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数字》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数字》反思
1、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数字》反思
设计意图
一次,我拿着镜子从外面走进活动室,镜子的反光照在室内墙壁上,产生了光斑。孩子们不停滴追捉光斑,我一晃动镜子,光斑就跳跃移动,孩子们很好奇。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设计组织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 积极主动的探索光斑的形状、变化,产生探索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2、 乐于用语言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 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 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能探索光斑的形状,变化,用流利的语言表达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 本次活动应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室内又从户外射进来的阳光。
2、 镜子、剪刀、固体胶、铅笔、橡皮泥、纸等若干份。
3、 幼儿具备有关镜子的感性经验,并会用多种方法制作图案。
活动过程
一、 自由探索-----光斑从哪里来?
1、游戏:镜子和光。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镜子在有阳光的地方玩耍,扒光反射到天花板或墙壁上。
2、提问与交流:你是怎样玩的?这字儿亮亮的、晃动的是什么?光斑是从哪里来的?他为什么会动?
3、小结:镜子将光反射在墙壁上就会产生光斑,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二、 引导探索------光斑的形状为什么会变化?
1、墙上的光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光斑照在墙上像什么?
三、 深入探索------怎样使光斑的形状发生变化?
1、引导幼儿自由讨论。
2、幼儿操作、实验。引导幼儿将自制的各种图案或图形粘在镜子上,再玩“镜子和光”的游戏。
3幼儿相互交流发现了什么。
四、 活动延伸:
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实验:把月光、灯光作为光源,探索镜子能否制造晃动的光斑。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内容就是源于幼儿对光斑的兴趣,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兴趣的最好诱因。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以活动材料为载体,是活动步骤紧扣目标层层深入,有利于幼儿不断探索、验证。本次活动采用了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猜想、实验,相互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拓宽了幼儿的思维,发展了幼儿的多方面能力。
本次活动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活动若在室外进行,并给予幼儿更多自主的探索时间,幼儿可能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其次,可及时渗透安全教育,在探索的过程中,有个别幼儿故意将光反射到同伴的脸上,强烈的光线刺激了孩子的眼睛,这是很危险的事。当时因抓这件事,引导幼儿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向幼儿进行俺去昂教育,懂的强光对视力的影响,从而学会自我保护。
2、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昆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蟋蟀、蚂蚁等小昆虫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如蚂蚁、蜜蜂、蜘蛛、螳螂)若干。
2.幼儿学习资源③第28-29页。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头带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尺刀,小虫见了拼命逃 (打一动物)
谜底:螳螂。
2.出示蟋蟀螳螂图片,提问:蟋蟀、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
总结:蟋蟀螳螂身上都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让幼儿观察各种昆虫图片,引导说出昆虫的外形特征。通过结合图片描述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提问: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吗?他们有什么本领?是人类的好朋友吗?
总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食物少的时候大螳螂会吃掉小螳螂,螳螂妈妈还会吃掉螳螂爸爸。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欣赏儿歌进一步对昆虫特点加深印象: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来参加。头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能数错了。
5.欣赏歌曲 《虫儿飞》。
活动延伸:
结合有关昆虫的视频,观察他们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增进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兴趣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在活动中也有个别环节由于知识性强而导致部分幼儿难于理解。如何把幼儿掌握知识的环节游戏化,更好激发幼儿的兴趣,将是下一个主题中应探索的课题。
3、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陀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在转转玩玩中探索发现陀螺旋转起来后的视觉变化。
2.具有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探索的兴趣。
3.体验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的快乐。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及花纹的陀螺。
2.有一定硬度的纸板若干,剪纸、扎孔图钉、牙签、彩色笔等。
活动过程
一、 玩玩转转,让陀螺转起来
1.教师出示陀螺h
1.幼儿自由转陀螺,让幼儿仔细观察旋转前与旋转后什么发生了变化。
2.幼儿讨论自己的发现。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陀螺转起来后在视觉上的变化。
教师小结:由于陀螺转得很快看上去各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了,(教案出自:banzhuren)小块的颜色变成了圆形,看上去都是圆的。
三、制作陀螺
1.幼儿选择材料制作陀螺,告诉幼儿剪圆时注意边缘要光滑。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自己制作,装饰陀螺。
2.幼儿自由转动陀螺,发现转起来后在视觉上的变化,自由讨论交流。
3.玩玩转转,看谁的陀螺做得最好,转起来最好看,转的时间最长。
四、延伸活动:
幼儿玩自制陀螺,进一步感知陀螺的各种变化。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4、中班科学教案《不倒翁的秘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积极探索不倒翁,发现不倒翁不会倒的秘密。
2.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大胆尝试动手操作,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教具:
1.不倒翁一个。
2.自制绘画图谱(不倒翁的组成原理6张)。
3.背景音乐《不倒翁》。
学具:
大小不一的不倒翁制作材料人手一份,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的方式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应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听好了:
“圆圆的身体左右摇,你推它来我推它,推来推去它不倒。猜猜看,是什么?” (幼儿自由猜想后,教师出示不倒翁)
二.初步探索不倒翁不会倒的秘密
1.师:对了,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不倒翁,谁知道它有什么本领呢?
根据幼儿说的本领教师进行示范。(比如它不会倒) 师:好,刚才小朋友说它不会倒,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先把不倒翁摆正,这时候它是直直的,然后用手去点一下它。它就开始摇摆,可是它有没有倒呀?没有,它还是直直的。)
2.师:不倒翁真的不会倒,它一直是直直的,那小朋友有没有想过它为什么不会倒呢?不倒翁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我们来一起拆拆看好不好(打开不倒翁)首先呢,它有一个圆圆的,滑滑的底部,那我们看看这里面是什么?哦,有一块橡皮泥,这块橡皮泥是粘在中间的对不对?那如果我们把它粘在旁边会怎么样,猜猜看(往一边倒,试验)证明不倒翁里面的重物一定要粘在中间。
3.师:把底部反过来,橡皮泥不掉,果果粘不紧,又会怎么样呢?(试验)证明:中间的重物不仅要粘中间还要粘得牢牢的。
三.幼儿动手制作不倒翁,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现不倒翁的制作原理 1. 师:想不想自己来做一个不倒翁呢? 疑问1
师:讲解不倒翁的组成:一个扇形,圆圆滑滑的底部,还有一个重物,重物要放中间还要粘得牢牢的。
幼儿第一次操作完毕,将幼儿完成的不倒翁摆在前面,逐个逐个进行试验,检验幼儿做的是否成功。
(成功的不倒翁放在地上再次展示一次,师幼共同探讨为什么有的成功了有的没有成功。)
假设幼儿出现的状况:橡皮泥没有粘牢,橡皮泥没有粘在底部。(提醒幼儿,橡皮泥要粘住。仔细检查粘住了没有?)
为什么它的不倒翁有点歪我的不歪,站起来还是直直的? 教师做实验,将橡皮泥紧紧粘在不倒翁的边上,幼儿观察。
实验证明:不倒翁里面的橡皮泥不仅要紧紧的粘住,还要粘在它的底部才行。
活动延伸:
师:好的,今天回家以后,请小朋友回去探索还可不可以用其他不同的材料做不倒翁?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既有科学的探索,又有动手制作,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会比较喜欢、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在活动前我认为不倒翁应该是小朋友生活中经常玩的一种玩具,不倒翁真勇敢,我们也要学习不倒翁遇到困难继续站起来的精神。让我们和你的小伙伴介绍下你的不倒翁吧。
5、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颜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常见物体的颜色。
2.对颜色的变化感兴趣,喜欢实验活动。
3.培养和发展表现美的能力。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
1.重点是: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
2.难点是:引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颜料和调色用具。
2.活动室的布置要色彩丰富、协调。
3.各种需要涂色的画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认识颜色的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
(1).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物品中丰富多彩的颜色,并初步了解一些颜色的名称。
(2).教师让幼儿回忆观察的颜色,并出示相应的色块,让幼儿对颜色进行指认。然后谈谈最喜欢的颜色,说说什么东西和自己喜欢的颜色是相同的?
二、通过使用颜色的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熟悉颜色,体验色彩的美,引发幼儿对颜色的兴趣。
(1).涂色活动。为幼儿提供各种需要涂色的画,如树、水果、花……,然后让幼儿涂上相应的颜色,要求与实物本来的颜色相似。
(2).配色活动。鼓励幼儿在空白的树、花等图画上涂色,鼓励幼儿自己配色。活动后组织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谈谈最喜欢哪幅画的颜色。
三、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1).调色活动。让幼儿自由探索,用颜料进行调色实验,体验发现的乐趣,然后让幼儿讨论、交流调色的经验,谈谈颜色的变化。教师可示范操作实验,让幼儿发现调色的结果是丰富多彩的,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2).制作活动。让幼儿通过制作和玩七彩风轮,让幼儿产生求知的欲望。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让幼儿深刻地感受到了色彩的美。让幼儿在观察、实验中认识了几种颜色,使用颜色,并在调色活动中充分地感受到颜色的丰富多变。
色彩是直观地,如果幼儿不能有意去感受,就会视而不见,因此本人让幼儿在实验活动中去体验发现的乐趣,在调色活动中感受颜色的多变,大大地激发了幼儿对色彩的关注,同时让幼儿观察周围的东西,让幼儿对周围的色彩产生了兴趣,就能主动去认识各种颜色,在配色活动中,也让幼儿对科学的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调色、配色,幼儿兴趣浓,而且大大激发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但是在给幼儿操作调色的活动时,我没能充分地引导和组织幼儿探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现象,使得幼儿的兴趣停留在操作上,没能达到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6、中班科学教案《水的秘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无色 无味 透明的 可流动的。
2.初步了解人类与水的关系。
3.懂得保护水资源,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2)教学具准备:一次性透明水杯若干、牛奶、纯净水、豆子、水盆、PPT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谜语》
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开, 煮饭和洗衣,都得请它来.
2.出示图片《小水珠》:嗨!大家好,我是小水珠,小朋友们你们看到的水就是由我和我的小伙伴组成的。我呀有许多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呢?(想)那就一起去认识我吧!
二.认识水的特征。
1.水是无色的
教师出示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让幼儿只用眼睛看,(教案出自:教案网)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水是无色的,牛奶是白色的——水是无色的。
小水珠:哈哈,说对了,你们太厉害了,但我还有许多秘密。一起来看看吧。
2.水是无味的
教师出示水和牛奶让幼儿通过品尝来区分水与牛奶的不同——牛奶是酸酸甜甜的,水是没有味道的。
小水珠:小朋友们,真棒!我就是没有味道的。
3.水是流动的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晃动,将水倒到水盆里,幼儿观察得出结论——水是流动的
小水珠:你们真聪明,我也是流动的。
4. 水是透明的
教师出示花瓣让幼儿实验,花瓣在牛奶和水中的不同。<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牛奶中看不见花瓣,水中可以看的很清楚——水是透明的。
小水珠:我真是没想到啊!中五班的宝贝们:你们太棒了,我的秘密都被你们找到了。我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可流动的液体。
三.水的用途
1.教师:水有这么多的小秘密,现在小朋友们想一想:水有哪些作用呢?
2.观看图片
小结:水能洗澡、洗手、能浇花、能喝、能发电等等。
3.讨论:如果没有水会怎么样?
四.懂得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观看图片 (缺水的地方)
2.讨论:怎样节约用水?
如何保护水资源?
活动反思:
本节课没有达到我预想的目标,由于我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弱,提出的问题禁锢了幼儿的思想,使之后面两个环节有点乱。
活动延伸:
设计“节约用水”的标志
7、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橘子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猜测、证实橘子瓤数量,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与不同的数数方式。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不同大小的橘子、塑料筐、笔、餐盘、毛巾、黑板、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引入老师出示两个不同大小的橘子,并引导幼儿观察橘子的不同。
小结:原来橘子是有大有小的。
二、比较大小橘子的数量1、老师出示两筐不同大小的橘子,引导幼儿猜测橘子数量。
老师:猜猜看筐子里有几个大橘子?(幼儿猜测)那有几个小橘子呢?(幼儿猜测)
2、一起数数大橘子装了几个?小橘子装了几个?并记录
3、讨论: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筐子,装的橘子数量却不一样?
老师提问1:这两个框子一样大么?
老师提问2:为什么一样大的筐子里,装的橘子确实不一样多的呢?
4、得出结论:因为大橘子的个头大,所以装的少;小橘子的个头小,所以装的多。
三、猜测并记录大小橘子里瓤的数量
1、老师:橘子皮里躲着什么?(幼儿回答)大橘子的瓤和小橘子的瓤,谁的会比较多?(幼儿回答)猜猜看大橘子里面有几片瓤?(幼儿猜测)猜猜看小橘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测)
2、老师记录幼儿的猜测结果
四、验证大小橘子里的瓤数
1、每人选择一个橘子,自己动手剥开。
(提醒幼儿剥桔子之前用毛巾擦手,并强调一人选择一个橘子)
2、数一数橘子瓤的数量(可用的方法:一片一片分开数、分成两部分数、整个围着数、吃一片数一片)
五、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1、介绍自己剥的橘子有几片瓤,并描述自己数的方法,老师做记录老师:告诉我你剥的是什么橘子?有几片瓤?你是用什么办法数的?(验证幼儿的猜测)
2、观察比较统计表中的数据:大小橘子里最多的有几片瓤?
3、讨论橘子瓤数量与橘子大小的关系。
老师:大橘子里最多有几片瓤?小橘子里面最多有几片瓤?它们的数量一样多么?哪一种橘子的瓤比较多?
小结:橘子瓤的数量和橘子大小没有关系。
活动延伸
1、教师演示数橘子瓤的方法:数一半的橘子瓤,然后猜测整个橘子瓤的数量
2、延伸:回家后,找一个橘子试一试,先数半个橘子的数量,然后猜一猜整个橘子有几片瓤,把这个答案当做秘密一样藏心里,再数一数整个橘子有几片瓤,看自己猜的对不对。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给与了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非常的认真投入,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8、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肥皂》含反思
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肥皂,有香皂、药皂、增白皂等。然而幼儿虽然知道肥皂,却对肥皂的种类、用途等还不太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发现幼儿玩肥皂、搓肥皂泡的现象。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肥皂正确的认识,加深对肥皂的特征、用途等的理解。为此我设计了这次科学活动,正如《纲要》中所说:“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次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目标预设: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肥皂的主要特征,知道肥皂有去污的作用。
2、通过操作分类活动,了解肥皂的种类。
3、在看、摸、闻、搓、吹的活动过程中,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定位于感知肥皂的特征,了解肥皂的用途。
2、是通过分类活动,了解肥皂的种类。
设计理论: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中,教师除了以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以外,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学有:操作、游戏、尝试、体验等方法,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搓一搓、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中获得感知;教师还鼓励幼儿通过商量、合作、尝试着不同的分法,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了解肥皂的种类;让幼儿在洗一洗、搓一搓、吹一吹的游戏活动中加深对肥皂的认识,并体验了肥皂的用途。最后,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与小猴姐姐一起到小猴王国去旅行,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到太阳下玩吹泡泡的游戏,会有什么发现呢?让幼儿在游戏的愉快气氛中感受到科学活动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设计思路:
我采用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此次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操作分类——游戏体验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肥皂的主要特征,了解肥皂的基本用途。
2、乐于参与活动,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PPT课件、各种各样的肥皂实物、盖布。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认识肥皂。
猜一猜,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嗨!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小猴姐姐,今天我想带你们去小猴王国旅行,你们看,小猴姐姐这里有一只神秘的盒子,盒子里有一样东西,猜猜看会是什么呢?
