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题教案

首页 - 中班主题教案

中班教案《手指编故事》反思

时间:2022-10-20 20:52:41 A+

中班教案《手指编故事》反思

中班教案《手指编故事》反思

1、中班教案《手指编故事》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手指游戏,创造出各种形象.并能用完整的语言流利、完整的表达。

  2.幼儿愿意参与手指编故事的活动,能较完整地叙述自己创编的故事。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并学会安静倾听故事。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讲述。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能用手指模仿出不同的动物。

  2、物质准备:故事准备《路上的大石头》,手指游戏

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能够理解教师发出的指令,跟随教师进行手指游戏创编故事。

  难点:幼儿能够安静的倾听他人的说话并能够大声的在幼儿面前讲述自己的故事。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玩手指游戏,进入活动。

  一根手指头,变呀变呀变,变成毛毛虫,两根手指头,变呀变呀变,变成小白兔,三根手指头,变呀变呀变,变成小花猫,四根手指头,变呀变呀变,变成小乌龟,五根手指头,变呀变呀变,变成小鸟飞,提问:

  (1)我们的手指游戏中出现了那些动物?我们的手指真神奇,可以变出各种动物,宝宝们可要充分用自己的小脑袋想想我们的手指能变出什么动物哟。好了接下来先看老师怎么做,小朋友们认真看。

  (2)宝宝们注意看:老师的手指会说话,你们看,是什么意思?像什么?(像小棒、像辫子……)

  (3)变变变(两根手指),像什么?(像剪刀、像燕子尾巴、像小鸡嘴巴……)

  (4)变变变(两手合成空心圆),像什么?(像房子、像桃子、像一串葡萄……)

  (5)老师做了这么多手势.你会做什么手势呢?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

  (6)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

  2.手指讲故事。

  (1)手指会变出各种东西,它还会讲故事呢。教师表演手指故事。(小白兔蹦蹦跳跳走来了,看见一块石头,从石头上跳了过去。小鸭子呷呷叫着走来了,看见石头.从石头边绕了过去。小山羊高高兴兴地走来了,它没有看到石头,撞了一下,摔了个大跟头.它爬了起来,一瘸一拐地走了。)

  (2)小手讲的故事好看吗?大家一起再来看看,边看边学一学,再想想小手讲的是什么故事。(幼儿先模仿教师用手指游戏讲故事,教师有必要将动作拆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大家一起做一做、说一说小手讲的故事,还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整理故事,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5)谁愿意来表演,声音要响亮。(小朋友边表演边说。)

  (6)有没有小朋友一起表演的。(请两名幼儿一起表演。)

  3.创编手指故事。

  (1)还有谁会碰到这块大石头?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用手指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请大家来猜一猜。(小组讨论)。

  (2)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我们一起来猜猜你表演的是什么意思?

  (3)那这块大石头如果一直都在路上挡着怎么办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怎么做?

  4.完整地表演手指故事。

  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的表演手指故事《路上的大石头》

活动延伸:

  幼儿在活动过后尝试用手指游戏自己创编故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手指游戏,和爸爸妈妈进行手指故事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需要充分发挥幼儿的兴趣和自主性,更需要教师对整个活动的把控能力,要充分发挥以幼儿为主体的特点,活动要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敢说、想说、能倾听。将手指游戏运用到讲述活动中也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产生兴趣,活动内容也较为丰富,符合教师和幼儿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但是活动中由于自己对活动过程有遗忘,导致目标三没有达成,因此在活动之前应该多准备充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2、中班教案《比较宽窄》含反思

教学目标:

  能运用感官比较三个以上物体的宽窄,知道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难点:

  比较三个以上物体的宽窄。

  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1.两条宽窄不同路的多媒体课件。

  2.一条宽窄不一的小河多媒体课件。

  3.两条长短不同的纸片。

  4.找围巾的多媒体课件。

  5.生活中宽窄物体的图片。

教学方法和手段

  1.谈话讨论法:通过课件“过小河”,引起幼儿思考,发现物体具有相对性。

  2.操作法:幼儿通过操作,发现物体之间的关联,引导幼儿发现辨别物体的宽窄。

  3.观察比较法: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原来宽窄的东西放在一起比可能会变成窄的,发现宽窄的相对性。

教学流程:

  1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此环节为活动的前奏,以游戏找路情境导入,建立初步的宽窄概念,重在激发幼儿融入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目测的方法发现物体的宽窄,学习正确的表述词。

  2亲身体验、探究新知

  第一环节:过小河,目测、身体动作来理解宽窄的相对性;通过架桥。

  第二环节:架桥

  在合作游戏中感知宽窄的可变性。

  第三环节:找围巾

  操作探究中找出最宽的最窄的,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突破本活动的重难点。

  3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在生活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 激发兴趣

  (游戏:找路 游戏情境导入,建立初步的宽窄概念 )

  1.接到红果果绿泡泡的邀请函,通往红果果绿泡泡家要选择一条宽宽的路

  师:红果果绿泡泡邀请我们去他们家玩,你们想去吗?

  师扮演红果果和绿泡泡:“亲爱的小朋友,我们是你们的好朋友红果果和绿泡泡,今天邀请你们到我家玩,到我们家有两条路,一条宽宽的,一条窄窄的,但是今天那条窄路堵车了,所以要走宽宽的那条,欢迎你们哟!”

  2.带领幼儿来到活动场地

  师:到红果果和绿泡泡家该走哪条呢?为什么?

  师:小朋友,这两条路就是去红果果和绿泡泡家的路,可是该走哪条路呢?

  幼:走这条。

  师:为什么?

  幼:这条路宽,那条路窄。

  幼:老师,走这条。

  师:为什么?

  幼:那条窄路堵车了不能走,只能走宽宽的那条。

  师:小朋友可真聪明,都能找出去红果果和绿泡泡家的路,知道这条路宽,那条路窄。

  (启发幼儿通过目测的方法,发现两条路的宽窄,学习用“宽窄”正确表述

  【此环节为活动的前奏,重在激发幼儿融入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目测的方法发现物体的宽窄,学习正确的表述词】

  二、亲身体验 探究新知

  第一环节:过小河 通过目测、身体动作来理解宽窄的相对性

  1.带领幼儿通过宽宽的路,一条河挡住去路

  再次读红果果绿泡泡的信:“在我家门前有条河,小马说很窄,松鼠说很宽,到底宽还是窄呢?你们去试试吧!

  2.组织讨论:到底小马和松鼠谁说的对呢?你认为小河是宽是窄呢?为什么?

  师:到底小马和小松鼠谁说的对呢?

  幼:小马说的对。

  幼:小松鼠说的对。

  幼:小松鼠说的对。

  师: 你认为小河是宽还是窄呢?

  幼:宽。

  师:为什么呀?

  幼:我跳不过去。

  幼:很窄。

  师:为什么呢?

  幼:我这样就跨过去了。

  幼:很窄,我能跳过去。

  【谈话讨论法,引起幼儿思考,发现物体具有相对性】

  3.师:你是从哪里通过的?

  幼:这里通过的。

  幼:我从这里通过的。

  师:这条小河哪里宽一些哪里窄一些呢?

  幼:这里宽一些。

  幼:这里窄一些。

  (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发现小河的宽窄不同,为下一步感知宽窄的可变性做铺垫)

  第二环节:架桥 合作游戏中感知宽窄的可变性

  1.师:一定有许多小动物向小松鼠一样感觉小河太宽,过不了河,我们为他们搭座桥吧。

  幼:好!

  2.幼儿选择纸板架桥,通过操作发现纸板的长短和河面的宽窄有关

  师:现在小朋友拿上纸板架桥吧!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小朋友可真能干,能把长纸条架到宽河面上,短纸条架到窄河面上。

  【操作法,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物体之间的关联】

  3.师:“桥架好了,我们试试吧,”幼儿走过窄窄的桥,体验窄的东西有一种紧缩感

  4.师:“桥面很窄,会很危险,怎样把桥面变宽呢?”启发幼儿通过合作组合,将窄的变成宽的

  【合作游戏法,感知宽窄的可变性】

  第三环节:找围巾 操作探究 , 找出最宽的最窄的,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1.设置问题:红果果想要最宽的围巾,绿泡泡想要最窄的围巾,请把宽的送给红果果窄的送给绿泡泡

  2.幼儿操作,比较三条围巾的宽窄,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师:你怎么比的?

  幼:我看见这条就宽。

  幼:我把围巾摞在一起,看见它是最宽的。

  师:你的这个办法可真好!

  3.解决幼儿操作中出现得问题:

  预设:(1)幼儿通过目测选出最宽的,但不一定能发现三个物体间的细小差别。

  (2)幼儿通过比较产生,但比的方法有问题,比如不能再同一水平面上比。

  解决:你是怎么发现的?比的时候应该怎么比呢?

  【操作法,引导幼儿发现辨别物体的宽窄,除了用观察法,还可以运用对应比较的办法】

  1.师:我们都把自己认为宽的送给了红果果,现在红果果的围巾都是宽的吗

  【再次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原来宽的东西放在一起比可能会变成窄的,此环节为解决目标难点的重要环节,让幼儿在反复的比较中发现宽窄的相对性。】

  2.师:依以上方法找出最窄的。可视幼儿能力改作幼儿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三、应用新知 升华体验

  找出生活中用宽窄比较的物体,并比较它们的宽窄。

  此环节作为延伸活动进行。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依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及形式,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达到我在活动前预设的目标。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探求状态,体现了预设目标中让孩子“喜欢”“探索”生活中有关宽窄的问题的设计理念,幼儿在层层递进的游戏中从粗浅的感知到细致的深入,对生活中的“宽窄”有了真实的感知,而且也习得了运用比较法、排除法等比较的方法比较宽窄,理解了物体具有相对性这一特征。

  情境游戏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活动的特色,也是达成目标的主要原因,,将“宽窄”这一数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以此来组织数学教学活动。这种“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充满“数理逻辑”的“生活情境”(包括生活事件、生活材料及其相互关系等),让幼儿以“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强调让幼儿在“解决生活事件的冲突与矛盾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情趣,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同时帮助幼儿积累探究经验,避免了数学学习的机械化。幼儿能在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去探索、感知,并将体验反馈给老师,教师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不是“教”而是“导”,通过层层设疑,引发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新的知识点。游戏是幼儿生活中最有活力和充满喜悦的活动,是学习中非常有效的方法。

  活动材料的准备也是本课时的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也为老师在课堂中实现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求提供了可能。

  但在本次课中也有不足之处,活动中幼儿的合作学习由于受中班幼儿年龄特征的限制,在老师的语言指导下不能很好完成。

3、中班教案《数高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掌握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组成的节奏,感受说唱结合形式的歌曲结构。

  2.初步学唱歌曲《数高楼》,体验理解与学唱歌曲的快乐。

  3.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准备:

  歌曲PPT、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看看玩玩:弟弟妹妹来运动

  师:看,草地上谁来了?他们在干什么?

  我们也来跟他们一起玩一玩吧!(跟着音乐游戏。)

  弟弟妹妹们在草地上玩的时候,唱了首好听的歌,刚刚你听到我唱了吗?我唱了两句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二、说说唱唱:弟弟妹妹数高楼

  师:看看,这位小妹妹发现了什么?房子有几层里面会住着谁呢?

  我们把好朋友叫过来一起去看看?谁会把草地上好朋友叫过来?

  请小弟弟和小妹妹和我一起来数高楼。(教师示范歌唱)

  带领幼儿一同歌唱。

  师:好朋友都来了,我们去看看房子里到底住着谁?

  启发联想。总结:“一层楼,住着谁?一只小猫喵。”

  听听声音。总结:“二层楼,住着谁?两只小狗汪!汪!。”

  看看图形。总结 “三层楼,住着谁?三只老鼠,吱吱吱。”

  猜猜谜语。总结:“四层楼,住着谁?四只青蛙,呱呱呱呱。”

  数数念念。总结:“五层楼,住着谁?五只小鸡,叽叽叽叽叽。”

  完整练习A歌唱与B说唱。

  三、走走逛逛:弟弟妹妹看高楼建筑

  我们的上海也有很多的高楼,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以后我们也来把这些高楼编到歌词里面去唱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活动反思:

  《数高楼》是一次音乐活动,歌曲节奏欢快,歌词朗朗上口,歌曲有唱和念白两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避免音乐教学中单一传授知识、枯燥无味的教唱等,在学习过程中充分采用激励性学习方法,使教学环环相扣,幼儿能积极主动的通过观察发现、感受到生活的美,并觉得学习也是一种乐趣,活动中,我采用了图片法,使幼儿很容易的记住歌词;采用节奏卡,使幼儿更轻松地掌握节奏;采用手势法,使幼儿能分清唱“哟”。

  首先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唤起的音乐表象越丰富,越具体,越准确,那么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也就越深刻。然后再围绕歌词内容提问,便于孩子熟悉记忆数高楼整首歌词,重点放在数高楼的节奏上,一层二层楼也是吸引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因素,为了让孩子们边唱边体验节奏的变化,我提出了:念白时用手来表示变化,想通过手部的节奏动作烘托气氛,一开始,幼儿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但是几遍下来,就能够非常准确的表现节奏了。

  由于歌曲旋律的欢快跳跃,歌词内容适宜表演,孩子们情不自禁的随着音乐舞动起来了,为了让他们体验歌曲表现数高楼的乐趣,我请孩子们自由创编,利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创编和表现的能力。

  孩子们讲自己创编的动作组合起来,大家一起游戏,在游戏中体验快乐。这次的活动场面虽然比较混乱,但是幼儿的兴趣都很高。希望下次活动,能够更好的抓住幼儿的心里特点,适时的引导幼儿情绪的发挥!

4、中班教案《流星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主动参加体育活动,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

  2、学习肩上挥臂投远,在投远时能挥臂甩腕。

  3、能友好游戏,不互相冲撞,遵守游戏规则。

  4、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5、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6幼儿用多种方法玩流星球。

  2、物质准备:红色、蓝色流星球若干(红色、蓝色靶心与活动人数相等),录音机、磁带。

  3、场地准备:如图。

活动重难点:

  通过探索游戏,引导幼儿学习肩上挥臂投远。

  幼儿在投掷时,能转身、挥臂、甩腕。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做准备活动。

  二、教师引导幼儿学习肩上挥臂投远的基本动作。

  1、幼儿自主体验肩上挥臂投远的方法。

  2、引导幼儿说出肩上挥臂投远的动作要领。

  3、教师与幼儿进一步全面归纳出投掷方法:预备时要转身,身体后倾,一脚前一脚后,右手举球在肩上,挥臂、甩腕向上投出。

  4、幼儿练习。

  三、通过游戏“星球大战”,引导幼儿复习巩固投远的动作要领。

  1、教师观察幼儿投掷情况,进一步发现问题,提出要求,强调动作要领:挥臂、甩腕。

  2、教师根据幼儿活动的情况提出新的游戏玩法,增加奔跑游戏设计环节,加大运动量。

  四、放松活动:“流星球归队”。

  教师指导哟而整理自己队相应颜色的球。

  随音乐放松:引导幼儿用流星球拍打身体不同部位,进行放松。

教学反思:

  活动中,幼儿对投远的动作要领进行了学习,大部分幼儿能基本掌握肩上投远的要领。由于重点强调了挥臂甩腕的动作,因此在游戏中,幼儿对这个动作得到进一步掌握,幼儿的投掷距离和投准程度有了很大进步。

  幼儿对活动很感兴趣,能积极地参与游戏,探索流星球的玩法。有的幼儿在练习时还互相比赛,看谁投得更远。在玩游戏中,幼儿能进入情境,将球投到对方的区域。

  在进行动作练习时,幼儿自己投掷完,用粉笔进行记录,不太恰当,幼儿不能直观地进行对比。应该由教师事先画好不同距离的线,幼儿进行投掷,这样幼儿能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投掷距离,并进行对比。

5、中班教案《跳皮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掌握跳皮筋的方法,对民间体育游戏感兴趣。

  2、发展幼儿双脚协调地跳,通过幼儿自主活动,相互学习,培养合作精神,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3米~5米长的橡皮筋或松紧带一条,两头打个结。

活动指导:

  玩法一:三人为一组,两名幼儿扯皮筋,一名幼儿跳皮筋,幼儿双脚站在皮筋左侧,右腿迈入皮筋里左脚跟上,右脚在左脚之后向皮筋外侧点,接着右脚再收回,同时左脚跳出,右脚跟着跳出皮筋。跳皮筋的高度逐渐加高,以增加难度,幼儿可边念儿歌边跳皮筋,注意节奏。

  玩法二:四人一组,其中三人把橡皮筋套在各自的小腿处站成等边三角形,一人在中间跳。跳的方法可自选,可先用右脚腕勾住三角形的“一条边”,然后左脚跟进去,接着右脚跳出来,左脚跟着也跳出来。如此连续跳三次,“一条边”跳完后,小跑步到“第二条边”,“第三条边”上跳,方法同前。就这样顺着三角形跳,边跳边念儿歌,当跳念到“一百零一”时,与角上幼儿对换,换上的一名幼儿用同样的方法跳。

注意事项:

  1、在跳的过程中,如果被橡皮筋勾住脚脱不掉,就得停下换别人跳。

  2、必须按儿歌节奏,顺着三角形跳。

附儿歌 :

  马莲花,马莲花,马莲花开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

  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

  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

  七五六,七五七,七八七九八十一,

  八五六,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一,

  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零一。

教学反思:

  “跳皮筋”是民间游戏之一,但是由于现在孩子们对民间游戏不太了解,没有真正的玩起来,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我们想通过开展民间游戏,让孩子了解民间游戏,在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多种方式进行跳皮筋,通过“跳”既发展了孩子们的平衡协调能力,体验集体游戏中的乐趣,使幼儿在游戏中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所以我们设计了这个游戏用于孩子们的户外活动。

6、中班教案《环保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了解一些常见的环保材料,萌发环保意识。知道环保袋是多种多样的。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会唱歌曲《买菜》并能进行歌表演。有过随大人一起买菜或购物的经历。有按不同标记进行分类的经验。

  2、环境准备:歌曲《买菜》磁带、录音机、黑板一块。麻袋,纸袋,布袋,塑料袋若干,箩筐5只(其中有两只分别贴有笑脸和哭脸的标记)、课件《环保塑料袋的旅行》(可收回标记一个,故事连环画)。幼儿呈半圆形坐在一起,方便交流。

活动流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买菜吧!

