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教学《我和气球一起玩》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教学《我和气球一起玩》反思
1、中班科学教案教学《我和气球一起玩》反思
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气球因其色彩鲜艳、形状灵活多变,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想何不利用气球这一有利资源,从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进行有关空气知识的教育呢?于是我设计了《我和气球一起玩》这一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空气能流动的特点,知道被污染的空气有害健康。
2.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幼儿在玩气球的游戏中体验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知空气的流动性,知道被污染的空气有害健康。
难点: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笑脸气球、哭脸气球各一个,和幼儿人数相等的气球若干。
2.养有盆景的自然角。
3.有关工业污染(工厂的烟囱)、交通污染(汽车、飞机、摩托车尾气)、生活污染大气(吸烟、焚烧垃圾等)的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导人主题。
师:今天有个小客人要来我班做客,你们猜猜它谁?“彩色橡皮袋,宝宝都喜爱,一吹就长胖,飞到半空去。”
师:可爱的气球宝宝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
2.让幼儿感知空气的流动性,帮助幼儿了解被污染的空气会损害人体健康,初步了解大气污染物的几个来源,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1)气球亲亲我。教师出示吃饱空气的笑脸气球,朝每位幼儿脸上喷一喷。边亲小脸蛋边说:“亲亲小鼻子,鼻子耸一耸;亲亲小耳朵,耳朵躲一躲;亲亲小眼睛,眼睛眯一眯。”
师提问:“气球在用什么亲你们?”
师总结:“气球吃的是空气,里面的空气在我松手的时候就会跑出来亲你们的小脸蛋。原来空气是会跑、会流动的。”
(2)师:“还有一位气球宝宝想来亲亲你们的小脸。看看它是谁?”出示吃了被污染的空气的哭脸气球。
师问:“咦?这位气球宝宝好难过,为什么呢?”教师学气球宝宝说话:“我想吃饱了和你们玩儿,可是却吃进了被污染的空气。我觉得嗓子干干的,鼻子痒痒的,呼吸很困难,浑身都难受。我不能亲小朋友了,心里真难受!”
师问:“这个气球宝宝为什么不能亲我们?”
师:“你们见过或者感受过被污染的空气吗?”幼儿回答完后看课件。
教师演示空气污染多媒体课件。
教师小结: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生活中的污染(吸烟、炉灶等)和交通运输工具污染。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要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尽量不要到人多拥挤的一些公共场所去,如拥挤的公交车上、集市、商场等地方。在家里也要请爸爸妈妈多开窗通风,这样,就不容易吸人被污染的空气。
3.我帮气球来治病。
师:我们知道了空气是怎样被污染的,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空气不受污染呢? 幼儿分组讨论。
师:“怎样保护空气不受污染?”
师:“什么能净化空气?” 幼儿回答完后放课件。
教师小结:小朋友想出的办法都很好。那我们先一起帮气球宝宝治病吧。我们把它送到自然角里去,把脏空气吐出来,让花草把这些受污染的空气净化一下,然后再让它吸点儿新鲜的空气,病就好了。”“气球宝宝,等你好了我们再来接你!”
师:“我心里感到特别高兴,因为我帮助了别人。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开心地玩玩气球吧。”;.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从口袋里拿出准备好的气球,玩气球小老鼠的游戏。
4.气球小老鼠:在游戏中进一步感知空气的流动性,体验玩气球的快乐。
(1)教师吹起一个气球,突然松开手,气球跑出去。问幼儿:“气球怎么会跑呢?”
师:“噢,是空气等不及要出来,就把气球给挤跑了。我的气球变成小老鼠了,把你的气球也变成小老鼠吧!
(2)幼儿将气球吹起来后,突然松开手,气球会像小老鼠一样四处乱跑,幼儿追赶。
(3)幼儿反复玩游戏,进一步感受空气的流动性,体验玩气球的快乐。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我以孩子们为主体,抓住了他们的好奇心、设计了“气球亲亲我”、“生病的气球”的环节,形象、直观,有较强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活动中尝试气球亲亲小鼻子,亲亲小耳朵,亲亲小眼睛等的感觉,充分调动孩子运用多种感官探究问题,直接得出结论:空气是流动的,是会跑的:污染的空气有害健康,轻松自如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在“气球小老鼠”游戏活动中,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参与尝试、体验游戏快乐的机会,既巩固了教学活动内容,又极大地激发了孩子探索的兴趣,有效地完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在此环节中,个别孩子不能很好的将气球吹起来,所以参与活动不是很积极,不能尽兴的体验游戏的快乐,作为教师在以后组织活动前,应充分了解幼儿的发展,为更好的开展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2、中班科学教案《玩沙》含反思
【设计意图】
散发着自然魅力的沙子是孩子们的最爱。在这里,他们可以尽情地探索、愉悦地游戏,自由的创作,在亲近自然的玩沙活动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快乐无限。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操作尝试活动,感知常见的黄沙特性。
2、通过玩沙活动,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培养初步的探索尝试精神。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眼药水一瓶;
2、玩沙工具若干;
3、活动结束时洗脚用的毛巾和温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玩沙工具
小朋友看,这是干什么用的?(玩沙用的)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玩沙。
找个空地坐下来,先脱鞋,放整齐,后脱袜,藏里面,再把袖口裤腿卷一卷。
玩沙时的注意点:玩沙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揉眼睛和鼻子,也不要把沙子弄到其他小朋友身上。如果不小心弄到眼睛里,请赶快告诉老师。(出示眼药水)老师给你滴上几滴眼药水,沙子就会乖乖地跑出来的。记住了吗?
二、玩沙,感知沙的特性。
1、教师带幼儿赤脚踩在沙地上。
我们先来看看沙子是什么样的?
谁能说说踩在上面有什么感觉?踩过后沙地上留下了什么?(脚印)
你们觉得像什么?(路灯、榔头、小船……)我们再给它加上一个手印又像什么呢?(大树、房子……)
我们也来试试,看看谁能印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花纹。
2、利用玩沙工具玩沙。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玩沙的工具,已经把它藏起来了,看谁能找到它。
你想堆什么?谁愿意和他一起玩?
怎样才能让你堆的东西结实呢?(用手或工具拍打)
三、活动小结。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给气球充气》含反思
目标:
1.尝试双手配合用充气简给气球充气,注意控制速度和力度,观察气球不断膨胀的现象。
2.尝试用语言、动作或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在充气、放气、扎气球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准备:
气球若干,装在小筐里;小型手持式充气筒。
玩法说明:
幼儿将气球嘴套在充气筒的出气口上,一手捏紧气球嘴,一手来回抽拉充气筒活塞,两手配合给气球充气。
指导要点:
1.观察幼儿充气的方法,鼓励幼儿自己寻找问题的原因,并尝试解决。如果幼儿的气球总是无法持续膨胀,可引导幼儿观察是否漏气、哪里漏气以及为什么会漏气,尝试用捏紧气球嘴等方法解决问题。如果幼儿双手配合上有困难,可引导幼儿观察学习同伴的动作。
2.气球膨胀得过大时,及时提醒幼儿不要继续充气了,避免气球爆炸。即使幼儿打爆了气球,也不要加以指责。
3.气球充好以后,可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玩气球。如,松开气球嘴,玩放气的游戏,观察气球放气时飞行的轨迹;利用毛根等辅助材料尝试自己扎气球。
4.鼓励幼儿将自己在充气、放气、扎气球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用绘画等形式进行记录。
延伸活动:
提供脚踩式充气筒及形状各异的气球(如心形、长条形等),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4、中班科学教案《夏天》含反思
设计意图
夏天到来了,天气越来越热,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如果天气热,我们会酌情的缩短在户外的时间,天气的炎热,有的孩子会出汗并且会心情烦躁,有的孩子在家中中午不听家人的劝告往外跑。通过本次活动目的是让他们了解到夏天的天气和感受到太阳的火辣,懂得几种防晒的方法,使孩子们愉快地度过炎热的夏天。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太阳的火辣,尝试仿编儿歌。
2、初步了解几种夏天防晒、保护皮肤的方法。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一个做成太阳状的刷子道具。
2、《夏天防晒好方法》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活动主题。
红红的脸蛋挂天上,又大又圆照四方,它让万物来生长,丰收需要它帮忙。
2、感受夏天太阳的火辣。
(1)谈话: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夏天来到了)如果你站在外边太阳照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很热)你还发现太阳照在什么地方?(照在买菜的人身上、照在汽车上、照在盖房子的人身上等)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讲述。
3、请幼儿欣赏诗歌《夏天的太阳很顽皮》,感知太阳的热量。
(1)出示太阳刷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夏天的太阳很顽皮,像把红刷子,到处找人刷,请小朋友们听一听它刷到了那些人?
(2)教师一边演示教具,一边朗诵儿歌《夏天的太阳很顽皮》。
提问:诗歌中夏天的太阳究竟把谁刷得火辣辣的呢?
(3)教师演示教具,幼儿根据诗歌做动作(比如:游泳、爬上、骑车等)
(4)一名幼儿演示教具,其他幼儿边做各种动作边说诗歌。
4、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加以想象性描述,进行仿编诗歌。
提问:夏天的太阳还会把谁刷得火辣辣的呢?(教师整理后)
夏天的太阳很顽皮,
拿把红刷子,
到处找人刷。
刷刷盖房的人,
刷刷买菜的人,
刷刷种地的人,
刷刷割麦子的人。
5、室外体验太阳的炎热。
带领幼儿来到户外空地上,和幼儿在太阳底下站立一会儿。(在阳光下活动应控制时间,不能太久。)教师将儿歌中的角色变成幼儿的名字或幼儿身体的某一部位。如:刷刷***,刷的***火辣辣;或刷刷小朋友的头顶,刷的头顶火辣辣等。
6、了解几种夏天防晒、保护皮肤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
提问:刚才你在外面感觉怎么样?(晒得火辣辣的)如果站的时间长了会怎么样?(晒坏皮肤)
(2)夏天应该怎样防晒、保护皮肤。
启发幼儿说一说:夏天天气很热,太阳火辣辣的,怎样才能防晒呢?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回答。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说一说夏天防晒都有什么好方法?
