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题教案

首页 - 中班主题教案

中班阅读教案《谁藏起来了》反思

时间:2023-01-20 12:11:02 A+

中班阅读教案《谁藏起来了》反思

中班阅读教案《谁藏起来了》反思

1、中班阅读教案《谁藏起来了》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记忆动物的位置和神情,发现画面中的不同之处,并清楚地表达。

  2、体验和同伴一起阅读、游戏的乐趣。

  3、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PPT课件动物小图片房子图纸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今天,小动物要和小朋友玩游戏(有哪个小朋友认识上面的字),“谁藏起来了”是什么游戏?

  幼儿:捉迷藏的游戏

  师:捉迷藏的游戏怎么玩?

  幼儿:有一个人躲起来,再请一个人去找

  引入主题

  二:基本部分

  1、师:今天,就和小动物玩捉迷藏的游戏,让幼儿数一数大屏幕中有几个小动物来做捉迷藏?

  幼儿:9个

  2、师:这9个小动物是住在一幢房子里的,这幢房子一共有几楼?

  幼儿:3楼

  师、幼儿:最底下的是一楼,最高的是三楼

  师:你认识几楼第几个房间住的是谁?

  幼儿:(1)二楼的第一个房间(201)住的是袋鼠

  (2)三楼的第一个房间(301)住的是小狗

  (3)一楼的第一个房间(101)住的是犀牛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犀牛?

  幼儿:因为它的鼻子上有角

  (4)师:一楼102住的是谁?

  幼儿:小猪

  (5)师:三楼302住的是谁?

  幼儿:老虎

  (6)师:河马住在几零几?

  幼儿:303

  (7)师:河马的楼下是谁?

  幼儿:小兔——203

  (8)师:兔子的楼下是谁?

  幼儿:小羊——103

  (9)师:最中间的是谁?

  幼儿:狮子——202

  三:找一找

  1、师:如果这些动物朋友躲起来,小朋友你能找到它吗?

  (1)让幼儿把眼睛闭起来321,睁开眼睛,让幼儿观察哪个动物朋友藏起来了?

  幼儿:303的河马躲起来了

  (2)把眼睛闭起来,321睁开,让幼儿观察

  201的袋鼠、302的老虎、103的小羊躲起来了

  2、(1)师:这次是让我们找谁呢?让幼儿观察大屏幕

  幼儿:小猪——102

  师:小猪不是在吗?为什么要找小猪呢?

  幼儿:因为小猪转了一个面

  师:刚才看到的是小猪的脸,现在看到的是小猪的背,原来这次是让我们找一找谁转过身了?

  (2)师:这次转过身的小动物有几个呢?

  幼儿:3个动物转过身了,有302的老虎、201的袋鼠、202的狮子转过身了

  四:(1)提问:你觉得自己最多能找到几个?

  幼儿:3个、4个、5个……

  (2)给动物朋友们一点时间,让它们躲起来,幼儿闭上眼睛几秒钟,睁开眼睛,让幼儿观察大屏幕

  师:躲了几个动物朋友?

  幼儿:9个

  师:你们还能找得到吗?

  幼儿:101的犀牛、303的河马、202的狮子、

  五:动手操作

  师:桌子上也有一幢房子(出示图纸),有一楼、二楼和三楼,还有9个动物朋友,一会,请两个小朋友一起拿一幢房子,把9个动物朋友按它原来的位置让它们住回去。

  老师和幼儿一起检查帮小动物找的家对不对

  六:(1)师:动物朋友们还没玩够,这次会让我们找什么样的动物呢?

  幼儿:高兴的

  师:谁是高兴的?

  幼儿:狮子(狮子的脸红了)

  (2)师:谁笑了?

  幼儿:小羊(一只眼睛睁着,一只眼睛闭着)、老虎、小狗

  (3)河马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耳朵不一样

  (4)请小朋友找一个躲起来的动物,谁不见了?

  幼儿:201的袋鼠

  七:活动延伸

  小朋友躲起来,让动物朋友来找我们,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这是一本关于动物的绘本,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精致的画面非常形象,动物们轮流藏起来,孩了们非常乐意去寻找这些躲起来的小动物。利用画而中不同的动物形象,让幼儿在看看、玩玩、猜猜中寻找躲起来的动物,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

  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张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根据一定的线索来找出每一只小动物。每张图中小动物隐藏的位置以及露出部位的多少都是不同的,难度逐渐增加。通过多次游戏,既加深了幼儿对动物外形特征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细节特征的认知,还发展了幼儿通过局部来判断整体的能力。

2、小班教案《谁躲起来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快速清楚、正确地说出同伴的姓名,巩固对同伴的认识;

  2.学说短句:“×××躲起来了!”

  3.乐意参加游戏活动。

  4.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5.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认识同伴,知道他们的姓名。

  2.漂亮的动物图案小贴花若干。

活动过程:

  老师导语,引起幼儿的兴趣,请幼儿说一说班上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为什么和他是好朋友,鼓励幼儿说的越多越好。

  如:我和妞妞是好朋友,因为妞妞她能吃饭好,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我要向她学习吃饭好等等。

  一、点名游戏,巩固认识同伴姓名

  1.教师点名,被点到名的幼儿迅速起立答“到!”,其他幼儿要求注意听和看。

  2.出示漂亮的动物图案小贴花给幼儿欣赏,告诉他们能在游戏中说出别的小朋友的姓名就可以得到贴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请幼儿在我们班制作的互动式墙饰我和我的好朋友中,让幼儿分组进行找朋友的活动。

  4、鼓励在活动中找对朋友的

  幼儿,鼓励胆小的幼儿勇于尝试。

  二、新授游戏:谁躲起来了

  1.教师讲解游戏的名称、玩法和游戏的规则。

  ⑴ 游戏的名称叫“谁躲起来了?”

  ⑵ 游戏玩法:请两位幼儿上前,各自作自我介绍,“我叫×××”,讲完后请全体幼儿闭上眼睛,请其中一位幼儿藏进来,接着叫大家睁开眼睛。老师问:“是谁躲起来了?”(请一幼儿回答)然后再请躲起来的幼儿出来给大家看,猜对后,全体幼儿再说一遍:“是×××躲起来了”。

  2. 幼儿游戏,先请2名幼儿上前,玩2-3遍后,请3名幼儿上前,视班上幼儿情况逐步增加人数,增加难度。幼儿反复游戏,教师给猜对的幼儿身上贴动物贴花,以示鼓励。

  活动中加强幼儿能快速清楚、正确地说出同伴的姓名,巩固对同伴的认识,鼓励班上胆小的孩子进行尝试。

  3、学说短句:“×××躲起来了!

  (我的朋友是谁,我的朋友躲起来了,每位孩子尝试大胆进行表达)。

  三、提出交友要求

  教师小结,鼓励幼儿认识更多的朋友,并说出他们的姓名。

反思:

  第一个游戏是,猫妈妈找小猫,这个游戏玩的还不错,规则并没有很多,所以小朋友很快就都已经会玩了,而且都玩的很开心。

  第二个游戏是,猜一猜哪只小猫不见了,是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找藏起来的小猫。因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玩的话,难度太小了,小朋友现在都已经知道哪个小朋友坐在哪里,自己旁边的小朋友不见了一看就知道是谁,所以我请所有的小朋友都坐在了中间,打乱了她们的次序,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她们会偷偷的看,小朋友起来的时候也会碰到其她的小朋友,所以我决定让小朋友都站在自己吃饭的桌子前面,然后趴在桌子上不许偷看,当听到小铃声音时就抬起头来看看、猜猜谁不见了。

  第三个游戏是小猫藏在披风里,让其她小朋友来猜,可是我们没有披风,所以我用棉袄来代替。同样小朋友会偷看,我就让小朋友趴在椅子上,我拍到头的小朋友轻轻的走过来用棉袄遮住,然后请小朋友来猜猜看,谁藏在里面。

3、小班社会教案《谁躲起来了》含反思

  活动说明:

  这是一节游戏活动课,小朋友对这节课的兴趣很大,都很喜欢玩,因为根据这个年龄段的幼儿都特别人喜欢玩,这节课分三个游戏。

  活动目标:

  1.能快速清楚、正确地说出同伴的姓名,巩固对同伴的认识。

  2.能正确说出部分同伴的姓名。

  3.在教师语言提示下说出个别同伴姓名。

  4.学说短句:“×××躲起来了!”

  5.乐意参加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认识同伴,知道他们的姓名。

  2.漂亮的动物图案小贴花若干。

  活动过程:

  老师导语,引起幼儿的兴趣,请幼儿说一说班上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为什么和他是好朋友,鼓励幼儿说的越多越好。

  如:我和妞妞是好朋友,因为妞妞她能吃饭好,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我要向她学习吃饭好等等。

  一、点名游戏,巩固认识同伴姓名

  1.教师点名,被点到名的幼儿迅速起立答“到!”,其他幼儿要求注意听和看。

  2.出示漂亮的动物图案小贴花给幼儿欣赏,(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告诉他们能在游戏中说出别的小朋友的姓名就可以得到贴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请幼儿在我们班制作的互动式墙饰我和我的好朋友中,让幼儿分组进行找朋友的活动。

  4、鼓励在活动中找对朋友的

  幼儿,鼓励胆小的幼儿勇于尝试。

  二、新授游戏:谁躲起来了

  1.教师讲解游戏的名称、玩法和游戏的规则。

  ⑴ 游戏的名称叫“谁躲起来了?”

  ⑵ 游戏玩法:请两位幼儿上前,各自作自我介绍,“我叫×××”,讲完后请全体幼儿闭上眼睛,请其中一位幼儿藏进来,接着叫大家睁开眼睛。老师问:“是谁躲起来了?”(请一幼儿回答)然后再请躲起来的幼儿出来给大家看,猜对后,全体幼儿再说一遍:“是×××躲起来了”。

  2. 幼儿游戏,先请2名幼儿上前,玩2-3遍后,请3名幼儿上前,视班上幼儿情况逐步增加人数,增加难度。幼儿反复游戏,教师给猜对的幼儿身上贴动物贴花,以示鼓励。

  活动中加强幼儿能快速清楚、正确地说出同伴的姓名,巩固对同伴的认识,鼓励班上胆小的孩子进行尝试。

  3、学说短句:“×××躲起来了!

  (我的朋友是谁,我的朋友躲起来了,每位孩子尝试大胆进行表达)。

  三、提出交友要求

  教师小结,鼓励幼儿认识更多的朋友,并说出他们的姓名。

  活动反思:

  第一个游戏是,猫妈妈找小猫,这个游戏玩的还不错,规则并没有很多,所以小朋友很快就都已经会玩了,而且都玩的很开心。

  第二个游戏是,猜一猜哪只小猫不见了,是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找藏起来的小猫。因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玩的话,难度太小了,小朋友现在都已经知道哪个小朋友坐在哪里,自己旁边的小朋友不见了一看就知道是谁,所以我请所有的小朋友都坐在了中间,打乱了她们的次序,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她们会偷偷的看,小朋友起来的时候也会碰到其她的小朋友,所以我决定让小朋友都站在自己吃饭的桌子前面,然后趴在桌子上不许偷看,当听到小铃声音时就抬起头来看看、猜猜谁不见了。

  第三个游戏是小猫藏在披风里,让其她小朋友来猜,可是我们没有披风,所以我用棉袄来代替。同样小朋友会偷看,我就让小朋友趴在椅子上,我拍到头的小朋友轻轻的走过来用棉袄遮住,然后请小朋友来猜猜看,谁藏在里面。

4、中班健康教案《我长高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了解自己身高的变化。

  2、能用响亮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长高的快乐。

  3、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4、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活动准备:

  搜集幼儿出生时的身高、记录幼儿现在身高的小卡片、各种用品(a3大小的纸、较大型的积木、树枝、小棒、牙膏盒、瓶子、绳子……)皮尺、调查表(师生共同完成)、墙面上用颜色较深的绳子拉出一条离地面50厘米的长线条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自己现在的身高和出生时的身高。

  1、师:前段时间我们量了一下自己的身高,谁愿意来说一说自己有多高?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身高。

  3、师:你们都想来介绍,那可以和同伴说一说自己的身高,然后把记录身高的小卡片贴在自己的名字旁边。

  4、师幼一起观看身高记录表。

  5、找一找班级里谁最高?你是怎么知道的?(提升一些比较高矮及高矮排序的方法)

  6、师:这是你们现在的身高,(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可是你们知道自己刚出生时的身高是多少厘米吗?

  二、比一比:分别选择幼儿熟悉的物品、自己和出生时的高度相比,体验自己在长高。

  1、(出示皮尺)展示幼儿出生时的高度。

  2、请幼儿选一样物品,和50cm比一比,是高还是矮?

  3、交流幼儿比较的结果。

  4、幼儿和出生时高度进行比较。

  5、交流结果。

  (1)你是怎么比的?

  (2)50cm到你身体哪里? 6、小结:多吃饭、喝水,还要有充足的睡眠,多做运动,都能让我们长高。

  三、想一想

  1、你们还想长高吗?想长得像谁一样高?长那么高有什么用?

  2、小结:只要我们注意营养,多运动,我们每个幼儿都可能长得比我们的爸爸妈妈还要高。我们长高了,我们也长大了,多好啊!

