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
大班数学教案《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
1、大班数学教案《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
教材分析
《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是一个有趣的数学绘本,讲述了“公主去乱七八糟的魔女城拯救迷路了的王子,一路上历经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故事。绘本巧妙地将“模式排序”的数学知识融人生动的故事情节中,使抽象的排序变得合理而有趣。根据大班幼儿的现有经验和学习特点,我们对绘本内容进行了大胆裁剪、重组和改造,对其中涉及数学、语言等领域的内容进行放大和加工,并努力挖掘绘本传递的思想,提升绘本的人文性。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感知和丰富词汇,如“乱七八糟”等。
2.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索故事中隐藏的排序规律。
3.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尝试创编规律。
4.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感受规律排序的韵律美和条理性。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6.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掌握iPad的基本操作方法,如点击、拖动等。
(2)幼儿对规律已有初步感知。
2.物质准备:
(1)触摸屏交互式一体机1台,苹果笔记本电脑2台,音响1个,基站1个,iPad26台。
(2)教师端Flash课件,屏幕教鞭软件,学生端APP软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绘本封面,感受无序之乱
1.看图说话,初步感受。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本好玩的图书。请你看一看,(点击课件)封面上有什么,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
幼儿看图说话。教师恰当回应、评价,引导幼儿感悟“乱七八糟”的意思。
2.了解书名,产生兴趣。
师:(点击课件)这本书的名字就叫《乱一七八糟的魔女之城》。
过渡:今天,魔女城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想知道是什么大事吗?
二、聆听故事开头,产生游戏之欲
1.师讲述:(点击课件)有一个国家叫南国,南国里住着一位聪明的公主。有一天,一只青鸟飞过来,(呈现动画)递给公主一封信。公主打开一看,是王子写来的。信中写了什么?(点击播放:公主陛下,我在魔女城迷失方向啦!快来救救我吧!王子)
师:信里讲了什么?怎么才能救王子呢?幼儿自由讨论。
2.师讲述:噢,信里还夹着一张地图呢!
引导幼儿观察游戏导图:公主要救王子,必须经过规则城,路上还会遇到妖怪。
3.师讲述:公主读完信,赶紧收拾行李箱,准备出发去拯救王子。
过渡:公主想请小朋友们一起去救出王子,你们愿意吗?
三、深人故事情境,体验闯关之趣
(一)听一听,玩游戏:找钥匙(按照数量规律排序)
1.师讲述:让我们跟着公主出发吧!(拖动,呈现公主赶路动画,来到城门口)嗯?规则城的门竟然紧锁着。这时候,一棵大怪树摇摇摆摆地走过来。它说—(点击播放:规则城的钥匙挂在一棵树尖上,树上结着苹果、苹果、梨,苹果、苹果、梨,苹果、苹果、梨……)
2.师:钥匙在哪?谁来帮公主找一找?(点击课件)幼儿上台操作。
3.交流、评价,圈画规律。
过渡:来,让我们赶紧用这把钥匙打开城门吧。(点击钥匙,切换页面)
(二)看一看,玩游戏:选道路(按照颜色规律排序)
1.师讲述:打开城门,出现了好多条彩色的路。一共有几条呢?
幼儿数一数。(点击课件)
2.师讲述:那到底走哪条路呢?公主左右为难。这时,大怪树又说话了。(点击播放:这么多条路,只有一条有规律的路才是正确的。如果走错路的话,说不定会遇到怪兽哦)
启发:这7条路中,哪条路才是有规律的路呢?你能从颜色排列中发现秘密吗?
3.幼儿先和同伴讨论,再上台交流。(操作演示,并说一说、圈一圈排列的规律)
小结:小朋友们都发现了规律,找到了这条通往魔女城的道路。这条路因为有规律,所以显得最美。来!让我们跟着公主,一起踏上这条有规律的彩色道路。(点击课件,呈现走路动画)
幼儿跟随节奏律动。
(三)闯一闯,玩游戏:涂脚趾甲,过鳄鱼河(二选一)
1.师讲述:走过了彩色的道路,我们来到了一个三岔路口。(出示游戏导图)这边是一个“巨人山”,那边是一条“鳄鱼河”。怎么过去呢?
(点击巨人,播放:谁能把我的脚趾甲按照规律涂漂亮,我就会为他让路)
(点击鳄鱼,播放:谁能用地上的星星和月亮图片修补好破桥面,让桥面图形排列有规律,我们就会让他过河)
师:小朋友们可以任选一条路闯关。
2.幼儿一对一操作。(屏幕切换成学生端)
游戏1:涂脚指甲(按颜色规律填充色块)
游戏2:过鳄鱼河(按照图形规律修补桥面)
3.分享闯关经验。
小结与过渡:小朋友真聪明,用不同的方法闯过了难关。让我们继续赶路吧!
(四)试一试,玩游戏:整理房间
1.师讲述:走啊走,(拖动公主)终于来到了魔女城。(点击课件)打开城门一看,房间里的东西有点乱哦!许多物品都没有放到恰当的位置上。王子被堵在了一个断了台阶的楼梯上,下不来了。这时,魔女说话了。(点击播放:房间里的东西都有魔法哦,只有找到规律,把它们放到恰当的位置,才能搬走它们)小朋友们有办法救出王子吗?
2.幼儿一对一操作。(屏幕切换成学生端)
游戏:整理房间(综合:归类和排序)
3.分享成功经验。
小结:小朋友们都找到了规律,解除了魔法,王子得救啦!(点击课件)让我们为他欢呼吧!
四、创编规律,感悟有序之美
1.师讲述:(点击课件)公主救出了王子,还把魔女的房间整理得整整齐齐、井井有条,再也不乱七八糟啦!她还把魔女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并邀请魔女到南国去玩呢。(点击课件)可是,魔女发愁了,她说:“我也想出去玩,可我必须踏着一条有规律的路才能走出魔城呢!”怎么办呢?
2.幼儿创编规律,玩铺路游戏。(屏幕切换成学生端)
3.交流、评价。
4.师讲述:看着这么多条有规律的道路,魔女开心极了,她拿起魔棒挥一挥,点一点,(点击课件,呈现动画)一条有规律的道路从魔女城通往美丽的南国!(点击课件)魔女骑上大象,高兴地说:“谢谢小朋友们,我可以去南国游玩啦!”瞧,她们出发啦!(点击课件)让我们排着队,跟着公主,一起去南国寻找新的规律吧!
幼儿跟随节奏律动,离场。
2、大班数学教案《七巧板》
【活动目标】
1、认识七巧板,学习看图完成简单的拼图。
2、激发幼儿对拼图游戏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每人一套七巧板。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幼问好,稳定幼儿情绪。
(二)基本部分
1、七巧板的秘密游戏:快找快拿:
(1)师:我们都玩过七巧板,还记得七巧板中有哪几种形状的板吗?
(2)师:现在来玩一个快找快拿的小游戏,听清楚规则:
5秒钟时间内,请你们看图片,找出同样形状的板,放在操作板上。
时间到,手立即放膝盖上,不能再碰板。
幼儿根据图片找出红色大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师:这次请你们找两块板,而且摆放的方向要和我的图片一样。
师:红色三角形方向是向哪边?绿色三角形方向是向哪边?
小结:形状相同,放的方向不同,给我们的感觉也不同。
师:刚才两个三角形摆放的方向也是这样的,那这次是什么地方改变了呢?
小结:位置换了一下,给我们又是一种新的感觉。
总结:用7块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板块,变一变方向、换一换位置,就会出现奇妙变化。
2、七巧板的组合
(1)幼儿尝试选择其中的三角形组合不同的形状师:其实啊,七巧板设计非常巧妙,巧在哪里你们知不知道?那请你在七块板中选择其中的两块三角形组合一下,看看能不能产生新的形状呢?
(2)交流:
师:你用哪两块三角形拼成了什么形状?
师:谁也一样拼出这样形状的图形了?怎么不一样呢?
小结:大三角和大三角组合在一起变大正方,小三角和小三角组合在一起变小正方。
师:有没有拼出不一样的形状?
小结:瞧,七巧板中选择不同的2个图形,可以变成xx、xx、xx、xx……新的形状,你们说七巧板巧不巧?
3、拼七巧板:
(1)师:正是因为巧,所以七巧板可神奇啦!还可以拼成各种各样的图案。看!我拼成了什么?(机器人)看看机器人的头是什么形状?身体呢?三角形做机器人的--脚,手用什么形状拼的?你们想不想拼?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幼儿操作。
师:成功了吗?都成功啦!
4、拼图:
(1)师:七巧板真有趣,可以拼正方形,又可以拼机器人,那还可以拼什么呢?这样吧!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怎么样?
(2)一分钟拼"小鱼":看!七巧板拼成了--小鱼。哎!这次我可是有要求的。听清楚!请你在一分钟时间内拼成这条小鱼。行不行?好!开始!谁成功啦?
5、小组比赛。
(1)师:我有个建议,我们来一次拼图比赛,好不好?我们分成两队,你们两组是一队,你们选做红队还是绿队?你们两组是一队,就是红(绿)队。听清比赛规则:请你们在规定的时间里拼出图案,哪一队成功的人数多就得一个小动物头像,明白吗?
(2)看图拼七巧板:
第一轮拼"房子":第一轮一分钟,看!拼什么?(房子)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你们队几个人成功啦?第一轮哪一队获胜啦?
第二轮拼"飞机":第二轮50秒,时间缩短、难度加大。有信心吗?这次拼什么?(飞机)好!开始!你们队几个人成功啦?第二轮哪一队获胜啦?
(3)记忆拼七巧板:
提要求:接下来我们换一个游戏,听清楚规则!请你先用眼睛看,把七巧板拼成的图记在脑子里,等我说开始的时候,再把它拼出来,明白吗?看的时候不能拼,只能记。【播放相应动画】
第一轮拼"火箭":是什么?先仔细地看,把它记在脑子里,大三角拼哪里?正方形怎么摆?记住了吗?开始!你们队几个人成功啦?哪一队获胜?
第二轮拼"轮船":这次拼什么?先仔细地看、认真记。看得仔细、记得清楚。船身用什么图形拼的?平行四边形怎么摆?记住了吗?开始!你们队几个人成功啦?哪一队获胜?
(三)结束部分
1、小结:孩子们,这个七巧板好玩吗?其实,它还能拼出许许多多的图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动画播放图片】
2、你们想来拼一拼这些图案吗?好,我们再来拼一拼,好吗?
3、还有最后一个任务,请你们把七块板不多不少,整理好放回正方形盒子里,好吗?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拼图游戏。
3、大班数学教案《0的认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懂得"没有"可以用"0"表示,并初步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等,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纸盒若干。
2、糖果、扑克牌等若干,0~5带粘贴数字卡片。
3、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课前活动师幼问好,手指游戏"打枪"
二、了解吗"没有"可以用数字"0"表示。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几幅有趣的图片。
(PPT第3、4页)听小鸟在做什么呢?小鸟在树上愉快的唱着歌儿。忽然,"嘣"的一声,猎人开枪。小鸟都飞走了。
(1)树上有几只小鸟在唱歌?用数字几表示?
(2)树上没有小鸟用数字几表示呀?
2、PPT第5、6页。
(1)水果篮里有什么水果?一共几个呢?
(2)你最爱吃什么水果呢?一个一个吃,直到吃完没有了。
(3)水果没吃的时候共几个,用数字几表示?吃完没有了用数字几表示?