教师小结:躲在树荫下、中午太热的时候最好不要出去、戴帽子、口罩、打遮阳伞、擦防晒霜等。
结束部分:请幼儿回家把诗歌说给妈妈听。
活动反思
因为夏天的炎热孩子们在太阳下都能感受到,所以能够较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诗歌时,孩子们边做动作边说非常的感兴趣,特别是最后一句:“火辣辣的,”孩子们一起扭动着身体非常喜欢做这一动作,仿编诗歌时孩子们说的很丰富,不但发散了幼儿的思维,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怎样进行防晒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度过夏天有很大的帮助。
5、中班教案《我和气球一起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空气能流动的特点,知道被污染的空气有害健康。
2.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幼儿在玩气球的游戏中体验快乐。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知空气的流动性,知道被污染的空气有害健康。
难点: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笑脸气球、哭脸气球各一个,和幼儿人数相等的气球若干。
2.养有盆景的自然角。
3.有关工业污染(工厂的烟囱)、交通污染(汽车、飞机、摩托车尾气)、生活污染大气(吸烟、焚烧垃圾等)的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导人主题。
师:今天有个小客人要来我班做客,你们猜猜它谁?“彩色橡皮袋,宝宝都喜爱,一吹就长胖,飞到半空去。”
师:可爱的气球宝宝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
2.让幼儿感知空气的流动性,帮助幼儿了解被污染的空气会损害人体健康,初步了解大气污染物的几个来源,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1)气球亲亲我。教师出示吃饱空气的笑脸气球,朝每位幼儿脸上喷一喷。边亲小脸蛋边说:“亲亲小鼻子,鼻子耸一耸;亲亲小耳朵,耳朵躲一躲;亲亲小眼睛,眼睛眯一眯。”
师提问:“气球在用什么亲你们?”师总结:“气球吃的是空气,里面的空气在我松手的时候就会跑出来亲你们的小脸蛋。原来空气是会跑、会流动的。”
(2)师:“还有一位气球宝宝想来亲亲你们的小脸。看看它是谁?”出示吃了被污染的空气的哭脸气球。师问:“咦?这位气球宝宝好难过,为什么呢?”教师学气球宝宝说话:“我想吃饱了和你们玩儿,可是却吃进了被污染的空气。我觉得嗓子干干的,鼻子痒痒的,呼吸很困难,浑身都难受。我不能亲小朋友了,心里真难受!”师问:“这个气球宝宝为什么不能亲我们?”师:“你们见过或者感受过被污染的空气吗?”幼儿回答完后看课件。
教师演示空气污染多媒体课件。
教师小结: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生活中的污染(吸烟、炉灶等)和交通运输工具污染。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要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尽量不要到人多拥挤的一些公共场所去,如拥挤的公交车上、集市、商场等地方。在家里也要请爸爸妈妈多开窗通风,这样,就不容易吸人被污染的空气。
3.我帮气球来治病。
师:我们知道了空气是怎样被污染的,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空气不受污染呢?
幼儿分组讨论。
师:“怎样保护空气不受污染?”
师:“什么能净化空气?”
幼儿回答完后放课件。
教师小结:小朋友想出的办法都很好。那我们先一起帮气球宝宝治病吧。我们把它送到自然角里去,把脏空气吐出来,让花草把这些受污染的空气净化一下,然后再让它吸点儿新鲜的空气,病就好了。”“气球宝宝,等你好了我们再来接你!”师:“我心里感到特别高兴,因为我帮助了别人。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开心地玩玩气球吧。”从口袋里拿出准备好的气球,玩气球小老鼠的游戏。
4.气球小老鼠:在游戏中进一步感知空气的流动性,体验玩气球的快乐。
(1)教师吹起一个气球,突然松开手,气球跑出去。问幼儿:“气球怎么会跑呢?”师:“噢,是空气等不及要出来,就把气球给挤跑了。我的气球变成小老鼠了,把你的气球也变成小老鼠吧!
(2)幼儿将气球吹起来后,突然松开手,气球会像小老鼠一样四处乱跑,幼儿追赶。
(3)幼儿反复玩游戏,进一步感受空气的流动性,体验玩气球的快乐。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我以孩子们为主体,抓住了他们的好奇心、设计了“气球亲亲我”、“生病的气球”的环节,形象、直观,有较强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活动中尝试气球亲亲小鼻子,亲亲小耳朵,亲亲小眼睛等的感觉,充分调动孩子运用多种感官探究问题,直接得出结论:空气是流动的,是会跑的:污染的空气有害健康,轻松自如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在“气球小老鼠”游戏活动中,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参与尝试、体验游戏快乐的机会,既巩固了教学活动内容,又极大地激发了孩子探索的兴趣,有效地完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在此环节中,个别孩子不能很好的将气球吹起来,所以参与活动不是很积极,不能尽兴的体验游戏的快乐,作为教师在以后组织活动前,应充分了解幼儿的发展,为更好的开展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6、中班科学教案《声音》含反思
设计背景:
让幼儿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通过人为因素让不同的声音组合成有节奏的乐曲。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4、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让所有的幼儿有兴趣参加,并能感知出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
活动难点:
用不同的物体组成乐曲伴奏。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套桶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
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
教师摇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
1、 教师设问:你有什么办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在套桶里装上东西)“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幼儿集体摇动套桶。)“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集体)这个声音像什么?
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 分组活动:
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套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
“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 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
“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请你们猜一猜, 小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
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的对不对呢?”
教师帮助个别幼儿把东西倒进透明瓶子里让幼儿验证猜的是否正确。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套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演示两个装有同种物体的,数量不同的套桶,让幼儿比较。
“你们既能听出声音来又能猜出来,你们真能干。”
“我这里也有两个套桶娃娃,你们听一听,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套桶里装的是什么?”(幼儿猜测后,打开让幼儿验证)两次。
“为什么一样的东西,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一个多、一个少)
得出结论:一样的东西,一个多,一个少,它们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
“小朋友的套桶娃娃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那我们来为乐曲《小手爬》伴奏。”(集体伴奏两遍)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科学活动,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层层推进,幼儿很感兴趣,在操作活动中尝试、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成分体现了“玩中学”的理念。但现在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教学准备上建议提供给幼儿两个套桶,让幼儿同时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最好选择声音差别大一点的物品放在套桶里。
7、中班科学教案活动《种蚕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种子,比较其异同。
2、学习种植的基本技能,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幼儿的持久观察力及爱护植物的感情。
3、会正确使用一些简单的种植工具:铲子、水壶等。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收集几种种子,在自然角做发芽实验。
2、一些简单的种植工具。
3、蚕豆生长的图片,让幼儿事先了解蚕豆的外形特征、生长过程和种植的季节。
活动过程:
1、认识各类种子:
师:“小朋友拿来了这么多豆豆,现在请小朋友帮忙拣一拣,把相同的豆豆放在一个碗中。”(幼儿动手操作)“你分出了几种豆?你认识吗?”“对,它们是蚕豆、黄豆、红豆。”“仔细比一比,蚕豆、黄豆、红豆的样子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它们都是豆,表面很光滑,圆圆的、捏上去硬硬的,都可以当种子。不同的地方是有的大、有的小,颜色不一样,吃起来的味道也不一样。”
2、了解蚕豆的生长过程,知道秋天是播种蚕豆的好季节。
师:“豆豆是怎么长出来的呢?”教师出示蚕豆的生长过程图,让幼儿观察。“刚才小朋友看了图片,了解了种子生长的过程,现在请你和好朋友一起讨论:种子生长需要什么?什么季节是播种的好季节?
教师小结: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土壤。在种植时要选择好种子,再种,种子才会慢慢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对了,现在正是春天,是播种的好时节,我们一起去种种子,好不好?”
3、学习选种。
讨论:是不是所有的蚕豆都可以当种子?为什么?
师:“小朋友都很聪明,看的非常仔细:蚕豆上有蛀洞的、豆特别小的、壳的颜色枯黄的,都不能当种子。”“请小朋把颗粒饱满的蚕豆选出来。”
4、种植蚕豆。
a)师:“刚才我们都知道了种子生长发育需要泥土、水、阳光、空气。现在谁来说说怎样种蚕豆?(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b)教师示范:先将土放在种植盆中,然后用小铲子挖一个小洞,放进3——5粒蚕豆,然后用泥土盖上,浇上水。
5、学习管理蚕豆的技能,爱护蚕豆。
师:怎样才能让蚕豆长的好?(适量的浇水、施肥、还要除草)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都很棒,下面就让我们大家去我们的种植园种蚕豆吧。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在于:
1: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我园《挖掘运用乡土资源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倡导运用生活中的资源引导幼儿通过亲身的观察、参与,培养乐探究、勤表达等良好的习惯,在本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活动中,老师引导孩子观察、讲述蚕豆的外形,并且启发他们大胆猜想,最后通过种植积累相关的经验。
2、设计构思巧妙:活动中老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看的懂的方式进行猜想记录,然后充分运用幼儿自己的记录,引导幼儿有序排队种植,最后再次运用这张记录进行区分,以帮助幼儿最后总结正确的经验。可见,这种记录是有效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活动具有系列性:本次活动是蚕豆系列活动中的一个,虽然这样的活动看似很平常,但是它是真实有效的,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只有真正能帮助幼儿建构、积累经验的活动才是真实有效的。
8、中班科学教案《种子》含反思
设计背景
春天来了,种植角又要开始种植了,为了让中班的小朋友能认识更多的植物,认识种子,我收集了很多种子,都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一些植物,但又不知道的一些植物种子,从而萌发幼儿对植物的兴趣,对劳动果实的爱惜,设置这次有趣的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植物的名称,颜色、形状。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了解一些种子的果实。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重点难点
让幼儿能按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来进行分类,并掌握一些种植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植物实物图片、视频。
2. 一次性塑料杯。
3. 各种种子,如:蚕豆、黄豆、绿豆、红豆、玉米、南瓜、大豆、豌豆等等。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录象让幼儿认识实物,并能说出实物的名称
1.幼儿观看视频自由讨论,并小声说出实物的名称。
2.教师提问,让部分幼儿说出看到了哪些实物。
3.说出这些实物的种子。
二、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种子,并讲出种子的名称
1.提问,你看到了哪些种子宝宝?
2.让幼儿挑自己喜欢的种子,并告诉同伴你喜欢的种子宝宝叫什么名字?
3.幼儿挑种子,要求每样挑两粒。
4.教师小结:原来种子有大有的、有小的、有穿着各种颜色的衣服、有各种样子的、有的还可以吃呢,好玩吗?
5.教师出示自己挑的两种种了,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是谁?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三、让幼儿按一种特征去选种子。
1.幼儿自由选取。
2.互相说出自己选取种子的特征。
3.说出自己选出的种子长大后什么样子的?
4.再放视频让幼儿加深印象。
四、你们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吗?
1.简单介绍植物的生长需要泥土,水,和光。
2.介绍种子种植的简单过程。
五、为了让我们班的种植园更漂亮,我们把这些有趣的种子宝宝种到地里好不好?
