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认识飞机》中班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认识飞机》中班教案
1、幼儿园科学活动《认识飞机》中班教案
教材分析:
飞机是小朋友们出行时常用到的交通工具,大部分孩子都有乘坐飞机的经验,孩子们对于大大的飞机充满了探究的兴趣,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飞机的外形特征有着深入的了解,知道飞机与其他交通工具的区别,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飞机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对飞机的外形有初步认识,知道飞机的主要外形特征。
2.通过认识飞机,知道飞机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知道它与其它交通工具的区别。
3.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各种交通工具图片、课件飞机各种形态图片实物、飞机模型、折纸飞机每个孩子一个、水彩笔
活动建议:
1.通过讨论、交流,了解飞机与其他交通工具的区别。
(1)提问:你坐过飞机吗?你坐飞机去过哪里?
(2)观察飞机的外形特点,找与其它交通工具的不同。
2.观看图片和飞机模型,了解飞机的种类
(1)出示飞机模型:“呜……我来了,翅膀抖一抖,飞上蓝天去,飞过黄河,飞过长江,转进云彩里。”
(2)认识民用机和军用机。
小结:飞机有民用机和军用机两种,载送旅客或装货物用的是民用机,战争用的是军用机。
A、点击大客机,依次出现几架不同型号的客机。B、点击战斗机(同上)。C、出示两种飞机模型,让幼儿观看并说出主要不同点。
(3)小结: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飞机的速度是最快的,飞机分为军用机和民用机,小朋友们出游时乘坐的飞机是民用机。
3.师幼共同玩游戏,巩固对飞机外形的认识。
(1)给每位小朋友一架纸飞机(白纸制作),进行添画,对机身进行装饰。
(2)完成后户外展示,玩小飞机游戏。
2、幼儿园体育活动《滚轮胎》中班游戏教案
经验:
1.掌握滚轮胎的方法,能控制轮胎滚动的方向。
2.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及动作的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正确对待输赢,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4.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轮胎数个。
玩法与规则:
1.自由练习滚轮胎:幼儿每人一个轮胎,自由练习滚轮胎。教师观察、指导幼儿掌握控制轮胎滚动的方法。例如:双手推动轮胎向前滚动,跟随轮胎跑,发现轮胎滚动方向偏离时及时用手调整。
2.滚轮胎比赛: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 4 组,沿各自的跑道滚动轮胎向前跑,绕过小椅子后返回,先完成比赛的组获胜。提示幼儿必须沿着本组的跑道滚动轮胎,要保证轮胎不侧翻。
提示:
1.可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调整运动量。
2.可根据幼儿的能力增加难度,如设置间隔物、让轮胎走“S”形等。
3、幼儿园科学活动《美食好帮手》中班教案反思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理食物经常要用到一些器皿,通过以下这节课让幼儿了解削皮刀、挖勺器等小工具的名称和简单构造。引导幼儿学会安全使用美食小用具品尝秋收果实。
教学目标
1.了解削皮刀、挖勺器等小工具的名称和简单构造。(重点)
2.学会安全使用美食小用具品尝秋收果实。(难点)
3.感受各种美食好帮手所带来的快捷、便利。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提前和幼儿共同欣赏各种水果拼盘的图片,丰富幼儿相关经验。
2.物质准备:各种水果拼盘的图片课件;削皮刀、香蕉切片器、挖勺器、蔬菜切片器若干,水果蔬菜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创设“品尝丰收果实”的场景,激发幼儿制作水果拼盘的兴趣。出示图片水果拼盘,提问: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水果?怎么做?
需要什么工具?”
二、师幼探索,了解小工具的简单构造。1.出示美食工具,了解各种小工具的名称和简单构造。
提问:它叫什么名字?削皮刀上有什么?怎么用?引导幼儿介绍并操作自己认识的美食小工具,引导幼儿发现小工具的简单构造及使用方法。
2. 认识香蕉切片器,初步感知小工具的便利和快捷。
提问:它是什么形状的?会是做什么呢?它和小刀都可以把香蕉切成片,哪一个会更快?谁愿意上来试一试?引导幼儿通过比赛的方法,发现小工具的便利与快捷。
3.小结:这些小工具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美食好帮手。三、自主探索,初步学会安全使用简单的美食小工具。
1.幼儿分四组进行自主操作(削皮刀、香蕉切片器、水果挖勺器、蔬菜切片器)
提出要求:请你在小菜板上操作,操作前用湿巾擦手,产生的垃圾放到方形盘子里,制作完的食物放到自己圆盘子里。音乐停止的时候,把制作好的食物放到前面桌子上并回位做好。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分享交流。
提问:你是用哪个工具制作的什么食物?你是怎样做的?”
小结:这些美食小工具真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快捷。
四、制作拼盘,体验劳动的喜悦。
1.引导幼儿自主讨论进行,并请一组幼儿介绍自己的分工内容。
2.幼儿分组制作水果拼盘,引导幼儿互相商量拼盘内容,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完成作品。
3.分享水果拼盘,鼓励幼儿互相介绍。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回家寻找更多的美食小工具。
教学反思
这是我实施的一课多研教学研讨活动,这一稿为集体研讨后形成的比较完善的第四稿。在前三次的教学实施后,研讨中分别指出:1.目标过散,整节活动难度提升不够;2.幼儿看似一直在操作,但操作目的性不强,大多只是在摆弄工具;3.环节之间缺少上下串联的脉络等。于是在第四稿中结合幼儿兴趣点,将重点放在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
组织教学实施后证明,经过前三稿的设计、教学组织、反思、修改到最后完善的第四稿方案,目标清晰,环节上层层递进,由易到难,活动过程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一直在操作过程中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1.取材方便,材料简约。本节活动选用的材料为幼儿建构区的螺丝玩具,损坏的图书,彩笔,印章等,在幼儿的生活中随手可得。
2.活动设计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有相关经验,才容易引起活动兴趣。经常看到成人使用钳子、螺丝刀等工具,但成人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反对孩子操作这些工具。而在本次活动中,却鼓励孩子们大胆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了使用钳子、螺丝刀后取得成功的快乐。
3.整节活动始终贯穿着孩子发现问题、猜测解决方法、验证解决难题这条主线,孩子们始终在探索的氛围中,在自主活动中习得相关知识。
4、幼儿园手工活动《折纸飞机》中班美术教案
教材分析:
在美工区,孩子们用纸盒制作飞机,用水彩笔、油画棒来画飞机,折纸小飞机既可以锻炼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又能将折好的小飞机带到户外一起玩儿,通过动手纸飞机,了解不同纸质和折叠方法对飞机的影响,能通过一次次的改善、解决制作和试飞中的问题,增强探究水平。
活动目标:
1.学会看折纸步骤图,根据步骤图一步步的折纸。
2.探究不同纸质和折叠方法对自制飞机飞行的影响。
3.初步尝试探究解决建构、制作和试飞中的问题。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练习折叠飞机,并进行试飞比较,发现难点与可能存在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纸张、2~3 种不同质地、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纸若干。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在折叠飞机前,先观看《飞机折叠步骤图》,关键步骤教师示范与指点。
2.先学第一种折法,比较不同质地的小飞机哪种更容易飞得平稳、飞得远;然后再学习第二种折法,比较不同质地的小飞机哪种更容易飞得平稳、飞得远;最后再用同一种质地的长方形纸按不同折法进行折叠,比较哪种折法的飞机更容易飞得平稳、飞得远。
3.让折好的幼儿先自由试飞,体验玩和成功乐趣;然后再指导幼儿进行比较探究,做观察记录。
4.引导幼儿发现试飞中的问题,鼓励幼儿通过调整纸张或某处的折叠来解决问题,使飞机飞的更平稳、更远。
5、幼儿园音乐游戏《纸飞机》中班教案反思
歌曲《纸飞机》的歌词通俗易懂,简单易学,歌词内容描述了折纸飞机的方法以及游戏的过程。本活动结合幼儿折纸飞机的经验学唱歌曲,以此来解决附点音符的唱法。并融入玩纸飞机的游戏,引导幼儿在唱歌曲的同时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熟悉歌词内容,掌握歌曲中附点音符的唱法。
2.能随音乐进行游戏,创造性的表现飞机起飞、上升等不同的飞行动作。
3.体验游戏中纸飞机去旅游的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
1.歌曲《纸飞机》2.课件《纸飞机》3.彩色折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在发声练习中掌握附点音符的唱法。
1.看一看,说一说。
提问:飞机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飞的?
2.发声练习:引导幼儿唱准附点音符,感受模仿飞机飞行的快乐。
3. 4512 7. 1||
咻. 咻. 咻.咻. 真开 心
二、学唱歌曲,借助“折飞机”理解歌词内容,并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1.教师范唱,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提问:听了歌曲有什么感觉?歌曲里唱了什么?
2.结合折纸飞机课件,教师再次范唱。
提问:歌曲里还唱了什么?(引导幼儿逐句整理歌词)。
3.鼓励幼儿边折飞机边尝试演唱歌曲,感受边折边唱的快乐。
4.引导幼儿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根据歌词内容大胆创编动作。提问:飞机可以怎样飞?鼓励幼儿大胆创编。
三、以“纸飞机去旅游”为情景进行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1.出示图片,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掌握游戏玩法和规则。
提问:这是哪里?你会怎么飞?引导幼儿扮演纸飞机随音乐大胆表现飞行动作。
2.引导幼儿随音乐在情景图片的提示下用高飞、低飞、转圈飞等飞行方法并进行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提问:纸飞机都到哪里旅游了?你是用什么方法飞行的?引导幼儿在情境中表现不同的飞行动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五、活动延伸
1.纸飞机还会飞到哪里去?还会怎么飞呢?鼓励幼儿和小伙伴一起探索更多的玩法,体验玩纸飞机的快乐。
2.到音乐表演区继续与同伴合作表演游戏。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6、幼儿园科学活动《认识飞机》中班教案
教材分析:
飞机是小朋友们出行时常用到的交通工具,大部分孩子都有乘坐飞机的经验,孩子们对于大大的飞机充满了探究的兴趣,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飞机的外形特征有着深入的了解,知道飞机与其他交通工具的区别,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飞机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对飞机的外形有初步认识,知道飞机的主要外形特征。
2.通过认识飞机,知道飞机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知道它与其它交通工具的区别。
3.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各种交通工具图片、课件飞机各种形态图片实物、飞机模型、折纸飞机每个孩子一个、水彩笔
活动建议:
1.通过讨论、交流,了解飞机与其他交通工具的区别。
(1)提问:你坐过飞机吗?你坐飞机去过哪里?