1、让幼儿猜一猜,摸一摸,闻一闻。
2、原来是肥皂宝宝,请一幼儿把肥皂宝宝请出来。
中班科学教案详案《有趣的肥皂》含PPT课件
2、出示PPT课件,认识新式肥皂,进一步了解肥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幼儿看课件认识卡通果冻肥皂、棒棒糖肥皂、不锈钢肥皂、竹碳肥皂等。
老师小结:很多的新式肥皂看起来更漂亮,用起来更方便,对我们的健康越来越有好处,所以人们越来越喜欢使用肥皂。
3、说说肥皂的用途。
那你们在什么地方也见过肥皂宝宝?
肥皂宝宝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它有什么用?
什么时候要洗手(在饭前便后、手脏)、洗澡(保护皮肤)、洗衣服(干净、香)等。
教师小结:肥皂的用处。
三、感知肥皂遇水后的变化。
小猴姐姐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肥皂宝宝有一个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玩游戏知道它是谁吗?(水)你们也想跟肥皂宝宝和水一起来玩玩?(先把袖口卷起来)
1、老师提出要求:看一看,肥皂在水里会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幼儿尝试跟肥皂宝宝和水一起玩。
(1)现在小猴姐姐想知道你们是怎么玩的呢?
(2)幼儿试一试
(3)你们是不是让形状相同肥皂宝宝们在一起玩、或者味道相同的肥皂宝宝们在一起玩呢?
(4)幼儿说说自己的做法。
(5)幼儿再尝试操作
3、幼儿合作:引导幼儿在玩中发现肥皂的小秘密:发现很滑。用手搓一搓开始能产生白白泡沫,渐渐白白泡沫变成黑黑泡沫,能溶在水里。白白的水变成黑黑的水。
4、把肥皂放在筐中,到一边去把小手洗一下,然后用毛巾把小手擦干。再过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
(1)肥皂在水中摸起来有什么感觉?(滑滑的)
(2)小手搓一搓会发现什么?(白泡泡变成黑泡泡)
(3)刚开始的水是没有颜色的,然后呢?现在呢?(溶在水中,水变白了,就叫肥皂水,肥皂水变成脏水。)
四、“吹泡泡”游戏(在活动室一边放四盆肥皂水,让幼儿在轻松、愉快音乐声中玩“吹泡泡”游戏。)
1、小猴姐姐跟你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吹泡泡”,看谁吹的泡泡又高又大又多。
2、最后,小猴姐姐带你们去小猴王国旅行。
五、延伸活动
到太阳下玩吹泡泡的游戏,会有什么发现呢?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9、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再生纸》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废纸品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初步了解再生纸的制造过程。
2、乐于尝试再生纸的简单制作,体验制作的乐趣。
3、初步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有用的再生纸》、再生纸操作步骤图
2、再生纸的制作视频、再生纸压模视频
3、教师和幼儿制作再生纸操作用具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阅读绘本,引出再生纸。
1、师幼共同阅读PPT绘本《有用的再生纸》,引出再生纸。
2、通过谈话,回顾绘本的内容,介绍生活中使用再生纸的意义。
二、初步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1、播放制作再生纸的视频让幼儿观看,让幼儿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2、引导幼儿说一说,教师小结。
三、幼儿尝试制作再生纸,体验制纸的乐趣。
1、出示再生纸制作步骤图,让幼儿初步了解每个步骤的顺序。
2、教师示范制作再生纸,与幼儿一起说一说制作流程。
3、边播放再生纸压模制作流程视频,边让幼儿动手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孩子们,你们的再生纸做成功了吗?(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那我们制作再生纸的过程完成了吗?对了,还需要晒干,现在我们一起把再生纸拿到阳光下晒干好吗?”自然结束。
延伸活动:
请幼儿在晒干的再生纸上作画。
活动反思:
结合本园开展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研究课题,我选择了《科学活动:有趣的再生纸》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学竞赛。科学教育活动,尤其是环保活动相对其他活动来说知识性较强,较枯燥乏味,有些内容离幼儿的生活还比较远,要上好很难。综观平时对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由于其是形、声、色、知、情、意相统一的产物,并运用了声音、图片、文本等多种技术手段,更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认知对象,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着其他传统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将其应用到幼儿园环保教育活动中,对优化环保教育过程、提高环保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很大的作用。
10、中班科学教案活动《有趣的转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
2、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玩具汽车、塑料玩具、牙签、圆纸片、风车、线圈、棍子、卷笔刀、各种瓶盖、钟表、纸杯、雨伞等
2、录音机、DVD、电视、电脑
3、榨汁机、瓶水
活动过程:
(一)、我首先设计情节来引出转动并揭示课题:
1、老师想喝水了,谁能帮我把瓶盖打开?刚才你是怎样把盖子打开的?(引出“动”,再引出“转动”。)
2、教师再次演示几样能转动的物体,(伞、钟)让幼儿找找他们的共同点,让幼儿找的同时引出“转动”。
(二)、让幼儿参观“转转转”展览会,(准备:伞、钟、自行车、纸杯、风车、硬纸片、牙签等),幼儿通过操作、探索,直接感性地获得经验。但是在操作前我提了几个要求,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培养幼儿边操作边思考问题的习惯。我设计的题问是: (1)哪些东西能够转动? (2)它们又是怎样转动的?
1、幼儿分组探索、操作时,教师适时介入,观察引导。
2、等幼儿操作完后进行交流,请部分幼儿上来说说你是怎么玩的,把幼儿的玩法呈现出来,初步让幼儿了解转动原理。
3、最后教师进行小结:这些物体的转动都是围着一个转动轴作圆周运动。(但考虑到中班幼儿对转动轴不是很理解,于是我再次演示伞的转动,让幼儿找找转动轴在哪里,以加深印象。)
(三)、提问:
1、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转动?引导幼儿说出电风扇、钟、自行车、门等。然后我制作了课件,让幼儿从图片中更直观地得到启发。
2、转动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四)、运用转动的原理,享受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好处。我出示榨汁机,并进行演示,让幼儿品尝果汁。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的知识经验。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幼儿去探索发现。但在交流时,我对幼儿的问题太单一,只是问问孩子是怎么把物体转起来的,忽视了物体转动时的有趣现象,没有作很仔细的观察。
11、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静电》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磨擦生电现象,体验静电对物体的作用力。
2、能够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感受探索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游戏中感知磨擦生电现象,体验静电对物体的作用力;
活动难点:
用吸管摩擦生电的正确方法
活动准备:
1、吸管人手一根、卷纸若干、碎纸片若干;
2、清水、盆子、小纸船(形成小池塘的场景);自制旋转木马;柳条(柳树);水龙头(细细的水流);洒落的铅笔粉末。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来给你们表演一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
(出示吸管)这是什么?
幼:吸管和碎纸片
教师演示:将吸管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后轻轻靠近纸片,没变化;教师用眼神和表情让幼儿观察吸管是否有变化;然后将吸管藏到桌子底下边磨擦教师口中边说“变变变”,再拿出来,轻轻靠近纸片,用眼神或动作提示幼儿观察变化。
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幼儿讲述看到的现象)
二、猜测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
1、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磨擦生电
(1)小纸片主动跳到了我的吸管上,猜猜我是怎么来变这个魔术的呢?
(幼儿猜测、讨论,如果幼儿有说用水、用浆糊之类,教师让幼儿亲自摸一摸,究竟有没有)(鼓励幼儿进行各种想象、猜测)
(2)小朋友,你们猜了这么多的方法,是不是这样呢?你们现在自己去试试,看看你会不会变这个魔术,当吸管靠近碎纸片时,小纸片会主动地跳到吸管上,我旁边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如果需要可以选取使用。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引导)
(3)谁会变这个魔术了?请告诉我们你是怎么变的?
(幼儿将自己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进行展示)
(4)请个别幼儿示范,要点:摩擦得又轻又快。
(5)幼儿再次尝试操作(此环节是否省略,看幼儿第一次的操作的成功率而定)
(6)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吸管经过磨擦后,轻轻靠近小纸片,小纸片就会跳上来了。
2、猜测、总结磨擦生电现象是静电反应
提问:为什么吸管经过磨擦以后小纸片就会跳到吸管上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幼儿进行各种想象、猜测)
教师小结:这是静电,吸管经过磨擦以后,会产生小小的电,这些电叫静电,它们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三、操作体验:静电对轻的物体的作用力
1、师:有了静电的吸管除了可以吸引小纸片,还能做别的事情吗?
2、介绍游戏情境1:
(1)柳条因为没有风,正静静地垂着,如果用摩擦带电后的魔棒靠近它,你猜柳条会有什么变化?(会飘动起来)
(2)请一名幼儿尝试验证后,将自己的发现在记录纸上记录下来。
3、介绍另外四种游戏:这儿有许多的小船停在水边,一动也不动;木马停在原地没有旋转;水流也在象一条线似的静静地流着;铅笔灰洒落在纸上,我想把它用一样东西把它搬到盘子里去;
4、引导猜想:假如你们用自己手中带有静电的魔术棒轻轻地靠近它们,猜猜会有变化吗?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四、幼儿实践验证
1、真的是你们猜的这样吗?可以去试一试,并且把试验的结果记录下来,玩一种,记一种,看谁发现得多
教师观察,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
五、交流分享。
你将有静电的魔术棒靠近它们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快思.教案网出处!(让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充分描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六、教师总结。
你们用带静电的吸管轻轻靠近游戏材料时,它们都动起来了,改变了原先的位置。
七、迁移运用:讨论与交流自己的生活体验。
师:“你在生活中曾遇到过静电吗?”
幼:(回忆自己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在干燥的日子和小伙伴拉手时被“电”到,梳头时头发根根竖起,脱衣时“滋滋啦啦”的声音和点点火花、玩滑滑梯时“呲拉呲拉”的声音……
师:“被‘电’到是什么样的感觉?”(疼、麻……)
那么你知道怎么样预防静电吗?让我们回去继续了解一下预防静电的一些好办法。
活动延伸:
幼儿与父母共同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人们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以及预防静电的办法。
活动反思:
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的特点,以幼儿兴趣为切入点,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材料,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学习的环境,让幼儿与各种材料进行互动,从而感知滚动的科学现象,整个活动孩子们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观察力、动手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目标达成度极高。
12、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坐过转椅、旋转木马的经验;玩过“迷迷转”的游戏。
2.每组一份操作材料:筷子、轮子、塑料玩具、绳子、小碗、伞、圆纸片、牙签、木片、盖子等。
3.学具:陀螺、电风扇、发条玩具、录音机、磁带、转椅、钟表等。
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师:“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猜猜是什么?”
幼:“我知道,是风车。”
出示风车。
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幼:“我玩过风车的,风一吹,它会转的。”
(2)幼儿探索操作,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师:“除了风车能转,你能想办法让篮子里的东西转起来吗?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幼儿操作时,幼儿显得很兴奋,许许多多奇特的想法都是在“玩”中产生,他们想出了用嘴吹、用手转、用手拨、用手摇,甚至还想到了借助一些辅助材料如牙签、绳子、筷子等。)
(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演示,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师:“你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幼A:“我用筷子穿过木条,用手一拨,长木条就转了,上面的红条变成了一个圆圈,真奇怪!”
幼B:“我用牙签穿过纸条,一转,纸条上的花纹和字,看不清、变糊涂了。”
幼C:“我用嘴用力吹大花片,转得很快,变成了一个大圆盘,把原来断的连了起来。”
(4)师:“小朋友真动脑筋,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让篮子里的东西转动起来,而且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2.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方式。
(1)师:“你能不用篮子里的东西,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
幼A:“身体能转吗?不成了玩具吗?”
幼B:“会倒的!”
(2)师:“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那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师:“你让什么转动了起来?请你上台试一试。”
幼A:“我的舌头也能转动。”
幼B:“我的手臂转得圈可大了。”
幼C:“我的辫子也能转动。”
幼D:“我的屁股会转的。”
(4)师:“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如头不能转了)不能转动了,行不行?”
幼A:“不行。”
幼B:“头不能转了,看东西时和身体一起转,那就成了木头人了。”
(5师:“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3.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
(1)师:“聪明的人,让许多东西都转动了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今天,就请你到周围去找一找哪些东西能转动,找到了,想一想,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幼儿自由地寻找、探索、发现、交流。
(2)交流师:“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转动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幼A:“这张椅子会转。”
幼B:“我知道那叫转椅,我家里有的,坐着可舒服了!”
幼C:“这只卷笔器我家也有,是用来卷铅笔的。”
幼D:“小电风扇一按开关就转了,真风凉!”
4.扩展。
师:“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能转动?”
幼A:“理发店外面有一个灯会转的。”
幼B:“油烟机上有一个会转的,象电风扇一样的东西。”
幼C:“洗衣机里面的桶会转。”
师:“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什么转动?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13、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鼻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鼻子的结构。
2、知道鼻子的功能。
3、乐意参与活动,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了解鼻子的结构,知道鼻子的功能。
活动难点:
会用扇一扇的方法辨别物体的气味。
活动准备:
ppt(或图片:狗、大象、骆驼);四个杯子,里面装有不同气味的东西(醋、辣椒、白开水、花露水);小镜子每人一面(事先藏在小椅子下面);纸杯每人一个;一瓶白开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师:你们喜欢画画吗?说说看,最喜欢画什么?
师:如果把你们的这些东西合在一起,一定是一幅很美的画。我也很喜欢画画,今天我来画一样东西,请你们边看边猜,我画的是什么?
(二)、了解鼻子的结构
1、教师画鼻子,边画边问:快猜,我画的是什么?
2、师:刚才我画的第一步像小山一样的是鼻子的哪里?(鼻孔)摸一摸有几个鼻孔?
3、师:你还知道鼻子的其它地方叫什么吗?(引导幼儿认识鼻尖、鼻梁、鼻翼)小结:你瞧,一个小小的鼻子有好几部分组成,那你有鼻子,我有鼻子,大家都有鼻子,为什么我们要长鼻子呢?