六、带幼儿到种植园进行操作。
七、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在这一活动课中,我的取材来源于幼儿身边的事物,平时幼儿能容易接触到的材料,让幼儿感受知科学就在身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特别是在看视频教材的时候,看到了很多都是身边的植物,让幼儿有很大的兴趣。在操作过程中,有些乱,有的幼儿没能按照老师的指令挑选种子,由于太兴奋了,选了很多的种子混合在一起。在说出种子名字的时候,有的孩子选出了自己喜欢的种子,但是说不出它的名字,在我的引导下,让孩子们能够认识了它们的名字。在按种子的特征来选取种子的时候,个别孩子没能按照特征来选取,还是选取了自己喜欢的种子,可能是教师引导的不够,总之整个活动层次清楚,层层递进,从易到难,逐步解决教学重点,让幼儿在与种子宝宝交朋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9、中班科学教案《小蜗牛》含反思
设计背景
初春到来,万物苏醒,各种小动物开始出来活动。为了让幼儿更深的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用了小朋友们比较常见的小动物蜗牛,生成了本次教学活动主题《小蜗牛》。
活动目标
1 认识蜗牛了解蜗牛的一些习性特点。
2 引导幼儿在画 ,看说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橡皮泥制作蜗牛,提高动脑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关注的情趣。
3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我,感受做做玩玩的快乐。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辅导提高幼儿动脑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关注的情趣。
难点:引导幼儿大胆地表现自我,感觉做做玩玩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实物小蜗牛若干。
2 制作好的一只橡皮泥小蜗牛。
3 材料:彩色橡皮泥.牙签.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听音乐《蜗牛与黄鹂鸟》安定幼儿情绪,并引起幼儿对小蜗牛的好奇心,从而我出示实物小蜗牛。
二、欣赏蜗牛
1 让幼儿集体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说出蜗牛身体小,身背着壳像小房子,而且壳是一圈圈的。
2 请个别幼儿用手摸摸蜗牛头上的两根触角,然后观察到受到刺激的触角会顺速往壳里缩进去,这时大家会觉得非常有趣。
三、认识蜗牛
1 这时候我会告诉幼儿这是蜗牛的触角,蜗牛的眼睛就是长在触角的顶端。
2 举例说明:蚂蚁也有触角,当两只蚂蚁的触角碰到一起就是它们在对话,再用蜗牛与田螺.乌龟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它们的身体都会缩进壳里,而且壳都是有点硬的,因为它们都是软体动物,所以身上都有壳,这样它们就可以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
3 随机教育:就像小朋友们要穿衣服,鞋子一样,才不会弄脏身体还能保护自己。
四、了解蜗牛
1 带领幼儿观察蜗牛,了解蜗牛生活习性,仔细观察蜗牛爬行,出示菜虫与蜗牛进行比赛,突出蜗牛行动缓慢,是靠身体蠕动来爬行的。
2 小蜗牛的食物是什么呢?经过搜索资料,我会出示部分实物并告诉幼儿蜗牛吃的东西可多了,有各种菜叶.蛋壳.菌类{如木耳.蘑菇等}还有一些枯了的树枝.红薯这些都是蜗牛的食物。蜗牛只喜欢呆在湿润的地方,蜗牛睡觉的时候是缩在壳里的,它不但要冬眠还要夏眠,就像小朋友们一样,不但要睡午觉,到了晚上也要睡觉,这样才能身体棒棒,快长快高。
五、小结
通过学习了解小蜗牛身上背着壳都有自我保护能力,那么小朋友呢?应该怎么做?引导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并要爱护小蜗牛,不伤害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六、延伸活动
做一做,彩色橡皮泥小蜗牛
1 引导幼儿多制作大小颜色不同的蜗牛,并添上花.草,丰富幼儿的想象空间。
2 幼儿动手制作。
3 展示幼儿作品欣赏,鼓励大胆创作的幼儿,并给予表扬。
教学反思
1 课前导入得太直接,不够贴近生活化。
2 教学教具过少,没有挂图。
3 师生互动过少,课上应该穿插多种游戏进行。
10、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气球吃什么》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气球吃什么
目标:
1.知道气球与充气玩具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
2.探索充气的多种方法。
3.体会与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气球嘴”的必要性。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准备:
1.没充气的气球人手一份。
2.脚踩式打气筒,各种充气玩具若干。
过程:
1.气球吃什么。
出示充好气的气球和未充气的气球。这个气球圆鼓鼓,胖乎乎,这个气球呢,瘪着肚子,好像没吃过饭。
教师手拿未充气的气球,引出《气球爱吃什么》。
气球喜欢吃饼干、馒头、糖果吗?
气球吃什么,才能鼓起来,变的胖胖的呢?
2.我帮气球吃空气。
空气有个怪脾气,很喜欢从气球的肚子里溜出来。怎么样让气球吃的饱饱的,又不让空气溜掉?
教师示范吹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以及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溜走。
幼儿每人一只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让气球很快“胖”起来。
为了不让空气溜走,幼儿主动寻找合作伙伴,扎住“气球嘴”。
3.充气玩具吃空气。
出示充气玩具。气球还有很多朋友,也和气球一样喜欢吃空气。我们也来帮帮他们,让他们也吃得圆鼓鼓、胖乎乎的。
幼儿自由结伴给充气玩具吹气,摸一摸充满空气后胖乎乎的“身体状态”。
幼儿玩一玩这些充气玩具。
教学反思:
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知道空气能够使气球和充气玩具变鼓。在活动的第一环节中,引用了简短的小故事,让小朋友形象地了解了气球变鼓的原因是空气的充入。在讨论:怎样不让空气溜走时,小朋友能够积极地发挥想像,并联系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的办法:有的借助不同的材料来绑住气球,有的说把气球嘴打个结。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从气球里溜走,是这个活动的难点,小朋友还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我在他们给气球充气后,然后帮助他们把气球嘴扎好。我借鉴了课后的建议,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用肢体来表演气球慢慢变鼓的样子。小朋友对这个环节很喜欢,都用丰富的体态表现出瘪气球、气球吃了空气鼓鼓的样子,他们玩的很开心。
11、中班科学教案《我眼中的春天》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春天是许多人都爱好的季节,春天没有冬天的严寒,没有夏天的酷暑,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选择春游是多么的美好,虽说春天的脚步静悄悄,可是也躲不过孩子们敏锐的眼睛。当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告诉我他们的发现时,我们开始了春天的主题。从环境创设以春天为主题之外,我们将重点放在帮助幼儿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春天的美上。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听听、画画、讲讲,感受春天的美丽。
2、大胆表现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春天的美、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春天的美
难点:在绘画春天的色彩搭配上。
活动准备
音乐、不同色系的油画棒、卡纸、春游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提问: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是什么颜色的?
二、活动《春游》。
本次活动我们将通过春游的活动形式让孩子自己感受春天的美、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春天的美,于是,我们设计并开展了以看、听、画的形式来感受春天:
1、春天的秘密启发幼儿发现春天里的变化,我眼中的春天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
提问:你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颜色?春天和冬天有什么不一样?和夏天有什么不一样?
2、在观看春天的同时我们会让孩子边走边欣赏有关春天的歌曲。
提问:歌曲里的春天有哪些颜色?你觉得春天应该是什么颜色的?
3、春天的画笔幼儿绘画。
教师提示:请家长带孩子自选一个角落,让孩子用自带的不同色系的油画棒,把自己所看到的春天画下来。
三、欣赏作品。
将自己画好的画挂到指定的绳子上大家共同欣赏评价作品。
教学反思
这个春天特别美,每年的春天总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而今年的春天留给孩子们的是一种美,一种无处不在,立体的美。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从多方面让孩子感受了春天的美。几首不同情感的春天里的歌曲即散发着一种静静地、清新地春天的气息,也洋溢着欢快、有生机的活力。在美的环境中游戏、学习,孩子们也用各种美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春天美的理解。孩子们用美丽的画笔表达自己眼中的春天。还用纯净的声音唱出了春天的美。
春天的色彩之所以丰富多彩,因为它是有生命的。
12、中班科学教案《昆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惯,了解昆虫与人们的关系。
2、通过猜谜、观察以及倾听活动,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产生兴趣,知道要爱护益虫。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昆虫挂图一张。
3、捕捉到的昆虫,或者是昆虫标本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昆虫的活动主题。
——教师念蜜蜂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教师念蜻蜓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让幼儿猜谜语,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关注。
二、出示昆虫,或用实物展示仪放大昆虫标本,感知昆虫主要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教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对翅膀和脚?
——教师: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爱吃什么吗?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启发幼儿按照“动物名称——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讲述。
——幼儿自主阅读画面,启发幼儿说说:画面上有哪些昆虫?他们都有什么?
——教师: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他们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 教师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对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还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有的昆虫,例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一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例如:蚊子。
四、出示挂图,找一找藏在画中的昆虫。
——教师:今天有许多小昆虫来和我们捉迷藏游戏,他们就藏在这幅画里面,请大家找一找,有哪些昆虫?他们藏在哪里?
——教师: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你是一下子就发现昆虫的?还是仔细看才发现的?为什么仔细看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颜色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五、介绍几种关于昆虫自我保护的知识,认识保护色。
——教师介绍昆虫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常识,让幼儿了解昆虫会变颜色保护自己,这种变色白虎自己的办法,叫保护色。
——介绍几种常见的昆虫保护色。
1、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同的昆虫,如:螳螂、枯叶蝶;
2、身体颜色随着周围环境颜色而变化的昆虫,如:蝗虫;
3、身体颜色鲜艳,警告对方自己有毒,不要伤害自己,如:瓢虫。
——教师扩展幼儿思路: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白虎自己的?
六、初步感知益虫和害虫。
——教师:在昆虫的大家庭里,对我们人类来说,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教师:你知道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呢?为什么?(蝴蝶在幼虫时有爱吃嫩菜等危害,但在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和观赏的益处。
——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昆虫?
使幼儿知道:我们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聚集是害虫无法无法生存,同时,我们也要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杀和杀死益虫。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乐趣,他们具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兴趣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在活动中也有个别环节由于知识性强而导致部分幼儿难于理解。如何把幼儿掌握知识的环节游戏化,更好激发幼儿的兴趣,将是下一个主题中应探索的课题。
13、中班科学教案反思《长大了》
活动目标
1、知道小朋友、青蛙、大树小时候的名称和样子。
2、懂得人、动物、植物都会长大,初步理解一切都会变的现象和道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班上几个小朋友婴儿时的照片(哭泣、喝奶、被抱)、现在的照片和青蛙、蝌蚪、大树、小树苗的图片
经验准备:知道动物和植物的感念。
活动过程
1、通过故事初步感知大家小时候的名称和样子
2、运用图片进一步观察认知
(1)了解小朋友“婴儿”时的样子和活动,知道人会长大。
提问:猜猜这是谁?他在干嘛?(出示班上小朋友“婴儿”时的照片)
小结:小朋友还是婴儿的时候,不会走路,躺在摇篮里哇哇的哭,乳汁是他们主要的食物。
提问:现在的你为什么和小时候不一样?!.快思.教案网出处!(长大了)
想想我们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能干什么?
小结:人是从婴儿时期慢慢长大的,那时候我们还不会走路,不会说话,爱吃奶,还经常哭,后来在大人的养育和帮助下,才慢慢长大了,长高了,能上幼儿园了,以后还能长得跟爸爸妈妈一样高,变得跟爸爸妈妈一样能干。
了解青蛙、小树小时候的情况,知道动物、植物也同样也能长大。
提问:看看这是什么?它们小时候叫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出示青蛙和大树图片,先请幼儿根据经验说,再试试出示蝌蚪和小树苗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小结:青蛙小时候叫蝌蚪,蝌蚪和妈妈长得不一样,穿着黑色衣服的还带着小尾巴,等它慢慢长大后,就变成了穿绿衣服的青蛙。大树小的时候是小树苗,它们也会像小朋友一样慢慢长大,会发生变化。
3、通过游戏,巩固认知
教师:小朋友们都知道了人、动物、植物都是从小长大的,而且还会不断地变化,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比比谁最快”。玩法:老师说出动植物小时候的名字,幼儿说出其相应长大以后的名字。
附故事:
一天,一个小孩儿,一只青蛙在大树下讲自己小时候的事。小孩儿说:我小的时候,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睡在摇篮里哇哇地哭,大家叫我“婴儿”。青蛙说:我小的时候,不会跳,也不会呱呱叫,是一只细尾巴、大脑袋的小蝌蚪。听了两个朋友说的话,大树乐了,笑着说:你们知道吗?我小时候是风一吹就会摇晃的小树苗咧! 原来一切事物每天都在不断地变化呀!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都能够理解自己会成长,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变化,在活动中了解了小朋友小时候的样子和名称,认识了小青蛙、大树、蝴蝶等动植物小时候的样子和名称,在游戏中巩固了对小青蛙、大树、蝴蝶等动植物小时候的样子和名称。
14、中班科学教案《弹性》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弹性
活动目标:
(1)了解弹性的基本特性,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2)能积极参加科学探索活动,培养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弹性及弹簧的玩具。用具等,有弹性的物体(如松紧带。海绵。弹力布皮筋)。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初步感知弹性。
A.幼儿操作,观察用力拉或压弹簧及有弹性的物体时它们的外形变化。
B.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发现,了解弹性的基本特征。提问:在玩的时候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小结:当用力拉或压时,弹簧。松紧带。海绵等都发生了变化,有的变长,有的变短,有的变形;不再压时,这些物体都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就是弹性。
(2)幼儿再次操作材料,发现许多物体都有弹性,但弹性大小不一样。提问:还有哪些物体有弹性?这些物体的弹性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小结:许多物体都有弹性,但弹性的大小不一样。
(3)说一说:有弹性的物体。提问:还有哪些物体有弹性?这些物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15、中班科学教案《亲一亲玩一玩》含反思
设计意图:
气球因其色彩鲜艳,灵活多变,所以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庆祝节日吹气球时,孩子们都会兴奋不已。由此我联想到了最近我们将要进行的“离不开的空气”这个主题,何不利用气球进行有关空气知识的教育呢?于是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从玩气球的游戏中体验快乐。
2.使幼儿感知空气能流动的特点。
3.知道被污染的空气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激发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气球若干、在场地一角布置小树林、气球的家等。
活动过程:
一、 让幼儿有一个快乐的开始
师:“孩子们,你的手里拿的什么?”
