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5以内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5以内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1、中班科学活动《5以内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两数之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通过操作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学习如何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6、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重点:
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
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4只小动物图片、4座房子。
2、 每位幼儿1~6数字卡片、1~6点卡
3、1~6数字卡片、磁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动物找邻居
(1)通过动物搬新家,初步感知“邻居”概念。
师:小朋友在家和自己的邻居玩吗?孩子说一说。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搬了新家,他们找不到自己的新邻居了,请大家帮帮忙。(教师出示动物房子)!
师:看看谁搬了新家,你们知道他们的邻居吗?(孩子们说一说)
教师帮助幼儿理解住在家两边的小动物就是小猪的邻居。
问:小猪家的门牌号小狗家少1,小猪家住在几号?
猴子家的门牌号比小猪家多1,小猴家住在几号?
(2)教师小结:原来邻居就是住在隔壁的人家,小动物们都有两个邻居,就是住在他们前面和后面的小动物。
二、数字朋友找邻居
师:小动物们有了新邻居真开心,这里有一些数字朋友,他们也要来找邻居了。
教师出示数字1、2、3、4、5
提问:数字2的邻居是谁和谁(1,3)? 数字3的邻居呢?(2,4)
(因为1在2的前面,比2少1;3在2的后面,比2多1)
教师小结:一个数与它前后邻居的关系,是相邻数关系,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所以2的相邻数是1和3。
三、游戏:找朋友
教师幼儿共同游戏:老师和孩子伴随着歌声给数字找相邻数。
四、幼儿操作:
1、给每位幼儿分发的数字1--6和圆点1--6。
2、幼儿根据老师说的数字出示相邻的数字
3、幼儿根据老师说的数字出示相邻数的点卡。
4、一位幼儿出示数字其他孩子出示它的相邻数字或对应点卡。
五、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父母或邻居小朋友一起给1到5的数字宝宝找他们的相邻数。
活动反思:
本课的重点应该是先学会找相邻数,然后再认识相邻属于本数的关系,幼儿接受起来也就更加容易。可是怎样引出相邻数这一概念呢?我用了幼儿易理解“挨着”这一词来向幼儿介绍出相邻数。首先请5名幼儿带着数字头饰按顺序排成一排站在大家面前,然后请下面的幼儿说说5个数字宝宝互相之间谁挨着谁,并一一指出来,孩子都能说出数字宝宝1挨着数字宝宝2,数字2又挨着“1”和“3”……。虽然台上没有数字“6”,可是幼儿能够说出5挨着“4”和“6”,就这样这一课的重点就迎刃而解了,对于认识相邻数与本数的关系在一节课中无法得到更深入的学习。
2、大班教案《20以内的相邻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体会20以内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2、知道任何一个数的相邻数有两个,乐意与同伴合作。
3、喜爱参加相邻数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数棒、挂图
2、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数棒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教师幼儿相互问候。 走线,进行线上游戏:找邻居。每个幼儿一张数字卡片,边念儿歌边走线。教师出示任意一张卡片,手拿相同卡片的幼儿就站在中间念儿歌,当念到“我的邻居在哪里”时,拿着相邻两数数字卡片的幼儿念“你的邻居在这里”并走到中间,三个相邻数好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
2、集体活动。
①复习1~20的序数。 接龙游戏:1名幼儿任意说一个数,后面的幼儿依次往下数,一直数到20。
②感知“一个数的相邻数有两个”。 出示“宿舍楼”挂图,请幼儿将数字宝宝1~20 按顺序住进20间宿舍。设情境:数字宝宝2没有牙膏,想找邻居借。请小朋友观察并想想:谁离它最近,谁是它的邻居?组织幼儿讨论交流,可能出现两种找法。 第一种:找它前面一间房(1号宿舍)的邻居借。 第二种:找它后面一间房(3号宿舍)的邻居借。 小结:一个数的相邻数有两个,如数字1和3都是2的相邻数。
③体会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操作学具“数棒”,请幼儿将数棒按顺序摆放,在每根数棒旁摆上相应的数字卡片,教师问幼儿:你发现了数棒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引导幼儿发现:数棒越来越长,每根数棒比它前面的数棒多一节,比它后面的数棒少一节。 师幼共同小结:1~20是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每个数总比它前面的一个数多1,比它后面的一个数少1,所以每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
3、游戏活动。
游戏“抱一抱”。分发给幼儿每人一张1~20的数字卡,教师任意出示2~19的数字卡一张,请拿有这个数相邻数的幼儿与老师抱一抱。游戏反复进行。
4、分组活动。
第一组:操作数字卡片和数棒。幼儿在相应的数字卡片下摆放相应的数棒,感知体验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第二组:完成操作册第33页的活动。 第三组:玩相邻数接龙游戏。一名幼儿出数字卡片,其余幼儿接龙。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9以内的相邻数》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9以内的相邻数
设计意图:
对大班幼儿的小朋友来说,1到10的数字都是认识的,但是对1到10的相邻书来说不是和认识,如2的相邻数是1和3等等,为了学习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以此来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想象里和交往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10以内数字的相邻关系。
(2)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习。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卡若干
2、房子图10副
3、操作点卡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起幼儿兴趣,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1、师:你们知道什么叫邻居吗?你们旁边的两个朋友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幼儿互相说)
(二)引导幼儿认识相邻数。
1、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今天,我们除了客人老师外,还有一些数字宝宝也来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出示大数片1——10)。数字宝宝是好朋友,他们都住在数字国王买的新房子里,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新房子吧。
2、(展示房子图),今天数字宝宝们就要搬家住进新房子了,可是他们买的房子是一样的,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住在哪一栋房子。他们请我们大班的小朋友来帮帮忙,把他们送到新房子里去,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3、请10名幼儿上前把数字宝宝送到新家,大家说说送的对吗?为什么?
4、数字宝宝住进了新房子,我们来看看数字宝宝2的邻居是谁?2的前面是几?(是1),2的后面呢?(是3)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这里有一个秘密。2比前面的1多1,2比后面的3少1,所以2的邻居是1和3。
(举例说5)同上
小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就是比一个数多1,比这个数少1,的前后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相邻数。
5、现在苹果宝宝也想找邻居了,请小朋友们帮帮忙。
(出示幻灯片)苹果“3”和“6”。
师:苹果3的邻居是谁?苹果6的邻居是谁?
(三)游戏
数字宝宝很高兴,他们说我们小朋友很聪明,他想和你们玩游戏/。
1、游戏开始(纸牌乐)
规则:幼儿两人一组,每组10张纸牌,一个红花,游戏开始时两个人猜:石头剪子布,赢的一方先取一张纸牌,输的幼儿说出他的相邻数。说对得红花,说错对方得红花。
这个游戏好玩吗?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
2、(抢凳子)
你们都玩过抢凳子游戏吗?今天我们要和数字宝宝一起来玩这个游戏,你们想玩吗?
规则:每人一张数字卡,14个小朋友13张凳子,音乐起,小朋友饶着凳子走,音乐停,小朋友就抢凳子坐,没有凳子的小朋友,报上自己的数字,并请出自己相邻的好朋友。例如:6。
提问:为什么你的好朋友是5和7?(因为我比5多1,比7少1)
结束:我们教室里还有很多的好邻居,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的教学方法。
4、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了解平面镜的特性,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有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操作能力。
3、对镜子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平面镜、动物玩具、音乐
各种透镜、面镜
活动过程:
一、照镜子,了解镜子的特性
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
2、请你找好朋友玩一玩照镜子的游戏。
3、小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二、镜子反光实验
1、幼儿分组探索
2、小结
三、游戏:小动物照镜子
1、第一次操作,发现动物数量的变化
2、第二次操作,发现如何变化
3、第三次操作,把两面镜子竖直面对面放,进行探索。
四、拓展经验
1、平面镜真奇妙,我们发现了好多平面镜的秘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奇妙的镜子,你知道有哪些?
2、这些镜子也藏着许多秘密,我们在分区活动的时候再玩一玩,发现它们的秘密。
活动延伸:
1、区活动时,继续探索平面镜的其他特性。
2、在区域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其他镜子的特性。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研究镜子,由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我主要处于引导者的位置对探究活动有计划的进行组织。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5、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哈气》含反思
生成背景:
最近天气较冷,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玻璃上有了哈气。今天晚餐后,鲁晓涵、李婉娜几个小朋友来到窗前看外面的景象,看到旁边的王晶正在专心的在玻璃上印小手印,他俩看后也印了起来,其他小朋友看到后也都争先恐后的在玻璃上画着、写着、涂着兴奋极了,在图画过程中,孩子开始讨论:这些气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可以在上面画画?抓住孩子的兴趣及探索需求有趣的哈气这一探索活动开始了。
生成过程:
1、了解幼儿对哈气的已有经验:
老师:为什么玻璃上能画画。幼儿兴奋地讨论着。
嘉文:玻璃上有哈气。子萧:玻璃上有一层雾可以在雾上画画。王月恒:还有水珠留下来呢。
(大多数孩子的已有经验就是哈气,但是哈气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孩子不了解。我给孩子提出任务:寻找有关哈气产生原因,引导幼儿进行大胆的探索,并能主动相互交流。)
2、试验、探索:
幼儿通过协商后共同分为三组进行试验,他们各自到自己感兴趣的组搜集有关材料。
第一组的幼儿找来镜子、玻璃、和一杯水,把玻璃盖在杯子上,过了一会儿玻璃没有一点变化,孩子们纷纷议论没有产生哈气的原因。王子萧说:哈气是热气遇到冷空气才产生的,我们用热水试一试。孩子们从保温桶里接了温水,又从暖瓶里接了开水,分别把镜子、玻璃、放在两别水上。不一会儿工夫镜子、玻璃上发上了变化,嘉文急忙说:“你们快看,温水的镜子上有哈气,热水的玻璃上开始有哈气,一会儿就有水珠流下来了。“其他小朋友也分别交流自己的发现,并把实验结果用图画的形式表征下来。
第二组的幼儿来到三楼平台现场实验哈气产生的原因,幼儿大力的呼着气,发现呼出的气体是白的,然后到玻璃橱窗前呼着气,玻璃上顿时就形成了一层哈气,子萧说:“老师我们知道哈气,但在太阳下呼出的气为什么是白的呢?”我也装出惊奇的样子说:“是呀,这个问题太难了,怎样才能知道它的答案呢?”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的方法:问爸爸、查书、上网,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投入到答案的搜集中。
第三组的幼儿在上午活动区活动时,他们用力往玻璃上哈着气,玻璃上有一层薄雾,不一会儿就被太阳晒干,到了晚饭后玻璃上已经有水珠流下来,这一组幼儿通过早、晚玻璃上哈气的比较找到了答案。他们发现每当冷空气遇到热空气就会形成小水珠,就是小朋友看到的玻璃上的哈气。
第四组的幼儿有的看光盘、有的从自己带的书籍中查找有关哈气的资料并互相交流着。
3、交流、分享:
幼儿把实验的过程、结果进行表征、互相交流。在表征后幼儿利用绘画的形式把实验经过结果记录下来,这样做不仅提高幼儿的表征能力,而且提高了对知识的巩固及口语表达能力。第一组幼儿的答案是温差越大,哈气就越明显;第二幼儿通过看录像,他们了解到呼出的气是无色的,就是我们看到的白色气体;第三组幼儿详细展示了他们的实验前后的表征图,把上午、下午哈气的不同时间的不同变化,进行了比较,使其他幼儿看了一目了然,使哈气这一抽象的自然现象,经过幼儿的实验、探索,明白了它产生原因,使这一的形成问题在探索中得到解决。
体会与反思
这次生成活动,使教师观察到位,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幼儿在活动中有自由探索、交流的气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在活动中能抓住教育契机,进行适时的引导。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矛盾点,鼓励幼儿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答案。通过生成活动,孩子们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学会了学习的方法,运用多种途径,通过实验、观看录像等形式来寻找答案,体现了《纲要》的指导思想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精神。
6、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指纹》含反思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探索自身的兴趣。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3.引导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红色印泥若干盒:白纸,抹布若干。
2.放大镜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给幼儿讲一个关于用指纹破案的故事,引起幼儿观察指纹的兴趣。
二展开
(一)印指纹
让幼儿用手指蘸印泥将指纹印在纸上,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二)观察指纹
1.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和纸上的指纹印,说说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
2.引导幼儿互相观察指纹印,说说每个人的指纹有什么不同。
三、了解指纹的作用
1.出示老师们的两种较为典型的指纹印,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差异,找一找自己指纹的特征。告诉幼儿;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指纹永远不会变,因此可以用来辨认人。
2.演示用蘸有印泥的手指一一触摸玻璃杯、笔、电话等物,请幼儿说说有什么发现。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这一点对哪方面有帮助?(警察叔叔能够利用罪犯留下的指纹作为证据抓住罪犯。)
3.还有什么用处?老师出示图片——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为幼儿讲解,开阔幼儿眼界。
4.还有什么东西像指纹一样有一些纹理?
四、进行指纹印画
1.引导幼儿指纹印画。
2.引导幼儿相欣颀赏指纹印画、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越来越渴望探索他们身体的奥秘,在平时的活动中许多孩子无意发现他们手指上的线条,他们惊喜地告诉我:“老师你看我手指上有一条条的线。”但对于这个问题却只停留在发现的阶段,如何将孩子的兴趣点提升出来,引导他们更进一步的探索?这对孩子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设计了次活动。
7、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木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固定数量的木棒拼搭造型,感知形体与空间的关系。
2.喜欢拼搭游戏,能创造性地拼搭出不同造型的物体。
3.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体验空间造型变化的乐趣。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含音乐背景)。
2.每人8根小木棒、1块操作板。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PPT,在背景音乐声中引出情境。
师:小白兔和小黑兔是一对好朋友,他俩总喜欢一块儿出去玩。有一天,他俩一起来到一片大森林里,走着走着,远远地看见前面有一些东西。是什么呢?它们很好奇。
师:(音乐骤停)它们走过去一看。哦,原来是小木棒!
2.继续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用木棒摆放的图形。
师:嗯,小黑兔也有好主意,它想到了用小木棒来搭东西。我们来看看,它搭出了什么?(小黑兔搭出了一朵漂亮的花。)
师:小黑兔用几根小木棒搭出了这朵花呢?它是怎么搭的?
师:小白兔想搭一个和小黑兔不一样的东西。我们来看看,它搭出了什么?
师:它用小木棒搭了一间漂亮的小房子。它是不是也用了8根小木棒?它是怎么摆放小木棒的呢?(有横放的,也有竖放的。)
师:小木棒好神奇呀!小黑兔、小白兔都用了8根,却搭出了不一样的图形。你们想动手试一试吗?也能用8根小木棒搭出和兔子不一样的图形吗?
师:这里有片草地(指绿色地垫),上面放着操作板。等会儿,你可以找一块操作板,从箩筐里数出8根木棒,在自己的操作板上搭一搭。当音乐停时,保留你的图形,赶快回到座位上。听清楚了吗?
二、自主探索
1.自由拼搭。
幼儿每人取8根小木棒自主探索,在操作板上拼搭各种图形。教师巡视,鼓励幼儿搭出各种各样的图形。
2.展示图形。
(1)共同欣赏几个有代表性的幼儿作品。
师:你们真厉害,搭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谁的作品?请你来介绍一下,你搭了什么?是怎么搭的?(请两至三个幼儿介绍。)
师:同样用8根小木棒,小朋友们却搭出了不一样的图形。真是神奇的小木棒!