教师小结:没有了,吃完了……我们用数字"0"表示。
三、游戏 :猜一猜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盒子。
教师展示三个大小不一样的盒子,里面分别装有3个棒棒糖,2张扑克牌和0个物品。
请小朋友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摇一摇,听一听,猜一猜盒子里面是否有东西,并选择正确的数字卡片贴在盒子上。
请全班小朋友也照着样对桌面上的盒子也摇一摇,听一听,猜一猜。提问部分小朋友。
教师小结:盒子里有3个棒棒糖我们用数字3表示,2张扑克牌我们用2表示,盒子里没有东西我们用数字0表示。
四、说说"0"的形状像什么?(PPT第8、9、10页)数字宝宝"0"像什么呢?引导幼儿说说像:鸡蛋、橄榄球、像椭圆形、像眼睛片。。。。
五、"0"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1、"0"可以表示起点。
播放课件: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一把直尺)在直尺上找找"0"在哪个位置?(直尺的左端)0右边的第一个数是几?(是1)0在这里起的是起点的作用。
2、"0"可以表示界限播放课件:温度计当温度为0摄氏度时,冰和水可以同时存在,并且这个时候水不会变成冰,冰不会变成水。
当温度上升高于0摄氏度时,冰会融化成水,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还会升华成水蒸气。
当温度下降低于0摄氏度时,水会凝结成冰。
0在这里起的是"界限"的作用数字宝宝"0"随处可见,比如:手机、电话机、电话号码、门牌号、车牌号、等等。在不同地方存在着不同的意思。
活动结束: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0","0"宝宝还有许多本领呢,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教学反思
认识“0”是大班幼儿所需掌握的数学内容, 这次活动我首先通过游戏引出“0”,然后通过引导幼儿感知“0”的实际意义以及“0”在生活中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最后通过操作“0”等活动环节,让幼儿认识数字“0”,感知数字“0”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 的探究兴趣。孩子非常喜欢这个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主动状态。
4、大班数学教案《10的加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学习10的加法问题。
2、能在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列出横式:1+9=10,2+8=10,3+7=10,4+6=10,5+5=10,6+4=10,7+3=10,8+2=10,9+1=10。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能在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列出横式: 1+9=10,2+8=10,3+7=10,4+6=10,5+5=10,6+4=10,7+3=10,8+2=10,9+1=10.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片、“+”、“-”、“=”的卡片若干。
2、笔、纸若干。
3、蝴蝶、花朵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解答口述应用题
教师:“今天,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看谁最聪明。”
教师::“阿依古丽原来有1本书,妈妈又给她买了9本书,阿依古丽现在有多少本书?你是怎么算的?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
2、教师:“谁能列出算式?”请个别幼儿到前面来列式。
同法出2+8、3+7、5+5、6+4、7+3、8+2、9+1的应用题,并引导幼儿解答,列式
二、基本部分
1、自编应用题并列式:
(1)提出自编应用提的要求。
教师: “请小朋友摆一摆桌子上的卡片,然后编10的加法应用题,再列出横式。”
(2)幼儿摆卡片,自编应用题并列式,教师观察指导。
三、结束环节
讨论交流:
教师:“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说一说自己编的应用题,考考老师和小朋友”。
四、延伸环节:
把卡片贴在墙上,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选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从两方面谈一下:因为本班都是维吾尔族小朋友,对于汉语的表达还是有困难的,前几节课学过1-9的加法,部分幼儿有了一些基础。因为是纯汉语授课,对于我的授课一部分幼儿听起来还是有困难的,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就知道根本就不懂,只有少数幼儿可以和我配合一下,在我讲完以后,民考汉教师再进行解释,那些和我配合的幼儿进一步理解了,至于那些听不懂的幼儿,对民考汉教师的讲解的维语可以理解了,但是用汉语就根本表达不出来。所以一节课上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我的备课是按照教师指导用书的思路设计的,课也是按照几个环节的设计开展的,能听得懂汉语的孩子和我配合得很高兴,听不懂汉语的孩子认识一脸的茫然,总之,每次上课之前我准备一些教具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结果在语言的障碍中“枯萎”了。
5、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图中物体的不同点来列出算式,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2、初步懂得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学习6的加法运算,初步懂得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熟练计算6的加法,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活动准备:
课件、苹果树、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美丽的春天,花婆婆要到我们大二班来做客,我们一起来做个碰球游戏欢迎她。
二、学习6的加法运算。
你们看,谁来了?(花婆婆),花婆婆要考考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看看那个小朋友表现最棒,大家有没有信心?
1.出示幼儿用书第十二页图,幼儿根据树的不同列出算式。
幼儿列式:1+5=6 你是根据什么来列的?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还可以怎样列式?(5+1=6)每个数字又分别表示什么?
(1)刚才我们根据树的高低不同来列式的,根据树的其它不同点还可以列出哪些算式呢?(2+4=6),你是根据什么不同来列式的?(种类)数字2、4、6各表示什么?根据种类的不同还可以列出什么算式?(4+2=6)
(2)可以列出其它的算式吗?(3+3=6)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3)除了这5道6的加法算式题,还有没有得数也是6的加法算式题?(6+0=6 0+6=6)
(4)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把6的加法算式题念一遍。
(5)比一比:1+5=6和5+1=6、2+4=6和4+2=6、0+6=6和6+0=6这三组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发现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加法交换律)
2.花婆婆要给小朋友送礼物了!看看这是什么呀?(苹果树)苹果树上有的苹果已经成熟了,有的还没成熟。现在我们要把成熟苹果的摘下来,但是只有得数是6的苹果成熟了,得数不是6的还没成熟,不能摘。(教师请个别幼儿摘苹果,并说出算式和得数。摘对了其他小朋友就说:对对对,1+5=6你的苹果成熟了,如果算对了,这个苹果就送给你;反之,就说:错错错,你的苹果没成熟,这个苹果就不能送给你)。
3.看看花婆婆又带谁来和我们一起玩了?(小兔)糟了小兔有麻烦了,大灰狼张着血红的嘴来吃小白兔了,还好,小兔子身上有3个数字,只要把这三个数字编成一道6的加法算式题,小兔子就会隐身术了,请小朋友快来救救小兔子。
三、总结
小朋友们真能干,都帮小兔学会了隐身术,大灰狼也只好灰溜溜地走了,花婆婆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能干,她说还想和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一起学本领,你们愿意吗?(幼儿用准备的数字卡片自己摆出6的加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碰球游戏复习巩固了6的组成,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结合季节特点“花婆婆”贯穿于整堂课中,通过让幼儿仔细观察、比较,根据图中的不同来列式,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孩子们。接着又用游戏让本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不足之处:在操作材料的准备上应注重统一性。
6、大班数学教案《3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3的组成,会正确认识分合式。
2、让幼儿学习用教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和合的过程,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玩具熊1个玩具香蕉3个香蕉卡片3个
2、学具人手一份材料纸蜡笔和若干记号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3可以分成2和1,1和2合起来是3。
例:今天的小熊家里来了两位客人小猫,(出示玩具熊和猫),小熊拿出了几个香蕉来招待客人呢?(3个),小熊送给小熊1个香蕉,送给小猫2个香蕉。<来.源快思教.案网>同时用语言表述:3个香蕉可以分成1个和2个,可是小猫说了他们不爱吃香蕉,于是就把香蕉还给了小熊,现在小熊的手里有几个香蕉呢?并用语言表述:1个香蕉和2个香蕉合起来是3个香蕉,最后,教师在黑板上贴上卡片香蕉和数字,表示上述分和过程,同时出示分和符号“^”,向幼儿说明分合号及其用途,讲解分合号的使用方法,并教幼儿正确用语言表达3可以分成2和1,1和2合起来就是3。
(2)启发幼儿学习用口语表述其分和关系。3可以分成2和1,`1和2合起来就是3。
教师出示3个塑料球和2个盘子,问:“要把3个球放在2
个盘子里,并且每个盘子里都有球,应该怎么放呢,引导幼儿说出3可以分成2和1,再用同样的方法把两个盘子的球合起来,表述称:2和1合起来就是3。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点子房子图。
第三、四组,涂颜色。
第五、六、七组,填空缺。
3、活动评价。
让幼儿根据展示自己做的材料纸进行讨论。
活动反思:
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红旗”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7、大班数学教案《9的加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看分合列算式,计算出未知数的答案。
2、学习9的加法,并看算式编应用题。
3、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归纳、整理已获得的经验。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9的不完整分合式四种。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复习9的组成。(碰球)
1、教师:“我们来碰球,你的球和我的球合起来要是9”。
2、运用拍手游戏和碰球游戏。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看分合式列算式,学习9的加法。
1、出示缺少总数的分合式一。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这道分合式怎么读?1和8合起来是几?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分合式?(引导幼儿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教师: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哪一个数?分合式中少了哪个数?(教师将分合式填写完整。)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2、教师:我们看看这道算式1+8=9,它还可以变出另外一种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两加数的交换规律,即8+1=9)
教师小结: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可以互相交换位置,所得结果不变。
3、依次出示其他三组分合式,让幼儿编出算式,然后集中讨论,交流。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这道分合式又该怎么读?2和7合起来是几?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分合式?(引导幼儿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教师: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哪一个数?分合式中少了哪个数?(教师将分合式填写完整。)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4、教师:我们看看这道算式2+7=9,它还可以变出另外一种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两加数的交换规律,即7+2=9)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5、集体朗读9的8道加法算式。
三、编应用题。
教师:这些算式还可以表示其它的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说说。请幼儿依次根据算式尝试口编加法应用题。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四、幼儿作业。
1、教师讲述书写要求。
教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数学本和铅笔,要请小朋友看分合式变算式来书写9的加法算式,在黑板上老师也画好了一张作业纸,仔细看看要怎样书写。
教师边讲述边示范,要求幼儿先把书写本对折,在折线的左边书写加法算式
2、看分合式变算式。
3、幼儿进行书写,教师观察并指导。
4、评价幼儿作业情况。提醒幼儿注意书写格式。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正确握笔,端正坐姿,书写规范、整洁,不乱涂乱画。
五、结束活动。
教师展示书写规范的作业,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活动反思:
1、备课时,我考虑到如果直观的教孩子,孩子肯定接受不好。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课堂上,我会运用活动教学法、图片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寓教于乐,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2、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唱歌、拍手、展示图片,让孩子观察、辨别、叠加,直观明了,通俗易懂,孩子容易在游戏中把握知识,学到知识。
还有,提几个简单明了的问题,让孩子思考,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展现鲜艳、美丽的花朵,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图画直观、多样,幼儿观察、辨认、思考,符合幼儿认知、智力发展的特点。
4、从这个教学设计来看,我觉得目标设计合理,教学策略安排得当,教学过程有条不紊,一步步实现目标。
5、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8、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思维灵活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认识了解公用边,知道公用边的特征及含义。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PPT、美工垫、雪糕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
播放PPT 第1页请幼儿观看,这是什么呀?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个魔术,小朋友可要看仔细哦。
二、讲解"公用边"
1.播放PPT第2---3页,老师拿掉一根雪糕棒还有几根雪糕棒?你们信不信用5根雪糕棒也能拼搭出两个三角形,我要变了,你们可要看清楚哦?
2播放PPT第4-6页。成功了吗?我用5根雪糕棒也拼搭出了两个三角形,咦?奇怪了,同样是两个三角形,为什么前面我用了6根雪糕棒,而现在我只用了5根雪糕棒也能搭出两个三角形?(引导幼儿说出两个图形都用到中间的一根雪糕棒)
小结:原来这根雪糕棒即是上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两个三角形都用到了这条边,我们就把这条两个图形都用到的边叫做"公用边"。
三、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对闯关游戏的兴趣,启发幼儿用雪糕棒拼搭出图形,感知图形公用边的特征。
1.播放PPT电话声音,教师模仿接电话,告知电话内容,引入闯关游戏。
2.引导幼儿用公用边的方法拼搭出要求的图形,进行闯关游戏。
第一关:播放PPT第7---10页,引导幼儿用6根雪糕棒,用公用边的方法拼搭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并找出它们的公用边。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展示自己拼搭成果,并找出公用边。
小结:集体观看PPT第11---12页,原来6根雪糕棒可以拼搭出方向不同的图形,而且每个图形都有一条它们的公用边。
第二关:播放PPT第13---14页,引导幼儿用公用边的方法,用最少的雪糕棒拼搭出2个正方形和1个长方形,并找出它们的公用边。
5.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幼儿展示自己拼搭成果,并找出公用边。
小结:集体观看PPT第15页,引导幼儿感知用最少的雪糕棒拼搭出的每一条边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公用边,这些边共组成了一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
7.集体观看PPT第16---17页,听音乐《大家一起喜洋洋》与同伴一起高兴的跳舞,体验闯关成功的乐趣。
四、活动延伸。
播放PPT第18页,羊村村长也想考考我们聪明的小朋友给我们小朋友出了一道题,请你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用公用边的方法,用最少的雪糕棒拼搭出5个正方形和3个三角形。
活动反思:
《有趣的拼搭》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上的数学的实践活动课。这堂课学生学得很开心。在我的指导、组织下,学生们分组活动。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在拼、搭的活动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教材先安排学生用相同的立体图形拼出各种各样的组合图形,再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拼搭出又高又稳的组合图形,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在拼搭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二是在“看谁搭得又高又稳”的活动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这个环节里,我首先引导学生读题和看图意,并提出“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的问题,以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和仔细观察的学习习惯。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你想怎样搭呢?”让学生先思考搭一搭的策略,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搭的游戏。
在搭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难以把球放稳,于是问:“小朋友,你们在搭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当学生提出很难把球放稳时,我抓住时机,让成功了的小组介绍经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使其他学生在倾听、交流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然后让学生再次尝试,以验证方法。最后向学生提出:“有什么办法能知道谁搭得高?”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两种搭法的差异,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在“搭一搭”的环节中,由于之前我没有向学生明确要求,且学生一看到了那些积木,就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都争着、抢着来玩,根本不受控制。在每一次操作活动前,要向学生明确每一个操作活动的要求,且在交代要求时,必须让学生注意聆听,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并想尽一切办法调控好课堂纪律,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9、大班数学教案《7的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特征分解画面,并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学习编减法应用题,列减法算式。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积极思维能力。
3、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 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 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实物图(一棵大树,树上有7只鸟,一只大的、六只小的;两只白色的、五只黄色的;三只停在树上、四只刚起飞);算式题卡、粉笔、人手一套1-7的数字卡片,运算符号若干、毛毛虫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鸟来做客出示图片,今天鸟妈妈带着小鸟飞到我们班来做客,小朋友们为它们表演一个节目吧!