(三)、知道鼻子的功能
1、鼻子可以呼吸师:光有鼻子就可以呼吸吗?(嘴巴)你嘴巴什么时候呼吸的?还有什么时候用嘴巴帮助呼吸?
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坚持用鼻子呼吸,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跑步累了的时候,游泳的时候,感冒了鼻子不同的时候等等,你可以用嘴巴帮一个小忙。
师:除了嘴巴,身体里还有其它东西在帮忙吗?
鼻子里面有什么?(鼻毛)你长鼻毛了吗?(请幼儿从椅子下面拿出小镜子)对着鼻子看一看,有鼻毛吗?什么颜色的?!.快思.教案网出处!长得像什么?鼻毛长在里面有什么用?(它就像小刷子,有了它的帮忙,就能呼吸到干净卫生的空气)小结:其实身体里有好多器官,共同帮助你呼吸。
2、鼻子可以闻气味师:讲到这儿,我们知道了鼻子的第一个本领--鼻子可以呼吸,鼻子还有一个本领呢,什么本领?(闻东西)师:你闻过什么气味?(香味、臭味、油烟味等)师:杯子里装着四种不同气味的东西,你来看,里面是什么?
既然眼睛看不见,头上就得找另一个东西来帮忙,找什么东西呢?(鼻子)谁上来闻一闻?
你们会闻东西吗?怎么闻呢?
今天我来教你们一个本领:小手做把小扇子,鼻子靠近小杯子,轻轻扇一扇,就能闻出来。
你们来学学这个本领。(观察幼儿扇的情况,提醒幼儿:鼻子要闻,往哪儿扇才能闻到?(朝着自己的鼻子轻轻扇一扇))师:既然学会了,谁来闻一闻?(依次清2-3名幼儿来闻,并说出闻到的是什么?)集体验证:
教师打开第一瓶:请所有幼儿依次来闻,是醋吗?什么时候会用到酸酸的醋呢?
(1)炒菜的时候醋可以让饭菜变得美味;
(2)醋可以把鱼骨头软化。不过,当你真的被鱼骨头卡住的时候,最好去看医生,这样很安全。
(3)醋可以消毒。
教师再依次打开第二、三瓶,知道是辣辣的辣椒酱,香香的花露水。
打开最后一瓶(水):水是什么气味呢?我们来闻一闻,尝一尝。(每人一个小纸杯,教师依次给孩子们倒一些白开水。)(提示幼儿用扇一扇的方法来闻)(幼儿将杯子里的水喝完后藏在椅子下面)小结:你们用鼻子把这四样东西都一样一样闻出来了,第一个杯子里是酸酸的醋,第二个杯子里是辣辣的辣椒酱,第三个杯子里是香香的花露水,第四个杯子里是没有味的白开水,所以气味是不一样的。有的酸,有的辣,有的香,有的臭,而有的是没有气味的。小鼻子能帮助我们鉴别不同的气味。小朋友们要记住:不是所有的气味都对人体有好处,如:烟味,油漆味等,所以当你闻一样东西时,要记得老师教你的办法,学会了吗?
(四)、拓展部分师:那人的鼻子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播放ppt师:小朋友的妈妈在打扮自己时,喜欢在耳朵上、脖子上做装饰,而印度的女子是在鼻子上做装饰。
小结:鼻子呀有的是大小不一样,有的是颜色不一样,有的是高低不一样,有的还和国家文化有关,比如印度。
师:讲到这儿呢,我们的鼻子已经说了很多,那动物有鼻子吗?动物的鼻子会有什么用呢?谁的鼻子最灵呢?
播放ppt::狗大象骆驼师:骆驼生活在哪儿?沙漠上刮风的时候,会有漫天黄沙,当黄沙吹来的时候,骆驼的鼻子会干什么呢?(骆驼的鼻子里有一样东西,像小门一样。当风沙吹来的时候,鼻孔就会关上。这样一粒一粒的细沙就不会钻到鼻孔里了,骆驼就能安全的在沙漠里生活了。)结束语:其实鼻子聊起来话题有很多,,以后我们继续聊,好吧!
活动反思:
我带的是中班幼儿,我认为这节活动很适合我班孩子。我是在小班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将触角往外延伸了一下。虽然整个活动的时间长了点儿,但孩子们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本活动偏重于科学领域,但也渗透了艺术领域和健康领域,是一节综合活动。其实鼻子的话题很多,除了本节活动涉及的结构、功能外,还有鼻子的不同之处。还有动物的鼻子……让幼儿感觉到虽然是一个小小的鼻子,但聊起来很有趣。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用鼻子直接去闻气味,这样是很不安全的。因为有些气味如:烟味、油漆味等,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害的,所以不能直接去闻。因此我教给孩子用扇一扇的方法辨别物体的气味。这种方法其实我们是在初中上化学的时候才会接触到,那么在这里我教给孩子,是从安全考虑,让幼儿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我在设计活动时,喜欢在最后有个拓展环节,旨在给那些能力强的孩子和有更多想法的孩子有个思考的空间。在此活动的拓展部分,我引入了"我们的鼻子都一样吗?"以及"动物的鼻子",这里只是开了个头,不急于讲完。目的是激发孩子们继续学习、探索的欲望,让他们以后更有兴趣的参与活动。
但活动中也有欠缺的地方。如:在活动前还想一定要关注到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但在活动中还是出现了失误,有的孩子没有叫到。这让他们有些失望。在以后的活动中,自己一定要注意这点。
14、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饮料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饮料瓶的多种玩法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健康意识。
3、激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干净的各种饮料瓶若干、水桶四个(里面盛有不同颜色的水)。
2、水果盘四个(分别盛有黄豆、花生、玉米)。
3、两盆沙子
活动过程:
一、引导观察,激发兴趣
让幼儿观察饮料瓶,说说对饮料瓶的认识及了解。
师:“这些瓶子上面都印有什么?它是盛什么的?”(根据已有的经验,让幼儿自由说说这些都是什么饮料瓶,幼儿争相回答,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饮料被大家喝完了,这些空瓶子有什么用?”(可以卖钱) (我妈妈用饮料瓶做了一个花瓶)“这些瓶子今天来到我们活动室,想和咱们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高兴吗?”(高兴)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教师让幼儿利用平时不用的这些瓶子做游戏,引起了幼儿的兴趣)
二、自由探索饮料瓶的多种玩法。
(一)幼儿自由玩空饮料瓶
1、师:“饮料瓶有很多的玩法,我知道你们都想试试,你们可以拿一个玩,也可以拿两个,还可以拿多个玩,还可以几个小朋友一起玩,玩吧!”[放自由玩音乐](幼儿自由尝试)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观察幼儿玩法,并指导。
(有的孩子把瓶子横放在地上用手一拨,瓶子能旋转好几圈;有的把瓶子横放在地上,用手或用铅笔轻轻一敲瓶口一端,饮料瓶就蹦起来;有的拿瓶子敲自己的肩膀、屁股;有的夹着瓶子跳;还有的拿几个瓶子摆成一行跳来跳去,……)
2、交流玩法:“你的玩法真好,给大家表演一下。” “谁的玩法跟他的不一样?你是怎么玩的?”(幼儿示范)
引导幼儿尝试多种玩法。
(把饮料瓶当成玩具,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在这一环节我给孩子们创设了自由和自主的空间,让他们自由探索和尝试,发现空饮料瓶的多种玩法。教师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各种玩法,并帮助能力差一点的孩子完成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幼儿自由玩装有东西的饮料瓶
1、刚才,小朋友们玩的是空饮料瓶,如果瓶子里装上东西是不是更好玩?来咱们试一下。
出示准备好的黄豆、花生、玉米、两盆沙子、不同颜色的水。
师:“小朋友们把这些东西装进瓶子里,慢慢地装,装好后拧紧瓶盖,这样里面的东西就不会洒出来。可以装一瓶,也可以装几瓶。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朋友一块玩。”(幼儿把瓶盖拧下后,根据自己的意愿装这些物品,教师指导幼儿把瓶盖拧紧。)
2、让幼儿自由尝试装上东西后饮料瓶怎么玩?[放自由玩音乐]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观察并指导幼儿玩法。
(有的幼儿把装有豆子、花生、玉米的瓶子摇一摇,变成了沙锤,随着放的音乐打起了节奏;有的幼儿把两个装有沙子的瓶子,口对口不时颠倒上下,玩起了沙漏;还有几个孩子把装有带颜色水的瓶子,按颜色摆成几排,当成饮料买;有几个男孩子把瓶子在一边摆成一排后,用另一个瓶子滚过去,来玩打保龄球的游戏;还有的孩子一手拿一个练习举重……)
发现有的幼儿与玩空瓶子的玩法相同。师:“你这个玩法很不错,再想想看看有没有更好的玩法?”(引导幼儿尝试新玩法)
3、交流玩法,引导幼儿尝试多种玩法。
(在这一环节,我让孩子们在瓶里装上东西尝试新玩法,给孩子们又一次创设了自由和自主的空间,使他们又有了新的灵感,进一步自由探索和尝试,发现饮料瓶有更多有趣的玩法,在玩的过程中培养了孩子的创新精神。)
三、谈话小结
师:“饮料瓶好玩吗?(好玩)刚才,小朋友你们的玩法都很棒,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废旧物品都可以用来当玩具,你们知道都有哪些物品吗?(易拉罐、一次性杯子等),这些物品不要随便乱扔。(通过谈话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可以废旧利用。)
四、做健康哑铃操
师:“刚才,我发现有的小朋友拿着饮料瓶做举重的游戏,来锻炼身体。下面咱们把这饮料瓶当哑铃,跟老师做做哑铃操,也锻炼一下身体,好吗?”
“小哑铃,真不错,我拿它把操做。(踏步走做整理运动)
小哑铃,前平举,前平举。(抬脚跟,两臂做前平举)
小哑铃,侧平举,侧平举。(抬脚跟,两臂做侧平举)
小哑铃,向上举,向上举。(抬脚跟,两臂向上举)
小哑铃,下面碰一碰,下面碰一碰。(弯腰运动)
小哑铃,左边碰一碰,左边碰一碰。(左转运动)
小哑铃,右边碰一碰,右边碰一碰。(右转运动)
小哑铃,放腰上,跳一跳,跳一跳。(跳跃运动)”
师:“今天,饮料瓶和小朋友一起做了那么长时间的游戏,小朋友累了,饮料瓶也累了,咱们把它们送回家,让它们休息一下吧!”(引导幼儿把瓶子送回原处,让幼儿养成把玩具送回原处的好习惯)。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所投放的材料——饮料瓶,虽然是人们生活中的丢弃物,但对于幼儿游戏来说却有很大的用处,可以把它当成游戏材料,进行多种游戏。结合中班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在幼儿合作和探索饮料瓶的多种玩法上。
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通过自由玩瓶子,来提取和激活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幼儿游戏的愿望。接着,采取了“好玩法大家共享”的方法,让幼儿在反复的亲身体验中,积极的探索饮料瓶的多种玩法。从整个活动来看,大部分的时间是孩子们在活动,在通过肢体和大脑的活动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经验。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得到了锻炼,经验得到了提升。通过玩瓶子,幼儿在实践中培养了创新能力,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该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
15、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一次课间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小女孩在吹泡泡,后面跟了一大群孩子,他们又跑又跳地去追打泡泡,玩得甭提有多高兴了。孩子们玩泡泡的情景触发了我的灵感,既然孩子们这么喜欢玩泡泡,那我们就来做一个和泡泡有关的游戏或者活动吧。于是,我结合教材内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材,利用本土资源制作吹泡泡用的泡泡水和不同形状的吹泡器,让幼儿通过实验来体验发现的乐趣,进一步了解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变化情况,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2.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发现的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变化情况。
活动准备
1.用铁丝做成不同形状的铁丝框,自制的泡泡水,纸杯若干个。
2.儿歌《吹泡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幼互问好。
2.导入课题。
师出示泡泡水和吹泡器,请幼儿说说这是用来做什么的。引起幼儿吹泡泡的兴趣。
二.基础部分
(一).出示圆形吹泡器,幼儿观察吹泡器的形状,并想象它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幼儿相互讨论,大胆想象)
1.指名回答讨论结果。
2.幼儿动手用准备好的圆形吹泡器吹泡泡,验证自己的想象。
3.请幼儿说说自己实验的结果。(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并及时表扬)
4.师小结:圆形的吹泡器会吹出圆形的泡泡。
(二)认识其他形状的吹泡器,猜测泡泡形状
1,出示正方形吹泡器,指名说出它的形状。再思考:正方形吹泡器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2,依次认识长方形吹泡器和三角形吹泡器。
3,分别猜测这两种吹泡器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4,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幼儿分组吹泡泡
孩子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实验来验证一下你刚才的想法呢?(激发幼儿做实验的兴趣)老师给宝贝们准备了很多吹泡器,赶快试一试吧!(师提醒幼儿吹泡泡时不要对着同学吹)
1, 幼儿自由吹泡泡,在吹泡泡时观察吹泡器的形状和泡泡的形状。
2, 指名幼儿说说自己用的吹泡器是什么形状,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和原来的猜想一样吗?(每组多找两个幼儿回答)
3, 幼儿交换吹泡器,再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
4, 再请幼儿说说交换了吹泡器后,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现在实验已经做完了,宝贝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幼儿相互交流,说出结论)师及时给幼儿的结论作出评定。
5, 师小结:不管用什么形状的吹泡器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四)游戏:吹泡泡
1,介绍游戏规则和游戏方法。
2,请几名幼儿到场地中间和老师一起示范游戏。
3,师与幼儿一起游戏。
三,结束部分
师进行简单的课堂总结,幼儿学泡泡飞出教室。
四,延伸活动
带领幼儿到户外用其他工具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变化情况。
教学反思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特别是中小班的幼儿,他们的年龄小,相对来说自控力也要差些,他们对新鲜有趣的食物最感兴趣。本次的活动内容就是通过幼儿玩泡泡而得到启发的。通过实际讲授,认真反思后得出本节课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现将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我认为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本活动是想通过创设探究和实验操作的环节,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形成新的认知,从中得到结论。活动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连,利用身边的事物作为研究对象。所以,我设计了以不同形状的吹泡器来吹泡泡为主线的活动,吹泡泡很多幼儿都玩过的,它贴近幼儿的生活,操作也很方便。通过用圆形吹泡器吹泡泡这个环节,为幼儿创设了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从而引起幼儿参与实验的兴趣与探索欲望。
在活动过程中,我一直遵循这样的教学思路:幼儿自己参与实验后,老师再启发幼儿发现问题,先由幼儿汇报实验结果,再由老师小结实验结论,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整个活动采用实验的形式并结合游戏,幼儿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寓教于乐,寓教于趣,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活动中知识点的安排由易到难,步步深入,这样幼儿学起也容易。在实验中引导幼儿大胆想象,鼓励孩子自主的探索发现,让孩子自己通过实验得到相应的结论,而不是将实验结果直接告诉孩子。此外,本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思想。鼓励幼儿动手操作,感受科学的趣味。但在实验中,个别幼儿只顾着吹泡泡,没有注意吹泡器的形状和泡泡有无变化,所以当老师问到三角形的吹泡器吹出了什么形状的泡泡时,有个别幼儿说是三角形的泡泡。这告诉我们在孩子做实验时一定要多提醒幼儿,关注每一个幼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本次活动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要上好一节课,它需要我们老师不停的推敲,不停的揣摩,不停的实验,然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扬优点,改进方法,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16、中班科学教案《树的年轮》含反思
活动意图:
树在孩子眼里只是些实物,许多幼儿不知道怎样了解树的年龄,因此开展了此次活动。让中班孩子对树年轮有正确认识,了解树年轮的特征、用途,激发对植物的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对树木年轮产生兴趣。
2.了解年轮作用及形成。
3.发展观察力和想象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
1.实物树一段(分切成20小片)、松树枝若干。
2.投影仪。
3.年轮生成的课件、《祝你生日快乐》和《小松树》的课件。
4.每个幼儿一个小袋,内有一颗小松树,一支彩笔。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1.欣赏课件歌曲:《小松树》
2.出示实物松树
怎样知道松树活了多少岁?