师:“气球真好玩,我们进来和气球一起做游戏吧!”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
师:“找个能活动开的地方站好,我们和气球一起跳舞了。”手拿气球做律动。
师:“气球等不及要和我们玩了,我们一起玩吧”我和幼儿一起玩气球
师:“气球累了,要回家休息一下,来,我们把他们送回家休息一下。”
二、让幼儿感知空气的流动性;使幼儿了解被污染的空气会损害人体健康,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1)“看别的气球和你们玩得很高兴,这个气球要亲亲小朋友,”教师出示吃饱空气的气球朝每位幼儿脸上喷一喷。边亲小脸蛋边说:“亲亲小鼻子,鼻子耸一耸,亲亲小耳朵,耳朵躲一躲,亲亲小眼睛,眼睛眯一眯。”
师:“气球在用什么亲你们?”单个提问幼儿。
师总结:“气球吃的是空气,里面的空气在我松手得时候就会跑出来亲你们的小脸蛋,原来空气是会跑,会流动的。”
(2)师:“还有一位气球宝宝来亲亲你们的小脸”出示吃了被污染的空气的气球,
师问:“咦?这位气球宝宝好难过,为什么呢?”
教师学气球说话:“我想吃饱了和你们玩,可是却吃进了被污染的空气。我觉得嗓子干干的;鼻子痒痒的;呼吸很困难,浑身都难受。医生说我得了空气污染综合症,我不能亲小朋友,真难过。”
师问:“这个气球宝宝为什么不能亲我们?”
师:“你们见过或者感受过被污染的空气吗?”幼儿回答完后看课件。
师:“怎样保护空气不受污染。”
师:“什么能净化空气?”幼儿回答完后放课件。
师:“现在啊我们把他送到树林里去把脏空气吐出来,让树林把这些受污染的空气净化一下,然后在吃点儿新鲜的空气病就好了。”
师:“我们一起把气球送去吧!”把气球放到小树林中。
“气球宝宝,等你好了我们再来接你!”
师:“我心里感到特别的高兴,因为我帮助了别人,你们呢?”
从口袋里拿出准备好的气球,“我再吹一个气球玩玩。”
三、在游戏中进一步感知空气的流动性、体验玩气球的快乐
(1)气球小老鼠
教师吹起一个气球,突然松开手气球跑出去。问幼儿:“气球怎么会跑呢?”
师:“噢,是空气等不及要出来,就把气球给挤跑了。我的气球变成小老鼠了把你的气球变成小老鼠吧!”
幼儿将气球吹起来后,突然松开手,气球会像小老鼠一样四处乱跑,幼儿追赶。
“我是一只大花猫,专捉气球小老鼠”教师边说边把幼儿的气球收起来。
(2)吹气球游戏
“老师觉得你们吹气球吹得别有劲,现在我们来变成一个大气球(幼儿手拉手围成圈),一起吹,“砰”的一声,气球爆破。重复4-5遍。
四、结束语
我们去看一看生病的气球宝宝好了没有?生病的气球宝宝好了,(哭脸已变成笑脸),我们和她一起到外面做活动吧!
活动反思:
此教学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在是“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幼儿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以主动探究的方式自主去学习。在以上活动过程中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达到了活动目标。
16、中班科学教案反思《我爱小花和大树》
活动设计背景
爱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职责,对于中班孩子来说,说得多,体会得少。很多孩子公园里践踏花草、摘花折叶是常事。为了加强幼儿对环保的重要性的认识,特安排此活动,让孩子在生活中做一个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活动目标
1、欣赏图片,理解图片内容,知道花草树木对人类的作用。
2、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熟悉的几种花草树木的名称和作用。
3、知道花、树木与人类的依存关系,产生爱树爱花的情感。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了解花草对人类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依存关系。
教学难点:愿意讲述花草树木的好处,用“大树真好、花儿真香”等句式表达 。
活动准备
挂图四幅、幼儿用书、自制花、大树、头饰按人数比例配。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小朋友,你们在幼儿园都看到了什么?这么多的花草树木你们喜欢吗?
二、基本活动
理解图片内容,懂得保护花草树木的重要性,让幼儿提出一些保护的方法。
三、游戏活动(运用头饰)
1、与“大树、小花”做朋友,体验怎样保护花草树木。鼓励孩子积极参与。
2、说说在活动中有什么感受,好玩吗?
3、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让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4、带小朋友们到园内欣赏各种花草树木,亲身体验运用手摸、鼻闻、耳听、嘴尝等方法感受花草树木。
四、活动延伸
1、为园内的花草树木贴上爱心标签。
2、用自己的方式与花草树木成为好朋友。
教学反思
1、中班幼儿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这些表明幼儿在这一时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在活动中幼儿从开始的消积状态变为积极参与,幼儿在活动中大部分能主动参与进来,个别甚至能主动协助老师完成活动;有些幼儿在活动显得被动。
(2)、由于自己是实习阶段,经验不足对一些突发状况无法找到照好的处理方法,对幼儿情绪的照顾不够。
(3)、活动中与孩子互动较好,大部分幼儿都能在老师的指令下进行活动,对个别性格孤僻的孩子耐心引导。
3、整个活动孩子的参与度较高,在表述花草的好处时显得较困难,做游戏时兴趣较高。室外体验收获很大。
4、如果重新上本切课,我会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特征在兼顾多数的情况下照顾少数发展较慢的孩子把各个环节考虑得更细致。放手让孩子能全程参与活动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17、中班科学教案《我从哪里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妈妈怀孕的过程和感受。
2.体验妈妈怀孕的辛苦,萌发更爱妈妈的情感。
3.感受妈妈对宝宝的那种爱,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爱。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向妈妈了解怀孕时的过程和感受,收集一些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书籍、资料。
2.妈妈怀孕时的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欣赏妈妈怀孕时的ppt
2.说一说妈妈怀孕时是怎样的。
二、了解生长过程
1.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生长的过程(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通过脐带进行呼吸并吸收营养逐渐长大,9个月后,宝宝就出生了。)
2.小结:我们都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在妈妈肚子里住了9个月,并且慢慢长大。
三、 模仿体验
1.幼儿在自己的衣服里面塞上枕头,步行、爬楼梯、奔跑等。
2.小结: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妈妈很辛苦,现在我们长大了,懂得了要更爱妈妈。
拓展延伸:
宝宝会在妈妈肚子里做些什么事情呢?幼儿在纸上画下来,并说一说。
活动建议:
1.家园互动,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孩子了解妈妈怀孕的过程和感受。
2.可以借鉴“长高”的诗歌,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妈妈、爸爸把我们带大很艰辛。
3.在语言区里提供有关书籍,了解妈妈的生育过程和宝宝的生长过程。
教学反思:
1、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幼儿提出的性问题。
专家指出:既然人的性的发育开始很早,即使不满周岁的孩子在性问题上也不是中性体,所以性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真实正确的表述性知识。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作为教师应该做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幼儿提出的性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和本园有怀孕教师的契机,利用图片、课件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启蒙知识。本次教学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所以在活动中,他们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
2、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充满了好奇心,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向幼儿介绍小生命的形成、成长和分娩的过程,我采用了图片和课件的形式,让幼儿直观的了解生命的形成过程。为了让幼儿体验当妈妈的辛苦,在活动延伸中,教师在区角提供了小沙袋让幼儿绑在身上,让他们通过半天的活动,体会当妈妈的辛苦。
3、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处处皆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利用孩子们关注马老师怀孕的现象,及时的对他们进行了基本的性教育,避免了幼儿对其错误的认识,使孩子们对生命的形成过程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4、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资源,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在本次活动中,我充分利用教师怀孕这个机会,丰富和拓展了幼儿的学习经验。
18、中班科学教案《螃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螃蟹的外形特征,探索螃蟹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关系。
2.产生探索螃蟹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多彩的秋天》
2.螃蟹的相关资料及图片、一只箱子、每组一个螃蟹。
活动过程:
一、谜语引出课题
出示箱子,猜谜语
“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头上舞,生来最爱横行走,嘴里常把泡泡吐。”
师:今天啊,老师先给小朋友猜个小谜语,你们要是猜对了,就会有位神秘的新朋友从这箱子里出来。
师: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头上舞。
师:生来最爱横行走,嘴里常把泡泡吐。(.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你们知道是什么了吗?
师:嗯,看来小朋友都听得很认真,那现在呢 老师要请出新这位神秘的朋友了,看看小朋友刚才猜的能不能把它请出来?
二、幼儿与教师一起观察螃蟹图片,幼儿自由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三、集体讨论
师:你们看过了,看到的螃蟹是长什么样的?
师:螃蟹的背壳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背壳?
师:它的眼睛在哪里呢?你看过螃蟹的嘴巴吗?
师:螃蟹有几只大螯?是怎么走路的?
师:螃蟹生活在哪里?
师: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四、提出新的探索任务
师:你们还知道螃蟹的什么秘密吗?
师:螃蟹有这样多秘密,你们有吃过吗?
师:那你们说说煮螃蟹是什么样的呢?
师:那螃蟹的身体都是硬硬的壳怎么吃的?
五、幼儿阅读。
《小朋友的书·多彩的秋天》第13~14页《秋天的螃蟹》念念螃蟹的儿歌。
1.介绍螃蟹儿歌
2.教师完整朗诵儿歌
3.幼儿轻声地跟教师朗诵儿歌
师:嗯,今天我们认识了螃蟹,老师想跟小朋友学一首螃蟹的儿歌好不好?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轻轻的跟老师念一遍,你们做得到吗?
六、活动结束
分组再次观察螃蟹
师:今天小朋友学的真棒,都认识了螃蟹,还学会了儿歌。
师:那现在请小朋友搬上小椅子到自己的位置上观察那些小螃蟹是不是跟小朋友说的一样呢?
活动反思:
今天这个科学活动《螃蟹》中张老师为小朋友们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与同伴尽情的观察与交流,让他们与材料进行充分的互动,让幼儿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人。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充分的尊重孩子,抓住他们的兴趣点,适时的点拨引导,这样才能激起孩子持续的探究欲望,发现有价值的探究点。
19、中班科学教案《小蝌蚪和青蛙》含反思
设计背景
春天来了,春风吹着,春雨下着,花儿开着,树发芽了,各种各样的小虫也出来了。池塘里,小河边出现了小动物——小蝌蚪,这一切吸引着我们农村的小朋友,他们觉得小蝌蚪真好玩,小蝌蚪为什么和妈妈长得不像呢?什么时候才长得跟妈妈一样?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小蝌蚪和青蛙》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
2、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
3、让幼儿了解青蛙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它。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磁带。
2、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图。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欣赏录音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了解青蛙生长变化过程。提问:这个故事里面都有谁?青蛙妈妈在水里种下了什么?长出什么来了?最后变成什么了?
