能吹出泡泡的材料你们这会能不能吹出泡泡呢?请小朋友选择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材料包,材料包里有绳子、皮筋、剪刀、透明胶等工具,把这些不能吹出泡泡的材料变成能吹泡泡的材料。一会听到音乐请小朋友们带着你们操作的结果,我们一起来分享。
2.小朋友们操作,老师观察探究的过程,然后放音乐请小朋友回到位置上,分享小朋友们探究过程。树丫能不能吹出泡泡,你是怎么让树丫吹出泡泡的,分享你的操做方法,老师用简笔画的方法记录孩子操作的方法。同时也记录不一样的操作方法。孩子们没有争议又进行下一个探究。依次扭扭棒,和树叶的探究。
黑板上出示记录表图。
记录表图(3)预设
他们能吹出泡泡吗?
怎么改变材料吹出泡泡
小结选用什么工具使物体变成泡泡工具的:
活动总结
小朋友们使用了剪刀、皮筋、绳子、胶布这些工具把不能吹出泡的物体变成了能吹泡泡的工具。其实泡泡水在通过有洞有缝隙的中间,会形成一成膜,当你吹出的气体通过这层膜时,气体就会被包裹起来,就变成了泡泡。
今天小朋友把不能吹出泡泡的物体通过自己的操作变成能吹出泡泡的工具。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我们的思考变成可能。老师在区域里还可为你们提供了许多的材料,我们一起去思考思考,动动手,看能不能吹出泡泡呢。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32、科学活动《认识钟表》大班数学教案反思
引导幼儿喜欢参与游戏,认识整点和半点,初步了解钟表表面的结构,认识时针和分针。鼓励幼儿愿意互帮互助,团队合作。
设计意图
时间与孩子们的一日生活息息相关,孩子们又将进入小学,此时对钟表的认识非常重要。所以我选择了这个活动。关于认识钟表方面,这是我们第一次活动,因此我将知识性目标定位在初步了解钟表表面结构,认识时针和分针。认识整点和半点。情感态度的目标定位在喜欢参与游戏,愿意互帮互助,团队合作。在活动过程中,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同时又最符合孩子们学习的方式,因此我创设了5个游戏来贯穿整节活动,猜谜游戏、它们缺了什么?几点了?拨拨乐、老狼老狼几点了?活动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最直观、有趣、简单的帮助孩子们梳理已有经验同时生成新的经验。在活动的最后,为了让孩子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同时将所学迁移到生活中,我给孩子们留一个小任务。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制作时间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钟表表面的结构,认识时针和分针。
2.喜欢参与游戏,认识整点和半点。
3.愿意互帮互助,团队合作。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认识时针和分针,认识整点。
活动难点:认识半点。
活动准备
PPT、好玩的数学软件、钟表学具、场地。
活动过程
一.谜语游戏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猜猜是什么吧。
谜 语
弟弟长,哥哥短,
两人赛跑大家看,
弟弟跑了十二圈
,哥哥一圈才跑完。(钟表)
二、游戏《找不同》
了解钟表的表面结构,是由数字、指针组成。
师:10秒钟的时间请你观察左右两幅图片,找出不同的部分。
1、少数字(随机)
2、少指针(时针、分针)
三、认识整点、半点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两块钟表。它们显示的时间是几点?
师:它们的时间不同,但哪里相同呢?