(2)欣赏立体作品,并与之前的作品进行比较。
师:瞧,这个作品很特别。请你们仔细看看这个作品和其他作品有什么不同。(这个作品是站着的,其他是躺着的。)
师:这是谁搭的?请问你搭的是什么?是怎样搭的?
师(小结):小木棒不仅可以躺着搭,也可以站着搭。
3.总结和提升拼搭技能。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用什么方法搭的。
师(播放PPT):这些作品都是用小木棒搭的,但方法各种各样。有的让木棒平躺着搭造型,如:一根接着一根延长或搭出曲线,或从中间向四周发射出去,或头和尾相接围成圈。也有的把木棒立起来搭造型,如:两根木棒立起来,上面再平铺一根木棒架空,就像一个门洞;或将木棒从洞中穿越;或者将木棒联接、转向、交叉……
三、学习新的空间造型方法
1.感知和探索。
师:看了这些方法,你有没有新的想法?
师:现在,请你们再来试一试,用看到的这些方法搭出与众不同的造型。注意:立体造型要搭得稳,别让它倒下来。当音乐停时,要小心地保留作品,然后回到座位。
(每个幼儿拿8根小木棒,在操作板上自主探索,拼搭各种造型。)
2.交流和提升。
师:大家都完成了。现在请两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师:×××,你搭的是什么?是怎么搭的?用到了什么方法?
师:哦,你搭了一座小桥,桥下还有小船。你把四根木棒立起来,上面再平放一根,两边各斜着放一根,还有一根放在了桥下面。你用的方法真多。
师:还有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师:×××,你搭的是什么?是怎么搭的?用到了什么方法?
师:你搭的是一栋高楼。两根木棒分开立起来,上面平铺一根后,再在上面垒一层,还有两根平铺在楼房两边的地上。你用到了很多方法,搭出了很棒的作品。
师:还有谁搭的也是楼房?和他搭的一样吗?你是怎么搭的?用到了什么方法?
师(小结):把小木棒立起来向上搭建,可以运用垒高、架空、穿越、盖顶、联接、转向、交叉等方法搭建出这么多有趣的造型,太有趣了。(边说边指出有相应技能的幼儿作品。)
四、合作创意拼搭
1.产生挑战自我的愿望。
师:×××把8根木棒都用上,搭出了这个高楼。有什么办法能让高楼搭得更高呢?
师:是的,两个人一起玩,把木棒合起来,数量就多了。你们愿意挑战吗?
师:看看在规定的时间里,两个好朋友合作能不能搭出更多的不一样的图形来。(www.www.banzhuren.cn)请听好要求:两个好朋友把木棒都放在这个箩筐里,然后一起到后面的桌子上找一块白色小广场(大些的操作板),商量好要搭什么,再一起动手搭。作品完成后就举手,我来给你们和你们的作品拍合影。
师:注意,当音乐停时,要小心保留你们的作品,轻轻回到座位上。
2.尝试合作搭建。
两个幼儿一组,共用16根小木棒进行大胆想象、搭建(如图五)。
五、欣赏造型作品
师:老师把你们和你们的作品都拍下来放在了电视机里,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师:这是谁和谁的作品?搭的是什么?他们用到了什么方法?(分享多幅作品。)
师: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
师:这两个小朋友把小木棒合起来就有了更多的木棒,就可以运用更多的方法搭出更多、更复杂的造型。
师(小结):这8根小木棒太神奇了,变出了各种各样的造型。以后,你们可以和三个、四个好朋友一起搭。也可以一个人用10根、20根小木棒来搭,看看能不能发现新的方法,能不能搭出更有趣的图形来。
师:你们来数一数,有几根小木棒?
师:有8根细细长长的小木棒,小木棒可以做什么呢?(幼儿猜测。)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8、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桥》含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桥的发展史,体会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通过调查了解桥的多样性,感知桥梁的形状及组成。
3.对桥梁感兴趣,积极参与桥的话题讨论。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情景表演:我的好邻居。
2.请家长向孩子讲述一些有管邻居间的好人好事。
3.幼儿图书、视频转换仪。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认识活动桥,了解活动桥的用途。
教学方法与手段:
情境表演法,示范法。
教学过程:
一、幼儿游戏,引入课题。
幼儿分组玩音乐游戏《捉鱼》。
师:怎么把被网住的小鱼救出去?让幼儿想各种办法救出小鱼。(降低或打开鱼网,让做鱼网的幼儿将手抬高、蹲下或两手打开等方法救出小鱼)
师:有两个好朋友也想跟我们一起玩游戏,(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但他们在路上遇到了困难,怎么办呢?
讨论回答。
通过讨论,引导幼儿拓宽思路说说自己力所能及做的事情。
二、认知活动桥
介绍活动桥。(课程重点)
小朋友想的办法很多,也很好,蓝猫和淘气的好朋友鸡大婶也想了一个办法。播放课件:展示双叶式立转桥(如图一、二),重点讲述双叶式立转桥特点及用途。当桥面水平时,车可以从桥上通过,船来了,桥面像两片树叶向上打开,船通过后桥面又可以恢复到水平状态,方便了水陆的交通。
介绍部分活动桥。
升降桥(图三):车通过时,桥面是平的,船来了桥面能上下移动。
自动旋转桥(图四):车通过时,桥面水平,船来了桥面绕一根竖轴平转90°,船只通过。
总结活动桥特点,得出结论:可以转动或移动的桥叫活动桥。
欣赏活动桥
幼儿欣赏现实生活中的活动桥(英国塔桥图五,天津海门桥图六等)。
观看情景表演。
通过看情景表演,来更好的理解课上内容
三、幼儿操作活动,设计活动桥。
小朋友,鸡大婶邀请我们一起去参加活动桥设计大赛,现在请小朋友也开动脑筋,设计出不一样的活动桥,让它们的功能更多更强大,争做最出色的桥梁设计师。
幼儿进入活动区,利用废旧物品(橡皮泥,油画棒,双面胶,胶水,水彩笔,白纸,各种废旧纸盒,积木,可乐瓶,方便饭盒,色卡纸,筷子等等)设计各种活动桥。
幼儿作品评析
幼儿思考回答也应该如何解决故事中遇到的问题。
让幼儿能通过估计的理解达到能自我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主题“桥”来源于身边的事物。我以谜语开始,吸引幼儿兴趣,从谜语中对桥有了初步的形态和功能认识。在活动中主要让孩子了解了桥的演变,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究“桥”,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与比较,对桥的特征及功用等能自己描述出来,对桥的材料的描述让幼儿感受科学发展的进步。但是幼儿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桥了解较少,在说一说自己见过的桥是什么样的叫什么名字中,大都说的是家附近、甚至是小区里的桥,品种较为单一。需要在课前多做一些准备,让幼儿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了解桥的外形和用途,使经验更丰富些,这样幼儿才能更好的发散思维,进行创新。
9、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身边的科学》5个子活动含反思
活动背景:
随着时代的前进,现代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小朋友在生活中会发现许多科学。为什么沙发有弹性?为什么轮子都是圆形?如果用方形或三角形做轮子会怎样?为什么有光的地方就会有影子呢?为什么影子有的时候长,有的时候短?当我们仔细观察和思考的时候,会发现我们身边有许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了解。
在“我们身边的科学”这个课程活动中,我们希望通过以生活中常见的科学为话题,从生活中幼儿常接触和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可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感兴趣,能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会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2.通过尝试、感知和操作,积累一定的学习体验,形成有关概念。
3.感受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培养独立性和创造性。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区角环境的创设:
1.益智区:
1)幼儿比较并记录自己的发现,看看什么更有弹性。
2)幼儿尝试、比较让玩具动起来的不同方法并记录。
2.阅读区:
教师提供小汽车、树、花图片,让幼儿有表情地讲《蓝汽车》的故事。
3.表演区:
利用小动物的头饰,等东西,根据顾客需要的物品,玩小猴卖“”的游戏。
4.生活区:
提供大小不同的刷子,豆类、米、沙子等;咖啡色或黑色卡纸、白色绘画纸、黄色绘画纸、瓶盖子、笔、糨糊、剪刀。
5.美工区:
教师提供大大小小的牌形硬卡纸。
6.建构区:
利用大、中型积木和拼插片等材料搭建汽车等各式玩具,建一个开心科技园。
活动网络图:
最喜欢的玩具玩具动起来弹性我的好帮手轮子
会变的图形玩水游戏小猴卖“”颜色变变变好玩的泥奇妙的刷子通信工具
活动过程实录:
子活动一:最喜欢的玩具
活动目标:
1、了解周围人喜欢的玩具(包括大人小时侯喜欢玩什么),感知玩具的多样性。
2、活动中能积极大方地与人交往。
3、让幼儿对自制玩具产生浓厚的兴趣。
幼儿言行:
韦敏:“我的玩具叫‘奥特曼遥控赛车’,它跑的速度可快了,在玩的时候要注意遥控器一定要对着汽车前的天线,这样它可以传送电波,汽车就能启动了。”
郭家君:我的玩具是只会说话的小猫,你说什么,它就会说什么,不信你试试!
讨论:你们知道大人小时侯玩什么玩具吗?
华正:我爸爸小时侯用木头做一把手枪,用木头销成一个陀螺。大人小时侯玩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
张玮乐:大人小时侯会玩好多民间游戏,我妈妈说:捉迷藏、扔沙包。
教师回应:
小朋友对大人小时侯玩的玩具特感兴趣,他们一个劲地问我小时侯玩过哪些玩具,当知道老师玩的玩具也是通过自己动手做的,如:毽子、沙包、牛皮筋等,小朋友说:回去我也用一些材料做玩具,这就是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的——让幼儿学会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使自己玩有所乐。
子活动二:小猴卖“”
1、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故事中各种动物的语言分析出它们所要的圆圈各表示什么。
2、对物体的形状感兴趣。
教师指导策略:
老师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各种小动物各自所需要的物品,让幼儿在游戏中知道故事情节,并能自己改编故事内容。
讨论:小猴看到“”后,为什么就知道它们所要的物品呢?
幼儿言行:
陆家铖:因为小猴问它们要什么,小鸭说它要学游泳,所以小猴给它一个游泳圈;小猫说要照着洗脸,小猴就给它一面镜子……
马一冰:因为小猴听它们说的话就知道它们想要的东西了。
讨论:除了用圆圈来表示自己所要买的东西,你们知道还可以用其他图形来表示自己所要买的东西吗?(如:)
教师回应:
让幼儿在区角中根据图形的不同来改编故事内容,同时让幼儿在表演中知道每个图形的用途,知道它们也是不可缺少的,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子活动三:轮子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轮子的特性和用途,。
2、了解周围世界中有各种轮子,对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兴趣。
活动记录:
事先我制作了一张调查记录表“我看到的轮子”,要求幼儿用图示记录在表上,同时让他们寻找一些有关轮子的玩具,并与家长商量轮子的特性和用途,了解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轮子。
讨论:为什么轮子都是圆的?
徐健威:如果轮子不是圆的,就会出交通事故。
仇苏阳:只有圆的轮子才可以滚。
教师指导策略:
幼儿虽然能说出轮子的特性和用途,但是他们不知道轮子可以省力,于是我们开展了游戏活动——运物,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让幼儿尝试、比较,理解轮子不仅可以省力,还可以省时。
子活动四:奇妙的刷子
活动目标:
1、积极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刷子,了解刷子的不同用途。
2、对生活中的小工具产生兴趣,体验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幼儿言行:
小朋友拿了各自带来的刷子进行尝试活动。看:徐健威和邵鄢拿了长柄刷到卫生间去打扫卫生,周宸看见了也去帮忙;华正拿了衣服刷在“洗衣服”;马一冰拿着鞋刷在像模像样地刷皮鞋;这时,传来小朋友哈哈大笑地声音,我跑过去一看,原来蒋逸文小朋友用睫毛刷在化妆呢,只见她两只眼睛黑糊糊的,象只“熊猫”似的,可是她非常开心;有的小朋友拿着自己带来的刷子和同伴交流,不懂的他们也能问老师这些刷子的使用方法。
教师指导策略:
让幼儿在尝试过程中,知道了刷子的不同用途,掌握了各种刷子的使用方法,同时也体验到刷子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子活动五:通信工具
活动目标:
1、了解通信工具的外型结构和用途,知道通信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2、让幼儿正确使用通信工具,并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设计思路:
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而通信工具也越来越多,小朋友的家里有电话、有手机、有电脑、有可视电话……可是幼儿对这么多的通信工具的用途并不了解。针对幼儿关注的话题,我们预设了本次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幼儿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师反思:
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与小朋友一起去收集资料,并进行讨论了解通信工具的种类、用途,知道电话有固定和移动两种;小灵通和手机的不同;可视电话和电话的不同;对讲机与手机的不同等等。在整个活动中小朋友的积极性很高,小朋友的接触面比较广,而且信息也比较灵通,象周宸知道还可以用传真机来发送照片、信;华正知道可以上网运用语音与爸爸讲话。通过本次活动小朋友对通信工具比较感兴趣,因为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自己身边的通信工具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所以他们能积极投入到此活动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会问:老师,为什么轮子都是圆的?老师,为什么有月亮时就有星星,而没有月亮的时候,天上就没有星星?针对孩子们的提问,我们查找了一些资料,告诉他们。我们让孩子找一些有关弹性的物体﹑电话的种类﹑刷子的种类等等。
王涵小朋友和妈妈一起收集了弹性物体:轮子﹑沙发﹑海绵﹑氨纶﹑球类﹑牛皮筋……
刘翼小朋友和妈妈收集了电话的种类:公用电话﹑移动电话﹑无绳电话﹑母子电话﹑小灵通﹑手机﹑遥控电话﹑卫星电话﹑对讲机﹑网通电话﹑网络电话﹑可视电话﹑传真机……
各种各样的刷子是由小朋友自己带来的,他们互相介绍自己的刷子,并能讲出刷子的用途以及给人类带来的方便,小朋友一边尝试,一边交流,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了解我们周围的科学,知道我们的工具是通过科学家和工人用他们的智慧来建造的,同时要求小朋友从小就要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并知道科学会给人类带来方便,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10、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认识5以内的序数》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认识5以内的序数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学习按给出的序数词找到它所表示的相应位置。
3、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在计算活动中的兴趣。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森林小区图、楼房图、各种小动物教具若干、写有1—5序数的“钥匙”一套、幼儿每人一套空白卡片、一支黑色笔、一张照片卡供游戏使用。
活动过程:
一、学习用第几座的形式来表示五座房子的序数。
1、引出课题:告诉小朋友一个好消息!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搬新房子啦!它们还请小朋友们去帮忙分房子呢。看!森林小区有这么多漂亮颜色的新房子,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呀?
2、别着急,我们从左到右,一座一座的说。(绿的、红的、蓝的、黄的、还有紫色的。)
3、咦,这些小房子怎么没有门牌号码呢?一会儿小动物们来了可别迷了路呀。这样吧,我们一起动手帮它们做好钉上去,好吗?