二、幼儿探索
(一)探索观察树干外部特征
1.每人发放一段树干。!.快思.教案网!
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树干长什么模样?”
树干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闻一闻,树干是什么味道?
和小朋友交换树干,再观察。
2.交流自己的发现。
3.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探索年轮的特征
利用投影仪集体观察。(教师把一段年轮清晰的树干放到投影以上)
1.这一圈一圈的像什么?
2.它叫什么名字?
年轮有什么作用?
年轮怎样数?
3.年轮是怎样形成的?
①出示泡沫:树干是由细胞构成的,就像泡沫,每一个豆豆就是一个细胞,他们挤在一起,就形成了树干。
②教师粘贴不同颜色的泡沫豆豆:“春天来了,天暖和了,细胞们分裂的多,颜色就浅,长得宽:冬天来了,天冷了,营养少细胞们就分裂的少,颜色就深,长得也窄。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就形成了年轮。
③观看年轮生成的课件。
(三)了解树木的作用,教育幼儿要爱护树木
树长大了,有什么用处?
一起数一数手中的树干,刚才那棵松树的年轮。(40岁)
三、给大树送礼物
知道了树的年龄,我们来给它过生日,做个漂亮的生日礼物。我这有好多的小松树,请小朋友们画上年轮。画好后告诉老师你的松树是几岁。
(教师给松树复原)
幼儿全部画完,放到松树边的桌子上,并说“生日快乐”。
播放课件《生日快乐》
活动延伸:
找一找,哪些东西是有年轮的。
活动反思:
活动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如: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等,使幼儿自主动脑、动手去探究年轮的秘密,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究欲望,从而能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
不足之处:
17、中班科学教案《磁力真有趣》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获取有关磁铁的直接经验,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2、了解磁铁能透过纸板、木板、玻璃板来吸引铁或铁制品的现象。
3、能够手眼协调地做磁力游戏。
活动准备:
1、教具:磁铁、磁性物品、铁制品与非铁制品、黑板二块。
2、学具:人手一块磁铁、每桌一篮物品、小精灵胸牌人手1个、玩具若干、小毛巾、沙等
3、场景:布置神秘王国
活动过程:
(一)以小精灵到神秘王国引题
小精灵律动进场
(二)小精灵到神秘王国探秘:
1、神秘王国到了,小精灵玩一玩,试一试,什么玩具最好玩;
2、小精灵自由分组进入神秘王国探秘:
①小动物比赛
②小蛇跳舞
③钓鱼
④分类盒:牙签、大头针等
3、组织小精灵入座,进行提问:(小树叶音乐)
师:到了神秘王国,你玩了什么玩具?,!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秘密?
4、小结。
(三)介绍磁铁的特性:
“磁铁宝宝”介绍自己的特性:我是铁,但我有磁性,能吸铁和铁制品,所以我也叫吸铁石。
(四)幼儿分组动手操作、交流,进一步感知磁铁的特性。
(五)教师提问,巩固对磁铁的认识。
1、磁铁还有个名字叫什么?
2、磁铁能吸木珠吗?铁杯吗?
3、磁铁能将铁钉、牙签分开吗?
4、缝衣针掉在地上了,什么办法能找到它?
5、塑料球、皮球、铁球,用什么方法区别铁球?
6、磁铁能吸到什么?
(六)活动评价:
师生共同评选最佳小精灵队,发奖杯。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并不是把现成的科学结论告诉幼儿,而是使幼儿成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我们的科学教育,就是要提供丰富的材料,营造宽舒的心理环境,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让幼儿在探究中惊异科学,在持久、深入地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经验。对于中班幼儿来说,磁铁并不陌生,老师贴挂图时经常用到。在孩子们的眼里,磁铁是很神秘的东西,有着神奇的力量。磁铁能够吸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青睐。
18、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纸》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自由探索活动了解纸的特性,感知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处。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爱惜纸张,变废为宝,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各类纸,剪刀、笔、水等
活动过程:
(一)各种各样的纸
1、看一看、摸一摸。我们身边都有哪些不同的纸?(引导幼儿用眼睛观察颜色的不同并用手触摸感觉光滑与粗糙。)
2、折一折、吹一吹。(引导幼儿发现纸的硬软及厚薄不同)
3、撕一撕,比一比。(引导幼儿观察哪种容易撕破及撕纸过程中纸的变化。)
4、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纸?
(二)水中的纸娃娃(分组活动)
1、通过自由探索,看一看,比一比,什么纸会吸水?.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什么纸不会吸水?为幼儿准备各种各样的纸张,让幼儿将各种各样的纸张放入水中试一试,看看哪些纸湿了,哪些纸不会湿。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分类,并作记录。
2、比一比:教师为幼儿准备同样大小的各种纸张,让幼儿将纸分别放入水中,比一比什么纸吸水快,吸水强?
3、比一比:鼓励幼儿将纸折成各种各样的船,放入水中,看哪艘船在水中停留的时间最长?
(三)交流讨论,分享同伴的经验。
引导幼儿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探索纸的用处,交流幼儿已有的经验。
(四)情景感知体验理解。
观看录象,向幼儿介绍纸的发明者,造纸的过程,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纸张?
(五)好玩的纸制体育玩具。
教师提供多种纸制玩具,有纸棒、纸球、报纸等,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进行探索创新,教师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
教师引导幼儿合作玩。
活动反思:
科学教育活动,尤其是环保活动相对其他活动来说知识性较强,较枯燥乏味,有些内容离幼儿的生活还比较远,要上好很难。综观平时对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由于其是形、声、色、知、情、意相统一的产物,并运用了声音、图片、文本等多种技术手段,更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认知对象,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着其他传统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将其应用到幼儿园环保教育活动中,对优化环保教育过程、提高环保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很大的作用。
19、中班语言教案《有趣的小猫》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对天空充满好奇。他们渴望知道可爱的蓝猫儿是怎样在太空翱游;他们还想知道在遥远的月球上是否住着嫦娥阿姨和活泼可爱、又蹦又跳的小白兔;就连天上飞过的飞机、空中飞翔的小鸟,也常常引起孩子们的欢呼,勾起他们对天空的向往。为此,我设计了这项活动——想飞的小猫。目的是通过此项语言活动,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让幼儿充分发挥想像力,大胆表述他们的想像,以此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字词帮助,能够完整地讲述故事。
2、幼儿在集体面前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认真倾听同伴讲述。
3、激发幼儿好奇心和丰富幼儿想像力。
4、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敢于表现自己,喜欢在集体面前讲述。
难点:能认真听取他人。的讲述
活动准备
1、让幼儿了解部分会飞的物体,及其简单飞行原理。
2、认识小猫的特征及习性。
3、准备字卡一套、录音机、磁带、磁力板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聆听音乐,导入活动。
2、通过谈话,引出活动。
二、基本部分
1、幼幼儿看结构字词,完整讲述故事。
2、幼儿看挂图;老师讲述故事。
3、 识字游戏。
①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把字卡发到幼儿手里。<来.源快思教.案网>
师:小朋友们闭上眼,我给你们放到手里的礼物拿好,睁开眼睛,我讲故事,你出字卡,看看谁认识我送给他(她)的礼物。
②全体幼儿站到前面,教师讲故事,幼儿出字卡。
4、续编故事《我帮小猫飞上天》
三、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艺术活动:小飞机上蓝天、小燕子
活动反思:
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积极参与,课件的使用使得活动效果更加完美,量词的学习是一个难点,幼儿在存在一点困难,还需在生活中进一步的熟练。
20、中班科学教案《盒子真有趣》含反思
设计意图:
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也为了让幼儿对各种各样的盒子有更深的了解,于是生成的这一科学活动《盒子真有趣》。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盒子与其用途。
2.利用废旧物游戏,增强环保意识。
3.按照盒子共同特征分类。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盒子若干个(泡沫盒、纸盒、铁盒等),小粘贴。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盒子
1.出示盒子:这是什么?这些盒子叫什么名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分组观察讨论。
3.师幼小结。
4.幼儿操作讲述,比较盒子的不同。
5.教师小结:盒子有大,有小;有正方体,有长方体;有木头制成的,有硬板纸做的,有塑料做的……种类繁多。<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将盒子分类(以组为单位,先讨论,再分类。按一个共同特征分类)
二、按盒子的一个共同特征分类
你们按什么来分的?还会怎么分?
三、运用盒子开展游戏,增强环保意识
1.做装饰品:小动物头饰、家用电器、机器人,玩游戏。
2.游戏:要求双脚夹紧盒子往前跳,双手同时也搬运盒子。
活动延伸:
利用盒子开展各类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并且对各种盒子又多了一些认识,知道盒子有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款式,不同的打开方法,大多数幼儿都能按盒子的不同特点对盒子进行分类,个别幼儿对分类分辨得还不是太好,需要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多练习对物品的分类。
21、中班科学教案《黄牛和水牛》反思
活动目标
1.比较黄牛和水牛的外形特征。
2.感知黄牛和水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黄牛和水牛”组图;《黄牛和水牛》故事音频及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你们见过牛吗?见过什么牛?
——它是什么样子的?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二出示组图引导幼儿比较黄牛和水牛外形的异同
1.出示组图“黄牛和水牛-1”,认识黄牛和水牛。
2.出示组图“黄牛和水牛-2”,比较黄牛和水牛的异同。
三播放音频及图片了解黄牛和水牛的不同本领
1.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爱劳动的黄牛和水牛》,引导幼儿欣赏故事。
2.出示图片“黄牛和水牛”,引导幼儿了解黄牛和水牛的不同本领。
教学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黄牛和水牛的图片,让幼儿比较不同。另我比较高兴的是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有的说两只牛的角不一样,黄牛的角比较小,水牛的角是大大的弯弯的。还有颜色不一样,黄牛是黄棕色,水牛是灰黑色。还有点小朋友光看图片是看不出来的,水牛的皮比较厚,黄牛的比较薄。更有小朋友说到黄牛是在地上,水牛是在水里的。然后我立马诠释了“黄牛耕地”和“水牛耕水田”的意思。还让小朋友带着问题去听听故事里,两头牛发生了什么事情。到底是谁最爱劳动?小朋友听的很认真。还一起模仿了水牛和黄牛的对话,一起讲了这个好听的故事。
这节课虽然幼儿比较感兴趣,一节课下来,幼儿也能达到我的要求,我反思后,因为这节课在说出黄牛和水牛不同和相同的地方时,要用到记录表,所以我是直接告诉幼儿的,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不便于记住了,如果在幼儿说出黄牛和水牛相同和不同时,我用图片的形式效果会更好,还有就是在讲故事时,图片有点少了,对于幼儿来说只能通过故事里的词语知道黄牛是怎么样的,水牛又是怎么样的。其实并没有真正的了解,所以需要老师多找一些黄牛和水牛的图片,水牛喜欢在水里,可以找一些水牛在水里泡着的图片,供幼儿观察等。这样幼儿就能更加了解黄牛和水牛了。
22、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蝌蚪变青蛙》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蝌蚪变青蛙》
活动名称:蝌蚪变青蛙
活动目标:
1.观察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
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图片录音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2、模仿青蛙的叫声。
3、师:你们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二、出示青蛙和蝌蚪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主要特征。
1、出示青蛙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青蛙的特征。(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四条腿。)
2、师: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
3、出示蝌蚪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蝌蚪的特征。(黑黑的身体,大大的脑袋,细长的尾巴。)
三、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1、师:真奇怪,小蝌蚪和青蛙长得一点都不像,那么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呢?
2、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变青蛙》。
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在泥洞里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它从泥洞里慢慢的爬出来,伸了伸腿,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在碧绿的水草上产下许多黑黑的、圆圆的卵。
春风轻轻地吹过,太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暖和了。青蛙妈妈产下的卵,慢慢的活动起来,变成了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
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非常快乐。过了几天,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慢慢变短了,不见了,小蝌蚪变成了一只只非常可爱的小青蛙了。
3、教师边讲故事边播放课件。
4、提问:青蛙妈妈在水里产下了什么?
卵慢慢变成了什么?
小蝌蚪先长出什么,又长出什么,什么不见了,最后变成了什么?
5、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6、幼儿为蝌蚪成长卡排队,教师巡回指导。
7、教师和幼儿共同摆放蝌蚪成长卡,巩固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
8、游戏:蝌蚪变青蛙。
四、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1、青蛙生活在哪里?(既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是两栖动物。)
2.青蛙吃什么?(蚊子、苍蝇和田野里的许多害虫)
五、教育幼儿要爱护青蛙。
1、师:青蛙有什么本领?
(青蛙最大的本领就是捉害虫。)
2、师:那青蛙是怎样捉害虫的?
(青蛙的嘴巴里会分泌一种黏液,当看到有害虫时,它就会伸长舌头将害虫粘住吃掉,如果离它远的话,它就会轻轻的跳过去伸长舌头将害虫粘住吃掉。)
3、师:那你们知道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虫吗?
(青蛙是捉虫能手,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消灭一万只害虫,保护了庄稼。)
4、师:青蛙的本领这么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小结: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不要做伤害青蛙的行为。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大家都要保护它。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23、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反思
设计意图
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给我们传递意义丰富的信息。《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因此设计了科学活动《有趣的声音》,让幼儿在活动中观察、尝试、探索和发现,培养幼儿的探究欲望。
活动目标
1.对声音感兴趣,有探究欲望。
2.知道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震动大小决定色声音大小。
3.大胆尝试,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及动手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物体震动会产生声音
难点:知道震动大小决定声音的大小
活动准备
各种常见声音的音效、各种乐器、几种常见的生活物品
活动过程
入场:跟随音乐《大猫和小猫》入场,感受声音的大小关系。
(一)导入
师:“今天除了我们的客人老师之外,还有几位小客人也来了,请小朋友听一听,猜猜看,它们是谁?”