教学反思:

  在开始小组合作动手的时候,经常闹矛盾,所以在让学生小组合作时,要特别关注,正确的去进行引导,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事情,也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这堂课总的来说还是上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

5、中班教案《谁多谁少》含反思

教学目标

  在活动中发现数量的多与少。

  会利用多种方法来知道谁多谁少。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学准备

  玩具、红球、绿球、水果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利用班级男孩女孩人数的多少做比较。

  1、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啊?

  2、我们班男孩有多少?女孩有多少?

  3、那男孩和女孩那个人数多?那个人数少?

  4、让幼儿明显的知道谁多谁少。

  5、我们还可以男孩和女孩各站一排,那排长人数就多。

  二、出示红球和绿球。

  1、我们看看红球和绿球谁多谁少?

  2、说说怎么知道谁多谁少的?

  3、教幼儿用新方法知道谁多谁少。

  4、接着用玩具比较谁多谁少。

  三、《变手指》游戏。

  1、大手小手变变变:我的手指变得比谁多。

  2、大手小手变变变:我的手指变得比谁少。

  3、分组进行《变手指》游戏,比较变出来的手指谁多谁少。

  四、练一练。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案,让幼儿比较数量多少?用彩色粉笔表示出来。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在引导方面,要做到深入了解,在教的过程要详细和恰当的运用,游戏中让幼儿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最后,幼儿练习要把前面基础打好,在幼儿练习时才不会出现错误的发生。

6、中班教案《快板打起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山东快板说唱唱艺术特点,对民间艺术产生兴趣。

  2、感受快板独特的节奏韵律,学习快板的表演方法,并能说快板、打快板、演快板。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 快板用具若干,响铃、响板、双响鼓各一。

  2、 山东快板《武松打虎》的录象资料、《夸家乡》影像资料,活动前熟悉武松打虎的故事。

活动重难点:

  学习快板的表演方法,并能说快板、打快板、演快板。

活动过程

  一、 观察快板,说一说它的作用,并尝试表演。

  教师:“小朋友,你看山东快板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你们知道快板是用什么做成的么?”

  (一)给幼儿发快板,观察快板,“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快板,小朋友观察一下“

  1、用什么做的?有几片竹板?什么样子?

  2、在什么地方见过快板?用来做什么?

  3、尝试用快板打出好听的声音。

  4、个别幼儿示范表演。

  5、教师讲解打快板的要领,集体模仿。

  二、欣赏山东快板《武松打虎》,感知山东快板的说唱艺术。

  1、“你听过武松打虎的故事吗?那你看过用快板表演的武松打虎的故事吗?今天老师为你带来一段不一样的武松打虎的故事先用老师拍手打节奏幼儿说的方式说“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山东好汉武二郎,”老师用快板打节奏,幼儿一起表演。

  2、学习基本节奏后,尝试用快板打一下

  三、学习儿歌《夸夸我的家乡好》

  (1) 说说家乡有那些美丽的风光和特产,欣赏儿歌《夸夸我的家乡好》

  教师:“小朋友,我们的家乡有好多美丽的地方,你知道是那里么?”

  教师:“咱们说一首儿歌,名字叫《夸夸我的家乡好》。听完儿歌小朋友就知道了。”

  (2) 教师完整的朗诵诗歌,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含义。

  (3) 幼儿朗诵诗歌,教师用竹板进行伴奏。

  2、教师打竹板幼儿有节奏地说儿歌《夸夸我的家乡好》。

  3、教师示范表演快板《夸夸我的家乡好》,要求幼儿观察老师表演时的动作、手势和表情等。

  四、学习快板的使用方法

  (1)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竹板,了解竹板的名称、制作材料和外型特征。

  (2) 请幼儿尝试使用快板,探索怎样才能打出清脆悦耳的音响效果。

  (3) 教师敲鼓,幼儿打快板,,要求幼儿大快板的节奏、速度和教师的鼓声保持一致,丛冢感受快板的基本韵律。

  五、常识快板表演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表演山东快板《夸夸我的家乡好》好不好呀?”

  (1) 教师示范表演,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模仿教师的站资、手势和表情。

  (2) 幼儿集体模仿。

  六、讲评结束

  教师:“小朋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来表演山东快板好不好?”

  七、延伸活动

  为了体现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我们还可以组织一系列延伸活动。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投放足够的快板,供幼儿练习。让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时候可以自主的表演和使用。

  八、活动评价

  活动前,幼儿已经通过部分活动了解了快板,并听过《武松打虎》的故事,在做好经验储备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活动中,通过听声音辨乐器的方法,调动了孩子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并通过对快板观察并尝试使用的过程让孩子对快板充满兴趣,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视频的观看掌握打快板的方法和节奏,并将快板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儿歌联系起来,让幼儿一边打快板一边说儿歌,使幼儿能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孩子们对这种快板的说唱形式很感兴趣,并能积极地使用和表演。

区域活动

  《说快板》

  小朋友们来说块板

  夸夸我的家乡好

  打竹板,走向前,

  小朋友们笑开颜。

  上台不把别的表,

  只夸咱得家乡好。

  济南的泉水清又甜,

  菏泽的牡丹十里香,

  泰山的美名传四方,

  潍坊的风筝最美丽。

  高速公路宽又广,

  蓝蓝的大海捕鱼忙。

  欢迎你到山东来,

  美酒香茶任你尝。

活动反思:

  快板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很有趣但不常见的东西,所以孩子们对这种活动非常感兴趣。导入部分中孩子们对打竹板说儿歌的形式感到很新颖,直接用山东快板的形式来组织孩子,孩子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对快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观看完录象后,我通过简单的提问孩子们便说出了山东快书的表演特点,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倾听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表演山东快书使用的是山东方言,很有趣,孩子们在学说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了说唱艺术特点。

  对中班的孩子来说,能协调一致地打竹板是有难度的。《纲要》艺术领域指导要点中规定“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所以在学习竹板的使用方法时让孩子自由尝试,并互相模仿。幼儿很容易对艺术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是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所以在孩子掌握一定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再对打竹板的技巧进行了正确示范和指导,这样,既尊重了孩子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又让孩子掌握了正确的打竹板的方法。

  在活动中教师有一段简短的快板示范,根据我们本地的特色,我做了适当的调整。如果学习新的儿歌并用快板的形式表现出来,会利用比较长的时间。而在这次活动中,让孩子学会打竹板是重点和难点,练习的时间也比较长;所以我启发幼儿回忆已经学过的儿歌,鼓励幼儿打着竹板把这些儿歌用说快板的形式表现出来,孩子们很感兴趣。在表演快板时加入合适的动作,需要孩子们左右手的配合,这对孩子们来说有难度,但有一部分孩子还是做到了,效果不错!

  我觉得在这节活动中,情感、知识、能力等目标完成地比较好,但我给孩子提供的快板都是我们自制的,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孩子在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打竹板是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的,所以在以后的表演区域活动中,我将给孩子投放足够的快板,给孩子们提供充分的练习和表演的机会,以巩固孩子们打竹板的技能。

7、中班教案《种子藏在哪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寻找水果种子藏在哪里的活动,知道种子都藏在果实里,了解种子的用途。

  2、帮助种子找到相应的果实,发现种子的丰富多彩。

  3、主动地参与探索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认识、品尝过秋天常见的水果。

  2、幼儿收集各类秋天的水果;西瓜、苹果、葡萄、石榴等水果的种子;水果剖面图若干张、种子食品若干种。

活动过程:

  1、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引发幼儿寻找种子的兴趣。

  ⑴、教师引导幼儿按水果的名称、生长的地方、形状、口味等方面逐一介绍果实。

  ⑵、教师出示部分果实的植物图片,引导幼儿发现自己带来的都是植物的果实。

  2、寻找水果里的种子,了解种子的用途。

  ⑴、教师:你们在吃这些水果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果实里面的小秘密?(有籽、有核、有硬硬的东西)

  ⑵、幼儿动手操作,自己去发现果实里的秘密,边找边交流自己的发现。(提供各类果实,部分水果已切开,中间用牙签连接。)

  ⑶、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你在果实中发现了什么?

  ⑷、教师:小朋友发现的这些都是果实的种子宝宝。种子宝宝为什么要藏在果实妈妈的肚子里呢?

  ⑸、教师:种子宝宝的本领可大了,如果把它放在泥土里,它会慢慢地发芽、长叶、开花,最好会结出许多许多的果实。

  3、游戏:种子找果实,发现种子的丰富多彩。

  ⑴、教师:我这有许多的种子宝宝,它们找不到自己的果实妈妈了,你能帮他们找到吗?看,果实妈妈都在前面的图上,它们的肚子里都有几个种子宝宝,你要仔细的看清楚手里的种子宝宝和果实妈妈肚子里的种子宝宝一样哦。

  ⑵、教师引导幼儿对各种种子的颜色、形状、硬度、光滑度等做进一步地观察与讲述。

  4、了解、品尝常见的种子食品,体会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教师出示其它的种子)

  教师:看,老师还带来一些东西,(瓜子、花生、黄豆、红豆、开心果、核桃等)它们叫什么呢?

  教师:其实,这些都是植物种子。种子种子不仅能长成植物,而且还是我们人体的营养宝库,所以,许多种子也被人们做成了食品。

  幼儿品尝种子食品。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水果的种子,还品尝了一些种子食品,如果以后你还发现了其他植物种子的秘密,再来告诉大家。

活动建议:

  自然角:每人选择一种种子进行种植,并进行种子发芽的纪录。

  区角活动:学习剥各类种子的种皮,进一步探索种子的内部结构。

  家长共育: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农作物的种子,丰富幼儿有关植物种子的知识经验。

  领域渗透:在美术活动中进行种子贴画的活动,巩固幼儿对种子外部形状的认识。

教学反思:

  开始我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植物或果实,在找种子的活动环节,我提出问题先让幼儿猜一猜:种子会藏在植物的什么地方呢?小小问题把幼儿引入到找种子的活动中来。接着,再让幼儿展示找到的种子、交流是怎样找到种子的。因为幼儿亲历了搜集的过程,都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是怎样找到种子的讲给大家听,幼儿在交流、汇报之中,掌握了一些找种子的途径和方法,在亲历的活动中积累了经验、丰富了情感,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8、中班教案《谁和谁好》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理解图片,创编儿歌内容,感受儿歌的语言美,体会学习儿歌的乐趣。

  2、学习有感情的朗诵儿歌,会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

  3、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

  4、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5、在感受儿歌的基础上,理解儿歌意境。

活动准备:

  课件(瓜和藤、蜜蜂和花,小朋友手拉手)

活动重难点:

  学习有感情的朗诵儿歌,会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

  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朋友是谁?(引导幼儿完整的说:我的朋友是谁,我和谁好。)

  二、完整观看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师:这里有一个关于儿歌的小电影,请仔细看看,你看到谁和谁是好朋友。 ( 引导幼儿完整的说:谁和谁是好朋友,谁和谁好)

  三、分段欣赏,学习儿歌。

  1、藤蔓和瓜好

  师:他们是怎么样好的?你们能做一做吗?(理解不吵也不闹)小结:谁和谁好?藤蔓和瓜好,他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表演藤蔓和花好。

  2、蜜蜂和花好

  师:它们是怎样好的?蜜蜂做了什么?花又做了什么?我们一起做一做。

  小结:谁和谁好?蜜蜂和花好,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

  为什么蜜蜂和花好?

  小结:是呀,花里面有花粉,蜜蜂每天都要去采花粉然后带回家酿成香甜的蜂蜜。

  分角色表演蜜蜂和花好。

  3、我和小朋友好

  师:你和好朋友一起做什么呢?

  小结:谁和谁好?我和小朋友好,我们一起唱歌又跳舞。

  四、教师完整朗诵儿歌,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小就会编诗歌了,长大了一定能成为诗人和作家,我把大家编的诗歌朗诵一下。

  五、给儿歌起名字。

  六、朗诵儿歌,体会意境。

  师:现在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把儿歌完整地说一遍。(教师边说边指图)师:你们说的非常棒,我们给儿歌加上好看的动作说一说。

延伸活动:

  刚才诗歌里说,蜜蜂和花好,其实,花还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你们猜猜看,谁还会和它好呢?

活动反思:

  本节语言教育活动我采用谈话的方式导入,让幼儿理解不仅人类有自己的好朋友,其他动物和植物都有自己的好朋友,欣赏儿歌《谁和谁好》,利用画面使幼儿理解谁和谁好,他们是怎样好的。在此基础上学习儿歌,体会意境。整个设计紧扣主题,课堂中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很浓厚。尤其是表演环节达到了整节活动的**。不足之处就是幼儿记忆诗歌内容时形式比较单调,如果能加上图谱,让孩子直观形象的加深记忆,在动静交替中学习诗歌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9、中班健康教案《小猪生病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预防感冒的基本知识,知道生病时配合医生治疗。

  2.懂得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增减衣服。

  3.喜欢参与运动,感受运动带来的身心愉悦感。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了解预防感冒的基本知识。

  能够区分出预防感冒的正确和错误的做法。

活动准备:

  1.幼儿了解感冒的相关知识。

  2《小猪生病了》故事课件。

  3.预防感冒的图片若干、自制小药箱2个、太空棒2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见到中班的小朋友真开心,你们开心吗?我们一起认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的心情怎样。

  二、观察故事图片并讨论小猪生病的原因

  (1)教师讲故事,知道天冷时要及时穿外套。

  提问:你觉得小猪这样穿可以吗?为什么?谁来劝劝小猪?