4、先数数一共有几座房子,看看要做几块门牌。(齐数后,交待幼儿操作:数五张空白卡片,在卡片上分别写1、2、3、4、5的数字。)
5、现在开始钉号码。告诉我,绿色的房子排在第几座?(第1座)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幼儿举“1”卡,选择一幼儿的“1”钉在房子上)
6、紫房子排在第几座?请小朋友们好好数一数。(第5座)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举数卡并钉在房子上)
7、黄房子排在第几座?(第4座)------
8、红房子在第几座?(第2座)------
9、蓝房子在第几座?(第3座)------
二、进一步巩固序数词第一至第五。
1、小房子钉上了号码,小动物们就不会迷路了。我去把它们请来,好吗?看,谁来了呀?(小鹿、小猪、小熊、小狗、小兔)
2、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数数:5只。)五座小房子正好够住。分房子啦!快排好队。(出示“钥匙”)
3、小鹿排在第几个?(第1个)(我们给它挂上第一座房子的钥匙“1”)
4、小兔排在第几个?(第5个)(------“5”)
5、小熊排在第几个?(第3个)(------“3”)
6、小狗排在第几个?(第4个)(------“4”)
7、小猪排在第几个?(第2个)(------“2”)
8、请五位小朋友把它们送到房子前。(钉上)
小结:小鹿、小猪、小熊、小狗、小兔它们都欢欢喜喜地搬进了新家,可
三、学习根据序数词找到相应的位置。
1、什么声音这么吵呀?(出示小动物园贴图)是小松鼠、小羊、小猴、还有小乌龟,噢,原来它们来晚了,还没找到合适的房子呢!我们再帮它们找找还有空房子吗?
2、(出示楼房图)草地的后面还有一幢新楼房,看窗户我们就知道还空着许多房间呢。数一数这是几层楼的楼房?
3、每层楼都有几个房间?(集体数)
4、(出示乌龟)学:我不喜欢住在楼上,每天爬上爬下的太累了,我只想住第一层,小朋友,你们能帮我找找吗?找到了就把我的照片贴在新房的窗户上吧。
5、(出示松鼠)说:我喜欢住得高高的,我要住第4层的最后一个房间。(找,并贴照片)
6、(出示小羊和小猴):小羊和小猴是好朋友,它们想住得近一点,有没有两个挨在一起的房间?在哪?
7、(找)三楼还有两个挨在一起的空房间,数一数是第几个房间?(从左往右数)就请小羊、小猴住这儿吧。(请两幼儿上前贴上照片)
小结:我们今天帮了那么多小动物的忙,你们高兴吗?小动物们都搬进了新家,我们也到森林宾馆去休息一会儿好吗?
四、学习用第几层第几间的形式表述物体的位置。
1、出示森林宾馆图:漂亮的森林宾馆一共有1、2、3、4、5,五层楼;每层楼有1、2、3、4、5,五个房间
2、教师示范把自己的一张照片卡插在其中一个窗户里:我已经找到房间了,是第X层第Y间(数),我用照片做了个记号,你们知道我住哪吗?一会儿别忘了到我房间来玩。
3、小朋友们也把自己的照片拿出来,轻轻地插进一个窗户里,表示你在这个房间休息。(辅助幼儿完成操作)
4、操作中请幼儿说说自己选的是第几层第几间,也可看一看第几层,第几间住的是谁?某某住在第几层,第几间。
5、放摇篮曲,让幼儿休息一分钟。
活动结束:
休息好了,森林宾馆的空气真好。时候不早了,我们该和小动物们说再见了。(再见!)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11、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调皮的光光》含反思
活动目标:
知道萤火虫的特征,并用发光物模仿萤火虫。
仿照故事结构编故事。
活动准备:
"故事":调皮的光光。
手电筒。
1~10的数字卡数套。
萤火虫发光的原因及方式介绍。
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用书,运用故事大书与幼儿分享故事《调皮的光光》:
--提示幼儿注意故事画面的变化,猜想故事的内容。
--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彼此的想法。
--让幼儿边看书边欣赏故事。
与幼儿一起展开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故事里有谁?说了什么事情?
--你喜欢光光吗?为什么?
--如果你是光光,会把发光的本领用在哪里?
见到说明萤火虫发光的特征、原因及方式。
--谁见过萤火虫?(如果有幼儿看见过,请他讲述他的经验。)
--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
玩"萤火虫找朋友"的游戏:
--将幼儿分为数组,每组6~7人,当雄萤火虫。
--将数字卡分给各组,每组数字卡的张数、数目相同;同时每组发一只手电筒。
--拉上窗帘,关上灯,教师持手电筒当雌萤火虫,一明一暗地打光数下。
--各组幼儿根据教师所打出的次数,找到对应的数字牌后,以自己这一组的手电筒打光响应;动作最快且正确的一组表示找到了朋友,请一名幼儿"飞"到老师身旁。
仿照故事《调皮的光光》的结构,创编故事《我的昆虫朋友》。请幼儿结合个人的经验,想象一个自己与昆虫朋友的故事。
指导幼儿用画面的方式把故事表现出来,做成一本自己的故事书。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12、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猫的眼睛》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眼睛的作用,初步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2、学习保护视力的方法,注意用眼卫生,逐步养成好习惯。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编故事图片4张。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引出眼睛的论题,说说眼睛的作用。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要让大家猜一个我们身上的器官:"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猜出是什么了吗?
师:对,它就是我们的眼睛。眼睛有什么作用?
师:眼睛可以让我们看见这个美丽的世界。(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除了我们人身上有眼睛,动物身上也有,你看,小猫咪咪就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可是最近却碰上了大麻烦,我们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二、听一听--听故事,说说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提问:
1、小猫为什么会眼睛疼?
2、它后来怎么去做的?
3、如果我们没有好的眼睛将会怎么样?(变成近视眼,无法看清东西,没有办法看好书)
小结:眼睛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她。那么,到底有哪些办法来保护我们的眼睛,预防近视呢?
三、说一说--学习保护视力的方法。
注意用眼卫生出示图片,让幼儿说说这些保护视力的方法。
小结:"二要"--看书、看电视、看电脑姿势要端正,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将胳膊肘撑在桌上,将小臂和手掌伸直,中指点到鼻尖或额头,即距离30厘米左右)--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二不要"--不要长时间的看电视、看电脑。
--不要在过亮或过暗的地方、晃动的车厢看书、画画。(看一看、找一找,教室的哪些部位光线过强、过弱,不宜看书画画)。
总结: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出去看看外面的风景,看看谁看的最远。
活动反思:
教育活动内容选材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成功与失败。本次教育活动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与他们的身体息息相关,看似一个简单的活动内容,却蕴含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孩子们对“眼睛”这一器官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眼睛是身体的器官,时时刻刻都能接触到,陌生的是对眼睛的认识缺乏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这次活动,不但让幼儿细致地了解了眼睛的构造及其作用,而且纠正了幼儿用眼方面的错误,同时学习了用眼卫生知识。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保持对活动的高度兴趣和关注,课堂气氛活跃而民主,他们对眼睛的构造还是用眼卫生,都能大胆地与同伴、老师交流,活动结束时,许多孩子都能说出不少保护眼睛的方法,这是我们希望达到的预期效果。
1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动物的尾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同伴交流自己对动物尾巴的认识,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2.了解动物的兴趣和愿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不同特征的动物尾巴图片若干(如水牛、狐狸、小兔、孔雀、蛇等)。
2.幼儿用书:《小兔借尾巴》。
活动过程:
(一)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小兔借尾巴》,引发幼儿对动物尾巴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看,这是谁呀?(小兔)。看,小兔长得什么样啊,小兔的尾巴是怎么样的?(短短的尾巴)你觉得可爱吗?可是小兔却对自己的尾巴不满意,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小朋友们听到了什么呀?听到了谁?故事中的小兔都向谁借尾巴的?它借到没有?那小动物们是怎么说的?(三种不同的形式提问:一、听到了谁,问谁借?二、除了这个还有谁?三、出示图片再问)小兔需不需要向别人借尾巴呢?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动物的尾巴都有各自不同的本领,都有自己特殊的用途,不是其他动物可以替代的。
(三)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交流。
1.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探索操作的形式来进一步掌握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师:今天给小朋友准备了一张操作卡,上面有xxxxxx,他们的本领都会在旁边,一会请小朋友来匹配。操作卡上的一条线是代表平衡,花朵是代表漂亮,你们在做之前要先看好动物后面的标记的意思。[.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2.幼儿操作,交代要求,教师巡回指导。
做好的幼儿可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交流一下,看看都做对了没有。
3.评价,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棒,都给小动物找到了尾巴,还找到了他们尾巴的作用。
(四)老师引导幼儿欣赏动物的图片。
教师:除了故事里的小动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小动物,他们的尾巴也有不同的作用,你们知道吗?老师在桌上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找找、看看。看看,它们的尾巴一样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你看到了哪些动物,他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五)教师引发幼儿继续探究动物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了解了动物们有趣的尾巴,动物朋友们还有哪些秘密呢?让我们再去找一找,看一看!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里和孩子一起探讨其他动物的尾巴的不同之处。
活动反思:
动物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各种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在分享阅读《尾巴》的活动中,幼儿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幼儿对尾巴的外形特征已有所认识,但是对尾巴的作用却不是很了解。为了让幼儿更进一步的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我设计了《动物的尾巴》这一科学活动。
14、中班数学说课稿教案《5以内的相邻数》含反思
一、说教材:
儿童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简单的说可以包含了数、量、图形与空间、逻辑与关系四大领域。数以及数与数间的逻辑关系是事物各种属性关系在人脑中引起的综合反映,复杂且不易理解,而我今天要说的相邻数对于4到5岁的儿童尚没有在其大脑中形成这一概念,而与其接近的邻居关系却是儿童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儿童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儿童的生活来选择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儿童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这堂《5以内的相邻数》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经过了小、中班的学习,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的序数》、《5以内数的形成》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根据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法则应避免由教师直接提示或者教授给他们,而是应该安排成幼儿在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因此,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将通过故事讲述和表演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通过情趣化、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学习相邻数的过程中,我们将以帮助小动物找房间为导线,让幼儿自主寻找数字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关系,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
中班数学说课稿教案《5以内的相邻数》
二、说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原则,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标: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情感)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认知)
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认知)
4、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三、说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图,6张蘑菇房子图片。
2、1-6的大点卡和数卡一套。
3、小猴、小熊头饰各一个和老虎的图片一张
4、幼儿数学操作板1个/人,1-6的点卡一套/人。
5、标有1—6的数字卡片,每个小朋友一张
6、故事《住宾馆》。
四、说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通过拍手游戏和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2、基本部分:
(1)“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有趣生动的故事讲述和表演,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故事的内容,并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并帮助幼儿相邻数的定义。
(2)幼儿自主探索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复习5以内数的形成,“ⅹ添1就是ⅹ,ⅹ比ⅹ少1”为后面理解5以内相邻数(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打下基础。
(4)幼儿操作,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五、说教法与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为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本活动中采用、故事讲述法、情景表演法、猜测法、模仿法、游戏法、操作法、验证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小组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猜猜、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习,获得知识和经验。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的说课还很粗糙,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六、活动反思:
1、对本次活动的反思:
A、活动《5以内的相邻数》属于新授课,在选材的过程中,我充分结合幼儿的对“邻居”关系非常感兴趣和幼儿对相邻数有初步了解但没有形成相邻数的概念的现状,结合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萌芽的年龄特点,通过以故事讲述和故事表演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的形式运用较好,让幼儿在轻松地在故事中将问题解决。
B、在活动的过程中,我首先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复习“邻居关系”、数的排列、数与数的关系,为幼儿后面理解“相邻数”的概念,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其中,学习2的相邻数是个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什么是相邻数,及相邻数的关系,从而为探索3、4、5的相邻数作铺垫。在整个过程中,让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但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中,虽然幼儿能在之前的游戏操作中完成相关的相邻数的练习,但对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要让幼儿在新授过程中充分理解相邻数的关系,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2、通过本次观摩活动在数学教学方面的收获:
(1)通过这次的观摩活动,首先让我学习到更丰富的数学教学方法,故事讲述和表演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通过情趣化、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对幼儿数学学习和数学思维训练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某某老师精心布置的场景,准备丰富多彩的游戏材料和头饰等。
(2)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3)数量充足、色彩鲜艳的数学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教学的目标。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的目的。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过程中,首先以“动物搬家”的情景,帮助幼儿理解“邻居关系”、复习数的排列、数与数的关系,为幼儿后面理解“相邻数”的概念,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其中,学习2的相邻数是个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什么是相邻数,及相邻数的关系,从而为探索3、4、5的相邻数作铺垫。在整个过程中,让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但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中,虽然幼儿能在之前的游戏操作中完成相关的相邻数的练习,但对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要让幼儿在新授过程中充分理解相邻数的关系,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15、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找相邻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多1或少1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房子10座,小动物形象10个(小猫、小兔、小狗、小猪、小青蛙、大象等),数字卡片1~10。
2.《粉刷匠》儿歌视频和《找朋友》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用儿歌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唱唱《粉刷匠》放松一下
师:我们是小小粉刷匠,刷了屋顶又刷墙,看我们刷的房子漂亮吗?
幼:漂亮
师:那数一数我们一共刷了多少座小房子
幼:10座
师:现在老师给这10做小房子装上门牌号,让我们的小房子更加整齐。
师:就在我们刚才刷房子的时候,他们的主人回来了,看看他们都是谁?
幼:小猫、小兔、小狗、 小猪、小青蛙、大象、小猴、小马、熊猫、小牛。
二、 给小动物们找邻居
师:小动物回到家后,看到自己的房子焕然一新,还安上了门牌号,可高兴了,都急急忙忙的进去看看。现在小朋友也来看看,你喜欢的动物和谁是邻居?
(幼儿自由回答)
师:刚才小朋友都回答正确了,邻居就是紧挨着他的小动物,那你喜欢的小动物房子的门牌号是多少,邻居的门牌号又是多少呢?
(幼儿自由回答)
三、 讲解相邻数,和数字宝宝做游戏
师:咱们小朋友都回答正确了,小动物也记住了自己和邻居的门牌号,为了表示对我们的感谢,他们要出去买些吃的奖励我们(把小动物撤走)
师:小动物刚走,门牌号上的数字宝宝们说话了,3号数字宝宝“你们还记得我的邻居门牌号是什么吗?”
幼:2和4。
师:“谁在叫我”4号数字宝宝摇摇晃晃的走了出来。(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看到3号数字宝宝说“干嘛,吵什么”“我在考考小朋友的记忆力,看看他们还知不知道我们邻居的门牌号是什么。”数字宝宝4一听,来了精神,说“小朋友,我的邻居是谁?”
幼:3和5。
师:“恭喜你,答对了!我的邻居就是紧挨着我的两个,他们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相邻数,知道了吗?”
幼:知道了。
师:刚才数字宝宝告诉我们他们的邻居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
幼:相邻数。
师:嗯,刚才小朋友看样都仔细听了数字宝宝4的话。这时候,所有的数字宝宝都出来了,请小朋友帮着找找他们的相邻数是多少?
(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我们帮助每个数字宝宝找到自己的相邻数,那你发现每一个数字宝宝和他的相邻数有什么关系吗?
(引导幼儿说出多1少1的关系)
师:小朋友说的都对,每个数字宝宝的相邻数比他自己不是多1就是少1。数字宝宝们找到自己的相邻数,为了感谢我们,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幼儿戴上数字头饰,当《找朋友》音乐停止后,两个或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
四、巧答难题,和小动物们一起做游戏
师:正当我们在玩的时候,小动物们回来了,听说我们小朋友刚刚学习了相邻数,准备用他们买的东西考考我们,看看这些东西,哪些是相邻数?