播放四种小动物音效,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看小朋友猜的对不对 。(二)感知生活中的各种声音1.师:“今天小动物们来,是想请小朋友们帮一个忙,什么忙呢?昨天晚
上小动物们听到了一些声音,想请小朋友帮忙听一听这些都是什么声音。”
播放大自然当中的各种音效;风声、雷声、鸟叫声、流水声等。
师:“小动物们说谢谢小朋友,今天晚上他们可以睡一个安稳的觉了。”
2.师:“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声音,小朋友想一想,除了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之外,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感受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声音。
3.尝试让自己的身体也能发出声音,请幼儿说一说是怎么做的。师:“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的身体可不可以发出声音来?”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请小朋友一起来试一试。
(三)探究声音1.师:“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声音,那声音又是怎么产生的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想法。
2.出示小鼓,请幼儿尝试让它发出声音。
教师出示小鼓:“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怎么样能让它发出声音?”请小朋友试一试。
3.知道物体振动产生声音,震动大小决定声音的大小。
将小米粒和小豆子放在小鼓上,敲打小鼓,观察小米粒和小豆子的变化, 引导幼儿发现物体震动能产生声音。物体振动越大声音越大,物体振动小, 声音就小。
(四)操作探究,尝试让物品发出声音
1.给幼儿准备充足的乐器,让幼儿幼儿自由探索让其发出声音,鼓励幼儿说一说让其发出声音的方法。
小结:让物品震动发出声音有多种方法:敲、打、拍、碰、摇、吹等
2.每人选择一种乐器,尝试让它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
师:“刚才小朋友都当了一回大猫和小猫,现在让我们手中的小乐器也来当一回大猫和小猫吧!”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让手中乐器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
3.生活中有很多的声音,有好听的也有不好听的,放引导幼儿知道生活中要尽量减少制造噪音,保护环境。
(五)音乐游戏——大鼓和小鼓
请幼儿每人选择一种能发出声音的自制乐器,和小动物们一起去参加森林音乐会。
1.师:“今天,有两只小动物要去参加森林音乐会,想邀请咱班的小朋友一起参加,想去么?”
2.师:“一只是大象,它准备的是大鼓,一起来模仿大鼓会发出什么声音?”
请幼儿来模仿大象敲大鼓的声音。
师:“还有一只是小狗,它准备的是小鼓,它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请幼儿来模仿小狗敲小鼓的声音。
跟随音乐一起来为大象和小狗伴奏。
(六)结束
带上我们的小乐器和大象、小狗一起去参加森里音乐会吧!
活动总结
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本节活动课幼儿基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虽然选题为声音,但是打破了幼儿园原来科学《声音》活动中的传统定位和一贯模式,坚持以听声音、玩声音、辨声音等游戏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大胆猜想,让孩子们在与材料的充分互动中大胆探索,让孩子们在不断的验证、交流中积累新的知识和经验。
对于本次活动中材料的收集与使用,我更是动了一番脑筋。如何将材料生活化、简单化、高效化是我追求的目标。于是我收集了孩子们常见的各种口香糖瓶子,将每四个瓶子装一个小篓子,这四个瓶子中一个是空的,其他三个瓶内分别装着硬币、米粒,还有豆豆,而装豆豆的瓶子里有的装一粒,有的则装许多。这些平常而熟悉的东西来源于孩子的生活,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大大激发了孩子探索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听听、猜猜、玩玩中感知了声音的一些简单规律,了解了声音的一些秘密。孩子们始终保持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始终投入其中。由此可见,操作材料的选择不以贵为重,而在于精和活,在于能在不同的环节中高效、反复的使用。
另外,在孩子的探索过程中如何使“自主味”体现得更为突出,这也是我需进一步思考和探讨的地方。
24、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磁铁》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幼儿接触过磁铁,并被神奇的磁铁深深的吸引,让幼儿产生无尽的遐想。有一次,我们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件钓鱼玩具,是用磁铁做的,其他的小朋友都很好奇,有几个小朋友还跑过来问我:老师,为什么那个小鱼可以钓起来呢?于是,我决定设计这样一节课,让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中感知、认识磁铁的特性。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发现磁铁的特性,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活动内容:中班科学《有趣的磁铁》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磁铁相斥、相吸的特性。
2.能运用磁铁的特性进行游戏活动。
3.对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体验探索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重难点:
认识磁铁的磁性,感受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活动准备:
物品准备:磁性拼图、形状不同的各种磁铁、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和幼儿操作、体验磁铁活动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拼图"游戏,初步感知"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磁性的拼图玩具,请小朋友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3.教师小结:有的拼图能吸在小磁板上,有的不能吸上去,原来这些能被吸上去的拼图背面有一层黑黑的东西,没被吸上去的背面什么也没有,这些黑黑的东西叫磁铁,它们和小磁板可以吸在一起。
4讨论:
教师:如果要让这套无法吸在一起的拼图也能拼成一个完整的图形,该怎么办?接下来老师要请小朋友上来试试,看看怎样让这套无法吸在一起的拼图拼成一个完整的图形。
5.教师小结:
教师:原来只要把两个无法吸在一起的磁铁,改变其中一块磁铁的方向,它们就能吸在一起了。
6.出示形状不同的磁铁,介绍磁铁的“两级”。
(二)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进一步感受磁铁两极的特性
1.教师手持磁铁和幼儿的磁铁碰一碰,遇上相互排斥的现象时随时启发,怎样让你的磁铁和我的磁铁交朋友?
教师:等一下请小朋友玩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用自己手中的磁铁和同伴手中的磁铁碰一碰,看看要怎样让这两个磁铁会吸在一起。
2.幼儿双双合作玩磁铁。
教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两个人合作玩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
教师:接下来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让两块磁铁吸在一起的。
3.教师小结:小朋友都玩了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知道了让两个磁铁吸在一起的方法。有的两块磁铁会吸在一起,有的不会吸在一起,因为磁铁有两极,只要改变其中一个磁铁的方向就能吸在一起。
(三)观看图片,了解磁性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磁铁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很大的用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介绍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经验迁移
教师:磁铁的作用可大了,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也用到了磁铁,通过磁铁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好多问题,小朋友们回家后还可以继续探索磁铁的奥秘。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自始自终都围绕着老师创设的环境进行,刚开始老师让幼儿了解“发现”一词,循序渐进,让幼儿有一个过渡的过程,这个活动基于幼儿在以往的活动中已有发现磁铁的经验,启发幼儿回忆有何发现。
25、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镜子真好玩》反思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激发幼儿对光反射的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小镜子、不锈钢勺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拿一个小镜子照来照去,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小镜子真好玩,你们想不想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镜子吧!
二、幼儿玩镜子
1、你是怎样玩的镜子?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找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2、有的小朋友在阳光下玩镜子
(1)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2)墙上为什么会有光斑?
(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影。)
(3)墙上的光影会动吗?你是怎样让它动的?
(光影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影,还能让光影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3、玩互相"追逐"的游戏
(1)你们是怎样玩"追逐"游戏的?
(2)怎样才能跑的快点儿?
(3)请幼儿尝试。
小结:"追逐"太好玩了,你的心理有什么感觉?
三、勺子"哈哈镜"
1、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像来?(幼儿讨论)
2、根据幼儿的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说说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1)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勺子里也有个哈哈镜)。
(2)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从勺子里的哈哈镜看到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勺子的凹面与凸面对光反射的不同,等幼儿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妙。
四、镜子真好玩
1、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阳光玩镜子,探究光的折射。
2、请幼儿互相说说在镜子里看见了什么?
3、幼儿在玩镜子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可能是因为镜子是我们的生活用品,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镜子,每个人都照过镜子,认识镜子。孩子们虽然认识镜子,喜欢照镜子,但对镜子的了解还不是很多,而且镜子的世界真的很奇妙,而且镜子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广泛,孩子们能通过这一科学活动了解很多科学知识。 探索学习是帮助幼儿形成直接经验的有效方式。幼儿在活动中带着问题和已有经验自主操作材料、亲身感受与直接体验、发现并自己得出结论,形成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这种学习方式对幼儿科学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激发幼儿这种自主学习的兴趣,敢于让幼儿发表意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本次活动的前期试教中,在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环节,我总怕幼儿说不到位,总是急于要求幼儿按照我的思路走而妨碍了幼儿的思考,活动中就缺乏了幼儿自主探究的氛围。经过众多老师的指出后,我认识到了这一点,教师在活动中应适当的引导幼儿,要帮助幼儿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激发幼儿大胆表达,才能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形成很好的科学探索氛围。 总之,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在活动前的精心准备,只要教师充分考虑到各个环节进行,怎样引导幼儿,活动就会成功一半。
26、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光斑》反思
设计意图
一次,我拿着镜子从外面走进活动室,镜子的反光照在室内墙壁上,产生了光斑。孩子们不停滴追捉光斑,我一晃动镜子,光斑就跳跃移动,孩子们很好奇。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设计组织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 积极主动的探索光斑的形状、变化,产生探索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2、 乐于用语言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 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 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能探索光斑的形状,变化,用流利的语言表达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 本次活动应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室内又从户外射进来的阳光。
2、 镜子、剪刀、固体胶、铅笔、橡皮泥、纸等若干份。
3、 幼儿具备有关镜子的感性经验,并会用多种方法制作图案。
活动过程
一、 自由探索-----光斑从哪里来?
1、游戏:镜子和光。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镜子在有阳光的地方玩耍,扒光反射到天花板或墙壁上。
2、提问与交流:你是怎样玩的?这字儿亮亮的、晃动的是什么?光斑是从哪里来的?他为什么会动?
3、小结:镜子将光反射在墙壁上就会产生光斑,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二、 引导探索------光斑的形状为什么会变化?
1、墙上的光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光斑照在墙上像什么?
三、 深入探索------怎样使光斑的形状发生变化?
1、引导幼儿自由讨论。
2、幼儿操作、实验。引导幼儿将自制的各种图案或图形粘在镜子上,再玩“镜子和光”的游戏。
3幼儿相互交流发现了什么。
四、 活动延伸:
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实验:把月光、灯光作为光源,探索镜子能否制造晃动的光斑。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内容就是源于幼儿对光斑的兴趣,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兴趣的最好诱因。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以活动材料为载体,是活动步骤紧扣目标层层深入,有利于幼儿不断探索、验证。本次活动采用了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猜想、实验,相互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拓宽了幼儿的思维,发展了幼儿的多方面能力。
本次活动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活动若在室外进行,并给予幼儿更多自主的探索时间,幼儿可能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其次,可及时渗透安全教育,在探索的过程中,有个别幼儿故意将光反射到同伴的脸上,强烈的光线刺激了孩子的眼睛,这是很危险的事。当时因抓这件事,引导幼儿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向幼儿进行俺去昂教育,懂的强光对视力的影响,从而学会自我保护。
27、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动物气象台》反思
教材分析
《动物气象台》是一篇讲述小动物们预报天气的故事,故事中以小朋友们去公园的路上偶遇到小动物们表现出的一系列预报天气的特殊信息,能够萌发幼儿好奇心,引发幼儿探索动物与气象变化的奥秘。
设计思路(结合《纲要》)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目标认知目标 了解小花蛇、蜻蜓等动物在下雨前的特殊表现,知道动物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动作技能目标 能够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情感态度目标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
难点:能运用新学的知识判断天气变化
物质准备1.《动物气象台》的PPT课件。
2.《动物气象台》情境图及小花蛇、蜻蜓、蝴蝶、蝉、小猴图片。
经验准备幼儿了解到天气预报对生活的影响
活动方法多媒体演示法、提问法、模仿体验法
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
开始部分1:谈话导入。
老师呀原本计划明天想带小朋友们去人民公园玩,可是呀最近总是下雨,老师可发愁了,不知道明天该不该带小朋友去人民公园,有没有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老师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才能知道明天的天气呢?(电视、天气预报)对呀!老师怎么没有想到可以看天气预报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就是通过天气预报来得知天气的。
2:我们赶紧打开电视看看吧
哇!小朋友们看,明天是什么天气啊
1:幼儿思考得知天气的方式(看电视、听广播、看天气预报)
2:观察天气图标得知晴天,可以外出出行。通过模拟生活情景,启发了解天气预报的想法与兴趣
基本部分1:模拟外出游玩情境并介绍小猴子朋友
2:沿途分别遇到小花蛇、蜻蜓、蝴蝶、蝉儿等气象播报员,使幼儿了解动物会预报天气
3:总结所遇到的动物气象员,并分别用肢体语言模仿动物的表现
4:拓展幼儿经验,开阔幼儿的视野1:仔细观察沿途遇到的小动物们,看看它们是怎么播报天气的
2:运用已有经验回答其它动物们在天气变化前的表现
3:运用肢体动作语言模仿小动物预报天气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预报天气的本领,使幼儿懂得一些气象变化和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结束部分和动物气象员们学习《天气歌》
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顷刻就来到。
蜻蜓蝴蝶草中藏,大雨马上来报道。
蝉儿唱歌快晴了,我们又把歌声笑。 跟随老师一起学习《天气歌》学习儿歌丰富掌握关于天气的知识经验
延伸活动小朋友们刚才模仿了很多动物气象员,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当真正的气象播报员,以后每天为我们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播报天气,好不好?
板书设计 《动物气象台》中班 科学
动物挂图以及情境图(花、小草、大树、凉亭)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我将生活情境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之中,孩子们主动性积极性也比较高,但是我应增添多媒体演示环节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预报天气的本领,使幼儿懂得一些气象变化和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这样更加直观生动形象
28、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量》反思
活动意图:
从小让幼儿学会自己动手,自己去观察,培养幼儿活泼好问、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对他们今后的生长发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牛奶中的脂肪遇到洗洁精中的活性因子会产生力量的实验原理。
2、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活动。
3、在竞赛游戏中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6、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7、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实验原理。
教学难点:
实验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
牛奶、洗洁精、水、颜料、滴管、碗、KT板、操作盘、剪刀、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都喜不喜欢放烟火?方老师今天就要在这个屋子里给小朋友放一场美丽的烟火,你们相信么?不相信的话就请你们睁大小眼睛看方老师表演吧!