(2)观察飞机的外形特点,找与其它交通工具的不同。
2.观看图片和飞机模型,了解飞机的种类
(1)出示飞机模型:“呜……我来了,翅膀抖一抖,飞上蓝天去,飞过黄河,飞过长江,转进云彩里。”
(2)认识民用机和军用机。
小结:飞机有民用机和军用机两种,载送旅客或装货物用的是民用机,战争用的是军用机。
A、点击大客机,依次出现几架不同型号的客机。B、点击战斗机(同上)。C、出示两种飞机模型,让幼儿观看并说出主要不同点。
(3)小结: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飞机的速度是最快的,飞机分为军用机和民用机,小朋友们出游时乘坐的飞机是民用机。
3.师幼共同玩游戏,巩固对飞机外形的认识。
(1)给每位小朋友一架纸飞机(白纸制作),进行添画,对机身进行装饰。
(2)完成后户外展示,玩小飞机游戏。
7、幼儿园科学发现《智慧小屋》中班区域活动教案
目标
1.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2.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蜜蜂采蜜:
1.观察与比较不同颜色和形状背景图上的不同的花。
2.能根据掷到骰子的面迅速插小蜜蜂,发展注意力、观察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
贴墙转:学习用相同面积的图形组合来等量替换图形,为自然测量面积积累经验。
图形变变变:了解不同的图形,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规律。
破译车牌号:
1.尝试根据相邻数破译车牌号,感知一个数与前后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根据车辆大小按一定顺序排序。
材料投放
1.蜜蜂采蜜:
①9*6 格的底板一块,形状 3 种:爱心、圆形、方形各 18 个;颜色:红、黄、蓝各 18 个;花:樱花、月季、向日葵、郁金香、康乃馨、菊花各 9 朵,进行排列组合。
②骰子:颜色骰子、形状骰子、花卉骰子;颜色骰子:红、黄、蓝各 2 面;形状骰子:爱心、圆形、方形各 2 面;花卉骰子每种花各一面。
③蜜蜂蓝色、粉色若干。
2.贴墙砖:“墙砖”底板 2 块(面积为 30 厘米*30 厘米,上有等大的 3 厘米*3 厘米的网格,其中有的网格镶嵌有材料,有的网格是空缺的),镶嵌材料(背面粘有磁铁).
3.图形变变变:将彩钉按相同的距离固定在纸盒的一面形成钉板,配以长短不同的橡皮筋。
4.破译车牌号:数字卡片若干张,大小不同的汽车,车牌号若干,小挂钩。
玩法及指导建议
1.蜜蜂采蜜:
①1 人游戏:三个骰子,一个是图形的骰子、一个是颜色的骰子、一个是花的骰子,同时掷骰子,根据三个骰子的上的颜色、形状、花找到相应的图案。
②2 人游戏:一人取蓝色蜜蜂,一人取粉色蜜蜂,投掷骰子, 谁先找到与三个骰子合成的提示要求相吻合的图案,就把蜜蜂放上在图案上, 一次只能放一只、游戏结束,比比谁的蜜蜂多,多者获胜。
2.贴墙砖:观察底板上空缺处的外形及其包含的网格数量,取镶嵌材料进行填空。熟练后,可变换底板位置,也可用多种不同的镶嵌材料组合填补同一空缺处。
3.图形变变变 :
①用皮筋在钉板上变出各种图形。
②两位幼儿比赛谁变的图形多。
③变出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图形。
4.破译车牌号: 幼儿自选车辆,根据已有车牌号上的数字,从卡槽中找出相邻数放入车牌中,尝试根据相邻数破译车牌号。车辆根据大小按一定顺序排序。
8、幼儿园科学活动《会飞的风筝》中班优质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风筝”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它融科技、娱乐、文化等要素于一体,是孩子们喜欢的娱乐活动。他们对高高飘扬着的风筝更是感到好奇。风筝为什么会在高高的蓝天上飞呢?风筝飞得高矮与哪些因素有关?本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探究风筝秘密的机会,孩子们在亲身体验放风筝的基础上,了解风筝的放飞原理、风筝的种类、风筝的材质等等,通过记录表征、交流讨论、梳理总结等,让孩子们了解风筝飞起来的秘密。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放风筝记录卡的交流、统计,让幼儿了解风筝飞上天与风、材料、技能的关系。
2.尝试与同伴合作放风筝,能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感受放风筝的愉快情绪和探究风筝飞起来的乐趣。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记录卡人手一张、大记录卡一张、实物风筝若干。
活动建议
一、幼儿手持小记录卡交流自己放风筝的感受。
1.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卡。
2.老师根据幼儿的介绍汇总在大记录卡上,成功的用红色笔打“√”, 失败的用绿色笔打“×”。
二、交流讨论放风筝的三个成败因素。
1.观察大记录卡,统计全班幼儿放风筝的成功次数,了解风筝飞起来与风的关系。
(1)讨论:有风的日子里和没有风的日子里放风筝, 成功和失败有什么不同?
(2)用数数方法验证有风时成功机会多,没风时成功机会少。
师生共同小结:有风的时候成功的机会多,没有风的时候成功的机会比较少,原来风筝飞上天与风有关。
2.风筝飞起来与风筝构造、材料的关系。
(1)讨论:没有风为什么风筝也飞上天了?
(2)出示两只风筝:观察、比较、讨论它们的构造、式样、材料、尾巴等不同之处。
师生共同小结:原来风筝飞上天还与风筝的样子有关,与长长的尾巴有关,与制作用的材料有关……。
3.放风筝与放飞技能的关系。
(1)讨论:为什么有的风筝用的材料很好,尾巴也又轻又长,风也有, 但没有飞上天呢?
(2)观察大记录卡:比较同样有风或无风的情况下大人和小孩成功的机会多和少。(验证大人放风筝的技术高)
小结:原来想要风筝飞上天,不仅和风有关、和选择的风筝有关,还要掌握一定的放风筝技术,这样你的风筝就会在天上飞得又高又好。
活动延伸
1.出示幼儿收集的有关放风筝的资料及尾巴材料,交待需要的幼儿可以在区角内学习并调整风筝的结构等。
2.再次尝试到室外放风筝,并做好记录。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9、幼儿园艺术活动《小飞机》中班音乐教案
教材分析:
飞机起飞、升空、降落的过程是幼儿十分感兴趣的,每当看到视频中飞机起飞的瞬间都让他们惊叫连连,本次教学活动,通过用身体表现飞机的动作,用游戏“飞机变身”学习集体舞的舞蹈形式,感受和小朋友们一起舞蹈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模仿飞机飞行的动作,并与同伴合作表演集体舞。
2.喜欢表演集体舞,感受参与集体舞的快乐。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天空中的飞机或电视中关于飞机的画面。
2.《小飞机》音乐 CD(盒带)。
活动建议:
1.尝试模仿飞机飞行时滑翔、拉起、俯冲、翻身等动作。
2.游戏“飞机变身”,练习碎步走、邀请和转身的动作。
玩法:请一名幼儿双臂伸平扮演邀请者,随音乐做碎步飞行动作,飞到另一名幼儿面前,两人面对面共同说:“飞机变身!”邀请者立刻轻跳转身双臂伸平背向被邀请的幼儿,被邀请者双
手搭在!邀请者肩上,两人继续做碎步飞行动作。当两人飞到第三名幼儿面前时,说完“飞机变身”后,两人同时转身,此时第二名幼儿伸开双臂变为飞机头部,依次类推。游戏熟练后,可请几名幼儿同时扮演邀请者开始,组成多架飞机。
3.学习表演集体舞。
(1)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跟随音乐一起拍手(两拍一下)。
(2)指导幼儿听辨旋律,学习内圈动作。
4.请 2~3 名幼儿和老师扮邀请者在里圈,其余幼儿在外圈听音乐完整进行集体舞表演。
10、幼儿园科学活动《小燕子回来了》中班优质教案
教材分析:
每年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飞来飞去忙着筑窝、捉虫,乳燕叽叽喳喳叫着吃虫、学飞……中班幼儿对小动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和好奇心。本次活动通过寻找观察等方法, 引导幼儿认识小燕子的外形特征,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小燕子的生活习性。同时,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人与动物和睦相处之上,把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深人,激发幼儿爱护小燕子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小燕子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燕子是益鸟。
2.能用清楚、完整的语言讲述观察到的小燕子的样子和特点。
3.知道燕子是人类的朋友,要和燕子和睦相处。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带领幼儿在自己家周围找找燕子窝,观察燕子的活动。
2.“幼儿学习材料”—《春天你好》,《幼儿素质发展课程·语言》CD,《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 14
活动建议:
1.组织谈话活动,播放课件,引发幼儿对小燕子的兴趣,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燕子的基本特征。
(1)组织谈话活动,调动幼儿对燕子的已有经验。
提问:你认识小燕子吗?你见过的小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小燕子喜欢住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
引导幼儿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大胆地与同伴交流。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说说小燕子的主要特征。提问:小燕子在干什么?它长什么样子?
引导幼儿观察小燕子自由飞翔及停留在树枝上、屋檐上的姿态,学一学小燕子飞翔的动作, 说一说小燕子的大概特征。
2.请幼儿观察图片听故事,了解小燕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1)请幼儿阅读《春天你好》第 14 页,按照头、身体、尾巴的顺序观察小燕子的外形特征。小结:小燕子的头上有眼睛和嘴巴,身体上有一对翅膀,身体的羽毛是黑色的,肚子是白色的,尾巴像一把剪刀。
(2)播放课件,请幼儿观察小燕子捉虫的片段。提问:小燕子在吃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
小结:小燕子帮农民伯伯消灭害虫,是保护庄稼的益鸟。
(3)播放故事《燕子和老爷爷》,引导幼儿了解小燕子的生活习性。提问:小燕子住在哪里?它为什么要南飞?春天小燕子回来了吗?
小结:燕子衔来树枝、泥和草在屋檐下筑窝。燕子妈妈会生蛋,孵出小燕子,每天捉害虫喂它们。秋天,天气渐渐转凉,燕子飞去温暖的南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再飞回来。
(4)组织幼儿交流、讨论,启发幼儿和小燕子和睦相处。
请幼儿互相讨论:老爷爷是怎样对待小燕子的?为什么每年小燕子都要在老爷爷家住下?如果小燕子每年来到我们的屋檐下筑巢,你会怎么做?