  (2)继续讲故事,懂得要按时睡觉。

  (3)说说小猪打喷嚏、流鼻涕的原因。

  小猪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小结:我们一定要记住天冷时要及时穿外套,养成每天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三、知道感冒了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提问:如果你是小猪,你会打针吗?为什么?

  小结:生病时要配合医生做治疗,身体才会好起来。

  四、说说预防感冒的方法

  1.说说你知道的预防感冒的方法。

  2.看图说说预防感冒的方法,并将图片分类整理。

  (1)两组幼儿分别从两个药箱取图片。

  (2)幼儿讨论理解图片上预防感冒的方法。

  (3)幼儿将手中的图片分类张贴。

  (4)说说图片上预防感冒的方法。

  提问:你们觉得有没有需要改动的图片?为什么?

  (5)引导幼儿区分预防感冒好的做法和不好的做法。

  五、游戏《打地鼠》

  (1)热身运动

  (2)幼儿做地鼠,不停地做蹲起的动作。教师手拿太空棒打地鼠。

  (3)游戏重复进行,邀请一名幼儿和教师一起打地鼠。

  (4)说说运动后的感觉。

  提问:运动之后你的心情怎样?

  运动完了你们有什么感觉?

  小结:运动能让我们心情舒畅、能减肥、能让我们长高,让我们身体变得强壮,最重要的是能预防感冒。

  (4)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运动方式

  (5)放松活动

  六、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知道了许多预防感冒的好方法,一会回去把这些好方法告诉幼儿园里的其他小朋友和老师,好吗?

活动反思:

  《小猪生病了》非常贴近幼儿生活,浅显易懂,在讲故事时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并且回答问题很积极,有的孩子对“小白怪”特别好奇,有点害怕的感觉,知道在以后的生活中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不生病。由于孩子们对感冒都经历过,所以能说出得病后的一些症状,比如:流鼻涕、发烧、咳嗽、头疼等等。通过活动不但了解感冒的基本知识,而且知道生病时要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坚持每天锻炼,多吃有营养的实物,知道在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不得病。

10、中班教案《谁是小熊》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歌词内容,边唱边表演,并随着音乐协调地做动作、小跑步等动作。

  2、能随着音乐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变换动作的幅度与姿态。

  3、遵守有些规则,音乐停止时,能迅速地就近找位子坐下。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谁是小熊》。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2、能随着音乐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变换动作的幅度与姿态。

  3、遵守有些规则,音乐停止时,能迅速地就近找位子坐下。

活动准备

  玩过《看谁反应快》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办家家》。

  用连贯、跳跃的唱法表现歌曲的抒情和欢快。

  二、熟悉歌曲《谁是小熊》并边唱边表演。

  1、教师范唱。

  2、说出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3、在教师带领下,学习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三、学玩游戏。

  1、了解游戏情节。倾听音乐(二)。

  “小熊在树林里,山洞里到处游荡,它到底在哪儿呀?我们来找找吧!”

  2、学习游戏玩法,请部分幼儿围着椅子边听音乐边顺着一个方向做走步动作,音乐停止时要立即找座位坐下。

  3、组织幼儿掌握游戏结尾(三)音乐停止后,教师立即问大家:“小熊是谁呀!”幼儿边唱着回答边指向未坐到座位的幼儿。

  4、变化音乐第二部分的速度与力度。引导幼儿表现爬山、走崎岖的道路、钻树林等情节,表现对音乐变化的感受。

教学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刚开始孩子们并没有积极的投入,歌声也不是很优美,这时我让小朋友们根据音乐分成小组自己边唱边玩,兴致完全提了起来,都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去了。

11、中班教案《谁会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了解各种会飞的东西。

  2、学习用问答形式演唱歌曲,并进行歌曲仿编。

  3、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1、教师幼儿共同收集的有关会飞的物体(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的图书、音像资料等)的图书、图片、音像资料等。

  2、音乐CD(歌曲P6、P14),遥控器。

  3、联系扮演小鸟的幼儿。

  4、翅膀贴纸人手一份。

  5、鸟儿头饰一只。

  6、天空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表演形式引出课题,引起幼儿兴趣。

  师:“前几天有位小朋友问老师一个问题,他问‘谁会飞?’”

  请出小鸟(幼儿扮演),(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边飞进教室边说:“鸟儿会飞。”

  师:“鸟儿鸟儿怎样飞?”

  小鸟扮演者拍拍翅膀,说:“拍拍翅膀飞呀飞。”

  师:谢谢鸟儿帮老师回答了问题,再见!

  小鸟:再见!

  二、初步理解,学唱歌曲。

  1、熟悉歌词,动作表演。

  师:“谁会飞?”(鸟儿会飞。)

  师:“鸟儿鸟儿怎样飞?”(拍拍翅膀飞呀飞。)

  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学鸟儿飞。

  师:“小鸟们飞得真好看,老师呀要把它编成一首好听的歌曲。希望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完成。老师来问,你们来回答。看谁回答得最棒!”

  2、以问答形式引导幼儿答唱。(教师唱一句,幼儿问一句。)

  师:“谁会飞?”(鸟儿会飞。)

  师:“鸟儿鸟儿怎样飞?”(拍拍翅膀飞呀飞。)

  师:“小朋友真棒!是你们和老师一起编出了这么好听的歌曲。我们把这首好听的歌曲来唱一遍吧!”

  3、完整演唱歌曲一遍。

  三、谈论各种会飞的东西。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除了鸟儿会飞,还有什么也会飞?”

  2、对应幼儿讨论内容,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如:各种鸟类、蝴蝶、蜜蜂等昆虫,蒲公英等植物,风筝、飞盘等物体,飞机、飞船等飞行物。

  3、说说这些东西是怎样飞的。

  (请发言的幼儿学学该说物体飞的样子。)

  四、关于“谁会飞”的问答。

  1、根据前一环节的讨论,师幼进行“谁会飞”的问答。

  师:“小朋友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会飞的东西。现在,我们来玩一个问答游戏。老师来问,你们来回答。”

  2、指认图片,幼儿分组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有哦节奏地说一说。

  如:谁会飞?飞机会飞。飞机飞机怎样飞?转转螺旋桨飞呀飞。

  谁会飞/蒲公英会飞。蒲公英蒲公英怎样飞?风儿一吹飞呀飞。

  五、学唱歌曲第二、三段。

  师:“刚才鸟儿很高兴,我们用好听的歌声把它唱出来了,现在飞机很着急,我们把它也用好听的歌声唱出来吧!”

  同样方法学唱歌曲第三段。

  六、仿编、演唱歌曲。

  1、幼儿跟唱歌曲,进一步巩固歌曲。

  2、师幼共同尝试将有节奏的问答一一填入曲中,进行演唱。

  师:“其它会飞的也着急了,我们也把它们唱出来吧!”

  3、借助图片提示,跟随伴奏演唱歌曲。

  七、结束活动,幼儿边飞边演唱歌曲。

  师:“今天,小朋友真能干,编出了这么多动听的歌曲。老师要送给你们一对小翅膀,让我们小朋友贴上小翅膀也像鸟儿一样飞呀飞!”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音乐活动,目的是想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游戏,初步在宽松的环境中,锻炼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整个活动中,我让幼儿在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游戏环境中玩玩学学。整个活动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不同的形式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浓厚。

12、中班教案《地震来了藏哪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

  2、培养幼儿反应能力和安全意识。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地震哪里藏课件。

  2、家庭,影院,超市,户外,野外五个模拟场地。

  3、地震怪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利用多媒体课件,听声音,看图片,说说图中发生了什么?

  2、简单介绍地震是。

  3、在场景中选择安全的地方。

  十秒钟帮明明找个安全的藏身之处,如果找到安全的地方就会出现好听的音乐,还会说“祝贺你,找到了正确的藏身的地方。”如果找错了就会“哐”敲头音乐,还会说你的选择的地方很危险,重新找。

  4、游戏:地震来了哪里藏。

  玩法和规则:

  听到地震的声音表示地震来了,赶快找个安全的地方藏身,等音乐停了就不要动,老师戴上怪人头饰当地震怪,我只捉躲在危险的地方的孩子,然后吃掉。

活动延伸:

  回家向爸爸妈 妈,了解更多地震方面的知识。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除了能学到一些了解地震灾害,进行自救的知识外,还注意突出培养幼儿助人、合作等良好品质。活动让幼儿从小就懂得生存要历经磨难,要坦然面对,不要怕,而且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学会抵抗,学会战胜自然灾害。

13、中班主题教案《我长大了》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新的一年又到了,孩子们又长大一岁了。利用新的一年来引出我长大了,让小朋友们知道新的一年到来,自己成长了,懂事了,听话了。让幼儿向妈妈询问自己小时候地趣事,并收集自己小时候的物品、玩具、照片,会发现自己与过去的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可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活动目标

  1. 观察自己的变化,激发对自身的认识,增进对父母的亲情。

  2. 举更多的例子来充分表明,让幼儿明了自己一天天的长大。

  3. 学念儿歌“我长大了”进一步激发幼儿成长的喜悦。

  4. 能简单复述儿歌。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习的重点:让幼儿清楚的明了自己在一天天慢慢的长大。

  2. 学习的难点:幼儿两两相对比身高,说出来我比谁高,我比谁矮。

活动准备

  1. 儿歌“我长大了”

  2. 准备字宝宝“长大”身高“

  3. 幼儿小时候的照片与现在的照片对比

活动过程

  1. 幼儿先向老师说说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并收集自己小时候的物品、玩具、照片。

  2. 让幼儿感知了与发现了自己现在与小时候相比有了什么变化,如外貌、身高、并提问幼儿自己现在学会了哪些本领。

  3. 跟幼儿洽谈一年年的过去了,自己一天天的长大,告诉幼儿我现在长大了,要学会更多的知识,学会自己穿衣,自己洗脸,自己吃饭。

  4. 教会幼儿,哪些是婴儿时候的食品和用品,哪些是自己现在的食品和用品,让他们清楚的区分,对比。知道自己真的成长了。

  5. 长大的过程必须量身高、称体重、比高矮,这样才能启发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方法量一量身高,叫幼儿与自己的同伴比一比,尝试从高到矮、矮到高排队,这样既可以使幼儿学到排序这方面的知识,又能认知自己长大了。

  6. 学念儿歌“我长大了”更一步的加深自己长大的记忆。

  7. 告诉幼儿,这就是成长的过程。

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内容紧紧围绕了我长大了这个环节来上,幼儿也能认知了自己在成长的过程。

  2.能以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在成长的环节,两两相对比,这样既能让幼儿学会高矮的意思,又能知道自己长高了,长大了。

  3.运用了对比的方式,拿婴儿用品来与现在自己用的东西对比,更一步说明了幼儿的成长。

  4.这节课遗憾的是,幼儿没有能玩游戏,如果加上一个游戏的话,更能表明长大这个环节,也能激发幼儿对这节课的兴趣,使这节课更活泼,更生动化。

14、中班数学教案《气球飞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会认读数字3和4,知道数的形成和所表示的数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红黄色气球各1只,统计表一张。

  2、数量1~4的点子卡片若干,彩色笔若干3、《数学》上P.2。

【活动过程】

  一、游戏数气球--教师出示气球,让幼儿分别说出其颜色。

  --教师拿出气球,让幼儿说出其数量。

  提问:想一想,怎样才能变成2只气球?

  启发幼儿说出;一只气球再添上1只气球,就是2只气球。

  --引导幼儿说出这2只气球分别是什么颜色。再观察中让幼儿发现2里面有两个1。

  二、观察画册《气球飞了》

  --看一看,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说一说,天空有几只绿气球?奇奇手里拿着几只绿气球?一共有几只绿气球?幼儿点数后知道:2只绿气球再添上1只绿气球就变成了3只绿气球了。

  --教师分别出示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3,幼儿认读。

  --引导幼儿点数红气球的数量,并说出用数字几表示,然后拿出相应的点子卡片和数字--数一数,黄气球和蓝气球各有几只?幼儿说出其数量后,教师出示数字卡片4,使幼儿知道:4只气球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

  --找一找,数字3和4分别隐藏再哪里?

  --引导幼儿根据气球的数量圈出相应的点子。

  三、讨论交流--想一想,数字3和4还可以表示哪些物体?

  --教师引导幼儿从活动室找出数量是3或4的物品,并在统计表中用绘画等形式记录下来。

  四、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15、中班教案《转起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

  2、发现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一次探索用的物品:生活中、活动室里常见的能转动起来的物品,包括纸

  杯、盘子、积木、废弃的光盘、磁带、勺子、筷子、绳子、饮料瓶、呼啦圈、风车等,物品数量多于幼儿人数。

  2、二次探索用的物品:塑料齿轮玩具、当中有孑L的积木、纽扣玩具、光盘类、绳子、牙签、不同形状的中心用针戳洞的纸片、纸杯、筷子、勺子,以及两只透明水杯中各盛半杯水。

活动过程:

  一、游戏:快乐小转盘

  1、引题并介绍游戏玩法。

  师:孩子们,瞧这是什么呀?(地上摆放彩色圆形泡沫垫代表小转盘)我们的“快乐小转盘,又要开始转啦!想玩吗?