二、为鸟儿们表演节目
1、 教师出示算式题卡(如5+2),幼儿快速从1-7的数字卡片中找出正确答案并举起。
2、 游戏进行若干次。
三、鸟妈妈出难题小朋友真能干,现在鸟妈妈出难题要考考你们。
1、 引导幼儿仔细看图,分解画面。
问:图上有谁?有几只?它们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颜色、动态不一样)
2、 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编减法应用题。
⑴、幼儿相互讨论小朋友都看见了树上有1只大鸟、6只小鸟;有2只白色的鸟、5只黄色的鸟;有3只停在树上、4只刚起飞;你能根据这些特征编出减法应用题吗?(幼儿讨论)
⑵、 集中讨论。
①、教师根据鸟大小不同编减法应用题:树上有7只鸟,有1只是大的,几只是小的呢?然后请幼儿列式计算,并说说各数表示什么。
②、 谁能根据鸟颜色不同编减法应用题呢?(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编应用题,幼儿编出应用题后,集体列出算式,然后一起说说算式中各数及各符号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③、 用同样方法根据鸟的动态编减法应用题,为什么要问还剩下多少只?
幼儿讲述,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算式。
3、 带领幼儿读7的6种减法算式。
四、与鸟儿们玩捉迷藏鸟妈妈对我们小朋友的表现很满意,它们想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1、 教师遮住若干只小鸟,让幼儿看图并列出减法算式。
2、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列的算式题中各数所表示的含义。
活动反思: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首先通过游戏复习7组成。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课件图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动手摆一摆、议一议、说一说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与收获。虽然大班的小朋友已经有了1-6的分成与计算初步感知,但要经历观察、质疑、自己解决问题这一系列过程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6、7岁的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一节课呈现内容、形式太多,学生注意力就会被分散,所以我设计了课件演示、花片、闯关游戏等形式,幼儿园的孩子比较没接触过用课件上的数学课,所以会更吸引孩子。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阶段,大班为小学一年级做准备。小学一年级是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幼儿园大班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提高,他们二者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幼儿园的课堂主要以育为主,以教为辅,注重的是玩中学,教学的形式是以游戏为主,灵活、自由、趣味性强,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规范性。而小学的课堂,是以教为主,以育为辅,有较强的学习目的性,知识的密度相应增大,课堂的规则也比较多,行为上存在一定的约束力。这种教学形式上的“动”—“静”,教师教法上的差异,许多孩子存在着不适应。
10、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数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喜欢数学活动,感受数字的有趣。
2. 能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字。
3. 能发挥想象给数字变出更多的造型。
4.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 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 两组数字卡片
2. 三张卡纸,上面有10种颜色的小方形。
3.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巩固数字0—9
1.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纸,上面有很多不同颜色的方格,我请小朋友说 说上面有几个格子。(请小朋友说完之后大家一起数一数)
2. 师:小朋友,橙色的格子上是数字几?(1)每个不同颜色的格子上都有不 一样的数字宝宝,我请小朋友来猜一猜。
3. 师:小朋友把数字宝宝都猜出来了,考验下朋友的时候到了,现在我点到一个数字小朋友要快速得把它念出来。
二、数字的队形
1. 师:这10个数字中,哪个数字最大?哪个数字最小?如果让你来给这10个数字排队你会怎么排?(引导小朋友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
2. 师:数字宝宝除了可以像刚才一样有规律的进行排队之外,它还有很多种排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PPT,圆形、三角形、长方形)
三、生活中的数字
1. 师:我想小朋友对这些数字应该都是非常熟悉的,因为它总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现在我要请小朋友说说你在生活的什么地方见过数字宝宝,它们又有什么作用呢?
2.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数字宝宝,我们一起看看它们都出现在什么地方。(播放PPT,日历、药瓶、体温计、目录)
3. 总结:生活中的数字有的是告诉我们时间,有的是告诉我们力量、温度或者是长度。生活中出现不同的数字都有不一样的用处。
四、数字变变变
1. 师:现在数字宝宝要跟你玩一个数字变变变的游戏,小朋友的小眼睛可要看仔细了。这是数字几?数字变变变。(PPT播放数字3,根据变变变的口令出现3的三次变形,让小朋友说说它们分别像什么。)
2. 师:现在数字3藏在一副画里,小朋友可要睁大眼睛把它们找出来。
3. 师:小朋友很快地找到了数字3,如果我把10个数字合起来变成一幅画你们都能把它找出来吗?(出示两幅图)
4. 师:如果让你也用数字变一变,你会把数字几变成什么?下一次老师请小朋友把你想变的数字都画下来。这次活动就到这了。
活动反思:
通过前次的试教及组里的老师一起讨论、修改,最终确定了我这节课,而我把这节课放在了家长开放日的时候来上。从小朋友的总体表现来看,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这节课的重点的是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通过猜一猜藏起来的数字,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字画等这些环节来完成目标。
在第一个猜数字的环节,孩子们的兴趣都非常浓厚,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能猜一些特别显眼的数字如0、8、7、4、1等,但数字5小朋友都把它猜成了是数字6,因为上面一部分是遮住没有出现的,所以这两个数字小朋友难免会猜错,但在小朋友说出原因后我没有及时地给予纠正,也没有将数字5和数字6进行比较,而是直接出示了答案,相信小朋友们也没有真正的弄清楚。
第二个环节给数字宝宝排队,从大到小从小到大小朋友都排的很好,但是按规律给这些数字排成不同的形状,小朋友就有困难了,站起来的时候能说出自己想要排成的形状,到了黑板面前来操作之后便六神无主,这最主要的原因是对10个数字的排序还不够了解。
第三个环节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没有哪些东西是按这个顺序排的,圆形和方形小朋友的响应最激烈,说得也很出乎我的意料,但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这些顺序小朋友就很难说出来,主要原因是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
第四个环节是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在哪些东西上面也看到过数字,为了节省上课的时间我把这个环节放到了晨间谈话的时候,小朋友都能积极开动脑筋,说得也很好,但是老师的回应还不够,没有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认同。
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欣赏数字组成的画并找一找这幅画中有哪些数字,并把它贴在图画的下面。小朋友的操作速度比平时快了很多,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可能是因为这幅图画超出了小朋友现在的认知水平。
以上是我对这次数字活动的一个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也非常感谢组内其它老师对我这节课所提出的意见及建议。
11、大班数学教案《奇妙的数字》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既枯燥又没有真正的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因此,我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以及幼儿与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对话,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单双数学习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单、双数的特点;能够快速的数出一组数的单双数。
活动准备
1、2元超市场
2、1——10的代用券
3、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
4、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
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
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教学反思
一、教具的充分准备应为幼儿的操作学习服务
作为大班的幼儿了,可以运用记录表,让幼儿在操作中及时地记录,以记录的形式将事物的现象简单地呈现出来,并能容易地找出规律。幼儿可以通过表格来认识到原有知识是不对的或在操作中的一些错误,使幼儿的知识系统化,也让幼儿的发现得到验证。幼儿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于是,教师在总结中出现的表格就是从幼儿那儿提取过来的,教师要小结的知识点也是幼儿们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
二、知识的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索中的一种积累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是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管是哪一个领域、每一个知识点都应是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在自主探索中,主动构建的一种经验。在这节数学活动中,知识的学习其实是:发现—梳理—总结的一个过程。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探索中去寻找,去发现,教师就帮着引导、梳理,教师的教其实就是对幼儿在今天的课堂中发现的、积累的新知识的一个小结。
12、大班数学教案《8的加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演示教具,教师与幼儿的活动,进行口头加法练习,理解8的加法的意义。
2、培养幼儿计算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
3、理解8的加法的互换、互不规律。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幼儿加强练习8的加法运算的准确性。
2、难点: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雪花片、作业纸、贴图。
2、8以内的数字头饰、音乐游戏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老师戴8的数字头饰走进教室,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来
了数字娃娃8跟我们一起学习,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一)以对歌的形式来复习8的分成,先按互补关系,再按互换关系。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8可以分成1和几?
幼儿:刘老师告诉你8可以分成1和7……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8有几种分合法?
幼儿:刘老师告诉你8有7种分合法。
(二)学习8的加法
1、老师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引导幼儿按花的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边观察边列出加法算式:
图上有1朵黄花7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1+7=8
图上有2朵小花,6朵大花,一共有几朵花?
2+6=8
图上有3朵圆形的花,5朵椭圆形的花,一共有几朵花?
3+5=8
图上有4朵兰花,4朵紫花,一共有几朵花?
4+4=8
2、 实物练习
分给幼儿每人8个雪花片,让幼儿边数雪花片,边填写上作业纸上相应的数字。
3、老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对表现好的幼儿奖励贴图,差的幼儿加强指导。
4、游戏:找朋友
老师分发给每个幼儿一个数字头饰,音乐想起来,小朋友们去找和自己合起来是8的数字成为好朋友。游戏可交换头饰进行。
5、引导幼儿观察一下自己的周围及教室里有什么物品合起来是数字8,回家后也可练习运算,如:糖、苹果、饼干、玩具等等。
三、结束部分:
老师讲评上课情况,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差的幼儿进行指导鼓励,结束本节课。
活动反思:
在以后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我要多采用游戏的形式,因为幼儿对游戏是最感兴趣的,最能吸引他们,游戏的形式可以使幼儿对数学活动更感兴趣,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爱动脑、动手的好习惯。
13、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纸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玩、做做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知觉。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从家中带来纸盒。
2、制作纸盒的各种材料:废旧纸盒、挂历纸、水彩笔、剪刀、夹子、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纸盒,进一步感知立方体。
1、小朋友今天从家中带来了不同的纸盒,请你仔细看一看,你的纸盒是什么形状的?(是个长方体)
2、长方体有几个面?(6个面)请你把这6个面找出来并标上数字。
3、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长方体由6个面围合而成,有的长方体有的面是正方形,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二、拆一拆纸盒,初步感知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1、拆纸盒
请小朋友把纸盒拆开来看一看,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
(让幼儿从容易粘合处开始拆)
2、纸盒还原,反复感知并讨论平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改变关系。
谁会把手中的图形变回原来的样子?
重复还原几次。
平面的纸为什么会变成纸盒?