  (幼儿边唱《买菜》边跟着老师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教学建议:

  教师要以饱满的情绪,激昂的音调,合拍的动作一下子就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快速将幼儿带入预设的情景中来。

  二、幼儿围坐在桌旁,观察各种袋袋。

  1、师:小朋友,当我们买了许多菜“装也装不下”时会用什么装起来呢?(袋子)

  2、师:今天老师就为每人准备了一个袋子,它就藏在椅子底下,快拿出来看一看,找一找吧。看看它是用什么做的?袋子上面都有些什么?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先说一说。

  (幼儿第一次操作:找一找、看一看,然后回答以上问题)

  3、师:刚才在看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你的袋子上是否有一个这样的标记?(师打开课件画面:可回收标记)

  4、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标记是由什么来组成的?(箭头)

  这些箭头又是怎样连起来的呢?(顺着一个方向,循环环绕着的)

  5、师:请你们再仔细地看一看、找一找,你的袋子上有这样的标记吗?

  (幼儿第二次操作:引导幼儿仔细地找一找塑料袋上的可回收标记)

  6、师小结:刚才小朋友已经发现有的塑料袋有这个标记,而有的是没有的。怎么会这样呢?有谁知道这个叫什么标记?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吧!

  教学建议:

  1、教师预先要考虑幼儿可能会想到的几种装东西的袋子,做到心中

  有数,以便及时应对。

  2、教师为幼儿提供的塑料袋应该各种各样的(即不仅仅是环保袋)

  让幼儿自由地探索、发现。

  3、在幼儿的两次操作中,教师要鼓励幼儿有耐心地进行操作,仔细

  地进行观察。特别是第二次要引导幼儿有针对性地仔细观察自己的袋子上有无可回收标记。

  4、让幼儿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可回收标记是由许多箭头来组成的,而且都是顺着一个方向,循环环绕着的。

  三、通过故事《环保塑料袋的旅行》,初步知道“可回收标记”的含义。

  1、教师边播放课件边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2、提问:

  (1)环环和保保的身上有什么样的标记呢?他们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2)他们有一个神奇的本领是什么?

  (3)环环去了哪里,最后又怎么样了?保保去了哪里,最后又怎么样了?

  3、教师小结:“原来,“可回收标记”,它表示这种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就是用过以后可以收到工厂里再重新加工出新的产品来,而且就算把它埋在土里,它也会自己慢慢降解掉,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一种环保材料。

  4、师:刚才小朋友还发现不是每个塑料袋上都有这个可回收标记的,那么没有这个标记的塑料袋会怎样呢?(污染环境)

  教学建议:

  1、教师不仅要让幼儿了解制成环保袋的环保材料是如何降解掉的,还可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幼儿了解到没有这个环保标记的塑料袋会污染环境。

  2、用课件的方式揭秘,能够帮助幼儿理解环保袋的“环保”之处——会自然降解,将枯糙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同时又为课堂增加了情趣,并将活动推向**。

  四、让幼儿了解一些常见的环保材料,认识更多的环保袋。

  1、师:你们还知道吗?除了有可回收标记的塑料袋是环保袋,还有一些袋子虽然没有可回收标记但也是环保袋?你们想知道吗?原来它们就藏在你们的椅子后面呢!快把它拿出来吧!

  (引导幼儿将椅子后面的麻袋、纸袋、布袋等拿出来)

  2、师:请你们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这些环保袋是用什么做的?也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一起看看、说说。

  (让幼儿自由讨论,并一一说出它们有的是用纸做的,有的是用布做的,还有的是用麻做的。教师在黑板上一一出示)

  3、师小结:原来,这些布袋袋、纸袋袋……虽然用的材料都不同,但它们也是环保袋,都是可以回收再利用或降解的。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多用这样的环保袋,尽量少用或不用那种会污染环境的袋子,而且我们还要提醒我们周围的人都应这么来做,让大家共同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好吗?

  教学建议:

  让幼儿在认识了环保塑料袋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探索、认识更多不同材质的环保袋。并让他们运用感官去看一看、摸一摸等来感性地认识各种材质。最后通过教师及时地总结得出环保袋所持的共性——都是可以回收再利用或降解的。用这样的方法不仅拓宽了孩子的思路,而且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会掌握得更牢固些。

  五、玩游戏:袋袋找家。

  1、师:(出示三大筐袋袋)今天老师也收集了许多的袋子,现在想请你们来帮我找一下,哪些是环保袋,哪些不是环保袋,好吗?

  2、教师又出示两个空箩筐(红、绿两色)放于两边,告诉幼儿将环保袋放入笑脸的筐里,不是环保袋的放入哭脸的筐里。(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没有找对。(教师带领幼儿围在筐前一起检查,对找错的作纠正)

  4、师:我们小朋友那里也有许多袋子,你们是不是也想帮它们找家呢?那么下面就请小朋友看清哪些是环保袋,哪些不是环保袋?可以去跟客人老师讲一讲然后再把它送回家,好吗?

教学建议:

  1、教师在让幼儿将袋袋分类时出示两个空箩筐,并在两个筐上标上了笑脸和哭脸两个相反的标记。这样就无形中对幼儿又进行了一次很好的环保教育,因为幼儿从分类游戏中就能意识到只有“环保的”才会绽放微笑。

  2、在幼儿操作中,要鼓励幼儿有序地进行操作,不拥挤。

  3、第二次操作的目的是为了给没有成功的孩子再次实践的机会,尽力让每一孩子都拥有成功的感受;同时可以通过让幼儿与客人老师的交流中加强对环保袋的认识,也可以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评价指引:

  幼儿角度: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如何?您认为活动中幼儿与教师的互动是否有效?为什么?

  教师角度:您认为在本次活动是否有价值?整个过程中活动目标是否实现?是如何实现的?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既是一次由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又是一次很有教育价值的园本教学活动。首先,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利用幼儿熟悉的歌曲《买菜》,让幼儿在表演中进入活动室,引起了幼儿浓厚的兴趣,而且也很自然地导入了下面的活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观察各种袋袋。为了让幼儿明白什么是“可回收标记”,我不仅自编了一个童话故事《环保塑料袋的旅行》,而且还为故事配上了惟妙惟肖的动画,帮助幼儿理解其中的含义。最后我安排了一个游戏“袋袋找家”,并为幼儿标上了形象的笑脸和哭脸,不仅让他们将环保袋与非环保袋区分开来,而且还形象地又一次告诉幼儿只有环保袋是人们喜欢的。在活动的最后,我还设计了一个活动延伸—— 让非环保塑料袋变废为宝,又一次渲染了环保的主题,也进一步满足了活动的兴趣。总之,从预定的目标来衡量,这次活动基本实现了我的设计。表现为:幼儿认识了“可回收标记”,了解到一些常见的环保材料,产生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都表现得很积极、愉快。

  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这次活动仍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如:一开始在引导幼儿观察塑料袋时,可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可回收标记”的存在,进而主动探究这个标记的意义。而且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幼儿提供各种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来帮助幼儿理解“环保”等这类较为抽象的概念。这样,幼儿获得的才是具体化、情景化和真正有价值的知识。

7、中班教案《炒豆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会唱歌曲的基础上,学习音乐游戏《炒豆豆》,借助语言提示、手腕花学会两两结伴从同一方向翻跟头 。

  2、尝试创编炒豆豆的动作,共同讨论、制定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已学会歌曲《炒豆豆》。

  2、一半幼儿右手带红花,一半幼儿左手带黄花。

活动过程:

  一 、复习歌曲《炒豆豆》

  教师:“听说你们最近学会了一首歌曲《炒豆豆》,愿意唱给我听吗?”

  二、 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炒豆豆的动作。

  1、 幼儿创编炒豆豆的动作。

  (1)教师:“你们唱得真好听,那谁会炒豆豆呢?”引导幼儿自由创编。

  (2)集体随乐边唱边自由做动作。

  教师:“我们跟着音乐,一边唱一边做一做你自己喜欢的炒豆豆的动作。

  (3)创编两人炒豆豆的动作。

  教师:“那两个小朋友怎么炒豆豆?谁来用动作来做做看?”

  (4)教师整理动作,“两两手拉手左右摆动”

  2、创编翻跟头动作。

  (1)“我们都知道炒豆豆时,豆豆会翻跟头,那是怎样翻跟头的,请你们再看好了。”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手拉着手和同伴一起从带花的手搭成的洞里背靠背钻过去,然后将举起的手放下,最后再炒炒炒还是两个人手拉手一起从带花的的手搭成的洞里面钻过去,变成了原来面对面的位置。

  教师请戴黄花的小朋友和旁边戴红花的小朋友手拉手站在椅子旁,

  (2)带黄花的幼儿找带红花的幼儿两两结伴尝试做“翻跟头”的动作。

  (3)带黄花的幼儿找带红花的幼儿结伴边唱边完整做炒豆豆的动作。(两遍)

  三、 幼儿在掌握游戏动作的基础上玩游戏。

  1、 引出“豆豆”角色,共同想象并用身体动作表示“豆豆”在锅被炒时的样子。

  2、 幼儿三人合作玩“炒豆豆”的游戏。

  (1) 教师:“这次我们三人一组来玩一玩炒豆豆的游戏,之前你们要商量好谁来当豆豆,谁来当锅。

  (2)幼儿尝试边炒边玩游戏,当歌曲唱到“一炒炒得翻跟头”时,引导幼儿发现豆豆被炒翻了,从而想出:“去找另一口锅”的办法。

  (3)幼儿完整地边唱边玩游戏,一遍后,教师:“我们一起来问一问炒翻的豆豆是谁呀?”教师唱:“炒翻的豆豆就是他,咿呀儿呦。”

  (4)交换同伴玩游戏两遍,

  四、 结束。

  教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玩《炒豆豆》这个游戏,你们玩得开不开心?”

活动反思: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动力,创编了音乐游戏“炒豆豆”。 本次音乐游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活动设计充分体现音乐游戏音乐性、情趣性的特点,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体验、想象、创造,借助已有经验尝试创编炒豆豆的过程,共同讨论制定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感知、想象和创造能力,使幼儿初步体验、感受到了民间游戏的风格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音乐游戏不仅具有游戏性,也要具有音乐性,本次活动的歌曲音乐来自《拾豆豆》中的乐曲,活泼、风趣,使得游戏更显民间韵味。在活动过程中,游戏的动作及玩法都是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编出来的,在环环紧扣、小步递进的过程中达成了教学目标。肢体动作、语言节奏、手腕花的运用,使孩子们能根据歌词内容主动进入游戏情境,充分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在幼儿阶段,音乐教育的重点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培养幼儿审美能力,首先得帮助幼儿感知、理解、熟悉音乐语言。本次活动的乐曲简短,歌词简单,活动进行之前幼儿已经很熟悉,民间韵味有了较深的感受,在充分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情节和动作的创编,自主体验、表现了对游戏音乐的审美感受。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翻跟头”动作,主要借助手腕花帮助幼儿解决与同伴一起翻跟头的困难,幼儿在唱一唱、玩一玩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幼儿很快就掌握了结伴翻跟头的动作。游戏中幼儿在创编“炒豆豆”动作时,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创编的平台,所以,幼儿的兴趣很高,十分投入,个个都踊跃发言。最后的三人合作玩“炒豆豆”游戏,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在掌握“炒豆豆”动作的基础上,添加了“豆豆”角色,先让幼儿尝试三人游戏,从中发现问题从而引出了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待幼儿完全掌握规则,熟悉玩法后再完整进行了游戏,让幼儿在解决游戏难点的基础上充分享受游戏的乐趣。在快乐的游戏与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感受音乐的性质、享受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充分体验大胆自由、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与想像的快乐。特别是游戏结束后的一句“炒翻的豆豆是谁呀”增加了游戏的乐趣,使得游戏达到了**,。活动在**中结束,幼儿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中,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初步有了合作的意识。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很强,而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加者。

【音 乐】

  炒 豆 豆

  1=G 2/4

  ︵ ︵

  (1 ·2 3 3 ︱ 2 1 2︱ 3· 5 7 6 ︱ 5 3 6 ︱ 5 5)︱ 1 6 3 2

  金 豆

  ︵ ︵ ︵︵ ︵ ︵ ︵ ︵ ︵

  ︱ 1 1 ︱ 3 7 6 5 ︱ 5 3 3 ︱ 1 6 3 2 ︱ 1 1 2 ︱3 7 6 5 ︱ 5

  豆 嗨, 银 豆 豆 圆 鼓 溜溜的 红 豆 豆

  ︵

  3 3 ︱ 1 6 1 ︱ 6 5 3 ︱ 1 ·1 6 1 ︱ 6 5 3 ︱1 6 3︱2 —︱

  炒呀 炒 炒呀 炒 一 炒炒得 翻跟 头 咿 呀得儿呦,

  ︵ ︵ ︵ ︵

  1 ·2 3 3 ︱ 2 1 0 2︱ 3· 5 7 6 ︱ 5 3 6 ︱ 5 — ‖

  一 炒 炒得 翻 跟 头咿呀儿 呦。

游戏玩法:

  带黄花的幼儿找带红花的幼儿手拉手扮演“锅”, 部分幼儿扮演“豆豆”, “豆豆”数量比“锅”多一个。游戏时扮演“锅”的幼儿边唱歌两手边左右摆动炒豆豆,“豆豆”在“锅”里自由扭动,当唱到“翻跟头”时扮演“锅”的幼儿两两手拉手从带花手腕的方向翻跟头,“豆豆”被吵翻了锅,及时去找另外一个“锅”。当歌曲唱完,没有找到“锅”的“豆豆”就是被炒翻的豆豆,最后老师问:“炒翻的豆豆是谁呀?”幼儿边用手指着被炒翻的“豆豆”边用歌曲的最后一句旋律唱着回答:“炒翻的‘豆豆’就是他,咿呀儿 呦。”游戏再重新开始

8、中班教案《学会谦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在生活中要懂得谦让,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2、让幼儿在实验中感知谦让的重要性。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谦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广口瓶、带线的乒乓球。

  2、视频《小羊过桥》。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播放视频——《小羊过桥》

  提问 :小黑羊和小白羊过桥了吗?他们为什么没有过去呢?(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反思继续欣赏故事)

  二、师幼共同做实验——《闪光的小球》,在游戏中了解谦让的重要性。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游戏《闪光的小球》,(教师出示乒乓球,)这个小球为什么闪光呢,小朋友做完游戏就知道了。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1)、把幼儿分成五组,每组一个广口瓶,每人一个拉好线的乒乓球。

  (2)每组幼儿听口令,把乒乓球放入和拉出广口瓶,先完成的一组为胜。

  2、戏实录:教师喊完口令,每组幼儿都争着抢着把球放入和拉出瓶子,导致有些小组往出拽球时,广口瓶摔倒,有 些小组乒乓球的绳子缠绕在了一起,有些小组好几个球拥堵在瓶口,把瓶子悬了起来。

  3、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刚才的游戏环节,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问题呢?(教师把球抛给幼儿,让幼儿在发现问题后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

  4、幼儿讨论后重新游戏:经过刚才的讨论,幼儿学会了小组分工合作,大家自觉排好了一定的顺序进球和拉球,游戏进行就顺利了很多。

  5、教师小结:小朋友第一次游戏时,争着、抢着,球不能顺利进出广口瓶,大家通过想办法,分工后,一个挨一个进球和拉球,就能很快完成游戏。一个挨一个,就是一种游戏规则,就是小朋友之间的谦让,也就是这个游戏为什么叫闪光的小球,它闪着的就是谦让的光。

  三、共同探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还需要遵守规则,还需要懂得谦让:

  1、幼儿自由讨论:

  2、结合课件讲述:

  小结:谦让是美德,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互相谦让,懂得遵守规则。

  四、情景表演——《小羊过桥》

  小羊也通过咱们的活动,知道了应该谦让,看,它们又在小桥上相遇了——幼儿分组表演小白羊和小黑羊,演绎新的小羊谦让过桥的故事。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的实验材新颖、直观,幼儿通过前后两次对比操作,能从中体会到谦让的重要性。在活动中,我还注意引导幼儿大胆发言自由讨论,并且自己想办法尝试解决问题 ,把更多学习空间留给了幼儿。

9、中班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了解风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了解风的形成,了解制造风的方法;

  通过感觉感受风的存在。

  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扇子、羽毛、吸管、肥皂泡、电风扇、风筝

活动过程

  1、教师请小朋友摸一摸,抓一抓周围,看看能不能得到风。

  2、请幼儿描述风。(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可以用眼睛看见风吹树叶、小旗;可以听见风的声音;可以感觉风吹在脸上凉凉的)

  3、青青和果果来到广场放风筝,果果问青青,风是从哪来的?