小结:在整点的时候,分针永远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以此类推:认识半点)。
四、游戏《抢时间》
规则:教师出示钟表盘,请小朋友提问现在是几点,教师说出时间幼儿快速将钟表盘上的时间拨正。
五、游戏:时间争霸赛
规则:
1.5人为一组
2. 听指令,按照指令将钟表盘调出相对应的时间。
六、结束
教师小结:钟表可以告诉我们现在是几点了,通过看钟表我们知道现在就要做什么事情了。时间离开我们就不会回来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钟表有了更深的认识。本次活动教师以游戏贯穿始终,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以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为手段。使幼儿操作精确,给孩子准确的概念。在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游戏中认识钟表的表面结构以及整点和半点。同时又将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将原本枯燥的活动变为趣味性十足。
此活动能紧扣目标,提供不同的内容设计。例如“认识整点、半点”环节中,根据目标提供了钟表盘,通过让幼儿观察来说出钟表的表面结构。“时间争霸赛”环节在游戏中巩固整点、半点,这样既可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又可用不同的形式来巩固幼儿学习的知识,在开心快乐的氛围中收货了知识。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33、幼儿园算术统计活动《收获种子》大班数学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动物面具五个、种子图片若干、统计表
活动过程:
1.初步感知,了解统计。
(1)师:昨天,老师收到了小动物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丰收派对,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教师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2.统计练习。
(1)我们去参加派对,这里准备了四种水果(香蕉、橙子、苹果、苹果),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水果,然后我们统计一下各种水果的数量,并找出最受欢迎的水果。
(2)幼儿整理并完成统计表,找出大家最喜欢的水果。
3.出示表格统计水果。
师:请小朋友分别扮演小动物,并按照表格上的水果数量、种类拿取。小动物们收获的水果真多呀,请小朋友一起来帮忙统计一下。完成统计表找出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活动延伸
带幼儿参观超市,分组自由选择货架进行统计记录,并和同伴分享统计结果。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和生活,利用幼儿平常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活动,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
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我们投放幼儿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种子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种子排队、层层递进的环节,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一种互逆关系。本次活动,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学习习惯。活动中,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说出自己的理解,让每位幼儿都有自己的操作空间,让幼儿对数学活动充满兴趣,并为入学前增添了兴趣。
34、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铺地砖图形摆拼》反思
设计意图
在教室益智区一直有俄罗斯方块这个工作,孩子会根据操作卡进行拼摆,但兴趣不大,一天在区域活动中一个孩子拿个几个不同形状的在拼摆,让我有了想法,可以出示一个图形,让孩子利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多种拼摆的探索。
活动目标
1、感知几何图形之间分解与组合的关系,探索图形组合方式的多样性。
2、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探索的结果。
3、积极参加数学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重点难点
操作探索图形组合方法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地砖、地板、黑板若干块
2、学具:人手8张操作板、记录纸、铅笔
3、经验准备:有分工与记录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观察“地砖的外形特征。以故事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白兔开了一家装修公司,需要招聘铺地砖的工作人员呢!他说只有最会动脑筋的孩子才能成功,你们要不要试一试?
1、出示图1--8块地砖,引导幼儿认识、观察、比较它们的外形特征。
师: 这些就是用来铺地的地砖,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地砖形状、颜色、数量方向等特征。)
小结:他们的颜色、形状、方向、不同,
二、运用已有经验尝试进行图形的匹配与转换
(小猫家的地板)
1、出示地板小猫家的地板,引导幼儿观察地板上的阴影部分,选择合适的地砖进行匹配。
师:这是小猫家需要我们铺地砖的地板,黑色的部分表示可以铺地砖的空位,仔细观察地板上空位的形状,找找看第几号地砖铺进去后,不多不少刚刚填满。(请个别幼儿操作)谁愿意来试试。
2、验证操作结果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地板铺好了吗?是不是不多不少刚刚填满呢?
小结:要观察地板空位与地砖的形状、方向是否匹配,这样我们才能又快又准确地将地板不多不少刚好铺满。
三、感知不同的图形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或大图形分割成其它的小图形)
1、出示小狗家的地板,引导幼儿观察。
师:看看小狗家的地板的空位有什么不一样?需要放入哪些地砖,能让这些空位不多不少刚好铺满。
2、幼儿操作、分享、验证。
操作要点:用两块不同形状的地砖组合,填满地板上的空位。
师:谁愿意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方法?
师:你是用的X号和X号地砖组合起来将地板空位铺满的,其他小朋友的呢?
(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1、没有将地板空位铺满;2、出现地砖重叠的现象;)
小结:这一次是用不同形状的地砖进行组合铺满了地板上的空位,所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还可以完成更复杂的铺地砖任务。
四、通过探索了解图形组合的多样性(小猪)
师:你们不仅要把地砖不多不少刚刚铺满地板的空位,而且还要想出多种组合的方式,比比看最会动脑筋。
1、出示小猪家的地板
这就是我家的地板,你们要把想到的不同组合的方式记录下来哦!看看你们在三分钟内有多少图形组合的方式。
2、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操作
指导重点:图形的多种组合方式
五、分享验证
1、教师将幼儿最后一次操作的结果贴在黑板上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A组的方法是x、x和x号组合起来的,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方法呢?(依次看第二种、第三种方法)
2、小结
师:每一组地板上的空位都是一样时,通过操作发现这么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将地板铺满,也许不止这几种组合方式,小朋友们下来还可以继续和好朋友一起寻找。
3、结束部分
今天你们的表现都很棒,小兔经理决定录用你们了,恭喜你们!