3、引导幼儿发现并了解没有标数字的面(粘合面)的作用。
观察拆开的平面图形:大家找一找,刚才我们小朋友写的数字都在哪里?除了有数字的面外,你还发现了什么秘密吗?这些没有标数字的面刚才躲在哪里?它们有什么用?(重叠、粘贴、封口)
三、讨论如何制作纸盒。
小朋友想自己来制作纸盒吗?那我们该怎么来做纸盒呢?大家先讨论一下。
1、幼儿自由讨论制作的方法。
2、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制作的方法。
3、幼儿制作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并且对各种盒子又多了一些认识,知道盒子有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款式,不同的打开方法,大多数幼儿都能按盒子的不同特点对盒子进行分类,个别幼儿对分类分辨得还不是太好,需要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多练习对物品的分类。
14、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图形》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图形来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小朋友对拼图特别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启发法、操作法等。整个活动,通过欣赏拼图引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拼图,说一说拼图的拼法及组成,再通过幼儿示范拼图激起其他幼儿的操作欲望和兴趣,最后自己尝试剪出各种图形,利用图形进行拼搭出有主题、有情节的画面,共同欣赏,体验成功。
活动目标
1. 能够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多种物体及主题画面。
2. 拓展幼儿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精神。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说出拼图的拼法和组成,难点是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活动准备
拼搭图若干布置成展览区,各种颜色的卡纸、剪刀、浆糊,范例一幅。
活动过程
一. 组织小朋友进入教室欣赏拼图并仔细观察这些图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放轻音乐)
二. 出示范例《小兔晒太阳》拼图,让幼儿说一说这幅图的拼法及组成
1. 太阳:一个红色的圆形作脸,许多黄色的三角形作太阳光芒。
2. 树:三个绿色不同大小的三角形作树叶,一个细长的紫色的长方形作树干。[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3. 花:一个黄色的圆形作花心,五个桃红色的梯形作花瓣,一个蓝色长方形作 花茎,两个绿色的半圆形作叶子,一个大的紫色的梯形作花盘。
4. 两个红色的椭圆形作长耳朵,一个黄色的大圆作头部,三个小圆分别作眼睛、鼻子,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作嘴巴,一个浅蓝色的扇形作身子,一个紫色的半圆形作口袋,两个深蓝色的半圆形作腿。
小结:各种各样的不同颜色的图形都是好朋友,它们可以相互组合在一起,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图画。
三. 请幼儿示范拼图
1. 拼房子(几种不同的房子)
2. 让幼儿知道同一种东西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四. 提供2—3张卡纸给每位幼儿,让幼儿尝试剪出各种图形,然后进行自由组合拼图,教师巡回指导,要求拼出有情节的画面。(播放音乐)
五. 欣赏及展示作品,并说说怎么样拼的。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操作、学习,幼儿的认知由抽象变具体,由单一变多样;给幼儿充分展示和交往合作的机会,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拼完后让幼儿说一说拼的过程,因为是幼儿真正亲手操作的,幼儿都会说,说得都非常好,很有条理;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第三环节幼儿个人在示范拼搭时,不会忽视了下面的幼儿,改为小组合作,效果可能会好些;还有那些拼图范例会充分利用;第四环节的剪图形改为课前准备,把更多的时间给幼儿动手拼更有主题、情节的画面,这样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15、大班数学教案《7的分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了解7的组成有6种分法。
2、运用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让幼儿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小猪7只(1只大的,6只小的;4只白色的,3只红色的;2只戴帽子的,5只不戴帽的)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和一份记录表。
3、礼物:大挂图,笔,磁铁。小数字1-7和分解条数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毛毛虫”复习6的组成 。
“昨天我们学了6的组成,小朋友还记不记得呀?好,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复习6的组成分解)小朋友表现真棒!现在老师请你们来玩个毛毛虫的游戏。小朋友分成3组,看看自己身上的数字宝宝找到相对应组成6的数字宝宝,比一比看哪组速度最快又准确。(老师开音乐,游戏开始)
二、学习7的组成
今天小朋友玩游戏都表现非常棒,可是今天我们班上也来了几位小客人,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呀?”“那待会小客人来时小朋友要点数看看来了几位小客人?”教师依次请上小猪,让幼儿点数,并让幼儿瞧瞧这些小猪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幼儿按小猪的大小,颜色等来分,并引导幼儿找找还可以怎么分(反过来分)。最后幼儿和老师一起口述一次: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就是7;7可以分成2和5,2和5合起来就是7等。(得出的分解式:)同时把相应的算式列出来让幼儿有所了解。
7 7 7 7 7 7
╱╲ ╱╲ ╱╲ ╱╲ ╱╲ ╱╲ 1 6 2 5 3 4 4 3 5 2 6 1
三、游戏:
“好!小朋友表现真棒!现在老师再来跟小朋友玩一个游戏,看看小朋友是不是真的那么厉害。”现在呢老师这里有很多数字宝宝,分别都是1、2、3、4、5、6,请小朋友听音乐找相对应7的分成的数字朋友。
游戏2-3遍后,请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做亲子游戏。
四、解拼图游戏
“哇!小朋友今天表现真棒!小猪们都很开心,它们有一份礼物要送给小朋友,想知道是什么吗?”“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好!数3声睁开眼睛哦!”教师出示 “礼物”“咦?礼物呢?哈哈!秘密就在里面。(.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小朋友只要算对了这6道分解题,礼物就会自然出来啦!小朋友有没有信心闯关呀?好!加油哦!”其中,当幼儿答对一道分解题时,就翻开一角,等答完题时礼物就会出现了。激发幼儿探索的意识,让幼儿加深巩固7的组成。
“ 原来小猪要邀请我们去它的农庄做客,好!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开火车出发到小猪的农庄吧!出发罗!!!”结束课程。
五、亲子作业
活动延伸:
幼儿分成三组,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有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和记录纸,让幼儿在操作中掌握,在记录中巩固。其中每一个桌子上的记录材料都不同。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重点是让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学习7的分成,在这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点非常浓,游戏参与率高。通过操作、游戏等活动让幼儿能了解7的组成有6种分法。并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很好的掌握教学知识,达到我上课的一个教学效果。
16、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七巧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剪拼“七巧板”,加深幼儿对简单图形的认识。
2.动手与动脑结合,培养幼儿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
3.以动激趣,在实践中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七巧板教具一份 幼儿人手一份标有数字地正方形 剪刀人手一份
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动激趣、剪拼“七巧板”
1.剪“七巧板” (出示“七巧板”)
师:小朋友,这张正方形的纸上写了什么?几个数字?<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这七个数字把正方形纸分成了七块不同的形状,我们一起把正方形纸剪一剪,分一分有哪些形状。
(利用板书的形式,把图形进行分类)
师:这是七块神奇的形状,它能变化出许多图案。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七巧板”,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一种有趣的益智游戏。
2.拼“七巧板”
师:你能把这七个图形拼成剪开前的正方形吗?拼不出的小朋友可以看看黑板上的图示。
二、拼实物图、手脑结合展开想象
1.自由创作、充分发挥想象能力
师:用这七个图形能拼出房子、小树或随便什么东西,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比比看谁拼的漂亮。
小结:我们拼七巧板时一定要把这七块板都用上去,图形之间不能留有缝隙。 向同伴介绍自己用七巧板拼了什么、是如何拼的。(鼓励大胆想象、积极拼摆的幼儿)
2.出示“七巧板房子”,观察、讨论是如何拼的、还能用七巧板拼出什么。
3.幼儿操作。
用剪刀沿实线将操作材料剪成七巧板。
摆一摆,拼一拼。
相互欣赏、交流。
(出示欣赏图片)师:你们瞧,这些都是由七巧板拼出的图形。想拼一拼吗?
师:老师这儿还有好多的图形,你们再来试一试,好吗?
小结: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七巧板”,希望你们下课后用它再拼出一些图形,比比看谁拼得最多、漂亮,我们评他为我们班的小小建筑师、设计师。
教学反思:
1、从孩子喜欢的游戏入手,让孩子边动手摆边说。激发了孩子的活动兴趣,使孩子在看、听、想、摆、说的游戏过程中掌握了七巧板的“玩法”。使孩子体会到了“玩中学”的乐趣。
2、在游戏中孩子以集体、个人、小组等方式进行。特别是在小组活动中孩子体会到了合作、分享、参与的快乐。
3、此次活动虽是一节拼图活动,但是孩子把已有的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并有个别孩子进行了再加工,如:拼出了主题是“自己的梦”、“大地”、“家”等画面。
如果再上这节活动课,我不仅要充当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还要充分参与到游戏中去,与孩子共同探索,共同成长,共同欢笑。
17、大班数学教案《7的组成》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复习5、6的组成,学习7的组成。
2、通过操作活动感受数字增减的规律。
3、探究数学互换与7的组成关系。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6个小皮球
数字卡片1——7
小汽车模型若干
笔本人手1份
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复习活动
1、通过游戏复习5,6的组成。
2、教师出示卡片和幼儿做《碰碰碰》游戏。
如师:小朋友我的2球碰几球?幼:老师你的2球碰3球?
二、学习7的组成
1、小汽车要停进两个停车场,现在把小汽车分成两份,并记录下来。
2、让幼儿尝试着分一分,启发幼儿用多种方法分,把结果你记录下来。
3、教师把7的分法写在黑板上,让幼儿自己对照,看看自己的分法对不对?
三、探究数学
1、让幼儿想想组成有什么规律。
2、自己动手数数一共有几种分法。
3、教师启发幼儿找出小汽车数量一样,位子却不一样的数量组合。
四、操作练习
1、出示幼儿用书,打开看一看。
2、让幼儿自己操作分一分,答一答。
活动反思
经过之前对数学数字的练习,我班的幼儿对数字组合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的开始,我们对5、6的组成进行了复习,这样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先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对幼儿接下来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让幼儿在学习新知识会更容易更轻松。
本课活动完成后,幼儿对7之内数字组合还是有了一定的掌握,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18、大班数学教案《5的加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和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列出算式。
2、复习5的组成,并知道4 1、3 2及前后位置互换都等于5。
3、进一步认识理解“”、“=”号的含义。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副,动物卡片若干。
2、教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1—5数字,加、减、等号各一个。
3、学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
幼儿人手一份卡片,教师引导一起共同复习5的组成。
(二)学习5的加法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出示背景图,以小动物一起玩游戏的情节进行5的加法:草地上有2只梅花鹿在玩游戏,后来跑来3只小狗,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5只)
2、师生一起共同游戏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水果的卡片,小朋友待会跟着老师一起来玩游戏。妈妈昨天买回4个苹果,爸爸又带回1个苹果,那么家里一共就有5个苹果了。”幼儿一边听老师讲述,一边摆卡片。
3、启发幼儿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游戏中所讲的事情,并说出算式及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1)4_1=5 4表示什么?(4表示妈妈买回的4个苹果)
1表示什么?(1表示爸爸带回的1个苹果)
表示什么?(妈妈和爸爸的苹果合起来)
(2)启发幼儿再用一道算是表示这个游戏。
1_4=5(集体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比较两道算式,说一说它们的异同点
4_1=5和1_4=5,位置换过来了,但是得数是一样的。
(三)幼儿操作,并做记录。
幼儿根据老师说的情节,用卡片摆出算式,并用作业本把算式写下来。
活动评价:
请幼儿相互把算式读一读,体验游戏成功的喜悦。再数一数,黑板上一共记录了几道算式。
活动反思:
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来说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而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小丑左手拿着3个气球,右手拿着1个气球)。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气球?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 1=4。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 ”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 ”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 1=4”中“3”、“1”、“4”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 1=4”意义精简为“3和1合起来是4”。
三、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学生能够自己看着图说出算式的意思。
摆一摆、填一填。学生看着梨图,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然后填空。将摆、写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同时,又是对数形的结合。
直接写出得数,比较“2 1=3”和“1 2=3”之间的规律:加号前后交换位置的得数不变,再通过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下面算式的意思。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来表示算式的意思,学生很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图可以用同一个算式来解答。
送信连一连。将连线题和有序的排一排结合在一起,将得数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这部分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上黑板排序、说一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数学思想。
四、总结突出算理。
本节课的总结关键就突出“ ”的含义——合起来。在课的最后再回到导入的铺垫,用分与合的知识解决加法计算。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调;在送信环节,学生一开始出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学生能够根据分与合的联系出现两组算式,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对比过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教师自主将这一环节延后出现;在教学中还要充分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19、大班数学教案《我的汽车停哪里》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箭头标记,了解它们表示的含义作用。
2、尝试通过纵横箭头来确定方位。
3、体验团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停车场,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看,我们来到了哪里?
玩看方向开汽车的游戏。两遍。
二、讨论箭头
师:刚才我们在和谁玩游戏?你在哪里见过它?它告诉你什么意思?
师:我们生活中真的有很多箭头。
出示箭头标记。师幼一起认识了解。
小结:学会看箭头标记,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三、认识了解→↑和数字表示的含义。
出示→5.
师:这是什么意思?还可能表示什么?
出示↑3
师:这是什么意思?还可能表示什么?
出示→5↑3
师:连起来又会是什么意思呢?
小结:看见这样的数字和箭头,我们可以说像右走5步再向前走三步。
四、学习看停车卡
师:今天我们来到了一个停车场,管理员给了我这样一张停车卡。看看,我的车应该从哪里进去?然后往哪里开?再往哪里开?
师:这张停车开的车应该停哪里?首先要想想应该从哪里进去?
小结:你们真棒,都学会了看停车卡来停小汽车。现在,你们每个小朋友都是一辆小汽车,拿出你们的停车卡。等会我们要去后面的停车场停车,谁来告诉我们,停车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提停车要求:我们的小汽车要排好队一辆一辆停,停车的时候要注意不能碰撞到其他的车辆。让我们带着停车卡一起去停车场停车吧!
师:停好车之后,把你车位上绿色的停车卡翻出来,看看是否一样,一样的就是你停对了,拿着两张卡片走出停车场,把停车卡交给管理员。
幼儿开始操作。
五、幼儿操作
师:现在前面的桌子上还有很多小汽车要你们帮助它们停车呢!
教师展示操作材料。
师:每辆小汽车上面都有停车卡,(出示有三个数字的)这个是有一定难度的,停车的时候要动动小脑筋。请你们两个小朋友一组,合作帮这些小汽车都停到停车位上去,可以吗?