二、示范实验过程,提出实验要求
首先,我要向小朋友介绍我放烟火的材料,只需要三种东西,(出示洗洁精)小朋友们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这是我们平时刷碗用的洗洁精。(指着牛奶)那小朋友们一定知道这是什么?(牛奶)小朋友们小不想知道方老师是怎么用洗洁精和牛奶放烟火的?那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好了。 先用滴管吸入颜料,轻轻地滴一滴在牛奶里,(示范),小朋友看看这像不像烟火?(不像),那小朋友仔细看方老师滴入洗洁精后会怎么样吧!(滴入洗洁精)哇,看我的烟火成功了!小朋友们想不想试一试?(想)那在试之前,方老师有几个要求要跟小朋友说一下:1、滴入洗洁精的时候,滴管不要碰到牛奶;
2、吸入颜料的时候要小心,不要将颜料沾到了衣服上
3、因为洗洁精比较稠,老师已经在你们的滴管中吸入了洗洁精,所以你们直接拿来用就可以了,不用再次吸入了
4、滴管从哪个碗里拿的就要,要再放回里面去
好,现在请小朋友们见证奇迹去吧!
三、幼儿操作实验,教师指导
1、牛奶实验。
2、水的对比实验。你们发现奇迹了么?现在请小朋友在装水的托盘里面试一试,看看有没有在牛奶中的效果。
四、原理讲解
试验时间结束,请小朋友迅速将滴管放回原处,做到前面的小板凳上来,方老师有个秘密要告诉小朋友。
小朋友们知道,当滴入洗洁精后,颜料会迅速扩散成美丽的花纹。那在水中,有没有这种效果?(没有)你们想不想为什么会这样?方老师请了两个小精灵来告诉你们吧!(播放视频)。教师总结:原来呀,牛奶里面住着一个小精灵叫——(脂肪),洗洁精里面也住着一个小精灵叫——(活性因子),当脂肪和活性因子这两个小精灵碰到一起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力量),就是这种力量,把我们的颜料给推开了。而水里没有脂肪,活性因子觉得太孤单了,无法产生力量,所以在水里就没有扩散成美丽的花纹。
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神奇的力量有多大呢?方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泡沫塑料板,你们自己去试一试,看看这种力量能不能把它推动。
五、实验推动“小船”
用剪刀把KT板剪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当做小船。使用剪刀的时候要小心,剪掉的板子放在中间筐里。在牛奶中直接滴入洗洁精就可以了,小朋友们可以自己探索一下,怎么样才能让小船听你的话,想让它往前走就往前走,怎么样控制它们的方向。(进行个别指导)
六、总结、解决试验中的问题:
1、你的小船走了么?如果没走,是一直都没走么?
2、如果让小船往前走,洗洁精应该滴在小船的哪个方向?总结方向
示范或者不示范,视情况而定。
现在小朋友都掌握了推动小船的奥秘,我们来一场比赛好不好?
七、比赛《跑跑卡丁船》
出示赛道,请幼儿仔细听“跑跑卡丁船”的游戏规则:红队和蓝队各从自己的起点出发,第一个到对面的获胜。比赛过程中,不能用滴管碰到小船,否则就是犯规,要再回到起点重新开始。请幼儿自由结合,4人一组,选出一个小选手比赛,其他三人为他们加油助威。
八、活动延伸
我们生活中,有好多东西里面都住着小精灵脂肪,走,跟方老师到科学区角试一试吧!
活动反思:
面对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社会,孩子们需要的并不是学会知识,而是需要将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产生帮助影响的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29、优秀教案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车轴》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车轴的名称和用途。
2、喜爱实验操作,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6、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7、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组合玩具车若干辆,汽车模型若干;
2、圆形硬纸卡人手两张,木棍或牙签、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找一找,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你们自己选一件玩具,玩一玩,看一看,找一找,在玩具上找一件神奇的东西,它可以连接车轮使汽车平稳地向前开动,它是什么呢?
(幼1:是轮胎)
(幼2:是车子里的方向盘)
(幼3:是里面的发动机)
(幼4:是轮胎里面的棍子)
师:到底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呢?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先看老师手上的车子。
(评析:活动的导入部分通过老师富有悬念的提问,将幼儿引入自发的探究环节中。本环节中,孩子始终带着问题在玩乐。通过自己不断的动手操作,答案在慢慢揭晓中。)
二、观察老师的组合玩具车,初步了解车轴的作用。
1、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汽车,它缺了什么呢?(车轮)
把车轮放上去就能开动吗?(老师把四个车轮“放”到车身上去,松开手滚动,车轮四散滚开)
为什么有了车轮它还不能平稳地向前开动?
(幼1:因为它没装好)
(幼2:车轮没有连起来)
(幼3:中间少了一根连起来的棍子)
2、师:车轮怎样才可以连起来,让它平稳地向前滚呢?
(请一个幼儿上前和老师一起将车轮用车轴相连并拼装到车身上去,拼接好后开一开,滚一滚)
现在玩具车可以开给你开给我,老师用什么东西把两个轮子连起来,让它不散开,能平稳地向前滚动的呢?它叫什么名字呢?它究竟有什么奇妙的作用?
3、学习“车轴”的名称,了解车轴连接车轮,促进车子平稳前行的作用。
(评析:本环节的三个部分是不断递进的。在本环节中,通过老师不断地抛出“问题包袱”,使幼儿关注到连接车轮的车轴,以及它必不可少的作用。)
三、操作实验和讨论交流。
1、实验
师:车轴到底有没有那么大的作用,让车子平稳地前进,我们用圆纸板做车轮,牙签做车轴做个实验好吗?
实验1:滚动一块圆纸板,观察滚动的情形。
实验2:用牙签将两圆心相连后滚动,观察滚动的情形。
2、讨论和交流:
师:一块圆纸板滚动是怎样呢?两块圆纸板用牙签连起来又是怎样滚动的呢?
(幼1:我滚一个小车轮的时候,滚不起来,两个连起来就好滚了)
(幼2:一个车轮滚一会儿就倒了,两个车轮连起来可以一直滚)
(幼3:一个纸板滚得不平衡,两个串起来就平衡了)
师:哪种方法可以使车轮平稳地向前滚动呢?为什么呢?
(幼儿自由发表见解)
总结:圆纸板有了牙签相连所以能平稳地向前滚动,所以车轮是因为有车轴相连才可以平稳地前进。
(评析:本环节是活动的**部分。幼儿通过圆纸板和牙签的两个小实验,了解了圆纸板平稳向前滚动的原因,从而迁移了相关的经验。)
四、扩展和想像
师: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有车轴的呢?(依维柯、三机、大客车、皮卡、小轿车……)
假如车子在马路上行驶,突然车轴没有了,想一想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幼1:车子开着开着,“嘭”一声,就爆炸了)
(幼2:如果没有车轴了,轮子就到处散开了)
(幼3:车子会撞到一块儿去,会起火,会爆炸)
(评析:本环节充分扩展了孩子的想象力,虽然孩子们的答案千奇百怪,但是作用是显见的,就是进一步加深了对车轴作用的认识。)
五、游戏:找车轴
再一次挑选自己喜爱的的玩具车,找一找它的车轴在哪里,向老师和同伴谈谈它的作用。
(评析:从寻找到了解,然后再寻找,孩子们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通过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孩子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活动延伸:
1、观察在家庭中所玩的车辆是不是都有车轴。
2、与爸妈讨论车轴的用途
3、在手工区提供废旧纸盒,牙签细木棍或细铅丝,若干圆卡纸板,制作可以滚动的纸盒小汽车。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幼儿感兴趣的车轴问题入手,利用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实验活动,来探索、验证了车轴的作用,使师生共在玩乐中,共享了经验,交流了情感,激发了智慧。
2、本次活动内容来自幼儿日常的生活,从一个幼儿的提问,从两个孩子为车轮车轴的争执,及手工区内材料的提供中,我们找到了本次课题的教育契机。针对车轴这一具体事物的作用进行探索和验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3、在活动环节的设置上,我充分考虑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幼儿实验为重点,提供幼儿丰富的感兴趣的操作材料,实验步骤难简相宜,讨论交流轻松愉快,使抽象的物理知识通过幼儿自己的操作来达到诠释的目的,不仅“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设宽松的环境”,也“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并“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4、通过一系列环节的设置,本次活动目标达成度较好,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验和老师的示范提示,了解了车轴的名称和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参与积极,主动性强,对车轴(牙签)相连轮子(圆纸板)使之能平稳滚动的感受颇深,整个活动也一直处在一种幼儿感兴趣且非常投入的氛围中,活动效果凸显。
30、中班科学教案《筛子的本领》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了解筛子的作用,激发幼儿探索、发现筛子能分离大小不同混合物的原因。
2、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3、乐于表达,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7、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筛子、勺子、、筷子图片若干。
2、分组操作材料:多种混合物、黄豆、赤豆、大米、、玉米粒、石子、盐、沙、玉米粉各一盘,纸盒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设置“小厨师学本领”情境,引出课题
1、教师出示混合物(大米和盐),提问:
(1)、盆子里有什么?
(2)、小厨师能有什么办法把两样东西分开?幼儿尝试用多种办法分离盆中的混合物。
2、教师出示筛子,提问:
(1)、有哪位小厨师知道这是什么?
(2)、如果把东西混在一起放在筛子里,会发生什么奇怪的事情呢?
(二)、操作活动: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1)、小厨师任选几种东西混合后在用筛子分离。
(2)、看看发生了什么奇怪的现象。
2、幼儿自由操作交流,教师随机启发幼儿发现问题。
(三)、讨论分析活动:
边讲边图片演示:
(1)、小厨师发现了什么?(黄豆、大米、赤豆、石子、玉米粒留在筛子里;盐、玉米粉、沙漏下去了。)
(2)、为什么黄豆、大米、赤豆、石子、玉米粒留在筛子里,而盐、玉米粉、沙漏下去呢?
启发幼儿发现比较:
(1)比筛孔大的东西留在筛子里
(2)比筛孔小的东西会漏下去
小结:筛子神气的本领就是筛子上有许多小孔,它可以把比孔小的东西漏下去,比孔大的东西留在上面,又快又方便地把混在一起的东西分开。
(四)、在生活中我们运用筛子的本领解决哪些困难?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并不是把现成的科学结论告诉幼儿,而是使幼儿成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我们的科学教育,就是要提供丰富的材料,营造宽舒的心理环境,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让幼儿在探究中惊异科学,在持久、深入地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经验。《纲要》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所有的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为了让幼儿认识筛子,我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可供操作的实验材料,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进行直接的指导,而是强调幼儿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去发现、思考、解决各种问题。
31、中班科学教案《沙宝的秘密》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离、挖、塑造、经验回忆等活动,感知探索 沙轻、细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容易塑造的特性。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6、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7、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玩沙工具、水若干桶、纱布、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1、运用沙子宝宝的秘密这个话题引起幼儿活动的愿望。
师:我们今天要和沙子宝宝交朋友。沙子宝宝呀,最喜欢和知道它秘密的小朋友玩。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找一找沙子宝宝的秘密吧。
2、运用各种工具,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感官感知沙的特性。
(1)用纱布分离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
(2)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沙轻的特点。
(3)把筛出的细沙倒入水桶中,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3、组织幼儿积极讨论玩沙活动中的发现。
小结:所以我们小朋友在玩沙的时候不要把沙子拿来扔,避免沙子飞到眼睛里。
4、再次玩沙,引导幼儿用水把沙浇湿,观察沙子遇水后结块的变化。
往沙箱中倒入水,用手感知干沙与湿沙的区别,干沙轻,不易捏合;湿沙重,易捏合。
小结:沙子可以和水一起玩,那么我们小朋友也可以利用水和沙子一起做游戏。
5、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小组造型,体验干沙和湿沙的任意造型。
幼儿自由分组玩沙,教师适当引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共同完成作品。
6、评价幼儿的表现。
你们今天表现都很棒,都找到了沙子宝宝的秘密。沙子宝宝说下次还想和你们做游戏呢!
活动反思:
联系生活揭示科学知识的意义。要做到科学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相结合,不仅是学习课题来自生活,还应该引导幼儿能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了科学知识可以为生活服务。这样做,可以拉近幼儿与科学的距离,使幼儿对科学产生一种亲切感。
32、新教案设计中班科学教案《热水的秘密》反思
活动目标:
1. 知道使热水变凉的一些简单方法,在生活中我们要用热水泡东西。
2. 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到哪杯是热水,并尝试通过观察讨论热水、冷水泡咖啡的现象,明白热水的溶解能力比冷水强。
3. 喜欢参见科学探究活动,在观察、发现、交流中体会热水的秘密。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7. 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到哪杯是热水;在活动中能积极主动地交流或学习使热水变凉的一些简单方法。
活动难点:尝试通过观察讨论热水、冷水泡咖啡的现象,明白生活中我们要用热水泡东西的原因——热水的溶解能力比冷水强。
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中班幼儿对热水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用摸的方法可以辨别出哪杯是热水,知道用嘴吹可以使热水慢慢变凉。
2. 材料准备:每组两个透明杯子,一个装有冷水、一个装有热水;装有热水的杯子若干,装水的大容器一个、空杯子若干、冰块若干;两个大一点的透明杯子,一个装有冷水、一个装有热水,两包咖啡。
活动过程:
一、哪杯是热水——感知热水、冷水的区别
1. 引导语:你们的桌子上放了两杯水,哪杯是热水、你是怎么发现的?(看到:热水冒热气、杯子上有小水珠;摸到:一杯烫烫的、一杯凉凉的
2. 小结:我们小朋友用小眼睛看的方法可以知道,冒着热气、有小水珠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用小手摸的方法可以知道,摸起来烫烫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
二、热水变凉——交流使热水降温的方法
1. 引导语:口渴了,想喝水,我们喝热水?冷水?(我们喝温水)那么你知道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热水很快变凉,变成温水呢?(交流原有知识经验)
2. 教师操作并补充简单的方法:活动结束我们还可以看看哪种办法可以使热水凉得更快!(①放通风口②热水里放冰块③热水分装几个杯子④热水连同杯子放进装冷水的容器内)
3. 小结:原来有这么多好办法可以让热水变凉,这些方法都是我们小朋友、老师看到、听到的,以后,我们也要多多留心生活中的小事,碰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多问问、多想想。
三、热水泡东西——探索咖啡在热水、冷水中的溶解情况
1. 引导语:现在老师要泡杯咖啡,要用什么水好呢?这是为什么呢?