活动总结
本节活动的目的是,“探索图形的多种拼摆”目标的落脚点是探索的方法,有两种、三种等,为了让孩子有探索的兴趣,活动设计从简到难,一块图形的观察到两块图形的拼摆,最后到几块图形的组合,在活动中孩子的参与性非常强,为孩子营造了轻松地环境,让孩子在不断地动手操作与讨论中掌握知识,其次,是两个孩子的合作,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5--6岁的孩子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者其他符号记录,在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本节活动孩子用记录表来统计自己探索不同的方法,并分享交流让孩子的统计知识得到巩固。
活动中的不足是,因为老师的紧张在第一环节整块地砖的呈现忘记了,没有更直观的让孩子观察整块地砖,应该让孩子先观察整块地砖,再出示黑色缺失的阴影部分,这样更直观的让孩子了解所要填补的地砖。
35、科学活动《认识空气》大班教案
活动中让幼儿知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的。发展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让幼儿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设计意图
空气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世间万物的蓬勃生长都离不开空气,在这一基础上,选取与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载体(即空气)展开课堂,运用多种感官感觉的活动,让幼儿充分感知空气,知道空气无处不在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同时,随着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周围的环境空气变得越来越糟糕,呼吁幼儿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的。
2.技能目标:发展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
3.情感目标: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认识空气的特性。
难点:尝试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活动准备
1.水槽、透明水杯若干个。
2.干净纸巾、手帕、水。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们早上好!小小手,放膝盖。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游戏,请大家闭上嘴巴,用手捏住鼻子,放开,请小朋友说说刚刚做游戏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引出空气)
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我们要呼吸,我们有呼吸才能维持生命。那我们吸进的是什么呢?引导小朋友说出空气。
师:那空气是怎样的呢,哪位小朋友来说说?引导小朋友逐一发表意见。
教师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展开
(1)教师演示
师:空气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下面老师变个小魔术来看看空气究竟神奇在哪里。
教师演示纸巾不会湿的实验。教师将纸巾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压入水槽的水中。
师:小朋友猜一猜纸巾现在帕湿了吗?那我们来看一看。
取出杯子,请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纸巾没湿后,请小朋友再认真看一次实验,注意看泡泡。
教师演示纸巾会湿的实验。教师将杯子倒扣压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让空气跑出来,取出杯子。
师:小朋友猜一猜纸巾湿了吗?那我们来看一看为什么第一次纸巾没有湿,第二次纸巾又湿了呢?
(2)幼儿操作
分开两组,让幼儿带着疑问做实验,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直至都能看清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知道第一次纸巾没有湿是因为杯子有空气,空气挡住了水,水不能进入杯子,所以纸巾没有湿;而第二次是因为杯子的空气跑出来了,水进入杯子所以纸巾湿了。
(3)教师演示
把纸巾换成手帕,教师演示手帕不会湿的实验。教师将手帕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压入水槽的水中。
师:小朋友猜一猜手现在帕湿了吗?那我们来看一看。
取出杯子,请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手帕没湿后,请小朋友再认真看一次实验,注意看泡泡。
教师演示手帕会湿的实验。教师将杯子倒扣压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让空气跑出来,取出杯子。
(4)幼儿操作
同样分开,让幼儿操作把纸巾换成手帕的实验。
教师小结:杯子里的纸巾和手帕会湿跟材料无关,都是因为空气的关系,杯子有空气,空气挡住了水,水不能进入杯子。
3.活动结束
教师请幼儿简单说明自己理解的空气是怎样的,引导幼儿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做实验的过程。
师:老师刚刚观察到有小朋友把杯子倒扣在水里后,把杯子移来移去到最后纸巾也没有湿,鼓励这位小朋友还发现空气另外的神奇之处。
师:(实验结束)大家看到空气的神奇的地方了吗?老师把实验的工具放在区域活动里,想做这个实验的小朋友可以取来做。
活动总结
结合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表现,我对本节课总结如下:
1.幼儿求知欲望较强,积极性高。儿童对空气和探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整个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能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循序渐进地进行各个领域的教学活动。
2.注重安全,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参与动手操作,教具采用塑料的,提高安全性。
3.老师在开展主题活动前的预知工作不够全面,教师未考虑到孩子们也喜欢玩水,场面控制不好,需要副班老师共同协助。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36、科学活动《虫虫奇遇记》大班教案
活动中引导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虫子的特征和生活环境,在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
设计意图
我园位于中山公园内,在开学初我们班的小朋友分享了一首关于惊蛰节气的诗,诗中有一句话"惊蛰春雷惊百虫"意味着万物复苏,虫子也都开始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于是生成了我们班的主题《虫虫奇遇记》以此来激发我们班小朋友热爱探索、喜欢观察、大胆思考的能力。既满足他们的兴趣需要又具有挑战性。从而引导孩子们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虫虫之间、虫与环境之间的关联。满足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究的天性,发展孩子们专注坚持合作的学习品质。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虫子的特征和生活环境。
2、在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细致观察虫子的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能用适宜的方法找到虫子的生存环境。
活动准备
物质:放大镜、收集盒、木棍等工具;相机、纸笔。
场地:幼儿园门口易发现虫子的宽阔、安全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寻找虫子的兴趣
1、师:中山公园是谁的家?中山公园里有虫子吗?你猜猜哪里会有虫子?