  4、果果对青青讲解风的产生:风是因为空气流动形成的。空气流动得慢,就是微风;空气流动得快,就是强风。

  5、小朋友制造风。用扇子扇一下,产生了风;用口吹一吹,产生了风。风扇转动,感觉风扇周围有风。

  6、了解风和我们的关系:风能发电,风能传播种子;风可以把湿衣服吹干。有时海上风力过大,就是台风,产生强降雨;有一种龙卷风,能把大树连根拔起,甚至吹毁建筑物,对人类产生危害。

活动延伸

  到户外,吹泡泡,放风筝,进行体验风的活动。

教学反思

  风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虽然每天都能遇到,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事物。上这节教育活动,就是为了让幼儿了解关于风这一自然现象的一些简单常识。我最大限度的调动自然资源,选择生活中可利用的实物进行了此堂课,让幼儿可以亲身感受到风,只有让幼儿亲自感受到风的存在,才可以体会到单凭口说理解不了的知识。

10、中班教案《水果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目测6以内的数,初步体验数的守恒。

  老师演示讲解,孩子动手体验,实现对6的组合认识。

  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及一定的数感。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认训6的组合情况,建立6的数字概念。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几种时下有的水果(3)水果图片每人一份:18个水果宝宝(6个红苹果、6个绿苹果、6个香蕉)(4)一把水果刀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水果们都在争论着自己的数量多,瞧

  二、集体活动

  1. (1)教师拿出桔子的卡片玩具说:“桔子宝宝说我多,梨宝宝说我的多,小朋友看看,桔子宝宝和梨宝宝一样多吗?为什么?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幻灯片图1)

  (2)请小朋友用目测的方法,1个1个,2个2个,3个3个…..

  小结:通过数数才能知道多少,原来桔子宝宝和梨宝宝一样多。

  2. (1)排除排列方式的不同干扰,感知数的守恒。这时梨宝宝有了一个好主意,变了个队形?提问:变成的队形和原来一样吗?为什么? (如幻灯片2)

  小结:虽然梨宝宝队形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数量是一样的,都是6

  (2) 排除颜色的干扰,感知数的守恒。这时桔子宝宝也要变魔术了,提问:他们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如幻灯片3)

  小结:刚才的桔子宝宝,颜色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量是一样的,都是6

  (3)排除大小的干扰,感知数的守恒。这时西瓜宝宝着急的也来了?他也摇身一变,提问:现在的西瓜宝宝和原来一样吗?为什么?如幻灯片4

  小结:西瓜宝宝它们大小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量是一样的,都是6

  (过渡语)水果宝宝玩得可真热闹,咱们也一起加入吧!

  三、 操作活动(放背景音乐并听口令取物)

  (1)幼儿每人拿出6个红苹果宝宝,用红色苹果宝宝任意摆放一个图案。然后再取6个绿苹果宝宝,用绿色苹果宝宝任意摆放另一个图案。说说两者的一样和不一样。(数量、形状一样;颜色不一样和摆成的图案也不一样)

  (2)两个小朋友一组,每人取6个香蕉宝宝,用香蕉宝宝随意摆成图案或摆放。 (感知无论摆成什么造型,数量都是不变的)

  (3)品尝水果。老师把水果每个分成6份,分别分给6个孩子吃,进行相应教育。

  总结:刚才啊,小朋友表现各个棒极了,都用水果宝宝摆出了各种图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像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但数量是一样的东西,下面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找找吧。

教学反思

  1、开展本活动之前应该有一个情感铺垫,调动起孩子们对水果的喜爱之情。

  2、在活动中应该让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再多些。

  3、应该让孩子们涂颜色数数,把美术知识更多地溶入数学课堂,对提高孩子的兴趣更有利。

  4、做个“找朋友”游戏会更好。

11、中班教案《闯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结伴进行的“搭山洞”、“过山洞”的活动,发展创造力。

  2.学习侧面钻,提高肌肉的耐力和集体的协调性。

  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和合作活动的乐趣。

  4.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5.体验同伴间友好的情感。

活动准备:

  音乐、录音机、老师自编的奥运模仿操,铁圈、拱形门各6个。

活动流程:

  1.开始部分:

  幼儿面对老师四散站立,随音乐做奥运模仿操:跑步―打乒乓―掷标枪―射箭―游泳―划船―跳高等。

  2.基本部分。

  (1)幼儿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搭山洞”。师:以前,我们玩过“钻山洞”的游戏,今天,我们来用自己的身体搭山洞,想一想、试一试,用身体能搭出怎样的山洞呢?幼儿自由探索,老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组织幼儿讨论大人、双人搭山洞的方法,并选去锻炼价值、安全性较高的方法进行集体练习。

  (3)多人搭山洞。师:刚才我们打了许多有趣的单人和双人山洞,那么除了担任、双人可以搭山洞外,三个人、四个人……,许多人在一起能不能打出更有趣的山洞呢?幼儿尝试搭多人山洞,老师观察并加以指导。

  (4)幼儿尝试多种过山洞的方法。教师启发幼儿探索多种过山洞的方法。(正面钻、侧身钻外,还用了匍匐前行、四肢贴地前行;仰躺于地、双脚蹬地后移等方法。)

  (5)游戏:小侦察员。方法:幼儿分六路纵队,站在起点线后,听信号,以鱼贯的方式钻爬过前面高低、大小不一的山洞(山洞有三种:a每组推选二名幼儿搭成的山洞;b拱形门;c铁圈),以不碰倒山洞、先钻过的一方为胜。游戏次数根据幼儿兴趣和活动量而定,每次游戏重新推选搭山洞的幼儿。

  3.结束部分。师生在音乐游戏中相互捶捶背、敲敲腿,进行放松活动。

小结与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开始部分,通过幼儿自己尝试,探索 “钻山洞”的各种玩法。创作了用自己的身体玩“侧面钻”的游戏,为以后用多种物品玩闯关游戏做好了铺垫,幼儿在玩中兴趣高,积极参与,幼儿也由易到难逐步展开,是个环节衔接更加自然流畅。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他们的合作有一定的难度等。因此,针对实际情况,本学期将重点培养幼儿的良好的游戏常规和合作交往能力。教师应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和鼓励者,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我们为孩子创设不同形式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

12、中班教案《爬山比赛》含反思

活动目标:

  认识5以内的序数。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幅,小动物卡片5个,火车图一幅,数字卡5两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天气特别好,森林里幸福村的小动物们特别高兴,因为他们要到草地上去玩了。咱们看看都有谁?(教师依次出示五只小动物图片)

  (二)知道基数与序数的区别

  1.咱们数一数总共有几只小动物?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5)

  2.小兔从前往后数排在第几位?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5)

  3.这两个数字“5”所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三)知道序数的表示方法

  数字宝宝的本领真多,不仅可以表示总共有多少个物体,还可以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刚才小朋友说小兔从前往后数排在第几位?(第五位)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启发引导,让幼儿知道按顺序数到几就在这个数字前加“第”就表示它所在的位置。

  (四)知道序数的方向性

  1.师:小乌龟排在第几位?(2)

  师以小乌龟口气说:不,我排在第四位。

  2.教师帮助幼儿分析:“小乌龟”讲话的道理。

  3.小结:原来要看一个物体排在那个位置,得先看从那个方向数。方向不同,它所在的位置不同。

  (五)小动物爬山比赛,练习1—5序数

  1.小动物爬山比赛,幼儿说出各个小动物所在的位置。

  2. 小动物下山比赛,幼儿再次说出各个小动物所在的位置。(注意强调方向性)

  (六)幼儿操作,巩固5以内的序数

  天不早了,小动物们也累了,它们想坐上火车回家,小朋友们帮忙把它们送上车好吗?

  1.请把小马送上从前往后数第一个车厢(集体送)

  2.请把小兔送上从后往前数第一个车厢(个别送)

  3.剩余的动物请个别幼儿送上指定车厢。

  (七)结束

  小动物们都坐上了火车,他们说:“谢谢你们。”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开火车把小动物们送回家吧!(咔嚓,咔嚓…)

《爬山比赛》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所执教的活动是中班数学活动《爬山比赛》。我的活动目标是围绕“认识五以内的序数”这一环节设计,主要围绕让幼儿从前往后,从上往下,知道序数和方位联系紧密。活动一开始我们创设小动物去草地上玩,幼儿按照“从前往后,数到几就是第几位”的方法,初步了解序数的意义。在小动物爬山情境中,幼儿按照“从上往下,数到几就是第几位”的方法,了解序数的含义,通过听口令找位置,巩固孩子对序数的认识。在最后爬的比赛中,幼儿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运用,从前往后,知道谁是第一名,谁是第二名。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引起孩子的兴趣,能从前往后进行正确认读序数,知道第几位是谁?谁排在第几位?做课活动中,只关注了从前往后,有个别孩子从后往前数,没有及时的鼓励和引导,方向不一样,动物排列位置都不一样,幼儿能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应该及时的做出反应,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第二环节,在动物爬山的过程中,幼儿由上往下正确点数,正确认读动物的位置。幼儿讨论、教师引导,孩子对序数基本上已经了解,知道正确认读序数的方法。在数学活动中,孩子对自己的操作要自我订正,幼儿通过观看小动物正确的排列,能自我订正。如果在这个时候遇到一些孩子不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我们要观察一下这些孩子的整体情绪,是只在学校才这样的表现还是在家里也是这样的表现。是不是这些孩子还不能适应这样的群体生活,还有就是看看孩子是否害羞,看看孩子是否对多人的活动都不积极参与。我们可以尝试多幼儿去人多的地方玩耍,让幼儿接触更多的同龄人,让幼儿试着去走进他人的生活。

  爬的游戏是为了巩固幼儿对序数的认识,能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在这个环节,老师对环节设计不够准确,先到终点就是第一名,可孩子还没有到终点老师就吹哨子了,环节设计不够准确。在备课中,我们不能拿着教案就备,要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和特点,再次的设计和加工,挖掘教案中的教育契机。我们班的孩子刚升入中班不久。孩子对方位词前后、上下比较了解,但对方向词左右不太理解,对数字1-10孩子能正确的点数,结合方向词幼儿能了解序数的含义。在引导孩子正确认读中,老师的语言不够严谨,方向的描述错误,导致孩子按方向认读序数不够理解。在环节设计中,我们要考虑孩子理解水平在那个层面上,这样设计孩子能完成多少,环节设计是否围绕目标,重难点在整个教学中能否突破,在实际的教学中,结合孩子的接受能力,对授课活动,再次设计,不能按照教案一股脑的完成。要学会根据孩子的能力,适当的加大或放低难度,所以教学中我们要抓住课程的重点和侧重点,该如何解决?这样孩子能理解吗?侧重点也要围绕重点,为重点服务,为重点做铺垫。从前往后的正确认读序数,为从下往后认读序数做铺垫。前面教学能深入的、准确的引导,孩子在后面的认读中,难度就会下降,理解起来更轻松。

  在选课、备课、做课中,学会了如何提升孩子的语言,幼儿的语言不像成人那样完整、有序,老师要把孩子的语言进行整合,把他们的语言引导到教学之中,运用课程的语言把语言提升。

  总之,要上好一节课,需要我们了解孩子、对课程的挖掘和理解以及对课程的把握。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纯粹的传授者,更是引导者,做孩子的朋友,一起学习、探索、融入孩子之中快乐教学。

13、中班教案《坏习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知道哪些行为是好的,应该坚持,哪些行为是错的,应该改正。

  2 让幼儿尝试用完整话来回答问题,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体验成功的快乐。

  4 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 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知道哪些行为习惯是不好的,要改正,哪些行为习惯是好的,应该坚持。

  教学难点:让幼儿用完整话来回答问题。

活动准备

  大的骰子 红旗蓝旗各若干个 大的跳棋一个 教学用挂图若干 好习惯 坏习惯 字条若干 录音

活动过程

  一、故事 不讲卫生的小猪 情景导入

  1、教师一边讲解故事,一边逐幅图的出示挂图。

  2、幼儿看图听教师讲解。

  二 基本环节

  1、幼儿看图用完整话回答教师问题。

  2、教师板演对应每幅图,贴出相应的字条:

  例如:

  坏习惯:不按时起床 饭前便后不起手 吃水果不洗 不洗澡不换衣服

  肚子里有蛔虫

  3、问幼儿我们应该学习这个小猪的这些坏习惯吗?

  4、鼓励幼儿说出相应的好习惯,用完整话说出应该怎样做?

  例如:

  好习惯:按时起床 饭前便后要洗手 果蔬要洗干净 勤洗澡勤换衣服

  肚子里没有蛔虫

  5、小猪知道自己错了,也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做,他编了一个好听的《数字歌》送给幼儿,放录音,小朋友们听,然后有节奏的两人一伙拍手说:“数字歌”。

  例如: 你拍一我拍一,清洁卫生要牢记。

  你拍二我拍二,洗手洗脸要勤快。

  你拍三我拍三,刷牙洗脚在睡前。

  你拍四我拍四,天天早睡又早起。

  你拍五我拍五,自己收拾好床铺。

  你拍六我拍六,保护鼻子不乱抠。

  你拍七我拍七,衣服袜子自己洗。

  你拍八我拍八,清洁卫生靠大家。

  你拍九我拍九,饭前便后要洗手。

  你拍十我拍十,清洁卫生是大事。

  6、延伸:在我们的幼儿园,或家里还有哪些小朋友认为是不好的行为呢,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呢?

  7、幼儿踊跃回答,提倡说完整话。

  例如:坏习惯:

  个别幼儿上下楼梯打闹,有的幼儿浪费水,有的幼儿骂人,有的幼儿吃零食,有的幼儿午睡说笑打闹……等等。

  好习惯:应该上下楼梯安静,不浪费水,不打人不骂人,不吃零食,不挑食,安静睡午觉 ……等等。

  8、游戏——《好习惯跳跳跳,坏习惯退退退》

  游戏规则:地上放一个大的跳棋,教师自制的,上边有一些图片,有的图片是好习惯,上边有提示,好的习惯向前走,不好的图片就后退。将幼儿按人数分成红,蓝两队,每对每次选出一名幼儿掷骰子,然后找到相应的图片,在分析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比比哪队最先到达终点。

  三、结束部分,拓展延伸:请小朋友们回到家里以后找一找,看看家里有哪些是不好的习惯,哪些是好习惯。

教学反思

  本节课,很贴近生活,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一节课,意义深远,本节课

  运用了大量的图片教具,直观易懂,使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学目标基本完成。重难点突出,尤其是游戏环节的设置,

  让幼儿情绪高涨,都踊跃参与其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团队精神,幼儿

  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即愉悦了心情,又巩固练习了新知识,效果很好,只是在回答问题时,仍有表述不完整的幼儿,需加强练习。

14、中班教案《晒衣服》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内容,大胆猜测讲述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2.连贯的语言清楚讲述,体验讲述的乐趣。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晒衣服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活动前幼儿已认识土拨鼠。

  2.物质准备:《晒衣服》PPT图片,幼儿小图书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3,引导幼儿猜测引入主题。

  师:小朋友们,瞧,谁来了?土拨鼠在做什么?土拨鼠发生了那么事情?

  二、出示PPT图片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并大胆讲述。

  1.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谁?他在做什么?