三、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
卵→蝌蚪→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小结:(1)、蝌蚪要变成青蛙先——再——后——最后——
(2)青蛙生活在哪里?(水里、地上)
(3)青蛙吃什么?(蚊子、蜗牛……)
四、教育幼儿要爱护小青蛙。
(它是捉害虫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是有益的。)
五、幼儿绘画《蝌蚪》、《青蛙》
六、结束部分:
小青蛙饿了,我们送它们去捉害虫吧。
教学反思
孩子对青蛙和小蝌蚪比较熟悉,能说出蝌蚪的外形,生活习性,通过活动在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20、中班科学教案《会吸水的纸》教学反思
会吸水的纸科学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含:根据主题中的素材点“纸娃娃”以及幼儿的兴趣“喜欢把纸放入水中玩”,知道不同的纸它的吸水性不一样,感知纸的吸水性等。
设计意图
首先在开展活动前我就和孩子们收集了生活中常见的纸并投放在科学区中,让孩子们折小船,折小花、还根据月主题活动《伞花朵朵开》用他们自制的小花玩起了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们对不同材质的“纸花”很感兴趣还提出了很多问题,于是我根据主题中的素材点“纸娃娃”以及幼儿的兴趣“喜欢把纸放入水中玩”,预设了本次活动“会吸水的纸”。整个活动中,我以探索纸的吸水性为切入点,创设情境并提问,引发幼儿猜测与思考,为幼儿提供实验材料简单有趣,适宜他们动手探究,并通过实验来验证、集体分享与拓展。从而让幼儿体验探究的过程,发展他们初步的探究能力。我还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观察,记录实验中发生的现象。活动重在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究发现不同的纸在水中的变化,感知纸的吸水性。
2、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比较等方法,知道不同的纸它的吸水性不一样。
3、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带来的乐趣,学会小组合作。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实验感知纸的吸水性。
2.活动难点:知道不同材质的纸它们的吸水性不一样。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事先收集过生活中的各种纸,有一定的感性经验。
2.物质准备:4 种纸的展板一块、大记录表、小记录表 6 份、(餐巾纸娃娃、报纸娃娃、绘画纸娃娃、牛奶盒纸娃娃)若干、毛巾 6 条、透明盒子 6 个、ppt、盘子
6 个、面膜纸、铝箔纸、笔 6 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师:前段时间请小朋友们回去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纸,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有些什么纸?(餐巾纸、报纸、绘画纸、牛奶盒纸)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这些纸?(幼儿积极回答)
师:这些纸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纸,我呢用这四种纸做了四个纸娃娃,你们看!今天纸娃娃们要来做潜水运动员。
二、实验操作、分享交流
1.问题激疑
师:请宝贝们猜猜哪个纸娃娃会“潜水”?为什么?(请一名幼儿做好记录)真的像你们猜测的这样吗?那还是让纸娃娃们去试一试吧!
2.动手实验
(1)介绍材料:每桌有一个装了水的塑料箱,还有不同材质的纸娃娃,一份记录表。
(2)操作要求:6 人一组小组合作将不同材质的纸娃娃同时放入水中然后仔细观察看看谁最会潜水,结束后在记录表上做好记录。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交流,验证并达成共识。
师:哪些纸娃娃会“潜水”?它们在水中有什么变化?
小结:原来不同的纸它们的吸水本领也不一样,餐巾纸娃娃最容易吸水它最会潜水, 牛奶盒纸最不容易吸水它最不会潜水,报纸和绘画纸也会吸水但它们需要的时间会长一些。
师:纸娃娃们听了过后为了会不会吸水吵了起来,会吸水的纸娃娃认为会吸水本领大,而不会吸水的纸娃娃认为不会吸水本领也很大,那怎么办呢?它们吵架了我有一个好办法,我今天还带来了两种很特殊的纸(面膜纸、铝箔纸),看了这个它们就会明白了!
4.师幼共同验证
1:出示两种不同的纸(面膜纸、铝箔纸)引发幼儿思考:它们是什么纸?看看它们有什么本领有什么作用呢?(面膜纸可以让我们的爸爸妈妈变得漂亮,铝箔纸妈妈在厨房可以为我们做好吃的蛋挞、、、、等等。)
2:教师操作幼儿仔细观察并大胆讲述。
3:小结:其实不管是吸水性强的纸还是吸水性弱的纸,它们各有各的好处,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我们的纸娃娃们听了过后又开心的手拉着手在一起做游戏啦!
三、活动延伸
请宝贝们回家再去收集更多不同材质的纸,把他们做成自己喜欢的纸花,然后放在盆里做实验,自己去探索它们的吸水性,并做好记录,到时候“晨曦里的声音”活动时请小朋友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实验结果。
活动总结
当我上完这节课时,觉得孩子们对这次活动非常感兴趣,幼儿们喜欢上了探索,学会了观察与记录,所以本次活动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科学领域发现与探索精神,题材紧扣生活,通过操作提高了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获得了体验和成就感。在以后活动中要多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让每位孩子都动手操作,爱上科学活动。
21、中班科学教案《排排队》教学反思
本节课排排队主要了解高矮顺序,适合中班科学教案,了解比高矮的条件,比高矮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才能比。采用了情境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注意。主要通过小鸡小鸭比高矮、同伴比高矮、给积木排队等环节。
设计意图排队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最常见的。如:上厕所排队、打饭排队、来园离园排队、做操排队等。特别是做操排队,需要幼儿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排队。如男孩女孩各排一列或按照高矮来排队等。"排排队"这个活动就是幼儿在比高矮基础上按照要求对物体进行排序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物体的高矮,能按高矮对物体进行排序.
2.在游戏演示、操作比较中了解比高矮的前提条件.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操作中的快乐.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
学习比较物体的高矮,能按高矮对物体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有大小、长短物体的排序经验皮球一个.
小鸭玩偶、小鸡玩偶装在有高度的篮子里、小猫玩偶 操作排序卡、高矮不一的积木.
活动过程
一、拍球,引出高矮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球,谁想来拍拍这个球?拍的时候脚不能踮起来,也不能跳起来。
师:这两个小朋友谁拍到了?谁没有拍到? 师:为什么××拍到了,而××没有拍到?
师:对,因为××高拍到了球,××矮拍不到球。
师:那老师和小朋友谁高谁矮呢?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比一比。
师:老师和××谁比谁高谁谁矮呢?,请小朋友说完整。(老师比 xx 高。Xx 比老师
矮)
二、了解比高矮的条件
师:我听到了小动物的叫声,原来是小鸭小鸡。小鸭和小鸡也要来比高矮了,我看看,小鸭和小鸡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呀?(小鸭站在桌子上,小鸡站在有高度的篮子里)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清楚(篮子拿掉),现在它们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呢?
师:刚才小鸡站在高高的篮子里,而小鸭站在桌子上,这样能比吗?,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师:请小鸡下来也站在桌上,现在小鸭小鸡都站在桌上能比了吗?那请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呢?
师小结:比高矮要站在同一高度上才能比。小鸭小鸡说谢谢小朋友,你们真棒!
我们回去了。
师:喵喵喵,谁来了?小猫来了,那小猫是高还是矮?
师:原来只有小猫一个,没有谁跟它比,所以我们不知道它是高还是矮。比高矮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才能比。小猫请你回去找个好朋友比一比吧。
(三)与同伴比高矮
师:小朋友,我们知道了比高矮要两个或两个以上,而且要站在同一高度上才能正确比较。那现在你们想不想跟好朋友比比高矮呀?
师:请你们找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师:请你说说,刚才你跟谁比了?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引导幼儿完整表述 xx 比我高,我比 xx 矮。我比 xx 高、xx 比我矮)
(四)给积木排队
师:现在老师要请三个小朋友上来,比一比,并且根据高矮排排队。
师:最矮的排在最前面,谁最矮呀?看看他们是怎样排的?(从矮到高)
师:刚才啊,小朋友们排的特别的好。老师手里有排列卡,看到小朋友玩得这么高兴,五个积木也来了,他们也想来比比高矮、并按高矮排队。请从排列卡红旗的地方开始排队,排的时候要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
师故意错空:这样排队对吗?为什么?谁来帮老师改正? 师:原来排队时要从矮到高的顺序来排。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七个积木、还有排列卡,请小朋友给积木从矮到高排在排列卡上,注意从小红旗的地方开始排哦。
师:大家一起来看看你们是怎么排的?(针对出现的情况讲评)
(五)延伸活动:
师:又来了三个积木,他们也想排到队伍里来,老师把所有的积木放进益智区里,区域活动时你们去试一试,看谁排的又快又正确。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操作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便成了有趣的生活活动,把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教具也是幼儿所熟知的物品:动物玩偶、积木。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去探索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情境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注意。主要通过小鸡小鸭比高矮、同伴比高矮、给积木排队等环节。小鸡小鸭比高矮和小猫是高还是矮环节,是让幼儿知道比高矮的条件。给积木排队环节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激发幼儿探索问题的兴趣。这样教也是契合了《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此外,我还采用了观察操作法、讨论法等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后的乐趣,从而使本次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我认为本次活动还是有一下优点:
1.为幼儿提供了他们熟悉的常见的充足的操作材料。他们很喜欢,极大的提高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2.整个活动较有趣味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整个活动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的师生关系,绝大多数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主动去学、愿学、乐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是在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小鸡小鸭比高矮时,很多幼儿不能完整的表述“小鸭比小鸡高,小鸡比小鸭矮”。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些弱,需要老师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加强引导。
22、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石头》教学反思
石头,不仅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物品,也是最经常接触的玩具。他们敲敲打打、看看摸摸,玩得不亦乐乎。本次活动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幼儿自由探索石头的特性、特点。在实际操作中,总结经验,符合幼儿的认知需要。本次活动意在让孩子们在体验玩石头乐趣的同时,发现、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同时培养幼儿热爱科学,乐意亲近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石头,萌发初步的探究意识。
2.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石头的特点,知道石头的用途。
3.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重点难点
重点:在活动中充分让幼儿通过感官观察、触摸、操作、比较,感知石头的特性。
难点:了解石头在生活中的多种价值。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提供幼儿观察探索的小鹅卵石、沙石、花岗石、青石等若干。
2.《石头汤》绘本
经验准备:活动之前让儿童收集石头。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讲述《石头汤》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为什么要选用石头作材料来煮汤?
教师:石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结:在刚才的故事中,我们看到聪明的士兵煮出了美味的石头汤,那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去看看神奇的石头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二、基本环节
(一)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体验石头的特性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石头的形状、色彩、花纹、大小等。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你的石头朋友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比比,两块石头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教师:轻轻敲敲石头,石头会发出声音吗?敲出来是声音好听吗?互相听听敲出来的声音一样吗?