2、师:寻找虫子需要哪些工具?
3、师:寻找虫子需要注意哪些?
二、外出寻找虫子
1、寻找虫子时,仔细观察虫子的外形特征和虫子的生存环境,小心地将虫子放到收集盒里。或者发现虫子后拍照或者用纸笔记录。
2、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3、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虫子,对其每一个发现表示赞赏。
三、分享梳理
1、幼儿介绍自己寻找到的虫子及发现地点和周围环境。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蚯蚓、蚂蚁、蜗牛、金龟子特征。
3、归纳总结昆虫(蚂蚁、金龟子)特征:身体有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头上有触角,身上有翅膀等。
四、引导幼儿利用更多资源寻找答案。
五、放生
知道每种动物都有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萌发尊重生命,保护动物的情感。将捕捉回来的虫子放回到发现它的地方。
活动总结
寻找虫子时,孩子们仔细观察虫子的外形特征和虫子的生存环境,小心地将虫子放到收集盒里。或者发现虫子后拍照或者用纸笔记录。孩子们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逐渐找到了寻找虫子的方法,并能选择适宜的工具去找虫子。孩子们用小铲子在土地下面挖到了蚯蚓、用放大镜在树干观察到了蚂蚁、用木棍在草丛间找到了金龟子等虫子。教师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虫子,对其每一个发现表示赞赏。
在幼儿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它们关注昆虫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在与同伴的分享交流中,一起梳理出昆虫的分类,并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大胆表现,表达自己对科学活动的发现和理解,同时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事物的多面性,比如:蜗牛在田地里会以植物的根茎叶为食物,破坏生态环境,但是蜗牛身体分泌的粘液又含有极其丰富的美容物质,是美容佳品。比如蚯蚓在土地上松土高手,但不能把它放在环境狭窄的花盆内,会破坏植物的根茎等。
孩子们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收获了许多关于昆虫的奇妙见闻和宝贵的知识,有的是通过同伴间的资源共享,有的是通过查阅网络资料,有的是通过在科技馆收获到的知识汇总。孩子们知道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并将这些本领运用在了日常的生活中,当孩子们急于知道一件事的答案时,都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后续我们还会将孩子们关于昆虫引发出来的新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
知道每种动物都有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萌发尊重生命,保护动物的情感。将捕捉回来的虫子放回到发现它的地方。产生关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绪情感。知道所有的一切都在循环反复周而复始的生存,并发现了生命的奇妙。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神奇惊叹不已,萌发了他们对生命的喜爱和感恩。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37、数学活动《认识时钟》大班教案
在活动中让幼儿认识时钟,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规律,通过辨一辨、说一说、拨一拨等形式,能正确辨认整点与半点,感受时钟与人们生活、学习的关系,培养初步的时间意识。
设计意图
在时间概念中,小班幼儿对一年四季有了较初浅的感知,对早上、中午、晚上三个时间概念也有了清晰的感知;中班幼儿则对昨天、今天、明天掌握较好,而大班幼儿则对时间更加敏感,对于大人手上的手表更加感兴趣,总是会提出怎么滴答滴答的响,为什么这个细细的针会动呢等等。现今每家每户都配有钟表,幼儿则更加向往了解时钟和时间的关系并希望能读懂时钟。而大班幼儿对时间的了解掌握也可为入小学幼小衔接做好准备。因此我以时间为主题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规律。
2.通过辨一辨、说一说、拨一拨等形式,能正确辨认整点与半点。
3.感受时钟与人们生活、学习的关系,培养初步的时间意识。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正确辨认整点与半点
活动难点:在正确区分时针、分针的基础上准确拨出整点与半点
活动准备
ppt课件、教师钟面模型、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小朋友们猜猜是什么呢?
2.师:谜底是什么呀?小朋友们见过没?在哪里见过?它是让我们干什么的?
二、认识钟面,了解钟面的主要结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钟,和它变成好朋友吧!(教师出示钟面模型)
师:小朋友们来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数字、时针、分针)
师:钟面上的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师小结:每个钟面上会有1-12这些数字,12在最上面,6在最下面;又短又粗的叫时针,又长又细的叫分针;时针和分针都是绕着数字1-12转动的,分针走的快,时针走的慢。
三、探索时针及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时针和分针是是怎样绕着数字转动的呢?从哪个数字开始走?