  过渡语:土拨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不是跟你们猜想的一样?

  师:土拨鼠在晒衣服?他把衣服晒在哪里呢?你们从哪里看出来?

  2.幼儿猜测讲述将衣服晾在大象腿上会发生什么事情?

  师:大象走了以后,会把衣服带到哪里?

  三、出示PPT图片2,幼儿观察并大胆猜测、讲述内容。

  1.出示PPT2验证猜想,猜测对话。

  师:“晾衣杆”是大象吗?你们猜猜小白兔可能跟大象说什么呢?小土拨鼠有给大象造成困扰吗?它会说什么?(大象走了,遇到小兔子,他们会讲什么呢?)

  2. PPT1和PPT2,同时出示,引导幼儿完整讲述。

  3.师小结

  四、再次出示PPT3,PPT4,启发幼儿大胆猜测土拨鼠在想什么呢?

  1.出示PPT3,引导幼儿猜测。

  师:小土拨鼠在想什么呢?它会怎么去找它的衣服?土拨鼠看到了衣服晒在大象的腿上,他会跟大象说什么呢!

  2.PPT3和PPT4同时出示,引导幼儿完整讲述。

  3.师小结

  五、幼儿讲述。

  1.幼儿讲述:引导幼儿自由阅读小图书。

  2.个别讲述:请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六、师幼共同讲述图片内容,并请幼儿为故事取名。

  师:我们的故事已经讲完了,可是少了一个名字,谁来试一试为我们的故事取一个好听又适合故事的名字呢?

  七、启发幼儿扩展画面内容。

  师:小土拨鼠发现了衣服是晒在大象的腿上,觉得很不好意思,那你们猜猜小土拨鼠接下来会怎么做呢?

活动反思:

  讲述活动《晒衣服》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PPT画面的内容,引导幼儿大胆猜一猜每幅图可能发生的事情?和故事中角色之间的对话内容。

  《纲要》中指出:要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在整个活动我大胆放手,让幼儿的思绪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这个宽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大大调动起了幼儿的兴趣。幼儿被猜测的过程深深的吸引住,紧接着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也都很专心,完全被故事的情节吸引住了,所以孩子们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也非常的踊跃和积极,也大胆的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画面内容。到了活动的最后孩子们基本已经大部分的理解的图片和故事的内容。

  活动下来,孩子们的积极性还是很不错的,与教师配合的也还不错,但是还是存在的一些不足的问题:1.幼儿对画面的观察还是比较欠缺,教师出示图片就是一页一页过,没有给孩子更多的观察机会,多给孩子一些猜测交流的空间,幼儿缺乏交流。2.幼儿的猜测的成分还是少了一点。3.语言活动中,教师习惯性的重复孩子的回答,并没有小结,问题的提问,也没有深入。存在的问题还是许多,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

15、中班教案《快乐手指谣》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熟悉红、黄、绿、蓝四色。

  2、复习点数1——5。

  3、发展幼儿十指协调能力。

  4、让幼儿区分“1”和“许多”。

  5、积极参与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6、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很多孩子的手指灵活度不够,锻炼孩子们的手指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讲好游戏规则

  2、 激发孩子的兴趣

  3、保证孩子在游戏中的安全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小朋友,你们好,把你们的头抬起来,让我看到你们漂亮的脸蛋!知道我是谁吗?真乖!今天老师来和你们一起玩游戏,小朋友们想不想和我一起玩游戏?那好,告诉我,哪个小朋友可以来拍拍我的手?我给你们带来了很多好玩的东西,看!)出示奖励品,激起幼儿爱好。(这些东西呀,老师全要送给你们,就看你们谁最棒!)

  二、 基本部分

  1、 师拿各色彩条抖动,(拿在三分之一处),问幼儿,象什么?积极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师可作适当提示,如花,什么花,漂亮的花,幼儿学习“漂亮”一词;本季节菊花开了,可引导幼儿说出菊花。

  2、 幼儿熟悉颜色(小朋友们看,这都是些什么颜色呀?)逐个拿出彩条让儿说出什么颜色

  (2)、红色:好,让幼儿找找自己身上和四周还有什么东西是红色的?鼓励幼儿大胆找,在听课的老师身上也可以找,(呀,小朋友好棒,找了这么多红色,想想看,还有什么是红色的)引导幼儿说出“火”,对幼儿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教幼儿了解火警电话“119”。

  (2)、黄色,同上。了解安全标记,如小黄帽等。

  (3)、蓝色,同上。

  (4)、绿色,同上。可出示环保标记,让幼儿了解。

  3、 师小结:(呀,这么多颜色放在一起就是五颜六色,真漂亮)

  4、 引导幼儿点数1——5,数出五根彩条,幼儿点数一次

  5、 教师说给小朋友们变一个魔术,(将彩条撕起碎片装在小蓝里),并抓起来给幼儿看,彩条变成小彩片罗,引导幼儿想: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种彩片,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撒这种彩片?如结婚、过节,过生日,兴奋时等等。

  6、 问幼儿自己想不想变魔术?将幼儿分组去撕彩条,装在篮子里。

  7、 (小朋友,你们变得很多了吗?到老师这里来,给我看看,竞赛看谁快?)让幼儿拿着篮子到自己身边来。

  8、 (好,小朋友,我们刚才说了那么多可以撒彩片的时候,那现在我们也来撒,好不好?)师喊结婚了,和小朋友们一起撒,又喊过节了,过生日了等,说一个就撒一次,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心情地玩,撒!

  9、 (唉,好累,好累,某老师累了,你们呢)师作很累的样子,动作尽量夸张,目的是让幼儿从兴奋的状态中停下来,(我们让小彩片也休息一下,它们也累了)

  10、 待幼儿安静下来之后,师从地上捡起一张彩片,大声问(咦!看老师捡到什么颜色的彩片了?)让幼儿找相同颜色的。目的是复习颜色。

  三、 结束部分

  (小朋友,你们今天玩得兴奋吗?,我也是,跟你们在一起,老师觉得好快乐,那现在你们和我一起跳个舞,好不好?)放音乐,师生同乐,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活动课对幼儿的作用有多么重要,孩子们在玩耍中学到知识,从知识中获得快乐。我在开展这个活动的时候,一方面忽视了反应较慢的学生,刚开始这部分学生还能跟着我的思路进行游戏,可是到了后面他们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所以有的孩子看着其他小朋友做,有的孩子在教室随意走动讲话等。另一方面就是游戏时间过于急促,很多小朋友还没有玩尽兴。下一次我还会重新和孩子们开展这个活动,我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要做到平和,冷静,随便,让幼儿感到放松,自然。2、在找颜色这一环节中,让幼儿在听课的老师中找找,我们教师可说:“呀,你真聪慧,那么我们请这位老师举起你的手,让全部小朋友都看见你漂亮的衣服)等。3、每个过程自然过渡,不必太强调幼儿遵守纪律,教师要把好度,能放得开,也能收得回。4、对幼儿出乎意料之外的回答,老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然后加以引导。

16、中班教案《青蛙戏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练习甩布块,锻炼上肢力量,促进幼儿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3、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在活动中协调性和灵活性的锻炼和培养。

  难点: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参与以及幼儿的灵活性培养。

活动准备

  气球10个、青蛙头饰、一块大布、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开始:

  青蛙妈妈带着孩子跳到场地,带领幼儿做活动准备。

  2、游戏:

  a、荷叶与风(布块的游戏)

  教师出示布块引,导幼儿将布块变成大荷叶。幼儿分别站在布块外边,根据老师指导做游戏。

  b、荷叶与露珠(气球的游戏)

  教师将气球放在布块上,(模拟露珠出现了),引导幼儿数露珠并观察大小,模拟露珠在荷叶上滚动。

  教师引导幼儿将露珠在布块上轻轻滚动。

  c、青蛙躲雨(躲在布块下的游戏)

  教师:“哎呀,下雨了,怎么办?”

  引导幼儿在荷叶下躲雨的办法,引导幼儿将荷叶高高抛起躲在荷叶下。

  3、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1、中班是幼儿发展的重要阶段时期,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习开发思维,这很重要,需要幼师指导学习。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a、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在活动中幼儿还是缺少自觉能力和思维的创新,对幼儿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有了锻炼与发展,也使一些不合群的小朋友能克服孤僻的性格。

  b、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由于他们进入幼儿班是带班的班主任,所以对班级也有所了解,对他们的经验水平和学习特点还有性格特征都有全面的把握。

  c、对幼儿互动的反思,在活动中个别幼儿对教师指令不清时应该再更详细的教导,个别不能达到要求的降低要求,这样活动就能进行的顺利。

  3、对活动效果的评价,整体幼儿参与较高,对于发展的幼儿来说活动相对简单,对于个别幼儿来说活动相对复杂,应使更多幼儿参与活动。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全面的考虑到各个环节,更加充分的做好这次活动。

17、中班教案《编花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锻炼身体,促进孩子动作的灵活性与协调性。

  2. 体会参加编花篮游戏的快乐。

  3. 引调离群幼儿参加到活动中来。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 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帮助有困难的人的快乐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在活动中的灵活性与协调性的培养锻炼。

  难点:离群儿童是否愿意参与。

活动准备

  红色布两块、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开始:将班级分成两个小组。

  2.游戏:

  (1)、让分成两个组的幼儿手拉手分别围成两个大圆圈,并分别在圆圈中间安排一个幼儿站在里面,然后用红布蒙上眼睛,听老师的指令开始游戏。

  (2)、老师放音乐,并让幼儿跟着录音机边唱边转动圆圈。

  (3)、当音乐停止时,站在中间的那个幼儿就可以开始摸拉着手的幼儿,而拉着手的幼儿不许发出声音。那个幼儿被摸到了,下一轮的游戏中就是轮到他蒙上眼睛在中间摸其他同伴了。

  3、游戏结束。

教学反思

  快乐的童年是在游戏中度过的,没有游戏就没有快乐的童年。在 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更需要老师对他们的引导,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动作发展更完善,体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对活动过程的反思:由于我把全班幼儿分成了两个小组,所以全班的幼儿都参加了活动。一些平时不合群的幼儿也能参与到了本次活动中,孤僻行为有所改观。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得到了锻炼。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 ,我会更加细致的考虑活动的各个环节,争取把活动搞得更好。

18、中班教案《小骑兵》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发展平衡、跳跃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教学准备:

  1、椅子若干把(同幼儿人数)。

  2、一块较宽敞、柔软的场地。

教学过程:

  一、起做热身操:

  我们要为了上马先做一下准备操。(热身活动,5分钟)

  二、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各种椅子游戏:

  (1)、"现在、音乐伴奏,师幼我们骑马去郊游吧。我们上马。"引导幼儿将椅背朝前跨坐在椅子上,手持椅背向前上方跳起,模仿骑马动作在场地内来回行进2-3次。

  (2)、"请小骑士们来表演一下你们会的马术。"鼓励幼儿模仿马术做各种动作,如a)站在椅子上跳下,b) 站在椅子上分腿越过椅背跳下,c)单脚站在椅子上等等,鼓励幼儿合作游戏。

  (3)、"前面有一个小山坡,我们一起爬过去。"让幼儿两人一组将椅子背靠背纵向并排 放置成"小山",进行"爬山"练习,(踏上椅面--跨过椅背--踏上另一椅面--跳下)然后将所有的椅子排列起来,引导幼儿一一跨过所有的"小山"。

  (4)、"我们来走独木桥。"引导幼儿自由组合3人一组将椅子横向并排当作独木桥,进"走独木桥"的练习。练习一段时间后,引导幼儿将所有椅子并排放置在一起,练习走"长独木桥"1-2次。

  (5)、"这里还有超级独木桥,有一定的难度,小骑士们敢走吗?"引导幼儿将放倒的椅面边缘当作超级独木桥,并在上面行进。如果幼儿行走有困难,可以引导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合作伙伴互相搀扶行进。

  (6)、(调整放松)"现在我们来玩一个走脚印的游戏。"引导幼儿将椅背着地,把椅背与椅面之间当成马蹄印,沿"马蹄印"行进1-2次。

  三、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

  "我们玩得真开心。时候不早了,我们慢慢骑马回家吧。"(幼儿做放松活动)

  结束部分:

  幼儿谈感受,谈本节活动的收获。

教学反思:

  活动中放手让幼儿尽情抒发、表现自己对活动的体验。因此,对于幼儿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哪怕是粗糙的、随性的,我都以表扬、鼓励为主,保持、强化幼儿对参加活动的兴趣。整个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通过情境活动,幼儿完全融入到 活动中。可见,情境教学对于一幼儿教学的确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前提是我们教师必须从教学目标出发,合理地设计、利用它。

19、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手指印画》含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指印的添画,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对创造性艺术活动的兴趣。

  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视频转换仪、印泥、抹布,卡片纸、勾线笔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有这么多客人老师来看我们小朋友上课呀,来,赶快和客人老师打声招呼,客人老师好!好,赶快找个位子坐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个手指游戏吧!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娃娃开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娃娃打电话;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娃娃吃饼干;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娃娃写大字。

  二、印指印

  1、出示印泥,引起兴趣。

  师:猜一猜,这是什么呀?(印泥)这是我们玩印章的印泥。今天我们就用它来印指印。

  2、教师示范指纹印的步骤,提出要求。

  师:用一个手指头,其他手指不要弄脏了,待会儿我们还要画画呢!我呢就选大拇指,蘸上印泥,印在纸上,轻轻往下压一压,不要移动哦,不然印出来的指印就会不清楚了。

  师:一个圆圆的指印出来了,真有趣!(高兴拍手)让我再来印一个吧!蘸上印泥,印在纸上,轻轻往下压一压,印完了。(边擦手边走)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两个指印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手势)椭圆形的,一个是圆圆的,圆圆的这个是我竖着印的,椭圆形的这个?(横着印的),所以印出来是不一样的。

  3、幼儿操作。

  师:你们也来试试,印在卡片纸的第一页上吧,赶快试试吧!

  三、想象并添

  1、第一次并添画

  (1)教师示范一个指印的添画,引导幼儿想象。

  师:印好了吗,快点来看顾老师要变魔术了!***我要变魔术咯!这两个圆形的指印让我想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拿出笔,边说边添。)我要让它变变变,变成什么了?(滑滑梯、小勺)还像什么?我看呀,还像一根火柴棒、一个篮球架、还像一个音符,你们觉得呢?再变变变,又变成什么了?(一个小人)师:我添上了一根线就把一个指印变成了一个滑滑梯、小勺,我又添了几笔就把一个指印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人,真好玩!

  师:小朋友想想、简单的添上一笔或几笔你能把一个指印变成什么?

  师:你来说***,***你来试试,你、你、你。

  (2)幼儿添画,教师引导。

  师:哦,原来我们只要简单地添上一笔或几笔,就能把一个指印变成这么多有趣的东西,那让我们也来做一回魔术师,在指印上添上几笔把你们想的变出来,好吗?记住了哦是简单的添上一笔或几笔,快去试试吧!

  (3)幼儿介绍一个指印的添画。

  师:都变出来了吗?(在收起来的时候拿两副作品)我们一起看看大家都变出了什么?一起说变变变,(视频展示)***变出了什么?这是***变的,变出了什么?还有谁谁愿意把你变的展示给大家看看?我请***,你把指印变成了什么?(视频展示)

  2、第二次想象并添画

  (1)重点讨论两个指印的组合添画。

  师:(老师走到***处)我还发现***把两个指印连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小动物,(视频展示)看看,变成了什么?(视频展示)圆圆的脑袋和身体,真像!***你真棒!

  A、连在一起的两个指印师:***把两个指印印在一起变成了小鸡,你们可以把两个连在一起的指印变成什么?他们是这样连的:(手指视频)想想看。师:你来变变看(生添画)我帮你变。

  B、不连在一起的两个指印师:两个连在一起的指印可以变成……那么,如果两个指印不连在一起,他们是这样的:(手指视频)你又可以把它变成什么?

  (2)简单讨论多个指印的组合添画。

  师:刚才我们把两个指印连在一起变成了许多东西,那可不可以把三个四个、五个、甚至很多个指印放在一起变成一样东西?(光说不画)师:请你说说看。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个小朋友把变成了毛毛虫,看,有趣吗?

  (3)幼儿进行两个指印或多个指印的添画。

  师:我知道小朋友想得都很有趣,把卡片纸打开,想一想要变什么,需要几个指印,再印上指印,把它变出来,开始吧。

  3、幼儿交流自己的指印想象画。

  师:谁来说说你用几个指印,变出了什么?我发现你们都想来说,那就去说给客人老师听吧。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20、中班教案《吃西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休止符“0”,知道休止符“0”的出现表示停止。

  2、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

  3、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认识休止符“0”,知道休止符“0”的出现表示停止。

  活动难点:

  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

活动准备:

  1、音乐《大鼓和小鼓》

  2、自制音乐图谱《吃西瓜》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小朋友,夏天天气很热的时候,你最想吃什么东西呢?(西瓜、冰淇淋、果冻……)

  2、老师天气热时,最喜欢吃西瓜啦。吃了西瓜很凉爽的!