师:停好的小朋友可以请旁边的老师帮你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停对了。
师:都停好了吗?让我们带着小汽车再去班级交换停车吧!
20、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魔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运用相关数经验积极发现“魔法数字表”中的秘密,尝试玩数字魔法游戏。
2.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请直接点击)硬币、魔术用的数字表、铅笔和橡皮。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进入活动主题
1.魔术表演“硬币不见了”?
2.提问:刚才的魔术是真的吗?
3.小结:魔术表演并不都是真实的,每个魔术都有背后的秘密,揭密之后我们也会成为魔术师。
二、观看魔术,常识揭密
1.出示数字表和扑克牌,表演魔术
1)提问:今天的魔术和什么有关?
2)魔术表演:请一位小朋友抽取一张扑克牌,不要说出扑克牌上的数字。(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魔术师提问:表格的第一行有这个数字吗?第二行有吗......答案揭晓:你手中的扑克牌是......
2.再次表演,常识揭密
1)提问:
看完表演,你有什么感受?这是真的吗?
说说看你的想法,这个魔术的秘密在哪里?
一起记录,找规律揭密:出现目标数字的那一行中的头一个数字相加就是目标数字。
3.自由游戏,独自表演
1)同捉的四人进行这个游戏,看看谁能最先成为魔法师?
2)请几位小朋友上台来为大家表演。
三、魔术的升级版
1)找规律,让卡片变得神奇—要求:根据每一行的规律将表格填完整。
2)验证规律。
3)用新表格再来玩一玩变魔术。
四、小结
1.说说今天变魔术的感受。(虽然还有其它揭密的办法,但是计算的办法让我们感觉最快。)
2.今天的魔术用了怎样的教学方法,减法可以怎么玩?
活动反思:
此次教学活动定位在快乐学习数活动,孩子们上个星期已参观了小学,对入小学很感兴趣,通过调动孩子加、减法运算的经验来尝试玩魔术游戏,同时分享有价值的细节,孩子总体还是比较有兴趣的。
不足:活动预设孩子会兴趣高涨,可以自己较快找到规律,层层递进,不断扩展。但在活动开始后感觉进展有点拖沓,交代不够清晰,应该简单明了;活动中数字引出时,应加强方法上的提醒,同时强调规则意识,注意引导孩子进行规律性的探索,还要善于调整(如孩子有2张表格填写不正确时应让孩子再尝试),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21、大班数学教案《6的分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分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会感受数学应用的乐趣,激发幼儿喜欢上数学。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6的分成》;
2.幼儿画册、水彩笔、操作小鱼等。
活动过程:
一、碰球游戏《2、3、4、5的组成》
在教师的带领下做《2、3、4、5的组成》碰球游戏。
二、出示多媒体课件
1.幼儿观察图片,发现了什么?(灰太狼,六条鱼)
2.幼儿进行操作将小鱼进行不同的分法。
3.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分类的情况。
三、学习6的分成
1. 教师:你们有5种分法,那我们来看看羊村里的小羊们是怎样分的,好吗? 2.幼儿自主讲述边看边说,如6条鱼可分成1条和5条等。(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懒羊羊、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那我们来看村长给他们评分了,,他又一个表格,我们来看他们是对的吗?他们真厉害灰太狼可难不倒我们小羊们!我们一起来说说6分成: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2和4,6可以分成3和3,6可以分成4和2,6可以分成5和1。还可以反过来说,一起来说说:1和5合起来是6,2和4合起来是6,3和3合起来是6,4和2合起来是6,5和1合起来是 6。
2.介绍游戏玩法
接下来老师带来了想请你们帮助小动物,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是第几层,在左边的空格里天上相应的数点,填好的这个数点就是这个小动物的楼层,再用线将右边的楼层连起来,谁愿意来帮助熊猫的,你来!你们会了吗?做之前老师有两个要求:做作业自己动脑筋;做作业不说话。小朋友轻轻的拿材料操作。
3.幼儿操作材料《合起来是6》,老师巡视指导。
4.集体评价。
活动反思
在6的分解和组成这一教学内容中,我注意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允许孩子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孩子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1、创设情景,在活泼气氛中引发兴趣。这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大胆地创造、使用教材,以“分彩珠”这一游戏情景出发引入课题,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使孩子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激发孩子的思维,激起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2、动手操作,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快乐。因为孩子们已有一定的分解组合知识经验,于是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记录、去交流尝试的结果。在这个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孩子印象必然较深,同时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成功、愉悦感。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环节,不断地激发孩子学习的乐趣和欲望,不断地使孩子得到鼓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
22、大班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
活动难点:
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感受统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分类整理到表格统计的过程。
活动准备:
动物面具四个、水果图片四个、统计表、方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了解统计
1.教师:昨天,老师收到了森林国王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化妆舞会,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
3.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教师:在舞会上每位小朋友都要戴上面具,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四种面具(教师出示四种动物面具,分别是:老虎、熊、兔子和青蛙),你们喜欢哪一种?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
3.小朋友们喜欢的面具都不相同,老师不知道每种面具要做准备多少个,怎么办呀?
4.请幼儿在喜欢的面具下面贴方片,再数一数,就可以知道每种面具各有多少个了。
5.师生共同整理,教师画出统计表。
三、操作练习,巩固游戏
1.教师:舞会上还得准备点水果,那我们带上一些吧!老师准备了四种水果,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统计需要各种水果的数量(教师出示四种水果:苹果、桔子、梨和西瓜)。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水果,找出小组最喜欢的水果。
3.整理并完成统计表,找出大家最喜欢的水果。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舞会的准备中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知识——统计(板书课题),填写的表格就叫统计表,我们通过统计知道了小朋友喜欢什么面具,喜欢吃什么水果,统计的用处可真大呀。
活动反思:
在引导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我力图打破以往的幼儿数学学习以看和听为主,而操作大多是为了验证老师传授的知识;打破孩子们意识中“教师是知识的来源”、“教师是真理的化身”,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动脑,面对真实,与真实接触,探索解决问题,真正接触到数学知识。在幼儿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力图让幼儿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并且亲自实践,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高,在十分生活化的情境中反复体验了统计的乐趣和意义。
23、大班数学教案《漂亮的礼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球体、圆柱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2.能尝试按图纸制作立体纸盒。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球体、圆柱体积木、长方体,易拉罐、乒乓球等实物若干。
2.自制图形纸若干、剪刀、胶带、浆糊等。
活动过程
1.观察比较球体与圆柱体,感知图形的特征。
(1)出示球体与圆柱体。让幼儿通过滚动实验,感知两个形体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很有趣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呢?有谁认识吗?它们有什么地方一样,又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2)师小结:不管从哪边看,球体都是圆的,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叫球体。看起来像柱子,从上向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并且两个圆一样大,叫圆柱体。
(3)进行游戏:看谁找得对。
请幼儿找一找老师提供的物体中有哪些东西是球体的,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的。
师:现在请你们来找一找球体和圆柱体,找到后请你大声说出这个物体是球体还是圆柱体。
2.认识长方体,并尝试根据图纸制作礼物盒。
(1)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先认识长方体,再请幼儿将盒子拆开,仔细观察长方体的构造图,引导幼儿发现折痕。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图形,这个图形的名字叫做长方体,那么它是怎么组合而成的呢?从盒子来看,看的不清楚,我们一起来把纸盒拆开来看一看,好么?
(2)将拆开的纸盒还原,进一步感知如何制作立体纸盒。
3.根据图形纸,自己制作长方形纸盒。
师: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美丽的图形纸,让我们一起来跟着这些图形纸制作一个漂亮的纸盒吧。
4.装礼物:互相欣赏礼物盒并装礼物。
活动反思
《漂亮的礼盒》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进行精心设计的活动环节较为清晰流畅!制作的课件PPT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孩子们能够开心的学习制作。
刚开始的观察球体和圆柱体,引导他们自主发现图形的特征!还请幼儿亲自做实验,充分感知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请幼儿在给出的图形中找出球体、圆柱体,进一步的巩固图形特征(.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幼儿对长方体的构造很感兴趣,对做礼物盒很感兴趣,在引导幼儿做纸盒前,可以先示范下,孩子制作礼盒的过程中就会不易出错!
24、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房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形体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猪造房子的活动,了解拼搭材料的数量与不同面积或相等面积之间的数量守恒关系。
3、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难重点:
了解拼搭材料的数量与不同体积或相等体积之间的数量守恒关系。
活动准备:
教具:ppt学具:1、房子轮廓卡片人手一份、三种大小型号不同的蓝色砖块;2、三座大房子和砖块记录表;3、记号笔、便签纸。
操作音乐《肖邦钢琴曲-雨滴》《三只小猪》
活动过程:
一、三只小猪造房子。
1、激发兴趣。
--你们听说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吗?故事里的哪座房子最牢固?
--今天叶老师也请来了三只小猪,看,这是谁?他们知道《三只小猪》的故事后,也决定造砖头房子,看,这是他们房子的设计图?!来自快思老师教案.!有什么相同的?不同在哪里?
2、小猪造房子--三只小猪太心急了,砖块还没有造好呢,瞧,这是他们要用的砖,什么形状?猜一猜最小的房子要用几块这样的砖呢?
--猜测中间房子所需砖块数量。
--猜测最大房子所需砖块数量。
3、讨论:砖块的多少和房子的大小关系?
4、小结:砖块相同时,房子越大,所需的砖头越多,房子越小,所需的砖头越少。
二、造房子比赛。
1、介绍材料和比赛内容。
2、幼儿操作3、集体验证4、讨论:造一样大的房子,砖块的大小和数量的关系。
5、小结:造相同的房子,砖块越大,所需的砖越少,砖块越小,所需的砖越多。
三、帮助小猪造新房。
1、观察大房子,激发帮助小猪的愿望。
2、提出要求。
3、幼儿分组操作记录。
4、集体验证--这组用了多少块砖?查看记录表。
5、活动延伸--刚才我们用到所有型号的砖块进行造房子比赛,而且发现每组所用的砖块数量不同,有多有少,下次我们还可以进行用最少砖或最多砖进行造房子,一定一很有趣,好吗?
25、大班数学教案《我的游戏计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运用表格、绘画、简单文字等形式,学习制定自己一周的角色游戏活动计划。
2.获得做事讲求计划性、条理性的经验。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学具:铅笔,幼儿用书第29页(学会计划)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
教师:我们每天在幼儿园都可以参加哪些游戏活动?
教师:你们最喜欢在幼儿园玩什麽游戏?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你每天玩的游戏内容一样吗?你都参加过哪些游戏?
2.学习制定一周游戏计划。
教师:我们在幼儿园一个星期有几天玩游戏?这5天你都玩了哪些游戏呢?
教师介绍活动内容与要求。
教师:请小朋友在记录单上制定出自己下个星期5天的游戏计划。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怎样让别人看出自己的计划有5天?每天自己都想玩些什麽游戏?计划不仅要让自己看得懂,而且还要让别人看得懂。
幼儿活动,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
3.展示结果。
展示幼儿的记录单,让幼儿说说自己能够看懂哪几张游戏计划,鼓励幼儿学习同伴清楚地记录方式。
集体观察1份游戏计划。
请一名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游戏计划,集体检查其是否按要求完成。
找一找记录单上有哪些不同的记录策略(如星期、日期、空格等)。
4.幼儿再次活动。
教师鼓励幼儿运用、迁移新经验修改自己的游戏计划。
效果检查:通过本节课使幼儿知道了自己在幼儿园每天都有玩不同的游戏,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幼儿学会了制定自己一周的角色游戏活动计划。(.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使幼儿从此养成了做事讲求计划性、条理性的好习惯。本节课效果很好。
【活动反思】
本活动选材与设计的价值在于,它源于孩子身边的生活。特别是运用数学知识为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排解心理困扰。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和孩子们的生活结合才有意义。
活动过程逻辑严谨,游戏性强,孩子们动手、动脑、动口机会多,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整个过程轻松、愉快、热烈。材料投放到区域后,抽奖和设计抽奖工具仍是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操作项目。
26、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门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加减运算,能正确地列出8的加减算式。
2、尝试用三个数字在符号板上摆出不同的加减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互换关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7以内各数加减法及8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符号底板(底板分成四格,两格上写有加号和等号,另外两格写有减号和等号,符号中间有空间便于写数字),8、3、5三个数字各一张,笔一支。
——学具:《幼儿用书》(p14、15、16),幼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奇怪的门卡。
——教师:爸爸带花花到其他城市去游玩,他们住饭店时,服务员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教师(出示符号底板和8、3、5三个数字):服务员说,当他们用这三个数字在门卡上摆出四道力口减算式,才能顺利地拿到门卡进房间。你们愿意来试试吗?