  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大家张开双手站在圆垫上准备。

  师:快乐小转盘!

  幼:大家一起转!

  师:“转呀转呀转呀,转出可爱的动物来!”儿歌结束时就站在原地不动,并做一个可爱的小动物的动作。然后老师倒数5--0。如果念到o,大家还能保持不动的话就算胜利。

  2、师幼一起游戏。(第二次游戏时,教师倒计时,让幼儿感受游戏的快乐)

  二、第一次探索,让各种物品转动起来

  1.交代任务。

  师:哇,你们今天转得这么快乐,瞧瞧都转出些什么了呀?(教师故作神秘揭开屏风,让幼儿说说有些什么呀?)这些物品看见大家转得那么开心,也想玩“转起来,的游戏请大家帮帮忙,用你们的办法让它们转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观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当幼儿已经想办法使物体转动起来时,教师宜用提问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如当幼儿把长柄花放在手心并搓动使小花转动时,教师可以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这个动作叫……”

  当幼儿已经使一种材料转动起来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尝试更多的材料:“请试一试不同的材料。”

  有些材料可有多种转动的方法,如风车可用吹气、跑动等方法使它转动。幼儿尝试了一种方法后,教师可以用提问拓展幼儿的思维:“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别的方法能使它转动吗?”

  3.交流与分享。

  师:你刚才玩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让什么转起来了?

  (这种填空式的提问能够帮助中班幼儿理清思路,尝试完整表达自己的探索重点,)

  4.出示图文相结合的汉字,师幼一起总结探索方法。

  (当幼儿说出教师估计到的一些方法时,教师就翻开经打印好的图文相结合的汉字;如果幼儿说出教师没有估计到的方法,教师就直接在空纸写出此方法,虽然教师并不强求幼儿认识所有出现的文字,但以上做法可以满足部分对文字敏感的幼儿的表达需要,另外有了图解配上文字对中班幼儿更容易理解,同时有利于梳理归纳探索方法。)

  师:你们用拨、搓、拧、转、扭……那么多方法使物品转动起来了,真了不起!

  5.引出转动和“力”有关。

  教师可以捕捉选择风车的孩子并提问:“刚才是怎么让风车转动?”幼儿可能会回答:“吹。”

  这时,教师故意不用力吹,使风车转动不起来,然后问幼儿怎么办。当幼儿提出“用力”时,教师顺势出示文字“力”,并追问:“我们刚才所想的那么多方法都要用力吗?”最后总结:“原来这些转动的方法都和‘力’有关。”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转动需要两个要素:轴和力,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感知“力”这个要素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三、探索让两种物品一起转动起来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在幼儿掌握一定的使物体转动的方法之后,对幼儿提出的新挑战。)

  1.交代任务。

  师: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手势2,这次代表两样东西)?接下来要增加难度了哦,请你到后面的桌子上选两样东西,让一样物品帮助另一样物品转动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观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当幼儿出现初步的组合意识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并鼓励。如:幼儿用绳子穿进光盘的中心时,教师可以提醒幼儿用力甩动绳子。一方面帮助幼儿成功,另一方面自然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转动要素——力。

  当幼儿已经通过组合使两个物体转动起来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你在哪里也看见过这

  种转动”,引发幼儿回忆转动与生活的关系。如当幼儿用筷子在水中搅拌,使水转动起来时,教师可以提出上述问题。

  3.小结“转动与生活”的关系。

  小结:留出空间,让幼儿边演示边讲解。教师适当总结、提炼。

  (选择一些幼儿为大家演示创造性地转动物品,由此自然引导到生活中的转动。比如,请幼儿演示用筷子或绳子让光盘转动,并提问:“光盘除了这样转动,还可能在哪里转动?”幼儿会联想到光盘还可以在播放器上转动。这时,教师追问:“光盘在I)VD上转动后可以怎样呢?”幼儿会依据自己的经验回答。教师再适时总结:“转动给我们带来美妙的音乐、精彩的动画片,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如果想拓展幼儿的思维,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家里除了DVD会转动,还有什么会转动?”)

  四、游戏:想得快说得快

  师:你们发现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会转动的呢?想得快说得多——开始(孩子一边说,老师一边把自己事先收集好的会转的物品照片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

  师:原来转动可以给我们带来那么多方便、那么多快乐……还有哪些转动也会给我们带来好处呢?是不是所有的转动都是有好处的呢?有没有不好的转动呢?让我们到生活中再去仔细观察和发现吧!

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的制定符合幼儿特点,活动内容的各环节均指向目标。教师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介入,给幼儿充足的自我探索学习的空间,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发自内心的胜任感、自信和满足。这个活动基本完成了设定的目标,符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16、中班教案《谁在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游戏让幼儿感受二分音符。

  2、培养幼儿得到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

  3、培养幼儿爱身边的人。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从音乐游戏中感受二分音符。

  教学难点:能随着音乐进行表演并突出二分音符的动作。

活动准备

  道具类:挂饰、布置好的场景(歌词中小动物的不同位置例如:山上、水里、太阳等)表演区中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我的朋友在哪里》进活动室

  二、进行部分:

  1、“我们班的小朋友交了很多好朋友真开心呀!那小朋友想不想和小动物们交好朋友呢?昨天和我们做过游戏的小动物就藏在我们的周围呢,小朋友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商量一下猜猜看它们会藏在什么地方。(小组讨论)

  2、幼儿在已经布置好的场景中找到小动物。边找边说出小动物的位置,例如:“小花猫在屋里,喵喵喵。小鸭子在水里,嘎嘎嘎。。。。。”让幼儿复习歌词。

  3、 我们已经和小动物是好朋友了,现在让我们和小动物一起听着音乐跳舞吧!(原地站立动作---游走)

  4、 “告诉小朋友一个好消息,今天动物剧场要招小演员呢,我们班的小朋友今天也有机会当小演员了,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就拿上小动物的挂饰,到你上场的时候可一定要听清楚哦!(共两遍,第一遍自由选择挂饰,可以再次选择喜欢的小动物在布置的场景中表演并边演边唱)(拿挂饰的时候听音乐做短短长的动作)

  (小花猫在睡觉呢,小朋友们可是要小声一点哦!)

  5、 请幼儿将刚才拿的挂饰放在小动物的家让它们休息一会。(回座位)

  6、刚才小朋友们都表演的特别棒,是个优秀的小演员。现在剧团的团长有一个问题要考考我们小朋友,在歌曲里小猫是怎样叫的呢?喵、喵、喵------,用拍手表示,短短长。这个长的声音也叫二分音符。

  7、请幼儿用身体或声音创编短短长

  8、请幼儿在音乐中加上刚才创编的动作

  9、请幼儿用表演区的道具创编短短长

  10、请幼儿在音乐中加上刚才创编的动作。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可真棒,我们把刚才在剧院表演的节目去给小班的小朋友表演一下,让他们和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快乐,好吗?”

教学反思

  在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一般就注重让孩子们学唱歌曲,而忽视了孩子们创编歌曲的能力和想象力;仅限于用嘴唱、用耳听,很少把动作、舞蹈和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还有为了让孩子们上课时保持安静,老师经常会采取拍手的方式,让孩子们也跟着拍。但孩子们拍节奏仅限于用手,对于尝试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拍节奏,却很少。在这次音乐活动《谁在叫》教学中,我尝试用我学习到的奥尔夫音乐教学原理,结合《纲要》中提到的:“选材的内容既要符合孩子的现有水平,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让孩子们学习用身体的部位学拍节奏,用肢体语言打招呼,即兴创作等,通过游戏的方式,从而创设快乐的活动,营造快乐的气氛,引导幼儿快乐大胆地表现。综合以上因素,我就设计了这节音乐活动《谁在叫》。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17、中班优秀语言教案《谁最厉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并理解画面,讲述故事中所发生的事。

  2.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知道骄傲是不好的事情。

  3.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故事。

  师:今天树林里面很热闹,小动物们在讨论谁最厉害?你觉得谁最厉害?为什么?

  二、阅读讲述,理解故事

  1.狮子骄傲的说:我最厉害!你们觉得骄傲好不好?

  2.师:狮子向小动物们展示本领,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3.和你的朋友讨论一下比赛结果。

  4.幼儿讲述自己讨论的结果。

  比跑步:猎豹跑的比狮子快。

  比爬树:猴子爬树的本领比狮子大。

  比爬行:蛇爬行的本领比狮子大。

  比力气:大象的力气比狮子大。

  (2)师幼共同总结。

  1.狮子为了证明自己最厉害,它都做了哪些事情?结果呢?

  2.讲述故事结尾。

  师:原来大声吼叫才是狮子最厉害的地方。

  三、故事讲述。

  师:小动物们今天讨论了一件什么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谁最厉害》。你们觉得谁最厉害?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厉害的地方。我们今天的比赛哪一组最厉害?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18、中班数学教案《谁在前谁在后》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9以内的数量,比较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

  2.教幼儿学习准确地运用单位量词。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 实物卡(见图一~五),数字5、6、7、8、9,教育挂图3。第二组:印比9少的点子纸人手1份,印泥2盒,点子印章,点子印章6个;第三组:实物标记图(见图七),2~7的数字印章2个,印泥2盒,操作卡片19;第四组:8或9的数字口袋人手1份,点条、竖线条、实物条数量均为10;第五组:图形卡(见图八),彩笔6支,操作卡片19;第六组:依样接画(见图九),铅笔6支。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目测数群,学习准确运用量词。

  出示图一~五,“绒板上有什么?”(汽车、轮船、飞机、坦克、大炮)“每样有多少?”要求幼儿正确使用量词。

  (2)游戏:数得快、说得对。

  教师指某实物卡,幼儿准确地说出数量,并正确使用量词。<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3)比较相邻两数的关系。

  “谁来给卡片排队?哪张卡片应该排在第一个?排好后给它们贴上数字,表示它是几个。”请一名幼儿操作。“大家说说他是怎么排的?”(5、6、7、8、9)“9 的前面是几?”“8和9哪个多?”(8少,9多,如果有幼儿能说出8比9少,9比8多,则更好。)以此类推比较其它相邻两数的多少。“前面的数总比后面的数少,后面的数总比它前面的数多。”

  2.小组活动。

  第一组,填空格。“填好后说一说,靠近的两个数,哪个多,哪个少?”

  第二组,印比8、9少的点子。“大家要按序把比8或比9少的点子全印出来。”

  第三组,看图按标记计数。“看看这幅图是用哪些形状拼出来的,数数各有几个,再按形状标记用数字记录下来。”

  第四组,给数字口袋送礼物。请一名幼儿介绍怎样做。

  第五组,给相同的图形涂色。“哪些图形是相同的,请小朋友给它们涂上同一种颜色。”第六组,依样接画。教师重点指导第一活动小组的活动,引导幼儿正确地表述操作结果。

  3.活动评价。

  请在第一活动小组活动的一名幼儿讲述操作结果。(填了几个点子,几多几少。)鼓励全班幼儿能大声地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反思:

  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幼儿的数概念的形成是与幼儿所接触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是建构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因此,本活动的设计从生活出发、在游戏中进行、在反复练习中建构经验,萌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喜爱。

19、中班体育教案《谁投得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肩上挥臂投掷,初步尝试左右手交替将纸球向前上方投出。

  2、在游戏中观察、讨论与反复练习,总结并尝试投得更远的方法。

  3、分组活动中会找空地练习,并能够遵守规则。

  4、对xx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纸球若干。

  2、布置三块游戏场地

  (1)在墙上画上圆靶,在对应圆靶的地面画上远近不同的横线。(2)场地内的支架上挂上绳子,在绳子前画有远近不同的横线。(3)汽车轮胎4个。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师幼一起有序活动身体各个部位:头颈、肩膀、上肢、腰部、膝盖、脚腕、手腕等,重点活动上肢与手腕。

  2、探索扔纸球的方法:

  (1)出示纸球,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今天我们把纸球当成"手榴弹",请大家把它投出去,右手投一投,左手投一投,两只手都试试。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个别指导。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怎么投"手榴弹"的,鼓励他们用不同的办法扔,并引导幼儿分别用左右手尝试。

  (3)总结投"手榴弹"的方法,在区别投、挥、抛三个不同动作的基础上练习投"手榴弹"。

  师:请你说说刚才你是怎么扔"手榴弹"的,请到前面来做一做。

  师:请听老师的口令做相应的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练习投"手榴弹"吧,将"手榴弹"放在肩上,向前上方投掷出去。

  3、分组练习肩上挥臂投掷"手榴弹"

  (1)介绍游戏方法与场地师:今天我们要用投"手榴弹"的方法来玩投准和投远的游戏。

  打靶 师:在地面上选一条横线站好,把"手榴弹"使劲投向墙上圆靶,看谁投得准。

  投远 师:这儿有一条架高的红线,请你站在地上的横线后面把"手榴弹"使劲投出去,一定要注意让"手榴弹"从红线的上方飞过去,而不是从红线下面飞过去。

  (2)幼儿分组玩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我们分成两组玩游戏,每个游戏都要玩,别忘了左右手都要试试。(重点指导投掷姿势:将纸球握在手中并置于肩上,向前上方投掷)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并示范怎样才能把"手榴弹"投得更远,投得更准。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样把"手榴弹"投得更远,请你来试试。

  (4)幼儿再次分散游戏,教师观察并进行个别指导。

  师:我们再来试试吧,看看这一次能不能投得更远一些,更准些。

  4、炸碉堡游戏

  (1)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师:我们再玩一个"炸碉堡"游戏。 大家躲在屏障后面,听到"预备、开始"的口令后,立即站起来从旁边筐子里拿出"手榴弹"向对面的轮胎碉堡使劲投出去,直到把所有"手榴弹"都投完。看谁投得准。

  (2)幼儿游戏师:我们一起先来演习一次。

  (3)讨论与总结师:怎样才能把手榴弹投得远、投得准?