  3、那你们知道怎么样挑选西瓜才好吃呢?请幼儿回答。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5、师:小朋友,选好西瓜了,怎么才能吃到西瓜呢?(切)西瓜切好了,就可以吃西瓜了(张开嘴巴吃西瓜,发出西瓜的声音)。

  6、小结:小朋友,我们吃西瓜妖经过挑西瓜、切西瓜、最后才到吃西瓜。

  过度语: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段音乐,请小朋友来听一听音乐,听听音乐里游什么特别的声音,听听音乐是怎么表现吃西瓜的。

  二、活动指导

  (一)欣赏音乐

  1、教师播放音乐

  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来听音乐。(教师跟着音乐把那些特别的声音念出来)

  2、说一说音乐

  (1)师:小朋友听了音乐,你们听到了什么特别的声音。请幼儿回答。

  (2)这些特别的声音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呢?(这些声音告诉我们怎么吃西瓜)

  (3)师小结:是的。“嘟嘟”“切切切”“吃的声音”“啧啧啧”告诉我们是怎么样吃西瓜的。

  (二)出示图谱,学习吃西瓜

  小朋友,现在我们也一起来学习吃西瓜。

  1、看图谱,和幼儿一起来解读图谱。

  2、讲解“0”在音乐中表示休止。

  3、每讲解一句图谱,就播放音乐一起来念图谱的内容。

  4、请小朋友跟着音乐用嘴巴完整地表演一次吃西瓜的经过。(可幼儿表演的情况再来一次)

  (三)创编动作

  刚才小朋友用嘴巴来表演吃西瓜的经过,嗯,除了用嘴巴来表演外,开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呢?

  1、 引导幼儿说出每个动作,并示范自己的动作。

  如:挑西瓜用手拍拍头;切西瓜用手当刀切在手臂上;吃西瓜左右手拿着西瓜,左边咬一口,右边咬一口;好吃点头来表示。

  2、使用幼儿示范的动作,按音乐节奏一边念一边做动作。

  3、再次播放音乐表演吃西瓜的经过。

  4、做音乐游戏:围成一个大圆圈,把自己当成大西瓜,然后把西瓜吃掉。

  三、活动结束

  师幼一起围成大西瓜,然后吃西瓜。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不是用本班的幼儿来上的,对幼儿的已有经验不了解。所以重点认识休止符“0”,知道休止符“0”的出现表示停止。把重点设得太简单了,当提问到“0”在音乐里表示什么,幼儿能很快的回答出来。而难点已基本突破,幼儿能自己编动作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

  可是,在引导幼儿怎么样才能吃到好吃熟的西瓜这一环节,由于我的引导语用的不好,幼儿很难说出什么样的西瓜才是好吃的。

21、中班教案《黄雨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关注画面细节,并猜测黄雨伞一路上所发生的故事情节。

  2.大胆想象,体验共同阅读的乐趣。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黄雨伞》PPT,黄雨伞和蓝雨伞各一把

活动过程:

  一、 仔细观察封面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看看你从在封面上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颜色的雨伞?

  2.为什么要撑伞?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雨?

  3.黄雨伞下会是谁呢?都有可能,那我们就先叫他黄雨伞吧

  4.你猜猜黄雨伞要去哪里?去干什么?

  二、共同阅读绘本PPT画面。

  1.你看到了什么?

  2.黄雨伞碰到了谁?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

  3.请幼儿跟边上的好朋友说说,再请2组幼儿来表演。

  4.她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又遇到了谁?

  5.这次她们又来到了什么地方,猜猜红雨伞和黄雨伞在说什么?

  6.她们又来到了哪里?他们会不会去玩,为什么?

  7.这是什么地方?看看这条路和前面看到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从什么地方也看到过这样的路?

  8.他们现在走在哪里?是往上走还是往下走,你怎么看出来的?

  9.她们为什么停下来了?

  10.她们来到了哪里?你觉得这里的楼房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的?

  11.她们在干什么?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她们这样过马路对吗?

  12.这么多的雨伞,她们可能来到了哪里?

  三、讨论交流,并给书本取名字。

  1.你们喜欢这本书吗?为什么?

  2.你能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吗?

  3.诵读书名和了解书的作者。

活动延伸:

  1.漂流图书,亲子阅读,无字书故事创编。

  2.设计表格:让幼儿回家选择一个最喜欢的画面,说说黄雨伞在干什么?可能在说什么?想什么?让家长协助记录。

活动反思:

  真是凑巧,当我们将开展《黄雨伞》的教学活动前一天,天空就下起了雨,所以在活动前给家长发了短信,使家长对我们的绘本阅读《黄雨伞》的价值取向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就是怀着积极的心态,用心去体会,下雨天也是很美好的、快乐的。

  放学时又和孩子谈话,让他们在回家的路上看看雨伞的颜色,伞下的人在干什么、说什么?听听下雨的声音,看看下雨的天空,周围的风景等?

  在第二天的晨间谈话时,我让幼儿欣赏背景音乐,大胆联想,并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成了表演弹钢琴的游戏,孩子们兴致非常高,他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或舒缓,或跳跃,或急促;他们随着音的高低,忽上、忽下,或一只手上一只手下,动作优美,神情投入,表演非常逼真。

  在阅读活动中幼儿思维很活跃,观察很细致,联想很丰富。此外,对于撑伞表演也非常感兴趣,有的说:交个朋友吧,交个朋友吧!有的说:你好,我们一起走吧,有的说:你好,我们一起去买拼装车吧;有的说:我们一起去买玩具吧……

  而且师在活动中,教师也有整合的理念,把情感的(朋友很多很快乐,下雨天撑着美丽的小伞很快乐)、认知的(各种颜色、伞的数量、游乐玩具、伞的收放等)安全的、自我保护的(遵守交通规则、走斑马线等)、语言的(一些好的词语:毛毛雨、嘀滴答嗒、沙沙沙、嘶嘶嘶、高楼大厦、灰暗、鲜艳)等融合渗透在一起,促进了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22、中班教案《编车牌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数字排列组合规律,并尝试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2、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初步了解车牌的重要性。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汽车图片(两张红色汽车图,一张黄色汽车图,六张汽车图片)。

  2、两人一套数卡。

  3、铅笔和白纸。

活动重难点:

  掌握数字不同的排列组合 。

  能对给定的三个数字进行6种不同的排列组合 。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师;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汽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在马路上很快的找出自己家的车子呢?

  2、师:除了分辨汽车上的牌子、外形和颜色,还能用什么办法找出自己家的车子?(引出车牌号)

  3、师:什么是车牌号呢?

  4、师:小兔宝宝家门口停着2辆车子,它认不出自己家的车子来了(牌子、颜色和外形都一样),请小朋友帮一帮看看这2辆车子有什么地方是不同的?

  5、师:小兔突然想起来了,它家的车牌号是681,那请小朋友找出这辆车子,(数字排列是从左到右的)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要想找到自己家的车,看来非得要看车牌号才能知道。

  二、猜车牌号,学习三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师:兔宝宝的问题解决了,可是兔宝宝的爸爸又有麻烦了,它们家今天又买了一辆新车,可是还没有车牌号,现在请你们来帮忙用1、2、3这三个数字给车子编上车牌号,车牌号上的每个数字只能出现一次,现在谁来试一试呢?(请几名幼儿上来操作数字卡)

  2、师: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一共有哪些车牌号?(教师记录车牌号)

  师总:这些车的车牌号排列是有规律的,如果开头的数字宝宝是1,接下里跟它排队的有2和3,还有是3和2,也就是123和132这两个车牌号,那要开头的数字宝宝是2,有213和231这两个车牌号,开头的数字是3,有312和321连个车牌号,3个数字排列一共有6个不同的车牌号。

  三、编车牌号

  1、幼儿两人结对合作,用三张数字进行排列组合。

  师:老师这里有几辆车子,但是它们都没有车牌号,现在请你们试一试用数字4 5 6给它们编车牌号,每个数字只能出现一次。

  师:现在请小朋友两个人之间相互合作,1个小朋友摆数卡,另1个小朋友记录这些车牌号。

  2、师:现在请把写好的车牌号交给老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车牌号有没有重复的?还有不一样的车牌号吗?

  3、把开头数字相同的两组车牌号摆在一起,让幼儿寻找数字排列组合的规律。

  师:让我们一起把这些车牌号贴到每辆车上吧。

  四、探索车牌的秘密:汉字、英文字母、颜色

  看来,车牌不仅字、字母可以不同,颜色也可以不同。今天回家的路上可以仔细看看,车牌还有哪些地方不一样,明天再来和好朋友交流。

  五、活动总结

  1、师:现在这么多的车子都有车牌号了,我们可以很快在大街上找出这些车子了。

  2、师:现在我们出去看一看,为那些刚买的汽车业编上车牌号吧。

  3、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他们都很认真的在编车牌号,数学活动中引导小朋友探索数字排列组合规律,并尝试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同时引导幼儿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活动中,首先引导孩子们思考:除了分辨汽车的牌子、外形和颜色,还能用什么方法很快找到自己的车?小朋友纷纷发言,能干的小朋友想到了可以看车牌号。

  好多小朋友都对编车牌号产生了兴趣,他们又利用其它的三个数字进行编车牌号,有的小朋友一下子就编出了好多个车牌号码,但也有的小朋友没有理解编排的规律,仅编出了一、二个车牌号,还有的小朋友由于没有数字卡片只能看着同伴开心的操作,而自己没得尝试,希望这些小朋友的家长帮忙赶快做好一套数字卡片给小朋友在幼儿园用。

  最后,小朋友要根据自己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完成任务了。就是要给6辆不同颜色的汽车用数字4、5、6编上不同的车牌。很多掌握的好的孩子很快能完成任务,而少数孩子则在老师有指导了好几遍后还是不理解。家长可以在家里用3个数字和孩子一起做做编车牌号的游戏,看看您的孩子学会了没有?

  不足:

  对于编车牌号的要求,讲的不清楚,导致幼儿为车子编出一样的车牌号。针对这个不足之处,我的解决策略是在区域角投放若干个车牌号,让幼儿了解所有的车辆车牌号都是不一样的。

23、中班体育游戏教案《编花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练习单脚站立、单脚跳跃的动作,学习三人合作玩编花篮游戏的方法。

  2、掌握编花篮游戏的要领,初步尝试与同伴合作玩多人编花篮游戏。

  3、愉快地参加活动,体验合作玩传统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5、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热身音乐、一块平坦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幼儿随音乐在教师的带领下做热身运动。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完成一项很难的挑战,你们愿意参加吗?

  师:挑战之前我们先一起做个热身操,活动一下身体,好吗?

  二、游戏:“看谁跳得远”,练习单脚站立、单脚跳跃的方法。

  组织幼儿自由练习单脚站立、单脚跳跃的动作。

  三、学习三人玩“编花篮”游戏,掌握玩“编花篮”游戏的要领。

  师:现在我们的挑战活动正式开始,你们有信心完成吗?下面老师先介绍一下方法:

  1、请出3名幼儿示范玩编花篮游戏,先手拉手站好,其中一名孩子将自己的一只腿放在旁边自己和朋友拉着的手上,单腿站立。第二名幼儿再将自己同一方向的一条腿放在第一名幼儿的腿上,第三名幼儿也依次将腿搭在第二名幼儿的腿上,最后第一名幼儿的腿放在第三名的腿上。

  2、开始游戏,边单腿跳边唱儿歌:"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若有一个小孩的腿掉下来了,游戏必须重新开始。

  3、注意事项:在游戏时一定要注意3个人要一起匀速的跳,不能忽快忽慢,而且要做个有毅力、团结的孩子哦!

  3、幼儿自由组合学习玩编花篮游戏,老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

  4、师:刚才你们都玩了这个游戏,谁有什么问题或者困难需要我帮助的吗?

  5、解决困难,再次与同伴玩3人编花篮游戏。

  四、尝试多人玩“编花篮”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1、师:刚才我们玩了3个人编花篮游戏,你们学会玩了吗?现在你们愿意尝试玩很多人的编花篮游戏吗?

  2、将幼儿分为6组,每组幼儿为5人,开始游戏。

  3、游戏评价。

  五、放松活动,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活动四肢,使身体完全放松。

  回家和小朋友们继续玩《编花篮》的游戏。

教学反思

  快乐的童年是在游戏中度过的,没有游戏就没有快乐的童年。在 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更需要老师对他们的引导,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动作发展更完善,体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对活动过程的反思:由于我把全班幼儿分成了两个小组,所以全班的幼儿都参加了活动。一些平时不合群的幼儿也能参与到了本次活动中,孤僻行为有所改观。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得到了锻炼。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 ,我会更加细致的考虑活动的各个环节,争取把活动搞得更好。

24、中班教案《锻炼肌肉》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垫子上的活动,锻炼大肌肉的运动技能。

  2、通过活动提高身体动作协调性、灵活性,改善抗挫力。

  3、体验运动时的乐趣。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5、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垫子4块放松音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部分

  1、打招呼

  2、介绍活动场地,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3、热身活动

  肩部、头部、手腕、手臂、腰、膝盖、腿(动作跟着教师的节奏由慢到快)

  (二)活动中间部分

  垫子上的游戏:

  师:今天我们要和垫子一起做游戏,刚开始的时候你会很喜欢它,不过后来你也许会觉得有点怕他,但是我想咱们都是勇敢的宝宝,遇到困难一定能够克服掉,是吗?

  1、学习俯卧、侧卧、仰卧

  介绍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

  (1)俯卧:幼儿站在垫子后面,成横排,身体面向前面,向前看齐(手臂前伸),手掌竖立,手臂自然弯曲,膝盖弯曲,在老师的口令下向前俯卧在前面的垫子上。(练习2次)

  (2)侧卧:在横排的基础上,集体向左向右转,把靠近垫子的手臂自然弯曲伸直,前面的手在胸前竖立,在教师的口令带领下,学习练习左右侧卧。

  (3)仰卧:幼儿横排站在垫子后面,身体被朝前,撑起手臂和手掌,双腿自然弯曲,在教师的口令带领下练习仰卧。

  2、巧妙过垫子

  转变垫子摆放方式

  (1)师:接下来要考考大家的智慧了,在我们面前有两排垫子,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只要从垫子上过去就可以,但是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后面的小朋友要和前面小朋友的方法尽量不一样。给大家10秒钟考虑,请第一组(2个人一组)孩子做好准备。教师走过垫子给孩子做示范。

  (2)教师引导每一组的孩子尽量用不一样的方法通过垫子,对有好的想法的孩子及时给予表扬。

  3、垫子上的搏击

  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变换垫子的摆放位置和方式。

  师: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场摔跤比赛。

  教师讲解摔跤的比赛规则,并和一名配班教师进行示范演练。

  按比赛顺序请出比赛运动员,进行摔跤比赛。中间做改变,有两人比赛,变成4人比赛,在这时做游戏规则强调。

  赛后教师做小结:今天的摔跤比赛是用来锻炼身体的,在平时能不能这样去打人,或者推别人。我们都是一个班的小朋友,每天都要开开心心的在一起。

  4、快乐三明治

  师:接下来的这个游戏是练习孩子们的反应能力的,看谁反应快,跑的也快,但是也要注意安全。

  教师重新摆放垫子,用一块大一点的垫子做为一面墙,孩子站在墙前,在教师3声口令后,快速跑过垫子,否则就被压在老师的垫子下面了,就做成了“三明治”。

  游戏开始,每一次4个孩子,提醒孩子注意活动的安全。

  (三)活动结束部分

  跟着海浪声一起躺在垫子上做最舒服的放松动作。

【活动反思】

  通过尝试垫子的多种玩法,发展幼儿的走、跑、跳、爬、钻等基本动作,并且在尝试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我在设计活动时,主要设计了4个游戏。这4个游戏有简单到复杂,也可以独立成一体,由孩子刚开始的喜欢到后来的有点点怕,再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勇敢的克服掉,可以说每一个游戏都给孩子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让孩子们无论在身体但肌肉的锻炼上,还是抗挫力,以及人格的将抗发展都有很大的进步。

25、中班教案《芭蕉扇》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芭蕉扇带来的乐趣,增加语言活动兴趣。

  2、了解芭蕉扇的超凡能力。

  3、尝试仿编、创编儿歌。

  4、培养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6、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熟悉《芭蕉扇》的故事

  2、课件、大芭蕉扇一把、小芭蕉扇若干。图片1 2幅。

  3、创设《西游记》故事情节环境。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还记得《火焰山》的故事吗?铁扇公主有一把神奇的扇子叫什么?”芭蕉扇非常厉害,它有什么超凡能力呢?(幼儿回答:能生风、能下雨,能灭火。)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铁扇公主不愿意,一挥扇子就把孙悟空扇走了十万八千里之外,如果你得到了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你想用这把神奇的扇子把什么东西扇过来?