引导幼儿感受人与动物和睦相处的美妙,树立保护小燕子的意识。
3.组织幼儿玩游戏“小燕子捉害虫”,进一步激发幼儿喜欢小燕子的情感。
教师与幼儿共同扮演小燕子,随音乐做小燕子捉害虫的不同形态体验小燕子捉害虫的快乐。
附
燕子和老爷爷
在很远很远的北方,有一个小山村,村子里住着一个老爷爷。老爷爷没有儿子,也没有女儿,一个人很孤单。有一年春天,老爷爷家来了一个客人。它披着黑色的外衣,有白白的肚皮,尾巴就像一把张开的剪刀。原来是一只燕子。它围着老爷爷的小屋飞了好几圈,飞得又高又轻,看到老爷爷笑哈哈的,很温和,便决定杷家安在这里。燕子衔来麦秆和草茎,和上泥土,在老爷爷家屋檐下筑了一个窝,从此住了下来。老爷爷呢,天天将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让老猫和大黑狗乱叫,还在院子里放了一个干净的盘子,每天给燕子添水、加食。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燕子和老爷爷就像一家人一样亲,老爷爷再也不孤单了。
秋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燕子要把家搬到南方去了。燕子舍不得老爷爷,老爷爷更舍不得燕子。燕子围着老爷爷的屋子飞了一圈又一圈,好像在说:“老爷爷别难过,明年春天我一定回来”燕子飞走了,老爷爷天天盼着春天早点儿来到。
第二年春天,燕子果然回来了,还带来几个同伴,老爷爷的院子更热闹了。老 爷爷真高兴啊,每天都很快乐。没多久,燕子孵出了小宝宝,邻居家的大人、小孩知道了,都来看小燕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唱着歌,老爷爷的院子充满欢声笑语。
11、幼儿园科学活动《小小清洁员》中班社会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危害很大,垃圾的收集与处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存环境。中班幼儿对垃圾的危害了解不多,缺乏环保意识,根据日常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类和推理的能力也不够。本次活动通过观看视频、分类操作、欣赏废旧物品做成的工艺品, 引导幼儿了解垃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知道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特点,鼓励幼儿在班级中、家中分类投放垃圾,懂得要爱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特点,知道乱扔垃圾对人们生活的危害。
2.能将垃圾进行简单分类并记录。
3.愿意做生活的小帮手,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备视频(整洁、卫生的小区,垃圾遍地的小区),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的图片,垃圾分类标志图片。
2.垃圾袋、簸箕、夹子等若干。
3.“幼儿学习材料”——《能干的我》。
活动建议:
一、播放视频《垃圾遍地的小区》,引导幼儿了解垃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提问: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会有什么感受?
小结:垃圾破坏我们的生活环境,污染水源和土壤,传播疾病,危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二、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的图片,帮助幼儿认识可回收垃圾。
提问:图片中哪些可以回收(纸盒、瓶子等)哪些不可以回收的?(水果皮、菜叶、剩饭剩菜)为什么?
三、创设“我给垃圾分分类”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尝试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等进行分类。
1.请幼儿观察仔细图片,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标志,讨论垃圾分类的方法。
2.请幼儿操作图片,给垃圾分类,简单记录分类结果。
四、组织“我做小小清洁员"实践活动,引导幼儿感受整洁环境的美好。
1.播放视频(整洁、卫生的小区),引导幼儿观察整洁的环境,感受整洁的环境带来的方便和舒适。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热情。
2.组织幼儿走进社区,捡拾垃圾。
(1)给幼儿提供捡拾垃圾的工具和垃圾袋,带领幼儿走进社区,帮助清理小区里的各种垃圾,向社区居民宣传不要乱扔垃圾,要保护环境。
(2)活动结束回到班级后,提醒幼儿认真洗手。
活动延伸:
1.指导幼儿在班级中、家中创设垃圾回收区域,鼓励幼儿分类投放垃圾,重点引导幼儿了解废电池含有毒重金属,要单独处理。
2.指导幼儿阅读《能干的我》第 15-16 页,按要求用线连一连,帮垃圾分类,说说废旧材料制作的创意。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12、幼儿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风筝》中班教案
教材分析
风筝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阳光明媚的春天,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风筝种类繁多,颜色艳丽, 高高飘扬在空中的风筝令幼儿心驰神往。中班幼儿对风筝是熟悉的,但对风筝的种类却比较陌生,开展此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了解一些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文化,感知风筝的多种多样,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风筝,感知风筝的造型、颜色等特征,知道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
2.能用较完整的语言与同伴交流分享搜集的风筝的知识。
3.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准备
风筝的课件,音乐、各种风筝展览,风筝的轮廓画若干。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导入课题,激发幼儿欣赏风筝的兴趣。
长长一根线,挂在天空中。不怕风来吹,只怕雨来淋。(风筝)
2.欣赏各种各样的风筝实物和图片,了解风筝的起源。
(1)观看课件,欣赏风筝展,了解各种各样的风筝。
提问:你欣赏到了哪些风筝?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蝴蝶风筝,鱼形风筝、蜈蚣风筝等,风筝的种类很多,颜色多样,但它们都有一条长长的线牵着。
(2)引导幼儿了解风筝的起源。
①观看课件,了解“龙”形风筝。
提问:这是什么样的风筝?龙代表什么?
小结:“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风筝就诞生在我们中国,是我们的祖先发明创造的。
②听故事《风筝的起源》。
提问:是谁在很久很久前发明了风筝?
小结:风筝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叫墨子的人发明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
3.观看课件,欣赏特殊风筝图片。
(1)了解夜光风筝。
提问:这只风筝很特别,上面有什么?(一亮一亮的小灯)这叫夜光风筝。它适合在白天放还是晚上放?为什么?
(2)看课件了解最大和最小的风筝,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提问:世界上最长的风筝有 6000 米长,重 200 公斤,这样的风筝一个人能放起来吗?怎样才能放起来?(需要很多人帮忙、合作、团结)
世界上最小的风筝,只有零点几厘米长,比蚊子还小,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你知道最长的风筝和最小的风筝是哪个国家的人制造的吗?你觉得我们中国人怎么样?
小结:世界上最长的风筝和最小的风筝都是中国人制造的,中国人真了不起!我们要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活动延伸
观看课件欣赏不同风筝图案,引导幼儿装饰风筝。
(1)欣赏不同风筝的图案和颜色。
(2)幼儿动手操作装饰风筝,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多种材料装饰出漂亮的风筝来。
13、幼儿园体育活动《拾松果》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单脚跳,掌握单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要领并保持平衡。(重点)
2.能单脚连续向前跳并能左右脚交替持续进行。(难点)
3.在坚持完成任务中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培养机智、勇敢、灵活及遵守纪律的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引导幼儿模仿小动物进行双脚跳的游戏。
2.物质准备:音乐、绳子、跳圈、松果、小筐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进行热身活动。(音乐中)
1.提问:嗨,松鼠宝宝们,秋天到了,我们一起到森林里锻炼身体吧!
2.组织幼儿跟着松鼠妈妈随音乐在场地周围做热身运动。
二、自主探索,学习单脚连续向前跳,掌握动作要领。(音乐中)
1.提问:松鼠宝宝们,秋天松树上结满了松果,我们一起去拾松果吧。拾松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单脚连续跳过许多障碍,你们想试一试吗?
2.幼儿自由探索单脚向前跳的方法。
3.请个别幼儿示范单脚向前跳的方法。
4.教师小结:脚掌用力,起跳之前,膝盖弯曲,落下后膝盖也要弯
5.幼儿练习,教师引导幼儿在向前跳的过程中,身体前倾、屈膝,保持身体平稳,不跌到。
6.提问:跳累了怎么办?怎样才能单脚连续向前跳?
7.教师小结:一只脚跳累了赶紧换另一只脚,中间不能断。
8.师幼一起场地内自由练习单脚连续向前跳。(集体)
三、游戏练习,能单脚连续向前跳并能左右脚交替持续进行。(音乐中)
1.带领幼儿到事先准备好的场地观察场地。
提问:宝宝们都学会单脚连续向前跳的本领了,现在呢我们就去拾松果吧!
2.第一次游戏:熟悉游戏规则,巩固单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
(1)教师讲解玩法及规则:首先我们从起点(家)出发,然后单脚连续跳过直线路再拾松果,一只脚跳累了赶紧换另一只脚接着跳,中间不能断,然后把松果放回筐子里。
(2)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单脚连续向前跳。
(3)教师从动作、规则、幼儿表现方面总结幼儿游戏情况。
3.第二次游戏:单脚连续跳过S路。
(1)幼儿跳过S路,拾松果。
(2)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幼儿身体平稳向前跳。
(3)教师从动作、规则、幼儿表现方面总结幼儿游戏情况。
4.第三次游戏:单脚连续跳过S路和电网。
(1)幼儿跳过S路和电网,拾松果。
(2)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左右脚交替持续进行单脚跳。
(3)教师从动作、规则、幼儿表现方面总结幼儿游戏情况。
四、放松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音乐中)
1.组织幼儿创造性的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放松身体各个部位。重点放松腿部。
师:宝宝们拾到这么多的松果,开心吗?让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庆祝一下吧!
2.收拾整理玩具。
活动延伸
提醒幼儿户外活动时继续进行单脚连续向前跳的游戏,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14、科学活动《图形拼画》中班教案
怎样让幼儿认识和分辨各种抽象的形状,活动中让幼儿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椭圆形和半圆形。引导幼儿用身体来“塑造”椭圆形和半圆形。幼师是教师及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幼师工作中一份好的教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如何写一份优质教案?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教案供大家参考。
一、活动目标
1.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椭圆形和半圆形。
2.能通过身体造型进一步了解椭圆形和半圆形。
二、活动准备
1.圆形、半圆形、椭圆形贴绒教具各一、PPT课件。
2.直径相等的圆形、半圆形、椭圆形纸每人一张,放入每组的小筐内。
3.幼儿活动材料《数图形》,水彩笔。
4.三种形状的硬纸每人一份。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认识椭圆形。
――出示圆形和椭圆形贴绒教具,让幼儿找出圆形。
――幼儿在桌上的筐中找出圆形和椭圆形进行比较,说说两种形状有什么不同。――启发幼儿交流经验,谈谈自己的发现。
――启发幼儿用上下对折、左右对折的方法,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知道圆形两条折痕一样长,椭圆形两条折痕不一样长。
――引导幼儿用身体来“塑造”椭圆形。如:蹲在地上,上部身体尽量横向拉开,使身体看上去像椭圆形。
――启发幼儿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来,如有需要,可以找人合作表现。
2.认识半圆形。
――出示半圆形贴绒教具。这是什么形状?