  (4)幼儿再次游戏教师根据幼儿游戏情况调整"战壕与碉堡"间的距离。

  (5)放松活动有针对性的放松上肢与手腕。

  活动反思:

  1、教师、同伴的评价活动安排紧凑、活动量适合中班小朋友年龄特点;活动过程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气氛活跃,幼儿参与度高;教师教态自然,示范动作准确,语言表达清楚简洁。

  2、自我评价本节活动是针对中班级幼儿年龄特点而设计的,通过探索纸球的不同玩法,游戏的不同难度循序渐进达到本节课的目标。而且自然巧妙地将目标和要求通过材料、情景、规则进行隐性调控,让所有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我认为本次活动中的优点是尽可能给了幼儿自主体验的机会,没有过多的限制幼儿,活动设计结构比较合理,基本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不足之处是缺乏教师更大的灵活性、对跳的示范动作不够细致以及分组玩游戏"打靶"及"投远"中,对个别幼儿因能力的差异,没有很好的照顾到,以及准备的教具"打靶"应在做的大一些。

20、中班社会教案《谁病了》含反思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从小享受着来自多方大人无微的疼爱,而他们自身却又缺乏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在近阶段,由于气温变化大,因呼吸道感染生病的幼儿也比较多。社会《谁病了》贴近幼儿生活,通过了解身边同伴为何不来上学的事例,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身边需要关心和帮助的人,引导幼儿懂得关心他人,并能用实际行动来关心、帮助他人。

活动目标:

  1、发现身边需要关心和帮助的人,并能用实际行动关心、帮助他人。

  2、学习关心、帮助他人的技巧。

  3、体验帮助他人后的快乐情绪。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事先联系近来请假未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问清请假的原因及是否愿意接受帮助。

  2、制作礼物所需要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以点名的方式引导幼儿发现谁没有上幼儿园。

  二、讨论:

  他们为什么不能上幼儿园?怎么才能知道他们不上幼儿园的真实原因呢?

  三、查出那几位小朋友的电话号码,请幼儿打电话,了解小朋友不上幼儿园的原因。

  四、引导幼儿分小组讨论:

  怎么关心生病在家的小朋友?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小组确定“关心”方案。

  五、带领小组成员一起做有关“关心”方案的准备工作。如:制作礼物、准备安慰的话等。

  幼儿可能出现的“关心”方案:准备好礼物,到他家去看望他;经常打电话安慰他、关心他;写一封信或画一张爱心卡给他,让大人带过去或派代表送过去等。

  六、幼儿制作爱心卡,并请老师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纸上。

活动延伸:

  1、教师和保育员分别带领1——2个小组实施“关心”方案。

  2、大家一起交流帮助他人的经过和体验。

  结合幼儿生活实际,让孩子们学会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让每个小朋友都来参与爱心讨论,发挥幼儿自主精神。

  把爱心深入到实际行动中,人人动手制作爱心卡,说说关爱他人的话。

活动反思:

  社会活动《谁病了》活动目标是让孩子发现身边需要关心和帮助的人,并能用实际行动关心、帮助他人,体验帮助他人后的快乐情绪。

  活动一开始我让孩子们找一找今天我们班谁没有来上学,他(她)为什么没有来上学?孩子们讨论得很激烈,各自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出自:快思老.师!沈屹亭小朋友说:“有急事。” 很多小朋友说:“生病了。” 也有个别小朋友说:“她回老家去了。”王涛小朋友说:“她在睡懒觉!”最后通过打电话了解到这个孩子因感冒没来上学。在教师的发动下,让孩子们给生病的小朋友说一句话,让每个小朋友都来参与爱心讨论,激发孩子的爱心,让孩子们学会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下面是小朋友对生病同伴关心的话语。

  “治好病再来读书。”

  “祝福她好运,病快点好!”

  “你在家里休息,我们在幼儿园等你。”

  “给她带礼物,去看望她。”

  “你在家休息吧!”

  “叫她在家里打针,我们在幼儿园等你。”

  “祝福她生日快乐!祝福她早日健康!”

  教师看到孩子们讨论得这么热烈,又生成了一个话题,继续让孩子们再深入讨论发言,把爱心、关爱延伸到家人和老师。

  教师:如果你家人生病了,你怎么做?怎么说?

  “我妈妈生病了,我买给她一个蛋糕。”

  “我爸爸生病了,我给他买水果。”

  “我爷爷生病了,我买一只苹果给他吃。”

  “我妈妈生病了,我买瓜子给她吃。

  “我妈妈生病了,我给她买香蕉。”

  教师对孩子的发言进行适当地引导:

  如果妈妈或爸爸生病了,我们除了给他们买东西,是不是要做个乖孩子,听大人的话……如果老师身体不好,嗓子疼,那你们要怎么做呢?……

  活动在孩子们热烈的讨论中进行着,看到孩子们讨论得这么投入,我想我设计的这个爱心活动应该是成功的吧!

21、中班教案《一起来转吧》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

  2、发现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一次探索用的物品:生活中、活动室里常见的能转动起来的物品,包括纸

  杯、盘子、积木幼儿园、废弃的光盘、磁带、勺子、筷子、绳子、饮料瓶、呼啦圈、风车等,物品数量多于幼儿人数。

  2、二次探索用的物品:塑料齿轮玩具、当中有孑L的积木、纽扣玩具、光盘类、绳子、牙签、不同形状的中心用针戳洞的纸片、纸杯、筷子、勺子,以及两只透明水杯中各盛半杯水。

活动过程:

  一、游戏:快乐小转盘

  1、引题并介绍游戏玩法。

  师:孩子们,瞧这是什么呀?(地上摆放彩色圆形泡沫垫代表小转盘)我们的“快乐小转盘,又要开始转啦!想玩吗?

  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大家张开双手站在圆垫上准备。

  师:快乐小转盘!

  幼:大家一起转!

  师:“转呀转呀转呀,转出可爱的动物来!”儿歌结束时就站在原地不动,并做一个可爱的小动物的动作。然后老师倒数5--0。如果念到o,大家还能保持不动的话就算胜利。

  2、师幼一起游戏。(第二次游戏时,教师倒计时,让幼儿感受游戏的快乐)

  二、第一次探索,让各种物品转动起来

  1.交代任务。

  师:哇,你们今天转得这么快乐,瞧瞧都转出些什么了呀?(教师故作神秘揭开屏风,让幼儿说说有些什么呀?)这些物品看见大家转得那么开心,也想玩“转起来,的游戏请大家帮帮忙,用你们的办法让它们转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观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当幼儿已经想办法使物体转动起来时,教师宜用提问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如当幼儿把长柄花放在手心并搓动使小花转动时,教师可以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这个动作叫……”

  当幼儿已经使一种材料转动起来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尝试更多的材料:“请试一试不同的材料。”

  有些材料可有多种转动的方法,如风车可用吹气、跑动等方法使它转动。幼儿尝试了一种方法后,教师可以用提问拓展幼儿的思维:“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别的方法能使它转动吗?”

  3.交流与分享。

  师:你刚才玩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让什么转起来了?

  (这种填空式的提问能够帮助中班幼儿理清思路,尝试完整表达自己的探索重点,)

  4.出示图文相结合的汉字,师幼一起总结探索方法。

  (当幼儿说出教师估计到的一些方法时,教师就翻开经打印好的图文相结合的汉字;如果幼儿说出教师没有估计到的方法,教师就直接在空纸写出此方法,虽然教师并不强求幼儿认识所有出现的文字,但以上做法可以满足部分对文字敏感的幼儿的表达需要,另外有了图解配上文字对中班幼儿更容易理解,同时有利于梳理归纳探索方法。)

  师:你们用拨、搓、拧、转、扭……那么多方法使物品转动起来了,真了不起!

  5.引出转动和“力”有关。

  教师可以捕捉选择风车的孩子并提问:“刚才是怎么让风车转动?”幼儿可能会回答:“吹。”

  这时,教师故意不用力吹,使风车转动不起来,然后问幼儿怎么办。当幼儿提出“用力”时,教师顺势出示文字“力”,并追问:“我们刚才所想的那么多方法都要用力吗?”最后总结:“原来这些转动的方法都和‘力’有关。”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转动需要两个要素:轴和力,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感知“力”这个要素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三、探索让两种物品一起转动起来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在幼儿掌握一定的使物体转动的方法之后,对幼儿提出的新挑战。)

  1.交代任务。

  师: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手势2,这次代表两样东西)?接下来要增加难度了哦,请你到后面的桌子上选两样东西,让一样物品帮助另一样物品转动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观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当幼儿出现初步的组合意识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并鼓励。如:幼儿用绳子穿进光盘的中心时,教师可以提醒幼儿用力甩动绳子。一方面帮助幼儿成功,另一方面自然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转动要素——力。

  当幼儿已经通过组合使两个物体转动起来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你在哪里也看见过这

  种转动”,引发幼儿回忆转动与生活的关系。如当幼儿用筷子在水中搅拌,使水转动起来时,教师可以提出上述问题。

  3.小结“转动与生活”的关系。

  小结:留出空间,让幼儿边演示边讲解。教师适当总结、提炼。

  (选择一些幼儿为大家演示创造性地转动物品,由此自然引导到生活中的转动。比如,请幼儿演示用筷子或绳子让光盘转动,并提问:“光盘除了这样转动,还可能在哪里转动?”幼儿会联想到光盘还可以在播放器上转动。这时,教师追问:“光盘在I)VD上转动后可以怎样呢?”幼儿会依据自己的经验回答。教师再适时总结:“转动给我们带来美妙的音乐、精彩的动画片,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如果想拓展幼儿的思维,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家里除了DVD会转动,还有什么会转动?”)

  四、游戏:想得快说得快

  师:你们发现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会转动的呢?想得快说得多——开始(孩子一边说,老师一边把自己事先收集好的会转的物品照片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

  师:原来转动可以给我们带来那么多方便、那么多快乐……还有哪些转动也会给我们带来好处呢?是不是所有的转动都是有好处的呢?有没有不好的转动呢?让我们到生活中再去仔细观察和发现吧!

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的制定符合幼儿特点,活动内容的各环节均指向目标。教师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介入,给幼儿充足的自我探索学习的空间,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发自内心的胜任感、自信和满足。这个活动基本完成了设定的目标,符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22、中班社会教案《谁快》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的幼儿对始终的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时钟可以告诉我们时间。在此基础上,本活动讲引导幼儿参与计时比赛活动,并用完成时间的先后来衡量幼儿速度的快慢,从而使幼儿了解时间的计时器——时钟,初步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幼儿知道时钟是时间计时器的一种。

  2. 知道用时间的多少来衡量速度的快慢。

  3. 提高幼儿喜欢参与数学活动 的兴趣。

  4. 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幼儿运用时间的长短来说明速度的快慢。

  2. 时间观念还需加强

  活动准备

  玉米若干 2个盒子时钟挂图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 教师请小朋友安静,注意听听是什么声音(闹铃),出示闹钟,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并提问闹钟有什么功能,幼儿自由发挥。

  2、 教师可根据小朋友的回答,引出闹钟的另一个本领——可以比较出速度的快慢。请小朋友进行思考,引出游戏。

  二、 玩游戏——拾玉米

  1、 游戏规则:教师请2名小朋友上来拾玉米,分发给他们一样多的玉米,当老师说开始时,他们开始往盒子里面放,方法可以不限,可以一个个的拾也可以一把把的抓,留给幼儿自由发挥,但规定必须用一种方法,并用时钟计时。

  2、 拾完后老师告诉幼儿他们各自用的时间。先拾完的用了多少时间,后拾完的用了多少时间,(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让幼儿进行比较,知道用的时间多的速度要慢些,时间用的少的速度快些。

  三、 观看挂图,老师讲解。

  1、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挂图,理解图意:2名幼儿比赛堆积木,其中一名幼儿已经堆完了,另一名幼儿还没有堆完,他们用的时间是一样的,想想谁堆得快点?