2. 小实验——热水、冷水泡咖啡
引导幼儿观察用热水、用冷水泡的两杯咖啡,讨论现象:在热水里咖啡泡得开、溶化了(溶解了);在冷水了咖啡泡不开,很难熔化(溶解)。
3. 小结:我们刚刚做小实验发现,在热水里咖啡很快溶解了,所以我们一般用热水泡奶粉、果珍、豆浆粉。
四、活动小结及延伸。
1. 幼儿讲讲自己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教师总结。
2. 延伸:我们从小小的一杯热水中就可以学到这么多的知识,关于热水还有很多秘密,以后我们小朋友发现了,再一起来学习。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能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与实验的欲望。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在实验中发现“热水的秘密”,但是不同的方法又不一样的效果,使幼儿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学知识。对于本次活动幼儿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33、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冬爷爷来了,冬爷爷来了”小朋友们拍着手、唱着歌,跳着优美的舞蹈,迎接着冬爷爷的到来。有漫天飞舞的雪花,有千里冰封的奇特景观、美丽、神奇。尽管北风呼呼地吹着,天是那样的寒冷,小朋友的小手、小脸、小耳朵都被冻得红扑扑的,但依然没有冰冻孩子们的热情与好奇心,他们正在用那明亮而闪烁的大眼睛,灵活而又坚强的小手探索着属于冬爷爷的奥秘。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而科学活动最能有效地让孩子们实现探索、发现的愿望,于是我设计了此节科学探索活动——好玩的冰,让孩子们充分挖掘和感受“冰”中的所隐藏着的奇特奥秘。
活动目标
1、知道冰的变化,会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
2、有积极探索冰的兴趣。
3、教育幼儿从小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6、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7、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冰的变化,会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
难点: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冰娃娃图片。
2、幼儿玩冰的课件。
3、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幼儿感知了解水会结冰,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我带来了新朋友和你们一起玩!
师:你听到水宝宝说什么了?
师:水宝宝在什么时候变成冰娃娃?
2、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
(1)提问: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玩冰娃娃?
(2)初次探索: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玩冰,并用笔画着记录下来。
(3)提问:你么用了哪些方法玩冰?
(4)再次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看、摸、捏、砸、尝等)感知冰的物理特性。注意观察并表扬那些探索方法特别的孩子,促进幼儿间相互学习。
3、讨论、了解冰的物理特性。
(1)提问:你觉得冰娃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
(2)小结冰的特性。
师:原来冰娃娃有这么多的秘密!无色、无味、透明、光滑、硬、易碎。
4、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
师:你们的冰娃娃和刚拿到时后有什么不一样?
师:你真棒说出了一个新词——融化。冰娃娃是可以融化成水宝宝的。
小结:原来冰娃娃在手里会融化掉!变成水宝宝!
5、幼儿制作彩冰灯。
师:让我们动起灵巧的小手,一起来制作漂亮的冰灯吧!送给我们可爱的冬爷爷做新年礼物吧!
课后延伸:组织幼儿玩冰灯。
教学反思
冬天是一个雪白的世界,冬天也是一个奇特的世界。晶莹剔透的冰,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对冰有着浓厚的兴趣,可对冰的认识仅仅只是一些感性的经验,对于冰的特性并不是很了解。在开展“冬爷爷的礼物”主题活动中,我从孩子们的生活中选材设计教学方案,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唤起他们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就是要通过情景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认知的兴奋,产生认知的冲突,形成思维的爆炸,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此我在设计此节科学课时,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我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孩子们感知了解水会结冰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其次,从幼儿实际出发,提供自我探究的空间,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在教学中,利用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进行实验前的猜想,并将猜想记录在记录单上。接着通过每人各自进行的小探索,让孩子发现“冰的物理特性”。调动其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观察、分析能力。通过经验分享环节,帮助孩子们汇总探索结果,总结探索结论,又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活动的热情。最后孩子们在教室中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冰灯,他们每个人都想制作出最美、最漂亮的冰灯,作为礼物送给冬爷爷,这是孩子们一份童真、一份爱心、一份真情。
本节的延伸活动,是让孩子们到户外玩冰灯,激发他们继续探究冰的奥秘。
34、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动物怎样出生》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动物怎样出生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出生的基本方式--胎生、卵生,有探索动物出生的兴趣。
2、能分辨常见动物的出生方式,会进行正确的分类。
3、对动物感兴趣,乐意关爱动物,有继续探索动物出生的兴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2、动物妈妈和动物宝宝图片若干。
3、课件-小鸡是怎样出生的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动物宝宝找妈妈,了解胎生动物的特点。
1、听音乐,模仿动物。
(1)教师:教师:宝贝们,你们真能干!所以今天有三个动物朋友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2)听!他们来了,幼儿猜测它们是什么小动物,它的妈妈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找妈妈。
(3)依次播放小猫走、小兔跳、小马跑音乐,幼儿模仿,在背景图中,找到猫妈妈、兔妈妈和马妈妈。
2、通过找妈妈,初步感知宝宝与妈妈在外形上的相似性。
(1)教师:动物宝宝和它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它们长的很相像,就是大小不一样。
(2)观看熊猫是怎样出生的。
教师:熊猫是
怎么出生的?熊猫出生的时候,和妈妈长的怎么样呀?
小结: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靠妈妈给他的养份慢慢地长大,最后直接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
这种生宝宝的方式叫胎生。
二、观看课件,了解卵生动物的特点。
1、课件演示
(1)教师:我们再来看看小鸡是怎样出生的?
教师:小鸡出生的时候,是什么呀?(鸡蛋)之后怎么变成小鸡的?
(2)师幼共同观看小鸡的出生过程
鸡妈妈一开始生出的是什么呀?
后来小鸡又是从哪里出来的?
你还能想出哪些动物也是这样出生的呢?
(3)教师总结:像这种吸收卵里面的营养,出生后经过孵化,才发育完全,这种出生方式叫做卵生。
2、比较小马和小鸡的出生图,初步感知其中的区别
三、幼儿小组合作,感知判断。
1、幼儿操作,判断哪些是卵生动物哪些是胎生动物。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动物宝宝,请小朋友来判断一下,谁是卵生宝宝,谁是胎生宝宝。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
教师:这次活动我们学了许多知识,知道动物的两种生殖方式,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
还有很多动物不属于这两种生殖方式,小朋友课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这些动物的资料。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幼儿都充满了热情与好奇。孩子们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主动的学习中探索,在自由的探索中发现,使幼儿不仅知道动物的出生方式,还知道了它们的成长过程。在游戏环节孩子们通过操作在玩中学,操作中验证。与幼儿互动将幼儿的经验提升。
35、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动物怎么避暑》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动物怎么避暑
活动目标
1、知道夏天降温的常用方法。
2、了解部分动物避暑的方法。
3、体验模仿动物避暑的乐趣。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太阳头饰一个、
2、有关动物避暑方法的多媒体课件。
3、《谁跟小羚羊去避暑》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播放夏天的音乐,带领幼儿进入课堂气氛。
二、谈话导入。
1、引导语:小朋友夏天是不是很热啊?谁能想个办法让我们凉快一些,降降温呢?
(可以扇扇子、开空调、开电风扇、吃西瓜……)
2、引导语:我们人类在夏天的时候有这么多避暑降温的好方法,那小动物呢?你们想知道吗?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在过夏天的时候是怎么避暑降温的。
三、观看课件、倾听故事,了解动物避暑的好方法。
1、了解狗拾怎样避暑降温的。
教师模仿狗的叫声,提问:这是哪个小动物?谁知道狗是怎么避暑降温的呢?
2、引导幼儿看课件,了解狗拾怎么避暑降温的。
小结:狗在夏天的时候通过伸出舌头散发身体的热量来避暑降温的。
启发幼儿模仿狗避
暑降温的样子。
3、了解大象是怎样避暑降温的?
引导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这是什么动物?谁知道大象是怎么避暑降温的?
引导幼儿看课件,了解大象是怎么避暑降温的。
小结:大象是将沙子或牧草甩到背上避暑降温的。
启发幼儿模仿大象避暑降温的样子。
4、了解兔子是怎样避暑降温的。
引导语: 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这是什么动物?
兔子是通过竖着两只长耳朵散发热量来避暑降温的。
四、播放故事《谁跟小羚羊取避暑?》引导幼儿了解其他动物避暑的方法。
1、提问:故事中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避暑降温的?
根据幼儿的回答系统的小结故事中动物的避暑方法。
2、游戏"动物避暑"。
将幼儿进行分组,每组分别代表一种动物组织幼儿游戏:
教师头戴太阳头饰,游戏开始时,教师站起来时,说"太阳出来了",幼儿就模仿自己所代表动物
避暑的样子游戏结束后,引导幼儿交换,重复游戏。
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投放有关动物避暑的图书、图片等,让幼儿通过阅读继续了解其他动物是怎样避暑降温的。
要求幼儿回家后把今天了解的这些动物避暑的方法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和他们一起从书上或
电脑上收集更多有关其他动物避暑的方法来与同伴一起分享。
故事-谁跟小羚羊去避暑?
天热了,小羚羊,小羚羊的妈妈要带孩子到高山地带去避暑,小羚羊想还有许多小伙伴也一起热得难受,得约大家一起去。
"谁跟我去避暑?"她一面走,一面喊。
一匹小红马奔跑过来,对小羚羊说:"我不去,我一出汗就像洗了冷水澡一样凉快了。"原来她身上有许多汗腺,热了就出许多汗来调节体温,防止中暑,不需要避暑。
小羚羊想:听说小黑狗身上没有汗腺,一定热得受不了,去约她避暑吧。这时,小黑狗正趴在一间屋檐下,张着嘴,伸出长长的舌头,直喘气。
"黑狗弟弟,高山地带凉快极了,你跟我一起去避暑,好吗?"小羚羊对他说。
"谢谢你。"小黑狗摆摆尾巴说,"我身上没有汗腺,可舌头上有许多汗腺呢。我伸出舌头,就是用它排汗,调节体温呀。"小羚羊,走到一棵告别了小黑狗,走到一棵大树旁,看见小黄鸡躺在树下的沙土里,两脚搔着沙土,还不断地打着滚儿。
"你躺在沙土里玩,多热呀!"小羚羊摇摇头说。小黄鸡"咯咯咯"地笑了,他说:"我热得直喘气,在沙土里躺躺,浑身谅嗖嗖的,可舒服了。"小黄鸡不需要避暑,小羚羊多么失望呀!她又走进林子里去约小松鼠。
"我不用去避暑。"小松鼠在树枝间蹦来跳去,回答说,"夏天到来之前,我就脱掉了冬天的厚皮毛衣,换上了薄薄的夏装啦。"再去找谁呢?小羚羊正犹豫着,小灰兔急急忙忙地从她面前经过,小羚羊喊住他。
小灰兔摆动着两只大耳朵说:"我不想去避暑。夏天,我挺着这两只大耳朵,可以散热,调节体温。"小羚羊看看没有小朋有跟她去避暑,只好跟着自己的妈妈去避暑啦。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 孩子们正是在我创设的这个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发展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乐意与人交往。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36、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狗本领大》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学活动教案《小狗本领大》
活动目标:
1.了解狗的外型特征和主要习性。
2.知道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增进幼儿热爱狗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课件、视频。
活动过程:
一、说说狗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1.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狗?它是什么样的?
2.谁和小狗一起玩过?你和小狗发生过有趣的事情吗?狗有什么本领?
二、说一说狗的本领。
1.教师讲故事"小狗和小猫",幼儿讨论:
2.小狗怎么知道家里煮肉骨头的?
3.小狗怎么知道山坡那边鲜花很多?
3.小狗又怎么知道小猫家的米饭煳了?
4.狗的鼻子这么灵,它还可以帮我们做什么呢?
三、认识不同类型的狗。
1.观看视频。
2.这些狗都帮人们做了什么事情?我们称它们是什么狗?
四、狗是我们的好朋友。
狗能帮助我们做这么多事情,你们喜欢它吗?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它们?
附:故事
小狗和小猫
小狗和小猫在草地上追赶蝴蝶,忽然,小狗停住了,它用鼻子嗅了嗅,对小猫说:"不玩了,快走,到我家啃骨头去!"它们急急忙忙朝小狗家走去。
路上,小猫一边咽口水,一边问小狗:"你怎么知道家里正在煮骨头?是瞎猜的吧?"小狗说:"不是瞎猜的,我闻见肉味儿了。"小狗说得一点儿不错,家里果真煮了一锅骨头。见小狗领来了小猫,狗妈妈热情地请小猫一起啃骨头。啃完骨头洗洗手,小狗、小猫又出去玩了。
小狗、小猫来到山脚下,小猫说:"我们去采花吧?"小狗用鼻子嗅了嗅,说:"翻过这个山坡,有好多好多的花。"于是,它们翻过山坡,果然看到了漫山遍野都是鲜花。小猫问小狗:"你怎么知道这里有好多花?"小狗说:"我们闻到香味儿了。"
太阳落山,该回家了。小狗到小猫家,小狗说:"糟糕,你家的米饭糊了!"小狗、小猫冲进厨房一看:"煤气灶上,饭锅已经开始冒烟了......小猫忙喊妈妈。听到喊声,正在看电视的猫妈妈急忙跑来,关了火。猫妈妈对小狗说:"谢谢你,多亏你发现得早。"猫妈妈问小狗,你怎么知道米饭糊了?"小猫抢着回答:"小狗的鼻子很灵,它一定是闻到糊味儿了。"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主要就是了解狗嗅觉灵敏的特点。知道狗是人类的好朋友,萌发保护它的意思。与动物成为好朋友,这是孩子们美好的愿望,通过与他们之间进行的交流,我发现在现实的生活中,幼儿对于狗的了解还是比较详细的。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可以经常看见它们,能和它们生活在一起。
在活动前我先请幼儿在自己生活的周围调查一下身边的狗的品种、主人养它的原因以及这条狗有什么本领等方面的内容,让孩子的零星的经验得到了一个总结便于在活动中进行相互之间的介绍。因此在活动开始的时候,我就请幼儿上台来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小狗的知识,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幼儿产生对于狗的了解的兴趣,并引导幼儿观察狗对于人类的一些具体的帮助,帮助幼儿感受到狗是人们的好朋友。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再此基础上我向幼儿讲了小狗的故事,以此对狗的鼻子功能方面进行的知识性的介绍,帮助幼儿提升了已有的经验,丰富了知识。通过介绍、观看等多种的体验使幼儿对于狗的本领等各方面有了一个较详细的了解后,我又引导幼儿能和生活相结合,引导幼儿说说生活中的我们应该怎样和狗相处,应该怎样爱护关心它们,以及对待它们,使幼儿能懂得在生活中要保护它们,真正使它们成为我们的好朋友。在了解以上经验的同时,还要请幼儿保护好自己,对于并不友好,或者,主人不在场的小狗,要注意安全,避免被小狗咬伤。
37、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动物的嘴巴》反思
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对动物嘴巴的认识,了解一些动物嘴巴的明显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动物的多样性。2.有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动物的嘴巴》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对动物嘴巴的认识,了解一些动物嘴巴的明显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2.有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有不同特征的动物(如鹈鹕、啄木鸟、蜜蜂、河马、蜗牛、兔子、食蚁兽等)嘴巴图片若干。
2.视频:《救救苹果树》、《鸬鹚捉鱼》、《蜜蜂采蜜》。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救救苹果树》,引起幼儿对动物嘴巴的谈论兴趣。
1.出示啄木鸟捉树虫的视频,讲述故事。
2.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后提问:是谁救了苹果树,为什么啄木鸟能救苹果树?