――幼儿在筐中找出半圆形并与圆形比较。
――启发幼儿交流比较中的发现,知道半圆形只有圆形的一半。
――引导幼儿用身体来“塑造”半圆形。
如:身体下蹲,双臂在头顶搭成拱形状,启发幼儿想出其他表现方法来。
3.给图形涂色。
――在幼儿活动材料的画面上找出椭圆形、半圆形、圆形,并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笔涂画区分。
建议
1.借助身体的运动能使幼儿加深对形状的了解,丰富有关空间和形状的经验。
2.在数学角里提供各种图形让幼儿拼画。
3.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找找周围环境中像圆形、椭圆形、半圆形的物体。
15、幼儿园科学活动《有趣的石头》中班优质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石头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山上、河边、田野里、小路上都可以看见它们。这看似不起眼的石头却会被幼儿视为宝贝。赶海时,幼儿喜欢捡拾花色、形状不同的鹅卵石,会向成人追“石头是从哪儿来的”、“石头怎么会有花纹”、“石头可以用来干什么”等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本次活动带领幼儿走进石头的世界,探索石头的奥秘,感知石头的特性与作用;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感受自然界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自然的探究欲望。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中见的石头,感知石头的特性
2.发现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石头在生活中的用途。
3.感受石头的多样与奇特,萌发对生活中自然物的探究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的不同种类、形状的石头每组 1 筐,装石头的布袋 1 个
2.用鹅卵石铺好的小路。
3·幼儿学习材料一《我的想象》
活动建议:
1.以“神奇的口袋”游戏导人活动,引发幼儿兴趣。
出示装有不同形状、大小、种类石头的口袋,请个别幼儿摸一摸、捏一捏、敲一敲、拎一拎,然后说出感受,其他幼儿根据该幼儿的表述猜测口袋里可能是什么。
2.请幼儿自由挑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石头,摸一摸、看一看、捏一捏、比一比、踩一踩, 探究石头的特性。
(1)幼儿自由探索后与同伴互相介绍手中石头的小秘密。
(2)引导幼儿从纹路、颜色、形状、大小、软硬、光滑或粗糙等方面感知石头的特性。提问:它们的颜色、大小怎么样?用手模一摸、捏一捏有什么感觉?
小结:石头有很多小秘密,看上去是五颜六色的,花纹、形状、大小各不相同;摸上去有的光滑、有的粗糙,而且很硬。小朋友玩石头时要注意安全,不要乱扔石子。
3.引导幼儿阅读《我的想象》第 14-15 页,进一步了解石头的用途。提问: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有什么用途呢?
小结:石头是很好的建筑材料,可以用来盖房子、建桥、铺路,有些石头经过加工会成为日常生活用品,如石磨、茶几漂亮的工艺品等。
4.带领幼儿赤脚在鹅卵石铺的小路上踩一踩,再次感知石头的特性,了解石头的保健功能。
延伸活动:
请幼儿阅读《我的想象》第 13 页,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有趣的石子游戏,把自己发现的石头的秘密告诉爸爸、妈妈。
活动反思:
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本次活动的生成也是来源于孩子的一次偶然发现,可以说该活动是生成于孩子的兴趣。这就符合了新纲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
16、幼儿园半日活动《春游去》中班教案
教材分析:
春天是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季节,周围的事物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树木开始发芽、草儿变绿、花儿开放……天气温暖,气候适宜,正是引导幼儿探索周围事物和景象变化的好时机。本次活动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让幼儿在玩乐中主动寻找、发现春天的变化,引导幼儿和同伴一起放风筝,感受春天的特点和游玩带来的快乐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春天的特征,学会放风筝的方法。
2.能用多种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3.喜欢参加春游活动,有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提前确定春游地点,邀请 4~5 个会放风筝的家长协助组织活动,请幼儿带好自己制作的风筝, 幼儿学习材料”—《春天你好》。
活动建议:
1.春游前结合《春天你好》第 30 页,引导幼儿讨论春游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提问:乘车、过马路时应该注意什么?自由活动时应注意什么?
小结:乘车时要系好安全带坐在座位上,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自由活动时不能离开老师和同伴,不能乱扔垃圾。
2.带幼儿到周围的社区、小花园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丽。
(1)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现花儿盛开的样子,如开放的花朵、花苞等。
(2)教师和幼儿一起捡拾飘落的花瓣,启发幼儿观察花瓣颜色、形状、大小的不同,闻一闻花瓣不同的香味。
(3)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玩花瓣,如撒花瓣雨等。
3.带领幼儿放风筝,引导幼儿体验和同伴游戏的乐趣。
(1)教师朗诵诗歌《放风筝》,鼓励幼儿为白己的风筝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激发幼儿放风筝的兴趣。
(2)请幼儿自由结伴,5~6 人一组,分组放风筝。请家长示范、讲解放风筝的方法,引导幼儿讨论放风筝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3)比一比谁的风筝飞得最高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4.组织春游后的谈话活动,引导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
回到教室请幼儿阅读《春天你好》第 31 页,交流自己是怎样放风筝的,鼓励幼儿说说春游时还有哪些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例如:我和小伙伴一起踢球的时候很快乐,我和小伙伴一起捉迷藏的时候很快乐。
5.请幼儿将春游时快乐的事情画下来,回家后将春游中发生的快乐事情讲给爸爸妈妈听。
附
放风筝
和煦的春天吹绿了草地,孩子们在草地上放起了风筝。
他们给风筝穿上五颜六色的衣裳,用一根长长的线把风筝送上蔚蓝的天空。我的风筝叫黄蜜蜂,你的风筝叫红蜻蜓,他的风筝叫白蝴蝶
我们比一比,看谁的风筝飞得最高,看谁的风筝飞得最远。五彩缤纷的风筝在春风中飘荡,把天空打扮得多么漂亮啊!
17、幼儿园科学活动《我有好办法》中班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生活中幼儿喜欢摆弄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动手、动脑操作、体验能够帮助幼儿提高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探究能力。本次活动创设为班级布置大手和小手”展览的真实情境, 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感受磁铁、安全图钉等不同固定材料的特点及使用方式,鼓励幼儿在实践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动脑筋尝试使用不同固定材料,运用粘、贴、钉等方法,将图片固定在不同质地的展板上。
2.能说出活动过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特点,能发现它们的不同。
3.乐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磁铁、安全图钉、棉花、胶水、透明胶、双面胶、磁性板、贴绒板、KT 板。
2.收集生活中爸爸、妈妈、小朋友做事情的照片或绘画作品。
活动建议:
一、提出布置“大手和小手”展览的要求,引导幼儿讨论布置方案。
出示收集的生活中爸爸、妈妈、小朋友做事情的照片或绘画作品,引导幼儿布置“大手和小手”展览。
提问:怎样将照片和绘画作品固定在展板上?
二、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用不同方法尝试,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1.请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讲给同伴听。例如:用胶水粘;用图钉钉;将棉花贴在表征作品上,再粘贴到贴绒板上。
2.请幼儿再次尝试使用不同的固定材料固定照片、作品,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提示幼儿合理安排展板的布局。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固定照片的?
3.请幼儿第 3 次尝试固定照片、作品,提示幼儿不同质地的展板应选用不同的固定材料, 运用不同的固定方法。
提问:不同的展板使用的方法一样吗?哪种方法最好?
三、引导幼儿共同欣赏“大手和小手”展板,相互介绍展览的内容,交流布置展板的过程, 感受做事成功的自豪感。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装订小人书,练习用打孔、穿线等办法装订图书,感受订书机、打孔机的作用
2.请家长协助收各种安全的、便于幼儿使用的小工,在活动区投放工具箱'引导幼儿尝试使用,感受小工具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设计反思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孩子去学习知识。”《指南》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会认识一些常见小工具,知道它们的造型及用途,但是幼儿对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都不会很熟悉,动手操作机会少使用率也不会很高。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会沉浸在自由探索的氛围中,在实践操作中,幼儿动手能力会得到提高 。在探索环节中,幼儿会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使自己的好办法完全展示出来。本次活动我感受到一个好的活动是要建立在孩子们的兴趣之上的。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贴近孩子实际生活的,那么他们就会投入、充分展现自己,并伴随着活动的一个个环节成长。我的活动设计还很粗糙,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
18、幼儿园美术活动《海底世界》中班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海底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是幼儿喜爱的场景,生活着许多奇妙的动物: 鱼、扇贝、螃蟹等。我们生活在海边,幼儿常常去到海底世界,也会被奇妙的动物吸引,对海底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本活动借助幼儿已有经验、同伴学习、视频学习等,引导幼儿了解海底世界,认识几种海洋动物的形状、颜色等典型特征;中班幼儿表现欲望和表现能力进一步增强,指导幼儿通过绘画、剪贴等形式表现海底世界。
活动目标
1.知道海洋动物的外形特征。
2.初步尝试用剪贴、泥工等不同表现形式和多种材料制作海底动物。
3.喜欢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海底世界。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海洋动物》视频。
2.幼儿学习资源⑤第 11 页。
活动建议
1.观看视频《海洋动物》,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认识的水生动物及他们的特征。(也可请到过“海底世界”游玩的幼儿讲一讲自己的见闻。)
2.幼儿自选操作材料,构思如何表现海底世界。
(1)观察幼儿学习资源⑤第 11 页,互相交流:自已想制作什么?选择哪些材料来制作?
(2)提供幼儿学习资源⑤中的《海底世界》,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制作材料。
(3)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运用不同表现方法,选择多种材料进行制作。 螃蟹的表现方法:用纸盒或泡沫饭盒及辅助材料进行制作;用橡皮泥及辅助
材料进行泥塑;用绘画的方式表现。
各种鱼的表现方法:用彩色塑料瓶盖制作美丽的小鱼;用一次性纸杯制作章鱼等;用绘画的方式表现热带鱼、鲨鱼、鲸鱼等。
3.幼儿分工进行泥工、剪贴等制作活动,教师可适时地帮助个别幼儿。提醒幼儿将完成的作品布置在背景图的合适位置。
4.共同欣赏作品,教师引导幼儿可从色彩和创意等方面大胆进行评价。
活动反思:
利用观看美丽的“海底世界”图片导入,不仅引起幼儿兴趣,还为幼儿积累了绘画经验。课堂组织井然有序,内容循序渐进。整节活动孩子兴趣高涨,气氛良好。
19、幼儿园科学活动《动物的超级本领》中班优质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中班小朋友对动物有一定了解,动物的特殊本领:大象的鼻子能把树连根拔起、海豚会杂技表演„„激发了幼儿对动物更多的好奇,点燃了他们深入了解的兴趣。但受年龄限制,他们对动物本领的了解是不科学、一知半解的,为了帮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对比等方法,了解一些动物在奔跑、跳跃、游泳等方面的高超本领,我设计了此活动。活动中通过运用大量的图片及影视资料,鼓励幼儿自主观察与交流,在了解的基础上将动物的本领进行分类,并初步感知人们运动和动物运动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在奔跑、跳跃、游泳等方面的高超本领,了解人们运动和动物运动的关系。
2.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观察的内容,将动物的本领进行分类。
3.产生探究动物本领的兴趣,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收集关于动物本领的图片、图书等资料。
2.体育活动场景图 1 张,不干胶粘纸 1 张(见幼儿活动资源包)。
3.《动物的超级本领》教学挂图、教师教学资源。
活动建议
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并自由模仿。提问:这是什么动物?它在干什么?