小结:原来石头有这么多不同呀,接下来我们一起去了解,石头的特点有哪些。
(二)展开讨论,总结石头的特点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看石头、模式头,知道了石头的样子,现在我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摸到的石头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到,石头有粗糙的也有光滑的,石头很硬,每个石头长得都不一样,石头摸上去凉凉的,有的石头是灰色的、白色的、红色的、还有的石头有花纹,石头的形状有的是尖的像三角形、有的是圆的。石头可以发出声音。
小结:在刚才的探索中,小朋友们总结出了石头的特点,真是一群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小朋友。
(三)进行探讨,了解石头的用途一起探讨石头的用途
教师:现在我请小朋友说一下,你见过用石头做成的物品吗?你在哪里见过?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到,石头可以用于建房子、工艺品。可以做建筑材料。石头可以用来画画、装饰。可以用来打火。石头可以制造水泥、砂子、卵石或碎石配制混凝土。
小结:大自然中每块石头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它的特别之处。大自然创造了各种各样美丽的石头,让我们都来保护环境,保护美好的大自然吧。
三、结束环节
教师:通过我们今天的活动,每个小朋友都感受到了石头的特点,以及知道了石头的用处有很多,希望小朋友能继续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小小科学家。
四、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投放石头材料,引导幼儿进行石头画创作,并进行环境创设。
活动总结
好奇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契机。为此,我以的石头故事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提问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运用多种感官认识石头的颜色、形状,摸上去有什么感觉。使幼儿初步感知石头的特征。在相互欣赏、谈论中,对石头的形状、颜色及花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石头也初步获得了较为直接、较为感性的经验。幼儿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总结石头特点和特性。
23、中班科学教案《黄牛和水牛》反思
活动目标
1.比较黄牛和水牛的外形特征。
2.感知黄牛和水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黄牛和水牛”组图;《黄牛和水牛》故事音频及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你们见过牛吗?见过什么牛?
——它是什么样子的?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二出示组图引导幼儿比较黄牛和水牛外形的异同
1.出示组图“黄牛和水牛-1”,认识黄牛和水牛。
2.出示组图“黄牛和水牛-2”,比较黄牛和水牛的异同。
三播放音频及图片了解黄牛和水牛的不同本领
1.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爱劳动的黄牛和水牛》,引导幼儿欣赏故事。
2.出示图片“黄牛和水牛”,引导幼儿了解黄牛和水牛的不同本领。
教学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黄牛和水牛的图片,让幼儿比较不同。另我比较高兴的是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有的说两只牛的角不一样,黄牛的角比较小,水牛的角是大大的弯弯的。还有颜色不一样,黄牛是黄棕色,水牛是灰黑色。还有点小朋友光看图片是看不出来的,水牛的皮比较厚,黄牛的比较薄。更有小朋友说到黄牛是在地上,水牛是在水里的。然后我立马诠释了“黄牛耕地”和“水牛耕水田”的意思。还让小朋友带着问题去听听故事里,两头牛发生了什么事情。到底是谁最爱劳动?小朋友听的很认真。还一起模仿了水牛和黄牛的对话,一起讲了这个好听的故事。
这节课虽然幼儿比较感兴趣,一节课下来,幼儿也能达到我的要求,我反思后,因为这节课在说出黄牛和水牛不同和相同的地方时,要用到记录表,所以我是直接告诉幼儿的,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不便于记住了,如果在幼儿说出黄牛和水牛相同和不同时,我用图片的形式效果会更好,还有就是在讲故事时,图片有点少了,对于幼儿来说只能通过故事里的词语知道黄牛是怎么样的,水牛又是怎么样的。其实并没有真正的了解,所以需要老师多找一些黄牛和水牛的图片,水牛喜欢在水里,可以找一些水牛在水里泡着的图片,供幼儿观察等。这样幼儿就能更加了解黄牛和水牛了。
24、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影子》教学反思
光和影视幼儿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科学现象,影子的产生和变化总是让孩子们感觉既好奇又神秘,虽然经常看到有光的地方会有影子,但孩子们对两者的关系却只有朦胧而模糊的认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感知体验中了解影子的产生条件及其特点。
2、引起幼儿对光影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以及特点。
活动准备
1、镂空小鱼若干条、手影戏视频一段。
2、白色幕布一块。
3、手电筒、蜡烛、应急灯各五个
活动过程
一、感知“影子的形成”
1.利用观看手影戏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光影现象的观察兴趣。 师:手影戏神奇么?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么?大胆地想一想!
2.教师寻找影子(表演一个小节目),引导幼儿观察:
师:一条小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两条小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三条小鱼水里游,快快乐乐做朋友。
(1)你发现了什么?
(2)关闭镁光灯,影子还有没有?
3.老师已经找到了影子,你能不能找到呢?
师:葛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三种能发光的东西:蜡烛、手电筒和应急灯。请小朋友们用他们来找找影子,但是要小心使用,蜡烛留下来的油特别热,小心不要弄到手上。应急灯有点沉,小朋友们要拿住了,别砸着脚。而且手电筒和应急灯的光特别亮,小朋友们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它发出的光,也不能用它照射别人!
二、探究光和影子的关系
1.幼儿进行第一次分组实践,教师进行指导、小结。
(分组实践结束时播放音乐“左手右手”并用看数字的游戏让幼儿迅速安静下来。)
(1)谁找到了影子?愿意来上面试一试么?
师:你可以用老师发的小鱼来做实验,也可以用咱们学过的手指游戏来做实验。
(2)是什么让影子留在这里的?
(3)做实验时,你的手在哪里?光在哪里?影子又在哪里?
(4)用三种不同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同一样东西,影子有什么变化?
(5)哪种光最强、最亮?在哪种光下影子最清晰?
教师小结:影子是由于物体挡住了光线而产生的,光越强,影子越清晰,光越弱, 影子越模糊。2.教师变魔术,将小鱼从小放大,幼儿观察后进行实践。
师:葛老师要用影子来变个魔术,请你用手比一比,小鱼的影子多大?(将小鱼向后移动)请你再比一比,现在小鱼的影子有多大?请你猜猜为什么会这样?你愿意自己变一变这个魔术么?
3.幼儿进行第二次分组实践,教师进行指导、小结。
(分组实践结束时播放音乐“左手右手”并用看数字的游戏让幼儿迅速安静下来。)
(1)你变魔术成功了么?
(2)变魔术时你发现了什么?
(3)影子什么时候会变大?什么时候会变小?
(4)谁想上来试一试?
教师小结:影子的大小和物体与光源的距离远近有关。物体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 离光源越远,影子越小。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知道了影子的秘密,一会儿出去活动时,咱们一起和影子做游戏好不好?以后老师把这些材料投放到咱班的“闪亮亮小舞台”,你们可以到那里进行手影戏的表演!
活动总结
本次教学活动所指定的目标符合中班幼儿的实际水平,目标完成情况较好,通过这次的教学活动,幼儿感受到了科学活动的其妙乐趣,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到了影子产生的原因和它的秘密。
幼儿参与情况:
幼儿参与教学活动兴趣浓厚,我通过多让幼儿动手操作将幼儿的思维吸引在活动中,幼儿能做到跟随老师积极思考、踊跃举手回答问题,尤其是到了分散操作时, 所有幼儿都有动手的欲望,我提供给幼儿多种多样的实验器材,让幼儿更有探索的欲望,当科学现象直观地呈现在他们眼前时,孩子们可以从自己的实验结果中有所收获。
调整与改进:
1.在材料的投放上,投放三种不同的光源有点多了,因为最终要达到的是研究的结果,提供两种差异较大的光源就可以很清楚明确的做出试验。
2.在教师展示时,可以不拘泥于那块展示的白布,可以利用教室的大墙壁更明显、直观地展示。
3.可以适当在活动中提供科学记录表供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再让幼儿参照自己的实验记录表进行表达。
25、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漂亮的气球》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知道气球充了气就会鼓起来。
2.通过试验、观察了解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关系,能够说出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
3.喜欢使用打气筒等充气小工具,体验给气球充气的乐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尝试使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知道气球充了气就会鼓起来。了解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关系,说出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
活动准备:
1.各式气球若干、气球托若干。
2.多种样式的气球打气筒若干。
3.插气球的花瓶 4 个。
活动过程:
1.出示两个色彩不同、形状大小相同的气球,一个充满气是鼓的,一个没有气是瘪的,引发幼儿给气球充气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两个气球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气球红红肚子里充满了气,是个圆鼓鼓的胖气球。蓝蓝肚子里没有气,是个干瘪瘪的瘦气球。
气球蓝蓝也想变的跟气球红红一样圆鼓鼓的,小朋友能帮助他吗? 2.幼儿自由探索、想办法给气球充气,让气球鼓起来。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让气球鼓起来的?能不能给大家演示一下?(用嘴吹气的方法和用打气筒充气的方法)
请幼儿介绍自己给气球充气的方法,交流自己的经验。
小结:用嘴吹气时,嘴巴不能撒气,要一口一口的吹,吹完后捏紧气球嘴,不要让气漏出来。用打气筒充气时,将气球嘴对准充气嘴,捏紧后一下一下地打气,不要让气漏出来。
小朋友已经学会了自己给气球充气的方法,两人合作给气球充气能不能行?(激发幼儿两人合作给气球充气的兴趣)
3.幼儿合作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探索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
试验要求:两人合作给气球打气时,要仔细观察充气过程中气球的变化。
(1)提问:谁成功了?谁没有成功?什么原因没有成功?
请没有成功的小组交流失败的原因,请成功的小组分享合作成功的经验。
小结:两人合作给气球充气时要相互配合,一人打气,气要一下一下的打;另一个人要将气球对准气嘴,而且要捏紧,不能让气漏出来,这样气球就鼓起来了。
(2)提问:你们发现在打气的过程中,气球有什么变化吗?小结:原来,气球的大小与充气的多少有关系!充气多,气球就大,充气少,气球就小。
(3)请幼儿想办法让气球不撒气,学习使用气球托。
提问:为什么小朋友刚刚充完气鼓起来的大气球,一会儿就变小了?有什么办法能让气球不撒气?