(二)了解动物嘴巴的外形与其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1.教师:啄木鸟长着一张什么样的嘴巴?这样的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2.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嘴巴有特殊的本领?它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三)观察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了解其他动物嘴巴的神奇用途世界的神奇,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1. 教师:图片上的动物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它们是靠身体的什么地方完成特殊任务的。(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原来小动物的嘴巴有真么多的用处,你能完整的说说他们嘴巴的用处吗?
2.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一张奇怪的嘴?它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学习用词汇描述)
3.教师:我们还能来模仿小动物的嘴巴呢。(请幼儿用动作模仿动物的嘴巴)
(四)欣赏动物嘴巴的多样性。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观看《动物世界》的录像,引导幼儿继续关注动物的嘴巴,满足幼儿对动物的观察兴趣。
教学反思
《动物的嘴巴》是针对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游戏让幼儿主动参与了解一些小动物嘴巴特征,从而萌发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小动物的家的情感.因此,针对这一活动意图,我充当好活动的引导者,让幼儿轻松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小动物是幼儿很感兴趣的,他们也是满怀新奇。整个活动,幼儿始终处于轻松、愉快、自然的活动氛围中,特别是游戏活动将幼儿所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说出来,增加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有利于增进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寓教于乐,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取得了好的活动效果。
38、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参观西瓜地》反思
让幼儿说说关于西瓜的秘密和问题,幼儿就能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因为经验和问题是孩子对科学的兴趣点,是科学情感体验的开始,是对科学本身探索的开始。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参观西瓜地》
【活动目标】
1.交流有关西瓜的经验和疑惑,对西瓜产生科学探索的欲望。
2.通过实地观察和询问,了解西瓜的一些生长习性,丰富感性经验。
3.产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养成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科学态度。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记录表人手一张(分为疑问、答案、新发现三部分)、笔、和常乐西瓜种植地进行参观前的联系。
【活动过程】
1.互相交流,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
师:西瓜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瓜果,那么,关于西瓜,你们知道一些什么秘密呢?
幼:西瓜有瓜皮、瓜瓤和瓜籽。
西瓜里面有白籽和黑籽,白籽可以吃,黑籽不可以吃。
西瓜有黄西瓜、红西瓜,还有无籽西瓜。
西瓜是长在地上,不是长在树上的。
夏天的西瓜最好吃,有的西瓜有催熟剂,不好吃。……
2.鼓励提问,了解幼儿想知道的。
师:你们说得真好!那么,有关西瓜,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幼:西瓜有没有根?
西瓜为什么长在泥土里,不是树上?
为什么西瓜里面有的籽是白的,有的籽是黑的?
为什么西瓜会有那么多的汁?
西瓜的叶子是什么样的?
西瓜是怎么长出来的?……
师出示记录表,请幼儿用简单的图象、符号把自己的问题记录在“疑问”一栏中。
3.参观西瓜地,观察询问,丰富有关西瓜的经验。
教师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安排专人进行集体介绍,然后请幼儿自由观察农民伯伯(阿姨)的劳动,边观察边提问。
边观察发现,边完成记录表的另外两栏:答案和新发现。
专门的介绍员对他们的种植地(暖棚种植、西瓜的营养价值、西瓜的经济效益等)作了完整的介绍,幼儿边听边做适当的记录。然后请幼儿提问,介绍员做一定的解答。
接下来我们来到大棚里面,自由观察,这是幼儿最投入、最喜欢的,在这里,他们有了太多的意外发现和惊喜。
他们看到一个奶奶在剪枝,就连忙问:“绿绿的枝条长得这么好,为什么要剪掉呀?”奶奶告诉我们:“枝条太多了,会吸收掉很多的营养,所以要剪掉一些,这叫整枝。”这时,奶奶顺手把一个比拳头小一点的西瓜也摘了下来,正好被乐乐发现,奇怪地问:“西瓜怎么摘下来了呀,它还要长呢。”另外的孩子也凑过来说:“真是太可惜了。”奶奶笑笑说:“一棵西瓜上可以结出许多的西瓜,摘掉一些,另外一些就能长得又大又甜。”
一位大妈手里拿着花,正在那里摆弄着,洁洁大叫起来:“哎呀,怎么把花采下来了呀?”大妈一边说一边让孩子们围拢仔细看她:“这是人工授粉。”我假装惊奇地说:“原来花也分爸爸和妈妈,让他们相亲相爱手拉手,才会结出西瓜宝宝来。”
当他们发现西瓜一个个吊挂在那里,又争论起来:“西瓜不是长在地上吗,怎么长到树上了呢?”我引导孩子仔细看,到底是不是树,他们发现不是的,只是西瓜藤爬到了支架上,叔叔介绍说:“这样的西瓜长起来会很好看,而且不会被地上的虫子伤害。”
在另外一个暖棚里,几个农民正在采摘、装箱,我们赶紧跑过去,请他们介绍辨别西瓜成熟的方法。一位爷爷倒是很热心,很仔细地介绍了辨别的方法,最后,我想,反正接下来还要用西瓜开展活动的,还不如在这里买一些西瓜回家,于是,孩子们在这些农民的带领下,都去亲自弹瓜听声,采摘了一个西瓜,高兴、圆满地结束了这次参观活动。
4.互动交流,分享各自探索发现的结果。
利用记录表进行分组讨论交流。
回放参观时拍摄的照片,和幼儿一起回忆经历,帮助幼儿梳理获得的经验。
教学反思:
让幼儿说说关于西瓜的秘密和问题,幼儿就能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因为经验和问题是孩子对科学的兴趣点,是科学情感体验的开始,是对科学本身探索的开始。
把幼儿带到现实生活中去参观、观察、询问,有利于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多方面的知识,提高观察的兴趣,带着问题、带着记录纸去参观,使活动更具有目的性,这是一种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将更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潜能。
一次外出参观活动,解决了幼儿心中的许多疑问。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在观察中学习,在探索中寻求答案。可见,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教育资源,开发幼儿的潜能。
39、教学设计中班科学教案《盖子去旅行》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艺术领域也明确要求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材料开展教学活动,而大班的幼儿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因此我以盖子为主材料,设计了《盖子宝宝旅行记》这一活动,让幼儿根据盖子拓印的形状,大胆的想象,用色彩鲜艳的油性笔,高光笔进行添画,既让幼儿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又增强了他们讲述的能力。
活动目标
1、用添加的方法把盖子变成不同的形象。
2、幼儿能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想象、创造的乐趣。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用拓印的方法和添画法表现出盖子不同的形象。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盖子,黑色的长卷一幅,各种颜色的颜料。
2、高光笔,油性笔,幼儿每人各一支。
3、《郊游》的音乐,轻音乐。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不同形状的盖子。
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森林里旅行,出发吧!(幼儿随音乐进入教室)
师:咦,我们遇到了谁?盖子今天躺在这里,没有人和他一起玩,我们现在和他一起玩一玩好吗?在玩之前,老师有两个问题要提出,你的盖子和其他的盖子宝宝有什么不同?如果盖子可以走路的话可以怎么走?(幼:形状不同,颜色不同、花纹不一样、图案不一样、大小不一样、有的高,有的矮……)
2、 引导幼儿在轻松的音乐中体验盖子拓印的乐趣。
师:这些盖子说:“我天天躺在这里动都不能动,我也好想和小朋友一起去旅行,你们愿意帮帮我吗?”(幼:愿意)那我们要怎样帮帮它呢?但是盖子想穿很漂亮的衣服,你们看老师在后面准备了什么?(幼:颜料)
现在请小朋友挑一个你喜欢的盖子给她穿上漂亮的衣服,开始行动吧!
3、给盖子添加五官和肢体。
师:我们刚才带着大大小小的盖子宝宝到马路上走一走,但是这些盖子说,我想要看到更美丽的风景,想要听到更好听的声音,你们愿意帮帮我吗?(幼:愿意)。那你们要怎样帮帮我呢?(幼:先给它画上耳朵,眼睛。)
还给他画上什么呢?(幼:鼻子、嘴巴。)
可是盖子又说了:“我变成盖子以后,我想和我的好朋友手拉着手一起去旅行”那要怎么办呢?(幼儿:给他们画上手。)但是有的好朋友如果很远很远的话,我要怎么办?他要和好朋友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怎么办?
4、幼儿根据盖子拓印的影像,进行大胆的想象,把盖子变成不同的形象。
师:盖子终于出来旅行了,他现在可高兴了,看这个盖子它走着走着,遇到了谁?你们觉得它像什么?它又走着走着遇到了谁?盖子呀,在旅行的路上肯定会遇到很多有趣的故事,那就看小朋友等一下能不能帮忙把这些还没有变身的盖子,变成一些更有意思的东西,你们觉得它像什么,你就把它变成什么。(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师:盖子到底在旅行的途中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谁能把你的盖子遇到的有趣的事情说一说呢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 首先,是游戏法游戏能调动幼儿的兴趣,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活动的开始我就以小朋友去森林里旅行碰到了盖子宝宝,盖子宝宝要和小朋友玩一玩的游戏来导入,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其次,我还让幼儿用盖子拓印并将盖子宝宝的五官和肢体,还有盖子变成的不同的形象,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幼儿体验创作的乐趣,建立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40、中班科学教案《隐形的空气》反思
隐形的空气适合中班科学活动,抓住中班幼儿喜欢自己动手操作普遍喜欢汽车的特性,发散幼儿的思维,于生活化、游戏化的情境中开展我们的科学实验课程,将我们看不到、摸不着的隐形空气,显性出来。
活动目标
1、 幼儿能够感知和发现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占有空间;
2、 幼儿能够掌握空气与水之间互换的方法,并了解原理;
3、 幼儿能够积极思考问题并大胆提出假设,在科学实验中学会团队协作和互相帮助;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够通过科学实验感知空气的存在,将将我们看不到、摸不着的隐形空气,显性出来。
难点:幼儿能够通过科学实验掌握空气和水的互换,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与同伴互帮互助。
活动准备
细口透明瓶、布丁杯、漏斗、橡皮泥、色素、吸管 1 支、水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以谈话活动的方式引出瓶子里的妖怪
1、老师:小朋友们,我们生活中会用到很多的瓶子,比如喝水的瓶子,还有做科学实验也会用到各种类型的瓶子。老师呀,昨天找到了一个被诅咒的魔法瓶,它里面住了很多妖怪。
幼儿:真的吗?世界上没有妖怪的,老师你骗我。 老师:不信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诅咒的魔法瓶吧。
评析:以简单的谈话活动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猜想这个魔法瓶的妖怪到底是什么,让幼儿有积极性参加游戏活动,以好奇想要探索的情绪投入我们的整个活动中。
二、出示被诅咒的魔法瓶,幼儿探索瓶子里面的妖怪到底是什么?
1、出示魔法瓶,和一杯染色水
(1)实验猜想:水能不能流进瓶子里面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我的魔法瓶是这样的,它的里面呀,有妖怪,不信你们猜猜看,老师现在手里的这杯水倒进去,你们觉得水能不能进到瓶子里面。
幼儿:猜想答案,然后请一名幼儿上来倒水实验,看看到底水能不能进去。
老师:实验完成后,咦,真的有妖怪呀,看,我们的水都被妖怪堵在了瓶子口了。
(2)那请小朋友们也来一起制作一个魔法瓶(教师先示范怎么制作,幼儿再操作) 老师:分组(2 人一组)
实验步骤:①将漏斗的细口端插入透明瓶,并用橡皮泥封住瓶口,保持瓶口处于密封状态;
②再取一个布丁杯,装入一杯水,并用色素进行染色,方便观察;
③一人用手扶住瓶子。防止倾倒,另一人将布丁中的色素水从漏斗处倒入至瓶子里。
④观察现象,水不能进入瓶子里,证明魔法瓶制作成功。
师小结:小朋友们,这个隐形的妖怪我们都认识,它呀无处不在----就是空气
我们制作的魔法瓶里面也装满了空气,我们看不见它。 当我们往瓶子里面倒水时,由于瓶子里面的空气占据了整个瓶子的空间,空气出不来,所以水也就无法进入到瓶子里了。
三、幼儿探索如何破除瓶子的诅咒
(1)老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隐形的妖怪就是空气,那么我们怎么来破除魔法瓶的诅咒呢?
幼儿:把瓶子里的空气赶出来
老师:那么怎么才能把瓶子里面的空气赶出来呢? 幼儿:假设①挤压瓶子,把空气挤出去
假设②瓶子里面插入一根吸管让空气跑出去
(2)幼儿实验操作,验证假设是否成功
实验步骤:①验证假设①,用手挤压瓶子,观察漏斗里面的水是否会进入瓶子里。
②验证假设②,取出一根细吸管,将吸管竖直穿过漏斗直至瓶子里,观察漏斗里面的水是否会进入瓶子里,可继续加水观察现象。
师小结:
刚才我们提出了两种假设,都成功的破除了瓶子里的诅咒, 无论是挤压瓶子,还是在瓶子里面插入一支吸管,只要让空气跑出来,瓶子里就会有空间让水流进去。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回家后带着爸爸妈妈一起来感知空气与水之间的神奇关系吧。
活动总结
1、实验操作直接化
科学的探索离不开实验的直接操作,幼儿对于空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 用直接实验的方式,让幼儿直观全面的去探索发现空气的存在,感知它的存在方式。
2、游戏形式多样化
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边玩边学达成教学目标,使教师指导的关键。在本次活动中师幼互动频繁、有效,关注了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体现出幼儿个体差异的尊重。另外在游戏中游戏采用了直接操作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开展课程符合幼儿大脑始动调节、优势法则、动力原理。以多样的游戏化形式,使幼儿始终处于好奇的心理状态积极探索,在寓教于乐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轻松达成活动目标,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游戏和学习的双重满足,更收获到实验成功的喜悦。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我和空气做游戏》
-
中班教案:叮叮当(科学)
-
幼儿园科学教案:有趣的几何图形(科学)
-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中班教案:糖放到水里会怎样(科学)
-
幼儿生活解疑:关节真有用
-
美丽的贝壳(中班科学)
-
幼儿园中班科学综合活动《花的礼物》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油纸伞
-
中班科学活动:好玩的传声筒
-
幼儿园中班推荐科学活动:《舞台灯光师》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和气球做游戏
-
知名幼儿园中班科学:球宝宝玩滑梯
-
肤寸而合
-
未来的桥
-
梦
-
中班社会:美丽的公园
-
我敬佩的谭老师_小学生作文:三年级
-
孩子,你就是我的老师
-
中班音乐教案《八只小狗抬花轿》反思
-
学前班音乐教学设计《你的眼里有个我》教案
-
治堵朋友圈文案: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朋友圈文案38句
-
青山不老生字词及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