幼儿自由讨论,老师引导说出答案
师小结:时针和分针像龟兔赛跑一样,把12作为起点,开始赛跑,从数字1开始到12顺着跑,时针跑的慢,分针跑的快。
四、学习认识整点和半点
1.认识整点
(1)出示两个整点钟面,鼓励幼儿观察,了解整点时针、分针的特点。
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12)
师:当分针指向12时,指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教师报时间,请个别幼儿演示拨指针,其余幼儿检查,初步理解整点的意义。
2.认识半点
(1)出示两个半点钟面,鼓励幼儿观察,了解半点时针、分针的特点。
师:分针从12开始走起,经过1、2、3、4、5指在6上面,正好走了多远?(半圈)。
师:分针走半圈,指在6上面,时针走半格,在两个数字中间就是半点钟。
(2)教师请个别幼儿拨出半点钟。
五、 巩固认识,了解钟与人们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
1.小朋友们认识了时钟,谁能说一说时钟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呢?(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让小朋友们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2.师:时间与我们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时间能告诉我们早上8点上幼儿园,中午11点30分吃午饭)
师小结:钟是我们的好朋友,它的本领很大,它会告诉我们学习、睡觉、吃饭或做其他事情的时间,时间是很宝贵的,小朋友们一定要好好珍惜时间。
活动总结
幼儿的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自主建构过程。数学活动的建构,其活动设计必须贴近生活,才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坚持师幼互动原则。整个活动创造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教师在活动中一直以引导者、支持者、鼓励者的角色身份进行数学教学活动。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38、科学活动《好玩的空隙》大班教案
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幼儿发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隙,幼儿在自主探索中,能利用空隙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幼儿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自理能力有所提高,但往往在如何整齐合理地摆放物品上能力较弱。为此我设计了本节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在做中学",引导幼儿发现空隙,填补空隙,学习如何合理利用空间。同时能在生活中学会整齐摆放物品,养成良好的习惯,也为入小学做好一定的准备。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幼儿发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隙。
2、幼儿在自主探索中,能利用空隙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幼儿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空隙,会充分利用空隙节省空间;
活动难点:利用空隙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准备:人手核桃、黑豆、小米若干、记录表,共20份;
2、教师操作材料准备:幻灯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故事引题: 师生问好!
小乌鸦想去看妈妈,它准备带些什么,让我们来看看?有核桃、有黑豆、还有一个瓶子,小乌鸦想用这个瓶子把粮食全部装进去,你们猜,能装的下吗?你说能,那你想怎么装?哦,你是这样想的,你说不能,那你想怎样装?这么多的方法,究竟哪一种方法最好呢,那就请小朋友去试一试!可是有个小小的要求哦,请小朋友先装完了一样粮食再装另一样,这里还有一张记录纸,然后按顺序记录在记录纸上。核桃用0…让我们开始动手吧!
二、基本部分1、理解空隙,实践操作填补空隙,节省空间。
(1)幼儿第一次操作,二样物品(核桃、黑豆)--哪位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装的?装完没有?没有装完,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全部装进去呢?你装完了吗?呀,你全部装进去了,你是怎样装的?
东西一样多,可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却还有粮食留在外面,有的小朋友把所有粮食都装进去了呢?这里面可以是有好办法的,让我们来找一找原因吧!
看起来,我们的瓶子都已经装满了,似乎再也装不下东西了,但大家仔细看一看,瓶子里还有没有空着的地方?找找看。这些空着的地方就是空隙。核桃和核桃之间的空隙,可以用什么来填补呢?
(图片)我们来看看图片,核桃的空隙大还是黑豆的空隙大?为什么?因为核桃更大,所以空隙更大,黑豆更小,所以空隙更小。其实小朋友已经发现了装粮食的秘密,刚才那个小朋友先装了大的核桃,再装小的黑豆就从核桃的空隙中骨碌骨碌钻过去,粮食就全装进去了。
2、物品分类教师:"我们一会还要用这些粮食做有趣的游戏呢,可是这些粮食都混在一起了,请小朋友动动手,动动脑,把食物按照标识进行分离开。然后回到座位上。"3、幼儿第二次操作:三样物品(核桃、黑豆、小米)-- 小乌鸦看见小朋友那么能干,它又拿出了一些小米,想多送点粮食给妈妈,现在有三种粮食了。想一想刚才装粮食的秘密,请小朋友把发现的秘密再用一次,三种粮食要全都装进瓶子里去。还有一张记录表,小米可以用……表示,小朋友一定按实验顺序记录哦!如果还差一点装不下就请你们想想办法,好,开始吧!