2.小组讨论,引导幼儿交流“动物运动之最”,初步了解动物的高超本领。
(1)鼓励幼儿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
提问:你要介绍什么动物?它有什么高超本领?
(2)比较这些动物的高超本领。
提问:谁最有耐力?谁跳得最高?谁是大力士? 谁是最有名的“杂技演员”?
3.游戏“动物本领大比拼”,进一步了解动物的高超本领,尝试按照动物的本领进行分类。
(1)和幼儿一起商讨动物运动会的项目,并确定适合不同动物参加的运动项目。如:长跑、跳跃、游泳、举重、杂技等项目。
(2)结合幼儿资源包中有关“动物的超级本领”的操作卡,引导幼儿按“比赛项目”对各种动物进行粘贴分类。
4.教师和幼儿一起交流,初步了解人们运动和动物运动的关系。
(1)请幼儿想想说说,自己了解人类的哪些运动项目是从动物哪儿学来的。
(2)教师小结:人们从动物的运动中得到启发,创造了很多运动项目,如游泳、拳击、赛跑、跳远等。
活动反思:
每个环节缺乏科学合理的小结,特别是在最后总结动物超级本领与人类的关系时,没能表达人类的本领还有很多,不仅是模仿学习,能举出实例会更好。虽然环节之间自然过渡,但是语言组织还是缺乏科学严谨性和逻辑性,需要多要斟酌。由于紧张,语速有些过快,操作环节,给幼儿留的时间有些短,没机会让幼儿进行充分讨论,我会在以后的活动设计中,合理分配时间,争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0、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快乐岛》中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随着报纸面积的缩小,能想办法与同伴共同站在报纸上,保持身体平衡。
2.乐于挑战,喜欢与同伴合作游戏。
3.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4.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两个幼儿一张废旧报纸,小海龟头饰若干,音乐,“幼儿学习材料”一《我会保护自己》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玩游戏进行热身,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和幼儿扮演小海龟,随音乐做各种泳姿模仿,小海龟蹲走、爬行等动作,活动上肢、下肢。
2.组织幼儿玩“快乐岛”游戏,鼓励幼儿随着报纸面积的缩小积极想办法,保持身体平衡站立在报纸上。
(1)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引导幼儿开展游戏。
玩法:两个幼儿组成一对“小海龟”朋友,每对“小海龟”拿一张报纸,报纸比作大海里的
“快乐岛”。音乐响起,“小海龟”随音乐在场地周围做游泳动作,音乐停时,每对“小海龟” 要快速站到“快乐岛”上。
规则:两个“小海龟”必须都站在同一张报纸上。
(2)增加游戏难度,鼓励幼儿挑战。
随着幼儿对游戏玩法的熟悉,可增加游戏难度,每次游戏后将报纸对折一下使报纸的面积越来越小,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想办法保持身体平衡共同站在报纸上。可引导幼儿互相学习同伴的好办法
3.放松活动,总结经验。
(1)简单总结,表扬幼儿合作品质。
提问:“快乐岛”逐渐变小,你和好朋友用什么办法都站在“快乐岛”上并保持身体平衡? 小结: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合作就能想出好办法。
(2)带领幼儿随音乐放松身体。
活动反思:
活动前我带孩子一起做了准备活动,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模仿小乌龟的动作甚是可爱,当说小乌龟饿了的时候,孩子伸出了小脖子,当说小乌龟困了的时候,则把脖子缩了进去,还仿佛受到了惊吓,蹲了下来。
第二个环节的时候,我出示了胸饰“鲨鱼”,让幼儿学习小乌龟自由地爬来爬去,当听到“大鲨鱼来了”的时候,要求孩子两个两个拉手,每次游戏后递进,三个三个或四个四个拉手,大鲨鱼则设法追逐那些没有找到朋友的小乌龟。当要求两个两个拉手时,孩子能快速找到伙伴合作,当出现要求五个孩子手拉手时,就显得有点混乱了,明明五个孩子已手拉手了,有的孩子还在呼唤其他的伙伴加入,当要求他们再清点一下自己队伍中的人数时,才恍然大悟。
第三个环节中,运用报纸,将游戏进行改良,更加增进游戏的趣味性。游戏方法是将报纸当做“海岛”,当大鲨鱼出现的时候,小乌龟要迅速躲到“海岛”上,如若掉到大海里,则被大鲨鱼吃掉。游戏的气氛热烈,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快乐的游戏。
不足之处:
原本是每次游戏后要求幼儿一次次地将报纸不断对折,缩小报纸面积,能与好朋友一起站在报纸上,同时保持身体的平衡,让孩子的合作能力和平衡能力在游戏中得到刚好的提高。但由于室外风较大,报纸不断被吹起,于是我只能把“报纸”变成了移动的海岛,目标还是停留在出现大鲨鱼后能迅速躲到“海岛”上,没有提升要求。
这节活动结束之后,快乐的情绪还久久的在我和孩子们的心中,大家的情绪还很兴奋,好朋友之间经过了这次“患难与共”也变得更加亲密和谐。
“快乐岛”,真的给我们大家带来了好多好多浓浓的快乐!
21、幼儿园游戏活动《纸箱游戏》中班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孩子们非常喜欢用废旧的纸箱做游戏,根据孩子们的这一爱好设计这一活动旨在利用废旧纸箱锻炼孩子们的身体,既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又发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运用纸箱锻炼幼儿的爬和平衡的能力。
2、鼓励幼儿勇敢地参与活动,培养幼儿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6、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7、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只纸箱(苹果箱)
2、地雷(用报纸团成)
3、纸篓(4只)
活动过程:
—、纸箱连接成小火车,幼儿随音乐进入场地
1、 师: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小小解放军”的游戏。
2、 幼儿听音乐进行队列训练。
3、辅助练习:①了望、②摇船、③燕式平飞、④高抬腿
二、纸箱游戏的练习
1、 背好行李(苹果箱)出去演习。
2、 第一次演习(练习爬)。
①你们看这里有条河很深,我们怎么过河呢?
②请幼儿自由商量,教师进行启发幼儿说出用背上的纸箱折平摆放在河面上搭成一座桥。
③幼儿压平纸箱搭成桥。
④请幼儿做示范,教师分析动作,提出指导要点,(两手撑地,两膝着地,手脚协调)幼儿进行练习二次。
3、 第二次演习
①现在我们又遇到了沼泽地了。
②教师指导:脚踩砖块上快速向前跑要踩在砖块上快速向前走,幼儿练习二次。
4、 第三次综合演习(排地雷)
①刚才我们进行了演习,现在有一个任务,沼泽地里有许多“地雷”要我们去排除。
②幼儿想办法排地雷要求不能掉到沼泽地下去,站在砖块上弯腰拾地上的“地雷”,爬过桥把地雷放到安全区。
③幼儿进行比赛,弯腰拾地雷不能掉到沼泽地下去在爬过河把地雷放到安全区。[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
三、放松活动:
1、 幼儿互相欢呼胜利的喜悦,教师对幼儿进行表扬与鼓励。
2、 幼儿听音乐互相做“捶背”操。
延伸活动:
在体育活动区角中提供各种大小不同的纸箱,让幼儿进行各种动作及体能的练习。
教学反思:
整节课注重了每个孩子的参与、尝试。整个过程中,孩子的兴趣很高,积极主动,表现出很好的合作和团队精神。老师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宽松自主探索范围,幼儿充分的体验了自主乐趣。在摆放教具(纸箱)布局要恰当,预防幼儿在活动受伤。
22、科学活动《圆柱世界》中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主动的探索精神。
2.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
3.在动手尝试的基础上,会自己说出、找出并制作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材料投放:
1.教具准备:用各种圆柱体制成的机器人一个。胡萝卜、粉笔、小刀、磁带、录音机
2.操作学具:人手十枚一样大小的硬币、浆糊。
①长方形纸8张、水笔8盒②废卫生纸筒8个、各色腊光纸若干
③吸管一篮、薯片筒若干④各种空心小形体、铁丝
3.环境创设:
①体育角,内放高跷、圆柱状沙袋、棍、易拉罐、滚筒、金箍棒等]
②自制玩具角,陈设会叫的陀螺、望远镜、万花筒、柱状风铃等
③实物角,内置电池、果汁罐、卷糖、球、椎状物体、花瓶、废旧蛋糕盒等
指导要点:
一、通过机器人柱柱激发幼儿参观圆柱世界的兴致。
1.介绍机器人引题: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它的名字叫柱柱。柱柱想请小朋友到柱柱世界宫玩,你们想去吗?
2.听音乐开火车带领幼儿到柱柱世界。
二、通过反复尝试初步认识圆柱体,引导幼儿体验圆柱世界的秘密。
1.玩一玩、想一想--引导幼儿第一次游戏尝试,知道圆柱体的名称。
①让幼儿任意挑选一种玩具,自由感知圆柱世界的丰富。
②启发提问:
A、你玩的是什么?它象什么形状?
B、你还发现了圆柱世界的什么秘密?
③鼓励幼儿完整表述自己的经验,重点能说出它象什么形状?
④以机器人口吻小结--柱柱世界里的每样东西都象柱子一样,这种形体就叫圆柱体。
2.量一量,说一说--引导幼儿第二次测量尝试,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①启发尝试:
A、你发现圆柱体是什么样的?它跟圆形一样吗?
B、请你再玩一玩,想一想,你是怎么玩的?
C、每个圆柱体摸上去都是什么感觉?请你用绳子或尺子量一量好吗
②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圆柱体的主要特征,能用手,绳子,尺子量一量圆柱体的两端和中间是否一样
③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④小结:圆柱体的两端是两个一样大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放倒了还会滚动。
三、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巩固认识圆柱体,提高幼儿对圆柱世界的辨别能力。
1.叠一叠,变一变--让幼儿在比较尝试中加深对圆柱体的印象。
①启发提问:
A、你知道硬币是什么形状的?
B、你能不能用许多硬币变一个圆柱体?
②幼儿操作,思考:你是怎么变的?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象什么?
③小结: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象圆柱体。
2.找一找,削一削--让幼儿在寻找相似与不似中加深对圆柱体的理解。
①以柱柱口吻夸奖操作认真的幼儿,并寻求帮助:你能不能帮我把象圆柱体的东西找出来?
②引导幼儿观察陈列柜内实物,分辨相似与不似圆柱体的东西,并说出原因。
③提出疑问:怎样使胡萝卜变得象圆柱体?