  二、展开

  1、老师把芭蕉扇的超凡能力编成了一首儿歌,请大家欣赏。

  芭蕉扇

  扇一扇,扇一扇,铁扇公主芭蕉扇;

  一扇能生风,二扇乌云来;

  三扇下起雨,四扇能灭火;

  扇一扇,扇一扇,超凡能力手中现。

  2、你喜欢芭蕉扇的哪种超凡能力?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4幅图片

  3、幼儿看图片与教师一起朗诵诗歌。

  4、教师出示芭蕉扇,幼儿看图片仿编儿歌。

  “今天老师借来了芭蕉扇,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它还有什么超凡能力?”

  第一组教师结合PPT扇出春夏秋冬4幅季节图片,幼儿仿编童谣。

  第二组请一名幼儿结合PPT扇出小猫、小鸭、小羊、小狗4幅动物图片,幼儿仿编童谣。

  第三组请一名幼儿结合PPT扇出汽车、火车、轮船、飞机、4幅图片,幼儿仿编童谣。

  5、请幼儿发挥想象,每人仿编一首童谣朗诵给大家听,并奖励芭蕉扇一把。

  三、结束

  让我们一起去院子里试一试芭蕉扇还有什么超凡能力?

活动反思:

  本次童谣仿编活动,幼儿始终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轻松自由。幼儿通过童谣导入,过渡自然,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积极性。充分激发了幼儿潜在能力,使幼儿在原童谣的基础上,仿编出大量新颖、独特的新童谣,开发了幼儿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6、中班教案《板凳游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板凳游戏进一步培养幼儿活泼开朗、自信大方的个性。

  2、进一步锻炼、发展幼儿的动协调能力。

  3、发展幼儿的创造性、锻炼幼儿大胆勇敢的品质。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把塑料椅凳(四条腿,无靠背)

  2、长2米,宽1、5米的较厚体育运动软垫2个。

  3、 进行曲音乐、动物模仿操音乐。

  4、 活动得到本班其他配班老师的支持。

活动过程

  引题部分

  1、幼儿右手抱椅凳听《进行曲》的音乐入室。行进中自然成体操队形。

  2、组织幼儿复习小动物模仿操。

  师:小动物模仿操小朋友还记得吗?

  幼:记得。

  幼:老师,我想站在小板凳上做动物模仿操!

  幼:噢,我也想。

  师:大家觉得他的主意怎么样?

  幼:噢,可以站在凳子上了,太好了……

  师:好,我们轻轻站上来,大家可要注意掌握好平衡。要是掉下来了怎么办呢?

  幼:可以再站上来。

  幼:不能太紧张要不也会掉下来的……

  幼:一只脚站的时候很容易摔倒的,最好两只脚都站在凳子上。

  (教师倾听、微笑、默许……)

  师: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做操吧,动作可以稍轻一点。(幼儿听音乐做模仿操一遍)

  师:刚才我们在凳子上做操了,小朋友心里有什么感觉?

  幼:我很高兴的!

  幼:我觉得自己又长大了。

  幼:感觉腿有点酸酸的。

  幼:开始有一点点的害怕,后来不害怕了。

  幼:我觉得自己比以前高了……

  基本部分

  1、 引导幼儿利用板凳创造性的游戏。

  师:刚才小朋友在板凳上做操了。其实还有许多可以和板凳一起做的游戏呢,我们一起来玩。有新的玩法要记得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幼:我趴在凳子上伸开胳膊我就是大老鹰了。

  幼:我让小凳子当我的小舞台。

  幼:我绕着小凳子转圈玩。

  幼:我可以从小凳子的这边跳到那边去。

  幼:我的手从小凳子的下边慢慢过就像火车钻山洞。

  幼:我把小椅凳放到头上练习平衡。

  幼:我拉着小椅凳在地上走,象开车一样……

  师:小朋友们玩的太好了,以后发现还有别的新玩法也要记得和老师、小朋友们一起分享。

  2、 组织幼儿玩集体的板凳游戏。

  (1)穿过森林。

  幼儿排一队在间隔1米的树林(椅凳做树)里沿“S”形路线穿梭。

  (2)过段桥。

  幼儿排一队一个跟一个在间隔20公分的断桥(小椅凳做桥面)上走过。

  幼:老师我不敢走。

  师:没关系,勇敢一点,看看别人是怎样走的。来,我们一起走过去。

  (3)乌龟爬。

  幼儿在连接起来的凳面上爬过。

  师:爬的时候感觉一下,怎样才能爬的又快又稳。

  幼:身体要收拢,要不就会掉下来。

  幼:动作要轻,要不小凳子会翻过来的。

  幼:眼睛要看着前面,往前爬才能走的快……

  (4)小伞兵。(幼儿练习从50——100公分的高度往下跳。)

  师:我们怎样让我们的小凳子变的高一点呢?

  幼:可以把凳子插起来,就慢慢变高了。

  幼:我们来试一试。

  幼:好。大家快搬椅子过来。

  师:呀,这么高了,我们来做小伞兵好吗?

  幼:好的。(教师帮助幼儿从50公分的高度跳到体育垫上)

  师:我们的小伞兵还可以从更高的地方往下跳吗?

  幼:好。

  幼:老师我们想试一试。

  师:那我们动手把跳伞台加高吧。(幼儿从80公分高度和100公分高度跳下)

  幼:好高呀。

  幼:感觉今天我也很勇敢的

  幼:呜(哭声)……老师我害怕了。

  师:快过来在这边休息,让其他小朋友跳。

  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玩了板凳游戏,大家都累了,我们一起把小板凳送回家,然后去洗手、喝水,然后休息一下。

教学反思

  幼儿活动过程中兴趣与积极性。

  从幼儿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分析:大部分幼儿对游戏活动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自然轻松。孩子们很喜欢教师在引导语言中用“玩”这个字眼,听到老师说要让大家一起来“玩”,孩子们表现出了异常的兴奋和创意,语言表达的积极性也比往常高了许多,这时,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频率也大幅度的提高了。

  在幼儿提出想站上凳面做操时,教师及时的给予支持和满足,能较好的体现新课程中教师是学生探索道路上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和游戏的伙伴的观念。

  基本部分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和板凳一起游戏,孩子们表现出了较高的创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

  游戏目标的达成。

  幼儿通过创造性的游戏以及集体的板凳游戏,较好的锻炼了协调、平衡、跳跃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合作、适度等待、坚强勇敢等品质。同时,站在板凳上做操和从高处往下跳游戏情境也给幼儿创造了体验“刺激”、挑战自我的好机会。

  游戏活动中有引发反思的不足之处:

  1、集体游戏“穿过森林”“过断桥”以及“乌龟爬”时幼儿均应分成两队或三队。原活动设计中安排幼儿站一队,是有意识的想锻炼幼儿的等待与合作能力,但实践过程中发现幼儿等待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孩子充分的探索和体验。

  2、教师观察、分析、特别是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还应该加强。如:发现游戏中幼儿消极等待时间有些多,后面的游戏就应该及时的调整和避免。

  3、注意处理好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整体性、融合性和平衡性。使游戏活动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相互联系,自然的融为一体。如:游戏“小伞兵”中,教师在注重跳跃技能与勇敢品质的锻炼时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情绪、情感与心理体验,导致个别孩子因惧怕哭泣。这使笔者想到:遇到有难度的活动时,可以引导和允许幼儿自主选择是否尝试,而教师也应该积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在鼓励幼儿尝试、体验的同时还应努力尊重每一位幼儿在能力与心理机制等方面的差异。

  4、活动场地的选择方面还欠妥当。木地板的硬度给幼儿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威胁如:玩板凳上游戏时,幼儿会担心从板凳上掉下来摔痛身体;扮演“小伞兵”从高处跳下时虽有保护垫,但周围的硬地板也会让孩子产生心理恐惧。本次活动若在幼儿园院落的塑胶地板上进行,则更利于营造幼儿安全的活动心理环境,促进幼儿更为投入的活动,更为充分的体验、尝试和探索。

27、中班教案《手指讲故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猜猜讲讲变化的手指造型,喜欢玩手指游戏。

  2.乐意参与手指编故事的活动,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故事情节。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乐意参与手指编故事的活动,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事先准备一则用手指表演的小故事。

活动过程

  1.玩手指.进入活动。

  (1)老师的手指会说话,你们看,是什么意思?像什么?(像小棒、像辫子……)

  (2)变变变(两根手指),像什么?(像剪刀、像燕子尾巴、像小鸡嘴巴……)

  (3)变变变(两手合成空心圆),像什么?(像房子、像桃子、像一串葡萄……)

  (4)老师做了这么多手势.你会做什么手势呢?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

  (5)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

  2.手指讲故事。

  (1)手指会变出各种东西,它还会讲故事呢。教师表演手指故事。(小白兔蹦蹦跳跳走来了,看见一块石头,从石头上跳了过去。小鸭子呷呷叫着走来了,看见石头.从石头旁边绕了过去。小山羊高高兴兴地走来了,它没有看到石头,撞了一下,摔了个大跟头.它爬了起来,一瘸一拐地走了。)

  (2)小手讲的故事好看吗?大家一起再来看看,边看边学一学,再想想小手讲的是什么故事。

  (3)大家一起做一做、说一说小手讲的故事,还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整理故事,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5)谁愿意来表演,声音要响亮。(小朋友边表演边说。)

  3.创编手指故事。

  (1)还有谁会碰到这块大石头?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用手指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请大家来猜一猜。

  (2)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我们一起来猜猜你表演的是什么意思?

  (3)那这块大石头如果一直都在路上挡着怎么办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怎么做?

  4.完整地表演手指故事。

  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的表演手指故事《路上的大石头》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让我真的是非常意外,当里全部50多个小朋友除了一个刘淇小朋友偶尔有小动作,别的朋友都是一直在全神贯注地听,学,做,没有人在自己玩或者干别的。

  当时讲完课评课时领导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自己也比较满意。

  本次活动目标完成很好,但有一个地方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错误,是评课时一位老师提出来,“呷”字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表示鸭子的叫声,应该念ɡā。而我只是根据字形就直接念yā 。这是不应该出现的,以后的备课中一定要认真,对于自己认不准的字一定要查字典。我们园长在这次活动结束后还给我们每班发了一本字典让我们有问题及时解决。

28、中班教案《学骑马》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马步、马步冲拳的基本动作,敢于、乐于向他人展示。

  2.增进耐力、反应、力量素质。

  3.激发学习武术的兴趣,弘扬和培育民族不怕苦和累的精神,提高注意力。

  4.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5.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小体操垫16块、音乐

  教学重点:头正身直,挺胸收腹,膝微内扣,脚跟外蹬。

  教学难点:眼随手走,精、气、神兼备。

活动过程:

  一、热身与导入

  游戏:开汽车

  师:我们伸出小手来做小司机,玩玩开车游戏。

  小结:我们都是文明小司机,遵守规则,注意安全真正棒,相信我们练习武术也会很棒!

  二、学练武术基本功

  1.复习拳、掌、勾、冲拳

  (1)边念口诀边练习:“掌是一扇门,拳似流星锤,勾手象鹰嘴。”

  (2)冲拳:

  复习重点:冲拳要快速有力,冲与收同时进行,冲拳时注意顺肩。

  2.马步:两脚并步直立,两手抱拳于腰际,拳心向上,眼视前方;左(右)脚向左(右)侧出一步(约三脚长的距离),脚尖向前,两腿屈膝半蹲,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两大腿接近水平,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之间。

  3.马步冲拳内容:

  (1)开步站立,双手握拳(拳心向上)抱拳于腰际,眼看前方。

  (2)马步左冲拳(立拳),眼看左拳。

  (3)还原成(1)。

  (4)马步右冲拳(立拳),眼看右拳。

  (5)还原成(1)。

  4.教法与学法:

  (1)教师做镜面、侧面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2)幼儿跟随教师口令与示范进行练习。

  (3)幼儿跟随教师口令集体练习,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动作。

  (4)师生共同练习。

  (5)幼儿二人一组自主练习,相互学习、帮助、评价,共同提高与发展,教师巡视、指导。

  (6)教师根据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中讲解,及时评价、纠错、鼓励。

  要求:动作到位、连贯、有力度。

  小结:练习武术很辛苦,我们要学会坚持,不怕苦和累。做个勇敢的武术小英雄。

  三、放松运动

  师:新年到了,敲锣打鼓真热闹,让我们敲起锣,打起鼓,迎新年。

  幼儿锤锤、拍拍、捏捏腿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的开展,我本着让孩子在轻松愉悦地氛围中,进行武术技能的练习。我的设想和感悟是:活动的热身运动设计的是“开汽车”游戏导入活动,主要有两个意图:第一,冬天户外运动较冷,孩子在室外直接运动,衣着较多,肢体动作舒展不开。其二,开汽车游戏主要是让孩子四散听口令奔跑,主要是下肢动作,起到热身和为今天学习马步做好一个前期准备。经过游戏热身运动,孩子们的肢体动作和情绪调动起来,对活动很感兴趣,有利于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基本活动部分,考虑是幼儿园武术特色课题活动,与一般的户外体育活动有所区别,有武术活动技能的连贯性因素。为此,在基本活动部分我又分复习基本动作和新授动作两项内容。复习动作时,我采用形象的语言引导孩子做所学动作,除了动作技能的掌握,还注意精气神的树立。基本动作部分,我借助于道具并采用示范、讲解、练习、同伴互督的教学策略,让孩子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孩子习武的坚持意志品质的培养。改善了学习动作的枯燥性,又发挥了同伴间互助互学的作用。方松环节,我结合综合主题教材《新年的礼物》来开展,根据班级近期内学习的主题活动中的歌曲与节奏乐《咚咚锵》,其原因是:第一,将幼儿园武术特色课与主题教学活动的一种相融;第二,选择孩子熟悉、适宜的内容,孩子更感兴趣。敲锣打鼓恰巧可以进行腿部放松的动作行为。

  有了良好的设想,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也有即兴情境效应。如:当天天气情况,阴天寒冷,风很大,道具的运用欠妥。为此,在活动中,我适当调整了方式,让立起的地垫在孩子了解下蹲的要求基础上,将地垫平铺在地练习马步,稳定了孩子的情绪。当然一节相对成熟的教学活动,需要经过反复地推敲和实践,希望我们的活动能够更深入地开展下去。

29、中班教案《石子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石头,感受石头是硬硬的,知道石子能铺成石子路。

  2、学习在不规则的图形中进行纸团印画。

  3、喜欢集体作画,能大胆,自主地作画。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石子路”图片及实物“小石子”数块。

  2、画有草地小路的画纸一张(适合15位孩子作画)。

  3、红、黄、绿、蓝颜料若干盆、旧报纸、筐子、抹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石头,引出主题

  (事先把小石子藏好)宝宝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两手碰撞小石子发出声音)(请幼儿说一说:石头、麻将、……)啊,原来是小石子啊,那小石子是怎么样的呢?(我请坐的最神气的宝宝来摸一摸,然后呀告诉我石子摸上去是怎么样的?(请幼儿摸一摸,再说说自己的感受:石子摸上去是怎么样的?)(请幼儿说:石子摸上去是硬硬的、凉凉的、有的滑滑的……并用动作表示下:触摸下脸,凉凉的、滑滑的;小石子放地板上踩一下硬硬的)

  2、知道石子能铺成石子路

  嘘,宝宝们,我们别发出声音,小石子好象在和我讲话哦!让我来听听看,小石子在说什么?(教师做听小石子说话样,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小石子刚才说啊,它也会变魔术的,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会变什么魔术呢?(想)

  (教师出示有石子路的图片)你们看,这就是小石子变的魔术,是什么呀?(一条路)这条路是用什么做成的呀?(小石子)原来很多小石子在一起就能铺成一条石子路啊,小石子真棒啊!

  3、教师示范引出——纸团印画

  真好玩呀,我也想用小石子来变小路,那我就来试试吧!、

  (教师出示画有草地小路的画纸)变出来了,变出来了,可是为什么我的石子路没有小石子变的好看呀,我的怎么没有颜色啊,呜……呜……呜……。

  宝宝们,快点帮帮我啊,用什么办法可以和这条石子路一样漂亮呢?