幼儿交流让气球不撒气的办法,尝试使用气球托。
小结:原来充完气鼓起来的气球如果捏不紧气球嘴,里面的起就会漏出来,气球就会变小了。让气球不撒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线绑紧气球嘴、拧紧气球嘴、给气球嘴打结,还可以用气球托。
4.游戏“打气比赛”,幼儿合作给不同大小、形状的气球打气,体验给气球充气的乐趣。
比赛要求:在一定时间内,给气球成功充气数量多的小组即可获胜。
小结:其实,在合作给气球充气时,只要两人配合好,就会很快给气球充满气,让气球鼓起来,再用球托将气球固定住就可以了。
5.观察图片,了解生活中充气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物品。提问:生活中的这些物品充气后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小结:生活中充气后鼓起来的物品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
帮我们做很多事情,节省很多力气呢。
反思:
《指南》中指出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为此我的活动中组织幼儿大胆试验,并交流分享实验结果和实验操作经验,让孩子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办法,通过两人合作给气球打气,鼓励幼儿尝试合作完成充气实验,并交流两人合作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体验合作探究的快乐。
中班幼儿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本节活动注重幼儿的探索求知,在引发幼儿操作兴趣的基础上,鼓励幼儿操作实验,最后教师提升总结,并为幼儿创设宽松自主的交流氛围,大胆说出自己在实验中的探索发现,使幼儿层层递进、由易到难体验个人、两人合作给气球充气。
本活动通过自己给气球充气、两人合作给气球充气、充气比赛三个环节,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给气球充气的方法,寻找不让气球撒气的方法,并知道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能够根据气球的大小确定充气的多少,防止气球爆掉。活动中,通过猜想—试验—分享交流经验的方式,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发现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关系。
在活动中出现的气球因充气过多而爆掉的突发事件,也成为了幼儿交流讨论的科学现象,很快幼儿就了解了气球充气过多就会爆掉,大小不同的气球充气也不一样。活动中还出现了气球撒气的现象,幼儿也想了许多的方法,学会了使用气球托固定气球,防止气球撒气。
26、中班科学教案《磁铁硬币乐》教学反思
《磁铁硬币乐》是一篇科学探究活动,主要内容包含:磁铁能吸住很重的物体有的却只能吸住小的物体,利用辅助材料找出硬币旋转的秘密,过实验感知不同磁力的磁铁吸附的重量不一样。
设计意图
磁铁与硬币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在与磁铁初步的接触中孩子们知道磁铁能吸住铁的东西,了解磁铁的简单特点,但是在区角活动中孩子们发现有的磁铁能吸住很重的物体有的却只能吸住小的物体,对这些问题产生了疑问,所以我设计了这节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利用磁铁与硬币的游戏体验感知不同磁力的磁铁吸附的硬币数量不同得出不同磁力吸附重量不同的物体的答案,激发孩子们的思维和探索欲望。整个活动由三大实验组成,在实验活动总结出磁铁的特性同时也感受到游戏的快乐,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对在日常生活中事物观察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不同磁力的磁铁吸附的重量不一样。
2.发挥想象利用硬币与磁铁的磁性进行悬挂组合图案。
3.能利用辅助材料找出硬币旋转的秘密,体验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磁力吸附的重量不一样难点:在操作活动中能自己独立思考并得出结论
活动准备
带磁铁的钓鱼竿人手一个、纸杯若干、一元硬币若干、自制十字形磁铁架(见过程中图示)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钓硬币
将硬币散落在离幼儿有一定距离的桌面上,幼儿人手一个纸杯,请小朋友站在规定的起点用钓鱼竿钓硬币,比比看谁钓的多。
二、磁铁硬币做游戏。
1、硬币排队
请小朋友在十字形的磁铁下面,用硬币来排队,看看每端能吸附几个硬币。得出结论,磁力越大吸住的重量不一样。
2、空中造型
请孩子们利用悬挂的硬币摆各种形状和图案。发挥想象自由调动,看看谁的造型最多,最好看。并互相欣赏。
3、硬币转转乐
请小朋友将硬币排好队,不接触硬币让硬币转动起来。老师提示可以借助桌上的吸管,不断探索得出结论,当吹动最下端的硬币时,硬币就会快速的转动起来。
三、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普通的东西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活动总结
孩子们对本教学活动充满了兴趣,在钓硬币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磁铁的磁力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通过直观的硬币排队可以区分出磁力不同吸附的重量也不同,后面的两个小游戏孩子们更是专注力很高,在不停的思考和操作中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气氛非常好,轻松愉快的达到本次活动的教学目的。
27、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溶解》反思
设计思路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有很多元素都可以纳入到学前教育幼儿园的课程中,往往看似常见、简单的小事,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教育价值。“糖不见了”这种现象在幼儿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但是幼儿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这种现象后的科学道理。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给孩子提供一次实践操作的机会。既满足幼儿动手操作探索的欲望,又能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日常生活中得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在本次活动中,先通过游戏法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紧着,由教师示范溶解这一科学活动的操作过程,让幼儿掌握搅一搅的方法,并在搅一搅的过程中去观察物体的溶解;最后,让每个孩子操作,在操作中去观察溶解这一科学现象。
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对溶解的现象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能用搅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些东西可以在水里溶解,有些不可以。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6.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7.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观察溶解
活动准备
透明的塑料杯100个、勺子40个
方糖、果珍、盐、砂糖、奶粉
黄豆、大米、绿豆
塑料框16个、温水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今天,吴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神秘礼物,来看看,是什么吧!(一遍说一遍揭开罩布)
对,是一杯水!不过,这可不是一杯普通的水哟!(故弄玄虚)那是什么水呢?(稍作停顿,让幼儿猜想片刻)我请一个乖宝宝来尝尝吧。
(请幼儿尝一尝)
某某小朋友,你来尝一尝吧!好喝吗?(幼:好喝)是什么味道的啊?(幼:甜的)咦?怎么会是甜的呢?(幼:里面有糖)有糖呀?糖在哪里呢?吴老师怎么没有看见呢?小朋友们看见了吗?(没有)那糖在哪里呢?(幼:在水里化了)
(站位:回到桌子前面了)刚才有小朋友说,是糖化了,和水宝宝做朋友了,所以我们看不见它。真的是这样的吗?(做疑问状)要不,我们把糖宝宝和水宝宝请出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不好?(幼:好)
(二)教师示范
1.教师示范,幼儿观看
(教师坐下,从桌子下面端出水和糖)一边端一边说,这是水宝宝,这是糖宝宝。不过这个糖宝宝可有点不一样哟!(用勺子舀起方糖),这个糖宝宝是什么形状的啊?(幼:正方形的)对,方形的,所以它叫做方糖。叫什么呀?(幼:方糖)对,它叫方糖。
小朋友们看好了哟,吴老师要开始变魔术了!一边说,一边操作,把水端到前面放好,然后再端起方糖,把方糖倒进水里,再拿一个魔法棒。对,把我们的勺子这样子用就变成了魔法棒,把魔法棒放进杯子,搅一搅,搅一搅。小朋友,注意看,有什么变化呀?(方糖变大还是变小了呀?)(幼:变小了)再搅一搅,搅一搅,搅一搅......(搅到方糖不见了为止)咦?方糖呢?(幼:不见了)对,方糖不见了,去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小朋友,你知道这种现象叫什么吗?(幼:......)其实呀,这种想象叫做溶解。叫什么呀?(幼:溶解)对,方糖在水里不见了,和水宝宝做朋友去了,我们就说方糖宝宝怎么了(师幼同说:溶解了)。
2.个别幼儿操作
刚才,方糖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在水里溶解了。那么,它会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这是什么呀?你们小时候都喝过的?对了,是奶粉。
那奶粉会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幼:......)请小朋友上来变魔术,看奶粉到底溶解没有,好吗?
请幼儿1名。
某某小朋友,你来变魔术吧!先把水端到面前,然后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进杯子里,拿一个魔术棒,用魔术棒去搅一搅、搅一搅、搅一搅。小朋友们仔细看哟,看奶粉有没有和水宝宝做朋友,有没有溶解。搅一搅、搅一搅.....,奶粉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吗?因为,奶粉在水里怎么样了呀?溶解了(师幼同说)
刚才,某某小朋友变魔术的时候,发现奶粉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在水里溶解了。吴老师,还有点不相信,我要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变魔术。某某小朋友,你来。
对,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进杯子里,拿一个魔术棒,搅一搅,搅一搅,小朋友仔细看哟,看看这一次奶粉有没有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搅一搅、搅一搅.....奶粉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吗?看来奶粉真能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面怎么样啊?(师幼同说:溶解)
还有没有,想玩这个魔术的,你来吧。
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进杯子里,拿一个魔术棒,搅一搅,搅一搅......奶粉不见了,在水里溶解了。
(三)集体操作,教师指导
1.操作可溶解的材料
(1)认识材料及讲解操作步骤
刚才,我们通过变魔术指导方糖和奶粉都会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还有哪些东西也会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小朋友想一想,让幼儿自由充分的表达。教师回应幼儿答案。
小朋友们,都开动脑筋了,吴老师很高兴,所以邀请每个小朋友都去做魔术。开心吗?那好,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要去变魔术的材料吧!(教师端出材料)
这是方糖,这是奶粉,这是砂糖,这是盐,这是什么呀?(幼:.....)是果珍,是什么呀?果珍。对,这是果珍。
等会一张小桌子上都会有一筐变魔术的材料,还会有一筐水,和一旁魔术法棒。我们变魔法的时候要先怎么样,对先把水端在我们面前,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材料,然后把材料倒进水杯里,然后拿起魔法棒,怎样,对搅一搅、搅一搅,小朋友要一边搅,一边看哟,看看有没有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好吗?
好了,现在请小朋友,轻轻地把小椅子抬到空位置上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始变魔术吧!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搅一搅,观察有没有溶解。
(3)幼儿分享(5个)
好了,请小朋友把杯子放在桌子上,转过来看着吴老师。刚才,小朋友都去变魔术了。我要请小朋友告诉我,你选了什么材料变魔术,它有没有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
某某小朋友,你来,(端着你的杯子走到前面来)你选了什么材料变魔术?它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吗?因为它在水里溶解了。
2.操作不可溶解的材料
(四)集体记录
请小朋友把杯子轻轻地放回塑料(示意保育员收材料)。然后转过来,看着吴老师。刚才,小朋友都变魔术了,都知道了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些材料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不会在水里溶解。非常的棒!哎呀!可是,还有很多小朋友没有变过魔术,不知道那些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些材料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不会在水里溶解,怎么办呀?
幼儿开动脑筋想办法。
小朋友们想的办法真好,有的说......,有的说.....,吴老师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可以让小朋友们不变魔术也知道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些材料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不会在水里溶解。
(五)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好吧,吴老师告诉你们吧,就是用记录表。用什么办法?