④教师操作:用削刀将胡萝卜削掉,中间部分削去外皮,变成一样粗细。
四、通过联想生活中的圆柱体,开拓幼儿对圆柱世界的迁移发散能力。想一想,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见到、用到的东西有哪些象圆柱体?
五、通过分组小制作延伸幼儿对圆柱世界的想象创造能力。
1.制作望远镜--在长方形卡纸上先涂上花纹,再粘制两个一样大的圆柱体,并用胶水固定。
2.花链数字玩具--在许多形状中寻找圆柱体的小纸链,并串到弯好的铁丝上,变成花链玩具。
3.纸筒小动物--利用废卫生纸筒,卷上色纸,粘贴眼睛、嘴巴、耳朵等制作小兔、小鸟、螃蟹等小动物。插吸管--把吸管有规律地插入纸杯,并调整吸管两边长度,变出各种形态东西。
反思: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圆柱体,但对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儿的意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杯子和罐子之间的比较,让孩子在自由扩展的玩当中寻找其中的特殊性,从而来认识圆柱体的具体特征。因此,孩子会比较感兴趣。我们班孩子由于多种客观原因,因此,差异性比较大。能力较强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好,回答问题完整,并且善于观察。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却相差比较大。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这种情况。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强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强的孩子带着相对较差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他们去相互学习。我的这个活动也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圆柱体的外形特征,并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圆柱体。最后,孩子们在愉快地“手拉车”游戏中结束活动。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经过各位专家的指点和不断的试教修改反思。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已经幸福的感受到了。
23、幼儿园科学活动《鸟类之最》中班优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禽中之最。
2.能大胆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收集“鸟类”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认识禽类:
1.鸟可以叫什么?(出示文字:“禽”)
2.禽类可以分成哪几类?
归类:被人饲养的禽,叫什么禽?(家禽) 食肉的、凶猛的禽,叫什么禽?(猛禽) 叫声非常动听的禽,叫什么禽?(鸣禽) 栖息在水边的禽,叫什么禽?(水禽)
3.那么家禽、猛禽、鸣禽、水禽各有哪些? 每种举例:家禽——鸡、鸭、鹅。。。
猛禽——鹰、鹫。。。
鸣禽——黄莺、画眉鸟。。。 水禽——丹顶鹤、鱼鹰。。。 特殊的鸟类——不会飞的鸵鸟普通飞禽——麻雀
老师小结。
二、了解禽中之最:
1.鸟类中,最大的鸟是什么鸟?(鸵鸟——高度 2、5 米左右)
2.最小的鸟是什么鸟?(蜂鸟)
3.最重的鸟是什么鸟?(鸵鸟比蜂鸟重 78000 倍)
4.飞得最快的鸟什么鸟?(雨燕)
5.地面上跑得最快的是什么鸟?(鸵鸟)
6.最长寿的是什么鸟?(鹦鹉)
7.最短命的是什么鸟?(燕子)
三、分享交流自己收集的鸟类资料,并进行传阅。
教学反思
新《纲要》科学领域提出:让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于是我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鸟的世界》,在这个活动中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让幼儿真正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24、幼儿园科学活动《神秘的黄胸木蜂》中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关注紫藤花丛中的黄胸木蜂,知道它的名字和它与紫藤花的关系。
2.能大胆交流自己的看法,与同伴协商合作,对黄胸木蜂的基本信息进行简单梳理。
3.萌发探索黄胸木蜂和紫藤花关系的兴趣,体验搜集、分享、合作的快乐。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紫藤花有长期的观察基础;搜集黄胸木蜂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物质准备:幼儿自行搜集到的资料,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交流查阅到的资料,简单介绍自己了解到的“紫藤花丛中的蜂”的知识,是幼儿感受到搜集、分享的快乐。
1.提问:谁来介绍一下自己找到的紫藤花丛中的蜂的小知识?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知识的?
2.引导幼儿利用搜集的图片、图书等资料,采用自由谈话的形式,向大家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小知识。
二、请幼儿自由分组,通过自由讨论交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黄胸木蜂的知识梳理后整理到记录表上。
1.请小朋友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知识,整理到记录表上,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简单介绍。
提问:紫藤花丛中的蜂叫什么名字?他在花丛中做什么?如果没有他会怎么样?
2.小结:黑熊木蜂又名黄胸木蜂,俗称咕噜蜂。他可以帮助紫藤花传播花粉。
三、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将自己搜集的信息布置到信息台上,供大家互相交流分享。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日常随机观察中发现了紫藤花中的“蜂”,对此非常感兴趣。教师由此生成了科学探究活动,让孩子在兴趣中探究发现并获得经验。
活动中请幼儿带着问题回家与家人一起搜集各种资料,既强化了课堂效果,又能让孩子有主人翁意识,在课堂上注意力更集中。
25、幼儿园科学发现《百变组合》中班区域活动教案
材料:
巧克力、饼干、拐杖、老奶奶、盒子、汽车等的实物或图片,“幼儿学习材料”《我的想象》。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玩法与建议:
1.引导幼儿发现两个物体组合后产生的奇妙变化,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2.请幼儿自主阅读《我的想象》第 30 页,了解“百变组合”的方法,尝试运用教师提供的卡片进行组合。例如:巧克力和併干组合成巧克力饼干,拐杖和老奶奶组合成拄拐杖的老奶奶。
3.鼓励幼儿在《我的想象》第 30 页中画一画自己组合出的物品。(这些物品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也可以是幼儿自己想象的。)
26、幼儿园科学活动《泡泡发明家》中班优质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吹泡泡是幼儿平时十分喜欢的游戏,将“泡泡”这一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科学活动内容,满足了中班幼儿对身边事物和现象的探究欲望。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清水、砂糖、盐、肥皂、洗衣粉、洗洁精等材料,引导幼儿通过猜想、比较、记录等方式进行探索,发现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吹出的泡泡形状是一样的;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泡泡水,在“玩中学”、在“学中乐”,满足幼儿对泡泡的好奇心,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吹泡泡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探索用多种材料配制泡泡水,能大胆猜想、实验,会简单记录。
2.能与同伴相互商讨,发现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吹出的泡泡形状是一样的。
3.体验制作泡泡水、玩吹泡泡游戏的乐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的瓶子,清水、砂糖、盐、肥皂、洗衣粉、洗洁精。
2.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记录表、各种形状的记录贴,抹布。
3.“幼儿学习材料”——《快乐总动员》。
活动建议:
一、出示神秘彩色瓶,引导幼儿猜想。
提问:猜一猜瓶子里是什么?哪个瓶子里的材料能吹出泡泡?
二、请幼儿自己尝试,探索用多种材料配制泡泡水。
鼓励幼儿试一试、配一配、吹一吹,看哪些材料能配出泡泡水,记录实验结果,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三、出示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请幼儿猜想并尝试记录。
提问:这些吹泡泡器分别是什么形状的?这些吹泡泡器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引导幼儿把自己的猜想记录在表格中。)
四、请幼儿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知道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1.教师导语:现在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吹泡泡器试一试,看看三角形的吹泡
泡器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正方形的吹泡泡器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圆形的吹泡泡器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2.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帮助记录。
小结: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带着自己配制的泡泡水和吹泡泡器到操场上玩吹泡泡的游戏。
2.请家长指导幼儿阅读《快乐总动员》第 28 页,尝试在家自己动手制作泡泡水,探究将材料混合是否可以制作出泡泡水。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27、幼儿园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中班优质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好奇心是小班幼儿典型的特征表现,而漂亮、鲜艳的颜色总是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和兴趣。本节活动《颜色变变变》就是结合幼儿对颜色的喜爱,利用魔术、故事这些幼儿喜欢的方式,运用了启发提问法、直观教学法、总结归纳法等方法,加深幼儿对颜色的认识。使幼儿感受到颜色的变化多端,知道红黄、黄蓝、红蓝三种颜色两两混合就能变出橘红色、绿色、紫色的颜色常识。
活动目标:
1.巩固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
2.掌握红黄蓝三种颜色混合变出的新颜色。
3.对色彩变化的活动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 15 个。
2.瓶盖里分别涂红黄蓝三种颜色。
3.《颜色变变变》课件。
活动过程:
一、用“变魔术”引入,集中幼儿注意力。
1.引导语:老师今天要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老师还带了一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提问:
(1)瓶子里有什么?
(2)瓶中的水宝宝有颜色吗?
小结:瓶子里有水,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会流动的。
3.过渡语:水宝宝可好玩了,现在它要和我们一起变魔术,不过我们要一起念“水宝宝, 水宝宝变变变。”它才会变的,想不想试一试?(教师摇动瓶子,让瓶子里的水接触到盖子上的颜料)
4.提问:瞧一瞧,老师手中的水宝宝变成什么颜色?
小结:手中的水宝宝变成了 x 色,现在我们请小朋友当一当小小魔术师吧。二、幼儿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水宝宝的秘密。
1.引导语:老师请几位小朋友来变变魔术,每位小朋友只可以拿一个瓶子,记得念“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的咒语,水宝宝才会变哦。
2.提问:
(1)你的魔术显灵了吗?
(2)你的水宝宝变成什么颜色了?
(3)好奇怪啊,为什么水宝宝会变颜色呢?怎么一瓶变出来了,一瓶没有变出来呢? 小结:我的水宝宝变成了红、黄、蓝色等。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其实是老师在瓶盖里放了颜料,盖子里的颜料进到水里面就变成了有颜色的水,而另一个盖子里没有颜色当然就变不出来。
三、第二次探索,引导幼儿思考。
1.引导语:老师手里有一瓶红色的水,我现在要请另一个好朋友跟他做朋友,我们来看看会发生什么吧。
2.动手操作:红+蓝、红+黄、蓝+黄,边摇边念咒语。
3.提问:(1)你们猜一猜我请哪种颜色和它(红蓝)做朋友?
(2)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
(3)变成什么颜色了?