——幼儿思考。请个别幼儿来演示,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算式,集体检查。鼓励幼儿用三个数摆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2、幼儿操作活动。
——看房子特征列算式。观察8座小房子,根据房子的颜色,在加减符号旁边填写数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观察左边的数字,请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观察三组蔬菜,想一想:哪两组蔬菜力口起来和下面的数字相同,请画线连起来。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第15、16页引导幼儿练习8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加减运算。(也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舌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曰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两道加法算式的数字都相同,"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但加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不同;两道减法算式是等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交换了。
——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结果,看看有没有同样的发现。表扬正确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
活动反思: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27、大班数学教案《8的减法》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上的是《8的减法》,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根据老师所出示的图案写出8的减法算式,让幼儿知道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并由幼儿自由创编8的减法数学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列算式,学习8的加减法。
2、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
3、会口编8的减法数学问题,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知道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 复习8的组成
8只小鸟飞啊飞,1只小鸟飞在前面,后面跟着几只小鸟呢?(7只),你是怎么知道的?(8可分成1和7)8还可以分成几和几,以此类推说出8的组成。
2. 组织幼儿学习8的减法
出示课件:
(1)树上有8只小鸟,飞走了1只,树上还剩多少只小鸟?
幼儿说出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说出8去掉1还剩7 即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引导幼儿列出8-1=7并知道8,1,7代表什么,教师版书。
(2)草地上有8蝴蝶,飞走2只,草地上还剩多少只蝴蝶?
教师组织幼儿根据要求列算式8-2=6,教师板书
(3)天上有8架飞机,飞走3架,还剩多少架飞机?
教师组织幼儿根据要求列算式8-3=5,教师板书
(4)小红有8个气球,送给小花4个,还剩多少个气球?
教师组织幼儿根据要求列算式8-4=4,教师板书
3.让幼儿自由创编8的减法数学问题
引导让幼儿口述有关8的减法数学问题,如:姐姐有8颗糖,吃了5颗,还剩多少颗?河边有8条鱼,游走了6条,还剩多少条鱼?等等。
小结: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按照减数从1到7的规律说出8的减法算式:
8-1=7,8-2=6,8-3=5,8-4=4,8-5=3,8-6=2,8-7=1。
教学反思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28、大班数学教案《6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设计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过了《5以内各数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活动所运用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记忆和训练。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之重要和有趣。”找了在计算教学中有丰富经验老教师讨教,他们给我建议是: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细细研读他们给我的建议,回忆着以前听过的优秀计算活动,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我在设计教案时也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6可以分成5和1,4和2,3和3,1和5,2和4,并知道它们合起来是6。
2、培养幼儿归类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6个小熊
2、幼儿用具:(雪花片,吹塑圆片),作业单,铅笔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
1、复习5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
2、教学6的组成
⑴请幼儿观察小熊特征。
⑵请幼儿根据小熊特征分类。
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分合,知道两队调换合起来是6。<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教师小结6的分解
3、分圆形图片,练习6的组成。
⑴教师提示幼儿象刚才分小熊站队那样分。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玩“捉迷藏”的游戏
⑴、请6名幼儿藏好,请几个站起来。
⑵、幼儿说出藏了几个,并引导说出6的分发。
课后反思:
本节课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29、大班数学教案《5的分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操作实物的基础上,理解5的分合。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2.尝试用数字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3.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操作实物的基础上,理解5的分合。
活动难点:尝试用数字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1.课件、一个信封、5个花生。
2.操作卡片1张、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游戏“碰球”(复习4的组成)。
二、点数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礼物,我们拿出来看看。是什么呀?
老师给了小朋友几个花生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幼儿在小椅子上进行点数。(数完后花生收起来)
请个别幼儿说。
三、幼儿第一次操作。
1.出示课件。
师:5个花生我要送给方形宝宝和圆形宝宝,该怎样分呢?它们合起来又是几呢?!.快思.教案网出处!我们小朋友拿着花生去试试,好不好。
2.幼儿进行操作。
(1)师:“你是怎样分的?”
个别幼儿说。(根据幼儿讲的出示相应的课件)。
(2)“和她分的一样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你们真棒”。
幼儿读分合适式。
(3)师:还有谁跟他们分的不一样。
个别幼儿说。(分的一样的幼儿举起手)
(4)“老师将小朋友分的整理了一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所有的分合式,幼儿集体读一遍。
四、根据顺序进一步理解5的分成。
师:老师也想来分一分,如果我方宝宝分一个,圆宝宝该分几个呢?(出示相应的课件)
师:方宝宝分2个,圆宝宝几个?(3个),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前面多了一个,后面就要少一个,后面的跑到前面来了)
幼儿集体读分合式。
五、幼儿第二次操作。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分成,老师要来考考你们。(出示幼儿操作材料课件)
(1)认识圈里和圈外的标志。
师:小动物要玩套圈的游戏,你们看这个表示圈怎样了,(套住了),那这个呢?(没有套住,掉在外面了)。
(2)教师示范一个作业。
师: 小猪拿几个圈玩游戏的,(5个),套住几个圈,用数字几表示,(写上数字),掉在外面几个,用数字几表示(写上数字)。
(3)进一步理解5的分和。
师:5个圈分成了几和几,它们合起来是几?(幼儿说)
(4)讲要求,幼儿进行操作3个作业。
师:其他小动物又套了几次圈,套中了几个,几个落在外面,我们数一数,用数字记录下来,好不好!
幼儿进行操作,教师指导。
六、评价幼儿的作业。
(1)幼儿互评。
(2)教师集体评价幼儿的作
根据幼儿自己分得结果,结合课件整理巩固复习5的分成的几种方法。
活动反思:
在今天开展的数学《学习5的组成》中,我请幼儿用拿5颗花生,然后将花生分成两份摆放到作业单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样。分完后检查是否有重复或漏分的现象,最后将分得结果记录下来,然后说说自己的结果,交流分享。通过这种有趣的实物操作,幼儿自然而然地了解了5的组成。接着我让幼儿们一起观察、讨论,发现规律,说说怎样能更快地记住数的组成,在肯定幼儿想法的同时,我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说说那种方法更好、更简单易记,找出最佳的方法。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中幼儿不仅掌握了5的组成,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的意识。
30、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的立方体》含反思
活动分析
几何体的教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圆柱体、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圆柱体和长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圆圆的、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幼儿已认识了多个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了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进行组合造型。
3、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剪、粘贴的技能。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2、难点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的关系及它们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玩具及物品。
2、同等大的长方形、圆形雪花片积木。
3、剪刀、胶水、彩纸、调查表。
活动过程
㈠ 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玩具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幼儿任意挑玩具,自由玩。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能滚动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请小朋友把能滚动的玩具放好红色的篮子里,把不能滚动的玩具放到绿色的篮子里。
㈡ 让幼儿对正方体和圆柱体进行测量,在测量中验证它们的特征。
1、小朋友放的真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能滚动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我们来看一看不能滚动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观察的真详细,那这个圆圆的玩具,它两边的圆一样大吗?"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这个长方形的玩具每个面一样大吗?幼:一样大,不一样大。(幼儿争执不下)
2、老师出示纸条,幼儿亲自动手测量,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好得出结论。
3、教师小结:这种身体像柱子一样,而且上下中间一样粗,两头都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圆柱体,圆柱体放倒了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这种身体像盒子一样,有六个面,十二条边,一种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四个面是长方形的,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长方体。
㈢、幼儿在叠一叠、摆一摆中加深对长方体、圆柱体特征的认识。
1、师:在我们生活中,像圆柱体、长方体的东西有许多,今天我们一起到超市去找一找。
2、请小朋友坐上我的汽车出发吧!哎呀,超市还没开门,我们找块空地坐下。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长方形、圆形的雪花片积木,请小朋友先来玩一玩、数一数、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幼儿玩积木后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就是圆柱体,一样大的长方形叠起来就是长方体。
㈣、幼儿买商品,构建对圆柱体、长方体的知识经验
1、超市里的商品真多,请每个小朋友买一种像圆柱体的商品,一种像长方体的商品。
2、小朋友都卖了自己的商品,请你说一说买了什么?商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这些圆柱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高矮不一样,粗细不一样。这些长方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它们都有六个面,一种六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两个面是正方形,四个面是长方形。
㈤、幼儿分组用买的商品造型。
1、请幼儿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卫生纸筒等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样的房子?应该怎么做?(幼儿自由用买来的商品搭房子)
2、幼儿用绘画、折纸等形式对作品进行装饰。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后,调查家中有多少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完成调查表。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31、大班数学教案《学习的4的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减法,继续感知三幅图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走了”、“还剩”的实际意义,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
3.独立将三幅图连起来,表达其中的含义。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有关4的减法图三幅。视频仪、电视机。
2.学具:幼儿数学操作材料P25,铅笔、橡皮。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4的分合。集体、个别与老师口头对4的分合。
二、学习4的减法。
(一)、学习4的第一组减法。
1.教师依次出示3幅图,(小鸡在草地上),请幼儿用完整句讲述每一幅图的意思,注意提醒幼儿用正确的词(走了,还剩)表达图的含义,可以多请几个幼儿说一说。
2.请幼儿说说每一幅图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为图列出算式。
3.集体读算式。
(二)、学习4的第二组减法。
教师直接将3幅图出示,(天空中的飞机),让幼儿观察后用完整句表达,并列出算式,集体、个别讲述。!.快思.教案网出处!
(三)、学习4的第三组减法。
也是直接出示三幅图,最后一幅打上问号,让幼儿编出题目,(河里的小鸭子),方法同上。
(四)、集体读4的三个减法算式(4-1=3、4-2=2、4-3=1)
三、操作活动。
1.看图列减法算式。
教师先讲述做法,然后让幼儿操作。启发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的变化,启发幼儿用 “吃了”、“还剩”等词汇,讲一讲三幅图的含义,再将算式填写完整。
2.将分合式填写完整。(方法同上)
四、评讲
集体检查做的对不对,请个别幼儿上来讲一讲自己是怎么操作的(放在视频仪上)。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教师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幼儿在互相启迪、互动互学中促进幼儿不断思考,不断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其“善”学。幼儿的兴趣被引发了,他们都争抢着参加各种游戏,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让幼儿通过实物演示、操作、能形象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教师也积极地参与活动中去,师幼配合得很好,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通顺、流畅。“热闹”而不“杂乱”,当时听课的教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赞叹这次活动很成功。
32、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发现事物AAB、ABB、ABC的排列规律.
2. 学习运用规律进行排序。
3. 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 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乱七八糟魔女之城》绘本ppt2.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播放绘本ppt,介绍封面及故事人物"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看看画面上有什么人物啊?她的房间里都有什么?是怎样的?你喜欢吗?为什么?
那么在她身上 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发现AAB、ABB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模式的填充和复制
1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发现AAB的排列规律"阳光灿烂的南国里住着一位坚强的公主。有一天,一只青鸟飞过来丢给公主一封信。
公主殿下:
我去了乱七八糟魔女之城之后就迷失了回来的方向,只有经过北边的规则之城才能到达乱七八糟魔女之城,用你的智慧和勇气救救我吧。王子"什么?王子迷失了方向?"公主在大大的箱子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现在往北边的乱七八糟魔女之城出发!
"嗯,规则之城的门竟然是锁着的?!"坚强的公主摇晃了一下锁头,大怪树摇晃着树枝挡住了公主。"别费力气了,这里是绝对进不去的!""我一定要进去""是吗?那你就找钥匙吧。在下面的这些树中,有棵树上结着苹果,苹果,梨,苹果,苹果,梨,找出这棵树,钥匙就在树尖上。如果你没有找到钥匙,我就用树枝把你捆的紧紧的,扔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坚强的公主能找钥匙吗?
小朋友们你能找到吗?
这棵树上是按照几种水果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的?(两种)
2.教师和幼儿一起按照AAB、ABB的排列规律,将图中缺失补充完整。
(1)公主打开城门,遇到三只猴子在玩杂技,猴子:"你是找吧我们从那个地方推下来的魔女吗?不好意思,我们现在得找回我们各自的位置,所以没时间告诉你路。"公主:"我要是帮你们找回各自原来的位置,你们能帮我之路吗?
猴子:"行,好吧,快点帮我们找回格子原来的位置。
我们和公主一起来想办法吧!
3. 为幼儿提供贴纸,引导幼儿以小组形式按照AAB、ABB的排列规律,将复制延续
三、发现ABC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模式的填充和复制
1.继续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发现ABC的排列规律
(1) 公主进入了规则之城,里面竟然有好几条道路。粉色、蓝色、白色、粉色、蓝色、白色……面前的石路一眼看不到头。如果走错路的话,说不定会遇到怪兽,一定要小心。坚强的公主走那条路了?