师:小朋友回答的真好,小动物们决定请我们一起去和他们吃这些好东西,来,让我们走吧!(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1、活动<10以内的相邻数>是授课的第一课时。我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帮助小动物的房子编门牌号来引出课题,让小朋友来为小朋友找邻居。孩子们对找邻居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为小动物找到了两个邻居。
2、在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时,我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游戏贯穿到教学当中。并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16、中班数学教案《5以内的相邻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能找出5以内每个数的相邻数。
2、能理解操作要求,认真地进行操作活动。
3、活动时注意力集中,能大声回答老师的问题。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5以内的数字,感知5以内的数量,理解什么叫邻居。
物质准备:
——教具:水滴形的数卡5张(数字分别为1—5),图片一张(上面画有5间相同的房子,并且房子连在一起一字排开。房子分别写有1-5的数字)
——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1-5的数字印章和印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数字接龙。
——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数字接龙”的游戏。我说一个数,你接着往下说一个数。
——师幼共同游戏,教师说1,幼儿说2,以此类推往下接。
二、找邻居。
——教师(出示水滴形的数卡):下雨啦,5个小雨滴排着队从天上落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教师出示房子图片,请个别幼儿把水滴数卡按数字对应送到房子里,并说一说:一号水滴住一号房……
——教师:小水滴想找邻居一起玩。2号小水滴的邻居是几呢?<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1比2多1个还是少1个?2号小水滴的有没有其他的邻居是几呢?3比2怎么样……
三、游戏:看谁说得快。
四、教师报数字,请幼儿说出它的一位邻居。如:教师报3,幼儿报4,并说出理由3比4少1个。
五、幼儿操作活动。
——填印数字。请幼儿观察鸽子里的数字和点子,在空缺处印上相应的数字或画圆点。
——找邻居。观察上牌图片中青蛙的数量,在下排图片中找出邻居并连线。
这次活动,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知识,而且这一课学习的知识在课后观察中我发现他们掌握得特别好。虽然因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脱口而出某一数字的相邻数,但一定会说出那一节课的学习过程,然后慢慢找出答案。
活动反思:
本课的重点应该是先学会找相邻数,然后再认识相邻属于本数的关系,幼儿接受起来也就更加容易。可是怎样引出相邻数这一概念呢?我用了幼儿易理解“挨着”这一词来向幼儿介绍出相邻数。首先请5名幼儿带着数字头饰按顺序排成一排站在大家面前,然后请下面的幼儿说说5个数字宝宝互相之间谁挨着谁,并一一指出来,孩子都能说出数字宝宝1挨着数字宝宝2,数字2又挨着“1”和“3”…….虽然台上没有数字“6”,可是幼儿能够说出5挨着“4”和“6”,就这样这一课的重点就迎刃而解了,对于认识相邻数与本数的关系在一节课中无法得到更深入的学习。
17、中班数学优秀教案《5以内的相邻数》含反思
活动目的: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重点:
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
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图,6张蘑菇房子图片。
2、1-6的大点卡和数卡一套。
3、小猴、小熊头饰各一个和老虎的图片一张。
4、幼儿数学操作板1个/人,1-6的点卡一套/人。
5、标有1-6的数字卡片,每个小朋友一张。
6、故事《住宾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1、拍手游戏:"嘿嘿,ⅹⅹⅹ(小朋友名),我问你,你的朋友在哪里?""嘿嘿嘿,在这里!"(被问的小朋友举起旁边小朋友的手。)
2、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床,请你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让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讲述并表演故事(助理教师配合故事表演)
1、讲述并表演故事后提问:
(1)熊猫说2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子的家应该是几号呢?
(2)小熊说它的家是5号的邻居,5号的邻居是谁呢?
(3)小熊的家不是6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2、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幼儿相邻数的定义。
(1)2的邻居是谁呀?( 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得出结论:2有两个相邻数是1和3;5有两个相邻数,是4和6。
(2)提问:a、那么3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
4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
得出结论:每一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
3、幼儿自主探索3、4、5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二)复习数字1-6。
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就是几?""
2、接着往下数,一直说到数字6。
(三)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2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1是2的相邻数,3是2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 发放幼儿数学操作板及操作点卡,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你找出比2多1的点卡,请你找出比2少1的点卡。"依次找出比3、4、5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三、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游戏:
1、给黑板上的数字找相邻数。
2、 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1-6其中一张数字卡片,"嘿嘿,小朋友,我问你,ⅹ的相邻数就是ⅹ和ⅹ?"。。。。。。活动结束。
附一:故事《住宾馆》
小动物们去旅游,来到了森林宾馆,要在宾馆休息。熊猫负责给小动物们分房子。熊猫把所有动物的房子都分好了,贪玩的小猴很晚才赶到。"屈,老师.教,案,网"小猴跑到熊猫面前说:"我的钥匙呢?"熊猫管理员拿出了钥匙笑眯眯地说:"在这儿。给你,你是2号的邻居。"小猴一听:"2号的邻居我知道,不就是3号吗?拜拜!"不等熊猫把话说完一阵风似的就跑了。
小猴拿着钥匙来到了3号房,可是3号房里面好象没有锁,小猴正纳闷,开门一看,呀,里面住着一只大老虎,可把小猴吓坏了,赶紧关上房门。小猴想:"一定是熊猫管理员搞错了。"可是熊猫管理员说2号的邻居有两个,不只是3号。最终在大家的帮助下,小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原来1号才是自己的房间,从此小猴知道了原来2号有两个邻居,一个是1号,一个是3号。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过程中,首先以“小动物们去旅游”的情景,帮助幼儿理解“邻居关系”、复习数的排列、数与数的关系,为幼儿后面理解“相邻数”的概念,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其中,学习2的相邻数是个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什么是相邻数,及相邻数的关系,从而为探索3、4、5的相邻数作铺垫。在整个过程中,让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但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中,虽然幼儿能在之前的游戏操作中完成相关的相邻数的练习,但对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要让幼儿在新授过程中充分理解相邻数的关系,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18、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放大的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 了解放大镜的作用。
2 . 培养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3 .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 .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 .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放大镜。
2.幼儿用书。
3.教学音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 . 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胖娃娃和小老鼠》的故事,请小朋友仔细开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边看图边讲述故事。
2.通过提问使幼儿初步体会放大镜的作用。
教师提问:小老鼠给了胖娃娃什么?
引导幼儿看图回答。(一箱图画书)教师提问:胖娃娃看到书后发生了什么事?小老鼠做了什么?
引导幼儿看图回答。(书太小,胖娃娃看不清。小老鼠抬来放大镜。)教师提问:最后怎样了?
引导幼儿看图回答。!出自:快思老.师!(在放大镜的帮助下,胖娃娃也能看清楚小老鼠的图画书了。)
3.通过亲自尝试使用放大镜,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作用。
教师出示放大镜,并介绍放大镜的拿法和使用方法。
请幼儿自己通过放大镜看一看身边的事物,并谈谈看后的感受。
教师提问:小朋友,用放大镜除了把书放大还可以把汁么放大?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回答。(放大镜可以放大小的东西)教师提问:故事中胖娃娃为什么用放大镜?
引导幼儿知道胖娃娃是因为书太小,看不见书上的内容。
教师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让放大镜帮我们看什么呢?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如叶脉、昆虫等,让幼儿知道可以用放大镜去看我们平时用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活动反思:
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放大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结合生活经验,感受人们是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放大镜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激发幼儿继续关注生活中各种小工具的欲望。
19、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紫甘蓝汁》公开课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初步发现紫甘蓝汁遇到酸碱物质发生颜色变化的有趣现象。
2.尝试在观察、猜测、验证中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对生活中变化感兴趣,体验探究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幼儿在自然探索区对紫甘蓝探索有了兴趣并初步了解一些经验。
2.物质准备:实验材料:大记录表、紫甘蓝汁(放入小瓶中)、白醋、苏打水、雪碧、蜂蜜水、脉动、茶叶水、塑料杯若干。
3.视频课件:
验证视频:介绍饮料放入紫甘蓝汁后发生变化的原因。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引发幼儿兴趣,认识紫甘蓝汁。
1.操作:紫甘蓝汁喷花实验。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红色呢?
秘密就藏在老师今天带来的材料里。
二、第一次操作,初步探索紫甘蓝汁遇酸碱物质发生的颜色变化。
1.出示材料,区分苏打水和白醋的特性。
(1)提问:它们有什么气味(让幼儿猜测)
2.幼儿探索实验
(1)如果把紫甘蓝汁倒入白醋和苏打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交代实验要求:一个桌子4个小朋友,把小瓶的紫甘蓝汁分别倒入白醋和苏打水里,看一看发生的变化。
3.幼儿第一次实验,教师重点观察(饮料加入紫甘蓝汁后发生的变化)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
4.观看课件(小博士),了解紫甘蓝汁使饮料变色的原因。(感受紫甘蓝汁的神奇作用,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5.那么你们现在知道红色的花是怎么变出来了吗?(白醋变出来的)
小结:紫甘蓝汁放入白醋中,会变成红色;放入苏打水中,会变成蓝色。
三、第二次探索,进一步感知紫甘蓝汁遇酸碱物质发生的颜色变化。
1.出示材料,幼儿认知(脉动、雪碧、蜂蜜、茶叶水)。
2.提问:紫甘蓝汁倒进这4种饮料里会发生什么颜色变化?集体猜测,记录。
3.集体探索实验。
4.交流发现,你们发现了什么?集体验证。
为什么把紫甘蓝汁倒进雪碧和脉动和刚才的白醋一样会变成红色?倒进蜂蜜和茶水会变成蓝色呢?
5.出示小博士。
小结:原来脉动、雪碧、白醋它们都是酸性物质,所以变成了红色。蜂蜜、茶水、苏打水都是碱性物质,所以变成了蓝色。
活动延伸:
如果紫甘蓝倒进有颜色的饮料中,又会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呢?我们去探索区再去尝试下吧。
活动反思: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中班幼儿对特殊颜色的蔬菜——紫甘蓝不熟悉,于是结合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以及紫甘蓝水能使含有不同酸碱程度的物质变色的神奇现象。
首先,在神秘的魔术中拉开序幕,孩子们在魔术中发现紫甘蓝水能使不同物质发生颜色的变化。接着,带着疑问孩子们进入了探秘环节,他们分别检验了生活中各种饮料的安全性。在一系列的实验、记录中发现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饮料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安全性,只有水才是最健康的。
通过本次科学探究活动,孩子们发现:原来小小的紫甘蓝不仅可以食用,它的汁水还可以作为一种指示剂来辨别生活中食品的安全性。更从中提升了孩子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会带着探究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平常之物。
20、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小蝌蚪》油水分离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目标;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操作,探究问题,所以我设计了本次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小蝌蚪》,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探索油水分离的知识。
活动目标
1.了解油水分离现象。
2. 初步学习油水分离的知识。
3.对探究油水分离现象感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点
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到油水分离的知识。
活动难点
初步了解油水分离的是因为油密度小、比较轻,水的密度大、比较重。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油、水、盘子、白板笔
已有知识经验准备:色素和水的混合现象
活动过程
一、 观察环境,问题导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了小河,那你们知道河里有哪些小动物吗?幼儿回答。
二、幼儿作画,引出主题。
教师:我们来把小蝌蚪在盘子上画出来,看看怎么画?
介绍工具,盘子和白板笔。讲述注意事项,画出漂亮的小蝌蚪,大大黑黑的脑袋,细细长长的尾巴。幼儿操作。
三、探究油水分离现象。
教师:小蝌蚪生活在水里,那我们给它加点水,摇一摇盘子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幼儿猜测。
四、探究操作,油水分离实验。
教师:当油放在水里搅拌静置后我们发现油是浮在上面的,油比水轻所以油就浮在了上面。这就是油水分离现象,因为白板笔是油性的所以蝌蚪就漂起来了。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探究油和水如何才能相融。
活动反思
《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但是在操作中我应当先让幼儿实验色素和水混合,然后再观察油和水的混合,这样才能让孩子更直观的去观察油水分离的现象。
反思:
《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但是在操作中我应当先让幼儿实验色素和水混合,然后再观察油和水的混合,这样才能让孩子更直观的去观察油水分离的现象。
21、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顶技》公开课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幼儿园的课程来源于儿童感兴趣的生活,生活中的顶技表演(如海狮顶球,杂技小演员顶碗)非常吸引孩子们,且蕴含着平衡的原理。
基于课程游戏化理念,我们以游戏“顶技”贯穿始终,让孩子们用一支铅笔顶起各种形状的纸板并保持平衡,在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支持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建立关于“平衡”的新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
幼儿分析:
中班的幼儿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能感知和发现简单的物理现象,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大胆猜测,顶纸板的动作和结果,能让幼儿关注、思考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经验,感受到关键的科学原理。
课程目标:
1、在顶技游戏中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平衡点,能用铅笔顶起纸板并保持平衡。
2、在探索的过程中,观察发现、大胆质疑,发现并解决问题。
3、培养坚持探索、愿意表达,安静倾听的学习品质。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课程准备1、规则形状纸板(圆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葫芦、花瓶等不则形状纸板若干,铅笔若干;
2、每人2-3个小小的圆形标记,PPT课件,相关平衡玩具。
课程过程:
一、顶技表演,激趣导入。
1.观看PPT课件,了解顶技。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什么表演?(幼儿观看PPT课件:杂技演员顶碗、篮球运动员转球、海豚顶球等图片。)
这是杂技的一种,叫作顶技。
2.观察教师示范,明确规则。
我也会顶技哦,我用一支铅笔顶纸板,你们觉得我能顶起来吗?(教师示范)我是怎么顶的?
二、游戏体验,探索发现规则纸板平衡点的秘密。
1.萌发兴趣,第一次自由探索。
你们想不想来顶纸板?请你们找一块纸板,试一试,用一支铅笔顶起来。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教师巡回指导(教师主要观察幼儿在探索中遇到困难时如何调整,引导幼儿尝试调整顶在纸板上的手指的位置。)
2.交流、讨论。
你们都顶起来了吗?铅笔顶在纸板的什么位置就能把纸板顶起来的?
3.再次自由探索,并做标记验证。
是你们说的那样吗?请你们顶稳后在顶的位置给纸板贴一个小小的圆形标记,然后再顶一下试试。(幼儿尝试。)
4.交流分享,了解规则形状的平衡点位置。
你们找到顶的位置了吗?贴的标记在哪里?
结合PPT并小结:这些正方形、圆形、等边三角形纸板能顶起来,就是找到了它的的平衡点,都在纸板的中心。
三、再次探究,对比观察不规则纸板平衡点的位置,巩固经验。
1.猜想并探索不规则形状纸板的平衡点位置。
杂技团还有一些纸板(出示PPT中不规则图形的纸板),你们觉得顶在什么位置才能顶起来呢?请你们试一试并在顶的位置贴上标记。(教师在幼儿尝试的过程中用iPad给成功顶起的幼儿拍照,并连接到一体机中。)
2.对比观察不规则形状顶起的位置标记,并交流讨论。
你们成功了吗?我帮成功的小朋友拍了照,我们来看看谁顶起来了?他顶在纸板的什么位置?还在纸板的中心吗?(引导幼儿看展示出来的不规则纸板,进行对比观察,找出共同点。)
小结:将手指顶在纸板重重的、大大的一边就能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这些不规则形状纸板的平衡点不一定在中间位置。
四、拓展延续,体验成功。
顶技非常有意思,找到平衡点,就能顶起物品,我还带来了玩平衡游戏的玩具:瓶子挑战赛,你们玩过吗?用瓶子顶起片片,去挑战一下!