小结:红色和蓝色做朋友。瓶子里的水有变化。红加蓝变成紫色,红加黄变成橙色,黄加蓝变成绿色。
活动延伸:
我们刚才都是两种颜色混合,那如果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出什么颜色呢?回家你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试试看。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8、幼儿园科学活动《自制饮料》中班优质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幼儿缠着家长要饮料,幼儿同伴之间也常谈论自己喝过的饮料。此活动抓住幼儿这一兴趣,以自制饮料为切入点,提供奶粉、橘子粉、方糖、可可粉、酸梅粉等物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引导幼儿在调配饮料的过程中发现物品的溶化现象,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活动目标:
1.知道饮料是多种多样的,在自制饮料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物品能溶于水。
2.尝试用常见的饮料粉自制饮料,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体验积极动手尝试自制饮料的快乐,懂得健康饮用饮料的常识。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搜集各种各样的饮料,布置饮料展览会
2.饮用水、奶粉、橘子粉、方糖、可可粉、酸梅粉、冰糖、一次性纸杯、吸管勺子等。
活动建议:
一、参观“饮料展览会”,知道饮料是多种多样的。
1.幼儿自由观看各种各样的饮料。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认识的饮料名称。
2.幼儿自主观察,比较饮料的不同之处。
引导幼儿从颜色、气味、包装、商标等方面进行对比,说出饮料的不同之处。
二、幼儿动手自制饮料,观察物品的溶化过程。
1.出示自制的饮料,激发幼儿动手试一试的欲望。
2.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制作饮料的方法。
引导幼儿讨论并说出自制饮料的方法:盛 1 勺饮料粉放入杯中,加入半杯水,引导幼儿边用小棒轻轻搅拌边仔细观察饮料粉在水里的变化:饮料粉去哪了?冰糖有什么变化?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奶粉、橘子粉、方糖等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们加上水经过搅拌就会溶化,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自制各种各样的饮料。
三、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制作饮料。
鼓励幼儿边配制饮料边品尝,根据自己口味适当加料、加水。尝试用两种饮料粉配制饮料, 如橘子粉与可可粉一起配制等,引导幼儿探索发现两种饮料粉溶化的奇妙变化。
四、幼儿品尝饮料,知道应该健康饮用饮料。
1.引导幼儿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自制的饮料,将配制好的饮料与小伙伴共同品尝,分享快乐。
每人一根吸管品尝饮料,然后交换品尝,感知饮料味道的不同,并用恰当的词表达饮料的味道。
2.幼儿共同讨论喝饮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引导幼儿懂得剧烈运动后不能喝饮料、喝饮料时应适量少喝冷饮及碳酸饮料,并懂得最好的饮料是水,应该多喝水。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29、幼儿园科学活动《蝴蝶的成长相册》中班游戏教案
材料:
介绍蝴蝶生长过程的图片或图书,各种各样蝴蝶的图片,绘画笔和纸,各色彩纸、毛根、胶水等活页夹(或相册),“幼儿学习材料”——《春天你好》。
玩法与建议:
1.引导幼儿观察《春天你好》第 15 页的蝴蝶生长过程图,大胆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蝴蝶的生长过程:卵—一幼虫(毛毛虫)——蛹——成虫(蝴蝶)。
2.指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蝴蝶的图片,请幼儿把喜欢的蝴蝶的成长过程自选材料进行表征。
3.鼓励幼儿将自己绘制的蝴蝶的生长过程图片放在活页夹(或相册)里,设计封面,制成蝴蝶的成长相册,跟同伴分享、交流。
30、幼儿园数学活动《认识椭圆形》中班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几何图形随处可见。中班幼儿已经认识广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形等图形,有认识新图形的愿望和兴趣。椭圆形在生活中不像圆形、三角形、方形那么多见.不过幼儿对椭圆形还是有所了解的。本次活动帮助幼儿充分全面地认识椭圆形,引导幼儿自主观察、比较、操作,进一步感知椭圆形的特征以及椭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标:
1.认识椭圆形,了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能不受颜色、大小、摆放位置的干扰正确辨认椭圆形。
3.愿意运用多种方法制作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特点。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幼儿学习材料”一操作材料⑦,“幼儿学习材料”——《生活中的发现》.
活动建议:
一、请幼儿观察蜻蜓挂图,复习学过的几何图形。
提问:蜻艇挂图中有哪些图形?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每种图形有几个?
二、引导幼儿使用操作材料⑦,对比、感知椭圆形的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椭圆形和圆形,找出它们的相同点:都没有角。
2.请幼儿将圆形和椭圆形放在一起比较,发现椭圆形比圆形长。
3.启发幼儿用对折法比较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进一步感知椭圆形的特征指导幼儿将圆形分别沿两条垂直的直径对折,将椭圆形分别沿长轴、短轴对折。引导幼儿发现:圆形的两条折印—样,椭圆形的两条折印不一样长。
三、引导幼儿寻找阁片中的椭圆形和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正确辨认椭圆形。
1.出示熊猫挂图,请幼儿排除颜色、大小摆放位置的干扰找出熊猫身上的椭圆形。
2.引导幼儿说一说家里或幼儿园里像椭圆形的物体如椭圆形的镜子、椭圆形的商标等。
四、请幼儿分组操作,进一步巩固对椭圆形的认识。
1.请幼儿自主阅读《生活中的发现》第 23 页,找岀椭圆形,涂上漂亮的颜色。
2.请幼儿使用操作材料⑦,沿着虚线画出椭圆形,然后用剪刀剪下来。
教学反思:
这节认识椭圆形的活动课结束了、觉得孩子还是学会了至少目标是达到了。我的这节活动是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认识图形、我还是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本班孩子的特点来安排的,我们班幼儿很活泼所以不能用太沉闷的教学模式来上、我是想让孩子在动静交替的模式中去学习去探索。这节活动整个设计流程不错、就是在对孩子提问上有点差错、老是提问的不够准确。有的问题太过成人化了、这是我不足的地方。还有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把握程度不够。这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
31、幼儿园科学活动《乌鸦喝水》中班优质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是一个富有童趣的科学小故事,讲述了乌鸦喝不到瓶中的水、想办法解决的过程。本次活动将《乌鸦喝水》设计为科学探究活动,引发幼儿学习兴趣、活动开展过稈中,围绕“怎样让乌鸦喝到水”引导幼儿展开探索活动,启发幼儿选择多种材料操作验证鼓励幼儿反复尝试,既促进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又培养幼儿面对问題不退缩、做事认真、善于动脑筋的良好品质。
活动目标:
1.知进瓶子里水位的高低与加入的材料的关系。
2.尝试用“猜想记录——探究验证”的科学方法,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的秘密。
3.对材料与沉浮关系产生探究兴趣,在困难面前苻完成任务的自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乌鸦喝水》故事课件。
2.沙盘背景,木偶乌鸦 1 个,有水位线的瓶子、大小石子、玻璃珠、树枝、瓶盖、杏核等实验材料若干。
活动建议:
一、播放课件,讲述故事《乌鸦喝水》,引出活动内容。
在讲到“乌鸦试了几次都没有喝到水”时停住,引导幼儿猜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乌鸦喝到水。
二、请幼儿帮助乌鸦想办法,鼓励幼儿动手操作,探究瓶子里水位的高低与加入的材料的关系。
1.出示材料,请幼儿猜想哪些材料能让乌鸦喝到水。
2.请幼儿结合猜想自主操作试验,进行验证。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提醒幼儿动作要轻、慢,不要让水洒出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水位线的变化,认真记录实验结果。
三、引导幼儿交流、分享实验结果,发现乌鸦能够喝到水的秘密。提问:水位线升高的瓶子中分别是什么材料?
小结:比较沉的材料,如玻璃珠、石子等,放到瓶中会沉到水底,让水位升高,乌鸦可以很快地喝到水。
四、介绍故事结果,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1.讲述故事结尾,使幼儿了解故事中乌鸦喝到水的办法。
2.组织幼儿讨论:还有什么办法也能让乌鸦喝到水?
引导幼儿相互讨论,鼓励幼儿大胆设想。例如:让瓶子倾斜,水会离瓶口更近; 用石头在瓶子上敲一个洞,乌鸦的嘴就能伸到瓶子里。
附:
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看到路边有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试了几次都没有喝到水。这可怎么办呢?这时,它看到路边有些小石子。聪明的乌鸦想出了办法!它一下一下地把石子衔到瓶中,瓶里的水一点一点地升高乌鸦终于喝到水了。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科学的内容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身边的事入手。”从本次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以幼儿非常熟悉的故事《乌鸦喝水》为活动载体,建立在幼儿的一定生活经验之上,幼儿易于接受。活动中,把“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作为课程的切入点,把“如何让小乌鸦能最快喝到水”,作为幼儿探索的关键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使幼儿在情景游戏中体验并获得成功的快乐,并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发现。按“引题——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设计本次活动流程,遵循幼儿年龄特点。
32、幼儿园艺术活动《晒被子》中班美术教案
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理解能力和表征能力都有所提高,已有初步的构图意识,涂色时能够注意色彩的搭配。本次活动借助生活气息浓厚的歌谣《晒被子》,再现幼儿非常熟悉的晒被子的生活场景,引导幼儿尝试用图画的形式将对歌谣的理解表现岀来,鼓励幼儿创造性地添画, 体验绘画创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根据儿歌内容画出大小、颜色、图案不同的被子,用点、线、圆圈、小花、格子 等图案装饰。
2.能较均匀地着色,大胆配色并创造性地添画图案。
3.体验歌谣绘画的乐趣。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5.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帮助爸爸、妈妈晒被子。
2.学说儿歌《晒被子》。
3.水彩笔,“幼儿学习材料”——美术用纸第 1 页。
活动建议:
一、创设“哂被子”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被子”。
1.请幼儿观察“被子”的花纹、颜色、大小。
提问:小朋友的被子和爸爸、妈妈的被子有什么不同?
小结:宝宝的被子小,爸爸、妈妈的被子大,每床被子上的图案、颜色是不一 样的。
2.请幼儿观察范画,进一步感知“被子”的不同。
提问:被子上有哪件花纹?是什么颜色的?晒被子时你还看到什么?
小结:每床被子图案是不一样的,有的是点点的,有的是条纹的,还有小花和格子的,被子颜色也不一样,深浅不同,搭配得很漂亮。晒被子时除了有暖洋洋的太阳,还存大树、小鸟、白云等景物。
二、请幼儿根据儿歌自由创作,教师指导。
1.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绘画,根据儿歌内容想象绘画内容。
提出绘画要求:根据儿歌内容画出大小不同的被子,注意用点、线、圆圈、小花、 格子等不同图案装饰。2.幼儿绘画,教师重点指导,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想象添画晒被子时的其他景物,大胆运用深浅对比的方法给被子着色;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根据儿歌内容画出 大小不同的被子。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提问:猜猜画面上是谁的被子?运用了哪些不同图案装饰?