小朋友们,这条路上有几种颜色进行有规律排列的?(三种)
2.为幼儿提供贴纸,按照ABC的排列规律,将提琴的排列填充公主走过三种颜色有规律的路,眼前出现了非常大的宴会厅。但是想通过宴会厅就得把门口的提琴挪走,按照规律摆好。公主能摆好吗?
四、为幼儿提供贴纸,按照图中ABC地排列规律,将书架上的书复制延续穿过小宴会厅是一个小房间。尽到小房间的公主开始不同的咳嗽。"哎呀,真脏。这里真是乱七八糟啊。但是王子到底在哪里呢?
乱七八糟魔女一直在大喊大叫,但是公主还是忙着打扫卫生。除去蜘蛛网、擦掉灰尘。把乱七八糟堆在一起的东西放回原处,然后用彩色珠子把魔女的头发扎了起来,还在黑色披肩上挂上了漂亮珠子。把头发梳的整整齐齐之后照照镜子,乱七八糟魔女变成了漂亮的公主。"哇,这真的是我吗?我原本喜欢乱糟糟的,但是现在这样更好看。"乱七八糟魔女变了,还帮着乱糟糟怪物整理房间,空着的地方应该怎么放书呢?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帮小魔女吧。
五、幼儿自主创造模式,并试着将各自的模式连起来。
(1)请幼儿自主为故事主人公铺就规则之路小魔女帮助乱糟糟怪物整理房间,王子邀请乱七八糟魔女去南国。他们需要踏上规则之路,你们能帮助它们吗?请小朋友们用2-3种雪花片打造一条按规律排序的小路。
(2)现在小朋友路都已经铺好了,我们把他们连起来吧。
坚强的公主和王子还有乱七八糟魔女一起高高兴兴的回到了南国,一直痛痛快快玩到天黑。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33、中班优秀数学教案《乱七八糟的魔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解决问题中发现物体排列的规律,对排序产生兴趣并愿意尝试自己动手排序。
2、感受规律的美,体会排序在生活中的作用。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课件、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你们喜欢听公主和王子的故事吗?
师:有一天,一只青鸟飞过,丢给公主一封信。我们一起来听听信里写了什么吧!(放录音)
2.师:信中说什么?王子在乱七八糟之城迷路了,你们觉得乱七八糟魔女城是什么样的?(很乱)去魔女之城必须经过哪里?(规则之城)规则之城又是怎样的呢?(整齐,有规则)你们愿意和公主一起去拯救王子吗?
3.公主在大大的箱子里装上了好多东西,那我们出发吧!
二、利用故事情节,发现规律排序。
1.找钥匙
师:公主走呀走,她来到了规则之城的城门口,可是城门怎么了?公主使劲地摇晃锁头,这时一旁的大怪树说话了(放录音)。门锁了,怎么办呢?
师:要找到钥匙才能把门打开。去哪里找?(树林里)
师:来到了树林里,你发现了什么?到底是哪把钥匙呢,我们来听听大怪树的提示吧!(放录音)
师:大怪树告诉了我们一个关于水果的规律,谁听到了?(苹果苹果梨)
师:现在你知道是第几棵树上的钥匙了吗?(第2棵)
师:谁能按着大怪树说的水果规律继续排下去呢?(请个别幼儿说说并上来排列)
师:他排列的正确吗?这是按照两个一个排列的。
2.走彩色的路
师:拿到了钥匙,公主兴奋地打开城门,可是她又遇到了难题,(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在她面前出现了好几条分岔路,可是只有一条才能通往魔女之城,应该走哪一条呢?(中间这条)
师:看来中间这条路才是最安全的。这条路的颜色可真多,有哪几种颜色组成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粉色蓝色白色的规律)
师:那我们一起把这个规律念一念吧。
师:原来是由三个不一样的颜色一个一个排列的。
师:请个小朋友上来用笔把路线画出来,让公主安全的走出去吧!
3.修桥
师:公主很快就走过了彩色路,继续往前走,公主来到了悬崖边,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请个别幼儿说说)
师:还有3座桥,可是每一座桥上都有破洞,怎么办?
师:让我们一起来把桥修好吧。只能用这两块木板去修桥,应该把木板补到哪座桥上才正确呢?(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进行演示并带领幼儿集体验证)
小结:终于把桥有规律的修好了,公主顺利地过河了。
四、帮助小猴。
师:过了小河,公主又遇到了分叉路,她看到了小猴子,想向他们问路,可是小猴没时间告诉公主,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只有帮三只小候找回各自的位置才能给公主指路。快帮助小猴找位置。
幼儿四人一组操作。
师:我很喜欢这规则之城,因为城里所有的东西都是有规律的摆放的,整整齐齐,看了让人觉得很舒服,你们喜欢规则之城吗?
三、整理乱七八糟之城。
师:通过规则之城,来到了魔女之城。你们看魔女的房间怎么样?这么乱,上哪去找王子啊,你们愿意帮助魔女整理一下吗。
1.整理房间
要求:请你帮助魔女把袜子有规律地挂起来,盘子杯子酒瓶也整齐地放到柜子上,从小旗这边开始往后排,想一想,除了我们刚才讲过的这些规律,你还可以怎么排?排出不一样的规律来,好吗?等会请你来说说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排的。
2.展示幼儿的作品。(请完成的幼儿将操作纸贴到展板上)
师:看看这张是怎样排的?
找找看有没有和这张排的不一样的了?(发现有更多有规律的排法)
四、欣赏生活中的规律之美,感受它的用处。
老师和幼儿一起欣赏生活中规律之美,感受规律之美。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34、第2版大班数学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优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通过绘本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能够用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进行表述和表达。
2、引导幼儿掌握规律,体验排序活动的快乐。
3、感受数学活动的快乐。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发现规律
图1: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故事,今天这个好听的故事就是《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什么是乱七八糟呢?
很乱,不整洁
图2.3:故事:阳光灿烂的南国里住着一位坚强的公主,有一天,一只青鸟飞过来,丢给公主一封信。(公主殿下!我去了乱七八槽魔女之城后就迷失回来的方向。只有经过北边的规则之城才能到达.乱七八糟魔女之城。用您的智慧和勇气救救我吧)
小朋友们谁能告我规则是什么?
规则就是排队,不插队....游戏规则..过马路需要规则,出去旅游需要规则吗?
规则就是制定好规定,我们大家一起去遵守,生活中的游戏规则,交通规还有很多,都是需
要我们一起去遵守的对不对?
二: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各种图案,发现图案的排列规律
图4:公主在大大的箱子里装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有些什么呢?
珠子装里面,毛线装里面,还有为了以防万一把染料也装里面。
一切准备完毕,现在往北边的乱七八糟之城出发吧!
图5:嗯?规则之城的门竟然是锁着的!这可怎么办呢?
出示文字:师(坚强的公主摇晃了一下锁头,大怪树摇晃着树枝挡住了公主。“别费力气了,这里是绝对进不去的!”“我一定要进去!”)公主退缩了吗?(没有)
大怪树见公主这么坚持,只好同意了。
图6:是吗?那你就找钥匙吧。在下面的这些树中,有棵树上结着苹果、苹果、梨、苹果、苹果、梨,找出这棵树,钥匙就在树尖上。如果你没有找到钥匙,我就用树枝把你捆得紧紧的,扔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小朋友们,你们能找到钥匙吗?(表扬说的具体、清楚的小朋友)
图7:哈哈,找得真准。来,过去吧。
打开门进去竟然有几条道路,粉、蓝、白、粉、蓝、白。。。。。。,前面的石路一眼望不到头。如果走错路的话,说不定会遇到怪兽,一定要小心哦!
公主,该走哪条路呢?为什么呀?
师:哦!原来这条路是有规律的,是怎样的规律呢?
图8:走过峭壁的公主这次遇到了分叉路,正好有三只猴子在玩杂技。你是找把我们从那个地方推下来的那个魔女吗?不好意思,我们现在得找回我们各自的位子,所以没时间告诉你路。
猴子们愿意帮助公主吗?他们在忙什么?
“我要是帮你们找回原来的位置,你们能帮我指路吗?”“行,好吧。快点帮我们找回原来的位置。”
公主,你能行吗?
图9:倒立-倒立-转盘子,这样为一组重复地排列,真有规律。公主给猴子们找回了各自原来的位置,猴子们也给公主指了路,公主接着去找乱七八糟魔女了。
图10:公主遇到了山一样大的巨人。“我~现在去找乱七八糟魔女。”(表现出紧张、害怕的语气)“是那个把我脚指甲画得乱七八糟的魔女吗?想起来就生气,你给我让开,别烦我!
公主们,你们愿意这样离开了吗?
(师:坚强的公主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我重新给你画漂亮的脚指甲,但是你得帮我走到那个峭壁上去。)
公主用绿树、绿树、红树给巨人涂了脚指甲。巨人高兴吗?“谢谢你!公主!多亏有你,我的脚指甲变漂亮了。”巨人按照约定,抬起腿给公主搭了个桥。
图11:走了一会儿,看见河上有三座桥,桥下是一群张着大嘴的鳄鱼。糟糕,得走哪座桥呢?公主急得直跺脚,但是仔细一看,地上放着星星图片和月亮图片。哦!明白了,只要把图片按规律放在空缺的桥面上就能过桥了。
公主,你能过桥吗?你为什么选择这座桥啊?小朋友认为呢?
好!那过桥吧!
图12:过了桥,终于到达了乱七八糟魔女之城了。“哎呀,这里真的是乱七八糟啊!”
乱七八糟魔女说她要准备一个舞会,要求公主帮她收拾好它的家。
公主能完成任务吗?小朋友们在自己家里有帮助爸爸妈妈收拾东西吗?
大家是怎么做的让家里更整洁?
活动反思:
数学绘本,讲的则是有关数学的故事。它看起来不那么严肃,却又偏偏告诉孩子们生活中的数学是需要严谨对待的事; 它看起来不那么科学, 却恰恰让孩子们发现数学是一种规律;它看起来很活泼,却讲述的是一则则实在“枯燥”的故事。这正是数学绘本带给我们丰富,而又多变的感受。在学习教学的`时候,就不会单纯地认为是加减乘除,他们会认为教学是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是有趣的知识、游戏式的知识。在进行绘本的教学时,除了需要挖掘绘本中的数学元素,教师必须同样把握幼儿的已有经验,对数学的关键经 验进行解剖和分析, 将其化解为活动中的一个个环节, 使得教学与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够紧密 整合。 此外, 教学活动必须紧紧把握绘本本身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尊重原著所传递的思想, 让幼儿在“数”阅读的过程中仍能有所感悟和收获。
35、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数量守恒》反思
原来这些图形宝宝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排列顺序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字宝宝都是一样的,说明它们的数量一样多,这就叫数的守恒。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计数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3、逐步树立自信心和创造意识。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PPT(兔子背影、米老鼠背影各1只、兔子7只、米老鼠10只)
2、幼儿操作卡、记号笔、小筐。
活动过程:
一、(弹琴律动引入)以到米奇家玩引入活动出示米老鼠图片引入活动:"嗨,小朋友,我是米奇要不要到我的妙妙屋玩啊?"师:"进入妙妙屋要念什么神奇的咒语呢?"(幼儿念咒语米斯嘎、木斯嘎、米老鼠!师出示PPT米奇妙妙屋)
二、玩游戏-"猜影子"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妙妙屋里有两种小动物,是谁呢?这些是它们的背影,小朋友们来猜一猜。
三、通过和妙妙屋里的动物表做游戏,初步得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一)先来看小兔子们做游戏(复习6的守恒)
1、师出示PPT,两排兔子,红色、灰色,大的、小的分别有6只。
提问:
①"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
②"这些只兔子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小结:原来它们的大小、颜色不一样,但是数字宝宝是一样的,数字宝宝一样,说明它们的数量一样。
2、提问:
①小灰兔子很调皮,想和小朋友做游戏,请小朋友把眼睛闭上,数到10,看一看,看它们发生什么变化?
②小朋友数数现在有几只兔子,跟原来一样多吗?我觉得灰兔子少了两只,还剩4只,因为它的队伍变短了。
师小结:原来它们的队形发生了变化,但是数字没有变,6只还是6只,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二)米奇妙妙屋的小主人来了,快看(感知新知识点数量:10的守恒)
1、师出示PPT:10只性别、大小、造型不同的米老鼠,提问:
①"一共有几只米老鼠?"