你装进去了吗?(追问:是怎么装的?你为什么这样装?)小朋友动手动脑把所有的粮食都装进去了,小乌鸦说谢谢,就装起粮食飞走了。
小结:小朋友发现空隙的秘密哦,利用了核桃的大空隙, 先让黑豆钻过去,最后让小米钻过去填补小空隙,这样就帮乌鸦把所有的粮食全装进去了!
4、迁移生活经验。
小朋友今天真能干,发现了物体与物体之间有空隙,还知道利用空隙来解决问题,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1) (图片)这是冰箱,爸爸妈妈可聪明了,利用空隙有序的摆放食物,这样装进去了许多的东西。
(2) (图片)这是小班的小凳子。虽然这些凳子摆得很整齐,还是占了很大的地方。我们要在教室做游戏该怎么办呢?
(3)(图片)可以把凳子由下至上依次叠加起来摆放,就空出地方来玩了吧!
三、结束部分游戏《超市大赢家》
1、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填补空隙的方法利用空间,现在,我就要请小朋友来玩一个《超市大赢家》的竞赛游戏。
(1)小朋友看,在我们的前面就是超市,共有四组物品,每组里放的商品一样多,里面的商品有大的、有小的、有硬的、有软的,小朋友分成四组,每组5人,游戏开始,小组长就迅速跑到超市取走物品,拿回来放在你这一组的箱子边,最后小组成员们团结合作,共同把东西有序整齐的装进箱子里,把盖子扣住。
(2)最先完成的一组就是我们今天的《超市大赢家》!会玩吗?注意,物品要想好了再放,不然,这个箱子可是装不进那么多东西哦!有信心吗?
(3)恭喜(XXX)队获得的胜利,大家为他们喝彩吧。
2、我们回教室给胜利队发奖励,其他队再试一试,让我们再来一次比赛吧!
活动总结
在科学活动中充分培养了孩子的探究能力,体验发现的乐趣。让孩子自己发现空隙,再通过空隙来解决问题,让孩子始终沉浸在自己的发现中。本次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引领幼儿在探索中建构经验,在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努力下共同实践,较好的突破了重难点,完成了目标。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39、科学活动《颜色分身术》大班教案
在活动中让幼儿初步感知除三原色外其余颜色会分解的现象,尝试操作实验,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体验发现的乐趣,培养喜欢探究的品质。
设计意图
在整理幼儿的绘画用品时,我发现很多绘画工具中黑色都较少被孩子们使用,问及原因:孩子们都认为黑色没有彩色漂亮。《指南》中指出“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我抓住了本次教育契机设计了科学活动《颜色分身术》。孩子们的科学灵感,正是在游戏与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在不期而遇的奇妙现象中得以萌发。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除三原色外其余颜色会分解的现象。
2.尝试操作实验,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
3.体验发现的乐趣,喜欢探究。
重点难点
发现颜色分解的现象。
掌握颜色分解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并作出观察记录。
活动准备
1.教具:黑色水彩笔、过滤纸、图画纸、滴管、盘子、杯子、PPT
蚂蚁窝操作背景图,轻音乐、实验记录卡。
2.学具:各色水彩笔,过滤纸、滴管、盘子、杯子、纸花、实验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2分钟)
结合梦,自然引出主题
指导语:昨天晚上茜茜老师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有一座五彩的城堡,特别漂亮,你们做过梦吗(幼儿自由回答)
二、基本部分(25分钟)
1.故事导入,请幼儿想办法帮小蚂蚁弗雷德把家涂成彩色。
小蚂蚁弗雷德也做了一个梦,在梦里它梦到自己黑色的家变成了彩色的,弗雷德高兴极了,可是梦太短了,醒来之后,小蚂蚁的家依然是单调的黑色,小蚂蚁伤心极了,它是多么想拥有一个彩色的家啊~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弗雷德想想办法吗?(幼儿发挥想象,自由发言)
2.通过故事引导幼儿发现使黑色变成彩色的方法。
指导语:我们一起和弗雷德试一试吧~
(1)请小朋友自己进行尝试。
(2)幼儿观察实验结果,简述看到的实验现象。
(3)幼儿总结实验方法
(4)教师讲授实验方法
3.请幼儿帮弗雷德把家变成彩色
⑴幼儿在蚂蚁窝背景图上进行再次实验
4.请幼儿帮助弗雷德建造花园
(1)幼儿自由猜想
指导语:是不是每种色彩都是由许多颜色组合而成的?