  (引导幼儿试着说出纸团印画)哦,用纸团蘸上喜欢的颜料在路上找相应的颜色做朋友,穿上漂亮的衣服,这样我的石子路就漂亮了,那我来试试。

  (教师示范)你们看(老师用正确的方法示范,边示范边讲解)哇!石子路真的变漂亮了,谁也想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试一试)

  提醒宝宝:我们用纸团压印时一定要印在相应颜色的小石子身上,可不能印在大树身上哦!那样小石子会伤心的哦。(教师观察,提醒宝宝在不规则的图形内压印)

  4、幼儿操作:

  教师和孩子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一边唱一边在石子路上拓印,所有的颜色宝宝都找到了自己的朋友,   哇!我的石子路终于完成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可是后面还有一条长长的石子路,还没穿上漂亮的衣服呢,我们一起去给小石子穿衣服好吗?(幼儿压印,教师放背景音乐,同时观察,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5、展示并欣赏作品

  我们漂亮的石子路终于完成啦!赶快去请后面的老师一起来参观吧!(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石子路)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孩子们不太会画圆圈,而且画的也不太密,色彩方面他们表现得很好,以后应该多在此方面加强他们的训练。

30、中班数学教案《编车牌号》含反思

  设计意图:

  生活中中班幼儿以对数字有一定的感知,但对数字的排列组合接触较少,针对这一情况,我从中班的主题活动中选择科学活动《编车牌号》,让幼儿在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排列组合的过程中,探索数字排列组合规律。运用车牌及编车牌,让幼儿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探索数字排列组合规律,并尝试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2、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初步了解车牌的重要性。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汽车图片(两张红色汽车图,一张黄色汽车图,六张汽车图片)。

  2、两人一套数卡。

  3、铅笔和白纸。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掌握数字不同的排列组合。

  活动难点:

  能对给定的三个数字进行6种不同的排列组合。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师;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汽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在马路上很快的找出自己家的车子呢?

  2、师:除了分辨汽车上的牌子、外形和颜色,还能用什么办法找出自己家的车子?(引出车牌号)

  3、师:什么是车牌号呢?

  4、师:小兔宝宝家门口停着2辆车子,它认不出自己家的车子来了(牌子、颜色和外形都一样),请小朋友帮一帮看看这2辆车子有什么地方是不同的?

  5、师:小兔突然想起来了,它家的车牌号是681,那请小朋友找出这辆车子,(数字排列是从左到右的)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要想找到自己家的车,看来非得要看车牌号才能知道。

  二、猜车牌号,学习三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师:兔宝宝的问题解决了,可是兔宝宝的爸爸又有麻烦了,它们家今天又买了一辆新车,可是还没有车牌号,现在请你们来帮忙用1、2、3这三个数字给车子编上车牌号,车牌号上的每个数字只能出现一次,现在谁来试一试呢?(请几名幼儿上来操作数字卡)

  2、师: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一共有哪些车牌号?(教师记录车牌号)

  师总:这些车的车牌号排列是有规律的,如果开头的数字宝宝是1,接下里跟它排队的有2和3,还有是3和2,也就是123和132这两个车牌号,那要开头的数字宝宝是2,有213和231这两个车牌号,开头的数字是3,有312和321连个车牌号,3个数字排列一共有6个不同的车牌号。

  三、编车牌号

  1、幼儿两人结对合作,用三张数字进行排列组合。

  师:老师这里有几辆车子,但是它们都没有车牌号,现在请你们试一试用数字4 5 6给它们编车牌号,每个数字只能出现一次。

  师:现在请小朋友两个人之间相互合作,1个小朋友摆数卡,另1个小朋友记录这些车牌号。

  2、师:现在请把写好的车牌号交给老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车牌号有没有重复的?还有不一样的车牌号吗?

  3、把开头数字相同的两组车牌号摆在一起,让幼儿寻找数字排列组合的规律。

  师:让我们一起把这些车牌号贴到每辆车上吧。

  四、探索车牌的秘密:汉字、英文字母、颜色

  看来,车牌不仅字、字母可以不同,颜色也可以不同。(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今天回家的路上可以仔细看看,车牌还有哪些地方不一样,明天再来和好朋友交流。

  五、活动总结

  1、师:现在这么多的车子都有车牌号了,我们可以很快在大街上找出这些车子了。

  2、师:现在我们出去看一看,为那些刚买的汽车业编上车牌号吧。

  3、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他们都很认真的在编车牌号,数学活动中引导小朋友探索数字排列组合规律,并尝试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同时引导幼儿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活动中,首先引导孩子们思考:除了分辨汽车的牌子、外形和颜色,还能用什么方法很快找到自己的车?小朋友纷纷发言,能干的小朋友想到了可以看车牌号。

  好多小朋友都对编车牌号产生了兴趣,他们又利用其它的三个数字进行编车牌号,有的小朋友一下子就编出了好多个车牌号码,但也有的小朋友没有理解编排的规律,仅编出了一、二个车牌号,还有的小朋友由于没有数字卡片只能看着同伴开心的操作,而自己没得尝试,希望这些小朋友的家长帮忙赶快做好一套数字卡片给小朋友在幼儿园用。

  最后,小朋友要根据自己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完成任务了。就是要给6辆不同颜色的汽车用数字4、5、6编上不同的车牌。很多掌握的好的孩子很快能完成任务,而少数孩子则在老师有指导了好几遍后还是不理解。家长可以在家里用3个数字和孩子一起做做编车牌号的游戏,看看您的孩子学会了没有?

  不足:

  对于编车牌号的要求,讲的不清楚,导致幼儿为车子编出一样的车牌号。针对这个不足之处,我的解决策略是在区域角投放若干个车牌号,让幼儿了解所有的车辆车牌号都是不一样的。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他们都很认真的在编车牌号,数学活动中引导小朋友探索数字排列组合规律,并尝试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同时引导幼儿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活动中,首先引导孩子们思考:除了分辨汽车的牌子、外形和颜色,还能用什么方法很快找到自己的车?小朋友纷纷发言,能干的小朋友想到了可以看车牌号。

  好多小朋友都对编车牌号产生了兴趣,他们又利用其它的三个数字进行编车牌号,有的小朋友一下子就编出了好多个车牌号码,但也有的小朋友没有理解编排的规律,仅编出了一、二个车牌号,还有的小朋友由于没有数字卡片只能看着同伴开心的操作,而自己没得尝试,希望这些小朋友的家长帮忙赶快做好一套数字卡片给小朋友在幼儿园用。

  最后,小朋友要根据自己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完成任务了。就是要给6辆不同颜色的汽车用数字4、5、6编上不同的车牌。很多掌握的好的孩子很快能完成任务,而少数孩子则在老师有指导了好几遍后还是不理解。家长可以在家里用3个数字和孩子一起做做编车牌号的游戏,看看您的孩子学会了没有?

  不足:

  对于编车牌号的要求,讲的不清楚,导致幼儿为车子编出一样的车牌号。针对这个不足之处,我的解决策略是在区域角投放若干个车牌号,让幼儿了解所有的车辆车牌号都是不一样的。

31、中班教案《小青蛙运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青蛙吃蚊子、苍蝇、蝗虫、青虫等害虫,培养幼儿保护小动物的意识及情感。

  2、引导幼儿学习双脚立定跳和纵跳触物,发展跳跃的能力及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乐于帮助他人的情感。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5、尝试用较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乐意大胆地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24---26片荷叶、32个害虫袋子、2面旗子、2个大网、2根平衡木、障碍物若干、青蛙手牌16个。

活动过程:

  一、列队练习。

  请幼儿开火车去大森游玩。

  二、韵律操:《快乐小青蛙》

  1、教师戴上青蛙吊牌变身成青蛙老师和孩子们打招呼。

  2、请幼儿说说为什么喜欢青蛙。它是怎样跳的?小青蛙在小河里会在怎么样?

  3、请幼儿自由选小青蛙吊牌并每人一片荷叶,变身青蛙和老师一起做韵律操。

  三、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并练习青蛙跳(双脚立定跳)。

  1、请幼儿自主探索在荷叶上青蛙的各种跳法,并请幼儿示范。

  2、教师交待规则,引导幼儿自主摆放荷叶探索新的跳法,并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小结青蛙跳的各种法式方法。

  四、游戏:《小青蛙运输队》

  1、教师请小青蛙们帮助青蛙阿姨、青蛙叔叔爷爷奶奶们运输装有害虫的袋子。

  2、教师交待游戏规则,说明地情。运完害虫后的小青蛙们可获得一只害虫的奖励并回到自己的荷叶上练习捉害虫。(练习纵跳触物)

  3、教师示范后,开始游戏。

  4、请幼儿说说青蛙会捉哪些害虫。

  5、教师小结青蛙会捉哪些害虫,培养幼儿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五、放松活动。(放轻音乐)

  六、开火车回教室。

活动反思:

  在《小青蛙运输队》体育教学活动中,整堂课都是以故事的情境导入和贯穿。而活动的目标是幼儿通过练习双脚连续的向前跳,从而发展他们的跳跃能力。在这节体育课中孩子们大多数都完成了教学上所要求的目标。孩子的课堂体育气氛很活跃,由于整节课都是围绕着小青蛙如何去捉害虫和在路上遇到什么危险这样的一个故事情境的表演,所以环节与环节之间都是很紧扣一起的,都是环环递进的,但是活动中还是存在这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还是应该把韵律操放在练习捉害虫这一环节的前面,青蛙头饰之前就带好。我本想有点神秘感但不方便让费时间。在练跳跃本领是孩子特别的喜欢这个环节中,然而我给孩子的荷叶还是少了。但是孩子的的脸上表现的是意犹未尽的表情,所以在这环节上我应该多给予孩子玩几次游戏的机会,这样也可以加强海子练习双脚连续向前跳的本领,而这环节也应该是重点环节。还有让我反思的就是小青蛙捉害虫比赛这环节,在这环节中我我是请孩子们从荷叶上跳过去捉害虫,孩子们就一个接一个的开始跳过去捉害虫,其中许多犯规的行为如:没有跳起来等等。我在想是否让一位幼儿捉到害虫后跑回来拍下个小朋友的手,下个小朋友才去捉害虫,看谁的跳的速度最快两两比赛的好。这样孩子们看的清楚别的小朋友的这样跳的,也不会着急的不遵守规则了。

  通过这节活动,我又有了不少的收获,同时也让我反思了很多,我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这样我写教案时就会注意很多我平时忽略的细节。我要多锻炼我的口语,能直接导入课题引起孩子兴趣是我一直对自己的要求,要有一定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32、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编号》含反思

活动目标:

  启发幼儿学习正逆排序并说出序号,体会量与序数的关系。

  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每组一套1~5的数字卡片。让幼儿自愿结合,每组5人,要高矮不同。

  2.周围环境中有适于幼儿按大小排序的物体。每人一套l~5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活动(一)小朋友排队编号

  1.排队编号。请幼儿从矮到高排队编号。教师交代:每组幼儿从矮到高排队后,报数编号,每人按编号领取相应的数字卡片。幼儿分组排队编号并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这队小朋友是怎么排的队?自己排在第几?其他人排在第几?”

  2.从高到矮排队编号,方法同上。

  3.幼儿讨论。教师提问:“两次排队有什么不同?你都排在第几个?为什么?如:从矮到高排,明明排第1,从高到矮排,明明排第5。明明两次排队位置不同,这是为什么?”

活动(二)给物品编号

  1.幼儿操作

  教师请每个幼儿自由选5件同一种大小不同的物品。根据教师的要求,给自己所选物品按大小进行正逆排队编号。每次排队后,按编号给每个物品对应一张数字卡片。

  2.讨论交流

教师提问:

  你找的是什么物品?它的编号是几?排在第几个?你是怎么给它们排队编号的?经过正逆两次排队,同一件物品都排在第几?为什么?

建议:

  教师可根据本班情况,让幼儿按量的不同属性给物品排队编号。如找长短不同的物品,也可以找高矮、宽窄、厚薄、粗细等不同的物品,按量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编号。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33、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手指印画》含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指印的添画,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对创造性艺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视频转换仪、印泥、抹布,卡片纸、勾线笔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有这么多客人老师来看我们小朋友上课呀,来,赶快和客人老师打声招呼,客人老师好!好,赶快找个位子坐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个手指游戏吧!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娃娃开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娃娃打电话;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娃娃吃饼干;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娃娃写大字。

  二、印指印

  1、出示印泥,引起兴趣。

  师:猜一猜,这是什么呀?(印泥)这是我们玩印章的印泥。今天我们就用它来印指印。

  2、教师示范指纹印的步骤,提出要求。

  师:用一个手指头,其他手指不要弄脏了,待会儿我们还要画画呢!我呢就选大拇指,蘸上印泥,印在纸上,轻轻往下压一压,不要移动哦,不然印出来的指印就会不清楚了。

  师:一个圆圆的指印出来了,真有趣!(高兴拍手)让我再来印一个吧!蘸上印泥,印在纸上,轻轻往下压一压,印完了。(边擦手边走)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两个指印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手势)椭圆形的,一个是圆圆的,圆圆的这个是我竖着印的,椭圆形的这个?(横着印的),所以印出来是不一样的。

  3、幼儿操作。

  师:你们也来试试,印在卡片纸的第一页上吧,赶快试试吧!

  三、想象并添

  1、第一次并添画

  (1)教师示范一个指印的添画,引导幼儿想象。

  师:印好了吗,快点来看顾老师要变魔术了!***我要变魔术咯!这两个圆形的指印让我想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拿出笔,边说边添。)我要让它变变变,变成什么了?(滑滑梯、小勺)还像什么?我看呀,还像一根火柴棒、一个篮球架、还像一个音符,你们觉得呢?再变变变,又变成什么了?"出自:屈;老.师"(一个小人)师:我添上了一根线就把一个指印变成了一个滑滑梯、小勺,我又添了几笔就把一个指印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人,真好玩!

  师:小朋友想想、简单的添上一笔或几笔你能把一个指印变成什么?

  师:你来说***,***你来试试,你、你、你。

  (2)幼儿添画,教师引导。

  师:哦,原来我们只要简单地添上一笔或几笔,就能把一个指印变成这么多有趣的东西,那让我们也来做一回魔术师,在指印上添上几笔把你们想的变出来,好吗?记住了哦是简单的添上一笔或几笔,快去试试吧!

  (3)幼儿介绍一个指印的添画。

  师:都变出来了吗?(在收起来的时候拿两副作品)我们一起看看大家都变出了什么?一起说变变变,(视频展示)***变出了什么?这是***变的,变出了什么?还有谁谁愿意把你变的展示给大家看看?我请***,你把指印变成了什么?(视频展示)

  2、第二次想象并添画

  (1)重点讨论两个指印的组合添画。

  师:(老师走到***处)我还发现***把两个指印连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小动物,(视频展示)看看,变成了什么?(视频展示)圆圆的脑袋和身体,真像!***你真棒!

  A、连在一起的两个指印师:***把两个指印印在一起变成了小鸡,你们可以把两个连在一起的指印变成什么?他们是这样连的:(手指视频)想想看。师:你来变变看(生添画)我帮你变。

  B、不连在一起的两个指印师:两个连在一起的指印可以变成……那么,如果两个指印不连在一起,他们是这样的:(手指视频)你又可以把它变成什么?

  (2)简单讨论多个指印的组合添画。

  师:刚才我们把两个指印连在一起变成了许多东西,那可不可以把三个四个、五个、甚至很多个指印放在一起变成一样东西?(光说不画)师:请你说说看。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个小朋友把变成了毛毛虫,看,有趣吗?

  (3)幼儿进行两个指印或多个指印的添画。

  师:我知道小朋友想得都很有趣,把卡片纸打开,想一想要变什么,需要几个指印,再印上指印,把它变出来,开始吧。

  3、幼儿交流自己的指印想象画。

  师:谁来说说你用几个指印,变出了什么?我发现你们都想来说,那就去说给客人老师听吧。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34、中班主题教案《快乐手指谣》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很多孩子的手指灵活度不够,锻炼孩子们的手指协调能力。

  活动目标

  1、幼儿熟悉红、黄、绿、蓝四色。

  2、复习点数1——5。

  3、知道一些重要节日,如国庆节、元旦节、春节、儿童节等。

  4、发展幼儿十指协调能力。

  5、让幼儿区分“1”和“许多”。

  教学重点、难点

  1、讲好游戏规则

  2、 激发孩子的兴趣

  3、保证孩子在游戏中的安全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小朋友,你们好,把你们的头抬起来,让我看到你们漂亮的脸蛋!知道我是谁吗?真乖!今天老师来和你们一起玩游戏,小朋友们想不想和我一起玩游戏?那好,告诉我,哪个小朋友可以来拍拍我的手?我给你们带来了很多好玩的东西,看!)出示奖励品,激起幼儿爱好。(这些东西呀,老师全要送给你们,就看你们谁最棒!)