②"这么多米老鼠,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米老鼠们开始做游戏了,当变换一种队形后提问:
①"你们看米老鼠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我们来数数变了队形后,和原来一样多吗?"师小结:虽然这些米老鼠的大小、颜色、造型都不一样,队形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它的数量始终都没有变。
四、操作活动:图形操作卡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为了奖励小朋友,米老鼠带我们去图形城堡玩一玩(开汽车律动)
1、出示PPT,图形城堡到了,提问:看一看有哪些图形?这些图形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有一样的地方吗?哪里一样?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2、验证:小朋友们都做完了吗?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总结:原来这些图形宝宝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排列顺序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字宝宝都是一样的,说明它们的数量一样多,这就叫数的守恒。
五、活动延伸:家长游戏请10位家长到前面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随着音乐转圈,音乐停止时各做出一个不同的造型或变换一个不同的队形,让幼儿说一说哪变了,哪没变。
六、结束部分站队,带小朋友到外面去玩一玩这个游戏。
活动反思:
本节课教学结构合理,幼儿兴趣,培养了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复习数字1—10。通过让幼儿数出皮球的个数,在下图涂出出相对应的数量并圈出正确的数字这个过程,使幼儿学习数量的对应,感知把具体的量抽象成数的过程。幼儿非常积极的上前做题。但有一点,就是有个别幼儿还不会点数的,要加强数数的能力了。
36、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5的加法》优秀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和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列出算式。
2、复习5的组成,并知道4 1、3 2及前后位置互换都等于5。
3、进一步认识理解“ ”、 “=”号的含义。
4、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副,动物卡片若干。
2、教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1—5数字,加、减、等号各一个。
3、学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
幼儿人手一份卡片,教师引导一起共同复习5的组成。
(二)学习5的加法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出示背景图,以小动物一起玩游戏的情节进行5的加法:草地上有2只梅花鹿在玩游戏,后来跑来3只小狗,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5只)
2、师生一起共同游戏
师:“今天老师
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水果的卡片,小朋友待会跟着老师一起来玩游戏。妈妈昨天买回4个苹果,爸爸又带回1个苹果,那么家里一共就有5个苹果了。”幼儿一边听老师讲述,一边摆卡片。
3、启发幼儿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游戏中所讲的事情,并说出算式及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1)4 1=5 4表示什么?(4表示妈妈买回的4个苹果)
1表示什么?(1表示爸爸带回的1个苹果)
表示什么?(妈妈和爸爸的苹果合起来)
(2)启发幼儿再用一道算是表示这个游戏。
1+4=5 (集体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比较两道算式,说一说它们的异同点
4+1=5和1+4=5,位置换过来了,但是得数是一样的。
(三)幼儿操作,并做记录。
幼儿根据老师说的情节,用卡片摆出算式,并用作业本把算式写下来。
活动评价:
请幼儿相互把算式读一读,体验游戏成功的喜悦。再数一数,黑板上一共记录了几道算。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思维,从而知道了如何运算5的加法,并能灵活的掌握5的加法。在活动中,幼儿跟老师不够配合,课堂不够活跃,可能是后面的设计有点抽象,难度大点,没有针对这里的幼儿的认知水平来设这课。下次我再上,我改用让小朋友动手摆物体,然后把式子写写出来,这样他们就学会了、动手、眼、脑,也达到了就这结课的目的。
37、大班数学教案《4 的分解》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操作活动,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2、初步感知4的分解规律,认识分合号。
3、通过游戏、操作,学习4的分解。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帽子、分合号、1-4数字。
2、纽扣、纸盘、PPT。
活动过程:
一、集体游戏:撒纽扣,学习4的分合。
1、教师:请每位小朋友数出4颗纽扣,小手放在盘子的上方。松开手后把钮扣撒下去,仔细看看盘子里有几颗纽扣,盘子外有几颗纽扣。
2、幼儿进行游戏,大胆的讲出自己的操作结果。请老师帮助记录数字。(结果相同不重复记录)
3、学习记录4的分解,认识分合号。
记录444
221331
4、教师出示分合号,幼儿观察。
二、出示教学图片—帽子,学习分类,进一步学习4的分解。
教师:羊妈妈给羊宝宝们织了好多顶漂亮的帽子,请你帮助羊宝宝把相同颜色的帽子整理在一起吧。
整理4
13
22
31
三、引导幼儿观察4的分解规律。
教师总结:左边的数字从小到大,右边的数字从大到小。
四、游戏---拍手打节奏。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1和3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2和2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3和1
活动延伸
在区域提供相应材料,供幼儿操作。
38、大班数学教案《美丽的花图形》反思
活动目标:
1.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长方形、梯形几种平面图形的认识。
2.通过观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正确的区分六种几何图形。
3.发现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几何图形组成的花,动物图片。
2.给每位幼儿准备一盒七巧板。
活动重点:能正确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几种平面图形的形状。
活动难点:
1.正方形和菱形的区别。
2.六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激趣导入本课。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抱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2.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花开了。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幅美丽的花,小朋友们想看吗?出示由菱形、三角形、长方形、圆组成的两幅美丽的花。
3.让幼儿说说这些美丽的花漂亮吗?(漂亮)它们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的特征是什么?
4.出示手工折的燕鱼,让幼儿观察,指名说说燕鱼身体的外形各是什么图形?
5.出示小鸡、小猪、小狗的图片,分别让幼儿观察说说他们的外形各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6.让幼儿观察我们活动的教室和生活的地方,说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菱形和梯形。
7.指导幼儿区别正方形和菱形的区别。
小结;正方形和菱形都有相等的四条边,正方形的四个角相等,菱形的两个对角相等。
8.拼图游戏。(给每个幼儿发一副七巧板)
9.拼好自己喜欢图案的幼儿自由汇报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景物?
活动延伸:开展图形拆分和拼搭活动,让幼儿感知图形的变化关系。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时幼儿的兴趣较浓,人人参入观察美丽图案各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说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菱形和梯形的时候,幼儿对生活中物体的表面是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说的较多,难点对物体表面是菱形和梯形说的较少,区别的不太清。也许幼儿平时不注意观察,见的较少教师引导的不到位的缘故。在拼搭游戏活动中,幼儿只能拼搭常见的景物。想象拼搭的能力较差,今后要加强幼儿动脑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39、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7的认识》
活动目标
1、知识方面: 理解和体验“7”的守恒
2、技能方面: 掌握用不同变换方式,感知“7”的守恒
3、情感方面: 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物体不同大小,不同排列方式,不同颜色来理解“7”的守恒
2、活动难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7”的守恒,并明白数是否一样多和大小,排列形状,颜色没有关系
活动准备
1、准备3幅圆点图画
2、准备一些一块钱的硬币和一些五角钱的硬币
3、分别准备7个小的魔方和7个大的魔方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情景导入)
教师充当魔法师,用魔方给幼儿展示变魔术。首先摆出两组魔方,告诉幼儿两组都分别有7个魔方,再让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就排出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幼儿睁开眼,仔细观察作比较,猜猜这两组魔方是否一样多。教师先不急着告诉幼儿答案。
活动过程
二、展开部分
在变魔术的环节中,幼儿可能带着疑问,接下来老师也将带着这些疑问带领着幼儿一起探讨,一起寻找正确答案。
(1)、观察图画并进行比较
展示一幅不同大小的圆点图。让幼儿观察它们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们是否一样多。再通过老师带领幼儿一起点数验证
小结:7个小圆点和7个大圆点,都是各有7个,所以它们是一样多。我们发现,看东西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和大小没有关系。
再展示一幅不同排列,相同大小的圆点图让幼儿观察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们是否一样多。再通过老师带领幼儿一起点数验证。
小结:虽然它们的排列方式不同,但它们都是有7个圆点。我们发现,看东西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和排列方式没有关系。
最后展示一幅大小相同,排列相同,颜色不同的圆点图。
让儿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们是否一样多,再通过老师带领功儿一起点数验证。
小结:红色圆点有7个,紫色圆点也有7个。它们是一样多,所以我们又可以发现,看东西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和颜色没有关系。
(2)回顾活动前的变魔术环节
通过观察圆点图的学习,再让幼儿观察老师排列出的魔方,它们有大的,有小的,和颜色不一样的,通过再一次的观察,回答老师它们是不是一样多。(让幼儿回顾活动时变魔术的环节,联系刚才观察圆点图的学习,再贝思考留下来的问题,这是一种对幼儿学习掌
握情况的检验方法,看看幼儿是否真的理解了数的守恒。)
(3)幼儿动手操作
老师将硬币分配给每个小朋友,使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7个一块钱和7个五角钱的硬币。让幼儿用手里的硬币任意摆出两组形状,请几个小朋友来给大家分享他摆出的形状,
并且点数验证两组硬币是否一样多。
(4)结束部分(游戏环节)
老师组织一个游戏,叫做“队形变变变”游戏场所是在课室的空旷位置进行,老师在地上圈出3个大圆,要求每个大圆只能站7个小朋友,当老师开始播放音乐时,小朋友自由
找搭档在大圆里任意排队形,音乐一停,让还没有站在大圆里的小朋友来验证每个大圆里是否都有7个小朋友。可循环玩几遍。
总结:通过观察圆点学习,排列硬币和玩游戏,小朋友现在对观察数量是否一样多都有一定的认识啦,小朋友们要记住,看东西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和大小、排列方式、颜色,都没有关系哟。
活动延伸: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大小不一,排列不同,颜色不同
的相同数量的物体。在课余时间,老师可以带着幼儿
到户外观察,一起找找。
活动总结
1、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大部分幼儿能理解“7”的守恒并能用不同的变换方式来进行自由排列。
2、情景直接导入,幼儿动手操作和玩游戏,都比较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更好的参与活动学习。
3、在学习过程中,还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想象力。
4、在今后的科学活动中,还可以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引导幼儿一起探究问题。
40、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单数和双数》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大班幼儿的生活内容不断丰富,但对单双数的认识还有各种问题,因此,我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思维特征,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在游戏中进行有趣、有效的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
2.通过观察、讨论、操作,区分10以内单双数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分析总结能力。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讨论、操作,区分10以内单双数
难点: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分析总结能力。
活动准备
若干个纽扣、各种形状的图形塑料片若干、ppt、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探索游戏,激发兴趣
1.游戏大把抓扣子,认识单双数。
请幼儿大把抓到扣子后,数一数扣子的数量,选择相应的数字卡片。
2.幼儿探索,发现问题。
什么样的是单数?
什么样的是双数?
通过让幼儿自主探索,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请幼儿进行总结,最后教师小结。
小结:两个两个的数,剩下一个的是单数。两个两个的数刚好的数完的是双数。
二、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1.将幼儿分为两人一组,让幼儿合作探讨,判断图形塑料片的数量是单数还是双数,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单双数的排列规律,最后得出结论。
10以内的单双数:一个单数一个双数,一个单数一个双数。
三、游戏我是小法官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制作精美的动态PPT图片,让幼儿判断图中的物体是几个,单数还是双数。
小矮人——7——单数小猫——6——双数
蝴蝶——2——双数兔子——3——单数
拿花小猫——4——双数苹果——9——单数
星星——10——双数小鸟——8——双数
四、游戏《抱双躲单》
游戏规则:当老师说双数时两个小朋友抱在一起;当老师说单数时一个人蹲下来。
让幼儿在快乐的环境中结束本节活动。
活动延伸: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以游戏开始,在游戏中结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比较好的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2.整个活动条例还是比较清晰。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并运用了观察法,操作法,游戏发,归纳法,特别是操作法的运用,是突破教学重点的一个有效方法,幼儿可以通过自己亲手操作,再加上老师的合理引导。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3.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教具的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基本能独立完成,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动脑筋探索,获得经验,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4.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达成很不理想,第四个大环节,只有极少数幼儿能根据归纳出的单双数规律,准确说出20以内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直接运用卡片来判断很抽象,幼儿不易掌握。应该还是先要投放学具让幼儿操作。怎样才能让幼儿准确的掌握任意一个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是我下一步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6的加减
-
教小孩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教案
-
数学活动:学习10以内的序数
-
教幼儿学习7组成的教案(数学)
-
教孩子学习7的加法的教学方案
-
教孩子学习数字9的教学方案
-
幼儿园大班数学:测量我们的身高
-
大班数学教案《种花》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聪明的小鸡》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新车出厂》
-
大班数学课教案《6的分解和组成》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火眼金睛找相同》反思
-
幼儿园续编故事的活动方案
-
2004学年小学数学第三册教学计划
-
四个好朋友
-
谁先过_小学生作文:二年级
-
祝儿子18岁生日的短句248句
-
大班音乐教案《咔嚓咔嚓》
-
大班社会教案《胖石头》反思
-
小班美术手指点画教案《下雨了》反思
-
小班科学教案《小鸭和小鸡》反思
-
形容披萨好吃的朋友圈文案31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