  2、 教师引导幼儿运用时间多少来推算速度的快慢。

  四、 赛跑比赛

  教师组织幼儿到户外活动,进行计时赛跑游戏。巩固了解时钟的计时功能。

  五、活动延伸: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多种活动进行比赛,巩固幼儿对时钟计时功能的了解。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游戏贯穿其中,活动气氛比较热烈,师生互动性比较强,幼儿大多数能吸引到活动中来,为争取到玩游戏的机会,小朋友上课很认真。但经过这次活动,让我意识到这次活动在大班开设效果应该会更好。大班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强,在理解时间与速度的问题上更能理解。例如在拾玉米的环节中,我只有将具体的事情、人与时间上结合起来幼儿才能理解速度快慢,当我总结到:知道用的时间多的速度要慢些,时间用的少的速度快些,让幼儿跟着我慢慢说的时候只有年龄稍大的幼儿能很好的反应过来,还有就是“速度”二字小朋友有点疑惑。上完这次活动,我还有一个更大的感受,那就是小朋友的想象力特别丰富,很庆幸在拾玉米时,我没有硬性规定用什么方法来比赛,给幼儿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幼儿在这个环节积极。

23、中班社会教案《我长大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知道长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 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3、 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 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 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2、 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准备:

  故事、衣服、音乐

  活动过程:

  1、 讲述故事〈〈谁真的长大了〉〉引出课题

  故事大概,讲述一对双胞胎姐妹好多地方都一样,就是一个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个却依靠父母。。。。。。

  2、 设计提问(让幼儿明白长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故事中的两个小朋友谁真的长大了。

  (2)为什没说某某长大了?

  (3)教师小结:某某长大了他能自己穿鞋子,(.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自己穿衣服、吃饭

  3、 谈话:让 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自己是不是长大了。(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 穿衣大赛。(体验自我服务的乐趣)

  5、 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本节课目标基本达到了,通过此节课孩子们懂得了张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第五各环节穿衣大赛有些单调,准备应再丰富一些。

24、中班社会教案《谁会飞》含反思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画面内容。

  2、理解故事幽默的结尾。

  3、初步建构和拓展关于动物飞行的经验。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观看一些关于动物飞行的影响资料。

材料准备:

  1、 读本中涉及到的动物的写实照片(不要卡通照片),最好能清晰反映动物的典型特征。

  2、 制作经验网络图所需要的材料。

  3、 各种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

  和幼儿一起复习歌曲《谁会飞》。

  对幼儿说:“刚才我们唱了‘谁会飞?鸟会飞,拍拍翅膀飞呀飞’。小朋友,除了鸟,还有什么动物会飞呢?”(此时幼儿可能仍会不断说出各种会飞的鸟,如麻雀、老鹰等。教师无需纠正,而应对其加以总结:你说得很对,这也是一种鸟,鸟儿会飞。)按照经验网络图(俘虏1),对幼儿给出的答案进行罗列和归纳(向幼儿示范文字记录的作用)。

  然后,向幼儿出示一些动物图片,如大象、狮子、企鹅、鸽子、蚊子等,请幼儿指出哪些动物会飞、哪些动物不会飞,并贴到经验网络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通过讨论,帮助幼儿总结出动物飞行需要的基本要素——翅膀。

  2.阅读图画(初次)

  遮挡文字,逐页观察画面,主要注意两条线索:

  1. 每种会飞的动物的翅膀有什么特征?

  2.每个动物介绍自己会飞的时候,会怎么说?

  ① 第一页:老鹰在做什么呢?它是怎样飞的(请幼儿模仿老鹰飞行和俯冲的动作)?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老鹰的翅膀有什么特点?(将幼儿的描述用文字记录下来。)想一想,老鹰会说什么呢?

  ② 第2-5页:同第1页(重点 不同动物的 ,模仿它们飞行的样子,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动作,体验不同动物翅膀的特点和飞行的特点)。

  ③ 第6页:这是谁?它的翅膀什么样?它想做什么?它能成功吗?

  ④ 第7页:发生了什么事情?小鸡会说什么呢?小鸡为什么飞不起来呢?(无需展开讨论,引起幼儿思考即可。)

  3.阅读图画(再次)

  结合第一次大书阅读时的讨论和记录,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总结出画面上有什么动物、它在做什么、它的翅膀什么样、它飞起来有什么特点等,为幼儿示范如何按照一定的线索完整描述画面的内容。例如第一页:老鹰在捉兔子,它的翅膀又大又硬,很有力量。它飞翔的时候用力扇动翅膀,飞得非常快!

  4.总结分享

  自由活动时,还可以请有兴趣的小朋友帮助进一步的整理。将整理好的经验网络图贴在教室墙壁上,作为幼儿日常学习和讨论的资源。请幼儿回家后继续和家长一起探索关于动物飞行的知识,搜集会飞的动物和其他会飞的东西的图片。

教学反思:

  《谁会飞》是中班第一学期的第一个读本,该读本巧妙的将重叠词“*来*去”的学习融入到对一些常见事物、动物的运动特点的介绍中,对于重叠词,我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并不会陌生,在阅读时,老师通过肢体表演和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孩子活动时的兴趣。

  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在叠词的正确使用上,有的孩子知道叠词但不知道使用;有的孩子知道运用但经常词不达意,需要肢体动作加以补充。因此在拓展环节中,通过仿编的形式帮助孩子学习正确运用叠词。活动分两步骤:一是替换;二才是仿编。这个过程由易到难,幼儿易接受。最后请幼儿画出仿编的事物加以对已学内容的巩固,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实施起来也很顺利,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不足之处是孩子的倾听分享意识不强,大部分孩子喜欢议论而不是听其他小朋友的发言。

25、中班音乐优秀教案《谁是小熊》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乐曲,能随音乐较协调地做模仿动作,并根据音乐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变化动作的快慢、轻重。

  2、鼓励幼儿自由分组,随乐曲进行音乐游戏,提醒幼儿倾听音乐,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玩过“抢椅子”的体育游戏。

  幼儿已学会歌曲《谁是小熊》。

  2、座位安排:半圆形。

  3、材料准备:玩具小熊一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幼儿听音乐学小动物“走路”,进入活动室。

  2、歌唱:听。

  (1)歌唱“听”。

  (2)鼓励幼儿听声音,说出是什么动物的声音,启发幼儿把听到的声音尝试仿编歌曲“听”。

  二、帮助

  幼儿熟悉乐曲,能随音乐较协调地做模仿动作,能根据音乐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变化动作的快慢、轻重。

  1、教师出示玩具小熊,引导幼儿复习歌曲,帮助幼儿熟悉乐曲。

  2、启发幼儿根据音乐较协调地自由做动作,边唱歌边表演。

  3、鼓励幼儿自由的做模仿动作,并能根据音乐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变化动作的快慢、轻重。

  (1)听音乐,根据音乐速度与力度的变化,"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变化动作的快慢、轻重自由地做模仿动作。

  (2)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谈谈生活中哪些事情是慢慢的、哪些是快快的、哪些是重重的、哪些是轻轻的,可以用哪些动作来表现。

  (3)变化乐曲第二部分:3565156535651565:

  鼓励幼儿听音乐模仿生活动作,并能根据音乐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变化

  动作的快慢、轻重。(如:快快跑、慢慢跑、轻轻跑、重重跑等)。

  三、音乐游戏“谁是小熊”。

  1、介绍游戏的玩法,并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

  (1)启发幼儿学会倾听音乐,并能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2)请幼儿仔细倾听音乐,在间奏处自由做模仿动作,并能根据音乐速度与

  力度的变化变化动作的快慢、轻重。

  (3)在围着椅子自由做动作时要顺着一个方向,且动作协调。提醒幼儿音乐停止要立即找到座位。

  2、邀请几位幼儿与教师一起尝试游戏。

  3、幼儿自由分组,分组选择场地,启发幼儿把自己组的椅子排成各种形状。

  4、鼓励幼儿根据音乐变化动作的快慢、轻重,完整地进行音乐游

  戏。

  四、结束活动,幼儿听音乐出活动室。

  幼儿边演唱歌曲边进行游戏,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音乐课《谁是小熊》的选材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以来自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品——小熊作为这一活动的主题,让幼儿充分体验了游戏的乐趣。本次活动以音乐教学游戏为主导思想,将幼儿刚学习的新歌曲贯穿运用到“抢椅子”的游戏中加以复习和升华。并且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唱歌节奏的技巧。

26、中班音乐教案《小手小脚动起来》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节奏的变化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在中班年龄段会被一切可视可听的媒体所吸引。有时会为之而动,这是一种一种乐感也是中班幼儿准确地把握节奏的通道。因此借小手小脚动起来这个主题我设置了让幼儿正确认识节奏快慢的活动,这个主题活动融合了小动物世界的故事情境,游戏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感到快慢的变化来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 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快和慢、轻和重的变化。

  2、 愿意参与活动中让手脚动起来。

  3、 在音乐活动中感到快乐。

  4、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音乐节奏的快和慢、轻和重。

  难点:让手脚随节奏的快慢、轻重动起来。

  活动准备

  1、 节奏快慢、轻重的音乐各一曲。

  2、 一只鼓。

  活动过程

  一、 引起兴趣

  (一)教师说:“我是小狗”,小朋友说:“小狗、小狗汪汪叫”

  (二)依次模仿小猫、小鸡、小鸭、小羊、老牛叫

  二、动动手

  (一)、老师敲小鼓,请小朋友听。

  (二)、再敲第二遍。

  (三)、提问:刚才老师两次敲鼓的声音一样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请幼儿回答。

  (四)随鼓声拍手,注意节奏的快慢。

  三、动动脚

  1、老师再次敲鼓,请小朋友听敲的声音。

  2、第二次敲鼓,幼儿再听。

  3、提问:刚才老师敲的声音一样吗?

  4、我们现在跟着小鼓的声音来踏踏脚。注意重轻。

  四、动手动脚

  小朋友,刚才小鼓敲的快和慢时,我们做了什么动作?敲得重和轻时,我们又做了什么动作?咱们在来玩一次。看看谁的小手小脚最能干。

  五、听音乐。

  1、播放快节奏音乐,幼儿随音乐拍手。

  2、播放慢节奏音乐,幼儿随音乐拍手。

  3、根据音乐模仿动物形象。

  4、师幼随音乐一起模仿各种小动物。

  教学反思:

  幼儿对动物很熟悉,所以模仿起来有模有样,兴趣很高,做为活动的热身,小朋友们一边模仿一边表演幼儿还是乐于参与的。幼儿能够听出鼓声的快和慢,并用拍手来表现出来。幼儿在分辨快慢的基础上,很快就能够分辨出来两种鼓声的不同,表现轻重比上一个环节表现快慢的兴趣更高,而且幼儿更喜欢用小脚来表现。从音乐的快慢和轻重联想出各种动物,这对小朋友有一定难度,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朋友说出了很多行动快和慢,还有根据动物的形体找出走路轻和重的动物。

  本活动是一节训练幼儿听力的节奏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参与活动的主体性强,能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的问题,师生互动环节配合默契,能达到预设目标。

27、中班数学教案《谁轻谁重》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秤一秤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2、在探索过程种,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幼儿人手操作篓子一个、投影仪、操作卡片、天平、小积木

  活动过程:

  一、利用课件,教师讲述故事,引出课题,比较两样物体的轻重。

  1. 秋天来了,果园里各种水果都成熟了,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都有哪些水果成熟了?(课件出示情境图。)

  2. 这时候小兔子,跑来了,它说:“我肚子饿了,想吃东西,你愿意把你的水果分给我吃吗?”小兔子说:“可是我想吃比较重点的水果,你可以在苹果和橘子之间,找出那个重,哪个轻吗?

  3.小朋友,老师这里有苹果和橘子,你觉得那个更重?(学习词汇:掂一掂)

  4.我们可以把两样水果分别放在自己的手里,用小手去掂一掂,并告诉老师掂完之后是那样水果重?

  5幼儿操作篓子里的两样物体,激发幼儿比较这两样物体的轻重。

  教师总结:

  原来两样物体比较轻重的时候,不能光用眼睛看,有时候是要用小手来帮助,才能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二、继续欣赏故事,引导幼儿比较小鸭和小鸡身体的轻重。

  1、咦,什么声音?(播放课件,小鸡小鸭吵架的声音,比较差、谁轻谁重)

  2、小朋友,你们可以帮助他们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身体的轻重?,!来源:屈,老,师教.案网"通过使用像似跷跷板的天平来比较小鸭小鸡身体的轻重。(跟幼儿介绍天平)

  3、在出示的天平秤上秤出两块不同形状的小积木的轻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天平两边的变化,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学习:沉下去的一边是重的,跷起来的那边是轻的。

  4、引导幼儿猜测小鸭小鸡谁轻谁重。你是怎么知道的?(播放课件)

  三、继续欣赏课件,引导幼儿比较三样物体(小鸭、小鸡、母鸡妈妈)的轻重。

  引导幼儿相互商量:怎样才能比出三样物体的轻重呢?