  二、 基本部分

  1、 师拿各色彩条抖动,(拿在三分之一处),问幼儿,象什么?积极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师可作适当提示,如花,什么花,漂亮的花,幼儿学习“漂亮”一词;本季节菊花开了,可引导幼儿说出菊花。

  2、 幼儿熟悉颜色(小朋友们看,这都是些什么颜色呀?)逐个拿出彩条让儿说出什么颜色

  (2)、红色:好,让幼儿找找自己身上和四周还有什么东西是红色的?鼓励幼儿大胆找,在听课的老师身上也可以找,(呀,小朋友好棒,找了这么多红色,想想看,还有什么是红色的)引导幼儿说出“火”,对幼儿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教幼儿了解火警电话“119”。

  (2)、黄色,同上。了解安全标记,如小黄帽等。

  (3)、蓝色,同上。

  (4)、绿色,同上。可出示环保标记,让幼儿了解。

  3、 师小结:(呀,这么多颜色放在一起就是五颜六色,真漂亮)

  4、 引导幼儿点数1——5,数出五根彩条,幼儿点数一次

  5、 教师说给小朋友们变一个魔术,(将彩条撕起碎片装在小蓝里),并抓起来给幼儿看,彩条变成小彩片罗,引导幼儿想: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种彩片,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撒这种彩片?如结婚、过节,过生日,兴奋时等等。

  6、 问幼儿自己想不想变魔术?将幼儿分组去撕彩条,装在篮子里。

  7、 (小朋友,你们变得很多了吗?到老师这里来,给我看看,竞赛看谁快?)(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让幼儿拿着篮子到自己身边来。

  8、 (好,小朋友,我们刚才说了那么多可以撒彩片的时候,那现在我们也来撒,好不好?)师喊结婚了,和小朋友们一起撒,又喊过节了,过生日了等,说一个就撒一次,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心情地玩,撒!

  9、 (唉,好累,好累,某老师累了,你们呢)师作很累的样子,动作尽量夸张,目的是让幼儿从兴奋的状态中停下来,(我们让小彩片也休息一下,它们也累了)

  10、 待幼儿安静下来之后,师从地上捡起一张彩片,大声问(咦!看老师捡到什么颜色的彩片了?)让幼儿找相同颜色的。目的是复习颜色。

  三、 结束部分

  (小朋友,你们今天玩得兴奋吗?,我也是,跟你们在一起,老师觉得好快乐,那现在你们和我一起跳个舞,好不好?)放音乐,师生同乐,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活动课对幼儿的作用有多么重要,孩子们在玩耍中学到知识,从知识中获得快乐。我在开展这个活动的时候,一方面忽视了反应较慢的学生,刚开始这部分学生还能跟着我的思路进行游戏,可是到了后面他们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所以有的孩子看着其他小朋友做,有的孩子在教室随意走动讲话等。另一方面就是游戏时间过于急促,很多小朋友还没有玩尽兴。下一次我还会重新和孩子们开展这个活动,我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要做到平和,冷静,随便,让幼儿感到放松,自然。2、在找颜色这一环节中,让幼儿在听课的老师中找找,我们教师可说:“呀,你真聪慧,那么我们请这位老师举起你的手,让全部小朋友都看见你漂亮的衣服)等。3、每个过程自然过渡,不必太强调幼儿遵守纪律,教师要把好度,能放得开,也能收得回。4、对幼儿出乎意料之外的回答,老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然后加以引导。

35、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手指编故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玩玩手指,创造出各种形象.并能流利、完整地说出其意义。

  2.愿意参与手指编故事的活动,能较完整地叙述自己创编的故事。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学习安静倾听、轮流讲述。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事先准备一则用手指表演的小故事。

  活动过程:

  1.玩手指.进入活动。

  (1)钱老师的手指会说话,你们看,是什么意思?像什么?(像小棒、像辫子……)

  (2)变变变(两根手指),像什么?(像剪刀、像燕子尾巴、像小鸡嘴巴……)

  (3)变变变(两手合成空心圆),像什么?(像房子、像桃子、像一串葡萄……)

  (4)钱老师做了这么多手势.你会做什么手势呢?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

  (5)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

  2.手指讲故事。

  (1)手指会变出各种东西,它还会讲故事呢。教师表演手指故事。(小白兔蹦蹦跳跳走来了,看见一块石头,从石头上跳了过去。小鸭子呷呷叫着走来了,看见石头.从石头边绕了过去。小山羊高高兴兴地走来了,它没有看到石头,撞了一下,摔了个大跟头.它爬了起来,一瘸一拐地走了。)

  (2)小手讲的故事好看吗?大家一起再来看看,边看边学一学,再想想小手讲的是什么故事。

  (3)大家一起做一做、说一说小手讲的故事,还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整理故事,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5)谁愿意来表演,声音要响亮。(小朋友边表演边说。)

  (6)有没有小朋友一起表演的。(请两名幼儿一起表演。)

  3.创编手指故事。

  (1)还有谁会碰到这块大石头?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用手指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请大家来猜一猜。(小组讨论)。

  (2)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我们一起来猜猜你表演的是什么意思?

  (3)那这块大石头如果一直都在路上挡着怎么办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怎么做?

  4.完整地表演手指故事。

  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的表演手指故事《路上的大石头》

  活动评析有人说现在的公开课简直就是一个个"活动秀"――"秀"老师的水平,"秀"幼儿的表现,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是很少有可能存在的。我们处在一线的教师关注和渴求的是实际教学的有效性,看了钱老师的《手指编故事》活动,我似乎找到了有效教学的钥匙,那就是:简单、自然、真实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需要充分发挥幼儿的兴趣和自主性,更需要教师对整个活动的把控能力,要充分发挥以幼儿为主体的特点,活动要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敢说、想说、能倾听。将手指游戏运用到讲述活动中也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产生兴趣,活动内容也较为丰富,符合教师和幼儿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但是活动中由于自己对活动过程有遗忘,导致目标三没有达成,因此在活动之前应该多准备充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36、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故事创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理解4以内物体数与量的对应。

  2. 看图创编故事,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及创造力。

  活动准备

  1. 老师提前把《我的家》幼儿用书第 10-11页的图画制成故事图卡多套。

  2. 发给每位幼儿一套1 - 4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 老师告诉幼儿“今天老师为小朋友请来了一些客人,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2. 老师出示故事图卡讲故事,并请幼儿数数图中人物的数量。例如:

  他是希希的爸爸,(问:图中有多少人?答:1 人。请幼儿举起相应的数字卡)爸爸和妈妈结婚了。"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问:图中有多少人?答:2 人。请幼儿举起相应的数字卡)妈妈生了希希,(问:现在这个家有多少人?答:3 人。请幼儿举起相应的数字卡)后来家里又来了姨妈的孩子,一个小妹妹。(问:现在希希的家有多少人?答:4 人。请幼儿举起相应的数字卡)

  3. 每组发一套图卡,请幼儿根据图卡内容合作创编新的故事。

  4. 老师帮助幼儿把人物的数量写在图卡上方,并把故事文字写在图卡下方,然后把图卡装订成书,放在图书角,让幼儿自由翻阅。

  活动评价

  能用数字1 - 4正确表示物体的数量。

  能与小朋友合作根据图卡内容创作故事。

  活动反思

  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37、幼儿园中班教案《动物的伞》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小动物寻找雨伞,萌发关爱动物的情感。

  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情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小动物寻找雨伞,萌发关爱动物的情感。教学挂图《动物的伞》、幼儿用书《动物的伞》

  [活动步骤]

  一、谈话引出

  下雨了,你怎么样才不会让自己被雨淋湿呢?

  二、为动物朋友找伞

  1、激起帮助动物的愿望

  师:我们都有自己的雨伞,可小动物们也想有一把伞,你们有办法吗?。(出示各种小动物的贴绒)

  2、引导幼儿说,为燕子找大树做雨伞、为青蛙找荷叶当雨伞等。

  三、学习儿歌

  1、完整欣赏教师念诗歌一遍,请幼儿给诗歌起个好听的名字。(根据幼儿的多种回答,选择一较合适的名字为题目)

  2、幼儿看图学念诗歌一遍,重点能正确念好动词。

  3、幼儿边学念诗歌边表演动作一遍。

  4、师生(教师做“雨伞”,幼儿做各种“动物”)边表演边学念诗歌,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感受(集体、分组等方式)。

  5、我们一起帮助小动物们找到了伞,小动物真高兴,谢谢大家!

  附:《动物的伞》 作者:陆蔚

  哗啦,哗啦,下雨了;

  燕子飞到树枝上,大树伞!

  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伞!

  青蛙举起了荷叶,荷叶伞!

  小鸡钻进妈妈的翅膀,妈妈伞!

  瓢虫飞到花瓣下,花瓣伞!

  小动物们有了伞,再也不怕被雨淋!

  活动反思:

  《动物的伞》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诗歌运用质朴的语言,分别描绘了小鸟、蚂蚁、青蛙、瓢虫、乌龟、这些小动物在遇到下雨时,开动脑筋想出的各种躲雨好办法,这些小动物恰似一群天真、活泼、好动的孩子,充满了无限的欢乐和生机,这样的内容无疑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

  从活动中看到孩子们的词汇量较少,从而阻碍了孩子的表达。因此在活动中,还是教师说得太多。此外,孩子们的倾听能力还有待加强,今后要多为他们创造说话的气氛,让每一位孩子都具有自我表现和创造的空间,用简练的语言引导和鼓励幼儿学习用清晰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进而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个别孩子的表现欲很强,如:田田、凯凯、文文、果果等,这些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强,但语句不太顺畅,不太连贯,这也是在今后要加强的。

  中班幼儿有意注意已经开始萌发,对外界新鲜的刺激能产生兴趣,容易进入情境中。因此活动最后如果能利用头饰和道具并布置相应的场景,其效果会更好,这样不仅可以引起更浓的参与兴趣,还能让他们在游戏中再次深入理解儿歌的内容。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觉得我应该从讲故事开始,先丰富孩子们的词汇量,由词语开始,逐渐向句子发展,引导孩子们用原有的经验和当前的学习内容更好的相结合,学会灵活运用字、词、句,最终培养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与自信。

38、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听声音编故事》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听声音创编故事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到创编的乐趣;

  2.能按照声音的线索创编合理的故事情节,并能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3.逐步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按照声音的线索创编合理的故事情节

  难点: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一个完整故事具备的要素;

  (2)通过配音活动对声音与故事的关系有初步的了解。

  2.物质准备:

  (1)音像材料:声音故事(笑、哭、鞋走路、笑的声音)

  (2)记录材料:记录情节线索的记录表格、水彩笔;黑板;

  (3)展示材料:展板、胶条机。

  活动过程

  (一)引入。激发幼儿兴趣和挑战欲望。

  教师:“幼儿园要举行讲故事大赛,这次讲故事要求跟以前不一样,是先听一段声音再讲一段故事,咱们班想不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二)听声音,记录声音。

  教师:“故事里面有什么声音”

  小结:“故事里面先是一个笑的声音,然后又是一个哭的声音,后来又来一个人走路的声音,最后又是一个笑的声音。”

  (三)根据声音先后线索,分析故事情节,为幼儿拓宽思路。

  1.分析前两个声音

  教师:“故事里的人在做什么事情哈哈哈地笑?然后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又哇哇哇地哭了?”

  2.分析后两个声音

  教师:“哒哒哒谁来了,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里面的人又哈哈哈地笑了?”

  小结:“刚才我们说得这些都可能发生在故事里面,把前面我们想得和后面我们想得放在一起,就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了”

  (四)集体创编故事,为幼儿使用记录表格及完整讲述提供示范。

  通过一起记录,一起讲述,为幼儿使用记录表格及完整讲述提供示范。

  (五)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要求:

  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2.把四个声音都要编进故事。

  3.编得故事要跟别人不一样。”

  (六)幼儿分享故事。

  教师:“原来故事不仅可以编人的故事,还可以编关于小动物的故事。”

  (教师抓住了部分幼儿的独特创意,并帮助幼儿拓宽思路。)

  (七)活动延伸。

  教师:“回去想一想能不能编出跟你现在编得不一样的新的更吸引人的故事。”

  活动总结

  本活动在选材上结合本园的园本教研-----大班学习习惯的培养,即听说读写习惯的培养。仔细听声音、读懂记录信息、记录声音故事、完整讲故事,听说读写在本活动体现得淋漓尽致。

  哭、笑是幼儿最常见的情绪,本节活动选择的声音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有话可说,为幼儿提供了大胆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的机会。通过前后声音的变化来推测故事情节顺应了幼儿积极思考的特点,有利于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在经过自己的动脑思考,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后的成功体验带给他们极大的满足和快乐。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较高,都能积极参与讨论、积极进行创编、讲述,而且创编出了切近自己生活、有创意的故事;教师能够引导幼儿切近幼儿的生活进行故事情节的创编,并能抓住幼儿创意的闪光点进行经验提升。需要提高的是:教师的语言需要精炼和准确;引导语应加强,启发式的提问再多一些。

39、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手指印画》反思

  幼儿园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手指印画》

  活动目标:

  通过指印的添画,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对创造性艺术活动的兴趣。

  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视频转换仪、印泥、抹布,卡片纸、勾线笔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有这么多客人老师来看我们小朋友上课呀,来,赶快和客人老师打声招呼,客人老师好!好,赶快找个位子坐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个手指游戏吧!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娃娃开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娃娃打电话;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娃娃吃饼干;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娃娃写大字。

  二、印指印

  1、出示印泥,引起兴趣。

  师:猜一猜,这是什么呀?(印泥)这是我们玩印章的印泥。今天我们就用它来印指印。

  2、教师示范指纹印的步骤,提出要求。

  师:用一个手指头,其他手指不要弄脏了,待会儿我们还要画画呢!我呢就选大拇指,蘸上印泥,印在纸上,轻轻往下压一压,不要移动哦,不然印出来的指印就会不清楚了。

  师:一个圆圆的指印出来了,真有趣!(高兴拍手)让我再来印一个吧!蘸上印泥,印在纸上,轻轻往下压一压,印完了。(边擦手边走)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两个指印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手势)椭圆形的,一个是圆圆的,圆圆的这个是我竖着印的,椭圆形的这个?(横着印的),所以印出来是不一样的。

  3、幼儿操作。

  师:你们也来试试,印在卡片纸的第一页上吧,赶快试试吧!

  三、想象并添

  1、第一次并添画

  (1)教师示范一个指印的添画,引导幼儿想象。

  师:印好了吗,快点来看顾老师要变魔术了!***我要变魔术咯!这两个圆形的指印让我想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拿出笔,边说边添。)我要让它变变变,变成什么了?(滑滑梯、小勺)还像什么?我看呀,还像一根火柴棒、一个篮球架、还像一个音符,你们觉得呢?再变变变,又变成什么了?(一个小人)师:我添上了一根线就把一个指印变成了一个滑滑梯、小勺,我又添了几笔就把一个指印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人,真好玩!

  师:小朋友想想、简单的添上一笔或几笔你能把一个指印变成什么?

  师:你来说***,***你来试试,你、你、你。

  (2)幼儿添画,教师引导。

  师:哦,原来我们只要简单地添上一笔或几笔,就能把一个指印变成这么多有趣的东西,那让我们也来做一回魔术师,在指印上添上几笔把你们想的变出来,好吗?记住了哦是简单的添上一笔或几笔,快去试试吧!

  (3)幼儿介绍一个指印的添画。

  师:都变出来了吗?(在收起来的时候拿两副作品)我们一起看看大家都变出了什么?一起说变变变,(视频展示)***变出了什么?这是***变的,变出了什么?还有谁谁愿意把你变的展示给大家看看?我请***,你把指印变成了什么?(视频展示)

  2、第二次想象并添画

  (1)重点讨论两个指印的组合添画。

  师:(老师走到***处)我还发现***把两个指印连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小动物,(视频展示)看看,变成了什么?(视频展示)圆圆的脑袋和身体,真像!***你真棒!

  A、连在一起的两个指印师:***把两个指印印在一起变成了小鸡,你们可以把两个连在一起的指印变成什么?他们是这样连的:(手指视频)想想看。师:你来变变看(生添画)我帮你变。

  B、不连在一起的两个指印师:两个连在一起的指印可以变成……那么,如果两个指印不连在一起,他们是这样的:(手指视频)你又可以把它变成什么?

  (2)简单讨论多个指印的组合添画。

  师:刚才我们把两个指印连在一起变成了许多东西,那可不可以把三个四个、五个、甚至很多个指印放在一起变成一样东西?(光说不画)师:请你说说看。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个小朋友把变成了毛毛虫,看,有趣吗?

  (3)幼儿进行两个指印或多个指印的添画。

  师:我知道小朋友想得都很有趣,把卡片纸打开,想一想要变什么,需要几个指印,再印上指印,把它变出来,开始吧。

  3、幼儿交流自己的指印想象画。

  师:谁来说说你用几个指印,变出了什么?我发现你们都想来说,那就去说给客人老师听吧。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