对,用记录表。(一遍说,一遍翻出记录表)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记录表上吧。这是....,这是....,这是....,这是....,这是....,刚才我们变魔术知道,方糖可以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所以在这里画一个勾,
(同理,记录其他材料溶解与否)
小朋友一看到这里画个勾,就知道方糖可以和水宝宝朋友,在水里怎么样?(师幼同说:溶解)
小朋友一看到这里画个叉,就知道沙可不以和水宝宝朋友,不能在水里怎么样?(师幼同说:溶解)
结束:中四班的小朋友真是太能干了,今天下午学会了做魔术,还学会了用记录表,真是太能干了,我们表扬一下自己吧,嘿嘿,我真棒,嘿嘿,我真棒,拍拍小肚皮呀,顶呱呱!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不管是对我个人,还是对我班的孩子来说都是一次体验课。所以,总的来说,不管是从最初的选材到活动方案的设计还是整个活动现场,都走的是“保守”路线。本次活动《溶解》是一个比较经典的科学现象的观察活动,题材紧扣生活,是孩子们熟悉的,这样一次生活化且比较简单的活动,适合初次开展科学活动的教师,也适合第一次接触科学活动的孩子们。因为简单,教师容易体验到成功感,同时也是一次带领孩子走进科学探索世界的敲门砖。
“保守”还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尝试科学活动。我很注重自己的操作常规,也注重培养孩子的操作常规。每一操作,不管是我的示范,还是请个别孩子尝试,以及到最后全体孩子们的操作,我都在向孩子们强调操作常规。
为了让孩子在初次接触科学活动时,尽量的感受到规范与完整,我增加了记录这一个环节。当然,结合班级幼儿实际情况,由于是第一开展科学活动并使用记录表。所以,我选择的是集体记录的方式。
28、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树》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树是动物和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和爱护树木。我发现孩子们对生活中常见的树认识不清,有的孩子喜欢摘树叶,折树枝玩,拿小刀在树上乱刻乱画等。于是,我抓住了这一教育锲机,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课,意在激发孩子认识树,爱护树木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简单认识生活中的常见树木,知道它们的名称。
2、幼儿能简单认识树的作用。
3、培养幼儿爱护树木的积极情感。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6、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7、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生活中的常见树木及保护树木的措施。
难点:乱砍树木对动物和人类造成的危害。
活动准备
课件、《小黄莺的故事》录音、录像片段。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到大森林里去玩,你们想去吗?那我们就出发吧。(放音乐) 孩子们,大森林到了,我们先坐下来歇歇小脚吧。大森林里的树可真多呀,我们就来欣赏欣赏这些可爱的树吧。
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树。
1、给幼儿播放树的课件,让幼儿对树有一些认识和了解,感受树的美。
2、出示各种树的课件给幼儿观察,并说出树的名字和树叶的外形特征,加深幼儿的认识。
3、让幼儿说说自己认识的树的名字以及树叶的样子。
三、简单认识树的作用。
1、引导孩子知道树木与小动物的关系。
小朋友们都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你们知道小鸟、小松鼠的家在哪里?(树上) 对,小鸟、小松鼠的家在树上,小鸟喜欢在大树上飞来飞去,小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蹦来跳去,大树是它们的家,它们非常爱自己的家。
2、让幼儿知道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大树可以做小动物的家,树木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呢?(果树上结出的果子能让人们吃;树木可以做成许多家具和生活用品;夏天,人们在树荫下乘凉;树把人们的生活环境打扮得更漂亮;树是自然界的空气净化大师,能把人门呼出的废气变成人们需要的新鲜空气)
四、引导幼儿懂得乱砍伐树木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激发幼儿
爱护树木的情感。
1、放录音《小黄莺的故事》
小朋友们,听了小黄莺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想法呢?(小动物们失去了家,真可怜;我们不能乱砍树木,破坏小动物的家)乱砍树木不仅给小动物带来了灾难,也会给人们带来危害。
2、看“风沙的危害”录像片段,了解风沙对人类的危害,懂得要多种树。
3、看“洪水”录像片段,了解洪水对人类的危害,提问:为什么会发洪水?使幼儿懂得:树根像爪子一样紧紧抓住泥土,不让水把泥土冲走,如果雨水较多,树木又被人们砍掉了,树根就抓不住泥土,就容易发洪水。
4、结合实际,启发幼儿说出保护树木的措施。
树的作用可真大呀,它是人类的好朋友,在生活当中,我们怎样保护树木呢?(给树浇水,不摇小树,不折树枝,不在树上荡秋千,不拿小刀在树上乱刻乱划等)如果看到有人折树枝或乱砍树,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去制止他们,告诉他们要爱护树木)
五、活动结束。
爱护树木要从小做起,爱护树木要从我做起,我们快行动起来吧,表演《爱护小树苗》,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这节课遵循了孩子的认知特点及已有经验,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活动中,通过对课件和录像片段的播放已及老师的启发引导,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及探索欲望,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激发了孩子的情感,使孩子想说、敢说,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前精心的设计,周密的考虑,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会留下许许多多的遗憾。教学中对有些环节处理的不够细腻,孩子的表现和老师的预想有一定的差距,今后要注重既要照顾到集体,又要考虑到学孩子个体。
29、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泡泡可以这样玩》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引导幼儿通过大胆猜想和实验亲自验证吹泡泡的方法,体验吹泡泡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工具吹泡泡,在实践中发现有孔的物品能吹出泡泡来。
2。能够对吹泡泡实验进行大胆猜测、积极尝试,通过操作探索验证自己的猜测。
3。体验用多种工具探索吹泡泡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6。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通过操作,探索发现有孔的物品能吹出泡泡来。
能够对实验进行大胆猜测并验证。
活动准备
泡泡液或肥皂水、吸管、细绳、铅笔、带孔玩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在睡眠室)(神秘的语气)小朋友们,快把眼睛闭起来!老师要给你们一个惊喜,不许偷看哦。(吹好多泡泡)看!是什么?(泡泡!)
2.(泡泡爆完了)哎呀,泡泡没了怎么办?(幼儿自由发言)
二、对吹泡泡实验进行大胆猜测。
1.(回活动室)分别出示四种工具,请幼儿说是什么。
2.你们猜猜看,它们能吹出泡泡吗?
3.老师这里有小贴画,你认为哪个能吹出来就给它贴一个小贴画。教师注意提要求:音乐结束时要完成猜测,回到小椅子上。
4.小结幼儿的猜测。
三、第一次实验。
1.每个桌子上都有一种材料和一张记录卡,请小朋友们试一试,如果能用它吹出泡泡就在记录卡上贴一个小贴画,如果吹不出来就不贴。快去试试吧,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
2.(对比猜测和实验记录)我们来看看,你们的实验结果跟猜想一样吗?
(1)吸管可以吹出来。(与猜想一样)
(2)铅笔吹不出来。(与猜想一样)
(3)带孔玩具有的能吹出来、有的吹不出来。
①请吹出来了的幼儿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②他是从哪里吹出泡泡的?
③对!从有小孔的地方吹就能吹出泡泡来。
(4)绳子吹不出来。(与猜想一样)
3.小结:小朋友们通过实验发现吸管和玩具可以吹出泡泡来,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有孔、有洞)对啦,有孔、有洞的东西就可以吹出泡泡来。
四、第二次试验。
1.既然有孔、有洞的东西可以吹出泡泡来,那我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刚才没能吹出泡泡的绳子变成有孔、有洞的东西吹出泡泡来呢?
2.那小朋友们赶快去试一试吧!
3.小结:第一次用绳子吹泡泡的时候没有吹出来,绳子是什么形状的?第二次吹出来了的时候绳子是什么形状的?小朋友们的尝试再次证明了我们刚才的实验结果:有孔、有洞的东西可以吹出泡泡来。
五、自主寻找材料,进一步提升经验。
1.请小朋友自己在班里找一种有孔、或者能变成有孔的东西去尝试一下,看看是不是有孔就能吹出泡泡来。
六、结束。
1.你们找到的有孔的东西吹出泡泡了吗?
2.那我们现在拿着你们找到的工具一起去操场上吹泡泡吧!
活动反思
本节教育活动预定的活动目标全部达成,重难点设计突出,体现出幼儿在科学实验活动中的猜想与探究过程。幼儿自始至终积极融入参与探究活动之中。
30、中班科学教案《沉与浮》教学反思
教学领域科学
年龄段/班中班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起来有的东西沉在水下面?”等等,为了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探索身边的的科学,接触沉与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因此设计了这个科学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1、对沉浮现象感兴趣,尝试描述自己的探索与发现。
2、乐于比较、探索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3、能与同伴合作探究,用“↑”“↓”等简单的符号表示沉与浮,初步学习做观察记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对其分类。
难点: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操作和用语言较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几种常见的不同材质的物体,已有在水中自由玩沉浮游戏的经验。
2、物质材料准备:
(1)教师事先实验,排除在水中呈悬浮状态的物品,选择漂浮及下沉状态的材料,如钥匙、回形针、积木、花片、不锈钢及塑料调羹、塑料夹子、木夹子、石子、叶子、铁片、海洋球等。
(2)毛巾若干,装有清水的大水盆若干,幼儿用的记录表(记录表上画有各种物品小图片),笔。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师:大象哥哥就要过生日啦,邀请蚂蚁弟弟去参加生日会,可是大象哥哥的家和小蚂蚁的家隔着一条河,这可难倒了小蚂蚁,你愿意帮助小蚂蚁准备适合当小船的材料,让它到河对面的大象哥哥家参加生日会吗?
(二)教师实验,初步了解用符号表示沉浮。
1、教师实验,体验沉浮。
师:什么样的材料适合当小船?老师这里有石子和海洋球,它们放在水中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小结:像石头这样沉入水底的现象叫沉,像海洋球这样漂在水面上的现象叫浮。
2、出示符号,初步了解用符号表示沉浮。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两个标记(向下的箭头“↓”和向上的箭头“↑”),你觉得哪个标记表示浮起来?哪个标记表示沉下去?
小结:向上的表示浮起来,向下的表示沉下去。
(三)猜想物体的沉浮特征,初步学习做观察记录。
1、展示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材料的材质。
师:只有浮的东西才能做小船,究竟哪些东西可以做小船呢?请你们把这些材料按刚才的箭头标记分一分。
2、引导幼儿在记录表上将材料按猜想分类。
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份记录表,请大家回到位置上,把你认为会浮起来的用东西在旁边用“↑”表示,会沉下去的用“↓”。
3、幼儿交流各自的想法。
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觉得哪些东西是浮起来的哪些东西是沉下去的呢?
(四)与同伴合作探究,验证结果。
1、介绍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师: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了装有水的脸盆、操作材料、记录表、笔、毛巾。请小朋友们搬起自己的小椅子回到座位,每个小组商量好分工,根据记录表上的顺序轻轻将材料一个一个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如果材料沉下去就用“↓”表示,如果材料浮上来了就用“↑”表示。注意不能将水洒在外面哦,在记录前一定要将手上的水擦干净。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去试试看吧!看看结果和你猜想的是否一致?
2、幼儿分组合作按记录表的顺序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师:现在就请小朋友轻轻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进行验证。
3、集中分享探究结果,鼓励幼儿描述自己的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1)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小组探究的结果。
(2)对有争议的材料进行集体验证。
师:小朋友真棒,我们找到了很多能浮在水面上的材料当小船,小蚂蚁可以过到河对面给大象哥哥过生日啦!
(五)扩展经验
师:我们发现了哪些物体会浮起来、哪些物体会沉下去?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浮在上面的、哪些东西是沉在水里的呢?请幼儿回家找一些其他的材料来试一试哪些在水中是浮上来的还是沉下去的。
活动反思
通过组织这次科学活动,我有了很多的感悟,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们的探索兴致很高。这节活动探究性很强,因此在目标的第一条和第二条写出了活动的核心——探索,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然后学会用一定的符号表示沉与浮并记录,即第三条目标。此次活动,我将小朋友们分为四组,方便幼儿们去相互交流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的结果,这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以及科学素养。在活动过程中,我并不是一个指导者,而是与幼儿一起活动的引导者与支持者。和幼儿一起猜想一起验证结果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除此之外,我用了大象过生日,需要小朋友帮助蚂蚁,才可以给大象过生日的情景导入并在最后表示出,因为小朋友的帮助,蚂蚁终于找到了适合当小船的材料,参加大象的生日会,培养了幼儿乐于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
但是在整个活动中,我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1、没有给幼儿准备毛巾,以至于给小朋友们准备的记录表会湿掉一部分 2、过程中,语速太快,应一点一点的去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 3、活动前期准备不足,没有事先带领幼儿认识“↑”“↓”符号。4、要求提的不够清楚,导致我们的猜想过程时间太长。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我和空气做游戏》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要藏在哪儿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大树妈妈本领大
-
教幼儿了解五官作用的科学教案:五官动一动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苏打喷泉
-
幼儿园中班优秀教案:森林大染坊(科学)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娃娃
-
幼儿园中班科学综合活动《花的礼物》
-
培养幼儿实践操作的教案:玩沙 ——中班科学活动
-
培养幼儿大胆尝试的中班科学教案:物体盒沉浮
-
激发幼儿思考兴趣的中班科学活动:榨果汁
-
中班科学:“躲在哪里?”
-
对水痘宝宝的照护及饮食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
今天,我值日
-
孩子患病可获哪些保障
-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
这件事我真后悔_小学生作文:五年级
-
润物细无声
-
中班音乐教案《小猴真淘气》反思
-
中班语言教案《乐乐熊的小花伞》反思
-
数学活动教案—比较粗细(中班)反思
-
与众不同的网名423个
-
网名英文女生简单气质文雅386个