  幼儿讨论得出结果:先两样两样比,找出重的,再拿走轻的,把剩下的两样再比,再找出最重的,最后把两样轻的再比,得出最轻的。

  5、出示三样形象重量差不多的小水果:小番茄、紫葡萄、小青枣,先请幼儿掂一掂,然后感觉掂不出来尝试用天平秤一秤。

  操作时引导一幼儿帮忙,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出它的好办法,一幼儿操作,引导幼儿判断出到底谁最轻、谁最重。

  四、分组操作。

  教师介绍操作活动:

  第一组,用掂一掂的好办法比较篓子里任意两样物体,并在重的后面打上ü。

  第二组:使用天平秤出三样水果的轻重,并进行记录。

  第三组:引导幼儿看图找出谁最轻谁最重,并进行记录。

  五、评价幼儿的操作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基本掌握了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并让幼儿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幼儿的感知与判断能力;同时幼儿学会了用正确的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符合了大班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使孩子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与成功感。通过活动延伸,加深了孩子对知识的巩固以及求知的欲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在活动过程中,个别幼儿参与动手能力还有待加强,活动区的材料准备还不够丰富,为幼儿提供探索的空间还显得有些局限。

28、中班主题教案《谁的办法最好》含反思

活动名称:

  谁的办法最好

活动目标:

  1、能围绕主题思考和谈话。

  2、能比较、判断出各种方法的优劣,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情节绘制的五幅图。

  2、小河断桥背景图若干,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出示图1,引出故事开头,请幼儿根据动物的特长 ,帮四个小动物(小猴、小乌龟、小袋鼠、小象)想过河的办法。

  2、一一出示图2、3、4、5,讲述故事。

  3、讨论:谁的办法最好?引导幼儿通过思考,比较判断出各种方法的优劣。

  4、请幼儿想象,如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怎样过河。

  5、请幼儿把自己的方法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故事:谁的办法最好

  一群动物要去河对岸的森林里采蘑菇,可桥被洪水冲断了,怎么办呢?山羊爷爷说:“大家开动脑筋,看谁能想出最好的办法过河!” 小猴说:“我有办法。”他抓住一根长树枝荡了过去。” 小乌龟:“我有办法。”他跳进水里,游了过去。袋鼠说:“我有办法。”他使劲跳了过去。小象没有说话,他用长鼻子卷来一棵枯树横放在河的两岸上,搭成独木桥,动物们一个一个都过了河。山羊爷爷问:“谁的办法最好?为什么?”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29、中班社会教案《房子变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说出自己家及周围环境中建筑物的特点。

  2、幼儿知道城市建设在不断变化,房子也在越建越好。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家长利用放学、休假时间带领幼儿观察城市的变化。

  2、新、旧城区的变化。草房、砖房、海草房、普通楼房、别墅、高层楼房的图片和照片等。

  重点难点:

  1、幼儿通过图片、照片能够理解城市的日益变化,房子也同我们的生活一样在越建越好。

  2、在家长的陪同下,幼儿能够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讲述出来。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课程

  eg:我们家住在昌鸿生活小区,周围有健身器材、诊所、停车场等。

  师:小朋友们,你们家住的小区漂亮吗?为什么觉得漂亮?

  2、观察分析我们的房子

  (1)出事草房、砖房、楼房、别墅等图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图片上的房子都一样么?哪里不一样?

  (2)城市与农村中房子的不同样子

  师:现在小朋友们住在城市里,几乎住的都是楼房。可是在农村,许多房子都是矮矮的平方,你们见过么?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和我们的楼房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让幼儿观看城区的旧图片与新城区的做比较,让幼儿说一说之间的区别。

  师:小朋友们,你们更喜欢住在哪里?为什么?

  3、教师总结

  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居住的环境多美啊,既漂亮、干净、整洁、还非常舒适。周围的设施环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便捷。

  活动延伸:

  1、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呢?

  2、在未来的生活中又能出现怎样的漂亮楼房呢?

  活动反思:

  通过此项活动,幼儿开始关注周边环境的变化。同时幼儿也感受到了现代生活的方便与便捷。

30、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谁吃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和少。

  2. 进一步理解6 以内数字的次序。

  活动准备

  1-6鱼形数字卡两三套。

  活动过程

  1. 先玩游戏“超市大赢家”:教师请两名幼儿到超市去抢购某种物品,在相同时间内看谁拿得多?教师敲鼓计时,鼓声停止后,请幼儿一起点数分别拿的是几件,比较谁多谁少?

  2. 再玩游戏“小猫钓鱼”:全班分两组,每次每组派一位幼儿(小猫)出来抽(鱼形)数字卡,比较两张卡数值的大小。"屈,老师.教,案,网"取得较大数值的幼儿(小猫)可“吃掉”对方的(鱼)数字卡。假如双方抽的数字相同,便重新抽卡。活动依此类推,最后看哪一组得卡最多。

  3. 活动完成后,请一位幼儿出来,把1-6数字卡由左至右顺序排列。

  活动评价

  能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能顺序排列1-6。

  活动建议

  对于年龄小的幼儿来说,数的概念是抽象难懂的,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更多具体的情境,如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或故事情境,来帮助幼儿理解数和认识数字。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31、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谁的花纹》含反思

  一、 教学目标

  1.根据花纹认识几种动物身上不同的花纹,并能根据花纹找出动物。

  2.能根据图案找出图案花纹样式。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二、 教学准备

  1.PPT(动物图片、各种图案)

  2.操作本、勾线笔人手一份。

  三、 出示PPT,认识各种动物及花纹。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小动物。

  (1.)第一个我们看看是谁呀?(奶牛) 对,仔细观察一下奶牛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是一块一块的,黑白相间的)。

  (2.)再来看第二个小动物是谁啊?(长颈鹿)哦,它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底纹是白色的,上面有一块一块的褐色斑纹)。

  (3.)接下来看第三个小动物是谁呀?(斑马)诶呀,它身上有什么样的花纹?(一条一条的,黑白相间的条纹)。

  (4.)来,我们看最后一个是谁?(猎豹) 它身上的花纹有什么不一样呢?(金色毛发上有不规则的斑点)。

  总结:哇!原来它们身上的花纹都是不一样的。

  奶牛身上的是黑白的,像什么?(云朵)

  长颈鹿身上的是一块一块白底褐色的,像什么?(巧克力、地面砖)

  斑马身上的是一条一条黑白相间的,像什么?(斑马线)

  猎豹身上的是不规则的斑点,像什么?(眼睛)

  四、 出示PPT,根据图案找出动物。

  接下来老师呀要给这些小动物施个魔法,把他们身上的花纹各取下一部分,看你们还能不能猜出是谁的,好吗?(好的) 请小朋友把小眼睛闭闭好,老师要施魔法喽(克里克里克里巴巴变)。来睁开眼睛猜猜看它们分别是谁?如果猜对了,他就会变出来哦!

  出示动物身上其中一块ⅹⅹⅹ,这是谁的斑纹?(奶牛)

  、、、、、、、、、、、、、、、、、、、、、、、、、、、、、、、、、、、、、、、、 (长颈鹿)

  、、、、、、、、、、、、、、、、、、、、、、、、、、、、、、、、、、、、、、、 (斑马)

  、、、、、、、、、、、、、、、、、、、、、、、、、、、、、、、、、、、、、、、、 (猎豹)

  哇!小朋友太棒了!!

  五、 枪声,根据图案救小动物。

  发生什么事情了(惊讶),啊,猎人来了。看,动物都被捉到笼子里了,怎么办?我们一起把动物救出来吧。(好) 怎样才能把动物救出来呢?(幼儿积极回答)

  真棒,(大拇指)小朋友都很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可是这个猎人也很聪明哦,他设计了一种神奇图案锁,必须要找出和门一样的图案,才能救出小动物,并且有时间限制哦,我们只有10秒钟的时间,时间到门就会消失,就再也救不出小动物了。

  现在我们趁猎人不在赶快救小动物吧,你们看长颈鹿门上的图案是什么样子的?"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黑色点点的)是这个吗?(拖动4个图案往门上配对) 是的,YE找到正确答案了,时间刚好,看门消失了,我们成功了。剩下还有三只小动物请小朋友来帮忙好吗?(好)现在请小朋友悄悄走到桌子边,准备好了吗?(好了)每人拿一只勾线笔,找出和门一样的图案就圈起来。

  我们看奶牛门上的图案是什么样子的(横条纹的),好计时开始10秒钟哦。时间到找到了吗?(找到了)

  接下来看斑马门上的图案是什么样子的?(黑白格子的) 好,计时开始,10秒钟哦。时间到找到了吗?(找到了)

  最后一个是猎豹,它很着急了,我们小朋友要加速喽,它门上的图案是什么样子的?(黑白斜条纹) 好,计时开始,时间到。

  现在来看看我们找的对不对。奶牛、斑马、猎豹依次试着配对,YE找对了。太棒了,小动物都被救出来了,他们要感谢你们,那你们要说什么?(不用谢)

  对我们要做爱护动物的“小卫士”好吗?(好) 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是爱护小动物?(积极回答)哦,从你们的话中老师知道你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那我们就从爱护身边的小动物开始吧,比如,不把鱼从鱼缸里拿出来玩弄,不捉小鸟捆起来玩,不踢小狗、小猫等,因为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32、中班上学期音乐教案《藏起来》含反思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根据《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中班上学期主题活动《最棒的我》中,让幼儿观察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别人有不同之处,而且在进入中班后,幼儿对自己的身体十分的好奇,比如对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特别的感兴趣。本次活动我主要让幼儿通过音乐游戏感受身体部位的特点,并体验"藏起来"的神秘和"被找到"的快乐,愿意参加音乐游戏,并愿意和自己的好朋友合作游戏。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曲风,在游戏情境中感受歌曲中身体部位"藏起来"的神秘和"被找到的快乐。

  2.尝试将"藏起来和出现"用动作表现,在音乐中动作与歌曲的匹配。

  3.愿意合作和交往,感受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藏起来》儿歌、碰铃、伴奏《藏起来》。

  活动重点:

  能边听音乐,边唱儿歌并能根据歌曲藏一藏自己的身体部位。

  活动难点:

  感受歌曲的幽默、诙谐,愿意和同伴合作游戏。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我说你找。

  (1)教师:"走走走,走成一个圈",教师带幼儿围成一个圈,请幼儿坐下来。

  (2)教师说身体的部位,幼儿找,教师:"来来来、找一找、耳朵"幼儿找到自己的耳朵,教师依次引导幼儿找到自己的眼睛、鼻子等身体的各个部位。

  2.游戏,我说你藏。

  (1)教师:"我把眼睛藏起来,谁都看不见,现在眼睛又出现,啦……"引导幼儿藏一藏自己的眼睛,(教师依次引导幼儿藏一藏自己的身体部位)。

  (2)教师说儿歌再次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藏一藏自己的身体部位。

  二、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做音乐游戏。

  1.请幼儿完整的听儿歌《藏起来》。

  教师:"刚刚我们听了一首儿歌《藏起来》,儿歌里先藏了什么,后藏了什么?"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

  2.再次听儿歌,并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唱儿歌。

  3.找朋友,藏一藏。

  (1)藏给朋友看,引导幼儿边听儿歌,边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并藏一藏自己的身体部位,给好朋友看一看。

  教师:"你们刚刚是藏给老师看,现在请小朋友藏给自己的好朋友看。"引导幼儿和自己的好朋友找到一块空地,边唱儿歌边自己藏一藏给自己的好朋友看。

  (2)帮朋友藏一藏,引导幼儿帮自己的好朋友藏一藏,当听到碰铃的声音时,换一个好朋友。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帮自己的好朋友藏一藏,当听到碰铃的声音时,换一个好朋友,再帮朋友藏一藏。"(3)再次游戏。

  教师:"刚刚,小朋友在帮自己的好朋友藏的时候,有发现什么问题吗?请小朋友在找到空地的时候,听儿歌,边唱边帮小朋友藏一藏,并再听到碰铃的声音时,换一个好朋友,藏的时候注意安全"。(教师引导幼儿再次游戏)。

  三、活动结束。

  1.引导幼儿围成一个圈,教师总结。

  (1)教师:"走走走,走成一个圈。"引导幼儿跟在老师的后面围成一个圈。

  (2)教师:"刚刚,小朋友都能帮自己的好朋友藏一藏,并可以边唱儿歌,边做游戏,(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那我们除了可以藏儿歌里的身体部位,还可以藏那些身体部位呢?"先和幼儿商量还要藏的身体部位,并确定要藏的顺序。

  四、活动延伸。

  1.播放伴奏《藏起来》,请幼儿再确定要藏的内容和顺序后,边听音乐,边唱儿歌,将自己的要藏的部位一起藏一藏。

  2.教师:"今天,我们一起进行了藏一藏的游戏,小朋友能听清老师的要求,并边唱儿歌,边藏一藏自己的身体部位,小朋友也可以帮爸爸或者妈妈藏一藏哦!"引导幼儿回家后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唱儿歌,玩一玩藏一藏的音乐游戏。

  活动反思:

  音乐活动《开始与停止》旋律欢快、有趣。孩子们特别喜欢,参与度很高。活动中最主要的是要孩子们通过用耳朵仔细听,听音乐的开始、音乐的进行和音乐的停止,提高了孩子们的听觉反应,再用耳朵听到的去指挥身体运动,从而让孩子们学会了听音乐信号指挥身体运动的好习惯!这次活动我最注重的是让孩子们真正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尽情享受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我觉得这个目标我已达到,孩子们很享受。

33、幼儿园中班阅读活动教案《谁藏起来了》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记忆动物的位置和神情,发现画面中的不同之处,并清楚地表达。

  2、体验和同伴一起阅读、游戏的乐趣。

  3、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PPT课件动物小图片房子图纸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今天,小动物要和小朋友玩游戏(有哪个小朋友认识上面的字),“谁藏起来了”是什么游戏?

  幼儿:捉迷藏的游戏

  师:捉迷藏的游戏怎么玩?