活动延伸:
选择太阳好的日子,带领幼儿晒被褥,帮助幼儿了解晒被子有益身体健康。鼓励幼儿在活动区中将自己见到的人们晾衣服的情景画下来。
附:
晒被子
大太阳,晒被子,爸爸妈妈大被子, 弟弟妹妹小被子,娃娃也要晒被子。
33、幼儿园体育活动《跳风筝》中班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已经掌握单脚跳、双脚跳、跨跳等基本动作。本次活动引导幼儿结合图形板的不同形状做出判断,用不同的跳法进行游戏,锻炼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性,鼓励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进行动作的练习, 在合作游戏中体会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巩固单脚跳、双脚跳、跨跳的基本动作。
2.能用图形板组合成不同造型的风筝,能根据图形的变化做不同的动作,发展快速反应能力。
3.在合作游戏中体验规则的重要性。
4.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5.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图形板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每人自选一块图形板,跟着音乐创造性地做动作,如开汽车、自抛自接、跨跳等。
二、引导幼儿复习各种跳的动作,探索根据图形变换不同的跳法。
1.请幼儿把图形板随意摆放在地上,自由探索各种跳的动作,如单脚跳、跨跳、双脚跳等。
2.针对个别动作不规范的幼儿进行示范指导。
三、请幼儿分组玩“跳风筝”游戏,进一步巩固跳的动作。
1.引导幼儿自主布置游戏场地,用图形板合作拼摆出各种造型的风筝。
2.介绍游戏规则:正方形单脚跳,长方形双脚跳,三角形跨跳。
3.幼儿鱼贯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个别动作不规范的幼儿进行示范指导。
4.幼儿分组竞赛,依次出发。每个幼儿完成动作后,跑回拍下一个幼儿的手。
四、请幼儿坐在图形板上,跟着音乐进行腿部放松动作。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喜欢的活动——放风筝贯穿始终,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第一环节由幼儿感兴趣的放风筝活动引入谈话,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第二环节让幼儿观看小朋友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而发生事故的情景,从而体会到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所带来的后果。第三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幼儿总结出放风筝时应该要注意的事项及放风筝地点的选择等,达到了本次活动预定的目标。因整个活动用故事贯穿,并伴随着多媒体的演示,所以幼儿的兴趣特别高。所以我觉得本次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1、内容贴近生活。2、形式灵活,为幼儿提供充分讨论的机会,教学过程轻松有趣。因此活动效果很好,幼儿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34、幼儿园综合活动《风筝》中班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山东潍坊是世界风筝的发源地,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传统手工艺珍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班幼儿对风筝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只限于表面印象,对风筝的来历不甚了解,为加深幼儿对风筝的认识,让幼儿了解风筝的来历,增加幼儿的自豪感, 我们开展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风筝的多种造型和左右对称的特点,了解风筝的来历。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风筝左右对称的特点,尝试制作简单的风筝。
3.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放风筝的乐趣。
4.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风筝实物和图片,布置“风筝展”。
2.风筝骨架一付、面纸一张、尾纸两张、棉线一根:未装饰的风筝一个。
活动过程
1.与幼儿谈话,帮助幼儿回忆放风筝的经历。
(1)提问:你见过或放过什么样的风筝?你是怎样放风筝的?
(2)请幼儿说说自己放风筝的经历。
2.观看课件,欣赏各种各样的风筝,了解风筝的来历。
(1)引导幼儿观看潍坊风筝节风筝满天飞的视频,感知风筝的美丽。
(2)教师简单介绍风筝的发展史和制作过程,了解风筝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工艺。知道我们山东有个潍坊市,因为独特的风筝文化而被誉为
“国际风筝之都”。
3.自由参观风筝展,引导幼儿从造型、图案、色彩等方面展开讨论, 发现风筝的不同特点。
幼儿自由参观风筝展,感受风筝的多样。提问:这里都有哪些造型的风筝?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风筝都用鲜艳、漂亮的颜色?
小结:风筝的颜色五颜六色,很鲜艳,鲜艳的风筝即使飞得高也能看得到。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风筝左右对称的特点。提问:风筝上画着什么图案?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把风筝制作成成左右对称的?
小结:风筝是左右对称的,这样能使风筝两翼保持平衡,不会掉下来。
4.请幼儿设计图案并简单制作风筝。
引导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风筝样式,提醒幼儿注意图案的对称。完成后教师指导幼儿粘贴风筝的“尾巴”,系好长线绳。
5.带领幼儿到户外放风筝,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1)教师示范讲解放风筝,提醒幼儿奔跑时注意安全。
(2)请幼儿自由结伴配合,尝试放风筝。
活动延伸
可借此机会举行“亲子放风筝比赛”。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喜欢的活动——放风筝贯穿始终,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第一环节由幼儿感兴趣的放风筝活动引入谈话,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让幼儿观看小朋友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而发生事故的情景,从而体会到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所带来的后果。
第三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幼儿总结出放风筝时应该要注意的事项及放风筝地点的选择等,达到了本次活动预定的目标。因整个活动用故事贯穿,并伴随着多媒体的演示,所以幼儿的兴趣特别高。
所以我觉得本次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1、内容贴近生活。
2、形式灵活,为幼儿提供充分讨论的机会,教学过程轻松有趣。因此活动效果很好,幼儿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35、幼儿园科学活动《动物睡觉》中班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动物是幼儿的好伙伴,喜欢动物是幼儿的天性。中班幼儿对动物有强烈的兴趣,喜欢亲近它们,喜欢模仿它们的声音、动作,对动物的观察更细致、探究欲望更浓厚。
《动物睡觉》这节活动,恰好能满足中班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选取了一些幼儿熟悉的动物作为探究对象,比如说小狗、兔子、长颈鹿等;并将这节科学活动搬到地垫上,老师与幼儿席地而坐,讨论时其乐融融,游戏时大胆表现,就这样边聊边玩边习得。通过“连环激趣”,即先玩“猜影子”游戏, 让幼儿积极观察图片,激活其思维,经过教师生动的语言调动,激发幼儿求知欲;进而,看视频、图片演示,了解动物睡觉方式,帮助幼儿将已知经验梳理提升,满足其求知欲;接着玩模仿游戏,用动作表现动物不同的睡觉方式,满足其表现欲,也是对教学效果很好的检验。我们从幼儿自己的睡姿导入活动, 从最熟悉常见的动物入手,紧密贴合幼儿生活,由常见的趴姿——站姿——特殊睡姿——抱姿,由近至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已知经验得到提升的同时,拓展多角度新经验,整个活动变得因“序”而明。活动重视幼儿的“亲历体验”,让幼儿在模仿扮演中验证和体验。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不同的睡觉方式及相关的生活习性。
2.尝试用动作表现动物不同的睡觉方式。
3.感受动物睡觉方式的奇特有趣,对动物睡觉方式感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地垫
知识准备:对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生活习性有初步的知识经验
活动建议
1.观看小朋友睡觉的“美图秀”,引出活动内容。提问: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事情?
教师:小朋友们的睡觉姿势都很对,小动物们也有自己的睡觉姿势呢。
2.利用图片、视频、模仿等多种形式,了解动物不同的睡觉方式及相关生活习性。
(1)通过“猜影子”的方式播放课件,观察发现采用“趴姿”、“站姿”睡觉的动物。
提问:都有哪些动物在睡觉?它是怎样睡觉的?我们来学一学。小动物为什么这样睡觉?
小结:小动物有的趴着睡,有的站着睡,都为了保护自己,遇到危险能够迅速逃开。
(2)出示图片,了解动物特殊的睡觉方式,感受其奇特有趣。提问:这些动物是怎样睡觉的?我们来学一学。
小动物为什么这样睡觉?
小结:动物睡觉的方式有很多,有的倒挂睡,有的睁着眼睛睡,有的睁一只闭一只眼睛睡,有的蜷缩成一团,有的抱在一起,真是太有趣了!
(3)观看视频,拓展新经验。
与幼儿一起观看动物睡觉的视频,了解其他动物独特的睡觉方式。
小结:动物的世界里有许多奥秘,每一种动物有自己独特的睡觉方式,大家可以回家再查一查、找一找、问一问,看看还会有什么新发现。
3.玩模仿游戏,用动作表现动物不同的睡觉方式。 提出游戏要求:听准教师指令并迅速正确的做动作。
播放音乐,幼儿听教师指令做模仿动作。教师通过鼓励和互相学习的方式激励幼儿大胆用动作表现动物的睡觉方式。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通过利用幼儿喜欢的动物形象——小猫咪,以它看小动物睡觉为线索,有目的地引入具有情绪色彩的形象,如可爱的小狗、聪明的小刺猬等,以引起幼儿对活动进行探索的兴趣。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对各种动物的睡眠有形象的认识,使其发挥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幼儿的理解和认识更透彻。通过模仿小动物睡觉的姿势,使幼儿不知不觉掌握正确的睡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36、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时钟》教学设计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辨认出时钟上的整点、半点。
2.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用途,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课件PPT
活动重难点
重难点:认识时钟,会看时钟的整点、半点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自我介绍,告诉小朋友今天要认识这个物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出示谜语,让幼儿猜一猜引入课题。
二、认识时钟
1.出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时钟,告诉幼儿适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准确的告诉我们现在是几点了。
2.请幼儿观察钟面,去发现钟面有1-12的数字,两根针,细细长长那根是分针,胖胖短短那根是时针。认识时钟后,带领幼儿念一首关于时针和分针的儿歌。
三、认识整点:
1.跟幼儿分享《东东和时间的故事》,去观察东东在会看时钟了之后是怎么做的。观看后让幼儿仔细观察三个整点钟面的图片,去认识时钟的整点。知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的时候就是几点。
2.在认识了整点之后,出示另两个钟面,让幼儿去看钟面显示的是几点钟,然后确认答案。
四、认识半点:
1.出示《东东和时间的故事》中两张半点的图片,让幼儿去观察图片中的时钟,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认识半点,知道当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的时候,就是几点半了。
2.在认识半点之后,出示另两张图片,让幼儿看钟面上显示的是几点半,再次认识半点,加深印象。
五、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时钟,学习了看整点、半点。相信小朋友们再看到时钟的时候一定学会看时间了,希望小朋友们以后学会合理的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做一个爱惜时间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我们把一天生活的作息时间也进行了演练,幼儿兴趣非常高,并记住了学习时间,上学放学时间,培养了他们热爱时间的好习惯。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大大的馒头从哪里来?
-
幼儿园科学教案:保护海洋
-
会变的水(科学)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科学)
-
幼儿动手能力培养的教案:有趣的玻璃片
-
我们的鸟类朋友(中班科学)
-
丰收的喜悦,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果品尝会(科学)
-
幼儿科普知识:什么化在水里(科学)
-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教案:电动玩具(科学)
-
激发幼儿想象力的中班科学教案:无字天书
-
创意中班科学活动《我会做豆浆》
-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的中班科学教案:找家(科学)
-
天庭旅行记_小学生作文:五年级
-
淡定的最高境界语句238句
-
失望婚姻的句子说说心情短语218句
-
小班教案《小车开动了》反思
-
中班科学教案《猜猜有什么》反思
-
球类运动器材朋友圈文案38句
-
创意烟花爆竹的朋友圈文案36句
-
空气净化产品朋友圈文案38句
-
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知识梳理课堂笔记多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