课程反思:
一、情境贯穿,游戏精神再彰显。
本次活动以“顶技”的 情境、“找平衡点”的游戏中贯穿始终,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原有经验,引导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探究中、在愉悦创造的体验中积极投入、乐于挑战,不断获取新的经验,体现了“玩中学、做中学 ”的理念。
二、发现探究,深度学习再体现。
从寻找规则纸板到不规则纸板的平衡点,两次探究层层递进,幼儿在与材料环境互动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找到物体平衡点的方法,获得关于“平衡”的经验,过程中幼儿敢于质疑、乐于释疑,思维品质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分享表达,学习品质再升华。
活动过程中,我们运用信息技术捕捉鲜活的现场资源,还原探索过程中的亮点和问题,幼儿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回顾探究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怕困难、坚持探究、敢于表达、安静倾听等学习品质都得到了升华。
22、幼儿园大班数学《10以内数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认识相邻数,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感受10以内的自然数例中三者之间的等差关系(及多1和少1的关系)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1、教学图卡组(数字卡若干)
2、PPT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呈现已有经验。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邻居吗?你们旁边的两个小朋友就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幼儿互相说)
(2)引导幼儿认识相邻数。
教师: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教师出示房子和数字图卡请小朋友来给数字宝宝搬家,并找邻居。幼儿操作,教师记录。
2、探索相邻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1)请你仔细看一看,邻居和中间的一个数有什么关系?
(2)前面的比中间的数要怎么样?后面的呢?
教师小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就是前一个数比中间的小1,是它的小邻居,后面的一个数比中间的大1,是它的大邻居,前后两个数就是中间这个数的相邻数。
3、实际操作,让幼儿运用新经验为数字(3、5、7、)找邻居。
(1)教师提问:请小朋友为3、5、7、这些数字宝宝找小邻居和大邻居。
(2)分组讨论,(引导幼儿同伴交流)
4:拓展:为相邻数找共同的邻居。
(1)教师出示两张数卡提问:谁是5的邻居,又是7的邻居呢?
(2)幼儿操作,举卡回答。
教师小结:6是他们的共同邻居。它是5的大邻居,7的小邻居。
5: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1)引导幼儿填空。
教师:是相邻数的西瓜娃娃手拉手才是好朋友,请在空白框里写上数字使它们成为好朋友。
(2)幼儿互相交流操作结果。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环节和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积极的配合老师一起学习知识内容,有条理的操作自己的数字卡,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体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操作时能熟练的找出一个数的相邻数。但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还有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用游戏主导课堂,用游戏的口吻营造课堂情境,用丰富多变的表情吸引幼儿注意,孩子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在活动中,如果出现教师始料未及的情况时,应采取认真地正面应对的方式和态度。孩子对于自己的想法总有独特的见解,教师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方面我以后还得多注意。
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的教学方法。
2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比较粗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粗细概念
2.掌握多种比较粗细的方法
3.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ppt
2.火腿,纸筒,纸棒,毛线,吸管(粗细各半)四色大纸筒(大,中,较小,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们看过西游记吗?
幼:看过
师:你们最喜欢里面的哪一个人物啊
幼: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师:(教师摆出猴子的动作)小朋友们,我现在模仿的是谁啊
幼:孙悟空
师:那孙悟空的宝物是什么啊
幼:金箍棒
师:那我们来看看这是谁(PPT孙悟空拿着金箍棒)他手里拿着什么呀
幼:金箍棒
师:你们看,他手上有两根金箍棒,这两个金箍棒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幼儿说出粗细,并说出用什么方法做的比较)
师:今天呢,大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礼物,请小朋友们回到桌子上四个人一组,看看老师都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让幼儿自己说)那他们都有什么不同呢?
师:我们现在要请小朋友们在同一组里面,比一比,看看你们手里的小礼物有什么不同
(比较结束,提问有什么不同,说出粗细)
师:现在老师要让你们,和邻桌的小伙伴比一比,看看有什么不同,
(在比得过程中,发现幼儿把细的东西插到粗的里面,举例提问,为什么细的能够插到粗的里面)
引导幼儿说出粗细比较,并说明这是另外一种比较方法
游戏环节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大王老师前面有好多颜色不一样的大纸筒,下面我要邀请小朋友们去前面挑选自己喜欢的纸筒
师:好了,大家都有没有拿到自己喜欢的纸筒呀,现在,我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个游戏,老师想要你们找到自己的小伙伴,互相比一比(教师拍打节奏互相比较)比较结束,找幼儿谈谈感受
师: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下一轮的游戏了,老师现在要请小朋友们找到相同颜色的纸筒比一比(教师再拍节奏过程中比一比)比较完之后找幼儿谈谈感受
师:现在我们要进行一次小小的比赛,老师要看颜色相同的哪一个小组,最先把四个纸筒全部套进去
(比赛开始)(比赛结束)教师和幼儿分享经验,为什么有的套进去有的套不进去
活动延伸:
最后,老师还有个小小的请求,我想让小朋友们把桌子上老师带过来的礼物找个家,粗的放到一起,细的放到一起
微反思
《比较粗细》这一活动有点重教轻学,没有顾及幼儿的学习经验和教学过程中的经验获得情况,需要等待幼儿自己探索比较粗细的各种方法,而不是粗浅的一句带过,最后的巩固提升阶段即“纸筒游戏”中,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在视频拍摄剪辑技术上,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4、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纸》公开课教案反思
教学理论依据
纸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各种各样的纸对于幼儿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们随时随地能看到、用到纸,但这些纸的真正用途和特性,他们却是不了解的。《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食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所以本次活动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对各种常见的纸的用途及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实施策略:
1.创设活动情景,通过参观展览会,激发幼儿探究活动的兴趣
根据中班幼儿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创设情景,通过提问、幼儿讨论、组织参观等活动,引导幼儿对纸产生兴趣,同时激发幼儿探究纸的愿望。
2.创设良好的探究环境和氛围,充分调动幼儿思考及主动参与探索的积极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大胆猜想和尝试,鼓励幼儿的探索热情。
3.形象的课件游戏,感受获取知识的乐趣
通过感知、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实验等方式,获得丰富的知识体验。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纸及纸制品,初步了解纸的特性和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2.探索纸的秘密,了解纸易折,易撕碎,易揉皱,易吸水,易燃烧等特点。
3.知道珍惜节约用纸。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纸,了解纸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难点:能积极探索纸的秘密了解纸的特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生活中有接触纸制品的经验。
2.物质准备:(1)各种各样的纸
(2)操作框(折纸、画好树叶的纸)
(3)PPT 课件,节约用纸的小视频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活动,引导幼儿感知纸的多样性。
1、运用原有经验讲述各种各样的纸及用途。
提问:你认识这些纸吗?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幼儿自由观察讨论,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教师注意总结。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看一看、摸一摸等,感知纸制品的质地。教师小结:纸是各种各样的,有不同的颜色,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有光泽,有的暗淡一些。
二、为幼儿提供实验材料,引导幼儿探索纸的其他特性。
(1)了解纸易折的特点。
师小结:通过把正方形的纸变成长方形,我们知道了纸易折的特点。
(2)了解纸易撕碎的特点。
小结:通过帮助大树,我们知道了纸易撕碎的特点。
(3)了解纸易吸水的特点。
师小结:通过小朋友的帮助,让我们知道纸能吸水的性点。
总结:通过刚才的小实验,我们又发现了纸易折,易撕碎,易吸水的特点,纸宝宝身上有这点多的特点呀,怪不得它的用处那么多。
三、出示 PPT 帮助“纸娃娃”,巩固幼儿对纸特性的掌握,延伸纸易燃烧的特性。
出示纸娃娃,引导幼儿根据所学经验将纸娃娃送回展览馆,让幼儿了解纸易燃烧的特性。
四、了解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纸制品,引导幼儿感知纸制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延伸活动:
了解几种特殊的纸:复写纸、糯米纸、锡箔纸
五、通过小视频引导幼儿知道节约用纸的重要性,并能掌握节约用纸的方法。
提问:通过视频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节约用纸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教师小结:纸制品是利用大树、树皮、植物纤维等材料制作而成,
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要做到节约用纸,就像视频中的小朋友一样减少纸巾的使用,不用一次性纸杯,纸可以用双面等等,希望我们小朋友把这些节约用纸的好办法教给身边的人,呼吁大家一起节约用纸。
中班《各种各样的纸》课后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一开始我设置了一个纸展览活动,让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来发现各种各样纸的不同特征,如有些纸是厚的、薄的;有些纸是光滑的、粗糙的;还有些纸的颜色是不同的。课前我还让幼儿收集了各种材料,如铜板纸、宣纸、牛皮纸、皱纹纸等,以便让幼儿们认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纸,有意识地加大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欲望。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能以问题去引导孩子,给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幼儿通过自身主动的观察、发现、感知、探索,从而在实践的过程中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经验。但整个活动下来,我也发现幼儿对纸的用途还不是很了解,有些材料的准备也没有让幼儿得到有效利用。如各环节联系紧密,但各环节我对幼儿的自主活动时间控制的紧,幼儿在说纸的用途时,由于他们生活经验不丰富,对于纸的用途说的少,我没有进行强化,就草草收场,使幼儿对纸的用途的知识面没有延伸,还停留在原有经验。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在组织科学活动时,我还应该多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及课堂整体把握的能力,尽量做到授课不慌不忙,沉着稳重。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重视幼儿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
25、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声音变变变》公开课教案反思
【活动前评析】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幼儿会听到千变万化的声音,尤其是人说话声音的变化更为丰富,而且还蕴含着不同的情绪变化。新《纲要》明确提出语言领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理解能力,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基于此,我从幼儿经常听到的人的声音的变化作为切入点,根据中班幼儿善于模仿的特点,设计了语言教育活动《声音变变变》。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感知人的声音的变化。感受不同的声音所表达的不同情绪,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体验假声说话给我们带来的乐趣,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为达到这些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首先;通过让幼儿倾听老师模仿不同动物的声音,发现人的声音是可以变化的,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接下来,让幼儿初步尝试用自己变化的声音与老师交流,在此过程中,让幼儿知道自己的声音是可以变化的。
然后,我准备了不同的声音片断,这些不同的人,在不同情绪下的声音片断蕴含着不同的声音特点,比如高兴的情绪下,声音是甜甜的,好听的等等。幼儿通过倾听和感知,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这不仅为幼儿准确地变声打下了基础,而且也激发了幼儿自主地去讲述、模仿不同情绪下的不同声音。在此过程中,幼儿对高低、轻重、快速、缓急等词意有了理解,这些情绪的体验和幼儿的讲述在下面我设计的《小兔乖乖》的表演中得到了运用和体现。
接着,我为幼儿准备了很多的小指偶,这些不同角色的指偶,为幼儿创造地运用语言,利用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情绪,提供了宽松的语言环境。在这一环节,幼儿可以自由、大胆地进行语言讲述、模仿,这应当就是《钢要》中所提出的幼儿“想说、敢说”的环境。幼儿可以轻松、愉快、自主地表达。
最后,为了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我为幼儿设计了故事表演,让幼儿通过表演进一步感受声音变化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感知人的声音的变化。
2、感受不同的声音所表达的不同情绪,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3、体验假声说话给我们带来的乐趣,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1、大灰狼,小兔子的手偶各1个。
2、录好不同情绪声音的磁带1盘。
3、手指指偶每位小朋友2个。
4、小兔、小猫、大家的头饰各1个,青蛙头饰22个;自制小兔的家背景。
【活动过程实录】
1、教师手偶表演,引起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们好!你们看,谁来了?(出示小兔手偶)
(模仿小兔说话的声音进行表演)
兔:我是兔妈妈,我要到树木里去采蘑菇,一会儿,我要早点回家,可不能让大灰狼看见.
(出示大灰狼手偶,并模仿它说话的声音)
狼:我是大灰狼,长得丑来,坏心肠.我有好几天都没有吃东西了,肚子饿的咕咕直叫,我这就去找找哪有吃的东西.
(2)表演后,提问
师:小朋友,刚才是谁学的兔妈妈和大灰狼说话呀?(老师)(你们真聪明).老师现在说话的声音和刚才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老师的声音能变,你们的声音能不能变?(能).
2、幼儿尝试变化自己的声音
(1)师:好!现在我就请小朋友试一试,在小朋友说话的时候,你要仔细听!谁愿意来试试?
师: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
幼:我叫××
(如果幼儿的声音变化了,老师就说,我听着有点变化,如果幼儿的声音没有变化,教师就要接着问:“你还能用跟这个不同的声音说话吗?”“你还能用另外一种声音说话吗?”“你还能变成另一个声音说话吗?”)
师:谁还来试试?
幼:我叫××
师:还有没有小朋友愿意试一试?
⑵小朋友们!其实,我们人的声音变化可丰富了!
3幼儿倾听不同情绪下的不同声音,并进行练习。
⑴你们听!这是谁在说话?(小兔子)你觉得小兔子说话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高兴)你高兴的时候是什么表情?高兴的时候,说话的声音怎么样?(好听、高、快)高兴的时候,说话的声音快、好听、甜甜的,让人听了很舒服。小朋友,你高兴的时候,都说了哪些话?
(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大蛋糕,我很高兴。)
(今天我穿了一件新衣服,我真高兴。)
(老师表扬我,我特别高兴。)
( 春天来了,五颜六色的花都开了,我很高兴。)
(你们高兴的声音可真好听!)
⑵听!这是谁在说话?(小熊)你觉得小熊的心情怎么样?(难过)难过的时候,说话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低、深、粗)难过时的声音是低沉、缓慢的。小朋友们,你遇到难过的事情有时,都说了什么?
(我的好朋友不跟我玩了,我很难过。)
(妈妈又出差了,我好几天都看不见妈妈了。)
(我的玩具摔坏了,我很难过。)
(我的小猫走丢了,我很难过。)
(我的小鸡死了,我很难过。)
⑶小朋友听!这是谁在说话?(妈妈)你觉得妈妈说话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很生气),你觉得生气的时候说话的声音好听吗?(不好听)怎么不好听?(声音尖难听、声音很高)。噢,生气的时候说话很生硬、很难听。你们有没有生气的时候?生气的时候你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谁把我的玩具摔坏了。)
(妈妈说,你今天又跟谁打仗了?)
(你怎么又把衣服弄脏了。)
⑷小结:原来人的声音有这么多的变化,高低、快、慢、轻重、缓急,而且还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如高兴呀、难过呀、着急呀等等。
4、通过《小兔乖乖》的游戏,共同体验不同感情色彩的声音。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兔乖乖》的游戏。请小朋友们来学一学兔妈妈兔妈妈、大灰狼和小兔子的声音。
兔妈妈回到家,一边敲门一边高兴地唱(幼儿模幼兔妈妈的声音高兴地唱)大灰狼躲在大树后学会了,趁兔妈妈不在家,来到小兔家门口,一边敲门一边唱:(幼儿模仿大灰狼的声音演唱)小兔子们可聪明了,一听不是妈妈的声音,生气的唱:(模仿小兔子的声音演唱)。
5、幼儿自主选择指偶,进行大胆地表演。
师:你们表演得可真像呀!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好多的指偶,你们看(这时老师出示指偶,并进行示范表演)小朋友们,你们也来试一试吧!
请你轻轻地走到托盘前,取两个指偶,再轻轻地回到小椅子,开始表演!(老师观察幼儿表演情况)
小朋友们,现在请你轻轻地把小指偶放回托盘中,回到座位上。刚才你们说得都很好,玩得高兴吗?