(2)教师出示实验记录卡,请幼儿一边实验一边记录,并强调试验中的重点步骤,提出要求:画出不同造型,观察分解后的效果。
(3)幼儿自由操作,得出答案,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3分钟)
1.请个别幼儿分享自己颜色分解的实验结果,教师进行汇总。
2.教师总结颜色分解的实验现象,归纳其科学原理。
3.自然结束课程。
幼儿座位示意图:
桌子 桌子
幼儿
授课教师
活动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颜色,幼儿总是对五颜六色的东西充满兴趣,对黑色却很少选用,他们可能并不了解黑色,不知道在黑色的世界里,也隐藏着彩色的秘密。孩子们在日常教学中,体验过颜色合成的实验,却没感受过颜色过滤分层的神奇现象,所以我利用本节课《颜色分身术》,从蚂蚁的烦恼导入,引导孩子发现黑色的秘密,从而对颜色分身这一现象产生兴趣,一步步去探索发现颜色的秘密,共同探索奇妙的色彩世界。
这节活动带有一定的科学性,重难点是引导幼儿探索色彩的秘密,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与想象。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40、科学活动《天气怎么样》大班语言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获取天气预报的各种途径。
2.感受天气预报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3.知道科技进步使人民生活越来越方便。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1)师: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2)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今天的天气。
(3)你喜欢什么天气?最不喜欢什么天气?为什么?
2.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知道或了解天气情况?
小结:我们可以从电视、手机短息、报纸、上网等地方知道天气预报。有时候还可以看看其他生物的反应,比如大雨将要来临之前,蜻蜓、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浮出..
1.感知天气预报与生活密切相关
(1)为什么要经常关心天气预报。
小结:人们出行要是先知道天气情况就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对人们的生活方便起到很大的作用!
(2)谁最关心天气预报?
小结:农民:司机、游客最关心天气预报
(3)天气与生活有什么密切关系?
小结:天气预报真有用,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活动延伸
让幼儿尝试最一份一周天气记录表。
41、幼儿园科学活动《动物法庭》大班优质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辩证地看问题。
2、简单了解生物链的知识,感知动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模拟法庭----活动室中间为庭长席,两边分别是原告席和被告席,将白兔和灰兔的绒毛玩具或头饰放在各自席位前面。
2.黑色布装扮成法官袍,小锤一个。
3.动画片《狮子王》中狮王和辛巴在夜晚的草地上对话的片断。
4.幼儿学习资源③第 32~33 页。
●活动建议
1.出示白兔和灰太狼的绒毛玩具,通过提问,为下一步辩论打基础。
建议提问:小白兔和灰太狼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如果小白兔太多,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如果没有狼,森林里会发生很么变化?
2.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③第32~33 页,倾听老师讲故事。
3.征集小律师,请幼儿进行法庭辩论。
角色分配:幼儿自主选择当谁的律师,选好后坐到委托人(原告或被告)一边。教师披黑色法官袍扮大熊庭长。
(1)辩论一:大灰狼该不该吃小白兔?双方陈述理由。
第一阶段结束后,幼儿可自由调整座位,重新选择委托人继续辩论。
(2)辩论二:该不该判大灰狼有罪?
4.欣赏动画片《狮子王》中狮王和辛巴在夜晚的草地上对话的片断。请幼儿讨论这段对话的意思。
再次辩论是否判大灰狼有罪。
4.庭长宣判后敲小锤表示结束。结语:兔子和狼都是生物链中
的一对,对平衡和保护环境有着重要作用,那一种动物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地球环境。所以不能为了保
护兔子就把狼杀光,而狼也不能把兔子全吃光。审判到此,本案结束。
●活动延伸
搜集、观看有关生物链的书、图片或录像等。
(附:故事)
动物法庭
小兔吉米来到法庭,状告灰狼麦克吃掉自己好多同伴。
吉米哭哭啼啼地说:“我们招谁惹谁了?整日以草为生,从不伤害别人。都是大灰狼欺负人,仗着个头大,跑得快,见了我们就追就咬, 现在兔子们整日心惊胆战,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吃掉。庭长你可要为我们做主啊!”
大熊庭长非常生气,就将灰狼麦克传来问个究竟。谁知麦克一脸委屈,他说:“如果我们不吃兔子,兔子就会把草原全吃光,使草地变成沙漠,影响地球环境,我们这样做纯粹是为地球除害!而且我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虽然没有老虎、狮子来吃我们,但没有食物时我们也会饿死、老死,发生瘟疫还会病死,谁又来给我们做主啊?”