  幼儿:有一个人躲起来,再请一个人去找

  引入主题

  二:基本部分

  1、师:今天,就和小动物玩捉迷藏的游戏,让幼儿数一数大屏幕中有几个小动物来做捉迷藏?

  幼儿:9个

  2、师:这9个小动物是住在一幢房子里的,这幢房子一共有几楼?

  幼儿:3楼

  师、幼儿:最底下的是一楼,最高的是三楼

  师:你认识几楼第几个房间住的是谁?

  幼儿:(1)二楼的第一个房间(201)住的是袋鼠

  (2)三楼的第一个房间(301)住的是小狗

  (3)一楼的第一个房间(101)住的是犀牛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犀牛?

  幼儿:因为它的鼻子上有角

  (4)师:一楼102住的是谁?

  幼儿:小猪

  (5)师:三楼302住的是谁?

  幼儿:老虎

  (6)师:河马住在几零几?

  幼儿:303

  (7)师:河马的楼下是谁?

  幼儿:小兔——203

  (8)师:兔子的楼下是谁?

  幼儿:小羊——103

  (9)师:最中间的是谁?

  幼儿:狮子——202

  三:找一找

  1、师:如果这些动物朋友躲起来,小朋友你能找到它吗?

  (1)让幼儿把眼睛闭起来321,睁开眼睛,让幼儿观察哪个动物朋友藏起来了?

  幼儿:303的河马躲起来了

  (2)把眼睛闭起来,321睁开,让幼儿观察

  201的袋鼠、302的老虎、103的小羊躲起来了

  2、(1)师:这次是让我们找谁呢?让幼儿观察大屏幕

  幼儿:小猪——102

  师:小猪不是在吗?为什么要找小猪呢?

  幼儿:因为小猪转了一个面

  师:刚才看到的是小猪的脸,现在看到的是小猪的背,原来这次是让我们找一找谁转过身了?

  (2)师:这次转过身的小动物有几个呢?

  幼儿:3个动物转过身了,有302的老虎、201的袋鼠、202的狮子转过身了

  四:(1)提问:你觉得自己最多能找到几个?

  幼儿:3个、4个、5个……

  (2)给动物朋友们一点时间,让它们躲起来,幼儿闭上眼睛几秒钟,睁开眼睛,让幼儿观察大屏幕

  师:躲了几个动物朋友?

  幼儿:9个

  师:你们还能找得到吗?

  幼儿:101的犀牛、303的河马、202的狮子、

  五:动手操作

  师:桌子上也有一幢房子(出示图纸),有一楼、二楼和三楼,还有9个动物朋友,一会,请两个小朋友一起拿一幢房子,把9个动物朋友按它原来的位置让它们住回去。

  老师和幼儿一起检查帮小动物找的家对不对

  六:(1)师:动物朋友们还没玩够,这次会让我们找什么样的动物呢?

  幼儿:高兴的

  师:谁是高兴的?

  幼儿:狮子(狮子的脸红了)

  (2)师:谁笑了?

  幼儿:小羊(一只眼睛睁着,一只眼睛闭着)、老虎、小狗

  (3)河马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耳朵不一样

  (4)请小朋友找一个躲起来的动物,谁不见了?

  幼儿:201的袋鼠

  七:活动延伸

  小朋友躲起来,让动物朋友来找我们,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这是一本关于动物的绘本,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精致的画面非常形象,动物们轮流藏起来,孩了们非常乐意去寻找这些躲起来的小动物。利用画而中不同的动物形象,让幼儿在看看、玩玩、猜猜中寻找躲起来的动物,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

  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张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根据一定的线索来找出每一只小动物。每张图中小动物隐藏的位置以及露出部位的多少都是不同的,难度逐渐增加。通过多次游戏,既加深了幼儿对动物外形特征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细节特征的认知,还发展了幼儿通过局部来判断整体的能力。

34、幼儿园中班综合《谁藏起来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记忆动物的位置和神情,发现画面中的不同之处,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2、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今天,小动物要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我们先来数一数大屏幕中有几个小动物来玩捉迷藏?

  2、教师:这9个小动物是住在一栋房子里的,这栋房子一共有三层

  最底下的是一楼,中间的是二楼,最高的是三楼,你认识几楼第几个房间住的是谁?

  教师:(1)二楼的第一个房间(201)住的是袋鼠

  (2)三楼的第一个房间(301)住的是小狗

  (3)一楼的第一个房间(101)住的是犀牛

  教师:你怎么知道它是犀牛?(因为它的鼻子上有角)

  (4)教师:一楼102住的是谁?(小猪)

  (5)教师:三楼302住的是谁?(老虎)

  (6)教师:河马住在几零几?请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303)

  (7)教师:河马的楼下是谁?(小兔——203)

  (8)教师:兔子的楼下是谁?(小羊——103)

  (9)教师:最中间的是谁?(狮子——202)

  教师总结:通过记忆动物的房间位置可以判断不同的动物

  三:找一找

  1、教师:如果这些动物朋友躲起来,小朋友你能找到它吗?

  (1)教师:小朋友把眼睛闭起来321,睁开眼睛,哪个动物朋友藏起来了?(303的河马躲起来了)

  (2)教师:把眼睛闭起来,321睁开哪个动物朋友藏起来了?(201的袋鼠、302的老虎、103的小羊)

  (3)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袋鼠妈妈的肚子上有个口袋,老虎的额头上有一个王字,小羊的头上有两个弯弯的角)。

  2、(1)教师:这次是让我们找谁呢?幼儿观察大屏幕

  幼儿:小猪——102

  教师:小猪不是在吗?为什么要找小猪呢?

  幼儿:因为小猪转了一个面

  教师:刚才看到的是小猪的脸,现在看到的是小猪的背,原来这次是让我们找一找谁转过身了!

  (2)教师:这次转过身的小动物有几个呢?

  幼儿:3个动物转过身了,有302的老虎、201的袋鼠、202的狮子

  四:(1)提问:你觉得自己最多能找到几个?

  (2)教师:给动物朋友们一点时间,让它们躲起来,闭上眼睛几秒钟,睁开眼睛,幼儿观察大屏幕

  教师:躲了几个动物朋友?(全部都不见了)

  教师:你们还能找得到吗?

  教师总结:通过观察小动物的局部特征可以判断不同的动物

  五:巩固升华

  (1)教师:小动物们玩累了,现在它们要回家了,让我们一起看看最先回家的是谁?

  (2)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把小动物们全部送回了家,今天我们和小动物捉迷藏的游戏就做到这里了。小朋友们,再见!

  活动反思:

  这是一本关于动物的绘本,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精致的画面非常形象,动物们轮流藏起来,孩了们非常乐意去寻找这些躲起来的小动物。利用画而中不同的动物形象,让幼儿在看看、玩玩、猜猜中寻找躲起来的动物,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

  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张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根据一定的线索来找出每一只小动物。每张图中小动物隐藏的位置以及露出部位的多少都是不同的,难度逐渐增加。通过多次游戏,既加深了幼儿对动物外形特征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细节特征的认知,还发展了幼儿通过局部来判断整体的能力。

35、中班优质科学教案《谁藏在里面》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玩一玩,知道皮球里装有空气。

  2、联系生活,知道空气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6、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7、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探索怎样把无形的空气装起来加以利用。

  2、了解空气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皮球若干、打气筒一个、塑料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准备。

  做“鼻子,鼻子,嘴”游戏,看谁反应快。(规则:老师说出第三个器官时,幼儿马上用手指向相应位置,如:老师说“鼻子,鼻子,嘴“,幼儿马上用手指向嘴巴等)

  二、认识皮球里有空气。

  1、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一样东西(出示用袋子装好的打足气的皮球)。

  2、请幼儿从外面看看,摸摸,猜猜是什么?

  3、从袋子里拿出皮球,观察形状知道圆圆的、鼓鼓的,质疑:有谁藏在里面呢?

  4、让幼儿敲一敲,摇一摇,提问题:怎样才能知道里面藏着谁呀?

  5、拧开气嘴,用手轻轻一压,让幼儿用耳朵靠近听一听,问:你听到什么?感觉怎样?

  6、让幼儿轮流把气压出来,继续追问:谁跑出来了?

  7、小结:哦,原来皮球里藏有很多空气呢。

  三、通过实践,探索空气的秘密。

  1、空气都从皮球里跑出来了,我们怎样才能再把空气装进皮球里呢?

  2、师生共同用打气筒给皮球打气。

  3、哪里有空气呀?我们怎样才能抓住它呢?

  4、师生共同实践,用塑料袋装空气。

  5、玩一玩。

  ①你爱玩皮球吗?可以怎样玩呢?(可以拍、踢、滚,也可以传接球等)

  ②师生一起玩皮球,引导发现:打足气的皮球运动快,气不足的皮球运动慢。

  四、了解空气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

  1、刚才我们把空气装在皮球里、装在塑料袋里,你平时还看见人们把空气装在哪里呢?怎么装?空气有什么用呢?

  2、引导幼儿发现:气球打足气可以飘起来;汽车、自行车轮胎打足气滚动快、省力;游泳圈打足气可以浮起来等。

  3、我们呼吸也需要空气呢,走,我们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吧!(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幼儿表现出非常的兴奋,活动气氛很活跃。这是因为我抓住了他们爱玩的心理特点,让他们从头玩到尾,用玩这种方式激起他们参与活动的欲望,让所有的幼儿尽可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的过程中,我让幼儿通过多种感觉器官去感受的同时,我还相机提出了一系列有趣的问题“皮球里面藏着谁?”;“怎样才能知道里面藏着谁?”;“怎样才能再把空气装进皮球里呀?”;“怎样才能抓住空气呢?”“平时你还看见人们把空气装在哪里?”;“空气有什么用?”等。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并结合生活实际弄懂了皮球里原来藏着空气,空气这种无形的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有办法把它抓住并利用它,从而突破难点。

  但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我的教学经验不足,又由于班级人数相对较多,活动材料相对少,在让幼儿参与活动时,组织有些乱,幼儿有相互抢材料的现象,如抢皮球、塑料袋等,我知道,这样存在安全隐患很大,以后我会想办法解决,尽量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

36、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谁藏起来了》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幼儿能仔细观察图片发现“谁藏起来了”感受动物身体与灯光颜色相同所带来的变化,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ppt,操作板与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指导:

  游戏一:“动物在哪里”说出动物名称及位置

  1、出示动物图片,说出动物名字。

  主要提问:这些动物你能认识吗?

  2、集体玩记忆游戏

  游戏二:“灯光变变变”发现讲述“谁藏起来了”

  1、情境“灯光舞会”

  主要提问:谁藏起来了?

  2、根据幼儿意愿,逐一游戏。

  主要提问:

  (1)有几个小动物藏起来了?它们是谁?你从哪里看出来?

  (2)发现什么秘密?(感受启发发现:灯光与“动物藏起来”之间的关系)

  游戏三:”谁藏起来了”操作摆放所以动物

  1、幼儿单独游戏,记忆摆放动物

  2、出示图片验证结果

  游戏四:“记忆高手”鼓励尝试挑战

  1、介绍绘本《谁藏起来了》

  2、新游戏介绍,鼓励幼儿活动后尝试。

37、中班主题教案《谁的习惯好》含反思

  这是一篇中班的主题活动,活动中教师运用实况录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在自我评价中,逐步引导孩子坚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能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乐意表达自己的看法。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教案,欢迎阅读。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好习惯的重要性。

  2.在自我评价中,逐步引导孩子坚持养成良好的习惯。

  3.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乐意表达自己的看法。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引导幼儿初步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6.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动准备:

  1.创设一个“家”的情境,两组游戏材料:a组玩具;b组图书。

  2.评比表1张,红花若干。

  3.歌曲《健康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新家:

  书房、游戏房,今天小朋友们要去我们的新家玩游戏。

  (红花榜:老师记录孩子们的表现,发现优秀贴小红花。同时将小朋友的表现用手机录下来。)

  二、活动部分:教师实况录像。

  幼儿自由选择分组游戏:愿意玩游戏的孩子请“玩玩具”;愿意看书的孩子请到“书房”看书。(教师观察记录)

  组织幼儿分段观看刚才现场拍摄的录像,并展开讨论。

  A:(1)第一段“看书”:看看、想想自己怎么做的?你的好朋友怎么做的?

  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2)观看第一段后,幼儿相互讨论:你在大屏幕上看到了谁?他的表现怎么样?是怎么做的?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3)幼儿自由发表看法,教师逐步引导,根据幼儿回答以儿歌形式加以总结,并鼓励孩子说,贴红花以示鼓励。

  B:(1)第二段录像:“玩玩具”。看看玩玩具的孩子怎么做的?玩玩具时要注意什么?要养成那些好习惯?

  (2)观看第二段后,幼儿相互讨论。教师倾听,并参与讨论。

  (3)幼儿自由表述。教师根据孩子的表现和回答,逐步加以引导,归纳,用儿歌形式总结,并将编成的儿歌说给朋友听听。

  三、结束部分

  1、数数哪组红花多,教师表扬、鼓励习惯好的孩子。

  2、邀请大家参加舞会——《健康歌》听音乐,跳舞,做运动。

活动反思:

  幼儿沉浸在游戏氛围中,轻松自由,讨论热烈,基本能很好地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对于孩子的现场反应表现,也能恰当,适宜灵活地给予回应,师幼互动频率高。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