6、故事表演《大跳龙》。
我们都知道《大跳龙》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谁来演小兔子,谁演小花猫、大象、大青蛙?剩下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扮演那只调皮的小青蛙,请你们从椅子下面轻轻地取出头饰戴好,马上躲到小兔子的家中,小朋友准备好了吗?现在表演开始(幼儿表演)。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演得太精彩了!现在,我们就用不同的声音和老师们再见,我们先用轻轻的声音说:“老师再见!”再用甜甜的声音说:“老师再见。”用粗粗的声音说:“老师再见!”
活动反思:
活动一定要让幼儿有提升、有发展,带给孩子们强烈的听觉和视觉冲击力,拓宽了幼儿视野,提升了科学探究的素养,为幼儿今后科学探究精神的树立奠定了良好基础。
26、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动物怎样过冬》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现在正处于冬季,小朋友都穿的厚厚的。一天有个小朋友问:“天冷了,家里的小兔子能不能给它穿上衣裳?”于是我就设计了关于“小动物怎样过冬”的课题。通过游戏,让幼儿主动参与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方式。针对这一活动意图,教师做好引导者,让幼儿愉快的参与到活动中。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重点了解冬眠和换毛这两种过冬方式,并知道这两种过冬方式的代表性动物。
2.技能目标: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的原因,并自主探索,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过冬的不同方式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目标:激发和培养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让幼儿探索动物的生活从中感受到极大的兴趣。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重点:
让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并知道这两种过冬方式的代表性动物。
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的原因。
活动难点:
激发和培养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让幼儿探索动物的生活从中感受到极大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音乐《小动物怎样过冬》、小动物的图片、 蘑菇房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通过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悄悄话》,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手指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幼儿:你们知道小鸟和田鼠在说什么悄悄话吗?那你们想知道吗?接着教师讲小鸟和田鼠的悄悄话故事,作为导入。
二、基本部分:
(一)重点掌握冬眠和换毛的过冬方式:
1.教师讲述故事:“哇,下雪了,小朋友们,我们可以出去堆雪人打雪仗了,我们到小青蛙家叫小青蛙出来玩吧。
“咚咚咚,请问小青蛙在家吗?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出示小青蛙睡觉的图片,“嘘,别吵,小青蛙在睡觉呢,他不吃不喝一直睡到春天才会出来玩呢。”
“哎,算了,小青蛙在睡觉呢,我们还是去小刺猬家找小刺猬玩吧。”
教师敲小刺猬的门:“咚咚咚,请问小刺猬在家吗?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出示小刺猬睡觉的图片:“谁啊?别吵,我在睡觉呢,我要睡到明年春天才出来玩呢。”那小刺猬和小青蛙都在睡觉,我们也会去吧,小心感冒了。
2.教师抛出问题,请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哎呀,怎么回事啊,怎么都要睡觉啊?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3.“哦,原来他们是在冬眠呀,那他们为什么要冬眠呢?”
4.小结:
老师:“那老师告诉小朋友们,什么是冬眠?小刺猬和小青蛙都是冷血动物,天气越冷,他们的体温也就在不断的下降。有的小动物体温只有几度,甚至0度。为了自己不被冻死,像小刺猬、小青蛙这样的冷血动物就钻进泥土里、洞里,不吃不喝,整整睡上一个冬天,就叫冬眠。等到第二年春天才出来活动。”
5.小青蛙有话让武老师转告小朋友们,小青蛙说:“冬天真的好冷啊,我不像小兔子一样有温暖的皮毛,如果我不冬眠就会被冻死的。”
6.出示小兔子的图片,小兔子:“大家好,我是一只可爱又美丽的小白兔,冬天到了,为了使自己更加暖和,我要换上厚厚的毛,就像给自己盖上厚厚的被子,这样冬天就不冷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
提问:小兔子是怎样过冬的?
7.还有那些小动物要像兔子一样需要在冬天里换毛的?
8.游戏《帮助小动物回家》
教师出示多种换毛过冬的小动物和冬眠过冬的小动物的图片,并请小朋友一一认识,接着请小朋友上来将小动物分别送到冬眠过冬和换毛过冬的小房子里面。
(二)小动物过冬方式的延伸:
请幼儿思考除了冬眠、换毛,动物还有什么过冬的方式?(迁徙、储备粮食)
三、结束部分:
播放音乐《小动物怎样过冬》作为结束,并总结小动物过冬的方式,并提醒幼儿,天气寒冷,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四、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选材新颖,符合4-5岁幼儿年龄特点,也符合当季情况。活动中各环节清晰流畅,重难点突出,教学设计有趣,活动能够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同时也帮助幼儿及时解决了他们的疑问。但是在整个活动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活动中教师语速过快,个别幼儿的参与度不够,同时尽可能多的去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多多向老教师寻求经验,多反思,多积累。
27、中班科学活动《寻找空气》教案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
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探究空气的秘密。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对空气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教学难点: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1、白色塑料袋每人一个
2、玻璃杯、蜡烛每组一套。
3、装有水的玻璃盆 1 个、小玻璃杯、打火机各 1 个,面巾纸、气球、充气用具两个。
四、教学过程
1、播放“猪猪侠”音乐,引起幼儿兴趣。猪猪侠为我们送来了包裹,并设计了 3 个“小关卡”,小朋友一起闯关。
2、打开包裹观察包裹里有什么物品,出示透明玻璃杯,探索玻璃杯里真的有空气吗。教师做实验,请幼儿细心观察,证明实验用的杯子里有空气。
(1)在玻璃杯里放入面巾纸,将杯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大玻璃盆中,过一会儿再将杯子垂直拿出来,杯中的纸没有湿。如果杯子在水中倾斜。
就会发现有许多水泡从杯子中跑出来,杯中的纸也被水浸湿了。
(2)启发幼儿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引导幼儿进行猜想和讨论,寻求答案。
3、引导幼儿探索实验,寻找空气在哪里,发现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1)幼儿闯第一关,请幼儿拿塑料袋在活动室的各处找空气。
(2)观察空气的颜色,闻闻空气的味道,摸一摸,启发幼儿说出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3)幼儿闯第二关,请两名幼儿幼儿为气球充气。观察一大一小的气球,讨论发现气球充气越多,气球越大;气球充气越少,气球越小。
(4)幼儿闯第三关,把点燃的蜡烛用玻璃杯罩住,幼儿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讨论想想这是为什么?探索发现有什么办法可以不让蜡烛熄灭。
(5)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地方有空气? (皮球、游泳圈、轮胎等等。
4、幼儿闯第四关,双手捂住口鼻,坚持 10 秒钟后松开手,说说自己的感受,发现生活中是离不开空气的。帮助幼儿了解空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
5、幼儿讨论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的办法,为想出好办法的幼儿颁发“环保小卫士”勋章。
四、活动延伸
在生活中继续寻找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的办法。
课后反思:
本活动让幼儿对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产生兴趣,在实验中让幼儿反复玩,使幼儿在操作、探索的基础上获得经验,玻璃杯中有空气,水就不会进入到玻璃杯里,纸巾就会不会湿,玻璃杯中没有空气,外面的水压入杯中纸巾就会湿。同时我在这课设计了用杯子去盖点燃的蜡烛,一下蜡烛就灭了。空气可以支持燃烧。这样吸引幼儿的注意,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建立一个探索、尝试与交流的平台。,幼儿容易理解。在活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幼儿通过闯关卡--寻找空气--试验操作的教学环节,让抽象的自然想象变得具体化了,课堂气氛很活跃,突出了活动的重难点,通过科学探索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利用简单的科学实验使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也是这次活动的亮点,让幼儿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无处不在。
28、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动物之最》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世界最大、最高、跑得最快、跳得最远的动物。
2.能主动探索并大胆交流。
3.对探究、了解动物世界的秘密感兴趣。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重点:知道动物世界最大、最高、跑得最快、跳得最远的动物。
活动难点:主动探索并大胆交流。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 谜语导入:
1.咱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猜谜语了,今天老师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两则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它们的谜底是什么?小朋友们要认真听哦!
一位游泳家,说话顶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腿,大时有腿没有尾。(青蛙)
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蜗牛)
2.教师小结:大家都知道我们刚才猜的两则谜语的谜底都与动物有关,小朋友平时在生活中不仅喜欢各种各样的玩具,还喜欢活泼可爱、机灵聪明的动物呢!
3.出示小兔和狮子图片请小朋友欣赏,找出它们的不同。(兔子小,狮子大;小兔子活泼善良,大家都喜欢它蹦蹦跳跳的样子。狮子那凶猛的样子一看就非常可怕,让人一看就产生畏惧之感。)
4.过渡:老师这里还有很多动物图片,它们有的生活在水里,有的生活在陆地上,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分别认识这些动物的特性吧!
二、 活动流程:
1.(欣赏非洲象图片)非洲象生活在陆地上,它的身体特别大,所以它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2.陆地上有最大的动物,水里也有最大的动物(出示蓝鲸图片)。
3.刚才我们认识了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我们再一起来观察陆地上的短跑冠军和跳远冠军是谁呢?(观看视频)猎豹跑起来似箭一般,动物界的动物谁都比不过它,别看袋鼠肚皮上拖着一个大口袋,一点也不妨碍它蹦跳,它还是动物界的跳远冠军呢!
4.动物界还有个子最高的动物哦!(出示长颈鹿图片)长颈鹿看似身体很小,但它只要伸长脖子,谁都没有它的个子高。
5.动物界还有最大鸟(出示鸵鸟图片)鸵鸟虽是世界上最大的鸟,但它和其它鸟不一样,它不能飞,但它生的蛋比所有动物生的蛋都要大。出示图片区分鸡蛋和鸵鸟蛋。
非洲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蓝鲸是水里最大的动物、猎豹的短跑速度非常快、大赤袋鼠是动物界的跳远冠军、长颈鹿是世界上个子最高的动物、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等等)
把鸵鸟蛋和生活中常见的鸡蛋进行对比。
三、拓展延伸:
我们学习并认识了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水里最大的动物是蓝鲸,还为大家介绍了陆地上的短跑冠军和跳远冠军分别是猎豹和袋鼠,还带领大家认识了动物界个子最高的动物长颈鹿和最大的鸟是鸵鸟,这些动物各自都有着不同的特性,请小朋友回到家多观看动物世界了解更多的动物特性吧!
中班科学《动物之最》活动反思
《动物之最》是中班科学活动。活动开始我以谈话“猜谜语的形式”开始,然后以展示图片的形式让了解动物独特的特征:非洲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蓝鲸是水里最大的动物、猎豹的短跑速度非常快、大赤袋鼠是动物界的跳远冠军、长颈鹿是世界上个子最高的动物、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
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谜语的谜底,通过幼儿的回答,我出示动物的图片让幼儿欣赏。在此环节中幼儿举手的特别多,孩子们对大象、蓝鲸、猎豹、袋鼠、长颈鹿、鸵鸟等动物之最掌握很好。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动物图片,一起学习动物之最。本次活动很好的引导了幼儿讲述出来自己的已有经验,并通过图片了解了更多动物之最。孩子们在不断的讲述、观察中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而且也提升了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轻松,快乐的活动氛围,让他们敢于说,能大胆的讲述,孩子们很想表现自己,也有话可讲,活动进行的是很顺利;孩子们也获得了更多的相关经验。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就是在幼儿交流环节没有很好凸显出来,我本来设想在交流自己认识的动物这一环节达到高潮的,可是气氛没能调动起来,后来我就直接出示图片让幼儿了解知道它的特征,没有达到预设的结果。但整个活动下来,幼儿还是意犹未尽的,结束时,还在问我,“老师,还有哪些动物啊?”、“老师,我们回家再收集,下次还来说。”看来,这次活动虽然结束了,可课后延伸还在继续的。
29、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5以内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两数之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通过操作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学习如何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6、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重点:
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
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4只小动物图片、4座房子。
2、 每位幼儿1~6数字卡片、1~6点卡
3、1~6数字卡片、磁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动物找邻居
(1)通过动物搬新家,初步感知“邻居”概念。
师:小朋友在家和自己的邻居玩吗?孩子说一说。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搬了新家,他们找不到自己的新邻居了,请大家帮帮忙。(教师出示动物房子)!
师:看看谁搬了新家,你们知道他们的邻居吗?(孩子们说一说)
教师帮助幼儿理解住在家两边的小动物就是小猪的邻居。
问:小猪家的门牌号小狗家少1,小猪家住在几号?
猴子家的门牌号比小猪家多1,小猴家住在几号?
(2)教师小结:原来邻居就是住在隔壁的人家,小动物们都有两个邻居,就是住在他们前面和后面的小动物。
二、数字朋友找邻居
师:小动物们有了新邻居真开心,这里有一些数字朋友,他们也要来找邻居了。
教师出示数字1、2、3、4、5
提问:数字2的邻居是谁和谁(1,3)? 数字3的邻居呢?(2,4)
(因为1在2的前面,比2少1;3在2的后面,比2多1)
教师小结:一个数与它前后邻居的关系,是相邻数关系,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所以2的相邻数是1和3。
三、游戏:找朋友
教师幼儿共同游戏:老师和孩子伴随着歌声给数字找相邻数。
四、幼儿操作:
1、给每位幼儿分发的数字1--6和圆点1--6。
2、幼儿根据老师说的数字出示相邻的数字
3、幼儿根据老师说的数字出示相邻数的点卡。
4、一位幼儿出示数字其他孩子出示它的相邻数字或对应点卡。
五、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父母或邻居小朋友一起给1到5的数字宝宝找他们的相邻数。
活动反思:
本课的重点应该是先学会找相邻数,然后再认识相邻属于本数的关系,幼儿接受起来也就更加容易。可是怎样引出相邻数这一概念呢?我用了幼儿易理解“挨着”这一词来向幼儿介绍出相邻数。首先请5名幼儿带着数字头饰按顺序排成一排站在大家面前,然后请下面的幼儿说说5个数字宝宝互相之间谁挨着谁,并一一指出来,孩子都能说出数字宝宝1挨着数字宝宝2,数字2又挨着“1”和“3”……。虽然台上没有数字“6”,可是幼儿能够说出5挨着“4”和“6”,就这样这一课的重点就迎刃而解了,对于认识相邻数与本数的关系在一节课中无法得到更深入的学习。
30、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磁铁》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幼儿接触过磁铁,并被神奇的磁铁深深的吸引,让幼儿产生无尽的遐想。有一次,我们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件钓鱼玩具,是用磁铁做的,其他的小朋友都很好奇,有几个小朋友还跑过来问我:老师,为什么那个小鱼可以钓起来呢?于是,我决定设计这样一节课,让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中感知、认识磁铁的特性。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发现磁铁的特性,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活动内容:中班科学《有趣的磁铁》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磁铁相斥、相吸的特性。
2.能运用磁铁的特性进行游戏活动。
3.对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体验探索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重难点:
认识磁铁的磁性,感受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活动准备:
物品准备:磁性拼图、形状不同的各种磁铁、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和幼儿操作、体验磁铁活动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拼图"游戏,初步感知"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磁性的拼图玩具,请小朋友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3.教师小结:有的拼图能吸在小磁板上,有的不能吸上去,原来这些能被吸上去的拼图背面有一层黑黑的东西,没被吸上去的背面什么也没有,这些黑黑的东西叫磁铁,它们和小磁板可以吸在一起。
4讨论:
教师:如果要让这套无法吸在一起的拼图也能拼成一个完整的图形,该怎么办?接下来老师要请小朋友上来试试,看看怎样让这套无法吸在一起的拼图拼成一个完整的图形。
5.教师小结:
教师:原来只要把两个无法吸在一起的磁铁,改变其中一块磁铁的方向,它们就能吸在一起了。
6.出示形状不同的磁铁,介绍磁铁的“两级”。
(二)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进一步感受磁铁两极的特性
1.教师手持磁铁和幼儿的磁铁碰一碰,遇上相互排斥的现象时随时启发,怎样让你的磁铁和我的磁铁交朋友?