大熊庭长听完他们的话,一筹莫展,不知怎样判这个案子才公平。
活动反思
把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富有趣味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注重各领域的整合,利用语言故事的形式把食物链知识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幼儿,通过游戏再次让幼儿感知,通过体验让有了初步理解食物链,目标达成好。
42、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魔力地砖》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魔力地砖铺路,了解不同的路径组合。
2.个人操作和合作操作中,学习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3.在游戏中体验互助合作和分享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魔力地砖(四组)、起点5个、城堡图片5个、邀请函4封、小动物铺路材料(人手一份)、装扮道具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神奇的地砖,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扮演地砖国国王,在黑板上出示魔力地砖,引导幼儿观察形状和条纹。
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地砖国国王!我呀发明了一种魔力地砖!给你们瞧瞧它的神奇之处吧!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地砖呢?(六边形)你还看到了什么?(红色的线)
(二)教师示范:帮助小鹿到达城堡教师出示小鹿铺好的魔力地砖,师幼合作帮助小鹿到达城堡。
教师:今天我的城堡里要举行化妆舞会!收到邀请函的小朋友和小动物可以参加!看!猜猜看邀请函里装着什么?
教师:看这边小鹿已经铺好了一条由森林通向我城堡的路!我们来跟它先来走一走!
(三)个人操作:帮助小狗和小熊到达城堡
1.教师出示操作卡,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看!这里还有其他小动物需要你们帮忙!是谁呀?(小狗和小熊)它们想尽快到达城堡!
2.请四位幼儿上来介绍。
教师:小狗和小熊(实物)很开心,对我说,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国王我想知道你们是怎么铺的魔力地砖路?谁想拿着上来介绍呢?
3.幼儿获得邀请函。
师:我们来数一数用了几块魔力地砖?真棒!为了感谢你,我也送你一封邀请函(红色的),待会请你和好朋友给自己铺路吆!
(四)合作操作:小朋友也到达城堡,参加舞会
1.幼儿分组合作,利用邀请函中的魔力地砖铺路通向城堡。
教师:现在4种颜色的邀请函说了,它想和颜色相同的小朋友一组,一起合作用魔力地砖铺路,到达我的城堡来参加舞会!城堡的前后左右四扇门已经为你们打开!红队从红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左边的城堡为胜利,绿色从绿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右边城堡。黄色从黄色的起点出发到达这个城堡,蓝色从蓝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后面的城堡!成功到达各自的小城堡后,就请坐在位子上休息!天渐渐暗了,小朋友们赶快结队铺路吧!
师:呀!我的城堡里坐了这么多小客人呀!我太高兴了!化妆舞会快开始了!请客人们选好自己的装扮,和国王我一起尽情跳舞吧!
2.师幼在音乐中,戴上装扮,尽情跳舞!
活动延伸:
玩一玩走迷宫的游戏。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相关文章
-
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的中班科学活动《数的守恒》
-
中班科学活动反思性说课稿《认识5以内的序数》
-
中班科学公开课活动《认识5以内的序数》——反思性说课
-
大班科学活动《9以内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
大班科学领域统计数学活动教学设计《小兔开店》
-
数学教案《蝴蝶翩翩飞》小班科学领域活动评估
-
中班科学领域活动《大师兄的金箍棒自然测量》数学教案反思
-
小班数学活动《小兔子过生日》科学教案反思
-
中班数学活动《小兔的蘑菇地》教学设计
-
数学活动《地上的影子》大班教案学习4的加法
-
中班科学活动《5以内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
中班科学活动《数高楼18的序数》教学设计反思
-
数学活动《畅游宾果小镇》大班科学教案排和座
-
科学活动《送给恶猫的礼物》大班数学教案
-
科学活动《7的认识》大班数学教案
推荐文章
-
教孩子理解2与3前后两数的相邻关系的教案
-
让孩子学习用数字记录班级物品的数量的教案
-
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教案
-
培养幼儿积极思维能力的优秀教案
-
数学活动——长短、宽窄、厚薄排序
-
培养幼儿良好操作习惯的教案
-
教孩子学习9组成的教学方案
-
教孩子认识球体的教学方案(数学)
-
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学习的教案
-
大班数学教案《新建小区》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温度计》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6的组成》反思
-
学会宽容
-
幼儿园美术教案:叶子画
-
中班级第二学期教育目标
-
大班健康教案反思《身体的秘密》
-
青橙教育200教室朋友圈文案39句
-
快手优质昵称 快手气质网名267个
-
快手很火的名字大全386个
-
男生喜欢的个性游戏网名43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