教师:等一下请小朋友玩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用自己手中的磁铁和同伴手中的磁铁碰一碰,看看要怎样让这两个磁铁会吸在一起。
2.幼儿双双合作玩磁铁。
教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两个人合作玩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
教师:接下来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让两块磁铁吸在一起的。
3.教师小结:小朋友都玩了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知道了让两个磁铁吸在一起的方法。有的两块磁铁会吸在一起,有的不会吸在一起,因为磁铁有两极,只要改变其中一个磁铁的方向就能吸在一起。
(三)观看图片,了解磁性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磁铁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很大的用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介绍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经验迁移
教师:磁铁的作用可大了,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也用到了磁铁,通过磁铁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好多问题,小朋友们回家后还可以继续探索磁铁的奥秘。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自始自终都围绕着老师创设的环境进行,刚开始老师让幼儿了解“发现”一词,循序渐进,让幼儿有一个过渡的过程,这个活动基于幼儿在以往的活动中已有发现磁铁的经验,启发幼儿回忆有何发现。
31、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指纹》优秀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这几天,小朋友喜观察自己的手,从而问学生有关指纹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交流成果,最后让学生初步知道人们利用指纹的特点在高科技领域的运用。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表述能力、思维的概括能力、创造能力及想象能力;多方面发展儿童多元化智能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和创新精神。在引入时,我出示学生自己画的指纹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将指纹的作用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指纹的奇妙。在生活中,学生观察过自己的指纹,但这种观察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因而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指纹。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索自身的兴趣。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看才能。初步认识指纹的形状和性质。
3、指引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初步了解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能力
难点:学生了解、熟悉指纹的形状
活动准备
1、 红色印泥若干盒:白纸,抹布若干。
2、放大镜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看动画《名侦探柯南》,引出指纹话题。
导入语:大侦探柯南在案发现场发现了一把手枪,这把手枪是谁的?谁是真正的凶手呢?
1、幼儿观看动画片《名侦探柯南 抢上的指纹》片段。
2、提问:是什么帮助柯南找到了真正的凶手?(根据抢上的第三个人的指纹)。
二、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类型,学会拓印指纹的方法,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一) 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类型。引导语:那么我们的指纹在哪呢?请你指给老师看看。(幼儿用手指出指纹的位置:在每个手指的第一个关节上。)
1、点击出现指纹图片,利用白板的聚光灯功能,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类型:①箕型纹——特征:它的中心纹理向一面开口像个簸箕;②涡型纹——特征:它的中心是一个封闭的圈,一圈一圈像池塘里的小旋涡(或是小蜗牛的壳)。
师:我们的指纹一般有两大类,涡型纹和箕型纹,(聚光灯观察)仔细观察涡型纹中心是一个封闭的圆,这样的纹理像什么?
幼:像蜗牛壳、像树的年轮、像池塘里的小酒窝…….(点击涡型纹图片左方出现蜗牛的图片,下方出现漩涡图片).
师:再看箕型纹,它的中心纹理向一边开口像什么呢?
幼: 像木头上的花纹、有的像弯弯的弓、中心像小马的脚……(点击箕型纹下方出现簸箕的图片)。
师:箕型纹的中心纹理向一边开口像个簸箕,所以叫它箕型纹,有的箕型纹的中心纹理像一边开口较大像弓箭似的也叫弓型纹。
师:那么用什么工具才能更清晰观察自己的指纹?
幼:用放大镜放大指纹可以看得更清楚。
幼儿利用放大镜自主观察自己以及同伴的指纹。(幼儿在自主观察中知道自己指纹的类型。)
师:涡型纹又叫螺型纹,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说过一首关于螺的童谣,一螺巧,二螺好,三螺四螺背稻草,五螺穷,六螺富,七螺八箩开当铺,九螺是秀才,十螺中状元。你有几个涡型纹?有几个箕型纹呢?(童谣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和同伴指纹的类型。)
(二) 通过讨论、实践,学会拓印指纹的方法。
1、幼儿说说印指纹的方法。
师:我们认识了指纹的类型,那么有什么方法能把指纹印下来呢?(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回答问题,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怎样印的。)
2、通过各种操作材料尝试拓印指纹。
幼儿利用老师提供的胶带、橡皮泥、水彩笔、印泥等材料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帮助。在操作时有个小朋友发现胶带上的手印特别清晰,兴奋地与同伴分享,周围幼儿纷纷尝试。
三、指纹的应用,初步了解指纹的独一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因为指纹有着独一无二的特性,所以人们借助于指纹技术设计出了许多的高科技产品,(出示指纹签到机)看,这是什么?你见过吗?
四、指纹添画,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1、幼儿自主创作指纹创意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2、指纹作品展示。
教师小结:小小的指纹蕴藏着大智慧,医学上发现通过检查人的指纹也能发现某种疾病,将来指纹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挑战又摆在我们面前,等待着我们去寻找答案。
活动反思
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理解并知道自己的手指的指纹,也让学生初步知道,虽然我们都有指纹,但因为遗传原因,他们各有不同,也让学生初步知道自己手指的指纹有不同种类,也让幼儿初步了解我们每个人的指纹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警察就是利用这点讲罪犯抓住的,医生也是通过指纹检查出很多疾病的等 。
32、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动物过冬》教案反思
(一),活动背景:
冬天到了小动物的踪迹越来越少,小动物到哪里去了?他们不约而同的产生疑问,为了顺应幼儿兴趣的需要、探索的需要, 让幼儿了解冬天对动植物们生活习性产生的影响,我设计了该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过冬的方式。
2、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的原因,并自主探索、讨论,根据动物生活的习性,以及过冬的不同方式进行简单的分类。
3、激发和培养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让幼儿探索动物的生活从中感受到极大的兴趣。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三),活动准备:ppt课件、多种小动物的图片。
(四)活动过程
㈠、导入部分
教师通过带领小朋友做手指游戏《悄悄话》,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悄悄话
小鸟小鸟住在大树上
田鼠田鼠住在大树下喇叭花喇叭花爬呀爬
喇叭花喇叭花变成小电话
喳喳喳,吱吱吱......
小鸟和田鼠说着悄悄话......
手指游戏结束后,教师紧接着询问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鸟田鼠在说什么悄悄话吗?那你们想知道小鸟和田鼠在说什么悄悄话吗?"紧接着教师讲小鸟和田鼠说的悄悄话故事,作为导入。
㈡,基本部分:
1、重点掌握冬眠和换毛的过冬方式:
①、下雪了,找动物宝宝出去玩儿,并且出示下雪天的PPT。
"哇,下雪啦!动物宝宝们,我们可以出去堆雪人啦!我们到小刺猬家叫小刺猬出来玩吧!"师做敲门动作。
"咚咚咚,请问小刺猬在家吗?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出示小刺猬睡觉的PPT,"嘘,别吵,小刺猬在睡觉呢,他不吃不喝,一直睡到春天才出来玩儿呢!"
"哎,算了,小刺猬在睡觉呢,我们还是去小青蛙的家找小青蛙玩儿吧!"
教师敲小青蛙的门:"咚咚咚,请问小青蛙在家吗?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出示小青蛙的PPT:"谁啊,别吵,我在睡觉呢,我要睡到春天才出来玩呢!"。
②、教师抛出问题,请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哎呀,怎么回事啊?怎么都要睡觉啊?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③、"哦,原来他们是在冬眠啊!那他们为什么要冬眠呢?"请孩子说一说。④、出示PPT,解释什么是冬眠。
老师:"那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冬眠?"并且出示PPT。
博士爷爷:"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博士爷爷,你们知道吗?小刺猬和青蛙都是冷血动物,天气越冷,他们的体温也就不断地下降。有的动物体温只有几度,甚至0度。为了自己不被冻死,像青蛙、刺猬这样的冷血动物就钻进泥土里、洞里,不吃也不喝,整整睡上一个冬天。这就叫冬眠,等到第二年春天才出来活动。你们明白了吗?"
⑤、小青蛙有话让老师转告小朋友们,小青蛙说:"真冷啊!我不像小兔子一样有温暖的皮毛,如果不冬眠,我就会冻死的!"
⑥、出示小兔子的PPT,小兔子:"大家好,我是一只可爱又美丽的小白兔,冬天到了,为了使自己更加暖和,我要换上厚厚的毛,就像给自己盖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这样冬天就不冷了。小朋友,你知道了吗?"提问:兔子是怎么过冬的呢?(兔子身上短短的毛慢慢脱落长成了长长的、厚厚的毛)
⑦、提问:还有哪些动物要像兔子那样需要在冬天换毛呢?
⑧、做游戏。
教师出示多种换毛过冬的小动物与冬眠过冬的小动物的图片,并请小朋友们一一认识,接着请两位小朋友上台来把动物分别送到冬眠过冬和换毛过冬的小房子里面去。
2、小动物过冬方式的延伸:
请幼儿思考除了冬眠、换毛,动物还有什么过冬的方式?(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五)活动延伸:
课外学习引导,课后作业:请小朋友回家询问爸爸妈妈,了解在我们生活中的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六)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科学活动。第一环节以谈话作为活动的开始激发了幼儿关注小动物如何过冬的兴趣。第二环节安排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帮助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直观的模型,符合孩子思维特点。第三环节孩子们在参加小组讨论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发言,调动孩子学习主动性,提高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以游戏音乐多种形式巩固幼儿对小动物怎样过冬的理解。同时幼儿的每个活动后,老师要随时进行评价,帮助幼儿形成正确概念。
这是一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科学活动。第一环节以谈话作为活动的开始激发了幼儿关注小动物如何过冬的兴趣。第二环节安排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帮助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直观的模型,符合孩子思维特点。第三环节孩子们在参加小组讨论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发言,调动孩子学习主动性,提高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以游戏音乐多种形式巩固幼儿对小动物怎样过冬的理解。同时幼儿的每个活动后,老师要随时进行评价,帮助幼儿形成正确概念。
3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水》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操作尝试中,了解水的特性。
2、能仔细观察,乐于尝试,在操作过程中了解水的变化(水的三个形态)。
3、引起阅读绘本《水会变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课件《流水声》。
2、两个金鱼缸(或透明的玻璃缸),一个装有一缸水,水里放条鱼,一个装有一缸米,里面有个红色小积木。
3、每组一杯干净的水和一小杯醋。每组一桶水,有洞的纸杯、塑料袋、洗菜的筛子。
4、一个平底锅,一个碟子,一杯水,事先准备好的冰。大书封面。
活动过程
我把本次活动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一、引出课题 二、从三个方面发现水的秘密 三、水的变化 四、引出绘本
第一环节,播放课件《流水声》引出课题。
第二环节,从三个方面发现水的秘密
1、猜一猜,同时出示两个鱼缸,对比观察,引起探索欲望。
小朋友们,看老师带来了两个鱼缸,这两个鱼缸里有什么呢?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后说出一个鱼缸里有水,水里有鱼;另一个鱼缸里有米。
老师提问:米里会有什么呢?请一名幼儿到米里找一找,找出一个塑料球来。
老师继续提问:为什么你能看到鱼在水里游,却看不到米里面有塑料球呢?
通过两个物体鲜明的对比,让幼儿直观的感知到水是透明的,打破了以往教师给幼儿灌输知识的原则,而是幼儿自主观察探究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则是作为一名引导者
2、试一试,幼儿观察操作,了解水无色无味的特点。
刚才我们发现了水是透明的,现在老师这里有两杯都是透明的东西,我想请小朋友帮帮我,用你们的小鼻
子小眼睛小嘴巴帮我找出哪杯是水,另一杯是什么?
(3)流动性实验,幼儿人手一个塑料篮子、有洞的塑料袋、有洞的小容器、半桶清水,教师通过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用来盛水,让幼儿操作,并说说看:刚才的小实验你成功了吗?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最后,老师加以小结:我们通过实验发现,水是会流动的。
第四环节,最后教师给幼儿留下悬念,原来水还有更多好玩而且大家不知道的秘密呢!勾起了幼儿迫不急待想要阅读这本书的欲望。
教学反思:
我觉得本活动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参与性比较积极。在活动中幼儿能大胆的自主动手操作,从中体会溶解的现象。不足之处是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幼儿回答问题不够主动,使能力弱的幼儿得不到发展。在今后我们应该让每个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感,从而增强自信心。相信在这样的引导和鼓励下,幼儿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34、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纸花开放》公开课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各种各样的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的的物品,孩子们时常会用的它们,但是对于纸的特性就知之甚少,本次活动我运用小试验的方法,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了解纸的吸水性,通过对比实验,引导幼儿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的不同。
活动目标:
一、通过观察及探索,了解纸有吸水性,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二、初步学习用记录单记录试验的结果。
三、愿意动手操作,对实验感兴趣。
四、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五、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重点:了解纸有吸水性,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活动难点:初步学习用记录单记录试验的结果。
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睡莲图片、纸折睡莲(牛皮纸、卡纸、手工纸、报纸)、各种材料的纸(牛皮纸、卡纸、报纸、餐巾纸、皱纹纸、海绵纸、瓦楞纸、图画纸、包装纸等)记录表格、装有水的水盆若干、毛巾二、经验准备:幼儿能认识各种材质的纸、幼儿能认识睡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见过睡莲吗?睡莲是生活在哪里的一种植物?
二、教师出示“睡莲”,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一)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朵“睡莲”请你来说说它是用什么做成的?
(二)我有一个问题,要考考你们,这朵纸制作的睡莲放到水里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操作活动:睡莲花儿开请幼儿将睡莲放到水中,观察睡莲的变化。(教师在幼儿操作前要提出操作要求)
(一)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中的睡莲,引导幼儿说说纸有什么变化,帮助幼儿发现它们的不同。
(三)小结:原来水跑到纸睡莲的身体里,花瓣就会慢慢地撑开,这就是纸的吸水性。
四、教师出示不同材质的纸引发幼儿大胆猜想。
(一)我这里有一些纸你们来看看他们都是哪种纸?(牛皮纸、卡纸、报纸)
(二)出示做好的睡莲。
这些睡莲,今天要进行一个比赛,就是要看看它们谁在水里开放的最快。(三)我们先来猜一猜谁会是第一名开放的。(幼儿进行猜测教师在大的记录单上进行记录)
五、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对比实验,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的不同。
(一)出示幼儿记录表格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进行记录。
(二)既然是要进行比赛为了公平起见我们要怎样将睡莲放到水里,是一个一个放吗?
(引导幼儿说出要同时将睡莲放到水里)
(三)幼儿 3 人一组每人一种材质的睡莲,进行实验观察,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尝试记录实验的结果。
(四)展示并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实验结果。
提问:为什么不同的纸开花的速度不一样?(引导幼儿了解纸质越薄、越软开花速度就会越快。)
小结:纸的材质不同吸水性也不同。
六、活动延伸:
教师出示不同材质的纸,引发幼儿对进一步实验的兴趣,教师可将水、
各种材质的睡莲放置在科学区,供幼儿继续对比实验。
课后反思
本节教育活动中我能遵循幼儿的发展特点,我遵循科学活动的范式,在环节上我层层递进,不断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并且逐句逐字进行斟酌,将活动逐步推向高潮。
在活动的组织上我能将“游戏”贯穿始终,在引导幼儿认识睡莲后和幼儿探讨制作的睡莲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来充分引起幼儿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以在第一次的小实验后,通过比较水中的睡莲和没有放入水中的睡莲的不同,我引导幼儿在直观的操作和观察比较中发现纸有吸水性这一特征。在进行第二次的实验时我引导幼儿合作进行实验,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在每次实验进行前我都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实验的结果、讨论实验的规则、明确实验的步骤;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幼儿交流实验的情况、帮助幼儿提升、梳理有益的经验。
本节活动中我在教学语言上缺乏简练,这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使语言听上去不够精简;孩子的合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5、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5以内的相邻数》反思
这是小编整理的一节科学领域活动,通过动物搬新家,初步感知“邻居”概念,教师幼儿共同游戏:老师和孩子伴随着歌声给数字找相邻数。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目的: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两数之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通过操作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学习如何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6、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
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
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4只小动物图片、4座房子。
2、 每位幼儿1~6数字卡片、1~6点卡
3、1~6数字卡片、磁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动物找邻居
(1)通过动物搬新家,初步感知“邻居”概念。
师:小朋友在家和自己的邻居玩吗?孩子说一说。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搬了新家,他们找不到自己的新邻居了,请大家帮帮忙。(教师出示动物房子)!
师:看看谁搬了新家,你们知道他们的邻居吗?(孩子们说一说)
教师帮助幼儿理解住在家两边的小动物就是小猪的邻居。
问:小猪家的门牌号小狗家少1,小猪家住在几号?
猴子家的门牌号比小猪家多1,小猴家住在几号?
(2)教师小结:原来邻居就是住在隔壁的人家,小动物们都有两个邻居,就是住在他们前面和后面的小动物。
二、数字朋友找邻居
师:小动物们有了新邻居真开心,这里有一些数字朋友,他们也要来找邻居了。
教师出示数字1、2、3、4、5
提问:数字2的邻居是谁和谁(1,3)? 数字3的邻居呢?(2,4)
(因为1在2的前面,比2少1;3在2的后面,比2多1)
教师小结:一个数与它前后邻居的关系,是相邻数关系,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所以2的相邻数是1和3。
三、游戏:找朋友
教师幼儿共同游戏:老师和孩子伴随着歌声给数字找相邻数。
四、幼儿操作:
1、给每位幼儿分发的数字1--6和圆点1--6。
2、幼儿根据老师说的数字出示相邻的数字
3、幼儿根据老师说的数字出示相邻数的点卡。
4、一位幼儿出示数字其他孩子出示它的相邻数字或对应点卡。
五、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父母或邻居小朋友一起给1到5的数字宝宝找他们的相邻数。
活动反思:
本课的重点应该是先学会找相邻数,然后再认识相邻属于本数的关系,幼儿接受起来也就更加容易。可是怎样引出相邻数这一概念呢?我用了幼儿易理解“挨着”这一词来向幼儿介绍出相邻数。首先请5名幼儿带着数字头饰按顺序排成一排站在大家面前,然后请下面的幼儿说说5个数字宝宝互相之间谁挨着谁,并一一指出来,孩子都能说出数字宝宝1挨着数字宝宝2,数字2又挨着“1”和“3”…….虽然台上没有数字“6”,可是幼儿能够说出5挨着“4”和“6”,就这样这一课的重点就迎刃而解了,对于认识相邻数与本数的关系在一节课中无法得到更深入的学习。
36、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颜色乐趣多》教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颜色与颜色之间变化的乐趣。
2.对三原色原理的感兴趣,并产生探究的欲望。
3.了解三原色的原理。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视频、量杯三个、量杯盖子6个、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粉颜料
活动过程:
一、通过绘本,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幼互动讲述绘本,幼儿初步了解三原色之间的关系。
二、观看三原色原理的视频,引导幼儿理解三原色的原理
出示三原色原理的视频,教师解释三原色的原理,引导幼儿理解三原色之间的关系。
三、提供实验材料,激发幼儿的实验兴趣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并提供实验方法,并说明实验注意事项。
四、幼儿实验、观察
幼儿根据视频中的提示准备材料,并进行实验、观察,从而获得知识经验。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37、中班科学活动《环境小卫士》教案及课后反思
目标
1、初步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习江垃圾分类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愿意当环境小卫士,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PPT课件(两个画面:A.垃圾成堆 B.环境优美整洁)。
2、PPT课件(图片:旧报纸、饮料瓶、牙膏皮、菜叶、树叶、果皮、废旧电池等,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
3、卡片:旧报纸、饮料瓶、牙膏皮、菜叶、树叶、果皮、废旧电池等,
4、纸制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
活动重难点
1、难点: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重点:能够对垃圾进行简单的分类。
活动过程
1、观看两幅环境图,启发幼儿谈感受。
第一幅图:垃圾成堆的情景。
第二幅图:环境优美整洁的环境。
(1)提问:这两幅画中的环境分别是什么样子的,看到这两幅画心里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2)提问:你喜欢哪幅图的环境?怎样才能把第一幅图的场景变得和第二幅一样干净、美丽?
(激发幼儿清除垃圾的欲望,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
2、尝试给垃圾分类
(1) 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垃圾的种类。
教师: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可回收垃圾,比如纸类,可以回收重新制成新的纸张,纸类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像树叶这种不能重新利用的垃圾叫不可回收垃圾。
(2) 分类投放垃圾。
提问:我这儿有许多的图片,你们来能分类把它们放在垃圾箱吗?
教师出示绿色、黄色“垃圾箱”,请幼儿把垃圾分类放到垃圾箱里。(分组进行)
3、验证分享操作结果。
4、总结归纳垃圾分类。
反思:
本次教育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由于幼儿经常从电视等各种媒体听到、看到关于环境破坏的消息,也亲身体会过大风暴给大家生活带来的危害,同时又看到了关于环保的各种图片,因此,幼儿对这一活动很感兴趣,都很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在引导过程中,目标明确环环相扣,我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去看、想、说、做,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相互交流中学习知识。本次活动还注意渗透了其他领域的知识,注重幼儿社会性的培养,这样效果会更好些。同时也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树立环保意识。
38、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水变红了》教案反思
一、设计意图
一次区域活动中,小朋友们发现,一张红色的纸掉进水里,水就变成红色的了,小朋友们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于是我主动创造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物品在水中是否褪,,从而萌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褪色现象。
2、能主动的参与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生活中有的东西在水中会褪色。
3、乐意用语言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的物体,如雪花片,皱纹纸,卡纸,海绵纸。
2、纸杯,透明纸杯,清水。
3、贴画。
四、活动过程
1、变魔术引出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和两个纸杯)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魔术,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这有一杯水和两个空纸杯,现在老师把杯子里的水同时倒进两个纸杯,等会儿再倒出来,你们看看会发现什么?
(老师操作分别将两个纸杯里的水倒进透明纸杯里。结果一个杯子里的水还是清水,而另一个杯子里的水变成了红色)
2、揭秘时间。
师:咦!这杯水怎么会变成红色的呢?(幼儿猜测)
师:让我来告诉你们这个秘密吧,请你们闭上眼睛大声数一、二、三(当幼儿数到三的同时把纸杯面对幼儿,让幼儿发现原来里面有一张皱纹纸)
师:有的小朋友说,是纸身上的颜色跑到水里了,是不是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示范小实验:观察皱纹纸浸在水里会褪色。
师:现在老师把红色的皱纹纸放在水里,不断搅拌,仔细看,纸有什么变化?
教师小结:东西放在水里颜色会变淡,这就叫褪色。
师:那么褪掉的颜色跑到哪里去了,水有什么变化?
3、实验时间。
(1)认识材料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许多材料,看看是什么?我们也来自己动手做实验,看看把它们放在水里会不会褪色?
(2)介绍操作方法
师:老师准备了五个装有水的杯子,我们依次把材料放进去。
(3)出示贴画,进行记录
师:哪样东西会褪色,就进行标记。
(4)观察实验结果。
(等待一会儿,观察哪种材料会褪色)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验结果,这些材料放在水里都褪色了吗?哪些材料容易褪色,哪些材料不容易褪色?
(5)教师小结
师:并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水里都会褪色,有的容易,有的不容易。
五、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在妈妈洗衣服时仔细看一看,观察衣服会不会褪色。
活动反思:
1、幼儿对这次科学活动很感兴趣,积极的探索什么东西会使水变色,并对褪色这个概念有了初步的意识。
2、本次活动使用了标记进行记录,并没有使用记录单,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引导幼儿使用记录单。
39、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5以内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两数之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通过操作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学习如何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6、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重点:
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
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4只小动物图片、4座房子。
2、 每位幼儿1~6数字卡片、1~6点卡
3、1~6数字卡片、磁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动物找邻居
(1)通过动物搬新家,初步感知“邻居”概念。
师:小朋友在家和自己的邻居玩吗?孩子说一说。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搬了新家,他们找不到自己的新邻居了,请大家帮帮忙。(教师出示动物房子)!
师:看看谁搬了新家,你们知道他们的邻居吗?(孩子们说一说)
教师帮助幼儿理解住在家两边的小动物就是小猪的邻居。
问:小猪家的门牌号小狗家少1,小猪家住在几号?
猴子家的门牌号比小猪家多1,小猴家住在几号?
(2)教师小结:原来邻居就是住在隔壁的人家,小动物们都有两个邻居,就是住在他们前面和后面的小动物。
二、数字朋友找邻居
师:小动物们有了新邻居真开心,这里有一些数字朋友,他们也要来找邻居了。
教师出示数字1、2、3、4、5
提问:数字2的邻居是谁和谁(1,3)? 数字3的邻居呢?(2,4)
(因为1在2的前面,比2少1;3在2的后面,比2多1)
教师小结:一个数与它前后邻居的关系,是相邻数关系,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所以2的相邻数是1和3。
三、游戏:找朋友
教师幼儿共同游戏:老师和孩子伴随着歌声给数字找相邻数。
四、幼儿操作:
1、给每位幼儿分发的数字1--6和圆点1--6。
2、幼儿根据老师说的数字出示相邻的数字
3、幼儿根据老师说的数字出示相邻数的点卡。
4、一位幼儿出示数字其他孩子出示它的相邻数字或对应点卡。
五、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父母或邻居小朋友一起给1到5的数字宝宝找他们的相邻数。
《5以内的相邻数》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课《5以内的相邻数》,是新授课的第一课时,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我结合幼儿所熟悉的邻居谈话导引出 ,然后利用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帮助小动物找“邻居”,调动起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入相邻数的概念。幼儿已掌握的常识来学习新的知识点,幼儿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机会。在活动的过程中,请幼儿为小动物找邻居后,请小朋友再为数字宝宝也来找邻居这一过程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遵循了幼儿学习数学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其中以学习2和3的相邻数为重点,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理解相邻数之间关系,每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比它多1的数是大相邻数比它小1的数是小相邻数。从而为探索后面的相邻数做好铺垫。在整个活动中,孩子都十分乐于参与,并能准确的找到5以内的每个数字的相邻数。
通过找朋友游戏巩固相邻数的知识点。因为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所以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 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目标 ,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在本节课的活动中,相邻数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讲解的有点儿欠缺,要使孩子充分熟练的理解和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下节课的活动中进行巩固练习。
40、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寻找空气》教案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
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探究空气的秘密。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对空气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教学难点: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1、白色塑料袋每人一个
2、玻璃杯、蜡烛每组一套。
3、装有水的玻璃盆 1 个、小玻璃杯、打火机各 1 个,面巾纸、气球、充气用具两个。
四、教学过程
1、播放“猪猪侠”音乐,引起幼儿兴趣。猪猪侠为我们送来了包裹,并设计了 3 个“小关卡”,小朋友一起闯关。
2、打开包裹观察包裹里有什么物品,出示透明玻璃杯,探索玻璃杯里真的有空气吗。教师做实验,请幼儿细心观察,证明实验用的杯子里有空气。
(1)在玻璃杯里放入面巾纸,将杯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大玻璃盆中,过一会儿再将杯子垂直拿出来,杯中的纸没有湿。如果杯子在水中倾斜。
就会发现有许多水泡从杯子中跑出来,杯中的纸也被水浸湿了。
(2)启发幼儿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引导幼儿进行猜想和讨论,寻求答案。
3、引导幼儿探索实验,寻找空气在哪里,发现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1)幼儿闯第一关,请幼儿拿塑料袋在活动室的各处找空气。
(2)观察空气的颜色,闻闻空气的味道,摸一摸,启发幼儿说出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3)幼儿闯第二关,请两名幼儿幼儿为气球充气。观察一大一小的气球,讨论发现气球充气越多,气球越大;气球充气越少,气球越小。
(4)幼儿闯第三关,把点燃的蜡烛用玻璃杯罩住,幼儿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讨论想想这是为什么?探索发现有什么办法可以不让蜡烛熄灭。
(5)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地方有空气? (皮球、游泳圈、轮胎等等。
4、幼儿闯第四关,双手捂住口鼻,坚持 10 秒钟后松开手,说说自己的感受,发现生活中是离不开空气的。帮助幼儿了解空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
5、幼儿讨论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的办法,为想出好办法的幼儿颁发“环保小卫士”勋章。
四、活动延伸
在生活中继续寻找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的办法。
课后反思
本活动让幼儿对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产生兴趣,在实验中让幼儿反复玩,使幼儿在操作、探索的基础上获得经验,玻璃杯中有空气,水就不会进入到玻璃杯里,纸巾就会不会湿,玻璃杯中没有空气,外面的水压入杯中纸巾就会湿。同时我在这课设计了用杯子去盖点燃的蜡烛,一下蜡烛就灭了。空气可以支持燃烧。这样吸引幼儿的注意,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建立一个探索、尝试与交流的平台。,幼儿容易理解。在活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幼儿通过闯关卡--寻找空气--试验操作的教学环节,让抽象的自然想象变得具体化了,课堂气氛很活跃,突出了活动的重难点,通过科学探索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利用简单的科学实验使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也是这次活动的亮点,让幼儿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无处不在。
相关文章
-
中班数学活动《5以内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
中班科学活动反思性说课稿《认识5以内的序数》
-
中班科学公开课活动《认识5以内的序数》——反思性说课
-
大班科学活动《9以内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
中班数学《小动物搬家》(5以内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
中班数学《小动物搬家》(5以内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
中班数学《小动物搬家》5以内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5以内的序数》教学设计反思
-
中班数学《客人来了》5以内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5以内的序数》教案反思
-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5以内的序数》教案反思
-
大班数学活动《9以内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以内的相邻数》
-
中班数学说课稿教案《5以内的相邻数》反思
推荐文章
-
中班科学探索活动:有趣的滚动
-
“聪明豆的礼物”—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大树妈妈本领大
-
幼儿园科学教案:夺球游戏
-
幼儿园中班科学:关节真有用
-
激发幼儿探究兴趣的中班教案:水宝宝不见了
-
好吃的栗子(科学)
-
幼儿园中班教案:嘟嘟火车(科学)
-
创意中班科学活动《我会做豆浆》
-
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的中班科学教案:小雨点去旅行
-
知名幼儿园中班科学:球宝宝玩滑梯
-
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磁铁
-
关于孩子和宝宝吃饭难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大全
-
森林里的掌声
-
礼物(科学)
-
孩子健康有据可查
-
[童话故事] 金币
-
哑巴舅舅理发_小学生作文
-
二00四年度第一学期小班教研计划
-
节支降耗控本增效朋友圈文案37句
-
《霸气鹿三哥上线,少女心还好吗?》情绪选项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